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学校大课间活动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学校大课间活动的研究论文

【摘 要】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农村学校启动了“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掀起了青少年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本文从农村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实地调查、座谈访问、资料收集、网络交流等方式方法,探讨了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中在思想认识、组织领导、运行机制、活动实施、效果评价、条件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学生、学校、教师、家长、社会等方面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建章立制确保落实到位、把握主渠道推进改革创新、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保障水平、人人运动全员参与、建立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加强安全卫生管理等十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农村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工作的建议。【关键词】 阳光体育运动 学生素质 对策建议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近几年来,在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我县各级各类学校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努力构建生动活泼的校园群众体育氛围。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下发以后,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又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启动了“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我县教育、体育和共青团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实行各方联手,上下联动,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响应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的号召,掀起了全县青少年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促进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让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一、农村中小学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存在的问题分析我县学校阳光体育运动于2007年10月起,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得到了广泛开展,学校把“帮助学生走向幸福和成功”作为教育追求,使一度沉闷的校园变成了孩子们欢乐的海洋,在60分钟的七彩阳光中,学生尽情地投入到充分的健身活动中去,将“健康第一”落到了实处,形成了生动活泼的育人局面。但是由于农村中小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开展这项运动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固有思维模式的制约与局限,部分校长、教师、家长对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有待进一步提高。2、组织领导有待进一步加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少数学校没有成立阳光体育运动的领导实施机构;二是虽成立了机构但没有覆行职责,分工不明确,缺乏合力;三是组织领导中存在前后不一致,内外不一致现象。3、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少数学校还没有摸索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阳光体育运动运行机制,存在被动应付现象,部分学校虽有较好的运行机制,但是没有长期坚持运行,部分学校的运行机制受其它因素干扰多,随意性较大。4、活动实施有待进一步创新。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一是以体育课教学和课外活动完全代替的阳光体育活动;二是完全脱离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这一阵地和平台,另搞一套;三是有的学校阳光体育时间得不到保证,有的学校的活动时间安排不合理,教师、学生疲于应付;四是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方式方法、活动组织、活动内容等因循守旧,缺乏开拓与创新精神。5、效果评价有待进一步落实。一是主管部门对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缺乏一套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二是各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效果缺乏过程性评价;三是没有把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实施情况与学生体质健康检测、体育中考、教育视导检查等进行有机结合起来。6、条件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一是缺乏专门化的体育教师,制约了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二是必要的活动经费得不到保证;三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场地、器材等设施没有或是不达标,制约了运动的广泛开展。二、农村中小学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学生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体质下降,耐力、协调力、吃苦精神明显下降,缺乏主动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愿意;二是由于家长、教师的较高期望,使得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无形中导致学生压缩参加阳光运动的时间,少参加或是不参加锻炼;三是由于宣传发动不够,或是活动组织不到位,或是参与面不广泛,这也影响了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性。2、学校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上级对学校的考核和衡量标准,体育所占的比例不算大,学校为了自身的利益,在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中采取应付态度;以分数和考试作为指挥棒的教育体制仍制约着学校,基于这个指导思想,在绝大多数农村学校没有足够的体育设施和进行体育锻炼的环境,许多学校认为没有就算了。其次是受办学条件的限制,除中心小学外,绝大多数学校没有学生活动的场所,体育设施欠缺,学校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再就是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因担心学生的安全,教师在组织学生体育活动和上体育课时,都选择一些危险性小、强度不大的体育项目。3、教师方面的原因:由于部分教师受应付教育思维的影响,对素质教育理解的局限性,以为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加之青少年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运动伤害事故时有发生,会使学生变得更加不好管理,所以在有意与无意中限制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4、家长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家长对阳光运动的认识与理解不够,认为学生在校内就是上好课,少玩多学习,考个好分数,至于参加阳光体育运动那是花费学生学习时间的事,可参加可不参加,从而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5、社会方面的原因:当前社会上衡量一所学校好差的量化指标,主要还是学校的办学质量,具体来说就是学生的分数和学校的升学率、竞赛获奖人数,至于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中开展如何,效果怎样,社会上不太关心也不会关心。三、对提高农村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效果的建议(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1、要认真学习文件,领会精神实质,提高思想认识:学校要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通知”、“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文件,从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要真正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举措,作为建设和谐教育、和谐社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从根本上认识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性,特别要注重对学生的健康教育,使学生在思想上正确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这是学校教育一项长期使命和任务,必须一以贯之,而不是跟风,不是仅仅为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2、转变教育观念,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正确理解基础教育的本质和质量观。教育是造就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不仅总是与人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并且与社会的发展有着本质的联系。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和个人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基础教育的实质是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是以考试为手段,以升学为目的,忽视了人的健康全面发展,而素质教育着眼于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从这个角度看,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回归教育本质的必然,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3、重视阳光体育,发挥阳光体育的育人功能阳光体育运动作为提高中小学生健康素质重要途径之一,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学校教育是基础,教师是关键。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明确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把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紧紧把握提高学生体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成长这个核心,充分发挥阳光体育运动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构建运行机制教育主管部门要组织、协调、指导各校的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各学校要按照“教育引导与养成习惯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活动与安全相结合、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与中考体育考试相结合”等五个结合的原则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努力做到100%学校开展这项活动,100%学生参与这项活动。为了保证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方案的顺利实施,学校必须成立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由校长挂帅,主管校长分管,成员由班主任、体育教师、校医组成,统一部署,制定具体的措施,明确任务和职责,领导和组织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学校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中实行管理责任制,通过“五负责”确保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安全、有序、高效地进行,即:一是领导负责,组织、指挥晨间锻炼和大课间活动的全过程,校长、行政到操场亲自参与活动,同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提高全体师生对大课间活动的重视程度;二是体育老师负责,对于班级活动场所及进退场的安排、活动器材的准备及活动锻炼的指导的负责;三是班主任负责,组织本班按时、按要求参与活动锻炼,正确引导并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指导学生活动(班主任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表现纳入学期班主任工作考核中);四是副班主任负责,配合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活动锻炼,加强安全监管;五是大队部负责,对全校各班级参加活动锻炼的表现、进出的纪律及安全进行督查,结合学校的“五好”竞赛负责组织评比。(三)加强宣传,普及知识,营造良好氛围加大学校体育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氛围。要制订详细的宣传计划,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广播站、宣传栏、校园网等各种宣传工具和手段,开设专题栏目,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第一”的思想和健康理念,使“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唤起全校师生对健康的关注,大张旗鼓地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引导广大学生自觉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走到大自然中,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要特别注意宣传学校体育工作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以此带动更多的班级和学生参与到阳光体育活动中。要注意宣传和普及科学健身、科学用眼、科学营养等科普知识,为在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科学指导。(四)建章立制,明确措施,确保落实到位学校要制定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在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安排、作息制度、管理制度做了一些调整,更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更有利活动的开展。学校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思想上高度重视,把构建阳光体育工程完备的体制放在首位,以制度来切实保障此项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加强管理,将各项有针对的措施落实到位。完善制度,抓好落实,保障活动安全有序地进行。学校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并逐步逐项落实,学校领导小组将不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对不能完成目标任务的,要通报批评,并与年终考评挂钩。体育场地器材由总务处、体育教研组具体负责定期维护,预防学生在锻炼中由于器材问题出现意外伤害事故,学校建议各班鼓励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为学校处理好意外伤害事件提供必要保证。将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与中考体育考试相结合,要求学生努力掌握2项体育技能,把学生平时体育锻炼情况以一定比例(8—10分)计入中考体育考试总分,激励学生主动锻炼身体,养成良好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五)把握阳光体育运动的主渠道,推进阳光体育运动不断改革和创新 1、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是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主渠道。学校要贯彻“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学内容配置和编排上,从学科特征出发,遵循青少年身体和心理发展特点,注重学生对阳光体育的求知求学需求,注重教学安排的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强调体育知识、技能、体能的三者有机结合,在小学、初中阶段以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基础型课程为主。学校并可结合农村生产生活的实际,选择和安排一些农业生产劳动、民族传统娱乐活动、学校特色活动、新兴时尚活动作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 2、以体育课教学为基本平台,把阳光体育运动与课外活动、生产生活劳动进行有机结合。学校在继续执行国家关于每周2--4节体育课的基础上,认真组织每周2节体育活动课。体育教研组要积极认真开展好体育教学活动,更新教学理念,实施新课程方案,实行“合班分组选项教学”,使学生在校期间至少掌握一到两项锻炼技能。并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加强“健康知识教育和科学健身理念”的培养,把课外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并安排体育教师进行课外活动辅导、训练,对参与课外活动辅导的体育教师按相应时间计算其工作量,确保体育教师的合法权益。各学校要不断改革创新阳光体育运动模式、方法和技术手段,实行课内与课外结合,并向家庭、社区延伸拓展,引导学生学得更加积极主动,学得更加生动活泼。(六)因地制宜的选择有效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除了以体育课和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这些主要载体外,还要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譬如,可以计划在每学年第一学期举办秋季田径运动会、校园健身操比赛、跳长绳比赛、冬季三项比赛;第二学期举行篮球联赛、乒乓球联赛、拔河比赛、广播体操比赛、跳绳比赛等。利用这些大型体育比赛和娱乐活动为有效载体,培养学生运动健身理念,激发他们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兴趣,体育教研组、各班以及学生会文体部要制定出切实活动计划,争取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安排,月月有比赛”,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加入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各校可以在原有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毽绳等常规项目比赛基础上,结合阳光体育运动特点和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把“冬季三项”、立定跳远、掷实心球、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项目列入体育竞赛项目,组织更多的学生参加,进一步推进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七)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保障水平1、保证活动开展时间:各学校要科学安排学校的作息时间,要确保学生每天有锻炼的一小时,这是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学生健康的重要保证,也是教育部门对学校体育工作始终常抓不懈的重要方面。在保证锻炼时间的同时,要合理安排好活动时间。在制订与安排中小学校课程教学计划时,一方面严格控制学校总体文化教学课程时间的总量,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同时要求中小学校视学生生活和学习作息时间的实际情况,适当推迟学生早上到校时间和提前晚自习下课时间。另一方面,在中小学校《体育与健身》课程教学中,规定中小学校应当开足、开齐体育课,实行“3课2操2活动”,各个年级每周安排3节体育课时(小学1-2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2节体育活动课时,每天安排广播操(不少于1遍)、眼保健操(不少于2遍)。2、增加活动经费投入:各学校要在公用经费中根据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实际需要,增加必要的活动经费投入,以保证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开展。3、调配体育师资力量:各学校要在配齐专业、专职的体育教师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需要,选聘必要的兼职体育教师队伍。4、完善配套体育设施:各学校要增加投入,配套、完善必要的阳光体育场地、设施、器材,以满足需要。还可以从实际出发,开发一些适合农村实际的阳光体育活动项目,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的广泛的活动资源了。(八)人人运动,全员参与,创设阳光体育运动快乐健康的大舞台 学校的阳光体育活动要以“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校校有特色”为基本组织目标,活动以班级(学校)为基础,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活动的形式、规则等可结合实际予以创新发展。各学校除了选派学生代表参加市、县级的田径、游泳、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踢键、健身操、集体奔跑等竞赛项目外的任务外,重点还是要是立足校园、扎根班级组织开展相应的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并且根据学校的传统特色和学生健身需求,依靠学生的自我组织管理模式,拓展武术、棋牌、台球、拉拉队等各种小型多样、简便灵活的体育健身活动。实现人人运动,全员参与,创设阳光体育运动快乐健康的大舞台(九)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对阳光体育运动实行的科学指导 2007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颁布后,我县各级各类学校在新学期全面实施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每年要开展一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检查监测,检查监测指标要涵盖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疾病等指标。通过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监测,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各学校根据当前学生身体力量、爆发力、耐力素质指标下降和疾病发生发展的世纪状况,要有针对性地在课内、课外体育活动中采取一些加强性、针对性的训练。学校做好“阳光体育运动”记录,对阳光体育运动进行科学指导,切实提高阳光体育运动的实际效果。变“软要求”为“硬指标”,把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评价学校及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健康第一”落实不力的症结之一是对学校及教师体育工作的管理缺乏刚性,导致学校体育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导致学校在学生健身问题上“偷工减料”。为此,在学校目标管理中,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重要指标,在教师评价中把学生体质健康和组织学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增强学校阳光体育工作的纲性,引导学校、教师把关注学生健康这一“冰点”变成“热点”。(十)加强阳光体育运动的安全卫生管理1、要做好安全教育工作。体育活动的目的就是促进健康、增强体质,如果在活动中发生了伤害事故,就违背了体育锻炼的宗旨,因此在组织学生活动过程中应十分注意安全。一是要经常检查场地、器材,发现不安全因素要及时采取措施。查运动场地和跑道是否平整无坚硬杂物、沙坑沙质是否符合标准,有无杂物、单双杠、组合器械是否牢固等;二是要教育学生遵守运动安全的卫生要求,加强自我安全保护,锻炼时要穿运动鞋,服装一般要求宽松适合,禁止将胸花、别针、小刀等尖锐锋利物品放在衣服口袋里以免发生伤害事故;三是要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运动,人体各器官机能都有一定的生理惰性,而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人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克服人体机能活动上的惰性,协调各器官系统的工作,为参加剧烈运动做好准备;另外,做好锻炼前的准备活动,会使人体体温略为升高,肌肉和肌腱的粘滞性减少,弹性和伸展性增强,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当活动结束时,应组织学生做好整理运动,这可使人体恢复平静,消除疲劳,使紧张的人体机能放松,尽快适应下一阶段学习的需要。2、要做好运动锻炼期间的医务监督防护。医务监督是指用生理卫生知识和医学知识对自己参加体育锻炼后的身体健康和身体机能进行监护,预防锻炼中各种有害因素可能对身体

对农村中小学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存在的问题分析与解决建议(转载)罗田县骆驼坳镇中心学校 唐东曙 张锦平(438616 罗田县骆驼坳镇北街54号 0713-5773188)【摘 要】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农村学校启动了“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掀起了青少年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本文从农村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实地调查、座谈访问、资料收集、网络交流等方式方法,探讨了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中在思想认识、组织领导、运行机制、活动实施、效果评价、条件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学生、学校、教师、家长、社会等方面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建章立制确保落实到位、把握主渠道推进改革创新、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保障水平、人人运动全员参与、建立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加强安全卫生管理等十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农村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工作的建议。【关键词】 阳光体育运动 学生素质 对策建议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近几年来,在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我县各级各类学校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努力构建生动活泼的校园群众体育氛围。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下发以后,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又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启动了“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我县教育、体育和共青团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实行各方联手,上下联动,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响应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的号召,掀起了全县青少年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促进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让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一、农村中小学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存在的问题分析我县学校阳光体育运动于2007年10月起,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得到了广泛开展,学校把“帮助学生走向幸福和成功”作为教育追求,使一度沉闷的校园变成了孩子们欢乐的海洋,在60分钟的七彩阳光中,学生尽情地投入到充分的健身活动中去,将“健康第一”落到了实处,形成了生动活泼的育人局面。但是由于农村中小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开展这项运动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固有思维模式的制约与局限,部分校长、教师、家长对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有待进一步提高。2、组织领导有待进一步加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少数学校没有成立阳光体育运动的领导实施机构;二是虽成立了机构但没有覆行职责,分工不明确,缺乏合力;三是组织领导中存在前后不一致,内外不一致现象。3、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少数学校还没有摸索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阳光体育运动运行机制,存在被动应付现象,部分学校虽有较好的运行机制,但是没有长期坚持运行,部分学校的运行机制受其它因素干扰多,随意性较大。4、活动实施有待进一步创新。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一是以体育课教学和课外活动完全代替的阳光体育活动;二是完全脱离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这一阵地和平台,另搞一套;三是有的学校阳光体育时间得不到保证,有的学校的活动时间安排不合理,教师、学生疲于应付;四是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方式方法、活动组织、活动内容等因循守旧,缺乏开拓与创新精神。5、效果评价有待进一步落实。一是主管部门对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缺乏一套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二是各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效果缺乏过程性评价;三是没有把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实施情况与学生体质健康检测、体育中考、教育视导检查等进行有机结合起来。6、条件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一是缺乏专门化的体育教师,制约了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二是必要的活动经费得不到保证;三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场地、器材等设施没有或是不达标,制约了运动的广泛开展。二、农村中小学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学生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体质下降,耐力、协调力、吃苦精神明显下降,缺乏主动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愿意;二是由于家长、教师的较高期望,使得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无形中导致学生压缩参加阳光运动的时间,少参加或是不参加锻炼;三是由于宣传发动不够,或是活动组织不到位,或是参与面不广泛,这也影响了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性。2、学校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上级对学校的考核和衡量标准,体育所占的比例不算大,学校为了自身的利益,在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中采取应付态度;以分数和考试作为指挥棒的教育体制仍制约着学校,基于这个指导思想,在绝大多数农村学校没有足够的体育设施和进行体育锻炼的环境,许多学校认为没有就算了。其次是受办学条件的限制,除中心小学外,绝大多数学校没有学生活动的场所,体育设施欠缺,学校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再就是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因担心学生的安全,教师在组织学生体育活动和上体育课时,都选择一些危险性小、强度不大的体育项目。3、教师方面的原因:由于部分教师受应付教育思维的影响,对素质教育理解的局限性,以为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加之青少年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运动伤害事故时有发生,会使学生变得更加不好管理,所以在有意与无意中限制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4、家长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家长对阳光运动的认识与理解不够,认为学生在校内就是上好课,少玩多学习,考个好分数,至于参加阳光体育运动那是花费学生学习时间的事,可参加可不参加,从而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5、社会方面的原因:当前社会上衡量一所学校好差的量化指标,主要还是学校的办学质量,具体来说就是学生的分数和学校的升学率、竞赛获奖人数,至于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中开展如何,效果怎样,社会上不太关心也不会关心。三、对提高农村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效果的建议(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1、要认真学习文件,领会精神实质,提高思想认识:学校要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通知”、“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文件,从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要真正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举措,作为建设和谐教育、和谐社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从根本上认识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性,特别要注重对学生的健康教育,使学生在思想上正确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这是学校教育一项长期使命和任务,必须一以贯之,而不是跟风,不是仅仅为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2、转变教育观念,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正确理解基础教育的本质和质量观。教育是造就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不仅总是与人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并且与社会的发展有着本质的联系。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和个人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基础教育的实质是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是以考试为手段,以升学为目的,忽视了人的健康全面发展,而素质教育着眼于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从这个角度看,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回归教育本质的必然,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3、重视阳光体育,发挥阳光体育的育人功能阳光体育运动作为提高中小学生健康素质重要途径之一,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学校教育是基础,教师是关键。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明确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把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紧紧把握提高学生体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成长这个核心,充分发挥阳光体育运动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构建运行机制教育主管部门要组织、协调、指导各校的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各学校要按照“教育引导与养成习惯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活动与安全相结合、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与中考体育考试相结合”等五个结合的原则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努力做到100%学校开展这项活动,100%学生参与这项活动。为了保证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方案的顺利实施,学校必须成立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由校长挂帅,主管校长分管,成员由班主任、体育教师、校医组成,统一部署,制定具体的措施,明确任务和职责,领导和组织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学校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中实行管理责任制,通过“五负责”确保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安全、有序、高效地进行,即:一是领导负责,组织、指挥晨间锻炼和大课间活动的全过程,校长、行政到操场亲自参与活动,同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提高全体师生对大课间活动的重视程度;二是体育老师负责,对于班级活动场所及进退场的安排、活动器材的准备及活动锻炼的指导的负责;三是班主任负责,组织本班按时、按要求参与活动锻炼,正确引导并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指导学生活动(班主任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表现纳入学期班主任工作考核中);四是副班主任负责,配合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活动锻炼,加强安全监管;五是大队部负责,对全校各班级参加活动锻炼的表现、进出的纪律及安全进行督查,结合学校的“五好”竞赛负责组织评比。(三)加强宣传,普及知识,营造良好氛围加大学校体育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氛围。要制订详细的宣传计划,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广播站、宣传栏、校园网等各种宣传工具和手段,开设专题栏目,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第一”的思想和健康理念,使“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唤起全校师生对健康的关注,大张旗鼓地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引导广大学生自觉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走到大自然中,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要特别注意宣传学校体育工作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以此带动更多的班级和学生参与到阳光体育活动中。要注意宣传和普及科学健身、科学用眼、科学营养等科普知识,为在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科学指导。(四)建章立制,明确措施,确保落实到位学校要制定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在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安排、作息制度、管理制度做了一些调整,更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更有利活动的开展。学校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思想上高度重视,把构建阳光体育工程完备的体制放在首位,以制度来切实保障此项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加强管理,将各项有针对的措施落实到位。完善制度,抓好落实,保障活动安全有序地进行。学校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并逐步逐项落实,学校领导小组将不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对不能完成目标任务的,要通报批评,并与年终考评挂钩。体育场地器材由总务处、体育教研组具体负责定期维护,预防学生在锻炼中由于器材问题出现意外伤害事故,学校建议各班鼓励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为学校处理好意外伤害事件提供必要保证。将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与中考体育考试相结合,要求学生努力掌握2项体育技能,把学生平时体育锻炼情况以一定比例(8—10分)计入中考体育考试总分,激励学生主动锻炼身体,养成良好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五)把握阳光体育运动的主渠道,推进阳光体育运动不断改革和创新 1、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是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主渠道。学校要贯彻“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学内容配置和编排上,从学科特征出发,遵循青少年身体和心理发展特点,注重学生对阳光体育的求知求学需求,注重教学安排的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强调体育知识、技能、体能的三者有机结合,在小学、初中阶段以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基础型课程为主。学校并可结合农村生产生活的实际,选择和安排一些农业生产劳动、民族传统娱乐活动、学校特色活动、新兴时尚活动作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 2、以体育课教学为基本平台,把阳光体育运动与课外活动、生产生活劳动进行有机结合。学校在继续执行国家关于每周2--4节体育课的基础上,认真组织每周2节体育活动课。体育教研组要积极认真开展好体育教学活动,更新教学理念,实施新课程方案,实行“合班分组选项教学”,使学生在校期间至少掌握一到两项锻炼技能。并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加强“健康知识教育和科学健身理念”的培养,把课外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并安排体育教师进行课外活动辅导、训练,对参与课外活动辅导的体育教师按相应时间计算其工作量,确保体育教师的合法权益。各学校要不断改革创新阳光体育运动模式、方法和技术手段,实行课内与课外结合,并向家庭、社区延伸拓展,引导学生学得更加积极主动,学得更加生动活泼。(六)因地制宜的选择有效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除了以体育课和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这些主要载体外,还要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譬如,可以计划在每学年第一学期举办秋季田径运动会、校园健身操比赛、跳长绳比赛、冬季三项比赛;第二学期举行篮球联赛、乒乓球联赛、拔河比赛、广播体操比赛、跳绳比赛等。利用这些大型体育比赛和娱乐活动为有效载体,培养学生运动健身理念,激发他们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兴趣,体育教研组、各班以及学生会文体部要制定出切实活动计划,争取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安排,月月有比赛”,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加入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各校可以在原有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毽绳等常规项目比赛基础上,结合阳光体育运动特点和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把“冬季三项”、立定跳远、掷实心球、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项目列入体育竞赛项目,组织更多的学生参加,进一步推进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七)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保障水平1、保证活动开展时间:各学校要科学安排学校的作息时间,要确保学生每天有锻炼的一小时,这是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学生健康的重要保证,也是教育部门对学校体育工作始终常抓不懈的重要方面。在保证锻炼时间的同时,要合理安排好活动时间。在制订与安排中小学校课程教学计划时,一方面严格控制学校总体文化教学课程时间的总量,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同时要求中小学校视学生生活和学习作息时间的实际情况,适当推迟学生早上到校时间和提前晚自习下课时间。另一方面,在中小学校《体育与健身》课程教学中,规定中小学校应当开足、开齐体育课,实行“3课2操2活动”,各个年级每周安排3节体育课时(小学1-2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2节体育活动课时,每天安排广播操(不少于1遍)、眼保健操(不少于2遍)。2、增加活动经费投入:各学校要在公用经费中根据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实际需要,增加必要的活动经费投入,以保证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开展。3、调配体育师资力量:各学校要在配齐专业、专职的体育教师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需要,选聘必要的兼职体育教师队伍。4、完善配套体育设施:各学校要增加投入,配套、完善必要的阳光体育场地、设施、器材,以满足需要。还可以从实际出发,开发一些适合农村实际的阳光体育活动项目,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的广泛的活动资源了。(八)人人运动,全员参与,创设阳光体育运动快乐健康的大舞台 学校的阳光体育活动要以“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校校有特色”为基本组织目标,活动以班级(学校)为基础,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活动的形式、规则等可结合实际予以创新发展。各学校除了选派学生代表参加市、县级的田径、游泳、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踢键、健身操、集体奔跑等竞赛项目外的任务外,重点还是要是立足校园、扎根班级组织开展相应的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并且根据学校的传统特色和学生健身需求,依靠学生的自我组织管理模式,拓展武术、棋牌、台球、拉拉队等各种小型多样、简便灵活的体育健身活动。实现人人运动,全员参与,创设阳光体育运动快乐健康的大舞台(九)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对阳光体育运动实行的科学指导 2007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颁布后,我县各级各类学校在新学期全面实施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每年要开展一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检查监测,检查监测指标要涵盖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疾病等指标。通过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监测,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各学校根据当前学生身体力量、爆发力、耐力素质指标下降和疾病发生发展的世纪状况,要有针对性地在课内、课外体育活动中采取一些加强性、针对性的训练。学校做好“阳光体育运动”记录,对阳光体育运动进行科学指导,切实提高阳光体育运动的实际效果。变“软要求”为“硬指标”,把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评价学校及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健康第一”落实不力的症结之一是对学校及教师体育工作的管理缺乏刚性,导致学校体育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导致学校在学生健身问题上“偷工减料”。为此,在学校目标管理中,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重要指标,在教师评价中把学生体质健康和组织学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增强学校阳光体育工作的纲性,引导学校、教师把关注学生健康这一“冰点”变成“热点”。(十)加强阳光体育运动的安全卫生管理1、要做好安全教育工作。体育活动的目的就是促进健康、增强体质,如果在活动中发生了伤害事故,就违背了体育锻炼的宗旨,因此在组织学生活动过程中应十分注意安全。一是要经常检查场地、器材,发现不安全因素要及时采取措施。查运动场地和跑道是否平整无坚硬杂物、沙坑沙质是否符合标准,有无杂物、单双杠、组合器械是否牢固等;二是要教育学生遵守运动安全的卫生要求,加强自我安全保护,锻炼时要穿运动鞋,服装一般要求宽松适合,禁止将胸花、别针、小刀等尖锐锋利物品放在衣服口袋里以免发生伤害事故;三是要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运动,人体各器官机能都有一定的生理惰性,而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人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克服人体机能活动上的惰性,协调各器官系统的工作,为参加剧烈运动做好准备;另外,做好锻炼前的准备活动,会使人体体温略为升高,肌肉和肌腱的粘滞性减少,弹性和伸展性增强,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当活动结束时,应组织学生做好整理运动,这可使人体恢复平静,消除疲劳,使紧张的人体机能放松,尽快适应下一阶段学习的需要。2、要做好运动锻炼期间的医务监督防护。医务监督是指用生理卫生知识和医学知识对自己参加体育锻炼后的身体健康和身体机能进行监护,预防锻炼中各种有害因素可能对身体造成的危害,通过自我检查,了解对锻炼内容和运动量的适应情况,为今后的体育锻炼提供依据。

摘要:课间十分钟一直以来是困扰学校和班级管理的一大难题,学生的身心放松、学生的身体安全、学校班级的有序化管理等诸多因素掺杂下,让原本单纯的课间问题变的错综复杂起来,让一线的教育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顾虑良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我们当下即为迫切的问题;在这篇论文中,我将从课间活动的“有序化”、“集体参与化”、“班主任指导化”三个角度进行研究探索,摸索一条“文明课间”的新思路。        关键词:有序化集体参与化班主任指导化文明课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要求都在不断的提高,孩子的教育也成为了家长们迫切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种大环境下,学校教育自然而然地被推上了前台,被放置在聚光灯下。与以往对教育的要求不同,家长们对学校教育的要求早已就不满足成绩这一单一维度的要求,而是要求身心都健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了。因此家长渐渐地将目光从之前的课堂转变成为课堂课间全方位上来了。聚焦在家长眼光下的课间活动的不足点逐渐被家长发现。无限安全责任的左右下的安静校园的课间活动变成来抑制学生的课间活动,很多学校不允许学生过度地活动,甚至除了喝水、上厕所之外的一切活动都不被允许。这种情况无疑是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校教育初衷的,如何突破安静的“课间十分钟”的尴尬局面呢?经过多年一线班主任工作的经历,我摸索了一条适合自己所带班级的课间十分钟活动开展和管理的方法。 一、课间活动的有序化        目前我国只要允许学生进行课间活动的的学校,在这课间短短十分钟基本上是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这种无序的状态造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繁杂的事务性工作让班主任弄弄得疲于奔命,让其课间十分钟参与学校的有序管理实属困难。而这种课间的无序化是导致学生发生安全事故的重要诱因之一,因此在我的班上对于参与课间活动的学生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有序”。        进出教室要有序。教室是一个狭窄的空间,各组之间空隙非常的狭窄,只能允许一个学生慢慢通过,奔跑无疑是要撞到课桌椅的,奔跑的学生往往会被撞的鼻青脸肿,身体到处青一块紫一块得。因此在班上我要求所有的学生出教室还是进教室,必须是轻声慢步地。当出教室门的时候要求他们前门进后出,做到拉链进出。在这种要求,学生无论是在教室内的走动,还是出教室门,都相当的有序,不在是往日的你拥我挤,安全事故也下降来不少,学生们也养成来谦让的好习惯。        走廊行走要有序。教室前的走廊的环境是非常复杂的,就以我目前所带的班级来说,这一层就有五个班级,其中有两个班级就要通过我的班级前门的走廊前往饮水机处接水、上厕所,其他各班的学生还会串班去找自己的朋友玩。所以一下课,走廊中就混杂着各个班的学生,有奔跑地、有打闹地,安全情况非常复杂,往往一个小小地碰至少会需要两个班的班主任共同处理,五位班主任会同处理的事情也不在少数。针对这个情况,我对自己学生要求他们在走廊中要做到“三不一有”,即:“不奔跑”、“不追逐”、“不打闹”、“有序行进”,违反纪律需要禁足一个课间。在这种纪律的要求下,我班的学生与外班发生碰撞和矛盾的事件一下子少来很多。        喝水上厕所要有序。由于喝水和上厕所的地方有一个共同特点——湿滑,在这种湿滑的场地上奔跑、追逐带来的结果就是摔伤。因此,我要求我的学生喝水、上厕所的过程中同样要做到“三不一有”,即:“不奔跑”、“不追逐”、“不打闹”、“有序排队”,如果违反要求就需要违反者对饮水机、厕所地面的湿滑处进行保洁管理,确保地面没有水。在这种纪律的要求下,我们班的学生逐渐养成来这种有序的习惯,课间的安全事故也减少的不少。        开展游戏要有序。学生们最喜欢在课间开展一些游戏,由于我们的教室处于楼上,条件不允许他们课间去操场开展游戏,那么他们只能在有限走廊中开展自己的游戏。为了能够安全地玩耍,我同样要求学生在课间玩要玩的有秩序,为了这种有序化的实现,我要求学生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要做到“有规则”、“有谦让”、“有组织”、“有人数限制”,这这种纪律的约束下,学生开展的游戏不再是以前的那种盲目地、随心所欲地了。 二、课间活动的集体参与化        课间活动要有组织,不能遗漏一个人,这是我最初思考课间十分钟时候就记录在自己笔记本上的。课间活动和课堂教学同等重要,二者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中要求我们不能让一个孩子脱离在学习活动之外,同样课间活动也应该是不让一个学生脱离活动之外,如果脱离了,学校对于这个学生的教育缺失。因此,我在组织学生开展课间活动的过程中提出了“集体参与化”这个观点,希望每个学生能积极参与课间十分钟的活动中来。“集体参与化”中的集体参与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人员的全体参与,即课间过度要全体学生都要参加;二、项目制定的全体参与,即所有的学生都要求参与到课间活动显目设置的研究过程中来        人员的全体参与化。每个班级都有一部分同学下课从来不参与课间活动的,除来喝水、上厕所,就基本上宅在教室里。这部分学生是我在组织课间活动的时候重点关注的,作为班上的一员,如果缺失来课间活动的参与,对于他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他们接受到的教育就是不完全的。为了鼓励他们参与到课间十分钟的活动中来,我做了充分的工作。首先,找到他们进行谈心,了解到了他们不参与课间活动的原因:有的是学习的压力,有的是家长的要求,有的是本身的性格决定,还有有的是害怕受到伤害······,针对聊天得到的信息进行归档整理;其次,我会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分别与学生自己、家长等进行来沟通,阐述课间活动的重要性;此外,我会与这一部分一起进行课间活动,固定时间聚集到一起谈一谈参加课间活动的感受,让他们体会到课间活动是一件非常有趣而且非常重要的事情;最后,为了巩固他们参与课间活动的积极性,我会进行一些语言上的鼓励。经过一番努力,如今我的班级课间的参与率达到了100%,真正地实现来课间活动人员的全体参与化。        项目制定的全体参与化。我的班级有44名学生,学生活动的空间狭窄有限,不能同时进行一种课间的活动;而且每个学生的个性都不一样,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喜好,同时参与一个活动不能真正地调动他们的课间积极性,久而久之就课间活动就没有生气了。为了让课间活动能够发挥它真实的作用,让课间活动变的生机勃勃,我在制定活动过程中就不搞一言堂,充分精心调研和让学生申报,形成来极具特色的课间十分种。经过全员的研究参与,我们班课间活动有益智类的:如棋类、猜谜语等,有体育类的:投壶等,还有文艺类的:唱歌等等。学生们自己设计的课间活动,参与起来积极性非常高。 三、课间活动的班主任指导化        课间活动是学生自己的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要不主动权让给学生,发扬学生的民主管理性,但这不意味着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就可以高枕无忧,相反班主任更应该积极参与其中。在课间活动开展和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不应该是课间活动的主导者和指挥者,更不是问题裁决者、责任的仲裁者;班主任应该是一个导师般的存在,在必要的时候加以指导。我班主任要成为学生课间活动过程中扮演导师的角色,对学生进行活动设置的指导、活动开展的指导、矛盾解决的指导以及活动意义的指导。        活动设置的指导。前面我们已经说过,课间活动的能否开展好的前提是这些活动的设置。只要让学生参与到课间活动的设计过程中,这样的活动参与性才会高,这样的课间才会生机勃勃。但是在学生有其认知的局限性,在设计活动分过程中可能难以全面考虑,往往会忽视场地限制、时间地限制、安全地限制等等诸多因素的左右。所有这时候就需要班主任加以指导。指导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注意自己的角色,不能简单粗暴地裁决,而是应该将左右该活动的相关因素摆出来,让学生自己进行判断裁决,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心悦诚服地否决掉自己设置的活动,而且加强来学生安全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为其人生提供来一次理性思考的尝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做一项决定、思考一个问题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        活动开展的指导。活动的设置只是一个蓝图,更总要的是这个活动的开展,活动开展这个环是我们整个课间活动的中心环节,也是主体环节,更是问题出现最多的环境。很多学生之间的矛盾就是这个出现的,因此我们班主任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活动开展环节的指导要求我们必须参与到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来,一起玩,这样才能进行行之有效地指导。那么要指导什么呢?怎么玩、如何如何才规范,都不是,这不是课堂上的教学,不是导演在拍戏,而是孩子在玩耍。我们要不能进行具体地干预,而是要进行有普遍性地指导。在我的班级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会从“规则”、“安全”、“尊重”、“大度”这些方面加以指导,让他们通过课间活动树立“规则意识”、“安全意识”,要学会“尊重他人”、“宽以待人”。        矛盾解决的指导。只要在一起,就会出现矛盾,这是课间活动不可避免的冲突,我们不能因为有矛盾、有冲突就不去开展课间活动,这叫因噎废食,两千多年前的老祖宗们就明确告诉我们这样是不对的。出现矛盾、出现冲突,恰恰是我们进行教育的最好的契机,我们就是通过一次次错误的尝试——纠正而实现了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一个转变。因此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来矛盾,班主任就需要通过指导让学生自己进行矛盾的处理,这个过程是必要的,只有经历来这个过程,学生将来才能够应对各种矛盾和冲突。        活动意义的指导。活动的开展最终立足到意义上,课间活动不仅仅是放松的意义,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既是学生身体一个休憩,更是一个心里修炼,还是思维、行为的训练。我们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活动的总结,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提炼到“三观”的高度,从而指导他们在今后人生道路上的行为处事。        课间十分钟非常重要,应当也必须引起班主任的重视。放任不管和为了安全等一禁了之都是不对的。我们要积极参与到课间活动的设置、开展、总结过程中来,它是我们学校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少了课间十分钟,我们的教育就是不完善的,或者说是残缺的。参考文献 [1]  教室环境安全的护卫者 [J]. 陈墨桐.青少年科技博览. 2017(06) [2]  课间十分钟是学生的一种权利 [J].赵冉冉.  赤子(上中旬). 2015(02) [3]  孩子,我会给你一点儿时间“摸爬滚打” [J]. 刘希.第二课堂  (C). 2021(02) [4]  还孩子一个幸福的课间 [N]. 黄丽娟.中国教师报. 2012-01-04 (016) [5]  课间十分钟不应静悄悄 [N]. 燕语.山西日报. 2021-04-22 (012) [6] 让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N]. 贵州日报. 2019-05-31 (009)

高品质大课间活动的研究论文

摘要:课间十分钟一直以来是困扰学校和班级管理的一大难题,学生的身心放松、学生的身体安全、学校班级的有序化管理等诸多因素掺杂下,让原本单纯的课间问题变的错综复杂起来,让一线的教育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顾虑良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我们当下即为迫切的问题;在这篇论文中,我将从课间活动的“有序化”、“集体参与化”、“班主任指导化”三个角度进行研究探索,摸索一条“文明课间”的新思路。        关键词:有序化集体参与化班主任指导化文明课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要求都在不断的提高,孩子的教育也成为了家长们迫切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种大环境下,学校教育自然而然地被推上了前台,被放置在聚光灯下。与以往对教育的要求不同,家长们对学校教育的要求早已就不满足成绩这一单一维度的要求,而是要求身心都健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了。因此家长渐渐地将目光从之前的课堂转变成为课堂课间全方位上来了。聚焦在家长眼光下的课间活动的不足点逐渐被家长发现。无限安全责任的左右下的安静校园的课间活动变成来抑制学生的课间活动,很多学校不允许学生过度地活动,甚至除了喝水、上厕所之外的一切活动都不被允许。这种情况无疑是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校教育初衷的,如何突破安静的“课间十分钟”的尴尬局面呢?经过多年一线班主任工作的经历,我摸索了一条适合自己所带班级的课间十分钟活动开展和管理的方法。 一、课间活动的有序化        目前我国只要允许学生进行课间活动的的学校,在这课间短短十分钟基本上是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这种无序的状态造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繁杂的事务性工作让班主任弄弄得疲于奔命,让其课间十分钟参与学校的有序管理实属困难。而这种课间的无序化是导致学生发生安全事故的重要诱因之一,因此在我的班上对于参与课间活动的学生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有序”。        进出教室要有序。教室是一个狭窄的空间,各组之间空隙非常的狭窄,只能允许一个学生慢慢通过,奔跑无疑是要撞到课桌椅的,奔跑的学生往往会被撞的鼻青脸肿,身体到处青一块紫一块得。因此在班上我要求所有的学生出教室还是进教室,必须是轻声慢步地。当出教室门的时候要求他们前门进后出,做到拉链进出。在这种要求,学生无论是在教室内的走动,还是出教室门,都相当的有序,不在是往日的你拥我挤,安全事故也下降来不少,学生们也养成来谦让的好习惯。        走廊行走要有序。教室前的走廊的环境是非常复杂的,就以我目前所带的班级来说,这一层就有五个班级,其中有两个班级就要通过我的班级前门的走廊前往饮水机处接水、上厕所,其他各班的学生还会串班去找自己的朋友玩。所以一下课,走廊中就混杂着各个班的学生,有奔跑地、有打闹地,安全情况非常复杂,往往一个小小地碰至少会需要两个班的班主任共同处理,五位班主任会同处理的事情也不在少数。针对这个情况,我对自己学生要求他们在走廊中要做到“三不一有”,即:“不奔跑”、“不追逐”、“不打闹”、“有序行进”,违反纪律需要禁足一个课间。在这种纪律的要求下,我班的学生与外班发生碰撞和矛盾的事件一下子少来很多。        喝水上厕所要有序。由于喝水和上厕所的地方有一个共同特点——湿滑,在这种湿滑的场地上奔跑、追逐带来的结果就是摔伤。因此,我要求我的学生喝水、上厕所的过程中同样要做到“三不一有”,即:“不奔跑”、“不追逐”、“不打闹”、“有序排队”,如果违反要求就需要违反者对饮水机、厕所地面的湿滑处进行保洁管理,确保地面没有水。在这种纪律的要求下,我们班的学生逐渐养成来这种有序的习惯,课间的安全事故也减少的不少。        开展游戏要有序。学生们最喜欢在课间开展一些游戏,由于我们的教室处于楼上,条件不允许他们课间去操场开展游戏,那么他们只能在有限走廊中开展自己的游戏。为了能够安全地玩耍,我同样要求学生在课间玩要玩的有秩序,为了这种有序化的实现,我要求学生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要做到“有规则”、“有谦让”、“有组织”、“有人数限制”,这这种纪律的约束下,学生开展的游戏不再是以前的那种盲目地、随心所欲地了。 二、课间活动的集体参与化        课间活动要有组织,不能遗漏一个人,这是我最初思考课间十分钟时候就记录在自己笔记本上的。课间活动和课堂教学同等重要,二者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中要求我们不能让一个孩子脱离在学习活动之外,同样课间活动也应该是不让一个学生脱离活动之外,如果脱离了,学校对于这个学生的教育缺失。因此,我在组织学生开展课间活动的过程中提出了“集体参与化”这个观点,希望每个学生能积极参与课间十分钟的活动中来。“集体参与化”中的集体参与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人员的全体参与,即课间过度要全体学生都要参加;二、项目制定的全体参与,即所有的学生都要求参与到课间活动显目设置的研究过程中来        人员的全体参与化。每个班级都有一部分同学下课从来不参与课间活动的,除来喝水、上厕所,就基本上宅在教室里。这部分学生是我在组织课间活动的时候重点关注的,作为班上的一员,如果缺失来课间活动的参与,对于他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他们接受到的教育就是不完全的。为了鼓励他们参与到课间十分钟的活动中来,我做了充分的工作。首先,找到他们进行谈心,了解到了他们不参与课间活动的原因:有的是学习的压力,有的是家长的要求,有的是本身的性格决定,还有有的是害怕受到伤害······,针对聊天得到的信息进行归档整理;其次,我会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分别与学生自己、家长等进行来沟通,阐述课间活动的重要性;此外,我会与这一部分一起进行课间活动,固定时间聚集到一起谈一谈参加课间活动的感受,让他们体会到课间活动是一件非常有趣而且非常重要的事情;最后,为了巩固他们参与课间活动的积极性,我会进行一些语言上的鼓励。经过一番努力,如今我的班级课间的参与率达到了100%,真正地实现来课间活动人员的全体参与化。        项目制定的全体参与化。我的班级有44名学生,学生活动的空间狭窄有限,不能同时进行一种课间的活动;而且每个学生的个性都不一样,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喜好,同时参与一个活动不能真正地调动他们的课间积极性,久而久之就课间活动就没有生气了。为了让课间活动能够发挥它真实的作用,让课间活动变的生机勃勃,我在制定活动过程中就不搞一言堂,充分精心调研和让学生申报,形成来极具特色的课间十分种。经过全员的研究参与,我们班课间活动有益智类的:如棋类、猜谜语等,有体育类的:投壶等,还有文艺类的:唱歌等等。学生们自己设计的课间活动,参与起来积极性非常高。 三、课间活动的班主任指导化        课间活动是学生自己的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要不主动权让给学生,发扬学生的民主管理性,但这不意味着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就可以高枕无忧,相反班主任更应该积极参与其中。在课间活动开展和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不应该是课间活动的主导者和指挥者,更不是问题裁决者、责任的仲裁者;班主任应该是一个导师般的存在,在必要的时候加以指导。我班主任要成为学生课间活动过程中扮演导师的角色,对学生进行活动设置的指导、活动开展的指导、矛盾解决的指导以及活动意义的指导。        活动设置的指导。前面我们已经说过,课间活动的能否开展好的前提是这些活动的设置。只要让学生参与到课间活动的设计过程中,这样的活动参与性才会高,这样的课间才会生机勃勃。但是在学生有其认知的局限性,在设计活动分过程中可能难以全面考虑,往往会忽视场地限制、时间地限制、安全地限制等等诸多因素的左右。所有这时候就需要班主任加以指导。指导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注意自己的角色,不能简单粗暴地裁决,而是应该将左右该活动的相关因素摆出来,让学生自己进行判断裁决,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心悦诚服地否决掉自己设置的活动,而且加强来学生安全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为其人生提供来一次理性思考的尝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做一项决定、思考一个问题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        活动开展的指导。活动的设置只是一个蓝图,更总要的是这个活动的开展,活动开展这个环是我们整个课间活动的中心环节,也是主体环节,更是问题出现最多的环境。很多学生之间的矛盾就是这个出现的,因此我们班主任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活动开展环节的指导要求我们必须参与到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来,一起玩,这样才能进行行之有效地指导。那么要指导什么呢?怎么玩、如何如何才规范,都不是,这不是课堂上的教学,不是导演在拍戏,而是孩子在玩耍。我们要不能进行具体地干预,而是要进行有普遍性地指导。在我的班级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会从“规则”、“安全”、“尊重”、“大度”这些方面加以指导,让他们通过课间活动树立“规则意识”、“安全意识”,要学会“尊重他人”、“宽以待人”。        矛盾解决的指导。只要在一起,就会出现矛盾,这是课间活动不可避免的冲突,我们不能因为有矛盾、有冲突就不去开展课间活动,这叫因噎废食,两千多年前的老祖宗们就明确告诉我们这样是不对的。出现矛盾、出现冲突,恰恰是我们进行教育的最好的契机,我们就是通过一次次错误的尝试——纠正而实现了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一个转变。因此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来矛盾,班主任就需要通过指导让学生自己进行矛盾的处理,这个过程是必要的,只有经历来这个过程,学生将来才能够应对各种矛盾和冲突。        活动意义的指导。活动的开展最终立足到意义上,课间活动不仅仅是放松的意义,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既是学生身体一个休憩,更是一个心里修炼,还是思维、行为的训练。我们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活动的总结,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提炼到“三观”的高度,从而指导他们在今后人生道路上的行为处事。        课间十分钟非常重要,应当也必须引起班主任的重视。放任不管和为了安全等一禁了之都是不对的。我们要积极参与到课间活动的设置、开展、总结过程中来,它是我们学校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少了课间十分钟,我们的教育就是不完善的,或者说是残缺的。参考文献 [1]  教室环境安全的护卫者 [J]. 陈墨桐.青少年科技博览. 2017(06) [2]  课间十分钟是学生的一种权利 [J].赵冉冉.  赤子(上中旬). 2015(02) [3]  孩子,我会给你一点儿时间“摸爬滚打” [J]. 刘希.第二课堂  (C). 2021(02) [4]  还孩子一个幸福的课间 [N]. 黄丽娟.中国教师报. 2012-01-04 (016) [5]  课间十分钟不应静悄悄 [N]. 燕语.山西日报. 2021-04-22 (012) [6] 让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N]. 贵州日报. 2019-05-31 (009)

【摘 要】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农村学校启动了“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掀起了青少年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本文从农村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实地调查、座谈访问、资料收集、网络交流等方式方法,探讨了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中在思想认识、组织领导、运行机制、活动实施、效果评价、条件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学生、学校、教师、家长、社会等方面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建章立制确保落实到位、把握主渠道推进改革创新、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保障水平、人人运动全员参与、建立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加强安全卫生管理等十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农村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工作的建议。【关键词】 阳光体育运动 学生素质 对策建议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近几年来,在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我县各级各类学校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努力构建生动活泼的校园群众体育氛围。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下发以后,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又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启动了“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我县教育、体育和共青团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实行各方联手,上下联动,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响应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的号召,掀起了全县青少年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促进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让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一、农村中小学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存在的问题分析我县学校阳光体育运动于2007年10月起,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得到了广泛开展,学校把“帮助学生走向幸福和成功”作为教育追求,使一度沉闷的校园变成了孩子们欢乐的海洋,在60分钟的七彩阳光中,学生尽情地投入到充分的健身活动中去,将“健康第一”落到了实处,形成了生动活泼的育人局面。但是由于农村中小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开展这项运动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固有思维模式的制约与局限,部分校长、教师、家长对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有待进一步提高。2、组织领导有待进一步加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少数学校没有成立阳光体育运动的领导实施机构;二是虽成立了机构但没有覆行职责,分工不明确,缺乏合力;三是组织领导中存在前后不一致,内外不一致现象。3、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少数学校还没有摸索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阳光体育运动运行机制,存在被动应付现象,部分学校虽有较好的运行机制,但是没有长期坚持运行,部分学校的运行机制受其它因素干扰多,随意性较大。4、活动实施有待进一步创新。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一是以体育课教学和课外活动完全代替的阳光体育活动;二是完全脱离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这一阵地和平台,另搞一套;三是有的学校阳光体育时间得不到保证,有的学校的活动时间安排不合理,教师、学生疲于应付;四是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方式方法、活动组织、活动内容等因循守旧,缺乏开拓与创新精神。5、效果评价有待进一步落实。一是主管部门对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缺乏一套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二是各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效果缺乏过程性评价;三是没有把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实施情况与学生体质健康检测、体育中考、教育视导检查等进行有机结合起来。6、条件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一是缺乏专门化的体育教师,制约了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二是必要的活动经费得不到保证;三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场地、器材等设施没有或是不达标,制约了运动的广泛开展。二、农村中小学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学生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体质下降,耐力、协调力、吃苦精神明显下降,缺乏主动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愿意;二是由于家长、教师的较高期望,使得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无形中导致学生压缩参加阳光运动的时间,少参加或是不参加锻炼;三是由于宣传发动不够,或是活动组织不到位,或是参与面不广泛,这也影响了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性。2、学校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上级对学校的考核和衡量标准,体育所占的比例不算大,学校为了自身的利益,在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中采取应付态度;以分数和考试作为指挥棒的教育体制仍制约着学校,基于这个指导思想,在绝大多数农村学校没有足够的体育设施和进行体育锻炼的环境,许多学校认为没有就算了。其次是受办学条件的限制,除中心小学外,绝大多数学校没有学生活动的场所,体育设施欠缺,学校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再就是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因担心学生的安全,教师在组织学生体育活动和上体育课时,都选择一些危险性小、强度不大的体育项目。3、教师方面的原因:由于部分教师受应付教育思维的影响,对素质教育理解的局限性,以为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加之青少年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运动伤害事故时有发生,会使学生变得更加不好管理,所以在有意与无意中限制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4、家长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家长对阳光运动的认识与理解不够,认为学生在校内就是上好课,少玩多学习,考个好分数,至于参加阳光体育运动那是花费学生学习时间的事,可参加可不参加,从而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5、社会方面的原因:当前社会上衡量一所学校好差的量化指标,主要还是学校的办学质量,具体来说就是学生的分数和学校的升学率、竞赛获奖人数,至于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中开展如何,效果怎样,社会上不太关心也不会关心。三、对提高农村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效果的建议(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1、要认真学习文件,领会精神实质,提高思想认识:学校要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通知”、“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文件,从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要真正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举措,作为建设和谐教育、和谐社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从根本上认识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性,特别要注重对学生的健康教育,使学生在思想上正确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这是学校教育一项长期使命和任务,必须一以贯之,而不是跟风,不是仅仅为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2、转变教育观念,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正确理解基础教育的本质和质量观。教育是造就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不仅总是与人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并且与社会的发展有着本质的联系。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和个人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基础教育的实质是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是以考试为手段,以升学为目的,忽视了人的健康全面发展,而素质教育着眼于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从这个角度看,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回归教育本质的必然,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3、重视阳光体育,发挥阳光体育的育人功能阳光体育运动作为提高中小学生健康素质重要途径之一,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学校教育是基础,教师是关键。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明确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把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紧紧把握提高学生体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成长这个核心,充分发挥阳光体育运动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构建运行机制教育主管部门要组织、协调、指导各校的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各学校要按照“教育引导与养成习惯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活动与安全相结合、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与中考体育考试相结合”等五个结合的原则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努力做到100%学校开展这项活动,100%学生参与这项活动。为了保证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方案的顺利实施,学校必须成立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由校长挂帅,主管校长分管,成员由班主任、体育教师、校医组成,统一部署,制定具体的措施,明确任务和职责,领导和组织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学校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中实行管理责任制,通过“五负责”确保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安全、有序、高效地进行,即:一是领导负责,组织、指挥晨间锻炼和大课间活动的全过程,校长、行政到操场亲自参与活动,同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提高全体师生对大课间活动的重视程度;二是体育老师负责,对于班级活动场所及进退场的安排、活动器材的准备及活动锻炼的指导的负责;三是班主任负责,组织本班按时、按要求参与活动锻炼,正确引导并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指导学生活动(班主任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表现纳入学期班主任工作考核中);四是副班主任负责,配合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活动锻炼,加强安全监管;五是大队部负责,对全校各班级参加活动锻炼的表现、进出的纪律及安全进行督查,结合学校的“五好”竞赛负责组织评比。(三)加强宣传,普及知识,营造良好氛围加大学校体育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氛围。要制订详细的宣传计划,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广播站、宣传栏、校园网等各种宣传工具和手段,开设专题栏目,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第一”的思想和健康理念,使“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唤起全校师生对健康的关注,大张旗鼓地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引导广大学生自觉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走到大自然中,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要特别注意宣传学校体育工作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以此带动更多的班级和学生参与到阳光体育活动中。要注意宣传和普及科学健身、科学用眼、科学营养等科普知识,为在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科学指导。(四)建章立制,明确措施,确保落实到位学校要制定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在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安排、作息制度、管理制度做了一些调整,更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更有利活动的开展。学校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思想上高度重视,把构建阳光体育工程完备的体制放在首位,以制度来切实保障此项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加强管理,将各项有针对的措施落实到位。完善制度,抓好落实,保障活动安全有序地进行。学校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并逐步逐项落实,学校领导小组将不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对不能完成目标任务的,要通报批评,并与年终考评挂钩。体育场地器材由总务处、体育教研组具体负责定期维护,预防学生在锻炼中由于器材问题出现意外伤害事故,学校建议各班鼓励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为学校处理好意外伤害事件提供必要保证。将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与中考体育考试相结合,要求学生努力掌握2项体育技能,把学生平时体育锻炼情况以一定比例(8—10分)计入中考体育考试总分,激励学生主动锻炼身体,养成良好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五)把握阳光体育运动的主渠道,推进阳光体育运动不断改革和创新 1、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是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主渠道。学校要贯彻“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学内容配置和编排上,从学科特征出发,遵循青少年身体和心理发展特点,注重学生对阳光体育的求知求学需求,注重教学安排的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强调体育知识、技能、体能的三者有机结合,在小学、初中阶段以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基础型课程为主。学校并可结合农村生产生活的实际,选择和安排一些农业生产劳动、民族传统娱乐活动、学校特色活动、新兴时尚活动作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 2、以体育课教学为基本平台,把阳光体育运动与课外活动、生产生活劳动进行有机结合。学校在继续执行国家关于每周2--4节体育课的基础上,认真组织每周2节体育活动课。体育教研组要积极认真开展好体育教学活动,更新教学理念,实施新课程方案,实行“合班分组选项教学”,使学生在校期间至少掌握一到两项锻炼技能。并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加强“健康知识教育和科学健身理念”的培养,把课外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并安排体育教师进行课外活动辅导、训练,对参与课外活动辅导的体育教师按相应时间计算其工作量,确保体育教师的合法权益。各学校要不断改革创新阳光体育运动模式、方法和技术手段,实行课内与课外结合,并向家庭、社区延伸拓展,引导学生学得更加积极主动,学得更加生动活泼。(六)因地制宜的选择有效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除了以体育课和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这些主要载体外,还要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譬如,可以计划在每学年第一学期举办秋季田径运动会、校园健身操比赛、跳长绳比赛、冬季三项比赛;第二学期举行篮球联赛、乒乓球联赛、拔河比赛、广播体操比赛、跳绳比赛等。利用这些大型体育比赛和娱乐活动为有效载体,培养学生运动健身理念,激发他们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兴趣,体育教研组、各班以及学生会文体部要制定出切实活动计划,争取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安排,月月有比赛”,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加入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各校可以在原有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毽绳等常规项目比赛基础上,结合阳光体育运动特点和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把“冬季三项”、立定跳远、掷实心球、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项目列入体育竞赛项目,组织更多的学生参加,进一步推进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七)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保障水平1、保证活动开展时间:各学校要科学安排学校的作息时间,要确保学生每天有锻炼的一小时,这是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学生健康的重要保证,也是教育部门对学校体育工作始终常抓不懈的重要方面。在保证锻炼时间的同时,要合理安排好活动时间。在制订与安排中小学校课程教学计划时,一方面严格控制学校总体文化教学课程时间的总量,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同时要求中小学校视学生生活和学习作息时间的实际情况,适当推迟学生早上到校时间和提前晚自习下课时间。另一方面,在中小学校《体育与健身》课程教学中,规定中小学校应当开足、开齐体育课,实行“3课2操2活动”,各个年级每周安排3节体育课时(小学1-2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2节体育活动课时,每天安排广播操(不少于1遍)、眼保健操(不少于2遍)。2、增加活动经费投入:各学校要在公用经费中根据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实际需要,增加必要的活动经费投入,以保证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开展。3、调配体育师资力量:各学校要在配齐专业、专职的体育教师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需要,选聘必要的兼职体育教师队伍。4、完善配套体育设施:各学校要增加投入,配套、完善必要的阳光体育场地、设施、器材,以满足需要。还可以从实际出发,开发一些适合农村实际的阳光体育活动项目,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的广泛的活动资源了。(八)人人运动,全员参与,创设阳光体育运动快乐健康的大舞台 学校的阳光体育活动要以“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校校有特色”为基本组织目标,活动以班级(学校)为基础,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活动的形式、规则等可结合实际予以创新发展。各学校除了选派学生代表参加市、县级的田径、游泳、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踢键、健身操、集体奔跑等竞赛项目外的任务外,重点还是要是立足校园、扎根班级组织开展相应的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并且根据学校的传统特色和学生健身需求,依靠学生的自我组织管理模式,拓展武术、棋牌、台球、拉拉队等各种小型多样、简便灵活的体育健身活动。实现人人运动,全员参与,创设阳光体育运动快乐健康的大舞台(九)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对阳光体育运动实行的科学指导 2007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颁布后,我县各级各类学校在新学期全面实施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每年要开展一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检查监测,检查监测指标要涵盖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疾病等指标。通过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监测,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各学校根据当前学生身体力量、爆发力、耐力素质指标下降和疾病发生发展的世纪状况,要有针对性地在课内、课外体育活动中采取一些加强性、针对性的训练。学校做好“阳光体育运动”记录,对阳光体育运动进行科学指导,切实提高阳光体育运动的实际效果。变“软要求”为“硬指标”,把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评价学校及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健康第一”落实不力的症结之一是对学校及教师体育工作的管理缺乏刚性,导致学校体育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导致学校在学生健身问题上“偷工减料”。为此,在学校目标管理中,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重要指标,在教师评价中把学生体质健康和组织学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增强学校阳光体育工作的纲性,引导学校、教师把关注学生健康这一“冰点”变成“热点”。(十)加强阳光体育运动的安全卫生管理1、要做好安全教育工作。体育活动的目的就是促进健康、增强体质,如果在活动中发生了伤害事故,就违背了体育锻炼的宗旨,因此在组织学生活动过程中应十分注意安全。一是要经常检查场地、器材,发现不安全因素要及时采取措施。查运动场地和跑道是否平整无坚硬杂物、沙坑沙质是否符合标准,有无杂物、单双杠、组合器械是否牢固等;二是要教育学生遵守运动安全的卫生要求,加强自我安全保护,锻炼时要穿运动鞋,服装一般要求宽松适合,禁止将胸花、别针、小刀等尖锐锋利物品放在衣服口袋里以免发生伤害事故;三是要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运动,人体各器官机能都有一定的生理惰性,而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人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克服人体机能活动上的惰性,协调各器官系统的工作,为参加剧烈运动做好准备;另外,做好锻炼前的准备活动,会使人体体温略为升高,肌肉和肌腱的粘滞性减少,弹性和伸展性增强,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当活动结束时,应组织学生做好整理运动,这可使人体恢复平静,消除疲劳,使紧张的人体机能放松,尽快适应下一阶段学习的需要。2、要做好运动锻炼期间的医务监督防护。医务监督是指用生理卫生知识和医学知识对自己参加体育锻炼后的身体健康和身体机能进行监护,预防锻炼中各种有害因素可能对身体

狭义的幼儿教育特指幼儿园和其他专门开设的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班幼儿教育论文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如何对大班幼儿进行孝道教育

摘 要: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中国儒家文化的基石,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百善孝为先,针对当前部分孩子不懂得父母工作的艰辛,缺少孝心的状况,作者从平时的教育教学出发,有意识地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孝道教育,对于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促进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非同寻常的作用。

关键词: 大班幼儿 孝道教育 主题活动 弟子规

一、理解“孝道”的内涵

陶行知先生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父母把自己的孩子从小拉扯大,期间的辛劳可真谓大也。我们必须让孩子明白父母的养育之恩,懂得孝敬父母。我们专门为孩子设立了“孝敬日”,要求孩子将自己的生日定为孝敬日,在这一天最要感谢的是自己的妈妈,要用行动表示对妈妈的爱,以此表达浓浓的母子之情。教育孩子知恩就要感恩,感恩就要报恩。让孩子从小养成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爱护父母的好习惯。我们有意识地给孩子讲一些有关二十四孝的故事,在满足孩子听故事愿望的同时感受爱的教育。让孩子知道对父母应该有孝心,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同时也要对父母表达自己的爱。另外,我们还利用发生在孩子身边的典型事例,身边的真人真事给予孩子榜样教育。给孩子讲述一些孝敬教育的实例或典故,同孩子一道进行分析,使他们懂得孝是一种优良的品质,鼓励他们用实际行动去表现。让他们理解什么是孝道,孝道就是要为父母尽义务以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二、在各科教学活动中渗透孝道教育

幼儿园教学活动是我们进行幼儿孝道教育的一个主要阵地。在音乐活动中让孩子唱一唱有关孝敬方面的歌曲,使孩子们在歌声中得到熏陶,受到教育。如:歌曲《人间有爱》、《小乌鸦爱妈妈》、《我的好妈妈》、《常回家看看》、《烛光里的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的吻》、《母亲颂》;手语表演《感恩的心》、《生命之河》等。在语言教学中通过儿歌、诗歌、三字经、故事等形式,丰富有关孝敬方面的人物事迹。如:三字经里的《黄香温席》,《孔融让梨》;故事《我想要爱》《猜猜我有多爱你》《小兔真孝顺》《我妈妈》;诗歌《游子吟》、《妈妈的雨季》、《妈妈,我的守护神》;在美术活动中让孩子画一画有关孝道方面的图画,如:《我帮妈妈做家务》、《送给爸妈的礼物》《小鬼当家》《学做小主人》。

三、在主题活动和传统节日中渗透孝道教育

充分利用各个传统节日和主题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幼儿懂得感知、体验“孝道”教育。本学期我班开展的系列孝道主题活动有:九月的《我爱我的老师》活动,孩子们感受了老师工作的辛苦,并通过自己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老师们的尊敬和感谢。十月的《我爱我的祖国》的绘画比赛,激发了幼儿的爱国之情。《我和爷爷奶奶做朋友》活动,本次活动不仅是培养孩子从小关心尊敬老人,更是使孩子们走进社会的途径之一。十一月的《感恩你我,真情成长》的活动,幼儿时期的感恩对象应该从幼儿身边的人着手,在与他们交往的过程中,幼儿会学会感恩、实施感恩。我们让孩子欣赏感恩影片。如:《暖春》、《妈妈再爱我一次》、《宝莲灯》,并用心形制作感恩卡,上面写上爱爸爸妈妈的话语。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十二月的《大手牵小手》活动,主要是让孩子们懂得自己长大了,应该学会关心和照顾弟弟妹妹,它能有效地弥补独生子女缺乏与不同年龄儿童交往机会的不足,帮助他们学习社会交往的技能,以此培养他们关爱他人的情感。一月的《做个孝顺的孩子》活动,让幼儿从小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能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学会感谢家人、感谢朋友、感谢身边的每一位人。如:在主题活动“我们的家园”中,我们要求孩子在家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好吃的东西和父母分享,给爸妈捶背、倒水、梳头、拿鞋、唱首歌,等等。教育孩子回家要多做孝事,并把自己的孝事讲给老师和周围的小朋友听,让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慢慢加深对“孝”字的理解,懂得要从小热爱父母及家庭,进而提升到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四、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孝道教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一直以来我们都很注重孩子的礼仪教育,教育他们看见老师和小朋友要深深一鞠躬,并说“老师早”、“小朋友早”。刚开始孩子有点放不开,需要我们在旁边不断督促提醒。我们意识到要让孩子鞠躬,我们自己首先必须作出表率。刚开始我也有些不能够接受,让我和孩子鞠躬,不是说不愿意,而是觉得很别扭。早上小朋友来,我们首先向孩子鞠躬问早,下午放学,我们也主动向小朋友鞠躬说再见。我们教育孩子,别人向你鞠躬,要及时给别人还礼。孩子的进步是巨大的,当我们和孩子们慢慢坚持去做了,我发现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却让我和孩子的距离拉近了。甚至,当我们和同事阿姨之间互相问好时,我们感觉心中彼此更尊重对方了。越来越多的孩子甚至回到家也会给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鞠躬,表达自己的孝心。不要小看这一鞠躬,当一个人从小懂礼貌,能做出鞠躬这个动作时,他的修养也在慢慢提高。虽然现在有些孩子还不能真正明白鞠躬的含义,只是机械模仿,但我坚信,一直坚持这样做了,习惯成自然,对孩子一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是幼儿每日必读的书”,暑假我们参加了为期三天的以“幸福人生”为主题的传统文化培训,利用暑期在家观看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的光碟,并结合实际写下自己的感悟。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我们更加意识到了孝道教育的重要性,不断修炼自身的德行,用良好的言行影响、感染孩子,做到言传身教。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我们教育孩子要遵守纪律,不讲话影响别人。如厕时要排队、学会等待,洗手开小水,不浪费水。进餐前我们都要组织孩子念感恩词:“感谢国家培养护佑,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师辛勤教导,感谢同学关心帮助,感谢农夫辛勤耕作,感谢打众信任支持。”以此教育孩子学会感恩,爱惜粮食。在进行游戏活动时教育孩子要遵守游戏规则,轻拿轻放,注意安全,不争抢。午睡时教育孩子保持安静,不打扰别人。角色游戏时,开展“自助餐厅”“玩具大家玩”“给爷爷奶奶让座”“帮娃娃穿衣”等活动,幼儿从中感受到了与他人共享的快乐,在体验角色扮演的愉悦情感的同时,学到了助人、关心他人的言行,有助于将外在的道德观念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应该肩负起历史履于我们的光荣使命――做好孝道教育工作。使孩子从小就懂得感受爱并实践爱,有爱心和孝心,这些不仅能使孩子受益,而且能使整个世界充满和谐爱的阳光。

参考文献:

[1]黄晓静,柴立青等.爱的教育.北京出版社,.

[2]陈琦,刘儒德.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3]陈晨明.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4]郭晓月.中国幼教网.浅谈幼儿故事教学,.

浅谈幼儿园大班感恩教育

摘 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的最基本的品德。《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德育的目标是萌发幼儿初步的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初步形成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然而,我们发现现在的孩子却普遍没有感恩的心态,他们脆弱,敏感,任性。本文旨在探讨在幼儿园大班实施感恩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实施感恩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感恩教育;幼儿教育;感恩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

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它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感恩教育包括三个层次:第一,认知层面,就是要认识和了解自身所获得的恩惠和方便,并在内心产生认可;第二,情感层面,就是要在认知的基础上,衍生出一种幸福和愉快的情感,从而转化为一种自觉的感恩意识,产生一种回报恩情的冲动。第三,实践层面,就是要把感恩意识转化为报恩乃至施恩的具体行为,并形成回报恩情,甘于奉献的习惯。

二、感恩的缘起

无论在家还是在幼儿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许多孩子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都是在父母亲的百般呵护和悉心照料下,无忧无虑的成长。可对父母及爷爷奶奶的态度却是颐指气使。究其原因主要是,现在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一些家长对孩子样样给予呵护迁就,他们接受了太多的爱,渐渐地,连他们自己也把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他们习惯了索取,不奉献,缺乏自理能力,没有责任感,习惯了“说一不二”,即使父母再苦再累也必须满足他们自己的要求,而他们却从不懂得去为父母亲做些什么,分担些什么。家庭中又缺乏小伙伴,所以导致幼儿合群性弱,加上有的家长怕孩子吃亏、受欺、学坏等,常常给予幼儿不正确的引导,这就强化了幼儿的自我中心心理,使幼儿以为世界是为“我”而存在的。他们的眼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地应该拥有一切,别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面对这并不是“个别现象”的现实,我们这些为师者不得不开始思考:今天的孩子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条件日新月异,我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却越来越不懂事?越来越横行霸道?

我想原因很多,但有两个字却不得不提:感恩。现在许多孩子没有一颗感恩的心,面对他人的帮助,甚至连一声“谢谢”也不会说,这不能不说是社会文明的一种悲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提醒孩子,引导孩子,继而唤起孩子们的善良本性与感恩之心。

三、感恩活动在大班地开展

幼儿园是幼儿活动的另一片天地,是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场所。因此我们大班段在园内通过为期一个月的感恩活动,让孩子们自己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灵去感受。从而在自己的心中培植出一种感恩的情感,无论对待父母或老师,朋友或对手,快乐或悲伤,都能以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那么,他们就会明白,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哭他也哭,你笑他也笑。当你心存感恩,生活也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感恩从心开始,让爱温暖彼此。让孩子们学会感谢,学会珍惜,学会感恩。

(一)感恩活动前

在感恩活动实施前,我们老师一起寻找了很多有关感恩的知识、相关故事以及歌曲等等,并在一日活动的晨谈或课间活动中不断地渗透给孩子们,然后请孩子们谈谈他们听了故事和歌曲之后的体会,说说他们的想法和看法,进一步加深孩子们对感恩的认识,并积极地学习感恩。

(二)实施感恩活动的内容及过程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渲染气氛

在第一周周一的晨会上,我们大班孩子进行了《感恩》演讲,同时也是对全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进行活动的宣传,正式拉开了感恩系列活动的序幕。当天下午,我们老师还为孩子们提供了一张半成品的“感恩宣传单”,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制作,并在宣传单上画上对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或家人朋友的爱,并把这张“感恩宣传单”送给自己的家人。这也是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向家人朋友宣传感恩,介绍感恩。之后,我们还请孩子们给早上来园的其他段的家长们也发放“感恩宣传单”,让更多的人知道感恩,让更多的人学习感恩。

第二阶段:我是礼仪小标兵

感恩月的每天早上,大班孩子们的使命便是担任“晨间礼仪小标兵”,走进幼儿园,映入眼帘的便是身披“礼仪小标兵”绶带的小朋友,他们威武地站在幼儿园的大门口,以微笑迎接每一位进园的小朋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以及老师,向他们问早问好,在老师的教育和小朋友的榜样作用下,幼儿园形成了浓浓的礼仪问好氛围,“时时处处讲感恩”就从进入幼儿园的那一刻开始了。小朋友还把当“晨间礼仪小标兵”作为一项非常光荣的任务,很多孩子都争着做呢!感恩就在这小小的活动中得到深入,让孩子们通过切身参与,进一步的了解感恩。

第三阶段:端茶送水表感恩

这是感恩活动中较为关键的环节,是让孩子通过实际行动来体会家人辛苦的重要环节。活动前,我们给孩子布置了一个任务:每天为家里做至少一件家务,如: 扫地,叠被子,洗碗,洗衣服、整理房间等等,接着为期一周的端茶送水活动就此开始了。

下午离园前,接待处里摆放了许多我们老师为孩子们准备的茶水和纸杯,并组织部分孩子轮流到幼儿园大厅给来往的家长端茶递水,并向他们说声:“请您喝水,您辛苦了!”当场,孩子们积极参与,认真、有礼貌地对待每一位来园的家长;而家长的回应也十分热烈,纷纷地表扬了孩子们,家长的表扬让孩子们的心理得到了鼓舞和肯定,相信接下来的活动孩子会做得更好。由此也希望孩子们通过为他人做事、端茶递水的具体行动体验感恩的美好。

第四阶段:学手语,制作花朵送感恩人

在此次大班段感恩系列活动中,我们的孩子心灵手巧,发挥我们的特长,学习手语,制作花卉、送花朵给我们感谢的人,表达感恩之情。

第三周,老师带领着孩子们学习一些花卉的名称,以及各种花卉所代表的花语,引出用花卉来感恩我们身边的人。接着老师便开始示范制作花卉的手法,并说明注意事项。最后请每个孩子用感恩的心亲手制作一朵花,感恩之花将更加美丽。

同时,我们老师还在晨间或课间时间里不断地给孩子播放《感恩的心》这首歌。这首歌会一直不断地回响在我们的幼儿园里,慢慢地,每个孩子都会唱了,并能跟随着老师一边唱一边做手语,用心去感受每一段旋律,每一句歌词。我们甚至要求孩子们把这首歌也教会给他们的父母家人,教会给他们身边更多的人,让我们一起用一颗感恩的心来歌唱来生活,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充满了爱与希望。

在下午离园的时候,孩子们手拿花朵,站成心形,一遍又一遍地用手语做着《感恩的心》,以表达对父母和爱护人的感谢!等父母来的时候,将亲手制作的花送给他们,并向他们说上一句感谢的话!很多家长在接到花并听到孩子感谢话时都特别高兴,并反应着最近孩子都特别懂事和贴心,经常帮助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家人都感到很欣慰。这也是我们乐意所看到、听到的。

第五阶段:百米画卷表爱心

这是感恩活动中最高潮的部分。在这百米画布上,大班段的孩子们认真地绘制着,为感恩活动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这幅主题为“放飞爱心”的百米画卷是我们大班段200多名孩子与老师用了三天的时间辛苦完成的。蓝天,白云,小草小花还有各种形状的房子以及五颜六色大大小小的爱心呈现在画卷中,孩子们奇思妙想的画面构思,鲜艳活泼的色彩搭配,彰显了他们质朴天真,童稚可爱的天性。他们还发挥无限地创意,用上各种不同材质的材料来打扮我们的百米画卷,让“爱心”在我们心中久留。

(三)活动小结

为期一个月的感恩活动圆满完成。孩子们的热情与主动积极参加是我们始料未及的。那悬挂在墙上随风飘动的百米画卷,那一次次流淌在幼儿园的《感恩的心》,还有那端茶递水、送花的感人场面还历历在目,仿佛让我们的心灵又一次接受了洗礼。最后,我们也以一次主题晨会为这次活动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晨会上,孩子们又一次聆听了感人至深的故事。而大班段师生共同表演手语《感恩的心》更是把活动推向了高潮。许多在场的老师和小朋友不由地热泪盈眶。这次活动还受到了园领导以及各位老师、家长的一致好评。

四、感恩活动效果

感恩活动这一个多月来,得到了许多老师和家长的支持与帮助。并为师生之间、伙伴之间、家人之间建立了更多的情感交流,营造了温馨和谐的校园与家庭氛围,深受家长和小朋友的欢迎。活动开展以来,许多家长的反应更是热烈,有表扬的,也有纷纷向我们提出了许多意见与建议的。更多的家长则表示孩子进步了,懂事了,知道为别人着想了,似乎也长大了不少。这些都是我们乐意所听到的,家长对活动的热烈反应也就说明了我们的感恩活动是受欢迎受关注的。

在此,我们不说这项活动的成功与否,我们只希望每一个参与其中的孩子与家长都能感受到感恩的可贵,生活的美好,都能够向身边的人真诚的微笑。如果能在孩子们的心中慢慢培植出一种感恩的思想,那么就可以让孩子学习沉淀许多浮躁与不安,消融许多不满。感恩惜福,四个简简单单的字却可以为我们带去阳光与爱。

五、实施“感恩”教育还应注意

(一)教师应以身作则,关爱幼儿,培养幼儿感恩意识

教师是孩子的第二父母,是孩子眼中无所不知的圣人。教师的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时刻关心幼儿。对于幼儿表现出的关爱行为,应该不吝惜地说声“谢谢”……幼儿天性爱模仿,当我们对幼儿时时关爱,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时,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说不定哪天他们也会有类似的行为。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幼儿意识到,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值得感谢的人,无形中就培养了他们的感恩意识。

(二)“感恩”应创设活动情境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一些节日,比如三八妇女节、重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传统的节日组织各种感恩活动,可以利用教师、同伴、父辈的生日,指导幼儿亲自为自己的教师、同伴做一些生日卡片,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除此之外,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特殊的爱心作业。比如:为教师和同伴做一件好事,给父母、老人捶捶背等。通过这些具体而形象的活动,让幼儿学会正确地对待他人的无私和热心的帮助,学会感恩与回报。

另外,教师还应创设一些活动情境,指导幼儿用心理换位的方式积极参与感恩活动,体会父母呵护他们,养育他们的艰辛。比如,开展“我做小鸡的爸爸妈妈”的活动,要求幼儿亲自喂养刚出壳的小鸡,让幼儿通过活动感受到他们无忧无虑的生活,是和父母的无私奉献和关怀分不开的,从而学会关心身边的人,以友善之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关心周围的世界。

六、感恩的延续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的最基本的品德。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在他的教育名著《教育漫话》中所写道的:“我们幼小时所受的影响,哪怕极小极小,小到无法觉察出来,但对日后都有极大深远的作用。”因此,感恩教育应从小抓起,从发生在幼儿身边的小事做起,让幼儿在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学会知恩和感恩。总之,感恩教育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教育工程,它不是孤立的,它需要家庭、幼儿园等教育机构、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最终的教育目标,才能真正达到幼儿健康发展、人格完善。

参考文献

[1]幼儿园实施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方法

[2]姜颖,感恩书[M].宁波出版社,2007年

[3]麦少美,孙树珍,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指导[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大课间活动论文文献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大课间体育运动,是在传统的体育课及课间操的基础上,开展课间操活动的继承及发展,也是课间操的一种新形式,是大力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有效增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更是加强课间活动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它可以适时地反映学校的校风与校纪,更是学校管理水平的一种体现。通过体育大课间的活动,不仅能在学习之余有效地利用课间时间保证了学生的锻炼,更是增强学生的体质、缓解学习疲劳的一种最为有效的手段。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品质,更能增强学生的体质与合作精神。大课间体育活动,是素质教育教学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这项活动可以全面、有针对性、适时地锻炼学生的体质,所以在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过程中,需要全体教师更新观念,统一认识,为全面地提高大课间的质量献计献策,与各部门紧密配合,保证大课间这一项体育活动能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顺利有效地实施。 二、争取学校领导重视 在体育大课间活动上,要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援,成立体育大课间领导小组,对于相关的年级及年组,一定要责任到人。在大课间活动过程中,以校长为组长,各领导要分配到各年组中进行活动开展情况的监督,各科任课教师深入班级,开展大课间活动。逐步使大课间活动走上科学设计、合理规划、整体化的道路。学校大课间的活动,离不开领导小组的督促与监督,有了领导的大力支援,可以使学生们对大课间活动高度重视起来,还可以带动学校对大课间活动的投入。 三、争取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的支援 在大课间活动中,不仅要争取校领导的支援,还要争取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支援。由于学校是一个大团体,工作内容丰富繁杂,仅体育工作一项内容,就比较繁多与复杂,尤其是相对于大课间这一项体育活动,如果仅仅依靠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援,以及分管领导的监督和体育老师的操作,是远远不能满足大课间要求的。由于大课间的体育活动工作,有许多的活动离不开班主任的布置与实施,所以争取班主任的支援,对于有效地开展大课间活动是有着比较重要的作用的。例如班主任的配合、检查与督促,都是大课间正常开展与有序开展的最基本的保证。 在争取班主任的支援的同时,还要注意取得其他任课教师的支援,同时也要注意发挥其他老师的作用,尤其是在体育活动当中有一技之长的任课教师,要发挥这部分教师的作用,可以让这部分教师带领一部分学生进行户外体育运动,同时相对于艺术以及资讯科技教师,也可以使其发挥特长,与体育教师一起负责学校的大课间活动的设计工作,实现各科之间的整合。

天河区黄村小学:胡新桥内容提要: 体育课教学教师已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主要教学目标众体育锻炼活动由于受场地、器材、人数、水平、安全等影响教学各环节都有能出现教师规定学生活动情况(固定变广播操)使学生失去了自主学、练机会参与积极性低锻炼效差大课间活动教师给学生提供自主学练条件们提供自主探索渠道优化场地建设、协调育人环境、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等让学生自己去活动、游戏、表演学生积极性明显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蔚成风锻炼效显著 关键词:创设条件细化标准加强自主探究 新体育课程标准要求体育 &uot;健康第&uot;宗旨意深入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创新能力走终身体育之路点体育发展必也体育教师努力方向于我根据学校自身特点了各种简易、针对性强体育锻炼器材、设定了自我测试方便操作环境让所有学生因地制宜、各喜各爱地进行练习利于学生得成功体验主动去探求新目标体验新成功甚至创造新练习器材尝试曾有过练习形式从而形成良性回圈进而断使学生主动去寻求体育乐趣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情绪形成体育锻炼习惯达体育教学目具体做法下: 、 细化标准场地多元化 了更好贯彻体育课程标准和各项体育锻炼要求我校体育教师利用学校围墙把各项体育动作用红漆画墙上公示便于学生们对照动作自主练习、树立印象同时学校老师们配合下学校操场按班级规划了17活动区正、副班主任现场与学生起游戏与活动及表演活动各环节用音乐来指挥形成分割槽活动、集管理模式 我校学生活动区域较大学校根据特点依照合理布局、充分运用原则设定了各种学生喜爱竹竿舞、健美操、长板靴练习、踏踏车练习、花样玩呼啦圈、花样玩绳、花样玩球等活动专案区域操场侧面主要设计活动范围小对抗性小专案区域爬竿、玩滑梯等各种健身器械摸高衡量区、立定跳远衡量区、手臂力量衡量区、柔韧性衡量区等多种区域同时了突出我校体育传统学校优势自编操教学把各运动专案编排进去使学校体育资源优势充分体现 通过场地种种设计实行区域管理制定活动安排表每天让学生选择同器材进行大课间练习段时间选择同场地进行大课间练习样既活跃了课间气氛减少了健康活动又提高了学生练习体育兴趣感受体育乐趣无处激发练习热情实现自主锻炼创设了环境打下了基础 二、 积极宣传师生合力化 对于体育本身社会对宣传多作学校体育广播操已经深入人心新生大课间没有得整社会认宣传得还远远够没能得社会和家庭大力支援我校本着推广深入原则利用学校媒体(学生、广播、宣传栏等)对学生进行教育并此突破口向社会和家庭介绍通过师生合力使体育尽展风采广东省门、广州门及其区县、学校多次来校指导与观摩都充分肯定了学校大课间做法 1、利用媒体增强参与意识 了切实让学生充分认识参与体育意义增强参与意识我校通过体育课、自选活动课、早操、、郊游、小广播等媒介全方位地向学生阐述体育功能、价值介绍发达国家学生、重点学校对待体育态度学生对体育有充分认识们参与体育兴趣和热情自高涨 2、结合场地器材创设活动氛围 优化场地舒展每人身心良好氛围更感染人我校优势体育场地多小型田径场、小型足球场、小型游泳池、篮球场、羽毛球场、健身器械区、射击室、及宽阔乒乓球室等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从事自己喜爱体育活动利用小栏架进行障碍跑比赛、利用旧车胎游戏等;更鼓励全校老师能与学生起参与师生趣味比赛、师生同练广播操、自编操、大课间等种结合场地器材共同运动举措仅激活了运动氛围同时也使师生们愉悦身心同时增进师生情谊便于好地展开工作 3、引入竞争内容目化 体育魅力于竞争了使体育学生心目长盛衰大课间活动引入比赛我校还大力宣传同时结合我校体育传统和特色形成了班级单位积极开展田径、足球、游泳、乒乓球、广播操、自编操等各项体育竞赛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对集体荣誉争取激发学生集体主义情感促使各班学生人人响应并能有目地充分利用课间、课外活动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样断地有目锻炼老师正确引导竞赛取得成绩都能使学生们从体育获得满足、快乐和自我价值体验诱因断下学生锻炼经常化、自觉化能自主参与体育逐步形成我校体育工作特色 三、加强社群协调化 我校加强与周围社群与街道、村委、周围兄弟学校经常进行交流与活动进行篮球比赛等学校又经常帮们提供体育比赛场地、安排老师做各种体育比赛裁判丰富多彩社群体育活动吸引学生、锻炼学生身体还能养成学生经常参与体育活动习惯社群组织篮球赛、足球赛种呐喊声、加油声、尖叫声及进球狂喜场面极大地了学生神经感官学生无形有种跃跃欲试感觉社群组织游泳赛、亲子游戏等小孩子有家长面前展示机会还能得家长对其参与体育活动、游戏支援 四、 树立典型练习自主化 榜样作用巨大尤其小学阶段学生模仿性、攀比性、竞争性正处旺盛期榜样树立减少学生练习盲目性根据参照物件进行练习也少走弯路教师练习过程多运用激励手段鼓励学生向榜样挑战争取早日超越们作别人榜样 1、班级先锋团结动力 体育活动班级力量举足轻重想要把学校体育搞上去班级重要环节贯彻体育精神、实现体育目重要组成部分班集体树立积极向上体育新风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前提要求班主任主动配合协助学校建立各班活动特色争当班级先锋我校六(2)班游泳特色部分学生代表学校获天河区比赛第五名;六(1)田径特色部分学生代表学校参加天河区第四届运动会比赛同时班主任要协助体育教师结合班级特色发挥集体力量利用班级荣誉运用校园场地让每学生动起来带着投身体育去自己、班级、来从现做起留住健康自主学习 2、人榜样自主目 榜样作用树立标杆了使更多学生参与进来引导学生跟着榜样共同进步重要我校学生黄志恒区田径运动会、区游泳比赛都获得奖牌事迹我们学生上大力表扬、宣传栏里刊登事迹、家长会上宣传报道等使好多同学羡慕已班级工作班主任、体育教师样引导学生:每人都成别人榜样只要去努力了有进步了感受成功了已经进取榜样了人人都会进步欢喜、高兴…当体验体育魅力时候学生已经离开体育了会自主去追求更深层次情感体验寻找另种展现自我领域此时学生作体已形成了自觉性课间、课外活动、校外会看学生们玩耍活动含有目性和指向性参考文献:1、《小学德育》 年第5期 2、《广州教学研究》 年第6期 3、《兴趣与体育课教学效》广州外语外贸大学、广州体育学院 陈子锐、朱征宇4、《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大课间体育运动,是在传统的体育课及课间操的基础上,开展课间操活动的继承及发展,也是课间操的一种新形式,是大力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有效增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更是加强课间活动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它可以适时地反映学校的校风与校纪,更是学校管理水平的一种体现。通过体育大课间的活动,不仅能在学习之余有效地利用课间时间保证了学生的锻炼,更是增强学生的体质、缓解学习疲劳的一种最为有效的手段。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品质,更能增强学生的体质与合作精神。大课间体育活动,是素质教育教学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这项活动可以全面、有针对性、适时地锻炼学生的体质,所以在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过程中,需要全体教师更新观念,统一认识,为全面地提高大课间的质量献计献策,与各部门紧密配合,保证大课间这一项体育活动能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顺利有效地实施。

体育大课间活动是近几年在传统课间操基础上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学校体育活动组织形式。与传统课间操相比,体育大课间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多,形式活,练习强度大,它不仅可以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调剂作用,而且对学生身心健康有着明显的实效。由于大课问体育活动具有多种育人功能,我校将体育大课间活动上升至体育大课问活动课的层面,列入我校日常课程安排,进一步发挥其功能。 从教育功能来说,现今国内外对课程的理解有所拓展 ,即学生踏入学校大门,在教师的指导下的一切学习活动,都可称之为课程。因此,我校把体育大课间活动视为校本化课程。我就如何开展体育大课问活动谈谈个人看法: 一、影响实施大课 间体育活动面临的主要问题 1.客观的场地原因 我校的体育活动场地严重不足,限制了活动的开展。 2.学生人身安全问题 场地设施的安全隐患问题。包括场地的不合理布局、场地小学生多、设施老化及质量问题。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安全意识不够,活动中常有危险的动作及做法。班主任及体育教师的安全意识不高。安全教育不够,活动中安全保护措施不够。例如:学生用脚踢排球,由于用力过猛砸到学生的眼睛或脸上;跳大绳时,绳子打到头上、身上或眼镜上;攻城时,把别人的衣服扯烂或把脸挖伤等等。 3.校本化实施不够深入 大课间体育活动允许有较大的弹性,留给学校和教师以灵活处理安排的权利,留给学生以选择的空间。我校的经济投入有着差异,即使是同所学校,各年级段学生的实际心理、生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在具体设计安排时,要针对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体育基础、场地器材、季节气候等实际情况选择编排内容,做到因校制宜,因班制宜,甚至有些活动因人制宜,克服自身不足,充分挖掘和利用 自己的优势条件,讲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设计练习内容时,应根据学校的客观条件,因地制宜,充分发掘和利用学校的自身优势,结合本市特点和地理环境,设计和开发适合我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练习内容。由于在尝试推行中带有强制性,部分学校往往生搬硬套,出现教条主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组织与实施不够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 由于体育大课间活动是近几年出现的,其组织管理还处于实践摸索阶段,我校领导对如何抓好大课问体育活动理解不够深刻,对活动质量、活动内容、活动模式、组织形式等方面都缺乏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另外,对如何利用活动推进素质教育,并在长期的开展实践中不断改进、深化、创新,值得深思。 二、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建议 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确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改正、探索、研究,找出一些适应于时代发展、适应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训练手段。积极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树立起“每天锻炼一个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成长理念。“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不竭动力”。学校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需要创新的理论去指导,需要活跃的校园文化环境去薰陶学生,去探索体育大课间活动改革的前进方向。我认为学校开展和落实体育大课间活动,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旺盛生命力的重要体现,很有必要在学校开展。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场地、器材、经费、时间、领导的重视等五个基本条件是制约我校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程序和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实效性。很难想象一个缺乏活动的场地、缺少必备体育器材、又缺乏教育经费的学校能解决学生的有效锻炼时间。其实领导认识到位,是决定体育大课问活动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为了推进大课间活动的顺利实施,我校领导成立了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明确领导职责,经常关心,及时发现问题,提高指导思想。 1.制度要保证。学校以规章制度的形式约束和导向,保证学校大课间活动工作的地位,保证师生和员工对体育活动的关注和参与,根据参与体育工作实效落实相应奖惩。 2.时间要保证。在实施体育大课问活动时,学校必须合理安排学生作息时间,切实保证锻炼时间和学习时间两不误,做到学习和锻炼共同进步。同时也要加强学生对卫生、保健、营养等方面的指导和保障,积极开展疾病预防教育工作。 3.经费要保证。加大“三室”(体育室、卫生室、器材室)等经费的投入,使我校能有效地开展体育活动。为了全面推进体育大课间活动有效顺利实施,每个学校都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入手,选择和设计活动内容,做到有特色、有活力。如认真抓好一年一度的体育艺术节、广播操、课外活动、学生健康体质锻炼测试、传统专案活动等,“使学生每天锻炼一个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理念深入到每个师生心中。 总之,大课间活动是各门学科的课程转化的教育空间,它不仅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活动中要充分体现主导和主体性地位,尊重中学生的意愿和取向,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各种手段,达到中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长知识、受教育、聚能力、拓智力的目的。

首先孩子们要有爱运动的心态,然后让班主任或家委会统一买些运动器材,如跳跳球毽子足球等有特色的,然后可以学校自己设计跑操、放松操,在大课间里,最好边玩边放音乐,这样会让孩子们有欢笑、 *** 。希望能帮你解决难题,谢谢

。时间落实、人员落实、内容落实、地点落实、措施落实。通过利用这些模式的操作,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应逐渐走向特色化、合理化、规范化。

只能在室内进行活动,一出现雾霾天气就暂停升旗、体育课、课间操等户外体育活动也不应该,人可以承受的雾霾与粉尘应该有一个参照数值。

课间竟有四十分钟,有没有搞错,但这确实是真的,这就是我们学校大课间活动。我们每天上午都有大课间活动。大课间活动是让我们锻炼活动的课,几天下来,那滋味真是……“叮铃铃”终于下课了。大课间活动又要开始了,我高兴极了,三步二步冲下楼去。今天是大课间活动的第三天。今天的活动内容是蛙跳和夹着东西跳。我兴奋极了,立刻排好了队,随着前面的人一个一个地跳完,我越来越紧张,看到别人一个个都圆满地跳回来,我不禁为自己捏了把汗。后面的同学看到了我的紧张都对我笑笑,“没事的,挺容易!”听到这话,我镇定了下来,对,不能慌,一定要稳住。终于要该我了,我默默地站着,等待着那一刻。我屏气凝神,注视着前方。来了,来了!我双臂一摆,在空中画作一条完美的弧线,轻轻落在了地上,耶!我的第一跳成功了。于是,我就这样一步一步跳了过去。太棒了,终于没在女生面前丢脸。接下来夹海绵双腿跳,我的妈呀!前面那个蛙跳都把我整得够呛,还有更难的,这回“死”定了。我心里现在十五桶打水,七上八下的。后面的同学反问我:“前面都不怕,还怕后头不成?”对,我前面都不怕,为什么还怕后面?我不能怕后面!想着想着,我又充满了斗志。又该我了,我想:就算不行,我也豁出去了。于是,我夹着海绵就开跳,绝不能输给女生!我跳着跳着就发现,原来是那么轻松。于是,我排开杂念,轻松地跳起来,就像在飞一般。我到处飞啊飞啊!真是快活极了!“加油,加油!”只听男同胞们在向我加油,鼓劲。我跳得更带劲了!我终于到达了终点!耶!……今天的大课间活动真是太好玩了,并且让我收获了许多、许多……

天河区黄村小学:胡新桥内容提要: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已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可在群众体育锻炼活动中,由于受到场地、器材、人数、水平、安全等的影响,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有可能出现教师规定学生活动的情况(如固定不变的广播操),使学生失去了自主学、练的机会,参与积极性低,锻炼效果差。在大课间活动中,教师给学生提供自主学练的条件,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索的渠道,优化场地建设、协调育人环境、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等,让学生自己去活动、游戏、表演,学生积极性明显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蔚然成风,锻炼效果显著。关键词:创设条件细化标准加强联系自主探究新的体育课程标准要求体育以"健康第一"为宗旨,意在深入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创新能力,走终身体育之路。这一点是体育发展的必然,也是体育教师努力的方向。于是,我根据学校的自身特点,制作了各种简易的、针对性强的体育锻炼器材、设置了自我测试方便的操作环境,让所有学生因地制宜、各喜各爱地进行练习,利于学生在得到成功体验后,主动去探求新的目标,体验新的成功,甚至创造新的练习器材,尝试不曾有过的练习形式,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进而不断使学生主动去寻求体育的乐趣,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情绪,形成体育锻炼习惯,达到体育教学目的。具体做法如下:一、 细化标准,场地多元化为了更好的贯彻体育课程标准和各项体育锻炼要求,我校体育教师利用学校围墙,把各项体育动作用红漆画在墙上公示,便于学生们对照动作自主练习、树立印象。同时,在学校老师们的配合下,将学校操场按班级规划了17个活动区,正、副班主任现场与学生一起游戏与活动及表演,将活动各环节用音乐来指挥,形成分区活动、集中管理的模式。我校学生活动区域面积较大,学校根据这一特点,依照合理布局、充分运用的原则,设置了各种学生喜爱的竹竿舞、健美操、长板靴练习、踏踏车练习、花样玩呼啦圈、花样玩绳、花样玩球等活动项目的区域,在操场侧面主要设计活动范围小,对抗性小的项目区域。如爬竿、玩滑梯等各种健身器械,摸高衡量区、立定跳远衡量区、手臂力量衡量区、柔韧性衡量区等多种区域。同时为了突出我校体育传统学校的优势,在自编操教学中把各运动项目编排进去,使学校体育资源优势充分体现。通过场地的种种设计,实行区域管理,制定活动安排表,每天让学生选择不同器材进行大课间练习,一段时间后选择不同场地进行大课间练习,这样既活跃了课间气氛,减少了不健康的活动,又提高了学生练习体育的兴趣,感受到体育的乐趣无处不在,激发练习热情,为实现自主锻炼创设了环境,打下了基础。二、 积极宣传,师生合力化对于体育本身,社会对它的宣传很多,作为学校体育,广播操已经深入人心,但是新生的大课间没有得到整个社会的认可,宣传得还远远不够,没能得到社会和家庭的大力支持。我校本着推广深入的原则,利用学校媒体(学生集会、广播、宣传栏等)对学生进行教育,并以此为突破口向社会和家庭介绍,通过师生合力使体育尽展它的风采。广东省教育部门、广州市教育部门及其他区县、学校多次来校指导与观摩,都充分肯定了学校大课间的做法。1、利用媒体,增强参与意识为了切实让学生充分认识参与体育的意义,增强参与意识,我校通过体育课、自选活动课、早操、集会、郊游、小广播等媒介全方位地向学生阐述体育的功能、价值,介绍发达国家学生、重点学校对待体育的态度,学生在对体育有充分的认识后,他们参与体育的兴趣和热情自然高涨。2、结合场地器材,创设活动氛围。优化的场地可以舒展每个人的身心,良好的氛围更是可以感染一群人。我校的优势是体育场地多,小型田径场、小型足球场、小型游泳池、篮球场、羽毛球场、健身器械区、射击室、以及宽阔的乒乓球室等。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从事自己喜爱的体育活动,如利用自制小栏架进行障碍跑比赛、利用自制旧车胎游戏等;更鼓励全校老师能与学生一起参与,如师生趣味比赛、师生同练广播操、自编操、大课间等。这种结合场地器材,共同运动的举措,不仅激活了运动氛围,同时也使师生们在愉悦身心的同时增进师生情谊,便于很好地展开工作。3、引入竞争,内容目的化体育的魅力在于竞争,为了使体育在学生心目中长盛不衰,不但在大课间活动中引入比赛,我校还在大力宣传的同时,结合我校体育传统和特色,形成了以班级为单位,积极开展田径、足球、游泳、乒乓球、广播操、自编操等各项体育竞赛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对集体荣誉的争取,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情感,促使各班学生人人响应,并能有目的地充分利用课间、课外活动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这样在不断地有目的的锻炼中,老师正确的引导,竞赛中取得的成绩,都能使学生们从体育中获得满足、快乐和自我价值的体验,在诱因的不断刺激下,学生锻炼经常化、自觉化,能自主参与体育,逐步形成我校体育工作特色。三、加强联系,社区协调化我校加强与周围社区的联系,与街道、村委、周围兄弟学校经常进行交流与活动,如进行篮球比赛等。学校又经常帮他们提供体育比赛场地、安排老师做各种体育比赛的裁判。丰富多彩的社区体育活动不但可以吸引学生、锻炼学生身体,还能养成学生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社区组织的篮球赛、足球赛,那种呐喊声、加油声、尖叫声,以及进球后的狂喜场面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神经感官,学生无形中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社区组织的游泳赛、亲子游戏等,小孩子不但有在家长面前展示的机会,还能得到家长对其以后参与体育活动、游戏的支持。四、 树立典型,练习自主化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模仿性、攀比性、竞争性正处在旺盛期,榜样的树立,可以减少学生练习的盲目性,根据参照对象进行练习,也可少走弯路。教师在练习过程中可多运用激励的手段,鼓励学生向榜样挑战,争取早日超越他们,作别人的榜样。1、班级为先锋,团结是动力在体育活动中,班级的力量是举足轻重的,想要把学校体育搞上去,班级是一个重要环节,是贯彻体育精神、实现体育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班集体中树立积极向上的体育新风,是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前提。这就要求班主任主动配合,协助学校建立各班活动特色,争当班级先锋。如我校六(2)班游泳是特色,部分学生代表学校获天河区比赛第五名;六(1)田径是特色,部分学生代表学校参加天河区第四届运动会比赛。同时,班主任要协助体育教师,结合班级特色,发挥集体的力量,利用班级的荣誉,运用校园场地,让每个学生动起来,带着激情,投身到体育中去。为自己、为班级、为将来从现在做起,留住健康,自主学习。2、个人为榜样,自主是目的榜样的作用是树立标杆,是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引导学生跟着榜样共同进步很重要。如我校学生黄志恒在区田径运动会、区游泳比赛中都获得奖牌的事迹,我们在学生集会上大力表扬、在宣传栏里刊登他的事迹、在家长会上宣传报道等,使好多同学羡慕不已。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体育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别人的榜样,只要你去努力了,有进步了,感受到成功了,就已经是进取中的榜样了,人人都会为进步的你欢喜、高兴…当体验到体育魅力的时候,学生就已经离不开体育了,会自主的去追求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寻找另一种展现自我的领域。此时,学生作为个体,已形成了自觉性,在课间、课外活动、校外,就会看到学生们玩耍活动是含有目的性和指向性的。参考文献:1、《小学德育》2002年第5期2、《广州教学研究》1998年第6期3、《兴趣与体育课教学效果》广州外语外贸大学、广州体育学院 陈子锐、朱征宇4、《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于大课间活动的论文题目

我分享几个题目给你看看,都是《体育科学进展》这本期刊上的题目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状况、形式与对策研究论“乒乓精神”的文化内涵及其时代价值区域化视角下旱地冰球爱好者参与度研究文化润疆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路径探究健康中国视域下广西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与健康促进耦合发展研究大学生“三位一体”体质健康促进模式的实证研究

有趣的课间活动叮零零下课了,原本鸦雀无声的学校,一下子变得沸腾了起来。同学们在走廊上玩各种各样有趣的课外活动,有踩脚,老鹰捉小鸡,躲迷藏,玩各种各样,丰富多彩。我和小伙伴玩的是“老鹰捉小鸡”,在游戏中胡俊铭当“鸡妈妈”,林安琪当凶猛的“老鹰”,我和其它几个同学当可爱的“小鸡”。游戏开始了,“老鹰”展开双翅,张开血盆大口朝我们扑来,就在这时“鸡妈妈”也展开双翅奋力的保护我们,“鸡妈妈”跑哪儿“老鹰”就追哪儿,我们这些“小鸡”也紧追不舍地跟在“鸡妈妈”身后。“老鹰”左跑跑,右跑跑,可还是没有捉到一只小鸡,我们开心的哈哈大笑,手舞足蹈,忘记了防守,“老鹰”趁机猛扑上来,就当快要捉住最后面的小鸡的时候,幸好“鸡妈妈”反应快,马上喊“下山”,我们这才没有被捉住,“老鹰”原本还想再捉的,可是上课铃声响了,所以我们都回教室上课了。你们看我们的课间活动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有趣吧?不信你可以来我们学校瞧瞧!

多彩的活动作文题目有如下:

一、《一次活动》

二、《愚人节促销活动策划》

三、《我喜欢的活动》

四、《学校活动》

五、《小学生活动》

六、《一次精彩的活动》

七、《暑假实践活动》

八、《愉快的活动》

九、《学校的一次活动》

十、《一次快乐的活动》

十一、《难忘的活动》

十二、《大课间活动》

十三、《精彩的活动》

十四、《一次特别的活动》

十五、《有意义的活动》

1、试论我国学校体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谈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3、试论体育道德形成的要求和规则 4、论体育与智力开发 5、体育教育对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研究 6、体育在发展学生个性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7、试论体育教育中学生个性差异与个性发展 8、试论体育教育中的审美渗透 9、体育技术学习与体能发展问题的研究 10、体育教学运动负荷的调整与控制的探讨 11、女生体育教学的特点与指导实践的研究 12、论体育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意义和作用 13、X X地区(学校)学生体质的调查与分析 14、对课间操内容和形式的改进研究 15、初论体育课外活动的性质与特点 16、论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17、(某地区)学校体育发展现状及发展战略的研究 18、关于优化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研究 19、新的教学方法(或电化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的研究 20、论教学艺术与体育教学艺术 21、论体育教学中的品德教育及意志培养

多元化课间活动策略研究论文

利用体育游戏丰富课余生活方法与策略研究执 笔 罗 艺指导老师 孙 进游戏是人类历史上早已形成的一种娱乐方式,是人类三种基本活动之一。体育游戏是指在游戏发展过程中派生出来的一个分支,它融体力发展,智力发展,身心娱乐为一体,既是游戏的组成部分,又与体育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有以下功能:1、健身功能2、娱乐功能3、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4、促进个体心理发展功能。体育游戏曾经是很多青少年课余时间经常参加的活动,他们在一起蹦蹦跳跳,互相打闹、嬉戏。既锻炼了身体,又增加了交流,很多人在游戏中成了很好的朋友,这种感情可以保持到成年,成为终生的朋友。但是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作为独生子女的青少年被“保护”了起来,他们没有机会聚在一起进行游戏,家庭电脑的普及,使电脑游戏迅速占据了他们的课余时间,电脑游戏有很多危害,被媒体形容为“电子海洛因”。很多青少年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使他们身心都处于亚健康状态。通过我们的走访和调查,我们了解了我们学校同学课余时间参与体育游戏的现状,以及他们对体育游戏的认识。我校同学参与体育游戏的现状:通过调查发现,在我们同学的游戏概念中,体育游戏被排除在外,而提到游戏会想起电脑游戏的同学占总人数的96%,课余时间参与体育游戏的同学占被调查人数的4%,而接触电脑游戏的占到78%。有64%的同学认为体育游戏没有电脑游戏有吸引力,然而在“您认为体育游戏对人的身体和心理有没有益处?”的问题中,认为体育游戏对身体和心理均有好处的占100%。可见虽然体育游戏有很多好处但是却由于一些原因,对同学们缺少吸引力。在“你认为什么样的体育游戏更有吸引力”的问题中,认为“形式新颖的”有44人,占88%,认为“有竞争性质的(比赛类型的)”有40人,占80%,认为“对器材和场地要求不高”有16人,占32%,认为“简单易学”有12人,占24%,认为“娱乐性强”有42人,占84%。我们的建议:1、创编体育游戏应该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例如增加游戏的竞争性,采用新颖的动作,适当的使用一些惊险的动作,提高动作难度等,在游戏中能使人愉快,使人感到有意思,能吸引学生主动参加到游戏中去。2、加强同学们体育兴趣的培养,让同学们重视身体的锻炼。3、让同学们认识到沉溺于电脑游戏的危害和体育游戏的益处。养成健身的习惯。

浅析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推进策略论文

现如今,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浅析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推进策略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自《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以来,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得到了更为深入的实践。江苏省于2014 年开展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旨在引导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和课程观,推进幼儿园实施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学前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重新认识游戏的价值,并将游戏的精神和理念切实渗透到幼儿园课程实践中。

一、当前课程游戏化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是未能很好地处理好游戏与教学的关系,“羞谈”或“忌谈”教学。在行政指导的驱动下,课程游戏化作为江苏省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的重要手段,游戏被再次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少幼儿园和教师开始对既有的教学组织形式表现得迟疑不决,尤其是忌谈集体教学,以为提教学就是在走小学化的路,没有坚定的教育立场,使教学成了“地下工作”。

二是游戏组织方式不恰当,存在两个极端倾向。一种倾向是游戏始终处于教师的高控之下,教师以设计教学的思路设计游戏的主题、场景、材料、人物、规则等,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幼儿都缺乏自我探索、自主建构的经验,难以获得愉悦的游戏体验。另外一种倾向则是放任幼儿的游戏,认为游戏既然是幼儿的自主活动,那就应将游戏完全交给幼儿,教师主动放弃自身的指导和教育职责,成为一个纯粹的旁观者。这样的游戏多数无法深入,幼儿也只能获得一种浅层次的快乐。

三是游戏化课程构建缺乏方向和目的,无法真正理解课程游戏化的内涵和覆盖的范围。这也就是说,课程游戏化对于多数教师来说还只是一个概念,不明确其具体内涵,更没有在深层次上把握课程游戏化的本质,也就不可能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园实施教育教学的一种基本手段。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虞永平教授在江苏省教育厅“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会上的讲话指出,课程游戏化不是用游戏去替代其他课程活动,其根本目的是要把游戏的理念、游戏的精神渗透到各类课程活动中,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同时提升教师课程建设水平和课程实践水平。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一是幼儿园和教师未形成科学、系统、成熟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游戏观,未能跟上学前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幼儿是在与外部环境不断互动的过程中实现经验、知识的获得和自我的建构的,这一过程应该是主动的、积极的,而非成人全部预设和安排的,教育应该只是为幼儿创设“有准备”的环境。幼儿园教育应该从儿童的主体性出发,实现从传统的“重教”向“重学”的转变。而游戏活动是除生活活动、学习活动之外发生概率最高、幼儿参与范围最广的一种活动,某种程度上儿童的存在状态可以被视为一种游戏着的状态。杜威也曾强调,游戏精神代表幼儿心智的发展态度。[3]可见,游戏是联系儿童与教育的桥梁,与形式相比,游戏的精神才是课程游戏化的内核。正因为教师以成人的评判标准去衡量幼儿,使教师难以把握游戏对于幼儿成长的意义和作用,对于需要以何种形式、施以何种教育才能促使幼儿获得全面、恰当的发展,也就不可能形成科学的认识,在课程游戏化的实践中也就容易失去方向;二是教师培养未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而长期的实践又固化了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技能。不能有效地组织游戏活动,首先与当前的教师培养模式有关,我国学前师资的培养存在重知识、重技能的偏颇,知识化倾向导致实践技能缺乏,技能化取向则把艺术技能从教育实践中抽离出来,割裂了教育及人的培养的完整性,使得教师难以满足游戏活动对综合施教能力的要求。而固化的教育观念及行为技能更是使教师难以内发地对已有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有效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可以说,正是施教技能的缺乏和思想的惰化阻碍了课程游戏化的有效实施。

二、推进课程游戏化的策略

幼儿教育的本质是要使儿童获得愉快的成长体验,其过程要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尊重儿童的兴趣与需要。这决定了幼儿园开展的游戏活动应具有生活情境性和开放性,并要有良好的环境支撑。

(一)加强教师培训,解决课程游戏化的认识及施教技能问题

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是课程游戏化有效推进的前提。各级教育部门、教师培训机构和幼儿园应广泛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如采用集中培训、专题报告、主题沙龙、答疑和辩论会、现场跟踪与临床诊断等方式,帮助教师解决在课程游戏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如下问题:一是幼儿园课程为什么要游戏化,以此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游戏观。之所以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强调游戏的价值,是因为游戏更为贴近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发展需要,幼儿的行为与活动充满游戏精神。课程游戏化是克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重要手段,但更为根本的是,游戏是幼儿的存在方式,成人应该尊重幼儿的生活世界和成长规律,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把自身意志强加于幼儿;二是正确认识游戏与其他教学组织形式的关系,游戏只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方式,而不是惟一的方式。游戏有组织形式和精神内核之分,幼儿知识的学习和经验的获得也并非只有通过游戏才能获得。重要的是,与单纯地在形式上以游戏代替其他教学组织形式相比,游戏更应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发展目标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在游戏中主动探索和构建对事物的认识,才能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智的发展。因此,教师要能根据教育目标和实际条件,恰当地选择教学组织形式,不能将教学简单地等同于“小学化”;三是如何开展游戏化的课程活动,这需要教师明确自身在游戏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幼儿受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其自发开展的游戏活动都具有有限的自主性,需要成人进一步的支持和引导,才能使游戏走向深入。因此,教师在游戏活动中要同时扮演游戏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从儿童的视角引发游戏,从成人的视角引导游戏,进而促进幼儿游戏活动的有效开展。这就意味着,还要培训教师掌握具体的游戏活动组织技能,包括设计符合幼儿发展需求和现实情境的游戏的能力、观察幼儿游戏行为与情境的能力、及时对幼儿游戏进行修正和调整的能力,从而保证游戏始终不偏离幼儿发展和教育的目标。

(二)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明确课程游戏化的方向及内容

课程是教育活动的内容载体,游戏化则是幼儿园课程应具有的基本特点。要把游戏当作幼儿园主要的课程组织形式,就必须加强游戏化课程体系建设,使之成为园本课程的一种表现形式,为此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课程开发和建设能力。由于课程游戏化强调的是游戏精神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渗透,所以这一课程形态不是对原有课程体系的颠覆,而是要在幼儿园所有课程活动中体现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这是游戏化课程建设要把握的方向。

除了要在理念上准确把握课程游戏化的这一内涵外,还必须把握幼儿游戏形式上的生活性和生成性,在环境创设和材料的投放上保持开放性,即不管何种形式和内容的游戏,都必须以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前提,注重幼儿的活动体验和自主探索,并对游戏活动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修正,避免过度使用统一和量化的标准评价幼儿。例如,笔者所在幼儿园在开发主题特色课程的过程中,围绕“海安花鼓”这一主题,先组织幼儿观看花鼓舞表演,引发幼儿模仿的兴趣,再在缺少花鼓的情况下鼓励幼儿用雪碧瓶、小棒、红色即时贴等材料制作花鼓,从而完成整个游戏过程。如此开放和富有生活性的游戏,就可以将教学目标与幼儿的发展需求有效融合在游戏中,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

(三)改革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优化幼儿园游戏活动评价

与集体教学相比,游戏活动是一种更为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二者在理念和目的上也各有侧重。课程游戏化强调游戏精神在教育活动中的渗透,强调保证幼儿有充分的游戏时间,这就要求改革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优化对游戏活动的评价。适当打破原有的刚性管理制度,采取因人而异、因活动而异、因教育目标而异的课程和教学活动评价制度,注重过程导向,才能给课程游戏化提供充分的施展空间。例如,对于新入职或课程组织能力较弱的教师,可以制定较为明晰和刚性的活动指导和评价方案,让这些教师参照方案组织开展游戏活动,但对于理论功底较深、施教能力较强的教师,则应允许他们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学实际组织游戏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他们对课程游戏化的认识和组织游戏活动的能力。

随着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近些年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多元化、本土化发展趋向已经十分明显,这不但是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幼儿园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过程。因为只有多元化的课程类型才能适应我国不同地区幼儿园发展的实际需要,也只有本土化的课程建设才能保证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健康发展。本文针对我国幼儿园课程发展的需要,就幼儿园游戏课程的概念界定、内在意蕴、基本特点以及价值取向等问题进行简单探讨。

一、从字面上来分析,“游戏课程”是“游戏”和“课程”两个词的组合,这一组合本身反映了游戏和课程间所蕴含的内在必然联系,这种联系集中体现在幼儿的“发展”上

幼儿的游戏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自发的,所以也就具有了开放性的特点,这种特点凸现了游戏的娱乐功能,而隐含了发展功能。教育者要对幼儿的游戏活动加以引导,其目的是在幼儿享受游戏的娱乐过程中将隐含的发展功能进行挖掘,使之从隐性转变为显性。为此,游戏指导者在不破坏幼儿游戏自主性的前提下,要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改造,使之变成系统、有序的系列活动方案;换句话说,幼儿园的课程必须是:在形式上要以幼儿喜欢和适应的方式开展,在内容上要以幼儿熟悉的生活常识和各种活动技能的训练为主,在目标上要以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核心,这就是游戏课程。简言之,所谓游戏课程是指以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目的的系列化、生活化、结构化、规范化、技能化的游戏活动方案。游戏课程的这一界定具有五个方面的内涵。首先游戏课程的目的是保证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其次,在形式上要以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为主;再次,在内容上要以幼儿熟悉的生活常识、维持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技能为核心,要以获得直接经验为主,以学习间接经验为辅;第四,在要求上保证幼儿的自主性活动和教师的参与指导相结合;第五,在评价上要以幼儿获得满足为基础,以社会要求和个体需要相结合的整体发展程度为评价标准。

二、从幼儿游戏的本质意义分析,幼儿游戏的核心功能就是娱乐

其他功能都是在这一功能基础上衍生和发展出来的。如果游戏的娱乐功能消失,那么游戏活动中所产生的其他功能,诸如行为规范功能、认知开发功能、人格塑造等功能都会大打折扣。从幼儿的内在需要来看,幼儿进行游戏并没有什么清楚的理性目的,幼儿之所以游戏就是为了游戏,就是因为喜欢和高兴,就是为了娱乐;幼儿在游戏中能够体验成人难以理解的快乐,他们将多种情感、多种角色、多种向往融入自己的游戏中,而这些活动都是幼儿自觉完成的。从现实上看,几乎所有的幼儿都喜欢游戏,没有人引导,没有成人的训练,每一个幼儿天生就是游戏专家。在多数情况下,没有成人的参与幼儿也能非常顺利地进行游戏,成人“虚情假意”或“好心好意”的参与,反而容易破坏幼儿游戏的正常开展。游戏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必需,是幼儿的天然需要,也是幼儿的天性。游戏课程正是尊重幼儿的这一天性而提出的教育方案。

为了更好地适应幼儿本质发展的需要,首先,游戏课程应该是生成的。就是说游戏与课程互为生长点,即课程生成游戏和游戏生成课程。游戏生成课程强调用自得其乐的活动丰富和补充“预设课程”,将游戏作为课程的生长点,新的课程便不断生发出来。课程生成游戏强调用“预设课程”的内容丰富和充实游戏。在教育中引入积极游戏,并将“预设课程”作为积极游戏的生长点,用课程的内容来充实游戏,这样也就可以得到“发展”和“享乐”双重效果。将课程作为游戏的生长点后,不仅教育效果十分明显,发展的目标能够得到高质量的实现,而且学习者也会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获得乐趣,能够享受教育的过程,从而有利于增进学习者继续学习的兴趣,对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课程是对话的。对话是一种自由地来回、融合而产生的更新或创生的现象。对话致力于消解种种两极对立。课程作为游戏,课程本身成了“对话”的延续。在课程中,教师、儿童与作为“文本”的课程、教材进行对话。这里,儿童与教材之间不再是传统认识中的那种生硬的对象性关系,而是一种“我”与“你”的平等对话关系;这里教材作为文本,它是一种语言,它像一个“你”一样自身说话。它不是一个客观对象,而更像对话中的另一个人。在这种对话中,教师和幼儿不断实现着多种视界的沟通、汇聚、融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偏见得以克服,不断形成新的视界,让真理的探求不断增加新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实现自己人生经验的增长。

最后,课程是体验的。从形式上看,游戏课程是假想的、虚构的`,但从实质上看,游戏者在游戏中获得的体验却是真实的。课程作为游戏,在游戏的境界里,教师与儿童都作为游戏者把自己的全部生命投入其中,无所谓主体,也无所谓客体,游戏者与游戏世界直接“遭遇”,其身心是与游戏世界不可分割地交融在一起,由此他们获得的是一种真切的体验。课程作为游戏,是儿童的全身心投入过程,是儿童生命的全部展开。儿童不是站在对象的旁边,而是进入对象,与对象融为一体,真正去体悟、创造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三、游戏课程作为一种完整的教育方案,具有以下几种基本特点

自主合作性。游戏固然是源于生活,但不是生活本身,游戏之所以成为游戏,是因为游戏者将生活中的自我经验和他人经验进行了改造,把本来不关联的事情通过想像、情感等因素进行了联系,再加入情节而形成。这些过程在一般情况下是游戏者自主完成的。就幼儿游戏来说,不但每一个幼儿都喜欢游戏,都具有策划游戏的能力,而且也都善于合作。根据这一特点,将幼儿的游戏进行重新策划形成教育方案的游戏课程,必须充分体现幼儿在课程实施中的自主和合作,使幼儿在感受快乐和合作中学到有价值的知识。

开放灵活性。游戏课程既具有游戏本身的开放性特点,也具有课程本身的结构性,所以游戏课程追求的不是像以往课程实施中的刻板的结构和过程,而是崇尚过程和结果的有机统一。由于在课程方案的制定中注重幼儿的参与,重视幼儿的自我感受、自我体验和需要,所以,游戏课程所制定的方案不是封闭的,更不是刻板的,而是相对开放和灵活的。一种方案可以有多种实施方法和运行规则,组织者的任务之一就是将这些实施方法和运行规则,不断连接形成一种完整丰富的结构体,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要求和幼儿的实际需要。

整体系统性。游戏课程作为一种教育方案,在结构上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在内容上具有合理的系统性。课程应该是指导性的方案,而不应该是一种执行程序;游戏课程强调的是整体上的连贯统一,使幼儿熟悉的生活内容归纳组织成具有主题性的整体结构和系统游戏活动。

四、课程是人的活动,课程价值体现着人的价值,人的价值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密切

幼儿处于人生的起始阶段,其本身就具有特殊价值。人的价值体现在人生的整个历程之中,要从人的整体价值上来看待幼儿。因为每一个体的终身发展都是通过不同阶段的独特性与连续性的过程完成的,每一阶段都有其发展特点,每一阶段也都有其独特的发展任务,不同阶段任务的完成都必须尊重该阶段发展的特点才能保证教育活动的有效性。所以幼儿园教育必须:一要充分重视幼儿在现阶段获得发展的价值,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特点;二要体现现阶段的价值成为后续价值的基础,重视每一幼儿作为独立个体的“可持续发展”之需。幼儿园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就是要求幼儿园教育课程必须指向使幼儿成为何种特征的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途径使幼儿具有这些特征,又怎样保证幼儿具备这些特征,成为理想的人的需要。

幼儿教育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幼儿园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幼儿园教育课程是整个终身教育开端阶段的育成方案,在教育者有意识的指导下与幼儿教育情境相互作用,从而使幼儿获得全面的基础素质,并使幼儿得到适宜性发展的非义务性课程。简言之,幼儿园教育课程旨在促进幼儿全面基础素质的适宜发展。由此可见,塑造完整人格,发展儿童的主体性,实施全面人格教育和主体性教育,在根本上是统一的,统一于发展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之一就是要体现课程追求的共同价值,这是幼儿园课程理想价值取向的合理选择。游戏课程的价值取向,理所当然的体现幼儿课程的价值取向,而且由于游戏课程强调游戏的内在精神实质,注重“享乐”,而“享乐”从根本上尊重了该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特点和需要,重视了幼儿阶段儿童认识外界客观世界和环境的特点,尊重了幼儿在接受和认识事物过程中更多的受非智力因素影响的特点。正因为这样,幼儿园游戏课程的价值取向更重视幼儿当下的现实存在,强调幼儿在现阶段获得发展的价值,注重现阶段发展对其以后发展的基础性价值。

相关合集:

学前

教育论文

相关信息

基于园本课程开发背景下研究教师教育理念的形浅谈职业教育中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质量教学模温州人精神对经济困难大学生励志教育的启示试论我国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研究云计算对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影响研究浅谈在高职院校开展企业文化教育的研究浅析初中数学课程教学如何做到优质教育1:1数字学习及其网络教育应用探索试析流浪乞讨儿童受教育权的保护试析受教育权理论发展综述

相关信息

关于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堂教学实践初探浅析学前教育指导类课程现场教学模式的探索试析中职学校学前教育声乐集体课教学问题浅谈对学前教育期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情况试论少数民族学前教育的信息教育探究浅析抚州市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浅论学前教育的改革思路及其对应策略关于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对策浅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浅议学前教育的目的

相关热搜:学前教育学前教育专业

追求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良好的个性,是学前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学前教育的本位主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园课程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给当前幼儿园的课程理念带来了重新的思考,同时也为各地幼儿园进行园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依据。

当前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状况总体良好,但也有一些带倾向性的问题需要我们关注和解决,否则会导致学前教育的功能异化。为此,幼儿园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必须坚守学前教育的本位功能,才能产生有效性,才能避免以更为复杂的方式反而获取教育的负效应。

一、相关概念

1.国内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课程”一词早在五六十年前就已被我国的幼教界普遍使用。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2.学前教育及其本位主义

学前教育是教育活动的最初阶段,是人生第一个教育阶段。学前教育应遵循学前教育的学前性、基础性的教育规律,以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学前性就是指非小学性,因此需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防止小学化倾向;基础性就是指在幼儿阶段打好对其一生发展有良性影响的身体、心理、习惯的基础。学前教育的学前性和基础性体现了学前教育的本位主义,即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

二、幼儿园课程设置现状、问题及成因分析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幼儿园课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其中仍存在的诸多问题。

幼儿园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其弊端:

1.幼儿园课程“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幼儿园课程“小学化”指在教学形式、教育内容、每日生活等方面,企图拔苗助长促进孩子的发展。在“中国西部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主题调查活动”的调查活动显示:被调查的133所幼儿园100%存在增加小学化课程的现象。不少幼儿园认为本园“小学化”,才能显示出自己办园的优势和特色。

2.幼儿园跟风、照搬现象严重

一些幼儿园不切合实际,只会照搬套用,机械模仿他人。这种被动效仿并没有认真学习和领会其课程理念、内容选择和活动形式的编制,并结合本园本班实际情况,长期以往势必会对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3.片面追求知识技能,忽略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幼儿家长在幼儿教育方面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心态,都片面追求技能的培养,追求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将一些显性行为作为考评幼儿教育成败的唯一指标。

三、造成幼儿园课程不合理的成因分析

1.迎合家长及社会需求。多数幼儿园和教师认为,幼儿园“小学化”是因为家长和社会的要求。例如,幼儿的拼音的掌握程度、识字数量、20以内加减法的熟练程度、古诗的背诵量来评价幼儿园的办园质量,一些家长以此选择幼儿园,小学也以此作为入学条件。

2.幼儿园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幼儿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近些年来,中国的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层中多是中师或幼师毕业,自身素质仍有待提升。另一方面,少数幼儿园的办园动机不纯。

3.缺乏科学、规范的幼儿园课程评价体系

幼儿园课程评价就是在对幼儿园课程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量或质的记述的基础上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幼儿园课程评价在我国起步较晚,导致许多幼儿园尚未能建立起健全的课程评价体系。

四、对策

1.增强幼教理论学习,科学化地进行幼儿园课程管理

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组织幼儿园教师学习幼教理论,了解幼儿园教育的任务、内容和方法,端正办园目的和幼教思想。另一方面,针对当前幼教课程实施的现状,教育主管部门有必要对幼儿园课程进行规范,建立和制定科学化的幼儿园课程管理办法,科学化地进行幼儿园课程管理。

2.加大宣传力度,正确理解幼儿教育

教育部门自身宣传学习幼教理论,结合多种形式,积极帮助家长掌握早期教育的科学知识和基本规律,同时加大面向社会的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正确理解与期望。

3.良好的师资素养是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关键。

一方面,在幼儿园师资培养方面,要切实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组织教学,加强幼教理论、职业操守和幼教专业能力的培养,为幼儿园保教工作培养一批遵循幼教规律的具有高素养的合格师资,以满足目前幼儿教育迅猛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行政部门要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和法规建设,严格执行幼儿园教师资格准入制度。

4.加强对学前教育尤其是力度薄弱幼儿园的建设与监管。

小学化倾向比较严重的情形一般都发生在条件比较落后,师资水平较低的园所。适当改善投资,加强师资培训,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让教育资源更加公平。同时充分发挥示范幼儿园的示范作用,这对克服小学化倾向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五、结论

总之,幼儿园课程是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基础的课程,更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学前教育的本位功能是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初步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幼儿健康活泼,愉快地成长,为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幼儿园课程的设置必须坚守学前教育的本位功能,必须坚持追求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良好的个性。我们要加强幼儿教育科学研究,借鉴各国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为探索教育的本位功能和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体系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多做自已中意的运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