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毕业论文培养能力

发布时间:

毕业论文培养能力

谈谈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大学生活将要谢下帷幕,大学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问题来了,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谈谈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目的:

1、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2、加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

3、从总体上考查学生大学阶段学习所达到的学业水平。

意义:

1、撰写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2、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提高写作水平是干部队伍“四化”建设的需要。

3、提高大学生的写作水平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扩展资料:

毕业论文也可以有真情接地气

云南大学研究生蒋易澄,选择了以自己的母亲为“主角”来完成硕士毕业论文。最终,她的这篇名为《母亲的故事:一个下岗女工的社会互动和自我建构》的论文,不但顺利通过了答辩,而且获得了老师同学的一致认可。一位答辩老师在微博中公开表示:“……这样的论文,差点看得掉泪了!这是这个答辩季我看到的最鲜活的论文!”

近些年来,不管是本科生还是硕士生,其毕业论文的质量都遭受了各界不少的质疑与诟病。原因在于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不是抄袭,就是存在弄虚作假,即便是一些比较规范的毕业论文,也往往是闭门造车,严重脱离实际,当然更谈不上有什么学术和科研价值。

而蒋易澄这篇以自己母亲为“主角”的论文,一出现就引起了广大师生的热烈关注,赢得了各界的一致赞誉。

论文毕竟不是小说,虽然论文以母亲为“主角”,但并不仅仅是写母亲,而是以母亲为一个时代的参照物,反映个体在社会大环境下的`生活、努力与抗争,反映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这篇论文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现实;就在于它没有任何形式的弄虚作假,而是彻底完全地接地气。

通过这篇论文,我们可以看见一个平凡母亲在自己大半生中所经历的曲折与坎坷,所创造的成绩与骄傲,所体现的勇敢与善良。而正是通过她的经历,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个时代的缩影,个体的存在与价值,以及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弊端,矛盾与冲突。

很显然,和那些闭门造车、搜肠刮肚写出来的毕业论文相比,这样的论文不但有血有肉,鲜活无比,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时代密码和社会信息,可以给我们很多关于个体、关于现实、关于时代与社会的思考和启发。

实际上,毕业生的论文能够打动老师和评委,固然是成功的体现,而比这个更加重要的是,在用两年时间完成这篇论文的过程中,这名学生也就完成了一次重新审视自己的母亲、重新审视社会发展的过程,同时也实现了人生的成长。从这个角度说,能完成这篇毕业论文,证明她真正具备了“毕业”的资格。

毕业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1、写毕业论文是对业已完成的学习的梳理和总结

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最后一次作业,它可以全方位地、综合地展示和检验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程度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写毕业论文的过程,可以说、也应该是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梳理、消化和巩固的过程。同时,在调查研究、搜集材料、深入实际的过程中,还可以学到许多课堂上和书本里学不到的常识和经验。由于己往课程的考核、考查都是单科进行,考核、考查内容偏重于对本门课程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而撰写毕业论文,它既要系统地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专业理论,又要有一定的自我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如调查研究、搜集材料)。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把所学知识和理论加以梳理和总结,从而起到温故知新、融会贯通的作用。

2、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能力与知识的关系,相信大家都很清楚。知识不是能力,但却是获得能力的前提与基础。而要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个体的社会实践。毕业论文写作就是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的重要措施。

由于课程考试大都偏重于知识的记忆,范围也仅限于教科书所规定的内容,这种考试没有学生自我选择的空间(怎么考、考什么完全由教师决定),无法体现和实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论文写作恰恰能弥补这一缺陷。论文的一个特点就是创新性,学生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见解或实验成果,都必须建立在以前所学的专业知识、理论的基础之上。这样,论文的写作就会促进专业知识向应用能力的转化,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撰写毕业论文,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理论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计算机使用能力、社会调查能力、资料查询与文献检索能力、文字表达能力,都会有所帮助。为以后从事相关工作和学术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3、通过问题反馈,对相关的教学工作提供参照信息

毕业论文中肯定会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或多或少的反映着学校的教学工作。对于学校和教师方面来说,如果大多数学生的论文写得好,内容和格式符合要求,且能发挥自己的见解,那么,就说明前期的教学工作取得了实际的成效,学生的'素质培养没有出现什么偏差。相反,如果学生论文中出现的问题比较多,就说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和调整。

4、提高文章写作的水平和书面语言表达的能力

写作是传达信息的一种方式。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各行各业都离不开信息。而信息的提供,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储存、整理、传播等等都离不开写作。对于高校学生来说,不论从事哪种专业的学习,都应当具有一定的书面表达能力。因为,进入社会后,无论在哪个行业、哪个单位,从事哪个职业,书写的能力是不可缺少的。

从事社会调查,是撰写论文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调查完后,要将调查结果整理成书面材料以便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的能力。

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也是训练写作思维和能力的过程。要写论文,就必然会遇到如何收集、整理和鉴别材料,如何进行社会调查、如何分析和整理调查结果,如何写提纲和起草,如何修改和传递等方面的常识、方法、技能。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可以有效提高获取信息情报的能力,语言和文字表达的能力,社会活动、交往、调研的能力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说,毕业论文不是一种形式,它内在的功能是多方面的。

5、为未来工作、研究做好准备

毕业论文是一个总结性质和习作性质的文章。它具有承前启后的中介性职能。一个学生,在大学毕业以后,或走上社会从事实际工作或继续学习和深造。毕业论文的写作,对以前而言是总结,对以后而言是开路。总结以前是为了便于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它标志着一个阶段的结束,启示着一个新的阶段的来临。所以,我们写毕业论文,等于是在两个阶段之间进行“切换”。论文写得好,对于未来的工作、学习是有利的。每个毕业生,都应当以积极的态度、正确的方法投入这项工作。用实际行动为前一段的学习画上句号,为未来的工作和学习开创新的序曲。

列清晰的大纲,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写论文之前列好大纲,知道自己每一步要做什么,写论文的速度就会变快,论文主要考察思维能力,看看学生能不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

毕业论文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加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从总体上考查学生学习所达到的学业水平。

写毕业论文的目的是检验大学学习知识内容,并且对学习知识内容进行汇总,还有一个目的是,检验学生是否有出入社会的资格;毕业论文的作用,可以很好的检验学生学习水平,考核学生的综合水平,了解学生对于事物的见解,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建设。

毕业论文培养的能力

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区别如下:

1、毕业设计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就选定的课题进行工程设计和研究,包括设计、计算、绘图、工艺技术、经济论证以及合理化建议等,最后提交一份报告。

2、毕业设计应尽量选与生产、科学研究任务结合的现实题目,亦可做假拟的题目。学生只有在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理论课程、课程设计与实习,经考试、考查及格后始可进行。是评定毕业成绩的重要依据,学生通过毕业设计答辩,成绩评定及格才能毕业。

3、毕业论文的题目由教师指定或由学生提出,经教师同意确定。均应是本专业学科发展或实践中提出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通过这一环节,应使学生受到有关科学研究选题,查阅、评述文献,制订研究方案。

4、毕业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加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从总体上考查学生大学阶段学习所达到的学业水平。

快速写完论文,主要是要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而且思路清晰。毕业论文主要考察学生的学术素养和学习能力。

毕业论文跟毕业设计不一样,区别如下:

1、指代不同,毕业设计是指工、农、林科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学生毕业前夕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毕业论文是专科及以上学历教育为对本专业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撰写的论文。

2、内容不同,毕业设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就选定的课题进行工程设计和研究,包括设计、计算、绘图、工艺技术、经济论证以及合理化建议等,最后提交一份报告。

毕业论文题目由教师指定或由学生提出,经教师同意确定。均应是本专业学科发展或实践中提出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通过这一环节,应使学生受到有关科学研究选题,查阅、评述文献,制订研究方案。

3、作用不同,毕业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加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从总体上考查学生大学阶段学习所达到的学业水平。

毕业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使用;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毕业设计,百度百科—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普通高等教育和函授高等教育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毕业论文在大学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培养和锻炼大学毕业生科学研究的能力,巩固和提高毕业生的学习效果,提高毕业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本领,为学员今后的学习研究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听力技能培养毕业论文

论英语听力教学的影响因素及提高途径论文

论文关键词:听力教学;影响因素;途径

论文摘要:听力是英语教学的重难点之一。为了提高英语听力教学的质量,应充分认识到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需要,在听力教学中辅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注重听力策略的训练,以此来有效地提高英语听力教学效果。

1. 引言

语言习得主要通过获得大量的可理解输入来实现,而听是获得可理解语言输入的最重要途径,因此学生听力能力的培养是外语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精髓在于“The learner should be seen as being at the center of the learning process.”。(Nunan, 1988: 2)这一思想强调学习者应被视作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和要求的基础上,摸清他们的英语基础,弄清他们听力理解过程中的薄弱环节;然后结合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语境逼真的听力教学活动。

2. 影响因素

束定芳和庄智象(1996)认为,影响听力理解的重要因素包括听力材料的特征、说话者特征、任务特征、学习者特征和过程特征。Kenneth(1976)认为听力理解由五个成分构成,并且后一个成分总是依赖前一个成分,即辨音、信息感知、听觉记忆、信息解码,运用所学语言使用或储存信息。在听力理解的这个过程中,语言因素、非语言因素和听者的心理因素对听力理解都会产生影响。

语言环境因素对听力理解的影响

话语与环境互相联系,语境(context)是语言的理解的关键。语境分为语言环境(linguistic context)和非语言环境(non-linguistic context)。语言环境指词、词组、句子等语言单位在使用过程中的篇章内语言环境。根据以上的教学理论,要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教师首先须对学生的英语基础进行全面的了解,其中包括:语音基础、词汇基础、语法基础。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备好每一次听力课,让学生能得到有针对性的听力训练。

语音基础对听力理解的影响

在听力训练过程中,一些学生常说:一些用词浅显、一看就懂的句子听起来感到陌生,难以理解其正确含义。究其原因:听力的语音中常有连读、音素爆破、重读、同化、弱化、脱落、增音、语调的抑扬顿挫等口语语音现象。如果学生对这些语音规律不熟练掌握,平时不常听到这些语音规律的实际应用,那么在听力理解的过程中他们就难以把听到的语音信号转化成自己可以理解、记忆的语义信息。

词汇是影响听力理解的'重要因素

学习词汇时,熟悉词汇的发音和语义,并在语音和语义方面形成一定的联想,则是听懂语音信息的关键。

在语音信息中,英语词汇中重音、次重音的迁移常会引起词义,词性的变化,如:hostility,sanitation,conduct;英语词汇的同形异义词、同音异义词也会给听力理解带来困难,如:right:右边/正确;right—write等。所以,在熟悉词的语音的基础上,要在语音和语义之间建立一种自然的联系,这种联系常常也包含语境在内。这样的联系对词义、语义的理解和记忆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而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听力中的一些小障碍。

由于掌握的词汇量小,学生对听到的词汇、句子不能很快理解也较常见。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听力入门》教材中,短文听力材料中生词被列入生词表中:这些词可作为课堂听力的预热(warming up)内容,也可作为学生课前的预习内容。有了这个环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感到轻松,也容易保持学生对听力练习的兴趣,从而感到渐入佳境。

不同的语法形式对听力理解会有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动词的不同时态、语态句式表达的含义理解不准确;对听力材料中的代词(尤其是指示代词、关系代词)的指代关系不理解;对不同句型如比较句、现实条件句、非现实条件句、形式肯(否)定而语意否(肯)定的句子不能迅速、准确地做出判断。

针对这种现象,听力训练时,可以给学生安排由易到难的不同文体的语言材料,如简短问答、新闻、二人对话、小短文等,使他们熟悉不同文体的篇章结构,熟悉不同时态、语态、句型等语法形式表达的不同含义,从而在听力过程中作出准确的判断和理解,最大可能地获取正确的信息。

非语言环境因素对听力理解的影响

非语言环境因素可分为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和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情景语境指语言交际的话题、时间、地点、场合、参与者等相关背景信息。文化语境指语言发生的特定社会的文化、经济、政治、风俗、宗教等因素。(李淑琴,2001)除此之外,非语言环境因素还应包括学习者的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是影响学习者的听力理解的一个重要方面。

情景语境对听力理解的影响

情景教学法在听力教学中尤显重要。现在,日臻完善的多媒体电教室也为这种教学法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传统的听力教学方式:教师放录音,学生听录音、做选择题、回答一些问题;然后教师对答案;最后再复听一遍。这种方式只进行了语言(语音、词语、句子、篇章)信息的输入,而忽视了语言情景信息的输入。

在听力教学过程中更应重视语言情景信息的输入,这样,学生才能听得轻松、有趣,理解才完全、准确。在听力教学过程中,通过使用英语新闻广播录音、事件现场录像、电视系列短片、因特网、多媒体技术和设备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丰富、逼真的听力材料。这样,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录音材料中的事件、事件发生的场合、天气、事件参与的身份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眼、耳,脑并用,学生的视觉、听觉都可以受到冲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会得以保持,听力理解效果因而得以提高。如在做《听力入门》第三册第117课Black Boy的听力训练时,如果学生可以看到这个故事发生的过程,那么他们对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故事中的人物、人物的表情、心情及动作会有深刻的印象。因而故事中的“loop the basket, running home in panic, made no comment, molest, broke into a wild run, overtook me, flung me to the pavement, yelled, pleaded, kicked, gave me a few slaps”等形象、生动的语言可以使学生对故事产生准确、深刻的理解。据调查,大多数学生对视听课的兴趣比对单一的听力课的兴趣浓,学生在视听课感觉轻松,对视听课的语音材料理解的更好。

文化语境对听力理解的影响

作为一门语言,英语有自己的历史、地理、政治、风俗等方面的文化背景及特点。这些特点同样也会影响学生对英语语音材料的理解。在听力理解的过程中,由于理解的时间有限,这种影响就更加明显。由于对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缺乏了解,学生常常出现对所听的语音资料理解不准确、不全面。

心理状态对听力的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同样的教学对象收听同一种听力材料,有时前后得出的结果大相径庭。有的学生的听力成绩总是起伏不定,不能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上;有的学生甚至抱怨说,一带上耳机心里就开始紧张,注意力集中不起来。凡此种种均与听者的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在听的过程中,如果学生感觉轻松愉快,有兴趣,他们听的时候就会注意力集中,对听力材料的理解效果就好。相反,如果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感到紧张焦虑,没兴趣,他们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

3. 英语听力教学提高的途径

认清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对提高听力教学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以上对影响听力理解因素的分析,要提高听力教学效果,教师在重视英语语言信息输入的同时,还应重视听力训练过程中语境信息的输入。

首先,一套好的教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也是通向教学目标的必经之路。在听力材料的选择上,教师应注意材料的难度,根据学生的语言基础、学习阶段、不同需求,并着重根据语言习得的规律选择略高于学生水平的可理解性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的输入。必要时教师可以适当介绍一些与听力材料相关的背景知识及相关词汇术语,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时,对所学内容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其次,根据种种影响因素,培养积极的听力策略也是必要的。目前,在听力教学过程中,语言信息的输入得到了大多数教师的重视,但非语言信息的输入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课堂上,在做好语言信息输入的同时,应给学生营造生动、有趣、逼真的听音环境。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要设计丰富多彩的听力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避免听力活动的单一性。

然后,还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微技能的培养,即培养学生辨音、获取主要信息、预测和猜词的能力。1)在辨音方面,教师在最初让学生进行听单音、词组等练习,逐步上升到句子或篇章。在听的过程中,学生会对英语的语音、语调和语流产生感性认识;2)获取主要信息的能力是一种重要的听力技能,它要求学生对听到的意思进行选择、分析,从而抓住主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分析冗余信息,选择主要信息的能力,并注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听力材料的大意;3)预测能力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微技能,要求学生通过语境对说话者即将说出的话及其含义作出预测。教师可以在听力训练之前通过提问与听力材料相关的问题或介绍背景知识,启发学生思维;也可以从语音语调上训练学生的预测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句法结构和词意的搭配关系等方式对下文做出预测;4)听力理解并非意味着听懂每一个单词,但有些词汇对听力理解起十分关键的作用,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听力材料所涉及的话题、语篇、背景知识等对生词作出适当的猜测。

最后,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及推广,在听力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语言学习系统进行教学活动,并通过配套设备及大屏幕投影,向学生播放录像、多媒体光盘节目,进行多媒体课件演示、投影胶片等;而丰富的信息资源,如VCD、英语经典影片、真实录音、网络信息等与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结合,使英语听力课堂教学既生动又直观。同时,在课外,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室、校园网或电视给学生定期播放英文原声电影,英语国家社会文化题材的记录片,以及让学生自己在网上搜寻有用的视听网络资源,自学“走遍美国”等情节对话短剧等,这些都有助于非语言信息的输入,克服学生听力理解过程中的紧张情绪,培养良好的听音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效果。

因此,要提高听力教学效果,就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完善听力教学的信息输入,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听力策略,把听力教学的课堂学习和课外训练有机地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Kenneth, C. Developing Second Language Skills: Theory to Practice[M]. Hough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76.

Nunan, D. The Learner-Centred Curriculum[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束定芳、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张民伦等. 听力入门[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听是人们进行语言交际的重要手段,是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之一。加强学生的听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已经受到广大英语教师的高度重视。而近半数的学生认为目前英语学习中最困难,考试后最没有把握的还是听力理解。因此,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已成为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一、影响听力的几个因素 1.语言基础知识。听力理解的过程是人们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在听的过程中,学生对语言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高低,决定了听力理解及反应速度的差异。一般而言,学生在以下方面存在困难。 语音障碍:由于长期读不准单词发音,特别是发音相近的词,因而导致学生不能正确辨别一些容易混淆的单词,如sheep—ship,much—march, mouth—mouse,here—hair,thirteen—thirty等。另外,不完全爆破、意群、连读、弱读、重读、重音转移等语音语调的变化,也让学生无所适从。 词汇障碍:词汇量在英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切训练的基础,听力也不例外。听力理解中的每个对话、语篇都由句子组成,而句子的基本单位是词和词组。在听的过程中,我们即使能听出发音,但如果不能与词联系起来,也无法得知语句的意义。因此,词汇量的大小在一个侧面决定了听力理解的程度。 语速障碍:有些学生习惯了教师上课时较慢的语速,当遇到正常语速或语速稍快的听力材料便无法适应。 英美英语语音差异障碍:英美英语除了在词汇上的差异外,在读音上也不完全相同,有些读音甚至差别很大。学生应了解美音的基本发音特点,避免听力出现障碍。 2.文化背景的差异。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历史背景的不同、地域的差异等多种因素,以汉语为母语的民族与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思维方式必定有所区别。因此,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英美历史的语言文学知识,还必须了解一些英美国家人民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等。初中生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听力理解便会产生一定的困难。 3.心理因素。听力理解能力不仅与语言知识掌握程度有关,与听者的心理素质也有密切的关系。当人的情绪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时,就会产生恐惧心理。所以当学生以这样一种状态去听时,就会使原来可以听懂的内容也大打折扣。因此在平时训练时,教师必须注意采取适当的策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二、提高学生听力能力的几点建议 1.训练学生听力与日常教学有机结合。在课堂上要尽量创造语言环境,培养学生听的习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尽量使用英语,尽可能让学生多听英语,培养听的习惯。在安排课时进度时,可以利用刚开始时的三五分钟听一些相关的复习材料或新课的材料,锻炼学生听的能力;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听力材料,使精听与泛听相结合;利用好与教材配套的听力材料,如《同步听力》等,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 2.注重语言知识的训练。一要严格把好音标关。音标基础的好坏决定了语音语调的好坏,打好语音基础,对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读不准就听不懂,必然会影响语义的理解。二要引导学生正确记忆单词。词汇是所有英语知识的基础,词汇量是一切训练的基础。因此要注意引导学生积累单词,扩大词汇量。三要让学生突破语音知识关。英语语音知识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不完全爆破、意群、连读、音的同化与失音、句子重音及语调。另外,还应尽量掌握英音与美音的差别。突破语音知识关的办法是:认真听,注意模仿,用心记忆,并跟教师或录音机进行校正,坚持反复训练和检测。 3.加强听力技能的培养。第一,对于初学者来说,最重要的一种听力技能是辨音。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听单音,随着能力的提高,再逐步上升到句子、对话或短文。在听的过程中,学生会对英语的语音、语调、语流产生感性认识。第二,获取主要信息的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听力技能。在听力训练中,要培养学生去除冗余信息、选择主要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听力材料的大意。在平时教学中,可以采用精听与泛听相结合的方式。如教学 Reading时,可以让学生先听大意,用三言两语来概括总结其要点或主要信息,然后精听,使学生了解有关的细节。第三,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在听力训练前,可以通过提问相关的问题或介绍背景知识等,启发学生的思维。这样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听力训练活动中。 4.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有着巨大的影响。首先,在训练时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所选材料可以由词到句,再到文章。其次,要有的放矢地制订听力训练计划,让学生在心理上有足够的准备。这样在遇到听不懂或没有听到的内容时,可以果断处理,不至于影响后面的答题。 5.将听力教学和其他教学相结合。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教师应将听力训练与其他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在听前的活动中,可以让学生阅读,预测听力材料的内容,进行词汇语法的练习。在听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做记录,锻炼学生做笔记的能力。在听后的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词汇语法练习或写作等活动,加强学生对听力内容的理解。

你不可能要求外国人用SpecialEnglish的语速说话给你听。事实上Special English和正常的说话之间的差别并不是大家想的那么小,而语速对听力的影响更不是想象中那么微弱,往往是起了决定性的影响的。因为正常语速跟慢速之间不同的地方实在太多,譬如连读、省略、轻读、模糊等等,这些都是影响听懂与否的关键要素。SpecialEnglish里全是完整的句子,可是实际上正常的说话表达才不需要那么正儿八经呢?你是否有信心听懂?况且SpecialEnglish里更遇不到丰富的词汇,复杂的结构。听了几个月或半年的特别英语,别想自己还是特别的了,听听正常的东西吧。但是,我还认为,VOASpecial English应该不间断的听,只是不能把重点放在上面了。因为VOA Special English不但是入门英语中不可多得的听力材料,也是纠正发音的绝佳材料。无论你英语学习到达了什么程度,我到希望你能够不断听SpecialEnglish。

专心

我们记忆单词平时是用眼看心记,虽然你是认识了这个单词,但很可能你还是听不懂这个单词,听力练习时是用耳朵对单词的再熟悉。精听了一盒磁带你用耳朵记忆了这盒磁带里所有的单词和句子、发音、语调等等。泛听十盒磁带,你记不了多少东西的。

泛听

泛听有精听得不到的东西,强调的是:语速、语调。让你习惯正常的语速。我们在精听时都是不断反复听同一句话的,可是实际上别人只会说一次给你听。请在泛听中让自己习惯别人用正常语速,只说一次的情况。你不会要求预报天气的说一句后又重复一次吧。

精听

不赞成听每一篇听力材料都听写。原因之一是听力有时候更多注重“量”。你没有听过的东西即使是汉语你也大概不会懂吧。我的建议是:挑选认为典型的材料再听写。那么精听要精到什么程度呢?听一句复述一句,或者就跟着录音一起读。(当然是不能看着文本啦)这样效果不比听写查,所费时间要省得多。

看电影

听实时广播是泛听,看电视是泛听,尽可能接触更多正常的原始音频。你可以反反复复听同一盒磁带,直到兴味索然。只要不停顿就是泛听。泛听过程中,你也可以将录音就转为精听。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只是要记得,泛听的目的是让自己习惯正常的语速,或者说,习惯外国人的正常的交流是怎样的。关注的是语速、连读、略音等等只有连续说话才会有的东西。

自己写,那才能出彩。否,何答辩?!

创业能力培养研究毕业论文

树立全新的教育目标在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长期的工作当中,我国的高等教育就是以培养就业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而且还要求学生们被动的去适应这个社会。在这样的目标下,只强调对知识的记忆和模仿,以及对知识的反复练习,从而会忽视对知识的再次发现,这样的模式也忽视培养了学生们的批判思维以及批判能力。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曾经说过:“一些国家的教育比较灵活多变,而我国的教育比较按部就班。一些国家的教育注重主要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而我国学生也正是缺乏自信心。”按部就班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必然缺乏主动性和缺乏创造性,所以创业意识也会缺乏。高等学校要适应我们的教育发展方向,我们必须实现由就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向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而且还要改善学校的教学方法,要传授知识逐渐转变为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氛围因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是一项全新的活动,所以我国目前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再加上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供借鉴和推广,所以首先去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就非常的重要。在创业之中要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我们也不要对创业者有过于苛刻的要求,创业者的失败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对创业者的评价不要单纯看其业绩的高低,更应该看他们是否能够培养出吃苦耐劳的品格和百折不挠的意志,这是最重要的!大学生要想创业,单凭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想要成功的创业,就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可以说,只要掌握的知识越多,创业的过程才能够有效的进行下去,我们还需要具备广博的非专业知识,只有两者相互结合,才能正确的分析形势的发展趋势,我们把握全局才能实现自己的创业目标。创业能力是大学生创业素质的重要方面,也是考验综合能力的事业,大学生创业最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创新,创新是我们创业的灵魂,勇于创新,敢于创新,才能够赢得优势。就目前来看,大学生的创业的成果并不是十分乐观的。在所有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中,首次创业成功率是很低的。有统计显示,我国整体的创业成功率达30%,而创业成功率仅为3%,只占到了成功创业的一成。从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说明大学生创业确实存在着问题,现在我们应该去积极的寻找到自身的问题,努力的改正问题,并且强大自身,为创业打下基础。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摘要: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开设多层次的创意创新课程、多措施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多维度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颇具特色。 总结 台湾龙华科技大学的先进做法,对比分析常州几所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查找不足,分析原因,以期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发展。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龙华科技大学;借鉴和启示

在大力弘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坚持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在大学生素质教育框架下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为高校的工作重点。国内许多高校围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教学和考核 方法 、创新创业实践、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和探索,其中,台湾龙华科技大学的三创教育颇具特色,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有很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1台湾龙华科技大学三创教育简介

为顺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以创意带动经济成长,以创新能力提高技术研发与软性创意的附加值,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很早就开始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探索。2009年8月,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创新创意创业发展中心(简称“三创中心”)正式成立,中心旨在将本校创意与发明成果商品化或产业化,鼓励师生将创新、创意研发成果转化为专利等知识产权,进而开展技术转移和自主创业,藉此强化校内师生的创新能量,提升创新产出。龙华科技大学三创中心的功能可以归纳为:创意实践、创新转化和创业辅导。①创意实践属于普及教育层次,强化学生创意过程体验、重在学生内化提升,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和积极思考,涌现新想法和新点子,通过创意实践普遍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②创新转化则是将在创意实践阶段产生的有价值的创意和点子具体化和可视化,将创新想法和创意通过有形的设计和产品表现出来,以产生创新创意产品为本阶段的目标;③创业辅导则依托创新转化阶段产生的新产品或新服务开展创业实战,学校通过场地、资金、人力、政策等各要素支撑,促进具有价值的新产品市场化,产生经济效益。由此可见,三创中心的功能定位遵循了循序渐进、由浅及深的发展规律,满足了大学生 思维训练 、创新体验和创业实战的需求。龙华科技大学三创中心具体职能可用图1来概括。

2台湾龙华科技大学三创教育的做法及启示

开设层次分明的创意创新教育课程

为满足学生项目体验、创业模拟和创业实战等不同层次的创新创业需求,龙华科技大学三创中心遵循创业教育循序渐进、由浅及深的发展规律,构建了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具体包括:①面向大二学生开设“创意思考”课程,且作为必修课程,学习内容为创意思考技法心智图及创意性发明方法TRIZ。②面向大三学生开设创新管理课程,要求学生组建创新团队,承担实务专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创新课题研究,以产品设计或创意 报告 完成课程任务。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课程学习中,一定要求学生组建团队,不允许学生个人单打独斗,让学生明白创新创业一定是一个团队互相协作的过程。③面向大四学生开展创业经营课程,鼓励学生在大三实务专题制作成果的基础上,基于自己的产品开展创业经营。目前,大陆部分高校也逐步构建了以“职业素质训练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训练体系,把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进行系统化设计、模块化实施,逐步形成“普及教育+项目体验+创业孵化+创业实战”的“四纵”培训教育体系,但仍需进一步明确各层次的培训目标和内容。普及教育以培育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为宗旨,通过课程、活动、培训等对全体学生进行创业通识教育;项目体验旨在通过 创新思维 训练、专业技能拓展、科技项目孵化等方式让学生参与、策划和运作创业项目;创业孵化主要依托校内创业孵化平台,鼓励学生开展创业实践,体验创业艰辛、了解创业风险[1];创业实战旨在引导孵化成熟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工商注册,参与市场竞争,让学生在实战中丰富创业经验,提升创业素质。

丰富教师评鉴维度,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

教师在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项目成功的运行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的优势在于知识储量,然而教师限于自身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量,对指导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为鼓励教师主动承担学生创业指导服务工作,龙华科技大学在教师评鉴及激励方面大胆创新。龙华科技大学将教师升等(职称晋升)划分为4种类型:一是学术升等,以SCI发文量为主要指标;二是教学升等,以教学质量评估为指标;三是实务升等,以产学合作案及资金作为主要指标;四是学生辅导升等,以辅导学生竞赛、创新创业等为主要指标。教师可以选择自己的升等路径,这让在指导和服务学生方面有特长的教师找到了有效的方式,调动了教师的指导积极性,学生很多专利申请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大陆地区高校为做好大学生创业指导和服务,也非常重视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并且分类建设了指导团队,包括:①校内专业导师,帮助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专业技术问题,协助创业者使用校内研究实验室和设备。②创业导师团,组建由职业经理人、行业专家、专业教师、法律专家、 财税 人士等构成的大学生创业导师团,提供大学生创业咨询、项目论证、财税、工商、法律等一系列咨询服务。③ 企业运营 问诊帮扶团,依据行业和产品特点,选择类型相同或相近的园区企业作为大学生创业企业导师,提供帮带辅导,问诊大学生创业难题。导师团队建设相对完善,但相较台湾地区高校最缺乏的是激励机制,如何充分调动这些创业导师的积极性,将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落到实处仍需探索和思考。

多维度支持优秀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龙华科技大学三创中心为鼓励学生开展创业实践,开辟专门的创业场地,但由于场地较小,进驻门槛高,比如,入驻项目必须有自己的产品,且一定是技术研发产品,简单的贸易类企业,实践基地一般不考虑引入;同时,申请入驻的项目必须通过“获利能力、就业机会、税收、扩充性”四个指标的全面考核,只有优秀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才能入驻专门的创业园区。而一旦通过评审,学院将对其提供多维度的扶持,涵盖项目论证、资金配套、 财务管理 、法律咨询、专利代理、课程活动、模拟实战等多要素帮助,比如,入驻项目可以直接申请300万台币的创业圆梦基金、指导教师可帮助其申请政府扶持资金、参加创业类竞赛。大陆地区高校也不断整合资源,力求从场地等方面助力大学生创业。比如,大部分高校均启动了大学生创业园建设,打造“零规费”的创业基地,大学生创业项目可免费或缴纳较低场地租金入驻。相较台湾地区高校,大学创业园硬件支持是优势,而包括资金、项目、指导在内的软服务较为薄弱,随着国家对大众创业的引导和支持,围绕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支持政策陆续出台,而高校对政策的理解与运用并不充分,需要充分利用相关政策,为创业大学生申领各类创业和社保补贴,制定创业基金管理制度,为大学生创业投融资提供更广泛的渠道[2]。

整合资源,成立专门管理和服务机构

为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和服务能力,龙华科技大学整合院系和行政资源,成立创新创意创业发展中心,全面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机构的工作内容包括:①开展创意与创新教育;②提供创意创新资源;③提供创业实践基地及配套辅导;④协助开展专利申请及相关咨询;⑤协助研发成果的技术转移、商品化;⑥组织参加或开展各项创新创意竞赛及学术活动;⑦协助专利技术与企业对接合作;⑧承办创意创新产品研发或展览活动等。专门管理和服务机构的成立有利用资源的整合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推进。随着高校大学生创业示范校和示范基地建设的不断推进,大陆地区部分高校成立了由学院主要领导负责,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参与的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力争形成统一部署、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良好态势[3]。然而,不容忽视的是,该领导小组为非常设机构,工作由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兼担,这势必会影响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力度,尤其相较于社会上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器,专职、专门人员的缺失成为深入开展相关工作的制约因素。

3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进一步思考

基于理念、课程、平台等维度,笔者对比了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和常州几所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可以发现大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①尚未充分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由于对通过课程教学来提升大学生创意创新和创业能力而心存质疑,因此创新创业教育长期未纳入正式的学分课程体系,而只是以公选课、短期培训课的形式开展。

②课程体系尚不完善。目前,常州几所高职院校均陆续开设了技术创新方法TRIZ、创新创业基础等课程,以及GYB、SYB等创业培训,而这些课程大多以网络教学、专题讲座、集中短期授课等形式开展,课程之间缺乏衔接和联系,完整的课程体系尚未建成。

③师资建设较为薄弱。目前,常州几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大部分由辅导员兼任,专业师资团队严重缺乏,另外,相较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常州几所高职院校并未充分肯定教师在大学生创业工作中的绩效,导致专业教师在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④大学生创业氛围不浓郁。麦可思近几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常州几所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率为3%左右,这与台湾地区大学生的创业率尚有一定差距。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借鉴台湾龙华科技大学的先进经验,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改进:

①进一步统一创新创业教育大纲,完善课程建设。各高校应统一开设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并成为大学生必修课,使学生对创新技法、创业基础知识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整合零星散落在各阶段的创新创业培训课程、公选课、网络课程,按照年级开设不同层次的课程。将创业实践纳入到大学生实践教学过程中,出台相应的考评制度,建成理论和实训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

②多元评价创业指导教师工作,鼓励专业教师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学院应出台多元化的教师评价制度,如专业教师指导的大学生在创新创业领域取得优异成绩,可将指导工作量冲抵教学或科研量,其获得创新创业职业资格证书后,可享受与相应职称同等待遇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热情,提升创新创业指导和服务质量。

③在大力推动创业基地等硬件建设的同时,强化资金、项目、指导等维度的软服务。高校应与政府相关部门紧密联系,协同用足国家扶持政策;应积极与银行、风险投资机构的合作,解决大学生初创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应加大对创业孵化平台的建设力度,整合多方资源,助力大学生创业。

④加强机构建设,责任明确,推动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持续发展。高校应学习社会上青年创客空间、大学生创业孵化器的做法,设置专门部门、安排专门人员具体负责大学生创业项目的遴选、孵化、融资、金融等多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强化大学生创业服务,包括项目论证、 市场营销 、风险规避等一系列专业服务,不断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质量。

4结束语

在社会鼓励青年勇于创新、敢于创业的今天,大学生应承担起创新创业的历史责任,而作为人才培育摇篮的高校,应主动思考如何更好地为大学生服务,如何优化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曹剑辉,周合兵,罗一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8):195-198.

[2]何婷婷,高彦怡.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6):27-29.

[3]马慧敏.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三位一体培养体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2):12-14.

[4]吴光明.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现状、问题与解决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4):65-67.

[5]缪宁陵,吴云飞.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2(35):19-21.

[6]李丹虹.辅导员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方法[J].学理论,2015(14):237-238.

20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为缓解就业压力,大力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升国家竞争力,国家开始提倡创业教育。十多年来,创业教育在国内愈来愈多的高校广泛深入开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明确提出:"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机制".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指出,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一个"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自然禀赋"就会充分发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发动机"就会更新换代升级。当前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中国经济正处于深层次矛盾凸显和"三期叠加"的阶段。要使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关键在于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充满活力有两个重要指标:一是每千人拥有企业数量;二是大学毕业生创业率。中国目前每千人企业数约13个,发达国家水平为约40~50个[1].大众的创业激情被点燃了,但创业能力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导致实际创业率和创业成功率不高。由此看来,要贯彻落实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从微经济视角提升大众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微创业能力,是研究者和教育者需要重点关注和积极破解的重要课题。一、微创业能力的概念内涵关于创业能力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期,本世纪初起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早期部分学者主要通过理论研究定性分析了创业能力的概念内涵和重要意义,但随着创业能力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方法逐渐丰富,内容更为广泛深入,研究对象也细化扩展至高职学生、大学生、农民和进城务工农民工等[2].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在日本东京召开了"提高儿童、青年创业能力与革新教育"研讨会,会议报告将创业能力界定为从事产生收入的活动并获得成功所需具备的能力,包括激发行动的能力、能够行动的能力、继续行动的能力和操作行动的能力[3].肖红伟、晏红洁(2008)认为,创业能力是目标人口为了能从事承担风险的开拓性活动应具备的一系列心理特征,在各行各业创立新事业开拓新领域的实践活动应具备的能力[4].唐靖、姜彦福(2008)在Chen、DeNoble等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管理学、心理学角度,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创业能力包含机会识别与开发能力和运营管理能力的两阶六维度概念,即机会识别与开发能力可细分为机会识别能力、机会开发能力等两个二阶维度,运营管理能力可细分为组织管理能力、战略能力、关系能力和承诺能力等4个二阶维度[5].Sarwoko和Surach-man(2013)等认为创业能力是使创业者成功创业的创业态度和创业行为两方面的特征[6].由于来源于不同学科,研究对象和所持视角差异,迄今为止,学界对创业能力的概念内涵和构成要素还没有形成完全统一的认识。当然,要对创业能力进行科学合理界定和内涵构建,首先需基于对"创业"的准确把握,并同时结合特定研究对象和国家及区域实际。传统观点认为,创业即创立基业,指从零开始创建新事业,或者是在一个有问题的企业中创立一个重焕生机的企业。笔者认为,这种观点过于狭隘,无形中将某些个体工商户、开办工作室、创意自由职业等具备创业特征的自我雇佣者排斥到了研究领域之外。这些微创业活动看似无足轻重,却是中小企业甚至大企业的萌芽,是新企业诞生和成长、推动社会创新的发动机。因此,创业应该是创立、创设、创新某种事业或职业岗位,即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也就是说,包括利用微少资金创业和在细微领域创业的微创业活动。基于微创业与传统创业活动的区别,笔者将微创业能力定义为:个人或团队利用微少资金或在细微领域进行创业的动机和能力。结合文献分析,以及笔者问卷调查数据和对M学校29名微创业者的访谈,具体从4个维度表征微创业能力:创业动机、自我效能与风险承担、创业机会的识别与把握、创业学习与实践能力。其中创业动机是个人对创业所持的一种主观态度,是激发、维持、调节创业者从事创业活动,并引导创业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与个人价值观、创业认知等密切相关。自我效能与风险承担包括自我评估、完成创业任务的自信程度、风险评估和承受能力。创业机会的识别和把握就是创业者发现亟待满足的市场需求的能力,并充分整合资源,积极创新、强力执行,满足市场需求。创业学习和实践能力包括学习方式、内容和水平。之所以没有将网络关系能力、组织能力、战略能力和承诺能力等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要素纳入微创业能力表征的核心维度,是因为微创业规模、风险一般相对较小,这些能力要素可以允许在微创业活动中学习和进一步获得。二、影响微创业能力的关键因素基于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分析,本文从个体因素(内部因素)和环境因素(外部因素)两个方面阐述影响微创业能力的关键因素。(一)影响微创业能力的内部因素(1)创业者的特质。人格特质是个体经过长期积累,受外界环境、教育等长期影响而潜移默化形成的性格特征,比如成就感与进取心、自信与独立性、警觉敏锐性、毅力与责任感等。这些心理层面的正向含义对于创业者进行创业选择,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以积极心态面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和支撑作用,但是具备正向特质创业者并非百分百都能获得创业成功。在特质论上,管理学派秉持可学习训练的观点,而认知学派则认为警觉天赋不可训练[7].这种矛盾似乎给人们通过学习和训练提升对机会的识别和把握能力设置了理论上的障碍,但是从心理学角度而言,人格特质也是受环境和后天习得影响的。张玉利和王晓文实证检验了创业者先前经验对创业能力的影响,以及创业者学习风格的调节作用[8].孙烨也认为个人特质是个体经过长久积累,受教育背景、成长环境等因素长期影响而养成的,个体的主观努力同样也可以改变个人特质[9].因此,我们应该将创业者的优秀特质作为可以学习和培养的因素应用到创业教育中。(2)创业者创业动机。创业动机是驱动个体创业的心理倾向或动力,它是个体在环境的影响下,将自己的创业意向付诸于具体行动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创业动机包括主动型和被动型,主动型创业者偏向创新型机会开发,被动型创业者偏向均衡型创业机会的开发和利用[10].不同类型的创业者其创业动机不同,机会型创业者的目的是追求更多的自主性、自我实现等非物质回报,而被动型创业者多受生存压力所迫而创业,首要目的是为了创造财富。但无论是哪种动机,其意愿越强烈,越有助于创业者识别创业机会和加深对创业的认知。巫程成(2014)等通过归因分析得出创业动机对创业能力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创业动机越强,创业者越倾向将创业动机归因于能力与努力,从而提升创业能力。(3)创业者先前经验。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工作经验对创业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工作经验有助于提高创业者的认识水平,相比不具备这些要素的其他人,有相关工作经验和良好教育背景的创业者能更好地识别机会。买忆媛、辜雪娜(2011)研究表明,创业者先前的工作经验除了对创业具有积极作用外,还有一定的消极作用[11].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创业者工作内嵌入越高,早期创业活动的集中性就越低,积累的技术和技能也越单一,而创业者需要全面的组织管理能力,而不是某项单一的工作技能。(4)创业者受教育程度。创业者受教育程度不仅包含受教育年限,以及接受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更为重要的是受教育表现。比如除国民教育体系之外,创业者在工厂、门店等接受的学徒教育对其未来创业的帮助也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与创业技能相关性因年龄阶层、年限、内容和形式等因素存在显着差异。Stuart和Abetti(1990)经实证研究发现,本科以上的受教育程度和创业绩效负相关,即创业者在本科以上的受教育程度越高,绩效反而越差[12].究其原因,低学历创业者理论知识储备较少,思维禁锢就少,在机会识别和把握上反而更开放、更大胆,在创业实践方面更积极,更具创业经验。尤其对于微创业活动,多数属于均衡型创业,创业者是否具备前期的科技创新或者模式创新能力并不是最迫切的。而且,随着国家支持创业的各项政策逐步出台,大众创业环境得以改善,在市场引导下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并共享,创业的技术门槛和成本降低,创业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二)影响微创业能力的外部因素(1)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因素对大学生进行微创业有重大影响,而且其对创业者的影响高于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因素[13],这与笔者的调查结果一致。家庭是否有创业或经商背景、经济状况、成员受教育程度等都是影响其创业动机形成、机会识别能力的因素。笔者调查显示,家庭成员有经商或开办企业背景的学生创业率显着高于其他家庭。有经商或开办企业家庭背景的人,其创业可能性和成功率显着提高,这是家庭文化氛围通过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所起的巨大作用,生活其间的人从小就有了接触创业知识、技能的机会,父辈中的成功创业者起到示范和激励作用,创业失败则给青年以鞭策和反思。调查还显示,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的学生创业动机显着高于家庭经济情况较差的,但同时也存在这种现象:家庭经济情况较差的学生进行微创业,成功率反而高于家庭情况较好的学生。(2)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包括社会舆论、政府支持、融资环境、政策环境等,这些因素对大学生微创业活动的开展和创业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社会舆论主要指民众对创业的支持度和对创业失败容忍度。政府支持主要是政府激励创业的政策,如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加大对新办中小企业的政府采购、提供更多创业资讯服务等。社会环境与创业能力关系的相关实证研究表明,区域创业氛围越浓厚,来自政府层面的支持越多,在政策方面税收政策、咨询服务等越完善,就越有利于微创业活动的开展和创业能力提升[14].(3)学校环境。学校层面对学生微创业能力的影响主要来自创业教育、创业竞赛、创业氛围等方面。学校创业教育的影响效应虽然低于家庭创业支持和社会创业氛围,但是却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增强学生的创业实践技能等[13],这给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第一,创业教育使部分学生潜在的创业意识变为显现的创业动机,这几年创业教育开展较好的学校,学生创业率明显提升。第二,高校建立创业园、创业孵化器、创业论坛等平台,给予学生更多的创业实践机会,一些在课堂难以学到的机会识别能力、领袖能力等得到提高,学生微创业成功率得以提升。第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成功创业的校友不仅能激发和强化在校学生创业动机,而且他们积累了大量创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第四,学校浓厚的创业教育和创业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更多时间和精力关注创业,学习创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微创业能力。三、提升微创业能力的策略改革开放掀起了一次创业大潮,催生了一大批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等微创业群体。2008年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孕育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五次创业高潮,大众创业激情被点燃,创业活动十分活跃,并持续至今[15].但相较于改革开放之初百废待兴的局面,当前政策环境和商业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对创业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可以说,如何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创新创业,核心是提升微创业者创业能力。大量研究也表明,良好的创业环境积极影响创业者创业动力,通过创业教育可以使具备创业潜质的人成为成功的创业者。因此,积极构建良好的社会创业环境,完善学校创业教育,搭建创业实践平台有利于微创业者创业能力提升,会为缓解就业压力,推动社会创新起到积极作用。(一)社会创业环境是催生微创业的土壤1.加大宣传,营造良好的微创业舆论环境。创业者创业动机取决于个体特质,但也受后天环境影响,特别是个体所处的文化环境。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对创业机会的把握和创业行为的实施来源于内外两方面因素影响,但是从地区整体创业活跃度评价,外在文化的影响则更为显性[16].社会舆论环境首先表现在对创业的认可和支持上。创业不仅包括从科技创新、模式创新等角度创办新企业,也包括为弥补市场需求空缺,在细微领域的微创业。虽然教育界已经开始审视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职业教育,还应有创业教育,但是创业教育目的和定位还是很狭隘,使得创业者的群众基础依然薄弱。2000年,北大才子陆步轩在西安开了"眼镜肉店",开始微创业---操刀卖猪肉,并与同门师弟陈生一度将全国连锁的"壹号土猪"店铺和"屠夫学校"经营得风生水起,但经不起媒体的一再深度"解剖"和社会舆论的压力,创业十余年后黯然回到了体制内。社会舆论环境其次是表现在对创业失败的容忍度上。高风险是创业活动的本质特征,即使微创业也是存在风险的。良好的创业环境应是对创业者持认同和尊重的态度,即使创业失败也应该是同情而不是嘲讽,这样才有利于创业者吸取教训,重新步上创业的康庄大道。因此,政府、媒体和全社会需重新审视创业的真内涵,大力宣传,冰释广大家庭和民众对于创业的误解,大力支持微创业,为微创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2.政府层面完善微创业相关激励政策。当前,支持高校创业教育和青年创业逐渐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的共识,但是政府部门在政策制定和落实上往往紧盯高新技术创业、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创业等领域,而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微创业却被遗忘。微创业虽然规模小、雇员少,但是创业成本低、见效快,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就业再就业等方面同样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政府层面应针对微创业专门制定相应政策,对创业者微创业提供政策扶持、降低创业门槛、实行税收优惠、提供融资担保等,并确保能执行到位。同时政府还应强化创业培训,联合高校、社区、企业等对高校学生、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中具备创业潜质的人员进行微创业培训,提升其创业技能,降低创业风险。(二)学校创业教育是提升微创业能力的加速剂1.合理定位培养目标,分层培养。2012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对高校创业教育培养目标作出了宏观指导,但是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高校和学生,其创业教育培养目标显然是应该有所差别的。研究型高校可以加强技术创新型创业教育,提升科研转化率,而新建本科院校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地域文化和产业特色,着力于微创业教育则更为可行。同时,高校创业教育对象也不能仅局限于在校学生,还应辐射到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中具备微创业潜质的人员,充分发挥高校教育优势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2.构建微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第一,在教学内容上,紧贴微创业活动特点,与学校、学生和地方实际相结合,注重实用创新的原则。第二,在课程体系构建上,微创业课程体系可以作为创新型创业课程体系的基础。第三,在教学方式上遵从"务实、高效、灵活"的原则,比如可借鉴浙江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多提供微创业实践或模拟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课堂学习和交流寻求问题解决之道,然后返回到实践中解决问题。第四,在课程开发上,可以联合创业教育教师、微创业者、小微企业创办者和政府部门从事创业政策制定和政策咨询服务的相关人员,共同开发科学实用的课程体系。只有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通过务实高效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相长,才能给微创业者实质性的建议和有意义的帮助。3.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微创业教育,提升创业者微创业能力的保障。第一,做好创业教育教师遴选,打造知识型、企业型、创业管理型多元化师资队伍。第二,做好创业教师专项培训,针对微创业教育,不仅要加强教师理论知识储备,同时还需多派遣教师到小微企业和政府部门交流或挂职锻炼,增强教师的微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第三,针对目前国内高校创业教师师资队伍普遍不强的现状,一方面我们可以走"专兼结合"的思路,在兼职教师方面发挥好本校专业教师的优势,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之路,提升科技转化率,同时,引进小微企业和政府部门热心和善于创业教育教学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进行校外指导;另一方面,同一地域或相似类别高校创业教师之间可探索协同教学教研之路,实现创业教育开放办学,不断提升师资水平和创业教育水平。4.加强微创业教育辅导组织建设。首先,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例如可充分发挥校友会、电子商务创新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组织的作用,将校友会中成功创业的校友、各创新实验中心教师纳入微创业教育课外辅导团队,实战式为学生讲解微创业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及防范措施、专业学习与将来创业的关系、如何将科技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等,提升学生创业能力。同时,积极发挥学生群体的主动性,鼓励和支持学生自发创立创业社、工作室、淘宝协会等创业类协会组织,通过学生间的创业交流,培养其领导能力、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等。(三)创业实践平台是微创业成功的保障创业实践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和核心环节,是学生创业能力获得和提升的重要途径。创业实践平台包括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和孵化平台。1.建立完备的微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微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构建要与学校、区域实际结合,重视学生的参与面和体验感,在实践中提升和检验学生创业能力。比如构建创业模拟实训平台,让学生在虚拟商业环境中,进行企业创建和企业经营管理等创业活动的学习与演练,在真实体验中了解并掌握企业注册、税务登记、人员管理、资金管理、市场营销等,帮助其树立稳固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或者让学生以助手或职员的身份参与到教师的工作室中来,在工作中发现微企业运行现状、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这些创业实践对学生积累创业经验,增强微创业能力,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和企业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2.建立小微企业孵化平台。微创业和创业教育不能一直局限于校园,终将走向社会,而创业孵化器则是具备潜质的微创业者起飞的平台,真正实现创业教育与社会需求对接。目前创业孵化平台有公益性和盈利性两种,主要为初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融资帮助等,起着"扶上马送一程"的作用,对小微企业实现健康运行有重要意义。一般政府和高校自建创业(孵化)园属于公益性平台,具有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的特点,但也存在与市场结合不够紧密、资金不足的缺陷。由风投资本等建立的盈利性孵化企业,弥补了公益平台的不足,但其盈利本质决定了他对创业者考核要求相对要高很多,覆盖面也会变窄。因此,从微创业扶持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发挥政府、高校、企业的优势,将三者联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建立类似淘宝创业村、艺术创业园等的孵化器,扬长避短,实现微创业孵化平台的良性运作。综上,微创业者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一步激活市场,推动创新创业的重要生力军,积极构建良好的社会创业环境,完善学校创业教育,搭建创业实践平台,着力提升创业者微创业能力,发挥好这批优质人力资源的作用,不仅缓解就业压力,还能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参考文献:[1]沈文金,向松阳。珠海每千人商事主体数居全国前列[N].南方日报,2014-10-23.[2]尹苗苗,费宇鹏。创业能力实证研究现状评述与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10):22-30.[3]上海教育科学研究所情报研究室。国际教育界研究的一个新课题---提高儿童、青年的创业能力[J].上海教育科研,1992(1):6-8.[4]肖红伟,晏红洁。对创业能力本质特征的再认识[J].企业经济,2008(7):66-68.[5]唐靖,姜彦福。创业能力概念的理论构建及实证检验[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8):52-57.[6][J].JournalofBusinessandManagement,2013,7(3):31-38.[7]池军。重新审视特质论、认知论及有效导向理性工具对创业者及创业过程的作用[J].现代财经,2010(10):69-75.[8]张玉利,王晓文。先前经验、学习风格与创业能力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11(3):1-12.[9]孙烨。青年人格特质与创业倾向探析[J].学术交流,2014(7):221-224.[10]王旭,朱秀梅。创业动机、机会开发与资源整合关系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0(9):54-60.[11]买忆媛,辜雪娜。工作经验一定有助于创业过程吗:基于工作内嵌入的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11(2):144-149.

公文写作能力培养毕业论文

公文是党政机关在处理公务过程中制作出来的书面材料,一般包括命令、议案、公告、通报、请示等内容;而企业中的公文大致包括报告、会议记录、公司及产品介绍、讲话稿等内容。公文写作存在着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合理且恰当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不仅能够降低公文撰写的难度,也能够使撰写人员准确把握主旨,语言表达清晰明了,公文质量也能够得到提升。 一、细心搜集资料 一般情况下,公文写作对实践的要求很严格,所以,公文撰写人员要想在短时间内效率和质量兼顾,就要在平时工作中对资料进行细心的搜集,从而为写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一旦公文写作时间要求十分紧迫的时候,就可以根据平时积累的资料进行筛选,防止因为没有写作资料出现无从下笔的情况。所以,在公文写作中最首要的前提就是进行资料的搜集和积累,公文撰写人员要在日常工作中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定期将搜集好的资料进行分类,对相关资料做好记录,久而久之,公文撰写人员在形成一个自己的资料库的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才能不断提高公文撰写的质量,即使在时间紧迫的时候也能保质保量的完成公文的撰写工作。 二、明确公文主旨 公文写作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解决实际问题,这就使得公文写作的目的性极强,公文写作的目的性直接决定了公文习作的主旨,形成了公文的重要决定性因素。所以,公文撰写人员要明确公文的写作目的,才能明确公文主旨,在行文过程中才能更加明确和流畅,避免在行文过程中因为主旨不明确导致无法进行写作的情况发生。另外,公文写作中的主旨和领导的意图直接相关,所以,公文在写作过程中通常都是根据领导的目的和想法进行写作,所以,公文撰写人员在会议中要认真聆听领导发言,准确领会领导讲话的重点内容,结合公文撰写的实际情况,将工作内容、工作中心和领导讲话的主旨互相结合,继而有效明确公文主旨。 三、选择好公文文种 现在,公文文种比较多,即使都是公文,但也存在很多不同的区别,也就使不同的公文文种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不同,适用的范围也就不同,所以在公文写作之前必须要对公文文种进行选择,从而最大程度上发挥公文的使用效果,一旦公文文种选择不当,就会导致公文写作中出现不协调,表达意义不明确的现象。这种情况就要求公文撰写人员应该对公文的种类和文种进行详细的了解,这样才能在写作之前根据公文所要表达的主旨选择合适的公文文种,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公文文种在功能和特点上也不尽相同,需要公文撰写人员格外留意。 四、明确写作思路 公文写作要求作者要有清晰的写作思路,能够明确自身的写作思路,对所要表述的内容,分不同的步骤,层次,开头和结尾进行构思。在公文的写作中,对于同一文种、同一类型的公文写作,因为公文的内在逻辑性基本相同,所以其写作大体思路是一致的,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公文写作相对简单。大多数的公文写作思路都可以运用“三段思维法”进行构思和写作,但是这中方法仅仅限于一些大概的思路,针对于具体的小细节来说,在写作思路中应该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 一般来说,告知类的公文写作的目的和作用是让读者能够对某一件事情了解和知晓,并不对读者进行要求,所以公文写作的大致思路就是为什么这样做,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在公告、通告、通知、报告,甚至是命令、决定、请示、批复、意见等相关的公文内容都可以应用这种方式进行写作。另如祈使类的公文写作思路一般为告知读者发文者想要做某件事情,要求读者应该如何做,采取相应的行动执行,大致的写作思路就是为什么这样做,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所以,对于公文的写作思路进行明确能够掌握各种公文写作的思维模式,在公文写作的过程中快速沥青写作思路,从而达到快速写作的目的。 五、确定文章的结构模式 作者的思路都会通过公文的结构模式表现出来,其直接反映在公文的层次安排当中。例如,在公文撰写中的“三段思维法”主要通过对公文的三个部分进行写作,主要表现为事情的起因,各种事项和结语三个部分,这是公文内容的逻辑机构,在大多数的公文中都比较适用,可以作为多个公文的模式进行套用。一般,公文的开头起因或缘由主要写明发文的原因、目的等内容,使读者明确发文的目的,公文开头部分的写法中通常都有固定的模式,一般为目的式、概述式、根据式等方式。公文中间部分一般都是围绕公文的主旨和文中进行撰写,主要进行问题的分析、情况的概述、相关决策的而制定和问题的解决等一系列的内容和措施,从而使读者明白应该如何去做,在公文中间部分的写法中通常为条款式、小标题式、分段组合式等形式。公文结尾部分的撰写一般是对结尾部分提出相应的要求、号召、请求等内容,一般习作形式为总结式、强调式和呼应式等形式。但是,还存在着一定特殊的情况就是公文写作中并不会对结尾有特殊的要求,文章分为两段式且文章正文写完后顺其自然的结束即可。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文秘专业教育迅猛发展。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改革的深入,文秘专业在课程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等诸多方面都暴露出不少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文秘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虽然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了提高文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但是受专业教学理念、教学机制、课时分配等诸多因素局限往往难以有举措来应对。网络文化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载体,通过网络文化这一途径可以提高高职文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网络文化;高职文秘专业;人文素养

1前言

高职教育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已经在社会上取得了较高的影响和地位,其培养的学生因其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实践技能得到了行业的好评。受学制设定、课程安排、办学理念、教学师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高职学生虽然在就业方面并不输于本科生,但是毕业后在职业生涯中却容易受到综合素质不足的瓶颈制约,大大抑制了其发展空间。在这些综合素质中,人文素养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项。众多调查显示,人文素质较高的人,工作期间胜任度和创造性方面都占有优势。[1]“大致来讲,人文素质涉及的是人自身如何处理与自然、社会、他人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社会属性方面的问题,它通过观念意识、品德情操、心理性格、价值取向和文化修养的外现而展示自我,它涉及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两个层面。”[2]高职文秘专业大学生的培养尤其应该注重人文素养的提高。这来源于秘书职业的特殊性。首先,秘书岗位的重要性决定着秘书必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秘书因为经常与外界联系,可以说是一个企业的门面,代表着企业的形象。秘书的谈吐、礼仪和能力往往被认为是其他单位了解企业的重要指征。而交际公关、礼仪规范等能力虽然可以通过一定的实训课程有所提高,然而要从根本上改善秘书的该项能力,还需要在本质上有所提升,那就是丰富的人文涵养。如果没有相应的人文素养作为基底,只能是徒有虚表。其次,秘书岗位应有的写作功底决定着秘书必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秘书曾经被戏称是“秘密的抄书”。可见秘书不仅要会“写”而且还要能“读”,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明清时期的“秘书”———绍兴师爷曾经提倡多读经史可以代替读律法。在写作中,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学底蕴,就不能在写作中用笔自如,因此很多资深秘书除了公文以外,往往能写得一手好文章。最后,秘书岗位要求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决定着秘书必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秘书在企业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上司与员工之间的纽带。秘书不仅要能够正确理解上司的意图,与上司进行沟通,而且还要注意和其他员工搞好关系,以便使领导指示的工作能够更加顺利更加通畅地下达到各个部门。这就需要秘书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而该能力的培养并非通过某一门课程的设置或进行几次实践活动就能提高的,它需要人文素养的积累和沉淀,因为只有通达人情世故才能从本质上提高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然而,高职文秘大学生因为年轻,涉世不深,往往很难做到人情练达,这就需要从文艺作品中去提炼,从人际交往中去体会。尽管在高职院校增设人文素质课程、拓宽人文选修课等诸多建议曾被众多研究者反复提及,但是,受专业教学理念、教学机制、课时分配、部门利益等诸多因素局限,这些措施往往在落实上存在着不小的难度。[3]由于秘书经常要处理的是人与人的关系,而不是像理工科专业的大学毕业生那样主要的工作对象是机器和器械,所以对于人文素养的要求更高。虽然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了提高文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然而却鲜有实际的举措来应对,当然,客观条件的制约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高职教育由于学制短,在人文素养的提高上确实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但是也并非无路可通。网络文化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载体。网络文化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借助网络技术而产生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总和。[4]21世纪,网络文化已经变成当代文化的一种重要存在方式,它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底,我国网民达亿,较2013年年底增加了1442万人。其中,手机网民规模亿,较2013年年底增加了269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较2013年年底提升了个百分点。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率达,较2013年年底提升了个百分点,并且首次超越了传统PC整体的使用率,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巩固。[5]作为朝气蓬勃的大学生,当然接受了这一新兴事物。可以说,大学生是全国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对于大学生的影响也是日渐深远。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正面影响又有负面影响。无论是大学的德育工作还是其他学科的教育工作,研究者都持有一致的观点,那就是充分利用网络带给教育的便利,摒弃网络阴暗面带来的不利影响。关于网络的正负面影响,因为研究者众多而且不少研究已经相对成熟,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2利用网络文化提高高职文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第一,网络文学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高职文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过去几年,网络文学往往被认为是精英文学以外的补充,但是随着文艺大众化,后现代化语境下的文学作品已经不是传统媒体上的纸质作品了,越来越多的网络文学作品为人们所接受和赞同。这几年以来,网络小说中的优秀作品被不断地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如《步步惊心》《倾世皇妃》《甄嬛传》《盗墓笔记》《何以笙箫默》《花千骨》等均来自网络小说,这些作品在市场上受欢迎的程度可以证明其存在的价值。网络小说已经成了影视作品改编的重要后备军。虽然网络小说由于数量众多,良莠不齐,有不少作品粗制滥造、情节单一、错字频现、语病百出。甚至一些小说中有大量不健康的描写,宣扬迷信、歌颂暴力、传播色情,成为危害社会的“毒草”。然而,也有一些网络小说是精心制作的,一些网络小说还有意模仿了名著的写法,如穿越小说《木槿花西月锦绣》的开头几章基本上模仿了《红楼梦》的写法。如果这时经过老师的引导,完全可以激发大学生读《红楼梦》的兴趣,从而完成经典的阅读。当然,网络文学的遴选和解读的指导变得非常重要,这不仅需要人文课程教师具有良好文学鉴赏能力,而且还需要人文课程教师自身不断适应网络文化的发展。通过优秀网络文学的阅读,不仅能够大大提高文秘大学生的文学素养,而且还能够使得学生从中得到一些社会常识和地方民俗风貌,以便毕业后能更快地融入社会中。并且,文学作品反映的是人性,而人情世故的了解恰恰是年轻的大学生所缺乏的。网络文学的特征之一就是门槛低,网络小说的作者大多并非专职的作家或研究者,而是来自各行各业,有白领、学生、工人、农民等。其中大学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学中的不少作品完成于大学读书期间,如《甄嬛传》等。虽然秘书写的是公文,然而良好的文字功底能够促进应用文的写作水平。秘书在写好公文的基础上能够写一些散文、小说等,不仅能陶冶情操,而且能够提高公文写作水平。高职文秘专业的大学生不妨尝试写一些文艺作品,在网络上发表。因为网络具有开放性,作品一经发表就能得到网友的建议和意见,这样能迅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而且从笔者多年的写作课程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在写作课程的学习上过于偏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即写文章的环节往往不能很好的保证质量,写作中马虎、不用心的现象较多。而写作恰恰要靠很多的练习才能有所提高。究其原因,是因为公文写作课程布置的往往是一些应用文写作题目,较为死板枯燥,不能有效激发高职文秘大学生的兴趣。如果能写自己喜欢的文章,则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创作一些自己喜欢的小说、散文、诗歌无疑能提高自己对于文学的兴趣。并且,为了使得自己的文艺作品更加吸引人,笔者往往会借鉴一些名著或优秀的作品,这样,就起到了很好的良性循环作用,其实也完成了写作实践的任务。网络是平民化的,不用于纸质媒体由编辑等少数人控制着话语权,在网络中,人人都是自媒体,都有发言的权利,大学生能够在发言的同时听到不同的声音,可以更好地促进自己的写作水平。

第二,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可以提高高职文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美国社会学家曼纽尔•卡斯特说过:“网络是一组互相联结的节点,是一个开放的、能无限扩展的结构,所有的节点,只要他们共享信息就能联系。”[6]网络上的海量信息使得网民可以不再仅仅依赖纸质媒介,鼠标轻轻一点就能获取很多知识和信息。我们不出家门就可以从网易公开课等网站上享受著名专家和学者的讲课和演讲,从一定程度上说,可以补充高职文秘大学生学制短的弊病。高职文秘大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诸如文学、美学等课程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当然由于网络信息往往泥沙俱下,需要自己练就火眼金睛去过滤和鉴别。笔者认为,懂得过滤与鉴别也是大学生要学习的一项本领,既要能快捷的从网络中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又要不沉溺、不过于依赖网络,这对于以后的职业生涯有很大的帮助。“信息素养”是人们在全球信息化的过程中需要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是新世纪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和客观需要。[7]网络文化具有共享性,在这种情况下,学习知识变得更方便更快捷。例如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甚至国外的一些文献在网络里均能查询。高职文秘大学生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源,对于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有较好的效果。当然,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最好能得到老师的指导或建议,例如选择哪些课程、选择哪些优秀的网站等。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最好能穿插一些互动性较强的学习实践活动。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了地方文化对于高职教育的重要性,因为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将留在省内工作,所以了解地方文化对于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有较大的推动作用。鉴于此,一些高职院校开设了地方文化课程,如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围绕湖州人文特色资源,结合学校人文素质教育实际,编写人文素质教程,建立湖州文化网,极大丰富了人文素质课程资源。[8]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放到网络背景下进行宣传和学习,无疑能更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习兴趣。

第三,网络文化的交互性可以提高高职文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互联网和传统媒介最大的不同就是其互动的频繁和便利。无论在任何互联网的空间或网站,都可以看到有别于传统的、全新的社交模式。在网络文化的影响下,老人和小孩、男人和女人、教师和学生、富人和穷人、精英和草根,在互联网的牵引下,都可以平等的进行交流和沟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高职文秘大学生还仅仅从传统的社交模式中学习礼仪规范和人情世故,无疑是极大的资源浪费。高职文秘大学生因为年轻往往在人情世故上略逊一筹,这在秘书接待及上下沟通中会受其牵绊。高职文秘大学生因为接触面狭窄导致交往的朋友以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年轻人居多,互联网恰好能够补充其不足。通过网络的社交平台,高职文秘大学生能结识更多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朋友,以便将来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大环境。当然不少专家和学者担心网络社交平台因为过于虚拟容易使得大学生耽于幻想脱离现实,然而通过互联网结交朋友了解社会实际上已经成为当下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与其粗暴禁止不如积极疏导。通过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指导和社会对于网络不良现象的遏制从而使得大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健康的社交。

3结论

网络课程的开放、人文网站的设立都为高职文秘大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的平台。网络对于教育最大的贡献不仅仅在于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还在于挑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在互联网时代,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时刻充满了全新的挑战。近年流行的翻转课堂教学、慕课、微课教学等均是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和创新。在互联网时代,老师和学生已经不同于传统的师生关系,更多的是朋友模式。在教学网站上,学生可以任意的提问甚至质疑课程的内容。尤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许多学科和知识将重组和变革,这就要求大学生能够改变自己的学习理念和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高职文秘大学生不同于理工科的学生,文秘工作面对的是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下的人和事,高职文秘大学生通过网络文化的交互性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无疑是很好的途径选择。

参考文献:

[1]王旭善.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N].光明日报,2006-11-06(002).

[2]杜时忠.人文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156-157.

[3]郜大军.浅谈高职专业课教学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以文秘专业应用写作课程为例[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100-102.

[4]成秀萍.网络文化的时代特征与应用价值[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5-91.

[5]CNNIC.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6]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270.

[7]阎惠英.网络文化环境下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19):80-81.

[8]杨群欢,吴新华.新时期秘书职业能力调查与高职文秘人才培养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1):

摘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入学教育能否为文秘专业学生日后的中职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直接影响学生未来3年的专业学习与成长,直接影响班主任日后的教学与日常管理工作。所以,新生入学教育需要不断研究探讨,使其真正发挥作用。

关键词:文秘专业;入学教育

一、中职文秘专业学生的特点

1.对专业认识不足,学习积极性不强

文秘专业的学生之所以选择文秘专业的原因可以归纳为几类:没有别的喜欢的专业可以选择;父母的意愿;初中的同班同学读文秘专业。大多数学生不了解文秘专业,对文秘专业认识不足,加上初中时的学习基础较差,对学习有畏惧心理,学习目的不明确,容易感到前途渺茫,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积极性不强。

2.自卑心理严重

中职学校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文秘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属于中专科层次,进来读书基本不看分数,与高中生相比有自卑心理;二是社会上对中职学生有认知偏见。

3.人际关系是新生难以解决的问题

“95后”的中职学校学生多成长在独生子女家庭,来到陌生的学校环境,面对来自不同地区的同学,同一个教室下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生活习惯、人情风俗,他们渴望结交新朋友,却因为“自我为中心”的习性不懂得如何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班集体的凝聚力不够,班集体活动无法开展,同学之间相对冷漠,课堂教学活动也受到影响。

二、中职学校文秘专业新生入学的教育意义

1.入学教育是中职学校一项重要的教育活动内容,是新生进入中职学校教育活动的起点,内容包括: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安全教育、适应性教育、对文秘专业的认识。

2.根据“首因效应”可知,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所以,作为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节课,入学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入学教育有利于文秘专业班集体的建设,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军训、入学第一堂课等内容选拔合适的班干部人选,通过活动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三、中职文秘专业入学教育方式探索

1.加强专业教育,引导学生热爱文秘专业

班主任应该向新生详细介绍学校的情况,以及文秘专业的专业介绍、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就业方向及岗位等,组织新生参观图书馆、文秘专业实训室等学校设施,使新生尽快熟悉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了解学校、了解自己的专业,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氛围和校园文化,使新生入学后就能了解文秘专业是培养从事秘书、文书、档案管理、公关礼仪及计算机文字处理等办公室程序性的人员。教育学生既来之,则安之;既安之,则学之。

2.注重专业兴趣培养

中职学校文秘专业的很多学生对所学专业并不了解,有的甚至根本不感兴趣,这势必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积极性。每年9月开学一个月内,会有少部分学生要求调换专业,甚至退学。针对这种情况,学校要对中职文秘学生进行职业及职业道德的培养,向新生介绍文秘专业的发展前景和掌握专业技能的重要性,介绍秘书岗位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中的地位、作用,组织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参观企业和机关单位。学生看到文秘专业将来就业的工作环境,增加从事文秘专业的责任心、使命感和自豪感,使新生逐渐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思想,提高学生学习文秘专业的兴趣,调动学习专业的积极性,脚踏实地地把学习搞上去。

3.加强文秘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职业教育。中职学校学生一是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适应社会需要而学习;二是通过3年的中职学校的学习可以有机会进入到高等职业院校继续深造。中职文秘专业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好,对高等职业院校继续深造更为渴望。所以,入学教育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到用人单位对秘书人员的要求有两个方面:一是注重综合素质,即要求秘书人员德才兼备;二是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入学教育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重新评估自己,审视自己未来的人生之路,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从而把专业学习与将来的就业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具有努力的方向和潜心学习的动力。

4.加强人际交往教育

俗话说:“会做事,更要会做人。”这句话很好地说明了在中文文秘专业的入学教育中加强人际交往教育的重要性。由于个性差异、生活习惯差异,很多学生却不太会处理人际关系,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室友友好相处,甚至有部分学生不愿意与班上其他同学交往,课余时间基本用来上网、玩手机。糟糕的人际关系影响了文秘班集体的凝聚力,班级活动难以开展,学生难以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成长。因此,中职学校应帮助学生尽早地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逐步培养自信、自强、诚信、友爱等诸多方面的健全人格。通过建立班级QQ群、微信,满足学生对网络的依赖,丰富入学教育形式,增加学生之间的联络,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5.加强生活常识和心理的教育

大部分中职学校学生第一次离家生活、学习,缺乏社会阅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文秘专业班主任应在入学教育时对学生加强生活常识教育。例如,向学生介绍在宿舍使用大功率电器的危害,提醒学生注意财产安全问题。班主任还应该对学生进行摸底,重点关注心理有障碍、贫困生、孤残及单亲家庭的学生,及时了解他们的动向,给予关心和爱护,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咨询,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实现自我身心的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入学教育能否为文秘专业学生日后的中职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直接影响学生未来3年的专业学习与成长,直接影响班主任日后的教学与日常管理工作。所以,新生入学教育需要不断研究探讨,使其真正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提高办公室文秘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有效策略分析陈斓;办公室业务2014-04-052

2、高职文秘礼仪课程教学法研究黄建聪;办公室业务2014-11-052

文秘论文怎么写呢?下面是我整理整合的一些关于文秘方面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借鉴,希望对你有帮助。

青年干部如何做好文秘工作

文秘工作是各级领导机关及各类企业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办公室工作承上启下、联系内外、沟通左右的纽带,为领导工作起着参谋和助手工作。青年干部在从事文秘工作时,能否成功的塑造自己的文秘角色,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一、日常工作岗位流程及主要职责

文字秘书在单位里除了要发挥领导的参谋助手作用外,还要承担文稿撰写、公文处理、信息收集、综合协调、企业宣传等方面的任务。起草、整理公司年度工作要点、工作总结、公司领导年度工作报告等文件材料,协助起草公司领导讲话稿、发言稿等各式材料,列席总经理办公会议、总经理专题会议做好会议记录、讲话录音等会务工作,并根据需要负责整理会议纪要、会议决议等有关材料,协助起草或审校公司对内、对外印发和报送的文件,协助起草办公室工作总结、等各式材料,参与公司网站建设、党务整理工作、通讯报道以,参与公司内部各类活动,做好日常事务性工作和完成领导交办的临时性事务,都是文字秘书所要掌握及做好的工作。

二、文秘工作重点及能力要求

1.办公室工作对于文字秘书的基本要求就是文字功力的考察和运用。这一方面要求自身要有足够的理论水平,熟悉公文写作的原则与特点,另一方面还要经常研究领导的讲话稿与各类公文,从对比中不断总结、摸索出公文写作的技巧、规律、套路,从中找出差距,要学会更深一步的站在全局的高度去观察、分析问题,既要善于观察分析宏观形势,从中把握大的发展走向,又要善于观察分析微观现象,尽可能掌握多方面的情况;还要善于在“结合”上做好文章,使自己所写的材料有高度和深度。在工作过程中,要主动查阅有关文秘工作规范性文件及规定,调查研究、了解、收集国家、行业、公司发展方面的信息资料, 进一步熟悉语言文字知识、文秘专业知识及综合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字水平。

2.办公室工作的另一个重点就是对公文的处理。公文处理要求坚持实事求是、精简、高效的原则,做到及时、准确、安全。对于领导交待的材料或原稿,仔细阅读。在弄清发文的目的、对象、内容、要求、时间等要素的基础上,依据领导的意图适当补充细节,完善结构,规范语言。同时必须要严格遵守机关公文处理有关条例和办法,严格按照法定的格式撰写和审核公文,不能随心所欲。在文件的套打、修改、附件扫描,红头文件的分发、寄送,电子邮件的发送各个环节上,都要仔细去逐一核对,规范每一处用语与格式,以确保发文质量。

3.办公室是公司运转的一个重要枢纽部门,对公司内外的许多工作进行协调、沟通,做到上情下达,这就决定了办公室工作繁杂的特点。文字秘书每天除了本职工作外,还经常有领导交办的计划之外的事情需要临时处理,而且通常都比较紧急,这就要求锻炼自己的快速反应能力,能够做到利索、条理的处理好领导交办事务。对领导交派的每一项任务均不放松,做到认真对待、妥善完成。树立“没有任何借口”的工作习惯,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借口;培养“办公室工作无小事”的思想意识,从小事抓起,从基础做起,努力学习,查找不足,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做好服务工作。

4.多下基层,善于创新。一份高质量、有分量的材料,关键是提升材料的高度、力度、深度和广度。文秘工作者要多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全面、具体、深刻地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具体工作的操作和难题的破解,加强工作实践经验的积累,而不是闭门造车。在材料中,把握好创新型、经验性、思路性、指导性的工作,对亮点工作和典型事例适当发掘,对做得好的单位和下属起到肯定和鼓舞作用,对做得好的单位是一种鞭策和促进。

三、文秘自我提升要点

文字秘书作为领导的参谋助手有它自身重要的职能。青年干部首先要严于律己,积极的向领导、向老员工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综合素质。可以自己定下四点基本要求,即:“脑勤”,多学习,多思考;“嘴勤”,向领导多请示,多汇报;“手勤”,就是自己多练习,多总结;“腿勤”,及时完成领导交代的事项。在工作中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文字秘书。

1.作为办公室文秘,学习好基本理论知识是写作的根基,没有对文字的敏感性与熟练应用,就不容易做好基础文秘写作工作。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努力养成自觉学习、敏锐捕捉、善于思考借鉴、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把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作为增强能力的重点。同时利用每次下基层的机会,多看多学,增强文字材料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2.善于转换角色。要写出高质量的讲话材料,最关键的是要转换角色,大胆进行角色模拟,完全把自己摆到领导的位置上去思考、去谋划。角色模拟,不是行拟,而是神似,要进入到领导的思想、内涵、风格和境界里面去。角色模拟越到位,材料精准度就越到位。

3.加强专业性课题的研究,对所在行业及单位所面临的一些重要问题和重要决策,做一些专业信息的搜集、整理和总结,尽管可能是粗浅的、不成熟的,但能增加自己对整个行业、市场、政府相关政策等专题知识的深入,为今后大材料累积所需知识,增加认识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4.培养自己的个性。俗话说,兵无常式,水无常形。材料最忌讳的就是雷同,不能千篇一律。要因时、因事、因地、因人有所变化,或独树一帜,或别具一格。要形成独特的角度,独特的思想,独特的风格和文采。

5.培养自己谦虚谨慎、认真好学的工作态度,善于总结工作中的得失,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办公室工作看似无大事,实则千头万绪、细致繁琐,要求时效性、细致度比较高。这就要求必须树立效率意识,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对领导交办的事项要第一时间即交即办,认真对待,注重细节,达到积极主动、又好又快的做好本职工作。

文秘工作有它的特殊性,要有甘于奉献、吃苦耐劳的品质。作为一名青年干部,增强学习意识,提高工作效率,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本职,脚踏实地,保质保量的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事务和办公室各项工作,成为一名优秀的文字秘书!

文秘专业本科生如何提高公文写作能力

文秘专业本科生的公文写作能力,不仅是其写作水平的体现,而且是为了适应社会需求所必备的一项技能,公文写作能力可能直接影响他们进入社会时的工作质量。虽然文秘专业学生在校开设过公文写作相关课程,但其整体公文写作能力仍旧令人担忧。因此,本文将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了解常熟理工学院文秘专业本科生公文写作能力的现状,通过分析、研究现状,探究其能力欠缺的根源,最终从学校、教师、学生及企业四个方面找出提高其公文写作能力的对策或建议。

一、大学生公文写作能力现状分析

应用文写作课程是文秘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尤其是公文写作能力。笔者将从文秘专业毕业生、在校生及相关企业的角度采用调查问卷、采访等方式了解该专业大学生公文写作能力现状。

(一)毕业生关于公文写作能力的反馈意见

笔者所在的高校每两年都会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他们在社会上工作、生活的情况,并就其反馈的一些问题调整、完善教学工作。据相关负责的老师反映,文秘专业毕业生的总体就业质量不及师范生,就业岗位多而杂,但无论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或中小型私人企业,对于文秘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不仅要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较高的公文写作能力也不可缺失。就整体毕业生而言,其公文写作能力的薄弱是其工作能力得不到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此,笔者做了一次调查问卷,共发放100份,有效问卷85份。调查对象主要是常熟理工学院2012届、2011届和2010届的文秘专业毕业生,且他们都有在办公室工作的相关经验。经数据统计、分析,笔者所在高校文秘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一些情况如下:毕业生大多从事过不止一份工作,且工作单位一般都是中小型企业;大多数人表示在工作中不能做到游刃有余,能力仍有待提高;在公文写作方面,所在单位对新版公文条例都予以一定的实施,且文种如公告、通知、报告、会议纪要等几种公文使用频率较高,但因他们刚进入企业,一般都不能直接接触到办文,一是领导不放心,二是毕业生的写作能力确实捉襟见肘,只有在熟悉了相关业务和得到领导的信赖后,才有可能授权其去写公文。据此,笔者分析得出两点:一是文秘专业毕业生在校时期没有高度重视公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以致到社会上工作时,提笔忘字,离题千里。二是社会对文秘专业学生公文写作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毕业生却无法达到。

(二)在校生关于应用文学习的采访记录

对于文秘专业在校学生,笔者主要是采访已经开展过或正在开展这门课程的学生,了解其对新版公文条例的熟悉度、对该课程的重视度及对课程教学的一些建议等。其大多表示这门课程枯燥、无聊,有时跟不上老师的进度,对于文种的练习和公文的模拟撰写,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达到实际的效果。

采访中,学生提到公文写作的几大难点:一是在公文改错中,对于文种的判断易混淆,如公告与通告,二者都是公开发布的公文,但在发布事项的重大性、发文机关及收文对象上有区别,但对于只学习过一篇该文种公文的学生而言是很难辨认出来的;还有报告与请示,都是上行文,有诸多相似之处,而主要的不同是报告上级不一定要回复,但请示则必须回复,而且报告可一文多事,请示则不然。二是公文格式的要求严格,常见错误有称谓语未顶格、标题中滥用书名号、附件格式错误,以及四、六角括号混用及抄送单位错误等。三是在公文写作中词语表达严谨,公文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有实际意义,因此对语言要求较高,在拟写公文中,学生语言易口语化,不够严谨。四是公文与事务性文书的区别不太明朗,因事务性文书种类繁多且与公文有交叉之处,在公文写作中二者也易混淆。

据此,笔者总结得知:在高校公文写作课程教学中,有些偏理论、轻实践的不良倾向,这会在公文撰写中产生很多问题。

(三)相关企业对文秘专业学生满意度的调查

对于相关企业方面,我们主要是调查常熟的一些地方企业,笔者发了30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为27份。经过数据统计和分析得知,大多数企业对于笔者所在高校的文秘专业毕业生还是基本满意的,认为其基础知识扎实,在岗认真负责,但某些企业表示其在有些方面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如沟通能力、公文写作能力及英语水平等。通过与相关企业办公室人员的交流得知,文秘专业学生在公文写作方面,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常常会犯一些低级错误,如文种选择混淆、公文格式乱用或是语言表达口语化等,在新员工前期的培训中该专业学生没有表现出对公文写作应有的兴趣或重视程度。

通过这三个不同的视角,笔者对于文秘专业本科生的公文写作能力的现状及社会对其的实际要求有基本的了解,至少可以得知,文秘专业毕业生的公文写作能力并不能满足企事业单位的要求。在企业竞争日趋激烈、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公文写作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实施领导、处理公务、沟通信息、传达企业决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文秘专业本科生提高各类文书写作能力,对于其进入社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学生公文写作能力薄弱的根源

根据上述文秘专业本科生公文写作能力现状的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其公文写作能力与社会的要求存在一定的落差,造成这种落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剖析。

(一)学校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各大高校在七八十年代纷纷开设文秘相关专业,经过三十几年发展,各大高校形成了各自的办学规模和特色,但公文写作课程整体上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指导教学。高校在制订培养方案时没有给予公文写作足够的重视,因文秘专业划分在中文系,高校在课程设置中多为文学、语言类课程,而秘书相关的课程如公文写作、秘书实务等,则设置相对偏少。在课程教学中,相关老师仍沿袭传统课程的教学方法,重理论而轻实践。但公文写作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技能,尤其在新版公文条例颁布后,更体现出该技能的实用性和时代性。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没有大量的实例操练,就很难提高学生的公文写作能力。学校方面未加大该专业学生见习实习的力度,未能在学生课余时间积极引导其关注和提高对公文写作的兴趣等,导致该专业学生公文写作能力较薄弱。 (二)学生学习状况与自身惰性

每一位大学生都是经历了十年的寒窗苦读,终于来到所描绘的“象牙塔”般的大学,身边没有了老师的督促、家长的唠叨,加之大学学习任务没有初高中繁重,这样他们很容易自我放松,不思进取,在学习公文中也懒得动手。少部分自制力不强的学生对学业不够重视,未能达到学校的要求,有种“混文凭”的思想,导致其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公文写作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了解、熟悉各类文种及使用要求的基础上,不断地提笔拟写公文,在一次次练习中,掌握规则,熟练应用,锤炼语言,形成风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不足,也是其公文写作能力薄弱的原因之一。

(三)与公文复杂而严格的文体有关

按照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二条规定表示,行政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2012年7月1日国务院发布党政公文条例,表明党政公文条例一致,其中文书文种也有所变化,现共有十五种:决议、决定、命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每一种文种都有适合其使用的情况、固定的格式、特定的收文对象及产生、运行等严格的法定程序,这些都加大了文秘专业学生学习公文写作的难度。此外,不同的单位或企业会有一套在遵照国家公文规定的基础上,制定出的适合本机构使用的文书使用规范等,这些无疑又一次增加了公文写作的复杂度,使学生在学习公文方面提高缓慢。

三、大学生公文写作能力提高的对策

针对上面三个原因,笔者将从学校、教师、学生和企业四个角度寻找提高文秘专业本科生公文写作能力的途径。

(一)学校学院工作方面

高校是学生学习和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平台,学校学院的相关工作安排会直接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提高文秘专业学生的公文写作能力方面,学校学院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改善其公文写作能力薄弱的现状:

1.合理设置课程,修改培养计划。常熟理工学院文秘专业因隶属人文学院,所以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多为文学、语言类课程,如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等,相对忽略文秘专业类的课程,如公文写作、秘书实务、办公自动化等,因此学校应合理设置课程,根据目前社会对该专业学生的要求修改、优化培养方案,提高对公文写作课程的重视度,尤其注重实践环节,反复训练学生,提高其对新版公文条例的熟悉度,切实提高该专业学生的公文写作能力。

2.重视师资建设,优化考核环节。据笔者了解,目前高校从事公文写作课程教学的教师大多是中文专业,虽然这些教师的基础写作理论和基本功比较扎实,但他们往往缺乏公文写作所需要的实践经验,不能在教学中做到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因此,学校应提高教师公文写作的专业化水平,加强公文写作课教师队伍建设,丰富该教师队伍的人员结构,安排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此课程。在课程考核方面,要改革考试方式,不应该再是单一的笔试考核,可以以成果为导向,积极鼓励学生根据新版公文条例要求模拟撰写公文,最终提高公文写作能力。

3.加大见习实习力度,拓展写作实践平台。校方应积极争取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合作,形成学校与社会、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安排学生以秘书、职员的身份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参与文秘工作,也可以安排他们到校内党政机关、二级学院办公室等进行观摩见习,积累一些社会经验。其次,通过各种组织如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机构开展根据新版公文条例要求的公文写作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对公文写作的兴趣,在学生组织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其公文写作能力,要求学生多看多写多练,促使学生公文写作水平的提高。

4.积极听取学生心声,突出其主体地位。学校应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及其提出的相关建议,并尽可能满足其需求,从而突出其主人翁意识。如在日常学习中,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学生座谈会,深入地了解他们的需求与不满,并及时做出反馈,提高其学习效率和积极性。校方可以邀请业界名人或公文写作方面的专家到校开展相关的演讲或座谈,让学生真正了解到当下公文写作的重要性,通过这些新鲜血液的注入吸引其对公文写作的关注和学习。

(二)专业教师的教学方面

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方法是提高学生公文写作能力的关键,因次要提高文秘专业学生的公文写作能力,教师的教学同样值得关注。

1.提高授课效率,增加知识含量。公文写作是一门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教师在授课时,应关注并结合时下热点时政信息,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从而提高授课效率。教师在教学时不应照本宣科,视野仅仅局限在课本上,而应该把课本单调的理论知识结合生动的案例,使之鲜活化,易被学生吸收、接受,从而增加课堂的含金量。

2.改革教学方法,增加实践环节。在公文写作理论教学中,可采用“案例分析、病文改错、集体讨论”的教学模式,通过错误的纠正使其对理论的知识加深印象。在文种写作练习教学中,以实训为主,但为了防止其理论知识的遗忘,则要以理论知识为辅,采用案例研究、模拟写作等教学方法,选择优秀范文,供学生学习、模仿,直至其能够独立撰写公文。其次,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公文写作的兴趣,使其明白公文写作能力在职场上的分量。

(三)文秘专业学生学习方面

公文写作能力与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在学习公文写作过程中,学生学习有关写作的相关要素如语言能力、文章布局等也是很重要的。

1.重视文章写作,提高语言能力。公文写作是一种特殊的写作,要写好公文,首先要重视文章的写作,学生在校期间,应多读书,多动笔,养成爱写作、勤写作的好习惯。好文章都是在一次次的修改中产生的,对于公文也是。初稿写出后,应该反复修改、搓摩及推敲,关注文章的每一个细节,一句话、一个词、一个标点都不要放过,这样多次反复锤炼修改,不仅使公文的材料精细,结构缜密,语言精要,而且对提高其写作能力具有显著功效,同时也提高其语言表达水平,久而久之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语言风格。由此作为基础,提高公文写作能力将比较容易。 2.学习公文条例,模拟撰写公文。公文写作能力是文秘专业本科生重点培养和提高的能力之一,具有较强的公文写作能力对于今后的工作、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公文写作的理论知识,如新版公文条例中的15种公文文种、文种的使用范围、发文收文的流程及严格的文种格式等,而且要在课后主动研读经典范文,模拟公文写作,此外,还应积极参加校内各种与本专业相关的活动或组织,多多接触公文写作及秘书相关事宜,不断锻炼,提高综合能力。

3.关注写作流程,全面掌握公文。写作虽然是一项抽象化思维的活动,但它有一些基本的流程。要想写出好文章,首先应积累资料并整理归纳,学生在生活中应多留意身边的事,关注社会新闻,不断地积累有用素材,对之进行合理的整理和归纳,以供未来的写作。其次要乐于思考,巧于借鉴,公文写作是针对某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体现的是学生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学生要乐于思考,巧妙借鉴素材,不可生搬硬套。再者重视提纲的撰写,在公文创作阶段,提纲是写作综合能力的体现,它是搭建公文结构的框架,是作者思路的体现,好的提纲有利于公文的成功撰写。关注写作的基本流程后,还应注意每种公文的特定格式与要求,了解公文的独特性,这样才可能写出优秀的公文。

(四)社会企业方面

企业对于高校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其不仅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标准,而且为毕业生提供发挥和提高其才能的场所。

1.加强与高校的联系,为本科生提供实习机会。企业要获得优秀的专业秘书人才,必须参与培养人才的队伍中。企业可与本地高校合作,为高校文秘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和场所,使其较早接触到秘书岗位的相关工作,如公文写作拟写、发文、办理等,从而提高在秘书方面的综合能力。据笔者了解,常熟理工学院文秘专业的毕业生都曾到过如常熟档案局、常熟市政府等单位见习,其中有些也去常熟有名的地方民营企业,如波司登、隆力奇及南极人等实习。

2.重视本单位公文质量,合理保存公文相关材料。据笔者观察,许多机构或企事业单位,在其对外发布的公文中,都会犯一些低级问题如格式错误、文种错用、抄送单位写错等,这就要求相关单位严格把关公文的质量,要做到严于律己,为社会,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同时,企事业单位应该注意文档的管理和保存,有利于为学生实习提供材料。

3.关注高校的教学改革,注重学生技能培养。大学生是推动未来发展的主要人才,企业有责任关注高校的相关教学改革,提出相关有建设性的意见,从而使高校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在与高校的合作中,企业应提高培养文秘专业学生技能的意识,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