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高中教育教学论文研讨会

发布时间:

高中教育教学论文研讨会

高中德育教育方法创新问题的探讨的论文

摘要: 随着我们社会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也是在不断的创新,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高中德育教育的工作要结合实践经验,分别从多角度探讨了高中德育教育方法的创新问题,应该让学生具备初步的创新精神,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社会合格接班人,满足未来社会的多种需求。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高中德育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关键词: 高中教学,德育教育方法,教学创新,创新精神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中应该突出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背景下,我国的民族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到我国未来社会的发展,这也是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在进行教育创新性人才培养方面,中学教育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必须符合学生的自身身心发展规律的要求。为了保障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班主任在德育工作方面也应该积极创新,不断用创新的思维来培养创新人才[1,2]。这里结合班主任工作中的重点问题,特别是德育方面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教育进行探讨,希望对于今后班主任工作有所帮助。

一、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的德育思考

在进行德育教育的创新教学中,应该保证具有良好的创新性的学校环境,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要条件。可以看出,创新型的学校环境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包括影响到个体创新素质的各个方面,涉及到学校环境、校长管理理念、文化景观、班级氛围以及教学评估等各个环节。创新素质的学生的培养自然离不开创新型教师的德育教育工作。一方面,在德育工作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创新方面的巨大潜力,不断让学生从可能性向现实性进行转化;另一方面,教师的个性化特征以及创新水平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种转化。从当前的研究成果看,教师的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创新水平。比如,通过相关的研究工作,如果教师在德育教育方面不具备创新思路,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学习,特别是写作方面难以进行突破。一般来说,具有高创作成果的教师则对教师的独创性思维更加感兴趣,更喜欢独具一格的教学方法。所以,重点则是要教师进行教学观念的创新活动。在德育教学创新中,首先应要求教师具备教学方面的创新,从而有效保证学生学习方面的创新。在积极性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应主动积极利用新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素质。还应该看出,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重中之重,只有通过创新教育,才能向社会提供所需要开发利用的资源。

根据实践经验,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应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树立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价值取向的教育理念。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主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效保证学生激活封存的记忆,更好鼓励学生具有较强的主动性、积极性,这些对课堂学习小组的组织显得非常重要。

二、德育教育中支持并保护创新精神

在德育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理,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下,教师往往有着无上权威性,学生不敢违背教师的指令,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尽管当前的教师并不像从前那样的“居高临下”,但大部分教师依旧受着很深的“师道尊严”的陈旧思想的影响,经常用指令性的言语来命令学生,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但却和现代教育理念格格不入,不利于实现有效的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学生没有主见、独立性差、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创造性差,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创造力很难得到提升,同样难以发挥必要的德育教育工作效果[3]。

这里通过“方苹果的故事”进行说明,美国的老师面对着学生所画的方苹果,没有像大多数中国教师一样生气,也没有简单地进行评价,而是让学生主动说出创作的理由,结果还将本节课的最佳创意奖颁发给这名学生,及时有效地肯定了这位学生的创意,这样能够更好激发起创新的火花,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同样,在班主任的德育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导,大胆鼓励学生具有创新精神,能从情感上接受学生的创新,将方苹果的梦种植在每个学生心中。经过一定时期的培育,通过综合培养作用,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内,学生则会“梦想成真”。

三、德育教育中确立宽松的目标管理机制

从管理方面分析,应基于目标管理来积极营造宽松的环境。当前的过程管理中,对于学生在各个方面限制过于死板,不适合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构建评价体系中,应该重视科学性、合理性的特点,通过有效目标管理确定,利用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大胆创新,积极调动学生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德育教育中,培养有效的创新能力。在进行学生的德育工作教学创新中,应该要求教育者具有创新的素质能力和丰富的教学内容,鼓励教师进行多方面的学习和思考,将科研和教学相互结合[4]。通过课堂教学,将问题的答案以及思考过程主动和学生进行交流,改变传统的学生无条件接受老师给予答案的被动局面,应该积极鼓励学生给出与老师标准答案不一样的内容,鼓励学生具备敢于挑战传统答案的行为,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已经非常习惯背诵传统的标准答案,经过长时间的积累,自然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班主任在进行教育教学中,应鼓励学生面对问题有着自己独立的见解,应该鼓励学生从自身的情况来寻找问题的答案,并选用合适的方式来追求答案的完善,体现出较强能力的综合素质以及探索精神。正是通过上述独立探索过程,才能有可能做好学生的潜能开发,才能进一步做好中学德育教育工作。

活动已经告一段落了,想必你学习了很多新知识,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活动总结了。千万不能认为活动总结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我整理的高中教研的活动总结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加强学习课程改革理论,学习有关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认真学习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总结,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化课程改革,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研究《新课程标准》,特别是对新编教材的增减部分,更要深入研究,明确增减的意义,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搞好政治课教学,充分发挥政治学科的多元功能。

二、重视业务知识的学习和业务技能的提高。

近几年,组内教师积极完成进修和培训任务,不断补充新知识。姜胜善老师:参加浙江教育报刊举办的高中政治专业素养提升培训班,到XX中学观摩学习,学习他们新的理论和作法,多次参加市教师教研院组织的“促进课堂有效学习”的培训,张XX、陈XX老师参加二十一中第四届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建设研讨会,参加二十二中高中政治课堂变革研讨会、参加高中政治学科背景下选修课的开发与实践培训,应XX周XX李XX老师参加XX市高中政治骨干教师课堂变革教学创新研讨会,还多次参加市教师教研院组织的“促进课堂有效学习”的培训,参加选修课的培训。通过学习,再结合我校实际,有效促进教学工作。5位老师本学期参加市命题竞赛,获得三等奖。

三、落实常规,优化课堂,提高效益。

1、组织学习有关教学改革的经验,不断探讨成功教育的经验和做法,鼓励教师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实施教学,合理组织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既科学严谨,又充满活力。

2、加强集体备课,发挥群体优势。每周都进行备课组会议,确定周计划、调整教学进度、分析课堂中的不足、学生的困惑。各备课组切实落实好集体备课工作,明确集体备课时间,确立中心发言人,重点讨论教学目标、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同时,为加强教师间的相互学习,按照学校要求,规范教师听课行为,做到定时、定人、定内容、定反馈,推动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并转化为教学行为,整体提高学校学科教学水平

3.、认真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各种继续教育和各种形式公开课,示范课.并认真做好笔录,以便在校教研活动时间能相互交流,借鉴其他兄弟学校老师的宝贵经验.。

4、这学期我们成员互相听课、课后直接点评,指出改进的意见。

四、推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

我们教研组6位成员,通过过课堂实践、理论学习、外出学习交流,共同努力地推进政治课堂改革。开学初就确定了学分评价标准,平时分数和考试分数各占50%,平时分数中课堂表现15%,作业20%,默写10%.其他5%,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同伴互助合作,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集体和个人荣誉融合为一体。同伴互助、不断反思,促进有效教学。

四、导学案的设计。

继续深化导学案的设计。以导学案为抓手,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载体,推进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成员分工合作,共同高质量地完成导学案的设计。这学期增加了“我的疑问”这一栏,让教学更有的放矢,以任务驱动式:通过“任务”来诱发、强化和维持学习者的成就动机。

第一学期的教学的工作已经顺利结束,新的学期又将开始,为使今后的教研工作做得更好,为使教学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就必须对上学期的教研工作做出总结,成绩应当发扬,差距进行改进,以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现将上学期音乐教研组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本学期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高中教务的直接指导下,认真的做了教研工作,全体教师认真地总结了上学期的教学和教研工作,吸取上学期的'好经验,重新制定了本学期工作计划,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们首先对当前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校本教研问题进行探讨,根据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认真的讨论,改进了教学计划,这样从实际出发改进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了不少的收获。

我们还对音乐课达标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有难题,住址研究解决,并结合学生的思想,怎样进行教与学的关系?怎样启发学生,怎样活跃思想等问题进行研究,初步有了一定的方法,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还得从这几个问题多多研究,道理很深,有待于我们进行长期的研究。

我们还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授课问题怎样处理音乐课中发生的偶发事件问题,如何指导学生欣赏通俗音乐问题,民族音乐问题,外国音乐问题,等进行了教学研究,使我们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等有了不小进步,对学校的教学效果也有了一定的改进,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由于人无完人,学无止境,我们在教研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也还有很多问题弄不清楚,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和教研工作中,不断学习,努力工作争取更大的成绩。

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全组教师坚持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 坚持理论学习,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本组教师积极参加学校和市、区培训,继续学习新课标教学理念,进一步转变观念,以新观点、新理念指导教学。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们数学组的全体教师以自学为主,不断地搜集新信息,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根据阶段性的教育教学有针对性地教学理论知识,了解教研改信息,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认真撰写论文。数学教研组不断地总结经验,坚持人人写教学教学反思、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并收入汇编。

二、 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

老师们积极参加市、区、校各级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 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教师们积极开设公开课,如校级的每人开了一节公开课或示范课,为了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老师们认真地参加听课,并进行了认真的研讨;老师们的教学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做到培优补差。搞好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在校内举行高一、高二年级数学竞赛;组织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

三、改进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师在备课时,能认真钻研教材,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提倡结构化教案、个性化设计,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目标和谐统一。精心备课,针对学生实际,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差生。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想出了不少个性化的修改意见和建议。针对我校学生数学基础差,对学习数学缺乏自信的特点,我们采用多种方法,如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具、自制教具、制作多媒体教具等手段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联系生活学生数学,充分利用直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思维。教学工作中,每位教师都能狠抓教学质量,重视后进生的转差工作,利用课余市间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效果比较明显。学校的大多数老师能扬奉献精神,常常利用课余时间,无补偿地给学生补缺补漏。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做到培优补差。学生学习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

一学期来,在数学组各位教师的辛勤劳动和刻苦努力下,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足,如:教师的教育观念还没有完全得到转变,新课程理念还不明确,甚至有的教师对这轮新课程改革效果如何,能否成功,仍持怀疑和观望态度。如何处理好掌握“知识、技能”与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的矛盾。今后,我们将加快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切实做好各项工作,把新课程改革引向深入。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思想水平,真正从思想上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增强课程改革意识,坚信新一轮课改必定成功。

本学期度根据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结合化学教研组的工作计划,本组教师认真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认真学习学校有关教学工作的要求,认真履行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与教师的职责,加强学科的理论学习,使化学组成为团结和谐、勤奋互助、合作能力较强的教研组。一学期来,我们化学组在组内全体老师的齐心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具体总结如下:

一、教学常规方面

1. 严格落实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益。全组教师做到重点落实备课常规和课堂教学常规,提高备课和上课质量。注意教学常规管理中的各个细节,并且尽量落实细节,养成学生良好规范的学习习惯,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

2. 加强集体备课。备课组做到基本统一进度、统一教案、统一练习、统一考试等。尤其是每次中差生辅导的进度、内容、时间、备课人都是有计划、有落实的,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

3. 加强作业管理。全组教师尽量控制作业量、规范作业批改,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评必纠。

4.加强实验教学,按要求完成实验,对教材中的实验方案进行改进设计,以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各任课教师把改进设计的方案收集整理以便下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二、教研组活动开展情况

1.坚持开展好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做到每次活动都有计划有主题,责任到人。利用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钻研教材、共同分析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探索实践中共同成长。

2.加强新课程研究和教学理念更新,学习新学科基本要求已迫在眉睫,我们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学习了大量有关理论,观摩了新课程课堂教学,掌握新课程的教法。为顺利开展新课程垫定了基础。

三、立足公开课教学研讨,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

本学期化学组共 组织了两次公开教学研讨,分别是顾一舟老师的《氧化还原反应》和刘林青老师的《卤素单质的性质》,组内老师分别就这两节课进行深入的讨论,从课题的引入,到问题的问法,再到板书的设计等,组内教师都能热情地把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拿出来传授、交流,帮助这两位青年教师熟悉教学业务,掌握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为两位年青教师的顺利开课保驾护航。

四、利用课题引领,促进组内教师共同成长

化学组内现有区级项目课题两个,一是《高考新政下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二是《未来化学家创新实验室》,结合这两个课题,组内老师开设的校本课程有顾一舟老师的《珠宝中的化学》和《手持传感器在化学中的应用》,孙德芳老师的《千变万化玩转化学》,许祥龙老师和刘林青老师的《动手学化学》,经过大家的共同协作,校本课程的编写已进入修改阶段,这学期继续带领组内老师共同开发既能结合课本教材、又有所创新突破的实验,争取在年内完成该项目。

《未来化学家创新实验室》项目课题20xx年开始实施,对原有的化学实验室进行重新改建和整合,以适应高考新政下的走班教学。

五.积极学习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对化学这一学科的教学是有着巨大帮助的作用,基于有这样的认识,全组教师都积极学习信息技术,通过学校组织的信息技术讲座学到了许多制作课件的知识,特别是这学期我们组认真学习了希沃授课助手这个教学软件,在刘林青老师的带领下,老师们感受到在大触摸屏上,学生可以方便地进行填空,分类,概念比赛等多种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而且各种学习活动还可以相互竞争,妙趣纷呈。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使用Pad或者手机,联接触摸屏电脑的wifi热点对学生在触摸屏上的学习过程进行互动指导,即时反馈纠正。组内两节公开课也利用了这一教学软件,受到了学生很好的反响。

六. 认真研究《教学基本要求》,完善校本学案

本学期高一在原来校本学案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提高导学案编写水平的途径,从问题的设置到习题的选配,都进行了多次的研讨。在上课时能够基于“导学案”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二年级刚进入走班模式,组内老师也是积极思考,编制了适应等级班教学的校本学案,实验了从无到有的突破。

一、指导思想:

建设研究型、合作型的教研组,走专业引领内涵发展的路子。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研究水平,并能够深入课堂落到实处。

本学期将继续以“济钢高中生态高效课堂”为教研工作的主线,把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努力提高45分钟课堂效率,作为物理组我们开展教学研究、集体备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围绕这个指导思想和目标,我们物理教研组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二、工作重点

1、落实“高效课堂模式,将之落实到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三种课型中。

2、开发和完善物理组课本课程

3、以济南市青年教师实验优质课评比活动为契机、引领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4、抓起始年级的基础教学、高二年级的学业水平考试、高三年级的复习备考

三、具体措施

以学校制定的“讲、评、学、备”四环节为模式,开展教研组工作,具体如下:

(一)基础年级:

1、将集体备课科学、规范。将课题分工到人,每次集备时定出中心发言人。

2、科学、规范的制定学案、注意学案中应渗透德育教育

3、每周老师至少听评课一次。

4、每周三下午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进行科学指导。本学段的课题为物理课程拓展。

5、借助济南市的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搞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和高校教学的研究。

6、加强作业的科学规范的布置。有备课组制定统一的作业要求和作业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杜绝作业布置的无序性、低效性。

7、对学生进行选课指导。课改不仅是学校事情,更要落实到我们每一科任老师的身上,使学生了解课程特点结合自己的爱好和自身特点科学选课

8、加强实验教学。实验是高考的难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应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切实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做完后最好利用实验课件回放巩固,加深印象

9、抓好高一、高二的物理竞赛辅导工作。落实到人、分工明确。

10、抓好抓实高一、高二的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工作。落实到人、分工明确。

(二)高三复习备考

1、以现行教材为复习蓝本,以20xx年《新课程标准物理科考试大纲》为框架,以近三年高考考试题为线索,充分研究高考模式和本届学生实际,切实定好教学教研计划。

2、教学做到“三好”——上好每堂课,练好每道题,评好每套试卷;坚持“三个基本点”——抓基础、重课本,求落实;突破一个难点——实验能力培养。

3、教研做到务实,注重解决教学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及时交流教学经验,经常进行校与校,班与班比较。

4、具体教学安排和要求:

一轮复习注重夯实基础,帮助学生建立并完善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体系,构建系统知识网络,深化概念原理定理定律的认识理解和应用,促进学科思维的形成,培养学科科学素养。一轮复习至二月底结束。 复习过程分三步:

(1)上好复习指导课

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吃透教材、钻透考纲、摸透考生,做到“三讲”——知识讲准、重点讲透、难点讲清,要求讲法得当,照顾全面。 充分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遗留问题,要求在复习的同时,更正补充,不留死角。

(2)加强练习和训练

题目要筛选:基础题要练够,训练题要练足,测试题要练精。 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所使用的资料进行筛选、补充。

(3)搞好检测和考评

采用适当的批改和阅卷调查等形式,找准学生中暴露出来的“病例”、“病因”,有针对性的及时评讲。在评讲中要坚持四反、三提倡——反对平均使用力量、反对就题讲题、反对—言堂;提倡突出重点,讲准讲透、提倡归类讲评,注重小结。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体育课作为一门“副科”一直坚持到高三最后阶段,那么其有一定的“副作用”。高中阶段的体育教育的作用和意义我在此不一一赘述。下面我向大家简要汇报一下我们高中体育组的情况,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我们体育教师的主要工作可以分为:体育教学、课余训练和竞赛、体育教科研这三块。

一、 在体育教学方面:

我们全体高中体育教师能够认真钻研教学大纲,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健康标准,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落实课堂教学任务。能按规定认真开展备课组活动和教研组活动。全员参与每人上好一节公开课,能够集体备课、认真上课、相互听课并及时交流总结心得和体会。努力使我组内的新教师能更快成长。

二、 课余训练和竞赛方面:

全员参与课余训练,组织学校的田径队、男子排球队和男、女篮球队进行训练和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我校男子排球队多次参加省中体协的比赛获得了多项荣誉:如软式排球第三名、硬排第六名等;男排在区中学生球类比赛中蝉联“N”次冠军;我校男子篮球在去年获第二名;我校女篮在去年获第三名的好成绩。并顺利完成学校、区的田径运动会,并且与年级组、德育处、教学处共同举办各类小型体育竞赛,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但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和特长的舞台,同时提高了广大学生的体育观赏能力,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二、 体育教科研方面:

全员参与课题研究,“推广软排运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题得到了江苏省“陶研会”认可。组内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刻苦钻研教材教法,结合教学实际写出了有一定质量的论文和教学设计,并获得了一定的荣誉,在此就不一一例举了。

体育组是最普通的组,我们体育老师是最普通的人,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做好每一件应该做的事情,为玉祁中学的提高和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和汗水。希望广大同仁多多支持和关心我们的工作!谢谢!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积极的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范文 ,欢迎阅读!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篇一:高中数学教学 反思 一、与时俱进的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要积极的与时俱进,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以往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大多侧重于对各种数学知识的讲授。在新课程大背景下,教师要积极的更新教学理念,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大胆的抛弃以往的“注入式”教学模式,积极开展“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各种数学问题,并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并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思考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等,然后予以合理的 总结 和引导。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教学气氛十分重要。因此,教师要注意积极的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科目较多难度较大,整体学习压力较大。而且,很多学生都认为高中数学十分枯噪乏味,甚至晦涩难懂,学习积极性不高。加上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严谨性院,因此实际课堂气氛往往会流于便沉闷,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院。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便要注意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教材内容,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较为熟悉的各种数学问题展开教学。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三、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所有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紧密围绕学生这个中心。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很多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仍然占据着主体地位,主宰着整个课堂。处于这样的模式之下,学生只能十分被动的、机械的跟随教师的脚步,接受教师对各种数学知识的讲授。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显然无法很好的开展学习活动。所以,教师要注意积极的转变自身的角色,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将自己放在服务者和引导者的位置上,并始终围绕学生为主体这个中心来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并积极的通过各种方式,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发挥自身主体性院的空间。例如,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和学生进行互动,并鼓励学生随时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积极完善 教学 方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对高中数学来讲,涉及到大量的数学知识,每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标等都各不相同。因此,教师要注意积极的完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等,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展开针对性较强的教学。例如,在讲解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应用演示法,向学生展示各种几何模型。并借助教学模型,更好的引导学生理解各种几何结论。而且,在一节课中,按照实际教学需要,教师还可以积极的将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全面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的提高教学方法的针对性。总之,只要能够为教学活动服务,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五、将现代化技术引课堂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技术开始被大量的应用到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因此,教师要注意熟练掌握一定的现代化教学技术,并将其合理的应用于教学活动中。高中数学涉及到大量的概念和公式等,单纯由教师进行口头讲授,学生大多会感到十分枯噪乏味。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知识点,还会出现难于理解的现象,影响教学效果。此时,教师便可以积极的将各种现代化技术利用引入课堂。课前,教师可以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然后将教学内容制作成PPT,并从网络上收集一些有趣的教学素材和案例等,制作出内容丰富,趣味十足的课件。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适时的将PPT展示给学生们观看。并带领学生一起观察课件内容,分析各种数学问题。这样一来,不但有效的增加了课堂容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例如,在讲解立体几何中一些问题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题目和相关图形直观的展示在学生们的面前。在讲解棱锥体积公式推导过程的时候,也可以利用电脑进行演示。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篇二:高中数学信息技术的运用 一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形成动态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关知识,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观察、分析和解决能力。高中数学的内容与图形有关的较多,高中生的各方面能力发展还不完善,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其理解难度较大的图形问题,运用信息技术,能够使这些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原本静态的图形“动起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如在教学立体图形三视图时,以长方体为例,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长方体,让学生对长方体的直观图有所了解,然后从这些生活物品中分离出的长方体直观图,让学生对长方体的高、长、宽有初步的认识,同时让学生找出屏幕上长方体的高、长、宽,并进行三视图的绘画。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长方体,培养学生的空间 想象力 。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策略分析 1.对软件进行模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 高中数学的教学,其实质是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进行创新的过程。信息技术的应用,给高中数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在教学空间四边形时,假如教师单纯地在黑板上为学生展示空间四边形的平面图,学生很容易形成空间四边形的对角线是相交的这一错误观念。教学时借助几何画板可为学生画出立体的空间四边形,并向学生展示旋转的空间四边形。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对空间四边形有了形象具体的认识,使学生的空间感得到增强,提高了其想象力和观察力,对异面直线的知识有了更好的理解。 2.利用信息技术设置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是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引入本节知识的内容,有时直接提出本节课程要学习的知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较强,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种方式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只有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学习才会有动力,才能主动学习,教学中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将会降低教学的最终效果。利用信息技术,将声音、动画和视频进行有效的结合,为学生设置生动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等比数列求和”的教学过程中,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讲述象棋发明的小 故事 。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从而引出本节要学习的等比数列求和知识,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要学习知识的兴趣,让学生进行思考,国王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满足发明者提出的要求,让学生自主研究等比数列的求和方法。 三总结 本文首先阐述了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再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情况,说明了应用信息技术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帮助广大的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好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的教学效果。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篇三:高中数学新课程实践 一、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转变 现在新课程高中数学教材分为选修和必修,有不同的版本,其中又分为不同的模块,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和需要选学不同的模块和内容,满足个性化的发展,摒弃了以前的高中数学教材以往所有高中生一种教材的教学诟病。其特点突出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突出双基,删除了过时的内容并且补充了适合学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内容,注重对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强调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现数学的 文化 价值;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较好的把握了新的课程标准对高中数学内容的要求。例如,必修3中新增了算法的内容。“算法”在当今数学和科学技术中的作用已经凸现出来,他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已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此外,学习和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对于理解算理、提高 逻辑思维 能力、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也是十分重要和有效的。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感受、学习和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学习和体验算法的程序框图、基本算法语言;并将算法的思想方法渗透到高中数学的有关内容中,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二、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把教科书当成学生学习的惟一对象,照本宣科,不加分析的满堂灌,学生则听得很乏味,感觉有点看电影。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是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处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不能大包大揽,把结论或推理直接展现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让师生、生生进行充分的合作与交流,努力实现多边互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同时,由于学生认知方式、水平、思维策略和学习能力的不同,一定会有个体差异,所以教师要实施“差异教学”使人人参与,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这样也体现了教学中的民主、平等关系。 三、高中数学教学结构的转变 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所有问题皆在课堂内解决(尤其高中数学课),学生时时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在新的课程理念要求下,高中数学课由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给学生广阔的学习时空。教师开放组织形式,如教学统计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调查单位、厂矿里各种生产情况、入口年龄分布情况等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开放教学内容,新课程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如个人所得税的计算等。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走向家庭、社会寻找鲜活的数学内容,开放教学形式,允许学生根据学习需要,课前自学、尝试练习、提出疑问、小组合作等不受限制。开放教学过程。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机会,时刻关注并捕捉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进程。 四、高中数学教学手段的转变 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深入,它呼唤课堂教学要走向现代化,取而代之的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平台的使用、 网络技术 的应用等,一改以往只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教学必修3中“统计”中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习题时,教师利用电脑设计教学情境,把课本上的插图变成实景,屏幕上有声有色地出现一辆辆摩托车、小汽车、大客车、载重车通过一路口,学生在实景中搜集数据,解决了课本难以解决的问题,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高涨,充分体会到实地收集数据的快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有如教学必修4中探究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利用多媒体展现图象的平移、变换实况,学生能直观的看到变化的过程情景,自然容易接受。教学实践证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高中数学教学效率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探索数学结论,还应鼓励学生使用现代技术手段处理繁杂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以取得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和发现数学的规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高中数学教学评价的转变 如今新的课程标准下,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整体性、激励性、发展性功能,注重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法多元、评价标准多元。一改以往以分数论英雄的学生学习成果评价体系和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作为高中数学教学的评价,要求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既关注数学学习结果,也关注数学学习过程,既关注数学学习的水平,也关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情感态度变化,再者,客观上,由于所选模块的不同,班与班,学生与学生失去可比性,在新的评价体系中,还引入了模糊的等级评价以及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如选课时数、平时成绩、模块成绩等占不同比例,对评价发生了巨大变化。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评价更趋科学合理,对转变应试 教育 为素质教育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当然对未来高考的改革、人才的选拔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之,高中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重道远。就高中数学课程改革而言,目前遇到的困难只是暂时的,我们不能怨天尤人。高中数学课程必须改,但怎么改,不仅是专家的事,每一个高中数学教师都要自觉学习、贯彻课改新理念,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客观冷静地分析和对待高中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争取尽快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改革之路。

高中教育教学论文研讨题目

高中语文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板块,怎么教育教学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教学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和学。那么要怎么样更好地教学呢?相信大家在这方面都需要做不少的研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教学的论文题目200个,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优秀题目一

1.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研究的探索与反思——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为中心的分析

2.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3.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与突破

4.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标准化策略

5.高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的历史与现状

6.高中语文选修课专题式教学的实施分析

7.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

8.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以深圳市育才中学教学实践为例

9.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10.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矛盾及解决策略

11.例谈高中语文选修课“诗歌与散文”系列的教学策略

12.高中语文选修课问题的理论解释和实践策略

13.高中语文新课程选修教材编写实践的理性反思——以人教版和苏教版为例

14.高中语文教师课外阅读的调查研究

15.论我国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16.高中语文教师文学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的调查与分析

17.高中语文教学应开拓优质高效的科学发展之路

18.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19.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特征及其对课程实施的影响

20.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方法之我见

21.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分析

22.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策略研究

23.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24.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反思探究

25.文感培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成功之途

26.浅议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27.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28.美国高中的“选课指导”及语文选修课实施的对策

29.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及具体措施

30.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建议——基于江苏实验区的调查研究

31.新课程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施

32.论高中语文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33.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34.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应重视四个策略

35.我国大陆与台湾高中语文课程文件比较研究

36.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

37.如何实现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38.高中语文作业设计探究

39.高中语文现当代诗歌教学问题研究

40.浅析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途径

41.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

42.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

43.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开设的六大困惑

44.基于新课标课堂教学有效性视角下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

45.基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的应用

46.新中国成立后高中语文教科书选文变化的历史研究(1949-2000年)

47.谈高中语文教学探究式学习模式的运用

48.优化教学设计 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49.高中语文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初探——以“中国现当代小说经典阅读”课教学实践为例

50.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51.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研究

52.基于高考试卷分析的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思考

5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必修课程评价方案构想

54.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

55.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56.关于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

57.探析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58.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思考

59.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之我见

60.微探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61.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62.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运用

63.试论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

64.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变革、困惑与反思

65.关于高中语文口语训练教学的一种构想

66.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诗歌审美性教学探讨

67.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及实践

68.高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69.如何提升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70.高中语文古文诗词教学模式创新初探

71.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

72.关于高中语文评价改革的几点思考

73.浅谈高中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74.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课后练习评价

75.高中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

76.高中语文教育评价概述(上)

77.高中语文阅读审美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78.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有效实施策略

79.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探究

80.浅析当前高中语文作业设计的问题和设计改革策略

81.探讨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82.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83.高中语文新课改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84.从教材讲授看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与高考脱节现象

85.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措施探讨

86.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87.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估工具与使用策略

88.浅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89.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90.高中语文教学融入情感教育的探究

91.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探讨

92.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分析

93.走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误区

94.阅读之钥:关注文本细读——也谈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教学

95.高中语文泛化的介入性学科审理体系

96.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97.高中语文课堂构建中彰显语文魅力的思路探索

98.对当前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反思

99.论高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选文现状及思考

100.浅议高中语文早读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优秀题目二

1、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探析

2、中学语文“任务诱导”教学模式研究

3、语文课堂互动研究

4、中国现代文学的接受与中学文学教育

5、语境与中学作文教学

6、高中古诗词教学与人文精神的有效传承

7、文言文教学之历史沿革与革新策略

8、改革开放以来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观的变迁

9、多元取向下的迷惘与坚守

10、高中语文教科书写作教材比较研究

11、香港《中国语文课程指引》与内地《语文课程标准》比较 基于网络的语文校本教研

12、语文课程中的语文知识建构摭谈 语文课程的多媒体教学

13、基于体验的语文情感教育研究 语文教师现代信息素养研究

14、感悟式学习是生成和建构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15、近二十年语文中考命题发展研究

16、一位农村语文特级教师发展需要及生活经历的叙事研究

17、一位高中语文教师的实践知识研究

18、在新课标指导下培养高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19、对话式阅读教学实践的反思及改进

20、中学作文主体情感趋动的探析

21、职业高中写作课程的反思

22、叙事学与中学小说教学内容的构建初探

23、中学语文教师教育信念的个案研究

24、论李镇西生活化语文教育经验

25、论绿色作文教学

26、新时期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祝福》

27、高中作文训练序列与学生的心理发展

28、新课程评价标准下的作文评语研究

29、英语记叙文图式训练对中学生阅读水平的影响

30、中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31、中职语文发展性学习评价的探究

32、优化语文课堂情境改革与实践:课程与教学整合新视点

33、儒家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关系探考

34、高中生语文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策略实验研究

35、人教社三套高中语文课本阅读部分比较研究

36、建构中学文言文教学文献学知识背景初探

37、中学语文课堂活动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38、论“个性化阅读”教学

39、新课程与语文教学模式的建构

40、中学语文情境教学初探

41、中学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42、高中小说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4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课堂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的现状分析与研究

44、中学生课外阅读常规化探索及实践

45、一体两翼:中学语文教学人文素养与语文素养的双向培养

46、关于高中语文“发展性课堂助学”实践活动的研究

47、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48、中学古典诗词鉴赏教学方式研究

49、广元本土文化与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50、通过任务型语言教学提高初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

51、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语文教科书的比较研究

52、陇南本土文化作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53、中职校商贸专业语文教学现状及其改进策略研究

54、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综合性学习的设计特点及实施研究

55、试论中学语文专题教学模式

56、人教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特点与实施策略研究

57、文化变革视野下的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研究

58、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主体性学习活动设计

59、高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研究

60、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作文评改策略研究

61、高中语文小班化教学实验研究

62、论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知” 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研究

63、承德市乡镇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调查与反思

64、刘国正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65、对吕叔湘语言教育思想的再思考

66、苏教版国标本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及其教学现状研究

67、高中开放式作文教学研究

68、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及改革研究

69、“南通乡土文化”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70、魏书生语文教育教学创新思想研究

71、高中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初探

72、高中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73、基于案例的语文教师校本培训策略研究

74、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文系统选编特点及教学实施研究

75、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语文审美能力培养研究

76、中职校旅游专业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77、高中高效语文作业实验研究

78、中学语文课鲁迅作品教学研究

79、唐彪《家塾教学法》阅读思想研究

80、“当代孔子”-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81、语文课堂教学生态初探

82、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探究

83、作文合作学习探究

84、写作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85、高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研究

86、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及其教学策略研究

87、高中文言文学习策略教学研究

88、职校生语文能力现状调查及其培养策略探析

89、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研究

90、论审美理论在高中文学课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91、黎锦熙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92、《千字文》教材模式及教学意识流变研究

93、建国以来中学语文语法意识变革研究

94、《古文观止》语文教学思想研究

95、《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语文教学思想及现代意义

96、一位高中语文教师隐性教育观念的研究

97、语文教师实践性学识养成研究

98、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99、中等师范学校语文写作教学方法研究

100、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泛语文化的原因及其对策

论文题目是论文的名片,可以一眼让人看出这篇论文主要讲述什么内容。所以论文题目切记不能假大空,而要浓缩其精华准确表达论文的中心思想。

随着21世纪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迅速发展,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它的重要性日亦突出。在中国,英语作为高中教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高中英语教学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高中英语教学论文题目(一) 1. 建构主义理论下计算机辅助大学英语视听说 2. IV语言学 3. 英语中 “将来时”表达法初探 4. 英语中的性别语言现象探索 5. 英语委婉语的语言特点及文化内涵 6.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差异 7. 反意疑问句的特殊句型 8. 运用构词法记忆英语单词 9. 英语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探索 10. 语义模糊与交际 11. 英汉语言形式与思维方式对比 12. 中英文化差异在语言中的反映 13. 英语中主动形式表被动意义 14. 英语广告标题的修辞特点 15. 浅谈英汉词语的文化内涵 16. 论英汉词义的不对应性 17. 浅谈一些助动词表示的潜在可能与实际行动 18. 简析英文动画“花木兰”中的黑人英语 19. 英语语流中弱读式发音问题的实证研究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题目(二) 1. 课外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2. 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3. 电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4. 英语课堂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兴趣 5. 中学英语句型教学 6. 中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听的能力 7. “任务型”教学模式探讨 8. 音乐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9. 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分析 10. 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11.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12. 母语对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影响 13. 英语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培养语感 14. 论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15. 文化差异对听力理解的影响 16. 浅谈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 17. 背诵在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作用与意义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题目(三) 1. 中学英语词汇教学初探 2. 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3. 浅议把英语释义引进中学课文教学 4. 中学英语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5. 游戏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6. 谈谈在英语教学中的情景教学 7. 身势语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8. 在英语教学中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9. 浅谈怎样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 10. 如何提高差生的阅读水平 11. “角色表演”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2. 语音学在英语词汇记忆中的应用 13.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英语情境教学的运用 14. 语音意识与拼写的相关性研究 15. 英语演讲比赛对大学公共演讲教学的启示 16. 浅析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哑巴英语”成因及其对策 17. 黄山市区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现状及对策 18. 中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研究 19. 浅析情感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作用 20. 关联理论的语境价值与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听力理解 21. 小学英语老师在课堂导入部分的关键性 22. 英语快速阅读技巧的研究 23. 浅析英汉习语中隐喻的民族性 24. 竞争性商务英语信函写作中You-attitude 的语用研究 猜你喜欢: 1. 高中英语课堂讨论活动中的问题及其优化策略探讨论文 2. 2017文化方向论文选题 3. 高等教育论文题目参考 4. 高中英语作文议论文写作模板 5. 初中英语获奖论文范文

教育教学论文题目一: 1、试析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探讨 2、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研究 3、基于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审美教育研究 4、广西高等教育国际化及对策研究 5、中国石油管道局职业教育培训发展规划研究 6、国际教育与国际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7、深入发展时期教育技术理论演变的研究 8、大学生绿色教育若干问题研究 9、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 10、法制教育的功能探究 11、运用教育技术实现有效教学 12、高职会计教育模式改革的研究 1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估的探索 14、关于分层作业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探索 15、中小学教师实践新课程的若干问题

高中教育教育研究论文

《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

【摘要】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全球化大背景下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必然途径。中国矿业大学的“国际化”办学理念以优势专业为中心,在学生国际流动、教师国际流动、教学与课程的国际化、国际合作研究以及合作办学等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在取得大量成果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矿业大学 国际化 优势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009-02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一个国家及其高等教育机构为因应全球化背景而在战略上设定国际前沿目标并付诸行动的过程;在实施层面表现为具体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及其效果。[1]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本质是按照国际高等教育界通行的理念、准则和规范指导办学,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从而提高一国或者一所高等教育机构办学水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理解能力的人才的过程。[2]

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同时也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作为一所具有一百多年办学历史、特色鲜明的多科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学,对我国煤炭能源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引领和支撑作用。[3]近年来,中国矿业大学在对外交流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分别被江苏省授予2013年 “江苏省外国文教专家研究会先进集体”和“江苏省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先进学校”的称号。本论文集中讨论了具有矿大特色的国际化道路,同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

一 国际化的办学实践

1.学生的国际流动

中国矿业大学一直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积极扩大出国留学学生和来华留学学生的规模,形成了双向流动的合理格局。学生的国际流动是大学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指标。中国矿业大学的留学生数一直呈现递增的趋势,目前有在校留学生180余人。就留学生的层次分布而言,大部分为学历生(degree-seekers),而非非学历生数(non-degree seekers)。在学历生中,本科生的数量最多,一直占据主体地位。从方向上看,学生流动分为流入(国际留学生)和流出(本国学生接受时间不等的海外学习)两种形式。2013年,国际部会同教务部,设立出国留学奖学金,选拔了126名出国留学预备生。

同时国际部积极推进各个研究生、本科生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通过中加MBA项目、格里菲斯大学土木工程本科项目、墨尔本皇家理工建环本科项目、俄罗斯奖学金项目、美国全球优秀本科生项目、奥尔登堡大学交换生项目以及其他多个校际交流项目派出学生100多人。在鼓励本校学生短期访学的同时,2013年学校设立了来华留学生奖学金,鼓励更多留学生选择矿大为他们的学校。这一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当年招收留学生54人,其它各类学生29人,留学生在校生规模达到170人,较之前有了增长。[4]

2.教师队伍的国际化

中国矿业大学的国际化道路还体现在学校对师资力量国际化的重视。师资力量是衡量大学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学校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方向,也影响着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目标。世界上许多高水平的著名大学,师资力量往往都是高度国际化的。中国矿业大学采取了培养与引进并行的办法来促进教师队伍的国际化。

首先,中国矿业大学国际交流处经常组织教师及行政人员的短期访学工作为便于教职工赴海外进行学术交流,中国矿业大学国际交流处积极主动协调学校相关部门,对学校因公出访审批手续进行了简化,同时推出了《中国矿业大学出国(境)人员管理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我校处级以上干部因公临时出国(境)管理的暂行规定》等政策,在严格规范外事管理的同时,为教职工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提供了政策保障。2013年,学校累计派出111批次因公出访团组,共计296人次赴海外参加国际会议、开展学术交流、合作研究或考察访问,比去年同期增加49%。此外,学校停办多年的管理干部和教师团组海外进修项目也得以重新启动执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校教职工自觉对外交流的主动意识逐渐增强,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5]

其次,中国矿业大学国际交流处加大聘请外籍教师的力度。他们的加入,大大丰富了教师学术背景的多样性,同时提升了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通过积极拓展聘请渠道、强化服务措施等举措,学校2013年重点工作之一――聘请15名语言外教的任务顺利完成。这些英语、德语外教分别承担了英德语言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学公共英语、同时承担了研究生英语及孙越崎学院等的语言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良好。此外,2013年,学校还接待了来自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奥地利、英国、丹麦、日本、韩国、南非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专家和学者200余人次来校合作交流。 [6]

在优化本土教师学源背景的同时,学校还采用多种形式,积极引进国外优秀的教育资源和智力资源。学校2007年获批的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项目“煤炭资源开采与环境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继续由国家重点资助并实施。2013年,学校聘专引智经费实现360万,其中含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即“111计划”项目3项,引进海外高层次文教专家重点支持计划项目2项,另外今年申报的第四个“111计划”――“深部地下工程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已获批执行。[7]

3. 教学与课程的国际化

一个学校的国际化不但体现在学生和师资的多元化,更重要,更核心的是要实现教学的国际化。1996年,OECD将“课程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urriculum)定义为“一种为国内外学生设计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能在国际化和多元化的社会工作环境下生存的能力。”西方学者莫里斯哈拉雷(Maurice Harari)认为,课程国际化不仅包含外语训练和国际区域研究学科的发展过程,而且还包含将全球视野引入一般学科的“学科普遍化”过程。[8]

我校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稳步推进双语教学。2010年《中澳学院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列为校教学改革项目,与国际接轨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与课程大纲制定并实施,3位外方合作高校教授为中德学院、中澳学院授课,国际化办学取得新进展,每个专业在学生进入大学三年级以后会开设专业英语课。但是和其他项目相比,教学上的改革力度较小,学生英语学习的教材单一,接触不到原版教材,虽然引进了外籍教师,但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学和课程国际化的问题。

4.国际合作研究

在科研方面,中国矿业大学近年来积极推进本校优势专业的高水平的科研合作:一方面提高教师与学生主持、策划、参与重大国际项目的能力;同时依托国际会议,促进科技和学术成果的国际交流。2010年9月17日,我校校长葛世荣率团出席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2010年世界能源论坛大会并向来自世界各国的700多位与会者发表了题为“中国未来能源与洁净煤技术”的演讲。2010年3月15日至3月22日宋学锋副校长等一行七人于赴德执行考察访问任务,主要是落实“中德共建徐州生态示范区合作推进会”中煤矿安全设备物联网、城市系统物流规划、节能减排、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四个产业化项目。 [9]

5.国际合作办学

国际合作办学也是中国矿业大学国际化战略的一部分。2010年我校先后与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奥尔登堡大学、波鸿工业技术大学、德国RWE公司、澳大利亚巴拉瑞特大学、卧龙岗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等合作单位分别签订了教育科技合作协议或合作备忘录。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推进国际化办学。目前,学校同25所世界排名前200强的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创新高等教育国际协同模式,成立了国际学院,建设了中澳矿业研究中心等国际合作平台,联合10多所国外知名高水平大学发起成立了“国际矿业、能源与环境高等教育联盟”。美国南达科塔矿业学院发起成立的全美矿业高等教育联盟拟以团体会员方式加入,联盟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2013年,学校新签约海外合作高校10所,续签7所。其中,新签约澳洲高校1所、续签4所;亚非高校新签约4所; 欧美合作高校5所、续签3所,布局日趋合理。同时,根据学校要求,结合各单位对外交流实际情况,各学院及重点实验室分别选取了5家合作伙伴作为重点交流对象。目前,各学院及重点实验室基本实现至少与海外2家以上的高校或研究机构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使得我校国际交流工作更加务实。 [10]

二 中国矿业大学国际化办学的特点及其问题

中国矿业大学国际化办学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方式不断丰富。从最初的单纯引进少量外国留学生,公派留学生,教师短期访问合作等方式发展成一套全面的,多渠道的,多层级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模式。目前,中国矿业大学已经与国外一批大学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通过联合培养、交换交流学生、国际会议等多种形式,不断拓展面向世界的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的学术交流。第二,参与主体的层次逐步从研究生向本科生下移。中国矿业大学早期的学生对外交流项目主要针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近两年,矿大不断推进本科生短期访学交流项目。学校组织人力,物力,推进短期访学项目的进行。第三,中国矿业大学的国际化道路以自己的优势专业为发展中心,这一特点在国际会议的举办和国际合作项目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虽然中国矿业大学在国际化办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首先,中国矿业大学还缺乏对于国际留学生的吸引力,国际留学生比例依然偏低。从国际留学生的来源国家来看,中国矿业大学的留学生多集中在亚非欠发达国家,对欧美等发达国家学生的吸引力还不够。其次,对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体制借鉴不够。高校国际化强调的是吸收、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从而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目前中国矿业大学的多数国际化办学方式都是以项目为中心,以会议为表现形式,缺乏系统教育理念的植入和教育体制方面的真正变革。再次,中国矿业大学的国际化发展在许多方面依然体现出“依附性”的特点,对于其他大学借鉴的多,输出的少。而高等教育国际化要求的是,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应该是双向的,即相互的借鉴,彼此的输出。

总之,中国矿业大学以服务教学、科研、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学校中心工作为宗旨,以促进学校教育改革发展为重点,探索实践行业特色和国际化办学相融合的发展之路,从学校发展实际出发,探求一个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讲实效的高等教育国际化道路。

参考文献:

[1] [2] [8] 袁本涛,潘一林,高等教育国际化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清华大学的案例 [J] 高等教育研究,2009,(9):23-28.

[3] 网络搜索.

[4][5][6][7][8][9][10]中国矿业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年鉴[R].2013.

作者简介:朱潇潇,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教师、讲师(江苏徐州 221000)

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矿业大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B类(2012W57―思维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浅谈高中生教育管理问题论文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下面是我整理的浅谈高中生教育管理问题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浅谈高中生教育管理问题论文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新课程的理念引导下,让学生做自己班级的主人,使学生在高中的学习生活中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随着我国新课改制度的深入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是其教育方式转变的重要体现。如何使学生在正确地引导下健康地成长起来,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是现如今广大教育管理工作者在实践中应努力探索的新问题。

1、班级是个大家庭。大家争做主人翁

班级是一个大家庭,每一个同学都是这个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随着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迅速发育,高中生各方面的的自我意识明显加强,独立思考和为人处世的能力不断发生变化,在心理和行为上体现出很强的自主能力。既然这样,我们可以利用这一自然条件,通过锻炼同学的自主能力,为班主任工作减负,培养同学们的主人翁意识,以及乐于为班级服务的习惯,以此同时,还要着重培养小干部们的办事能力,让他们自觉地管理班集体,为班级做贡献,不怕苦累,积累自己的管理方法与实践经验,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有人说班级难于管理,主要原因是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处于被动地位,使他们缺乏主人翁意识。实践经验证明,把管理班级的权利交给学生,让所有学生都体验到作为班级主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是事先班级自主管理的重要途径。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得出结论,班级是个大家庭,作为优秀班级的引导者,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引导大家争做班级主人翁的意识。

这将是问题的关键和首要环节。教师可以因地制宜的利用各种情景,不断的培养学生、鼓励学生。可以让所有同学轮流管理班级并加以评比、提出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但是,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应该轻率的对某些学生的不足加以批评,尤其不能在其他同学面前这样做。否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思维反弹而引起学生对于班级的情感疏离和对教师的反感。这是一定要避免的。

2、树立正确的发展目标,构建和谐向上班集体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积极乐观的心态,使每一个学生投入到班集体的建设中来,用自己的双手将班级建设成一个优秀班集体,并以自己作为这个班集体的一员为荣,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使命感以及归属感,是当今教育工作管理者的重要使命以及当前目标。我认为一个优秀班级,应该是让同学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每一个同学都应以自己是这个班级的成员而自豪,每天青晨踏进教室的第一步,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是一件充满期待的事。

有了班级建设管理的目标之,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做自己的主人,在自我教育中不断成长,学会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经验知识。如果自主管理采取得当的措施,班主任不需时时刻刻看着学生,班级也能做到秩序井然的运作,一切按部就班。然而,要达到这样的良好效果,在班级建设过程中要做好引导工作,班主任拥有明确的管理目标显得格外重要,它能为构建成和谐向上班集体添砖加瓦。

高中教学,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面临着很大的升学压力。有些同学会认为高中阶段的全部意义在于好好学习从而考上自己向往的高等学校。如果有这样的情绪,他们就会对这个集体产生漠视情绪而使班级涣散。其实,学生的这种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教师要告诉他们,在和谐的集体中才有好的学习环境。在健康的学习氛围下才能更加快速的提高个体。

3、加强互动合作,促进班级管理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

学生与学生之间拥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是班级自主管理的前提。第一是要在班级实施民主的制度,一个坚强有威信的学生自管机构必须源至于学生的民主制度。只有让每一个同学理解学生管理学生的难处,班级中才会形成自主管理的正能量。一个适度的班级目标会激励所有的学生为之努力与合作,适度的目标有利于班级一步一步地朝着班主任和全体同学的共同目标迈进。

学生与任课老师之间的互动合作

在学生自我管理过程中,最不能忽略的就是任课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合作。如果班主任能好好利用这一重要环节,也能在班级管理中取得一定的成效。任课老师要利用每一门课程的特点进行思想教育进而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的教育,配合好班主任的思想管理工作,一起有效加强对学生自我管理的监控管理。

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互动合作

学生与班主任之间互动合作是高中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合作关系,它与学生的日常活动息息相关,它的.好坏能直接影响到学生自我管理的水平。在刚刚起步的阶段,我们不能奢望一步到位。可以从构建一个或几个称职的班干部队伍为基准,进而在构建管理过程中为每个学生找到适当的位置,为每个学生创造平等的机遇。加强每个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循序渐进,以求达到学生自我管理的目的。学生的自我管理过程也是班主任有效监控的过程,学生出现的问题往往是重复出现的,对于这类问题,需要进行开班会和个别谈话,甚至可以和奖惩加以结合。

近几年来,作者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完善自主管理的教学模式,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与可信度,增强了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付出,就有收获。现在,我乐此不疲地在班级管理这片热土上探索着和完善着,也收到了学生、家长、同行和专家的肯定,我们凭借着学生的自主管理,营造出了和谐向上的班级,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和谐向上的教育氛围中愉快地学习生活,陶冶情操,健康成长。这是作者作为一名高中教师最为欣慰的事情,也想通过这篇论文和广大教师共同探索、研究。

高中数学教育问题及应对策略论文

摘要:

近年来,在新课改理念的推动之下,传统的教育模式逐渐被新的教育模式取代,其中高中数学教育模式也发生了改变。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信息化、多媒体化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欢迎,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中数学教育的进步,但是现如今的高中数学教育中依旧存在很多的问题。现就如何解决高中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

数学教育;问题分析;应对策略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以及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逻辑能力的课程。由于我国的教育现状都是应试教育,并且高中数学在高考中占有很大比重,因此,高中数学教育一直是教师和家长非常重视的部分。即使各方面都在努力提升高中数学教育的质量,可依然存在很多潜在的问题。下面就简单介绍几个问题。

一、高中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点通常以大量的数据计算和抽象的几何图形为主,所以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压力,高中数学就成了考试取得好成绩的阻碍。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传统的教育方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新环境下的教学模式,虽然新的教学理念改掉了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但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

1、高中数学学习常见误区。

(1)听懂就代表学会了一些高中学生经常反映一个问题,课上听懂了,但是课下自己做题还是不会。其实这恰恰就印证了一个现象,上课的时候听懂了教师所讲的内容,就是真的把知识掌握了吗?很明显答案是否定的。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并不只是听那么简单,还要学会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知识链,结合具体题目综合应用。如果仅仅局限于教师上课讲的知识会了,自己不会运用,是不会学好数学的。

(2)解决问题时更侧重于结果而忽视过程高中数学的学习在需要学生能够解出答案的同时,还需要掌握解题的思路与过程。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为了提高讲课效率,把握课程进度,不顾学生能否接受而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同时教师在解决问题时没有详细的解题过程,或者解题方法太过单一,这样不仅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还会给学生造成学不会,听不懂的学习压力。

(3)课堂活动学生参与度低为了提高学生解题效率,教师通常会选择设计课堂活动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更好地掌握解题方法以及知识点。但是,如果教师所设计的课堂活动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反而有可能会导致学生课堂积极性下降,不利于他们自身的高中数学知识水平的提高。此外,在高中数学问题的解答中,学生的参与度不高也会影响课堂教学气氛,不利于高效学习课堂气氛的营造。

2、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没有把握好“度”。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虽然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方式,改变了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但是造成了学生过分“自由”的现象。高中数学以大量的数据计算为主,知识点多而复杂,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任务比较繁重。在课堂上,教师过分强调自主学习,将大部分学习任务交给学生自己完成,特别是对一些重点和难点的掌握,让学生的确很吃力。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功能没有完全体现出来,最终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反而有可能会导致学生的成绩下降。

二、如何解决高中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解决高中学习的误区。

(1)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如,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和及时复习,要想学好高中数学并不能仅仅靠上课认真听讲。课前把课程预习一下,才能在课堂上跟上教师的节奏,深入掌握知识点结构,不至于仅局限于听懂。课上教师讲的往往都是重要的知识点,保证好听课的质量,课下再加强复习,将已经讲过的知识进一步巩固,不能一知半解,要善于总结以及应用到实际问题当中去[3]。

(2)重结果的同时也重过程数学属于开放性思维的学科,一个问题往往会有不同的答案,而且数学也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解题过程中容不得一点差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不能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而省略解题的步骤和方法,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多思考,学会严谨并多样化的解决问题。下面是一个教学案例:已知△ABC中BC=2,AB槡=23,sinA=cosC,求△ABC中角C的大小。解法1:根据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再根据题设条件代入数据可得2cosC=槡23sinC,化简可得角C的大小为30°。解法2:根据余弦定理c2=a2+b2-2abcosC,再根据题设条件sinA=cosC进行转换,最终化简得到角C的大小为30°。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运用一题多解的方法,并且将详细步骤写出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注意力集中的前提,如果对一门知识没有兴趣就很难在这方面有所成就。教师的任务就是能够让学生对知识感兴趣,学生只有愿意学,才能学好。高中数学知识多而复杂是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枯燥并且吃力的最大的原因,虽然教师在课堂起着主导的作用,但是学生无法参与到其中,也就无法达到教学效果。为了解决这一现状,教师应采取在实际中教学的策略,讲到某个知识点的时候可以设置与该知识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解决它,这样不仅提高了讲课效率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

2、提高教师教学质量。高中数学在考试时占有较大的比重,从而,数学教师也是高中教学事业中的重要骨干,在严格要求学生的成绩的同时,作为教师也不能松懈。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是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失去了主导地位,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放手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并且适当的以学生的成绩作为重要的考量依据进行教学。还可以创设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例如,在学习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时,可以先从班里选两位学生,让他们提前准备一条长度大约10cm的无弹性的细绳,将两端各结上一个套,教师提前准备一条长度大约60cm的无弹性细绳,并且一端结个套,另一端是活动的,另加两个图钉。上课时,将细绳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的同时移动笔尖,画一个椭圆。在做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提问:你们能说出移动的笔尖(或者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是什么吗?等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高中阶段,高中数学成绩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他们的高考成绩的高低,甚至直接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发展道路。因此,不仅是学生对高中数学非常重视,更是牵动着家长和教师的心。一直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应试教育,这也是导致高中数学教育越来越极端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生即使很努力,也不一定会收获好的结果。对于教师来说,既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又要突出教师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现今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种种问题,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的效率,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焦彩珍.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存在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2):13.

[2]陈祖枢.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的探索[J].价值工程,2010(5):29.

[3]孙赋美.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方略运用刍议[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2011(6).23.

[4]白小军.对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探讨[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9):23.

[5]王德先.基于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3):143.

[6]侯丽琴.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思路[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0):56.

从高等 教育 研究的长远发展的需要来说,多元化研究 方法 的使用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解决了这些存在的问题,高等教育才能全面健康的发展。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高等教育研究论文精选,希望大家喜欢!

《转型期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摘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方面,转型时期中国高等教育不公越发明显,政府要树立责任,加强制度创新与教育立法,理论界要构建高等院校教育公平度的指标体系,高等院校要制定相关培养制度和方向,最终实现相对的教育公平。

[关键词]转型时期教育公平应对 措施

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学者提出了对教育公平追求的相关思想和理念。中国的孔子以及西方思想史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都提出了朴素的教育民主思想。近些年来,教育公平问题成为我国教育界的一大 热点 问题。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对此问题做过重要指示。

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教育公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教育部门要把怎么样处理好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教育公平之间的统筹和协调,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来抓。”2006年4月23日,温家宝在重庆视察时说:“体现社会公平最主要的就是教育的公平。”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2007年8月31日,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指出:“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④而“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这一判断更是写进了党的十七大 报告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突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显得更加重要。

教育公平的内涵

教育公平的内涵界定不能找到一个共同的认识起点,使得理论界的争议不断。从广义上来说,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

对于教育权利的平等,在国家相关立法越来越完善的今天,遇到的挑战会较小。原因在于,作为政治、经济权利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教育权利的平等可以通过国家立法等手段加以保证。1960年《反对教育歧视公约》对教育权利的平等已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而对于什么是教育机会的平等,是对教育公平理论理解的争议关键。

通过整理几个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助于对这一宽泛概念的理解:一、麦克马洪(Mc Mahon)的三类型说:水平公平(horizontal equity),指相同者受相同对待;垂直公平(vertical equily),指不同者受不同对待;代际公平(inter-generational equity),指确保上一代人的不平等现象不至于全然延续下去。

二、瑞典教育学家胡森对“平等”和“机会”分别进行界说,分析教育面前机会均等的概念,认为因哲学观不同教育平等观念依次经历了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和新概念的阶段。胡森指出教育机会均等在三个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涵义:起点均等论,指入学机会均等;过程均等论,指教育条件均等;结果均等论,强调学业成功机会均等。同时形成了效率优先的起点平等论、公平优先的过程平等论和突出个性发展的结果平等论三种理论形态。

三、哈佛大学的哲学大师、自由主义思想家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独树一帜。他在《正义论》中,提出了两个正义原则,第一正义原则为“平等自由原则”,即平等地对待所有人,是一种横向的、平均性的公平,用于处理公民的政治权利。第二正义原则为“差别原则”和“机会公平原则”,用于处理有关社会和经济利益问题。⑦教育公平需要关注公平特别是机会的公平,也必须针对差异性进行补偿,对弱势群体进行特别的帮助和扶持。

四、帕森斯从社会学角度考察了社会平等问题的含义、内容和趋势,论述了教育在社会平等问题的核心位置。帕森斯发表了《现代社会中的平等与不平等,或社会分层问题再考察》。他认为,在现代社会教育平等的层面,应该致力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制度化的贵族统治,即通过教育打破传统的阶级社会而转变成真正的民主社会。这可以理解为,让更多的人有权利接受教育,包括高质量的教育,而不是为部分人垄断。帕森斯指出当时美国社会的一个最重要的事实是,对于所有适龄人口来说,能否完成中学教育已经成为一个标准。与收入领域一样,在教育领域同样存在一个“贫困”问题,那些不能或不愿完成中学教育的“掉队者”正在成为“教育穷人”(educational poor]的核心,对这部分人国家应该特别的扶持和关注。

综上所述,作为公平原则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教育机会公平有三层含义:

第一,“公平”。教育公平需要关注公平,既包括入学机会的平等,受教育条件的无差异,也包括就业选择的平等。

第二,“差异”。教育公平是有差异的,是“相对”公平。教育的公平不是“平均分”更不是吃大锅饭,而是在有差异的前提下进行的横向调控,教育公平必须关注不同个体、地区的差异性。

第三,“发展提升”。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教育公平的最终目的和效果之一应该是保证相对弱势地区、群体的发展,使其能够获得发展提升。

转型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出现

从高等教育起点上来说,入学机会的平等和差异的补偿,在许多地区并没有很好的实现。近年来,人们对于教育起点的公平问题有更集中的思考。主要体现在对“按省分配名额制度”、“高考试卷是否统一”、“关注少数民族考生的制度如何防止地方的异化”等问题的思考。

第一,各高等院校每年仍然沿袭计划经济 思维方式 向各省级单位分配招生名额,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分配指标的依据、明确的体系标准都值得人们思考。第二,中国自2003年起开始在高考中尝试的“分省命题”不能实现评价标准的一致。考试不能统一,就没有一致的衡量标准。“分省命题”使得不同省份的分数不具有可比性,对来自不同省区的考生无法进行客观的评价。第三,对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高考优惠政策问题背离初衷。这原本是国家照顾和扶持民族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但在实际情况中,许多考生高考前不是“少数民族学生”,一参加高考就成了“少数民族学生”,这样的情况对少数民族地区没有达到照顾的本意,对其他地区也产生了不公平的影响。

从教育过程来说,教育质量没有得到保证。由于经费的先天不足,我国的高等教育数量大发展的同时,教育质量被忽略。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已经进入到了第11个年头,中国高校的入学率已经大大提高。“十一五”期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预计将达到

25%左右,到2020年实现40%的目标。高等学校数量和在校学生人数都迅速增加,但这种发展以低质量和大量专业人才的失业为代价。

教育的地区差异、院校差异加剧,形成了事实意义上的高校“阶级化”和地区“差异化”。教育领域的不公平表现在城乡、区域、学校和不同群体之中,主要由政策偏差导致资源配置失衡、“城市取向”加剧城乡鸿沟、精英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市场机制的介入挑战教育公平等因素造成。国家实行了“211工程”和“985工程”,力图推进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推动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首批985高校教育部所给予经费排行为:1,北京大学、清华大学(18亿);2,浙江大学(7亿);3,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6亿)

通过上述数据我们发现,清华、北大作为中国高校的领头羊分别获得了18亿的投入,是排第二的浙江大学的两倍以上。在高等教育稀缺的情况下,重点建设几所高校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有的高校的各类型国家扶持经费,甚至高于部分地区许多高校的政府高等教育支出总和,国家的大型项目、课题也成了部分高校、部分专家的专属区域,这种现象表明高校日益“阶级化”,地区教育不公的差异越发明显。

实现教育公平的应对措施

政府要树立责任,加强制度创新与教育立法。“政府有责任投资教育,但却没有必要经营学校。”这是197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二战后最具影响力的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得曼的一贯主张。在弗里德曼看来,政府垄断和竞争不充分是学校办学质量低下的首要原因。对于中国的高校而言,政府责任既包括对高校的政府投入,也包括对高校的不过多干预,政府对于高校而言应该是个宏观调控的角色,而不能也不应该成为经营者。

教育关系到民族的素质和国家的命运,关系到社会公平的实现,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政府是提供教育这个公共产品,实现教育公平的“第一责任人”。在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高等教育的社会需求与日俱增,而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却已独木难支。考虑到高等教育不同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特点,这就要求:

第一,明确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政府应该改变多年重视经济发展,忽略教育投入的局面,真正实现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目前,中国大学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一直徘徊在3%左右,大大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投入和财政扶持,改变过去忽略教育发展的思路。

第二,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助学体系。进入公办普通高校的学生中,有20%左右的学生家庭比较贫困,政府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起国家助学体系,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应建立以助学贷款为核心的国家助学体系,辅之以各类型奖学金、助学金,关注教育公平。

第三,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着力调整格局,缩小各级各类高校、各地区教育差异。加大调整教育资源分配力度,逐步调整各级政府对不同地区、不同高校的教育投入。努力缩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差异过大的局面,通过政策扶植和财政的投入,加快发展西部地区、东北老工业地区和中部新兴地区的高等教育事业。积极拓宽教育经费来源,使得在政府宏观调控下,能有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高等教育事业领域。

第四,通过正确处理政府、市场与学校的关系.确立政府基本职责,规范政府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行为。通过正确处理政府、市场与学校的关系,确立教育的公益性、公共性、公正性等基本价值,确立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等基本职责,规范政府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行为。在多元利益格局的现实中,建立新的公共政策决策机制。

理论界要构建高等院校教育公平度的指标体系。就我国而言,理论界对教育公平缺乏关注。在研究教育公平的专门领域里,主要聚焦在教育公平理论的探讨和问题的呼吁上,对教育公平的评价尤其是综合评价上的专门研究尚未有先例。由于缺乏系统理论的支撑,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统计指标多呈现相对片面、分散、凌乱等特点。虽然一些项目实际反映了教育公平的一些状况,如按地区、城乡分别统计的学生数量、教育经费等,但仅停留在原始统计数据的呈现上,并且这些信息不系统、不完善,无法为教育政策的公平问题提供信息依据和监控手段。

因此,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尽快制定符合中国国情和教育发展的相对完善和系统的教育公平度的指标体系。这既是真正实现教育公平的逻辑起点,也是制定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要求的相关政策的出发点。只有真正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公平指标评价体系,才可能实现教育公平。

高等院校要制定适合各行业、各地区实际的相关培养制度和方向。

要改革高考招生录取制度,加大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的调研。对于实际情况的调研和理论分析,有助于对高校专业开设、人才培养模式和思路的更新。由于脱离实际的招生,许多以前看上去是热门的专业,却成了就业困难专业。以艺术类专业为例,很多开设了相关专业的院系,培养的学生主要集中在舞蹈、音乐等方向,但对艺术行业链中的艺术经纪人、艺术品鉴定师、画廊经营等方向却鲜有涉及。由于缺乏对艺术行业实际情况的调研,导致一方面大量的艺术专业学生就业难,而另一方面,许多与艺术行业相关的职业却没有合格人才。

学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完善自我素质。实现教育公平是一个体系严密的互动过程,教育不能脱离受教育个体而运行。在面对教育不公的时候,受教育者应该努力提高和完善自我。近年来,一些高等院校的学生因为缺乏对现实的理性认识和分析,盲目悲观和抱怨,并因此而产生了消极对抗学业甚至是学校和社会的行为,这些显然是不可取的。如果缺乏学生主观改变的愿望和实际行动,政策层面制定再完善,也不可能实现教育公平,这无疑是民族和国家的悲哀。

关于教育公平还有许多方面的工作需要探索和研究,笔者仅就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不成熟的论述。通过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以及高校对招生专业和培养过程的把关,辅以社会各界对就业问题的重视,通过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实现高校培养、就业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相对的教育公平。(作者单位:四川外语学院)

注释

(1)教育部部长周济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人民网.2005年2月25日。

②《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6年10月18日。

③胡锦涛主席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07年8月31日。

④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2007年10月24目。

⑤翁丈艳:“教育公平的多元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第3期。

(6)诸诸燕,赵晶:“胡森教育平等思想述评”,《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⑦[美]约翰?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正义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03页。

⑧中国校友会大学论坛,转引自陈潭,胡晓:“罗尔斯原则与高等教育公平的制度逻辑”,高等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网。

⑨弗里德曼著,李茂编译:“竞争将带来更多的好学校”,《中国教师报》,2003年1月1日,A3版。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高等教育研究论文精选

高中教育教学论文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积极的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范文 ,欢迎阅读!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篇一:高中数学教学 反思 一、与时俱进的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要积极的与时俱进,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以往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大多侧重于对各种数学知识的讲授。在新课程大背景下,教师要积极的更新教学理念,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大胆的抛弃以往的“注入式”教学模式,积极开展“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各种数学问题,并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并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思考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等,然后予以合理的 总结 和引导。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教学气氛十分重要。因此,教师要注意积极的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科目较多难度较大,整体学习压力较大。而且,很多学生都认为高中数学十分枯噪乏味,甚至晦涩难懂,学习积极性不高。加上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严谨性院,因此实际课堂气氛往往会流于便沉闷,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院。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便要注意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教材内容,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较为熟悉的各种数学问题展开教学。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三、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所有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紧密围绕学生这个中心。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很多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仍然占据着主体地位,主宰着整个课堂。处于这样的模式之下,学生只能十分被动的、机械的跟随教师的脚步,接受教师对各种数学知识的讲授。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显然无法很好的开展学习活动。所以,教师要注意积极的转变自身的角色,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将自己放在服务者和引导者的位置上,并始终围绕学生为主体这个中心来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并积极的通过各种方式,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发挥自身主体性院的空间。例如,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和学生进行互动,并鼓励学生随时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积极完善 教学 方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对高中数学来讲,涉及到大量的数学知识,每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标等都各不相同。因此,教师要注意积极的完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等,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展开针对性较强的教学。例如,在讲解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应用演示法,向学生展示各种几何模型。并借助教学模型,更好的引导学生理解各种几何结论。而且,在一节课中,按照实际教学需要,教师还可以积极的将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全面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的提高教学方法的针对性。总之,只要能够为教学活动服务,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五、将现代化技术引课堂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技术开始被大量的应用到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因此,教师要注意熟练掌握一定的现代化教学技术,并将其合理的应用于教学活动中。高中数学涉及到大量的概念和公式等,单纯由教师进行口头讲授,学生大多会感到十分枯噪乏味。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知识点,还会出现难于理解的现象,影响教学效果。此时,教师便可以积极的将各种现代化技术利用引入课堂。课前,教师可以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然后将教学内容制作成PPT,并从网络上收集一些有趣的教学素材和案例等,制作出内容丰富,趣味十足的课件。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适时的将PPT展示给学生们观看。并带领学生一起观察课件内容,分析各种数学问题。这样一来,不但有效的增加了课堂容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例如,在讲解立体几何中一些问题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题目和相关图形直观的展示在学生们的面前。在讲解棱锥体积公式推导过程的时候,也可以利用电脑进行演示。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篇二:高中数学信息技术的运用 一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形成动态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关知识,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观察、分析和解决能力。高中数学的内容与图形有关的较多,高中生的各方面能力发展还不完善,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其理解难度较大的图形问题,运用信息技术,能够使这些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原本静态的图形“动起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如在教学立体图形三视图时,以长方体为例,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长方体,让学生对长方体的直观图有所了解,然后从这些生活物品中分离出的长方体直观图,让学生对长方体的高、长、宽有初步的认识,同时让学生找出屏幕上长方体的高、长、宽,并进行三视图的绘画。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长方体,培养学生的空间 想象力 。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策略分析 1.对软件进行模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 高中数学的教学,其实质是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进行创新的过程。信息技术的应用,给高中数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在教学空间四边形时,假如教师单纯地在黑板上为学生展示空间四边形的平面图,学生很容易形成空间四边形的对角线是相交的这一错误观念。教学时借助几何画板可为学生画出立体的空间四边形,并向学生展示旋转的空间四边形。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对空间四边形有了形象具体的认识,使学生的空间感得到增强,提高了其想象力和观察力,对异面直线的知识有了更好的理解。 2.利用信息技术设置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是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引入本节知识的内容,有时直接提出本节课程要学习的知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较强,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种方式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只有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学习才会有动力,才能主动学习,教学中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将会降低教学的最终效果。利用信息技术,将声音、动画和视频进行有效的结合,为学生设置生动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等比数列求和”的教学过程中,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讲述象棋发明的小 故事 。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从而引出本节要学习的等比数列求和知识,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要学习知识的兴趣,让学生进行思考,国王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满足发明者提出的要求,让学生自主研究等比数列的求和方法。 三总结 本文首先阐述了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再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情况,说明了应用信息技术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帮助广大的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好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的教学效果。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篇三:高中数学新课程实践 一、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转变 现在新课程高中数学教材分为选修和必修,有不同的版本,其中又分为不同的模块,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和需要选学不同的模块和内容,满足个性化的发展,摒弃了以前的高中数学教材以往所有高中生一种教材的教学诟病。其特点突出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突出双基,删除了过时的内容并且补充了适合学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内容,注重对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强调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现数学的 文化 价值;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较好的把握了新的课程标准对高中数学内容的要求。例如,必修3中新增了算法的内容。“算法”在当今数学和科学技术中的作用已经凸现出来,他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已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此外,学习和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对于理解算理、提高 逻辑思维 能力、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也是十分重要和有效的。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感受、学习和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学习和体验算法的程序框图、基本算法语言;并将算法的思想方法渗透到高中数学的有关内容中,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二、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把教科书当成学生学习的惟一对象,照本宣科,不加分析的满堂灌,学生则听得很乏味,感觉有点看电影。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是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处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不能大包大揽,把结论或推理直接展现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让师生、生生进行充分的合作与交流,努力实现多边互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同时,由于学生认知方式、水平、思维策略和学习能力的不同,一定会有个体差异,所以教师要实施“差异教学”使人人参与,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这样也体现了教学中的民主、平等关系。 三、高中数学教学结构的转变 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所有问题皆在课堂内解决(尤其高中数学课),学生时时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在新的课程理念要求下,高中数学课由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给学生广阔的学习时空。教师开放组织形式,如教学统计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调查单位、厂矿里各种生产情况、入口年龄分布情况等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开放教学内容,新课程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如个人所得税的计算等。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走向家庭、社会寻找鲜活的数学内容,开放教学形式,允许学生根据学习需要,课前自学、尝试练习、提出疑问、小组合作等不受限制。开放教学过程。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机会,时刻关注并捕捉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进程。 四、高中数学教学手段的转变 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深入,它呼唤课堂教学要走向现代化,取而代之的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平台的使用、 网络技术 的应用等,一改以往只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教学必修3中“统计”中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习题时,教师利用电脑设计教学情境,把课本上的插图变成实景,屏幕上有声有色地出现一辆辆摩托车、小汽车、大客车、载重车通过一路口,学生在实景中搜集数据,解决了课本难以解决的问题,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高涨,充分体会到实地收集数据的快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有如教学必修4中探究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利用多媒体展现图象的平移、变换实况,学生能直观的看到变化的过程情景,自然容易接受。教学实践证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高中数学教学效率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探索数学结论,还应鼓励学生使用现代技术手段处理繁杂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以取得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和发现数学的规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高中数学教学评价的转变 如今新的课程标准下,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整体性、激励性、发展性功能,注重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法多元、评价标准多元。一改以往以分数论英雄的学生学习成果评价体系和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作为高中数学教学的评价,要求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既关注数学学习结果,也关注数学学习过程,既关注数学学习的水平,也关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情感态度变化,再者,客观上,由于所选模块的不同,班与班,学生与学生失去可比性,在新的评价体系中,还引入了模糊的等级评价以及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如选课时数、平时成绩、模块成绩等占不同比例,对评价发生了巨大变化。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评价更趋科学合理,对转变应试 教育 为素质教育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当然对未来高考的改革、人才的选拔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之,高中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重道远。就高中数学课程改革而言,目前遇到的困难只是暂时的,我们不能怨天尤人。高中数学课程必须改,但怎么改,不仅是专家的事,每一个高中数学教师都要自觉学习、贯彻课改新理念,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客观冷静地分析和对待高中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争取尽快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改革之路。

高中学校教学教育管理论文论文

一、高等高中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方法上

很多的高中缺乏系统管理,不能实现全员参与管理,还局限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如教学督导、常规检查、师生座谈会、领导听课、学生评价教师等等,固然这些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就显现出创新意识不足,管理不够规范,监督力度有限的问题。

(二)在管理队伍上

教育教学管理者存在着素质偏低,管理意识薄弱等现象。一方面是因为高中教育教学管理队伍中的工作人员很多本身的学历层次就不高,而且在来源上很多都和教育管理专业沾不上一点的关系,再加上这些管理人员对于教育管理方面的知识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不多,平常也不太重视这方面的学习,这就导致了这些管理人员缺乏了系统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另外学校领导对于教育教学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管理队伍建设和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显得严重的滞后,加上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纷繁复杂,教育行政体制的不够完善,想要有效的行使行政职能就显得很困难。

(三)在教师的管理上

只注重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把教师的发展和培训给忽略了,忽视了教师社会活动的参与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把教师学历的提高当做了重点,但却把双师型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给忽视了;重视了对校内教师的管理,忽视了聘任教师管理和考试,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缺乏了行之有效的规划。

二、做好高中教育教学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高中教育教学管理与监控体系

1、教学质量是新时期高中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核心要求

只有确定好教学质量标准,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要求,狠抓教育教学管理,每一位高中教师使用充足的精力去培养高中学生,让所有毕业生成为能够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卓越贡献的栋梁之才,才能办出规模大,声誉好的名校,才能更好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加强高中自主管理

高中必须加强学校的自主管理,自主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满足市场经济发展以及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在具体教学管理中,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高中教育教学管理以学生为主体

高中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和看法,决定了高中教育教学管理的好坏,所以,高中教育教学管理应定期展开学生评价各课程教师的教学效果活动,制定一套完整的学生评价教师体系。例如,每个学期末,以调查问卷的形式,针对教师课堂教学风格、教学过程、普通话标准程度、课后批改作业质量等等进行详实的研究分析,通过问卷分析结果,帮助教师及时发现不足,并做出适当调整,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二)合理高效的使用教学质量与监控体系

1、明确各教学部门关系,强化管理职能

高中教学方针的制定、实施、教学环节的相互配合、各教学部门的分工协作,都离不开教学管理部门,即教务处。要有效地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必须明确教务处与各科之间的教学行政关系,改进教务处的管理模式,强化校内教学宏观协调职能,并且各教学单位要在发挥自主权限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规范各教研室的教学管理。

2、重视理论与实践研究,发挥决策指导功能

在高中内,无论是一些重大教改举措的.出台,抑或教学制度的修订,还是教学评价指标的界定,乃至一门课程的内容改革和方法更新,都建立在周密的调查和研究基础之上。因此,一方面要充分重视教育教学研究的地位和作用,发挥研究机构在教改决策中的咨询和参谋功能;另一方面,研究部门的工作要有前瞻性,善于捕捉信息,有计划地将研究成果及时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去,为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决策指导。

3、充实软硬条件,保障教学顺利运行

教学软硬条件是为教学活动及时提供人、财、物等各类教学资源保障的基本前提,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如果说“硬件”是学校党政领导决策和增加经费投入必须认真考虑和解决的问题,那么“软件”建设则是包括每一师生必须严格管理的具体要求。因此,只有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在全面建设教学软硬条件中做到经费落实,人员到位,专家督导,正常供应,才能使高中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尽心尽力地投入,保证教学在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中运行。

(三)加强高素质管理队伍的建设

高素质的管理队伍直接关系着高中的教育教学管理的质量,是做好教育教学管理的关键。高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现有的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意识,以甄选、聘用的形式,充实教育教学管理队伍,建立一个高质量、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同时要合适的建立合适的考核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让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能够更好的落实。

三、结语

总之,高中教育管理工作看似很简单,但是真正实行的时候才发现实际又非常复杂而艰辛。教育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一门科学,而培育人成才更是一门精雕细琢的艺术,当我们面对新时期的改革浪潮的时候,教育工作者应努力改进师生之间的关系,为学生身心健康做出自身的贡献。在高中学校的教育教学的管理当中,我们应当在不断的实践当中不断进步、不断发展,将教育教学管理做到更好。

高中语文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板块,怎么教育教学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教学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和学。那么要怎么样更好地教学呢?相信大家在这方面都需要做不少的研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教学的论文题目200个,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优秀题目一

1.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研究的探索与反思——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为中心的分析

2.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3.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与突破

4.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标准化策略

5.高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的历史与现状

6.高中语文选修课专题式教学的实施分析

7.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

8.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以深圳市育才中学教学实践为例

9.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10.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矛盾及解决策略

11.例谈高中语文选修课“诗歌与散文”系列的教学策略

12.高中语文选修课问题的理论解释和实践策略

13.高中语文新课程选修教材编写实践的理性反思——以人教版和苏教版为例

14.高中语文教师课外阅读的调查研究

15.论我国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16.高中语文教师文学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的调查与分析

17.高中语文教学应开拓优质高效的科学发展之路

18.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19.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特征及其对课程实施的影响

20.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方法之我见

21.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分析

22.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策略研究

23.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24.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反思探究

25.文感培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成功之途

26.浅议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27.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28.美国高中的“选课指导”及语文选修课实施的对策

29.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及具体措施

30.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建议——基于江苏实验区的调查研究

31.新课程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施

32.论高中语文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33.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34.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应重视四个策略

35.我国大陆与台湾高中语文课程文件比较研究

36.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

37.如何实现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38.高中语文作业设计探究

39.高中语文现当代诗歌教学问题研究

40.浅析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途径

41.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

42.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

43.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开设的六大困惑

44.基于新课标课堂教学有效性视角下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

45.基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的应用

46.新中国成立后高中语文教科书选文变化的历史研究(1949-2000年)

47.谈高中语文教学探究式学习模式的运用

48.优化教学设计 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49.高中语文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初探——以“中国现当代小说经典阅读”课教学实践为例

50.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51.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研究

52.基于高考试卷分析的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思考

5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必修课程评价方案构想

54.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

55.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56.关于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

57.探析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58.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思考

59.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之我见

60.微探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61.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62.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运用

63.试论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

64.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变革、困惑与反思

65.关于高中语文口语训练教学的一种构想

66.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诗歌审美性教学探讨

67.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及实践

68.高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69.如何提升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70.高中语文古文诗词教学模式创新初探

71.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

72.关于高中语文评价改革的几点思考

73.浅谈高中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74.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课后练习评价

75.高中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

76.高中语文教育评价概述(上)

77.高中语文阅读审美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78.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有效实施策略

79.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探究

80.浅析当前高中语文作业设计的问题和设计改革策略

81.探讨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82.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83.高中语文新课改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84.从教材讲授看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与高考脱节现象

85.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措施探讨

86.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87.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估工具与使用策略

88.浅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89.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90.高中语文教学融入情感教育的探究

91.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探讨

92.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分析

93.走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误区

94.阅读之钥:关注文本细读——也谈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教学

95.高中语文泛化的介入性学科审理体系

96.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97.高中语文课堂构建中彰显语文魅力的思路探索

98.对当前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反思

99.论高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选文现状及思考

100.浅议高中语文早读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优秀题目二

1、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探析

2、中学语文“任务诱导”教学模式研究

3、语文课堂互动研究

4、中国现代文学的接受与中学文学教育

5、语境与中学作文教学

6、高中古诗词教学与人文精神的有效传承

7、文言文教学之历史沿革与革新策略

8、改革开放以来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观的变迁

9、多元取向下的迷惘与坚守

10、高中语文教科书写作教材比较研究

11、香港《中国语文课程指引》与内地《语文课程标准》比较 基于网络的语文校本教研

12、语文课程中的语文知识建构摭谈 语文课程的多媒体教学

13、基于体验的语文情感教育研究 语文教师现代信息素养研究

14、感悟式学习是生成和建构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15、近二十年语文中考命题发展研究

16、一位农村语文特级教师发展需要及生活经历的叙事研究

17、一位高中语文教师的实践知识研究

18、在新课标指导下培养高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19、对话式阅读教学实践的反思及改进

20、中学作文主体情感趋动的探析

21、职业高中写作课程的反思

22、叙事学与中学小说教学内容的构建初探

23、中学语文教师教育信念的个案研究

24、论李镇西生活化语文教育经验

25、论绿色作文教学

26、新时期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祝福》

27、高中作文训练序列与学生的心理发展

28、新课程评价标准下的作文评语研究

29、英语记叙文图式训练对中学生阅读水平的影响

30、中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31、中职语文发展性学习评价的探究

32、优化语文课堂情境改革与实践:课程与教学整合新视点

33、儒家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关系探考

34、高中生语文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策略实验研究

35、人教社三套高中语文课本阅读部分比较研究

36、建构中学文言文教学文献学知识背景初探

37、中学语文课堂活动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38、论“个性化阅读”教学

39、新课程与语文教学模式的建构

40、中学语文情境教学初探

41、中学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42、高中小说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4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课堂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的现状分析与研究

44、中学生课外阅读常规化探索及实践

45、一体两翼:中学语文教学人文素养与语文素养的双向培养

46、关于高中语文“发展性课堂助学”实践活动的研究

47、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48、中学古典诗词鉴赏教学方式研究

49、广元本土文化与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50、通过任务型语言教学提高初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

51、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语文教科书的比较研究

52、陇南本土文化作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53、中职校商贸专业语文教学现状及其改进策略研究

54、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综合性学习的设计特点及实施研究

55、试论中学语文专题教学模式

56、人教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特点与实施策略研究

57、文化变革视野下的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研究

58、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主体性学习活动设计

59、高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研究

60、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作文评改策略研究

61、高中语文小班化教学实验研究

62、论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知” 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研究

63、承德市乡镇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调查与反思

64、刘国正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65、对吕叔湘语言教育思想的再思考

66、苏教版国标本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及其教学现状研究

67、高中开放式作文教学研究

68、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及改革研究

69、“南通乡土文化”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70、魏书生语文教育教学创新思想研究

71、高中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初探

72、高中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73、基于案例的语文教师校本培训策略研究

74、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文系统选编特点及教学实施研究

75、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语文审美能力培养研究

76、中职校旅游专业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77、高中高效语文作业实验研究

78、中学语文课鲁迅作品教学研究

79、唐彪《家塾教学法》阅读思想研究

80、“当代孔子”-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81、语文课堂教学生态初探

82、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探究

83、作文合作学习探究

84、写作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85、高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研究

86、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及其教学策略研究

87、高中文言文学习策略教学研究

88、职校生语文能力现状调查及其培养策略探析

89、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研究

90、论审美理论在高中文学课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91、黎锦熙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92、《千字文》教材模式及教学意识流变研究

93、建国以来中学语文语法意识变革研究

94、《古文观止》语文教学思想研究

95、《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语文教学思想及现代意义

96、一位高中语文教师隐性教育观念的研究

97、语文教师实践性学识养成研究

98、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99、中等师范学校语文写作教学方法研究

100、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泛语文化的原因及其对策

论文题目是论文的名片,可以一眼让人看出这篇论文主要讲述什么内容。所以论文题目切记不能假大空,而要浓缩其精华准确表达论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研讨会论文模板

学术堂整理了一份标准的教育学论文格式,供大家进行参考:

封面

使用学校统一格式,题目居中,学号等内容靠左侧对齐,后面的下画线要整齐。。题目要对论文(设计)的内容有高度的概括性,简明、易读,字数应在20以内。

中文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 黑体三号,居中。下面空一行。

中文摘要

“摘要:“顶头,黑体四号,后面内容采用宋体小四号,摘要应简要说明毕业论文(设计)所研究的内容、目的、实验方法、主要成果和特色,一般为150-300字。下面空一行

中文关键词

“关键词:“顶头,黑体四号,后面内容采用宋体小四号,关键词一般3-5个,以”,“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尾不加标点符号,下面空两行。

英文论文题目

所有英文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黑体三号,加粗,居中。下面空一行。

英文摘要和关键词

英文摘要和关键词除字体外同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的格式要求,但“Abstract:”和“Key words:”要加粗。内容翻译要准确,英文摘要的词汇和语法必须准确。

注意:如果内容教多,可以将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放到下页。

目录

“目录”两字为黑体3号,居中,下面空一行。

第一层次标题“一、”顶头,黑体、小四号,第二层次缩进一字,宋体,小四号,第三层次再缩进一字,宋体,小四号……,页码加小括号,页码前为连续的点,垂直居中。

如果采用“1”、“1、1”、“1、1、1”的形式,则每层缩进半字。

参考文献按第一层次标题的格式。

正文

正文采用宋体,小四号,每段开头空两字,要符合一般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文理科毕业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6000字,工科、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字数视专业情况而定。

论文应文字流畅,语言准确,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论证完整、严密,有独立的观点和见解,应具备学术性、科学性和一定的创新性。

毕业论文内容要实事求是,尊重知识产权,凡引用他人的观点、统计数据或计算公式的要有出处(引注),计算的数据要求真实、客观、准确。

标题

所有标题左侧空两字,数字标题从大到小的顺序写法应为:“一、”,“(一)”,“1、”,“(1)”,“” 的形式,黑体,小四号,左侧空两字,或者采用“1”、“1、1”、“1、1、1”……的形式,黑体,小四号,左侧顶格。

注释

采用本学科学术规范,提倡实用脚注,论文所有引用的中外文资料都要注明出处。中外文注释要注明所用资料的原文版作者、书名、出版商、出版年月、页码。

图表

正文中出现图表时,调整行距至所需大小,返回正文再将行距调整为22磅。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文后以“参考文献:”(左顶格)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 [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参照ISO690及ISO690-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 示例如下:

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中译本前要加国别)

[1] [英]M奥康诺尔着,王耀先译.科技书刊的编译工作[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56-57、

[2] 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论文的形式决定于所涉及学科的内容,还因为研究项目、过程和结果的不同等,可以有多种方式和体例。关于写作教育教学论文的格式,我们按习见项目的一般逻辑顺序逐一进行简述。通常,作者是根据论文表述的需要,选择需要的项目和安排应有的顺序。总体上要避免使用“最佳”、“可能”这样的字眼。 如果是是学术会议论文,通常在扉页的左上角长方框内注明会议的时间、地点和名称。如“1994年纪念全国思维科学研究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太原)”。一篇论文要有一个简短、质朴、明确的能够概括全篇的标题,如《高考心理准备与应考安排》等。但不要过于概括、流于空泛、一般化和形式化;也不宜过于烦琐,以至于难以记忆和引证;还要避免使用广告式的夸大字眼。 署名作者、审校一般不超过9人,超过则用等表示,作者工作单位或者论文寄发单位的地址、邮编置于圆括号内,审校和作者共同承担责任。有的论文在摘要前附有目录,是用以反映论文的提纲。其组成是论文的小标题及页码,有的还列有参考文献、附录和索引所在的页次。 论文通常附有内容摘要,放在正文的前面。 一般要概括:(1)为什么从事此项研究(缘起、问题、重要性)?(2)完成了哪些工作?(3)主要的成果;(4)成果之意义。 摘要不宜列举例证,不宜与其它研究工作对比。只有必须说明研究的根据时,才能提到别人的研究。一般不采用笼统的提法,如“此研究”、“与什么可能有关”,而是直接讲“说明了什么”。那么,究竟要说明什么呢?要说明实验或者论证中新观察到的事实、结论;说明新物质、新观念的名称、新数据,还有各种参数、常数(如果是不可能的事件,也要提到);说明采用的方法(如果是新方法,还要说明其基本原理、操作范围和精确度)。摘要是在上述的要求下,要尽可能的短。一般为全文的3%——5%。 引言要解释的是论文的主题、目的和总纲。其内容要说明论文的主题、目的和引起写作要求的情况及背景,概述达到成果的方法。有的还含有作者的理解、观点;研究的界限;回顾;基本理论、原则、或者有关的政策方针;资料来源、收集、运用;研究中的发现;概念和术语的定义;总计划、规划和内容。 正文是主体。要做到以明确的观点去统率材料,其关键在于词章和逻辑。如果是实验成果类型的论文,依次叙述实验用的材料、实验设备、实验过程、实验结论,然后是进行讨论,提出结论和建议。从材料到结果是从感性到判断、定义;结论和建议是使用判断、定义进行推理的结果。在叙述前者时,必须从专业的角度看是详尽的,便于重复验证。实验过程中的不常见、不寻常的特征或者主要设备、生产单位、精确度、操作,最好附图。正文的重点应该放在成功、失败、准确、谬误、可能性、局限性等方面,繁简适度。实验结果分析要有充分的说明并采用表解、图解、照片,逐项进行讨论。要突出新发现和新观点,从类似情况或者反面事例推论,都是无力的。 结论是论文的总观点。它应该完全是事实性的,它要反映事物的本质及其有机的联系。如果本文报道的工作系证实了已经发表的工作,则须予以说明。如果他人发表的结果与此结论相反则也须提出并进行讨论。 总结大致是论文内容的概述,包括中心思想、问题的提出和重要性,研究内容和方法,突出的成果和意义。 致谢是指对得到常规以外的帮助时表示感谢,放在总结后或者论文结束处,也有放在首页页脚的。 参考文献指的是凡引用他人的文章、观点、方法或者研究成果,应该用数码标明在被引用作者后、概念后和第一句话上。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作者、文献名称、有关章节、页码、出版社和年月日。如果被引用的是其它国家的人,则首先应该标明国别。文章转载 期刊云,里面有教育教学论文格式介绍板块,可以去看下

据学术堂了解,一篇教研论文从构思到修改完成,最终定稿,其撰写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步骤。1.确定题目一般说来,在开始研究之时已经确定了课题研究题目,但课题题目和论文题目并不是完全等同的,尤其是一些周期较长、内容较广的教育科研课题,其研究成果往往需要通过几篇论文才能表示出来的。因此,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题目。它可以和课题研究题目相一致,也可以不一致。不论是否一致,一个好的论文题目都应符合下列要求:(1)新颖。新颖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指抓住最新出现的问题,即要有动向水平。具有开创性的题目,就很新颖。二是指在原有的问题之外,提出新的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也具有新颖性。(2)宜小。论文题目一般不宜过大,即切口要小。题目过大,容易写得空泛,初写论文时更是如此。广大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选择一些小的题目进行写作。(3)准确。这是指论文的题目和内容要名实相符,也就是说,题目要能准确地反映论文所研究的内容。一篇论文的题目可以是明确点明题意的,也可以是不明确点出题意的。无论用哪种形式,题目都应该能确切地反映所要研究的问题,反映所要论述的内容。(4)简明。使人看了一目了然,马上就能明白作者想要论述的问题。如果题目过长,或过于拗口,就会影响阅读者的阅读心理,减弱兴趣。2、教育论文的构思(1)、什么是教育论文的构思构思,是在写作目的确定之后正式动笔之前,对通篇文章的安排设计。构思清楚、巧妙,写出来的论文才能布局巧妙,条理清楚,使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逻辑性强,学术见解深刻。反之,构思混乱,布局必然混乱,(2)、教育论文与教育经验构思的差异教育论文的构思是通过发散思维,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方式,对确凿事实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并在认识过程中用严密的逻辑推导形式论证其学术观点,使读者相信并接受这个观点;而教育经验的构思则是通过叙述做法,阐明观点,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揭示教育效果获得的内在机制,并从各种表面的、全部教育事例的总和中找出规律性的联系,从而介绍经验,使读者相信其做法,学习这种经验。(3)、教育论文构思的要求①在何思中要运用谋篇,紧扣中心论点。②在构思中要注意有新意。③在构思中要选好论题,确定论点。④在构思中要把握构思技巧,提高构思水平。3、拟定提纲题目确定之后,就要根据题意,拟定写作提纲,对论文的基本框架和总体布局进行设计、安排。因此,提纲实际上是一篇论文的写作设计蓝图。(1)提纲的种类。提纲一般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①简单提纲。简单提纲的特点是比较概括,只列出论文各部分的大小标题,对如何具体展开论述则不涉及。②详细提纲。详细提纲除了列出论文各部分的标题外,还在每一个标题下较为详细地写出所要阐述的内容的要点。(2)提纲的要求。一份好的论文写作提纲,一般要求能做到三点:①安排好全文的布局。②安排好材料的使用。③安排好论文的篇幅。4、论文写作拟定了提纲后,就可以按提纲进行写作。但下述四点是写作中具有共性的问题,应加以注意。(1)注意立论、推论和表述的科学性。论文是科学研究的结晶,丧失了科学性,论文就不成其为论文了。因此,在写作中,提出论点,运用概念,进行推论时都应该充分注意是否科学、严谨,任何夸大其辞的表述都会降低论文的质量。(2)注意论点、论据和论述的逻辑性。一篇好的论文,必须论点明确,论据确凿,论述严密,形成三者间的逻辑统一。(3)注意数据和文字表述的有机统一。为了科学、准确地表述研究成果,在一篇论文中必须提供数据。但是,数据只是供作分析的素材,主要的部分还是文字表述。缺乏数据固然会削弱说服力,只有数据则会混同于统计报表。因此,在论文写作中,应该有选择地提供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同时,也应该重视对数据的逐层分析,展开充分论述,才能使论文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理论深度。(4)注意典型分析和一般分析的结合。在论文撰写中,应该注意两者的结合使用,才能更具有说服力。5、推敲修改论文写完后,不仅对文章的立论、结构要进行认真推敲,而且对每个句子、字词,甚至标点都要细加斟酌,首先,要作严格的自我审阅,自我修改。其次,在文章的修改过程中,还可以请周围的老师或同行审阅,以征求更多的修改意见。俗话说,好文章是磨出来的。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正是在不断的推敲修改基础上形成的。

教育教学论文的基本格式要求(来源:学术堂)一、文档格式使用word文档,文件名为:作者姓名,空半格,论文题目。二、论文内容的顺序及要求(一)论文题目:居中,黑体小二号加粗,段前空二行。(二)作者单位及姓名:居中,楷体四号,段前空一行。(三)中文摘要:首起空两格,“摘要”二字黑体五号并加上方括号;摘要内容楷体五号;段前空二行。(四)中文关键词:首起空两格,“关键词”三字黑体五号并加上方括号;关键词内容楷体五号,数量为3~5个,关键词之间空一格。(五)正文:具体格式要求参见“三、论文正文格式”,段前空二行。?(六)参考文献:具体格式要求参见“参考文献格式”,段前空一行。三、页面及段落要求(一)全文页面设置纸型:A4,纵向。页边距:左,右;上、下边距为默认值,上,下。距边界:页眉,页脚。插入页码:底端居中,小5号楷体,格式为“—1—”或“-1-”。(二)全文段落对齐方式:两端对齐。(“题目”与“作者”对齐方式:居中)缩进:左侧0字符,右侧0字符。特殊格式:首行缩进2字符。( “题目”与“作者”特殊格式:无)间距:段前0行,段后0行。行距: 倍行距。四、论文正文格式正文:宋体小四号,每个自然段首起空两格。正文中的标题:首起空两格,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一般不超过四级(所有序号取消自动编号)。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黑体小四号加粗。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宋体小四号加粗。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宋体小四号。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宋体小四号。五、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四字首起空两格,独占行,后加冒号,黑体小四号。[1] (书刊类)作者姓名,出版年份: 《书刊名称》,出版社。宋体五号[2] (杂志类)作者姓名, 《论文题目》,《杂志名称》,出版年份,第X期。宋体五号。[3] (网络类)作者姓名,发布日期: 《论文题目》,网址。宋体五号。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