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银行信贷问题论文答辩

发布时间:

银行信贷问题论文答辩

网络借贷论文答辩。没问题呀!然后你要就网络借贷的什么来答辩是有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来答辩吗?这个不触犯法律,但是网络借贷的话,有很多黑网贷,这个要分清楚。

你能把你的论文借给我么??????

危害如下:1、一些网贷平台的费率标示不清,在手续费、逾期费、违约金等表述上存在一定的隐蔽性,这就有可能将贷款学生紧紧套牢,一旦还款发生逾期,大学生很可能难以承受资金损失从而造成超前消费的信用危机。2、由于网上贷款分期消费门槛很低,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超前消费、奢侈消费的平台,但不少大学生由于冲动消费,导致负债累累,给正常学习带来困扰。3、一旦出现逾期不还的情况,将会影响大学生在银行的个人征信。而一旦有了个人信用污点,未来踏上社会后,不管是办理信用卡还是申请贷款,都要比别人支付更大的成本甚至可能因此被拒。此外,这些小额网贷公司一旦出现变故,大学生的学生证和身份证等隐私信息也存在泄露的隐患。

在兴起与发展P2P网络借贷的影响下,大学校园走进小额网络借贷.可是,网络借贷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像是网络、法律监管缺陷、业务范围不清楚等等,大学生的应对能力与借支缺少,可能会存在泄露信息、行业欺诈等现象.

银行信贷问题的论文答辩问题

6、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较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

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这一点是感触最深的,个人信用制度与信用卡肯定是存在很密切的关系的,据我所知,大学生对个人信用制度普遍认识不够。

7、还有哪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搞清楚,在论文中论述得不够透彻?

对于信用卡市场的行业管理体制与制度这一块确实不是很清楚。例如信用卡透支利率、最低还款比例、透支额度等银行具体是怎么规定又是怎么实施的,都不够清楚。而且,对于银行在实际上具体以哪些指标作为本质性指标也了解不够。

8、写作论文时立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大学生信用卡市场起步时间不长,发展中存在机遇,但是也遇到了许多瓶颈。作为朝阳产业,而且是发展势在必行的朝阳产业,大学生信用卡市场急需找准方向,取得飞跃的发展。

9、论文的创新之处?

本篇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在探讨大学生信用卡市场发展的问题时不只从银行和大学生两方面论述,也从大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大学生信用卡业务的推广是一种商业行为,它遇见瓶颈,学校肯定是不需要负责的,但是无论是银行还是大学生都可以协同学校来解决这个问题。

10、论文的不足之处?

我认为的不足之处大概在于两方面:

一、对于大学生信用卡市场的优化策略提的多,但是各方面论述的都不够详尽,对于本文的创新之处,也没有进行重点的、有偏重的论述。

二、本文采用了文献分析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但是金融学专业特有的一些方法运用不够,在实证分析、规范分析、数理经济模型分析、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案例分析、制度分析几大研究方法中,只是案例分析有所涉及且涉及并不是很多。

以上就是环球青藤小编关于金融管理专业论文答辩中的常见提问的相关分享,希望对各位大四的小伙伴们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毕业论文相关的内容,欢迎大家关注本平台。

可否把你的毕业论文、或者是有关的数据,发给我参考下呢, 不胜感激

长期以来,我国对金融业实行严格的利率管制,央行根据国务院的决定直接规定统一的利率标准,金融机构照章执行,没有资金定价权。利率管制使得金融业的市场化滞后于整个经济体制的市场化进度。当前,我国正在积极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也日益突现出来。 利率是极其重要的经济杠杆,它对储蓄、投资、消费、汇率、物价、资本流动等都有着重要影响,它牵动着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项复杂工程,蕴含着很大的风险。

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市场营销老师一般会问什么问题,主要是根据你的论文来问,你的论据,主要的观点,对国有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分析情况等。浅谈加入WTO后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关键字:国有商业银行,市场,营销 加入WTO后,国内金融市场正逐步对外开放,中外资银行之间、中资银行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国内银行业务市场将被重新分割,客户被重新组合。虽然国有商业银行近年来不断推进商业化进程,但与现代规范化的商业银行相比,在营销体制、业务创新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将面临巨大的挑战。为了应对加入WTO的冲击,国有商业银行应及时更新营销观念,积极进行市场营销创新,调整客户结构和市场结构,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一、加入WTO对国有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影响 1、加入WTO将改变国有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环境。 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将与国内市场将逐步对外开放,全方位对外开放,生存环境的变化使国有商业银行传统的营销模式已不适应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市场经济的快速变革客观上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加大市场营销的力度。 2、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强大的竞争力逼迫国有商业银行强化市场营销。 加入WTO后,按照约定的时间表,我国正在加快国内金融市场开放的进程,扩大外资银行设立分支机构的地域,开放人民币同业市场。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在营销理念、营销手段、营销机制、产品创新、电子化水平等方面还不适应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而外资银行具有遍布全球的网络、雄厚的资金实力、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在长期的竞争中形成了较强的营销优势,新技术投入和应用水平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这将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形成较大的竞争压力。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竞争压力逼迫国有商业银行加快市场营销改革的步伐。 3、商业银行自身的改革和发展对市场营销工作提出了内在要求。 在过去的几年中,国有商业银行不断推进各项改革,经营效益和资产质量明显提高。但是,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状况与外在经济环境变革的要求相比,改革步履还相对滞后,原有体制的许多问题、弊病、矛盾在目前的体制下仍然存在。加快改革和发展成为今后国有商业银行各项工作的第一要务,而要想加快发展步伐,就必须加大市场营销力度,优化和调整客户结构,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为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国有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营销理念的缺位。国有商业银行还没有从根本上真正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专业银行体制下的“管理客户”、“坐门等客”的观念仍然存在。在实际营销工作中,则表现为以市场为中心的营销体制还不健全,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尚不完善,银行与客户之间还没有建立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营销考核中只注重量化指标的完成,而忽略了提升客户价值、保持长期的业务合作关系。 (二)金融产品的创新、推广力度不够。主要表现为:一是金融产品的宣传、营销力度不够,许多已推出的金融产品并不为广大客户所熟悉;二是不能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特别是不能进行超前创新;三是没有形成产品创新的激励机制,产品创新与创新者的自身利益联系不密切;四是产品创新的审批机制过于繁琐,致使“新产品”逐步成为“一般产品”。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国有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雷同”现象较为严重,没有形成自身的“品牌产品”和“特色产品”。 (三)营销机制尚不健全。主要表现为:一是营销层次较低,难以满足一些大客户的需求,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仍然是“三级管理、一级营销”,对于一些系统性客户、跨区域的集团性客户的金融需求难以满足;二是没有建立与市场营销相匹配的资源配置机制,人力、财力、科技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三是考核机制与市场营销的客观要求不相适应,重量化指标和当期指标的考核,轻非量化指标及长期业务合作,考核机制的不合理使市场营销中的短期行为较为严重;四是银行内部业务操作缺乏效率,基层业务营销人员的自主权较小。 (四)营销渠道单一。主要表现为:一是忽略了银行与客户的双向沟通,没有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营销策划和宣传;二是没有根据金融资源的分布情况来合理设置营业机构,营业机构的业务操作性较强,而市场营销的功能不足;三是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营销的力度不够,难以适应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要求;四是综合营销手段运用不够,对公司客户进入多以信贷为杠杆,对以结算、中间业务为主要需求的客户则缺少有效的营销手段。 (五)营销队伍的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为:一是营销人员的数量不足,综合柜员、管理人员及后勤人员过多;二是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适应营销工作的需要,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产品组合及一揽子服务能力、新产品的应用能力较差;三是需加强营销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防范市场营销中的道德风险。 三、加强国有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对策 (一)转变营销观念,面向市场,面向客户,形成独具特色的银行“营销文化”。 营销观念的转变,就是要从根本上要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以商业银行的营销理念替代专业银行体制下的管理客户的旧观念,摒弃营销中的短期行为倾向,把与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提升客户价值放在营销工作的首位。形成全行参与营销、全行为营销服务的格局,把客户营销融入到银行的企业文化之中。 (二)创新营销机制,建立层次清晰、重点突出、保障有力的营销体系,为市场营销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1、提升营销层次,明确各层次营销的重点。要根据客户的隶属关系、贡献率、营销难度以及对业务经营的影响等来明确各级行营销的重点。总行、省行要在加强对市场营销的管理、协调和指导的同时,承担更多的营销职能,特别要加强对系统性客户、跨区域大客户、国家及省重点项目的营销力度。二级分行要取消市场营销的管理职能,直接参与市场的营销,并把县级支行作为二级分行营销职能的延伸。 2、建立与市场营销相配套的资源配置机制。市场营销事关全行的业务发展,在经营资源的配置上要优先满足市场营销的需求。在资金和贷款规模方面,要优先满足重点客户的需求;在财务资源上要为市场营销提供便利;在人员调配上要选拔高素质的客户经理,充实市场营销队伍。 3、加强市场营销工作的协调和配合,提高营销的整体竞争力。一是要加强业务部门之间、业务部门与行政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充分利用营销资源;二是加强行与行之间、上下级行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及时上报和反馈市场信息,相互协作和联动,形成营销的系统优势,提高营销的整体竞争力,防止出现多头对外、浪费资源现象的出现。 (三)加强金融产品的创新和营销力度,打造产品优势,在金融产品上增强市场营销的竞争力。 1、加强金融产品的超前创新和主动创新,为产品创新提供机制上的保障。随着外资银行经营范围的扩大和地域限制的取消,金融产品将成为同业高层次竞争的重要手段。在金融产品的创新上,一是要超前创新,加强对客户潜在需求的研究,注重金融创新的实效性,产品创新和产品推出要走在客户的前面;二是要建立灵活的产品创新机制和激励机制,在规避风险和合规合法的前提下,调动全行员工产品创新的积极性,简化审批程序,加快新产品推广应用的步伐。 2、注重金融产品的配套营销,组合金融产品,为客户提供“套餐”服务。特别是重点企业集团,由于规模大、分支机构多,资金流动中有许多环节可以介入。要根据客户的需求,对资产、负债、中间业务以及本外币业务的各种金融产品进行重新整合,为客户提供特色金融产品,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 3、提高金融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产品的科技竞争能力。要在更高的层次、更广的范围内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在硬件和软件上增强金融产品的竞争能力,在服务的准确性、效率性、便捷性上树立竞争优势。同时,要加快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网上银行、居家银行等现代电子技术在营销中的应用,以最大限度地方便客户。 (四)增强服务实效,实施差异化服务,在服务上增强市场营销的竞争力。 1、树立“换位思考”意识,提高服务的效益性。要站在经营管理的角度,认真调查客户、了解客户,及时掌握客户资金运动过程中的各种需求,“有的放矢”地提供银行服务,并及时创造客户需求,帮助客户解决资金运用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客户资金使用的效益。 2、提供差异化服务,增强银行服务的竞争力。差异化服务对增强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根据客户需求度身定做金融产品和服务,并在产品的价格上提供差异化服务,对于重点客户,要在利率、费率等方面提供优惠价格,增强产品的竞争力;要通过公开授信、简化内部操作程序等方式,减少内部运作的时间,为客户提供便捷服务和延伸服务;要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要通过提供金融产品、代客理财等方式提高客户的资金使用效益,努力争取银企“双赢”。 (五)加强营销队伍建设,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为市场营销提高人力上的保证。 1、加强营销队伍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营销队伍。要进一步提高营销人员占全行员工的比重,制定严格的客户经理工作制度,加强对客户经理的管理。要加大优秀营销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强对现有营销人员的培训,提高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市场营销的竞争力。 2、建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客户经理的积极性。首先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打破原有的等级界限,实行与业绩挂钩的收入分配办法,使客户经理在较高的收入中体会到自身价值的实现,增加员工的归属感,从而产生激励的作用;其次要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实行营销人员竞聘上岗,淘汰那些素质低、业绩差的不合格人员。

商业银行绿色信贷论文答辩

可否把你的毕业论文、或者是有关的数据,发给我参考下呢, 不胜感激

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市场营销老师一般会问什么问题,主要是根据你的论文来问,你的论据,主要的观点,对国有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分析情况等。浅谈加入WTO后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关键字:国有商业银行,市场,营销 加入WTO后,国内金融市场正逐步对外开放,中外资银行之间、中资银行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国内银行业务市场将被重新分割,客户被重新组合。虽然国有商业银行近年来不断推进商业化进程,但与现代规范化的商业银行相比,在营销体制、业务创新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将面临巨大的挑战。为了应对加入WTO的冲击,国有商业银行应及时更新营销观念,积极进行市场营销创新,调整客户结构和市场结构,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一、加入WTO对国有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影响 1、加入WTO将改变国有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环境。 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将与国内市场将逐步对外开放,全方位对外开放,生存环境的变化使国有商业银行传统的营销模式已不适应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市场经济的快速变革客观上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加大市场营销的力度。 2、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强大的竞争力逼迫国有商业银行强化市场营销。 加入WTO后,按照约定的时间表,我国正在加快国内金融市场开放的进程,扩大外资银行设立分支机构的地域,开放人民币同业市场。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在营销理念、营销手段、营销机制、产品创新、电子化水平等方面还不适应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而外资银行具有遍布全球的网络、雄厚的资金实力、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在长期的竞争中形成了较强的营销优势,新技术投入和应用水平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这将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形成较大的竞争压力。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竞争压力逼迫国有商业银行加快市场营销改革的步伐。 3、商业银行自身的改革和发展对市场营销工作提出了内在要求。 在过去的几年中,国有商业银行不断推进各项改革,经营效益和资产质量明显提高。但是,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状况与外在经济环境变革的要求相比,改革步履还相对滞后,原有体制的许多问题、弊病、矛盾在目前的体制下仍然存在。加快改革和发展成为今后国有商业银行各项工作的第一要务,而要想加快发展步伐,就必须加大市场营销力度,优化和调整客户结构,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为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国有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营销理念的缺位。国有商业银行还没有从根本上真正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专业银行体制下的“管理客户”、“坐门等客”的观念仍然存在。在实际营销工作中,则表现为以市场为中心的营销体制还不健全,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尚不完善,银行与客户之间还没有建立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营销考核中只注重量化指标的完成,而忽略了提升客户价值、保持长期的业务合作关系。 (二)金融产品的创新、推广力度不够。主要表现为:一是金融产品的宣传、营销力度不够,许多已推出的金融产品并不为广大客户所熟悉;二是不能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特别是不能进行超前创新;三是没有形成产品创新的激励机制,产品创新与创新者的自身利益联系不密切;四是产品创新的审批机制过于繁琐,致使“新产品”逐步成为“一般产品”。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国有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雷同”现象较为严重,没有形成自身的“品牌产品”和“特色产品”。 (三)营销机制尚不健全。主要表现为:一是营销层次较低,难以满足一些大客户的需求,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仍然是“三级管理、一级营销”,对于一些系统性客户、跨区域的集团性客户的金融需求难以满足;二是没有建立与市场营销相匹配的资源配置机制,人力、财力、科技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三是考核机制与市场营销的客观要求不相适应,重量化指标和当期指标的考核,轻非量化指标及长期业务合作,考核机制的不合理使市场营销中的短期行为较为严重;四是银行内部业务操作缺乏效率,基层业务营销人员的自主权较小。 (四)营销渠道单一。主要表现为:一是忽略了银行与客户的双向沟通,没有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营销策划和宣传;二是没有根据金融资源的分布情况来合理设置营业机构,营业机构的业务操作性较强,而市场营销的功能不足;三是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营销的力度不够,难以适应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要求;四是综合营销手段运用不够,对公司客户进入多以信贷为杠杆,对以结算、中间业务为主要需求的客户则缺少有效的营销手段。 (五)营销队伍的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为:一是营销人员的数量不足,综合柜员、管理人员及后勤人员过多;二是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适应营销工作的需要,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产品组合及一揽子服务能力、新产品的应用能力较差;三是需加强营销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防范市场营销中的道德风险。 三、加强国有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对策 (一)转变营销观念,面向市场,面向客户,形成独具特色的银行“营销文化”。 营销观念的转变,就是要从根本上要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以商业银行的营销理念替代专业银行体制下的管理客户的旧观念,摒弃营销中的短期行为倾向,把与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提升客户价值放在营销工作的首位。形成全行参与营销、全行为营销服务的格局,把客户营销融入到银行的企业文化之中。 (二)创新营销机制,建立层次清晰、重点突出、保障有力的营销体系,为市场营销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1、提升营销层次,明确各层次营销的重点。要根据客户的隶属关系、贡献率、营销难度以及对业务经营的影响等来明确各级行营销的重点。总行、省行要在加强对市场营销的管理、协调和指导的同时,承担更多的营销职能,特别要加强对系统性客户、跨区域大客户、国家及省重点项目的营销力度。二级分行要取消市场营销的管理职能,直接参与市场的营销,并把县级支行作为二级分行营销职能的延伸。 2、建立与市场营销相配套的资源配置机制。市场营销事关全行的业务发展,在经营资源的配置上要优先满足市场营销的需求。在资金和贷款规模方面,要优先满足重点客户的需求;在财务资源上要为市场营销提供便利;在人员调配上要选拔高素质的客户经理,充实市场营销队伍。 3、加强市场营销工作的协调和配合,提高营销的整体竞争力。一是要加强业务部门之间、业务部门与行政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充分利用营销资源;二是加强行与行之间、上下级行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及时上报和反馈市场信息,相互协作和联动,形成营销的系统优势,提高营销的整体竞争力,防止出现多头对外、浪费资源现象的出现。 (三)加强金融产品的创新和营销力度,打造产品优势,在金融产品上增强市场营销的竞争力。 1、加强金融产品的超前创新和主动创新,为产品创新提供机制上的保障。随着外资银行经营范围的扩大和地域限制的取消,金融产品将成为同业高层次竞争的重要手段。在金融产品的创新上,一是要超前创新,加强对客户潜在需求的研究,注重金融创新的实效性,产品创新和产品推出要走在客户的前面;二是要建立灵活的产品创新机制和激励机制,在规避风险和合规合法的前提下,调动全行员工产品创新的积极性,简化审批程序,加快新产品推广应用的步伐。 2、注重金融产品的配套营销,组合金融产品,为客户提供“套餐”服务。特别是重点企业集团,由于规模大、分支机构多,资金流动中有许多环节可以介入。要根据客户的需求,对资产、负债、中间业务以及本外币业务的各种金融产品进行重新整合,为客户提供特色金融产品,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 3、提高金融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产品的科技竞争能力。要在更高的层次、更广的范围内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在硬件和软件上增强金融产品的竞争能力,在服务的准确性、效率性、便捷性上树立竞争优势。同时,要加快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网上银行、居家银行等现代电子技术在营销中的应用,以最大限度地方便客户。 (四)增强服务实效,实施差异化服务,在服务上增强市场营销的竞争力。 1、树立“换位思考”意识,提高服务的效益性。要站在经营管理的角度,认真调查客户、了解客户,及时掌握客户资金运动过程中的各种需求,“有的放矢”地提供银行服务,并及时创造客户需求,帮助客户解决资金运用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客户资金使用的效益。 2、提供差异化服务,增强银行服务的竞争力。差异化服务对增强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根据客户需求度身定做金融产品和服务,并在产品的价格上提供差异化服务,对于重点客户,要在利率、费率等方面提供优惠价格,增强产品的竞争力;要通过公开授信、简化内部操作程序等方式,减少内部运作的时间,为客户提供便捷服务和延伸服务;要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要通过提供金融产品、代客理财等方式提高客户的资金使用效益,努力争取银企“双赢”。 (五)加强营销队伍建设,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为市场营销提高人力上的保证。 1、加强营销队伍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营销队伍。要进一步提高营销人员占全行员工的比重,制定严格的客户经理工作制度,加强对客户经理的管理。要加大优秀营销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强对现有营销人员的培训,提高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市场营销的竞争力。 2、建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客户经理的积极性。首先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打破原有的等级界限,实行与业绩挂钩的收入分配办法,使客户经理在较高的收入中体会到自身价值的实现,增加员工的归属感,从而产生激励的作用;其次要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实行营销人员竞聘上岗,淘汰那些素质低、业绩差的不合格人员。

你能把你的论文借给我么??????

同学你好!我是高校教师,这是一般的主要的提问内容,如果还有其他的问题,你凭着自己的理解去回答,应该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放心。答案要点:1、商业银行风险有哪些? 2、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3、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与股份制银行信贷风险的异同? 4、商业银行应该如何防范信贷风险? 5、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怎样?有什么好的经验?存在什么不足?为什么?难点是什么? 6、如何提升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水平?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论文答辩

那你要针对这个问题,找出他的分析,而且是理论也要找出他的原因。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 研究生(无论是硕士生还是博士生),开题报告都是不可等闲而视之的小事,因为这是关系到论文选题的大事。选题得当与否,是关系学位论文写作是否顺利、答辩能否通过的前提。所以,若非不得不回家不可,还是先不要急着回家。因为回家事小,开题是大。一个好的选题,是成功写作论文的基本条件之一。一般说来,选题立足于学术史的纵向视角,仔细考察相关研究的既有文献,然后再决定自己的选题。梁慧星先生曾写作有如何写作法学学位论文的系列论文,相当精彩,也非常实用,建议查阅、参考。

紧扣题目观点,按层次展开回答

你应该向老师表明你论文的创新性,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研究的少,同时有具有研究的意义,同时你研究这个课题带给人们的好处有哪些,重点是突出论文的意义或就某一方面的空缺的填补也行。还有研究成果的价值。

银行信贷及不良资产问题研究论文

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债务危机的形成既有银行、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体制、政策、结构、法制方面的原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国有银行危机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关键词:系统性银行危机银行挤兑银行重组资产管理公司债务重组

论文摘要:当一家或多家银行出现严重问题并对实体经济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时,即会出现系统性银行危机。这种危机将会严重影响支付体系,减少信贷流量以及破坏资产价值。因此,分析其成因、代价及管理对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当一家或多家银行出现严重问题并具备以下四个特征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时,即可以认为发生了系统性的银行危机。这四个特征是:(1)银行不良资产超过总资产的10%;(2)挽救的成本至少达到GDP的2%;(3)至少大部分的全国性银行发生了问题;(4)发生了银行挤提或政府为了应对危机采取了紧急 措施 ,如冻结存款、延长银行假期等。系统性银行危机将会严重影响支付体系,减少信贷流量以及破坏资产价值。因此,分析系统性银行危机成因、代价及管理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系统性银行危机的成因

银行体系危机通常来自于相互影响的多个方面,因此这种银行危机的危害性很大。大体上可以从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类。

(一)由微观经济原因造成的危机很大程度上与银行的管理不善有关

松弛的贷款制度可能会助长资产价值泡沫,或导致银行资产的过度集中。不健全的风险控制措施往往是一些危机发生的重要成因,并会导致种种资产负债表的缺陷——造成很大的资产负债表货币或期限的不匹配,或资产质量的恶化,或导致巨额的亏损。资产负债表有缺陷的银行最容易受到冲击,甚至是一些较小的外部事件都足以导致信心的丧失和大面积的挤兑。

(二)由宏观经济原因造成的危机往往是由银行体系的外部因素引发

在强有力的法律和监管框架下,管理十分健全的银行体系也有可能会受宏观经济政策环境恶化的影响而出现问题,造成银行危机。尽管管理良好的银行能够吸收一些宏观经济冲击,但是,持续的不合理的货币、汇率或财政政策带来的金融压力可能会超过银行的抵御能力,从而影响到其清偿能力,迫使其从事一些高风险业务。这些政策主要通过影响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结构产生效应。例如,如果对政府存在巨大的风险暴露(往往是由于高收益政府债券),就会增加不可持续的财政政策对银行的影响。另外,虽然 金融合同 的美元化可以提高中介程度,但也会使银行受到不合理汇率政策的影响。这是因为即使在货币完全匹配时,银行也会暴露出未对冲汇率风险的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即使总体上看,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是合理的,银行也会受不可持续的货币政策的影响,从而导致出现较高和波动性较大的利率。

二、系统性银行危机的代价

虽然金融危机并非经常发生,但是银行危机却越来越普遍,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1980—1995年间,约2/3的IMF成员国经历了较为严重的银行业问题。银行危机比其他金融机构或非金融机构的倒闭更能对经济产生大的外部负效应。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银行危机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收入以及福利水平,给一个国家或地区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及后果。

(一)严重影响直接相关利益方的利益

这些利益方包括:(1)银行的股东,其所持有的股本权益会减少甚至消失;(2)存款者则面临着其部分或者是全部银行存款的丢失以及重新进行投资组合的成本;(3)银行的借款者,如果是依赖于银行提供资金,则不得不转而寻求其他的资金 渠道 ;(4)纳税者则要支付拯救银行的各项支出。这些都是银行危机给特定的群体以及行业部门带来的直接损失。而且,银行为了区别“好”和“不好”的客户,会用较长的时间收集积累客户资料,一旦银行倒闭,这些信息都丢失了,还会增加整个社会重新收集所需信息的成本。

(二)引发大量财政支出

系统性银行危机引发的财政支出包括恢复金融体系所产生的各项支出,包括对银行注入资本以及支付给存款者的各项费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当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结合在一起时,解决危机的财政支出更加巨大。各国解决“双危机”的费用平均达到年度GDP的23%,而单独银行危机的解决成本只需GDP的。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之间是否存在因果联系目前尚不清楚,但是货币危机往往导致银行危机,或使银行危机变得更为严重。

第二,发展中国家为解决银行危机的费用高于工业国家(该费用是指银行危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且发展中国家单个银行危机也更易演化成系统银行危机。差异的原因在于发达国家的银行体系和整个经济体系比较健全,更能抵制住冲击。但随着发达工业国家25%的出口、40%的直接投资都流向了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这一比例还在呈上升趋势),使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当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所以这些国家发生银行危机不仅会阻碍本国的经济发展、影响对外贸易、削弱一国吸引外资的能力、增加一国政府的负担,也会影响到工业国家的发展。

第三,银行体系在整个金融体系中越有主导地位(用银行信贷/GDP来衡量),解决银行危机的成本就越高。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储贷危机中,由于美国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作用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而言重要性较低,所以解决危机的财政支出只有年度产出的3%。相反,日本的银行在进金融体系的作用则相对重要,所以其解决费用在2001年达到了GDP的8%。

(三)导致经济衰退和失业率升高

系统性银行危机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甚至出现负增长,这已经为许多国家的实践所证实。Andrew Rose在研究了发展中国家的银行危机之后发现,对经济影响范围较广的银行恐慌持续一年,该国的GDP将下降1%;持续两年,将使GDP下降3%。Friedman andSchwartz(1963)认为,银行危机会造成货币存量的不可预测地急剧萎缩,从而导致经济陷入衰退。Bernanke(1983)就把美国的经济大萧条归因于银行危机截断了“信贷渠道”,投资受到银行危机的影响,导致整个社会的产出受到影响,并意味着长期的经济发展也受到影响。另外,根据IMF《国际金融统计》各期的统计数据可看出,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拉美以及亚洲三大危机均伴随着失业率的升高。虽然银行危机和失业率上升之间精确的数量关系难以确定,但从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银行危机确实会带来失业率的上升。

四)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

系统性银行危机会影响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操作目标(如利率)、中间目标(如货币或信贷总量)和最终目标(如稳定物价)之间关系的稳定。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的重要前提是基础货币与宏观经济目标之间存在稳定关系。但银行危机发生时,当局往往会要求银行提高准备金水平,或者公众会挤提,这些均会改变货币乘数,破坏货币供应量与宏观经济目标之间的稳定关系。据IMF对部分发生银行危机的国家调查结果显示,银行危机往往导致货币需求和货币乘数处于不稳定状态。在阿根廷、智利、加纳、菲律宾和乌拉圭,货币乘数在银行危机发生前和危机发生的过程中出现了剧烈波动。其他学者的研究也表明银行危机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均有较大影响。严重的银行危机还会使货币政策难以正常地执行。因为当局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不敢动用紧缩的货币政策,害怕这样做会令本已陷入困境的银行更加处境艰难,但是结果只会令情况变得更为糟糕。 三、系统性银行危机的管理对策

我们应该根据具体的国家条件,如危机的成因、宏观经济条件和该国的发展前景、银行体系的财务状况、内外部传导的风险以及其他可使用的解决工具等,来制定系统性银行危机的管理对策。这些对策通常包括危机的控制、银行重组以及资产管理和公司债务重组等这几个相互联系的措施。

(一)危机的控制

货币当局应采取各种稳定银行负债的措施来控制系统性银行危机。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应向具有清偿能力的银行体系提供充分的流动性,以保护支付体系,并使当局有时间找出危机的原因,制定出适当的对策。特别在流动性急剧增加的情况下,央行应使用其货币工具来中和由此而产生的货币供应的增加。在高度美元化的经济体中,央行提供紧急流动性的能力受到国际储备水平、进入国际市场的能力以及国际金融机构的支持等因素的影响。此时,如果无法满足流动性问题,则需要央行在银行问题的解决上采取全面担保等更为大胆的措施。

若上述稳定性措施无法控制危机,当局只能诉诸于行政措施,避免货币失控。这种措施包括对存款的证券化、强制性展期或是对存款进行冻结。这些措施会在不同程度上限制存款人提取款项的能力。行政性措施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扰乱,因此应作为其他措施都失败的情况下的一种阻止挤兑的最后措施。

(二)银行的重组

通过银行重组可以恢复银行体系的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具体来讲,可以根据统一的作价标准收集数据,搞清银行亏损的规模和分布,将银行分成有生存能力并符合监管规定的、没有生存能力并不具备清偿能力的以及有生存能力但资本不足的三种类型。所有具有清偿能力但资本不足的银行都须提出可接受的结构调整计划。对于资不抵债的银行,应加以干预,并将其转给负责银行整改的机构,由其来决定是否将其关闭,还是让其继续开业。如果关闭一家银行,则应确定如何对其资产和负债进行管理,包括不良资产、良好资产和存款。如果让一家银行继续开业,整改机构则须决定一些选择方案,包括是否用公共资金对该银行进行重新充实资本,立即将其出售或是作为与某个私人机构进行合并的对象,或是将其与另一个有清偿能力的由政府所有的银行进行合并。任何一项经营计划都可能会出差错,股东必须随时准备采取纠正性措施。此外,当局须对今后经济可吸收的业务量提出看法,并制定银行评估的标准,旨在建立一个健全的银行体系。

在重组策略中应对负担的分担问题做出明确的决定。银行危机反映了银行及其借款人的亏损。这种代价应由银行股东、存款人、其他债权人以及纳税人来承担。这种代价如何支付以及如何将这种代价在不同的对象之间进行分配,既是一种政治决定也是一种技术决定。对此,必须在制定对策的过程中加以考虑。此项工作是十分棘手的,因为亏损的确定是十分困难的工作,不良贷款也没有明确的市场价值,而且随着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亏损的规模也在不断改变。解决这些问题须有强有力的和有凝聚力的政治领导。

一旦银行体系稳定下来,公司的重组和资产的处置都上了轨道,当局即需转向强化金融体系和促进其重新中介化。此阶段的任务包括确定私人和公共金融机构的角色,加强审慎监督和监管监督,提高透明度。市场纪律必须得到加强,对危机最严重的时候采取的一些保障措施须安全、有节奏的逐步取消。破产银行的退出规则须予以加强;有关的法律、司法以及机构框架须得到强化,以促进一个有效的、竞争性的银行体系。

(三)资产管理和公司债务重组

在处理不良资产方面,银行可以对贷款的结构进行调整,对贷款进行清算,或是将此资产出售给某个专业机构进行处置。这种资产管理过程是与公司的结构调整交织在一起的。设计不善的公司债务重组方案会妨碍金融部门的结构调整,甚至会使其出现逆转现象。此阶段危机管理的目标是寻求做出使银行可以维持正向现金流动,深化与有清偿能力借款人业务关系的安排,以及鼓励公司债务的重组。

银行和公司必须以及时、有序并公平分担负担的方式对公司的债务进行重组。政府往往也需采取措施确保银行在与借款人进行谈判时不会处于不利的地位。必须强化正式的破产规则,同时,应建立制度和机制,鼓励进行庭外解决。对公司债务进行财务重组应在更为广泛的对公司的业务进行重组的背景下进行,这是公司保持其盈利能力、进行新的投资和取得银行贷款以及实现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如果无法对贷款进行重组,应对其加以清算,或是对抵押品进行拍卖。

从制度上看,受损资产的管理可有几种选择。对于不良贷款,可由银行加以管理,或是出售给专业化的资产管理公司,这种资产管理公司可以是私营的,也可以是公有的,尽管每种方案都有其优点和缺点。 经验 表明,政府拥有的集权化的资产管理公司对最大程度地提高其回收价值没有太大的积极性,加上业务还可能会受到政治影响,因此通常私营金融机构的对策会更为迅速、更为有效,并且可能会在问题规模较大或所需技能达不到时发挥更大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商业 银行风险 风险防范

[论文摘要]商业银行风险是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之一,关系国家经济稳定和金融安全。股份制改革背景下,特别在我国加入WT0后,国有银行的风险防范问题,尤为值得关注。本丈在界定商业银行风险基础上,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的戍因,并提出防范和化解风险建议。

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结构体系的主体风险问题由来已久,制约商业银行发展在股份制改造背景下,以及我国加入W TO.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问题尤为重要。

一、商业银行风险的界定

商业银行风险是金融风险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商业银行处于不确定性环境中加之内部制度上的缺陷和管理上的漏洞暴露导致银行价值遭受贬损或者收益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经营货币的性质,导致其经营中的每一项业务都伴随着较高风险,包括存款的吸收,贷款的发放以及衍生金融产品的推出和中介业务的开展。商业银行风险在很大程度上缘自自身管理弊病管理弊病被忽视或得不到根治不断积累和加深在外界风险环境的刺激下就可能发生危机。

新巴塞尔协议将商业银行经营风险进行了明确分类具体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各种风险之间相互独立,通常可相互转化。商业银行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银行自身资本金比率不符合要求:二是内部管理不善,信贷管理水平低下内部控制不健全违规操作现象普遍甚至出现挪用公款、携款外逃现象:三是存款准备率水平低,存款人一旦挤提存款,银行就会出现支付危机:四是贷款核准制度不健全贷款到期时违约.或无力偿还或不愿偿还银行不良资产增加.收益能力下降.信贷资金周转困难。客户可根据银行活动的一些指标体系初步判断.预警银行风险,减小损失。

二、商业银行风险成因分析

商业银行风险成因多样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环境因素。银行风险的内部成因一般容易控制和管理,而外部的环境因素银行个体一般难以控制:但可以利用预警系统发出的信号调整经营策略。概括起来商业银行风险成因主要有

1.资本金比率低御险能力弱

我国经过股份制改造之后的新型商业银行的资本金风险并不突出,而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存在比较严重的资本金风险,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从监管的角度来看资本充足率是银行安全的重要保证。资本充足率越小,风险越大,安全度也越差因为资本占资产的比率越小当资产一旦发生损失时,给予补充的能力越小。巴塞尔协议为了加强银行经营的安全性,强行规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中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最高,2002年资本净额为188179亿元,虽然比2001年的亿元略有增加,但由于加权风资产总额由2201020'fZ,元增加到2309861亿元,因此资本充足率由830%降低到815%:而中国工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则由2001年的576%下降为2002年的554%。

2004年1月国务院批准动用450亿美元外汇储备储备注资中行和建行:6月,建行和中行与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签署协议,分别向信达公司移交不良贷款1298亿元和1498亿元。这是政府使建行和中行上市达到8%资本金充足率而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注资。另外,银行自身的利润留存则由于盈利水平低下而难有作为。在资本金补充不力的情况下,资本金的消耗与流失现象却日益严重,主要表现为不良信贷资产的增加、固定资产的贬值等。

2内部管理不善.防险意识差

商业银行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内部管理问题积累的结果,管理不善主要体现为风险意识薄弱,缺乏全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从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来看,银行”重贷轻管”“三查“制度流于形式,贷前调查不细贷时审查不严,贷后检查不力,缺乏动态的跟踪监测。在内部控制制度上,内部授权授信制度、贷款审核审批制度.信用证和承兑汇票的签发制度等形同虚设.难于有效执行。甚至某些职员游离于内部控制制度之外,无约无束利用职权挪用公款,甚至携款外逃。

商业银行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经营过程中对风险的重视,管理不够。商业银行对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如利率、证券市场行情、周边国家经济情况等的变化不够敏感应对风险能力差。

3盈利模式单一化险水平低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利差收入中间业务比重较小只能提供较少的银行服务与产品,利润来源单一。国有商业银行传统产品与业务的收入占总收入的80%以上存在产品单一性.同质性.网点相似性的特点中间业务.个人业务开展不发达。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平均为8%,最高为17%,有的甚至不足1%。而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已成为其经营收入的重要来源。据统计美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30%上升到目前的384%。

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传统的存贷款业务,盈利空间小。这种单一的盈利模式可能导致恶性循环银行为达到业绩要求,往往发放大量放贷争取客户.放松信贷审核标准导致不良资产的增多.为银行风险埋下了隐患另外这种模式的盈利受到国家宏观调控对利率管制的影响。

三、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的途径

1进行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股份制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现代最具有代表性的产权体制和企业组织形式,也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银行产权模式的最佳选择,应当成为国有商业银行产权转换的主要方向。股份制改革能够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问题解决所有者缺位问题,能够有效理顺国有产权关系,重新定位其与国家有关部门的关系彻底消除行政干预。国家作为大股东只能以股东身份发挥作用.真正实行政银分离和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在进行股份制改革的同时.可以充分利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机遇.利用资本市场多渠道集聚资金,解决商业银行资金来源单一和资本金匮乏问题。同时.银行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和规模内尝试参与市场交易.改善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实现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的最佳组合。

2.加强内部制度建设.进行全面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应当加强自身制度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清除违规操作滋生的土壤。包括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制度、内部审计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人事制度、风险管理制度等。

风险管理是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建立在丰富的业务数据、科学的管理模型以及高素质的专家队伍基础上.包括对风险的识别、度量、控制和监测等四个部分。目前,许多外国银行已经开始使用新一代风险测量模型.风险管理部每天用风险价值VARN算市场风险.跟踪信用风险.分析收益与业务量的关系.计算边际收益和违约概率.并据此确定准备金数额和配置经济资本。加入WTO后.利率和汇率管理体制逐步放开.金融衍生工具大量出现.银行风险敞口不断增加.这就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及早采取应对措施,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纳入到整体的风险管理范畴,加以全盘统一规划,从组织、技术、人员上做好准备,逐步推行全方位风险管理模式。

3.拓展业务范围,转变盈利模式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商业银行的客户不断流失,银行急需改变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主的盈利模式,必须拓展业务范围.进行业务创新,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一是全力推进国际业务的发展。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金融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股份制商业银行必须抓住机遇.加大国际业务发展的力度,将经营资源和管理资源向国际业务倾斜,促进国际业务快速发展。二是多元化地推动收费业务发展。银行业属于服务行业,对自己提供的服务收费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也符合国际惯例: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对许多业务还没有收费,严重影响银行收入能力。2003年6月颁布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为商业银行服务收费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三是创新代客理财工具和渠道。代客理财是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服务功能的具体体现。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理财意识。投资意识的逐渐增强.社会公众的理财愿望日益强烈这为股份制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客户基础。

除此之外.商业银行在防止不良资产增加的同时.要拓宽思路解决存量不良资产.防范随着银行改革深入而产生的信用危机等等。

浅谈国有银行危机论文相关 文章 :

1. 我国商业银行规模与风险承担关系分析论文

2.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现存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论文

3. 中国金融机构治理风险的现状论与对策

4. 信贷风险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5.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与防范

6. 关于农村金融的论文

目 录绪论 3一、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管理的现状 3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金营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一)信贷资金配置决策层次低及主体多元化 4(二)信贷资金配置方式和手段落后 5(三)信贷资金转移价格体系不健全 6三、信贷资金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分析 6(一)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 6(二)规避资金信用风险的方法研究 8(三)资金价格的变动及其风险管理 9四、我国商业银行改进资金管理的思考 11(一)建立资金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主线的概念 11(二)改革银行体制 11(三)优化货币政策工具 12(四)采用中介服务与资金投放协调管理的策略 14参考文献 14

找论文应该去CNKI,都是专业论文,可以自己去下载。下载不了话可以去淘宝的<翰林书店>店铺,他那里能帮人下载到,推荐一下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