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香港权威期刊

发布时间:

香港权威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交流平台 中国学术期刊网有限公司是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以期刊数据为基础,联合科技期刊社和科技文献出版社发起组建的高新技术公司。 中国学术期刊网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家以信息服务为核心的股份制高新技术企业,是在互联网领域,集信息资源产品、信息增值服务和信息处理方案为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商。 公司以客户为导向,依托强大的数据采集能力,应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和检索技术,为科技界、企业界和政府部门提供高质量的信息资源产品。在丰富信息资源的基础上,中国学术期刊网还运用先进的分析和咨询方法,为用户提供信息增值服务,并陆续推出企业竞争情报系统、通信、电力和医药行业竞争情报系统等一系列信息增值产品,以满足用户对深度层次信息和分析的需求,为用户确定技术创新和投资方向提供决策。 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作为国内第一批开展互联网服务的企业之一,中国学术期刊网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中国第一的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知识的全面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中国全民信息素质的成长。

《香港杂志列表综合周刊》、《Lisa味道Family》、《FACE》、《ComputerWorldHK》、《电脑时代》。额外还包括香港杂志大全:《生活月刊》、《milk新潮流》、《时装》、《凤凰生活》、《健康时尚》、详细介绍了香港杂志适读人群、出版单位、出版周期等。

报刊:明报、星岛、苹果、东方、太阳、经济、信报、成报、新报杂志:一周刊、东周刊、明报周刊、明报月刊、经济月刊

香港的期刊

根据黄康显的统计,“由1946年5月《青年知识》创刊,到该刊于1949年8月结束为止的40个月内,香港共有12种期刊出现过,出版的总期数是137,亦即是平均每月有三种以上期刊出现”。这些文学期刊有:(1)《青年知识》半月刊,1946年5月—1949年8月,共出版48期,由黄秋耘、张铁生主编;(2)《文艺丛刊》,1946年9月—12月,共出版两辑,由周钢鸣主编;(3)《野草》月刊,1946年10月—1948年9月,共出版12期,由夏衍、宋云彬、孟超,秦似、聂绀弩主编;(4)《文艺通讯》,创刊时间未详,1948年停刊,共出版13期,由文协香港分会主编;(5)《文艺生活》月刊,1947年1月—1949年5月,共出版29期,由司马文森、陈残云主编;(6)《新诗歌》丛刊,1947年1月—1948年5月,共出版9辑,由香港新诗歌社主编;(7)《野草》文丛,1948年2月—8月,共出版4辑,由《野草》月刊原班人马主编;(8)《中国诗坛》,1948年3月—5月,共出版3辑,由黄宁婴主编;(9)《大众文艺丛刊》,1948年3月—1949年1月,共出版6辑,由周而复、邵荃麟、冯乃超主编;(10)《海燕文艺丛刊》,1948年6月—1949年1月,现已知出版2辑,由新界达德学院文学系主编;(11)《小说》月刊,1948年7月—1949年6月,共出版8期,由茅盾主编,以群、适夷、周而复、葛琴、蒋牧良等任编委;(12)《新文化丛刊》,1948年9月—10月,共出版2期,由生活书店主编。

上述12种期刊中,寿命最长的是《青年知识》半月刊,最短的是《新文化丛刊》,其中,短寿的占一半左右。另外,从主阵的人员看,除《中国诗坛》由黄宁婴、陈残云、李育中等主编及撰稿外,其余的均由粤港之外的内地南来作家主持。

重要的刊物有《红豆》。一、20、30年代的香港文学五四新文学对香港影响甚微。20年代,现代香港文学逐步发生。1928年香港第一本新文学杂志《伴侣》创刊,培植了香港第一-批 新文学作者; 1929年,香港第一个文学社团“岛上社”成立,有力推动了新文学在香港的发展。30年代,是香港新文学的勃兴时期。新文学刊物大量涌现,大量新文学作品发表,初步显示了香港.新文学的成就。重要的刊物有《红豆》,重要的作家有侣伦等。二、抗战时期的香港文学1937年抗战爆发后,一些内地文化人士避战乱南迁至港,如巴金、茅盾、戴望舒、萧红、端木蕻良、叶灵凤、施蜇村、夏衍、林语堂、萧乾、郁达夫、巴人、陈残云等。南来作家对香港的文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取得了丰硕的创作成果,使香港的新文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这些作家写于香港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茅盾的《腐蚀》、萧红的《呼兰河传》、端木蕻良的《大时代》、夏衍的《春寒》等;中篇小说有许地山的《玉官》;短篇小说有萧红的《后花园》、《小城三月》等;散文有茅盾的《劫后拾遗》、楼适夷的《香港的忧郁》等;诗歌有戴望舒《我的记忆》、《望舒草》 、《灾难的岁月》、袁水拍的《后街》等。

国内认可香港期刊,因为在我国内香港是一个比较大的城市,而且香港是非常富有的,所以国内认可香港期刊

从1931年至1937年之间,又有《激流》、《春雷》、《今日诗歌》、《新命》、《晨光》、《时代风景》、《时代笔语》、《文艺漫话》、《南风》等刊物在香港问世。值得一提的是,《激流》并不像《伴侣》那样“以内容严整取胜,而是以态度之勇敢博得人的注意”,它的“香港文坛小话”一栏,“毅然地向所谓香港文坛算旧帐,向‘旧文坛’的盘踞者作正面的攻击”,这样的精神,“为前此的刊物所未见”,“也是那时候不得不有的精神”。1933年,由于受到国内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影响,香港文坛出现了以发展和巩固“普罗”文学为旗帜的《春雷》和《小齿轮》杂志,《小齿轮》由鲁衡主编,他把刊物列为工农革命文学的一部分。《小齿轮》刊登的主要是短篇小说、诗歌和散文,内容也是严肃的,但也只办了一期便停刊了。

这一时期香港的文学期刊,维持的时间最久,且跨越了30年代中期,作者群亦跨越了30年代香港文坛主力“岛上社”成员的,就是1933年12月创刊的《红豆》月刊,它一直到1936年8月出版第4卷第6期后才停刊。该刊由梁国英药局主办,以纯文学为主,封面特地印上“诗与散文月刊之始”字样,是香港文学期刊中最具文学色彩和学术气氛的一份刊物。它的作者群包括侣伦、李育中、芦荻、路易士、林英强、陈江帆、侯汝华等人。1935年来到香港大学担任文学院院长的作家许地山教授,翌年在《红豆》发表了《老鸦嘴》,为新文学助阵。可是,这也是该刊的最后一期,因为不合香港政府的出版条例而枯萎了。《红豆》在当时很受读者的喜爱,停刊之后,对香港新文学的发展,以及对许多的读者和作者而言,都是个不小的损失。

从创作的实绩来看,从1927年香港新文学最初的这十年间,香港的文学青年从新文学的拓荒、萌芽到兴起,从脱出新旧文学并行交替的格局到走出浑沌,迈向新文学的第一步,其创作的水平显然是在不断地提高。特别是30年代以后出现的作品,与20年代中后期相比较,题材日渐广阔,其中一些作品比较真实地反映了香港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认识价值。在艺术手法上,对于形象的塑造和白描手法也逐渐趋向自然和熟练。虽然,在吸取外国文学营养的过程中,还比较明显地出现模仿的痕迹,甚至于十足地欧化,但也有一些运用得比较自然的作品。

尽管,这一时期香港的文学青年受着中国新文学的启迪,学习并且摹仿了郁达夫以及创造社、太阳社等作家的风格,学习并且摹仿了沈从文的小说手法和新月派诗歌艺术,但他们大部分是借他山之石,表达自己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自己的切身感受。

这一时期香港的文学青年出版了一些作品集,基本上以诗歌为主。其中有陈江帆的《南国风》,路易士的《行过的生命》和《上海飘流曲》,林英强的《蝙蝠星》、侯汝华的《海上谣》、伦冠的《夜航》等。可见,新诗在当时的文学青年中,还是比较喜欢接受和学习的。

香港著名期刊

你好,香港财经类的杂志有:《每周财经动向》、《经济一周》此外,香港的主要报章都会有财经版的,但如果是比较集中报导财经新闻的是《信报'》和《经济日报》,而信报亦有一份《信报月刊》专门讨论财经的。而《经济日报》比信报历史较短,它每个星期一都会附送一份《投资理财》的周刊,普通的投资者会较爱看, 因为相对来说比较浅易。如果以上回答能帮助到你,请记得随手点“满意回答” Y(^_^)Y

根据黄康显的统计,“由1946年5月《青年知识》创刊,到该刊于1949年8月结束为止的40个月内,香港共有12种期刊出现过,出版的总期数是137,亦即是平均每月有三种以上期刊出现”。这些文学期刊有:(1)《青年知识》半月刊,1946年5月—1949年8月,共出版48期,由黄秋耘、张铁生主编;(2)《文艺丛刊》,1946年9月—12月,共出版两辑,由周钢鸣主编;(3)《野草》月刊,1946年10月—1948年9月,共出版12期,由夏衍、宋云彬、孟超,秦似、聂绀弩主编;(4)《文艺通讯》,创刊时间未详,1948年停刊,共出版13期,由文协香港分会主编;(5)《文艺生活》月刊,1947年1月—1949年5月,共出版29期,由司马文森、陈残云主编;(6)《新诗歌》丛刊,1947年1月—1948年5月,共出版9辑,由香港新诗歌社主编;(7)《野草》文丛,1948年2月—8月,共出版4辑,由《野草》月刊原班人马主编;(8)《中国诗坛》,1948年3月—5月,共出版3辑,由黄宁婴主编;(9)《大众文艺丛刊》,1948年3月—1949年1月,共出版6辑,由周而复、邵荃麟、冯乃超主编;(10)《海燕文艺丛刊》,1948年6月—1949年1月,现已知出版2辑,由新界达德学院文学系主编;(11)《小说》月刊,1948年7月—1949年6月,共出版8期,由茅盾主编,以群、适夷、周而复、葛琴、蒋牧良等任编委;(12)《新文化丛刊》,1948年9月—10月,共出版2期,由生活书店主编。

上述12种期刊中,寿命最长的是《青年知识》半月刊,最短的是《新文化丛刊》,其中,短寿的占一半左右。另外,从主阵的人员看,除《中国诗坛》由黄宁婴、陈残云、李育中等主编及撰稿外,其余的均由粤港之外的内地南来作家主持。

香港法律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交流平台 中国学术期刊网有限公司是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以期刊数据为基础,联合科技期刊社和科技文献出版社发起组建的高新技术公司。 中国学术期刊网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家以信息服务为核心的股份制高新技术企业,是在互联网领域,集信息资源产品、信息增值服务和信息处理方案为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商。 公司以客户为导向,依托强大的数据采集能力,应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和检索技术,为科技界、企业界和政府部门提供高质量的信息资源产品。在丰富信息资源的基础上,中国学术期刊网还运用先进的分析和咨询方法,为用户提供信息增值服务,并陆续推出企业竞争情报系统、通信、电力和医药行业竞争情报系统等一系列信息增值产品,以满足用户对深度层次信息和分析的需求,为用户确定技术创新和投资方向提供决策。 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作为国内第一批开展互联网服务的企业之一,中国学术期刊网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中国第一的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知识的全面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中国全民信息素质的成长。

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快速提升,国内的高校竞争力越来越强,一般你要看你要进的学校要求你发什么样的期刊 每个学校要求不同 有一些高校是并不认可的

刊宪的“宪”,指的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宪报》,刊宪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相关法律法条经上述宪报发布。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宪报》原称《香港政府宪报》(1841年5月1日—1997年6月30日),香港回归祖国后改称《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宪报》(1997年7月1日—至今),是香港政府发布公告、启事及法例等的官方出版物。宪报由政府物流服务署发行,受命于其署长及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

香港的所有条例及附属法例,都要在宪报刊登(通称“刊宪”)之后,才开始生效。早于1841年英国占领香港后,便已经有《香港宪报》的出现,当时中文译为《辕门报》或《香港辕门报》。

刊登作品内容要求

来稿内容、字数不限,任何形式皆可,如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评论、论文、游记等。

投稿作品必须出自原创,并且在中国期刊网首发,不得作假,一经发现,将取消作者的投稿资格,情节严重者,将在首页进行公布。

投稿者若有抄袭、模仿他人作品等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或者稿件内容侵犯他人名誉权、隐私权、人格权的,由投稿者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中国期刊网概不负责。

作品发表要求:期刊保留审稿、退稿和修改稿件的一切权力。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宪报

刊宪是指《国歌条例》,2020年6月12日刊宪生效。11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基本法)第四十八条第三款,签署经特区立法会通过的《国歌条例》。《国歌条例》将于今日(6月12日)刊宪公布,之后即时正式生效。

据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11日消息,林郑月娥说,国歌与国旗、国徽一样,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香港特别行政区作为国家不可分离的部分,立法维护国歌的尊严,是特区应有之义。

林郑月娥表示,很高兴《国歌条例》6月12日正式刊宪生效,标志着特区履行宪制责任,亦体现“一国两制”的精神。

《国歌条例》为奏唱、保护及推广国歌订定条文,以维护国家的尊严,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弘扬爱国精神。《国歌条例》所订明的罪行只涉及不当使用国歌,或公开、故意、意图侮辱国歌的行为。

扩展资料: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2017年9月1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国歌法》),并于同年11月4日将《国歌法》列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

根据香港基本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凡列于香港基本法附件三的全国性法律,由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当地公布或立法实施。考虑到香港的普通法法律制度,以及香港的实际情况,特区政府决定以本地立法形式在香港实施《国歌法》。

特区立法会于2019年1月和2020年5月分别完成《国歌条例草案》首读、二读程序,并于6月4日三读通过该草案。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国歌条例》,今天刊宪生效!

香港期刊杂志

重要的刊物有《红豆》。一、20、30年代的香港文学五四新文学对香港影响甚微。20年代,现代香港文学逐步发生。1928年香港第一本新文学杂志《伴侣》创刊,培植了香港第一-批 新文学作者; 1929年,香港第一个文学社团“岛上社”成立,有力推动了新文学在香港的发展。30年代,是香港新文学的勃兴时期。新文学刊物大量涌现,大量新文学作品发表,初步显示了香港.新文学的成就。重要的刊物有《红豆》,重要的作家有侣伦等。二、抗战时期的香港文学1937年抗战爆发后,一些内地文化人士避战乱南迁至港,如巴金、茅盾、戴望舒、萧红、端木蕻良、叶灵凤、施蜇村、夏衍、林语堂、萧乾、郁达夫、巴人、陈残云等。南来作家对香港的文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取得了丰硕的创作成果,使香港的新文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这些作家写于香港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茅盾的《腐蚀》、萧红的《呼兰河传》、端木蕻良的《大时代》、夏衍的《春寒》等;中篇小说有许地山的《玉官》;短篇小说有萧红的《后花园》、《小城三月》等;散文有茅盾的《劫后拾遗》、楼适夷的《香港的忧郁》等;诗歌有戴望舒《我的记忆》、《望舒草》 、《灾难的岁月》、袁水拍的《后街》等。

从1931年至1937年之间,又有《激流》、《春雷》、《今日诗歌》、《新命》、《晨光》、《时代风景》、《时代笔语》、《文艺漫话》、《南风》等刊物在香港问世。值得一提的是,《激流》并不像《伴侣》那样“以内容严整取胜,而是以态度之勇敢博得人的注意”,它的“香港文坛小话”一栏,“毅然地向所谓香港文坛算旧帐,向‘旧文坛’的盘踞者作正面的攻击”,这样的精神,“为前此的刊物所未见”,“也是那时候不得不有的精神”。1933年,由于受到国内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影响,香港文坛出现了以发展和巩固“普罗”文学为旗帜的《春雷》和《小齿轮》杂志,《小齿轮》由鲁衡主编,他把刊物列为工农革命文学的一部分。《小齿轮》刊登的主要是短篇小说、诗歌和散文,内容也是严肃的,但也只办了一期便停刊了。

这一时期香港的文学期刊,维持的时间最久,且跨越了30年代中期,作者群亦跨越了30年代香港文坛主力“岛上社”成员的,就是1933年12月创刊的《红豆》月刊,它一直到1936年8月出版第4卷第6期后才停刊。该刊由梁国英药局主办,以纯文学为主,封面特地印上“诗与散文月刊之始”字样,是香港文学期刊中最具文学色彩和学术气氛的一份刊物。它的作者群包括侣伦、李育中、芦荻、路易士、林英强、陈江帆、侯汝华等人。1935年来到香港大学担任文学院院长的作家许地山教授,翌年在《红豆》发表了《老鸦嘴》,为新文学助阵。可是,这也是该刊的最后一期,因为不合香港政府的出版条例而枯萎了。《红豆》在当时很受读者的喜爱,停刊之后,对香港新文学的发展,以及对许多的读者和作者而言,都是个不小的损失。

从创作的实绩来看,从1927年香港新文学最初的这十年间,香港的文学青年从新文学的拓荒、萌芽到兴起,从脱出新旧文学并行交替的格局到走出浑沌,迈向新文学的第一步,其创作的水平显然是在不断地提高。特别是30年代以后出现的作品,与20年代中后期相比较,题材日渐广阔,其中一些作品比较真实地反映了香港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认识价值。在艺术手法上,对于形象的塑造和白描手法也逐渐趋向自然和熟练。虽然,在吸取外国文学营养的过程中,还比较明显地出现模仿的痕迹,甚至于十足地欧化,但也有一些运用得比较自然的作品。

尽管,这一时期香港的文学青年受着中国新文学的启迪,学习并且摹仿了郁达夫以及创造社、太阳社等作家的风格,学习并且摹仿了沈从文的小说手法和新月派诗歌艺术,但他们大部分是借他山之石,表达自己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自己的切身感受。

这一时期香港的文学青年出版了一些作品集,基本上以诗歌为主。其中有陈江帆的《南国风》,路易士的《行过的生命》和《上海飘流曲》,林英强的《蝙蝠星》、侯汝华的《海上谣》、伦冠的《夜航》等。可见,新诗在当时的文学青年中,还是比较喜欢接受和学习的。

你好,香港财经类的杂志有:《每周财经动向》、《经济一周》此外,香港的主要报章都会有财经版的,但如果是比较集中报导财经新闻的是《信报'》和《经济日报》,而信报亦有一份《信报月刊》专门讨论财经的。而《经济日报》比信报历史较短,它每个星期一都会附送一份《投资理财》的周刊,普通的投资者会较爱看, 因为相对来说比较浅易。如果以上回答能帮助到你,请记得随手点“满意回答” Y(^_^)Y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