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形而上学哲学的终结引发了 文化 哲学的兴起。文化哲学以人类文化作为全部哲学的 反思 对象,它试图在各门具体文化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从哲学角度把各类文化现象综合和理解为一个统一的文化体系。以下是我整理分享的哲学类的小论文 范文 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文化哲学简论
摘要:传统形而上学哲学的终结引发了文化哲学的兴起。文化哲学以人类文化作为全部哲学的反思对象,它试图在各门具体文化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从哲学角度把各类文化现象综合和理解为一个统一的文化体系。它对人和历史的极大关注,对理性异化的批判,从而超越了思辨哲学,拓展了哲学的理论视野。
关键词:文化哲学 思辨哲学 人化
德国古典哲学终结以来,西方现代哲学经历了二个转向:朝科学 方法 论和语言转向;理性向非理性转向。前者形成科学主义思潮,后者形成人本主义思潮,而这二种转向的背后蕴含着当代哲学正由“思辨哲学”向“文化哲学”的转向。哲学家们企图站在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上对人的存在、人的思维、人的历史、人的社会和价值进行哲学反思,企图运用文化哲学来回答当代人类及其社会所面临的困惑和危机。
一、文化哲学产生的根源
文化哲学肇始于18世纪的启蒙运动。18世纪启蒙运动以比文艺复兴更彻底、更自觉的革命性对封建等级和神权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打破了神本主义的思想桎梏,使人们不再借助于上帝,而是通过对人自身的特点和活动的探讨来说明人及其文化。达朗贝尔在他的《哲学原理》一书的卷首,对18世纪的时代精神作了概括的描述。“如果仔细考察一下我们生活于其中的18世纪中叶,考察一下那些激励着我们,或者至少也对我们的思想、风俗、成就甚至娱乐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事件,就不难看出,我们的观念在某些方面正在发生一种极为显著的变化。……如果我们不带偏见地思索一番我们的知识现状,那就无法否认,我们时代的哲学取得了进步。自然科学一天天地积累起丰富的新材料。几何学扩展了自己的范围,携带着火炬进入了与它最邻近的学科――物理的各个领域。人们对世界的真实体系认识得更清楚了,表述得更完美了。……一种新的哲学 思维方式 的发现和运用,伴随着这些发现而来的那种激情,……于是,从世俗科学的原理到宗教启示的原理,从形而上学到鉴赏力问题,从音乐到道德,从神学家们的烦琐争辩到商业问题,从君主的法律到民众的法律,从自然法到各国的任意法……这一切都受到了人们的讨论和分析,或者至少也都被人们所提到。”①
达朗贝尔是18世纪最重要的学者和知识界的发言人之一,他的这些话直接表达了当时的精神生活的性质和趋势。也就是说,启蒙运动不再像唯理论和 经验 论那样只关心人的认识问题。而是要用理性去审视整个社会和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即审视整个文化,看其是否是一种理性的、合理的文化。所以恩格斯曾说:“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怎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②可见启蒙哲学建立起了最早的文化批判哲学。
文化哲学理论的直接创始人应归功于意大利启蒙运动思想家.维柯、德国18世纪启蒙思想家狂飙运动的理论指导者赫尔德和德国大哲学家康德这三位思想家。维柯的《新科学》(全名《关于各民族共同性的新科学的原则》)是第一部文化哲学著作。该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如何从原始野蛮状态发展成为过社会生活的文明人。维柯的基本出发点是共同人性论。他认为,各民族起源和处境尽管不同,在社会发展上都必定有些基本相同的规律,《新科学》所探求的正是人类文化 起源和发展 的规律。这部书对后来文化哲学的建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赫尔德、歌德、黑格尔、《古代社会》作者摩尔根,以及马克思、恩格斯都受过该书的影响。赫尔德在研究了各国的历史、风俗、宗教、哲学、艺术和科学的基础上写作了文化哲学著作《关于人类历史哲学的思想》,企图找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他把这些规律归结为由于各民族的地理环境不同,因而所形成的文化也不同。
康德作为文化哲学的思想先驱,其功劳最大,这是因为康德第一次从哲学角度全面地、系统地论述了人的主体性问题。人及其主体性是文化哲学的核心问题。康德哲学的巨大功绩在于,他超过了以前的一切哲学派别,第一次全面地提出了人作为与动物不同的主体性问题。人的主体性是由三个方面的因素构成的:从人的认识能力上讲,康德提出从时空感性直观到纯粹知性概念(范畴)的认识形式。人有了这套认识形式,才能把感觉材料组成知识。从人的伦理行为上讲,康德认为人作为主体性质,他必须服从自己给自己立的法――绝对命令,即道德法庭,正是在服从这“绝对命令”中,才显出道德的尊严和它无与匹敌的力量。个体应有担负全人类的存在和发展的义务和责任,只有这样人才具有主体性。从人的情感结构上讲,审美涉及人的情感问题,康德把人的审美愉快独立出来,它不同于动物性的官能愉快,也不同于概念性的理智认识,审美作为人的主体性的最高和最终成果,它是合规律与合目的的统一,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是人的自由形式。这样,人的主体性包括认识论的智力结构、伦理学的自由意志和审美情感结构,这三者便构成人是目的、人是自由、人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人有价值等主体性的根本内涵。这就为后来的文化哲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然而,在思辨哲学盛行时期,文化哲学不可能得到大的发展,因为思辨哲学所关注的“理性”光辉尚未失去它的光彩。文化哲学的发展只有当近代理性主义出现困境,特别是黑格尔哲学遭到批判,文化哲学才有可能受到人们的重视。从社会发展来看,启蒙运动之后,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主要国家先后建立起来,19世纪中叶后,资本主义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发展,人的创造性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同时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矛盾也更加尖锐化和复杂化。人类创造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又反过来统治人类,成为一种异化的力量。创造了近代科学和民主的西方世界,又成为毫无顾忌的扩张者和侵略者,这一切要求人们不能只从理性出发去考虑人的认识能力问题,必须从文化的全方位出发、对人的本质、存在、历史、价值、人的发展、传统与现代等一系列有关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哲学思考,这便为文化哲学产生提供了社会历史条件。
从哲学自身发展的历程上看,近代理性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使人的主体性不断突现出来,但是近代理性主义基本上是用抽象的哲学思辩方法和近代自然科学方法说明人,因此又难以全面地说明人的主体性,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另辟蹊径,这就要求人们从文化――哲学层面进一步去反思人的问题,这就为文化哲学创造了理论条件。
从科学发展来看,自19世纪中叶起,随着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神话学等各种具体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特别是文化学和文化人类学的发展,使人们对具体文化结构和各种文化事象的研究逐渐深入,这为人对文化进行更深入的哲学反思提供了许多具体的田野文化材料。如果说19世纪自然科学的成就还主要是为当时的马克思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哲学奠定了自然科学基础的话,那么现代关于人的科学研究则为文化哲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实证科学的基础。
二、文化哲学的内涵和特点
所谓的文化哲学是以人类文化作为全部哲学反思的对象,从而揭示人类文化产生和发展的规律。这必然涉及到什么是文化这一问题,赫尔德在《关于人类历史哲学的思想》中最早给文化定义过三个基本特征:首先,文化是一种社会生活模式,它的概念是个统一的、同质的概念,无论作为整体还是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的每一言每一行都成为“这一”文化无可置疑的组成部分;其次,文化总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它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精华。再次,文化有明确的边界,文化作为一个区域的文化,它总是明显地区别于其他区域的文化。可以说,这三个特征迄今一直被认为是关于文化理论的权威定义。英国诗人.艾略特继承赫尔德的观点,称文化是涵盖了“一个民族的全部生活方式、从出生到走进坟墓,从清早到夜晚,甚至在睡梦之中”。③以后关于文化的各种定义都可以看到赫尔德这一观点的痕迹。
十九世纪黑格尔首先提出了“文化科学”的概念,德国学者克雷姆在其研究文化史的著作中,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研究原始文化的著作中,相继使用了这一概念。到20世纪德国著名文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明确提出在社会学之外独立建设一门“文化学”。建立“文化学”,首先涉及到文化的本质。值得一提的是泰勒1871年的《文化的起源》一书,泰勒将人类文化视为人类文明,提出文化是一个错综复杂的总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人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他站在一个较高的角度,从总体上来观照文化,企图为文化作一个全方位的说明。
“文化”既然与人类文明是内在地联系在一起的,从概念的内涵上来说,“文化”的本质就是“人化”,即人的对象(自然)的人化――客体主体化,其逻辑的对应面则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主体客体化。这正是人类文化的最本质的规定。文化体现在人类实践的创造活动的能力、方式、过程及其成果之中。社会人的劳动、实践是文化的源头,文化一方面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类劳动的对象化(外化),同时又是自然物和人类创造物的主体化(内化)。文化即是主体客体化与客休主体化、外化与内化的动态统一。“文化”更广泛地指社会内部从物质生存条件的再生产开始的各种人的活动。每一具体社会的文化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活动方式和结果的体系。人化是对象化的结果,马克思揭示出,对象的人化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表面上是人与自然(对象)的关系,实质上却隐含着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整个人类文化,涉及到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对于人来说,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较表层的,而人与人的关系是根本的。因此 ,人类通过劳动、 社会实践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实现人的本质,满足人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方式、价值体系、意义世界,总之物质和精神的成果都是文化。这就是对文化的最本质的定义,这也是对文化的最深刻的哲学反思,它构成文化哲学的基本内涵。
文化哲学不同于思辨哲学的第一大特点是试图在各门具体文化科学的研究基础上,从哲学角度把各类文化现象综合和理解为一个统一的文化体系。早期的文化哲学家泰勒为代表的文化进化学派认为,文化是自然发展进化的结果,他们比较重视同一,重视历史发展的一贯性,认为人类心理的同一决定了人类文化的统一,各地区各民族的社会和文化都是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独立平行地发展而来,都将经历同样的发展阶段,肯定了人类历史活动有其普遍规律,揭示了人类文化发展的总趋势。而以李凯尔特、马克思?韦伯、斯宾格和汤因比为代表的文化哲学的相对主义学派则认为,每个文化都是一个独特的体系,韦伯提出各种文化的相对价值问题,斯宾格和汤因比推翻了西方文化中心论观点,确立了各民族文化发展的新途径。他们看到了一种文化现象的产生、存在和发展与人们生活的具体历史条件相联系。为人类认识自己的文化历史,探讨自己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作为文化符号学派代表卡西尔认为人的最根本的本质就是自觉地创造各种符号形式的活动。符号活动功能将活动主体――人和对象――文化连接起来,而各种符号形式――神话、宗教、语言、艺术、历史、科学等,则反映了人与文化关系的各个不同阶段。
文化哲学的第二大特点是在各种具体文化科学的基础上将人的问题极大地突现出来。从文化哲学发展史看,尼采是20世纪西方文化哲学的思想先驱。尼采哲学可以说就是“人的哲学”。他对于在人之外的世界,与人没有直接联系的事物和现象虽也论及,但比重甚小。他的哲学主要教人怎样使自己的生命健全和力量强大成为“超人”。“超人”是旧文化传统、旧价值的摧毁者,是新世界、新价值、新文化的创造者。所以丹麦文学史家勃兰兑斯确切地把尼采称为“文化哲学家”。狄尔泰则强调对人的生命的理解,人的生命是活生生的、具体的,它有过程、有历史、不重复,生命总在变化,人性也总在变化,人只有置身在自己的生命之流中,又能与他人的生命融合在一起,作同情的了解,才能说得上有真正的“理解”。狄尔泰不仅对个人生命的论述,而且也强调人类生命。他指出人类生命的特点必定表现在时代精神上,即在历史过程中,人的一切表现都是历史过程的一部分。狄尔泰的思想对20世纪人本主义思想有很大的影响。
文化哲学大师卡西尔在他的代表作《人论》一书中论述了“人是什么”,他对西方二千多年思想史上关于人的问题各种哲学理论作了概述,并指出,当代尽管科学昌盛、技术发达,但人的问题不但没有真正解决,相反倒是处在深刻的危机之中。他认为人与其说是“理性的动物”,不如说是“符号的动物”,亦即能利用符号去创造文化的动物。他认为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是“现实”与“可能”的区别,“……低于人的存物,是拘囿于其感官知觉的世界中的,它们易于感受现实的物理刺激并对之作出反应,但是它们不可能形成任何可能事物的观念。……只有在人那里,在人这种派生的理智(intellectllus ectypus)那里,可能性的问题才会发生。”④“可能”就是人“生活在在理想的世界,也就是要把不可能的东西当作仿佛是可能的东西那样来处理”。人运用各种“符号”能创造出自己需要的“理想世界”,这“理想世界”,就是给自己建立的意义世界――文化世界。卡西尔认为,人只有在创造文化的活动中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也只有在文化活动中,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对于卡西尔来说,文化哲学成为的哲学的具体内容和生动展示,人的哲学则成为文化哲学的最终目的和内在灵魂。由此可见,文化哲学家所研究的人是具有文化和历史的人。
文化哲学第三大特点是注重对人类历史的研究。维科在《新科学》中力图在神意之外寻找历史规律,以反对宗教神学的历史理论。斯宾格的《西方没落》,书中把各个历史文化当作是历史的独特生命来描述,认为每个历史都经历相同的生长与灭亡的周期,并以暗淡的笔调描绘了西方文明行将没落的前景。汤因比把世界6000千年文明史分为26个文化单元,每个都经历着相同的“兴衰周期的模型。文明的起源受“挑战和应战”法则的支配;文明的生长是由于富有创造性的少数人发挥创造性,多数人进行“模仿”;文明的衰落的原因是少数人失去了创造性而变成统治者,多数人不再模仿他们,于是便产生离心离德,少数人以暴力镇压,多数人则起来反抗,这就表明文明衰落的时期来到了,文明衰落的标志是“大一统国家的诞生”。柯林伍德则反对“史学的自然主义”认为自然科学基于由观察和实验所认知的自然事实,史学基于由“反思”所肯定的心灵事实;自然的事实是单纯的现象,而心灵的事实则不是现象而是思想。因此他看来,“历史就是思想史”,历史学的对象就是思想,历史学的任务就是在自己的心灵中重演古人的思想;历史并不是“死掉的过去”,而是“活着的过去”;历史知识就是对被囊括于现今思想之中的过去思想的重演,否则,便成为“伪历史观念”。
文化哲学这几大特点表明,哲学由关注世界本体和人的认识问题转向关注人类文化,人的存和人类历史;由关注思辨和理性转向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人的价值,表明哲学已走出思辨的狭窄天地正走向更为广阔的文化天地。
三、当代“文化哲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0世纪西方哲学和文化的结合造就了两大文化哲学思潮,这就是科学主义文化哲喾人文主义文化哲学,它们又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从现代向后现代的转折。科学主义的文化哲学。从逻辑主义到历史主义是其发展的轨迹。逻辑主义着眼于科学理论的逻辑分析,追求科学语言的清晰性和准确性。历史主义则把焦点聚集在对科学的社会――历史考察上,认为单靠逻辑的解剖刀必定歪曲科学。然而逻辑分析一始就受到各方面的挑战。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那场世纪之交的科学革命给当代的文化思潮注入了强烈的不安和骚动。这场革命从一开始就将启蒙理想赖以存身的牛顿思维框架推上了岌岌可危的境地。波普尔作为从逻辑主义到历史主义的中介人物,曾对逻辑实证主义作过系统的、长期的抗衡。他曾说:“我的著作是强调科学的人性方面。科学是可以有错误的,因为我们是人,而人是会犯错误的。”⑤科学的可错性第一次获得了历史性的确认。可以说,波普尔是科学哲学家中第一个自觉建构文化哲学体系的人,他的科学哲学、政治哲学、历史哲学、理解理论整合在一个体系之中――文化哲学。
从对逻辑经验主义的否定延伸到历史主义,其倾向是距离科学哲学的传统越来越远。从逻辑经验主义的理性主义到否证主义的批判理性主义,从库恩的“羞羞答答”的“非理性主义”到费耶阿本德的“理直气壮的”非理性主义,这意味着科学哲学开始走出单纯的科学文化的局限,预示着科学哲学进一步走向人文主义,带有更浓厚的文化哲学色彩,这种向人文领域的拓展,在美国哲学家罗蒂那里达到一种新的综合,罗蒂呼吁分析哲学应当与欧洲大陆人文哲学结合,组成一种“后哲学文化”。这种向人文的转向表明,科学思潮正通过文化与历史的参照中介与人文思潮汇流,而被整合进后现代主义文化哲学的大潮。
人文主义的文化哲学。论述20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文化哲学不能不提到尼采,尼采以其丰富而复杂的思想,不仅开了20世纪西方非理性主义的先河,而且还是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先驱。正如一位美国思想家所指出的: 没有尼采的话,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和萨特是不可思议的。⑥狄尔泰作为新康德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不仅继承了尼采对实证主义和历史主义的批判,把历史和哲学结合起来而创立“精神科学”,即人文科学。狄尔泰为了建立其文化哲学,首先进行了系统的“历史理性批判”这为后来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奠定了理论基础。
狄尔泰以施莱马赫的理论为基础,不仅论证了解释学是人文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而且大大地开拓了解释学研究的领域,提供了解释学作为一种哲学的可能性。因此,狄尔泰被称为“现代解释学之父”。在狄尔泰的解释学和胡塞尔现象学的双重影响下,海德格尔实现了由方法论解释学向本体论解释学的转变,他的学生伽达默尔则使解释学独立出来成为哲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哲学解释学体系。从狄尔泰到后期海德格尔、伽达默尔、保罗、利科代表着文化哲学解释学方向,他们把人文研究提到哲学水平上来审视,或把哲学的视野伸张到人文研究的领域,不仅在量上扩大了哲学,而且也带来了哲学本身内在质的变化。
当德国哲学家从尼采走到海德格尔并发展为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思潮时,在法国则表现为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的思想运动。本来整个现代西方哲学,无论是科学主义思潮还是人本主义思潮,都表现为对近代理性的彻底批判和否定。科学主义思潮把近代哲学所弘扬的“理性”视为“狂妄的理性”,认为近代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把哲学自身当做无所不在、无所不至、无所不能的理性,从而把“理性”变成“上帝”,造成了“理性的放荡”,因此它要求用“谦虚的理性”去改造“狂妄的理性”,用“科学”去改造“哲学”,把哲学变成“科学哲学”,所谓人本主义思潮,则把近代哲学弘扬的“理性”视为一种“冷酷的理性”,特别是黑格尔哲学把人异化为“理性”,用“上帝”一样的“理性”去规范人的存在,从而造成了“本质主义的肆虐”,因此它要求用“丰富的人性”去改造“冷酷的理性”,也就是用“文化”去改造“哲学”,把哲学变成“文化哲学”或“人学”。而法国的结构主义他们把批判领域扩大到整个西方哲学。与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样,试图完成对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彻底瓦解。
可以说,西方形而上学哲学传统的终结,标志着文化哲学的复兴,“解释学”和“解构学”从正反二方面表达了这种要求。之所以要“解释”,就是因为在逻辑的背后尚存有更深刻的东西,通过解释把它释放出来、阐发出来;之所以要“解构”,是因为这种更深刻的东西被逻辑的东西所遮蔽、窒息了,所以要首先设法解开逻辑的铁索、消除逻辑的重压。⑦二者都企图用文化哲学去对抗传统形而上学。
如果说现象学、存在主义、解释学、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等哲学,是以人文学科诸领域学科的“知识”为对象,甚至与人文研究交织在一起,从而形成“文化哲学”的话,那么西方马克思主义关注的中心问题则是社会文化问题或文化社会问题。所以他们的理论又被称作“文化理(下转第96页)(上接第92页)性批判”。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文化辩证法),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文化与实践理论),马尔库塞的单面人理论(文化的审美之维),赖希和弗洛姆的性格结构理论与法西斯大众心理学(性文化心理理论),列菲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文化与日常生活理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文化与社会矛盾的理论)等等,都是对现存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结构,以及技术理性、官僚主义、意识形态、大众文化等异化的社会力量作出独特的批判与剖析。他们从不同侧面揭示的正是20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文化――历史、文化――社会困境,并由此揭示出当代西方社会深层的文化矛盾和危机。
后现代主义文化哲学作为一种影响广泛的文化哲学运动,消解了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的对立,欧洲中心论、西方文化中心主义、人类中心论、理性中心论的幻想,瓦解在场的形而上学,解构逻各斯中心主义和语言中心主义,在“主体性黄昏”的时刻放弃了对绝对客观性、永恒真理和确定性的追寻,并以激进的方式扭转了现代精神价值。
总之,随着当代人各种生存状态、心理状态、精神状态的恶化,传统的思辨哲学又不足以全面系统地去揭示这些矛盾和问题,于是人们自然把理论的焦点转向“文化哲学”,企图在更广阔的视野范围去审视当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创造的各种文化的矛盾,从而为人类找寻一条通向未来和自由的道路。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哲学类的小论文范文
哲学,即是 方法 论。哲学源自于生活,自然适用于生活。对于哲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一直有很多的论文加以描述。以下是我整理分享的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摘要:哲学,即是方法论。它源自于生活,自然适用于生活。它是一种先进的思想,永不过时。它指导人们由已知的,去了解、认识未知的。它的矛盾囊括宇宙万象,存在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懂得这些后,就应该把它应用于生活,从而减少生活中少犯错误的次数。哲学一词源出希腊语philosophia,意即爱智慧,爱上智慧,并运用智慧来提高生活质量。
摘要:哲学,生活
哲学就是理论化、系统化了的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的理论体系,是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与 总结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科,它能指导人们追求美好的幸福的生活。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哲学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哲学是美好生活的向导,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
从哲学的任务上看,哲学能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由哲学的定义可以知道,哲学是对生活的高度提炼、抽象出来的理论体系。这个世界上的所有哲学观点都是由人提炼出来的,而人都是在生活中成长起来的,所以他们的哲学观点也是生活作用于他们的大脑的主观印象,都是生活的烙印。 哲学是源自于生活的。17、18世纪,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揭示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都是不同的元素组成的,元素是组成化合物的基本单位,各种元素的分子又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是当时科学所达到的对物质结构最深层次的认识,因而,人们就认为原子就是最小的物质单位,原子的属性就是一切物质形态的不变的属性,各种元素的原子既不能分割,也不能转化。哲学家用这一理论来研究世界的本原于是得出了:物质就是原子,原子就是世界的本质的结论。例如伽森狄和霍尔巴赫,他们关于物质的观点可以概括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都是不变的,世界上形形色色不同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是原子的结合和分离在空间位置的变化所造成的。哲学家从近代自然科学的成果中研究出了世界的本源,这足以说明哲学是源自于生活的。
哲学的思想是随着生活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例如原子论,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有人提出来了。徳谟克尼特是第一个提出原子论的,当然在当时的古希腊并没有近代的科学仪器来发现原子,所以他说的原子并不是现在我们现在经常所提到的原子。徳谟克尼特认为“真正的存在由无数微粒构成,这些微粒在虚空中运动”,而这种物质微粒就是原子。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物质粒子,是不可分得;在时间上是永恒存在的;数量上是无限存在的;从空间上说,这无数的原子在虚空中运动着。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科学家发现物理学上的原子,当时的哲学家用这一自然发现来研究世界的本原于是得出了:物质就是原子,原子
就是世界的本质的结论。从古代的原子论到近代的原子论,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进步,哲学思想也在不断进步。
哲学对生活具有指导作用。哲学是照亮人们生活路途的明灯,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我个人认为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能够给我们的生活提供有意义的指导,他提出一下几个观点:第一,幸福是终极目的。他认为只有幸福才有资格称作绝对最后的,我们永远只是为了它本身而选择它,而绝不是为了其他别的什么。第二,幸福是心灵合于完全德性的现实活动。 第三,德行非生于天性。亚里士多德认为德性包括理智的德性和道德的德性:如智慧、理解、明智是理智德行;宽大和节制是道德的德性。第四,要获得幸福,必须奉行中庸之道。第五,幸福是实践的果实。亚里斯多德认为,一个人光有德性还不够,还必须要把德性付诸现实活动。第六,幸福不是一时一事的事,终身幸福才能算作真正的幸福。第七,幸福还需要好的外在条件为助。亚里士多德认为许多高尚的事情,需要朋友、财富、政治权力才能做到,借助这些条件比较容易获得幸福。但是亚里士多德并不赞成以外在的好处作为追求幸福的目的。他强调财富、名誉、门第、闲暇等外在好处并不是幸福的原因。他还明确表达了一种利他主义的道德准则。在他看来,一个真正幸福的人是那种为了朋友和国家尽其所能,在必要时甚至献出生命的人;是抛弃财富、名誉和人们普遍争夺利的利益,保持着自身高尚的人;是宁可要短暂的强烈的快乐,也不要长期的平和的快乐,宁可高尚地生活一年,也不要庸庸碌碌生活多年的快乐的人。
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告诉了我们要在德性的指导下追求幸福,在生活中要通过学习来增长智慧、加深理解、使自己明智,要用德行来调适情感和行为的,因为情感和行为都存在着过度与不及的可能,只有德行才能使情感和行为保持适中。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为人们追求幸福指明了道路,这体现了哲学对生活的指导作用。 哲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从哲学与时代的关系上看,哲学反作用于时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真正的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哲学还可以遇见和知名社会的前进方向,指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同时能够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变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现在我们中国遵循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它是以往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思想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发挥哲学的思想库作用,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有利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参考文献:
[1]杨敏姣,万小龙.伽利略的原子论思想——近代科学革命的形而上学基础[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05期
[2]赵敦华.西方哲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89—90
[3]周华.论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4]罗洪铁,徳谟克尼特的原子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81,02期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一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二 哲学源自、适用于生活
三 哲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结论
一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就是理论化、系统化了的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根本看法的理论体系,是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与总结。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与存在哪个是第一性,哪个是第二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客观标准。在哲学史上,凡是主张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即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源,意识是有物质派生的,是对的,属于唯物主义派别。凡事主张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的,即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源,物质是有意识派生的,是错误的,属于唯心主义派别。
二 哲学源自、适用于生活
由哲学的定义可以知道,哲学是对生活的高度提炼、抽象出来的理论体系。
就拿伏羲氏的《连山》来说,据曾仕强教授的观点:“当年伏羲氏看到了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就仔细思考啊,通过各种推理假设,虽然不怎么科学,但是是哲学的概括,提炼出了阴阳---太极。一个作用力把太阳拉上去---阳;一个作用力把太阳拉下来---阴。一上一下,一阴一阳,才能是太阳东升西落。上下组合、阴阳组合才能使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万物正常生长繁衍,生生不息”。阴阳融合极为太极,太极---象征着每个正常运行的“小宇宙”,在生活中推而广之,“小宇宙”可以是一个人的心情,喜(阳)和忧(阴)组合才能形成一个正常人的心情(太极);“小宇宙”可以是一个人身体的成长、衰老过程,同化作用(阳)和异化作用(阴)相互作用,使人的身体呈现出成长、衰老的外在形态(太极);“小宇宙”可以是逻辑判断,真(阳)和假(阴)的组合,才会出现精彩的逻辑世界(太极)。“小宇宙”也可以是一对相互作用的力、可以是数学里面的一对互逆运算、可以是一个人的思想、可以是一对恋人、可以是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其本质就是0和1)、可以是阶级斗争、可以是敌对国家…你说他是什么他就是什么,因为他是矛盾的统一体。
接下来用“小宇宙”来分析一下人类的繁衍。
精子(阳)和卵细胞(阴)相遇、互动,就形成了受精卵(太极),“小宇宙”形成,就往下发展,一个受精卵,分裂成两个,两个变四个…最后就形成了婴儿(新太极)。
婴儿体内的同化作用(阳)大于异化作用(阴),所以婴儿呈现出来的是生长和发育;发展到青年或中年的时候,同化作用基本上等于异化作用,停在生长;人到老年时,异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呈现出衰老,最后死亡。
这个世界上的所以哲学观点都是由人提炼出来的,而人都是在生活中成长起来的,所以他们
的哲学观点也是生活作用于他们的大脑的主观印象,都是生活的烙印。哲学是源自于生活的。
三 哲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哲学一词源出希腊语philosophia,意即爱智慧。当你爱上智慧,并懂得运用智慧来提高你的生活质量。本人对生活的体味太浅,加上现阶段的同龄人对恋爱比较感兴趣,所以只能拿生活中的爱情的某一方面来开始说事。
一对恋人是一个“小宇宙”,他们是相互作用的一对矛盾,但都统一于爱情这一主题下。现在大部分的人啊,只要一谈恋爱,都爱分分秒秒,时时刻刻地黏在一起,或者是熬电话粥既影响生活,又影响学习。他们无原则地黏在一起或者太深地介入了对方的生活,本是想与对方亲近,舍不得对方的离去,但实际上他们是适得其反的。我曾在火车上问过一些人,他们都不喜欢熬电话粥,但是迫于形势或者不好向对方说明,他们的感觉是累的。我也见过一对恋人由于没有了私人空间,最后选择了分手。 累的感觉、分手的结果,都是他们不懂得物极必反的哲学思想,要懂得控制矛盾的发展。一旦两个人成为了恋人关系,他们间就少了很多顾虑,为了对方他们可以做某些牺牲,影响了个人生活,最终导致了分手。问题的症结就出在少了顾虑,为了对方可以做出某些影响生活的让步。懂哲学的人大概都知道,这就为事物向相反方向发展提供了条件,潜在的分手结果在孕育着。明智的人就不会那样,他们知道“掉线的风筝是飞不高的”所以他们还是有所顾虑的,而对于自己不想做的事也敢大声地说出来,他们看似无情、不懂恋爱的规则,但是他们的恋爱会更长久,因为他们内心深处没有隐藏疙瘩。物极了,就容易反;两个人异性的关系太好了,好到了恋人关系的程度上来了,这时就容易反、出问题(无顾虑是关系太好造成的),所以要特别小心,注意控制矛盾互化的条件,从而把握矛盾的发展方向。
大部分人的人生轨迹也是如此。通过不断地努力,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和个人财富,后便开始自翊、飞扬跋扈起来,自以为已获得的社会地位和个人财富是他骄傲的资本,殊不知,正是这些他的个人成就,才使他的人生向反的方向发展,最终跌入人生低谷。 你自翊、飞扬跋扈的时候,是目中无人的,自然就会得罪你身边的人,当然对于忠告你根本听不进去,因为你正被光环所包围,更不用说“吾日三省吾身”、注意个人修养和能力的不断提升。这样,能力被限制了,承担不起大事;关系弄僵了,承担不到大事。很自然,跌入人生低谷。
问题同样是出在“极”了。物极(相对于以前没有获得地位和财富来说)后,必然导致心理变化(正常人来说),行为变化,反向发展,跌入低谷。我还是那句话,看清事物的本质,控制矛盾互化的条件,把握矛盾的发展方向,才能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四 结论
哲学,即是方法论。它源自于生活,自然适用于生活。它是一种先进的思想,永不过时。它指导人们由已知的,去了解、认识未知的。它的矛盾囊括宇宙万象,存在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懂得这些后,就应该把它应用于生活,从而减少生活中少犯错误的次数。哲学,爱智慧,才会爱生活。
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理论特征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下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结论与问题是可以被批判并最终超越的,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论这一原则是无法超越的,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思考和研究的方式,其并不会随着内容而改变。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人们生活的关系也是密切而复杂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 生活 联系 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 编号】2095-3089(2016)11-0033-01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与恩格斯于上个世纪初期根据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事实基础上,结合了自然科学的成果,吸取了历史上优秀有价值的思想成果而创建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现实基础与理论源泉。单纯的理论与概念只是一种抽象的概括,即使这理论与实践是来源于实践的积累。理论如果脱离了现实的实践就会变得空洞而无内涵,当然也就没有了实际的价值。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实践的科学,不仅在于其理论的论述,同时也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这足以体现出其实践的价值与作用。
首先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显著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核心的,这既体现在理论的阐述中,也能够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历史过程得到验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注与实践的,而实践的最直接参与者就是人,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关注的显然即是人的活动。但马克思主义所关注的人的活动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所不同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强调了的是现实存在的,现实的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的活动。人类的历史源远流长,这段历史的早就则是归功于一代又一代的人的不断付出与劳动,是人们的不断的实践活动创造了历史,创造了社会与文明,纵观人类历史,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实践的唯物主力理论,是以物质为独享的,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必然会涉及到人类生产生活过程的各个方面。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是一门严肃的实践的理论,但其不局限于理论的研究,其哲学范畴放大了。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并且其自称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严谨的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这是一种底层的理论与方法,这一特征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使得其能够适用于人的日常生活,这也恰恰验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因此,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进行研究时,不仅仅需要马克思主义相关的经典理论开始,同时还要充分结合新时代的现象、问题与矛盾,只有不脱离现实的研究与阐释,才能够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得到新的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前文的论述,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理论,也是科学,同时更是方法,其显著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性能够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的生活中得到相当广泛的应用。在我们现实的生活实践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生活中会遇到的矛盾与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等问题。对于生活中问题的复杂性,则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和批判性方法,这样能够尽可能的严谨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本质现象,从而为做出做正确的决定提供最为正确的支持;而对于问题的多样性来说,则要运用理论联系实践来帮助解决,通常认为,生活中虽然有许多的问题,但是,很多问题都存在一定的联系和相似性,通过对这部分联系与相似性的考量与把握,人们能够将多样的问题归类化简,是的负责多样的问题群类得到简化,更加便于人们的实际生活。
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是通过指导人们理想信念体现出来的。可以说,哲学发展的历史即是具有 反思 精神的人类不断向自己提出问题的历史。正是在不断地追问和反思的旅途中人类创造着自己的文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也就主要通过给人们提供理想信念体现出来的,但这绝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只能为人们提供有关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是建立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及其趋向基础上的,因此,它在任何时候都更重视实际和行动。但是,由于人们的任何行为和活动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都离不开人们的思想和精神。
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为人们的行动提供方法。人们也许永远不可能像技术那样使哲学直接实用,但是,它对于人们精神上的助益已足以使它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哲学的应用,绝不是哲学的庸俗化和功利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对我们进行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教育 ,使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帮助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我们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维水平,为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确立崇高理想信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生活中的问题会显著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但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运用则能够提供有力的帮助。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并不是简单的提上理论的标签,而是需要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底层性,做出相应的理论支撑与指导作用,这样在我们面对新问题新环境时,能够在生活中获取巨大的帮助;此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也能够在这个时间的过程中得到一定的完善与丰富。
参考文献
[1] 李昕桐. 施密茨身体现象学视域下的马克思感性活动思想[J]. 学术交流,2014(03) .
[2] 罗许成. 马克思对自由的感性活动理解[J]. 浙江社会科学,2013(12) .
哲学既是知识体系,又是意识形态。哲学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以抽象的概念体系来反映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现实的社会运动,体现特定的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愿望和要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哲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哲学论文 范文 一:非连续性哲学 教育 思想论文
一、存在主义哲学与非连续性教育
(一)人发展的非连续性
就人的发展一般过程而言,生命会按照一定的方向和预定的目的,持续、不间断、呈一定规律性地发展下去。但由于个体存在的多样性和人类社会生活的复杂多变,人并非总是按照既定的路线去发展。在人的连续发展过程中,常常存在一些突如其来的事件和不可预测的外在因素,引起生命发展顺序的局部中断、停止或转向。这些非连续性的发展主要发生在与 理性思维 相对的非理性领域里,例如人情感的突然转变、兴趣上的转向等,一次偶然的事件、一场特殊的经历都可能会突然改变人原本的情感、愿望和兴趣。“世界上没有规定人的本质的天然规则,人必须自己创造自己。人是一种具有主体生命的设计者,他在自己的选择、决定和行动中创造自己,成为自己。”因此,人的发展是非连续性的自我生成或自我创造。海德格尔将此在生存状态分为本然的存在状态与非本然的存在状态。通常情况下人们会选择以非本然的状态存在,通过压制自己的个性而与他人保持一致,从属于他人,将自己隐藏于大众的决策意见中,拒绝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逃避做出自我抉择,与公众的想法亦步亦趋,此种状态被称为沉沦。在这种状态下,只有通过彻底的转变和飞跃才能达到本然的存在状态,进行非连续性的自我创造或自我生成。斯普朗格由此提出,可以通过“觉醒”的形式实现自我飞跃式的非连续性发展。他认为觉醒是生命过程中非连续性、非阶段性的瞬间生成,是人在某一时刻的突然顿悟。博尔诺夫对此加以发展,意识到一时的“觉醒”对克服生存危机的重要性。
(二)非连续性教育思想
德国现代教育学家博尔诺夫批判性地吸收发展了存在主义哲学与 文化 教育学派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并基于此发展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传统的教育学理论往往把教育看作是一系列连续的活动, 儿童 是在这种连续的教育活动中循序渐进、不断趋向完善的。博尔诺夫将以往的传统教育观点归结为两种典型,一种是积极塑造的工艺学观点,一种是消极的顺其自然的器官学观点。前者把学生看作是随意加工的原始材料,教育者可以按照一定的目的对其进行塑造,后者认为学生自身的发展有其内部的发展规律,应不受外界的干扰和控制,因此,教育不能随便干涉学生自身自由的发展。由此,博尔诺夫指出:“且不论教育的本质是积极的塑造还是自发的发展,有一点对这两种看法来说是一致的,这就是教育活动的连续性。”可以看出,博尔诺夫肯定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连续性的假设,并指出以往的教育是按照确定的目的和已知的规律去塑造培养人,因此对于儿童施加的教育便是连续性的,这种观点基本揭示了教育过程的本质。但在他看来,这并不全面,教育者还需承认和充分重视非连续性因素如危机、唤醒、告诫、号召和遭遇等在教育过程中的客观存在,否则,它将必然干扰甚至导致教育的失误或失败。“在人的生活中会有一些突然出现的、非连续性的事情,无论如何不能把这些事件纯粹的视为外来干扰。相反,这些事件具有重要的积极的作用。”博尔诺夫认为,人的非连续性发展是由个体的复杂多样性和生活中各种偶然性因素综合影响而形成,教育需在承认其连续性的基础上,突出强调教育的非连续性形式,并将其看作是对人的一生具有决定意义的东西。“属于这类事件的有威胁生命的重大危机,突发的对新的更高级生活的向往,使人摆脱无所事事状态的号召和告诫,以及对今后生活起决定性作用的遭遇等等。”博尔诺夫将这些事件看作是教育非连续性的原因,同时也将其看作是非连续性教育的形式,进行非连续性教育的途径。因此,运用危机、唤醒、号召和告诫、遭遇等非连续性教育形式在人的生命发展过程中施加影响,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作为对连续性教育的补充,是十分必要的。
二、非连续性教育的现实启示
非连续性教育思想是基于存在主义哲学对人的理解、并重视发展人的非连续性教育的基础上而形成的。非连续性教育并不是一味否定之前的连续性教育,而是将被人们长久忽视的非连续性教育引入公众视野中,使其作为连续性教育的补充。突出强调教育的非连续性形式,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为全面理解教育提供一个全新视角
教育过程是连续性教育与非连续性教育的有机统一,非连续性教育是对连续性教育的补充。非连续性教育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给人们揭示了非连续性教育形式的内容,提供了进行非连续性教育的途径,还在于它打破了人们的传统教育观念,使人们真正认识到了这些非连续性事件对人的生命过程所产生的根本性的影响,从而使人们形成了对教育过程本质的全面认识。教育过程中,对人的培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给受教育者教授精心组织和安排教育内容时,总会时不时地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从而影响教育者按照既定目的培养人的过程。由于人的复杂性、社会生活的丰富性,更加不可避免地加重了教育过程中不连续性的成分,使得教育难以按照预先设定的固定轨道发展,总会因为突发性的因素偏离轨道,偏离之前的教育目的。既然这些外在的复杂的因素不为教育者所控制,且深深地影响着教育的进程和效果,那么,不妨换一种视角,改变原有传统的教育观念,认识和重视这些非连续性因素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并通过相应的教育 措施 加以引导,使得非连续性因素产生积极的作用。教育者不能固守成规,对教育中的非连续性因素视而不见或消极回避,而应是大胆地正视和面对教育中会出现突变的现实,积极地采取相应的对策,为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保障教育向着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方向发展。
(二)为现存的教育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在当今这个社会高速发展、信息交流迅猛的时代,信息获取手段的多样和便捷使学生接触到的外界事物异常丰富起来。学生学习知识的手段不再仅仅局限于教师的讲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这样一来,各种非连续性因素也跟着学生与外界交流的增多而变得更加活跃丰富起来,这些因素都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现实生活中,学生在与外界进行交流、与他人进行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困惑、不解,会出现一时情绪的波折、会遭遇一些不可避免的危机、挫折。这些看似很平常的遭遇,或许会在学生的内心世界里出现很大的转变。当下,出现的许多教育问题如青少年心理疾病、自杀事件和青少年犯罪等都反映出教育在这些问题上的缺失。这些教育问题的产生不是一时的涌出,而是教育对学生非连续性教育常年忽视的一个结果。学校教育注重于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却轻视了学生在情感、态度上的轻微转变,忽视了一系列非连续性因素对学生自身的干扰。因此,教师应当用非连续性的观点去剖析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扎根于学生的生活,情系于学生的生活际遇,从分析非连续性因素的影响入手,解答学生的困惑,帮助学生走出困境。教育应当意识到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各种挫折、危机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教育者应通过一定的挫折教育、危机意识教育等生存领域的教育,让学生在挫折中更清楚地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磨练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勇气,增强学生抵抗生活中各种苦难与不幸的能力。
哲学论文范文二:哲学引导建筑设计论文
1哲学思想与古代建筑
回顾中外古代建筑史,可以发现哲学对建筑设计的巨大引导作用。宗教建筑因其在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崇高的社会地位成为西方古代建筑史的重点研究对象。宗教建筑中“神性”和“人性”的较量,或者说是宗教和世俗之间的斗争是研究宗教建筑乃至整个西方古代建筑史发展演进的一条重要线索。神性占主导的时期,宗教领袖作为神在人间的代表被无限崇敬,建筑利用幽暗、压抑的空间体现神的崇高和宗教领袖的权威;人性占主导的时期,建筑体现出世俗化的倾向,宗教神秘感和压抑感明显减弱,取而代之的是人性的张扬和对世俗生活的美好期望。古埃及的金字塔和神庙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神以及神在人间的化身———法老的崇拜和敬畏。金字塔以其高大沉重的体量和简洁精准的几何形体反映出神权和皇权的威严和永恒。神庙建筑利用强烈的秩序感和压抑的空间感体现出神的强大和神秘。
神权政治成为古埃及建筑的主宰。古希腊具有自由宽松的社会环境,创造了丰富的精神文明,是欧洲文明的重要源泉。古希腊的建筑追求人性美而不是宗教精神,体现了平等、民主的世俗精神,优雅而明亮,功能也更加实用化。而古希腊建筑中精美迷人的比例尺度以及完美细腻的人体 雕刻 都明确体现了古希腊自然哲学的思想。毕达哥拉斯学派以数为万物法则的理念与古埃及的神权建筑的精神内涵有着本质的不同。雅典卫城充分表现了这种世俗情怀和审美追求。古罗马统治者通过宏大壮丽的建筑炫耀自己的丰功伟绩和古罗马帝国的空前强大。古罗马城市中拥有巨大尺度穹顶的建筑和纪念帝王个人功绩的广场都强烈地反映了这种精神追求和需要。万神庙、竞技场、凯旋门、凯撒广场、输水道等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进入中世纪后,神学再次占领了统治地位,建筑也变回了神权统治的工具。适合世俗精神需要的希腊十字式教堂不再流行,取而代之的是适合宗教崇拜需要的拉丁十字式教堂,集中式的穹顶因为降低了宗教领袖的神圣感和向心力也被教廷打压。哥特式教堂体现了这一时期世俗精神针对宗教权威的抗争。高耸的室内空间使人们对天的向往远远超过了对宗教领袖的关注。哥特式教堂成为建筑师和工匠们宣扬自身工艺、审美,歌颂世俗之美的载体,在神高阔威严的空间里顽强地表达人性的存在。文艺复兴的光芒穿透了中世纪的黑暗,带来了智慧的复苏和人性的光辉。拥有恢宏的集中式穹顶的佛罗伦萨大教堂和圣彼得大教堂都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回归。文艺复兴之后建筑出现了一段时期的波动性变化,古典复兴、浪漫主义、巴洛克、洛可可粉墨登场,建筑特征不再统一,但各自都明确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
这一时期哲学思想不断变化,建筑形式也随之变化。建筑形式的变换印证了人们的思想上的变化;相反,了解当时人们思想的变化也更能理解建筑发生的变化。古代欧洲建筑如此,古代亚洲建筑亦是如此。中国古代建筑是基于古人的哲学思想而产生的。中国古代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都源于天人合一、宗法思想、阴阳五行等哲学思想。例如,中国古代建筑多用木材而不用石材与中国古典阴阳观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卑宫室”传达了儒家思想中不过多追求奢侈高大建筑的观念。群组建筑内各单体的等级关系和空间序列表现了古人重宗法、重伦理、重社会秩序的世界观。儒家思想长期处于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统治地位,使得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相对于欧洲哲学思想的阶段性变革而言变化较少,也因此影响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速度。鸦片战争后,工业革命以及资本主义哲学思想在中国逐步传播,使得中国建筑界有了新的突破,出现了很多适应工业化需要的新建筑。日本的桂离宫体现了传统日本哲学中的禅宗思想。桂离宫从整体布局到每一栋建筑,再到建筑的每一个细节,都深深地烙下了禅宗思想的烙印。纵观世界古代建筑史可以看出建筑随着思想变革而产生的时代性变化,建筑明显地反映出当时的社会人文历史环境对人们建筑观的影响甚至决定作用。
2哲学思想与近代、当代建筑
20世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作品深刻体现了建筑师个人的世界观对其个人建筑设计的影响。而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论战的焦点不在设计手法上,而在建筑哲学上,也就是建筑观的论战。当代世界著名建筑师都持有一套深具哲理和个性的建筑思想。哲学因素在建筑大师的建筑设计中发挥了显著的引导作用。关注当代建筑师的作品,首先要了解建筑师个人的建筑思想、建筑哲学和建筑观。当代建筑理论的发展呈现了多元化的特点,愈加明显地体现了哲学的引导甚至决定作用,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解构主义建筑和非线性建筑的出现。解构主义建筑是基于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哲学发展起来的。解构主义哲学强调打破现有单元化的秩序,包括社会道德秩序、伦理秩序、个人思想准则甚至由人的内心抽象的文化底蕴所形成的无意识的民族性格等等。而解构主义建筑则运用相贯、偏心、反转、回转等手法,具有了运动而不安定的外部形态。非线性建筑植根于德勒兹的哲学思想,以“平滑”思想和“游牧空间”去“生成”建筑,像植物生长一样,用自然的状态实现建筑设计,而不是将建筑与自然对立起来。非线性建筑是非线性哲学的物质实体,而不是简单的建筑视觉设计。也正是因为如此,业内将一部分空有其表而无其实的建筑定义为“伪非线性”。直接将哲学理论作为建筑设计理论是近一时期建筑理论发展的特点之一。这种理论上的哲学思想的明晰和外向性表达,给建筑设计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回眸最近半个世纪的建筑理论的发展,可以发现建筑师不仅从哲学思想中汲取灵感,甚至将哲学思想直接作为建筑设计理论的源泉和根基。哲学与建筑设计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哲学直接引导了建筑设计的进行。同时建筑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手段,将实用功能与哲学思想糅合在一起,使建筑设计有了完全不同的思路和手法。
3哲学对建筑设计的引导作用
理解新建筑
从传统的艺术、力学或者施工技术发展的角度分析当下建筑界各种新理论和新作品的出现,不易得出令人信服的理由,但从哲学层面去思考,认识到建筑是建筑哲学的表达的时候,就容易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那样的建筑理论和新颖建筑迸发出来。例如在中国国家美术馆投标中,库哈斯的设计没有采用传统的走廊加展厅的排列方式,而将展厅设计成“街”,展品的分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设计不仅体现了建筑师对建筑功能的认识,也体现了他对人、对文化、对行为方式的新理解。用哲学视角分析蕴含丰富哲学思想的新建筑,更容易理解建筑师的初衷和建筑作品的内涵。脱离哲学思想的新建筑往往徒有其表,哗众取宠。
创新建筑设计
创新建筑设计,就是要打破常规,打破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对于建筑设计来讲,可以理解为“用别人的建筑观来做自己的设计”。大家都这么做,就是所谓的“常规”。建筑方案最吸引人目光的首先是“想法”,其次是艺术性,最后是功能造价等技术性问题。或许“首哲学、次艺术、后技术”是人们审视一个设计作品的常规顺序和心理状态。从哲学层面上入手,建筑师综合历史、文化、社会生活、建筑技术,产生的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更符合时代要求的设计理念并将这个设计理念作为核心展开设计,可以找到创新建筑设计的突破口。“本土建筑”寻求地域历史文脉的传承性。“山水城市”具有深刻的生态学哲理,其目的是建立“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人类最后的环境。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融合东西方文化理念,反对机能主义,认为建筑是人与自然的中介,是一座脆弱理性的庇护所。光、水、风教堂系列是安藤忠雄表达其建筑思想的杰作。作为非科班出身的建筑师,安藤忠雄凭借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成为建筑界特立独行的鬼才。创新建筑哲学可以提升建筑设计的品味,使建筑更具深度,更有内涵。建筑外在表现形式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哲学思想的创新。从哲学高度审视建筑的社会功能,实现利用建筑解决社会发展问题的理想,是建筑设计进入更高的境界的途径之一。
创新建筑理论
“反映人的精神需求并解决社会问题”是新时期人们对建筑、对建筑师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创新建筑设计必然要求创新建筑设计理论。与时俱进的建筑设计,要求从实用功能、精神需求两个方面满足人的需要。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看,满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是较低层次的建筑目标;社交需求是很多建筑正试图达到的目标;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是建筑的高级目标。让建筑满足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首先要分析需求要点,整理设计目标,然后才是寻找途径实现该目标。缺乏哲学分析手段,建筑师很难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哲学与建筑设计的跨界联姻,使建筑理论有了新的突破口。建筑设计理论的发展必须适应人类物质、精神需求的发展。今后的建筑设计理论已经不再满足于外观、空间、功能、安全等较低层次需求方面的内容,更多地关注了满足较高层次需求的哲学思想的创新。马斯洛晚年提出“超自我实现”需求,犹如音乐家在演奏音乐时感受到的短暂的“忘我”体验。建筑应该帮助身处其中的人实现“忘我”,达到人类需求的终极目标。建筑设计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需求必然要求将建筑设计上升至哲学高度,用更高的视角、更宽广的思维去审视、去思考。建筑设计理论的发展对哲学的依赖程度也会逐步加深。
4 总结
纵观历史,建筑自古以来便是人们头脑中的世界观在物质世界的反映,体现了人们的物质要求和精神追求。建筑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变化和取得的重要成就,都反映了社会哲学发展的成就。哲学引导建筑设计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今后前行的途径。社会在发展,思想在进步,利用发展的哲学引导建筑设计,可以使建筑更好地体现人文精神,解决社会问题,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哲学论文相关 文章 :
1. 哲学论文
2. 西方哲学论文
3. 中国哲学论文
4. 科技哲学论文
5. 西方哲学论文
6. 大学选修哲学论文
普遍联系的观点1.中国传统哲学是注重辩证思维的哲学。运动变化、全面联系的观点,系统或整体的观念,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在中国传统哲学中,联系的观念、整体的观念是占主导地位的。中国早就有伏羲画八卦的传说,即伏羲创造了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现象的“八卦”。八卦的核心概念是阴阳,阴阳分别代替了宇宙问两种相依且相反的事物、性质、状态、功能、作用和力量。3.中国传统哲学的阴阳整合、万物一体思想的特点,在于天、地、人三者同处于一个“生生不息”的变化流之中。老子指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城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易经》中说:“立天之乎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说卦》《中庸》强调:“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董仲舒认为:“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三者相为手足,合为成体,不可一无也。”(反映了联系的观点)4.中国古代哲人创造了“五行”观念。认为水、木、金、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形成了世界的万物。万物正是在阴阳的分合与五行的相生相克的有序关联中不断发展的。八卦与“五行”成为中国人用来说明世界及其演化的一种整体性的观念。老子认为,整个世界的演化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界上的“多”由“一”演化而来,因而“一”与“多”是内在统一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中国古代哲人总是用整体的观念来看待天、地、人以及天下万物,把天、地、人看成是不同的系统,并肯定各个系统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感应,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所有这些思想,说明系统的观念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就产生了。
《毛概》是高校思想政治 教育 的中课程,它肩负着完善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毛概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毛概论文 范文 一:从我的梦想到中国梦
以下就是我的梦想到中国梦的文字表述全部了,真希望大家都可以看见我的文字啊。我没有当这一次的论文是一次作业来完成,对于中国梦,我早就说过,我有自己的理解。或许不是深刻的,但是真心的。
我们都会有梦,有梦便会有追求。
倘若一个人没有梦,怎能有所作为,迷惘的旅行注定不会精彩。你可以欣赏旅途上的风景,但是不能没有朝着终点前进的决心。所以,我们从小就被教育着“你们必须要有梦想”,这并不是因为习惯上我们必须要有梦想,而是,我们从小就要有人生的航标,只有这样才不会在人生的路程上迷路,尽管注定坎坷,但也会微笑着流泪。
说到梦想,我想大家都能侃侃而谈,但是始终在追梦的路上顽强进击的并不多,当然我们就看见在现实的生活中胜利是属少数人的。很多最初的美丽的梦想最后被现实压倒了,片甲不留。我们说现实很残酷,到底是现实太残酷让你无法抵御还是我们当初那颗火热的心已经被岁月被安逸的生活降温了呢?我们不想承认自己当初信誓旦旦的豪言壮语其实是被自己淹没的,于是就把罪名全部归于生活。是这样吗?对于的你的梦想,真的到了这么难以实现的地步了吗?你真的有很努力了吗?尽力了吗?还是你自己选择了抛弃你的梦想。想起一句话:很多人说世界抛弃了它,好像说得世界曾经是你的一样。人来可以改造自然就说明没有什么东西是人无法改变的,比如说我们早追梦路上的一切障碍荆棘。所以,没有理由不去实现你的梦想,更加没有理由说自己根本还没有梦想。
被嘲笑的梦想更加有现实的价值。很多人都说我是一个有梦想的人,同时也有很多人反对我的梦想。现在的我在努力积聚着能量,为我后来的目标而勾画着现在。如果没有去尝试过,请求谁也不要和我说:你的所谓的梦想根本就不实际,现实中难以实现。没有试过,我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不行啊。哪怕只是一次,我也要尝试过才甘心。我很喜欢一句话:人生最大的喜悦是别人都说你做不到,你却完成了它。我希望自己的未来也可以让自己,让大家分享到我的这种人生最大的喜悦。尽管现在的我更本不具备谈论我的梦想的一丁半点的经济基础,这不会成为我的放弃的借口,没有背景就奔前景。总之,太过安逸的青春总觉得不能让我觉得满足,现在不做点什么,我害怕当我80岁的时候我突然想起来原来我在18岁的时候有过一个梦想。那时候纵使是我有实现它百分之两百的热情,也是不可能的了吧。我不愿虚度这一段明媚着忧伤的日子。所以,失败即便是劈头而来,从没有停下我要变得更加优秀的脚步。我一直都这么想着,我可以现在没有拥有别人的“丰功伟绩”,但是绝不能没有要拥有丰功伟绩的决心。对于我的梦想我向来就是一个颇有野心的人。生活中我懂得知足,梦想中我要不断前进。再说,我也还没有到了遍体鳞伤的境地,我需要经历更多才会更加优秀。
我的梦想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但也绝不是卑微的,我相信,我可以。希望自己会记得自己每次跌倒了对自己说的那些鼓励的话,记得每一次决心,记得每一个支持的面孔,一直努力向前。如果有一天真的想放弃了,希望这篇 文章 可以再次给我动力,让我重新拥有一如当初的勇气以及想要努力变得优秀的心。 前面说的都是自己的梦想,更多的是豪言壮语,趋向于正能量的方向。我是偏题了吗?我认为没有,古语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连自己都没有梦想,又以何谈“中国梦”。梦想这个词很大,梦想的内容可以很小。“中国梦”也是从小的事情做起的吧。
“中国梦”是这一代领导班子的思想核心。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却有着极不简单的涵义。以前看过一些文章,还记得有篇文章,是我们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的《“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里面有说过“‘中国梦’绝对不是随口的、心血来潮的话语,这背后是对我们中国社会发展客观要求的深刻的把握,和对我们人民群众社会期待地真切地回应”。自以来,“中国梦”已经成为一个最热门的词语了。到处可以看见这一词语的出现,人们也纷纷谈论起我们的中国梦来了。对于中国梦,我不能像辛鸣教授那样剖析,也有自己的愚见。主席说过,中国梦首先是中华民族的复兴。通过这么多年的历史课堂的学习,相信大家也已经对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有了一定的了解。从开始的清朝鸦片战争以后我们的觉醒,沉睡千年的东方巨狮苏醒了,百年来,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验,这一路,少不了战争硝烟弥漫,血流成河最终换来了属于我们的胜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我们站起来了。民族团结,祖国统一。这一次,我们已经用世界的眼光来审视我们自身的发展,所以,我们没有再以“天朝上国”自居,而是一路改革一路发展,走过歪路吃过苦头,最后还是回归到正确的道路上,并且我们的生活生平在飞速的发生着变化,在90年代,我们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步入基本小康的美好生活中。每一小步都为日后巨大的进步坐铺垫。改革开放以后的我们更是在小平同志的带领之下走上了康庄大道。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开展着,但是这次没有硝烟与战争,我们用经济、政治、 文化 、科技等手段来向世界展示我们泱泱大国的实力。毋庸置疑,这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再到后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这是我们综合国力比拼并胜利的结果。我的祖国怎么可以这么牛,短短的几十年里,做出了这么多震撼世界的成果。随着国际上各种领域都频繁出现“CHINA”的字样,谁敢轻视我大中国。可能我是比较感性的人,每次说到自己可爱的祖国的崛起与复兴大成果,我都情不自禁地想要流眼泪。今天我们拥有的一切都是前任留下来的,我们在使用这一切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想一想我们此时,中国梦的重担就落在我们的肩上了呢?我们也有义务为后人开辟一个美好的天地不是吗?就像是我们的前人一样。
所以,我们这一群人——大学生,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我们该做什么呢?依我个人的看法,一、我们首先要自己有一个梦。我们的梦想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更加符合祖国未来的对我们的选拔要求。第二,我们要做好自己的本分,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必须要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然后再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建树,争取可以有所贡献。第三,我们要有创新意识,现在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已经是教育和科技的竞争了,于是创新成了我们时下最紧缺的资源了吧。想着国外的一些著名的事例:乔布斯用它的苹果让全世界更加认识了美国。我想,有一天希望我们也能够因为我们之中的一个人,让世界对我们中国再次刮目相看。到那时候,我希望大家都想移民来中国而不是很多人都想移民去美国或者是澳大利亚。最后一点,我认为中国梦中不可缺少的就是要:爱国。可能是我爸爸是军人的原因,所以从小就在不经意的时候给我灌输一些爱国的思想。小时候有两件事是我印象非常深刻的,第一件事是我学会的第一首歌是中国人,那时候老爸喜欢 唱歌 ,我就跟着唱,还不知道歌词的含义,但是却就是这样学了。还有一件事是,上学的第一天,临走的时候,我妈妈和我说,升国旗的时候,只有看着国旗上升的小朋友才会拿到好成绩的哦。那时候不知道为什么看了升国旗就可以有好成绩,但是还是每次都看着国旗上起来以后才去玩的。长大了一些以后,想起这两件事,也能够明白爸爸妈妈的用意了。以至于后来别人问我为什么可以拿到让别人羡慕的成绩的时候,我居然也说是因为我小时候一直都看着国旗升起所以才会这样的。想到这里,真的很感谢我的爸爸妈妈,他们没有和我说爱国应该要怎样怎样,却用着不一样的 方法 让我从小就在爱国的环境中长大,到了今天,我依然难忘这两件事。爱国,不是空话,也不是要我们时刻要献出生命。对于爱国,我们这样的平凡的大学生可以做平凡的事情,那些轰轰烈烈的就等到我们有这个本事以后就可以去做了。
大学生毛概论文范文二:大学生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角色与作用
【摘要】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也是我们党带领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选择。大学生是整个社会最有活力最有生气的力量,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身上肩负着建设祖国、创建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
【关键词】大学生、和谐社会、角色扮演、作用
引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个重大的战略任务。所以作为祖国未来的当代青年人更应当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青年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奋斗进取的实际行动,自觉投身到“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去,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社会阶层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在这其中显示出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大学生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角色扮演
任何社会角色都是社会地位的外部表现,社会地位是社会角色的依据。大学生在社会角色扮演过程中,正确定位社会是社会角色成
功扮演的前提,正确定位有利于大学生清楚所处的社会地位、明确社会角色,有利于增强在社会角色扮演过程中行为的目的性。
作为大学生应明确其基本角色是“学生”,是国家建设的后备力量,是这种“人才”的主力军。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主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后继力量。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大学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作为社会知识群体的大学生,承担着祖国未来建设与发展的历史使命。大学生个体,作为一个特定社会成员的人格,总是受着这个社会的群体人格的影响。反之,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个体也会影响着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社会精神风貌的形成。因为在我国,大学生个体所组成的群体,每年都以数百万计而加入到社会群体之中,这是一支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 作为青年中特殊的社会群体,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分子,是国家极为宝贵的人才智力资源。由于他们的年龄优势,并且都将掌握着较高的知识和技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处于人生发展和创造的黄金时期,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财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能够发挥着突击队和主力军的作用,成为创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要物质基础的骨干力量。
另外,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实施者,也是创造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较高素质的建设者之一。我们就因该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好好的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勇气,在建设中发展自己,在发展中建设社会。
当代大学生应在学习的过程中参与和谐社会建设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培养自己所应有的和谐社会意识。通过一切可进行的途径,参与和谐社会的建设,促进建设,并在建设中发展自己。在学习中注意各种有益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活动,并积极参与其中。为此,大学生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逐步优化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
二、大学生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的一大群体,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这是一个全国乃至全球性的问题。作为中国当代大学生,更有义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出一份力。
首先,我们要培养正确的思想意识,用科学的思想理论武装我们的头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应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增强我们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树立民族意识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同时,我们大学生要树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理念,构筑团结互助、平等友好、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
其次,大学生就业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也有很大影响,大学生充分就业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大学生自身和谐发展和充分就业,是整个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对高校 毕业 生而言,在他们毕业之际,能有一份让他们学有所用的满意工作,使他们安居乐业,各得其所,消除躁动情绪,就会为全社会的和谐创造气氛和条件,也就是说大学生充分就业会有效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另外,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自愿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与劳动保障事业,从一开始就发挥着先进文化的作用。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行动致力于帮助有困难的社会成员,努力消除贫困和落后,减少社会公害和环境污染,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促进社会协调和全面进步,致力于建立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公德,倡导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良好风尚,净化了社会风气。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作为一个载体,把不同的人结合在一起,促进了社会和谐,融洽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同时,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各方面的创新活力,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作为先进知识的掌握者,民族创新精神的养成有赖于大学生的拉动。从大学生群体中流溢出的科学文化精神,从大学生群体中走出的富有创造能力的人群,其自身所带有创新的活力,播散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要想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力军,最重要的就是要努力学习。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我们才能拥有扎实的基础、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实用的专业技术,从而完善和发展自我,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结束语】在社会历史的进程当中,作为社会的主力军,我们应当扮演好自身的角色,共同促进祖国发展。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之中,大学生是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的,只要我们肯于投入其中,就一定会在社会的发展和建设的伟大事业上起到巨大而关键的作用。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肩负历史使命,实现人生价值。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力军!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响应祖国的号召,自觉投身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当中,将自己青春灿烂的年华献给祖国,投身到为人民服务中去。
大学生毛概论文3000字相关文章:
1. 大学生毛概论文3000字
2. 大学毛概论文3000字
3. 关于改革开放的毛概论文3000字
4. 3000字毛概论文终结版
5. 2016年毛概论文3000字
6.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毛概论文
“毛泽东思想概论”是我国大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和特殊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毛概课程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毛概课程论文范文篇一 《邓小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阐释》 摘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任务。要实现这一重大任务,必须首先要正确理解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阐释,为今天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提供了认识基础。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共同理想; 共产主义理想 一、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前提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建立这样一个“联合体”即共产主义,成为无产阶级奋斗的目标,是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政党树立的最终理想。“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上,在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也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2]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历史观的基础上,科学地指明了共产主义这一人类社会的远大理想,并分析了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过程: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个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这实际上也是马克思、恩格斯根据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从宏观的角度,对共产主义理想作出了分解,是我们认识和研究共产主义理想的基础,也是我们今天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理论依据。 1.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相统一 依据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相关思想,邓小平在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前提下,特别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 文化 需要,而不是为了剥削。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这些特点,我国人民能有共同的政治经济社会理想,共同的道德标准”;[3]“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4]“一定要让我们的人民,包括我们的孩子们知道,我们是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我们采取的各方面的政策,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为了将来实现共产主义”;[5]“我们历来提倡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最重要的是有理想、有纪律。理想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6]这些论述反映了邓小平关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相统一的思想。首先,树立共同理想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特性,资本主义“不能形成共同的理想和道德”[7];其次,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必须要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再次,现阶段的理想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也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经阶段;最后,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过程,即“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8] 2.“铁的纪律”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重要保证之一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针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潮,邓小平多次强调了理想和纪律的重要性,并且指出理想和纪律是不可分割的。“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要是使我们的各族人民都成为有理想、讲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民”;[9]“ 教育 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四条里面,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有理想,有纪律,这两件事我们务必时刻牢记在心”[10];“中国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没有理想是不行的,没有纪律也是不行的”。[11]总之,理想是纪律的前提,纪律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证;“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12]“有了理想,还要有纪律才能实现”,[13]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保证了我们在思想认识上的统一性,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而这一切都需要用纪律来保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偏离方向,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可见,理想和纪律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是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思想中的主要内容。 3.注重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 邓小平十分关注青少年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14]“革命的理想,共产主义的品德,要从小开始培养。我们党的教育事业历来有这样的优良传统”;[15]“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16]“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首先要向青年进行有理想、有纪律的教育”。[17]类似的观点还有很多,从20世纪50年代贯穿至90年代。不论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始终强调要加强青少年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梳理这一思想发展的脉络,有着这样的发展变化:理想——革命理想——共产主义理想——共同的理想,这里所提到的“共同的理想”实际上已经蕴涵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的基本思想,因为邓小平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指出:“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18]总之,注重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是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阐释的显著特征。 毛概课程论文范文篇二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析》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它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产物,对发展内涵有着深刻的理解,创新了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对我们把握大局和做好各项工作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产物,给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重要的科学论断和战略思想。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科学发展观 三个代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指导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一)历史教训:借鉴西方工业化发展的 经验 (1)建立健全工业化管理制度,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现代工业社会迅猛发展,建立健全现代的管理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建立期货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等,促进资本快速流通。与此同时,西方工业建设中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以铁路运输为核心的交通网络为工业化物质流通提供了极大便利。 (2)注重国民教育和技术革新。教育是任何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西方国家很早就对教育领域大力投入。同时,西方工业化进程中的三次伟大而影响深远的技术革命,促进了技术进步和革新,加快了工业化发展的步伐。 (3)建立市场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市场机制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解决了经济发展中的生产效率问题,推动了西方国家走上了工业化发展的道路。 (二)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 (1)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马克思指出旧唯物主义没有注重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他认为人可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还可以促进社会变革,肯定了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促进和决定作用。 (2)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推动人类社会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根本动力。积极而重要的劳动者这一因素带动生产力的发展,同时生产力发展又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和人类社会全面进步及协调发展的基础。 (3)确立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马克思理论认为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互助互进的,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 (三)发展需求:国情与世界发展相结合 (1)科学发展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要有科学发展观这样有前瞻性、科学性的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指导思想。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将发展目的和发展规律有机结合,实现社会和谐与健康发展。 (2)科学发展观有益于 总结 和概括社会发展经验。古典经济学一味追求财富的不断增长和经济指标的提高,但资源消耗极大,忽略了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等原因导致了国家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滞后,社会腐败和失业增加等问题的出现。 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析 “三个代表”指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 “三个代表”之间的辩证关系 (1)发展中国的先进生产力为中国先进文化和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供物质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不断的以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的过程,我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这“三座大山”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都是为中国先进文化和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供物质基础。 (2)发展先进文化为中国发展先进生产力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也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我们只有全面把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辩证关系,才能推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只有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科学文化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建设,才能不断推动文化、政治和经济的全面发展,满足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3)满足中国最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是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根本动力和根本目的。人民群众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大主体,这就要求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作为我国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二)“三个代表”的指导意义 (1)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理论依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建设指明了总的目标,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也成为了党执政兴国成败的标准。 (2)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理论武器。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要有先进的理论作为指导,因此,理论需要不断地发展和自我完善。三个代表把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机结合在一起,昭示了社会主义的规律以及本质,也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途径。同时,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三个代表作为理论武器,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3)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党的事业、活动以及先进性都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才能发挥党的领导核心的作用;在三个代表的指引下,党能严格遵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提高执政水平,巩固执政基础;在三个代表的思想里,党明确了如何保持生命力和先进性,如何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如何在群众中获取为国为民的力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宏志.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 [2] 欧阳志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三次飞跃——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4(4). [3] 骆方金.论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必然性[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5(5):1-4. [4] 能建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酝酿、形成及发展[D].北京师范大学,2005. 毛概课程论文范文篇三 摘要: 传统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即通过计划、行政手段来配置资源,否定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优化资源的配置,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 社会主义 一、以民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传统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即通过计划、行政手段来配置资源,否定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优化资源的配置,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 二、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基础 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实现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又探索马列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实践的第二次结合。 只有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在世界的东方大国采取“赎买”办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并取得了成功人民政府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私营企业可以通过接受加工、订货、代销等方式维持和发展生产,可以从企业盈余中领取四分之一作为股息。这种富有独创性的政策因对民族工商业者的生产和收入有利而为他们普遍接受。诚然,民族工商业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曾同人民政府发生冲突,甚至发动猖狂进攻,但经过“三反”、“五反”运动,击退了这些人的进攻,使他们认识到抗拒改造没有出路。 1953年6月,毛泽东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的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5年中国农村掀起社会主义高潮,有力地推动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而这种改造,采取的是“赎买”的办法,即在一定时期内,国家按核定的私股股额付给私方相当高的“定息” (年息五厘),作为“赎买”的代价。1955年秋冬,在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发展的形势下,毛泽东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把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向高潮———从个别公私合营进入全行业公私合营。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以后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除此而外,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奠基作用还有许多方面: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和《论十大关系》等著作,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毛泽东领导建立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主持制定的1954年《宪法》,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保证;毛泽东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又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纠正了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贯彻执行总路线中出现的偏差和错误,制订出一整套具体路线和具体政策, 一、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具体主张。 从经济方面来看,具体表现在他对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他强调不要机械搬用外国经验,要从中国是个大农业国的情况出发,以农业为基础,正确处理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在这个方针指导下,我国胜利地克服过许多困难,其中包括帝国主义封锁等造成的困境。 从文化方面来看,毛泽东主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广泛地吸收、批判地继承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建立我{门自己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他提出的“双百”方针,被写入党的八大文件,正式成为我国发展科学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方针。 二、毛泽东为巩固社会主义提出的主要观点 在如何巩固社会主义问题上,毛泽东同样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 他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这一观点,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分成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两类。他认为,一方面从总体上看,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但另一方面,敌我矛盾也还存在甚至还可能激化。所以他提出,既不要混淆两类不同矛盾,要特别注意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但也不能放松警惕,以为已经没有敌我矛盾,可以高忱无忧了。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大发展。 三、研究毛泽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现实意义 尽管毛泽东在探索中既有正确的方面也有错误的方面,但他在探索中留下的丰富的经验教训和思想财富,为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贵的营养和借鉴。可以说,毛泽东的探索,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奠基者的作用。 在毛泽东领导下,我国开拓了一条独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和发展与毛泽东的领导是分不开的。毛泽东的功绩是巨大的,他的理论与实践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在新中国历史上打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对于新中国后来历史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他的名字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紧密相联,通过研究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肯定其居主要地位的有价值的方面,不仅仅是实事求是肯定毛泽东的历史功绩问题,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摘要: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理想具有可能性、时代性等特征;信念具有稳定性、不同层次性等特征。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指引大学生为什么学。当代大学生要树立崇高理想就必须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 正确认识国家 的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关键词:理想信念 大学生 成长成才 树立崇高理想信念 引言:针对当代大学生对自己的前途目标不明确,理想观念淡薄,过于追求物质上的享乐,以至不能将自己的前途与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有些同学甚至有“此时不乐,更待何时”的想法。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些有关理想信念的具体内容。 一. 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时代,人们的理想各不相同,同一阶级、同一时代人的理想也不尽相同。理想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产物。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人们对客观现实发展趋势的超前反映,即人们在认识客观规律基础上给自己构成的未来美好蓝图。因此,理想不是人们主观的臆造,不是空想或幻想,而是经过努力可能实现的符合科学的目标。 (1)理想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从形式上看,理想是主观的精神现象。主体的需要、价值观、人生观等都会影响人的理想的形成。但从内容上看,理想又具有客观的因素。(2)理想具有时代性。 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既不是人们头脑里固有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因此,它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知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1) 信念具有稳定性。 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信念的稳定性也不是绝对地,科学的信念必然会随着客观实际的改变而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调整、和完善。 (2) 信念有不同的内涵,也有不同的层次。 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要、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乃至截然相反的信念。即使同一个人也会形成关于社会不同方面的信念和相应不同的信念。 二. 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 苏格拉底曾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因此,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理想信念就是引航的灯塔和推进的风帆。理想信念能够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所以,树立正确远大的理想信念对我们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的希望,承载着家庭和亲人的嘱托,满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学们在大学期间,不仅要提高知识水平,增强实践才干,更要坚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确作人的根本。 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因此,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什么样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在大学阶段,“做什么人”是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会时时面对的人生课题,只有树立起高尚的理想信念,才能够很好的回答这一重要的人生课题。 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大学时期,同学们都普遍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如人生目标的确立、生活态度的形成、知识才能的丰富、发展方向的设定、工作岗位的选择,以及如何择友、如何恋爱、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克服困难,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这就需要确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只有这样,才能使将来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是宝贵的一生富有价值,卓有成效,充满自豪。 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指引大学生为什么学。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为什么学的问题,是与走什么路、做什么人的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起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自身成才而发奋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于使命感,努力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把今天的学习进步同祖国明天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是理想信念之花结出丰硕的成长成才之果。 总之,理想信念是激励人们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精神支柱和强大力量,理想信念越坚定,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就越坚定。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时代和所承担的任务与以往不同了,但同样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同样需要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克服困难和应对挑战的坚强意志。 三.当代大学生怎样树立崇高理想信念 当代大学生要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 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首先,我们要坚定对中共的信任,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取得胜利地关键,坚定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信心。只有紧密的团结在党的周围才能将自己的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联系在一起,坚定了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才能够自觉按照党的和人民的要求为人、学习、做事,健康成长成才。 其次,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相结合。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同时立志需躬行。志当存高远就是放开眼界,不满足于现状,也不屈从于一时一地的困难和挫折,更不要斤斤计较个人私利的多与少、得与失。当然,雄心壮志只能建立在踏实的基础上,“雄心壮志需要有步骤,一步步地,踏踏实实地去实现,一步一个脚印,不让它有一步落空”。(《华罗庚诗文选》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188页) 再次,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在逆境中孤而不堕,逆境的恶劣环境,对于挑战者而言,可以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在顺境中不骄不躁,应高潮而快上,乘顺风而勇进,抓住时机不断丰富与完善自己。 因此,当代大学生要杜绝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使自己的理想适应祖国和人民的需要。真正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有一个弟子问师傅:“世界上真的有佛祖吗?”师傅说“有的。”弟子问:“可是我为什么看不见呢?”于是师傅带着弟子到了一个漆黑的密室,师傅对弟子说:“你看那边墙角里有一把斧子,你看见吗?”弟子张大了眼睛,可是密室太黑了,什么也看不见。于是说:“没有啊。”师傅点亮了蜡烛,在密室的墙角确确实实放着一把斧子。你看不见的就一定没有吗?她讲完故事后说道:“同学们,我不想灌输任何东西给你们,请记住,在任何事情没有被证明之前,请千万不要相信;在任何事情没有被证伪之前,也请不要不相信。一切的一切最终都需要你自己找到那根蜡烛,点燃自己的智慧之光。否则你的人生就永远重复着自己的昨天,抑或是重复着别人的昨天。是啊,我在听了那些话之后真的很激动,我忽然发现,我一直是这个社会的奴隶,听着别人的话,唱着别人的歌,咀嚼着别人的思想,咽下别人的唾沫。面对社会上那么多不公平的现象,我的心灵被污浊,我痛苦的反省自己的罪恶,却无能无力。在后来这位出色的哲学老师的带领下,我进入了奇妙的哲学世界,其实说起来真正开始看哲学书,还是因为刘墉的一篇文章,那时的我处在成长的躁动期,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往极端想,于是有很多“有没有意义”的问题,“写那么多作业有没有意义,背那么多公式有没有意义,每天都要吃饭有没有意义,人反正是要死的,活着又有什么意义,这个世界存在着到底有什么意义?”消沉的时候,忽然看到刘墉说,“其实你问那么多有无意义的问题前,早已经有了答案了,其实你只是在用那些问题不断打击自己而已。”我震惊了,不错,我就是这样,我只是因为无能无力,因为觉得没有意义,觉得没有信心,觉得没有能力,觉得没办法证明自己,所以在为自己找借口而已,只是在用这些“有没有意义”的问题慰藉自己而已。但是在这个社会面前,我没有勇气承认,因为在这个世俗的社会里,我必须保护自己,必须寻找自己的面具。但是,我痛恨自己,痛恨自己的虚伪,痛恨自己的罪恶,痛恨自己的无知。那些陌生的名字在那些空虚的夜里一遍一遍地游荡在眼前,从叔本华到尼采,从加缪到萨特,从胡塞儿到海德格尔,从弗洛伊德到拉康。我的注意力却无意识地集中到了形而上之的悲观主义、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上。记得第一个让我感动的是休谟,当时翻开书本看到的就是他的学说,他认为人只能停留在知觉的王国,知觉以外的实体是否存在,无法知道。他说:“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南”,“因为任何一种个别的动作或活动重复了多次之后,便会产生一种倾向,使我们并不凭借任何推理或理解过程,就重新进行同样的动作或活动。我们经常说,这种倾向就是习惯的结果”。我于是怀疑自己的认知,怀疑我的思想,怀疑一切可以怀疑的存在,我会这样思考完全是因为后天的习惯势力,怎么办,我已经不是纯粹的“我”了,我属于“我们”,我只是那么多我们中的渺小的一个而已。我又一次怀疑自己存在的意义, 我是一个人,我真的是一个人吗?我渴望我活着只是为了我是一个人,而不是别的什么。在这五光十色的尘世,我很难保持自己,很难保持自己不受外界的诱惑,而我只要不由自主地睁开眼睛,即使是最高尚的诱惑,我也会立即成为“我们”之中的一个。我已经不属于自己。当我发现这点时,我觉得很生气,因为我被社会,被这个假装文明的社会,我的周围的虚伪的人只是在用他们的假慈悲在灌输他们的自以为仁义、道德的观念给我。于是我想改变点什么,虽然我也知道结果可能什么都不是,但是总该做些什么。当然我不是那种偏激的人,因为我还做不到那么绝对,毕竟我承认了自己的社会性。这是没法改变的事实,但我至少还可以拒绝,对,我可以拒绝我所不认同的东西,当我刚想雀跃时,忽然有一个声音沉重的打击了我,那是柏格森。我没有看过他的什么书,他写过什么《形而上学导言》,在《评述》里记了他关于认识论的理论,从近代以来,西方认识论一直高扬理性或理智,无论是经验论还是唯理论所相信的东西都是理性。实体或实在性只能为理性所把握,形而上学是理性的产物。但是,柏格森反对西方哲学的这种理性主义传统,反对在哲学研究中应用理智,主张只有直觉才能达到形而上学,才能把握具有形而上学实在性的“生命冲动”和“绵延”。我对他的“生命冲动”、“绵延”不很理解,但我明确了一点:理性也是有缺陷的。既然如此,我又有什么理由去评判,别人的对与错呢?那么我的拒绝又有什么意义呢?在这种情况下,我似乎陷入了绝望的循环,也就是那个时候接触到了叔本华。这个名字像中国人的悲观主义哲学家,让我很着迷。不管他说什么,或许我无法理解,但是我却有共鸣,我想每个人对于共鸣的东西总是比较容易接受的,而像某些干瘪的说教只有讨厌。叔本华是一个悲观主义哲学家。他认为,世界既然被意志所驱策,那么,这世界就注定是一个痛苦的世界。而人生活于这样的世界里,他的一生只能是对痛苦的一种体验。人生之所以注定要痛苦,这是由人的本质决定的,人是世界意志客体化的最高等级。所谓最高,就是说在这个阶段,生命意志中分化出自身的对立面——理智。理智的出现本来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生命意志,让人活得更好。但是,理智一出现,就发现人原来注定要死亡。死亡是威胁人类的最大灾祸;人生的最大恐惧来自对死亡的忧虑。那些达官巨贾们可以居则琼楼玉字,宴则通宵达旦,但毕竟也难免一死,在注定要到来的死亡面前,珠玉,珍宝、舞会、盛宴,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样,叔本华比喻说,人生好像在吹肥皂泡,明知迟早要破,可还是在吹。不但吹,还要比谁吹得大,吹得五光十色、富丽堂皇。为此,就免不了要挖空心思、费尽心力,然而心下却明白地知道这个肥皂泡迟早要破。人生如斯,岂不痛苦。(叔本华:《作为意志初表象的世界》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233页)
哲学,即是 方法 论。哲学源自于生活,自然适用于生活。对于哲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一直有很多的论文加以描述。以下是我整理分享的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摘要:哲学,即是方法论。它源自于生活,自然适用于生活。它是一种先进的思想,永不过时。它指导人们由已知的,去了解、认识未知的。它的矛盾囊括宇宙万象,存在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懂得这些后,就应该把它应用于生活,从而减少生活中少犯错误的次数。哲学一词源出希腊语philosophia,意即爱智慧,爱上智慧,并运用智慧来提高生活质量。
摘要:哲学,生活
哲学就是理论化、系统化了的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的理论体系,是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与 总结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科,它能指导人们追求美好的幸福的生活。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哲学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哲学是美好生活的向导,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
从哲学的任务上看,哲学能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由哲学的定义可以知道,哲学是对生活的高度提炼、抽象出来的理论体系。这个世界上的所有哲学观点都是由人提炼出来的,而人都是在生活中成长起来的,所以他们的哲学观点也是生活作用于他们的大脑的主观印象,都是生活的烙印。 哲学是源自于生活的。17、18世纪,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揭示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都是不同的元素组成的,元素是组成化合物的基本单位,各种元素的分子又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是当时科学所达到的对物质结构最深层次的认识,因而,人们就认为原子就是最小的物质单位,原子的属性就是一切物质形态的不变的属性,各种元素的原子既不能分割,也不能转化。哲学家用这一理论来研究世界的本原于是得出了:物质就是原子,原子就是世界的本质的结论。例如伽森狄和霍尔巴赫,他们关于物质的观点可以概括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都是不变的,世界上形形色色不同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是原子的结合和分离在空间位置的变化所造成的。哲学家从近代自然科学的成果中研究出了世界的本源,这足以说明哲学是源自于生活的。
哲学的思想是随着生活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例如原子论,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有人提出来了。徳谟克尼特是第一个提出原子论的,当然在当时的古希腊并没有近代的科学仪器来发现原子,所以他说的原子并不是现在我们现在经常所提到的原子。徳谟克尼特认为“真正的存在由无数微粒构成,这些微粒在虚空中运动”,而这种物质微粒就是原子。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物质粒子,是不可分得;在时间上是永恒存在的;数量上是无限存在的;从空间上说,这无数的原子在虚空中运动着。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科学家发现物理学上的原子,当时的哲学家用这一自然发现来研究世界的本原于是得出了:物质就是原子,原子
就是世界的本质的结论。从古代的原子论到近代的原子论,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进步,哲学思想也在不断进步。
哲学对生活具有指导作用。哲学是照亮人们生活路途的明灯,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我个人认为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能够给我们的生活提供有意义的指导,他提出一下几个观点:第一,幸福是终极目的。他认为只有幸福才有资格称作绝对最后的,我们永远只是为了它本身而选择它,而绝不是为了其他别的什么。第二,幸福是心灵合于完全德性的现实活动。 第三,德行非生于天性。亚里士多德认为德性包括理智的德性和道德的德性:如智慧、理解、明智是理智德行;宽大和节制是道德的德性。第四,要获得幸福,必须奉行中庸之道。第五,幸福是实践的果实。亚里斯多德认为,一个人光有德性还不够,还必须要把德性付诸现实活动。第六,幸福不是一时一事的事,终身幸福才能算作真正的幸福。第七,幸福还需要好的外在条件为助。亚里士多德认为许多高尚的事情,需要朋友、财富、政治权力才能做到,借助这些条件比较容易获得幸福。但是亚里士多德并不赞成以外在的好处作为追求幸福的目的。他强调财富、名誉、门第、闲暇等外在好处并不是幸福的原因。他还明确表达了一种利他主义的道德准则。在他看来,一个真正幸福的人是那种为了朋友和国家尽其所能,在必要时甚至献出生命的人;是抛弃财富、名誉和人们普遍争夺利的利益,保持着自身高尚的人;是宁可要短暂的强烈的快乐,也不要长期的平和的快乐,宁可高尚地生活一年,也不要庸庸碌碌生活多年的快乐的人。
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告诉了我们要在德性的指导下追求幸福,在生活中要通过学习来增长智慧、加深理解、使自己明智,要用德行来调适情感和行为的,因为情感和行为都存在着过度与不及的可能,只有德行才能使情感和行为保持适中。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为人们追求幸福指明了道路,这体现了哲学对生活的指导作用。 哲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从哲学与时代的关系上看,哲学反作用于时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真正的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哲学还可以遇见和知名社会的前进方向,指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同时能够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变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现在我们中国遵循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它是以往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思想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发挥哲学的思想库作用,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有利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参考文献:
[1]杨敏姣,万小龙.伽利略的原子论思想——近代科学革命的形而上学基础[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05期
[2]赵敦华.西方哲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89—90
[3]周华.论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4]罗洪铁,徳谟克尼特的原子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81,02期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一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二 哲学源自、适用于生活
三 哲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结论
一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就是理论化、系统化了的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根本看法的理论体系,是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与总结。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与存在哪个是第一性,哪个是第二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客观标准。在哲学史上,凡是主张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即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源,意识是有物质派生的,是对的,属于唯物主义派别。凡事主张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的,即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源,物质是有意识派生的,是错误的,属于唯心主义派别。
二 哲学源自、适用于生活
由哲学的定义可以知道,哲学是对生活的高度提炼、抽象出来的理论体系。
就拿伏羲氏的《连山》来说,据曾仕强教授的观点:“当年伏羲氏看到了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就仔细思考啊,通过各种推理假设,虽然不怎么科学,但是是哲学的概括,提炼出了阴阳---太极。一个作用力把太阳拉上去---阳;一个作用力把太阳拉下来---阴。一上一下,一阴一阳,才能是太阳东升西落。上下组合、阴阳组合才能使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万物正常生长繁衍,生生不息”。阴阳融合极为太极,太极---象征着每个正常运行的“小宇宙”,在生活中推而广之,“小宇宙”可以是一个人的心情,喜(阳)和忧(阴)组合才能形成一个正常人的心情(太极);“小宇宙”可以是一个人身体的成长、衰老过程,同化作用(阳)和异化作用(阴)相互作用,使人的身体呈现出成长、衰老的外在形态(太极);“小宇宙”可以是逻辑判断,真(阳)和假(阴)的组合,才会出现精彩的逻辑世界(太极)。“小宇宙”也可以是一对相互作用的力、可以是数学里面的一对互逆运算、可以是一个人的思想、可以是一对恋人、可以是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其本质就是0和1)、可以是阶级斗争、可以是敌对国家…你说他是什么他就是什么,因为他是矛盾的统一体。
接下来用“小宇宙”来分析一下人类的繁衍。
精子(阳)和卵细胞(阴)相遇、互动,就形成了受精卵(太极),“小宇宙”形成,就往下发展,一个受精卵,分裂成两个,两个变四个…最后就形成了婴儿(新太极)。
婴儿体内的同化作用(阳)大于异化作用(阴),所以婴儿呈现出来的是生长和发育;发展到青年或中年的时候,同化作用基本上等于异化作用,停在生长;人到老年时,异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呈现出衰老,最后死亡。
这个世界上的所以哲学观点都是由人提炼出来的,而人都是在生活中成长起来的,所以他们
的哲学观点也是生活作用于他们的大脑的主观印象,都是生活的烙印。哲学是源自于生活的。
三 哲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哲学一词源出希腊语philosophia,意即爱智慧。当你爱上智慧,并懂得运用智慧来提高你的生活质量。本人对生活的体味太浅,加上现阶段的同龄人对恋爱比较感兴趣,所以只能拿生活中的爱情的某一方面来开始说事。
一对恋人是一个“小宇宙”,他们是相互作用的一对矛盾,但都统一于爱情这一主题下。现在大部分的人啊,只要一谈恋爱,都爱分分秒秒,时时刻刻地黏在一起,或者是熬电话粥既影响生活,又影响学习。他们无原则地黏在一起或者太深地介入了对方的生活,本是想与对方亲近,舍不得对方的离去,但实际上他们是适得其反的。我曾在火车上问过一些人,他们都不喜欢熬电话粥,但是迫于形势或者不好向对方说明,他们的感觉是累的。我也见过一对恋人由于没有了私人空间,最后选择了分手。 累的感觉、分手的结果,都是他们不懂得物极必反的哲学思想,要懂得控制矛盾的发展。一旦两个人成为了恋人关系,他们间就少了很多顾虑,为了对方他们可以做某些牺牲,影响了个人生活,最终导致了分手。问题的症结就出在少了顾虑,为了对方可以做出某些影响生活的让步。懂哲学的人大概都知道,这就为事物向相反方向发展提供了条件,潜在的分手结果在孕育着。明智的人就不会那样,他们知道“掉线的风筝是飞不高的”所以他们还是有所顾虑的,而对于自己不想做的事也敢大声地说出来,他们看似无情、不懂恋爱的规则,但是他们的恋爱会更长久,因为他们内心深处没有隐藏疙瘩。物极了,就容易反;两个人异性的关系太好了,好到了恋人关系的程度上来了,这时就容易反、出问题(无顾虑是关系太好造成的),所以要特别小心,注意控制矛盾互化的条件,从而把握矛盾的发展方向。
大部分人的人生轨迹也是如此。通过不断地努力,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和个人财富,后便开始自翊、飞扬跋扈起来,自以为已获得的社会地位和个人财富是他骄傲的资本,殊不知,正是这些他的个人成就,才使他的人生向反的方向发展,最终跌入人生低谷。 你自翊、飞扬跋扈的时候,是目中无人的,自然就会得罪你身边的人,当然对于忠告你根本听不进去,因为你正被光环所包围,更不用说“吾日三省吾身”、注意个人修养和能力的不断提升。这样,能力被限制了,承担不起大事;关系弄僵了,承担不到大事。很自然,跌入人生低谷。
问题同样是出在“极”了。物极(相对于以前没有获得地位和财富来说)后,必然导致心理变化(正常人来说),行为变化,反向发展,跌入低谷。我还是那句话,看清事物的本质,控制矛盾互化的条件,把握矛盾的发展方向,才能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四 结论
哲学,即是方法论。它源自于生活,自然适用于生活。它是一种先进的思想,永不过时。它指导人们由已知的,去了解、认识未知的。它的矛盾囊括宇宙万象,存在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懂得这些后,就应该把它应用于生活,从而减少生活中少犯错误的次数。哲学,爱智慧,才会爱生活。
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理论特征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下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结论与问题是可以被批判并最终超越的,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论这一原则是无法超越的,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思考和研究的方式,其并不会随着内容而改变。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人们生活的关系也是密切而复杂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 生活 联系 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 编号】2095-3089(2016)11-0033-01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与恩格斯于上个世纪初期根据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事实基础上,结合了自然科学的成果,吸取了历史上优秀有价值的思想成果而创建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现实基础与理论源泉。单纯的理论与概念只是一种抽象的概括,即使这理论与实践是来源于实践的积累。理论如果脱离了现实的实践就会变得空洞而无内涵,当然也就没有了实际的价值。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实践的科学,不仅在于其理论的论述,同时也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这足以体现出其实践的价值与作用。
首先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显著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核心的,这既体现在理论的阐述中,也能够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历史过程得到验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注与实践的,而实践的最直接参与者就是人,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关注的显然即是人的活动。但马克思主义所关注的人的活动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所不同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强调了的是现实存在的,现实的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的活动。人类的历史源远流长,这段历史的早就则是归功于一代又一代的人的不断付出与劳动,是人们的不断的实践活动创造了历史,创造了社会与文明,纵观人类历史,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实践的唯物主力理论,是以物质为独享的,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必然会涉及到人类生产生活过程的各个方面。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是一门严肃的实践的理论,但其不局限于理论的研究,其哲学范畴放大了。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并且其自称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严谨的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这是一种底层的理论与方法,这一特征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使得其能够适用于人的日常生活,这也恰恰验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因此,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进行研究时,不仅仅需要马克思主义相关的经典理论开始,同时还要充分结合新时代的现象、问题与矛盾,只有不脱离现实的研究与阐释,才能够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得到新的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前文的论述,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理论,也是科学,同时更是方法,其显著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性能够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的生活中得到相当广泛的应用。在我们现实的生活实践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生活中会遇到的矛盾与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等问题。对于生活中问题的复杂性,则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和批判性方法,这样能够尽可能的严谨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本质现象,从而为做出做正确的决定提供最为正确的支持;而对于问题的多样性来说,则要运用理论联系实践来帮助解决,通常认为,生活中虽然有许多的问题,但是,很多问题都存在一定的联系和相似性,通过对这部分联系与相似性的考量与把握,人们能够将多样的问题归类化简,是的负责多样的问题群类得到简化,更加便于人们的实际生活。
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是通过指导人们理想信念体现出来的。可以说,哲学发展的历史即是具有 反思 精神的人类不断向自己提出问题的历史。正是在不断地追问和反思的旅途中人类创造着自己的文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也就主要通过给人们提供理想信念体现出来的,但这绝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只能为人们提供有关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是建立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及其趋向基础上的,因此,它在任何时候都更重视实际和行动。但是,由于人们的任何行为和活动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都离不开人们的思想和精神。
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为人们的行动提供方法。人们也许永远不可能像技术那样使哲学直接实用,但是,它对于人们精神上的助益已足以使它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哲学的应用,绝不是哲学的庸俗化和功利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对我们进行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教育 ,使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帮助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我们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维水平,为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确立崇高理想信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生活中的问题会显著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但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运用则能够提供有力的帮助。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并不是简单的提上理论的标签,而是需要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底层性,做出相应的理论支撑与指导作用,这样在我们面对新问题新环境时,能够在生活中获取巨大的帮助;此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也能够在这个时间的过程中得到一定的完善与丰富。
参考文献
[1] 李昕桐. 施密茨身体现象学视域下的马克思感性活动思想[J]. 学术交流,2014(03) .
[2] 罗许成. 马克思对自由的感性活动理解[J]. 浙江社会科学,2013(12) .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是当前学界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参与到讨论中,诸如哲学与时代、哲学与生活世界、哲学与现实、哲学与人的生存等话题,其实都是这一讨论的部分。然而,任何讨论都必须首先确立自身存在的合法性,所讨论的问题应当是具有“现实”针对性的真问题,否则,就是无病呻吟或胡言乱语。那么,哲学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是否是一个真问题?为什么它现在成了问题?是追逐西方哲学谈论回归生活世界的“时髦”? 是在哲学被边缘化之后,学者们不甘寂寞,试图重新回到社会关注的中心,使哲学成为像“经济学帝国主义”一样的“显学”?是学者们不愿清贫,试图通过关注现实,充当“工业的宦官”,勾引消费者皇帝的最下流的欲念、迎合皇帝们的最肮脏的欲望,然后从他们的口袋里套钱?是出于某种“民族主义的心理”,即对中国至今尚未产生在世界范围内有影响的哲学家的忧虑?还是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真的出了问题:哲学远离了生活? 其实,哲学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一个永恒话题。一方面,哲学的历史就是一个愈来愈贴近人的现实生活的过程。古代哲学关注的是客体、对象世界,近代哲学以人的认识为对象,现代哲学讨论的是科学的发展和人对生活的体验、感受。这是一个哲学问题越来越生活化、哲学的地位越来越“平民化”的过程。另一方面,生活之树常青,生活的生成性必然使前一个时代的哲学与后一个时代的生活发生断裂,这时就要求哲学回归生活世界。所以,每当时代发生变迁,既有哲学的解释力无法包容生活或者说生活越出了哲学的解释框架时,就会产生哲学回归生活的呼声。而当前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状况正是哲学与生活之间出现了断裂。 从“论坛哲学”的角度(按照高清海教授的说法,现今马哲在国内有三种存在状态:讲坛哲学——存在于讲话、官方文件报告、公共政治课讲坛上的哲学,论坛哲学——学者们讨论的哲学,应用哲学——生活中发挥作用的哲学),马克思哲学在新中国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前实践唯物主义(1978年前),实践唯物主义(1978-1990年)和后实践唯物主义(1990年后)(这里的实践唯物主义是广义的,即指所有主张凸显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的观念,而不是仅指把自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冠之以“实践唯物主义”这个名称的观点)。改革开放前,哲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当然也是扭曲的,那时哲学作为无所不能的指导者被应用于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哲学的地位、作用以及与生活的关系并未受到质疑。20世纪80年代,哲学与生活的关系问题也没有成为问题,因为那时哲学与生活是同步的,从真理标准问题到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再到主体性问题,最后到实践唯物主义问题,所有这些讨论都不仅是理论问题,而且是现实问题,并且首先是作为现实问题粉墨登场的。比如真理标准问题讨论针对的是“两个凡是”的极“左”路线;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讨论是对“文化大革命”时期肆意践踏人、侵犯人的反动;主体性问题的讨论是为了给市场经济的发展清除障碍,等等。可以这样说,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时期,是中国的启蒙运动时期,哲学不仅见证了这一过程,而且是这次启蒙运动的“始作俑者”和生力军。也是由于哲学问题与现实息息相关,所以,8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界是乐观的、朝气蓬勃的,新思想、新观念层出不穷,哲学家们并没有被边缘化和失落之感。而到90年代后,恰如在西方19世纪上半叶的哲学与科学之间所发生的一切一样,哲学与生活的姻亲关系解体了。事实上,在90年代末的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中,就已有解体的趋向。因为实践唯物主义要求体系化,试图建构取代旧教科书体系的新体系,这样一种学术上的诉求就蕴含着脱离现实的种子。有的学者曾用“学术凸显,思想淡出”来概括90年代中国学术界的状况,这一概括虽然不是十分贴切,但也反映了部分真实。的确,90年后,一部分学者专注于学术,甚至以纯学术自居,沉迷于史的挖掘,耻于谈论现实,把学术性和现实性对立起来。这当然与建国后马克思哲学与政治过于紧密、与哲学研究的学术性不强、与90年后学术界日渐浓重的商业气息有关,是对它们的反拨,是对学者的自身操守或职业意识和具有学术底蕴的学术研究的呼唤。但是,对于哲学、特别是对于马克思哲学来说,“史”的研究并不能以“论”的牺牲为代价,对学术性的强调不应排斥对现实的关注。另有一部分学者转向庸俗,学术的崇高感、神圣感、使命感荡然无存,学术研究成为挣钱的工具、谋生的手段,写文章是为了评职称、挣稿费。对于这部分人而言,那种旧有的在理论上毫无顾忌的精神完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没有头脑的折衷主义,是对职位和收入的担忧,直到极其卑劣的向上爬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版第258页)诚然,上述两种倾向是90年后学术界的两种极端现象,并不代表学术界的全部,但这两种倾向的存在却真切表明,90年后马克思哲学的研究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时代感和生活气息,成为象牙塔里的学问,成为学者们自娱自乐、自产自销的学问,哲学与生活的关联断裂了。这正是哲学贫困化或思想淡出的原因,也是哲学被边缘化的原因。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中秋思念家乡作文(通用1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又是一年月圆时,让我们一起分享生活,留住感动。望月,望故乡,思念很真切,明月清辉映流年,黄花东篱旁的乡愁渐渐随清风纷纷扬扬。
我在异乡,赏不尽雅静,甜美和浪漫;你在归途,风尘仆仆只为一顿团圆饭的幸福,读不完的乡愁,寄托和思念;他在彼岸,举头望明月,唯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深深的慰籍。
不管人走天涯,家庭团圆的梦总是铭刻在心,月是故乡明的牵挂时时祝福亲人!金铙山上那一轮清清朗朗的明月,从远古到今朝,圆了又缺,缺了又圆,和濉溪河畔的中秋月色一起见证家乡的万家灯火,幸福团圆,淌过千年的时光,给人以美好的向往,将明净无尘的灵韵赠与美好的小城建宁!
八月十五,一阵阵的爆竹声响过,家家门前红烛高照,家家满桌满凳的月饼和各种当季的水果在月光下散发着幽香。合家团聚后围坐在一起,等到圆圆的月儿升起之时,就是孩子们真正体验节日快乐的时候。每年中秋都得吃月饼,图得就是个过节的氛围,全家人一起来分月饼也是我每年中秋最期待的事情!要让家里最乖的、表现最好的那个孩子去米缸里取月饼。那时候的孩子很简单,感觉能得到父母表扬是极光荣的事情,能派到去做这件事那和去领奖状的心情差不多了!
当各种月饼呈现在眼前时,我们开心地象小鸟似的叽叽喳喳,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奶奶是长辈,在家里地位最高,说话最有份量,父母会让奶奶主持分饼,大家是不敢吭声的。先分一模一样的饼一人一块,所有黑溜溜的眼珠子都在随着月饼的方向一起移动,期盼中意的那块落进自己的盘中!我还不时地伸手去粘那大饼上香喷喷的芝麻,假装想帮忙,其实是馋嘴了。
直到分到最大的那块,超大超有内涵的月饼,可谓是月饼中的大哥大了,这是一家人要一起吃的团圆月饼,代表的意义最不平凡!奶奶会交给爸爸切饼,家里大小八个人,圆圆的月饼于是就有了八个方向。弟弟最小,大家总是让他先挑,调皮的他趴在桌子上看,或站在凳子上俯视,直到大家七嘴八舌建议后他终于伸手朝自己满意的那块下手了,接下来便是轮到我了,而当我的手伸出去后,弟弟瞬间改变主意了,马上说姐姐的这块更大,还要把两块重叠在一起比较,再拿走稍微大那么一丁点面积的才如愿……每一年抢饼的这一幕着实让家人们都乐开了怀,浓浓的幸福,快乐爽朗的笑声飘满了整个家!
那个时候,也真的相信嫦娥就在广寒宫,找玉兔和桂花树;那个时候,淘气拿着月饼和月亮比大小,咬一口,比一下;那个时候,月亮走,我也走,傻傻的一边看天一边走走停停;如今,月饼和月亮仅是节日气氛的代表,面对包装精美、做工精细、口味独特的种种月饼,仰望一轮圆月,淡淡高挂天空,多少情感都是应景而生,总是会让人增添一些离愁感伤,回望曾经的相聚,童年的味道显得特别的诱人和怀念,留下的回忆依然还那么的温暖和感动!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把酒问月,赏月吃月饼的传统习俗。记得小时候,中秋节是圆的,圆圆的月亮,圆圆的月饼,圆圆的笑脸。时代在变,传承不变,月圆人团圆,千里寄相思,八月中秋,一个团圆的季节,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天上金黄的月光满含思念,桌上金黄的月饼带着团圆的祝愿。一口月饼的香甜,是对甜蜜生活的许愿,一杯香醇的美酒,是对长辈健康的祝福。八月金桂飘香,秋菊绽放,风中的红叶飘飞出缕缕的诗行,翩然共舞浓情月夜下,多少亲人已欢聚一堂,多少诗人在呤诗作对,多少月下浪漫有情人,还有多少离人睹月生情,顾影自怜。月光悄悄的穿过窗棂,淡淡的洒落一室清辉,偶尔惊起的风吟声,轻轻的,翻开我陈旧的思绪和篇章。
年年中秋,今又中秋。
前几天,远在他乡的女儿在微信上说买了月饼等中秋节晚上吃,才想起来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悄然而至,于是也去买了些月饼。月饼包装考究,用料精良,秀色可餐,可竟没有什么食欲,勉强吃了几口就丢在一边。看着被遗弃的月饼,想到爱吃月饼的女儿,便给她回了话:买了月饼没人吃,爱吃月饼的人却又远在天边。
不想女儿哈哈一笑,说:不要多愁善感,不论何时,不论走到哪里,月亮都是圆满的。
少年不知愁滋味,年轻人向往外面的世界,她的心是活泼的,是乐观的,在她的眼里世界永远都是是圆满的,何况月亮本来一直都是圆圆满满的,只是视线的障碍与否才有圆缺罢了。
可是对于远离故乡,远离父母,远离儿女,已步入中老年的我来说,怎么都表现不出女儿的那种洒脱,特别是在这个月团圆、人团圆的日子里,却分外体会出月亮的圆缺来。
想到年老体弱的父母也如我一样期待儿女回家团聚,于是给他们打电话,父亲说买了家乡中秋节特有的港饼和发饼。父母都有糖尿病,是不能吃甜食的,我知道这些都是为我们而准备的,他们希望我们都回去一起过中秋佳节,阖家团圆。想到终究回去不了,不能陪年迈孤独的父母一起度过所剩不多的中秋节,我的内心不由得一阵难过,喉咙竟有些发硬,于是匆匆挂断电话。
这个中秋,你想念故乡了吗?
故乡,总是寄托着我们最美好,最温暖,最安全的东西。这个中秋节,你想念故乡了吗?
都说,第一代打工者很单纯,就是赚钱,赚钱,最后无论多艰难都要回家。因为那里有自己最亲最爱的人。在外面所有的苦都能抗过来,只因为心里有最温暖的牵挂和爱恋。那第二代打工者呢?带来自己的孩子老婆,游走在城市的边缘,能否留下来?不行还可以回家。其实,就算是留下了,也很难融入城市,因为户口,因为血液里还流淌着故乡那柴火味。那第三代打工者呢?故乡,好像模糊了概念。出生在城市里,在这里长大。口音,生活习惯已然是城里人。我们还回家吗?
你是属于哪代的呢?我无法确定自己的身份。但,故乡依然魂牵梦绕。母亲说,父母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哪天父母走了,你大概也不再如此依恋故乡了。
灯塔,苍穹辽阔。
湖水,黛蓝清澈。
路旁,繁林葳蕤。
双桥,流水淙淙。
白日,轻嗅着海大清新的空气,目之所及都是让我贪婪的想收藏一辈子的美景。午夜,耳边是舍友和家长闲聊的电话声:“哎呀,我真是一点儿也不想家。”我在心底微微一笑,谁说不是呢。
我也曾以为,我从不思念家乡。
沿海,总是会有点潮湿。早已习惯了家乡的湿气的我,呼吸着和家乡一样带点海味儿的空气,自然地把被子晾到阳台上。然而忘记了海边风雨无常的我没有及时收被子,结果,骤雨破窗而入,被子再一次泛潮,我无奈的叹口气,在心里问自己,怎么和在家一样又犯这种错误。
夜半,凉风习习。虽然纬度更低,但是还是逃不过海边专属的凉爽感,天气预报里的29°高温更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传说。我的穿着和在家里别无二样,从家里的卧室到学校的寝室,似乎只有一个转身的间隙,却从没感到不适应过。
晨起,路过全国高校唯一的一座灯塔,我却一点儿也不新奇。思绪流转,一下子想起了位于家乡的灯塔。一样的洁白无暇,高大挺拔,宛如一个沉默不语的男子,静看朝起朝落,云卷云舒。这样想来,就怎么看怎么顺眼,怎么看怎么高兴。于是,我就像一个没长大的孩子一样,拉着灯塔不放合影到满意为止,他也一如既往的合作。
中秋,正是团圆时。身在异乡的我,抬头望向天上的月亮,却发现在“莫兰蒂”的影响下,风起云布,月光与月色都影影绰绰,一切都变得不那么真切。真是遗憾啊,我心想。没有了月饼,没有了团圆,现在想和家人“千里共婵娟”的机会都没有了。
不禁想到,假如我此时此刻在家乡,那么天空一定是墨蓝色的,月色朗朗;假如我此刻在家乡,那么天上的星子一定是闪耀的,衬着偶然划过的一架小飞机;假如……
一瞬间,我才真切的意识到,我早就已经离开家里,离开家里很久了。
青岛,上海。
同样的两个沿海城市,而我所谓的不想念,也不过是靠着回味着家乡的余温而苟延残喘。我时时刻刻体味着家乡的一切美好,假装自己从不曾离开过自己的安乐窝,肉体停留在魔都,灵魂却模拟着在家乡的一切,与其说是我不曾思念,不如说是过于思念。
所以,一切都说的通了。我自欺欺人的拿着这里和家乡的一切相似之处来麻醉自己,倘若自己从未离开,自然也无需想念。然而,所有的相似之处,却也抵不过月是故乡明的彷徨。
是的,我终于要承认,我很想念你们,想念爸妈,想念各种活生生的海味,想念我的家乡。就让我沉浸在家乡的氛围最后一秒吧,下一秒,我会睁大眼睛去寻找只属于魔都的那抹亮色;同时,将对家乡的思念深藏在心,逐渐发酵,只等到回去的那天,再细闻思念酿做的殷殷酒香,清啖涩涩的乡愁滋味。
我曾以为,我从不思念家乡。
现在,请让我思念的一切,等我回家。
等我回家。
今年您回家过中秋吗?很多人都会说,今年是回不去了,明年吧。可是却忘了上一年也是这么说的。也忘了父母在家的殷切期盼,期盼自己的孩子可以回家过中秋。中国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节日情结,人们都认为节日就应该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可本该是亲人团聚的日子,也因为种种原因被耽搁被延期。
您还记得您多久没有陪家人一起过中秋了吗?一年、三年、五年,有人甚至说是十年。可能因为是上学可能是因为工作,或者是因为交通不方便的原因。但是又有什么可以阻挡一个游子,归家的决心呢?
现在的人们都在忙着赚钱,想着怎么才能让家人过上幸福的日子。但是却往往忽略了幸福其实不止是所谓的物质生活,还有欢聚与陪伴。总觉着现在中国传统的节日已经没有了往昔那种氛围,反倒是西方的节日(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等)在中国越来越火。有时候想想其实你为父母买的那些营养品、按摩仪、衣服、首饰。都不如陪他们一起吃顿饭,陪他们聊聊天,亲手喂他们吃一口月饼,或许这样才更能让父母感觉过节的滋味。
其实当一个人独自在他乡的时候,内心中那份滋味也是挺难过的。过节不能回家,就邀三五好友,一起聚聚会唱唱歌,试图去冲散那种想家的感受。但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也会挡不住那浓浓的思乡情。有时候也不是不想回家,或许是平时的工作节奏太快,盼来一个假期,也想好好休息。可能一个假期三两天,家门都不会出,只想把节奏放慢下来。又或许是觉着,车马的劳顿抵不过和家人的片刻温存。
过节不能回家的时候,也是最思念亲人的时候,有时候想想,一年到头其实能一家团聚的时候真的很少。算算一年十二个月,陪父母的时间有时候还不到一个月。想想家人的期盼,可能你给予他们的东西,并不是他们想要的,他们想要的其实很简单。
放放您手头的工作,就算离家万里,也回家去吃顿饭把。不要让家人的期盼一次次的落空。回家陪陪家人吧,因为中秋了,月圆家也得团圆。
情浓中秋佳节,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那一抹绿,那一味香,软滑香薄,绵软细腻,滑过舌尖的香甜与惬意,享受美味的同时,也为全家团圆,亲友聚会增添更多惊喜,坐在门前遥望天际,听老人们聊天,或用手指着月亮问一些异想天开的问题。大人们总是说,千万不要用手指月亮,否则要被割耳朵的。我虽然不信,但也不敢当面做这样对月亮不敬的姿势,有时偷偷跑到无人的地方,悄悄的'用手指着月亮自说自话,但是从来没有被割过耳朵。
那个年代的中秋月好透亮,那个年代的人心也好透亮,纯粹的快乐,没有理由,理想很小,愿望很少,但是幸福感却是满满的!十五的月光下映衬着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欢声笑语的心中满满的全都是团圆了!
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节倍思亲,家里的老人们全都走了。那些温馨的时光、分饼的快乐再也不会有了,思念已经远去的父母!思绪,如白云般在空中飘飘荡荡,思念,如明月般牵牵绊绊。那些亲人,流淌在时光长河的温暖里,永不消逝。轻轻地抚摸着还在疼痛的伤口。一时说不出我的心飞向了哪里。回家的路有多长,我的思念就有多长!
爱,如影随形,牵动着思念和祝福,怀念牵肠挂肚的亲情和难以割舍的乡情。此刻,只愿秋的相思,随了风去,与月的清辉一道,沉醉!
家是心灵的归宿,灵魂的栖息地,永恒的避风港,中秋望月最相思,让我的思念化作那归雁的一缕轻翼,载着我的相思远寄家乡。
明月如玉盘,将繁星撒落,染满天星光点点;风中百合摇曳,挥淡淡清香,引翩翩萤光飞舞;星绚风轻,花好月圆,天上人间。
秋季,是个思念的季节,中秋节翩然而来,家乡的一切又勾起我无限的向往和思念。
似水的中秋月夜里,我会想象自己变成一只飞翔的小鸟,飞进玉宇琼楼的月宫,歇息于月桂的枝头;甚至耳畔会响起月光流动时的声音,它们如潺潺流水,似悠远的音乐,把我带到一个个遥远且美丽的幻境之中。
月到中秋,万家团圆,而我想要回家只能成为一种奢望,今夜月圆人难圆,不安之心,思念更甚,唯只有借这头上明月,遥寄亲人安康。
月是中秋圆,情是金秋浓,不管身在何处,我们看到的是一轮圆月;不管身在何处,我们品着不同饼却怀着同样的情;不管我们身在何处,我们的心情总是相同。
月儿圆圆,月饼甜甜;瓜果飘香,亲人团圆。一眼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如期而至,此时此刻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早上,我陪同妈妈去早市买月饼,到了早市我才发现这里早已人山人海,到处充满节日喜庆的气氛。我和妈妈径直来到卖月饼的摊位前,摊位上摆着各种各样美味可口的月饼:有五仁月饼、豆沙月饼、枣泥月饼……我和妈妈挑选了我们爱吃的五仁月饼,接着又买了许多水果怀着喜悦的心情满载而归。
中午,妈妈大显身手,亲自下厨炖了许多好吃的:有小鸡炖蘑菇、红烧排骨……妈妈还把亲朋好友请来吃饭,举杯畅饮,其乐融融,温馨极了。
晚上,我们举行了家庭联欢会。每个人都表演一个精彩的节目:我表演的下腰赢得了阵阵喝彩,妈妈唱了拨动心弦的《时间都去哪了》,爸爸声情并茂的朗诵了一首苏轼的《水调歌头》,赢得了阵阵掌声,此刻月亮仙子也爬上了天空,我们全家一边品尝美味的月饼一边赏月,望着她那美丽的身影了,我深深的陶醉了。
中秋节让每个家庭团圆相聚,让每个家庭欢声笑语,让每一个人享受幸福的时刻,我非常喜欢中秋节!
夜幕渐渐降临,一轮明月徐徐上升。又是一个中秋夜,又是一个不眠夜。一家人品着饼,赏着月,本是如此,可亦为何,看着那似玉盘般的圆月,吃饼的念头固然烟消云散。只是抬头望着那明月,低头看着那柔和的月光,心中有许多感想。
千言万语都是被明月系起,万千感想也是被明月抽出。想些什么?很多,很多。那六年未曾回过的家乡,想回去看看它如今的样貌。一定是变美了吧。没有工厂,没有污染,一个既平凡有美丽的地方。多么清新的空气,多么美好的事物,至今依旧怀念。小时候,在小溪边嬉戏的小伙伴,也不知在干什么,是和我共赏一轮明月还是和其他小伙伴一起玩耍?
想到了外公外婆,他们年事已高,可还却在田里耕种在家里喂猪养蚕。记得小时候外公常常牵着我稚嫩纤细的小手,带我去捉蚱蜢,蛐蛐,伴我去摘瓜果蔬菜。外婆也很疼我,不过她可不会像外公那样带我去捉昆虫,摘水果。外婆的厨艺很好常常给我做好吃的。到晚上了就把我抱在怀里,给我叫故事哄我睡觉。等我睡着了,就把我抱到床上,盖好被子。想到这些,我的心有些酸,有些甜。
想到了大舅家的蚕。每当我这个闹事小大王到大舅家,大舅家的蚕都别想活了,因为调皮的我把蚕当游戏,一看见就给我整死了。也不知现在大舅家还有没有养蚕。
天越来越冷了,妈妈叫我回家,我心里并不想,因为我那双眸,并没有停留在月亮上,而是被月亮停留在了往事与思念上。真的,好想回到家乡。那个满是回忆的地方,那个童趣不褪的地方。
这个中秋节,我难以入眠,还在沉思着家乡的美好事物。想着想着我好想已近身至家乡,看着那多年未见的家乡与朋友还有外公、外婆,我哭了。可是当我醒来,一切却不以为然,是梦。披上一件衣服,我又走到院子里,看着那明月,心中的思感更多了。
又是月圆思乡时,想想近几年的团圆宴都是和教会的弟兄姐妹一起,去年是7个人,来自6个家庭。形单影只的几个人凑成一个临时大家庭,也真的是其乐融融!
这些弟兄姐妹是我们生活中的伙伴,也是我们奔跑天路的同路人,很感谢神的怜悯,让这些弟兄姐妹聚在一起,常常相互的扶助,彼此警醒,常常用祷告相互托起。用主里的爱怜悯安慰。
我们这些不完全的人,也免不了磕磕碰碰,争争吵吵。但也因为都在主里才能相互饶恕,因为在主里才能“看别人比自己强”,相互的补足。
如今,在阖家团聚的日子,我们这些行在路上的人,由于种种原因也许不能和亲人在一起。但主也给了我们特别的家人,让我们不孤单。
亲人常常和我们分离,因为我们需要肉体的团聚。
不能回家的游子期盼着和亲人团圆,承受应许的天国子民有着更大的期盼。
我们在地上原是做客的,是寄居暂住的,终有一日,我们要回到我们永恒的家乡。
在我们寄居的日子,或许有许多的艰难,让我们不再留恋这地上的家。或许有许多的诱惑,让我们贪恋这地上的家,但主要我们知道天上有一个更美的家乡。“他们若想念所离开的家乡,还有可以回去的机会。他们却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的。”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转眼又是一年中秋。
中国的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属于自己的传说,像带有妖兽“年”的远古神秘色彩的春节;烙着诗人屈原铮铮傲骨的端午……其中,要数中秋的传说最为旖旎动人。关于那“应悔偷灵药”的月宫仙子嫦娥;关于那可怜的永远砍着桂树的吴刚;关于那灵气可爱的捣药的玉兔……都给地球的我在仰望那一轮满月时添了一丝向往,两分惆怅。
是的,惆怅,在这个花好月圆的佳节里。自古中秋就象征着人月两团圆,一家人和和美美地团聚赏月,共享天伦之乐;而背井离乡的游子们只能望月兴叹,黯然神伤。我并非游子,而是停泊在“家”这个温馨港湾的
一叶扁舟。当同学们都在兴致盎然地讨论着即将到来的假期,美味的月饼时,我的思绪却悠悠地飘到了祖国的另一方土地——四川。
想到四川,就不免要想到“5·12”大地震,损失之惨重,悲痛之浓烈,不必我再描绘。尽管那一天距离现在已有几个月,但其造成的震撼却久久未散。我首先想到的是那些一瞬间蒸发掉的生命,那些无辜的、鲜活的、可敬的生命。也许现在我的眼里会闪现泪光。日常出现这样的情景,除了感动的缘故,其余是因为看到别人遭难。好些时候伸出手去——可是我能做什么呢?我无法帮助那些年幼的孩子唤回生养他们的父母,我也做不到为幸存的学生唤回曾经朝夕相处的同学师长。天堂里的每个人,我都没办法使他们回来。世上他们曾经的位子永远地空了。
很多时候我都做不了什么。
于是沉默。
忍不住又会想:这样触景伤情的日子那些幸存者们要如何度过?立在已成为残垣断壁的家园上,披着一身如水月色泪流潸然?抑或只是静静地仰望,看看是否能在那明月之上寻到亲人的一迹音容笑貌?
我只能为之发出一声轻叹,几不可闻。
轻轻地走出充满欢笑与喜悦的教室,抬头,仰望。
月儿蒙着轻薄的云纱,朦胧中显出已渐趋盈圆的雏形;几颗稀疏的星忽明忽灭,忽隐忽现。我轻轻吟唱苏轼那首广为流传的《水调歌头》,同时在心中祈祷,为天堂和我所在的世界祈祷:祝愿一切
灾难都尽快消散,祝愿天上人间所有的人都能平安幸福,共享这一轮明月……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中秋节到了,天空灰沉沉的,只有一轮皎皎的轮月。心也有点沉。我吃着月饼,定了神。那松软的薄皮被一块块鲜嫩的肉馅挤破,让人赞不绝口,那月亮真圆真大。虽刚过完国庆,但那浓厚的气氛好像被那月亮驱之门外,应为我想起了远在他乡的奶奶。曾记否,那瘦弱的身影在客厅了奔波,不知疲惫的奔忙,好象有些事一辈子也干不完。奶奶已经七十多岁了,依然那样匆忙,虽然做不了什么大事,奶奶平生没有过一丝怨言。爷爷早逝,更让奶奶一个打击。饱经风霜的奶奶还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想着想着,冰凉的眼泪一颗一颗的掉下来了,我抹抹眼泪,继续吃着那块咸咸的月饼,但那月饼已经不再那么好吃,还是家乡的好啊。等吃完月饼已经很晚了,但仍有许多人在嬉笑,好热闹,这时我又回到了欢庆的心情。我们床开心扉。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充满诗意;与爸爸“针锋相对”玩游戏,其乐无穷,笑声回荡,顿时,那凄凉般的迷雾被欢快吹散了,吃得饱饱的,准备回家睡觉,我昏昏欲睡,一头栽下,不知东方吐白。在这个充满诗意的晚上,我不禁又梦见远方的奶奶。中秋节思念亲人的作文篇二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又到了,在心底埋藏许久的思念也如影随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月圆之夜,总是很轻易的勾起我们对亲人的思念。出门在外的儿女思念远在家乡的父母,远在家乡的父母也思念身在他乡的子女……不管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浓浓的乡思,不管是思念家乡的父母,还是思念家在远方的亲人,心底的思念都一样浓,一样的深切。在这个思念的日子里,我最想念的是我的小姨。以前中秋节时,我总和小姨一起赏月,一起放花炮。每年快到中秋了,妈妈就会买很多花炮。中秋节晚上,我和小姨手捧着花炮,拿着打火机,一起来到空地上。我们先选择了几根手挂花炮握在手里,点着火,“嚓”,一条条金色的火焰喷了出来,我们高兴地挥舞着,火焰就像一条条“金蛇”的飞来飞去;接着,我们又点起了一个大花炮,烟花如一只五彩缤纷的凤凰飞上天空,“嘭”,凤凰又变成了美丽的花朵撒落下来,多有意思呀!我和小姨跳着叫着,欣赏着这迷人的夜景。可是今天,我在赏月时,很想念小姨,小姨也许也很想念我吧。我多么希望年年和小姨一起放花炮,共欣明月呀!中秋节思念亲人的作文篇三我的思念是圆的,八月中秋的月亮,也是最亮最圆的。无论山多高,海多宽,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临近中秋,每到夜幕降临,心中便会生起一丝惆怅,只有明月的轻柔之光,才能伴我入睡。夜色迷茫,天空逐渐变黑,像遮上了一块黑色幕布。我站在阳台上欣赏着窗外一草一木的背影,每一处都是那么的安详,那么的静谧。抬头望天,漆黑的夜空中,满天的繁星密密麻麻,群星簇拥着的,便是一轮清澈明亮的月,她是那么圆,那么白,犹如一个大玉盘。又像是天的眼睛,声息全无,默默地注视着我。回到自己精致的小床,头一着枕头,便勾起浓浓的思乡之情。想家乡那并不宽敞的马路,想家乡清晨那静谧无声的老街,想小吃一条街那香味扑鼻的羊肉串;想家乡闵桥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万亩荷花……这时,我又想起了温馨的家,心中默默地回忆起在家中的喜怒哀乐。想爷爷每天送我上学的老自行车,念奶奶亲手烧的糖醋排骨,想爸爸每天忙于工作的背影,念妈妈嘘寒问暖的无限关怀……中秋思念亲人。我再一次发现了明月的存在,她把无限的光明送给了人们。那柔和的月光,使我感觉到母亲一般的温暖。她时刻安慰着我这颗思念家乡的心。“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柔和的月光洒在大地上,月亮犹如一盏灯,灯光笼罩着我,这个小小的女孩。我的心被思念满满地占着,心中的伤感如秋叶凋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希望这柔和的月光,能把我的爱和无限思念传递回家。我的思念是圆的,西瓜、苹果都是圆的,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骨肉分离是痛苦的。思念亲人的人,望着空中的明月,谁能把月饼咽下?
中秋节一直被人们喻为最具有人情味,最富有诗情画意的节日,而这一天天上的月亮又分外明亮,分外的圆,所以又叫团圆节。有关中秋节思念亲人的作文,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又到了,在心底埋藏许久的思念也如影随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月圆之夜,总是很轻易的勾起我们对亲人的思念。出门在外的儿女思念远在家乡的父母,远在家乡的父母也思念身在他乡的子女……不管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浓浓的乡思,不管是思念家乡的父母,还是思念家在远方的亲人,心底的思念都一样浓,一样的深切。
在这个思念的日子里,我最想念的是我的小姨。以前中秋节时,我总和小姨一起赏月,一起放花炮。每年快到中秋了,妈妈就会买很多花炮。中秋节晚上,我和小姨手捧着花炮,
拿着打火机,一起来到空地上。我们先选择了几根手挂花炮握在手里,点着火,“嚓”,一条条金色的火焰喷了出来,我们高兴地挥舞着,火焰就像一条条“金蛇”的飞来飞去;接着,我们又点起了一个大花炮,烟花如一只五彩缤纷的凤凰飞上天空,“嘭”,凤凰又变成了美丽的花朵撒落下来,多有意思呀!我和小姨跳着叫着,欣赏着这迷人的`夜景。
可是今天,我在赏月时,很想念小姨,小姨也许也很想念我吧。我多么希望年年和小姨一起放花炮,共欣明月呀!
月亮又圆了,又到了中秋节,望着那轮皎洁的明月,我想起了几年前家里过中秋时的情景。
“爸、妈,来穿上我买的这两套秋衣秋裤吧!”这是大姑对爷爷奶奶说的话。二姑也对爷爷奶奶说: “爸、妈,快尝尝我亲手做的五仁月饼。”爸爸妈妈也不甘示弱,对爷爷奶奶说:“爸、妈,快试试我们买的羽绒服和棉鞋吧!”而坐在沙发上的爷爷奶奶早已开心得合不拢嘴,忙对大家说:“快,快坐下来吃月饼吧!”大伙坐在一起,吃着月饼,说着心里话,那场面好不热闹,而如今……
二姑在沈阳打工,本来说要回来的,可老板不让请假。今年中秋,大姑也和几年前一样,依然会来我家过中秋节,可总觉得冷冷清清的。吃月饼时,大家便想起了二姑,都觉得心里酸酸的,很不好受。
望着那轮不变的明月,我心里很难受,也不知道二姑在外面好不好,吃月饼了没有?全家人的心都在二姑身上,这个中秋节,是那么让人思念远方的亲人。
月圆中秋,不同于往年。望着那月亮,牵起了我对二姑的一缕缕思念情……
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妈妈正在厨房里做着菜,姐姐和爸爸在看电视,我在外面望着天。
满天都是乌云,还下着蒙蒙细雨。我望了好久,也不见天有一丝光亮,心里好像少了什么。“吃饭啦!”妈妈喊着。临走时,我向天空抛去最后一眼,依然没有一点亮光。我低头凝思:是不是月亮不开心?盛了饭,夹了菜,我边吃饭边望着外面,依旧没看见月亮的影子。我固执的这样望着天盯了好久,还别说!真出现了那么丁点亮光!我笃定那就是我心心念念的月光。此刻,那丝光时隐时现,好像舞女的绸缎飞在天上,有时近,有时远,给人一种摸不透的感觉。
这时,我不禁想到在边疆驻守的军人。在这个合家团圆的时候,他们仍然孤身一人。铁血军人并不冷血,他们也有血有肉,也要爱的呵护。那远在天边的军嫂就像嫦娥,而后羿就是驻守边疆的军人。军人通过月亮来寄托对亲人的思念。现在好了,能寄托思念的东西也没了,一定不太开心。再说宋代诗人苏轼,与弟弟从小形影不离,但有一年他被迫与弟弟离别,就在这一年的中秋之夜他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词《水调歌头·中秋》,写下了千古佳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看,对着月光思念,何时何地都有。月亮,快点出来吧,尽情洒下你思念的光。
中秋这个特定的节日,月亮这个美丽的星球,月光这道思念的清辉,此刻寄托着多少人美好的意愿啊。
有一个节日,在月亮最圆的时候,也是大家最熟悉的节日——中秋节。
在今年的中秋节,月亮就像一个完好无缺的碧玉盘,一些稀薄的云朵就像给月亮带上了一张轻纱,是月亮增添了许多神秘感。
在这团圆的节日我们肯定要吃美味的月饼啦!不一会儿美味的月饼就上桌了,啊!月饼的品种真多啊!有五仁的、莲蓉的、还有雪糕味的呢!大家吃了月饼都赞不绝口。
我看着月亮,吃着月饼,不由得想起了白居易的中秋月: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中秋不仅要吃月饼、赏月还要思念亲人,我的亲人都来和我一起度过中秋节。有可能有些人因为工作忙,或者要当兵所以不能和他们的家人。
我爱你中秋!
永远有多远?是一个永恒,还是瞬间?永远?可不可以告诉我,永远有多远?永远到底有多远?有时候永远也就是生和死的距离。因为你给我说过,要好好的活。也许在你的心里,好好的活着,就是永远了。 永远到底有多远? 不止一次 你这样的问我我不敢给你轻言任何承诺因为承诺对我们来说太沉重因为我知道我们没有未来教堂的那头并不是我们的最终从相识的那天起 就早注定了我们两个只是两条平行的直线我不敢轻言永远 当你望着我的时候我唯有保持沉默永远是花开花谢 还是潮起潮落? 永远是日生日落 还是人来人往 ? 或是..... 或许永远就是当你紧紧将我拥抱的那一瞬间而当我决定放开你那双苍白的双手望着你孤独落寞的背影永远也变成了一只短翅的蝴蝶....! 恍然间我明白了 当你离开我的时候永远也成了一只短翅的蝴蝶 ! 冬天来临的时候你引导我从白天热闹的喧嚣去到黄昏的孤寂泰戈尔的诗...... 我爱上的也许是漫长的等待途中灵光一现的幸福那一刹那,人类称之为永远...... 永远可以拿来测量距离, 因为永远总是很遥远... 永远也可以计算时间, 因为永远往往长不过瞬间许多人在幸福来到的前一秒感应到永远的存在.. 然后迷恋上那美丽的顷刻, 慨然选择放手.... 爱情也许不会永远但是跟随爱情的, 却往往超越永远.... 就像想念一个人..... 总是无时无刻想见到他..... 也许这就是我们所期待的, 爱情里的永远...... 永远到底有多远, 孩提时一直在想, 想了又想,没有结果。永远到底有多远, 读书时一直在想, 无数次征询,没有结果。永远到底有多远, 恋爱时一直在想, 期盼永远,期盼白头到老, 期盼来生还要遇见. 永远到底有多远现在才知道, 这个世间没有永远. 永远没有永远爱已经成云烟情已经成灰烬可以期盼永远却没有永远等在尽头.... “永远有多远”,我无法回答,久久,竟然泪湿了脸庞。心,就象过去一样狠痛起来。永远有多远啊?也许这也是我一直想问的问题,只是因为知道没有答案,就甚至问都不敢问。我以为我可以不在意。我以为我可以忘记。可你不知道,我总是无意识地想起你来。想起那些的点点滴滴,想起一起相守的日子。我终究是无法欺自己。我以为我只是要求得这样少,我以为我不在意你心里有没有我,然而我错到了一塌糊涂。怎么不在意呢?象当年一样在意啊,一样在意! 她不得不离开她心爱的男人,她知道,转过身去的那一刹那,并不需要很大的勇气,转过身去,也就转过去了。但是,这爱并不因为她的背过身去,就能被遗忘,就能真的成为过去了,被抛在身后而一笔勾销了,留在心里的,留在生命里的,仍是满满的,无法说出的爱,还有转过身去之后,日子一天天重叠起来的那前面所必须面对的漫漫长路的疼。 “如果有来生,如果来生我还是个女人,让你还是我生命中注定的那个男人吧。而如果今生的某一天,你发现生命中不能没有我,我依然在远方等着你,只为你而美丽。她走的时候,在心里这样对男人说。那是她彻底的爱着的一个男人,她知道这一辈子,永远也不能把他忘怀,她也不愿意把他忘记,生命中没有他的日子,她不敢想象……离开他,不是她的选择,但是她却不得不这样选择。于是每到夜静无人的时候,在月光之下独自舔着伤口的她,心中的疼痛使她开始不停的问自己一个问题:永远有多远?要爱一个人到永远,伤心到永远,那种锥心的疼到永远,这永远,到底有多远?是不是真的要用一生去爱一个人的同时,也要用这一生去忘记同一个人?直到生命的尽头…… 谁又知道,承诺的永远有多远,心疼的永远又有多远?爱又有多远? 一滴露珠,它的生命结束在太阳升起的那一瞬;一片树叶,从生长、发芽、葱郁到悄然飘落,它的生命终止在秋季;而一个人,在自己的哭声中到别人的哭声中完成了他的一生。。。就是我们所居住的星球,及至浩瀚无际的宇宙也从来没有一天停止它的运动和变化——由此可见,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永远的。就是曾经赌咒发誓说要相爱永远的两个人儿,也许誓言的余音未了,而两个人已经离散。永远有多远?可曾有人丈量过?永远有多远?如果没有永远的东西,为什么还要发明这个词?难道只是美好的奢望吗?即使你相信会有永远的东西,只是在你存在的那段时间,如果没有了你,你所相信的永远是不是也会随着消灭呢?有什么是永远的?有谁能告诉我呢? 落叶归根,可在这样一个起风的日子里,叶子会飘落何处?何处才是它的终点?风啊,不要吹的太猛了,让叶子归根吧!云啊,不要走的太快了,叶子跟不上你的步伐。时不时的,天空又飘起了雪,是在告诉叶子这个时节有多冷吗?叶子停不下来了,风不停的在吹,云不断的在走,雪花都已经漫天飞舞了,叶子好冷、好累…… 永远到底有多远,叶子有永远吗?叶子的永远又在哪里? 永远有多远等待期盼着天长地久却不知永远有多远也许永远根本不存在却依然 等待多少次问自己相信永远吗迷惘自己也不知道因为一切都是永远有都不是永远你拥有 你相信你没有 你不信原以为所有的一切都会在时光的流淌中渐渐淡薄然而无尽的思念却越来越深为了当初一句永远的承诺付出一切这个世界人太渺小一切都无法预料所能做的就只有永远的等待无论永远有多远只因为感觉是永远存在的参考资料:
范例一 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 无意间,我看到了一本叫《名人与磨难》的书,好奇心使我翻开了它,刹那间,我便深深地被它吸引住了,一口气读完了全书,一位位名人坎坷的前进道路谱写在我面前。我深有感触。在此,我便把我的看法说与各位看官听罢。 中国有句老话:“自古名人多磨难。”这话说得没错,像杜甫、苏轼、拜伦、海涅……这些名人,无疑是典型的例子。他们都曾有过很长一段的辛酸史,一生坎坷不平,历尽艰辛,有的甚至连去世时也遭人漫骂和白眼,真理永远是真理,是瞒不住的,他们最终得到了后人的尊重,这难道不是苦尽甘来吗? 让我们来看看满含悲伤吐绝章的杜甫,他年幼丧母,由姑母抚养长大,后来两次应试,都未及第,父亲又去世了,使他断绝了经济来源,加上战乱不断,他多次怀才不遇,四处漂泊,贫困交加,受尽人间苦难,最后在破船里结束了这漂泊的一生。他一生写了3000多首诗,却无人欣赏,但是流传下来的1400多首诗,无不广泛流传,家喻户晓,使得后人称他为“诗圣”,对他所写的诗给予高度评价,这大概会使杜甫的在天之灵感到吃惊,有一首歌唱得好:“阳光总在风雨后,风雨后有彩虹。”让我们勇敢地面对困难,经历风雨吧!相信风雨过后,等待我们 的将是可爱的太阳,美丽的彩虹!范例二 阳光总在风雨后每个人都会经历风雨,有的人却被风雨击退而沉沦。但有的人在风雨中领悟,活出了人生精彩.巴金,经历风雨,他说愿为泥土。让许多人把脚印留下在他的文章中。鲁迅说,他愿为泥土,俯首甘为孺子牛,即使再大风雨,也阻止不了。青藏铁路工作人员说,经历风雨,甘为泥土;可可西里守护者说,风雨再大,我们愿为泥土;边疆守卫说,风雨我们经历了,没有什么!我们愿为泥土!生命铸就了一个人,风雨磨练了一个人。经历风雨、那愿为泥土的人最美。一个成功人士的背后,往往经历了无数考验与磨难。我们的成长亦是如此。每一个人摇摇晃晃地迈出一步,两步,三步,然而这一路又不可能走得一帆风顺。看过小说文艺作品的就知道,正义在打倒邪恶之前一定是有一段漫长的旅途,在迎来光明之前必有一场恶仗要打。然而若是拼过了这场风雨,必会有无限光辉的黎明在等待。所以,我们上路了,走得义无返顾。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员们都明白一个道理:危险无处不在,下一刻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或许有几个月都看不到陆地,或许下一秒钟就有一阵狂风来袭,或许过不了多久就会发现船上的食物补给品通通耗尽。但是他们仍旧扬帆出航,无论前方将遇到什么,他们依旧开心地唱着歌谣——狂风暴雨怕什么,只要心中还有勇气,就没有闯不过的关。战国时的吴起在爸爸问他将来想要做什么的时候大声地说:“愿乘万里风,破千尺浪!”一句话说得豪情万丈。在他的人生途中,曾被人陷害过谋反,被怀疑过与外国有勾结,甚至还险些丧命。但这一切都阻止不了他前进的步伐——当上楚国的宰相。我们这一路走来,途中经历了不少事,或许伤心过,哭泣过,欢笑过,或许这一路走得磕磕绊绊,历尽艰辛,但这些都不重要,因为无论如何,我们走来了。互相搀扶着,快乐着,鼓励着,一路欢笑一路泪水又渐渐走远。我们希望的是永远的晴天阳光灿烂,但又会遇到阴天乌云密布。在这个时候,朋友,千万不要害怕,因为要相信,暴风雨之后将会有灿烂的彩虹。 有人说,夜晚最黑暗的时候是黎明之前。这一刻将要到来。在这个时候希望我们能握住彼此的手,请坚信,风雨过后就是彩虹,黑暗的一刻终将过去,那时候让我们一起张开双臂,拥抱住阳光。因为,风雨只是让我们更好地长大。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辽阔苍穹中飞翔的老鹰,必是经历了母鹰无数次摔下山崖的痛苦,才锤炼出一双凌空的翅膀。� 一颗璀璨无比的珍珠,必然经受过蚌的肉体无数次蠕动以及无数风浪的打磨,才能熠熠生辉。� 同样,一个真正有成就的人,也肯定是在无数次的跌倒后重新站起来的,因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史铁生摔了一跤,没有了双腿,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沉重的打击。但他没有因此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用自己的大脑和双手去表达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贝多芬双目失明且耳聋,但他依然写出了《英雄》《命运》等大量音乐作品,在人生的不幸中,他顽强地扼住了“命运的咽喉”。� 这些都是曾经摔过跤的人,但他们却都坚强地站了起来,与命运、与不幸抗争,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所以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摔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从此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勇气。� 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所以我们每个人面对不幸时都不能一蹶不振,因为我们都有可能在改变心态后,握住生命的任何一根链条。� 就像画中那个男孩在摔跤后,面对来自老师、家长、社会各方面的询问,我们都应大胆地说:“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因为生活是我们自己的,命运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的,我们的心态、我们的选择,决定了人生的方向。� 挫折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是促使你成功的一剂良药,不经历风雨的花儿,怎么会绚烂?不经历磨难的人生,怎么会发出炫目的光彩?� 就像2005年感动中国的人物——洪战辉所说:困难,我们有责任去面对它,解决它。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我们应该明白摔跤并不可怕,就像我们总是有勇气唱起这首歌: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我要说,不经历一次次摔跤和一次次跌倒后又站起,人怎么能长大?摔跤也是一种幸福,风雨正是雨后彩虹的前兆!� 名师点评� 文章切合题意,这一点从标题“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就可看出;结尾处再次点题,中心明确。作为一篇议论性散文,文章语言流畅,少了正统议论文的呆板枯燥,多了鲜活的灵性、灵气,更加耐人品读。� 作者对“成长与挫折”关系的认识比较深刻,并能运用例证、引证法透彻地进行分析,取得了启人心智、发人深思的表达效果;而比喻、排比、反问句的运用,又使全篇文采斐然。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当鲜花绽开自己美丽的笑脸把微笑放飞时, 当小草以其坚忍不拔的意志破土而出时, 当美妙的音符奏响时代的交响曲时, 当我们悲伤至极时,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历过悲伤,心胸狭隘的人会从此一蹶不振,跌入万丈深渊,而心胸宽广的人,会把它当作一块奠基石,从此东山再起而获得幸福。 悲伤是一股凛冽的寒风,而幸福却是松树傲立于冬风中的雄姿;悲伤是一场暴风雨,而幸福却是风雨过后的一道彩虹;悲伤是蓝天的深邃,而幸福却是白云的实现,“一览众山小”的绝唱。不经历悲伤怎能见幸福? 人生匆匆,青春不是易逝的一段,我们正值青春时节,怎么能让悲伤将我们的青春悄悄逝去。假如命运折断了希望的风帆,请不要绝望,岸还在;假如命运凋零了美丽的花瓣,请不要沉沦,春还在。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百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人生苦短,为何不在这短暂的生命里,让自己的生活充满幸福。悲伤不过是懦弱者的通行证,幸福才是勇敢者的墓志铭。朋友,我们为什么要悲伤呢?难道我们忘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命又一村”? 有位作家说过,“我外出,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看来的终点。往返于快乐和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成功人士往往都具有这种乐观的心态,因为他们都经历了无数的悲伤。 北京建吴公司总裁,袁宝景,出身于农民家庭,上高中时母亲有病,家里只能靠几亩农田维持生活,后来他考上了一所普通大学,感觉很不理想,开始悲伤、沉沦。但后来他想通了,决定补习。第二年再次落榜,但他并没有灰心,第三年终于考入了北京大学。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他遇到过无数次挫败,悲伤过,沉沦过,但他每次都能从悲伤中清醒过来。如今,他以拥有一个亿元的公司。他现在是幸福的,并不是因为他的事业有成,而是因为他经历了无数次的悲伤。 悲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此一蹶不振。幸福总在悲伤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点评:本文文笔优美,妙语如珠。事实证明:毛毛虫所谓的世界末日,正是蝴蝶破茧而出的时刻。所以说现实生活中,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呢。小作者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告诉我们正确面对人生中的每一次挫折。字字含情,句句在理。 经历风雨 思虑周全的人,总会带着一把雨伞出门,在阴天的时候,而我却不。思虑周全的人,总会多穿一件外套出门,在起风的时候,而我却不…… 是因为我的思虑不周全,无法全面的设想吗?不是。是因为我知道风雨总是难免的,如果遇上了,那就迎面而上吧,我不怕!
1、有时候,不小心知道了一些事,才发现那些自己所在乎的事情,在别人眼里是那么可笑
2、有时候,不经意发现了一些人,才明白你把他们放心里,而他们却可以转身就把你遗忘
3、每当你失意难过时,身边的朋友,都会问:你怎么了?当你说出自己的不乐,他们随便给一句安慰话,便心满意足的离开。
5、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是每个人都会支持和鼓励你,总会有人让你更加纠结。话由别人说,坎得自己过。困难最终还是要自己去克服。
6、人性都是自私的,不能责怪朋友没心没肺。你也别期待,大多数人盼你好。嫉妒是人的天性,如果你过得比我好,我哪好意思开口说话。
7、当你掏出香奈儿,我怎么好意思拿出我的街摊货?当你摆出一堆国外旅行的照片,我哪好炫耀说下星期和老公去凤凰?再好的朋友也会有小心思,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圣人。
8、蔚蓝的星球,不息旋转,壮阔的大海,白浪滔天;涓涓的小河,流过田野、乡村和城镇。这些都是生命活力的表现。
9、大多数朋友愿意跟你共患难,少数人才有能力和你共享福。多数人喜欢充当安慰别人的角色,而不愿看到周围人比自己过的好。
1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人生中,总有许多追求难以割舍。是你的走不了,不是你的留不住,还是想开、看淡、放松为好。世上许多事情,一旦融入了感动,心中就会布满彩虹。相知,无需解释;相惜,无需语言。真朋友,一程山,一程水,共尝跋涉的艰苦;真知己,一杯喜,一杯忧,同饮沧桑的酸甜。
2 信任,是人生一笔弥足珍贵的储蓄。这储蓄,是流言袭来时投向你的善意的目光,是前进道路上给你的坚定的陪伴,是遇到困难时的全力以赴的支持,是遭受诬蔑时驱赶痛苦一盏心灯。
3 人生是愈取愈少,愈舍愈多,该当如何?少年时取其丰,壮年时取其实,老年时取其精。少年时舍其不能有,壮年时舍其不当有,老年时舍其不必有。
4 只有经历人生的种种磨难,才能悟出人生的价值。
5 嚣张、冷酷、狂躁、冷漠,不是善良人用的字眼;坚强、充实、自由、奋斗进取与悲观的人无缘。
6 找人一起哭。 它比独自啜泣更加疗愈
7 我们有多少次说自己以前真笨,然而,过后我们还是不聪明人性的弱点
8 你最痛苦的时候,窗外有小鸟在快乐地歌唱;你最快乐的时候,有人正受着病魔的折磨,和死亡搏斗,挣扎。世界总是一样的,只是我们的心情和遭遇不一样而已。
9 人生不会打上蝴蝶结,但它仍然是一份礼物。
10 有理想才会有远方,才会有为目标和理想奋斗的勇气。有理想的人的眼睛是光亮的,因为他们怀揣着乐观,满怀着希望。即使遇到再多的艰险,再大困难,因为理想也会奋力攀登,去创造自己心中的理想。没有理想的人,眼睛是干涸的。迷茫的人们只能成为他人的傀儡,只能碌碌无为,一唯的逃避现实,不懂得如何面对。
11 生活处事要均衡,钱多钱少不要紧,快乐多少靠自己,有权没权没关系,心态放正理顺气,有福没福没关联,幸福是靠自己争夺。
12 感情是一份没有谜底的问卷,苦苦的追寻并不能让生活更美满。也许一点遗憾,一丝伤感,会让这份答卷更隽永,也更长远。
13 不要去恨一个你爱过的人,不要追问分手的理由,不要恳求复合的可能。无论生活得多么艰难,最后你总会找到一个让你心甘情愿傻傻相伴的人。没人能为你承担所有的伤悲,人总有那么一段时间要学会自己长大。
14 你出生的时候,你哭着,周围的人笑着;你逝去的时候,你笑着,而周围的人在哭!一切都是轮回! 我们都在轮回中!
15 只有一次的人生,谁不想好好地活着?可是,活着容易吗?有多少甜蜜能够享受,有多少波折需要经受,有多少委屈必须忍受,又有多少苦难只得承受?
16 上天决定了谁是你的亲戚,幸运的是在选择朋友方面它给你留了余地。
17 请记住这几个字:忍能养福、忠能养禄、乐能养寿、动能养身、学能养识、静能养心、勤能养财、爱能养家、诚能养友、善能养德。
18 尽管人们的社会经历不同,走过的道路不同,然而人们的过失却往往很相近。因此,聪明的人总是接受前人的教训,而愚蠢的人恰恰相反。
19 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它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就像雄鹰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就像江河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20 不要稽查人生,现在就呈现和做最大的发挥。
21 恐龙早就在地球上绝迹了,而蟑螂却还在地上爬。我们遇到艰困的环境,要有蟑螂的精神。
22 真正成功的人生,不在于成就的大小,而是在于你是否努力的去实现自我,喊出自己的声音,走出属于自己的路,顶着属于自己的天。
23 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4 含蓄是一种美,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
25 爱情如命,生命似水。盘点生活,分享经典。三峡在线如是说。
26 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恐惧,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27 如果发短信息给一个人,他一直不回,不要再发了,没有这么卑微的等待;如果一个人开始怠慢你,请你离开他,不懂得珍惜你的人不要为之不舍。不开心的时候,白天看看蓝天,晚上看看夜色,广阔的天空自有属于我们的爱。保持一份自信,做最好的自己,宁可高傲地发霉,也不低调地恋爱。
28 生活中并不是全是艰辛和困难,它同时存在舒适与欢乐;就象我们经历的季节,严冬过后是春天,风雪过后艳阳天。
29 生涯中假如我们走的太快,别心急,要停一停等待节奏跟上来;工作中如果咱们碰到一些艰苦,或至无奈解决,别泄气,那只是在提示你,该转弯了!事事多乐观,眼光放久远。
30 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31 以为可以生死相随的人也许半路会迷失,以为可以一生不变的誓言也许最先会沉落。以为自己放不下的东西其实并不重,重的只是我们太在意的心。以为自己一生不忘的爱其实很轻,轻的会在某一个起风的黄昏,轻轻地随风飘落。很多时候,我们爱上的只是一个幻影,爱着的也只不过是我们梦想中的爱情。
32 经历就是人生的硎石,生命的锋芒在磨砺中闪光;经历就是人生的矿石,生命的活力在提炼中释放。经历就是体验,经历就是积淀。没有体验就没有生存的质量;没有积淀,就没有生存的智慧。人生的真谛在经历中探寻,人生的价值在经历中实现。
33 依靠权势立业的人,永远站不直腰杆。弯腰是讨好上级,伸腰是吓唬平民。倘若一天死了,其腰还是弯的,因为上下摆动的拖累,再无力支撑。
34 当一个小小的心念变成成为行为时,便能成了习惯;从而形成性格,而性格就决定你一生的成败。
35 欲望是不快乐的头脑追求快乐的方式。
36 永远不要向任何人解释你自己。因为喜欢你的人不需要,而不喜欢你的人不会相信。
37 不是因为寂寞才想你,而是因为想你才寂寞。孤独的感觉之所以如此之重,只是因为想得太深。
38 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39 成功需要成本,时间也是一种成本,对时间的珍惜就是对成本的节约。
40 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41 愉悦与痛苦,人皆有之。愉悦时,心平气和地感受它;痛苦时,平静地体会它。人,由于没有开悟,许多痛苦由此产生,一旦了解了生命的意义,事物就没有太多区别。因为,高兴与痛苦都是生命的组成部分。宽窄都是路,前后皆为空,只有一部分一部分加起来,才叫完整的人生,才是真正的生活。
42 人在最悲痛,最恐慌的时候,并没有眼泪,眼泪永远都是流在故事的结尾,流在一切结束的时候!
43 没有谁和谁是天生就注定在一起的。一辈子其实不长,能遇心爱的人,是多么幸运的事,为何不紧握着他的手呢。一辈子只爱一个人,并不丢人。心里明明知道,除了他外还会有更优秀的人出现,可是一个人不能这么贪心的。一颗心需要另一颗心坦诚相待,这样才可以幸福。
44 幽默就是一个人想哭的时候还有笑话的兴致。
45 你要记得:在这个世界上,你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人像你,你也不需要去代替谁。在你的人生舞台上,你是自己的主角,不需要去做谁的配角。别在难过的时候接受男子的爱,那对他不公平,你也不会幸福,要分清楚,是喜欢是同情或是怜悯。相信,你终会遇到喜欢你而你又喜欢的人。所以,别放纵爱,别吝啬爱。
46 生活可以将就,生活也可以讲究。
47 最好的都还没来。
48 人生在世,短短几十朝,拼是一世,混也是一世,只是所经历的过程不同,则必然结果迥异。拼的过程中必然会有阻力,会有疲惫,也必然会有成功的喜悦,丰硕的成果。混的生活,则比较平淡,寻常日子,平坦的道路,却是没有激情,没有痛彻心扉的经历。
49 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50 无知识的人,其生命如同无叶子的树,缺少勃勃生机。
51 青年恋爱不一定一帆风顺,酸甜苦辣才有真情。
52 美丽让男人停下,智慧让男人留下。
53 别等不该等的人,别伤不该伤的心。有些人,注定是生命中的过客;有些事,常常让我们很无奈。与其伤心流泪,不如从容面对。孤独,不一定不快乐;得到,不一定能长久;失去,不一定不再拥有。爱的时候,让他自由;不爱的时候,让爱自由。看的淡一点,伤就会少一点。
54 爱情就像攥在手里的沙子,攥的越紧,流失的越快。
55 那些说明天会更好的人永远明天才会好,所以找们要说今天就会好从现在起就要对人好。
56 生活如果能无我,生活的本身便是爱与美。
57 人是可以快乐地生活的,只是我们自己选择了复杂,选择了叹息!
58 当你必须为段爱情做承诺时,切其实都已结束;当你必须为一段婚姻做承诺时,一切才刚开始。
59 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60 修炼,是对良心的交待。若计较,处处有怨;若放宽,时时都和。心宽一寸,路宽一丈;心宽似海,风平浪静。笑看花开,宁静喜悦;静赏花落,随缘自在。
61 曾经拥有的不要忘记;已经得到的更加珍惜;属于自己的不要放弃;已经失去的留作回忆。累了把心靠岸;选择了就不要后悔;苦了才懂得满足,痛了才享受生活,伤了才明白坚强;总有起风的清晨,总有绚烂的黄昏,总有流星的夜晚;不管昨天、今天、明天,能豁然开朗就是美好的一天。
62 把敬业变成习惯。短期来看是为了雇主,长期来看是为了自己。
63 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64 人生中,许多的成败与得失,并不是我们都能预料到的,很多的事情也并不是我们都能够承担得起的,但,只要我们努力去做,求得一份付出后的坦然,其实得到的也是一种快乐。
65 人生贵在淡定。生活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令我们无法预料、无从强求,但顺境中宠辱不惊、怡然自得,逆境里不弃不馁,才能解世间浮沉、见人生真意。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淡才能放得下。背负太多,就会活得很累,放下即是解脱。淡看人生荣辱得失,一切均如过眼烟云,去留无痕,这才是淡定人生的最高境界。
66 谦虚使人先进,虽说陈词滥调,却颇有新意,谦逊有度能力更上一层楼,谦虚适度则会背道而驰,大失所望。
67 当你最困难的时候就是离成功不远的时候,如果你遇到困难就后退,那就算成功已到彼岸,它也会与你无缘。
68 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69 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乐莫乐于好善;苦莫苦于多贪。
70 恨,能挑起争端,爱,能遮掩一切过错。
71 当你能飞的时候就不要放弃飞,当你能梦的时候就不要放弃梦,当你能爱的时候就不要放弃爱。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就不一定能得到!
72 优秀是一种习惯。如果说优秀是一种习惯,那么懒惰也是一种习惯。人出生的时候,除了脾气会因为天性而有所不同,其他的东西基本都是后天形成的。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曰积月累养成的习惯。所以我们从现在起就要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使我们的优秀行为习以为常,变成我们的第二天性。
73 浅薄成为时尚,深刻就成为嘲弄的对象;认真变得难得,敷衍就成为可怕的趋向;冷漠侵蚀心灵,热忱就必然被强行流放;褒奖一旦贬值,边吃就很难显示力量。社会浮躁的后果
74 人生像一束鲜花,仔细观赏,才能看到它的美丽;人生像一杯清茶,细细品味,才能品出味道。
75 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生幸福;在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场心伤;在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段荒唐; 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阵叹息。你最爱的,往往没有选择你;最爱你的,往往不是你最爱的;而最长久的,偏偏不是你最爱也不是最爱你的,只是在最适合的时间出现的那个人。
76 生活是一位睿智的长者,生活是一位博学的老师,它常常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为我们指点迷津,给我们人生的启迪。
77 试金可以用火,试女人可以用金,试男人可以用女人。
78 感情这东西最难的,不在于是不是两个人真的爱了,难于爱的维持与持久,因为人生并不是只有一天。生活毕竟是现实的,人要经历这样那样的考验,不单单是一句我爱你就解决了。人生中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要有足够的耐心去面对。总要经历一些事情,才会明白一些道理,而很多变化就在经历中发生了。
79 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80 在你不害怕的时间去斗牛,这不算什么;在你害怕时不去斗牛,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有在你害怕时还去斗牛才是真正了不起。
81 两个人吵架,先说对不起的人 并不是认输了,并不是原谅了。他只是比对方,更珍惜这份感情。爱,不是寻找一个完美的人,而是学会用完美的眼光,欣赏一个不完美的人。专一不是一辈子只喜欢一个人,是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一心一意。
82 世界上有两种人可以得到快乐和幸福:一是修善不造罪的人,一是造罪知道忏悔的人。
83 当我们搬开别人架下的绊脚石时,也许恰恰是在为自己铺路。
84 无聊的时候,最好到户外走一走,最糟糕的是一直看电视。
85 高尚的目标用卑鄙的手段来实现,同样不是高尚的行为。
86 人之所以不知足,就是因为虚荣心太强,太好面子。俗话说知足者常乐,但世上能有几人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人们总是面对太多的诱惑,不可能不动心、不可能不奢望、不可能不幻想,很多人在金钱、美女等等的诱惑面前,没能好好的把握自己,迷失了自我。
87 人生多有福想开就满足,思量愚蠢苦聪慧就是福,思量饥寒苦保暖就是福,思量操劳苦安闲就是福,思量孤单苦友多就是福!
88 人生就象一个球,无论如何滚来滚去,总有在一个点上停止的时候。
89 中规中矩,赢得尊重。赢得尊重,也赢得了信赖。
90 勿在失意者面前谈论你的得意。这会对你的人际关系造成伤害。
91 无论才能、知识多么卓著,如果缺乏热情,则无异纸上画饼充饥,无补于事。
92 不要为了任何人任何事折磨自己。比如不吃饭、哭泣、自闭、抑郁,这些都是傻瓜才做的事。当然,偶尔傻一下有必要,人生不必时时聪明。学会承受痛苦。有些话,适合烂在心里,有些痛苦,适合无声无息的忘记。当经历过,你成长了,自己知道就好。很多改变,不需要你说,别人会看得到。
93 每一个善良的人都是勤劳的农夫,在或肥沃或贫瘠的土地上播种着爱心,他们付出的心血虽不尽相同,但目的都只有一个:收获爱心。
94 感觉寂寞,只是因为你无所关注,无处付出。
95 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欲望过多;心本无累,累的是放不下的太多。欲望就像手中的沙子,握得越紧,失去的越多。得与失是相对的,得到时,或许正在失去;失去时,也许恰是拥有。所谓舍得,是要舍迷入悟、舍小获大、舍妄存真、舍虚取实。凡事看淡点,看开些,无所谓得失,得失皆浮云,还是一切随缘好。
96 即使是不成熟的尝试,也胜于胎死腹中的策略。
97 不管从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以后不要停止;不管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以后不要后悔。
98 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99 对上帝生气没有关系。 他受得了。
100 单身汉不见得就是不幸,金钱不见得带来不幸。
101 人生没有十全十美,如果你发现错了。重新再来,别人不原谅你,你可以自己原谅自己。千万不要用一个错误去掩盖另一个错误。
102 成熟不是心变老,而是眼泪在眼里打转却还保持微笑。
103 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104 喜欢一个人,就是在一起很开心;爱一个人,就是即使不开心,也想在一起。
105 我不知道我现在做的哪些是对的,那些是错的,而当我终于老死的时候我才知道这些。所以我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尽力做好每一件事,然后等待着老死。
106 走路时,每跨一步,就如同把脚带到地面,我们要把快乐、祥和、宁静带到地面。
107 多一分快乐,少一分苦楚;多一分真实,少一分虚假;多一分宽容,少一分计较;多一分坦诚:少一分虚伪。人生犹如四多四少,好人终生,需要记好!
108 没用,不美,或不喜悦的东西都丢掉。
109 一个人要知道自己的位置,就像一个人知道自己的脸面一样,这是最为清醒的自觉。洗尽铅华总是比随意的涂脂抹粉来得美。所以做能做的事,把它做的最好,这才是做人的重要。
110 人生是美好的,又是短暂的。有的人生寂寞,有的人生多彩;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人生追求,它是一条没有回程的单行线,每个人都用自己所有的时光前行。
人生哲理经典短句
一、凡事不论成败,只要经历。这一生,本就是为了不输给自己而已。
二、在多宽广的世界,就有多复杂的人心。有多复杂的人心,就有多叵测的想法。不要纠缠在别人的情绪中,不要拿别人来折磨自己。每个人的世界,都是自己给的。若看透了,其实,天地一片澄澈。
三、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四、如果背叛是一种勇气,那么接受背叛则需要一种更大的勇气。前者只需要有足够的勇敢就可以,又或许只是一时冲动,而后者考验的却是宽容的程度,绝非冲动那么简单,需要的唯有时间。
五、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六、我们总是梦想着天边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园,而不去欣赏今天就开在我们窗口的玫瑰。
七、不要把时间花在一个不在乎与你一分享的人身上。
八、错过一个人最可怕的方式就是:坐在他/她的身边,你却永远都不会拥有它/他。
九、赚钱之道很多,但是找不到赚钱的种子,便成不了事业家。
十、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十一、没有比记忆中更好的风景,所以最好的不要故地重游。
十二、活鱼会逆波而上,死鱼则会随波逐流。
十三、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十四、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十五、我爱你并不是因为你是谁,而是因为我在你身边的时候我是谁。
十六、诽谤别人,就象含血喷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
十七、学会弯下身子迁就,接受一切,就得到一切。无可无不可,心怀恬淡如流水行云,享受已有的,这样生活才是真实的,我们做人做事也需要这种生活态度。
十八、一个真正的朋友会握着你的手,触动你的心。
十九、如果你自己明明对,别人硬说你不对,你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这些。你什么事都能忍下来,才会进步。就是明明是你对,你也要向他人求忏悔,那就是修行了
二十、知因果即知进退。知佛法,即得开心果。
二十一、也许上帝让你在遇见那个适合的人之前遇见很多错误的人,所以,当这一切发生的时候,你应该心存感激。
二十二、无论何时,抉择一定要放在努力的前面。
二十三、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二十四、你可能只是这个世界上的一个人,但对于某些人来说,你就是全世界。
二十五、永远都不要停止微笑,即使在是你难过的时候,说不定有人会因为你的微笑而爱上你。
二十六、人类应向动物学习:睡眠充足,想睡就睡。饮食有节制,肚子饿时才进食。每日都运动。永远不会为昨日事烦恼,也不为明日事担忧。
二十七、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二十八、没有一个人,能够一辈子享受幸福快乐。人生要想一辈子,永远都保证自己都是快乐的,那是不可能的。只有经历过,才会懂得。只有痛苦过,才知道快乐时刻是多么开心。只有爱过了,才知道心痛的感觉。只有付出了,才能获得回报。只有辛苦过,才知道快乐其实是那么不易。只有失败过,才知道成功是那么艰难。
二十九、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三十、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三十一、不要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浪费你的生命。
三十二、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三十三、男人在结婚前觉得适合自己的女人很少,结婚后觉得适合自己的女人很多!
三十四、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
三十五、不要因为它的结束而哭,应当为他的发生而笑。
三十六、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三十七、不自重者,取辱。不自长者,取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足者,博闻。
三十八、没有人值得你流泪,值得你流泪的认识不会让你哭的。
三十九、做一个更好的人,确信在遇见一个新的人之前知道自己是谁,也希望那个人知道你是谁。
四十、一个人如果不被恶习所染,幸福近矣。
四十一、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四十二、社会上要想分出层次,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竞争,你必须努力,否则结局就是被压在社会的底层。
四十三、生活中总会有伤害你的人,所以你仍然需要继续相信别人,只是小心些而已。
四十四、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四十五、只因某人不如你所愿爱你,并不意味着你不被别人所爱。
四十六、在命运的门前,不妨多拿出一点耐心,哪怕多等一天、多等一个小时、多等一分钟,结果可能就会截然不同。
四十七、踮起脚尖,我们就能离幸福更近一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