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男性婚恋观的研究现状论文

发布时间:

男性婚恋观的研究现状论文

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调查设计方案象牙塔中,大学生恋爱早已不是讳莫如深的话题。留心的人们会发现,不论是在林荫小径、操场边上,还是教室角落 、熙攘餐厅,恋爱着的大学生出双入对、缠绵依依,毫不理会旁人的存在,别人似乎也是见多不怪、视若平常。可是,他们的恋爱是仅仅为了随大流,还是为了将来能与彼此结婚?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到底是怎样的呢?设计关于这个话题的社会调查时,在参考了一些资料后,结合自己的考虑,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是否有结婚的打算;2. 心中理想的家庭模式;3. 最合适的结婚年龄;4. 与配偶间最理想的年龄差距;5. 在选择配偶时最优先考虑对方的什么条件;6. 是否认为应当婚前签订《婚前财产协议书》,自己在结婚时是否会签订《婚前财产协议书》;7. 婚后,是希望自己的妻子做全职的家庭主妇,还是希望其有一份工作;8. 最希望的婚后家庭开支分配方式;9. 是否打算生育小孩?婚前还是婚后生育小孩?婚后什么时间生育小孩;10. 婚后是否会瞒着妻子仅仅因为生理需要或刺激与异性发生“一夜情”;11. 如果婚后发现自己的妻子与其他异性发生性关系将会又怎样的行为;12. 对于配偶的精神出轨和身体出轨,最不能忍受的是那一种;13. 婚后最想为妻子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一直以来,在校大学生谈恋爱都是一个让高校德育工作者颇感棘手的敏感问题。从最早“在校期间,不准谈恋爱”的明文禁止到“不提倡、不反对”的普遍默许,卿卿我我,你侬我侬的校园情侣一直是大学里一道特有的风景,而由之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倾向日益凸现,成为高校德育工作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恋爱中不良倾向的主要表现 1、功利色彩渐浓。人们常说,校园里的爱情是最纯洁、最真诚的,喜欢就是喜欢,爱就是爱,这种不搀杂任何物质利欲的真、纯是你走进社会后谈恋爱所无法拥有的。但曾几何时,社会上所谓的“唯物”、“拜金”、“实用”主义之风让这一方“净土”也开始变得浮躁和功利。“白手起家、共同打拼”的爱情被更多的大学生们视作一个美丽的童话,他们对未来生活的规划日趋现实。对方对于自己今后的发展是否有足够的“利用价值”,对方的家庭背景、钱财等等能否成为自己通向成功、享受安逸的捷径成为恋爱的首选条件,“因为我爱,所以我爱”的神圣而纯洁的校园爱情开始蒙上一层实际而功利的外衣。 2、虚荣心理膨胀。真正的爱情是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情的相悦。但在谈及为什么谈恋爱时,一些大学生们却认为能交上朋友是自身能力和魅力的体现,“没人爱”是让人瞧不起的。而且为了显示自己的本事,一味追求面容姣好、经济富裕的恋爱对象,而不关心彼此是否相互爱慕;为了要面子,博得旁人的艳羡也满足恋人的虚荣,不顾自身的经济能力和水平,花钱大手大脚,看电影、进舞厅、下馆子、送生日礼物,都要讲排场、摆阔气;更有甚者,以频繁更换恋人来充分展现自己的魅力“不可阻挡”,玩世不恭的“快餐式”恋爱成为一种炫耀的资本。 3、对“性”的轻视。西方“性自由、性解放”思想的影响以及当前社会中鱼龙混杂的性文化的泛滥和长期以来性知识教育的淡薄,使得大学生们的性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从最初“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涩到现在花前月下搂抱亲吻已构成不文明的校园“风景线”,默许赞同婚前性行为、预支性行为、主张“试婚”的大学生不在少数。一些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不以为然和无所顾忌令很多高校德育工作者莫名惊诧。什么时候还“遮着”、“藏着”的“性”在大学生看来已让人“脸不红、心不跳”,如此司空见惯? 二、大学生恋爱中不良倾向带来的消极影响 1、破坏了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基础。著名作家雨果说,人生有两次出生,头一次是在开始生活的那一天,第二次则是在萌发爱情的那一天。可见,爱情是一种多么崇高的感情,两情相悦,心心相印,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美好的爱情是幸福生活的源泉。任何功利主义的私念都是对这种美好感情的亵渎,也破坏了恋爱者获得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基础。建立在“实用”主义基础之上的“功利性”爱情是不会牢固和长久的,任何风吹草动和人生突来的变故都会使之顷刻间崩塌。而且,恋爱观其实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折射,恋爱中的投机取巧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2、经济压力沉重,违法违纪现象增多。大多数在校大学生都还是纯消费者,学杂费、日常花销主要靠父母、家庭供给。但虚荣的“攀比”心理让很多大学生恋爱者花钱如流水,逢年过节礼物不能少还要上档次,平常聚会吃饭不能寒碜要翻花样,自己的女(男)朋友绝对不能比别人寒酸要时尚,而这些都需要“钱”来支撑。恋爱带来的沉重经济压力让“攀比”者不堪重负,有的甚至铤而走险,进行偷窃和。同时,校园中因恋爱争风吃醋而打架斗殴更是屡见不鲜。违法违纪现象的增多严重败坏了校风校纪,也给当事人造成了终生遗憾,因之被警告处分、勒令退学甚至绳之以法,“十年寒窗苦读”一朝化为乌有。 3、引发心理问题。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22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经历逆境与磨难比较少,心理虽然正快速趋于成熟,但又尚未完全成熟,心理承受能力十分有限。恋爱中一旦感情受挫,自尊心和自信心将受到沉重打击,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郁郁寡欢、意志消沉或陷入纠缠与报复之中不能自拔,有的甚至看破红尘而轻生。 4、恋爱道德意识和法纪意识淡薄。校园垃圾里随处可见的安全套、大学生在校外非法租房子同居、有的女生因怀孕而被“勒令退学”,更多的大学生对“性”的轻视和错误认识,损害了爱情的尊严和圣洁,污染了校园文化环境,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们身心健康正常发展。 三、加强对大学生恋爱问题的正确引导 1、积极帮助、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教育大学生增强恋爱的道德责任感。性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使大学生谈恋爱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作为高校教师,特别是高校的德育工作者必须要清醒认识和积极正视这一问题,并加以科学地教育和引导。要一改往日放任自流、“出了问题才处理”的被动工作局面,变被动解决为主动预防,可利用课堂教育或邀请恋爱、婚姻方面的专家来校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题讲座、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组织同学们就恋爱问题展开专题讨论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慎重选择恋爱时机,以纯洁的动机、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行为审慎对待自己的爱情,用学业的目标去引导爱情的航向。要让大学生们明了任何从功利思想出发,把物质条件放在第一位,希望从恋爱中获得“靠山”,为日后就业和发展创造条件的行为,都是缺乏恋爱道德责任感的表现。 2、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引导大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高校教育的各项工作中,改变心理咨询工作坐等来访、流于形式的被动,积极主动地深入大学生之中,可通过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发放宣传手册、开辟宣传专栏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恋爱心理方面的咨询机会和条件,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疏导大学生恋爱中的一些不良倾向和有害心理,倡导健康文明的恋爱方式和行为。 3、切实加强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性”、理智地对待“性”。“谈性色变”的时代已经过去,与其提心吊胆害怕出问题,还不如换个角度主动出击、积极预防问题的出现。学校可通过开设性健康教育课程,把性知识、性道德、性法规结合起来,对大学生进行性知识教育,让大学生们了解两性性生理、性心理的差异,纠正大学生们在恋爱与性问题上存在的模糊认识和错误认识,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预支性行为”对双方、对学校及社会造成的危害性,学会自爱也学会爱人。 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成为当今大学校园里一个不可能回避也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而大学生恋爱中出现的不良倾向及带来的消极影响更是不容忽视。作为高校德育工作者,对此必须要给予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并加以正面教育与积极引导。认知如镜,照之则明;情感如水,导之则畅;理念如山,立之则稳。只有直面大学生的恋爱问题,正确加以引导,让没有涉足爱情的大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业,已经拥有爱情的大学生把恋爱变成学习的动力,才能让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们妥善处理好爱情与学业、爱情与友谊、爱情与婚姻的相互关系,理智而健康地对待爱情和自己的未来。

当前,“大学生恋爱”现象中存在着恋爱现象普遍、恋爱动机多元、恋爱占生活比重较大、恋爱时感情冲动等问题。根据问卷调查所得数据,结合学生和学生家长座谈会等其他方式的了解,对如上问题的形成进行分析。2.1 大学校园生活具备恋爱条件在社会交往中,形成恋爱需要具备四个条件:第一,身心发展相对成熟;第二,人生观相对稳定;第三,社会化程度较高;第四,经济相对独立。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恰好使这四个条件具备雏形。大学生的年龄界限已跨过青春期,进入成年期,开始了人体发育的第二高峰。这一时期的男女都有了接近异性的欲望,对性的体验十分敏感。其中,男生在这一阶段比女生表现明显。进入校园以后,意味着大学生进入了独立的生活环境,有了自己简单的财务收支,有了自己的思想与对问题的看法,能够适当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在心理上,大学生个人心中的烦恼不愿向长辈倾诉,但又急切希望得到新的社会环境和关系的认可。当亲密关系的需要显得尤为迫切的时候,有孤独感的大学生走向恋爱成为极其自然的事情。2.2 社会因素的影响导致大学生恋爱动机的多元除了自然因素外,社会因素在恋爱中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表现青年恋爱的文艺和影视作品很多,互联网上也存在大量关于两性及感情问题的探讨,激发了大学生的好奇心理。他们向往浪漫的爱情经历,渴求拥有志同道合、情投意合的知音相伴,持这种观点的大学生,一旦遇到合适的异性,就容易萌发爱情。同时,大学生是同辈群体,容易相互影响。看到身边的学友一个个成双入对,便会萌发孤独感和攀比心,不少没想谈恋爱的大学生为表现自己,也盲目效仿,寻求异性朋友。也有少数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压力大或者爱慕虚荣、沉迷于高消费等原因而选择恋爱。他们企图通过恋爱来解决经济上的困难或者在经济上赚取利益。有的甚至不惜名誉,采取欺的方式同时进行几段“恋情”,反映了一种畸形的婚恋观。2.3 大学生对恋爱的认识处于初级阶段分析调查结果不难看到,部分大学生对恋爱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很多大学生把恋爱放在第一位而忽视学习,甚至盲目的把恋爱的最终目标定义在同居上,完全忽视了将来的发展与现在努力的关系,忽视了对社会、家庭及他人的责任。尽管这种现象所占的比例不大,但也应引起足够重视。大学生对恋爱的认识的偏差,有各种因素的影响,也表明了学校婚恋观教育的缺失。长期以来,一方面是大学生大量出现的恋爱问题,一方面却是婚恋观教育的缺失。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的课程、课时量屈指可数,而更严重的是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教育途径,只能寄希望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结果可想而知。因此,对大学生的婚恋观教育进行系统性的研究非常必要。3 培养正确的婚恋观由于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并没有完全成熟,恋爱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大学生恋爱问题应当予以关注,对于不健康的恋爱倾向应积极地进行教育和引导。教育方式不能停留在简单的说教上,随着学生心理的不断变化,教育手段与方法也要不断更新。3.I 婚恋观教育内容和目标的层次性将婚恋观教育和目标分层次,针对不同阶段和不同年龄的人设置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这样使婚恋观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教育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信念的同时,也要把理想落到现实的生活中,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学会负责。对于一年级的学生主要进行把精力放在学习上的教育;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进行文明恋爱与心理调节的教育。可以在不同年级设置不同的恋爱观教育课程,把教育的效果发挥到最佳。3.2 增强教育的参与性与实践性中国传统婚恋观教育模式的理论基石是认知系统,强调道德知识和道德观念的灌输,忽视婚恋观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活动,教育内容不能有效地内化为受教育者的道德信念,道德信念不能有效的外化、支持和指导其道德行为。因此,应该重视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行为养成”,按照“设置场景——引导角色进入——体验——选择”的教育模式,帮助大学生学会思考和选择。这种教育模式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规范,而且使之具有适应社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觉性。学校可以利用团委、学生会等组织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实大学生的校园生活;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引导,让大学生懂得如果在大学阶段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谈恋爱,势必会分散精力影响自己的学习,引导他们处理好事业和爱情的关系;多营造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开设爱情婚姻专题讲座、人体生理学和性健康教育等课程,消除他们对于爱情的困惑和焦虑,树立正确的婚恋观。3.3 注重社会的广泛参与在经济转轨和市场需求的刺激下,以赢利为目的的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广播、电视的普及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社会文化的受众群和传播效率大大增加。目前,大学生获取性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和一些不良杂志。部分新闻媒体背离行业道德和伦理修养,个别媚俗刊物违法传播不健康文化,给年轻一代造成了不良影响。社会舆论应该在是非、善恶、美丑面前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肩负起社会繁荣、健康文化氛围的营造责任。建立多层次、多视角的立体网络系统,调动一切因素和手段,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团体、大众媒体等共同营造大学生婚恋观教育氛围。可以创办婚恋观教育主题网站,发挥互联网优势,占领网络平台,介绍相关知识,开设聊天、讨论的服务窗口,与大学生加强沟通。婚恋观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婚恋问题上的集中体现,是对婚姻和恋爱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态度。大学时期是人生的黄金阶段,也是人生婚恋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因为没有建立良好的婚恋观而使大学生活受到重创,那是令人惋惜的。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婚恋观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文明的婚恋观,为他们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代大学生谈恋爱是很普遍的现象,认识爱情的本质,认识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是正确恋爱观建立的基础,也是当代大学生谨慎驾驶爱情之舟的前提。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范文篇一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恋爱问题》 摘要:当代大学生谈恋爱是很普遍的现象,认识爱情的本质,认识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是正确恋爱观建立的基础,也是当代大学生谨慎驾驶爱情之舟的前提。笔者从当代大学生恋爱的驱动力、心理特征、类型以及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与行为四个方面当代大学生的恋爱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恋爱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恋爱的驱动力 恋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的过程。恋爱不是生来就有的,一个人对爱情的追求,只有当他的生理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能产生,并且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生理成熟 在校大学生的平均年龄在20岁左右,处于性生理发育的成熟期。绝大多数大学生在中学时代就完成了性成熟的关键一步。性生理的成熟为大学生恋爱提供了生理基础。 (二)环境因素 大学生入学前后环境的变化,对大学生恋爱有着特别的影响。入学前,男女之间由于学业的压力和学校、家庭等因素的干涉,青春的悸动被压抑着不能释放。入学后,学校没有禁令,家长无法直接干涉,处在自由状态下的异性,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相处以及享乐的需要和虚荣心等因素,为大学生的恋爱提供了客观环境。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 (一)相互美化 男女之间相互美化、互相吸引,双方都感到舒服。往往将对方的一切都赋予爱情的印记,把自己所希望出现的特征赋予对方。 (二)排他性 组成一个具有特殊共享物和亲密感的系统,本能地抗拒他人亲近自己的恋爱对象。表现出对介入他们系统的人非常敏感,充满敌意,并且很容易因此而出现矛盾。 (三)波动性 恋爱的时候,思想上容易出现“我的世界里只有你“的想法。经常因对方的情绪变动而出现波动。这种大起大落的情绪变化易影响到身心健康。 (四)冲动性 热恋时人的认识活动范围容易出现缩小现象,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习惯行为受到破坏,自控能力受到减弱,易出现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正确评价自己行动的意义与后果等现象。 三、大学生恋爱的类型 (一)比翼双飞型。他们基本上具备成熟的人格,正确的恋爱观,可以理性引导爱情,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习、感情与爱情、情爱与性爱的关系。 (二)生活实惠型。基本上这种类型的恋人都有确定的生活目标。这种爱情是理智的,现实的,确定恋爱关系引起的争议也比较少。 (三)时尚攀比型。在一些高校,恋爱成为一种时尚,这种恋爱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多数同学为了证明自己的魅力而谈恋爱,由于目的性不强,缺乏认真的态度,把谈恋爱看成是精神上的一种补偿,常以“没想那么多”为借口分开。 (四)玩伴消费型。这种类型的同学经常会说:“我其实不是真的在谈恋爱,只是生活太乏味了,又没有知己,想找个伴畅快畅快。”他们在精神上常感到孤寂,为了弥补精神上的空虚,急欲与异性朋友交往,“恋爱”成为一种近景性的精神需求。 (五)追求浪漫型。这类学生情感丰富,对爱情浪漫色彩的追逐和窥探心理日趋强烈。罗曼蒂克的爱情对他们有很强的吸引力,他们普遍认为出没于花前月下的刺激比爱情的责任和义务更富有色彩和韵味。彼此沉浸在两人的世界里,忘却了集体,甚至忘却了学业。 (六)功利世俗型。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往往以对方的家产、地位、名誉、处所、职业、社交能力、驯服度等为恋爱的前提条件。 四、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与行为 (一)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爱情不是树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而是建立在共同基础上的心灵沟通”。因此,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方面上的大体一致;其次,大学生应该把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爱而放松了学习;同时,要懂得爱情是一种相互理解,是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 (二)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 正如马克思所说:“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在当今大学校园中,大学生一定要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恋爱言谈要文雅,语言要文明,行为大方得体;善于控制感情,理智行事;要避免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把恋爱行为限制在社会规范内,使爱情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三)培养爱的能力与责任 前苏联著名 教育 家马卡连柯说:“爱的力量只能在人类非性欲的爱情素养中存在。他的非性欲的爱情范围愈广,他的性爱也就愈为高尚”。发展爱的能力,培养爱的责任。要注重培养无私的品格和奉献精神以及于处理矛盾的能力,只有做到为恋人负责,为社会负责,才能创造出幸福美满的婚恋。 (四)提高恋爱承受挫折能力 提高恋爱挫折承受能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的恋爱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波折。当爱情受挫后,用理智来驾驭感情,通过理智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 方法 和途径;通过适当的情绪调节、宣泄和转移,来减轻痛苦。 参考文献: [1]朱永平,王亚南.当前大学生恋爱观念与恋爱心理探析[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18(4):40-43 [2]张颖.大学生恋爱观及其伦理审思[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3]肖晓鸿.当代大学生恋爱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4]李微.高等医学院大学生恋爱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09 [5]丁喜龙.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分析与应对性教育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7 [6]周海涛.大学生恋爱态度及其与性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 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范文篇二 《当代大学生正确恋爱观的教育与培养》 摘要:大学生恋爱已经由过去的饱受争议发展到现在校园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摆正爱情在人生道路上的位置,进而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便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大学生;正确;恋爱观;教育 在人一生的社会生活中,“爱情”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和高校教育方式的改变,“爱情”也自然成为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同过去不同的是:当代大学生思想独立,个性比较强。在此情况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增强责任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具有正确的恋爱观也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目前大学生恋爱的现状 近年来,通过对在校大学生恋爱现状的调查分析,和与恋爱大学生的交流,目前恋爱大学生有其独特的特点: (一)大学生恋爱人数众多且恋爱开始时间较早。 当代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已经有了恋爱经历,人数较多,占有一定比例,甚至有些学生在初中时就有过恋爱史。在这些有恋爱关系的学生情侣中,有些学生的恋爱关系也得到了双方家长的认同。 (二)大学生恋爱关系公开化且恋爱关系自由化。 如今大学生恋爱已由过去的躲躲藏藏转为现状的光明正大,更多的是公开化、自由化。教室、食堂、操场、小路上等都可见男女学生表达爱意的情景,这也俨然成为众多高校里一道“风景线”。所谓自由化,目前大学生恋爱已经得到家长的认同,恋爱自由观念已经在大学生心中形成。 (三)大学生的恋爱观过于简单化且责任意识淡化。 当前大学生对于恋爱观缺乏正确的引导,有的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产生“从众”心理;有的受身边朋友的调侃、讥讽下产生恋爱关系;有的是与朋友打赌追友与异性产生恋爱关系。这些在大学生眼里是“轰轰烈烈的恋爱”,是大学里的“必修课”,还有的学生对于他们之间的恋爱关系持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从这些大学生对恋爱观过于简单化的想法中可知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也是比较淡化的。恋爱责任由恋爱关系产生,责任对象是多方的、直观的,这种责任意识的淡化无论是对大学生的身心还是其他方面都会照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四)大学生恋爱持续短且 毕业 后携手走进婚姻殿堂的较少。 大学生的恋爱时间往往较短,这些时间基本都是在校读书阶段,而毕业后能够继续保持恋爱关系的情侣并不多,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大学生欠缺社会阅历,思想单一,缺少人生奋斗目标,这促使很多大学生产生对待恋爱问题的简单、幼稚和不成熟态度,再加上大学生活经济上的限制、心理不成熟所产生的虚荣心理、就业的压力,这些都成为毕业后大学生携手走进婚姻殿堂较少的原因。 二、大学生恋爱观成因分析: (一)大学生的恋爱观念受环境的影响。 现代的大学生很容易被身边的事物影响,爱情剧、言情小说无处不在的伴随着学生成长。无可厚非,二十几岁的年龄充满着对爱情的幻想、对世界的认知,但是不得不注意的是:在众多的影视剧、爱情小说中,更多的出现“三角恋”、“多角恋”,有多少在不经意间扭曲了大学生的思想及恋爱的态度。 (二)传统道德淡化,性观念开放。 由于当今社会极度开放,人们的思想早就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当代大学生对婚前同居、婚前性行为习以为常。大学时期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阶段,很多大学生迫切渴望他们眼中的“爱情”,但是不能正确理解恋爱的含义,错把“性”与“爱情”联系在一起。 (三)个人虚荣心攀比影响。 许多在校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个性比较强,看到自己身边的同学成双成对,自己的虚荣心深受打击,再加上许多学生是背井离乡在外求学,心灵空虚,认为恋爱可以弥补精神上的空虚,也能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三、正确引导大学生恋爱观,做好大学生恋爱观的教育与培养 (一)充分认识到恋爱的责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不得不说,恋爱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必然会产生对社会的道德责任,恋爱任何一方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而且要为对方、对社会负责,达到道德情感与道德责任的统一。一旦双方有了爱,就应担当起恋爱的道德责任,要知道“爱情”不是建立在对彼此的占有之上,而是建立在为对方谋求幸福的基础之上,尊重恋人的人格和感情,平等履行道德义务。正确对待并妥善处理相互间的交往,可以对双方起到学习上互助、情感上互慰、个性上互补、活动中互激的作用,对自我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二)处理好恋爱和学业的关系,制定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 在很多学生眼里,爱情与学业是不相矛盾的,爱情能促进学习,作为学习的动力。过去的 经验 证明在大学生中,存在着爱情与事业“双赢”的例子,但是很少,原因是很多恋爱的大学生心智不够成熟,不能把握好正确的方向,往往是顾此即彼,最后的结果不是双赢,却是两者都失去。 我们应该引导大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黄金时期”多积累知识,培养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不能因为好奇而过早涉入爱情,更不能以爱情为托词,来满足自己寻求刺激的心理。当爱情真的降临时,要进行理智的思考,摆正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疏导,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意识。 大学生正处于认知时期,个人的想法过于简单,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并没有很深的了解,只是把两人简单的爱情包裹在一个温室里,一旦毕业,彼此迈向社会大潮中时,会因为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烦恼而重新审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 爱情 故事 ,进而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培养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少一些虚荣心和孤僻感,多一些满足感和集体感。 (四)加强校园 文化 的建设,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1.加强学风、校风建设。学风、校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质量的高低,教学水平的优劣。良好校风一旦形成,将对学生起到重大的影响作用,积极营造学校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2.积极开展各项文体活动,丰富、充实大学生的业余生活时间,消除大学生孤独感,通过活动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操,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环境,让学生之间成为彼此的知已、朋友,使学生从心理上明白恋爱不再是他们精神寄托的唯一方式。 3.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使学生思想觉悟有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课是教育和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理论阵地,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来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通过课堂话题讨论来倾述自己对大学生恋爱观的看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4.改进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方式,探索辅导员老师工作模式。辅导员老师与学生接触较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辅导员的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增强社会责任感。这需要辅导员老师探索自己的工作思路,了解一定的思想教育理论,同时采用学生易接受的工作方法,来教育与培养大学生的恋爱观。 在充满美丽幻想的大学校园里,很多学生都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序曲。但由于社会的经历、生活阅历的缺少,人生观、价值观都尚未成熟,加之受到外界因素、周围环境影响等,很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想法。所以我们必须从教育与培养学生自身道德出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引导学生寻求自我真正的爱情,取得“双赢”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张芝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与分析[J].现代 企业文化 ,2009(32). [2]程静.浅析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1). [3]邓桂兰.大学生恋爱问题及教育引导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9). 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范文篇三 《试谈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 【摘 要】针对恋爱现状、恋爱认知与态度、恋爱相关问题、恋爱教育等问题自编问卷针进行了调查,以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择偶标准、恋爱观形成、恋爱与学习、同居与亲昵行为产生原因,对如何进行有效的恋爱心理教育提出了应对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 大学生恋爱是校园中一个现实而又敏感的话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由恋爱引发的各种问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恋爱观教育是高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许多高校还将其纳入心理健康课教学体系中。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大学生恋爱的现状,了解群体文化对大学生恋爱教育有何影响,以期有针对性地开展恋爱心理教育、辅导、咨询工作。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调查于2012年3月-5月进行。采取分层抽样方式在湖南某理工学院13322名二本在校学生(其中女生6521)中抽取了365名学生作为被试,样本涵盖该校文、理、工等十五个院,其中男生201名,女生164名;大一92名,大二90名,大三83名,大四90名,大五10名。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问卷调查 S版》作为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65份,回收问卷341份,有效回收率为。在参考了百度文库公布的相关问卷,结合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内容,并与若干在校学生座谈的基础上,研究者经过反复修改编制成该问卷。 2 调查分析与结论 (1)恋爱的基本情况:所有被试中从没谈过恋爱的占,所有被试中正在谈恋爱的占;这与《当前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恋爱现状调查研究》(欧阳宇2011年《毕节学院学报》)调查得出的比例高度一致。曾经谈恋爱,现在没谈的占;二者相加有过恋爱经历的比例为,这与《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恋爱行为关系研究》(林玲2008年第3期《思想理论教育》)所调查出有过恋爱经历的为也相差不大 。调查显示在所有正在谈恋爱及曾经谈恋爱的学生中,恋爱平均持续时间在2年以上的占,1-3个月的占,4-6个月的占,7-12个月的占,1年以上,2年以下的占.。从恋爱次数来看,在校学生恋爱过1次的,2次的,恋爱3次及3次以上的占。在谈恋爱的学生中大二的最多,占,其次为大一、大三,均为,大四与大五合计。总体来看,大学生谈恋爱的现象比较普遍,并基本处于尝试恋爱阶段。 (2)对恋爱的认知与态度:对 “是什么原因促使大学生恋爱”问题,选择“生活枯燥,排遣寂寞”的占,选择“积累经验,体验人生”的占,选择“受他人影响,看着许多人恋爱,所以也恋爱”的占。选择恋爱对象的标准排前五位的分别是,道德品质占,才华能力占,个性与性格占,与自己志同道合占,外表漂亮占。可见大学生的选择恋爱对象更侧重于精神性因素。这表明大学生重视双方关系融洽,双方心理的相容。有 文章 提出“90后大学生择偶观更现实,趋向于恋爱对象的优越物质条件”。那到底是调查有误,抑或在校大学主观择偶标准与实际选择有出入,或者还有什么其他原因,则需在以后进一步研究了。 所有被试中认为谈恋爱有利于学业成绩提高的占,认为谈恋爱对学业成绩基本无影响的占,认为谈恋爱对学业成绩有轻微影响的占,认为谈恋爱对学业成绩有严重影响的仅占。而在“恋爱与学业发生冲突怎么办”中,所有被试中选择以学业为重的占;而的被试回答没想过这个问题。这表明在校大学生对学业是比较看重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此方面对学生引导时可以更多的着重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从学生终生发展上着手,而不能习惯性地认为其对学业有负面影响,否则思想教育工作只能流于说教。 在关于恋爱与婚姻关系中,的被试选择了“婚姻必须以爱情为基础”。在对恋爱的理解中,的被试选择了“为了选择终生伴侣,是婚姻的前奏”,选择“不必考虑太多,跟着感觉走”的占,另有的被试选择了“为了排解空虚和寂寞,没有过多考虑将来”。此处与“什么原因促使大学生恋爱”中的选择看似矛盾。表明一方面大多数学生主观上认同恋爱是“为了选择终生伴侣,是婚姻的前奏”,而不会赞同“为了排解空虚和寂寞”。但另一方面,在实际的学校生活中引发恋爱的机缘更多地是“生活枯燥,排遣寂寞”、“受他人影响,看着许多人恋爱,所以也恋爱”。这表明大学生的恋爱观较不稳定,易受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朋辈群体的影响。 (3)对于大学生恋爱相关问题的看法:对于“看到热恋中的大学生在公共场合里拥抱、接吻、亲热时”的态度,有的选择了“很正常,那才是恋爱”,的被试选择了“无可厚非,如果是我,也会欣然接受的”,说明共有的属主动接受。另有的被试选择了“不太能理解,要有所收敛”,的选择了“那样不好,但没办法,只当没看见”,的被试选择了“欣赏他们的勇气,但自己是不会去做的”,说明共有的被试是被动接受这一现象的,二者相加对此持接受态度的为。有的被试选择了“反对”,并认为这些行为是不文明行为。可见大多数人面对此现象时更多只是一种无可奈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进行课程教育可适当引入投射心理、反投射心理、群体意识等理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行为对公众的影响后再反观其是否得体。 对大学生恋爱同居的看法中,的被试选择了“坚决反对”,选择“是感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很自然,”的占40%,选择“虽不支持,但包容”的占。这说明的被试对大学生恋爱同居现象持不否定的态度。而有部分研究者基于各种理论对大学生恋爱同居现象持赞同态度, 也有研究者认为恋爱同居带来的不良后果究竟有哪些方面,以及这些不良后果的程度如何,在现实中可能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和群体性差异。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应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教育。 (4)对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的看法:被试中认为“非常有必要进行大学生恋爱教育,因为同学们心中有很多困惑”,被试中的认为“非常有必要,但要改进方式、方法”,只有的被试认为“不必要,那是学生自己的事”,另有认为“不必要,教育了没有什么效果”。在关于我校大学生中因恋爱问题而产生的不良问题,40%的被试认为问题较多,比较严重,另有的被试认为不清楚。仅有的被试选择了“学校老师教诲”。这说明一方面学生渴望得到帮助,另一方面学生在这方面的帮助因种种原因得不到学校教师的帮助。这不能不说是学校教育的严重缺失。研究者认为应从人的终生发展的角度,对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与行为进行指导,让学生认识到恋爱、婚姻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法纪意识教育。不可简单直白地要求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那样只会是教育工作者理想化的一厢情愿。 参考文献: [1]李艳文,贺伟. 大学生婚恋观现状研究,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6). [2]贺晶,黄琳庆,刘列夫.90后女大学生择偶标准浅议.《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3]卿大咏.怎样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企业家天地,2007(4). [4]蔡宜旦.大学生婚恋观变化比较研究.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 2003(4). 猜你喜欢: 1. 关于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 2. 大学生恋爱心理参考论文2000字 3. 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 4. 大学恋爱心理论文2000字 5. 浅谈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

中国古代婚恋观研究现状论文

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华夏文明能够生生不息,汉字功不可没。因而,汉字和古代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古代婚姻进行中有一个字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娶",这是个会意字,很直白的分为"取女",取彼之女为我之妇。但是怎么"取",这就涉及到一整套的婚俗文化体系,与中国古代婚俗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西周的婚姻制度对後世影响极大。西周时期,缔结婚姻有三大原则,即一夫一妻制、周姓不婚、父母之命。凡不合此三者婚姻即为非礼非法。一夫一妻制是西周婚姻制度的基本要求。虽然古代男子可以有妾有婢,但法定的妻子只能是一个,而且只有正妻所生子女为嫡系,其他皆为庶出,在家庭中处於较低的地位。“同姓不婚”是西周时缔结婚姻的一个前提。西周实行同姓不婚原则,主要基天两点:首先,长期经验证明,同姓通婚会影响整个家庭、民族的发展;其次,禁止同婚通婚,多与异姓结好,可以“附远厚别”,即通过联姻加强与异姓贵族的联系,巩固自己的统治。“父母之命,媒说之言”是西周缔结婚姻的又一原则。《诗经》即说:“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非媒不得”。在宗教法制下,必然要求由父母家长决定子女的婚姻大事,并通过媒氏的仲介来完成。否则即是非煽非法,称为“淫奔”,不为宗教和社会承认。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应该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妻”与“妾”无论从身份、地位和礼节上,都是绝不可混淆的。 妻,是丈夫的法定配偶,家庭的女主人。在迎娶仪式上,必须经过很正规繁杂的礼仪程序。从周朝开始,便形成了所谓的“六礼”,作为婚娉的标准仪程。这六礼是:纳采(提亲),问名(询问女方姓名和生辰),纳吉(到庙中根据双方姓名和生辰占卜吉凶后定亲),纳征(正式送聘礼),请期(确定婚期),亲迎(男方迎接女方到家)。六礼除了最后一步,前面各环节都要向女方赠送礼物。经过如此正规的仪程,就是为了显示婚姻的重要性,也是对妻子的尊重。 到后世,随着“礼乐崩坏”,实际的婚娶未必有那么麻烦,但也要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婚既然是一生的大事,不仅关系到男女双方,同时也是两个家庭乃至两个家族之间的联结,因此很讲究“门当户对”。

哥们……观点都不给一个 ……着范围也太广了……朝代也木有一个……政治:父系社会,封建君主制度。因为是父系社会,男权统治。因是封建君主制,官场联合最便捷最可靠的就是联姻。讲究门当户对,一般情况下:男低娶,女高嫁。经济:农耕经济为主,男性的体力明显优于女性。这也决定了婚恋中,女子处于被动地位。商业经济中,还是男主外,女主内。因男性在社会上的地位,使得女性成为附属商品。社会:男性地位不断被巩固,女性被打压。没有经济权的女性,无法独自在社会立足,不得不附属于男性。敢于反抗的女性屈指可数。从女性被要求守寡而男性却可以续弦,三妻四妾就可以看出。再有明清时期女性裹小脚,也是为了迎合男性审美。哥们 你的那个实在是太范了,真正写下来都可以出一系列的书了。是本科生的话挑个小点写就行,研究生的话再广一点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特点一、中国古代婚姻非常形式,婚姻必须符合形式要件,才是合法婚姻,否则便是违法婚姻并为社会所不容。按周礼之规定,婚姻关系的成立,首先要满足其三项实质要件:即“一夫一妻”、“同姓不婚”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是婚姻关系成立的原则性前提。“一夫一妻”在本文的第二部分将有专门论述。“同姓不婚”即禁止同一姓氏的家族成员之间的通婚行为。此禁忌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其一是因“男女同姓,其生不蕃”①,认为同姓结婚会影响下一代的健康,从而影响整个家族、民族的发展,说明当时对优生已有较为科学的认识。其二是因多与异姓结婚有利于“附远厚别”②,通过联姻的方式在政治上加强与异姓贵族的结盟,以便于扩充自己的势力、维护既定的统治秩序成员(如未行庙见之礼,该女子去世,则不能葬于男家之祖坟)。 至此婚礼始告完成,婚姻最终成立。 “六礼”的名称和仪式,在中国古代婚姻制度发展史上影响十分深远。以后各朝婚姻成立的形式要件,虽不一定经过六道礼仪程式,但“六礼”的名称却一直相传下来。直至中国近代乃至现代,有一些乡村的结婚仪式仍可见到“婚姻六礼”的明显痕迹。 (二)离婚的形式。在我国古代,解除婚姻关系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称为“七出三不去”。“七出”又称“七去”,是西周时确立的男方家可以休妻的七项条件。 二、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婚姻制度。原始社会后期,由群婚制变为对偶婚制,即一男子在许多妻子中择一女为“主妻”即正妻,其余为副妻;而一女子在许多的丈夫中择一男为“主夫”即正夫,余者为副夫。对偶婚仍以女子为中心,女娶男嫁,实行族外婚,夫从妻居,婚制的变化,改变了过去子女“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的状况。生父的确定从血缘结构上为父系氏族和一夫一妻制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进入阶级社会后,男子居于绝对统治地位,择妻制度被保留下来,而女子则失去了择夫的“自由”。至夏商时期,一元化的“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正式形成。然而,夏商二朝国王的多妻使得王子甚多,因其母不分嫡庶,众子均有王位继承权;所以,每当王位交接即王位继承时,就会产生激烈的矛盾冲突;甚至祸起萧墙,在众王子之间出现流血拼争,甚至发生弑父杀兄的惨剧。 周朝则吸取了夏商的教训,通过实行“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确定王位的归属,成功的解决了王位继承的难题。所谓“一夫一妻”是指按照西周宗法制度的要求,从天子到诸侯、百姓,一男子只能有一个“妻子”,即正妻,也称嫡妻,正妻必须经过聘娶大礼迎娶;“多妾”则指国王与贵族占有的其他女人。

研究婚恋观的文献综述论文

当代大学生谈恋爱是很普遍的现象,认识爱情的本质,认识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是正确恋爱观建立的基础,也是当代大学生谨慎驾驶爱情之舟的前提。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范文篇一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恋爱问题》 摘要:当代大学生谈恋爱是很普遍的现象,认识爱情的本质,认识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是正确恋爱观建立的基础,也是当代大学生谨慎驾驶爱情之舟的前提。笔者从当代大学生恋爱的驱动力、心理特征、类型以及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与行为四个方面当代大学生的恋爱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恋爱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恋爱的驱动力 恋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的过程。恋爱不是生来就有的,一个人对爱情的追求,只有当他的生理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能产生,并且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生理成熟 在校大学生的平均年龄在20岁左右,处于性生理发育的成熟期。绝大多数大学生在中学时代就完成了性成熟的关键一步。性生理的成熟为大学生恋爱提供了生理基础。 (二)环境因素 大学生入学前后环境的变化,对大学生恋爱有着特别的影响。入学前,男女之间由于学业的压力和学校、家庭等因素的干涉,青春的悸动被压抑着不能释放。入学后,学校没有禁令,家长无法直接干涉,处在自由状态下的异性,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相处以及享乐的需要和虚荣心等因素,为大学生的恋爱提供了客观环境。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 (一)相互美化 男女之间相互美化、互相吸引,双方都感到舒服。往往将对方的一切都赋予爱情的印记,把自己所希望出现的特征赋予对方。 (二)排他性 组成一个具有特殊共享物和亲密感的系统,本能地抗拒他人亲近自己的恋爱对象。表现出对介入他们系统的人非常敏感,充满敌意,并且很容易因此而出现矛盾。 (三)波动性 恋爱的时候,思想上容易出现“我的世界里只有你“的想法。经常因对方的情绪变动而出现波动。这种大起大落的情绪变化易影响到身心健康。 (四)冲动性 热恋时人的认识活动范围容易出现缩小现象,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习惯行为受到破坏,自控能力受到减弱,易出现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正确评价自己行动的意义与后果等现象。 三、大学生恋爱的类型 (一)比翼双飞型。他们基本上具备成熟的人格,正确的恋爱观,可以理性引导爱情,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习、感情与爱情、情爱与性爱的关系。 (二)生活实惠型。基本上这种类型的恋人都有确定的生活目标。这种爱情是理智的,现实的,确定恋爱关系引起的争议也比较少。 (三)时尚攀比型。在一些高校,恋爱成为一种时尚,这种恋爱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多数同学为了证明自己的魅力而谈恋爱,由于目的性不强,缺乏认真的态度,把谈恋爱看成是精神上的一种补偿,常以“没想那么多”为借口分开。 (四)玩伴消费型。这种类型的同学经常会说:“我其实不是真的在谈恋爱,只是生活太乏味了,又没有知己,想找个伴畅快畅快。”他们在精神上常感到孤寂,为了弥补精神上的空虚,急欲与异性朋友交往,“恋爱”成为一种近景性的精神需求。 (五)追求浪漫型。这类学生情感丰富,对爱情浪漫色彩的追逐和窥探心理日趋强烈。罗曼蒂克的爱情对他们有很强的吸引力,他们普遍认为出没于花前月下的刺激比爱情的责任和义务更富有色彩和韵味。彼此沉浸在两人的世界里,忘却了集体,甚至忘却了学业。 (六)功利世俗型。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往往以对方的家产、地位、名誉、处所、职业、社交能力、驯服度等为恋爱的前提条件。 四、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与行为 (一)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爱情不是树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而是建立在共同基础上的心灵沟通”。因此,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方面上的大体一致;其次,大学生应该把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爱而放松了学习;同时,要懂得爱情是一种相互理解,是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 (二)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 正如马克思所说:“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在当今大学校园中,大学生一定要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恋爱言谈要文雅,语言要文明,行为大方得体;善于控制感情,理智行事;要避免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把恋爱行为限制在社会规范内,使爱情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三)培养爱的能力与责任 前苏联著名 教育 家马卡连柯说:“爱的力量只能在人类非性欲的爱情素养中存在。他的非性欲的爱情范围愈广,他的性爱也就愈为高尚”。发展爱的能力,培养爱的责任。要注重培养无私的品格和奉献精神以及于处理矛盾的能力,只有做到为恋人负责,为社会负责,才能创造出幸福美满的婚恋。 (四)提高恋爱承受挫折能力 提高恋爱挫折承受能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的恋爱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波折。当爱情受挫后,用理智来驾驭感情,通过理智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 方法 和途径;通过适当的情绪调节、宣泄和转移,来减轻痛苦。 参考文献: [1]朱永平,王亚南.当前大学生恋爱观念与恋爱心理探析[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18(4):40-43 [2]张颖.大学生恋爱观及其伦理审思[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3]肖晓鸿.当代大学生恋爱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4]李微.高等医学院大学生恋爱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09 [5]丁喜龙.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分析与应对性教育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7 [6]周海涛.大学生恋爱态度及其与性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 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范文篇二 《当代大学生正确恋爱观的教育与培养》 摘要:大学生恋爱已经由过去的饱受争议发展到现在校园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摆正爱情在人生道路上的位置,进而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便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大学生;正确;恋爱观;教育 在人一生的社会生活中,“爱情”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和高校教育方式的改变,“爱情”也自然成为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同过去不同的是:当代大学生思想独立,个性比较强。在此情况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增强责任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具有正确的恋爱观也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目前大学生恋爱的现状 近年来,通过对在校大学生恋爱现状的调查分析,和与恋爱大学生的交流,目前恋爱大学生有其独特的特点: (一)大学生恋爱人数众多且恋爱开始时间较早。 当代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已经有了恋爱经历,人数较多,占有一定比例,甚至有些学生在初中时就有过恋爱史。在这些有恋爱关系的学生情侣中,有些学生的恋爱关系也得到了双方家长的认同。 (二)大学生恋爱关系公开化且恋爱关系自由化。 如今大学生恋爱已由过去的躲躲藏藏转为现状的光明正大,更多的是公开化、自由化。教室、食堂、操场、小路上等都可见男女学生表达爱意的情景,这也俨然成为众多高校里一道“风景线”。所谓自由化,目前大学生恋爱已经得到家长的认同,恋爱自由观念已经在大学生心中形成。 (三)大学生的恋爱观过于简单化且责任意识淡化。 当前大学生对于恋爱观缺乏正确的引导,有的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产生“从众”心理;有的受身边朋友的调侃、讥讽下产生恋爱关系;有的是与朋友打赌追友与异性产生恋爱关系。这些在大学生眼里是“轰轰烈烈的恋爱”,是大学里的“必修课”,还有的学生对于他们之间的恋爱关系持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从这些大学生对恋爱观过于简单化的想法中可知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也是比较淡化的。恋爱责任由恋爱关系产生,责任对象是多方的、直观的,这种责任意识的淡化无论是对大学生的身心还是其他方面都会照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四)大学生恋爱持续短且 毕业 后携手走进婚姻殿堂的较少。 大学生的恋爱时间往往较短,这些时间基本都是在校读书阶段,而毕业后能够继续保持恋爱关系的情侣并不多,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大学生欠缺社会阅历,思想单一,缺少人生奋斗目标,这促使很多大学生产生对待恋爱问题的简单、幼稚和不成熟态度,再加上大学生活经济上的限制、心理不成熟所产生的虚荣心理、就业的压力,这些都成为毕业后大学生携手走进婚姻殿堂较少的原因。 二、大学生恋爱观成因分析: (一)大学生的恋爱观念受环境的影响。 现代的大学生很容易被身边的事物影响,爱情剧、言情小说无处不在的伴随着学生成长。无可厚非,二十几岁的年龄充满着对爱情的幻想、对世界的认知,但是不得不注意的是:在众多的影视剧、爱情小说中,更多的出现“三角恋”、“多角恋”,有多少在不经意间扭曲了大学生的思想及恋爱的态度。 (二)传统道德淡化,性观念开放。 由于当今社会极度开放,人们的思想早就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当代大学生对婚前同居、婚前性行为习以为常。大学时期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阶段,很多大学生迫切渴望他们眼中的“爱情”,但是不能正确理解恋爱的含义,错把“性”与“爱情”联系在一起。 (三)个人虚荣心攀比影响。 许多在校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个性比较强,看到自己身边的同学成双成对,自己的虚荣心深受打击,再加上许多学生是背井离乡在外求学,心灵空虚,认为恋爱可以弥补精神上的空虚,也能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三、正确引导大学生恋爱观,做好大学生恋爱观的教育与培养 (一)充分认识到恋爱的责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不得不说,恋爱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必然会产生对社会的道德责任,恋爱任何一方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而且要为对方、对社会负责,达到道德情感与道德责任的统一。一旦双方有了爱,就应担当起恋爱的道德责任,要知道“爱情”不是建立在对彼此的占有之上,而是建立在为对方谋求幸福的基础之上,尊重恋人的人格和感情,平等履行道德义务。正确对待并妥善处理相互间的交往,可以对双方起到学习上互助、情感上互慰、个性上互补、活动中互激的作用,对自我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二)处理好恋爱和学业的关系,制定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 在很多学生眼里,爱情与学业是不相矛盾的,爱情能促进学习,作为学习的动力。过去的 经验 证明在大学生中,存在着爱情与事业“双赢”的例子,但是很少,原因是很多恋爱的大学生心智不够成熟,不能把握好正确的方向,往往是顾此即彼,最后的结果不是双赢,却是两者都失去。 我们应该引导大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黄金时期”多积累知识,培养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不能因为好奇而过早涉入爱情,更不能以爱情为托词,来满足自己寻求刺激的心理。当爱情真的降临时,要进行理智的思考,摆正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疏导,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意识。 大学生正处于认知时期,个人的想法过于简单,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并没有很深的了解,只是把两人简单的爱情包裹在一个温室里,一旦毕业,彼此迈向社会大潮中时,会因为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烦恼而重新审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 爱情 故事 ,进而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培养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少一些虚荣心和孤僻感,多一些满足感和集体感。 (四)加强校园 文化 的建设,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1.加强学风、校风建设。学风、校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质量的高低,教学水平的优劣。良好校风一旦形成,将对学生起到重大的影响作用,积极营造学校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2.积极开展各项文体活动,丰富、充实大学生的业余生活时间,消除大学生孤独感,通过活动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操,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环境,让学生之间成为彼此的知已、朋友,使学生从心理上明白恋爱不再是他们精神寄托的唯一方式。 3.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使学生思想觉悟有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课是教育和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理论阵地,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来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通过课堂话题讨论来倾述自己对大学生恋爱观的看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4.改进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方式,探索辅导员老师工作模式。辅导员老师与学生接触较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辅导员的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增强社会责任感。这需要辅导员老师探索自己的工作思路,了解一定的思想教育理论,同时采用学生易接受的工作方法,来教育与培养大学生的恋爱观。 在充满美丽幻想的大学校园里,很多学生都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序曲。但由于社会的经历、生活阅历的缺少,人生观、价值观都尚未成熟,加之受到外界因素、周围环境影响等,很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想法。所以我们必须从教育与培养学生自身道德出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引导学生寻求自我真正的爱情,取得“双赢”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张芝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与分析[J].现代 企业文化 ,2009(32). [2]程静.浅析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1). [3]邓桂兰.大学生恋爱问题及教育引导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9). 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范文篇三 《试谈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 【摘 要】针对恋爱现状、恋爱认知与态度、恋爱相关问题、恋爱教育等问题自编问卷针进行了调查,以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择偶标准、恋爱观形成、恋爱与学习、同居与亲昵行为产生原因,对如何进行有效的恋爱心理教育提出了应对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 大学生恋爱是校园中一个现实而又敏感的话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由恋爱引发的各种问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恋爱观教育是高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许多高校还将其纳入心理健康课教学体系中。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大学生恋爱的现状,了解群体文化对大学生恋爱教育有何影响,以期有针对性地开展恋爱心理教育、辅导、咨询工作。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调查于2012年3月-5月进行。采取分层抽样方式在湖南某理工学院13322名二本在校学生(其中女生6521)中抽取了365名学生作为被试,样本涵盖该校文、理、工等十五个院,其中男生201名,女生164名;大一92名,大二90名,大三83名,大四90名,大五10名。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问卷调查 S版》作为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65份,回收问卷341份,有效回收率为。在参考了百度文库公布的相关问卷,结合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内容,并与若干在校学生座谈的基础上,研究者经过反复修改编制成该问卷。 2 调查分析与结论 (1)恋爱的基本情况:所有被试中从没谈过恋爱的占,所有被试中正在谈恋爱的占;这与《当前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恋爱现状调查研究》(欧阳宇2011年《毕节学院学报》)调查得出的比例高度一致。曾经谈恋爱,现在没谈的占;二者相加有过恋爱经历的比例为,这与《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恋爱行为关系研究》(林玲2008年第3期《思想理论教育》)所调查出有过恋爱经历的为也相差不大 。调查显示在所有正在谈恋爱及曾经谈恋爱的学生中,恋爱平均持续时间在2年以上的占,1-3个月的占,4-6个月的占,7-12个月的占,1年以上,2年以下的占.。从恋爱次数来看,在校学生恋爱过1次的,2次的,恋爱3次及3次以上的占。在谈恋爱的学生中大二的最多,占,其次为大一、大三,均为,大四与大五合计。总体来看,大学生谈恋爱的现象比较普遍,并基本处于尝试恋爱阶段。 (2)对恋爱的认知与态度:对 “是什么原因促使大学生恋爱”问题,选择“生活枯燥,排遣寂寞”的占,选择“积累经验,体验人生”的占,选择“受他人影响,看着许多人恋爱,所以也恋爱”的占。选择恋爱对象的标准排前五位的分别是,道德品质占,才华能力占,个性与性格占,与自己志同道合占,外表漂亮占。可见大学生的选择恋爱对象更侧重于精神性因素。这表明大学生重视双方关系融洽,双方心理的相容。有 文章 提出“90后大学生择偶观更现实,趋向于恋爱对象的优越物质条件”。那到底是调查有误,抑或在校大学主观择偶标准与实际选择有出入,或者还有什么其他原因,则需在以后进一步研究了。 所有被试中认为谈恋爱有利于学业成绩提高的占,认为谈恋爱对学业成绩基本无影响的占,认为谈恋爱对学业成绩有轻微影响的占,认为谈恋爱对学业成绩有严重影响的仅占。而在“恋爱与学业发生冲突怎么办”中,所有被试中选择以学业为重的占;而的被试回答没想过这个问题。这表明在校大学生对学业是比较看重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此方面对学生引导时可以更多的着重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从学生终生发展上着手,而不能习惯性地认为其对学业有负面影响,否则思想教育工作只能流于说教。 在关于恋爱与婚姻关系中,的被试选择了“婚姻必须以爱情为基础”。在对恋爱的理解中,的被试选择了“为了选择终生伴侣,是婚姻的前奏”,选择“不必考虑太多,跟着感觉走”的占,另有的被试选择了“为了排解空虚和寂寞,没有过多考虑将来”。此处与“什么原因促使大学生恋爱”中的选择看似矛盾。表明一方面大多数学生主观上认同恋爱是“为了选择终生伴侣,是婚姻的前奏”,而不会赞同“为了排解空虚和寂寞”。但另一方面,在实际的学校生活中引发恋爱的机缘更多地是“生活枯燥,排遣寂寞”、“受他人影响,看着许多人恋爱,所以也恋爱”。这表明大学生的恋爱观较不稳定,易受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朋辈群体的影响。 (3)对于大学生恋爱相关问题的看法:对于“看到热恋中的大学生在公共场合里拥抱、接吻、亲热时”的态度,有的选择了“很正常,那才是恋爱”,的被试选择了“无可厚非,如果是我,也会欣然接受的”,说明共有的属主动接受。另有的被试选择了“不太能理解,要有所收敛”,的选择了“那样不好,但没办法,只当没看见”,的被试选择了“欣赏他们的勇气,但自己是不会去做的”,说明共有的被试是被动接受这一现象的,二者相加对此持接受态度的为。有的被试选择了“反对”,并认为这些行为是不文明行为。可见大多数人面对此现象时更多只是一种无可奈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进行课程教育可适当引入投射心理、反投射心理、群体意识等理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行为对公众的影响后再反观其是否得体。 对大学生恋爱同居的看法中,的被试选择了“坚决反对”,选择“是感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很自然,”的占40%,选择“虽不支持,但包容”的占。这说明的被试对大学生恋爱同居现象持不否定的态度。而有部分研究者基于各种理论对大学生恋爱同居现象持赞同态度, 也有研究者认为恋爱同居带来的不良后果究竟有哪些方面,以及这些不良后果的程度如何,在现实中可能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和群体性差异。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应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教育。 (4)对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的看法:被试中认为“非常有必要进行大学生恋爱教育,因为同学们心中有很多困惑”,被试中的认为“非常有必要,但要改进方式、方法”,只有的被试认为“不必要,那是学生自己的事”,另有认为“不必要,教育了没有什么效果”。在关于我校大学生中因恋爱问题而产生的不良问题,40%的被试认为问题较多,比较严重,另有的被试认为不清楚。仅有的被试选择了“学校老师教诲”。这说明一方面学生渴望得到帮助,另一方面学生在这方面的帮助因种种原因得不到学校教师的帮助。这不能不说是学校教育的严重缺失。研究者认为应从人的终生发展的角度,对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与行为进行指导,让学生认识到恋爱、婚姻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法纪意识教育。不可简单直白地要求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那样只会是教育工作者理想化的一厢情愿。 参考文献: [1]李艳文,贺伟. 大学生婚恋观现状研究,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6). [2]贺晶,黄琳庆,刘列夫.90后女大学生择偶标准浅议.《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3]卿大咏.怎样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企业家天地,2007(4). [4]蔡宜旦.大学生婚恋观变化比较研究.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 2003(4). 猜你喜欢: 1. 关于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 2. 大学生恋爱心理参考论文2000字 3. 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 4. 大学恋爱心理论文2000字 5. 浅谈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逐步完善,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恋爱观的变化尤为明显,在大学生队伍中尤其明显。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大学恋爱心理2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析高校女大学生恋爱观》

摘要: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环境、生活环境也在快速的变化,这对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的恋爱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探讨当代高校党的恋爱观 教育 ,女大学生的恋爱观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并针对不良现象找出改善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女大学生;恋爱观;研究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逐步完善,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恋爱观的变化尤为明显。尽管我们的高校一直在倡导和教育青年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恋爱观,但现实的生活中这种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恋爱观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当代女大学生作为学校的一个独特的群体,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恋爱观直接影响其自身的发展和高校的建设,并且对社会女性的婚姻观乃至下一代的婚恋观都会产生较大较深远的影响。因而,有必要对当代女大学生的恋爱观进行研究。

一、现代高校所倡导和教授的恋爱观

追逐爱情,崇尚美满的家庭,无论是对个人发展还是对社会和谐都是有益无害的。当代大学教育中涉及爱情、家庭的内容也在逐渐增多。帮助大学生尤其是当代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姻、恋爱观,让他们能正确看待婚姻、爱情是大学教育的题中之义。

(一)引导大学生树立无产阶级恋爱观

当代大学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涉及了人生观、法治观、道德观的教育。其中,人生观中指出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引导大学生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奋斗出自己美好的明天,任何投机取巧的行为都是短暂的和可耻的。法治观教育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法制意识,明确自己的地位和责任,遵守法律和纪律的约束,做个合格的好公民。道德观教育中,直接引导大学生树立无产阶级恋爱观,把共同的理想信念作为择偶的首要标准。通过这些教育使大学生受到熏陶,思想境界得到提高。

(二)引导人们遵守婚姻,家庭生活中的基本道德准则

高校教育青年在处理婚姻,家庭关系时,要做到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互敬互爱,互信互免,互助互让,互谅互卫,和睦相处;引导人们把爱情和义务统一起来,自觉承担起赡养老人,父与子女的责任。引导人们用这些原则规范自己的行为,是建立美好的婚姻家庭生活的必要保证。

二、现实生活中高校女大学生恋爱观的扭曲

(一)当代高校女大学生恋爱目的的多样化发展

安徽农业大学对女大学生的调查显示,有的女大学生认为谈恋爱目的是为了得到对方学习生活上的帮助,是为了得到对方的照顾,使自己生活和学习更加得心应手。的女大学生认为进入大学后空闲时间较多,比较孤单寂寞,为了摆脱这种空虚和寻找刺激而谈恋爱。的女大学生谈恋爱,就是为了向对方或他人显示个人的魅力,以增强自己的信心。只有的女大学生是为了寻找真爱并与之结婚而谈恋爱。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思想的传人,一些不良的思潮正侵蚀着当代女大学生的头脑,他们的恋爱思想不在保守,恋爱目的不在单纯。

(二)金钱是大学生在择偶时所考虑的重要因素

调查显示尽管女大学生把情感因素放在第一位,但物质世界的发展,让更多的女大学生变得更加功利,更加物质,更加现实。在选择配偶时,往往是金钱物质左右了女大学生的选择判断。更有现实主义者,将择偶对象是否有房,是否有车作为首要考虑因素,物质条件满足基础上,才能谈其他。市场经济的进步,消费水平的提高,生活状态的改善,让当今的女大学生更加势力,更加注重眼前既得利益。

(三)恋爱过程中不能正确理性的处理恋爱中的问题

现实生活中许多大学生一旦陷入爱情,便迷失了自己,荒废了学业,丢掉了理想,忘记了父母老师的教会,不顾做学生的首要任务。而且,当两人发生矛盾冲突时,不能理性的处理,这些学生在恋爱中迷失了方向,抛掉了自己肩上的社会责任。有些恋爱中的女大学生的恋爱观严重扭曲,他们完全迷失了自己,心中只想着对方,每日浑浑噩噩,在他们的恋爱观中,他们的爱情一定是也必须是完美,一旦爱情出现裂缝,便不管不顾,寻死觅活。大学生为爱自杀的人也不在少数,并且每年都会有类似事件发生,而且这些为爱自杀的学生中,女大学生占多数。

三、导致女大学生恋爱观扭曲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社会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大的社会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的经济环境、 文化 环境、社会舆论环境等。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由于国家支持一部分人通过诚实的劳动和合法的经营先富起来,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不是一致的,出现了不可避免的贫富差距问题,再加上西方思想的影响,就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败坏社会风气的思潮。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思想的大量涌进,导致我们对中华民族 传统文化 的忽视,“崇洋媚外”思想严重,中华优秀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新闻、报纸等大众传播媒介所营造的舆论氛围也是重要的一方面,近年来,大众传播媒介过渡的关注于负面信息的报道,在暴漏社会的假、恶、丑的同时,也给女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二)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

家庭是具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并且长期共同生活的小群体,是社会的基本生活单位。家庭是人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家庭影响具有普遍性和长有久性,渗透性,针对性,家庭影响的主体具有血缘伦理的亲和性和权威性。一个人出生的家庭环境如何,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恋爱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深远。有些父母怕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将来吃苦往往给孩子灌输不正确的恋爱观,希望孩子能够“飞上枝头做凤凰”,没什么也不能没钱,这都严重影响了女大学生的恋爱观。

(三)同辈群体因素的影响

同辈群体的影响具有自由性,渗透性和独特性。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与之接触的人,往往就是影响我们最大的人而且这种影响总是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当代女大学生的同辈主要是指学校的同学,有些学生的攀比心理,炫富心理,无形之中影响了其他女大学生的恋爱观,如不及时加以引导,这种影响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

四、改善女大学生恋爱观扭曲现状的对策

分析当代高校教育的恋爱观、婚姻观内容与如今的女大学生恋爱、婚姻现实之间的错位,找到其中的症结,才能真正端正女大学生的恋爱、婚姻观。

(一)努力改善社会大环境

当代女大学生的恋爱婚姻观的扭曲与社会大环境是分不开的,人们在改善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在塑造着人。对物质的过度弘扬,对西方文化、西方思想的放任自流,只能是使大学生的头脑不断被腐蚀。因此,我们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大学生的恋爱和婚姻。给大学生充分的自由,并在其中积极的引导,将我国的优良传统文化深入到大学生的头脑中去。还要引导大学生全面认识西方外来文化,争取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社会媒体也要进行积极的引导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创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二)优化学校家庭的教育

学校尤其是高等院校对大学生进行的人生观、法治观、道德观的引导是积极的,是正确的,可是在学生实际落实过程中却大不如人意,说明光是课堂的教育还是不够的。学校教师尤其是思想理论课教师要以身作则,严格约束自己,为广大学生树立榜样,做好典范。学校还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组织学生亲自调查研究,参观访问等等,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的体会和感受。另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在大学生择偶时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作为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龙、凤”与金钱的多少不是成正比的。作为父母要帮助子女掌握好 人际交往 的基本礼仪和方式,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子女能够自立、自强。

(三)提高大学生自身修养

作为当代大学生,身为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有义务、有责任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大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将志同道合的人作为自己的择偶对象,放下物质利益的羁绊,端正恋爱态度,认真对待感情。另外,大学生要认识到恋爱本身是十分严肃认真的事情,要用中华传统文化来约束自己,不能三心二意,害人害己。大学生还要有能力正确面对和处理失恋,不能由失恋走向极端。

虽然当代高校部分女大学生的恋爱观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社会,学校,家庭和女大学生自身的努力这些问题会被解决,女大学生会形成社会所期望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恋爱观,从而为女大学生自身的发展,高校的建设乃至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恋爱问题》

摘要:当代大学生谈恋爱是很普遍的现象,认识爱情的本质,认识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是正确恋爱观建立的基础,也是当代大学生谨慎驾驶爱情之舟的前提。笔者从当代大学生恋爱的驱动力、心理特征、类型以及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与行为四个方面当代大学生的恋爱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恋爱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恋爱的驱动力

恋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的过程。恋爱不是生来就有的,一个人对爱情的追求,只有当他的生理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能产生,并且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生理成熟

在校大学生的平均年龄在20岁左右,处于性生理发育的成熟期。绝大多数大学生在中学时代就完成了性成熟的关键一步。性生理的成熟为大学生恋爱提供了生理基础。

(二)环境因素

大学生入学前后环境的变化,对大学生恋爱有着特别的影响。入学前,男女之间由于学业的压力和学校、家庭等因素的干涉,青春的悸动被压抑着不能释放。入学后,学校没有禁令,家长无法直接干涉,处在自由状态下的异性,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相处以及享乐的需要和虚荣心等因素,为大学生的恋爱提供了客观环境。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

(一)相互美化

男女之间相互美化、互相吸引,双方都感到舒服。往往将对方的一切都赋予爱情的印记,把自己所希望出现的特征赋予对方。

(二)排他性

组成一个具有特殊共享物和亲密感的系统,本能地抗拒他人亲近自己的恋爱对象。表现出对介入他们系统的人非常敏感,充满敌意,并且很容易因此而出现矛盾。

(三)波动性

恋爱的时候,思想上容易出现“我的世界里只有你“的想法。经常因对方的情绪变动而出现波动。这种大起大落的情绪变化易影响到身心健康。

(四)冲动性

热恋时人的认识活动范围容易出现缩小现象,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习惯行为受到破坏,自控能力受到减弱,易出现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正确评价自己行动的意义与后果等现象。

三、大学生恋爱的类型

(一)比翼双飞型。他们基本上具备成熟的人格,正确的恋爱观,可以理性引导爱情,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习、感情与爱情、情爱与性爱的关系。

(二)生活实惠型。基本上这种类型的恋人都有确定的生活目标。这种爱情是理智的,现实的,确定恋爱关系引起的争议也比较少。

(三)时尚攀比型。在一些高校,恋爱成为一种时尚,这种恋爱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多数同学为了证明自己的魅力而谈恋爱,由于目的性不强,缺乏认真的态度,把谈恋爱看成是精神上的一种补偿,常以“没想那么多”为借口分开。

(四)玩伴消费型。这种类型的同学经常会说:“我其实不是真的在谈恋爱,只是生活太乏味了,又没有知己,想找个伴畅快畅快。”他们在精神上常感到孤寂,为了弥补精神上的空虚,急欲与异性朋友交往,“恋爱”成为一种近景性的精神需求。

(五)追求浪漫型。这类学生情感丰富,对爱情浪漫色彩的追逐和窥探心理日趋强烈。罗曼蒂克的爱情对他们有很强的吸引力,他们普遍认为出没于花前月下的刺激比爱情的责任和义务更富有色彩和韵味。彼此沉浸在两人的世界里,忘却了集体,甚至忘却了学业。

(六)功利世俗型。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往往以对方的家产、地位、名誉、处所、职业、社交能力、驯服度等为恋爱的前提条件。

四、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与行为

(一)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爱情不是树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而是建立在共同基础上的心灵沟通”。因此,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方面上的大体一致;其次,大学生应该把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爱而放松了学习;同时,要懂得爱情是一种相互理解,是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

(二)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

正如马克思所说:“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在当今大学校园中,大学生一定要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恋爱言谈要文雅,语言要文明,行为大方得体;善于控制感情,理智行事;要避免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把恋爱行为限制在社会规范内,使爱情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三)培养爱的能力与责任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爱的力量只能在人类非性欲的爱情素养中存在。他的非性欲的爱情范围愈广,他的性爱也就愈为高尚”。发展爱的能力,培养爱的责任。要注重培养无私的品格和奉献精神以及于处理矛盾的能力,只有做到为恋人负责,为社会负责,才能创造出幸福美满的婚恋。

(四)提高恋爱承受挫折能力

提高恋爱挫折承受能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的恋爱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波折。当爱情受挫后,用理智来驾驭感情,通过理智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 方法 和途径;通过适当的情绪调节、宣泄和转移,来减轻痛苦。

参考文献:

[1]朱永平,王亚南.当前大学生恋爱观念与恋爱心理探析[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18(4):40-43

[2]张颖.大学生恋爱观及其伦理审思[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3]肖晓鸿.当代大学生恋爱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4]李微.高等医学院大学生恋爱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09

[5]丁喜龙.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分析与应对性教育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7

[6]周海涛.大学生恋爱态度及其与性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

College students' love and marriage to love, to college students before marriage and romantic process of the orientation of sex basic views.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 love and marriage, not only reflects the marriage age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alue orientation, and to a certain extent also can reflect the future quite a long time of the Chinese people to marriage and family status. This paper from questionnaire survey analysis, and reference in southwest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the college students' love and marriage structu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marriage of college students' questionnaires (CMLQ) (see appendix) in our hospital in different levels, different sex, different professional 300 college students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system, the effective questionnaire was 254, discusses the university student the seven factors on marriage and changes in the status quo.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system used for process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most of the students in the marriage in the choice of main emphasis on internal factors, but not so value family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other external factors. (2) the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love and marriage in traditional concepts and between modern ideas,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nnotation of marriage value, from the countryside of college student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ve and marriage loyalty. (3) different gender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marriage, there are certain groups differences.《要采纳哦,拜托了

国外学者对婚恋观的研究论文

《傲慢与偏见》这部作品,在国内外一直都有研究。在女性相关方面,都有不同主题的分析和切入。在国内,陈艳玲和刘利坤研究了奥斯丁小说中的女性意识(2007, 03)。2008年江西蓝天学院的熊燕飞对《傲慢与偏见》的小题材创作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究。 宋葳、姜炼(燕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在2009年研究了《傲慢与偏见》中女性主义的体现。简·奥斯汀作品的艺术魅力不仅以小见大,以细见广,更是以朴实、幽默的语言将日常平凡生活中平凡人物的生活描绘的有声有色。英国著名文学家和评论家基布尔(T.T.Kebble)说“简•奥斯汀是一位喜剧艺术家”,并认为她“在纯粹喜剧艺术方面仅次于莎士比亚”。英国十九世纪著名史学家、诗人和政论家托马斯•马科莱(Thomas Macauley)称她为“写散文的莎士比亚”。毛姆说:“我相信,广大的读者已经认定《傲慢与偏见》是奥斯汀的杰作,我认为他们的评价是很中肯的。使一部作品成为经典名著的,不是评论家们的交口赞誉、教授们的阐述研究、用作学校里的教科书,而是使一代又一代的众多读者在阅读这部作品中得到的愉悦,受到启迪,深受教益。我个人认为,《傲慢与偏见》总体来说,是所有小说中最令人满意的一部作品。”毛姆的这一看法不仅代表了学者专家们的权威评价,同时也是世界各国广大读者的一致心声。这篇论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傲慢与偏见》并赋予其新的观点。同时也试图通过对《傲慢与偏见》的主人公伊丽莎白的生活观的分析,揭示现代女性对待生活的态度。

爱情心理学是研究男女恋爱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与发展规律的科学,即探讨男女在恋爱、婚姻中,爱情的获得及稳固的心理规律。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有关爱情心理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有关爱情心理学论文篇1 浅谈爱情心理学 摘 要:从上世纪70世代形开始,有关爱情心理的研究在国外开展起来,并在理论和实际中取得了一些成果。近年来,我国有关爱情心理的研究也逐渐展开,本文拟从爱情的概念、大学生爱情心理的探讨与分析、爱情心理的结构及测量、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 总结 了国内外的学者对爱情心理的相关研究,对其进行了评价,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爱情心理;爱情的概念;结构;测量;影响因素 1.引言 爱情是复杂多变的,它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爱情心理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丛上世纪70年代开始,有关这方面的研究逐步开展起来,并在理论和实际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我国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其主要集中于大学生爱情心理的探讨与分析,爱情心理的结构及其测量、影响因素等方面。本文拟从这几个方面,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爱情心理的研究,并就以往研究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展望。 2.爱情的概念 关于爱情的心理学定义,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不同的心理学家从自己的理念基础出发,对爱情给出了很多的定义。Wstson(1924)认为爱情是由一种性带感引发的天生的情感。Freud(1922,1952)认为,对性结合的欲望是情感的中心。当这种欲望被限制的时候,作为对这种挫折的补偿,人们对就会将其他人理想化并坠入爱河。Frommn(1956)认为爱是一种工具,用来减少人的分离感和孤独感。Rubin(1970)将爱情定义为一种指向他人的态度,这种态度使人以特定的方式思考、感受和行动。Swenson(1972)认为爱情就是行动,例赠送礼物、共同活动和坦露私密信息。Centers(1975)认为爱情是人们在与他人的互动被回报时引起的反应。Skolnick(1978)将爱情定义为一种由情感、想法、 文化 表征建立起来的建构的体验。这些定义有的关注的是爱情的起源,有的关注爱情的功能,有的则关注对爱情的描述。总之,爱情是一个复杂的东西,每个人对它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 3.大学生爱情心理的探讨 爱情是人生的重大课题,在人类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于处在青春妙龄、充满着幻想与浪漫色彩的大学生更是有着独特的魅力。 大学生爱情观所存在的问题 身处大学校园的爱情,由于受到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爱情观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常泓,侯赞华(2008)认为大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对爱情真谛缺乏理解。2.恋爱动机的偏差。3.恋爱道德观念的弱化。4.恋爱行为的非理性化。而对于大学生的爱情心理问题,王素珍(2003)认为主要有:1.爱情价值观错位;在其对1005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随机访谈后,发现大学生在爱情价值观方面,从总体上看是能够正确摆正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和处理好爱情与事业、爱情与学业的关系,但调查同时显示,也有一些人存在一些问题:①看重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②为了爱情影响学业。③推崇“爱情至上”。④对爱情的“忠贞专一、排他性”认识错位。2.爱情挫折。3.恋爱行为不当。。让人关注的是:如今的大学生“恋爱族”中,真正为爱情而相爱的人并不太多。詹灶福,汪琴(1997)据一项对11所大学近千名大学生的关于“你恋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调查发现学生回答的依次顺序是:满足生理和发展的需要、充实课余生活、双方接触产生爱情、作为一种消遣、寻求一种刺激、孤独、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对一行的好奇心、积累 经验 、为建立理想的家庭而选择伴侣。这一结果应该说是令人担忧的,。黄家兵(2005)认为有必要结合当前大学生恋爱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探讨其中的心理问题:1、恋爱普遍化与焦虑感并存。2.恋爱“过程体验”的空虚感。3.恋爱轻率而导致的无聊感。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面对如今大学生爱情观所存在的问题。常泓、侯赞华(2008)认为应该采取如下对策:1.深化对爱情本质的理解,增强恋爱道德观念。2.培养健康的恋爱行为。3.正确处理好爱情与学业的关系。4.加强校园思想文化建设。王素珍(2004)则从爱情价值观、爱情挫折和恋爱行为不当方面阐述了调适 方法 ,认为在爱情价值观方面应该做到以下自我调适:1.要学会思考。2.要学会处理好爱情与学业、爱情与成才的关系。3.提高爱情的道德修养。在爱情挫折方面,要做到:1.要端正爱情认识。2.要分析失恋的原因。3.要采取正确的行为方式。爱是道德的表现,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艺术。大学生的爱情必须健康、文明、高雅、大方,有利于促进身心发展。 4.爱情的测量 综观国内外有关爱情的测量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爱情观念的测量、爱情成分的测量、爱情类型的测量。 爱情观念的测量 Rubin最早开始对爱情进行科学的测量。Rubin(1970)认为爱情是可以测量的独立概念,可视为一个人对特定他人的多面性态度,它是亲密关系的最深层次,不仅包括审美、激情等心理因素,还包含生理激起与共同生活愿望等复杂的因素。Rubin通过项目分析、信效度考验建立了13个项目的爱情心理量表和13个项目的喜欢量表,这是第一个区分喜欢和爱的研究;并确定了恋爱中人们思想的三个主题:依恋、关心和信任。这三个主题创造的爱情心理量表可用来测量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爱情思想强度的大小。研究者们常在问卷研究和实验室实验中评估RLS的有效性。 爱情成分的测量 1)Davis(1985)曾对爱情和友谊进行了比较和区分,认为友谊之中的喜欢包括8个主要元素:欢乐、互助、尊敬、无拘无束、接纳、信任、理解和交心;而爱情除这些因素外还包括集束:激情和关怀。研究发现这可以让人觉察到什么时候友谊已经转化为爱情关系,或爱情关系正在逐渐降格为普通的友谊。Davis和Todd在此论基础上设计出了关系评定表(Relationship RatingForm),此量表共包括6大方面由19个分量表组成,它被用来区分各种类型的友谊,并能预测不同关系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属于哪种类型的友谊。2) Sternberg(1997)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出了爱情的三角形理论,他认为人类爱情包括三种成分:亲密(intimacy)、激情(passion)和承诺 (decision/commitment)。Sternberg通过比较爱情类型的结构模型和评价这些模型中对多种亲密关系的有效性发展了36个项目、3个分量表的三因素爱情心理量表。3)Yela(2006)使用stemberg的模型作为指导,对其进行实证研究证实了最常使用的爱情维度:关爱、性欲、激情、亲密、尊重、承诺和依恋这些维度可以被合成为只有四个成分:性爱激情、浪漫激情、亲密和承诺,并编制了相应的爱情测验量表。量表包含55个项目用来测量爱情模型的四个因素,每个因素分别用15个项目来评价,每个项目均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方式作答。4)李朝旭等人则依据激活扩散模型,采用“爱情”一词为刺激,让278名大学生被试进行自由联想,再基于亲疏程度实施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发现,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内隐爱情理论包含以下5个方面:①伦理与责任;②浪漫体验;③冲突及痛苦; ④理性;⑤朋友式关爱。5) 王娟(2006)采用问卷法,以中国五个地区的大学生和社会人士为被试,通过开放式问卷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了中国人爱情心理的结构,包括接纳、关爱、激情、爱情价值观和浪漫5个维度。编制了包含26个项目的中国人爱情心理正式问卷,采用6点计分,4个项目设为反向计分。 爱情类型的测量 关于爱情类型的测量主要是爱情态度量表(loveattitudesscale,LAs)。美国心理学家Hendrick和 Hendrick(l986)依据 Lee(1977)爱情类型理论,编制了包含42个项目,每个类型7项目的爱情态度量表,包括浪漫爱、游戏爱、伴侣爱、现实爱、占有爱和奉献爱6个分量表,采用李克特5分的作答方式。 5.爱情的影响因素 爱情心理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本文在对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爱情心理的影响因素。 不同文化中的性别因素 David(2003)的一项涉及52个国家的研究表明,在世界十个主要地区中的人们,男性普遍比女性要求性方面的变化和多样性。Roy,Jean(2002)认同在多种文化背景下,女性的性行为都是受到压抑的。国内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论,例如__和彭建国(2000)在对婚前性容许程度的研究中发现,人们对不同性别的人常常使用“双重标准”,即男女标准不同,男人可以比女人更开放些。 家庭氛围和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因素 Donnellan,Larsen-Rife,Conger(2005)采用纵向研究的方法,考察青春期的家庭特点如何预测成年早期的爱情关系。结果显示,不同的成长经历和家庭关系状况会导致爱情关系能力的不同。家庭中父母的冲突对青少年的恋爱中的认知和情感都有影响。并且,早期的家庭关系能预测人们恋爱关系和婚姻是否持久。王娟(2006)采用Olsont等1982年编制的家庭亲密度量表第二版,共16个项目,后由我国研究者费立鹏等(1991)对该量表进行了三次修订,使其适用中国的家庭环境状况。该量表为5点计分,根据被试得分的高低,家庭亲密度量表将被试的家庭亲密度分成四种类型:松散、自由、亲密和缠结。研究发现中国人爱情心理的结构包括5个维度:接纳、关爱、激情、爱情价值观和浪漫,来自于亲密度过高家庭的被试在爱情心理上更倾向于对各个维度有高的感受。 其他因素 综合近年来的研究可以发现,其他一些因素也对爱情心理产生影响,比如恋爱状况、恋爱目的和动机、家庭收入等。根据王素珍(2004)对1005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随机访谈,发现大学生谈恋爱的目的、动机大多是为了情感的寄托。大部分学生认为,谈恋爱是情感的依恋,他们重视恋爱的情感体验,注重恋爱的过程,对恋爱以后有什么结果并没有太多的思考。 6.爱情心理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关于爱情心理的研究在国外已较为普遍,而国内爱情心理研究也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我国爱情心理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因而研究就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研究对象有待扩展 从研究对象上来看,大多以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而研究中学生和研究生的爱情心理的较少。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青少年发育成熟较早,中学校园频频出现学生早恋现象,有关其对爱情的认识,因此,有待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而研究生虽然在年龄和心智上都比较成熟,但现有很多研究生处于单身,并从而有过恋爱关系,其原因和对策的研究也有现实意义。 研究内容有待丰富 从研究内容上来看,国内对于爱情心理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存在问题和 教育 对策的理论研究和与其他变量的关系研究上,对于爱情心理形成的原因机制的分析较少,也没有具体探讨不同社会人群中的爱情心理。如何形成正确的爱情观,以当今中国人的爱情恋爱观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提高中国人幸福满意度应该是研究的最终目的。 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单一 从研究方法来看,现有的研究大部分是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较少。质的研究虽然能够发现和说明一些问题,但要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还需要做出大量的实证研究。从研究工具来看,还没有统一的、权威的量表可以使用,大部分测量工具要么借鉴国外的量表,要么是研究者自编的量表,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来研究结论上的差异,甚至得出了相悖的结论。 针对以上不足,今后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关于爱情心理的理论问题,如恋爱观、爱情心理教育、结构模式、影响因素等问题的研究将一如既往地受到关注,但是更应该关注中国人的爱情心理原因机制。同时,对爱情心理的教育对策的效果评估也同步展开。 第二、探索并编制出结构合理、信效度高的中国人爱情心理量表,为有效地诊断和预测不正确的爱情观问题提供科学有效的工具。 第三、结合不同的研究方法,将量表法、实验法、访谈法、观察法结合起来,相互验证和补充。 [参考文献] [1]王娟.(2006).中国人爱情的心理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张于.(2009).爱情心理及其与人际关系满意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武汉:化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常泓,侯赞华.(2008).当代大学生的爱情心理:问题与对策.中国商界,10,223-224. [4]王素珍.(2004).大学生爱情心理调查与思考.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14-17. [5]林艳艳, 李朝旭.(2006). 心理学领域中的爱情理论述要.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40-44. [6]黄家兵.(2005).当代大学生爱情观与心理健康. 经济与社会发展,6,87-89. 有关爱情心理学论文篇2 浅探军校学员爱情心理 摘要:军校学员的恋爱心理有着军校独有的特色,如军校明文禁止学员谈恋爱、校园恋情容易失败、军校男女比例失调,容易产生单相思等。我们应引导军校学员树立起正确的恋爱观,进而正确看待单恋、恋爱和失恋。 关键词:爱情;单恋;恋爱;失恋 军校学员从高中 毕业 后入伍,过着同性多,异性少的生活。和地方大学生比起来,他们缺少了很多与异性交往的机会,他们的恋爱心理也有着军校独有的特色。我们应引导军校学员树立起正确的恋爱观,进而正确看待单恋、恋爱和失恋。 一、军校学员与爱情 1、军校明文禁止学员谈恋爱 军校里不允许学员谈恋爱,军校管理模式高于部队,严于部队,军纪军规面前容不得半点私情。军校里,每一天的学习训练都安排满满的,在这样紧张的氛围里,很少有个人支配时间。花前月下,儿女情长,既不合时宜,纪律也不允许。也有个别人,顶风违纪,私自离队,受到严肃的处理,教训可谓深刻。如果你和他(她)可能彼此有好感,但即使心中有强烈的爱,也要牢记规则,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感,学习拒绝这个不应该提前到来的爱。同时,军校学员无论是在身体上、心理上,还是在思想认识上、生活经验上都不够成熟,这时谈恋爱有很大的盲目性。他们面临的学业压力很大,如果过早的陷入情网,不但影响学业,甚至会影响到未来的职业和未来。 2、校园恋情容易失败 爱情需要冷静的头脑和强烈的自我压抑能力,需要男女双方认真的态度,而军校大学生的个性却未发展成熟,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定型,尤其是对终身伴侣的选择是不确定的角度,同时对恋爱中的矛盾不能妥善处理,所以感情很容易随着环境而变化,最终导致失败。具体到异地恋来说,由于距离的影响,恋人之间无法充分进行情感交流,容易产生猜疑,时间久了分手几率大;而本地恋违反纪律,不被认可,恋爱对方心理压力大,加上军人就业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如果毕业后两人天各一方,毕业即分手的痛苦是难以形容的。 3、军校男女比例失调,容易产生单相思 爱情是两个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如果只有一方投入感情,另一方没有感情或不想与之沟通,就形成了单相思,也称暗恋。由于军校学员中独生子女较多,军校环境封闭,管理压力大,学员容易产生孤独感、寂寞感,这时来自异性的关心就显得特别珍贵;再有军校学员由于接触异性的机会少,容易因感情过敏而发生单相思。例如,大一的小张某天去图书馆,由于想家而情绪低落,一大二女生前来安慰,从此小张对该女孩印象深刻,每天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往图书馆跑,希望能再次遇到她。小张这样的情况在军校里并不少见。 二、军校学员如何应对情感问题 军人的职业意味着牺牲,意味着奉献,但军人也是一个自然的人,也会遇上情感问题,当你对异性有兴趣,当你和他(她)是有感情的,当你遭受失恋的痛苦,如何调和自己的情绪,如何让自己从感情中解脱出来呢? 1、单恋了怎么办 单恋也叫单相思、暗恋,以一方对另一方的一厢情愿的倾慕与爱为特征,是一种畸形的爱。单恋者的爱不求回报,即使知道对方不爱自己,还一味的追求。单恋者在他们的心中不断的斗争,理性告诉他(她)这样的感情是不会有什么结果,但情感却难以从这个网中挣脱出来。那么如何超越自我,战胜感情呢? 首先,我们应该区分爱情和友谊之间的界限。友谊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展成爱情,但不等于爱情,因为爱情以异性间的性爱为基础,是建立在男女之间的一种高尚和纯洁的情感;爱情的目的和归宿是两性结合、家庭的组成;爱情是专一的、排他的,只能在一对男女之间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感情。而友谊没有这些特点。因此,在和异性同学交往时要把握好尺度,要意识到爱情是以互爱为前提的,如果对方不爱你,只是出于礼貌或把你当成朋友在交往,那么这样的好感不是爱情。 其次,要冷静下来分析自己的感觉是不是错觉。单恋者往往对对方的言行、眼神反复琢磨,感觉对方也爱上自己,事实上,这种被扭曲的感觉往往是一种错觉。单恋者往往把对方理想化,他所有的快乐和幸福都与对方紧密相连,并在他(她)身上形成晕轮效应,似乎有了他(她)世界才会如此美丽。事实上这只是一种错觉,真正的爱不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想象,而是在现实生活中,是可以感触到的。如果爱是一场梦,最好是早点醒来,告诉自己擦去灰尘,开始一个新的生活,寻找失落的自己。 再次,酸葡萄效应和甜柠檬效应。酸葡萄效应指的是失恋者为了缓解内心的痛苦,像伊索寓言中的狐狸那样说:“葡萄是酸的”。比如指出一些前恋人的缺点,有助于打破理想化倾向。甜柠檬效应则是把自己的优势列个表,找到自己好的地方,恢复自信,从而减少痛苦。这样降低别人提高自己的同时,也许你会觉得你的单恋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你会找到更合适的人在等你。 最后,情感的升华。单恋只不过是爱情的“海市蜃楼”。因此,单恋者必须尽快从他们 编织 的这个网络中突围出来,把握感情的舵的方向,用理性战胜情感,实现终极的超越。如果单恋是痛苦的,那么久把你的痛苦投入到生活、投入到学习中,把痛苦转化成激励你生活和学习的动力,以渊博的知识抵御悲伤的侵蚀,用善良而宽广的胸怀去关心和照顾他人。 2、恋爱了怎么办 我们不提倡军校学生恋爱,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男女学生由于学习或工作的关系经常接触,并逐渐有了良好的印象,有的同学甚至偷偷的恋爱了。违反了规定的恋爱双方,其实心里是非常矛盾的,主观上由于禁令不想继续下去,但又不能从感情中立马抽身出来。对于他们的困惑和麻烦,应该如何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首先,请记住,军校学生不允许谈恋爱的规定。虽然心情是痛苦的,但必须不断地对自己说,“如果你真的爱他(她),就不能接受他(她)的爱,不能让他(她)违反了学校的纪律,也不能让他(她)为我耽搁了学习;如果爱他(她),就要保护这爱的萌芽,不要让它过早的暴露,而让爱情之花在应该盛开的时候盛开。”你要把这个想法与对方委婉地说,如果他(她)是真心爱你,会理解和尊重你,在行动会支持你,让爱情之花在毕业后再盛开也不迟;如果他(她)因为你拒绝而沮丧,或者开始恨你、侮辱你,证明你此时的拒绝完全正确。 第二要区分爱情和学习哪个更重要。爱是人生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人生的全部。大学时代是一个人树立远大理想、全面、平衡发展的契机,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充满活力,拥有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 记忆力 和接受新事物的快速度,是学习的最佳时间。既然是学生,就要把心思放在学业上。在军校里,各种考核达标会接踵而至,而且要求很高。军校是全程淘汰,必须一路过关斩将,通过所有课目考核。这个时候一旦分了心,精力不集中,胡思乱想,肯定学不好。一旦被淘汰,身上所有的光环将骤然失色,等于自毁前程。因此,大学生应该把学业放在第一位,理顺爱情与学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在谈情说爱上而放松了学习。没有学业的爱情就像在沙漠里播种种子,缺乏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土壤,迟早会枯萎。 第三面对感情的冲动要学会冷静处理。学生的情感世界很丰富,但由于他们的思想,性格不成熟,思想波动比较大,对于未来从事什么工作,选择什么样的路,选择什么样的人做自己的终身伴侣还缺乏全面的理性思考,因此,两人之间的爱情倾向于纠纷较多,这种浪漫的成功率是低的。若这种感情任意发展,不顾及条令条例,不顾及校风校纪,最后必然会影响到未来的学习或工作。真正的爱是,双方有共同的理想、价值观和信念,都是理性的高尚的感情,“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只有理性地把握“爱的火候”,控制“情”的温度,爱情会永远与你在一起。 第四在爱情中相互支持。有些恋爱中的学员认为他们找到了真爱,他(她)是我一生寻找的人。如果确实是真心相爱,应严格遵守学校 规章制度 ,交往时保持分寸,不应因为爱情影响学习训练,而要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应努力自我增值,彼此互相鼓励、支持,改正缺点,发扬优点;努力克服爱情的消极影响,尽力发挥爱情的积极作用,使爱情成为进步的催化剂。 3、失恋了怎么办? 失恋是恋爱中的一方不再爱对方,因此终止与对方的爱情关系。失恋是双向的,也许你正在热恋中,对方提出断绝关系,也可能是自己在恋爱过程中,发现自己无法适应对方,无论什么情况都是一次痛苦的经验。如何正确对待失恋,尽快走出失恋的阴影呢? 首先,很显然,爱并不是生命的唯一内容。一位作家曾经说过:“难道男人的一生是要控制一个女人,而一个女人的一生是要控制一个男人吗?不,从来不是。”爱情是生命中的重要内容,但不是生活的全部,人生的意义主要在于对事业的追求和对社会的贡献,明白这一点,就理智地认识到痛苦无用,应该尽快解脱出来。 第二不要因为失恋而失去对自己和别人的信心。在现实生活中,失恋的人总喜欢把问题归结为某一方,或者是我的问题,或者是他(她)的问题。要么是自己不值得爱,要么是对方不值得爱。严重者甚至把失恋等同于失败,对自己和别人失去了信任。不再相信世界上有爱,不相信还会有人再爱自己,或者不相信还有人值得他们的爱。如果我们能改变一种 思维方式 ,把失恋看成是两个人在彼此相处的过程中发现彼此不适合,决定中止关系。这样去看,失恋不再是那么的无法容忍的错误。相反,它可以帮助我们积累重新寻找恋人的经验。这是一种可以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的经验。 第三建立“天涯何处无芳草”的信念。爱情不是前世唯一的爱。事实上,适合你的条件的异性在各个地方各行各业都有,既然这样,就没有必要吊死在一棵树上了。。这个世界是非常大的,可以尝试很多的机会,只要我们有耐心,有信心,我们将能够找到彼此非常满意的终身伴侣! 第四不要幻想不现实的“破镜重圆”,成为已逝去爱情的殉葬品。一些年轻的朋友在失恋后,长时间不能摆脱过去的恋情,每天靠重温旧梦生活,并报着侥幸心理,期盼着“破镜重圆”,重归于好。殊不知,爱情是建立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的,一厢情愿、勉强结合会带来更多的不幸。所以,这是在追求一个不现实的“空中楼阁”,是非常不明智的。 [参考文献] [1]顾南希.异性交往,把握好“度”很关键,青春期健康,2015年15期. [2]姚立.当代大学生 人际交往 特点及其交往障碍浅析.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3期. [3]魏琳.网络暴力游戏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辽宁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4. [4]罗建华,梁斌.试析大学生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3年3期. 猜你喜欢: 1. 关于爱情的心理学论文 2. 爱情心理论文 3. 大学爱情心理学论文 4. 爱情心理学文章 5. 爱情与心理学论文

有关爱情心理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丛上世纪70年代开始,有关这方面的研究逐步开展起来,并在理论和实际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爱情心理研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爱情心理研究综述》

摘 要:从上世纪70世代形开始,有关爱情心理的研究在国外开展起来,并在理论和实际中取得了一些成果。近年来,我国有关爱情心理的研究也逐渐展开,本文拟从爱情的概念、大学生爱情心理的探讨与分析、爱情心理的结构及测量、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 总结 了国内外的学者对爱情心理的相关研究,对其进行了评价,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爱情心理;爱情的概念;结构;测量;影响因素

1.引言

爱情是复杂多变的,它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爱情心理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丛上世纪70年代开始,有关这方面的研究逐步开展起来,并在理论和实际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我国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其主要集中于大学生爱情心理的探讨与分析,爱情心理的结构及其测量、影响因素等方面。本文拟从这几个方面,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爱情心理的研究,并就以往研究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展望。

2.爱情的概念

关于爱情的心理学定义,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不同的心理学家从自己的理念基础出发,对爱情给出了很多的定义。Wstson(1924)认为爱情是由一种性带感引发的天生的情感。Freud(1922,1952)认为,对性结合的欲望是情感的中心。当这种欲望被限制的时候,作为对这种挫折的补偿,人们对就会将其他人理想化并坠入爱河。Frommn(1956)认为爱是一种工具,用来减少人的分离感和孤独感。Rubin(1970)将爱情定义为一种指向他人的态度,这种态度使人以特定的方式思考、感受和行动。Swenson(1972)认为爱情就是行动,例赠送礼物、共同活动和坦露私密信息。Centers(1975)认为爱情是人们在与他人的互动被回报时引起的反应。Skolnick(1978)将爱情定义为一种由情感、想法、 文化 表征建立起来的建构的体验。这些定义有的关注的是爱情的起源,有的关注爱情的功能,有的则关注对爱情的描述。总之,爱情是一个复杂的东西,每个人对它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

3.大学生爱情心理的探讨

爱情是人生的重大课题,在人类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于处在青春妙龄、充满着幻想与浪漫色彩的大学生更是有着独特的魅力。

大学生爱情观所存在的问题

身处大学校园的爱情,由于受到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爱情观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常泓,侯赞华(2008)认为大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对爱情真谛缺乏理解。2.恋爱动机的偏差。3.恋爱道德观念的弱化。4.恋爱行为的非理性化。而对于大学生的爱情心理问题,王素珍(2003)认为主要有:1.爱情价值观错位;在其对1005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随机访谈后,发现大学生在爱情价值观方面,从总体上看是能够正确摆正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和处理好爱情与事业、爱情与学业的关系,但调查同时显示,也有一些人存在一些问题:①看重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②为了爱情影响学业。③推崇“爱情至上”。④对爱情的“忠贞专一、排他性”认识错位。2.爱情挫折。3.恋爱行为不当。。让人关注的是:如今的大学生“恋爱族”中,真正为爱情而相爱的人并不太多。詹灶福,汪琴(1997)据一项对11所大学近千名大学生的关于“你恋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调查发现学生回答的依次顺序是:满足生理和发展的需要、充实课余生活、双方接触产生爱情、作为一种消遣、寻求一种刺激、孤独、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对一行的好奇心、积累 经验 、为建立理想的家庭而选择伴侣。这一结果应该说是令人担忧的,。黄家兵(2005)认为有必要结合当前大学生恋爱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探讨其中的心理问题:1、恋爱普遍化与焦虑感并存。2.恋爱“过程体验”的空虚感。3.恋爱轻率而导致的无聊感。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面对如今大学生爱情观所存在的问题。常泓、侯赞华(2008)认为应该采取如下对策:1.深化对爱情本质的理解,增强恋爱道德观念。2.培养健康的恋爱行为。3.正确处理好爱情与学业的关系。4.加强校园思想文化建设。王素珍(2004)则从爱情价值观、爱情挫折和恋爱行为不当方面阐述了调适 方法 ,认为在爱情价值观方面应该做到以下自我调适:1.要学会思考。2.要学会处理好爱情与学业、爱情与成才的关系。3.提高爱情的道德修养。在爱情挫折方面,要做到:1.要端正爱情认识。2.要分析失恋的原因。3.要采取正确的行为方式。爱是道德的表现,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艺术。大学生的爱情必须健康、文明、高雅、大方,有利于促进身心发展。

4.爱情的测量

综观国内外有关爱情的测量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爱情观念的测量、爱情成分的测量、爱情类型的测量。

爱情观念的测量

Rubin最早开始对爱情进行科学的测量。Rubin(1970)认为爱情是可以测量的独立概念,可视为一个人对特定他人的多面性态度,它是亲密关系的最深层次,不仅包括审美、激情等心理因素,还包含生理激起与共同生活愿望等复杂的因素。Rubin通过项目分析、信效度考验建立了13个项目的爱情心理量表和13个项目的喜欢量表,这是第一个区分喜欢和爱的研究;并确定了恋爱中人们思想的三个主题:依恋、关心和信任。这三个主题创造的爱情心理量表可用来测量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爱情思想强度的大小。研究者们常在问卷研究和实验室实验中评估RLS的有效性。

爱情成分的测量

1)Davis(1985)曾对爱情和友谊进行了比较和区分,认为友谊之中的喜欢包括8个主要元素:欢乐、互助、尊敬、无拘无束、接纳、信任、理解和交心;而爱情除这些因素外还包括集束:激情和关怀。研究发现这可以让人觉察到什么时候友谊已经转化为爱情关系,或爱情关系正在逐渐降格为普通的友谊。Davis和Todd在此论基础上设计出了关系评定表(Relationship RatingForm),此量表共包括6大方面由19个分量表组成,它被用来区分各种类型的友谊,并能预测不同关系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属于哪种类型的友谊。2) Sternberg(1997)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出了爱情的三角形理论,他认为人类爱情包括三种成分:亲密(intimacy)、激情(passion)和承诺 (decision/commitment)。Sternberg通过比较爱情类型的结构模型和评价这些模型中对多种亲密关系的有效性发展了36个项目、3个分量表的三因素爱情心理量表。3)Yela(2006)使用stemberg的模型作为指导,对其进行实证研究证实了最常使用的爱情维度:关爱、性欲、激情、亲密、尊重、承诺和依恋这些维度可以被合成为只有四个成分:性爱激情、浪漫激情、亲密和承诺,并编制了相应的爱情测验量表。量表包含55个项目用来测量爱情模型的四个因素,每个因素分别用15个项目来评价,每个项目均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方式作答。4)李朝旭等人则依据激活扩散模型,采用“爱情”一词为刺激,让278名大学生被试进行自由联想,再基于亲疏程度实施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发现,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内隐爱情理论包含以下5个方面:①伦理与责任;②浪漫体验;③冲突及痛苦; ④理性;⑤朋友式关爱。5) 王娟(2006)采用问卷法,以中国五个地区的大学生和社会人士为被试,通过开放式问卷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了中国人爱情心理的结构,包括接纳、关爱、激情、爱情价值观和浪漫5个维度。编制了包含26个项目的中国人爱情心理正式问卷,采用6点计分,4个项目设为反向计分。

爱情类型的测量

关于爱情类型的测量主要是爱情态度量表(loveattitudesscale,LAs)。美国心理学家Hendrick和 Hendrick(l986)依据 Lee(1977)爱情类型理论,编制了包含42个项目,每个类型7项目的爱情态度量表,包括浪漫爱、游戏爱、伴侣爱、现实爱、占有爱和奉献爱6个分量表,采用李克特5分的作答方式。

5.爱情的影响因素

爱情心理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本文在对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爱情心理的影响因素。

不同文化中的性别因素

David(2003)的一项涉及52个国家的研究表明,在世界十个主要地区中的人们,男性普遍比女性要求性方面的变化和多样性。Roy,Jean(2002)认同在多种文化背景下,女性的性行为都是受到压抑的。国内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论,例如__和彭建国(2000)在对婚前性容许程度的研究中发现,人们对不同性别的人常常使用“双重标准”,即男女标准不同,男人可以比女人更开放些。

家庭氛围和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因素

Donnellan,Larsen-Rife,Conger(2005)采用纵向研究的方法,考察青春期的家庭特点如何预测成年早期的爱情关系。结果显示,不同的成长经历和家庭关系状况会导致爱情关系能力的不同。家庭中父母的冲突对青少年的恋爱中的认知和情感都有影响。并且,早期的家庭关系能预测人们恋爱关系和婚姻是否持久。王娟(2006)采用Olsont等1982年编制的家庭亲密度量表第二版,共16个项目,后由我国研究者费立鹏等(1991)对该量表进行了三次修订,使其适用中国的家庭环境状况。该量表为5点计分,根据被试得分的高低,家庭亲密度量表将被试的家庭亲密度分成四种类型:松散、自由、亲密和缠结。研究发现中国人爱情心理的结构包括5个维度:接纳、关爱、激情、爱情价值观和浪漫,来自于亲密度过高家庭的被试在爱情心理上更倾向于对各个维度有高的感受。

其他因素

综合近年来的研究可以发现,其他一些因素也对爱情心理产生影响,比如恋爱状况、恋爱目的和动机、家庭收入等。根据王素珍(2004)对1005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随机访谈,发现大学生谈恋爱的目的、动机大多是为了情感的寄托。大部分学生认为,谈恋爱是情感的依恋,他们重视恋爱的情感体验,注重恋爱的过程,对恋爱以后有什么结果并没有太多的思考。

6.爱情心理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关于爱情心理的研究在国外已较为普遍,而国内爱情心理研究也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我国爱情心理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因而研究就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研究对象有待扩展

从研究对象上来看,大多以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而研究中学生和研究生的爱情心理的较少。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青少年发育成熟较早,中学校园频频出现学生早恋现象,有关其对爱情的认识,因此,有待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而研究生虽然在年龄和心智上都比较成熟,但现有很多研究生处于单身,并从而有过恋爱关系,其原因和对策的研究也有现实意义。

研究内容有待丰富

从研究内容上来看,国内对于爱情心理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存在问题和 教育 对策的理论研究和与其他变量的关系研究上,对于爱情心理形成的原因机制的分析较少,也没有具体探讨不同社会人群中的爱情心理。如何形成正确的爱情观,以当今中国人的爱情恋爱观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提高中国人幸福满意度应该是研究的最终目的。

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单一

从研究方法来看,现有的研究大部分是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较少。质的研究虽然能够发现和说明一些问题,但要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还需要做出大量的实证研究。从研究工具来看,还没有统一的、权威的量表可以使用,大部分测量工具要么借鉴国外的量表,要么是研究者自编的量表,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来研究结论上的差异,甚至得出了相悖的结论。

针对以上不足,今后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关于爱情心理的理论问题,如恋爱观、爱情心理教育、结构模式、影响因素等问题的研究将一如既往地受到关注,但是更应该关注中国人的爱情心理原因机制。同时,对爱情心理的教育对策的效果评估也同步展开。

第二、探索并编制出结构合理、信效度高的中国人爱情心理量表,为有效地诊断和预测不正确的爱情观问题提供科学有效的工具。

第三、结合不同的研究方法,将量表法、实验法、访谈法、观察法结合起来,相互验证和补充。

[参考文献]

[1]王娟.(2006).中国人爱情的心理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张于.(2009).爱情心理及其与人际关系满意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武汉:化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常泓,侯赞华.(2008).当代大学生的爱情心理:问题与对策.中国商界,10,223-224.

[4]王素珍.(2004).大学生爱情心理调查与思考.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14-17.

[5]林艳艳,李朝旭.(2006). 心理学领域中的爱情理论述要.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40-44.

[6]黄家兵.(2005).当代大学生爱情观与心理健康. 经济与社会发展,6,87-89.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爱情心理研究论文

关于婚姻观论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以男女主人公达西和伊丽莎白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四起姻缘:达西和伊丽莎白,简与宾利,丽迪亚和威克姆,夏洛特与柯林斯。简·奥斯汀通过对这四起姻缘的描述,深刻地反映了在婚姻问题上普遍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不同观点,同时也清晰地向读者表达了自己的婚姻观:爱情是美满婚姻的基础,“没有爱情可千万不能结婚”;金钱是婚姻的保障,“没有钱,结婚也是愚蠢的”。一、爱情是美满婚姻的基础,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会幸福的“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会幸福的”,这是小说一直在强调的一个观点,也是作者当时的看法。莉迪亚是贝内特家最小的女儿,由于深受母亲宠爱,很小就步入了社交界。她生性轻率,天生有些不知天高地厚,遗传了母亲的漂亮,也继承了母亲的愚蠢和虚荣。威克姆是个道德败坏、游手好闲的浪荡公子,但他外表风度翩翩,谈吐文雅,魅力十足。莉迪亚被他的外表所迷惑,不顾一切地与他私奔,虽然后来在富家公子达西的帮助下两人勉强结婚,但婚后并不幸福,风流的威克姆对莉迪亚很快情淡爱驰,常常跑到城里寻欢作乐。两人挥霍无度,连生活都难以维持。在此,作者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会幸福的。贝内特家的大女儿简美丽善良,温柔娴静,是个典型的大家闺秀。但她性格过分拘谨,虽对宾利怀有炽热的爱,表面上却不露痕迹,把强烈的感情隐藏在文雅的外表下。而宾利为人随和坦率、诚挚谦虚,很有绅士派头。但他遇事缺乏自信,虽对简一见钟情,却拿不准简究竟是否爱他。宾利的妹妹不想让没有什么财产和社会地位的简成为她们的嫂子而从中作梗。因此,他们的婚姻受到了多方面的阻碍,但他们彼此爱慕,在伊丽莎白的帮助下,最终越过了障碍,幸福地结合了。伊丽莎白是《傲慢与偏见》的中心和焦点人物,是一个具有反抗精神和独立人格的新女性,作者把一切希望和理想都寄托在她身上。她首先拒绝了柯林斯的求婚,后又拒绝了达西,她的这两次拒绝求婚充分表明了她理性的婚姻态度: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行的。柯林斯是贝内特先生的表侄,也是贝内特先生的财产继承人,但他又是个自负而谦卑的蠢汉,喜欢巴结权贵。他因为受凯瑟琳夫人的恩惠,得到了教区牧师的空缺,越发自命不凡,妄自尊大。他准备施恩似的娶贝内特家一个女儿为妻,以示自己慷慨豪爽。他结婚的目的一方面是要给教区树立一个榜样,另一方面是想取悦凯瑟琳夫人。他自信的认为,贝内特家的二女儿伊丽莎白虽有许多吸引人之处,但以他优越的条件(财产、社会地位),他的求婚肯定会成功。没想到伊丽莎白并不买他的帐,她觉得“我感情上绝对不许可”(myfeelingsinevery respect forbid it),于是坚决地拒绝了他,并且言明:“你不可能使我幸福,而且我相信,我也绝对不可能使你幸福”(You could not make me happy,and I am convinced that I am thelast woman in the world who would make you so……)。显然在这里,金钱、社会地位等外在的物质的东西并不能打动伊丽莎白的芳心,因为在她眼里只有真正的爱情才是婚姻最坚实的条件和基础,这一点在她与达西的婚姻上体现得更是淋漓尽致。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婚姻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一对婚姻,他们的婚姻也是作者心目中最美满、最成功的理想婚姻。伊丽莎白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美丽大方,既有思想又有主见。而达西相貌英俊,身材魁梧,举止优雅,并且有钱有势,是许多女孩理想中的丈夫。但他也有不少缺点:傲慢冷漠,爱以挑剔的目光看待每一个人。起初,他并不在意伊丽莎白,认为她缺少上流社会的风度,嫌她出身低微。但慢慢地,接触多了,达西不得不承认伊丽莎白容貌美丽、体态轻盈、招人喜爱,尤其是她那机灵的头脑和她的诙谐更是深深吸引了他。于是他主动向其求婚,同时又说了许多傲慢的话,“而且吐露起傲慢之情来,绝不比倾诉柔情蜜意来得逊色(……he was not more thaneloquent on the subject of tenderness than of pride)。”心高气傲的伊丽莎白当然不会接受,她及其愤怒地指责了他的傲慢无礼,并断然拒绝了他的傲慢求婚。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伊丽莎白(其实也是作者简·奥斯汀)对婚姻的态度:理性、执著——决不对没有爱情的婚姻妥协;婚姻应该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之上。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达西求婚失败之后,渐渐醒悟,真诚地改正了自己的缺点,而伊丽莎白也渐渐消除了对达西的误解和偏见,爱上了达西。两人冰释前嫌,在更进一步的接触了解之后,最终结成了美满的婚姻。显然,他们两人的婚姻之所以“美满”,是因为他们的婚姻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之上,是他们互相爱慕的结果。简·奥斯汀通过描述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婚姻再次强调:爱情是美满婚姻的基础,“没有爱情可千万不能结婚”。二、金钱是婚姻的保障,“没有钱,结婚也是愚蠢的”在简·奥斯汀的婚姻观里,从不回避金钱在婚姻中的重要作用,她认为恋爱婚姻与金钱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简·奥斯汀(1775——1817)生活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英国,她是当时难得一见的以现实主义手法描绘英国南方中产阶级日常生活的作家,她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给世人留下了六部不朽于世的作品。她的作品格调轻松诙谐,富有喜剧性冲突,被评论家誉为“简约的艺术”。简·奥斯汀的作品中,所涉及的内容并不宽广,都是围绕着当时她生活环境中几家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展开的,而其中主要的主题就是描写青年男女的恋爱和婚姻。在其看似“简约”的作品中,简·奥斯汀真切而准确地为我们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事风情,描述和剖析了当时中产阶级女子的处境、婚姻和在家庭中的政治经济关系等,并且她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描述和剖析或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了她对婚姻的看法。她认为为钱结婚是错误的,没有钱结婚也是愚蠢的,她坦率地表明恋爱婚姻与财产和家庭状况密切相关。在她的小说中,妇女只要头脑聪明,行为得体,有教养,有耐性,就能够克服社会障碍,得到理想幸福的婚姻。《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开篇第一句便说:“It is atruthuniversallyacknowledged,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句话表明:男人要成家先得有钱。“possession”和“beinwantof”是举足轻重的两个词,“财产”是婚姻的基础,而“需要”为未婚女子提供了机会。简·奥斯汀透过这部小说告诉人们“财产”,即“金钱”在婚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婚姻的保障。宾利先生是个有钱人,有“每年四千到五千磅”的收入,因此贝内特太太把他认作是“自己某个女儿的合法财产(therightful property of some one or other of their daughters)。”在她看来,宾利先生是何许人倒无关紧要,要紧的是他的财产。达西先生“每年收 入一万英镑”,因此也是婚姻的恰当人选。凯瑟琳夫人认为达西与自己的女儿是天造地设的一对,而且两人结婚后,两家的地产就可以合并起来。达西的表兄菲茨威廉也算是伊丽莎白的爱慕者之一。他是一位伯爵的儿子,但不幸的是他是最小的,因而无法继承家产和爵位。他虽然对伊丽莎白早有爱心,但不得不坦率地承认像他这样缺少财产的人是配不上美丽的伊丽莎白的。所有这些都体现了金钱对于婚姻的重要意义,它决定着婚姻的可能与否。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阐释金钱对于婚姻重要性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牧师柯林斯与夏洛特的婚姻。在简·奥斯汀的笔下,夏洛特是个受过良好教育、头脑聪明、处世得体、颇得伊丽莎白赞赏的女子。但她经济拮据,若不结婚,她只能寄居在哥哥家中做个老处女。她知道柯林斯是个“既不聪明,也不讨人喜欢,和他相处令人生厌”的人,她也知道柯林斯先生并不爱她,对她的爱也只是“镜花水月”,但还是嫁给了他,因为嫁人是她唯一体面的出路,“尽管出嫁不一定会叫人幸福,但总归是女人最适意的保险箱,能确保她们不致挨冻受饥”。她还向伊丽莎白坦言:“你知道,我不是个浪漫主义者,从来不是那种人。我只要求能有一个舒适的家。就柯林斯先生的性格、亲属关系和社会地位来看,我相信嫁给他是能够获得幸福的,可能性之大,不会亚于大多数人结婚时夸耀的那样。”(……I am not romantic you never ask onlya comfortable home;and considering ’s character,connections,and situation in life,I am convinced that my chanceof happiness is as fair as most people can boast on entering themarriage state.)甚至在婚后,夏洛特也觉得“如果忘记柯林斯先生的话,这房子的里里外外倒真是舒服得很。”这就是他们的婚姻,一种纯靠金钱财富维系的婚姻。简·奥斯汀通过描述这样一种婚姻来告诉读者当时英国社会中的一个普遍观点:婚姻中最关键的因素不是爱情,而是金钱。纵观全书,我们可以知道,在简·奥斯汀那个时代,一桩好的婚姻对一个年轻女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与当时的英国社会以及妇女的社会地位是分不开的。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一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男女之间无平等可言,妇女的社会地位非常地下。女性无财产继承权,她们生活的中心是家庭,她们的作用是掌管家务。因此妇女要生存,要获得生活上的保障,唯一的捷径就是结婚,找到一桩幸福美满的婚姻。但什么样的婚姻是幸福的,什么样的婚姻是不幸福的呢?简·奥斯汀认为,爱情婚姻与财产和社会地位相互关联,但不能仅取决于财产和社会地位,正确的婚姻应当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之上。尽管奥斯汀的时代已经久远了,但她在《傲慢与偏见》中所倡导的婚姻观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绪论研究背景国民经济水平的显著提升让越来越多人有条件到国外学习、交流,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也提供了青少年通过网络终端设备就听到不同的声音与观点,社会文化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人们的认知不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因而价值体系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婚恋观的变化更是突出,在新闻报道中离婚率不断攀升、“婚外情” 、“第三者” 、“一夜情”、“闪婚闪离”等字眼充斥眼球,凡此种种现象无不代表了婚恋问题依然成为了如今社会的一大痛点问题。婚恋作为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代表着男女两性之间达成了一种特有的社会关系,从心理层面,两性间形成了真挚、美好的感情联系;从客观现实层面,他们间达成了受法律保护的契约关系。婚恋观实际上是个人价值观在婚恋问题上的直接体现,代表着个人对于男女两性问题、恋爱问题及婚姻问题的基本观点,也就是说,婚恋观由恋爱观、婚姻观、性观念三部分共同组成;另外一方面,从社会宏观层面分析,婚恋观也是一个社会的文化心理,反应了某种价值取向,个人的婚恋观将会受到社会生产关系的影响。对于大学生群体,他们正处于身体与心理最为活跃的年龄阶段,他们在逐渐由未成熟慢慢走向成熟过程中,容易被各种外界或内心的因素影响,在如今信息爆炸的社会背景下,如果没有给予更好的引导,将有可能酿出种种悲剧。实际上,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校园意外事件中自杀已经排在第五名,而感情因素成为了他们自杀的最主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加强关于大学生群体婚恋观的调查,分析总结他们婚恋观的特点,才能有利于社会给予更多引导,帮助他们建立更加完善的婚恋观,推进校园建设,促进人们生活和谐发展,社会继续向前发展。国内外研究现状关于大学生婚恋观的研究现状国外对于婚恋观的研究基本19世纪40年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进行:关于恋爱,国外Zusman等人经过调查,发现建立恋爱关系在大学生群体十分常见,超过80%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拥有恋爱对象,有接近70%的人认为爱情是婚姻的必要条件。关于婚姻,Paige的研究结果显示大部份年轻人认为婚姻是人生的责任,也就是说,他们对于婚姻的态度较为积极。关于性行为,Salts等人调查得出1/3的年轻人赞同婚前性行为,其中,女生对此展现出更为积极的态度。另外,一项Rubinson发起的大型调查,纳入从1972-1987的15年间,对86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58%的女性、33%的男性都进行过婚前性行为。美国社会学家金西认为:受教育程度越高,在恋爱及性关系更保守。我国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在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要求个人生活公开化,如谈恋爱、结婚都需要进行汇报,从1978年恢复高考后,很长一段时间大学生的恋爱问题都成为了人们不愿意涉及的话题,而学校往往也将这一类事情作为违规行为看待。后我国于2005年出台了新版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不再禁止大学生结婚。在这之后,关于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逐渐丰富。杨南丽等人对云南高校大学生记性调查,发现接受调查的1329名大学生中超过一半的大学生谈过恋爱或者正在谈恋爱。罗晴在调查郑州大学学生的婚恋观发现,81%的大学生认为应当在大学期间谈恋爱。黄希庭调查大学生的恋爱动机时发现,80%的男生75%的女生认为恋爱就为了找到志同道合的伴侣。单艺斌认为,大学生恋爱现象有普遍化、低龄化、从众化的特点。唐莉分析得到,大学生的婚恋观存在恋爱动机盲目、恋爱婚姻隔断、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关系失调等问题。研究意义大学生处于人生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他们的心理呈现出不稳定的特点,加上大多数人认知还存在片面性,本文试图真实了解他们对于婚恋的观念,并简单分析婚恋观念形成的影响因素与成因,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2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概念界定婚恋《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婚恋”做出了解释,即“婚姻与爱情”。对于爱情,马克思主义爱情观指出:爱情是基于拥有一定社会基础的两性在共同生活理想的趋势下,形成相互爱慕、渴望成为对方伴侣的一种强烈感情,是人的生物属性、精神属性以及社会属性的统一。对于婚姻,从法律上来看是指男女结为夫妻,收到法律保护的一种关系;从哲学上来看,黑格尔认为婚姻是男女结合的共同体,婚姻保持了社会基层单位间的一种联系与稳定。婚恋观婚恋观实际上是个人价值观在婚恋问题上的直接体现,代表着个人对于男女两性问题、恋爱问题及婚姻问题的基本观点。从内容来看,婚恋观由恋爱观、婚姻观、性观念三部分共同组成:理论基础关于“爱情与婚姻关系”的理论基础关于爱情与婚姻的关系,社会上目前流行的观点有:“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婚姻是爱情的枷锁”等,从以上说法不难看出,人们内心将爱情与婚姻分隔开来。美国学者诺克斯研究发现,爱情是维持长期良好的婚姻关系的前提条件,也就是说,当爱情不存在时,婚姻都会以离婚作为结局。正确对待爱情与婚姻的关系,能够更促进婚后双方的幸福生活。关于“什么是正确的婚恋观”的理论基础目前主流观点认为,正确的婚恋观需要囊括以下:(1)选择伴侣需要确保双方志同道合志同道合是指双方的爱好、理想、价值观相同。在婚恋关系上,志同道合主要是指双方的社会关系与生活理想基本一致,并且相互爱慕、相互理解。(2)对待恋爱认真、谨慎恋爱不是随便的,否则就是对自己和他人的不负责任。首先,只有经过严肃认真的思考做出选择确认恋爱关系,才能拥有幸福的爱情,否则容易出现恋爱游戏的观念,甚至出现三角恋,最终对三方都造成影响和伤害。其次,在恋爱过程中,在表达爱的方式的时候有需要认真、谨慎,否则容易出现过火的问题。第三,对待失恋也要认真、谨慎。双方应当和平交流,按照意愿解除恋爱关系,失恋后不可失去基本理性。关于“大学生婚恋观”的理论基础恋爱、婚姻与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都有很大关联。在大学生群体中,对恋爱问题、与异性产生交往疑惑问题的人非常多,甚至有人以为失恋问题出现自杀倾向,这都是不能正确看待恋爱关系的表现;另外,由于性发育的特点,大学生的性欲望与意识都非常强烈,婚前性行为、未婚先孕等问题都是由此产生的。文献述评3研究设计总体设计可以看到,目前针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基本概念、内容有了较为全面的成果。但大多数研究多停留在较为初级的定性的调查分析,多为观点论述,而缺乏全面的、实证的、深层的、系统的研究;另外,许多学者都是通过社会学与教育学的角度对大学生婚恋观进行分析,很少对他们婚恋观形成的心理成因进行分析。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的婚恋观现状进行调查,并纳入个体的差异,包括教育背景、性格特点、性格特质等因素,真正对大学生群体的婚恋观及影响因素作出全面的探讨。研究内容恋爱观方面:(1)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恋爱现状(2)调查大学生的恋爱动机、择偶因素、恋爱途径、恋爱态度、失恋态度、恋爱亲昵程度。(3)分析大学生恋爱观形成的影响因素婚姻观方面;(1)了解大学生的结婚动机、家庭模式选择、事业与家庭关系、对离婚的看法以及在校结婚情况(2)分析大学生婚姻观形成的影响因素性观念方面:(1)了解大学生性行为情况(2)分析大学生性观念形成的影响因素5结果与分析被试者总体情况表5-1被试者基本特征(n=368)大一大二大三大四总计男36435048167女36465247181总计728910285348为使调查结果具有较强的普适性与可参考价值,本研究考量了性别、年级的均衡性。被试者构成比例保持均衡。大学生的恋爱观及其影响因素本文调查大学生的恋爱观主要从以下7个纬度进行,分别是:恋爱现状、恋爱动机、择偶因素、恋爱途径、恋爱态度、失恋态度、恋爱亲昵程度。恋爱现状根据表5-2所示,本次调查群体当中,有的学生在处于恋爱过程中,的学生曾有过恋爱经历;从年级情况来看,大一学生中有33%正处于恋爱过程中,的学生曾有过恋爱经历,而正在恋爱的人数比例随着年纪上升也升高到大四时已经有超过一半,即的学生处于恋爱过程之中。恋爱动机及其影响因素恋爱动机:即驱动恋爱行为产生的原因。也就是说一个人为什么要恋爱,这一指标可以反映出人的婚恋价值取向,而实际中往往恋爱动机可能出自于多方面的因素,因此问卷列出8中恋爱动机选项提供被试者进行选择。根据表5-3可以看出,学生群体中选择“寻找人生伴侣”的占比最大,有的被试者选择此项,其次分别为“因寂寞寻找感情寄托()”、“证明自己价值与魅力()”与“同学与社会的影响()”。另外,男生中选择恋爱动机最大的为“寻找人生伴侣”,其次是“因寂寞寻找感情寄托()”、“证明自己价值与魅力()”,和整体情况一致;女生则略有差别,排在前三的恋爱动机为“寻找人生伴侣”、“同学与社会的影响”、“同学与社会的影响()”。进行对比发现,有的女生都选择了“同学与社会的影响”一项,而男生中只有选择此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女生跟容易收到外界因素带来的影响,恋爱动机的盲目性可能更大。值得注意的是,男生中有选择了“生理与性需求”这一项,相比之下女生中只有选择此项。从此项调查结果中能够反映,性别是影响大学生恋爱动机的因素之一。择偶因素及影响因素问卷设计是考虑到大学生选择对象时可能会考虑多种因素,因此列出6中因素供其选择,每一位被试者可按照实际情况选择其中3项。表5-5选择恋爱对象考虑的因素调查表根据表5-3调查结果显示,对整体受调查学生而言,关于择偶因素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气质性格(83%)”、“发展潜力()”与“相貌身材()”。对于男生而言,在选择恋爱对象时,他们主要考虑因素的排名为“气质性格”、“相貌身材”、“发展潜力”,而女生考虑因素排名为“发展潜力”、“气质性格”、“相貌身材”。结果分析得到,男女的择偶因素存在差异,男性跟住中相貌身材,有76%的男生选择此项,而只有的女生选择此项,也就是说,男性较之女性,对恋爱对象的相貌身材更加在意,而女生则更多考虑对方的发展潜力。在调查择偶因素,认为学历可能也是一个潜在的印象因素,因此问卷对大学生选择恋爱对象时学历的要求也进行了调查。根据表5-4结果显示,的学生表示恋爱双方的学历没有限制要求,而的学生则认为恋爱双方应当一直;的学生认为男方学历应当高于女方,只有的学生认为男方学历需要低于女方,在选择这一项的学生国内观众,男生占比。大学生的恋爱途径及影响因素根据表5-6调查结果显示,选择“自己找”的学生占比为,选择“让朋友、同学介绍”的学生占比,选择“通过互联网”的学生占比6%,选择“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学生占比。从男女占比来看,选择“自己找”的男、女生分别占比79%、,选择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男、女生占比分别为与。采取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在选择恋爱途径这一项时,男女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城市与农村之间也没有显著差异,但年纪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大二学生中选择“通过互联网”占比达到,显著高于大一、大二、大三年纪;而大二选择年级中,选择“自己找”的占比达到,显著低于大一、大三、大四年级。总体上显示,大学生在恋爱途径选择上拥有撬墙的自主性,可能是因为他们接受教育程度更高,更崇尚自由恋爱的观念。另外,通过卡方检验发现,对于不同人格类型的学生而言,其选择恋爱的途径也存在显著差异。对于那些精神质量表得分较高的人群,更多选择“通过互联网()”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分析认为可能是这一类人群内心孤独,对他人并不惯性,因此倾向于通过间接的途径恋爱。大学生对恋爱的态度问卷通过调查学生对于学业/工作与恋爱哪个为重的观点来调查大学生对恋爱的态度。根据表5-7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学业重要的学生占比,选择同等重要的学生占比42%,只有的学生认为恋爱重要。通过卡方检验,关于恋爱与学业关系选项,在男女生、不同年级之间都显示了显著差异。其中认为学业重要的女生显著高于男生,而大二学生对恋爱的重视程度显著高于大一年级。根据表5-8调查结果显示,选择“要这份工作,但尽量维持爱情“的学生占比,选择“要这份工作,直接放弃爱情”的学生占比,选择“不要工作,维护爱情”学生占比为。通过卡方检验分析得出,男女之间、不同年级的学生针对恋爱与工作的态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对于失恋的态度对于恋爱的态度能够直接影响个体在失恋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情绪状态与行为,尤其对于一些心理比较敏感、内心脆弱的人,有时候失恋的打击可能仅仅次于死亡,也有新闻报道因为失恋问题导致轻生的惨剧发生。因此问卷着重对此进行调查。根据表5-9调查结果显示,的人选择了“选择接受,不能让失恋妨碍生活和学习”,只有极个别人选择“不能接受,纠缠不休甚至报复”,结果反映当下学生对于失恋的态度整体理性、健康。卡方检验表明,男女生之间,不同年级之间对此项问题没有显示出显著差异。另外,卡方检验表明,不同人格类型的学生所采取的失恋的态度存在显著性差异,选择“不能接受,纠缠不休甚至报复”的概率与精神质得分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这同样与这一类人群内心孤独存在一定关系。大学生婚姻观及其影响因素问卷从结婚动机、结婚对象标准、婚后生活、离婚看法这几个纬度调查大学生的婚姻观及影响因素。结婚动机及其影响因素学生群体中选择“因为真心相爱”和“组建家庭”的占比最大,分别为92%和的被试者选择此项,其次分别为“繁衍后代”、“为了经济目的”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学生观念认为婚恋的结合是真心相爱产生的结果。另外,选择“为了经济目的”和“为了性的需求”中男生有,足足是女生的三倍多。大学生选择结婚对象标准问卷中列举14种选择结婚对象标准,被试者从其中选择3项。表5-11 大学生选择结婚对象标准的调查结果表根据表5-11的调查结果,大学生选择结婚对象,最在意人品(79%)、能力()和爱情()。其中男生选择结婚对象,主要看中人品()、能力()和爱情();女生选择结婚对象,主要看中人品()、能力()和爱情(),男女均注重对方人品与能力,但是在“外貌”这一选项上,男生选择比例远远高于女生。另外,大部份大学生对于贞洁、家庭背景比较淡化。如何看待爱情与婚姻的关系结果显示,“婚姻使爱情得到了升华”、“婚姻会使爱情趋于平淡”和“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在男女生之间的看法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婚姻会使爱情趋于平淡”的比例最高,达到,而“婚姻会使爱情趋于平淡”的比例仅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的比例仅为 %,这一结果表明,女生对“婚姻会使爱情趋于平淡”的选择比男生更加积极。结果显示,大二学生中有的人选择“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一比例远高于其他年级的学生。相比之下,的学生更倾向于“婚姻会使爱情趋于平淡”,这一比例明显低于其他年级的学生。

人们常说:大学是恋爱的天堂 那么我们对此该如何看待呢?大学期间我们刚好处于青年时期,难免对异性保持好奇的心理。大学期间也是谈恋爱的最佳时间,小学,初中,高中我们都被老师家长所劝导。到了大学我们再也不用偷着,躲着了。提到谈恋爱我们就会想到结婚,所以大学生对此有有何看法呢?

大学生在恋爱时往往有一下特点:1.恋爱中片面化2.相互炫耀3.注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不求天长地久,只求过往拥有4.主观学业第一,客观感情至上,许多学生为了恋爱放弃了学业,变得儿女情长5.感情至上6.恋爱中浪漫化7.恋爱中梦想化

所以大学生的婚恋观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婚恋的本质是两个相爱的人结合在一起,组织家庭,同甘共苦,共创财富,养育后代,享受幸福生活,携手共度一生。婚恋的核心是爱。婚恋关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

在此小编祝愿所有的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找到自己的另一半。

不要研究婚姻了,没什么可以开发的了,你可以对比别的小说来研究。可以研究她的写作风格之类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