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翻译策略研究性论文

发布时间:

翻译策略研究性论文

中医语言隐喻特征及翻译策略论文

摘要 :为更好地传播和推广中医及中国文化,译者需在正确理论指导之下进行中医英译。隐喻是中医语言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医英译的一大难点,关联理论和功能对等理论能有效解决这一难题,追求“最佳关联”和“最佳对等”的翻译效果不仅能忠实阐述中医学概念,更能传达隐含的中国文化。通过分析中医语言隐喻特征,剖析关联理论和功能对等理论对中医隐喻翻译的指导作用,旨在探讨这两种理论指导下更高效、更科学和更准确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 :语言哲学论文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16)03-0551-03

中医语言作为人类抽象思维产物之一具有普遍的隐喻特征。隐喻为中医概念提供了语言形式和帮助认知中医研究对象,关于中医语言隐喻性及其翻译的研究却不多。在众多的理论中,笔者认为源于认知语言学的关联理论和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能很好地指导中医隐喻翻译。鉴于中医语言的隐喻特征和研究现状,为了开辟中医英译方法策略新的研究方向,找出能高效传达中医医学信息和文化信息的译法,本文试从关联理论和功能对等理论视角来研究中医语言隐喻翻译策略。

1.隐喻概念

“隐喻”一词来自希腊语“metaphora”,其字源meta意思是“超越”,而“pherein”的意思则是“传送”,隐喻是指将两种不同概念的事物通过含蓄、婉转地表达或映射的方式达到形象比喻的语言行为[1]。隐喻是人类主要认知工具和思维方式,广泛存在于语言之中,同时也存在于人们的思想、行动以及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它不仅是一种修辞格式,更是语言中最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概括起来即:隐喻是在一类事物的暗示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另一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2]。隐喻的要件有三:“彼事物”、“此事物”、两者的关联。其结果为:由关联而生发出来的喻义。

2.中医语言隐喻特征

隐喻本体特征

中医语言隐喻本体是指中医医学方面的内容和概念。人们觉察的身体异样或症状被称为病象。中医理论常运用类比推理的方式,借助于其它事物的内部变化或性质特征对病症加以解释和分析,形成的规律性认识[5]。例如:运用自然界中湿气的隐喻,可以对人体内的一些疾病做出解释。中医术语有“湿胜则濡泻”,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人体内湿气偏胜,出现大便泄泻的病理情况”[6]。

隐喻喻体特征

中医语言隐喻的喻体可分成物象、气象、地象和人象,分别指具体的有形物象、天气现象、地理状象和人的社会生活现象[6]。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从各种动物的外形,动作和习性上找到丰富的喻体。各种生活工具也可以被作为喻体来表达医学概念。用自然现象来解释人体的运行机制,认为人的病痛与这些要素有关。在病症描述和诊断上也常用地理名词,如位置和地貌来表述病症位置及其相应的特点,人对社会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可隐喻为人体部位的关系和相关功能[5]。

隐喻喻底特征

本体与喻体之间的联系要通过一定的喻底才能建立。喻底作为本、喻体之间的相似性是隐喻建构的基础。中医语言中隐喻通过各种相似性构建联系即表明喻体特征又说明本体功能,中医语言常将各种相似性联系起来构造隐喻[6]。

3.关联理论与功能对等理论

关联理论属于认知语用学理论范畴,但其作用不只局限于语用学领域。许多翻译理论和模式受其影响而发展,在西方翻译界日益受到重视。翻译研究中引入关联理论已经给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生命并打开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关联理论的核心内容为:运用推理,通过语境来寻找关联才能正确理解自然语言。正确认知和理解自然语言是在翻译中达到语用等效的重要前提。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交际活动,可以理解为“一个对原语进行阐释的明示—推理过程”,理解和表达的有机统一贯穿于翻译的整个过程[4]。关联理论对翻译理论和实践有很强的解释力,能对其进行解释和指导,而翻译活动可以加深对关联翻译理论的认识。Nida提倡的“动态对等”和Newmark倡导的“交际翻译”都表示语用翻译实质上是一种功能对等翻译。功能对等理论强调译文接受者对译文的反应要等同于原文的接受者对原文的反应。正确认知和理解源语语是功能对等翻译中的等效前提,这与关联理论的关联和推理是一致的`[2]。功能对等理论中的“最佳对等”和关联理论中的“最佳关联”概念是一脉相承的,关联理论与功能对等理论的结合,可以整合翻译的双重含义———翻译过程和翻译结果为系统、科学、有效的中医语言隐喻翻译提供强坚实理论保障[3]。

4.中医隐喻翻译

对隐喻的认知及翻译决定了中医知识和文化传达的效果。笔者认为关联理论能帮助译者推断出源语中的隐含,对读者认知能力提出语境假设,选择正确语境信息,将隐含明示给读者,让其从中推导。等效翻译理论要求用最贴切、自然的译文对等再现源语信息,解决中医翻译中语言处理等方面问题[8]。等效翻译不仅将中医医学信息最大量地传递给西方读者,而且将中医中包含的文学、哲学、文化等方面因素尽可能地呈现出来。

关联翻译理论视角下的中医隐喻翻译

关联理论与中医翻译关联理论把言语交际定义为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图的认知活动。认知语境是不可缺少的要素,交际双方必须互明彼此的认知语境来正确理解交际的意图,接受逻辑信息、词汇信息和文化信息。简单的字面翻译并不能有效传达中医语言中暗含的中医特有文化信息,译者必须准确把握中医语言中蕴含的文化图式,选择适合目标语读者的表达方式,帮助其找到与中医译文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性,达到最佳语境效果。中医英译追求的不仅是中医语言的文学翻译,更是传达其文化信息的科技翻译。翻译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文为读者提供的最佳语境效果、译文与读者之间的最佳关联。中医隐喻翻译策略隐喻翻译要实现语言形式转换,更要正确映射和整合语言形式背后隐藏的不同思维方式和文化因素。中医语言具有辨证论治的科学性和文学欣赏的古雅性。中医要始终保持其科学性,中医英译也不可忽视其中博大文化内涵。人们用生活劳动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感悟的道理阐释陌生、深奥的中医医学理论,造就了中医学隐喻性语言[7]。因此,译者需采用灵活的翻译策略来实现中医英译中内容与形式、语言与文化的高度一致性和统一性。(1)描述喻体、简单直译:人类相同生理构造和对自然界变化的经历和体验决定了人们对事物的表达有相同或相似的认知模式,人类具有“共有的非文化知识”,不同民族对自然相似的认知并不是相互学习所获得的[13]。鉴于此,笔者认为应按照源语篇章中源域和目标域的位置顺序来翻译译语篇章中的源域和目标域,实现位置完全对应的关联映射。因此,精确描述原隐喻形象和文化特色以丰富和完善译语表达。例如:“雀啄脉”译为“sparrow-peckingpulse”。西方读者了解麻雀进食的动作,他们看到这个译名时,可以将麻雀进食的动作这一信息关联映射到一种脉搏跳动的外在特征上,很容易理解中医隐喻认知和概念,达到最好的语用效果。类似的例子还有:“蜘蛛胀”译为“spider-likedisten-tion”;“弹石脉”译为“stone-flickingpulse”;“五更泄”(鸡鸣泄)译为“morningdiarrhea(cock-crowingdiarrhea)”。(2)注重文化、合理意译:文化的空缺和错位是语言之间存在的普遍现象,翻译中往往注重保留文化意象的深层含义而丢失其表层含义[7]。中医隐喻翻译要求在目标语中找到与源语信息的最佳关联。如果一味强调保留原文的语言特征,读者却无法找到交际线索,故不能达到最佳关联性。笔者认为可以使用意译,对读者的认知语境做出正确假设,将源语语言形式适当修改,力求把词汇隐含传达给读者,达到对隐喻更好的认知和理解。例如:“提壶揭盖”若翻译为“liftingthejarandtakinga-waythelid”,虽忠于原文语言特征,但西方读者却不能理解其含义,更无法掌握其中蕴含的中医思想。故要将此观点映射到西方文化和认知的同等层面上。可以译为“openingthelungqitotreatconstipationordysuria”,这样西方读者可以领悟出它是指“用宣肺或升提的方法通利小便”的一种隐喻。第一种译法违背了关联理论中话段必须产生足够的语境效果让读者自然做出最佳关联的原则,而第二个译法揭示了隐喻内涵,让读者接收到源语的意义隐含,达到意义所指的最佳关联,保留了原文认知效果的相似性(3)类比推理、增译补偿:中医语言有大量病理治则类隐喻,大部分是由中国古代哲学等理论类比推理得来,因此本体认知都具有间接性、抽象性及明显的心理相似性[11]。单纯直译这类隐喻使西方读者很难在他们已有的认知世界里找到相关信息进行关联和推理,笔者认为可以考虑使用文内补偿来増译,更明确地表达内容和阐释隐喻。例如:“青蛇头”(肿胀如青蛇头状的痈疽)如译为“bluesnakehead”,读者无法理解源语文本内涵;如只译为“ulcer”又丢失源语隐喻特征。最佳译文应为“snake-head-likeulcer”,其中,“snake-head-like”是直接翻译喻体,但又增加“ulcer”一词可以指明实际的病症是“痈疽”。同样地,“龟背”(脊高如龟的佝偻病)应译为“turtle-back-likerickets”;“白虎历节”(游走性关节痛)应译为“acutear-thritis,,“蛇身”(生于皮肤之上状如蛇皮的癣疾)应译为“snake-skin-liketinea”。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中医隐喻翻译

功能对等理论与中医翻译中医语言医哲交汇,言简意赅,善用修辞,文化浓厚,中医英译常会出现文化负载词、文化休克及文化缺省等问题,增加了翻译难度,使译者无法将中医名词术语忠实、客观、简洁地呈现给读者[9]。功能对等理论强调功能对等,意指任何翻译语言因素,化解译文应侧重于源语还是目标语的长期分歧,强调以读者为中心,注重读者的理解和感受,区别于以文本为中心的翻译理论。中医隐喻翻译策略翻译旨在完整、准确、充分、通顺地传达原文的思想内容,读者能利用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背景来理解原文所传达的信息和含义,包括思想内容、感情、风格等。在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指导下,灵活多样的翻译方法可以解决中医隐喻翻译中许多难题,准确再现中医语言信息及文化内涵。(1)术语西化、概念对等:中医隐喻英译可以对照西医概念,转述术语、行话,通俗、形象地表述中医概念,使用西医中对等概念的通俗表述。如果生硬地移用术语,往往会弄巧成拙。例如:表病症的词“虚亏”、“阴阳失衡”、“不足”若译为“unbalanced”或“deficiency”,西方读者无法明白这一病症的实质含义,可译为“abnormal/morbidcondition”或“abnor-mality/dysfunction”(失调状态);含义浅白、指称直截了当。关于治则、治法的术语“平衡阴阳”、“固本培元”不能译为“balanceYinandYang”,可译为“helprecover”或“restorenormalcondition”或“strengthenresistance”。这种译法既简单明了,又通俗易懂。(2)词汇转化、意义对等:中医语言简意赅,通常用几个字就能清楚表达一种病症或治疗方法,甚至一种理论,但英译后的表述却难觅这种特征,若直接按中文字面意思翻译会让西方读者难以理解其确切含义。例如:“黄疸”若译为“yellowinface”,这只是突出这种病症在人体的外在表象,不妨可借用西医术语译为“juan-dice”。因此,“白喉”译为“diphtheria”而非“whitethroat”;“大汗”和“眼花”分别译为“profusesweating”和“blurredvi-sion”这样就极大提高了译语的规范化程度。不能将中医用语机械性的逐字翻译,需找出西医术语中概念对等的词汇和表述。(3)概念转化、文化对等:中医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反映中国文化的精髓,和西方文化有很大差异。在英译时要深刻体会、理解其中文化内涵,准确选择译文词语,力求传达文化隐含,让读者能从其本土文化中找到对等概念。例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14],此处的“贼风”若译为“thiefwind”,西方读者会理解为“风”自然现象,忽略了文化和语言差异,应该通过具体语境,领会原语中的意义,将其译为“pathogenicfactors”(致病因素)。

5.结语

中医英译要特别注意对中医语言隐喻特征的把握和翻译,而运用正确的理论指导翻译显得尤为关键。在对中医隐喻进行翻译时,译者要深入了解源语和译语之间在文化背景、历史传统等因素上的差异,找出喻本、喻体之间的相关性,同时还要对读者的心理期盼与认知环境做出正确判断,在关联原则的指导下,将原文的信息准确无误地传递给读者,使译文与读者的期盼相吻合,达到最佳关联。功能对等理论能让译者从整体把握、感悟原作,发挥想象去感受意境,借助主体的直接经验去发掘原作内在、隐蔽的因素,从而找出与原文最接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和表达方式让译文语义更明朗,表述更精确,从而真正实现“动态对等”的翻译原则。

术语翻译策略论文旨在解决以下问题:1. 翻译过程中遇到的术语难点,如专业性强、文化背景不同等问题,以及如何在宣传、科技等多种领域中更好地实现术语的传播和推广。2. 如何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以满足读者的实际需求。例如,针对不同受众的需求进行翻译,有些受众需要翻译得严谨精准,有些则需要语言简洁易懂。3. 如何翻译涉及未知概念或新兴科技的新术语,以及如何将源语言中的晦涩难懂的术语转化为目标语言通俗易懂的词汇和概念。4. 如何对翻译结果进行评估和校对,以保证翻译的正确性、一致性和准确性。5. 如何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翻译策略,不断总结和改进翻译经验,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综上所述,术语翻译策略论文旨在探讨如何应对术语翻译中面临的种种挑战,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

2012年02月13日 09时08分,《英语资源网:英语论文:浅议跨文化视角下的商业广告翻译策略[1]》由英语我整理. 跨文化视角商业广告翻译策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商品意识日益增强,广告的作用在我国也逐渐显露出来。本文结合实例探讨了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去体现深层次的文化内涵,通过跨文化视角下的商业广告翻译策略。 一、跨文化视角下的商业广告翻译的相关社会背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广告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广告翻译对于推动我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开拓国际市场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随着经济活动与国际接轨,从某种角度上说,广告是一门浓缩的、综合的、具有商业性的、大众的艺术。论文论文参考网 二、广告翻译过程中涉及的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的广告在传播和推广文化的同时也受到文化的制约。广告源自于不同文化环境,其对象也在相同或不同的文化环境中生活和成长。在宣传商品的过程中,广告必须考虑文化因素,而且广告语言的文化内涵必定要迎合消费者的心理,又不违背国家正统文化或法规。为此,我们有必要首先对中英广告中所折射的文化差异进行分析,以利于分析跨文化交际的广告翻译。 1、历史背景差异与审美观差异 每种语言都有其深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因此不同的社会背景反映在广告翻译上也有所不同。日本丰田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广告是“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这是套用了中国的一句俗语。在美国,他们却换成了“‘Not all cars are created equal’(并非所有的车都生而平等),因为了解美国历史的人都知道,美国《独立宣言》中的首句就是‘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人人生而平等),丰田公司就是以此来表示丰田车的质量比其他的车要好。”运用些译入语国家人们所熟知的谚语、俗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宣传效果。 2、民族信仰差异与风俗习惯差异 世界上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敬仰之物,他们的婚丧、嫁娶、饮食等方面的规定也各不相同。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当地消费者的信仰,切勿触犯他们的禁忌。了解各个地域国家的民族信仰,才能避免广告中出现有文化禁忌色彩的词语或形象。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所特有的,它深深影响着人们的认识行为和生活方式。广告翻译应尊重民族心理,把握好广告的联想意义,才能真正做到入乡随俗。 3、思维方式差异 讲英语的人思维呈直线型,文章开头通常直接点名中心思想,而汉语中文章的展开多数成螺线型,主题往往不是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而是采用迂回的方式来加以阐述。说英语的人会在一开始就切中要害,然后层层推进,以推理的方式摆出自己的论据。而说汉语的人则会先举出大量证据,然后向论点逐渐靠拢,最后在强大的理据支持下亮出自己的观点。所以在广告翻译时要注意中西方这种思维的差异,进行适当的逻辑顺序对调,以免让中国人觉得太突然,让西方人觉得不耐烦。广告应适应当地的价值观取向,顺应他们的模式选择出适当的表达方式,提高商品的可接受性。 四、文化交际视角的广告翻译 论文论文参考网广告翻译除了必须充分考虑不同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审美观等因素,还应保证准确生动地表达原文隐含意义,在没有文化冲突的前提下兼顾形象意义和字面意义,根据具体语境,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等。最低限度的功能等效是:译文读者应该能够达到这样一种理解程度,即能够构想原文读者是如何理解和欣赏原文的。尽量恰当的遣词造句,并准确的表达原文用意,从而做到等效翻译。 1、直译法 所谓直译,“就是在转达原文意思的时候,使译文的表达形式和句法结构尽量同原文一致,能完全对等的就完全对等,不能完全对等的也要大致对等,其目标是做到“神”、“形”兼备。”主要用于原文和目的语言之间具有文化共性,并能让人产生相同的联想。直译并非词对词的翻译,直译不仅忠实于深层结构(内容),而且与表层结构(形式)的风格也是一致的。也就是说,通过直译,能有效表达原文意义的同时,反映原文的风格。 2、意译法 意译是“指通过对原文深层意蕴的理解和消化,将原文的表层结构打破和重组,尔后转化为译文自然流畅的表层结构;换句话说,就是冲破语言的外壳,将其真正的意指挖掘出来。”由于文化语言差异,有时译文无法在形式上完全与原文一致,因此意译常利用更为符合当地消费者的形象、生动、委婉的语言来吸引读者。意译法是广告翻译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翻译方法,但其使用频率少于直译法。意译之所以必要,因为存在文化差异和语言差异。 三、结语 由此可见,加强跨文化视角下的商业广告翻译策略研究是必要的。翻译应不拘于译文的内容形式,而重译文与

翻译策略论文研究建议

给你点建议与范例 列点提纲 然后你自己自由发挥比如【摘要】: XX运用XX学理论,把翻译视为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其功能对等理论思想产生了世界性的深远影响,在对文学翻译、科技翻译等领域里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这种以"读者反映论"为核心的翻译理论为XX文学翻译批评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作者就以《生活大爆炸》汉译本为例,辅以XX的功能对等理论指导,来探讨XX文学的翻译,并通过功能对等理论中的意义、风格和文化三个方面的分析比较,从实践个案上来证明功能对等理论在指导XX文学翻译上的实用性和适用性。【作者单位】: XXXXXXX学院基础部; 【关键词】: 功能对等 XX文学 翻译 【分类号】:XXXX【正文快照】: 从晚清起,我国就开始大量翻译XX文学作品,这对我国XX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至今在国内,XX文学翻译的研究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XX文学翻译仍一直处于研究的边缘地位。实际上,XX文学翻译绝非易事,译者不仅需要熟练使用两种语言,还要熟悉XX文学..........一路写下去,拿出点数据,例出点事例,作出点评价,修正点误区,也就差不多了,..手工劳动好累人的,并且是真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也在写这个 问一下这是毕业论文

2012年02月13日 09时08分,《英语资源网:英语论文:浅议跨文化视角下的商业广告翻译策略[1]》由英语我整理. 跨文化视角商业广告翻译策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商品意识日益增强,广告的作用在我国也逐渐显露出来。本文结合实例探讨了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去体现深层次的文化内涵,通过跨文化视角下的商业广告翻译策略。 一、跨文化视角下的商业广告翻译的相关社会背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广告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广告翻译对于推动我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开拓国际市场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随着经济活动与国际接轨,从某种角度上说,广告是一门浓缩的、综合的、具有商业性的、大众的艺术。论文论文参考网 二、广告翻译过程中涉及的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的广告在传播和推广文化的同时也受到文化的制约。广告源自于不同文化环境,其对象也在相同或不同的文化环境中生活和成长。在宣传商品的过程中,广告必须考虑文化因素,而且广告语言的文化内涵必定要迎合消费者的心理,又不违背国家正统文化或法规。为此,我们有必要首先对中英广告中所折射的文化差异进行分析,以利于分析跨文化交际的广告翻译。 1、历史背景差异与审美观差异 每种语言都有其深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因此不同的社会背景反映在广告翻译上也有所不同。日本丰田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广告是“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这是套用了中国的一句俗语。在美国,他们却换成了“‘Not all cars are created equal’(并非所有的车都生而平等),因为了解美国历史的人都知道,美国《独立宣言》中的首句就是‘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人人生而平等),丰田公司就是以此来表示丰田车的质量比其他的车要好。”运用些译入语国家人们所熟知的谚语、俗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宣传效果。 2、民族信仰差异与风俗习惯差异 世界上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敬仰之物,他们的婚丧、嫁娶、饮食等方面的规定也各不相同。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当地消费者的信仰,切勿触犯他们的禁忌。了解各个地域国家的民族信仰,才能避免广告中出现有文化禁忌色彩的词语或形象。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所特有的,它深深影响着人们的认识行为和生活方式。广告翻译应尊重民族心理,把握好广告的联想意义,才能真正做到入乡随俗。 3、思维方式差异 讲英语的人思维呈直线型,文章开头通常直接点名中心思想,而汉语中文章的展开多数成螺线型,主题往往不是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而是采用迂回的方式来加以阐述。说英语的人会在一开始就切中要害,然后层层推进,以推理的方式摆出自己的论据。而说汉语的人则会先举出大量证据,然后向论点逐渐靠拢,最后在强大的理据支持下亮出自己的观点。所以在广告翻译时要注意中西方这种思维的差异,进行适当的逻辑顺序对调,以免让中国人觉得太突然,让西方人觉得不耐烦。广告应适应当地的价值观取向,顺应他们的模式选择出适当的表达方式,提高商品的可接受性。 四、文化交际视角的广告翻译 论文论文参考网广告翻译除了必须充分考虑不同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审美观等因素,还应保证准确生动地表达原文隐含意义,在没有文化冲突的前提下兼顾形象意义和字面意义,根据具体语境,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等。最低限度的功能等效是:译文读者应该能够达到这样一种理解程度,即能够构想原文读者是如何理解和欣赏原文的。尽量恰当的遣词造句,并准确的表达原文用意,从而做到等效翻译。 1、直译法 所谓直译,“就是在转达原文意思的时候,使译文的表达形式和句法结构尽量同原文一致,能完全对等的就完全对等,不能完全对等的也要大致对等,其目标是做到“神”、“形”兼备。”主要用于原文和目的语言之间具有文化共性,并能让人产生相同的联想。直译并非词对词的翻译,直译不仅忠实于深层结构(内容),而且与表层结构(形式)的风格也是一致的。也就是说,通过直译,能有效表达原文意义的同时,反映原文的风格。 2、意译法 意译是“指通过对原文深层意蕴的理解和消化,将原文的表层结构打破和重组,尔后转化为译文自然流畅的表层结构;换句话说,就是冲破语言的外壳,将其真正的意指挖掘出来。”由于文化语言差异,有时译文无法在形式上完全与原文一致,因此意译常利用更为符合当地消费者的形象、生动、委婉的语言来吸引读者。意译法是广告翻译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翻译方法,但其使用频率少于直译法。意译之所以必要,因为存在文化差异和语言差异。 三、结语 由此可见,加强跨文化视角下的商业广告翻译策略研究是必要的。翻译应不拘于译文的内容形式,而重译文与

论文公示语翻译策略研究

【摘 要】本文在分析公示语的种类和语言风格的基础上归纳了洛阳龙门石窟景区公示语的翻译中存在的普遍错误,例如拼写错误、语法错误、用词不当和句式中国化等等,作者指出旅游景区内公示语的翻译现状不容乐观。针对这些错误,作者探究其原因主要是译者和标牌制作者粗心、译者语言功底欠佳以及缺乏统一的监管机制,认为公示语英译需增强校对人员工作的认真度和责任感,加强翻译人员的英文水准,并建立相应的翻译责任制。 【关键词】公示语;汉英翻译;原因;解决方法 引言 随着洛阳龙门石窟国际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来洛阳龙门石窟旅游的外国游客日益增多,旅游景区标识语的翻译问题也越来越重要,加强对公示语运用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本文就洛阳龙门石窟旅游景区公示语的英译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在洛阳龙门石窟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及一些解决方案。 公示语从广义而言,指给公众在公共场合看的语言文字,也称为“公共标识语”,“标志语”、“标示语”、“标语”等。公示语指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具有“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和“强制性”四种突出的应用功能。(吕和发2004)。在翻译时候广泛使用名词、动词、动名词、词组、短语、缩略语、现在时态、祈使句和规范性、标准性词汇,以及部分具有本土特征的词汇。(北竹,单爱民2002) 1 旅游公示语的英译常见错误类型 2012年8月23号是一年一度的七夕情人节,为了颂扬忠贞爱情、展现珍贵历史瑰宝、倡导发扬和传承中国传统节日,龙门石窟景区特举办“七夕,相约龙门共祈福”活动,向所有爱浪漫的游客开启浪漫之旅。这一活动不仅将洛阳龙门石窟全方位地呈现给河南人民,也呈现给了喜爱中国这一传统节日的外国友人,使其逐渐与国际接轨。但是,通过在龙门石窟景区内采集大量例子分析发现其公示语的翻译整体上做得不错,但部分旅游公示语的翻译却欠国际化,存在着些许缺憾,主要有以下几类: 拼写错误:拼写错误在公示语的英译中比比皆是,这种低级错误大多是由于译者或者标牌制作者粗心、不负责任、没有认真校对造成的,例如:“会伤人请勿靠近WANRING:DANG DEOUS PLEASE KEEP AWAY ”这是龙门石窟景区龙门山山路旁的一个公示语,且不说语法和措辞是否得当,区区五个字的公示语就出现了两个拼写错误,此处“WANRING”和“DANG DEOUS”应为“Warning”和“Dangerous”。笔者认为此处译文应为:Warning:Danger! Please Keep Out! 语法错误:明显的语法错误在公示语英译中也是屡见不鲜, 这类错误主要是因为译者语言功底不够,翻译能力不足。例如: “进入林区 严禁烟火”被翻译成“ Into the forest is strictly prohibited fireworks”, 笔者认为应该根据翻译的简洁策略译为“No fireworks!” 用词不当:得体的措辞是准确的公示语英译的首要标准,英汉两种语言都有着丰富的词汇量,有时候单个汉字就有多个相对应的英文单词,同样,一个英文单词也可以用多种汉语意思,但是它们之间细微的差别可能会导致极大的语意差别,译者稍不注意就会因为措辞不当,而不能准确表达原文意思。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景区内竟将“男/女厕所”分别译为“Male’ Toilet”和“Female’ Toilet”。在英语中,Male 和Female这两个单词表示有生命的动植物的性别属性。对于公共男女厕所的翻译,笔者建议译为Men’s Room 和Women’s Room或者Ladies’ Room,然后再加上男女的图形标志即可。 句式中国化:这是译者最为常见的错误,因为要想克服这一困难需要译者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对中英文两种语言特点的全面掌握。在景区内此类错误现象比比皆是,例如: “小心路滑”竟被译为 “The small idea slides”, “注意安全”译为“Attention security”,根据简洁策略可分别翻译为“Caution: Wet Floor! ”和“Watch Out!” 2 旅游公示语的英译问题对策 根据大量实例分析中发现的种种问题,我们应该积极应对,分别找出解决办法,各个击破。 建立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标准化审定制度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的戴宗显教授指出:“语言是交际的媒介,标识语言有特殊的结构和表达用语,国外有专门的机构和人来做这项工作,比如交通部门就有专门的使用语言,同时还下达使用手册,在商品分类中也有特殊的标志语言”。所以我们应该严格执行翻译行业质量标准, 成立翻译专业户,建立统一标准或核准制度来监督翻译的质量。对于景区常见公示语的译法应该统一,要有一个评估制度,一个权威的机构来核准。 提高公示语译者专业翻译素质 翻译人员要端正态度, 严格遵守商务翻译原则,认真负责,注重学习。译者要加强自身的英语和汉语功底,花时间、精力去了解所译的内容,尽量让译文做到正确、得体、一致,保证质量。同时,由于语言中渗透着社会意识和文化传统,译者尤其要重视中国和外国的社会文化差异,注意历史背景不同、国情不一样、生活方式大相径庭,这些都会造成语言的差异。要真正掌握外国地语言,就要了解外国文化传统,在翻译中越过社会文化差异的障碍,努力符合译文读者的期待规范。 提高校对人员和标牌制作者工作的认真度和责任感 政府及旅游景区管理部门应该重视公示语翻译的每一个环节,标牌制作过程中也应该注意人员的选择,尽量采用对英语有一定基础的工人,也应该有相关人员进行过程的监督和最后的审核。 加强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规范和改进景区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必须注重提高译者的素质和责任心,应该由相应的监管机构来加强景区公示语的翻译工作。相关部门重视,加强监管首先要保证翻译质量。各级地方政府的有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翻译准入制度。旅游景区的管理者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认真抓好翻译、审稿、校对等各个环节,请水平高的译者或长住中国的外国人参加,凡公开对外的译文,尽可能做到译文准确、达意。政府也应该设立专门针对外宣翻译的特定机构,管理、监督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资料,这样公示语翻译的质量就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吕和发.公示语的汉英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4(1). [2]北竹,单爱民.谈英语公示语的语言特点与汉英翻译[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5)。 [3]曹容,袁利,太扎姆.康巴藏区旅游英语翻译现状调查研究[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 (3). [4]傅海英.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规范化研究[J].知识经济,2012 (12). [5]朱姣,彭娟.徐州市旅游景点英语公示语中的错误现象分析及对策[J].青年文学家,2011(1).

摘 要: 公示语是给公众在公众场合看的文字语言,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实用语言,是一种公开和面对公众的,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特殊文体。公示语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几乎随处可见。由于公示语在公众和旅游者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对公示语的任何歧义、误解、滥用都会导致不良后果,本文分析公示语翻译常见问题,并提供解决良策。 关键词: 公示语 公共场所 翻译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2008年奥运会胜利闭幕,全国各地的汉英双语公示语越来越多,外国人能轻松进行简单的游玩、购物,可以说,这是人性化管理与和谐社会的一个进步,也从侧面反映了民族友好、向上的精神面貌和整体文化素质。公示语‘顾名思义’是在公共场所展示给公众看的文字语言,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实用语言,是一种公开和面对公众的,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特殊文体。公示语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几乎随处可见,例如路标、广告牌、商店招牌、公共场所的宣传语、旅游简介等。公示语是国际化都市、国际旅游目的地语言环境、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公示语的实际运用中,我们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不规范的、外国人看不懂的,甚至洋相百出的英语公示语比比皆是,不但未达到交际效果,还损毁了形象。 一、常见公示语翻译错误的分类 (一)拼写及语法错误 公示语中最常见且最易被忽略的错误便是拼写错误。除了拼错、大小写或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等之外,语法错误也是公示语翻译中常出现的错误,如词性误用、名词单复数不当、冠词遗漏、动词形式错误的等。例如:“禁止停车”:“No Park(Parking)”;“请带好随身物品”:“Please Bring Your Belonging(Belongings)With You”;“请走侧门”:“Please Use(The)Side Door”;“××机动车驾驶学校”:“Automobile Drive(Driving)School”:“××装饰有限公司”:“Decorated(Decoration)Corporation”;“男士休闲服”:“Man’s(Men’s)Wear”;“中西快餐”:“China(Chinse)and Foreign(Western)Fast Food”。以上这些语法错误或者是译者粗心,或者是想当然所致,其实在翻译中稍加注意是可以避免的。 (二)中式英语 英语中有许多约定俗成的表达习惯,如“south-east”指的是“东南”,而不是“南东”(east-south),“north-west”指的是“西北”,而不是“北西”(west-north),但很多公示语的翻译望文生义,完全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比如把“中国烟酒”译成“China Smoke Wine”就不妥,应按英语的习惯翻译成为“Cigarette,Liquor and Tea”。“警务工作站”译为“Police Workstation”或者“Police Affairs Station”都是对照汉语生硬的翻译,其实译成“Police Station”就能让外国人明白。“租赁公司汽车服务中心”中的“租赁”译成“Rent Company”,也完全从中文角度翻译,应翻译成“Car Rental”。把“口腔门诊”译成“Mouth department”,让人哭笑不得,建议改成“Dental Office(Department)”。 (四)语义模糊 语义模糊的原因很多,本来在汉语里很清楚的东西,由于中英转换的失误,使英译无法让人理解。误译的原因有多方面,但模糊现象主要是译者在中英转换过程中信息丢失、翻译不完整所造成的。例如:(1)“小心碰头”:“Take Care of Your Head”改译为“Watch Your Head”或“Mind Your Head”;(2)“钟表城”:“Time City Watches & Clocks”改译为“Watches & Clocks Shopping Centre”。 二、公示语汉英翻译的对策 (一)熟悉公示语的意义及特点 公示语是一种公开和面对公众的,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特殊文体,具有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四种应用功能,这就要求这种文体简洁、明了、正确,从而提供给公众清晰易懂的信息,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在翻译时语汇要简洁,措辞要精确,能用寥寥数词,或简单明了的图示,或图标与文字结合来表示,让读者一目了然,而不能随意使用冗长的句子,并且注意选用常用的词语。 (二)多借用国外现有例子 戴宗显认为:“对待交通等国内外可以一致的标识,完全可以实行拿来主义,找一些专家到国外把他们的表达用语拿过来使用。”(戴宗显,2005)实际上,除了一些很中国化的公示语,汉语公示语基本上都能在英语中找到对应的公示语,这就要求译者不可望文生义,而要尽可能多查资料或请教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朋友。 (三)注重文化背景的理解 由于人们的社会背景、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上存在差异,因此在语言表达上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也都充分地体现在公示语中,如果不能透彻理解文字里所蕴涵的文化信息,没有掌握汉英文化差异,就不可能完成从原语到译入语的转换。 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的不仅仅是翻译技巧的问题,还包括人们的认识问题。很多人认为只要会英语就能翻译,其实公示语翻译的基本功不只是英语水平,而且包括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因此翻译公示语时,应该将译文读者的文化习惯放在第一位,运用交际翻译的方法翻译,才能得到准确无误的译文。公示语是世界各国了解中国的主要载体之一,更是给所有来华的外国人士留下的第一张中国的名片,因此,汉语公示语的英译就显得尤为重要,其目的很明确,即在必要的场合能够指示、提示、警示、帮助在华的外国友人更加方便地生活、学习、旅游和工作。正确的公示语英语译文的使用,对提升城市文明形象,进一步推动城市国际化进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吕和发.公示语的功能特点与汉英翻译研究.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5,(2). [2]罗选民,黎日旺.关于公示语翻译的几点思考.中国翻译,2006,(6). [3]杨永和.我国新世纪公示语翻译研究综述.外语教学,2009,(5). [4]李红梅.基于模因论的公示语翻译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2).

浅谈公示语英语翻译:现状、成因及对策 ---以红安天台山风景区公示语英译为例 摘 要:在开放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观光游览。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的公示语英语翻译水平依然不能令人满意。本文通过以红安天台山风景区公示语英语翻译存在的问题为例,分析公示语英语翻译现状、成因,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公示语英译 功能 分类 成因 对策 引言:公示语包括景区标识牌上的指示语、提示语和警示语,以及景区、景点入口处张贴着的各种“须知”,以及旅游景区周边地区的交通、餐饮店等相关公共场所的公示语。它起着给游客指明方向道路,或者对游客的行动进行提示警示,或者把景区的有关规则告诉游客。如今,国际交流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中国参观游览,提高公示语英译质量已是当务之急。本文尝试分析公示语的英译现状,并分析其原因,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公示语的定义及其分类 公示语是指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 公示语可满足在华工作、旅游的外籍人士普通市民的社会、行为和心理需求,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四种示意应用功能。根据其功能,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指示性公示语:指示性公示语体现的是周到的信息服务,没有任何限制、强调意义,其目的在于向公众提供某种相关信息。如:Ticket&Travel Center票务与旅游中心,Public Toilet 公共厕所等。 (2)提示性公示语:提示性公示语没有任何特指意义,仅起提示作用。如:Please Pay Here 请在此付款,Restricted Height 3m限高3m 等。 (3)限制性公示语:限制性公示语对相关公众的行为提出限制、约束,语言直截了当,但语气较弱,且不会使人感到强硬、粗暴、无理。如:Handicapped Only 残疾人通道,Construction Site No Admittance施工现场 禁止入内等。 (4)强制性公示语:强制性公示语要求相关公众必须采取或不得采取任何行动,语言直白、强硬、没有商量余地。如:No Photography严禁拍照,No Briefing of Groups禁止导游讲解等。 2. 公示语英语翻译现状及其分析 我国的旅游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相对起步较晚,许多城市的旅游公示语翻译的现状却是不尽人意。全国各地旅游景区里,不少公示语英语译文错误百出,不仅大煞风景,给中外游客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和笑柄,而且无法起到公示语应有的作用,成了无用的摆设,有时甚至还误导外国游客,这大大影响了公示语作用的发挥,甚至削弱了城市的形象。因此,规范旅 游公示语翻译的使用,纠正翻译中的各类错误,解决公示语翻译存在的问题成为当前一项必要且紧迫的任务。 笔者在红安天台山风景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就其中发现的公示语英语翻译问题进行了如下分析。 错误翻译 逐字逐句的翻译 逐字逐句的翻译将中文生硬的翻译成英文,极易让大众产生对公示语翻译错误的印象。在天台山自然风景区的入口处发现“天台山欢迎你”的英文公示竟为“Tian Taishan Welcome ”,我们且不说其中天台山的英文翻译,仅就welcome 一词的用法来说,也是不符合英语搭配习惯的,笔者认为不妨将其译为大众比较容易接受的“Welcome to Tiantai mountain ”。至于其中的天台山的翻译笔者将在下文中有所体现。 拼音的使用 在许多的翻译作品中,拼音的使用已数见不鲜,不过经常用于人名、币值等的翻译。据对所收集资料的分析,发现不恰当的拼音使用也是造成错误翻译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上文中,对于外国游客而言,“shan ”这个汉语拼音不能传递任何关于“山”的形象,而只有他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关山的词语才能帮助其了解该景点,故此处将其译为“Tiantai mountain ”更为合理。除此之外,在该风景区我们赫然发现“景区门票优惠公示栏”的对应译文为“Ticket for GongShiLan Scenic Prefereatial”,我们仍旧抛开译文的其他部分,单独就公示栏的公示翻译而论,这样直接使用拼音的翻译难以令人接受的,更何况是外国游客,在进行公示语翻译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翻译作品的对象,切不可不知如何翻译就干脆使用拼音。 术语不匹配 在公示语翻译过程中,翻译术语的不匹配,不仅不能使翻译作品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造成曲解。在天台山的实景游览过程中,发现景点“千年樱桃”的公示语英译为“Centuries Cherry ”。既然是千年,那此处的“centuries ”一词就显得有些翻译欠妥,更准确来说是术语不匹配。而参照“千年发展目标”的翻译“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笔者认为将“千年樱桃”翻译成“Millennium Cherry”则更为准确。在公示语的翻译过程中,我们应更注重翻译的准确性,不能将翻译对象模糊化,尤其是在公示语翻译时,更应注重术语匹配。 文化不兼容 考虑到不同民族、不同国家间的文化背景间的差异性,公示语英语翻译,应注重尊重不同的文化习惯和传统。而导致文化不兼容的主要原因在于译者对不同文化的误解甚至是无知。比如说龙(dragon ),尽管龙(dragon )在中西方文化都存在,但其象征意义却大相径庭。在中国,龙(dragon )是褒义词,其既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和成功的标志。但西方人对龙(dragon )的联想和看法则大不一样,龙(dragon )在西方是贬义词,是邪恶的象征。在景区门票优惠栏中出现了deformity 一词,经查证deformity 一词在英汉牛津高阶词典中的英文释义为“in condition in which a part of the body is not the normal shape because of injury,illness or because it has grown wrongly”,但凡西方读者都觉得有侮辱的意 味,而且在西方国家,人们对表达“残疾”意思的词语颇为敏感,故在使用的时候需格外严谨,多加留心。 语气不和谐 语气不和谐是由于公示语翻译的信息度过强或过弱,或语用不当所致。在景区门票优惠公示栏条款中,“持退休证的老人”的公示语翻译为“Elderly people retire card holders”。很明显景区工作人员给出的译文是不符合逻辑的,而其中用“elderly people”来表示老人语气上则显得稍微不和谐。如大众经常在公交车上看到的老弱孕残席一样,对于这些特殊词语我们在公示翻译过程中语气应尽量协调。笔者认为用“senior citizen ”来表示老人则显尊重之意,语气较为和谐。 除此之外,发现在天台山风景区公示语翻译中仍存在一些诸如大小写失误、译名不一致等类型的小问题,其中最为明显的即为景区公示语同一告示牌上对“风景区”一词的三种不同翻译。笔者认为这些看似可忽略不计的公示语英语翻译问题也应得到重视,以求使公示语达到更好为外国游客服务的作用。 3. 规范公示语翻译应对策略 对策针对目前我国面临的公示语英语翻译现状,极力挽救公示语英语翻译恶化情况刻不容缓。如何高效且及时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规范景区公示语英语翻译 为使外国游客更加清楚明了的理解公示语内容,规范景区公示语英语翻译是当务之急。在公示语英语翻译过程中,应避免逐字逐句的翻译、少用拼音英译、避免术语不匹配、力求文化兼容和语气和谐等,我们要尽量做到有据可依,对于那些难以拿捏的公示语翻译要反复研究推敲,力求做到准确规范。 加强对公示语英语翻译的认识 现如今,许多非专业人士对翻译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更不用提公示语翻译了,而其中不少人则认为懂英语,或者有的甚至认为英语过了四六级就可以从事翻译工作。但事实并非如此,翻译工作是极为精细的,其对译者的要求相当高,公示语英语翻译工作更是如此。而社会各界加深对翻译的认识,就能协助提高社会翻译的水平,公示语的翻译环境就会出现真正升华。 加大公示语翻译人才的培养 众所周知,我国在翻译方面的专业人士屈指可数,而从事公示语翻译方面的人才就更少了,因此,加大公示语翻译专业方向人才的培养已经迫在眉捷。对此国家在加大培养公示语翻译人才方面应多加鼓励,适当放宽条件,但仍应严格把好关,避免鱼目混珠。 严格实施翻译质量管理 鉴于我国翻译市场和翻译质量队伍的现状,进一步规范与管理翻译质量实施是非常有必要的。国家在为规范汉语语言文字的使用方面虽做出了一定努力,如颁布并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但对于有关外文的使用条例方面却没有相应政策,如若能单独制定在这一方面的相关管理条例,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过程中自然会更加细心尽责,这对于 公示语英语翻译的规范也是相当重要的。 4. 结束语 全球化、现代化、城市化、信息化为我国的公示语研究与翻译提出了迫切的期待和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在中国与国际交流日益紧密的浪潮中,公示语英语翻译又将面临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与挑战。准确与规范的公示语英语翻译对于一个城市、国家的对外形象是必不可少的,与此同时,其也将在公众和旅游者生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相信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今天,中国的公示语英语翻译定能取得又一次的突破。 参考文献: [1]王颖,吕和发,公示语汉英翻译[M ],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对外出版公司, [2]程尽能,吕和发,旅游翻译理论[M ],清华大学出版社, [3]傅海英,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规范化研究 [J], 商业研究, [4]扬绪娟,旅游景区汉英公示语的翻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5]孙志永,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现存问题及改进建议 [J], 赤峰学院学报, [6]杨义豪,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J], 翻译研究 ,

这个是我的论文开题报告,已经会议通过了的论文(设计)题目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From Pragmatic Perspective从语用角度看公示语翻译课题目的、意义及相关研究动态: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国际间的友好往来及经济合作日益增多,对外联系和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公示语是国际化都市、旅游目的地的语言环境和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汉语公示语的英译日趋重要。但现在在我国各大城市的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着参差不齐的错误,意义:现在在我国部分城市的公示语中,由于没有正确把握语用等效的原则,出现了信息偏差、信息错误和信息交际障碍,即语用失误,包含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和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本文拟从语用角度分析在我国部分公示语的翻译问题,通过探讨公示语的语言特点和语用功能,提出公示语的翻译原则和方法。研究动态:吕和方指出了公示语的四种应用功能特征: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分析了公示语的“动态”和“静态”信息,并对公示语独特的语言风格进行了阐述。王银泉、万正方、金龙等剖析了我国城市公共场所公示语英译中存在的失误现象,提出具体的可行性改进意见,探讨了公示语翻译的方法和规律。于秋、黄小明认为由于语言和文化的不同,汉语公示语在英译时经常出现语用失效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两方面。2003年8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开通了“汉英公示语研究在线”(http://www•;e-signs•info•com), 2004年9月负责主编了《汉英公示语词典》,系统总结了目前的公示语翻译,并成立了“汉英公示语研究课题组”。课题的主要内容(观点)、创新之处:主要内容:本文从语用的角度来讨论公示语的翻译,分析了公示语的分类及其特点,并引用大量例证说明我国现在在公示语翻译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公示语的翻译中,应根据关联理论,充分考虑语境,运用语用等效的原则来进行翻译。创新之处:我国现有的研究公示语翻译的论文有很多,但本文提出公示语的翻译应该重视语境的作用,增加关联度,扩大认知环境,以达到语用等效目的。研究方法、设计方案或论文撰写提纲:研究方法:采用演绎法和文献资料法相结合的方法,运用事例型论据与理论型论据,提出在公示语的翻译中应遵循语用等效的原则。论文撰写提纲:引言一、公示语概述(一)公示语的定义及特点(二)公示语的分类(三)公示语的实用功能二、从语用等效角度看公示语汉英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一)中式英语对语用语言等效的影响(二)文化因素对社交语用等效的影响三、关联理论与语用等效翻译(一)源语与语境之间的关联(二)相关的公示语言不同地位(三)如何达到语用等效四、语用等效在公示语翻译中的应用(一)逆向选择措辞或表达方式(二)熟知目标公示语习语表达(三)精简目标语中长句翻译(四)确定公示语所处语境(五)充分考虑目标公示语的文化因素结语完成期限和预期进度:1、选题:2008年10月15日以前2、下达任务书:2008年10月31日以前3、开题:2008年11月30日以前4、中期检查:下期开学以后,3月31日前5、答辩与成绩评定:2009年5月20日主要参考资料:Eugene A Nid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Eugene A. Nida & Charles R. 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M].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94Leo Hickey. The Pragmatics of Translation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李怀奎,李怀宏.景观标识名称汉译英的语用等效研究[J].上海科技翻译,2004.刘建刚,闫建华.论告示的语用等效翻译[J].上海翻译,2005.王银泉.汉英公示语翻译及其译学理据[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版),2007魏海波,刘全福.公示语英译中的语用关联分析[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杨丽波.国内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现状[J]. 怀化学院学报,2007指导教师意见:我可以帮你写,再联系

本土化翻译策略研究论文

文化自信时代我国翻译话语重构的意义和对策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文化自信时代我国翻译话语重构的意义和对策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 要:

全球化时代需要翻译通过能动性干预助推本国文化向世界文化舞台中心迈进,拥有翻译话语者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更具主导性。本文从翻译话语概念和中国翻译话语特点出发,讨论了文化自信理念下中国翻译话语重构的意义,并提出中国翻译话语重构策略,即:增强中国翻译理论自信,增强中国译者的主体性意识,树立文化自信做好文化典籍外译研究,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

关键词 :

文化自信;中国翻译话语;重构策略;

引言: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多元多样的文化在世界文化大舞台上各放异彩。中国璀璨的文化若想迈进舞台中心,必经翻译架起之长桥,因为“翻译的一个重要作用就在于对全球化时代的不同文化(cultures)进行重新定位(relocation)”。(王宁,2013:5)在定位过程中,翻译通过能动性的干预助推本国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即拥有翻译话语者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更具有主导性。然而,多数翻译理论和术语均来自西方学界,中国翻译话语却近乎“失声”,“西强我弱”的局面导致中国文化在世界上被误读、曲解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与中国文化走出去和讲好中国故事的初衷相悖。

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滋养的传统译论、国内翻译名家的真知灼见不胜枚举,虽然近百年来为西方翻译理论所冲击,但鉴于中西语言的极大差异,对中国文化外译具有较之西方理论更强的指导作用。本文拟从中国翻译理论、中国译者的自我主体性意识和做好文化典籍外译研究等方面探讨中国翻译话语的重构策略,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从而建立中国文化大国的形象。

一、中国话语与中国翻译话语

“话语”的概念最早由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即人类语言现象中的“言语”维度。随后,不同领域的学者对其意义进行多视角解读,其概念也得到延伸。米歇尔·福柯便是其中一员,其话语观从社会学维度探讨了话语的权力属性:话语是人们必争的权力。“张佩瑶(Cheung,2009:223)曾认为,翻译话语是指‘作者表达的任何有关翻译的观念、想法和理论化的文本(包括译作),具体涉及翻译操作模式、动因研究、原则与方法、翻译的哲理、知识论、本体论和阐释学,同时它强调权力与知识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耿强,2020:7)由此可见,话语和翻译话语都有权力属性。

中国翻译话语涵盖翻译话语应有之意,但也有别于西方翻译话语。中国翻译话语基于中国翻译实践,立足于中国文化,解决中国翻译问题,满足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和正确建立中国国际形象需求;既有对中国传统译论的继承与发展,又有对西方译论的甄别与吸收,使其符合中国翻译实际,从而跻身世界翻译话语体系,让中国话语在国际舞台上更加掷地有声。

二、文化自信理念下中国翻译话语重构的意义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云杉,2010:4-8)悠久灿烂的华夏文明曾是世界文明的代表,但鸦片战争的炮火遮住了中国文化的耀眼光芒,西学东渐使一些国人一味盲目尊崇西方思想,对本土文化妄自菲薄。加之囿于西方话语的主导地位和中国话语的边缘化地位,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中频繁出现被误读、曲解的现象。若想摆脱“西方塑造中国”的谬论,必须建设文化自信,其核心就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重构中国话语,翻译则起到桥梁作用。中国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就需要有中国特色的翻译话语做支撑,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因此,重构中国翻译话语迫在眉睫。

三、中国翻译话语重构策略

重构中国翻译话语离不开对传统译论的继承,也不能少了翻译研究者理论的创新,更不能脱离开翻译实践和中国文化而孤立进行。

(一)增强中国翻译理论自信

中国翻译历史悠久,虽非翻译强国,但堪称翻译大国。众多学者在中国翻译实践中积淀了很多翻译思想、理论、标准、原则、方法等,这些传统译论可谓中国翻译话语重构的基石。从支谦佛经翻译的“文质”到严复的“信、达、雅”等,这些传统译论起源于中国传统的文章学,极具中国文化特色。同时,绝大多数传统译论来源于中国文化典籍翻译实践。中国翻译话语重构应重新阐释传统译论,形成历史与传统的相互观照。这样,中国翻译话语才会具有独特的个性、一定的自信和自豪,以及明确的文化身份。

潘文国(2016)认为,中国正处于“大变局”中,中国翻译学术研究必须实现转向,其中最根本的是要重新建立中国文化和学术的自信,从中国关注出发,变西方视角为东方视角、中国视角,打破西方翻译话语领跑的局面。因此,许多中国翻译研究者在整理国故、筛选和借鉴西方翻译理论的同时,也注重理论创新,涌现了一批原创性的翻译理论话语,如“谢天振的译介学、胡庚申的生态翻译学、黄忠廉的变译论、周领顺的译者行为批评、傅敬民的应用翻译学、陈东成的大易翻译学、任东升的国家翻译学”。(耿强,2020:8-9)

“理论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话语权。”(潘文国,2012:5-11)“中国翻译理论唯有跻身世界翻译话语体系之林,方能为世界打开一扇了解中国文化之窗,也才能为中国打开一扇通往世界的门。”(姜燕,2015:116)

(二)增强中国译者的主体性意识

福柯的话语权力属性说明世界对中国文化和价值观念等的认同和接受绝不是自发的,而是通过主动译介让世界了解中国。这期间中国文化的'保留与价值观念的传播取决于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也与译者的主体性意识密切相关。

首先,中国译者应明确他们是中国文化外译的主体译者。汉学家在译介中国文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能够完全浸润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并客观传播中国文化的汉学家少之又少。因此,中国译者必须有担负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融合重任的主体性意识。

其次,中国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增强主体性意识。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飞速发展,都离不开中国译者对所译介材料的精心筛选。选材既要彰显中国文化特色,又要与译者的文化取向、审美情趣等相契合,选材过程中的主体性意识能让选材和译者最相适切。

译者的翻译立足点和视角决定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翻译目标的达成度,也充分体现了译者主体性意识的重要性。东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巨大差异导致译文完全保留原文本中中国文化是不可能的。主动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的立足点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改变一百年来的西方视角为东方视角、中国视角,不再迎合西方读者或以译语读者接受为翻译的终极目标,而是采取不同的策略在译文中凸显中国优秀文化,适度扬弃糟粕文化,让世界重新正确认识中国。

在翻译实践中,中国译者的主体性意识增强其实也是逐步重构中国翻译话语的过程。语言必然刻有本民族历史及文化的烙印,同时也带有表达情感、观点和态度的自我表现的印记。译者在翻译这一语言活动中,自然或有意识地在译语中留下或彰显译者文化身份及本土民族语言的独特印记,从而奠定了译本在异质文化中的文化地位,增强了翻译文化的话语权,提升了国家的文化沟通与传播能力。

(三)增强文化自信做好文化典籍外译研究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中国人对自己的灿烂文化首先要有一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中国文化传播过程中既不夜郎自大,也不妄自菲薄,以实现东西方文化平等对话为目标,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走出去”的中国文化必须是中国文化中最本质、最优秀、最精华的部分。而文化典籍是中国五千年历史的文化积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核,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因此,做好中国文化典籍外译研究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重构中国翻译话语的一个有效路径。中国文化典籍中众多的传统思想核心词、传统文论核心词、历史文化关键词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带有中国历史和文化独有的特质。这些词语的首译和定译是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和认同的过程,也是话语权争夺的过程。同时,中国文化典籍外译研究为重构中国翻译话语提供了实践基础,“真正适合中国翻译需求的翻译理论只能建立在中国自身的翻译实践和文化传统之上。”(潘文国,2016:10)

四、结语

全球化时代需要话语权来构建一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形象,翻译话语是为之架起的一座桥梁。树立文化自信,重构有中国特色的翻译话语,使中国翻译话语跻身世界翻译话语体系之林,与西方翻译话语对话,让中国话语在国际舞台上更加掷地有声,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让世界正确了解和认识中国,树立良好大国形象。

参考文献

[1]王宁.翻译与文化的重新定位[J]中国翻译,2013.(2):5-11.

[2]耿强.中国翻译理论话语:内涵与意义[J].上海翻译2020,(3):7-11.

[3]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中) [J]红旗文稿,2010,(16):4-8.

[4]刘建珠,穆雷.中国翻译理论话语体系的构建及其划界[J]上海翻译2017.(2):1-5.

[5]潘文国.大变局下的语言与翻译研究[J]外语界,2016.,(1):6-11.

[6]潘文国.中国译论与中国话语[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2.(1):1-7.

[7]姜燕文化话语权视域下的中国本土特色翻译理论[J].甘肃社会科学,2015,(6):116-119.

泰国电影“本土化策略”之叙事风格的研究 --以电影《初恋这件小事》为例Study on the Marrative Style of "Localization Strategy" as for Thailand Movies: Taking the Movie "A Little Thing Called Love" for ExampleResearch on the Marrative Style of "Localization Strategy" as for Thailand Films: A Case Study of the Movie "First Love" for Example...《初恋那件小事》(台译,大陆为《初恋这件小事》),wi ji bai ke译为First Love或A Little Thing Called Love供参

日本文学指的是以日本语写作的文学作品,横跨的时间大约有两千年。日本文学的论文题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论文的质量高低。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日本文学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日本文学论文题目(一) 1. 日汉否定表达的对比研究 2. 关于中日同形类义词的研究 3. 日本新闻翻译实践与研究 报告 4. 任务型教学法在日语专业语法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5. 浅谈日语寒暄语表现 6. 翻译补偿视角下的《雪国》汉译研究 7. 川端康成小说在中国的翻译·传播和接受 8. 《罗生门》与《鼻子》的汉译本对比研究 9. 日语拟声拟态词的汉译研究 10. 关于日语中“猫”惯用句的研究 11. 从日语教学的角度谈母语迁移现象 12. 从语用学角度对日语会话中省略表达的研究 13. 从语境看日语第二人称代词的隐匿性表达 14. 日本人的集团意识的研究及其 教育 指导 15. 日语外来语的特征及其教育指导 16. 关于日语教育中日本 文化 导入的考察与教育指导 17. 《伊豆的舞女》中文译本中拟声拟态词的翻译 18. 试论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19. 中日同形异义四字 成语 的对比研究 20.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中日 广告 语言对比研究 21.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中日流行语的对比研究 22.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影视翻译中的运用 23.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产品 说明书 翻译 24. 从《探求中国的山水》汉译本看游记类文本的翻译策略 日本文学论文题目(二) 1、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日汉语序对比研究 2、现代日语可能表达研究 3、现代日汉情态对比研究 4、中日同形异义汉字词研究 5、汉日动物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 6、日语拗、长、拨、促音与中古汉语音韵对应规律研究 7、司马辽太郎咱歴史小说研究 8、中国高校日语专业学生格助词使用的影响因素研究 9、韩日语助词共现对比研究 10、新中国日语高等教育历史研究 11、日本近代言文一致问题初探 12、韩日越汉字本土化过程研究 13、汉、朝、日同形异义汉字词对比研究 14、韩日禁忌语对比研究 15、汉日比较视野下的汉语对比对生性研究 16、汉日隐性性别词语对比研究 17、日语复句句式变化研究 18、中国高校日语专业学生中日同形 近义词 产出难易度影响因素研究 19、明治以来的日本汉字问题及其社会文化影响研究 20、日语多义感觉形容词的语义分析研究 日本文学论文题目(三) 1. 中日色彩语「青」侦娭偡傞対照研究 2. 中日同字词比较研究 3. 关于日语被动句和汉语“被”字句的对比研究 4. 现代日本语感情表现研究 5. 从《伊豆舞女》中文译本看翻译的跨文化交际行为 6. 《源氏物语》和歌汉译研究 7. 关于中日色彩词的对照研究 8. 中日惯用语中动物隐喻的对比研究 9. 中日耻意识及其在言语表达上的体现 10. 惠普日语客服的翻译实践报告 11. 关于低碳增长的日语学术论文翻译实践报告 12. 「逼傛偮偲」的暧昧性及其原因 13. 中日翻译中的语言文化差异与信息再现 14. 时尚类杂志文本的日译汉翻译实践 15. 新闻类稿件的翻译策略研究 16. 关于日语中食感表达的研究 17.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日语中以“心”为中心的惯用句意义 18. 文学作品中人物描写的翻译技巧探究 19. 星新一小说翻译实践中翻译技巧的应用 20. 太宰治《人间失格》汉译本的比较研究 21. 对加译和倒译技巧的研究 22. 日汉翻译技巧-加译在实例中的运用和分析 23. 日译汉实践报告-《日本人和中国人这里不同》中常用翻译 方法 的应用分析 24. 日语长句的翻译方法-《日本人与中国人这里不同》翻译实践报告 25.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日译汉 句子 结构调整 26. 常用翻译技巧的应用 27. 日语中“手”的概念隐喻意义研究 28. 基于跨文化交际理论下的中译日分析 猜你喜欢: 1. 日本文学论文选题 2. 日本文学的相关论文 3. 浅谈日本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4. 日本文化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5. 文学论文题目大全 6. 日本文学方面的论文

体育英语翻译策略研究论文

英语翻译毕业论文可以写某个电影或者某本书的翻译,开始也不太会,也是莫文网的高手帮忙的,很靠谱的说应用英语翻译呼唤理论指导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与对策商务英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新世纪十年来商务英语翻译研究:回顾与前瞻国内商务英语翻译研究综述顺应理论视角下科技英语翻译切雅实证分析经济一体化环境下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语用观视角下的中医英语翻译教学实证研究翻译——找到源语的所指——对规划教材《商务英语翻译》误译译例的批判研究从功能对等角度看商务英语翻译高校科技英语翻译课程设置探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翻译科技英语汉译的英语翻译技巧研究——以船舶英语文本中的汉译为例功能对等视角下的科技英语翻译论商务英语翻译的4Es标准关联理论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应用——以Climate Change and Peak Oil文本的翻译为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问题与对策英语翻译专业本科生的笔译能力调查分析——以某师范大学英语翻译专业为例中国职业篮球俱乐部体育英语翻译人员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从目的论的角度下看商务英语翻译试论旅游英语翻译中的创造性论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试论近代国人英语翻译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任务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运用跨文化因素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及调整策略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商务英语翻译与文化信息等值研究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教材编写探讨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顺序分析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应用——以翻译项目《大气污染排放系数手册》为案例从关联理论分析法律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补偿商务英语翻译原则探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与语用因素研究Advanced Systematic Golf高尔夫技术英语翻译项目的实践报告

就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来看,机器降重还远远做不到“准确读取语句的意思,并将之用不同的词汇表述出来”我学姐推荐的北京译顶科技那边做的不错,你可以考虑一下。你可以加速去知道了解下

去中国知网看看人家的硕士论文怎么写的 你就有方向了

高校体育专业英语教学问题探讨论文

摘要 : 随着国际一体化的发展,英语已成为世界进行广泛交流的通用语言,而体育也将随着国际化的发展,在英语的使用上日益增多。当前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英语普遍较差,如何提升体育专业的英语教学逐渐成为高校一大重要课题。该文首先阐述了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现状,指出了在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做了具体的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能给高校体育专业英语教学水平以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体育专业;英语教学;问题;建议

一直以来,非英语专业尤其是音体美等艺术生的英语教学一直是学校教学改革的难点,因为专业的特殊性使其在英语学习上花费的时间少之又少,但是未来国际化的发展又离不开英语的实际运用。本文以体育专业为例,就如何提升大学体育专业英语教学展开了研究。

1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现状

通常来说,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英语学习能力上比英语专业的学生要稍弱,但是作为特长生的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英语普遍较差。据相关统计,我国体育专业的英语平均分只有70分左右,远远低于其他专业学生的英语分数。对于大部分体育生来说,英语只是作为一门副科,是专业之外的课,学习好坏无所谓,因此很多学生的英语水平都停留在英语的最初级阶段,词汇量也极度匮乏,英语口语和写作听说能力更是不足。在一项体育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相关调查研究中,对英语学习是否有兴趣显示,很有兴趣的只占8%,有一点兴趣的占45%,完全没有兴趣的占到47%;在学习英语中遇到何种困难的统计显示,在听力方面占60%,在词汇方面占75%,在语法方面占47%,在阅读方面占43%,在写作方面占50%;另外对目前英语学习的教材是否满意中,非常满意的只有1%,满意度一般的占20%,不满意的占79%。而在平时的英语考试成绩中,能及格的人数寥寥无几,甚至很多学生只有30、40分。由此可见,在当今大学体育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不尽如人意。

2体育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越来越频繁,高校体育专业的英语教学一直是学校和教师最头疼的问题之一,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英语教学不好是体育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低的罪魁祸首。其实,在英语教学中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问题又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自主方面

首先,英语基础薄弱,水平较低。因为体育专业学生都属于特长生,在高中时期,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练习体育项目,因此在文化课上安排的时间很少,特别是英语,在很多人眼里,英语几乎成为一门副科,在仅有的文化课学习时间不但不重视,甚至产生恐惧心理,导致英语教学中教师对牛弹琴。其次,在学习英语上没有明确的目标。一般是文化课成绩不好或者在体育方面很有天赋的人才会去学习体育特长,英语作为一门高考必考科目在很多学生眼里是为了考试而学,其他没有任何用处,其实他们并没有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已经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语言。没有了明确的目标,为了考试而学,还有一点就是英语在高考中占的分量又不是很重,导致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英语上根本没有明确的目标,更不用说学好英语了。最后,缺乏学习兴趣,没有自信心。一方面,因为体育生常年运动造就了其外向好动的性格特征,导致他们要静下心来学习英语已经成为一种奢侈。另一方面,因为长期的训练,在英语上花费的学习实践很少,很多人都没有信心把英语学好。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英语教师有心上课,学生也无力听讲。

2)教师方面

第一,教学方法落后。中国长久以来的教学方式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主体一直都是被动接受。本来对英语课堂就缺乏兴趣的体育特长生在学习英语是更提不起精神,加之其英语基础差,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也是照本宣科,殊不知很多课本内容体育专业生是跟不上进度的。第二,在教学中只注重知识传播,缺乏实践。体育生和其他专业的学生一样,毕业后面临各种压力,比如考研、就业等,但是他们的课时大多是体育方面的,英语课程相对少,但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只是一味地传授知识,让学生自己说写的时间很少,加上英语都是大班上课,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语言锻炼的机会。第三,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较弱。部分老师对艺术类学生存有一定的偏见,认为体育生只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并不是学习文化课的料,即使用心教,他们也不一定能学好,这种错误的想法使得很多教师在备课时不够用心,上课也不够细致,即使一部分学生上课开小差,做与英语课完全无关的事情,他们也不管不问。

3)学校方面

一方面,缺乏适合体育专业学生专门的英语教材。一般大学里面除了英语专业教材不一样之外,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材基本一样的,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大学英语》、《新编大学英语》等,而教师在上课时都是根据教材进行授课,结果就导致体育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要么学不懂英语,要么学到的都是与本专业无关的英语,甚至连很多体育术语都不知道。其实不同专业对英语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尤其是英语基础不好的体育生,学习英语的时候相对吃力,应该选用一些简单,适合他们学习或者对以后就业有帮助的教材。另一方面,没有统一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通常情况下,都是由学校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给教师,教师再以此为依据,并结合教材进行备课的。可以说,教学课程的成败与否与教学目标的制定有着最直接的关系。一直以来,很多高校体育专业的英语教学没有统一的教学目标和大纲,要么自行制定,要么和其他非英语专业的教学大纲一样,使得体育专业的英语教学相当混乱。此外,教学时间和授课方式安排不合理。一般来说,学校的英语课程在开学之初就已经安排好了,但是学生可能因为各种体育比赛需要占用上课时间外出比赛,到文化课的时候不能保证每节课都到,导致很多学生在仅有的宝贵英语学习时间学学不到相应的英语知识。另外,大班授课是目前各大院校统一的英语教学授课方式,这样无疑将成绩好坏,等级参差不齐的学生都聚到一块,教师难以因材施教,造成课堂质量不佳。

3提升体育专业英语教学的建议

1)转变教学观念,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和力”。教师应本着尊重、真诚、关心的原则来处理师生关系。我国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一方面,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不管针对何种学生,教师都应该持着尊重、关心的原则来处理好师生关系,千万不能带有色眼睛,尤其针对体育专业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应该多些鼓励和支持,并加强课堂互动,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提升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因为体育生平时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体育锻炼上,学习英语的时间本来就少,加上课堂时间有限,可以再课外适当开展英语第二课堂。这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第二课堂,多组织一些活动,并请外籍教师进行参与,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还能练习口语交际能力。

2)根据体育生的特征,完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现代化对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今,以推行多媒体为主的现代化教学已成为英语教学手段改革的标志。首先做到因材施教。体育专业学生是高中作为特长生考入大学的,因此他们的英语普遍较差,教师应该充分了解体育生的身心特征,制定适合他们学习的教学方法,逐步提升其英语水平。其次增加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措施,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将书本上死板的内容通过动画,图片等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最后,采取分级教学。正因为体育生的英语水平不如其他专业学生,所以在教学上不能和其他学生一样采取相同的教学方式,这样不仅学生学不进去,教学质量也得不到提升。应该在选择合适教材的基础上,前面两个学期可以专门学英语基础知识,扩充学生的词汇量等,等大学中间学期,再训练其阅读和写作等能力。到最后两个学期着重训练口语交际等能力。

3)改革高校体育专业英语教学教材

选择适合学生专业特点和专业需求的英语教材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合适的教材才能制定合适的教学大纲,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学,教师在教学中才会目的明确,有的放矢。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推进,不管是中、小学还是大学,教学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一套合适的教材也是提升专业教学质量的有效基础,但是目前在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上,仍没有做到按专业区分英语教学方面的细致改革。针对大学体育专业的特征,应该编写出一套专门的英语教学教材,当然并不是对现有教材进行摒弃,而是根据体育生的特点对现有的教材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补充,进一步体现体育这一学科性特征,同时也要深入中西方文化内涵,更好地为专业教学服务。

4结语

随着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广泛运用,尤其是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举办的成果,对体育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发出了巨大的挑战。然而,正是因为体育专业的独特性,让各大高校的体育生在英语学习上不如其他专业,因此在英语教学上应该开辟一条适合体育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特色之路,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时更好地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梁艾萍.高校体育生的英语学习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3(33).

[2]刘夏.研究性学习在体育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3).

[3]刘旺余.基于微课辅助的高职英语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5(92).

[4]史莹娟,冯瑞贞.ESP教学模式下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学习的需求分析[J].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15(6).

[5]艾群.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海外英语,2015(19).

[6]李丽娜.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谈如何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J].才智,2016(2).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