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高校课堂评价方式多样化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高校课堂评价方式多样化研究论文

高效课堂,是对课堂不断优化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让所有教师永远追求的目标。现代教育理念认为,要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构建一个能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参与课堂的教学模式。一、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效率。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单一的教学方式。首先,要转变自身观念,进而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改变课堂上学生被动接受多、主动思考少的现象。在教学方式手段上,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策略。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会把同学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通过声、光、色、形,将教学过程直观地、形象地、生动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在设计导入环节时,更容易把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再适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认真学习课标,努力钻研课本,备好每一节课,做好课堂反思。《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课本是教师教课的依据,是最权威的参考资料。所以,老师要慎用参考书,认真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对教材做到烂熟于心。备课是教师积累知识,不断提高的过程,提高备课实效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打造高效课堂之关键。课堂反思是一节课上完之后,对自己本节课的一个反思,包括值得继续发扬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做好课堂反思。只有这样,才能在以后的课堂上提高效率。三、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具体明确。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的首要前提。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其次,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再次,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最后,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不能相同。四、认真研究并设计好课堂提问。第一,课堂问题设计必须有效。首先,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学生认真思考。其次,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能引导他们快乐地学习,能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提问的方式必须有效。好的提问方式应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提出一些能够与学生基础相适应并能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而且有一些思考含量。努力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开阔。课堂提问不在数量,而在提问的思维含量。第三,问题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太多或太少。五、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节奏把握的好坏是一堂课是否高效的关键。课堂上,有的教师给学生提出了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六、积极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制度。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今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式,已为我们广大教师所喜用。“合作学习”把问题放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体地位会更加突出。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相互合作下学习,使学生互相检查、帮助、促进。同时还要投入小组活动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七、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教学,创建学习型课堂。在师生合作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两者地位是平等的,应该平等交流,合作学习,创建学习型课堂。教师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掌握应学知识、积极思维、提高能力。学生则完全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学习,对所学知识主动探索、认真思考、深刻钻研、相互讨论、敢于质疑、主动提问,变过去的被动听讲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灵活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八、优化练习布置,巩固学生知识。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非常必要。好的练习题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可以使学生增加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更充实。另外,设计合理巧妙的练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精神,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九、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出动人的教学情境与氛围。小学课文绝大部分是情文并茂的美文,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以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舒心。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因此,教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然后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课堂环境的因素等等。要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认真备课,创新方法,加强师生合作教学,使课堂教学成为开放的、双向的、多面的、立体的信息传递和交换的过程;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真正发挥好教学主导作用,构建高效课堂。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堂是演绎师生智慧的舞台。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小学语文课堂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小学语文课堂论文篇1:《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近些年,基础 教育 课程改革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不断深入。对传统课程教学方式和理念的纠偏以及新课标下新的教学要求的提出,不仅对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理念具有突破意义,而且对教学过程中的两大主体――教师和学生也设立了新的“角色定位”。课堂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一直处于师讲生听的封闭状态。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完成学习和掌握具体知识的任务,其创新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很难得到发挥。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的实施往往过分强化了教师的“教”,而学生的学习活动则以服从教师的教学设计为基本方式进行着,两者的既定角色主次分明,更不用说“教”与“学”深层意义上的交流与沟通了。 按照《新课程教学设计》所阐述的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概念,“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包括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其中师生互动是课堂人际互动的重要表现形式”,“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这一时空内,师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师生互动动态地表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是一个连续的、双向的过程。在互动中,教师和学生均为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主体,都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由此可见,互动式课堂教学首先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意识到自身也是这一学习活动中的主体,自己的主观动性能充分发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其次,它还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度展开,用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将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相互联系,从而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建构。 一、师生互动运行之理论因素 1.课堂教学开放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封闭的语文课程把学生的视野紧紧束缚在规定的教科书和课堂中,这样使得学生的 语文学习 脱离了丰富的语文生活,也使得所学 语文知识 无法有效投映到学生的生活需要中,课堂互动更无从体现。“开放的语文课程以学生的语文生活为依托,强调沟通课内外,开发课程资源,把教材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师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强调师生对课程的建构,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具体讲,应该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开放性。教师在教某一课时,针对学生而设定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不能仅局限于这一课所包含的内容范围,而应该在此基础上扩展知识内容、联系相关话题对学生进行更为广泛的知识给予。教学方式的开放性主要体现于对学生课堂知识引导方式的开放性上,不应局限于传统的师问生答,而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让学生有自己思考的时间,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只有引导学生自主地将语文课延伸至课外,才能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这样的课堂才能让教师和学生实现充分的互动,让教学目的在师生互动中得以实现。 2.课堂教学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兴趣和情绪往往占据主导因素。作为人文学科,语文是最能发掘和培养人的审美情趣与内在情感的。这在语文教学中,尤其在确立教学目标时,语文的这一内在功能已作为“情感目标”得以明确。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掌握 语文教材 上的知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就需要让语文课堂呈现一定的趣味性,尽力做到课堂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新颖有趣、生动活泼。而这一趣味性对师生互动课堂效果的生成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发掘和设计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了兴趣,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得到提高。教师的积极引导和讲解,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索,这都是课堂师生互动得以运行的重要条件。 此外,在提高课堂趣味性时教师必须注意:无论是教学形式还是教学内容,在增强其趣味性的同时,教师必须“因材施教”,面对不同年龄阶层和感官特征的学生,其所设计的趣味性必须与之相符或相适。这样才能从多种类、多层次、多角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 3.提高学生主体性 要体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就必须让教师和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所处的位置和应发挥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是与语文知识传承、语文文字训练和语文教学管理融为一体的,它的活动形成与有效运行不仅依靠教师优秀的教育 方法 、适当的知识指导以及有效的学习监督,同时也依赖于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另一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自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接受主体,教师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供种种可以促成的条件,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工具让学生自己思考和明白“应该学”和“怎么学”,使其从愿意学逐渐转向喜欢学、能够学。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不仅教师和学生都要有所意识,更重要的是要给予重视,尤其是学生的主体性,应不断强调并促成其不断发展。充分引导和鼓励学生的“动”,启发他们以所学知识为基点,扩大自己的阅读空间和思考空间,使语文课堂教学成为其获得多方面、多层次知识的重要活动。 二、师生互动运行之行为因素 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除了前面所论述的总体理论性因素外,具体来讲,还包括言语互动行为和非言语互动行为。自文明时代开始,人类的沟通和合作一直是以语言作为媒介的。作为现实生活中的课堂教学更是以语言为媒介,由教师向学生传送知识和培养学习能力。无论哪一门学科的教学,大多都是将教学内容转化为言语并以此为媒介而进行的,也就是说,教师将教学内容外化为学生能接受和感知的显性语言,并通过一系列的言语活动,让学生明确其所获得的知识,而学生也是通过言语活动向教师或他人反馈其所接受的教育信息。可见,言语互动行为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最常见的、也是最容易观察到的互动行为。 但言语互动行为并非实现课堂教学活动师生互动的唯一途径,眼神和手势等一些非言语互动行为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因为语言的外显性并不能很精确地反映内心要表达的意思,有时甚至会与真实意图不一致,而眼神和手段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能起到很好的辅助理解作用。有时,师生任何一方一个不经意的眼神或不自主的手势,都有可能给予对方重要的信息,引发强烈的共鸣。另外,现代科技的蓬勃发展也为学校课堂教学更好地开展筑起了一个师生交流和互动的平台。目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常运用PowerPoint、Flash动画等辅助工具,教师通过播放演示文稿和动感影像资料既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更直观、更透彻地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在语言和运用辅助工具上需要做到配合得当、张弛有度,这不仅能为整个课堂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加愉快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大大提高教学质量,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师生互动是师生间双向交互的影响,而不是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教师的单向线性影响。师生双方都应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特长,重视和发掘学生的主体性,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把课堂变成师生活动主体间交往互动的空间,让知识在倾听与对话中生成,在沟通与交流中得以传递。让师生互动这一课堂教学效果得以正常且高效运行的重要条件和因素便成为我们必须认真探究和合理运用的重要的语文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黄珊珊.追求情境之乐,感悟探究之美: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J].考试周刊,2015(94). 小学语文课堂论文篇2:《浅议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 【摘 要】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尤为重要,语文的学习是学生开启知识大门的宝贵钥匙,也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重要基础,而此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因此非常需要教师的指导。本文意图对如何更有效的进行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情感体验 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的教学要更加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比较开放且具有活力的课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紧紧围绕着这些理念,发挥才智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培养。笔者认为,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进行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 一、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主要指用感性带动心理的体验活动,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对知识拥有无尽好奇心的阶段,此阶段教师的行为范式对他们的潜移默化影响巨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呆板的进行知识讲解,而应将学生的情绪带入到课堂中来。 例如,在学习《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舍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唐诗时,教师除了为学生梳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诗词内容和艺术特色外,还应创设情境,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期加深学生对这首送别诗的感悟。例如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在送别友人元常时所作,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选取两位学生扮演这两位古人,对送别场景进行情景表演,这能让学生深刻体验诗人折柳送别友人的依依难舍之情,而后教师可对此进行延伸,让学生分享自己送别友人的 故事 。用此种方法能够比较有效的寓教于乐,让学生尽情的想象和分享 经验 ,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将能使学生对古代的送别诗产生亲近之感,更加理解友人相送的悲伤之情,这将使学生逐渐体会到诗歌之美,语文之美。 在讲授一些课文时,小学语文教师也应当注重灌注情感,使学生身临 文章 之境,体会作者在写作时的感悟和思想,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来推己及人。比如在学习《小抄写员》这篇课文时,除了引导学生理解叙利奥为了减轻父亲的家庭负担所做的努力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讲述一些与父亲之间难忘的事情,教会学生体会子女与父亲之间的亲情是宝贵的。语文的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读书写字,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成为有责任感,有爱心的可造之材,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不可以忽视这一点。 二、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读写能力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基础之一,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 记忆力 较为出众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往往是十分有成效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注意这一点。 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需要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汲取知识的最好方式。众所周知,阅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也是写作的基础,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注意对学生的默读和朗读进行重点考察,同时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阅读的速度和关注学生的阅读质量。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时对课文内容进行取舍,对重要的课文内容进行概括归纳。这种方法将有效的缩短学生的阅读时间,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关注学生的阅读质量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内容进行选择与精简,教师应挑选适合学生的内容让学生阅读,因此这些阅读的文章不能够太过困难也不能太过简单。这样能够比较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信。 除了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外,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还应注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读与写是不能够分开的两个重要部分,因此在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时,教师还应着重加强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培养。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求教师在讲授课文后,训练学生进行 读后感 的写作。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后,教师在课堂上应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对于这篇文章的感想,无论是对于小女孩贫困的同情,或是想要对小女孩施以援手,还是对于当时社会的不满,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写作的读后感抒发出来。长期的写作练习,能让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更进一步,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同情心,使学生的语库和写作角度得到拓宽。因此,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因材施教,求同存异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注重“以人为本”,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牢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高有低,成绩有好有坏,教师不应当因为某位学生的成绩不好而歧视学生,亦不应因为某位学生的成绩优良而过分优待。对于学习水平高低不同的学生,教师要因材施教,求同存异。 首先,因材施教,求同存异,意味着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提问活动不应只针对成绩好的同学,对于成绩不好的同学,教师也应一视同仁的进行提问。学生若知道答案或答得较好,教师要及时的进行夸奖赞扬;学生若不知道答案或答得较差,教师也应进行鼓励并指出错误,以期学生能够得到进步。 其次,因材施教,意味着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不同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例如一篇诗歌,有些学生可能朗诵的有感情,有些学生可能背诵的比较快,有些学生可能背诵的好却默写不出来,还有些学生可能会默写但是错字较多等。面对这些不同的情况,教师要及时的进行指导,让学生们相互学习,背得不好的学生就多背诵几遍,容易写错字的学生就将错字誊写几遍,多看多写。如此一来,学生们的薄弱环节就能够得到补充。其他类似的一些学习问题教师也可适当的依照这种方法进行教学,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最后,因材施教,求同存异要求教师对于学习进度不同的学生要有包容心。一个班级里,往往有些学生学习的较快,一些学生学得较慢,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不应慌乱,而要耐心的指导,允许学生出现学习进度快慢不同的情况,教师要有耐心,能够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帮助。通过因材施教,求同存异的教学,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有效提高。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注重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最后教师还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拥有求同存异的教学态度。这将十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为全面培养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课堂论文篇3:《试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摘 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 其它 各门功课的学习起着一定的奠基作用。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教学上的重点,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是引领孩子走向智慧的主阵地。 【关键词】情境教学;课堂教学;激发兴趣;扮演角色;多媒体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其它各门功课的学习起着一定的奠基作用。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教学上的重点,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是引领孩子走向智慧的主阵地。如果,我们一味地让孩子的思维在课堂上如此“沉睡”下去,可以想像,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情境教学成为丰富 儿童 语汇、发展儿童语言的极好途径。因此,这种方法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并能通过一定的途径,把学生带到作者笔下的那个情境中去。 一、情境教学策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促使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只有美好和谐的语文课堂心境,才能让课堂充满创造,充满生命的活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使整个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机。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锻炼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情境的生动、形象、有趣,激起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情境能体现教材的特点,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从而促进儿童知识的、能力的、智力的、情感意志的尽可能大的发展。 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 体操 、 音乐欣赏 、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二、情境教学策略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1、创设融洽,和谐的教学环境。 美国教育学家罗斯福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详的课堂气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参与者,专制、压抑的课堂氛围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意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则有助于保护学生的创造灵感。 从步入教室的那时起,就要把微笑带入课堂,把对孩子们的激励带入课堂,教师的每一个眼神、表情、话语、举动都充满着一颗爱心,用爱心去对待学生,以和善的面孔去面对学生,学生自然会跟着友好的人一起走进知识的海洋,从而可以轻松,愉快的学习,进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佳境。 2、激发兴趣,创设情境。 作为低年级的学生,自控力相对比较差,注意力很容易分散。那么,作为教师,就应该考虑这一点,注意从这一点出发,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充满信心去学习。 我在教学生学习拼音时,就采用了“拼一拼”“找一找”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了三个复韵母的拼读方法,达到了教学目的,当我出示音节卡片时,学生们轻声拼读h-u-ang-huang,随着我抽动卡片,同学们一会儿拍手,一会儿摆头,主动积极的学习着,一张张音节卡片,一个个实物形象,一次次的演示动作,创设了极佳的教学环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课堂上学生扮演角色,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将教材形象展现,同时还能理解课文,扮演的越真,就越感到亲切。越感到愉快、越感到轻松。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两只小狮子》,这篇课文就有几处对话,是一篇要求分角色朗读的课文。为了让学生上好这节课,我做了些头饰,还在黑板上画了棵小树,作为背景,让朗读的孩子戴上头饰上台表演,同学们又高兴,又激动,人人都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而且每个学生都读得非常投入,很有感情,在这快乐的教学气氛中,不仅加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缩小了同学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教学情境的创设,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教师恰当地运用各种情境创设 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使学生乐于学习。 4、语言形象生动、创设情境。 语言是一切活动的基础,缺少了语言人类将无法沟通,无法进行交流,语言已经成为人类沟通的工具,是人类传播语言的媒介,在创设情境中,可以为学生提供表达心声的场所,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语言对语文教师而言,是极好的煽情、启智工具,语文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优化教学语言,使教学语言更凝练,更优美,更富有艺术性和感染利,从而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是基础,是铺路石,学好语文是关键,语文课堂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一定能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孩子们学好语文。 三、情境教学策略在语文课堂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和审美情感。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贯彻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不遗余力地探索和运用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方法等,为传统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使新课改的实验进一步走向深入。由于一些教师对语文新课标理解不够到位,对新教材的挖掘不够深刻,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上出现了一些误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现象。 1、对“情境教学”的内涵和外延不够清楚,不考虑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盲目创设情境,对学生学习缺乏正确引导。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而情境教学则是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语文教学进入情感领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凭借情境,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单纯为了课堂形式“活”而创设情境,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设情境,不考虑课文内容所传达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语文教学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3、有活动没体验。课堂上,学生一会儿忙活这,一会儿忙活那,教室里乱糟糟、闹哄哄,却称之为“动中学”这种活动是外在多于内在,动手与动脑相脱节,目的性差,为活动而活动,没有 反思 。 4、多媒体课堂形式单一化。多媒体教学虽有生动直观的一面,但是如果一味的依赖就又会使课堂成为变相的满堂灌,只是把教师的单一讲解变成了机械的放映。曾听一位老师的多媒体课,这位老师整堂课就坐在电脑前一个幻灯片接着一个幻灯片放映,学生只是观看根本没有参与这节课的讨论,像这样的课,学生久而久之就会厌烦。对此,我们还需在多媒体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上反思,使其真正的服务于课堂,成为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因斯坦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方面要从自己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多 渠道 多角度的创设教学情境,全方位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另一方面应从培养学生的 学习方法 入手,使他们在感兴趣的基础上由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赢得兴趣,在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中学得知识。 猜你喜欢: 1. 语文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2.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3. 浅谈小学语文的魅力课堂 4. 小学语文教学毕业论文完整范文 5. 小学语文教育相关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论文

导语: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的论文有什么内容呢?引导学生做好数学课前预习,是创造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的重要元素之一。数学教师在每节数学课结束之前,应及时提醒学生做好下一节数学课的预习准备。下面是我分享的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的论文,欢迎阅读!

论文摘要: 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快速提高,传统的教学思想及教学方法,已经无法很好地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为了更好地进行学生的素质教育,国家教育部门结合实际教学水平进行了新课程教学改革。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技能及方法,创造数学教学高效课堂,以达到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本文将简要分析,创造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方面的相关内容,旨在更好地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论文关键词: 创造;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

教学经验表明,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在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同时,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技能和数学方法。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完成数学教学目标,并重视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需要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完善数学教学课堂的问题,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创造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数学课堂是师生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教与学的基本组织方式,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及锻炼数学能力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但是由于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的影响,学生完全被动地接受知识,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非常低。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推进,数学教师只有积极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构建初中数学教学的高效课堂,才能改善以往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

曾有位心理学家说过:“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想象力只有平时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不但是创造高效数学课堂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而且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师生之间需要围绕数学教学内容进行信息交流的活动,这种信息交流活动是以情感为载体,以彼此的信任为基础的。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勇于打破数学教学沉闷的教学氛围,通过师生之间的真诚交流,更加了解彼此。在数学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地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从而在数学教师的帮助下,顺利完成全部的课堂学习任务。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最基本的自然学科,由于这个学科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个学科的知识相对抽象,难以理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由于难以接受数学知识的难度,表现出反感、抵触的现象。为了进一步改善这种现象,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成为至关重要的事。著名学者莎士比亚曾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其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就会逐渐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从而改变过去对待数学学习的消极态度。

3.积极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现代社会是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并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为将来学生参与社会工作奠定基础。因此,在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应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积极鼓励学生探究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其真正认识数学知识的价值,并学会如何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改变自己的生活。

二、明确数学教学目的,改进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其对初中数学目标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表述。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数学能力,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形成一定的数学意识。因此,在初中整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必须明确数学教学的目的,并紧紧围绕数学教学目的开展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同时,数学教师应认真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总结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利用专业能力积极地探究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通过改进数学教学方法,改善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能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其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改进数学教学方法,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对改进教学方法的意见与建议。其次,数学教师也可以根据数学教材的内容,选择活泼生动、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另外,数学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前的备课,选择兼具严谨与活泼的教学结构,为学生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在不断的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中,数学教师还应注意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题中付出一定的努力,锻炼其自身的意志力。

三、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不断的教育实践活动表明,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自身有着独特的逻辑思维能力,学好数学需要发挥老师的点拨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只有在数学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身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动构建数学知识网络。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时刻思考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尽量激发全体学生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与探索,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索。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挥高效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作用,让学生深刻体会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并帮助学生树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自信心。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引导学生做好数学课前预习、划分学习小组与讨论小组、加强学习小组的有效管理、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与评价机制等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及学生的学习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1.引导学生做好数学课前预习。

引导学生做好数学课前预习,是创造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的重要元素之一。数学教师在每节数学课结束之前,应及时提醒学生做好下一节数学课的预习准备。对于如何进行充足的预习准备,数学教师应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学生明白预习是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的提前了解,学生事先对即将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简要的浏览,在对新知识形成初步的认识后,再认真分析一下新知识的构造原理,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做好标记,留在下一节数学课堂中从老师的讲解中寻找答案。这种预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更加集中注意力听老师的讲解,无形中就会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理解力及培养其掌握一定的数学方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划分学习小组与讨论小组。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划分学习小组与讨论小组,实现优化学生组合的目标。数学教师可以结合数学教材的教学任务,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兴趣、性和、性别以及成绩,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合理地划分为五人到八人的组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讨论数学问题,逐渐提高学生间合作的能力,并在不断的问题探究中,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使之可以更好地享受学习数学的过程,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

3.加强学习小组的有效管理。

划分学习小组与讨论小组,实现了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并逐渐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但是为了避免划分的学习小组与讨论小组在探究学习中存在问题,加强学习小组的有效管理,成为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加强学习小组的有效管理,是为了更好地在小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始之前,数学教师应明确当堂数学课程的学习任务及合作学习的有关流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和完成学习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参与数学探究、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因此,加强学习小组的有效管理,是创造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的重要事项之一。

4.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与评价机制。

创造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需要教师及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与评价机制,对于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也十分有益。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与评价机制,使学生在小组内形成帮差优扶的学习习惯,数学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合理的奖惩。对于在课堂活动中学习态度积极的学生提出一定的表扬,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数学课堂学习态度不认真及不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在鼓励其参与学习的基础上,耐心地劝导其端正学习态度,并取消其所在小组的优秀小组竞争资格一周,激励其奋发学习,和小组其他成员为整个小组的荣誉而努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教育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创造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只有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才能创造融洽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其次,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潜心钻研高效的数学教学方法,积极地创造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在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同时,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为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能力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何亚男。初中高效数学课堂探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7)。

[2]王明哲。初中数学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10)。

[3]陈淑燕。浅析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能力[J].科技致富向导,2010,(20)。

[4]陈燕萍。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农家科技,2011,(04)。

[5]邱琼。新课标下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的实验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6.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方式研究论文

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和基本形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为加强对课堂教学工作的管理以便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思政部参照学校有关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结合思政部课程教学特色,特制定如下标准. 一、教学基本文件评价标准 教学必备教学纲要、教材、教学计划进度表、教案等四种教学基本文件,思政部制定的《教师教学工作日记》也同时必备,缺一不可. 1.教学纲要由教研室统一制定,经部门教学和学术委员会审定、部门主任批准后报教务处备案.教学纲要要符合培养方案要求,形式规范、内容优化、要求明确,紧跟教改步伐,及时修订,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动. 2.教材要符合我校教材质量标准要求,采用国家统一指定出版教材.3.教师在上课前,根据教学纲要和课表的安排以及过去的教学经验拟定教学进度,填写教学计划进度表,经教研室讨论,教研室主任拟定,分管教学主任审批后执行. 4.编写教案.教师要根据教学纲要、教材、教学计划进度表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是深入具体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过程.教案不仅仅是上课备忘录,其主要作用是教师深入细致地构思课堂组织活动方法与知识传授的途径和方式.教案一般包括下列内容:上次课与本次课程的衔接内容;本次课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讲授的内容纲要;重点、难点;采用的教学方法,实施步骤;各教学步骤的时间分配;教学手段的使用;本次课小结,复习思考题、作业题,下次课预习要点等.原则上教师每次上课都应重新写教案,在开课前应完成1/2以上的教案.教研室要组织集体备课,研究教学方法. 5.多媒体课件.根据课程要求,制作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现代电子科技手段进行电化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性. 二、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1.教学态度:教学准备充分;仪表端庄、教态大方;讲课富有热情,有激情,有感染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教学表达:语言表达简练、准确、生动、流畅、板书工整;教学内容熟练,讲授思路清晰. 3.教学内容:讲授自如,能结合自己的理解、思考和探索等进行讲解;概念原理阐述准确,剖析深刻,直观、易懂;重点突出,化解难点,条理清晰,逻辑性强;注重用理论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或用实际中常见现象来说明、解释理论问题;讲述内容充实,信息量大. 4.教学方法:善于启发和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形成教与学互动. 5.教学手段: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效果好. 6.课堂氛围:师生间有交流与沟通,互动效果好,课堂气氛热烈. 7.能力培养:讲授过程中有意识引导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培养“问题”意识;或注重介绍本学科前沿动态或新成果、新思想,开阔视野;或其他有助于培养创新能力的做法. 8.教学效果: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形成并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活动对个人及社会的相关问题形成正确的认识.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法 (二)、学生课堂教学研讨会发言稿范文(三篇) (三)、课堂教学造句,用课堂教学造句 (四)、2021年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范文(两篇) (五)、2021年优秀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评语32条 (六)、2021年对老师课堂教学评价评语(两篇) (七)、2021年数学教师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总结 (八)、2021年经济学院课堂教学质量月活动总结 (九)、关于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教学研究论文 (十)、关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三、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实施 1.检查评价点 (1)教师课堂行为规范 (2)教师课堂组织 (3)授课质量 2.检查评价办法 (1)检查评价时间 在每学期教学周,组织专家和同行对本学期开设的课程随机听课或安排集体听课评课. (2)评价办法 各检查评价点按照评价标准分为a、b、c、d四个等级予以评价,并相应赋分,采取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专家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其中学生评价占40%,同行和专家评价各占30%. ;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课堂评价语是重要的部分,我们不能忽略。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论文篇1:《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课堂评价语策略》 摘 要:语言的丰富性决定了评价作用的发挥,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但要准确得体、生动丰富,而且要诙谐幽默、机智巧妙,更要独特创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策略 课堂教学环节包括备、教、辅、改、评,其中评就是指对课堂的评价,包括课外评价和课堂评价。语文课堂评价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现的 学习态度 ,所达到的学习效果以及学习过程中的信心等方面客观的、公正的评价。对于 总结 教学效果,改进 教学 方法 是大有裨益的。但是,当前课堂评价却存在着一定的缺失现象。课堂评价功能的缺失主要还是教师没有认识到评价的重要性,没有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中,如果问“我们为什么而评价?”许多老师会是一头雾水,仅仅是为了评价而评价。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日益深入,老师们也日益感到评价的重要,正努力走出传统的为评价而评价的怪圈。巧妙运用评价,发挥评价本身,特别是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的作用,从而使评价为课堂添彩。口头评价是课堂评价最主要的方式,因此语言的丰富性决定了评价作用的发挥,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但要准确得体、生动丰富,而且要诙谐幽默、机智巧妙,更要独特创新。 一、评价语要有热切的激励性 《小学语文新课标》强调“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心理学告诉我们激励性的语言可以点燃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使他们获得满足,产生学习的兴趣。老师们在学生有良好的表现时给予鼓励一般是不成问题的,但对于困难生表现不理想时如何及时送上激励语,这就需要老师有机智巧妙的评价语言,需要老师有一双“锐利”的眼睛,更需要老师有一颗宽容的心,懂得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充分肯定学生的发言。如笔者所在班级的一位男生,上课很少举手,注意力也很难集中。那天,他破天荒地举起了手,我马上以极大的热情让他发表自己的见解,可是他站起来什么也说不清,我耐着性子,不停地在边上打气:“别急,慢慢来,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说好的。”那男孩憋红了脸,在不断鼓励与提示下,他终于说出了他想要表达的意思,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为他鼓起了掌,让那位获得了自信,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当然,评价语言的激励性并不是说当学生理解不到位,甚至出错时,教师还一味肯定或故意视而不见,应该机智地加以处理。如某教师在教学《夏天》一课时,请学生朗读蜻蜓报信的一段话,学生读得很慢,教师幽默地说:“你是急话慢说呢。”这短短的几个字既巧妙地以幽默的语言指出了学生的不足之处,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同时其他同学也深受启发,纷纷读出了蜻蜓急切、快速的语气。这样的评价真正强化了学生的自信、自尊、自持的信念,增强了成就动机,激发了学习积极主动性,不但使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还使评价成了课堂的一个亮点。 二、评价语要有科学的导行性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时时重视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例如我要求学生用“一边……一边……”说句话。一位学生说“丁丁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我连忙问:“丁丁看电视、吃饭同时进行,这样好吗?请你加上评价语言,使 句子 意思更加完整”。学生想了想说:“丁丁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这不是一个好习惯,既影响了吃饭又不能好好地看电视。”学生的第一次发言从语法上讲是正确的,但对边看电视边吃饭这样做对不对没有明确的认识。因此教师提醒这样做好不好,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使他们既会运用“一边……一边……” 造句 ,又明白边看电视边吃饭不是好习惯。 三、评价语要有真挚的情感性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融入情感,做到心诚意切,对学生负责。教书育人工作本身就要以情动人,不但语言要感人,而且语气要亲切,语调、语速等都有讲究,都能透出教师真实的 心语 。教师对学生应给予不同的鼓励:一要赞誉鞭策优秀生,二要肯定、鼓励中等生,三要宽容激励后进生。在表扬激励的同时,用其可能接受的方式指出他的不足,而又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学生在发现自身不足的同时,感受到了浓浓的师爱, 更得到了向上的力量。教师的评价,变成一种赏识、变成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一种激励、一种人文关怀。下面这些课堂中常用的评价语言就是教师心声的传递:1、我真为你取得的成绩而自豪!2、别着急,再想一想。3、只要你肯动脑筋,一定会变得更聪明!4、你不用伤心,我会支持你的! 这些真诚的评价,不但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支持,也获得了情感上的满足。同时也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产生莫大的兴趣和动力。相反,那种虚情假意,表里不一,没有“真心”的评价语,不仅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可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习失去信心。 课堂评价有时还需隐性评价语。隐性评价语言主要指评价者的体态评价语、特殊情境和特殊符号评价语。如,示意学生的眼神;表扬学生时竖拇指、摸头、拍肩;表示不满意时的皱眉、摇头;对学生做“画勾”的动作,打“×”及“OK”的手势;课件中卡通人物的“笑脸”与“哭脸”。隐性评价语具有含蓄、幽默的特点,看其形、观其境,就明义。例如:当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独立作业时,我会在巡视过程中,时不时低下身子关切地看一看,用抚摸一下头表示赞同,用手指一指表示提醒;当小朋友精彩的回答出乎老师的意料之外时,我会情不自禁地与他握手,为他竖起大拇指;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回答不够正确,不够完整,并随时改正时,老师轻轻地点点头,报以一个会心的微笑……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点燃了孩子们学习的火花,使学生品尝到学习的愉悦,师生之间产生了一种心心相印的情绪体验,有助于教学过程的推进,有助于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 参考文献: [1] 梁志萍.略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魅力[J].小学教学研究.2011(26). [2] 李 娜.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语言[J].学周刊,2011(8).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论文篇2:《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的有效性》 摘 要:课堂评价语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课堂教学的组织起着调控作用。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即时评价已得到空前的重视,老师们都通过这种评价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是否得当,往往直接影响和决定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评价语;有效评价 课堂评价语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科学的评价语对学生具有激励表扬、解惑释疑、点拨导向等功能。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重视评价语的激励与改进功能,使评价真正为了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是否得当,往往直接影响和决定教学效果。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课堂教学评价语,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作出评价的语言。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有的教师忽略使用课堂教学评价语,他们或是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没有给予及时恰当的点评,或是一味的激励性评价,或是只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忽略对非学业情况的评价,这些都无疑会影响 教育 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评价语使用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一味表扬鼓励 “好极了”、“你真聪明”、“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等既含糊又夸张的表扬声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十分盛行,每当学生答对了问题,老师们都慷慨拿出了赏识教育的法宝,一味地为学生叫好。一位语文教师在执教《秋天的雨》时提了一个简单的问题:“现在我们这儿是什么季节?”(当时是秋天),并指名学生回答,该生答对了,教师不加思索地表扬学生“你真聪明”,其余学生听了全是一脸不屑一顾的神色,有的学生甚至在小声嘀咕“这么简单,我也会”。听到伙伴们的议论,该生的脸红了。的确,如果我们教师总是用那种口头禅式的浮泛空洞的语言来评价学生,或者让学生轻而易举地得到奖励,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就会对教师的评价与奖励产生淡漠感,达不到应有的激励效果。 (二)信口开河,回避错误 在一次课上,教师指名一学生朗读诗歌,学生断错了句子,还漏掉了一个字,不知是老师没认真听还是不了解朗读评价的标准,竟然表扬该生说:“读得真好!”全场一片哗然!连最起码“读得正确”的要求都没达到,真不知该生读得好在何处。上述案例就是典型的“信口开河式”评价,对学生回答不认真倾听或者说根本是在回避学生的错误胡乱加以评价,看似尊重学生的发言,实则是一种极大的不尊重。如果我们教师这样不加辨别地一味叫好,往深处说是对错误的肯定,而这种肯定,可能会使学生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三)含糊偏离文本 一位教师在教学《放小鸟》这篇课文时,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疑:“我抬头看去,原来窗外也有一只鸟在叫唤,那声音听起来多焦急呀!窗外那只鸟在叫什么呢?”一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在 唱歌 。”老师说:“好!”示意该生坐下,接着让其他学生继续发言,老师也没有给予单独的评价。最后,老师说:“大家说得都很好,讨论就到这里。”好在哪里呢?教师根本没有说清楚,十分含糊。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思考成果、发言不置可否、不作诊断、不予以导向,学生就难以从老师的评价信息中澄清是非、分辨优劣、明确方向。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尊重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是无可厚非的。然而,教师如果在评价中脱离文本的价值观,对学生的回答顺其自然,结果反而弄得学生无所适从。 (四)主体单一,流于形式 现在许多语文课堂评价主体单一,几乎是教师一统天下,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没有得到真正改变。课堂中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十分少见,评价主体多元化未能得到普遍落实。同时,评价缺少层次性,有的教师对班中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的评价是相同的。评价时,一些教师往往关注知识评价,而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的评价,这说明老师还没有真正从关注知识为本的教学观向关注学生发展为本的育人观转变。 还有一些课堂,反复出现学生鼓掌这种评价形式,师生之间就像一种条件反射一样,有的评价形式令人眼花缭乱:有奖励小玩具,有的奖励五角星并贴到学生的胸前等。是的,这样的教学评价,学生注意力是被吸引住了,但接下来学生再也无法集中注意力听刺激性不太强烈的学习内容,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语文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语的运用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不仅要关注共性,更要关注个性;不仅要关注学业成就,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带动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一)评价语要自然真诚,耐人回味 教育需要赏识。通常我们多采取赞赏、激励性的评价,教师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友善的微笑,会让学生品尝到被人尊重的喜悦,感受到期待的幸福。例如在指导《鲜花和星星》这篇课文时,老师先让一个学生来朗读,读完后老师声情并茂地说:“听了你的朗读,大家仿佛闻到了花香,看到了满地的鲜花,仿佛睡到了草地上,欣赏到了那亮晶晶的星星。”教师生动而又充满深情的评价语,既包含了对学生的欣赏,又激发了其他学生学习的热情。 同时,教师评价语言应该灵活多样,随机应变,让学生爱听、想听、百听不厌。在教学《海底世界》时,教师让学生朗读一段写海底小动物“窃窃私语”的文字,一个学生用非常平直、响亮的声音大声朗读,于是那位老师微笑着悄悄地对该生说:“噢,你这样读,小动物们会被你吓跑的。”这种善意的评价很幽默,同时学生也知道自己该怎么读了。在小组讨论中,对表现好的小组,我常借用电视上的 广告 词“你们真是黄金搭档”。许多名师就非常注重锤炼的课堂教学评价语,他们的评价语往往是妙语连珠,妙趣横生,让学生在受到赞誉的同时,又学习了知识,懂得了道理。 (二)评价要敢于批评,指明方向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该遵循一个基本标准:在尊重学生这一主体的独特体验时,切记文本是语文教学价值观之根本;在尊重文本主流价值观时,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主观体验。所以,当学生的见解不够完整时,应不厌其烦地进行点击;当学生的认识出现偏颇时,就应不漠视,不袒护地加以引导。教师的评价要做到表扬与批评相结合,鼓励优秀,指出不足,激励后进。如“你课文读得正确、通顺、流利、有感情,如能声音响亮些就更好了。”“你写字有了很大进步,但你如果能注意正确的姿势就更好了!”等,这样的教学评价语,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对他们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激励学生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学生一定能在课堂评价中不断成长。 (三)评价语要关注个体差异,创新多变 对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但也要求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那些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每当他们表现出一点进步的迹象,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如,坐得端正,听讲认真,答对了一个简单问题等,都应该大力表扬,帮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对于那些思维敏捷、学习基础好的优生,则慎表扬,要让他们“跳一跳,摘到果子”时予以赞赏,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对于表现平平的中等生,教师应以敏锐的目光发掘他们的闪光点适时予以肯定,唯有如此,教师的表扬才能显得“物有所值”,学生也才能加倍珍惜。 除语言评价外,情感激励和动作行为评价也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拍一拍学生的肩膀等,都不仅仅传达了一份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方式更具亲和力,一定能大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和认真学习的热情。 (四)评价要共同参与,多元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评价应包括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两方面,而我们往往偏重教师评价。要改变这一现象,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评价学习过程,评价同学对知识掌握和运用,评价自身的长处与不足等。在学生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则采取延时评价的策略,使学生的思维趋向活跃,然后引导学生互评,在互评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和积极的情感。此外,引导 学生 自我评价 也是一种好方式。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自我评价能够消除被评者本身的对立情绪和疑虑,调动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如一个学生读课文后,我要求他自我评价,他说:“我读得很有感情,但声音太轻了。””那能不能改进一下?”他又读了一遍,既响亮又富有感情,全班都鼓掌表示祝贺。实践证明:自我评价能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剖析自己,在反省中不断地完善自我,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总之,课堂评价语不应该拘泥于一种形式,它应当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只要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全身心投入,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就一定能为教育教学创造一方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为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实现起到导航、护航的重要作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论文篇3:《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存在的弊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对学生日常的 语文学习 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综观现今的语文课堂教学,很多教师学习新课标以后,在“平等对话”精神的感召下,激励用语贯穿始终,处处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课堂上洋溢着活力和魅力。但在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教育实习的所见所闻以及资料的查阅,总结出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语存在 一、激励性的奖品过多,鼓励性的语言过于单调 在课堂中,教师为了营造一种积极的课堂气氛,奖品泛滥,对学生的发言给予不假思索,无所用心的单调评价,不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一: 讲台上放着一只魔箱,教师像 魔术 师一样,一会儿就拿出小红花,奖励给上课表现好的小朋友。开始还很奏效,小朋友们做的规规矩矩,小脸绷得红红的,小手举得高高的,回答问题也很积极。教师满心的欢喜,将那一朵朵小红花不断地飘到小朋友的头上。得到小红花的小朋友,小手摆弄着奖品,转脸向别人炫耀,哪里还听得进别人的声音。不一会儿,小红花“飘”光了,没得到小红花的小朋友发出失望的叹息,刚刚发动起的那股劲儿一下子泄光了,或是无精打采,或嬉笑打闹。一会儿教师又从魔箱里拿出几片枫叶贴在黑板上,说:“小朋友,这些风叶的背面藏着字宝宝,谁能把这些字宝宝读准了,这片枫叶就送给谁了!”小朋友一看黑板上只有几片小枫叶,都一窝蜂似的冲到前面,你争我夺,谁也不让谁,课堂顿时失去了控制,教师也急得满头大汗。 案例二: 教师说:“下面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看谁读得好!”学生纷纷起来读书,教师总是说:“你真棒!”“我们来鼓励一下这位小朋友!”小朋友机械地拍拍手,齐声喊道:“棒!棒!棒!你真棒!”一节课下来,这样的“掌声”、“喊声”不绝于耳。如果哪个学生读的让老师稍不满意,便说:”哪个同学比他读的更好一点!”当然,教师也没有忘记组织学生互评,但是小朋友只会说“有感情!”或“没有感情!”教师也只是随声应和。 奖品过多的现象多出现在小学的一二年级阶段,这样的教育很容易使教育走向一个误区,发展成一种物质诱惑,学生注重的只是教师的奖品而不是学习的内容。语文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但这只是一种表象,奖品过多过滥,学生也会渐渐变得麻木、无所谓、不稀罕。从案例二中我们发现,老师在教学中除了“真好!”“你真棒!”“真了不起”,似乎就再也没有其他的语言了。为了让课堂的气氛活跃,再加上小朋友整齐划一的动作 口号 ,显得机械单调,小朋友对同伴的鼓励已不是发自内心的,而只是应付一下,甚至是极不情愿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过于单调,这样的评价语会让学生体会不到教师对自己的鼓励,甚至会让学生感到迷茫,只知道自己好,但是却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哪里好。久而久之,会让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情况不了解,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副作用。 二、尊重个体思维偏激,盲目的“积极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确,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激发学生展开个性想象是正确的,但有些教师却将此发展到“极致”,造成相反的效果。 案例三: 语文课上,某教师教授《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有位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人的生命是何等的宝贵,邱少云完全可以保住自己生命,却被活活的烧死,死得不值,我觉得他很傻。”教师居然赞许:“你真了不起,有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语文课堂是师生 想象力 任意挥洒,个性自由驰骋的领域,案例中,这位老师很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却忽视了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案例四: 师:“同学们,究竟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呢?你是怎样推断出来的?” 生1:“我觉得蜜蜂是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我是从作者的试验结果推断出来的,因为‘我’带出去的20只蜜蜂有17只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师:“哦,你说。” 生2:“我也认为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而且我还知道它回到家不是靠超常的 记忆力 ,而是一种本能。” 师:“哦,好的。” 生3:“老师,我觉得法布尔太粗心了,课文中说‘我’带出去的蜜蜂有20只,可只飞回来17只,那还有3只去了哪儿?竟然没有提到。我想它们是迷路了,我认为法布尔的实验结果不一定正确!” 师:“哦,你是这样认为的。” 老师这样草草的结束了讨论,可是问题的答案到底是什么呢?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说:“好!”那么好在哪里呢?老师没有做出及时的评价。课堂评价语是要求我们及时对课堂是出现的状况以及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以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可是案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只是给予“好”的评价,却没有说出哪里好,甚至连总结语都没有,这样模糊的评价是对学生的思考成果、发言不置可否、不论高下、不做诊断、不予以导向,让学生难以从教师的评价信息当中澄清是否、分清优劣、明确方向、领悟方法,更不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评价语言过火,夸大其辞 这里的夸大其词和过火包含着两层的意思。一种是夸奖学生不切实际,一种是对学生批评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心理,而造成了学生心理上的伤害。 案例五: 一位老师发现一个平时 作文 一般的同学进步很大,于是对他说:“你写的太棒了,你富有创造力,我愿做你的第一位读者。继续努力下去,你以后一定是个文豪,希望在多年以后,老师可以自豪的对人们说:‘我的学生是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文学家’……” 一篇作文的进步就能够当大文豪吗?就一定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吗?是否有些好高骛远?其他比他写的更好的孩子怎么表扬?其他暂时未进步的孩子又该怎么办?老师在盛赞这位同学之余,是否有意无意的忽视了其他孩子呢?小小的进步给予如此奢侈的夸奖,一下子抬得那么高,是否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浮夸?下一次他进步更大又该怎么办呢?我们的教学评价追求的是暂时刺激,还是长效发展?在阅读教学中,盲目崇尚而出现的“好好先生”屡见不鲜――有些回答或朗读并不怎么样,偏要夸大其词说:“太棒了!”“你真聪明!”…… 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评价语言,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不能过火,否则的话不仅不能给学生带来激励作用,还会造成负面影响。 猜你喜欢: 1. 小学语文评课用语大全 2.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3. 小学语文学科评语 4. 小学语文教学公开课听课心得体会 5. 小学语文教师听课心得

教学活动就是教师对学生不断进行评价的活动,教师总是不自觉地运用评价作为手段实现着对学生活动的调控。教师的有效评价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关键因素,是激活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率的动力所在。评价必须以真诚的情感为基础,以具体的事实为依据,以有效的指导为后盾,教师还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捕捉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从多个角度去评价学生。

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一)科学性错误并非偶见     语文知识方面的错误,非语文方面的常识性错误,屡屡出现于课堂上。     (二)能力、技能训练不到位     传授式的“分析”侵占了学生练习的时间。语文实践活动严重不足,尤其是个别训练常被整齐划一的共同 训练(如齐读)所取代。     (三)思想道德教育与教学内容脱节     思想道德教育应自然地渗透到教学之中,文道结合才紧密。一些课上,“文”与“道”是游离的,“道” 往往是贴补上去的“应景唱戏”。另外,又常常限于很浅的层面上,甚至是很浅薄的“检查式”“表决心式” 。     (四)审美教育不注重内化     审美应是一种自我的体验,是在作品的激发下产生的感情共鸣。教学中常被老师把写作特点概括为几个条 目,学生只是抄抄教师提供的结论,感情上并没有内化。因此,审美情操没有真正受到陶冶。

一堂成功的课教学不应是停留在知识的表面,而是要深入挖掘其内涵;不应是僵死的知识灌输,而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函授本科即将毕业,现要求写毕业论文。我虽已经写好了一篇,但上交审批不过关,主要问题是内容不够新颖,指导老师针对这篇论文提出以下修改意见: 修改意见如下:1、你再指出过去课堂评价曾经有哪些局限性;2、你要补充现在的课堂评价方面有哪些更为新颖的方法?你文中的那些方法许多都太古老了!本人愚钝,经验少,无法自行修改,故寻找高手帮忙。原文如下:浅谈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技巧 【内容摘要】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要注重换角度与方式评价,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注重激励性语言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重视非语言式评价,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注重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勉励学生共同发展……教师要使学生通过评价,进一步了解自己,明确努力方向,真正做到评价是为学生服务。【关键词】 优化 小学语文 教学评价 技巧【引论】 回顾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能够感受传统的评价手段是与当前社会的大教育观相脱离的,是一种被动式的评价。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主要是学习方面的评价,学习成绩好就被定位为好学生,成绩差即被定位为差生。这种单一的评价方法缺乏合理性、科学性,很难达到激励与导向的作用,甚至还可能会起到反作用。本文将从技巧这方面进行论述,以便让教师们多了解、掌握一些评价技巧,更快地适应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求,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谓评价,就是对学生个体、合作行为的一种价值判断。评价是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没有评价就没有教育,没有科学的评价就没有成效的教育。”科学的评价,是教师、家长了解学生成长发展的依据,也是学生调节自我学习发展的需要。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评价,要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及时评价,以使被评者充满自信,促进他们健康和谐的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作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评价成了首当其冲的话题。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新课程提倡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等质性的评价方法,强调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重视评价的激励与促进功能。课改提倡尊重学生,给予学生人文关怀,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等理念。教师应该掌握教学评价技能,了解评价的基本理论,优化评价技巧,这样才能适应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求。那么,如何优化我们的课堂评价技巧,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呢?一、注重换角度与方式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走进新课程,教师的一切应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优生”有缺点,“差生”也有闪光点,在每一位教师心目中每个学生都应该是有天才一面的。这就是要求教师改变教育观念,重新整合师生关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从这一评价角度出发,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而应该“蹲下来看学生”。要及时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特别是对“差生”而言,一两次别开生面的赞赏不啻是沙漠里的绿洲、久旱的甘霖,将会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让学生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通常有以下几种评价方式:1. 语言评价语言评价包括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两种。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评价是评价方式中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频率最高、影响最大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当众口头评价。如我现在带的一年级有个学生,刚上学时很内向不善言谈,也不愿意和同学、老师交流。我观察到这样的情况,平时就特别注意他,常常用:“你能行!”“老师相信你!”“你也很会说话嘛”等这些激励性的语言去鼓励他,慢慢地他愿意和老师交谈,愿意与同学交往,渐渐的成为一名在课堂上能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的好学生。为此,我觉得常常用“你真聪明”“你很会说话”“你能行,我相信你”“我相信你不是说谎”等等,这些带有丰富情感的语言,鼓励评价学生,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自由和谐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在我们学校大部分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和老师在一起,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得到老师的表扬是很光荣的一件事情,他们会觉得老师是很重视他们的,所以会让他们更加地努力学习。去年我带的五年级有这样的一个学生:他在各方面都表现不错,就是学习不认真,作业乱画。看到这样的情况,我本来想找他谈话的,但是一直没有机会,一次我在他作业后面写了这样一句话“一直以来老师对你都寄予厚望,如果你能勤奋学习,认真做作业,你会变的更棒。老师相信你!”此后这位同学变了,作业干净整洁,学习认真踏实,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从那一次我就觉得一句赞语比任何苦口婆心的说教和任何暴风骤雨般的批评和责备都更有力量。于是那次后在教学上我就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2、非语言式评价在重视语言性评价的同时,更应该重视非语言式评价。如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夸奖的手势,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抚摸等。这些无声的评价是发自内心的,它将牵动着学生的心,这是一种被评价者最容易接受的评价方式,它可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在多年的农村教学中我更能体会到这点。农村的留守儿童缺少关怀,所以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会让他们感到温暖,感到自己的存在,所以作为老师,特别是一个农村的老师请不要吝惜您一个小小的举动,不要吝惜您真诚的评价,他会拉近您和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二、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勉励学生共同发展教学中,为了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就得设法让每一位被评价者在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他们虽然天真烂漫,但是对事物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看法、见解,也能够表达自己的看法、见解。1.学生自评自评就是让自己评价自己,学生想象丰富,具有创意性,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或作业做自我评价。但由于年龄的关系,儿童对自己的认识并不深,从而使他们无法完整、全面、公正地进行自我评价。因此,在自评的基础上,应鼓励学生互相评价。教学中可以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如一次作业,一个问题的回答等,在自评的基础上进行互相评价。用“你认为他做的怎么样?”“好在哪里?”“还有哪些要改正的,怎么改?”“如果是你应该怎样做?”从而鼓励学生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在互评中求进步,促发展。2.同桌互评,小组评议及教师评价相结合采用同桌互评,小组评议及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我常常把同桌互评运用于课堂上学生互查识字情况。为全面了解同学们每一课的识字情况,我会在教完每一课后拿出两分钟时间让同桌互查本课生字的读与写,如果全对就给同桌得一颗五星,如有不会的字同桌教会他或自己学会都可以补画五星。这个时候学生都会很兴趣,采用这个方法后,我们班的孩子识字的速度就快了好多。低年级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为了巩固所学的生字,在我任教的班级我规定每周一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检查评议上一周所学生字情况。如果被检查生字学生全部学会,由小组长给该同学在所读生字旁印一朵小红花,如所被查同学有不认识的生字,小组同学就一起帮助教会他。等这个同学全部学会后,组长为他印一朵小红花。小组合作检查完生字后,我会在全班评出合作最佳,识字最棒的学习小组,在光荣榜上为这个小组加一颗合作之星。各小组的学生常常为了那一颗合作之星,互相地鼓励,相互帮助,一起学习,在班上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常年的教学中我观察到了学生在评价同学朗读时,往往出现多是挑毛病,找缺点,不会找优点,使被评价的学生感到很难堪的现象,因此学生读课文、发言的积极性也随之降低了。面对这种情况,教学中我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印象比较深的是在学习《阳光》一课时,一个学生在朗读“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这句时,读成了:“小河像长长的锦缎了。”等他读完后,同学们接着举起手,有的甚至说出他落字了。我及时引导学生说:“你们发现他朗读的优点了吗?咱们先评价他的优点,再帮他找不足,提出希望好吗?“接着就有同学说:“他声音响亮,‘长长的锦缎’读得很有感情,如果不落字就更好了。”这个同学很高兴的接受了同学们的评价,并说:“谢谢你的鼓励,我以后一定注意。”这样久而久之,同学们对互评的认识提高了。知道评价对方时先要找对方的优点,去鼓励他,帮助他树立信心,再对对方提出希望。现在在我们班孩子们朗读课文后,经常听到:“你读得很正确,如果声音再大点儿,有点儿感情就更好了。”或者:“你读得真好,我要向你学习。”有时同桌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常会听到“没关系,我来帮你”或“我来教你”。慢慢地同学间不仅学会了去发现别人的优点,还能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别人,去赞扬鼓励别人,而且自身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受到鼓舞,进一步增加了学习的欲望,更加对学习充满了乐趣。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首先应该记住这段话。因为教育首先是一种保护,要保护好学生幼小心灵里迸发出的每一点火花,即使是异想天开的念头,也不要简单的加以否定和训责,这是我们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特别是农村的教师,农村的学生心里比较脆弱,如果受到否定,在他们心里上会留下一个阴影。所以对学生进行评价,要做到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等原则。

小学语文的教学,要以学生的基本特点、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的知识吸收转化能力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和语文知识能力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在新课程的指导要求下,小学阶段的语文科目的教学要重点强调优化课堂教学,并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积极指导学生将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进行有效运用,提高学生的创新性。一、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目标在新课程的要求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出要提高课堂效率。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教学对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来讲,都有着重大的意义。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不管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有着重要的现实目标。(一)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度和投入度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最直接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的专注度和学习的投入程度。课堂教学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占有重要位置,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的效率代表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和记忆,并引导学生将基础知识进行恰当的应用。因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专注度和投入度,需要教师在小学阶段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增强教学内容的转化度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将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知识内容进行吸收消化,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从而进行灵活应用。增强教师课堂教学内容的转化度就需要教师不断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和辅助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并进一步创造升华,在帮助学生了解、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问题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措施语文教学中优化课堂,提高效率需要教师以学生的基本情况为基础,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从教师自身,授课模式、课堂辅助教学方式等方面来下手,切实达到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一)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教师讲课效率的高低以及课堂教学的优化程度。较高的专业素养程度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有利于学生提高语文知识水平,增强语文素养。教师专业素养主要体现在授课语言、专业知识水平以及授课技巧这三方面。首先,小学语文教师的授课语言要针对小学生喜欢趣味性学习这一特点,采用活动生活的语言风格,教师要与学生站在同一层面上,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语言,要保证在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给学生一个较为规范的教学语言环境。其次,教师要积极提高自己的语文知识水平。语文学科是一门受时代发展不断影响的学科,需要语文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进修、不断与时俱进。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才能够将更深层次、更丰富内容的知识讲授给学生。最后,教师还应该积极学习、模仿新颖的教学方式,与学生不断交流,与其他教师不断交流,不断吸取和总结他人的授课技巧,并转化为自己的授课风格。(二)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授课时积极与学生互动交流,通过课堂交流来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适当使用视频、图片以及问题探索等辅助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综上所述,优化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锻炼学生学习毅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专注性和投入度,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知识转化以及运用效率。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从语言表达、知识水准以及授课技巧等方面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积极采用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丰富课堂辅助教学方式,从而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高职英语课堂活动多样化研究论文

英语教育论文范文2000字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英语教育论文范文20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文题目: 浅析游戏教学法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有很大的影响。中职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普遍存在着基础薄弱、学习动机不强等学习焦虑方面的问题,英语课堂教学因此存在着互动消极、教学反馈少、效果差的情况。游戏教学法从理论和实际效用上对于改善这种情况都是很好的应用。

关键词: 游戏教学法;中职英语;课堂教学

英语是当今世界通用语言,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多地接触、使用到英语,学好英语对于当代中职生的职业发展和个人素质的提高都是非常有益和必要的。但是实际情况是,中职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存在不同程度的英语学习焦虑,有的中职生,由于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对英语失去了兴趣,出现了对英语失去信心的现象,从而导致英语课堂教学开展困难,教学效果不理想。

一、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

1.教师讲授为主,师生互动为辅,学生参与度低。中职英语教学课时有限,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语言知识的讲解和练习占据了大多数的课堂教学时间。师生间互动教学以教师提问,学生作答为主,学生间生生互动以课文对话的替换练习为主,形式内容单调。学生对此不感兴趣,形成了“老师讲,学生听”的单调局面。有时上课还有学生玩手机、睡觉等现象,课堂效果非常不好。

2.教材设定的情景互动内容趣味性弱,学生参与度低下。现行教材中设定的情景练习以生活类英语会话为主,如购物、就餐、问路、看病等,缺乏趣味性。中职学生处于爱玩爱闹的青春期,此类会话练习难以触动学生的兴奋点。

3.学生基础薄弱,有不同程度的英语学习焦虑。在开展课堂互动时,中职生往往沉默应对,或是消极敷衍,鹦鹉学舌,应付了事。即使教师积极地鼓励学生,这种正面的评价也很难得到学生自己的认同。

二、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影响

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设理论(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认为,“有了大量的适合的输入的环境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目的语了,第二语言习得的进程还受着许多的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input)必须通过情感过滤(filter)才有可能变成语言吸入(intake)。”也就是说,情感因素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高情感过滤会限制习得,而低情感过滤则有助于习得。”情感因素则包括动机、自信心及焦虑程度。

英语学习中的焦虑主要指学习者需要用英语这种第二语言进行表达时产生的恐惧或不安心理。Horwitz等(1986)确定了语言焦虑的三个成因:交际畏惧、考试畏惧和负面评价畏惧。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中职生的交际畏惧和负面评价畏惧表现得非常明显。交际畏惧是指尽管语言学习者有成熟的想法和意见,但因为无法进行合理有效的语言输出引发的焦虑。要克服这种畏惧心理,要求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负面评价畏惧则是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低,对自己的英语水平和能力缺乏自信心,担心无法得到肯定评价,自尊心又导致害怕接受否定评价。针对这种畏惧,一个单纯反映语言输出效果,而不加人为评价的语言环境是比较有益的。

三、注意的规律和教学游戏

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它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客观刺激物的特点,二是人的主体状态。注意的规律表明:(1)那些符合人的需要和兴趣的事物,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2)新颖充实、难易适当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最能引起注意的是那些既使人感到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内容。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则符合“不断变化的刺激”这一无意注意的规律,能激发学生定向探求活动,不致使定向反射由于刺激物的习惯化而消失。中职生是爱玩爱闹的青少年群体,多数喜欢做游戏,对这种形式有较高的接受度和兴趣,并且教学游戏有多种变化形式,可以提供“不断变化的刺激”,非常符合无意注意的教学规律。利用无意注意规律的教学游戏,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化难为易,减轻学生负担。

四、游戏教学法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游戏教学法的应用原则。

(1)目标性原则:教学游戏的设计要以教学为中心,与其密切相关。不能一味追求趣味性,而必须充分考虑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2)竞争性和协作性原则:游戏具有比赛的性质,这有助于学生克服害羞、怕说错的心理障碍;以小组的形式展开的游戏要求每个成员积极参与,为了完成同一任务互相配合,有助于克服学生的懈怠和懒惰情绪,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

(3)层次性原则:一方面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一系列由易到难的游戏活动。另一方面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次地开展游戏活动,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创新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实际教学效果,不断地设计和创新新的游戏,让学生也参与到游戏的设计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游戏教学法实例。

(1)猜词游戏(词汇主题的练习)。游戏方法一:同学A对单词进行描述(Oral Description),同学B来猜测。如“It is a kind of fruit,it has green skin and red inside.”游戏方法二:用问答形式进行猜词。给出既定范围内的单词,比如交通工具类。同学A用规定的一般疑问句句型发问,如“Does the vehicle have wheels?”同学B只能回答“Yes”或“No”。两组同学分别进行,规定时间内猜出更多词汇的一组获胜。这是一种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考察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的好方法。

(2)传话游戏(句子的口语练习)。学生分两组,教师把课文中的好句子或使用重点短语和词汇的句子告诉每组的第一位学生,这位学生迅速口述给第二位学生,一个一个往下传,让最后一位学生说出这句话与第一位学生所说的进行比较,看哪组传话传得又快又好,准确说出的小组为获胜者。这种方式可练习学生的听说能力,且能对课文的知识点掌握得更好。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很受学生的欢迎,他们思维活跃,反应灵敏,在游戏中,就学到了很多短语和词汇,这是一举两得的好的教学方式。

(3)一站到底(文化类主题的练习)。每组选出一名学生参加游戏,以抽签的方式产生一位擂主,其他同学依次进行挑战,挑战胜利者成为下一轮的擂主接受挑战,最后站在擂主位置的同学为获胜者。挑战的题目内容是与文化相关的,每个同学答题时间有一定的限制。如“When is Christmas?(圣诞节是何时?)Whatdo westerners use when they eat?(西方人用什么吃饭?)”

(4)“记忆达人”秀(以复习职业类单词为例)。教师快速呈现一组图片,其中包括职业类、食品类、运动类等,然后要求学生说出共有几幅关于职业的图片以及这些职业的单词,答出最多者为“记忆达人”。可以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进行比赛。答案正确,答对数量多者为优胜者,现场发“记忆达人”小红旗。也可以进行“记忆达人”挑战赛,最终获胜者,为“记忆达人”霸主,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5)单词接龙游戏。教师给出单词,如holiday,要求学生用尾字母作为首字母给出新单词,以此类推,单词不能重复。两组同学比赛,规定时间内说出更多单词的一组获胜。在此游戏中尽量鼓励学生给出新单词。这一游戏要求学生能迅速地听出前一个学生给出的单词,且对该单词的拼写要非常熟悉,这可帮助学生记忆单词,其他的学生也可锻炼听力及巩固单词的记忆。这样既可活跃气氛,又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是学生喜欢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接龙游戏。

五、结论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充满兴趣地干一件事时,创造性和主动性会得到高效发挥。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去求知,去实践,并在成功的体验中收获学识增加、智力提高的乐趣和满足感,从而变得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实践表明,这种玩中学、学中玩的游戏教学法是中职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情景教学方式,既可以优化中职英语课堂教学,调节课堂的学习氛围,又可以使中职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让学生学以致用,还可以充分调动中职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潜力,使学生改变以往消极懈怠的不良学习态度。总之,只要中职英语教师在实施游戏教学法时精心设计、运用得体,就能够提高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王茹。浅谈课堂游戏法在高职英语课堂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3)。

[2]孙杰。重视情感因素,激活学生思维:浅谈游戏教学法在职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等职业教育,2012,(02)。

[3]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内容摘要】 今后的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从哲学范畴去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在生成观视域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最终以课堂教学为外在形式,使学生能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本文从“生成观”的角度来理解大学英语教学过程,对其价值导向、主体生成、生活属性等进行哲学关注,希望从理论上重新理清大学英语的教育思路,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生成观;大学英语教育;价值导向;主体生成

将英语课堂的视角投向大学英语教学的课堂之外,从知识的传授到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再从专业技能到健康和谐的心理活动的生成。今后的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从哲学范畴去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在生成观视域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最终以课堂教学为外在形式,使学生能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生成观的哲学阐释

哲学家海德格尔对生成观的解释是:最为独立的“人”的存在,不能单纯的独立于社会之外,而是将其看做是社会各自然人相互作用的结果。其本质就是将“人”看做不断生长、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的产物。从哲学的角度来理解就是每一个个体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社会性人的存在”,不再单纯将“人”看做生命机体的.存活,而是将其视为“生成性的社会存在”。在大学英语教育的过程中,从“生成观”的角度来理解教学过程就是:不再将课堂教学视为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要从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去分析其影响因素,从心里层面、社会角度去分析探究提高学生的成长过程。从哲学的范畴就是强调学生学习的的客观性、社会性、过程性,围绕上述几个方面展开大学英语的教育活动。也就是说,大学英语教育活动中教与学的都是在社会大背景下,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自然过程。从辩证角度去理解教学过程,对完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生成观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对于生成观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活动解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互动,大学课堂不再是大学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而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双向、多角度互动交流,将知识的传授变成交流互动的最终产物,这也是知识本身由来的客观性存在。二是从心理、文化、环境等多角度去分析教学影响因素,更加客观的评价教学活动。大学英语教育过程是受以上诸多因素影响的,不再单纯的去完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这样的体系更加客观,更能综合性的分析评定大学英语教育活动。三是辩证理解学生及教师之间的关系。之前的教学活动,大学教师是教学主体,主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一)大学英语的价值导向

首先,大学英语教育切合现实需求。在大学英语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大学教材的选择、课堂组织形式、教学效果评价等等都需要与当前的市场经济需求相吻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将知识与现实需求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在这样的价值背景下,现实需求不是追求短期的经济需求,而是要将眼光放远,应用更加开阔的角度来审视我们当前的英语教学过程。其次,大学英语教学合乎未来需求。在变化多端的社会活动中,要有前瞻性的眼光,对当前的英语教育活动进行必要的探究,将教育活动最大化的与现实需求进行良性互动,最终能在英语教育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能力。学生的毕业时间往往与当前的英语学习有时间上的差异,也就是说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不是同时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对知识的未来需求有一定的前瞻性,使学习的内容合乎市场经济的未来需求。第三,大学英语教育要存些“功利心”。在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学活动的组织都在考试这一指挥棒下进行,这虽然能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从根本上来讲忽略教育的本质功能,是培养学生良好知识架构和实践技能,最终能在毕业后得到合适的工作,在社会上能谋生。也就是说,我们的大学教育应该在满足成绩的需求基础上,对于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相应的创新变革,最终满足学生基本的就业需求。

(二)大学英语教学的主体生成

第一,大学英语教育中的主体之一是教师。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意义不言而喻,在传统的教育活动中,更多的是关注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能否完成本职工作,很少对教师的自身价值观念和知识架构进行评价分析。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的外在形式与内心诉求有着统一性的表现。第二,大学英语教育活动的主体之一是学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于知识的掌握和基本实践技能的提高都与学生自身的学习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生成观视域下,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是单一的个体行为,而是在社会活动的范围内完成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讲自身的心理活动、学习环境、文化素质等等因素与自身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客观性的评价自身的学习行为,最终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及社会实践能力。

(三)大学英语教学的生活属性

在生成观视域下,对大学英语教学活动进行分析总结,得出教学活动本身就是自然人社会活动的缩影。大学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互动存在的社会活动,这本很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都要本着乐观的生活态度进行,在良好的价值观引导下,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这样往往能够达成最初的教学目标。生成观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育实践活动要本着教与学的双向交流互动、多角度分析影响因素及尊重知识的客观存在性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的组织、策划。生成观视域下的教学活动其本质是探究知识存在的客观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及教师相互尊重,共同交流,在此基础上不断获取文化知识,提高社会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2]王守仁.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J].外语界,2013(6).

摘要: 我国传统的高校英语教育偏向于应试教育,学生更多地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过级,哑巴英语现象十分严重。因此,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高校英语教育在跨文化的视域下需要做好转型和改革。而且,高校英语教育必须适应互联网的传播方式,同时,高校英语教育还要注意互联网时代跨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跨文化;高校英语教育

任何语言的学习都是文化的体现,同样,对于英语的教育其实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我国传统的高校英语教育更重视的是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比较差,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英语。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全世界已经进入到了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时代,由于以新媒体为代表的媒体传播以快速和便捷的优势迅速影响了全世界,互联网让全世界无论身在何时何地都可以迅速地获得自己想要的资料,在此大背景下,互联网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跨文化融合趋势愈加明显。区域文化和地区文化很容易随着新媒体和互联网的传播进入到任何国家,所以,高校英语教育也应该做好转型和改革,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促进高校英语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一、高校英语教育必须适应互联网的传播方式

互联网传播方式的特点是快速和便捷,高校英语教育是一种语言学习,而语言学习首先需要的是语言的氛围和环境的熏陶,以及多语言文化的了解。在互联网时代,高校英语教育应该有效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在帮助学生学好英语的同时,教会学生在具备多渠道和传播优势的互联网上获取自身英语学习所需要的有效资料,丰富英语教育的内容,同时还应该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高校的英语教育可以加强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创新,让学生多进行实践性的教学,在互联网上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并且还可以进一步强化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进。互联网的发展影响了很多人,对于高校的英语教育而言,利用互联网来进行英语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互联网的优势在于它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互联网的帮助下更好地学习英语。客观地说,互联网为高校的英语教育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一方面,互联网充实了高校英语教学的教学内容,丰富了高校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互联网在提高高校的优质英语教学方法方面提出了挑战。

二、高校英语教育要注意互联网时代跨文化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语言早已经成为了一种传播文化的有效工具,学习一国的语言也必须要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随着全球的一体化发展,跨文化的思想也逐渐成为学习语言的一种障碍,尤其是高校英语教学,如果不能摈弃哑巴英语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不能在跨文化语境中有效地学习英语,就无法真正地掌握英语的精髓。因此,为了学好英语这门语言,就应该加强对英美文化的全面了解,尤其是在跨文化的过程中,要注意英美思维的融入,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英语的精髓,才能确保英语学习效率。文化的接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跨文化视域下的英语学习和高校英语教育更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尤其是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跨文化的观念出发,借用互联网的优势来做好自身英语的学习。语言的学习和文化的融合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对于文化的了解有利于强化语言学习,而互联网时代恰好为英语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在高校的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互联网来了解跨文化背景下的西方文化,便于自身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并且精通这门语言的学习。

三、结语

随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已经逐步开始了应用型教育的转型,尤其是在互联网市场上,高等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做好高校教育的工作,英语教育亦是如此,英语教育不同于其他的高校教育,是一门跨文化背景下的语言教育,因此,想要学会他国的语言,首先需要充分了解该国的文化背景,那么,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在跨文化视域的背景下提高高校英语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多的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成为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高欣.基于中西文化差异视域下对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的研究[J].艺术品鉴,2015(5):215.

[2]李阳.跨文化视域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新思路探究:基于新课改文化教学政策性要求的反思[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1):109-110,125.

[3]武晓燕.跨文化视域下的大学英语听说课教改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19):179-181.

[4]彭早.文化多元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2014.

[5]臧轶楠.英语文化教育视域下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4):120-121.

[6]赵耀.商务英语视域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82-184.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论文

一、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现状

1.教学模式的改革

高职院校在英语教学模式上有所改变,以往的大班英语教学模式被逐渐分化成为与专业对口的小班英语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符合目前高职英语教学改革要求的。但并非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在英语教学上采用了先进的教学模式,分专业和小班的英语教学模式仅在英语相关专业教学中有所体现。

2.教学方法的改革

为了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在探索更加先进的英语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式教学法等方法被广泛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新的教学方法的使用对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但高职学生仍存在着英语学习短板,如口语和听力方面能力不足等,可见教学方法还有待改善。

3.教学思想的改革

教学思想是指导教师使用某种教学方法的基础,也是决定高职英语未来走向的关键因素。现代教育思想已在高职院校中流行开来,很多英语教师都能理解人本主义教学思想以及其他现代教学思想的实际意义。但高职英语教学在“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这一方向始终缺乏作为,可见教学思想虽然有所改革,但教师在教学实际中的应用并不广泛。

二、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对策

1.建立符合现代教学需要的英语教学模式

现代教学要求以学生的实际应用作为教学的根本,对于高职学生来讲,英语是他们必备的职业技能之一,因此高职英语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应用出发。并非只有英语相关专业的学生才将英语作为职业技能,而是所有高职院校的.学生都需要具有这项职业技能,这就意味着,开设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课程并进行小班教学的教学模式应推广到高职教学的各个专业中去,即建立完全符合现代教学需要的英语教学模式。高职院校有必要进一步细化英语教学的种类,从专业的角度购进教材并安排教学内容,使英语真正成为对学生未来职业有帮助的学科,这样才是符合教育需要的。

2.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应进一步完善高职英语的教学方法,目前所采用的一系列英语教育方法虽然能够基本符合教育需要,但针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短板的教学方法应该更加多样化,这样才能符合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多通道要求。以英语听说教学为例,单纯的听说材料练习和学生配对分组练习是不够的,高职英语教师可以将英文原版影视资料引入课堂,给学生营造一个相对真实的学习环境;高职英语教师还可以多采用任务教学法等相对复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从学习者的角色直接转化成工作者的角色,刺激他们进行听说学习的动机。

3.加强师资力量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既有理论基础又具有实践能力的综合性人才,这就对教师的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英语教师除了具备英语专业素质以外,还应具备其他各种素质。高职英语教师的知识储备应该更全面、更丰富,成为具有深厚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双师型”人才。高职院校应不断加强英语师资队伍建设,引入高素质的人才,同时也要寻找合理的渠道,加强学校教师的培训,应安排教师出国进修,举办辅导班,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提高科研能力,这样才能满足高职英语教学的需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有着深刻的教育发展背景和社会背景,虽然目前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已有所发展,但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并加强师资力量,这样才能进一步推进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相信通过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们的努力,高职英语未来的走向必定更加符合职业教育的需要。

小学课堂评价研究论文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构想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就要落实“掌握知识、发展智能、陶冶情操”的三维教学目标,使学生成为既有丰富的知识,又有高尚人格的 主体性的一代新人。这里的所谓人格,是指学生的能力特征和品德特征的总和。这不仅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 奋斗目标,也是督导评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依据。现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问题,构想如下: 一、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总体评价的构想 1.教学指导思想是否符合现代教学论原则;通过教与学双边活动是否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 过程和意志过程。以促进每个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和提高各种数学能力,完善人格,获得全面的发展。 2.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确定是否有利于全体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小学数学最佳知识结构。即,那些 最基本、最具有代表性的概念、法则、规律、公式和数学思想组成的知识系统,并且是按照小学生身心发展规 律,能被小学生所接受、理解、难易适度的知识系统。 3.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形成、潜在智能的开发和提高;是否通过“获得 知识”和“应用知识”两种途径培养和形成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 手操作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4.在课堂教学中是否既突出“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的落实,又兼顾“因材施教”的推 进。 5.课堂教学是否较好地体现了“认知结构”、“教材结构”、“教学结构”三者和谐一致的整体关系。 6.全体学生在求知的全过程中,兴趣、情感、信念、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投入的质量与程度如何,发 展趋向是否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7.进行“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课时教学效果的量化测试和“智能”与“情意”方面相应的课外跟踪考 查结合。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三维教学目标”评价的构想。 (一)对“掌握知识”的评价构想。 实施素质教育,并不是要改变知识及其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并非要降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 量,而是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所涉及的内容提出了更高、更加广泛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把知识的 形成过程放在教学的首位,使学生经历真正的认知过程,获得具有生命力的有用的知识,掌握具有迁移的生动 的活泼的知识结构。那么,应该如何评价小学数学课“掌握知识”的教学,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内容: 1.“感知、理解新知”的评价内容。 ①为导入新知所提供的感知材料是否充实; ②感知材料的选择是否包罗新知的本质属性; ③感知阶段的诱导是否便于学生尽快进入新知的最近发现区,展开求知探索; ④新、旧知识交接点的确定,是否便于快速促成学生认知的正迁移,教师的点拨是否有助于激起学生“短 兵相接”的思维交锋,顺利完成认知的“同化”或“顺应”; ⑤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是否有利于学生省时优质地发现和理解新知的本质。 2.“抽象、概括新知”的评价内容。 ①思维阶梯的铺设是否有助于学生在揭示新知本质的求知过程中,展开高效的观察与比较、分析与综合、 判断与推理、抽象与概括。 ②学生在归纳总结新知的过程中是否经过了一个以具体形象思维为支柱,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又将已理 解的抽象概念具体化的认知往返历程。 ③学生对已概括的新知理解得是否正确、全面、深入;学生对新知本质抽象概括得是否正确、全面、深入 浅出,表述具体严谨;是否达到了课时教学规定的教学目标。 ④学生在探求、获取新知中个性意识倾向性作用的发挥如何,全员参与的竞争质量与程度怎样。 ⑤教师指导学生求知获取的“投入”与学生学会求知方法,得到收获的“产出”是否成正比。 (二)对“发展能力”的评价构想。 能力的发展只能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离开知识,能力就成了空中楼阁。“发展能力一定要结合知识 的传授过程去进行,知识有其能力价值,它凝聚在知识之中,不思则暗,深思则宽,不着重分析挖掘,不在知 识传授过程中充分发挥,就会落空。”发展能力必须结合知识体系有目的、有计划,有序列,有层次地由低级 向高级逐步提高。练,是形成和发展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就小学数学综合课“发展能力”的评价而言,应 包括下列内容: 1.对课堂“半独立性练习”层次的评价内容。 ①给出的题目是否属于紧扣新知要点的基本型题目;是否便于全体学生直接运用新知,起到巩固理解,强 化记忆的作用。 ②教师在指导学生运用新知的过程中,是否立足于学生主动积极地解决问题,以思维能力的训练为核心, 突出基本技能的形成,“扶”与“放”适度,不包办代替学生对新知的再现。 ③学生运用新知解答基本型题目的技能和叙述算理,或法则或解题思路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否达到规定的教 学目标。 ④教师在本阶段的课堂小结是否切中由学生板演和课堂巡视所反馈问题的要害;“结语”是否有助于学生 对新知要点的再现和发展。 2.对课堂“独立性练习”层次的评价内容。 ①本阶段习题设计是否由三类不同要求的题构成;这些题目的编排是否便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运用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类题目的要求如下: 低档题:比基本型题目稍有变化,其目的是让学生独立运用新知解题形成技能,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记忆 。 中档题:以新知为主体的综合型题目,题目的编排既突出适度的综合性,又带有一定的思考性色彩,用以 培养和训练学生解题的综合能力和灵活性。 高档题:思考性较强,略有难度的题目。这类题目不超越学生的知识范围和思维能力的限制,用以解决“ 吃不饱”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吃得饱”学生竞争意识的激励,推进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 ②在本阶段中, 教师是否给予学生充足的独立练习时间(区间为10至15分钟);是否较好地完成本阶段课 时教学任务,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 3.对“独立练习交流与课堂总结”层次的评价内容。 ①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独立练习交流中,是否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自信、民主的课堂氛围。 ②教师对学生的解题交流与评定是否立足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广阔性、创造性;是否致力于培养学 生勇于探索、不断进取、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学习品质。 ③师生合作的课堂总结是否提纲挈领,简明扼要,便于学生回顾求知过程,掌握新知要点,获得求知启迪 。 (三)对“陶冶情操”的评价构想。 人的智力商数是先天已有的,而情意商数却是后天的培养和努力的结果。科学界已提出:一个人的“智商 ”只占其成功要素的20%,真正决定人类智慧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因此,一个具有主体性的人, 其核心素质是高尚的人格。通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去陶冶学生应具备的道德情操、科学品质,已是当务之急。 为此,学生在求知过程中情意因素投入的质量与程度,应当作为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应该 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把“陶冶情操”与“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同步进行,有机结合;是否做到 为此不遗余力,持之以恒。 总括起来说,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三个方面。学生从 事学习的正确认识是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的基础;良好的情感又能推进学生的认识和行动;而坚强的意志则能 使学生锲而不舍地提高认识和陶冶情操,去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评价学生的“认识过程”,旨在界定学生揭 示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间的关系和规律的水平,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改革的信息,有助于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获得智力技能和开拓学生的创造能力。评价学生的“情 感过程”,在于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情操的培养。评价学生的“意志过程”,使教 师明确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在教学中加强砥砺学生意志的教学力度,使学生具有高尚的学 习目的,在求知中胜不骄,败不馁,知难勇进,百折不挠,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据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围绕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去评价教与学 的双边活动。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课堂评价语是重要的部分,我们不能忽略。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论文篇1:《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课堂评价语策略》 摘 要:语言的丰富性决定了评价作用的发挥,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但要准确得体、生动丰富,而且要诙谐幽默、机智巧妙,更要独特创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策略 课堂教学环节包括备、教、辅、改、评,其中评就是指对课堂的评价,包括课外评价和课堂评价。语文课堂评价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现的 学习态度 ,所达到的学习效果以及学习过程中的信心等方面客观的、公正的评价。对于 总结 教学效果,改进 教学 方法 是大有裨益的。但是,当前课堂评价却存在着一定的缺失现象。课堂评价功能的缺失主要还是教师没有认识到评价的重要性,没有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中,如果问“我们为什么而评价?”许多老师会是一头雾水,仅仅是为了评价而评价。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日益深入,老师们也日益感到评价的重要,正努力走出传统的为评价而评价的怪圈。巧妙运用评价,发挥评价本身,特别是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的作用,从而使评价为课堂添彩。口头评价是课堂评价最主要的方式,因此语言的丰富性决定了评价作用的发挥,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但要准确得体、生动丰富,而且要诙谐幽默、机智巧妙,更要独特创新。 一、评价语要有热切的激励性 《小学语文新课标》强调“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心理学告诉我们激励性的语言可以点燃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使他们获得满足,产生学习的兴趣。老师们在学生有良好的表现时给予鼓励一般是不成问题的,但对于困难生表现不理想时如何及时送上激励语,这就需要老师有机智巧妙的评价语言,需要老师有一双“锐利”的眼睛,更需要老师有一颗宽容的心,懂得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充分肯定学生的发言。如笔者所在班级的一位男生,上课很少举手,注意力也很难集中。那天,他破天荒地举起了手,我马上以极大的热情让他发表自己的见解,可是他站起来什么也说不清,我耐着性子,不停地在边上打气:“别急,慢慢来,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说好的。”那男孩憋红了脸,在不断鼓励与提示下,他终于说出了他想要表达的意思,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为他鼓起了掌,让那位获得了自信,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当然,评价语言的激励性并不是说当学生理解不到位,甚至出错时,教师还一味肯定或故意视而不见,应该机智地加以处理。如某教师在教学《夏天》一课时,请学生朗读蜻蜓报信的一段话,学生读得很慢,教师幽默地说:“你是急话慢说呢。”这短短的几个字既巧妙地以幽默的语言指出了学生的不足之处,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同时其他同学也深受启发,纷纷读出了蜻蜓急切、快速的语气。这样的评价真正强化了学生的自信、自尊、自持的信念,增强了成就动机,激发了学习积极主动性,不但使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还使评价成了课堂的一个亮点。 二、评价语要有科学的导行性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时时重视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例如我要求学生用“一边……一边……”说句话。一位学生说“丁丁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我连忙问:“丁丁看电视、吃饭同时进行,这样好吗?请你加上评价语言,使 句子 意思更加完整”。学生想了想说:“丁丁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这不是一个好习惯,既影响了吃饭又不能好好地看电视。”学生的第一次发言从语法上讲是正确的,但对边看电视边吃饭这样做对不对没有明确的认识。因此教师提醒这样做好不好,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使他们既会运用“一边……一边……” 造句 ,又明白边看电视边吃饭不是好习惯。 三、评价语要有真挚的情感性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融入情感,做到心诚意切,对学生负责。教书育人工作本身就要以情动人,不但语言要感人,而且语气要亲切,语调、语速等都有讲究,都能透出教师真实的 心语 。教师对学生应给予不同的鼓励:一要赞誉鞭策优秀生,二要肯定、鼓励中等生,三要宽容激励后进生。在表扬激励的同时,用其可能接受的方式指出他的不足,而又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学生在发现自身不足的同时,感受到了浓浓的师爱, 更得到了向上的力量。教师的评价,变成一种赏识、变成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一种激励、一种人文关怀。下面这些课堂中常用的评价语言就是教师心声的传递:1、我真为你取得的成绩而自豪!2、别着急,再想一想。3、只要你肯动脑筋,一定会变得更聪明!4、你不用伤心,我会支持你的! 这些真诚的评价,不但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支持,也获得了情感上的满足。同时也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产生莫大的兴趣和动力。相反,那种虚情假意,表里不一,没有“真心”的评价语,不仅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可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习失去信心。 课堂评价有时还需隐性评价语。隐性评价语言主要指评价者的体态评价语、特殊情境和特殊符号评价语。如,示意学生的眼神;表扬学生时竖拇指、摸头、拍肩;表示不满意时的皱眉、摇头;对学生做“画勾”的动作,打“×”及“OK”的手势;课件中卡通人物的“笑脸”与“哭脸”。隐性评价语具有含蓄、幽默的特点,看其形、观其境,就明义。例如:当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独立作业时,我会在巡视过程中,时不时低下身子关切地看一看,用抚摸一下头表示赞同,用手指一指表示提醒;当小朋友精彩的回答出乎老师的意料之外时,我会情不自禁地与他握手,为他竖起大拇指;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回答不够正确,不够完整,并随时改正时,老师轻轻地点点头,报以一个会心的微笑……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点燃了孩子们学习的火花,使学生品尝到学习的愉悦,师生之间产生了一种心心相印的情绪体验,有助于教学过程的推进,有助于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 参考文献: [1] 梁志萍.略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魅力[J].小学教学研究.2011(26). [2] 李 娜.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语言[J].学周刊,2011(8).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论文篇2:《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的有效性》 摘 要:课堂评价语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课堂教学的组织起着调控作用。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即时评价已得到空前的重视,老师们都通过这种评价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是否得当,往往直接影响和决定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评价语;有效评价 课堂评价语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科学的评价语对学生具有激励表扬、解惑释疑、点拨导向等功能。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重视评价语的激励与改进功能,使评价真正为了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是否得当,往往直接影响和决定教学效果。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课堂教学评价语,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作出评价的语言。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有的教师忽略使用课堂教学评价语,他们或是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没有给予及时恰当的点评,或是一味的激励性评价,或是只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忽略对非学业情况的评价,这些都无疑会影响 教育 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评价语使用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一味表扬鼓励 “好极了”、“你真聪明”、“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等既含糊又夸张的表扬声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十分盛行,每当学生答对了问题,老师们都慷慨拿出了赏识教育的法宝,一味地为学生叫好。一位语文教师在执教《秋天的雨》时提了一个简单的问题:“现在我们这儿是什么季节?”(当时是秋天),并指名学生回答,该生答对了,教师不加思索地表扬学生“你真聪明”,其余学生听了全是一脸不屑一顾的神色,有的学生甚至在小声嘀咕“这么简单,我也会”。听到伙伴们的议论,该生的脸红了。的确,如果我们教师总是用那种口头禅式的浮泛空洞的语言来评价学生,或者让学生轻而易举地得到奖励,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就会对教师的评价与奖励产生淡漠感,达不到应有的激励效果。 (二)信口开河,回避错误 在一次课上,教师指名一学生朗读诗歌,学生断错了句子,还漏掉了一个字,不知是老师没认真听还是不了解朗读评价的标准,竟然表扬该生说:“读得真好!”全场一片哗然!连最起码“读得正确”的要求都没达到,真不知该生读得好在何处。上述案例就是典型的“信口开河式”评价,对学生回答不认真倾听或者说根本是在回避学生的错误胡乱加以评价,看似尊重学生的发言,实则是一种极大的不尊重。如果我们教师这样不加辨别地一味叫好,往深处说是对错误的肯定,而这种肯定,可能会使学生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三)含糊偏离文本 一位教师在教学《放小鸟》这篇课文时,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疑:“我抬头看去,原来窗外也有一只鸟在叫唤,那声音听起来多焦急呀!窗外那只鸟在叫什么呢?”一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在 唱歌 。”老师说:“好!”示意该生坐下,接着让其他学生继续发言,老师也没有给予单独的评价。最后,老师说:“大家说得都很好,讨论就到这里。”好在哪里呢?教师根本没有说清楚,十分含糊。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思考成果、发言不置可否、不作诊断、不予以导向,学生就难以从老师的评价信息中澄清是非、分辨优劣、明确方向。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尊重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是无可厚非的。然而,教师如果在评价中脱离文本的价值观,对学生的回答顺其自然,结果反而弄得学生无所适从。 (四)主体单一,流于形式 现在许多语文课堂评价主体单一,几乎是教师一统天下,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没有得到真正改变。课堂中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十分少见,评价主体多元化未能得到普遍落实。同时,评价缺少层次性,有的教师对班中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的评价是相同的。评价时,一些教师往往关注知识评价,而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的评价,这说明老师还没有真正从关注知识为本的教学观向关注学生发展为本的育人观转变。 还有一些课堂,反复出现学生鼓掌这种评价形式,师生之间就像一种条件反射一样,有的评价形式令人眼花缭乱:有奖励小玩具,有的奖励五角星并贴到学生的胸前等。是的,这样的教学评价,学生注意力是被吸引住了,但接下来学生再也无法集中注意力听刺激性不太强烈的学习内容,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语文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语的运用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不仅要关注共性,更要关注个性;不仅要关注学业成就,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带动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一)评价语要自然真诚,耐人回味 教育需要赏识。通常我们多采取赞赏、激励性的评价,教师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友善的微笑,会让学生品尝到被人尊重的喜悦,感受到期待的幸福。例如在指导《鲜花和星星》这篇课文时,老师先让一个学生来朗读,读完后老师声情并茂地说:“听了你的朗读,大家仿佛闻到了花香,看到了满地的鲜花,仿佛睡到了草地上,欣赏到了那亮晶晶的星星。”教师生动而又充满深情的评价语,既包含了对学生的欣赏,又激发了其他学生学习的热情。 同时,教师评价语言应该灵活多样,随机应变,让学生爱听、想听、百听不厌。在教学《海底世界》时,教师让学生朗读一段写海底小动物“窃窃私语”的文字,一个学生用非常平直、响亮的声音大声朗读,于是那位老师微笑着悄悄地对该生说:“噢,你这样读,小动物们会被你吓跑的。”这种善意的评价很幽默,同时学生也知道自己该怎么读了。在小组讨论中,对表现好的小组,我常借用电视上的 广告 词“你们真是黄金搭档”。许多名师就非常注重锤炼的课堂教学评价语,他们的评价语往往是妙语连珠,妙趣横生,让学生在受到赞誉的同时,又学习了知识,懂得了道理。 (二)评价要敢于批评,指明方向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该遵循一个基本标准:在尊重学生这一主体的独特体验时,切记文本是语文教学价值观之根本;在尊重文本主流价值观时,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主观体验。所以,当学生的见解不够完整时,应不厌其烦地进行点击;当学生的认识出现偏颇时,就应不漠视,不袒护地加以引导。教师的评价要做到表扬与批评相结合,鼓励优秀,指出不足,激励后进。如“你课文读得正确、通顺、流利、有感情,如能声音响亮些就更好了。”“你写字有了很大进步,但你如果能注意正确的姿势就更好了!”等,这样的教学评价语,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对他们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激励学生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学生一定能在课堂评价中不断成长。 (三)评价语要关注个体差异,创新多变 对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但也要求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那些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每当他们表现出一点进步的迹象,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如,坐得端正,听讲认真,答对了一个简单问题等,都应该大力表扬,帮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对于那些思维敏捷、学习基础好的优生,则慎表扬,要让他们“跳一跳,摘到果子”时予以赞赏,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对于表现平平的中等生,教师应以敏锐的目光发掘他们的闪光点适时予以肯定,唯有如此,教师的表扬才能显得“物有所值”,学生也才能加倍珍惜。 除语言评价外,情感激励和动作行为评价也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拍一拍学生的肩膀等,都不仅仅传达了一份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方式更具亲和力,一定能大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和认真学习的热情。 (四)评价要共同参与,多元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评价应包括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两方面,而我们往往偏重教师评价。要改变这一现象,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评价学习过程,评价同学对知识掌握和运用,评价自身的长处与不足等。在学生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则采取延时评价的策略,使学生的思维趋向活跃,然后引导学生互评,在互评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和积极的情感。此外,引导 学生 自我评价 也是一种好方式。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自我评价能够消除被评者本身的对立情绪和疑虑,调动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如一个学生读课文后,我要求他自我评价,他说:“我读得很有感情,但声音太轻了。””那能不能改进一下?”他又读了一遍,既响亮又富有感情,全班都鼓掌表示祝贺。实践证明:自我评价能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剖析自己,在反省中不断地完善自我,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总之,课堂评价语不应该拘泥于一种形式,它应当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只要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全身心投入,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就一定能为教育教学创造一方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为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实现起到导航、护航的重要作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论文篇3:《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存在的弊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对学生日常的 语文学习 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综观现今的语文课堂教学,很多教师学习新课标以后,在“平等对话”精神的感召下,激励用语贯穿始终,处处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课堂上洋溢着活力和魅力。但在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教育实习的所见所闻以及资料的查阅,总结出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语存在 一、激励性的奖品过多,鼓励性的语言过于单调 在课堂中,教师为了营造一种积极的课堂气氛,奖品泛滥,对学生的发言给予不假思索,无所用心的单调评价,不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一: 讲台上放着一只魔箱,教师像 魔术 师一样,一会儿就拿出小红花,奖励给上课表现好的小朋友。开始还很奏效,小朋友们做的规规矩矩,小脸绷得红红的,小手举得高高的,回答问题也很积极。教师满心的欢喜,将那一朵朵小红花不断地飘到小朋友的头上。得到小红花的小朋友,小手摆弄着奖品,转脸向别人炫耀,哪里还听得进别人的声音。不一会儿,小红花“飘”光了,没得到小红花的小朋友发出失望的叹息,刚刚发动起的那股劲儿一下子泄光了,或是无精打采,或嬉笑打闹。一会儿教师又从魔箱里拿出几片枫叶贴在黑板上,说:“小朋友,这些风叶的背面藏着字宝宝,谁能把这些字宝宝读准了,这片枫叶就送给谁了!”小朋友一看黑板上只有几片小枫叶,都一窝蜂似的冲到前面,你争我夺,谁也不让谁,课堂顿时失去了控制,教师也急得满头大汗。 案例二: 教师说:“下面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看谁读得好!”学生纷纷起来读书,教师总是说:“你真棒!”“我们来鼓励一下这位小朋友!”小朋友机械地拍拍手,齐声喊道:“棒!棒!棒!你真棒!”一节课下来,这样的“掌声”、“喊声”不绝于耳。如果哪个学生读的让老师稍不满意,便说:”哪个同学比他读的更好一点!”当然,教师也没有忘记组织学生互评,但是小朋友只会说“有感情!”或“没有感情!”教师也只是随声应和。 奖品过多的现象多出现在小学的一二年级阶段,这样的教育很容易使教育走向一个误区,发展成一种物质诱惑,学生注重的只是教师的奖品而不是学习的内容。语文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但这只是一种表象,奖品过多过滥,学生也会渐渐变得麻木、无所谓、不稀罕。从案例二中我们发现,老师在教学中除了“真好!”“你真棒!”“真了不起”,似乎就再也没有其他的语言了。为了让课堂的气氛活跃,再加上小朋友整齐划一的动作 口号 ,显得机械单调,小朋友对同伴的鼓励已不是发自内心的,而只是应付一下,甚至是极不情愿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过于单调,这样的评价语会让学生体会不到教师对自己的鼓励,甚至会让学生感到迷茫,只知道自己好,但是却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哪里好。久而久之,会让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情况不了解,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副作用。 二、尊重个体思维偏激,盲目的“积极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确,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激发学生展开个性想象是正确的,但有些教师却将此发展到“极致”,造成相反的效果。 案例三: 语文课上,某教师教授《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有位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人的生命是何等的宝贵,邱少云完全可以保住自己生命,却被活活的烧死,死得不值,我觉得他很傻。”教师居然赞许:“你真了不起,有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语文课堂是师生 想象力 任意挥洒,个性自由驰骋的领域,案例中,这位老师很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却忽视了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案例四: 师:“同学们,究竟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呢?你是怎样推断出来的?” 生1:“我觉得蜜蜂是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我是从作者的试验结果推断出来的,因为‘我’带出去的20只蜜蜂有17只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师:“哦,你说。” 生2:“我也认为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而且我还知道它回到家不是靠超常的 记忆力 ,而是一种本能。” 师:“哦,好的。” 生3:“老师,我觉得法布尔太粗心了,课文中说‘我’带出去的蜜蜂有20只,可只飞回来17只,那还有3只去了哪儿?竟然没有提到。我想它们是迷路了,我认为法布尔的实验结果不一定正确!” 师:“哦,你是这样认为的。” 老师这样草草的结束了讨论,可是问题的答案到底是什么呢?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说:“好!”那么好在哪里呢?老师没有做出及时的评价。课堂评价语是要求我们及时对课堂是出现的状况以及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以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可是案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只是给予“好”的评价,却没有说出哪里好,甚至连总结语都没有,这样模糊的评价是对学生的思考成果、发言不置可否、不论高下、不做诊断、不予以导向,让学生难以从教师的评价信息当中澄清是否、分清优劣、明确方向、领悟方法,更不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评价语言过火,夸大其辞 这里的夸大其词和过火包含着两层的意思。一种是夸奖学生不切实际,一种是对学生批评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心理,而造成了学生心理上的伤害。 案例五: 一位老师发现一个平时 作文 一般的同学进步很大,于是对他说:“你写的太棒了,你富有创造力,我愿做你的第一位读者。继续努力下去,你以后一定是个文豪,希望在多年以后,老师可以自豪的对人们说:‘我的学生是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文学家’……” 一篇作文的进步就能够当大文豪吗?就一定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吗?是否有些好高骛远?其他比他写的更好的孩子怎么表扬?其他暂时未进步的孩子又该怎么办?老师在盛赞这位同学之余,是否有意无意的忽视了其他孩子呢?小小的进步给予如此奢侈的夸奖,一下子抬得那么高,是否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浮夸?下一次他进步更大又该怎么办呢?我们的教学评价追求的是暂时刺激,还是长效发展?在阅读教学中,盲目崇尚而出现的“好好先生”屡见不鲜――有些回答或朗读并不怎么样,偏要夸大其词说:“太棒了!”“你真聪明!”…… 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评价语言,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不能过火,否则的话不仅不能给学生带来激励作用,还会造成负面影响。 猜你喜欢: 1. 小学语文评课用语大全 2.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3. 小学语文学科评语 4. 小学语文教学公开课听课心得体会 5. 小学语文教师听课心得

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最终服务于生活,高效率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首要条件是转变教学观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论文,欢迎阅读!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论文篇一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小学 教育 的形式与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数学作为小学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也得到不断的丰富与革新。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的形式、内容等方面展开分析、归纳,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为提高教学效率做好充分准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对策分析 探究课堂教学的状及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对症下药,对顺利推动素质教育的开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素质教育渗透的主要途径是课堂,但是,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显然是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符的。因此,本文就这些问题,展开有效策略,目的在于推动教学进程。 1常见的课堂教学现状 忽略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数学教师只重视课堂知识的讲解以及学生的解题能力,但是却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是通过大量的习题让学生巩固和掌握学习的知识,但是,并没有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生的 创新思维 也没有得到有效锻炼。这样教学显然是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的。 课堂情境设计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情境教学可以说是新课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形式,通过情境教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思维活性与参与积极性。但是,现阶段的教师在引入情境教学的过程中,仍旧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造成为了情境而设计情景的教学局面。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很多教师盲目地开展活动,制造一些和数学知识不相关的情境,尽管这样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学习气氛,但是,并不能将教学情境和数学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导致了课堂资源的浪费,这样的教学也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自主学习变成了放任自流: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并不是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放任学生自己。但是,很多教师对自主学习的认识过于片面,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只要组织了丰富的自主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学习就行了,实际上,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给学生制定出一定要求和必要的指导,自主学习活动也过于敷衍,目的性不强,学习目标不明确,这样的教学不仅不能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有时候还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降低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2针对现状对症下药 从简教学,不给学生造成学习难的压力: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把课本“吃透”。所谓“吃透”,既要熟悉相关的知识点,而且还能用学生普遍都能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使学生轻松接受。对于课下作业,要遵循着少而精的原则,不能一味地采用多做题的手段来使学生强化记忆。教师也要多联系学生家长,共同谈论学生的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和家长配合好,不要让家长一味给学生报补习班增大学生压力。在 学习 方法 ,学习空间与学习理念上尽可能保持一致,传授给学生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尽量少给他们增添心理上的学习负担。 转变教学观念: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最终服务于生活,高效率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首要条件是转变教学观念,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小学生不能单纯地对数学学习和教学活动进行模拟,更不能依赖教师讲解和习题模拟,在新课改理念背景的引导下,应提倡小学生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用数学思维观察周围的实物,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此外,教师还也将具有实际生活意义的教学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 更新教育理念,明确教学目标:时代的快速发展要求学校以培养创新型的素质人才为目标,教育系统、学校、教师都应该深化素质教育的理念。每一位教师首先都要明白自己的责任,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主动使用正确的知识结构,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全方位的培养。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情感引导,注重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为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打下坚实的基础。 丰富课堂活动,强化学生能力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把握住讲课的时间、节奏,严防教学中出现机械的讲解,让学生感到枯燥,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等现象的发生。要主动将新教学模式带进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际课堂教学目标匹配出恰当的教学形式,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不会偏离原有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此外,也能帮助学生提高学生的积极动手能力,让学生都有激情主动探究知识,不至于因为乏味而上课不认真、开小差。 实施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以将学生联系在一起,每个小组在完成任务中,小组成员之间也要相互探讨,彼此分析。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很大程度上都能得到锻炼,团队合作意识也会得到有效发展。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还能促使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习成绩。综上所述,数学教师在指导教学中,必须具备完备的数学学科知识以及丰富的教学手段,与时俱进,及时吸收新的教学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结合现状,对症下药,为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做好准备。 作者:朱雪松 单位: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陈金晶,张国秀.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农村山区小学拼音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J].教育革新2011年12期. [2]孙江波.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分析与建议[J].湖南教育(上)2016年01期. [3]李柳英.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教学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4年26期.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论文篇二 摘要:近年来在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中,我国小学数学课堂的 教学方法 一直在创新。其中,对话教学就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对话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够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活跃性,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 逻辑思维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文章 就从对话视角下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并提出几点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对话视角;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这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将来的数学发展。但是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大量抽象性、难理解的知识,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而对话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为学生与教师建立了一个互相平等的沟通平台,在教学中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教材对话等开展教学活动。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有自由的发言权、主动权,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创设情境,设置悬念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且在课堂教学中时常会出现跑神的现象,这样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观念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对此,在对话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境为学生设置悬念,引发 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师生间在课堂上的交流。例如,教师在讲到“认识周长”这一教学内容时,讲课前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知道‘周’是什么意思吗?”这时学生可能回答“姓氏”“星期”“周围”“一圈儿”等,教师据此可为学生引出教学内容“周长”。在讲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周长是什么意思,以了解学生对周长的理解情况。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回答做出 总结 ,并引出周长的概念:“首尾相连的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制作出相关动画,如:出示一张长方形的图片,然后用红色的笔标出长方形的周长,并告知学生红色笔标出的长度,就是该长方形的周长。在讲解之后,为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教师可以设置问题:“你能指出我们身边物理表面的周长吗?”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做出有针对性的讲解。通过这种师生对话式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二、联系生活,激活思维 教育来自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其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通过具体的策略,让学生从数学教材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 经验 与课堂教学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激活学生对教材之间的对话,最终使学生通过探究解决问题。例如,在“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节中,事实上,三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已经不陌生了,如超市物品的价位表都是以小数的形式呈现的,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布置任务:“发现并搜集生活中的小数。”学生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可能会思考小数为什么这样写?然后,教师可以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为学生布置自学任务:“预习课本,也可以查阅相关学习资料,讲一讲小数为什么这样写?小数点前、后的数字分别有什么意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加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在自习的过程中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数学现象有初步的理解,如超市价位表、自己的成绩等。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如“与的哪个大哪个小”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这时学生在之前的自习中会发现“小数末尾去掉或加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由此,学生可以知道与是一样大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可将学生的生活与教学相联系,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 三、巧设疑问,启发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探究性的话题,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习,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然后引导学生之间互相提问、互相启发,在合作学习与合作探究中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在讲到“三角形中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一知识点时,课前,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分组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性别、性格等将与班级学生相近水平的学生平均分在各组,且尽量保证各组学生男女比例相同、性格互补,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然后教师可以给每组学生每人准备三根小木棍,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三根不同长度的小木棍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一下。这时,有的学生发现可以拼成,而有的学生发现不能拼成。这时教师可以再次提出问题:“这是为什么呢?”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学生1猜想:两根小木棍的总和等于第三根才可以拼成;学生2猜想:随便两根小木棍的和大于第三根长度才可以拼成。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讨论之后,再次通过实验验证猜想,这时学生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验情况做出总结。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实验形式,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四、设计对话,延伸知识在对话视角下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可设计对话主题进行知识的延伸,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创新能力。小学生内心往往充满了对知识的好奇和探索,渴望从学习过程中有所发现和收获,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肯定与认可。为此,小学数学教师需明确对话主题,让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新知识,以促进其数学能力的提升。比如,在“通分(最小公倍数;通分)”教学实践中,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对话主题:3/8-2/7=____,他们在学习通分知识之前,接触到的分数加减法都在分母相同的情况下计算,在遇到这种分母不同的现象时,往往难以着手,不知道该如何计算。要想解决这一习题,小学生需要运用新的数学知识,探究欲望被激发,教师可顺利引出新知识——通分,让他们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可寻求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从而可以很快得出8和7的最小公倍数是56,然后将3/8转化为21/56,2/7转化为16/56,很快得出计算结果。通过这样的对话教学,可让学生主动回顾旧知识,拓展新能力,主动参与对话,利用探究性的数学练习题还能够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引发小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关联,并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使他们的学习思路得以拓展,知识得以延伸。总而言之,对话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景的创设增加师生间的对话;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然后通过探究问题,加强生生间的对话。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的对话形式,为学生构建多元化对话平台,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作者:陈艳 单位:甘肃省山丹县城关小学 参考文献: [1]夏李平.对话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24). [2]陈惠芳.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5).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论文篇三 【摘要】讲求教学艺术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育教学的高效.教师如何把知识“呈现”给学生,其中大有学问,需要不断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小学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显得比较单调和枯燥,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要更加勤奋,深入钻研,用多种多样艺术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把“知识教育”真正变为“启智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艺术;激趣;启智 小学生一般都是7—13岁之间的孩子,喜欢游戏、玩耍、娱乐,习惯于形象化、直观化的思维模式.这就需要数学教师要用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和方法把单调、抽象的数学知识“呈现”给学生,让他们能够乐于接受,趣在其中,美在其中,乐在其中.教师如何把知识“呈现”给学生,其中大有学问,需要不断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小学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显得比较单调和枯燥,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要更加勤奋,深入钻研,用多种多样艺术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把“知识教育”真正变为“启智教育”. 一、问题设计的趣味化 孔子曰:“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数学是从问题开始的,是以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目的的.有趣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成为学生积极思考的桥梁.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小孩子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总想探个究竟,弄懂其中的奥妙所在.尤其是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有趣的提问能够勾住学生的魂,让学生如饥似渴地想弄明白其中的道理.比如,我在上《比例尺》一节时,首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谁知道自己的家乡距离首都北京有多远?学生纷纷推断和猜测,但都很不准确.这时我亮出了中国地图,并且说:那就让我们来量一量吧.学生听说在地图上可以量出从家乡到首都北京的距离,都表现得大为惊奇,兴趣盎然.这时我们顺利地进入新课讲解,就能够牢牢地吸引住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把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视为金科玉律,并且牢牢地记在心里,印入脑海. 二、情境设计的生活化 有用才是真理,有用才是真知.要想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感兴趣,就必须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有用,能够切实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疑难问题.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应用于实践.为此,数学教师在讲授数学知识的时候,要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唯物辩证法原理,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公式、公理建立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之上.比如,我在讲授《圆的周长》一节时,首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六一 儿童 节即将来临,我们学校要开 田径运动 会.你们可知道:如何才能够精确地测量出我们学校操场跑道的长度呢?学生相互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用米尺实测是最好的办法.接着我又说:操场跑道将分为内外6圈,怎样才能够又快又精确地测量出各圈跑道的精确长度呢?这下子大家都傻眼了,面 面相 觑,不知所云.他们其中有人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感叹:4个边的直线距离容易丈量,而4个圆角处的跑道长度就很难快速丈量出来.这时我就告诉同学们说:我这里有一种最便捷、最快速的丈量和计算方法,大家愿不愿意学呢?这时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回答:愿意!这样学生的兴趣就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学效果必然是最理想的. 三、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长期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实践,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拼图法、实践操作法、游戏活动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等等.其实,不同的教学方法就是对不同教学内容的最佳“呈现”方式,是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教育效果的方式方法.数学教师要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法,把不同类型的数学知识最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以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观察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比如,在教学《2、3、5的倍数的特征》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我采用的是拼图法和实践操作法;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我采用的是多媒体演示法.教师所拥有的知识的多少与教学能力是不相同的,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实践性的量的积累,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什么样的知识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要课前精心预设,而且要观察效果;不仅要进行广泛的实践交流,而且要进行深刻的教学 反思 ,以便总结经验,不断丰富自己的实践性知识.数学课堂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数学课堂应该是张弛有度的,既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能够让学生轻松愉快、心情舒畅. 四、施教对象的分层化 由于每一名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同,智力方面存在着差异,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必然会表现出优劣来.对于相同的问题和作业,优等生早已算出了答案,还有空闲时间,中等学生还在求解之中,而学困生却显得抓耳挠腮,无可奈何.针对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就要采取差别化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施教.在授课方面,在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和领会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要求,不能千篇一律,整齐划一.对于优等生,要以放为主,鼓励他们独立学习,多元求解,积极进行高难度的拓展练习.对于中等生,应该半扶半放,在教师点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提高性练习.对于学困生,要以扶为主,在师生讨论、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巩固练习.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绪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评价标准也要有区别,尤其是对学困生,要让他们感到有收获,有成就感,以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参与度. 作者:王晓红 单位:临泽县城关小学

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论文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课堂评价语是重要的部分,我们不能忽略。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论文篇1:《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课堂评价语策略》 摘 要:语言的丰富性决定了评价作用的发挥,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但要准确得体、生动丰富,而且要诙谐幽默、机智巧妙,更要独特创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策略 课堂教学环节包括备、教、辅、改、评,其中评就是指对课堂的评价,包括课外评价和课堂评价。语文课堂评价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现的 学习态度 ,所达到的学习效果以及学习过程中的信心等方面客观的、公正的评价。对于 总结 教学效果,改进 教学 方法 是大有裨益的。但是,当前课堂评价却存在着一定的缺失现象。课堂评价功能的缺失主要还是教师没有认识到评价的重要性,没有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中,如果问“我们为什么而评价?”许多老师会是一头雾水,仅仅是为了评价而评价。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日益深入,老师们也日益感到评价的重要,正努力走出传统的为评价而评价的怪圈。巧妙运用评价,发挥评价本身,特别是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的作用,从而使评价为课堂添彩。口头评价是课堂评价最主要的方式,因此语言的丰富性决定了评价作用的发挥,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但要准确得体、生动丰富,而且要诙谐幽默、机智巧妙,更要独特创新。 一、评价语要有热切的激励性 《小学语文新课标》强调“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心理学告诉我们激励性的语言可以点燃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使他们获得满足,产生学习的兴趣。老师们在学生有良好的表现时给予鼓励一般是不成问题的,但对于困难生表现不理想时如何及时送上激励语,这就需要老师有机智巧妙的评价语言,需要老师有一双“锐利”的眼睛,更需要老师有一颗宽容的心,懂得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充分肯定学生的发言。如笔者所在班级的一位男生,上课很少举手,注意力也很难集中。那天,他破天荒地举起了手,我马上以极大的热情让他发表自己的见解,可是他站起来什么也说不清,我耐着性子,不停地在边上打气:“别急,慢慢来,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说好的。”那男孩憋红了脸,在不断鼓励与提示下,他终于说出了他想要表达的意思,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为他鼓起了掌,让那位获得了自信,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当然,评价语言的激励性并不是说当学生理解不到位,甚至出错时,教师还一味肯定或故意视而不见,应该机智地加以处理。如某教师在教学《夏天》一课时,请学生朗读蜻蜓报信的一段话,学生读得很慢,教师幽默地说:“你是急话慢说呢。”这短短的几个字既巧妙地以幽默的语言指出了学生的不足之处,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同时其他同学也深受启发,纷纷读出了蜻蜓急切、快速的语气。这样的评价真正强化了学生的自信、自尊、自持的信念,增强了成就动机,激发了学习积极主动性,不但使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还使评价成了课堂的一个亮点。 二、评价语要有科学的导行性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时时重视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例如我要求学生用“一边……一边……”说句话。一位学生说“丁丁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我连忙问:“丁丁看电视、吃饭同时进行,这样好吗?请你加上评价语言,使 句子 意思更加完整”。学生想了想说:“丁丁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这不是一个好习惯,既影响了吃饭又不能好好地看电视。”学生的第一次发言从语法上讲是正确的,但对边看电视边吃饭这样做对不对没有明确的认识。因此教师提醒这样做好不好,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使他们既会运用“一边……一边……” 造句 ,又明白边看电视边吃饭不是好习惯。 三、评价语要有真挚的情感性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融入情感,做到心诚意切,对学生负责。教书育人工作本身就要以情动人,不但语言要感人,而且语气要亲切,语调、语速等都有讲究,都能透出教师真实的 心语 。教师对学生应给予不同的鼓励:一要赞誉鞭策优秀生,二要肯定、鼓励中等生,三要宽容激励后进生。在表扬激励的同时,用其可能接受的方式指出他的不足,而又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学生在发现自身不足的同时,感受到了浓浓的师爱, 更得到了向上的力量。教师的评价,变成一种赏识、变成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一种激励、一种人文关怀。下面这些课堂中常用的评价语言就是教师心声的传递:1、我真为你取得的成绩而自豪!2、别着急,再想一想。3、只要你肯动脑筋,一定会变得更聪明!4、你不用伤心,我会支持你的! 这些真诚的评价,不但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支持,也获得了情感上的满足。同时也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产生莫大的兴趣和动力。相反,那种虚情假意,表里不一,没有“真心”的评价语,不仅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可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习失去信心。 课堂评价有时还需隐性评价语。隐性评价语言主要指评价者的体态评价语、特殊情境和特殊符号评价语。如,示意学生的眼神;表扬学生时竖拇指、摸头、拍肩;表示不满意时的皱眉、摇头;对学生做“画勾”的动作,打“×”及“OK”的手势;课件中卡通人物的“笑脸”与“哭脸”。隐性评价语具有含蓄、幽默的特点,看其形、观其境,就明义。例如:当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独立作业时,我会在巡视过程中,时不时低下身子关切地看一看,用抚摸一下头表示赞同,用手指一指表示提醒;当小朋友精彩的回答出乎老师的意料之外时,我会情不自禁地与他握手,为他竖起大拇指;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回答不够正确,不够完整,并随时改正时,老师轻轻地点点头,报以一个会心的微笑……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点燃了孩子们学习的火花,使学生品尝到学习的愉悦,师生之间产生了一种心心相印的情绪体验,有助于教学过程的推进,有助于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 参考文献: [1] 梁志萍.略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魅力[J].小学教学研究.2011(26). [2] 李 娜.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语言[J].学周刊,2011(8).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论文篇2:《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的有效性》 摘 要:课堂评价语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课堂教学的组织起着调控作用。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即时评价已得到空前的重视,老师们都通过这种评价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是否得当,往往直接影响和决定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评价语;有效评价 课堂评价语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科学的评价语对学生具有激励表扬、解惑释疑、点拨导向等功能。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重视评价语的激励与改进功能,使评价真正为了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是否得当,往往直接影响和决定教学效果。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课堂教学评价语,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作出评价的语言。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有的教师忽略使用课堂教学评价语,他们或是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没有给予及时恰当的点评,或是一味的激励性评价,或是只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忽略对非学业情况的评价,这些都无疑会影响 教育 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评价语使用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一味表扬鼓励 “好极了”、“你真聪明”、“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等既含糊又夸张的表扬声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十分盛行,每当学生答对了问题,老师们都慷慨拿出了赏识教育的法宝,一味地为学生叫好。一位语文教师在执教《秋天的雨》时提了一个简单的问题:“现在我们这儿是什么季节?”(当时是秋天),并指名学生回答,该生答对了,教师不加思索地表扬学生“你真聪明”,其余学生听了全是一脸不屑一顾的神色,有的学生甚至在小声嘀咕“这么简单,我也会”。听到伙伴们的议论,该生的脸红了。的确,如果我们教师总是用那种口头禅式的浮泛空洞的语言来评价学生,或者让学生轻而易举地得到奖励,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就会对教师的评价与奖励产生淡漠感,达不到应有的激励效果。 (二)信口开河,回避错误 在一次课上,教师指名一学生朗读诗歌,学生断错了句子,还漏掉了一个字,不知是老师没认真听还是不了解朗读评价的标准,竟然表扬该生说:“读得真好!”全场一片哗然!连最起码“读得正确”的要求都没达到,真不知该生读得好在何处。上述案例就是典型的“信口开河式”评价,对学生回答不认真倾听或者说根本是在回避学生的错误胡乱加以评价,看似尊重学生的发言,实则是一种极大的不尊重。如果我们教师这样不加辨别地一味叫好,往深处说是对错误的肯定,而这种肯定,可能会使学生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三)含糊偏离文本 一位教师在教学《放小鸟》这篇课文时,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疑:“我抬头看去,原来窗外也有一只鸟在叫唤,那声音听起来多焦急呀!窗外那只鸟在叫什么呢?”一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在 唱歌 。”老师说:“好!”示意该生坐下,接着让其他学生继续发言,老师也没有给予单独的评价。最后,老师说:“大家说得都很好,讨论就到这里。”好在哪里呢?教师根本没有说清楚,十分含糊。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思考成果、发言不置可否、不作诊断、不予以导向,学生就难以从老师的评价信息中澄清是非、分辨优劣、明确方向。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尊重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是无可厚非的。然而,教师如果在评价中脱离文本的价值观,对学生的回答顺其自然,结果反而弄得学生无所适从。 (四)主体单一,流于形式 现在许多语文课堂评价主体单一,几乎是教师一统天下,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没有得到真正改变。课堂中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十分少见,评价主体多元化未能得到普遍落实。同时,评价缺少层次性,有的教师对班中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的评价是相同的。评价时,一些教师往往关注知识评价,而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的评价,这说明老师还没有真正从关注知识为本的教学观向关注学生发展为本的育人观转变。 还有一些课堂,反复出现学生鼓掌这种评价形式,师生之间就像一种条件反射一样,有的评价形式令人眼花缭乱:有奖励小玩具,有的奖励五角星并贴到学生的胸前等。是的,这样的教学评价,学生注意力是被吸引住了,但接下来学生再也无法集中注意力听刺激性不太强烈的学习内容,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语文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语的运用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不仅要关注共性,更要关注个性;不仅要关注学业成就,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带动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一)评价语要自然真诚,耐人回味 教育需要赏识。通常我们多采取赞赏、激励性的评价,教师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友善的微笑,会让学生品尝到被人尊重的喜悦,感受到期待的幸福。例如在指导《鲜花和星星》这篇课文时,老师先让一个学生来朗读,读完后老师声情并茂地说:“听了你的朗读,大家仿佛闻到了花香,看到了满地的鲜花,仿佛睡到了草地上,欣赏到了那亮晶晶的星星。”教师生动而又充满深情的评价语,既包含了对学生的欣赏,又激发了其他学生学习的热情。 同时,教师评价语言应该灵活多样,随机应变,让学生爱听、想听、百听不厌。在教学《海底世界》时,教师让学生朗读一段写海底小动物“窃窃私语”的文字,一个学生用非常平直、响亮的声音大声朗读,于是那位老师微笑着悄悄地对该生说:“噢,你这样读,小动物们会被你吓跑的。”这种善意的评价很幽默,同时学生也知道自己该怎么读了。在小组讨论中,对表现好的小组,我常借用电视上的 广告 词“你们真是黄金搭档”。许多名师就非常注重锤炼的课堂教学评价语,他们的评价语往往是妙语连珠,妙趣横生,让学生在受到赞誉的同时,又学习了知识,懂得了道理。 (二)评价要敢于批评,指明方向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该遵循一个基本标准:在尊重学生这一主体的独特体验时,切记文本是语文教学价值观之根本;在尊重文本主流价值观时,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主观体验。所以,当学生的见解不够完整时,应不厌其烦地进行点击;当学生的认识出现偏颇时,就应不漠视,不袒护地加以引导。教师的评价要做到表扬与批评相结合,鼓励优秀,指出不足,激励后进。如“你课文读得正确、通顺、流利、有感情,如能声音响亮些就更好了。”“你写字有了很大进步,但你如果能注意正确的姿势就更好了!”等,这样的教学评价语,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对他们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激励学生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学生一定能在课堂评价中不断成长。 (三)评价语要关注个体差异,创新多变 对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但也要求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那些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每当他们表现出一点进步的迹象,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如,坐得端正,听讲认真,答对了一个简单问题等,都应该大力表扬,帮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对于那些思维敏捷、学习基础好的优生,则慎表扬,要让他们“跳一跳,摘到果子”时予以赞赏,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对于表现平平的中等生,教师应以敏锐的目光发掘他们的闪光点适时予以肯定,唯有如此,教师的表扬才能显得“物有所值”,学生也才能加倍珍惜。 除语言评价外,情感激励和动作行为评价也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拍一拍学生的肩膀等,都不仅仅传达了一份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方式更具亲和力,一定能大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和认真学习的热情。 (四)评价要共同参与,多元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评价应包括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两方面,而我们往往偏重教师评价。要改变这一现象,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评价学习过程,评价同学对知识掌握和运用,评价自身的长处与不足等。在学生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则采取延时评价的策略,使学生的思维趋向活跃,然后引导学生互评,在互评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和积极的情感。此外,引导 学生 自我评价 也是一种好方式。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自我评价能够消除被评者本身的对立情绪和疑虑,调动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如一个学生读课文后,我要求他自我评价,他说:“我读得很有感情,但声音太轻了。””那能不能改进一下?”他又读了一遍,既响亮又富有感情,全班都鼓掌表示祝贺。实践证明:自我评价能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剖析自己,在反省中不断地完善自我,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总之,课堂评价语不应该拘泥于一种形式,它应当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只要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全身心投入,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就一定能为教育教学创造一方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为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实现起到导航、护航的重要作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论文篇3:《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存在的弊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对学生日常的 语文学习 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综观现今的语文课堂教学,很多教师学习新课标以后,在“平等对话”精神的感召下,激励用语贯穿始终,处处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课堂上洋溢着活力和魅力。但在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教育实习的所见所闻以及资料的查阅,总结出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语存在 一、激励性的奖品过多,鼓励性的语言过于单调 在课堂中,教师为了营造一种积极的课堂气氛,奖品泛滥,对学生的发言给予不假思索,无所用心的单调评价,不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一: 讲台上放着一只魔箱,教师像 魔术 师一样,一会儿就拿出小红花,奖励给上课表现好的小朋友。开始还很奏效,小朋友们做的规规矩矩,小脸绷得红红的,小手举得高高的,回答问题也很积极。教师满心的欢喜,将那一朵朵小红花不断地飘到小朋友的头上。得到小红花的小朋友,小手摆弄着奖品,转脸向别人炫耀,哪里还听得进别人的声音。不一会儿,小红花“飘”光了,没得到小红花的小朋友发出失望的叹息,刚刚发动起的那股劲儿一下子泄光了,或是无精打采,或嬉笑打闹。一会儿教师又从魔箱里拿出几片枫叶贴在黑板上,说:“小朋友,这些风叶的背面藏着字宝宝,谁能把这些字宝宝读准了,这片枫叶就送给谁了!”小朋友一看黑板上只有几片小枫叶,都一窝蜂似的冲到前面,你争我夺,谁也不让谁,课堂顿时失去了控制,教师也急得满头大汗。 案例二: 教师说:“下面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看谁读得好!”学生纷纷起来读书,教师总是说:“你真棒!”“我们来鼓励一下这位小朋友!”小朋友机械地拍拍手,齐声喊道:“棒!棒!棒!你真棒!”一节课下来,这样的“掌声”、“喊声”不绝于耳。如果哪个学生读的让老师稍不满意,便说:”哪个同学比他读的更好一点!”当然,教师也没有忘记组织学生互评,但是小朋友只会说“有感情!”或“没有感情!”教师也只是随声应和。 奖品过多的现象多出现在小学的一二年级阶段,这样的教育很容易使教育走向一个误区,发展成一种物质诱惑,学生注重的只是教师的奖品而不是学习的内容。语文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但这只是一种表象,奖品过多过滥,学生也会渐渐变得麻木、无所谓、不稀罕。从案例二中我们发现,老师在教学中除了“真好!”“你真棒!”“真了不起”,似乎就再也没有其他的语言了。为了让课堂的气氛活跃,再加上小朋友整齐划一的动作 口号 ,显得机械单调,小朋友对同伴的鼓励已不是发自内心的,而只是应付一下,甚至是极不情愿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过于单调,这样的评价语会让学生体会不到教师对自己的鼓励,甚至会让学生感到迷茫,只知道自己好,但是却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哪里好。久而久之,会让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情况不了解,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副作用。 二、尊重个体思维偏激,盲目的“积极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确,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激发学生展开个性想象是正确的,但有些教师却将此发展到“极致”,造成相反的效果。 案例三: 语文课上,某教师教授《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有位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人的生命是何等的宝贵,邱少云完全可以保住自己生命,却被活活的烧死,死得不值,我觉得他很傻。”教师居然赞许:“你真了不起,有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语文课堂是师生 想象力 任意挥洒,个性自由驰骋的领域,案例中,这位老师很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却忽视了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案例四: 师:“同学们,究竟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呢?你是怎样推断出来的?” 生1:“我觉得蜜蜂是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我是从作者的试验结果推断出来的,因为‘我’带出去的20只蜜蜂有17只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师:“哦,你说。” 生2:“我也认为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而且我还知道它回到家不是靠超常的 记忆力 ,而是一种本能。” 师:“哦,好的。” 生3:“老师,我觉得法布尔太粗心了,课文中说‘我’带出去的蜜蜂有20只,可只飞回来17只,那还有3只去了哪儿?竟然没有提到。我想它们是迷路了,我认为法布尔的实验结果不一定正确!” 师:“哦,你是这样认为的。” 老师这样草草的结束了讨论,可是问题的答案到底是什么呢?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说:“好!”那么好在哪里呢?老师没有做出及时的评价。课堂评价语是要求我们及时对课堂是出现的状况以及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以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可是案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只是给予“好”的评价,却没有说出哪里好,甚至连总结语都没有,这样模糊的评价是对学生的思考成果、发言不置可否、不论高下、不做诊断、不予以导向,让学生难以从教师的评价信息当中澄清是否、分清优劣、明确方向、领悟方法,更不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评价语言过火,夸大其辞 这里的夸大其词和过火包含着两层的意思。一种是夸奖学生不切实际,一种是对学生批评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心理,而造成了学生心理上的伤害。 案例五: 一位老师发现一个平时 作文 一般的同学进步很大,于是对他说:“你写的太棒了,你富有创造力,我愿做你的第一位读者。继续努力下去,你以后一定是个文豪,希望在多年以后,老师可以自豪的对人们说:‘我的学生是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文学家’……” 一篇作文的进步就能够当大文豪吗?就一定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吗?是否有些好高骛远?其他比他写的更好的孩子怎么表扬?其他暂时未进步的孩子又该怎么办?老师在盛赞这位同学之余,是否有意无意的忽视了其他孩子呢?小小的进步给予如此奢侈的夸奖,一下子抬得那么高,是否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浮夸?下一次他进步更大又该怎么办呢?我们的教学评价追求的是暂时刺激,还是长效发展?在阅读教学中,盲目崇尚而出现的“好好先生”屡见不鲜――有些回答或朗读并不怎么样,偏要夸大其词说:“太棒了!”“你真聪明!”…… 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评价语言,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不能过火,否则的话不仅不能给学生带来激励作用,还会造成负面影响。 猜你喜欢: 1. 小学语文评课用语大全 2.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3. 小学语文学科评语 4. 小学语文教学公开课听课心得体会 5. 小学语文教师听课心得

浅议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评价策略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浅议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评价策略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 要: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在课堂评价的方式上打破教师一统天下、主宰课堂的传统做法,提倡开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相结合的多向性评价。互评前应给学生提出一个明确的评价标准,让学生说出“好”与“不好”,如在阅读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回答要指出长处即自己可以学习的地方,再指出不足之处,这样为学生提供了交流与沟通的机会,使他们相互发现自己语言中的不足,取长补短,及时修改,实质是一种合作学习。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评价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是语文课程实施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评价的前提是教师提出了具体的问题或要求,当学生回答或根据要求展开学习活动后,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指导。切实抓好语文课程的评价工作,对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来说,不同的评价目的,会有不同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在诸多评价方式中,课堂评价是教师最为关注的部分。有效的课堂评价会使学生在心里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内化学生人格,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状态中。课堂上怎样才能使评价有效呢?

一、评价语言要有针对性

在语文课堂的朗读指导环节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某个学生朗读课文后,教师会夸奖到:“你真会读书,其他学生也学着他的样子读一读这一段吧!”或“你读得真好”“你的很有感情”等,这样的评价对这位同学今后的朗读带来多大的作用呢?示范后对其他同学的启发有多大那呢?或许我们不曾想过。如果我们能对这样的评价稍做思量,我们就会问自己,这个学生读得好在哪里,棒在那里,结果不得而知。这样的评价放在任何一个读得好的学生身上都是可以的,但这样的评价不是万能的,教师的评价使学生不知道自己的朗读好在哪里。朗读的要求包括以下几方面:标点的停顿、语速的快慢、语气的把握、情感的体现、语音的标准、汉字的准确、流利的程度等。教师评价学生朗读就可以从以上一方面或是几方面给予肯定或引导,学生才能明白朗读时应该注意什么,这样的评价才能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二、评价语言应具真实性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虽然说课堂上不能出现反面的,批评的,打击的语言,但这并不表示课堂上应全是表扬、赞赏、鼓励之类的评价语言。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说过:“赞美具有建设性!赞美具有摧毁性!”这句话说的不无道理。赞美是个双刃剑,教师只有正确的使用了它,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是由于没有认真倾听学生的答案,还有些教师有时候一味强调赏识性教学,而盲目的对学生进行赞赏,赞美之词如“很好”“你的想法很独特”泛滥成灾等导致了教师不但没能得到有效正确的教学反馈,同时使学生感到教师“言不由衷”,降低了可信度。这样一来表扬便失去了作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进取的作用。此外,长期接受表扬的学生其耐挫力会显著下降,使他们无法正确面对挫折与困难。表扬的滥用和毫无原则的给予,使其丧失了应有的价值。当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老师可以用婉转的方式提醒学生重新思考问题,并且适当给予指导,这会使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真正提高,并不会影响学生积极性。

三、评价语言要有引导性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学生看待问题价值观偏离或不正确的时候,那么,教师此时的评价就应该具有引导性。如:一位老师执教《狐狸和乌鸦》,即将结束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读了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一位学生说:“我觉得乌鸦太容易听信花言巧语了。”老师很赞赏,又一位学生说:“我觉得这只狐狸很聪明,我很佩服它”。老师也随即肯定说:“有道理,狐狸的确很聪明。”这位老师很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却忽视了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不能因为尊重学生而悖离了正确的价值观,不能因为强调个性化体验,而迷失了阅读材料给予我们的价值指向。面对学生的这一认识,教师可以说:“看起来狐狸的确很聪明,但是它的聪明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呢?”引导学生领悟到狐狸的聪明是为了欺,再追问“这样的聪明我们喜欢吗?”顺理成章地把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入到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上来。

四、评价方式要采用多样性

阅读教学即时评价方式单一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教师往往是口头评价为主,缺少体态语的有机结合,以致感觉有些教师的课堂即时评价比较呆板,缺乏灵气,总觉得教师没有全身心的投入。二是课堂即时评价很多教师就是理解为仅仅是老师对学生的单向活动,生生之间,组群之间的多向立体互动评价明显不足。在课堂中经常用的体态语言可以包括表情、手势、眼神等。在对学生最喜欢老师的评价方式的调查中,微笑是学生最喜欢的评价方式之一。老师的一个微笑,就可以温暖学生一节课,乃至一段时间内对一门功课学习的热情。比如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声音很小,我们就可以微笑着对他们说:“你的声音如果能再大一些,全班同学就能听见,这样不就更好了吗?”有的学生如果回答错误,我们微笑着提醒:“把老师提的问题再想想。”我们也可以顺势走过去抚摸他的头,给他以安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又培养了他们的自信的个性品质,使他样感受到亲人一般的师爱。而更多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眼神跟学生进行交流和评价。眼神的变化可传递无声的信息。让每一位学生感到自己是老师的注意中心,老师始终用不同的眼神来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使学生感到自己哪怕没有站起来发表自己的想法,我也不是一个被冷落的人,促使学生怀着更饱满的精神去探求新知的奥秘。

总之,如何让课堂评价有效,很多老师都有不同的见地。我认为,凡事万变不离其中,只要我们把握住以上几点课堂评价的“基础点”,这样的课堂评价虽平凡但却有效!

市场经济环境下,需要一切行为向效率和效益看齐。在这一观念的催生下,学校的教学也应该向效益和效率看齐,改变过去懒散的教学现实,转而注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特别是新课后,各种新的教学理念充斥,新的教学方法得以发挥,更需要小学的教学向效率和效益。但时下对于有效的教学的定义存在一定争论。一部分学者认为有效教学就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能够让学生习得必要的知识就是有效性教学。还有部分学者认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了有效性教学的重要性、笔者在结合自身基层小学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对有效教学文献的总结认为,有效教学便是让学生习得一定知识,减少时间浪费的教学便是有效教学。现实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有限,再就是不像初高中那样有早晚自习,因此,要想让小学生习得必要的语文知识,则必须要向课堂要效率,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教学,减少无效时间,让学生充分掌握所学知识。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所学来具体探讨一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共各位同仁借鉴参考,以让小学语文教学惠及所学小学生。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牢固树立学生为主、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在现实的小学教学过程中,很多语文教师由于自身所掌握的教育理念与方法非常有限,在教学过程中背离新课改的一些主张和思路,不按照新式方法进行教学,墨守成规依然采用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完全忽视学生的感受和兴趣,一味按照书本和自身对于书本的理解进行教学,认为自己就是教学的中心,自己就是课堂的老大,在教学中采用以教为主的方法,在黑板讲授过程中注重知识的死记硬背,强调课堂中的师道尊严,强调在课堂中让学生认真听讲,严禁各种小动作。并且为了提高所教成绩和学生是文字功底,还会在课下向学生留大量作业。这样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严重违背了小学生身心规律,没能够正式学生成长的特点,学生所学、所掌握的语文知识,仅仅是在语文老师的威逼和压迫下的被动而为的一种行为,完全背离自身。这样的教学我们不能称之为有效教学,因为,当教师稍一放松,学生便不会主动学习,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为更好的树立课堂有效教学理念,在现实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便是在教学过程中顾及学生的感受,考虑到学生的利益,不能一味按照教师自身利益进行。在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尊重学生的兴趣,按照学生的爱好进行教学,可以适当让学生在课堂动起来,参与到一些文字与文学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则更有利于学生投入课堂学习,对学生成绩的取得和长远发展均具有现实意义。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具有一定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即使老师再严格要求,再严厉批评也不会收到应有的学习效果,为了有限的课堂时间增加教学效果,便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兴趣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让学生了解到语言的美感,并辅以诱导使学生增加对语文学习的了解与认知,从内心深处喜欢语文学习,从而才能够真正实现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在对学生进行必要兴趣培养的同时,教师还需要改变自身的一些形象,将自己从严师逐渐转变为学生的良师,转变为学生的朋友,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语文需要,扭转师生之间的矛盾,让更多的学习感受到语文教师的亲和力,以使学生更好地投身于有限的课时教学。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丰富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好的投身于语文学习

在现实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现实的教师能力问题以及教学用具等等问题,使得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办法施展自身所学,在教学过程中又迫于学生分数、优秀班级、优秀教师等物质的胁迫,不得不改变自身的一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教为主,在内容的传授过程中以黑板为主,在学生的好坏界定中以分数为主,长此以往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感觉到疲劳,不利于长远教学的有效开展,为更好的让学生掌握所学语文知识,便需要教师改变原有教学方式,转而注重计算机、网络、教具等先进教学方式,特别是计算机这一新式教学方式的采用,能够解决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抽象思维不够,不能达到特定环境的想象等问题,通过视频的播放很快让学生了解到文字所叙述的`魅力,以及诗词的一些基本历史文化背景,从而丰富教学方式,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投身于现实的课堂学习。

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创设必要的教学情境以更好完善教学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 “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语文”,因此,在现实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按照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开发语文教师的聪明才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以让学生对于现实的.文字具有更深刻的理解。小学语文教师应尽可能的将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具体问题设置成具体有意义的生活情境,也可以设置成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通过不同情境的再现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所教知识。

五、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以更好胜任本职工作

在面对风云变化知识更新速度飞快的今天,为了更好地胜任本职语文教学工作,则需要现实教学过程中的小学语文教师不断进行相关专业的学习,丰富自身文化知识,丰富教学方式,采用新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真正践行新课改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进行总结,从而不断积累学习经验与文化知识,为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正视时下的教育环境,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丰富自身知识水平,丰富自身教育知识,以更好的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更好的让更多小学生喜爱语文学习。

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掌握必要的文字与文学知识,打下语文学习兴趣等均具有现实意义。为更好的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注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牢固树立学生为主、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丰富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好的投身于语文学习;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创设必要的教学情境以更好完善教学;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以更好胜任本职工作。

参考文献:

[1] 吴丽群. 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J]. 中国管理科学文献,2009. 1

[2] 徐元. 顺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J]. 考试 周 刊,2010} ,29.

[3] 李业建. 基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多媒体技术意义及实践探究 [J].现代阅读 ( 教育版) . 2013 ( 03)

摘要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小学生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头脑也非常灵活,但是很多小学生自制力不强,也不能有效集中学习注意力,导致课堂学习的效果被大大削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有技巧地调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不仅要着力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更要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语文思维和审美能力的不断发展,使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充分感受学习的重要性,进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语言启蒙、理解能力发展、交际能力提升等多个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尤其是在小学阶段,语文课本在编排上采取了图文并茂的方式,可读性和观赏性都非常高,是帮助小学生开阔眼界、提升语言认知能力和促进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学科。但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对语文的理解仅停留在了字面意义,语文学习的目标设置得非常低,在课堂听课过程中也有较强的随意性。很多小学生生硬地接受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对于语言内容的理解比较死板,不懂得自主学习与创新。更有很多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很低,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课后很快就忘记,整个学习过程缺乏条理性,更不能有效与生活实践相联系。语文的学科价值发挥受到了很大限制,因此,教师必须探索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分析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1]。”程红和张天宝老师从“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三个层面对课堂有效性展开解读,同时也提醒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活动核心价值的集中体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从学生当前对知识的综合性掌握、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长远性学习观念的渗透三个角度落实。不仅要从课堂这一空间层面衡量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更要从时间层面给学生必要的学习引导,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让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得到同步均衡的发展。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灵动而开放的,教师应在课堂上与学生开展良好的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生成性思维,有所沉淀,更有所发展,这对小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限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语文课堂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构成,限制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原因是师生双方的配合不够深入。

教师教学观念的影响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都陷入了一种误区,认为只要学生的考试成绩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扎实了。考查方式的片面性导致学生学习方式的单一化,学生只为了提高成绩而学习。教学中,很多教师强硬地向学生灌输一些字词的涵义,没有让小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个性化解读,小学生只能机械地识记。在小学阶段,学生还可以勉强通过机械性记忆弥补自身学习能力的不足,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需要记忆和理解的知识点越来越多,难度也越来越大,这种本末倒置的学习方式,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小学生自身学习特征的影响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在自制力方面相对不足。以阅读为例,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是每天阅读半小时,在任务布置的初期,学生大多能够坚持,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尤其是随着书面作业越来越多,很多学生就会放弃阅读。课堂教学亦是如此,上课前10分钟,学生往往能够有效集中精力听课和学习,10分钟之后,当教师讲解一些关键内容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可能已经分散了。还有很多小学生,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时,他们的注意力还停留在上节课或是课间与同学玩闹的游戏中,等到终于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候,教师的讲解已经进入下一个层次了。因为课堂听课的过程中存在断层,所以学生很难直接消化和理解教师讲解的知识,一节课的学习可能因此而荒废。如此一来,学生对整个课程的理解就会比较零散,学习的目标更难以有效达成。

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推进策略研究

教学好比是师生共同进行的一场合奏,首先要把握好基调,接着教师要有效指导学生跟上节奏,最后达到情感共鸣。只有让学生的心中产生波澜,才能绽放出绚丽之花。

制订科学合理的语文学习目标

在每节课正式开始之前,教师都需要为学生确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这样一方面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加以约束,改变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抓不住重点等缺点;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通过顺利达成一个又一个的学习目标,显著提升学习成就感,养成主动思考、积极创新的学习习惯。语文不只是要让学生识文认字,更是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意义,提升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因此,结合具体的课程,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多元化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充分感知和体验学习的过程,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古诗《钱塘湖春行》为例,在教学这首诗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能够背诵诗词,更要让学生全面感知诗词的优美意境,结合学生的个人理解,鼓励学生绘制自己心中的春行图。这一项学习任务,看似与语文课堂的关联性不大,但它从语言、思维、创新、审美等多个角度引导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重要意义。

围绕文本有效组织教学过程

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始终要围绕文本展开。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多读文本、亲近文本、理解文本,还要让学生能够恰当自主地生成文本。如通过随课微写这种比较灵活的形式,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表达,在充分了解文本的意义与结构的基础上,围绕文本展开创造性活动,让文本焕发出新的活力,让学生充分体验语文学习的快感。语文教学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对字、词、句、篇、修辞、语言艺术、手法特色等的学习[2],都能够增强学生对语文美的全面认知。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运用文本这一最主要的教学资源,唤醒学生的学习活力。如《曹冲称象》一课,可借鉴的知识非常多,对大象外表的描述运用了很多比喻,通过文本,小学生能充分感知描述的恰当性及语言的神奇。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试着换一种方式来比喻大象,如:“大象的身体可以像棉被吗?”有的学生说可以,因为大象的身体很温暖;还有的学生说不可以,因为大象身体不柔软,更像一堵墙。这样的开放性问题,既考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能提升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再比如,《曹冲称象》这篇课文是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进行叙述的,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说一下这个故事,让学生思考如果换一个思路该怎么说,看看哪个学生的讲解更有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教师要主导教学的过程,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有效学习,这比让学生干巴巴地背课文要有效得多。

围绕过程全面深入地评价

教学评价是语文课堂的重要一环,有效的教学评价不仅具有诊断、矫正的作用,还具有激励、导向的重要价值[3],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富激情,使语文教学更有效地展开。语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直接的语言互动非常多,很多时候教师不需要刻意在课堂尾声对学生进行评价,而是可以将评价贯穿学习的始终。如当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不应直接批评他,而可以点名让他朗读课文的一个段落,并让他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段落的意思。如果学生说得好,教师应给予肯定,表扬他的朗读非常精彩,对段落意义的把握也非常正确。这样一种巧妙的评价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可以有效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除了激励性评价之外,对于一些学习存在明显问题的学生,教师还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诊断性评价。如班上有个学生学习非常认真,每节课都坐得端端正正,回答问题也非常积极,但是写作业时常常粗心大意,忽略一些细节。在批阅这个学生的作业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下一些诊断性评语:“你答题的样子非常认真,但对自己的作业答案也要足够认真,一定要有效检查和核对,这样你才会越来越优秀!”教师的评价要切中要害,这样学生不仅不会排斥,还会虚心接受并改正。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引导和语言关怀,比直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要有意义得多。总之,教与学是密不可分的交互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学,学生需要结合教师的讲解来有效调动思维积极性。尤其是对于一些长且难的语篇,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深入,通过问题带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学生逐个突破学习难点,生成个性化认知,这样课堂教学的质量才能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程红,张天宝.论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教育学术月刊,1998(5):35-37.

[2]樊红琴.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分析[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8(12):19-20.

[3]梁文华.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语言的策略研究[J].2018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2018.

作者:闫锡年 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新华镇缠山小学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