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指示牌翻译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指示牌翻译研究论文

摘 要]本文从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传统风俗文化心理及民族禁忌等层面探讨了广告翻译策略。广告翻译质量的关键在于能否使译入语文化背景下的受众产生原文在源语文化背景中的相应效果在于能否准确把握两种文化异同。本文拟从中西思维方式差异、文化背景与价值观念差异、审美情趣差异、从传统风俗文化心理及民族禁忌层面等层面阐述广告翻译策略。[关键词]广告文化心理翻译一、文化与广告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及其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广告是一门艺术广告作品要有艺术感染力不仅要吸引观众还要触动其情感使其对企业及商品产生好感进而引导购买行为(胡屹1999)。为达到攻心目的国际广告中语言文字的翻译一定要精心求善求美。广告本身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信仰和价值观念。因此译者对广告的理解也不能只限于字面还要了解其引申意义及丰富的文化蕴涵。所以商品的译名应该是好读、好听、好看做到音、形、义的完美统一。在翻译英语广告文字时,无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绝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翻译,做“表面文章”。必须要使语言翻译得既准确又地道,尤其是要把原文中的“潜台词”(message)或言外之意传达出来,做到达意、传神和表形,收到意似、神似和形似三统一的效果。二、广告翻译策略分析王佐良先生曾指出“翻译中最大的困难就是两种文化的不同……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告翻译也同样受到文化因素的制约。广告文化具有明显的大众性、商业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特点所以文化传统、信仰、价值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广告活动。本文拟从中西思维方式差异、文化背景与价值观念差异、审美情趣差异、从传统风俗文化心理及民族禁忌层面等层面阐述广告翻译策略。1.从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层面审视广告翻译策略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而文化的构成又离不开思维(心理文化就是思维的直接产物)人的语言表达是受思维方式支配的思维又影响和制约着语言。东、西方文化的思维方式有着很大的差异。东方人主张“天人合一”、“物我交融”追求和谐与对称平衡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西方人则主张“人天分立”、“物我分明”崇尚个体思维、个性展示重形式论证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惟恐不尽描写惟恐不周。例如在西方国家里妇女解放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在一则题为“Why can't a woman be like a woman”的香水广告中列举了妇女形象、地位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带来的矛盾和困惑广告最后写道:Cabriole is full of delicuous like the woman who'clever enough to rnjoy being awoman.香水作为一种女性化的商品在这里成为妇女“To befeminist and feminine”的中介。这则广告的创意充分利用了妇女对自身形象的关注细致地分析了妇女解放带给人们的心理困惑强调女性思维博得了广大女性对商品的好感达到了很好的广告效果。译者如果不了解受众的思维方式,广告商所做的广告不仅难以达到促销的目的反而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如在英语广告中unique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社会强调个性的思维方式。然而由于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对于unique的强调难以在汉语广告中达到相应的效果。与之相反在汉语广告中“大宝”牌化妆品的广告语:“儿子一瓶,我一瓶,再给老爸来一瓶,我给老婆买一瓶”迎合了注重家庭亲情的大众心理。可见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迎合人们的思维方式以唤起认同感准确生动地传达商品信息刺激广告受众的购买欲对于成功的广告翻译是十分重要的。2.从文化背景与价值观念差异层面审视广告翻译策略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把“文化”作为一个中心概念提出来提出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文化的内容如此丰富,是一个民族经过几千年的沉淀、发展和承袭而形成一定社会和社会群体的共同意识和共同规范。不同的民族文化深受其背景的影响,形成其不同的价值观念。语言反映文化文化的核心是传统的价值观念。广告商正是利用这一点竭力迎合人们的价值观念以谋求最大的商业利益。同样是航空广告由于价值观念不同美国航空公司的广告是“Bigthrillsmall bills”(大刺激小价钱)强调刺激、新奇价格便宜这是美国人所崇尚的价值观。又如在美国的主流文化中追求成功是压倒一切的主旋律而成功与否乃至成功的大小往往是用金钱来衡量的。基于此一家证券公司打出这样的广告标语: Want To Succeed Not Just Survive;2 The Will ToSucceed Is Part Of Americans Spirit最后的点睛之笔为The SuccessYou Want We Help You不难想象这则广告将会给成功欲极强的美国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又如“:Carefour”是外商投资的超市译为“家乐福”取“家家都快乐和幸福”之意。的确它为都市人提供了衣、食、用等方面的商品成了人们喜爱的购物场所。无独有偶“安而乐”卫生巾同样迎合了国人“平安幸福”的人生价值观让女性感到安全、快乐。又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译文和中文谐音而且具有美好的含义。如“乐凯”彩色胶卷的商标音译为“Luck”为“幸福”之意“;Stone”寓意是“坚如磐石”作为“四通”电脑的英文商标充分体现了“四通人”甘做中国电脑的铺路石创世界名牌坚韧不拔的精神。类似的译名还有上海补品来福(Life)果奶“乐百士”(Robust)等等。而法国某公司在中国某地区曾推出“鸦片”牌男用香水本想用鸦片的诱惑力使中国的男人使用“鸦片”牌香水像鸦片一样上瘾。但由于该公司不了解中国人对鸦片二字的感觉不是诱人而是痛恨此广告严重挫伤了我国民众的民族自尊心。结果此品牌香水上市后受到消费者的猛烈抨击。鉴于此广告的翻译工作最好由广告受众国的译者去做因为只有受众国的译者才能熟知本国的价值观念才能译出符合本国受众思维方式和文化习惯因而为他们所喜欢的广告语。3.从审美情趣差异层面审视广告翻译策略大众的审美心理与广告的翻译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审美心理是一种综合的文化意识涉及到政治观点、宗教观念、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中国国民稳固的心里结构以“仁”、“务实”、“忍耐”为基本内容。形成特有的审美取向这里有很大成分是受儒家的“中庸”之道思想方法影响。审美要求“内敛”且有美善统一的自觉要求与西方审美观中的张扬的唯心主义片段性的思维相比更客观一些。西方的审美心理强调主体感情、想象、直觉产生的美、美感受康德美学思想中人的主体能力的影响形成全力张扬的现代主义的审美观这种审美观是非理性的具有意志、直觉、潜意识等方面把握美之本身的唯美化倾向。这种审美心理差异形成了中西广告文化的不同心理。中国人在文化上表现为大一统观念例如重权威、轻事实还有从众心理;有小农意识重实惠轻意念且人格至上。西方人的文化心理结构较为复杂以“人本”、“认知”、“行为”为基本内容。审美情趣是一种综合的文化意识涉及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而广告又是面对大众的一种重要的商品宣传手段它要迎合大众的审美心理。广告的翻译没有固定的模式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再现原广告的神韵和风格提倡吸引力、诱惑力和表达方式的大众化同时要尊重普通人的审美情趣。因此广告商要深入了解商品出口国的文化背景了解异域广告受众的审美情趣这一点在出口商品的名称翻译中尤为重要。如我国有种叫“芳芳”的口红国人看到“芳芳”二字心中会产生美好的联想仿佛看到一位美丽善良的少女又好像闻到了她周身袭来的香气。而此商标音译成“Fang Fang”英语国家的消费者听了心中不禁生起一种恐怖之情因为Fang恰好是一个英文单词其义是a snake'spoison tooth(蛇的毒牙)。因此他们联想到的并不是一位涂口红的美丽少女而是毒汁四溅的毒蛇。翻译出现了这一败笔口红的销路便可想而知了。Whisper卫生巾音译为“护舒宝”。Whisper的英文意思是耳语、密谈富含女性用品的形象性和女性味。而翻译为中文时则传达给中国女性消费者的是该产品的功能和优良的品质给人以舒爽、安全、美妙的感觉从而达到了名牌效应。再如宝洁公司的洗发用品Head&Shoulder如果仅根据原文直译为“头和肩”或像我国台湾地区一样翻译为“海伦仙杜丝”消费者会感到茫然不知所云而译为“海飞丝”高雅的词义迎合了广告受众的审美情趣使人联想到怡人的大海以及青春美少女飘逸柔顺的秀发随风飞扬的画面自然会激发消费者强烈的购买欲望。优雅的名称对商品来说是一种“包装”对消费者而言是一种“诱惑”。翻译广告时要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只有当一个译名在人的心目中产生与本国消费者相似的美感时该产品才会被接受。4.从传统风俗文化心理及民族禁忌层面审视广告翻译策略一个国家、民族都有千百年来形成的风俗文化及审美习惯。因此译者应充分考虑到商品所销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历史和风俗尽量避免带有文化禁忌色彩的词语和形象这样才不会影响商品的销路。例如:中国有一种电扇商标为“蝙蝠”是因为“蝠”和“福”同音蝙蝠被认为是吉祥的动物。在日本韩国蝙蝠也象征幸福。但是如果翻译为Bat会引起西方人反感。类似的还有Dragon(龙)在我国历史上龙是一个图腾形象而在西方文化中;Dragon却代表罪恶、邪恶。英国人不喜欢Magpie(喜鹊)、大象。伊斯兰教国家对Panda(熊猫)很反感。数字在中西方喜好也有区别。日本不喜欢“4”认为与“死”同音。“7”在欧美国家有积极意义。“13”则象征不幸。出口英国的商标最好不用“666”因为它在圣经里象征魔鬼。还有对花类的青睐禁忌也有区别。如日本人忌讳荷花喜欢樱花意大利人偏爱玫瑰讨厌菊花。翻译时颜色的广告词也不可忽视。如:美国人大都不喜欢紫色;法国人讨厌墨绿色而偏爱蓝色;比利时人最忌蓝色;西方国家以白色象征纯洁把黑色当作死亡。总之各种禁忌无奇不有广告翻译者应大力研究。广告语言承载丰富的文化蕴涵。如MercedesBenz的中译“平治”这两个字马上使人联想到《大学》里所说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平治汽车是身份的象征车主非富则贵即使不是国家、天下的领导者至少在治、平两方面有些参与。与平治同为名车的BMW译为“宝马”是取B与M的发音。现代的名车就是古代的宝马这两种汽车的翻译就很体现中国的文化内涵迎合了消费者的心理。不熟悉外族文化不了解异域人民的审美心理就会在商标翻译中出现败笔。还有一种出口干电池的商标叫“白象”英译成“WhiteElephant”应该是百分之百的正确。殊不知awhiteelephant这条固定的英文短语意为“沉重的负担”或“无用而累赘的东西”。由于翻译中的这一败笔商品的销路可想而知。为了向译者忠实地转达原文的信息和实现广告语的艺术性有时要做适当的文化转换。如“玉兔”这一商标英译成“MoonRabbit”而不译成“JadeRabbit”。原因是“玉兔”乃是我国神话中陪伴吴刚生活在月宫桂花树下的兔子因此它又成为月的代称。将它译成MoonRabbit体现了我国东方文化的风采使英文不易产生异解不会误以为是玉做成的兔子。三、结束语广告语言本身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力和极大的创造性。促销是它惟一的目的而把一国的广告语译成另一国广告语时由于社会文化、语言、民族心理等多方面的原因这种翻译绝非只是一种一一对应的语码转换。要求译者要具备语言、社会文化、民俗、心理学等、经济市场学、广告原理等方面的知识。二、参考文献:三、[1]王秉钦:文化翻译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四、[2][美]萨丕尔: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五、[3]王佐良:翻译:思考与试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谈跨文化背景下商业广告翻译赏析 【论文关键词】跨文化广告翻译 【论文摘要】在经济发展日趋一体化的当今社会,广告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方式,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本文通过剖析那些跨文化背景下具有典型性的广告翻译个案,对其进行了赏析,从而加深英语学习者对商业广告翻译的认识和了解。 引言 “跨文化交际”即“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在世界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广告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方式,既是两种语言间的交流,又是两种文化间的交流。因此,英语广告翻译的准确性、优美性,对于增强广告的效力十分重要。广告英语翻译实质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广告英语翻译是融语言翻译和文化翻译为一体的。因此在广告翻译中应对译入语的不同民族语言文化、心理文化、文化观念及文化审美予以足够的重视,从而使译文保持原广告的宣传效果。本文拟通过剖析那些跨文化背景下具有典型性的翻译广告个案,对其进行赏析,从而加深英语学习者对商业广告翻译的认识和了解。 一、英语双关语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 双关语最早是在民间流传的趣味性文字游戏,在《朗文当代英语词典》和《韦氏新世界词典》当中对双关语的释文都不约而同的用到了“play on word”的字眼,即“文字游戏”.英语双关语是一种表现力极强的修辞手段,因而在广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 “in”idea in business travel-Hilton Inns. 译文:宾至如归-希尔顿旅馆。 这是希尔顿旅馆的广告,“in”表示“最时尚,最潮流的”与“inn”谐音,告诉消费者来希尔顿旅馆是最时尚的选择,另外其隐含的意思“宾至如归”表达出假如你身在旅馆的话,一定会让你感受到旅馆贴心的服务,让你感觉到舒适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同时又点出了希尔顿旅馆的名字,达到广告宣传的作用。 ahead. 译文:成功之路,从头开始。 宝洁公司飘柔洗发水经典广告语,双关语的使用增强了广告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从而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译文洗练而内涵丰富,完美的诠释了原文。 inside.(Intel Pentium) 译文:给电脑一颗奔腾的“芯”。(英特尔,奔腾) Apple thinks different. 译文:苹果电脑,不同凡“想”。(苹果电脑) 以上两则广告均与计算机有关,而且原文中均无双关语。译者巧妙地利用了汉语的双关,“芯”与“心”,“想”与“响”谐音双关,两则广告语言机智,富于文字情趣,使商品连同广告词一起印在读者了的记忆里。 二、典故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 1.希腊罗马神话那种“神人同形同性”的特征,深深地影响着西方人的.文化生活。许多希腊神话故事经过千百年的流传,早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词汇中,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具有特殊意义的语言。在英语的广告中,就常可见到利用希腊、罗马神话典故中的人名或喻意,以满足英美人崇尚神话中英雄和神灵的文化心态的实例。 例如:美国的耐克(Nike),就是借用希腊神话中胜利女神的名字Nike,达芙妮(Daphne)品牌的鞋借用希腊神话中风姿绰约、艳丽非凡的月桂女神的形象。 2.《圣经》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典故、警世喻理,不了解《圣经》,就很难实现英文广告的商业价值。,《圣经》的语言在英语形成过程中也占有一席重要之地,今日英语中使用的词汇,有许多来自《圣经》,至于说《圣经》中的典故变成习语进入英语语汇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 例如:州农场保险公司所做的广告Like a good neighbor,State Farm is there(State Farm Insurance),便是借用《圣经·马太福音》第22章37-40节中“Love thy neighbor as thyself”(爱邻如己)的训导,于是可译为:州农场保险公司,亲如近邻。这样就把州农场保险公司可以随时为客户服务的宗旨表现得一览无遗,亲切之情,溢于言表。 三、仿拟修辞格在广告翻译中的运用 仿拟是根据交际需要,模仿人们耳熟能详的词语、句子、篇章等而临时创造出新的词语、句子和篇章等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段。许多外国广告商,在向我国进行广告宣传时,挖空心思地调查研究中国消费者的心理特征和文化内涵,创造出既能塑造产品形象,又能为中国消费群喜闻乐见的广告词来打动人心。其中很多广告仿拟中国古往今来的名诗佳句,在中国消费者心中产生共鸣。例如: know Eggsactly how to sell eggs. 这是一则售蛋广告。“Eggsactly”乃“exactly”的谐音拼写变异,与后边的“egg”遥相呼应,在语义上也相互映衬。这种别出心裁的构词游戏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who lasts last laughs best. 这是英国一则轮胎广告,意思是“谁跑在最后,谁笑得最好”。英语中有一句谚语诫其汉语译文是“谁笑在最后,谁笑得最好”。该广告就是仿拟这句谚语而得,将”laughs”改为“lasts”。动词last的意思是to remain of use,of good condition,与同音同形的副词一道使用,突出了该轮胎坚固耐磨的上乘品质。 四、文化背景知识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 1.汉语中,“雅”、“柔”、“娇”、“碧”、“丝”、“娜”、“莲”、“露”和“梦等词都暗含有“温柔”、“舒适”、“美丽”等语用意义,常与女性相联系,因而一些女性化妆品牌汉译名就利用这些词内含的语用意义,取得广告效应。如“Avon”译为“雅芳”,“Arche”译为“雅倩”,“Hazelive”译为“夏士莲”等。虽然这些化妆品的译名偏离了原文语义意义,但在中国广受女士们的欢迎,取得了很好的广告效果。 2.龙,在汉民族文化中不仅是美的,而是一种图腾,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历来被视为权利、力量、吉祥的象征。然而在英 语文 化中,龙却是恐怖的怪物,不具任何美感,谈“龙”色变。“亚洲四小龙”在英美报刊上因此被变通译为“亚洲四小虎”,东风“雪铁龙”被译为Citron。 五、结语 文化的不同会造成价值观念、象征意义上的差异,反应在广告语的翻译实践活动中时,就是要求译文以符合目的地的话 语文 化为基础,以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表现手法使商品在新市场上更具竞争力,而文字翻译与文化翻译正是实现该目标的有用策略。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着力于在中西方文化中找到一个契合点,两种文化相互交融,从而促进商标和广告语的翻译语言深入消费者人心,激发其美好想象和购买欲望,更好地步入中西商务交流和文化交流的亮丽路径。 参考文献 [1]刘海瑛.广告翻译中应注意不同的文化因素[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4,19. [2]陈宏薇.新实用汉译英教程[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 [3]崔刚.广告英语[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查看的论文开题报告 查阅参考论文提纲 查阅更多的毕业论文致谢 相关毕业论文格式 查阅更多论文答辩 ;

建议你先找找案例。而且你给你内容也太宽泛了, 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也有很大的差异,建议你给出一个特定的国家和地区 再搜索结果。 而且作为毕业论文,引文要20篇以上才够说话。如果你有特定需要,可以留言联系我, 本人在美国读MBA

语言翻译论文研究启示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高度发展的语言,对比其异同,对于英语翻译教学是很重要的。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翻译的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英汉语言的异同及其翻译策略

在英汉翻译中,两种语言在词汇方面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词的意义,词的顺序和词的搭配能力三个方面;从句法方面来说,英语和汉语在句子结构,句子顺序和其他一些表达方式上则有各自的特点。下面笔者就从词汇现象和句法现象两方面来探讨英汉的对应程度如何,以及根据这些对比,在进行翻译实践时,应该运用哪些翻译技巧。

1、英汉语言的对比

英汉词汇现象的对比

首先,从词的意义方面来看。词汇作为语言的三要素之一,相比于语音和语法,它的变化最快。随着社会和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在语言中一方面增加了新词,一方面旧词增添了新的意义。人类发明轮船以前,用的是帆船,英语“sail”一词原意为“帆”,短语“setsail”,就有张帆起航之意。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帆船逐渐被用煤,柴油,甚至是用核动力的轮船所代替。自从潜艇出现后,“sail”这个词又增添了“潜艇指挥塔”的新含义。这就是词义的发展变化,我们在对比英汉语言时,应该明确它们的对应情况是随着时间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着的。英语词汇在汉语里的对应程度,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种情况。第一,完全对应。英语中的词所表达的意义,可以在汉语里找到完全对应的词来表达。如“computationallinguistics”(计算语言学),“”(美国国务院)。这主要是一些已有通用译名的专用名词,术语和生活中常见事物名称等。第二,部分对应。英语中有些词和汉语中的词汇在词义上只能部分对应,体现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如“morning”(上午,早晨),“gun”(枪,炮),一个英语单词相对应有较多的汉语意义.第三,无对应。

英语中有些词或汉语里有些词在对方语言里找不到对应的词来表达。这主要是指一些新词以及反映社会特殊风俗和事物的词。如英语单词“beddo”(指的是一种多用途的床),“plumber”(美国调查政府雇员泄密的特工),“brunch”(为了休闲和放松,通常周日才吃的早午餐);汉语里如“八仙桌”,“太师椅”等在英语中都无法找到对应的词。最后,英语中很多词都是一词多义,分别与汉语中几个词对应。对于这些多义词的具体意义,要联系上下文来确定。比如“time”一词,在“havenotimetodosomething”中,它的意思是时间;在“Thetimesaredifferent.”中,意思为时代;在“Imetherseveraltimes.”一句中,它指的是次数。可见一个单词可能会有很多词义,意思随着不同的使用场合而不同。

其次,从词的搭配能力方面看。英语和汉语在词的搭配能力上有差异,一个英语单词往往可以搭配很多其他的单词,来表达不同的汉语意思。以单词“cut”为例,可以用于以下短语之中,如cutcake{切蛋糕},cutwheat(割麦子),cutfingernails(剪指甲)。由此可见,cut的搭配能力很强,可以用于“cake,wheat,fingernails”,而汉语就需要分别用“切,割,剪”来搭配.在翻译时,要注意英汉语在搭配能力上的差异,译文选词要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如“Sheworeapairofsunglassesandawhitedress.”一句中,wear分别搭配了两个名词“sunglasses”,和“dress”,应译为“戴太阳镜”和“穿连衣裙”.

最后,从词的顺序方面看。英汉句子中主要成分如主语,谓语动词,宾语的词序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定语的位置和状语的顺序在英汉语中则有同有异,变化多样。例如,汉语句子“他们在教室里唱歌”,翻译成英语是“Theyaresingingintheclassroom.”,汉语中状语“在教室”是放在谓语动词的前面,而英语中状语“intheclassroom”,放在了谓语动词的后面。又如英语中时间或地点状语之间的排列顺序是从小到大,而汉语的顺序是从大到小。如“.”,译为“她出生于1990年10月1日上午8点。”另外,定语的位置在英语和汉语中也有差异,英语单词作定语时通常放在它所修饰的词的前面,但有时也后置,如“aninterestingstory”中,定语“interesting”是放在被修饰词“story”的前面;而“somethinginteresting”,当中定语“interesting”放在被修饰的词的后面。然而汉语的定语一般前置。

英汉句法现象的对比

在翻译中,英汉句子结构有时不需要转换,有时则要根据情况进行转换,这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英汉句法现象上的差异,主要就体现在句子结构和句子顺序两个方面。

句子结构的转换分以下几种情况,将英语简单句转换为汉语复合句,将英语复合句转换为汉语简单句,英语倒装句转换为汉语正装句,英语被动结构转换为汉语主动结构等。如“Shedoesn'tknowwhatlifemeanstoher.”这句话在译为中文时,可将英语中的主从复合句转换为汉语的简单句,译为“她不知道人生的意义”.在英语中,为了突出重点和上下文语气的需要,常常用倒装结构,而汉语一般不倒装,此时应将英语倒装句译为汉语正装句。

另外,英汉的句子顺序,这里指的是主句,从句的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它们的先后位置也不完全一样。

现以英汉复合句中的时间顺序为例。英语主从复合句中,表时间的从句既可以放在主句之后,也可以放在主句之前,位置很灵活。而汉语则会按照比较严格的时间先后顺序,将先发生的事陈述,之后陈述后面发生的事。如“AfterIhadmydinner,IwatchedTV.”英语句中,不论动作发生的先后顺序,主从句位置可以互换。若将此句翻译为汉语句子,则应先说先发生的事:

“吃完晚饭后,我看电视”.表示因果的英语复合句也是一样,因果顺序较为灵活,而汉语的习惯表达是因在前,果在后。

2、英汉翻译技巧

通过以上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和句法现象的对比,可以看出两种语言各有特点,在翻译时根据这些特点,可以运用一些翻译方法和技巧来表达语言形式的思想内容。英汉翻译常用的方法和技巧很多,如词义的选择,引申,词类转译,增词法,省略法,正反表达法,分句合句法,各种从句的译法,习语,拟声词的译法等。现根据上文提到的英汉差异,从分析语言的特点入手,着重选择几种翻译技巧加以说明。

词义的选择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一词多义,一词多类的现象,同一个词往往有几个不同的词义,属于几个不同的词类。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就要根据英汉词汇的对应情况,选择和确定关键词的意义,有时还需要对词进行引申和选择其褒贬意义。选择词义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其一,根据词在句中的词类和联系上下文,看词在句中的搭配关系。如在“Likechargesrepel,unlikechargesat-tract.”一句中,根据分析词类,判断出“like”是形容词,汉语意思是“相同的”,全句翻译为“同性电荷相排斥,相异电荷相吸引”.

“like”除了作形容词外,还可以作动词和介词。如“Tomlikestoplayfootball.”中,“like”作动词“喜欢”讲.“Herhairisshininglikegoldinthesunbeam.”中,like作介词“像”讲.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要选择正确的词义,可以根据该词在句中的词类来确定。另一方面,英语中同一个词,同一词类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往往也有不同的含义,必须结合上下文再根据词的搭配来确定某个词在特定场合中的意义。如以下几句话中的“serve”一词,都作动词,但根据上下文,可以确定它的词义是不同的。“.”中译为“任职”;在“Histwodaughtersandasonservedinthearmy.”中译为“服役”;在“Itisyourturntoserve.”中,译为“发球”.

英语中,常用一个表具体形象的词来表示一种概念或一种属性,而汉语常用抽象的概念。在翻译时,要注意到英汉在表达习惯上的差异,不能逐词死译,应根据上下文和逻辑关系将该词的意义作进一步的引申.如,“Everylifehasitsrosesandthorns”中的“rose”(玫瑰)和“thorn”(刺)这两个具体形象不能直译,而要引申为“甜”和“苦”.整句话译为“每个人生都有自己的苦与甜”.又如,“Ihavealittlemoneyputasideforarainyday.”此句中的“rainyday”不能译为“下雨天”,而是一个抽象概念,指急需用钱之时。

转译法

在英汉翻译中,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就不能“一个萝卜一个坑”来死搬硬套,有些词在翻译时需要转换词类,这样才能使译文流畅自然。词类的转译法就是指将原文的词类转译为其他的词类,如英语名词转译为汉语动词,例句“.”中的“teacher”是名词“教师”,在翻译时可转译为动词“教”,本句译为“我想她会教得比我好”,如果译为“我想她会是比我好的教师”就显得死板生硬。形容词有时也可以转译为名词。英语中有些形容词加定冠词可以表示一类人,汉译时就要把形容词译为名词。如“Wewilldoourbesttohelpthesickandthewounded”中的形容词“thesickandthewounded”要译为名词“病人和伤员”.英语中还有一些形容词表感觉,情绪,如“angry,confident,afraid,aware,concerned,ashamed,thankful”等,这类形容词放在系动词后作表语用时,往往可以转译为汉语动词。

如“Heisawareofhismistakes.”此句中形容词aware应译为动词“知道”.英语和汉语比较起来,汉语中动词用得比较多。根据这一特点,英语中很多词类,尤其是名词,形容词,副词在汉译时往往可以转译成动词。

增词法

英汉两种语言,由于表达方式不尽相同,翻译时,除了转换词类外,还可在词量上作增减。增词法就是根据意义和句法上的需要增加一些词使译文更加忠实于原文的思想内容。为了使句子更加通顺流畅,在翻译时可以增加动词,形容词,副词,名词等。如“Hewenthomeafterthebanquetsandconcerts.”如果直译为“在宴会和音乐会后,他回家了。”,意思似乎不够明确,但如果在名词前加上动词,译为“在参加完宴会和出席了音乐会之后”,这样就形成了两个动宾词组,句子就更通顺了。又如“Thecrowdsmeltedaway,”(人群渐渐散开了)。本句中,在动词前增加了副词“渐渐地”,使译文的表达更加确切。再如“Youshouldwashbeforemeal.”(你应该饭前洗手)。该句的宾语“手”其实是隐含在动词“wash”之后的,所以在翻译时要把宾语表达出来,在这里增加了名词。另外,英语中的数词往往能直接与可数名词连用,而汉语往往要借助量词来表达其形状,特征。如,abike一(辆)自行车,abaddream一(场)恶梦,aredsun一(轮)红日.

以上几个例子中,在汉译时都增加了量词,这样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省略法

前面提到的增词法是指增加一些词来使译文更通顺,省略法则是指原文有些词不需要译出来,删除一些可有可无,有之反而累赘或违背译文语言习惯的词。但省略并不是摒弃原文的思想内容,而是译文中虽无其词但明其意。现从语法角度和修辞角度分别举例加以探讨。第一,从语法角度看,可以省略代词,it,连接词,冠词,前置词等。根据汉语的习惯,前一句话已经出现主语,而后一句若是相同主语,则不需要重复使用。然而英语通常每句话都有主语,在翻译时应考虑到英汉在表达上的差异。如“Hewasthinandhelookedmiserable.”(他很消瘦,看上去很可怜),第二句话中的主语在翻译时已省略掉。英语中的物主代词在汉译时往往也可以省略。如“Heshruggedhisshouldersandshookhishead.”中的物主代词“his”不需要译出来,该句译为“他耸耸肩,摇了摇头”.在英语中,it也是一种代词,它常常作非人称用,此时,往往省略不译。如Sheglancedathiswatch;itwas7.(她一看表,是七点了)。另外,汉语词语之间的连接词不多,其逻辑联系常常是暗含的,英语则不然,连接词用得比较多,因此,英汉翻译时不需要把连接词译出来。第二,从修辞角度看,英语句子有些短语反复出现,英译汉时可作适当省略。“Appli-cantswhohadworkingexperiencewouldreceivepreferenceoverthosewhohadnot.”译为“应聘者有工作经验的优先录取。”如果不作省略,译成“应聘者有工作经验的比没有工作经验的优先录取”就显得罗嗦。

英汉翻译还有很多方法和技巧,如重复法,正反表达法,反正表达法,分句合句法等,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英语和汉语是两种高度发展的语言,对比其异同,对于英语翻译教学是很重要的。本文对比研究了英语汉语在语言文字上最普遍最典型的特点和差异,提出几种适当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供教师在翻译课教学时参考。当然,各种翻译方法和技巧在翻译时应根据原文的具体思想内容加以灵活运用,不应生搬硬套。总之,翻译是一种语言的创造性活动,经过实践积累总结的翻译理论和技巧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们可以用来指导和启发翻译实践,而翻译实践也是检验翻译理论是否正确的标准。作为英语教师,在进行翻译课的教学时,应注意到翻译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做到既重视翻译实践,也不忽视必要的翻译理论。

参考文献:

[1]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2]陈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J].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3]方梦之。英语汉译实践与技巧[J].天津翻译出版公司,1994.

[4]范仲英。实用翻译教程[J].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英汉翻译中的“忠实”

摘要: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英文写作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中英文背景的巨大差异,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及写作角度、方法、用词等的不同使得我们在英语写作中出现了很多错误。很多的实例证明,英语的学习言语错误与汉语干扰有直接的关系,即负迁移,也就是汉语之间的差异对外语学习造成的干扰以及与所学外语的某些特点、某些规则造成的干扰有关。

关键词:英汉翻译 表达方式 忠实 1 英文对同一事物的表达方式的不同造成的错误

词性错误

很多同学在英文写作时只注意所选词的词义,而忽视了该词的词性,造成用词错误的发生。

(1)My friend doesn’t afraid of dogs.

(2)His father adviced him not to fight with anybody.

例句1)把形容词误用为动词,而例句2)把名词误用为动词。这是由于基础不牢,对一些常用词不认真考证,导致用词的错误。

词形错误

在英文写作中经常会出现遗漏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形态,还有关于名词单、复数的错误,这是因为在汉语中,汉语的名词一般不分单、复数,也无可数、不可数之分,主谓间也不存在数的关系,谓语没有第三人称单数的问题,由于中英文用词这明显的区别,在英文写作时会写出这样的句子:

(1)There are many sheeps on the grassland.

(2)She look after 3 children.

例句(1)中,sheep被当作可数名词,其实它不可数名词。例句2)中,look应为第三人称单数looks。

虚词错误

英语虚词包括冠词、介词和连词,冠词和介词在汉语中根本就不存在,用错的几率很频繁,而唯一在汉语中可以对上号儿的连词显然起到了很是深远的负迁移的作用:

(1)He arrived Beijing yesterday.

(2)I bought the dictionary in 1980s.

(3)Although it is raining, but I go to school all the same.

在例句1)中,arrive是不及物动词,其后一定要用前置词in或at,所以arrive后应加in。例句2)中,英语中“…年代”前必须用定冠词,所以应改为“in the 1980s”。例句3)中,由于受到汉语“虽然…但是…”结构的影响而出错,所不同的是在英语中although…but只能用一个。

语境不同所选词也应不同,这是又一个易出错的地方

语境不同,用词也应不同,语境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着用词,因此在写作时必须要选用适合上下问的词语来选词,如不注意语境对选词的影响,就可能因用词不当而写出前后矛盾、不合逻辑的句子。

May I open the gate?The are in the room is too close.

此句从上下文看,说话者gate指的是房门,应该用door才合理,而gate指的是“院落的大门”,不符合上下文的表达。

2 翻译界在翻译的标准问题上很难达成共识,但有两条标准是大家所公认的忠实、通畅

所谓“忠实”,首先是指译文必须准确如实的传达原文的内容,对原文的意思既不能随意歪曲,也不能任意增减。内容除了指原文中所叙述的事实,说明的道理,描写的景物以外,也包括作者在叙述、说明和描写过程中所反映的思想、观点、立场和感情。“忠实”还指对原文风格的如实传达。译者者不能随意改动原作的风格面貌,如原作是口语体,就不能译做书面体;原作是粗俗的文体,就不能译成高雅的格调,也就是说,译者不能用自己的风格去代替原文的风格。

有些译者过分拘泥于原文的字面形式,译文晦涩难懂,不知所云

汉英翻译中,“忠实原著”一向是第一要求,是多少年来翻译理论和实践一直围绕的中心。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呼吁想要告诉大家对翻译的仅仅“忠实”已经满足翻译要求。《外国语》1998年第3期所载《从梦想到现实:对翻译学科的东张西望》一文可以作为一个典型的例子。文中引勒菲弗尔语曰:“忠实只不过是多种翻译策略里头的一种,是某种意识形态和某种文学观结合之下才导致的产物。把它捧为唯一一种可能的、甚至唯―一种可容许的策略,是不切实际的、徒劳无益的。”文章作者据此及其他一些类似论点得出结论:“忠于原文不是理所当然的、唯一的标准,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绝对正确的标准。”

译者可否选择百分之三十、五十、七十的忠实

翻译的出现是出于文化交流的需要。在这一点上,完全可以把它比之于向国人介绍西洋绘画、西洋音乐,或者相反,把中国画或者中国的民族音乐介绍到国外去。无论这种介绍活动的其他目的怎样,在一个首要的、根本的目标上它们是一致的:向文化的接受者呈现原作的本来面貌。在这个起点上要求的是绝对忠实,我们并没有“百分之三十、五十、七十”的选择。

这时“忠实”就意味着一个客观存在的对象完完全全、不多不少的再现。但是我们无法把翻译与介绍绘画、音乐的类比坚持到底,其根本原因在于,两者所使用的媒介不同。钱钟书先生早就指出,“我们该辨清,假使绘画的媒介(medium)是颜色线段,音乐的媒介是音调,那末诗文的媒介不就是文字,是文字和文字的意义;假使我们把文字本身作为文学的媒介,不顾思想意义,那末一首诗从字形上看来。只是不知所云的墨迹,从字音上听来,只是不成腔调的声浪。”

到这时“忠实”就成了一个非常主观的概念,缺乏客观性就缺乏可操作性。

但是,翻译的“忠实”标准并不是如此就能被轻易否定的。在实践中,人们可能牺牲一部分“忠实”,但这往往是为了保证更大部分的“忠实”能够实现,仍然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忠实”。事实上,―旦放弃对于忠实的主观追求,译者就没有理由停止在“百分之三十”,而会走向百分之十、百分之五甚至更少。对忠实的追求是维持原文与译文之间联系的纽带,这根纽带一旦被切断,也就无从被称之为译文,翻译也就随之不复存在。

3 结语

在翻译中,“忠实”固然重要,但只有忠实是远远不够的。翻译不是一字不落的复制,也不是不顾原著的表达肆意加上译者的思想随意篡改,翻译不仅要重现原文中所叙述的事实、所描述的景物更重要的还要重现作者在叙述、说明和描写过程中所反映的思想、观点、立场和感情及风格。

摘要近十多年来,我国的翻译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研究视野也更加开阔,但在理论建构,研究深度和创新性方面尚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本文从三个方面简要概括了国内翻译研究的现状并指出其不足之处,以期能对以后的译学研究有所启示。 关键词翻译研究 翻译标准 多元化视角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伴随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翻译作为沟通不同文化的重要精神桥梁正在与社会各领域发生着更为广泛的联系。近十多年来,中国的翻译研究艰难但迅速地跨越了从对“信达雅”无休止的争论,乃达、纽马克、卡特福德等西方语言学翻译理论的引入,到对巴斯特等的多元系统、操纵理论、女性主义等翻译思想或流派的评价和接收过程。研究著作不断涌现,翻译理论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研究范围不断扩大,视角也日趋多元化,方法与手段也更为客观、科学。 1 科学观与艺术观的统一 长期以来,翻译研究都陷于诸如形与神,直意与意译,归化与异化等经验主义的二元对立中,而近十多年来引起翻译界激烈争论的当数有关翻译性质的科学观与艺术观。 在《中国翻译》杂志上,劳陇(1996)声称“翻译活动是不受客观规律支配的,所以翻译活动不可能成为科学。” 而唯一正确的道路是:“我们必须在翻译实践的基础之上,集中力量,实事求是地研究和解决翻译理论的基本问题,即Why(为什么),What(是什么)和How(怎么办)的问题,通过广泛的研究,达到共同的、一致的、正确的认识,然后在这个可靠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翻译理论体系来。” 无独有偶,就在同一年,林璋(1996)对翻译和翻译学、科学与艺术等基本概念作了论证,并争论说翻译是一种行为,“翻译始终都在处理聚合关系,对聚合关系的处理贯穿翻译的全过程”,进而得出翻译既不是艺术也不是科学,只是一种技能,而研究翻译行为和翻译结果的翻译学毋庸置疑是一门科学。 相关科学,特别是语言学的发展,促使翻译研究沿着科学方向深入探索,但长期以来,人们基本上是凭借他人或自身的经验进行翻译,大多数论著也不过是经验的总结。从这个意 义上来讲,翻译还只是处于“前科学”阶段,所以许钧(1996)认为翻译是一门正在探索中的科学。 究竟翻译是艺术、科学、还是技巧?这简直比讨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还麻烦,因为翻译可以指翻译活动、翻译行为、翻译现象、翻译方法等。抛开概念的含糊不论,一种艺术未见得不可以有理论。就译者必须运用语言重塑原文中的形象而言,翻译应当是一门艺术;但翻译又不仅仅是艺术,译者的“生命”源泉在于原作之中,译者绝不能只凭直觉,任意发挥,他还得借助语言逻辑去正确理解,因此无论何种翻译都要讲点儿科学。在翻译过程中抽象思维,形象思维与灵感思维是同时运用的,从这点上来讲,翻译应该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故翻译理论研究应彻底摆脱“科学观”与“艺术观”的二元对立(蔡新乐,2005),从而为为翻译理论的建构开辟新的思路和途径。 2 翻译标准多元化 翻译标准是翻译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也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自严复的“信达雅”后,郁达夫从译者的角度提出了“学思得”三字标准。著名的还有林语堂的三字论“信顺美”、傅雷的“神似”论、钱钟书的“化境”说等,但译界公认,这些传统的翻译标准纯属“经验式”、“随想式”的散论,缺乏系统性,精密性和可分析性,而且始终没能摆脱严复的“信达雅”的框架(陈福康,1992)。 在批判继承传统翻译标准的基础上,王东风(1996)对严复的“雅”作了新的阐释,认为“雅”属于言语美,并指出言语美在不同的语体中主要有三种美学形态,即日常口语交际注重的伦理美;公文、科技和政治语体中的规范美;文艺语体追求的艺术美。刘宓庆(1996)则从美学的角度,提出翻译的三条语言审美标准――“真实性”,即对应(equivalence),包括语言的形象对应性;“清晰性”,即条理思路清楚,立意、陈词明晰;“约定性”,即译语的用词要符合约定俗成。 当今一些学者以客观上不存在绝对忠实的译作为由,主张译者放弃对忠实的主观追求。对此,曹明伦(2006)旗帜鲜明地指出以“忠实”为取向的翻译标准永远不会过时,因为以忠实为取向的翻译标准从来就是译者主观上的自律准则,也是人们评判译作质量好坏的客观准绳。当代翻译界仍以推陈出新的方式使用“忠实”这一术语,坚持这一概念,甚至德里达的英文版译者也提出了“忠实原则系统”。 当下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翻译标准并不存在,翻译标准是多元互补的。辜正坤先生(2003)认为:“由于翻译具有多重功能,人类的审美情趣也具有多样性,读者译者具有多层次,翻译手法、译作风格和价值因而势必多样化,而这一切终将导致翻译标准的多元化。” 这一见解可谓是高瞻远瞩,颇具客观性。的确,随着世界多元化的发展,翻译标准也必将呈现多元化。 3 翻译研究的新视角 相关学科的迅猛发展使译学界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翻译研究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诸如文化学、传播学、哲学、思维学等都和翻译研究息息相关,这促使译学由单纯的学科内部研究转向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性研究。一如周方珠(2005)所言,翻译理论必须突破传统译论的藩篱,将众(下转第171页)(上接第140页)多相关学科的知识融入其中,使其形成多元框架,从而对翻译起到普遍的指导作用。 以往的翻译研究大都是对语言的转换过程进行探讨,较少触及到翻译问题的根源,所以很难从本质上揭示翻译的基本规律,而近年来从思维的角度进行翻译研究的论文和专著与日俱增。“实际上,作为一种跨语际的交流活动,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变化的表象操作,更多的是一种文化思维模式的转换过程(刘金龙,安全勇,2006)。 翻译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语用过程和思维过程,其中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特点,所以深入研究人脑的思维活动将是译学研究的突破口。 语料库翻译和机器翻译研究在国内逐渐受到广泛关注,相关文章也是层出不穷,诸如“语料库翻译研究的历史与进展”(刘敬国,2006)让我国的读者对西方语料库的研究获得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刘群的“机器翻译研究新进展”(2009)则系统介绍了近年来国际机器翻译,特别是统计机器翻译等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这些研究都更好地拓展了翻译研究的新视角。 4 结语 本文仅从三个方面对国内近十多年的翻译研究作了简要概括,而翻译理论技巧,翻译评论等其他方面未能一一涉及。总的来说,中国的译学研究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可谓是硕果累累,但在看到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我国的译学理论的建构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还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首先是批判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无论是对于中国传统的译论还是西方的最新研究成果,我们往往只满足于诠释和效仿,因袭多而创新少,证实多而证伪少。其次是大多数研究还只是停留在语言文化及文学方面的单一的静态的零散对比研究,从哲学、社会学等角度在高层次上研究翻译的功能,或借用心理认知和科学理论深入研究翻译过程的成果却很少,还有待于系统完善,各学科交叉研究与整合有待深入探讨和发展。特别是在语料库翻译研究方面,同西方相比,我们尚有很大的差距。大多数文章仅限于泛泛地对语料库翻译研究进行介绍和评价,而基于语料库的实证性翻译研究却严重不足。 从国内译学研究的长远发展来看,21世纪的译学工作者似乎更需要学会批判性地继承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译学理论,并结合实际进行理论创新,将外来的理论本土化,站在跨学科的角度,不断推进中国的翻译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

外语翻译论文:对译者翻译风格的几点思考

[摘要] 所谓翻译就是基于原作品的意思进行再创造,在这种再创造的过程中,翻译的主体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的翻译风格带入作品中,从而会出现同一原作有不同韵味的译文。本文阐述了译者如何在保持原作原汁原味的情况下,运用自己的翻译风格,强化原作所表达的意思,使译文与原作达到高度的统一。

关键字: 原作;译者;翻译风格

翻译是将一种相对陌生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相对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其内容有语言、文字、图形、符号的翻译。是增强促进人们社会交流发展的重要手段。其中,“翻”是指对交谈的语言转换,“译”是指对单向陈述的语言转换。翻译者处在翻和译之间,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译者的文化素质,甚至是思维情感都会影响到其对原作的理解,而译者的语言习惯、语言能力及采用何种译法都会影响到译文的效果。长久以来,翻译界都以严复的“信、达、雅”作为衡量译文好坏的标准,译者们也以此来规范自己的翻译风格,以求将原作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更好地呈现出来。

一、何为译者风格

所谓翻译就是基于原作品的意思进行再创造,在这种再创造的过程中,翻译的主体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的翻译风格带入作品中,从而会出现同一原作有不同韵味的译文,这种“不同韵味”,即为译者风格。从广义上讲,译者风格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性,主要是语言运用的特点。由于译者之间不同的文化素质及语言习惯,其译作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比如译者对“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句话的翻译,就有多种风格:“Study well and make progress every day。”这种翻译风格就比较规整,符合英语语言及语法特点;而“Good good study,and day day up”这种翻译形式虽然是典型的中国式英语,但是已经作为来自中国的外来语,在西方广泛流传及被认可,也是别具风格的。

二、译者风格的多样性

从理论上讲,翻译就是将一种语言等量转化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等量即为等值,译者的任务就是使译作在内容、文体及风格上与原作保持高度一致。但是傅雷曾经说过:“即使是最优秀的译文,其韵味较之原文仍不免过或不及。翻译时只能尽量缩短这个距离,过则求其勿太过,不及则求其勿过于不及。”可见,在多数情况下,译文也只能做到与原作相似,而做不到完全一致。

(一)不同的翻译方法反映出不同的译者风格

翻译标准决定着译者采取什么样的翻译方法,而不同的翻译方法就会使译作展现出不同的文体风格。有的译者为了使译作更加贴切原作而采用直译的方法,而有的译者就选择意译的翻译方法使译作呈现出完全不同于原作的风格形式,也有些译者在译作中交替使用直译和意译的方法,使译作充分体现出译者的翻译风格及习惯。由此可见,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风格,译者风格的发挥是大有用武之地的。

(二)译者风格的互补

只要是翻译都具有科学风格和艺术风格,科学风格偏向于逻辑思维,而艺术风格偏向于思想感情。这两种风格完美结合融入的译作是真正的艺术品,一件译作既能表达出原作的中心思想,又能使这种思想融入译者感情,这样的译作自然会引起读者的共鸣。

三、怎样正确体现译者风格

(一)追求原作风格与译者风格的统一

从辩证的观点出发,原作风格与译者风格是矛盾的两个对立体。尽管在很大程度上,译者风格依附原作风格存在,但是,作为译作的润色剂,译者风格又是相对独立的。一件译作,既要保持原作风格,又要体现译者的个人风格,就需要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发挥其个人主观能动性,使二者达到高度统一。方梦之在其《译者就是译者》一文中曾经说过“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将原作提供的表象材料、知识经验等,凭着理智与直觉,组合成富有情感色彩的审美形象体系,然后把它再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译者的部分心理要素特征与风格特征与原作碰撞而需自我克制,而另一部分心理要素与风格特征顺应原作者和原作得以舒展,因而可同时表现出原著风格和翻译个性。”因此,追求原作风格与译者风格的统一对于翻译作品是非常重要的,译者应该缩小与原作风格的距离,避免其风格与原作风格背道而驰。

(二)译者应该重视个人风格的追求

翻译的目标就是忠实地再现原作,所谓忠实就是指在另一种语言和环境中尽可能的接近原作及原作的风格。译者的主观性决定着译作的生命,而译者风格正是译者主观性完整的体现。所以,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忠于原作而排斥译者风格,更不能否定它在译作中的重要作用。大家都知道,优秀的翻译家都拥有自己独特的翻译风格,而这种独特的风格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够练就,而是在长期的翻译实践中累积起来的。我们所追求的个人风格也绝不是个人感想的随意发挥,而是在适当的空间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性,最终实现个人风格的展现。显然,译者个人风格的形成与培养是要付出辛苦劳动的,所以,我们应该重视译者个人风格的追求,并且尊重译者的这种主观性及其背后的努力。

结束语 :作为连接原作与译作的桥梁,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即译者风格是不容忽视的。但是译者风格问题历来是翻译界争议较大的话题,如何处理译者风格与作品风格的关系一直都是争议的焦点,似乎只有二者达到百分之百的统一才能解决这场争议。但是,由于各国文化、文字习惯等各方面的差异,要想使这两种风格达到彻底的统一是不可能的。所以,译者们只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去缩小自身风格与原作风格的距离,并且正视这种差距的存在,使二者在译作中达到和谐统一。

旅游公示语翻译研究论文

非常好,但是,能不能提出背后的原因呢?至少说很多都有问题,是不是?理论依据是什么呢?

可以写的,但是有一定的难度,这可能需要对英语综合能力的掌握及对一些专业知识的了解有一定要求,所以对一个本科生来说不是很好驾驭,换句话说,也许写出来的质量不一定及其它话题的质量,个人建议,可以尝试下其它主题。

OK,一起帮你。

这个是我的论文开题报告,已经会议通过了的论文(设计)题目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From Pragmatic Perspective从语用角度看公示语翻译课题目的、意义及相关研究动态: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国际间的友好往来及经济合作日益增多,对外联系和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公示语是国际化都市、旅游目的地的语言环境和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汉语公示语的英译日趋重要。但现在在我国各大城市的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着参差不齐的错误,意义:现在在我国部分城市的公示语中,由于没有正确把握语用等效的原则,出现了信息偏差、信息错误和信息交际障碍,即语用失误,包含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和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本文拟从语用角度分析在我国部分公示语的翻译问题,通过探讨公示语的语言特点和语用功能,提出公示语的翻译原则和方法。研究动态:吕和方指出了公示语的四种应用功能特征: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分析了公示语的“动态”和“静态”信息,并对公示语独特的语言风格进行了阐述。王银泉、万正方、金龙等剖析了我国城市公共场所公示语英译中存在的失误现象,提出具体的可行性改进意见,探讨了公示语翻译的方法和规律。于秋、黄小明认为由于语言和文化的不同,汉语公示语在英译时经常出现语用失效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两方面。2003年8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开通了“汉英公示语研究在线”(http://www•;e-signs•info•com), 2004年9月负责主编了《汉英公示语词典》,系统总结了目前的公示语翻译,并成立了“汉英公示语研究课题组”。课题的主要内容(观点)、创新之处:主要内容:本文从语用的角度来讨论公示语的翻译,分析了公示语的分类及其特点,并引用大量例证说明我国现在在公示语翻译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公示语的翻译中,应根据关联理论,充分考虑语境,运用语用等效的原则来进行翻译。创新之处:我国现有的研究公示语翻译的论文有很多,但本文提出公示语的翻译应该重视语境的作用,增加关联度,扩大认知环境,以达到语用等效目的。研究方法、设计方案或论文撰写提纲:研究方法:采用演绎法和文献资料法相结合的方法,运用事例型论据与理论型论据,提出在公示语的翻译中应遵循语用等效的原则。论文撰写提纲:引言一、公示语概述(一)公示语的定义及特点(二)公示语的分类(三)公示语的实用功能二、从语用等效角度看公示语汉英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一)中式英语对语用语言等效的影响(二)文化因素对社交语用等效的影响三、关联理论与语用等效翻译(一)源语与语境之间的关联(二)相关的公示语言不同地位(三)如何达到语用等效四、语用等效在公示语翻译中的应用(一)逆向选择措辞或表达方式(二)熟知目标公示语习语表达(三)精简目标语中长句翻译(四)确定公示语所处语境(五)充分考虑目标公示语的文化因素结语完成期限和预期进度:1、选题:2008年10月15日以前2、下达任务书:2008年10月31日以前3、开题:2008年11月30日以前4、中期检查:下期开学以后,3月31日前5、答辩与成绩评定:2009年5月20日主要参考资料:Eugene A Nid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Eugene A. Nida & Charles R. 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M].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94Leo Hickey. The Pragmatics of Translation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李怀奎,李怀宏.景观标识名称汉译英的语用等效研究[J].上海科技翻译,2004.刘建刚,闫建华.论告示的语用等效翻译[J].上海翻译,2005.王银泉.汉英公示语翻译及其译学理据[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版),2007魏海波,刘全福.公示语英译中的语用关联分析[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杨丽波.国内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现状[J]. 怀化学院学报,2007指导教师意见:我可以帮你写,再联系

论文公示语翻译策略研究

【摘 要】本文在分析公示语的种类和语言风格的基础上归纳了洛阳龙门石窟景区公示语的翻译中存在的普遍错误,例如拼写错误、语法错误、用词不当和句式中国化等等,作者指出旅游景区内公示语的翻译现状不容乐观。针对这些错误,作者探究其原因主要是译者和标牌制作者粗心、译者语言功底欠佳以及缺乏统一的监管机制,认为公示语英译需增强校对人员工作的认真度和责任感,加强翻译人员的英文水准,并建立相应的翻译责任制。 【关键词】公示语;汉英翻译;原因;解决方法 引言 随着洛阳龙门石窟国际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来洛阳龙门石窟旅游的外国游客日益增多,旅游景区标识语的翻译问题也越来越重要,加强对公示语运用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本文就洛阳龙门石窟旅游景区公示语的英译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在洛阳龙门石窟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及一些解决方案。 公示语从广义而言,指给公众在公共场合看的语言文字,也称为“公共标识语”,“标志语”、“标示语”、“标语”等。公示语指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具有“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和“强制性”四种突出的应用功能。(吕和发2004)。在翻译时候广泛使用名词、动词、动名词、词组、短语、缩略语、现在时态、祈使句和规范性、标准性词汇,以及部分具有本土特征的词汇。(北竹,单爱民2002) 1 旅游公示语的英译常见错误类型 2012年8月23号是一年一度的七夕情人节,为了颂扬忠贞爱情、展现珍贵历史瑰宝、倡导发扬和传承中国传统节日,龙门石窟景区特举办“七夕,相约龙门共祈福”活动,向所有爱浪漫的游客开启浪漫之旅。这一活动不仅将洛阳龙门石窟全方位地呈现给河南人民,也呈现给了喜爱中国这一传统节日的外国友人,使其逐渐与国际接轨。但是,通过在龙门石窟景区内采集大量例子分析发现其公示语的翻译整体上做得不错,但部分旅游公示语的翻译却欠国际化,存在着些许缺憾,主要有以下几类: 拼写错误:拼写错误在公示语的英译中比比皆是,这种低级错误大多是由于译者或者标牌制作者粗心、不负责任、没有认真校对造成的,例如:“会伤人请勿靠近WANRING:DANG DEOUS PLEASE KEEP AWAY ”这是龙门石窟景区龙门山山路旁的一个公示语,且不说语法和措辞是否得当,区区五个字的公示语就出现了两个拼写错误,此处“WANRING”和“DANG DEOUS”应为“Warning”和“Dangerous”。笔者认为此处译文应为:Warning:Danger! Please Keep Out! 语法错误:明显的语法错误在公示语英译中也是屡见不鲜, 这类错误主要是因为译者语言功底不够,翻译能力不足。例如: “进入林区 严禁烟火”被翻译成“ Into the forest is strictly prohibited fireworks”, 笔者认为应该根据翻译的简洁策略译为“No fireworks!” 用词不当:得体的措辞是准确的公示语英译的首要标准,英汉两种语言都有着丰富的词汇量,有时候单个汉字就有多个相对应的英文单词,同样,一个英文单词也可以用多种汉语意思,但是它们之间细微的差别可能会导致极大的语意差别,译者稍不注意就会因为措辞不当,而不能准确表达原文意思。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景区内竟将“男/女厕所”分别译为“Male’ Toilet”和“Female’ Toilet”。在英语中,Male 和Female这两个单词表示有生命的动植物的性别属性。对于公共男女厕所的翻译,笔者建议译为Men’s Room 和Women’s Room或者Ladies’ Room,然后再加上男女的图形标志即可。 句式中国化:这是译者最为常见的错误,因为要想克服这一困难需要译者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对中英文两种语言特点的全面掌握。在景区内此类错误现象比比皆是,例如: “小心路滑”竟被译为 “The small idea slides”, “注意安全”译为“Attention security”,根据简洁策略可分别翻译为“Caution: Wet Floor! ”和“Watch Out!” 2 旅游公示语的英译问题对策 根据大量实例分析中发现的种种问题,我们应该积极应对,分别找出解决办法,各个击破。 建立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标准化审定制度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的戴宗显教授指出:“语言是交际的媒介,标识语言有特殊的结构和表达用语,国外有专门的机构和人来做这项工作,比如交通部门就有专门的使用语言,同时还下达使用手册,在商品分类中也有特殊的标志语言”。所以我们应该严格执行翻译行业质量标准, 成立翻译专业户,建立统一标准或核准制度来监督翻译的质量。对于景区常见公示语的译法应该统一,要有一个评估制度,一个权威的机构来核准。 提高公示语译者专业翻译素质 翻译人员要端正态度, 严格遵守商务翻译原则,认真负责,注重学习。译者要加强自身的英语和汉语功底,花时间、精力去了解所译的内容,尽量让译文做到正确、得体、一致,保证质量。同时,由于语言中渗透着社会意识和文化传统,译者尤其要重视中国和外国的社会文化差异,注意历史背景不同、国情不一样、生活方式大相径庭,这些都会造成语言的差异。要真正掌握外国地语言,就要了解外国文化传统,在翻译中越过社会文化差异的障碍,努力符合译文读者的期待规范。 提高校对人员和标牌制作者工作的认真度和责任感 政府及旅游景区管理部门应该重视公示语翻译的每一个环节,标牌制作过程中也应该注意人员的选择,尽量采用对英语有一定基础的工人,也应该有相关人员进行过程的监督和最后的审核。 加强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规范和改进景区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必须注重提高译者的素质和责任心,应该由相应的监管机构来加强景区公示语的翻译工作。相关部门重视,加强监管首先要保证翻译质量。各级地方政府的有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翻译准入制度。旅游景区的管理者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认真抓好翻译、审稿、校对等各个环节,请水平高的译者或长住中国的外国人参加,凡公开对外的译文,尽可能做到译文准确、达意。政府也应该设立专门针对外宣翻译的特定机构,管理、监督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资料,这样公示语翻译的质量就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吕和发.公示语的汉英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4(1). [2]北竹,单爱民.谈英语公示语的语言特点与汉英翻译[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5)。 [3]曹容,袁利,太扎姆.康巴藏区旅游英语翻译现状调查研究[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 (3). [4]傅海英.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规范化研究[J].知识经济,2012 (12). [5]朱姣,彭娟.徐州市旅游景点英语公示语中的错误现象分析及对策[J].青年文学家,2011(1).

摘 要: 公示语是给公众在公众场合看的文字语言,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实用语言,是一种公开和面对公众的,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特殊文体。公示语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几乎随处可见。由于公示语在公众和旅游者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对公示语的任何歧义、误解、滥用都会导致不良后果,本文分析公示语翻译常见问题,并提供解决良策。 关键词: 公示语 公共场所 翻译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2008年奥运会胜利闭幕,全国各地的汉英双语公示语越来越多,外国人能轻松进行简单的游玩、购物,可以说,这是人性化管理与和谐社会的一个进步,也从侧面反映了民族友好、向上的精神面貌和整体文化素质。公示语‘顾名思义’是在公共场所展示给公众看的文字语言,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实用语言,是一种公开和面对公众的,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特殊文体。公示语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几乎随处可见,例如路标、广告牌、商店招牌、公共场所的宣传语、旅游简介等。公示语是国际化都市、国际旅游目的地语言环境、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公示语的实际运用中,我们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不规范的、外国人看不懂的,甚至洋相百出的英语公示语比比皆是,不但未达到交际效果,还损毁了形象。 一、常见公示语翻译错误的分类 (一)拼写及语法错误 公示语中最常见且最易被忽略的错误便是拼写错误。除了拼错、大小写或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等之外,语法错误也是公示语翻译中常出现的错误,如词性误用、名词单复数不当、冠词遗漏、动词形式错误的等。例如:“禁止停车”:“No Park(Parking)”;“请带好随身物品”:“Please Bring Your Belonging(Belongings)With You”;“请走侧门”:“Please Use(The)Side Door”;“××机动车驾驶学校”:“Automobile Drive(Driving)School”:“××装饰有限公司”:“Decorated(Decoration)Corporation”;“男士休闲服”:“Man’s(Men’s)Wear”;“中西快餐”:“China(Chinse)and Foreign(Western)Fast Food”。以上这些语法错误或者是译者粗心,或者是想当然所致,其实在翻译中稍加注意是可以避免的。 (二)中式英语 英语中有许多约定俗成的表达习惯,如“south-east”指的是“东南”,而不是“南东”(east-south),“north-west”指的是“西北”,而不是“北西”(west-north),但很多公示语的翻译望文生义,完全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比如把“中国烟酒”译成“China Smoke Wine”就不妥,应按英语的习惯翻译成为“Cigarette,Liquor and Tea”。“警务工作站”译为“Police Workstation”或者“Police Affairs Station”都是对照汉语生硬的翻译,其实译成“Police Station”就能让外国人明白。“租赁公司汽车服务中心”中的“租赁”译成“Rent Company”,也完全从中文角度翻译,应翻译成“Car Rental”。把“口腔门诊”译成“Mouth department”,让人哭笑不得,建议改成“Dental Office(Department)”。 (四)语义模糊 语义模糊的原因很多,本来在汉语里很清楚的东西,由于中英转换的失误,使英译无法让人理解。误译的原因有多方面,但模糊现象主要是译者在中英转换过程中信息丢失、翻译不完整所造成的。例如:(1)“小心碰头”:“Take Care of Your Head”改译为“Watch Your Head”或“Mind Your Head”;(2)“钟表城”:“Time City Watches & Clocks”改译为“Watches & Clocks Shopping Centre”。 二、公示语汉英翻译的对策 (一)熟悉公示语的意义及特点 公示语是一种公开和面对公众的,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特殊文体,具有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四种应用功能,这就要求这种文体简洁、明了、正确,从而提供给公众清晰易懂的信息,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在翻译时语汇要简洁,措辞要精确,能用寥寥数词,或简单明了的图示,或图标与文字结合来表示,让读者一目了然,而不能随意使用冗长的句子,并且注意选用常用的词语。 (二)多借用国外现有例子 戴宗显认为:“对待交通等国内外可以一致的标识,完全可以实行拿来主义,找一些专家到国外把他们的表达用语拿过来使用。”(戴宗显,2005)实际上,除了一些很中国化的公示语,汉语公示语基本上都能在英语中找到对应的公示语,这就要求译者不可望文生义,而要尽可能多查资料或请教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朋友。 (三)注重文化背景的理解 由于人们的社会背景、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上存在差异,因此在语言表达上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也都充分地体现在公示语中,如果不能透彻理解文字里所蕴涵的文化信息,没有掌握汉英文化差异,就不可能完成从原语到译入语的转换。 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的不仅仅是翻译技巧的问题,还包括人们的认识问题。很多人认为只要会英语就能翻译,其实公示语翻译的基本功不只是英语水平,而且包括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因此翻译公示语时,应该将译文读者的文化习惯放在第一位,运用交际翻译的方法翻译,才能得到准确无误的译文。公示语是世界各国了解中国的主要载体之一,更是给所有来华的外国人士留下的第一张中国的名片,因此,汉语公示语的英译就显得尤为重要,其目的很明确,即在必要的场合能够指示、提示、警示、帮助在华的外国友人更加方便地生活、学习、旅游和工作。正确的公示语英语译文的使用,对提升城市文明形象,进一步推动城市国际化进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吕和发.公示语的功能特点与汉英翻译研究.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5,(2). [2]罗选民,黎日旺.关于公示语翻译的几点思考.中国翻译,2006,(6). [3]杨永和.我国新世纪公示语翻译研究综述.外语教学,2009,(5). [4]李红梅.基于模因论的公示语翻译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2).

浅谈公示语英语翻译:现状、成因及对策 ---以红安天台山风景区公示语英译为例 摘 要:在开放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观光游览。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的公示语英语翻译水平依然不能令人满意。本文通过以红安天台山风景区公示语英语翻译存在的问题为例,分析公示语英语翻译现状、成因,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公示语英译 功能 分类 成因 对策 引言:公示语包括景区标识牌上的指示语、提示语和警示语,以及景区、景点入口处张贴着的各种“须知”,以及旅游景区周边地区的交通、餐饮店等相关公共场所的公示语。它起着给游客指明方向道路,或者对游客的行动进行提示警示,或者把景区的有关规则告诉游客。如今,国际交流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中国参观游览,提高公示语英译质量已是当务之急。本文尝试分析公示语的英译现状,并分析其原因,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公示语的定义及其分类 公示语是指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 公示语可满足在华工作、旅游的外籍人士普通市民的社会、行为和心理需求,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四种示意应用功能。根据其功能,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指示性公示语:指示性公示语体现的是周到的信息服务,没有任何限制、强调意义,其目的在于向公众提供某种相关信息。如:Ticket&Travel Center票务与旅游中心,Public Toilet 公共厕所等。 (2)提示性公示语:提示性公示语没有任何特指意义,仅起提示作用。如:Please Pay Here 请在此付款,Restricted Height 3m限高3m 等。 (3)限制性公示语:限制性公示语对相关公众的行为提出限制、约束,语言直截了当,但语气较弱,且不会使人感到强硬、粗暴、无理。如:Handicapped Only 残疾人通道,Construction Site No Admittance施工现场 禁止入内等。 (4)强制性公示语:强制性公示语要求相关公众必须采取或不得采取任何行动,语言直白、强硬、没有商量余地。如:No Photography严禁拍照,No Briefing of Groups禁止导游讲解等。 2. 公示语英语翻译现状及其分析 我国的旅游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相对起步较晚,许多城市的旅游公示语翻译的现状却是不尽人意。全国各地旅游景区里,不少公示语英语译文错误百出,不仅大煞风景,给中外游客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和笑柄,而且无法起到公示语应有的作用,成了无用的摆设,有时甚至还误导外国游客,这大大影响了公示语作用的发挥,甚至削弱了城市的形象。因此,规范旅 游公示语翻译的使用,纠正翻译中的各类错误,解决公示语翻译存在的问题成为当前一项必要且紧迫的任务。 笔者在红安天台山风景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就其中发现的公示语英语翻译问题进行了如下分析。 错误翻译 逐字逐句的翻译 逐字逐句的翻译将中文生硬的翻译成英文,极易让大众产生对公示语翻译错误的印象。在天台山自然风景区的入口处发现“天台山欢迎你”的英文公示竟为“Tian Taishan Welcome ”,我们且不说其中天台山的英文翻译,仅就welcome 一词的用法来说,也是不符合英语搭配习惯的,笔者认为不妨将其译为大众比较容易接受的“Welcome to Tiantai mountain ”。至于其中的天台山的翻译笔者将在下文中有所体现。 拼音的使用 在许多的翻译作品中,拼音的使用已数见不鲜,不过经常用于人名、币值等的翻译。据对所收集资料的分析,发现不恰当的拼音使用也是造成错误翻译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上文中,对于外国游客而言,“shan ”这个汉语拼音不能传递任何关于“山”的形象,而只有他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关山的词语才能帮助其了解该景点,故此处将其译为“Tiantai mountain ”更为合理。除此之外,在该风景区我们赫然发现“景区门票优惠公示栏”的对应译文为“Ticket for GongShiLan Scenic Prefereatial”,我们仍旧抛开译文的其他部分,单独就公示栏的公示翻译而论,这样直接使用拼音的翻译难以令人接受的,更何况是外国游客,在进行公示语翻译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翻译作品的对象,切不可不知如何翻译就干脆使用拼音。 术语不匹配 在公示语翻译过程中,翻译术语的不匹配,不仅不能使翻译作品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造成曲解。在天台山的实景游览过程中,发现景点“千年樱桃”的公示语英译为“Centuries Cherry ”。既然是千年,那此处的“centuries ”一词就显得有些翻译欠妥,更准确来说是术语不匹配。而参照“千年发展目标”的翻译“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笔者认为将“千年樱桃”翻译成“Millennium Cherry”则更为准确。在公示语的翻译过程中,我们应更注重翻译的准确性,不能将翻译对象模糊化,尤其是在公示语翻译时,更应注重术语匹配。 文化不兼容 考虑到不同民族、不同国家间的文化背景间的差异性,公示语英语翻译,应注重尊重不同的文化习惯和传统。而导致文化不兼容的主要原因在于译者对不同文化的误解甚至是无知。比如说龙(dragon ),尽管龙(dragon )在中西方文化都存在,但其象征意义却大相径庭。在中国,龙(dragon )是褒义词,其既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和成功的标志。但西方人对龙(dragon )的联想和看法则大不一样,龙(dragon )在西方是贬义词,是邪恶的象征。在景区门票优惠栏中出现了deformity 一词,经查证deformity 一词在英汉牛津高阶词典中的英文释义为“in condition in which a part of the body is not the normal shape because of injury,illness or because it has grown wrongly”,但凡西方读者都觉得有侮辱的意 味,而且在西方国家,人们对表达“残疾”意思的词语颇为敏感,故在使用的时候需格外严谨,多加留心。 语气不和谐 语气不和谐是由于公示语翻译的信息度过强或过弱,或语用不当所致。在景区门票优惠公示栏条款中,“持退休证的老人”的公示语翻译为“Elderly people retire card holders”。很明显景区工作人员给出的译文是不符合逻辑的,而其中用“elderly people”来表示老人语气上则显得稍微不和谐。如大众经常在公交车上看到的老弱孕残席一样,对于这些特殊词语我们在公示翻译过程中语气应尽量协调。笔者认为用“senior citizen ”来表示老人则显尊重之意,语气较为和谐。 除此之外,发现在天台山风景区公示语翻译中仍存在一些诸如大小写失误、译名不一致等类型的小问题,其中最为明显的即为景区公示语同一告示牌上对“风景区”一词的三种不同翻译。笔者认为这些看似可忽略不计的公示语英语翻译问题也应得到重视,以求使公示语达到更好为外国游客服务的作用。 3. 规范公示语翻译应对策略 对策针对目前我国面临的公示语英语翻译现状,极力挽救公示语英语翻译恶化情况刻不容缓。如何高效且及时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规范景区公示语英语翻译 为使外国游客更加清楚明了的理解公示语内容,规范景区公示语英语翻译是当务之急。在公示语英语翻译过程中,应避免逐字逐句的翻译、少用拼音英译、避免术语不匹配、力求文化兼容和语气和谐等,我们要尽量做到有据可依,对于那些难以拿捏的公示语翻译要反复研究推敲,力求做到准确规范。 加强对公示语英语翻译的认识 现如今,许多非专业人士对翻译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更不用提公示语翻译了,而其中不少人则认为懂英语,或者有的甚至认为英语过了四六级就可以从事翻译工作。但事实并非如此,翻译工作是极为精细的,其对译者的要求相当高,公示语英语翻译工作更是如此。而社会各界加深对翻译的认识,就能协助提高社会翻译的水平,公示语的翻译环境就会出现真正升华。 加大公示语翻译人才的培养 众所周知,我国在翻译方面的专业人士屈指可数,而从事公示语翻译方面的人才就更少了,因此,加大公示语翻译专业方向人才的培养已经迫在眉捷。对此国家在加大培养公示语翻译人才方面应多加鼓励,适当放宽条件,但仍应严格把好关,避免鱼目混珠。 严格实施翻译质量管理 鉴于我国翻译市场和翻译质量队伍的现状,进一步规范与管理翻译质量实施是非常有必要的。国家在为规范汉语语言文字的使用方面虽做出了一定努力,如颁布并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但对于有关外文的使用条例方面却没有相应政策,如若能单独制定在这一方面的相关管理条例,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过程中自然会更加细心尽责,这对于 公示语英语翻译的规范也是相当重要的。 4. 结束语 全球化、现代化、城市化、信息化为我国的公示语研究与翻译提出了迫切的期待和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在中国与国际交流日益紧密的浪潮中,公示语英语翻译又将面临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与挑战。准确与规范的公示语英语翻译对于一个城市、国家的对外形象是必不可少的,与此同时,其也将在公众和旅游者生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相信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今天,中国的公示语英语翻译定能取得又一次的突破。 参考文献: [1]王颖,吕和发,公示语汉英翻译[M ],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对外出版公司, [2]程尽能,吕和发,旅游翻译理论[M ],清华大学出版社, [3]傅海英,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规范化研究 [J], 商业研究, [4]扬绪娟,旅游景区汉英公示语的翻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5]孙志永,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现存问题及改进建议 [J], 赤峰学院学报, [6]杨义豪,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J], 翻译研究 ,

这个是我的论文开题报告,已经会议通过了的论文(设计)题目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From Pragmatic Perspective从语用角度看公示语翻译课题目的、意义及相关研究动态: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国际间的友好往来及经济合作日益增多,对外联系和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公示语是国际化都市、旅游目的地的语言环境和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汉语公示语的英译日趋重要。但现在在我国各大城市的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着参差不齐的错误,意义:现在在我国部分城市的公示语中,由于没有正确把握语用等效的原则,出现了信息偏差、信息错误和信息交际障碍,即语用失误,包含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和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本文拟从语用角度分析在我国部分公示语的翻译问题,通过探讨公示语的语言特点和语用功能,提出公示语的翻译原则和方法。研究动态:吕和方指出了公示语的四种应用功能特征: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分析了公示语的“动态”和“静态”信息,并对公示语独特的语言风格进行了阐述。王银泉、万正方、金龙等剖析了我国城市公共场所公示语英译中存在的失误现象,提出具体的可行性改进意见,探讨了公示语翻译的方法和规律。于秋、黄小明认为由于语言和文化的不同,汉语公示语在英译时经常出现语用失效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两方面。2003年8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开通了“汉英公示语研究在线”(http://www•;e-signs•info•com), 2004年9月负责主编了《汉英公示语词典》,系统总结了目前的公示语翻译,并成立了“汉英公示语研究课题组”。课题的主要内容(观点)、创新之处:主要内容:本文从语用的角度来讨论公示语的翻译,分析了公示语的分类及其特点,并引用大量例证说明我国现在在公示语翻译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公示语的翻译中,应根据关联理论,充分考虑语境,运用语用等效的原则来进行翻译。创新之处:我国现有的研究公示语翻译的论文有很多,但本文提出公示语的翻译应该重视语境的作用,增加关联度,扩大认知环境,以达到语用等效目的。研究方法、设计方案或论文撰写提纲:研究方法:采用演绎法和文献资料法相结合的方法,运用事例型论据与理论型论据,提出在公示语的翻译中应遵循语用等效的原则。论文撰写提纲:引言一、公示语概述(一)公示语的定义及特点(二)公示语的分类(三)公示语的实用功能二、从语用等效角度看公示语汉英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一)中式英语对语用语言等效的影响(二)文化因素对社交语用等效的影响三、关联理论与语用等效翻译(一)源语与语境之间的关联(二)相关的公示语言不同地位(三)如何达到语用等效四、语用等效在公示语翻译中的应用(一)逆向选择措辞或表达方式(二)熟知目标公示语习语表达(三)精简目标语中长句翻译(四)确定公示语所处语境(五)充分考虑目标公示语的文化因素结语完成期限和预期进度:1、选题:2008年10月15日以前2、下达任务书:2008年10月31日以前3、开题:2008年11月30日以前4、中期检查:下期开学以后,3月31日前5、答辩与成绩评定:2009年5月20日主要参考资料:Eugene A Nid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Eugene A. Nida & Charles R. 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M].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94Leo Hickey. The Pragmatics of Translation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李怀奎,李怀宏.景观标识名称汉译英的语用等效研究[J].上海科技翻译,2004.刘建刚,闫建华.论告示的语用等效翻译[J].上海翻译,2005.王银泉.汉英公示语翻译及其译学理据[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版),2007魏海波,刘全福.公示语英译中的语用关联分析[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杨丽波.国内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现状[J]. 怀化学院学报,2007指导教师意见:我可以帮你写,再联系

公示语翻译研究论文结语

In business contacts, the business correspondence is not only the medium for communicate, but also a means of establishing friendship and attracting customers. The features and functionality of business correspondence decide that the letter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 The success of writing it ha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business of a company. Thus, in day-to-day business activities, we should note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the Business English writing in order to promote better co-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 the future business..

"The article from the current certificate of language translation some typical mistakes, the notification in the han and easy to translate the process of such as spelling and grammar, chinese, english is stylistically appealing and semantically vague ; cultural misunderstandings. such problems related to translate theor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and enhance public announcements of the translation quality. "The key words" within the language translation error ; ; countermeasures "notification" means the language of signs, shop signs, publicity, alert and travel brochures, it is widely used in various aspects of our lives. as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 and the world to communicate constantly increasing, public chinese-english bilingual identity and language is also, the prompt,But mistakes and irregular phenomenon is emerging, which are morally repugnant. don't correct and incorrect interpretation is not only affect the foreign friends are chinese food, clothing and live in a row and is also the spirit of the city and the overall image, and affect our international image. in recent years many languages and translated to the experts appealed to the language translation within the research into the translation of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increase understanding and strengthen the momentum carry out reforms. in this,I rely on some examples, to comment on the language translation within a few issues. Four, this Within the translation is a large and small projects, involving many factors, to be solved, the social needs and concerns. the author survey are just the tip of the iceberg. the translation is a 厚积薄发 process, ask for 外宣 the continued efforts to improve their language training, cultural qualities, as much understanding of the english-speaking culture and way of translation. at the same time should be reviewed every word, Careful treatment of every word and never will, at different cultures. moreover, many things have evolved, it is important to the translation principle. this would be required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other translators we had a chance to go abroad, you will have seen and heard the record, there is a need for it. as a "it" to avoid a lot of unnecessary. i believe that every translation by the joint effort, Began to clear from every word of "junk" language, you can create a clean and comfortable environment. language

这个是我的论文开题报告,已经会议通过了的论文(设计)题目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From Pragmatic Perspective从语用角度看公示语翻译课题目的、意义及相关研究动态: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国际间的友好往来及经济合作日益增多,对外联系和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公示语是国际化都市、旅游目的地的语言环境和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汉语公示语的英译日趋重要。但现在在我国各大城市的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着参差不齐的错误,意义:现在在我国部分城市的公示语中,由于没有正确把握语用等效的原则,出现了信息偏差、信息错误和信息交际障碍,即语用失误,包含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和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本文拟从语用角度分析在我国部分公示语的翻译问题,通过探讨公示语的语言特点和语用功能,提出公示语的翻译原则和方法。研究动态:吕和方指出了公示语的四种应用功能特征: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分析了公示语的“动态”和“静态”信息,并对公示语独特的语言风格进行了阐述。王银泉、万正方、金龙等剖析了我国城市公共场所公示语英译中存在的失误现象,提出具体的可行性改进意见,探讨了公示语翻译的方法和规律。于秋、黄小明认为由于语言和文化的不同,汉语公示语在英译时经常出现语用失效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两方面。2003年8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开通了“汉英公示语研究在线”(http://www•;e-signs•info•com), 2004年9月负责主编了《汉英公示语词典》,系统总结了目前的公示语翻译,并成立了“汉英公示语研究课题组”。课题的主要内容(观点)、创新之处:主要内容:本文从语用的角度来讨论公示语的翻译,分析了公示语的分类及其特点,并引用大量例证说明我国现在在公示语翻译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公示语的翻译中,应根据关联理论,充分考虑语境,运用语用等效的原则来进行翻译。创新之处:我国现有的研究公示语翻译的论文有很多,但本文提出公示语的翻译应该重视语境的作用,增加关联度,扩大认知环境,以达到语用等效目的。研究方法、设计方案或论文撰写提纲:研究方法:采用演绎法和文献资料法相结合的方法,运用事例型论据与理论型论据,提出在公示语的翻译中应遵循语用等效的原则。论文撰写提纲:引言一、公示语概述(一)公示语的定义及特点(二)公示语的分类(三)公示语的实用功能二、从语用等效角度看公示语汉英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一)中式英语对语用语言等效的影响(二)文化因素对社交语用等效的影响三、关联理论与语用等效翻译(一)源语与语境之间的关联(二)相关的公示语言不同地位(三)如何达到语用等效四、语用等效在公示语翻译中的应用(一)逆向选择措辞或表达方式(二)熟知目标公示语习语表达(三)精简目标语中长句翻译(四)确定公示语所处语境(五)充分考虑目标公示语的文化因素结语完成期限和预期进度:1、选题:2008年10月15日以前2、下达任务书:2008年10月31日以前3、开题:2008年11月30日以前4、中期检查:下期开学以后,3月31日前5、答辩与成绩评定:2009年5月20日主要参考资料:Eugene A Nid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Eugene A. Nida & Charles R. 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M].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94Leo Hickey. The Pragmatics of Translation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李怀奎,李怀宏.景观标识名称汉译英的语用等效研究[J].上海科技翻译,2004.刘建刚,闫建华.论告示的语用等效翻译[J].上海翻译,2005.王银泉.汉英公示语翻译及其译学理据[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版),2007魏海波,刘全福.公示语英译中的语用关联分析[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杨丽波.国内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现状[J]. 怀化学院学报,2007指导教师意见:我可以帮你写,再联系

OK,一起帮你。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