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农业工程学报连国党

发布时间:

农业工程学报连国党

A. 求两篇农业概论的论文~ (二选一) 1. 湖南省种植业结构调整之我见 2.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与对策 我也在找,这个问题提得好,有同感 B.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概论结课论文 资料是构成论文写作的基础。在确定选题、进行设计以及必要的观察与实验之后,做好资料的搜集与处理工作,是为论文写作所做的进一步准备。 论文写作资料可分为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两类。前者也称为第一性资料或直接资料,是指作者亲自参与调查、研究或体察到的东西,如在实验或观察中所做的记录等,都属于这类资料;后者也称为第二性资料或间接资料,是指有关专业或专题文献资料,主要靠平时的学习积累。在获得足够资料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加工处理,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便于应用。对于论文写作来说,这两类资料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恰当地将它们运用到论文写作中去,注意区别主次,特别对于文献资料要在充分消化吸收的基础上适当引用,不要喧宾夺主。对于第一手资料的运用也要做到真实、准确、无误。 五、论文写作提纲 拟写论文提纲也是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可以说从此进入正式的写作阶段。首先,要对学术论文的基本型(常用格式)有一概括了解,并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考虑论文的构成形式。对于初学论文写作者可以参考杂志上发表的论文类型,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对掌握的资料做进一步的研究,通盘考虑众多材料的取舍和运用,做到论点突出,论据可靠,论证有力,各部分内容衔接得体。第三,要考虑论文提纲的详略程度。论文提纲可分为粗纲和细纲两种,前者只是提示各部分要点,不涉及材料和论文的展开。对于有经验的论文作者可以采用。但对初学论文写作者来说,最好拟一个比较详细的写作提纲,不但提出论文各部分要点、而且对其中所涉及的材料和材料的详略安排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都有所反映,写作时即可得心应手。 六、执笔写作 执笔写作标志着科研工作已进入表达成果的阶段。在有了好的选题、丰富的材料和详细的提纲基础上,执笔写作应该是顺利的,但也不可掉以轻心。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内容当然要充实,但形式也不可不讲究,文字表达要精炼、确切,语法修辞要合乎规范,句子长短要适度。特别应注意的是,一定要采用医学科技语体,用陈述句表达,减少或避免感叹、抒情等语句以及俗言俚语,也不要在论文的开头或结尾无关联系党政领导及其言论或政治形势。 论文写作也和其他文体写作一样,存在着思维的连续性。因此,在写作时要尽量排除各种干扰,使思维活动连续下去,集中精力,力求一气呵成。对于篇幅较长的论文,也要部分一气呵成,中途不要停顿,这样写作效果较好。[2] C. 王万章老师的农业工程概论论文交到哪里 这个来中国农业文摘没有检索到,后自边的农业工程倒是有。是农业领域的期刊,偏向的是农业机械方向,关注国内农业机械化发展和技术研究,同时所刊内容也利于促进机械化进度。刊号是11-6025/S。这些是简单介绍,详细资料可在期刊vip上搜一下【《农业工程》国家级期刊农业论文发表】。当然,也可也直接到“农业期刊”分类下看到更多的期刊及介绍。都是可以参考了解的。如果要往农业期刊上投稿自己的论文,还是找编辑沟通了解哪几个是可以投稿的。 D. 南农农业概论论文怎么写 序抄一些,然后书翻到哪抄一些第一段的句子。字好看点就好。 E. 南京农业大学美学概论论文 根据要求,参考课本,网上拷贝,凑够5000字(我记得我当时要5000),就完事儿了。 只可惜我的已经删掉了,否则直接发给你。 F. 有南京农业大学公选课选茶学概论的没求课程论文! 我选的茶文化。。。是开卷~ 问问学长学姐吧~ 爱莫能助啊哥们 G. 观光农业概论毕业论文怎么写 看题目有没有题眼。所谓题眼,就是指题目 中的关键字词,比如说一篇文章叫做《我最喜欢的一个人》,题眼是“喜欢”,你不可以大 量笔墨来写我多么崇拜这个人,喜欢和崇拜是不同的情感。《奶奶的微笑》题眼在于微笑。 H. 《中国农业概论》的读后感怎么写 第一,这本书对我国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体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这本书是第二版,增加了很多内容。实际上这3年来,中国农村信息化有了显著的进步,这个进步的很重要的原因不同于金农工程。金农工程只是对农业体系,而且国家项目批的钱比我们预期要少得多,金农工程主要是搞农业信息,而农村信息化发展特别快。这是什么原因呢?我当初做过分析,就是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办参与推进农村信息化,使很多运营商、企业,还有各部委,都关心和支持农村信息化的工作。所以,我当时说了一句话,信息产业部参与推进农村信息化,使中国的农村信息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为过去我们一直在做农业信息化的工作,下的功夫比较大,而农村信息化比农业信息化范围更广一点,各个部委都为农村、三农服务,而且都建设了自己的相应体系,如农村的商业信息服务体系、医疗卫生信息服务体系、教育特别是远程教育系统建设,还有党建的、科技的信息服务体系,等等。 农村的经济实际上和整个社会是一样的,它涉及到各个领域,这样对于农村信息化的总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果。这几年出现了大量的案例,各个省都有各自的农村信息化的做法,有的叫模式,有的叫系统,都出了自己的方案,而且效果也大不一样,因为各省的做法不一样。前年我和方瑜还有另外几个信息化委员会的专家去评估宁夏的信息化模式,因为宁夏申报国务院成为第一个中国农村信息化试点省,当然,还要进一步考察宁夏模式的结果。但是,宁夏这个方案确实设计得很好,是低成本、高效率的。但还有其他省的模式,投入了大量的钱,做了很多年的建设,但是这些系统的建设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效,对此可能需要做一些系统的总结。《中国农村市场信息服务概论》一书是想在这方面做出一些系统的总结,我想可能在今后几年,特别是最近这三年,农村信息化的案例还是很丰富的。所以如果要对这本书予以进一步完善和充实的话,除了周宏仁主任讲的量化农村市场信息服务,我希望在案例分析上还可以进一步再做些工作。 第二,对我国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体系,进行了系统的探索。理论探索是比较难的,大家知道,真正说到信息化的理论,特别是农村信息化的理论,可以说是刚刚起步,也很难。什么是农村信息化的理论,我想应该是研究农村信息化变化的规律,我们能不能够找到和明确地探索出中国或者全球的农村信息化变动的规律,这一点是很难做的,我们为此做了很多年的工作。我是从事农业科学技术信息的,当时我下了很大功夫,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业信息管理博士学位点。但是,当时国务院学位办批复博士学位点有一个要求,就是要有在相关领域的理论和方法。几年来,我们培养了一批批博士生,出了一大批博士论文,出了一些学术专著。但是回过头来一看,我觉得我们在本学科领域的理论还是没有说明白。就是说对于农业科技信息的变化、运动规律,并没有提出很明确的定义。我们做了很多的创新,但这些创新也都是局部的,在整体上没有,所以还谈不上理论。但是我认为,《中国农村市场信息服务概论》这本书进行的探索,在理论和方法两个方面做得有理。一方面是理论创新。农村信息化的创新,实际上有3个类型,我归纳了一下,第一个是原始创新,作者在这方面做了工作,从大量的中国的农村信息化的实践,上升、总结、提升到理论层面,这是他一个创新的范畴;第二个,他运用了公共的信息化理论和国外的信息化理论,来分析中国的实践,这是引进创新,这也是一种创新,虽然与原始创新不一样,但也是做了不少的工作;第三个是集成创新,就是说把大量的理论、方法和实践能够共同包括的信息理论、各国的信息化发展的理论方法,进行集成。但是,这种集成创新的难度比较大,照理说最难的应该是原始创新,但是,我们原始创新的基础比较好,因为中国这几年花了大量的钱投入到农村信息化,有大量丰富的实践,有30多个省、有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国家的信息化管理部门,上面还有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其中有大量的实践工作可以进行研究创新。当然,集成创新,作者还可以继续做出努力。因为,在他一本书里,把3个方面的创新都做到,这本来就很难了。另一方面,在理论创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法,因为理论离不开方法,过去我们研究农村信息化的方法,多讲技术支撑方面的方法,强调农村信息化的网络技术、数字技术、数据库系统的技术,等等。而它真正的系统管理不是指行政管理,它本身既然是一个系统,它既有技术支撑,又有系统本身的管理。那么在这个方面,要用边缘科学、管理科学的一些理论和方法,来借鉴分析农村信息化实践;在这个基础上再提高,可能能概括出一些理论来。

农业类从业人员在评职称时需要在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而大多数的农业作者对于期刊级别,期刊种类知识掌握的并不牢靠,选择的期刊如果有误,那么对于评职是毫无用处的,学术堂在这里介绍:农业类的国家级期刊主要指的是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主办的期刊,国家级期刊发表相对普刊来说会难一点,下面学术堂就给大家推荐几本好投稿的农业类国家级期刊.《草业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90年,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主要报道国内外草业科学及其相关领域,如畜牧学、农学、林学、经济学等领域的高水平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成果,发表国内外草业领域创新性的研究论文,刊载学术价值较高的草业科学专论、综述、评论等,探讨草业发展的新理论和新构思,是草业新秀成长的园地,推动草业科学发展的论坛.《农业机械学报》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和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唯一综合性学术期刊,专业范围:农业装备、农业工程、农用能源动力和车辆工程、农业自动化与环境控制工程、农产品及食品加工工程、农机化研究以及有关边缘学科的基础理论、设计制造、材料工艺、测试仪器与手段的综合性论述、研究成果、发展动向研究等.另外,林业科学,农业工程学报,水产学报,水土保持学报,水生生物学报都是优秀的农业类国家级期刊.

应该是不错吧。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的基础上更名扩建、学科调整,于2008年11月经安徽省编制委员会(皖编办[2008]253号文件)批复成立,主要职责是开展农业机械装备、农业节水工程和农艺、农机、农技配套集成等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与技术服务。2009年10月,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机关后勤服务中心职能及部分人员划入农业工程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主要从事农业工程研究、规划、设计和建设任务,并承担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的后勤公共服务职能。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前身是原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座落于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根据国家“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的科技发展战略,经皖政办[1995]53号文件批准成立的集核农学科研、开发、对外服务于一体的新兴现代化研究所。 原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研究内容涉及农学、分子生物学、环境、园林、核技术应用等学科,先后承担了国家、省部级和市级科研项目20余项,在水稻辐射诱变育种技术研究,农用超高吸水性高分子材料辐射合成,果蔬、水产品辐照保鲜技术等方面都有所建树,获得省级科研成果6项。其中,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项,第六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科技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6项。发表学术论文44篇。2002年被安徽省直机关文明委命名为2001年度省直“三优”文明单位,2008年被中共安徽省直工委命名为2002~2007年度省直“三优”文明单位。 农业工程研究所2009年主持承担的项目有13项,其中,安徽省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NK抗旱保水新材料中试”1项,农业部项目子专题“核技术农业应用”(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1项,安徽省财政科技项目“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优化设计示范”、“农业工程规划设计平台建设”、“村用沼气集约化发展关键技术研究”等7项,安徽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加拿大园林彩叶植物品种及其专用育苗技术的引进”1项,安徽省国际科技培训项目1项,安徽省引智项目1项,安徽省农引推项目1项。 2009年底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在职职工49人,其中,科技人员26人,(高级职称 7人、中级职称12人、初级职称7人),工人23人;退休职工1人。学历:硕士9人,本科11人,大专7人;在读博士1人,在读硕士3人。中共党员30人。

热带农业工程。投稿邮箱: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报

农业工程学报是好难投。一、《农业工程学报》报道范围主要刊登农业工程学科领域的应用技术基础研究、农业水土工程、农业机械与农业机械化工程、设施农业与生物环境控制工程、农村能源农业废弃物处理与环保工程、农产品产后处理与加工工程、农业自动化与农业信息技术、土地整理工程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综述及专家论坛、以及实用技术研究及生产实践运用成果报告。二、《农业工程学报》论文说明作者投稿同时附上论文说明,内容包括(1)本研究的理论和学术水平,实用价值等;解决的关键问题或有何创新;(2)对领域较新内容的论文,可介绍4-5名国内外同行专家(回避与作者有关者)的有关研究情况,如涉及学术观点有分歧的内容时,可声明需回避的审稿专家;(3)初审通过的稿件,需作者提供有关课题管理单位证明材料,作者及代表性论著简介,论文基金项目的批准件的复印件。三、基本要求要求投稿必须为未公开发表的原始研究论文,在某些方面有所创新。论文观点明确、材料翔实、数据正确、论证合理,综述性论文应是农业工程科学及其某一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预测发展趋势,结合个人研究提出启发性评价及见解,字数7000字左右。本刊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投稿请按现行的国家标准及规范撰写稿件;单位采用国际单位制,用相应的规范符号表示。

《农业工程学报》是由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自2005年始为单月刊。

一片。《农业工程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该期刊相当一片sci的,是科学引文索引的。

农业工程学报撤稿

论文的关键字通常和你这个论文的主要内容有关系,比如说你做的是一个乘机管理系统,那么你的关键字就要写管理系统,还有乘机这两个字,除此之外还有你实现的技术,比如说Java PHP。

1、根据论文的标题提取关键词。2、根据论文的主题提炼关键词。3、关键词的设计长度要3至8个词汇之间,并且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征稿

近年来,中国学者每年发表的科技论文有数百万篇,如何在浩瀚的论文海洋中脱颖而出,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提高论文传播力和显示度,关键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关键词是能够明确表达学术论文的主体研究内容或中心思想的词或词组,其最初是为了满足计算机系统编制各种文献索引的需要而产生。作为文献检索的重要依据,关键词应具有专指性、全面性、规范性等特点。但实际情况是,科技论文中存在大量的含义宽泛、无实质内容的无效关键词,如“应用”“分析”“问题”“研究”等等,大大降低了科技论文的检索效率和传播效果。此前,已有学者对无效关键词展开研究,但其主要针对高校社科学报论文以及农业科技类论文,针对更广泛领域内的科技论文中常见无效关键词的计量学研究较少。

为此,本文以中国知网为文献来源数据库,结合文献[3-5]及编校实践经验,选取10个科技论文中出现频率较高、指向性不强、含义空泛的关键词,分别检索其在2015—2019年发表的科技论文中的出现频率,分析其年度分布规律及关键词共现网络。随后分别限定“大学学报”和“学院学报”以及“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即博士和硕士的学位论文)为文献来源,对比分析常见无效关键词在不同类型期刊以及不同学历作者所著科技论文中的词频分布。最后分析常见无效关键词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以期提高科技论文作者和审读编校人员对关键词标引质量的认识。

1.检索范围和方法

检索范围:文献来源限定为中国知网“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工程科技Ⅱ辑”“农业科技”“医药卫生科技”“信息科技”6类目录下的期刊、会议、学位论文等(即本文所指科技论文),“大学学报”和“学院学报”,“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文献语种限定为中文;关键词限定为“应用”“对策”“问题”“管理”“设计”“措施”“影响”“现状”“研究”“发展”;发表时间限定为2015-01-01—2019-1-31。

检索方法:以“关键词+发表时间”“关键词+发表时间+文献来源”为组合检索条件,在中国知网6大类科技文献目录下进行检索,获得各关键词在不同检索条件下的词频分布。为确保检索结果的有效性,每检索一次均随机选取若干篇论文,并核对这些论文中是否包含目标关键词。最后,将所得结果输入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检索时间为2020-03-07—03-09)。

2.无效关键词的定义和分类

无效关键词的定义

无效关键词是指词义宽泛、不能准确传达论文主题内容、不利于检索的词或词组,或是未经公认的缩写词等。它们与论文主题相关性不大,不能反映单篇科技论文的特点,不具检索价值。

无效关键词的分类

无效关键词的分类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本文根据文献[]将无效关键词分为以下3类:1)表示国别或地域的泛而不专的名词,如“中国”“美国”“德国”等;2)“不能表示所属学科专用概念的不足以反映实质内容的词”,如“方法”“问题”“试验”“研究”“分析”等;3)加了限定词的复杂短语或是未经公认的缩略词等,如“新型甘蓝型油菜品种”“AP”等,它们虽然能反映文章主题,但不利于计算机检索、识别。

个无效关键词计量学分析

不同年份科技论文中10个无效关键词频率分布

结合已有研究及编校实践经验,本文针对第2类无效关键词展开研究。分别选取“应用”“对策”“问题”“管理”“设计”“措施”“影响”“现状”“研究”“发展”这10个科技论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无效关键词,限定文献来源为科技论文,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10个无效关键词在2015—2019年发表的科技论文中的频率(以检索记录表示)及其累计词频(10个无效关键词检索记录条数之和与当年发表的科技论文总篇数的比值)分布如表1所示。由表1可见,整体看,不同年度无效关键词频率分布相对稳定,按检索记录数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应用”“对策”“问题”“管理”“设 计”“措施”“影响”“现状”“研究”“发展”,呈现出明显规律性。2017年,科技论文发表总量为2 017 727篇,这10个无效关键词检索记录之和达82 732条(未排除有2个或多个无效关键词同时出现在同一篇科技论文中的情况),每100篇文章里就有约4篇文章的关键词里包含这10个无效关键词之一,可见无效关键词的使用相当普遍。2015—2019年,“应用”这一关键词出现频率最高,且其检索记录在2017和2018年分别达20 267和20 203条,明显高于其他9个无效关键词的出现频率,说明科技论文作者选择“应用”作为关键词的比例较高。纵向来看,2015—2019年这10个无效关键词检索条数随年度的变化并无明显规律性,累计词频范围为~,其中2015和2019年的无效关键词累计词频均为左右(表1),说明科技论文作者并未有意地减少无效关键词的使用,无效关键词将会伴随着科技论文作者的写作习惯而长期稳定地存在。

▼ 表1 2015—2019年科技论文中10个无效关键词频率及累计词频分布

10个无效关键词共词分析

共词分析法是指通过分析共同出现在同一篇文献中的关键词或主题词,从而鉴别某一学科知识结构和研究热点的方法。目前,基于关键词的共词分析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文献计量、信息系统、人工智能等领域。

本文以10个无效关键词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2015—2019年共现关键词(即2个关键词同时出现在同一篇文献中的现象)分布情况,结果如图1所示。图1中,2015—2019年10个无效关键词“应用”“对策”“问题”“管理”“设计”“措施”“影响”“现状”“研究”“发展”的检索记录总数分别为94 100、50 287、41 644、37 074、34 989、30 565、26 275、23 905、22 225和18 448条。 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本文仅展示频率排序第1~15的共现关键词。

▼ 图1 2015—2019年10个无效关键词共词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2015—2019年同一篇科技论文中同时出现2个无效关键词的现象相当普遍。例如,以“问题”为检索关键词,与其共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为“对策”,共现频率达15 223(图1(c)),也就是说,在一篇以“问题”为关键词的科技论文中,有大于1/3的概率会同时出现“对策”这一关键词。分析其余9个无效关键词的共词分布情况也可发现,与这些关键词共现频率较高的往往为无效关键词。例如,按照关键词共现频率排序,2015—2019年与关键词“应用”共现的无效关键词依次为“发展”“设计”“研究”,共现频率分别为2 188、1878和1 642(图1(a));与关键词“现状”“研究”“发展”共现频率较高的几乎均为“对策”“问题”“应用”等无效关键词(图1(h)~(j)),可见无效关键词共现网络不仅不能反映学科知识结构和研究热点,而且造成了信息资源的浪费。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文选取的10个无效关键词排名前15的共现关键词中,有7个共现关键词中出现了“建筑”或“建筑工程”,这可能与该领域的科技论文发文总量较大有关:以“建筑”为主题词进行检索,2015—2019年累计发文306 196篇,约占科技论文总发文量9 890 018篇的3%。

不同期刊科技论文中10个无效关键词频率分布

以本文筛选出的10个无效关键词为检索条件,同时限定文献来源为“学院学报”和“大学学报”,检索得到2015—2019年不同类型期刊发表的科技论文中的10个无效关键词频率分布及其累计词频分布如表2所示。由表2可见,2015—2019年,发表于“大学学报”的科技论文明显比“学院学报”的科技论文多,但“学院学报”科技论文中无效关键词的出现频率明显比“大学学报”科技论文的高。例如,2015年,“大学学报”共检索到67 598篇文献,其中以“应用”为关键词的文献为100条;“学院学报”共检索到42 620篇文献,其中以“应用”为关键词的文献为305条,二者差异显著。由表2还可看出,2015—2019年,“大学学报”科技论文中的无效关键词累计词频分别为、、、和,“学院学报”科技论文中的常见无效关键词累计词频分别为、、、和,二者均随着年度的变化而逐渐降低,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同时,“大学学报”科技论文无效关键词累计词频明显比同期“学院学报”科技论文的低,说明前者关键词标引质量比后者的高。

▼ 表2 2015—2019年不同类型期刊科技论文中的10个无效关键词频率及累计词频分布

不同学历作者所著科技论文中10个无效关键词累计词频分布

以本文筛选出的10个无效关键词为检索条件,同时限定文献来源为“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检索2015—2019年不同学历作者所著科技论文中无效关键词频率分布及其累计词频(即10个无效关键词检索条数之和与“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总篇数的比值)分布,如表3所示。

▼ 表 3 2015—2019 年不同学历作者所著科技论文中的 10 个无效关键词频率及累计词频分布

由表3可见,2015—2019年“硕士论文”总篇数显著高于“博士论文”总篇数,前者为后者的~倍;同时,“硕士论文”中10个无效关键词出现频率明显比“博士论文”的高,如2019年“硕士论文”中以“设计”为关键词的检索记录为203条,而“博士论文”中的检索记录仅为1条。由表3还可见,2015—2019年“硕士论文”中的无效关键词累计词频明显降低,分别为‰、‰、‰、‰和‰,与2015年相比,2019年“硕士论文”无效关键词累计词频降幅达。2015—2019年“博士论文”中的无效关键词累计词频整体上也呈下降趋势,分别为‰、‰、‰、‰和‰,5年间“博士论文”无效关键词累计词频降幅达。同时,“博士论文”中无效关键词累计词频明显比同期“硕士论文”中的低,说明无效关键词的出现频率与论文作者学历有一定关系。

个无效关键词出现原因及应对措施

10个无效关键词出现的原因分析

综合分析结果可知,虽然在2015—2019年博士和硕士作者群体已逐渐减少无效关键词的使用,但是在2015和2019年发表的科技论文中,这10个无效关键词累计词频并无明显变化(约为),说明无效关键词存在此消彼长的现象。本研究认为无效关键词出现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

一是多数科技论文作者未接受有效的指导,不知道如何撰写合适的关键词。有研究表明,多数高校学生承认自己未接受过系统的科研写作训练。屈李纯等针对328名硕士研究生展开调研,发现仅有的研究生熟悉关键词的选取。其实早在1987年,我国GB/T 7713—19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明确规定:每篇论文应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如有可能,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中提供的规范词语。2019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了针对关键词的行业标准CY/T 173—2019《学术出版规范关键词编写规则》,其中阐述了关键词的定义和基本要求。遗憾的是,高等院校中有关科技论文写作的课程和培训仍然较少,很多作者甚至从未听说过《汉语主题词表》,其他企事业单位中的作者接触到最新的标准、规范、写作培训和指导的机会更少,这也就导致了低质量科技论文和无效关键词的稳定存在。例如,在未包括“质量”“分析”“技术”“原因”等无效关键词的情况下,2015—2019年,仅本文选取的10个无效关键词检索记录总数达381 295条;进一步分析这些无效关键词的累计词频可发现,其整体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可见科技论文作者使用无效关键词的现象依然普遍。

二是部分作者未从思想上重视关键词对于论文检索的重要作用。有些中文科技论文作者只在乎论文是否能发表,是否能助其拿到学位或晋升职称,而对论文的关键词标引质量以及论文发表后的学术影响并不关心,这就导致科技论文中存在大量无检索价值的关键词。进一步分析图1还可以发现,作者在选取关键词时,往往只是根据刊物要求,简单地将论文题目拆分为3~8个关键词,而未仔细鉴别这些关键词是否能够准确地反映该篇论文的特点,导致同一篇论文中无效关键词共现的情况也相当普遍。例如,2015—2019年篇名中同时含“应用”和“研究”的科技论文检索记录达199 841条,篇名中同时含“影响”和“研究”的科技论文检索记录达128 358条,这也反映了部分作者从论文标题中选取关键词的随意性。

三是论文审读编校群体(包括论文指导教师和同行评议人员)把关不严。目前,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的编校人员秉持着“改错不改好”的理念,在审读科技论文时仅仅关注变量符号和单位使用不规范、图表和公式编排不合理等,而针对论文关键词等能体现文章亮点的内容就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虽然也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但难免有不够走心之嫌。例如,2015—2019年来源于“学院学报”的科技论文总数为180 674篇,其中10个无效关键词的累计词频为;而来源于“大学学报”的科技论文总数为322 564篇,其中10个无效关键词的累计词频为(表2),前者累计词频约为后者的倍,可见“学院学报”的编校群体对关键词的标引质量控制严格程度比“大学学报”编校群体的低。同时,高等院校教师忙于申请项目、开公司,疏于指导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及写作的现象依然存在,论文作者因学术不端而被撤稿或是撤销学位的报道也屡见不鲜,可见高等院校中部分导师和同行评议人员对学生学术论文的主体内容审读尚不够仔细,遑论论文中的关键词了。例如,2015—2019年“博士论文”总数为116 093篇,其中10个无效关键词的累计词频为‰;而“硕士论文”总数为1 016 061篇,其中10个无效关键词的累计词频为‰,后者约为前者的倍(表3),可见“硕士论文”的审读群体对关键词的标引质量控制严格程度比“博士论文”审读群体的低。

无效关键词的应对措施

我们认为降低科技论文中的无效关键词出现频率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科技论文作者的指导与培训。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各科技期刊编辑部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形成合力,建立合理的培训机制,定期开设写作课程或开展写作培训,对作者进行系统而全面的科技论文写作训练,使其加深对论文结构、论文要素、论文写作标准及规范的认识,提高综合写作能力,减少论文无效关键词的选取。例如,吉林大学《中国兽医学报》编辑部针对科技论文写作者开展“移动课堂”网络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是科技论文作者应从思想上重视关键词对于文献检索的重要作用,同时在操作上严格执行关键词的编写规则。作者应充分认识到关键词是科技论文检索的信息点,是表达论文主要学术观点的关键性因素,在论文写作中应避免使用无效关键词。CY/T 173—2019规定:关键词编写一般包括论文审读、主题分析、选词和编排;关键词应准确并充分揭示论文主题内容,重要的可检索内容不应遗漏。科技论文作者根据编写规则选取适宜的关键词后,还应以读者的身份进行反推:要检索这一研究领域的科技论文,是否会选择这样的关键词?合理、科学地标引关键词有助于提升文献利用率。

三是论文审读编校群体需对无效关键词进行严格把关。关键词能够反映期刊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关系着期刊的学术质量。论文审读编校群体应重视关键词的标引工作,选取合适的关键词有利于学术文献的有效传播和充分利用,从而有助于提高论文和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例如,已成功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梯队期刊”的《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严把期刊学术质量关,2015—2019年共发表论文2 385篇,其中10个无效关键词的出现频率为0;而《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同期共发表论文933篇,其中10个无效关键词的检索记录为68条,累计词频达。可见,论文审读编校群体在关键词的标引质量控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结束语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通过关键词检索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文献早已成为科研工作者最常用的检索方式之一。一方面,科技论文作者应主动学习科研写作标准和规范,参加科研写作课程学习或培训,根据论文主题选取恰当的、指向性强的关键词;另一方面,作者和审读编校人员都应从思想上重视关键词的标引,进一步加强对关键词标引质量的控制,避免使用无效关键词,以期实现科技论文快速而广泛的传播,提高科技论文的检索利用率和学术影响力。

⚪本文来源中国知网,载于《编辑学报》2020年第4期,原题《科技论文10个无效关键词计量学分析》。

⚪引文格式:伍锦花,陈灿华.科技论文10个无效关键词计量学分析[J].编辑学报,2020,32(04):403-408.

⚪本文为节选,为阅读及排版便利,本文删去了注释与参考文献等内容,敬请有需要的读者参考原文。

⚪作者:伍锦花,陈灿华老师,《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转载自:社科学术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进行联系。

《二语写作》正在征稿,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广大外语教师及研究者扫码入群赐稿!(详情见最后一条推送)

精彩推文回顾

农业工程学报论文

不用,这个没有硬性要求。第一作者只能是一人,即其一。至于第一作者应是导师或者学生,每个学校的要求可能不一样,有的学校也可能不作要求。有的学校要求学生发表的论文,前2篇一定是导师为第一作者。为了对论文负责,学生为第一作者的,导师要为通讯作者。这些并不是硬性规定的,各校具体操作可能会不同的。

农业工程学报投需要10个审稿人。农业工程学报投为了便于读者了解审稿专家有价值的见解、观点及对论文并该技术的评价,10个审稿人将原稿的审稿意见集中刊出,就所有意见编者除执行规范编辑外内容照登。

农业生物工程学报

确切说,两者,都没有。。我是论文代理。。。

农业工程学报是好难投。一、《农业工程学报》报道范围主要刊登农业工程学科领域的应用技术基础研究、农业水土工程、农业机械与农业机械化工程、设施农业与生物环境控制工程、农村能源农业废弃物处理与环保工程、农产品产后处理与加工工程、农业自动化与农业信息技术、土地整理工程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综述及专家论坛、以及实用技术研究及生产实践运用成果报告。二、《农业工程学报》论文说明作者投稿同时附上论文说明,内容包括(1)本研究的理论和学术水平,实用价值等;解决的关键问题或有何创新;(2)对领域较新内容的论文,可介绍4-5名国内外同行专家(回避与作者有关者)的有关研究情况,如涉及学术观点有分歧的内容时,可声明需回避的审稿专家;(3)初审通过的稿件,需作者提供有关课题管理单位证明材料,作者及代表性论著简介,论文基金项目的批准件的复印件。三、基本要求要求投稿必须为未公开发表的原始研究论文,在某些方面有所创新。论文观点明确、材料翔实、数据正确、论证合理,综述性论文应是农业工程科学及其某一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预测发展趋势,结合个人研究提出启发性评价及见解,字数7000字左右。本刊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投稿请按现行的国家标准及规范撰写稿件;单位采用国际单位制,用相应的规范符号表示。

SCI 中科院分区2区

序号 期刊名称 影响因子 1 PEDOSPHERE 2 土壤学报 3 自然资源学报 4 生态学报 5 应用生态学报 6 植物生态学报 7 土壤 8 环境科学 9 水土保持学报 10 作物学报 11 中国水稻科学 12 环境科学学报 13 生物多样性 14 遗传学报 15 玉米科学 16 中国环境科学 17 中国农业科学 18 资源科学 19 生态学杂志 20 生物磁学 21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2 生态环境 23 动物学报 24 植物病理学报 25 编辑学报 26 中国管理科学 27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28 园艺学报 29 环境科学研究 30 农村生态环境 31 昆虫学报 32 CELL RESEARCH 33 水生生物学报 34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35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36 中国生物防治 37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38 果树学报 39 安全与环境学报 40 管理科学学报 41 西北植物学报 42 昆虫知识 43 麦类作物学报 44 农业工程学报 45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46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47 中国科学C 48 生物工程学报 49 棉花学报 50 土壤通报 51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52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53 微生物学报 54 云南植物研究 55 病毒学报 56 人类学学报 57 大豆科学 58 茶业科学 59 浙江农业科学 60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61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62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63 兽类学报 64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65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66 上海环境科学 67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68 中国农业气象 69 遗传 70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71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72 植物学通报 73 武汉植物学研究 74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75 动物学研究 76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77 杂交水稻 78 海洋环境科学 79 植物保护学报 80 植物研究 81 中国土地科学 82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83 核农学报 84 华北农学报 85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86 江苏农业学报 87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88 微生物学通报 89 蚕业科学 90 植物保护 91 动物分类学报 92 昆虫天敌 93 农业现代化研究 94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9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96 中国病毒学 97 灌溉排水学报 98 动物学杂志 99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100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01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102 水土保持通报 103 中国烟草科学 104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105 环境污染与防治 106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07 化工环保 108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09 植物生理学通讯 110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11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112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113 生物物理学报 114 环境科学与技术 115 水处理技术 116 实验生物学报 117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18 工业水处理 119 水土保持研究 120 西南农业学报 121 生命科学研究 122 江苏农业科学 123 菌物学报 124 J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125 工业微生物 126 植物分类学报 127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128 福建农业学报 129 广西植物 130 中国麻业 131 浙江农业学报 132 农业机械学报 133 新疆农业科学 134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35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36 江西农业学报 137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138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139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140 环境工程 141 管理工程学报 142 中国农学通报 143 中国环境监测 144 上海农业学报 145 热带作物学报 146 北京农学院学报 147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148 激光生物学报 149 细胞生物学杂志 150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151 种子 152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153 情报学报 154 湖北农业科学 155 科学学研究 156 西北农业学报 157 生物技术通讯 158 数理统计与管理 159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160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161 中国沼气 162 四川动物 163 中国糖料 164 中国稻米 165 土壤肥料 166 中国蔬菜 167 植物检疫 168 辽宁农业科学 169 科研管理 170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171 广东农业科学 172 莱阳农学院学报 173 作物杂志 174 生命的化学 175 生物学杂志 176 工业用水与废水 177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178 特产研究 179 吉林农业科学 180 河南农业科学 181 环境保护科学 182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183 中国棉花 184 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 185 安徽农业科学 186 生命科学 187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188 贵州农业科学 189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190 饲料研究 191 河北林果研究 192 昆虫分类学报 193 陕西农业科学 194 中国南方果树 195 中国果树 196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具体需要订阅哪一种期刊,请到当地邮局查阅。邮局都有一个大本子记录当年出版的各类刊物。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