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管壳式换热器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管壳式换热器论文参考文献

管壳式换热器(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又称列管式换热器。是以封闭在壳体中管束的壁面作为传热面的间壁式换热器。这种换热器结构较简单,操作可靠,可用各种结构材料(主要是金属材料)制造,能在高温、高压下使用,是目前应用最广的类型。 结构 由壳体、传热管束、管板、折流板(挡板)和管箱等部件组成。壳体多为圆筒形,内部装有管束,管束两端固定在管板上。进行换热的冷热两种流体,一种在管内流动,称为管程流体;另一种在管外流动,称为壳程流体。为提高管外流体的传热分系数,通常在壳体内安装若干挡板。挡板可提高壳程流体速度,迫使流体按规定路程多次横向通过管束,增强流体湍流程度。换热管在管板上可按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排列。等边三角形排列较紧凑,管外流体湍动程度高,传热分系数大;正方形排列则管外清洗方便,适用于易结垢的流体。

目 录一、 概述 31. 换热器的结构形式 32.换热器材质的选择 33. 管板式换热器的优点 44.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 55.管板式换热器的类型及工作原理 7二、 设计任务与操作条件 71.设计题目 72. 设计任务与操作条件 73.确定设计方案 84. 计算传热面积并初选换热器型号 81. 计算苯的流量: 82. 确定热流体及冷流体的物理性质: 83. 传热量计算: 84. 确定流体的温度: 85. 计算平均温度: 86. 设定管程流速、选择K值并估算传热面积: 95. 核算压力降: 101. 管程压力降: 102. 壳程压力降: 106. 核算总传热系数: 111、 管程对流传热系数 112、 壳程对流传热系数 12三、 参考文献 13四、 主要符号说明 13五、 课程设计感想 14一、 概述目前管板式换热器产品达到了一个成熟阶段,凭借其高效、节能、环保的优势,在各行业领域中被频繁使用, 并被用以替换原有管壳式和翅片式换热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 换热器的结构形式管壳式换热器又称列管式换热器,是一种通用的标准换热设备,它具有结构简单,坚固耐用,造价低廉,用材广泛,清洗方便,适应性强等优点,应用最为广泛。管壳式换热器根据结构特点分为以下几种:(1)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两端的管板与壳体连在一起,这类换热器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但管外清洗困难,宜处理两流体温差小于50℃且壳方流体较清洁及不易结垢的物料。带有膨胀节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其膨胀节的弹性变形可减小温差应力,这种补偿方法适用于两流体温差小于70℃且壳方流体压强不高于600Kpa的情况。(2) 浮头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的管板有一个不与外壳连接,该端被称为浮头,管束连同浮头可以自由伸缩,而与外壳的膨胀无关。浮头式换热器的管束可以拉出,便于清洗和检修,适用于两流体温差较大的各种物料的换热,应用极为普遍,但结构复杂,造价高;增加了浮头盖以及连接件,在该处一旦发生泄漏不易被发现;管束外缘与壳壁之间间隙较大,减少了排管数目,容易引起壳程流体短路。(3) 填料涵式换热器填料涵式换热器管束一端可以自由膨胀,与浮头式换热器相比,结构简单,造价低,但壳程流体有外漏的可能性,因此壳程不能处理易燃,易爆的流体。(4) U型管式换热器 结构简单,质量轻,适用于高温和高压的场合。换热管束可以抽出,热应力可以消除。但管程清洗困难,管程流体必须是洁净和不易结垢的物料。换热器的内层换热管一旦发生泄漏损坏,只能堵塞而不能更换。壳程内有一个不能排管的条形空间,影响结构的紧凑,而且要安装防短路的中间挡板。2. 换热器材质的选择在进行换热器设计时,换热器各种零、部件的材料,应根据设备的操作压力、操作温度。流体的腐蚀性能以及对材料的制造工艺性能等的要求来选取。当然,最后还要考虑材料的经济合理性。一般为了满足设备的操作压力和操作温度,即从设备的强度或刚度的角度来考虑,是比较容易达到的,但材料的耐腐蚀性能,有时往往成为一个复杂的问题。在这方面考虑不周,选材不妥,不仅会影响换热器的使用寿命,而且也大大提高设备的成本。至于材料的制造工艺性能,是与换热器的具体结构有着密切关系。 一般换热器常用的材料,有碳钢和不锈钢。 (1)碳钢 价格低,强度较高,对碱性介质的化学腐蚀比较稳定,很容易被酸腐蚀,在无耐腐蚀性要求的环境中应用是合理的。如一般换热器用的普通无缝钢管,其常用的材料为10号和20号碳钢。 (2)不锈钢 奥氏体系不锈钢以1Crl8Ni9Ti为代表,它是标准的18-8奥氏体不锈钢,有稳定的奥氏体组织,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冷加工性能。正三角形排列结构紧凑;正方形排列便于机械清洗;同心圆排列用于小壳径换热器,外圆管布管均匀,结构更为紧凑。我国换热器系列中,固定管板式多采用正三角形排列;浮头式则以正方形错列排列居多,也有正三角形排列。 (2)管板 管板的作用是将受热管束连接在一起,并将管程和壳程的流体分隔开来。 管板与管子的连接可胀接或焊接。胀接法是利用胀管器将管子扩胀,产生显著的塑性变形,靠管子与管板间的挤压力达到密封紧固的目的。胀接法一般用在管子为碳素钢,管板为碳素钢或低合金钢,设计压力不超过4 MPa,设计温度不超过 350℃的场合。(3)封头和管箱 封头和管箱位于壳体两端,其作用是控制及分配管程流体。①封头 当壳体直径较小时常采用封头。接管和封头可用法兰或螺纹连接,封头与壳体之间用螺纹连接,以便卸下封头,检查和清洗管子。 ②管箱 换热器管内流体进出口的空间称为管箱,壳径较大的换热器大多采用管箱结构。由于清洗、检修管子时需拆下管箱,因此管箱结构应便于装拆。③分程隔板 当需要的换热面很大时,可采用多管程换热器。对于多管程换热器,在管箱内应设分程隔板,将管束分为顺次串接的若干组,各组管子数目大致相等。这样可提高介质流速,增强传热。管程多者可达16程,常用的有2、4、6程。在布置时应尽量使管程流体与壳程流体成逆流布置,以增强传热,同时应严防分程隔板的泄漏,以防止流体的短路。3. 管板式换热器的优点(1) 换热效率高,热损失小 在最好的工况条件下, 换热系数可以达到6000W/ m2K, 在一般的工况条件下, 换热系数也可以在3000~4000 W/ m2K左右,是管壳式换热器的3~5倍。设备本身不存在旁路,所有通过设备的流体都能在板片波纹的作用下形成湍流,进行充分的换热。完成同一项换热过程, 板式换热器的换热面积仅为管壳式的1/ 3~1/ 4。(2) 占地面积小重量轻 除设备本身体积外, 不需要预留额外的检修和安装空间。换热所用板片的厚度仅为0. 6~0. 8mm。同样的换热效果, 板式换热器比管壳式换热器的占地面积和重量要少五分之四。(3) 污垢系数低 流体在板片间剧烈翻腾形成湍流, 优秀的板片设计避免了死区的存在, 使得杂质不易在通道中沉积堵塞,保证了良好的换热效果。(4) 检修、清洗方便 换热板片通过夹紧螺柱的夹紧力组装在一起,当检修、清洗时, 仅需松开夹紧螺柱即可卸下板片进行冲刷清洗。(5) 产品适用面广 设备最高耐温可达180 ℃, 耐压2. 0MPa , 特别适应各种工艺过程中的加热、冷却、热回收、冷凝以及单元设备食品消毒等方面, 在低品位热能回收方面, 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各类材料的换热板片也可适应工况对腐蚀性的要求。 当然板式换热器也存在一定的缺点, 比如工作压力和工作温度不是很高, 限制了其在较为复杂工况中的使用。同时由于板片通道较小,也不适宜用于杂质较多,颗粒较大的介质。4. 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介质流经传热管内的通道部分称为管程。 (1)换热管布置和排列间距 常用换热管规格有ф19×2 mm、ф25×2 mm(1Crl8Ni9Ti)、ф25× mm(碳钢10)。小直径的管子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而且管壁较薄;同时,对于相同的壳径,可排列较多的管子,因此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更大,单位传热面积的金属耗量更少。换热管管板上的排列方式有正方形直列、正方形错列、三角形直列、三角形错列和同心圆排列。 (A) (B) (C) (D) (E)图 1-4 换热管在管板上的排列方式(A) 正方形直列 (B)正方形错列 (C) 三角形直列 (D)三角形错列 (E)同心圆排列 正三角形排列结构紧凑;正方形排列便于机械清洗;同心圆排列用于小壳径换热器,外圆管布管均匀,结构更为紧凑。我国换热器系列中,固定管板式多采用正三角形排列;浮头式则以正方形错列排列居多,也有正三角形排列。 (2)管板 管板的作用是将受热管束连接在一起,并将管程和壳程的流体分隔开来。 管板与管子的连接可胀接或焊接。胀接法是利用胀管器将管子扩胀,产生显著的塑性变形,靠管子与管板间的挤压力达到密封紧固的目的。胀接法一般用在管子为碳素钢,管板为碳素钢或低合金钢,设计压力不超过4 MPa,设计温度不超过350℃的场合。 (3)封头和管箱 封头和管箱位于壳体两端,其作用是控制及分配管程流体。①封头 当壳体直径较小时常采用封头。接管和封头可用法兰或螺纹连接,封头与壳体之间用螺纹连接,以便卸下封头,检查和清洗管子。 ②管箱 换热器管内流体进出口的空间称为管箱,壳径较大的换热器大多采用管箱结构。由于清洗、检修管子时需拆下管箱,因此管箱结构应便于装拆。③分程隔板 当需要的换热面很大时,可采用多管程换热器。对于多管程换热器,在管箱内应设分程隔板,将管束分为顺次串接的若干组,各组管子数目大致相等。这样可提高介质流速,增强传热。管程多者可达16程,常用的有2、4、6程。在布置时应尽量使管程流体与壳程流体成逆流布置,以增强传热,同时应严防分程隔板的泄漏,以防止流体的短路。5. 管板式换热器的类型及工作原理 板式换热器按照组装方式可以分为可拆式、焊接式、钎焊式等形式;按照换热板片的波纹可以分为人字波、平直波、球形波等形式; 按照密封垫可以分为粘结式和搭扣式。各种形式进行组合可以满足不同的工况需求,在使用中更有针对性。比如同样是人字形波纹的板片还因采用粘结式还是搭扣式密封垫而有所不同, 采用搭扣式密封垫可以有效的避免胶水中可能含有的氯离子对板片的腐蚀, 并且设备拆装更加方便。又如焊接式板式换热器的耐温耐压明显好于可拆式板式换热器, 可以达到250 ℃、2. 5MPa 。因此同样是板式换热器, 因其形式的多样性,可以应用于较为广泛的领域,在大多数热交换工艺过程都可以使用。 虽然板式换热器有多种形式, 但其工作原理大致相同。板式换热器主要是通过外力将换热板片夹紧组装在一起, 介质通过换热板片上的通孔在板片表面进行流动, 在板片波纹的作用下形成激烈的湍流, 犹如用筷子搅动杯中的热水, 加大了换热的面积。冷热介质分别在换热板片的两侧流动,湍流形成的大量换热面与板片接触, 通过板片来进行充分的热传递,达到最终的换热效果。冷热介质的隔离主要通过密封垫的分割, 或者通过大量的焊缝来保证, 在换热板片不开裂穿孔的情况下, 冷热介质不会发生混淆。二、 设计任务与操作条件1. 设计题目万吨/年石脑油冷却器的设计2. 设计任务与操作条件 1) 石脑油:入口温度140℃,出口温度40℃2) 冷却介质:自来水,入口温度25℃,出口温度45℃3) 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00kPa4) 每年按300天24小时连续运行。两流体在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物性流体 密度 ㎏/m3 比热KJ/(㎏•oC) 粘度 mPa•s 导热系W/(m•oC)石脑油 825 水 994.0 . 确定设计方案1) 选择换热器的类型两流体温的变化情况:热流体进口温度140℃出口温度40℃;冷体进口温度25℃出口温度为45℃,该换热器用循环冷却水冷却,冬季操作时,其进口温度会降低,考虑到这一因素,估计该换热器的管壁温度和壳体温度之差较大,因此初步确定选用列管式换热器。2) 管程安排循环冷却水易结垢,若其流速太低,将会加快污垢增长速度,使换热器的热流量下降。但是由于石脑油是一种有毒且易燃易爆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轻质油品,考虑到安全性和两物流的操作压力方面,应该让石脑油走管程,所以从总体考虑,应使石脑油走管程,循环冷却水走壳程。4. 计算传热面积并初选换热器型号1.计算石脑油的流量:根据《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石脑油的流量 2.确定热流体及冷流体的物理性质:物性流体 密度 ㎏/m3 比热KJ/(㎏•oC) 粘度 mPa•s 导热系W/(m•oC)石脑油 825 水 994.0 .传热量计算: 忽略热损失,冷却水耗量为 4.确定流体的温度:本设计中热流体为石脑油,冷流体为水,故为使石脑油可以尽可能快的通过管壁面向冷却水中散热,可以增加传热面积提高冷却效果,令石脑油走管程而水走壳程。5.计算平均温度:按换热器中苯与水逆流来计算平均温度,以单壳程来考虑其温度校正系数 。石脑油:140℃→40℃ 水: 45℃←25℃ : 95℃ 15℃ 计算R和P: 由R、P值,查《化工原理(上册)》(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夏清主编,修订版)(以下所提《化工原理》均指本书)P232页,图5-11(b)得 => , 故可以选用。 6.设定管程流速、选择K值并估算传热面积:参照P280页表4-14管壳式换热器中易燃,易爆液体的安全允许速度可取管程的流速为 由此可以确定所需单管程数 ,故取双管程管数为4根据两流体的情况,取K值为200W/(m2 •℃),则可以计算出单程换热器的管长为 取单管管长为,则管程 =10,由此可得总管数 =4n=40且 查找《化工原理(上册)》书后附录十九固定管板式换热器(TB/T 4715—92),并考虑到两流体温度差 ,为减少温差所引起的热应力,可选用带有膨胀节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初选换热器型号为:G325Ⅳ,主要参数如下:外壳直径:325mm公称压力:公称面积:19m2管子尺寸: 管子数:40管长:6m管中心距:32mm管程数 :4管子排列方式:正三角形管程流通面积: 实际传热面积 通过计算可知, ,即采用此换热面积的换热器要求过程的总传热系数为 。5. 核算压力降:1.管程压力降: ,其中 =, =1, =2。管程流速: 雷诺系数为: 对于碳钢管,取管壁粗糙度 ,则相对粗糙度为 。在《化工原理(上册)》P54页查图1—27知,摩擦系数 ,将其带入前式,计算得 管程的压力降满足设计条件。2.壳程压力降:管子为正三角形排列,F= 取折流挡板间距z=,D=, 折流挡板数为 壳程流通面积 壳程流速 故 计算结果表明,管程和壳程的压力降都能满足设计条件。6. 核算总传热系数:1、管程对流传热系数 (湍流)普朗特数 对流传热系数 2、壳程对流传热系数 管子为正三角形排列,则壳程中水被加热 (液体被加热时 ) 3、总传热系数K:管壁热阻和污垢热阻可忽略时,总传热系数K为: 与 ,故所选换热器是合适的,安全系数是 设计结果为:选用带有膨胀节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型号为G325Ⅳ。三、 参考文献[1]《化工原理》天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编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9)[2]《换热器》秦叔经、叶文邦等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3]《化工原理(第三版)上、下册》谭天恩、窦梅、周明华等,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4]《化工过程及设备设计》华南工学院化工原理教研室(1987)[5]《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贾绍义等,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四、 主要符号说明硝基苯的定性温度 T 冷却水定性温度 t硝基苯密度 ρo 冷却水密度 ρi硝基苯定压比热容 cpo 冷却水定压比热容 cpi硝基苯导热系数 λo 冷却水导热系数 λi硝基苯粘度 μo 冷却水粘度 μi热流量 Wo 冷却水流量 热负荷 Qo 平均传热温差 总传热系数 管程雷诺数 温差校正系数 管程、壳程传热系数 初算初始传热面积 传热管数 初算实际传热面积 S 管程数 壳体内径 D 横过中心线管数 折流板间距 B 管心距 t折流板数 NB 接管内径 管程压力降 当量直径 壳程压力降 面积裕度 H五、 课程设计感想经过一个星期的奋战,终于完成了一个还算可以的换热器设计,这几天我过的很充实,是我大学生活里继两次实习后又一次最充实的生活,看着我们小组的劳动成果,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毕竟我们的努力还算有所回报,我为自己的努力感到自豪,当然我也认识到了自己学习中的不足。 我想说:功夫不负有心人,为完成这次课程设计我们确实很辛苦,但苦中仍有乐。我们一边忙着复习备考,一边还要做课程设计,时间对我们来说一下子变得很宝贵,真是恨不得睡觉的时间也拿来用了。当自己越过一个又一个难题时,笑容在脸上绽放。当我看到设计终于完成的时候,我乐了。对我而言,知识上的收获重要,精神上的丰收更加可喜。从这次的课程设计中,我不仅巩固了课本的知识,还学到了许许多多其他的知识。我知道了每一个课程之间是融会贯通的。在化工原理的课程设计中也用到了机械制图基础的知识,可是自己的机械制图基础没有学好,于是就要重新翻书来确定自己的一些设计是否正确。 其次了解到团队合作很重要,每个人都有分工,但是又不能完全分开来,还要合作,所以设计的成败因素中还有团队的合作好坏。 这次设计让我知道了学无止境的道理。我们每一个人永远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成就,人生就像在爬山,一座山峰的后面还有更高的山峰在等着你。挫折是一份财富,经历是一份拥有。这次课程设计必将成为我人生旅途上一个非常美好的回忆!当然我的设计肯定有不足之处,希望老师批评指正,下次一定会做得更好。

冷却器, 开题报告冷却器开题报告榆林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学生姓名学号院(系)专业指导教师报告日期煤油卧式列管式冷却器的设计杨海涛 0906250117 化学与化工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高勇 2013 年3月 14日篇二:换热器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表说明:1、论文( 设计) 类型:a—理论研究;b—应用研究; c—设计等; 2 、论文(设计)来源:指来源于科研项目、生产/ 社会实际、教师选题或其他(学生自拟)等; 3、各项栏目空格不够, 可自行扩大。篇三: 换热器开题报告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篇四:开题报告一. 设计背景换热器是化工、石油、钢铁、汽车、食品及其他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 应用甚为广泛。二十世纪 20 年代出现板式换热器, 并应用于食品工业。以板代管制成的换热器,结构紧凑,传热效果好,因此陆续发展为多种形式。 30 年代初,瑞典首次制成螺旋板换热器。接着英国用钎焊法制造出一种由铜及其合金材料制成的板翅式换热器,用于飞机发动机的散热。 30 年代末, 瑞典又制造出第一台板壳式换热器, 用于纸浆工厂。在此期间, 为了解决强腐蚀性介质的换热问题,人们对新型材料制成的换热器开始注意。 60 年代左右, 由于空间技术和尖端科学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各种高效能紧凑型的换热器,再加上冲压、钎焊和密封等技术的发展,换热器制造工艺得到进一步完善, 从而推动了紧凑型板面式换热器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此外,自 60 年代开始, 为了适应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的换热和节能的需要, 典型的管壳式换热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70 年代中期,为了强化传热,在研究和发展热管的基础上又创制出热管式换热器。近年来,随着我国石化、钢铁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换热器的需求水平大幅上涨, 但国内企业的供给能力有限, 导致换热器行业呈现供不应求的市场状态,巨大的供给缺口需要进口来弥补。我国出口的换热器均价平均不到进口均价的一半, 2005 年更是降到了 25 %以下。可以想见, 我国出口的产品多是附加值低的中、低端产品,而进口的产品多是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这充分说明我国对高端换热器产品需求旺盛但供给不足的市场现状。预计“十一五”期间, 我国的换热器进口规模还将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约 200 ~ 300 万台之间), 且更加向高端产品集中。二. 选题目的和意义换热器的应用广泛,日常生活中取暖用的暖气散热片、汽轮机装置中的凝汽器和航天火箭上的油冷却器等, 都是换热器。它还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动力和原子能等工业部门。它的主要功能是保证工艺过程对介质所要求的特定温度,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一般换热器都用金属材料制成,其中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大多用于制造中、低压换热器; 不锈钢除主要用于不同的耐腐蚀条件外, 奥氏体不锈钢还可作为耐高、低温的材料;铜、铝及其合金多用于制造低温换热器;镍合金则用于高温条件下; 非金属材料除制作垫片零件外, 有些已开始用于制作非金属材料的耐蚀换热器, 如石墨换热器、***塑料换热器和玻璃换热器等。由于制造工艺和科学水平的限制,早期的换热器只能采用简单的结构,而且传热面积小、体积大和笨重,如蛇管式换热器等。随着制造工艺的发展,逐步形成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它不仅单位体积具有较大的传热面积,而且传热效果也较好,长期以来在工业生产中成为一种典型的换热器。未来, 国内市场需求将呈现以下特点:对产品质量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环保、节能型产品将是今后发展的重点;要求产品性价比提高;对产品的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趋势强烈;逐渐注意品牌产品的选用;大工程项目青睐大企业或企业集团产品。国内经济发展带来的良好机遇,以及进口产品巨大的可转化性共同预示着我国换热器行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行业发展必须要注重高端产品的研发。三. 国内外发展动态一、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对国外换热器市场的调查表明,管壳式换热器占 64% 。虽然各种板式换热器的竞争力在上升, 但管壳式换热器仍将占主导地位。随着动力、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其设备也继续向着高温、高压、大型化方向发展。而换热器在结构方面也有不少新的发展。现就几种新型换热器的特点简介如下: 1 、气动喷涂翅片管换热器俄罗斯提出了一种先进方法,即气动喷涂法,来提高翅片化表面的性能。其实质是采用高速的冷的或稍微加温的含微粒的流体给翅片表面喷镀粉末粒子。用该方法不仅可喷涂金属还能喷涂合金和陶瓷( 金属陶瓷混合物), 从而得到各种不同性能的表面。气动喷涂法不但可用于成型,还可用来将按普通方法制造的翅片固定在换热器管子的表面上,也可用来对普通翅片的底面进行补充加固。可以预计,气动喷涂法在紧凑高效换热器的生产中,将会得到点击阅读更多下载得到文件列表冷却器,开题报告相关文档F220浮头式柴油冷却器设计开题报告热度: 冷却器,开题报告热度: 冷却器设计-过控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热度: 冷却器开题报告(共10篇)热度: 冷却器,开题报告热度: 基于plc设计变压器冷却开题报告1热度: 开题报告 蒸发冷却空调热度: 冷却器设计-过控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热度: 冷却器,开题报告热度: 开题报告--200号油冷却器机械设计热度: 分享好友收藏文档

你不会是ECUST的吧……

管壳式换热器发展毕业论文

Commercial mod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online education game Summary The mankind has already entered the era of Internet, but quite a lot of teenagers do not understand how to utilize the resources of the network, they neglect time in the network game of the form. In the face of such a predicament, both personage of education circle and network game runs the commercial city and should bear responsibility - -Then someone has proposed creatively " The educating type network game " This concept. Always there is wide gap difficult to mediate between the games to but educate and amuse seriously, if can deal with these contradictions creatively, it is not merely a kind of break-through in the education circle, let ten million teenagers can enjoy happy learning process, can let game operator while obtaining reputation from China profit too. The first part of this text has probed in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online education game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in our country, put forward the problem faced; Part two Sketch the commercial mode and concept of the key element, thus make it lead to analysis on educational game of network; Part three Have analyzed and compared several domestic characteristic educational games of network, stress the place of its commercial mode's quality; Summarize and look into the distance finally, attempt in order to look for some of good combination to offer reference basis and theory to support among the network, education, game and commerce. Commercial mode of the keyword; Education; Network game请采纳。

软件设计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软件设计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如何拟定,大家有参考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软件设计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希望大家喜欢!

1) 组合型板翅式换热器热力设计软件的开发

2) 导波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软件数据管理模块设计

3) 基于SAP2000分析平台的变电站构架设计软件

4) 通用型激光加工工艺控制软件的领域模型设计

5) 基于蚁群算法的自动化立体车库监控软件的优化设计

6) 发电厂自动抄表软件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7) 不同种植设计软件对种植体位置偏差的影响

8) 玉米自动考种流水线控制系统设计--基于MCGS嵌入式组态软件

9) 嵌入式实时软件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10) 嵌入式实时软件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的运用

11) 测控数据实时监测软件设计方法研究

12) 体验模型指导下的云办公软件社会化分享设计

13) 计算机软件开发设计的难点分析

14) 无人机地面在线检测软件的设计

15) 配网数字化规划设计档案一体化软件设计研究

16) 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的Qt MIPS仿真软件开发

17) Solidworks参数化设计软件在我国家具研发中的应用

18) 会议电视系统平板会控软件设计与实现

19) 锅炉设计中引入三维设计软件的思考

20) 平面设计软件与DICOM图像数据处理技术

21) FLASH动画设计软件在多媒体技术中的应用

22) 无人机飞控计算机自动测试软件设计与开发

23)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软件界面设计与研究

24) 面向掩星观测的软件接收机设计

25) 基于软件通信体系结构的波形FPGA软件设计方法

26) 基于MATLAB的`同步发电机原动机及其调速系统参数辨识与校核可视化软件设计

27) 基于USB的软件综合安全模块设计及应用

28) 面向大数据处理的内容服务器软件设计与实现

29) 基于Android终端的企业即时通信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30) 临时限速服务器软件设计优化研究

31) 锥形束CT与simplant软件辅助设计模拟种植下颌牙列缺损的临床研究

32) 面向复用的软件设计方法研究

33) 电网规划数据处理辅助软件的流程设计

34) GPS农田平地机土方量及设计高程计算软件开发

35) 基于STC89C52的智能台灯软件设计

36) 浅析计算机平面设计中设计软件的相互结合与应用

37) 商业固体激光器设计软件应用研究

38) 体育运动会比赛软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39) 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网络传输延迟测试软件设计

40) 基于XML的监控软件快速设计技术

41) 基于三维动画软件的服装设计分析与研究

42) 基于Matlab的水与蒸汽热力学性质查询软件设计

43) 机顶盒软件模块设计及实现

44) 剪纸拼接与PS软件设计截骨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对比

45) 基于联合辅助设计软件的试验仪控数字化平台开发

46) ZBrush数字雕刻软件在电脑首饰设计中的应用

47) 对以用户体验为导向的智能手机应用软件界面设计的几点探讨

48) 点云数据生成软件的设计及其在月饼模具逆向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

49) 一种新型的有源交错并联Boost软件开关电路设计

50) 基于第一创造法的可拓创新软件设计

51) 基于DCS的工程项目设计软件介绍

52) 一种复杂模式网传数据软件模拟器的设计

53) VB环境下交互式GMT地学绘图软件的设计及实现

54) 基于等效的单体包装机软件模块化设计研究

55) 基于Visual Basic的工程数量计算软件设计与开发

56) 基于数据库的油气管道线路施工图设计软件二次开发

57) 基于EDA软件的滤波器设计

58) 基于Android的可配置工业远程监控软件设计与实现

59) 基于图像方式的受电弓滑板磨耗检测系统软件设计

60)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个人健康管理软件设计与实现

61) 老年人的握力测量软件沉浸式界面设计

62) 基于XMPP协议的Android即时通信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63) CFD软件自动化验证确认云平台设计与实现

64) 基于模糊聚类的色选机上位软件系统研究与设计

65) 双排桩支护结构理正软件设计计算与有限元(MIDAS/GTS)模拟分析

66) 移动端智能手机软件产品的UI设计研究

67) 基于ZYNQ的软件无线电平台设计与实现

68) 基于面向对象的纸机传动系统软件设计的研究

69) 软件企业设计人员胜任力模型研究

70) 算法可视化软件设计中关键问题的研究

71) 基于参与式设计方法的移动端烹饪软件界面设计研究

72) 支持语音识别功能的Andriod记事本软件设计与实现

73) 中小企业财务软件设计与应用

74) 基于Android的便携式心电监护系统软件的设计

75) 通用测试系统软件架构及关键技术的设计与实现

76) 基于双DSP的制导飞行器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77) 达芬奇技术下的视频处理及传输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78) 基于SolidWorks的管壳式换热器辅助设计软件研究

79) 医学影像处理与分析软件平台设计与实现

80) 软件园研发建筑空间形态设计研究

81) 基于数据库的滑动轴承设计计算软件开发

82) 基于AutoCAD的滴灌工程设计软件研究与实现

83) 基于Gaudi的CSR外靶实验数据处理软件框架设计

84) 轮式起重机回转系统设计计算软件开发

85) 轮式起重机转向系统设计计算软件开发

86) CS公司软件开发人员薪酬体系优化设计研究

87) 基于可拓创新方法的产品创新软件设计与实现

88) 数字示波器自动校准软件设计

89) 基于Linux的多功能监护仪软件设计

90) CFETR设计软件集成平台研发

列管式换热器的研究论文

在暖气工程设备中, 列管式换热器 是一种高效节能的设备。由于其结构坚固,使用弹性大,适应性强,近些年来又对结构、工艺和材料等方面作了大量改进,使它的技术性能更趋于合理与先进。在供暖设施中的运用尤为关键,而且现在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运用因此,在门类众多的热交换器中, 列管式换热器 仍居于重要位置。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列管式换热器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列管式换热器

管式换热器是设备中很关键的一种装置,日常生活中,我们更为熟悉的称列管式换热器是做管壳式换热器,其实就是一种间壁式换热器,目前在暖气的运输过程中,列管式换热器仍然在各种换热器中占据领先的地位。我们可以见到的列管式换热器一般情况下,由壳体、管束、管板和封头四部分组成。

列管式换热器类型

列管式换热器类型有哪些?常见的类型是固定管板式,通过管与壳体的焊接,使得列管式换热器在固定性上很坚固,也保证了列管式换热器在安装时候安装的工艺比较简便。但是列管式换热器的壳体比较难清洗,因为重量的原因,不好翻转。此外,还有一种浮头式换热器,这种列管式换热器的管箱比较大,而壳体比较灵活,方便移动,是一款可以随意移动的列管式换热器。

“u”型列管式换热器,这种换热器的造型上的“U”型,而且列管式换热器的壳体与换热器在设计上选择了分开,这样的设计保证了列管式换热器可以自由进行伸缩,结构简单是这款列管式换热器的代表,因此在列管式换热器的清洁上是比较方便的。而且这款列管式换热器的传热效果也还是不错的,虽说比不上上述的两款列管式换热器。

列管式换热器结构与工作原理

列管式换热器结构是什么?列管式冷却器,由外部壳体以及内部冷却体两大部份组成.由于结构方式不同,外部连接形式分为管螺纹式和法兰式两种;从安装形式分为卧式和立式;从浮动形式分为浮动盘式和浮动头式;从冷却管结构分为螺管式和翅片管式;从折流的结构分为弓形折流板、矩形折流板、双堰形折流板和圆形折流板等多种结构形式,均按具体条件选用。

外部壳体包括:筒体、分水盖和回水盖.其上设有进、出油管和进、出 水管 ,并附设排油、排水、排气螺塞、锌棒安装孔连温度计接口等.

冷却体由冷却管、定孔盘、动孔盘、折流板等组成.冷却管两端与定、动孔盘连接;定孔盘和外体法兰连接,动孔盘可在外体内自由伸缩,以消除温度对冷却管由于热胀冷缩而产生的影响.折流板起强化传热及支承冷却管的作用。

列管式换热器工作原理是怎样的?列管式冷却器的热介质是由筒体上的接管进口,顺序经各折流通道,曲折地流至接管出口.而冷却介质则采用双管程流动,即冷却介质由进水口经分水盖进入一半冷 却管之后,再从回水盖流入另一半冷却管进入另一侧分水盖及出水管.冷介质在双管程流过程中,吸收热介质放出的余热由出水口排出,使工作介质保持额定的工作温度。

列管式换热器使用与操作

1、在冷却器设备不发生下沉的情况下,留出足够的空间以便能从壳体内抽出管束,设备就位时应按吊装规范进行,待水平找正后拧紧地脚螺丝,连接冷热介质的进出管.

2、冷却器启动前应放尽腔内的空气,以提高传热效率,其步骤:(1)、松开热、冷介质端的放气螺塞,关闭介质排出阀;(2)、缓慢打开热、冷介质的进水阀,使热、冷介质从放气孔溢出为止,然后拧紧放气螺塞,关闭进水阀.

3、当水温升高5~10℃后,打开冷却介质的进水阀(注意:切忌快速打开进水阀,因冷却水大量流过冷却器时,会使换热器表面长期形成一层导热性很差的“过 冷层”),再打开热介质的出入阀,使之处于流动状态,然后注意调整冷却介质的流量,使热介质保持在最佳使用温度.

4、如果冷却水一侧发生电化腐蚀,可在指定位置安装锌棒.

5、较脏的介质通过冷却器之前,应设有过滤装置.

6、被冷却介质的压力应大于冷却介质的压力。

编辑总结:以上就是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的相关知识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有这方面需求的朋友们!如需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后续将呈现更多精彩内容。

下列转载的文章供你参考: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和选用(1)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和选用应考虑的问题◎ 冷、热流体流动通道的选择具体选择冷、热流体流动通道的选择在换热器中,哪一种流体流经管程,哪一种流经壳程,下列几点可作为选择的一般原则:a) 不洁净或易结垢的液体宜在管程,因管内清洗方便。b) 腐蚀性流体宜在管程,以免管束和壳体同时受到腐蚀。c) 压力高的流体宜在管内,以免壳体承受压力。d) 饱和蒸汽宜走壳程,因饱和蒸汽比较清洁,表面传热系数与流速无关,而且冷凝液容易排出。e) 流量小而粘度大( )的流体一般以壳程为宜,因在壳程Re>100即可达到湍流。但这不是绝对的,如流动阻力损失允许,将这类流体通入管内并采用多管程结构,亦可得到较高的表面传热系数。f) 若两流体温差较大,对于刚性结构的换热器,宜将表面传热系数大的流体通入壳程,以减小热应力。g) 需要被冷却物料一般选壳程,便于散热。以上各点常常不可能同时满足,应抓住主要方面,例如首先从流体的压力、防腐蚀及清洗等要求来考虑,然后再从对阻力降低或其他要求予以校核选定。◎ 流速的选择常用流速范围流速的选择流体在管程或壳程中的流速,不仅直接影响表面传热系数,而且影响污垢热阻,从而影响传热系数的大小,特别对于含有泥沙等较易沉积颗粒的流体,流速过低甚至可能导致管路堵塞,严重影响到设备的使用,但流速增大,又将使流体阻力增大。因此选择适宜的流速是十分重要的。根据经验,表及表列出一些工业上常用的流速范围,以供参考。表 列管换热器内常用的流速范围流体种类流速 m/s管程壳程一般液体宜结垢液体气 体~>15~~>~15表 液体在列管换热器中流速(在钢管中)液体粘度 最大流速 m/s>15001000~500500~100100~5335~1>◎ 流动方式的选择流动方式选择流动方式的选择除逆流和并流之外,在列管式换热器中冷、热流体还可以作各种多管程多壳程的复杂流动。当流量一定时,管程或壳程越多,表面传热系数越大,对传热过程越有利。但是,采用多管程或多壳程必导致流体阻力损失,即输送流体的动力费用增加。因此,在决定换热器的程数时,需权衡传热和流体输送两方面的损失。当采用多管程或多壳程时,列管式换热器内的流动形式复杂,对数平均值的温差要加以修正,具体修正方法见节。◎ 换热管规格和排列的选择具体选择 换热管规格和排列的选择换热管直径越小,换热器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越大。因此,对于洁净的流体管径可取小些。但对于不洁净或易结垢的流体,管径应取得大些,以免堵塞。考虑到制造和维修的方便,加热管的规格不宜过多。目前我国试行的系列标准规定采用 和 两种规格,对一般流体是适应的。此外,还有 ,φ57×的无缝钢管和φ25×2, 的耐酸不锈钢管。按选定的管径和流速确定管子数目,再根据所需传热面积,求得管子长度。实际所取管长应根据出厂的钢管长度合理截用。我国生产的钢管长度多为6m、9m,故系列标准中管长有,2,3,,6和9m六种,其中以3m和6m更为普遍。同时,管子的长度又应与管径相适应,一般管长与管径之比,即L/D约为4~6。 管子的排列方式有等边三角形和正方形两种(图,图)。与正方形相比,等边三角形排列比较紧凑,管外流体湍动程度高,表面传热系数大。正方形排列虽比较松散,传热效果也较差,但管外清洗方便,对易结垢流体更为适用。如将正方形排列的管束斜转45°安装(图),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表面传热系数。 图 管子在管板上的排列◎ 折流挡板 折流挡板间距的具体选择折流挡板安装折流挡板的目的是为提高管外表面传热系数,为取得良好的效果,挡板的形状和间距必须适当。对圆缺形挡板而言,弓形缺口的大小对壳程流体的流动情况有重要影响。由图可以看出,弓形缺口太大或太小都会产生"死区",既不利于传热,又往往增加流体阻力。 a.切除过少b.切除适当 c.切除过多图挡板切除对流动的影响挡板的间距对壳体的流动亦有重要的影响。间距太大,不能保证流体垂直流过管束,使管外表面传热系数下降;间距太小,不便于制造和检修,阻力损失亦大。一般取挡板间距为壳体内径的~倍。我国系列标准中采用的挡板间距为:固定管板式有100,150,200,300,450,600,700mm七种 浮头式有100,150,200,250,300,350,450(或480),600mm八种。(2)流体通过换热器时阻力的计算换热器管程及壳程的流动阻力,常常控制在一定允许范围内。若计算结果超过允许值时,则应修改设计参数或重新选择其他规格的换热器。按一般经验,对于液体常控制在104~105Pa范围内,对于气体则以103~104Pa为宜。此外,也可依据操作压力不同而有所差别,参考下表。换热器操作允许压降△P换热器操作压力P(Pa)允许压降△P<105 (绝对压力)0~105 (表压)>105 (表压)>5×104 Pa◎ 管程阻力管程阻力可按一般摩擦阻力计算式求得。具体计算公式管程阻力损失管程阻力损失可按一般摩擦阻力计算式求得。但管程总的阻力 应是各程直管摩擦阻力 、每程回弯阻力 以及进出口阻力 三项之和。而 相比之下常可忽略不计。因此可用下式计算管程总阻力损失 : 式中 每程直管阻力 ;每程回弯阻力 ;Ft-结构校正系数,无因次,对于 的管子,Ft=,对于 的管子Ft=;Ns-串联的壳程数,指串联的换热器数;Np-管程数;由此式可以看出,管程的阻力损失(或压降)正比于管程数Np的三次方,即 ∝ 对同一换热器,若由单管程改为两管程,阻力损失剧增为原来的8倍,而强制对流传热、湍流条件下的表面传热系数只增为原来的倍;若由单管程改为四管程,阻力损失增为原来的64倍,而表面传热系数只增为原来的3倍。由此可见,在选择换热器管程数目时,应该兼顾传热与流体压降两方面的得失。◎ 壳程阻力对于壳程阻力的计算,由于流动状态比较复杂,计算公式较多,计算结果相差较大。 埃索法计算公式壳程阻力损失对于壳程阻力损失的计算,由于流动状态比较复杂,提出的计算公式较多,所得计算结果相差不少。下面为埃索法计算壳程阻力损失的公式: 式中 -壳程总阻力损失, ; -流过管束的阻力损失, ; -流过折流板缺口的阻力损失, ;Fs-壳程阻力结垢校正系数,对液体可取Fs=,对气体或可凝蒸汽取Fs=;Ns-壳程数;又管束阻力损失 折流板缺口阻力损失 式中 -折流板数目; -横过管束中心的管子数,对于三角形排列的管束, ;对于正方形排列的管束, , 为每一壳程的管子总数;B-折流板间距,m;D-壳程直径,m; -按壳程流通截面积或按其截面积 计算所得的壳程流速,m/s;F-管子排列形式对压降的校正系数,对三角形排列F=,对正方形排列F=,对正方形斜转45°,F=04; -壳程流体摩擦系数,根据 ,由图求出(图中t为管子中心距),当 亦可由下式求出: 因 , 正比于 ,由式可知,管束阻力损失 ,基本上正比于 ,即 ∝ 若挡板间距减小一半, 剧增8倍,而表面传热系数 只增加倍。因此,在选择挡板间距时,亦应兼顾传热与流体压降两方面的得失。同理,壳程数的选择也应如此。 图 壳程摩擦系数f0与Re0的关系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和选用(续)(3)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和选用的计算步骤设有流量为去qm,h的热流体,需从温度T1冷却至T2,可用的冷却介质入口温度t1,出口温度选定为t2。由此已知条件可算出换热器的热流量Q和逆流操作的平均推动力 。根据传热速率基本方程: 当Q和 已知时,要求取传热面积A必须知K和 则是由传热面积A的大小和换热器结构决定的。可见,在冷、热流体的流量及进、出口温度皆已知的条件下,选用或设计换热器必须通过试差计算,按以下步骤进行。◎ 初选换热器的规格尺寸◆ 初步选定换热器的流动方式,保证温差修正系数 大于,否则应改变流动方式,重新计算。◆ 计算热流量Q及平均传热温差△tm,根据经验估计总传热系数K估,初估传热面积A估。◆ 选取管程适宜流速,估算管程数,并根据A估的数值,确定换热管直径、长度及排列。 ◎ 计算管、壳程阻力 在选择管程流体与壳程流体以及初步确定了换热器主要尺寸的基础上,就可以计算管、壳程流速和阻力,看是否合理。或者先选定流速以确定管程数NP和折流板间距B再计算压力降是否合理。这时NP与B是可以调整的参数,如仍不能满足要求,可另选壳径再进行计算,直到合理为止。◎ 核算总传热系数分别计算管、壳程表面传热系数,确定污垢热阻,求出总传系数K计,并与估算时所取用的传热系数K估进行比较。如果相差较多,应重新估算。◎ 计算传热面积并求裕度根据计算的K计值、热流量Q及平均温度差△tm,由总传热速率方程计算传热面积A0,一般应使所选用或设计的实际传热面积AP大于A020%左右为宜。即裕度为20%左右,裕度的计算式为: 换热器的传热强化途径如欲强化现有传热设备,开发新型高效的传热设备,以便在较小的设备上获得更大的生产能力和效益,成为现代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依总传热速率方程: 强化方法:提高 K、A、 均可强化传热。◎提高传热系数K 热阻主要集中于 较小的一侧,提高 小的一侧有效。◆ 降低污垢热阻◆ 提高表面传热系数 提高 的方法:无相变化传热:1) 加大流速;2)人工粗造表面; 3)扰流元件。 有相变化传热:蒸汽冷凝 :1)滴状冷凝, 2)不凝气体排放,3)气液流向一致 , 4)合理布置冷凝面, 5)利用表面张力 (沟槽 ,金属丝)液体沸腾: 1)保持核状沸腾,2) 制造人工表面,增加汽化核心数。◎ 提高传热推动力 加热蒸汽P , ◎ 改变传热面积A 关于传热面积A的改变,不以增加换热器台数,改变换热器的尺寸来加大传热面积A,而是通过对传热面的改造,如开槽及加翅片、以不同异形管代替光滑圆管等措施来加大传热面积以强化传热过程。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键词】列管式换热器 【论文摘要】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 ? 1. 流体流径的选择 ? 哪一种流体流经换热器的管程,哪一种流体流经壳程,下列各点可供选择时参考(以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为例) ? (1) 不洁净和易结垢的流体宜走管内,以便于清洗管子. (2) 腐蚀性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和管子同时受腐蚀,而且管子也便于清洗和检修. (3) 压强高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受压. (4) 饱和蒸气宜走管间,以便于及时排除冷凝液,且蒸气较洁净,冷凝传热系数与流速关系不大. (5) 被冷却的流体宜走管间,可利用外壳向外的散热作用,以增强冷却效果. (6) 需要提高流速以增大其对流传热系数的流体宜走管内,因管程流通面积常小于壳程,且可采用多管程以增大流速. (7) 粘度大的液体或流量较小的流体,宜走管间,因流体在有折流挡板的壳程流动时,由于流速和流向的不断改变,在低Re(Re>100)下即可达到湍流,以提高对流传热系数. ? 在选择流体流径时,上述各点常不能同时兼顾,应视具体情况抓住主要矛盾,例如首先考虑流体的压强、防腐蚀及清洗等要求,然后再校核对流传热系数和压强降,以便作出较恰当的选择. 2. 流体流速的选择 增加流体在换热器中的流速,将加大对流传热系数,减少污垢在管子表面上沉积的可能性,即降低了污垢热阻,使总传热系数增大,从而可减小换热器的传热面积.但是流速增加,又使流体阻力增大,动力消耗就增多.所以适宜的流速要通过经济衡算才能定出. 此外,在选择流速时,还需考虑结构上的要求.例如,选择高的流速,使管子的数目减少,对一定的传热面积,不得不采用较长的管子或增加程数.管子太长不易清洗,且一般管长都有一定的标准;单程变为多程使平均温度差下降.这些也是选择流速时应予考虑的问题. 3. 流体两端温度的确定 若换热器中冷、热流体的温度都由工艺条件所规定,就不存在确定流体两端温度的问题.若其中一个流体仅已知进口温度,则出口温度应由设计者来确定.例如用冷水冷却某热流体,冷水的进口温度可以根据当地的气温条件作出估计,而换热器出口的冷水温度,便需要根据经济衡算来决定.为了节省水量,可使水的出口温度提高些,但传热面积就需要加大;为了减小传热面积,则要增加水量.两者是相互矛盾的.一般来说,设计时可采取冷却水两端温差为5~10℃.缺水地区选用较大的温度差,水源丰富地区选用较小的温度差. 4. 管子的规格和排列方法? 选择管径时,应尽可能使流速高些,但一般不应超过前面介绍的流速范围.易结垢、粘度较大的液体宜采用较大的管径.我国目前试用的列管式换热器系列标准中仅有φ25×及φ19×mm两种规格的管子. 管长的选择是以清洗方便及合理使用管材为原则.长管不便于清洗,且易弯曲.一般出厂的标准钢管长为6m,则合理的换热器管长应为、2、3或6m.系列标准中也采用这四种管长.此外,管长和壳径应相适应,一般取L/D为4~6(对直径小的换热器可大些). 如前所述,管子在管板上的排列方法有等边三角形、正方形直列和正方形错列等,如第五节中图4-25所示.等边三角形排列的优点有:管板的强度高;流体走短路的机会少,且管外流体扰动较大,因而对流传热系数较高;相同的壳径内可排列更多的管子.正方形直列排列的优点是便于清洗列管的外壁,适用于壳程流体易产生污垢的场合;但其对流传热系数较正三角排列时为低.正方形错列排列则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即对流传热系数(较直列排列的)可以适当地提高.? 管子在管板上排列的间距 (指相邻两根管子的中心距),随管子与管板的连接方法不同而异.通常,胀管法取t=(~)do,且相邻两管外壁间距不应小于6mm,即t≥(d+6).焊接法取t=. 5. 管程和壳程数的确定? 当流体的流量较小或传热面积较大而需管数很多时,有时会使管内流速较低,因而对流传热系数较小.为了提高管内流速,可采用多管程.但是程数过多,导致管程流体阻力加大,增加动力费用;同时多程会使平均温度差下降;此外多程隔板使管板上可利用的面积减少,设计时应考虑这些问题.列管式换热器的系列标准中管程数有1、2、4和6程等四种.采用多程时,通常应使每程的管子数大致相等. 管程数m可按下式计算,即: ? (4-121)? 式中?u―――管程内流体的适宜速度, m/s; ? u′―――管程内流体的实际速度, m/s.? 图4-49串联列管换热器 当壳方流体流速太低时,也可以采用壳方多程.如壳体内安装一块与管束平行的隔板,流体在壳体内流经两次,称为两壳程,如前述的图4-47和图4-48所示.但由于纵向隔板在制造、安装和检修等方面都有困难,故一般不采用壳方多程的换热器,而是将几个换热器串联使用,以代替壳方多程.例如当需二壳程时,则将总管数等分为两部分,分别安装在两个内径相等而直径较小的外壳中,然后把这两个换热器串联使用,如图4-49所示. 6. 折流挡板? 安装折流挡板的目的,是为了加大壳程流体的速度,使湍动程度加剧,以提高壳程对流传热系数. 第五节的图4-26已示出各种挡板的形式.最常用的为圆缺形挡板,切去的弓形高度约为外壳内径的10~40%,一般取20~25%,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传热. 两相邻挡板的距离(板间距)h为外壳内径D的(~1)倍.系列标准中采用的h值为:固定管板式的有150、300和600mm三种;浮头式的有150、200、300、480和600mm五种.板间距过小,不便于制造和检修,阻力也较大.板间距过大,流体就难于垂直地流过管束,使对流传热系数下降. ?挡板切去的弓形高度及板间距对流体流动的影响如图3-42所示. ?7. 外壳直径的确定? 换热器壳体的内径应等于或稍大于(对浮头式换热器而言)管板的直径.根据计算出的实际管数、管径、管中心距及管子的排列方法等,可用作图法确定壳体的内径.但是,当管数较多又要反复计算时,作图法太麻烦费时,一般在初步设计时,可先分别选定两流体的流速,然后计算所需的管程和壳程的流通截面积,于系列标准中查出外壳的直径.待全部设计完成后,仍应用作图法画出管子排列图.为了使管子排列均匀,防止流体走"短路",可以适当增减一些管子.? 另外,初步设计中也可用下式计算壳体的内径,即: ? (4-122) 式中 ?D――――壳体内径, m; ? t――――管中心距, m; ? nc―――-横过管束中心线的管数; ? b′―――管束中心线上最外层管的中心至壳体内壁的距离, 一般取b′=(1~)do. nc值可由下面的公式计算. 管子按正三角形排列时: (4-123) 管子按正方形排列时: (4-124) 式中n为换热器的总管数. ?按计算得到的壳径应圆整到标准尺寸,见表4-15.? 8.主要构件? 封头封头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用于直径小的壳体(一般小于400mm),圆形用于大直径 的壳体. 缓冲挡板 为防止壳程流体进入换热器时对管束的冲击,可在进料管口装设缓冲挡板. ?导流筒 壳程流体的进、出口和管板间必存在有一段流体不能流动的空间(死角),为了提 高传热效果,常在管束外增设导流筒,使流体进、出壳程时必然经过这个空间.? 放气孔、排液孔 换热器的壳体上常安有放气孔和排液孔,以排除不凝性气体和冷凝液等.? 接管尺寸 换热器中流体进、出口的接管直径按下式计算,即: ?式中Vs--流体的体积流量, /s; ? ?u --接管中流体的流速, m/s. 流速u的经验值为:? 对液体 u=~2 m/s 对蒸汽 u=20~50 m/s? 对气体 u=(15~20)p/ρ (p为压强,单位为atm ;ρ为气体密度,单位为kg/)? 9. 材料选用? 列管换热器的材料应根据操作压强、温度及流体的腐蚀性等来选用.在高温下一般材料的机械性能及耐腐蚀性能要下降.同时具有耐热性、高强度及耐腐蚀性的材料是很少的.目前 常用的金属材料有碳钢、不锈钢、低合金钢、铜和铝等;非金属材料有石墨、聚四氟乙烯和玻璃等.不锈钢和有色金属虽然抗腐蚀性能好,但价格高且较稀缺,应尽量少用. ?10. 流体流动阻力(压强降)的计算 ? (1) 管程流体阻力 管程阻力可按一般摩擦阻力公式求得.对于多程换热器,其总阻力 Δpi等于各程直管阻力、回弯阻力及进、出口阻力之和.一般进、出口阻力可忽略不计,故管程总阻力的计算式为: ? ? (4-125)? 式中 ?Δp1、Δp2------分别为直管及回弯管中因摩擦阻力引起的压强降,N/;? ? Ft-----结垢校正因数,无因次,对于φ25×的管子, 取为,对φ19×2mm的管子,取为; ? ? Np-----管程数; ? ? Ns-----串联的壳程数.? 上式中直管压强降Δp1可按第一章中介绍的公式计算;回弯管的压强降Δp2由下面的经验公式估算,即: ? ? (4-126) (2) 壳程流体阻力 现已提出的壳程流体阻力的计算公式虽然较多,但是由于流体的流动状况比较复杂,使所得的结果相差很多.下面介绍埃索法计算壳程压强Δpo的公式,即: ? ? (4-127) 式中 Δp1′-------流体横过管束的压强降,N/; ?Δp2′-------流体通过折流板缺口的压强降,N/;? ?Fs --------壳程压强降的结垢校正因数,无因次,对液体可取 ,对气体或可凝蒸气 可取 而 (4-128) (4-129) 式中 F----管子排列方法对压强降的校正因数,对正三角形排列F=,对正方形斜转45°为,正方形排列为; ? fo----壳程流体的摩擦系数,当Reo>500时, nC----横过管束中心线的管子数; ? NB----折流板数;? ? h ----折流板间距,m;? uo----按壳程流通截面积Ao计算的流速,而. 一般来说,液体流经换热器的压强降为 ~1atm,气体的为~.设计时,换热器的工艺尺寸应在压强降与传热面积之间予以权衡,使既能满足工艺要求,又经济合理. ?三、 列管式换热器的选用和设计计算步骤 ? 1. 试算并初选设备规格? (1) 确定流体在换热器中的流动途径.? (2) 根据传热任务计算热负荷Q.? (3) 确定流体在换热器两端的温度,选择列管式换热器的型式;计算定性温度,并确定在定性 温度下流体的性质. ?(4) 计算平均温度差,并根据温度校正系数不应小于的原则,决定壳程数.? (5) 依据总传热系数的经验值范围,或按生产实际情况,选定总传热系数K选值.? (6) 由总传热速率方程?Q=KSΔtm,初步算出传热面积S,并确定换热器的基本尺寸(如d、L、n及管子在管板上的排列等),或按系列标准选择设备规格.? 2. 计算管、壳程压强降? 根据初定的设备规格,计算管、壳程流体的流速和压强降.检查计算结果是否合理或满足工 艺要求.若压强降不符合要求,要调整流速,再确定管程数或折流板间距,或选择另一规格的设备,重新计算压强降直至满足要求为止.? 3. 核算总传热系数? 计算管、壳程对流传热系数αi 和αo,确定污垢热阻Rsi和Rso,再计算总传热系数K',比较K得初始值和计算值,若K'/K=~,则初选的设备合适.否则需另设K选值,重复以上计算步骤 .? 通常,进行换热器的选择或设计时,应在满足传热要求的前提下,再考虑其他各项的问题.它们之间往往是互相矛盾的.例如,若设计的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较大,将导致流体通过换热器的压强降(阻力)增大,相应地增加了动力费用;若增加换热器的表面积,可能使总传热系数和压强降降低,但却又要受到安装换热器所能允许的尺寸的限制,且换热器的造价也提高了. 此外,其它因素(如加热和冷却介质的用量,换热器的检修和操作)也不可忽视.总之,设计者应综合分析考虑上述诸因素,给予细心的判断,以便作出一个适宜的设计.

换热器论文文献

百度 搜搜 立马出来

按照GB151,对照例题设计好了。说明书自己画一个就完事了,很简单的。

给我也来一份吧 万分感谢 QQ464839878

给我也发一份呗

毕业论文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下列转载的文章供你参考: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和选用(1)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和选用应考虑的问题◎ 冷、热流体流动通道的选择具体选择冷、热流体流动通道的选择在换热器中,哪一种流体流经管程,哪一种流经壳程,下列几点可作为选择的一般原则:a) 不洁净或易结垢的液体宜在管程,因管内清洗方便。b) 腐蚀性流体宜在管程,以免管束和壳体同时受到腐蚀。c) 压力高的流体宜在管内,以免壳体承受压力。d) 饱和蒸汽宜走壳程,因饱和蒸汽比较清洁,表面传热系数与流速无关,而且冷凝液容易排出。e) 流量小而粘度大( )的流体一般以壳程为宜,因在壳程Re>100即可达到湍流。但这不是绝对的,如流动阻力损失允许,将这类流体通入管内并采用多管程结构,亦可得到较高的表面传热系数。f) 若两流体温差较大,对于刚性结构的换热器,宜将表面传热系数大的流体通入壳程,以减小热应力。g) 需要被冷却物料一般选壳程,便于散热。以上各点常常不可能同时满足,应抓住主要方面,例如首先从流体的压力、防腐蚀及清洗等要求来考虑,然后再从对阻力降低或其他要求予以校核选定。◎ 流速的选择常用流速范围流速的选择流体在管程或壳程中的流速,不仅直接影响表面传热系数,而且影响污垢热阻,从而影响传热系数的大小,特别对于含有泥沙等较易沉积颗粒的流体,流速过低甚至可能导致管路堵塞,严重影响到设备的使用,但流速增大,又将使流体阻力增大。因此选择适宜的流速是十分重要的。根据经验,表及表列出一些工业上常用的流速范围,以供参考。表 列管换热器内常用的流速范围流体种类流速 m/s管程壳程一般液体宜结垢液体气 体~>15~~>~15表 液体在列管换热器中流速(在钢管中)液体粘度 最大流速 m/s>15001000~500500~100100~5335~1>◎ 流动方式的选择流动方式选择流动方式的选择除逆流和并流之外,在列管式换热器中冷、热流体还可以作各种多管程多壳程的复杂流动。当流量一定时,管程或壳程越多,表面传热系数越大,对传热过程越有利。但是,采用多管程或多壳程必导致流体阻力损失,即输送流体的动力费用增加。因此,在决定换热器的程数时,需权衡传热和流体输送两方面的损失。当采用多管程或多壳程时,列管式换热器内的流动形式复杂,对数平均值的温差要加以修正,具体修正方法见节。◎ 换热管规格和排列的选择具体选择 换热管规格和排列的选择换热管直径越小,换热器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越大。因此,对于洁净的流体管径可取小些。但对于不洁净或易结垢的流体,管径应取得大些,以免堵塞。考虑到制造和维修的方便,加热管的规格不宜过多。目前我国试行的系列标准规定采用 和 两种规格,对一般流体是适应的。此外,还有 ,φ57×的无缝钢管和φ25×2, 的耐酸不锈钢管。按选定的管径和流速确定管子数目,再根据所需传热面积,求得管子长度。实际所取管长应根据出厂的钢管长度合理截用。我国生产的钢管长度多为6m、9m,故系列标准中管长有,2,3,,6和9m六种,其中以3m和6m更为普遍。同时,管子的长度又应与管径相适应,一般管长与管径之比,即L/D约为4~6。 管子的排列方式有等边三角形和正方形两种(图,图)。与正方形相比,等边三角形排列比较紧凑,管外流体湍动程度高,表面传热系数大。正方形排列虽比较松散,传热效果也较差,但管外清洗方便,对易结垢流体更为适用。如将正方形排列的管束斜转45°安装(图),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表面传热系数。 图 管子在管板上的排列◎ 折流挡板 折流挡板间距的具体选择折流挡板安装折流挡板的目的是为提高管外表面传热系数,为取得良好的效果,挡板的形状和间距必须适当。对圆缺形挡板而言,弓形缺口的大小对壳程流体的流动情况有重要影响。由图可以看出,弓形缺口太大或太小都会产生"死区",既不利于传热,又往往增加流体阻力。 a.切除过少b.切除适当 c.切除过多图挡板切除对流动的影响挡板的间距对壳体的流动亦有重要的影响。间距太大,不能保证流体垂直流过管束,使管外表面传热系数下降;间距太小,不便于制造和检修,阻力损失亦大。一般取挡板间距为壳体内径的~倍。我国系列标准中采用的挡板间距为:固定管板式有100,150,200,300,450,600,700mm七种 浮头式有100,150,200,250,300,350,450(或480),600mm八种。(2)流体通过换热器时阻力的计算换热器管程及壳程的流动阻力,常常控制在一定允许范围内。若计算结果超过允许值时,则应修改设计参数或重新选择其他规格的换热器。按一般经验,对于液体常控制在104~105Pa范围内,对于气体则以103~104Pa为宜。此外,也可依据操作压力不同而有所差别,参考下表。换热器操作允许压降△P换热器操作压力P(Pa)允许压降△P<105 (绝对压力)0~105 (表压)>105 (表压)>5×104 Pa◎ 管程阻力管程阻力可按一般摩擦阻力计算式求得。具体计算公式管程阻力损失管程阻力损失可按一般摩擦阻力计算式求得。但管程总的阻力 应是各程直管摩擦阻力 、每程回弯阻力 以及进出口阻力 三项之和。而 相比之下常可忽略不计。因此可用下式计算管程总阻力损失 : 式中 每程直管阻力 ;每程回弯阻力 ;Ft-结构校正系数,无因次,对于 的管子,Ft=,对于 的管子Ft=;Ns-串联的壳程数,指串联的换热器数;Np-管程数;由此式可以看出,管程的阻力损失(或压降)正比于管程数Np的三次方,即 ∝ 对同一换热器,若由单管程改为两管程,阻力损失剧增为原来的8倍,而强制对流传热、湍流条件下的表面传热系数只增为原来的倍;若由单管程改为四管程,阻力损失增为原来的64倍,而表面传热系数只增为原来的3倍。由此可见,在选择换热器管程数目时,应该兼顾传热与流体压降两方面的得失。◎ 壳程阻力对于壳程阻力的计算,由于流动状态比较复杂,计算公式较多,计算结果相差较大。 埃索法计算公式壳程阻力损失对于壳程阻力损失的计算,由于流动状态比较复杂,提出的计算公式较多,所得计算结果相差不少。下面为埃索法计算壳程阻力损失的公式: 式中 -壳程总阻力损失, ; -流过管束的阻力损失, ; -流过折流板缺口的阻力损失, ;Fs-壳程阻力结垢校正系数,对液体可取Fs=,对气体或可凝蒸汽取Fs=;Ns-壳程数;又管束阻力损失 折流板缺口阻力损失 式中 -折流板数目; -横过管束中心的管子数,对于三角形排列的管束, ;对于正方形排列的管束, , 为每一壳程的管子总数;B-折流板间距,m;D-壳程直径,m; -按壳程流通截面积或按其截面积 计算所得的壳程流速,m/s;F-管子排列形式对压降的校正系数,对三角形排列F=,对正方形排列F=,对正方形斜转45°,F=04; -壳程流体摩擦系数,根据 ,由图求出(图中t为管子中心距),当 亦可由下式求出: 因 , 正比于 ,由式可知,管束阻力损失 ,基本上正比于 ,即 ∝ 若挡板间距减小一半, 剧增8倍,而表面传热系数 只增加倍。因此,在选择挡板间距时,亦应兼顾传热与流体压降两方面的得失。同理,壳程数的选择也应如此。 图 壳程摩擦系数f0与Re0的关系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和选用(续)(3)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和选用的计算步骤设有流量为去qm,h的热流体,需从温度T1冷却至T2,可用的冷却介质入口温度t1,出口温度选定为t2。由此已知条件可算出换热器的热流量Q和逆流操作的平均推动力 。根据传热速率基本方程: 当Q和 已知时,要求取传热面积A必须知K和 则是由传热面积A的大小和换热器结构决定的。可见,在冷、热流体的流量及进、出口温度皆已知的条件下,选用或设计换热器必须通过试差计算,按以下步骤进行。◎ 初选换热器的规格尺寸◆ 初步选定换热器的流动方式,保证温差修正系数 大于,否则应改变流动方式,重新计算。◆ 计算热流量Q及平均传热温差△tm,根据经验估计总传热系数K估,初估传热面积A估。◆ 选取管程适宜流速,估算管程数,并根据A估的数值,确定换热管直径、长度及排列。 ◎ 计算管、壳程阻力 在选择管程流体与壳程流体以及初步确定了换热器主要尺寸的基础上,就可以计算管、壳程流速和阻力,看是否合理。或者先选定流速以确定管程数NP和折流板间距B再计算压力降是否合理。这时NP与B是可以调整的参数,如仍不能满足要求,可另选壳径再进行计算,直到合理为止。◎ 核算总传热系数分别计算管、壳程表面传热系数,确定污垢热阻,求出总传系数K计,并与估算时所取用的传热系数K估进行比较。如果相差较多,应重新估算。◎ 计算传热面积并求裕度根据计算的K计值、热流量Q及平均温度差△tm,由总传热速率方程计算传热面积A0,一般应使所选用或设计的实际传热面积AP大于A020%左右为宜。即裕度为20%左右,裕度的计算式为: 换热器的传热强化途径如欲强化现有传热设备,开发新型高效的传热设备,以便在较小的设备上获得更大的生产能力和效益,成为现代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依总传热速率方程: 强化方法:提高 K、A、 均可强化传热。◎提高传热系数K 热阻主要集中于 较小的一侧,提高 小的一侧有效。◆ 降低污垢热阻◆ 提高表面传热系数 提高 的方法:无相变化传热:1) 加大流速;2)人工粗造表面; 3)扰流元件。 有相变化传热:蒸汽冷凝 :1)滴状冷凝, 2)不凝气体排放,3)气液流向一致 , 4)合理布置冷凝面, 5)利用表面张力 (沟槽 ,金属丝)液体沸腾: 1)保持核状沸腾,2) 制造人工表面,增加汽化核心数。◎ 提高传热推动力 加热蒸汽P , ◎ 改变传热面积A 关于传热面积A的改变,不以增加换热器台数,改变换热器的尺寸来加大传热面积A,而是通过对传热面的改造,如开槽及加翅片、以不同异形管代替光滑圆管等措施来加大传热面积以强化传热过程。

我给你发过去了,剩下的自己看着画吧,你不能自己一点不动手,只能帮你到这了,不过提醒你下,你这个设计的有问题,自己看图就明白了

某生产过程中,需将6000kg/h的油从140℃冷却至40℃,压力为;冷却介质采用循环水,循环冷却水的压力为,循环水入口温度30℃,出口温度为40℃。试设计一台列管式换热器,完成该生产任务。 1.确定设计方案 (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两流体温度变化情况:热流体进口温度140℃,出口温度40℃冷流体(循环水)进口温度30℃,出口温度40℃。该换热器用循环冷却水冷却,冬季操作时进口温度会降低,考虑到这一因素,估计该换热器的管壁温和壳体壁温之差较大,因此初步确定选用带膨胀节的固定管板式式换热器。 (2)流动空间及流速的确定 由于循环冷却水较易结垢,为便于水垢清洗,应使循环水走管程,油品走壳程。选用ф25×的碳钢管,管内流速取ui=。 2.确定物性数据 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口温度的平均值。 壳程油的定性温度为(℃)管程流体的定性温度为(℃)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 油在90℃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 密度ρo=825kg/m3定压比热容cpo=(kg·℃)导热系数λo=(m·℃)粘度μo=·s循环冷却水在35℃下的物性数据: 密度ρi=994kg/m3定压比热容cpi=(kg·℃)导热系数λi=(m·℃)粘度μi=·s3.计算总传热系数 (1)热流量 Qo=WocpoΔto=6000××(140-40)=×106kJ/h=(kW)(2)平均传热温差 (℃)(3)冷却水用量 (kg/h)(4)总传热系数K 管程传热系数 W/(m·℃)壳程传热系数 假设壳程的传热系数αo=290W/(m2·℃); 污垢热阻Rsi=·℃/W,Rso=·℃/W管壁的导热系数λ=45W/(m·℃)=(m·℃)4.计算传热面积 (m2)考虑15%的面积裕度,S=×S′=×(m2)。 5.工艺结构尺寸 (1)管径和管内流速 选用ф25×传热管(碳钢),取管内流速ui=。 (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依据传热管内径和流速确定单程传热管数 按单程管计算,所需的传热管长度为(m)按单管程设计,传热管过长,宜采用多管程结构。现取传热管长L=6m,则该换热器管程数为(管程)传热管总根数N=58×2=116(根)(3)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 平均传热温差校正系数 第2章换热器设计按单壳程,双管程结构,温差校正系数应查有关图表。但R=10的点在图上难以读出,因而相应以1/R代替R,PR代替P,查同一图线,可得φΔt=平均传热温差Δtm=φΔtΔ′tm=×39=32(℃)(4)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采用组合排列法,即每程内均按正三角形排列,隔板两侧采用正方形排列。取管心距t=,则 t=×25=≈32(mm)横过管束中心线的管数(根)(5)壳体内径 采用多管程结构,取管板利用率η=,则壳体内径为 (mm)圆整可取D=450mm (6)折流板 采用弓形折流板,取弓形折流板圆缺高度为壳体内径的25%,则切去的圆缺高度为h=×450=(mm),故可取h=110mm。 取折流板间距B=,则B=×450=135(mm),可取B为150。 折流板数NB=传热管长/折流板间距-1=6000/150-1=39(块)折流板圆缺面水平装配。 (7)接管 壳程流体进出口接管:取接管内油品流速为u=,则接管内径为 取标准管径为50mm。 管程流体进出口接管:取接管内循环水流速u=,则接管内径为 6.换热器核算 (1)热量核算 ①壳程对流传热系数对圆缺形折流板,可采用凯恩公式 当量直径,由正三角形排列得 (m) 壳程流通截面积 (m) 壳程流体流速及其雷诺数分别为 普兰特准数 粘度校正 W/(m2·℃) ②管程对流传热系数 管程流通截面积(m2) 管程流体流速 普兰特准数W/(m2·℃) ③传热系数K=(m·℃)④传热面积S(m2)该换热器的实际传热面积Sp(m2)该换热器的面积裕度为 传热面积裕度合适,该换热器能够完成生产任务。 (2)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 ①管程流动阻力 ∑ΔPi=(ΔP1+ΔP2)FtNsNpNs=1,Np=2,Ft=由Re=13628,传热管相对粗糙度=,查莫狄图得λi=·℃, 流速ui=,ρ=994kg/m3,所以 管程流动阻力在允许范围之内。 ②壳程阻力 ∑ΔPo=(ΔP′1+ΔP′2)FtNsNs=l,Ft=l流体流经管束的阻力 流体流过折流板缺口的阻力 总阻力∑ΔPo=1202+=(Pa)<10kPa壳程流动阻力也比较适宜。 ③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见表2-13。 表2-13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 换热器形式:固定管板式管口表 换热面积(m2):48 符号 尺寸 用途 连接型式 工艺参数 a DN80 循环水入口 平面 名称 管程 壳程 b DN80 循环水出口 平面 物料名称 循环水 油 c DN50 油品入口 凹凸面 操作压力,MPa d DN50 油品出口 凹凸面 操作温度,℃ 29/39 140/40 e DN20 排气口 凹凸面 流量,kg/h 32353 6000 f DN20 放净口 凹凸面 流体密度,kg/m3 994 825 附图 流速,m/传热量,总传热系数,W/m2·传热系数,W/m2·K2721476污垢系数,m2·K/阻力降,程数21推荐使用材料碳钢碳钢管子规格ф25×管数116管长mm:6000管间距,mm32排列方式正三角形折流板型式上下间距,mm150切口高度25%壳体内径,mm450保温层厚度,mm热交换设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