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西京学院学报好发吗

发布时间:

西京学院学报好发吗

相对于省级期刊,国家级期刊来说,学报投稿是有一定的难度,不过学报发表论文的优势也是比较明显的,含金量是非常高的,尤其是本科学报,核心学报,虽然发表难度大,但是价值比较高,因此也建议大家发表论文尽量的都选择学报来投稿,毕竟认可度是很高的,而相对于省级期刊,国家级期刊来说,学报投稿是有一定的难度,不过学报发表论文的优势也是比较明显的,含金量是非常高的,尤其是本科学报,核心学报,虽然发表难度大,但是价值比较高,因此也建议大家发表论文尽量的都选择学报来投稿,毕竟认可度是很高的,而且通过学报网这样的专业机构来投稿,也是会降低难度的。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下面小编也给大家讲解下学报网投稿的技巧,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顺利的投稿到学报上。想要顺利发表在学报上,首先就需要了解研究学报的风格,格式等,每本学报都有自己的风格和要求,大家写作的论文也是要符合这些要求,投稿时必须注意与所投刊物的风格,格式一致,才有可能发表,其次,论文完成后投稿前,也是要注意掌握修改技术,好的论文都是修改出来的,不要急于投稿,要多修改,可以多咨询专业老师的意见,让他们帮助自己进行完善,修改语法,用语上的错误,这样对论文顺利发表也是很有帮助的。此外,小编是不建议大家盲目投稿到学报上的,自己和杂志社联系难度都是比较大的,而且投稿成功率是很低的,只有在专业老师的帮助下,才能尽快的发表论文,他们会结合您的情况帮助您修改论文,并且投稿到合适的学报上,让您的论文轻松见刊。

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是有难度的,核心论文的字数要求应控制在4000-5000字之间。文科方向的核心论文,所需字数应在5000-8000字左右。当然,具体还的结合作者实际期刊情况来确定。期刊论文除字数要求外,还对论文的质量有严格的要求,并且对论文的重复率比较低。作者对论文的重复率尽可能地控制在10%以内,并且核心期刊发表的时间更长。从安排到发表,总共一起的时间大约是8-12个月,因此,建议至少提前一年开始着手自己的论文,因为核心论文发表的难度也相对较大。扩展资料:发表核心期刊论文介绍如下:文科类核心期刊职称评定时,须合理的控制论文的字数,因为论文的字数和论文发表的版面有直接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适当的字数能减少论文发表的版面。毕竟,字数越多,占据的页面就越多,所需的版面费也就越高。论文发表还有很多的注意事项,例如,论文的格式要求、字数不够该怎么办、职称论文发表的费用是多少、职称论文的级别是怎么评判的等等。

帮不了你,没写过。

难度确实有很大,对论文的写作者要求非常高,必须要有真材实料才有可能会得到发表的机会

西昌学院学报好发吗

来自知网作者唐海峰摘要HTS-1是一种新型的小麦雄蕊同源转化为雌蕊突变体,与普通小麦不同的是它的雄蕊部分或者全部同源转化为雌蕊,甚至我们可以在HTS-1中发现没有雄蕊但出现6个雌蕊或者6个雌蕊化结构的小花。因此HTS-1在研究小麦育种和花发育中具有很重要的...更多关键词小麦;基因分型测序(GBS);雄蕊同源转化为雌蕊突变体;Win基因收藏全部来源 求助全文知网相似文献 参考文献利用小麦高密度遗传图谱定位雄蕊同源转化为雌蕊基因hts《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2 - 被引量: 0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小麦遗传图谱构建、重要性状QTL发掘及近等基因系创制莫洪君 -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4 - 被引量: 2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小麦遗传图谱构建、重要性状QTL发掘及近等基因系创制莫洪君 - 四川农业大学 - 0 - 被引量: 0小麦硒含量控制基因的QTL定位及遗传分析裴英 - 《四川农业大学》 - 2016 - 被引量: 0应用快速切片法观察芍药不同花型品种花芽分化进程张建军,赵芮,朱炜,... - 中国观赏园艺学术研讨会 - 2018 - 被引量: 0栽培大豆×半野生大豆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及株高QTL定位于春淼张勇王好让杨兴勇董全中薛红张... - 作物学报 - 2022 - 被引量: 0鱼类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QTL定位的研究进展陈军平胡玉洁王磊田雪李学军 - 水产科学 - 2020 - 被引量: 0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小麦遗传图谱构建及粒重QTL分析陈建省,田纪春,陈广凤,...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4 - 被引量: 61一个新的水稻叶片和雌蕊发育异常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及其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罗琼,王文明,肖晗,... - 《科学通报》 - 2001 - 被引量: 84基于SLAF-seq的小麦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及品质性状的QTL定位李俏,潘志芬,高媛,... - 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 - 0 - 被引量: 0基于SSR分子标记的福建百香果品种鉴定及指纹图谱构建魏秀清,李亮,熊亚庆,... - 福建农业学报 - 2022 - 被引量: 0小麦眼斑病抗性基因Pch1和供体的遗传图谱及Pch1转移片段的遗传多样性魏乐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2010 - 被引量: 0两份水稻花器官突变体的形态学观察、性状的遗传分析及相关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张绪梅 - 2003 - 被引量: 15割手密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及黑穗病QTL定位杨翠凤 - 《广西大学》 - 2015 - 被引量: 1小麦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及分蘖成穗的QTL定位胡洋山 - 四川农业大学 - 0 - 被引量: 0基于QTL作图与NGS-based BSA解析月季重瓣性状的形成机制姜珊 - 四川农业大学 - 0 - 被引量: 0万寿菊雄性不育性状的遗传分析及其育种应用何燕红 - 四川农业大学 - 2010 - 被引量: 3桃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及雌蕊败育性状的定位乔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2003 - 被引量: 8芦笋雌雄花发育转录组分析及性别决定相关miRNA靶基因的鉴定秦力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2016 - 被引量: 4扁豆分子遗传图谱构建、主要农艺性状QTL定位及花序发育的生理学研究袁娟 - 2009 - 被引量: 7木绣球与荚蒾杂交的生殖生物学研究程甜甜 - 山东农业大学 - 2014 - 被引量: 1天山樱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李春侨 - 新疆农业大学 - 0 - 被引量: 0利用EST-SSR分子标记构建小麦遗传图谱代畅 - 西华师范大学 - 0 - 被引量: 0基于两个RIL群体的小麦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吕栋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0 - 被引量: 0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小麦遗传图谱构建及株型相关性状的QTL定位连俊方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2016 - 被引量: 2陆地棉×毛棉种间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Khan,Muhammad Kas...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2013 - 被引量: 1西瓜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及三个果实性状相关候选基因的精细定位李兵兵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0 - 被引量: 0小麦抗条锈新基因YrTp1和YrTp2的发现和分子标记定位殷学贵 - 2005 - 被引量: 10鸭茅分子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开花基因定位谢文刚 - 2013 - 被引量: 5

所谓过程性教学原则,是指数学教学必须以知识的发生发展和认知形成的内在联系为线索,充分展现和经历其中的思维活动,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发现的过程中来。过程性教学原则是由当代数学教育研究工作者何良仆先生提出,他先是于1995年通过《中国教育学刊》第二期发表《数学教学要着力揭示数学过程》,首次有了“数学过程”这一提法。随后,何良仆又在2003年由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的学术专著《揭示数学过程与数学教育的重构》及2006年出版的专著《现代数学教育导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中进一步对“数学过程”的内涵作出了阐释。书中围绕这一概念从崭新的角度对数学教育本质进行系统诠释,并在此基础上对数学教育价值、目标、方法和规律作了全面阐述。2010年9月,通过《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和《西昌学院学报》分别发表了《论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过程性”与“结构性”》和《落实“过程性”与“结构性”原则是实现数学教育价值的根本所在》,主张将“过程性”作为数学教学的一荐基本原则,重申了揭示数学过程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阐述了确立这一原则的重要性。过程性教学原则是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自主地学习,主动地探索知识,发展其探索创新的能力。数学课本上的数学知识一般来说将其发生发展的过程略去而显得抽象,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揭示其数学过程,使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学生的认识规律相结合。从而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数学的教育价值,促进学生的发展。数学教学应整体审视教学各方面的因素,实行综合控制,以保证教学的整体效应的发挥。因此一切教学行为都应围绕着学生怎样得到发展来安排活动。在一定的系统性要求下,无论是知识的展开,定理、公式、问题的解答,思维训练,情感交流,均应从学生是否得到发展来进行调节控制。

1、Interaction of molybdenum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on yield in Vicia faba,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Combridge),1991年,117(2),署名第一。2、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gar—nitrogen ratio and reproductive organs abscission in faba bean(Vicia faba L),Journal of Agronomy and Crop Science, (Berlin),1993年,170(4),独著。3、Effects of faba bean leaves in different positions on the yield and photosynthetic compensation after defoliation,Journal of Agronomy and Crop Science, (Berlin),1993年,171(2),独著。4、Effects of soil drought during the generative development phase of faba bean on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s and biomass production,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Combridge),1994年,122(2),独著。5、Effect of shading on nodule growth and sugar distribution in faba bean(Vicia Faba L),Journal of Agronomy and Crop Science, (Berlin),1995年,174(2),独著。6、Effect of shading on nodule growth and seed yield in faba been (Vicia Faba L),. (Trinidad),1995年,72(3),独著。7、Soybean utilization in Sichuan,China,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soybean Prcessing and Utilization Conference,1996年,独著。8、Moisture content and deterioration of soybeans in storage,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soybean Prcessing and Utilization Conference,1996年,独著。9、The technical regulation mechanism and technical selection Principle of multistorey Planting in Hilly area,Paper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Mountain and Hill Areas,1996年,独著。10、Crop Productive Potentilalities along the Anning River Valley and Measures to esploit them,Paper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Mountain and Hill Areas,1996年,独著。11、Effect of drought during the generative development Phase on seed yield and nutrient uptake of faba bean(Vicia ),年,48(3),独著。12、Effect of flower removal on senescence and metabolism of faba bean(Vicia faba L). J. Xichang. ,1999年,13(1),独著。13、Effects of acclerated aging in storage on soybean quality and seedling growth,The Third International Soybean Processing and Utilization Conference (Ispuc-III),2000年,独著。14、微量元素对蚕豆的生理效应及产量的影响,植物生理学通讯,1984年,20(6),署名第一。15、微肥对蚕豆产量的影响,四川农业科技,1984(4),署名第一。16、蚕豆的生育特点及相应的高产栽培措施,四川农业科技,1985(4),署名第一。17、蚕豆高产生长规律及其栽培技术的研究,四川作物,1985(2),署名第一。18、钼磷钾协同提高蚕豆产量的生理学基础初探,植物生理学通讯,1985年,21(5),署名第一。19、改变源—库比率对蚕豆花荚脱落的影响,植物生理学通讯,1986年,21(1),独著。20、蚕豆净同化率(NAR)与种植密度的关系,耕作与栽培,1986(3),署名第一。21、硬粒小麦种子萌发生理初报,种子,1986(4),独著。22、高产蚕豆主要生理指标与产量的关系,四川农业学报,1987年,2(4),独著。23、蚕豆象对蚕豆种子萌发、 幼苗抗寒及其产量的影响,种子,1987(1),独著。24、蚕豆不同层次叶片对产量的贡献和去叶后的光合补偿作用,植物生理学通讯,1987年,23(1),独著。25、不同光强对蚕豆固氮和糖分布的影响,植物生理学通讯,1987年,23(3),独著。26、高产蚕豆的生长特征及其栽培技术的经济评价,耕作与栽培,1987(6),独著。27、源—库比率对蚕豆营养生长和衰老的影响,植物生理学通讯,1988年,24(2),独著。28、不同蚕豆品种对光照时间的反应,种子,1988(2),独著。29、蚕豆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的初步研究,耕作与栽培,1988(6),署名第一。30、遮光对蚕豆花荚形成和脱落的影响,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988年,13(2),独著。31、高产蚕豆营养特性和群体结构与光能的分布,四川省农作物青年科技优秀论文汇编,1988年,独著。32、不同光照强度下大豆产量和产量结构分析,大豆科学,19887(2),独著。33、蚕豆的生产和科研现状,世界农业,1989(11),独著。34、模拟酸雨对烟草细胞透性和化学成分及产量的影响,农业环境保护,1989年,8(1),独著。35、安宁河中下游农田种植模式与资源利用分析,资源开发与保护,1989年,5(4),独著。36、浅谈作物的最大生产力和实际生产力,植物生理学通讯,1989年,25(6),独著。37、世界蚕豆生产和研究概述,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90(2),独著。38、水分亏缺对蚕豆光合特性影响的初步研究,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990年,14(3),独著。39、开花、结荚期水份协迫对蚕豆的生理效应,植物生理学通讯,1990年,26(1),独著。40、赤霉素和其他生长剂对蚕豆产量的协同效应,植物生理学通讯,1990年,26(4),独著。41、蚕豆病害研究简介,国外农学- 杂粮作物,1990(3),独著。42、德昌粮菜四熟模式效益和能量分析,资源开发与保护,1990年,6(2),独著。43、间作大豆的竞争性分析,大豆科学,1990年,9(1),独著。44、安宁河中下游区蔗田间作经济和生态效益初步研究,四川甘蔗,1990(1),独著。45、土壤水份胁迫对蚕豆养分吸收的影响,土壤肥料,1991(1),独著。46、模糊隶属法在蚕豆生理生态抗旱鉴定中的作用,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1(2),独著。47、安宁河流域的光温水资源及其生产力潜力分析,资源开发与保护,1991年,7(1),独著。48、高原梗稻光合生理生态的梯度变化,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996年,15(1),独著。49、高原梗稻光合特性的初步研究,植物生理学通讯,1991年,27(3),独著。50、安宁河中下游甘蔗叶面积与光能分布动态,四川甘蔗,1991(2),独著。51、蚕豆的遗传变异与育种,中国科协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四川卫星会议论文集,1995年,独著。52、环境因素变化对蚕豆籽粒充实特性的影响,西南农业学报,1994年,7(2),独著。53、论提高蚕豆产量的生态生理基础,第一届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学术论文集,1993年,独著。54、蚕豆碳氮含量变化与幼蕾、 花荚脱落的关系,植物生理学通讯,1993年,28(2),独著。55、秋作的资源及效益分析,资源开发与保护,1993年,8(4),独著。656、蚕豆育种目标和育种方法的选择,作物育种探索论文集,1992年,独著。57、蚕豆茎杆和荚果对籽粒产量的贡献,植物生理学通讯,1992年,29(11),独著。58、高原梗稻温光生态特性的梯度变化,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93年,8(4),独著。59、作物高产高效种植的功能目标技术调整,资源开发与保护,1993年,9(2),独著。60、安宁河流域稻田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及资源利用,资源开发与保护,1993年,9(2),独著。61、不同部位花朵对蚕豆花脱落和产量的影响,植物生理学通讯,1994年,30(3),独著。62、植物激素在蚕豆上的研究与应用,国外农学- 杂粮作物,1994(3),独著。63、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农业发展的关键,全国第二届青年农学学术年会论文集,1995年,独著。64、攀西地区农业资源优势及开发对策,1995国际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5年,独著。65、安宁河区作物生产潜力及其挖掘措施,四川省山地丘陵立体农业发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5年,独著。66、中低产地玉米专用肥增产增收效益分析,耕作与栽培,1995(6),独著。67、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农业必须实行保护和支持,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10(1),独著。68、山地立体农业的种植技术调控机制与技术选择,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10(2),独著。69、确立三层次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10(3),独著。70、遮阴对蚕豆产量及根瘤生长的影响,西南农业学报,1997年,10(1),独著。71、间作大豆高产栽培农艺措施数学模型初探,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11(4),独著。72、作物逆境和抗逆性与应用,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12(1),独著。73、攀西地区野生番石榴资源的开发利用,资源开发与利用,1999年,15(5),署名第二。74、攀西野生番石榴自然繁殖特性研究,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13(1),署名第二。75、激光辐射洋葱种子的生物学效应初探,激光生物学报,1999年,8(1),署名第四。76、洋葱性状的回归分析,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13(3),署名第二。77、蚕豆新品种凉胡5号选育研究,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13(2),独著。78、作物逆境和抗逆性,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12(1),独著。79、玉米亩产超1000kg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13(4),署名第二。80、贮藏期间加速老化对大豆品质和个体发育的影响,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14(1),独著。81、高梁高产配套技术试验研究,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14(2),署名第三。82、蚕豆新品种“凉胡6号”的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14(3),独著。83、环境因素对蚕豆花荚形成和脱落的影响,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19(4),独著。84、少数民族地区高校面向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高等农业教育,2002(12),署名第一。85、应对入世挑战寻求对策措施,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16(2),独著。86、中国大豆食疗的历史发展和疗效特点,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17(1),独著。87、民族地区高等农业专科学校实施学分制方案初探,高等农业教育,2003(8),署名第一。88、攀西黄皮洋葱品种的筛选初报,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17(3),署名第二。89、葛藤的繁殖方法及栽培技术,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17(4),署名第二。90、中国葛藤种质资源及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林业科技,2004年,29(4),署名第二。91、攀西野生葛藤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林副特产,2004(6),署名第二。92、葛藤的饲用价值及其在攀西地区畜牧业中的应用,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年,21(1),署名第二。93、更新观念,明确任务,真抓实干,把西昌学院建成知名的本科院校,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17(1),独著。94、人类活动与生存环境,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9(1),独著。95、蚕豆抗营养因子研究,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9(2),独著。96、抓住机遇,求真务实,迎接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17(2),独著。97、Co-v射线辐照剂量对蚕豆诱变效应的研究,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23(4),署名第二。98、漆树的生物学特性及繁殖栽培要点,中国林副产品,2005(5),署名第二。99、番石榴的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中国林副产品,2005(6),署名第二。100、美国和加拿大大学管理特点、挑战及启示,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9(3),独著。101、番石榴变异类型在攀西地区的发现及其意义,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9(3),署名第二。102、不同生态区蚕豆品种的光合特性研究,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署名第一。103、西昌学院“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的背景和特色,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20(1),独著。104、光照、温度和水分对野生荞麦光合速率的影响,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20(2),署名第一。105、试论立体农业的能量利用和物质循环,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20(4),独著。106、小豆新品系“XH995”多点试验产量稳定性分析,杂粮作物,2006年,26(3),署名第三。107、四川省凉山州野生荞麦资源的特征和地理分布研究,作物杂志,2006年,(5),署名第二。108、芸豆花荚期不同层次叶片对产量的贡献,西北农业学报,2006年,15(5),署名第二。109、正确理解和谐社会的内涵,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18(4),独著。110、试论立体生态农业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1),独著。111、审时度势,把握机遇,确保本科教学质量,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9(2),独著。112、管理无小事,细节是成功,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2),独著。113、中国四川荞麦属(蓼科)新种—花叶野荞麦,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2),署名第一。114、关键在于抓落实,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3),独著。115、不同生态区蚕豆品种的光合特性研究,《攀西地区增粮增收关键技术研究》,2007,署名第一。116、凉山野生荞麦资源的特性与地理分布研究,成都大学学报,2007,27(2),署名第二。117、四川凉山地区野生荞麦资源的原生境和主要分布中心研究,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7(2),署名第二。118、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Habitats of There New Species of the Fagopyrum (Polygonaceae) in Panxi Area of . Advances in Buckwheat Research,Proceedings of the 10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uckwheat.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NWAFU),2007,署名第二。119、Varietal Differences among the Buckwheat Cultivars in Canada and Japan in the Long-day Condition before Flowering Followed by the Short-day Condition, Proceedings of the 10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uckwheat.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NWAFU),2007,署名第三。120、攀枝花市野生荞麦种质资源考察研究,现代农业科技,2007,(9),署名第二。

首页智能降重人工降重论文查重登录注册首页 > 正文水稻雄蕊雌蕊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一、水稻雄蕊雌蕊化突变体的遗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王昌健[1](2020)在《水稻花器官发育基因DPS2的鉴定和基因定位》文中研究表明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单子叶模式植物,其花器官的形成和发育与水稻产量密切相关。对水稻花器官发育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不仅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水稻花发育的调控机理,也在未来高产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中,我们从在CJ06和TN1的代换系中发现一个雄蕊和雌蕊发育缺陷的不育突变体,将该突变体命名为dps2(defective pistil and stamens 2)。在大田常规种植条件下比较了突变体dps2和野生型CJ06的主要农艺性状差异及花器官形态特征;扫描电镜及石蜡切片观察花药结构并用染色法观察花粉和胚囊的育性;利用图位克隆方法进行基因精细定位;结合转录组测序和RT-PCR分析了花发育相关基因在野生型和突变体中的表达水平。研究结果如下:dps2突变体抽穗期变长,小穗内稃和外稃发育正常,不能正常开颖扬花,成熟期小穗内部有花器官残留,且不能正常结实。突变体dps2其它农艺性状如株高、分蘖数、穗长、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无明显改变。dps2突变体雄蕊出现不同程度的皱缩,颜色透明呈浅黄色,雄蕊的数目增多,雌蕊皱缩且柱头数目增多;进一步观察发现,dps2突变体花药腔室塌陷,外表皮细胞褶皱且排列不规整,外表面光滑且没有蜡质和角质等线状物质分布,内无可见小孢子,亦有部分花药能形成腔室,花粉粒也无淀粉积累呈干瘪状,故突变体仅少量花粉具有活性。此外,dps2突变体的胚囊发育受到影响,胚囊中央无极核结构并出现细胞退化的痕迹。遗传分析发现dps2突变体受隐性单基因控制,通过图位克隆的方法,我们将DPS2基因定位于第4号染色体短臂上 Kb的区间内,该区间内未见报道的花器官发育相关基因。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与野生型相比,dps2突变体中731个基因上调,1679个基因下调,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生物代谢、生物调节过程等,其中9个基因涉及生长素的合成及信号转导途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发现dps2突变体中生长素合成相关基因TDD1的表达显着降低,生长素响应基因OsIAA3、OsARF11、OsARF3、OsARF15的表达显着升高,MADS-box基因家族中的B类基因OsMADS2、OsMADS4、OsMADS16和E类基因OsMADS1、OsMADS6、OsMADS7、OsMADS8在dps2中的表达显着升高。以上结果表明DPS2的突变可能影响生长素的合成或代谢,dps2突变体的雄蕊及雌蕊均发育异常,最终导致不育。推测DPS2可能在水稻第3轮雄蕊发育和第4轮雌蕊发育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杨芊[2](2020)在《TaWin1基因在小麦花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初探》文中指出雄蕊是植物体内重要的花器官,它的生长发育情况直接影响植株的繁育和农作物的产量。雄性不育是由于雄蕊发育异常而不能产生可育后代且普遍存在于植物界的一种现象,在农作物杂交育种研究中,雄性不育系对培育优质、高产的品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世界上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因此,研究小麦雌雄蕊的发育对改良小麦品质和提高小麦产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麦雄蕊同源转化为雌蕊突变体(HTS-1)是彭正松教授在培育小麦三雌蕊(TP)近等基因系CSTP的过程中意外发现的一个新的突变体。HTS-1的小花中雄蕊全部或部分同源转化为雌蕊,故其雌蕊数目一般为4-6个。因此该突变体全部或部分不育,在自然状态下,平均结实率仅为。遗传分析发现,该突变体至少由2个隐性基因控制(Pis1和hts),与细胞质遗传无关。其中Pis1基因已被定于2D染色体上并且控制着三雌蕊小麦的三雌蕊性状。而hts基于已被定位在4A染色体上的一个的区间,结合前期的转录组分析,在该定位区间内找到了一个在雄蕊化雌蕊(PS)中表达量异常高的基因,即TaWin1基因。因此推测TaWin1基因的过表达会引起小麦雄蕊同源转化为雌蕊。为了进一步探究TaWin1的功能,本研究以三雌蕊近等基因系CSTP、CM28TP和小麦雄蕊同源转化为雌蕊突变体HTS-1为实验材料,采用基因克隆、外源乙烯利与1-甲基环丙烯处理、Real-time PCR检测及转基因拟南芥等方法分析了TaWin1基因的功能。主要结果如下:1、TaWin1基因在CM28TP和HTS-1中的序列相似性为,其唯一的区别为在HTS-1中TaWin1基因的ORF下游区段插入了两个胸腺嘧啶(T)。因此TaWin1基因在CM28TP和HTS-1中的片段大小为883bp和885bp,其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408bp。在整个编码区中,TaWin1的氨基酸序列与节节麦 Win1的相似度最高为,与花药野生稻 Win1和高粱 Win1的相似性分别为和,与玉米 Win1相似性为,与拟南芥亚型 Win1相似性为,与水稻 Win1的相似性为。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TaWin1蛋白与节节麦 Win1、花药野生稻 Win1、水稻 Win1、高粱 Win1及玉米 Win1同属一类。且TaWin1与节节麦 Win1亲缘关系最近,因此进一步证实了TaWin1与Win1属于同一基因家族成员。Real-time PCR分析表明,与雌蕊(P)和雄蕊(S)相比,TaWin1基因在HTS-1的雌蕊化雄蕊(PS)中的表达量最高,约为正常雌蕊(P)的194倍,正常雄蕊(S)的86倍。2、利用乙烯利和1-甲基环丙烯(1-MCP)分别处理CSTP和HTS-1,其雌雄蕊性状发生明显变化,未经任何处理的HTS-1雌蕊化率为为,经1-MCP处理的HTS-1雌蕊化率为,经乙烯利处理的CSTP雌蕊化率为。经过1-MCP处理的HTS-1较未经任何处理的HTS-1的雌蕊化现象降低了,经乙烯利处理的CSTP较未经任何处理的CSTP的雌蕊化率升高。利用Real-time PCR分析了乙烯通路中关键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ACO2、CTR1及EIN2在HTS-1的幼穗中的表达量较CSTP高,HTS-1经过1-MCP处理后其表达量下降,CSTP经过乙烯利处理后其表达量其表达量上升。ETR1和SAM基因在HTS-1的幼穗中表达量明显高于CSTP,HTS-1经1-MCP处理后表达量下降。ETR和SAM基因在经乙烯利处理的CSTP和未处理的CSTP幼穗中表达量均较低,且差异不明显。ACS的在HTS-1中的表达量高于CSTP(约6倍),经过1-MCP处理后HTS-1的表达量显着升高。经乙烯利处理的CSTP幼穗中ACS的表达量较未处理的CSTP升高。在所测定的6个基因中,EIN2基因的表达差异最为明显,EIN2基因在1-MCP处理的HTS-1中其表达量较未处理的HTS-1下调了约15倍,在乙烯处理的CSTP中其表达量较未处理的CSTP上调了约16倍。TaWin1基因在HTS-1的幼穗中表达量高于CSTP。HTS-1经1-MCP处理后其幼穗中TaWin1基因的表达量上调约倍。而CSTP经乙烯利处理后幼穗中的TaWin1基因的表达无明显变化。3、利用转基因拟南芥技术进一步分析TaWin1基因的功能,结果发现在拟南芥中TaWin1基因的过量表达导致拟南芥出现了一系列表型上的变化,如花丝和花梗长度明显缩短、花丝退化、花丝降解等。利用Real-time PCR分析了拟南芥中乙烯合成的三个关键酶基因AtACO2、At ACS和AtSAM在转基因拟南芥和野生型拟南芥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除At ACO2基因外,其它2个关键酶基因AtACS和At SAM在转基因拟南芥中均上调表达。这说明TaWin1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拟南芥中乙烯的合成。杨绮文[3](2019)在《水稻畸形颖壳突变体agl1的图位克隆和功能初步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水稻籽粒形态是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水稻畸形颖壳突变体agl1(Abnormal glume 1)和野生型沈农9816为试验材料,利用石蜡切片、扫描仪、扫描电镜等仪器对突变体进行结构观察,同时分析突变对重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并对突变性状基因进行定位克隆。研究结果如下:1.突变体agl1外稃如镰刀状向内弯曲,内稃退化,部分被外稃包住。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突变体呈双浆片状态,突变体的雄蕊略发白,长度相对野生型较短,雌蕊膨大。2.与野生型沈农9816相比,突变体agl1的花粉活力明显降低,花粉多呈不饱和的畸形状态。在单位面积内,野生型花粉聚集且饱满,突变体agl1花粉分散,数目明显少于野生型。单位面积内,野生型花粉活力为,突变体agl1花粉活力为。3.与野生型沈农9816相比,突变体株高变矮;与野生型沈农9816相比,剑叶叶夹角增加约20%,叶宽增加了18%左右。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agl1的穗长相对较短,穗重明显低于野生型沈农9816,沈农9816的千粒重是,突变体agl1的千粒重仅有,差异显着。突变体的糙米籽粒小且畸形,突变体agl1的蛋白质明显高于野生型的,但直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低于野生型沈农9816。4.通过图位克隆的方法,将突变体基因agl1定位在第2染色体上分子标记和之间,遗传距离为 M。通过对区域内的OFR分析和预测,发现基因LOC_Os02g56610编码类DUF640结构域基因,调控水稻内外稃发育。对基因LOC_Os02g56610进行测序,发现突变体agl1在外显子上有一个碱基的替换(C→T),导致氨基酸翻译异常,由甘氨酸转变为谷氨酸,这可能是造成性状变异的原因。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好发吗

本刊现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书生数字期刊》全文收录期刊。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本刊是由南京市教育局主管、南京晓庄学院主办的学术性期刊。

皖西学院学报发文章好发么

我谈环保袋——科技小论文 现在,环境保护已经成了社会上的人人注重的话题。我们是资源有限的国家,人人都应该保护环境和资源。比如塑料制品,现在我国的塑料制品严重地污染了我们的环境,带来了“白色污染”。塑料购物袋就是“白色污染”的一种,它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的易耗品,而且中国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塑料购物袋。塑料购物袋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也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特别是超薄塑料购物袋容易破损,大多被随意丢弃,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所以,我国对此也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如“限塑令”——使用环保袋就是控制“白色污染——塑料袋”的一个办法。使用环保袋有很多好处,比如:使用寿命比塑料袋长;.可以循环利用;价格低廉,易于推广等等。 现在人们去超市、商场购物大多都使用环保袋,从而减少塑料袋的使用,更好的保护环境。但是现在很多的环保袋都是用纸制品做成的。比如牛皮纸袋、塑料纸袋都是用纸做的。我认为这样也不是很环保,因为纸也是用树木制成的,而现在人类砍伐树木用来做环保袋,所以这样的环保袋也是破坏绿化,不够环保。我认为使用环保袋,应该选用更加环保的材料,比如无纺布袋,帆布袋,棉布袋等等。这些材料都是非常环保的。无纺布袋(也叫不织布袋),是很合适的环保袋,因为这种袋子不仅造型美观,很耐用,而且透气性好,可以重复使用。从限塑令发布开始,塑料袋将开始逐渐退出物品的包装市场,也有一部分市场取而代之的是能够反复使用的无纺布购物袋。无纺布袋较之塑料袋而言更容易印刷图案,颜色表达更鲜明。加上能够反复使用的这一特点,陆续被许多市场、超市、商店选用。虽然无纺布袋很环保,也被各个商家选用。但是这种袋子也存在着一种问题——价格比塑料贵,这对业主来讲,却增加了经营成本。比如,业户售出一公斤青菜,利润可能只有1角钱,用普通的塑料袋几乎不用计算成本,但如果使用环保的无纺布塑料袋,差不多就不挣钱了。因此,降低使用成本是关键。所以现在的环保袋上,很多商家都在“环保袋”上印刷广告,以广告费来抵消使用成本。最重要的还是人类应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减少塑料的污染,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

应该是省级的杂志。只要在中国新闻总署上查到的 都可以放心发吧

皖西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综合性本科高校。学校坐落在有着优秀革命传统和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安徽省西部城市--六安市,东距合肥60公里,西靠大别山。横贯全境的宁西铁路和陆续建成的4条高速公路,使钟灵毓秀的古城六安交通更加便利。学校主校区位于四面环水、风景秀丽的月亮岛上,校园内建筑设施、自然景观、人文气息相映成趣,构成了全国高校中富有特色的校园环境。 学校现设有数理系、化学与生命科学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机械与电子工程系、城市建设与环境系、政法系、中文系、外语系、艺术系、经济与管理科学系、教育学院、体育系、专科教学部共13个系(院、部),以及基础实验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图书馆等教辅单位。图书馆总藏量110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000万元。校园占地1381亩,总建筑面积近36万平方米。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733人,其中本科生11641人,专科生2092人;现有教职工1283人,专任教师633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及其他系列副高职称18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275人,其中博士学位26人;省级学科拔尖人才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5人,省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8人。 学校现有36个本科专业和30多个应用性专科专业,隶属于文、理、工、管、教、法、经、农八大学科门类。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以科研促教学,近几年来,在国家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407篇,被SCI、EI全文收录61篇。学术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1项,厅级奖励27项,获得国家专利7项。2003年以来,学校共获得厅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207项,科研经费投入近600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24项,厅级项目127项,横向项目82项。学校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皖西学院学报》被评为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期刊。 &nbs 1 2

西北大学学报好发吗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西北民族大学学报等。《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是北大核心刊物,可以广泛收录自然科学方向的文章。《西北民族大学学报》是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西北民族大学主办的。这两种都是西北地区容易发表的本科学报。

西北大学学报很容易录用,因为是一般核心期刊,不是EI,只有一个审稿人,审稿周期三个月,刊出周期一年,因为是双月刊。

我只要会就读就行了

不好中,因为1是EI源刊,2是学报内部投稿较多。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