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任传增学位论文

发布时间:

任传增学位论文

这个问题我帮你Q 294070933

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摘要]在我国,物流产业正处于高速增长和激烈竞争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国内物流产业的弊端逐渐显现。物流产业市场机制不健全,缺乏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增长方式仍然处于粗放式经营的层面;物流产业空间布局上呈现区域梯级发展模式,明显存在城乡物流“二元鸿沟”现象等。与此同时,由于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正在发生实质性的融合,国内物流产业越来越朝着集约化与协同化、信息化、服务优质化、绿色化和国际化的趋势发展。[关键词]物流产业;现代物流;物流趋势物流产业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化分工不断加深的产物,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和“第三利润源泉”,其发展程度是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当前,伴随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范围内服务经济的发展,物流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服务部门,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跨国化、规模化和网络经济化等现象已经成为全球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一、我国物流产业处于高速增长和激烈竞争阶段(一)我国物流产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阶段纵观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年以前,当时由于受到计划经济和原苏联模式的影响,物流业主要是保证国家指令性计划分配指标的落实,很大程度上忽略物流的成本与经济效益;第二阶段是1978—1993年,伴随着改革开放,逐步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西方先进的物流思想也同时在国内受到重视,物流产业处于初始成长期;第三阶段是1993—2000年,由于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企业物流需求的不断增加,现代物流得到广泛重视并实现规模化的快速发展;第四阶段是2001年以后,我国加入WTO后,外资物流企业大量涌入我国市场,推动国内物流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据相关统计表明,最近五年我国物流产业年均增幅在20%以上,预计2010年物流产业将达到960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远远高于美国的10%和加拿大、西欧的9%。物流产业已名副其实地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和企业创造利润的源泉之一。(二)我国物流产业呈现多元化格局,竞争更为激烈按照我国加入WTO时的承诺,2005年,在商品分销、公路运输、铁路运输、仓储、货运代理、邮递服务等物流市场领域已经全面开放,市场主体正呈现国有、集体、个体、中资、外资等各种所有制物流企业相互依存、同台竞争、相互促进的多元化的局面。一是国外跨国公司以合资或独资形式建立外资物流企业,为其在中国的生产、销售和采购等物流活动提供越来越全面的服务;二是民营物流企业按照现代物流理念和经营模式建立的新型专业物流服务企业,成为物流市场最具活力的力量;三是传统的运输、货代、仓储、批发国有企业,仍是物流市场的主力军。这种多元结构使我国物流产业形成了激烈竞争的格局。(三)我国第三方物流方兴未艾第三方物流模式是一种个性化、多功能的增值服务、效益和效率都比较高的现代物流社会化服务模式,受到全球企业的广泛关注。日本、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率分别高达80%、76%和58%,而且需求仍处在不断增长之中。我国第三方物流开始于20世纪末,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较高发展潜力的崭新行业。据统计,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营业额从2001年的400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000亿元,年均增长36%。中国仓储协会第三次物流市场调查表明:57%的生产企业和38%的商业企业正在寻找新的物流代理商,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满意度逐渐提高。预计到2010年,国内第三方物流将达到 3700亿元,年均增幅25%左右;到2020年达到22900亿元,年均增幅20%左右;第三方物流占全社会物流比重,2010年将达到 30%~40%,2020年将达到70%~80%。二、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国物流产业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然而,同发达国家物流产业相比较,我国物流产业还相对落后,一些弊端逐渐显现。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以来,物流产业明显暴露出落后和不适应的劣势。(一)我国物流产业市场机制不健全,缺乏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现代物流产业涉及内贸、外贸、铁道、交通、民航、邮政、海关、质检等多个部门,横跨运输、仓储、装卸等不同的行业和地区。这就必然要求通过建立政府部门间的综合协调机制,构建统一、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然而,受计划经济以及物流产业起步晚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物流产业实际上处于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物流产业的管理权限被分割在若干个部门和地区,各部门和地区自成体系、自我管理,使得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权利和责任相互重叠,无法形成有效合作和协调发展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在现代物流体系缺位的背景下,物流资源无法得到科学、有效的统一配置,阻碍物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二)我国物流产业增长方式仍然属于粗放式经营模式尽管我国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同发达国家物流产业相比较,我国物流产业整体水平弱,物流产业仍然处于粗放式经营的层面,质量和效益并不理想。一方面,发达国家通过推行现代物流精细化经营,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毛额的比重已经降低到10%左右,而我国2005年这一指标仍为18.5%,是发达国家的两倍。这就意味着我国物流成本是发达国家的两倍多,物流产业效率偏低。另一方面,我国物流业务附加值低,增值服务少。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提供单一运输和仓储服务,缺乏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特别是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高附加值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导致物流活动长期处于低水平的粗放阶段。(三)我国物流产业空间布局上呈现区域梯级发展模式,明显存在城乡物流“二元鸿沟”现象我国物流产业空间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明显领先于中西部地区,表现为物流基础设施和规模大的物流企业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据统计,我国物流基础设施54%分布在东部、30%分布在中部、16%分布在西部,呈现明显梯级递减模式。物流基础设施“鸿沟”已经成为制约中西部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在 2005年度的中国物流百强企业中,东部地区有87家,而中西部地区仅有13家。另外,我国城市物流与农村物流发展严重失衡,农产品物流与农资物流发展滞后,城乡物流“二元鸿沟”现象显著。目前,农村交通网络还不够发达,农产品物流设施、设备落后,农产品现代物流企业几乎是空白,造成我,国农产品物流低效率。据资料显示,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高达25%~30%。三、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新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网络经济的兴起,全球物流服务业加速发展,延伸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我国自加入WTO以来,国内物流产业先后经历了从保护到全面开放的过渡阶段,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正在发生实质性的融合,推动国内物流产业朝着协同化、信息化、服务优质化、绿色化和国际化的趋势发展。(一)物流产业协同化21世纪是一个物流全球化的时代,制造业和服务业逐步一体化,大规模生产、大量消费使得经济中的物流规模日趋庞大和复杂,传统的、分散的物流活动正逐步拓展,整个供应链向集约化、协同化的方向发展,成为物流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从物流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角度来看,物流产业重组、并购不再仅仅局限于企业层面上,而是转移到相互联系、分工协作的整个产业链条上,经过服务功能、行业资源及市场的一系列重新整合,形成以利益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社会化的物流系统;从物流市场竞争角度看,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发达国家一些大型物流企业跨越国境展开连横合纵式的并购,大力拓展物流市场,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物流行业已经从企业内部的竞争拓展为全球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从物流技术角度看,信息技术把单个物流企业连成一个网络,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供应链,使多个企业能在一个整体的管理下实现协作经营和协调运作。(二)物流信息化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不断普及,推动传统物流方式向物流信息化转变。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是指信息技术在物流系统规划、物流经营管理、物流流程设计与控制和物流作业等物流活动中全面而深入的应用,并且成为物流企业和社会物流系统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信息化一般表现为三方面:一是随着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解决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共享问题,实现物流信息的商品化;二是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促进企业流程改造,提供优化的解决方法,例如仓储优化、运输路径优化等;三是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提高上下游企业信息的协调性和整体效益,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三)物流绿色化伴随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即需要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绿色物流正在这一背景下成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体系的净化和优化,从而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在我国,由于经营者和消费者对绿色经营、绿色消费理念的提高,绿色物流正日益受到广泛和高度的重视,初步搭建起企业绿色物流的平台。不少企业使用“绿色”运输工具,采用小型货车等低排放运输工具,降低运输车辆尾气排放量;采用绿色包装,使用可降解的包装材料,提高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再生利用率;开展绿色流通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到2005年底,全国已有12000多家企业获得了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800多个企业、18000多种规格型号产品获得环境标志认证。物流绿色化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正在得到普遍认同。(四)物流服务优质化消费多样化、生产柔性化、流通高效化时代使得社会和客户对现代物流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传统物流形式带来了新的挑战,进而使得物流发展出现服务优质化的发展趋势。物流服务优质化努力实现“5 Right”的服务,即把好的产品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以适当的数量、合适的价格提供给客户将成为物流企业优质服务的共同标准。物流服务优质化趋势代表了现代物流向服务经济发展的进一步延伸,表明物流服务的质量正在取代物流成本,成为客户选择物流服务的重要标准之一。(五)物流产业全球化与国际化近些年,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更多的外国企业和国际资本“走进来”和国内物流企业“走出去”,推动国内物流产业融入全球经济。在我国承诺国内涉及物流的大部分领域全面开放之后,USP、联邦快递、联合包裹、日本中央仓库等跨国企业不断通过独资形式或控股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外资物流企业已经形成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等经济发达区域为基地,分别向东北和中西部扩展的态势。同时,伴随新一轮全球制造业向我国转移,我国正在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在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物资、原材料、零部件和制成品的进出口运输上,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正在发生较大变化。这必然要求物流国际化,即物流设施国际化、物流技术国际化、物流服务国际化、货物运输国际化和流通加工国际化等,促进世界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四、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几点思考上述分析表明,国内物流产业存在多方面问题,面临着适应各种新趋势的巨大压力和挑战。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实现国内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顺利转变。现代物流是建立在新的政策体制、技术手段、企业制度、运行机制的平台上的,对社会物流资源的全面整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上述的转变过程中需要重点思考以下三个问题。(一)充分发挥政府在物流产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现代物流产业同各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着巨大的关联性,各国政府在其本国物流产业的发展中也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2002年 12月,日本通过《新综合物流施策大纲》,明确了物流信息化、人才培养、包装机械化、库存管理数字化等方面的标准,实现了统一的物流管理体系,为日本现代物流产业发展铺垫了道路。然而,我国物流产业仍然处于分割管理体系之中,极其不利于物流产业的发展。政府应该从整体上重视物流发展的规划工作,制定完善的物流产业政策,建立物流产业从宏观乃至行业管理的有机体系,形成合理的物流产业结构,实现管理上的科学、合理分工。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积极发挥三种功能。第一,政府应通过政策创新引导物流产业的发展方向,发挥市场经济管理者的功能。现代物流产业的相关管理部门应积极遵循物流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创新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制定适应物流发展的投融资、土地开发和利用、城市交通管制、运输政策等综合性政策,使各个行业和各级管理部门在管理上进行通力合作和有效配合,克服多部门管理体制的弊端。第二,完善物流发展所需的宏观环境建设,发挥现代政府的服务功能。按照大流通的思路,合理布局综合物流中心或物流基地,完善国内物流基础设施系统,加强物流信息系统和物流标准化建设,推动物流产业向集聚化、联合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第三,平衡东西部地区物流产业发展鸿沟,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功能。通过特殊的政策倾斜,发挥东部沿海物流产业的牵引力作用,支持和鼓励东部沿海地区物流产业带动中西部地区共同发展,促进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物流产业的平衡发展。(二)转变物流企业经营方式,努力提高物流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入WTO后,我国与全球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国内物流企业与国外物流企业的竞争更为激烈。但是国内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缺乏核心竞争力。比如,粗放式经营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过度的环境污染遭遇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这些都将使得物流产业遭受沉重的打击。因此,转变物流企业经营方式,改善物流管理水平,提升物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将是领先国际物流市场的重要战略。首先,实现粗放式经营模式向节约型、精益经营模式的转变。注重精细管理,避免粗放经营,运用现代物流技术和管理方式,利用较少的物流资源完成尽可能多的物流量。其次,大力发展循环物流,实现可持续发展。政府积极制定绿色物流规划,倡导绿色包装,鼓励发展逆向物流,支持企业建立工业生态园区和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最后,整合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得电子商务和第三方物流有着天然的联系,两者的整合将极大地提高物流企业经营效率。一方面,第三方物流的健康发展依赖于完善、健全的物流网络体系,网络上点与点之间的物流活动应保持系统性、一致性,电子商务恰好为第三方物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第三方物流通过建设门户网站,为商家与客户之间提供交换信息、进行交易、全程追踪的信息平台,为电子商务的顺利实现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三)发展国际物流,积极参与全球供应链一体化我国加入WTO后,跨国公司的全球供应链整合延伸到国内,企业的经营视角已不再局限于某个地区,而是转向全球市场,物流国际化成为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如何应对物流国际化将是国内物流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首先,我国物流企业应增强全球化物流的整体意识,积极制定、实施国际化物流战略,通过技术革新提高国内物流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成本优势。其次,积极参与全球动态联盟供应链,利用网络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一条经济利益相连、业务关系紧密的行业供应链,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竞争环境,加速商品周转、资金流动、减少库存和加速商品的国际流通。[参考文献][1]罗子俊.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J].集团经济研究,2006,(10).[2]汪鸣.2006:我国物流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综合运输,2006,(3).[3]马天山.我国物流业发展战略研究[D].长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4]李文静.国外绿色物流的发展与实践[J].物流技术,2005,(9).[5]仵自连.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建立高效畅通的物流体系[J].中国物价,2005,(6).[6]黄小彪.关于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思考[J].商业经济文荟,2005,(1).[7]张丽君.关于物流产业发展的几个问题[J].集团经济研究,2006,(4).[8]刘玉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优化[J].工业技术经济,2003,(5).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发展略论教育论文

[摘要] 在“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要在更广视域、更高平台和更深层思考自身的发展,真正形成优秀的校园体育文化,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势在必行。从具体内容看,高校体育发展的内容包含:健康理念确立、校园体育文化形成、教育系统文化优化等3个方面;高校体育发展需要学校领导、学生及行政人员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关键词] 阳光体育运动 高校体育 发展

在美国对体育的热爱都可以用“狂热”一词来形容,体育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体育精神对个人奋斗历程的影响、国民个性在体育比赛中的体现,恐怕没有什么国家可以跟其一争高下。第一次挥棒击球,第一次大力开出橄榄球,第一次歪歪斜斜地把篮球扔进篮筐,这些都是美国人一生中的重要里程碑。对他们来说,体育早已不是简单的活动筋骨,而成为追求个人目标和享受生活的载体与动力源泉。高校要在更广视域、更高平台和更深层思考自身的发展,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贯彻和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思想,促进高校体育的发展势在必行。

一、“阳光体育运动”是高校体育发展的题中之义

1.“阳光体育运动”的提出

2006年12月12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了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了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全国亿万学生中欣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的热潮,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决定,从2007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以下简称阳光体育运动)。《通知》要求用3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校能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85%以上的学生能够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至少掌握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对高校体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高校体育活动要满足“阳光体育运动”的需求:要积极为大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创造条件、培养其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自觉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本文是根据“阳光体育运动”教育方针,谈及基于高等体育院校之外的普通高校体育发展这个层面的问题。

2.“阳光体育运动”是高校体育发展的现实要求和理性选择

对于任何一个大学生来说,如果要想将来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重视身体健康,以健康的身体促进自身的发展。尤其是在当前情况下,青少年的体质状况令人担忧,针对这些状况,各级教育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推广《第一套全国中小学生校园集体舞》、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等活动,各个高校在执行教育部门的教育方针的同时,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安排了很多具有趣味性的、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随着各类高等教育“产品”来源的多样化,教育“产品”的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就更加挑剔。当前,在我国社会对上大学的社会心理预期已从有学上转变为要上好的大学,而且这种趋势将会愈益强列,面临的不仅是社会需要资格老、声望高、实力强的国家重点高校的毕业生,而且对培养出的学生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竞争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在确立长远发展时应充分认识“阳光体育运动”对高校发展的重要性。

与以往相比,在“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目标更加明确,高校体育活动的开展要提高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深入人心,对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进行安排、指导、监督、控制,使每个学生每天锻炼达到一小时。从我国调配学校体育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迫切需要从时代高度对体育和德、智、美、劳四育及其相互关系作一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因为体育与其它四育的相互关系是制订学校体育教育方针的重要理论依据,是确立体育课程改革目标体系和教育评价指标体育的理论基础,而且还是教育实践中各项具体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实践中许多严重偏离教育方针的错误倾向,从理论根源上分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对体育和其它四育相互关系的理解不当的情况下产生的。因此,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就显得有重要意义了。

二、“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发展的内容

1.健康理念的确立——高校体育发展的方向

健康是指生理上的健康和心理上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真正的健康要“五快”“三良好”,吃的快、便的快、走的快、说的快、睡的快、良好的道德,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为人处事能力。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全面发展和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我国的.教育方针一再强调受教育者要德、智、体育全面发展,但是学校体育落后于社会发展,不适应现代的需求,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从大的方面讲,受我国经济条件的制约,教育的滞后和体育战略上的某些偏差是造成体育教育落后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微观上分析,学校体育教学的观念,指导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的陈旧僵化也是一个主要原因。体育教学的落后主要体现在重传授技术,忽视学生身心全面的发展,特别是人的心理教育;教学内容陈旧,只重视知识本身,不重视知识的更新与根据人的发展有针对性地选择知识;教育方法呆板僵化,忽视学生的主动性,这样的教学很难谈到对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也难适应“阳光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健身理念的需要。总的来说,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尽管有了较大的发展,正朝着培养“健康”的人的方向发展,但在思维方式、教学理念等方面并不突出,高校体育要树立培养健康社会劳动者的目标,站在培养“健康”人的高度考虑学校体育发展,体育教育的改革不容忽视的内容,从实际情况看,健康理念尚未得到各高校的重视。

2.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高校体育发展的核心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包括体育教育功能、促进智力功能、情操陶冶功能、心理疏导功能和社会实践功能。校园体育文化内涵的形成对拓展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我国长期以来,对体育教师养成和体育教师成长始终占主导地位的“运动技能专业化”价值取向,人们评价一名学生是否上好了体育课,也主要就是看其自身是否掌握了相对较高的运动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导致了高校体育教师对学术的疏离、学术信念不坚定,学术使命感不强,体育文化也未受到重视。这种状况会直接导致体育课教学的内容、方法以及效果等。早在民国时期,留日归国学者登科在其《改善全国私立体育学校之管见》一文中指出:“这样徒重术科,轻视学理,直等江湖卖技之流,一量出而作教……安能望其能够对学校及社会有所贡献之欤……与其照现在培植千百个半途异志,只知跑跳,不明学理遗害青年的体育教育,不如造就一个修身为业,学有深究,术有擅长的真实同志。”由此可见,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通过潜移默化的方法将体育以文化的形式深到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内心,对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而言亦十分重要。

3.教育系统文化优化——高校体育发展重要的使命

高等教育系统文化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学术系统文化的最高层次,是由国家高等教育的固有传统和管理体制的作用形成的对高等教育目标、运作和制度规则的认识。主要体现为:(1)入学信念。高等教育要面向什么人、为谁开放、也就是什么人才能进入高等教育系统。同时还包括对入学者衡量的标准是什么,合适的入学人数等问题的态度、价值取向及假设。

(2)专业信念。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发展纯学术”、“促进教育民主”、“个性发展”和“社会变革”还是“为各行各业培养合格人才”。

(3)就业信念。教育系统为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也就是其毕业生要到哪里寻求工作岗位。在这方面,不同国家的高等教育系统也有所不同,有的是为政府、事业单位输送人才,而有的则为企业输送人才。

(4)研究信念。对于高等教育的研究与教学是否结合或怎样结合,各国持有不同的信念。

客观上讲,高等教育系统文化是高等内部文化所处的宏观背景,高校内部文化是在国家高等教育系统文化氛围中形成的。在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属于西方导入的舶来品,起步伊始即因中国传统的“重行主义”文化本身就使失去了德国大学所奉行的“学术研究至上、教学与研究相统一、学与术相分离”的经典大学理论。当前对中国高等教育的种种批评中,有许多直言学科的建设、校园文化理论等方面庸俗化,重视和优化充满“阳光、健康”的大学校园文化,对中国的每一所大学都是必要的。笔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体育对推进教育优化具有一定的优势,“拼搏、竞争、开拓、进取”等奥林匹克精神和情怀与“独立精神、批判精神和理想主义”等传统的大学精神具有相通之处。因此,高校一方面要正视体育教育在学科文化建设中的劣势,另一方面要充分发展自身的优势,充分利用体育文化特有的优势推进中国高等教育系统文化的优化和重建。

三、“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发展的路径

体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决定了其发展路径的复杂性,如其可从不同的侧面进行,本文仅从“阳光体育运动”主体视角剖析高校体育发展的路径。“阳光体育运动”不是单个人或者群体所能完成的,需要校园里的每个人的共同参与,院校领导、教师、学生乃至普通员工等都是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参与者。

1.纳入治校理念中,发挥校领导在“阳光体育运动”战略中的领导作用

高校领导作为学校发展的领航人,应当树立建设“阳光体育运动”校园的觉悟,将自觉构建“阳光体育运动”校园纳入治校理念中,并予以积极的践行,充当“阳光体育运动”校园建设的塑者和领导者,关于校领导着手从哪些方面努力才能够开展好“阳光体育运动”,笔者将在以后进行探讨,从当前来看,笔者以为,对高校领导团队而言,首要的是转变这样一种对体育的偏颇观念,如认为抓好高校体育就是办好高水平运动队,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与发展作为高校学校体育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能够有效贯彻与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提升学校知名度,加快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达到以点带面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作用,但不能忽视了普通大学生的体育运动。其次,贯彻“阳光体育运动”的精神。其实不管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的成绩如何,普通的大学生都是校内参与体育活动人数最多的群体,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最能反映出“阳光体育运动”的宗旨。

2.加强体育课程建设,奠定高校体育发展的基石

课程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基础,而体育课程的建设可以说是“阳光体育运动”的关键所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体育教学相结合。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时的规定,开足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时。深入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引导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中心环节,抓好体育课程对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质无疑是体育课程的重要任务。根据高校体育课程的目标,体育教学内容应兼顾学校体育的近期和远期效益,特别重视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兴趣和自制能力。从学生和社会对健康的实际需要出发,推陈出新,精选和丰富课程内容,注重各个课程内容间的联系,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脱节现象。要根据课程的发展,增加以反映当代体育健身发展水平和多学科交叉为主要教学内容的选修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技能,以适应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体育课程建设是一个需要长期不断进行的长远课题,只有在高校体育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加强各个环节的提高和完善,才能真正把高校体育工作抓好,把阳光体育运动抓到实处,全面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3.丰富课外体育活动,明确高校体育发展的方向

课外体育活动是满足学生体育需求的有益补充。目前高校体育课时一般为每周2个学时(90分钟),仅仅依靠体育课的常规开设不能保障“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标准,所以有针对性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是当前高校顺利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有力措施。制定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课外体育活动的评价制度,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达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素质的目的。鼓励建立各种合法健康的学生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加强社团管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阳光体育运动持续健康的开展。

根据阳光体育运动的特点,开展课外体育活动。首先,大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应以健康快乐为目的,追求锻炼的实效性。从学生个人的实际出发,追求身心愉快、增强体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其次,组织方法要灵活,既可以班级形式进行,也可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进行,活动内容也丰富多彩,可以根据每个人情况和要求进行选择。再次,因人制宜,区别对待。在安排学生体育锻炼时必须考虑上述的不同特点,采取区别对待的方法。例如:按不同的年龄、性别及体质强弱编成锻炼小组,按不同的内容和负荷量,总之要使每个人都要得到适宜的锻炼。

4.提升大学生主体地位,强化行政管理人员服务意识,形成高校体育发展的合力

学生是高校的主体,没有学生,高校本身将不存在,大学生对大学理想的实现、大学功能的发挥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阳光体育运动”的主体是针对大学生,一方面要注重“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要能站在大学生立场来思考方向和策略,把大学生放在最为突出的位置,把“是否符合大学生群体的实际需求”作为判断学校体育发展好坏的标准之一;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主体作用。

高校体育发展中,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即学校行政人员为代表的管理者,从本体论上讲,高校内的行政管理人员都是后发衍生的,初创时期,高校并不设置专职的管理人员,随着现代大学规模的扩大和职能的拓展,行政管理的职位就变成专职的了。由于体制的原因,我国高校的管理模式是对政府管理模式的模仿,虽然这种管理模式有过态之势,但这种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模式,同时能强化行政管理人员服务意识的话,对贯彻“阳光体育运动”的精神,推动高校体育的发展方面来说,能使行政管理系统与大学生主体形成合力,共同促进高校体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爱峰.体育教师专业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孙淑惠.“大学文化”视野下高等体育院校发展论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7).

[3]杨东平.大学精神[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88.

[4]金耀基.大学之理念[M].北京:三联书店,.

[5]李子明.对高校体育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体育科学研究,.

[6]刘德坤.从“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谈学校体育的定位[J].教学与管理,2007,(11):114-115.

学位论文待定增评

增添内容。论文在上交结束后,会由专业的导师进行对论文的内容的审核,论文内容缺失或是字数较少,就需要论文增评对论文进行一些细节上的描述。

了解博士。这个其实也很重要,我觉得大多博士阶段出问题得人就是首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就盲目随从,反正硕士都读了,博士就接着上吧,殊不知慢慢地走进了自己制造的深渊。博士和硕士是不一样。硕士大多做横向课题,难度和要求一般都比较低,硕士的培养目标是能在厂家独立工作的科研人员。博士的培养目标是毕业后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有独到的见解和发现。一个硕士读100篇外文文献就够了,精读15篇左右。而一个博士至少需要读1000篇的外文文章,精读至少100篇。而且现在国内的大学都是这样的毕业博士需要SCI的文章一篇或几篇,硕士是不需要SCI的。我说明这些的原因就是说硕士博士要求不一样,对人的能力,意志,品质等综合素质的要求差别还是很大的。尤其做为博士你得静得下心来,你需要忍受更大的压力,需要耐得住寂寞。硕士课题可能查查CNKI就可以得到思路参考参考师兄师姐的就可以做出来了,但是博士课题你从CNKI上是查不出来的,你必须会查外文文献并从中得到启发,必须学会创新,而且必须有闪光点。所以你必须了解这些再做决定我适不适合读博士,我有这个潜力吗,我能不能忍受这一切。不然你可能慢慢走进自己制造的深渊,所以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博士上了后悔恨不断,最后以命相许的。这些案例能说明什么呢?你自己没有认识以上这些问题

评审论文是答辩前不可缺少的环节。一般情况下至少需要两名校外专家评审,评审结果为合格及以上是可以参加答辩的。当评审结果出现不合格,也出现合格及以上,那就需要再找另一位专家评审,也就是加审,如果还是不合格,那本次学位申请无效,如果合格,则可答辩。另外,申优的论文也有可能会加审。

营改增论文任务书模板

1、课题的内容和要求。 (小四号宋体,英文和数字用罗马体12号,倍行距)。 课题内容:主要写做课题目的意义,用简洁、概括性的语言来表达课题的内容。 课题要求:主要用什么方法完成论文、达到什么目的。 2、设计的技术要求与数据(或论文主要内容)。 (小四号宋体,英文和数字用罗马体12号,倍行距)论文主要内容应写明具体做哪些方面,可分几点来写。注意不要将实验方案写在此处。 3、研究方案与研究目标。 论文要求立论有据,观点鲜明,文章结构完整,语言顺畅,层次分明;研究内容与提出的观点要求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并对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本学科领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文章的撰写过程中对所研究的课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文章应尽量避免错别字和错误标点符号的出现,文章格式参考学校学位论文格式统一要求样本。 4、进度计划与应完成的工作。 (小四号宋体,英文和数字用罗马体12号,倍行距)。 5、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要求:列出参考文献、资料10篇以上,其中外文2篇,近2年参考文献、资料2-3篇。此处参考文献、资料最好与后面开题报告中参考文献、资料一致,但数量不能大于开题报告中参考文献、资料数量。

论文任务书主要有四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具体写法如下:

1、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

应该用一句话说明你的毕业设计(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再列出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可以列二到三个问题。不宜太少也不宜太多。

2、毕设任务的内容和要求:

此部分可分两项来写。

(1)任务内容:可填写诸如“认真查找资料,研读相关文献,了解该研究主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等比较笼统的任务,再具体到到熟悉本研究相关的理论,如何收集合适的数据(或语料),如何处理数据,如何进行研究等,简单说明即可。

(2)任务要求:可以笼统写“论文要在观点、逻辑、用语、语法格式等各方面符合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做到逻辑层次清晰,中心突出,内容丰富,材料运用得当,论据充分,结论合理,并有一定创新。工作态度积极。”

3、主要参考文献:

列出与选题相关的参考文献15条以上,注意外文文献和中文文献各占一半,既有期刊文献,也有学术著作。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也可以作为参考文献。如果撰写的是外语类毕业论文,建议外语文献占2/3。

文献要有新有旧,必须有最近三五年发表的参考文献,以示本研究既有前人研究作为基础,又跟踪到该研究的最新成果,说明本研究选题不会过于陈旧。

参考文献的写法必须根据各个学校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规范来撰写。

4、毕业设计(论文)进度计划:

一般以表格形式呈现,有多栏表格,每个环节均需要填写“起讫日期”和“工作内容”。这部分需要学生自己留意论文写作过程各个环节的时间和具体内容,例如:

(1)何时确定导师,何时初步选定论文题目,老师给过什么参考意见?

(2)何时开始收集文献,提交论文大纲,师生何时讨论和修改大纲。

(3)何时提交初稿?导师给出什么主要修改建议?

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

写毕业论文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

毕业论文应反映出作者能够准确地掌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心得体会,论文题目的范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毕业论文

论文任务书写法如下:1.主要任务与目标: 本文的主要任务与目标是根据沃尔玛的经验,旨在研究如何解决我国的连锁零售业目前存在的供应商与零售企业不良冲突,建立和谐的长期的合作关系,进而实现我国连锁零售业能够有所突破,使其发展壮大。2.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本文研究的是供应链管理在我国连锁零售业企业中的运用探析,先介绍供应链的基本理论,本文侧重于研究供应商关系。3.计划进度: 确定论文题目、收集资料、准备开题报告。 完成开题报告。

学位论文上传

登录学校官网上传即可。登录学校网站,进入个人注册单元登录,点开论文上传模块,点击要上传的论文,系统自动上传。论文上传学校系统是毕业的必要步骤。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学位论文系统,收录了本校学生的学位论文。一般这个系统可以在学校图书馆网站找到,然后需要登陆,上传自己的论文。每个学生都会有一个账号和密码,只要登陆自己的账号和密码即可。

研究生毕业论文是否全部上传知网与所在学校的权限有关。有的学校是全部录入知网的,有的学校只选择优秀论文,分数在90分以上的录入中国知网系统。

会被知网收录的论文:

1、无论是本科论文还是硕士论文,一般只有毕业答辩"优秀"的论文才有资格上传到知网上。本人还需要签协议。即使签署成功后,被知网成功收录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2、一般情况下是在期刊上发表过的论文都会被知网收录。

3、目前中国知网收录国内重要期刊的全文9100多种,全文文献总量达3252多万篇。

4、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遴选出4195种过刊引文数据较高的刊物,依据是基于近5年来,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图书等文献引文数据的分析,将该期刊创刊以来的全文数据完整的进行回溯。累计回溯文献量达500多万篇,刊物最早回溯时间到1887年。

知网概念:

1、中国知网是指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创建于1999年6月,是由清华大学和清华同方发起,是一个支持全国各行业知识创新、学习和应用的交流合作平台。

2、网站的主要功能是为全社会知识资源的高效共享提供了知识信息资源、知识传播与数字化学习平台。

3、该网是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核心的数据库收录资源,包括期刊、博硕士论文、会议论文、报纸等学术与专业资料。

4、知网覆盖理工、社会科学、电子信息技术、农业、医学等广泛学科范围,数据每日更新,支持跨库检索。日文献更新量在5万篇以上。

营改增的毕业论文任务书

1、根据论文题目和任务书要求完成“开题报告”;2、广泛收集、学习、利用文献资料,在导师的指导下构建论文框架;3、认真进行社会实践,通过网吧管理案例充实论文内容,增强说服力;4、按要求,定期与导师沟通,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论文;5、按规定格式打印论文,并准备论文答辩。途径、方法: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社会调研,通过个人思考和导师指导、创新网络化管理运用的思路和方法,为改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供借鉴。

毕业设计任务书:

1、本科毕业设计任务书包括内容:

(1)、写明课题要求:主要用什么办法完结论文、达到什么意图。

(2)、论文主要内容:论文主要内容应写明具体做哪些方面。

(3)、研讨方案与研讨目标:研讨内容与提出的观念要求以实际情况为根底。

(4)、进展方案与应完结的作业:必定要将每个阶段应完结的作业写上。

(5)、主要参阅文献、材料:列出具体的参阅文献。

2、任务书写作办法:

(1)、课题的内容和要求:课题内容:主要写做课标题的含义,用简练、概括性的语言来表达课题的内容;课题要求:主要用什么办法完结论文、达到什么意图。

(2)、设计的技能要求与数据(或论文主要内容):论文主要内容应写明具体做哪些方面可分几点来写,注意不要将实验方案写在此处。

(3)、研讨方案与研讨目标:论文要求立论有据、观念鲜明,文章结构完整、语言顺利、层次分明;研讨内容与提出的观念要求以实际情况为根底,并对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本学科领域有必定的理论含义和现实含义,在文章的撰写过程中对所研讨的课题提出自己的观念和看法;文章应尽量防止错别字和过错标点符号的出现,文章格式参阅学校学位论文格式共同要求样本。

(4)、进展方案与应完结的作业:分3-4或4-6个阶段写,将每个阶段应完结的作业写上。例如:进展方案的开端时刻2022年3月,结束时刻为2022年5月如:2022年3月至5月:查阅材料、实验准备作业;2022年5月到7月:进行实验。

(5)、主要参阅文献、材料:列出参阅文献、材料10篇以上其中外文2篇,近2年参阅文献、材料2-3篇。此处参阅文献、材料最好与后面开题报告中参阅文献、材料共同,但数量不能大于开题报告中参阅文献、材料数量。

3、毕业设计任务书要点:

(1)、首先毕业论文任务书的下达人是论文导师,接收人是学生。

(2)、其次毕业论文作为正式提交导师的文件,必须选择word的格式,任务书同样也是word文档,方便查阅。

(3)、然后以表格的方式出现,别离列出毕业论文的各个模块的概要。

(4)、接着任务书标题字体运用黑体3号,居中,倍行距,正文表格内容运用小四号宋体,倍行距。

(5)、之后任务书内容包括任务书标题名称,论文选题名称,学生相关信息。

(6)、标题来历,选题背景及意图,任务要求,时刻组织,导师学生签字。

(7)、导师根据学生选题的具体情况,合理组织进展,要求按时按量完结。

(8)、最后落款签字必须手写。

一、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眉目。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一)总标题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有:①揭示课题的实质。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如《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问题》、《经济中心论》、《县级行政机构改革之我见》等。②提问式。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容易激起读者的注意。如《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单干吗?》、《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吗?》等。②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意,以求引起共鸣。这种形式的标题也较普遍。如《试论我国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条条与块块的关系》、《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等。④用判断句式。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这种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标题,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拓展。如《从乡镇企业的兴起看中国农村的希望之光》、《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从“劳动创造了美”看美的本质》等。⑤用形象化的语句。如《激励人心的管理体制》、《科技史上的曙光》、《普照之光的理论》等。标题的样式还有多种,作者可以在实践中大胆创新。(二)副标题和分标题为了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对总标题加以补充、解说,有的论文还可以加副标题。特别是一些商榷性的论文,一般都有一个副标题,如在总标题下方,添上“与××商榷”之类的副标题。另外,为了强调论文所研究的某个侧重面,也可以加副标题。如《如何看待现阶段劳动报酬的差别——也谈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开发蛋白质资源,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探讨解决吃饭问题的一种发展战略》等。设置分标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晰地显示文章的层次。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层次的中心内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数码,仅标明“一、二、三”等的顺序,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紧扣所属层次的内容,以及上文与下文的联系紧密性。对于标题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三点:一要明确。要能够揭示论题范围或论点,使人看了标题便知晓文章的大体轮廓、所论述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不能似是而非,藏头露尾,与读者捉迷藏。二要简炼。.论文的标题不宜过长,过长了容易使人产生烦琐和累赘的感觉,得不到鲜明的印象,从而影响对文章的总体评价。标题也不能过于抽象、空洞,标题中不能采用非常用的或生造的词汇,以免使读者一见标题就如堕烟海,百思不得其解,待看完全文后才知标题的哗众取宠之意。三要新颖。标题和文章的内容、形式一样,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做到既不标新立异,又不落案臼,使之引人入胜,赏心悦目,从而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二、目录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毕业论文,都没有分标题。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1.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读者决定是读还是不读,是精读还是略读等。2.为读者选读论文中的某个分论点时提供方便。长篇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许多分论点。当读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分论点时,就可以依靠目录而节省时间。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论文的导读图。要使目录真正起到导读图的作用,必须注意:1.准确。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相一致。也就是说,本文的标题、分标题与目录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2.清楚无误。目录应逐一标注该行目录在正文中的页码。标注页码必须清楚无误。3.完整。目录既然是论文的导读图,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项内容,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目录有两种基本类型:1.用文字表示的目录。2.用数码表示的目录。这种目录较少见。但长篇大论,便于读者阅读,也有采用这种方式的。三、内容提要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内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属部分,一般放置在论文的篇首。写作内容提要的目的在于:1.为了使指导老师在未审阅论文全文时,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大体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逻辑顺序。2.为了使其他读者通过阅读内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问题,如果产生共鸣,则再进一步阅读全文。在这里,内容提要成了把论文推荐给众多读者的“广告”。因此,内容提要应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了解论文内容的要点。论文提要要求写得简明而又全面,不要罗哩罗嗦抓不住要点或者只是干巴巴的几条筋,缺乏说明观点的材料。内容提要可分为报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报道性提要,主要介绍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较全面。指示性提要,只简要地叙述研究的成果(数据、看法、意见、结论等),对研究手段、方法、过程等均不涉及。毕业论文一般使用指示性提要。举例如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固然应服从上级规划部署的全局,但主要的着眼点应放在对下负责,对本地的经济发展,对本地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负责,这才是发展全局经济的前提,从而也自然在根本上符合对上负责。●变部门“齐抓共管”企业为共同服务于企业,应成为部门工作的主要重点。(摘自《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如何定位》一文的内容提要)内容提要的写作要求可以概括为“全、精、简、实、活”。具体说来:1.内容提要要求具有完整性。即不能把论文中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或观点)遗漏。提要应写成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2.重点要突出。内容提要须突出论文的研究成果(或中心论点)和结论性意义的内容,其他各项可写得简明扼要。3.文字要简炼。内容提要的写作必须字斟句酌,用精练、概括的语言表述,每项内容不宜展开论证说明。4.陈述要客观。内容提要一般只写课题研究的客观情况,对工作过程、工作方法以及研究成果等,不宜作主观评价,也不宜与别人的研究作对比说明。一项研究成果的价值,自有公论,大可不必自我宣扬。因而,实事求是也是写作内容提要的基本原则。5.语言要生动。提要既要写得简明扼要,又要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在词语润色、表达方法和章法结构上要尽可能体现文彩,以求唤起读者阅读正文的欲望。四、正文正文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这是毕业论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它章节有专门详细论述,这里不再重复。五、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又叫参考书目,它是指作者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所查阅参考过的著作和报刊杂志,它应列在毕业论文的末尾。列出参考文献有三个好处:一是当作者本人发现引文有差错时,便于查找校正。二是可以使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的教师了解学生阅读资料的广度,作为审查毕业论文的一种参考依据。三是便于研究同类问题的读者查阅相关的观点和材料。当然,论文所列的参考文献必须是主要的,与本论文密切相关的,对自己写成毕业论文起过重要参考作用的专著、论文及其它资料。不要轻重不分,开列过多。列出的参考文献一般要写清书名或篇名、作者、出版者和出版年份。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