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周易预测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周易预测研究论文

周易渊远流长,精深而博杂,然其总论莫过于孔子作的传《十翼》。现代也有白话文的,总之见仁见智。

这里有篇关于周易管理的思想颇合现代意义,你可以借鉴下稍稍变通一下可以以《周易的社会治理思想》为题。希望对你有帮助!论《周易》中的管理哲学思想前言:《周易》虽然是远古的著作,但后来经过周文王、孔子的修订,使它从一本占卜书成为了哲学书。到今天,《周易》的思想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人思想的一部分,很多日常用语都是从《周易》而来,这些思想影响了我们每个中国人,而我们平常没有察觉,也就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做为“百姓”不知道是可以理解的,但作为高层管理人员,就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管理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因为他们的基础都是对人性的了解,对于现代的管理者尤其重要。怎么样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把“变易”的、“不易”的事情,变成“简易”的事情呢?这是我们研究的主要问题,也是管理者的职责。因此本人站在管理的角度来看《周易》,希望能给管理者一些新的角度和启示。 一、变易协调——《周易》的管理方法论 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周易》十分重视管理方法,而其管理方法概而言之主要有二类,一是变易,二是协调。正是通过变易和协调来实现管理,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的。 (一)变易 “易”就是变化,孔颖达说:“夫‘易’者,变化之总名”,“谓之为《易》,取变化之义”(《周易正义•序》),《易传》也讲“生生之谓易”(《系辞》),认为易就是变化、变易。变易亦即变化、变通、改革之意。这成为其管理的主要方法。为什么要变易、变通、改革呢?首先,在社会发展中要成就盛德大业就不能墨守成规,或者永远处在一种停滞不前的“稳定”水平上,只有变易、改革,才是社会发展的出路,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前进,即“通变之谓事”,因此说变易、变通、改革是事业成功、社会进步的基础。其次,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只有通过变化、改革才能通畅,只有通畅了才能使社会得到进步与发展,并使社会统治得以长久地存在下去,所以《周易》主张对于过时的方针、政策、制度要进行改革,指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传•系辞》” (二)协调 无论哪种管理,都是对人财物的管理,实际上,管理就是协调好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这其中尤其是要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是现代管理学的要旨,也是《周易》所推崇的管理方法。《周易》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要求协调好人们之间的关系,防止各种矛盾激化,从而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所以它反对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出现“太过”和“失中”两种情况。并指出太过则反,即物极必反,人就会走向反面。而失中则致于凶,会使自己(指统治阶级)处于凶险的境地,故而它提出协调的中和、平衡思想,认为“保合太和乃利贞”(《易传•彖》),这同孔子的和为贵以及《中庸》的致中和思想极其相似。它的协调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中正 《周易》认为中正是管理中追求的较为理想的协调结果。它指出“刚柔分而刚得中”,“说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易传•彖》),认为中正可以观天下得吉利,有利于上下级关系的协调。从《易传》对经文的解释看,经文中六十四卦每一卦的二爻、五爻为得其中。因为二爻、五爻分居下、上卦之中,而传统的理解认为得其中则为吉,即使不得位的阴爻阳爻也可因其得中而吉。如《易传•彖•节卦》“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刚指上坎为阳卦,柔指下兑为阴卦,刚得中指九二、九五分居下,上卦之中。王弼注云;“坎阳而兑阴也,阳上而阴下,刚柔分也;刚柔分而不乱,刚得中为制主,节之义也。”故“节,亨”。 2.当位 《周易》之爻有当位不当位之说。一般说来,当位则吉,不当位则凶。实际上位是指每个人所处的地位或代表的身份。当位指地位的恰当,说到底,当位是统治阶级强调尊卑关系,让百姓民众安于现状的一种理论,因为它把阳、阴、君子、小人的关系及君臣、父子间的主从关系看作是自然赋予的一种不可移易的本性。《易传》指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因此可见,《易传》的作者把人们之间的那种尊卑、主从、依附、上下的关系当作是当位的东西。这些当位的东西不能随意变化,若变化则为不当位,就要受到惩罚。所以,《周易》把当位看作是协调的另一重要内容。 3.相应 协调也指上下相应,对立统一。因为对立本身也是一种协调,并且是事物发展变化不可缺少的协调;统一相应也是协调。所以《周易》除追求中正、当位外还强调相应与对立统一。从《易经》六十四卦看,乾坤二卦是父母卦,其它六十二卦皆由此而生,这些卦中有许多是对立统一的,如泰否、损益、既济未济等都是完全对立的卦象。这成了六十四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周易》强调对立更重视相应、相交、和谐、统一,如《易传》讲“泰:小往大来。吉,亨”,指的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彖》’,把上下相交当成事物亨通的条件。并对否卦的上‘下不交而带来的“小人道长,君子道消”的后果深感不安。所以它反对上下不应上下不交,要求上下相亲,指出“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易传•文言》)。在它看来上下相亲即是相应,相应则社会上下团结一致,从而“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易传•系辞》)。 总之,《周易》是要通过变易、协调等管理方法以实现盛德大业的管理目标,从而为社会的良性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民为邦本——《周易》的管理主体论 现代管理学在把人、财、物当成管理对象的同时,也把人当成管理的主体。《周易》在这个问题上更看重人是管理的主体,把人看成是社会稳定、发展,使社会得以良性运行的根本之所在。它的主体论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民为邦本,重视圣人的作用。《周易》认为易有三道即天道、地道、人道。三道又称为三才。其中,天道、地道只有通过人道才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它认为圣人是人类的杰出代表,正是“圣人设卦,观象系辞”才“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易传•系辞》),而设卦观象系辞主要是“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同上),从而“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气”以便达到“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同上),通过圣人而通天、地之道,察百姓之情,即“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为民用”(同上),把天地、自然界中规律性的东西总结给天下百姓,让老百姓运用它。像包羲氏“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神农氏“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黄、尧、舜则“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又“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同上)。正是圣人能通天地之道并效法“天地变化”而治理百姓,“穷理致性以至于明”,从而使人能利用自然开发自然以发展社会。除此外,圣人还通晓人道,能“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易传•彖》),能“通天下之志”而“民从之”(同上),从而,“知进退之道,而不失其正”(《易传•文言》),化成天下,使百姓安于现状而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统治,因为“进以正,可以正邦也”(《易传•彖》)。 2.重视管理者的道德修养。由于圣人、君子是社会的管理者的代表,其道德品行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对百姓的教化、管理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所以《周易》十分重视他们的道德修养,要求他们崇德,并能坚持不懈加强修养。特别是《易传》对此问题的认识更高,如前所提它曾对近20个卦用道德来解释,并把“履”卦当成树立道德的基础,以“谦”卦为施行道德的柯柄,以“恒”为巩固道德的前提,把“损”卦当成修养道德的途径,把“益”卦当成充裕道德的方法,把“困”卦当成检验道德的标准,把“井”卦当成居守道德的处所。《周易》正是以此为基础对道德的修养与维持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3.要求爱民。由于《周易》认识到民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对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它要求在管理的过程中要有爱民的思想,《易传》讲“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说卦》),认为仁与义是人道的根本,是实现领导与社会管理的核心问题。仁就是仁爱,《易传》之《文言》讲“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彖》则要求“容民蓄众”,主要是主张管理者体恤民情,并有“交相爱”的思想。为达到爱民的目的,《周易》要求首先要发展生产增加财富,认为这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和前提,其次,要求不劳民伤财,《易传》讲“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彖》),认为不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不违背农时是爱民的重要内容,这样,百姓就会安心于生产,满足于现状。它的这一主张主要是针对当时社会财富高度集中的现象,实际上,这是要求百姓手中也有一点财富而能维持其基本的生活需要。 综上所述,《周易》有丰富的管理哲学思想,特别是其科层制管理思想是它的精华。如果史料记载不错,我们的分析无误的话,那么,科层制管理可以提前到公元前2000余年前,这比西方资本主义科层制管理的出现早了1800余年,可以说,这是我国对管理学的杰出贡献。另外,其盛德大业的管理目标论,变易协调的管理方法论,阴阳之道的管理决策论及民为邦本的管理主体论,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张善文,《周易入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2版 王军云,《周易与人生智慧》,中国华侨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 张其成,《易经》感悟,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 黄玉顺,《周易》及其哲学——《周易人生智慧》丛书“主编闲话” 张其成《周易》管理哲学,张其成国学网,

可以写有关周易的,像周易与企业管理 周易与养生

浅析《周易》的尚中思想[内容摘要]:儒家向来崇尚中庸之道,而如其它众多儒家经典一样,《周易》中也有丰富的崇尚“中”的思想。本文从中爻位、中正和时中三方面进行阐述《周易》的尚中思想。[关键词]: 中、位、刚柔、时在《周易》里,尚中思想被置于最高位置,夬卦九五爻辞曰:“苋陆夬夬中行,无咎。”“中行”指九五爻居于上卦中位,行中道,所以无咎。所以“中”是《周易》的至上追求。劳思光说:“就‘中’观念讲,则是与‘变化’观念相配者。就各状态(无论是人生历程或宇宙历程)之相续而论,有变化观念出现。但分别就每一状态论,则每一状态中又皆有一个可供选择之“中”。与‘变化’观念比观,‘中’观念即含有‘变中不变’之义。盖无论各状态如何变易不息,每一状态中皆有‘中’在。此‘中’被视为得正,故为‘吉’。[①]《周易》对“中”的理解,与孔、孟、《中庸》在根本点上是一致的,“中”的本意不是折中,而是“无过无不及”之“中”,而这个是否过或不及的标准,就是天地万物自然的理则,就是天道;而儒家向来讲求推天道以尽人事,所以遵循天道,尚中守中,便是人道。在《周易》里,无时无刻步体现尚中的思想。得中则正的中爻中爻,即处于中位的爻,中位的说法,首先是由《易传·彖传》提出来的,它在解释《易经》时,以爻象在全卦象中所处的地位来说明卦爻辞的意义,从而创立的当位、应位、中位等爻位说,并被《易传》中的《象传》、《系辞传》所采用。而中位,就是指六爻中的二、五两个爻位。二居下卦之中,五居上卦之中,居于这两个位的爻象被称为中爻。《彖传》认为,中则无不正,故中又称为中正、正中、中行、中道。中正,便是无过、无不及、无偏无邪的恰好的状态,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中爻往往都是吉的。而“中”又有“刚中”与“柔中”之分,凡阳爻居中位,表征“刚中”之德;阴爻居中位,则表征“柔中”之德。如巽卦《彖》曰:“刚巽乎中正而志行。”九二《象》曰:“纷若之吉,得中也。”九五《象》曰:“九五之吉,位正中也。”比卦《彖》曰:“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九五《象》曰:“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解卦《彖》曰:“其来复吉,乃得中也。”正因为此,爻辞通例,二五两爻大多皆吉。即便是在凶卦之中,二五两爻依然较好。比如升卦《彖》曰:“刚中而应,是以大‘亨’”。就是九二爻以刚中而应六五爻柔中,相应则相得,九二可以上升而亨通,这种有应可以亨通,正与应位原则相符。但是九二是阳爻居阴位,六五是阴爻却居于阳位,按当位原则,它们都不当位,应该是凶,然而它们居中,彼此相应,所以吉、亨通。所以,即使不当位,只要居于中位,也是无咎、吉的。再如《彖传》释噬嗑卦:“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用狱’也。”“柔得中”指六五爻。它以阴柔居阳位,不当位,而且与六二阴柔也无应,但它居于上卦的中位,所以有利于断狱。而蒙卦九二、六五爻以阳爻处阴位、阴爻处阳位分别居下、上体之中,虽不当位,但因其为刚柔得中之象,故其《彖》曰:“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再如睽卦其《彖》曰:“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小事吉’。”而其九二刚爻居阴位,六五爻却是以阴爻居阳位,二爻皆失位,但皆得中,得中即不失道。王弼在此注:“处睽失位,将无所安……虽失其位,未失道也。”[②]可见,在《周易》那里,“中德”要优于“正德”,也就是说如果一爻居中位,但不当位,亦没有大碍。同时,如果阴阳爻既当位又得中即处于中正之位,则更是《周易》所极力推崇的。在《易传》对《周易》古经的阐释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中正”一词。如乾卦九五爻以阳爻处中位且阳位,即中正之位;阳爻符示刚健之德,故其《文言传》曰:“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同人卦二五两爻柔刚得位得中,其《彖》曰:“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需卦九五爻以刚爻居上卦的中位,得中且正,是最为尊贵的天子之位,所以其《彖》曰:“位乎天位,以正中也。”由此看来,《周易》是主“中”的,但是,如果既能处中又能刚柔当位,自然是更加吉祥亨通。刚柔并济的中正之道天地万物皆有阴阳错杂构成,贲卦《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周易》中,阴阳以刚柔体现于人事之中,如邵雍称:“天之大,阴阳尽之矣;地之大,刚柔尽之矣。”[③]《说卦》曰:“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设六爻以效三才之动,故六画而成卦也。六位,爻所处之位也。二、四为阴,三、五为阳,故曰‘分阴分阳’;六爻升降,或柔或刚,故曰‘迭用柔刚’也。”这即是说圣人作《周易》是顺合万物的性质和自然的变化规律的,确立天的道理为“阴”和“阳”两方面,确立地的道理有“柔”和“刚”,人的道理有“仁”和“义”。天地人统称“三才”,又各自包含着两个方面,即“三才两体”,是卦爻的基本元素,交错成八卦,八卦组合又成二十四卦。所以,仁义的德性在《周易》中就具体表现为刚和柔。就这一段,孔颖达正义注疏:“‘立人之道’至‘成章’。正义曰:天地既立,人生其间。立人之道,有二种之性,曰爱惠之仁;与断刮之义也。既备三才之道,而皆两之,作《易》本顺此道理,须六画成卦,故作《易》者,因而重之,使六画而成卦也。六画所处,有其六位,分二、四为阴位,三、五为阳位,迭用六、八之柔爻、七、九之刚爻而来居之,故作《易》者分布六位而成爻卦之文章也。注‘二四’至为‘阳者’。正义曰:‘二、四为阴,三、五为阳’者,王辅嗣以为初、上无阴阳定位,此注用王之说也。”[④]和阴阳一样,刚柔是一对矛盾,却是有具体内容而不是抽象的矛盾,它们对立统一不可分离。易学家认为,中爻是阴阳堆里两极相逢并相互作用的中界限,王弼在注乾卦彖词“保合大和”时说:“不和而刚暴”。[⑤]即是说,乾道阳刚则要急迫的变化,其结果必然发展到它的反面,使自身难以存在。再如妒卦,《彖》曰:“刚遇中正,天下大行也。”九五《象》曰:“九五含章,中正也。”此卦一柔五刚,九五刚中得位,孔颖达疏:“若刚遇中正之柔,男得幽贞之女,则天下人伦之化乃得大行也。”而同人卦二五爻分别柔居位,《彖》曰:“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刚柔并济在《周易》中还集中体现为“交感”的观念,如果上下卦所代表的的对象和其实际位置相悖,就会出现互换转化,力求赢得顺承交感。泰卦《象》曰:“天地交、泰。”此卦上卦为坤下卦为乾,与天上地下的实际位置相悖,所以,上下卦在互逆中产生交感。刚由下而上,由顺而乘;柔由上而下,由乘而顺。再入豫卦《彖》曰:“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在刚和柔的互逆中,刚柔交感,从而达到顺达人情臻和天意。“时中”的中节之道在《周易》里,“中”并非是抽象的,固定不变的,而是具体的,处于流变状态之中。于是这里就涉及到了《周易》一个重要的观念即“时”。在《周易》看来,每个人都是处于大宇宙生生不息之流转、社会人生无穷之变迁的背景之下,宇宙及社会的时、空、物三要素结合起来对人构成了“遇”的意义。既然宇宙万有都是一种“时”的存在,它们的变化都是在特定的“时”之下的,那么,作为万事万物最佳呈现状态的“中”亦是“时之中”。因此,对人而言,人们在当下所居之人文分位上,要想达到“中”,就必须秉持“时”的理念,做到如艮卦《彖传》所说的“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使自身刚健奋勉,既要契合于每一时点或时段,又能偕时不断向前推进,才能“其道光明”。所以乾卦九三爻《文言》有云:“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只有应时行其刚健奋勉的大有为精神,并随时通权达变,才能达到“中”的境界。那么“时”又如何在《周易》中落实于人事?乾卦《彖》曰:“大明终始,六位时成。”而《说卦》曰:“易六位而成章。”由此可知,在《周易》里,可以把六十四卦看作宇宙间六十四种时间状态的表征,而每一卦中的六个爻,便看成是呈显该卦时间动态意义的六个相连续的单位,而周易中的每一卦都处于生生不息的变易之中。所以每一卦也都代表一个具体的情景,比如《屯》代表屯难之世,在这种时候,君子应该建功立业;《遁》象征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之时,君子见此,应该远离小人等等,所以每一卦都有其时,也就是每一卦整体所体现出的具体情景。爻处于具体的卦中,其材质刚柔不同,所居的位不同,其吉凶悔吝也就不相同,所以卦吉,爻未必吉;卦凶,爻亦未必凶,但总的来说,顺时则吉,逆则凶。前文已说,“中”并非掐去两端独取中间,而是变通趋时,随时而应随时而动。所以随卦《彖》曰:“随时之义大矣哉!”而《周易》对能够“时中”的理想的圣人人格亦有所阐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⑥]可见,“大人”作为理想人格的代言,唯其能够把握天道之恒常,因时而动,才可以时刻持守中正之道,才能彰显出其光明伟岸之中正人格。而“时中”也是朱熹所一直强调的,在《语类·卷六十七》中记载了多段他对此问题的看法:“如‘君子而时中’,则是‘中无不正’;若君子有时不中,即‘正未必中’。盖‘正’是骨子好了,而所事有未恰好处,故未必‘中’也。”所以朱熹进而引申,“时中”不能光指形式上的“中”,更需要在实际的人事运用中,也能做到义理上的“恰到好处”、“斟酌得宜”、“无不当理”,他曾举例说明:“凡事先理会得正,方到得中。若不正,更理会甚中?……‘中重于正,正不必中。’一件物事自以为正,却有不中在。且如饥渴饮食是正;若过些子,便非中节。中节处乃中也。责善,正也,父子之间则不中。”而朱熹所讲的中节,也并非是节制,而是维护事物相对的动态平衡和最优适度。由此可以看出,尚中思想体现于《周易》的时、位之上,蕴含于经传系辞的方方面面中,揭示了事物最佳的存在和运动的方式,其内涵精蕴丰富,本文寥寥数千字难尽其义。〕,仅以有限的材料与所知,作浅微的分析。

周易研究期刊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1.中国社会科学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4.学术月刊5.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 文史哲7.学术研究8.江海学刊9.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0.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1. 社会科学12. 社会科学战线13. 江苏社会科学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5.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6.河北学刊17.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8. 浙江学刊19.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 浙江社会科学21. 天津社会科学22. 社会科学研究23.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4.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5. 求是学刊26. 人文杂志27. 江西社会科学28.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9.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0. 学习与探索31. 江汉论坛32.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3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34. 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35. 求索36.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7.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8.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9. 中州学刊40. 南京社会科学41.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2.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3. 甘肃社会科学44. 思想战线45. 山东社会科学46.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47. 社会科学辑刊48.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49.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改名为: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0. 学术界51.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2. 广东社会科学53. 国外社会科学54.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5.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6. 学术交流57. 东岳论丛58. 东南学术59. 学海60. 学术论坛6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62.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3.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学报64. 探索65.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6.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67.齐鲁学刊68.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9.湖北社会科学70.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71.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73.广西社会科学74. 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5.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6.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8. 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9.河南社会科学80.湖南社会科学81.学术探索82.探索与争鸣83.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改名为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4.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6.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87. 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88.高校理论战线89.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0.山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1.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2.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3.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4.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5.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6.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97.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8.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9.北方论丛100.云南社会科学101.社会科学家102.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4.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5.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06.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7.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8.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9.江淮论坛110.北京社会科学111.前沿112.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1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14. 内蒙古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改名为内蒙古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15.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6.扬州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117.宁夏社会科学118.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19内蒙古社会科学120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21.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122.青年与社会杂志B(除B9) 哲学 l.哲学研究 2. 心理学报3. 心理科学4.哲学动态 5.世界哲学 6. 心理科学进展7. 中国哲学史 8.道德与文明9. 心理发展与教育10.现代哲学 11. 孔子研究 12.周易研究13.伦理学研究B9 宗教 l.世界宗教研究 2、宗教学研究 3、敦煌学辑刊4、中国宗教5.西藏研究 6. 法音 7. 世界宗教文化8. 中国道教9.佛学研究10.中国穆斯林C8 统计学 l. 统计研究2. 数理统计与管理3. 中国统计4. 统计与决策C9l 社会学 1.社会学研究 2.社会 3.妇女研究论丛 4、青年研究C92 人口学 l.人口研究 2. 中国人口科学 3.人口与经济 4.人口学刊 5、市场与人口分析(改名为:人口与发展)C93 管理学 管理科学学报 2.中国管理科学 3.管理工程学报4.领导科学.C96 人才学 1.中国人才C95 民族学 1.民族研究 2. 世界民族3、广西民族研究 4、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改名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5、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黑龙江民族从刊 7. 西北民族研究8.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9. 贵州民族研究10.回族研究11.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2.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3. 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 14.中国民族D1,3,5,7,8国际政治 1.世界经济与政治 2. 现代国际关系 3. 欧洲研究 4. 国际问题研究 5.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6. 美国研究 7. 国际论坛8. 当代亚太9. 国际观察 10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11. 国外理论动态12.国际政治研究13.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14.世界知识15.外交评论 16. 当代世界17. 日本学刊18. 西亚非洲 19.太平洋学报20.俄罗斯研究D0,2,4,6 ,A中国政治 1. 中国行政管理 2. 政治学研究3. 求是4.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5. 教学与研究.6.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7. 马克思主义研究8. 社会主义研究9.半月谈10.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11.理论前沿12.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3.瞭望14. 科学社会主义15.中共党史研究 16.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7.毛泽东思想研究 18.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1. 新视野 22.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3.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4.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5. 理论探讨26. 党的文献27. 理论与改革 28.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9. 长白学刊30. 求实31. 理论探索32.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33.理论月刊 34.前线 3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36. 思想教育研究37.湖北行政学院学报38. 党建研究39. 行政论坛 40.理论学刊41.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42.人民论坛43.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44.中国青年研究45. 理论导刊46.南京政治学院学报47.红旗文稿D9 法律1. 法学研究2. 中国法学3.法学4. 法商研究5. 政法论坛6.现代法学7. 中外法学8. 法学评论9. 法律科学10. 法制与社会发展11. 法学家12. 比较法研究13. 环球法律评论14. 当代法学15. 法学论坛16. 政治与法律17.河北法学18.法学杂志19. 法律适用20.行政法学研究21. 中国刑事法杂志22. 人民司法23.华东政法学院学报(改名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4.人民检察25.知识产权26.中国法医学杂志27.中国司法鉴定第二编经 济F 综合性经济科学 1.经济研究 2. 经济学动态3. 经济学家4. 经济科学 5. 经济评论6. 南开经济研究 7. 当代经济科学8. 当代经济研究 9.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10. 经济纵横11.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12.经济问题 13.现代财经 14.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15. 经济经纬16.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7.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8.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19.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云南财贸学院学报(改名为:云南财经大学学报)F11(除F12) 世界经济 1.世界经济 2.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3. 外国经济与管理4. 世界经济研究5. 国际经济评论 6. 世界经济文汇 7.东北亚论坛 8. 亚太经济9.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F0,12,2(除F23,27) 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1. 管理世界2.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3.地域研究与开发4. 改革5.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6. 开发研究 7. 上海经济研究 8. 宏观经济研究 9.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0.经济研究参考 11.生产力研究12.城市问题 13.城市发展研究 14.中国经济史研究 15.资源科学 16.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7.经济体制改革 18.经济问题探索19.资源、产业(改名为:资源与产业)20.中国经济问题21. 南方经济22.现代城市研究23.消费经济24.生态经济25.经济数学26.中国流通经济27.开放导报28. 特区经济29.现代经济探讨30.宏观经济管理31.运筹与管理32.改革与战略 33.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34.中国经贸导刊F23 会计 1.会计研究 2.审计研究 3.审计与经济研究4.财务与会计 5.财会通讯.综合 6.会计之友 7. 财会月刊 .会计8.中国审计9.商业会计10.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11.财会研究12.中国注册会计师13.事业财会F3 农业经济 1.中国农村经济 2.农业经济问题 3.中国农村观察 4. 中国土地科学5. 农业现代化研究6. 农业技术经济 7. 调研世界8.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9.农村经济 10.农业经济 11.世界农业12. 林业经济问题13.中国土地14.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15.绿色中国.B版,理论版(改名为:林业经济)16.中国渔业经济F4/6工业经济(含F27,除F59) 1.中国工业经济 2.南开管理评论 3.经济管理 4.管理科学 5.工业工程与管理 6.管理评论7.企业经济8.预测9.软件学 10.工业工程11.企业管理 12.管理现代化 13.经济与管理研究F59旅游经济 1.旅游学刊F7 贸易经济 1.国际贸易问题 2. 国际贸易3. 财贸经济4.商业经济与管理 5.国际经贸探索 6. 商业研究7. 销售与市场8.广东商学院学报9.商业时代 10. 中国商贸11. 价格理论与实践12.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3. 国际经济合作14.对外经贸实务15.江苏商论 16. 国际商务研究17.中国物流与采购F81 财政. 1.税务研究 2.财政研究 3. 涉外税务4. 税务与经济5.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6.财经论丛7. 当代财经8. 财经研究9. 财经问题研究10. 中国财政11. 财经科学 12.中国税务 13.财政监督F82/84货币/金融、银行/保险 1.金融研究 2.国际金融研究 3. 金融论坛4. 金融理论与实践 5. 保险研究 6. 证券市场导报7. 中国金融8.武汉金融 9.上海金融 10.金融与经济 11. 财经理论与实践12.财经 13. 投资研究14.新金融 15.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16. 浙江金融 17.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8.经济导刊 19. 南方金融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G0 / G21信息与传播,新闻学、新闻事业 1. 新闻与传播研究 2. 国际新闻界3. 现代传播4. 新闻记者5. 新闻大学6. 当代传播7. 中国记者8.新闻界 9. 新闻战线10.传媒11. 传媒观察12.中国报业 13. 新闻与写作14.新闻爱好者15.新闻知识G22广播、电视事业 1.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电视研究G23出版事业 1.编辑学报 2.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3. 编辑之友4. 出版发行研究5. 中国出版 6. 科技与出版7. 编辑学刊8. 出版广角9. 中国编辑10. 中国图书评论11. 读书G25,35 图书馆学,情报学 1.中国图书馆学报 2.图书情报工作 3. 情报学报4. 大学图书馆学报 5.图书馆杂志 6. 图书馆论坛 7. 图书馆8. 情报科学 9. 图书馆建设10.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1. 图书情报知识12.情报资料工作 13.情报理论与实践 14. 情报杂志15.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6.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7.图书馆学研究18.图书与情报19.国家图书馆学刊G27 档案学 1.档案学通讯 2. 档案学研究3. 中国档案 4.档案与建设 5.浙江档案 6. 山西档案7. 北京档案8. 档案管理 9.档案 10. 兰台世界G3 科学,科学研究 1. 科学学研究 2.科研管理 3.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4. 研究与发展管理 5. 中国软科学 6. 中国科技论坛 7. 科技进步与对策8.科学管理研究 9. 科技管理研究10. 科技导报G4教育综合、教育事业 1.教育研究 2. 比较教育研究3. 全球教育展望4.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5. 教育理论与实践 6. 教师教育研究7.外国教育研究 8.清华大学教育研究9.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0. 教育与经济 11.中国教育学刊12.教育科学 13. 当代教育科学14.中国电化教育15.教育学报16.电化教育科研 17. 教育探索 18.中国远程教育 19. 教育评论2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1.开放教育研究 22.教育导刊 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4.江西教育科研(改名为:教育学术月刊)G61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 1.学前教育研究G62/63 初等/中等教育 1.课程、教材、教法 2. 人民教育3.教学与管理4.上海教育科研5.教育科学研究 6.教育研究与实验.理论版(改名为:教育研究与实验)7.教学月刊.中学版 8.外国中小教育 9. 中小学管理初等/中等教育(语文) 1.中学语文教学2.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等/中等教育(外语) 1.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中小学外语教学初等/中等教育(历史地理) 1.历史教学2.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初等/中等教育(数学) 1.数学教育学报2.数学通报初等/中等教育(政治) 1.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思想政治课教学初等/中等教育(物理) 1.物理教学2.中学物理初等/中等教育(化学) 1.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化学教育初等/中等教育(生物) 1.生物学教学G64 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研究(武汉) 2. 教育发展研究 3.中国高等教育 4.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5. 江苏高教6. 中国高教研究 7. 现代大学教育 8.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9.高教探索 10.黑龙江高教研究 11.复旦教育论坛12.中国大学教学13.辽宁教育研究 14.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15.教育学文摘16.中国素质教育研究G7各类教育 1. 中国特殊教育2. 民族教育研究3.职业技术教育 4. 中国成人教育5. 教育与职业6.职教论坛 7.成人教育 8.中国素质教育研究9.继续教育研究10. 教育科学博览11. 继续教育12. 教育学文摘13. 中国特殊教育G8 体育 1.体育科学 2. 中国体育科技3. 体育与科学4.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5. 体育学刊6.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7.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8. 体育文化导刊9.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0.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1.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2.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3.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14.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5.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6.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H0/2 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1.中国语文 2. 当代语言学3. 中国翻译4. 语言教学与研究5. 语言研究 6. 世界汉语教学7. 语言文字应用8. 汉语学习9. 方言 10. 语文研究 11. 古汉语研究12. 民族语文13. 语言科学14.修辞学习 15.上海翻译 16.辞书研究 17.中国科技翻译18.语文建设H3/9 外国语 1.外语教学与研究 2.外国语 3.外语与外语教学 4. 现代外语5. 外语界6. 外语学刊7.外语教学 8.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9.外语研究 10.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1.山东外语教学 12国外外语教学(改名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13中国俄语教学I1,I3/7 世界文学 1.外国文学评论 2.外国文学研究 3. 外国文学4. 国外文学5. 当代外国文学 6. 世界文学7. 俄罗斯文艺8.译林I0,20,210 文学理论 1.文学评论 2. 文学遗产3. 文艺研究 4. 当代作家评论 5. 文艺争鸣6.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7. 文艺理论研究8. 鲁迅研究月刊9.南方文坛10. 红楼梦学刊11. 小说评论12. 中国比较文学 13.文艺理论与批评 14. 民族文学研究15. 中国文学研究16.当代文坛17. 明清小说研究18.新文学史料19. 文艺评论20. 名作欣赏I21/29(除I210) 文学作品 1.人民文学 2. 当代3. 收获4. 十月 5.上海文学 6.中国作家 7.钟山 8. 作家杂志(改名为:作家) 9. 花城10. 长城11. 大家12. 山花 13. 天涯14. 解放军文艺15.清明16. 芙蓉17. 北京文学.原创版 18. 诗刊19. 青年文学 20. 莽原21.飞天 22. 剧本23.小说界 24. 时代文学25. 民族文学J0/1艺术综合 1.艺术评论 2.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3.云南艺术学院学报4.民族艺术J2,3,5 绘画,书法,工艺美术 1.新美术2. 装饰3. 美术研究4. 美术观察5. 美术6.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7.世界美术 8.美苑9.书法10.中国书法J4 摄影艺术 1.中国摄影J6 音乐类 1.中国音乐学 2.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3. 音乐研究4. 中国音乐 5.人民音乐 6. 音乐艺术7. 黄钟8.音乐创作J7 舞蹈 1.舞蹈 2.北京舞蹈学院学报J8 戏剧艺术 1. 戏剧2. 戏剧艺术3. 中国戏剧4.艺术百家 5.戏曲艺术 6.戏剧文学 7. 上海戏剧 8. 当代戏剧9. 中国京剧10. 四川戏剧J9 电影,电视艺术 1.电影艺术 2.当代电影 3.世界电影 4.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5. 电影新作6. 中国电视7.中国电影市场 8. 电影文学9.当代电视K(除K35/87/9) 历史(除文物考古) 1.历史研究 2. 近代史研究3. 中国史研究4. 史学月刊 5. 史学理论研究6. 世界历史7. 史学集刊8.中国文化研究 9. 清史研究10. 史林11. 安徽史学12.抗日战争研究 13.史学史研究 14. 民国档案15.中华文化论坛 16.文献17.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8. 当代中国史研究 19. 历史档案20. 中国农史21.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2. 中国史研究动态23. 中国典籍与文化24.西域研究25.中国藏学K85 /87文物考古 1.文物 2.考古 3.考古学报 4.考古与文物 5. 中原文物 6. 华夏考古7. 东南文化8. 敦煌研究9. 中国历史文物10.四川文物 11. 江汉考古12. 农业考古13. 故宫博物院院刊14. 北方文物第四编 自然科学N/Q,T/X 综合性科学技术 1.科学通报 2.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4.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5.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6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7.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 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9.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11. 中国科学.E辑 12.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3.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4.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5.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6.自然科学进展17.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8.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高技术通讯21.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

1.孔子研究

2.哲学动态

3.周易研究

4.管子学刊

5.现代哲学

6.自然辩证法研究

7.中国哲学史

中国的核心主要七大类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在《中国哲学史》、《孔子研究》、《周易研究》、韩国《东洋古典研究》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7篇,其中4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转载。1、帛书《要》篇“损益说”的两个问题,中国哲学史(2008/2)2、帛书《要》篇“损益”章校释,周易研究(2008/2)3、子夏与《归藏》关系初探——兼及帛书《易经》卦序的来源,孔子研究(2007/04);中国哲学(人大复印资料转载)(2007/10)4、子夏易学考,周易研究(2006/03);中国哲学(人大复印资料转载)(2006/10)5、帛书易传《要》篇“五正”考释,周易研究(2007/02);中国哲学(人大复印资料转载)(2007/07)6、易简·变易·不易——《易》之三义哲学刍议,理论学刊(2000/03);中国哲学(人大复印资料转载)(2000/08)7、《易纬》“五德终始术”考辨,(韩国)东洋古典研究(第21辑,2004年12月)8、《易纬》八卦卦气思想初探,周易研究(2004/04)9、《易纬·稽览图》“一爻直一日”卦气术考,周易研究(2005/05)10、《大戴礼记·易本命》象数发微,周易研究(2003/01)11、早期阴阳家与“卦气”说考索,管子学刊(2004/04)12、“月体纳甲”说考,中州学刊(2003/04)13、论易学中“时”的哲学,理论学刊(2003/02)14、帛书《要》篇校释八则,(山东大学主办)2008海峡两岸易学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15、《孔子家语》等书中一段古资料的易学象数发微,(台湾师范大学举办)第四届海峡两岸青年易学论文发表会大会论文集,台北:易学月刊社(2003年11月)16、荀、虞《易》坎离思想探微,第三届海峡两岸青年易学论文发表会论文,大易集说,成都:巴蜀书社(2003年6月)17、先秦两汉数术易初探,孔子文化研究(卷二),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年7月)

周易研究论文集

在《中国哲学史》、《孔子研究》、《周易研究》、韩国《东洋古典研究》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7篇,其中4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转载。1、帛书《要》篇“损益说”的两个问题,中国哲学史(2008/2)2、帛书《要》篇“损益”章校释,周易研究(2008/2)3、子夏与《归藏》关系初探——兼及帛书《易经》卦序的来源,孔子研究(2007/04);中国哲学(人大复印资料转载)(2007/10)4、子夏易学考,周易研究(2006/03);中国哲学(人大复印资料转载)(2006/10)5、帛书易传《要》篇“五正”考释,周易研究(2007/02);中国哲学(人大复印资料转载)(2007/07)6、易简·变易·不易——《易》之三义哲学刍议,理论学刊(2000/03);中国哲学(人大复印资料转载)(2000/08)7、《易纬》“五德终始术”考辨,(韩国)东洋古典研究(第21辑,2004年12月)8、《易纬》八卦卦气思想初探,周易研究(2004/04)9、《易纬·稽览图》“一爻直一日”卦气术考,周易研究(2005/05)10、《大戴礼记·易本命》象数发微,周易研究(2003/01)11、早期阴阳家与“卦气”说考索,管子学刊(2004/04)12、“月体纳甲”说考,中州学刊(2003/04)13、论易学中“时”的哲学,理论学刊(2003/02)14、帛书《要》篇校释八则,(山东大学主办)2008海峡两岸易学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15、《孔子家语》等书中一段古资料的易学象数发微,(台湾师范大学举办)第四届海峡两岸青年易学论文发表会大会论文集,台北:易学月刊社(2003年11月)16、荀、虞《易》坎离思想探微,第三届海峡两岸青年易学论文发表会论文,大易集说,成都:巴蜀书社(2003年6月)17、先秦两汉数术易初探,孔子文化研究(卷二),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年7月)

著有《六庵诗选》、《易学群书平议》、《楚辞全译》、《周易译注》、《周易研究论文集》1-4辑(后三书系与人合著或合编)等专著和《从易传看孔子的教育思想》、《论易学之门庭》等专稿。

周易研究编辑部

林忠军,男,1960年生,山东莱阳人。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易研究》编辑部主任。兼任中国周易学会秘书长、国际易学联合会理事、国际中国哲学学会会员、北京大学儒藏编纂委会委员、中国河洛易经学会学术顾问(台湾)、新加坡易经学会学术顾问等。主要从事易学研究,擅长象数易,旁及周易经传、易学史、易学哲学、新出土易学文献、易学与管理学等领域,出版著作10余部,在国内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是中国人文文化的基础,是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它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易学文化、易学智慧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

第十期品学兼优的“中国易学家”包括:蔡清和、陈建设、李计忠、孙红、王宁雄、邹曜名、邱政、张丰、、韦炎兴。

“爱读、读好、善用”,正确的引导人们认识易学;正确的体现易学的现代实用价值;正确的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易学文化。

创新、求真、科学、唯实、、进步,更好地传承中华智慧文明、弘扬易学文化!

​蔡清和,俗名:蔡廷学,1976年4月出生于齐国故都山东淄博。自幼跟随其祖父蔡兆洛学习奇门、斗数,经数年研究发明了三皇派斗数。

现为:大道清和医学技术院院长,江阴市中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净明宗坛山东淄博分坛主任,中华道友会无锡分会会长;后被美国东方大学聘为国学教授,专业从教国学和文化课程;曾任:山东省淄博市协会理事,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协会副会长;同时担任国内多家企业风水顾问和策划专家。

2000年蔡清和拜师山东崂山太清宫刘怀元门下,出家成为龙门金山派,法名:清和,系统的学习全真道场,内丹。

2004年在中国祖庭龙虎山嗣汉府正式接受正一道传度仪式成为正一道;师从嗣汉府张金涛,法名:罗学。更加深入学习风水、、道场,为一生从事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0年蔡清和中华易学行业权威鉴定专家资格;

2022 年被伏羲易学研究院评为“寻龙堪舆名家”;

2022 年在中华传统文化普山被评为“中国百强易学名家”荣誉称号;

2022 年戊戌年正月十五,于祖庭龙虎山嗣汉府授拨职并由中国协会备案,成为正一派授职大,教职人员;

2022 年11月18日,作为特约访谈嘉宾应邀参加国学专题《名师有约》节目录制;

2022 年5月,被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中华崛起·人才强国》大型文献聘为高级顾问;

2022 年7月,被寻找《中国易学家》系列活动组委会赠予“中国易学家”称号;

2022 年8月,蔡清和荣获本年度全国第二届优秀道医评选活动更佳人气排行榜优秀“道医”称号;

2022 年9月,其事迹被收入大型典籍《走进国学经典人物》并聘为特约编委;

2022 年,在第二届中华文化与国学文化发展传承人–榜样的力量评选中荣获亚军荣誉。

蔡清和并且还作为传统文化杰出专家代表入驻中国影响力人物数据库。其有关事迹被《人才强国》、《决策中国》、凤凰 、中华 、卫视等媒体报道刊登。

多年来,蔡清和在弘扬文化的同时、始终如一以“服务、服务公众”为己任,充分体现了利人的理念,为事业的传承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陈建设,男,丁巳年出生;毕业于某工程大学土木工程系,参加过某大学“防灾减灾工程”研修。目前于某央企设计院任职,防护高级工程师;厦门市地下工程专家库成员。专业从事工程设计,其个人设计作品“中国防空博览园”(时任长题词项目)获优秀设计一等奖,某市委党校迁建工程,获鲁班奖。

陈建设老师多年来追随李居明老师、王师军及多位高手学习;后正式拜师于全真龙门派碧洞宗21代玄裔传人至义(奇人三玄),赐名“理玄”;系统正规的学习玄学(五行术数、堪舆)、科仪,并跟师实践,系名门正派玄门。

陈建设老师一如既往的专研玄学、,擅长八字、风水、梅花易数。把八字用神与阳宅布局相结合,旺财、补禄、文昌运、丁、化解官非、祝由术等。其打破传统之迂腐,将八字密码与时间、空间结合,为现代实战派堪舆师。

陈建设老用五行术数为客户有效调整的有上海汤臣一品、杭州蓝色钱江、武林外滩、厦门西堤别墅、山庄、源昌宝墅湾的等。多次前往泰国苏梅岛、澳洲、墨尔本等地寻龙点穴,别墅风水布局,多次为商、大型企业环境规划布局;曾为某企业总部大楼环境布局(世界500强企业),为演员批八字、旺名气等,得到好评。通过福主八字与阳宅风水相结合布局,为多个家庭解决生育困惑,成功率达百分之八十以上。

陈建设老师主张严谨学习、实践传统玄学文化,他预言:在大数据时代,历史长河几千年总结的玄学规律的真伪,终将会得到验证。

玄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易学的传播虽有断层,但一直保留下来,短短几年内经过不断确认,将会提高百姓的认可度及从业人员的自信心。

一直以来,陈建设老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兴趣和爱好,并为研究、弘扬、捍卫、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极大贡献。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及实践,不仅学术成就显著,在实践方面有着独到建树,得到专家及有关权威部门认可,被选入中国传统文化专业人才库“环境堪舆组”成员。

陈建设老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大量的成功案例,是中华传统文化和建筑设计领域富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李计忠,祖籍安徽宿州,现居住海南省海口市。预测专家、风水专家、《一卦多断》创始人;中华传统文化优秀讲师;易合会首席副理事长,海口市乾易国学研究院院长,海口河洛紫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计忠先生得名师嫡传,潜心研究易学,故能闻人之所未闻,修人之所未修,悟人之所未悟,而得人之所未得。通过精心研究和几十年的实战经验的积累,将各类术数秘笈融为一炉,集八卦、、四柱、手相、、风水等易学精粹于一身,又旁通奇门遁甲、大小六壬之术,更独掌108,自成体系,自成一派,开创了周易术数应用的新时代。

李计忠先生潜心学习易学,经过精心研究和几十年的实战经验的积累,首创了“一卦多断”技法,开启了易学新并轰动了易学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卦多断”技法不仅可以推断出算卦人所要问询的事情,还可以推断出算卦人过去的吉凶悔吝、流年运势、事业发展、健康状况、婚姻状况、家庭状况、宅吉凶等情况;不仅可以推测出存在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还可以运用八卦化煞、解灾、调理、,常有神奇效果。

多年来,李计忠先生应邀为、上海、广州、深圳等二十六座城市的高端客户进行风水规划;为全国六十八家住宅园林小区,大中型酒店、宾馆、商场进行风水调理,取得了很好效果,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肯定并成为风水业界的热门话题,造成了一股相当轰动的风水效应。

自2008年至今,李计忠先生先后接受环球时报、马来西亚光华日报、新海峡时报、上术家、中国广播电台等专访;2022年在海口电视台主讲的“生活求品质 家居有讲究”的节目,得到了当地观众的喜爱,收视率居高。李计忠先生还在新浪 、搜狐 、搜房 、电视台经济频道讲解“周易与家居文化”和“生肖运势”,均受到 友的热烈欢迎、并产生了极其强烈的反响,成为当今 上最为活跃、最能牵动人心的易学名师之一。

为了更广泛地弘传中华的传统文化,李计忠先生不仅连续撰写了三十几篇万字以上具有独到见解、足以振聋发聩的易学论文,还创建了“乾易 ”和“乾易国学 ”两个 、开通了新浪博客、搜狐博客、 易博客、号与“乾易国学研究院”微信 ,在 络上与国内外多家媒体连续互动,成为广大易学爱好者追踪的目标。

除此之外,自2001年至今,李计忠先生利用闲暇时间还将其所学所知写著成书40余部( 一卦多断系列、风水系列、手系列),由滚石出版社和团结出版社先后在海内外出版发行,成为国内外更受欢迎的易学作家之一。其代表作有《周易一卦多断点窍》、《周易一卦多断精解》、《周易案例通解》《周易家居与环境》、《周易与家居环境调理》、《圆通达观》、《好山好水在中国》、《生态景观与建筑艺术》、《生活求品质 居家有讲究》、《周易相学入门》、《周易相学点窍》、《周易掌纹精解》、《宅兴厚居》、《一卦多断高级九步断法》等等。

这些著作以周易八卦为理论基础,结合现代现实情况进行创新,源于古法而不拘于古法;在学理分析上,由浅入深、层层剖析、循序渐进、通俗易懂,深受广大读者好评。特别是《周易一卦多断点窍》在、面世后,轰动了易学界,引发了一股学易热潮,并在东南亚广泛流传。

除了出书之外,李计忠先生每年还举办两期易学培训班,面向全国广收学员,传授多年来总结出来的经验,分享自己在易学上的成就,传授易学术数文化。让更多的人接触到了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为各路矢志弘易的易学人士提供一个学习和的。在数以万计的学生当中,不乏优秀易学人才,许多学生在易学领域已取得了很好成绩。

李计忠先生为易学的发展和运用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是现代易坛最为耀眼的星曜,是潇洒于预测之一线的易学专家。

​孙红,库尔勒人,生于1967年,姓名学专家,职业风水师。

现任:长三角易盟常务副 ,中美传统文化促进会,美国风水协会顾问,中华周易协会高级风水师,中国教师级堪舆策划师、道医养生师,中国高级国学教育考评师,正一派。

孙红老师出生于易学世家,家中祖辈世代研究易学,为人指点迷津。自幼天资聪颖,受祖上易理文化熏陶,对易学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志钻研易学文化。后来求师访道,不懈探求理论实践结合之道,多年来拜访各大学派名师,学习传统风水、周易和、道医养生、祝由术等。尤其擅长个人与企业起名、八字预测、风水布局等,因其精准预测,使得很多企业和个人受益,不少福主慕名而来。

孙红老师经常受邀参加国内外大型学术活动,于2022 年参加海峡两岸高峰与一百多位学者专家参与发表近七十篇论文,并与五十位撰写论文者进行重点报告,相互研究心得。

孙红老师一直以来广结,秉着:“研究、发展、弘扬易学文化”的精神,为有缘人士诚致耐心服务。不忘初心、务实求真,愿携手更多的志同者和有缘的易学工 ,团结一致共同帮助大众了解、学习、传承和热爱,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成为一名国学文化的传播者!

王宁雄,汉族,中国江苏武进人,1951年出生,大学文化,地质工程师,原治金工业部黄金专家。受出生文化世家影响,自幼酷爱《》文化,随母学易。2022 年1月,被评为“当代国学文化杰出成就人物”,同年3月,应美国东方大学邀请担任“首席风水官”一职。

一九七九年开始对地质学与易学产生浓厚兴趣,并且在古代采矿技术中寻找到其理论指导依据 于的“自然”和五行学说,有众多相似相近处,从而激发他大胆的探索与尝试,用风水学观点引导探矿工程,历经数十年的研究,尝试了多次惨痛失败,终究摸索总结出一套成熟和理论,并获取了成就。

一九九六年在他潜心专研求学之路上有幸遇到学一南怀瑾先生的召见。赐号《果德》随师学,心传意授,潜心修。开悟升智,在红尘中悟道,醒悟宇宙自然与人类间的法则。从平衡、五行生克制化中寻找太极宏观与微观的运行规律。从现代科技已认知成果定律在《》智慧中找依据。运用已经掌握的现代科技知识重新认识世界,认识自然。走遍了高山峡谷大好河山,又走向世界洲一百二十余个。探索、调研、观察,求证宇宙星宿运行轨迹对地球不同方位自转周期变化和四季的影响,以及对地球环境,地下物理矿化构造成矿作用。在古代《》理中寻找最原始的智慧结晶。运用风水学在典籍中的描述推理,大胆尝试“天、地、人”三才贯通。金克木(化学五行)植被的生老病死演变,异变,常态表现形式中找出快速探矿(简称:风水探矿)取得了显著成效。著有《古典与现代地质》、《自然金的成矿条件与演变》、《从植生长信息中追寻地层矿化考证》、《汇达柠檬集团风水布局对决策总裁思维良性影响》等论文。

王宁雄老师在风水研究和服务上注重与现代科技环保理念相结合的方式。从人们对科技认知的层面,向人们解说风水调理的天地法则。与“地、火、风、水”配置谐调,舒适,吉祥。乃至整理出一个人与个人命理,企业五行所向最融合的环境。并用最简单,最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授风水知识。并且从生命磁场、生物微波、阳光、雨露,教人们领略“天人合一”的现实意义。因此“福主”在理解自己的命理与顺应必要的环境后能充分配合。经过王老师调理后的民宅、办公室、企业、工厂、矿山都受益显著。王老师还坚持“”观察服务。经他调整的风水布局,需要改建重建的部分,他会严格把关“验收”,以此保证“风水效应”的能量发挥。

在王老师的《易缘堂》里收存例着经他调整后的“风水案列”和档案。每年末他都要普查一遍“福主”的运程动态和转换,一但发觉异常,他便立即主动追踪 ,防范于未然。

2022 年,现已70岁,到了古稀之龄的王老师依然不卸己任,精神饱满,热情洋溢,用自己多年风水知识累积和服务于个人和企业。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掌握运用国学传统文化的精髓,让文明永远传承。他与热爱易化的善友创办了《易缘堂》;通过此让更多人在此学习,弘扬传统文化;并且努力研究学习现代科普知识与古老《》智慧的共同点,清除愚昧,挖掘《》哲学思想的精髓。

邹曜名,学风水学院山分院院长,广州龙图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能量风水师,学风水学院能量风水师《数字识人绝学》讲师等。

邹曜名老师出生于易学世家,从小耳闻目染自懂事起对命理、风水、等国学文化有了一定的启蒙认知,后来跟随外公看着他四处去帮人算命、看风水、调理布局,且奇迹般地实现了家庭和睦、生意兴隆、身体健康的美好硕果,受这些家庭的影响对易学文化的奥秘有了新的认识,并产生浓烈的兴趣,后来跟随、爷爷、外公踏上了正式学易的道路,孜孜不倦迄今为止已有十余年,在行业内也是小有成就。

邹曜名老师擅长能量风水调整,能量、能量姓名学、五行调整、,根据五行、命格、方位等帮客户调理布局,人体内在潜能,增加自身能量风水,改变运局,从而带来好运,结合能量风水学邹老师对数字能量学也深有研究。

邹曜名老师为了丰富和实践自身的学术成果,经常出访名师益友,学习,也经常受邀参加各大学术活动,2022 年作为特邀访谈嘉宾应邀参加《名师有约》系列节目录制,为了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长期公益讲座,让更多人了解学习认知智慧。

邹曜名老师一直在分享传播大健康文化,如果一个人做再多、再成功、再有财富,没有了健康一切都等于零,结合和身体健康的相关信息,以大众幸福健康为人生使命。

​邱政,艺名:邱鑫,1985年出生于山东省枣庄市,高中学历。著名当代易学专家,中国当代弘扬易学文化突出贡献人物。

2008年,从事易学工作,擅长、手相、八字、奇门遁甲、预测、中医、、祈福、风水布局等。

2012年,华山派二十二代,拜师华山派王理真,先后拜访过吉林长春长白山等学习,风水策划布局。

邱政老师从小就热爱国学及传统文化,对研究国学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易学,在钻研易学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从不自满自足,边学边干,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学习理论,不断总结经验,使自己又前进了一大步。

邱政老师先后为、济南、苏州、上海、等多家工厂、医院、酒店、宾馆、大型商超等企业进行预测和堪舆风水布局调整,都能予以精准的断验,趋吉避凶,受到广大客户以及业界极高的赞扬和推崇。

张丰,汉族,1962年出生于河北张北县,户口市密云区。现任:市密云区周易研究会会长兼法人,中国河洛学院易学教授,湖南省东方名人文化研究院常务顾问、特约研究员,《易学与自然医学》编辑部学术研究高级研究员、特约 等。荣获“首届东方名人成就奖”,收录刊登在《世界名人录》(中国卷1086页)98版大型系列史册中。

张丰老师17岁文科高中毕业,补习三年名落孙山后受家爷(家爷张汉为当地有名的易学者)影响,研易至今。在家爷的传授下,易学理论与技术掌握较早熟,并能运用于实践中。为了在技术上精益求精,从1988年至1998年,每年拿出十多万元拜师访友,走遍大江南北,名刹古,拜访了27位易学明家,参加了“中国河洛学院”及全国各地70多次周易讲座培训,集百家之长,济一人之身。对风水、日课、化煞、、、神数、取名等具有综合组合平衡操作判断的独到见解。

一九九六年建立了“丰易轩风水策划中心”,20多年办的风水、日课、化煞、、取名等万余例。每一例,均按独特规范程序认真去做,并整理成案例,均有原件存档,具有雄厚的实战基础和丰富的经验积累。近40年来,默默地学习、实践、提练、改进、总结,写了千亿万字的易学资料,著有70多部易学秘芨,易著中,体现两大主张:其一、大道至简,反朴归真,突出重点,注重实用,组合应用。

在当今科学和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时间观念极强,经济意识极高,学易者也必然要求学习时间要短,回报效益要快,为使后学者少走弯路,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真正能应用到实践中去的真本领,将精华的理论技术论述清楚,应用于实践中确实见到明显效果。似是而非的,或者不顶用的就不要浪费时间,费笔墨写进书里去,将最简要的理论技术,最朴素真实的知识,重点突出地讲述清楚,用于指导实践。其二、众长,融为一体,综合平衡。在长期大量的实践中,深深的体会到各家均有值得学习的长处,不能轻易地与否定。用单一的理论去指导实践,又感到贫乏,容易陷入困境,有时有走进死胡同的感觉。因此主张:学易、研易要谦虚大度,不骄不傲,学习内容要广泛,各门各学科需要精通,要互相尊重,取长补短,综合运用,平衡分析。在实践中抛弃无用的东西,总结实用的理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为民众指点千姿百态的迷津,才能真正体现,“希望多方面成功,减少一切人痛苦”的善事。

张丰老师常年面向全国结缘真传日课、理气、形峦、二宅形气配合现场解读化煞、阴宗、阴宗、卦法、象形姓名预测学、神数等函授、面授学者。不限时间、人数、随时可学秘法、密决、绝技,奇术等,绝不负你学费,误人子弟,否则保退。简单易学,实用准验,终身答疑,保教保会,绝对真传,假一赔十。大道至简,越是绝学越简单,一两个小时就能学会应用,而且准验无误。首要苦读万卷书,又要艰行万里路,更要观阅无数人,重要必觅指路,方能登堂入室走捷径。保您带着希望而来,满载收获而归!本致函常年有效,恭迎有缘有识有舍易士前来学习真传易技。

,汉族,1966年3月出生,江苏省南通市人,,大学学历,从事过工农商学兵,终扎根易学。

老师自幼聪慧,年少时熟读四书五经,为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九十年代,加强了对周易理论的应用研究,涉及天文、地理、人事等综合学科的理论实践。将梅花易数、周易、奇门遁甲、八卦风水等众多学科融为一体,研创出一套独立的预测体系,堪称“预测一绝”、“一代奇人”!

多年来,老师凭借扎实的学术功底和对易学的满腔热忱为造福,常年服务于人士,用精湛的技术为无数的企业、个人调整了运势,奇迹般的实现了家庭和睦、生意兴隆,深受福主们的一致好评和信赖,因预测精准,2011年荣获当代中国“易学名家”称号。

老师谦虚好学,多次应邀参加国内外大型国学活动,与全国各地国学专家切磋,共同探讨、增进技艺。而且为人和善、人格高尚,其胸怀博大,更是德易的易学名家。

一直以来,老师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易学运用与研究继续向前推进,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是我国易学界领军人物之一。

韦炎兴,汉族,1963年出生,广东省化州市文楼镇人,高中学历。

韦炎兴老师自幼爱好风水学,对国学易化深感兴趣。在易学领域精诚请教,苦读研修。遍仿各地名师学习、周易预测。潜心苦学易化、风水书籍。

2000年又拜王祥汉老师为师学习堪舆、风水、宅等。专业研究与擅长五行医学、玄空风水、过路,对堪舆风水策划、建筑风水策划、命字名命策划、企业风水策划有较深研究,长期从事实战。

韦炎兴老师以易学风水等理论为基础,为多家企业、工厂单位的发展运作、预测、规划、等指点迷津、排忧,其风水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其易学修为和风水案例不计其数。深受大众好评,被多家主流媒体给予正能量的新闻报道。

长期以来,韦炎兴老师在借鉴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为弘扬、继承、研究和传承、风水文化等贡献绵薄之力。并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及实践,不仅学术成就显著,在实践方面有着独到建树,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大量的成功案例,是国学、易化等领域富有影响力的核心人物之一。成功为广大善信排忧,深得人士的拥戴与信任。

韦炎兴老师愿与大家共同,共同发展,为更多有缘人指点迷津,为谋福祉,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构建而不懈努力!

以上就是与李计忠2022年生肖鸡运势相关内容,是关于风水的分享。看完李计忠谈2022 年生肖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1980考入山东大学哲学系。1984年毕业后留校在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任助教,周易研究室成立,师从刘大钧先生专攻《周易》。1988年,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成立,《周易研究》创刊,担任《周易研究》编辑部主任。1991年晋升为讲师。1994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9年,晋升为教授。2000年,周易研究中心更名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被教育部确立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担任基地副主任。2001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主要社会兼职:中国周易学会秘书长,国际易学联合会理事、山东省孔子学会常务理事、国际中国哲学学会会员、新加坡易经研究会学术顾问等。多次应邀到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比利时、德国、法国、荷兰、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讲学和访问。

周易研究论文集pdf

有一本叫《周易词典》,张善文编著的

易学著述十二种(含获奖情况)简介如下: 01、《周易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2004、2007各有修订本重版。)获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六五”规划科研项目优秀成果奖(),第四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三等奖(),及全国首届古籍整理优秀图书奖三等奖()。此书与作者之先师黄寿祺教授合撰。全书52万字,对《周易》经传本文进行了全面注释,并将之译成通俗规范的现代汉语,另附有69篇总论、400余则说明,是一部译、注、论三结合的研《易》专著。02、《周易辞典》(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修订版。)获福建省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此书121万字,为国内首部个人单独编撰的《易》学辞书。包括《周易》经传要语、易学常识、易派易例、易辞衍用、治易名家、易学要籍等各类词目凡4608条。书首列易学重要图表29幅,书末附《分类词目表》及《词目汉语拼音索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于2005年6月重版,封面用顾廷龙先生题签,内容颇有校正修订。03、《周易:玄妙的天书》(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上海古籍出版社简体版,纳入“国学基础教程”修订版。)全书18万字,选编《周易》经传中最典型内容汇成一帙,分“易喻阴阳”、“易明人事”、“易长于变”,“作易渊源”、“明易本旨”、“治易途径”等六章进行阐释论述,对于青少年读者研读《周易》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04、《周易入门》(香港学林书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重版。)此书10万字,分13个专题介绍易学基本问题,为指导《周易》研究的初步入门读物。05、《周易研究论文集》四辑(第一辑,第二辑,第三辑,第四辑,均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以上四辑与作者之先师黄寿祺教授合编,共165万字,收入本世纪初至80年代的重要易学论文159篇。第一辑侧重考据学,第二辑侧重象数学,第三辑侧重义理学,第四辑侧重以新的观点研究《周易》。是海内外第一套集中反映本世纪《周易》研究成果的较大型的分类易学论文集。06、《象数与义理》(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台北洪叶出版社重版。)此书24万字,为张岱年主编《国学丛书》中的一种。着重就历代《易》说中的“象数派”与“义理派”详加论述,以揭明中国《易》学史上这两大学派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及其内在规律。07、《易经初阶》(台湾顶渊文化事业有限公司。)此书20万字,凡18章,分为内篇、外篇两部分。其中内篇11章,展示读《易》的一系列基本常识;外篇7章,分别从文学、美学、史料学等方面阐明《周易》经传的价值。总其内外两篇,皆属步入《周易》研究殿堂之最初阶梯,故以“初阶”为名。08、《周易与文学》(福建教育出版社。)此书22万字,围绕《周易》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展开多方面、多角度的探析,既评析了《周易》经传自身的文学、美学价值内涵,又对《周易》经传之于古代文学乃至文艺理论、美学思想的影响或启迪作用进行广泛深入的研探。09、《历代易家与易学要籍》(福建人民出版社,台湾顶渊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分为两书重版,一是《历代易家考略》,一是《历代易学要籍解题》。)此书万字,著者在博览精读众多易学著作及其它经史子集群书的基础上,以时代为序,略考历代易学名家的姓氏里籍、生平事略,并着重评析其易学成就;又列述历代易学著作,论定书名、卷数、作者、版本,并着重分析其内容的是非得失。本书对全面了解两千多年来《易》学史上纷繁复杂的成果,明其是非,知其得失,以进一步拓展、深化当代《易》学研究,有所帮助。10、《周易学说》(广东花城出版社。)获福建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此书59万字。马振彪遗著,张善文整理。原为著者未刊手稿,以行书抄成,引录历代易说近四百家,并参以作者见解,阐述《周易》经传之旨,学术价值甚高。全书之点校整理,凡历八年之久,体例严密,考校精审。11、《洁静精微之玄思》(上海远东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台湾顶渊文化事业有限公司重版。)获福建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此书23万字。为作者在海内外学术刊物(或出席有关学术会议)所发表的某阶段学术论文之精选。所论多集中于研讨《周易》经传大旨及各方面理趣,其中有对《易》义的衍述,有对经传文字的考论,有对历代《易》家的评说,有对出土文物的分析,更有对《周易》影响于文学、美学、文艺理论诸领域的多角度阐述。本书对于哲学、文学、历史各学科的研究宜有良好的学术裨益作用。12、《尚氏易学存稿校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获福州市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及福建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此书185万字。尚秉和遗稿,张善文校理。全书包括尚氏遗存的书稿五种:《周易古筮考》十卷、《焦氏易诂》十一卷、《焦氏易林注》十六卷、《周易尚氏学》二十卷、《易说评议》十二卷,凡六十九卷(书后附录吴承仕《检斋读易提要》一卷、黄寿祺《易学群书平议》七卷,合此二种计之,则共有七十七卷)。全书校理,以作者所遗各书稿本为主校本,参取诸类初刻本、续补本、后印本、抄写本以及其它有关文献资料,互为勘订,务使前后一体,条例明晰,卷次贯畅。按,尚秉和先生系晚清进士,曾受业于曾国藩之高足吴汝纶,入民国后吏隐于内务部,兼任京师大学堂国文教习,又讲学奉天萃升书院及北平中国大学国学系。著述甚丰,为现代易学泰斗。此书将尚氏最具创获的易学著述集中整理出版,且校订精密严谨,实足以嘉惠社科研究界,津逮后学。

1.《周易探源》(李镜池著)北京:中华书局1978�2.《周易大传今注》(高亨著)济南:齐鲁书社1979�3.《周易杂论》(高亨著)济南:齐鲁书社1979�4.《周易思想研究》(张立文著)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0�5.《周易尚氏学》(尚秉和著)北京:中华书局1980�6.《周易通义》(李镜池著)北京:中华书局1981�7.《周易新论》(宋祚胤著)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2�8.《周易参同契新探》(周士一著)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9.《周易浅述》(<清>陈梦雷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0.《周易集解》(<唐>李鼎祚撰)北京:中国书店1984�11.《周易古经今注》(高亨著)北京:中华书局1984�12.《科学无玄的周易》(沈宜甲著)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13.《易学会通》(苏渊雷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14.《周易大传新注》(徐志锐著)济南:齐鲁书社1986�15.《周易概论》(刘大钧著)济南:齐鲁书社1986�16.《周易纵横录》(唐明邦等编)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17.《周易译注与考辨》(宋祚胤著)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18.《易图的数学结构》(董光璧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19.《周易本义》((宋)朱熹注)天津:天津市古籍书店1988�20.《易卦浅释》(沙少海著)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21.《帛书周易校释》(邓球柏著)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22.《周易讲座》(金景芳讲述)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7�23.《周易今注今译》(南怀瑾,徐芹庭注译)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24.《宋本周易注疏》((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孔疑达疏)北京:中华书局1988�25.《易经今译》(孙振声编著)海口:海南人民出版社1988�26.《周易卦爻辞通说》(钱世明著)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27.《周易经疑》((清)阮元辑)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28.《船山全书》((明)王夫之著)长沙:岳麓书社1988�29.《周易集解》((清)孙星衍著)成都:成都古籍书店1988�30.《周易秘义》(黎子耀著)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31.《读易会通》((法)丁寿昌著)成都:成都古籍书店1988�32.《泰轩易传》((清)阮元辑)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33.《周易要义》((清)宋书升著)济南:齐鲁书社1988�34.《易象通说》(钱世明著)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35.《周易新讲义》((清)阮元辑)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36.《河图洛书解析》(孙国中主编)北京:学苑出版社1990�37.《周易导读》(黎 子耀 著)成都:巴蜀书社1990�38.《周易通说》(刘正、杨冰编著)石家庄:河北人民出 版社1989�39.《易数钩隐图》((宋)刘牧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40. 《易经白话 新解》(孔日昌编著)西安:华岳文艺出版社1989�41.《中国文化之本源》(应鼎成 著)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42.《周易述》((清)惠栋著)天津:天津市古籍书店1989 �43.《中国医学与〈周易〉原理》(黄自元著)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9�44. 《诚 斋易传》((宋)杨万里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45.《易经十六讲》((美)钟 启 禄著)北京: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89�46.《大易探微》(金文杰著)青岛:青岛出版 社19 88�47.《白话易经》(南怀瑾,徐芹庭译注)长沙:岳麓书社1988�48.《〈周 易〉与现 代经济科学》(周豹荣著)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49.《河洛精蕴》((清)江慎 修著)北京:学苑出版社1989�50.《周易本义》((宋)朱熹著)北京:中国书店1987 �51. 《东坡易传》((宋)苏轼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52.《古本周易参同契集注 》( 马济人主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53.《周易稗疏》((清)王夫之,易图明辨 ,(清)胡 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54.《易经求正解》(郭扬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 社19 90�55.《周易占筮学》(章秋农著)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56.《易学精华 》( (唐)李鼎祚等著)济南:齐鲁书社1990�57.《周易研究论文集(三)》(黄寿祺,张善 文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58.《周易研究论文集(四)》(黄寿祺,张善文编)北 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59.《周易的智慧》(邓球柏著)石家庄:河北人民出 版社1990 �60.《周易新解》(欧阳维诚著)长沙:岳麓书社1990�61.《易理新研》(沈持衡 著) 北京:文津出版社1991�62.《周易参同契古注集成》((后蜀)彭晓等撰)上海:上海 古籍 出版社1990�63.《〈周易参同契〉通析》(潘启明著)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0 �64 .《周易阐真》((清)素朴散人著)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65.《周易象数图说》( 段长 山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66.《焦氏易林注》(尚秉和注)北京 :中 国书店1990�67.《周易阐微》(吕绍纲著)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68.《大众白话 易经》(秦磊编著) 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69.《大众实用周易》(刘?哲著)北京:中国卓越出版公司 1989 �70.《周易阴阳八卦说解》(徐志锐著)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71.《医易会 通精 义》(李浚川,萧汉明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72.《周易古经白话解》( 刘大 钧,林忠军著)济南:山东友谊书社1989�73�《〈易经〉释疑》(沈子复著)北京:学苑 出版社1990�74.《易的占筮与义理》((日)金谷治著)济南:齐鲁书社1990�75.《易 经新论》(周山著) 沈阳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76.《周易与中医学》(杨力著)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 989 �77.《周易经传异同》(宋祚胤著)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78.《周易通俗评 议》(谭景 椿著)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79.《古本周易参同契集注》(傅景华主编)北京: 中医 古籍出版社1990�80.《周易思想要论》(蔡尚思著)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81.《周易研究史》(廖名春等著)长沙:湖南出版社1991�82.《周易译注》(周振 甫译注)北 京:中华书局1991�83.《周易 解题及其读法》(钱基博著)上海:上海书店1991�84.《〈易传〉今译》(徐志锐编 译) 沈阳:辽沈书社1991�85.《周易浅说》(谈嘉德著)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86.《古代名医解周易 》( 何少初编著)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87.《易经精华》((清)薛嘉颖编)北 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1991�88.《文明的生命力》(陈子斌著)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0�89.《周易系统》(韩连武著)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90.《周易入 门》(吕美 泉, 吕绍纲著)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91.《易经》(徐澍,张新旭译注)合肥:安 徽人 民出版社1992�92.《易学大辞典》(张其成主编)北京:华夏出版社1992�93.《 八卦与 河图洛书破译》(田合禄著)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94.《周易与怀德海之间》(( 美)唐力权著)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95.《易经》((英)巴克特著)银川:宁夏人 民出 版社1989�96.《周易科学观》(徐道一编著)北京:地震出版社1992�97.《周易初阶 》(袁庭栋著)成都:巴蜀书社1991�98.《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著)成都:巴蜀书社1991�99.《易经与 祭 祀》((日)吉野裕子著)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100.《生命与八卦》(田合禄,田 蔚编著)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01.《周易的美学智慧》(王振复著)长沙: 湖南出版社1991�102.《周易杂卦证解》(周善培著)上海:上海书店1990�103.《易 之 哲学》(贾丰臻著)上海:上海书店1991�104.《周易古经今注》(高亨著)上海:上海 书店1991�105.《周易全译》(徐子宏译注)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106.《周易 美学》(刘纲纪著)长沙:湖南教 育出版社1992�107.《周易辞典》(吕绍纲主编)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108.《周 易新探》(李大用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109.《大易论集摘要》(毕群圣主编)济南:山东友谊书社1990�110.《易经传说》(杨复俊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111.《步入神秘的殿堂》(刘长允著)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1�112.《易图明 辨》9(清)胡渭著)成都: 巴蜀书社1991�113�《八卦纵横》(李桦编著)北京:团结出版社1991�114.《易经 与现代生活》(李英豪著)广州:花城出版社1991�115.《周 易大辞典》(萧元主编)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1�116.《中国古代建筑与周易哲学》 (程建军著)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117.《周易与现代管理科学》(段长山主编)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118.《漫画周易故事》(李殿忠,谭晓春编绘)北京:中国 工人出版社1992�119.《巧解周易》(王启铭编著)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120.《 易经图解》9刘平著)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121.《焦氏易诂》(尚秉和撰)北 京 :中华书局1991�122.《太极太玄体系》(郑军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123 .《周易本义》((宋)朱熹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124.《话说太极图》(李申 著)北京:知识出版社1992�125.《读易会通》((清)丁寿昌撰)北京:中国书店1992�126.《大衍新解》(王赣,牛力达著)济南:济南出版社1992�127.《易经指南》(孙国 中,董光和编)北京:团结出版社1992�128.《周易与人生智慧》(顾文著)南宁:广西 民族出版社1992�129.《大易探微》(金文杰著)青岛:青岛出版社1992�130.《周易正 义》((魏)王弼,韩康伯注,孔疑达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31.《周易老子新 证》(刘坤 生著)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2�132.《周易参同契研究》(赵春明著)海口:南海出 版公司1991�133.《〈易〉 与人类思维》(张祥平著)重庆:重庆出版社1992�134.《实用六十四卦》(杨万强编著)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135.《周易三极图贯》((清)冯道立著)北京:北京师范 大学出版社1992�136.《周易与现代化》(一)(段长山主编)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 �137.《周易与自然科学研究》(丘亮辉等主编)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138.《帛 易说 略》(韩仲民著)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39.《易经与当代企业家》(贾志岱 ,张毅编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140.《易通》(苏渊雷著)上海:上海书店199 0�141.《周易人生哲理博览》(宋文安,张文郁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142. 《周易辞典》(张善文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143.《10分钟周易》(雷士铎 著)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144.《易经问卜今译》((宋)朱熹著)天津:天津社会 科学院出版社1993�145.《白话三玄》(孔泽人编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146. 《大道之源》(郭树 森,张吉良主编)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147.《医易汇通》(邹学熹主编)成 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48.《易学精要》(邹学熹主编)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 版社1992�149.《儒道释经典译注》(张芳彦主编)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3�150.《 十家论易》(蔡尚思主编)长沙:岳麓书社1993�151.《易经智慧与成功秘诀》(胡士光 编著)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152.《〈周易〉通读》(张吉良著)济南:齐鲁书社1 993�153.《易经快速入门》(祖秉天著)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3�154.《实用医易 小辞典》(漆浩主编)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155.《易经新探》(吕嘉戈著)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3�156.《易经俗解》(郑国俊著)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 2�157.《周易·太极思维与现代管理》(程振清,何成正著)桂林:漓江出版社1993�158.《周易与中华文化》(王树森著)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3�159.《〈周易〉妙语选 》(陈景春等主编)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3�160.《〈 周易〉故事钩沉》(田佐编)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 3�161.《易经卦象》(工一编著)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162.《周易卦辞详解》(靳极苍著)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3�163.《易学图解》(邹学熹主编)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64.《周易的数学原理》(欧阳维诚著)武汉:湖北教育出版 社1993�165.《学易必读》(房松龄著)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166.《周易表 解》(潘雨廷著)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167.《〈周易参同契〉释义》(任 法融注)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168.《周易八卦实解》(海沧斋主编著)广州:花 城出版社1993�169.《医易相通论》(陈大舜主编)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70 .《英译易经》(汪榕培,任秀 桦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171.《 周易哲理与现代人生》(温振宇著)北京:中 国书店1993�172.《周易策略与经营管理》(陈传康,董恒宇主编)北京:万国学术出版 社1993�173.《象数与义理》(张善文著)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174.《周易经商 手册》(董恒宇编著)北京:万国学术出版社1993�175.《周易王韩注》((魏)王弼,(晋 )韩康伯注)长沙:岳麓书社1993�176.《周易人生决策指南》(雒启坤著)北京: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1993�177.《周易人生醒世真言》(紫竹公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 993�178.《周易传文白 话解》(刘大钧,林忠军注译)济南:齐鲁书社1993�179.《周易参同契考辩》(孟乃昌 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180.《简明周易读本》(吴新楚编著 广州:华南理工 大学出版社1993�181.《白话易经》 (邓球柏著) 长沙:岳麓书社1993�182.《易医妙用 》 (贾向前,李仲瑞编著)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83.《周易述》 ((清)惠栋) 著 成都:巴蜀书社1993�184.《易学启门键》 (张汉著) 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1993 �185.《白话易经》 《白话易经》编译组编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186.《周 易》((英)理雅各英译 )长沙:湖南出版社199 3�187.《易经百事通》(吴义方,吴卸耀编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188.《易经与遗传密码》((德)舍恩贝格(Schonberger,Martin)著)西安:西 安电子科 技大学出版社1993�189.《周易大辞典》(伍华主编)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206.《易贯中西:〈周 易〉与人类文化》((跨世纪中学生文库)珊泉著)北京:北京燕 山出 版社1993�190.《〈易象图说〉破译》((元)张理原撰)沈阳:辽沈书社1994�191.《弥 纶天地》(程振清著)桂林:漓江出版社1994�192.《易经应用大百科》(张其成主编)南 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4�193.《周易集解纂疏》((清)李道平撰,潘雨廷校点)北 京:中华书局1994�194.《 易经杂说》(南怀瑾著)北京: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4�195.《易学与占卦》(刘心武主 编)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4�196.《周易六十四卦新探》(穆野著)西安:三秦出 版社1994�197.《〈易经〉浅讲》(宋祚胤著)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198.《 中国太极八卦全书》(尹协理主编)北京:团结出版社1994�199.《易医通源》(张尚臣 等编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 200.《周易基础》(杨维增,何洁冰著0广州:花城出版社1994� 201.《周易与现代化》(二)(段长山主编)郑州:中州古籍1993� 202.《书经精义》9(清)黄淦纬编著)北京:学苑1994� 203.《周易新概念》(郁立安著)太原:山西人民1994� 204.《卜筮全书》((明)易卜老人著)郑州:中州古籍1994� 205.《周易经源》韩永贤著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1994� 206.《易学名著博览》(郑万耕编著)北京:学苑1994� 207.《南极神数》9(唐)果老著0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 208.《周易与康节易数》(弓智峰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209.《周易文化论》(周山著0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 210.《周易知识通览》(朱伯?主编)济南:齐鲁书社1993� 211.《易学哲学史》(一、二、三卷)(朱伯?著)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212.《易学基础教程》(朱伯?主编)广州:广州出版社1993� 213.《〈易经〉之谜是如何打开的》(谢宝笙著)北京:北京出版社1995� 214.《大易集要》(刘大钧主编)济南:齐鲁书社1994� 215.《象数易学发展史》(林忠军著)济南:齐鲁书社1994� 216.《易学书目》(山东省图书馆编0济南:齐鲁书社1993� 217.《心易》(张延生著)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 218.《周易探源》(韩永贤著)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0� 219.《?易》(张延生著)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 220.《实用易学成语辞典》(祖秉天著)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 221.《易经新译》9罗志野译)青岛:青岛出版社1995� 222.《实用周易详解》((宋)李杞原著)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 �223.《〈周易〉与当代自然科学》(徐道一著)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 224.《中国易学史话》(商国君编著)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 225.《易文化传统与民族思维方式》(罗炽,刘泽亮著)武汉:武汉出版社1994� 226.《周易白话解析》(李晋忻著)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4� 227.《中华医易全书》(张益民,张韬著)山西:山西古籍出版社1994� 228.《易学通解》(李友仁著)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 229.《易经中的法律现象》(从希斌著)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 230.《周易说略》((清)张尔岐撰)济南:齐鲁书社1993� 231.《纳甲筮法》(刘大钧著)济南:齐鲁书社1995� 232.《周易图释大典》(施维,邱小波主编0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4� 233.《易经与孔子的蝉蜕龙变》(谢宝笙著)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234.《易医文化与应用》(张其成主编)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235.《周易文化与中医学》(孟庆云著)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236.《易经大侃》(王晓强编著)长沙:岳麓书社1995� 237.《周易与古今生活》(柳村著)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 238.《〈易〉与生命奥妙》(余先莹,余良编著)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 239.《本土与域外》(杨宏声著)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 240.《〈易经〉卦主分析》(朱启经著)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 241.《易学心知》(林忠军主编)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242.《〈易经〉与东方营养学》(谢文伟著)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243.《中华第一经》(宋会群,苗雪兰著)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244.《易经系传别讲》(南怀瑾著)北京:中国世界语出版社� 245.《周易的思维与逻辑》(李廉著)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4� 246.《周易探秘》(朱渊青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247.《插图本易经》((美)译著)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248.《易经杂说》(南怀瑾著)北京: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6�249.《学易必读》(房松龄著)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250.《周易新释》(黎翔凤著)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 251.《中国四大宝典》(孟泽注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5� 252.《漫画周易》((韩)崔英辰,(韩)李基东著)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2� 253.《易学解难》(邹学熹等编著)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254.《周易评注》(唐明邦主编)北京:中华书局1995� 255.《周易》(<宋>朱熹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256.《易学精华》(郑万耕主编)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257.《周易本义》(<南宋>朱熹撰,廖名春校点)广州:广州出版社1994� 258.《易学与道教文化》(詹石窗,连镇标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 259.《易学与兵法》(邹学熹等编著)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260.《国际易学研究》(二)(朱伯?主编)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 261.《白话帛书周易》(邓球柏著)长沙:岳麓书社1995� 262.《现代易学优秀论文集》(段长山主编)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 263.《易经集注》(<明>来知德著)上海:上海书店1988� 264.《周易与气功教程》(李邦正著)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 265.《复斋易说》(<宋>程大昌,<宋>赵彦肃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266.《易经来注图解》(郑灿订正)成都:巴蜀书社1989� 267.《周易梅花数全译》(沈伯春著)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1� 268.《象数易学研究》(刘大钧主编)济南:齐鲁书社1996� 269.《易传与道家思想》(陈鼓应著)北京:三联书店1996� 270.《两汉象数易学研究》(上下册)(刘玉建著)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71.《中国古代龟卜文化》(刘玉建著)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272.《帛书周易校释》(邓球柏著)长沙:湖南出版社1996� 273.《易玄释老》(邱进之等著)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 274.《实用易学辞典》(李树政,周锡?编著)海口:三环出版社1993� 275.《占易秘解》((清)张丙哲著)海口:海南出版社1995� 276、《周易辨证》(马恒君著)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 277.《高岛易断》(<日>高岛吞象著)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 278�《易经系传别讲》(南怀瑾著)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279.《易经杂说》(南怀瑾著)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280.《读易杂识》(杭辛斋著)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281.《周易》(廖名春校点)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282.《新刊四书五经》(<宋>朱熹注)北京:中国书店1994� 283.《国际易学研究(三)》(朱伯?主编)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284.《〈易经〉应用大观》(郭俊义,刘英编著)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7� 285.《易医妙用》(贾向前,李仲瑞编著)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86.《易道新论》(顾文炳著)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 287.《易老子与王弼注辨义》(苏东天著)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 288.《〈易经〉对话录》(孙映达,杨亦鸣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一楼朋友写了这么多 不如推兼个网站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