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二胡可以写的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二胡可以写的论文题目

你好的! ① 中国知网也好、万方数据也好都有例子! ② 并且大部分的院校都有免费的接口! ③ 如果真没有免费的接口,那就百度知道悬赏求助下载吧! ④ 要是要外文的论文准备翻译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谷歌学术】 ⑤ 需要什么语言的论文直接就用相应的语言搜索!100% 能找到类似的! ⑥ 至于翻译,可以直接谷歌翻一下,弄完在自己缕缕就可以了! ⑦ 要是计算机类的代码什么的到CSDN或者51CTO下载!【友情提示】==================论文写作方法=========================== {首先就不要有马上毕业,最后一次花点钱就得了的想法} ① 其实,原创的论文网上没有免费为你代谢的!谁愿意花时间给你写这个呢?难道你在空闲的时间原以为别人提供这种毫无意义的服务么?所以:还不如自己写。主要是网上的不可靠因素太多,万一碰到人的,就不上算了。 ② 写作论文的简单方法,首先大概确定自己的选题【这个很可能老师已经给你确定了】,然后在网上查找几份类似的文章。 ③ 通读一些相关资料,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看看别人都从哪些方面写这个东西! ④ 参照你们学校的论文的格式,列出提纲,接着要将提纲给你们老师看看,再修改。等老师同意你这个提纲之后,你就可以补充内容! ⑤ 也可以把这几份论文综合一下,从每篇论文上复制一部分,组成一篇新的文章!然后把按自己的语言把每一部分换下句式或词,经过换词不换意的办法处理后,网上就查不到了! ⑥ 最后,到万方等数据库进行检测【这里便宜啊,每一万字才1块钱】,将扫红部分进行再次修改! ⑦ 祝你顺利完成论文!【WARNING】========================================================= [Ⅰ] 如果确认找人代笔,交押金的要慎重考虑! [Ⅱ] 淘宝交易的话,一定看好他的打款时间,有的设定为【3天】,到期之后人家自然收到钱! [Ⅲ] 希望用我的回答能让童鞋们多个心眼!

你好。我自己也学二胡。我来说说吧。我个人比较喜欢二胡(当然。不喜欢怎么学),它能表达比较悲的情绪。.最简单的来历,小提琴是西洋乐器,出生在约16世纪意大利,有四根琴弦;而二胡是民族乐器,出生在我国最鼎盛的唐朝,有两根琴弦。2.构造,小提琴由琴头、琴身、琴颈、弦轴、琴弦、琴马、腮托、琴弓等组成;二胡则由琴筒、琴杆、琴皮、弦轴、琴弦、弓杆、千斤、琴马和弓毛等组成。3.音色,小提琴发音近似人声,适于表现温柔、热烈、轻快、辉煌以至最富于戏剧性的强烈感情;二胡的音色有其独有的特色,圆润柔和,优美动听,它那近似人声的乐音,更加富有歌唱性和表现力。4.音域,小提琴音域超过3个半组;二胡的音域可达三个八度。5.把位,小提琴貌似有13个把位,常用前7个;二胡中刘天华先生大胆、科学地定位为五个把位。我认为某些曲子。例如梁祝,二者就可以互相演奏,但二者演奏出来的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哈。但较多的曲子就不能了。你不可能用小提琴去演奏赛马吧对吧。你说的那2首歌我没听过- - !sorry 论文。我认为从这几个角度写比较好。首先来表明你自己的观点其次要写出二胡与小提琴的异同,以及他们的发展史。这很重要!然后要把他们的艺术渲染以及艺术影响写出来进行比较。最后要从各自乐器所主要能表达的感情来分别。最好结尾能在照应照应开头,突出论点,使结构更严谨。我个人这个问题应该是不好。至于题目,我建议你先把文章写完后在进行命题。毕竟你这是论文,与作文和散文不同。文章中心已早在你心中。故不存在离题的情况。我自己想几个啊:1.《“东”“西”——交融?》2.《琴谈》3.《我们的现代音乐?可以有古代吗?》4.《中西的絮絮琴缘》希望能帮到你啊!

如何发给你?

一个是东方传统民乐之王,一个是西方乐器之王,二胡是民乐中最难的,小提琴是西方乐器中最难的。我认为二胡更能体现出中国人独有的气质,小提琴却很难做到。以下是我见解:二胡它既适宜表现深沉、悲凄的内容,也能描写壮观的意境。《二泉映月》就是最典型的一例子!小提琴呢?它能表现出来吗?虽然人有用小提琴也拉过《二泉映月》,但远远比不上二胡的那种境界!二胡它能表现出我们中华民族的气魄,小提琴能吗?再往前想一想:在旧社会的时候,二胡是中国最底层劳动人民的乐器,它能够诉说着当时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唯有它能表现出当时受压迫的中国人的心境!可小提琴呢?确是在那些绅士的殿堂中,谱写着靡靡之音!而只会拉小提琴的人可能不会了解二胡在中国大地上的真正魅力!但是要说表现中国人的那种气魄,确实是二胡没的说,毕竟这是中国人自己的乐器。我的个人意见是,每种乐器有自己的演奏风格。二胡能拉《二泉映月》,小提琴不能;可是小提琴能拉《梁祝》,恐怕也不能换成用二胡拉吧。这就是每种乐器的风格不一样。所以说不上谁好谁不好。说难度,提琴是4根弦,音域广,左手按弦不费力二胡只有2根弦,你就可以想想二者的差别了。不过,小提琴右手拉弓较二胡难,要掌握角度以免拉重音.二胡,提琴代表不同地域文化,所以通常不建议提琴曲用二胡,但是,如果你有很强的能力,比如朗朗他会把中国古典特色和钢琴结合一起。你说要写一篇二胡论文,你到底是着重与二胡还是着重与二胡和小提琴的比较??如果是后者,不能算是关于二胡的论文。我建议题目是《 东胡与西琴》

二胡的论文题目

没那水平写什么都不好,水平够了自然水到渠成!

你好。我自己也学二胡。我来说说吧。我个人比较喜欢二胡(当然。不喜欢怎么学),它能表达比较悲的情绪。.最简单的来历,小提琴是西洋乐器,出生在约16世纪意大利,有四根琴弦;而二胡是民族乐器,出生在我国最鼎盛的唐朝,有两根琴弦。2.构造,小提琴由琴头、琴身、琴颈、弦轴、琴弦、琴马、腮托、琴弓等组成;二胡则由琴筒、琴杆、琴皮、弦轴、琴弦、弓杆、千斤、琴马和弓毛等组成。3.音色,小提琴发音近似人声,适于表现温柔、热烈、轻快、辉煌以至最富于戏剧性的强烈感情;二胡的音色有其独有的特色,圆润柔和,优美动听,它那近似人声的乐音,更加富有歌唱性和表现力。4.音域,小提琴音域超过3个半组;二胡的音域可达三个八度。5.把位,小提琴貌似有13个把位,常用前7个;二胡中刘天华先生大胆、科学地定位为五个把位。我认为某些曲子。例如梁祝,二者就可以互相演奏,但二者演奏出来的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哈。但较多的曲子就不能了。你不可能用小提琴去演奏赛马吧对吧。你说的那2首歌我没听过- - !sorry 论文。我认为从这几个角度写比较好。首先来表明你自己的观点其次要写出二胡与小提琴的异同,以及他们的发展史。这很重要!然后要把他们的艺术渲染以及艺术影响写出来进行比较。最后要从各自乐器所主要能表达的感情来分别。最好结尾能在照应照应开头,突出论点,使结构更严谨。我个人这个问题应该是不好。至于题目,我建议你先把文章写完后在进行命题。毕竟你这是论文,与作文和散文不同。文章中心已早在你心中。故不存在离题的情况。我自己想几个啊:1.《“东”“西”——交融?》2.《琴谈》3.《我们的现代音乐?可以有古代吗?》4.《中西的絮絮琴缘》希望能帮到你啊!

一个是东方传统民乐之王,一个是西方乐器之王,二胡是民乐中最难的,小提琴是西方乐器中最难的。我认为二胡更能体现出中国人独有的气质,小提琴却很难做到。以下是我见解:二胡它既适宜表现深沉、悲凄的内容,也能描写壮观的意境。《二泉映月》就是最典型的一例子!小提琴呢?它能表现出来吗?虽然人有用小提琴也拉过《二泉映月》,但远远比不上二胡的那种境界!二胡它能表现出我们中华民族的气魄,小提琴能吗?再往前想一想:在旧社会的时候,二胡是中国最底层劳动人民的乐器,它能够诉说着当时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唯有它能表现出当时受压迫的中国人的心境!可小提琴呢?确是在那些绅士的殿堂中,谱写着靡靡之音!而只会拉小提琴的人可能不会了解二胡在中国大地上的真正魅力!但是要说表现中国人的那种气魄,确实是二胡没的说,毕竟这是中国人自己的乐器。我的个人意见是,每种乐器有自己的演奏风格。二胡能拉《二泉映月》,小提琴不能;可是小提琴能拉《梁祝》,恐怕也不能换成用二胡拉吧。这就是每种乐器的风格不一样。所以说不上谁好谁不好。说难度,提琴是4根弦,音域广,左手按弦不费力二胡只有2根弦,你就可以想想二者的差别了。不过,小提琴右手拉弓较二胡难,要掌握角度以免拉重音.二胡,提琴代表不同地域文化,所以通常不建议提琴曲用二胡,但是,如果你有很强的能力,比如朗朗他会把中国古典特色和钢琴结合一起。你说要写一篇二胡论文,你到底是着重与二胡还是着重与二胡和小提琴的比较??如果是后者,不能算是关于二胡的论文。我建议题目是《 东胡与西琴》

音乐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很多,下面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好写的论题,供大家参考:1、多媒体技术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2、高校音乐专业合唱训练与视唱练耳的关联互动3、公民社会塑造过程中的高校职能研究4、冷爵士的艺术风格研究5、论歌唱中“声”与“情”的关系6、论民族声乐艺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7、论声乐学习和演唱中心理调适的作用8、论西方音乐剧的发展脉络9、论中国传统音乐中“和”的审美内涵10、论中国近现代声乐演唱发展的多元化11、论中国艺术歌曲的风格及演唱特点12、浅述抗战时期在重庆创作的音乐13、浅谈“微笑”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作用14、浅谈西方民族音乐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影响15、如何将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教学相互渗透16、如何提高即兴伴奏的能力17、印度宝莱坞电影音乐的特点18、由中国好声音引发的思考19、《试论民歌演唱方法训练与民歌地域风格把握——以陕北民歌为例》20、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暴风雨》第一乐章中减七和弦的使用技法及其审美

二胡论文的题目

二胡的艺术特色论文【1】

摘要:二胡是我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和最具中国气质和韵味的拉弦乐器。

二胡发展至今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精益求精的改进,独特的物质基础赋予了二胡独具个性的音色,二胡鲜明的艺术特色使其无论走在哪里,都能使人感觉到它的生命力。

关键词:二胡艺术 传统民族文化 音质 音色 演奏技巧

一、二胡的发展历史

宋代陈阳的《乐书》,自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开始编纂,于建中靖国元年完成,历时近40年,文图并茂、规模宏大、卷目浩繁。

这是目前能找到的关于二胡最早的文字记载。

唐朝已经出现胡琴一词,当时将西方、北方各民族成为胡人,胡琴为西方、北方民族传入乐器的统称。

到了宋代,又将胡琴取名为“嵇琴”。

宋代大学者沈括在《补笔谈・乐律》中记载:“熙宁中,宫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进酒而一弦绝,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终其曲。”由此可见,在北宋时代已有很高的二胡演奏水平。

元代,二胡艺术进一步发展,二胡艺术得到进一步的传播。

元朝《元史・礼乐志》所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顾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就清楚阐述了胡琴的制作原理。

明清时期,胡琴成为拉弦乐器的通称,传遍大江南北。

直至近代,胡琴始更名为二胡。

半个多世纪以来,二胡演奏水平已进入旺盛时期。

刘天华先生就是现代派的始祖,他大胆、科学地将二胡定位为五个把位,从而扩充了二胡的音域范围,丰富了表现力,确立了新的艺术内涵。

由此,二胡从民间伴奏中脱颖出来,成为独特的独奏乐器,也为以后走进大雅之堂的音乐厅和音乐院校奠定了基础。

二、二胡艺术特色分析

1.博大精深的传统民族文化是二胡艺术的源泉

二胡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艺术精粹。

二胡艺术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汲取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渊源于我们民族审美传统。

二胡所具有的独特的静态幽淡美、自然美,包含了丰富的内涵。

二胡艺术音色柔和、抒情细腻、重神韵,重意趣,崇尚自然美,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审美传统。

琴在中国发展的历史由来已久,文献中有的说是伏羲或神农这两个原始氏族“削桐为琴,绳丝为弦”而创制的,有的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有的说“帝俊生晏龙,是始为琴”。

究竟如何,因无实证,尚无定论。

就已知资料而言,琴在周代已确实存在。

古文献中就有记载琴能“尚恬淡希声,决糜漫烦响”。[1]此外,《乐记》中对琴声的感觉描述得栩栩如生:“其哀心感进,其声噍以杀,其声心感者,其声蝉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和以柔。”二胡艺术的发展就受了民族文化的深刻影响,从演奏方法到审美趣味无一例外,其追求的是天地浑然一体的境界。[2]

音乐的创作灵感源于生活得方方面面,神灵的崇拜,景物的诱发,心中的激情,现实的冲击,个性的挣脱,结构的探寻等等,丰富的生活阅历才能激发出动人的旋律创作。

二胡艺术的创作形象动人,不但受益于我国民族文化深厚的底蕴,而且在借鉴我国传统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灵感。

《红楼梦》里描写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说明她对美有独特的见解。

她写了葬花词,以花比喻自己,在红楼梦中是最美丽的诗歌之一。

宝玉和黛玉在葬花的时候有一段对话,成为红楼梦中一场情人之间解除误会的绝唱。

书中林黛玉的《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

[3]二胡曲《黛玉葬花》,是取自评弹曲目“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演奏者以轻拢慢捻的手法,丝丝入扣,声声入情,再现了林黛玉“自卑、自尊、自怜”的悲情艺术形象,让人产生怜香惜玉般的无限伤感。

《满江红》是宋代民族英雄岳飞所作的词牌,宋人王善及近代的作曲家曾为之谱曲,在我国广为流传。

作者将多种素材融为一体加以变化发展,将四川扬琴音乐与昆曲巧妙揉合,为图表现民族英雄岳飞的光辉形象。

该二胡协奏曲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描绘,激发起对侵略者的憎恨。

祖国的大好河山历经艰险,但英雄辈出的中华民族能打败一切侵略者,历史证明了这个事实。

全曲充分表现了深情激越、慷慨悲壮的音乐主题,它具有历史题材所需的古朴色彩,又充分利用了民间的丰富养料。

2.纯净的音质、淳厚的音色是二胡艺术的生命

音质和音色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音质是指声音的质量,如声音的纯净度、清晰度、噪音或杂音的程度等。

音色是指声音的属性,是由其谐音的多少,及谐音的相对强度所决定的。

如声音亮丽、甜美、圆润、淳厚等。

[4]在音乐世界中,各种乐器都有自己特殊的音质、音色,从而构成了繁复奇妙的音响现象。

二胡,是中国民族器乐中“腔”味最浓的乐器之一。

所谓“腔”,是指声乐演唱中的声腔。

之所以说二胡带“腔”,是因为二胡极富歌唱性的圆润音色近似人声,而中国乐器演奏的`最高旨趣则恰恰在于充分发挥乐器的人声韵味,并以接近人声为贵。

同时,二胡又长于演奏旋律以表现音乐中细腻、缠绵、哀戚、柔美闻名于世。

二胡多变的音色,是传统民族乐器的一个特点和亮点。

正是由于这一独有的特色,使二胡更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更具有民族味、中国味。

从中可以体现出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

欣赏者通过二胡声音的变化,体现出二胡这一乐器所特有的艺术魅力,进而能够把握乐曲中的内容、情感,使听众获得充分的审美体验。

3.多变的演奏技巧是二胡艺术的特色

二胡的演奏技巧非常之多,具有浓厚的民族韵味和独有的风格特点。

在左手的指法和右手的弓法上,它的演奏技巧丰富多彩,各显特色。

二胡的演奏技巧是比较丰富的,主要分为指法和弓法两大类,左手上有滑音、揉弦、拨弦、颤音等演奏技巧;右手则有跳弓和顿弓、拨弦、碎弓等各种技巧,其中左手的滑音和揉弦,右手弓法的在二胡演奏中显得最有特色。

滑音,就是按指在弦上有意识的滑动所得出的发音。

滑动的方法不同,产生的滑音效果也就不同。

滑音是二胡左手最有特点的技法之一。

其功能:一为表现音乐,二为调节技巧。

滑音的音乐表现功能首先体现为点缀音色,深化感情色彩。

滑奏的力度、速度、幅度、方向对发音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这四个因素往往交织在一起,既相互制约又浑然一体。

[5]手指在弦上某一音位上的扇面形滚动就叫“揉弦”,揉弦会发出一种类似波浪形的声音,演奏时恰当运用揉弦能使旋律更富于歌唱性,丰富二胡的演奏技巧。

揉弦给二胡音乐艺术带来了无尽的美,例如二胡曲《江河水》中为了表现特定的性格,顿挫的节奏感,以及颤动的内心情感,采用了压揉技巧,压揉,即是二胡揉弦技巧的一种独特方法,其效果压抑、激愤,具有明显的内在潜力,更富感染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二胡是我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和最具中国气质和韵味的拉弦乐器。

二胡发展至今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精益求精的改进,独特的物质基础赋予了二胡独具个性的音色,二胡鲜明的艺术特色使其无论走在哪里,都能使人感觉到它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祝桐君校注.与古斋琴论四卷[M].

[2]郑艳丽.中国传统文化下的音乐审美思维[J].黄钟,2006,(z1).

[3]李庆霞.片言谁解诉秋心――试论林黛玉诗歌的追问意识[J].海南大学学报,2002,(1).

[4]雨牧.浅谈二胡音色的变性[C] .二胡文集.

[5]苏沙宁.二胡滑音的二重功能[J].乐器,1993,(4).

二胡艺术地域特色研究【2】

摘要:近些年来, 中国 二胡 艺术 的 研究 在 发展 ,特别是从时间角度研究其发展的脉络、演奏的技巧及艺术的风格流派较多,但其中的地域性研究相对薄弱,对地域和空间因素往往关注不够。

本文试从时间的历时性研究转入空间的共时性研究,就二胡艺术的地域特色作简略探讨,以求从新的角度提出 问题 ,并就此阐述了个人的观点。

关 键 词:二胡艺术地域特色

一、地域特色概言

人,总是在一定的 自然 地理 环境中生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因此,人的体质和 社会 生活方式,都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大到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小到不同的村落、不同的办公室,其地域空间特征的差异都很明显。

人的 文化活动和其他活动,也必然与其所处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 联系。

这一乍看浅俗的论断,已由地域学及其他相关学科提供了可靠的 科学 依据。

所谓地域学或曰文化地 理学 的研究 方法 ,就是将文化现象的分布、扩散和变化,与发生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联系起来考虑,而对文化区域的划分、鉴别、定义和 分析 ,则是进行此类研究的基础。

我国幅员辽阔,在自然地理上最大的分野是南方和北方。

南北地形地貌不同,气候物产不同,民风民俗不同,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也不同,所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已习惯将中国的文化形态划分为南北两类。

这种划分虽然不可能与地理分界完全相符,但从历代学者的论述和人们普遍能感受到的社会现象看,这样的一种划分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古往今来,中国南北两地的确存在不少文化差异。

从最简单的角度说,衣,南丝北棉;食,南米北面;住,南床北炕;行,南舟北车;至于“南腔北调”,那就离 音乐 范畴更近了。

通过这些罗列,可说明地域文化的差别,不是仅凭概念就可以诠释的,它实际上浸润在具体而细微的生活之中,不仅会日日时时对我们的生活发生 影响 ,更能点点滴滴地塑造出不同的性情和趣味,而这些性情和趣味,正是文艺创作的源泉。

所以,我们从古今文艺作品中能看到或感受到某些因南北文化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二、二胡艺术发展的地域特色

二胡艺术发展的地域特色可由以下几个视角窥知。

从出版发行的作品看,西北一带的二胡作品主要有《葡萄熟了》(周维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陈刚编曲 刘天华移植 刘长福改编)、《牧羊女》(曹元德编曲)、《天山风情》(王建民曲)等。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现象、人文习俗,赋予了那里热烈奔放的音乐风格;从旋律音上说,普遍都运用了增二度的音程。

如《葡萄熟了》的倒数第十小节和倒数第二小节,特别是《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一曲,此类情况就更是随处可见。

从节拍上说,也许是崎岖不平的山区小路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这一地区的音乐在节拍上多采用八五拍、八七拍、八九拍。

客观地说,像这样的非均分律动节奏,一方面音乐的动感性、舞蹈性强,另一方面增添了特殊的音乐效果。

如《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一曲中多次 应用 了上述节拍。

从演奏技巧上说,这一地区的二胡独奏曲特别注重两手写实性技巧的发挥。

如乐曲《葡萄熟了》的第144小节至151小节,通过左手指的拨弦及右手以同样节奏型的拉奏,形象生动地反映了那里的人们在丰收的时候,打着手鼓,载歌载舞的情景。

这显然与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及生存环境有关。

在南方的二胡作品当中,如《山村变了样》(曾加庆曲)、《江南春色》(朱昌耀、马熙林曲)、《姑苏春晓》(邓建栋曲)、《忆江南》(闵惠芬曲)等,同样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现象、人文习俗,赋予了这里细腻柔美的音乐特点;从旋律音上说,大都是级进的自然音程,乐曲《忆江南》的主题即是如此。

从节拍上说,似乎由于这里为江南平原的地理条件,使得这里的音乐主题在节拍上常用平稳流畅的均分律动感强的四二拍或四四拍。

从演奏技巧上说,这一地区的二胡独奏曲更注重写意性技巧的发挥。

如乐曲《江南春色》,通过采用江南丝竹特有的滑音、垫指滑音及圆润饱满的音色刻画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色。

综上所述,二胡 艺术 发展 至今,笔者认为,对地域性二胡作品的优与劣、演奏技巧的高与低的评价,本没有绝对的标准,凡依据当前流行的审美眼光妄加判断,也不堪作为 科学 的评价。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南北两地的二胡作品风格及演奏 方法 的确存在着不同,则是没有疑义的。

那么,我们应该从什么角度或者说依据什么原理去 研究 二胡艺术中的地域风格或者描述地域二胡现象呢?

第一,地理条件与地域 文化艺术成就不成正比。

就 音乐 中最小的题材——民歌来说,山西河曲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穷乡僻壤,但那里民歌的艺术成就却很高。

尤其在表现爱的艰难、生活的艰辛这些 内容 的民歌,更是震撼人心。

说得远一点,荷兰很小,西班牙很偏,但那里的艺术成就很高。

二胡艺术亦是如此。

浏览近50年来在全国正式出版的约300首作品之中的较为经典的50部作品,不难发现,其中以《秦腔主题随想曲》《蓝花花叙事曲》《陕北抒怀》《调》《红军哥哥回来了》等极富地方特色的、风格浓郁的作品,形成了在 中国 二胡艺术中 影响 较大、分量较重的一大派别体系即“秦派二胡”。

对此,在朱道忠先生的《二胡人文精神之我见》一文中这样说道:“‘秦派二胡’在这个体系中,通过传承、探索、 实践、创新,也以极其感人的风韵别树一帜地高扬于西北风中。此‘风’从黄土地高原向东吹醉了神州大地,国人无不惊异地引颈‘西望长安’,惊觉八百里秦川。”北京是中国 政治 文化的中心,也是音乐艺术最为集中的地方,然而以京风、京韵为主题创作的二胡作品,无论是数量上或是影响力上,尚不及“长安乐派”。

因此,地理条件与地域文化成就不可概而言之。

第二,二胡的地域特色有远近而无高低。

一国之内有中心与边缘的区别,世界范围内也有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区别。

但文化的发展与艺术的特色却不以地域为界划分高低。

不能说发达国家的文化是好的,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是不好的;同样道理,北京的二胡艺术有其非常明显的优势,而其他省市的二胡艺术也有其独特风味和特色,客观地说,各有所长,不分轩轾。

第三,数量标准和质量标准的差异。

艺术的价值主要在于其内在的质量而不在于外在数量。

研究二胡地域现象不仅应该重视作品的数量、演奏的技巧,更应该注重地域二胡艺术所反映的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价值的高度与深度,或曰更应注重其凝练的深刻厚重的文化内涵。

第四,结合时间因素考虑。

空间和时间是不可分的,不同的空间往往承载着不同的 历史 文明程度。

比如17世纪,本是中国封建文化高度成熟的时期,但那时在中国边远地区的人可能仍然处于狩猎文化的阶段。

即使是在科学技术比较发达、 经济 连年出现高速增长的当前,地域之间同样存在着贫富差别。

这说明相同的年代不一定处在相同的文明体系之内。

这样,才能因地域文化差异而产生许多特殊的艺术现象。

二胡艺术亦莫能外。

在二胡艺术的研究中考虑到空间 环境的作用,实则并非新思想。

丹纳在《艺术 哲学 》中认为,艺术作品的产生不仅取决于“ 时代 精神”,也取决于“周围的风俗”,地域研究也不仅仅是研究山川河流,还要研究地区的文化及艺术。

生活在一定地域的人,必然受到这个地域内 自然 与文化氛围的影响。

他们的作品及演奏这些作品的人,甚至非本地人在欣赏这些作品时,都不可避免地存有这种地域文化的痕迹或是想象、感受这个地域的文化。

可以这样说,没有一个人在创作、演奏、欣赏一首细腻悠扬的江南作品时,他所捕捉、感受的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情景。

这是为什么呢?

近些年来中国二胡艺术的研究在发展,但其中的地域性研究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对地域和空间因素往往不甚关注。

从时间角度研究二胡艺术的发展是天经地义、合情合理的,但这不是唯一的角度。

“历史不仅是河流,河流不仅是一条。历史不但是时间的动态变化,更有赖以存在的空间的静态差异,亦即还有纵向曲线——历史的空间特征及其组合。”窃以为,这一看法甚是符合二胡艺术发展史的研究情况。

如果能从新的角度提出 问题 ,将注重时间的历史性研究与空间的共时性研究结合,可为二胡艺术的研究 工作增加立体而鲜活的气息。

参考 文献 :

[1]朱道忠 《二胡人文精神之我见》中国二胡 2004年 第2辑

[2]程民生 《开拓历史的空间——历史的地域研究刍议》光明日报1999年6月25日第7版

二胡的艺术魅力论文【3】

摘 要:二胡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一种重要乐器,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自立于世界音乐艺术之林。

本文以二胡的艺术优长、二胡的艺术成就、二胡的艺术创新为三大理论层面,对二胡的艺术魅力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研究与论述。

力图对于二胡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理性思辨与艺术实践的双重参照系。

关键词:二胡;艺术;魅力;优长;成就;创新

二胡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一种重要乐器,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自立于世界音乐艺术之林。

研究二胡的艺术魅力,对于二胡艺术的繁荣与发展,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思考价值,又具有重要的时间参考意义。

为此,本文专门对二胡的艺术魅力作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论述,为之引起关注与讨论。

具体而言,二胡的艺术魅力,可以分解为以下三大层面进行分析与解读。

一、二胡的艺术优长

二胡作为我国民族乐器中一种拉弦乐器,有明显的自身艺术优长。

其一是历史悠久。

二胡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据文献记载,早在唐代,即有“轧琴”,即系北方少数民族奚部落得“奚琴”,这就是二胡的前身。

北宋的陈��在他所著的《乐书》中说:“奚琴,本胡乐也;出于弦鼗而形亦类焉,奚部所好之乐也.盖其制,两弦间以竹片扎之,至今民间用焉。”①到了元代,改用马尾拉奏,《元史。

礼乐志》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②明代,二胡已用马尾弓夹于两弦之间拉奏,并有了“千斤”。

清代,二胡出现了各种型制。

“五四”运动以后,经阿炳(华彦钧)、刘天华两位大师的改革,把二胡艺术推向一个新的艺术高峰,使其走向世界。

其二是功能多样。

二胡不仅是一件理想的独奏乐器,也是重奏、协奏、合奏的理想乐器。

不仅可以演奏民族乐曲,还是民族戏曲、民族曲艺、民间歌舞以及弦索乐、丝竹乐、鼓吹乐、吹打乐等不可或缺的伴奏乐器,有的甚至成为主奏乐器。

梅兰芳先生就率先把二胡引入京剧伴奏之中。

其三是音色优美。

二胡音色亲和优美,极富艺术表现力,出现出民族音乐含蓄、婉曲、蕴藉等美学特征。

其四是技巧丰富。

二胡的演奏技巧分为指法技巧与弓法技巧两大部分。

指法技巧又包括揉弦、滑揉、压揉、滑音、颤音等;功法技巧也包括长弓、分弓、连弓、快弓、换弓、换弦、组合弓等技巧,显示出丰富的特点。

由此可见,二胡的艺术优长是全方位的,这是它艺术魅力的基础与保证。

二、二胡的艺术成就

二胡的艺术成就十分显著。

其一是曲目众多,质量上乘,期中有许多艺术精品与世界音乐珍品。

例如人们耳熟能详的《江河水》、《二泉映月》、《听松》、《病中吟》、《光明行》、《赛马》、《良宵》、《山村变了样》、《赶集》、《行街》、《空山鸟语》、《湘江乐》、《江南春色》等等。

尤其是《二泉映月》,1993年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艺术精品”,并被誉为“国际乐坛十大名曲”之一,已经蜚声中外。

在国内也达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转变。

“作品艺术成就中旋律创作的成功,是不容忽视的,旋律深刻抒情性的美感,这时于后来人对作品的理解和演奏应该有启迪。”③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听到阿炳演奏的《二泉映月》的录音后,禁不住热泪盈眶,激动而虔诚地说:“这样的音乐应当跪着听!”另一首二胡名曲《病中吟》,是刘天华先生创作的10首二胡曲中的第一首,也是他的代表作,1993年也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艺术精品”。

这首名曲一起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充分表现出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深受国人与海外华人的喜爱。

其二是名家辈出、成果辉煌。

杰出的二胡作曲家有阿炳、刘天华、刘文金、赵砚臣等。

杰出的二胡演奏家有阿炳、刘天华、闵慧芬、张韶、张继让、张慧元、张令杰等。

其三是影响广泛,意义深远。

二胡艺术影响到民族器乐、民族声乐、民族戏曲、民族曲艺、民族舞蹈等各个艺术领域,对于打造民族艺术与民族文化,功不可没。

由此可见,二胡的艺术成就是高水准的,这是它艺术魅力的核心与标志。

三、二胡的艺术创新

世界上所有国家、所有民族的所有艺术,都以创新为生命与灵魂,同样,二胡的艺术创新也是二胡艺术的生命与灵魂。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充分证明,二胡的艺术创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一是作品的创新。

如刘文金创作的《三门峡畅想曲》、《长城随想曲》,吴厚元创作的《红梅随想曲》等,都是成功的创新之作。

其二是演奏的创新。

如女子十二乐坊中的二胡演奏员的站立边舞边演奏;赵本山与郎朗的二胡与钢琴混搭二重奏《赛马》;北京“国乐天骄女子乐用与法国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混搭演奏等等,都令人耳目一新。

由此可见,二胡的艺术创新是深层次的,这是二胡艺术魅力的支撑与动力。

注释:

①②王晓红.民族乐器系统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163.

③张慧元.全活二胡(业余)考级作品集诠释[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6:243.

论二胡演奏之浅谈﹉

没那水平写什么都不好,水平够了自然水到渠成!

我个人觉得的话 主要是表现形式 感染力不一样 特别是艺术这个东西 见仁见智每个人都可以有不一样的说法 而且每个说法都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艺术嘛 是吧就像搞艺术的人 不修边幅走在大街上 可以理解 不管他的穿着如何 不管他是否有穿了衣服 所以 我想说的是 楼主既然有这个想法 那就写些读到见解及深度出来 艺术没有标准 赞同的人多了 就行 至于从哪方面着手 你认为什么最拿手 就从哪里着手了 我们怎么知道你的心思呢??是吧 加油 弘扬二胡精神

关于二胡日本的论文题目

最好写曲子的分析,好入手。有啥问题可以问我。 记得给满意答案哦

刘天华的XXXX贡献 刘天华的XXXX艺术特点 刘天华和阿炳的二胡演奏艺术特点(或区别) 王XX二胡作品艺术特征 谭X的XX艺术魅力 谈移植曲目对二胡演奏技术的推动作用 传统曲目的艺术感染力 江南二胡演奏艺术特点 ....... 如果要完成的很好,就得用心去写.

没那水平写什么都不好,水平够了自然水到渠成!

你好。我自己也学二胡。我来说说吧。我个人比较喜欢二胡(当然。不喜欢怎么学),它能表达比较悲的情绪。.最简单的来历,小提琴是西洋乐器,出生在约16世纪意大利,有四根琴弦;而二胡是民族乐器,出生在我国最鼎盛的唐朝,有两根琴弦。2.构造,小提琴由琴头、琴身、琴颈、弦轴、琴弦、琴马、腮托、琴弓等组成;二胡则由琴筒、琴杆、琴皮、弦轴、琴弦、弓杆、千斤、琴马和弓毛等组成。3.音色,小提琴发音近似人声,适于表现温柔、热烈、轻快、辉煌以至最富于戏剧性的强烈感情;二胡的音色有其独有的特色,圆润柔和,优美动听,它那近似人声的乐音,更加富有歌唱性和表现力。4.音域,小提琴音域超过3个半组;二胡的音域可达三个八度。5.把位,小提琴貌似有13个把位,常用前7个;二胡中刘天华先生大胆、科学地定位为五个把位。我认为某些曲子。例如梁祝,二者就可以互相演奏,但二者演奏出来的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哈。但较多的曲子就不能了。你不可能用小提琴去演奏赛马吧对吧。你说的那2首歌我没听过- - !sorry 论文。我认为从这几个角度写比较好。首先来表明你自己的观点其次要写出二胡与小提琴的异同,以及他们的发展史。这很重要!然后要把他们的艺术渲染以及艺术影响写出来进行比较。最后要从各自乐器所主要能表达的感情来分别。最好结尾能在照应照应开头,突出论点,使结构更严谨。我个人这个问题应该是不好。至于题目,我建议你先把文章写完后在进行命题。毕竟你这是论文,与作文和散文不同。文章中心已早在你心中。故不存在离题的情况。我自己想几个啊:1.《“东”“西”——交融?》2.《琴谈》3.《我们的现代音乐?可以有古代吗?》4.《中西的絮絮琴缘》希望能帮到你啊!

二胡与奚琴论文题目

二胡的艺术特色论文【1】

摘要:二胡是我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和最具中国气质和韵味的拉弦乐器。

二胡发展至今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精益求精的改进,独特的物质基础赋予了二胡独具个性的音色,二胡鲜明的艺术特色使其无论走在哪里,都能使人感觉到它的生命力。

关键词:二胡艺术 传统民族文化 音质 音色 演奏技巧

一、二胡的发展历史

宋代陈阳的《乐书》,自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开始编纂,于建中靖国元年完成,历时近40年,文图并茂、规模宏大、卷目浩繁。

这是目前能找到的关于二胡最早的文字记载。

唐朝已经出现胡琴一词,当时将西方、北方各民族成为胡人,胡琴为西方、北方民族传入乐器的统称。

到了宋代,又将胡琴取名为“嵇琴”。

宋代大学者沈括在《补笔谈・乐律》中记载:“熙宁中,宫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进酒而一弦绝,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终其曲。”由此可见,在北宋时代已有很高的二胡演奏水平。

元代,二胡艺术进一步发展,二胡艺术得到进一步的传播。

元朝《元史・礼乐志》所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顾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就清楚阐述了胡琴的制作原理。

明清时期,胡琴成为拉弦乐器的通称,传遍大江南北。

直至近代,胡琴始更名为二胡。

半个多世纪以来,二胡演奏水平已进入旺盛时期。

刘天华先生就是现代派的始祖,他大胆、科学地将二胡定位为五个把位,从而扩充了二胡的音域范围,丰富了表现力,确立了新的艺术内涵。

由此,二胡从民间伴奏中脱颖出来,成为独特的独奏乐器,也为以后走进大雅之堂的音乐厅和音乐院校奠定了基础。

二、二胡艺术特色分析

1.博大精深的传统民族文化是二胡艺术的源泉

二胡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艺术精粹。

二胡艺术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汲取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渊源于我们民族审美传统。

二胡所具有的独特的静态幽淡美、自然美,包含了丰富的内涵。

二胡艺术音色柔和、抒情细腻、重神韵,重意趣,崇尚自然美,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审美传统。

琴在中国发展的历史由来已久,文献中有的说是伏羲或神农这两个原始氏族“削桐为琴,绳丝为弦”而创制的,有的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有的说“帝俊生晏龙,是始为琴”。

究竟如何,因无实证,尚无定论。

就已知资料而言,琴在周代已确实存在。

古文献中就有记载琴能“尚恬淡希声,决糜漫烦响”。[1]此外,《乐记》中对琴声的感觉描述得栩栩如生:“其哀心感进,其声噍以杀,其声心感者,其声蝉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和以柔。”二胡艺术的发展就受了民族文化的深刻影响,从演奏方法到审美趣味无一例外,其追求的是天地浑然一体的境界。[2]

音乐的创作灵感源于生活得方方面面,神灵的崇拜,景物的诱发,心中的激情,现实的冲击,个性的挣脱,结构的探寻等等,丰富的生活阅历才能激发出动人的旋律创作。

二胡艺术的创作形象动人,不但受益于我国民族文化深厚的底蕴,而且在借鉴我国传统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灵感。

《红楼梦》里描写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说明她对美有独特的见解。

她写了葬花词,以花比喻自己,在红楼梦中是最美丽的诗歌之一。

宝玉和黛玉在葬花的时候有一段对话,成为红楼梦中一场情人之间解除误会的绝唱。

书中林黛玉的《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

[3]二胡曲《黛玉葬花》,是取自评弹曲目“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演奏者以轻拢慢捻的手法,丝丝入扣,声声入情,再现了林黛玉“自卑、自尊、自怜”的悲情艺术形象,让人产生怜香惜玉般的无限伤感。

《满江红》是宋代民族英雄岳飞所作的词牌,宋人王善及近代的作曲家曾为之谱曲,在我国广为流传。

作者将多种素材融为一体加以变化发展,将四川扬琴音乐与昆曲巧妙揉合,为图表现民族英雄岳飞的光辉形象。

该二胡协奏曲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描绘,激发起对侵略者的憎恨。

祖国的大好河山历经艰险,但英雄辈出的中华民族能打败一切侵略者,历史证明了这个事实。

全曲充分表现了深情激越、慷慨悲壮的音乐主题,它具有历史题材所需的古朴色彩,又充分利用了民间的丰富养料。

2.纯净的音质、淳厚的音色是二胡艺术的生命

音质和音色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音质是指声音的质量,如声音的纯净度、清晰度、噪音或杂音的程度等。

音色是指声音的属性,是由其谐音的多少,及谐音的相对强度所决定的。

如声音亮丽、甜美、圆润、淳厚等。

[4]在音乐世界中,各种乐器都有自己特殊的音质、音色,从而构成了繁复奇妙的音响现象。

二胡,是中国民族器乐中“腔”味最浓的乐器之一。

所谓“腔”,是指声乐演唱中的声腔。

之所以说二胡带“腔”,是因为二胡极富歌唱性的圆润音色近似人声,而中国乐器演奏的`最高旨趣则恰恰在于充分发挥乐器的人声韵味,并以接近人声为贵。

同时,二胡又长于演奏旋律以表现音乐中细腻、缠绵、哀戚、柔美闻名于世。

二胡多变的音色,是传统民族乐器的一个特点和亮点。

正是由于这一独有的特色,使二胡更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更具有民族味、中国味。

从中可以体现出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

欣赏者通过二胡声音的变化,体现出二胡这一乐器所特有的艺术魅力,进而能够把握乐曲中的内容、情感,使听众获得充分的审美体验。

3.多变的演奏技巧是二胡艺术的特色

二胡的演奏技巧非常之多,具有浓厚的民族韵味和独有的风格特点。

在左手的指法和右手的弓法上,它的演奏技巧丰富多彩,各显特色。

二胡的演奏技巧是比较丰富的,主要分为指法和弓法两大类,左手上有滑音、揉弦、拨弦、颤音等演奏技巧;右手则有跳弓和顿弓、拨弦、碎弓等各种技巧,其中左手的滑音和揉弦,右手弓法的在二胡演奏中显得最有特色。

滑音,就是按指在弦上有意识的滑动所得出的发音。

滑动的方法不同,产生的滑音效果也就不同。

滑音是二胡左手最有特点的技法之一。

其功能:一为表现音乐,二为调节技巧。

滑音的音乐表现功能首先体现为点缀音色,深化感情色彩。

滑奏的力度、速度、幅度、方向对发音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这四个因素往往交织在一起,既相互制约又浑然一体。

[5]手指在弦上某一音位上的扇面形滚动就叫“揉弦”,揉弦会发出一种类似波浪形的声音,演奏时恰当运用揉弦能使旋律更富于歌唱性,丰富二胡的演奏技巧。

揉弦给二胡音乐艺术带来了无尽的美,例如二胡曲《江河水》中为了表现特定的性格,顿挫的节奏感,以及颤动的内心情感,采用了压揉技巧,压揉,即是二胡揉弦技巧的一种独特方法,其效果压抑、激愤,具有明显的内在潜力,更富感染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二胡是我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和最具中国气质和韵味的拉弦乐器。

二胡发展至今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精益求精的改进,独特的物质基础赋予了二胡独具个性的音色,二胡鲜明的艺术特色使其无论走在哪里,都能使人感觉到它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祝桐君校注.与古斋琴论四卷[M].

[2]郑艳丽.中国传统文化下的音乐审美思维[J].黄钟,2006,(z1).

[3]李庆霞.片言谁解诉秋心――试论林黛玉诗歌的追问意识[J].海南大学学报,2002,(1).

[4]雨牧.浅谈二胡音色的变性[C] .二胡文集.

[5]苏沙宁.二胡滑音的二重功能[J].乐器,1993,(4).

二胡艺术地域特色研究【2】

摘要:近些年来, 中国 二胡 艺术 的 研究 在 发展 ,特别是从时间角度研究其发展的脉络、演奏的技巧及艺术的风格流派较多,但其中的地域性研究相对薄弱,对地域和空间因素往往关注不够。

本文试从时间的历时性研究转入空间的共时性研究,就二胡艺术的地域特色作简略探讨,以求从新的角度提出 问题 ,并就此阐述了个人的观点。

关 键 词:二胡艺术地域特色

一、地域特色概言

人,总是在一定的 自然 地理 环境中生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因此,人的体质和 社会 生活方式,都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大到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小到不同的村落、不同的办公室,其地域空间特征的差异都很明显。

人的 文化活动和其他活动,也必然与其所处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 联系。

这一乍看浅俗的论断,已由地域学及其他相关学科提供了可靠的 科学 依据。

所谓地域学或曰文化地 理学 的研究 方法 ,就是将文化现象的分布、扩散和变化,与发生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联系起来考虑,而对文化区域的划分、鉴别、定义和 分析 ,则是进行此类研究的基础。

我国幅员辽阔,在自然地理上最大的分野是南方和北方。

南北地形地貌不同,气候物产不同,民风民俗不同,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也不同,所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已习惯将中国的文化形态划分为南北两类。

这种划分虽然不可能与地理分界完全相符,但从历代学者的论述和人们普遍能感受到的社会现象看,这样的一种划分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古往今来,中国南北两地的确存在不少文化差异。

从最简单的角度说,衣,南丝北棉;食,南米北面;住,南床北炕;行,南舟北车;至于“南腔北调”,那就离 音乐 范畴更近了。

通过这些罗列,可说明地域文化的差别,不是仅凭概念就可以诠释的,它实际上浸润在具体而细微的生活之中,不仅会日日时时对我们的生活发生 影响 ,更能点点滴滴地塑造出不同的性情和趣味,而这些性情和趣味,正是文艺创作的源泉。

所以,我们从古今文艺作品中能看到或感受到某些因南北文化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二、二胡艺术发展的地域特色

二胡艺术发展的地域特色可由以下几个视角窥知。

从出版发行的作品看,西北一带的二胡作品主要有《葡萄熟了》(周维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陈刚编曲 刘天华移植 刘长福改编)、《牧羊女》(曹元德编曲)、《天山风情》(王建民曲)等。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现象、人文习俗,赋予了那里热烈奔放的音乐风格;从旋律音上说,普遍都运用了增二度的音程。

如《葡萄熟了》的倒数第十小节和倒数第二小节,特别是《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一曲,此类情况就更是随处可见。

从节拍上说,也许是崎岖不平的山区小路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这一地区的音乐在节拍上多采用八五拍、八七拍、八九拍。

客观地说,像这样的非均分律动节奏,一方面音乐的动感性、舞蹈性强,另一方面增添了特殊的音乐效果。

如《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一曲中多次 应用 了上述节拍。

从演奏技巧上说,这一地区的二胡独奏曲特别注重两手写实性技巧的发挥。

如乐曲《葡萄熟了》的第144小节至151小节,通过左手指的拨弦及右手以同样节奏型的拉奏,形象生动地反映了那里的人们在丰收的时候,打着手鼓,载歌载舞的情景。

这显然与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及生存环境有关。

在南方的二胡作品当中,如《山村变了样》(曾加庆曲)、《江南春色》(朱昌耀、马熙林曲)、《姑苏春晓》(邓建栋曲)、《忆江南》(闵惠芬曲)等,同样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现象、人文习俗,赋予了这里细腻柔美的音乐特点;从旋律音上说,大都是级进的自然音程,乐曲《忆江南》的主题即是如此。

从节拍上说,似乎由于这里为江南平原的地理条件,使得这里的音乐主题在节拍上常用平稳流畅的均分律动感强的四二拍或四四拍。

从演奏技巧上说,这一地区的二胡独奏曲更注重写意性技巧的发挥。

如乐曲《江南春色》,通过采用江南丝竹特有的滑音、垫指滑音及圆润饱满的音色刻画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色。

综上所述,二胡 艺术 发展 至今,笔者认为,对地域性二胡作品的优与劣、演奏技巧的高与低的评价,本没有绝对的标准,凡依据当前流行的审美眼光妄加判断,也不堪作为 科学 的评价。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南北两地的二胡作品风格及演奏 方法 的确存在着不同,则是没有疑义的。

那么,我们应该从什么角度或者说依据什么原理去 研究 二胡艺术中的地域风格或者描述地域二胡现象呢?

第一,地理条件与地域 文化艺术成就不成正比。

就 音乐 中最小的题材——民歌来说,山西河曲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穷乡僻壤,但那里民歌的艺术成就却很高。

尤其在表现爱的艰难、生活的艰辛这些 内容 的民歌,更是震撼人心。

说得远一点,荷兰很小,西班牙很偏,但那里的艺术成就很高。

二胡艺术亦是如此。

浏览近50年来在全国正式出版的约300首作品之中的较为经典的50部作品,不难发现,其中以《秦腔主题随想曲》《蓝花花叙事曲》《陕北抒怀》《调》《红军哥哥回来了》等极富地方特色的、风格浓郁的作品,形成了在 中国 二胡艺术中 影响 较大、分量较重的一大派别体系即“秦派二胡”。

对此,在朱道忠先生的《二胡人文精神之我见》一文中这样说道:“‘秦派二胡’在这个体系中,通过传承、探索、 实践、创新,也以极其感人的风韵别树一帜地高扬于西北风中。此‘风’从黄土地高原向东吹醉了神州大地,国人无不惊异地引颈‘西望长安’,惊觉八百里秦川。”北京是中国 政治 文化的中心,也是音乐艺术最为集中的地方,然而以京风、京韵为主题创作的二胡作品,无论是数量上或是影响力上,尚不及“长安乐派”。

因此,地理条件与地域文化成就不可概而言之。

第二,二胡的地域特色有远近而无高低。

一国之内有中心与边缘的区别,世界范围内也有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区别。

但文化的发展与艺术的特色却不以地域为界划分高低。

不能说发达国家的文化是好的,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是不好的;同样道理,北京的二胡艺术有其非常明显的优势,而其他省市的二胡艺术也有其独特风味和特色,客观地说,各有所长,不分轩轾。

第三,数量标准和质量标准的差异。

艺术的价值主要在于其内在的质量而不在于外在数量。

研究二胡地域现象不仅应该重视作品的数量、演奏的技巧,更应该注重地域二胡艺术所反映的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价值的高度与深度,或曰更应注重其凝练的深刻厚重的文化内涵。

第四,结合时间因素考虑。

空间和时间是不可分的,不同的空间往往承载着不同的 历史 文明程度。

比如17世纪,本是中国封建文化高度成熟的时期,但那时在中国边远地区的人可能仍然处于狩猎文化的阶段。

即使是在科学技术比较发达、 经济 连年出现高速增长的当前,地域之间同样存在着贫富差别。

这说明相同的年代不一定处在相同的文明体系之内。

这样,才能因地域文化差异而产生许多特殊的艺术现象。

二胡艺术亦莫能外。

在二胡艺术的研究中考虑到空间 环境的作用,实则并非新思想。

丹纳在《艺术 哲学 》中认为,艺术作品的产生不仅取决于“ 时代 精神”,也取决于“周围的风俗”,地域研究也不仅仅是研究山川河流,还要研究地区的文化及艺术。

生活在一定地域的人,必然受到这个地域内 自然 与文化氛围的影响。

他们的作品及演奏这些作品的人,甚至非本地人在欣赏这些作品时,都不可避免地存有这种地域文化的痕迹或是想象、感受这个地域的文化。

可以这样说,没有一个人在创作、演奏、欣赏一首细腻悠扬的江南作品时,他所捕捉、感受的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情景。

这是为什么呢?

近些年来中国二胡艺术的研究在发展,但其中的地域性研究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对地域和空间因素往往不甚关注。

从时间角度研究二胡艺术的发展是天经地义、合情合理的,但这不是唯一的角度。

“历史不仅是河流,河流不仅是一条。历史不但是时间的动态变化,更有赖以存在的空间的静态差异,亦即还有纵向曲线——历史的空间特征及其组合。”窃以为,这一看法甚是符合二胡艺术发展史的研究情况。

如果能从新的角度提出 问题 ,将注重时间的历史性研究与空间的共时性研究结合,可为二胡艺术的研究 工作增加立体而鲜活的气息。

参考 文献 :

[1]朱道忠 《二胡人文精神之我见》中国二胡 2004年 第2辑

[2]程民生 《开拓历史的空间——历史的地域研究刍议》光明日报1999年6月25日第7版

二胡的艺术魅力论文【3】

摘 要:二胡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一种重要乐器,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自立于世界音乐艺术之林。

本文以二胡的艺术优长、二胡的艺术成就、二胡的艺术创新为三大理论层面,对二胡的艺术魅力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研究与论述。

力图对于二胡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理性思辨与艺术实践的双重参照系。

关键词:二胡;艺术;魅力;优长;成就;创新

二胡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一种重要乐器,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自立于世界音乐艺术之林。

研究二胡的艺术魅力,对于二胡艺术的繁荣与发展,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思考价值,又具有重要的时间参考意义。

为此,本文专门对二胡的艺术魅力作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论述,为之引起关注与讨论。

具体而言,二胡的艺术魅力,可以分解为以下三大层面进行分析与解读。

一、二胡的艺术优长

二胡作为我国民族乐器中一种拉弦乐器,有明显的自身艺术优长。

其一是历史悠久。

二胡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据文献记载,早在唐代,即有“轧琴”,即系北方少数民族奚部落得“奚琴”,这就是二胡的前身。

北宋的陈��在他所著的《乐书》中说:“奚琴,本胡乐也;出于弦鼗而形亦类焉,奚部所好之乐也.盖其制,两弦间以竹片扎之,至今民间用焉。”①到了元代,改用马尾拉奏,《元史。

礼乐志》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②明代,二胡已用马尾弓夹于两弦之间拉奏,并有了“千斤”。

清代,二胡出现了各种型制。

“五四”运动以后,经阿炳(华彦钧)、刘天华两位大师的改革,把二胡艺术推向一个新的艺术高峰,使其走向世界。

其二是功能多样。

二胡不仅是一件理想的独奏乐器,也是重奏、协奏、合奏的理想乐器。

不仅可以演奏民族乐曲,还是民族戏曲、民族曲艺、民间歌舞以及弦索乐、丝竹乐、鼓吹乐、吹打乐等不可或缺的伴奏乐器,有的甚至成为主奏乐器。

梅兰芳先生就率先把二胡引入京剧伴奏之中。

其三是音色优美。

二胡音色亲和优美,极富艺术表现力,出现出民族音乐含蓄、婉曲、蕴藉等美学特征。

其四是技巧丰富。

二胡的演奏技巧分为指法技巧与弓法技巧两大部分。

指法技巧又包括揉弦、滑揉、压揉、滑音、颤音等;功法技巧也包括长弓、分弓、连弓、快弓、换弓、换弦、组合弓等技巧,显示出丰富的特点。

由此可见,二胡的艺术优长是全方位的,这是它艺术魅力的基础与保证。

二、二胡的艺术成就

二胡的艺术成就十分显著。

其一是曲目众多,质量上乘,期中有许多艺术精品与世界音乐珍品。

例如人们耳熟能详的《江河水》、《二泉映月》、《听松》、《病中吟》、《光明行》、《赛马》、《良宵》、《山村变了样》、《赶集》、《行街》、《空山鸟语》、《湘江乐》、《江南春色》等等。

尤其是《二泉映月》,1993年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艺术精品”,并被誉为“国际乐坛十大名曲”之一,已经蜚声中外。

在国内也达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转变。

“作品艺术成就中旋律创作的成功,是不容忽视的,旋律深刻抒情性的美感,这时于后来人对作品的理解和演奏应该有启迪。”③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听到阿炳演奏的《二泉映月》的录音后,禁不住热泪盈眶,激动而虔诚地说:“这样的音乐应当跪着听!”另一首二胡名曲《病中吟》,是刘天华先生创作的10首二胡曲中的第一首,也是他的代表作,1993年也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艺术精品”。

这首名曲一起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充分表现出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深受国人与海外华人的喜爱。

其二是名家辈出、成果辉煌。

杰出的二胡作曲家有阿炳、刘天华、刘文金、赵砚臣等。

杰出的二胡演奏家有阿炳、刘天华、闵慧芬、张韶、张继让、张慧元、张令杰等。

其三是影响广泛,意义深远。

二胡艺术影响到民族器乐、民族声乐、民族戏曲、民族曲艺、民族舞蹈等各个艺术领域,对于打造民族艺术与民族文化,功不可没。

由此可见,二胡的艺术成就是高水准的,这是它艺术魅力的核心与标志。

三、二胡的艺术创新

世界上所有国家、所有民族的所有艺术,都以创新为生命与灵魂,同样,二胡的艺术创新也是二胡艺术的生命与灵魂。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充分证明,二胡的艺术创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一是作品的创新。

如刘文金创作的《三门峡畅想曲》、《长城随想曲》,吴厚元创作的《红梅随想曲》等,都是成功的创新之作。

其二是演奏的创新。

如女子十二乐坊中的二胡演奏员的站立边舞边演奏;赵本山与郎朗的二胡与钢琴混搭二重奏《赛马》;北京“国乐天骄女子乐用与法国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混搭演奏等等,都令人耳目一新。

由此可见,二胡的艺术创新是深层次的,这是二胡艺术魅力的支撑与动力。

注释:

①②王晓红.民族乐器系统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163.

③张慧元.全活二胡(业余)考级作品集诠释[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6:243.

奚琴是朝鲜的,二胡是中国的

二胡始于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那时叫“奚琴”。宋朝学者陈蜴在《乐书》中记载“奚琴本胡乐也……”唐代诗人岑参所载“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的诗句,说明胡琴在唐代已开始流传,而且是中西方拉弦乐器和弹拔乐器的总称。到了宋代,又将胡琴取名为“嵇琴”。宋代末学者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这样记载: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嵇琴”。宋代大学者沈括在《补笔谈·乐律》中记载:“熙宁中,宫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进酒而一弦绝,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终其曲。”说明在北宋时代已有很高的演奏水平。徐衍为皇帝大臣们演奏”嵇琴”时,断了一根弦,仍然用另一根弦奏完曲.没有娴熟的技艺是做不到的。后来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又记载“马尾胡琴随汉东,曲声犹自怨单于。弯弓莫射去中雁,归雁如今不寄出。”说明在北宋时已有了马尾的胡琴。元朝《元史·礼乐志》所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顾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进一步阐述了胡琴的制作原理。到了明清时代胡琴已传遍大江南北,始成为民间戏曲伴奏和乐器合奏的主要演奏乐器。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为二胡。半个多世纪以来,二胡演奏水平已进入旺盛时期。刘天华先生是现代派的始祖,他借鉴了西方乐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胆、科学地将二胡定位为五个把位,从而充扩了二胡的音域范围,丰富了表现力,确立了新的艺术内涵。由此,二胡从民间伴奏中脱颖出来,成为独特的独奏乐器,也为以后走进大雅之堂的音乐厅和音乐院校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以后,民族、民间音乐发展很快,为了大力发掘民间艺人的艺术珍宝,华彦钧、刘北茂等民间艺人的二胡乐曲经过整理被灌成唱片,使二胡演奏艺术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起来。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先后涌现了张锐、张韶、王乙等为代表的一批二胡教育家和演奏家,在他们的影响下,又培养出了新的二胡演奏家闵惠芬、王国潼等。二胡作曲家刘文金的《长城随想曲》等将二胡的性能超常发挥,并刻意创新,使二胡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异彩。补充 —— 据《中国文化史三百题》提供资料,宋代是外来乐器与中原文化融合发展的第二阶段。宋元明清时期,随着戏曲、曲艺的发展,民间乐器随着“勾栏”“瓦舍”的兴起而发展了自己的伴奏乐器。其中最主要的乐器是源自蒙古、西域的马尾胡琴(又称二弦琴),经与前朝留下的嵇琴、轧筝融合,创制出新颖的胡琴。这一乐器充分标志中国弓弦乐器走向成熟。后来,由于地方戏唱腔风格需要,胡琴又逐渐分化,出现配合秦腔、豫剧需要的板胡,京剧、汉剧需要的京胡、京二胡,河南坠子需要的坠胡,广东粤剧需要的高胡,潮剧需要的椰胡,湖南花鼓用的大筒,蒙古说唱用的四胡,川剧用的盖板子,河南越调用的四弦,福建莆田戏用的枕头琴,侗戏用的牛腿琴,壮剧用的马骨琴,晋剧用的二股弦等等弓弦乐器。所以,二胡实际上是这众多的弓弦乐器中的一种,它的得名远远后于胡琴。所以说“二胡”始于唐朝是不准确的,应该说“胡琴”始于唐朝。奚琴,朝鲜族 拉弦乐器。又称胡琴、嵇琴、奚胡、乡胡等,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尤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最为盛行。唐宋时期的奚琴曾传入朝鲜。朝鲜成伣编《乐学轨范》(有1494年序)载:“……以黜檀花木(刮青皮)或乌竹海竹弓马尾弦,用松脂轧之。按用左手,轧用右手,只奏乡乐”。现代奚琴,全长60厘米。琴筒木或竹制,有半圆球形和长筒形两种。前口蒙桐木薄板。琴杆木制,琴头呈弯月状、无饰,两轴置于琴杆上部右侧、与琴筒呈平行,轴顶旋成葫芦形。张两条丝弦或钢丝弦。五度定弦A、e,音域 A—a1。传统演奏方法是左手扶持琴杆、满手握弦、不换把位,右手执马尾弓夹于两弦间拉奏。有颤音、打音、滑音等技巧。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制成改良奚琴和四弦奚琴。奚琴出现在唐代,由弦鼗发展而来。宋代称“稽琴”,已加入宫廷乐队的编制,最初用竹片拉奏。宋代始有马尾胡琴,元代用于宴乐。经过长期的流传和创造,到了清代,除原有的二弦或二胡之外,又出现了四胡、京胡和板胡等,它们都可以说是奚琴的后裔。《乐书》记载:“奚琴,本胡乐也,出于弦鼗,形制亦类焉”,从《乐书》上奚琴的图形可知它与现在拉奏类的乐器形制相似。奚族在南北朝时称库莫奚,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的西拉木伦河流域,唐末,一部分奚人西徙妫州(今河北怀来县),别称西奚,五代十国时,东、西奚渐与契丹人相融合。奚琴为唐末我国北方西奚所用的一种乐器。它是在古代弹弦乐器弦鼗的基础上发展改革而成的,它当时不用弓,而是用竹片擦琴。奚琴在宋时大大发展,加入了宫廷乐队,当时宫中避忌胡名,改称奚琴为稽琴,演奏人数多达11人。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1031~1095),在《梦溪笔谈》中特别赞赏宫廷乐工徐衍演奏独弦稽琴。((((((表明早在90 0多年前,胡琴的前身稽琴,就在宫廷宴会上用于独奏,并有较复杂的换把、移指等相当高的演奏技巧了。)))))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二胡。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