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毕业论文 问题

考古学的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考古学的毕业论文

考古勘探是指使用探铲及各种科技手段对一支表面进行勘察,发现和了解地下埋藏的古代遗存状况的科学行为。考古勘探的主要形式有常规勘探、地球物理勘(简称物探)和地球化学勘探(简称化探)等。常规勘探考古勘探基本技能是正确辨识探铲带上来的土样,用洛阳铲,钻探的过程中通过对同样的土质土色和结构的判别,这样可以判断地下各种遗迹和地层堆积的性质及分布状况。“土质辨识指南”生土是未经人类扰动过的自然土层,一般比较纯净,结构紧密、颜色均匀、不含人类活动痕迹和遗物。灰土是人类居住和集中活动的地方,活动中往往有较多的有机腐殖质和生活垃圾及灰烬等,使土色呈现黑灰、褐绿等不同颜色,土质相对松软,往往包含各种遗物。夯土、路土和居住面因为人类的长期活动或有意为之,土质比灰头要坚硬,夯土和路土都会分层,但夯土较厚较硬,包含物较少;路土则由若干薄层构成类似千层饼,包含遗物略多;居住面是人类直接居住所为,有多种人工迹象,其上的抹泥面、白灰面等很容易辨识,单纯踩踏形成的硬面也分层,但往往不易识别。红烧土和草木灰。人类用火行为会将泥土烧烤成红色并产生大量黑灰色的草木灰烬,比较容易辨识,有红烧土和草木灰的地方可能是灶或窑址、房子或者灰坑。墓葬五花土。人们在营造墓穴时往往会挖出若干质地颜色不同的土层堆积,下葬后又会把先前挖出来的土无序地回填进墓葬之中。经过挖出和回填的混合过程,墓葬填土就呈现出五颜六色的特点,俗称“五花土”。五花土堆积往往是判断墓葬存在与否的重要线索。

第3个题目可以考虑。原因如下: 1、先否定2、3两个。唐代帝陵已有很多研究,你再搞初步就是画蛇添足;非中原是什么概念?这么大的范围怕是搞不了吧。除非是一个遗址的,或者说是个别的几个或一组青铜器。 2、再说第1个,已有的夏商遗存怕是发掘报告和调查报告都发了,你若做个综合性的研究,难以写出新意,也是初写文章的大忌。 3、做第3个题目因为地域限制可以有所突破,但同时要掌握整个陶瓷发展的历史和占有已有的发掘资料,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已有研究成果作出自己的推断。

考古毕业论文题目一、论文说明本团队长期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专科本科论文300起,具体信息联系二、论文参考题目基于GIS的秦陵考古信息系统实现研究从考古发现看伊犁河谷塞种人文化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考古遗址公园特征与规划设计研究“海峡两岸——中原两周列国考古与文化研讨会”纪要 考古GIS数据组织与存储模型研究基于.Net平台的田野数字考古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GIS支持下的考古探测综合解释系统从考古遗址马骨分辨马衔证据的新方法关于《中国考古主题诃表》的编纂基于地域文化的薛家岗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研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模式研究基于WebGIS的秦陵考古信息系统实现研究基于.Net平台的田野数字考古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让公众参与博物馆考古GIS考古研究综述与前景展望考古项目的电视新闻表达大遗址保护与考古遗址公园概念设计考古遗址公园保护规划研究

未发现文物在建设中的补救(目前各地建设部门与考古部门缺少沟通)城市化建设日益扩大,在开发建设中,施工单位缺乏考古常识,因此,有很多未发现遗迹极可能被永久破坏。如何补救成为焦点。供参考。

考古学博士毕业论文

3000字的小论文,建议你题目最好小一点!不知道你是刚刚涉及考古还是怎么?所以给你几个建议1.找一个遗址中的一种遗迹或遗物进行探讨。这个相对专业,但上中国知网就有很多。如:半坡的环壕研究,看《西安半坡》;汉代桂宫瓦当研究,看《汉长安城桂宫 1996~2001年考古发掘报告》2.讨论一下考古与其他专业的关系。如:中国考古学与文物学的关系(大一是我就写过类似的)看 中国考古学通论、中国考古史、考古十八讲、文物学概论之类的。这个相对简单。写一下区别、源流,写一下相互应该借鉴之处就可以了。

第3个题目可以考虑。原因如下: 1、先否定2、3两个。唐代帝陵已有很多研究,你再搞初步就是画蛇添足;非中原是什么概念?这么大的范围怕是搞不了吧。除非是一个遗址的,或者说是个别的几个或一组青铜器。 2、再说第1个,已有的夏商遗存怕是发掘报告和调查报告都发了,你若做个综合性的研究,难以写出新意,也是初写文章的大忌。 3、做第3个题目因为地域限制可以有所突破,但同时要掌握整个陶瓷发展的历史和占有已有的发掘资料,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已有研究成果作出自己的推断。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的博士毕业条件包括:1)完成学位论文;2)参加学位论文答辩;3)完成学位论文报告;4)完成学位论文研究;5)完成学位论文审查;6)完成指定的课程;7)获得学位证书。这些条件是为了保证学生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学位,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考古勘探是指使用探铲及各种科技手段对一支表面进行勘察,发现和了解地下埋藏的古代遗存状况的科学行为。考古勘探的主要形式有常规勘探、地球物理勘(简称物探)和地球化学勘探(简称化探)等。常规勘探考古勘探基本技能是正确辨识探铲带上来的土样,用洛阳铲,钻探的过程中通过对同样的土质土色和结构的判别,这样可以判断地下各种遗迹和地层堆积的性质及分布状况。“土质辨识指南”生土是未经人类扰动过的自然土层,一般比较纯净,结构紧密、颜色均匀、不含人类活动痕迹和遗物。灰土是人类居住和集中活动的地方,活动中往往有较多的有机腐殖质和生活垃圾及灰烬等,使土色呈现黑灰、褐绿等不同颜色,土质相对松软,往往包含各种遗物。夯土、路土和居住面因为人类的长期活动或有意为之,土质比灰头要坚硬,夯土和路土都会分层,但夯土较厚较硬,包含物较少;路土则由若干薄层构成类似千层饼,包含遗物略多;居住面是人类直接居住所为,有多种人工迹象,其上的抹泥面、白灰面等很容易辨识,单纯踩踏形成的硬面也分层,但往往不易识别。红烧土和草木灰。人类用火行为会将泥土烧烤成红色并产生大量黑灰色的草木灰烬,比较容易辨识,有红烧土和草木灰的地方可能是灶或窑址、房子或者灰坑。墓葬五花土。人们在营造墓穴时往往会挖出若干质地颜色不同的土层堆积,下葬后又会把先前挖出来的土无序地回填进墓葬之中。经过挖出和回填的混合过程,墓葬填土就呈现出五颜六色的特点,俗称“五花土”。五花土堆积往往是判断墓葬存在与否的重要线索。

考古人类学毕业论文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人类学全面训练、掌握考古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能在考古、文物、博物馆等事业单位及国家机关从事研究、教学、管理等实际工作的考古学高级专门人才。 B.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人类学、考古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了解考古学的多学科交叉发展趋势和世界考古学发展概况,熟悉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博物馆学、文物学、文化人类学、体质人类学、社会调查与统计、民族考古学、古代汉语、地理学、第四纪环境学、古人类学等方面受到基本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a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考古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方法与技能; b能够从事考古发掘、整理及编写考古报告; c掌握博物馆管理技能; d掌握社会调查、统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e了解国内外考古学界、人类学界最重要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向; f具有从事考古学及人类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C.培养对象:培养本科层次大学生,修读四年。 D.师资情况:考古学专业共有教师11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4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6名。 E.主干学科:历史学、人类学。 F.主要课程:人类学概论、中国民族学概论、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统计学、中国通史、世界上古史、民族考古学理论与方法、考古学导论、旧石器时代考古,新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考古、战国秦汉考古、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隋唐考古、宋元考古、博物馆学概论、文物学理论、田野考古学概论等。 G: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考古发掘和调查实习安排3~5个月。 H:主要专业实践:除了民族学田野工作方法训练外,还有体质人类学的实验性课程教学、野外摄影及摄影暗房技术训练等。此外还有计划设置语言实验课程。 [top] -------------------------------------------------------------------------------- 民族学专业 A.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人类学训练、掌握民族学基本知识,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民族学、人类学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社会团体和各类企事业部门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B.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人类学、民族学的基本理论,了解中国民族和族群、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基本情况,并熟悉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掌握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受到体质人类学、语言学及考古学等方面的基本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a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民族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对有关的社 b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c掌握基本的人类学调查方法与分析方法,以及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 d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从事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e熟悉我国有关少数民族、社会文化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f了解国内外民族学、人类学界最重要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向; g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C.培养对象:培养本科层次大学生,修读四年。 D.师资情况:有专业教师11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8人。 E.主干学科:历史学、人类学。 F.主要课程:人类学概论、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世界民族志、考古学导论、都市人类学、应用人类学、体质人类学、医学人类学、社会调查方法与统计、中国民族概论、民族考古学、经济人类学、族群与文化、宗教学、民俗学、语言学、语音学、社会学概论、中国文化史、世界文化史等。 G.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论文写作等,一般安排15周左右。 H.主要专业实践:除了民族学田野工作方法训练外,还有体质人类学的实验性课程教学、野外摄影及摄影暗房技术训练等。此外还有计划设置语言实验课程。

考古学报告的写作意见和建议一、考察报告的概念及作用 考察报告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考察报告是指作者为了了解某地区的基本情况,或者为了获取某项科研任务的科学数据或证据,根据一定的科学标准,亲自进行考察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写成文章,如考察散记、考察札记、考察日记,以及一些学术性的报告等,统称为考察报告。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表明:认识的唯一源泉是物质世界。认识依赖于实践,人们的认识过程必须经过感性认识阶段,然后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到社会实践中去考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的具体运用。 重要领导人的职责是发现问题,制定政策,解决问题。要发现问题,就必须考察客观事物的历史和现状,考察它的内部、外部的各种联系。至于作出决策,解决问题,那就更需要通过系统、周密的考察,探寻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然后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重要领导人亲自进行考察是十分重要的,当然不可能事必躬亲,他们需要借助别人的考察结果来协助他们制定有关政策。这样,考察活动就日趋社会化,群众化。在以信息为基础,讲究决策科学化,工作高效率的新时期,考察报告就具有更大的意义与作用了。 科研人员要为某项科研任务获取科学数据,也需要亲自进行实地考察——对事物的内部的活动规律进行考察,对有关资料进行考察,否则无法得出科学的结论。 我国社会科学的考察工作有良好的传统,但对自然科学的考察,由于种种原因,受到很大限制。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和大规模区域经济开发的需要,才开展了多学科的综合考察工作。建国四十年来,综合考察范围遍及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省区,特别是对许多边远地区,进行过数次综合考察。以自然资源的综合考察为例,1956年国务院制定了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为完成其中规定的有关国家边远地区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的考察任务,中国科学院成立了综合考察委员会,统一领导和组织各项综合考察,先后组成十个大型综合考察队,每年有上千人同时考察。这一时期的自然资源综合考察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为国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地区开发方案提供了大量的科学资料和依据;促进了资源研究和考察事业的发展。在综合考察活动开展的基础上,还建立了许多科研机构。有的考察队还系统地编写了地貌、气候、土壤、植物等科学考察报告,成为学科专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科学研究面向经济建设任务的增加,科学考察活动,尤其是以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为中心的考察活动,为振兴中华肩负着光荣任务。它将为我国国民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各类学科的科学研究。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考察报告的分类及特点 考察报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类。以报告的对象为依据,可分为地质地貌考察报告,古生物考察报告,考古考察报告,卫生防疫考察报告,生产力发展考察报告等等,每门学科都可以成为考察对象,写出考察报告。 以写作特点为基准,可分为概貌介绍型考察,考证型专察,论证型考察,学术型考察等。 人们习惯上常把单门学科的考察报告称为考题性考察,把二门以上学科联合考察写成的报告称为综合性考察。报刊上常见的是专题性考察报告和综合性考察报告。 我们这里着重从写作特点的角度分类,讨论各类不同考察报告的特点及其写作。 1.概貌介绍型考察报告 这类考察报告常用于自然资源与社会文化的综合考察。作者经过实地考察后将被考察地区的各方面的基本情况介绍出来。它的作用是,让人们对该地区的概貌有清楚的了解,同时也为上级领导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制定有关政策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这类考察报告的特点是具有普查性、综合性。考察对象广泛。考察地区的面积、地形、气候、河湖、工农业、交通运输、文教卫生等都是考察对象,有必要时还需要考察该地区的民俗人情。 比如像杨勤业写的《片马行——横断山科学考察散记》①就是一篇概貌介绍型的考察报告。这篇考察报告考察了“位于横断山脉西侧高黎贡山主脊线以西,隶属云南省怒江僳僳族自冶州沪水县”的片马的各种情况。如地理地形特点,“片马,包括上片马和下片马等自然村,海拔都在两千米以下”,“是脑昌卡河源头的一个山间小盆地”。人口、农业耕种的历史状况和现实状况是:“历史上早在明朝就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属六库登格土司所管辖”,现在“总人口只有500多,耕地也只有千多亩,这里至今仍然广种薄收,虽然也进行最低限度的松土耕作,可是没有施肥的习惯。玉米、水稻一年一熟,农业单位面积产量维持在三百斤以下的低水平,与优越的自然条件很不相称。”片马的气候特点:“片马年降水量估计在1400毫米左右。每年雨季从六月开始至十月结束,长达五个月之久,其中七月最多,估计占全年的一半左右。所以,尽管片马海拔较低,气温并不比东坡地沪水高”,“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25℃,晚上睡觉还离不开棉被。”片马的森林资源情况:“片马的沟从里生长着常绿阔叶林。山坡上的常绿阔叶林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一部分成为云南松林”,“进入林子,藤蔓缭绕,草类茂密。到处是几人合抱的人树”,“乔木的上层树冠就可以分五六层之多,组成极复杂,在250平方米的样方内,竟有22种高大的乔木,占优势的科属是壳属以及樟科的一些种属。上层乔木冠幅直径米,茂密的枝叶使林下不见阳光,湿生草木特别发育,盖度可达90%以上”。“片马经济林非常丰富。只要在老乡古老的木屋周围走一圈,就会看到家家用茶树作篱笆,户户用桃李和苹果作遮阴,用核桃和梨树作围墙。”片马地区居民的特点是:“片马居民以景颇族和僳僳族为主。他们热情好客”,对于“远方来客,更是招待殷勤、周到。” 概貌介绍型考察报告的考察对象众多,考察面广泛。上面举出的这篇考察报告,把片马地区的各种优势及其不足之处,考察得清清楚楚,从而为提高该地区人民的文化素质,开发该地区的水利、经济、林木资源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 这类考察报告的第二个特点是“记游性”。所谓“记游性”是指游记的一些特点。具体说,首先是指介绍概况要有鲜明的真实性。如介绍地质地貌、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山川古迹,物产资源、建筑特征、民俗风情等,必须有鲜明的真实性,绝不允许“合理”想象或夸大。考察报告以其真实性,使读者对该地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其次,是指有优美的形象性。概貌介绍的记叙状貌时既可以用说明、记述的方法,也可以用描写的方法,灵活地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将概貌考察写得清晰明了,又优美形象,从而使读者在得到知识的同时获得美感。《片马行》有些山川景物的描写就非常生动形象:“藤曼缭绕,草类茂密,到处是几人合抱的人树,树身上披满了绿苔,树干悬挂着绿纱般的松萝,藤蔓从一棵树绕到另一棵树,从上层乔木绕到下层灌木,好象一条条巨蟒来往穿织。”这种描写能激发读者的美好想象,有身临其境之感。 “记游性”的一另一个特点是指清晰的踪迹。概貌介绍型考察报告,往往是以作者的考察足迹来组成全文的结构,层次井然有序。 这种类型的考察报告的文体特点更接近散文文体,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应用文体。诸如“考察散记”,“考察札记”,“考察日记”等都是接近散文体的考察报告。有些到国外访问考察的同志写成的考察报告,如李国山等人写的《考察归来——少数民族畜牧业考察团记问新西兰》,又如陈有为、安建国写的《青山翠竹行思——康塞普西翁林区考察记》,则更明显地具有“游记”的一些特点,所以往往被误认为是游记。事实上概貌介绍型考察报告,只具有“记游性”,但并不是游记。它们的最大区别是写作宗旨不同。概貌介绍型考察报告,是为有关决策部门开发各种资源,制定有关发展计划提供科学资料与依据,实用性极强,而游记的主要目的,则是通过作者对游览地各类情况的特点的记叙,来抒发作者个人的情怀,折射时代的特征。抒情性浓郁。 2.考证型考察报告 这类报告的任务:作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科学考察,对一般说法提出异议并予以纠正,确立新的科学结论;或对有争议的考察结果,表述自己的考察结论。 前人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考察研究成果用今天的科学尺度去重新评议,难免有不准确或不精确之处。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对前人研究成果已成定论的一般说法,即“通说”,或至今仍有争议的科学项目重新进行考察,以获得更精确的数据,得出符合事物本质规律的给沦,是考察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是考察报告的重要内容。 黄效文先生①写的《江源考》②就是一篇考证型的考察报告。 长江的源头在何处?《辞海》这样注释:“长江,我国第一大河,上源沱沱河出青海西南边境唐古拉山脉丹冬雪山。纳当曲后称通天河……全长6300公里。”这是前人考察研究的成果,已成“通说”。我国曾在1976年、1978年两次派出江源考察队至长江源头考察。这两次考察,把源头的水文地理等情况弄得清清楚楚,确认沱沱河上游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冬雪山西南侧的姜根迪如冰川为长江正源。这样,长江长达6395公里。新的长度把我国第一大河长江列为世界上第三位。但也有一些考察队认为长江上游地段的另一主流当曲,也不失为长江主源之一。此说目前有争议,为此黄效文先生于1985年夏季亲自到沱沱河及当曲源头考察。通过实地考察,作者在报告中写道:可以进一步证明,“姜根迪如南侧冰川实为沱沱河(玛尔曲)的主源”,当曲亦是长江的源头,“当曲正源发自卡史贡东北的扎日山贯麓的马鞍形山脊中,北为拖喇山,南为沙亚山(皆藏语译音),有溪从山沟中流出,哪个最长。”作者的考察结论是:“若以此地为算,当曲源应更比沱沱河长得多,长江长度亦应有新的计算。” 这类考察报告的特点是:以事实说话,由事实本身引出结论。黄效文先生在《江源考》中全部是用事实来证实自己的正确结论,纠正一些错误的考察结果。这篇报告这样写道:“查实这里的当曲源头与有关书本所说的当曲源头出入颇大。霞舍目阿巴山于此当曲源之西南3天马程,那里的东西两条小河名为绕德曲和查敦曲,并非有关书中所说的多朝能或达姆曲等。霞舍日阿巴山当地名阿日西诺。另书谓源头山名扎拉荣,更不对了,因当地各藏民皆肯定扎拉荣为扎曲(即澜沧江)的源头,在当曲之北,莫云公社之西。”作者在考证当曲的正源为何处时,也是以其考察的事实来说话:“查实当曲正源的霞舍日阿巴山之东北约120至150公里(按藏族说3天马程)”,“我们骑马考察最上源为沼泽蓄水聚流而成,主流两旁各有较短的同样小溪来会。当曲水下流约10公里至卡史贡坝子(约4900 米),乃沿北往南过一小山丘(藏名左米当),再折西流至错尼家小地区,折西北流向。往西流前另一小溪从东来会,此也可算当曲另一源流,约可溯10公里至卡史贡坝子东南一山名我勒山,沟名沙扎,源头发自小水潭,长约米,阔米,潭中小石带黄色斑纹,水从地下出,间流间断而成小溪。” 作者的考察极为认真仔细,由此得出的结论令人坚信无疑。 潘裕生写的《三上打加拉》①也是一篇考证型考察报告。作者通过三天周密细致的考察,“确定了代表大洋地壳的蛇绿岩套的存在”,“查清了打加拉蛇绿岩套的②是由偏上部的辉绿岩墙群到下部的堆积岩层组成,进而可以恢复地质历史上这个海洋的发生、发展与消亡的过程和当初的自然环境。 由考察的事实中引出正确的结论,来纠正“通说”,或消除争议,或证实久而未决的考察结果,是“考证型考察报告”的主要特点。这类考察报告,是人们习惯中所认为的“正宗”型应用考察报告。 3.论证型考察报告 这类考察报告的任务是:作者通过考察对错误的结论或言论予以驳斥,给人们以正确的引导。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是这类考察报告的典范。 这篇考察报告,主要是针对当时党内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的错误言论而写的。为了有力地批驳错误的言论,毛泽东亲自到湖南进行了三十二天的考察工作,通过对已经起来和正在起来的农民运动进行深入考察,总结了农民协会领导下所作的十四件大事,从中得了符合农民运动本质规律的科学结论:农民运动,“好得很”。“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上四十年,所要做而没有做到的事,农民在几个月内做到了。这是四十年乃至几千年未曾成就过的奇勋。”考察报告用铁的事实驳斥了“糟得很”的错误论断和所谓“过分”,所谓“痞子运动”等错误言论。这篇考察报告在当时给党内以陈独秀为首的右倾势力以有力的回击,同时为党内外正确认识农民运动,为共产党领导农民运动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提供了充分的科学论据,也为当时的革命当局正确处理农民运动,提供了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 这篇考察报告的特点是;鲜明的论证性,具有议论文的基本特点。具体说就是:鲜明的观点,有力的论证,严密地逻辑性。 这篇考察报告,用分析的手段加强对事实的分析论证,通过严密的分析论证,将事实原本质特性揭示出来。比如在批驳所谓“过分”的错误论调时写道: “……所谓‘过分’,所谓‘矫枉过正’,所谓‘未免太不成话’。这派议论貌似有理,其实也是错的。第一,上述那些事,都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历来凭借势力称霸,践踏农民,农民才有这种很大的反抗。凡是反抗最力、乱子闹得最大的地方,都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为恶最甚的地方。农民的眼睛,全然没有错的……”“所谓‘过分’的举动,都是农民在乡村中由大的革命热潮鼓动出来的力量所造成的。这些举动,在农民运动第二时期(革命时期)是非常之需要的。……”作者通过分析论证,使人们清醒地看到农民的某些举动的意义所在,对农民的“过分举动”的本质有了透彻的理解。 论证型考察报告的论证语言除要求严密、精炼、准确外,也重视形象性。这样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与感染力。这篇考察报告在语言表达上也是范例。 4.学术型考察报告 这类考察报告往往是在专题考察的基础上深入开展探讨、研究,从中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探求客观真理,或形成某种理论体系,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学术性。 熊映梧写的《“横向经济联合”的生产力经济学考察》①是一篇学术型考察报告。 这篇考察报告对新时期出现的“新的企业组织形式——‘横向经济联合’”作了专题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一新事物进行了较深入的理论探讨。 这篇报告探讨了“横向经济联合”,新型企业组织形式产生的客观原因及理论根据。报告认为“横向经济联合是生产要素合理地组合的要求,即适应发展生产力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这种新型组织形式的出现,是以生产力系统论的理论为根据的。作者认为“社会生产力不是劳动者、劳动对象,工具(机器)、设备、动力系统、运输系统、管理系统等等生产要素的机械相加,而是由它们有机组合的经济系统。生产要素的组合,不是一劳永逸的,而需要不断地调整。因为,各种生产要素的消耗期长短不一,资源条件、技术条件和社会需求经常发生变化,以及生产过程中其它一些变动的因素”,这些都能“引起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作者还认为“进入发达的商品经济时代,生产要素的组合是通过商品交换的形式实现的”。我国目前出现的横向经济联合,“这就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联合”,“发展商品经济,理所当然包括发展横向经济联合的内容”。 这篇考察报告的正文部分,着重探讨了如何依据生产力震动规律来发展横向经济联合的问题,作者认为“发展横向经济联合,首先要符合生产力社会化的规律;此时,还要符合产业结构优化、生产力布局合理化、技术进步”,“工农业现代化”等等规律。只有依据生产力运动规律去发展横向经济联合,才能真正推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这篇学术性考察报告,无论是揭示规律,还是提出措施,都为决策部门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和科学的理论依据,是一篇有价值的考察研究成果。 这类考察报告的特点是:有突出的科学性和创造性,注意社会价值、学术价值。 像庞公、韩纲写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历史考察与改革展望》①,姚诚等人写的《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模式的前提性考察》②都属于这类考察报告。 三、考察报告的写作 1.实地考察是基础专业知识是指导 考察与调查的关系极为密切,考察离不开调查,调查也离不开考察。但两者还是有区别的。考察侧重在观察、考核基础上的研究,调查侧重在采访、了解基础上的研究。因此,考察工作者必须亲自对考察对象进行实地的细致深刻的甚至是长期的观察,进而搜集考察对象的标本、资料、数据以供自己研究,必要时也可通过采访了解有关情况,以促进考察活动的开展。而调查工作者往往在接受任务进行调查对,调查的第一对象已消失,即事件、问题等已成往事,他们必须向目睹、或亲自参预某事、某问题、某工作的第二对象进行采访了解,收集有关资料、数据供自己研究,必须时也可以“蹲点调查”。“蹲点调查”,实质上就是考察。 简括地说,考察报告是在作者亲自参加实地观察考核的基础上完成的,而调查报告是在作者进行采访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完成的。文章以《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为题,而不以“湖南农民运动调查报告”为题。理由就在于此。 实地考察,是考察报告写作的重要基础。 考察重亲自观察,目的就是要抓观察对象的特征,但没有专业知识作指导,观察就是两眼一抹黑了。结果一无所获,或者得出错误的结论。比如一个没有地质地貌知识的人站在西藏打加拉山坡上,看到一个高于一个的平台会无动于衷,但对搞地质地貌的考察队员来说,他们面对这种地貌马上就能判断:“所有这些平台的存在,都表明高原在上升过程中是间歇性的,运动时快时慢,交替更进,每个平台代表着或长或短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见《地理知识》 1984年第6期)对一个没有林业知识的人来说,面对卡马沟谷里茂密整齐的林子只能发出“真美呀”的感叹,却说不出各类树木的名称,更不懂它们的价值,但对有专业知识的考察队员来说,他就能马上发现:“在250平方米的样方内,竟有22种高大的乔木,占优势的科属是壳斗科的栲属、石株属、青冈属,槭科的槭属……”(《片马行》)(见《地理知识》1983年第1期。可见,有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作指导,考察队员才能耳聪目明,迅速捕获到考察对象的种种特征,发现考察对象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考察报告是专家们的写作。像综合考察就必须由各门科学的专家们联合组成考察团,容不得“南郭先生”滥竽充数,只有这样,才能完成综合考察任务,最终完成考察报告的写作。 丰富深厚的专业知识,既是考察活动的必备条件,也是写出有分量的考察报告的必备条件。 2.定体则无 大体须有 考察报告的写作没有一成不变的“定法”、模式,但需要遵循它的基本格局。 不同类型的考察报告,可以有不同的结构样式,概貌介绍型的考察报告,常常采用散文体或日记体的结构样式。《片马行——横断山科学考察散记》、《瀚海腹地考察记》、①《青山翠林行思——康塞普西翁林区考察记》等都采用散文体的结构样式。《内蒙古野外考察札记》②采用的日记体结构样式。 考证型考察报告采用的是“正宗”的应用体结构样式,既“三段式”:开头、正文、结尾。 论证型考察报告则采用应用体与议论体相结合的结构样式。即报告的“前言”部分是应用体样式,扼要交代基本情况,而正文部分又是议论体样式,或并列式、或递进式、或分总、或总分等。 学术型考察报告,由于注重规律性的探讨,内容丰富,篇幅较长,所以结构样式也复杂些,或结论→本论,或本论→结论,或绪论→本论→结论等等。 不同类型的考察报告有不同的结构样式,就上述所言,也不是某种类型的考察报告一定要采用某种模式的结构样式。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结构布局,从整体上看,就很难将它套在上述哪种样式中,它别具一格,自成一体。 考察报告的结构样式应与考察报告的宗旨相谐调,同时要考虑读者的思维习惯,即要依循它自身的一些规律。 第二,前言要明确交代考察主体,考察地点、时间、对象、任务等。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前言:“我这回到湖南实地考察了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的情况。从一月四日起至二月五日止,共三十二天,在乡下,在县城,召集有经验的农民和农运工作同志开调查会,仔细听他们的报告,所得材料不少。……所有各种反对农民运动的议论,都必须迅速矫正。革命当局对农民运动的各种错误处置,必须迅速变更。这样,才于革命前途有所补益。”这段“前言”将考察主体、地点、时间、对象,以及要达到的目的都简明扼要地交代清楚了,让读者阅读后一目了然。 第三,正文部分要将考察经过,考察得来的事实、数据和考察结果叙写清楚。论证型考察报告与学术型考察报告在这部分则要加强论证分析,阐明正确的观点或揭示事物内部的规律。 考察报告的结尾很灵活,既可以单独有结尾段,又可以将正文部分的结尾作全文的结尾。 考察报告表达方式的选择和语言的运用也很灵活。不同类型的考察报告,由于偏向于某种文体,因此,表达方式的选择和语言的运用也往往各有侧重。有的侧重于叙述说明,语言简洁准确;有的既可以叙述,也可以描写,语言简洁而又生动形象;有的则偏重于议论,语言要清晰准确。表达方式的选择及语言的运用,如同结构样式的选择一样,都要注意与考察报告的写作宗旨相谐调。

密切联系!人类学分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考古学为体质人类学提供研究资料,主要是石器时代人类化石标本。体质人类学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支柱。考古更是离不开文化人类学,因为一切学科都包含在文化人类学中,从中寻觅方法。一言以蔽之,史前考古与体质人类学密切联系,历史考古与文化人类学及体质人类学都有密切联系。

人类起源与迁徙,文明起源,农业起源,城市起源与发展。

考古学主要研究考古学、历史学、文物学、地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接受田野考古、文物鉴定的基本技能训练,进行考古调查、遗址发掘、文物鉴定等。例如: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遗址、安阳殷墟等遗址进行发掘,对发现的头盖骨化石、甲骨文、玉器等文物进行鉴定等。

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考古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在国家机关、考古、文物、博物馆 等文教企事业单位或领域从事研究、教学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考古学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考古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学习古人类学、民族学、文 物学、博物馆学及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从事专业工作和考古学教学研究 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考古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方法和技能,对有关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一 定的了解;2.掌握考古学的基本研究与分析方法;3.具备从事田野考古发掘、整理及编写考古报告的基本能力;4.熟悉古人类学、史料学、文物学、博物馆学等方面基础知识以及博物馆管理技能;5.了解国内外考古学研究与教学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核心课程:中国考古学通论、考古学导论、考古学史、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中国历史文 献、文字学概论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田野考古实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读书报告、学术前沿讲座、大学生 科研立项等

考古毕业论文如何写的

大学是个美好的地方,有些人在这里收获满满的友谊,有些人在这里收获满满的技术能力,每个人收获的东西也不一样,但是每个人都要经历一件事,那就是写毕业论文,写毕业论文并不容易,写完之后还要选择论文查重网站查重更是麻烦。

而且对大学生来说,毕业论文再麻烦那也得完成了,因为不完成好是无法毕业的,第一次面对毕业论文这个东西,该如何下手,下面就教大家如何来完成好毕业论文。

一篇完整的毕业论文流程是这样的,选题,开题报告,写作,查重,提交,答辩,这是一个完整的流程,要写好它,就必须知道每一环节的关键。对于选题,所有指导老师发出所有毕业论文的题目,然后由你自己选择,这个时候,选题非常重要,所以你要选你擅长的题目,这样你才能有东西可以写。开题报告,这是你接下来论文书写的思路,所以做好开题报告,可以为下面的思路提供方向。书写,这个就简单了很多,因为主题清楚了,方向清楚了,那就靠着主题沿着方向进行书写即可。不过一定要注意,这个时候一定要用自己的话术来表达,网上书本上的只能作为参考,绝不可全部复制,不然最后的查重是无法通过的。这个时候就需要了解学校的论文查重软件,以此进行匹配,查重才能最大化的达到避重。提交就是在所有工序都完成后将论文提交给对应的指导老师。最后一个答辩,那就是针对自己的论文进行学术问答,同学们在这之前一定要充分对自己的论文进行温习,因为导师的所有问答都是由论文而来。

就查重而言,是需要专业的论文查重软件进行查重的,所以要选择一些资料较大范围较广的论文查重网站进行挑选,这样的结果才是可作为参考的、靠谱的。

1.撰写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在毕业前都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申请学位必须提交相应的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后,方可取得学位。可以这么说,毕业论文是结束大学学习生活走向社会的一个中介和桥梁。毕业论文是大学生才华的第一次显露,是向祖国和人民所交的一份有份量的答卷,是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报到书。一篇毕业论文虽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才华,也不一定能对社会直接带来巨大的效益,对专业产生开拓性的影响。实践证明,撰写毕业论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出好人才的重要措施。2.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提高写作水平是干部队伍“四化”建设的需要。党中央要求,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领导班子成员应当逐步实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个“四化”的要求,也包含了对干部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要求。3.提高大学生的写作水平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无论是提高全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科学管理方法,还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都要求我们的干部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在经济建设中,作为领导人员和机关的办事人员,要写指示、通知、总结、调查报告等应用文;要写说明书、广告、解说词等说明文;还要写科学论文、经济评论等议论文。在当今信息社会中,信息对于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写作是以语言文字为信号,是传达信息的方式。信息的来源、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储存、整理、传播等等都离不开写作。

确实不怎么好。学考古四年,感觉文物考古摄影确实不怎么受到关注,不是他不重要。只是现在各个工地的野外摄影部分都不是很重视,而室内摄影,交给专业的摄影师就可以了。因此可以这样说,只要你会拍就行,没什么特殊的行业要求。当然如果你有什么特别的也可以写,比如可以使用到考古现场的很有突破性的新型摄影器材的介绍,但也只是足够弄个说明文的豆腐罢了。没多大意思。因此不建议你写。三大杂志都很少有人对于技术进行详细申述了,更何况是摄影技术。

毕业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论文,通常需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封面: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学校名称、学院名称、专业名称、提交日期等信息。2. 摘要:简要概括研究内容、方法和结论,要求简明扼要、准确无误、完整清晰。3. 目录:列出论文各章节的标题和页码。4. 绪论: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概述前人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阐述研究思路和方法。5. 文献综述:对前人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包括理论框架、实证研究、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等内容。6. 研究方法:详细介绍研究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等。7. 研究结果:列出研究结果和发现,要求准确、清晰、简洁。8. 讨论与分析: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探讨研究成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应用。9. 结论:总结研究成果,回答研究问题,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和建议。10. 参考文献:列出所有在论文中引用的文献,要求格式规范、完整准确。11. 附录:包括一些必要的数据、图表、程序代码等内容。在写毕业论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定论文选题,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2. 精心设计研究方法,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可信度。3. 收集充足的资料和文献,了解前人研究成果和现有研究现状。4. 论文结构要清晰,论述要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和重复。5. 文献引用要规范,避免抄袭和剽窃。6. 论文排版要整齐美观,格式要符合学校的要求。7. 在撰写过程中要及时与导师沟通和交流,听取导师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研究思路和方向。总之,毕业论文是对研究生阶段学术能力和研究水平的综合考核,需要认真对待,认真准备和撰写,以确保论文的质量和价值。

考古学历毕业论文题目

1、中国古代洪水神话考论 2、 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 3、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 4、《诗经》燕飨食诗的场面描写 5、《诗经》的审美学特色 6、论《诗经》中的征役诗 7、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8、论《诗经》中的史诗 9、论《诗经》中的农事诗(其他类型,自拟题目) 10、《诗经》的比兴与《楚辞》的象征 11、《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 12、从《离骚》看屈原的自觉与不自觉 13、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 14、先秦史传寓言研究 15、先秦史书寓言研究(其他类型,自拟题目) 16、先秦文学与理性精神 17、论《左传》的战争描写 18、 论《左传》的妇女形象 19、《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20、《战国策》名篇研究 21、老子的思想 22、《老子》的艺术特色 23、《庄子》的艺术特色 24、《庄子》寓言的艺术成就 25、孟子论辩散文的艺术风格 26、《吕氏春秋》与杂家 27、《战国策》中策士言辞的抒情化特征 28、《庄子》中的畸人描写及其思想蕴涵 29、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30、《左传》中行人引诗分析 31、《孟子》文章的论辩技巧 32、《庄子》寓言的场景描写 33、宋玉赋试论 34、贾谊政论文的策士风范 35、司马相如赋的现实政治倾向 36、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37、《史记》所描写的游侠38、《史记》所描写的刺客39、《史记》人物合传的结构安排40、司马迁的反暴政思想41、《史记》所描写的战国四公子42、汉乐府民歌的讽谕特征43、《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44、从《氓》到《孔雀东南飞》──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45、论建安文学的美学倾向46、. 曹操与诗文革新47、. 论曹操的诗歌创作特色48、论曹操的散文创作49、论曹丕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50、论曹丕的文学成就51、.曹植的生平与其诗歌创作的历程52、论三曹对建安文学的贡献53、曹植诗风的衍变54、潘岳哀诔文的创作特色55、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56、梁朝文人群体的辞赋创作57、汉武帝时期赋家考论58、《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思考59、邺下文人游宴活动与游宴诗创作60、阮籍咏怀诗的抒情特征61、左思咏史诗的咏怀特质62、谢灵运山水诗的摹象特点63、.阮籍诗歌的美学倾向64、.论陶渊明的田园诗65、.谢灵运与山水诗66、陆机、潘岳诗文的比较研究67、宫体诗的女性描写68、论《文选》对诗的分类69、论《子夜歌》70、《世说新语》的语言风格71、《世说新语》的语言技巧72、《世说新语》的写人技巧73、《世说新语》与中国古代小说

我是考古的研究生,不过很惭愧,对文物摄影不是很关注,这个选题有点太过于偏向摄影方向,技术性很强,怕你难以把握,最好还是偏考古之类更好一点。选题不要太大也不要太窄,大了不好把握控制,范围小了收集资料也是个问题。

确实不怎么好。学考古四年,感觉文物考古摄影确实不怎么受到关注,不是他不重要。只是现在各个工地的野外摄影部分都不是很重视,而室内摄影,交给专业的摄影师就可以了。因此可以这样说,只要你会拍就行,没什么特殊的行业要求。当然如果你有什么特别的也可以写,比如可以使用到考古现场的很有突破性的新型摄影器材的介绍,但也只是足够弄个说明文的豆腐罢了。没多大意思。因此不建议你写。三大杂志都很少有人对于技术进行详细申述了,更何况是摄影技术。

一篇好的古代文学论文首先是要选好标题,选准了标题就等于完成论文写作的一半,题目选得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古代文学 毕业 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一) 1. 论先秦儒家“乐”的思想之政治意义 2. 论先秦儒家“中和”学说的形成 3. 论先秦两汉时代游戏的文学表现 4. 论先秦青铜器装饰艺术的美学思想 5. 论先秦道家科技伦理思想 6. 论先秦到汉代孔子历史地位的变迁 7. 论先秦孝道观的演变 8. 论先秦两汉诗歌的表演性 9. 论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10. 论先秦儒家学习伦理思想 11. 论先秦儒家治国理论的现代应用 12. 论先秦义利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3. 论先秦楚乐的审美取向 14. 论先秦民本思想的实质 15. 论《诗经》中的玉 文化 16. 论《诗经原始》之解《诗》主张 17. 简论《诗经》中的女性思想 18. 论《诗经·卫风·氓》在高中 语文教材 中的接受 19. 论《诗经》中的天命信仰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二) 1.《诗经》的审美学特色 2.论《诗经》中的征役诗 3.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4.论《诗经》中的史诗 5.论《诗经》中的农事诗(其他类型,自拟题目) 6. 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 7. 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 8. 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 9. 先秦史传寓言研究 10. 先秦史书寓言研究(其他类型,自拟题目) 11. 先秦文学与理性精神 12. 《吕氏春秋》与杂家 13. 《诗经》的比兴与《楚辞》的象征 14. 论《左传》的战争描写 15. 论《左传》的妇女形象 16. 《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17. 《战国策》名篇研究 18. 老子的思想 19. 《老子》的艺术特色 20. 《庄子》的艺术特色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三) 1、历史的界河——论先秦“礼崩乐坏”之“乐坏” 2、论先秦两汉的颂、赞、箴、铭 3、论先秦儒家道德 教育 思想及其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 4、论先秦“道”“势”关系与士人的精神超越 5、论先秦道家教育思想对我国高校教学的启示 6、论先秦儒家礼乐文化与当代社会公德教育 7、再论先秦民本思想的实质 8、论先秦儒家生命价值观 9、论先秦法律文献中的和谐思想 10、从“中和”准则到“平和”心境 11、论先秦东夷文化分布范围的演变 12、论先秦法家社会进化历史观 13、论先秦礼治思想的演变过程 14、中国早期铭文石刻新论 15、论先秦文学的水意象 16、浅论先秦儒家德治思想体系 17、论先秦儒家“中和”学说的形成 18、论先秦诸子的“以史为鉴” 19、论先秦乐论与诗论的同构与分化 20、论先秦儒家 散文 文学表现的历时性发展 猜你喜欢: 1. 有关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2. 最全古代文学论文题目参考 3. 有关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选题 4.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 5. 文学论文题目大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