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记忆//说啥也抹不掉//老家的碾道//总是魂牵梦绕//碾米回来天还早//太阳刚刚染树梢//把憧憬装进书包//上学途中听着鸟儿叫//闻着乡土的味道//寒来暑往故事知多少//老家的碾道//你是一种乡情的唠叨//总是叮嘱孩儿//打拼人生不等靠//老家的碾道//你是一种乡情的教导//在艰辛中奋起//赢得未来花枝俏。”当我无意中听到《老家的碾道》这首歌时,歌曲直达内心触碰到了我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那一缕缕思乡之情。不由自主地被歌中的碾道牵引,顺着记忆的脉络,回到魂牵梦绕的儿时的故乡。那个我熟悉的村庄的种种记忆,伴着“吱呦、吱呦”从碾道里飘出来的声音瞬间紧紧地将我围绕。 碾道,是在使用碾米机之前,我国农村常见的用来加工米面的作坊。由于地域文化的不同,各地对于这种作坊称谓也有所不同。有的地方称作碾房,也有叫做碾棚的。而在我的记忆里,故乡人一直称为碾道。儿时的故乡是一个比较大的村庄,该是有好几个碾道在村庄的巷陌默默注视着故乡的变迁,但是究竟有几个,印象却似是模糊的数字。我只是清晰的记得,离我家不远的村东头,就有一个老碾道。碾道是那个时代家家户户的女人常常光顾的劳作场所,村庄里的男人,除了孩子是不进碾道的。一般人家都是婆媳、姑嫂、妯娌或是姐们相伴到碾道里劳作,我的母亲生性本分又要强,在我和我的姐姐年纪稍微长大些,大多是我和姐姐一同帮母亲推碾子的。说到推碾子,在我的故乡,人们不叫推碾子,祖祖辈辈叫“砸碾子”。善良本分的故乡人,一个“砸”字的运用,便把他们淳朴厚道又不失粗犷的一面展露出来。 记忆里村东头的那个老碾道,是用土坯搭建的只有一人多高,由南、北、西三道围墙围建起来的一座富有乡土气息的建筑物,虽然没有窗户也没有门,东面敞着口,为的是敞亮、通透,姑且就给这样的建筑物也叫做房吧。老碾道里住着一位饱经沧桑的时光老人——老石碾子,老石碾子由碾台、碾盘、碾滚子和碾架等组成,它不仅慢慢地把岁月碾出一道道痕迹,又承载了不知道多少时光留给村庄的那些深深浅浅地记忆。石碾子脚下,围着石碾子的那条不知道多少个小脚的奶奶、大脚的婶子这些农家女人推着石碾子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出来的光溜溜的圆形轨迹,像是被夯实过的黄土变得那样坚硬又平整,那条不能成为路的圆形轨迹浸透了无数农家女人的汗水。那是一个圆的周长一条又一条的重叠,没有厚度却有深度,而那深度又岂能是用尺子可以衡量出来的。一年又一年,不论是春花秋月,还是夏雨冬雪,碾道里的那盘老石碾子在它不停地的碾动中,“吱呦、吱呦”地就像是在哼唱一首老民谣,唱醒了村庄的早晨,催眠了村庄的夜空,唱老了村庄一代又一代人。它和碾道共风雨,一起细闻着村庄巷陌上空飘萦的味道,一起聆听着村庄里的一个个故事,一起眼观村庄上演的一场场喜怒哀乐,一起见证了村庄的发展和变迁。 春天来了,大地万物苏醒。老碾道用土坯搭建的房顶上会有在春风、春雨的抚摸和滋润下,慢慢吐出来的一抹抹绿影。到了夏天,那一抹抹绿影就成了风中摇曳的狗尾巴草。从土坯墙根攀爬上来的牵牛花紧紧缠绕着狗尾巴草,粉色的娇嫩、蓝色的淡雅、紫色的优美,五颜六色争奇斗艳。此时的老碾道俨然没有了往日的沧桑,仿佛就像是一个头戴花冠的娇艳女子面向东方端坐,是那般的美丽、楚楚动人。每当花开的季节,老碾道不只是与故乡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劳作场所,也成了孩子们的游戏乐园。白天,几个要好的玩伴会攀爬到老碾道房顶上摘下一朵朵自己喜欢的牵牛花,当热辣辣的太阳照下来,若是看到刚好没有人在占用石碾子,几个人索性躲进阴凉的老碾道,坐在碾盘上将一朵朵牵牛花别在头上、耳朵边比量谁最漂亮。遇到婶子、大娘端着一簸箕黄玉米或是高粱来砸碾子,定会被她们嬉笑骂一通,“小兔崽子们,石碾子是要你们敬着的,一个个小臭屁股脏了碾神噢。”一边唠叨一边挥动着手里的笤帚做要打人的动作,顽劣点的孩子嘴里大声嚷嚷着:“笤帚疙瘩炖肉啦。”在我的故乡“笤帚疙瘩炖肉”是为了教育那些不听话的孩子,家长给他们的“一道名菜”——屁股挨打。一时间几个玩伴拌着鬼脸从碾盘上出溜下来,拥着跑去别处继续撒野玩去了。晚上,老碾道总算是没有白天的那般吵闹,趁着老石碾子打盹的功夫,那里成了孩子们玩“藏猫猫”的好去处。老石碾子望着天上的星星和月亮洒下来的光,舒展一下疲惫了一天的筋骨。若是晴好的夜晚,玩累了的孩子们围坐在碾盘上数星星。听村东那条缓缓流动的小渠淙淙响过,突然一群闪着黄绿色荧光的萤火虫宛若是天上的星星分派到人间的它们的孩子,像一只只小精灵一闪一闪,在远处杂草间游动。忽高忽低、时隐时现飘忽在夜色,孩子们兴起欢呼着奔向那醉美的夜景之中,老碾道被撇在他们身后的夜色里。 每天,当清晨的第一缕霞光露出灿烂的笑容,轻抚老碾道里的那盘老石碾子,它就像是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碾盘泛着红光。缠绕着狗尾巴草的那些牵牛花,被一缕缕霞光那么轻轻地一吻,羞涩地慢慢张开小喇叭,“答滴答、答滴答”地歌唱村庄的早晨。秋冬时节,被秋色染黄的老碾道房顶上的那些狗尾巴草继续在瑟瑟的风中招摇,淘气的小花猫与摇曳的狗尾巴草嬉戏,碾道里忙碌和等着碾子的女人们唧唧喳喳唠着家长里短。儿时故乡的老碾道,从来也不会孤独和寂寞,那里不仅有温情的家常,也有为占碾子发生不愉快的争吵,当然也有爱扯“老婆舌”的闲散女人,有事没事地喜欢常常出没在碾道,东听一句、西听一句,然后添油加醋地四处散播流言蜚语。老碾道里的老石碾子尽管像是一位苍老的失语老人,只顾默默地“吱呦、吱呦”地碾动,却用心在聆听、静观人间百态。 儿时的村庄水土肥沃,田间种植的粮食作物品种繁多,除了玉米、高粱、小麦、红薯等高产粮食作物外,还会因地制宜的种植花生、芝麻、豆类等经济作物和一些黍子、荞麦等杂粮。儿时记忆里的粮食品种多样,形状、味道、口感自是不同,经过老石碾子的碾压,从碾道里散发出来的各种粮食被碾碎的声音和清香,至今都会回味出它们的味道。那是故乡的味道,也是老碾道的味道。 丰收年,故乡生产的玉米金黄粒大饱满。玉米渣子和玉米面几乎是故乡当年各家各户的每天必食,女人都是提前碾好渣子和玉米面。轮到自己使用碾子,女人先把金黄的玉米粒围着碾盘中间撒上一圈,近看像一粒粒金子铺在碾盘,被阳光一照金灿灿地惹人爱。远望像是一条围在碾盘上的黄丝带,给碾道增添了几分耀眼的生机。当碾滚子一转动,嘎嘣、嘎嘣一粒粒金黄的玉米粒立即在碾滚子碾压过的地方张开嘴、破了肚,一圈、两圈、三圈……饱满的颗粒已变成渣子和碎末。女人麻利地用笤帚把碾盘扫开一块放簸箕的空地,顺手将簸箕放到碾盘上,再用笤帚把碾盘上的渣子和碎末依次一同放到箩子里,细碎的玉米面顺着女人手里的箩子来回左右地摇动,如金沙般立刻在簸箕中、箩子下摇身变成了一座小金山。经过反复几次如此箩出渣子和玉米面,再将大点的渣子放到老石碾上继续碾压,直到女人觉得是适宜自己需用的“破米渣”的大小时,才可以停下脚步。接下来再用箩子摇动继续分离渣子和碎末,将所有的玉米面与渣子分离后,再用簸箕将碾碎的掺杂在碎渣中的玉米粒的皮子簸(bǒ)出去,最后就是煮粥用的“破米渣”了。此时,碾道里早是飘着玉米香的气息飘忽着,随风飘向村庄的上空。簸箕是乡村农居不可缺少的农用工具,更是与碾道形影不离的那种农家女人用来簸米糠、簸秕子(不饱满的子实)的好帮手。“破米渣”作为是儿时故乡人几乎天天的食粮,早上煮一锅金黄的破米粥,若有余下,晚上再添一些水把它加热无需细嚼慢咽囫囵喝上一两碗是常事。夏季早上吃剩下的破米粥到了晚饭时会变馊,农家的女主人先用水缸的水把剩粥淘洗一两遍,然后再从露齿的旧陶罐罐里捏上一点食碱,加水继续煮沸,一家人围着炕桌囫囵喝着。小孩子大多敏感,吃出不同往日的味道要吐出来,男人抹一抹嘴角冲着孩子说:“不许浪费粮食,若是赶上挨饿的年景,这个你都吃不上。”是啊,“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农家人视粒粒粮食都是金贵,哪有糟蹋的道理。孩子似乎有点委屈,低下头不得不继续吞咽。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富足了,剩饭都没有人吃了,有谁还会吃馊饭?记忆里,尽管我也曾经吃过那样馊了的饭食,现在回味起来依然觉得留在记忆深处的还是馨香多于清苦。如今机器碾压的成品粮,远没有老石碾子碾压出来的那般纯香,口感更不需说了。 故乡的碾道,就是一位眼亮、耳聪的老人,别看五谷杂粮的'形状、大小不同,它们一被女人端进碾道,石碾子就可以掂量出它们各自的分量,也能分辨出它们的气味。玉米,粒大坚硬,用力碾碎透香。高粱皮薄粒小,轻碾红米粒出壳很是招眼。黍子轻巧,脱壳即成金黄的黍米泛着糯香。如果说碾道是一个村庄的剪影,那么碾道里的石碾子便是一个村庄的延伸和放大。碾道不是一个村庄静态的物体,从那里传递出乡情。碾子是动静皆宜的,“吱呦、吱呦”声里有一股股暖暖的乡音飘散。春播秋收,五谷杂粮养育了村庄一代又一代勤劳又善良的庄稼人。麦子黄了、玉米熟了、高粱红了、稻谷笑弯了腰、黍子点头笑呵呵…… 每到收割的季节,碾道会比平日又繁忙了些。新粮下来了,陈粮有那么一点不愉快了。因为它家的女主人看了一眼老粗布袋子里的有些暗淡的陈黄玉米,拿起葫芦瓢舀上几瓢金黄的新玉米放到簸箕里,兴冲冲地奔着老碾道而来。临出门被自家男人笑骂了一句:“你真是个败家娘们,喜新厌旧,有陈玉米不吃,非要去砸新玉米。”女人全当没有听到,心里嘀咕着:“我不就是想给你和孩子们吃个新鲜吗?哼,平时我都是精打细算,也不曾浪费了一粒粮食啊。”脸上却是挂着喜悦一溜小跑到了老碾道。“二婶子,我排在你后面砸碾子啊。”已经累得气喘吁吁的二婶子应着,“他嫂子,你来得可真巧,我可是等了半天才轮到我呢。”女人一边笑着说:“我命好呗,嘿嘿。”一边伸出手帮二婶子推碾滚子。不多时,老碾道里挤满了人,等着排队砸碾的女人们东家长、西家短的又聊上了。到了黄昏,还没有轮到碾子的女人也没有打退堂鼓的念头,“大嫂,你帮俺看着点,别让人加塞啊,我去拿煤油灯。”夜幕降临,煤油灯跳动着火苗,拉长了女人的身影照在墙上。月亮爬上树梢,星星眨着眼睛,饭后溜达出来的左邻右舍与碾道里砸碾的女人打着招呼:“还砸碾那?”“可不咋的,人多碾子少,趁黑吧,不砸该没得吃了。”远处传来几声狗叫,卧在老碾道角落里的野猫也发出几声“喵喵”。 其实在儿时的故乡,老碾道最热闹的时候还是每年过年前的那些日子。男人们赶集准备年货,女人和孩子们在家扫房、砸碾子。一进腊月,老碾道从早到晚就不得消停。怕白天占不到碾子,勤快的女人天刚麻麻亮就把自己的孩子叫醒,母女或是母子一前一后,女人端着一簸箕黍子、腋下揣着笤帚走在前面,孩子拎着煤油灯,头上顶着一支面箩,小手揉着惺惺睡眼走在后面,两个人影随着灯影晃动着前移。“娃,冷吧?不赶早不行啊!白天人多,不知道啥时才可以占到碾子,回头妈给你煮个鸡蛋吃奖励你啊。”女人哄着自己的孩子。孩子因为起早,尽管不高兴还是“嗯嗯”两声。儿时故乡虽然种植黍子,但是因为产量低,种植的面积不是很大,到了秋收分得的也只是仅够过年做油炸糕的量。故乡人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做油炸糕,所以食用黍米都是在过年的时候,平日谁家也不舍得拿来吃。首先将黍子用碾子把壳和粒分离,用簸箕簸去壳,即成金黄色的黍米。黍米比小米粒稍大些,我的故乡也叫它黏黄米。黏黄米经用碾子一遍又一遍地碾压成粉,开水和面烫过再经醒置,做熟后就有极强的黏性。每年的腊月二十六、七,村庄各家各户的女人忙着做油炸糕、油炸饼。早上一缕缕炊烟升起,村庄上空弥漫的就是油炸糕、油炸饼的味道。儿时的故乡,不做油炸糕、油炸饼就不叫过年,这两种食物也只是在过年才可以吃到。过年你家可以不贴年画,也可以不放鞭炮,但是若是没有油炸糕、油炸饼就没有年的味道似的。家家户户都把黍米面做成油炸糕,然后放到院子的缸里储存,若是能吃到正月十五说明你家日子过得殷实,也预示着年年有余、新的一年日子红火。记得儿时我的母亲做油炸糕可谓是一绝,大小匀称、皮馅适中、不破漏、软糯香甜。母亲用黍米面做出来的油炸糕,本身金黄的颜色再用醇香的自产花生油炸过后,色泽更胜一筹。诱人的金黄,外脆里糯香甜,甜甜的红豆香包裹在糯香的黍米面里,一口咬下去金黄的糯香裹着甜润的红豆,吃了一块还想吃第二块。尽管勾着唇齿,但是不能贪吃,因为黏黍米面性粘滞,难于消化,吃太多也会让胃不舒服。后来到城里生活,也偶尔买食天津名食“耳朵眼儿”炸糕,总是感觉没有母亲亲手做的油炸糕的那个味道好吃。或许,我的味蕾永远粘贴着故乡的老碾道里那个老石碾子碾出来的黍米面的香,那才是故乡纯香的记忆,也有母亲的味道。 过年了,故乡人沉浸在节日的氛围里。走家串户拜年的庄稼人,暂且没有时间去打扰老碾道了。老碾道难得清静几天,却是无怨无悔地默默注视着村庄的喜气洋洋。清晨,一只母鸡扭哒到碾道觅食,高兴之余飞落在碾棍上“咯咯咯儿……”如今,故乡村庄这样的图腾,只能是在记忆里翻阅、抚摸。但是不论何时,故乡的碾道,是心灵深处永远也抹不掉的记忆。
走在故乡的乡间小路上,一种自然和谐感觉,像风一样,慢慢地飘进了我的心。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乡情 作文 600字初一【5篇】_七年级下册乡情 优秀作文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乡情作文600字初一1
高挑的个儿,黝黑的脸上镶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似乎在跟你说着什么事儿。一张小巧的嘴巴,看上去既帅又精神。他呀,就是我在手拉手活动当中认识的朋友王建丰。
上星期三,我怀着欣喜的心情乘着汽车,来到南马学校。不一会,活动开始了,领导宣布致词后,我和我的朋友互相拉手,就这样我认识了他,之后我们拿出各自的礼物,真诚地送给对方。
接着,我与朋友同堂上课,一听到领导宣布这件事,我一蹦三尺高,心想:这次我一定要好好露一手,让他知道我这个朋友不会给他丢脸。在课上,我多次发言,而他却一直沉默不语,看到这种情况,我很着急,一心想帮助他。我回过头,悄悄地对他说:“勇敢点,你能行,你是最棒的,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说,不要怕说错,同学们会羡慕你的勇气的。”听了我的话,他更加认真的听老师讲课,终于在老师提了“你从哪些 句子 中可以体会到父亲爱孩子?”这个问题时,他慢慢的举起了手,回答完后,老师表扬了他。他笑了我也笑了。也真怪时间过的真快,这堂课很快就过去了。更令我们高兴的活动——踏青活动开始了。
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出了校园,不一会儿就来到了田野,这里虽然没有城市里的高楼大厦、柏油马路。但是这里的空气新鲜,连牛粪都散发着芳草的香味,这里还有城市里所没有的竹林、小树林、随风飘舞的小花都让我们感到十分欣喜。在美丽的田野中,我的朋友可有了用武之地,他给我讲述了好多好多关于农作物的知识,我也有了不少的收获。远处飘来了一阵花香,抬头一望我看到了远处那一片金黄的植物。“这是什么呀?”我迫不及待的问起了他。他说:“这是油菜花,它开的花可漂亮了!”哦,我们吃的菜子油就是它的种子榨出来的,我连忙走上去,仔细观察它。这时,远处飞来了一对蝴蝶,落在了菜花上,大概它也被这美丽的景色吸引了。我又突然想起了一首诗: 儿童 疾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原来诗人的描写也来自于生活呀。
时间过得真快,我就要离开这里了,我依依不舍地和朋友告别,并约定,六一,让他来我们家做客。汽车已经开出了很远,我们隔着窗子,还能看到他们久久伫立相送的身影。这里的老师、朋友,小花、树林、原野我都不会忘记。
乡情作文600字初一2:脉脉乡情
浩浩的江水载着扬帆的船儿远征,然而船儿明白来时灯塔的方向是心底最依恋的港湾;碧蓝的天空承载着鸽子飞翔的双翅,然而家的方向是如此清晰。正如那江水中流淌着的依恋,天空中掠过的思念,当一个熟悉的名词在脑际浮现,心中总是有些悸动。
曾经是如此惊诧于叶落的壮美,感怀于那极致的美丽。枝杈与土地仅有几米的距离,然而叶儿毅然挣脱,任风翻飞,它飞旋:任车将它压得粉碎,它依然高歌,向着根的方向飞旋着动容的美丽。我问落叶,落叶不语,那该是由内散发的情愫,慢慢体会。
直到那一年,阳光融融,拂过内心小小的激动,春风暖暖,却吹过心底淡淡的苦涩,门前的柏树窸窣作响,摇曳着内心的不舍,那一天我们举家迁往城里。远去了清晨那晶莹的露珠,远去了熏豆茶在乡土味中蒸腾出的清韵雅志,远去了春雨下撑着伞漫步于田埂的惬意。钻进门前等候的车内,望着阳光映衬出的古屋的倩影,记忆便尘封在这安详伫立的院落,在那渐渐远去的方向,我落泪了,止不住地落,从心底流淌出的。
远离了家乡,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一切都是那么新奇,可心中似乎是愈加想家了。这时我仿佛能够真切得体会到落叶挣脱枝头的毅然,是家的力量,是根的力量呀。林语堂的一篇 随笔 曾给予了我深深地慰藉。小时候的他住在鼓浪屿,离海很近,他常常和父亲在海边倾听海的沉吟,他常问父亲海的那边的图景,他向往着,终于他飞过了那道海,可海的这边依然深深地萦绕在他的心底。他说:“当我乘飞机越过这道海时,觉得其实它很小,而当我在海的那头遥望家乡时,它是如此渺远。”短短的一句话是如此意味深长,因为乡愁是人间最美的语言。
乡情作文600字初一3:淳淳乡情
喧哗的大都市,僻静的小山村,两个极端的地方,带给人们确是同样的震撼。——题记
了解到许多古人都隐居山林中时,我真的很不理解,我喜欢挑战与刺激,认为隐居山林将会埋没才华,无法体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雅致。然而当我真正来到这深山之中,那种感觉体会极深。
五一假期,来到了太河水库,当然太河水库就坐落在太河乡。那是一个让我陶醉的地方,走进太河乡,尽管路越来越窄,但景色却愈来愈美。那是一个浑然天成的小乡村,没有整齐的街道,没有漂亮的房子。土房子、稻草顶,有的甚至看上去难以住人,就是这样的景色却让人感觉到一种特别的古补典雅。太河乡水多河多桥也多,大大小小的桥随处可见,有的是刚建成的钢筋混凝土桥,有的则是上了年岁的石头桥,隔十几米就可见到一座,倏尔让人想起:“小桥流水人家”。太河乡房屋坐落极不规则,或稀稀两两或紧密聚集,路边偶尔碰见三三两两的村民,聊天、打牌。平凡的脸上流露出难得的质朴。路边果树、花椒树、柿子树密密麻麻,没有任何的防护 措施 ,显然是任人采摘,尽管偏远的山村不会有太多山外来客,但他们的品质仍叫人敬佩。
近数小时的车程,硕大的水库展现在人们眼前,没有海洋的广袤,没有黄河的壮烈,微微泛着波澜的水面似乎衬托出太河乡人的品质:平静、低调、淳朴。坐在水库的大坝上俯视水面,顿觉心情大好,一切烦恼都烟消云散。许多游人都纷纷拍照摄像,似乎想把这儿的一切都记录下来。
回来的路上,一条偏僻的小路,车子向前奔跑,一个路人向我们摆了摆手,我还开玩笑道:“这儿的人真有好啊,还和我们打招呼。”结果走了一会儿,发现前方路已经堵了,我们不得不掉头,回去问路,那个行人还在,操着浓厚的乡音说:“俺不都和你说了,不能走了。”然后耐心的想我们指路,我的心中有一丝感动,在这个无比现实的社会中,好人有但遇到好人很难,你无法体会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得到帮助的感觉。
这就是太河乡太给我的:美丽、质朴、感动。
乡情作文600字初一4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张九龄
家乡是一个美好的地方;家乡是一群快乐的人儿;家乡是一份无比珍贵的回忆。说到家乡,我不禁回忆起曾经经历过的美好时光……
我爱我的家乡,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的家乡虽然不大,但是有着热心的居民。普通的黄土,悠扬的老树,平凡的草木,在我看来,是一片充满欢乐的海洋。
今年寒假,我有幸回到了离别已久的家乡,一切都变了,一切又都没变。人还是那群人,不过变老了,长大了;物还是那些物,不过增添了新的高科技。
坐着小车,我开始回家乡,沿途,我看见了一棵高大的榕树,仔细一看,是小时候常来的湖边。那个时候,我和小伙伴们经常聚集于此,我们在这里捉过迷藏,哼过小曲儿,摘过树叶;我们在这里笑过,也在这里哭过。小时候的我们是那么的天真无邪。
接着往前开,到了一个小池塘,一条鲫鱼跃起,闪过幼时的经历。有一次,我和哥哥一起去池塘摸鱼,池塘很深,有两三米,我们第一次捉到一条鱼,一条鲤鱼,我们惊呆了,正准备带回家,黄大婶就过来提醒:“敬亭,鲤鱼是村委的,供人观赏的哦,要抓就抓鲫鱼吧,听话啊。”黄大婶见我们一脸郁闷,便邀请我们一起去她家吃猪肉面。那个时候,人们都很热心。
继续往前开,到了以前下过的地。我思索着,以前都是吃自己种的菜,不会有什么农药、催生剂。小时候,爸妈去外地打工,我、哥哥和爷爷一起下地干农活,常常汗流浃背,不过能吃到甘甜的蔬菜也心满意足。
不久后,我们回到老木屋,一眼望去,风车是以前碾米的,水井是以前打水的,火炉是一家烤火的,电视机是爸妈辛苦挣回来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回忆……
家乡,是美好回忆的 收藏 点,我与你的过往,便交由你来保管了,不过我也留了一份,愿多年以后,我和家乡的往事,仍是那般清纯美好。
乡情作文600字初一5
星星眨着眼睛,萤火虫扑打着翅膀。明朗的月光,照映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这里就是梦的天堂,以水为体,以河为脉,以绿为美,以文为魂,这就是我的家乡——漯河。
沙澧河像一条白色绸带,从西往东流淌。把漯河分成两部分,沙南和沙北。爷爷奶奶每天会早早来沙河两岸锻炼身体,打上一套 太极拳 。晚上又和邻居大爷大妈在这里跳起了 广场舞 。记得小时候爷爷奶奶经常带我来这儿看来来往往的船只,有的是在 捕鱼 ,还有的是在游览风景,这里满是我童年的欢声笑语。
站在河堤上,放眼沙澧,波光粼粼,“碧绿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河堤两岸的柳树已经露出嫩嫩的新芽,在春风吹拂中,丝丝下垂飘扬。虽说沙澧河,没有漓江的水那样的清澈,但是当我站在五颜六色的彩虹桥上,欣赏河面风光时,依然会感到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漫步在沙澧河畔的小路上,空气却不像大城市的那般刺鼻,而是带着一股股花的清香,北侧河堤上的梅园里,红梅、绿梅竞相开放。朵朵梅花透着香气,蜜蜂在其间飞舞,而我也沉浸在早春醉人的风景里。
红砖小路的两旁种着火红的枫树。秋日一阵微风掠过,火红的枫叶飘飘然从树上落到地下。再往前走,便是一片小树林了,小树林里弥漫着泥土的气息,脚踏着一条泥巴小路。小树林十分幽静,周末父母和我经常来这里玩耍,在林子里静静地倾听,倾听那神秘又有趣的声音,听那翠绿的叶子轻柔的呼吸。听听那鸟儿欢快的笑语。抬头看温和的太阳,一望无际的天空和几朵不时飘动的云。道旁的石子也是非常精致。随意拾起一块光滑的表面,像是被打磨依样,呈现出一种奇怪的形状。学习的紧张和压力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地释放和缓解。
究汉字之根,品博雅之美。著名的语言学家---字圣许慎,编撰的世界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就起源于我的家乡。这就是我的家乡--漯河,一个风景与 文化 并存的城市。
乡情作文600字初一【5篇】相关 文章 :
★ 关于乡情悠悠作文600字集锦5篇
★ 乡情作文600字初一
★ 乡情初一作文600字
★ 高一乡情作文800字五篇
★ 有关于写思乡的初中话题作文600字
★ 关于乡情的精选作文5篇
★ 以思念家乡为话题的初中作文
★ 高一写有关乡情作文600字
★ 初一散文类的优秀作文5篇
★ 关于乡愁初一作文5篇
参考文献一般是写在论文的最后面,例如:
参考文献:
〔1〕陈孝彬.教育管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6
〔2〕潘菽.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3
〔3〕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1
〔4〕郑日昌.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
〔5〕傅道春.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
百度百科是服务所有互联网用户的中文知识性百科全书,里面的内容也是收集起来的,可以在搜索该参考文献的具体出处,按格式写上即可。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然而,按照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定义,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要求,很多刊物对参考文献和注释作出区分,将注释规定为“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
参考资料: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_百度百科
一、缺乏应有的文献综述有些学位论文没有文献综述,作者却说,他写的题目找不到相关文献或没有相关文献。其解释有两种可能: 一是作者认为前所未有才是创新,甚至个别的还误以为写上“填补空白”、“没有同类文献”等词句可以提高文章的价值,这显然是一种误区; 二是作者未下功夫去查阅和学习前人已做的工作而企图走捷径,实际上,“欲速则不达”,一篇没有好的文献综述的学位论文,一般来说很难有创新。二、文献综述没有紧扣主题有相当一部分学位论文评述的并不是对特定专题做出贡献的文献综述,没有紧扣主题,没有围绕论文的主题来筛选文献,而是四面出击,回顾了与专题相关的整个领域的发展,导致文献综述部分漫无边界,冗长而不能给论文的价值“添分”,以致综述部分反映不出论文的特色,同一篇文献综述似乎可以在多篇学位论文中相互套用。同时,容易导致写作上的随意性,甚至为了追求篇幅,就在文献综述部分增添内容,以至于文献回顾曲曲折折占用不少篇幅,而真正进入正题的文字却不多,说明作者并没有理解文献综述的定位和作用。三、简单罗列堆砌文献有些学位论文文献综述写作上存在简单罗列的问题,综述部分仅简单地列示出A 说、B 说、C 说、D 说等,然后就无下文了。从这种文献综述当中看不出作者所依据文献演进的内在逻辑,作者也没有依据文献综述清晰地推导出研究问题,文献综述变成作者的读书心得清单和资料汇编,变成相关学术研究的简单堆砌,表面上看洋洋洒洒,而实际上作用有限,读者既看不到“问题的来龙去脉”,也看不到“证明的来龙去脉”。四、文献综述缺乏权威性有些文献综述不是系统化地回顾现有的研究文献,找出适合研究的主题,而是有选择性地探讨现有文献,特别是遗漏一些权威性和经典性的文献,缺乏权威性和学术性,给人的感觉就是作者没有认真研读过真正有价值的文献,不熟悉所研究领域的理论背景和研究进展,对文献的掌握和理解不到位。五、文献综述与背景描述相混淆有些学位论文将“文献综述”和“背景描述”等同起来,研究生在选择研究问题的时候,需要了解该问题产生的背景和政策法规,如研究中国军人工资制度时,需要收集整理“中国军人工资制度的发展历程”、“中国军人工资制度的政策和规定”等资料,但这些内容属于“背景描述”。由于研究关注的是现实层面的问题,因此严格讲,资料本身不是“文献综述”,真正的“文献综述”应该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梳理和评论。六、文献综述只述不评有些学位论文文献综述仅仅局限于对已有文献的简单重复和一般性介绍,缺乏作者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缺乏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难以体现自己的研究贡献。特别是对有较多学术争议的研究主题,或发现现有的研究结论互相矛盾时,有些学位论文避重就轻,轻易放弃研究“批判”的权利,而实际上,这些不协调或者冲突是很有价值的,正是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乡情500字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思念的滋味,仿佛是一杯咖啡,这种滋味可不好受。
我的老家在飞机场那儿。一湾清澈见底的池塘,清凉无比。每当炎炎夏日,我常和哥哥弟弟还有姐姐们一起跳到池塘里游泳,微波泛泛,我们尽情地享受着流水的爱抚。
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和弟弟穿着雨鞋站在池塘里,水很浅,只到我肚子这儿。我弯着腰,仔细的寻找着,忽然我发现一条小鱼,它游动的速度极快,一闪一闪的,我拿出汤勺,向小余扑去,没想到鱼没抓到,自己却成了落汤鸡。
萧山最令我骄傲的就是湘湖了,它足能与西湖媲美。
湘湖犹如一面大镜子,湖的周围,垂柳依依。坐着游船行驶在湘湖之上。这么看,犹如一块镶嵌在翡翠屏幕上的绿宝石,几只小野鸭在水面上游到东游到西。伸手去拉湖边的芦苇,还可能看到一窝鸭蛋呢!上了岸,坐在湖边的茶室里,抬头看见蔚蓝的天空,低头能观赏一池的金鱼在水中欢快地游动。
小时候,嘴里总念道,:“我要上学,我要上学!”那时我还小,不懂得珍惜,甚至不懂什么叫珍惜。现在我已离开家乡,来到杭州求学。每当和同学有了矛盾,常常会想起我的家乡,望着雪白的墙壁,心中总有几分难过,我常想:“如果我可以永远长不大,那该有多好啊!”
虽然杭州什么都比萧山好,但有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儿时的快乐在杭州何处去寻呢?望这一轮明月,心中不由的升起一句词:“聒碎乡心梦不成,顾园无此声”!
茶,中国之国粹也。起于秦汉,盛于唐宋。潮汕茶道,又名潮汕功夫茶,是我国传统文化之精髓,在我国古老的茶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茶道之一。
潮汕功夫茶名盛天下,你可能听说过甚至品尝过它的茶韵,但你可曾品尝过它蕴含的浓浓乡情?
沿海地区的人多好品茶,潮汕地区大概是其中之最了吧。似乎上天赐予每个潮汕人品茶的天赋与兴趣,几乎每一个潮汕人,无论身在何方,都热衷于饮茶品茗,从小就养成了品茶的习惯。对于潮汕人来说,一天不喝茶,就像一天不吃饭一样,浑身难受,心里失落落的。
作为一名潮汕地区的人,我从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跟着爷爷,走到几里外的小石亭,听着古筝,品着香茶,在爷爷手把手的教导下学着“关公巡城”“韩信点兵”,颇有一番雅致的古风韵味。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便在这浓浓茶香中由儿童成长为一名少年。如今,想想当年生涩的泡茶手法,深深的感到童年的美好。
可以说,每一代潮汕人是在茶韵中长大的吧。
潮汕功夫茶真的仅仅是一门茶道,仅仅是一门艺术吗?或许,答案对你来说是肯定,但对于千千万万的潮汕人来说绝对是否定的!
对于在茶香中成长的潮汕人来说,潮汕功夫茶早已经埋藏在心灵的最深处。它代表的是故土,代表的是家乡,代表的是生生世世、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无论时光如何流逝,无论身在何方,无论富贵贫穷,无论沧海桑田、白衣苍狗,永远都改变不了潮汕人的赤子情怀,都改变不了潮汕人对故土真挚而浓烈的爱。
在这天底下,有茶韵的地方就有潮人,有潮人的地方就有乡情,而有乡情的地方,就是家乡啊!
这就是潮人的茶韵。
这就是潮人的乡情。
这就是潮人永生永世、绝不改变的赤子情怀。
故乡,两个字虽简单、朴实,但故乡这个地方美丽、温暖!"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故乡是我们可以依靠的港湾。
我的故乡不大,可以说是毫不起眼的存在,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地方使我留恋。每次假期去大城市玩,都会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来,但一到了故乡,回到了家,疲惫感总会被一股暖心的熟悉感给淹没,果然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啊!
故乡里最使我欢喜的美味,便是那特色小吃——顶顶糕了。每当那吆喝声一响起,不论我在干什么,有多重要的事,都会拿点零钱急匆匆地跑出去,买一份热乎乎的顶顶糕大口吃起来。
顶顶糕的做法很简单,首先在模具上撒上用大米磨成的粉,再放上一勺子细腻的红糖,继续撒上一层白花花的粉,放上一勺子红糖,蒸一会儿,不久,香气扑鼻的顶顶糕就做好了。真是好吃,香甜细润、回味无穷。
故乡最美的景色是龙渊湖。有水、有树、有花、有鸟、一年四季景色怡人,是人们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但故乡最有特色的地方是滨江公园。孩子们在那快乐地放风筝,大人们在长江边上戏水、漫步。出名的还有那坐落在长江边的铁牛雕像,1998年发生了一场不小的洪水,但那座铁牛雕像屹立不动,保住了我的故乡。那一年的抗洪精神让人敬佩,使人们永远铭记在心。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不论别地怎样繁华,怎样美好,我还是最深爱我小小的故乡。
长安街上,一派萧条,败落的景象,老百姓都怨声载道。
这一切的一切,都与当今的圣上有关,他整日饮酒作乐,贪恋美色,毫无心思理会朝政。我本着劝谏圣上,效命于朝廷的想法被召入宫。但这个昏君却让我挖空心思去写诗博得妃
子的欢心。我李白一世清白,怎会以这样的方式去报效朝廷?
最终,我大声吟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便长袖一甩,带着满腔的愤怒离开了皇宫。
如今,在这街上漫无目的的站着,忽然闻见了一种久违的香味,原来是盼望已久的酒香啊!我兴奋的走了进去,当我喝的跌跌撞撞的回到茅屋时,已经到了夜晚。
我倚在床上,看着那月牙儿照进来的光亮。哦,那是月牙儿施舍给我的,但它为什么不多给一些呢?但即使是那一丁点儿,我依然觉得无比温暖。
轻轻推开窗,看到了窗外一地的霜。难道真的是霜吗?我使劲揉了揉眼睛,才发现那是一片温和的月光,均匀、明亮。
从窗外探出头来,晶晶凝视着遥不可及的月亮,它美丽、它漂亮。它有一颗纯真的心,曾有多少人把它轻轻的赞叹,它依然不骄傲,不自满,始终坚守自己的职责,它知道这是一种神圣的使命。
不知不觉中,脖子已经僵直了。慢慢低下头来,脑子里忽然映出了已经白发苍苍而曾经辛辛苦苦拉扯我长大的老母,以及家乡的各位父老。顿时,心中阵阵酸楚,而视线也渐渐地模糊,伸手一抹,原来是泪水啊!于是我咬破手指在桌上奋力写下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谁家玉笛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诗人的这首思念家乡的诗,打开我的记忆回到小时候。
相比在城市中的生活,我更喜欢外婆家。只是长大了,就很少回去。“喔喔喔”真是一觉睡到自然醒。看看时钟才六点半。跟外婆说了声是出去玩。到河边走走,空气是那么清新,处处花香。夏天的风吹在脸上有些热。可是还感到十分清爽。
走走停停嘴馋了,我还在别人家较低的龙眼树上摘龙眼吃。前面看到西红柿地长满成熟的小西红柿鲜红鲜红的,看起来非常诱人。我看着他们感觉他们在喊我“快来吃我呀!”
我忍不住迈开脚步,朝前跑去做贼般地摘下西红柿,心里想拿三个就好,和外婆外公分享。正当我想当然时,发现了一个影子,仔细一看就是老手。看来西红柿太诱人了,老鼠都要尝尝鲜。小老鼠吃西红柿的画面挺可爱的,门牙一丢丢的啃着啃着。不对!我的脑子在想什么?老鼠在吃西红柿,偷吃!
不行我要赶跑它,跑了两步,由于穿的是拖鞋,左脚踩到右脚,扑通一下摔得措不及防。膝盖磕到石头上,流血了。老鼠意味深长的看了我一眼,闪了的一下就没了。我一边扶墙扶墙一边一瘸一拐地走回家……
至今膝盖上还有疮疤。这就好吃的结果。现在回到外婆家,都能想到小时候干过的事,外婆家的每一条路都有我的印记,那么的清晰。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乡情。虽然不如白居易的诗情深情深意切,不如刘克庄的自然逼真,但我们对家乡的情感都是独一无二的,把这些情感折成纸船上,放在河里让他们慢慢漂流去家乡……
转眼间一年即将过去.回首往年的点点滴滴让我有太多的感触.异乡的我一直为自己的梦在努力着。新年将近思乡更浓。不知何时窗外飘起了绵绵的细雨;午夜的风声在敲打着我的窗棂,思乡的心犹如一粒浸透了的种子,无端地膨胀起来。
想想几年前一个人只身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曾一度认为自己过惯了朝八晚五的日子,在流水般失意的日子里,故乡的一切,已渐行渐远。蓦然回首,才发现那尘封于心底地芳香,自己就像放飞的风筝,无论身在何处的心灵之绳永远栓在故乡门前的梧桐树上。
故乡的一切都在我的记忆中闪烁。在我孤寂的心灵中思绪如鱼在畅游。一度沉湎于生活的失意,然而那山那水,那纯朴的人家,故乡的恒古不变的姿态,而我的灵魂早已游离出去,透过千山万水,回归了故里,正吃着母亲亲手给我包的饺子,那种感觉好踏实。生活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点点滴滴可聚成一本厚厚的书,只有自己才能领悟其中每一字、一页和一个标点的含义。
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哪怕你是在努力着或是已成功,同样都会面临人生坎坎坷坷。那怕是深处困境,不要气馁,要用一种积极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不要把他乡生活当做煎熬,也不要把经历当做流浪,我们要把它看做是人生旅途中历练的过程。人生的舞台很大,要看自己如何去表演。让自己明白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什么时候都要不断学习,才能体会,当是消遣也罢,打发时间也好,只要生活的有目标,不要在乎别人的美酒咖啡,抛弃内心的埋怨和郁闷,相信自己,这样的平淡生活同样有意义。
不知不觉中,天快亮了。生活中因有梦而绚丽,自己永远是最棒的,因为我一直在为奇迹的出现准备着。
要说起我最喜欢,最想去的地方,那当属外婆家。慈祥的外婆,可爱的妹妹,那大大的楼房和那楼房顶上的小菜园,都令我非常难忘。外婆家住着外公,外婆,两个妹妹,舅妈,舅舅一家六口生活的很融洽。还有两个小妹妹,她们头上扎着小辫儿,性格活泼,为家中增添了几分欢乐,几分热闹。
外婆家的房子有两层楼高,其中一楼是客厅和餐厅,二楼是卧室。我最喜欢去的是外婆家的楼顶。
外婆家的楼顶有一个小菜园,里面种了许多菜,有荷兰豆,青菜等。在外婆无微不至的精心呵护下,这些菜都长得非常好。碧绿的青菜就像一个个小学生,在风的帮助下认真地做操。绿油油的韭菜由于被风压弯了腰,像一名服务员在向我们点头问好。外婆还种了一盆月季花,为菜园增添了几分色彩。如果夏天来到外婆家,从高处俯视,外婆家的菜园就像一块草地,蔬菜一片碧绿、粉红色的月季点缀其中,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夏天的傍晚,外婆、妈妈和我每天都会上小菜园,外婆负责摘菜,我浇水,妈妈除虫。半个小时,我们就完成了,我满头大汗,外婆帮我擦擦汗,又抱起来,说我很棒,还不忘亲我一下,有时还给我一颗糖果。要知道在家里我可是很少吃糖的,这时候我心里会像蜜一样的甜。晚风徐徐,我听见妈妈和外婆拉家常,她对外婆嘘寒问暖。金色的太阳光从西边照射下来,祖孙三代坐在菜园边纳凉,多么温馨的画面。
外婆家虽然没有什么特别好玩的东西,但是我仍然非常喜欢外婆家,这里更贴近大自然,充满了亲情和欢乐!
四月里,我心头上的山杏花开了,荡着故乡的气息,印在木质的版画上。
我又何曾忘记呢?我这脚下的土地!当蛐蛐在墙根的夜里高唱时,当我的眼睛被北斗星辰填满时,我的心就会随着这夜一起,去拥抱故乡的土地。我总是能听见的,故乡在不停地低吟着我的名字,他使我被赋予了一种责任,就像冬夜长城上的守夜人,对自己誓言的那份遵守一样,我的心只能属于这故乡啊!每当我躺在这土地上时,当我紧握故乡的泥土时,我就会忆起我童年的时候,忆起那西山林间的小道,以及我留在那石板上的欢笑;我能看见北桥下的清河,能听见瓦房边的马叫和汽车驶过的笛鸣;我想起小区里的白墙,青色的三足鼎,棕色的松树干,黑色的小蚁,摇摆的秋千,带着松香的绿漆,绕着飞虫的白色灯泡;我想起那幽远的校铃,晴天里的孩童咧着嘴角,在实验小学的滑梯上嬉笑,我想起教室里的课堂,想起那在红旗下的宣告……我总是被这些回忆缠绕着,支撑着我的一切,融在我的生活中,使我总不会忘记。尽管我如今已身在异乡,但我的心,仍是会想起我的家乡!
我会把手放在大地上,去感受他的跳动,他从不会停息,地表下那炽热的红浆,透过这亘古的地层,与我在默契地彼此呼唤着!我知道的,我终是清楚着的,终有一天,他们要汇集在一起!故乡啊,我的故乡啊!我伟大的母亲,把我的每一寸血肉都贡献给您吧,反正我们最初也是一起的呀!让我的皮肤成为土粒,让我的肌肉成为小丘,让我坚挺的骨骼,成为只属于您的绿色吧!最后只会剩下一颗心啊!一颗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你的心呀!拿走吧,拿去吧,我的一切,都必须贡献给您啊!
因为我的浑身,都在涌动着一种只属于您的乡情呀!
岁月流走,时光飞逝,只有两月没回老家,却恍如隔世,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对于余光中老先生来说,乡愁是一枚邮票。对于我来说,故乡又是什么呢?
对于我来说,故乡是一棵枇杷树。那年,我和小伙伴一本正经地种下了这棵枇杷树,常盼着它能早日结果,然后共享美味的果实。如今,我们大了,小树也高了。它伸出百千条臂膀,长出千万片绿叶。瞧,那绿叶丛中一颗颗黄宝石般的枇杷果,不正是我们儿时的纯真誓言吗?
对于我来说,故乡是一片油菜地。春来到,那油菜见风拔节,金黄的油菜花遍地是。远远看去,满田尽带黄金甲,溪边几棵芦苇在风中摇曳,与油菜花俯仰生姿,为金黄的画卷添上了唯美的色彩。走近些瞧,棵棵油菜都弯着腰,翠绿的茎叶迎着暖和的阳光,金黄的花朵露着愉快的笑容,与成群的蜜蜂、蝴蝶相互逗趣。夏天一到,油菜花扑簌簌地落了,那么绝裂又那么不舍,这是花儿对根的眷恋呀。又到春天,又到油菜开花的季节,我多想再次倘徉在油菜地里,闭上眼睛,听蝶语,嗅花香……
对于我来说,故乡是爷爷佝偻的身影。每到回家时刻,您总会早早地伫立在家门口,眺望着我们归来的方向。不管是顶着烈日还是迎着风雪,不管冒着酷热还是伴着严寒,您总会带着期盼而又焦急的'眼神对着蜿蜒的小路痴痴凝望……多少年来,我早已习惯,还没进家门,就能看见您那遥远的身影。愿岁月的流水,永远凝固,将您那佝偻的身影,镌刻成永远的雕塑。
故乡是那块翠绿的草地,故乡是那条清澈的小溪,故乡是那片蔚蓝的天空……
任时光流逝,任岁月兜兜转转,那一份对故乡深入骨髓的爱恋都无法改变。因为,您是母亲,我是您的孩子呀!
“赵州桥来什么人修,玉石栏杆什么人留……”每次听到这首河北民歌,我就总会想到那久违的故乡。
不知是什么原因祖父非让我们这周末回家乡,一听到这个消息,我高兴的不得了,急催着妈妈收拾行李,准备回乡。
收拾完东西,我们便踏上了回乡的征程,一路上我浮想联翩,想到了家乡的蝶舞蜂飞,想到了家乡的美味,小吃,更想到了那伴我成长的曾祖父的笑脸!
那年我三岁,曾祖父,带着我去,家乡的花园玩,那花园里的花开得最美,那花园里的树长得最高,在那里我看到了我人生中的第一只蝴蝶,美丽而多彩,飞起来就像是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在翩翩起舞,我在蝴蝶玩耍间,无意看到了曾祖父的笑脸,那笑是多么的和蔼与慈祥。
那年我四岁,曾祖父带我去了北京带我去吃了,我平生中最贵的烤鸭——全聚德烤鸭,那烤鸭外焦里嫩吃起来十分鲜美,我还尝到了一丝丝甜味,我知道那是曾祖父对我浓浓的爱。
我回想着往事想着想着便到了家乡,祖父在家门中可是为什么祖父家门前挂着白幡,门前还挂着花圈,我急忙冲进家中只见曾祖父慈祥的躺在那里,我的内心中的高兴被突然来临的暴风雨所淹灭!我也瘫坐在地上起不来!
曾祖父的头七已经过了,下葬的那一天,我嚎啕大哭,就这样。我把我敬爱的曾祖父送走了,曾祖父的笑脸,常常出现在我的眼前,现在他的笑脸也只能永久的保存在我脑海的深处。
办完曾祖父的葬礼,我又一次去了那个花园本来春天是百花争艳,可在我看来不过是黑暗无味,蝶舞蜂飞也不过是世间俗物。
现在曾祖父已经离开了,那就故乡还有什么值得依恋呢?
当然值得思念,她是我生命的起源,更是我曾祖父的守护神,愿曾祖父在她的怀中睡得甜美安好。
我的故乡我永远的思念!
屋前屋后弯弯曲曲的小溪环绕,溪水叮咚,溪内小鱼儿欢快的畅游着。溪边时不时传来一阵阵脆耳的孩子们玩耍时的笑声。屋后那片蓊蓊郁郁的竹林是我们孩子们玩耍的乐园,在那里我们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玩乐。几座矮小的平房簇拥在那小小的村子里。这就是我美丽的家乡。
我最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拿自家的渔网来到潺潺流淌的小溪边抓鱼。我们把渔网一撒,就坐在岸边静静地等待,渔网只要稍稍动一下我们就拉着渔网,一起使劲,把鱼拽上来。我们每次都有好收获。现在和爸爸一起外出钓鱼时,总能回忆起当年和小伙伴一起捞鱼时的情景和那我最爱最爱的故乡。
家乡的花灯很有名。每当过年时,家家都会挂起五颜六色的花灯。过年前一段时间,我们小孩用纸做些小花灯挂在门窗上。小花灯预示着新的一年又来了,希望我们的祖国来年风调雨顺,繁荣富强。当过年时,每家都把灯关掉,整个村子漆黑一片。大人们给我们小花灯,我们提着它到处跑啊,跳。整个村子被照得灯火通明,不禁热闹起来。接下来该表演节目了,又提着花灯唱歌跳舞的,有小孩提着花灯讲笑话的……每当过年时我总会想起往年那提着花灯热闹的场面和我那最可爱的家乡。
家乡,我们最爱的地方;那魂牵梦萦的小溪边留着我儿时的脚印和欢快的笑声;家乡那个我心中最美的地方,那一串串多姿的小花灯正频频地向我招手,还有……家乡—我慈祥的母亲,女儿何时才能再次回到您的怀抱,依偎在你的膝下聆听你的谆谆教诲。无论孩儿飞得多高多远……
家乡的记忆,无法忘却。即使忘却,也会有家乡情,家乡的气息。无法挥散,就算淡了,也有家乡味。家乡的美如诗如画,让我陶醉,不能自拔。
我还曾记得家乡的山与水,一片片金黄的麦田。承载着多么美妙的回忆。一座座小山见证着曾经流下的汗水与付出的努力。这一切的记忆,好像都装在家乡的自然之中。
我的家乡虽没有桂林山水那么美,也没有人在这里抒发乡情,但在我看来,美的是在家乡的回忆与乡愁。
早晨醒来,远远就看见一座小山上的高大树木。树上立着一只只玲珑的翠鸟,它们挥舞翅膀,放开喉咙唱着婉转的歌曲。碧绿的池塘里还有小金鱼在游来游去,嘴里吐着水泡。
在秋季还能见到金灿灿的稻谷,好像是金色的海。在田野周围有清新的嫩草,经过清晨的雨露后,随风起舞,这就是生命的力量。
这就是我的家乡,傍晚时的朝霞,一缕缕红色的光芒,照在家乡的各个角落。小溪变得红红火火,当夕阳照在山间时,身影是如此巨大。树上的小鸟都栖息着。享受一天的硕果,天色暗了下去,很快村庄里就有了音乐。是知了和蝉的叫声,一声比一声响亮。
如果不是家乡,是感受不到这种乡情的。有好的朋友和眷恋的家乡,家乡可以让人洗脱一天的疲惫。
家乡的乡情,是心灵的传递,飞到每个人的心中。
每个人对故乡都有一份最柔软的的情怀,或许比不上苏轼的情深意切、不如余光中的令人深思、不及贺知章自然逼真……但我们的乡情都是独一无二不可比拟的,让我们把乡情放入一只纸船里,让它们随着河流飘到那日思夜想的家乡……
我爱家乡的油菜花,虽然它没有百合花那样清雅、也没有郁金香那样香味扑鼻、更没有玫瑰花那般妖艳,但它是那么的小巧玲珑,每当我回到家乡时,最先看到的是那一片油菜花田,它们在一起就好像把土地染成了金黄色,特别美丽,又显得壮观,一朵朵花仙子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偶尔会飞来几只蝴蝶,记得小时候,我总是和村里的同伴们捉蝴蝶,然后把它们放在纸盒子里面。有时还会看到黄色的蝴蝶呢!我家乡的颜色很美,就是这亮丽的颜色唤醒了我的乡情。
我爱家乡的葡萄,每年春天,葡萄架上就会长出嫩叶,它尽情地吸吮着春天的甘露,在阳光中生长,到了夏天,葡萄就成熟了,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的。我经常去偷吃葡萄,趁奶奶不注意,我快速的把手伸进果袋里,拿出一颗吃。我家乡的葡萄很甜,就是这甜味勾起了我的乡情。
我更爱家乡的人,那里的人勤劳质朴,每当清晨第一道阳光划过天际,人们就已早起,有的人在地里劳作,有的人在劈柴生火、喂养牲畜,俨然一幅祥和的画卷。邻里乡村的在路上碰见了都会热情的打招呼。“弄啥去哩?”“吃了没?”……虽只是简单的一句问候,但却充满了浓浓的情味,丰盈了我的乡情。
乡情是一只清远的笛,悠扬而深远;乡情是一个古老的童话,美丽动人;乡情是一坛陈年老酒,清香而醇厚……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乡情是中华民族文化血脉中浓墨重彩的一份感情。树高千尺不忘根,虽然我跟随着父母离开了故乡,但是时不时还会觉得自己身在异乡,心却在故乡。
离开故乡的时候我仅仅五岁,时光荏苒时间已经过去七年之久了。想起当时爷爷目送我们一家三口的表情,有更多的是高兴,但是眼中却蕴藏了不舍之情。这几年很多人搬离了故乡,在城市生存了一下来,这就是那些年我乡村人认为的成功,我家也是其中之一,可是老一辈的人没有选择跟着儿女一起离开,在他们心中认为守着落魄的的家乡,草长虫叫。多美好,不用去应对这时代的变迁,粗茶淡饭,
晚风微凉。人老了,家乡四季之气,土地树木之息,还有那点点的回忆,听风数月,养鸡种菜,这老一辈人心里面对故乡的依依不舍。
没过几年爷爷身体就不行了,不在适合一个居住了,然后他就被接进了城里面。他生活的很是不习惯,城市和他格格不入,后面他又回去了老家,我们也会经常回去看他。
回到农村他还是种着门口的一亩三分地,从来不去集市买菜都是自给自足。爷爷的院子里面有一颗古老的枣树,至于有多老我并不清楚只是知道十多年它都没有变过。每年到红枣成熟之时就是我们一家最为隆重的时候,我们全家回去,帮着爷爷把红枣打起来。一大家子回家,原本空荡荡的院子一下子就变得热闹起来了。每次看着满树的红枣,爷爷的脸也高兴的红了起来。当了晚上爷爷会将红枣分给几个儿女,自己留下一点点泡酒喝。
夜晚十分,小村庄变得异常安静,这个时候是青蛙和一些不知名的飞虫的主场,人们喝着茶享受最后一丝时光。
乡情,是一个时代,故乡是心房。
我的故乡在河南,我住的附近虽没有什么名胜古迹,没有什么特别美丽的风景,没有一些电子产品,但我们过得也非常愉快,我的故乡是一个山清水秀,四季分明的地方。
春天,河水解冻,我和朋友可以在水里抓鱼;山上开满了野花,很想去野花丛里玩,但也要看那成千上万的蜜蜂愿不愿意接受我们。地上长满了草,就像是绿色的地毯,这还得感谢春雨,是春雨哺育了它们。
夏天,我们最喜欢到屋前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溪里玩耍,知了在树上叫了个不停,好像也想和我们在小溪里嬉戏玩水。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去小溪里,这大概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吧。
秋天,果实成熟了,稻子也成熟了。我们最喜欢的就是秋天,我和朋友们经常翻进一座没人住的小院里摘果子吃,这果子红红的,吃起来很甜很甜。在田野里,黄橙橙的稻子一望无际。各种人,各种车,都在收稻子。微风吹来,这些稻子随风摆动,像一片金色的波浪,仿佛可以把一座城市给吞噬。农民伯伯在田里忙着收稻子,隆隆的机器声仿佛是给农民伯伯的动力,这又将是一次大丰收。
冬天,下起了雪,天气极其的冷,但还有阻止不了我对雪的热爱。我和朋友们来比谁堆的雪人大,或打雪仗,或在雪地里玩捉迷藏,或在结冰的河上滑冰,我们总是玩得满头大汗。
我爱我的家乡,我爱家乡的四季,家乡的景色让我心旷,家乡的空气让我神宁。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乡情优秀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乡情啊乡情乡情,啊乡情那一望无际的草原,悠扬的马头琴,牛羊唱着歌,“哞……哞、咩……咩”它们随着马头琴那优美的节奏,撩起了大草原晨曦的帷幕。
清晨,草原上的小绿草用天然的露珠洗了个澡。小花伸了个懒腰:“啊!新的一天开始了!”牛羊早早的起来了,它们盘算着如何安排一天的旅程。等一切都恢复了平静,太阳不再陌生新的一天,那害羞的脸蛋,早已不是红扑扑的了,它犹如一个热的受不了的小女孩在找那个风口袋辽阔无边的草原被红艳艳的朝阳镀上一层金.草叶上的露珠,像是镶在翡翠上的宝石,闪闪发亮.白的、黄的、红的、紫的,各式各样的野花,把碧绿的草原装扮得比花园还美丽.。经过了一天的忙碌,大家又开始的新的工作……太阳慢慢地向山下走,远处的山和云连在一起了,成群的牛和羊,悠闲地在吃着草,步履慢慢地在平移,远处有妇女在河边洗衣服,小孩子在玩耍,这样的日子很好,最起码他们没有烦恼。那好似一幅画卷,很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感觉。
乡情,啊乡情!在聆听你、触摸你,原来要用心去感受你。景色宜人,鸟语花香;山青水秀。巍峨屹立的青山,我赞美你;潺潺流动的小溪,我欣赏你;乡情难断的故乡,我热爱你!我热爱故乡,爱着生我养我的地方!
“谁家玉笛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诗人的这首思念家乡的诗,打开我的记忆回到小时候。
相比在城市中的生活,我更喜欢外婆家。只是长大了,就很少回去。“喔喔喔”真是一觉睡到自然醒。看看时钟才六点半。跟外婆说了声是出去玩。到河边走走,空气是那么清新,处处花香。夏天的风吹在脸上有些热。可是还感到十分清爽。
走走停停嘴馋了,我还在别人家较低的龙眼树上摘龙眼吃。前面看到西红柿地长满成熟的小西红柿鲜红鲜红的,看起来非常诱人。我看着他们感觉他们在喊我“快来吃我呀!”
我忍不住迈开脚步,朝前跑去做贼般地摘下西红柿,心里想拿三个就好,和外婆外公分享。正当我想当然时,发现了一个影子,仔细一看就是老手。看来西红柿太诱人了,老鼠都要尝尝鲜。小老鼠吃西红柿的画面挺可爱的,门牙一丢丢的啃着啃着。不对!我的脑子在想什么?老鼠在吃西红柿,偷吃!
不行我要赶跑它,跑了两步,由于穿的是拖鞋,左脚踩到右脚,扑通一下摔得措不及防。膝盖磕到石头上,流血了。老鼠意味深长的看了我一眼,闪了的一下就没了。我一边扶墙扶墙一边一瘸一拐地走回家……
至今膝盖上还有疮疤。这就好吃的结果。现在回到外婆家,都能想到小时候干过的事,外婆家的每一条路都有我的印记,那么的清晰。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乡情。虽然不如白居易的诗情深情深意切,不如刘克庄的自然逼真,但我们对家乡的情感都是独一无二的,把这些情感折成纸船上,放在河里让他们慢慢漂流去家乡……
当我再次踏入那熟悉的故土,心便感觉有了着落,儿时的景象全部浮现在眼前
——题记
总有一个地方让你魂牵梦绕;总有一个地方会在你漂泊四方时不住的在脑海里浮现,总有一个地方如你的避风港,使你迫不及待的想回到他的怀抱里,没错,这就是故乡,一个让你无时无刻都挂念的地方。
人们常吟诵着一句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没错,故乡总是那么令人挂念。今天晚上,当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的时候,故乡的身影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行走在我的故乡,我仿佛成了一名画家。金灿灿的田野,交接不停的四季是我的素材,清澈见底的小溪流是我的素材,池塘里“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荷花是我的素材,莺歌燕舞的春日美景是我的素材,百花齐放,姹紫千红的花园是我的素材。而我将用我的眼睛和手中的笔去记录故乡的美,我将用我的才能与真挚的感情去赞颂故乡无与伦比。
行走在我的故乡,我仿佛成了一名琴师。奔涌的瀑布流过峻峭的高山,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春日里百花齐放,绽放在一望无际的平原,“嗡嗡”这是蜜蜂勤劳工作的声音;夏日的稻田生机勃勃,拼命吸取着丰富的水源,“呼呼”一股热风袭来,吹弯了稻谷的腰。我将用尽我的智慧,去编制一个赞美故乡的歌曲,我将用尽我的青春年华,为他谱写一个不朽的歌词。
啊!故乡,诗词歌赋写不完对您诚恳的赞颂;加减乘除算不完对您的真切热爱,莺歌燕舞唱不完对您的敬仰,只能把你留在我的心中,道一声:我爱您!
岁月流走,时光飞逝,只有两月没回老家,却恍如隔世,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对于余光中老先生来说,乡愁是一枚邮票。对于我来说,故乡又是什么呢?
对于我来说,故乡是一棵枇杷树。那年,我和小伙伴一本正经地种下了这棵枇杷树,常盼着它能早日结果,然后共享美味的果实。如今,我们大了,小树也高了。它伸出百千条臂膀,长出千万片绿叶。瞧,那绿叶丛中一颗颗黄宝石般的枇杷果,不正是我们儿时的纯真誓言吗?
对于我来说,故乡是一片油菜地。春来到,那油菜见风拔节,金黄的油菜花遍地是。远远看去,满田尽带黄金甲,溪边几棵芦苇在风中摇曳,与油菜花俯仰生姿,为金黄的画卷添上了唯美的色彩。走近些瞧,棵棵油菜都弯着腰,翠绿的茎叶迎着暖和的阳光,金黄的花朵露着愉快的笑容,与成群的蜜蜂、蝴蝶相互逗趣。夏天一到,油菜花扑簌簌地落了,那么绝裂又那么不舍,这是花儿对根的眷恋呀。又到春天,又到油菜开花的季节,我多想再次倘徉在油菜地里,闭上眼睛,听蝶语,嗅花香……
对于我来说,故乡是爷爷佝偻的身影。每到回家时刻,您总会早早地伫立在家门口,眺望着我们归来的方向。不管是顶着烈日还是迎着风雪,不管冒着酷热还是伴着严寒,您总会带着期盼而又焦急的眼神对着蜿蜒的小路痴痴凝望……多少年来,我早已习惯,还没进家门,就能看见您那遥远的身影。愿岁月的流水,永远凝固,将您那佝偻的身影,镌刻成永远的雕塑。
故乡是那块翠绿的草地,故乡是那条清澈的小溪,故乡是那片蔚蓝的天空……
任时光流逝,任岁月兜兜转转,那一份对故乡深入骨髓的爱恋都无法改变。因为,您是母亲,我是您的孩子呀!
对于古朴幽静的棕溪小镇,我心里怀着惆怅的乡情。我无时无刻不看见他矗立在那儿等我归来。有时我的目光飘向远方,不知道我的故乡在何处?但我的心却留在棕溪那片土地上,因为我清晰地记得那里的一花一木。
当我坐在山间那块色彩斑斓的大石头上的时候,当我抚摸根深叶茂古树的时候,当我嘴里含着芳香四溢的干草的时候,我想起那孤独的斑鸠在树枝上沉思,我望见碧绿的河水中打鱼的渔夫,我听见树林中喜鹊那清脆的报喜声。我想起虫儿的歌唱、五彩的野花、碧绿的树叶、晶莹的露珠、玩耍的野兔、火红的云彩……突然,我听到有种声音在召唤我,她用她真挚的目光注视着我,目光里充满渴望,它让我想起是不是到了该回去看一下的时候了。
我是故乡的主人,我不能忘记曾经在故乡田地里留下那无数的欢喜;在那黑洞洞的红薯窖里掩盖了无数的笑声;在那枝繁叶茂的大树上捉过无数的知了;在那郁郁葱葱的树林间打过无数次的斑鸠;在那金黄的麦田里捡过无数个麦穗……棕溪的景色是优美的。在春天微风吹起的时候,一缕缕庄稼苗从泥土里钻出来,河水一声不响地流淌着,回荡在大山里却是一种喜悦的气息。山上随处可见成群结队爬山的影子,热热闹闹的孩子们的嬉笑声从山顶传到山腰。秋天,黄澄澄的玉米露出了金牙,农民伯伯岭上岭下来回忙着掰玉米;黄豆娃娃也裂开了嘴,农民伯伯大捆大捆地把黄豆背回家。树上的柿子也红了,农民伯伯把他打下来,酿成酒。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我亲爱的故乡啊,你在我的关注下变化,我在你的关注下成长,成长!
莫说乡路长,再长也长不过我的思念;莫说天涯远,再远也远不过我的目光;莫说云天高,再高也高不过我的的畅想!故乡啊,你是我心中永远的根。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为何?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为何?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又是为何?
春节临近,火车站拥挤如潮的人群,亦是为何?
是什么,使游子如此留恋家乡?是乡情,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土地生生不息地挚爱与依恋。
从我呱呱坠地起,我就生长在她的怀抱里,从未走远。我的每一滴血液,都与这九曲黄河汇集在一起;我的每一寸肌肤,都与这千万里黄土紧紧长在一起。看!西边,是旧托城,那数百里绵延不断的,是古城墙;那生长着诱人甜香的颗颗葡萄的,是溜湾;那水光潋滟,波光明灭的,是南湖;那汹涌澎湃,狂澜万丈的,是黄河!黄河两岸,回荡着的,是热情似火的鼓声和秧歌声。
看!南边,是南梁,那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山岗,绿树丛生;那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令无数人哀叹;那高耸入云的李育志纪念碑,是数代托县人民的精神支柱,是它,撑起了托县的半边天!看!北边,千里沃野,一望无际,它滋养了托县人民,它是托县人民的命根子。我们的玉米、辣椒,生长在这土地上。农民的脸颊,在烈日下,在土地中,衬得黝黑发亮。但好像一旦离开这土地,他们就立马神色黯然、面色蜡黄,仿佛全然失去生活的重心与信心。
看!东边,托克托正大踏步地走着,笔直的大道,是无限的辉煌前程;一座座高楼,是雄厚的经济实力;公园、大超市、商业街,一片繁荣景象。
托克托,我的家乡。她越缩越小,渐渐地,消失在公路那头,消失在车窗外的视线中。我走了,但我没离开,我是托克托县的儿女,我要用我的人生,成就她的辉煌!
嘿!大家好!看到我的题目是不是就知道我下一句要说什么呢?你们的家乡一定很美丽吧!”对了,就是这句,但我要加上一句但一定没有我的家乡美丽!”虽然我已好久没回到我的家乡,但是那里的一草一木我都记得清清楚楚,在家乡的那段日子一直被我视如珍宝的放在心中
那年暑假,我被妈妈送到了住在乡下的大外婆家,让我体验乡村的生活。我刚来十分高兴,因为这里有小猫小狗和我一起玩。渐渐地,天越来越热了,这里没有空调,便去问大外婆:外婆,我可不可以去游泳?”
当然可以,”外婆笑着说,但,你会游泳吗?”
肯定不会,所以,我要您陪我去!”我高兴地说。
你这孩子,走吧!”外婆假装生气地说。
游泳时,我在水里慢慢地划着,生怕滑倒,这时,我不知道是谁推了我一把,害的我摔了个狗啃泥”推我的人却在旁边哈哈大笑!我回头一看,原来是邻居家的小妮!我心想:既然她推了我,我把她打下水,外婆应该不会骂我!想罢,我立刻拉了她一把,她就摔倒水中,然后我们就厮打起来!要不是小妮的妈妈把她叫去吃饭了,估计我俩要打到天黑。
到了晚上,吃过晚饭,我和外婆去小妮家纳凉。大人们在一旁聊天,我们小孩则在旁边的竹林里玩鬼抓人游戏,小妮当鬼,她要数十个数。1。2。38。9。10她数完了,我立刻在她身后躲!
詹瑞琪,我看到你了,你快出来!”小妮大声说。
我心想:你看到了我,怎么可能,我在你后面!十分钟后,
琪琪,回家了。”外婆大声喊到,这时,我立刻从小妮后面走了出来,小妮被吓坏了。
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外婆家。但在家乡的那一天,我永远不会忘记。
宋词里面有一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词中的“春愁”我并不能全然懂得,我只是一看到这句便想起樱桃的酸甜滋味。去年夏时,我曾随着爸爸妈妈回乡下奶奶家摘樱桃。
奶奶家住在武清,这里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青山蜿蜒连绵,白云缭绕其间,村子里炊烟袅袅,农家的篱笆小院,低矮的屋檐,几乎挨着地面,屋边老树开着新花。清澈的河水,茂盛的野草,碧绿的豆田,飘香的莲蓬,盛开的荷花,还有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樱桃树,构成了一幅清新秀丽的乡村自然风光。
我挎着小篮子和奶奶一起走去地里摘樱桃。看呐,这就是奶奶家的樱桃树,在阳光的照耀下,它们相继成熟了,圆溜溜的樱桃挂满枝头,像无数个晶莹闪烁的红玛瑙。我们一边摘樱桃,一边听着小鸟的声声歌唱,享受着丰收的喜悦。
摘樱桃看起来简单,还要连着把儿一块摘,低处的熟的少,高处的我又够不着,怎么办呢?我四处张望,看见爸爸借助木梯爬到树上,够不着的还要用小钩子钩的树枝,一边往身边拉,一边往前倾着身子,才能摘到又大又红的樱桃。可爬上树后,不是树叶挡着找不到果子就是树枝摇摆。我害怕我一脚踏空,摔下去。我小心翼翼地摘着,半天只摘了一小篮。最后我们提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回家。
这就是朴实的乡村世界:小桥流水人家,却让繁华的城市在烟雨中沉醉,在温馨的乡情中回味。乡村是一条走不完的神秘的路,是一个让平凡的生活再度升华的故乡。我爱乡村生活,更留恋那采摘中的喜悦,因为它有诗一般的韵味,梦一般的恬美。
家乡,是一个多么有深意,多么美丽动人的词语啊!远离他乡的我,不禁望着天上那一轮圆月,思念我的故乡……。
我的家乡,在梅州,那里并不大富裕,但人土风情是最美丽的。
啊!对于那生我养我的家乡,我心里是怀着悲伤的心情——这里离我的家乡远,我不能常常回家看我的亲人。
多少个夜晚,我是望着月亮洒在地板上,想着我那虽小但美丽的家乡,我想到鸡在地上啄米,牛儿在吃草,马儿在草地上奔跑,或想到竹林里竹叶被风吹得“沙沙”响,白桦树笔直地站着,土壤与青草,风儿的气味至今还在我鼻边,金黄带红,又香又甜的黄板,又香又甜的煎堆儿,豆子酿和成的豆腐,它们的美味至今还在我的舌尖上。
想起儿时常常在花园里嬉闹,在故园的土地留下了许多脚印,在花园中吃着黄瓜,西红柿,故乡的土壤是香甜的。
故乡的春天,花朵含苞待放,一座绿油油的山在远方,故乡的夏天,河边的妇女在捣衣,鱼儿正在欢快地游着,故乡的秋天,红布似的高梁在田野弯着腰,秋风一吹,田野就掀起一阵阵火红的巨浪,故乡的冬天,人们在屋中享受着一年的劳动果实,一幅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的景象,迎接着新一年的到来,故乡的景色真是在任何时候那么美丽,那么动人。
故乡是那么美丽,动人……。,没有人能忘记她,我无时无刻没听见她呼唤着我,那声音是多么和蔼可亲。
我深深地思念故乡,也深深地爱着她——我美丽的故乡。
家乡的记忆,无法忘却。即使忘却,也会有家乡情,家乡的气息。无法挥散,就算淡了,也有家乡味。家乡的美如诗如画,让我陶醉,不能自拔。
我还曾记得家乡的山与水,一片片金黄的麦田。承载着多么美妙的回忆。一座座小山见证着曾经流下的汗水与付出的努力。这一切的记忆,好像都装在家乡的自然之中。
我的.家乡虽没有桂林山水那么美,也没有人在这里抒发乡情,但在我看来,美的是在家乡的回忆与乡愁。
早晨醒来,远远就看见一座小山上的高大树木。树上立着一只只玲珑的翠鸟,它们挥舞翅膀,放开喉咙唱着婉转的歌曲。碧绿的池塘里还有小金鱼在游来游去,嘴里吐着水泡。
在秋季还能见到金灿灿的稻谷,好像是金色的海。在田野周围有清新的嫩草,经过清晨的雨露后,随风起舞,这就是生命的力量。
这就是我的家乡,傍晚时的朝霞,一缕缕红色的光芒,照在家乡的各个角落。小溪变得红红火火,当夕阳照在山间时,身影是如此巨大。树上的小鸟都栖息着。享受一天的硕果,天色暗了下去,很快村庄里就有了音乐。是知了和蝉的叫声,一声比一声响亮。
如果不是家乡,是感受不到这种乡情的。有好的朋友和眷恋的家乡,家乡可以让人洗脱一天的疲惫。
家乡的乡情,是心灵的传递,飞到每个人的心中。
乡情是一种油然而生的情怀,让你喜,让你忧,让你思,让你愁,每当有一件什么事拨动了心弦,它就会占据着你的心头。
我是在魏庄出生的。那是一个小小的村庄,同时那里也是我母亲的故乡。两代人的家,让我对魏庄的情愫更加强烈,也更加浓郁。
我儿时的记忆大多都定格在那里。当时在我们的邻居家中,也有一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孩子,我们每天都像是被哥两好粘在了一起。
那时候,村子后面的小山沟依然保持着原始的风貌,我们就一人带领着一帮人马玩打仗的游戏。他总是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而我总是从不动手,只给一群军官开会,再由军官领着士兵们去攻城略地、上阵杀敌。然而这种战争总是以我方的胜利结束的。所以在村子里,我总是昂着头,挺着胸,别人看我的时候,也总是像迎接一位凯旋归来的大将军!
很快就是腊八节了,吃腊八粥肯定是家家户户都少不了的,我也更加思念儿时的腊八粥了。记得每年腊八节的前夜,我姥姥总是挑豆、检豆、浸豆的忙碌着,第二天早上,天还没亮,姥姥熬的腊八粥的香气就已经刺痒着我的鼻子了,然后在我期盼的眼神中,香喷喷的粥就出锅了,那香、甜、糯、软、濡的腊八粥,至今每每撩拨着我的思绪,让我久久难忘。
自从姥姥姥爷搬到城里来住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回过魏庄了。一年一年,我时时想起那位凯旋的大将军;每到冬天,便总是怀恋姥姥那色香味独特的腊八粥。
也许我时那种乡土情结特别浓郁的人,时不时的,我就被眼前的事物撩拨着神经,思念着我出生的那个村庄。
“独在异山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王维在思念家乡。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是王安石在思念家乡。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李白在思念家乡。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漂泊他乡的游子思念家乡。家乡有亲情,家乡有美好的回忆,家乡有熟悉的一切。家乡的一景物,就这样烙在了心上,抹不去了。
对于我来说,家乡是幅画,美丽而美好。小的时候,常听见外出打工的大人打电话回家说想家了。那时,我总会不屑一顾地想:家有什么好想的。
家乡的田野,每当夏季时,便成了我们这些孩子的游乐园。每次,一下雨,我们便到田野里玩泼水,泼不过,随手抓起什么,就在对方身上扔,不管是否带有泥土。一次下来,衣服全湿了,脸上带着些许的泥土,回去准会受大人一番责备。偏偏我们却乐此不疲,每年都会如此。
家乡的小路大多是土路,旁边总是长着一些小草或其他植物,有的植物会开花,为小路添了不少绿意。家山有成片的树林和竹林,一年四季都是绿的。每当一起风,叶子随风摆动,在空中跳起了舞蹈,让人的心情舒畅不少。每当这时,我都会下意识地想抓住那舞蹈的树叶,好像我抓住了,我也能舞起来。现在想来,只是热爱罢了。土路和树叶加上房子,构成了我的家乡,记忆中的家乡。
现在,一年中回家乡也就那么十几回,每回也就二三天,所以总会特别地珍惜这些日子,一秒也不想浪费。也是现在我才明白:人会想家。
家乡总会出现在我的甜梦里,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它是我这一生的珍宝。
犹记得,那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犹记得,我那亲切的故乡。
犹记得故乡的山是那么的美,他纵然没有庐山那种“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也没有泰山那种“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神奇与秀丽,却也别有一番韵味。
那满山的绿,仿佛一坛久酿而甘醇的青梅酒,让人醉在这浓浓的苍翠里。延绵不绝的群山好像一个摇篮,把故乡那秀气的小山村包围其中;又像一位仁慈的母亲把婴儿抱在怀里,让他安静的睡着。
犹记得故乡的水是那么清澈。那条门前的小溪如玉带般缠绕在群山之中,像为山姑娘披上一条银丝带,将她打扮的更加动人。每年初春,小溪就像一个久别大地的孩子,一路唱着欢乐的歌儿冲下山谷,打湿了岩石,打湿了小桥,打湿了垂柳,也打湿了人们那挂满笑意的脸。
犹记得故乡的人是那么淳朴。每年四月,正是“才了蚕桑又插田”的时节田野被分割成一块块的,俨然成为了大自然最壮丽神秘的画卷,那一块块耀眼的绿,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春耕的秘密……
清晨,田地中早已星星点点地散布着农民们的身影。他们弯下腰,小心地,慢慢地,稳健地用双手播下种子,也播种下了希望。他们,不正是春最伟大的使者吗?
傍晚伴着艳红如血的夕阳,各家各户的屋顶上缓缓升起了炊烟。黄昏的余晖为辛勤劳作的农民,为那独行的老牛披上了一层金纱。
夜色渐渐织上山头,一天生活也缓缓落下了帷幕。此时,早出晚归的农民享受着一天中难得的悠闲,映入眼帘的只有一张张纯朴的笑脸。
啊!故乡,我亲爱的故乡!我的血液是您清澈的水,躯体是您连绵的山峦,肌肤是您肥沃的田野!
今夜,梦中,再次与故乡相见。不变的,是山的美,水的清,人的淳朴,我对故乡的爱与思念,和那浓浓的乡情。
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星空的时候,当我端望着窗外细雨绵绵的时候,我都会骄傲的想起:这个美丽的地方,就是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是多彩的。春分时节,万物复苏,处处都显示出生命的光彩,路旁的柳枝冒出了嫩芽,在微风的轻拂下摇曳。野花成簇成簇地开,卖力地展示着自己的身姿,都说“绿叶衬红花”,小草可不这么想,他们拼命地从土里钻出来,意图压过“红花”,展示出自己蓬勃的生命力。黄河已经解冻,继续向前奔着,唱着激昂的歌,“一年之计在于春”,小贩们聚集在路边,大声地吆喝着,到处都显示出一种勃勃的生机。
秋天,家乡少了几分活泼,多了些许成熟。虽没有了春天那样的活力,却呈现出另一种美妙的色彩。傍晚,落日的余晖还在照耀世界,天空被映得橘红,云彩也显出一种淡淡的黄色。一阵清风吹过,枫树“飒飒”地想,落下几片红透了的“蒲扇”,它们落进泥土里,慢慢消失,又化为了能量,哺育新一代的生长。田野里,硕大的苹果涨红了脸,柿子金黄得发亮,高大的玉米杆里不停地散落着汗水。不只是人们,蚂蚁们排成一行行,奋力地搬着冬粮,大雁南飞,领头的轻捷地叫一声,队伍便整齐一致的变了形状,处处呈现出的是一幅幅恬淡,悠闲的乡间生活。
这就是我的家乡,美丽而又富饶,她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传人,我对家乡的情感,似乎是一种亲情,对家乡的依赖与爱恋,让我不得不由衷地去赞美家乡。
妈妈告诉我,北京是她的故乡。
离开故乡已经十余年了,但故乡的暖意犹存于她的心底。
忘不了故乡,那里有神秘而古老的故宫和金碧辉煌的殿堂;那里有恢宏富丽的颐和园和清澈明净的昆明湖;那里有庄严雄伟的天安门和巍峨屹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那里更是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地方……那里永远是她心中最温情的一角。远眺长城,那灰白相间的斑驳城墙,正在保卫着北京城,让她的她心底多了一份踏实与宁静。即便是那圆明园,一方方汉白玉的残垣断壁上,也镌刻着多少昔日的辉煌?北京,是历史,是现在,是将来,更是她永远的故乡。
故乡永存,乡情永恒。
当冬天来临,除夕的钟声敲响,她的内心再次溢满了乡情。洁白的饺子、震天的鞭炮声、飘舞的雪花、孩子们红红的脸颊……无论是在南方的家中,还是在海外舒适的酒店里,她都会思念起她的家乡,她那永恒的“家”。四合院,青瓦白墙,大红灯笼,冰糖葫芦,欢乐的人群……,却少了她的身影。莹白的杯盏,在她眼中却不及故乡的粗瓷大碗;精致的菜肴,却让她思念故乡简单的水饺。
故乡永存,乡情永恒。
她从我的书页中找到了故乡的痕迹,再次唤醒了她的乡情,仿佛又看到了她那魂牵梦萦的故乡。轻轻放下书,她嗅到了故乡的气息,目光穿过这南国小城,故乡又重现于她的眼前……
妈妈说,北京是她的故乡。
故乡永存,乡情永恒……
关于论文中的参考文献该如何引用
参考文献是论文的一个构成部分,其引用原则是,用你自己的语言来总结其他作者的研究 发现,然后注明引用的出处。在一篇论文中,引用参考文献论证自己的观点或者理念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别人已经研究过的内容,我们便不需要重复的实验研究,通 过参考文献的引用,便能简要的体现我们想要表述的内容。
但并非一篇论文的内容都由参考文献堆积便可,正确的选用参考文献至关重要。那么,我们在写作论文时参考文献怎么引用才合理?我们又该如何正确选用参考文献呢?
一、参考文献怎么引用才合理
(1)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类型较多,主要有专著[M], 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析出文献[A]等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期刊文章。
(2)引用参考文献的数量
一般学术文章的参考文献数量以20-40篇为宜,综述类文章的参考文献一般会比研究类参考文献数量多。除综述外,其他文章的参考文献超过40则说明相对于你的研究结果而言,讨论和前言部分所涉及的内容有可能过多,需要删减。
(3)参考文献正文中的引用格式
正文中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以不同的学校要求为准,但不外乎数字编号和人名。
数字编号比较简单,仅仅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给所出现的文献一一编号即可。万一中间需要添加或删除参考文献,后面的所有数字就会改变。如果我们手动录入参考文献,那是十分麻烦的。这时候就需要用到endnote软件或者其他相关参考文献引用的软件帮助。
还 有一种正文引用是人名的引用。一般而言,文献是一位作者的,直接写这位作者的名字即可;如果是两位作者,则这两位作者中间用and连接;若是三位或三位以 上作者,则输入第一作者的名字后面加et al.表示。由于et al.是拉丁文的“等”的意思,需要斜体,又是缩写,所以后面要加点号。
有时候正文中我们会提及作者的名字,此时参考文献的引用位置往往紧跟名字的后面。如It is reported by Li et al.[Li et al., 2010] that …….
(4)参考文献的内容与引文一致
引用之处的内容必须是出自所引参考文献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参考文献的题目来大致判断是否正确引用。那种驴唇不对马嘴的引用肯定是错误的,遇到这样的引用必须做出修改。
(5)尽量引用原始文献
好多学生为了省事,拿来一篇文献引用里面的句子的同时,再次引用这篇文章所引用的其他参考文献,这就是二次引用。二次引用的危害在于在引用过程中,肯定会有人曲解了原文的意思,一错再错,这跟以讹传讹的道理是相似的.。
那么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可以查阅二次引用的原始文献,看原始文献是如何描述的,看引用的这句话是否符合原始文献的内容。确保无误的情况下再引用,才能避免错误引用。
(6)尽量选择较新的文献
这 一点不是绝对的,倘若我们写的这篇论文确实是早些年有研究,中断了一段时间之后,重新研究。这时难免会引用早些年的文献。再者,有的文献确实是经典的,提 出的理念至今都是说的通的,此时引用这些文献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毕竟这两种情况是少数,大部分的研究还是基于最新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引用参考文献也 必须有几篇较新的参考文献,才能显示我们的研究的意义及重要性,特别是引言部分的描述。
(7)参考文献的档次
参考文献的档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咱们所写文章的档次。我们的引文大部分都是2-5分左右的文章,那么我们的文章差不多也可以发2-5分左右,当然审稿老师并不会注意这个问题,因为没人会一一核实你所引用的文献的影响因子。
二、如何正确选用参考文献
(1)避免选用脱离论文主题的参考文献
选 择参考文献必须紧紧围绕主题,为表现和论证主题服务。凡是能有力地说明、突出、烘托主题的就选用,否则就舍弃,这是选择参考文献的一个基本原则。有些论文 在运用参考文献时常常犯不忍割爱的毛病,将一些与主题无关的参考文献,写进文章里,参考文献与主题脱节,影响了主题的表达。
甚至于有些论文只是为了体现论文的参考文献的新颖,直接使用了与论文主题无关的最新参考文献,这不但没能体现论文的参考文献新颖,反而是内容累赘、多余。
(2)选择参考文献不够典型
所谓典型参考文献,是指那些最有特征、最有代表性,能有力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能集中地表现论文主题的参考文献。围绕主题选材,但没有必要,事实上也不可能把与主题有关的参考文献都写进去,必须精选典型参考文献。
对于十分经典的参考文献,要考虑是否过旧,过旧的参考文献或者广为人知的参考文献,我们应该简要概述。即便是十分典型的参考文献,太旧或者已广为人知的参考文献虽然能论证我们的主题但是却让文章的内容显得不够新颖。
(3)选择的参考文献不够真实
论 文中用的参考文献只有真实,才有力量。所谓真实,是指参考文献确是客观存在的,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论文中所运用的参考文献真实,论点才站得住,才 有说服力。而有些论文选材不准,没有鉴别真伪,引用的历史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数字、引文等等没有认真地核对,出现误差。
在引用参考文献的时候,对于参考文献的详细内容,我们要细心做到每个细节都不能出错,对于数字的摘写要绝对的准确,不能因为自己的疏忽导致原本准确无误的真实参考文献变成了错误参考文献或者非真实参考文献。
知网和万方都有文献引用格式自动生成功能!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规范格式一、参考文献的类型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 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1.期刊类【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举例】[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3] Heider, .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 .专著类【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举例】[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报纸类【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举例】[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4.论文集【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10] Almarza, .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and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学位论文【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研究报告【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12]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条例【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举例】[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8.译著【格式】[序号]原著作者. 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三、注释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注释前面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四、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与文中注(王小龙,2005)对应。标号在标点符号内。多个都需要标注出来,而不是1-6等等 ,并列写出来。
毕业论文常见的参考文献介绍
参考文献来源分类: 期刊文章-[J],普通图书、专着-[M],论文集、会议录-[C],学位论文-[D],规范、标准-[S],报告-[R],未说明文献类型或资料类-[Z].
毕业论文常见的参考文献介绍
1 期刊论文-[J]
[1] 汤晓光。 无砟轨道客运专线沉降变形观测评估系统建设管理[J]. 铁道标准设计,2010( 1) : 3-6.
[2] 王天亮,刘建坤,彭丽云,等。 冻融循环作用下水泥改良土的力学性质研究[J]. 中国铁道科学,2010,31( 6) : 7-13.
[3] 周丹,田红旗。 强侧风下客车在不同路况运行的气动性能比较[J]. 中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8,39 ( 3) :554-559.
2 普通图书、专着-[M]
[1] 郑健。 中国高速铁路桥梁[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龚晓南。 地基处理手册[M]. 2 版。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 布列耶夫,克拉夫错夫。 轨道电路的分析与综合[M]. 孙铭甫,译。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1981: 55-56.
3 论文集、会议论文-[C]
[1] 王梦恕,骆建军。 客运专线长大隧道设计施工的讨论[C]∥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技术交流会论文集。 武汉: 长江出版社,2005: 186-195.
[2] 张忠智。 科技书刊的总编( 主编) 的角色要求[C]/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部学会建会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学术委员会,1997:33-34.
4 学位论文-[D]
[1] 李小珍。 高速铁路列车-桥梁系统耦合振动理论及应用研究[D].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2000.
5 标准、规范-[S]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铁建设[2007]47 号 新建时速300 ~ 350 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S].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2] 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 TB10003-2005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S].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6 科研报告-[R]
[1]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技术研究总报告[R]. 武汉: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08.
7 专利-[P]
[1] 闫友联,沈良成,金仓,等。 一种大跨度悬索桥施工中的先导索水面牵引的放索装置: 中国,[P]. 2010-05-05.
8 电子文献( 包括专着或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电子文献) [M /OL][J /OL]等
[1] 江向东。 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处理与图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J/OL]. 情报学报,1999,18( 2) : 4[2000-01-18].
9 报纸中析出的文献-[N]
[1] 丁文祥。 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 [N]. 中国青年报,2000-11-20( 15) .
10 未说明文献类型或资料类-[Z]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铁路 GSM - R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网络技术规划[Z]. 北京: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铁 道部,2005.
关于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大专院校学生毕业之前写作的体现学习成果的论说文。从整个写作过程来说,要抓好三件事:一是选题要得当,二是材料收集要充分,三是论证要严密。一个环节失误,都会严重影响论文质量。在此仅就写法上的问题谈几点应注意事项:
一、题目最好小一点,角度新一点 。
由于完成论文的时间大体上只有三五个月,论文字数也有一定限制,因此选的题目不能过大。否则,为时间、精力、资料等条件所限,将难以写好。题目小一点,写得实在一点,把问题讲得透彻一点,对于初学写论文的同学来说,是一个较好的锻炼。确定题目之后,还要考虑从哪个角度写比较好。譬如论一部作品,究竟是论它的思想性、艺术技巧还是人物形象等,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特长和所掌握的资料来确定,最好是从前人所没有论述过的地方或前人虽有论述但自己有新见解的地方着手。当然,也不是题目越小越好,越冷僻越好。钻牛角尖也容易走上歧途。
二、依理定形,顺理成章。
论文和文学作品不同,它要求用简明的语言讲清楚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因此,论文的结构只能以理为中心,结构形式必须服从事理发展逻辑。所以,在写作之前要细致地分析所有的材料,理清思路。在写作时,要紧紧抓住自己所要阐述的问题组织和使用材料,用严密的论证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三、中心突出,层次清楚。
要使文章中心突出,首先要确定论证重点,然后在材料的安排上下功夫,即先找出材料安排的顺序,看看什么材料该先用,什么该后用,放在什么地方最为合适。如材料安排是平行关系,即列举式的,材料之间并无内在的逻辑联系,谁先谁后没有多大关系。如果是递进关系,不论是递增式还是递减式,就象阶梯一样,有一定先后次序,它们之间就不能随意颠倒顺序,否则,就会造成气不通、理不顺。此外,还有接续关系和对立关系等。总之,在使用材料时,要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用得恰到好处,这样,文章就可以做到中心突出、层次清楚。层次清楚还要求:段落之间的衔接要紧凑,文势的曲折变化要自然。段落之间的过渡不论采用什么形式,如用联接词,用插叙或说明等,都要有连贯性,不要给人突如其来的感觉。为了使文章曲折变化、引人入胜,有时要退一步讲,有时要抓住关键性的字眼反复挖掘深意,有时需要间接证明,有时需要用顿笔造成奇峰突起等。但无论怎样曲折变化,都不能离开文章的中心,横生枝节,而要显得自然、合理。
动笔写作之前,最好先列一个提纲,确定文章的架子,看看要讲哪几层道理,用什么材料,怎么论证,如何开头、结尾等。这样,一方面可以检查自己材料是否够用,另外,写作时也不致因时间较长而使思路中断。当然,写作过程中,随着认识的加深或新材料的发现,部分修改甚至提纲的事也是有的,但有提纲总比没有要好。初稿写毕,要在听取指导老师和同学的意见之后反复修改,最后再定稿。
毕业设计说明书与毕业论文撰写的规范化要求
一篇完整的毕业设计说明书或毕业论文要有题目、摘要及关键词、目录、引言(前言)、正文、结论、谢辞、参考文献、附录等几部分构成,毕业论文规范。理工科专业的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要求不少于2500字,文科专业不少于3000字,具体实施细则如下:
一、毕业设计说明书撰写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1.题目
毕业设计课题名称,要求简洁、确切、鲜明。
2.中外文摘要及关键词
应扼要叙述本设计的主要内容、特点,文字要简练。中文摘要求约100字左右。关键词3-5个。
3.目录
主要内容的目录。
4.前言
应说明本设计的目的、意义、范围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概况及尚可开拓空间;本设计的指导思想;阐述本设计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5.正文
(1)设计方案论证:应说明设计原理并进行方案选择。应说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方案(包括各种方案的分析、比较);应阐述所采用方案的特点(如采用了何种新技术、新措施、提高了什么性能等)。
(2)设计及计算部分:设计及计算部分是设计说明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详细写明设计结果及计算结果。
(3)样机或试件的各种实验及测试情况:包括实验方法、线路及数据处理等,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规范》。
(4)方案的.校验:说明所设计的系统是否满足各项性能指标的要求,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校验的方法可以是理论分析(即反推算),包括系统分析,也可以是实验测试及计算机的上机运算等。
6.结论
概括说明本设计的情况和价值,分析其优点、特色,有何创新,性能达到何水平,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改进方向。
7.谢辞
简述自己通过本设计的体会,并对指导老师和协助完成设计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8.参考文献
应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9.附录
将各种篇幅较大的图纸、数据表格、计算机程序等作为附录附于说明书之后。
二、毕业论文撰写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1.题目
题目应该简短、明确,要有概括性,让人看后能大致了解文章的确切内容、专业的特点和学科的范畴。题目的字数要适当。
2.中外文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即内容提要,应当以浓缩的形式概括研究课题的主要内容、方法和观点,以及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结论,应反映整个论文的精华。中文摘要约10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3-5个。摘要应写得扼要、准确,一般在毕业论文全文完成后再写摘要。在写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用精练、概括的语言表达,每项内容均不宜展开论证。
(2)要客观陈述,不宜加主观评价。
(3)成果和结论性意见是摘要的重点内容,在文字上应着重陈述,以加深读者的印象。
(4)要独立成文,选词用语要避免与全文尤其是前言和结论雷同。
(5)既要写得简短扼要,又要行文活泼,在词语润色、表达方法和章法结构上要尽可能写得有文采,以唤起读者对全文的阅读的兴趣。
3.目录(必要时)
论文编写完成后,为了醒目和便于读者阅读,可为论文编写一个目录。目录可分章节,每一章节之后应编写明页码。
4.前言
前言是全篇论文的开场白,它包括:
(1)选题的缘由。
(2)对本课题已有研究情况的评述。
(3)说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采用的手段、方法。
(4)概括成果及意义。
作为摘要和前言,虽然所定的内容大体相同,但仍有很大的区别。区别主要在于:摘要一般要写得高度概括、简略,前言则可以稍微具体些;摘要的某些内容,如结论意见,可以作为笼统的表达,而前言中所有的内容则必须明确表达;摘要不写选题的缘由,前言则明确反映;在文字量上前言一般多于摘要。
参考文献有固定格式,建议使用专业的软件,可以直接引用和写参考文献表,可以用endnote或zotero
本文基于GB/T 7714-2015,结合看过的几十所学校、期刊的格式要求文件,来详细说明参考文献格式的注意事项。
GB/T 7714-2015是最新版的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大多数学校的本硕博学位论文均采用此规范,部分学校仍使用2005版甚至1987版规范,但是标注思路都是一致的,后面会详细的说明。
序号对应你上面的问题:
1.论文的结论是不可以引用其他文章中的结论的。
2.不一定要直接引用别人文章中的句子,可以换个形式写出原句,以免重复率过高。
3.可以的,如果你的参考文献是别人文章中的参考文献,这种文献叫做析出文献,这种引用是允许的,但是要在自己的文献列表中写出这篇文献的出处。
4.参考文献的格式每个学校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百度上的格式未必是你们学校要求的样子,必须按照本校的论文规范中给出的参考文献的例子进行修改。
一、缺乏应有的文献综述有些学位论文没有文献综述,作者却说,他写的题目找不到相关文献或没有相关文献。其解释有两种可能: 一是作者认为前所未有才是创新,甚至个别的还误以为写上“填补空白”、“没有同类文献”等词句可以提高文章的价值,这显然是一种误区; 二是作者未下功夫去查阅和学习前人已做的工作而企图走捷径,实际上,“欲速则不达”,一篇没有好的文献综述的学位论文,一般来说很难有创新。二、文献综述没有紧扣主题有相当一部分学位论文评述的并不是对特定专题做出贡献的文献综述,没有紧扣主题,没有围绕论文的主题来筛选文献,而是四面出击,回顾了与专题相关的整个领域的发展,导致文献综述部分漫无边界,冗长而不能给论文的价值“添分”,以致综述部分反映不出论文的特色,同一篇文献综述似乎可以在多篇学位论文中相互套用。同时,容易导致写作上的随意性,甚至为了追求篇幅,就在文献综述部分增添内容,以至于文献回顾曲曲折折占用不少篇幅,而真正进入正题的文字却不多,说明作者并没有理解文献综述的定位和作用。三、简单罗列堆砌文献有些学位论文文献综述写作上存在简单罗列的问题,综述部分仅简单地列示出A 说、B 说、C 说、D 说等,然后就无下文了。从这种文献综述当中看不出作者所依据文献演进的内在逻辑,作者也没有依据文献综述清晰地推导出研究问题,文献综述变成作者的读书心得清单和资料汇编,变成相关学术研究的简单堆砌,表面上看洋洋洒洒,而实际上作用有限,读者既看不到“问题的来龙去脉”,也看不到“证明的来龙去脉”。四、文献综述缺乏权威性有些文献综述不是系统化地回顾现有的研究文献,找出适合研究的主题,而是有选择性地探讨现有文献,特别是遗漏一些权威性和经典性的文献,缺乏权威性和学术性,给人的感觉就是作者没有认真研读过真正有价值的文献,不熟悉所研究领域的理论背景和研究进展,对文献的掌握和理解不到位。五、文献综述与背景描述相混淆有些学位论文将“文献综述”和“背景描述”等同起来,研究生在选择研究问题的时候,需要了解该问题产生的背景和政策法规,如研究中国军人工资制度时,需要收集整理“中国军人工资制度的发展历程”、“中国军人工资制度的政策和规定”等资料,但这些内容属于“背景描述”。由于研究关注的是现实层面的问题,因此严格讲,资料本身不是“文献综述”,真正的“文献综述”应该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梳理和评论。六、文献综述只述不评有些学位论文文献综述仅仅局限于对已有文献的简单重复和一般性介绍,缺乏作者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缺乏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难以体现自己的研究贡献。特别是对有较多学术争议的研究主题,或发现现有的研究结论互相矛盾时,有些学位论文避重就轻,轻易放弃研究“批判”的权利,而实际上,这些不协调或者冲突是很有价值的,正是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
因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各刊不尽相同,投稿前作者应注意杂志稿约的有关规定,至少得先看看有关期刊发表的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如何标注的,以了解有关期刊的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以免出错。许多作者投递的稿件书写格式包括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与杂志所要求的不同。
坦率地讲,编辑和审稿专家也是人,工作中多少也有感情因素。如果拿到手中的是一篇书写格式不合要求的文章,别的暂且不论,就书写格式不规范这一条,就足以给编辑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让编辑做出退稿的决定。
就算最后没有被退稿,此类稿件较书写格式规范的稿件被录用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其实作者犯的是一个很低级的错误,让编辑很自然地联想到,该作者不太尊重期刊,还有期刊的编辑以及审稿专家。
因此,作者在投稿前一定要注意期刊参考文献的著录方式,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其实,并不复杂,只要稍稍留意即可。
参考文献如果是网页的话应该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书写。
网站类参考如下:
1、【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出处[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2、【21】中科院报告:我国现代物流2007年将保持快速发展,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07年2月24日,这里写具体网址。
3、【22】2006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中国仓储与物流网,2007年4月29日,这里写具体网址。
参考文献注意事项:
一、引用文献不宜过于陈旧。文后参考文献的标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学术造诣的程度及对同类文献的检索水平、利用能力。作者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引用的参考文献较新颖,能反映同行业最新科研动态和学术水平。
二、引用文献类型应呈一定比例。根据相关规定,文后参考文献的类型主要有: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连续出版物(期刊)、论文集析出文献、报纸、标准、专利及电子文献等。
中国知网也好!万方数据也好都有例子!甚至百度文库都有!==================论文写作方法===========================论文网上没有免费的,与其花人民币,还不如自己写,万一碰到人的,就不上算了。写作论文的简单方法,首先大概确定自己的选题,然后在网上查找几份类似的文章通读一些相关资料,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参照你们学校的论文的格式,列出提纲,补充内容!实在不会,把这几份论文综合一下,从每篇论文上复制一部分,组成一篇新的文章!然后把按自己的语言把每一部分换下句式或词,经过换词不换意的办法处理后,网上就查不到了!最后,到万方等地进行检测,将扫红部分进行再次修改!祝你顺利完成论文!
《关于农村教育的思考》
摘 要:本文分析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阐明正确的农村教育观念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只有提高农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质,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才能真正地使农村教育得到发展。
关键词:农村教育; 教育问题; 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150-002
《南方周末》曾发表湖北省监利县一个乡党委书记李昌平给国务院领导的一封信,信中称“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把中国的“三农问题”提到了极至。人们不禁要思考:为什么一个有着5000年农业文明史的中国,在21世纪的农村处于“苦”、“穷”、“险”的境地?有学者提出五个“弱质性”――产业的天然弱质性、生产资料的弱质性、劳动主体的弱质性、农业组织上的弱质性、社会政策造成农村社会整体的弱质性。我觉得在现在的现实条件下,劳动主体的弱质性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而劳动主体的素质高低,直指农村教育。
一、发展农村教育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教育有了显著的发展,农村教育的规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但据2003年2月14日《中国青年报》刊登的我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称:2000年我国15岁以上人口中仍有文盲万人,比德国一个国家的总人口还多;25岁至64岁人口受教育的平均年限也仅为年,相当于美国100年前的水平。文盲人数3/4分布在农村。农村人口人均受教育仅年。城市、县镇和农村之间劳动力人口受教育水平的比重情况为:大专及以上学历水平的人口比例为20∶9∶1,接受高中教育的人口比为4∶3∶1,接受初中教育的人口比为∶∶1,接受小学教育的人口比为∶∶1。虽然这十几年国家加强了对农村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大人力、物力和精力上的投入,但实际上我国农村劳动人员的文化程度仍然很低,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仍然十分低下,这制约着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农村经济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中指出:虽然我国劳动力资源充足,但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报告中的资料显示,虽然“扫盲”多年,效果世人瞩目,但我国文盲人口仍然数量巨大,2000年我国有15岁以上文盲8700万人,2011年3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在全世界文盲率最高的十个国家中,中国的成人文盲数位列第八,这十个国家的成人文盲总数约占全世界文盲总数的72%。
当今世界竞争是人才、科技的竞争,过去人们常提“农民的问题就是土地的问题”,“要致富先修路”的说法,显然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了。中国现代化要经历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其内在动力是中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这并非是使农村人将户籍变成城镇人,而是实现“小农生产者――文明人――现代人的转变”。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社会蓝皮书》曾指出:“仅靠行政命令和说服教育来对农民的行为进行控制还有效果,但是已经很难了。”“一代新型农村精英已经出现,保护他们,是保护农村生产力,教育他们,也是保护农村生产力。”
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以及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要求普遍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即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使他们掌握各种专业技术和技能,掌握市场经济知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使农村社会得以进步。要实现这些愿望,唯有加强我国农村教育力度,同时,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也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
农村教育的教育质量有双重含义:一是国家兴办农村教育事业的质量,它以农村各级各类教育事业与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程度为指标。二是指一定的农村学校在一定的时间使一定数量的学生达到的质量规格,它以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能力素质的总体水平适应个体发展需要的程度为指标。今天,农村人口仍然占国民的60%以上,农村教育理所当然地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战场”。
二、农村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问题
首先,教师队伍的数量得不到保证。优秀教师不愿意到农村,或者去了留不住,农村教师大量由农村向城镇和城市流动,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数量不足。其次,很多农村老师缺少再学习的机会,他们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理念已经不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要,教师的工作负担重,教学水平又不高,有的教师年纪偏大,虽然他们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落后,还停留在“听、写、读、背、考”的传统形式,这些都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农村教育也面临升学的压力,应试教育仍然是初中乃至高中教育的普遍现象,这和当今素质教育改革的大浪潮是格格不入的。
2.教师培训的机会缺乏
由于经费和编制的紧张,甚至有的农村教师一人要教几门功课,所以几乎没有时间和经费进行业务培训,加上农村学校教育技术落后,图书资源匮乏,这都影响了农村教师的再学习和再提高。
3.学校和家庭教育相脱离
教育是双向的,既需要学校管理,也需要家庭管理。从调查的结果看,农村家庭没能对学生的教育起多大的作用。其原因一是家长大多是农民,他们平时忙于生计,没有时间顾及子女教育。如果是留守儿童,祖父母辈就更没有时间和精力顾及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了。二是家长文化水平有限,基本上没有能力对孩子所学课程进行专业的指导。所以,稍微富裕的家庭,只好把孩子送到城里学校就读,这也是农村学校得不到发展甚至萎缩的原因。
三、改善农村教育的措施
1.农村干部队伍知识化
曾经有学者直指农村“穷的根本原因抑或本质是干部队伍中的知识贫困”,因此加强农村干部的教育,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领导能力、领导水平和领导效果是至关重要的。干部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以及相应组织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农村教育的发展情况。 2.观念的改变
“让农民自我觉醒,走向知识,亲爱文明”,责无旁贷地属于教育的使命。当然这个观念还包括很多其他内容。首当其冲的比如婚育观念,虽然这几年农村人口的思想日渐开放,但很多农村家庭仍是重男轻女,由此产生一种恶性循环。还有一个倾向,同很多城市家庭一样,农村家庭更愿意让小孩读理工科而不是社科类科目。曾经有位大伯振振有词的解释因为理工科更实用。这个实用性固然与农村的实际有很大的关系,他们大多希望孩子学成之后能马上用于致富,就这点来说他们比城市家庭更讲究实用。但我觉得人文思想对于农民改变现状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3.增加农村教育投入
“我们的校园很小,放不下一个鞍马;我们的校舍简陋,还经常搬家;我们的教室很暗,灯光只有几瓦;我们的桌椅很旧,坐上去吱吱哑哑……”这首由二十多个农民工子女在2007年春节晚会上朗诵的《心里话》,曾让无数人落泪。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基础教育办学模式,多渠道筹集教育基金来增加投入,既包括改善硬件设施(校舍、教学器材等等),同时也应该包括软件设施,后者最直接体现在改善农村教师待遇的问题上。改善农村教师待遇,可以刺激更多的人才投入到农村的建设和农村未来人才的培养事业上。改善农村办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发动社会的慈善捐款,政策也应尽可能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定额、定时、定量地划拨给学校教育经费,避免教育经费的截留现象,保证农村教育经费的稳定和可靠。要注重改造农村学校的危房,购置必需的图书资料和教育仪器设备,提高村办小学管理水平、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质量。
4.加强农村教育改革
对于农村学生而言,他们大多淳朴可爱,可塑性很强。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责任感,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发展农村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性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同时由于农村孩子所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心爱护和悉心帮助。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改变以往的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真才实学、一技之长对他们今后工作和生活的意义,我们不仅要让农村孩子上学,还要让他们上好学、爱上学,不因他们的家庭条件困难而辍学,也不因教学质量而耽误孩子一生的前途,这是中国农村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
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固然是提高农村未来劳动力素质的主要渠道。以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机制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使教育产业在农村有新的发展和突破,为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我们也应关注到大量青壮年文盲仍然存在,最近我到某地农村帮助培训家政服务员,深深体会到文盲对农村劳动者的影响。因此在继续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成人教育。
5.加强农村师资建设
建设一支合格的农村师资队伍,必须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在保证农村教师数量的基础上,提高农村教师的质量。首先政府要千方百计地改善农村教师的生活待遇和工作条件,吸引那些思想先进、吃苦耐劳、有志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这些教师具有合格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的知识技能,在理想的职业前景驱动下,才能充分的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殷切期望。将农村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实施范畴中,这是从根本上促进农村人口与农村社会摆脱贫困、走上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村教育决定中国未来》――这是德国《法兰克福汇报》2003年6月份一篇关于中国农村教育现状的报道的题目。因为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所以只有农村发展了,才有全国的发展。也就是说,只有农村的小康才有全国的小康。农村人才的培养对农村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村的教育决定农村的未来,乃至决定中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中国青年报,2003年2月14日
[2]陈晶晶.我国农村教育问题及对策,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3]丰建霞,李金奇.农村教育问题与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的实施,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论乡村教育的发展的论文
[摘 要] 乡村教育经百年发展,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各时代具有不同的内容与意义。近代,梁漱溟先生在山东邹平县创办的乡农学校旨在实现政教合一,启发农民自觉,从而实现村民自治;新时期,中国农业大学孙庆忠教授带领河南辉县的年轻教师创办社区大学,发展成人教育,意在唤醒逐渐被城市文明弱化和边缘化的乡土记忆,传续乡土文化的根脉。通过比较两种乡村教育形式在建设背景、内容设置、产生影响上的不同,探究现如今乡村教育发展的路径选择,思考世代乡村教育实践者的责任担当与价值实现。
[关键词] 乡村教育;乡农学校;社区大学
梁漱溟先生曾说,乡村问题的解决,第一固然要靠乡村人为主力;第二亦必须靠有知识、有眼光、有新的方法、新的技术的人与他合起来,方能解决问题,而两者的结合势必要依附于乡村教育的建立。
一、乡村教育创办的背景
1.乡农学校的创办
梁漱溟认为近代中国问题的实质是文化失调, 西方的入侵使中国人深刻意识到了自身的两大缺点: 缺乏团体组织意识和不重视科学技术。而救国之道则是“重构文化”, 即调和中西方文化, 汲取西方文化中的重团体组织和科学技术的长处,保留中国的固有精神。由于当时人口的百分之八十聚集在农村,因此改良旧中国的重担自然落在了农村。乡农学校既是行政机关,又是教育机关。强调其行政机关,则注重实行乡村教育与地方自治相结合,将中国的地方自治放到教育中来,即作为学生的村民要以团体为重,关心村庄公共事务,积极发表意见。作为教育机关,则体现在教员讲授乡村建设的`课程,主要有阐发“中国民族精神”的“精神陶炼”和因地因时制宜的“实用技术”。
2.社区大学的创办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城市文化的诸多要素正以突飞猛进之势冲击着乡村,从而改写了“乡土中国”的发展轨迹。在这场以“离土”为主旋律的文化大迁徙中,乡村的社会生态日趋瓦解,村教育更因落入“城市中心主义”的误区而面临深度危机。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大规模撤点并校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导致大量村庄学校急剧消失。为了追逐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父母陪孩子进城读书已成为乡村普遍的事实。这种教育改革政策在强调教育公平的同时,也在客观上割断了孩子与乡土的联系。
3.两者在乡村教育目的方面的比较
梁漱溟先生实行的是“政教合一”的自治制度,即同时把乡农学校作为乡村的自治组织。以乡村教育机构及其所进行的民众教育作为整个乡村建设的基础,乡农学校既是民众教育机构又是乡村行政机构,意在通过教育唤起民众,进而开展乡村建设。孙庆忠教授提出教育即唤醒的理念,通过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恢复农村家庭教育的功能,进而更好的延续乡土文化。不同的时代背景使乡村教育承担着不同的使命,无论是唤醒民众的自觉意识,还是唤醒对乡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观念,皆反映出乡村教育对乡村生活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乡农学校、社区大学的内容设置
乡农学校的性质为团体组织,有明确的范围划分,而社区大学则以乡村学校为中心,向周围村落延展进行乡村教育运动,无地域范围的划分。源于乡农学校行政机的属性,四大结构各有明确的职责、权利与义务,均对总体发生作用,由此构成组织,维持了学校的稳定运转。设有类似于现行的地方立法、司法机关,结构严明。社区大学的机构设置更趋于扁平化,没有严格的层级限制,适合向外延拓。
乡农学校的课程开设注重精神陶冶,包括启发农民自觉,培养村民的公共意识与参与意识,同时强调对校长、校董会的绝对服从。社区大学的课程注重对乡土知识的宣传与普及,提高村民对自身乡土文化的认同,进而言传身教促进家庭教育功能的恢复。
三、从功能主义视角比较两者运行的现实影响
梁漱溟的乡村教育方案是以乡村为基本单位,中心环节是通过乡农学校,引导农民关心社区问题、参与政治生活。在这个基础上,成就一个权力来自人民的自治式的民主政治。他相信具有高度传统修养又掌握西方现代科学技术的知识分子应当并且能够指导混乱中的中国走上正确的道路。寄希望于知识分子来复兴农村的功能主义理论在面对遭受外来侵略的巨大社会变迁中显得微不足道,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
社区大学的运行理念则体现了帕森斯对行动类型划分的三个层次。通过成人教育,首先唤醒对乡土文化的认知,让学员重新审视乡土事物的价值,进而从内心接受并且潜移默化的落实到行动中,以达到重视教育、恢复以家庭为单位的乡土教育目的。即从认知乡土文化的价值到用鉴赏的眼光审其意义,再到言传身教高度评价乡村教育。
四、如今乡村学校教育发展的路径选择
乡村教育目前的发展出路要从农村教育本身的功能定位出发,改变农村教育城市文化导向的基本设定,丰富农村教育的乡土文化内涵,以寻求农村教育与乡村社会适切、与乡土文化协调的道路。笔者总结为以下几点:组建具有乡土情结的教师队伍、利用社区资源营造乡土文化教育氛围、实现乡土认同与社会认同的统一。
五、世代乡村教育实践者的责任担当
梁漱溟将自己的乡农学校建设总结为:“尽管并非全无是处,我诚然错了”,半个世纪后,中国农村又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和文化问题,这些问题促使人们重读梁老的乡村教育理论。“只有经过田野的洗礼,学生才能对社会学有自己的理解,才能热爱所学专业,才能强化自己的社会责任”,这是孙庆忠教授对专业学生进行“成人训练”的教育理念。孙庆忠带领学生深入田野,助力提升村民改变处境、创造生活的能力,这种身体力行的乡村实践,小而言之是以文化干预的方式所做的村落减贫和脱贫实验,大而言之是在寻找乡村复育之道。
笔者看来,梁漱溟与孙庆忠尽管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选择乡村教育的目的、路径不同,却都执着于同一件事:做一名理想主义者,简单而纯粹,拥有关注乡村、服务乡村的情怀和生命里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在困境中依然热爱生活并且对美和智慧抱以积极想象。
参考文献:
[1]《乡村建设理论》梁漱溟——乡村组织之乡农学校一章.
[2]《梁漱溟自传》梁漱溟——我为何有乡村建设的主张一章.
[3]《乡村教育视域下乡土文化的割裂与传承》李长娟.
[4]《论梁漱溟创办的乡农学校》端木凡义.
[5]《农村教育与乡土文化的传承》路仕平.
[6]《文化失忆与农村教育的使命》孙庆忠.
[7]《本科生研究性教学的教育关怀》孙庆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