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对泥石流的研究意义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对泥石流的研究意义论文题目

曾经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那里有清新的空气;清澈的小河;还有广袤的树林。村民们守望相助,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可是,由于人们乱砍乱伐,没过多少年,这里的空气变浑浊了;小河被污染了;那广袤的树林不见了…… 没有了大树抵挡风沙和雨水的冲击,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很快就被淹没了…… 同学们,这可不是童话。我们地球上的陆地,很快也要遭受这样的厄运,想想,这将是一件多么令人恐怖的事情啊! 近年由于地球“温室效应”的影响,南。北两极的冰川快速融化,威胁到企鹅生存环境,加速了海平面的上涨。也许大家不知道,在“世界的尽头”,有一个被海水团团包围着的热带岛屿—基里巴斯。有许多既窄又长的珊瑚环礁岛组成,最窄的路段只有几米宽,这里年平均气温在27摄氏度,有绿宝石般的平静海水,金黄色的柔软沙滩和沿岸茂密的棕榈树林。是个远离现代文明的美丽小岛!也许过不了多久,世界尽头基里巴斯就会走到它自己的尽头——在地图上永远消失,只会留下一个重重的惊叹号!可能在几十年以后,整个地球将被海水吞没,人类将不复存在…… 环保小论文—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科学家研制出许多保护环境的办法。如: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音乐发电器等等。那么,我们也要从小事做起,来爱护我们的环境,减少噪音;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减少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纸杯。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 让我们携起手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 东营市胜利河口第3小学五年级:张昊天

长江上游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最著名的危险区和多发区,据不完全调查,长江上游100万km~2土地上有大小滑坡15万处,泥石流沟道万余条,分布面积达5万多km~2,灾多面广,突发性强,常常酿成重大灾害。近50年来,人类生产活动增强,毁林开荒、陡坡耕种、不合理开矿、炸石、筑路、修建水工程以及各种开发建设等,造成山体破坏失稳,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日趋频发,滑坡、泥石流所造成的危害和直接经济损失也日益扩展和增强。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中,了解历史,认识区情,结合实际,切切实实地搞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研究,对西部大开发和各项经济建设将是有力的支持和坚实的保障。通过对长江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深入研究,解释了该地区产生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原因;通过对本区滑坡、泥石流的规律与先兆进行分析,总结出一些滑坡、泥石流预警减灾的措施。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析滑坡、泥石流的防治对策,并利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结合群众防治水土流失的成功经验,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

你是理工大的学生吧?我是你们的形势与政策老师,要自己做题,自己找答案,不要抄袭,自己整理得来的才是你自己的感悟。

提供资料以供参考!!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研究动机、目的 泥石流作为山区城镇常见的地质灾害,是一种含有大量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高浓度的液相、固相混合流),其中的固体物质特指泥、砂、石。泥石流具有突发性、破坏性极大、运动快速、历时短暂等特点,且具有强大的侵蚀、搬运能力等自然属性,其是以冲撞(击)、淤埋和堵塞等方式对其流经路途上的各种城镇设施进行破坏,危害程度往往比单一的滑坡、崩塌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对人类生产生活场所、交通运输、水利水电工程、矿山等造成严重损失。当前,我国山区城镇泥石流问题十分突出,且灾情相当严重。因此,分析山区城镇泥石流灾害及其成因,对于加强城镇泥石流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山区城镇;泥石流;灾害;成因 研究方法 采用调查研究,通过资料整理出数据 研究内容 一、泥石流的相关概述 (一)泥石流的概念 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一些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状况地区的自然灾害,是山区沟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它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其体积含量最少为15﹪,最高可过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破坏力。 (二)泥石流的类型 即:(1)按水源补给分为:冰川型、降雨型;(2)按沟谷形态分为:沟谷型、坡面型;(3)按物质组成分为:泥石流、泥流、水石流;(4)按结构流变分为:黏性(容量为~)、稀性(容量为~)、过渡性(容量为~);(5)按规模大小分为:小型(一次泥石流总堆积量<10万m3)、中型(10万~50万m3)、大型(50万~100万m3)、特大型(>100万m3)。 二、泥石流对城镇的危害 泥石流是松散固体物质在降雨、冰雪融水、库坝溃决等水动力作用下沿较陡坡度的沟道或斜坡高速流动的现象,流动过程中夹带的大量泥沙、石块等具有强大的冲击力和破坏力,往往对其流经路途上的各种城镇设施造成毁灭性的破坏。(1)由于泥石流具有强烈的破坏力,其可冲毁城镇“坚固”的设施,如楼房、工厂、桥梁、供水供电设施、公路、铁路、高压线路、车辆、堤坝、电线杆等与之遭遇的固定设施和活动目标,从而严重危害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如甘肃舟曲2010-08-07暴发泥石流,水毁农田1417亩,水毁房屋307户、5508间,进水房屋4189户、20945间,机关单位办公楼水毁21栋,损坏车辆18辆。(2)由于泥石流中挟带着大石块及树干等杂物,其会使桥涵堵塞导致泥石流体超越排洪堤外溢等引发次生灾害,致使泥流大范围淤埋、淹没和推毁城镇设施和居民,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如2011-05-11,广西全州咸水乡洛江村广坑槽屯一采石场爆发泥石流,工棚的工人来不及躲避,被泥石流掩埋,致使12人死亡,10人失踪。(3)如泥石流规模较大时,泥石流体可穿越主河形成拦河坝,受阻河水在坝上游形成堰塞湖,导致沿河城镇被淹没;而当坝体发生溃决时,强大的特殊洪流,会对下游城镇及各种设施形成水毁灾害,如冲毁下游房屋、道路及农田等。(4)由于泥石流中有固体物质,当泥石流中的固体物质堵塞了其流通道路,则会造成漫流改道,冲毁或淹没下游各种设施。(5)挤压主河道。泥石流冲出的大量泥沙使堆积扇不断扩大,形成通航河道的险滩,有碍通航,并将主河逼向对岸,使对岸遭受严重冲刷,造成山坡失稳,危害各种目标。 研究结论 三、山区城镇泥石流灾害形成的原因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水的来源和有一定坡度的利于集水集物的沟状地形三个基本条件,人类工程活动也是诱发泥石流的因素之一。 (一)泥石流灾害形成的客观条件 即:(1)地形地貌条件:地形地貌可为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提供势能条件,并可为其提供充足的固体物质来源条件。(2)松散物质来源条件,如易于破碎的岩层表面、断层皱褶发育、断层密布等,还有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弃渣、老泥石流堆积等,这些则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3)水源条件,如强度较大的暴雨、积雪的强烈消融、水库的突然溃决等,致使沟床、沟侧的大量堆积物运动,都有可能导致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二)城镇发展缺乏合理规划与防灾意识淡薄 当前,随着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随着山区经济与建设的蓬勃发展,人口增长迅速,城区的建设范围也在日益扩大,但由于部分山区城镇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指导,如把房屋等建筑物修建在低洼处、沟道边、沟道内等泥石流严重危险区,或是把房屋建在泥石流通道。再加上部分城镇缺乏一定的防灾意识,在城镇建设上缺乏配套的防灾意识,致使泥石流发生时,给城镇居民造成了重大的灾害。 (三)诱发泥石流的人为因素 随着山区城镇人口增长,城镇经济发展与城镇规模扩大,人类在泥石流沟下游与泥石流争地的同时,也不断向沟上游争地和破坏。一方面,不适当的削坡、毁林开荒、开山采石、随意排放采矿弃土和弃渣、陡坡开荒种地、大量砍伐森林、开山修路、过度放牧以及不合理的城镇建设等活动日益增多,极大的改变了地表原有结构,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加剧,促进泥石流活动性增强,加剧了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另一方面,环山而建的引水渠因渗漏而诱发滑坡,甚至直接诱发泥石流。与此同时,随着城镇人口的不断增长,由于管理不善和人们对乱挖乱开和乱砍伐等造成的危害认识不足,导致人为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或加剧了泥石流的危害。 研究心得 四、结束语 总之,当前我国山区城镇泥石流问题十分严重,对城镇设施的破坏巨大,且威胁着城镇居民的生命安全,严重影响了山区城镇的经济发展,因此,应重视对泥石流的防治。在本文中,论述了泥石流的灾害及其成因,希望能对泥石流的防灾工程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泥石流论文题目

管理学原理论文:浅谈泥石流灾害治理工程所采取的措施摘 要: 对治理泥石流地质灾害所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探讨,并以河南省镇平县二龙乡赵河泥石流地质灾害为例提出了治理建议。关键词: 地质灾害;泥石流固体物质源;泥石流;防护堤;泥石流流体特征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据调查,全国29个省、市分布有泥石流沟约8500多条,为了消除危险减少损失,国家采取了行之有效的防治治理措施。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于降水而形成的一种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泥石流识别:中游沟身长不对称,参差不齐;沟槽中构成跌水;形成多级阶地等。1泥石流灾害的治理泥石流灾害的治理是在泥石流的形成、流通、堆积区内,采取相应的治理工程(如蓄水、引水工程,拦挡、支护工程,排导、引渡工程等),以控制泥石流的发生和危害。泥石流的治理工程通常适用于泥石流规模大,暴发不很频繁、松散固体物质补给及水动力条件相对集中,保护对象重要,要求 防治标准高、见效快、一次性解决问题的情况。在实施泥石流防治的工程措施的同时,还应与生物措施和其他措施(如行政法令措施等)相结合,这样才能保证其防治效益的有效发挥。治理工程主要有治水、治土和排导等为主的方案。治水为主的方案利用蓄水、引水和截水等工程控制地表洪水径流,削减水动力条件,使水土分离,稳定山坡。辅之少量拦挡、排导工程稳定部分土体,适用于水力类泥石流沟的治理。治土为主的方案利用拦挡、支护工程,拦蓄泥石流固体物质,稳定沟岸崩塌及滑坡;同时辅以排导、截水工程等。适用于土力类崩塌滑坡型泥石流沟的治理。排导为主的方案利用排洪道、渡槽等工程,排泄泥石流,控制泥石流的 危害。综合治理方案在具体实施泥石流的防治时,宜采取坡面、沟道兼顾,上下游统筹的综合治理方案。一般在沟谷上游以治水为主,中游以治土为主,下游以排导为主。通过上游的稳坡截水和中游拦挡护坡等,减少了泥石流固体物质,控制了泥石流规模,改变了泥石流体的性质,有利于下游的排导效果,从而控制泥石流的危害。生物措施泥石流治理的生物措施主要指保护、恢复森林植被和科学利用土地资源,减少水土流失,恢复流域内生态环境,改善地表汇流条件,进而抑制泥石流活动。大多数泥石流沟生态环境极度恶化,单纯采用生物措施难以见效,必须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方能取得较好的治理效果。(1)对泥石流沟实行严格的封禁,禁止在流域内开荒种地、放牧、采石、采矿等一切有可能引起水土流失和山体失稳的各种人类活动。(2)因地制宜,植树种草,迅速恢复植被。如在流域上游营造水源涵养林,中游营造水土保持林,下游营造各种防护林。(3)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能 源问题。如陡坡退耕还林,坡改梯,不稳定的山体上水田改为旱地,大力发展经济林和薪炭林。2赵河泥石流防治措施泥石流防治的工程措施是在泥石流的形成、流通、堆积区内,相应采取拦挡、排导、生物工程等,以控制泥石流的发生和危害。工程措施拦挡工程根据赵河泥石流的现状,建议修建两处拦渣坝,坝基和左右坝肩均锚入新鲜基岩中,坝内侧堆放大石块,以提高大坝的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该坝的设计要考虑控制形成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洪水径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总量和能量,减少泥石流对下游的危害。两坝体剖面呈上窄下宽的梯形,坝体底部分别设置排水涵洞和泄水孔。流量小时从涵洞排水,洪水季节洪水从涵洞和坝顶以漫流的形式通过。坝的设计要考虑拦截部分泥石流携带的物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河道纵比以削减泥石流流量。排导工程建议在水泉湾和二龙布置两处导流大堤,对河道进行加高和加固,使泥石流能够安全通过,输入到下游河道中。二龙导流堤:设计护堤高 m,顶宽 m。护堤断面呈 上窄下宽的梯形,墙体设置排水孔,外倾。水泉湾导流堤:护堤断面呈上窄下宽的梯形,墙体设置排水孔,外倾。排水孔呈圆形,直径100 mm。回填工程回填工程主要是针对护堤内侧进行的,为了保证防护堤的稳定性和堤内居民正常生产生活,同时保护堤后土地的使用安全。回填区主要包括二龙防护堤和水泉湾防护堤两区。生物措施在水泉湾和二龙防护堤外侧培植防护林,选用适合当地的梯形,坝体底部分别设置排水涵洞和泄水孔。流量小时从涵洞排水,洪水季节洪水从涵洞和坝顶以漫流的形式通过。坝的设计要考虑拦截部分泥石流携带的物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河道纵比以削减泥石流流量。生物措施要考虑能够减弱流水面蚀作用和水土流失的强度,减少泥石流的固体物质来源,减缓泥石流涌浪冲击危害,同时优化该区域的生态环境。

地理专业论文范文

地理是一门复杂学科体系的总称,并在各层次学校开设相关课程。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地理专业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借鉴。

论文题目: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活动等人类工程活动的力度也普遍增大,给我国本就十分脆弱的地质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地质灾害的频度和规模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为此,本文作者就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的内涵、地质灾害的特征与危害以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标准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的内涵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产生了一个新的学科——地质工程学。地质工程学,是研究与解决从规划到竣工乃至工程运行后效的全过程的与地质有关的工程问题的科学。它把地质体乃至地质环境作为工程系统的组成部分来对待,这显然符合大系统工程学的思想,它包含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两个方面, 但以后者对其特点的反映更为深刻。岩土工程是指工程建设中涉及岩土体的开挖与加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对自然或人为作用产生的有害地质现象进行防范与防治。后者包含了更全面地对地质生态环境合理开发与管理的思想。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或使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资源发生严重破坏的地质现象。《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地质灾害包括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害。

在我国,大多数地质灾害现象都是人为因素引发的,据有关资料统计,近年来我国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各种自然灾害的1/4至1/5,因此,减少或制止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及时采取地质灾害预防和防治措施,是我国当前减少损失的首要途径。

2、我国地质灾害的特征与危害

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独特,地质构造复杂,地球生态环境多变,加之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经济较落后,承灾能力弱,所有这些叠加在一起,形成灾害类型多、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影响面宽、损失严重的格局。

据资料统计分析,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种类的地质灾害在我国十分发育。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分布范围约占国土面积的50%,其中以西南、西北地区最为严重。

地质灾害可分两大类:第一类主要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环境问题,属自然地质灾害;这些灾害不以人类历史的发展为转移;第二类主要是由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称第二环境问题,属人为地质灾害。这些灾害常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增加,据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全国50%以上的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行为,尤其是人类不合理地大量挖掘能源所造成的。

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滑坡的诱因:

(1)地震;(2)降雨和融雪;(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4)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5)开挖坡脚;(6)蓄水排水;(7)堆填加载;(8)劈山放炮,乱砍乱伐。

滑坡发生的`规律:

下列地带是滑坡的易发和多发地区:(1)江、河、湖(水库)、沟的岸坡地带,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区,山区铁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2)地质构造带之中,如断裂带、地震带等。(3)易滑(坡)岩、土分布区。(4)暴雨多发区及异常的强降雨区。

崩塌

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的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移滑,失去稳定,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称为崩塌。

崩塌的诱因:

(1)采掘矿产资源;(2)道路工程开挖边坡;(3)水库蓄水与渠道渗漏;(4)堆(弃)渣填土;(5)强烈振动。

泥石流

泥石流是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产生在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是高浓度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颗粒流。

泥石流的诱因:

(1)不合理开挖;(2)不合理的弃土、弃渣、弃石;(3)滥伐乱垦。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

地面变形

地面变形包括地面沉降、地面塌陷与地裂缝。目前中国发生地面沉降活动的城镇有70多个,明显成灾的有30余个,最大沉降量已将近3m。这些城市有的孤立存在,有的密集成群相连形成广阔的地面沉降带(区)。造成中国城镇地面塌陷原因有三:一是不合理地大量开采地下矿产资源引起的塌陷;二是表面岩溶活动引起的塌陷;三是大量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下沉。

地面塌陷发生的规律:

(1)岩溶强烈发育的纯可溶岩分布地带或沿其与非可溶岩的接触地带;(2)沿可溶岩中的断裂带或主要裂隙交汇破碎带,岩层剧烈转折、破碎的地带;(3)松散盖层较薄且以砂石为主,其底部粘性土层缺失或甚薄(一般不足1-2米)的“天窗”地段;(4)岩溶地下水的主迳流带或岩溶管道上;(5)具有潜水和岩溶水双层含水层分布地带;(6)岩溶地下水的排泄区;(7)岩沉吟地下水位在基岩面上下频繁波动的地带,或受排水影响强烈的降落漏斗中心及近侧地段;(8)临近河、湖、塘地表水体的近岸地带;(9)岩溶地下水位埋藏较浅的低洼地带。

人为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分析

人为活动加剧或加速地质灾害的发生所带来的危害性大大超过正常状态下产生的地质灾害所带来的损失。如:矿产资源的开发以及铁道、公路等各种工程建设的开挖,亦经常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如:土壤侵蚀、地面塌陷与沉降、滑坡、岩爆、泥石流、荒漠化以及坑道涌水、瓦斯爆炸等灾害。人工滥伐森林资源,也造成土壤侵蚀、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并导致洪灾的加剧发生。人工爆破也会诱发岩溶塌陷、滑坡等灾害的发生,还有可能引起连锁性的岩溶塌陷。

人工诱发地质灾害的特点如下:

一是诱发速度快。在自然地质演化及气候变化过程中,岩体由相对稳定至不稳定的变化,经历长时间过程。而人工因素诱发下,就大大地缩短了自然演化时间,加速岩土体的岩性变化,而导致突变灾难的发生,并造成更大的损失。

二是诱发灾害面广。自然地质灾害的发生,除了特大灾害之外,一般其危害性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人工因素诱发下,其危害性就具有更大的影响面。例如由于生物资源———森林的破坏,工程的大规模开挖,影响的是区域性环境恶化,诱发区域性旱涝灾害,以至引发全球性荒漠化。人类活动产生的升温效应,对气候及地质灾害诱发作用的影响也是全球性的。

三是灾害损失巨大,除了地震之外,人工诱发的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是严重的。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人工诱发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仍会不断增加,目前估计地质灾害损失每年约500亿元,而受到威胁的就是这些数据的数倍至数百倍。1998年洪灾损失2000多亿元,死亡1432人,其中不少损失是通过地质灾害而产生的。

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标准及防治措施

主要的施工技术标准总结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最大特点是隐蔽性(如抗滑桩)、复杂性(如抗滑桩+锚拉+挡板+冠梁)和多样性(防治滑坡可采用桩,亦可采用挡土墙),以地下工程施工为工艺特点,因此与地基与基础工程和岩土工程具有十分相近或相同的工艺流程、施工工序和施工工法。涉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主要有:

(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现行施工技术标准和规范,如《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8-2006);

(2)各类工业与民用和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地基与基础、深基坑、高切坡、地基处理、基础病害工程防治等所涉及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均可参考使用,如《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3)各类水利水电工程的土石方、地基与基础和岩土工程所涉及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均可参考使用,如《水电水利工程预应力锚索施工规范》(DL/T5083-2004);

(4)各类交通建设中所涉及的边坡、滑坡、危岩、塌陷和沉降等工程防治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如《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防治措施

做好防治工程设计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必须根据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的成因机制、运动模式、易发性及防治目标制定。

(1)根据致灾的成因确定主要防治途径;

(2)根据灾害的易发程度、防治目标确定防治工程的强度和工程量。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主要工程措施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现行行业规范,《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等技术标准及资料分析,国内防治地质灾害的主要工程类型有:排(截)水工程、支(拦)挡工程、加固工程、护坡工程、减载与压脚工程及搬迁和避让等。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l)工程防治措施

工程防治措施是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防治措施的适用条件及方式:大多数房后切坡造成的小型土质滑坡,选用滑坡后缘地表排水、前缘支挡或削方减载护坡等工程措施较为适应;对于中型以上滑坡,应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资料选择工程防治措施。

(2)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是指植树造林,种草护坡及合理耕牧。它具有应用范围广、投资省,能促进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条件,防治作用持续时间长的特点,需较长时间才能发挥其效益。

根据调查区地质灾害特点和自然经济条件,泥石流区,地面塌陷区及水土流失区应采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防治措施,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经济损失。

(3)避让措施

①雨天避让措施。对灾害隐患点和变形斜坡,采取雨天临时避让措施,各镇在防灾预案的基础上编制安全转移预案,雨天对受威胁户一一作转移地点安排。应根据就近原则、转移地(接受户)不受地质灾害或其它灾害威胁的原则进行操作。

②搬迁避让措施。对一些危险性大、危害性严重的地质灾害,防治费用超过搬迁费用或再建房仍然受地质灾害威胁的,采用搬迁避让措施。调查区需搬迁避让或已搬迁的灾点。

4、结语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重而道远。随着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应用,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施工技术必将迈向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地质工程勘察、检验监测及设计施工与灾害防治技术实用手册.中国知识出版社.2007-11

[2]胡茂焱.地质灾害与防治技术.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5-9

[3]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国家质检总局(SBTS),2002

[4]地质工程手册.中国知识出版社.2006

你是理工大的学生吧?我是你们的形势与政策老师,要自己做题,自己找答案,不要抄袭,自己整理得来的才是你自己的感悟。

泥石流对建筑结构的影响研究论文

提供资料以供参考!!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研究动机、目的 泥石流作为山区城镇常见的地质灾害,是一种含有大量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高浓度的液相、固相混合流),其中的固体物质特指泥、砂、石。泥石流具有突发性、破坏性极大、运动快速、历时短暂等特点,且具有强大的侵蚀、搬运能力等自然属性,其是以冲撞(击)、淤埋和堵塞等方式对其流经路途上的各种城镇设施进行破坏,危害程度往往比单一的滑坡、崩塌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对人类生产生活场所、交通运输、水利水电工程、矿山等造成严重损失。当前,我国山区城镇泥石流问题十分突出,且灾情相当严重。因此,分析山区城镇泥石流灾害及其成因,对于加强城镇泥石流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山区城镇;泥石流;灾害;成因 研究方法 采用调查研究,通过资料整理出数据 研究内容 一、泥石流的相关概述 (一)泥石流的概念 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一些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状况地区的自然灾害,是山区沟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它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其体积含量最少为15﹪,最高可过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破坏力。 (二)泥石流的类型 即:(1)按水源补给分为:冰川型、降雨型;(2)按沟谷形态分为:沟谷型、坡面型;(3)按物质组成分为:泥石流、泥流、水石流;(4)按结构流变分为:黏性(容量为~)、稀性(容量为~)、过渡性(容量为~);(5)按规模大小分为:小型(一次泥石流总堆积量<10万m3)、中型(10万~50万m3)、大型(50万~100万m3)、特大型(>100万m3)。 二、泥石流对城镇的危害 泥石流是松散固体物质在降雨、冰雪融水、库坝溃决等水动力作用下沿较陡坡度的沟道或斜坡高速流动的现象,流动过程中夹带的大量泥沙、石块等具有强大的冲击力和破坏力,往往对其流经路途上的各种城镇设施造成毁灭性的破坏。(1)由于泥石流具有强烈的破坏力,其可冲毁城镇“坚固”的设施,如楼房、工厂、桥梁、供水供电设施、公路、铁路、高压线路、车辆、堤坝、电线杆等与之遭遇的固定设施和活动目标,从而严重危害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如甘肃舟曲2010-08-07暴发泥石流,水毁农田1417亩,水毁房屋307户、5508间,进水房屋4189户、20945间,机关单位办公楼水毁21栋,损坏车辆18辆。(2)由于泥石流中挟带着大石块及树干等杂物,其会使桥涵堵塞导致泥石流体超越排洪堤外溢等引发次生灾害,致使泥流大范围淤埋、淹没和推毁城镇设施和居民,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如2011-05-11,广西全州咸水乡洛江村广坑槽屯一采石场爆发泥石流,工棚的工人来不及躲避,被泥石流掩埋,致使12人死亡,10人失踪。(3)如泥石流规模较大时,泥石流体可穿越主河形成拦河坝,受阻河水在坝上游形成堰塞湖,导致沿河城镇被淹没;而当坝体发生溃决时,强大的特殊洪流,会对下游城镇及各种设施形成水毁灾害,如冲毁下游房屋、道路及农田等。(4)由于泥石流中有固体物质,当泥石流中的固体物质堵塞了其流通道路,则会造成漫流改道,冲毁或淹没下游各种设施。(5)挤压主河道。泥石流冲出的大量泥沙使堆积扇不断扩大,形成通航河道的险滩,有碍通航,并将主河逼向对岸,使对岸遭受严重冲刷,造成山坡失稳,危害各种目标。 研究结论 三、山区城镇泥石流灾害形成的原因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水的来源和有一定坡度的利于集水集物的沟状地形三个基本条件,人类工程活动也是诱发泥石流的因素之一。 (一)泥石流灾害形成的客观条件 即:(1)地形地貌条件:地形地貌可为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提供势能条件,并可为其提供充足的固体物质来源条件。(2)松散物质来源条件,如易于破碎的岩层表面、断层皱褶发育、断层密布等,还有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弃渣、老泥石流堆积等,这些则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3)水源条件,如强度较大的暴雨、积雪的强烈消融、水库的突然溃决等,致使沟床、沟侧的大量堆积物运动,都有可能导致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二)城镇发展缺乏合理规划与防灾意识淡薄 当前,随着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随着山区经济与建设的蓬勃发展,人口增长迅速,城区的建设范围也在日益扩大,但由于部分山区城镇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指导,如把房屋等建筑物修建在低洼处、沟道边、沟道内等泥石流严重危险区,或是把房屋建在泥石流通道。再加上部分城镇缺乏一定的防灾意识,在城镇建设上缺乏配套的防灾意识,致使泥石流发生时,给城镇居民造成了重大的灾害。 (三)诱发泥石流的人为因素 随着山区城镇人口增长,城镇经济发展与城镇规模扩大,人类在泥石流沟下游与泥石流争地的同时,也不断向沟上游争地和破坏。一方面,不适当的削坡、毁林开荒、开山采石、随意排放采矿弃土和弃渣、陡坡开荒种地、大量砍伐森林、开山修路、过度放牧以及不合理的城镇建设等活动日益增多,极大的改变了地表原有结构,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加剧,促进泥石流活动性增强,加剧了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另一方面,环山而建的引水渠因渗漏而诱发滑坡,甚至直接诱发泥石流。与此同时,随着城镇人口的不断增长,由于管理不善和人们对乱挖乱开和乱砍伐等造成的危害认识不足,导致人为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或加剧了泥石流的危害。 研究心得 四、结束语 总之,当前我国山区城镇泥石流问题十分严重,对城镇设施的破坏巨大,且威胁着城镇居民的生命安全,严重影响了山区城镇的经济发展,因此,应重视对泥石流的防治。在本文中,论述了泥石流的灾害及其成因,希望能对泥石流的防灾工程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管理学原理论文:浅谈泥石流灾害治理工程所采取的措施摘 要: 对治理泥石流地质灾害所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探讨,并以河南省镇平县二龙乡赵河泥石流地质灾害为例提出了治理建议。关键词: 地质灾害;泥石流固体物质源;泥石流;防护堤;泥石流流体特征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据调查,全国29个省、市分布有泥石流沟约8500多条,为了消除危险减少损失,国家采取了行之有效的防治治理措施。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于降水而形成的一种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泥石流识别:中游沟身长不对称,参差不齐;沟槽中构成跌水;形成多级阶地等。1泥石流灾害的治理泥石流灾害的治理是在泥石流的形成、流通、堆积区内,采取相应的治理工程(如蓄水、引水工程,拦挡、支护工程,排导、引渡工程等),以控制泥石流的发生和危害。泥石流的治理工程通常适用于泥石流规模大,暴发不很频繁、松散固体物质补给及水动力条件相对集中,保护对象重要,要求 防治标准高、见效快、一次性解决问题的情况。在实施泥石流防治的工程措施的同时,还应与生物措施和其他措施(如行政法令措施等)相结合,这样才能保证其防治效益的有效发挥。治理工程主要有治水、治土和排导等为主的方案。治水为主的方案利用蓄水、引水和截水等工程控制地表洪水径流,削减水动力条件,使水土分离,稳定山坡。辅之少量拦挡、排导工程稳定部分土体,适用于水力类泥石流沟的治理。治土为主的方案利用拦挡、支护工程,拦蓄泥石流固体物质,稳定沟岸崩塌及滑坡;同时辅以排导、截水工程等。适用于土力类崩塌滑坡型泥石流沟的治理。排导为主的方案利用排洪道、渡槽等工程,排泄泥石流,控制泥石流的 危害。综合治理方案在具体实施泥石流的防治时,宜采取坡面、沟道兼顾,上下游统筹的综合治理方案。一般在沟谷上游以治水为主,中游以治土为主,下游以排导为主。通过上游的稳坡截水和中游拦挡护坡等,减少了泥石流固体物质,控制了泥石流规模,改变了泥石流体的性质,有利于下游的排导效果,从而控制泥石流的危害。生物措施泥石流治理的生物措施主要指保护、恢复森林植被和科学利用土地资源,减少水土流失,恢复流域内生态环境,改善地表汇流条件,进而抑制泥石流活动。大多数泥石流沟生态环境极度恶化,单纯采用生物措施难以见效,必须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方能取得较好的治理效果。(1)对泥石流沟实行严格的封禁,禁止在流域内开荒种地、放牧、采石、采矿等一切有可能引起水土流失和山体失稳的各种人类活动。(2)因地制宜,植树种草,迅速恢复植被。如在流域上游营造水源涵养林,中游营造水土保持林,下游营造各种防护林。(3)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能 源问题。如陡坡退耕还林,坡改梯,不稳定的山体上水田改为旱地,大力发展经济林和薪炭林。2赵河泥石流防治措施泥石流防治的工程措施是在泥石流的形成、流通、堆积区内,相应采取拦挡、排导、生物工程等,以控制泥石流的发生和危害。工程措施拦挡工程根据赵河泥石流的现状,建议修建两处拦渣坝,坝基和左右坝肩均锚入新鲜基岩中,坝内侧堆放大石块,以提高大坝的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该坝的设计要考虑控制形成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洪水径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总量和能量,减少泥石流对下游的危害。两坝体剖面呈上窄下宽的梯形,坝体底部分别设置排水涵洞和泄水孔。流量小时从涵洞排水,洪水季节洪水从涵洞和坝顶以漫流的形式通过。坝的设计要考虑拦截部分泥石流携带的物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河道纵比以削减泥石流流量。排导工程建议在水泉湾和二龙布置两处导流大堤,对河道进行加高和加固,使泥石流能够安全通过,输入到下游河道中。二龙导流堤:设计护堤高 m,顶宽 m。护堤断面呈 上窄下宽的梯形,墙体设置排水孔,外倾。水泉湾导流堤:护堤断面呈上窄下宽的梯形,墙体设置排水孔,外倾。排水孔呈圆形,直径100 mm。回填工程回填工程主要是针对护堤内侧进行的,为了保证防护堤的稳定性和堤内居民正常生产生活,同时保护堤后土地的使用安全。回填区主要包括二龙防护堤和水泉湾防护堤两区。生物措施在水泉湾和二龙防护堤外侧培植防护林,选用适合当地的梯形,坝体底部分别设置排水涵洞和泄水孔。流量小时从涵洞排水,洪水季节洪水从涵洞和坝顶以漫流的形式通过。坝的设计要考虑拦截部分泥石流携带的物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河道纵比以削减泥石流流量。生物措施要考虑能够减弱流水面蚀作用和水土流失的强度,减少泥石流的固体物质来源,减缓泥石流涌浪冲击危害,同时优化该区域的生态环境。

危害 泥石流常常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之特点.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单一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它对人类的危害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对居民点的危害 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之一,是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如1969年8月云南省大盈江流城弄璋区南拱泥石流,使新章金、老章金两村被毁,97人丧生,经济损失近百万元. 二、对公路、铁路的危害 泥石流可直接埋没车站,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有时泥石流汇入河道,引起河道大幅度变迁,间接毁坏公路、铁路及其它构筑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线,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甘川公路394公里处对岸的石门沟,1978年7月暴发泥石流,堵塞自龙江,公路因此被淹l公里,白龙江改道使长约两公里的路基变成了主河道,公路、护岸及渡槽全部被毁.该段线路自1962年以来,由于受对岸泥石流的影响己3次被迫改线.建国以来,泥石流给我国铁路和公路造成了无法估计的巨大损失. 三、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 主要是冲毁水电站、引水渠道及过沟建筑物,淤埋水电站尾水渠,并淤积水库、磨蚀坝面等. 四、对矿山的危害 主要是摧毁矿山及其设施,淤埋矿山坑道、伤害矿山人员、造成停工停产,甚至使矿山报废. 2.泥石流常常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之特点.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单一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它对人类的危害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对居民点的危害 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之一,是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如1969年8月云南省大盈江流城弄璋区南拱泥石流,使新章 金、老章金两村被毁,97人丧生,经济损失近百万元.还有2010年8月7日至8日,甘肃省舟曲爆发特大泥石流,造成1270人遇难474人失踪,舟曲5公里长、500米宽区域被夷为平地. 对公路和铁路的危害 泥石流可直接埋没车站,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有时泥石流汇入河道,引起河道大幅度变迁,间接毁坏公路、铁路及其它构筑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线,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甘川公路394公里处对岸的石门沟,1978年7月暴发泥石流,堵塞白龙江,公路因此被淹1公里,白龙江改道使长约两公里的路基变成了主河道,公路、护岸及渡槽全部被毁.该段线路自1962年以来,由于受对岸泥石流的影响己3次被迫改线.建国以来,泥石流给我国铁路和公路造成了无法估计的巨大损失. 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 主要是冲毁水电站、引水渠道及过沟建筑物,淤埋水电站尾水渠,并淤积水库、磨蚀坝面等. 对矿山的危害 主要是摧毁矿山及其设施,淤埋矿山坑道、伤害矿山人员、造成停工停产,甚至使矿山报废. 预防工程 减轻或避防泥石流的工程措施主要有: (1)跨越工程. 是指修建桥梁、涵洞,从泥石流沟的上方跨越通过,让泥石流在其下方排泄,用以避防泥石流.这是铁道和公路交通部门为了保障交通安全常用的措施. (2)穿过工程. 指修隧道、明硐或渡槽,从泥石流的下方通过,而让泥石流从其上方排泄.这也是铁路和公路通过泥石流地区的又一主要工程形式. (3)防护工程. 指对泥石流地区的桥梁、隧道、路基及泥石流集中的山区变迁型河流的沿河线路或其它主要工程措施,作一定的防护建筑物,用以抵御或消除泥石流对主体建筑物 的冲刷、冲击、侧蚀和淤埋等的危害.防护工程主要有:护坡、挡墙、顺坝和丁坝等. (4)排导工程. 其作用是改善泥石流流势,增大桥梁等建筑物的排泄能力,使泥石流按设计意图顺利排泄.排导工程,包括导流堤、急流槽、束流堤等. (5)拦挡工程. 用以控制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暴雨、洪水径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量和能量,以减少泥石流对下游建筑工程的冲刷、撞击和淤埋等危害的工程措施.拦挡措施有:栏渣坝、储淤场、支挡工程、截洪工程等. 对于防治泥石流,常采用多种措施相结合,比用单一措施更为有效. 险情预报 预测方法 泥石流的预测预报工作很重要,这是防灾和减灾的重要步骤和措施.目前我国对泥石流的预测预报研究常采取以下方法: (1)在典型的泥石流沟进行定点观测研究,力求解决泥石流的形成与运动参数问题.如对云南省东川市小江流域蒋家沟、大桥沟等泥石流的观测试验研究;对四川省汉源县沙河泥石流的观测研究等. (2)调查潜在泥石流沟的有关参数和特征. (3)加强水文、气象的预报工作,特别是对小范围的局部暴雨的预报.因为暴雨是形成泥石流的激发因素.比如、当月降雨量超过350毫米时,日降雨量超过150毫米时,就应发出泥石流警报. (4)建立泥石流技术档案,特别是大型泥石流沟的流域要素、形成条件、灾害情况及整治措施等资料应逐个详细记录.并解决信息接收和传递等问题. (5)划分泥石流的危险区、潜在危险区或进行泥石流灾害敏感度分区. (6)开展泥石流防灾警报器的研究及室内泥石流模型试验研究. 灾害特点 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由于降水(包括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等)产生在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夹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是高浓度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颗粒流.它的运动过程介于山崩、滑坡和洪水之间,是各种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等)、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泥石流灾害的特点是规模大、危害严重;活动频繁、危及面广;且重复成灾. 一般情况下,泥石流的发生有3个条件: 1、 大量降雨; 2、 大量碎屑物质; 3、 山间或山前沟谷地形. 连续降暴雨或突降大暴雨,山区会发生山洪暴发.如果山高坡陡谷深,乱石成沙土遍野,大量土石混入山洪之中,就形成粘稠浑浊的泥石流.泥石流经常突然爆发,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并以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它不仅可以冲毁所经路程碰到的一切,还可掩埋乡镇农田,阻塞河流.泥石流灾害的特点是规模大、危害严重;活动频繁、危及面广;且重复成灾. 世界上发生泥石流的区域分布广泛.除南极洲外,各大洲都有泥石流的踪迹.泥石流最多的地区是欧洲阿尔卑斯山区、亚洲喜马拉雅山区、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山区和欧亚美各大洲内部的一些山区. 我国是多山之国,受岩层断裂等地质构造的影响,许多山体陡峭,岩石结构不稳固,森林覆盖面积不多,遇到季风气候的连阴雨、大暴雨天气,常发生严重的泥石流灾害.黄土高原、天山、昆仑山等山前地带、太行山、长白山泥石流危害都很严重.我国的台湾省也经常有泥石流发生.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近百座县城受到泥石流的直接威胁和危害;有20条铁路干线的走向经过1400余条泥石流分布范围内,1949年以来,先后发生中断铁路运行的泥石流灾害300余起,有33个车站被淤埋.在我国的公路网中,以川藏、川滇、川陕、川甘等线路的泥石流灾害最严重,仅川藏公路沿线就有泥石流沟1000余条,先后发生泥石流灾害400余起,每年因泥石流灾害阻碍车辆行驶时间长达1-6个月.泥石流还对一些河流航道造成严重危害,如金沙江中下游、雅砻江中下游和嘉陵江中下游等,泥石流活动及其堆积物是这些河段通航的最大障碍.泥石流还对修建于河道上的水电工程造成很大危害,如云南省近几年受泥石流冲毁的中、小型水电站达360余座、水库50余座;上千座水库因泥石流活动而严重淤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麻烦采纳,谢谢!

泥石流防治措施研究论文

地质问题对公路工程的影响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地质问题对公路工程的影响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崩塌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崩塌在山区公路总会发生,特别常见,并且很凶猛,可以对路基和桥梁造成致命的摧毁,会把隧道洞口用大量的石头堵起来,给正常的行车秩序造成不良的影响,严重危害了正常的公路交通。岩石的形成和工程性质往往是不一样的,这就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产生。人类的工程活动往往也是不合理的,比如说公路路堑开挖过深,同样会使边坡发生崩塌。相对来说,岩体比较松散或者是构造相对不算完整的地段,尽量不要进行大规模的爆破施工,这样可以避免因为工程技术方面的错误,导致崩塌现象的产生。目前阶段,我国在这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可以利用许多的措施进行预防,科技还在日益向前发展,不断往前进步,肯定还会有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经济耐用的方法被广大工作者研究出来。

二、滑坡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公路工程存在着相当多的地质问题,滑坡就是其中频繁发生的地质灾害中的常见种类。滑坡可以在眨眼之间把村庄淹没、将厂矿无情地摧毁,还会严重破坏铁路和公路的交通,江河也容易被泥沙带来的污物堵塞,农田和森林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遭到破坏,不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损失,也给国家的经济建设带来沉重的打击。滑坡通常在多雨的季节或者是冰雪消融时期发生,主要发生的位置则是山谷坡地、水库、渠道及露天采矿场所等等。造成滑坡灾害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比如我们国家的西南丘陵山区,地形特点比较复杂,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具有繁多的山体数量,山势通常极为陡峭,沟谷河流常常在山体之间到处分布,将山体进行切割。降雨同样会给滑坡带来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最大的,这种影响表现在,大量的雨水不断向下面渗透,斜坡上的土石层很容易就达到了饱和状态,滑体原本的重量大大增加,土石层原来的抗剪强度被无形中减低,滑坡也就随之产生。探究原因的时候,一定要找到根本原因,也就是地震的力量产生强烈的作用,将土石原本的内部结构进行强有力的破坏,这种破坏会导致地下水位的突然升高或者是迅速降低,这种情况对于保持斜坡稳定来说是极为不利的。想要有效地预防滑坡灾害出现,在滑坡的治理工作中就必须要做到科学防治,一定要遵循对症下药的原则,做到综合治理。

三、泥石流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在山区的常见地质灾害里面,就有着泥石流这一项。泥石流常常出现在断裂地带,并且总会爆发出来特别强烈的新构造运动,极其容易出现地震,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尤其是干旱多年以后突然出现暴雨或者积雪融化的时候特别容易发生泥石流。通常是洪水夹杂着泥土,突然爆发开来,对于山区来讲,泥石流是最为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现阶段,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来防治泥石流:

①大力种植森林,对可能出现泥石流的地方进行保护;

②对地表水流进行调节,修筑防洪堤坝;

③科学地将排洪道进行设置,让排水时刻保持畅通无阻的状态。

四、岩溶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在水利水电的建设环节里,岩溶问题常常会引发库水渗漏现象的出现,在水工建设过程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地质问题。岩溶不仅仅会出现大量爆发的突水,同时还会带出大量喷射状态的泥沙,对于施工方面来说,这样的地质问题无疑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常常可以将坑道完全淹没,出现机毁人亡的惨剧或是其他的安全事故。如果在施工过程中不幸遇到巨大岩溶,会遭受到很大的施工困难,并且要付出昂贵的造价,很多时候要另选位置,给工期造成延误。所以,如果修建岩溶地区的公路,一定要首先了解当地地形的地质特点和分布状况,这样可能将有可能运用到的岩溶形态进行合理分配,避免岩溶地质给施工过程带来诸多的不良影响。建国之后,许多具体的工程都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五、结语

地质问题在公路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时常会出现,它会给公路工程的建设带来很大影响。所以,把地质问题解决好可以对公路质量进行提升,避免公路时常出现病害问题,并且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相反的话,如果没有进行妥当的处理,工程费用将是一个极其高昂的数字,施工工期也会比计划延长很多,甚至可能出现施工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本文针对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对同类从业者有所帮助。

摘要:

高速公路是我国的重要工程,通过使用高速公路的形式,能够较快的帮助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也能够较好的对于我国地区经济的发达进行较好的完善。但目前在我国的高速公路的实际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较多的问题。

关键词:

公路论文发表,公路工程论文投稿

高速公路是我国的重要工程,通过使用高速公路的形式,能够较快的帮助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也能够较好的对于我国地区经济的发达进行较好的完善。但目前在我国的高速公路的实际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较多的问题。例如在我国的一些山区,往往由于其特点,无法较好的进行高速公路的建设,同时在此过程中也需要着重的进行地质的相关勘探工作。通过对于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地区的相关地质勘察,能够较好的对于地区的实际地质状况进行相应的观察,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保证在实际的高速公路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能够严格的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但是在目前实际的进行山区高速公路的地质勘察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均会导致无法正常的进行高速公路的建设,甚至极有可能出现相关事故等严重的后果。因此对于山区高速公路的地质勘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关对策进行研究就显得极为重要。

1.山区高速公路地质勘察目前出现的相关问题

方案不合理

通过对于我国山区高速公路在进行地质勘察过程中的各种环节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在勘察的相关方案方面会存在着不合理的情况,但对于山区高速公路的地质勘察工作而言,勘察方式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因素。目前我们发现,一些高速公路的工程为了能够在短的时间内完成,忽视了对于项目勘察方式的制定,同时在实际的对于高速公路的地质勘察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不合理相关现象,这种现象对于高速公路的后期施工有着极为严重的危害。而一些勘察人员的勘察方法也会由于这种原因显得并不用合理,极有可能导致高速公路的安全性受到影响。

方案考虑并不周全

对于我国的山区高速公路,在实际的勘察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要能够较好的UI与区域的实际地质条件以及地质特征进行符合,通过这样的一种形式才能够较好的帮助高速公路尽可能顺利的进行建设,并在完工后能够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但是在实际的对于我国的山区高速公路进行地质勘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勘察设计方案方面显得并不周全,因此高速公路在进行到了后期的建设工作成长的建设效率往往不佳。

勘察人员对于山区地质条件认识不深

对于勘察人员而言,是在实际的山区高速公路地质勘察过程中的主题,也是山区高速公路地质勘察过程能够正常进行的重要因素。但是就目前我们对于在实际的进行山区高速公路地质勘察过程中的情况来看,目前有较多的勘察人员对于山区的地质条件认识情况往往无法达到相关的要求。而这种情况也会导致勘察报告显得并不细腻,无法从深层次上挖掘出勘察项目的实际内容,这种情况对于高速公路在日后的建设有着较为严重的危害。

勘察工作的执行情况力度不够

在勘察工作的实际执行情况方面我们发现,目前有较多的勘察人员,在实际的进行勘察的过程中,对于勘察的数据以及相关的资料进行分析以及研究的过程中,显得力度并不够,同时在勘察过程中所使用的相关技术也并不好,因此在此过程中,极易遇到较多的突发状况,例如勘察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一些并不需要进行加固的位置仍然进行加固,这种情况的出现显然缺乏相关的科学性。

2.解决山区高速公路地质勘察目前出现问题的相关方案

将勘察方案进行完善

为了较好的解决在目前山区高速公路地质勘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种重要的方法就是将勘察的相关方案进行完善。在实际的对于山区高速公路进行地质勘察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注意到对于勘察方法进行设计并进行相应的绘制。在此过程中,需要着重的注意到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可行性以及安全性,同时也需要对于地区周边的环境进行进一步的考察,通过这种形式,帮助所有的数据进行完善后才能够较好的发现勘察方案中出现的问题,并能够对于这些问题加以解决。同时对于实际的勘察方案而言,也需要进行多次的探讨以及研究才能够应用在实际的勘察过程中。

找出勘察工作的要点

就目前在实际的山区高速公路地质勘察过程中,我们发现勘察方案的设计内容往往显得较为繁多,同时在此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显得极为繁杂。勘察的实际方案中,主要是包括了对于勘察方案的选择、勘察的过程中对于勘察点的实际设计数量、工程地质的调绘相关的范围以及比例等内容。若在此过程中,各项工作能够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同时设计内容是在一种较为繁重的前提之下,在实际的勘察过程中会严重的影响到勘察工作的效率。而正是由于这样的特点,我们发现在实际的进行勘察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对于相关的勘察工作的重点进行找出,同时在实际的勘察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这些要点来进行勘察工作,保证实际的山区高速公路的地质勘察工作能够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也能够保证到勘察工作的质量。

加强勘察人员对于山区地质条件的认知

目前我们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可以发现,有较多的勘察工作人员对于勘察工作的认知实际上并没有达到相关的要求,因此在实际的勘察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也是无法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例如我们发现,在实际的进行地质勘察工作的过程中,一些工作人员往往会考虑到工程造价等问题,但忽视路基以及路线等施工环节的稳定性,这会严重的对于高速公路施工的安全性造成影响。正是由于这种情况,需要着重的加强勘察工作人员对于地质条件的认知。

摘要:

在工程地质的勘察过程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能提供必需的基础工程的地质设计和依据以及和地质设计有关的资料信息给对工程进行设计的人员。在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的过程中,GIS的技术也在不断向上攀升,对未来勘察所得到的工程地质资料成果进行信息化处理已是大势所趋。本文主要讨论了公路工程的相关数据库,其中主要包含了地质信息,主要工具是与地理信息有关的相关电脑软件,以其为测量的基础平台,同时将其当做勘查信息系统,针对这两个不同的方面做出了详细的研究,另一方面也分析了这两方面的不同主要功能以及两种数据库的结构,可供参考。

关键词:

GIS技术;系统功能设计;3S技术;

这些年以来,在很多的领域当中都开始广泛地使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也就是所谓的GIS技术,GIS技术这种新兴学科逐渐流行开来,并且被人们所接受和确认。伴随着时代和科技的不断发展,GIS技术迅速地从原来的理论研究发展向了产业化和实用化,同时在很多行业当中被广泛地利用,给很多部门提供了优秀的决策支持和良好的处理信息的能力。

1、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与类型

、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地理信息系统,也就是所谓的GIS,在不一样的应用领域以及专业当中,GIS有着不同的理解,当前,对于GIS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并且便于接受的定义。有一部分人把GIS定义为能对空间数据进行管理和研究的一种技术系统,这种技术系统能在计算机的硬件支持下依照地理坐标或空间的位置对空间数据进行各种研究和处理,从而让数据完成输入、管理、分析等多种功能,能让数据管理加强,对各种空间的实体和其之间相互的关系进行研究,同时也能让研究结果以图形、文字或数据等方面的形式得到展现。而还有一部分人认为GIS是一种空间信息的系统,这种系统十分重要并且具有特定性,其能对地球的整个空间或者是某一部分的地理相关信息进行全方位分析的一种系统。寥寥数言不能让GIS的概念得到完全的解释,上面所描述的内容也是对GIS进行的简单的介绍,说的剪短一点,GIS指的是“以计算机的软件以及硬件条件作为支持,使用搜索、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表达处于空间当中的某一物体的具体位置所在和与相关事务有关的详细属性和具体的数值,而且把能回答用户的问题作为主要的任务,这种计算机系统就能被当成是地理信息系统,也就是GIS。”

、地理信息系统的分类

地理信息系统拥有比较大的技术潜力,同时也拥有较广的应用面,并且地理信息系统也拥有十分迅速的发展速度,所以想要使用一个固定的方法对GIS进行分类十分困难。但一般来说,可以使用下面几个角度对GIS来进行分类:

(1)通过区域的大小,或者是其行政单位的级别对GIS进行划分,GIS分成两种不同的种类,其分别是区域地理信息系统以及省级地理信息系统或者也能称之为全球地理信息系统(比如用来对全球气候变化进行检测的地理信息系统),这当中也包括国家地理信息系统(比如我国国家系统)等很多种。

(2)依照GIS的应用功能对其进行分类,能区分开两个不同的基本类型,第一个是应用性的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负责某种工作或者是领域的GIS,这里面也拥有区域综合地理信息系统还有专题地理信息系统;另外一种是工具性的地理信息系统,也就是通常意义上讲的GIS工具软件包,这种系统能做到空间数据的输入、处理、存储、分析以及输出[1]。

(3)依照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对其进行分类。

2、对工程地质资料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在过去十几年,3S技术等以GIS为核心的新兴技术在地学领域当中得到了快速的利用和发展,开辟出了地质资料的管理研究工作这一个新的道路,GIS身为当下各种高新科技所集合的产物,因为其对于空间数据的分析处理以及存储查找能力十分强大,所以和普通的信息管理系统有十分明显的区分,其适用于十分复杂的地球空间数据,GIS能对地球空间数据进行详细的分类、存储、采集等,这些都是以往所使用的传统技术和方法十分难做到的。因此,当前的科学技术水平已发展到了这个地步,GIS应用已成为了地质资料的管理信息化当中一个十分优秀的产品,详细的地质数据库和当前所使用的先进GIS技术相互融合,就能让使用GIS技术完成的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得到实现,换句话说,以地理性信息系统为基础的地质数据库系统的研究和使用,是当前时代计算机技术使用在地学研究当中的大势所向[2].

3、数据库结构分析

、原始资料的管理和存储数据库

开发信息数据库的主要用途就是对工程勘察所得出的资料进行二次开发以及利用。从这个要求上来看,数据库应能实现对勘察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存储,同时也能对自己所需要的数据进行快速并且准确的调用。因此要求开发出来的系统一定要拥有相对完善的原始资料存储功能以及管理数据库的功能。

、数据处理和分析数据库

这项研究的目的是让地质资料的二次利用和开发得到实现。这就要求必须能让拥有针对勘察数据的数据决策以及分析的功能的数据库得到开发出来。只有其拥有优秀的数据处理功能和分析功能,才能为工程地质的地理信息系统赋予价值。

4、系统功能设计

系统的功能设计是以工程地质数据库作为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让相对应的程序模块得到开发,让这程序没款拥有地图的编辑以及存储功能,同时也需要具备工程地质信息的预测、管理、入库以及分析等不同的功能和不同模块之间完美的索引的功能。

(1)数据的录入功能。这种系统的数据录入的功能效率应该高,这样能方便各种数据入库,针对不同的信息来源,使用不同的处理手段和获得的方法。

(2)编辑和修改的功能。由于基础数据的更新以及维护工作需要以周期为单位进行,所以系统需要拥有高效率的图形信息的功能。

(3)有好的图形和界面的操作功能。一个系统的界面应该是友好美观并且相对简洁的。系统图形的操作功能指的是所使用的系统应提供给用户图形筛选、缩放以及其他功能。

(4)存储管理的功能。对于空间的数据部分,让科学并且合理的编码标准以及地理要素的分类得到建立,这是对于组织空间数据,并且对其进行采集以及输出转换的根据所在。

(5)专家系统。为了能让勘察资料实现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应该对专家系统的模块进行分析和开发,能让工程地质数据的应用管理和分析得到实现。

(6)查询统计的功能。

(7)信息输出的功能。

(8)信息处理的功能。

(9)索引的机制。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GIS的技术使用在公路工程的工作当中去,使应用前景广泛的工程地质信息系统得到建立,是建设工程地质信息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一定的尝试研究遗迹探索,对其拥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1)对于GIS技术方面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选择使用一个相对来说功能较为齐全并且技术比较先进的GIS软件当成开发的平台。对于系统功能的实现以及研发路线的制定都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迅猛发展的网络技术已和当今社会的很多方面息息相关,对拥有专家决策支持系统、网络版的工程地质信息系统进行研究和开发,将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老师问你是什么主题?

管理学原理论文:浅谈泥石流灾害治理工程所采取的措施摘 要: 对治理泥石流地质灾害所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探讨,并以河南省镇平县二龙乡赵河泥石流地质灾害为例提出了治理建议。关键词: 地质灾害;泥石流固体物质源;泥石流;防护堤;泥石流流体特征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据调查,全国29个省、市分布有泥石流沟约8500多条,为了消除危险减少损失,国家采取了行之有效的防治治理措施。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于降水而形成的一种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泥石流识别:中游沟身长不对称,参差不齐;沟槽中构成跌水;形成多级阶地等。1泥石流灾害的治理泥石流灾害的治理是在泥石流的形成、流通、堆积区内,采取相应的治理工程(如蓄水、引水工程,拦挡、支护工程,排导、引渡工程等),以控制泥石流的发生和危害。泥石流的治理工程通常适用于泥石流规模大,暴发不很频繁、松散固体物质补给及水动力条件相对集中,保护对象重要,要求 防治标准高、见效快、一次性解决问题的情况。在实施泥石流防治的工程措施的同时,还应与生物措施和其他措施(如行政法令措施等)相结合,这样才能保证其防治效益的有效发挥。治理工程主要有治水、治土和排导等为主的方案。治水为主的方案利用蓄水、引水和截水等工程控制地表洪水径流,削减水动力条件,使水土分离,稳定山坡。辅之少量拦挡、排导工程稳定部分土体,适用于水力类泥石流沟的治理。治土为主的方案利用拦挡、支护工程,拦蓄泥石流固体物质,稳定沟岸崩塌及滑坡;同时辅以排导、截水工程等。适用于土力类崩塌滑坡型泥石流沟的治理。排导为主的方案利用排洪道、渡槽等工程,排泄泥石流,控制泥石流的 危害。综合治理方案在具体实施泥石流的防治时,宜采取坡面、沟道兼顾,上下游统筹的综合治理方案。一般在沟谷上游以治水为主,中游以治土为主,下游以排导为主。通过上游的稳坡截水和中游拦挡护坡等,减少了泥石流固体物质,控制了泥石流规模,改变了泥石流体的性质,有利于下游的排导效果,从而控制泥石流的危害。生物措施泥石流治理的生物措施主要指保护、恢复森林植被和科学利用土地资源,减少水土流失,恢复流域内生态环境,改善地表汇流条件,进而抑制泥石流活动。大多数泥石流沟生态环境极度恶化,单纯采用生物措施难以见效,必须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方能取得较好的治理效果。(1)对泥石流沟实行严格的封禁,禁止在流域内开荒种地、放牧、采石、采矿等一切有可能引起水土流失和山体失稳的各种人类活动。(2)因地制宜,植树种草,迅速恢复植被。如在流域上游营造水源涵养林,中游营造水土保持林,下游营造各种防护林。(3)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能 源问题。如陡坡退耕还林,坡改梯,不稳定的山体上水田改为旱地,大力发展经济林和薪炭林。2赵河泥石流防治措施泥石流防治的工程措施是在泥石流的形成、流通、堆积区内,相应采取拦挡、排导、生物工程等,以控制泥石流的发生和危害。工程措施拦挡工程根据赵河泥石流的现状,建议修建两处拦渣坝,坝基和左右坝肩均锚入新鲜基岩中,坝内侧堆放大石块,以提高大坝的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该坝的设计要考虑控制形成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洪水径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总量和能量,减少泥石流对下游的危害。两坝体剖面呈上窄下宽的梯形,坝体底部分别设置排水涵洞和泄水孔。流量小时从涵洞排水,洪水季节洪水从涵洞和坝顶以漫流的形式通过。坝的设计要考虑拦截部分泥石流携带的物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河道纵比以削减泥石流流量。排导工程建议在水泉湾和二龙布置两处导流大堤,对河道进行加高和加固,使泥石流能够安全通过,输入到下游河道中。二龙导流堤:设计护堤高 m,顶宽 m。护堤断面呈 上窄下宽的梯形,墙体设置排水孔,外倾。水泉湾导流堤:护堤断面呈上窄下宽的梯形,墙体设置排水孔,外倾。排水孔呈圆形,直径100 mm。回填工程回填工程主要是针对护堤内侧进行的,为了保证防护堤的稳定性和堤内居民正常生产生活,同时保护堤后土地的使用安全。回填区主要包括二龙防护堤和水泉湾防护堤两区。生物措施在水泉湾和二龙防护堤外侧培植防护林,选用适合当地的梯形,坝体底部分别设置排水涵洞和泄水孔。流量小时从涵洞排水,洪水季节洪水从涵洞和坝顶以漫流的形式通过。坝的设计要考虑拦截部分泥石流携带的物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河道纵比以削减泥石流流量。生物措施要考虑能够减弱流水面蚀作用和水土流失的强度,减少泥石流的固体物质来源,减缓泥石流涌浪冲击危害,同时优化该区域的生态环境。

滑坡与泥石流研究现状的论文

同志啊,这种论文网上还是很多的,不用那么懒吧。相关论文很多,自己下载整理一下对你也有好处啊。以下仅供参考中国地质灾害 我国地质灾害可划分为10大类31种: 1、地震: 天然地震、诱发地震 2、岩土位移: 崩塌、滑坡、泥石流 3、地面变形: 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 4、土地退化: 水土流失、沙漠化、盐碱(渍)化、冷浸田 5、海洋(岸)动力灾害:海面上升、海水入侵、海岸侵蚀、港口淤积 6、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坑道突水、煤层自燃、瓦斯突出和爆炸、岩爆 7、特殊岩土灾害: 湿陷性黄土、膨胀土、淤泥质软土、冻土、红土 8、水土环境异常: 地方病 9、地下水变异: 地下水位升降、水质污染 10、河湖(水库)灾害: 淤积、塌岸、渗漏 (一)地震 1、分布发育概况 进入20世纪以来,在我国境内(包括台湾及临近海域)发生大于或等于8级的巨大地震共9次;发生大于或等于7级的地震约80次,其中1949~1990年发生了52次。 我国的构造地震分布非常广泛,除浙江、贵州两省外,其余各省都有6级以上地震发生。水库诱发地震自60年代以来,目前至少以在11个省的15座水库发生,其特点是与水库蓄水有明显关系。 地震在我国大陆地区具明显的西强东弱、西多东少的发育分布规律。如本世纪以来发生的9次大于或等于8级大地震,除2次8级发生于台湾临近海域外,其余均发生于西部省份。我国地震烈度Ⅶ度以上的地区主要分布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除了台湾外,Ⅶ度以上地区的面积相时少得多。 地震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了不均一性,往往呈带状分布。近100年发生的地震表明,地震基本上是围绕这26条活动断裂系发生的。我国地震活动的周期性和重复性呈现出成群分布,活跃高潮与低潮相互交替的活动格局。东部一个周期长约300年左右,西部为100~200年左右,台湾为几十年。 2、危害状况 地震灾害以突然、隐蔽为特点,一旦成灾,极易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重大的经济损失。1901~1980年间,我国地震共死亡61万人,其中死亡人数在千人以上的地震即达31次。1949年以来,地震就造成死亡万人,伤残万人,居群灾之首,同时地震还造成倒房600万间,直接经济损失数百亿元。我国的地震活动,不但频次高,强度大,而且城市受灾率高。据统计,全国Ⅶ度以上的高烈度区的面积达312万km2,全国70%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位于烈度为Ⅶ度或高于Ⅶ度的高地震烈度区内,特别是一批重要的城市如北京、天津、西安、太原、兰州、呼和浩特、昆明、乌鲁木齐、银川、拉萨、汕头都位于基本烈度为Ⅷ度的高烈度地震区内。 地震不但可以直接摧毁城镇工程设施,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而且还可以引发滑坡、崩塌、火灾等其它灾害,加重了地震灾害的损失。 (二)崩塌、滑坡和泥石流 1、发育分布基本情况 全国共发育有特大型崩塌51处、滑坡140处、泥石流149处;较大型崩塌2984处以上、滑坡2212处以上。泥石流2277处以上。 从总体看,我国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南诸省区长期处于地壳上隆过程之中,地震活动频繁、地形切割剧烈、地质构造复杂、岩土体支离破碎,再加上西南地区降水量和强度较大、西北地区植被极不发育,因而崩滑流发育强烈,如云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其它地区新构造运动一般相对较弱,其中华北、东北地区的降水量相对较小,中南、华东大部分地区植被发育较好,因此,这些地区的崩滑流发育强度一般不及西部地区。崩滑流灾害危害较大的省区有:四川、云南、陕西、宁夏、甘肃、贵州、湖北、辽宁、北京、河北、江西和福建等。 在地域上,可基本上划分为15个多发区,它们是:(1)横断山区、(2)黄土高原地区、(3)川北陕南地区、(4)川西北龙门山地区、(5)金沙江中下游地区、(6)川滇交界地区、(7)汉江安康~白河地区、(8)川东大巴山地区、(9)三峡地区ⅲ(10)黔西六盘水地区、(11)湘西地区、(12)赣西北地区、(13)赣东北上饶地区、(14)北京北郊怀柔-密云地区、(15)辽东岫岩-凤城地区。 2、主要危害 近十年来,全国由于崩滑流造成的人员死亡已近万人,平均每年达人。全国有 400 多个市、县、区、镇受到崩滑流的严重侵害, 其中频受滑坡、崩塌侵扰的市、镇60余座,频受泥石流侵拢的市、镇50余座。较为严重的有重庆、攀枝花、兰州、东川、安宁河谷等。全国几条山区干线铁路如宝成线、成昆线、宝兰线都受到了崩滑流的严重危害。

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按灾种将易发级别相同的评价单元合并连片,并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对边界加以修正,即可圈定出地质灾害易发区。碎屑岩区和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区划分出...

去无忧在线(wwwvooyoocom)就好了,那有很多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