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tod论文文献

发布时间:

tod论文文献

TOD社区包括城市型TOD社区和社区型TOD社区。 在当前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城市规模和城市人口急剧增加,至2005年底,全国城镇人口已达亿,占总人口比重的。预计到2025年,城市人口将达到亿~亿,约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60%。截至2007年,我国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已经发展到140多个。这些都表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到城市加速发展阶段。城市化过程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在原有城市边缘摊大饼式扩展,另一种是发展新城或在原有的半城市化地区有选择地发展卫星城市。城市以第一种形式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会产生一些阻碍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因素,诸如自然环境、地域结构等,城市规模越大限制性因素越强。从趋势上看,给以各类交通枢纽为载体的TOD开发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城市轨道交通是面向城市轨道交通的土地开发战略,即一方面在开展城市交通规划时,以大运量、高效率、环境友好的轨道交通为骨干,配合步行及地面公交接驳,从而减少市民出行对地面交通和私家车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开展城市规划时,要以轨道交通车站为中心,进行高密度的商业、写字楼、住宅等综合开发,使住房、就业集中在车站吸纳范围内,使周边土地价值最大化。国内直到世纪交替时期才引入TOD策略,己有一些关于TOD策略的论文出现在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相关杂志中。在北京、广州、南京等概念规划中也得到一些应用。而国内对于TOD策略的理论介绍和实证研究还比较少,部分还仅仅停留于概念阶段,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研究。目前,从国内城市规划学来讲,人们对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交通改善作用和经济拉动作用认识比较深入,但对轨道交通对城市格局引导作用的研究甚少,研究如何使轨道交通周边土地价值最大化的研究更少。

Tod的读法为英[tɒd];美[tɑːd]。名词,译为:托德。

例句:

1、Mike asked George to trade places with him so he could ride with Tod.

迈克要求乔治和他交换位置,让他和托德同坐一辆车。

2、Tod shook his head angrily and slung the coil of rope over his shoulder.

托德气愤地摇了摇头,然后把那卷绳子往肩上一搭。

3、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urban public traffic in Xi'an based on TOD.

基于TOD的西安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战略。

4、The Application of TOD in the IR Imaging System Performance Characterization.

TOD在红外成像系统性能表征中的应用。

5、A Research on Programming of Urban Mass Transit Based on TOD.

基于TOD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及策略研究。

6、The World Machine Tod Industry is Coming Back to Life.

世界机床工业在复苏。

7、Method of Designing Urban Public Transportation Hub Based on TOD.

基于TOD的城市公共交通枢纽设计方法研究。

8、TOD Based Spatial Morphology Research Outside East Ring Road of Nanning.

基于TOD模式的南宁市外东环地区空间结构形态研究。

9、Construction of algorithm for frequency hopping code generator using counting TOD.

计数式TOD跳频码发生器算法的构造。

10、Do you have any ideas for a good way TOD spend time?

你有什么好方法度过时间吗?

11、Simply analysis of application of TOD model in Fuzhou.

TOD模式在福州市的应用浅析。

12、ANTIBIOTIC DATA MANAGEMENT SYSTEM& An Useful Reference Tod for The Research of New Antibiotics.

抗生素生物理化数据管理系统&新抗生素研究的有用参考工具。

13、First, the appearance, collection and research of Tod historical literature.

首先,阐述了托忒文历史文献的出现及整理研究情况。

14、Come, come, get him his change tod, let him going.

快点快点把钱给他。

JUST团队-任慧敏  JUST时空数据         轨迹识别问题旨在验证传入的轨迹是否是由所要求的人员产生, 即给定一组单独的人员历史轨迹(例如行人,出租车司机)以及由特定人员生成 的一组新轨迹,判定两组轨迹是否由同一个人员生成。这个问题在许多实际应用中都很重要,例如出租车驾驶人员身份认证、汽车保险公司风险分析以及危险驾驶识别等。轨迹识别的现有工作除了需要轨迹数据之外,还需要其他来源的数据,如传感器、摄像头等,但这些数据无法普遍获得且成本较高。此外,目前的工作只能局限于已有的人员身份识别,无法扩展至未经训练的人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在这项工作中,我们首次尝试通过提出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框架时空孪生网络(ST-SiameseNet),仅从观察到的轨迹数据匹配人员身份。对于每个人员,我们从他们的轨迹中提取特征,来预测每个人轨迹的相似性。 一、问题背景 线上打车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地被应用,甚至说成为主流。根据纽约出租车协会数据显示(图1),截止2020年6月,纽约市每天有超过10万人次使用打车服务,线上打车服务占比超过70%。然而,随着行业从业人员的增加,从业人员就显得鱼龙混杂,经常会有安全事故被报道(图2)。尽管现在的平台会对司机进行实名认证,但仍会发生李代桃僵的事情。 如图3所示,除了出租车安全认证之外,这项技术在汽车的保险行业也有着发展前景,比如投保人与肇事者是否是同一人,或者该驾驶员是否有危险驾驶行为,例如酒驾,等等。于是我们提出了“Human Mobility Signature Identification”,即通过轨迹信息的挖掘,进而分析驾驶人的驾驶行为,最终判断驾驶人是否是同一人。 驾驶人员身份识别问题有很多相关工作,然而前期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1)很多工作在识别司机的身份时,除GPS轨迹之外还需要额外的数据,例如车载的摄像机,方向盘和刹车的传感器等,这类数据成本高昂,很难普遍获取。2)一些工作利用传统的聚类或者多分类模型去识别司机身份,但这类方法识别数量有限,无法满足现实中识别百万级司机身份的需要。3)就我们所知,前期工作普遍存在泛化性不足的问题,模型面对训练集外的司机往往束手无策。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基于时空孪生神经网络的轨迹识别模型。该模型只依赖于GPS轨迹信息,可处理大规模驾驶员的识别问题,并且有较强的泛化能力,可识别未在训练集出现的驾驶员身份。 二、背景知识 首先,我们介绍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我们提出了基于时空孪生神经网络的轨迹识别模型(ST-SiameseNet),那么什么是Siamese Network呢?Siamese是“孪生,连体”的意思,SiameseNetwork就如同字面的意思,是孪生神经网络,这一过程是通过共享权重实现的。将两个实体输入到同一个神经网络中,随后映射到新的空间,从而计算两个输入的相似度,从而判断二者是否属于同一个实体。基本模型框架如图4所示: 之所以将孪生神经网络引用至我们的模型,是因为其适合用于大规模实体的相似度判断。其学习的内容是实体间的相似度,因此未被训练过的数据仍然可以被拿来判断是否相似。 孪生神经网络已经解决了上述的后两个问题,即分类数量和泛化性。那么接下来就要解决第一个问题,数据成本。我们采用了易于获得的GPS行驶轨迹作为数据源。每个GPS点由经纬度和时间构成,一条轨迹则由一组GPS点构成。轨迹数据具有很强的时序性,因此我们引入LSTM来学习轨迹特征。为进一步挖掘轨迹数据的特征,我们从GPS数据中提取出司机的个人偏好,如最经常出现的位置、出发及结束时间、平均路程长度等等。与此同时,我们根据驾驶轨迹的状态,将轨迹分为了两类,例如出租车轨迹可分为载客轨迹与空车轨迹,私家车轨迹可分为上下班通勤以及日常生活轨迹等。 三、解决方案 在模型实现中,我们将出租车司机身份识别作为应用。GPS数据采自于2016年7月深圳出租车行驶记录,我们共筛选出2197位司机在10个工作日的GPS数据。 图5展示了我们模型的基本流程。首先,我们将获得的GPS数据转化为一个个对应的格子,使得经纬度信息转化为更适合计算机处理的x,y坐标及对应的时间ID。而后,我们根据出租车是否载客将出租车轨迹分为载客轨迹与空车轨迹,并且从轨迹中提取了司机的个人偏好,如经常出现的位置、出车收车时间、平均寻客路程及时间、平均载客路程及时间、每日接单数量等。 为识别出租车司机身份,需要对一名司机两天的轨迹或者两名司机一天的轨迹进行比较,用以判断这些轨迹是否产生于同一个人。为此,我们选取了一个工作日内的5条空车轨迹和5条载客轨迹,这个数据的选择覆盖了所收集的司机的情况。图6显示了ST-SiameseNet模型具体框架: 从整体来看,模型目的在于判断两天的轨迹是否属于同一个司机,所以在模型输入中等概率的选择同一个司机不同天,或者不同司机不同天的数据,即输入数据的正负样本概率相同。 区别于传统孪生神经网络只共享一个神经网络,我们将其扩展至共享三个神经网络,即LSTMD,LSTMs和FCN。前两个模块分别学习载客轨迹和空车轨迹特征,FCN模块学习司机行为偏好。由此,我们得到6个embedding对应模型的6个输入。最后,通过embeddings后经由全卷积网络获得非相似度。其中数值越接近1,不是同一人的可能性越大。 四、实验结果 我们在2197名司机10天的轨迹数据上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表1在对比不同模型中,我们采用了500位司机的前5天作为训练数据,另外的197位司机的后5天作为测试数据,保证了数据的充足性和独立性。 对于SVM,由于无法输入轨迹信息,所以输入数据为司机个人偏好特征信息,经过绝对值相减后输入SVM,获得非相似度。对于FNN,区别在于是否包含个人偏好特征,两个输入GPS数据连接成一个大的数据输入FCN中,获得非相似度。这个对比旨在获取神经网络在提取特征方面的能力。对于Naïve Siamese,与我们提出的模型相比,只有一个FCN网络,而输入的GPS数据首尾相连组成一个长数据,通过FCN和embeddings后得到非相似度。 最后对比结果可以看到,我们提出的模型结构在各个指标上都有着优异的表现。而在同类模型的对比中,加入个人偏好的模型要比不加入偏好的模型性能表现要好,这也证明了除去轨迹特征外,司机的个人偏好对于相似度识别也有贡献。 此外,我们对模型泛化能力,也进行了轨迹天数与司机数量两方面的测试。图7是固定了500位司机,以工作日为变量的结果;图8是固定为5天的工作量,以司机数量为变量的结果。以图7为例,所有的数据集总共包含697位司机10个工作日的轨迹数据,其中500名司机作为训练集,197名司机为验证和测试集,假设训练集采用了头3天的数据做训练,那么验证集和测试集则使用剩余的后7天作为测试,以此类推。图8逻辑同理。 从上面的两幅图可以看出,随着训练天数和训练人数的增加,模型的泛化能力得到了提升,有效的避免了过拟合的问题。而且模型性能的拐点分别出现在5天的训练天数和500位司机的训练数量,之后的测试集结果增长不明显。说明500位司机和5个工作日的训练数量就能够获得较好性能的模型。 我们还进一步对比了轨迹运行模式与司机偏好特征对模型的影响。首先对比了运行模式对模型的影响,图9展示了不同运行模式下的测试准确率,粉色线包含了空车模式和载客模式,灰线仅包含了空车模式,黄线仅包含了载客模式。可以看出即使只包含有单一的运行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判断轨迹是否属于同一位司机。空车模式轨迹的准确率普遍高于载客模式轨迹的准确率,这与人的直觉是一致的,因为载客时司机无法选择目的地,而空车时不同司机会有不同的策略寻找乘客,因此可以更好的体现司机的特征。当两种运行模型同时作用于模型时,我们得到了最好的结果(粉色线)。与图7图8趋势一致,随着司机数量及训练天数的增加,模型的测试准确率有了提高。 图10对比了司机个人偏好在模型训练中的作用。红色线展示了轨迹数据及个人偏好作为输入时的测试集准确率,棕色线展示了只有轨迹数据的测试准确率,紫色线代表只有个人偏好特征作为输入的测试准确率。同图7图8趋势一致,随着司机数量及训练天数的增加,模型的测试准确率有了提高。在对比三种输入中,我们发现如果只使用司机的个人偏好特征作为输入,模型得到了较差的结果,这说明高度抽象的特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识别司机,但也损失了很多其他有效信息。而单纯使用轨迹数据作为输入(棕色线),其准确率仍低于我们的模型(红色线),很可能是因为模型在处理轨迹数据时,很难获取全局的统计信息,比如平均寻客路程与时间,平均载客路程及时间等。当轨迹信息与个人偏好特征结合起来时,我们的模型得到了最优结果。论文原文链接: 论文源码: 参考文献: [1] Taxi, Uber, andLyft Usage in New York City. . [2] A. MARSHALL. Uber’s New Features Put aFocus on Rider Safety . , 09 2019 . 鸣谢: AITIME论道 对论文解析的初次整理

参考文献书籍文献论文文献

参考文献书籍引用格式:

1、学术期刊文献:作者,文献题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2、学术著作:作者.书名[M],版次(首次免注),翻译者,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3、有ISBN号的论文集:作者,题名[A]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5、专利文献: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参考文献书写技巧:

把光标放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在菜单栏上选"插入|脚注和尾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点击"选项"按钮修改编号格式为阿拉伯数字,位置为"文档结尾"。

在光标的地方插入了参考文献的编号,并自动跳到文档尾部相应编号处,键入参考文献的说明,在这里按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添加相应文献。

论文书籍参考文献格式有专著、连续出版物、专利文献。

标准:

分别规定了专著、连续出版物、专利文献、专著中析出的文献以及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文献的著录格式。在五种著录格式中,凡是标注“供选择”字样的著录项目系参考文献的选择项目,其余的著录项目系参考文献的主要项目。可以按标准第6章的规定或根据文献自身的特征取舍选择项目。

著录项目主要责任者:

书名文献类型标识供选择其他责任者供选择版本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献数量供选择丛编项供选择附注项供选择文献标准编号供选择。2007年8月20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决定,2008年起开始部分刊物开始执行新的规范“综合性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

参考文献介绍:

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然而,按照GB/T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定义,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要求,很多刊物对参考文献和注释作出区分,将注释规定为“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

论文参考文献:

1、传统参考文献的查找方式就是通过图书馆,图书馆图书是查找传统参考文献的主要途径,而且相对其他方式来说,具有方便实惠的优点。

2、通过中国知网,中国知网(CNKI)是比较权威的网络文献来源,大多数高校都有和中国知网的合作,所以在学校可以享受免费下载文献的待遇,其他方式部分文献是需要收费的。而且查找起来十分方便,在中国知网官网的分类目录或者检索区域输入文献标题,就可以了。

3、通过维普期刊,在维普期刊中使用高级检索,可以十分精确查找到所需文章。

4、通过万方数据库,检索方法就是点击首页然后搜索旁边的高级检索,进入检索区域就好。

5、通过百度学术,检索方法也是大同小异,搜索栏输入名称即可。

6、其他文献来源:以上是常用的查文献途径,如果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可以通过这些途径检索:①开世览文;②超星图书;③E线图情;④读秀中文;⑤百链云;⑥全球索索等。

文献类型

1.期刊类,用[J]表示,一般篇幅不长,大概2000字左右,内容教浅,但是可以了解你的课题研究情况。

2.博硕士论文,用[D]代表,这些论文一般3万字起,对于本科生来说可以参考博硕士论文,借鉴他们章节的布局方式以及排版,可以给自己的论文一些基础思路。

3.书籍,用[M]代表,指书籍专著,大家可以根据论文研究需要去参考相应的书籍。

4.报纸类文献资料,[N]表示。

5.报告类文献资料,[R]表示。

论文参考文献文献

参考文献是指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

论文的参考文献写法如下:

一、[序号]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起止页码。

二、[序号]专著作者。书名[M]。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三、[序号]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论文的参考文献注意事项:

1、参考文献要以序号的形式出现在正文中和文末,且序号要保持一致。序号以在文中出现的前后为序。

2、如果某文献在文中数次被参考,则几处序号要保持相同,只是页码有变化。在文末只列出该参考文献一次即可,不必多次罗列。

3、每一参考文献的所有要素必须齐全,不可残缺,具体包括: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及截体类型标识(如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专利P等)。

参考文献作用:

1、研究基础

参考文献可以反映出论文的真实性和研究依据,也反映出改论文的起点。我们论文中的研究都是在过去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也表明了自己论文中的研究是有价值水平和依据的。

2、研究区别

标注参考文献也是为了把前人的成果区分开来。这能表明论文的研究成果是自己写的,虽然引用了前人的观点、数据或其他资料。 但是标注出参考文献不仅能体现出自己的研究能力,也能体现自己的创新和价值。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指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报告[R],标准[S],专利,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1、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2、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3、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4、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者对他人研究成果的直接或间接引用,其正确标注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治学态度,更关系到作者对他人学术成果的尊重。扩展资料:选中所有的尾注文本,点“格式|字体”,改为“隐藏文字”,切换到普通视图,选择“视图|脚注”,此时所有的尾注出现于窗口的下端,在“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尾注分割符”,将默认的横线删除。同样的方法删除“尾注延续分割符”和“尾注延续标记”。删除页眉和页脚(包括分隔线),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首先删除文字,然后点击页眉页脚工具栏的“页面设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上点“边框”,在“页面边框”选项卡,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本节”;“边框”选项卡的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段落”。切换到“页脚”,删除页码。选择“工具|选项”,在“打印”选项卡里确认不打印隐藏文字(Word默认)。

论文文献新闻文献

如果参考文献是新闻,可算做“报纸文章”类,其格式为: [序号]□作者.题目[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为空格.

前期工作包括了检索和阅读文献。一篇综述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本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因此查新是关键。文献搜集好之后进行分类,然后精读文献,提炼观点。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不要间接转引文献。在写作过程中,首先是确定提纲,搞清楚要写什么,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然后根据文献综述的具体格式把已准备好的各部分内容填进去。写作过程中要时时提醒自己,文献综述不是简单地罗列文献,而是需要自己去分析和概括。后期工作包括了检查和润色。主要是理清逻辑顺序,看是否有用词不当,或词不达意的地方。另外标点符号、拼写这些小问题也不可忽略。

若引用网站上的文章,即电子文献,参考文献的格式为: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版或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其中,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有以下几类:

[J/OL]:网上期刊

[EB/OL]:网上电子公告

[M/CD]:光盘图书

[DB/OL]:网上数据库

[DB/MT]:磁带数据库

例如:

[12]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8]万锦.中国大学学报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扩展资料

根据国家标准GB-3469的规定,通常以下列字母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1、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2、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

3、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论文中引用网络新闻写参考文献的具体步骤如下:

我们需要准备的材料分别是:电脑、word文档。

1、首先我们打开需要编辑的word文档,点击打开“多级列表”,选择想要的编号类型。

2、然后我们点击需要引用参考文献的句子末尾,句号的前面。

3、然后我们点击打开引用中的“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择“编号项”,引用内容选择“段落编号”,之后选择相对于的编号,之后回车确定即可。

文献对论文的贡献

论文,是大学生毕业的必经之路,是学生对于其所学学科研究得出的结论和成果,不论学的是医学、金融、法律、还是艺术等等,论文都是国内外的大学生在毕业前所需要完成的学术探讨。

文献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随意堆砌在字句中的华丽文字,而是前人智慧的辅助与支持,是增加文章学术价值和真实程度的重要支架,没有文献的论文是不具备说服力的。

“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南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认为“文,典籍也;献,贤也”。 意为有历史意义或研究价值的书籍。(参考于《汉典》)

在现代社会中,文献的载体方式不仅限于书籍,还包括图画,声音,视频等等,它是前人留下真实数据的一种手段,也为后人提供大量的知识基础。所以,学术论文对于参考文献的引用也反映了作者对于所写论点的了解程度及本身的学术素养,通过阅读,整理,研究前人留下的经验和成就,来论证如今自己得到的观点才能让论文变的真实可信。如果文章随意的信口开河,没有任何数据论证,那么其文章也就不存在任何被后人研究及引用的价值,后人也无法了解前人当年的真实情况。

文献也分为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

零次文献最具影响和参考价值,它代表的是最原始的数据记录,最能体现真实性和依据,在论文中一般体现在作者本身,比如通过大量实验所得的数据。

一次文献一般出现在具有官方证实的网站、报刊等地方,一般影响一个时代的著作或者实验都可以作为强有力的一次文献借鉴在自己的文章中,例如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二次文献是对于一次文献的加工所产生的结果,例如将一次文献整理和归纳后所得到的出版物和作品,例如学术年度报告总结、数据报告手册等编纂过的文章都可以称之为二次文献。

文献不光对于大学论文的意义重大,也是人们窥探过去的真实依据,它不光作为一种真实的数据存在,也是一种文化传承,是重要的人类瑰宝。

对于许多的毕业生来说,撰写一篇合格的论文应该是非常困难的,因为现在许多的学校对于论文的要求不断的提升,所以导致论文的书写存在很多的限制,不能够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个人能力。那么就应该在书写论文之前去进行一些资料的考察,搜寻更多的相关文献,更好的提升论文的水准。首先,我们应该从一个正规的途径搜集一些相关的文献,而不是简单的从网络平台上去进行信息的收集,这样才能够保证相关文献的正规性,因为这些文献是需要直接的应用到文章当中的,如果一些相关的内容没有得到公开的认证的话,那么就不应该起到一个证明的效果,不能够真实的去进行相关论点的证明。然后,搜集来大量的相关文献之后,应该根据文献的主要内容进行一个具体的排列和分类,那么就可以清楚的知道,每一种文献它具有怎样的代表性意义,在文章当中引用的时候会更加的方便。而且为了保证论文的重复率不会过高,在引进相关文献的时候不能够直接带入,需要将相似的内容进行一个具体的整合,选择一个全新的表达的方式。有的毕业生因为平时没写过论文,可能再怎么运用文献资料上没什么技巧,可能只是单纯的将想要的内容复制下来,这样查重肯定是不能过关的。建议可以到中国论文网找经验丰富的专业老师帮忙指导,尤其是在初稿都不知道怎么下手的情况下,可能怕写的太差导师会意见太大,这个时候有中国论文网的老师指导,起码总体上更像模像样一些。

参考文献是指在学术研究过程中论文作者对某项著作或论文的整体进行借鉴或参考。它们不仅反映了论文的学术接受度和作者的科学态度和素质,也反映了论文本身的内涵和价值。它们还可以指导读者的进一步研究,避免重复工作,有重要的信息价值和学术价值。①体现研究者研究的基础。参考文献既可以反映论文的真实性与广泛性的研究依据,也可以反映论文的出发点。论文研究工作是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大部分的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都是对前人研究成果或研究成果的延续、深化和发展。所以,在论文中所涉及到的研究背景、原因和目的等进行的阐述,有必要对以往的工作进行评价。为读者评价论文价值和水平提供客观依据。②反应研究的差异。参考文献可以很容易地将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与前人的研究成果区分开来。虽然论文的研究成果是作者自己写的,但是在解释和论证中引用前人的研究成果是不可避免的,其中包括方法、观点、数据和其他资料,如果将引用部分进行标记,那么其他人的研究成果就会非常清楚。体现了自己的研究能力、创新和价值。③尊重他人的知识成果。参考文献是前人研究成果的一种表现。引用参考文献是论文作者的权利,而记录参考文献是法律义务。引用前人的数据时应列出引用的参考文献。正确引用参考文献不仅表明论文作者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也避免了抄袭和剽窃他人的嫌疑。如果引用他人的学术观点、数据、资料、结论等,但是又不真实、准确、规范的标明出处,作者就会被认为缺乏学术道德修养,被认为是剽窃或剽窃。④体现科学态度和索引作用。在撰写论文时引用和借鉴他人的科研成果是正常的,这是任何严谨的科研人员都无法回避的。对参考文献的真实、规范的标注可以说是所有作者都应该具备的素养。这不仅表明作者尊重知识和科学的态度和素质,而且为同一研究方向的人提供了参考信息。方便检索和查找相关书籍和资料。对论文中的引文有较为详细的理解,启发了他们的思维,便于进一步的学术研究。⑤节省论文的篇幅。在论文中,作者引用或借鉴他人的方法和观点来支持他将要展开的论点。如果他把所涉及的所有内容都写下来,有时很容易使论文的内容繁琐,重点不明。正确列出所有引用的参考文献,在论文中所有表述的内容凡是已有文献作者,则不需要详细描述,只需要标注参考文献即可。这不仅精练了语言,缩短了篇幅,还可以避免陈述和材料的堆积,使论文容易满足篇幅短、内容细的要求。⑥为读者推荐一批精选文献。参考文献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些问题线索,帮助査阅原创文献,进一步研究作者引用的内容,从而验证自己的观点,解决自己的需要。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作用是什么

时间过得真快,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学生们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比较正规的、比较重要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作用是什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作用是什么

论文的参考文献又叫参考书目,它是指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所査阅参考过的著作和报纸杂志,它应列在毕业论文的末尾,也是学生在进行论文研究中为说明问题、引证论据等目的而直接或间接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而做的必要标注,用来表明所引用内容的所有者和出处,可以保护文献作者的知识产权,完整的参考文献是论文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论文一起构成了严满的科学研究过程的完整表达形态。它既体现论文在学术上的承接关系和作者的科学态度和品质,又反映论文本身的内涵和价值,还能为读者的进一步研究指引方向,可避免重复劳动,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情报价值。也表明学生已读过的参考文献运料,提供特定主题的相关资料,方便读者研究。作为一篇毕业论文的研究是否有创新、是否有价值,取决于它对主题研究发展的影响,也取决于国内外同行的反映。

对于一篇完整的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是不可缺少的。归纳起来,参考文献的目的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下图):

第一,反映研究者的研究基础。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真实、广泛的研究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涑度。论文研究工作都有继承性,现有的研究都是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今人的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一般都是前人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的继续、深化和发展。因此,在论文中涉及研究的背景、理由、目的等的阐述,必然要对过去的工作进行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论文导师(或答辩老师)、编者和读者评估论文的价值和水平提供了客观依据。

第二,体现研究的区别。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毕业论文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论文的研究成果虽然是学生自己写的,但在阐述和论证过程中免不了要引用前人的成果,包括观点、方法、数据和其他资料,若对引用部分加以标注,则他人的成果将表示得十分清楚。这样不仅体现自己的研究能力,也体现自己的创新和价值。

第三,尊重前人和他人的知识成果。参考文献是前人研究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引用参考文献是论文作者的权利,而着录参考文献则是其法律义务,引用了前人的资料,必须列出参考文献,这不仅表明了论文作者对他人劳动的尊重,而且也免除了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嫌疑。如果论文中引用了他人的学术观点、数据、材料、结论等,而又没能如实、准确、规范地标注出处,则会被认为作者缺乏学术道德修养,会被认为是抄袭或剽窃行为。

第四,反映科学态度和索引作用。毕业论文引用、参考、借鉴他人的科研成果,都是很正常的,这也是任何一位治学严谨的科研工作者不容回避的。如实、规范地标注参考文献可以说是每一位学生必备的素养,它不仅表明论文作者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他人的科学态度和品质,也可为同一研究方向的人提供文献信息,可方便地检索和查找有关图书资料,以对该论文中的引文有更详尽的了解,启发其思维,便于开展进一步的学术研究。

第五,向读者推荐一批经过精选的文献。参考文献能为读者深人探讨某些问题提供有关文献的线索,帮助其査阅原始文献,进一步研读作者引用的内容,以求证自己的观点和解决自己的餺求。

第六,节省论文篇幅。在论文中,作者引用或借鉴别人的方法和观点来佐证自己将要展开的论点等,如果把所涉及的内容全都写下来,有时候容易造成论文内容繁琐、重点不明。正确列出了所引的参考文献,论文中所擗表述的内容凡已有文献所载者不必详述,只需标注参考文献即可解决。这不仅精练了语言,节省了篇幅,而且避免了一般性表述和资料堆积,使论文容易达到篇幅短、内容精的要求。

2、[知识拓展]

1.硕士论文致词

当我从一个默默的湘中小城来到省城长沙,踏入当时的长沙铁道学院时,运气便把我和这片安静的校园紧紧地拴在了一起,一晃便是七年,人生能有多少个七年啊,我很庆幸这段最美妙的青春年华都留在了母校。我爱你,中南大学铁道学院!

在举笔行将实现这篇致谢的时候,我猛然察觉本人即刻将分开校园,人生又将写下新的篇章。在这告别之际,只管恋恋不舍,却很爱护,因为在我的性命中有那么多可亲可敬可恨的人值得感谢。

首先,我要感谢我爱戴的导师——吴小萍教学。从本科毕业设计开端便师从于吴小萍传授,老师给我最大的印象便是待人和颜悦色、治学谨严。在三年的研讨生生活中,很荣幸又得到老师的抬爱,师恩如母,永刻于心。难忘老师漂亮的心灵和身影,难忘老师给予国度重点课题研究的机遇,难忘老师刚强的性情与不屈的意志。做为我的导师,感谢您对我科研学习上的严格与教诲;做为我的长辈,感谢您给予我母亲般的关怀与香甜可口的饭菜;做为我的友人,感谢您对我知心好友般的促膝而谈以及耐烦地倾听我的心声。此刻,仿佛无奈用语言来形容我的感激之情,惟愿师生情义毕生连续。祝贺老师及家人健康快乐,永远幸福!

对我学业最支持确当然是父母,感谢你们竭尽所能地为我供给良好的学习环境,给予了我健康的体格,诚朴正派的品德,这些都是我受益毕生的财产。我敬爱的弟弟,感谢你对哥哥的爱,我很爱你,愿你学习提高,你是我最大的挂念与盼望。感谢爷爷奶奶和所有亲人们给予我成长的关怀,祝你们永远健康安全。

衷心感谢问难委员会的各位老师们,你们百忙之中抽出时光来审视论文,为我指导迷津;感谢王卫东老师和蒲浩老师平时对我的关心与领导,谢谢你们。

感谢刘虹师姐、杨晓宇师兄在我考研时对我的帮助;感谢秦曦青师姐的济困解危,谢谢你在我找工作的时候给予的鼎力帮助;感谢冉冒平、杨舟、李俊芳、郑小燕和陈剑伟多少位师兄师姐,还有李洪旺、李文、苏卿、梅盛四位师弟师妹在学习上的帮助;感谢我的五位同门破国,洪强,松真,小乔,小可恶,恰是因为你们这三年来的陪同,在一起开心玩闹,相互倾听,计划将来,从此我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愿我们的友情地久天长;感谢和我朝夕相处的同寝室三年的华仔和中流,能与你们共处一室相处三年也是缘分,谢谢你们在学习上对我的赞助,还有生活上对我的关心,我们相知相惜,毕业也不会使得我们由于分隔两地而显得那么的遥远。

感谢我的本科同窗兼挚友兰玉、陈轶君、赵练横、杨峰、付黎龙、马玉林,谢谢你们平时对我的关怀与辅助;感谢远在德国的挚友谢欢,谢谢你帮找到了须要的参考文献;感谢那群与我在篮球场上一起奔驰的'矫健身影,刘竞、老秦、罗玉、高杰、西岳、友华、阿根、老卢、凳子、朝辉、周峰等等;感谢那些跟我一起骑单车在春天里驰骋的飒爽雄姿,曲曲、祝志恒、胡文军、方薇等等。感激在大学里给予我家个别暖和的一个个搭档们,兄弟们,与你们在一起的日子我毕生难忘,与你们在一起的日子里我的生涯一丝都不孤寂。为了幻想和恋情,我们每个人做出了不同的决定,祝愿咱们都能快活,今后再相聚,我们干杯!

感谢中铁十七局的结拜兄长韦兄,谢谢你始终以来对我的支撑与激励;感谢南海舰队的良知陈巍,谢谢你一路走来的陪伴,愿你我早日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感谢中铁十七局的曹总对我关心与厚爱,谢谢您为我做的所有,愿你及您的家人健康快乐;感谢华南理工的老乡小新每次热忱地招待,让我异乡也感触到故乡般的温暖;感谢铁四院的孙泽兵给予我在实习时的帮助与关心;感谢怀化铁路公司的春晓阿姨对我对于生命以及如何看待生活的教导;感谢当年工作在赣龙铁路线上的工班长黄文化,谢谢你颇有哲理的故事,从此拧亮了我心中的明灯。

2.参考文献书写技巧

把光标放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在菜单栏上选“插入|脚注和尾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点击“选项”按钮修改编号格式为阿拉伯数字,位置为“文档结尾”,确定后Word就在光标的地方插入了参考文献的编号,并自动跳到文档尾部相应编号处请你键入参考文献的说明,在这里按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添加相应文献。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以word2007为例,可以在插入尾注时先把光标移至需要插入尾注的地方,然后点击 引用-脚注下面的一个小箭头,在出现的对话框中有个自定义,然后输入中括号及数字,然后点插入,然后自动跳转到本节/本文档末端,此时再输入参考文献内容即可。

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

不要以为已经搞定了,我们离成功还差一步。论文格式要求参考文献在正文之后,参考文献后还有发表论文情况说明、附录和致谢,而Word的尾注要么在文档的结尾,要么在“节”的结尾,这两种都不符合我们的要求。解决的方法似乎有点笨拙。首先删除尾注文本中所有的编号(我们不需要它,因为它的格式不对),然后选中所有尾注文本(参考文献说明文本),点“插入|书签”,命名为“参考文献文本”,添加到书签中。这样就把所有的参考文献文本做成了书签。在正文后新建一页,标题为“参考文献”,并设置好格式。光标移到标题下,选“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为“书签”,点“参考文献文本”后插入,这样就把参考文献文本复制了一份。选中刚刚插入的文本,按格式要求修改字体字号等,并用项目编号进行自动编号。

打印文档时,尾注页同样会打印出来,而这几页是我们不需要的。当然,可以通过设置打印页码范围的方法不打印最后几页。这里有另外一种方法,如果你想多学一点东西,请接着往下看。

选中所有的尾注文本,点“格式|字体”,改为“隐藏文字”,切换到普通视图,选择“视图|脚注”,此时所有的尾注出现于窗口的下端,在“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尾注分割符”,将默认的横线删除。同样的方法删除“尾注延续分割符”和“尾注延续标记”。删除页眉和页脚(包括分隔线),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首先删除文字,然后点击页眉页脚工具栏的“页面设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上点“边框”,在“页面边框”选项卡,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本节”;“边框”选项卡的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段落”。切换到“页脚”,删除页码。选择“工具|选项”,在“打印”选项卡里确认不打印隐藏文字(Word默认)。

注:以上在word中的处理是比较常用的做法,不过作者需要了解,投稿稿件是word格式或pdf格式或wps格式,但是很多期刊是用方正排版系统排版的,二者不“兼容”。因此,作者的word投稿只是编辑部排版的原稿,排版问题作者无需太过担心;而作者如想要编辑部出刊前最后的电子稿(有些作者着急要清样或已经排版的电子稿)其实也没有太大意义,因为没有方正的软件就无法打开这个电子稿。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