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需谨慎,中国医学前沿或许如网友说的是电子版,没有实体杂志,不过我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查不到信息,知网有收录,是不是核心,我只能说不是北大和南大的核心,在具体的我就没有查了,不过你可以查一下网友说的核心目录里是否有,另外你应该确认的是电子版的期刊,哪怕是核心的,你们单位承认吗?没有实体杂志的啊?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查询路径
官网。护理前沿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发行的,是正规期刊。护理前沿在官网买。护理前沿杂志是由山西医学期刊社主办,是省级刊物。
朋友您好 网络投稿需谨慎 案泛滥 选择正规杂志社 我是杂志社编辑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承办的一本集纸版、光盘、网络、手机报、微博、微信等多位一体的国家级期刊,创刊于2008年9月,现为月刊,ISSN 1674-7372,CN 11-9298/R,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82-136,定价:20元/期,2013年9月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医学前沿是一本综合医学期刊,致力于发表关于临床和基础医学最新进展的原创研究和评论文章,重点关注流行病学,中医学,转化研究,医疗保健,公共卫生和健康政策。该期刊采用严格的同行评审和编辑流程,以确保手稿的科学准确性,新颖性和重要性。医学前沿致力于通过更新医学进展,分享疾病控制和治疗经验以及就卫生政策,医疗服务交换意见,通过全球医疗,疾病预防和科学研究专业人员之间的沟通来促进健康和医疗保健和医疗改革。
《医学前沿》期刊(Frontiers of Medicine, formerly known as Frontiers of Medicine in China)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德国施普林格公司海外发行的Frontiers系列英文学术期刊之一,以网络版和印刷版两种形式出版,于2007年1月创刊,季刊。本刊属英文医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为中国工程院院刊 ,联合主办单位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主编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陈赛娟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杨宝峰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学系陈孝平教授。报道领域包括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转化研究、流行病学、中医学、公共卫生、医疗卫生政策。文章类型分Editorial (社论)、News & Views (新闻视点)、Reviews(综述)、Mini-reviews (短篇综述)、Research Articles (原创性研究论文)和Case Report (病例报告)。本刊采用严格的同行评议审稿机制,不收取作者任何费用,出版方式上采用在线优先出版(Online First)形式,保证文章以最快速度发表。该刊已被Medline/PubMed、SCOPUS和CSCD等收录。 中文刊名:《医学前沿》曾用中文刊名:《中国医学前沿》英文刊名:Frontiers of Medicine曾用英文刊名:Frontiers of Medicine in China更名时间:2011年1月1日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出版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海外发行:德国施普林格公司 ISSN(印刷版):2095-0217ISSN(网络版):2095-0225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1-5983/R期刊语种:英文创刊年:2007年出版周期:季刊邮发代号:80-967主编:陈赛娟 杨宝峰 陈孝平
不是正规杂志
发现新物种不见得都是好事。
发现新物种看起来是好事,但是频繁出现新物种说明我们的耐以生存的环境正在快速改变,自然界已经不再是原先人类已知的世界,有可能一些潜在细胞、基因、病毒等因素发生了变异,未来可能遭受更大的危险。同时,人们对待新出现的东西总是抱着好奇的心态去研究它,但出现的多了,谁也不能确定会不会破坏生态平衡,会不会对人类有害呢。科学家说这种“发现新物种”现象是在告诉人类要时刻警觉起来,地球的环境污染情况是很不容乐观的。
好,但又不完全好。好处在于:新物种的发现,对于生态保护和生物进化研究,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也证明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系统稳定、物种丰富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并得出对人类是否有害的结论,意义重大。不完全好在于:大千世界百杂碎,宏观人类还是太渺小,能力有限还有太多东西没有被发现,没有被发掘、创造出来,面对浩瀚的宇宙显得无力感,仿佛不可控。又仿佛存在即合理,只是上帝视角的一种设定罢了。不经令人遐想人类的尽头终究是哪般模样?
发现新物种不见得都是好事。
发现新物种看起来是好事,但是频繁出现新物种说明我们的耐以生存的环境正在快速改变,自然界已经不再是原先人类已知的世界,有可能一些潜在细胞、基因、病毒等因素发生了变异,未来可能遭受更大的危险。同时,人们对待新出现的东西总是抱着好奇的心态去研究它,但出现的多了,谁也不能确定会不会破坏生态平衡,会不会对人类有害呢。科学家说这种“发现新物种”现象是在告诉人类要时刻警觉起来,地球的环境污染情况是很不容乐观的。
1、 文稿要求内容精练、论点明确、数据可靠、行文流畅,“研究报告”、“综述”一般在3500字(2版)最多不超过3版(包括图、表)。英文摘要和英文题目必须是中文的译文(中文150~300字,外文不超过250个实词)、关键词(3~5个)、中图分类号(查阅“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作者单位及汉语拼音的作者姓名;“实验与技术”、“研究简报”要附英文题目及汉语拼音的作者姓名、单位名称;“论文摘要”等文章一般在1000字以内。2、 来稿请提供激光打印稿一式两份(A4纸小4号通栏打印,作者自留副本),并附作者工作单位证明介绍信。稿件须注明联系人详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等)、第一作者个人信息(性别、职称、所获学位、现研究方向等),以便处理稿件时能及时与作者联系。3、 文中所用计量单位及符号均按近期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书写,非许用单位,务请换算成许用单位。来稿务必做到清稿定稿。稿件中的外文字母、符号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的字母、数码、符号,位置高低应区别明显。容易混淆的字母、符号等在首次出现时,请用铅笔注明。4、 文中插图随文排(先见文,后见图)。曲线图一律要求电脑绘制;照片必须黑白分明,影像清楚,如是显微镜或电镜照片应注明倍数。文中画一方框,表明其插图位置,并将图题、图注写在方框下,图及照片大小一般不超过45mm×65mm;同一稿件图及照片尺寸尽可能相同,不用圆形照片;图片实际宽度(指印出后的横向长度,包括坐标轴的刻度值名称等在内)一般不超过70mm;特殊情况不超过125mm。图中文字、数字和符号应与正文一致,图题、表题(包括图表内项目)要注明英文。5、 论文第1页注脚处,请注明科研项目来源,并附课题号及受资助情况(各种科技发展基金、科技发展计划、重点实验室资助等,务必注明项目编号)及第一作者姓名、性别、职称、学位、研究方向等情况。本刊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及具有前沿课题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优秀论文将优先发表,并开展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本刊发表的论文,凡涉及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者,请及时与本刊联系,提供获奖复印件或单位证明。6、 参考文献仅限于公开发表的且是主要和最新的(最好近3年的),其排列顺序不分文种按论文中引用文献次序列出。研究报告限10篇以内,进展与综述限15篇以内。文献必须注明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著录如下:专著(书):著者(前3名,3名以上加“等”,下同).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讫页.期刊:著者.题(篇)名.刊名,出版年,卷(期):起讫页.会议录 论文集 论文汇编:著者.题(篇)名.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讫页.科学技术报告:著者.题(篇)名.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讫页.7、 为传播作者的学术思想和成果,本刊发表的文章均被认为已获得作者无稿酬提供情报检索期刊摘录转载的许可。8、 来稿需附单位介绍信、通讯地址、联系电话、邮政编码及电子信箱。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删改,一年刊登期内切勿一稿两投,稿件不退,请自留底稿。凡被本刊录用的稿件,将同地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录用。9、 来稿或订阅请邮局汇款寄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龙山街四段820号《微生物学杂志》编辑部;亦可银行汇款至工行朝阳市燕都支行,务必注明联系人姓名。
微生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在人类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资料显示: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据第一位。微生物导致人类疾病的历史,也就是人类与之不断斗争的历史。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人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新现和再现的微生物感染还是不断发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一些疾病的致病机制并不清楚。大量的广谱抗生素的滥用造成了强大的选择压力,使许多菌株发生变异,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人类健康受到新的威胁。一些分节段的病毒之间可以通过重组或重配发生变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每次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都与前次导致感染的株型发生了变异,这种快速的变异给疫苗的设计和治疗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而耐药性结核杆菌的出现使原本已近控制住的结核感染又在世界范围内猖獗起来。 微生物千姿百态,有些是腐败性的,即引起食品气味和组织结构发生不良变化。当然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它们可用来生产如奶酪,面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微生物非常小,必须通过显微镜放大约1000 倍才能看到。比如中等大小的细菌,1000个叠加在一起只有句号那么大。想像一下一滴牛奶,每毫升腐败的牛奶中约有5千万个细菌,或者讲每夸脱牛奶中细菌总数约为50亿。也就是一滴牛奶中可有含有50 亿个细菌。微生物能够致病,能够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发霉腐烂,但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最早是弗莱明从青霉菌抑制其它细菌的生长中发现了青霉素,这对医药界来讲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后来大量的抗生素从放线菌等的代谢产物中筛选出来。抗生素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一些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发酵,生产乙醇、食品及各种酶制剂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够降解塑料、处理废水废气等等,并且可再生资源的潜力极大,称为环保微生物;还有一些能在极端环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例如:高温、低温、高盐、高碱以及高辐射等普通生命体不能生存的环境,依然存在着一部分微生物等等。看上去,我们发现的微生物已经很多,但实际上由于培养方式等技术手段的限制,人类现今发现的微生物还只占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的很少一部分。 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也相当奥秘。例如健康人肠道中即有大量细菌存在,称正常菌群,其中包含的细菌种类高达上百种。在肠道环境中这些细菌相互依存,互惠共生。食物、有毒物质甚至药物的分解与吸收,菌群在这些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还不明了。一旦菌群失调,就会引起腹泻。 随着医学研究进入分子水平,人们对基因、遗传物质等专业术语也日渐熟悉。人们认识到,是遗传信息决定了生物体具有的生命特征,包括外部形态以及从事的生命活动等等,而生物体的基因组正是这些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因此阐明生物体基因组携带的遗传信息,将大大有助于揭示生命的起源和奥秘。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病原体的变异规律、毒力和致病性,对于传统微生物学来说是一场革命。 以人类基因组计划为代表的生物体基因组研究成为整个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而微生物基因组研究又是其中的重要分支。世界权威性杂志《科学》曾将微生物基因组研究评为世界重大科学进展之一。通过基因组研究揭示微生物的遗传机制,发现重要的功能基因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疫苗,开发新型抗病毒、抗细菌、真菌药物,将对有效地控制新老传染病的流行,促进医疗健康事业的迅速发展和壮大!从分子水平上对微生物进行基因组研究为探索微生物个体以及群体间作用的奥秘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思路。为了充分开发微生物(特别是细菌)资源,1994年美国发起了微生物基因组研究计划(MGP)。通过研究完整的基因组信息开发和利用微生物重要的功能基因,不仅能够加深对微生物的致病机制、重要代谢和调控机制的认识,更能在此基础上发展一系列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基因工程产品,包括:接种用的疫苗、治疗用的新药、诊断试剂和应用于工农业生产的各种酶制剂等等。通过基因工程方法的改造,促进新型菌株的构建和传统菌株的改造,全面促进微生物工业时代的来临。 工业微生物涉及食品、制药、冶金、采矿、石油、皮革、轻化工等多种行业。通过微生物发酵途径生产抗生素、丁醇、维生素C以及一些风味食品的制备等;某些特殊微生物酶参与皮革脱毛、冶金、采油采矿等生产过程,甚至直接作为洗衣粉等的添加剂;另外还有一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可以作为天然的微生物杀虫剂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通过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基因组研究,发现了一系列与抗生素及重要工业用酶的产生相关的基因。乳酸杆菌作为一种重要的微生态调节剂参与食品发酵过程,对其进行的基因组学研究将有利于找到关键的功能基因,然后对菌株加以改造,使其更适于工业化的生产过程。国内维生素C两步发酵法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菌株氧化葡萄糖酸杆菌的基因组研究,将在基因组测序完成的前提下找到与维生素C生产相关的重要代谢功能基因,经基因工程改造,实现新的工程菌株的构建,简化生产步骤,降低生产成本,继而实现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升。对工业微生物开展的基因组研究,不断发现新的特殊酶基因及重要代谢过程和代谢产物生成相关的功能基因,并将其应用于生产以及传统工业、工艺的改造,同时推动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 农业微生物基因组研究认清致病机制发展控制病害的新对策 据资料统计,全球每年因病害导致的农作物减产可高达20%,其中植物的细菌性病害最为严重。除了培植在遗传上对病害有抗性的品种以及加强园艺管理外,似乎没有更好的病害防治策略。因此积极开展某些植物致病微生物的基因组研究,认清其致病机制并由此发展控制病害的新对策显得十分紧迫。 经济作物柑橘的致病菌是国际上第一个发表了全序列的植物致病微生物。还有一些在分类学、生理学和经济价值上非常重要的农业微生物,例如:胡萝卜欧文氏菌、植物致病性假单胞菌以及我国正在开展的黄单胞菌的研究等正在进行之中。日前植物固氮根瘤菌的全序列也刚刚测定完成。借鉴已经较为成熟的从人类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组学信息筛选治疗性药物的方案,可以尝试性地应用到植物病原体上。特别像柑橘的致病菌这种需要昆虫媒介才能完成生活周期的种类,除了杀虫剂能阻断其生活周期以外,只能通过遗传学研究找到毒力相关因子,寻找抗性靶位以发展更有效的控制对策。固氮菌全部遗传信息的解析对于开发利用其固氮关键基因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环境保护微生物基因组研究找到关键基因降解不同污染物 在全面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滥用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也日益严重。面对全球环境的一再恶化,提倡环保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呼声。而生物除污在环境污染治理中潜力巨大,微生物参与治理则是生物除污的主流。微生物可降解塑料、甲苯等有机物;还能处理工业废水中的磷酸盐、含硫废气以及土壤的改良等。微生物能够分解纤维素等物质,并促进资源的再生利用。对这些微生物开展的基因组研究,在深入了解特殊代谢过程的遗传背景的前提下,有选择性的加以利用,例如找到不同污染物降解的关键基因,将其在某一菌株中组合,构建高效能的基因工程菌株,一菌多用,可同时降解不同的环境污染物质,极大发挥其改善环境、排除污染的潜力。美国基因组研究所结合生物芯片方法对微生物进行了特殊条件下的表达谱的研究,以期找到其降解有机物的关键基因,为开发及利用确定目标。 极端环境微生物基因组研究深入认识生命本质应用潜力极大 在极端环境下能够生长的微生物称为极端微生物,又称嗜极菌。嗜极菌对极端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极端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有助于从分子水平研究极限条件下微生物的适应性,加深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有一种嗜极菌,它能够暴露于数千倍强度的辐射下仍能存活,而人类一个剂量强度就会死亡。该细菌的染色体在接受几百万拉德a射线后粉碎为数百个片段,但能在一天内将其恢复。研究其DNA修复机制对于发展在辐射污染区进行环境的生物治理非常有意义。开发利用嗜极菌的极限特性可以突破当前生物技术领域中的一些局限,建立新的技术手段,使环境、能源、农业、健康、轻化工等领域的生物技术能力发生革命。来自极端微生物的极端酶,可在极端环境下行使功能,将极大地拓展酶的应用空间,是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生物技术加工过程的基础,例如PCR技术中的TagDNA聚合酶、洗涤剂中的碱性酶等都具有代表意义。极端微生物的研究与应用将是取得现代生物技术优势的重要途径,其在新酶、新药开发及环境整治方面应用潜力极大。参考资料:
《医药前沿》杂志主办单位是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一家省级期刊。如果当地对评职称的要求是在省级期刊发表文章的话是有用的,如果当地对评职称的要求是在国家级期刊发表文章的话是没有用的。 《医药前沿》杂志收稿要求范围很广,收稿栏目分为: 论著、综述、综合医学、护理园地、中医中药、医疗保健、临床研究、经验交流、临床护理、基层园地、医教之窗、病理报告个案分析、健康教育等。
《医药前沿》(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河北省卫生厅主管的医学科技期刊。针对性强、可读性强、实用性强是其主要特色。全国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1752,国内统一刊号:CN13-1405/R,邮发代号:18-40。 《医药前沿》的读者定位是:“面向医药行业,服务一线临床”。 开阔的视野,国际化的视点,全新的理念和丰富及时的信息。
是,《医药前沿》是国家新闻总署正式批准创办的国家医学类综合期刊。
在国家新闻出版署能只能到《医药前沿》,是一般省级期刊吧,是正规的主管单位 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医药前沿杂志》查不到,应该是非正规期刊
《医药前沿》(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河北省卫生厅主管的医学科技期刊。针对性强、可读性强、实用性强是其主要特色。全国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1752,国内统一刊号:CN13-1405/R,邮发代号:18-40。 《医药前沿》的读者定位是:“面向医药行业,服务一线临床”。 开阔的视野,国际化的视点,全新的理念和丰富及时的信息。
《医药前沿》杂志是国家新闻总署正式批准创办的国家医学类综合期刊。(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河北省卫生厅主管的医学科技期刊。医药前沿杂志社是一家坚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