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医学影像学论文大纲格式模板

发布时间:

医学影像学论文大纲格式模板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搜索一下 品学论文网 上面什么专业的都有经济学 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财政学 金融学 国民经济管理 保险 金融工程 税务 信用管理 投资学 环境经济/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 管理学 酒店管理 管理科学与工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工业工程 工程管理 工程造价 产品质量工程 项目管理 工商管理 市场营销 会计学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旅游管理 审计学 电子商务 物流管理 国际商务 物业管理/房地产 连锁经营管理 资产评估 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公共事业管理 劳动与社会保障 土地资源管理 城市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会展经济与管理 航运管理 劳动关系公共安全管理/应急管理 体育产业管理 农林经济管理 农村区域发展 图书馆学 档案学 信息资源管理 理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声学 化学 应用化学 化学生物学 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技术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动物植物生物技术) 动植物检疫 天文学 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理科学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地球物理学 大气科学 应用气象学 海洋科学与技术(渔业) 海洋管理 军事海洋学 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 理论与应用力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微电子学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信息安全(信息科学技术) 光电子技术科学 材料物理 材料化学 环境科学 生态学资源环境科学 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统计学 系统科学与工程 教育学 教育学 学前教育 特殊教育 教育技术学 小学教育 人文教育 科学教育 华文教育 体育教育 运动训练 社会体育 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 运动康复与健康 农艺教育 园艺教育 林木生产教育 特用作物教育/特用动物教育 水产养殖教育 应用生物教育 农业机械教育农业建筑与环境控制教育 农产品储运与加工教育 农业经营管理教育 机械制造工艺教育 机械维修及检测技术教育 机电技术教育(电气) 汽车维修工程教育 应用电子技术教育 印刷工艺教育 食品工艺教育 纺织工艺教育 化工工艺教育 建筑工程教育 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 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 财务会计教育 文秘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管理 医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 卫生检验 妇幼保健医学 营养学 临床医学 麻醉学 医学影像学 医学检验 眼视光学 精神医学 听力学 医学实验学医学美容技术 口腔医学 中医学 针灸推拿学 蒙医学 藏医学/藏药学 中西医临床医学 法医学 护理学 药学 中药学 药物制剂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中药资源与开发 法学 法律/法学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中国革命史与中国共产党党史 社会学/社会工作 家政学 人类学 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 外交学 思想政治教育 国际文化交流 国际政治经济学 治安学 侦查学 边防管理/边防指挥 火灾勘查禁毒学 警犬技术 经济犯罪侦查 消防指挥 警卫学 公安情报学 犯罪学 公安管理学 国际经济法 历史学 历史学 世界历史 考古学 博物馆学 民族学 文物保护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论文范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医学影像技术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 医学图像在临床应用或科研中的物理问题、算法和软硬件设计操作等,是医学物理学的重要分支。医学影像是人体信息的载体,可用于教学和科研、治疗和疾病诊断。

治疗中的医学影像可以用于制定治疗计划、在治疗过程实施影像监督,以及通过对治疗监督是采集的数据的图像重建实现对治疗计划的验证。当前医学影像的世界前沿是功能成像

主要内容是对人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成像。这些成像方法和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医疗界中的广泛使用,必将引起医学领域研究和新的治疗方案的革命。

【关键词】 医学影像;影响物理;成像技术

1引言

人体成像包括对健康人的成像和对病人的成像,对于前者的成像主要用于科研和教学,后者主要用于医学临床诊断和治疗。医学影像物理和技术是医学物理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的对象包括了所有人体成像。

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模态按照成像时使用的物质波不同,分为X射线成像、γ射线成像、磁共振成像和超声成像。

2对目前各种医学成像模态现状的分析

射线成像

X射线成像模态分为平面X射线成像和断层成像。人体不同器官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可以用组织密度进行表征,因此,可以利用平面x射线、x射线照相术对人体内脏器官和骨骼的损伤和病灶进行诊断和定位

同时也把胶片带进了医学领域。随着x射线显像增强技术的发展,x射线的血管造影术和其他脏器的专用x线机相继诞生,扩大了x射线成像的应用范围。平面x射线成像的未来发展方向是数字化的x光机技术其中,x线机是全世界的发展方向,但是其价格使得大多数用户望而怯步。

作为传统影像技术中最为成熟的成像模式之一的x射线断层成像,其速度对于心脏动态成像完全没有问题,加上显像增强剂,还可以对用于血管病变及其血脑屏障是否被病灶破坏进行检查,属于功能成像的范畴。当前,三维控件x射线断层成像的实验室样机已经问世,将会为x射线成像带来新的生命力。

核磁共振成像

目前,各种各样的核磁共振设备产品已经大量进入市场。核磁共振成像集中体现了各种高新技术在医学成像设备中的应用。目前核磁共振主要应用包括人脑认知功能成像,用于揭示大脑工具机制的认知心理实验测量。

核医学成像

核医学成像包括平面和断层成像两种方式。目前,以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成像和正电子断层成像为主,为动物正电子断层成像主要是用于基础研究,而平面的γ相机已经处于被淘汰的水平。

核医学成像设备可以定量地检测到由于基因突变而引起的大分子运动紊乱继而引起的脏器功能变化,例如代谢紊乱、血流变化等。这是其他设备如超声波检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就是临床医学上所说的早期诊断,核医学影像设备能够快速发展归功于此。但是核医学成像存在空间分辨率差、病理和周围组织的相互关系很难准确定位的确定,因此,还需要医学物理工作的不懈努力。

超声波成像

超声波是非电离辐射的成像模态,以二维成像的功能为主,也包括平面和断层成像两类产品。超声波成像由于其安全可靠、价格低廉,多以在诊断、介入治疗和预后影像检测中得到发展。

目前,超声波设备已有超过x射线成像的势头。同样,超声波成像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图像对比度差、信噪比不好、图像的重复性依赖于操作人员等。

3关于医学软件问题

基本情况分析

成像的硬件设备要完成功能离不开医学软件的支持,对于这些医学软件按照和硬件设备的关系,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工作和硬件紧密结合的软件。主要功能是负责成像设备的运动控制,对数据的采集,图像预处理和重建,完成数据分析。

第二层,主要负责对医疗器械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软件。这种软件的应用需要来自医学物理人员,软件编程人员和医生三方的合作,目前,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这种三方合作机制,这类软件应用情况明显滞后。

第三层,主要功能是完成医学信息的整合的软件,用于医疗过程中医疗信息,医学工作的管理。例如PACS。这种软件也需要医生的参与,但是并没有依赖性。

PACS是医疗发展信息化的体现,是医学影像技术集成管理和开拓影像资源应用范围的重要技术手段。PACS将医学影像中的各种软件和图像工作站连接起来,使之成为局域网中的节点,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不同科室的医生在完成对病人的信息收集和诊断后可以完成信息的录入。还可以利用商业设备上采集的数据运用于病人的诊疗中,结合数据和医学影像,对诊断信息综合处理,以此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4医学影像物理和技术学科今后的发展

虽然存在各种不同的医学影像模态,但是目标只有一个,即为了更好的进行医学研究诊断,随着物理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技术会随之提高。为了更好的为医疗服务,在今后的发展中,医学影响物理和技术学科还需在以下几方面继续努力。

第一,用于成像的物质波产生装置还需要不断进行提升,为更好的满足成像需求,在提高波源产生物质波的同时,还需要改变物质波的束流品质;

第二,将物质波和人体组织发生相互作用的规律模型化,为减少误诊率和定位误差,把模型参数的最佳化,改善从影像中提取信息的质量和速度。同时努力消除探测中的噪声和伪影;

第三,把探测的信号收集,放大、成形实现数字化;

第四,为满足影像诊断和治疗中的监督需要,高质量的实现图像重建和显示等。

在科学技术方面,开展医学影像在脑功能成像研究中的应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等,有利于拓宽医学影像的市场。

5结语

本文介绍了当今主流的几种医学成像技术,对各种成像方式的优缺点进行了阐述,对日后医学影像物理和技术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为那些为医疗服务的工作者们提供一些参考。随着医学影像物理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服务行业的科学化加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浩,施红,陈伟炜,俞允,林多,许茜,俞向梅,洪全兴,魏国强.医学影像技术学专业教育的问题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11)

[2]彭文献,黄敏,罗敏.基于岗位需求培养医学影像技术学生专业意识的探讨[J].浙江医学教育.2011(03)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影像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地位将更为重要。本文谈了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史,总结了近年来取得的新进展。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主要是应用工程学的概念及方法,并基于工程学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其实医学影像技术还是医学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用物理学的概念和方法及物理原理发展起来的先进技术手段。医学影像信息包括传统X线、CT、MRI、超声、同位素、电子内窥镜和手术摄影等影像信息。它们是窥测人体内部各组织,脏器的形态,功能及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以胶片为主要方式的显示、存储、传递X-ray摄像技术已不能满足临床诊断和治疗发展的需求,医疗设备的数字化要求日益强烈,全数字化放射学、图像导引和远程放射医学将是放射医学影像发展的必然趋势。

1 传统摄影技术在摸索中进行

计算机X线摄影

X射线是发展最早的图像装置。它在医学上的应用使医生能观察到人体内部结构,这为医生进行疾病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在1895年后的几十年中,X射线摄影技术有不少的发展,包括使用影像增强管、增感屏、旋转阳极X射线管及断层摄影等。但是,由于这种常规X射线成像技术是将三维人体结构显示在二维平面上,加之其对软组织的诊断能力差,使整个成像系统的性能受到限制。从50年代开始,医学成像技术进入一个革命性的发展时期,新的成像系统相继出现。70年代早期,由于计算机断层技术的出现使飞速发展的医学成像技术达到了一个高峰。到整个80年代,除了X射线以外,超声、磁共振、单光子、正电子等的断层成像技术和系统大量出现。这些方法各有所长,互相补充,能为医生做出确切诊断,提供愈来愈详细和精确的信息。在医院全部图像中X射线图像占80%,是目前医院图像的主要来源。在本世纪50年代以前,X射线机的结构简单,图像分辨率也较低。在50年代以后,分辨率与清晰度得到了改善,而病人受照射剂量却减小了。时至今日,各种专用X射线机不断出现,X光电视设备正在逐步代替常规的X射线透视设备,它既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病人的X线剂量;又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创造了条件。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字成像技术越来越广泛地代替传统的屏片摄影现阶段,用于数字摄影的探测系统有以下几种: (1)存储荧光体增感屏[计算机X射线摄影系统(computer )]。

(2)硒鼓探测器。(3)以电荷耦合技术(charge Coupled )为基础的探测器 。(4)平板探测器(Flat panel Detector)a:直接转换(非晶体硒)b:非直接转换(闪烁晶体)。这些系统实现了自动化、遥控化和明室化,减少了操作者的辐射损伤。

X-CT

CT的问世被公认为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的重大突破,因为他标志了医学影像设备与计算机相结合的里程碑。这种技术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所谓“先到断层成像”(FAT),另一种模式是“光子迁移成像”(PMI)。

磁共振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现称为磁共振成像。它无放射线损害,无骨性伪影,能多方面、多参数成像,有高度的软组织分辨能力,不需使用对比剂即可显示血管结构等独特的优点。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它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将造影部位注射造影剂的透视影像转换成数字形式贮存于记忆盘中,称作蒙片。然后将注入造影剂后的造影区的透视影像也转换成数字,并减去蒙片的数字,将剩余数字再转换成图像,即成为除去了注射造影剂前透视图像上所见的骨骼和软组织影像,剩下的只是清晰的纯血管造影像。

2 数字化摄影技术

数字X射线摄影的成像技术包括成像板技术、平行板检测技术和采用电荷耦合器或CMOS器件以及线扫描等技术。成像板技术是代替传统的胶片增感屏来照相,然后记录于胶片的一种方法。平行板检测技术又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结构类型。直接FPT结构主要是由非品硒和薄膜半导体阵列构成的平板检测器。间接FPT结构主要是由闪烁体或荧光体层加具有光电二极管作用的非品硅层在加TFT阵列构成的平板检测器。电荷耦合器或CMOS器件以及线扫描等技术结构上包括可见光转换屏,光学系统和CCD或CMOS。

3 成像的快捷阅读

由于成像方法的改进,除了在成像质量方面有明显提高外,图像数量也急剧增加。例如随着多层CT的问世,每次CT检查的图像可多达千幅以上,因此,无法想象用传统方法能读取这些图像中蕴含的动态信息。这时在显示器上进行的“软阅读”正在逐渐显示出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软拷贝阅读是指在工作站图像显示屏上观察影像,就X线摄影而言这种阅读方式能充分利用数字影像大得多的动态范围,获取丰富的诊断信息。

4 PACS的广阔发展空间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有医学影像设备延续了几十年的数据采集和成像方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临床医生的需求。PACS系统应运而生。PACS系统是图像的存储、传输和通讯系统,主要应用于医学影像图像和病人信息的实时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并且可以与医院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放射信息管理系统等系统相连,实现整个医院的无胶片化、无纸化和资源共享,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远程会诊,或国际间的信息交流。PACS系统的产生标志着网络影像学和无胶片时代的到来。完整的PACS系统应包含影像采集系统,数据的存储、管理,数据传输系统,影像的分析和处理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是整个PACS系统的核心,是决定系统质量的关键部分,可将各种不同成像系统生成的图象采入计算机网络。由于医学图像的数据量非常大,数据存储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光盘塔、磁带库、磁盘陈列等都是目前较好的存储方法。数据传输主要用于院内的急救、会诊,还有可以通过互联网、微波等技术,以数据的远距离传输,实现远程诊断。影像的分析和处理系统是临床医生、放射科医生直接使用的工具,它的功能和质量对于医生利用临床影像资源的效率起了决定作用。综上所述,PACS技术可分为三个阶段,(1)用户查找数据库;(2)数据查找设备;(3)图像信息与文本信息主动寻找用户。

5 技术——分子影像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今天已具有显微分辨能力,其可视范围已扩展至细胞、分子水平,从而改变了传统医学影像学只能显示解剖学及病理学改变的形态显像能力。由于与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相互交叉融合,奠定了分子影像学的物质基础。Weissleder氏于1999年提出了分子影像学的概念:活体状态下在细胞及分子水平应用影像学对生物过程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

分子成像的出现,为新的医学影像时代到来带来曙光。基因表达、治疗则为彻底治愈某些疾病提供可能,因此目前全世界都在致力于研究、开创分子影像与基因治疗,这就是21世纪的影像学。 新的医学影像的观察要超出目前的解剖学、病理学概念,要深入到组织的分子、原子中去。其关键是借助神奇的探针--即分子探针。到目前为止,分子影像学的成像技术主要包括MRI、核医学及光学成像技术。一些有识之士认为;由于诊治兼备的介入放射学已深入至分子生物学的层面,因此,分子影像学应包括分子水平的介入放射学研究。

6 学科的交叉结合

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是当今科学发展的趋势。影像技术学最邻近的学科应为影像诊断学。前者致力于解决信息的获取、存储、传输、管理及研发新的技术方法;后者则将信息与知识、经验结合,着重于信息的内容,根据影像做出正常解剖结构的辨认及病变的诊断。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所以,影像技术学的发展离不开影像诊断学更密切地沟通与结合将为提高、拓展原有成像方式及开辟新的成像方式做出有益的贡献。医用影像诊断装置用于详细地观察人体内部各器官的结构,找出病灶的位置毫克大小,有的还可以进行器

官功能的判断 。还有医用影像诊断装备情况,已成了衡量医院现代化水平的标志。

7 浅谈医学影像技术的下一个热点

医疗保健事业在经济上的窘迫使得90年代以来,成为一个没有大规模推广一种新的影像技术的、相对沉寂的时期,延续了一些现有影像技术的发展,使得他们中至今还没有一种影像技术能对影像学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最近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批有希望的影像技术。如:磁共振谱(MRS),正电子发射成像(PET)单光子发射成像(SPECT),阻抗成像(EIT)和光学成像(OCT或NRI)。他们有可能很快成为大规模应用的影像技术,将为脑、肺、乳房及其他部位的成像提供新的信息。

磁源成像

人体体内细胞膜内外的离子运动可形成生物电流。这种生物电流可产生磁现象,检测心脏或脑的生物电流产生的磁场可以得到心磁图或脑磁图。这类磁现象可反映出电子活动发生的深度,携带有人体组织和器官的大量信息。

PET和SPECT

单光子发射成像(SPECT)和正电子成像(PET)是核医学的两种CT技术。由于它们都是接受病人体内发射的射线成像,故统称为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ECT)。ECT依据核医学的放射性示踪原理进行体内诊断,要在人体中使用放射性核素。ECT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空间分辨率低。最近的技术发展可能促进推广ECT的应用。

阻抗成像(EIT)

EIT是通过对人体加电压,测量在电极间流动的电流,得到组织电导率变化的图像。 目的在于形成对体内某点阻抗的估计。这种技术的优点是,所采用的电流对人体是无害的,因而对成像对象无任何限制。这种技术的时间分辨率很好,因而可连续监测实际的应用,已实现以视频帧速的医用EIT的实验样机。

光学成像(OTC或NIR)

近期的一些实质性的进展表明,光学成像有可能在最近几年内发展成为一种能真正用于临床的影像设备。它的优点是:光波长的辐射是非离子化的,因而对人体是无伤害的,可重复曝光;它们可区分那些在光波长下具有不同吸收与散射,但不能由其它技术识别的软组织;天然色团所特有的吸收使得能够获得功能信息。它正在开辟它的临床领域。

MRS

MRS是一种无创研究人体组织生理化的极有用的工具。它所得到的生化信息可与人体组织代谢相关联,并表明它正常组织的方式有差别。目前MRS还没有常规用于临床,但已有大量技术正在进行正式适用。

上述的几个先进的技术,究竟哪一个能成为医学影像技术的热点,我们认为应要有最大效益、安全和经济是最为重要的。在逝去的20世纪,医学影像技术经历了从孕育、成长到发展的过程,回顾过去可以断言它在防治人类疾病及延长平均寿命方面是功不可没的。在一切“以人类为本”的21世纪中,人们将继续用医学影像技术来为人们的健康服务。

这个写的方面有很多,,来我有写好的 亲

随着我国的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上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医学影像技术的规范化也在不断的完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医学影像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医学影像毕业论文摘要

【摘要】 通过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教学组织 方法 ,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的优良传统,充分利用医学模拟教学,改革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实践教学模式。

医学影像毕业论文内容

【关键词】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教学方法 ;研究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教学,是以讲解X线、CT、MRI、超声、影像核医学检查技术及X线照片冲洗技术、放射诊断影像质量管理等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学员专业操作技能为前提,其重点是提升学员专业思维及操作能力。当前,面对新形势下人们的法制意识、医疗保健知识的不断增强,更加要求医疗人员对患者的检查、诊断及治疗,在借助各种先进的检查、诊疗设备的条件下,具有高超、娴熟的操作技巧和准确的综合判断能力,以减少、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这不仅是全体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重任,更是即将走出校门的准医务工作者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而教学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员的综合能力。为此,我们医学影像系通过改进教学模式,利用先进的医疗及教学设备和采用多媒体教学及模拟训练的方式,侧重学员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进入临床前就掌握了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参加本次教学模式改革的是张家口 教育 学院08级医学影像系三个班级,其中:08医学影像技术专业44人、08分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49人、08级影像设备管理及维护专业39人。作为对照的是张家口教育学院07级医学影像三个班级,其中:07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一班40人、07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二班17人、07分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46人,采用旧的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学改革的重点突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的理论知识与操作实践相结合,分为两部分。

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手段,由教师制作PPT课件,做到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充分利用医院的各种影像临床病案资料,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直观式形象教学法、发现教学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等方法,达到使用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临床见习示教,则组织学生到本院实训室、附属医院影像科参观、见习、模拟示教。如在讲完总论以后,安排学生到医院见习,结合理论,建立直观印象,消除神秘感,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崇高责任感和自豪感,从而提高学生学好本专业的极积性和自觉性。

适当增加实训教学时间模拟实训教学为学生实训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学生操作实训机,模拟各部位的扫描过程,既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又提高了操作技能[1]。临床实训教学,集中一段时间将学生安排到教学医院,开展技能实训,按照详细周密的安排,学生到医院影像科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进行实训。一方面学生亲临实际的岗位环境,感受岗位气氛,增强学生的道德感、责任心,激发了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增加实际的操作机会,学得好、掌握得快[2]。表108级医学影像系各班的教学安排

2结果

对于08级和07级各专业班分别进行理论笔试考试及实践能力测试,同时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整体评价,取各班平均分,进行比较。

通过教学改革,08级各专业班实践及笔试平均成绩均高于07级各专业班,并且教师对学生的整体综合能力评价高于07级各专业班,学生对自己的技术能力信心十足,游刃有余,在医院实践中可以熟练操作,即使遇到不常见的病例,通过自己扎实的理论实践知识仍可以很快接受新的知识,融会贯通。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班的实践及笔试平均成绩高于08分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班和08级影像设备管理及维护专业班。

通过学生各门课程成绩综合分析,教学改革后学生成绩和能力明显提高,且成绩与实训情况有正比的关系,有实训安排的班级考试成绩明显高于无实训的班级,实训时间长的班级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实训时间短的班级。表308级各班学生平均成绩表 表407级各班学生平均成绩表

3讨论

从影像技术专业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生需要大量的实践、技能锻炼、 经验 积累和专业思维的培养。影像技术专业医学生的专业素质提高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为实现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实践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以往的影像检查技术教学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教学方法上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只管教,学生只是做笔记,这种填鸭式教学,学生是被动学习,目的也是应付考试,忽视了操作技能的提高,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从事临床工作后感到力不从心。我们通过教学改革,改变传统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加强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造力,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成绩[3]。

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既可使学生获得对于解剖结构的清晰直观的立体图像,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也极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在课后留下难忘的印象。我们把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选择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融合常见病多发病的典型病例,通过多媒体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更易于掌握那些不易理解、不易用语言描述的知识。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力[4]。

另外我们提倡医学模拟教育[1],医学模拟教育是通过实践技能培训、医学模拟中心乃至模拟医院的方式将医学模拟设备应用于影像技术专业技术实践教学,倡导以贴近医院的真实环境和更符合医学伦理学的方式开展实践和考核。我们有完整的影像设备,例如:影像检查技术及放射X线室,数字成像及PACS室,影像设备室,影像诊断阅片室,CT操作室,设备储藏室;超声诊断室,通过模拟教学,既解决了病员相对不足的问题,又给学生提供了系统完善的操作机会。

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更多的研究和探索适应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是推动医学教育发展的动力。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的能力是教学的关键,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及责任心,把临床带教教学作为重点,组织教学大查房、各种教学研讨会,加强教学管理和推进新的教学方法,狠抓教学执行和质量监控,制定完善的 规章制度 、科学的教学质量标准和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加强教学过程管理,严抓教学执行和质量监控 措施 的落实。临床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患者不让实习学生“碰”的尴尬处境,涉及到患者隐私的医疗活动时,情况更严重,带教教师通过做患者的思想工作取得配合,尽量多给学生提供实践操作机会,同时监督操作的每一个步骤,以防止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通过增加模拟实践技能培训及临床见习实习,使学生尽可能多的掌握技术操作技能,满足未来就业的需要,只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把理论知识转化为相应的技巧和能力,才能形成稳固的知识结构,为将来的独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医学影像毕业论文文献

1王长远,秦俭,王晶,等.医学模拟教育的发展状况\[J\].中国基层医药,2007,14(1):170-171.

2郭劲松,张东华,薄红,等.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中心的建立和实践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20(10):77-79.

3袁力,赵遵强,袁聿德,等.高等医学影像教育课程设置与改革\[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3,13(5):373-375.

4袁力,刘林祥,冯圣平,等.高等医学院校医学影像教育办学模式的国际比较\[J\].医学与哲学,2003,24(8):57-59.

医学影像毕业论文摘要

【摘要】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医学影像技术的规范化问题愈益突出。从医学影像技术队伍素质的提高、医学影像网络工作系统的数字化建设以及医学影像学诊断 报告 的书写等方面,就医学影像技术规范化建设进行探讨。

医学影像毕业论文内容

【关键词】 医学影像技术;诊断;规范化

医学影像技术规范化是指医学影像诊断合乎一定的标准,即利用医学影像检查手段使其诊断水平不断提高,它要求根据设备和仪器条件合理地开展检查项目,并且在一定时期内达到一定的水平或质量标准,最终目标是提高诊断率,减少漏、误诊,并在最大限度内满足患者需求,但我国地域辽阔,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不同医院的医学影像技术设备和水平有较大差异,即使在同一医院也可能使用多种型号的检查设备。为了进一步提高医学影像诊断水平,准确可靠地为临床提供看得懂、能理解的诊断依据,因此,加强医学影像技术的规范化建设就势在必行。

1 提高医学影像技术队伍素质

医学影像设备不断更新换代,且周期越来越短,建立在高新影像设备之上的影像学正发生着巨变,不断更新的设备所涵盖的知识范围,应用时的工作原理、性能无不涉及广博的计算机领域和工程学领域的知识。传统意义上的影像科技人员,无论老中青,都要从零开始,逐步地熟悉、掌握以致精通这门新的数字影像技术,也就是说,要从陈旧的工作模式转为更为开放的、多元化的医技理念。树立新的医技理念,至少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应抓紧时间快速提高自身英文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数字化设备无论是界面显示还是操作使用提示,无论是部位选择还是投照方式,以及后处理内容均为英文显示,英语既是基础更是工具,同时,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将更加频繁,对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引进速度也将加快。只有不断提高英语水平,才能进一步进行图像处理功能等方面的应用和开发,合理、高效地使用新设备。其次,要多阅读一些有关IT网络、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专业或通俗刊物,了解网络的运作,对图像的摄取、删除、处理、传递、存储及打印等概念要清晰明了,并在与编程和网络工程师的合作中积累和丰富这一领域的知识。再次,不断完善影像诊断知识结构。人体各部位的解剖结构、生理、病理及病理演变,其图像在监视器上的显示与相关诊断所需,其形式和内涵不尽相同,且数字化影像各参数具有可调节性、大宽容度,如何使体位设计更合理、如何在图像的后处理中使感兴趣区真实并具有明确诊断所需的特征,对技师的影像学知识和诊断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建立医学影像网络工作系统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医学影像学这门综合性学科开始逐步从影像投照、成像、阅片、报告书写以及远程会诊诸环节进入全面数字化的崭新时代。比如,近年来先进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的引进和临床应用,拓宽了超声检查范围、服务对象,超声影像、诊断信息和工作量成倍增长,而原有的手写报告、热敏打印图像、人工病案存档、检索查询、工作量统计等,明显影响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不能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和患者的诊疗服务。这一切对于医学影像网络工作系统的建立与完善提出了现实的要求。医学影像室作为医院的医技科室,与患者和临床科室有着密切联系。这种联系简单地表达为患者和临床科室申请单的请求与影像室检查报告单的答复。影像室从接收申请单到发出检查报告单是一个有序的过程,每项工作的效率和服务质量及其之间的衔接良好与否,将反映影像室整体的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这要求从预约登记到发出报告必须实现一体化操作(如图1所示)。

图1 影像网络工作系统流程(略)

影像网络工作系统的建立与临床应用,不仅可以实现患者一般资料—图像采集—诊断报告全部信息的数据化存档,提高诊断水平和服务质量,减少医疗纠纷,而且由于使就诊顺序透明化、公开化和接诊服务的温情化,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所以大大有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同时,这一网络的建立也真正体现了医疗信息共享,使患者在一所医院拍摄的X线、CT及MRI图像及诊断意见报告,在远程会诊或转诊到其他医院咨询、会诊或治疗时仍然具有参考价值,不必再作重复检查,这样既节省人力物力,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也可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数字化的进程使接诊到发报告的时间大大缩短,从过去的隔日到目前的2 h,甚至 h,而工作量的不断增加又是每个医院所面对的。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已经成为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要做好这一点除了发挥设备优势外,尽量缩短各环节的耗时,利用信息的传递,使每个环节运作流畅尤为重要。

3 完善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

基本程序规范化 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是临床医生诊断和确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又是重要的医疗文件。报告书写的质量代表科室的诊断水平,也代表整个学科的水平以及发展的程度。这就要求医学影像科室人员要通过审阅病历,了解病情,全面观察,系统分析,结合临床进行鉴别、对照、综合,写出报告做出结论。

基本格式规范化 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格式是一种形式,它反映的内容必须要符合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纵观目前国内外的诊断报告书,形式各种各样,大小与繁简程度也不一致。但是从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角度来看,医学影像学的诊断报告书的一般格式应依次包括以下5项内容:一般资料,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病区、病床、门诊号、X线号、CT号、MRI号、DSA号、X片序号、检查日期、报告日期等;检查名称与检查方法或技术;医学影像学表现或讨论部分,如X线所见、CT所见、MH 所见、DSA所见等;医学影像学诊断或印象部分;书写报告与审核报告医师签名。在临床工作中,上述五项内容可具体化为以下几种格式。第一种是从影像征象或讨论到影像诊断或印象的分段描述法。第二种是从影像诊断或印象到影像征象或讨论的分段描述法。第三种是将影像征象或讨论与影像诊断或印象混合描述法。第四种是表格式,是将报告设计成固定的表格。第五种是逐条列项式,是将各项观察的内容按顺序排列,在预留的空白处填写正常、异常或意见等。其中,第二种报告格式是目前采用最多、最常用的一种,因为它满足规范化报告的5项内容,符合检查的标准,是目前公认的标准格式之一。

基本要求规范化 书写规范化报告内容的总体原则是影像描述简洁,重要的部分或内容先写,回答临床医师的要求;病灶要进行必要的量化及形态影像征象描述;影像检查要进行征象的比较及必要的鉴别诊断,最后要得出影像检查的结论。一般和常规项目要齐全,描述要有顺序,主次要分明,描述部分与诊断结论要保持一致。此外,还要求字迹工整、语句通顺、术语规范。

注意事项 医学影像报告是一份把病变影像转换成文字、具有法律效力的医疗文件,讲求客观性、科学性、严禁掺杂主观印象,不要武断地单以图像诊断疾病,也不要过于随附临床,故一定要写得确切、客观。这就必须运用规范的影像学术语或解剖学与病理学名称来描绘,不能随便下笔,按个人的 爱好 写。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是对医学影像技师的最基本要求。总之,加强医学影像技术的规范化建设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医学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造福于患者。

医学影像毕业论文文献

[1] 李晨,杨德民,苗壮,等.超声影像网络工作系统的建立与临床应用[J].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5,(12):1078?1080.

[2] 段少银,蔡国祥,叶锋,等.关于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书写规范化的讨论[J].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0,(1):90?91.

[3] 林海波,曹然,叶晖,等.影像技术数字化建设面临的问题[J].现代医院,2004,(6):117?118.

引言

医学影像是涵盖X 线片、超声、CT、核磁共振、介入等多个不同门类的一门新兴医学技术,自1895年伦琴发现X 线片以来,医学影像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在此之前,医生除解剖外,只能依靠触诊了解患者体内情况,但解剖与触诊均具有一定风险。因影像成像原理及采用的检查方法存在明显区别,检查范围也各不相同,且还突出了检查技术。因此,影像技术对于影像诊断具有较强的依赖性,逐渐从根据某一形态变化而诊断向功能、形态、代谢等改变的综合诊断体系方向演变。

一、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专业互补性

医学影像诊断离不开医学影像技术的支持,二者之间存在十分紧密的关心。医学影像技术水平的提升及工作层面的拓展需要影像诊断的科学指导,而医学影像诊断水平的提升同样需要高水平的医学影像技术作为保障。只有通过医学影像诊断及时将结果反馈出来,才能逐步提升医学影像技术水平。由于不同的医学影像技术的成像原理是存在差别的,并且不同的影像学技术的专业性较高,例如超声检查、CT、MRI 等方法各有特点,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与研究,能够发现不同的技术各有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对于疾病的诊断,并非通过医学影像技术就能够得出最准确的结论,有时仅通过一种影像学技术就能进行诊断,而采用其他的检查方式则难以检出异常。即使不同的影像学技术都能对一些疾病进行检查,但应当出于对患者经济角度的考虑,选择最为经济且适合的检查方法。

医学影像技术和医学影像诊断在本质上是紧密联系的,并且二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在相互促进的过程中促进各自的发展。随着当前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医学影像诊断和医学影像及时之间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在整个医疗环境中,随着新业务、新技术、新材料以及性科学的出现及快速发展,使得医学影像诊断与医学影像技术之间实现了有效的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患者的治疗周期,大大提升了医疗水平。

二、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专业独立性

在当前医学影像技术临床应用中,对于专业医师的要求较高,主要包括:第一,要求了解与掌握CT、核磁共振、超声医学及常规放射学等方面的专业操作技能与相关理论知识;第二,了解并掌握有关电子学、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第三,在疾病诊断过程中,对各类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应用情况及主要作用有一定的了解;第四,了解医学影像等不同专业分支的发展趋势及主要的技术。

在当前医学影像诊断应用方面,对于专业医师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熟练掌握现代医学影像学、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等方面的专业性知识;第二,在对临床疾病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对多种影像诊断技术熟练应用;第三,能够深入了解并熟悉与医学影像方 面相 关的临床技术及知识;第四,了解医学影像等不同专业分支的发展趋势及主要的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主要是为临床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并且能帮助专业医师获得准确可靠的影像学信息与知识,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极为关键的依据。医学影像诊断工作则主要是为了对医学影像技术中提供的各方面信息作出观察与分析,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归纳与 总结 ,从而得出最为客观、公正的影像学诊断结论。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互为一个整体,前者离不开后者的支持,而后者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则依赖于后者。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与医学影像诊断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因此,医学影像技术工作人员和影像诊断人员应当严格依据相关标准执行质量控制及质量管理,逐步提升临床医疗诊断效率及水平,在进一步减轻患者就诊痛苦的同时,将医学影像学的临床应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1. 医学影像本科毕业论文

2. 关于医学影像的论文

3. 本科医学毕业论文范本

4. 医学影像技术晋升职称报告范文

5. 医学晋升职称论文范文

6. 本科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医学模式论文大纲格式模板

每本期刊的格式要求都不一样哦,你最好是确定你想要哪本期刊的格式,我只知我之前投临床医学进展这本期刊的时候,直接是让他们编辑把格式发给我的

医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有其独特的属性,即科学性、创新性、理论性、规范性、可读性、简洁性等,不能胡乱编写、捏造。医学论文是比较难的一种,写好之后可以在手机当中去查重,用迅捷论文查重之后就可以根据要求修改了。

基本格式:医学论文格式由以下6部分组成:论文题目;作者署名、工作单位和邮编;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关健词;正文(资料与方法、结果、结论)参考文献。要求:创新性、科学性和准确性、学术性或理论性、规范性、逻辑性、可读性。

医学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各组成的排序为: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和致谢。

论文发表条件:论文定稿后,面临如何选择投稿目标刊。选择原则是根据自己论文水平,在争取发表的同时,获得最大的投稿价值。

所谓投稿价值是指论文发表所产生影响的总和。最高的投稿价值可概括为:论文能够以的最快速度发表在能发表的最高级刊物上;并能最大限度地为需要的读者所检索到或看到;能在最大的时空内交流传递。它是投稿追求的最高目标。

了解科技论文投稿应考虑的一些因素,并利用目标刊的征稿启事或作者须知,通过浏览目标刊已发表论文的目录和内容等获得目标刊的动态和变化情况,有利于选择投稿期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医学论文

根据学术堂的了解,论文格式就是指进行论文写作时的样式要求,以及写作标准。直观地说,论文格式就是论文达到可公之于众的标准样式和内容要求。正文是医学论文的核心部分,包括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致谢五部分。一、 引言 引言(前言、导言、绪言、序言)是正文的引子,相当于演说中的开场白。国内刊物引言部分不需另立标题。引言应当对正文起到提纲挈领和引导阅读兴趣的作用。在写引言之前首先应明确几个基本问题:你想通过本文说明什么问题?它是否值得说明?本文将在什么杂志发表或本文的读者是什么人?在写引言乃至整篇论文时都应注意这几个问题。引言在内容上应包括: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立题的理论或实践依据是什么?拟创新点何在?理论与(或)实践意义是什么?告诉读者你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是引言的主要内容和目的,这其中也包括说明这项研究的理论和(或)实践意义。语句要简洁、开门见山,如“重型继发性脑室出血临床表现严重,预后差,病死率高。本文着重探讨用双侧侧脑室穿剌交替引流尿激酶溶解血凝块冲洗结合腰穿脑脊液置换的方法治疗重型继发性脑室出血”。有时我们研究的项目是别人从未开展过的,这时创新性是显而易见的,如“左旋咪唑所至脑病患者的临床与 CT 表现国内陆续有报道 , 但未见磁共振成像的研究”。大部分情况下,我们所研究的项目是前人开展过的,这时说明你的研究与别人的研究的本质区别和创新点是至关重要的,如“已有数项研究探讨了阿斯匹林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但这些研究均是小规模、非双盲对照的。本研究则采用双盲对照的方法,样本大、观察时间长”。在引言中对与本文相关的研究作一简要的回顾是十分必要的。在研究开始以前就应该对与本研究相关的内容作一系统的回顾,在引言中可以将回顾的结果作简要的概括。引言的写作在包括上述内容的同时要注意以下事项:①内容切忌空泛,篇幅不宜过长。回顾历史择其要点 , 背景动态只要概括几句即可 , 引用参考文献不宜过多。根据以往的经验,一篇 3000 ~ 5000 字的论文引言字数在 150 ~ 250 字较为恰当。②不必强调过去的工作成就。回顾作者以往的工作只是为了交待此次写作的基础和动机,而不是写总结。评价论文的价值要恰如其分,实事求是,慎用“首创”、“首次发现”、“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等提法。因为首创必须有确切的资料。对此,可以用相对较委婉的说法表达,如“就所查文献,未见报道”等。③不要重复教科书或众所周知的内容。如在讨论维生素 D 是否能预防骨质疏松的文章中,没有必要再说明什么是维生素 D ,什么是骨质疏松。④引言只起引导作用,可以说明研究的设计,但不要涉及本研究的数据、结果和结论,少与提要和正文重复。结果是通过实验或临床观察所得,而结论是在结果的基础上逻辑推理提升的见解。在引言中即对结论加以肯定或否定是不合逻辑的。⑤引言一般不另列序号及标题。二、 材料与方法 材料与方法主要是说明研究所用的材料、方法和研究的基本过程,它回答“怎样做”的问题,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材料是表现研究主题的实物依据,方法是指完成研究主题的手段。材料与方法是科技论文的基础,是判断论文科学性、先进性的主要依据。它可以使读者了解研究的可靠性,也为别人重复此项研究提供资料。材料与方法的标题因研究的类型不同而略有差别,调查研究常改为“对象与方法”,临床试验则用“病例与方法”。不同类型研究的材料与方法的写作也不完全一样。实验研究要交待实验条件和实验方法。①实验条件包括实验动物的来源、种系、性别、年龄、体重、健康状况、选择标准、分组方法、麻醉与手术方法、标本制备过程以及实验环境和饲养条件等。②实验方法包括所用仪器设备及规格、试剂、操作方法。③试剂如系常规试剂,则说明名称、生产厂家、规格、批号即可;如系新试剂,还要写出分子式和结构式;若需配制,则应交待配方和制备方法。④操作方法如属前人用过的,众所周知的,只要交待名称即可;如系较新的方法,则应说明出处并提供参考文献;对某方法进行了改进,则要交待修改的根据和内容;对创新的方法,要注意不要将新方法的介绍和运用该方法研究的新问题混在一篇论文中,若论文系报道新方法,则应详细的介绍试剂的配置和操作的具体步骤,以便他人学习和推广。临床研究的对象是病人,应说明来自住院或门诊,同时必须将病例数、性别、年龄、职业、病因、病程、病理诊断依据、分组标准、疾病的诊断分型标准、病情和疗效判断依据、观察方法及指标等情况作简要说明。上述内容可根据研究的具体情况加以选择说明,并突出重点。①对研究新诊断方法的论文,要注意交代受试对象是否包括了各类不同患者(病情轻重、有无合并症、诊疗经过等),受试对象及对照者的来源(如不同级别的医院某病患病率及就诊率可能不同),正常值如何规定,该诊断方法如何具体进行等等。②研究疾病临床经过及预后的论文,要注意说明病人是在病程的哪一阶段接受治疗,病人的转诊情况,是否制定了观察疾病结果的客观标准。③病因学研究论文则要交代所用研究设计方法(如临床随机试验、队列研究等),是否做剂量 - 效应观察。④对临床疗效观察研究来说,主要说明病例选择标准,病例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病情轻重等),分组原则与样本分配方法(配对、配伍或完全随机),疗效观察指标和疗效标准。⑤治疗方法如系手术,应注明手术名称、术式、麻醉方法等;如系药物治疗则应注明药物的名称(一般用学名而不用商品名)、来源(包括批号)、剂量、施加途径与手段、疗程,中草药还应注明产地与制剂方法。在材料与方法中,还应简要的说明在什么条件下使用何种统计处理方法与显著性标准,必要时应说明计算手段和软件名称。三、 结果将实验或临床观察所得数据或资料进行审核,去伪存真,再对其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和统计学处理就可以得出研究的结果。结果是科研论文的核心部分,科研的成败与否是根据结果来判断的,结论与推论亦由结果导出。结果部分最能体现论文的学术水平和理论与实用价值。因此,对于这一部分的写作要特别重视。结果部分的写作要做到指标明确可靠,数据准确无误,文字描述言简意赅,图表设计正确合理。结果的具体内容取决于文章的主体。结果的内容包括记录实验或临床观察的客观事实、测定的数据、导出的公式、典型病例、取得的图像等等,但不同类型文章结果的内容应有不同的侧重点。①如研究新诊断方法的论文,要特别注意交代试验结果是否与公认的金标准进行独立的“盲法”比较,其符合程度如何,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各多少等。②研究疾病临床经过的论文,要特别交代是否对所有病例进行了随访,随访率有多高(一般应大于 80% ),对影响预后的外加因素有无进行调整,结果如何等。③病因学研究的文章要特别注意交代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结果的差异程度,所得结果是否出现于暴露之后等等。未经统计学处理的实验观察记录叫原始数据。统计学处理的目的是使难以理解的原始数据变得易于理解,并从原始数据的偶然性中揭示某种必然规律。因此,实验结果的表达一般使用统计量而不使用原始数据,也不必将原始数据全部端出。计数资料可用相对数如百分率,但当样本数小于 100 时,则应在百分率后加括弧,在括弧内标明反应数 / 样本数,如 ( 37/68 )。计量资料如符合正态分布,应用均值 + 标准差(或标准误),如呈偏态分布,一般采用中位数和全距表示。如进行前后或组间比较,应说明统计检验的值(如 t 、 u 、 F 等)和 P 值。关于统计学处理的具体操作详见统计学专著,这里不作详解。关于统计名词及符号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B3358-82 有关“统计名词及符号”的规定。结果的表达通常通过文字、图、表相互结合来完成。下列情况可用文字表达为主或仅用文字表达:①结果中数据较少,能作同类比较的观测项目不多者。②以观察形态特征为主的论文一般不用表格,而以文字描述为主配合形态学图片。能用文字表达的内容不用列表、绘图。已用图表说明了的内容,不必再用文字详述,只要强调或概括重点。文字表达主要是陈述本文取得的结果,不必强调过程,也不要重复“材料与方法”等项交待的资料,更不要将结果提升为理论上的结论,所以一般不引用文献。表与图设计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合理,简明清晰。“自明性”( self-explanatoriness )是衡量表图的重要标志。所谓“自明性”是指仅通过表与图就能大体了解研究的内容和结果。表是简明的、规范化的科学用语。一般主张采用三线式表,即表由顶线、标目线、和底线这三条横线组成框架,两侧应是开口的。顶线与标目之间为栏头,标目与底线之间为表身。栏头左上角不用斜线,但栏头允许在设一条至数条横线。一般表的行头标示组别,栏头标示反应指标。但这种划分并不是固定的,著者可根据情况灵活安排。表的下方还可以加脚注。图是一种形象化的表达方式,它可以直观的表达研究的结果。通常我们用柱图的高度表达非连续性资料的大小,用线图、直方图或散点图表达连续性或计量资料的变化,用点图表示双变量的关系。图的标题应在图的下方,注释可放在柱或线附近。对于既可用图也可以用表的资料,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表达形式。一般的说,主要是表示变化趋势的资料,尤其是连续的动态资料,宜采用图的形式;需表示确切统计量的资料,宜采用表的形式。结果的写作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遵守全面性和真实性的原则。实验结果无论是成功或失败,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价值的。切不可对实验数据任意增删、篡改,以符合“正常”结果。这不利于我们全面认识事物和发现新问题。临床疗效的论文往往在描述大体结果后附以典型病例,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目前认为,对于某些新发现的疾病(如艾滋病)或罕见病的疗效研究,附以典型病例是必要的。但对于常见病和多发病,则不必例举典型病例。但同样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如是介绍新疗法和技术时则要附典型病例。典型病例要选有代表性的,例如说某药治疗某病有效,典型病例最好选单独使用该药治疗显效的病例,而不要选用合并使用了其他可能也有疗效的药物的病例。四、讨论 讨论是论文的精华部分,是对引言所提出的问题的回答,是将研究结果表象的感性认识升华为本质的理性认识。在讨论中作者通过对研究结果的思考、理论分析和科学推论,阐明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规律,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丰富和提高对研究结果的认识。讨论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作者的理论水平、学术素养以及专业知识的深、广度。讨论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简要的概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近况,以及本研究的结论和结果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相比居于什么地位。②根据研究的目的阐明本研究结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③着重说明本文创新点所在,以及本研究结果从哪些方面支持创新点。④对本研究的限度、缺点、疑点等加以分析和解释,说明偶然性和必然性。⑤说明本文未能解决的问题,提出今后研究的方向与问题。并不是每篇论文都必须包括以上内容,应从论文的研究目的出发,突出重点,紧扣论题。讨论是最能体现论文水平的部分,也是写作难度较高的部分。对于初写着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①讨论是作者阐明自己的学术观点,但并不等于是自由论坛,不能泛泛而谈。讨论的内容要从论文的研究结果出发,围绕创新点与结论展开,要做到层次清晰、主次分明,不要在次要问题浪费笔墨冲淡主题。与文献一致处可一笔带过,重点讨论不一致处;引证必要的文献,切忌作文献综述。②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评价,不乱下结论,切忌推理过分外延。医学中尚有许多尚未阐明的问题,所以推理应非常谨慎,通常冠以“可能”等。③任何研究都有其局限性,如国内的研究结果有待国外验证;体外试验有待于体内试验验证。因此,讨论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对于与他人研究结果不一致处要认真分析原因,要抱有虚心追求真理的态度与其他作者商摧,切勿持“唯我正确”的态度。④并非每篇论文都要有讨论,有的短篇可不写。若结果与讨论关系密切则可放在一起写,合称结果与分析等。五、 致谢科研工作的顺利完成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在正文的最后应向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的人致以谢意。致谢的对象包括:对研究工作提出指导性建议者,论文审阅者,资料提供者,技术协作者,帮助统计者,为本文绘制图表者,提供样品、材料、设备以及其他方便者。致谢必须实事求是,应防止剽窃掠美之嫌,也勿强加于人,如未经允许写上专家、教授的名字,以示审阅来抬高自己。致谢一般要说明被谢者的工作的内容,如“技术指导”、“收集资料”、“提供资料”等。参考文献是论文中某些观点、数据、资料和方法的出处,应于文章的最后一一列出,以便读者参阅、查找有关文献。它表明了论文的科学依据和历史背景,提示了本文是在前人工作基础上的创新,即表示了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尊重,又反映了论文起点的高低。著录文献总的原则是准确、完备、规范、便于检索。对于著录文献的要求有:①一定是作者亲自阅读过全文的文献。如阅读的只是摘要,则不应列为参考文献。②参考文献的数量要适度。参考文献不是越多越好,应当有所选择。一般来说,课题提出的根据,主要实验方法,提示支持本文的资料和不支持本文的资料,均应列出参考文献。关于参考文献的数目,各杂志要求不一,一般论文的参考文献篇数为 10 篇左右,综述为 20 篇左右。③参考文献应尽量引用最新的,因为新文献必然包括老文献,以近 1 ~ 2 年以内的为好,少用旧的、年限长的文献。教科书的内容亦不宜列为参考文献,因为它的内容已是众所周知的。④引用的参考文献应以已发表的原著为主,未发表的论文及资料、译文、转载和内部资料等,均不能作为参考文献被引用。未发表,但以被刊物通知采用者,可以引用,但英在刊名后注明“待发表”。《国外医学》所刊内容都是经人加工的二手资料,一般不能作为参考文献被引用。同样,综述性文章不宜作为参考文献,但是如果综述中介绍了尚未在其他杂志上发表过的最新观点时,也可列为参考文献。⑤被引用的中医经典著作,不列入参考文献,而是在正文所引段落尾注明出处。关于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目前有两种标准。一种是国际通用的温哥华式,另一种是国家标准 GB7714-87 关于《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规定。但不同杂志对于参考文献的格式可能有不同的要求,在附参考文献时可参照以上两种标准和各杂志的要求。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都采取了顺序编码制,即参考文献的著录按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附于正文引文句末右上角方括弧内。引文写出原著者,序号标在著者的右上角,如×××等 [4] ;如未写著者姓名,则序号应方在引文之后;如果参考文献序号作为句子的组成部分,则不作角码,如……参照文献 [6] ;引用多篇文献时,将每篇文献的序号列出,中间以逗号相隔,如×× [1 , 4 , 5] ;若序号连续,则只标注起止序号,中间加“~”。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中各条文献的序号不加括弧,也不加“ . ”,只空 1 个字符。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温哥华式)大致上是一致的,本文主要介绍一下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温哥华式的写作要求。期刊的著录格式一般为:作者 . 文题 . 刊名 , 出版年份 , 卷次 ( 期次 ): 起止页 . 。作者在 6 人或 6 人以内者全部列出姓名,相互之间加一逗号; 6 人以上者仅列前 3 位,后加“等”或“ et al ”。(国内一般只列前 3 位作者。)例:陈治 . 多发行肌炎与皮肌炎 .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1992,5:117-119.书籍与专著的著录格式为 : 作者 . 书名 . 版次 . 出版地 : 出版者 , 出版年 , 起止页 . 。例:吴恩惠主编 . 头部 CT 诊断学 . 第二版 .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40-168.

医学影像学论文格式

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发展促进了医学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发展,同时也使临床诊断越来越依赖于医学影像诊断。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医学影像技术论文,供大家参考。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医学影像技术论文摘要

【摘要】乌鲁木齐军医学院在六年多的医学影像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中,通过强化实践性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课程配置,重组学科体系,改进 教学 方法 与内容,构建课程量化考核体系,开展教学评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医学影像技术论文内容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教学改革

我院作为兰州军区首批招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学校,自1999年开办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大专班。根据全军院校教学改革工作会议精神。从教学实际出发,经过六年多来的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供同仁参考和指正。

一、确立教学目标。强化实践性教学

(一)把握规律,强调实践性教学目标

强化实践性操作,全面改革讲习比例不合理的现状,打破理论与实践教学分段实施的界限。充分体现该专业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医学影像专业人才为根本任务,适应基层军地卫生工作需要为目标,突出“应用”为特征,围绕动手能力强化实践性操作。以现代化 教育 技术为手段,彰显影像学科形象化的特点,提高教学时效比。将影像诊断学全部进入实验室授课。电子幻灯授课与学生同步阅读实片过程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零距离接触的事例教学的目的;将X线摄影中基本理论、X线照片冲洗化学集中讲授,X线摄影位置学部分全部进入实验室在教师实体示范操作的基础上,主要由学生分组进行操作训练,达到集中学习基本理论、分组强化规范具 体操 作的目的。在实习环节中,实施“导师制”,倡导学生主动实践与带教主动指导相结合并全程分段进行考核,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

(二)抓住核心,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以培养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核心, 适应目前随医学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影像学科架构的变化,对原有教学内容以突出影像诊断、注重实践教学、加强技能训练、适应基层发展需要为原则。基础课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基础课以专业需要为主。专业课以宽基础重实用为本。基础课:取消高等数学、物理学改为医学影像物理学,增设一门人文学科;专业基础课:将电工学、电子学合为医学电子学基础,将原有医学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合并为医学病原学,减少生物化学、药理学、医学病原学学时数,将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合并为人体解剖组织胚胎学,增设人体断层解剖学;专业课:将原来的x线投照学和x线机原理构造与维修分别增加CT、MPd、CR和DR相关内容,重组为医学影像设备学和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将原有的x线诊断学、CT诊断学、MR/诊断学融合为医学影像诊断学。同时采取大专业平台与小方向模块课程自主选择的方式将原有的部分课程列入选修课,如介入放射学、影像核医学、放射治疗学等

(三)拓视野,增强针对性教学.

1、强化第二课堂的专业知识拓展和提高专业素养和发展潜于的功能,弱化围绕专业教学以外的作用。首先设立讲座课.如医学统计学、医学科研基础、医学文献检索、医学论文撰写、医学信息管理、 专业英语 等。其次通过开放实验室,学生自行设计内容进行强化。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立课题小组,老师围绕设计课题进行引导,通过查阅资料、实际操作,拓展专业知识面。

2、以外引内联方式,加强师资建设。聘请院外有实践 经验 的专家为兼职教授,定期来院讲课或指导工作,丰富临床实践知识;根据专业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安排教师进行专项进修、交流,根据教学实际,与医院联合进行教学、学术研究,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二、构建学生专业综合评价的考评体制

(一)实行理论与技能测评分离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改革原有一纸定乾坤的模式,采取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分离,对于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测评,其中任何一项不合格,均认定为专业不合格,通过考核方式改变,强化专业技能要求。其中理论考核由题库生成,技能考核分口试、操作二部分,请院外专家进行测评。

(二)建立技能目标考核标准

1、医学影像诊断学分为平时考核、课终考核、 毕业 考核。平时考核以各系统完成阅片诊断数量及诊断 报告 质量打分。课终、毕业进行双盲片考核,抽取各系统一张影像片,书写诊断报告。对报告结果分格式、描述内容、名词应用、诊断顺序、诊断结论等五部分,进行计分。

2、x线摄影学以具体操作内容双盲抽取。分暗室装片、机器准备、体位摆放、工具应用、条件设备、暗室洗片等六部分目标进行考评。

3、医学影像设备学以随机抽题。分原理说明、部件指定、线路分析、仪器使用等四部分测评。

(三)完善实习考核办法

在实习手册中增加实习目标考核标准,完善实习双向(学与教)督促机制。 按专业课分医学影像诊断、医学影像检《现代医用影像学》2006年12月第15卷第6期查技术学二大部分,然后再各自分为普放、CT、Mill三个小部分,分别设立考核内容及量化标准。对考核过程要求每一小部分由带教医生(技师)考核鉴字、每一大部分由科室会考、学校抽考的方式进行,实习结束前由学校与医院科室共同检查考核。

三、加强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变革,开展教学质量评估

在教学方法上遵循四个“有利于”原则:有利于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有利于体现学科特点与培训目标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思考分析能力,有利于发挥教与学双方的个性潜质与创新精神。注重启发、讨论、演示、操作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鼓励应用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解决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授课时效。

通过完善质量监督机制,开展教学质量评价,采用静评指标测评与动态考评相结合,通过教学条件评定、教师学术水平评定、教学手段评定、实验教学专家测评、课堂教学学生测评、教案质量专家测评、第二课堂质量评定、考试结果分析等19个静态指标与10个动态指标进行质量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评建结合,推进专业主要课程建设,带支町关课程的建设。对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推进教学现代化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六年来的实践证明,学生的专业素质、应用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操作技能考核及格率达100%。各教学实习医院与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良好,毕业学生全部就业。但也存在由于生源素质差异较大,教改实施后部分学生不适应等情况,影响教学进度。因此我们不断在摸索与改进现有教改方案,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进行更进一步的 总结 与完善。

医学影像技术规范化建设刍议

医学影像技术论文摘要

【摘要】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医学影像技术的规范化问题愈益突出。从医学影像技术队伍素质的提高、医学影像网络工作系统的数字化建设以及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的书写等方面,就医学影像技术规范化建设进行探讨。

医学影像技术论文内容

【关键词】 医学影像技术;诊断;规范化

医学影像技术规范化是指医学影像诊断合乎一定的标准,即利用医学影像检查手段使其诊断水平不断提高,它要求根据设备和仪器条件合理地开展检查项目,并且在一定时期内达到一定的水平或质量标准,最终目标是提高诊断率,减少漏、误诊,并在最大限度内满足患者需求,但我国地域辽阔,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不同医院的医学影像技术设备和水平有较大差异,即使在同一医院也可能使用多种型号的检查设备。为了进一步提高医学影像诊断水平,准确可靠地为临床提供看得懂、能理解的诊断依据,因此,加强医学影像技术的规范化建设就势在必行。

1 提高医学影像技术队伍素质

医学影像设备不断更新换代,且周期越来越短,建立在高新影像设备之上的影像学正发生着巨变,不断更新的设备所涵盖的知识范围,应用时的工作原理、性能无不涉及广博的计算机领域和工程学领域的知识。传统意义上的影像科技人员,无论老中青,都要从零开始,逐步地熟悉、掌握以致精通这门新的数字影像技术,也就是说,要从陈旧的工作模式转为更为开放的、多元化的医技理念。树立新的医技理念,至少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应抓紧时间快速提高自身英文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数字化设备无论是界面显示还是操作使用提示,无论是部位选择还是投照方式,以及后处理内容均为英文显示,英语既是基础更是工具,同时,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将更加频繁,对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引进速度也将加快。只有不断提高英语水平,才能进一步进行图像处理功能等方面的应用和开发,合理、高效地使用新设备。其次,要多阅读一些有关IT网络、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专业或通俗刊物,了解网络的运作,对图像的摄取、删除、处理、传递、存储及打印等概念要清晰明了,并在与编程和网络工程师的合作中积累和丰富这一领域的知识。再次,不断完善影像诊断知识结构。人体各部位的解剖结构、生理、病理及病理演变,其图像在监视器上的显示与相关诊断所需,其形式和内涵不尽相同,且数字化影像各参数具有可调节性、大宽容度,如何使体位设计更合理、如何在图像的后处理中使感兴趣区真实并具有明确诊断所需的特征,对技师的影像学知识和诊断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建立医学影像网络工作系统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医学影像学这门综合性学科开始逐步从影像投照、成像、阅片、报告书写以及远程会诊诸环节进入全面数字化的崭新时代。比如,近年来先进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的引进和临床应用,拓宽了超声检查范围、服务对象,超声影像、诊断信息和工作量成倍增长,而原有的手写报告、热敏打印图像、人工病案存档、检索查询、工作量统计等,明显影响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不能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和患者的诊疗服务。这一切对于医学影像网络工作系统的建立与完善提出了现实的要求。医学影像室作为医院的医技科室,与患者和临床科室有着密切联系。这种联系简单地表达为患者和临床科室申请单的请求与影像室检查报告单的答复。影像室从接收申请单到发出检查报告单是一个有序的过程,每项工作的效率和服务质量及其之间的衔接良好与否,将反映影像室整体的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这要求从预约登记到发出报告必须实现一体化操作(如图1所示)。

图1 影像网络工作系统流程(略)

影像网络工作系统的建立与临床应用,不仅可以实现患者一般资料—图像采集—诊断报告全部信息的数据化存档,提高诊断水平和服务质量,减少医疗纠纷,而且由于使就诊顺序透明化、公开化和接诊服务的温情化,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所以大大有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同时,这一网络的建立也真正体现了医疗信息共享,使患者在一所医院拍摄的X线、CT及MRI图像及诊断意见报告,在远程会诊或转诊到其他医院咨询、会诊或治疗时仍然具有参考价值,不必再作重复检查,这样既节省人力物力,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也可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数字化的进程使接诊到发报告的时间大大缩短,从过去的隔日到目前的2 h,甚至 h,而工作量的不断增加又是每个医院所面对的。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已经成为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要做好这一点除了发挥设备优势外,尽量缩短各环节的耗时,利用信息的传递,使每个环节运作流畅尤为重要。

3 完善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

基本程序规范化 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是临床医生诊断和确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又是重要的医疗文件。报告书写的质量代表科室的诊断水平,也代表整个学科的水平以及发展的程度。这就要求医学影像科室人员要通过审阅病历,了解病情,全面观察,系统分析,结合临床进行鉴别、对照、综合,写出报告做出结论。

基本格式规范化 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格式是一种形式,它反映的内容必须要符合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纵观目前国内外的诊断报告书,形式各种各样,大小与繁简程度也不一致。但是从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角度来看,医学影像学的诊断报告书的一般格式应依次包括以下5项内容:一般资料,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病区、病床、门诊号、X线号、CT号、MRI号、DSA号、X片序号、检查日期、报告日期等;检查名称与检查方法或技术;医学影像学表现或讨论部分,如X线所见、CT所见、MH 所见、DSA所见等;医学影像学诊断或印象部分;书写报告与审核报告医师签名。在临床工作中,上述五项内容可具体化为以下几种格式。第一种是从影像征象或讨论到影像诊断或印象的分段描述法。第二种是从影像诊断或印象到影像征象或讨论的分段描述法。第三种是将影像征象或讨论与影像诊断或印象混合描述法。第四种是表格式,是将报告设计成固定的表格。第五种是逐条列项式,是将各项观察的内容按顺序排列,在预留的空白处填写正常、异常或意见等。其中,第二种报告格式是目前采用最多、最常用的一种,因为它满足规范化报告的5项内容,符合检查的标准,是目前公认的标准格式之一。

基本要求规范化 书写规范化报告内容的总体原则是影像描述简洁,重要的部分或内容先写,回答临床医师的要求;病灶要进行必要的量化及形态影像征象描述;影像检查要进行征象的比较及必要的鉴别诊断,最后要得出影像检查的结论。一般和常规项目要齐全,描述要有顺序,主次要分明,描述部分与诊断结论要保持一致。此外,还要求字迹工整、语句通顺、术语规范。

注意事项 医学影像报告是一份把病变影像转换成文字、具有法律效力的医疗文件,讲求客观性、科学性、严禁掺杂主观印象,不要武断地单以图像诊断疾病,也不要过于随附临床,故一定要写得确切、客观。这就必须运用规范的影像学术语或解剖学与病理学名称来描绘,不能随便下笔,按个人的 爱好 写。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是对医学影像技师的最基本要求。总之,加强医学影像技术的规范化建设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医学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造福于患者。

医学影像技术论文文献

[1] 李晨,杨德民,苗壮,等.超声影像网络工作系统的建立与临床应用[J].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5,(12):1078?1080.

[2] 段少银,蔡国祥,叶锋,等.关于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书写规范化的讨论[J].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0,(1):90?91.

[3] 林海波,曹然,叶晖,等.影像技术数字化建设面临的问题[J].现代医院,2004,(6):117?118.

有关医学影像技术论文推荐:

1. 医学影像本科毕业论文

2. 医学影像技术晋升职称报告范文

3. 关于医学影像的论文

4. 医学晋升职称论文范文

5. 医学影像个人简历范文

6. 超声医学论文范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医疗行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医学影像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医学影像论文,供大家参考。

创建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医学影像论文摘要

摘要:近几年高职 教育 面临大好发展机遇,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应抓住这个大好发展机遇,以专业建设为先导,明确高职教育特色;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强化实践教学改革;以学生就业为目的,创建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医学影像论文内容

关键词: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影像检查设备在不断更新换代,诊疗手段日益先进,医院将面临严峻的挑战,这同时也对医学院校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对于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来说,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才能适应社会、医疗单位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

我院2001年由鹤壁中专、鹤壁师范学校、鹤壁电大和鹤壁教育学院四所学校合并为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其中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2002年在原鹤壁卫生学校(1995年合并入鹤壁中专)医学影像诊断专业的基础上开设的新专业,现该专业有在校学生350人。

根据大量的市场调研得知,社会对医学影像技术方面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较大,因此我们设置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确定了特定的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以适应相应的职业岗位,并进行了大胆的改革。

明确高职教育特色,促进可持续发展

当前,高职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 热点 ,面临大好的发展机遇。同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也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要抓住机遇、与时俱进,以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为先导,在教学与改革的过程中,逐步建立适应医学发展需求、能顺利实现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高职教育思想和观念。为此,我院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实习医院和用人单位,广泛开展调研和 毕业 生追踪调查,邀请医学影像专家组成教育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对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讨论。

经过充分的论证,我们认识到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高职人才必须具备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相应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以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以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深厚的理论知识,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也就是说既不能“吃”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也不能“蒸”中专教育的“发面馒头”,而应该按照高职教育人才规格和基本特征,把培养目标定位在基础理论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较高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上,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

明确培养目标,创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根据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形势,我院分析了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育特点,认识到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要以培养高等技术性医学影像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和医院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创建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将培养目标定位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现代医学影像理念,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技术操作能力,能适应现代医学影像设备技术操作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上。经过探索,我们将人才培养模式概括为“人文为先,知识宽实,技能熟练,就业多向”。“人文为先”,是指面向就业岗位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的要求,增设人文课程,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医学理念,适应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知识宽实”,就是给学生搭建较宽的专业基础知识平台,在专业课开设时,我们就考虑以就业为导向,开设与就业有关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充分体现对准岗位开设课程。强化“技能训练”,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并改变课程结构。从第一学期开始就在全部教学过程中加大实践训练课比例,采取有效的保障 措施 ,实现课堂训练、业余训练、实习前集中训练、实习中技能操作应用训练相统一,全面提高实践技能操作。“就业多向”即在通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知识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按照就业岗位需求,寻求“大专业、小专门化”的课程组合模式,除通用放射专业外,还设置CT专业方向、MRI专业方向、超声专业方向、介入专业方向、放疗专业方向,以拓宽就业 渠道 ,提高就业率,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的。

加强专业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对于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是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中心工作,教学改革是各项改革的核心,提高素质是永恒的主题。近几年来,我们围绕这个思路,结合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实际情况,以专业建设为本位,以实际、实用、实践、实效为原则,重点进行了以下三项改革:

改革教学内容,重建理论教学体系按照培养目标和毕业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以突出医学影像技术操作能力,注重临床教学,加强技能实践,适应基层需要为原则,设置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三大模块课程体系,即基本素质模块课程、专业素质模块课程、岗位素质模块课程。根据专业能力要素的具体要求及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通过适当的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途径,打破原有课程设计界限,优化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如精简了医用物理学、医用化学、医学病原学等非主干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时数;将原来的X线机结构与维修和X线摄影技术学在增加相关新内容后,分别重组为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增设了医学影像新技术课程,如断层解剖学、介入放射学等;增开选修课,如放射治疗学、核医学、医学文献检索等。

改革实验实训环节,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加强实践教学,就必须改革过去实践教学大纲包含于理论教学大纲之中的粗化设置,建立一个目标明确、自成体系、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这个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经过三年来的研究、探索与实践,我院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已基本形成了一个完整、相对独立的“一个强化、四种训练、三个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一个强化”是指强化学生专业技能操作训练。“四种训练”是指基本技能操作训练、校内实训基地仿真演练、医院课间见习带练、毕业临床实习综合应用能力实练。“三个衔接”是指技能训练在校期间与考取技能证书相衔接、毕业后与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就业时与临床相衔接。

改革 教学 方法 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一是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学会学习。二是对于部分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诸如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人体断面解剖学、医学影像诊断学、超声诊断学等专业课的教学,采取边讲、边练、边做、边学的方式,做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挂图、投影、幻灯、录像,教学片、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增加直观效果和学生感性知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专业课实践教学中,有时候将病人带到实验室,让学生进行X线透视、摄片、消化道造影及B超检查等,既可进行实际操作,又可培养学生与病人之间的人际沟通能力,使学生适应医院工作的能力得到加强。

医学影像论文文献

[1]朱梅初,唐陶富.与时俱进创建高职影像专业人才培育模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1)

数字化技术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影像论文内容

【关键词】 数字化技术;PACS系统;医学影像学;教学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重要的诊断学科,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化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并向网络化、智能化方面发展,对数字成像技术的了解和应用十分重要。医学影像技术的数字化使得各种影像设备需数字化技术,用数字化技术代替模拟技术,使影像设备的可靠性得到大大的提高。我科采用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ssystem,PACS)以数字技术为手段,充分发挥影像技术数字化优势,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教学方法进行相关的改进,顺应影像设备数字化技术发展趋势,收到良好效果[1?2]。现 报告 如下。

1医学影像学的传统教学模式

医学影像学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理论讲授与小组阅片相结合的方式。目前多数影像教学教学手段却仍然停留在胶片、投影、幻灯的方法,不能逼真地反映出图像的特点及特征,学生也很难理解和记忆;同时,教学胶片经多次重复使用,损坏现象时有发生。而幻灯片教学则不够清晰和灵活,达不到最佳学习效果,其制作相对复杂,经过转拍影像图片后,其清晰度也很差。传统的教学模式结果是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很好,但阅片能力却不够理想,在进入临床实习后许多学生仍不能独立阅读X光片,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

2数字化技术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优势

医学影像学在诊断疾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影像设备都采用模拟技术,其信息不便用计算机处理,从应用角度看,与传统的模拟图像相比,数字图像具有密度分辨率高、可进行后处理、可存储、调阅、传输或拷贝。数字图像可存储于磁盘、磁带、光盘及各种记忆卡中,并可随时进行调阅、传输,为PACS的建立和无胶片化的实现奠定了基础。PACS系统是应用于医院的数字医疗设备如CT、MR、US、DSA、CR等所产生的数字化医学图像信息的采集、存储、诊断、管理、信息处理的应用系统,为被检查的病人建立了影像学资料,克服了影像资料存储无法保存完全的困难。通过PACS系统,凭患者的某一个信息就能查找到病情的相关资料,在任何一个终端上提取后还可打印、复制,操作简单而有效[1?2]。

3PACS系统教学符合临床教学理念

影像学的临床教学以临床见习为主,教师讲授、实际操作为辅。PACS系统不能完全弥补动手少的不足,但丰富的图像与病例资料却为教师的讲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讲授的内容更丰富多彩,资料丰富,也引导学生以临床 思维方式 为主。对学生而言,除了见习与听课,还能通过PACS系统及时地复习相关临床资料、进行随访,按教师的引导模拟临床诊断工作,并能对感兴趣的病例进行归纳 总结 ,丰富了学习手段,锻炼了临床思维能力,关键是激发了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也更利于教学重心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移,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临床能力的目的。在学生独立的科学的思维习惯的培养中,我们要让学生改变传统的平面图像观念,使其观察图像的思维逐步走向多维立体观念[2?3]。教师在实习课上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征象,允许学生自由发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归纳能力。

医学影像学既是医学的桥梁学科,为临床诊断服务,又是临床学科,实施临床诊断和治疗。掌握了医学影像学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为临床服务。考试方法采用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等习题与解析是理论的考核办法,结合临床的图像观察、分析、阅读和诊断,能够让学生“看图识病”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和要求[2?3]。利用PACS系统和图像信息库资料,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制作不同层次的教学图像案例,网络发布进行考核,培养学生的临床技能、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充分利用PACS系统及数字化技术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优势和作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在临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使学生很快适应医学影像学诊断、技术、设备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满足医学影像学临床教学特点的需要。

医学影像论文文献

[1] 冯祥太.发挥数字化优势开展多媒体教学[J].医学教育探索,2006,5(11):1079-1081.

[2] 胡俊,丁仕义,黎海涛.PACS在影像学教学工作中的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16(1):56.

[3] 华兴,李锐.PACS系统在超声影像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6,15(4):256.

有关医学影像论文推荐:

1. 医学影像本科毕业论文

2. 医学影像技术晋升职称报告范文

3. 关于医学影像的论文

4. 医学晋升职称论文范文

5. 医学影像实习心得体会

6. 超声医学论文范文精选

医学影像技术论文范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医学影像技术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 医学图像在临床应用或科研中的物理问题、算法和软硬件设计操作等,是医学物理学的重要分支。医学影像是人体信息的载体,可用于教学和科研、治疗和疾病诊断。

治疗中的医学影像可以用于制定治疗计划、在治疗过程实施影像监督,以及通过对治疗监督是采集的数据的图像重建实现对治疗计划的验证。当前医学影像的世界前沿是功能成像

主要内容是对人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成像。这些成像方法和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医疗界中的广泛使用,必将引起医学领域研究和新的治疗方案的革命。

【关键词】 医学影像;影响物理;成像技术

1引言

人体成像包括对健康人的成像和对病人的成像,对于前者的成像主要用于科研和教学,后者主要用于医学临床诊断和治疗。医学影像物理和技术是医学物理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的对象包括了所有人体成像。

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模态按照成像时使用的物质波不同,分为X射线成像、γ射线成像、磁共振成像和超声成像。

2对目前各种医学成像模态现状的分析

射线成像

X射线成像模态分为平面X射线成像和断层成像。人体不同器官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可以用组织密度进行表征,因此,可以利用平面x射线、x射线照相术对人体内脏器官和骨骼的损伤和病灶进行诊断和定位

同时也把胶片带进了医学领域。随着x射线显像增强技术的发展,x射线的血管造影术和其他脏器的专用x线机相继诞生,扩大了x射线成像的应用范围。平面x射线成像的未来发展方向是数字化的x光机技术其中,x线机是全世界的发展方向,但是其价格使得大多数用户望而怯步。

作为传统影像技术中最为成熟的成像模式之一的x射线断层成像,其速度对于心脏动态成像完全没有问题,加上显像增强剂,还可以对用于血管病变及其血脑屏障是否被病灶破坏进行检查,属于功能成像的范畴。当前,三维控件x射线断层成像的实验室样机已经问世,将会为x射线成像带来新的生命力。

核磁共振成像

目前,各种各样的核磁共振设备产品已经大量进入市场。核磁共振成像集中体现了各种高新技术在医学成像设备中的应用。目前核磁共振主要应用包括人脑认知功能成像,用于揭示大脑工具机制的认知心理实验测量。

核医学成像

核医学成像包括平面和断层成像两种方式。目前,以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成像和正电子断层成像为主,为动物正电子断层成像主要是用于基础研究,而平面的γ相机已经处于被淘汰的水平。

核医学成像设备可以定量地检测到由于基因突变而引起的大分子运动紊乱继而引起的脏器功能变化,例如代谢紊乱、血流变化等。这是其他设备如超声波检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就是临床医学上所说的早期诊断,核医学影像设备能够快速发展归功于此。但是核医学成像存在空间分辨率差、病理和周围组织的相互关系很难准确定位的确定,因此,还需要医学物理工作的不懈努力。

超声波成像

超声波是非电离辐射的成像模态,以二维成像的功能为主,也包括平面和断层成像两类产品。超声波成像由于其安全可靠、价格低廉,多以在诊断、介入治疗和预后影像检测中得到发展。

目前,超声波设备已有超过x射线成像的势头。同样,超声波成像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图像对比度差、信噪比不好、图像的重复性依赖于操作人员等。

3关于医学软件问题

基本情况分析

成像的硬件设备要完成功能离不开医学软件的支持,对于这些医学软件按照和硬件设备的关系,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工作和硬件紧密结合的软件。主要功能是负责成像设备的运动控制,对数据的采集,图像预处理和重建,完成数据分析。

第二层,主要负责对医疗器械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软件。这种软件的应用需要来自医学物理人员,软件编程人员和医生三方的合作,目前,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这种三方合作机制,这类软件应用情况明显滞后。

第三层,主要功能是完成医学信息的整合的软件,用于医疗过程中医疗信息,医学工作的管理。例如PACS。这种软件也需要医生的参与,但是并没有依赖性。

PACS是医疗发展信息化的体现,是医学影像技术集成管理和开拓影像资源应用范围的重要技术手段。PACS将医学影像中的各种软件和图像工作站连接起来,使之成为局域网中的节点,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不同科室的医生在完成对病人的信息收集和诊断后可以完成信息的录入。还可以利用商业设备上采集的数据运用于病人的诊疗中,结合数据和医学影像,对诊断信息综合处理,以此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4医学影像物理和技术学科今后的发展

虽然存在各种不同的医学影像模态,但是目标只有一个,即为了更好的进行医学研究诊断,随着物理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技术会随之提高。为了更好的为医疗服务,在今后的发展中,医学影响物理和技术学科还需在以下几方面继续努力。

第一,用于成像的物质波产生装置还需要不断进行提升,为更好的满足成像需求,在提高波源产生物质波的同时,还需要改变物质波的束流品质;

第二,将物质波和人体组织发生相互作用的规律模型化,为减少误诊率和定位误差,把模型参数的最佳化,改善从影像中提取信息的质量和速度。同时努力消除探测中的噪声和伪影;

第三,把探测的信号收集,放大、成形实现数字化;

第四,为满足影像诊断和治疗中的监督需要,高质量的实现图像重建和显示等。

在科学技术方面,开展医学影像在脑功能成像研究中的应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等,有利于拓宽医学影像的市场。

5结语

本文介绍了当今主流的几种医学成像技术,对各种成像方式的优缺点进行了阐述,对日后医学影像物理和技术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为那些为医疗服务的工作者们提供一些参考。随着医学影像物理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服务行业的科学化加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浩,施红,陈伟炜,俞允,林多,许茜,俞向梅,洪全兴,魏国强.医学影像技术学专业教育的问题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11)

[2]彭文献,黄敏,罗敏.基于岗位需求培养医学影像技术学生专业意识的探讨[J].浙江医学教育.2011(03)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影像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地位将更为重要。本文谈了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史,总结了近年来取得的新进展。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主要是应用工程学的概念及方法,并基于工程学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其实医学影像技术还是医学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用物理学的概念和方法及物理原理发展起来的先进技术手段。医学影像信息包括传统X线、CT、MRI、超声、同位素、电子内窥镜和手术摄影等影像信息。它们是窥测人体内部各组织,脏器的形态,功能及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以胶片为主要方式的显示、存储、传递X-ray摄像技术已不能满足临床诊断和治疗发展的需求,医疗设备的数字化要求日益强烈,全数字化放射学、图像导引和远程放射医学将是放射医学影像发展的必然趋势。

1 传统摄影技术在摸索中进行

计算机X线摄影

X射线是发展最早的图像装置。它在医学上的应用使医生能观察到人体内部结构,这为医生进行疾病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在1895年后的几十年中,X射线摄影技术有不少的发展,包括使用影像增强管、增感屏、旋转阳极X射线管及断层摄影等。但是,由于这种常规X射线成像技术是将三维人体结构显示在二维平面上,加之其对软组织的诊断能力差,使整个成像系统的性能受到限制。从50年代开始,医学成像技术进入一个革命性的发展时期,新的成像系统相继出现。70年代早期,由于计算机断层技术的出现使飞速发展的医学成像技术达到了一个高峰。到整个80年代,除了X射线以外,超声、磁共振、单光子、正电子等的断层成像技术和系统大量出现。这些方法各有所长,互相补充,能为医生做出确切诊断,提供愈来愈详细和精确的信息。在医院全部图像中X射线图像占80%,是目前医院图像的主要来源。在本世纪50年代以前,X射线机的结构简单,图像分辨率也较低。在50年代以后,分辨率与清晰度得到了改善,而病人受照射剂量却减小了。时至今日,各种专用X射线机不断出现,X光电视设备正在逐步代替常规的X射线透视设备,它既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病人的X线剂量;又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创造了条件。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字成像技术越来越广泛地代替传统的屏片摄影现阶段,用于数字摄影的探测系统有以下几种: (1)存储荧光体增感屏[计算机X射线摄影系统(computer )]。

(2)硒鼓探测器。(3)以电荷耦合技术(charge Coupled )为基础的探测器 。(4)平板探测器(Flat panel Detector)a:直接转换(非晶体硒)b:非直接转换(闪烁晶体)。这些系统实现了自动化、遥控化和明室化,减少了操作者的辐射损伤。

X-CT

CT的问世被公认为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的重大突破,因为他标志了医学影像设备与计算机相结合的里程碑。这种技术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所谓“先到断层成像”(FAT),另一种模式是“光子迁移成像”(PMI)。

磁共振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现称为磁共振成像。它无放射线损害,无骨性伪影,能多方面、多参数成像,有高度的软组织分辨能力,不需使用对比剂即可显示血管结构等独特的优点。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它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将造影部位注射造影剂的透视影像转换成数字形式贮存于记忆盘中,称作蒙片。然后将注入造影剂后的造影区的透视影像也转换成数字,并减去蒙片的数字,将剩余数字再转换成图像,即成为除去了注射造影剂前透视图像上所见的骨骼和软组织影像,剩下的只是清晰的纯血管造影像。

2 数字化摄影技术

数字X射线摄影的成像技术包括成像板技术、平行板检测技术和采用电荷耦合器或CMOS器件以及线扫描等技术。成像板技术是代替传统的胶片增感屏来照相,然后记录于胶片的一种方法。平行板检测技术又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结构类型。直接FPT结构主要是由非品硒和薄膜半导体阵列构成的平板检测器。间接FPT结构主要是由闪烁体或荧光体层加具有光电二极管作用的非品硅层在加TFT阵列构成的平板检测器。电荷耦合器或CMOS器件以及线扫描等技术结构上包括可见光转换屏,光学系统和CCD或CMOS。

3 成像的快捷阅读

由于成像方法的改进,除了在成像质量方面有明显提高外,图像数量也急剧增加。例如随着多层CT的问世,每次CT检查的图像可多达千幅以上,因此,无法想象用传统方法能读取这些图像中蕴含的动态信息。这时在显示器上进行的“软阅读”正在逐渐显示出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软拷贝阅读是指在工作站图像显示屏上观察影像,就X线摄影而言这种阅读方式能充分利用数字影像大得多的动态范围,获取丰富的诊断信息。

4 PACS的广阔发展空间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有医学影像设备延续了几十年的数据采集和成像方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临床医生的需求。PACS系统应运而生。PACS系统是图像的存储、传输和通讯系统,主要应用于医学影像图像和病人信息的实时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并且可以与医院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放射信息管理系统等系统相连,实现整个医院的无胶片化、无纸化和资源共享,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远程会诊,或国际间的信息交流。PACS系统的产生标志着网络影像学和无胶片时代的到来。完整的PACS系统应包含影像采集系统,数据的存储、管理,数据传输系统,影像的分析和处理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是整个PACS系统的核心,是决定系统质量的关键部分,可将各种不同成像系统生成的图象采入计算机网络。由于医学图像的数据量非常大,数据存储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光盘塔、磁带库、磁盘陈列等都是目前较好的存储方法。数据传输主要用于院内的急救、会诊,还有可以通过互联网、微波等技术,以数据的远距离传输,实现远程诊断。影像的分析和处理系统是临床医生、放射科医生直接使用的工具,它的功能和质量对于医生利用临床影像资源的效率起了决定作用。综上所述,PACS技术可分为三个阶段,(1)用户查找数据库;(2)数据查找设备;(3)图像信息与文本信息主动寻找用户。

5 技术——分子影像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今天已具有显微分辨能力,其可视范围已扩展至细胞、分子水平,从而改变了传统医学影像学只能显示解剖学及病理学改变的形态显像能力。由于与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相互交叉融合,奠定了分子影像学的物质基础。Weissleder氏于1999年提出了分子影像学的概念:活体状态下在细胞及分子水平应用影像学对生物过程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

分子成像的出现,为新的医学影像时代到来带来曙光。基因表达、治疗则为彻底治愈某些疾病提供可能,因此目前全世界都在致力于研究、开创分子影像与基因治疗,这就是21世纪的影像学。 新的医学影像的观察要超出目前的解剖学、病理学概念,要深入到组织的分子、原子中去。其关键是借助神奇的探针--即分子探针。到目前为止,分子影像学的成像技术主要包括MRI、核医学及光学成像技术。一些有识之士认为;由于诊治兼备的介入放射学已深入至分子生物学的层面,因此,分子影像学应包括分子水平的介入放射学研究。

6 学科的交叉结合

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是当今科学发展的趋势。影像技术学最邻近的学科应为影像诊断学。前者致力于解决信息的获取、存储、传输、管理及研发新的技术方法;后者则将信息与知识、经验结合,着重于信息的内容,根据影像做出正常解剖结构的辨认及病变的诊断。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所以,影像技术学的发展离不开影像诊断学更密切地沟通与结合将为提高、拓展原有成像方式及开辟新的成像方式做出有益的贡献。医用影像诊断装置用于详细地观察人体内部各器官的结构,找出病灶的位置毫克大小,有的还可以进行器

官功能的判断 。还有医用影像诊断装备情况,已成了衡量医院现代化水平的标志。

7 浅谈医学影像技术的下一个热点

医疗保健事业在经济上的窘迫使得90年代以来,成为一个没有大规模推广一种新的影像技术的、相对沉寂的时期,延续了一些现有影像技术的发展,使得他们中至今还没有一种影像技术能对影像学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最近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批有希望的影像技术。如:磁共振谱(MRS),正电子发射成像(PET)单光子发射成像(SPECT),阻抗成像(EIT)和光学成像(OCT或NRI)。他们有可能很快成为大规模应用的影像技术,将为脑、肺、乳房及其他部位的成像提供新的信息。

磁源成像

人体体内细胞膜内外的离子运动可形成生物电流。这种生物电流可产生磁现象,检测心脏或脑的生物电流产生的磁场可以得到心磁图或脑磁图。这类磁现象可反映出电子活动发生的深度,携带有人体组织和器官的大量信息。

PET和SPECT

单光子发射成像(SPECT)和正电子成像(PET)是核医学的两种CT技术。由于它们都是接受病人体内发射的射线成像,故统称为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ECT)。ECT依据核医学的放射性示踪原理进行体内诊断,要在人体中使用放射性核素。ECT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空间分辨率低。最近的技术发展可能促进推广ECT的应用。

阻抗成像(EIT)

EIT是通过对人体加电压,测量在电极间流动的电流,得到组织电导率变化的图像。 目的在于形成对体内某点阻抗的估计。这种技术的优点是,所采用的电流对人体是无害的,因而对成像对象无任何限制。这种技术的时间分辨率很好,因而可连续监测实际的应用,已实现以视频帧速的医用EIT的实验样机。

光学成像(OTC或NIR)

近期的一些实质性的进展表明,光学成像有可能在最近几年内发展成为一种能真正用于临床的影像设备。它的优点是:光波长的辐射是非离子化的,因而对人体是无伤害的,可重复曝光;它们可区分那些在光波长下具有不同吸收与散射,但不能由其它技术识别的软组织;天然色团所特有的吸收使得能够获得功能信息。它正在开辟它的临床领域。

MRS

MRS是一种无创研究人体组织生理化的极有用的工具。它所得到的生化信息可与人体组织代谢相关联,并表明它正常组织的方式有差别。目前MRS还没有常规用于临床,但已有大量技术正在进行正式适用。

上述的几个先进的技术,究竟哪一个能成为医学影像技术的热点,我们认为应要有最大效益、安全和经济是最为重要的。在逝去的20世纪,医学影像技术经历了从孕育、成长到发展的过程,回顾过去可以断言它在防治人类疾病及延长平均寿命方面是功不可没的。在一切“以人类为本”的21世纪中,人们将继续用医学影像技术来为人们的健康服务。

医学影像物理学论文模板

医学影像学论文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医学技术的要求标准也越来越高,影像诊断技术作为现代医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更新完善。以下内容是我为您精心整理的医学影像学论文,欢迎参考!

医学影像技术学实验教学改革

【摘要】

医学影像技术学是医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同时也是一门较强的实践性学科。但是由于教育条件的限制,现在很多高校的医学影像技术学教学手段都还停留于单纯的理论授课方式,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不够全面。基于此,本文我们的主要研究重点就是关于医学影像技术学的改革问题,了解当前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以有效的提高医学影像技术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医学影像技术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分析研究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医学技术的要求标准也越来越高,影像诊断技术作为现代医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更新完善。在这样的严酷现实之下,我们对医学影像技术学的实验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教学模式必须要打破传统的常规模式,向着更加科学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一、医学影像实验教学的特殊性

医学影像技术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医学科目,其在医学领域中具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将来更好的适应岗位需求具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总的来说,医学影像实验教学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践应用性强。

他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单纯的理论学习并不能够让学生充分的掌握技术的要求,必须要通过有效的实验课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动手能力和临床工作能力。

2.新技术推广应用快、广。

医学影像技术学是医学中的新兴学科,它的发展速度非常的快,科研究的领域与空间十分的广,每当有新的技术手段被应用到临床医疗之中的时候,实验教学都必须要紧跟其步伐,避免出现于临床脱节的现象。

3.和其他学科联系较多。

医学影像学技术是其他多种临床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它与其他的学科之间存在很多的联系。因此对于医学影像学的实验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操作的技能,而且还要学会应对各种疾病检查的方法。

二、当前医学影像技术学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医学影像技术学有其独特的特殊性,因此对此的学习也应该具有针对性。但是就当前医学院校的教学实际来看,很多的学校在这一学科的教学模式上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归纳来看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大纲与实验教材相对滞后。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的技术和设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目前国内的高校使用书籍中并没有一些新技术、新理论的内容,对于医学影像技术学方面的实验指导也非常的少,涉及的新技术方面非常的窄,甚至一些教材中仍然沿用已经淘汰的技术教材,这对于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2.实验课学时相对较短。

医学影像技术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对于他的学习主要应该采用实验教学的方式,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当前很多高校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采用的还是纯理论授课的方式,对于实验教学的课时安排的相对较少,这使很多学生虽然学到了理论知识,但却不能够切实的应用到实际之中,造成他们的岗位适应能力差。

3.实验教学手段单一落后。

以往我们的医学影像技术学实验课主要是在实验室进行的,但是由于实验室的教学条件有限,能够联系的实验内容也就不充足,一般只能够进行一些基础性的实验实践,对于当前临床医学中常用的大型数字化的设备认识不足。

三、医学影像技术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医疗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医学影像技术学作为医疗诊断方式中的重要方式其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总的来说,根据当前的教学实际,进行医学影像技术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措施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学习实践活动多样化,注重在训练中学习医学影像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的学习不是纯理论的,实验教学也具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今后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就是要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不断的引进先进的设备技术,充实教育资源,让学生能够及时的了解最新的技术手段,从而有效的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2.注重人才的'引进,加强实验教学人员队伍建设。

师资能力的不足是当前影像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原来一名实验教学需要带一个班级的学生,这大大的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也弱化了对学生的时时指导强度。通过人才引进培养的方式,加强实验教学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实际的教学人数可以大大的改善教学的环境,让学生更加充分的享受教师资源。

3.健全实验教学教材和资料库。

随着一系列的改革发展,我们要根据技术发展的实际,不断的将最新的医学影像技术编撰到教材用书之中,让学生及时的了解当前的技术形式,从而更好的掌握技术能力。同时我们也要逐步的完善资料库,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充足的资料来源。

结语

综上所述,医学影像学实验教学有其独特的特殊性,这决定了它需要不断的进行发展,根据当前各医学高校的实际教学情况,结合临床实际需求和医学影像技术的新进展,不断的进行实验教学改革,为学生走上临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汪百真,俞曼华,张俊祥,曹明娜.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实验课程的改革与创新[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07:919-921.

[2]王惠方,梁长华,杨瑞民,陈杰,岳巍,刘儒鹏.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医药指南,2013,21:774-775.

[3]邱建峰,谢晋东,王晓燕,王鹏程,侯庆峰.医学影像物理学(医学影像成像理论)教学与实验改革的探讨[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8,03:700-702.

[4]陈晓光,任伯绪,柯茜茜,陈奕.医学影像技术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1:55-56+69.

医学影像技术是高新技术与医学的结合,自20世纪70年代起,以CT问世为标志,伴随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现代医学影像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由传统单一普通X线加血管造影检查形成包括超声、放射性核素显像、X线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MRI、普通X线检查的数字化成像(CR和DR)以及图像存储和传输系统(PACS)多种技术组成的医学影像学体系。医学影像学已经由传统的形态学检查发展成为组织、器官代谢和功能诊断手段,医学影像学技术已经由既往"辅助检查手段"转变为现代医学最重要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使多种疾病的诊断更准确、及时。由于介入医学的兴起,医学影像学已经集诊断和治疗为一体,成为与外科手术、内科化学药物治疗并列的现代医学第3大治疗手段。目前,医学影像学科是现代化医院的支柱之一,影像学设备的价值占医院固定资产50%以上,医学影像学为临床医学的主要研究手段和推动现代医学不断发展的动力。

医学影像学是高新技术与医学的结合点,21世纪医学影像学发展首先依赖于以计算机为主导的高新技术的进步。由于计算机的性能以几何级数升级,必将带动多种医学影像学设备向小型化、专门化、高分辨率和超快速化方向发展,医学影像学检查亦将由大体水平逐渐深入至细胞、受体、分子和基因水平。近年来,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医疗影像诊断产业加强战略布局,旨在带动多种医学影像设备向小型化、专门化、高分辨率和快速化方向发展。目前,数字医疗影像技术的发展主要有如下几大趋势:

现代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将由最开始的形态学分析发展到携带有人体生理机能的综合分析。通过发展新的工具、试剂及方法,探查疾病发展过程中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异常。这将会为探索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评价药物的疗效以及分子水平治疗开启崭新的天地。同时,由于造影剂是影像诊断检查和介入治疗时所必需的药品,未来针对特定基因表达、特定代谢过程、特殊生理功能的多种新型造影剂也将逐步问世。

医学影像技术论文范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医学影像技术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 医学图像在临床应用或科研中的物理问题、算法和软硬件设计操作等,是医学物理学的重要分支。医学影像是人体信息的载体,可用于教学和科研、治疗和疾病诊断。

治疗中的医学影像可以用于制定治疗计划、在治疗过程实施影像监督,以及通过对治疗监督是采集的数据的图像重建实现对治疗计划的验证。当前医学影像的世界前沿是功能成像

主要内容是对人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成像。这些成像方法和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医疗界中的广泛使用,必将引起医学领域研究和新的治疗方案的革命。

【关键词】 医学影像;影响物理;成像技术

1引言

人体成像包括对健康人的成像和对病人的成像,对于前者的成像主要用于科研和教学,后者主要用于医学临床诊断和治疗。医学影像物理和技术是医学物理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的对象包括了所有人体成像。

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模态按照成像时使用的物质波不同,分为X射线成像、γ射线成像、磁共振成像和超声成像。

2对目前各种医学成像模态现状的分析

射线成像

X射线成像模态分为平面X射线成像和断层成像。人体不同器官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可以用组织密度进行表征,因此,可以利用平面x射线、x射线照相术对人体内脏器官和骨骼的损伤和病灶进行诊断和定位

同时也把胶片带进了医学领域。随着x射线显像增强技术的发展,x射线的血管造影术和其他脏器的专用x线机相继诞生,扩大了x射线成像的应用范围。平面x射线成像的未来发展方向是数字化的x光机技术其中,x线机是全世界的发展方向,但是其价格使得大多数用户望而怯步。

作为传统影像技术中最为成熟的成像模式之一的x射线断层成像,其速度对于心脏动态成像完全没有问题,加上显像增强剂,还可以对用于血管病变及其血脑屏障是否被病灶破坏进行检查,属于功能成像的范畴。当前,三维控件x射线断层成像的实验室样机已经问世,将会为x射线成像带来新的生命力。

核磁共振成像

目前,各种各样的核磁共振设备产品已经大量进入市场。核磁共振成像集中体现了各种高新技术在医学成像设备中的应用。目前核磁共振主要应用包括人脑认知功能成像,用于揭示大脑工具机制的认知心理实验测量。

核医学成像

核医学成像包括平面和断层成像两种方式。目前,以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成像和正电子断层成像为主,为动物正电子断层成像主要是用于基础研究,而平面的γ相机已经处于被淘汰的水平。

核医学成像设备可以定量地检测到由于基因突变而引起的大分子运动紊乱继而引起的脏器功能变化,例如代谢紊乱、血流变化等。这是其他设备如超声波检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就是临床医学上所说的早期诊断,核医学影像设备能够快速发展归功于此。但是核医学成像存在空间分辨率差、病理和周围组织的相互关系很难准确定位的确定,因此,还需要医学物理工作的不懈努力。

超声波成像

超声波是非电离辐射的成像模态,以二维成像的功能为主,也包括平面和断层成像两类产品。超声波成像由于其安全可靠、价格低廉,多以在诊断、介入治疗和预后影像检测中得到发展。

目前,超声波设备已有超过x射线成像的势头。同样,超声波成像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图像对比度差、信噪比不好、图像的重复性依赖于操作人员等。

3关于医学软件问题

基本情况分析

成像的硬件设备要完成功能离不开医学软件的支持,对于这些医学软件按照和硬件设备的关系,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工作和硬件紧密结合的软件。主要功能是负责成像设备的运动控制,对数据的采集,图像预处理和重建,完成数据分析。

第二层,主要负责对医疗器械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软件。这种软件的应用需要来自医学物理人员,软件编程人员和医生三方的合作,目前,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这种三方合作机制,这类软件应用情况明显滞后。

第三层,主要功能是完成医学信息的整合的软件,用于医疗过程中医疗信息,医学工作的管理。例如PACS。这种软件也需要医生的参与,但是并没有依赖性。

PACS是医疗发展信息化的体现,是医学影像技术集成管理和开拓影像资源应用范围的重要技术手段。PACS将医学影像中的各种软件和图像工作站连接起来,使之成为局域网中的节点,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不同科室的医生在完成对病人的信息收集和诊断后可以完成信息的录入。还可以利用商业设备上采集的数据运用于病人的诊疗中,结合数据和医学影像,对诊断信息综合处理,以此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4医学影像物理和技术学科今后的发展

虽然存在各种不同的医学影像模态,但是目标只有一个,即为了更好的进行医学研究诊断,随着物理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技术会随之提高。为了更好的为医疗服务,在今后的发展中,医学影响物理和技术学科还需在以下几方面继续努力。

第一,用于成像的物质波产生装置还需要不断进行提升,为更好的满足成像需求,在提高波源产生物质波的同时,还需要改变物质波的束流品质;

第二,将物质波和人体组织发生相互作用的规律模型化,为减少误诊率和定位误差,把模型参数的最佳化,改善从影像中提取信息的质量和速度。同时努力消除探测中的噪声和伪影;

第三,把探测的信号收集,放大、成形实现数字化;

第四,为满足影像诊断和治疗中的监督需要,高质量的实现图像重建和显示等。

在科学技术方面,开展医学影像在脑功能成像研究中的应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等,有利于拓宽医学影像的市场。

5结语

本文介绍了当今主流的几种医学成像技术,对各种成像方式的优缺点进行了阐述,对日后医学影像物理和技术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为那些为医疗服务的工作者们提供一些参考。随着医学影像物理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服务行业的科学化加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浩,施红,陈伟炜,俞允,林多,许茜,俞向梅,洪全兴,魏国强.医学影像技术学专业教育的问题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11)

[2]彭文献,黄敏,罗敏.基于岗位需求培养医学影像技术学生专业意识的探讨[J].浙江医学教育.2011(03)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影像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地位将更为重要。本文谈了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史,总结了近年来取得的新进展。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主要是应用工程学的概念及方法,并基于工程学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其实医学影像技术还是医学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用物理学的概念和方法及物理原理发展起来的先进技术手段。医学影像信息包括传统X线、CT、MRI、超声、同位素、电子内窥镜和手术摄影等影像信息。它们是窥测人体内部各组织,脏器的形态,功能及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以胶片为主要方式的显示、存储、传递X-ray摄像技术已不能满足临床诊断和治疗发展的需求,医疗设备的数字化要求日益强烈,全数字化放射学、图像导引和远程放射医学将是放射医学影像发展的必然趋势。

1 传统摄影技术在摸索中进行

计算机X线摄影

X射线是发展最早的图像装置。它在医学上的应用使医生能观察到人体内部结构,这为医生进行疾病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在1895年后的几十年中,X射线摄影技术有不少的发展,包括使用影像增强管、增感屏、旋转阳极X射线管及断层摄影等。但是,由于这种常规X射线成像技术是将三维人体结构显示在二维平面上,加之其对软组织的诊断能力差,使整个成像系统的性能受到限制。从50年代开始,医学成像技术进入一个革命性的发展时期,新的成像系统相继出现。70年代早期,由于计算机断层技术的出现使飞速发展的医学成像技术达到了一个高峰。到整个80年代,除了X射线以外,超声、磁共振、单光子、正电子等的断层成像技术和系统大量出现。这些方法各有所长,互相补充,能为医生做出确切诊断,提供愈来愈详细和精确的信息。在医院全部图像中X射线图像占80%,是目前医院图像的主要来源。在本世纪50年代以前,X射线机的结构简单,图像分辨率也较低。在50年代以后,分辨率与清晰度得到了改善,而病人受照射剂量却减小了。时至今日,各种专用X射线机不断出现,X光电视设备正在逐步代替常规的X射线透视设备,它既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病人的X线剂量;又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创造了条件。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字成像技术越来越广泛地代替传统的屏片摄影现阶段,用于数字摄影的探测系统有以下几种: (1)存储荧光体增感屏[计算机X射线摄影系统(computer )]。

(2)硒鼓探测器。(3)以电荷耦合技术(charge Coupled )为基础的探测器 。(4)平板探测器(Flat panel Detector)a:直接转换(非晶体硒)b:非直接转换(闪烁晶体)。这些系统实现了自动化、遥控化和明室化,减少了操作者的辐射损伤。

X-CT

CT的问世被公认为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的重大突破,因为他标志了医学影像设备与计算机相结合的里程碑。这种技术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所谓“先到断层成像”(FAT),另一种模式是“光子迁移成像”(PMI)。

磁共振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现称为磁共振成像。它无放射线损害,无骨性伪影,能多方面、多参数成像,有高度的软组织分辨能力,不需使用对比剂即可显示血管结构等独特的优点。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它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将造影部位注射造影剂的透视影像转换成数字形式贮存于记忆盘中,称作蒙片。然后将注入造影剂后的造影区的透视影像也转换成数字,并减去蒙片的数字,将剩余数字再转换成图像,即成为除去了注射造影剂前透视图像上所见的骨骼和软组织影像,剩下的只是清晰的纯血管造影像。

2 数字化摄影技术

数字X射线摄影的成像技术包括成像板技术、平行板检测技术和采用电荷耦合器或CMOS器件以及线扫描等技术。成像板技术是代替传统的胶片增感屏来照相,然后记录于胶片的一种方法。平行板检测技术又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结构类型。直接FPT结构主要是由非品硒和薄膜半导体阵列构成的平板检测器。间接FPT结构主要是由闪烁体或荧光体层加具有光电二极管作用的非品硅层在加TFT阵列构成的平板检测器。电荷耦合器或CMOS器件以及线扫描等技术结构上包括可见光转换屏,光学系统和CCD或CMOS。

3 成像的快捷阅读

由于成像方法的改进,除了在成像质量方面有明显提高外,图像数量也急剧增加。例如随着多层CT的问世,每次CT检查的图像可多达千幅以上,因此,无法想象用传统方法能读取这些图像中蕴含的动态信息。这时在显示器上进行的“软阅读”正在逐渐显示出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软拷贝阅读是指在工作站图像显示屏上观察影像,就X线摄影而言这种阅读方式能充分利用数字影像大得多的动态范围,获取丰富的诊断信息。

4 PACS的广阔发展空间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有医学影像设备延续了几十年的数据采集和成像方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临床医生的需求。PACS系统应运而生。PACS系统是图像的存储、传输和通讯系统,主要应用于医学影像图像和病人信息的实时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并且可以与医院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放射信息管理系统等系统相连,实现整个医院的无胶片化、无纸化和资源共享,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远程会诊,或国际间的信息交流。PACS系统的产生标志着网络影像学和无胶片时代的到来。完整的PACS系统应包含影像采集系统,数据的存储、管理,数据传输系统,影像的分析和处理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是整个PACS系统的核心,是决定系统质量的关键部分,可将各种不同成像系统生成的图象采入计算机网络。由于医学图像的数据量非常大,数据存储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光盘塔、磁带库、磁盘陈列等都是目前较好的存储方法。数据传输主要用于院内的急救、会诊,还有可以通过互联网、微波等技术,以数据的远距离传输,实现远程诊断。影像的分析和处理系统是临床医生、放射科医生直接使用的工具,它的功能和质量对于医生利用临床影像资源的效率起了决定作用。综上所述,PACS技术可分为三个阶段,(1)用户查找数据库;(2)数据查找设备;(3)图像信息与文本信息主动寻找用户。

5 技术——分子影像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今天已具有显微分辨能力,其可视范围已扩展至细胞、分子水平,从而改变了传统医学影像学只能显示解剖学及病理学改变的形态显像能力。由于与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相互交叉融合,奠定了分子影像学的物质基础。Weissleder氏于1999年提出了分子影像学的概念:活体状态下在细胞及分子水平应用影像学对生物过程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

分子成像的出现,为新的医学影像时代到来带来曙光。基因表达、治疗则为彻底治愈某些疾病提供可能,因此目前全世界都在致力于研究、开创分子影像与基因治疗,这就是21世纪的影像学。 新的医学影像的观察要超出目前的解剖学、病理学概念,要深入到组织的分子、原子中去。其关键是借助神奇的探针--即分子探针。到目前为止,分子影像学的成像技术主要包括MRI、核医学及光学成像技术。一些有识之士认为;由于诊治兼备的介入放射学已深入至分子生物学的层面,因此,分子影像学应包括分子水平的介入放射学研究。

6 学科的交叉结合

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是当今科学发展的趋势。影像技术学最邻近的学科应为影像诊断学。前者致力于解决信息的获取、存储、传输、管理及研发新的技术方法;后者则将信息与知识、经验结合,着重于信息的内容,根据影像做出正常解剖结构的辨认及病变的诊断。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所以,影像技术学的发展离不开影像诊断学更密切地沟通与结合将为提高、拓展原有成像方式及开辟新的成像方式做出有益的贡献。医用影像诊断装置用于详细地观察人体内部各器官的结构,找出病灶的位置毫克大小,有的还可以进行器

官功能的判断 。还有医用影像诊断装备情况,已成了衡量医院现代化水平的标志。

7 浅谈医学影像技术的下一个热点

医疗保健事业在经济上的窘迫使得90年代以来,成为一个没有大规模推广一种新的影像技术的、相对沉寂的时期,延续了一些现有影像技术的发展,使得他们中至今还没有一种影像技术能对影像学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最近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批有希望的影像技术。如:磁共振谱(MRS),正电子发射成像(PET)单光子发射成像(SPECT),阻抗成像(EIT)和光学成像(OCT或NRI)。他们有可能很快成为大规模应用的影像技术,将为脑、肺、乳房及其他部位的成像提供新的信息。

磁源成像

人体体内细胞膜内外的离子运动可形成生物电流。这种生物电流可产生磁现象,检测心脏或脑的生物电流产生的磁场可以得到心磁图或脑磁图。这类磁现象可反映出电子活动发生的深度,携带有人体组织和器官的大量信息。

PET和SPECT

单光子发射成像(SPECT)和正电子成像(PET)是核医学的两种CT技术。由于它们都是接受病人体内发射的射线成像,故统称为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ECT)。ECT依据核医学的放射性示踪原理进行体内诊断,要在人体中使用放射性核素。ECT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空间分辨率低。最近的技术发展可能促进推广ECT的应用。

阻抗成像(EIT)

EIT是通过对人体加电压,测量在电极间流动的电流,得到组织电导率变化的图像。 目的在于形成对体内某点阻抗的估计。这种技术的优点是,所采用的电流对人体是无害的,因而对成像对象无任何限制。这种技术的时间分辨率很好,因而可连续监测实际的应用,已实现以视频帧速的医用EIT的实验样机。

光学成像(OTC或NIR)

近期的一些实质性的进展表明,光学成像有可能在最近几年内发展成为一种能真正用于临床的影像设备。它的优点是:光波长的辐射是非离子化的,因而对人体是无伤害的,可重复曝光;它们可区分那些在光波长下具有不同吸收与散射,但不能由其它技术识别的软组织;天然色团所特有的吸收使得能够获得功能信息。它正在开辟它的临床领域。

MRS

MRS是一种无创研究人体组织生理化的极有用的工具。它所得到的生化信息可与人体组织代谢相关联,并表明它正常组织的方式有差别。目前MRS还没有常规用于临床,但已有大量技术正在进行正式适用。

上述的几个先进的技术,究竟哪一个能成为医学影像技术的热点,我们认为应要有最大效益、安全和经济是最为重要的。在逝去的20世纪,医学影像技术经历了从孕育、成长到发展的过程,回顾过去可以断言它在防治人类疾病及延长平均寿命方面是功不可没的。在一切“以人类为本”的21世纪中,人们将继续用医学影像技术来为人们的健康服务。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文格式

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发展促进了医学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发展,同时也使临床诊断越来越依赖于医学影像诊断。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医学影像技术论文,供大家参考。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医学影像技术论文摘要

【摘要】乌鲁木齐军医学院在六年多的医学影像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中,通过强化实践性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课程配置,重组学科体系,改进 教学 方法 与内容,构建课程量化考核体系,开展教学评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医学影像技术论文内容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教学改革

我院作为兰州军区首批招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学校,自1999年开办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大专班。根据全军院校教学改革工作会议精神。从教学实际出发,经过六年多来的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供同仁参考和指正。

一、确立教学目标。强化实践性教学

(一)把握规律,强调实践性教学目标

强化实践性操作,全面改革讲习比例不合理的现状,打破理论与实践教学分段实施的界限。充分体现该专业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医学影像专业人才为根本任务,适应基层军地卫生工作需要为目标,突出“应用”为特征,围绕动手能力强化实践性操作。以现代化 教育 技术为手段,彰显影像学科形象化的特点,提高教学时效比。将影像诊断学全部进入实验室授课。电子幻灯授课与学生同步阅读实片过程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零距离接触的事例教学的目的;将X线摄影中基本理论、X线照片冲洗化学集中讲授,X线摄影位置学部分全部进入实验室在教师实体示范操作的基础上,主要由学生分组进行操作训练,达到集中学习基本理论、分组强化规范具 体操 作的目的。在实习环节中,实施“导师制”,倡导学生主动实践与带教主动指导相结合并全程分段进行考核,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

(二)抓住核心,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以培养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核心, 适应目前随医学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影像学科架构的变化,对原有教学内容以突出影像诊断、注重实践教学、加强技能训练、适应基层发展需要为原则。基础课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基础课以专业需要为主。专业课以宽基础重实用为本。基础课:取消高等数学、物理学改为医学影像物理学,增设一门人文学科;专业基础课:将电工学、电子学合为医学电子学基础,将原有医学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合并为医学病原学,减少生物化学、药理学、医学病原学学时数,将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合并为人体解剖组织胚胎学,增设人体断层解剖学;专业课:将原来的x线投照学和x线机原理构造与维修分别增加CT、MPd、CR和DR相关内容,重组为医学影像设备学和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将原有的x线诊断学、CT诊断学、MR/诊断学融合为医学影像诊断学。同时采取大专业平台与小方向模块课程自主选择的方式将原有的部分课程列入选修课,如介入放射学、影像核医学、放射治疗学等

(三)拓视野,增强针对性教学.

1、强化第二课堂的专业知识拓展和提高专业素养和发展潜于的功能,弱化围绕专业教学以外的作用。首先设立讲座课.如医学统计学、医学科研基础、医学文献检索、医学论文撰写、医学信息管理、 专业英语 等。其次通过开放实验室,学生自行设计内容进行强化。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立课题小组,老师围绕设计课题进行引导,通过查阅资料、实际操作,拓展专业知识面。

2、以外引内联方式,加强师资建设。聘请院外有实践 经验 的专家为兼职教授,定期来院讲课或指导工作,丰富临床实践知识;根据专业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安排教师进行专项进修、交流,根据教学实际,与医院联合进行教学、学术研究,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二、构建学生专业综合评价的考评体制

(一)实行理论与技能测评分离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改革原有一纸定乾坤的模式,采取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分离,对于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测评,其中任何一项不合格,均认定为专业不合格,通过考核方式改变,强化专业技能要求。其中理论考核由题库生成,技能考核分口试、操作二部分,请院外专家进行测评。

(二)建立技能目标考核标准

1、医学影像诊断学分为平时考核、课终考核、 毕业 考核。平时考核以各系统完成阅片诊断数量及诊断 报告 质量打分。课终、毕业进行双盲片考核,抽取各系统一张影像片,书写诊断报告。对报告结果分格式、描述内容、名词应用、诊断顺序、诊断结论等五部分,进行计分。

2、x线摄影学以具体操作内容双盲抽取。分暗室装片、机器准备、体位摆放、工具应用、条件设备、暗室洗片等六部分目标进行考评。

3、医学影像设备学以随机抽题。分原理说明、部件指定、线路分析、仪器使用等四部分测评。

(三)完善实习考核办法

在实习手册中增加实习目标考核标准,完善实习双向(学与教)督促机制。 按专业课分医学影像诊断、医学影像检《现代医用影像学》2006年12月第15卷第6期查技术学二大部分,然后再各自分为普放、CT、Mill三个小部分,分别设立考核内容及量化标准。对考核过程要求每一小部分由带教医生(技师)考核鉴字、每一大部分由科室会考、学校抽考的方式进行,实习结束前由学校与医院科室共同检查考核。

三、加强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变革,开展教学质量评估

在教学方法上遵循四个“有利于”原则:有利于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有利于体现学科特点与培训目标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思考分析能力,有利于发挥教与学双方的个性潜质与创新精神。注重启发、讨论、演示、操作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鼓励应用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解决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授课时效。

通过完善质量监督机制,开展教学质量评价,采用静评指标测评与动态考评相结合,通过教学条件评定、教师学术水平评定、教学手段评定、实验教学专家测评、课堂教学学生测评、教案质量专家测评、第二课堂质量评定、考试结果分析等19个静态指标与10个动态指标进行质量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评建结合,推进专业主要课程建设,带支町关课程的建设。对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推进教学现代化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六年来的实践证明,学生的专业素质、应用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操作技能考核及格率达100%。各教学实习医院与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良好,毕业学生全部就业。但也存在由于生源素质差异较大,教改实施后部分学生不适应等情况,影响教学进度。因此我们不断在摸索与改进现有教改方案,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进行更进一步的 总结 与完善。

医学影像技术规范化建设刍议

医学影像技术论文摘要

【摘要】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医学影像技术的规范化问题愈益突出。从医学影像技术队伍素质的提高、医学影像网络工作系统的数字化建设以及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的书写等方面,就医学影像技术规范化建设进行探讨。

医学影像技术论文内容

【关键词】 医学影像技术;诊断;规范化

医学影像技术规范化是指医学影像诊断合乎一定的标准,即利用医学影像检查手段使其诊断水平不断提高,它要求根据设备和仪器条件合理地开展检查项目,并且在一定时期内达到一定的水平或质量标准,最终目标是提高诊断率,减少漏、误诊,并在最大限度内满足患者需求,但我国地域辽阔,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不同医院的医学影像技术设备和水平有较大差异,即使在同一医院也可能使用多种型号的检查设备。为了进一步提高医学影像诊断水平,准确可靠地为临床提供看得懂、能理解的诊断依据,因此,加强医学影像技术的规范化建设就势在必行。

1 提高医学影像技术队伍素质

医学影像设备不断更新换代,且周期越来越短,建立在高新影像设备之上的影像学正发生着巨变,不断更新的设备所涵盖的知识范围,应用时的工作原理、性能无不涉及广博的计算机领域和工程学领域的知识。传统意义上的影像科技人员,无论老中青,都要从零开始,逐步地熟悉、掌握以致精通这门新的数字影像技术,也就是说,要从陈旧的工作模式转为更为开放的、多元化的医技理念。树立新的医技理念,至少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应抓紧时间快速提高自身英文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数字化设备无论是界面显示还是操作使用提示,无论是部位选择还是投照方式,以及后处理内容均为英文显示,英语既是基础更是工具,同时,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将更加频繁,对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引进速度也将加快。只有不断提高英语水平,才能进一步进行图像处理功能等方面的应用和开发,合理、高效地使用新设备。其次,要多阅读一些有关IT网络、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专业或通俗刊物,了解网络的运作,对图像的摄取、删除、处理、传递、存储及打印等概念要清晰明了,并在与编程和网络工程师的合作中积累和丰富这一领域的知识。再次,不断完善影像诊断知识结构。人体各部位的解剖结构、生理、病理及病理演变,其图像在监视器上的显示与相关诊断所需,其形式和内涵不尽相同,且数字化影像各参数具有可调节性、大宽容度,如何使体位设计更合理、如何在图像的后处理中使感兴趣区真实并具有明确诊断所需的特征,对技师的影像学知识和诊断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建立医学影像网络工作系统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医学影像学这门综合性学科开始逐步从影像投照、成像、阅片、报告书写以及远程会诊诸环节进入全面数字化的崭新时代。比如,近年来先进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的引进和临床应用,拓宽了超声检查范围、服务对象,超声影像、诊断信息和工作量成倍增长,而原有的手写报告、热敏打印图像、人工病案存档、检索查询、工作量统计等,明显影响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不能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和患者的诊疗服务。这一切对于医学影像网络工作系统的建立与完善提出了现实的要求。医学影像室作为医院的医技科室,与患者和临床科室有着密切联系。这种联系简单地表达为患者和临床科室申请单的请求与影像室检查报告单的答复。影像室从接收申请单到发出检查报告单是一个有序的过程,每项工作的效率和服务质量及其之间的衔接良好与否,将反映影像室整体的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这要求从预约登记到发出报告必须实现一体化操作(如图1所示)。

图1 影像网络工作系统流程(略)

影像网络工作系统的建立与临床应用,不仅可以实现患者一般资料—图像采集—诊断报告全部信息的数据化存档,提高诊断水平和服务质量,减少医疗纠纷,而且由于使就诊顺序透明化、公开化和接诊服务的温情化,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所以大大有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同时,这一网络的建立也真正体现了医疗信息共享,使患者在一所医院拍摄的X线、CT及MRI图像及诊断意见报告,在远程会诊或转诊到其他医院咨询、会诊或治疗时仍然具有参考价值,不必再作重复检查,这样既节省人力物力,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也可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数字化的进程使接诊到发报告的时间大大缩短,从过去的隔日到目前的2 h,甚至 h,而工作量的不断增加又是每个医院所面对的。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已经成为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要做好这一点除了发挥设备优势外,尽量缩短各环节的耗时,利用信息的传递,使每个环节运作流畅尤为重要。

3 完善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

基本程序规范化 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是临床医生诊断和确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又是重要的医疗文件。报告书写的质量代表科室的诊断水平,也代表整个学科的水平以及发展的程度。这就要求医学影像科室人员要通过审阅病历,了解病情,全面观察,系统分析,结合临床进行鉴别、对照、综合,写出报告做出结论。

基本格式规范化 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格式是一种形式,它反映的内容必须要符合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纵观目前国内外的诊断报告书,形式各种各样,大小与繁简程度也不一致。但是从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角度来看,医学影像学的诊断报告书的一般格式应依次包括以下5项内容:一般资料,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病区、病床、门诊号、X线号、CT号、MRI号、DSA号、X片序号、检查日期、报告日期等;检查名称与检查方法或技术;医学影像学表现或讨论部分,如X线所见、CT所见、MH 所见、DSA所见等;医学影像学诊断或印象部分;书写报告与审核报告医师签名。在临床工作中,上述五项内容可具体化为以下几种格式。第一种是从影像征象或讨论到影像诊断或印象的分段描述法。第二种是从影像诊断或印象到影像征象或讨论的分段描述法。第三种是将影像征象或讨论与影像诊断或印象混合描述法。第四种是表格式,是将报告设计成固定的表格。第五种是逐条列项式,是将各项观察的内容按顺序排列,在预留的空白处填写正常、异常或意见等。其中,第二种报告格式是目前采用最多、最常用的一种,因为它满足规范化报告的5项内容,符合检查的标准,是目前公认的标准格式之一。

基本要求规范化 书写规范化报告内容的总体原则是影像描述简洁,重要的部分或内容先写,回答临床医师的要求;病灶要进行必要的量化及形态影像征象描述;影像检查要进行征象的比较及必要的鉴别诊断,最后要得出影像检查的结论。一般和常规项目要齐全,描述要有顺序,主次要分明,描述部分与诊断结论要保持一致。此外,还要求字迹工整、语句通顺、术语规范。

注意事项 医学影像报告是一份把病变影像转换成文字、具有法律效力的医疗文件,讲求客观性、科学性、严禁掺杂主观印象,不要武断地单以图像诊断疾病,也不要过于随附临床,故一定要写得确切、客观。这就必须运用规范的影像学术语或解剖学与病理学名称来描绘,不能随便下笔,按个人的 爱好 写。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是对医学影像技师的最基本要求。总之,加强医学影像技术的规范化建设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医学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造福于患者。

医学影像技术论文文献

[1] 李晨,杨德民,苗壮,等.超声影像网络工作系统的建立与临床应用[J].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5,(12):1078?1080.

[2] 段少银,蔡国祥,叶锋,等.关于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书写规范化的讨论[J].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0,(1):90?91.

[3] 林海波,曹然,叶晖,等.影像技术数字化建设面临的问题[J].现代医院,2004,(6):117?118.

有关医学影像技术论文推荐:

1. 医学影像本科毕业论文

2. 医学影像技术晋升职称报告范文

3. 关于医学影像的论文

4. 医学晋升职称论文范文

5. 医学影像个人简历范文

6. 超声医学论文范文

医学影像技术在近十多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320排螺旋CT、超高场强磁共振、分子影像、功能影像、多模态融合成像等技术大大丰富了医生的诊断手段,提高了疾病的诊断效果,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1)高端影像设备价格昂贵,动辄数百万到数千万元,很多医院简单地将设备档次作为体现医疗水平的标准,竞相引进高端设备,导致医疗成本居高不下;2)医学影像设备一次扫描能产生数百至数千幅图像,病人带走的胶片只包含其中极少一部分图像,且无法进行参数调节和三维、动态显示,诊断价值大打折扣。下面我们就和大家通过一篇医学影像毕业论文来探讨一下这方面的知识。摘要:骨再生是由一组连续的骨诱导和骨传导的生物过程所组成,临床通过检测骨密度和血管化两个指标对骨再生进行评价,目前发展最为迅速且有效的检测手段是医学影像技术。对于骨密度测定现应用得最多的是显微CT技术,定量超声技术虽具有无放射性损伤、经济负担小等显着优势,但有待进一步推广使用。血管化检测以磁共振成像和超声造影技术最为可靠。因为普通X线检查、CT扫描及磁共振检查只能提供形态和解剖上的变化,而超声造影可动态成像能更直观地反映血管化程度。未来,需进一步改进医学影像技术,以便更精准、安全、快速地评估骨再生过程。关键词:骨再生;医学影像技术;骨密度;血管化医学影像毕业论文参考范例 配图骨再生一般发生于创伤、炎症、肿瘤等原因导致的骨缺损或骨折愈合过程。目前,解决骨缺损的有效途径是将骨移植材料作为信号因子和细胞的载体或模板来诱导成骨,或从周围骨组织募集细胞使其趋化生长分化,最终形成成骨。因此,准确评估移植骨材料对骨再生是否有效显得尤为重要,而医学影像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评估手段。X线自发现开始,其首先应用于医学领域,并第一次无创的为人类提供了人体内部器官组织的解剖形态图像。由于计算机的融入、医学影像设备的不断更新,医学影像技术飞速发展,随后出现了CT扫描、定量超声技术、磁共振成像等。骨量是指单位体积内,骨组织内的骨矿物质和骨基质含量。而骨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骨矿质的含量,其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骨量,对骨再生过程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检测骨量和骨密度可以预估骨折的发生及判断骨愈合状况。骨是高度血管化的组织,它与血管和骨细胞之间密切联系,共同维系骨骼的完整性。因此,血管生成在骨骼发育和骨折修复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

刊名: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Chinese Imaging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主办: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周期: 双月出版地:山东省济南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672-0512CN: 11-4894/R邮发代号:24-200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创刊时间:2003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投稿要求:1. 选题新颖,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严密,语言精炼,资料可靠,能及时反映影视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尤为欢迎有新观点、新方法、新视角的特色稿件和专家稿件。对于有重大学术理论创新的文稿,本刊将优先发表,稿酬从优。2.文稿书写格式及要求。来稿请按如下顺序撰写:文题、作者姓名(不超过2个)、摘要(不超过200字)、关键词、作者简介(真实姓名、出生年份、性别、籍贯、工作单位、职务、职称、专业学位和研究方向以及工作单位所在省、市、邮编)、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正文、注释、参考文献及英文题目和作者拼音名。若有基金资助或课题经费资助的论文,请在[作者简介]后用[基金项目]注明基金项目名称或课题项目名称及编号。文题:应简明确切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以不超过20字为宜,一般不用副标题。关键词:2~5个。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此两项共占一行。例如:[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 图表:凡文字能说明的内容尽量不用表和图。文中的表或图应各有表题、图题,同时必须有相应的表序号和图序号。表中需说明的问题采用*、**、***表示,并置于表的下方加“注:……”。做图要规范,图坐标要设计准确,刻度均匀。名词使用:文中所用专用名词不要随意缩写,如所用名词过长,而文中又需多次使用,则应在第一次使用时在全名后加圆括号注明缩写。计量单位:使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标点符号、数字用法等均按国家标准执行。标题序号:可按四级小标题的格式写:“一、”“(一)”“1.”“(1)”;一级、二级标题另起段,正文另起段;三级、四级小标题不另起段,与正文接排。注释:注释是对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诠释和说明,用数字加圆圈标注如①②……,置于文后,标注文献类型。中文注释须依次标明序号(外加圆圈)、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页码;外文注释须依次标明序号(外加圆圈)、作者姓、作者名、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页码。 参考文献:所列参考文献只限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期公开出版的主要文献,按文中首次出现的次序编号,内部刊物或未公开发表的资料均不列入。参考文献置于注释之后,标注文献类型。中文参考文献须依次标明序号(外加方括号)、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外文参考文献须依次标明序号(外加方括号)、作者姓、作者名、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既有中文文献又有外文文献的,请按中文在前、外文在后的顺序分别排列,并以第一作者姓氏的汉语拼音及外文字母为序;外文书名及刊名请用斜体字。若引用文章为电子文献,请注明网络地址及时间。文献类型:以单字母标识(外加方括号),如专著(普通图书)为[M],论文集(会议录)为[C],汇编为[G],报纸文章为[N],期刊文章为[J],学位论文为[D],研究报告为[R],专著论文集中析出文献为[A],未说明的文献为[Z],数据库为[DB],电子公告为[EB],联机网络为[OL],联机网上数据为[DB/OL],网上电子公告为[EB/OL]。3.常用注释和参考文献标注举例:[注释]①石中英. 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40. ②陈宇.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回顾与前瞻[J].教育与职业,2004(1):46. ③Harris,Peter. Foundation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A Comparative Approach[M].Hong Kong: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1990:43-46. ④Hindson,Colin E. Educational Planning in Vanuatu:An Alternative Analysis[J].Comparative Education,1995(31):327-337.[参考文献][1]滕大春.美国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陈桂生.教育学的迷惘与迷惘的教育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9[3]陶仁骥.密码学与数学[J].自然杂志,1984,7(7):527.[4]蒋有绪,郭泉水,马娟,等.中国森林群落分类及其群落学特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5](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0. [6]潘懋元.开展高等教育理论的研究[N].光明日报,1978-12-07.[7]Barber,M. The Making of the 1944 Education Act[M]. Guildford and King’s Lynn:Biddles .[8]Siegal,Harvey. Multiculturalism,Universalism,and Science Education:in Search of Common Ground[J].Culture and Comparative Studies,2002(3).这是该杂志的论文基本格式,如果你有发表论文的需要,渠道晋成医学网查询的,他们网站里很多渠道的,希望能帮到你

医学影像技术毕业论文怎么写?这个就是要自己到网上去搜索一下,可以借鉴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