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州古籍编辑待遇

发布时间:

中州古籍编辑待遇

推荐一个书单给你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生阅读书目一 先秦两汉书目十三经注疏 阮元 中华书局1957年用四部备要本重印 全四十册 中华书局1982年用原世界书局缩印本影印全二册四书章句集注 四部备要本论语译注 杨伯峻 中华书局1981年脩订重印论语新解 钱穆孟子译注 兰州大学中文系 中华书局1660年版孟子正义 焦循墨子闲诂 孙贻让 中华书局1954年重印老子本义 魏源 中华书局1955年重印老子校诂 马敍伦 中华书局1974年版重订老子正诂 高亨 中华书局1959年版老子校释 朱谦之 龙门书局1958年版 中华书局1963年新一版老子新译 任继愈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庄子解 王夫之 中华书局1981年重印庄子集释 郭庆藩 中华书局1978年重印列子集释 杨伯峻 龙门联合书局1958年版 中华书局1979年版管子集校 郭沫若、闻一多、许维遹 科学出版社1956年版荀子集解 王先谦韩非子集释 陈奇遒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韩非子集释补 陈奇遒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版吕氏春秋集释 许维遹 古籍刊行社春秋左传集解 杜预注 孔颖达疏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春秋左传注 杨伯峻 中华书局1981年版左传译文 沈玉成 中华书局1981年版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国语韦昭注二十一卷 顾广圻 四部丛刊影印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校点本战国策高诱注三十三卷(宋)姚宏校正续注 士礼居仿宋刻本 武昌局繙刻本 顾广圻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校点本诗三家义集疏 王先谦毛诗正义 孔颖达 见十三经注疏诗集传 朱熹 上海古籍1980年版诗经通论 姚际恒 中华书局1958年版诗义会通 吴闓生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诗选与校笺 闻一多 收入《闻一多全集》选刊之四诗经选 余冠英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诗经选译(增补本) 余冠英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诗经今注 高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版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 孙作云 中华书局1979年重印诗三百篇探故 朱东润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诗经韵读 王力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诗经研究论文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楚辞章句 楚辞补注 王逸注 洪兴祖补注 中华书局1957年用四部备要本重印楚辞集注 朱熹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楚辞通释 王夫之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重印山带合注楚辞 蒋骥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屈原赋注十卷 通释两卷 戴震 万有文库第一集楚辞书目五种 姜亮夫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版屈原赋校注 姜亮夫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屈赋通笺 刘永济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屈赋新编 谭介甫 中华书局1978年版离骚纂义 游国恩 楚辞注疏长编第一编 中华书局1981年版离骚语义疏解 王泗原 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年版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 林庚 上海古籍1981年重印天问论笺 林庚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楚辞论文集 游国恩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楚辞论文集 蒋天枢 陜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楚辞韵读 王力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楚辞选 马茂元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1980年重印楚辞研究论文集 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中国古代神话 袁珂山海经笺疏 郝懿行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影印先秦散文选注 罗根泽 汉魏六朝散文选 陈种凡盐铁论校注 王利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论衡集解 刘盼遂 中华书局1959年版潜夫论笺 汪继培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中华书局1979年版贾谊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版晁错集注释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枚叔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司马长卿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扬子云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张河间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蔡中郎集 四部备要本史记 司马迁汉书 班固后汉书 范晔史记三家注 史记集解 裴駰 史记索引 司马贞 史记正义 张守节汉书补注 王先谦 商务印书馆1959年重印汉书管窥 杨树达 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后汉书补注 惠栋后汉书集解 王先谦 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淮南子高诱注 《诸子集成》中华书局本 世界书局本 第七册说苑 刘向 四部丛刊影印明钞宋本新序 刘向 四部丛刊影印明刻本文选李善注(有关部分) 中华书局1977年缩印本文选六臣注(有关部分) 四部丛刊影宋本古诗十九首集释 隋树森 中华书局1955年版玉台新咏(有关部分) 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明寒山赵氏刊本1958年重印乐府诗集(有关部分) 郭茂倩 中华书局1979年点校本古诗源(有关部分) 沈德潜 中华书局1977年重印本古诗纪(有关部分) 冯惟讷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丁福保 中华书局1959年版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逯钦立 中华书局1983年版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有关部分) 严可均 中华书局1965年重印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 中华书局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 中华书局中国历代诗歌选(有关部分) 林庚、冯沅君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上) 北大中文系二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书目 孔北海集评注 孙至诚\ 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孔少府集 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曹操集 中华书局1959年版魏武帝魏文帝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曹子建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曹集铨评 丁晏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7年版建安七子集校注 吴云 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三曹研究资料滙编 河北师院中文系 中华书局1981年版王粲集 中华书局1980年版诸葛亮集 中华书局1960年版阮籍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阮步兵咏怀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嵇康集校注 戴明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陆士衡诗注 郝立权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陆机集 中华书局1982年版靖节先生集 陶澍 集注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排印本陶渊明集 王瑶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陶渊明集校注 逯钦立 中华书局1979年版陶渊明研究资料滙编 中华书局1962年陶渊明诗文滙评 中华书局1961年陶渊明 中华书局1965年谢康乐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谢灵运\集校注 顾绍柏 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鲍参军集注 钱仲联增补、集说、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增订谢宣城集校注 曹融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谢宣城诗注 郝立权庾子山集注 倪璠 中华书局1981年版庾信诗赋选 谭正璧、纪馥华选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汉魏六朝赋选 瞿蜕园 上海古籍出版社1964、1979版汉魏六朝小说选 徐震崿汉魏六朝文絜笺注 许櫣评选 黎经诰笺注汉魏六朝散文选 陈锺凡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 中华书局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上) 北大中文系 北大出版社水经注疏 杨守敬 熊会贞 科学出版社1957年影印洛阳伽蓝记校注 范祥雍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脩订重版洛阳伽蓝记校释 周祖谟 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旧小说(甲集) 吴曾祺 辑 商务印书馆1914初版1957年重印古小说钩沉 鲁迅 辑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1973年版太平广记(有关部分) 李昉 中华书局1961、1982年印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有关部分)严可均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丁福保乐府诗集(有关部分) 郭茂倩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逯钦立古诗源 (有关部分) 沈德潜古诗纪(有关部分) 冯惟讷古谣谚(有关部分) 杜文澜玉台新咏(有关部分) 徐陵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萧涤非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中古文学史论 王瑶 北大出版社1986年版汉魏六朝诗论丛 余冠英汉魏乐府风笺 黄节乐府诗论丛 王运\熙乐府文学史 罗根泽中古文学史论文集 曹道衡八代诗史 葛晓音 陜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魏晋诗歌艺术原论 钱志熙 北京大学出版社魏晋玄学 汤用彤 中华书局1985年版理学、佛学、玄学 汤用彤 北大出版社1990年版世说新语笺疏 余嘉锡 中华书局1983年版搜神记 干宝搜神后记 陶潜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张溥汉魏丛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北史南史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唐长孺 三联书店1978年重印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 唐长孺 三联书店1978年重印魏晋南北朝史论丛拾遗 唐长孺 中华书局1983年版东晋门阀政治 田馀庆魏晋南北朝隋初唐史 王仲荦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 王运\熙、杨明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文心雕龙注 范文澜诗品注 陈延杰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王子安集注 蒋清翊 光绪间刻本王元功文集五卷本会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杨烱集 中华书局1981年版卢照邻集 中华书局1981年版骆临海集笺注 陈熙晋笺注 中华书局1961年版陈子昂集 中华书局1960年版陈子昂研究 韩理洲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曲江集 张九龄 四部备要本孟浩然集 四部备要本孟浩然诗选 陈贻焮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王右丞集笺注 赵殿成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重印王维诗选 陈贻焮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重印李太白全集 王琦 中华书局1981年脩订版李白集校注 瞿蜕园 朱金城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杜诗详注 仇兆鰲 中华书局1979年版钱注杜诗 钱谦益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再版杜臆 王嗣奭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影印读杜心解 浦起龙 中华书局1978年重印杜诗镜铨 杨伦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排印本读杜诗说 施鸿保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1964年印杜甫研究 萧涤非 山东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1961年印杜甫评传 陈贻焮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988年版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滙编:杜甫卷 中华书局1964年版1982重印王昌龄诗注 李云逸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高适诗集编年笺注 刘开扬 中华书局1982年版岑参集校注 陈铁民 侯忠义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元次山集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0年版钱考功集 四部丛刊本韦蘇州集 四部丛刊本刘随州集 四部丛刊本李君虞集 席氏本卢纶诗集校注 刘初棠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华阳集 席氏本孟东野诗注 陈延杰 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孟东野诗集 华忱之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张籍诗集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张籍诗注 陈延杰 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长江集 四部丛刊影印本王建诗集 中华书局1959年版韩昌黎文集校注 马其昶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韩昌黎诗系年集释 钱仲联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柳宗元集 中华书局1979年版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滙编:柳宗元 中华书局1964年版刘禹锡集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白居易集 中华书局1979年版白香山诗集 汪立名编注 四部备要本白居易诗评述滙编 陈友琴 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元氏长庆集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影印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 中华书局1959年版李贺诗集 叶葱奇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1980年重印樊川诗集注 冯集梧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重印樊川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校点本玉溪生诗笺注 冯浩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标点本樊南文集详注 冯浩 四部备要本樊南文集补编 钱振伦 钱振常注 四部备要本温飞卿诗集笺注 曾益 顾予咸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校点本孙可之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影印宋蜀刻本罗昭谏集 四库全书著录皮子文薮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校点新本唐甫里先生文集 四部丛刊影印本聂夷中诗 杜荀鹤诗 中华书局1959年断句排印本韦庄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韦庄词校注 夏承焘 刘金城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南唐二主词校订 王仲闻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花间集评注 李冰若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全唐诗乐府诗集(有关部分)全唐文说郛唐人小说 汪辟疆校录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重印唐宋传奇集 鲁迅校录 文学古籍刊行社印本本事诗 孟棨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唐语林 王谠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云溪友议 范摅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唐摭言 王定保 古典文学出版社唐国史补 李肇 古典文学出版社唐诗纪事 计有功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五代史新五代史文献通考历代诗话正续编 何文焕 丁福保 中华书局1981年版清诗话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一版清诗话续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诗话总龟 阮阅 四部丛刊影印本苕溪渔隐丛话 胡仔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标点本诗人玉屑 魏庆之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重印诗薮 胡应麟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新版历代诗话 吴景旭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随园诗话 袁枚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点校本瓯北诗话 赵翼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点校本昭昧詹言 方东树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校点本带经堂诗话 王士祯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宋诗话辑佚 郭绍虞 中华书局1980年版原诗 叶燮饮冰室诗话 梁启超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宋诗话考 郭绍虞 中华书局1979年版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 陈寅恪唐诗杂论 闻一多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隋唐五代史纲 韩国磐中国通史简编 范文澜唐代科举与文学 傅璇琮中国文学简史 林庚 北大出版社1988年重印唐诗综论 林庚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唐诗论丛 陈贻焮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唐代诗人丛考 傅璇琮 中华书局1980年版唐诗人行年考 谭优学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唐人行第录 岑仲勉 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版程千帆诗论选集 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 程千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唐人选唐诗(十种) 上海古籍出版社新版全唐文纪事 中华书局唐才子传 唐人说荟唐音癸签 胡震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排印本旧唐书新唐书唐会要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袁行霈 北大出版社1987年版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 罗宗强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汉唐文学的嬗变 葛晓音 北大出版社1990年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 葛晓音 北大出版社1998年版唐诗小集(丛书) 上海古籍出版社(太长了,请自行点击参考资料~~)

《艺文类聚》,[唐]欧阳询主编,上海: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影宋本,1959年,汪绍楹 断句本,上海: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5年11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月,精装全二册,平装全四册2. 《北堂书钞》,[唐]虞世南修,北京:中国书店,1989年7月,影印光绪十四年南海孔广陶校刊本3. 《初学记》,[唐]徐坚等编修,司义祖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1月第1版,2004年2月第2次印刷,全三册4. 《文苑英华》[宋]李昉、扈蒙、徐铉、宋白等十七人编纂,北京:中华书局,影印宋残本补配明本,1966年5月第1版(1972年1月装订);1982年7月第2次印刷;1990年8月第3次印刷;1995年第4次印刷,全六册,一千卷5. 《分门纂类唐歌诗》,南宋赵孟奎编,宛委别藏本。是书原有100卷,分天地山川等8类,每类下又分小类,共收诗人 1353家,诗40791首。现仅存天地山川类5卷,草木虫鱼类6卷。6. 《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校证》,传为刘克庄编集,李更、陈新校证,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12月7. 《唐宋诗三千首——瀛奎律髓》,[元]方虚谷(方回)编,[清]纪晓岚批点,北京:中国书店,1990年3月,据1922年扫叶山房本影印。《瀛奎律髓汇评》,[元]方回选评,李庆甲集评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4月第1版,2005年4月新1版,全三册。《瀛奎律髓》专选唐宋五言七言律诗,共选诗人385家,诗3014首,以大家为主,兼顾各种流派,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唐宋七百年间诗歌创作和律诗流变的轮廓,又对所选之诗及唐宋诗歌各种流派作了精要细致的分析评点。此书对后世影响甚大。李庆甲先生潜心耕耘,将清代以来品评《瀛奎律髓》的论述汇成一书,撰成《瀛奎律髓汇评》,是为研究诗史、诗学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书籍。8. 《唐诗类苑》,[明]张之象编撰,全书200卷,“诗逾数万,人至千余”(《凡例》)。共有39个部(大分类),1094个类(小分类)。如“天”部下有日、月、星、河等18个小类。实际收诗数为28067首,载录诗人数为 1472人(除去无名氏)。该书是按题材(主题)分类的现存最大的唐诗选集。中岛敏夫整理,日本东京汲古书院,1990—1995年,共7册,前6册是明万历刊《唐诗类苑》200卷的影印本。9. 《类编唐诗七言绝句》。明代敖英编撰。此书专收七绝,分吊古、送别、寄赠、怀思、游览、纪行、征戍、杂咏、道释等15类,诗后大多有简扼评语,为其他选本所少见。10. 《唐人咏物诗》,又名《唐人咏物诗选》。明末清初聂先等人编撰。所选皆律、绝二体,计12卷,分天、地、水、木各类编次,又以音韵排列。11. 《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四库全书本12. 《御定历代题画诗类一百二十卷》淸 圣祖玄烨 定,《四库全书》第一千四百三十五册至第一千四百三十六册____集部第三百七十四至第三百七十五;清·陈邦彦等编《历代题画诗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11月13. 《咏物诗选》,清俞琰,成都古籍书店,1984年1月14. 《古今别肠词选》四卷,清赵式辑。陈维崧、彭孙遹、王士祯。尤侗评点。赵式,字去非,诸暨(今属浙江)人。久困场屋,以寒士终。此书取宋代以来抒写离情别意之词900多首汇为一编,分调编次,卷一、卷二收小令,卷三收中调,卷四收长调。每卷卷末附以己作,共计153首。赵氏于每词之下代拟标题,将原作之题、序一概删削,甚失原貌,最为选家陋习。词下间有圈点和夹注夹批,然殊乏可采。今存康熙四十八年(1709)遗经堂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15. 《唐宋元明酒词》二卷,明周履靖辑。履靖宇逸之,嘉兴(今属浙江)人。“能诗好事,与其妻桑贞白相唱和,多刊书籍以行,《夷门广牍》卽其所编。盖亦赵宦光、陈继儒之流,明季所谓山人者也。”(《四库提要·梅墟先生别录》)此选是继宋黄大舆《梅苑》之后另一部专题词选,凡二卷,共收录唐五代宋元明词人31家描写与酒有关之词133首。编者并根据词作内容增添题目,如《饮兴·调酒泉子》、《南楼漫酌·调玉楼春》等等。其中间有周氏和作。是书今存金陵荆山书堂刊本、《夷门广牍》本和《丛书集成初编》本。16. 《撰辰集》四卷,清汪森辑,沈进校定。此为节序词选,分类编排。按元日、立春、人日、上元、天穿节、春社、寒食、清明、上巳、送春、立夏、重午、立秋、七夕、中元、秋社、中秋、九日、立冬小春、冬至、腊和除夕等二十三个节令选录,每类之下入选词作不等。全书共选唐宋金元明人词346首。卷末有沈复粲跋:“右汪晋贤《撰辰集》四卷,钞本也。向为吾邑周梅生先生家所藏,首有晋贤名印。其书或未经刊布者,予借而录之,间有误字,一仍其旧云。道光壬寅秋日山阴沈复粲识。”仅存道光二十二年壬寅(184)沈复粲钞本,南京图书馆藏。17. 《同情集词选》十卷,清陈鼎辑。陈鼎,字汉年,江苏如皋人。此书自《词综》、《词律》诸书选录唐宋以来至清代康乾之世词人小令“与己之情有同然者”391调1122首,其中所录小令,以杨慎、李渔、许嗣隆、杨婉、范安澜、邓繁祯等人为多。依《历代诗馀》体例,按词调字数之多寡为序排列。所选词格调不高,标举香艳柔媚词风,提倡温柔敦厚之旨,寄托大雅之说,以“香草美人,风喻弥深;忠爱之忱,溢于楮墨”者为填词止境,开常州词派之先声。是书尝五易其稿,至乾隆三十九年(1774)始成书,今传有守拙斋巾箱本,缮写较精,卷首有陈鼎自序、雪访居士序、熊琏序及黄理等二十一家题辞。中国国家图书馆藏。18. 《百家词》吴讷(辑)、林大椿(校),上海: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天津:天津古籍书店1992年3月版(上、下册)19. 《全唐诗》,[清]圣祖玄烨御定 彭定求、季振宜等 奉敕编,(1)康熙扬州诗局本,12函12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6年10月,全二册。(2)王全(即王仲闻、傅璇琮)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4月第1版;1979年8月第2次印刷;1985年1月第3次印刷;1990年2月第4次印刷;1992年10月第5次印刷,平装25册;1999年,横排简体字本。(3)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国67年12月。康熙四十四年(1705)清圣祖南巡时命曹寅领衔在扬州开馆编修《全唐诗》,由彭定求、沈三曾等十名在籍翰林负责编修,仅用一年多时间, 这部多达900卷的大书就编修完成了。据现代学者的研究,当时几乎全靠胡震亨《唐音统签》、季振宜《唐诗》二书拼接成编。全书收诗49403首又1555句,作者2576人,每人有小传,但诗作不注出处。有康熙扬州诗局本,字大阅目,分为12函12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据以影印。中华书局1960年又出版了排印本,1999年又出横排简体字本,较便利用。这部大书完成了总汇唐诗于一书的工作,并以其特殊的权威和普及向世人展示了唐一代诗歌的面貌,使此后的唐诗爱好者和研究者大获沾益,至今不废。不过《全唐诗》仍有遗漏、误收、重出、注释错误、小传错误等不足之处。清乾隆中日本学者市河世宁(旧译上毛河世宁)辑有《全唐诗逸》三卷(有《知不足斋丛书》本,中华书局排印本《全唐诗》第25册附收),补录128人诗66首又279句。近人王重民又有《补全唐诗》、孙望有《全唐诗补逸》、童养年有《全唐诗续补遗》,共得诗近2000首,中华书局于1982年编为《全唐诗外编》二册出版。后陈尚君又对《外编》进行校订,并续辑《全唐诗续拾》六十卷,得诗4663首又1199句。于是合《外编》、《续拾》为《全唐诗补编》,199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此外,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中华书局,2000年6月)中,尚可补唐人逸诗近千首。附:全唐诗稿本[清]钱谦益(1582-1664)、季振宜(1630-1674)递辑 屈万里、刘兆祐 主编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9年9月初版;1986年12月第二次印行,全71册, “明清未刊稿汇编第二辑” (国立中央图书馆原藏)全唐诗录[清]徐倬(1624-1713)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11月,全二册,“四库文学总集选刊”全唐诗外编王重民(1903-1975)、孙望(1912-)、童养年 辑录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7月台北:木铎出版社,民国72年6月全唐诗补编陈尚君(1952-)辑校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10月,全三册增订注释全唐诗陈贻焮(1924-2000)主编 陈铁民(1938-)、彭庆生(1938-)副主编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5月,全五册20. 《唐五代词》林大椿 辑,商务印书馆,1933年;辑录唐五代词人82家,1134首。附有校记,注明所选词来源和作者简历。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6月,据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校补断句刊行。1957年10月北京第4印。辑录唐五代词作者81家、词作1147首(一说1148首),是继《全唐诗》之后又一次唐五代词的大型结集。其词采自《花间集》、《尊前集》、《金奁集》 和《全唐诗》中的附词,虽选择尚不甚精当,但搜罗已颇具规模。不过未收敦煌词,则是一大憾事。书中以人编次,唐词按作者的时代先后为序,打破了《全唐诗》等断代总集以帝王居首、女流方外殿后的传统惯例。卷末附有简略的作者生平,兼及作品真伪的考辨、各家重见和字句异同的校勘、宋人诗话有关作家作品的一些遗闻轶事。21. 《全唐五代词》,张璋、黄畲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2月。收词达2500多篇,颇为丰富,且于各词后兼采词评,也很特殊。此书的缺憾,一是不於诗词之分没有严格的取舍标准,只要有一种书作词收入者,即视为词入编;二是各词所注出处,不分主次先后,许多出处太晚,敦煌词几乎全据王、任、饶三家书转引;三是不甚注意作品真伪的辨别,于后人改唐诗或乐府为词者,不作辨析,伪作亦收入很多,仙鬼词中不少是宋、元明人所作。这些问题,显然影响了全书的学术质量。22. 《全唐五代词》,曾昭岷、曹济平、王兆鹏、刘尊明编,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12月,全二册。据唐时词乐实际,分为正、副两编,正编收录曲子词,以唐宋词集收录和唐宋典籍有明确指认者为限;副编收录属诗属词尚有争议的作品,并明确了几条标准,这就确保了全书的编纂质量。同时,又很注意尽量利用第一手的文献,讲究用书版本,以求录文可信,对有争议、互见的作品作了认真考订。尽管细节方面还有些可议之处(如仍沿袭了一些明清词籍的误说、有同题之作因出典不同而分收正、副编,小传也稍有可补处),本书在处理极难措置的问题上均较前此诸书更为精密审慎,达到了很高的学术水平。23. 《全宋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1998年。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编纂《全宋诗》。傅璇琮、孙钦善、倪其心、陈新、许逸民主编。全书72册。初步统计收作者9079人,诗247183首,残诗5983句(联),存目323首(句)。宋代立国比唐代长二十多年,但存世文献的数量,则数倍于唐代。宋人文集保存至今者,也超过唐代四到五倍。唐代存诗在1000首以上的只有3人,宋代估计在百人以上。宋集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错收误录非常严重。同时,宋诗编录和研究的情况,比唐诗要差很多。全部唐诗的编录,可以追溯到南宋,明清之际几代人作了持续的努力,才有《全唐诗》的出现。即便如此,《全唐诗》的缺收和误录,都有数千例,小传更是在在多误。《全宋诗》是筚路蓝缕的工作,稍微近似一些的书只有厉鹗《宋诗纪事》和陆心源的《补遗》,没有依凭,难度可以想见。《全宋诗》首次完成了宋一代诗歌的全面结纂,为有文集的作者补充了大量集外诗,对9000多位无集作者作了诗作的首次汇集,并且对所有宋人别集中的诗歌作了认真校理,一般都曾利用了传世的主要善本,作了全面的校勘。各集整理都有文本交待,且一律保存别集原编的先后次第,从而最大程度地保存原集的信息,如北宋诸集中诗,分古近体后大致保存了作品先后写作的次第,对学者考定作品系年和写作动机,是极重要的线索。《全宋诗》对所有散见作品都说明了文献来源,为近万名作者作了生平勾勒,并说明依凭,虽不完备,已很可贵,因为其中绝大部分作者此前没有任何研究基础可言。对部分作品的作者归属、真伪歧异、题序及本文有显著别本等情况,有所考按和甄辨。24. 《全宋词》,唐圭璋编,王仲闻修订,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第1版;1995年6月北京第6次印刷,全五册。194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线装本300卷附2卷。建国后中华书局再版时,由王仲闻(学初)重行校订增补,抽换大量底本,并增补词人240余家,词1400余首。全书共收词人1330家,词作约2万首。王氏还重考词人行实,改写小传,引书达350余种。后又续有修订补正,写成《订补附记》。第一次修订本1965年6月出版。1979年重印时附上唐圭璋《订补续记》。王仲闻是王国维之子,家学渊源,谙于宋代文史,对宋人笔记了如指掌。《全宋词》校补毕,唐圭璋曾建议改题“唐圭璋、王仲闻辑”。别集25. 《中国历代诗人选集》(40册),台北:远流出版社,民国71年26. 《曲江集》刘斯翰校注,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27. 《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八册)詹锳主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12月28. 《杜诗详注》(五册)[清]仇兆鳌,中华书局,1979年10月第1版,1989年12月第3次印刷;1995年4月第4次印刷,“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29. 《王维集校注》(四册)陈铁民,中华书局,1997年8月30. 《王维诗集笺注》杨文生,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9月31. 《孟浩然诗集笺注》佟培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5月,“中国古典文学丛书”32. 《高适集校注》孙钦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2月33. 《岑参集校注》陈铁民、侯忠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8月第1版,2004年9月第2版,“中国古典文学丛书”34. 《李颀诗评注》刘宝和,山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5月35. 《韩愈全集校注》(五册)屈守元﹑常思春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7月36. 《白居易集笺校》(六册)朱金城,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12月37. 《柳宗元诗笺释》王国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9月38. 《刘禹锡诗集编年笺注》蒋维崧、赵蔚芝、陈慧星、刘聿鑫,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39. 《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二册)陶敏,岳麓书社,2003年11月40. 《李商隐诗歌集解》(五册)刘学锴、余恕诚,中华书局,1988年12月41. 《温飞卿诗集笺注》[清]曾益注、顾予咸补注、[清]顾嗣立续注,王国安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7月第1版;1998年3月新1版,“中国古典文学丛书”42. 《李贺诗集》叶葱奇疏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3月第1版;1998年3月第1次印刷43. 《王荆公诗注补笺》李之亮,巴蜀书社,2002年1月44. 《苏轼诗集》(八册)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1982年2月第1版;1987年10月第2次印刷,“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45. 《黄庭坚诗集注》(五册)刘尚荣校点,中华书局,2003年5月46. 《陆游集》(五册),中华书局,1976年11月第1版;1977年5月第2次印刷47. 《韦庄集笺注》聂安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4月48. 《韦庄诗词笺注》齐涛,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6月49. 《李煜李璟词》詹安泰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3月第1版;1998年3月第1次印刷50. 《欧阳修词笺注》黄畲,中华书局,1986年12月51. 《乐章集校注》薛瑞生,中华书局,1994年12月第1版,1997年12月第2次印刷52. 《东坡词编年笺证》薛瑞生,三秦出版社,1998年9月53. 《秦观集编年校注》周义敢、程自信、周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7月54. 《清真集校注》孙虹校注,薛瑞生订补,中华书局,2002年12月55. 《李清照集校注》王仲闻,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10月第1版,1997年11月第2次印刷56. 李清照集笺注 徐培均笺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57. 《姜白石词编年笺注》夏承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5月58. 《稼轩词编年笺注》(增订本)邓广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10月;1995年5月第2次印刷59. 《李白诗歌赏析集》裴斐主编,巴蜀书社,1988年2月60. 《杜诗鉴赏》夏松凉,辽宁教育出版社,1986年3月61. 《李贺诗歌赏析》梁超然选析,广西教育出版社,1987年8月62. 《李煜、李清照词详解》靳极苍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85年8月63. 《柳永词赏析集》谢桃坊主编,巴蜀书社,1987年7月64. 柳永词选评 谢桃坊撰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65. 柳永集 孙光贵,徐静校注 长沙:岳麓书社,2003年66.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陶然编著 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唐宋诗词名家精品类编”67. 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 高丽华编著 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唐宋诗词名家精品类编”68. 壮岁族旗拥万夫:辛弃疾 邓红梅编著 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69. 《李清照词鉴赏》齐鲁书社编辑出版,1986年4月70. 《周邦彦词赏析》钱鸿瑛,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1月71. 《辛弃疾词鉴赏》齐鲁书社编辑出版,1986年12月72. 《陆游诗歌赏析》段晓华编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1月73. 晏殊词新释辑评 刘扬忠编著 北京:中国书店,2003年74. 李清照词新释辑评 陈祖美编著 北京:中国书店,2003年75. 王安石诗文选评 高克勤撰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76. 黄庭坚诗词文选评 黄宝华撰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77. 秦观诗词文选评 徐培均,罗立刚撰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78. 周邦彦词选评 刘扬忠撰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79. 李清照词选评 陈祖美撰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80. 陆游诗词选评 蔡义江撰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81. 辛弃疾词选评 施议对撰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82. 辛弃疾词选 朱德才选注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选集(今人分类)83. 《全唐诗精华分类鉴赏集成》,潘百齐编著,河海大学出版社,1989年1月,1474 页 。分55部,大体按自然、人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为序排列,下分222门(仅名胜部就有33门),门下再分1175类(仅花卉门就有100类)。共收入418位唐代诗人的诗篇2706首,基本荟萃了全唐诗的精华。全部按类鉴赏,以一篇鉴赏文章统摄一至数类诗。84. 《全宋词精华分类鉴赏集成》,潘百齐编著,河海大学出版社,1991年12月85. 《古诗类编》广西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室集体编纂,胡光舟、周满江主编,张明非等编注,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7月。王运熙序。全四册。参酌古代类书的类目,根据今人的要求,除芜去杂,删繁就简,间立新类,变通体例,厘定为22大类,包括天象自然、江河湖海、山川田园、四时寒暑、岁时节序、花草果木(一、二)、飞禽走兽、鳞介虫鱼、宫观楼台、器用饮食、文学艺术、百工农商、古今人物、战争军旅、忧国伤时、民生疾苦、羁旅行役、交游赠答、抒怀言志、爱情家庭、咏史怀古等;下分334细目,共编入各种体裁和题材的诗歌2730余首,上起《诗经》下迄清末。86. 《全唐诗精华》,吉林文史出版社,1994年。选诗约6000首,厘为30大类,是近些年来所出的分类最多的唐诗选本,分类法参照明代张之象编撰《唐诗类苑》。87. 《唐人绝句类选》,周本淳选编,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11月88. 《唐人咏物诗评注》刘永济,中山大学出版社,1985年89. 《唐人送别诗选》,王定祥等选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9年10月90. 《离别在今宵:唐人送别诗100首》,白晓朗、黄林妹评注,1991年9月91. 《新编唐诗三百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将所选333首诗归为10类。92. 《盛唐边塞诗评》,漆绪邦,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93. 《唐代边塞诗选注》,胡大浚主编,甘肃教育出版社,1991年(1990年?)94. 《唐代边塞诗选注》,孙全民,合肥:黄山书社,1992年9月95. 《中国诗歌宝库·唐诗选》(上下册),赵昌平,上海书店,1993年8月96. 《中国诗歌宝库·宋诗选》,陈达凯,上海书店,1993年8月97. 《新编宋诗三百首》,吴在庆编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9月。将所选339首诗归为9类。98. 《唐诗分类研究》,张浩逊,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7月99. 《唐风宋韵新吟》陈晋编,万卷出版公司(前辽宁画报出版社),2005年9月;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1月。此书收集了一些以思想旨趣见重的唐宋诗词,并把所选入的作品分为时令、山水、劳动、感悟、情谊、品格、政治、友邻八篇。多数篇目下,又划出若干专题类别。在这些诗词的介绍中还添加了阅读导读与感悟文字,为读者欣赏唐宋诗词提供了借鉴。本书的编选工作,从选目、编排、前言到导语、会心一悟文字以及注释,历时半年,共易十四稿。

虽然我还没有走进职场 但是在电视剧和周边人的生活中,也看到了很多的道德绑架行为的出现。1、捆绑认知型:“你那么优秀,就该多做”电视剧《平凡的荣耀》当中,有这样一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吴恪之作为下属,多次明确表示拒绝接某个项目,而他的死对头曲忠辉则不停以“下一期基金能不能签下来,就全靠你了。”为由,“理直气壮”地强迫吴恪之去接受这个项目。直接导致吴恪之陷入极为被动的局面,似乎自己再拒绝,便会直接导致项目的失败。但事实上,即便项目谈成功了,他也无法保证升职、加薪。相反,如果失败了,还要背锅。这也是职场中最为常见的“道德绑架”套路,为了满足自己的价值观,强行捆绑对方认知。想要say no?你对得起同事吗?对得起领导吗?对得起公司吗?2、品头论足型:“所有非本职工作,都是不务正业”前段时间,四川通江的李老师,在节假日期间兼职送外卖,以补贴家用。结果被报道后,引发网友热议,不少网友呼吁开除这个不务正业、只想着赚钱的老师,以儆效尤。在舆论的重压下,李老师不得不主动辞职。常言道:杀人诛心。舆论也是一样,舌头底下压死人。不难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正在不断拔高对他人的要求,以“圣人”的标准对每一个职位进行评判审视。虽然工作是“神圣”的,但组成这个群体的,却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因此,工作当中,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毋庸置疑,但动辄对他人进行“品头论足”的道德绑架则大可不必。3、管理手段型:“你那么优秀,以后机会多得是”朋友小李工作很出色,但每年的优秀员工评定却从没给过她。领导总对她说:“你还年轻,又这么优秀,机会多的是,你说是吧。”让小李到嘴的抱怨话,只能生生咽下去。不可否认的是,在很多地方,道德绑架似乎已经成为许多职场者的一种管理手段。先把责任推卸干净,再以道德绑架的方式敲打、批评下属,进而显得自己顾全大局。至于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则早已抛在云外。4、借花献佛型:“咱们AA,不该老板请吃饭”网上看过这样一则事例:公司老板请客聚餐,放言:大家今天随便吃喝。最后结账的时候1500元,老板刚准备掏钱,一位老员工就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怒斥:“咱们怎么能让领导买单。”这顿饭最终的结果,就是整个聚餐失去了原来的味道。而这种“借花献佛”型道德绑架的路数,看似低级,但如果不是老板强行坚持自己掏钱的话,员工几乎没有反驳之力。总不能当着所有的人说:“吃饭前老板说了请我们吃饭,凭什么现在要我们掏钱?”这样的话,这个聚餐算是彻底黄了,员工也承担不起让老板下不来台的责任。

《古文观止》《庄子》《世说心语》《人间词话》《史记》《左传》《三国志》。个人推荐《庄子》和《史记》,比较好看

中州古籍出版社编辑

非常不错。《长短经(上下)》是2007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唐赵蕤。《长短经》则集中国古代谋略之大成,大到治国用兵、识人用人,小到世故人情、生活智慧,一网打尽,全方位、多角度地阐释了中国古代的谋略思想。本书在恢弘的历史画卷的展示中升华出谋略的内核,在鲜活生动的历史事件和生活故事的叙说中剔透出谋略的真谛,读之,既回肠荡气,又情趣盎然,令人掩卷难忘。

1.《水煮三国》一本关于管理的书。还有林长治写的一本大话风格的,忘了叫什么名字了 2.三国历史研究书目三国之鼎峙 王仲麒著 商务印书馆 1931年 三国史略 王仲麒著 商务印书馆 1935年 三国史话 吕恩勉著 开明书店 1946年 三国新志(七卷) 刘公任著 世界书局 1947年 三国史讲话 徐德麟著 群联出版社 1955年 官渡之战(历史小丛书) 张习孔著 中华书局 1961年 赤壁之战(历史小丛书) 羽白著 中华书局 1965年 彝陵之战(历史小丛书) 李赓序著 中华书局 1965年 三国会要 杨晨著 中华书局 1956年 三国会要 钱仪吉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年 三国志札记 杨晨 崇雅堂丛书本 1936年 读三国志杂志 林国赞著 中华书局 1959年 三国志裴注述 林国赞著 中华书局 1959年 读三国志蠡述(三卷) 李澄宇著 未晚楼全集本 1933年 三国志集解 卢弼著 古籍出版社 1957年 三国食货志 陶元珍著 商务印书馆 1935年 校补三国志疆域志 金兆丰著 商务印书馆 1935年 三国郡县表补正(八卷) 吴增江著杨守敬补正 宜都杨氏 1907年 三国志世系表 周明泰著 大公报社 1930年 三国志世系表遗附订伪 陶元珍著 大公报社 1936年 三国志三公宰辅年表(三卷) 黄大华著 大公报社 1936年 三国志人名录 王祖彝著 商务印书馆 1956年 三国志证闻校堪记 罗振玉著 上虞罗氏雪堂丛刻本 1915年 三国人物论 祝秀侠著 台北中正书局 1953年 三国人物评传 黄逸民著 台北国民出版社 1958年 三国经济史 陈啸江著 中山大学文科研究所 1936年 曹魏之经济基础 马智修著 香港著者印 1968年 三国志兵事钩元 王嵩儒著 济南印本 1928年 三国时代薄葬考 于世琦著 青岛听涛楼 1933年 魏晋思想论 刘大杰著 昆明中华书局 1939年 魏晋清谈思想初论 贺昌贤著 商务印书馆 1946年 魏晋清谈述论 周绍贤著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66年 魏晋的自然主义 容肇祖著 商务印书馆 1935年 魏晋玄学中的社会政治思想略论 汤用彤,任继愈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6年 魏晋文学论稿 汤用彤著 人民出版社 1957年 三国志平议(二卷) 李宝洤著 汉堂类稿本 1922年 三国志评论(四卷) 李景星著 四史评论本 1932年 三国志知意 刘咸析 成都尚友书塾 1932年 华阳国志校注 刘琳校著 巴蜀书社 1984年 诸葛亮 孙敏修著 商务印书馆 1926年 诸葛忠武侯年谱 古直著 中华层冰草堂丛书本 1929年 诸葛孔明生活 徐道轩著 世界书局 1929年 诸葛亮 韩非木著 中华书局 1935年 诸葛亮 朱杰勤著 昆明空军军官学校政治部 1941年 诸葛亮 祝秀侠著 重庆胜利出版社 1944年 诸葛亮新论 王芸生等著 重庆读者之友社 1945年 诸葛亮 周佐治著 南京青年出版社 1946年 诸葛亮 马植杰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7年 诸葛亮 徐素著 香港中华书局 1959年 诸葛亮 柳春藩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62年 曹操 王仲荣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6年 曹操 徐素著 香港中华书局 1959年 曹操论集 三联书店编辑部 三联书店 1960年 三国史 马植杰著 人民出版社 1994年 三国史 何兹全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年 曹操集译注 安徽毫县译注小组 中华书局 1979年 曹操传 刘玉娥著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2年 诸葛孔明全集 (明)诸葛羲,诸葛倬著 中国书店 1986年 诸葛亮集 张澍辑 中华书局 1960年 一代贤相诸葛亮 李兆成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年 天下英雄刘备 谭良啸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年 诸葛亮在襄阳 余鹏飞著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6年 诸葛亮文集全译 万家常译注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7年 诸葛亮评传 余明侠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6年 三国史研究 张大可著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8年 三国志选注(上,中,下) 缪钺主编 中华书局 1984年 三国志今注今译 苏渊雷主编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年 三国志选注 缪钺主编 中华书局 1984年6月 583千字 后汉书三国志补表三十种 宋 熊方等撰 刘枯仁点校 中华书局 1984年10月 1,130千字 三国志人物故事 仓阳卿 张企荣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84年11月 153千字 闲话三分 陈迩冬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6年6月 79千字 三国人物评传 谭良啸 张大可主编 三秦出版社 1987年10月 235千字 三国志导读 缪钺等著 巴蜀书社 1988年3月 210千字 三国志选译 陈寿原著 刘琳译注 巴蜀书社 1988年5月 139千字 三国史研究 张大可著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8年9月 325千字 三国志校诂 吴金华著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0年 300千字 三国志今注今译 苏渊雷主编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年8月 253千字 三国志今译 田余庆 吴树平主编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1年12月 860千字 三国志辞典 张舜微主编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2年4月 1577千字 三国经济史 余鹏飞著 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2年5月 320千字 三国志现代文版 晋 陈寿 刘国辉等译 红旗出版社 1992年7月 800 千字 三国演义纵横谈 丘振声著 漓江出版社 1983年1月 315千字 三国演义资料汇编 朱一玄 刘毓忱编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3年10月 662千字 《三国演义》研究集 社会科学研究编辑部四川省社科院文学所编 四川省社科院出版社 1983年12月 367千字 千里走单骑长篇评话《三国》之一 张国良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4年4月 244千字 三顾茅庐长篇评话《三国》之二 张国良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4年6月 166千字 三国演义简说 李厚基 林骅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年6月 69千字 三国演义创作论 叶维四 冒炘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4年9月 230千字 孔明初用兵长篇评话《三国》之三 张国良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4年10月 200千字 长阪坡长篇评话《三国》之四 张国良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4年10月 179千字 火烧赤壁扬州评话 康重华口述 李真 张棣华整理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5年1月 530千字 《三国演义》新论 刘知渐 重庆出版社 1985年6月 101千字 三国演义学刊<1> 学刊编辑部编 四川省社科院出版社 1985年7月 302千字 群英会长篇评话《三国》之五 张国良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5年10月 298千字 草船借箭长篇评话《三国》之六 张国良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5年10月 278千字 火烧赤壁长篇评话《三国》之七 张国良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5年10月 285千字 三气周瑜长篇评话《三国》之八 张国良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6年2月 213千字 张松献图长篇评话《三国》之九 张国良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6年6月 200千字 孔明进川长篇评话《三国》之十 张国良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6年6月 303千字 三国演义会评本 陈曦钟 宋祥瑞 鲁玉川辑校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6年7月 1600千字 三国演义学刊<2> 中国三国演义学会编 四川省社科院出版社 1986年8月 313千字 竹琴三国志选 胡度整理 中国曲艺出版社 1986 年10月 176千字 三国演义选粹 罗贯中 原著 郭豫适 荀茵选评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6年11月 209千字 说三国话权谋 李炳彦 孙兢 解放军出版社 1986年12月 245千字 三国演义论稿 高明阁著 辽宁大学出版社 1986年12月 210千字 三国志玉玺传 童万周校点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6年12月 395千字 《三国演义》的用人艺术 霍雨佳著 海南人民出版社 1987年3月 85千字 反三国志演义 周大荒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7年5月 380千字 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从《三国演义》看中国古代人才观 黄新亚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7 年10月 124千字 袭取成都长篇评话《三国》之十二 张国良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8年3月 195千字 《三国演义》谋略新探 霍雨佳著 海南人民出版社 1988年5月 90千字 三国演义与经营谋略 郭济兴 李世俊著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8年6月 226千字 龙争虎斗——三国演义 台湾邵红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8年8月 177 千字 三国群英会 唐耿良演出本 唐耿良 辜彬彬整理 中国曲艺出版社 1988年8月 297千字 《三国演义》与经营管理 李正 周克西编著 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 1988年9月 202千字 兵伐东川 长篇评话《三国》之十三 张国良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8年9月 250千字 水淹七军 长篇评话《三国》之十四 张国良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8年12月 289千字 人才与谋略——《三国演义》启示录 胡世厚 卫绍生著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9年4月 116千字 汉都烽烟——三国志影视故事之一 张天民著 海峡文艺出版社 1989年5月 337千字 浪卷大江——三国志影视故事之二 张笑天著 海峡文艺出版社 1989年5月 295千字 问鼎中原——三国志影视故事之三 毕必成著 海峡文艺出版社 1989年5月 359千字 几度夕阳——三国志影视故事之四 于力著 海峡文艺出版社 1989年5月 337千字 三分归晋——三国志影视故事之五 苏叔阳著 海峡文艺出版社 1989年5月 247千字 三国演义辞典 沈伯俊 谭良啸编著 巴蜀书社 1989年6月 850千字 《三国演义》新校注本 吴小林校注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0年8月 806千字 三国演义考评 周兆新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 年12月 250千字 《三国演义》与市场竞争 周俊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1年2月 151万字 《三国演义》研究论文集 河南省社科院文学所编 中华书局 1991年2月 410千字 三国演义美学价值 霍雨佳著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1年5月 290千字 三国演义与现代商战 霍雨佳著 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1年7月 87千字 三国演义·谋略·领导艺术 谭洛非著 巴蜀书社 1991年8月 115千字 《三国演义》谋略三十种 陈辽编著 中国华侨出版公司 1991年8月 100 千字 读三国谈经营 李文华编著 知识出版社 1991年10月 118千字 三国演义与企业领导谋略 冒炘主编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91年10月 320千字 白话三国演义赏析(上、下册) 张绍仁等编译 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1年12月 500千字 为人处世与《三国演义》 严钦著 广西民族出版社 1992年1月 185千字 《三国演义》理校本 沈伯俊理校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2年2月 800千字 《三国演义》与中国文化 中国三国演义学会政协四川绵阳市委员会 巴蜀书社 1992 年4月 347千字 三国演义艺术欣赏 郑铁生著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2年7月 275千字 《三国演义》与人才竞争 周俊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2年10月 29万字 战略三国志 日本·城野宏著 林怀秋译 湖南文艺出版社 1992年12月 385千字 三国智谋精粹 霍雨佳著 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3 年1月 255千字 三国名人传说 本社选编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84 年2月 108千字 三国人物传说 诸葛纬编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6 年5月 101千字 三国外传 江云 韩致中主编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6年6月 393千字 《三国演义》的传说 董晓萍编 南海出版公司 1990年8月 235千字 三国人物别传 王一奇等编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90年1月 288千字 《三国演义》连环画(上、中、下) 原著罗贯中 徐良士等改编 徐飞平 徐宏达等绘画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9年2月 精美白话文三国志 日本·园田光庆画 久保田千太郎配文 续三义 徐迎新 薛至诚 姜小平译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0年9月 桃园结义——儿童版·彩画之一 原著罗贯中 庄季德 满叔道改编 乐明祥 陆华 费嘉绘画 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0年10月 曹操闯世——儿童版·彩画之三 原著罗贯中 庄季德 满叔道改编 史建期 陆华 姚鸿发绘画 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0年10月 诸葛下山——儿童版·彩画之三 原著罗贯中 庄季德 满叔道改编 史建期 陆华绘画 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0年10月 赤壁大战——儿童版·彩画之四 原著罗贯中 庄季德 满叔道改编 杨秋宝 陆华 徐毅绘画 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6年10月 三气周瑜——儿童版·彩画之五 原著罗贯中 庄季德 满叔道改编 陆华 徐谷安 徐毅绘画 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0年10月 刘备入川——儿童版·彩画之六 原著罗贯中 庄季德 满叔道改编 朱铭善 陆华 费嘉绘画 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0年l0月 三英之死——儿童版·彩画之七 原著罗贯中 庄季德 满叔道改编 陆华 费嘉 颜志强绘画 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0年12月 七擒孟获——儿童版·彩画之八 原著罗贯中 庄季德 满叔道改编 史建期 陆华 侯春洋绘画 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0年12月 六出祁山——儿童版·彩画之九 原著罗贯中 庄季德 满叔道改编 史建期 刘泽 岱陆华绘画 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0年12月 三国归晋——儿童版·彩画之十 原著罗贯中 庄季德 满叔道改编 陆华 陈夏 史建期绘画 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0年12月 三国志——忠肝义胆群英会 蔡志忠古典幽默漫画 三联书店 1992年8月 40千字 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 田久川译注 中华书局 1983年 三曹年谱 张可礼编著 齐鲁书社 1983年5月 167千字 曹操·诸葛亮·周瑜传译注 路志霄 牛得权注 王立中 唐凌 刘亚利译 中州书画社 1983年7月 152千字 曹植集校注 赵幼文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年6月 474千字 曹操集注 夏传才注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6年5月 180千字 曹操 日本·川合康三 周东平译 三秦出版社 1989年2月 123千字 曹操新传 章映阁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9年6 月 211千字 乱世枭雄 衣连友 金志隆著 黄河出版社 1989 年12月 566千字 乱世英杰——曹操传 陈周昌著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0年11月 203千字 曹操传 刘玉娥著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2年6月 158千字 诸葛亮 郑孝时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3年12月 60千字 诸葛亮新传 章映阁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4年9月 199千字 一代名相诸葛亮 曹余章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4年10月 56千字 诸葛亮研究 成都市诸葛亮研究会编 巴蜀书社 1985年10月 240千字 诸葛亮治蜀 谭良啸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6年5月 42千字 诸葛亮传 柳春藩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6年7月 185千字 诸葛亮研究新编 襄樊市诸葛亮研究会编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6年12月 222千字 诸葛亮传说故事 张定亚编选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7年2月 45千字 访古话孔明 谭良啸著 文物出版社 1987年7月 80千字 咏诸葛亮诗歌选 李伯勋选注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7年10月 139千字 诸葛亮的传说 陈文道编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7 年11月 92千字 历代咏赞诸葛亮诗选注 谭良啸选注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8年1月 81 千字 诸葛亮文译注 梁玉文 李兆成 吴天畏 巴蜀书社 1988年3月 200千字 诸葛亮研究三编 王汝涛 于联凯 王瑞功主编 山东文艺出版社 1988年11月 185千字 电视连续剧《诸葛亮》创评文集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编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8年11月 172千字 卧龙深处话孔明一一关于诸葛亮的新评说 晋宏忠著 经济日报出版社 1989年7月 143千字 诸葛亮传奇 李元梯编选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9年8月 150千字 诸葛亮形象史研究 陈翔华著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0年12月 360千字 诸葛亮躬耕地望论文集 高士楚等编 东方出版社 1991年3月 254千字 诸葛武侯兵法今译 王臣译 陕西师大出版社 1991年9月 250千字 白话诸葛谋略全书 尹名 金川 荣庆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1年11月 112千字 诸葛亮兵法谋略 字光编译 陕西旅游出版社 1991年11月 130千字 诸葛亮谋略宝典 侯洪焰主编 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1年11月 260千字 诸葛亮躬耕地新考 李兆钧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2年8月 336 千字 荆州风物话三国 钟扬波编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3年8月 92千字 古隆中 汪大宝编写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4年10 月 43千字 三国蜀汉探踪 《旅游天府》编辑部编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5年3月 90 千字 三国胜迹湖北多 蔡远雄等著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5年9月 106千字 三国胜迹遍神州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5年11月 130千字 蜀汉胜迹 成都武侯词博物馆编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5年11月 74千字 三国胜迹游 吴功勋主编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7 年8月 172千字 武侯祠大观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编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8年4月 163千字 三国赤壁古战场新探 李儒科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0年5月 98千字 赤壁战地考 贺亚先 王琳祥 邱姬玲编著 武汉出版社 1990年9月 130千字 古战场蒲圻赤壁论文集 蒲杞赤壁古战场保护开发建设研讨会文集编委会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1年10月 329千字 武侯祠 谭良啸 张宗荣著 成都出版社 1993年1月 50千字 三国用人艺术 冯世斌著 新华出版社 1992年5 月 180千字 诸葛亮与中国武侯祠 郭清华 侯素柏编著 陕西旅游出版社 1993年4月 l00千字

黄瑞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编辑 讨论 上传视频黄瑞云,湖南娄底人,一九三二年生。一九五八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曾在湖北教育学院任教。八十年代出任湖北师范学院副院长,一九八七年晋升教授,为硕士研究生导师。一九八九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获“人民教师奖章”,一九九一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黄瑞云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先后担任湖北省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屈原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水浒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作家协会理事、黄石市作家协会主席。现任中国诗词学会理事、中国寓言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屈原研究会名誉理事、湖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黄石市作协名誉主席。 黄瑞云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教学与研究,也钻研哲学和训诂学,业馀从事文学创作。发表过学术论文五十余篇、艺术散文六十馀篇、新诗四十馀首、传统诗词三百馀首、寓言五百馀篇、幽默作品一百馀篇。中文名黄瑞云民    族汉族出生日期1932年主要成就《黄瑞云寓言》第三版获湖北省“屈原文学奖”代表作品《说老子其人》《论老子之道》性    别男籍    贯湖南娄底目录1 主要学术论文2 主要艺术散文3 学术著作4 文学著作5 译文著作6 其他著作7 个人经历8 出版著作主要学术论文编辑1.《说老子其人》《论老子之道》(已收入《老子本原》,1995年6月人民文学出版社会出版);2.《说“静为动君”》(《文史哲》,1992年六期);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3.《惠施命题试释》(《社会科学研究》,1982年五期);4.《屈原对天的认识与天问》(《屈原研究论文集》,1983年);5.《沱潜既道,云土梦作义》(《湘潭大学学报》,1997年四期);6.《毛诗序与儒家诗论》(《古典文学新论》,1990年);7.《胡笳十八拍的作者问题》(《黄石师院学报》,1982年二期);8.《楚国论》(2002年6月宁波·国际屈原学术研讨会论文);9.《历代抒情小赋选前言》(收入《历代抒情小赋选》,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10.《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概观》(收入《诗苑英华》第一卷);11.《光焰万丈的唐代诗歌》(收入《诗苑英华》第二卷);12.《善学唐者莫过于宋》(收入《诗苑英华》第三卷);13.《元明两代诗简论》(收入《诗苑英华》第四卷);14.《清诗,五七言诗最后一度芳菲》(收入《诗苑英华》第五卷);15.《中国历代词发展概观》(收入《词苑英华》);16.《经典寓言系列前言》(收入《经典寓言系列》)。主要艺术散文编辑1.《种麦》(1961年冬);2.《芦荡里的迷路》(1961年冬);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3.《杏花》(1962年春);4.《河韵》(1962年夏);5.《硕鼠硕鼠》(1962年5月);6.《筒车》(1967年春);7.《胶子树》(1968年12月);8.《大青山,雨中的沉思》(1969年7月);9.《杜鹃和野菊》(1970年2月);10.《灰耳兔》(1971年9月);11.《黄鼠狼之死》(1971年9月);12.《天边独树高原》(1983年10月);13.《回忆萼楼小学》(1987年2月);14.《太阳花》(1987年11月);15.《又复青山识鸟音》(1990年5月);16.《兰兰》(1991年2月);17.《漫天烽火忆兰田》(1995年8月);18.《小麻雀之死》(1996年5月);19.《楚都二千七百周年祭》(1996年2月);20.《夏水和云梦泽》(1997年7月);21.《杜鹃花依旧开放》(2002年);22.《通红通红的辣椒》(2002年)。学术著作编辑1.《历代抒情小赋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2.《明诗选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3.《金元诗三百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4.《宋诗三百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5.《唐宋词名作选》(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6.《历代绝妙词三百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7.《老子本原》(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8.《诗苑英华》(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9.《词苑英华》(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四、整理古籍 《历代辞赋总汇》,湖南师大马积高主编,叶幼明、黄瑞云副主编,1990年开始工作,1994年完成,辑录自先秦至清末的全部辞赋,约二千八百万字。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2013年底出版。文学著作编辑1.《智慧的葫芦》(幽默故事,湖北人民出版社,1980);2.《黄瑞云寓言》第一版(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3.《黄瑞云寓言》第二版(湖北少儿出版社,1985);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4.《黄瑞云寓言》第三版(湖北少儿出版社,1992);5.《黄瑞云寓言》第四版(湖北少儿出版社,1998);6.《魔镜》(幽默故事,黑龙江少儿出版社,1988);7.《春天岛》(寓言,浙江少儿出版社,1999);8.《长梦潇湘夜雨楼目录词集》(西塞山诗社,2003);9.《溪流集》(西塞山诗社,2003)。六、参与主编的著作 《经典寓言系列》(黄瑞云、凡夫、于方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中国二十世纪寓言选·讽刺卷》(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译文著作编辑1.《Hekaya za Avanti》(斯瓦西里文,共收作品100篇,黄瑞云与赵世杰约各占一半。1985年外文出版社出版);2.《Chinese Literture》(1986 Summer,2篇;1987 Winter,2篇;1989 Autumn,1篇;1991 Spring,1篇;1993 Artumn,1篇;1994 Winter,7篇;1994 Summer,1篇);3.《Litterature Chinoise》(1991年1月,1篇;1993年3月,1篇;1994年1月,6篇);4.《Fables de la Chine contemporaine》(12篇,1990年外文出版社出版);5.《Chinese Literature》(1994 winler 刊有《Huang Ruiyun,A Fabulist》一文,并刊有照片,作者Keyi)。其他著作编辑1.《诗义索原》,已发表130馀则,全稿未完。2.《庄子本原》,未完稿。3.《论孟章句管窥》,已发表约五万字,全稿未完。4.《词义锁链》,已发表约七万字,全稿未完。5.《文苑英华》,未完稿。6.《赋苑英华》,未完稿。7.《中华古典诗千首》,已完稿,未出版。8.《李白年表》,正稿在文革中抄毁,尚留初稿残编。9.论文、散文,均尚未结集。个人经历编辑1932年3月3日,出生于湖南湘乡县。1949年秋,湖南解放后,参加农村工作,担任基层干部,兼教小学。1951年9月上建国中学高中读书。1952年2月建国中学高中停办,转入宁乡一中。1954年7月毕业于宁乡一中,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进校担任班长,直至毕业。1957年秋,武大反右,被划为中右。1958年9月,大学毕业,分配到华中农学院,但不能工作,下放天门,劳动一年。1959年9月,由华农分配到湖北省工农中学任教。学校后改名华农工中。1961年8月,下放汉阳水洪口,劳动一年。1962年9月,调回华农工中任教,时学校改名华农附中 。(在华农首尾五年,前后劳动两年,断续才学三年。)1963年8月,调湖北教育学院。是年编写《现代汉语》一书,出版不得署名。1964年,在教院中学教师进修班负责中国古典文学教学。1965年上期,在湖北孝感赵陈参加四清;下期复到赵陈蹲点办学。1966年上期在教院编写农村中学语文教材。六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即被孤立。各种手稿两百多万字被全部抄毁。1968年被关进牛棚,接受批斗。1970年10月,教院并入华中师范学院。(计在教院七年有半,期间教学两年;参加四清半年,下乡蹲点半年;孤立四年半,包括关押三年。)10月7日,下放洪湖劳动,担任副班长。1971年下期,劳动期间调任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实为社教工作队),为时半年。1972年8月,调回华师。(计在洪湖劳动两年。)回华师后,又被派到华师一附中一工作,为时一年。1973年8月,调华师中文系任教。1980年春节,为解决家人户口,调到黄石师范学院即今湖北师范学院。与妻子分隔三十年,到此始得团聚。(计在华师首尾十年,期间在洪湖劳动两年,一附中工作一年。)1982年被评为副教授。二月任湖北省第五届政协委员。(六届、七届连任,至1996年止,凡十五年。) 1983年秋,出任学院副院长。1984年,兼任黄石市社联副主席、黄石市作协主席、西塞山诗社社长。是年,加入九三学社,任九三黄石市委主委,湖北省委常委。1986年10月,辞去副院长职务。1988年7月7日,小儿子在长江游泳遇难。1989年春,任黄石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瑞云寓言》第二版获“中国新时期(1978-1988)优秀少儿读物奖”一等奖和中国寓言学会“金骆驼奖”一等奖。7月,退出九三学社。10月,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获“人民教师奖章”。1991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连任第九届黄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席。十月,《黄瑞云寓言》第三版获中国寓言学会“金骆驼奖”一等奖。1996年2月,《黄瑞云寓言》第三版获湖北省“屈原文学奖”。1997年10月,连任黄石市作协主席。 1999年9月,妻子患脑溢血卧病。年底,辞去市作协主席职务。2000年2月21日,妻胡玉莲在家乡去世。十月奉命按规定退休。2002年2月,结束课务。出版著作编辑1978年《人民文学》六月号刊发第一组寓言。1980年出版《智慧的葫芦》(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黄瑞云寓言》(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黄瑞云寓言》第二版(湖北少儿出版社)1986年出版《历代抒情小赋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出版《魔镜》(黑龙江少儿出版社)1990年出版《明诗选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参与辑录《历代辞赋总汇》,任副主编。同年,出版《唐宋词名作选》(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出版《黄瑞云寓言》第三版(湖北少儿出版社)1993年出版《金元诗三百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出版《老子本原》(人民文学出版社)。是年,《历代辞赋总汇》完稿,2400万字。1997年出版《历代绝妙词三百首》和《两宋词三百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出版《黄瑞云寓言》第四版(湖北少儿出版社)和《明诗三百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年出版《春天岛》(浙江少儿出版社)2002年出版《诗苑英华》(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长梦潇湘夜雨楼诗词集》《溪流集》(西塞山诗社)和《词苑英华》(湖北教育出版社) 附附注:黄瑞云教授已退休,读者如需要联系,请用书信的形式。地址:湖北黄石市湖北师范学院435002

曾经买过静电鱼写的星座书,详写了各个星座性格,也以名人明星为例解析…介绍了星盘---有太阳星座,即现在普遍用阳历算的主要影响星座,月亮星座(按阴历算)代表人的内在隐性格,还有金木水火土天王海王冥王上升下降等星座,代表人的财运爱情等等(查这个需要知道出生地、精确时间等)。了解星座的话这个不错…忘了书具体什么名字,反正就是星座什么的(也不需要名字吧)

中州古籍出版社总编辑

兼任山东省中国古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赋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教学与研究方向主要为先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齐鲁文化与文学,出版《六朝辞赋史》、《两汉文学》、《诗赋论丛》、《齐鲁文化通史·魏晋南北朝卷》(合著)、《山东分体文学史·散文卷》(主编)等著作,发表论文及鉴赏之文近百篇。曾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承担山东省社科研究规划项目、山东省古籍整理研究规划项目等多项。(一)、承担项目1、独立承担山东省古籍整理研究规划项目《晋七家集》,1998年至2000年。2、独立承担国家级社科规划项目《魏晋子书流派及其文学价值研究》,2007年至2009年。3、独立承担山东师大齐鲁文化研究中心项目《齐鲁士风与六朝文风》,2004年至2005年。(二)、主要科研成果著作:1、《六朝辞赋史》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2、《诗赋论丛》 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3、《两汉文学》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4、《西汉文章论稿》 齐鲁书社2006年。5、《齐鲁文化通史·魏晋南北朝卷》(合著)中华书局2004年。6、《山东分体文学史·散文卷》(主编)齐鲁书社2005年。7、《中国分体文学史·散文卷》(副主编)青岛海大出版社1995年。8、《中国古代文学精选导读》(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年。论文:1、魏晋人对大赋的态度及魏晋大赋的地位 文学评论 2002年第2期。2、葛洪《抱朴子外编》的说理艺术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5年第1期。3、阮籍赋论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1994年第7期。4、元代山水诗述论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1997年第11期。5、魏晋赋序简论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1999年第7期。6、《文选》选赋四题 文选学新论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7、楚汉魏晋赋写景述论 山东师范大学报 1997年第5期。8、试论汉魏六朝的纪行赋 文史哲 1990年第5期9、曹植赋简论 建安文学新论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2年。10、略论晋宋齐梁文写景功能的强化 山东师大学报2003年第5期11、沈德潜对明代复古派理论的修正 齐鲁学刊2004年第2期12、追步前贤,不乏创变:论扬雄赋 山东师大学报2001年第5期。13、西晋作家张华刍议 郭晋稀先生纪念文集 甘肃教育出版社2000年。14、六朝琅琊王氏文概论 庆祝卞教萱先生八十华诞文史论集 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3年。15、明代山水诗概论 阴山学刊 1999年第1期。(三)、获奖1、《魏晋人对大赋的态度及魏晋大赋的地位》,获2003年山东省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改革古代文学教学内容》(合作),获1997年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四)、评价:1、《魏晋人对大赋的态度及魏晋大赋的地位》,获2003年山东省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改革古代文学教学内容》(合作),获1997年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五、评价:王 琳 老师——(汉魏六朝辞赋散文专题)山东师范大学第一个在学问上让我深深感动的老师。汉魏六朝辞赋散文专题——大四中文的选修课,2008年9月5号C131——意外的时间意外的地点意外的老师意外的课,意外的我意外的碰到了这么多意外。洋洋洒洒而不失严谨,虽然严肃却和蔼可亲。——是他让我明白什么是融会贯通。(姜学科,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2007级汉语言班)

哇哈哈哈哈还哈哈哈哈哈哈哈

黄端云是在1932年出生的

有魔镜名师显著黄润云玉言,智慧的葫芦,人民文学历代疫情小复选

中信出版社编辑待遇

东方出版社是人民出版社的副牌,品牌还是可以的。策划编辑的主要职责是图书的选题策划,有的也要负责文字编辑。营销编辑的职能更倾向于产品经理,或企划经理。不负责具体的选题执行,但参与选题的策划;不直接承担发行回款任务,但为渠道销售做全程的营销规划和服务,他们往往负责某一类图书的专项推广。前些年,策划编辑相对于文字编辑是新事物,现在,营销编辑也算一种新的职位。新职位往往意味着一些新的发展机遇,比较惹人注意。但在工作量化与考核上,可能有一些不尽成熟与完善的地方,偏高与偏低都是可能的。 以下是中信出版社招聘营销编辑描述的岗位职责,供参考:1、负责财经畅销书图书推广策划的方案制定与执行;2、负责媒体推广、活动组织策划、整体项目推进与监控;3、负责图书宣传资料的组织和撰写;4、出版社企划工作其他相关事项。

如果是北京出版集团(原北京出版社)的工作,如果给解决户口的话,还值得一去。北京出版集团是北京市政府重点扶持的出版集团,北京市市属的大部分出版资源都集中在这里。 中国出版集团的工作要比北京出版集团差一些。中国出版集团听起来名头大,董事长享受副部级待遇,但是集团下属的出版社没有太多的出版资源,不太有优势。靠资源靠不上,市场化又做不到中信出版社那样的地步,职工待遇挺一般的。

你更看重什么,你的性格更适应什么向往什么?压力,人际,收入,快乐等等等等,种种感觉你到里面才能感觉到,不过那会已经没有可后悔的了~~管理上中信更像现代的企业,压力可能会大一些,出书的方面很多;人大可能更中国传统一些,但有一些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和名声。做为外人,我觉得中信待遇可能更好。编辑往往是按发稿量发年终奖,你还是自己去问吧。

营销编辑应该就是专门做市场营销方面的的人吧!只是挂了个编辑的名称策划编辑可能稍微侧重文字、排版等方面的创意性的东西的 是编辑吧!

重庆日报编辑待遇

哥们你去对地方了,媒体道德的楷模就是重庆日报啊,和政府联系非常紧密,编制嘛这个要看个人了。进去以后只要信仰坚定,脚踏实地,一定能获得成就。

现在不是合到一起,叫重庆报业集团了,你要是混不到一官半职,也活得很累,领导与员工待遇差距太大,你受不了。也没有稳当可靠保障,就是个事业单位,现在有没有事业编制了,我感觉里面很混乱复杂,处事就像公务员一样,但没有公务员活得潇洒。私营企业好些,待遇可以谈可以更多展示你的才华。

重庆游戏日报待遇好。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显示,重庆游戏日报公司平均工资7k,有五险一金,高额的基本、奖金、年终奖金、股票期权、医疗保险、带薪休假等,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晋升机会。

简介:重庆报业集团成立于2001 年10 月,系由原重庆日报社改制组建而成。截至募集说明书签署之日,重庆报业集团注册资本12, 万元,主营业务包括书报刊印刷、电子传媒及信息产品开发、广告经营、物流配送、旅游文化以及地产开发等。成立时间:1999-05-24企业类型:事业法人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