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发布时间: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什么专业啊? 民族类1. 民族研究2.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 贵州民族研究4. 广西民族研究5. 黑龙江民族丛刊6.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 回族研究8. 世界民族9. 中国民族10.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 云南社会科学12. 青海民族研究13. 西北民族研究14. 满族研究15.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改名为: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6. 内蒙古社会科学17.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表1.中国社会科学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社会科学战线4学术月刊5中国人民大学学报6天津社会科学7学术研究8江海学刊9江汉论坛10 江苏社会科学11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12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3 文史哲14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5 浙江学刊16 浙江社会科学17 社会科学研究18 求是学刊19 社会科学(上海)(吸收: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 社会科学辑刊21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3 中州学刊24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5 人文杂志26 求索27 思想战线28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9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30 国外社会科学31 南京社会科学32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3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34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5 齐鲁学刊36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37 学海38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39 江西社会科学 40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1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2 河北学刊43 学术界44 东岳论丛45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46 东南学术47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8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49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并入:社会科学)50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1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52 北京社会科学53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4 学术论坛55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56 广东社会科学57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8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59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60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1 山东社会科学62 探索63 学术交流64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65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6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7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8 北方论丛69 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70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1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72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73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4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5 宁夏社会科学76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7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8 云南社会科学79 长白学刊80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1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2 江淮论坛83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4 河南社会科学85 内蒙古社会科学86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87 甘肃社会科学88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9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90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91 晋阳学刊92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3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4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5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6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7 贵州社会科学98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9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国内核心期刊有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科技核心。1、国内核心期刊总共有七大核心,但主要的有四个核心。北大核心,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中文核心。南大核心,即CSSCI,就是通常所说的C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即CSCD,号称中国的SCI。科技核心,也叫统计源核心。主要是医学方面的。核心期刊是国内比较权威的期刊,对论文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一般需要评高级职称的人员或者是科研人员需要发表核心论文的。

如果哥们连有哪些刊物都不清楚,估计投稿录用的可能性不大啊

清华大学代码是10003

东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一、历代史书:梁‧沈 约:《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5月出版。梁‧萧子显:《南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5月出版。唐‧姚思廉:《梁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5月出版。唐‧姚思廉:《陈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5月出版。齐‧魏 收:《魏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5月出版。唐‧李百乐:《北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5月出版。唐‧令狐德棻:《周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5月出版。唐‧李延寿:《南史》,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5月出版。唐‧李延寿:《北史》,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5月出版。唐‧魏 徵:《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5月出版。二、古代典籍(包含近人所辑校、点校、校注之古代典籍):清‧严可均辑:《三代先秦两汉三国六朝文》,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清‧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清‧逯钦立辑校:《先秦魏晋南北朝诗》上中下三册,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9月出版。梁‧僧 佑:《弘明集》,台北:新文丰出版社。(未详出版年)唐‧道 宣:《广弘明集》,台北:新文丰出版社。(未详出版年)魏‧刘 劭:《人物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梁‧刘 勰,周振甫注:《文心雕龙注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明‧张 溥:《汉魏六朝百三家诗题解》,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清‧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台北:木铎出版社,1983年。杨守敬、熊会贞:《水经注疏》,江苏古籍出版社。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顾绍柏:《谢灵运集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8月。三、近人研究著作:《第二届魏晋南北朝文学与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成功大学中文系主编,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第三届国际辞赋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国立政治大学文学院编,国立政治大学发行,1996年。《第三届魏晋南北朝文学与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成功大学中文系主编,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王力坚:《六朝唯美诗学》,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刘大杰:《魏晋思想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9月第2次印刷。宁稼雨:《魏晋风度——中古文人生活行为的文化意蕴》,东方出版社, 1996年12月第2次印刷。徐公持编著:《魏晋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9月。王力坚:《由山水到宫体》,台湾商务印书馆,1997年12月出版。王国璎:《中国山水诗研究》,台北:联经出版社,1988年4月出版。王梦鸥:《古典文学论探索》,台北:正中书局,1987年8月出版。王 瑶:《中古文学史论》,长安出版社,1982年。宋李昉:《文苑英华》,台北:华文书局,1967年出版。柯庆明、曾永义编辑:《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资料汇编》,台北:成文出版社,1978年9月出版。洪顺隆:《六朝诗论》,台北:文津出版社,1985年3月出版。洪顺隆:《由隐逸到宫体》,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7月出版。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台北:中文出版社,1980年出版。张师蓓蓓:《汉晋人物品鉴研究》,台北市:中文研究所,1984年。张师蓓蓓:《东汉士风及其转变》,台北市:国立台湾大学出版委员会,1985年。张师蓓蓓:《中古学术论略》,台北市:大安, 1991年。张师蓓蓓:《魏晋学术人物新研》,台北市:大安, 2001年。简宗梧:《赋与骈文》台北市:台湾书店, 1998年。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张少康:《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论》,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张少康:《文心雕龙研究史》,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张少康:《文赋集释》,上海市:上海古籍社出版:新华发行,1984年。张少康:《古典文艺美学论稿》,淑馨出版社,1989年。曹道衡:《中古文学史论文集》,洪叶出版社,1996年。曹道衡:《中古文学史论文集续编》,文津出版社,1994年。曹道衡:《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研究》,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梅家玲:《汉魏六朝文学新论——拟代与赠答篇》,台北:里仁书局,1997年。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学论著精选》,台北:华正书局,1991年8月出版。傅 刚:《魏晋南北朝诗歌史论》,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童庆炳:《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台北:万卷楼,83年8月。童庆炳:《文学审美特徵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萧 驰:《中国抒情传统》,允晨文化实业有限公司,1999年1月。周勋初:《魏晋南北朝文学论丛》,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11月。逯钦立:《汉魏六朝文学论集》,陜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叶 朗:《中国美学史大纲》,台北:沧浪,1986年。廖蔚卿:《六朝文论》,台北:联经出版社,1985年三版。廖蔚卿:《汉魏六朝文学论集》,台北:大安出版社,1997年。刘师培:《中古文学史》,台北市:世界,1962年。刘跃进、范子烨编:《六朝作家年谱辑要》,哈尔滨市:黑龙江教育,1999年。刘跃进:《中古文学文献学》,南京市:江苏古籍,1997年。刘跃进:《门阀世族与永明文学》,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年。王钟陵:《中古文学诗歌史》,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陆侃如:《中古文学系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张可礼:《东晋文学系年》,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研究》,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葛晓音:《汉唐文学的嬗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葛晓音:《八代诗史》,陜西:陜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林文月:《中古文学论丛》,台北市:大安,1989年。林文月:《山水与古典》,台北市:纯文学,1976年。蔡英俊:《比兴物色与情景交融》,大安出版社,1995年。郑毓瑜:《六朝文气论探究》,台湾大学出版委员会,1988年。郑毓瑜:《六朝情境美学综论》,学生书局,1996年。郑毓瑜等人:《古典文学与性别研究》,里仁书局,1997年。萧统编、李善注:《文选》,台北:石门图书有限公司,1976年1月出版。骆玉明、张宗原:《南北朝文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年出版。钟 涛:《六朝骈文形式及其文化意蕴》,东方出版社,1997年。颜昆阳:《六朝文学观念丛论》,台北市:正中书局,1993年。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胡令远:《人的觉醒与文学的自觉—兼论中日之异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四、期刊论文:蔡钟翔:〈典论论文与文学的自觉〉,《文学评论》第5期,1983年。王兴华:〈人的自觉与魏晋南北朝的美学思想〉,《美学》第4期,1986年。魏正申:〈论陶渊明“文学的自觉”——从立德立功到立德立言的转变〉,《九江师专学报》,1993年3-4期合刊。王力坚:〈从觉醒到迷误-六朝文人生命意识对唯美诗歌创作的影响〉,《广东社会科学》,第五期,1994年。卢佑诚:〈曹丕文学价值观新论〉,《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1994年。俞灏敏:〈陆机与魏晋文学自觉的演进〉,《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第四期,1994年。金化伦:〈论汉代文学的自觉性及其意义〉,《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4年第12期。吴瑞霞:〈“六朝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初探〉,《湘潭大学学报》,1995年第5期。王力坚:〈自我的觉醒与文学的自觉 〉,《学术交流》(第四期,1995年4月高人雄:〈魏晋“文的自觉”与山水田园诗的产生、发展〉,《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1期。袁 峰:〈文学的自觉与玄学理论〉,《人文杂志》第6期,1995年。卢佑诚:〈姗姗来迟的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中国文学研究》,第4期,1996年。解德枫:〈个体生命的自觉—《古诗十九首》主题意义阐释〉,《南都学坛》(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6卷1996年第2期。孙明君:〈建安时代「文的自觉」说再审视〉,《北京大学学报》第6期,1996年。张少康:〈论文学的独立和自觉非自魏晋始〉,《北京大学学报》第2期,1996年。詹福瑞:〈文士、经生的文士化与文学自觉〉,《河北学刊》1998年4期。詹福瑞:〈从汉代人对屈原的批评看汉代文学的自觉〉,《文艺理论研究》2000年第5期。王红蕾:〈魏晋风度与文的自觉〉,《佳木斯师专学报》,第3期,1997年。李文初:〈从人的觉醒到“文学的自觉” ——论“文学的自觉”始于魏晋 〉,《文学理论研究》(第二期,1997年2月)。李文初:〈再论我国“文学的自觉时代”——“宋齐说”质疑 〉,《学术研究》(第十一期,1997年11月)。刘晟等:〈魏初文学自觉说质疑〉,《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第4期,1998年。刘明今:〈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批评的自觉意识〉,《辽宁师范大学》(社科版),第3期,1998年。李文初:〈三论我国 “文学的自觉时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六期,1999年6月)。赵彩芬:〈略论魏晋玄学与文学的自觉〉,《邢台师范高专学报》(第十四卷第四期,1999年12月)。李德平:〈六朝文人的群体自觉与文学社团〉,《洛阳师专学报》(第十八卷第一期,1999年2月)张少康:〈刘勰的文学观念—兼论所谓杂文学观念〉,《北京大学学报》第4期,2000年。段吉方:〈“人之自觉”与六朝美学观念的新变〉《怀化师专学报》(第十九卷第六期,2000年12月)。吴宏聪:〈人的觉醒与文的自觉—重读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四十一卷第六期,2001年6月)。力 之:〈文学自觉与骈文之兴起—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论之六〉《柳州师专学报》(第十六卷第三期,2001年9月)。闵 虹:〈文学的自觉时代—魏晋文学创作与文学观念的自觉〉《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三十三卷第六期,2001年11月)。范卫平:〈“文学自觉”问题论争评述—兼与张少康、李文初先生商榷〉,《甘肃社会科学》,第5期,2001年。刘毓庆:〈论汉赋对文学自觉进程的意义〉,《中州学刊》,第三期,2002年5月。徐国荣:〈中国文学自觉的契机及其代价〉,《学术研究》。林继中:〈文学自觉与诗赋的消长〉,《东南学术》2002年1期。杨德贵:〈汉赋的创作标志著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2001年7月。王力坚:〈西晋文学与建安文学承传关系论〉,《学术论坛》,第一期,1996年。关於曹丕的讨论:寇效信:〈曹丕文以气为主辨〉,《陜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3卷第2期,1994年6月。张文生:〈文学自觉时代的第一声号角-《典论‧论文》〉,《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1995年。吴怀东:〈建安诗歌型态论〉,《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期,1996年。刘伯严:〈论曹丕诗歌的抒情特徵〉,《湖南教育学院学报》,第14卷总63期,1996年。王佑江:〈曹丕文学理论的系统描述〉,《黄冈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6卷第3期,1996年。孙明君:〈曹丕典论‧论文甄微〉,《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3卷第1期,1998年。其他:陈良运:〈「诗缘情」诗学意义新识〉,《文艺理论研究》4期,1990年。程千帆:〈关於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的一点想法〉,《程千帆全集》,石家庄 : 河北教育出版发行,新华经销,2000年。章培恒:〈关於魏晋南北朝文学评价〉,《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期,1987年。高友工:〈文学研究的美学问题〉,《中外文学》7卷11期,1987年。陈寅恪:〈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陈寅恪先生论文集补边编(上卷)》,台北 : 九思,1977。简宗梧:〈从汉到唐贵游活动的转型与赋体变化之考察〉,《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民 页59-78。简宗梧:〈生锈的文学主环--赋〉,《国文天地》,民 页7-11。颜昆阳:〈论汉代文人「悲士不遇」的心灵模式〉,《汉代文学与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及汉代文学》,台北市:文史哲,1991年。颜昆阳:〈从「言意位差」论先秦至六朝「兴」义的演变〉,《清华学报》,民 页143-172。颜昆阳:〈六朝文学「体源批评」的取向与效用〉,《东华人文学报》,民 页1-35。王国璎:〈李白的名士形象〉,《汉学研究》,民 页257-273。王国璎:〈陶渊明对声名的重视〉,《中国文哲研究通讯》,民 页49-65。王国璎:〈陶诗中的隐居之乐〉,《台大中文学报》,民 页93-119。洪顺隆:〈论「洛神赋」对六朝赋坛的投映〉,《国立编译馆馆刊》,22:2,1994年12月,页1-29。洪顺隆:〈论六朝叙事诗〉,《华冈文科学报》,民 页65-97。洪顺隆:〈六朝异类恋爱小说刍论〉,《中国文化大学中文学报》,民 页25-81。洪顺隆:〈六朝家族史诗论略〉,《中国文化大学中文学报》,民 页13-54。洪顺隆:〈六朝咏怀题材诗论〉,《汉学研究》,民 页265-288。洪顺隆:〈汉魏六朝文学丛考‧续篇〉,《华冈文科学报》,民 页93-120。洪顺隆:〈中外六朝文学研究文献目录(上)〉,《汉学研究通讯》,民 页548-562。洪顺隆:〈中外六朝文学研究文献目录(中)〉,《汉学研究通讯》,民 页95-104。洪顺隆:〈中外六朝文学研究文献目录(下)〉,《汉学研究通讯》,民 页221-247。洪顺隆:〈六朝杂歌题材类型论 (上)〉,《中国文化大学中文学报》,民 页15-51。洪顺隆:〈六朝杂歌题材类型论 (下)〉,《中国文化大学中文学报》,民 页1-13。洪顺隆:〈六朝杂诗题材类型论〉,《华冈文科学报》,民 页19-91。林丽真:〈魏晋人对传统礼制与道德之反省——从服丧论、同姓婚论与忠孝论谈起〉,《台大中文学报》,2000年5月。林丽真:〈论魏晋的孝道观念及其与政治、哲学、宗教的关系〉,《台大中文学报》,1991年6月。林丽真:〈王弼玄学与黄老学的基本歧异〉,《台大中文学报》,2000年5月。林丽真:〈「列子」书中的「圣人」观念及其思维特徵〉,《台大中文学报》,2000年6月,页119~140。林丽真:〈张湛「贵虚」论及其与玄佛思想之交涉〉,《台大中文学报》,2001年12月,页61~89。林丽真:〈魏晋人论「情」的几种面向〉,《语文、情性、义理—中国文学的多层面探讨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1996年4月。郑毓瑜:〈文学典律与文化论述--中古文论中的两种「原道」观〉,《汉学研究》,37 民, 页285-318。郑毓瑜:〈直谏形式与知识分子--汉晋辞赋的拟骚、对问系列〉,《中国文哲研究集刊》,2000年3月,页151-212。郑毓瑜:〈知音与神思--六朝人周旋交错的生命情识〉,《台大中文学报》,1994年6月,页129-170。郑毓瑜:〈六朝文学审美论探究〉,《中外文学》,1992年10 月,页77-125。郑毓瑜:〈六朝书论中的审美观念〉,《台大中文学报》,1991年6月,页307-339。郑毓瑜:〈六朝文学审美论探究〉,《中外文学》,1992年10月,页77-125。郑毓瑜:〈由话语建构权论宫体诗的写作意图与社会成因〉,《汉学研究》,1994年12 月,页259-274。康正果:〈辞赋论述及其策略——评郑毓瑜著《性别与家国——汉晋辞赋的楚骚论述》〉,《中国文哲研究通讯》,2002年3月,页161-172。杨兴华:〈六朝形式主义文风的历史作用〉,《衡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第18卷第2期,1997年4月。刘昆庸:〈论陆机的《拟古诗》〉,《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期,1998年。刘勰:〈刘勰与文的自觉时代〉,第4期,2000年。王文生:〈「诗言志」——中国文学思想的最早纲领〉,《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集刊》第三期,1993年3月。王金凌:《先秦两汉文学理论研究》,私立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论文,1986年4月。王梦鸥:〈陆机文赋所代表的文学观念〉,《中外文学》第8卷第2期,1979年7月。王梦鸥:〈魏晋南北朝文学之发展(下)〉,《中华文化复兴月刊》,第十四卷第九期,1981年7月。王梦鸥:〈魏晋南北朝文学之发展(上)〉,《中华文化复兴月刊》,第十四卷第七期,1981年7月。王梦鸥:〈魏晋南北朝文学之发展(中)〉,《中华文化复兴月刊》,第十四卷第八期,1981年7月。古 风:〈建构「诗言志」的理论体系〉,《文明探索丛刊》第六期,1996年7月。吕正惠:〈物色论与缘情说〉,《文心雕龙综论》,台北:学生书局,页285-312。林丽真:〈魏晋人论「情」的几种面向〉,语文、情性、义理-中国文学的多层面探讨,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页,1996年4月。施淑女:〈汉代社会与汉代诗学〉,中外文学10卷10期,1982年3月,页70-107。张少康:〈谈谈关於文赋的研究〉,《文献》第2辑,1980年。张 亨:〈陆机论文学的创作过程〉中外文学1卷8期,1973年1月,页6-29。梅家玲:〈毛诗序〉「风教说」探析-兼论其与六朝文学批评之关系-,台大中文学报第3期,1989年12月,页489-526。梅家玲:〈刘勰神思论与柯立芝想像说之比较与研究〉,中外文学12卷1期,1983年6月,页140-154。陈良运:〈魏晋南北朝文学中的个性和情〉,《复旦学报》第5期,1988年。彭彦琴:〈文赋之文艺心理学思想探析〉,《九江师专学报》,1999年第2期。黄景进:〈论儒学对魏晋至齐梁文论之影响-兼论六朝文艺美学之特徵〉,中华学苑第36期-庆祝高仲华教授八秩华诞。郑毓瑜:〈诗歌创作过程的两种模式--「诗缘情」与「诗言志」〉,《中外文学》第十一卷第九期,1983年2月。邓仕梁:〈释「放荡」--兼论六朝文风〉,《香港地区中国文学批评研究》,陈国球主编,台北:学生书局,1991年5月。钱 穆:〈论文选〉,《新亚学报》第3卷第2期,1958年。颜昆阳:〈关於文学史上的指称与断代--以六朝为例〉,收於《第三届魏晋南北朝文学与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杨玉成:〈乡村共同体: 陶渊明「劝农」诗〉,《大陆杂志》,民 页22-33。杨玉成:〈世纪末的省思:「桃花源记并诗」的文化与社会〉,《中国文哲研究通讯》,民,页79-100。杨玉成:〈田园组曲:论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国文学志》,民 页193-231。文学史参考著作:胡 适:《中国文学史选例》(台北:台湾商务,1963 年)。胡 适:《中国新文学运动小史》(台北市:启明,1958 年)。胡 适:《文学与革命》(台北县板桥市:骆驼出版社出版,台北县新店市:学欣经销,1998 年)。胡 适:《白话文学史》(香港:启明,1962 年)。胡 适:《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上海市:上海古籍社出版:新华发行,1988年)。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年)。周作人:《周作人随笔集》,(东京市 :改造社,昭和13(1938))。周作人:《秉烛谈》,(石家庄市:河北教育, 2002 年)。羊达之:《中国文学史提要》,(台北市:正中,1970 年)。宋海屏:《中国文学史》,(台北:学生书局,1974 年)。胡云翼:《中国文学史》(台北:第一文化社,1962 年)。童行白:《中国文学史纲》。黄公伟:《中国文学史》(台北市:帕米尔,1967 年)。叶庆炳:《中国文学史》(台北市:台湾学生,1987 年)。刘麟生:《中国文学史》(台北市:中新,1977 年)。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北京市:人民文学出版:新华发行,1982 年,1957 年版权)。1968年)。西 谛:〈研究中国文学的新途径〉,《中国文学研究》(台北市:国泰文化,1980年)。吴文祺:〈文学革命的先驱者——王静庵先生〉,《中国文学研究》(台北市:国泰文化,1980年)。戴 燕:《文学史的权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

题目(3号黑体加粗)小标题(如果有用4号黑体加粗)作者姓名摘要:关键词:英文题目(实词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Ll Dong-hua,ZHAO Xue (格式)(College of Textiles, 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201620, China) (格式)Abstract:Key words:(用分号隔开)引言 (引言部分不加序号和标题)1一级标题二级标题正文部分小四号,全文倍行间距 三级标题在正文中,图号为全文统一按顺序编号,中英文图1中文图名 英文图名结论(一级标题)参考文献要求:1. 论文题目的文字要简练通顺,一般不超过20个字,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目相吻合2. 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摘要,其内容独立于正文而存在,摘要内容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要素,其长度一般在200字左右.中英文摘要一律采用第三人称表述,不要使用“本文”、“作者”、“我们”等作为主语.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内容相一致.3. 关键词选词要准确、规范,能代表文中的主要内容,中英文关键词一一对应,关键词一般3~8个,词与词之间用分号隔开.4. 文稿中英文字符的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及易混淆的字母应打印清楚,并用铅笔作出标注.全文的句号一律用点号“.”.5. 正文中标题:一级标题1,2,..;二级标题,,..;三级标题, ,..;引言不排序.6.文中图、表应有自明性,且随文出现.图、表应有中、英文名,图、表中文字用6号字体,同一内容用表就不可再用图,图表不可并用,插图须注意规范:如为坐标图,需用符号注明所表示的量(斜体)/单位(正体),纵横坐标轴上的标值刻度线列于坐标轴的内侧.;如为照片,须黑白分明、层次清晰.7.参考文献应只列出作者查阅过的、最主要的且在正式刊物上发表过的文献,在正文中引用时用[1].[2],...顺序标注;在文末“参考文献”中,相应用[1],.[2],... 顺序标注,序号顶格写

奇门遁甲,这本书听说叫国家给禁了~你好好找找吧~

我觉得二月河的帝王传不错 我这里有全套 要的话 发给你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张洪等. 旅游资源适度开发及其度量指标.人文地理,2004,19(1):92-96.张洪等. 从开发角度认识旅游产品和旅游资源.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2):4-8.张燕,张洪. 短途旅游中心的引力范围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人文地理,2001,16(3):89-93.张洪等. 东西方古典园林艺术比较研究.中国园林.2004,20(12):63-66.倪亦南,张洪. 我国传统园林造园的成功范例----瞻园.园林.2004(4):24-25.张洪等.“曲径通幽”之美学意义及在中国古典园林上的应用. 中国园林.1997(4):37-38.张洪. 园林意境的审美机制.中国园林.1999,15(4):61-62.张洪等.提高素质应注意培养竞争与合作能力,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4):69-73张燕,张洪,彭补拙. 对环境评价实行过程管理以提高评价质量[J].环境保护,2005,(7):34-35顾朝林,张洪等. 旅游规划理论与方法的初步探讨.地理科学,2003,23(1):52-59.罗小龙 张京祥 张洪 元管治:规范化的自组织协调机制 人文地理 2002,17(2):27-31张捷,甘萌雨,张洪,任黎秀. 城市旅游非物质开发的初步研究 城市旅游的理论与实践[M] 科学出版社,北京:2001:91-97.张捷,张兆干,张洪,章光日. 城市现代化与城市旅游规划现代化--兼论南京旅游业现代化发展的若干问题,先进文化与城市现代化论坛.南京:.张燕,张洪,窦贻俭等. 影响环境质量的关键因子的识别方法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10(5):465-472.张燕,张洪,彭补拙. 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10(2): Bu-zhou,YangHao. Soil erosion and its impacts on environment in Yixing tea plantation of Jiangsu province.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03,13(2)142-148.旅行社管理[M],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2001,参编

make love 的缩写,中文意为做爱

1.《 “癌症村”调查》,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第一作者)。2.《次生焦虑——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社会解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3.《环境社会学研究中的科学精神与中国传统》,《江苏社会科学》,2014年第5期。4.《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填埋处理尚未过时》,《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0月10日A08版。5. 《走出垃圾焚烧发电的困局》,《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03月21日A08版。6.《社会学视域中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5-31(第一作者);7.《“留”或“走”?——民族地区水库移民安置区比选研究》,《江海学刊》,2013(1)(第一作者);8.《“癌症村”内外》,《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9.《游牧的“小农化”及其影响后果》,《学海》,2013(1)(第一作者)【《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6)】;10.《被“制作”的肺癌高发:基于社会学的考察》,《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第二作者);11.《“内”“外”视角看“癌症村”》,《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2012(6);12.《巨变:中国环境60年》,《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3.《探索城市生活垃圾处置新方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8-3;14.《农村垃圾处置:传统生态要义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1-3;15.《“癌症-污染”发认知与风险应对——基于若干“癌症村”的经验研究》,《学海》,2011(3)(第一作者);16.《村民是如何化解环境健康风险的?》,《南京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第一作者);17.“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径与后果——环保与卯集皮革业发展之案例研究,《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11(3)(第一作者);18.《从环境问题看现代性困境》,《绿叶》,2010(8);19.《生态自觉:引领环保的新理念》,《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4-13;20.《水污染的社会文化逻辑》,《学海》,2010(2)【《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2010(7)】;21.《再论人水和谐————太湖淮河流域生态转型的契机与类型研究》,《江苏社会科学》2009(4)【《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2009(1)】;22.《治水新解——对历史上若干治水案例的分析》,《河海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3);23.《理性的困惑——环境视角中的企业行为判别》,《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4);24.《水污染的社会文化机理探索(访谈录)》,《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4);25.《文本规范与实践规范的分离——太湖流域工业污染的一个解释框架》,《学海》,2008(4);26.《水污染事件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浙江学刊》,2008(4);27.《论人水和谐》,《河海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4);28.《从外源污染到内生污染——太湖流域水环境恶化的社会文化逻辑》,《学海》,2007(1)【《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3)】;29.《安置效果差异及其原因——L站与W站的移民安置类型比较》,《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5);30. A Social Integration Study of Involuntary Migration, Chinese Sociology & Anthropology, , Spring 2006;31.《非自愿移民的自愿安置——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水库移民安置策略研究》,《学海》,2006(1);32.《农业发展项目中的机构设置——以中国水产发展项目社会评价研究为例》,《河海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3);33.《非自発的移住者を自発的に移住させるには--市场経済化の中国农村におけるダム建设移住対策の研究》(特集中国西部大开発)/陈,阿江:马场,节子(訳):(中国21) (18) 2004(3);34.《劳动制度变迁与苏南农村经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5);35.《范式视角下的项目社会评价》,《江苏社会科学》,2003(5);36.《技术傻化的社会学阐述》,《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2003(4);37.《社会评价:社会学在项目中的应用》,《学海》,2002(6)【《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2003(3)】;38.《西部农村发展铁三角》,《西部大开发》,2001(7);39.《水库移民社会保障研究——T水电站S库区移民社会保障的个案分析》,《河海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2);40.《土地资源条件约束下的农村经济发展》,《学海》,2001(2)【《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农业经济》,2001(8)】;41.《非志愿移民的社会整合研究》,《江苏社会科学》,2000(6)【《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2001(3)】;42.《水域污染的社会学解释》,《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2000(1)【《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2000(6)】;43.《中国城镇化水平的推算》,《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1);44.《从农村劳动力外流看中国社会结构及其变迁》,《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1);45.《论农村技术进步的一般机制》,《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1998(2)【《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农业经济》,1998(7)】;46.《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与形成中的农村劳动力市场》,《社会学研究》1997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农业经济》,1997(3)】;47.《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检讨与战略选择》,《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城市经济、区域经济》,1997(5)】。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是我国创建最早的学术期刊之一。其前身为创刊于 1913 年 7 月 1 日 的《学丛》月刊,中经《西北大学周刊》 (1924 年 ) 、《西大学报》 (1939 年 ) 、《西北学术》 (1943 年 ) 、《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57 年 ) 等刊的发展,延续至今,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是主要反映西北大学文科各院、系、所科研成果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主办单位——西北大学,具有公诚勤朴的办学传统与厚德载物的学术氛围,为全国重点综合大学、“ 211 工程”建设高校和国家重点支持的中西部 12 所高校之一。据新浪网最新公布的中国高校排名榜,西北大学居第 42 位。《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办刊宗旨为:立足国内外科学发展前沿,展示西部人文文化风采,兼顾理论探索与应用研究,崇尚学术争鸣与创新求实。编辑部一贯重视学术品位与特色栏目设置,严把学术与编辑规范质量关。近年来,更是把提高学术质量、形成学术特色视为办刊的生命线,先后聘请了国内百余名社会科学方面的专 家 教授为学报审稿,并与他们建立经常的通讯、网络联系。还通过国际学术交流和海外留学人员,陆续聘请了数名国外专家审稿,使学报刊发文章的选题和学术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改观,逐步形成了以 张岂之 教授为首席顾问的“中国思想史”,以 彭树智 教授为首席顾问的“中东研究”,以 何炼成 教授为首席顾问的“中国发展经济学与西部大开发”等名牌栏目,陆续向读者推出了一批有较高学术水平与学术地位,能及时反映该学科研究前沿成果,对该领域的理论发展起主要推动作用,被引用频次较高的重要文章。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统计与编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一书介绍,《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在全国综合性学报 2001 年影响因子排序中居第 20 位。另外,《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连续多年被陕西省委宣传部和陕西省新闻出版局评为一级期刊和优秀编辑部,两次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评为“百强社科学报” ( 位居第 23 位 ) ,一次入选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并被教育部连续列入“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CSSCI) 来源期刊”,位居全国高校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报被引次数排序第 14 名。《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为全国中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另据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 2004 年报告,《西北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排名 19 位。《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在注重发表学术研究前瞻性成果的同时,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术研究要服从与服务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战场。在已开设的“西部大开发”栏目的基础上,拓宽范围,找准切入点,将办刊学术方向定位于西部大开发,通过设立“西部经济发展”、“西部法制”、“西部人文”、“西部资源开发”、“西部考古”、“西部文学”等栏目,辟出较多的版面刊登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1)来稿务必论点明确,文字精练,数据可靠,每篇论文(含图、表)一般不超过8000字,必须包括(按顺序):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及邮政编码、中文摘要、关键词(3~5个)、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简称中图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及英文信息(题名、作者姓名、单位、摘要和关键词)。请在文稿首页地脚处依次注明该文属何种基金资助(并注明批准编号)、交稿日期。交稿时请附第一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略),籍贯(省县或市),职称,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及联系方式。文中首次出现的外国人名(知名人士可略)后必须加注英文名。2)摘要应用100~200字集中表述论文最主要的观点,切忌将摘要写成提要(背景与意义的介绍)。英文摘要一般和中文摘要对应,须用第三人称被动语态撰写,并符合英语语法规范。3)来稿请用计算机打印。量和单位符号等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稿中外文字母、符号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的字母、数码和符号,其位置高低应有明显区别;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号,请在第一次出现时用铅笔注明。4)文中图、表只附最必要的(一般不超过6幅)。插图切勿过大,宽度一般不超过8cm(半栏)或16cm(通栏),请用计算机绘图(矢量图或高点阵图)。图中文字、符号应与正文一致,中英文字体均为小五宋,照片应清晰,层次分明。文稿中须留出插图的位置,并贴复印件。5)参考文献只选最主要的列入,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不宜引用。文献序号按其在文中出现先后编排。各种文献按下列格式(含标点)书写,〖HT5”H〗专著:〖HT5”SS〗[序号]作者(外文姓名可缩写,3人以下全录,3人以上只列3人,后加“等”字,外文文献须在作者前用方括号加注国别).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HT5”H〗期刊〖HT5”SS〗:[序号]作者.题目[J].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HT5”H〗论文集〖HT5”SS〗中析出的论文:[序号]作者.题名[A].论文集主编者.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HT5”H〗国家标准〖HT5”SS〗:[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HT5”H〗专利〖HT5”SS〗:[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HT5”H〗网上下载或电子文献〖HT5”SS〗:[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EB/OL].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要特别注意区别“注释”与“参考文献”(“注释”是作者进一步解释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用带圆括号的阿拉伯数字标注,文中放右上角,注文置当页底)。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是中文核心期刊。但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就是普通期刊了。不是中文核心。理工科学校的社科版一般都不是中文核心。

根据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列表(2013-2014),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不是CSCD收录的核心期刊。而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CSCD收录的核心期刊。

投稿指南网--刊社与作者沟通的桥梁!投稿指南的拼音缩写(tgzn).cn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盖金伟(1966-),男,江苏南京人,新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师从牟发松先生。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主要成就1、新疆回族社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昌吉师专学报 1999-11-152、论郊祀与唐代社会生活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1-20[1] 3、关于《新疆地方史》教学问题的几点思考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7-204、新疆回族人生礼仪的文化变迁与现代意义 昌吉师专学报 2001-08-155、论东都太庙与唐代政治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11-306、郭元振《论去四镇兵疏》校注 昌吉学院学报 2003-06-157、北周总管府制度研究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9-308、沮渠氏高昌政权性质考论 西域研究 2005-09-159、新出四方北朝韦氏墓志校注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06-07-3010、论“释奠礼”与唐代文化权威的构建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1-1511、汉唐官学学礼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 2007-04-01 博士论文12、近二十年新疆回族史若干问题研究述评 西域研究 2007-04-1513、新出四方北朝韦氏墓志考补 考古与文物 2007-10-1514、汉唐“心丧礼”简论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11-3015、论“释奠礼”与唐代学校教育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12-1516、唐诗“交河”语汇考论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6-3017、论北庭大都护阿史那献与郭虔瓘之争——以唐代西域军政管理模式为中心 昌吉学院学报 2008-10-1518、汉唐“私谥”文化简论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1-1519、一部新疆抗战史研究的力作——《抗日战争时期新疆各民族民众抗日募捐档案史料》读后 西域研究 2009-10-1520、“献俘礼”与“北庭大捷”质疑 西域研究 2010-01-15

各学校学报投起来相对简单(相对于中华乃至SCI),很多研究生临毕业没出东西都是往自家学校学报上投 才能毕业,所以整体感觉难度不大,当然知名度也不大

盖金伟(1966-),男,江苏南京人,新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师从牟发松先生。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主要成就1、新疆回族社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昌吉师专学报 1999-11-152、论郊祀与唐代社会生活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1-20[1] 3、关于《新疆地方史》教学问题的几点思考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7-204、新疆回族人生礼仪的文化变迁与现代意义 昌吉师专学报 2001-08-155、论东都太庙与唐代政治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11-30经历6、郭元振《论去四镇兵疏》校注 昌吉学院学报 2003-06-157、北周总管府制度研究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9-308、沮渠氏高昌政权性质考论 西域研究 2005-09-159、新出四方北朝韦氏墓志校注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06-07-3010、论“释奠礼”与唐代文化权威的构建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1-1511、汉唐官学学礼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 2007-04-01 博士论文12、近二十年新疆回族史若干问题研究述评 西域研究 2007-04-1513、新出四方北朝韦氏墓志考补 考古与文物 2007-10-1514、汉唐“心丧礼”简论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11-3015、论“释奠礼”与唐代学校教育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12-1516、唐诗“交河”语汇考论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6-3017、论北庭大都护阿史那献与郭虔瓘之争——以唐代西域军政管理模式为中心 昌吉学院学报 2008-10-1518、汉唐“私谥”文化简论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1-1519、一部新疆抗战史研究的力作——《抗日战争时期新疆各民族民众抗日募捐档案史料》读后 西域研究 2009-10-1520、“献俘礼”与“北庭大捷”质疑 西域研究 2010-01-15

盖金伟 -------------------------------------------------------------------------------- 【中文名字】 盖金伟 盖金伟相关百科: 盖 天然宝金盖鱼油丸 天然宝金盖卵磷脂 滚石香港黄金十年:杜德伟精选 徐伟 伟铗 书伟 罗伟 恒伟 顾伟 毛伟 梁伟 盖金伟写过的文章: 论郊祀与唐代儒学宗教化倾向的加深 唐诗“交河”语汇考论 草原石人 郭元振《论去四镇兵疏》校注 汉唐“心丧礼”简论 近二十年新疆回族史若干问题研究述评 新疆回族人生礼仪的文化变迁与现代意义 新疆回族社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北周总管府制度研究 论东都太庙与唐代政治 盖金伟写过的书: 光年 中国军事史图集 烽火硝烟写春秋 西洋参栽培技术 科学机构经济学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纲要 股市投资300问 浴血宝藏 双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生气处方——“心灵处方”系列 盖金伟写过的论文: 《说文》新附字研究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血管的变化规律 骨髓干细胞动员与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比较 中国英语专业学生词汇附带习得研究 效益观视角的公司财务报告研究 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税务会计计量理论研究 税收成本研究 企业合并估价方法研究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