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看电影杂志回顾

发布时间:

看电影杂志回顾

用批判性思维去写

烈焰奇侠:黄金军团 生于地狱的烈焰侠,还是婴儿的时候已被纳粹党中的黑暗神教带来人间,慈祥的布鲁教授拯救了他,把他养育成人,并导他向善,专门降魔服妖。这位有角的红色彪形大汉,必杀技是强而有力、坚硬如石头的巨型右手,和配有如罐头般大子弹的霰弹枪。铁汉柔情的地狱之子,性格强顽火爆但又极度爱猫,他将会与残酷无情的弩亚达王子及其黄金兵团一决胜负。

是终结者1吧

《长城》

影评人、在《科幻世界》开有科幻电影专栏。

恭喜张艺谋导演!挟金狮金熊功力,成功跻身好莱坞二流怪兽大片导演之列!电影紧张有序,按五个方队,六个阶段展示了我文明古国的长城、响箭、孔明灯、鼓乐队、火药等神器,场面壮观,气氛热烈,四夷宾服!特效和场景真热闹很花钱,堪称人山兽海的一场视觉兽宴!真的就是一部故事中规中矩(节奏倒是还不错,至少不拖沓),角色平平淡淡,特效热闹华丽的二流怪兽大片啊。

2. 刘宇清:5分

电影学者、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张艺谋导演的电影The Great Wall用「长城」作为片名,既不妥当,也不地道。不管怎么评价历史上的长城,它都在当今中国人的心中具有某种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内容与片名完全是文不对题,说俗了叫「挂羊头卖狗肉」,说重了叫「欺世盗名」。实在想不出好的名字,不妨把英语The Great Wall翻译成「高墙」,或者叫「饕餮」,甚至用那个幼稚得令人发笑的「Xinren」(信任),也不该盗用「长城」的名字!因为做人要诚实!

对于影片本身,我想借用石川先生和戴锦华老师的概念来描述。第一,这是一场用「团体操」美学组织起来打怪兽的游戏;第二,这是一场服食了「技术春药」之后的视觉狂欢。影片刚开始,我以为自己把中国的「塞外」与美国的「西部」搞混了,错把「印第安人」听成了「契丹人」,这分明是一部好莱坞套路的西部片呀!自从看见了城楼,看见了成群的军队,进入团体操表演式的战斗场面,才敢确信这是一部张艺谋「调度」(而不是导演)的影片。

看完电影,又不由得质疑导演在影片创作过程中的作用。编剧、制片和主演都是「外邦」,用简单的情节和宏大的场面,千方百计证明那两个试图盗取黑火药的白皮肤的「贼」、「混混」或「」也懂得「信任」,同「我们」是一样的人,可以为人民、集体、国家或信仰而战,而另一个像西域人的必须被炸死,顺便还要恶心一下宋朝的皇帝。好莱坞的目的完全实现了。而作为出品人的喇培康收获了什么呢?政绩?业绩?票房?也许,只有满脸的口水和一地的鸡毛。

女主选了个花瓶,已经让人无语。男配的表演僵化做作,则彻底令人愤怒。这是一部糟践中国演员的作品,真心为张涵予、刘德华、彭于晏感到不值。如此无情地吐槽一部影片,在我这个最善良的影评人还是第一次。绝不是针对张艺谋导演,我很尊敬他,而且评价标准都源于他在《英雄》之前的成功经验。同时,我也深深地担忧,张导演如果离开了电脑数字技术和光电效果,还会不会拍电影?!

3. 赛人:5分

影评人、CCTV6《电影报道》(前身为《中国电影报道》)策划。

4. tyger tyger:5分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中文系硕士导师、电影学者。

费了许多人工,许多钱,许多脸,节省的是演技。有些可惜。但随它去吧,钱,他肯定会赚回来的。

5. 胤祥:4分

电影学者。

做了这么大一个局,死了这么多人,泼了这么多兽血,抠了这么多图,就为了捧一个景甜……还是蛮拼的嘛,反正大家各取所需就好了。有时间重新排一遍奥运开幕式,那么故事讲得上气不接下气肯定不是时长的问题(起承转合少一番儿呢),套《安德的游戏》虫族设定的梗,要说的无非也就是所谓异族异种的问题(求同存异哈哈哈)。对比《十三钗》这次好歹中国这边有了行动者的主体位置(然而依然没有视点权),终于是「帮助」「合作」和「信任」而非「拯救」的结构,谁说不是秀肌肉啊——这么看来,电影的事实远比影片本身要有趣。4分全给实效美服化道,跟这种片谈故事合理性和演技纯属自找没趣。

6. 风间隼:4分

影评人。

商业电影是集体劳动的结晶,拉民的配乐、威塔公司设计的怪兽,工业光魔的特效都是不应该抹煞的亮点。英语台词也达到了好莱坞中等水平。属于张艺谋的则是大红大绿、戏曲式的战阵场面、玻璃彩画和团体操……所有让人反胃的一切。《进击的巨人》里有个「拜城墙教」,我觉得张国师可以当他们的教主,率领他不知所谓的「五禽戏军团」拱卫墙内「家畜的幸福」。当然,说到底这还是个景甜电影,张艺谋居然不拍他最爱的偷汉子了,就是明证。

7. U兔:4分

电影类书籍译者。

确实花了好多钱,但这又怎么样呢?无聊的故事,架空的情感,空喊的热情,完全谈不上节奏,总体很幼稚,好像小男孩在摆弄自己五颜六色的玩具兵。看完感觉特别空虚,无力吐槽。很讨厌把动物体当敌人滥杀的设定。片尾曲做作得很,跟影片气质很搭。

8. 妖灵妖:4分

制作金额是A级但内容与形式段位在B级的中美合拍片,走马观花高歌猛进地展示视觉奇观,剧作上并没有做到东西通吃,反而带着一种审慎的干涩。

9. 徐元:4分

电影媒体人、曾在《电影世界》主编、时光网及《大众电影》副主编,现为《人间电影大炮》制作人。

陈凯歌和他的《道士下山》并不孤独,大家也错怪了李仁港和《天将雄师》,而《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真是受委屈了。

10. 大旗虎皮:4分

北京大学教授。

充分证明中国电影只是做好特效而不选好演员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11. 大奇特:3分

欧美老电影爱好者、DVD收藏发烧友。

拍给西方人看的好莱坞流水线作业,别跟我提完成度,完成度不是应该的吗?合拍片还有很多路要走。国师在奥运美学上引入了《僵尸世界大战》《星河战队》和《超人》陨石梗。如果《黄金甲》是奥运前的试水,那《长城》就是奥运后的习作。无用功太多,民族化的恩怨情仇难引共鸣。美国怪兽片怪兽是卖点,国师的怪兽片明星是卖点,还不懂得隐藏怪兽的讯息,急于露出真容。那些拧巴在一起的中国元素和乡土配色也可以称之为输出中国文化的话,中国电影和合拍片可真不争气。景妹子倒是有进步的,她已然撑起传奇怪兽片半边天,接下来她还将出现在《金刚2》和《环太平洋2》里,表老黑她了,要黑片不黑人。

12. 胡续冬:3分

诗人,译者,随笔作家,执教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这部片子活生生地告诉我们,一个意识不到自己的创造力已经僵化到何等糟糕地步的老导演如果不及时退休的话后果是多么可怕,再强势的后期制作都会被无情地毁掉。如果老老实实地按照标准的好莱坞商业片路数拍,可能还不至于如此恶劣,但某导演在里面添加的阻断正常叙事进程的形式感私货多到令人发指,多年来一直为人所诟病的色彩癌加倍爆发,再加上不知是与编剧团队沟通有问题还是其他什么原因造成的惨不忍睹的剧情,最后这部原本可以成为一部标准视觉奇观片的电影莫名其妙地变成了某体育盛会开幕式团体操大回顾、孔子学院总部年度宣传片、本土娱场男色巨型PPT和某女演员后台之谜的混合版。

13. 桃桃林林:3分

影视自媒体人,运营微信公众号「桃桃淘电影」、微博「桃桃淘电影」、优酷视频「桃淘好莱坞」和「本周院线新片」。

失望透顶。西式的特效怪兽与张艺谋大型精神文明建设一样的方队团体操格格不入,好像一边准备打仗,一边要上台表演,更像一个中西结合失败的怪胎。五军设定完全是摆设,搞不懂有何意义。所谓好莱坞经典剧本模式,实际就是烂梗与套路。故事讲得无趣,节奏也不好,别甩锅演员了,谁演也是烂片。

14. 汽车大师:3分

电影撰稿人。

大场面都是些魔幻片、怪兽片的陈芝麻烂谷子,剩下那些东方猎奇元素怎么看怎么别扭,五彩战队敞亮干净的戏服违背了优秀好莱坞制作的基本法则。

15. 独孤岛主:2分

电影文化研究者、选片人。

人物极其扁平,用了一大堆明星充实画面,却大部分都成为炮灰。诸如雾中激战及人山兽海的场面都相当可观,但整体叙事完全草率、直莽、bug丛生,因此视觉上的刺激成为唯一的看点。一部仅靠场面与明星脸、几乎取消了有效的叙事内核的故事片,本身已经价值有限。如要进一步讨论所谓东西方文化议题,就更加没完没了,这种情形又不同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对《大红灯笼高高挂》和《菊豆》的讨论,那时候的「伪民俗」,指向明确,文化抱负强烈,今天的各类奇观,已经百分百是资本的游戏,与「观赏」本身无关了。

16. 西帕克:2分

影评人、电影媒体从业者、蓝光收藏爱好者。

一堆好莱坞编剧弄个东方「独立日」,20年前的烂梗用到现在,也算是另一种和好莱坞爆米花接轨。完全从西方视角出发,但真正买票被坑的估计还是中国观众。中文字幕翻译一股浓浓的现代感,经常自我发挥,太让人出戏。

17. 悉尼卡通:1分

影视剧编剧、影评人。

别跟我提工业标准,准确说是别侮辱工业标准,仿佛烂剧本就不是伪劣产品似的!对!烂!不是有瑕疵,不是差强人意,是烂!跟我念!了岸!烂!只是这部每一个毛孔里都冒出槽点的片子实在全方位满足了我的恶趣味,别人怎么看不知道,我是从头笑到尾,各种经典片段乱入:那个从长城内部机关一路攀升的长镜好像《狂暴之路》,人有车头喷火吉他真金属,我有周杰伦附体的双截棍鼓手;而长城军区领导班子带头鼓起的经久不息之掌,又在提醒我前阵子《我不是潘金莲》里大会堂的画面;而军区司令直冲一线,在无关紧要的侦察任务中主动献身露出的舒缓表情,终于让全片马特呆萌的苦大仇深得到合理理解——「你们丫的领个便当就杀青了,我呢?!」就连塔上琉璃的七色光,都失却《金陵十三钗》教堂中的神圣含义,而在鹿晗的深情回眸里染上了几分彩虹平权色彩!总之你只要别拿这片真当回事,可着劲地自己找乐子,就会玩得很开心。

至于部分左翼影评人会扬旗怒骂资本制造文化垃圾,部分国师影评人由本片畅谈一带一路、文化输出,部分别有用心影评人逮着汴梁城的盛况寻觅一星半点张艺谋的政治隐喻,那是他们的玩法,大家开心就好。最后插一条硬广:饶是杜比影院那么好的暗部表现和3D照明亮度,那么多本片一号的大特写,我都找不到一点瑕疵,可见人家肤质真的好。请问上面一句是给谁做的硬广:A.杜比影院;B.本片一号;C.某滴眼液;D.某英语培训机构。

18. 吴李冰:1分

常用笔名LOOK、影评人、《虹膜》电影杂志编辑总监。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毫无意义的土鳖产品。

看电影杂志2021年回顾

比如《你好,李焕英》《送你一朵小红花》《悬崖之上》《唐人街探案3》《哥斯拉大战金刚》,这几部电影在上映之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而且票房也非常的高。

《第一头牛》,《安妮特》,《记忆》,《驾驶我的车》,《法兰西》,《法兰西派》,《南法撩妹记》,《女孩和蜘蛛》,《算牌人》,《圣母》。这些影片都上榜了,而且也获得了非常好的反响。

《长津湖》《误杀2》《你好,李焕英》《送你一朵小红花》《悬崖之上》这些作品都可以称为这一年的代表作。

2021年春节档中国电影市场取得了亿元的票房好成绩,继2019年亿元后,再次刷新了春节档全国电影票房纪录,迎来2021年的开门红。与此同时,还创造了全球单一市场单日票房、全球单一市场周末票房等多项世界纪录。其中,2021年春节档最大黑马《你好,李焕英》最终收获了亿的成绩,拿下中国影史票房榜第二;《唐人街探案3》斩获亿票房,位居中国影史票房榜第五。

大众电影杂志创刊回顾

《大众电影》是中国电影史发展的见证,是几代人的记忆!

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是最受老百姓喜爱的杂志之一,尤其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各个报刊书亭,都是把《大众电影》放在最显眼的位置,让人一眼就发现。

《大众电影》的封面人物,都是当时最受欢迎的电影演员 ,不但影迷们喜欢收藏,普通人也喜欢看封面上的俊男靓女。

《大众电影》1950年6月1日在上海创刊, 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当年出刊13期。1951年出刊17期,两年连号共出30期。

1952年文艺整风运动中,《大众电影》被迫停刊数月。 1952年5月,《大众电影》和北京出版的《新电影》合刊,重新出版。当年出刊15期,其中1-2期是合订本。

1966年第6期后停刊,至此累计出版306期。

1979年1月在北京复刊,直到现在。

2014年全新改版上市。

《大众电影》如今走过了70多个年头,创下中国文艺类杂志单期960万发行量的最辉煌记录,早期刊物在收藏市场最高单价甚至过千。

1950年第1期创刊号封面是苏联黑白电影《团的儿子》中的小英雄凡尼亚 。小英雄凡尼亚纯真的面孔,被当成爱的崇高表现。

《团的儿子》(外文名CblHonKa)由苏联儿童电影制片厂出品,1946年上映,导演傅·普罗妮娜,主演尤腊·杨金,阿·莫洛佐夫,片长75分钟。

中央电影局上海电影制片厂译制。

苏联红军某骑兵营在一个深夜邂逅四处流浪的孤儿伐尼雅,伐尼雅聪明倔强,深受骑兵战士的喜爱。当时战争非常激烈,红军准备将伐尼雅送往后方。但是,伐尼雅想方设法逃回,几经曲折加入红军,智歼德兵,立下了赫赫战功,被战士们亲切地称为“团的儿子”。

创刊号最大的一张16开明星插页,是苏联进口片《诗人莱尼斯》的一个镜头,前苏联人民艺术家、斯大林奖金获得者塔马拉.马卡洛娃的个人艺术照。

初期的《大众电影》推荐外国电影时,以苏联电影最多。“文革”前中国引进外国影片的数量达857部,苏联电影就占到了近一半。

1979年第1期(复刊号)封面是电影《大河奔流》剧照:梁晴(张金玲饰)、海天亮(刘衍利)。

《大河奔流》是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剧情电影,由谢铁骊、陈怀皑执导,张瑞芳主演,1978年上映。

张金玲,1951年2月25日出生于河北沧县, 是80年代著名的“北影三朵花”之一 (另两朵是刘晓庆和李秀明)。在拍摄《大河奔流》后,在影片《从奴隶到将军》中饰演女主角,还参加电视连续剧《远洋船长和他的妻子》等。

刘衍利,1954年生,黑龙江哈尔滨人。1977年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过《大河奔流》、《婚礼》、《知音》、《新兵马强》、《金鹿儿》、《山叮咚》等影片,扮演的多是配角,却个个鲜明生动,充满青春气息,八十年代中期淡出影坛。

《大众电影》2014年第1期(试刊号)封面人物是葛优。

葛优,1957年4月19日出生于北京市,国家一级演员,当今中国最优秀的男演员之一。

葛优以戏剧出名,以正剧奠定他的影坛地位。

葛优在喜剧领域,特别是和冯小刚合作的贺岁电影里,独特的幽默,让观众印象深刻。非凡的表演能力,所依靠的不仅仅是娴熟的台词和丰富的表情,还有他独有的牵动灵魂的演绎方法。

一生拍片无数 ,代表作品有《活着》、《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大腕》、《手机》、《夜宴》、《非诚勿扰》、《让子弹飞》、《天下无贼》、《甲方乙方》等,饰演的角色个个经典,是中国电影票房的保证。

葛优参演了《霸王别姬》,主演了《活着》,这两部作品在华语电影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难以超越的佳作。

一生获奖无数 ,获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第14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男演员奖、第1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第1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等。

国家级影刊《大众电影》是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大众化电影刊物,也是建国后至今所有影刊的佼佼者。它刊龄最长、发行量最大、读者群最多,名扬海内外,风靡七十年。

《大众电影》1950年6月1日在上海创刊,当时负责该刊编辑工作的是上海市电影事业管理处研究室。1952年4月,该刊与中国电影发行公司编辑的《新电影》合并,由上海迁北京编辑出版。1957年成立《大众电影》编辑部,由中国电影出版社领导;1960年随同中国电影出版社划归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领导。1962年秋,以印刷原因,与《上海电影》合并迁回上海,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停刊。1979年1月在北京复刊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大众电影》编辑部编辑,1986年后改由《大众电影》杂志社编辑出版。2014年进行改版,新版《大众电影》预计4月开始进驻万达影院。 《大众电影》在1961年前为半月刊,后改为月刊。创刊号仅发行 1万册,后印数逐年增长。复刊后的1982年,发行量曾高达 950多万册,成为当年国内发行量最高的艺术刊物,受到国内外人士的瞩目。《大众电影》创刊时,主编梅朵、王世桢;1962年秋迁沪后,主编袁文殊,副主编洪林;1979年复刊,主编林杉,副主编唐家仁、崔博泉。

《大众电影》杂志在2022年10月迎来了第1000期的出版,知名女星迪丽热巴在这个时候为杂志录制了祝贺的VCR,祝福杂志越办越好。《大众电影》是普及电影文化,推动电影发展的期刊。

《大众电影》创办于1950年6月1日,每半月发一期新刊(后改成月刊),是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的。在创刊之处定下的目标就是要为电影文化的普及提供一份力量,引领电影生活,并且在发展中涵盖了网络媒体,行业咨询,平面媒体,电影推广等产品和服务。在发展中壮大,74年的创办中,杂志也做到了创刊的使命,也一直在继续践行着。

杂志因为是电影方面的杂志,内页中有丰富的图片,并且有很强的知识性,新闻性还有趣味性,同时还能传播鲜明的思想,不仅受电影从业者的喜爱,也收到很多普通观众的喜爱,在80年代有一期单期的销量达到了947万册,一直保持着电影类杂志单期销量最高的世界纪录。

在70年代,因为一些历史原因,曾经停刊了一段时间,但是一经复刊,销量就很大,很受欢迎。这本杂志是中国电影第一杂志品牌,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电影平面媒体。经过多次改革与改版,《大众电影》一直不变初心,也不断地变化,迎合大众的审美和对信息的需求,从单一的纸质媒体,增加了电子杂志,同时也在旗下发展其他子品牌,多方面发展。

杂志创办74年,发布期刊1000期,作为一名杂志的普通读者,也祝贺这本杂志出刊1000期,希望杂志与时俱进越办越好。同时也期待迪丽热巴与杂志的其他联动,期待迪丽热巴的新剧的播出。

看电影杂志最佳电影

《大明劫》在有限的条件下,做到了最大程度的逼近真实。道具、布景、人物内心、时代氛围、大环境中的各方势力……为了还原那段真实的历史,导演光是钻研史料,就耗掉了两年光景。上映后,片中所使用的火铳、弗朗机炮等道具,甚至被博物馆收为藏品。

有《第一头牛》,《安妮特》,《驾驶我的车》,《记忆》,《法兰西》,《法兰西特派》,《南法撩妹记》,《女孩和蜘蛛》,《算牌人》和《圣母》。并且有很多人都非常喜欢看这些影片。

绝对是《看电影》,从2002年开始看,六年了,一到放假我就喜欢把我几年的杂志搬出来晒晒,看着它们翻翻它们都觉得好幸福哦。 根据我这六年的阅读经验,《看电影》绝对是一本非常专业的电影杂志,其水准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虽然有时候有几期会让人小小失望,但OK了,我的要求没那么高。以国外特别是欧美电影介绍为主的它是希望了解欧美最新电影资讯,经典电影,电影文化和历史的朋友的最佳选择。它的电影评论也同样出色。还有最好的一点是,它每期都送电影海报,六年积累下来的海报也是让我幸福的资源。现在看电影每月三期,两期期刊,一期午夜场,价格嘛,期刊10块,午夜场15,稍稍有些贵,不过如果你爱电影,就每月支持一下吧。 看电影,应该不会让你失望滴是不是这个?新电影 主办单位:中国电影集团公司 北京电影制片厂 编辑出版:《新电影》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6213 国内统一刊号:CN11-4635/J 邮发代号:82-585 创刊日期:2002年4月1日 刊物简介 2002年4月1日,一本全新的电影娱乐资讯杂志——《新电影》横空出世。《新电影》杂志由国家广电总局主管,中国电影集团主办,中信文化体育产业有限公司出品。 《新电影》在办刊思路大胆创新,大大增加了第一现场报道、影视评论、独家专访、争鸣论点及国内外最新影讯等内容,页数由64页扩版到112页。《新电影》强调杂志的文化品位和视觉冲击,突出其国际化、权威化、咨询化、服务化的新特点。 主要栏目 新大陆:电影界最新话题、事件、影片及电影人的大型纵深报道及评论。 旗帜:世界和中国杰出电影人的独家专访。 神话:对经典影片的全新解读。 新浪潮:本刊驻欧美记者对欧美电影动态的最新报道。一看主管单位和主办者,这本杂志就可以基本不看了,《看电影》则是以学刊转型而来的,其前身是电影理论杂志《电影作品》,原刊物极具艺术性和风格。《看电影》质量的下降确实也存在,内部的一些争斗啊,编辑的更换啊,多少会有影响的,不过,就目前来说,《看电影》仍可以说是影迷的第一选择,其它的电影杂志暂时还不能与之抗衡。

上榜的影片有《第一头牛》,《安妮特》,《记忆》,《驾驶我的车》,《法兰西》,《法兰西特派》等等,这些影片的质量比较高,这些影片的导演都多次入选手册。

看电影杂志2016

很遗憾。没有,但是有一个大嘴论坛,你可以去看看。另外,在“挺进报”那页有邮箱,电话,联系地址等。请继续支持《看电影》吧!

《看电影》是大嘴传媒旗下的,大嘴传媒网址是,不过前一段时间上去看到《看电影》的版块还没好,可能还得等等。ps:《看电影》刚过500期,感觉编辑更上心了,有很多理念也很好,继续支持。

《看电影》原名《电影作品》,主管主办为四川峨眉电影集团。原名《电影作品》。1999年和大嘴公司合作,改名《看电影》,在哈尔滨出刊,在当时中国电影几乎全盘沦陷的情况下,创造并延续了迷影精神。2004年,杂志制作搬迁到了上海,在北京、上海、香港、洛杉矶、柏林、巴黎、首尔都设有工作站。2013年改为《看电影周刊》,是世界上第二本周刊类的电影杂志。每月四期,每期152页,全铜版纸,彩色印刷。每月发行的四本刊物中,三本普通版,每月5日、15日和25号发行,15元/本;一本《看电影·午夜场》,每月30日发行,16元/本,集中推出关于电影的各类专题。总体来说,《看电影》是份很大众也很出色的电影杂志。该杂志经常能采访到电影界重量级的人物和重要的电影事件。十几年来,以专业、精准、风趣、犀利,在影迷中享有“中国影迷第一刊”之称。作为影迷必备的圣经类读物,《看电影》在推动中国影迷成长的同时,也见证和记录了中国电影的急速成长,从[教父]到[英雄]的报道,是中国电影报道模式的大调转,也是中国电影崛起的曦光。《看电影》是中国发行量及影响力最大的电影杂志,全国发行每期64万份。同时也是海外知名度最高的国内电影刊物,2002年就无死角报道了奥斯卡颁奖典礼,十几年来,连续参加奥斯卡颁奖典礼、戛纳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柏林电影节,同时为香港电影金像奖等国内国际知名电影颁奖礼的官方合作媒体。《看电影》获得国内电影公司尊重与合作的同时,更是与北美的八大电影公司,乃至欧洲的电影公司,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是中国电影地标式期刊,是中国电影大片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媒体品牌。《看电影·午夜场》一本集专题、深度、发烧、迷影于一体的电影杂志,每年的年度盘点,被影迷誉为 “不可错过的电影盛宴”。《看电影·午夜场》是一本最具时代性的迷影手册,对最具电影精神的电影人物的挖掘,对可能被错过的电影事件的解析,对电影的精度解读,旨在传递一种深具迷影质感的观影精神。

我个人觉的还是当代电影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