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营运资本管理论文提纲

发布时间:

营运资本管理论文提纲

范文很多的,推荐一些比较好的范文写作网站,希望对你有帮助,这些精选的范文网站,里面有大量的范文,也有各种文章写作方法,注意事项,应该有适合你的,自己动手找一下,可不要照搬啊,参考一下,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那才是自己的。 如果你不是校园网的话,请在下面的网站找: 百万范文网: 分类很细 栏目很多 引文数据库: 社科类论文: 经济类论文: 论文之家: 范文网: 如果你是校园网,那就恭喜你了,期刊网里面很多资料: 中国知网: 龙源数据库: 万方数据库: 优秀论文杂志 论文资料网 法律图书馆 法学论文资料库 中国总经理网论文集 职业经理人论坛 财经学位论文下载中心 公开发表论文_深圳证券交易所 中国路桥资讯网论文资料中心 论文商务中心 法律帝国: 学术论文 论文统计 北京大学学位论文样本收藏 学位论文 (清华大学) 新浪论文网分类: 大学生论文

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论文

摘要 :

为了避免企业发展中面临的资金问题,保证经营活动的稳步开展,企业需加强对自身营运资金的管理。当前,许多企业均已认识到这个问题,并对营运资金采取了一定管理措施。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管理方法与技术滞后、营运资金结构不合理等,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仍不到位。基于此,本文立足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相关理论概述,深入探讨了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最后,从采取多种资金管理方法、完善营运资金管理制度、调整营运资金结构等方面,提出了加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具体对策建议,以期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企业经营;营运资金;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企业间的竞争已经由传统产品、价格与服务的竞争,转向商业模式间的竞争。而营运资金管理作为商业模式中的重要内容,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持续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在企业日常营运活动中留存适量的营运资金,并使其合理有效地运作,可以实现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与企业最终目标的有机统一。因此,强化营运资金管理,实现企业营运资金的通畅流动,并将资金使用效能不间断地输入到企业经营活动当中,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增长,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概述。

营运资金又称营运资本,是企业投放于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总和,包括现金、存货、应收账款与有价证券等,具有极强的流动性、周转期短且容易变现等特点。因此可以说,营运资金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基础资金。而营运资金管理即指对企业流动资产的管理,以及为维持流动资产而进行的短期融资活动管理,涉及营运资金适用数量、最佳筹资方式等。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需考虑该资产变现所需的时间及比率的稳定程度。具体而言,营运资金管理具体可分为两方面:

一是营运资金的运用管理,主要在于确定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等营运资金的最佳持有水平;

二是营运资金的筹措管理,主要为企业利用内部资金转移机制实现资金的最优配置。

此外,从不同视角出发,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内容也存在差异。例如,从管理环节出发,营运资金管理可分为资金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与分析等;从管理对象出发,营运资金管理可分为流动资金管理与流动负债管理;从整体视角出发,营运资金管理可分为货币资金管理、短期投资管理、存货管理和款项管理等。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水平,可以帮助企业集团压缩融资规模,有效控制企业营运资本的运作,更好地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增长。

二、当前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科学的营运资金管理制度,资金使用效率低。

当前,我国企业运营资金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即缺乏科学的营运资金管理制度。例如,许多企业尚未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因而财务管理较为混乱。具体而言,企业资金流使用缺乏制度约束,使得企业营运资金的使用的随意性较大,影响了后续经济活动的开展,造成企业无法根据市场需求利用资源、筹集资金与分配利润。

现阶段,也有一些企业建立了财务管理制度,但财务管理制度的内容较为简单、流于形式,未将管理贯穿与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造成企业发展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变化。另外,由于缺乏相应的信用规范管理,没有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准与条件约束、催收方案等,致使企业在赊销期间收回的款项,常常与所赊销的款项额度相差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致使营运资金使用率低下,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如此长期以往,坏账、烂账的出现将会导致企业破产。

(二)向金融机构融资难,企业流动资金不足。

现阶段,企业融资难已成为企业经济活动开展中经常面临的问题。具体而言,我国的信贷体系主要为抵押信贷,但大多企业的规模、运营能力与抗风险能力等均较小,无法满足信贷要求,致使信贷资金不足以支撑后续经营活动。近几年,我国互联网金融、阿里巴巴信贷、众筹等多种新融资渠道虽然开始发展,但由于处于发展初期,新型借贷平台本身存在较大风险,难以满足企业经营发展的资金需要。企业向金融机构融资较为困难,致使企业发展流动资金不足,制约了实际流动资金的运营操作。另外,大多数企业要想完成实际生产,需要源源不断地原料供给。

而原材料供给方给予的宽限期限较短,一般不会采用高价赊卖的方式进行原材料供给。因此,为了满足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转,企业大多会将的资金用于原料采购方面。庞大的原材料采购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企业的流动资金。

(三)营运资金结构不合理,缺乏绩效管理评价。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均存在营运资金结构不合理问题。企业资金的使用多用于保护生产活动,而忽视了营运资金及各类资金的关系。这常常导致企业的资金流动不合理,造成运营资金结构的不合理,最终造成企业资金无法及时回笼,货物积压现象大量存在等。除了及时更新适应市场的产品之外,要想实现科学发展,企业还应有科学规范的运营资金管理手段,即对运营资金财务部门进行绩效考评。

然而,我国多数企业均未设立对于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绩效评价,也未将有效地评价机制引入其中。企业财务绩效管理评价的不健全,促使企业利益与部门利益存在一定矛盾,影响了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实现。例如,在营运资金应收账管理中,由于没有配套的绩效管理评价,部门盲目追求实现销售收入,忽略了应收账款的回收,为企业造成了不必要的坏账损失。

(四)营运资金管理方法较为滞后,考核体系不健全。

企业未将营运资金管理贯穿至经营活动的始末,也未全面覆盖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材料款支付、产品销售与现金回收等业务流程中。例如,部分企业集团习惯于听从领导安排,领导重视哪里,就加强哪类业务的.管理,且在缺乏营运资金管理方面,由于缺乏理论知识的应用,使得管理手段与方法落后。并且,当前仍有企业未开发对产品制造的相关操作信息系统,仍采用EXCEL表进行记录、计量与统计。

大量的产品信息数据存留在电脑硬盘内,一旦电脑发生故障,将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造成巨大损失。另外,企业考核体系不健全,也是营运资金管理无法实现的重要原因。营运资金管理涉及的企业经济活动繁杂,考核指标也较多,而现实操作中,部分企业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统筹考虑不足,设立的考核指标较为单一,如仅设立了生产成本管控指标,难以覆盖标准成本等全部经营活动,造成营运资金管理存在漏洞。

三、加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调整营运资金结构,推进企业财务与业务相融合。

企业应协调营运资金结构,推进企业财务与业务相融合,加强协同管理。应按照产业链管理的思维,尽可能合理划分产品生产、原料储备、生产运输、批量销售、订单处理、零售等各个环节的资金比例,增加产业链上游的资金利用率,缩减中下游比例,实现企业资金结构的优化。

应尽可能降低流动资产的不必要损失,合理优化内部资金结构,科学安排流动资金、流动负债、长期负债的结构,灵活利用企业流动负债来满足流动资产的波动性需要,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应加强业务与财务的融合,如销售部门、采购部门与财务部门融合,尽量避免预付款项,以此减轻企业资金压力,推进营运资金结构的协调。

(二)采取多种资金管理方法,加强资金预算管理。

企业应结合国际经济发展形势,采取多种资金管理方法,加强资金预算管理。具体而言,应建立集中的资金管理系统,按绩效、要素等一定比例,以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对各部门营运资金管理进行多元化规划。在此过程中,应充分认识营运资金预算的地位,用预算的刚性来约束日常行为。

例如,企业营运资金的筹措方面,要协调短期与长期资金来源的预算安排,各尽启用,避免企业面临资金短缺的窘境;可加强预算的跟踪管理,从预算体系建设和预算执行两个方面着手提升营运资金的预算水平;在企业营运资金的预算安排上,要结合自身情况合理配置资源,提高企业资金占用的合理性。

(三)完善营运资金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企业应完善营运资金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一方面,可建立健全配套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企业货币资金、存货、应收账款与固定资产的管理。同时,企业应健全内部管理责任制,将各部门的权责进行清晰划分,并交由内部监督机制进行严格审核,通过对营运资金使用情况法人定期不定期清查,进行货币资金的安全性控制。

另一方面,企业应设置总经理、财务经理与风险管理员、销售经理的三级审批制度。对销售部门的赊销方式,由财务部门根据经济利益与风险的综合衡量审批,最后,再交总经理进行严格审核。通过三层级的审批制度,提高决策效率,降低企业经营中的资金链断裂风险。

(四)选择多元化融资路径,避免企业活动营运风险。

企业外部融资较难,因此需要从内部出发,选择多元化融资路径,优化资本结构。例如,可以发展股份制对产权进行变更,将员工、管理人员等的资金以持股方式吸收,以此扩大内部融资渠道。还可以借助现代企业的担保体系,透过担保公司扩展融资渠道,例如,通过浮动担保制度、知识产权与租用土地抵押等方式进行企业融资,或选取基金类金融机构,按照企业贡献及福利事项,或从创新层面的知识产权转化等吸引投资。在此过程中,企业应通过多种方试提高企业信誉度,如树立“诚信为本”理念,按照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资金配置,提高信誉度,以便于后续融资的开展。通多上述多元化融资路径的选择,避免企业经济活动中的运营风险。

参考文献:

[1]程博。企业营运资金管理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2009(35):72-73。

[2]王竹泉,孙莹,祝兵。全球化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模式探析———以海尔集团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11(8):56-61。

[3]李玉霞。基于渠道视角下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探讨[J]。江苏商论,2015(6):42-43。

[4]肖婷。我国中小企业营运资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5(14):166-167。

[5]季玥。新常态下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浅析———以创元科技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7(3):87-88。

[6]孙军儒。企业营运资金管理[J]。商场现代化,2014(5):79-80。

零负营运资金管理思想 摘要]财务管理的基本问题是如何维持企业的生存,以及 保证企业的发展。针对这个基本问题,人们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 一种是正营运资金管理方案,一种是零负营运资金管理方案。这 两种方案各有利弊,本文对两种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重点分析 后一种方案。 [关键词]营运资金 零存货 零负营运资金管理 企业的营运资金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本文所指的营运 资金是狭义的营运资金,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营运 资金的管理对企业有重要意义。流动资产具有很强的变现能力, 可以供企业随时利用;流动负债是企业的到期债务,能否按时 偿还到期债务,直接威胁着企业的生存与否。因此,财务管理 人员应密切关注营运资金的变化。本文将分析、比较传统的正 营运资金管理思想与现代的零负营运资金管理思想,并发表一些 个人的看法。 一、传统的正营运资金管理思想 1.财务管理的总目标及其矛盾 财务管理的总目标与企业经营的总目标相一致,无外乎生存 与发展。从财务的角度讲,维持企业的生存意味着必须有能力偿 还到期债务。为此,企业必须持有一定数量的流动资产以偿还流 动负债。经典的财务管理中有多种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短期偿债能 力。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是常用的指标。通常认为 这个比率维持在2左右是较为稳妥的。企业的盈利能力决定着企 业的发展。一个企业如果仅能维持其原有规模,而不能扩大再生 产,那么这个企业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也就是说,企业一 定要拥有一定的盈利能力。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讲,企业的生存虽然是发展的前提,但维 持生存与谋求发展之间存在着固有的矛盾。这个矛盾的核心在于 资产的流动性与其盈利性成反比变化。所谓资产的流动性是指它 的变现能力,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强,其流动性就越高。所谓资产 的盈利性是指它带来未来经济效益的能力,资产能带来的未来经 济利益越多,其盈利性就越强。对于一项资产来说,变现能力强 意味着该项资产随时准备变现从而用来履行其支付手段的功能。 也就是说,资产的所有者必须将其持有在手中,而不能把它投入 生产。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如果某人手中所有一定数额的现金,同 时负有一定数量的债务随时都要偿还,那么他就不能把现金花出 去,而只能拿在手中准备偿还债务。如果资产仅仅是持有而不能 投入生产的话,它就不可能带来任何的经济利益。就象把现金放 在口袋里既不存入银行也不进行投资,那么现金的数量就不会产 生任何变化,也就谈不上盈利了。所以说,资产的流动性越强,它 的盈利性就越差。维持企业生存需要保持资产的流动性,谋求企 业的发展需要保持资产的盈利性,资产的流动性与其盈利性之间 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说企业财务管理的两大目标之间是存 在着固有矛盾的。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成为财务管理的核心任务。 2.正营运资金管理思想及其局限性 为了协调企业生存与发展间的矛盾,传统的营运资金管理思 想认为应将营运资金维持在零以上,这就是所谓的正营运资金管 理思想。正营运资金管理思想的理论是这样的:将营运资金维持在正数,可以保证偿还到期债务,维持企业的生存;同时流动资 产又不能保留过多,以保持一定的盈利能力,进而谋求企业的发 展。前文提及的流动比率为2就是这种思想的集中表现。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比值为2说明流动资 产是流动负债的2倍。这样用流动资产来抵偿流动负债是足够了。 为了满足偿还债务的需要只要流动比率为1就可以了,为什么是 2呢?其主要原因在于流动资产中包括存货,存货通常是流动资 产总额的二分之一,而存货的变现能力比较差,不能用来偿还流 动负债,所以流动比率应该是2而不是1。另外,流动比率为2的 原因还在于,保持一定的流动资产可以随时变现用来购买生产资 料,有利于把握商机。通常认为,流动比率大于2也是不好的。大 于2说明流动资产保留过多,这对于维持企业的生存当然是有利 的。但是流动资产的盈利性较差,流动资产保留过多,企业的利 润就会相应减少,这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流动比率保持在2, 既能维持企业的生存,又能兼顾企业的发展。 表面上看,正营运资金管理思想较好地解决了企业生存与发 展的矛盾。然而,随着现代管理理论和计算技术的发展,正营运 资金管理思想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出来。 首先,正营运资金管理思想将资产和负债看作静态的,而实 际上,无论资产还是负债都在随着时间而不断的变化。企业的资 产负债表是一张静态报表,根据资产负债表计算的各种比率也是 静态指标。但企业的经济活动不是静态的,所谓的生存与发展是 在运动中的生存和发展。这也正是正营运资金管理思想最根本的 错误。 其次,正营运资金管理思想认为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偿债能力 之间存在着固有的矛盾,只能调和不能解决。这是只看到了矛盾 的对立性而没有看到矛盾同一性的片面观点。这根源于静态的资 产负债观念。事实上,企业的偿债能力是由盈利能力作保证的。 盈利的企业可以产生利润,利润使资产增加。持续的盈利使资产 能够不断地增加,这样偿还债务才能有保证。亏损的企业尽管拥 有大量的流动资产,但是亏损使资产减少,持续的亏损更是使企 业的资产不断地减少。这样的企业只能偿还一时的债务,长远来 讲,亏损的企业不可能长期保有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总有一天, 它将因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而破产。 再次,传统理论认为企业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存货,而存货 的变现能力较差,所以流动比率应保持在2左右,企业才能保证 偿债能力。现代的零存货管理方法使我们认识到企业可以没有或 者仅保留极少的存货,也就是说,流动比率可以远小于2而接近 于1,从而使营运资金接近于零。 二、零负营运资金管理思想 鉴于正营运资金管理思想的局限性,近年来产生了零负营运 资金管理思想。这种思想认为,企业的营运资金可以为零,甚至 也可以为负数。也就是说,企业的流动资产总额可以小于流动负 债总额。于是,企业可以仅保有极少的盈利性较差的流动资产,而 把资金更多地投放在盈利性较强的固定资产上。显而易见,企业 的盈利能力提高了,但是风险也同时增大了。所以说零负营运资 金管理思想更强调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一种风险管理思想。或者 可以说,零负营运资金管理思想是一种比较极端的财务管理思想。 那么,是不是这种新的管理思想就无视企业的偿债能力呢? 答案是否定的。 第一,流动负债总额并不等于到期债务总额,并不是所有的 流动负债都要同时偿还。因此,财务人员可以通过有效的资金调 度合理安排债务偿还计划。具体说来,财务人员首先应着力研究 每笔流动负债的性质,数额以及偿还时间。接下来,财务人员应 根据销售预测、生产预测等制定资金计划。最后,财务人员应根 据以上两步分析的结果,充分利用商业信用、银行信用等融资手 段,细心制定偿债计划。在这个过程中,销售预测的准确程度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销售预测的结果显著偏于乐观的话,那 么企业的生存就会面临较大的风险。因此,企业在做销售预测时 应尽量保持谨慎。 第二,如前文所述,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其偿债能力的根本保 证。零负营运资金管理思想强调资产的盈利能力,从一个侧面讲 也是在强调企业的偿债能力。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怎样取得 债权人的信任。企业实行零负营运资金管理,在报表上体现出来 的流动比率小于1。这样容易使债权人对企业的偿债能力产生怀 疑。毕竟企业不能强求阅读报表的人也掌握零负营运资金管理思 想。从实践的角度讲,可以在报表附注中联系盈利能力指标对本 企业的偿债能力做出解释。 第三,零存货管理对零负营运资金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从传 统意义上讲,存货在流动资产中通常占有一半的比例。这也是正 营运资金管理思想的一个理论支撑点。因此,若要提高资产盈利 性,将营运资金维持在负数,就必须加速存货周转,充分利用销 售预测,以销定产,保持所谓的“零”库存(实际上是略大于零 的库存)。 第四,零负营运资金管理思想与正营运资金管理思想并不是 完全不相容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无论是正营运资金 管理思想还是零负营运资金管理思想都为解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之间的矛盾提供了解决方案。正营运资金管理思想是比较传统的 财务管理思想,它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时间。长时间内人们能够 认同正营运资金管理思想,说明这种思想有它的合理之处。对于 大多数传统企业来说,仍然应该采用正营运资金管理思想来进行 财务管理。并非有了新的零负营运资金管理思想,原有的正营运 资金管理思想就过时了。无论是现在的企业还是原来的企业,面 临的两大课题仍然是生存与发展,核心矛盾仍然是资产的流动性 与其盈利性之间的固有矛盾。正营运资金管理思想所提供的解决 方案是比较稳健的。 三、零负营运资金管理思想的可行性 显然,零负营运资金管理是一种风险型管理思想。因此,并 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可以使用这种管理方法。笔者认为具备以下特 征的企业适合使用零负营运资金管理: 1.企业管理水平较高,财务人员素质较好,可以准确预测盈 利情况,合理安排偿债计划。 2.企业经营风险较小,企业的盈利较稳定。 3.企业信用程度较高。一方面企业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凭借良 好的信用来筹措资金;另一方面,阅读报表的债权人(包括潜在 的债权人)对流动比率的要求会降低。 4.企业具有较好的成本控制能力,可以实现零存货。 四、结论 财务管理的两大目标(生存与发展)之间存在着矛盾,正营 运资金管理思想与零负营运资金管理思想分别对该矛盾的解决提 出各自的方案。某些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可以选择零负营运资金 管理思想,最大程度的负债经营,以谋求最大的资金利用率。但 是,无论怎样控制,零负营运资金管理还是具有很大的风险。因 此,企业在选用这种资金管理策略时,还是应该慎重考虑。

营运资金管理论文大纲模板

在企业的正常运转中,营运资金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你们喜欢。

营运资金管理浅析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10-062-01

摘 要 营运资金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营运资金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业资金的流动性,进而影响成本与效益。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本文首先对营运资金进行简要概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以期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营运资金 流动资产 管理

一、营运资金概述

营运资金又称为营运资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营运资金又称为毛营运资金是指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流动资产占用的资金,具体包括现金、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存货等占用的资金;狭义的营运资金又称为净营运资金,是指企业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余额。不论是广义还是狭义,营运资金从财务角度看应该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关系的总和,在这里“总和”不是单纯数额的加总,而是关系的反映。

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从管理获效益的重要手段。为了有效地管理企业营运资金, 必须研究企业营运资金的特点,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企业营运资金一般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周转时间短。根据这一特点,说明营运资金可以通过短期筹资方式加以解决。第二,非现金形态的营运资金如存货、应收账款、短期有价证券等容易变现,这一点对企业应付临时性的资金需求有重要意义。第三,数量具有波动性。流动资产或流动负债容易受内外条件的影响,数量的波动往往很大。第四,来源具有多样性。营运资金的需求问题既可通过长期筹资方式解决,也可通过短期筹资方式解决。

二、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融资困难,周转资金严重不足

现在,我国一些企业初步建立了较为独立、渠道多元的融资体系。地方各级 *** 也为一些中小型企业提供财政支援;中国人民银行也鼓励各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援。这些措施改善了一部分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但是,各金融机构在改进金融服务、开发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调整信贷等方面还有缺陷。所以,融资难仍然是摆在我国大多数企业头上最突出的问题。

***二***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

有些企业奉行“现金为王”的理念,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导致现金的管理成本和机会成本上升;而且大多数企业没有编制现金计划,对闲置资金没有充分利用;有些小规模企业的资金使用缺少计划安排,过量购置不动产,贷款投资所占的比例较高,面临的风险也增大,它们总是尽快收回投资,很少考虑扩充套件规模。

***三***不注重现金流量的管理,营运资金波动大

目前,很多企业存在重销售、轻理财的现象,不注重日常现金流量的管理,营运资金波动大。当出现经济繁荣时,不能正确预估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一旦企业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产品成本提高,经营现金流入量锐减,或是新上专案见效慢,原有业务资金告急,或是债务到期,财务风险加大等情况出现时,问题与危机就充分暴露出来。因此,掌握好现金的流量管理势在必行。

三、改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对策

***一***现金管理的对策

加强以现金流为核心的企业财务管理,增强自身的风险“免疫”能力。现在,企业通常会遇见资金链断裂的危机,保证现金流的充足对企业维持生产经营所需至关重要。我们应加强对现金的管理,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节约现金管理成本,做好对现金的回收和支出工作。重视对闲置资金投资,增加现金收益。面对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企业应形成依靠管理求效益,依靠科学求发展的良好氛围和意识形态,强化日常管理,向企业内部要效益。把强化现金流管理贯彻落实到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认识到管好、用好、控制好现金流的重要性,明确财务部门的职责,坚持财务管理工作层层落实。

***二***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

1.合理的信用政策。延长信用期,固然会使销售额增加,产生有利影响,但应收账款、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也会同时增加,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要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要降低坏账损失率。

2.建立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该建立应收账款催收责任制度,可以使应收账款落实到相关人员,使其全面监控客户的偿债情况并对到期账款进行催收,相关人员工资奖金与应收账款挂钩,必要时可以借助催收公司。

***三***存货管理对策

建立健全存货管理的规章制度,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式,堵住漏洞,维护安全。对存货的管理和记录必须分开,形成有力的内部牵制,决不能把资产管理、记录、检查、核对等交由一个人做。结合企业的特点,采取定期盘点和轮番盘存的方法,清查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量,妥善处理盘盈盘亏,确保账实相符。尽可能压缩过时的库存物资,避免资金呆滞,并以科学的方法来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

***四***加强企业财务预算,提高企业营运效率

财务预算能使企业正确预测风险,及时得到资金的各种资讯,并采取措施防范风险,提高效益。同时,还可以协调企业各部门的工作,避免部门间冲突,提高内部协作效率。此外,销售部门在销售、费用等预算指导下,还可事先对市场有一定了解,把握市场变化,减少存货的市场风险。因此,财务管理应站在企业全域性的角度,构建科学的预测体系,进行科学预算,包括销售预算、采购预算、投资预算、人工预算、费用预算等。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企业制度改革正在逐步深化,市场经济还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并逐步走向国际化,这是我国企业加强营运资金管理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从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来看,有相当数量的企业管理水平低下、经营不善、产品积压、资金短缺。我国企业进行资金管理所处的内部环境亦相当不容乐观。因此,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应力求达到资金的运用效益,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保障企业资金的合理运转。

参考文献:

[1]郭海芳.如何加强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财务与会计.2008***19***.

[2]程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述评.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点选下页还有更多>>>

关于营运资金管理论文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开始写:

1、财务风险:从理论上说,只要流动资产大于流动负债,企业就具备了短期偿债能力。因此,企业营运资金的最低理论值为0。但这必须以流动资产的变现数量与期限结构同流动负债的偿还数量与期限结构完全吻合为前提,否则,企业就可能形成到期不能偿债的风险。

2、盈利能力:如果企业单纯地考虑偿债而确定营运资金的规模和结构,势必会约束自己灵活、机动地运用营运资金,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

3、弹性:由于弹性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营运资金管理中要考虑自身变换的可能性,以便在需要时,调整营运资金的结构。

实际管理中,弹性会影响营运资金的规模,如果现有营运资金的弹性不好,又需要对营运资金结构进行调整,面对这种情况企业有两个选择:

第一个选择是牺牲信用和收益,将弹性较小的营运资金强行转换其形态;第二个选择是增加具有弹性的营运资金的规模,用于准备短期债务的偿付和财务调整,这样会增加企业的资金成本,减少收益,维持企业现有的信用。

4、营运能力:营运就是经营运作,营运能力是指企业经营运作能力。狭义的理解是企业经营运作的速度,主要表现为资产管理和运用的效率,即资产的周转速度,在财务分析中常用资产的周转率来表示,主要包括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指标。

(一)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二)从中心论点出发,决定材料的取舍,把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毫不可惜地舍弃,尽管这些材料是煞费苦心费了不少劳动搜集来的。有所失,才所得。一块毛料寸寸宝贵,台不得剪裁去,也就缝制不成合身的衣服。为了成衣,必须剪裁去不需要的部分。所以,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材料只是为形成自己论文的论点服务的,离开了这一点,无论是多少好的材料都必须舍得抛弃。(三)要考虑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初学撰写论文的人常犯的毛病,是论点和论据没有必然联系,有的只限于反复阐述论点,而缺乏切实有力的论据;有的料一大堆,论点不明确;有的各部分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逻辑关系,这样的毕业论文都是不合乎要求的,这样的毕业论文是没有说服力的。为了有说服力,必须有虚有实,有论点有例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论证过程有严密的逻辑性,拟提纲时特别要注意这一点,检查这一点。下面再简单阐述一下编写毕业论文提纲的方法:1.先拟标题;2.写出总论点;3.考虑全篇总的安排:从几个方面,以什么顺序来论述总论点,这是论文结构的骨架;4.大的项目安排妥当之后,再逐个考虑每个项目的下位论点,直到段一级,写出段的论点句(即段旨);5.依次考虑各个段的安排,把准备使用的材料按顺序编码,以便写作时使用;6.全面检查,作必要的增删。

零负营运资金管理思想 摘要]财务管理的基本问题是如何维持企业的生存,以及 保证企业的发展。针对这个基本问题,人们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 一种是正营运资金管理方案,一种是零负营运资金管理方案。这 两种方案各有利弊,本文对两种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重点分析 后一种方案。 [关键词]营运资金 零存货 零负营运资金管理 企业的营运资金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本文所指的营运 资金是狭义的营运资金,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营运 资金的管理对企业有重要意义。流动资产具有很强的变现能力, 可以供企业随时利用;流动负债是企业的到期债务,能否按时 偿还到期债务,直接威胁着企业的生存与否。因此,财务管理 人员应密切关注营运资金的变化。本文将分析、比较传统的正 营运资金管理思想与现代的零负营运资金管理思想,并发表一些 个人的看法。 一、传统的正营运资金管理思想 1.财务管理的总目标及其矛盾 财务管理的总目标与企业经营的总目标相一致,无外乎生存 与发展。从财务的角度讲,维持企业的生存意味着必须有能力偿 还到期债务。为此,企业必须持有一定数量的流动资产以偿还流 动负债。经典的财务管理中有多种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短期偿债能 力。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是常用的指标。通常认为 这个比率维持在2左右是较为稳妥的。企业的盈利能力决定着企 业的发展。一个企业如果仅能维持其原有规模,而不能扩大再生 产,那么这个企业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也就是说,企业一 定要拥有一定的盈利能力。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讲,企业的生存虽然是发展的前提,但维 持生存与谋求发展之间存在着固有的矛盾。这个矛盾的核心在于 资产的流动性与其盈利性成反比变化。所谓资产的流动性是指它 的变现能力,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强,其流动性就越高。所谓资产 的盈利性是指它带来未来经济效益的能力,资产能带来的未来经 济利益越多,其盈利性就越强。对于一项资产来说,变现能力强 意味着该项资产随时准备变现从而用来履行其支付手段的功能。 也就是说,资产的所有者必须将其持有在手中,而不能把它投入 生产。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如果某人手中所有一定数额的现金,同 时负有一定数量的债务随时都要偿还,那么他就不能把现金花出 去,而只能拿在手中准备偿还债务。如果资产仅仅是持有而不能 投入生产的话,它就不可能带来任何的经济利益。就象把现金放 在口袋里既不存入银行也不进行投资,那么现金的数量就不会产 生任何变化,也就谈不上盈利了。所以说,资产的流动性越强,它 的盈利性就越差。维持企业生存需要保持资产的流动性,谋求企 业的发展需要保持资产的盈利性,资产的流动性与其盈利性之间 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说企业财务管理的两大目标之间是存 在着固有矛盾的。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成为财务管理的核心任务。 2.正营运资金管理思想及其局限性 为了协调企业生存与发展间的矛盾,传统的营运资金管理思 想认为应将营运资金维持在零以上,这就是所谓的正营运资金管 理思想。正营运资金管理思想的理论是这样的:将营运资金维持在正数,可以保证偿还到期债务,维持企业的生存;同时流动资 产又不能保留过多,以保持一定的盈利能力,进而谋求企业的发 展。前文提及的流动比率为2就是这种思想的集中表现。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比值为2说明流动资 产是流动负债的2倍。这样用流动资产来抵偿流动负债是足够了。 为了满足偿还债务的需要只要流动比率为1就可以了,为什么是 2呢?其主要原因在于流动资产中包括存货,存货通常是流动资 产总额的二分之一,而存货的变现能力比较差,不能用来偿还流 动负债,所以流动比率应该是2而不是1。另外,流动比率为2的 原因还在于,保持一定的流动资产可以随时变现用来购买生产资 料,有利于把握商机。通常认为,流动比率大于2也是不好的。大 于2说明流动资产保留过多,这对于维持企业的生存当然是有利 的。但是流动资产的盈利性较差,流动资产保留过多,企业的利 润就会相应减少,这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流动比率保持在2, 既能维持企业的生存,又能兼顾企业的发展。 表面上看,正营运资金管理思想较好地解决了企业生存与发 展的矛盾。然而,随着现代管理理论和计算技术的发展,正营运 资金管理思想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出来。 首先,正营运资金管理思想将资产和负债看作静态的,而实 际上,无论资产还是负债都在随着时间而不断的变化。企业的资 产负债表是一张静态报表,根据资产负债表计算的各种比率也是 静态指标。但企业的经济活动不是静态的,所谓的生存与发展是 在运动中的生存和发展。这也正是正营运资金管理思想最根本的 错误。 其次,正营运资金管理思想认为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偿债能力 之间存在着固有的矛盾,只能调和不能解决。这是只看到了矛盾 的对立性而没有看到矛盾同一性的片面观点。这根源于静态的资 产负债观念。事实上,企业的偿债能力是由盈利能力作保证的。 盈利的企业可以产生利润,利润使资产增加。持续的盈利使资产 能够不断地增加,这样偿还债务才能有保证。亏损的企业尽管拥 有大量的流动资产,但是亏损使资产减少,持续的亏损更是使企 业的资产不断地减少。这样的企业只能偿还一时的债务,长远来 讲,亏损的企业不可能长期保有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总有一天, 它将因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而破产。 再次,传统理论认为企业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存货,而存货 的变现能力较差,所以流动比率应保持在2左右,企业才能保证 偿债能力。现代的零存货管理方法使我们认识到企业可以没有或 者仅保留极少的存货,也就是说,流动比率可以远小于2而接近 于1,从而使营运资金接近于零。 二、零负营运资金管理思想 鉴于正营运资金管理思想的局限性,近年来产生了零负营运 资金管理思想。这种思想认为,企业的营运资金可以为零,甚至 也可以为负数。也就是说,企业的流动资产总额可以小于流动负 债总额。于是,企业可以仅保有极少的盈利性较差的流动资产,而 把资金更多地投放在盈利性较强的固定资产上。显而易见,企业 的盈利能力提高了,但是风险也同时增大了。所以说零负营运资 金管理思想更强调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一种风险管理思想。或者 可以说,零负营运资金管理思想是一种比较极端的财务管理思想。 那么,是不是这种新的管理思想就无视企业的偿债能力呢? 答案是否定的。 第一,流动负债总额并不等于到期债务总额,并不是所有的 流动负债都要同时偿还。因此,财务人员可以通过有效的资金调 度合理安排债务偿还计划。具体说来,财务人员首先应着力研究 每笔流动负债的性质,数额以及偿还时间。接下来,财务人员应 根据销售预测、生产预测等制定资金计划。最后,财务人员应根 据以上两步分析的结果,充分利用商业信用、银行信用等融资手 段,细心制定偿债计划。在这个过程中,销售预测的准确程度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销售预测的结果显著偏于乐观的话,那 么企业的生存就会面临较大的风险。因此,企业在做销售预测时 应尽量保持谨慎。 第二,如前文所述,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其偿债能力的根本保 证。零负营运资金管理思想强调资产的盈利能力,从一个侧面讲 也是在强调企业的偿债能力。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怎样取得 债权人的信任。企业实行零负营运资金管理,在报表上体现出来 的流动比率小于1。这样容易使债权人对企业的偿债能力产生怀 疑。毕竟企业不能强求阅读报表的人也掌握零负营运资金管理思 想。从实践的角度讲,可以在报表附注中联系盈利能力指标对本 企业的偿债能力做出解释。 第三,零存货管理对零负营运资金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从传 统意义上讲,存货在流动资产中通常占有一半的比例。这也是正 营运资金管理思想的一个理论支撑点。因此,若要提高资产盈利 性,将营运资金维持在负数,就必须加速存货周转,充分利用销 售预测,以销定产,保持所谓的“零”库存(实际上是略大于零 的库存)。 第四,零负营运资金管理思想与正营运资金管理思想并不是 完全不相容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无论是正营运资金 管理思想还是零负营运资金管理思想都为解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之间的矛盾提供了解决方案。正营运资金管理思想是比较传统的 财务管理思想,它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时间。长时间内人们能够 认同正营运资金管理思想,说明这种思想有它的合理之处。对于 大多数传统企业来说,仍然应该采用正营运资金管理思想来进行 财务管理。并非有了新的零负营运资金管理思想,原有的正营运 资金管理思想就过时了。无论是现在的企业还是原来的企业,面 临的两大课题仍然是生存与发展,核心矛盾仍然是资产的流动性 与其盈利性之间的固有矛盾。正营运资金管理思想所提供的解决 方案是比较稳健的。 三、零负营运资金管理思想的可行性 显然,零负营运资金管理是一种风险型管理思想。因此,并 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可以使用这种管理方法。笔者认为具备以下特 征的企业适合使用零负营运资金管理: 1.企业管理水平较高,财务人员素质较好,可以准确预测盈 利情况,合理安排偿债计划。 2.企业经营风险较小,企业的盈利较稳定。 3.企业信用程度较高。一方面企业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凭借良 好的信用来筹措资金;另一方面,阅读报表的债权人(包括潜在 的债权人)对流动比率的要求会降低。 4.企业具有较好的成本控制能力,可以实现零存货。 四、结论 财务管理的两大目标(生存与发展)之间存在着矛盾,正营 运资金管理思想与零负营运资金管理思想分别对该矛盾的解决提 出各自的方案。某些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可以选择零负营运资金 管理思想,最大程度的负债经营,以谋求最大的资金利用率。但 是,无论怎样控制,零负营运资金管理还是具有很大的风险。因 此,企业在选用这种资金管理策略时,还是应该慎重考虑。

某某企业资本运营研究论文提纲

民营企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

目前已进入新经济时代,民营企业要想做强、做大,必须在战略思路和实践方面超前于一般企业,只有这样民营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那些在发展过程中“无战略”或战略管理方面滞后的民营企业将被淘汰出局,大量的事实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因此,研究和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对民营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发展战略的内涵

企业根据自身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自身的优势,基于自身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在有效协调自己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从全方位的综合因素出发,对自己的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所进行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即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德鲁克曾简单的说,企业发展战略的问题就是回答“企业是什么?企业的未来应该是什么样”的问题。

二、企业发展战略的作用

(一)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行动的指南

企业的任何行动都得服务于它的战略,不能在战略产生之后还跟着热点走。前一段时间部分民营企业不切合实际,“纳米”热了跟着“纳米”走、“网络”热了跟着“网络”走、“生物工程”热了跟着“生物工程”走,炒到最后,只有概念而没有产品。

(二)企业发展战略是约束企业的短期行为与长期行为的主要规范

目前因部分民营企业没有制订长期发展规划,所以对职业经理人就没有这项考核的指标,经理人只顾企业的眼前利益,拼设备、耗资源,从不考虑企业长期的发展问题,这样就造成企业的短期行为。

(三)发展战略是企业经营活动的自觉行为所依据的基础

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自主行为,其行为的依据都是这个发展战略,因此企业的发展战略的制定要有科学性而不要有随机性,一旦企业的发展战略制订后,它就会作为企业未来很重要的判断企业经营行为和选择经营方向的一种基本依据。部分民营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决策权往往集中在老板一个人的手中,因此极易造成决策失误。

总的来说,要制订企业发展战略,就必须把它作为企业行为的基础,判断企业行为是否合理的依据就是它。从管理制度的观点来讲,企业发展战略就不只是目标,发展战略实际上就是规定了一个企业在未来一个时期内,确定企业应该怎么走。

三、企业发展战略内容的研究与制定

近两年的经济情况表明,中国已进入“过剩经济”时代,资源不像以前那样容易获取,市场趋于饱和状态,这就要求中国的民营企业在面临权力构造、市场培养、能力形成、世贸冲击四重压力下寻找和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发展战略,从而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因此民营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应从产业发展战略、市场发展战略、技术创新发展战略。人力资源发展战略、资本融通发展战略、资本运营发展战略等六个方面来综合考虑。

(一) 产业发展战略

产业发展战略如何选择,首先要明确企业在未来的产业定位上是搞一个产业、还是搞多个产业,即选择专业经营、还是多元化经营战略;其次还要考虑企业发展战略的地域选择范围问题。

1.发展战略经营领域的选择。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认为,“中国企业的问题木在于需不需要搞多元化,而在于企业自身有没有搞多元化的能力”。也就是说企业是否走多元化经营战略的道路,应取决于当时企业的成长期和成长环境。如果企业处于成熟期,同时该企业目前发展的产业拥有扩张的力度和发展的空间,那么这个企业就完全可由专业经营走向多元化经营发展战略。

2.发展战略地域范围的选择。(l)同行业领先企业。在行业前景看好的条件下,应坚持走专业化经营发展战略,并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在经营地域上不断扩展,从局部到全国,从全国到跨国;在行业前景不看好的情况下,应选择多元化经营发展战略,选择相关性较高的目标进人,并逐渐实现在目标行业内居领先地位。(2)全国范围内的领先企业。这类企业首选战略应该是跨国经营,将其在中国积累的能量扩展到可释放的国家或地区。(3)经营状况一般的企业。这类企业应该坚守自己现有的行业领域和地区范围,选择同行业中的领先企业作为标杆,主动地运用标杆瞄准策略,使自己在现有的行业领域或地域范围内获得较好的市场地位。(4)面临困境的企业。这类企业的战略绝大多数是分离、重组、出售或破产清算,也就是说需要重新调整产业定位。

(二)市场发展战略

所谓市场发展战略,实际就是企业开拓和争夺市场的全部措施和手段的总和,其措施和手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抢占统治权。抢占统治权的目标是争夺市场“领导权’战者是取得市场及产业垄断权。杜邦公司经过15年艰辛的科学研究之后,终于发明了一种真正的人造纤维一尼龙,该公司立即投入了所有的资源来抢占统治权,它开始建造一家又一家的化学工厂,并在传媒上大作广告,因此杜邦公司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产业——塑胶业。中石化集团、中石油集团,近期在全国的各大、中。小城市加速建立加油站,其目的就是抢占市场统治权,抵御我国加入WTO后,国外同行业抢占我国市场的风险。

2.模仿与柔道。模仿与柔道的思路是在原创者留下疏漏的地方入手进行攻击,从而占领市场。巧妙的“模仿”也是一种创新,因为它比原来的创新者更好地理解了创新的真正含义。个人计算机原是苹果公司的设想,但IBM公司利用这一设想着手设计了一种成为个人计算机行业的标准机器,以求垄断或至少是控制整个领域,结果就产生了PC机。“柔道”的战略是用巧力以柔克刚。早在1947年,美国的贝尔实验室就意识到晶体管即将取代真空管,当美国的各大制造商们还没有做好转化晶体管的产品时,日本索尼公司以万美元的低价从贝尔实验室的手中购得了晶体管的制造和销售权,最终占领了美国的收音机市场,索尼公司利用同样的战略进军电视机、摄像机的市场。

3.构筑要塞。“构筑要塞”的目的则在于“固守阵地”,使自己免遭外来者的挑战和入侵,其主要战术为“关卡战术”、“技术战术”、“市场战术”。将“汉堡’做进标准的生产线,让全世界的人吃到味道完全一样的“汉堡”和“乃昔”,这就是麦当劳的标准,谁想用麦当劳这个标准,谁就需要付给麦当劳钱,也就是说麦当劳设置了这个关卡。另外,利用技术专利和特殊的销售手段,也可为企业构筑要塞。传播百年口味和美国百年文化,这就是风魔全球的可口可乐饮料,可口可乐公司自1886年就设置了由14种原料组成的可口可乐配方的关卡。

4.创造新客户。创造新客户是~种商业新策略,主要目的在于推出“创新”。其主要手段:(1)创造实用性。如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服务方式和消费方式;(2)利用价格的优势。中国联通用户的增加,主要是价格优势的体现;(3)动态调整。“顾客就是上帝”,我们必须站在消费者的立场来调整我们的销售和服务思路;(4)满足客户的价值观。实施品牌战略、质量战略,让客户觉得值。

(三)技术创新战略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将新的知识与技术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之中,以创造和实现新的经济价值。企业利润的活动,即科技成果商业化和产业化的过程。技术创新发展战略是指企业对所要实施的技术创新活动的总体谋划,它具有全面性、方向性和长远性的特征,其内容包括:

1.产品创新战略。产品创新是企业最重要、最基本的技术创新。其步骤为:一是市场调研。通过市场调研可以了解到用户到底需要什么功能?用户的需求是显在的、还是潜在的?用户的需求是上升、还是下降?需求的分布如何?等等;二是产品创意开发。企业从各个创意源中搜索,选择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创意进行综合评估;三是新产品实体开发。其内容为新产品实体设计、试制及产品的延伸;四是新产品商品化开发。其目的是将所开发的新产品变为市场上可以销售的商品,实现马克思所称的“惊险一跳”。

2.工艺创新战略。工艺创新的目的是保障产品功能、质量、结构、投入产出比及规模的要求;经济合理性的要求;产品可靠性的要求。

3.高新技术创新战略。高新技术创新是将高技术成果商业化,采用高新技术开发和生产市场所需的产品。高新技术创新成功的关键因素:一是企业要有富有创新精神的领航带路人;二是企业要掌握“核心技术”和“根部技术”;三是企业要拥有掌握“核心技术”和“根部技术”的人才;四是企业内部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五是项目选择是关键中的关键;六是企业尽可能地得到风险投资资金的支持;七是较快地进入市场;八是加强技术服务。

(四)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正确的实施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是驾御好一个组织的最基本的手段。目前民营企业的领导人花在人的管理与进行人事决策上的时间,远远超过花在其他工作上的时间,因为没有任何别的决策所造成的后果及影响,会像人事决策与管理上出现的错误那样持久而难以消弥,这也是民营企业所面临共性的问题。因此,要下大力气解决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l.工作能力与企业文化相结合。这就一方面要求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求不断提高企业文化,所以企业在培训员工上必须要考虑到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伸为宪法》也好、《远大宣言》也罢,都是将企业的文化纳入到企业的管理之中,其目的就是确保员工融入独立的企业文化体系之中。

2.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我们的民营企业往往用很高的条件去引进外边的人来,其后果会造成引进与培养中出现不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的负作用,实际企业的内部就有这样的人才,其实一些国际著名的公司是极其注重培养内部人才的。

3.流动与引进相结合。企业人员相对的流动则会促进新的企业文化的形成,可以给企业带来新的活力和生机,但流动过速会对企业造成不利的影响。

4.工作性管理和非工作性管理相结合。要将员工融入于企业之中,就要对员工非工作性的活动有所了解,甚至进行管理。目前部分民营企业在放长假期间宁可拿钱组织员工搞一些集体活动,这对一些关键性的人员尤为重要。

5.人力资本管理与普通员工管理相结合。将企业的“人员”转变成“人才”,也就是说将企业的每位员工的能量尽量释放出来,这就要求人力资本管理与普通员工管理相结合,二者不可忽视。

(五)资本融通战略

资本既包括债务资金,也包括资本资金,而资本融通既是债务资金的融通,也是资本资金的融通。所以资本的融通战略要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

1.债务资金与资本资金的关系。债务资金与资本资金形成了企业的资产。如果这两个关系处理不当,对企业就会有消极的影响。因为债务资金过高时,往往债务会拖死这个企业,如韩国大宇汽车的资产负债率超过300%以上,企业出现危机时,债权人立刻出面干扰,要求撤回资金,造成企业因资金的短缺而被迫停产;另一方面,还会造成企业为银行打工的局面。当然,资本资金太高,往往体现在社会资金 的利用似乎没有达到应有的效用,对社会的资源利用率不高。

2.不同种类的债务资金的`相互关系。企业债务有银行债务、财政债务、公众债务、社团债务、法人债务等。其中银行债务和财政债务的风险要小一些,但是公众的债务风险要高一些。同时,从使用的成本看,银行债务的成本要比公众债务的成本小。另外,从对内债和外债的风险分析看,因为外债受汇率的影响,而且外债到期必须还,因此外债的风险比内债要大一些。但不同债务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好,最好是不同债务之间形成一定的合适比列。

3.不同种类资金的相互关系。一般来说,资本金的构成由法人、机构和自然人共同出资是比较合理的,但同时还必须考虑到资本金的集中度和分散度的比例关系。目前,国内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局面普遍存在,国有股减持势在必行;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老板的股权过于集中的局面也必须相对的改变,这样可使民营企业的产权结构更加趋于合理。实际上把处理好资本金的关系,作为搞好企业内部的产权结构及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的切入点,这样就可以形成良好的企业制度。

(六)资本运营战略

企业要加速发展,就应当由生产经营的领域扩展到资本运营的领域。对于民营企业的老板,就应当由“企业家”转变成“资本家”。东方集团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就是走了一条从最初的房地产业、企业上市、资产重组、最后涉足金融领域的道路。一般来讲,资本运营战略的选择实际上涉及到以下几个问题:

1.资本运营的目标。资本运营的目标:一是为企业体制和企业生产结构服务的目标。企业的发展战略中都会涉及到自己的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的问题,因而要利用资本运营为自己的改革和结构调整服务;二是为生产经营服务的目标。部分企业为了扩张自己的生产经营,搞资本运营是一条快速的捷径;三是为企业的利润增长直接服务。买卖企业也好,甚至进入资本市场炒股也好,就是为了直接使利润增长。

2.资本运营的方式。资本运营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资产重组;二是资本交易。如果为了实现改制、结构调整和为自己的生产经营服务为目标,那么往往就选择资产重组的方式;如果要是为了直接获取利润,那么就选择资本交易的方式。 3.塑造资本运营的平台。如果没有资本运营的平台,就很难搞好资本运营这项工作,所以搞好资本运营就要塑造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资本运营平台。建立资本运营的平台有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进入并控股金融机构;二是拥有相应数量的上市公司;三是进入并控股相应的基金。这样就给资本运营做好了进口和出口的准备。

总之,以上六个方面浅谈了民营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与制定,同时在制定民营企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还要考虑民营企业所面临的发展前景,一是加入WTO的规则肯定对民营企业经济会有良好的影响;二是国企改革也直接关系到民营企业的发展;三是西部开发给民营企业带来新的机会;四是北京申奥的成功给民营企业带来新的商机。因此,民营企业要认认真真地研究和切合实际地制定本企业的发展战略,从而确保民营企业能够健康良性的发展。

物流理论是经济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在实践中存在着巨大的尚待挖掘的潜能。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每一企业都面临着缩短交货期、控制库存、降低成本和改进服务的压力,第三方物流以其独立化、专业化的特征改变了传统的物流模式,并为企业加强JIT管理、提高竞争力创造了条件。这种新的物流模式在经济学上也有其重要意义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已将有效的物流管理视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的战略手段。第三方物流具有问世时间短、独立性强、专业化突出等特点,在实践中显示出广阔的发展空间。现代企业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趋势要求社会化的大物流与之相适应,同时为社会化的大物流创造条件。社会化的大物流已拓展到包装、配货、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多项增值服务,从而涉及到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全过程。应当承认,随着大机器工业的到来,工业时代精细的分工相对于早期农业、手工业式的粗放经营,是一种历史性的进步。亚当?斯密以来的许多经济学家的各种经济理论与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都证明了精细分工在提高生产效率方面所体现出的巨大优势。然而,现代生产企业却又在时效性受到制约的另一面反映这种精细分工所存在的问题。在这种分工体系下,每一组织或职能部门只是完整流程的一部分,各组织部门被限定在从事专门业务活动的特定单元之中,各单元间的联系与沟通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其结果是各组织部门“只顾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表面上看这种分工在各业务单元中是合理而高效的,但事实上一个原本应为完整的业务流程却被若干个职能部门分割得支离破碎,高额的物流成本使得企业的生产与流通存在着巨大的浪费。这些问题的存在迫使人们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总体框架下,重新考虑新的物流模式的建设问题。 第三方物流为工业企业挖掘第三利润源泉 第三方物流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物流协作模式,使供应链的小批量库存变得更加经济,而且还能制造出比供方和需方采用自我物流服务系统运作更快捷、更廉价、更安全和更高服务水准的物流服务。对于一般生产企业而言,库存相关成本是企业全部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订货处理成本与库存保持费用构成,而这两种成本又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在传统的物流模式中,其矛盾难以调和:订货量越大,单位订货处理成本就越低,但库存保持费用越高;反之,每次订货批量越小,库存保持费用就越低,但单位订货处理成本越高。于是,企业需借助于数学方法求得经济订购量Q*。 在第三方物流服务有效发挥作用时,通过信息系统的信息流快速传递与信息共享,通过物流作业现代化使物流配送实现JIT,从而使企业可以实现按订单组织生产,实现按大规模定制组织生产,从而使得企业仓库储存量大幅度降低,而即使仓库中拥有为满足生产连续性而保留的最小库存量,也是按企业订单而组织的原材料采购,从而使不按订单采购的库存量降到零,实现理论上的零库存,进而使库存处理费用与保持费用达到理论上的零。这将促使微观经济学理论发生根本变革。 如上所述,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及电子商务的应用,最终的结果是:企业在降低物流成本中将实现根本性的突破,并带来微观经济学理论的变革,从而也将影响宏观经济理论发生变化。正因为如此,第三方物流蕴藏着极大的发展潜力,得到了全球诸多企业的普遍关注。 目前世界范围内第三方物流业务发展得十分迅猛,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物流管理与技术已日臻完善,实现了物流系统设计合理化、仓储管理自动化、运输高效化、装卸分拣机械化、包装标准化、加工配送一体化、信息管理网络化。 第三方物流将大幅降低社会物流运作成本 目前,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尚有很大差距。据有关调查资料统计,目前德国的物流成本已下降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0%左右,日本则下降到6.5%,而我国的物流成本却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20%以上(上述调查资料由于样本与统计口径的不一致,不便于简单比较,也存在较大的误差,仅作为参考比较分析)。而在我国企业的全部物流中,第三方物流所占比重又明显偏低。据中国仓储协会于2000年3~4月对全国范围内的供求状况进行的调查,生产企业原材料的物流中,第三方承担的比例仅为18%,而商业企业物流中第三方承担得更少,仅占总比例的5.9%。这种现象的存在,一方面,说明许多工商企业仍受“大而全、小而全”思想及纵向一体化模式的约束,从“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角度思考问题,宁愿自己设置仓储库房、运输车队、包装和加工车间从事物流活动,宁愿承担高额费用和各种风险,也不愿将业务转包给第三方;另一方面,说明第三方物流在我国还远不成熟,尚缺乏将物流管理单项功能进行集成化、专业化管理的经验,存在着信息不灵准、运输不快捷、仓储设备不完善、服务质量不过关等问题,还没有将制造商与购买方信息集合在一起并快速有效处理的能力。 此外,目前第三方物流无论依托的是下游的零售商业企业还是上游的生产企业,是成为众多零售店铺的配送、加工中心还是立足于生产企业的物流代理,都会面对许多复杂的问题,如合作伙伴为保守经营秘密,不愿将其有关生产及销售的资料、经营中的困难、未来的发展计划、预计生产或销售量等关键信息提供给物流代理方,使物流代理方难以设计出合理的方案。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从两方面着手:首先,第三方物流组织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应拓宽业务范围,充分运用电子商务技术,建成跨区域甚至跨国界的信息网、储运网,使商流、信息流、存货流、货币流的流向和流速符合国际标准,更符合客户的要求。这就要求第三方物流必须从合作伙伴生产经营中各环节的各种利益角度思考问题,以即时、准确、高效取信于协作对象,使之在物流时间、质量成本、服务等各种因素的对比中,得出有必要与第三方物流合作的结论。其次,生产企业必须转变观念,重新认识第三方物流存在的特殊意义。 “JIT”即“Just In Time”的缩写,即时(JIT)物流配送管理是当今世界物流管理的极为重要的理念。生产企业JIT的核心内容就体现在JIT采购、JIT送料、JIT制造和JIT配送几个方面。JIT管理的目的就在于实现零库存、零距离和零运营资本。而第三方物流恰恰能为企业的JIT管理创造条件,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可在更广阔的视角范围内了解各地市场趋势及销售状况,调整生产、经营计划,使自己与第三方物流的关系亲如同一企业,成为相互支持、相互信任、利润均沾的双赢共同体 第三方物流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经济增长点,又称经济增长极,是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量。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新的增长点,应该是处于成长期的新兴产业,本身具有强大的市场需求和合理的产出机制,对其他相关产业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通过对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将会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全局性影响。第三方物流产业无疑具有上述的特征,有望成为济增长点,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趋势。 进入80年代以来,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开始了一场对各种物流功能、要素进行整合的“物流革命”。首先,是企业内部物流资源整合和一体化,形成了以企业为核心的物流系统,物流管理也随之成为企业内一个独立的职能部门。之后,物流资源整合和一体化扩展到企业之间相互联系、分工协作的整个产业链条,形成了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物流系统,出现了为工商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从而现代物流以其加速周转、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系统集成功能,逐步从各经济部门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产业加速发展。 目前,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形成了由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高效的物流信息平台和比较发达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组成的社会化物流服务体系,以第三方物流服务为基础的现代物流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据专家统计,美国20年前物流支出占GDP的比重为,2000年降为,物流产业的规模已达到1万亿美元。日本在近20年内,物流产业每增长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就增加1%。在荷兰,鹿特丹港的直接雇员有13万人,间接雇员达到60万人,该港年产值占荷兰GDP的12%。美国联邦快递全球网络雇员有万人,与全球上百万顾客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日处理和配送货物能力达到330万件。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目前全球物流市场总额已达到万亿美元。这个巨大的物流市场不但为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和建设提供了物质前提和交易保障,而且通过充分实现商品的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使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得以充分实现,并推动着社会生产方式、流通方式以至于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说,处于成长与发展时期的以第三方物流服务为基础的现代产业,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和现代经济的“加速器”。 我国蕴藏着发展第三方物流产业的巨大潜力。我国的物流产业属于起步阶段,物流作业成本高、周转慢、库存大、效率低。业内专家估计我国物流成本占GDP比重在20%以上,有资料显示,在我国目前工业企业生产中,直接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不到10%,而物流费用占总成本的比重,从帐面看约为40%;2000年我国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年周转速度为次。而日本制造业的年均周转速度为15至18次,一些知名的跨国连锁企业,如沃尔玛、家乐福等已达到20—30次;据统计,到2000年底,我国库存商品沉淀的资金高达4万亿元,占当年GDP近50%。目前国际公认的库存商品与GDP的比例,发达国家一般不超过1%,发展中国家也不过5%;有专家估算,我国仅汽车空驶率就高达37%,一件商品从生产出来到消费者手中,要经过十几次的搬动、装卸,长时间的储存、保管,因此造成的全国物资损耗约在3000亿元以上。 要改变上述状况,必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有资料显示,美国、日本等国家使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比例已达30%以上。而在我国的工业企业中,把原材料物流交给第三方物流的占18%,把销售物流交给第三方的仅占16%。这些方面的明显差距,正是我国第三方物流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 我国目前已经具备了加速发展第三方物流产业的基本条件。我国物流需求量大,在向“经济大国”迈进的过程中,我国正在成为“物流大国”。在物流基础设施方面也发展很快,按照2000年的统计,我国铁路营业里程万公里,公路里程万公里,内河航道里程万公里,民航里程万公里,管道运输里程万公里;电信网络干线光缆超过30万公里;仅商业、粮食、物资、供销和外贸等流通领域的仓库面积就达3亿多平方米;我国自主开发研制的各种包装设备和搬运机械设备分别多达数百种,仅搬运机械设备制造业的年产值就达400亿至500亿元。这些基础设施的提升改造,整合集成,是发展第三方物流的重要基础和条件。在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方面,目前第三方物流的市场主体正在形成,据美智管理顾问公司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联合调查,2001年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00亿元人民币以上,并以每年25%的速度高速增长。 另一方面,我国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较快,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国际物流企业,如马士基、总统轮船、宅急送等;第二部分是由国内运输、仓储、物资流通及货代等传统企业转变形成的物流企业,如中远、中储、中外运等;第三部分是新兴的专业化物流企业等。 发展第三方物流产业,对其他相关产业和国民经济全局带动作用明显。第三方物流从纵向看,涉及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以及为以上各个环节提供装备和配套服务的诸多领域,其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从横向看,第三方物流服务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基础性产业,具有强大的经济渗透能力与带动效应。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将会带动新一轮物流基础设施、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投资;将会带动机械、电子、信息、通讯、互联网络等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将会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与变化;将会推动流通领域的现代化,提升消费服务水平,有利于扩大内需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如上所述,我国第三方物流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而且正处于有利时机,只要采取切实措施,消除障碍,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制定好促进第三方物流发展政策,第三方物流必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浅析企业酌资本结构与资金成本邢军资金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必备的物质条件,企业所需要的资金必须通过适当的渠道和运用相应的筹资方式来筹措。企业通过对资本结构和资金成本的分析研究,可以寻找最佳的资本结构,以最小的代价,最低的风险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一资本结构与资金成本的关系(一)资金成本是企业进行资本结构决策的依据从投资角度看,资本成本表示与投资机会成本和投资风险相适应的回报率;从筹资角度看,资本成本表示企业为取得资本必须支付的价格,是进行资本结构决策、选择追加筹资方案的基本依据。如果投资项目的投资报酬率低于资金成本时,进行该项投资风险比较大,可能导致企业亏损,因此,资金成本是项目投资的最低报酬率。(二)构造合理的资本,降低资金成本资本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资本结构决策中,合理地利用债务筹资,安排债务资本的比例对企业的筹资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一定限度内合理提高债务资金的比例,就可以降低综合资金成本和获取相应的财务杠杆利益。二资本结构的确定方法在筹资管理中.企业在综合考虑资金成本和筹资风险的前提下,力争选择最佳资本结构,实现最大的经济利益,创造更高的价值。最佳资本结构通常采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和无差别平衡点的息税前利润来分析确定。下面分别通过实例加以说明。采用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既可以分析初始筹资方案的资本结构,也可以分析追加筹资方案的资本结构。本文仅以初始筹资方案进行分析判别。表l某企业现有两个初创时期的筹资方案,有关资料如下表(单位:万元)筹资方案l筹资方案2筹资方式筹资额资金成本(%)筹资额资金成本(%)长期借款债券优先股普通股合计500500┗┻┻┻┻┛下面通过比较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高低,判别最佳资本结构。经计算方案l的加权平均成本=6%×80k,+7%×20%,+12%×12%+15%×600k,=%;方案2的加权平均成本=%×10%+8%×30%+12%×20%+15%×40%=%。由此可见,方案2的资本成本最低,为最佳筹资方案。该企业按此方案筹集资本,可以实现资本结构的最优化。采用计算无差别平衡点的息税前利润,实际是指在预期的息税前利润的基础上,来确定债权资金和权益资金在筹资方案中所占的比例关系,下面通过实例分析说明。某企业有两个筹资方案,甲方案预计发行股票40万股,筹集资金800万元,发行债券200万元,债券年利率10%;乙方案预计发行股票20万股,筹集资金400万元,发行债券600万元,债券年利率12%;该企业适用所得税税率为33%,如果企业预期息税前利润为200万元,那么,哪个方案对企业更为有利呢?甲方案的每股盈余=(息税前利润一200×10%·)×(1—33%)÷40;乙方案的每股盈余=(息税前利润一600×120h,)×(1—330k,)÷20;二者相等时的每股盈余,就是无差别平衡点的息税前利润。经计算,无差别平衡点的息税前利润为124万元.小于预期的息税前利润200万元,这是,债权资本越大。企业的每股盈余就越高,因此,该企业应选择乙方案进行筹资更为有利,每股盈余比甲方案多万元。三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在确定最佳资本结构时,除了资金成本因素外,还要从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综合考虑有关因素的影响。(一)企业内部影响最佳资本结构的因素l债务资金的风险及其相关成本运用债务筹资,企业可以获得一定的财务杠杆利益,但同时也承受了相应的财务风险。债权资金的成本主要包括破产成本和代理成本.由于破产成本和代理成本的存在,企业不能在资本结构中无限度地进行举债经营。2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的盈利能力往往是负债规模和偿债能力的保证与标志.盈利能力高的企业可以适当增加资本结构中的负债比例。3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负债筹资要用现金支付利息和本金。企业负债额越大,期限越短,现金的支付量就越大。当现金流出量超过现金流入量时,就会产生支付困难。(二)企业外部影响最佳资本结构的因素l行业因素不同的行业,由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内容不同,其资金结构相应也会有所差别。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2所得税税率的高低税收实际上是对负债筹资的安排产生一种刺激作用。当所得税税率高时,企业可以适当提高资本结构中的负债比例。此外,贷款人对企业信用等级的认可程度,也直接影响着企业获取债权资金的额度。企业在安排筹资方案时,要注意并非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就是最佳的资本结构,债务筹资是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但其风险较大。这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者在资本结构决策中,不仅要考虑资本结构的综合资金成本,而且要充分认识到企业内外部因素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审时度势,认真分析,通过不断优化资本结构,使其趋于合理,寻求最佳的资本结构。·88·

企业运营资金研究论文提纲

自己写,分析分析两者的关系、区别和价值

物流理论是经济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在实践中存在着巨大的尚待挖掘的潜能。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每一企业都面临着缩短交货期、控制库存、降低成本和改进服务的压力,第三方物流以其独立化、专业化的特征改变了传统的物流模式,并为企业加强JIT管理、提高竞争力创造了条件。这种新的物流模式在经济学上也有其重要意义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已将有效的物流管理视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的战略手段。第三方物流具有问世时间短、独立性强、专业化突出等特点,在实践中显示出广阔的发展空间。现代企业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趋势要求社会化的大物流与之相适应,同时为社会化的大物流创造条件。社会化的大物流已拓展到包装、配货、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多项增值服务,从而涉及到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全过程。应当承认,随着大机器工业的到来,工业时代精细的分工相对于早期农业、手工业式的粗放经营,是一种历史性的进步。亚当?斯密以来的许多经济学家的各种经济理论与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都证明了精细分工在提高生产效率方面所体现出的巨大优势。然而,现代生产企业却又在时效性受到制约的另一面反映这种精细分工所存在的问题。在这种分工体系下,每一组织或职能部门只是完整流程的一部分,各组织部门被限定在从事专门业务活动的特定单元之中,各单元间的联系与沟通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其结果是各组织部门“只顾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表面上看这种分工在各业务单元中是合理而高效的,但事实上一个原本应为完整的业务流程却被若干个职能部门分割得支离破碎,高额的物流成本使得企业的生产与流通存在着巨大的浪费。这些问题的存在迫使人们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总体框架下,重新考虑新的物流模式的建设问题。 第三方物流为工业企业挖掘第三利润源泉 第三方物流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物流协作模式,使供应链的小批量库存变得更加经济,而且还能制造出比供方和需方采用自我物流服务系统运作更快捷、更廉价、更安全和更高服务水准的物流服务。对于一般生产企业而言,库存相关成本是企业全部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订货处理成本与库存保持费用构成,而这两种成本又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在传统的物流模式中,其矛盾难以调和:订货量越大,单位订货处理成本就越低,但库存保持费用越高;反之,每次订货批量越小,库存保持费用就越低,但单位订货处理成本越高。于是,企业需借助于数学方法求得经济订购量Q*。 在第三方物流服务有效发挥作用时,通过信息系统的信息流快速传递与信息共享,通过物流作业现代化使物流配送实现JIT,从而使企业可以实现按订单组织生产,实现按大规模定制组织生产,从而使得企业仓库储存量大幅度降低,而即使仓库中拥有为满足生产连续性而保留的最小库存量,也是按企业订单而组织的原材料采购,从而使不按订单采购的库存量降到零,实现理论上的零库存,进而使库存处理费用与保持费用达到理论上的零。这将促使微观经济学理论发生根本变革。 如上所述,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及电子商务的应用,最终的结果是:企业在降低物流成本中将实现根本性的突破,并带来微观经济学理论的变革,从而也将影响宏观经济理论发生变化。正因为如此,第三方物流蕴藏着极大的发展潜力,得到了全球诸多企业的普遍关注。 目前世界范围内第三方物流业务发展得十分迅猛,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物流管理与技术已日臻完善,实现了物流系统设计合理化、仓储管理自动化、运输高效化、装卸分拣机械化、包装标准化、加工配送一体化、信息管理网络化。 第三方物流将大幅降低社会物流运作成本 目前,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尚有很大差距。据有关调查资料统计,目前德国的物流成本已下降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0%左右,日本则下降到6.5%,而我国的物流成本却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20%以上(上述调查资料由于样本与统计口径的不一致,不便于简单比较,也存在较大的误差,仅作为参考比较分析)。而在我国企业的全部物流中,第三方物流所占比重又明显偏低。据中国仓储协会于2000年3~4月对全国范围内的供求状况进行的调查,生产企业原材料的物流中,第三方承担的比例仅为18%,而商业企业物流中第三方承担得更少,仅占总比例的5.9%。这种现象的存在,一方面,说明许多工商企业仍受“大而全、小而全”思想及纵向一体化模式的约束,从“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角度思考问题,宁愿自己设置仓储库房、运输车队、包装和加工车间从事物流活动,宁愿承担高额费用和各种风险,也不愿将业务转包给第三方;另一方面,说明第三方物流在我国还远不成熟,尚缺乏将物流管理单项功能进行集成化、专业化管理的经验,存在着信息不灵准、运输不快捷、仓储设备不完善、服务质量不过关等问题,还没有将制造商与购买方信息集合在一起并快速有效处理的能力。 此外,目前第三方物流无论依托的是下游的零售商业企业还是上游的生产企业,是成为众多零售店铺的配送、加工中心还是立足于生产企业的物流代理,都会面对许多复杂的问题,如合作伙伴为保守经营秘密,不愿将其有关生产及销售的资料、经营中的困难、未来的发展计划、预计生产或销售量等关键信息提供给物流代理方,使物流代理方难以设计出合理的方案。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从两方面着手:首先,第三方物流组织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应拓宽业务范围,充分运用电子商务技术,建成跨区域甚至跨国界的信息网、储运网,使商流、信息流、存货流、货币流的流向和流速符合国际标准,更符合客户的要求。这就要求第三方物流必须从合作伙伴生产经营中各环节的各种利益角度思考问题,以即时、准确、高效取信于协作对象,使之在物流时间、质量成本、服务等各种因素的对比中,得出有必要与第三方物流合作的结论。其次,生产企业必须转变观念,重新认识第三方物流存在的特殊意义。 “JIT”即“Just In Time”的缩写,即时(JIT)物流配送管理是当今世界物流管理的极为重要的理念。生产企业JIT的核心内容就体现在JIT采购、JIT送料、JIT制造和JIT配送几个方面。JIT管理的目的就在于实现零库存、零距离和零运营资本。而第三方物流恰恰能为企业的JIT管理创造条件,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可在更广阔的视角范围内了解各地市场趋势及销售状况,调整生产、经营计划,使自己与第三方物流的关系亲如同一企业,成为相互支持、相互信任、利润均沾的双赢共同体 第三方物流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经济增长点,又称经济增长极,是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量。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新的增长点,应该是处于成长期的新兴产业,本身具有强大的市场需求和合理的产出机制,对其他相关产业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通过对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将会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全局性影响。第三方物流产业无疑具有上述的特征,有望成为济增长点,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趋势。 进入80年代以来,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开始了一场对各种物流功能、要素进行整合的“物流革命”。首先,是企业内部物流资源整合和一体化,形成了以企业为核心的物流系统,物流管理也随之成为企业内一个独立的职能部门。之后,物流资源整合和一体化扩展到企业之间相互联系、分工协作的整个产业链条,形成了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物流系统,出现了为工商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从而现代物流以其加速周转、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系统集成功能,逐步从各经济部门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产业加速发展。 目前,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形成了由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高效的物流信息平台和比较发达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组成的社会化物流服务体系,以第三方物流服务为基础的现代物流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据专家统计,美国20年前物流支出占GDP的比重为,2000年降为,物流产业的规模已达到1万亿美元。日本在近20年内,物流产业每增长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就增加1%。在荷兰,鹿特丹港的直接雇员有13万人,间接雇员达到60万人,该港年产值占荷兰GDP的12%。美国联邦快递全球网络雇员有万人,与全球上百万顾客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日处理和配送货物能力达到330万件。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目前全球物流市场总额已达到万亿美元。这个巨大的物流市场不但为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和建设提供了物质前提和交易保障,而且通过充分实现商品的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使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得以充分实现,并推动着社会生产方式、流通方式以至于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说,处于成长与发展时期的以第三方物流服务为基础的现代产业,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和现代经济的“加速器”。 我国蕴藏着发展第三方物流产业的巨大潜力。我国的物流产业属于起步阶段,物流作业成本高、周转慢、库存大、效率低。业内专家估计我国物流成本占GDP比重在20%以上,有资料显示,在我国目前工业企业生产中,直接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不到10%,而物流费用占总成本的比重,从帐面看约为40%;2000年我国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年周转速度为次。而日本制造业的年均周转速度为15至18次,一些知名的跨国连锁企业,如沃尔玛、家乐福等已达到20—30次;据统计,到2000年底,我国库存商品沉淀的资金高达4万亿元,占当年GDP近50%。目前国际公认的库存商品与GDP的比例,发达国家一般不超过1%,发展中国家也不过5%;有专家估算,我国仅汽车空驶率就高达37%,一件商品从生产出来到消费者手中,要经过十几次的搬动、装卸,长时间的储存、保管,因此造成的全国物资损耗约在3000亿元以上。 要改变上述状况,必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有资料显示,美国、日本等国家使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比例已达30%以上。而在我国的工业企业中,把原材料物流交给第三方物流的占18%,把销售物流交给第三方的仅占16%。这些方面的明显差距,正是我国第三方物流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 我国目前已经具备了加速发展第三方物流产业的基本条件。我国物流需求量大,在向“经济大国”迈进的过程中,我国正在成为“物流大国”。在物流基础设施方面也发展很快,按照2000年的统计,我国铁路营业里程万公里,公路里程万公里,内河航道里程万公里,民航里程万公里,管道运输里程万公里;电信网络干线光缆超过30万公里;仅商业、粮食、物资、供销和外贸等流通领域的仓库面积就达3亿多平方米;我国自主开发研制的各种包装设备和搬运机械设备分别多达数百种,仅搬运机械设备制造业的年产值就达400亿至500亿元。这些基础设施的提升改造,整合集成,是发展第三方物流的重要基础和条件。在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方面,目前第三方物流的市场主体正在形成,据美智管理顾问公司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联合调查,2001年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00亿元人民币以上,并以每年25%的速度高速增长。 另一方面,我国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较快,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国际物流企业,如马士基、总统轮船、宅急送等;第二部分是由国内运输、仓储、物资流通及货代等传统企业转变形成的物流企业,如中远、中储、中外运等;第三部分是新兴的专业化物流企业等。 发展第三方物流产业,对其他相关产业和国民经济全局带动作用明显。第三方物流从纵向看,涉及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以及为以上各个环节提供装备和配套服务的诸多领域,其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从横向看,第三方物流服务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基础性产业,具有强大的经济渗透能力与带动效应。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将会带动新一轮物流基础设施、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投资;将会带动机械、电子、信息、通讯、互联网络等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将会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与变化;将会推动流通领域的现代化,提升消费服务水平,有利于扩大内需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如上所述,我国第三方物流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而且正处于有利时机,只要采取切实措施,消除障碍,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制定好促进第三方物流发展政策,第三方物流必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商业企业资金短缺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商业企业财务;资金管理;资金短缺 [摘 要]商业企业资金短缺,既有企业内部原因,也与市场的季节性变化、经济的波动导致消费能力的变化、通货膨胀及同一地区竞争对手的强弱等有关系。要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商业企业必须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和资产结构,实行财务集中管理。 目前,资金短缺是商业企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试图对商业企业资金短缺的原因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商业企业资金短缺的原因 企业在经营中出现资金短缺的原因多种多样。商业企业处于流通的中间环节,积压了大量的资金,经营中承担着很大的风险。从内部因素看,商业企业资金短缺的原因,一是企业原始资金投入不足,主要靠贷款维持,再加上企业快速扩张,抽出过多的流动资金用于扩张而发生资金流转困难,例如更新设备、增加新的连锁店等。二是经营中由于管理不到位,造成某个环节资金周转受阻,例如大量存货积压、外欠货款增加等。三是企业经营发生亏损。当企业发生亏损尤其是亏损额大于企业的折旧提取额时,直接结果是企业的流动资金逐渐减少,引起资金短缺。此外存货的变质、财产的毁损、坏账损失等都会引起企业资金短缺。 除了企业自身的原因外,商业企业的资金短缺还与市场的季节性变化、经济的波动导致消费能力的变化、通货膨胀及同一地区竞争对手的强弱等有一定的关系。一是资本不足及盲目投资造成资金紧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商业逐步由单一的百货业向购物中心、超市、便利店等多业态发展,它们分别以其独特的优势吸引着各自的消费群体。在由旧的经营方式向新方式转变时,许多企业由于没有充足的资金来源或者投资额过大,造成固定投入不足,没有达到预期的经营目的。即使固定投入充足,但由于挤占了大量流动资金,造成周转困难,效益下降。二是经营不善造成企业资金紧张。第一,库存商品粗放管理。商业企业的经营过程是购进商品、销售商品、实现货币积累,商品是商业企业正常经营后占用资金最大的一项资产,对于企业经营目的的实现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现阶段我国企业面临两个问题。首先是不能及时、准确、科学预测进货量。如果一次进货量大,极易引起库存积压,一方面占用大量的资金,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成本,另一方面增加了存货的管理成本,同时其毁损的可能性也加大,承担着很大的跌价风险。其次是难以详细掌握库存商品情况,影响商品的定价决策。由于商品日渐增多,一个大型的商业企业品种多达数万种。如此庞大的数据靠手工管理,日常的核算只能估算,这就增加了用工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而且因无法掌握详细的库存量和存储期,很难及时进行商品价格调整,致使有的商品仍处在销售的成熟期却做了削价处理,而有的商品却早已超出保本期,仍在库存积压。第二,赊销政策不当。合理运用赊销政策有助于稳定销售渠道,开拓市场。但由于赊销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销售,它会直接产生应收账款,对赊销控制不当和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不严,都会影响企业流动资金的正常周转。应收账款增加不仅占用了大量资金,导致流通中资金沉淀,降低了资金周转速度,而且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坏账,导致资金彻底损失。第三,费用无预算或预算执行不力。当前商业企业普遍存在着无预算或预算执行不严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进货费用无预算。科学的进货不仅要对商品的价格进行比较,更应该对进货费用严格控制。二是日常经费支出无预算。目前多数商业企业的费用管理如日常维修费、对外采购费等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采购由于缺乏控制出现舍近求远、质次价高等现象。三是重大支出无预算。目前一些重大支出项目由于事前缺乏科学预测安排,事中缺乏严格控制,事后没有严密评价审计,造成项目资金浪费,中途追加投资,事后没有明确责任等现象。四是由于管理体制不当造成资金紧张。目前多数商业企业由于管理体制的限制,实行二级核算,无法严格执行预算。核算单位之间资金不能互通有无,造成旱涝不均。 二、解决商业企业资金短缺问题的对策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通过周而复始的运转给企业带来货币的增值。企业一旦出现贫血必须及时加以解决。解决企业资金短缺的办法可以归纳为两种,一是从外部筹资。从外部筹资要根据企业的自身条件选择不同的方式,主要有发行新股、发行债券等。二是从内部寻找所需要的资金,如加快存货的周转、加速收回应收账款、合理利用信用资金等。要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企业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优化资本结构和资产结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长期资金筹集来源的构成和比例关系,通常企业资本结构是由长期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构成。合理的资本结构就是每股盈余最大的负债与权益结构。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思路有二,其一是在保持现有资本结构不变的条件下,尽可能提高企业的息税前利润,也就是通过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其二是在保持企业息税前利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调整资本结构来实现结构优化。资产结构是指企业进行投资中各种资产的构成比例,主要是指固定资产投资和证券投资及流动资金投放的比例。资产结构管理的重点是确定一个既能维持企业正常进货周转等经营活动又能在减少或不增加风险的前提下给企业带来更多利润的流动资金水平。发展新店前不仅要考虑前期固定投入,也应该关注流动资金的充足性。 借助网络手段,实行财务集中管理。对于商业企业来说,财务集中管理主要包括统一开户、统一结算、统一购进、统一核算。首先要建立合理的财会体制,在总公司设立结算中心、核算中心和稽核中心。结算中心主要负责企业内部往来资金的划拨和采购资金的偿付,核算中心主要对经济事项进行记录和处理,稽核中心主要负责资金运用和账簿记录的稽核工作。通过这三个部门的有效配合实现资金的良性运作。统一开户是指在同城的相关企业都要在公司结算中心开设内部账户,各款项均存入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结算中心对每项收支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有效监督,同时按照银行的管理办法,制定保证支付、存款付息、借款收息、透支罚款等制度。这样既解决了个别部门资金闲置的问题,又解决了一些部门资金短缺的问题。在进货环节上设立配货中心,各项进货均由配送中心和公司货品部进行采购,由于采购批量大,在质量上容易把关,容易降低成本,而且还可以在不同门店进行调货,防止库存积压和脱销的出现,提高了资金周转效率。对于非法人机构,一律在公司统一核算,这样可以大大降低人力成本和核算成本;对于法人机构,可实行分散记账、集中稽核的方式,即由公司委派的会计人员在远程进行会计处理,稽核人员通过网络进行查账,这样既大大降低了成本耗费,又便于及时掌握信息及对整体资金进行安排。实行财务集中管理可以实现公司资金的统一调度和安排,提高资金的运用能力。 加强日常管理。一要加强预算管理。预算调控包括预算协调、预算调整、预算监控、预算仲裁。二要加强库存管理。主要是加强对订货点的控制。三要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应收账款的管理主要包括赊销授权、赊销收益测算、客户资信调查、货款回收、处理坏账等内容。四要合理利用信用资金。商业信用的具体形式有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其中应付账款的比例最大。应付账款管理应侧重于衡量应付账款的成本,注意合理安排资金偿付,在结算时注意增值税发票的管理。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融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 (二)投资能力较弱,且缺乏科学性 (三)财务控制薄弱 (四)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 (五) 难于规避财务负债的陷阱。 (六) 财务危机的陷阱突现 三、解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投资要面向市场,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正确进行投资决策,努力降低投资风险。 1、应以对内投资方式为主。2、分散资金投向,降低投资风险。3、规范项目投资程序。(二)企业要苦练内功,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财务控制 1、提高认识,把强化资金管理作为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贯彻落实到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2、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的效果。3、加强财产控制。4、加强对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5、 保持财务资料完整。 (三) 优化财务结构,平衡高成长和稳健发展。 企业财务结构管理的重点是对资本、负债、资产和投资等进行结构性调整,使其保持合理的比例:一是优化资本结构。二是优化负债结构。三是优化资产结构。四是优化投资结构。(四)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企业全员的管理素质

营运资金管理论文大纲格式模板

营运资金管理任务书主要内容:1、营运资金的概念及特点。2、营运资金的概念:营运资金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占用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营运资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营运资金是指一个企业流动资产的总额。狭义的营运资金是指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余额。这里指的是狭义的营运资金概念。营运资金的管理既包括流动资产的管理,也包括流动负债的管理。

范文很多的,推荐一些比较好的范文写作网站,希望对你有帮助,这些精选的范文网站,里面有大量的范文,也有各种文章写作方法,注意事项,应该有适合你的,自己动手找一下,可不要照搬啊,参考一下,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那才是自己的。 如果你不是校园网的话,请在下面的网站找: 百万范文网: 分类很细 栏目很多 引文数据库: 社科类论文: 经济类论文: 论文之家: 范文网: 如果你是校园网,那就恭喜你了,期刊网里面很多资料: 中国知网: 龙源数据库: 万方数据库: 优秀论文杂志 论文资料网 法律图书馆 法学论文资料库 中国总经理网论文集 职业经理人论坛 财经学位论文下载中心 公开发表论文_深圳证券交易所 中国路桥资讯网论文资料中心 论文商务中心 法律帝国: 学术论文 论文统计 北京大学学位论文样本收藏 学位论文 (清华大学) 新浪论文网分类: 大学生论文库

零负营运资金管理思想 摘要]财务管理的基本问题是如何维持企业的生存,以及 保证企业的发展。针对这个基本问题,人们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 一种是正营运资金管理方案,一种是零负营运资金管理方案。这 两种方案各有利弊,本文对两种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重点分析 后一种方案。 [关键词]营运资金 零存货 零负营运资金管理 企业的营运资金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本文所指的营运 资金是狭义的营运资金,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营运 资金的管理对企业有重要意义。流动资产具有很强的变现能力, 可以供企业随时利用;流动负债是企业的到期债务,能否按时 偿还到期债务,直接威胁着企业的生存与否。因此,财务管理 人员应密切关注营运资金的变化。本文将分析、比较传统的正 营运资金管理思想与现代的零负营运资金管理思想,并发表一些 个人的看法。 一、传统的正营运资金管理思想 1.财务管理的总目标及其矛盾 财务管理的总目标与企业经营的总目标相一致,无外乎生存 与发展。从财务的角度讲,维持企业的生存意味着必须有能力偿 还到期债务。为此,企业必须持有一定数量的流动资产以偿还流 动负债。经典的财务管理中有多种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短期偿债能 力。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是常用的指标。通常认为 这个比率维持在2左右是较为稳妥的。企业的盈利能力决定着企 业的发展。一个企业如果仅能维持其原有规模,而不能扩大再生 产,那么这个企业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也就是说,企业一 定要拥有一定的盈利能力。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讲,企业的生存虽然是发展的前提,但维 持生存与谋求发展之间存在着固有的矛盾。这个矛盾的核心在于 资产的流动性与其盈利性成反比变化。所谓资产的流动性是指它 的变现能力,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强,其流动性就越高。所谓资产 的盈利性是指它带来未来经济效益的能力,资产能带来的未来经 济利益越多,其盈利性就越强。对于一项资产来说,变现能力强 意味着该项资产随时准备变现从而用来履行其支付手段的功能。 也就是说,资产的所有者必须将其持有在手中,而不能把它投入 生产。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如果某人手中所有一定数额的现金,同 时负有一定数量的债务随时都要偿还,那么他就不能把现金花出 去,而只能拿在手中准备偿还债务。如果资产仅仅是持有而不能 投入生产的话,它就不可能带来任何的经济利益。就象把现金放 在口袋里既不存入银行也不进行投资,那么现金的数量就不会产 生任何变化,也就谈不上盈利了。所以说,资产的流动性越强,它 的盈利性就越差。维持企业生存需要保持资产的流动性,谋求企 业的发展需要保持资产的盈利性,资产的流动性与其盈利性之间 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说企业财务管理的两大目标之间是存 在着固有矛盾的。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成为财务管理的核心任务。 2.正营运资金管理思想及其局限性 为了协调企业生存与发展间的矛盾,传统的营运资金管理思 想认为应将营运资金维持在零以上,这就是所谓的正营运资金管 理思想。正营运资金管理思想的理论是这样的:将营运资金维持在正数,可以保证偿还到期债务,维持企业的生存;同时流动资 产又不能保留过多,以保持一定的盈利能力,进而谋求企业的发 展。前文提及的流动比率为2就是这种思想的集中表现。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比值为2说明流动资 产是流动负债的2倍。这样用流动资产来抵偿流动负债是足够了。 为了满足偿还债务的需要只要流动比率为1就可以了,为什么是 2呢?其主要原因在于流动资产中包括存货,存货通常是流动资 产总额的二分之一,而存货的变现能力比较差,不能用来偿还流 动负债,所以流动比率应该是2而不是1。另外,流动比率为2的 原因还在于,保持一定的流动资产可以随时变现用来购买生产资 料,有利于把握商机。通常认为,流动比率大于2也是不好的。大 于2说明流动资产保留过多,这对于维持企业的生存当然是有利 的。但是流动资产的盈利性较差,流动资产保留过多,企业的利 润就会相应减少,这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流动比率保持在2, 既能维持企业的生存,又能兼顾企业的发展。 表面上看,正营运资金管理思想较好地解决了企业生存与发 展的矛盾。然而,随着现代管理理论和计算技术的发展,正营运 资金管理思想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出来。 首先,正营运资金管理思想将资产和负债看作静态的,而实 际上,无论资产还是负债都在随着时间而不断的变化。企业的资 产负债表是一张静态报表,根据资产负债表计算的各种比率也是 静态指标。但企业的经济活动不是静态的,所谓的生存与发展是 在运动中的生存和发展。这也正是正营运资金管理思想最根本的 错误。 其次,正营运资金管理思想认为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偿债能力 之间存在着固有的矛盾,只能调和不能解决。这是只看到了矛盾 的对立性而没有看到矛盾同一性的片面观点。这根源于静态的资 产负债观念。事实上,企业的偿债能力是由盈利能力作保证的。 盈利的企业可以产生利润,利润使资产增加。持续的盈利使资产 能够不断地增加,这样偿还债务才能有保证。亏损的企业尽管拥 有大量的流动资产,但是亏损使资产减少,持续的亏损更是使企 业的资产不断地减少。这样的企业只能偿还一时的债务,长远来 讲,亏损的企业不可能长期保有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总有一天, 它将因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而破产。 再次,传统理论认为企业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存货,而存货 的变现能力较差,所以流动比率应保持在2左右,企业才能保证 偿债能力。现代的零存货管理方法使我们认识到企业可以没有或 者仅保留极少的存货,也就是说,流动比率可以远小于2而接近 于1,从而使营运资金接近于零。 二、零负营运资金管理思想 鉴于正营运资金管理思想的局限性,近年来产生了零负营运 资金管理思想。这种思想认为,企业的营运资金可以为零,甚至 也可以为负数。也就是说,企业的流动资产总额可以小于流动负 债总额。于是,企业可以仅保有极少的盈利性较差的流动资产,而 把资金更多地投放在盈利性较强的固定资产上。显而易见,企业 的盈利能力提高了,但是风险也同时增大了。所以说零负营运资 金管理思想更强调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一种风险管理思想。或者 可以说,零负营运资金管理思想是一种比较极端的财务管理思想。 那么,是不是这种新的管理思想就无视企业的偿债能力呢? 答案是否定的。 第一,流动负债总额并不等于到期债务总额,并不是所有的 流动负债都要同时偿还。因此,财务人员可以通过有效的资金调 度合理安排债务偿还计划。具体说来,财务人员首先应着力研究 每笔流动负债的性质,数额以及偿还时间。接下来,财务人员应 根据销售预测、生产预测等制定资金计划。最后,财务人员应根 据以上两步分析的结果,充分利用商业信用、银行信用等融资手 段,细心制定偿债计划。在这个过程中,销售预测的准确程度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销售预测的结果显著偏于乐观的话,那 么企业的生存就会面临较大的风险。因此,企业在做销售预测时 应尽量保持谨慎。 第二,如前文所述,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其偿债能力的根本保 证。零负营运资金管理思想强调资产的盈利能力,从一个侧面讲 也是在强调企业的偿债能力。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怎样取得 债权人的信任。企业实行零负营运资金管理,在报表上体现出来 的流动比率小于1。这样容易使债权人对企业的偿债能力产生怀 疑。毕竟企业不能强求阅读报表的人也掌握零负营运资金管理思 想。从实践的角度讲,可以在报表附注中联系盈利能力指标对本 企业的偿债能力做出解释。 第三,零存货管理对零负营运资金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从传 统意义上讲,存货在流动资产中通常占有一半的比例。这也是正 营运资金管理思想的一个理论支撑点。因此,若要提高资产盈利 性,将营运资金维持在负数,就必须加速存货周转,充分利用销 售预测,以销定产,保持所谓的“零”库存(实际上是略大于零 的库存)。 第四,零负营运资金管理思想与正营运资金管理思想并不是 完全不相容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无论是正营运资金 管理思想还是零负营运资金管理思想都为解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之间的矛盾提供了解决方案。正营运资金管理思想是比较传统的 财务管理思想,它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时间。长时间内人们能够 认同正营运资金管理思想,说明这种思想有它的合理之处。对于 大多数传统企业来说,仍然应该采用正营运资金管理思想来进行 财务管理。并非有了新的零负营运资金管理思想,原有的正营运 资金管理思想就过时了。无论是现在的企业还是原来的企业,面 临的两大课题仍然是生存与发展,核心矛盾仍然是资产的流动性 与其盈利性之间的固有矛盾。正营运资金管理思想所提供的解决 方案是比较稳健的。 三、零负营运资金管理思想的可行性 显然,零负营运资金管理是一种风险型管理思想。因此,并 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可以使用这种管理方法。笔者认为具备以下特 征的企业适合使用零负营运资金管理: 1.企业管理水平较高,财务人员素质较好,可以准确预测盈 利情况,合理安排偿债计划。 2.企业经营风险较小,企业的盈利较稳定。 3.企业信用程度较高。一方面企业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凭借良 好的信用来筹措资金;另一方面,阅读报表的债权人(包括潜在 的债权人)对流动比率的要求会降低。 4.企业具有较好的成本控制能力,可以实现零存货。 四、结论 财务管理的两大目标(生存与发展)之间存在着矛盾,正营 运资金管理思想与零负营运资金管理思想分别对该矛盾的解决提 出各自的方案。某些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可以选择零负营运资金 管理思想,最大程度的负债经营,以谋求最大的资金利用率。但 是,无论怎样控制,零负营运资金管理还是具有很大的风险。因 此,企业在选用这种资金管理策略时,还是应该慎重考虑。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