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与英伦大使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与英伦大使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英语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正文注释格式范文

英语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正文注释格式范文

英语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注释格式范文

英语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注释格式范文

正文中的注释和参考文献是论文格式最为重要的部分,请论文作者逐条仔细阅读。建议先做好参考文献格式,再对照格式要求作夹注。

分脚注和夹注两种,。

1)脚注

正文内容如有需作出特别说明或解释之处以脚注的形式处理,编号格式设置为“○1,○2,○3…”,编号方式设置为“每页重新编号”,脚注会自动出现在当页正文下。字体采用默认值(小五号)。

2)夹注

对论文中的直接引用或间接引用部分所依据的文献以夹注的形式标出。夹注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作者姓氏未在引文中出现,则夹注用括号标出作者姓氏,空一格字母再标出引文页码。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中文作者用全名。

引用一位作者

“Time is no longer felt as an objective, causal progression with clearly marked-out differences between periods…” (Frank 20)

As the British novelist-critic Christine Brooke-Rose has put it, the novelists now have nothing new to tell since what should be told have been told altogether (Yin Qiping 33-35) .

引用两位作者

Medieval Europe was a place both of “raids, pillages, slavery, and extortion” and of “traveling merchants, monetary exchange, towns if not cities, and active markets in gain” (Townsend & Waugh 10-16).

作者有三个以上,

则在第一位作者的姓氏后写上et al.以示其余姓氏的省略,或列上全部姓氏,夹注中的形式应与参考文献中的形式保持一致。

Modern Literary studies have their origin in classic studies (Graff et al. 19-35).

Modern Literary studies have their origin in classic studies (Graff, Goldberger, & Tarule 15-20).

同姓作者

还需加名的开头字母予以区分,如:

Although some medical ethicists claim that cloning will lead to designer children (R. Miller 12), others note that the advantages for medical research outweigh this consideration (A. Miller 46).

文本中不指名列举持某一观点的'作者

Others hold the opposite point of view (., Jakobson 9;Waugh 34)

作者姓氏在引文中出现,则只需用括号标出引文页码

Graff defines his recent book, Professing Literature, as “a history of academic literary stud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10).

如在引文中提及整个文献及作者姓氏(不必夹注,但参考文献中要注明相关出版信息)

Slade’s revision of Form and Style incorporates changes made in the 1995 edition of the MLA Handbook.

集体作者如果组织名称太长,第一次提及时可采用全称后加注缩略

The annual report revealed substantial progress in fundraising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12, hereafter AMNH).

以后直接用缩略形式做夹注

The report surveys the major problems in fundraising (AMNH 15).

引用多卷本中的一卷

Between the years 1945 and 1972, the political party system in the United States underwent profound changes (Schlesinger, vol. 4).

Schlesinger pointed out the profound changes the political party system in the United States underwent between 1945 and 1972 (4: 98-104).

引文出自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献

引用同一作者的两篇以上的文献, 可以分别以文献名全名(如果文献全名简短的话)或文献名的缩略形式(如果文献全名较长的话)注释。

文本中未出现引文作者姓氏,也未出现文献名的,夹注用括号标出作者姓氏,姓氏后加逗号,空一格字母标出带下划线的该作者的书名,书名后空一格字母标出引文页码,如:

Shakespeare’s King Lear has been called a “comedy of the grotesque” (Frye, The Anatomy of Criticism 237).

文本中出现作者姓氏的,夹注用括号标出带下划线的该作者的书名,空一格字母再标出引文页码,如:

Shaughnessy points out that “the beginning writer does not know how writers behave” (Errors 79).

若引文出自杂志,则把文章名放在双引号内,空一格字母再标出引文页码,如:

Teachers applauded Shaughnessy’s assertion that “teaching them [beginning writers] to write well is not only suitable but challenging work for those who would be teachers and scholars in a democracy” (“Diving In” 68).

文本中既出现作者姓氏又出现该作者的书名或文章名,则只需标出引文页码

In The Age of Voltaire, the Durants portray eighteenth-century England as a minor force in the world of music and art (214-48).

一个夹注中涉及一篇以上文献

(Lauter 34; Crane 98)

...as has been discussed elsewhere (Burke 3; Dewey 21).

转引

Edmund Burke was an “extraordinary man” (Johnson qtd. in Boswell 2: 450)

Samuel Johnson admitted that Edmund Burke was an “extraordinary man” (qtd. in Boswell 2: 450)

引文来自于中文作者(对“孔子”等已有英文译名的必须使用标准译名,如Confucius 33; Mencius 22-25)

(Hu Zhuanglin 33)

(Zhu Xianzhi & Lin Chongde 89)

(Xu Guozhang et al. 33-35)

(Confucius 33)

短引文 (四行以内或诗歌三行以内)

引文须加双引号,括号内提供作者、页码(诗歌的话提供诗行)信息,标点符号在括号之后。如果问号、感叹号若是引文的一部分,则须放在引言内,否则,也放在括号之后。

According to some, dreams express "profound aspects of personality" (Foulkes 184), though others disagree.

According to Foulkes's study, dreams may express "profound aspects of personality" (184).

Is it possible that dreams may express "profound aspects of personality" (Foulkes 184)?

诗行与诗行之间用“/”隔开,如:

Cullen concludes, "Of all the things that happened there/ That's all I remember" (11-12).

长引文

如果引文较长,超过4行,拟另起一行,不加引号,左边缩进10个英文字母, 夹注紧随引文末尾,句点应放在引用括号之前。

At the conclusion of Lord of the Flies, Ralph and the other boys realize the horror of their actions:

The tears began to flow and sobs shook him. He gave himself up to them now for the first time on the island; great, shuddering spasms of grief that seemed to wrench his whole body. His voice rose under the black smoke before the burning wreckage of the island; and infected by that emotion, the other little boys began to shake and sob too. (186)

引文为两段或两段以上,或引文来自诗歌,或引文来自剧本,或引文附带译文,详细说明分别参考《MLA科研论文写作规范》82页;83-84页;85页;93页。注意引文来自诗歌等韵文时,可以篇次和行次代替夹注中的页码;引文来自剧本等文献时,以幕次、场次和行次代替页码。

引文中的添加与省略

在添加的词两头加“[ ]”。

Jan Harold Brunvand, in an essay on urban legends, states: “some individuals [who retell urban legends] make a point of learning every rumor or tale” (78).

在省略的此处用省略号“…”代替,省略号前后各空一字母。

In an essay on urban legends, Jan Harold Brunvand notes that “some individuals make a point of learning every recent rumor or tale ... and in a short time a lively exchange of details occurs” (78).

词典词条

将词条在双引号中列出,后加 “def.”,空一字母后再加页码。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Hous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study” means “application of the mind to the acquisition of knowledge, as by reading, investigation, or reflection” (“Study,” def. 1888).

5. 关于参考文献

说明:

1)参考文献部分以Times New Roman小四号正体加粗居中标明“Works Cited”列在正文后(或尾注后),另页书写。“Works Cited”与第一个参考文献之间空一行。不得罗列同正文没有直接关系的文献,参考文献条目与引文夹注要对应。外文文献排列在前,以姓氏的首字母为序排列,中文文献排列在后,以姓氏的拼音为序排列。每条文献顶格写,回行时英文空5个字母,中文空两格。

2) 建议论文作者多使用英文原版图书和学术期刊文献。引用英文原版图书和学术期刊文献至少2本(篇)以上。

4)主要作者(编者、译者)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形式,作者姓与名之间用逗号分隔(中文姓名不用分隔);2人以内全部写上,第2 者起姓名按正常顺序,两个主要作者(编者、译者)之间英语的加“&”、中文的加 “、”三个主要作者(编者、译者)以上只写第一人再加“et al.”或“等”(中文)。

5)英文图书、期刊、报纸一律使用斜体,如果图书中包含作品名,作品名使用正体。例如:

Parkes, Adam. Kazuo Ishiguro’s The Remains of the Day. New York & London: Continuum, 2001.

6)中文图书等采用汉英对照形式,以便正文中统一按照英文模式(格式同英文文献)做夹注,列中文图书、期刊、报纸一律使用书名号,作者与作者之间用“、”号,英 语文 献中的句点在中文文献中用宋体字体下的逗号代替、冒号也要是宋体字体下的冒号,且汉字之间或标点与汉字之间没有空格。中文文献的英文模式须加“[ ]”,下面参考文献格式不再赘述。例如:

王守仁、方杰,《英国文学简史》,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

[Wang Shouren & Fang Jie. A Concise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6.]

7)除了版本研究(如翻译版本对照研究)之外,不宜将同一本书的英文版本和中文版本同时列为参考文献。英 语文 学论文作者必须使用所研究作品的英文版本。

8) 非单行本短篇小说一般应参照文章格式处理,例如:

Joyce, James. “Araby.” Dubliners. London: Penguin, 1967.

参考文献是留学论文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那文献综述的步骤是什么呢?

1、搜索相关文献

2、评估文献来源

请击输入图片描述

3、识别主题、辩论和差距

4、概述结构

5、写文献综述

申请英国留学的论文中Reference应该怎么写?List(文后参考文献列举)两大部分。下面分条来写。(以下内容参考Publication manu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6th editionPress: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Citations in Text:单一作者申请英国留学的论文中Reference应该怎么写?格式应为“(作者姓氏(非首字母),发表年份)”。若作者姓名在文章中已被提及,只需标出年份(若需要可加上页数),仍需使用括号。多位作者以上同理。(注:作者(年份)这种形式只能在(作者姓氏(非首字母),发表年份)出现后出现)。.: A recent study found a possible genetic cause of alcoholism (Pauling, 2005). Pauling (2005) discovered a possible genetic cause of alcoholism.两位作者作者姓氏必须以他们的名字在其发表文章内的顺序来排序。若两个作者都在括号内引用,名字中间需加上“&”符号;若不在括号内则使用“and”。.: A recent study found a possible genetic cause of alcoholism (Pauling & Liu, 2005).Pauling and Liu (2005) discovered a possible genetic cause of 至5位作者申请英国留学的论文中Reference应该怎么写?第一次引用时需列举全部的作者,往后若引用相同的文献,只需举出最主要的作者,再加上“et al.”。但是,在参考文献部分,全部作者的姓名皆须列举出来。.: A recent study found a possible genetic cause of alcoholism (Pauling, Liu, & Guo,2005).Pauling, Liu, and Guo (2005) conducted a study that discovered a possible genetic cause of alcoholism. Pauling et al. (2005) discovered a possible genetic cause of alcoholism. A recent study found a possible genetic cause of alcoholism (Pauling et al.,2005).

与英伦对决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英伦对决》剧情简介:

关玉明(成龙饰)年轻时打过越战,当过特种兵。但如今,他敛尽锋芒,在英国伦敦唐人街开了一家小餐馆,与女儿(梁佩诗饰)相依为命。在一次恐怖袭击中,女儿不幸遇难。英国有关部门的不作为更使他悲愤莫名,这时,关键人物莱姆·汉尼斯(皮尔斯·布鲁斯南饰)出现在他的视野之中。

曾经在战争中出生入死的经验,让关玉明敏锐地察觉,汉尼斯手中一定有此次恐怖袭击的资料。于是,关玉明几次登门请求汉尼斯为自己提供线索,但遭到汉尼斯的拒绝。万念俱灰的关玉明决定用自己的方式为女儿报仇雪恨。

为此,他拒绝了爱人林宝怡(刘涛饰)的挽留,独自踏上向恐怖组织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的复仇之路。但他并不知道的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大阴谋正在他面前徐徐展开。

《英伦对决》根据史蒂芬·莱瑟1992年出版的小说《中国人》改编,讲述了生活在英国的越南华裔关玉明的女儿在恐怖袭击中不幸遇难,为了给女儿讨回公道,独自踏上向恐怖组织复仇之路的故事。

相关资源    英伦对决 The Foreigner (2017)    链接: 

再论战争与和平经济贸易法学院 2010级9班邢丹丹摘要:逼近眼前的生死抉择 和平是人类最持久最朴实的追求。和平意味着生存的机会。人只有在和平的状态下才能正常从事一切有利于生存、发展的建设性活动,生命的尊严也只能在和平状态下才有条件得以普遍展现。然而对和平的持久追求本身也表明了人类长期被战争所伴随的不幸事实。 战争,是人类自己发明出来的最大灾难之一。无论战争因何而起,它都不仅是手执武器的人互相残杀,更是平民的无辜受难。战争造成的惨烈后果——生灵涂炭、村庄被焚毁、城市成废墟……——从来就是要由人民来承受的。对于人民来说,战争意味着动荡、恐怖和死亡阴影。但战争却总在发生,人民防不胜防。 在人类历史上,和平与战争犹如一对连体儿。第 1 页关键词:广岛 核爆炸 战争 和平 发展 正文只在我的心中和这个太阳光下有那么多幸福,而这里……呻吟,痛苦,恐怖,和这种不可知,这种匆忙……他们又在这里喊叫了,又都向回跑了,我要和他们一阵跑,它,死亡,就在这里,在我头上,在我周围……俄顷之间——我便永远看不见这个太阳,这个河水,这个峡谷了!……————选至《战争与和平》回顾广岛展开全文限免导长图转存到网盘发送至微信下载文档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版本号 隐私政策 权限说明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专属归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第 2 页为您精选会员文档976篇战争与和平议论文800字2702人阅读战争与和平论文人阅读和平_论文范文1526人阅读战争与和平议论文1476人阅读获取全部文档9875人在看基于你的浏览为你整理资料合集论文:再论战争与和平文件夹战争与和平议论文 - 百度文库分2476阅读85%用户都在看大一军事论文1500字《相互依赖理论视野中的战争与和平》 - 百度文库分1547阅读近期下载量飙升《战争与和平》中娜塔莎形象浅析 - 百度文库分1060阅读剩余10篇精选文档前往APP一键获取全部合集相关文档战争与和平议论文800字免费获取全文战争与和平论文免费获取全文和平_论文范文免费获取全文战争与和平议论文免费获取全文正确认识当今的战争与和平-论文1509人已阅读TOP超赞战争,武器与和平论文1045人已阅读绝绝子关于战争与和平的议论文范文2682人已阅读高三评论作文:战争与和平1201人已阅读论战争与和平1605人已阅读战争与和平高中议论文1000人已阅读最新优秀议论文:珍爱和平远离战争1000人已阅读[专题范文]战争与和平作者2191人已阅读试论当代战争与和平问题2061人已阅读和平 论文范文3527人已阅读《战争与和平》作文讲评2523人已阅读查看更多APP打开推荐文档集(32篇)

通过对《英伦对决》这部电影剧情的解析,可以了解到《英伦对决》属于单打独斗式的个人英雄动作片,紧密地结合了权谋诡谲的政治惊悚片。

影片将两条线分别交由成龙与皮尔斯·布鲁斯南完成,试图实现小角色与大人物的双雄对峙,毕竟还是有些勉强,让影片在相当部分的段落接近于两部独立影片的剪贴拼凑。片有英国电影沉稳冷峻的特点,在《英伦对决》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电影气氛阴郁低沉、画面色调清冷、配乐克制收敛,与人物心境配合。影片收尾干脆,并不拖泥带水,同时给观众慰藉。

扩展资料:

《英伦对决》讲述的是关玉明为曾经的特种兵。但如今,他敛尽锋芒,在英国伦敦唐人街开了一家小餐馆,与女儿相依为命。在一次恐怖袭击中,女儿不幸遇难。英国有关部门的不作为更使他悲愤莫名,这时,关键人物莱姆·汉尼斯出现在他的视野之中。曾经在战争中出生入死的经验,让关玉明敏锐地察觉,汉尼斯手中一定有此次恐怖袭击的资料。

于是,关玉明几次登门请求汉尼斯为自己提供线索,但遭到汉尼斯的拒绝。万念俱灰的关玉明决定用自己的方式为女儿报仇雪恨。为此,他拒绝了爱人林宝怡的挽留,独自踏上向恐怖组织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的复仇之路。但他并不知道的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大阴谋正在他面前徐徐展开。

《英伦对决》剧情简介:

关玉明(成龙饰)年轻时打过越战,当过特种兵。但如今,他敛尽锋芒,在英国伦敦唐人街开了一家小餐馆,与女儿(梁佩诗饰)相依为命。在一次恐怖袭击中,女儿不幸遇难。英国有关部门的不作为更使他悲愤莫名,这时,关键人物莱姆·汉尼斯(皮尔斯·布鲁斯南饰)出现在他的视野之中。

曾经在战争中出生入死的经验,让关玉明敏锐地察觉,汉尼斯手中一定有此次恐怖袭击的资料。于是,关玉明几次登门请求汉尼斯为自己提供线索,但遭到汉尼斯的拒绝。万念俱灰的关玉明决定用自己的方式为女儿报仇雪恨。

为此,他拒绝了爱人林宝怡(刘涛饰)的挽留,独自踏上向恐怖组织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的复仇之路。但他并不知道的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大阴谋正在他面前徐徐展开。

《英伦对决》根据史蒂芬·莱瑟1992年出版的小说《中国人》改编,讲述了生活在英国的越南华裔关玉明的女儿在恐怖袭击中不幸遇难,为了给女儿讨回公道,独自踏上向恐怖组织复仇之路的故事。

影片评价(澎湃新闻网评,2017-10-03)

《英伦对决》在类型片的界定上,是单打独斗式的个人英雄动作片,紧密地结合了权谋诡谲的政治惊悚片。影片将两条线分别交由成龙与皮尔斯·布鲁斯南完成,试图实现小角色与大人物的双雄对峙,毕竟还是有些勉强,让影片在相当部分的段落接近于两部独立影片的剪贴拼凑。

剧情虽然与普通人相距遥远,着眼点仍然是时下纷争复杂的国际局势里,小人物命运的悲欢离合。中外观众走进影院,固然是想为生活寻找消遣;而有严肃创作态度的导演,即使是拍商业作品,也还是会意图在商业性中植入对世事和人性的烛照。《英伦对决》较好地兼顾到了两个方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英伦对决

与天使的笛声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音乐教育论文篇1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创新 摘要:在德智体美教育的全面开展中,小学音乐教学得到重视,小学音乐教育必须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创新教学措施。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教学;教学措施 小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培养青少年成为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音乐教育也不断推进,小学音乐教育走出偏重于知识灌输、专业技能训练的误区,转为对学生兴趣、素质、能力、个性的全面培养。小学音乐教师必须注重立足于学生主体的发展,创新音乐教育方法。 一、树立创新音乐教学意识 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在学习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为教学实践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提高创新设计能力,评价能力和自我诊断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发展和创新,及时的了解并汲取新的知识,探索新 教学方法 的运用,重视培养自身的创造性思维,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用音乐的动作和音乐的语言向学生传递音乐美感、音乐情感和音乐的创新意识。 二、创新音乐教学素材 目前,由于教育模式的不断更新和完善,课本以外优秀的音乐歌曲层出不穷,有的作品学生很是熟悉,也有的作品学生很是陌生,教师可自行补充教学素材,可以多教授学生感兴趣又比较熟悉的音乐歌曲。例如:优秀儿童频道中的主题曲《大风车》或者 其它 脍炙人口的歌曲,如《蔬菜歌》、《灰姑娘的梦》等作品,既好听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利于学生体会歌曲蕴含的情感和崇尚真善美的世界。会器乐的老师还可以把吉他、口琴、小提琴等乐器带入教室,给学生演奏助兴,为音乐教学素材又注入学生喜欢的一抹色彩。又如,在教授《森林的歌声》一课时,学生为歌曲伴奏环节,倡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元素为歌曲伴奏,借助森林动物的各种形象,让学生在角色板眼中进行音乐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教学,接着让学生读一读书中“布谷鸟”和“青蛙”按节奏标记的叫声。这样,巧妙地加入自创伴奏,更利于学生体会学习音乐的乐趣,拉近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 三、创新教学方式,加强体验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 唱歌 曲,一般是教师先范唱,然后,再逐句教唱学生,通过反复教唱,达到会准确演唱歌曲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既单一又缺少创新性。笔者认为,音乐学科本身就是需要欣赏和体验的艺术,在音乐艺术的聆听体验之中,让小学生得到启蒙,从而感兴趣的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在音乐教学教唱歌曲环节中,可以让学生以听觉为中心,在反复聆听的过程中体验音乐的丰富情感,掌握基础的 乐理知识 。例如,在欣赏舒伯特的《摇篮曲》时,这首曲子表达了母亲对孩子无限的慈爱和真挚的母子之情。教学中,先欣赏音乐,在体验音乐中引发学生的思想感情。 反复聆听后,学生已基本能哼唱旋律,师生展开交流探讨:(1)“这是一首怎样情绪的歌曲?”(可以从作者抒发的情感、音乐的节奏等角度去思考)(2)“从这首歌当中体会到了什么?”交流完毕,让学生带着情感再次复听,然后,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感受真挚的母爱和轻轻的扶慰,最后,舒缓地演唱这首歌曲。又如:在教授《重庆小景》一课时,让学生反复观看课件中关于重庆的一些照片,比如朝天门,解放碑等夜色,并结合重庆自然特色,如小桥、流水、等美丽的画面,充分领会音乐背景,欣赏完后,反复播放歌曲的同时,可让学生用重庆方言朗诵歌词片断,感受巴渝音乐浓郁的风格特征和重庆方言的独特韵味。以这样聆听、体验音乐的方式进行教学,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表现音乐的自信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课堂,走进音乐世界。 四、有效应用多媒体进行创新教学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贯彻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不断激发探索精神,善于发现新事物的能力。创新性的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音乐教学,制作与教材配套的音效动画,让学生在逼真的情境中学习,全面开辟学生的多项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在音乐教学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用于音乐教学的起始阶段和结束阶段,可起到愉悦审美环境,唤起审美注意,激发审美渴望;用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和教学内容的连接,能达到承上启下,培育新的审美心境,唤起新的审美注意和审美渴望;用于教学内容之中,则会使原有的审美要素,更加丰富多彩,产生更佳的宜人,感人,化人的审美效应。 总之,创新教育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新要求是相互交融、不可分割的。音乐的艺术特性、情感特性,能使学生在学习音乐时陶醉在艺术活动的欢娱之中,学习音乐的过程即是对艺术乐趣的追求过程,这一优势是音乐学科独具的。在创新教育的新形势下,教师必须遵照创新教育的要求,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独特优势,致力创新音乐教育的新方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松.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创新的措施探微[J].教育,2016(9):00019。 [2]刘慧.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策略探讨[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2):00034。 [3]陈洪珍.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研究[J].北方音乐,2014(8):161。 音乐教育论文篇2 浅析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摘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将德育寓于音乐艺术美之中,充分挖掘和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良好的道德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等,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通过音乐教育,以乐辅德、以乐促智、以乐怡性,可望更好地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关键词:音乐教育;德育;德育功能 一、音乐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音乐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热爱音乐,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和实践,体验感受音乐,发展自身的音乐能力,而不光是单纯的培养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育“人”而非仅育“才”是普通音乐教育的重要特征。德育的“德”字的本义“道德”或“品行”。“德”也是一个人的品格和价值观。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待的品德的活动。音乐教育与德育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两者互相辅助、密不可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音乐教育通过生动的音乐艺术方式,寓德育于音乐艺术教育之中。蕴含伦理道德内涵的音乐作品,能使学生在提高音乐审美感受、表现力的同时,心灵得以净化、道德情操得以升华、人格得以完善,从而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表现 学校音乐教育以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从先秦儒家诸子认为“乐教”可以“善民心”、“移风易俗,莫过于乐”,到近代中国的有识之士把“歌乐”作为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学科之一,都说明了我们的先辈很早就意识到了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笔者从以乐辅德、以乐促智、以乐怡性这三点展开论述: (一)以乐辅德 音乐德育的功能,从古到今倍受重视,无一不以音乐作为滋养,浸润心灵。音乐运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都很大。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寓德育于音乐教育之中显得尤为重要。 1.以乐引情,抒发情怀 一部好的音乐作品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能激发人的崇高情感。优秀的音乐作品通过流畅优美的旋律、鲜明清晰的节奏、真挚完美的情感、和谐完整的结构、清新质朴的音乐风格塑造出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极具震撼人心的感染力,鼓舞着整个民族,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每当给学生范唱那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我爱你,中国》,心里总涌动着一股暖流,心潮澎湃。音乐家郑秋枫用行云流水的音乐拨动了人们的心弦,歌词勾勒出中国大地春华秋实、山海壮阔的雄伟景色。学生透过老师洋溢着激情的脸和深情的歌声,深深被打动了,歌词“我爱你中国,我要把最美的歌儿献给你,我的母亲,我的祖国”唱出了人民的心声,抒发了豪迈的爱国情怀,感人肺腑、震撼心灵。又如《再唱山歌给党听》、《浏阳河》、《龙的传人》、《国家》、《中国人》等,这些歌曲洋溢着对中国共产党、人民领袖、新中国、社会主义热爱之情。学生在聆听、歌唱时,感受激情的旋律、品味歌词的内涵,内心的情感得到丰富和滋养,进而提升了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 2.以歌励志,乐学善思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 文化 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音乐素养和情感态度,形成乐学善思的品质。五年级的《红星歌》是七十年代电影《闪闪的红星》的插曲,它以生动的歌词、轻快的节奏、流畅的旋律激励了几代人的成长。课前,笔者让学生在家上网观看这部经典电影,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通过预习,了解历史,积淀人文知识。课堂上,教师通过挖掘歌曲音乐要素中的节奏进行对比,让学生思考节奏在表现歌曲情绪的作用。 通过原谱与把附点八分音符节奏改为八分音符节奏型的 歌谱 作对比,在演唱中感受到附点音符更能贴切地表达小主人公潘冬子加入红军的激动心情。接着又让学生思考:歌曲运用了重音、f、渐强等记号,对表现歌曲有何作用?有的说:表达了潘冬子立志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有的说:让歌曲更加雄壮有力,精神更饱满。在 学唱歌 词时,又让学生思考:我们身处和平年代,为何还要学这首歌?“闪闪的红星传万代”传承的是什么精神?引导学生边学边思考,形成乐学善思的品质。 3.以曲为媒,凝神聚气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合唱是多声部演唱的歌唱艺术,凝聚了集体的智慧和情感,它通过多种题材、体裁,以音响为表现手段,抒发情感,提高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笔者曾指导学生参加广州市第十三届中小学合唱节比赛的训练,为使所有学生所发出的声音达到和谐统一,不厌其烦地示范、讲解、并逐一辅导,让学生努力做到个人的发声与整体的发声揉为一体。在一次次的磨合中,学生慢慢懂得了声部间彼此合作的重要性,注意力高度集中,听从指挥,努力达到各声部之间均衡和谐,创造至善至美的境界。经过角逐,最终荣获了广州市总决赛特等奖的殊荣。可见,凝神聚气的团队精神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二)以乐促智 智力是在认知方面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 记忆力 、 想象力 和思维能力。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古今中外名人如孔子、卢梭、歌德、列宁等大都酷爱音乐,音乐对于他们的成就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1.开启心智,想象创造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音乐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语言,它看不到、摸不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它以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要素作为基本的表现手段,通过声音刺激人们的听觉器官,从而使人们在头脑中产生想象而获得听觉形象。三年级《音乐中的小动物》的教学内容为欣赏一组以小动物音乐形象为题材的歌(乐)曲。在欣赏管弦乐曲《公鸡和母鸡》中,让学生充分熟悉主题音乐后自由创编表演动作。当听到母鸡报蛋声的主题音乐,有的学生蹲下身子、张开手臂随乐曲扇动着,有的摇摆着身体神气地转着,有的曲着手臂一张一合模拟母鸡的翅膀拍打着,形态各异。当听到公鸡报晓声的主题音乐,学生变换了动作,或伸长脖子引亢高歌、或在嘴巴前张开手掌做出小喇叭的模样叫着、或是左手放在头顶模拟鸡冠、右手伸展在体侧模拟公鸡漂亮的羽毛,创意十足。在宽松的教学氛围下,学生随着美妙的音乐尽情表演,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创编中得以培养。 2.训练听觉,促进记忆 记忆,是过去 经验 在人脑中的反映,心理学告诉我们,没有记忆就无法学习,离开记忆,人的复杂心理活动不复存在,知识经验无法积累。音乐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这种能力是指人经历听音乐的过程,对音高、音强、节奏、音色等所形成的音乐在头脑中有所反映、再现,从而产生了音乐记忆力。音乐教学活动都以聆听为前提,学生在聆听过程中会产生注意、记忆、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并促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 小学低年级学生跑调(音不准)的情况比较普遍,原因就是记不住音高。教学中发现,听音模唱能帮助记忆音高解决音不准的问题。刚练习时每次听一小节单声部旋律,如:①135-||②1b35-||③246-||④2#46-||然后凭记忆用lu音哼唱出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原先唱不准的学生基本能唱准了。于是听唱两小节,之后听唱四小节,记忆力强的学生听唱音程、和弦。经过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内心听觉能力和记忆力明显增强了。 (三)以乐怡性 1.高雅审美,唯美至善音乐作品之所以具有感染力,是因为它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情感,蕴含在作品中的立意美、情境美、音韵美、曲调美、配器美、伴奏美等审美因素能激起听众的审美感情。小学音乐教材的歌(乐)曲或表达孩子们的心声,或蕴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百听不厌,百唱不烦。欣赏教学中,呐独奏曲《百鸟朝凤》奔放热情的旋律、明亮高亢的唢呐模拟百鸟争鸣和唱的曲调,可使学生联想到生气勃勃大自然景象,抒发美好欢乐的心情。名曲《二泉映月》哀伤的曲调让学生体会到作者阿炳在黑暗的旧社会里的不幸和那份追求光明、乐观向上的可贵精神。欣赏《 春节 序曲》时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跟随明快的旋律做着敲锣打鼓的动作表现人们在节目里热闹欢腾、载歌载舞的场面。欣赏这些音乐文化精萃的作品,能使学生的音乐素质修养、审美情趣会越来越高雅。 2. 才艺展示 ,自信阳光《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自信心的培养。因此,为学生提供尽量多的自我表现机会,给予自由发挥的舞台恰恰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创造的好办法。自信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高其心理素质与思维力、抗挫力、行为力等。音乐教学的实践活动丰富多彩,歌唱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长为其提供表演的机会。如:识谱能力强的学生示范演唱旋律,节奏感强、拍子准确的学生指挥全班歌唱,声音美、表情好的学生带唱歌词,竖笛音色美、指法准确的学生为歌曲伴奏,以点带面,激发全体学生的表演热情。在分组练习时让他们与性格内向、表演能力弱的同学合作,帮助同学克服自卑等不健康心理因素,增强自信。久而久之,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从一点一滴中培养出来了,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实践证明:经过长期音乐熏陶的学生,其性情、精神、气质以及思想意识、 思维方式 乃至生活方式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能让其一生获得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学校音乐教育应发挥以乐辅德、以乐促智、以乐怡性的美育功能,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11. [2]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4]杨九诠.学生发展素核心素养三十人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5]彭小虎,王国峰,朱丹.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6]戚万学.国家精品课程系列教材:学校德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音乐教育论文篇3 试论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摘要】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诞生于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它既是当今社会音乐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又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本文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内涵和表现形态入手,浅析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打造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内在基础、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增强民族音乐文化的凝聚力这三个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如今,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客观上促使了世界各地文化多元化浪潮的兴起,同时也促进了各种异域文化的大融合。在我国音乐文化发展领域,不论是不同阶段的音乐教育,还是音乐的具体表现形态,都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一方面为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注入了新的因素,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内涵和表现形态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属于多元文化教育的分支,而多元文化教育思想又起源于多元文化主义。多元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结构、成分日益复杂,信息交流沟通高度发达的背景下,各种文化形态更新、变化加速,新兴文化形态层出不穷的文化现象。在此基础上,教育必须帮助性别、种族、宗教、社会经济地位不同的学生平等认识和理解社会中的主流文化以及亚文化,以此既能获得在主流社会生存的能力,也能获得在本民族社会文化环境中生存的能力,这就是多元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广泛接触了解来自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的音乐作品,感受各类异域风格的音乐特色,从而拓宽音乐审美视野,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掌握音乐的本质和深层次内涵。在表现形式上,多元文化音乐教育首先要求教师和学生转变传统的音乐教学理念和音乐审美观,以平等的心态和教学方法对待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厚此薄彼,疏忽怠慢亚文化音乐形态;其次需要在传统的音乐教材和教学内容上增加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内容,拓宽学生的音乐知识面和学术视野;再次需要鼓励学生在不同的音乐风格和形态之间自由探索、创作,通过实践深化学生对不同音乐形式的领悟、理解;最后需要通过更多的音乐艺术交流和实践来夯实学生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基础,如座谈、访谈、采风、汇演等。 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促进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内在基础。 我国的民族音乐本身就具有种类丰富、形式多样的特征,56个民族的音乐艺术共同构成了我国多元民族音乐文化,因此,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与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本来就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不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前的现实中,我国不同的民族音乐文化一直都存在主流与边缘的区别,这是由不同民族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发展的不平衡造成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正是要求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主流与边缘的音乐形态,从内在保证了多元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可能性,也奠定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良好基础。 (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推动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 我国乃至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音乐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风格影响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又为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的发展、传播提供了土壤和平台,可见,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发展之间有着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思想上主张、鼓励受众体验不同民族音乐艺术的魅力,在现实中又以实际教育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接触到各式各样的民族音乐,这就为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另一方面,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一种系统化、概括性的音乐教育,它将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加以 总结 、提炼,然后传授给学生,这就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后劲。 (三)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增强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凝聚力。 任何一种民族音乐文化,只有充分融入了社会,获得受众的喜爱和支持,才会有强大、持久的生命力,也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促使学生甚至民众以更宽广的艺术胸襟和更丰富的审美趣味,来对待不同民族的音乐以及音乐文化,使得人们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建立一致的音乐价值观,获得同样的情感熏陶和共鸣,进而共享一种音乐文化,拉近了不同民族音乐受众的心理距离,强化了不同民族人民的认同感,也就强化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凝聚力,让各种类型和形态的民族音乐文化获得更广泛的认同和支持,这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无疑是有重大意义的。 三、结语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为学生甚至民众开辟了新的音乐视野,丰富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力的内在基础和外部环境,可以说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功不可没,值得广大音乐教育者仔细学习研究,推广实践。 参考文献: [1]于新洁,乌尔茜娅.多元文化主义视野中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137-140. [2]魏韶亮.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研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2):265-266. [3]周干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作用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0):119-121. 猜你喜欢: 1.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论文 2. 关于音乐教育论文范文 3. 浅谈中学音乐教育论文 4. 有关音乐教育论文范文 5. 浅谈音乐教育论文 6. 音乐教育系毕业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我整理的笛声悠扬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凄凉的晚上,冷冷的晚风,吹散了老人的白发。

——题记

晚上,凉飕飕的风让人不敢开窗,但,你如果往右一看,会发现一个白发老人,穿着单薄的衣服,在吹着笛子。

上午,来到了这里,一个老人端坐在路边,吹着笛子,晚上,他却依然还在这里,端坐在这里,吹着笛子,旁边,放一个小碗,过道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却很少有人给他钱,就算给他,也就是一块五毛之类的,虽然给的钱少,但是,那个白发老人,还是依旧感谢。

红绿灯变成了红色,我默默地看着他,心里想着他悲惨的身世:”他农民出身,但喜欢吹笛子,长大后,每个月工资很低,只够维持生活。但他也没有孩子,没有老婆,到了晚年,自己又没有养老资金,只能出来卖艺为生。”我默默的想,心里不禁同情起来他。

我看着我爸,对着他说:”老爸,你往右面看!”我爸看到了,同时,也非常同情那个白发老人。”给他点吃饭钱吧,老爸。”我说道。我爸也想给他,一开始我爸拿出五块,但看我及不愿意的样子,换成了十块,我答应了。下了车,急忙的跑到他的面前,慢慢的,把钱放入他的小碗里,白发老人,他的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对着我说:”谢谢你呀,孩子。”我回了一句:”没有关系。”我便疾步离开,回到车里,却发现车门刚关上,白发老人却又吹起了笛子。一切又恢复了以前那样。

老人吹出来那悠扬,凄惨的笛声,仿佛吹出的是他那悲惨的身世。

黎明刚刚破晓之际,空中便传出一阵宛如黄莺似的婉转歌唱;或是在毫无波澜的江面,一名长发飘逸的女子立在竹筏之上,吹奏的竹笛声婉转灵动。在生活中,我们不时听到或见到这样的场景,不时感叹笛子的恍若天籁般的悠扬。

中国笛子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自然,笛子也就成了我国的标志性民族乐器,在感叹笛子灵动的同时,我也加入了吹奏的行列。

笛子,对我来说是一层无法解开的神秘面纱,她浑身散发着不可及的光辉,越接触越将你包围在她的漩涡中——乐在其中,又晕头转向。起初,我只是抱着新鲜感试一试,只要能将笛子吹响,就足以令我兴奋一阵子,向亲朋好友到处炫耀,似乎能够将她的面纱撩开一点就快乐无比。老师、爸妈都为我高兴。可是越深入,笛子的真面目越模糊,似一直等待着我去认清,可是总是不识庐山真面目。

随着吹奏的难度加大,开始有点厌倦了。我讨厌那些扭来扭去如同花蛇般的乐符,搞得眼花头大;我讨厌每天十遍几十遍地反复练习。越厌倦,就越不想练,自然就觉得难度越大。难道大,就更厌倦。只是老师的逼迫,爸妈的期望,让我勉强继续吹奏,不过练习也是吹几句随便应付便跑开了。

后来,老师开始要求背谱子,头几次并没有放在心上,到老师那边总是很难有好表现,当时开始又悔又恨,但到家又将一切抛之脑后。如此反复。随后笛子学校那边组织了演出,在家练习的次数不得已再多了一些。如此下去,遇到喜欢的曲子竟想多吹几遍,在悠扬的笛声中不觉重新开始喜欢上这厌烦了的笛子。渐渐地,觉得每天坚持吹笛子成了我的必修课。渐渐也,也在悠扬的笛声中找到了快乐。我喜欢在下雨天吹笛子,喜欢凉飕飕的风夹杂着细雨撒过来,多了几分诗意的味道。如此,笛子也更加顺口,似乎觉得那些乐符也跳着舞,直奔我的耳朵、心脏。那久违的旋律又活了起来!

喜欢上笛子吹奏,原来吹奏本身是这么享受的事,我差点与她失之交臂。庆幸自己的坚持,当然那份坚持源自于周围老师的“逼迫”,源自于家长的鼓励。笛声悠扬,让我成长,师爱无边,亲情绵长。

斜倚栏窗,扯一帘幽谧静掩的惆怅……

当冬日的.阳光再一次映红我们的脸庞,当飞逝的青春将成熟的音符庄重奏响,才发现这么多年,那些自己梦想追求的荣光,早在时光的刻刀中,弥散成一分一秒的过往。谁又能想得到,身在局中的我们,还没来的及把握好奋斗的方向,便近乎被时代遗忘。是逃避的时间太久,还是挥霍的周期太长,昔时的黑发,稀稀疏疏的也已染上白霜,浑然未觉的是我们还在自己营造的世界里一如既往。寻寻觅觅,到头来只怕是连自己也一同遗忘……

遥想当年自由肆恣的大学时光,连带了初出学堂的年少轻狂,我们带着不屈的踌躇满志,幻想靠着自己潇洒闯荡。是谁一纸金书禁你信马由缰,又是谁言传身教恨你不成钢;是谁为你消去困难沃雪盈汤,又是谁时刻关注把关你未来的动向?而今早已失去了校园的纷纭书香,满目亦是物欲横流的虚幻和甚嚣尘上的迷惘,再纯洁的心灵只怕也已沉淀了些许杂质的殇。谁能告诉我,该如何将这曲尘世浮华的殇用心吟唱,而又有谁才是真正穿得起水晶鞋的舞娘,配得起贵族那颗闪耀着自己光辉的勋章?是不是只有在那一刻,转瞬即逝的流星才会永远为你我绽放?

夜深寒重,聆听着沙漏静静的想,盼这一刻的曲终散场,望下一曲的笛声悠扬……

曾经数个清晨,我躺在床上,倾听那从对传来的悠悠笛声,美妙悠扬的笛声与那动感的画交织在起,使我直沉醉在乐的世界

去年七的一天清晨,我躺在床上,将身体摆成个“”字,热,很热。我缓缓地从床上爬起来,拉开窗帘,个个字窗户印眼帘,有的半开着。阳光照射到我的脸上,我眯着双眼,朝它的向看去,原来的云朵,藏着颗的“蛋”,它们画上了边,那呈淡橙的天空,似乎是床带着点点丝的被。下是苍翠欲滴的树林,浓绿的息散发在路间

这时,忽然从远处传来阵笛声,这笛声实在过于悠扬,似海的波涛汹涌,起伏不平,似泉潺潺流动。笛声,像寄托着对家的思念我很快沉浸于笛声之中,忘乎所以,跟着旋律摇头晃脑,双轻轻地在膝盖上打着节拍,身也随着旋律左摆,右摇。笛声充满了激昂,仿佛已身处于这歌。眼前浮现出海,碧蓝的海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美丽,波光潋滟,脚踩在柔软的沙滩上,捡着五彩斑斓的壳我坐在床前静静地欣赏这清晨的笛声,这会,笛声变得柔和缓慢,富有节奏感,我像在望垠的野奔跑,穿过绿油油的,踏着碧绿的草不知道这悠扬的笛声是谁在演奏,应该是个,也许是个才在窗前吹响,将他的融笛声,奏出乐章。

此后我只要起得较早,就会坐在床头,静待悠悠笛声的到来。没当他吹响笛声时,我都会陶醉其中。这七的清晨在笛声中更加美丽,更加清新。

清晨的笛声啊,伴着我每天起床,带给我新的欢乐,带给我美好的时光。你帮我打开了乐的门。

七的笛声悠悠来,我为它陶醉,为它感动。

丝丝缕缕的笛声穿过茫茫烟雨,寞寞雪夜,荡涤润泽了我的心灵。

记得是一个下雪的夜晚。

那时的我心中微凉,一如这纷飞的雪,前路茫茫。届时期末考试近在眼前,偏逢大雪,停课在家,只觉得一片苍茫与无力,压力像疯长的野草,我急切地想要找到什么,来慰藉心灵。

幸好遇见了它。

米黄色的笛身,纤细的笛管,象牙般细腻的触感,微凉,清清爽爽地,躺在桌上。我忆起数年前它的清越声响,不禁拿起,轻轻吹响。

十指轻轻堵住圆润小巧的笛孔,心中酝酿一番,缓缓吐出一口气。笛身微震,音色却略杂,我不甘心,再次吹响,换指时动作稍慢,又是一阵杂音。我不禁愤然,用尽全身力气吹响,十指在笛孔上乱按,刺耳尖锐的声音冲击耳鼓,我一口气吐完,沮丧地将笛子掷在桌上。

噫!连这一支笛都要来为难我,让我一切都不顺!恰似李白所言,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我沮丧地坐下,又冲到桌前拿起竖笛,平复心绪。十指堵住所有的孔,斟酌着气息强弱。“哆——”清脆的笛声平衡,在翻飞着絮雪的天地间扬起风尘。心跳微促,混合着潺潺溪流般的笛声,使胸口郁结渐渐淡去,只投下浅浅的阴影。

“哆来哆,咪嗦发嗦咪嗦来哆——”《霜雪千年》熟悉的韵律将我缠绕,纷纷落下的无边大雪,一张又一张的试卷,一切一切的不顺心,仿佛在这悠扬的笛声下都可以忘却,都可以暂时掩盖在宛如天籁之音的笛声下。干涸的心田,此时喜逢久盼的雨,贪婪地张开每一个毛孔,接受圆润饱满的笛声的洗礼。

“夜深烟火尽,霰雪白纷纷。”记得这是白乐天的诗句。我轻轻阖眸,十指翻飞,优美的韵律在耳边蔓延开来时,高亢,低回,悠扬,激昂,心也随之动荡,我跳进了这音符的海洋。心中的严寒开始融化,融成春日奔流的江水,与渐昂的笛声交汇,碰撞。于是我的心中也如同那雪一样洁白,虽身处严寒,但毫无冷意。

悠扬宛转如鸟鸣,温润恬淡如梨花,我感受着笛声的温度与暖意,心中的不安渐渐褪去,眸中重新沉静如水。

“消融你眉间悲戚霜雪……”曲毕,余音绕耳,笛声仍在静谧无物的雪夜里蜿蜒,它流过的痕迹早已留在心间。

不要乱,不要怕,面对冷冬又何妨,有条不紊地向前,心中怀揣梦想,怀揣温暖,终能等到春天。

竖笛虽无言,却能知我心,用它悠悠笛音融去我心间的坚冰,润泽我的心灵。回味竖笛声,且看那严寒后,必定百花争春。

记得上二年级时,班主任朱冰洁老师告诉我们从现在开始有一节新课——笛子课了!我听了心里很兴奋,早就听爸爸吹过笛子,也早就听爸爸说起过笛子是我们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历史悠久,而且学习吹笛子还能练习气息,对身体有好处!

笛子课在我的热切期盼中终于来到了,教我们的李老师个子矮矮的,瘦瘦的,但他却和蔼可亲,很有耐性,很有幽默感。一开始他让我们每个人拿一个笔套对着里面吹气,能吹出声音的同学就会得到他的表扬,当时我们全班四十几个小朋友的学习积极性就这样在游戏中被他带动起来了,大家乐此不疲地练习着,40分钟的课就在这意犹未尽的游戏中结束了。也就是从这节课开始,我知道了怎样吹笛子!

刚开始吹笛子时,内容都比较简单,老师教的东西我都能掌握自如,但过了不到一个月,每天枯燥的练习令我的新鲜感荡然无存,我开始对笛子产生厌倦的情绪,每天到了练习时间还在磨磨蹭蹭,不愿意吹。但爸爸告诉我“竹笛是我国的文化传统,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想当初爸吹笛子还是自学的,现在学校有这门课程多难得啊,要好好学!”我似懂非懂,但在爸爸的督促下,每天的半小时吹笛子时间还是雷打不动的。在去年学校成立“欣荷笛韵”笛子社团时,老师鼓励我去参加,但想到如果参加练习的时间就要增加了,如果参加我玩耍的时间就要减少了,就这样我悄悄地把报名表藏了起来,“欣荷笛韵”社团成立的事情也没告诉爸爸。但每周三听到音乐教室发出悠扬的笛子声时不知道为什么我心中会有一种莫名的难过。在今年的“欣荷笛韵”笛子社团和爱乐天使“百灵鸟”社团汇报演出上,我听着笛子演奏的《南泥湾》那轻快悦耳悠扬的乐声好像把我带到了那个热火朝天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火热场景中;激昂慷慨的《龙的传人》笛子演奏让我感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我沉醉于其中了,突然我有了一种强烈想参加笛子社团的想法,我告诉和我一起在观看演出的爸爸说“下学期我也要参加欣荷笛韵社团,我也要像他们一样站在台上演奏给你听!”后来爸爸帮我请了笛子老师,并教育我说“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下去!”就这样不管多累,每天我坚持着,现在笛子已成为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成为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

笛声悠扬,她告诉我要珍惜;笛声悠扬,她告诉我要坚持;笛声悠扬,她告诉我要努力才能有收获!

亲爱的妈妈:

您好!

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又悄悄地来临了,妈妈,在这个属于您的节日里,我有一个礼物要送给您,那就是要为您献上一曲悠扬的笛声,祝您节日快乐!

妈妈,两年前,是您第一次让我接触了竹笛,从此,我对悠扬的笛声开始沉迷了,可是您却更辛苦了,您要每周一次带我到郑老师家里学习,风雨无阻。在郑老师的细心指导下,在您的辛苦陪练下,我的笛子演奏渐入佳境,在班级联欢会上、在特色段会上、在学校“我型我秀”才艺表演中……我总能以一曲曲悠扬的笛声收获了许多成功与自信。妈妈,我知道,我的这些成绩的取得,也有您的一份功劳啊!

记得4月下旬,郑老师告诉我,我被邀请参加5月2日在灌口双龙潭举行的“宝贝爱艺术之‘妈妈去哪儿’”亲子音乐会,我一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那时,我的头脑中闪现一个念头:我一定要好好准备,这不仅仅是一次登台表演的好机会,而且我要把这当做一份礼物,在母亲节来临之前送给您!

妈妈,您有没有发现,为了备战这次演出,我比以前更用功、更卖力了?尽管有时练得嘴麻手酸,站得两脚发颤,但我都咬紧牙关坚持下来。5月2日下午,双龙潭亲子音乐会现场热闹非凡。当轮到我上台时,我突然有点紧张,这时,我看到您给我竖起了大拇指,给我鼓励,给我力量,我顿时信心满满,雄赳赳,气昂昂地走上舞台。随着熟悉而优美的伴奏乐响起,我聚精凝神,一曲悠扬的笛声《在希望的田野上》霎时响彻云霄。现场的观众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听得津津有味,大家都陶醉在这美妙的笛声中。演奏完毕,台下立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这时,我看到观众中的您,脸上也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妈妈,您可能不知道,我当时心里也很激动,因为那时我已经将这神秘而珍贵的节日礼物成功地送给您了!

妈妈,母亲节当天,我还要在为您献上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让悠扬的笛声常常伴随您的左右。

祝妈妈:

身体健康、节日快乐!

深爱着您的儿子:***

20xx年5月3日

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一)[1] 李雪晗. “幼儿园选择”问题的深层含义及其社会学思考[J]. 当代学前教育. 2009(03)[2] The Child Care and Development Block Grant:Background and Fundin.[3] Sheridan,S.,Schuster, of pedagogical quality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across national perspectiv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ildhood Education . 2001[4] and Childhood Programs. . 1989[5] 胡彩云,李志宇. 城乡家长对幼儿园期望的比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9(06)[6] 连玥,马玉俊. 浅析父母对托幼机构的教育需求[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11)[7] 李江帆,主编.教育服务产品理论研究[M].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9[8] 徐晓东,邵文其,洪仙瑜等着.社会转型与办学体制创新[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9] 朱家雄着.幼儿园课程[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10] Jane King Teleki,Sherry Buck-Gomez. Child Care and Early Education: Satisfaction with Services Among Rural Families[J].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 2002 (3)[11] Bernard Spodek. Reform of Chinese kindergartens: the preparation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J].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 . 1988 (1)[12] 张丽娟着.儿童教育与幼儿园管理研究[M].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2[13] 比尔·约翰逊(BilJohnson)着,李雁冰主译.学生表现评定手册[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4] 潘月娟,刘焱. 美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研究述评[J]. 比较教育研究. 2008(08)[15] 刘晓晔. 对家长学前教育价值观的调查与思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8(04)[16] 邢利娅,白星瑞. 建国后我国学前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演变[J]. 学前教育研究. 2008(03)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二)[1] 亢晓梅. 师生课堂互动类型理论比较研究[J]. 比较教育研究, 2001,(04) .[2] 俞国良,罗晓路. 教师教学效能感相关因素研究[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1) .[3] 辛涛,申继亮. 论教师的教育观念[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1) .[4] 伊文婷. 师范生教师职业信仰的近况、理由与对策[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5,(04) .[5] 俞国良,辛自强,林崇德. 反思训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1999,(04) .[6] 林正范,徐丽华. 对教师研究的认识[J]. 教师教育研究, 2006,(02) .[7] 高潇怡,庞丽娟. 教师的儿童学习观与其教育的关系研究[J]. 教师教育研究, 2007,(03) .[8] 任淑萍. 新课标下历史教师的转变[J].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03) .[9] 史献平. 教师信仰: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动力[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1) .[10] 辛涛,申继亮,林崇德. 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学校因素关系的研究[J]. 教育研究, 1994,(10) .[11] 石中英. 论教育实践的逻辑[J]. 教育研究, 2006,(01) .[12] 肖川. 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J]. 辽宁教育, 2007,(Z1) .[13] 刘莉,杨艳芳. 教师教育信念研究综述[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12) .[14] 黄乾玉. 论教师的教育信仰及教师的教育幸福[J].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1) .[15] 吕国光,王嘉毅. 中小学教师新课程信念的调查研究[J]. 当代教育科学, 2004,(13) .[16] 姜美玲. 课程革新情境中的教师信念与教学实践:叙事探究[J]. 当代教育科学, 2005,(20) .[17] 王永跃. 从支配到支持:建构主义视野中的教师[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S1) .[18] 康武. 信念——数学教师的方向性不足[J]. 数学教育学报, 2003,(02) .[19] 林智中,张爽. 如何通过质化研究探求教师的信念[J]. 全球教育展望, 2008,(08) .[20] 任永泽. 我们现代需要样的儿童观[J]. 现代教育论丛, 2010,(04) .

与大象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可能是由于在电视、电影、画册上已司空见惯,很少有人意识到,大象是最独特的动物之一。独特到什么程度呢?动物学家把多达5400种的哺乳动物根据其亲缘关系的远近,很吝啬地划分为29个目,而大象就占了一个目——长鼻目。长鼻目仅仅含有三个现存物种,即亚洲象、非洲丛林象和非洲森林象,再也没有别的现存物种能与大象划入同一个目。而我们人类所属的灵长目含有350个物种,我们的近亲可比大象多多了。大象的独特首先表现在它的庞大。它是现存最大的陆地动物,能长到高4米,重7吨,是排在第二位的犀牛的2倍。它的形状也很独特,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那长长的鼻子以及巨大的耳朵。大象还有一个特征比较少有人注意到,那就是它身上的毛发极其稀疏。身披毛发是哺乳动物的特征之一,99%以上的陆地哺乳动物都有皮毛,大象是罕见的例外。有一个科学爱好者注意到了这一点。我收到他写的题为《大象的体毛为何非常稀疏》的小论文,大意是说始祖象的体形变大进化成大象后,身上毛囊的密度自然会大大降低,大象的体毛当然会变得稀疏了。这个解释是经不起推敲的。体形大并不意味着毛发就变稀疏。实际上,已在一万年前灭绝的猛犸象就长着浓密的长毛。如果有必要,现存的大象也可以身披毛发。猛犸象生活在寒带,需要毛发御寒;而现存大象都生活在热带,没有这个必要。所以大象不长毛的一个因素,是气候。但是,和大象生活在同一个地方的许多哺乳动物,例如斑马、长颈鹿、狮子,都有毛发,为什么大象的体毛却严重退化了呢?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必须把体温维持在一个特定的温度才能保证正常的生理活动,比如大象的体温必须维持在大约36摄氏度,过高或过低都有生命危险。体热是在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它们的总量差不多是固定的,但是环境的温度是在不断变化的。如果气温低于体温,那么就要防止体热散失,这是毛发的主要功能;而如果气温高于体温,则要想办法尽量把体热散掉。大象生活在地球最炎热的地带,因此,对大象来说,如何散热要比如何保温更重要。既然体热来源于细胞代谢过程,那么细胞越多,产生的热量就越多,也就是说,身体体积越大,产热越多。体热的散发主要是通过皮肤进行的,身体表面积越大,散热越快。但是,动物体形变大时,体积和身体表面积却不是按相同的比例增长的:体积按立方增大,而表面积按平方增大,体积的倍数增长要比表面积快得多。假如你吹一个气球,让其半径增大1倍,这时候气球的体积是原来的8倍,而表面积仅仅是原来的4倍。由于体积和表面积不成比例的增长,考虑到大象体形的庞大,散热就成了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大象的体积大约是狮子的30倍,即产生的体热大约是狮子的30倍,但是大象皮肤总面积大约只是狮子的10倍,还有20倍的热量需要设法散掉。因此,大象不能像狮子那样保留妨碍散热的体毛。与此类似,体形排第二的犀牛、排第三的河马,也是没有体毛的。大象的体积大约是犀牛的2倍,但是表面积仅仅是犀牛的大约倍。把体毛去掉,对犀牛来说,用于散热是够了,但是对大象还不够,必须有其他办法来帮助散热。什么办法呢?长一对巨大的耳朵。大象的耳朵不仅大,而且薄,里面充满了血管,血流经这里,很容易就把热量散发了。特别是耳朵扇动起来,更容易把耳朵里的血的温度快速降下来,能让血温降低5摄氏度。冷却的血在体内循环,帮助把全身的温度降下来。现存的三种大象,亚洲象体形最小,生活的地区比较靠北方,又是生活在森林中,气温较低;非洲丛林象体形最大,生活在阳光暴晒的热带大草原,气温最高;非洲森林象的体形和所在的环境气温都介于前两者之间。这三种象的耳朵,以非洲丛林象最大,非洲森林象其次,亚洲象最小,刚好与大象耳朵的主要功能是散热的说法相符。猛犸象的体形要比现存大象大,但是由于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寒带,它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保温,因此不仅要身披长毛,而且耳朵也没有必要很大。的确,猛犸象和现存大象相比,什么都大,就是耳朵很小。已知最大的猛犸象耳朵只有米长,而非洲丛林象的耳朵可以长达米。由此可见,大象的大耳朵是作为散热器进化出来的,它的其他功能(例如,雄象在争夺配偶时会张大耳朵进行示威)则是副产物。生活在寒冷地区的动物的体形一般要比生活在温暖地区的同类动物大,这叫柏格曼法则。但是,寒冷地区的动物的耳朵等突出物则一般比较小,这叫阿伦法则。这两个法则其实都是对表面现象的概括,为了保温或散热才是真正的目的。别看大象长得奇怪,其实蕴涵着一点儿也不奇怪的简单的科学道理。

大象的鼻子几乎是无所不能的。不光是用来呼吸的,你可以将它比喻成一只手、一条腿、一个信号接收设备、食物抓捕设备、抽水机、除尘机、挖掘机等等。具体说来,大象会拿它来抓住食物吃,用它吸水喝或冲澡,用它当武器踢倒敌人。又或者是拿它擦眼睛、向情敌示威,以及用它打招呼、走路等等.....比起奇特的长鼻子,很多人不知道大象是除了人类以外唯一有下巴的哺乳动物。更奇特的是,大象能进化出如此长的鼻子,跟它的下巴有着一段很深的渊源。而这一切,还得从那些史前灭绝的大象祖先们开始讲起。 一提到大象的祖先,可能很多人会想到的,是距今4700万年前出现的始祖象。从外表来看,它很像是貘和河马的合体,个头只有猪那么大。它并没有现代大象的长鼻子,但鼻孔和嘴唇连在一起,也能灵巧地搜寻食物。因而被认为是象鼻的雏形。又因为它的牙齿部分特征与现代象类似。所以,人们起初误以为是现代大象*最原始的祖先但其实,它只是古象中灭绝的一个分支而已。 *注:目前世界上仅存三种大象,分别为亚洲象、非洲草原象和非洲森林象。除此之外,本文提到的其他象均已灭绝。 又过了1200万年,出现了一种萌发了乳牙的古乳齿象。目前科学家认为,古乳齿象才算是是真正的大象始祖。当时,这种象生活在现今北非的撒哈拉大沙漠附近。然而在那个年代,滴水不见的沙漠地带其实是一大片一大片的沼泽。 这也就意味,大象最早的祖先大部分是生活在水中的。在这基础上,就有了潜水呼吸说来解释大象鼻子存在的原因。为了方便在沼泽中游泳,大象演化出向前突出的鼻子,以便于伸出水面进行换气。 然而,随着森林气候的变化,比如森林消失,海洋河流逐渐干涸等地理因素。这些古老的大象不得不被迫在陆地上生活,但鼻子却保留了下来。 这个假说是目前认为最为合理的解释,但它还是没有解决一个问题。也就是,为什么后来大象的鼻子越来越长呢?从化石复原图来看,大象的祖先古乳齿象的鼻子是较为短小的。反倒是它那扁平的下齿就像是一把巨大的铲子,十分锐利。科学家推测它们的下齿结构是方便在沼泽觅食时,将水中的植物捞起。实际上,当古老大象转移到陆地生活后,情况就发生了新的改变。通常而言,陆地上食草动物的身材需要比食肉动物高大得多。因为这样有助于采摘更高地方的树叶等植物。为了生存,大象也得做出适当的改变。于是,大象的体型也越长越大,越长越高,脑袋离地面越来越远。 可要吃地面上美味的小草时,该怎么办呢?总不能眼巴巴地放弃?很多动物比如马、牛、长颈鹿、骆驼是通过伸长脖子完成的。因为长脖子能保证它们的嘴够得着地面,不至于趴在地上吃草。这样一来,无论是高处还是低处的食物,都能够很好地享用了。相比于其他动物,大象的脑袋则相对比较沉重。脖子再长的话,就得有强大的颈部肌肉才能使头抬起来。到时加上它尖利的牙齿,这样头部的重量差不多都有好几百公斤。如果它老是要大幅度动用脖子的话,非得在肩膀上装个起重机才行。既然此路不通,那些古老的大象只好另辟蹊径了。 那我们先看一下那些灭绝的大象是怎样进化的?它们选择了十分简单粗暴的方法。脖子不行是吧,那就拼命拉长下巴呗。所以,它们逐渐拉长下颚骨,以便能够到地面上的食物。有些大象的下颚骨又长又宽,还会长出一对粗大的獠牙。其中一个极端例子,便是在中新世时代所出现的十分奇怪的象类。它的下颌极度拉长,其前端并排长着一对扁平的下门齿。 因为形状恰似一个大铲子,因而得名铲齿象。它奇怪的嘴巴看起来像是鸭子、野猪和象拔蚌的杂交品种。起初,大家认为铲齿象是在泥地和沼泽里觅食的。然而,研究发现铲齿象和现代的大象一样,吃的是树上的东西。通过显微镜查看了这类铲食官的牙齿,科学家发现上面并没有拿牙齿铲地留下的痕迹。反倒是上面有很多类似被树皮树枝摩擦摩擦的痕迹。 看到这里,你脑海里是否浮现出一个板牙突出的生物用它的嘟嘟嘴啃咬树枝的样子。这诡异的画面,恐怕会让人不禁感叹生存的艰难呀。这侧面看出当时大象的下巴还是很有用的。跟铲齿象约同一时期的恐象,则演化出了另一个方向。没错,它就是只长了两颗长长的下牙的恐象。恐象生活在中新世到更新世的亚欧非地区,最大个体可达12吨,体长接近8米。 跟现代象不同,长在它身上的獠牙不是向前生长,而是如钩子般朝地面弯曲。 那么,这种又短又弯曲的象牙究竟有什么用呢?说到底,还是为了解决吃这个象生难题。科学家猜测:恐象有可能是用獠牙推到树枝来吃树叶,又或者用来挖树皮。而对现代象的先辈们古乳齿象而言,它们那越来越长的下巴,开始影响它们行动的灵活性了。厚重的头颅、长长的獠牙,加上较短的鼻子,使大象的重心往前移。 为了让头颅保持垂直状态,它们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越长越大的下巴也开始成了鸡肋,无法撑住大象的重量了。 更为棘手的是,大象还因为太过厚重的脑袋够不到高大树木上的叶子。与此同时,硕大的下巴却也使它们无法取食地上的青草。眼看着就没办法生存了,它们得想办法减轻头部的重量,使重心后移。所以,经过多代的进化,大象的头和下巴变得越来越短了。而与上唇连在一起的鼻子则变得越来越长,越来越灵活了。而那些没来得及进化出长鼻子的大象失去竞争优势,再加上气候变化使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就陆续灭绝了。 不管怎么说,大象的鼻子大致经历从无到有,从短变长的过程。这才有了现代大象那般修长、发达的鼻子。别看大象的鼻子十分柔软灵活,它可足足包含4万块肌肉。而由于上颌神经和面神经形成独特的长鼻神经,使其成为大象身上功能最多的器官。通过精确协调的肌肉收缩运动,大象的鼻子能做到许多事。它既能举起几百公斤的重物,又能非常温柔地擦拭自己的眼睛。 那么,谁能解答蜡笔小新里的歌词:“大象,大象,你的鼻子怎么这么长?”2015年发表的一篇论文认为长鼻子是它维持大象体型的关键。 一般而言,新陈代谢消耗的能量也与体型呈现正相关。体型越大,越需要大量进食,否则就容易被饿死。研究者认为大象的鼻子相当于一个软的口腔,能增加大象一次性进食量,使其进食量能够与体重相称。不光如此,它还大大提升了大象进食的质量。因为体型巨大的大象,一般会选择比较大型的植株。然而植物随体积增长,叶子的比例和含氮比例都会降低。若是仅仅一股脑儿吃进口中,摄取营养的效率很低。这就要求它们在吃进食物之前,通过鼻子选出最富有营养的叶子。 对此,光是大象的嘴巴是无法做到的,唯有象鼻这样灵活器官充当软口腔才能做到。由于软组织很难留下化石。所以目前仍缺少足够的证据,来证明是它决定了象鼻的进化。但它也是迄今为止最靠谱的假说,科学家正卖力研究中。文章转自知乎@SME情报员

听说过次声波吗?它是—种低频声波,它低于人类听觉范围的下限,也就是说我们人类是听不见次声波发出的声音的。但我们可以利用与次声波相关的技术,侦测到地球内部的隆隆声,甚至用它来进行地震预报,这样可以挽救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但对大象而言,这种技术只不过是它天生的本能而已。它天生的本能而已。

因为大能能听到常人听不到的声波~~~

与英杰之美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美国文学自其殖民地时期初具雏形至今已经历了两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变得日趋成熟。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简述美国自然文学 美国自然文学作为一个文学流派,虽然在传统上受到了欧洲浪漫主义的影响,但是,它产生于“新大陆”文明的美国,便自然有着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所不可能有的特性。美国的自然文学是源于17世纪,奠基于19世纪,形成于当代的一种别具美国本土特色的文学流派。 自然文学 人与自然关系 生态意识 一、美国自然文学的概念 自然文学就其字面理解,无非是以自然为主题进行写作。但这一概念本身的内涵却十分丰富。它是在美国特殊的自然和人文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文学。自然文学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它的新颖和独特。从形式上看,它属于非小说的散文文学,主要以散文、日记等形式出现。从内容上来看,它主要思索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简而言之,美国的自然文学最典型的表达方式是以第一人称为主,以写实的方式来描述作者由文明世界走进自然环境那种身体和精神的体验。 美国自然文学的意义在于它的创新。在西方文明的传统中,人们总是倾向于把精神与物质、自我与环境、人与自然分隔开来,区别对待。而美国自然文学的发展动力则是要将精神与物质、自我与环境、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它由最初纯粹的自然史,到将文学揉进自然史;由早期的以探索自然与个人的思想行为为主的自然散记,到当代主张人类与自然共生存的自然文学。我们可以说,从美国自然文学的发展趋势中,我们看到了人类文明的进化过程。 二、美国自然文学的发展 自然文学作为一个概念产生于现代,可它却是在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并有其历史渊源。 17世纪的约翰・史密斯的《新英格兰记》和威廉・布雷德福德的《普利茅斯开发史》都是以描述性的散文体写就,其语言清新简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为日后的自然文学独特的文体奠定了基础。 18世纪的乔纳森・爱德华兹在他的《自传》和另一部《圣物的影像》中大胆地将内心的精神体验与外界的自然景物融为一体,以比喻的手法,表明上帝把整个物质世界造成了“精神世界的影子”。18世纪另一位有影响的人物威廉・巴特姆,被成为美国“第一位在欧美大陆的文学界获得声誉的人”。他的代表作《旅行笔记》不仅反映出作者作为一个自然之人的哲学思想,而且对欧洲的浪漫主义产生了影响。人们通常认为,自然散文只是到了18世纪末才成为一种独特文体,它以巴特姆的《旅行笔记》的问世,作为自己趋于成型的标志。 到了19世纪,随着诸如托马斯・科尔的《论美国风景的散文》、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的《论自然》等作品的问世,美国作家才开始把新大陆的风景作为文学和艺术的源泉。在此之前,美国的作家与艺术家往往是把目光投向欧洲大陆,去寻求文学艺术创作的文化根基。科尔在《散文》中得出的结论是:美国的联络不是着眼于过去、现在和未来。如果说欧洲代表着文化,那么美国则代表着自然。生长在自然之国的美国人,应当从自然中寻求文化艺术的源泉。正是基于这种思想,科尔建立了美国哈德逊河画派,提出了“以大自然为画布”的宣言,吸引了一批被爱默生称为有着“新的眼光”的大自然的画家。后来,这个画派的作品与美国自然文学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长期以来,爱默生的精神及其人文思想一直是美国文化及文学的研究重点。但是目前在国内,将“爱默生与自然”作为主题进行挖掘与探讨的人并不多。其实,无论从爱默生所信奉的超验主义及其著作,还是从其生活和日记中,都不难看出他对自然的特殊情感与密切联络。就爱默生的著作而言,他的第一部作品便是《论自然》。他改良了爱德华兹的观点,明确指出“自然是精神之象征”。 亨利・大卫・梭罗的《瓦尔登湖》曾于1985年在《美国遗产》杂志上所列的“十本构成美国人性格的书”中位居榜首。他被视为美国文化的偶像,美国最有影响力的自然作家。他的精神被视为美国文化的遗产。而《瓦尔登湖》也成为众多梭罗追随者向往圣地和效仿的原型。人们通常把梭罗视为爱默生的“圣徒”。从二者在自然文学中的作用而言,他们有着相似的灵魂。从现代的眼光看,梭罗在美国自然文学中所起的作用似乎比爱默生更胜一筹。梭罗不仅把爱默生的理论付诸实践,而且比爱默生超前一步。他预见到工业文明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只有在荒野中才能保护这个世界”的观点。 美国自然文学在20世纪有了新的发展。20世纪之前的自然文学有着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其作者对自然持乐观进取的态度,希望从中寻求个性的解放,文化的根源和精神的升华,但是他们的思索与写作的着眼点仍限于自然与自我或自然与个人的思想行为范畴。只是到了20世纪,随着诸如约翰・巴勒斯、约翰・缪尔以及玛丽・奥斯汀等跨世纪自然文学作家的出现,自然文学才展开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前景。这时的自然文学开始展示的是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人类与生态的和谐。 从广度上,20世纪的自然文学已经不再局限于美国的东海岸,而是覆盖了几乎整个美国本土。随着奥斯汀、迪拉德和威廉斯等女作家的出现,原来以男人为主导的自然文学领域开始有了女性的声音。这种以不同的地域为背景,用不同的声音来描述自然的状况,使得美国自然文学形成了一种多维的组合,因此而显得多姿多彩,生动活泼。从深度而言,由于20世纪的自然文学作家大多掌握了自然科学和人类生态学的知识,他们无疑获得了比他们前辈更深刻的洞察力。奥尔多・利奥波德在威斯康星州一个被人遗弃的农场里,提出了“土地伦理”的概念,呼吁人们培养一种“生态良心”。爱德华・艾比在没有人烟的西部沙漠中,提出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模式:对立――妥协――平衡。特里・T・威廉斯则在盐湖边,呼吁人们视荒野为一种情感,像热爱一个人那样去热爱荒野。在当代自然文学作家的心目中,人与自然已不再是“我和它”的关系,而是“我和你”的关系。他们认为已经没有一个单纯的自我,而只有与所生存的生态环境融为一体的自我,他们所信奉的已不再是“优胜劣汰”,而是“共生主义”。 三、总结 总之,自然文学是以文学的形式,唤起人们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的意识,激励人们去寻求一种高尚壮美的精神境界。在美学上,它展现了中自然清新、别具一格的审美取向。探索这一领域,将会像当初欧洲移民发现新大陆一样,令人在一个又一个新奇发现中激动不已。 参考文献: [1]亨利・纳什・史密斯.处女地[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 [2]安妮・迪拉德著.余幼珊译.溪畔天问[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Scott American Nature :Fumikura Press,1993. [4]Don Scheese, Nature Pastoral Impulse in York:Twayne Publishers,1996. 篇2 试论美国文学中幻灭的美国梦 摘 要:“美国梦”是美国文学中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和第一次资本主义危机之后,大量文学作品紧扣文学作品中对"美国梦"这一主题开展全面的反省和批判。本文通过对《了不起的盖茨比》和《美国悲剧》的文字细读,从不同的历史时期和角度揭示了“美国梦”的腐朽和破灭。 关键词:美国梦; 美国悲剧; 幻灭 一、引言 研究美国文学,首先接触到的是美国梦---美国文学的主题问题。“美国梦”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从广义的方面来讲,“美国梦”指的是作为“民主、平等、自由”的国家理想; 从狭义的方面来讲, 它指的是个人通过自我奋斗而获得成功的梦想。“美国梦”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 从17世纪第一批移民登上美洲大陆之日起,赤贫的欧洲农民到这里后无须奋斗便可拥有一块自己的土地。南北战争后,机会一个个接踵而至,掀起全国性的疯狂,美国成了一个‘牛奶加蜜糖’的国度,大批做着‘美国梦’的移民蜂拥而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美国梦形成的自然基础,《独立宣言》的颁布使美国梦有了思想基础。《独立宣言》规定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不可剥夺的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在‘美国梦’的驱使下,美国迅速发展,特别是1848年加州的“淘金热”,引发了大规模的“西进运动”, “美国梦”得以进一步发展。正因为如此,在美国文学中,“美国梦”也就成了一个永恒的主题。 二、美国梦的幻灭 斯格特•菲茨杰拉德 F•ScottFitzgcrald,1895~1940 和西奥多•德莱塞 TheodoreDrEiser,1871~1945 都是伟大的美国作家。他们出生于美国不同的时期 ,身世背景截然不同 ,但是他们的代表作品都表现了一个相同的悲剧主题--- “美国梦”的腐朽和破灭。 菲兹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 》是20世纪 20年代“美国梦 ”幻灭的代表作。小说写了主人公盖茨比与苔西的爱情悲剧,深刻地揭示了美国20世纪20年代“美国梦”的幻灭。贫家子弟盖茨比在服役期间爱上了豪门之女苔西,苔西却不愿下嫁一无所有的盖茨比。 战后盖茨比对苔西难忘旧情, 通过非法买卖发了横财后与苔西重温旧情, 而苔西却仍无勇气放弃她已拥有的财富和地位。在一次车祸后, 为保护苔西, 盖茨比主动承担责任,而苔西的丈夫汤姆借死者丈夫之手谋杀了盖茨比, 然后与苔西一走了之。 盖茨比以毕生心血构筑的美好梦想, 就这样在严酷的现实面前破灭了。盖茨比的遭遇深刻地揭示了“美国梦”的幻灭。菲兹杰拉德借故事叙述人尼克之口, 把盖茨比的梦和美国早期移民的梦联络在一起, 追溯了美国梦的渊源。美国的早期移民憧憬依靠个人奋斗创造财富, 盖茨比把苔西视为自己的梦想的化身 ,也曾想以自己的努力重新赢得她。但社会的现实迫使他采用不正当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理想,盖茨比的发财之路说明了美国精神的腐败。 西奥多•德莱塞是美国 20 世纪前期最有成就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创作代表了美国现代文学的进步和光明。德莱塞的长篇小说《美国悲剧》对美国贫富对立的社会作了深刻的剖析。小说主人公克莱特出生在一个贫寒之家,他不甘心忍受困苦,离家自谋出路。资本主义社会污秽腐蚀 ,使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吃喝玩乐,对贫穷的母亲置之不理,为了和大资本家的女儿结婚,挤入上层社会,竟溺死了自己的情人洛蓓达。作品通过克莱特从追求、挣扎到堕落、毁灭的一生,指出了这一悲剧的根源所在,即以金钱为中心的美国现代生活对克莱特世界观的形成和生活道路的选择产生的决定性影响。而且,只要这种环境和这个制度不改变,克莱特的悲剧,同时也是美国社会的悲剧就将一代一代重复地继续下去。 三、破灭的“美国梦”的主题意蕴 这两部作品写作年代不同,写作风格迥异,但是主题却是惊人的相似,那就是“美国梦”的悲剧表现。 菲兹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讲述了一个青年人的追求和幻灭。在西方文学史上,这是一个经常重复的主题但作者融入了自己对美国生活的深刻而冷静的体验,将它写成一部蕴意隽永的“美国梦”破灭的悲剧。盖茨比的追求也是很多美国人的企盼,小说最终为盖茨比送终 ,也是为他们的“美国梦”画上句号。西奥多•德莱塞的代表作《美国悲剧》是根据 1906 年切斯特•吉莱特谋杀格蕾丝•布朗的真实案件改编的。德莱塞进行提炼加工,把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悲剧变成了一个国家的悲剧。他所涉及的既是一个悲剧人物 ,又是一种悲剧文明。德莱塞把克莱特作为由环境所造就,受环境逼迫,并为环境所毁灭的人物来进行塑造。他怀着怜悯的心情去探索一个心地善良的孩子在实现自己的梦想,追求财富和地位的过程中,扭曲了自己的人性,而堕落成一个残忍的杀人凶手的经历。《美国悲剧》采用了纯自然主义的创作手法,以尽量客观化的叙述和朴实的语言揭示了个人人生毁灭的悲剧,使作品成为一个完善的社会文字。它塑造了一个对金钱和地位充满向往的下层青年自我毁灭的悲剧,这不仅是一个人的悲剧,更是一个国家、一种文明的悲剧。 四、结语 纵观以上两部小说,虽然内容不尽相同,但是“美国梦”的主题却是不断发展的。盖茨比无论多么富有,依然不能被所谓的上流社会所接纳;而克莱特的个人悲剧已经不是一个人的悲剧,而是整个美国的悲剧。所 以,如果仅仅把追求财富和名利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且到达了非人病态的程度,这也深刻反映了资本主义 社会里“人的异化”的梦想早晚都要破灭,两位主人公悲剧性的结局也是不可避免的。除了菲茨杰拉德和德莱塞这两位作家 ,很多知名作家的创作也深受“美国梦”这个主题的影响,例如海明威和福克纳在作品中把人们对“美国梦”的失望引申为对美国这个国度的失望。 “美国梦”再也不能给人们带来美好的憧憬和奋斗的力量,它的美丽光环早已消失殆尽 。“美国梦”破灭的主题具有深刻的批判意义和审美价值。无论是两位作家本人还是作品中的主人公,他们一生都在孜孜以求虚无缥缈的“美国梦”,一生都在追逐著能够体现自我身份和价值的财富、金钱和权力。残酷的现实促使他们清醒地认识到物质奋斗和享乐主义的毁灭作用,表现出了带有悲剧性的时代幻灭感。 参考文献: [1]刘保瑞等译,《美国作家论 文学》〔M〕,北京:生活,读,新知三联书店出版,1984; [2] 董衡巽等编,《美国现代小说家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3]. The Great Gat *** y. For EignLanguage,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2. [4]TheodoreDr EIser. An American Tragedy. T. Y. Crowell pany Press, 1964.

摘要:自2008年起,“漫威”开启了全球超级英雄电影的新时代,塑造了许多经典的超级英雄形象,逐渐形成全新的类型风格,坐拥全球庞大的电影市场和广大的受众群体。本文以“漫威”超级英雄系列电影为研究对象,从超级英雄的形象塑造分析入手,探讨“漫威”电影的成功之道。关键词:漫威 英雄角色 形象塑造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20-0158-03美国“漫威”电影改编自同名漫画,构建了由一系列电影组成的“漫威电影宇宙”,影片内容大致讲述了普通人通过拥有超能力变成超级英雄,或者天生的超能力者,对抗邪恶势力拯救全世界的故事。电影《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上映时,全球首日票房迅速破亿。《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首映时,影院座无虚席,连续5天单日票房破亿,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最快破20亿人民币的电影。迄今为止,每一部“漫威”电影的上映都能引起全球粉丝的观影热潮,其热度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攀升。一、英雄角色多元化从2008年“漫威”的第一部电影《钢铁侠》至今,已经推出了以钢铁侠、美国队长为代表的多位超级英雄,每个超级英雄都有着各自的性格和独特的魅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需求的日益提升,“漫威”为了迎合市场的变化,打破传统意义上超级英雄形象,创造出了一批符合观众观影需求的新型超级英雄角色。本文结合已经出品的“漫威”系列电影,将其塑造的超级英雄共分为四个类别。第一类是以钢铁侠为代表的普通人,在借助外力和先进设备的辅助后成为超级英雄。钢铁侠是一位亿万富豪,依靠其雄厚的财力制造出钢铁战衣设备,具有飞行和战斗能力,可以及时飞向各地拯救人类;蚁人作为一个普通人,穿上由博士研发的蚁人战衣获取了调节身体大小的能力,可以伸缩到蚂蚁那么小的身型去执行特殊任务;蜘蛛侠是一名高中生,制造出蛛网发射器,拥有能借助物体弹射的能力,可以帮助陷入困境的人们。第二类是以美国队长为代表的普通人通过改造后成为超级英雄。美国队长通过注射药物,大幅加强身体性能,从而获得了超越常人的战斗能力;绿巨人经过科学实验后,其身体和思维发生分化,在激动和愤怒时变身成超大体型,拥有超强的战斗能力;惊奇队长被宇宙能量电子炮击中,改变其原有普通体质,具有可以飞向地球、发射能量炮的超能力等。第三类是以雷神、洛基为代表的天生具备超能力的超级英雄,两人皆是以北欧神话为原型的英雄。在电影中是以神的身份现身,两人可以通过与生俱来的能力拯救宇宙,雷神有雷神之锤,后期拥有雷神战斧,他的能力是吸引雷电;洛基有心灵权杖,依靠权杖蛊惑人心,他的能力是移形换影,可以迷惑对方。第四类超级英雄是像浣熊、格鲁特等其他生物,通过改造后具有人的思维和特征,并具有一定超能力。此外,在“漫威”众多超级英雄角色中,以蜘蛛侠、黑寡妇、惊奇队长为代表的弱势群体为原型的角色设计,体现出“漫威”电影人物形象多元化的特点。通过增加青少年和女性的角色,一改大家对传统意义上超级英雄的定义,扩大了“漫威”电影的受众范围。随着当下社会中青少年消费文化崛起,青少年作为电影的忠实消费主体,“漫威”顺势推出蜘蛛侠角色,牢牢把握住青少年观众的视线。影片《蜘蛛侠:英雄归来》中的蜘蛛侠本名皮特·帕克,是一名在校高中生,通过自制的装备蜘蛛网发射器成为蜘蛛侠。皮特?帕克拥有超能力后,面临着来自日常生活、对抗邪恶势力、自我认知的烦恼。皮特·帕克作为一名极其普通的青少年,他在成长过程中,既享受着同样的校园生活经历,也有着异于同龄人的不一样的经历和烦恼。影片上映后,蜘蛛侠这一英雄角色便迅速引起了观众的共鸣,特别是受到青少年观众的追捧,圆了青少年想要成为超级英雄的梦想。可以说,蜘蛛侠代表了当下处于青少年成长阶段的青年人,他们的内心深处都会产生“干一番大事业”甚至拯救世界的愿望,这正反映了现实生活中青春期少年们的心理状态。皮特·帕克展现了只有青少年才有的烦恼,有暗恋不敢表白的女孩、不敢参与社交活动以及蜘蛛侠身份带来的窃喜等。他无法兼顾拯救和求学,一时之间陷入纠结,在这样的青少年身份下,成为超级英雄并不是一件易事。钢铁侠充当着“导师”的角色,帮其力挽狂澜,引导蜘蛛侠成长为真正的超级英雄。影片整体以大事件和小生活的紧密联系将蜘蛛侠这一形象生活化、普通化,拉近了观众与超级英雄的距离。在号召女性独立、平等权利等文化兴起的当下社会,“漫威”逐渐意识到,仅仅利用女性的性感元素是无法满足现代观众审美需求的,长此以往必然会被市场淘汰,故更注重对女性英雄精神层面的深入挖掘和塑造。女性角色黑寡妇本名娜塔莉,是一名神盾局特工,具有超强战斗能力。她身为女性超级英雄形象代表,第一次出场是在影片《钢铁侠2》中,她的美丽、干练及性感,改变了传统女性角色的行为风格,潜移默化中吸引了广大男性观众群体的目光,娜塔莉并非需要保护的弱势群体,而是具备超强战斗力的女英雄。惊奇队长本名卡罗尔,是一名具备超强能力的女英雄,作为“漫威”电影宇宙中首部拥有独立电影的女性超级英雄,惊奇队长凸显了女性的独立。影片中卡罗尔拥有自信、叛逆、不服输、不妥协的性格特质,并且具有超乎常人的力量和飞行能力,她身为目前电影中最强能力的女英雄,将以主力姿态带领众人解救宇宙。与黑寡妇相比,惊奇队长没有漂亮的脸蛋和性感的造型,但是她却是拥有着更强大力量的女性形象。二、英雄角色联盟化“漫威”超级英雄电影与传统英雄电影相比,最突出的创新点是英雄角色的联盟化,即英雄集体化,这一创新使超级英雄电影不再是单一英雄电影,增加了超级英雄间的交互性,典型代表是复仇者联盟组织。复仇者联盟中主要成员有美国队长、钢铁侠、绿巨人、雷神、鹰眼、黑寡妇等。在这个团体中,产生了许多复杂关联,所有的联系构成了一个整体,英雄团队内部之间的分裂与对抗关系,英雄与反派的关系都包含其中。与此同时,这些关系又反作用于团体,使得超级英雄们的境遇也发生了变化。“漫威”采取联盟模式的原因,不仅是出于自身电影故事的考量,更是在迎合市场,意图符合更多观众的口味。另外,《银河护卫队》系列电影也是英雄角色联盟化的团体表现。当观众看到一部影片云集了众多熟悉的英雄时,如此微妙的剧情和人物互动,不仅激发了观众的观影积极性,而且促进了“漫威电影宇宙”的形成。这一现象,令观众逐渐习惯英雄联盟电影的模式,改变了独立超级英雄电影的形式。但是,“漫威”并没有满足于英雄拯救世界的单一剧情,更是开创出英雄内部斗争的剧情模式,影片《美国队长3》的故事着重讲述了复仇者联盟内部间的分歧,剧情发展到高潮阶段时,钢铁侠得知冬兵杀死了自己的父母,从而选择复仇,而美国队长选择相信冬兵是无辜的,三人厮打搏斗。此次钢铁侠和美国队长的对打,不是简单斗争,而是为了各自坚守的原则。迄今为止,这称得上超级英雄之间最严重的矛盾,如此的剧情设置,一度缓和了市场上超级英雄保卫地球这种单一剧情的饱和状态,再次牢牢抓住观众视线。“漫威”电影中另一大联盟组织为银河护卫队,其团队成员并非像复仇者联盟中成员那样团结正义,星爵在越狱时,迫不得已与四个格格不入的人组成联盟—一名叫火箭的浣熊、本是敌方的卡魔拉、无脑蛮力的毁灭者德拉克斯、树人格鲁特组成联盟,并自称银河护卫队。《银河护卫队》中勇度为了保护星爵牺牲而死,格鲁特为了保护队友牺牲而死,卡魔拉知晓星爵不顾生命危险救自己从而放下戒心,德拉克斯面对危险时仍选择毫不犹豫救队友,这些情节都能看到团结奉献的意识。三、“不完美”的英雄设置“漫威”塑造英雄角色的核心是“缺陷成就英雄”,将超级英雄主角们设置成一个个不完美的人,即把超级英雄“当成人”,而不是“当成神”,这也是“漫威”成功原因之一。“漫威”电影中的人物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完美无瑕的超级英雄,他们仅仅是普通人,美国队长一开始是身体羸弱,蜘蛛侠是普通高中生,甚至还有一些“劣迹斑斑”的人成为英雄,最典型的莫过于蚁人,他在影片最初身份是盗窃犯,银河护卫队中五人也是以偷盗为生。即便他们成为了超级英雄,本身仍存在着缺点。这些设定,使超级英雄走下“高大全化”,更多的趋于平民化。依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即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人的各种原始欲望,自我是调和本我和超我,超我是符合价值观和道德判断的意识。他认为人的人格就像是海面上的冰山一角,露出来有意识的部分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剩下的绝大部分是出于我们的无意识当中的。传统超级英雄都是以“超我”的形象所塑造的,而“漫威”电影中的超级英雄多数属于“自我”阶段,即日常行为中能克制住自身的原始欲望,并具有正确社会价值观的约束,电影中超级英雄不仅具备完美正义的“超我”精神,而且带有普通人的缺陷。就像美国队长、雷神等超级英雄具备“超我”精神,而大部分的超级英雄,例如钢铁侠、蜘蛛侠、银河护卫队五人等处于“自我”阶段。由此可见,“漫威”所塑造的人物抛弃了传统“超我”的形象,并受到社会规章制度的教化,却仍然保持着“自我”的层面,如此做法促使超级英雄更加真实,拉近了观众与超级英雄之间的感情距离。布莱德·斯奈德在《救猫咪—电影编剧宝典》一书中具体描述了“超级英雄”型故事,即“超级英雄需要赋予高尚品德和同情心,愿意为我们这类小人物解决问题。”①电影在第一幕中必须使主角博得好感,例如影片《蚁人》中斯科特是个盗窃犯,偷走蚁人战服后并未借此犯罪,在得到女儿的支持后接受英雄身份,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救猫咪”的场景,能让观众瞬间建立起好感度,并察觉出这会是一个有善心的人,他偷窃一定有不得已的原因。人物与观众情感牢牢建立起来,虽然他不完美,但本质善良,观众会从内心希望他可以改变命运,就像观众也在无时不刻不在想着改变自己的命运一样。“人物要依次进入一无所有、灵魂黑暗两个节拍”②,“漫威”电影确实是依照这一商业片常用情节模式推进故事发展的,普通人成为超级英雄之前会有黑暗时刻,击败困难时才会成为真正的超级英雄。影片《雷神》中雷神托尔因为骄傲自大引起两国战争,同时被弟弟洛基陷害,他被迫驱逐到地球,并失去雷神之锤,这时雷神进入到一个一无所有、众叛亲离的时刻,他在面对强大敌人无法对抗时选择牺牲,基于此顿悟后他重新获得雷神之力,成为拯救地球的超级英雄。正所谓“故事鸿沟越大,人物弧光越鲜明”,正因为人物需求越原始,行动越有说服力,越能引起共鸣,而“漫威”很大程度上做到了故事鸿沟、超级英雄人物弧光的变化。在影片《复仇者联盟3》中洛基牺牲自己并想偷袭反派灭霸时,这一举动一改往常叛徒、反派的形象,令观众产生同情心,并原谅了他之前的所作所为;影片《复仇者联盟1》中揭露黑寡妇曾叛国做内奸,伤害过不少无辜人,所以当她与复仇者成员一同战斗时一直是以命相搏的状态,这一举动令观众接受了这位英雄;影片《蚁人》中蚁人一直游离于违法犯罪的边缘,变成蚁人并拥有可变大小的能力后并未继续违法犯罪,而是选择保护女儿和地球的安全,家庭改变了蚁人的动机;影片《复仇者联盟2》中绯红女巫本是属于反派角色,面对无辜人类受到生命危险时,及时脱离犯罪团伙,并施展自己的超能力解救普通人,从而使观众发自内心接受这位新英雄。诸如此类的故事情节都是在塑造人物形象,也是人物弧光原理的需要,由此可见“漫威”正是牢牢把握这一点塑造了这些颇受观众喜爱的“不完美”的英雄形象。四、结语“漫威”电影在人物塑造上推陈出新,打破了以往传统的超级英雄形象,重新定义了超级英雄。超级英雄电影作为当下美国的主流商业电影,其影响力不容小觑。以“漫威”为代表,其不仅打造出“漫威电影宇宙”,而且开创了超级英雄电影的新模式。短短数十年,“漫威”超级英雄系列电影形成了一种电影现象,甚至逐渐形成一种消费文化,引得市场和观众的喜爱与认可。参考文献:[1]彭吉象.影视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24.[2]李贵丰.传统与突破—好莱坞超级英雄电影类型化叙事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3]李希.平凡之中见伟大——漫威电影中超级英雄的平民之路[J].电影评介,2016(24):85-87.[4]吴婧雯.漫威宇宙系列电影英雄模式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6年.[5]王悦.漫威超级英雄电影“英雄奇观”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6]张源.漫威电影:多元与统一的神话[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8年.猜你喜欢基于漫威大电影的美国文化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本篇论文快速导航。题目,漫威漫画电影中的美国文化探究第一章,漫威大电影系列的文化传播研究绪论第二章。漫威公司发展史第三章,从情节设置角度分析“漫威大电影系列”第四章,分析“漫威大电影系列”主要人物结论/ 。基于漫威大电影的美国文化研究结论与结论文化入侵最开始指宗教,教育领域的文化影响。现已泛指各个领域的文化交流及融合。美国好莱坞电影一直处于世界电影领域的领先地位。其输出的电影包含很多美国思想及美国元素、漫威影业以“漫威大电影系列”为主。疯狂的向世界输出美国思想、其中对我们的影响已然构成了文化入侵。当我们在羡慕钢铁侠的富有,沉迷黑寡妇的干练、欣赏美国队长的冷静。崇拜绿巨人的力量以及与美国人一同向往自由时。我们已经被美国文化深深地影响了。中华悠悠五千年文化早已塑造了中国人心中的英雄形象。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儒家中庸的思想深深地烙印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脑海中,而如今文化交流越来越密集,思想的碰撞越来越激烈的年代。美国文化思想已悄悄地影响到了我们。互联网将世界变成了地球村。文化的交流只需要敲击着键盘和鼠标就可以完成、中国文化的围城早已被美国思想攻破。各个方向向中国辐射的文化影响不得不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最容易让观众接受的视听文化艺术--电影。大量的进口好莱坞电影不断地入侵占有我们国内电影的市场份额。 2014年6月上映的《变形金刚4》是首部美国好莱坞电影市场份额美国境外票房大于美国境内票房的电影。这也让好莱坞电影看到了新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更多的电影制作公司更加看重境外市场。而中国作为电影进口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无疑成为了美国众多电影公司的目标。从漫威影业的“漫威大电影系列”中就不难看出、中国元素的频繁出现、中国人物的树立都是漫威影业拓展中国市场的手段。然而我们在对抗这种高强度高质量的进口好莱坞大片并没有太好的对策,在电影这产业来看、国内电影市场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只有将国产电影变强才会适时的阻挡文化入侵的脚步。正规毕业论文查重是不包括参考文献的,参考文献并不在毕业论文查重范畴内。可是毕业论文查重并不能够识别全部的参考文献,只有符合格式的参考文献才会被毕业论文查重识别出来,这也就意味着只有参考文献的格式规范且正确的时候,毕业论文查重才会将该部分参考文献排除出查。答:正规毕业论文查重是不包括参考文献的,参考文献并不在毕业论文查重范畴内。可是毕业论文查重并不能够识别全部的参考文献,只有符合格式的参考文献才会被毕业论文查重识别出来,这也就意味着只有参考文献的格式规范且正确的时候,毕业论文查重才会将该部分参考文献排除出查。答:正规毕业论文查重是不包括参考文献的,参考文献并不在毕业论文查重范畴内。可是毕业论文查重并不能够识别全部的参考文献,只有符合格式的参考文献才会被毕业论文查重识别出来,这也就意味着只有参考文献的格式规范且正确的时候,毕业论文查重才会将该部分参考文献排除出查。答:论文怎么查看参考文献?查看参考文献它是有一定的网址的,你可以进入网址里边儿去查看。答:正规毕业论文查重是不包括参考文献的,参考文献并不在毕业论文查重范畴内。可是毕业论文查重并不能够识别全部的参考文献,只有符合格式的参考文献才会被毕业论文查重识别出来,这也就意味着只有参考文献的格式规范且正确的时候,毕业论文查重才会将该部分参考文献排除出查。答:一般来说,大部分的论文,它参考的文献都会有进行标注的,会在文章的末尾,或者是文章的开端,为著名此论文,某些地方节选了哪里的文献,可以根据这条线,去查询论文参考文献答:可以选择去图书馆,文献比较科学可靠,而且都是很多很多的,而且比较好找,又方便又快捷!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欢迎采纳我的回答,谢谢问:论文主要参考文献怎么找答:当然是去知网,万方之类的论文网站还有国外的论文网站答:论文主要参考文献的话,你可以通过中国知网,中国知网里面有很多相类似的,然后你可以找一些属于自己想找的一些参考文献就可以了答:你可以上图书馆,上知网,看看你写类的论文的这个理论涉及同类型的其他人的论文都引用了哪些文献答:论文的主要参考文献就是你在写作论文时候查阅的各个资料,然后将资料的题目写个三四个两三个。答:这个的话我建议你可以上你们学校的知网,一般都会为研究生开放的比较多,有很多的参考文献。答:写论文的时候,通常要求大家以后写十篇左右的参考文献自己离开。答:论文参考文献你还在手动输入吗?利用知网直接生成期刊类参考文献,让你轻松应对各种参考文献格式带来的烦恼!问:怎么查论文里的参考文献答:查找文献时,可以从中文文献开始,常用的主要有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有的文献大多数数据库都有,有些可能只在某些数据库有,找不到文献的时候,换下数据库也是一种方法(以知网为例)进入知网后,在搜索框后找到【高级搜索】,一个搜索关键词很难找到真正想要的文献进入高级搜索后,就可以根据篇名、关键词等进行搜索了,刚开始搜索可以选择一个与自己项目相关最核心的关键词,作为切入点,看一下现在研究的发展方向。最好在篇名、关键词、摘要内查找,全文的范围太大,而且很可能和所需要的相差太大问:毕业的参考文献,一般都是在什么地方查找的?答:学校的图书馆,网上的论文网站。在图书馆的话都是学校已经毕业出来,一些学长学姐的经验分享,网上的一些论文,网上的话内容比较多。答:参考文献一般都会放在图书馆。大部分学生会进入图书馆查找需要用到的参考资料,有些学生也会在网络购买图书。答:一般是知网、谷歌学术搜索,sci-hub,知网和sci-hub 下载不了的文献,可以在seek68文献馆下载到。答:这种参考文献其实一般都是在网上专门的网站进行查找的。有很多的地方都有问:论文里面的参考文献在哪里找答:你在论文里所有的引用的参考文献都可以在4s店里面找,这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常用的一个网站,你可以用你自己写的论文的关键词进行搜索。答:你用seek68文献馆试试,这里哪个学科的中外文文献都有。亲测好用答:论文里面的参考文献都是在写论文的时候,需要哪方面的知识,可以到参考文献里面去查阅,也就是查阅相关的著作。答:论文里的参考文献当然是你在写论文的时候,先要收集相关的研究成果,这些都可以作为你的参考文献。答:1供我们选择的检索的数字资源非常多,比如知网、万方、维普但是这些下载是要收费的,不过不用担心,很多高校都有购买非常多的网络资源,只需要登录校园网,或者自己学

音乐教育论文篇1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创新 摘要:在德智体美教育的全面开展中,小学音乐教学得到重视,小学音乐教育必须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创新教学措施。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教学;教学措施 小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培养青少年成为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音乐教育也不断推进,小学音乐教育走出偏重于知识灌输、专业技能训练的误区,转为对学生兴趣、素质、能力、个性的全面培养。小学音乐教师必须注重立足于学生主体的发展,创新音乐教育方法。 一、树立创新音乐教学意识 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在学习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为教学实践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提高创新设计能力,评价能力和自我诊断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发展和创新,及时的了解并汲取新的知识,探索新 教学方法 的运用,重视培养自身的创造性思维,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用音乐的动作和音乐的语言向学生传递音乐美感、音乐情感和音乐的创新意识。 二、创新音乐教学素材 目前,由于教育模式的不断更新和完善,课本以外优秀的音乐歌曲层出不穷,有的作品学生很是熟悉,也有的作品学生很是陌生,教师可自行补充教学素材,可以多教授学生感兴趣又比较熟悉的音乐歌曲。例如:优秀儿童频道中的主题曲《大风车》或者 其它 脍炙人口的歌曲,如《蔬菜歌》、《灰姑娘的梦》等作品,既好听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利于学生体会歌曲蕴含的情感和崇尚真善美的世界。会器乐的老师还可以把吉他、口琴、小提琴等乐器带入教室,给学生演奏助兴,为音乐教学素材又注入学生喜欢的一抹色彩。又如,在教授《森林的歌声》一课时,学生为歌曲伴奏环节,倡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元素为歌曲伴奏,借助森林动物的各种形象,让学生在角色板眼中进行音乐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教学,接着让学生读一读书中“布谷鸟”和“青蛙”按节奏标记的叫声。这样,巧妙地加入自创伴奏,更利于学生体会学习音乐的乐趣,拉近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 三、创新教学方式,加强体验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 唱歌 曲,一般是教师先范唱,然后,再逐句教唱学生,通过反复教唱,达到会准确演唱歌曲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既单一又缺少创新性。笔者认为,音乐学科本身就是需要欣赏和体验的艺术,在音乐艺术的聆听体验之中,让小学生得到启蒙,从而感兴趣的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在音乐教学教唱歌曲环节中,可以让学生以听觉为中心,在反复聆听的过程中体验音乐的丰富情感,掌握基础的 乐理知识 。例如,在欣赏舒伯特的《摇篮曲》时,这首曲子表达了母亲对孩子无限的慈爱和真挚的母子之情。教学中,先欣赏音乐,在体验音乐中引发学生的思想感情。 反复聆听后,学生已基本能哼唱旋律,师生展开交流探讨:(1)“这是一首怎样情绪的歌曲?”(可以从作者抒发的情感、音乐的节奏等角度去思考)(2)“从这首歌当中体会到了什么?”交流完毕,让学生带着情感再次复听,然后,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感受真挚的母爱和轻轻的扶慰,最后,舒缓地演唱这首歌曲。又如:在教授《重庆小景》一课时,让学生反复观看课件中关于重庆的一些照片,比如朝天门,解放碑等夜色,并结合重庆自然特色,如小桥、流水、等美丽的画面,充分领会音乐背景,欣赏完后,反复播放歌曲的同时,可让学生用重庆方言朗诵歌词片断,感受巴渝音乐浓郁的风格特征和重庆方言的独特韵味。以这样聆听、体验音乐的方式进行教学,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表现音乐的自信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课堂,走进音乐世界。 四、有效应用多媒体进行创新教学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贯彻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不断激发探索精神,善于发现新事物的能力。创新性的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音乐教学,制作与教材配套的音效动画,让学生在逼真的情境中学习,全面开辟学生的多项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在音乐教学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用于音乐教学的起始阶段和结束阶段,可起到愉悦审美环境,唤起审美注意,激发审美渴望;用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和教学内容的连接,能达到承上启下,培育新的审美心境,唤起新的审美注意和审美渴望;用于教学内容之中,则会使原有的审美要素,更加丰富多彩,产生更佳的宜人,感人,化人的审美效应。 总之,创新教育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新要求是相互交融、不可分割的。音乐的艺术特性、情感特性,能使学生在学习音乐时陶醉在艺术活动的欢娱之中,学习音乐的过程即是对艺术乐趣的追求过程,这一优势是音乐学科独具的。在创新教育的新形势下,教师必须遵照创新教育的要求,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独特优势,致力创新音乐教育的新方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松.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创新的措施探微[J].教育,2016(9):00019。 [2]刘慧.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策略探讨[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2):00034。 [3]陈洪珍.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研究[J].北方音乐,2014(8):161。 音乐教育论文篇2 浅析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摘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将德育寓于音乐艺术美之中,充分挖掘和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良好的道德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等,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通过音乐教育,以乐辅德、以乐促智、以乐怡性,可望更好地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关键词:音乐教育;德育;德育功能 一、音乐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音乐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热爱音乐,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和实践,体验感受音乐,发展自身的音乐能力,而不光是单纯的培养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育“人”而非仅育“才”是普通音乐教育的重要特征。德育的“德”字的本义“道德”或“品行”。“德”也是一个人的品格和价值观。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待的品德的活动。音乐教育与德育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两者互相辅助、密不可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音乐教育通过生动的音乐艺术方式,寓德育于音乐艺术教育之中。蕴含伦理道德内涵的音乐作品,能使学生在提高音乐审美感受、表现力的同时,心灵得以净化、道德情操得以升华、人格得以完善,从而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表现 学校音乐教育以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从先秦儒家诸子认为“乐教”可以“善民心”、“移风易俗,莫过于乐”,到近代中国的有识之士把“歌乐”作为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学科之一,都说明了我们的先辈很早就意识到了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笔者从以乐辅德、以乐促智、以乐怡性这三点展开论述: (一)以乐辅德 音乐德育的功能,从古到今倍受重视,无一不以音乐作为滋养,浸润心灵。音乐运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都很大。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寓德育于音乐教育之中显得尤为重要。 1.以乐引情,抒发情怀 一部好的音乐作品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能激发人的崇高情感。优秀的音乐作品通过流畅优美的旋律、鲜明清晰的节奏、真挚完美的情感、和谐完整的结构、清新质朴的音乐风格塑造出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极具震撼人心的感染力,鼓舞着整个民族,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每当给学生范唱那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我爱你,中国》,心里总涌动着一股暖流,心潮澎湃。音乐家郑秋枫用行云流水的音乐拨动了人们的心弦,歌词勾勒出中国大地春华秋实、山海壮阔的雄伟景色。学生透过老师洋溢着激情的脸和深情的歌声,深深被打动了,歌词“我爱你中国,我要把最美的歌儿献给你,我的母亲,我的祖国”唱出了人民的心声,抒发了豪迈的爱国情怀,感人肺腑、震撼心灵。又如《再唱山歌给党听》、《浏阳河》、《龙的传人》、《国家》、《中国人》等,这些歌曲洋溢着对中国共产党、人民领袖、新中国、社会主义热爱之情。学生在聆听、歌唱时,感受激情的旋律、品味歌词的内涵,内心的情感得到丰富和滋养,进而提升了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 2.以歌励志,乐学善思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 文化 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音乐素养和情感态度,形成乐学善思的品质。五年级的《红星歌》是七十年代电影《闪闪的红星》的插曲,它以生动的歌词、轻快的节奏、流畅的旋律激励了几代人的成长。课前,笔者让学生在家上网观看这部经典电影,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通过预习,了解历史,积淀人文知识。课堂上,教师通过挖掘歌曲音乐要素中的节奏进行对比,让学生思考节奏在表现歌曲情绪的作用。 通过原谱与把附点八分音符节奏改为八分音符节奏型的 歌谱 作对比,在演唱中感受到附点音符更能贴切地表达小主人公潘冬子加入红军的激动心情。接着又让学生思考:歌曲运用了重音、f、渐强等记号,对表现歌曲有何作用?有的说:表达了潘冬子立志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有的说:让歌曲更加雄壮有力,精神更饱满。在 学唱歌 词时,又让学生思考:我们身处和平年代,为何还要学这首歌?“闪闪的红星传万代”传承的是什么精神?引导学生边学边思考,形成乐学善思的品质。 3.以曲为媒,凝神聚气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合唱是多声部演唱的歌唱艺术,凝聚了集体的智慧和情感,它通过多种题材、体裁,以音响为表现手段,抒发情感,提高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笔者曾指导学生参加广州市第十三届中小学合唱节比赛的训练,为使所有学生所发出的声音达到和谐统一,不厌其烦地示范、讲解、并逐一辅导,让学生努力做到个人的发声与整体的发声揉为一体。在一次次的磨合中,学生慢慢懂得了声部间彼此合作的重要性,注意力高度集中,听从指挥,努力达到各声部之间均衡和谐,创造至善至美的境界。经过角逐,最终荣获了广州市总决赛特等奖的殊荣。可见,凝神聚气的团队精神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二)以乐促智 智力是在认知方面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 记忆力 、 想象力 和思维能力。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古今中外名人如孔子、卢梭、歌德、列宁等大都酷爱音乐,音乐对于他们的成就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1.开启心智,想象创造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音乐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语言,它看不到、摸不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它以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要素作为基本的表现手段,通过声音刺激人们的听觉器官,从而使人们在头脑中产生想象而获得听觉形象。三年级《音乐中的小动物》的教学内容为欣赏一组以小动物音乐形象为题材的歌(乐)曲。在欣赏管弦乐曲《公鸡和母鸡》中,让学生充分熟悉主题音乐后自由创编表演动作。当听到母鸡报蛋声的主题音乐,有的学生蹲下身子、张开手臂随乐曲扇动着,有的摇摆着身体神气地转着,有的曲着手臂一张一合模拟母鸡的翅膀拍打着,形态各异。当听到公鸡报晓声的主题音乐,学生变换了动作,或伸长脖子引亢高歌、或在嘴巴前张开手掌做出小喇叭的模样叫着、或是左手放在头顶模拟鸡冠、右手伸展在体侧模拟公鸡漂亮的羽毛,创意十足。在宽松的教学氛围下,学生随着美妙的音乐尽情表演,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创编中得以培养。 2.训练听觉,促进记忆 记忆,是过去 经验 在人脑中的反映,心理学告诉我们,没有记忆就无法学习,离开记忆,人的复杂心理活动不复存在,知识经验无法积累。音乐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这种能力是指人经历听音乐的过程,对音高、音强、节奏、音色等所形成的音乐在头脑中有所反映、再现,从而产生了音乐记忆力。音乐教学活动都以聆听为前提,学生在聆听过程中会产生注意、记忆、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并促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 小学低年级学生跑调(音不准)的情况比较普遍,原因就是记不住音高。教学中发现,听音模唱能帮助记忆音高解决音不准的问题。刚练习时每次听一小节单声部旋律,如:①135-||②1b35-||③246-||④2#46-||然后凭记忆用lu音哼唱出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原先唱不准的学生基本能唱准了。于是听唱两小节,之后听唱四小节,记忆力强的学生听唱音程、和弦。经过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内心听觉能力和记忆力明显增强了。 (三)以乐怡性 1.高雅审美,唯美至善音乐作品之所以具有感染力,是因为它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情感,蕴含在作品中的立意美、情境美、音韵美、曲调美、配器美、伴奏美等审美因素能激起听众的审美感情。小学音乐教材的歌(乐)曲或表达孩子们的心声,或蕴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百听不厌,百唱不烦。欣赏教学中,呐独奏曲《百鸟朝凤》奔放热情的旋律、明亮高亢的唢呐模拟百鸟争鸣和唱的曲调,可使学生联想到生气勃勃大自然景象,抒发美好欢乐的心情。名曲《二泉映月》哀伤的曲调让学生体会到作者阿炳在黑暗的旧社会里的不幸和那份追求光明、乐观向上的可贵精神。欣赏《 春节 序曲》时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跟随明快的旋律做着敲锣打鼓的动作表现人们在节目里热闹欢腾、载歌载舞的场面。欣赏这些音乐文化精萃的作品,能使学生的音乐素质修养、审美情趣会越来越高雅。 2. 才艺展示 ,自信阳光《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自信心的培养。因此,为学生提供尽量多的自我表现机会,给予自由发挥的舞台恰恰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创造的好办法。自信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高其心理素质与思维力、抗挫力、行为力等。音乐教学的实践活动丰富多彩,歌唱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长为其提供表演的机会。如:识谱能力强的学生示范演唱旋律,节奏感强、拍子准确的学生指挥全班歌唱,声音美、表情好的学生带唱歌词,竖笛音色美、指法准确的学生为歌曲伴奏,以点带面,激发全体学生的表演热情。在分组练习时让他们与性格内向、表演能力弱的同学合作,帮助同学克服自卑等不健康心理因素,增强自信。久而久之,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从一点一滴中培养出来了,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实践证明:经过长期音乐熏陶的学生,其性情、精神、气质以及思想意识、 思维方式 乃至生活方式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能让其一生获得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学校音乐教育应发挥以乐辅德、以乐促智、以乐怡性的美育功能,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11. [2]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4]杨九诠.学生发展素核心素养三十人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5]彭小虎,王国峰,朱丹.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6]戚万学.国家精品课程系列教材:学校德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音乐教育论文篇3 试论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摘要】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诞生于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它既是当今社会音乐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又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本文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内涵和表现形态入手,浅析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打造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内在基础、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增强民族音乐文化的凝聚力这三个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如今,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客观上促使了世界各地文化多元化浪潮的兴起,同时也促进了各种异域文化的大融合。在我国音乐文化发展领域,不论是不同阶段的音乐教育,还是音乐的具体表现形态,都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一方面为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注入了新的因素,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内涵和表现形态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属于多元文化教育的分支,而多元文化教育思想又起源于多元文化主义。多元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结构、成分日益复杂,信息交流沟通高度发达的背景下,各种文化形态更新、变化加速,新兴文化形态层出不穷的文化现象。在此基础上,教育必须帮助性别、种族、宗教、社会经济地位不同的学生平等认识和理解社会中的主流文化以及亚文化,以此既能获得在主流社会生存的能力,也能获得在本民族社会文化环境中生存的能力,这就是多元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广泛接触了解来自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的音乐作品,感受各类异域风格的音乐特色,从而拓宽音乐审美视野,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掌握音乐的本质和深层次内涵。在表现形式上,多元文化音乐教育首先要求教师和学生转变传统的音乐教学理念和音乐审美观,以平等的心态和教学方法对待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厚此薄彼,疏忽怠慢亚文化音乐形态;其次需要在传统的音乐教材和教学内容上增加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内容,拓宽学生的音乐知识面和学术视野;再次需要鼓励学生在不同的音乐风格和形态之间自由探索、创作,通过实践深化学生对不同音乐形式的领悟、理解;最后需要通过更多的音乐艺术交流和实践来夯实学生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基础,如座谈、访谈、采风、汇演等。 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促进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内在基础。 我国的民族音乐本身就具有种类丰富、形式多样的特征,56个民族的音乐艺术共同构成了我国多元民族音乐文化,因此,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与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本来就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不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前的现实中,我国不同的民族音乐文化一直都存在主流与边缘的区别,这是由不同民族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发展的不平衡造成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正是要求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主流与边缘的音乐形态,从内在保证了多元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可能性,也奠定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良好基础。 (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推动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 我国乃至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音乐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风格影响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又为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的发展、传播提供了土壤和平台,可见,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发展之间有着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思想上主张、鼓励受众体验不同民族音乐艺术的魅力,在现实中又以实际教育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接触到各式各样的民族音乐,这就为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另一方面,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一种系统化、概括性的音乐教育,它将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加以 总结 、提炼,然后传授给学生,这就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后劲。 (三)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增强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凝聚力。 任何一种民族音乐文化,只有充分融入了社会,获得受众的喜爱和支持,才会有强大、持久的生命力,也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促使学生甚至民众以更宽广的艺术胸襟和更丰富的审美趣味,来对待不同民族的音乐以及音乐文化,使得人们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建立一致的音乐价值观,获得同样的情感熏陶和共鸣,进而共享一种音乐文化,拉近了不同民族音乐受众的心理距离,强化了不同民族人民的认同感,也就强化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凝聚力,让各种类型和形态的民族音乐文化获得更广泛的认同和支持,这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无疑是有重大意义的。 三、结语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为学生甚至民众开辟了新的音乐视野,丰富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力的内在基础和外部环境,可以说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功不可没,值得广大音乐教育者仔细学习研究,推广实践。 参考文献: [1]于新洁,乌尔茜娅.多元文化主义视野中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137-140. [2]魏韶亮.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研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2):265-266. [3]周干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作用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0):119-121. 猜你喜欢: 1.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论文 2. 关于音乐教育论文范文 3. 浅谈中学音乐教育论文 4. 有关音乐教育论文范文 5. 浅谈音乐教育论文 6. 音乐教育系毕业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