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莫奈睡莲的学位论文

发布时间:

莫奈睡莲的学位论文

我也喜欢拍摄睡莲,但永远拍不出莫奈的睡莲那种神秘感。抓住这点,你就理解莫奈的睡莲了。

家里养的睡莲,淡淡地飘逸出一朵花。 让我想起了莫奈的《睡莲》,莫奈的睡莲,有远离尘世的颓,黯然消去的是我的魂。 莫奈最初见到莲在水中,似我见到莫奈的莲在画中,都是那绝世倾城的惊艳,我常时以为很懂得了什么叫惊艳,遇到真事,却艳亦不是那艳法,惊亦不是那惊法。 喜欢莫奈的画,尤其喜欢"睡莲"系列。1903年至1908年,莫奈以睡莲为题材,画了48幅画,莫奈本人把这些画取名为《睡莲,水景系列》。1883年莫奈全家搬到吉维尔尼,这是一个位于巴黎和鲁昂之间的村庄。之后,莫奈便着手建设一个花园。对于这个花园,他自己评价道:"这是我最美的作品。"这里是他最后的栖身地,他在此共生活了四十三年,接待过他的朋友西斯莱、毕加索、奥古斯特·罗丹、克莱蒙梭、保罗·西涅克、皮埃尔·博纳尔和卡耶博特。他们都是乘船来拜访莫奈。莫奈的最大乐趣就是梦寐以求的"水上花园",既为了"赏心悦目",也为了"给绘画提供素材"。工程进行起来很困难,因为必须得到当局同意,将流经他房子旁边的诺曼底的艾泊特河的一条支流改道数百米。这个1893年建成的、成不规则椭圆形的"水和倒影的花园"和日本版画中的花园很相似。这些日本版画挂满了他餐厅的墙壁。画题的日文意思翻译过来似乎应该是:"飘浮世界的映象"。 1903年至1908年,莫奈以睡莲为题材,画了48幅画,莫奈本人把这些画取名为《睡莲,水景系列》。最后一年,莫奈一只眼睛已经半瞎。画家的眼睛,就像贝多芬的耳朵一般,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莫奈没有理会这一套。此际他正沉浸在自己的“水上花园”项目中。这位于巴黎和鲁昂之间的村庄吉维尔尼的花园,池塘面积比原先扩大了三倍。菖蒲、百子莲、杜鹃花科的观赏植物、绣球花、粉红色的睡莲之外,竹子和日本樱桃树也夹杂其间。每到晚上,云尽月升,柳树和紫藤则直泻水面,水的色调变得更深、更蓝。所有这些画,流露出完美的和谐,既壮美,又宁静。1907年夏莫奈都在画中对光线的处理做各种尝试。 所有的竖画都被"一条条长长的光束从上到下垂直穿过",经过画面的两处阴暗部分,洒满画的下端。《睡莲,晚间效果》一画,在鲜黄、桔黄和朱砂色彩的烘托下,像是一团燃烧着的火。旋风般强劲的笔触增加了火焰在睡莲云间扭曲上升的感觉,呈现出一片视觉的梦幻世界。这里,没有睡莲,只有一个个暗暗的大圆盘,其中,时有明亮的笔触将它们凸显出来。再也没有空间的标志,只有被画笔捕捉到的光和色彩。 当莫奈67岁画这幅《睡莲,晚间效果》时,他已迈入艺术的鼎盛期。他曾无数次画他精心打造的私家花园中布满睡莲的池塘。但这幅画如果不告诉你画的是什么,你也不熟悉莫奈的作品,或许很难辨认得出是睡莲。那倒映在水中的残阳或者其他的什么光亮更像是倾泻的炽热火山岩浆,从上而下,穿过几处像是乌云的莲叶群,洒满画面的下方。气氛奇幻如梦。动人心弦的还有他那老辣、自信、自由、洒脱的笔触。这时的他似乎已不仅仅留在人们广泛认为的所谓捕捉对外界景物的瞬间印象这一层面了,而更接近中国写意画观照了。 莫奈在给热弗鲁瓦的信中说,“这些水景始终萦绕在我心头。虽然我这个老人已经深感力不从心,却仍想表现所感受到的东西。我毁了一些作品……但也再重新开始。”这个标题,是1909年在迪朗-吕埃尔画廊展出作品时,自选的标题。这48幅画作于1903年至1908年间,用莫奈自己对画商说的话,这是“一次不寻常的画展”。 莫奈的四十八幅睡莲,是他几乎用尽了现实之中的轻红粉白,其中,选择了蓝色,画布上落下一池深蓝色的莲瓣,阴郁,阴冷,反真实的冷色调漫漫地覆盖了画面。这些作品可以说是莫奈一生对光与色表现的总结,也是莫奈晚年最重要的作品。 从1904年起,莫奈的画中,池塘周围的风景逐渐剩下在画面上部狭窄的一块,最后完全消失,整个画面里只有睡莲。莲在西方十分罕见,莫奈看见这略带东方神秘色彩的花,在法国诺曼底吉维尔尼花园的池塘,那一刻,给了画家的惊艳的感觉。 莫奈,法国印象派绘画大师,“印象派”一词最初就来源于莫奈的名作《日出印象》,印象派就是与现实主义相对的,不在乎其实质的,使人眼花缭乱的东西,描绘的河水、天空、房屋和树木都洋溢着非同寻常的生命感,这种所谓的印象派跟摄影有点类似,注重光与色,扑捉瞬间,看过《日出印象》就能理解现实主义的个性。 让莫奈一生为之着迷的两样东西:一个是绘画,一个是田园。莫奈曾这样说道:“我会成为画家,也许是受这些花所赐。”莫奈终其一生寄情于花朵,不论是田园中的花,还是被采摘下的花,都是他的绘画题材。 《睡莲.水景系列》是莫奈晚年的作品,晚年的莫奈视力越来越差,白内障几乎使他失明,但他仍然坚持作画,在风格上更加简洁、抽象,在垂直的平面上描绘出波光粼粼的水面向远处延伸的视觉效果。淡兰和深兰的水形成衬底,那上而浮几朵极浪漫的蓝得近乎深紫色的睡莲,一池翠绿的波,一池苍绿的叶,在倒影之中淡色的睡莲和浓艳的睡莲盛开着。 如今法国政府在吉维尼村他的池塘边建造了一座圆厅型的博物馆,厅内四壁陈列着莫奈《睡莲》的系列作品。 不凋的莲有着一池千瓣的蓝,有窒息的难过和伤感,它静静地,悬挂在巴黎的一个角落,这也使博物馆成为了巴黎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说喜欢莫奈,是因为色彩使你沉醉,莫奈使得睡莲不再是观赏性有味道的睡莲,睡莲都消融了,只有颤动的笔触和闪烁、跳跃的色彩,而使缥缈意境得以在人们心头漂浮。 睡莲,那是一种极度迷恋的远意,看似随意的彩色线条笔触柔美,似乎让水流动起来,又像是捉住了一瞬间水面似真似幻的光和影,一百年前就被画在墙壁上,莫奈已经老去。 刹那间,有个做莫奈笔下一朵睡莲的愿,在未央的夜深处,睡在沁香的油彩上,睡在秋水间,在画中凝成一个蓝色的梦。 心禁不住丝丝的疼起来,凄迷的忧伤、浅浅的清泪,娓婉情殇,缱绻绵密,文字对于莫奈的睡莲,在此时显得多么苍白无力。 那一池的蓝,让我着迷,有着浓的化不开的惆怅和浓烈,终不忍多说,怕惊醒,生生碎了一池蓝得深沉,蓝得忧郁,蓝得神秘的幽幽莲梦……

“水面上点缀了几朵睡莲,

花蕾红透了,色泽如草莓般鲜艳,

花瓣边缘呈白色。再往前看,

一簇鲜花拥成一块漂浮的花坛,

仿佛花园中的三色堇如蝴蝶般飞出,

收敛起淡蓝的翅膀,停歇在这片水上花坛上。

说它是水上花坛,其实也是天上花坛……”

普鲁斯特《在斯旺家那边》

《睡莲》水景系列画

这个标题,是1909年在迪朗-吕埃尔画廊展出作品时,莫奈自选的标题。这48幅画作于1903年至1908年间,用莫奈自己对画商说的话,这是“一次不寻常的画展”。从1904年起,莫奈的画中,池塘周围的风景逐渐剩下在画面上部狭窄的一块,最后完全消失,整个画面里只有睡莲。“这些水景始终萦绕在我心头。虽然我这个老人已经深感力不从心,却仍想表现所感受到的东西。我毁了一些作品……但也再重新开始。”(给热弗鲁瓦的信,1908年8月11日)

“水、睡莲、植物,在一片宽阔的水面上”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莫奈让人修建了一个天顶透光的画室,以便创作大型《睡莲》装饰画。1918年停战后,莫奈向克列孟梭提议,说他想捐赠两幅给国家以庆祝胜利。

经过长时间磋商,1922年4月12日,正式签署了一份捐赠文件,莫奈将为巴黎的土伊勒里宫画8幅画,挂在奥兰治宫的两个大厅中。

以后的这些年里,克列孟梭不断地鼓励莫奈,而莫奈时时有放弃创作的念头;他的视力渐渐不行,自以为最宝贵的眼睛有失明之虞。他患了白内障,但一直不肯接受治疗,直到1923年他才愿意动手术。

“走近生命的终点真是可怕 ”

这句话出现在1899年2月7日,莫奈给热弗鲁瓦的一封信中;西斯莱和苏珊刚去世不久。莫奈每每在信中重复类似的话,看到朋友们一个个告别人世,莫奈心中自是感伤。摩里索1895年去世,马拉梅1898年离开,接着是1903年传来毕沙罗的死讯,米尔博和德加1917年也走了。雷诺阿1919年去世时,莫奈说,自己现在是印象派团体唯一活着的人了。迪朗-吕埃尔和热弗鲁瓦两人,也分别在1922年和1926年去世。

最令莫奈伤心的,是“挚爱的伴侣”艾丽丝在1911年去世;长子让于1914年病逝对他也是一大打击。

1919年11月19日,莫奈在给热弗鲁瓦的信中表白:“对我来说这是多么悲惨的结局。”一来是视力恢复了,二来是希望创作活动能带来一些安慰,莫奈重拾画笔:“我忘情的工作,满意于自己做的一切。如果这幅新眼睛够好的画,我能活到100岁。”

我把所有的时间都献给了绘画……直到生命的终了。“我又开始工作了,这是忘掉悲痛的最好的方法,那么多的人在受苦,在为我们牺牲,而我还在研究这些微不足道的形式与色彩,我感到羞愧。”——莫奈给热弗鲁瓦的信(吉维尼,1914年12月1日)

生命接近尾声时,莫奈告诉克列孟梭:“当你从哲学层面寻找自己的世界时,我则努力呈现世界的表象,这表象与未知的现实密切相关。当一个人停留在和谐的表面时,就不可能离现实很远,至少不可能离我们能够认识到的现实很远。我只是观察到了世界所展示出来的一切,并用画笔记录下来。”《克劳德.莫奈》1928年

克列孟梭口中的“天使”、莫奈的儿媳布朗谢,一直守候在莫奈身边,直到1926年12月5日,莫奈离开人间。这位艺术大师享年86岁。

莫奈生前表示,不在活着时把大型装饰画交出来,所以,在他身后,根据他自己设计的位置,这些画才安放妥当。揭幕典礼在1927年5月17日举行。《睡莲》是莫奈最后的信息,凭借创新的抽象艺术传达给世人。由这个遗言,印象派的领袖人物成为前卫艺术家效仿的榜样,成为20世纪的人物。

“   1927年7月8日。在巴黎土伊勒里奥兰治宫两个椭圆形大厅中安放着克劳德。莫奈的《睡莲》。在一天的每个时刻:早晨、下午、晚上、夜间,水面上盛开着睡莲。莫奈在生命行将终结之际,继研究大自然中不同的的主题在色彩与光之下的变化之后,开始关注最温顺,最易穿透的元素 :水,透明与反射之典型。由于画水,莫奈画下了肉眼所难见之物。他全心画这个几乎看不见的、属于精神层面的、把光与倒影分割开来的水平面。天的蓝被框在水的碧蓝中。制造出水平面感觉的,是花、花瓣、植物、水泡。油画挂在墙上,观众置身画中,正面侧面都可以看。透过画中水的色彩,四周的光也转蓝了。克劳德.莫奈与制作教堂彩色玻璃的人一样,对色彩有同样的爱好。从漩涡中,从云中,色彩冉冉升起。”      ——保罗.克洛代尔(Paul Claudel)《日记,1904——1932年》

“   对画家来说,光只存在于色彩中。去巴黎土伊勒里奥兰治宫看一看莫奈的画,就能理解这句话。由于太爱用光来表现色彩,莫奈渐渐走向形体的自杀。他的灵魂在睡莲的裹尸布里游荡。”洛特(Andre Lhote)《莫奈和毕加索》

“莫奈就这样画出了运动、宇宙性的运动。这运动与他紧密相连,借着掌握了睡莲塘的水面之瞬间,并把它描画下来,莫奈延续了自己的生命。土伊勒里宫最后的这幅画,以火焰般明亮的夕阳炫目。夕阳落在冬日沼泽地干枯的芦苇上,而这片永恒的再生地之深渊里,蕴育着春天迷人的花朵……光的浓淡色度与明暗变化在完全的和谐中一一流露。

这是一个天地之间无与伦比的变化场,宇宙的运动蕴含其中,在这场子里,万物达到了最高程度的、无限的一致和相通。这个世界令人振奋,感受力也达到了最完美的境界。”克列孟梭     评莫奈:《睡莲》

睡莲在池塘里盛开。绿叶浮在水面。花朵挺出水面。色彩鲜艳,蕴含清香。莫奈在池边支起几个画架,以最迅捷的方式捕捉光影色彩的变化,把瞬间的视觉光效展现在画布上。

他画布上的睡莲,有各种形状各种色彩:有浓荫背景下花叶的姿态,有蓝色雾中朦胧的花影,有色彩绚丽的线条细描,也有只见色块不见轮廓的狂放写意……所有的睡莲都空灵美丽。

暮年老人,凭着执着追求,还是换来巴黎一年一度画展上的成功。

83岁时,他终于做了白内障手术,手术非常成功,他又能看到大自然缤纷的色彩了!

光和影依然在眼前跳跃,他要留住最美丽的色泽。

他晚年完成的睡莲画,画面景象更抽象,画风更具浪漫品质。

生命融入艺术,画中的一切就有了生命。

艺术不只是技巧的表现,更是作者心血的凝聚。我们在莫奈的“睡莲画”前,看到经过提炼的幻美的大自然,也看到了艺术家圣洁的心灵。

莫奈于1926年辞世。

诗人马拉美有这样的诗句:

“……它深浓的白,

包含这样一个空无不可及的梦,

包含一种永不存在的快乐,

我们所能做的只有继续屏息,

向那幻影致敬……”

我们在画作前,有同样的感受。我们向画中的幻影致敬,向莫奈的艺术创造致敬。

《睡莲》水景系列画这个标题,是1909年在迪朗-吕埃尔画廊展出作品时,莫奈自选的标题。这48幅画作于1903年至1908年间,用莫奈自己对画商说的话,这是“一次不寻常的画展”。从1904年起,莫奈的画中,池塘周围的风景逐渐剩下在画面上部狭窄的一块,最后完全消失,整个画面里只有睡莲。“这些水景始终萦绕在我心头。虽然我这个老人已经深感力不从心,却仍想表现所感受到的东西。我毁了一些作品……但也再重新开始。”(给热弗鲁瓦的信,1908年8月11日)“水、睡莲、植物,在一片宽阔的水面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莫奈让人修建了一个天顶透光的画室,以便创作大型《睡莲》装饰画。1918年停战后,莫奈向克列孟梭提议,说他想捐赠两幅给国家以庆祝胜利。经过长时间磋商,1922年4月12日,正式签署了一份捐赠文件,莫奈将为巴黎的土伊勒里宫画8幅画,挂在奥兰治宫的两个大厅中。以后的这些年里,克列孟梭不断地鼓励莫奈,而莫奈时时有放弃创作的念头;他的视力渐渐不行,自以为最宝贵的眼睛有失明之虞。他患了白内障,但一直不肯接受治疗,直到1923年他才愿意动手术。“走近生命的终点真是可怕 ”这句话出现在1899年2月7日,莫奈给热弗鲁瓦的一封信中;西斯莱和苏珊刚去世不久。莫奈每每在信中重复类似的话,看到朋友们一个个告别人世,莫奈心中自是感伤。摩里索1895年去世,马拉梅1898年离开,接着是1903年传来毕沙罗的死讯,米尔博和德加1917年也走了。雷诺阿1919年去世时,莫奈说,自己现在是印象派团体唯一活着的人了。迪朗-吕埃尔和热弗鲁瓦两人,也分别在1922年和1926年去世。最令莫奈伤心的,是“挚爱的伴侣”艾丽丝在1911年去世;长子让于1914年病逝对他也是一大打击。1919年11月19日,莫奈在给热弗鲁瓦的信中表白:“对我来说这是多么悲惨的结局。”一来是视力恢复了,二来是希望创作活动能带来一些安慰,莫奈重拾画笔:“我忘情的工作,满意于自己做的一切。如果这幅新眼睛够好的画,我能活到100岁。”我把所有的时间都献给了绘画……直到生命的终了。“我又开始工作了,这是忘掉悲痛的最好的方法,那么多的人在受苦,在为我们牺牲,而我还在研究这些微不足道的形式与色彩,我感到羞愧。”——莫奈给热弗鲁瓦的信(吉维尼,1914年12月1日)生命接近尾声时,莫奈告诉克列孟梭:“当你从哲学层面寻找自己的世界时,我则努力呈现世界的表象,这表象与未知的现实密切相关。当一个人停留在和谐的表面时,就不可能离现实很远,至少不可能离我们能够认识到的现实很远。我只是观察到了世界所展示出来的一切,并用画笔记录下来。”《克劳德.莫奈》1928年克列孟梭口中的“天使”、莫奈的儿媳布朗谢,一直守候在莫奈身边,直到1926年12月5日,莫奈离开人间。这位艺术大师享年86岁。莫奈生前表示,不在活着时把大型装饰画交出来,所以,在他身后,根据他自己设计的位置,这些画才安放妥当。揭幕典礼在1927年5月17日举行。《睡莲》是莫奈最后的信息,凭借创新的抽象艺术传达给世人。由这个遗言,印象派的领袖人物成为前卫艺术家效仿的榜样,成为20世纪的人物。“ 1927年7月8日。在巴黎土伊勒里奥兰治宫两个椭圆形大厅中安放着克劳德。莫奈的《睡莲》。在一天的每个时刻:早晨、下午、晚上、夜间,水面上盛开着睡莲。莫奈在生命行将终结之际,继研究大自然中不同的的主题在色彩与光之下的变化之后,开始关注最温顺,最易穿透的元素 :水,透明与反射之典型。由于画水,莫奈画下了肉眼所难见之物。他全心画这个几乎看不见的、属于精神层面的、把光与倒影分割开来的水平面。天的蓝被框在水的碧蓝中。制造出水平面感觉的,是花、花瓣、植物、水泡。油画挂在墙上,观众置身画中,正面侧面都可以看。透过画中水的色彩,四周的光也转蓝了。克劳德.莫奈与制作教堂彩色玻璃的人一样,对色彩有同样的爱好。从漩涡中,从云中,色彩冉冉升起。” ——保罗.克洛代尔(Paul Claudel)《日记,1904——1932年》“ 对画家来说,光只存在于色彩中。去巴黎土伊勒里奥兰治宫看一看莫奈的画,就能理解这句话。由于太爱用光来表现色彩,莫奈渐渐走向形体的自杀。他的灵魂在睡莲的裹尸布里游荡。”洛特(Andre Lhote)《莫奈和毕加索》“莫奈就这样画出了运动、宇宙性的运动。这运动与他紧密相连,借着掌握了睡莲塘的水面之瞬间,并把它描画下来,莫奈延续了自己的生命。土伊勒里宫最后的这幅画,以火焰般明亮的夕阳炫目。夕阳落在冬日沼泽地干枯的芦苇上,而这片永恒的再生地之深渊里,蕴育着春天迷人的花朵……光的浓淡色度与明暗变化在完全的和谐中一一流露。这是一个天地之间无与伦比的变化场,宇宙的运动蕴含其中,在这场子里,万物达到了最高程度的、无限的一致和相通。这个世界令人振奋,感受力也达到了最完美的境界。”克列孟梭 评莫奈:《睡莲》莫奈于1926年辞世。 没有见到国家以大礼收下他的大型装饰画。 有些人认为,这些装饰画表示“印象主义已经完结”, 但大多数艺术家和思想家不以为然,反而对这些作品怀着深深的敬意。 有些人甚至认为,这些安置在巴黎土伊勒里奥兰治宫的装饰画,蕴含一种宇宙的、神圣的性质。

以莫奈为主题的论文

家里养的睡莲,淡淡地飘逸出一朵花。 让我想起了莫奈的《睡莲》,莫奈的睡莲,有远离尘世的颓,黯然消去的是我的魂。 莫奈最初见到莲在水中,似我见到莫奈的莲在画中,都是那绝世倾城的惊艳,我常时以为很懂得了什么叫惊艳,遇到真事,却艳亦不是那艳法,惊亦不是那惊法。 喜欢莫奈的画,尤其喜欢"睡莲"系列。1903年至1908年,莫奈以睡莲为题材,画了48幅画,莫奈本人把这些画取名为《睡莲,水景系列》。1883年莫奈全家搬到吉维尔尼,这是一个位于巴黎和鲁昂之间的村庄。之后,莫奈便着手建设一个花园。对于这个花园,他自己评价道:"这是我最美的作品。"这里是他最后的栖身地,他在此共生活了四十三年,接待过他的朋友西斯莱、毕加索、奥古斯特·罗丹、克莱蒙梭、保罗·西涅克、皮埃尔·博纳尔和卡耶博特。他们都是乘船来拜访莫奈。莫奈的最大乐趣就是梦寐以求的"水上花园",既为了"赏心悦目",也为了"给绘画提供素材"。工程进行起来很困难,因为必须得到当局同意,将流经他房子旁边的诺曼底的艾泊特河的一条支流改道数百米。这个1893年建成的、成不规则椭圆形的"水和倒影的花园"和日本版画中的花园很相似。这些日本版画挂满了他餐厅的墙壁。画题的日文意思翻译过来似乎应该是:"飘浮世界的映象"。 1903年至1908年,莫奈以睡莲为题材,画了48幅画,莫奈本人把这些画取名为《睡莲,水景系列》。最后一年,莫奈一只眼睛已经半瞎。画家的眼睛,就像贝多芬的耳朵一般,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莫奈没有理会这一套。此际他正沉浸在自己的“水上花园”项目中。这位于巴黎和鲁昂之间的村庄吉维尔尼的花园,池塘面积比原先扩大了三倍。菖蒲、百子莲、杜鹃花科的观赏植物、绣球花、粉红色的睡莲之外,竹子和日本樱桃树也夹杂其间。每到晚上,云尽月升,柳树和紫藤则直泻水面,水的色调变得更深、更蓝。所有这些画,流露出完美的和谐,既壮美,又宁静。1907年夏莫奈都在画中对光线的处理做各种尝试。 所有的竖画都被"一条条长长的光束从上到下垂直穿过",经过画面的两处阴暗部分,洒满画的下端。《睡莲,晚间效果》一画,在鲜黄、桔黄和朱砂色彩的烘托下,像是一团燃烧着的火。旋风般强劲的笔触增加了火焰在睡莲云间扭曲上升的感觉,呈现出一片视觉的梦幻世界。这里,没有睡莲,只有一个个暗暗的大圆盘,其中,时有明亮的笔触将它们凸显出来。再也没有空间的标志,只有被画笔捕捉到的光和色彩。 当莫奈67岁画这幅《睡莲,晚间效果》时,他已迈入艺术的鼎盛期。他曾无数次画他精心打造的私家花园中布满睡莲的池塘。但这幅画如果不告诉你画的是什么,你也不熟悉莫奈的作品,或许很难辨认得出是睡莲。那倒映在水中的残阳或者其他的什么光亮更像是倾泻的炽热火山岩浆,从上而下,穿过几处像是乌云的莲叶群,洒满画面的下方。气氛奇幻如梦。动人心弦的还有他那老辣、自信、自由、洒脱的笔触。这时的他似乎已不仅仅留在人们广泛认为的所谓捕捉对外界景物的瞬间印象这一层面了,而更接近中国写意画观照了。 莫奈在给热弗鲁瓦的信中说,“这些水景始终萦绕在我心头。虽然我这个老人已经深感力不从心,却仍想表现所感受到的东西。我毁了一些作品……但也再重新开始。”这个标题,是1909年在迪朗-吕埃尔画廊展出作品时,自选的标题。这48幅画作于1903年至1908年间,用莫奈自己对画商说的话,这是“一次不寻常的画展”。 莫奈的四十八幅睡莲,是他几乎用尽了现实之中的轻红粉白,其中,选择了蓝色,画布上落下一池深蓝色的莲瓣,阴郁,阴冷,反真实的冷色调漫漫地覆盖了画面。这些作品可以说是莫奈一生对光与色表现的总结,也是莫奈晚年最重要的作品。 从1904年起,莫奈的画中,池塘周围的风景逐渐剩下在画面上部狭窄的一块,最后完全消失,整个画面里只有睡莲。莲在西方十分罕见,莫奈看见这略带东方神秘色彩的花,在法国诺曼底吉维尔尼花园的池塘,那一刻,给了画家的惊艳的感觉。 莫奈,法国印象派绘画大师,“印象派”一词最初就来源于莫奈的名作《日出印象》,印象派就是与现实主义相对的,不在乎其实质的,使人眼花缭乱的东西,描绘的河水、天空、房屋和树木都洋溢着非同寻常的生命感,这种所谓的印象派跟摄影有点类似,注重光与色,扑捉瞬间,看过《日出印象》就能理解现实主义的个性。 让莫奈一生为之着迷的两样东西:一个是绘画,一个是田园。莫奈曾这样说道:“我会成为画家,也许是受这些花所赐。”莫奈终其一生寄情于花朵,不论是田园中的花,还是被采摘下的花,都是他的绘画题材。 《睡莲.水景系列》是莫奈晚年的作品,晚年的莫奈视力越来越差,白内障几乎使他失明,但他仍然坚持作画,在风格上更加简洁、抽象,在垂直的平面上描绘出波光粼粼的水面向远处延伸的视觉效果。淡兰和深兰的水形成衬底,那上而浮几朵极浪漫的蓝得近乎深紫色的睡莲,一池翠绿的波,一池苍绿的叶,在倒影之中淡色的睡莲和浓艳的睡莲盛开着。 如今法国政府在吉维尼村他的池塘边建造了一座圆厅型的博物馆,厅内四壁陈列着莫奈《睡莲》的系列作品。 不凋的莲有着一池千瓣的蓝,有窒息的难过和伤感,它静静地,悬挂在巴黎的一个角落,这也使博物馆成为了巴黎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说喜欢莫奈,是因为色彩使你沉醉,莫奈使得睡莲不再是观赏性有味道的睡莲,睡莲都消融了,只有颤动的笔触和闪烁、跳跃的色彩,而使缥缈意境得以在人们心头漂浮。 睡莲,那是一种极度迷恋的远意,看似随意的彩色线条笔触柔美,似乎让水流动起来,又像是捉住了一瞬间水面似真似幻的光和影,一百年前就被画在墙壁上,莫奈已经老去。 刹那间,有个做莫奈笔下一朵睡莲的愿,在未央的夜深处,睡在沁香的油彩上,睡在秋水间,在画中凝成一个蓝色的梦。 心禁不住丝丝的疼起来,凄迷的忧伤、浅浅的清泪,娓婉情殇,缱绻绵密,文字对于莫奈的睡莲,在此时显得多么苍白无力。 那一池的蓝,让我着迷,有着浓的化不开的惆怅和浓烈,终不忍多说,怕惊醒,生生碎了一池蓝得深沉,蓝得忧郁,蓝得神秘的幽幽莲梦……

克劳德•莫奈 莫奈(Claude Monet, 1840-1926)1840年生于巴黎,童年在阿佛尔渡过。他没有按照画家的常路走,而是以画漫画起家,在画漫画方面有了一些名声,并受到欧•布丹(Eugène Boudin, 1824-1898)的注意。布丹曾对莫奈说“当场画下的任何东西,总是有一种以后在画室里所不可能取得的力量、真实感和笔法的生动性。”莫奈在他今后的绘画生涯中也是按布丹说的话去做的,因为在他的内心里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不久,莫奈又被荷兰的画家约翰•巴托尔•德•琼康的创作所吸引。这位画家以动荡、兴奋、活泼而且比他同时代的法国人更为活跃的笔触画小桥、村景、河岸和破旧的茅草屋。莫奈就是从布丹和琼康那里接受到了基本艺术修养的。1859年,莫奈来到巴黎,在那里见识到了居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 Courbet,1819-1877)、让-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罗(Jean Baptiste Camille Corot,1796-1875)以及爱德华•马奈(Edouard Manet1832-1883)的创作。他认真鉴赏了他们的绘画长处,并且以惊人的速度运用了他们的成就。但莫奈并不是他们的追随者,而是一个反叛者。莫奈并不想在学院完成他的学画过程,他只在1863年在格莱尔学院的画室里呆了一段时间。当他遇到了巴齐依(Bazille)、阿尔弗莱德•西斯莱(Alfred Sisley,1839-1899)和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oir,1841-1919)以后,他便劝说他们也放弃那些学字派课程。当格莱尔学院的画室停办后,他便把他的伙伴们带到枫丹白露林边的一个小村庄——舍依,在那里画户外写生。当莫奈离开了格莱尔学院画室后,他并没有去充实他那相当贫乏的艺术修养,而是怀着火热的信念投入了自然生活的纯直觉观察;他根本不买各种理论学说的帐,而是发展出自己的一套绘画方法。莫奈一生对造型漠不关心,他关心的是正确的层次关系。正是因为莫奈对造型格格不入,所以他能够轻而易举地表现出他所确实看见的事物,但也正因为此,他却表现不出事物的幻觉真实感。莫奈不只满足于能够画他所看到的事物和按照他所看见的那种方式来做画;他想要创造一种独特的效果,达到一种在绘画上似乎是不可能达到的目的。他喜欢所有使人眼花缭乱的东西,他描绘的河水、天空、房屋和树木都洋溢着非同寻常的生命感。他的内心满怀着难以遏止的激动;从他的观念看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然而从他本性看,他却是一个幻想家。1864年,莫奈完成了“翁费勒的塞纳河口”,此画是1865年的官方沙龙上展出,并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当评论家评论此画时说:“用调子所组成的和谐色彩……颇能吸引观众们的大胆感觉”。这表现出官方对人们很喜欢这幅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油画表现了丰富的中间调子和那种暗淡、沉着的色阶。向深处展开的空间,通过河岸线而处理得十分成功按照传统,河岸线标志着中景和远景。在这幅画上,出于莫奈自己的东西,就是表现在前景水的笔触和云的笔触上的“颇能吸引观众的大胆感觉”;这些笔触加强了画面的传统效果。在1866年,莫奈用了几天功夫完成并展出了他未来夫人的肖像“穿绿衣的女士——卡美伊”。这幅肖像引起了争论,但总的说来是成功的;有人甚至把它同马奈的肖像画相媲美。这幅肖像充分显示出了莫奈的个性:他对造型的淡漠态度,以及这个女人的动势和她的裙子上颤动的光都赋予整幅画特殊的说服力;由此而产生了一种动力感和生动性。同年,莫奈展出了“圣日尔曼•俄塞罗瓦教堂”一画,这幅画对于他未来风格的发展具有更大的意义。油画是他从罗浮宫的一个阳台上画的,这幅画是要表现树叶上的反光。并排的笔触生动地表现了空气的振动,依靠这些笔触的结合而取得了绿黄色的光和绿黑色的影的生动效果。这里的用笔方法已经省印象主义①的了,但色彩还不够透明,甚至蓝色的阴影也还是浑浊的;它们画得就像是黑色。教堂和房子在颤动的树叶相比之下显得过于密集了。画中没有整体的形象,但树叶的画法却给我们透露出一点莫奈的色彩理想来“穿绿衣的女士——卡美伊”是在画室里完成的人物画;“圣日尔曼•俄塞罗瓦教堂”是在外光下画成的风景画。“花园中的女人”一画把这两种观察方法结合起来了。这里的画面基本上是根据一幅照片安排的,这说明莫奈并不介意使构图服从了自然景物的偶然性。照片本来也该使莫奈想到空间的深远效果的,然而,莫奈对此也并未介意。使他感兴趣的仅仅是平面和色彩对比而已。正因为这幅画的人物没有立体感和起伏,色彩才能在这里大放其光彩和充分显示其多样性。妇女衣裙上的花饰,草坪上的鲜花,突出在大片浓绿之中的叶子,从树叶的空隙之间透露出来的天空,穿透阴影的光线,这一切造成了一幅色彩妍丽的镶嵌画的效果。但这幅油画缺乏色调效果:光线和阴影落在了人物所占据的同一个平面上,因此,光线不能渗透人体,不能成为形的实体。大片固有色起了过多的作用。所有这些合在一起,与其说是真实表现了所见的事物,不如说是一种公式,但这种公式正是一个空前大胆的纲领。这一纲领的公式化一旦消失,光线便将渗入中间调子,生命也将渗透每一个笔触,而整体的统一也就将要形成,那时,艺术就会变得花团锦簇,印象主义就要完全成熟了。 1872年,莫奈创作了扬名于世的 “印象,日出”。这幅油画描绘的是透过薄雾观望阿佛尔港口日出的景象。直接戳点的绘画笔触描绘出晨雾中不清晰的背景,多种色彩赋予了水面无限的光辉,并非准确地描画使那些小船依稀可见。这幅画在1874年3月25日开幕的印象派画家第1次联合展览会上展出,这幅作品是莫奈画作中最具典型的一幅。莫奈在视觉观察方面无疑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天才。他善于从光与色的相互关系中发现前人从未发现的某种现象。他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光与色上,从而找到了最适于表达光与色的明度差别变化的形式,他把这种光色明度差别变化从绘画的各种其它因素中抽象出来,把它提到了不可攀登的高度。莫奈的视觉观察是天才的、创造性的、非凡的,可是在这种观察的背后又是什么呢?他所看见的东西同他所感觉和他所想象的东西之间关系又是如何的呢?莫奈在1874-78年间在阿尔让特依所画的一些画可以回答这些问题。如创作于1872年的“阿尔让特依的帆船”。在这幅图里中间调子代替了色彩对比,但不是借了色彩的混合,而是通过形成一种光的综合作用的色彩分解或组合。黑色已不再出现于画家的调色板,剩下的只是造成明与暗的光谱色彩,它们形成了形的实体。统一的色彩风格很自然地遍及整个画面:远景和近景,物体、水和天空,把这一切改造成为一种美妙动人的景象,而浑然一片、不分层次的空间透视,则把这远景和近景联成一个整体。紫色和黄色的调子同河水和天空的蔚蓝色交织在一起,这些颜色的调子差别把这些自然现象区分得清清楚楚,而且平静如镜的河面,仿佛就成了天穹的基础。几何学的透视已被忘却;它已让空气的不断运动代替了。每一种颜色单独看来十分柔和,它们的整体却又是强烈的;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天边焰火弥漫,白昼即将消逝的图景,一条大帆船静静地停在一片灰色的半阴影之中。这是一个幻想家的直观,在这烟雾缭绕、夕阳西下、一片忧郁的气氛之中,莫奈仿佛就是那光的生命,直接参与着它的逐渐熄灭。这是莫奈创作中的丰收时期,是他创作了色彩的传奇。 圣拉查尔火车站绘于1877年的“圣拉查尔火车站”是一幅表现巴黎火车站的画,这是一个日常生活场面的实际“印象”。莫奈神往于光线穿过玻璃顶棚射向蒸气烟云的效果,神往于从混沌之中显现出来的机车和车厢的形状。莫奈相信光线和空气的神奇效果是最为重要的,他巧妙的平衡了画面的调子和色彩,这幅画出色的表现了力量、空间、对比和运动。 1883年莫奈过日维尔尼定居,他在那里建造了一座小花园,以便在那里画画;他在池溏里种了许多莲花,这使他发现了实现他纲领的主题:画一些坚硬的形体、水和空气,尽量使它们融合在一起。这便产生的组画“睡莲”,“仙女池,玫瑰色的和谐”就是这组画其中之一。这幅画反映了莫奈一种物我两融的愿望,但它没有一点悲怆的情调。每一个研究莫奈创作活动发展的人都会发现,如果说最初的命运促成了莫奈的发展趋势,那么后来就是他自已创造了他的命运。之所以莫奈成为“印象主义”风格奠基人、被他的朋友公认为“班首”,是因为莫奈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从所周知,印象主义意味着感觉和观察方式的变革,它不仅改变了绘画,而且改变了雕塑、音乐、文学,就是到了今天,它也没有失去影响力,仍然改变着我们。简历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 1840年2月14日生于法国巴黎。父亲库路多•阿多洛夫•莫奈是位商人。 1845年 来到法国北部港口阿佛尔,在那时上学。在上学期间,莫奈唯一的爱好就是绘画,故此学习成绩不佳。 1855年 莫奈在当地已小有名气,他的漫画在文具店里展出并出售,价格为每幅20法郎。由画商介绍结识风景画家欧•布丹(Boudin),受布丹影响莫奈对大自然充满着热爱,开始学习用油画和素描来画风景。从1858年 莫奈开始从布丹那里接受了不同于学院派的绘画思想,学习并动笔画外光画,并鲁昂的展览会上展出一幅作品。 1859年5月 来到巴黎,在巴黎他见识到了居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 Courbet,1819-1877)、让-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罗(Jean Baptiste Camille Corot,1796-1875)以及爱德华•马奈(Edouard Manet1832-1883)的创作。 1860年 莫奈进了斯维赛学院,练习人体写生。在这里,他接触了后来成为印象派的一些画家,比如卡米耶•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1830-1903)等。同年秋天,莫奈被编入法国的非洲军团到阿尔及尔服兵役。在服兵役期间,部队允许他作画,在那里,他曾为队长的夫人画了肖像。 1862年初 因为贫血,莫奈从军营回到阿佛尔家里养病。这时,他认识了荷兰画家琼康,并与琼康及布丹(Boudin)一起从事创作。 1863年 借复活节的休假之机,莫奈将同窗的画友带到了巴黎南郊巴比松村附近的枫丹白露森林,在那里进行创作。在外光下,大家创作了一批具有巴比松风格的作品。 1864年 莫奈来到了昂弗勒作画。在这里,莫奈的两幅描绘塞纳河的风景画《落潮的埃沃海角》与《昂弗勒港》被选入1865年的官方沙龙。 1866年 以恋人卡缪为模特的、全身大幅肖像画《穿绿衣的女仕》在沙龙展出,该画受到了评论家埃米尔•左拉(Emile Zola l841-1902)的好评。同年夏天,莫奈创作的《庭院里的女人们》,在1867年的沙龙中落选。1866年的秋天,为了避开讨债的人,莫奈自毁了约200幅作品后,回到阿佛尔。 1867年 怀孕的卡缪为莫奈的父亲所不容,留在了巴黎,莫奈住在姑母家。7月卡缪生下第一个孩子,只好请在巴黎的巴齐依作教父代为照顾。此后的几年中,莫奈始终在阿佛尔及其附近,与布丹、琼康,有时与库尔贝一起作画。在这个时期里,由于与父亲的关系紧张,经济拮据、生活艰难。为此,莫奈曾一度有过轻生的念头。 1869年 他回到巴黎,参加了"盖尔波瓦咖啡馆"里艺术家的聚会。可能因为很早就离开了学校,自感在受教育方面的不足,故而很少参与争论。这时他已经非常穷困。 1870年6月 莫奈与卡缪正式结婚。9月,莫奈将妻、子托付给布丹照顾,只身一人去了伦敦。在那里与杜比尼(Charles-Francois Daubigny,1817-1878)、毕沙罗相会,然后,和毕沙罗一起在泰晤士河及公园中作画。在参观美术馆时,英国画家威廉•透纳(William Turner,1775-1851)、约翰•康斯特布尔(John Constable,1776-1837)的作品,使其为之倾倒。为了给莫奈的作品找到销路,经杜比尼介绍,在这里认识了画商丢朗•吕厄。此人对于穷画家们表示了同情,在经济方面从此一直在支援着他们。 1871年初 莫奈的父亲去世,他离开英国。在杜比尼的动员下,到了荷兰并滞留到年底。1872年 莫奈创作了日出后扬名于世的《日出•印象》,并在1874年3月25日开幕的印象派画家第1次联合展览会上展出。 1873年 回到巴黎后,在马奈的帮助下,莫奈在巴黎以北的阿让特伊定居。并在塞纳河上建造了船上的画室。此时,与他一起创作的还有阿尔弗莱德•西斯莱(Alfred Sisley,1839-1899)、爱德华•马奈(Edouard Manet,1832-1883)、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oir,1841-1919)。 1875年 莫奈在经济上再次跌入窘境的。 1876年 在第2次联合展览会上,展出莫奈作品18件。 1877年 第3次联合展览会在丢朗•吕厄的画店中举办,展出莫奈作品30件。 1878年3月 下第2个孩子,莫奈又面临困境。1879年 卡缪生去世。1880年 大海成了莫奈新的创作源泉。此后的几年当中,在英法海峡的海岸、埃托塔等地,莫奈多次捕捉光与影的瞬间效果,创作了一批较之以前更富有冲击力的作品,为此有人将这一时期称作莫奈的"埃托塔时代",《埃托塔的崖》、《埃托塔的曼努普特》是这个时期作品中的两件。1882年3月1日 第7次联合展览会开幕,这次展览会中有莫奈作品35件。 1883年 莫奈开始在日维尔尼定居后,再也没有迁居。画家晚年的许多作品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1886年 第8次联合展览,也是最后的一次,莫奈没有参加。它标志着印象主义运动的解体。 1889年6月 为了纪念法国大革命一百周年,莫奈与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1840-1917)两位大师举办了作品的联合展出,其中包括1864-1889年莫奈的作品66件,博得了好评。 1890年后 莫奈创作了若干组作品,即"组画"。1890-1891年间 创造了"干草垛组画"。 1891-1892年间 同样的作法创作了"白杨组画"。 1890-1894年间 创作了"伦敦风光组画"。 1892-1894年间 创作"鲁昂大教堂组画"。1900年11月 在丢朗?吕厄的画廊展出莫奈的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创作的《池中睡莲》组画26件,获得极大成功。1904年 又在该画廊展出了刚刚完成的有关泰晤士河风光的组画。1908年9-12月 莫奈与夫人阿里斯一起前往威尼斯旅行。在那里他创作的作品达30多件。1911年5月 莫奈的第2位妻子阿里斯又先他而去。莫奈深陷于悲痛之中,视力也随之下降。 1914年 47岁的长子在长期患病后不幸亡故,已是高龄的莫奈更是形单影孤。莫奈在自己的庭院中建成了长23米、宽20米、高15米的大画室,并着手创作大型装饰画《睡莲》系列。1922年3月 他决定将完成后的该大型装饰画捐给自己的祖国。4月12日,他在"赠与书"上签了名。不久,由于白内障,画家几乎丧失了视力。9月,被医生禁止作画。转年后,经过手术,视力有所恢复。1925年 85岁的老画家独自一人,又在画室、室外投入了大型壁画的创作之中。2月4日,在人们期待的目光里,大型壁画《睡莲》终于完成。 1926年2月6日 就在这件巨作完成的第2天莫奈永远地告别了人间。

这幅画表现的是哈佛港的晨景。莫奈用了十分粗犷的笔触来描绘海面的波光以及背景中的港口。所有形象都是朦胧的,没有写实的细节。莫奈对于传统视觉的叛逆是发自内心的,他一直在寻找的就是对大自然的直接观察和表现。在这幅画里,美丽的光线和色彩令人目眩神迷,即使在云层下,整个世界也都是明快亮丽的灿烂阳光,有着一种不可抗拒的直指人心的力量,这就是我们的眼睛对于自然生活中对光的瞬间的印象。作品成功地抓住了视觉的第一印象,新鲜,感人。在这里,画家对自我追求的坚持是极为重要的,他们不仅仅是为了画出几张好画,而是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彻底改变观众的视觉方式。经过努力,莫奈和他的朋友们做到了这一点。关于莫奈的绘画,正如后印象派画家塞尚所说的:“莫奈只有一只眼睛,可是我的天,那是多么了不起的眼睛啊!”你在晨雾迷茫的水边观赏过日出的景象吗?如果你曾有过这样的经验,那么,当你欣赏莫奈《日出的印象》这幅画时,想必会再次领略大自然在这一美妙时刻的动人妩媚。你看:笼罩港口的氰氯雾气尚未消去,远处的景物依然隐没在一片朦胧之中;而煌煌红日正在升起,把满天云霞染成五彩;薄明的晨曦在动荡的水波上活泼地跳跃;早起的舟子驾着小船向我们驶来……。面对这样一幅美好、清丽的作品,我们很难不为作者对自然的诚挚的爱所感动,也很难不为作者再现这水光天色的高超技艺而赞叹。然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感受往往是不一样的。1874年4月15日,这幅风景画首次在巴黎的《无名画家、雕刻家、版画家协会展览》展出时,就并没有被人完全理解和接受,甚至有一位名叫勃鲁瓦的记者还在《喧哗》周刊上撰文批评,他写道: 这幅画一模糊地、令人难受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与此同时,也证明了作者的无知,以及对美与真实的否定。它使我们受尽折磨,因为它仅以怪诞诱人;要想用画得比别人更坏的方法来引人注意,那是太容易做到了。”这位记者还俏皮地从这幅画的画题中摘出“印象”一词,用以嘲笑莫奈及其同志的新艺术。他未曾料到,这个词竟在美术史上留存下来,并且在“印象主义”的旗帜下,那些喜欢露天作画、追求光与色的变化的画家,居然在绘画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上来了一次革命,从而在世界绘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有啊??????

画家莫奈的毕业论文

这幅画表现的是哈佛港的晨景。莫奈用了十分粗犷的笔触来描绘海面的波光以及背景中的港口。所有形象都是朦胧的,没有写实的细节。莫奈对于传统视觉的叛逆是发自内心的,他一直在寻找的就是对大自然的直接观察和表现。在这幅画里,美丽的光线和色彩令人目眩神迷,即使在云层下,整个世界也都是明快亮丽的灿烂阳光,有着一种不可抗拒的直指人心的力量,这就是我们的眼睛对于自然生活中对光的瞬间的印象。作品成功地抓住了视觉的第一印象,新鲜,感人。在这里,画家对自我追求的坚持是极为重要的,他们不仅仅是为了画出几张好画,而是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彻底改变观众的视觉方式。经过努力,莫奈和他的朋友们做到了这一点。关于莫奈的绘画,正如后印象派画家塞尚所说的:“莫奈只有一只眼睛,可是我的天,那是多么了不起的眼睛啊!”你在晨雾迷茫的水边观赏过日出的景象吗?如果你曾有过这样的经验,那么,当你欣赏莫奈《日出的印象》这幅画时,想必会再次领略大自然在这一美妙时刻的动人妩媚。你看:笼罩港口的氰氯雾气尚未消去,远处的景物依然隐没在一片朦胧之中;而煌煌红日正在升起,把满天云霞染成五彩;薄明的晨曦在动荡的水波上活泼地跳跃;早起的舟子驾着小船向我们驶来……。面对这样一幅美好、清丽的作品,我们很难不为作者对自然的诚挚的爱所感动,也很难不为作者再现这水光天色的高超技艺而赞叹。然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感受往往是不一样的。1874年4月15日,这幅风景画首次在巴黎的《无名画家、雕刻家、版画家协会展览》展出时,就并没有被人完全理解和接受,甚至有一位名叫勃鲁瓦的记者还在《喧哗》周刊上撰文批评,他写道: 这幅画一模糊地、令人难受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与此同时,也证明了作者的无知,以及对美与真实的否定。它使我们受尽折磨,因为它仅以怪诞诱人;要想用画得比别人更坏的方法来引人注意,那是太容易做到了。”这位记者还俏皮地从这幅画的画题中摘出“印象”一词,用以嘲笑莫奈及其同志的新艺术。他未曾料到,这个词竟在美术史上留存下来,并且在“印象主义”的旗帜下,那些喜欢露天作画、追求光与色的变化的画家,居然在绘画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上来了一次革命,从而在世界绘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一.你可以找一个画家的某一个点来讨论的,题目讨论的范围越小越容易掌握,越大反而越空洞无物。二.或者你可以找现代油画的某一种具体的现象来进行探讨,这也是很有看头的。如果是第一条的话,那么建议你从最熟悉的画家入手,最好是有名气的。如以画家“莫奈”为例,莫奈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但我们写莫奈,不一定要像写传记一样的写(何况一篇论文的篇幅根本是写不详细的),而是选择莫奈的一个点来写——你可以写莫奈在“用色”方面的创新,题目可以叫:“画家莫奈在用色上的创新和影响”,或“画家莫奈用色的特点及创新意味”等等。你在第一章简要讨论莫奈的“用色”、“用光”的特点,第二章就详细讨论为什么莫奈会有颜色光影的创新,第三章就谈论他这种创新对后世的影响。上面提及的这个第一章到第三章的套路,其实可以用在其他画家的身上(风格特点、风格出现的原因、风格所带来的影响)。又可以以安格尔、毕加索、塞尚,我国的徐悲鸿等等的为例如:1.论文中,可以讨论安格尔的油画的特有气氛——典雅气派;2.毕加索抽象画的思维元素;3.塞尚的散点透视的运用;4,我国徐悲鸿的,可以探讨一下徐悲鸿油画中有没有中国的元素在里面。如果是第二点的话,你可以讨论一下现当代的某些有趣的现象。以上是一个字一个字打出来的,有什么不懂的可以继续问。谢谢……呵呵

这种论述还是得你自己去考察、去感受,才能对一幅作品评价。

家里养的睡莲,淡淡地飘逸出一朵花。 让我想起了莫奈的《睡莲》,莫奈的睡莲,有远离尘世的颓,黯然消去的是我的魂。 莫奈最初见到莲在水中,似我见到莫奈的莲在画中,都是那绝世倾城的惊艳,我常时以为很懂得了什么叫惊艳,遇到真事,却艳亦不是那艳法,惊亦不是那惊法。 喜欢莫奈的画,尤其喜欢"睡莲"系列。1903年至1908年,莫奈以睡莲为题材,画了48幅画,莫奈本人把这些画取名为《睡莲,水景系列》。1883年莫奈全家搬到吉维尔尼,这是一个位于巴黎和鲁昂之间的村庄。之后,莫奈便着手建设一个花园。对于这个花园,他自己评价道:"这是我最美的作品。"这里是他最后的栖身地,他在此共生活了四十三年,接待过他的朋友西斯莱、毕加索、奥古斯特·罗丹、克莱蒙梭、保罗·西涅克、皮埃尔·博纳尔和卡耶博特。他们都是乘船来拜访莫奈。莫奈的最大乐趣就是梦寐以求的"水上花园",既为了"赏心悦目",也为了"给绘画提供素材"。工程进行起来很困难,因为必须得到当局同意,将流经他房子旁边的诺曼底的艾泊特河的一条支流改道数百米。这个1893年建成的、成不规则椭圆形的"水和倒影的花园"和日本版画中的花园很相似。这些日本版画挂满了他餐厅的墙壁。画题的日文意思翻译过来似乎应该是:"飘浮世界的映象"。 1903年至1908年,莫奈以睡莲为题材,画了48幅画,莫奈本人把这些画取名为《睡莲,水景系列》。最后一年,莫奈一只眼睛已经半瞎。画家的眼睛,就像贝多芬的耳朵一般,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莫奈没有理会这一套。此际他正沉浸在自己的“水上花园”项目中。这位于巴黎和鲁昂之间的村庄吉维尔尼的花园,池塘面积比原先扩大了三倍。菖蒲、百子莲、杜鹃花科的观赏植物、绣球花、粉红色的睡莲之外,竹子和日本樱桃树也夹杂其间。每到晚上,云尽月升,柳树和紫藤则直泻水面,水的色调变得更深、更蓝。所有这些画,流露出完美的和谐,既壮美,又宁静。1907年夏莫奈都在画中对光线的处理做各种尝试。 所有的竖画都被"一条条长长的光束从上到下垂直穿过",经过画面的两处阴暗部分,洒满画的下端。《睡莲,晚间效果》一画,在鲜黄、桔黄和朱砂色彩的烘托下,像是一团燃烧着的火。旋风般强劲的笔触增加了火焰在睡莲云间扭曲上升的感觉,呈现出一片视觉的梦幻世界。这里,没有睡莲,只有一个个暗暗的大圆盘,其中,时有明亮的笔触将它们凸显出来。再也没有空间的标志,只有被画笔捕捉到的光和色彩。 当莫奈67岁画这幅《睡莲,晚间效果》时,他已迈入艺术的鼎盛期。他曾无数次画他精心打造的私家花园中布满睡莲的池塘。但这幅画如果不告诉你画的是什么,你也不熟悉莫奈的作品,或许很难辨认得出是睡莲。那倒映在水中的残阳或者其他的什么光亮更像是倾泻的炽热火山岩浆,从上而下,穿过几处像是乌云的莲叶群,洒满画面的下方。气氛奇幻如梦。动人心弦的还有他那老辣、自信、自由、洒脱的笔触。这时的他似乎已不仅仅留在人们广泛认为的所谓捕捉对外界景物的瞬间印象这一层面了,而更接近中国写意画观照了。 莫奈在给热弗鲁瓦的信中说,“这些水景始终萦绕在我心头。虽然我这个老人已经深感力不从心,却仍想表现所感受到的东西。我毁了一些作品……但也再重新开始。”这个标题,是1909年在迪朗-吕埃尔画廊展出作品时,自选的标题。这48幅画作于1903年至1908年间,用莫奈自己对画商说的话,这是“一次不寻常的画展”。 莫奈的四十八幅睡莲,是他几乎用尽了现实之中的轻红粉白,其中,选择了蓝色,画布上落下一池深蓝色的莲瓣,阴郁,阴冷,反真实的冷色调漫漫地覆盖了画面。这些作品可以说是莫奈一生对光与色表现的总结,也是莫奈晚年最重要的作品。 从1904年起,莫奈的画中,池塘周围的风景逐渐剩下在画面上部狭窄的一块,最后完全消失,整个画面里只有睡莲。莲在西方十分罕见,莫奈看见这略带东方神秘色彩的花,在法国诺曼底吉维尔尼花园的池塘,那一刻,给了画家的惊艳的感觉。 莫奈,法国印象派绘画大师,“印象派”一词最初就来源于莫奈的名作《日出印象》,印象派就是与现实主义相对的,不在乎其实质的,使人眼花缭乱的东西,描绘的河水、天空、房屋和树木都洋溢着非同寻常的生命感,这种所谓的印象派跟摄影有点类似,注重光与色,扑捉瞬间,看过《日出印象》就能理解现实主义的个性。 让莫奈一生为之着迷的两样东西:一个是绘画,一个是田园。莫奈曾这样说道:“我会成为画家,也许是受这些花所赐。”莫奈终其一生寄情于花朵,不论是田园中的花,还是被采摘下的花,都是他的绘画题材。 《睡莲.水景系列》是莫奈晚年的作品,晚年的莫奈视力越来越差,白内障几乎使他失明,但他仍然坚持作画,在风格上更加简洁、抽象,在垂直的平面上描绘出波光粼粼的水面向远处延伸的视觉效果。淡兰和深兰的水形成衬底,那上而浮几朵极浪漫的蓝得近乎深紫色的睡莲,一池翠绿的波,一池苍绿的叶,在倒影之中淡色的睡莲和浓艳的睡莲盛开着。 如今法国政府在吉维尼村他的池塘边建造了一座圆厅型的博物馆,厅内四壁陈列着莫奈《睡莲》的系列作品。 不凋的莲有着一池千瓣的蓝,有窒息的难过和伤感,它静静地,悬挂在巴黎的一个角落,这也使博物馆成为了巴黎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说喜欢莫奈,是因为色彩使你沉醉,莫奈使得睡莲不再是观赏性有味道的睡莲,睡莲都消融了,只有颤动的笔触和闪烁、跳跃的色彩,而使缥缈意境得以在人们心头漂浮。 睡莲,那是一种极度迷恋的远意,看似随意的彩色线条笔触柔美,似乎让水流动起来,又像是捉住了一瞬间水面似真似幻的光和影,一百年前就被画在墙壁上,莫奈已经老去。 刹那间,有个做莫奈笔下一朵睡莲的愿,在未央的夜深处,睡在沁香的油彩上,睡在秋水间,在画中凝成一个蓝色的梦。 心禁不住丝丝的疼起来,凄迷的忧伤、浅浅的清泪,娓婉情殇,缱绻绵密,文字对于莫奈的睡莲,在此时显得多么苍白无力。 那一池的蓝,让我着迷,有着浓的化不开的惆怅和浓烈,终不忍多说,怕惊醒,生生碎了一池蓝得深沉,蓝得忧郁,蓝得神秘的幽幽莲梦……

莫奈论文参考文献

有啊??????

这种论述还是得你自己去考察、去感受,才能对一幅作品评价。

克劳德•莫奈 莫奈(Claude Monet, 1840-1926)1840年生于巴黎,童年在阿佛尔渡过。他没有按照画家的常路走,而是以画漫画起家,在画漫画方面有了一些名声,并受到欧•布丹(Eugène Boudin, 1824-1898)的注意。布丹曾对莫奈说“当场画下的任何东西,总是有一种以后在画室里所不可能取得的力量、真实感和笔法的生动性。”莫奈在他今后的绘画生涯中也是按布丹说的话去做的,因为在他的内心里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不久,莫奈又被荷兰的画家约翰•巴托尔•德•琼康的创作所吸引。这位画家以动荡、兴奋、活泼而且比他同时代的法国人更为活跃的笔触画小桥、村景、河岸和破旧的茅草屋。莫奈就是从布丹和琼康那里接受到了基本艺术修养的。1859年,莫奈来到巴黎,在那里见识到了居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 Courbet,1819-1877)、让-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罗(Jean Baptiste Camille Corot,1796-1875)以及爱德华•马奈(Edouard Manet1832-1883)的创作。他认真鉴赏了他们的绘画长处,并且以惊人的速度运用了他们的成就。但莫奈并不是他们的追随者,而是一个反叛者。莫奈并不想在学院完成他的学画过程,他只在1863年在格莱尔学院的画室里呆了一段时间。当他遇到了巴齐依(Bazille)、阿尔弗莱德•西斯莱(Alfred Sisley,1839-1899)和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oir,1841-1919)以后,他便劝说他们也放弃那些学字派课程。当格莱尔学院的画室停办后,他便把他的伙伴们带到枫丹白露林边的一个小村庄——舍依,在那里画户外写生。当莫奈离开了格莱尔学院画室后,他并没有去充实他那相当贫乏的艺术修养,而是怀着火热的信念投入了自然生活的纯直觉观察;他根本不买各种理论学说的帐,而是发展出自己的一套绘画方法。莫奈一生对造型漠不关心,他关心的是正确的层次关系。正是因为莫奈对造型格格不入,所以他能够轻而易举地表现出他所确实看见的事物,但也正因为此,他却表现不出事物的幻觉真实感。莫奈不只满足于能够画他所看到的事物和按照他所看见的那种方式来做画;他想要创造一种独特的效果,达到一种在绘画上似乎是不可能达到的目的。他喜欢所有使人眼花缭乱的东西,他描绘的河水、天空、房屋和树木都洋溢着非同寻常的生命感。他的内心满怀着难以遏止的激动;从他的观念看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然而从他本性看,他却是一个幻想家。1864年,莫奈完成了“翁费勒的塞纳河口”,此画是1865年的官方沙龙上展出,并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当评论家评论此画时说:“用调子所组成的和谐色彩……颇能吸引观众们的大胆感觉”。这表现出官方对人们很喜欢这幅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油画表现了丰富的中间调子和那种暗淡、沉着的色阶。向深处展开的空间,通过河岸线而处理得十分成功按照传统,河岸线标志着中景和远景。在这幅画上,出于莫奈自己的东西,就是表现在前景水的笔触和云的笔触上的“颇能吸引观众的大胆感觉”;这些笔触加强了画面的传统效果。在1866年,莫奈用了几天功夫完成并展出了他未来夫人的肖像“穿绿衣的女士——卡美伊”。这幅肖像引起了争论,但总的说来是成功的;有人甚至把它同马奈的肖像画相媲美。这幅肖像充分显示出了莫奈的个性:他对造型的淡漠态度,以及这个女人的动势和她的裙子上颤动的光都赋予整幅画特殊的说服力;由此而产生了一种动力感和生动性。同年,莫奈展出了“圣日尔曼•俄塞罗瓦教堂”一画,这幅画对于他未来风格的发展具有更大的意义。油画是他从罗浮宫的一个阳台上画的,这幅画是要表现树叶上的反光。并排的笔触生动地表现了空气的振动,依靠这些笔触的结合而取得了绿黄色的光和绿黑色的影的生动效果。这里的用笔方法已经省印象主义①的了,但色彩还不够透明,甚至蓝色的阴影也还是浑浊的;它们画得就像是黑色。教堂和房子在颤动的树叶相比之下显得过于密集了。画中没有整体的形象,但树叶的画法却给我们透露出一点莫奈的色彩理想来“穿绿衣的女士——卡美伊”是在画室里完成的人物画;“圣日尔曼•俄塞罗瓦教堂”是在外光下画成的风景画。“花园中的女人”一画把这两种观察方法结合起来了。这里的画面基本上是根据一幅照片安排的,这说明莫奈并不介意使构图服从了自然景物的偶然性。照片本来也该使莫奈想到空间的深远效果的,然而,莫奈对此也并未介意。使他感兴趣的仅仅是平面和色彩对比而已。正因为这幅画的人物没有立体感和起伏,色彩才能在这里大放其光彩和充分显示其多样性。妇女衣裙上的花饰,草坪上的鲜花,突出在大片浓绿之中的叶子,从树叶的空隙之间透露出来的天空,穿透阴影的光线,这一切造成了一幅色彩妍丽的镶嵌画的效果。但这幅油画缺乏色调效果:光线和阴影落在了人物所占据的同一个平面上,因此,光线不能渗透人体,不能成为形的实体。大片固有色起了过多的作用。所有这些合在一起,与其说是真实表现了所见的事物,不如说是一种公式,但这种公式正是一个空前大胆的纲领。这一纲领的公式化一旦消失,光线便将渗入中间调子,生命也将渗透每一个笔触,而整体的统一也就将要形成,那时,艺术就会变得花团锦簇,印象主义就要完全成熟了。 1872年,莫奈创作了扬名于世的 “印象,日出”。这幅油画描绘的是透过薄雾观望阿佛尔港口日出的景象。直接戳点的绘画笔触描绘出晨雾中不清晰的背景,多种色彩赋予了水面无限的光辉,并非准确地描画使那些小船依稀可见。这幅画在1874年3月25日开幕的印象派画家第1次联合展览会上展出,这幅作品是莫奈画作中最具典型的一幅。莫奈在视觉观察方面无疑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天才。他善于从光与色的相互关系中发现前人从未发现的某种现象。他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光与色上,从而找到了最适于表达光与色的明度差别变化的形式,他把这种光色明度差别变化从绘画的各种其它因素中抽象出来,把它提到了不可攀登的高度。莫奈的视觉观察是天才的、创造性的、非凡的,可是在这种观察的背后又是什么呢?他所看见的东西同他所感觉和他所想象的东西之间关系又是如何的呢?莫奈在1874-78年间在阿尔让特依所画的一些画可以回答这些问题。如创作于1872年的“阿尔让特依的帆船”。在这幅图里中间调子代替了色彩对比,但不是借了色彩的混合,而是通过形成一种光的综合作用的色彩分解或组合。黑色已不再出现于画家的调色板,剩下的只是造成明与暗的光谱色彩,它们形成了形的实体。统一的色彩风格很自然地遍及整个画面:远景和近景,物体、水和天空,把这一切改造成为一种美妙动人的景象,而浑然一片、不分层次的空间透视,则把这远景和近景联成一个整体。紫色和黄色的调子同河水和天空的蔚蓝色交织在一起,这些颜色的调子差别把这些自然现象区分得清清楚楚,而且平静如镜的河面,仿佛就成了天穹的基础。几何学的透视已被忘却;它已让空气的不断运动代替了。每一种颜色单独看来十分柔和,它们的整体却又是强烈的;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天边焰火弥漫,白昼即将消逝的图景,一条大帆船静静地停在一片灰色的半阴影之中。这是一个幻想家的直观,在这烟雾缭绕、夕阳西下、一片忧郁的气氛之中,莫奈仿佛就是那光的生命,直接参与着它的逐渐熄灭。这是莫奈创作中的丰收时期,是他创作了色彩的传奇。 圣拉查尔火车站绘于1877年的“圣拉查尔火车站”是一幅表现巴黎火车站的画,这是一个日常生活场面的实际“印象”。莫奈神往于光线穿过玻璃顶棚射向蒸气烟云的效果,神往于从混沌之中显现出来的机车和车厢的形状。莫奈相信光线和空气的神奇效果是最为重要的,他巧妙的平衡了画面的调子和色彩,这幅画出色的表现了力量、空间、对比和运动。 1883年莫奈过日维尔尼定居,他在那里建造了一座小花园,以便在那里画画;他在池溏里种了许多莲花,这使他发现了实现他纲领的主题:画一些坚硬的形体、水和空气,尽量使它们融合在一起。这便产生的组画“睡莲”,“仙女池,玫瑰色的和谐”就是这组画其中之一。这幅画反映了莫奈一种物我两融的愿望,但它没有一点悲怆的情调。每一个研究莫奈创作活动发展的人都会发现,如果说最初的命运促成了莫奈的发展趋势,那么后来就是他自已创造了他的命运。之所以莫奈成为“印象主义”风格奠基人、被他的朋友公认为“班首”,是因为莫奈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从所周知,印象主义意味着感觉和观察方式的变革,它不仅改变了绘画,而且改变了雕塑、音乐、文学,就是到了今天,它也没有失去影响力,仍然改变着我们。简历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 1840年2月14日生于法国巴黎。父亲库路多•阿多洛夫•莫奈是位商人。 1845年 来到法国北部港口阿佛尔,在那时上学。在上学期间,莫奈唯一的爱好就是绘画,故此学习成绩不佳。 1855年 莫奈在当地已小有名气,他的漫画在文具店里展出并出售,价格为每幅20法郎。由画商介绍结识风景画家欧•布丹(Boudin),受布丹影响莫奈对大自然充满着热爱,开始学习用油画和素描来画风景。从1858年 莫奈开始从布丹那里接受了不同于学院派的绘画思想,学习并动笔画外光画,并鲁昂的展览会上展出一幅作品。 1859年5月 来到巴黎,在巴黎他见识到了居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 Courbet,1819-1877)、让-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罗(Jean Baptiste Camille Corot,1796-1875)以及爱德华•马奈(Edouard Manet1832-1883)的创作。 1860年 莫奈进了斯维赛学院,练习人体写生。在这里,他接触了后来成为印象派的一些画家,比如卡米耶•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1830-1903)等。同年秋天,莫奈被编入法国的非洲军团到阿尔及尔服兵役。在服兵役期间,部队允许他作画,在那里,他曾为队长的夫人画了肖像。 1862年初 因为贫血,莫奈从军营回到阿佛尔家里养病。这时,他认识了荷兰画家琼康,并与琼康及布丹(Boudin)一起从事创作。 1863年 借复活节的休假之机,莫奈将同窗的画友带到了巴黎南郊巴比松村附近的枫丹白露森林,在那里进行创作。在外光下,大家创作了一批具有巴比松风格的作品。 1864年 莫奈来到了昂弗勒作画。在这里,莫奈的两幅描绘塞纳河的风景画《落潮的埃沃海角》与《昂弗勒港》被选入1865年的官方沙龙。 1866年 以恋人卡缪为模特的、全身大幅肖像画《穿绿衣的女仕》在沙龙展出,该画受到了评论家埃米尔•左拉(Emile Zola l841-1902)的好评。同年夏天,莫奈创作的《庭院里的女人们》,在1867年的沙龙中落选。1866年的秋天,为了避开讨债的人,莫奈自毁了约200幅作品后,回到阿佛尔。 1867年 怀孕的卡缪为莫奈的父亲所不容,留在了巴黎,莫奈住在姑母家。7月卡缪生下第一个孩子,只好请在巴黎的巴齐依作教父代为照顾。此后的几年中,莫奈始终在阿佛尔及其附近,与布丹、琼康,有时与库尔贝一起作画。在这个时期里,由于与父亲的关系紧张,经济拮据、生活艰难。为此,莫奈曾一度有过轻生的念头。 1869年 他回到巴黎,参加了"盖尔波瓦咖啡馆"里艺术家的聚会。可能因为很早就离开了学校,自感在受教育方面的不足,故而很少参与争论。这时他已经非常穷困。 1870年6月 莫奈与卡缪正式结婚。9月,莫奈将妻、子托付给布丹照顾,只身一人去了伦敦。在那里与杜比尼(Charles-Francois Daubigny,1817-1878)、毕沙罗相会,然后,和毕沙罗一起在泰晤士河及公园中作画。在参观美术馆时,英国画家威廉•透纳(William Turner,1775-1851)、约翰•康斯特布尔(John Constable,1776-1837)的作品,使其为之倾倒。为了给莫奈的作品找到销路,经杜比尼介绍,在这里认识了画商丢朗•吕厄。此人对于穷画家们表示了同情,在经济方面从此一直在支援着他们。 1871年初 莫奈的父亲去世,他离开英国。在杜比尼的动员下,到了荷兰并滞留到年底。1872年 莫奈创作了日出后扬名于世的《日出•印象》,并在1874年3月25日开幕的印象派画家第1次联合展览会上展出。 1873年 回到巴黎后,在马奈的帮助下,莫奈在巴黎以北的阿让特伊定居。并在塞纳河上建造了船上的画室。此时,与他一起创作的还有阿尔弗莱德•西斯莱(Alfred Sisley,1839-1899)、爱德华•马奈(Edouard Manet,1832-1883)、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oir,1841-1919)。 1875年 莫奈在经济上再次跌入窘境的。 1876年 在第2次联合展览会上,展出莫奈作品18件。 1877年 第3次联合展览会在丢朗•吕厄的画店中举办,展出莫奈作品30件。 1878年3月 下第2个孩子,莫奈又面临困境。1879年 卡缪生去世。1880年 大海成了莫奈新的创作源泉。此后的几年当中,在英法海峡的海岸、埃托塔等地,莫奈多次捕捉光与影的瞬间效果,创作了一批较之以前更富有冲击力的作品,为此有人将这一时期称作莫奈的"埃托塔时代",《埃托塔的崖》、《埃托塔的曼努普特》是这个时期作品中的两件。1882年3月1日 第7次联合展览会开幕,这次展览会中有莫奈作品35件。 1883年 莫奈开始在日维尔尼定居后,再也没有迁居。画家晚年的许多作品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1886年 第8次联合展览,也是最后的一次,莫奈没有参加。它标志着印象主义运动的解体。 1889年6月 为了纪念法国大革命一百周年,莫奈与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1840-1917)两位大师举办了作品的联合展出,其中包括1864-1889年莫奈的作品66件,博得了好评。 1890年后 莫奈创作了若干组作品,即"组画"。1890-1891年间 创造了"干草垛组画"。 1891-1892年间 同样的作法创作了"白杨组画"。 1890-1894年间 创作了"伦敦风光组画"。 1892-1894年间 创作"鲁昂大教堂组画"。1900年11月 在丢朗?吕厄的画廊展出莫奈的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创作的《池中睡莲》组画26件,获得极大成功。1904年 又在该画廊展出了刚刚完成的有关泰晤士河风光的组画。1908年9-12月 莫奈与夫人阿里斯一起前往威尼斯旅行。在那里他创作的作品达30多件。1911年5月 莫奈的第2位妻子阿里斯又先他而去。莫奈深陷于悲痛之中,视力也随之下降。 1914年 47岁的长子在长期患病后不幸亡故,已是高龄的莫奈更是形单影孤。莫奈在自己的庭院中建成了长23米、宽20米、高15米的大画室,并着手创作大型装饰画《睡莲》系列。1922年3月 他决定将完成后的该大型装饰画捐给自己的祖国。4月12日,他在"赠与书"上签了名。不久,由于白内障,画家几乎丧失了视力。9月,被医生禁止作画。转年后,经过手术,视力有所恢复。1925年 85岁的老画家独自一人,又在画室、室外投入了大型壁画的创作之中。2月4日,在人们期待的目光里,大型壁画《睡莲》终于完成。 1926年2月6日 就在这件巨作完成的第2天莫奈永远地告别了人间。

你最好是自己去找,我也懒得从别处复制过来贪你这几分...

印象莫奈油画毕业论文

《日出·印象》是莫奈描绘勒阿弗尔港口的一个多雾的早晨的景象:海水在晨曦的笼罩下,呈现出橙黄或淡紫色。天空的微红被各种色块所渲染,水的波浪系由厚薄、长短不一的笔触组成的。三只小船在薄涂的色点组成的雾气中显得模糊不清。船上的人或物依稀能够辨别,还能感到船似在摇晃缓进。远处的工厂烟囱,大船上的吊车……这一切,是画家从一个窗口看出去画成的。如此大胆地用"零乱"的笔触来展示雾气交融的景象。这对于一贯正统的沙龙学院派艺术家来说乃是艺术的叛逆。该画五年前被抢劫,据法国被盗艺术品侦缉处1990年12月6日宣布,最近已在科西嘉岛一座别墅中查获。 《日出·印象》展出后,受到社会的公开攻击。那位以"印象"来讽刺这幅画的《喧噪》周刊的记者路易·勒鲁瓦,本来是以此指责莫奈"对美与真实的否定",可是这个名称从此竟彪炳画史,变成了极富号召力的光辉符号。在"印象主义"一词中,贬义内涵已消失殆尽,尽管当时展厅上的70幅画连一半也没有卖出去。 此画作于1872年,有×60厘米大。由于它在印象派画史上的意义,此画习作也就长期被看成是一幅完成之作了。回

这幅画表现的是哈佛港的晨景。莫奈用了十分粗犷的笔触来描绘海面的波光以及背景中的港口。所有形象都是朦胧的,没有写实的细节。莫奈对于传统视觉的叛逆是发自内心的,他一直在寻找的就是对大自然的直接观察和表现。在这幅画里,美丽的光线和色彩令人目眩神迷,即使在云层下,整个世界也都是明快亮丽的灿烂阳光,有着一种不可抗拒的直指人心的力量,这就是我们的眼睛对于自然生活中对光的瞬间的印象。作品成功地抓住了视觉的第一印象,新鲜,感人。在这里,画家对自我追求的坚持是极为重要的,他们不仅仅是为了画出几张好画,而是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彻底改变观众的视觉方式。经过努力,莫奈和他的朋友们做到了这一点。关于莫奈的绘画,正如后印象派画家塞尚所说的:“莫奈只有一只眼睛,可是我的天,那是多么了不起的眼睛啊!”你在晨雾迷茫的水边观赏过日出的景象吗?如果你曾有过这样的经验,那么,当你欣赏莫奈《日出的印象》这幅画时,想必会再次领略大自然在这一美妙时刻的动人妩媚。你看:笼罩港口的氰氯雾气尚未消去,远处的景物依然隐没在一片朦胧之中;而煌煌红日正在升起,把满天云霞染成五彩;薄明的晨曦在动荡的水波上活泼地跳跃;早起的舟子驾着小船向我们驶来……。面对这样一幅美好、清丽的作品,我们很难不为作者对自然的诚挚的爱所感动,也很难不为作者再现这水光天色的高超技艺而赞叹。然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感受往往是不一样的。1874年4月15日,这幅风景画首次在巴黎的《无名画家、雕刻家、版画家协会展览》展出时,就并没有被人完全理解和接受,甚至有一位名叫勃鲁瓦的记者还在《喧哗》周刊上撰文批评,他写道: 这幅画一模糊地、令人难受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与此同时,也证明了作者的无知,以及对美与真实的否定。它使我们受尽折磨,因为它仅以怪诞诱人;要想用画得比别人更坏的方法来引人注意,那是太容易做到了。”这位记者还俏皮地从这幅画的画题中摘出“印象”一词,用以嘲笑莫奈及其同志的新艺术。他未曾料到,这个词竟在美术史上留存下来,并且在“印象主义”的旗帜下,那些喜欢露天作画、追求光与色的变化的画家,居然在绘画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上来了一次革命,从而在世界绘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此画是莫奈描绘勒·阿弗尔港口的景象:海水在晨曦的笼罩下,呈现出橙黄或淡紫色。天空的微红被各种色块所渲染,一轮生机勃勃的红日拖着海水中一缕橙黄色的波光,冉冉生起。海水、天空、景物在轻松的笔调中,交错渗透,浑然一体。 近海中的三只小船,在在薄涂的色点组成的雾气中渐渐变得模糊不清,远处的建筑、港口、船舶、桅杆等也都在晨曦中朦胧隐现。水的波浪由厚薄、长短不一的笔触组成。船上的人与物依稀能够辨别,还能感到船似在摇曳缓进。 远处的工厂烟囱、大船上的吊车……这一切,是画家从一个窗口看出去画成的。 莫奈以轻快而跳跃的笔触,表现出水光相映,烟波渺渺的印象。 莫奈画过许多水题材的画,最具世界声誉的是这幅描绘旭日初升、雾气迷蒙港口的画。画家所描绘的是勒阿弗尔港口的一个多雾的早晨。经过晨雾折射过的红日,形成了一个感觉上的灰绿色的世界,这个世界是真实的,又是幻觉的,它每时每刻随着太阳光而变化着,画家运用神奇的画笔将这瞬间的印象永驻在画布上,使它成为永恒。 莫奈选择他观察日出的地点,不是一望无际的原野,不是山峦起伏的高原,而是他生活了多年的勒阿弗尔港口。 有谁没见过日出? ? 许多人在专门的地点,专门的时节观看日出。但 三 十二岁的莫奈给我们的日出印象 是 静谧的,朦胧的,深邃的,富有韵律,富有节奏的。一种素描的风格,一种诗的意境 ,更是一种朝暮间凌乱的唯美。 他熟悉 勒阿弗尔港口 的海岸景色,爱恋这里的水上生活,他甚至敏感这里的气候变化,所以这幅风景画充满了生活 气息,人文的踪影。水光相应,烟波渺渺。几叶扁舟画龙点睛,给这幅画带来了生气,船上的人若隐若现,给画赋予了灵魂。 直接戳点的绘画笔触描绘出晨雾中不清晰的背景,多种色彩赋予了水面无限的光辉,并非准确地描画使那些小船依稀可见。真实地描绘了法国海港城市日出时的光与色给予画家的视觉印象。这 种对绘画语言本身的探索为后世许多画家所接受,从而形成了以印象派为起源的大潮流,艺术踏上了迈入现代的旅程。 通过观察这幅画,你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 哈佛港的晨景。 莫奈用了十分粗犷的 笔触来描绘海面的波光以及背景中的港口。所有形象都是朦胧的, 没有写实的细节。 莫奈对于传统视觉的叛逆是发自内心的, 他一直在 寻找的就是对大自然的直接观察和表现。在这幅画里,美丽的光线和色彩令人目眩神迷, 即使在云层下 下, 整个世界也都是明快亮丽的灿烂阳光, 有着一种不可抗拒的直指人心的力量, 这就是 我们的眼睛对于自然生活中对光的瞬间的印象。作品成功地抓住了视觉的第一印象, 新鲜, 感人。

这种论述还是得你自己去考察、去感受,才能对一幅作品评价。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