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毕业论文 问题

流行歌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流行歌毕业论文

流行音乐自十九世纪后半页产生之日起就一直显示着蓬勃生机,虽产生较晚,但它和艺术音乐、民间音乐等音乐类型并行发展,成为当今社会主流音乐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流行音乐相关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 关于在音乐课堂中能否引入流行音乐,一直作为备受关注的话题争论不休。笔者认为,请流行音乐走进中学音乐课堂是利大于弊的。而音乐教师则肩负着引导学生正确学习、辨别、欣赏流行音乐的责任,真正使音乐在美育上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享受到音乐给予的乐趣。

[关键词] 流行音乐 课堂 学习 辨别 引导

“老师,上课的时候能让我们听点流行音乐吗?”“老师,下节课教我们唱两首流行歌曲吧!”“老师……”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近些年来,每当课前课后,总会有许多学生围着我提出这样的要求。看着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神,我总会不期然地联想到这群孩子们在课堂上学习音乐课本的相关内容时那一副无精打采、恹恹欲睡的表情。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热和对传统音乐(教材所选音乐)的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 教育 的目的绝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音乐家,而是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和终生热爱并学习音乐的愿望。然而,一向被认为是课堂气氛活跃、轻松,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音乐课,却越来越没有了青春涌动的气息。原因到底出在哪儿呢?

翻开课本,我们可以发现,不论是哪个出版社的中学音乐教材,都秉持着以音乐知识为中心的思路,所选编的音乐作品大都为艺术歌曲或思想内涵较深的古典音乐,几乎没有涉及到通俗流行音乐。这就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音乐情境感受。如果仅仅学习课本上的内容,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使其产生枯燥甚至厌烦的情绪。这是与新课标中所提出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我认为,如果针对中学生的音乐审美心理特点,适当地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不仅可以丰富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而且有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对音乐课更有兴趣,不断提高学习音乐的信心和音乐审美能力,享受到音乐艺术所给予的无限乐趣。

那么,如何在贯彻“音乐教育应当以 兴趣 爱好 为动力”这一新课程理念的前提下,将流行歌曲与音乐课堂教学相结合呢?

一、正确认识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的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由于流行音乐的大多数载体都是以歌曲的形式出现,因此“流行歌曲”往往就成了“流行音乐”的代称。

二、正确选择流行音乐

流行歌曲发展迅速,曲目繁多,自然会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全盘否定。在这百花齐放的音乐歌坛上,同样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健康的脍炙人口的作品,若把它们一概挡在课堂之外,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消极做法。音乐教师有必要把流行歌曲中好的作品引进课堂,担负起因势利导、提高学生的流行歌曲审美品位的责任,并力争把流行歌曲可能对中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与其让学生不假思索地“来者不拒”,不如大大方方地把流行歌曲引入课堂,把那些健康向上、适宜学生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并具有一定艺术性的作品介绍给他们,使之对流行歌曲有一个更好的认识,能够辨识歌曲的优劣,同时提高他们的审美和判别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

三、正确学习流行音乐

学习流行歌曲要适合学生的演唱能力,对歌曲难度的选择要把握适度,选择音域不宽、音调不高、作品难度不大、容易演唱的歌曲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学习流行歌曲要注重艺术性和教育性,让学生从音乐中领悟艺术,从艺术中领悟音乐,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学习流行音乐教学要体现审美,要充分考虑到歌曲音乐在立意、情境、曲调、配器、伴奏等方面是否能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悟,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但是,流行音乐毕竟不是课堂教学的主流,不能真正取代民族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的地位,并且大多数歌曲在艺术性上是比较单薄的,经不起时间的推敲和考验。这就要求音乐教师把握好尺度,不能偏离音乐教学普及和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基本要求。

把流行音乐引入课堂,让流行歌曲在课堂中响起,音乐教师负有不可推卸的引导责任。教师应做一个称职合格的音乐向导,引导学生选择积极健康的流行歌曲,同时注重提升学生的 文化 艺术素养,开阔视野,培养学生在茫茫乐海中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审美情趣,充分享受到美妙的音乐所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1.(英)斯坦利萨迪 孟宪福译《剑桥插图音乐指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2.陶 辛《流行音乐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

摘要:将流行音乐带进中学音乐课堂,是中学音乐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学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音乐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欣赏和学唱流行歌曲。要发掘流行音乐中的古典元素,丰富音乐课堂教学,不断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要有选择性地让学生欣赏并学唱流行歌曲, 不断增加音乐教学的“流行元素”、“健康元素”;要注意把握流行音乐与传统经典音乐的比重,突出教学重点。

关键词:流行音乐 音乐教学 选择性 健康元素

流行音乐具有歌词通俗易懂、曲调朗朗上口等优势。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流行音乐受众迅速低龄化。现在的中学生可以说没有不喜欢流行音乐的,有的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面对这样的状况,作为一名中学的音乐教师,笔者认为,合理地将流行音乐带进中学音乐课堂,是中学音乐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学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客观来讲,有些流行歌曲的内容、格调不太适合中学生,会对他们的人生观产生消极的影响。我们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目的正是在于加强对流行音乐的正确引导,帮助学生们仔细分析流行歌曲,引导他们在音乐教师的正确指导下有选择地欣赏和学唱流行歌曲。具体而言笔者有以下几点粗浅的见解。

一、发掘流行音乐中的古典元素,丰富音乐课堂教学

目前,中学音乐教育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学生喜欢音乐,但是不喜欢音乐教材上面的音乐,而是特别钟爱那些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其实现在很多的流行音乐都运用了古典音乐中的音乐主题,因此我们在给学生上课时,可以抓住这个特点,适当的引出与之相关的古典音乐供大家学习、鉴赏、提高。这样的教学形式应该比单纯的学习古典音乐效果要好。

例如:在一次音乐课中,笔者向学生教授“音乐作品的个人风格”,教材列出的内容是莫扎特和他的《第四十交响曲》。笔者刚介绍完作曲家,准备让同学们先完整试听音乐时,教室里面立刻传来一阵阵“唉···唉···”、“真没劲···” 的声音。于是笔者灵机一动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音乐里面的音乐主题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因为在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流行音乐里面运用了这首作品的音乐主题。这首流行音乐到底是什么呢?为了让大家更清楚这首音乐的出处,请你们跟随老师的思路。首先听老师试唱音乐主题一。”当我还没有唱完音乐主题一时,底下已叽叽喳喳地讨论开来。

学生们有说是SHE的《不想长大》的音乐,有说是韩剧《My girl》的插曲,气氛十分热烈。我充分把握住学生们情绪热烈、精神兴奋的有利时机,趁势引入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让学生们用对比的 方法 分析、比较了作品与流行音乐的异同。同学们积极思考、讨论热烈,得出“莫扎特的作品与那两首流行音乐虽然旋律相同,但在情绪上有很明显的差别”的结论并具体分析。一节课就这样在很愉悦很融洽的气氛中结束了,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更重要的是拉近了学生和音乐老师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们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进一步调动了学生们上音乐课的积极性。

二、有选择性地让学生欣赏并学唱流行歌曲

当前,我们的音乐教科书特别是初中的教材里已经开始出现一些流行音乐。但教材里的音乐经过编写、定稿、出版再发到学生的手中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教材不可能年年都在重新改编,因此教材里的流行音乐有些滞后甚至是落后,学生们普遍觉得书中的音乐不太符合现在的时代特点,于是便出现了学生喜欢 唱歌 而不喜欢音乐课中的歌曲的尴尬场面。但必须认清一点,流行的不一定都是好的。

流行音乐的发展良莠不齐,并不是所有的流行音乐和歌曲都适合学生、适合音乐教学。笔者所在学校每年的文艺汇演、卡拉OK或生命教育展示周的节目筛选时,很多学生首选都是像《死了都要爱》、《爱情买卖》这样的情爱歌曲。可见,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引入流行音乐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选择一些和时代相结合的音乐并配合音乐教材中的音乐供学生欣赏或学唱,如北京奥运会前群星演唱的《北京欢迎你》,5·12汶川大地震后成龙演唱的《生死不离》等等。还有一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歌曲,比如臧天朔的《朋友》,孙楠的《红旗飘飘》,陈红的《常回家看看》,欧阳菲菲的《感恩的心》等等,不断增加音乐教学的“流行元素”、“健康元素”。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积极引入流行音乐是适应教学相长的有效 措施 ,同时要注意对流行音乐、歌曲的“健康选择”,避免让学生不辨善恶的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流行音乐和歌曲,就可以让学生接触、了解和学习。学生们在音乐教师的引导下有选择的去欣赏、去学唱流行音乐和流行歌曲,要比回避或强行制止的效果好的多。

三、注意把握流行音乐与传统经典音乐的比重

将流行音乐引入音乐教学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笔者从事音乐教学时,除了用流行音乐来带古典音乐和有选择性的加入流行音乐在课堂中进行欣赏和学唱外,每节音乐课还会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听听教师为他们选择、准备的流行音乐,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也有效地规范了音乐课堂的纪律。

但是要注意的是,在留时间给学生欣赏流行音乐和歌曲时,一定要注意时间的把握。不要让学生听流行音乐的时间多过了我们上音乐课的时间,这样的教学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要清楚,我们将流行音乐带进音乐课堂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多的学习和了解传统的、经典的音乐,而不是喧宾夺主,把整节课或者是大部分的时间都用于听流行音乐和歌曲。

如果本末倒置,这样的音乐课随便叫什么人都能上下来,哪里还需要专业的音乐老师?学生们哪里还需要接受什么专业的审美教育?因此,一定要把握好播放流行音乐和歌曲的时间。笔者在音乐课堂上一般都只留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听听适合他们听的流行音乐,效果很好。

综上所述,音乐教师应该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适当的、合理的将流行音乐有效地带进中学音乐课堂,为音乐课的普及、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让我们音乐教师用一切有效的手段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在轻松、活泼的音乐气氛中感受美吧!

摘要:艺术需要百家齐放、百花争鸣,不拘一格地将流行音乐等音乐欣赏引进课堂教学,拓宽教学资源,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艺术审美能力,是高中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新课标为教师在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做了大量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建议,以新课标为指导,结合实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真正使学生做到学习音乐、喜爱音乐、选择音乐、享受音乐。

关键词:流行音乐 欣赏 高中 音乐 课堂

高中生对于流行音乐的热衷是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象。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新《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就指出:“关注和重视学生音乐兴趣,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既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同时亦是学生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生热爱音乐的根本保证。”《课标》中还提出:“应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 其它 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面对这样科学、包容的指导思想,广大音乐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开动脑筋,选取健康、优秀、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作品与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对学生进行有益的引导,从而达到激活音乐课堂,提升审美情趣的教学目的。

一、结合学生兴趣点,指导学生专题鉴赏

新课改教材中已经将大众音乐、通俗音乐作为一个独立的章节设置。这样,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上,教师可以设计三到四个课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专题鉴赏。而面对涉猎广泛、紧跟流行脚步、并且对相关知识具有强烈求知欲的高中学生来说,只单纯地听几首歌、几段音乐显然是不能满足他们的鉴赏需求的。笔者认为,完全可以结合实际,结合学生的兴趣点,选取优秀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较深入地学习、欣赏。例如,下面是笔者的一个教学实例。

这节课安排在爵士音乐欣赏之后,学生们已经对这种由美国黑人创造的、有独特旋律节奏特点的通俗音乐类型有所了解。于是,笔者决定“趁热打铁”,使学生能够继续感受一下同样源于美国的其它风格的流行音乐。

课程一开始,笔者先播放了一段周杰伦的歌曲,此举立即燃起学生们的兴奋点,很多人跟着唱了起来。歌曲结束,笔者提问:“周杰伦的歌曲属于那种风格?”“R&B”、“Hip-Hop”、“Rap”,学生们开口便说出了这些词。笔者紧接着又问:“大家把这些词说得都很熟,那它们究竟都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让学生们一下子卡了壳。于是我将这些音乐术语一一进行解释,并展示出它们的旋律节奏特点。然后再听歌曲时,学生归结出了周杰伦音乐中的R&B风格特点。

随后,我又选播了一首美国组合“后街男孩”的歌曲,让学生对比欣赏,找出中美两种R&B歌曲的异同点。通过讨论分析,学生们 总结 出:因为R&B音乐源自美国,所以其歌曲风格更加浓郁、鲜明,而周杰伦等人的中文流行歌曲借鉴了美国的R&B曲风,但并没有全部照搬,而是融入了一些中国音乐的元素,比如旋律、伴奏、歌词等等,更适合中国人的欣赏口味。因此,周杰伦等人的歌曲可以称为“有中国特色”的R&B风格歌曲。

这节课以现今学生追捧的周杰伦歌曲为切入点,使学生了解、感受源自美国的R&B音乐风格。同时,希望引导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有所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对音乐进行客观的评价。

从实际来看,这样的课是非常受高中生欢迎的。就像课后有些学生表示:“我终于明白了自己喜欢的到底是什么,以前只是一味喜欢,但什么也说不出来;现在了解了相关知识,我觉得自己不再那么盲目了。”由此可见,流行音乐的专题鉴赏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类课不仅使学生欣赏到喜闻乐见的作品,传授相关的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有益的鉴赏,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面对纷繁的流行音乐世界,能够作出属于自己的客观理性的评价。

专家分析认为,在整个高中音乐鉴赏学习中,流行音乐的专题鉴赏可以与古典音乐、民族音乐、以及其它音乐类型的欣赏学平行设置,大约占到1/4左右。部分课题内容可以根据流行实际随时进行调整更新,这样既吻合流行音乐的时代特性,同时也能够满足不同时期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

二、借助辅助鉴赏,拓宽学生欣赏视野

除了专题鉴赏以外,在其它内容的音乐欣赏教学中,也可以选择符合课堂主题、优秀经典的流行音乐作品作为补充,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印象,另一方面也拓宽了他们的欣赏视野,使其从不同角度感受欣赏内容,同时调解了课堂气氛。

例如,在教材《生命之歌》一课中,除了课内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的欣赏,还可以配合主题,给学生播放迈克尔.杰克逊的《地球之歌》MV,深刻的内容、具有感染力的歌唱以及发人深省的画面,会带给学生另一种震撼,更加深化了保护生命、珍爱生命的德育目标。又如,教材中李斯特的钢琴曲《钟》,这是一首古典音乐作品,为了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的印象,在一系列聆听、分析后,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香港歌手李克勤的《我不会唱歌》,因为这首流行歌曲的伴奏部分正是改编自《钟》,学生在欣赏之余,不仅强化了对于古典钢琴音乐主题的记忆,同时还了解到,音乐是没有界限的,流行音乐也可以和古典音乐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同样,在鉴赏中国戏曲音乐的教学中,穿插欣赏刘欢演唱的《胡雪岩主题曲》,也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和作用。

诸如此类的流行音乐辅助鉴赏,在很多的欣赏主题中都可以使用。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流行音乐作品是作为补充、附加的内容出现的,目的是以另一种面貌呈现教学主题,丰富教学内容。笔者以为,一定要有的放矢地选择与当堂教学联系最紧密的作品,优中选优,宁缺毋滥,这样才能达到锦上添花、升华主题的作用。

无论是主题鉴赏,还是辅助鉴赏,教师都应该以教材为基础,以《新课标》为准绳,精心挑选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流行音乐作品来丰富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准确鉴别、理性对待流行音乐,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各种音乐类型,在音乐中感受真善美。

艺术需要百家齐放、百花争鸣,不拘一格地将流行音乐引进课堂教学,拓宽教学资源,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艺术审美能力,是高中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新课标为教师在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做了大量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建议,以新课标为指导,结合实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真正使学生做到:学习音乐、喜爱音乐、选择音乐、享受音乐。

流行音乐相关毕业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流行音乐毕业论文

2. 音乐教育毕业论文

3. 音乐教育毕业论文参考

4. 关于音乐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5. 浅谈歌唱艺术研究论文

6. 音乐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7. 大学音乐论文范文

本人不知该如何表达他的才华,以下是我所看到的关于他很恰到其位的评价,希望对你有帮助。 天马行空的“苏打词” ——浅析吴青峰用词的修辞艺术 (这是篇毕业论文。。出处毕业论文之浅析吴青峰用词的修辞艺术)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由于媒体平台的强势,流行歌曲歌词已成为现今流行度与能见度最高的文字。如今很多初高中语文老师充分利用这一现象,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始将流行歌曲歌词编入考题。这一举动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而也引起了语文教材编订组的高度重视。台湾地区是流行音乐的重镇,台湾的优秀作词人不胜枚举,优秀歌词作品更是层出不穷。近来,已有不少优秀歌曲作品被选入台湾的语文教材。继周杰伦的御用词人方文山后,台湾又出现了一位音乐创作才子。他的歌词作品因为用词生动鲜明,已经几度入选台湾国中国文修辞学教材。他就是台湾独立音乐团体苏打绿(Sodagreen)的主唱——吴青峰。 一、吴青峰与“苏打词” 苏打绿(sodagreen)是台湾的一个独立音乐团体,于2001年由国立政治大学的学生组成,2003年时确立了现在的六人阵容。这样一个高学历的乐团,带着一种台湾年轻乐团中罕见的早熟态度和技术,成为了各种音乐奖项的常客,也成就了音乐史上的奇迹,就连由罗大佑、李宗盛、周华健和张震岳组成的“纵贯线”乐团也自称是为打击苏打绿而来。 就像周杰伦离不开方文山一样,苏打绿也离不开吴青峰。吴青峰不仅是乐队的主唱,更是乐队的灵魂人物。这位台湾国立政治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高材生,唱作俱佳才华横溢。在组建乐团之前,青峰就有不少作品获奖。自出道开始,苏打绿所有发表歌曲皆为其团员所创作,而其中高达百分之九十的歌曲都为青峰所创作。除此之外,青峰还为陈奕迅、张惠妹、刘若英等二十来位明星创作了三十几首歌曲。青峰写的歌词,没有刻意的落笔,没有虚伪的诉求,但却极其真诚与善良,就像飞鸟忘神地跳芭蕾。乐界亲切地将他创作的歌词称为“苏打词”。 正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如日中天的苏打绿吸引了数以千万计的“苏打粉”。他们在狂爱着苏打绿音乐的同时,也被“苏打词”的天马行空所困惑。在苏打绿百度的贴吧上,经常会出现众多粉丝热烈讨论苏打绿歌词意思的帖子。他们甚至还在互联中国上进行“苏打绿最难懂的歌曲票选”活动。可“苏打词”就是这样,尽管难懂,却又让歌迷越来越爱,甚至欲罢不能。 就是这样,以苏打绿为代表,更确切地说,是以青峰的歌词创作为典型的流行风,正以“似懂非懂”的独特方式走红。年轻粉丝趋之若鹜,却也疑惑不解。看不懂的“苏打词”背后,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接下来,本文就从修辞学的角度出发,根据吴青峰的用词特点,去探析“苏打词”的修辞艺术,揭开“苏打词”陌生化的面纱。 二、“苏打词”的陌生化用词 品苏打绿的音乐,就像喝下一杯不知名的苏打,很清淡地,却在吞入之后让泡泡打不停的嗝。“苏打词”也正是这样,清新而神秘,陌生而又无力抗拒。“苏打词”之所以陌生化,这主要得归功于吴青峰用词的特点。在唱片市场不景气的现状下,青峰不会受太多市场包袱的束缚,他索性挣脱枷锁来创作,所以他的个性更张扬,创作更自由。譬如,如果他要表达“云是飘的”的意思,他可能会写成“云是跳的”。刚开始听会不习惯,但仔细对照,你就会觉得有意思,“飘”和“跳”都可以用来形容云的“动”,但显然,后者更有味道。 在“苏打词”里,吴青峰擅长拆解语言使用的惯性,他总是用俏皮的叛逆来不断挑战人们的语言习惯。他通过运用转类、移就、拈连、借用、析词和双关等一系列修辞格,以达到“陌生化”的效果。 (一)转类——活用词语的语法性质 根据上下文表达上的需要,特意让词性发生临时变化,起到它平常所起不到的作用,这种变化词性作特殊使用的修辞格,我们称之为转类。吴青峰是词性活用的高手。在他的歌词中,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三者的词性可以随意自然的转换,如下所示: 例1:《他夏了夏天》 ——专辑《夏·狂热》 例2:我们受难时候的苦痛/来自于他的享受 ——《御花园》 例3:够尖锐了吗/看我的疤/用温柔包覆勇敢/给喘息的你笑脸 ——《这天》 例4:一滴苗/如何绿出一池果/或一首我/不忘记最初就不怕以后 ——《一千座喷泉》 例5:残留的夜蹄/在稀薄中消失尽/无私的天真/在烟云中消失尽 ——《日光》 例6:保留你猫咪般的举动/丢掉你坦克的面容 ——《嬉戏之后》 例1中,《他夏了夏天》是苏打绿最新专辑《夏·狂热》里的一个歌名。大部分人第一眼看到这个歌名时都会觉得新颖并表示不能理解。这是因为吴青峰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转类这一修辞格。歌名里第一个“夏”字较第二个“夏”字而言,词性有了明显的转变,由原本的名词转化为动词。这里“夏”字的活用主要是为了烘托整个夏天躁动的气氛,渲染这张专辑狂热的氛围,这可谓是神来之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2中的“享受”本是动词,在此处活用为名词,指的是国王穷奢极欲的生活,与平民百姓的“苦痛”形成强烈的对比。 例3“给喘息的你笑脸”的“喘息”,原是动词,此次转化为形容词,用来修饰“看我的疤”后受惊吓的“你”。而这句歌词里的“温柔”和“勇敢”,则跟例5中的“稀薄”和“天真”一样,都是形容词转化为名词。这使得整个句子的描述显得简洁扼要,却又含藏丰富的语言意蕴。 例4“一滴苗如何绿出一池果”的“绿”原本是表示颜色的形容词,这里则活用为动词,意思是使一滴苗成长成一水池的果子,充分地表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 例6中“坦克的面容”与前半句“猫咪般的举动”是相互映照的,但青峰在后半句则省略了“坦克般”的“般”,直接将名词性的“坦克”转化为形容词使用。这不仅简洁明了,还赋予了“坦克”新颖的用法,更形象了修饰了面容的威严和凶狠。 在吴青峰的歌词里,词语的转类随处可见。这不仅打破了词类的固有羁绊,为词的活用开拓了新路,还赋予了词语新的意味和新的情趣。 (二)移就——打破词语的修饰常规 当描述事物的时候,特意将描述甲事物性状的修饰语移动过来描写乙事物的性状,这种修辞格,我们称之为移就。移就,是一种颇具特色的修辞格,它可以赋予抽象的事物以可感性,使得呆板的事物形象化、真切化,还可使被描述的事物另生情趣。吴青峰就是通过移就这一修辞格创造出新的文字组合方式,使得“苏打词”产生陌生化的效果。 例7:是不是只能通过双手/爱才会有交直流/我也找不到够坚强的插座 我身上还有春天的痕迹/尘封的记忆已开始凋零 ——《频率》 例8:作一场冒险的表演/走过千秋万岁寂寞的云烟 ——《蓝眼睛》 例9:空的房子/湿的鞋子/脏的袜子/叠满碗盘的流理台/还有 没吃完的午餐/没倒掉的垃圾/就快要枯死的盆栽/还有 空的身体/湿的过去/脏的记忆/叠满心里的不愉快/还有 自找的麻烦/吃不完的垃圾/就快要闷死的脑袋 ——《I don’t care》 例7中“插座”,原本是比较呆板无趣的事物,可是“坚强的插座”则立马让“插座”活了过来,使其充满生气。“记忆”原本是比较抽象的东西,运用移就写成“尘封的记忆”,就变得比较容易感知,给人以厚重悠久的感觉。例8“云烟”本是无情之物,而“寂寞的云烟”却使毫无生息的“云烟”变得富有感情了,例9则是比较经典的移就现象。青峰在这里运用了列锦这一修辞格,前半段描绘了一个杂乱不堪的生活环境,后半段勾勒了一个异常糟糕的生活状态。前半段中,“空的房子”、“湿的鞋子”、“脏的袜子”都还是通常的用法,可到后半段就演变成了“空的身体”、“湿的过去”、“脏的记忆”。此处“空”、“湿”和“脏”的修饰对象发生了改变,从具体可感的“房子”、“鞋子”、“袜子”到抽象概念的“身体”、“过去”、“记忆”,使得抽象概念的事物具体可感。这正是移就的魅力所在,也是“苏打词”的魅力所在。 (三)拈连——紧扣词语的描述效果 当并提甲乙两种事物的时候,故意将只适用于描述甲事物的动词也用来描述乙事物。这种修辞,我们称之为拈连。张弓教授在《现代汉语修辞学》中,称它为连物,即将两处原本不相干的事物用同一个动词,将它们连接起来加以描述。 拈连,这是青峰所擅长运用的另一修辞格。它与移就有一定的相似处,都是挪用词语去描述另一个不相干的事物。但是移就所挪用的只限于名词和形容词,在句中作定语。而拈连则是挪用动词,在句子中作谓语。因为拈连是用一个动词同时描述几个事物,这就使得“苏打词”句子紧密相连,语义关联。气势贯通。 例10:看天国/看快活/看眼角耳际开出花朵 看遨游/看沉默/看飞过天堂人间生的耳膜 ——《飞鱼》 例11;时间往前冲/冲散了你和我/冲散心跳脉搏/回忆寄放窗口 握你的左手/散落在我手中的是温柔 曾经给你太多/伤心过后总会宽阔 握你的温柔/散落在我心中的是错过 我需要寂寞来抚摸/雨季中百花凋谢过后的沉默 ——《左边》 例10中青峰用一个“看”字描述了六种不同的事物,描写了“飞鱼”在飞翔的过程中所看到的事物。因为这首歌的基调是建立在青峰浪漫主义的想象上,所以第一个“天国”相对于之后的“快活”“花朵”“遨游”“沉默”“耳膜”而言算是写实的,而“天国”后的则都是概念抽象的事物,算是写虚。但是用“看”字来连接,则又将它们具体可感化了。“看”字的拈连还使这个句子前后语言连贯紧凑,简洁明快。 例11中有三个“冲”字,第一写“时间”的逝去,用“冲”字形象生动;第二写“你我”的离散,是被时间所产生的距离给冲散的;第三写“心跳脉搏”的变动,则是由于离散所产生的思念之情,使得心跳脉搏都紊乱了。这三个“冲”字,使得这三个句子环环相扣,在句子的结构和语义上都产生了密不可分的相承相关的统一关系。另外的两个“握”字,先握的是“左手”,后握的是“温柔”。“温柔”是在与真真切切的“左手”握过后残留在手中的抽象事物,这也是青峰真正想描绘的事物。它深刻地表达了离散后的浓郁的思念之情以及空虚的寂寞之意。 (四)借用——开拓词语的使用范围 有些词一反往常的习惯用法,从一个通常的使用范围,被挪用到另一个新的使用范围。对于词的习惯用法来说,词的挪用是一种创造性的运用。这种修辞格,我们称之为借用。 青峰就经常通过借用这一修辞格,打破一般用词的常规,带来新颖、生动以及某些特有的清新意味,或者干脆赋予这个词以新义,使得这些被借用的词,别生趣味,另开洞天。 例12:当你看我的瞬间/我甘愿搁浅没有抱怨 ——《漂浮》 例13:看天空里浮云悠游/羡煞了我的不自由 ——《频率》 例14:冷血的手/种起大厦高楼/森林被扛走 土地的脉搏/戴上手铐大锁/日开始不落 ——《狂热》 例12“搁浅”的原意是指船只进入水浅处,不能行驶,比喻事情遭到阻碍而中途停顿,一般用来与“轮船”、“工程”、“计划”等无生命的事物搭配。而在此处却被借用来与活生生的“我”搭配,这表现出了“我”的痴迷,只因你的一眼都会愿意停止手上正在进行的任何事情。例13“悠游”表现的是一种怡然自得自由自在的状态,描绘的对象通常是人或者动物。青峰在这里挪用来描绘“浮云”,人与云的对比,强烈地突出了我对自由的羡慕之情。例14中的“种”和“扛”这两个字借用得恰到好处。按常规,高楼只可能“造起”,森林也只能被“移走”,但如果这样表达就太平庸了。因为前面提到了“怪手”,所以后面的“种”和“扛”顿时就将字句中的魔幻意味加强了。 (五)析词——分离词语的结构形式 为了表达的需要,故意改变词或成语内部固定的结构关系,以达到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的修辞格叫析词。根据词汇规范化的要求,一般的词语是不能随便拆开其结构关系的,随便拆散结构便可能犯生造词的语病。但是作为一种修辞手段,临时拆散其结构以适合特殊的语境这是允许的,是符合修辞学要求的。在“苏打词”中,根据青峰析词的方法,可将它们分为以下三类: 1.隔离法。即在合成词或成语中间插入别的词语,故意把它的结构拆开。 例15:是谁说生活生来就要活/是谁说难过还一定要过 ——《飞鱼》 例16:无数饥渴的瞳孔/比月还要亮 自我满足的欲望/比梦还要想 ——《掌声落下》 例15中在“生活”中插入语素变成“生来就要活”,另类的诠释了“生活”的真谛。但青峰在这里采用的是反问的手法,否定了这一诠释,体现出了他的叛逆不羁。例16则用隔离法隔开了“月亮”、“梦想”这两个词,形虽隔离,却使得这两个词的意思更加到位,也更好地修饰了“瞳孔”和“欲望”。 2.颠倒法。即把复合词或成语的构成成分的顺序颠倒过来。 例17:谁能唱出柔软清晨天使歌声/在着火的战场北讨南征 ——《相对论 Ⅳ》 例18:你在那窗口皱眉头谈地说天/我这里脉搏连伤口都不好受 ——《OH OH OH OH》 “南征北讨”一词出于元朝朱凯《 昊天塔 》第一折:“想老夫幼年时,南征北讨, 东荡西除 ,到今日都做了一场春梦也”。青峰在例17中将它颠倒为“北讨南征”,主要是为了和“天使歌声”押韵,保持歌曲的连贯流畅。“谈天说地”一词出于元朝郑德辉《玉桀登楼》第二折:“说地谈天口若开,伏虎降龙志不改”。青峰在例18中却将它颠倒成“谈地说天”,更加形象地描写了“你”漫无边际的随便谈论。 3.拈用法。即从复合词或成语中拈出一个或两个语素来独立使用。 例19:雨滴在滴/月亮在亮/形成意义/落在掌心 ——《符号》 例20:过去一直去/未来一直来/只有现在 ——《近未来》 例19从“雨滴”和“月亮”这两个词语中分别拈出“滴”和“亮”独立使用,使这两个静态的名词变得活泼动感。例20则分别拈出了“过去”和“未来”的“去”和“来”,表达了昨日已逝去,明日何其多的感慨,顿生产生了鞭策警励的作用,告诉人们该活在当下享受现在。 青峰就是用析词这一修辞格,在旧词语的基础上翻新出奇。扭转了惯用思维的方向,变熟为生,化腐朽为神奇,且有言约义丰之效。 (六)双关——增加词语的言外之意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语音或语义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表面上说这个意思,实际上说另一个意思,而另一个意思才是说话者的真意所在。这种修辞格叫双关。根据双关的构成条件,可将双关分为两种: 1.语义双关。即利用词语的多义性构成的双关。 例21:春立下分际的标竿时/我作了一个梦 我梦见我竟然变成了人/走到草原上/看着自己飞来飞去 雨水沾湿了翅膀/却让花香更清明 谷雨虽然寒冷/却让鲜艳的颜色更磅礴 ——《各站停靠》 这是“苏打词”中运用双关的一个典型例子。《各站停靠》是青峰化用《庄周梦蝶》的典故创作的一首歌曲。歌中营造了梦境悠远的意味,充满古典韵味,歌词文艺而不刻意,于简约中见深刻。乍一看例21的歌词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可当你慢慢地揣摩后就会发现青峰的言外之意。用“清明”来修饰“花香”,一开始只会觉得是简单的移就,可再联系上下文后,就会再发现“雨水”、“谷雨”和用析词修辞格的“春分”,而这些都属于二十四节气。青峰将四个节气巧妙地隐藏在这里,不仅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时间的流动,还体现了他博学多才的一面。 2.谐音双关。即利用词语声音相同或相近的条件构成的双关。 例22:《蝉想》 ——专辑《夏·狂热》 《蝉想》是苏打绿最新专辑《夏·狂热》里的一首歌,歌曲用夏蝉作为主意象,引用了蝴蝶夫人的故事,写的是一个爱情背叛者的自我审判。“蝉想”与“蝉响”、“残想”音似,青峰其实就是通过一个“蝉想”表达了“蝉响”与“残想”双重意思。所谓“蝉响”,它之于夏就如同玫瑰,喷泉之于春一样是构成夏意境不可或缺的元素,表达的是一种只在瞬间以狂嚷以示存在,而不顾过去未来,活在当下的感觉。所谓“残想”,则是关于蝴蝶夫人爱情悲剧的残想,表达的是对爱欲与背叛问题的探讨。 双关能含蓄地表达情感,还能显示精妙的文采,是青峰在表情达意时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因为双关指物借意,有弦外之音,这也使“苏打词”显得朦胧暧昧。 三、余论 吴青峰在歌词创作过程中,充分运用修辞手法,跳脱词语使用的局限性,创造性地组合文字。他用转类活用词语的语法性质,用移就打破词语的修饰常规,用拈连紧扣词语的描述效果,用借用开拓词语的使用范围,用析词分离词语的结构形式,用双关增加词语的言外之意。通过这六个修辞格的综合运用,青峰才得以成功地营造出“苏打词”陌生化的氛围,创造出别具一格的“苏打词”。当然,“苏打词”除了陌生化用词之外,青峰独树一帜的描绘,行云流水的句式以及和谐流畅的韵律也都值得我们去推敲、去研究。 综上所述,歌词作为一种韵文体是随时代的变迁不断进步的,年轻人都有不服上一代人的“传统”。特立独行的吴青峰就用“反传统”的修辞手法创造出了天马行空的“苏打词”。这是当今流行音乐史上的一朵奇葩,它未必是最好的,但对它的探索绝对是有价值的。“苏打词”的出现让人们重拾对流行音乐歌词的关注和重视,让人们再次认识到歌词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艺术形式,是修辞运用得最广泛,最活跃的领域。可以说,吴青峰用“苏打词”开辟了一个新的歌词时代! 来源:知乎 作者:王一

流行音乐自十九世纪后半页产生之日起就一直显示着蓬勃生机,虽产生较晚,但它已经和艺术音乐、民间音乐等音乐类型并行发展,并且成为当今社会主流音乐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流行音乐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流行音乐毕业论文篇一:《试谈流行音乐对我国音乐 教育 的影响》 流行音乐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和地域环境中形成的、在大众之间广泛流传的、内容通俗易懂、形式自由的一种音乐形式。它以大众传媒为媒介,得以广泛传播,内容多反映男女恋情,结构短小,曲调简单,所表达的情感也较为单一。代表歌手如周杰伦、王力宏等等。这些流行音乐主要在青少年群体中广为流传,青少年长期处于学习和工作的压力之下,积蓄的各种情绪得不到释放,而流行音乐在某种程度上给青少年提供了一条发泄情绪、展现个性的途径,所以得到了青少年的热烈追捧。有的学生甚至要求音乐老师在音乐课堂上教流行歌曲。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音乐教育如果还是像以前一样武断地阻止流行音乐走进课堂,而不进行宽容地介绍和科学地引导的话,那无疑会阻碍音乐教育的发展。 一、流行音乐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影响 (一)流行音乐对青少年的影响 可以说,80后和90后两代人都是在流行音乐的陪伴下成长起来的,流行音乐强烈的时代气息、简单直白的歌词、单纯的情感等引起了青少年感情的共鸣。尤其是某些爱情歌曲,特别能够迎合青少年对于爱情的朦胧憧憬的心理,再加上流行音乐的旋律简单、音域狭窄,节奏富于变化,青少年很容易就能够演唱。从内容上说,部分流行音乐对青少年产生了积极地影响。有一部分流行歌曲如《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边疆的泉水清又纯》等,反映了人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给人们以心灵上的慰藉。再如台湾的校园民谣《童年》《乡间的小路》《外婆的澎湖湾》等歌曲,情感真挚自然,形式自由活泼,符合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写出了青少年特有的纯真感情。但是,也有一部分流行歌曲内容粗俗不堪,含有大量的暴力和色情信息,歪曲了青少年对世界的理解,对青少年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二)流行音乐对音乐教育的影响 这主要表现为流行音乐对音乐审美心理教学的影响和 音乐欣赏 教学的影响。首先,流行音乐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根植于大众音乐审美心理的世俗化上。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经济利益的推动下,歌曲由原来的宣传功能、感染功能、歌颂功能转化为娱乐功能,高雅的审美品味逐渐被世俗的审美心理所取代,各种世俗化的东西披着时尚的外衣公然走到舞台上,目的是追求最大化的商业利益。在这种环境下创造出来的流行音乐直接影响了音乐教育审美心理的世俗化;其次,流行音乐已经成为音乐的重要部分,所以,其中一些优秀的流行音乐曲目被选入音乐欣赏教学之中。但是,由于流行音乐的队伍并不纯净,其中还包含了许多不太高雅的东西,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拉低了学生音乐鉴赏的水平 二、如何在音乐教育中引入流行音乐 (一)正确对待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也是一种音乐形式,只是它在品级上有高下之分。所以,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来对待流行音乐,注意它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它积极地一面是以其鲜明的娱乐功能来消解青少年在生活上和情感上的压力与不良情绪,调节青少年疲惫的神经和精神,达到心情舒畅的目的。由于其与艺术的距离较远,所以演唱流行歌曲就成了人们的一种自我行为,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于青少年来说,流行音乐也是他们得以展示自我、突出个性的一个有力方式,所以他们喜欢用流行音乐来诉说自己复杂的心情,朦胧的梦想等,这未尝不可。但是它消极的一面并不能因此而忽视。由于商业利益的浸润,所以某些流行歌曲的内容媚俗、低下,没有艺术性和审美性可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所以我们对于积极的要给予保留,消极的要引导青少年进行正确地认识和回避。 (二)引导流行音乐走进音乐教育的课堂 在流行音乐走进音乐课堂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好关,在课堂上选择那些积极向上的流行歌曲作为教学篇目。利用多媒体如网络、MP3、CD等教学工具,来播放一些适合学生欣赏的流行歌曲,在满足学生音乐需求度额同事,也达到了音乐教学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可以就某一时期的流行音乐做一个专题鉴赏,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总结 这一时期流行音乐的特点和风格等,以加深对于音乐知识的理解掌握。除了学习音乐知识外,音乐教育还要进行一定的实践。此时,流行音乐就是实践的最佳素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音乐比赛,开展音乐大舞台等活动,以激发学生歌唱的兴趣等等。 (三)提升音乐教师的素质和修养 首先,教师要有对于音乐教育的热情,这种热情让他自觉自动地保护每一位学生的音乐兴趣和音乐热情,无论学生喜爱的是流行音乐还是其他类型的音乐,都能够恰当地给予引导,而不是生硬粗暴地对待。其次,完善音乐教师的知识结构。无论那种知识类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音乐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最重要的是,因为学生音乐知识来源的多样化,所以教师的角色要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由过去知识的传授者变为知识的开发者和引导者,鼓励引导学生探寻、发展新的音乐知识,并积极地去实践它。 流行音乐毕业论文篇二:《浅谈流行音乐咬字分析》 流行声乐演唱是情感表达的艺术,在流行音乐演唱中,感情是表达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咬字则是表达感情的关键,用话语来表达流行歌曲的中心思想,与其他艺术的表达方式不同,声乐艺术的表达方式对字的要求更严谨。流行歌曲既能用歌唱表达感情,又能唱出文字,文字与声音相互结合,从而更形象地表达出人的情感,流行音乐演唱中字的表达直接影响情地表达。 1中国流行音乐与咬字 华语流行歌曲 华语流行音乐因它细腻的歌词,优美的旋律更加贴近人们的心声而广为传唱,更因为它的演唱方式多种多样,不讲求特定的方式从而在中华大地上枝繁叶茂,华语流行音乐有着独特的主张及品质,是一种个性的美,它在艺术领域具有一定的魅力和价值的审美观。流行音乐传入中国是对中国传统音乐思维上的一种颠覆性改变和非常深刻的影响,它更是间接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及道德观念,它使中国的音乐方向及格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流行歌曲的影响是更贴合人们的情感及心理上产生的,从音乐的旋律,歌词和歌唱者的演唱技术三方面出发,相互融合才能做到广为传唱的作品。改革开放后的流行音乐更是多了张扬与个性,中国 传统 文化 讲究的是一板一眼,所有东西都要循规蹈矩的进行,而流行音乐的出现打破了这一陈规,大众娱乐是流行音乐的标志,突破自我不断创新是华语流行音乐的特点。 流行歌曲咬字 自古以来人们对歌词语言的联系从来都是极为重视的,中国语言更是对口齿发音有着严苛的要求,在中国有很多的声乐家、教育家及专业的科研人员对演唱中歌词的咬字吐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作为声乐演唱中重要的基础部分,语言的准确运用掌握跟旋律的完美配合才能给观众创造出丰富深刻的印象,声乐中的技巧有很多,而咬字吐字的准确性则是音乐演唱的主线。在我国,马先生曾出版过《四十年合唱训练》中,清楚的论述了“清楚的发音及口齿,可以改进音质”“,通过良好的咬字吐字,坏的声音习惯可以克服,好的声音习惯可以建立”,在一段音乐的演唱中,情感表达的基础就是读字, 唱歌 的必备基础就是字音准确、清晰,演唱者在面对一份包含情感的作品时,如果不掌握好语言技巧那么就无法准确地表达,更谈不上打动人心。歌唱者如果连歌词都让大家听不清楚,那就不能表达情感,打动观众。 2流行歌曲《也许明天》分析 歌词咬字分析 《也许明天》这部作品是张惠妹的一张音乐专辑,也许明天的歌词大气磅礴,也许明天这首歌可以代表了整张专辑的所有,作家的所有想法在这首歌里通通表现出来,在一个人最孤单的时候,我们总是会向往那些有人陪伴的日子,而现在的孤单感受反而让人产生了强烈的心理落差。Martin所写的曲子,将蓝调与灵魂的元素放在里头,让这首歌听起来悲伤感倍增,一针见血地写出了那份追寻明天的感觉。在阿妹的所有歌曲中,这首也许明天一定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海一望无际/看不见终点在哪里/深邃又吸引/我的心第一段开始就“海,一望无际”,演唱过程中“海”是作为一首歌的第一个字出现的,要用虚实结合的方式唱出,而hai由三个字母组成,声母(开头字母)h,字腹(中间字母)a一带而过,字尾i回归,整个字字头清晰,字尾收紧轻轻推出“,一望无际”这几个词的咬字重点在i上,从i开始从i结束,而后几句“深邃又吸引,我的心”则是一n作为结束,i字咬起来会比集中,而n字却使用前鼻音较多,这两个音在中文字母中是比较好咬的。我就在浪里/飘飘荡荡爱有时忽高有时低/推着我向前/每一天同样的“我就在浪里”“,我”字可以一带而过,最后归韵到“里”i上,第二句也是i,第三句第四句归为n上,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流行音乐作品的歌词中,词头词尾相互呼应,段落与段落之间尾字咬字也呼应着,所以词作往往都很押韵,每首歌都会有音的重点,而《也许明天》这部作品的重点音就是i、n,那么我们训练的重点也要逐步地放在这两个音上面。曾经我放纵享受/到最后无处解脱/越心痛就越快乐/越想快乐越寂寞过渡到高潮的过渡段,它的侧重点与开头和结尾是不太一样的,收字主要集中在o上,中国文字讲究归韵,所以歌词大都非常整齐对称。也许明天/没有谁/陪我走过/潮起潮落/也许明天/还有你/陪我开始/直到最后/海一望无际/我在浪里整首曲子的高潮部分,演唱时必须注意咬字的清晰,以n、i、o作为整首曲子的收官咬字,中和了前面的音,咬字相对比较轻松,但咬字不要太死,要推送出来,气于词同时推出来,慢慢地加重力量,把整首歌扬起来。 咬字与气息分析 咬字与气息相互达到非常默契的配合才能够让歌曲富有张力及感染力,也就是说我们要用完全放松打开的方式,我个人比较喜欢人在遇到刺激的状态下而发出的尖叫声,你会发现在尖叫的同时你的身体都在协调用力,腹肌会紧绷,声音富有穿透力。而音乐的演唱也要找到这样的一种感觉,不过就是学会控制气息与咬字相互配合,流行音乐的咬字是在嘴里的,有时候流行音乐的歌词是说出来的,气息送出字,上下贯通,相互协调,气息里融合着字,字里又包含着气息,把字都向前去说,他们之间就像水和鱼,鱼离开了水就活不了,而水没有了鱼就没有生机,气息是基础,而字就是上层的建筑,气沉丹田,字出喷口,就像二胡的弓与弦,拉开工按准弦才会出想要的音,这两样是演唱的基础,之后再对音色,情感,技巧加以画龙点睛的作用,演唱出的歌曲直达人心,声情并茂,从而表达它的情感,这就是咬字与气息的关系。 3结论 在流行演唱中,正确的演唱歌曲就会正确的咬字,声乐咬字中没有之分纯粹的封字音,因为最后一定通过共鸣腔体传出字母,发音和咬字在流行演唱中十分重要,美好动听的音乐是绝对不能缺少清晰的咬字的,它会对歌曲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声音的练习更是离不开正确的发音,它完善和帮助了声音共鸣,在这一方面我们必须勤加练习,注重音乐的细节,每一个字母,每一个音符都需要我们都琢磨,去研究,尼•雨果曾认为“声音训练过程中,歌唱者的读字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包括一种通过语言形式来发声的技巧,这也是歌唱任何一种语言的歌曲的先决条件。”在没有掌握熟练的语言技巧的时候,想要融入思想感情将会十分的费力,没有变现能力,无法打动人心,这样一首歌曲就失败了,打动不了观众的音乐是十分无用的,我们必须加强这方面,突出音乐与文学相结合的特点。 流行音乐毕业论文篇三:《浅谈流行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 一、流行音乐文化背景下高中生音乐学习现状分析 我们知道音乐不只是流行歌曲、通俗音乐,在信息和网络发达的现代社会,流行音乐如潮水般的涌入校园,如何正视流行音乐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面对的最现实的问题。学生只欣赏流行音乐势必会造成学生营养不良;而对流行音乐不闻不问,教师又会跟学生产生距离感,这两者都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因此,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调整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是重中之重。《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以审美为核心, 兴趣 爱好 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新意识等教学理念。因此我们一线音乐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更加注重流行音乐与严肃音乐、传统音乐教学的结合,合理开发和利用流行音乐,让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保持下去,让学生吸收音乐的营养能够均衡增长。 二、将流行音乐合理引入到高中音乐教学中 (一)利用流行音乐开启高中音乐教学的大门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普遍认为流行音乐浅显易懂、贴近生活,不仅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明星时髦的装扮更是他们的一种美好的追求,相比之下,高中的音乐教材上的严肃音乐选段显得枯燥无味,加之他们对教师的 教学 方法 接受程度较低,因此,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反之,教师也难以真正的投入到高中音乐课程教学中去。高中阶段的学生不仅对流行音乐非常喜爱,有些同学甚至会对其产生非常狂热追求。例如,在进行电声有关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电声时,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段爵士乐,由此开始电声的教学。可以安排一到两次课来向学生普及音乐的种类与形式,在学生的脑海里建立起立体的音乐知识框架和和声感,在接触到不同种类的音乐时才不那么陌生。在开展爵士乐的教学时,可以在学生回家之前就向其安排一个作业,利用互联网去查询爵士乐的有关信息,并自行制作成PPT,在下一次的音乐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给其他同学看,以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将严肃音乐、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融入课堂教学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音乐教育形式也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主要以严肃音乐为主,流行音乐占很小的部分甚至没有流行音乐教学。这与我国长期以来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体系是分不开的,教师们习惯性的认为流行音乐里含有很多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这种偏见一直妨碍了流行音乐进入高中音乐课堂。从上个世纪末,我国的音乐教师才开始对流行音乐提起足够的重视,开始承认流行音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引入流行通俗音乐的教学内容,不仅能在音乐课堂上为学生建立一个宽松有趣的学习环境,更有利于学生快速的吸收知识,健康成长。将流行音乐有机地融合到高中音乐课堂里,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接受程度,是当前音乐教学发展的主流。 通俗音乐引入课堂要讲究度,教师不能一味的依照学生的喜好将严肃音乐的课程时间降低,导致学生对音乐内容的认识狭隘。严肃音乐和传统音乐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思维习惯,是音乐思想意识的结晶。我们高中音乐教师不仅承担这教书育人的任务,更承载者历史文化传承者的使命,因此,在教学工作中,除了利用流行音乐激发学生兴趣外,挖掘经典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也非常重要。 三、对高中生“偶像崇拜”现象以理性的启迪和情感教育 高中生需要通过对偶像的认同和依恋来确定自我价值、寻求自我发展。在流行乐坛中不乏有这些才华横溢的天才偶像明星,会作曲、会写词、会舞蹈,甚至会导演。另外,媒体的炒作、商业的包装往往更加美化这些人物形象,加深高中生对他们的向往崇拜之心。注重加强人文意识和文化内涵,用真实、丰富、生动的人格魅力,给予高中生以理性的启迪和感情的教育也很重要。例如,挪威的“80 后”音乐才子亚历山大? 瑞拜克,是北欧音乐的一颗新星。其父母都是古典音乐家,受家庭的音乐熏陶影响,小提琴拉得很不错,钢琴也与之相媲美。通过实践,本人认为不该有意让高中生回避发生的“偶像”丑闻,有些偶像失败的 故事 对高中生往往具有特别有益的启示,能够起到“替代体验”的教育结果。把握住了高中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上就能游刃有余地与之互动,从而产生共鸣。 四、结语 高中音乐教学的改革工作要落到实处,就要挖掘更新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学到想学的东西。教学工作者要看到高中教学的现状,理解到流行音乐对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多在课堂上将流行音乐当做素材来开展教学,能够极大地提升高中音乐课的充实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这才是高中音乐教学改革的初衷。 猜你喜欢: 1. 大学流行音乐鉴赏论文 2. 音乐学院声乐系毕业论文范例 3. 音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范例 4. 音乐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5. 音乐文化毕业论文

流行歌曲2022毕业论文

音乐 ,从古到今,不管在哪一个时代、地方,都以它独特的魅力感染着人们。它以各种形式、效果出现在各种场合、气氛中,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和状态,它曾鼓舞多少人走出生命的阴影,也曾让多少人迷失自己。 那么,我们现代的中学生是如何看待音乐的呢?如何看待流行音乐的呢?他们对音乐到底有怎样的认识,音乐在生活中又有什么地位和作用,如何正确地对待音乐呢?就请大家来看看我们的调查和研究吧。 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们对本校初中生作了调查,据调查结果发现,仅有3%的学生不喜欢音乐,说明音乐在中学生的心目中有着比较重要的地位。大部分学生会花20%—50%的精力在音乐上,仅有少部分学生会花全部精力在音乐上,这说明学生把握听音乐的时间比较合理。总的说来,音乐在中学生的生活中起着比较积极的作用。 流行音乐凭着它对感情的真挚呼唤,对感性生命的生动表现,凭着它的风趣幽默、通俗易唱,风靡于中学生中。大街上、小巷里、校园中,随处可见斜挎迷你机、头戴耳机听得如痴如醉的少男少女。那么流行音乐到底有何作用,以致于同学们热衷于它呢?青春期使中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得极为丰富,他们常常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吟唱的流行歌曲中,这种情感移入也是中学生喜爱流行音乐的原因之一。同学们纷纷反映,音乐是生活的“调味剂”,它能调剂人的生活,使生活趋于和谐。实践证明,音乐对人的感情、思想、心理和生理都有明显的影响,能使大脑得到良好的刺激,从而使整个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心血管、消化道等器官的功能得到改善。因此,人们在欣赏音乐时,精神振奋,心情愉快,另外,据某些专家说,音乐还有助于延年益寿。 流行歌曲如此深入少男少女的心,自有它的感染力。我们不能否认,大部分流行歌曲音韵谐美,情深意长,又贴近生活,表达的是对个人生活、理想和内心世界的感受。容易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自然会引起中学生对流行歌曲的迷恋。我们认为,对流行歌曲而言,其中不乏感情真挚、格调清新的上乘之作。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现在的流行乐坛也充斥着一些粗制滥造、庸俗低下、过分凄婉悲怨的音乐,这使某些中学生陷入了低靡的情绪,有的还因为受到歌词的影响,产生颓废心理,最后造成悲剧。所以还是需要中学生具有较高的音乐鉴赏力。好的歌曲能催人奋发向上,使人热情澎湃;格调低下的歌曲,只能使人颓废,影响心理健康。 出现这一现象时,教音乐的我感触颇深,教材所选取的欣赏、演唱歌曲的时代性、可唱性比较差,而学生接触传媒是多元化的,他们可以通过电视、网络、MTV、光碟、磁带等方式,以最快的形式接触最新的音乐,这就更显出音乐教材的“落伍”。一面是鲜活、繁荣的音乐市场,一面是几十年换汤不换药的音乐教材,学生当然会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另外,由于中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也还有一定的限度,所以音乐与中学生产生了距离。比如现在的音乐教材所选取的大提琴独奏曲《天鹅》,这首曲子描写的是天鹅的神态,反映的是法国巴黎公社后,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对于专业音乐人,理解这一曲子都具有一定的难度,而十几岁的中学生,他们就更不具备这种文学、文化的修养,很难体会曲子所表达的那种飘逸、傲慢、潇洒、浪漫的音乐内涵。当然我们的音乐课这几年也一直在改革,寻求好的发展,更加地以人为本,提高中学生的音乐修养。 那么,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如何正确地对待音乐,让音乐成为生活的伙伴,让生活真正因为音乐而美起来,我们经过仔细讨论 得出了以下结论: 对学生而言:要选择内容和情调健康的音乐,不要去听颓废无聊、格调低俗的音乐。健康的音乐,能使人的大脑皮层松弛,同时产生新的“兴奋灶”,唤起人愉快、舒适、欢乐的情感。中学生在忙完一大堆功课后,选择内容和情调健康的音乐,更易使紧张的大脑皮层得到休息,并使情绪稳定。 对家长而言:父母在刚开始引导子女欣赏音乐时,不要操之过急。如果一有空就让其听名曲名歌,会使他们产生抵触情绪。父母可以在吃饭或在谈话、聊家常时,放些较为轻快的管弦乐曲,如《蓝色多瑙河》、《春天圆舞曲》等;也可以根据彼此的兴趣选择音乐,并慢慢地引导儿女们正确欣赏音乐,这样能使他们较易接受,也较易理解。 对老师而言:把流行歌曲大大方方引入课堂。音乐课上节选优秀流行音乐,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和欣赏。流行音乐中不乏优秀作品,可以让学生在课上欣赏并讨论其价值所在。优秀的流行歌曲对学生一样能起到思想教育作用,比起空洞的说教效果反而更明显。 造物主给了我们听觉,就是要让我们去欣赏音乐。民族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当我们感到疲惫的时候,打开录音机,闭上双眼,让克莱德曼那如诗似画的音乐,像清泉一样流进心田,洗尽尘世的尘埃,让心灵变得更加纯洁,纯得像泉水一样清澈,洁得像云彩一样飘逸

流行歌曲所谓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流行音乐起源于美国的爵士音乐。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一种由多民族文化汇集而成的爵士音乐。这种新兴音乐,以它独特的演奏(演唱)方式,刷新了听众的耳目,轰动了全美国,又很快传遍西欧各国。在今天,流行音乐所包含的内容极其广泛。在器乐作品中,它包括丰富多采的轻音乐、爵士乐、摇摆舞曲、迪斯科舞曲,探戈舞曲,圆舞曲以及各种不同风格的舞曲和各类小型歌剧的配乐等。流行音乐中器乐作品的特点是:节奏鲜明,轻松活泼或抒情优美,演奏方法多种多样,音响多变,色彩丰富,织体层次简明,乐队规模不大,现代作品多使用电声乐器。声乐作品的特点是:生活气息浓郁、抒情、风趣、音域不宽,手法通俗、曲调顺口、易于传唱;歌词多用生活语言,浅显易,易为听者接受和传唱;歌手多是自成一格的流行歌星,发声方法各有千秋,不受声乐学派的约束,演唱时感情重于声音技巧,动和自由不羁,自然亲切,易引起听众的共鸣;小乐队的强声伴奏与歌声融为一体。由于流行音乐具备上述特点,所以就能够和群众连在一起,无论文化水平的高低,都易于接受。流行音乐也就是通俗音乐,流行歌曲作为一种以消遣娱乐为主的大众文化现象,流行歌曲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脉络息息相关,俨然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尤其是90年代以后随著国家的政策开放,使得流行歌曲的内容形式更加的多元化,更加的深入人心,90年代的流行音乐变化较广,并且与我们的生长背景较为接近。然而流行歌曲不仅是艺术,也是娱乐、精神寄托,更是反应百姓生活的写实记录,甚至是大众思想、意识型态的指标。现在我们所听的歌曲,像是周杰伦、蔡依林、张惠妹等等歌手,他们的歌都属於流行音乐。流行音乐与其它大众媒介的差异主要是流行音乐有三种特性:1.流行音乐乃是一重复的形式:流行音乐的主题内涵不断的重复,而具有穿透阅听人之意识的能力。2.流行音乐多属非叙述性的形式:其强调对接收者的身体、生理与感官能力之刺激。3.流行音乐是一种经验上的形式:音乐是属於艺术而非科学的领域,是对某一经验之体验。但是,少儿音乐消费过于成人化,是明显的问题。《小小少年》、《春天在哪里》等脍炙人口的儿歌在孩子们中间几乎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成人的流行歌曲、情歌和内容粗浅的“另类儿歌”、“成人化儿歌”等不适合儿童传唱的歌曲在中小学校园里流行。流行歌曲对人们文化生活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但其负面影响不可低估。流行歌曲多属于成年人的精神消遣品,但孩子们过早涉足这类“情感”表述,一些精神垃圾乘虚而入。目前在中小学校园中流行的儿歌,有的宣泄消极厌学情绪,夸大社会负面影响;有的带有色情、暴力倾向,充斥低级趣味。如“在我心中,老师最凶,晚上补课到九十点钟;回到家里,老妈最凶,盯着作业从不放松;父母不在,老子最凶,拳打脚踢,发泄一通!”、“上学苦,上学累,上学还得交学费,不如加入黑社会,有吃有喝有地位”等等。当代歌词的“十大硬伤”改革开放以来,流行歌曲丰富了寻常百姓的精神生活,然而一些内容不健康歌曲的流传给社会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广大青少年起了误导作用。某些流行歌曲中的歌词,语法混乱,不合逻辑,病句百出,词疮语病,遍体“硬伤”。“清除语言垃圾、净化语言环境!”,语言学家的呼吁化为行动,让我们就从歌词开始吧。众所周知,歌词属于听觉艺术的范畴,是以口耳相传为基本性的文学样式,一旦插上音乐的翅膀,其流传之广,影响之大,是小说、诗歌等文学样式都无法相提并论的。所以,歌词首应无愧于文学,才不逊色于音乐。遗憾的是,一些流行歌曲的歌词“不合逻辑,文理不通,语病多多,浑身硬伤,惨不忍睹”。其表现形式,概括起来堪称“十大硬伤”:一、内容荒诞,语无伦次。有一首歌叫《上苍保佑吃完了饭的人民》唱道:“真的不敢想要能够活着升天/只想能够活下去/正确地浪费剩下的时间/意守丹田……”这种粗俗、荒诞的歌词不胜枚举,它给青少年的毒害作用也一目了然,不仅污染了语言环境,而且麻木人们的思想,甚至教唆犯罪。二、通篇语言垃圾,病句百出。有一道MTV叫《很受伤》,女歌手演唱得声情并茂,载歌载舞,反复地唱着“没有你的日子里,很受伤,很受伤,遍地麟伤……”,这样重复几次的语句,真让人担心,会不会“受伤”后产生“癌变”。三、大话连篇,陈词滥调。这类歌曲都有“文革”遗风,诸如“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等之类的“大跃进民歌”,以及“长江、黄河”、“昆仑、泰山”的重复翻版,大话、假话、胡话满天飞。当代歌词似乎有“文革”遗风魂兮归来之势。2000年中央台春节晚会歌曲《好好工作》,就是用常识和废话进行说教,如“好好工作才有好的生活”,“多出一些革新和成果”,总之只会拿大白话来吓唬老百姓。四、思维混乱,梦话连篇。2000年中央台春节晚会《今宵久久》、《龙禧千年》、《西部狂想》等歌曲,光看那歌名就让人如坠雾海,其创作粗制滥造不说,遑论、“意新、境新”,故而艺术性就打了折扣,经不起推敲了。五、模仿作秀,粗制滥造。文学创作的一个现象是,优秀作品都是各不相同的,而低劣之作往往有惊人的相似:如《打个电话》就是以《常回家看看》的翻版,《祝你快乐》就是《祝你平安》的低水平重复。六、半土半洋,非驴非马。某些词作者、音乐人,对古典诗词的理解一直是半瓶子醋,可偏偏不会藏拙,闹大笑话。比如:“唯苦心良在”“天独暗自伤”之类的句子,谬误百出,一句一错,甚至一句几错,比比皆是。七、空洞无物,味同嚼蜡。从“西北风”到“摇滚潮”,直白、空洞、油滑、泛滥的现代爱情主题,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顺口溜”,“四季歌”充斥荧屏,对民族语言造成污染,弊莫大焉。八、词不达意,语法混乱。歌词是语言的艺术,文法修辞,章法结构,都有规律可循。放眼词坛,驴唇不对马嘴,前言不搭后语者,比比皆是。像“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朝花夕拾杯中酒”、“真真切切爱不够”等等,语法“硬伤”,俯拾皆是,生造词句、废话、胡话连篇,让人横竖看不懂。难怪许多教师提起学生作文时中的“歌词引用现象”时,更是叫苦不迭,忧心忡忡。九、违反格律,自相矛盾。艺术形象空泛浅薄,表现形式格调低下,歌词前后自相矛盾。任其泛滥,所产生的社会负面效应不可低估。有一首上榜金曲叫《垃圾场》,这样唱道:“我们生活的世界象一个垃圾场/人们像虫子一样在里面你争我抢/吃的都是良心拉的都是思想……”如此《垃圾场》散发出来的“异味”,不是环境污染是什么。十、顾影自怜,无病呻吟。一些歌曲逃避现实,格调低下,伤春悲秋,无病呻吟。如《苍蝇》、《蚂蚁》之类荒诞不经的歌曲,光是歌名就让人恶心,居然堂而皇之地制成盒带,拍成MTV,上排行榜。医治歌词的“硬伤”,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词界传媒应倡导批评,词家应欢迎批评。音乐人特别是词作者要从我做起,努力提高创作水平,练好基本功,以一种宁静致远的心态面向未来,谱写好新世纪的颂歌。OK,你看看吧

感受美、想象美、创造美 ——浅谈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音乐课堂教学随着音乐教材体系的不断改革,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需要广大音乐教师合理运用好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的音乐教学资源,以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整合,促进音乐课堂教学的优化,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强化音乐教学过程,而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本文就从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音乐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美、想象美、创造美展开阐述。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电教媒体进入了我们的音乐课堂,如录音、录象、投影、计算机等这些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灵活性和交互性,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电教媒体。它们的进入,使音乐教育朝现代化的方向跨进了一大步,为我们的音乐课堂教育丰富了教学手段,使抽象的音乐形象化具体化、枯燥的音乐理论趣味化、零乱的知识条理化。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如果注意合理选择、灵活运用各种媒体,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育结构,提高学生艺体素质。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一、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受美。 新《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体验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而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作用,可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维信息空间,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到知识的真实、形象、有趣、实用,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活跃了学生思维,有助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小猫钓鱼》是一首活泼、诙谐的歌曲。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有表情的演唱这首歌曲,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根据这首歌曲的特点,我精心设计了一个教学方案,以新奇为主,通过请学生讲述《小猫钓鱼》的故事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播放动画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精美的动画片一开始就深深地吸引了在场的学生,画面优美于是我便抓住了这一积极的情趣,开始了新课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这一实践证明:教师因势利导,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尤其是用多媒体去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 “乐学”,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感受到了信息技术与音乐整合所带来的美的感受。二、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想象美。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审美思维过程最基本的品质,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的想象美,对发展学生个性和智慧,促进创造思维是十分可贵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声有形的情境优势所创设的音乐意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欣赏能力,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想象美。《两只小象》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歌曲。这首歌曲讲述了两只小象互相友好的故事。教学目标是通过乐曲的学唱,让学生了解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以培养他们想象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从而发展想象美的能力。我用《两只小象》的碟片通过编辑组合,配以乐曲,编制成动画,创设演示情境。上课时让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形象,随着悠扬的乐曲以律动的形式进入课堂,然后在电视上呈现象的迷面,请学生猜一猜,并模仿大象走路,接着播放大象和小象的动画。请学生说一说大象和小象的走路姿势(大象走路沉重,用四分音符表示;小象脚步轻盈,用八分音符表示;小象急跑去找朋友时,用十六分音符表示),接着请学生分别模仿三种脚步,并打出节奏。于是我抓住这一时机,谈话进入新课教学,充分讲述歌曲、了解歌词之后,让学生看另一段动画,那就是小象找朋友。这时乐曲和画面变得轻松活泼,学生一边跟唱,一边模仿两只小象友好的动作。在十六分音符的地方让学生发挥想象,有的拍手,有的跺脚,还有的小跑……精彩纷呈,促进他们的想象力,从而做到在玩中学、动中学和乐中学。三、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导艺术创新,发展学生创造美。 柳斌同志在《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应该重视的几个问题》一文中也认为:“中小学美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强调要“引导学生从真正美好的东西中得到美的享受,从劳动中、日常生活和艺术中去理解和创造更美好的东西。”因此,音乐教学要在启迪学生欣赏美和培养学生想象美的同时,尤其要注重鼓励学生的创造美,这样才能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所以这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如在上《小雨沙沙》一课时,先播放一段雨声沙沙的录音,学生听声音画画面,接着播放这首歌的旋律,在欢乐的音乐声中,教师再用动画展示出一颗颗种子发芽,生根,长出绿油油的叶子,这样,新歌的意境全部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通过听音乐——看画面,再看画面——听音乐,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了词意,同时也培养了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力。学会了唱这首歌曲,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肢体动作表现种子的发芽、生根、长叶。这一教学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对音乐主题、旋律、节奏的感受力、鉴赏力和表现力,实现了音乐与其他学科综合,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艺术创新的能力。在欣赏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把聆听、观察与实践密切联系起来,再加上简洁精辟的语言引导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在欣赏《新疆之春》时,多媒体展示新疆的风貌,学生如身临其竟,有的学生会不自觉的随着音乐轻轻哼唱,在表现时好多学生都投入到音乐之中,而且表现方法之多,又都个不相同,一节课后,学生留下了深刻地印象。实践证明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对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它让教师教得轻松,让学生学得容易,而且乐意学、勇于思维、敢于创造。

流行歌毕业论文怎么写

我国现代流行歌曲最早也是诞生在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中,流行歌曲强调个 人性,注重与主体直接相关的内心活动,体现对个人心理的观照.它的内容贴近 日常生活,以细腻,真实的手法刻画个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体验,是生活状态的 直接呈现和情感体验的宣泄.流行歌曲中的"人"从"群体"中挣脱出来,放弃 了.大我".将目光专注在.小我"之上.另一方面,流行歌曲的接受行为也是 个人化的,它重视的并非意义的阐释,而是自身的感性体验,听众完全按照各自 的生活经历和感情经历来理解歌曲内容,没有统一的标准.对于处于相似社会环 境里的人们,流行歌曲很容易给人真实的感觉,并且产生强烈的共鸣. 第六,边缘性和颠覆性.流行歌曲属于非主流文化,不主动承担"载道"功 能,不关心社会重大主题,不采用宏大叙事,它也时常接触现实题材,但常以谐 谑却并不特别尖锐的方式对固有的社会等级和社会现象进行揭露和嘲弄,颠覆传 统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流行歌曲被知识精英主导的主流文化,政府指导操纵 的舆论排挤到边缘的位置,也因此形成了主流文化之外旁逸斜出的充满生命力和 独立精神的一支文学脉络.当然随着近几年大众文化的兴起,流行歌曲正逐渐由 边缘向中心移动,其是否能在当今社会夺取主流地位,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综上所述,流行歌曲是在都市中产生的以娱乐消闲为主要功能,带有商业目 的,表现广大市民的生活和情感,反映市民的审美情趣和思想状态的一种大众文 化产品.对于"流行歌曲"这一文艺形式和文艺现象来说,这样一个概念必然是 不全面的,然而对于文学的研究,以上几个属性已经可以实现区分流行歌曲和古 今中外其它音乐文学的作用. 一旦将流行歌曲根据上述的定义纳入中国文学史的体系,我们的视野豁然开 朗,按上述流行歌曲的基本属性来判断,考虑到商业性,市民性等问题,中国流 行歌曲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之类,为我明一绝,我们的新体诗应该从现在民间流行的曲 调词嬗变出来……"3事实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新诗取代了传统诗词的地 位,却抛弃了这一传统.新诗完成了新文学运动中的先锋角色之后,路越走越窄, 越走越艰辛,尤其是它在民众中的影响力一落千丈,至今都很难自信地说找到了 真正的"出路".朱先生原本是想给新诗的发展提出一种可以参考的方向,却给 我们现在关照流行歌曲提供了一个思路.尽管流行歌曲受到了以爵士乐为主的西 方现代音乐的影响,但它同样在很大程度上糅合了中国民间和传统音乐的元素, 是典型的中西合璧的产物.这一点和词的产生又何其相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流行歌曲正恰巧继承了以音乐为枢纽的中国诗体变迁的传统,延续词曲"诗余", "诗余"之"余"的身份,保持着诗歌最原始本真的样态.从这个角度来说,"词 一曲一时调一现代流行歌曲一当代流行歌曲"有着一条完整而清晰的演变脉络, 具有很强的整体性. 三,研究的方法和意义 基于上述原因,本文打破了狭义的"流行歌曲"的界限,把符合流行歌曲基 本属性的词,曲,时调一并纳入"流行歌曲"的概念范畴,将它们和现当代流行 歌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按照通行的历史划分法,我们以1911年为界,将中 国流行歌曲划分为古代流行歌曲和现当代流行歌曲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分出 "词","曲"和"现代流行歌曲",.当代流行歌曲"两个阶段.本文以人性发展 为主要线索.通过对各阶段具有代表性的流行歌词文本进行微观的分析和解读, 观察流行歌曲反映出来的人性的独特状态,尤其是它们在各自的时代中体现出来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自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2探究中国 流行歌曲发展的总体趋势. 从历史上来看,流行歌曲常常因其非正统的地位而冲破礼教的束缚,得以较 好地表现人性,现当代流行歌曲同样如此,它能够冲破已经过时的成见的束缚而 流露出新鲜的气息,其价值"实则不仅仅是抚慰人们受伤的心灵,释放他们压抑 极深的情感,高扬他们想飞的人性欲望,而从另一个角度说,其革命意义尤不可 小觑,因为它砸碎的,焚毁的是延续千年不散的文化秩序的阴魂"I.《流行歌曲则不同,它明确自身的"娱乐"功能,接受自身的边缘位置, 放弃了重教化美人伦的目标,不理会正统的价值判断,从而形成了一种全新的, 轻松的,自我愉悦的歌曲形式.以词为例,它正是在诗被经典化之后,为了满足 人们歌唱情感的需求而产生的新的歌曲形式.钱钟书说:"爱情,尤其是在封建 礼教眼开眼闭的监视之下那种公然走私的爱情,从古体诗里差不多全部撤退到近 体诗里,又从近体诗里大部分迁移到词里."2不仅是爱情,还有其它不同的情感 都借歌词得以抒发.词因表现出真实而丰富多彩的人性,也就充满了激情和生命 力,虽然被目为"小道",却深得人心,大获流行.连文人士大夫都被吸引了. 通过此次研究,我们将更加清晰地看到中国流行歌曲作为边缘性的文学,在表现 人性方面所具备的积极意义,有助于我们探悉流行歌曲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感 染力和影响力的深层原因.在另一个方向上,我们也可以藉由流行歌曲窥见随着 时代的进步人性本身不断的发展和张扬. 其次,通过对中国流行歌曲的总体考察和研究,我们关注到流行歌曲内部发 展演变的过程,从而能够看清现当代流行歌曲对古代文学遗产的继承情况以及自 身的新变.大而言之,也有助于了解现代文学对古代文学传统继承,发展或扬弃 的情况及意义.五四以来的现代小说因为有古代通俗小说作为土壤,其发展和成 熟走上了一条较为顺畅的道路,取得的成就也是新文学中最值得瞩目的.现代流 行歌曲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诞生后几乎立刻进入了繁荣时期,其中,古代流行 1歌曲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现代流行歌曲作家面对中国丰盛的古代文学遗产持有 的是一种异常开放的态度,他们继承了古代流行歌曲的传统,并没有阻断新旧文 学之间的进程,从而使现代流行歌曲的发展得以快速而顺利地进行.他们从广义 的诗的传统中.汲取来自雅俗两个方面的养分,诗,词,曲,时调无所不收,为 现代流行歌曲的创作提供了充足的养科.从接受方面来说,流行歌曲源远流长的 历史也为我们提供了解释现代流行歌曲在二十世纪上半叶被迅速接受且迅猛发 展的原因.不论古今,作为流行歌曲,总是要着眼于市民阶层的,因此现代流行 歌曲可以很快地亲近普通大众,培养数目庞大的受众,进而形成供需双方良好的 循环. 第三,虽然我们不能简单地推吉及今,认为现代流行歌曲必然会成为我们这 一代的代表文学,但这种可能性却是存在的.至少,古代词曲在其当代"不入大 雅之堂",.小道"的经历给了我们一种信心和希望:现代流行歌曲有可能达到经 典文学的高度,在文学史上留下自己的痕迹.更为重要的是,经过对中国流行歌 曲整体脉络的梳理,我们能从其中的一些规律,预测或推断出当代流行歌曲发展 的必然走向.或者说,我们可以从古代流行歌曲的盛衰中吸取相关的经验,为当 代流行歌曲今后的发展提供可行的建议.流行歌曲的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劲的发展 态势是勿庸置疑的事实,简单而粗暴地无视和打压毫无益处,只有对其存在的合 理性给予充分的尊重,并以理性的态度加以批评和帮助,才能真正使流行歌曲走 上正确的发展方向,成为社会文化中一支有益的力量. 第四,流行歌曲是当代大众文学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对它的理性 研究有助于改变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学的对立状态,加速拆除两个文学圈的壁垒, 以了解为基础,增进两者的对话,使相互借鉴成为可能.我们必须承认,任何文 学类型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它们各自承担的文学功能也是不同的,每种都有独 特的意义和作用.流行歌曲虽然针对的是广大普通市民的娱乐需求和审美趣味, 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对文学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正如胡适所言:"文学史上有 一个逃不了的公式.文学的新方式都是出于民间的.久而久之,文人学士受了民 间文学的影响,采用这种新体裁来作他们的文艺作品."'宋词,元曲,明清时调 都是前例.现当代流行歌曲长期以来受到正统舆论和精英分子的贬抑,至今都没 有进入文学的视野,这些歌曲或许显得良莠不齐,但其中的优秀作品时时闪现出 诗性的光芒,已经有一些学者和音乐家把流行歌词当作新诗的一脉分支2.许多 听众更是把歌词当作诗歌来阅读:流行歌曲在现代人的文化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胡适'词选·序'.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 2乔羽为刘楚材'中国歌词选'所写的序言中.明确把歌词称为诗歌,参见'中国歌词选',湖南人民出版 社1983年版.吕进称;.其时能产生影响的新诗作品,每每以通俗歌词的体式为社会认同".把流行歌词纳 入了新诗的讨论范围.参见吕进主编'文化转塑与中国新诗',重庆出版杜2002年版. 9 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它会,也能够在现代的文学史中占据一席之地,并对当代文学 的发展产生重大积极的意义:"中国文学史上何尝没有代表时代的文学?但我们 不该向那'古文传统史'里去寻,应该向那旁行斜出的'不肖'文学里去寻.因 为不肖古人,所以能代表当世!"1只有尊重文学的多元化,才能成就一片花繁 叶茂的文学园地,也是保证文学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前提. 四,已有研究成果综述和需要说明的问题 经历了历史的淘洗和磨砺.以古代流行歌曲形态存在的"词","曲","时 调"已经登上了经典文学的殿堂.经过几代学人的不懈努力,词曲的研究在文 献搜集整理和文学批评两个方面都已经达到一个相当充分的程度:在文学通史 及唐,宋,元文学断代史中有全面和细致的论述:在词,曲文体史中更有深入 而详尽的考察;词曲领域内作家,作品的个案研究同样硕果累累.由于这一方 面的研究成果极为丰富,在此不一一绍介,这些丰硕的成果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就古代的部分来说,时调的研究稍微落后一些,或许因为其文学价值不及 词曲的缘故,对时调进行的研究,尤其是文学研究相对较少.在二十世纪上半 期的俗文学研究热潮中有一场歌谣运动,出现了《歌谣》周刊等专门登载歌谣 的刊物,吸引了一批学界干将加入歌谣的搜集和研究热潮,顾颉刚'吴歌甲集》 和刘复<中国俗曲总目稿》都是这一阶段的学术成果,其中的一部分作品就属 于我们所说的时调的范围.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专设《明代的民歌》与<清 代的民歌》两章讨论明清俗曲的情况并进一步明确了时调作品的价值.此后叶 德均,傅惜华,关德栋,赵景深等人都在戏曲研究的同时涉及时调领域,论述 大都集中于资料搜集整理,曲调源流演变和流行情况的考证,成果分别收录于 叶氏《戏曲论丛》,傅氏'曲艺论丛》,关氏'曲艺论集》,赵氏'曲艺丛谈》等 专著.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明清时调集》,收录'山歌》, 《挂枝儿》,'夹竹桃》,'霓裳续谱》,'白雪遗音》五部时调集,并附有关德栋, 赵景深两位学者的序言,可以说是新时期时调研究的高峰.此后对时调的研究 陷入低谷,各家所取得的成绩大抵不出关,赵二人的成就.近年来的研究主要 集中在对冯梦龙特别是对'山歌》,'挂枝儿》的个案研究,如聂付生的专著'冯 梦龙研究》,中华书局出版刘瑞明'冯梦龙民歌集三种注解》,中央民族大学姚 文艳'<挂枝儿>,<山歌>研究)和江西师范大学赵一鹤'真情真性亦俗亦雅' 胡适'白话文学史·引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10 两篇硕士论文等.近年南京师范大学周玉波完成博士论文'明代民歌研究》,对 明代的时调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此外另有谢桃坊'论明清时调小曲的艺术 价值>,孙爱玲'略论明代民歌时调的审美特征)等少数几篇论文涉及明清时调 的文学研究.就海外的情况来说.日人大木康有著有'冯萝稳<山歌>o研究一 一中国明代.通俗歌谣》,其对明代出版情况的研究也有力地支持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美国学者罗开云(r蛆thn,n A Lowry)女士著有The in 16th-and-17th-Century Tapestry ofPopular Songs China,从内部文本和外部传播编辑等方面对明清时期 的时调锦本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是这一领域近年来比较值得关注的专著.至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现代流行歌曲,则几乎是一片未经开发的处女 地.就民国肘期的文化市场来说,电影,通俗小说,流行歌曲可谓是并驾齐驱, 但在民国时期的电影及以鸳鸯蝴蝶派为代表的通俗小说都得到了重新评价和认 识之后,流行歌曲却迟迟没有进入文学研究者的视野.仅有少数港台学者对此 有所涉及,如黄奇智于1978年写作'时代曲综论》,以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香 港时代曲为主要研究对象,兼及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的流行歌曲.孙蕤'中 国流行音乐简史:1917—1970》提供了1917—1970年(上海时期及香港时期) 的现代流行歌曲发展的大体脉络.这两部著作成为至今为止对现代流行歌曲研 究最为全面和深入的著作,其中黄奇智虽然偏重文学研究.可惜主要篇幅在香 港时代曲,孙蕤的著作意在述史,于文学着墨甚少,作品收录也不多.相对而言,音乐界要比文学界更早地发掘这片领域,如台湾学界有洪怡芳等人正在从 事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流行歌曲的研究工作.华裔音乐学博士陈峙维(SzuWei Chert)对三十至四十年代流行歌曲的音乐及文化特征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研 究.大陆音乐学方面的学者也提供了一些关于老上海歌星的个案研究,如'作为类型的中国早期歌唱片一一以30-40年代周璇主演的影片为例兼与同期好莱 坞歌舞片相比较引言 一,研究的缘起 不要唱吧,不要唱吧!诗呀曲呀,你们说太高雅. 不要唱吧,不要唱吧!情呀爱呀,他们说太肉麻. 轻松的不伟大,雄壮的又可怕,庄严的没有人爱它. 不要唱吧,不要唱吧! 不开口免得人家骂,不开口免得人家骂. 不要唱吧,不要唱吧! 一一《不要唱吧》 这是传唱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一首流行歌曲,其曲作者黎锦光,词作者李 隽青,演唱者周璇都是解放前流行歌坛最负盛名的演创人员.中国现代流行歌曲 从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出现以来.在将近二十年的时间内展现出惊人的扩张性,这 种吸收了西方现代音乐又糅合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的新型歌曲借助广播,杂志,电 影等现代媒介的推波助澜.成为风靡一时的娱乐形式.就在当时的盛况之下,'不 要唱吧》反映的却正是中国流行歌曲自诞生以来就面临的尴尬,吐露了流行歌曲 创作人员和演艺人员的无奈. 二十世纪上半叶,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和西方现代文化的冲击,现代流行歌 曲在以上海为中心的大中城市里迅猛崛起,一时蔚为大观,却也立即招致了来自 各个领域的批判.这一方面是由于流行歌曲本身质量的良莠不齐,更重要的则是 由于现代流行歌曲对娱乐性的坚持和抗日及后来阶级斗争的主流思想发生严重 的冲突,从而遭到了来自意识形态领域的强大压力.文化界人士对流行歌曲作出 的"黄色歌曲",.靡靡之音"的笼统评价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主导着社会舆论,严 重影响了后来者的客观性.受到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直至八十年代初期,流行 歌曲依然面对诸多舆论上和政策上的压力,其正名的过程益显艰辛.论述者或是 人云亦云,或是瞎子摸象,在没有对流行歌曲进行全面分析的情况下,延续着几 十年来的偏见.为了克服部分人对.流行歌曲"的偏见,争取一个相对平和的发 展环境,专业人士甚至不得不小心翼翼地避开.流行歌曲"这个名号,而有意地 使用"轻音乐","抒情歌曲","通俗歌曲"等相对含混的概念.1综观上世纪上 '1983年8月,文化部艺术局和音乐家协会理论创作委员会联合召开全国轻音乐座谈会,建议使用.轻音 乐"或.通俗音乐"的概念..通俗音乐"后来被广泛使用.1986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青年歌 手电视大奖赛设立.通俗唱法"组. I 半叶出现的流行歌曲作品,的确存在瑕瑜互现的情况,然而这是任何文学类型的 共有现象.当抗战的硝烟散去,脱离了特殊的战时氛围,我们客观地重新回顾那 些风行一时却倍受指摘的歌曲,不难发现其中闪现的光芒.当下的流行歌曲同样 展现出令人惊讶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如此众多的听众一以青少年为主.也包括为数不少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中青年——在歌曲中缅怀他们的青春,在歌曲中宣扬 他们的理想,在歌曲中找到情感上和思想上的共鸣;甚至有越来越多的人习惯用 歌词来传递情绪,表达爱恨,他们随着歌声而落泪,而狂欢,而哀愁,而喜悦. 即便是那些对流行歌曲不以为然的人,都不能否认流行歌曲就是具备这种可以左 右听众喜怒哀乐的魅力.面对这一切,我们真的可以无动于衷,不加瞩目吗? 然而学界的事实似乎又确乎如此.即便摆脱了"黄色歌曲"的恶名,流行歌 曲在秉持精英文学理想的现代主义学者那里依然不值一提,所谓的大众文化不过 是为没有什么审美能力和只会被动接受的普通大众提供了.廉价而容易得到的娱 乐",根本"不值得真正的或者权威的文学或文化分析"l."大众"和.大众文 化"就这样被粗鲁地扫到一个他们不屑一顾的角落,任其喧嚣澎湃,都得不到一 颗青眼.固有的文学评价体系在其中起着消极的作用,.我们长期受'经典作品' 的熏陶,始终在纯文学或严肃文学的圈围中周旋;我们自制了一套价值标码,而 广大的各层次的读者并不一定承认这种明码标价."2与此相应的还有对新的文学 研究范式的需求,3然而不论是新的价值体系还是新的文学研究范式的建立都不 是一个可以轻易解决的问题,它必须对抗原有价值评判标准和固有研究范式的强 大阻力.西方后现代理论的兴起让人们看到了使大众文学研究在理论上得以有所 凭依的希望,然而这一理论本身所具有的鲜明的解构性质使其在.破"的方面具 有强大的冲击力,却在"立"的方面天生贫弱."破而不立"的后果就是大众文 学无法掌握自己体内涌动的强劲的生命力,失去了规范和指引的力量.于是我们 看到的现状是:在大众文化蓬勃发展的今天,流行歌曲已经牢牢地占据了歌坛的 主体地位,它和它的受众越来越自行其是,政府和文化权威的评价与指引逐渐失 去了影响力,流行歌曲不再战战兢兢,它嚣张地弥漫在每个城市的上空,甚至飘 向山丘与农田.除了歌坛之外,流行歌曲的文本实质上已经大肆蚕食了原本属于 诗歌的领域,抢夺了大批原本属于诗歌的接受者.四十年代"不要唱吧","免得 被人骂"的无奈,变成了如今"偏要唱","随你骂吧"的桀骛.大众和研究者却 还在相互睥睨,各行其是,流行歌曲在文化的实际传播领域不断扩张,在研究领 域却几近空白,这种被评判为"不入流"的文艺类型,在正统音乐史和文学史中 同时缺失了.传播之热和研究之冷的巨大反差实则导致了两败俱伤的局面.在大众文化占据主流的时代,原本由文化精英启蒙普通大众的文化辐射模式完全失 效,文化权威被推下圣坛,现代主义者眼中没有"主动性"的大众用出人意料的 坚决对抗着来自所谓精英的灌输.这就意味着如果精英文学失去对市场的适应能 力,它将无力撼动现实世界和人的精神世界,它所标榜的拯救文学,拯救社会, 拯救人类精神的伟大责任将无从落实.所以一味标榜清高,只能是堵死了耪英文 学和大众文学对话的渠道,失去了从大众文学中借鉴获得更大传播力和影响力的 机会.对于现代流行歌曲来说,如若始终得不到理性批评的帮助,它的发展和提 升也只能是在黑暗中茫无头绪地摸索,或者永远找不到光明的出口,或许在黑暗 中留下太多本可以避免的伤痕. 如果我们愿意打开视野,走出文学等级制度的牢笼,坦然地面对这个多元化 的文化世界.就不难发现流行歌曲虽然在文化产业化大批量复制的局面下出现这 样那样的问题,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意义同样也是清晰可辨的.'诗大序》日:.情 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而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歌咏之不足,不知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可见歌曲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主要形式,人性又总是相通 的,歌曲流行的根本原因无非是其中表达的情感的普遍性.正因如此,我们又怎 能怀疑为那么多人所钟情的流行歌曲唱响的正是这个时代人们的心声,是他们心 中真情的流露?!且唯有准确而充分地言说了这份情感,歌曲才可能被更多的人 所认同和喜爱,才可以引起欢愉,哀恸,惆怅,黯然等种种情绪的反映.因此单 凭流行歌曲流露出来的真实情感以及.处于感情的根底里的人性"1,就值得将 它纳入文学研究的视野. 二,流行歌曲的定义 名不正则言不顺,在对流行歌曲进行理性研究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嫠清概 念上的混淆,明确其所指. 对于现代人而言,"流行歌曲"2是个耳熟能详的名词,人们不难理解其所指 的音乐类型,也可以相当轻易地将其与民歌,艺术歌曲等门类相互区分,并且轻 易地列举出各自熟悉的流行歌曲作品,然而当我们试图为它找一个明确清晰的定 义时,却发现纷纭复杂,莫衷一是.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诞生至今,中国现代 流行歌曲曾出现过.家庭爱情歌曲",.时代曲■"黄色歌曲","轻音乐","通俗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新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P3. 2本文主要以流行歌曲的歌词为对象,进行文学研究.为避免和.流行音乐"中的器乐作品混淆,本文采 用.流行歌曲"一词,但前人研究中有以.流行音乐"来指代流行敢曲,若不至产生歧异,论述中不再另 行指出. , 歌曲","城市民歌","大众歌曲"等好几个不同的称谓,这些名称在日常言谈甚 至在专业论述中都被随意地使用,导致了相当程度的混淆,其中"通俗歌曲"一 词影响最为广泛.实际上.通俗歌曲"所涵盖的内容要远远大于"流行歌曲"本 身.'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称:通俗音乐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 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 间音乐,亦称"流行音乐".将通俗音乐界定为和"严肃音乐",.古典音乐","传 统的民间音乐"并立的一种音乐类型,指涉相当广泛,除了指明歌曲的语言和音 乐水平及轻快活泼的风格之外,几乎没有明确的特征描述.采取这种内涵模糊, 外延不明确的"通俗歌曲"概念正是音乐人士的策略,恰符合当时为流行歌曲发 展寻找合理性的目的.实质上,流行歌曲是在"通俗歌曲"这一宽泛概念之下, 借助通俗歌曲内部其它受到舆论和正统批评者肯定的歌曲门类(如群众歌曲,艺 术抒情歌曲等)而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我们现在所说的.流行音乐"一词直接来源于英语.popular叫sic"(pop music),.popular"有"通俗的","大众的","流行的"等含义.狭义的流行歌 曲定义来自西方,带有明显的西方文化色彩和社会历史背景:西方的流行歌曲发 端于美国,吸收了欧洲移民和非洲黑人的音乐,因此也带上了美国这个移民国家 的特征:"音乐语言的世界性即多民族文化的融合性和现代都市生活带来的大众 音乐娱乐和消费方式是现代流行音乐最本质的特征"1.于今在《狂欢季节>一 书中借用奈特尔和彼得·曼纽尔为西方流行音乐所下的定义,大致概括出流行音乐的如下特点2: 1,它首先起源于城市,并以城市听众为取向; 2,它与本民族的艺术音乐有风格上的联系; 3,至少在20世纪,它的传播主要通过电台和唱片,录音带等大众传播工具; 4,流行音乐是倾向于通俗娱乐的音乐; 5,流行音乐实行明星制: 6,曲目的快速更新是流行音乐的典型特征,传播工具竭力使人们对一位流行歌 星的新作品继续产生兴趣. 从这一定义可以发现,.流行歌曲"是一种综合艺术,现代化的传播方式和 生产方式又给它添加了许多技术性的内容,试图给这一事物下一个明确而可以被 普遍认同的定义常常会有漫无边际的茫然和徒劳无功的无力,音乐学,社会学, 经济学,文化学等不同学科的研究者会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从文学研究的角度 来看,如若以歌词为本位,暂时不考虑音乐和纯粹技术性层面的问题,中国现代 流行歌曲虽然是在西方流行歌曲的直接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但同时又具有自己鲜 .金兆钧'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流行音乐'.人民音乐出版杜2002年版,PI¥. 2于今'狂欢季节——流行音乐世纪腿风',广寡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P151. 4 明的中国特色.立足于此,我们在考察流行歌曲(以歌词为主)的时候可以总结出如下一些基本属性: 第一,通俗性.流行歌曲是一种大众文化形式,它所面对的受众并非在音乐和文学方面具有专业修养的精英知识分子,而是人数更为庞大,教育水平参差不 齐的普通百姓,因此它的旋律和歌词都必须通俗易解,符合广大受众的欣赏能力, 这是流行歌曲可以广泛传播的基本前提,也是流行歌曲长期以来厕身通俗歌曲之列的主要原因. 第二,娱乐性.'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也是歌曲1)"风"的传统,载道 功能成为诗歌价值的体现,通过诗歌可"观风俗,知得失,厚人伦,美教化", 各个时代的歌曲几乎无一例外地会涉及教化或政治功能,流行歌曲同样如此,但 它首先以娱乐为主要目的,用以满足人们的娱乐消遣需求,强化审美和娱乐功能, 而淡化政治和教化色彩,因此内容上"言情"多于.载道",形式上轻松胜于庄 重.娱乐性正是流行歌曲受到非议的主要原因之一,却也同样是流行歌曲之为流 行歌曲的最基本特征. 第三,商业性.流行歌曲诞生与消费市场有牵扯不断的联系,它是一种文化 娱乐产品,创作,表演,制作,传播,宣传等每一个环节都渗透着商业气息:其 创作动机是作品因流行而获利,借助商业的力量增加传播途径,扩大传播领域. 受到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发展情况的制约,商业性的表现方式和程度都有所不同, 但归根结底,其本质在于流行歌曲作为文学消费品的这一特点.文学既然成为商 品就必然受到商业发展的影响,为商业操作手法所控制,被商业消费需求所左右, 因此也决定了它"媚俗"的特点.流行歌曲的市场不论如何变化,创作者都会主 动追赶潮流,尽可能地迎合消费者需求(这方面的最高境界亦即真正的商业成功 是创造和引导潮流),以此获得更多的利润.商业盈利的需求刺激了流行歌曲的 创作和传播,当然商业的急功近利也可能会对流行歌曲产生负面的作用. 第四,市民性.和民歌不同,流行歌曲是随着城市发展而出现的文化产物, 以城市为主要传播空间,它的产生和发展都依赖于商业都市中广大市民阶层的文 化消费需求,以市民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以市民趣味为主要取向,表现都市的 生活百态及市民大众的心理感受,具有鲜明的都市特征,在题材,情调,语言等 方面均有所体现.此外,与城市的特点相应,流行歌曲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开放 性,追求新奇和时尚,呈现出多变,多产,多元的面貌.因此流行歌曲的产生必 然是在城乡人群的生活出现明显差异的时候才有可能出现,和一般的通俗性民歌

流行歌曲的歌词的研究报告应包括的内容:1.研究的背景与目的;2.研究的内容和你的主要观点;3.对研究内容的分析和论证;4.得出结论;5.标明注释、援引资料和引文的出处。另外以下选题供你参考:1.新新网络歌曲歌词特点研究。2.家庭三代人喜欢的流行歌曲歌词探究。3.周杰伦歌曲歌词研究。4.唐宋诗词与流行歌曲歌词。5.经典歌曲歌词探究。6.流行歌曲歌词的50、80、90年代。7.校园民谣歌词特色研究。8.自创歌词写作技巧。歌词的研究有四大必须要注意的地方。第一,要能够感动自己,更要能够激起他人的共鸣。第二,精心规划歌词的结构,把握好“起、承、转、合(高潮)”的步调。第三,把握好歌词每一段的节奏感,运用合理的句式来组织语言。第四,语言要有优美的音韵,即使是纯粹的朗诵也能给人强烈的乐感。1.调节情绪,缓解压力.2.释放心情,产生共鸣.3.排遣孤独,获得鼓励.4.开阔视野,增长见识.5.励志歌获得动力,抒情歌获得温暖此外还可陶冶情操锻炼听力、记忆力培养较高的审美情趣结交更多的朋友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精神追求越来越高,音乐越来越受人喜爱,较为明显的是大多数大学生都会选择音乐这门课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音乐论文,供大家参考。大学音乐论文 范文 篇一:《浅谈欣赏 教育 下的大学音乐》 一、大学 音乐欣赏 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艺术的学习与各种音乐活动的参与,实际上是一种在音乐审美需要的支配下,在音乐审美意识的调控下,调动音乐审美能力而进行的音乐审美体验。马克思曾经说过:“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在这种令人愉悦的音乐审美体验中,人的音乐审美能力会得到极大的调动、锻炼和提高。关于音乐审美能力,它既包括感受美、领悟美的能力,又包括了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真正的音乐欣赏活动需要以审美为目的,而审美就是以感性体验的适宜为基础所获得的精神愉悦。通过音乐欣赏这种特定的审美活动,我们在听觉对象上所获得的并不是任何外在的客观知识,而是一种内在的意识。音乐确证了我们的听觉审美能力,使我们从外在的对象中意识到自身的本质。总之,我们从音乐欣赏中所获得审美体验,就是我们对自己生命的一种客观化的体验,我们在音乐欣赏中所听到的音乐之声,其实正是我们自己内在的“心声”。 (二)有利于塑造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 关于音乐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它不仅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首先,在音乐欣赏的教育活动中,学生接触一部音乐作品,以“听”的形式融入到该作品中,在“听”的过程中感受该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最终也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情感,或是愉悦或是悲伤,这与作品的主题有关,但是无论学生体会到的是什么样的情感,这都是学生的审美享受,透过这种情感,学生会对当下的生活、未来的生活等产出思考和感悟等,这种感悟会直接深入到学生的潜意识中,震撼学生的心灵的同时还起到了陶冶情感的作用。因此,学生在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的时候,应该要了解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内涵等基本知识,从而更深入地品味该作品,在音乐中找到另一种美,激起对生活的热爱,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还可以使自己的心情愉悦起来,远离烦躁、远离喧嚣,自然而然地,学生的情感得到调节,其精神也会得到升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道德品质,成为有思想、有 文化 、有内涵的一代新人。 (三)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造力和 想象力 之所以说音乐审美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因为音乐本来就具有创造性的特点,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音乐感性材料的创造性、音乐形式存在方式的创造性和音乐内容的创造性。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声音本身是感性的、非具体的材质,而音乐的声音又是一种非自然地、经过了加工的艺术化的声音,在现实中找不到模本,它完全是通过作曲家丰富的想象力,将各种音响材料进行综合、分析、提炼并排列组合,在内心建立起一座宏伟的音响大厦,再将其表达出来。因此,当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音乐允许学生在聆听音乐的时候充分地、充满创造性地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这样才能进一步理解乐音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又由于音乐内容具有创造性的特点,音乐不像小说或是一幅画一样具有具体的内容,音乐的内容是直觉的、非想象的内容,它包括基本情绪、风格体系、精神特质三个方面。而这三者都是要靠欣赏者根据各自的音乐素养来感受到,由于每一位学生的音乐素养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感受,那么他们每个人所获得的音乐内容都是不固定的。更多的是当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其实是对音乐的“三度创作”,由于音乐具有很强的感受性,对音乐的欣赏归根到底是主体的创造性意识活动,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都不可避免地会渗透自己的主观意愿,同一部音乐作品,有人会感到恬淡,有人会感到忧郁,这正是对音乐作品的再创作,在这个过程,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是会得到提高的。 (四)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生是我国国家建设的未来希望,他们肩负着建设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责任,要承担起此项任务,学生首先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如爱国情怀。要想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可以以音乐教育为手段,因为我国有众多以爱国为主题的歌曲,如《我的中国心》、《团结就是力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爱我中华》等,这些都是激情的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歌曲。当学生欣赏这些音乐作品,他们会了解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内涵。欣赏这些歌曲,学生能够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爱国情感,这种音乐欣赏教育对大学生既是的一种爱国教育,又能够在无形中帮助学生树立起崇高的革命理想,在音乐的潜移默化中培养爱国精神,使学生逐渐成为一个爱祖国、爱社会的人。除此之外,一般的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歌曲,都是一些积极向上的歌曲,因此当学生欣赏这些音乐作品的时候,还能够从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中汲取力量,将这股力量运用到生活中去,不断推动着学生的前进。久而久之,学生也将会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活动是最为普遍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对于大学生而言,他或许从未参加过任何的音乐创造活动,甚至从未尝试过音乐的演唱或演奏,但是,他不可否认自己有过欣赏音乐的经历。音乐欣赏是人们接触音乐艺术的基本方式,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美,早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音乐欣赏教育也是大学音乐教育的重要一部分,教师会要求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了解该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内涵等基础知识,然后在聆听音乐的时候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注意歌词的构成情况和演唱者的发声等。大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以聆听的方式来领悟音乐,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愉悦,这就是音乐欣赏的根本目的,它既能够以音乐的形式传递给聆听者一定的情感,而且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聆听者,使聆听者在艺术的熏陶下更好地思考、感悟人生,最终培养着学生的人文素质。 大学音乐论文范文篇二:《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结合思路》 摘要:本文对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深入探讨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结合的作用,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的结合路径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大学音乐教学;古典音乐;流行音乐 在大学教学中开设音乐教学课程,并将古典与流行结合起来,对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综合素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 总结 经验 ,探索古典与流行结合的路径,从而提升其教学效果。 一、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的关系 关于古典音乐,至今还尚未有明确的的界定,其概念还比较模糊。但是就人们的一般认识来看,普遍认为具有较强的持久价值的音乐,即为古典音乐。古典音乐能够得以流传,说明其自身具有较大的优势与价值。现代音乐则有明确的界定,在相关的音乐书籍中,就对其进行了明确的定义与界定。所谓流行音乐就是指:具有通俗易懂、易于流传等特点的大众音乐。尤其同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等形式的音乐相比,流行音乐中更加强调对现实生活中的质朴、简单的感情世界,其表现形式更加直接与现实。换言之,流行音乐更加注重演唱者、听众的感情宣泄与交流。这也就导致流行音乐往往就比较短小精悍,且音域相对窄小,适合传唱。这也是流行音乐在现代社会中获得人们广泛喜爱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从其表演形式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从其基本构成方式来看是一致的。其主要是在节奏、音高以及和声等方面都保持较高的一致性。在处理情感表达上也存在一定的一致性,二者都是对人们内心世界情感的表达。因此也可以认为,从本质角度出发,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只是二者的表现形式存在差异。在当前的高校音乐教学中,可以将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二者有机联系起来,并进行合理的应用。就当前社会中传播的音乐实际情况来看,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出现比较明显的融合的趋势。有很大一部分古典音乐家都能进行不同程度的革新,并能在其古典音乐中应用一定的流行因素,从而能够使古典音乐呈现出新的面貌与生命力。比较杰出的代表就是钢琴演奏家理查德•克莱曼。他就在钢琴演奏中应用了流行音乐的演奏形式,通过实践证明,应用流行音乐形式演奏古典音乐获得较好的效果。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的音乐素质还存在一定的缺失与问题,而且大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对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消极的影响。在大学音乐教学中将古典与流行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的熏陶,培养与提升其音乐素质。在教学中还要尽量协调好古典与流行之间的关系。 二、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结合的作用 (一)丰富学生知识体系 丰富的知识对促使大学生得到综合素质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音乐教学能够有效辅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在大学音乐教学中,通过将古典与流行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学习更多的音乐知识,从而能够使其知识体系更加丰富。大学音乐教学中,通过将古典和流行结合起来,也可以促进学生思想意识、思维能力与艺术审美能力的提升。 (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在大学音乐教学中将古典与流行结合起来,二者具有不同的特色与特点,在表现形式、受众等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积极的对其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进行探索与改进,可以采用现代流行音乐的表现形式,来对古典音乐进行改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完善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在大学音乐教学中将古典与流行结合起来,需要对教学内容、 教学 方法 以及教学形式等进行整合。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度解读,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应用多种教学工具,从而不断完善其课堂教学活动。这也可以使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在大学音乐教学中将古典与现代结合起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教学资源整合,并能将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以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学形式,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相关的知识,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并实现高校开设音乐公共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 三、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的结合路径分析 (一)完善大学生对古典音乐认知 就高校当前的音乐教学情况来看,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加倾向于学习现代流行音乐知识,对古典音乐还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认为古典音乐的艺术价值较高,但是在现代音乐欣赏中已经过时。因此,在教学中学生对古典音乐教学不感兴趣,缺乏主动积极的 学习态度 。大学音乐教学是为了能够全面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并能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加强学生对古典音乐的认识,并积极的引导大学生转变对古典音乐的态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在火车站、汽车站的时候是否通过这样的乐曲(播放尼基•肯尼基的《回家》),听到这样的旋律与音乐是不是就更加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是不是会产生立刻回到家的想法呢?”接着,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介绍,这个被广为流传与播放的乐曲就是尼基•肯尼基的《回家》,是典型的古典乐作品。这样通过设问以及潜移默化的教学方式,逐渐引起和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使其逐渐开始喜欢古典音乐,并使其在古典音乐教学中也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从而提升其音乐素养。 (二)实现古典与流行音乐教学内容结合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变化,人们的审美情趣等都会出现一定的变化,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变化,古典音乐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积极地进行创新。在当前的演奏中,比较经典的就是女子十二乐坊在其演奏中对其曲风进行的再演绎与改变,以及对其演奏乐器进行的创新。古典音乐能够流传至今,说明其自身具备了较高的艺术价值,但是要想使其能够不断传承下去,就需要及时对其演奏方式、表现形式进行转变,从而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并能够通过实现古典与流行的有机结合,从而促进音乐的不断发展。 (三)改进完善传统音乐教学形式 要想在大学音乐教学中促进古典与流行的结合,不仅要使音乐教学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还要对其教学形式进行改进与创新。要转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可以在教学中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将相关的音乐素材、资料呈现出来,使学生能够实现听、唱结合;同时,还可以加强教师同学之间的交流,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四)调动学生音乐融合与创新积极性 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能够对教师提供的音乐素材进行深入的理解与体验,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古典与流行有机结合对策的心理与认知。另外,还要使学生在其学习的过程重要进行不断的创新,从而可以有效的扩展其视野,并能激发其参与音乐教学的积极性。 四、结语 在大学阶段开设音乐教学课程,对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也就要求在其教学中能够实现古典与流行的有机结合。就当前的大学音乐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不断对其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使学生能够正确的理解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二者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合理的应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对其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完善,对其教学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优化,从而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文利.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的结合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0). [2]叶波.浅论大学音乐素质教育中古典与流行的有机结合[J].戏剧之家,2015,(02). [3]郭然.试论大学音乐素质教育中古典与流行的有机结合[J].新课程学习(中),2014,(01). 大学音乐论文范文篇三:《浅谈网络音乐对大学音乐教育的影响》 一、网络音乐概况 网络音乐顾名思义就是网络上传播流行的音乐,这些音乐作品比较贴近生活,容易让听众接受,简单、通俗易懂,流传较广的网络音乐以歌曲为主。网络是一个方便、快捷的媒介,传播速度相当之快,只要在网络上上传歌曲,不出一会功夫,天南地北的人都可以听到歌曲。借助先进的 网络技术 和最新的音乐内容,网络音乐吸引了众多网民,尤其是广大青少年。 据统计,我国网民总人数已经达到了亿人,居世界第二位。这充分证明了我国已经具备了庞大的网络音乐的传播及受众群体,这是网络音乐得以发展的一个必要前提。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基础,网络音乐才能够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音乐文化力量而存在。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任何熟视无睹或有意回避网络音乐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网络音乐理应受到音乐界的关注及社会的广泛注意。 二、网络音乐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网络音乐对大学生的正面影响 大学音乐教育以音乐鉴赏教育为主,在欣赏教学过程中,大多选择一些爱国主题、伦理道德的音乐作品,如比如二胡曲《光明行》、歌曲《十送红军》等等。而网络音乐与学校的音乐欣赏曲目相比,网络音乐具有节奏明快、旋律新颖、配器时尚的特点,再加上一些画面、视觉上的效果,更能吸引青少年,尤其是好奇心较强的大学生。所以很多大学生更愿意通过网络音乐来得到美的享受。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强,他们喜欢畅快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意愿,网络音乐便成了他们最亲密“伙伴”。 网络音乐的流行对我们的大学音乐教学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了网络音乐,老师在课堂上就可以向学生发送要欣赏的音乐资料,或让学生直接下载网络音乐,使音乐学习更加灵活,更加轻松。 (二)网络音乐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网络音乐能够带给大学生一些正面影响,但也不乏许多负面影响。 1、影响文化知识的学习 目前,有一些网络音乐的内容,与我们大学校园所倡导的陶冶学生情操、博学而笃志的校园文化相违背,流行的网络歌曲大部分是爱情歌曲,大学生发育正处在成熟期,一些大学生对异性产生前所未有的好奇和兴趣,听多了这样的歌曲,自然会胡思乱想,没有心思上课。有的学生对网络流行歌曲达到痴迷的程度,因而上课还会偷偷戴着耳机听音乐,听课也是心不在焉的,一脑门心思全在想着歌曲的内容。这样长期下去肯定会影响学业,导致无心向学。 2、侵蚀学生的价值观 大学生的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缺乏稳定性。我们如何看待自然界?如何待看待人类社会?如何看待人生?如何看待学习生活?这些问题都会涉及大学生的价值观问题。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际上就是如何正确地对待世界、对待人生,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一些格调低下、情趣庸俗的网络歌曲,含有消极、颓废、不健康的内容,比如网上曾流行的的《老鼠爱大米》、《好男人都死哪去了》、《红尘情歌》等等。这些流行歌曲使大学生变得哀怨缠绵、多愁善感、意志消沉,思想堕落,它们在不知不觉中毒害了大学生的思想,侵蚀了他们的价值观。 3、降低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有些网络音乐粗制滥造,歌词及配器都达不到一定的艺术水准,大学生如果经常听这样的音乐,势必会降低他们的艺术欣赏水平。 三、积极应对网络音乐的思考 网络音乐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既应该清醒的看到网络音乐对大学教育的负面影响,也应该看到网络音乐对大学教育的积极影响,在大学生中传唱的网络歌曲也有许多内容健康、曲调优美的,同样充满了正能量。例如《时间都去哪了》还有庞龙演唱的《兄弟抱一下》、慕容晓晓的《黄梅戏》等等,我们应该从根本上分析利弊产生的根源,,积极应对网络音乐。 (一)重视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 大学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大学生存和发展的特质所在,学校要充分发挥好校园网站、广播电视、报纸期刊、专题讲座、学术 报告 等各类校园宣传的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引导与熏陶,培养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大学文化所沉淀的大学精神,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对师生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塑造自我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其次,可以用多种多样的校园文体活动充实大学生的生活,各种学生社团尽量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可以展示自我的平台,如诗歌社可以举办各种主题的诗会, 交谊舞 社团可以组织大学生们举办周末舞会等等,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大学生们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品位 审美教育包含两重含义,一是以审美媒介为教育手段,一是以审美心理和人生的塑造为教育目的。大学的审美教育更应该把握好这两重含义。在音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判断能力,使他们能真正的辨别美丑,能在纷繁的网络歌曲中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这样就可以增强他们面对不健康的网络歌曲的“免疫力”。教师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可以试着避免从音乐本身来谈音乐和评论音乐,利用音乐与其他艺术的关联进一步拓展大学生们的视野,例如,我们可以从音乐与道德的关联来认识音乐的纯净与质朴;从音乐与哲学的关联来了解音乐作者在音乐创作中进行 理性思维 和 逻辑思维 的可能性;从音乐与绘画的关联了解其他艺术对音乐的濡染和渗透,从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审美心理和审美品位,净化大学生的灵魂。 (三)在大学音乐教学中多结合网络教学 当代大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因此,在大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也把自己新的理念及思想放于网络之上继续传播,可以说网络的出现,促进了各种艺术形式不断结合与尝试,并给我们带来了与众不同的艺术享受,教师利用网络教学,让大学生们在音乐这个领域可以充分享受网络带来的资源,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网络音乐,进行作品艺术特色评论,引导大学生自己去评判一首网络音乐的好坏。 四、总结 进入新世纪,大学音乐教育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尊重学生个体发展,倡导学生自主,个性,创造性发挥的理念为网络音乐教育这一新路径上的延伸应用提供了新的教育发展的思想准备。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者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影响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必然是多方面的,我们应该充分的利用网络这种又方便又快捷,又轻松又有效率的媒介,让大学音乐教育更好地为培养大学生品学兼优、德能并进的育人理念服务。 猜你喜欢: 1. 音乐论文范文1500字 2. 音乐论文范文5000字 3. 大学音乐论文的范文 4.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800字 5. 大学生音乐赏析论文

毕业论文下载歌曲流行

朋友-周华健朋友别哭-吕方放心去飞-小虎队祝一路顺风-吴奇隆今天-刘德华另外,周杰伦的 蒲公英的约定 的曲调也不错,就是歌词有一点..

小虎队在春晚唱的那几首都可以,毕竟都是那个年代过来的!

放心去飞、小虎队骊歌、小虎队(极力推荐)再见、小虎队相亲相爱、群星

丰富多彩的拉丁美洲音乐 拉丁美洲指的是美国以南直到南美洲最南端的广大地区。面积相当于两个欧洲,包括墨西哥,中美洲,加勒比,南美洲四个部分,古代印第安人曾在这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玛雅、阿兹台克、印加三大文化。音乐在当时也得到了较高的发展。玛雅人的器乐与歌唱、舞蹈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他们用敲击乐器较多,如用半个葫芦制成放在水盆中敲击的水鼓和用坚硬的长豆荚相互敲击的乐器,还有能吹出鸟鸣声的管乐器等。阿兹台克人则经常使用木鼓、竹笛、海螺和葫芦制成的摇铃。在印加人的音乐中,以排箫和竖笛著称,据说当时曾有多达百人的竖笛乐队为舞蹈伴奏。在印加贵族子弟的教育中,音乐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无半音的五声音阶是印第安人普遍采用的音阶。 经过300多年的殖民统治后,拉丁美洲的音乐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大量欧洲(尤其是地处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葡萄牙)的音乐文化传播到了整个拉丁美洲。同时,来自非洲的黑人奴隶也带来了非洲的音乐艺术。长时期种族间的混血,也形成了各种新的混合民族。拉丁美洲的文化正是欧洲文化、印第安文化和非洲文化经过长期的碰撞、冲突、渗透、吸收后融合而成的一种统一而又多元的文化。它源于这三种文化而又不同于原有的文化,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上。从宏观的角度看,拉丁美洲音乐也是欧洲音乐、印第安音乐、非洲音乐的混合体。但由于混合的类型、层次、成份、程度各不相同,就形成了十分丰富、多种多样的音乐风格。如今,拉丁美洲音乐正以其色彩的丰富。节奏的独特,旋律的美妙,和声的浓郁,吸引着广大的音乐爱好者。它那无比的热情,充沛的活力,神奇的风貌,使世人为之瞩目。正如拉丁美洲伟大的革命家古巴诗人何塞·马蒂所说的:“这是一片用音乐和大自然秀丽景色装点的和谐和富有艺术的国土”。 拉丁美洲的音乐文化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印第安人音乐;以黑人音乐为中心的非洲--美洲音乐;以土生白人、混血人音乐为代表的拉美民间乐。 印第安人音乐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处于孤立偏僻地区印第安人的音乐,如亚马逊热带丛林区的印第安人。由于处于较原始的状态,其音乐比较简单;又如厄瓜多尔希法罗人的音乐只采用了三个音。巴西卡马尤拉人的音乐也比较简单,但却拥有世界上最长的管乐器--由两根植物茎(一长米、一长米)捆绑在一起的乐器,他们的音乐与舞蹈是紧密相连的,而且往往是在各种仪式、庆典上才表演。这些,对于研究音乐的起源和发展是很有用的。另一类是发展得较高的印第安人的音乐,如秘鲁、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等国的安第斯高原音乐,它是印加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发展。他们演奏的排箫、竖笛音乐很有特点,在表现高原印第安人的风情方面十分出色。庄严的太阳神颂歌,忧郁抒情的亚拉维情歌,欢快活泼的瓦衣诺舞曲,都是他们的创造。美妙动人的民间花腔女高音唱法一安第斯高原唱法是世界民间音乐中的瑰宝。印加古都库斯科被称为“美洲考古之乡”,每年6月24日是著名的太阳祭节日,在隆重的庆典上可以见到传统的印地安人音乐歌舞表演。玻利维亚高原的普诺也被誉为"美洲大陆民间歌舞之乡"。 黑人音乐亦称美洲--非洲音乐。这种音乐主要分布于加勒比海和巴西以及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的沿海地区。苏里南的原始森林中,逃亡的黑人奴隶和加勒比海的海地保存了较纯的非洲音乐。在巴西的巴伊亚地区和古巴、特立尼达多巴哥等国的黑人音乐,则受葡萄牙、西班牙文化的影响较多。美洲--非洲音乐的特点是节奏在音乐中起主导作用,切分很强烈,常采用多线条节奏,呼应式的歌曲,乐段结构不方整,使用欧洲乐器多,且偏爱敲击乐器。加勒比海流行的钢鼓乐就是黑人的创造。这是一种用汽油桶制作的旋律性敲击乐器。这种来自汽油桶的美妙音乐震惊了世界。巴西的桑巴、伦都和古巴的伦巴,加勒比海的卡立普索、曼波、恰恰恰以及秘鲁的马里涅拉、冬德达等舞曲,都是较典型的美洲--非洲音乐歌舞体裁。 拉美民间音乐指的是:主要受到欧洲音乐强烈影响的土生白人、印欧混血人的音乐。这类音乐直接来源于伊比利亚半岛,但在几百年的漫长岁月中己适应了拉丁美洲的风土人情,产生了变异。它基本保留欧洲音乐体系的基础(包括调式、和声、节拍、乐段结构等),但它那热情洋溢的风格,激荡人心的气氛,已根本不同于伊比利亚半岛的民族音乐了。这种音乐的特点是带有淡淡的怀乡、忧愁的色彩,重唱形式多,唱法放松,音色柔和抒情,采用3/4及6/8节拍多,乐段结构较方整,采用吉他很多。来自西班牙的竖琴在拉美也流行很广,但乐器音色变得嘹亮明快、"竖琴之国"巴拉圭还发展了用竖琴伴奏的独唱、重唱等形式。具有小吉他形状和曼陀林音域的恰朗戈(五弦琴)、蒂波里(三弦琴)、瓜德罗(四弦琴)等弹拔乐器都是欧洲音乐文化与印第安音乐文化巧妙结合的硕果,现已成为拉美音乐中不可缺少的乐器。在墨西哥还发展了一种溶吉他、小号、小提琴、低音吉他为一体的马里阿奇乐队音乐,特色鲜明,很受欢迎。 墨西哥的松,智利的库艾卡,阿根廷的探戈,秘鲁的秘鲁园舞曲等都是典型的拉美民间音乐歌舞体裁。

毕业论文流行歌曲鉴赏

流行音乐即通俗音乐,比起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它更加融入大众生活中。可以说它是像我们这样的学生生活中的主流音乐。流行音乐是指一部分流行歌曲、影视歌曲、通俗器乐曲、爵士音乐和布鲁斯音乐等。通俗音乐的内容贴近生活实际,歌词简单,语言生动形象,直白表达情感,容易理解,容易接受。例如Westlife的《you raise me up》,首先从歌词入手,简单的语句,通俗易懂,稍微懂英文的人都可以看懂。它所抒发的感情也是很真挚很动人的,这种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从来都是在我们思想中最主流的。尽管中西方文化差异很大,但是看待“孝”都是一样的。我想这应该也是这首歌在全世界颇受欢迎的原因吧。Westlife其他的专辑《coast to coast》、《back to home》等,这些思想和感情都是教人正确对待love、home、life 等等。然后歌曲的节奏轻快自然、旋律简单,特别适合学生传唱。在流行音乐市场上,这些都是上佳之作,可是也有不少低劣的作品。在课上老师举过一些例子,这些低劣性主要表现:曲调过于简单,甚至是长时间不断地重复,不仅枯燥无味而且毫无意义;歌词大意曲解正确的社会观、道德观,或者违背常理等。不过这些都是其次,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可以分辨这些作品,吸收流行音乐中的菁华。 我们欣赏流行音乐,除了它朗朗上口、节奏轻快、亲切自然以外,还有它的表现形式。那些制作精良的MV,让你随着音乐融入它的风格之中,有时它强烈的节奏让我们身体跟着起舞,有时它的轻柔让我们感觉有人在耳边轻轻细语。在紧张繁忙的学习工作之余,这是最好不过的放松方式了。因为应试教育带来的压力,我们这些学生们总是试图寻找心灵上的解脱。特别在中学时的我们,总是在排名和分数中挣扎,我们幼小的心灵被烙下无数个痛苦创伤,幸好那时开始接触流行音乐的我们都在音乐找到了宣泄。流行音乐伴随着我们长大,特别是在那时出道的歌手们,他们的音乐和我们的想法真正的无代沟。真该好好感谢流行音乐,陪我走过了这么多个困难。或许是寂静的夜里,或许是无人的教室,在音乐中聆听我们自己的内心,品味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他们就像老朋友一样,总能抓住你的心。等我们都长大了,我们也不会忘记老朋友的。就像父辈们一直喜欢如李宗盛、罗大佑、邓丽君等歌星,却总也无法理解周杰伦的歌曲好在哪里。不同年代的音乐应该也有代沟。这就是音乐,抓住了感情,音乐就有了灵魂。我们熟知美国流行音乐中的布鲁斯、爵士乐,布鲁斯俗称蓝调,蓝色在美国文化代表着忧郁、忧伤。早年大部分移民从世界各地来到美国,一般地说是出自于自愿,他们基本上是愿意把自己的文化同美国文化融合在一起。但只有黑人例外。他们是作为奴隶被迫来到这个国家的。他们身上“除了锁链以外,一无所有,但他们的头脑中却牢记着非洲舞蹈和音乐的丰富传统。”黑人奴隶们在农场劳动时,不允许说话,但可以唱歌。他们依靠自人听不懂的劳动号子和歌曲相互传递信息,交流感情,通过这种表达方式,把他们郁积在心里的痛苦与不平宣泄出来,从而逐渐形成了具有黑人特点的黑人音乐。黑人音乐在形成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包括汲取白人音乐成分,产生了布鲁斯、爵士乐等形式。而最初的摇滚乐就是黑人音乐“节奏布鲁斯”,西方也有人把摇滚乐称作为“下层阶级反抗当局的一种形式”。关于节奏布鲁斯,在网上搜到得答案:这是一种由布鲁斯演变而来的音乐风格。在上个世纪初,随意走进美国的一家小酒馆,就能看到小舞台上一个拿着一把破吉他的黑人弹着扭曲的音符,用他那没调的嗓子和听起来十分肤浅的歌词诉说着黑人在美国的遭遇。这就是布鲁斯。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音乐也变得更具有音乐性了。曾经没调的音乐变得富有节奏,进而也更加旋律化。于是早期的R&B﹙Rhythm and Blues﹚就这样形成了。真正将R&B引入中国的是陶喆,也有人称他“中国的R&B之父”。虽然说不清他的歌曲里的R&B风格,但是我们去KTV唱他的歌总是找不对感觉,而且也很难唱,对歌手要求很高,据我所知R&B是目前最难唱的音乐,歌手必须很有技巧地运用喉咙与声带来推、挤,要能够既暧昧又准确。尽管陶喆的歌非常受欢迎,可传唱他的歌人确实不多。因为文化和生理上的差异,美国的R&B并不是很容易被中国人接受。直到周杰伦出了第一张专辑,开始我们一下子不明白这是什么音乐,但是唱起来很顺。这是周杰伦的带有本土特色的节奏布鲁斯,他摒弃R&B中一些美国元素,用本土的唱法,更轻松的诠释了布鲁斯。所以也有人说,不管陶喆先前的个人专辑有多么的出色,周杰伦的出现绝对给他很大的压力。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音乐的发展历史更是一部丰满的史诗。在当今的乐坛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是Rap音乐,其中周杰伦便是一位现代音乐的代表人,但是即使在人们看来如此现代的音乐人,在他的音乐里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传统的音乐元素,如在《菊花台》,这首曲子的结尾用的便是我国云南的传统乐器葫芦丝。再如当今的年轻人所喜欢的歌曲《苏三说》与《One Night in Beijing》更是大胆的吸取了我国传统艺术京剧中的音乐元素,受到人们的欢迎。 回归传统是一种趋势,我国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立足于传统并且与现代的音乐元素相结合进行创新这是一种必然。有我国“西部歌王”之称的王洛宾先生是将传统音乐用现代音乐元素演绎的典范,他创作的歌曲脍炙人口,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唱。 音乐由人创作自然表达的是人的情感,音乐的欣赏着便是要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体味创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人与音乐的共鸣。《义勇军进行曲》,中国人民内心的坚决,顽强的意志,作曲人满怀的崇高,神圣,庄严都融进那雄壮的旋律之中,无论何时何地听到都热血沸腾,充满希望,让听者蓦地升起对崇高的一团敬畏与仰望。又如在欣赏陈钢、何占豪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梁祝二人真挚的情感,音乐主要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 ”、“化蝶”为情节展开,大提琴与小提琴交相互应的音乐形式让人印象深刻,欣赏者可以从中清楚的体味主人公的情感。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乐的意义所在。在情绪低落时适合听激情澎湃的音乐如交响曲与进行曲,在心情烦躁的时轻音乐是不错的选择能让人平静下来,认真的思索。总字数:700 字左右。希望可以帮到楼主。。。。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