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消极情绪表达的引导和教育论文摘要:情绪表达是大学生释放心理能量、实现心理平衡的重要途径。要提高对大学生消极情绪表达的重视,采取同情式倾听、教育其理性表达、引导其合理宣泄和转变其不合理信念的方法,并给予必要的精神抚慰。 论文关键词:消极情绪;情绪表达;教育 消极情绪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大学生有时因无法消除不良情绪而陷入苦闷、低沈、压抑的状态中,不仅干扰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悲观厌世、走上自杀的道路。现实生活中的很多案例都表明,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和疾病大多与长期的消极情绪影响有关。情绪表达是指个体将其情绪经验,经由行为表露于外,从而显现其心理感受,实现与环境交流沟通的目的。大学生掌握消极情绪的表达方式,对疏泄、调控不良情绪,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非常重要。 一、大学生消极情绪表达的方式 (一)表达意见式 这是一种最平和的情绪表达方式,也是最易于调节和控制的方式。这种方式常在一定正式场合,以正常途径表达,如在学生座谈会、党组织征求学生对党员发展对象的意见、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类工作征求意见或建议活动等时,或者辅导员进行的个别谈心、问卷调查等场合,大学生会利用上述机会将心中对学校教学、管理、服务方面的消极情绪或个人消极情绪表达出来。 (二)牢骚抱怨式 这是一种在大学生中较为常见的不良情绪表达方式,尽管它是一种扭曲的反映,但通过这种方式,大学生相当于变相发泄不满情绪,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工作者对学生喋喋不朽的牢骚抱怨不能听之任之,而应将其作为大学生思想、情绪的晴雨表,从牢骚抱怨中把握思想动态、情绪动向,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三)过激式 这是大学生消极情绪表达的一种特殊方式,如大喊大叫,甚至伤害他人、自我伤残等恶性行为,它常是毫无节制的、即时的表达或发泄。采取此种方式表达自己消极情绪的学生,平时多是任性和不成熟的,虽然这样可以使他们的消极情绪得到释放,但往往会给其人际关系带来一定破坏,甚至付出个人惨重的代价。 二、消极情绪表达的作用 (一)适当的消极情绪表达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消极情绪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危害很大,在压抑、紧张、焦虑等消极情绪的长期作用下,学生的免疫力会下降。大量研究表明,习惯于克制自己的情感,不善于表达愤怒与不满者,患心身疾病的几率会提高。因此,学会并习惯于情绪的表达是健康与否的重要保障。另外,情绪表达可以使表达主体及其对象对表达的内容、意义形成共识,达到一定沟通、理解和交流的目的,是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相互加深理解、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途径,情绪表达适时适度、目的明确、方式恰当有利于增进人际关系的亲密度。 (二)不良情绪表达是高校学生工作者收集信息、把握学生思想动态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表达消极情绪无论是采用细水常流的平和方式,还是倾盆大雨的宣泄方式,都在向我们反映一种情况,渗透一种信息。学生工作者要善于抓住这一信息,及时、认真分析其中利害,并利用这一信息准确把握当前学生思想动态,积极做好相关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好相应事件的处理工作,做好信息反馈问题的预防和善后工作。 三、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理性表达消极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一)要采取理解式的倾听方式,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生最需要的是默默的理解、关心,哪怕是认可他们情绪的只言片语。要在大学生表达消极情绪的时候提供帮助,必须表现出对学生的同情和理解。同情理解能使学生说出自己的消极情绪并能使其平息下来。同情传达出这样的信息:你的感受是正当的。理解则具有巨大的力量,能打开学生的心扉,使其容易接受安慰和指导。如果我们给出解决办法,学生就会依赖解决办法才能使心情好转,而无从学会以积极的态度接受生活中的其他挫折。他们会变得过于依赖于获得想要的东西才能开心,而不是学会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只要有爱就能感觉到幸福。如果我们给予的是同情,而不是解决办法,那麽学生就会培养出适应任何负面环境或者失望的能力,而不是非得解决问题。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之前,先给予他们同情,他们才能培养出放下消极情绪,心情好转,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要教育学生自我理性表达消极情绪,不做激情的奴隶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谁都会发火,这很容易。但要用合适的方式,为合适的目的,在合适的时候,以合适的程度,对合适的人发火,就不那麽容易了。”这句话实际上道出了一个人自我控制情绪的艺术问题。虽然不良情绪可以通过外力加以缓解,但自我调节还是很关键和必须的艺术。自我理性表达消极情绪的方式一般可包括三类——意识性自我表达、环境性自我表达和技术性自我表达。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1、意识性自我表达。是从自身的思想意识出发,通过提高认识,改变思维方法来达到克服和调节不良情绪的目的。如果一个人在有了消极情绪之后,能自我意识到消极情绪的性质、特点、产生的原因等,就将情绪提高到了意识层面上来,就会敢于承认自己的情绪问题,进而理性地表达和调节。比如换位思考法,把自己放到他人的位置上来考虑问题,从他人的角度分析其如此行动的理由,就很容易想得通,进而将本身不积极的情绪释放出来。 2、环境性自我表达。是对引起情绪的环境施加影响,通过环境的改变来达到对人情绪的调节和控制。这种表达方式对那些过于内向的、不善与人交往的学生尤为适合。比如脱离现场、在无人处高喊、哭泣,美景欣赏法、回忆想象法及参与活动法等,都能使人在放松身体的同时也放松精神,来抑制消极情绪的蔓延和发展。 3、技术性自我表达。是在掌握一定的心理学方法基础上,在必要的时候,运用心理学的技术,对消极情绪进行控制和调节。比如自我暗示法、放松训练法等。 (三)要教育学生合理宣泄消极情绪,做能够驾御自己消极情绪的主人 心理学上常将那种非和风细雨式的心理能量的急剧释放称之为情绪宣泄。情绪宣泄是处理不良情绪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承认情绪宣泄的必要性,并不意味着对其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情绪宣泄虽然可以起到平衡心理、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但也有激化矛盾、引起过激行为的负面可能。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大学生消极情绪宣泄的引导和控制,教育学生用合理、合法、适度的方式宣泄不良情绪,并尽可能地因势利导,将情绪宣泄引向正确良性轨道。具体要教育学生做到“三个适当、一个转移”。1、教育学生选择适当的宣泄场所或设备。如心理宣泄室、宣泄电话、沙袋等;2、教育学生利用适当的宣泄机会。如利用座谈会、征求意见会或民主生活会等场合,将平时积累下来的消极情绪一吐为快,以达到心理的平衡;3、教育学生要针对适当的倾诉对象。由于情绪宣泄时可能会影响到别人的反应,要选择恰当的宣泄对象,以免伤及无辜。一般来说,心理咨询人员有不厌其烦地倾听、对倾诉者表示同情、理解,并为之保密的义务,由他们担任宣泄对象是再恰当不过的。在高校,辅导员也应当将充当大学生倾诉对象的责任担当起来,做大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大学生的建议、不满、委屈、情绪有适当的对象诉、有对象抚、有对象泄;第四,教育学生努力实现消极情绪的转移。注意力转移法就是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去或从事其他活动的自我调节方法。适当的款待、适量的运动、尝试新事物等都能带给学生快乐,使学生在活动中中止了消极情绪刺激源的作用,防止情绪的进一步蔓延,又增进了积极的情绪体验,使学生在体验愉快的生活经验中缓解消极情绪的强度和持久度。 (四)教育学生转变不合理信念,用积极的态度和思维解决困惑 美国心理咨询专家艾里斯(Albert Ellis)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了着名的合理情绪理论,也叫“情绪ABC理论”。他认为,人的情绪主要根源于自己的信念以及他对生活情境的评价与解释的不同,即:对于诱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通过当事者对该事件的评价与解释,以及对该事件所形成的信念B(Belief)这个桥梁,最终才决定产生什麽样的情绪与行为结果C(Consequence)。在诱发事件A、个人对此所形成的信念B和个人对诱发事件所产生的情绪与行为后果C这三者关系中,A对C只起间接作用,而B对C则起直接作用。因此,大学生的消极情绪或情绪困扰的后果C,并非由事件起因A造成的,而是由他们对事件A的信念B造成的。大学生中常见的不合理信念引起情绪困扰的类型主要有三种:1、绝对化的要求,即对人或对事都有绝对化的期望与要求。比如:我必须考第一名、我必须当学生会主席,等等;2、过分概括,即对一件小事做出夸张、以偏概全的反应。比如:我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其他的事情就更别提了,等等;3、糟糕透顶,即对一些挫折与困难做出强烈的反应,大惊小怪,夸大消极事件的不利后果。比如:同寝室的同学不接纳我,其他人也不喜欢我了,简直要到世界末日了,等等。 其实,人的消极情绪绝大多数是认为他人对己不公、现实与理想不符或自己的欲望得不到满足而形成的。我们可以引用情绪公式或快乐公式来教育学生,即情绪指数=现实状况/内心期待值,快乐=实际满足/欲望。意思是说:当现实情况和实际状况一定的时候,人能否情绪高涨或感觉快乐,取决于自身对事物的期待或欲望。因此,降低欲望或调整内心期待程度会消除或减弱消极情绪的影响。这一点对大学生处于良好的竞技状态,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情绪的强度越大,整个自我被情绪卷入的趋向越大。情绪的强度决定于引起情绪的事件对人的意义以及个人的既定目的和动机是否能够实现和达到。
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和压力的增多与生命 教育 的欠缺密切相关。那么你知道心理健康论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准备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1500字篇1 摘要: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国民精神风貌的塑造和国家的强盛。因此,笔者结合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探究影响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问题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和物质世界的日益充裕,人们关心的焦点从传统的衣食住行等生理需求逐步转向对人的心理世界的关注这个更深的层面上来。尤其是对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正处于转型和塑造期的大学生来说,个人角色的转换、所处环境的变迁、心智成熟度的增加等使得大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也日益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国家教委近年在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被调查的万大学生中,近五分之一的大学生存在着各种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具体表现在大学生感情脆弱、意志消沉、迷惘困惑、自卑感强、人格丧失、心理承受能力弱、 人际交往 障碍等方面上。这也是影响当代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栋梁,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身心健康的大学生群体不仅关系到国民精神风貌和精神文明建设,更关系到国家的富强。因此,笔者结合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探究影响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行建议。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突出表现 (一)环境巨变引起心理不适应 现在大学生多出身于独身子女群体,自理能力较差,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一旦脱离原来由家长进行全方位照顾的环境进入到大学,一切生活起居皆要开始自行处理。此时,如果不能很快学会自理和适应集体生活,就会产生自卑、困惑、茫然无措、无助等心理障碍。此外,一部分来自农村的同学,远离家乡来到喧嚣和繁华的新环境,往往会由于语言、气候、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不适应,产生恐慌、惧怕心理。 此外,就社交环境来说,大学生来自天南海北,大家齐聚一堂,交际圈子变广、变复杂,难免会产生各种摩擦,如果不能尽快适应这种变化,心理会容易受到挫伤,感到孤立无援,而且这张心理创伤对人的影响最大,伴随时间最长,解除的难度也最大。 (二)个性缺陷 基础教育阶段应试教育成为教育的核心和重点,心理教育往往被人忽视,难免会造成学生心理和个性上的多样化。大学阶段,群体生活和交际成为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重点之一。个性的多样化往往会造成交际和集体生活中的摩擦。有个性孤僻、急躁易怒、斤斤计较、胸怀狭窄、贪恋虚荣等个性缺陷的人在大学生活中比那些个性开朗、内心阳光的人更容易受到各种心理问题的困扰。 (三)自我逃避 当前教育体制的缺陷使得大学生在学校和专业选择上缺乏自主性,很多学生并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这使得他们由于梦想和现实的矛盾对现在的专业学习产生了懈怠和逃避,这不仅严重阻碍了学生独立意识的发展,还使得学生在学习上缺乏长远的规划,使得学习和人生失去了方向性和目标性,感情容易变得脆弱,在遇到挫折和失败时容易不知所措、自暴自弃,长此以往,会对学习和人生产生一种逃避心理。 (四)求职就业问题 高校的迅猛扩招使得大学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这也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由于种种客观原因造成的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和就业压力的日益加重,使很多大学生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进而对自我、对人生产生怀疑,变得消极悲观、怨天尤人。 二、引起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个人心理发展阶段 大学生的心理成长正处在走向成熟但又不完全成熟的时期,是人一生中心理逐步塑造成型的时期。因此,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常常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理智与情感、独立与依赖、自尊与自卑等方面的矛盾。这些矛盾如果不及时得到疏导和解决,长久郁积在心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 (二)社会转型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政治、社会的全面转型期,这使得整个社会的意识观念、价值观、利益格局等发生重要转变,人们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重要的变化。大学生虽然有自己的判断力和行为准则,但是情感上和心智上毕竟并未完全走向成熟,其日益觉醒的民主、科学、公平等一时在面对社会现实尤其是负面现实时往往会产生心理失衡,变得激进或者与世同浊。此外,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人际关系的日益负责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进而滋生负面心理,产生心理障碍。 (三)学校心理教育缺失 应试教育使得学校成为单纯成绩、升学率等数字符号的机构,导致了对学生社会认知、道德教育、情感教育、“三观”教育的缺失。这使得一些大学生道德信念缺失、以自我为中心、“三观’’不正、抗挫折能力差等。从大学生群体校园 文化 塑造来看,当前学校普遍缺乏应对多样化的大学生文化群体的准备,使得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无法通过一个普遍共识的文化平台来加以交流和疏导,从而加剧了大学生人际交往和集体生活的摩擦。 (四)家庭因素 家庭文化、 家庭教育 和家庭的和谐、幸福等对学生的心理塑造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甚至可以说,在学校心理教育缺失的现状下,家庭因素是形成大学生人格和心理的重要因素。如父母的溺爱导致孩子自理能力的缺失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的形成;家庭的贫困导致学生的高度自卑,家庭不和谐导致学生没有安全感、感情脆弱等,因此,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视家庭因素的作用。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对策 结合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及其主要成因,笔者从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强调大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发展,它在注重学生思维、智力、知识、技能等系统性的知识认知学习之外,还注重对学生兴趣、情感、信念、决断、价值观等心理认知的培育和塑造,切实追求 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协调发展。因此,当前大学生教育要强调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切实关注学生心理,注重做好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工作和心理健康的塑造,切实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倾听学生心理诉求,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夯实牢固的心理基础。 (二)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是个体化差异明显的大学生群体进行和谐、广泛交流的良好平台,也是在积极的环境下潜移默化地培育和影响学生心理的重要途径。丰富多彩、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等够对大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调节、陶冶情操、启迪思想、提升修养,还能减少人际交往和集体生活中的矛盾和摩擦。因此,当前大学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活动、 社会实践 活动等,充分发挥校园广播、校报、学生社团的文化宣传和塑造的优势,将校园文化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三)构造全面、多元的心理预防和援助机制 当前大学应当普遍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等常设机构,训练一支由专业心理教师、辅导员和学生干部组成的心理健康工作队伍,以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方面的工作,倾听学生心理诉求,帮助其分析和解决和心理问题。同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普及心理教育,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心理问题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为此,我们还要紧紧抓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个主题,积极、及时的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新苗头、新趋势、新内容和新形式,真正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个长期工程,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实现新的提升。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1500字篇2 人一生中,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会遭遇一系列新的问题,都会遇到一些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新矛盾。人类成长智慧启示我们:成长中的矛盾,正是推动我们进行新的学习、获得新的适应能力的力量。本篇将择要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问题。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健康观、人生观,能掌握正确理解社会、文化与自我的 方法 ,学会有效筹划自已的大学生活,尽快适应环境,接受新的挑战,以清醒的认识、积极的心态、顽强的意志走上成才之路。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心理健康,作为天子骄子的大学生也不例外。现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满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 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水平的评定,一般参照四个标准: 经验 标准,即当事人按照自已的主观感受来判断自已的健康,研究者凭自已的经验对当事人 心理健康进行判定; 社会适应标准,以社会大多数人的常态为参照标准,观察当事人是否适应常态而进行心理是 健康的判断; 统计学标准,依据对大量正常心理特征的测量取得一个常模,把当事人的心理与常模进行比较; 自身行为标准,每个人以往生活中形成稳定的行为模式,即正常标准。 二、大学生的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活动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有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在人的一生中,心理过程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展示出不同的特点。大学生作为特定年龄段、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社会群体,心理过程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如何根据这些特性来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摆在高等院校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富强、社会发展、人类文明。 三、大学生中常见的不良认知: 大学生对自我的不良认知主要表现为自卑。典型想法有以下几种: (1)我这么矮,别人肯定瞧不起我; (2)我长得不漂亮,肯定没有人喜欢我; (3)别人有几项比我强,我就只有认输了; (4)我什么 爱好 也没有,也没长处,真是没用; (5)我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好; (6)我表达能力不好,别人都不怎么和我说话,我人际交往不行; 自卑有两种表现:一是与他人比较,觉得在知识、能力、体貌等方面,自已都不如别人;二是面对要做的事或试图达到的止标,怀疑自己的能力。自卑者的认知特点是:低估自已,只看到别人的优点,吸看到完成任务的困难,而忽视有利条件。把自已的成功归因于机遇,把失败归因于无能。在外表和家庭条件方面夸大他人的优势,贬低自已。这样的人生往往既自卑又自尊、敏感多疑、情绪压抑、心境烦乱、胆小怕事、优柔寡断。 大学生一方面要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忆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短处;既要看到别人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缺点短处。另一方面要悦纳自已,优点长处、缺点短处都要接受,一个人的长相、出生是无法选择的,只有悦纳自已,才是最实际明智的态度。 成功与失败不能简单归因。主观努力、个人能力强、机遇好、有外界力量相助、任务容易是获得成功的有利条件;而机遇不好、任务难度大、主观不努力、能力欠缺是造成失败的因素。要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扩大“视野”,既要看到自身因素,又要看到处部因素;既要看到客观条件,又要分析主观努力程度,从而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相应的调整。 四、大学生的情绪心理 大学生的心理也需要释放,他们在学业、情感、经济等方面受者困扰,压力也可能失衡,例如马家爵就是典型例子,我们应正确释放自己的压力。 控制自己的情绪也是解决压力的正确途径,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免要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想开些,不要钻牛角尖,为了一些不值得的事情,生闷气,抽闷烟,甚至喝闷酒,这都是不应该的。 现在的大学已经不是某些人想象的那样了,太平凡了,但是同时,由于现在的大学里,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好的环境,我们要适应他们,就要自己要有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他,这是一个过程。总之,有一个好的心态去面对,要学会,自己乐,同时要做一粒快乐的分子,去调动你周围的积极因素,使你总可以在一种积极的环境中,去最大限度的发挥你自已的潜力。 五、如何正确地认识自我: 我们时常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看到目前大学生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病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的提前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从大学生自身看,大学正是人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往往会发生矛盾。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 因此,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1500字篇3 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很有发展潜力和创造性的群体。大学生要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成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接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力棒,就必须既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修养,又具有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引发较多的心理冲突,而一些大学生又不能科学对待,且心理冲突调适能力较差,对心理咨询难以启齿,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产生心理烦恼和困惑,甚至出现心理障碍。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对心理冲突调适不当。大学生正处于知识储备、潜能开发、就职择业、交友恋爱的人生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很容易引发较多的心理冲突。由于一些大学生无法对产生的心理冲突进行调适或调适的方法不当,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严重地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系统地向我们普及 心理 健康知识 ,解析心理异常现象,传授心理调适方法,介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促进我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课程在对我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还指导我们加强对心理冲突调适能力的提高,使我们学会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课上老师指导我们建立真实的自信;由学会知识到学会学习;学会健康地去“爱”;学会与他人相处;做好成功走向社会的准备。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我们树立“健康”新观念,增强我们的心理保健意识 。“观念”是人的思想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起着重要的影响和指导作用。“健康”是我们所熟悉的概念,也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人们非常注意自己的健康状况,但一提到“健康”,总把它与“疾病”相联系,认为身体无“疾病”就是“健康”。其实就人的躯体而言,“健康”并不难定义。现代医学已足能鉴定和验证:只要任何器官都没有实质上的细胞病变,就可以说是健康的。但我们所讲的“健康”,并不单纯指的是生理上的健康:“而是除此之外,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说明,人作为一个整体,身体和心理是相互依附、彼此制约的,只有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属于正常状态,并对社会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才能鉴定为“健康”。 因此,老师引导我们树立“健康”新观念,增强我们心理保健意识。在课堂讲授中,特别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加强体育锻炼,注意饮食卫生,保证自己的生理健康外,还要努力学习、加强交往、注重个人修养,确保自己的心理健康。 因为:(1)心理健康是保证生理健康的重要条件。(2)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是大学生进行正常学习、交往、生活各方面得到发展的保证。从现实情况和社会发展需要来看,作为新世纪的一代大学生,除了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外,还必须具有相应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现代社会的特征是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意识增强,原有 思维方式 、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择业观念以及道德规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要想尽快适应社会,重要的一条是提高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实际,培养学生健全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人我关系的认识和评价,他在人格形成、发展和人格结构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个体的认识、情感、意志都受其影响和支配。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状况既是以往心理发展和健康状况的反应,也是现阶段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的新起点。因此,老师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身的心理健康实际,培养我们健全的自我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指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在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诸因素中,自我意识不健全既是构成心理疾患的重要因素,又是心里不健康的重要标志。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最重要的是必须解除学生自身存在的不正确的“自我观”,培养其健全的自我意识。 为此,在教学中,老师引导我们:(1)正确认识自我,即对自己的优点、缺点要心中有数,对自己的能力能充分估计,做到自知之明。(2)积极地悦纳自我,即积极地喜欢自己、肯定自己、无条件地接受自己,包括好的、坏的、成功的和失败的。(3)有效地控制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即有效地约束自己的言行、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情绪和意志。只要一个人能正确地认识自我、积极地悦纳自我,战胜和去掉自身存在的一些不利自己发展的弱点,以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一切,就会在生活和学习中避免心理疾患的出现,成为人格健全、各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的未来的建设者。 结合实际,培养健康的情感,提高其情绪的自控能力。情感或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和人们的身心健康关系密切,是心理因素中对健康影响最大、作用最强的成分。人的任何活动都以情绪为背景,并伴有情绪色彩。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对人的活动有增力作用,能激励大学生刻苦学习,积极进取,乐于承担社会义务,促进人际交往,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强对挫折的耐受力,促进人的身心健康。而苦闷、抑郁等不良情绪,能削弱人的意志,降低活动能力,使人头脑昏胀、记忆混乱、注意力分散、思维迟钝、学习效率降低,长期下去会严重地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由于大学生的生活相对来说比较紧张,社会期望高、心理压力大、学习负担重、彼此之间竞争激烈,再加上大学生自身特定年龄阶段情绪活动特点的影响,个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学习与恋爱的挫折、人际关系紧张等因素,极易导致不良情绪的出现与持续。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学会保持愉快的情绪,维护良好的心境,重视情感的自我调控,并向我们介绍一些调控情绪的方式和方法。此外还有自我意识调控、转移调控、合理宣泄调控等方法。 针对学生个人实际,进行心理疏导和咨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学生的心理问题既有普遍性,又有一定的个别差异。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老师通过课堂讲授给予系统讲解、分析,指出解决的办法。并对于个别存在的问题举例说明,形象生动。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所以大学生要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没有意志,没有不屈不挠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健康的心理,以积极进取、服务于社会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树立远大理想,“以天下为己任”,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推动大学生努力完成学业,自觉攀登科学高峰。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如果离开良好心理的培养,就培养不出具有先进文化知识的合格大学生。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证和基础。 总之,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先生这一 名言 震荡着一代代年轻大学生的心灵,我们大学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为国家的富强奉献自己的青春。
大学生情绪管理1500字论文篇三 《大学生情绪管理策略》 摘要:情绪对大学生身心健康 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阐述了情绪及情绪管理的概念和大学生的情绪特点,提出通过培养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增强情绪的自我管理能力、组织团体辅导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等策略,使大学生能够有效调控自己的情绪,形成健康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大学生情绪管理策略 情绪的力量以及人们尝试着对情绪进行的调节和控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处于由学校到社会的转折期,是一个非常关注自我、注重个性表达、情绪体验丰富、波动起伏的时期,他们在面对学业、感情、交友、就业等问题时往往比较敏感,常常会出现失落、沮丧、空虚、焦虑、自卑、易怒等负面情绪,且很容易陷入情绪困扰,造成心情不愉快、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做出一些丧失理智的举动。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影响他们的未来,作为 教育工作者应该加以关注。 一、大学生情绪的特点 1、情绪易冲动且复杂多样 大学生有着丰富、强烈而又复杂的感情世界,情绪体验快而强烈,喜怒哀乐常常一触即发,再加上精力旺盛,因此情绪一旦爆发就较难控制。虽然,同中学生相比,大学生对自我情绪具有一定的理智性和控制能力,但在激情状态下,表现得容易感情用事。这种冲动性的情绪尤其在群体中往往会变得更激烈。大学生有较强的群体认同感,喜欢模仿,易受暗示,容易受当时情境气氛的感染、鼓动,表现出去个性化,降低责任心。 2、情绪的波动性和弥散性 同成年人相比,大学生的情绪仍带有明显的波动性,有时积极高昂,有时消极颓废,同学关系的好坏或学习成绩的优劣,都能引起情绪的波动。同时,大学生的情绪还有较强的弥散性,一种情绪一经产生,就可能越出原先的对象而扩散开来,在不自觉中,使得他们把自己的情绪赋予外物,转移到 其它 事物中去,而且其情绪余波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使他们有时很难保持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 3、情绪的矛盾性和文饰性 大学生情绪的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并不总是一致的,在某些场合和特定问题上,有些大学生会隐藏、文饰和抑制自己的真实情感,表现得含蓄、内隐。但相当多的大学生常常感到自己的情感不能尽情地得到倾诉,这种感觉有些是自己意识到的原因引起的,有些则是连自己也不知道究竟这种压抑来自何方,只觉得自有一种不满、烦恼,有一种空虚感、孤寂感。这与大学生具有的丰富情感是相矛盾的,长期压抑自己的情绪又会引发各种各样的异常情绪,如焦虑、忧郁、骄傲、愤怒、嫉妒等。 二、大学生情绪管理的策略 1、培养大学生的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概念是由美国耶鲁大学的萨洛维(Salove)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玛依尔(Mayer)提出的,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 萨洛维认为,情绪智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情绪的自我觉察能力,就是能认识自己的感觉、情绪、情感、动机、性格、欲望和基本的价值取向等,并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2)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指对自己的快乐、愤怒、恐惧、爱、惊讶、厌恶、悲伤、焦虑等体验能够自我认识、自我协调,主动摆脱焦虑和不安情绪。(3)情绪的自我激励能力,指面对自己欲实现的目标,随时进行自我鞭策、自我说服,始终保持高度的热忱、专注和自制,使自己有高度的办事效率。(4) 对他人情绪的识别能力,即能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为别人设想,了解他人的情绪、性情、动机、欲望等,并能作出适度的反应。(5)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指善于调节与控制他人情绪反应,并能够使他人产生自己所期待的反应的能力。 一般来说,能否处理好人际关系是一个人是否被社会接纳与受欢迎的基础。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应充分认识提高学生情绪智力的重要性,把情绪智力的培养纳入学校的整体运行机制中,在制度的建立、课程活动的安排、校风的建设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能够发展学生情绪智力的工作。 2、增强大学生情绪的自我管理能力 情绪无好坏之分,任何一种情绪都有其价值,我们要了解、接纳情绪,掌握情绪管理的几种方法。 (1)心理暗示法,就是个人通过语言、形象、想象等方式,对自身施加影响的心理过程。这个概念最初由法国医师库埃于1920年提出,他的 名言 是“我每天在各方面都变得越来越好”。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能在不知不觉之中对自己的意志、心理以至生理状态产生影响,令我们保持好的心情、乐观的情绪、自信心,从而调动人的内在因素,发挥主观能动性。心 理学的实验表明,当一个人静坐时,默念“喜笑颜开”之类的语句,那么他的心里面也会产生一种乐滋滋的体验。 (2)适度宣泄法。当大学生遭到负面情绪的困扰时,过分压抑只会使情绪困扰加重,而适度宣泄则可以把不良情绪释放出来,从而使紧张的情绪得以缓解、放松。如可以尽情地向至亲好友倾诉,或是通过 体育运动 、劳动等方式来尽情发泄。但是,在采取宣泄法来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时,必须增强自制力,不要随便发泄不满或者不愉快的情绪,要采取正确的方式,选择适当的场合和对象,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3)合理情绪疗法,即ABC理论,20世纪50年代由艾利斯在美国创立。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一般我们总是认为是事件直接引发了我们的反应,但是实际上是我们的观点造成的反应。我们需要首先认清引发情绪的根源,也就是我们的观念,理清情绪发生的来龙去脉,才能去调控情绪。ABC理论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知自己,从而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3、组织团体辅导活动,有效疏导大学生的不良情绪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个体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能够更正确地评价自我,并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提高情绪调适的能力,从而具有健康的态度行为和主动 发展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团体辅导,提前对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的干预,能够避免不良问题的发生。 4、营造良好环境,稳定学生情绪 进入大学之后课余时间比高中多了很多,学习也不像高中那么紧张了,很多同学不能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浑浑噩噩地虚度光阴或者沉迷于 网络世界不能自拔,等到毕业时才追悔莫及。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有利于学生情绪的稳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加强了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找到集体归属感,让学习、生活的意义得到升华,一些不良情绪容易被释放,使大学生在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锻炼自我、提升自我,也在活动中发展了自我。 总之,情绪不仅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大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同样的重要作用。良好的情绪有助于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潜能开发,并有助于人的自信心的建立。大学生需要觉察自己和他人真正的情绪,并学会适当地表达、有效地调控自己的情绪,提高自身的情绪智力,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烦恼,对自我进行恰当的评价,确立健康的人生态度。 参考 文献 [1]孟昭兰 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叶素珍 曾振华 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朱艳新 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09。 大学生情绪管理1500字论文篇四 《大学生浮躁情绪原因及其管理》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一直以来他们都是天之骄子,但是当今社会的特殊化使得大学生无形中已经变成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就业问题,爱情问题,还有社会赋予他们的各种压力都使得大学生这个浮躁的群体更加难以管理,本文就从大学生浮躁情绪的来源和管理方式做一些分析。 大学生浮躁情绪管理就业 一、造成大学生浮躁的原因 1.理想与现实的脱离 大学生一直是生活在校园里长大的孩子,对于现实和理想的差距认识随着年龄的和知识面的增长而增长,在进入大学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好像就已经认清楚了自己所面临的严峻的现实,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不了理想和现实所带来的落差感,而产生浮躁和不安的情绪,更有胜者开始自暴自弃。就像网络上出现的大学生不去上课的原因是:上了不一定能听懂,听懂了不一定考,考了不一定过,过了不一定毕业,毕业了不一定找上工作。在这种无限放大的悲观情绪的影响下,学生会不断的加深浮躁的情绪,最后有时候会导致其价值观和人生观,世界观的扭曲,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2.社会大环境的恋爱观失衡,攀比严重 我们经常在大学比较集中的地方看到学生们成双成对,莺莺燕燕的女学生和三三两两的男学生搂肩搭背,或者卿卿我我,一对对大学生情侣们迫不及待地享受爱情的甜美,在他们的观念中,爱情这东西已经是一种随时皆可抛的一种需求品,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的观念促使学生们有一种尽情挥霍青春的洒脱。而在同学之间攀比现象也很严重,一个宿舍中,如果有多数有对象,那么剩下的那几个少数就做不住了,在这个大环境崩塌了的小社会中,纯情似乎显得那么的飘渺,少男少女们攀比的开始交往,看谁玩的大胆,谁放的开,殊不知,这些在大学期间留下的阴影将是他未来人生中最不得谈起的一段往事。在学校附近应时而生的各种钟点房和招待所得生意也就火了起来。产生大学生恋爱观念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学校方面教育管理出现漏洞。一是教师在学生学习目标和培养其社会责任感方面管理上的缺失;二是老师和学生交流不够,很多老师仍然将自己和学生放在对立面上,有种各扫自家门前雪的感觉,下课转身就走,像完成任务一样,走的是混工资的套路。学生本应该最亲密的辅导员工作也做的不到位,有和没有差不多,这都是问题的来源。 3.“围城”心理作祟 在校学生难免会跟自己已经毕业参加工作的学长或者乡党们进行经验上的交流,在谈话期间,普遍现象是,已工作的学生经常有一种对现状不满的抱怨交流给在校学生,他们总幻想着跳槽,换一个新工作,但又担忧找不到更好的,所以在校生听了以后也会在无形中产生一种毕业了也没有一个好点的工作,现在是拼爹的时代,是走关系的时代,进而不思进取,因为往往有那么几个家世比较好的人工作比较好,于是他们也就开始学会了往更好的围城里奔往的想法,不脚踏实地,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情绪,时常感觉压抑,想发泄,但又迷茫的不知道该怎么样去宣泄。于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就走进了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希望在虚拟的世界里找到所谓的公平,借此来宣泄情绪,平静自己。 二、如何做好大学生浮躁心理的预防和克服工作 伴随着社会制度的完善和现代生活压力的多元化现象的出现,教育部对于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做出了相应的要求,如何做好大学生的心理辅导作用,让他们能够以平成心态安稳的读完大学,进而更好地学好知识,为他们能够稳健地迈出走向社会的步伐是现在学校所面临的一大任务,我们力图从现状中寻找成因所在,探究对大学生教育指导的有效办法: 1.给学生更多去 社会实践 活动中得到锻炼的机会,从而根本上改观学生的懒惰习惯 大学生浮躁的一大成因就是感觉大学生活平淡无聊。作为咱们新社会这批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八零后和九零后们,他们的生活没有战争的洗礼,缺少生活的锻炼,他们一直被家长们视为自己的掌上明珠,是父母亲对于自己未完成的事业的一个希望,父母亲把所有的事情都办好了,只力求他们能够好好学习,超越自我,过的幸福。然而一路被铺的平坦的一马平川的生活道路让他们感觉到生活中缺乏了乐趣,三点一线式的基础教育和中学生活,在他们走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他们渴望自由,渴望打破这种平淡了这么上时间的单调生活。于是浮躁情绪自然就困扰着他们。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多参加社会实践,打零工,做义工,暑假期间当家教,参加学校社团,让多姿多彩的生活填满他们的业余生活,让他们在实践中懂得背负责任,独自面对困难,解决问题从而克服盲从和浮躁。 2.兴趣引导、确定任务、建立目标、集中精力学习,克服浮躁情绪 通过有效的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学习上去,这样让学生能够乐于专注于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克服浮躁情绪的主要办法。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兴趣引导和建立目标。 首先,是调动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做好学生兴趣的引导工作主要落在教学老师的身上,一位优秀的老师,他必然应该有他吸引学生的地方,在一所大学中经常见到的现象是有的老师讲的精彩,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讲课的娓娓道来,听课的如饥似渴的接受着知识;有的老师上课照本宣科,学生睡倒一大片,老师讲的没精神,学生学得没兴趣。所以说老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 教学方法 的科学化是吸引学生的王道。老师们必须在教学之余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和教学水平,因为很多学生都认可“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其次,是设定目标让生活充满意义。科学、合理地根据学生兴趣和教学要求,给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目标,让他们自己去为达到目标而学习,这样哪还有学生去浮躁。 3.完善社会就业公平机制,减少学生茫然无措的就业心理 完善社会就业公平机制,是对我们国家教育制度和企业用人制度提出的一个要求,毕业学生迫切的需要一个公平的,透明的企业用人制度,尽量让学生毕业以后都能有一个和自己专业相关而且满意的工作,给学生一个恰当的步入社会的门槛,让他们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这样做就是解决了在校学生的后顾之忧,在校学生除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丰富自我之外,再无他想。 参考文献: [1]高留才.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及其防治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8). [2]庞龙.大学生浮躁心理现象探析[J].魅力中国,2010,(17). [3]董朝宗.大学生浮躁心理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03).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情绪管理相关论文 2. 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2000字 3. 有关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 4. 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 5. 关于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
首先,我们可以找到造成负面情绪的源头。万物皆有源,拿出一张纸,在纸上记下是什么造成了现在的情绪问题。把所有的源头找到,再一步步细化,列举所有造成负面情绪的源头后,就可以对症下药,也只有这样才能根治顽疾。
其次,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处理自己的情绪。做个内心强大的人,一旦意识到自己情绪到来的时候,首要去做的事,就是在对出现的情绪采取积极的处理方式。想要让自己从情绪的波动中恢复得越快,我们要做的就是积极采取行动,向前迈进,让自己在情绪掌控中变得越来越强大。
大学生如何进行情绪管理论文如下:
1、平静的海水在夜里拼命拍打着海岸,潮水不断地冲击着沙岸的岩石......时间一分一分的走过,沿着海岸不断地延伸,浪花渐渐的隐藏在风中。
2、情绪犹如大海一样,埋得深,察觉不到任何变化;变得快,一瞬间将所有吞没。好像我们所有做的事情,都和我们当下的情感密切联系,有些事情做的没有缘由,内心却总是有个话音不断地推动着自己向某个方向前进,这就是情绪。
3、良好的情绪能使我们的人生之路更加漫长,使我们前进的脚步更加的自信。过度的大喜和大悲都不是良好情绪的体现,同时悲天悯人、无欲无求也不是良好情绪的好的表达。我们不要强迫自己去模仿些网上认为对的调节情绪的方法,往往会适得其反,记住,“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
4、最严重的认知错误就是认为没有情绪就不会被情绪左右,殊不知这时候的你正在死死的被情绪所束缚。如果一个人没有情绪,说明他正在严重的压抑着自己,要么就是他的生理出现了某些障碍。
大学生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大学生的情绪管理关涉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涉到学校“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最终落实,关涉到社会的和谐发展。 如何对大学生情绪进行有效管理,可以从学校教育和学生自身两个方面入手。 (一)外部因素: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加强情绪管理教育 社会心理气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体情绪。 因而,一方面学校应该注重培养积极向上、团结友爱、互助合作、健康温馨的校风、班风、舍风,使学生在良好的心理气氛的影响和熏陶下,于潜移默化中形成健康情绪。 同时可通过征文、板报、文艺活动等形式,有意识地强化自身管理的重要性进行适时的传教。 另一方面,健康情绪的建立离不开科学的情绪教育,通过“情绪管理”教育,引导学生在所处的环境中能自我觉察到自己的心理状况和情绪状况, 并用适当的词汇表达出来,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沟通。同时帮助学生理解他人的心理情绪,学会察言观色,能从言谈举止中读懂他人的情绪状态,尊重他人的感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并在此基础上学会自我控制、驾驭自己的情绪,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二)内部调节:掌握情绪管理技巧,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4 传统价值观里, 崇尚“男儿有泪不轻弹, 贤良女子不发怒”, 认为带着情绪是不好的、不对的。实际上,真正健康、有活力的人, 是和自己情绪感觉充分在一起的人, 他们懂得驾御、协调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让情绪为自己服务。 1、改变认知法 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困扰并不是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对诱发事件的非理性的解释与评价引起的,如果改变了非理性观念、调整了对诱发事件的认知,消极情绪就会改变,就会达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效果。 因而,分析自己不良情绪产生的动因,有意识调整对诱因的认识,缓解自己的不良情绪。情绪表达是一门学问 ,也是一种艺术 ,表达时要掌控得恰到好处。 合理表达情绪,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察觉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只有先察觉自己的各种情绪,才能精确传达出自己的感受。 同时,还要进一步能做到觉察他人的情绪,从细微处觉察识别他人的情绪,才能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为别人设想。其次要适时适度表达情绪。了解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后, 要恰到好处的表达出来。 要如亚里士多德所强调“适时适所表达情绪”,不要当众表达自己的不满或愤怒情绪, 在适当的场所以不伤人的方式适度表达内心的不满。 3.控制法 注意转移是控制情绪的基本方法 ,可以有意识的将注意力从当前对象转至其他对象,从而使情绪得到调节,如当遇到不愉快的事物时,可以听听音乐、与朋友散步或做些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除此之外,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也是一种调节情绪的办法,通过倾诉(直接与人倾诉或写日记间接倾诉)、高喊、哭泣等方式宣泄不快的情绪,从而使情绪恢复平静。
问世间,情为何物,至此得答案。 情深深,意切切, 山川万物皆我爱。 天地合一融其中, 阴阳合璧仙境生。 不绝情,不痴情, 我情遍布一切中。 待到功满自然成, 美好理想幻成真。
大学生情绪管理1500字论文篇三 《大学生情绪管理策略》 摘要:情绪对大学生身心健康 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阐述了情绪及情绪管理的概念和大学生的情绪特点,提出通过培养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增强情绪的自我管理能力、组织团体辅导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等策略,使大学生能够有效调控自己的情绪,形成健康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大学生情绪管理策略 情绪的力量以及人们尝试着对情绪进行的调节和控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处于由学校到社会的转折期,是一个非常关注自我、注重个性表达、情绪体验丰富、波动起伏的时期,他们在面对学业、感情、交友、就业等问题时往往比较敏感,常常会出现失落、沮丧、空虚、焦虑、自卑、易怒等负面情绪,且很容易陷入情绪困扰,造成心情不愉快、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做出一些丧失理智的举动。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影响他们的未来,作为 教育工作者应该加以关注。 一、大学生情绪的特点 1、情绪易冲动且复杂多样 大学生有着丰富、强烈而又复杂的感情世界,情绪体验快而强烈,喜怒哀乐常常一触即发,再加上精力旺盛,因此情绪一旦爆发就较难控制。虽然,同中学生相比,大学生对自我情绪具有一定的理智性和控制能力,但在激情状态下,表现得容易感情用事。这种冲动性的情绪尤其在群体中往往会变得更激烈。大学生有较强的群体认同感,喜欢模仿,易受暗示,容易受当时情境气氛的感染、鼓动,表现出去个性化,降低责任心。 2、情绪的波动性和弥散性 同成年人相比,大学生的情绪仍带有明显的波动性,有时积极高昂,有时消极颓废,同学关系的好坏或学习成绩的优劣,都能引起情绪的波动。同时,大学生的情绪还有较强的弥散性,一种情绪一经产生,就可能越出原先的对象而扩散开来,在不自觉中,使得他们把自己的情绪赋予外物,转移到 其它 事物中去,而且其情绪余波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使他们有时很难保持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 3、情绪的矛盾性和文饰性 大学生情绪的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并不总是一致的,在某些场合和特定问题上,有些大学生会隐藏、文饰和抑制自己的真实情感,表现得含蓄、内隐。但相当多的大学生常常感到自己的情感不能尽情地得到倾诉,这种感觉有些是自己意识到的原因引起的,有些则是连自己也不知道究竟这种压抑来自何方,只觉得自有一种不满、烦恼,有一种空虚感、孤寂感。这与大学生具有的丰富情感是相矛盾的,长期压抑自己的情绪又会引发各种各样的异常情绪,如焦虑、忧郁、骄傲、愤怒、嫉妒等。 二、大学生情绪管理的策略 1、培养大学生的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概念是由美国耶鲁大学的萨洛维(Salove)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玛依尔(Mayer)提出的,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 萨洛维认为,情绪智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情绪的自我觉察能力,就是能认识自己的感觉、情绪、情感、动机、性格、欲望和基本的价值取向等,并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2)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指对自己的快乐、愤怒、恐惧、爱、惊讶、厌恶、悲伤、焦虑等体验能够自我认识、自我协调,主动摆脱焦虑和不安情绪。(3)情绪的自我激励能力,指面对自己欲实现的目标,随时进行自我鞭策、自我说服,始终保持高度的热忱、专注和自制,使自己有高度的办事效率。(4) 对他人情绪的识别能力,即能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为别人设想,了解他人的情绪、性情、动机、欲望等,并能作出适度的反应。(5)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指善于调节与控制他人情绪反应,并能够使他人产生自己所期待的反应的能力。 一般来说,能否处理好人际关系是一个人是否被社会接纳与受欢迎的基础。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应充分认识提高学生情绪智力的重要性,把情绪智力的培养纳入学校的整体运行机制中,在制度的建立、课程活动的安排、校风的建设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能够发展学生情绪智力的工作。 2、增强大学生情绪的自我管理能力 情绪无好坏之分,任何一种情绪都有其价值,我们要了解、接纳情绪,掌握情绪管理的几种方法。 (1)心理暗示法,就是个人通过语言、形象、想象等方式,对自身施加影响的心理过程。这个概念最初由法国医师库埃于1920年提出,他的 名言 是“我每天在各方面都变得越来越好”。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能在不知不觉之中对自己的意志、心理以至生理状态产生影响,令我们保持好的心情、乐观的情绪、自信心,从而调动人的内在因素,发挥主观能动性。心 理学的实验表明,当一个人静坐时,默念“喜笑颜开”之类的语句,那么他的心里面也会产生一种乐滋滋的体验。 (2)适度宣泄法。当大学生遭到负面情绪的困扰时,过分压抑只会使情绪困扰加重,而适度宣泄则可以把不良情绪释放出来,从而使紧张的情绪得以缓解、放松。如可以尽情地向至亲好友倾诉,或是通过 体育运动 、劳动等方式来尽情发泄。但是,在采取宣泄法来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时,必须增强自制力,不要随便发泄不满或者不愉快的情绪,要采取正确的方式,选择适当的场合和对象,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3)合理情绪疗法,即ABC理论,20世纪50年代由艾利斯在美国创立。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一般我们总是认为是事件直接引发了我们的反应,但是实际上是我们的观点造成的反应。我们需要首先认清引发情绪的根源,也就是我们的观念,理清情绪发生的来龙去脉,才能去调控情绪。ABC理论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知自己,从而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3、组织团体辅导活动,有效疏导大学生的不良情绪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个体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能够更正确地评价自我,并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提高情绪调适的能力,从而具有健康的态度行为和主动 发展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团体辅导,提前对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的干预,能够避免不良问题的发生。 4、营造良好环境,稳定学生情绪 进入大学之后课余时间比高中多了很多,学习也不像高中那么紧张了,很多同学不能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浑浑噩噩地虚度光阴或者沉迷于 网络世界不能自拔,等到毕业时才追悔莫及。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有利于学生情绪的稳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加强了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找到集体归属感,让学习、生活的意义得到升华,一些不良情绪容易被释放,使大学生在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锻炼自我、提升自我,也在活动中发展了自我。 总之,情绪不仅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大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同样的重要作用。良好的情绪有助于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潜能开发,并有助于人的自信心的建立。大学生需要觉察自己和他人真正的情绪,并学会适当地表达、有效地调控自己的情绪,提高自身的情绪智力,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烦恼,对自我进行恰当的评价,确立健康的人生态度。 参考 文献 [1]孟昭兰 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叶素珍 曾振华 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朱艳新 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09。 大学生情绪管理1500字论文篇四 《大学生浮躁情绪原因及其管理》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一直以来他们都是天之骄子,但是当今社会的特殊化使得大学生无形中已经变成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就业问题,爱情问题,还有社会赋予他们的各种压力都使得大学生这个浮躁的群体更加难以管理,本文就从大学生浮躁情绪的来源和管理方式做一些分析。 大学生浮躁情绪管理就业 一、造成大学生浮躁的原因 1.理想与现实的脱离 大学生一直是生活在校园里长大的孩子,对于现实和理想的差距认识随着年龄的和知识面的增长而增长,在进入大学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好像就已经认清楚了自己所面临的严峻的现实,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不了理想和现实所带来的落差感,而产生浮躁和不安的情绪,更有胜者开始自暴自弃。就像网络上出现的大学生不去上课的原因是:上了不一定能听懂,听懂了不一定考,考了不一定过,过了不一定毕业,毕业了不一定找上工作。在这种无限放大的悲观情绪的影响下,学生会不断的加深浮躁的情绪,最后有时候会导致其价值观和人生观,世界观的扭曲,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2.社会大环境的恋爱观失衡,攀比严重 我们经常在大学比较集中的地方看到学生们成双成对,莺莺燕燕的女学生和三三两两的男学生搂肩搭背,或者卿卿我我,一对对大学生情侣们迫不及待地享受爱情的甜美,在他们的观念中,爱情这东西已经是一种随时皆可抛的一种需求品,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的观念促使学生们有一种尽情挥霍青春的洒脱。而在同学之间攀比现象也很严重,一个宿舍中,如果有多数有对象,那么剩下的那几个少数就做不住了,在这个大环境崩塌了的小社会中,纯情似乎显得那么的飘渺,少男少女们攀比的开始交往,看谁玩的大胆,谁放的开,殊不知,这些在大学期间留下的阴影将是他未来人生中最不得谈起的一段往事。在学校附近应时而生的各种钟点房和招待所得生意也就火了起来。产生大学生恋爱观念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学校方面教育管理出现漏洞。一是教师在学生学习目标和培养其社会责任感方面管理上的缺失;二是老师和学生交流不够,很多老师仍然将自己和学生放在对立面上,有种各扫自家门前雪的感觉,下课转身就走,像完成任务一样,走的是混工资的套路。学生本应该最亲密的辅导员工作也做的不到位,有和没有差不多,这都是问题的来源。 3.“围城”心理作祟 在校学生难免会跟自己已经毕业参加工作的学长或者乡党们进行经验上的交流,在谈话期间,普遍现象是,已工作的学生经常有一种对现状不满的抱怨交流给在校学生,他们总幻想着跳槽,换一个新工作,但又担忧找不到更好的,所以在校生听了以后也会在无形中产生一种毕业了也没有一个好点的工作,现在是拼爹的时代,是走关系的时代,进而不思进取,因为往往有那么几个家世比较好的人工作比较好,于是他们也就开始学会了往更好的围城里奔往的想法,不脚踏实地,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情绪,时常感觉压抑,想发泄,但又迷茫的不知道该怎么样去宣泄。于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就走进了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希望在虚拟的世界里找到所谓的公平,借此来宣泄情绪,平静自己。 二、如何做好大学生浮躁心理的预防和克服工作 伴随着社会制度的完善和现代生活压力的多元化现象的出现,教育部对于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做出了相应的要求,如何做好大学生的心理辅导作用,让他们能够以平成心态安稳的读完大学,进而更好地学好知识,为他们能够稳健地迈出走向社会的步伐是现在学校所面临的一大任务,我们力图从现状中寻找成因所在,探究对大学生教育指导的有效办法: 1.给学生更多去 社会实践 活动中得到锻炼的机会,从而根本上改观学生的懒惰习惯 大学生浮躁的一大成因就是感觉大学生活平淡无聊。作为咱们新社会这批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八零后和九零后们,他们的生活没有战争的洗礼,缺少生活的锻炼,他们一直被家长们视为自己的掌上明珠,是父母亲对于自己未完成的事业的一个希望,父母亲把所有的事情都办好了,只力求他们能够好好学习,超越自我,过的幸福。然而一路被铺的平坦的一马平川的生活道路让他们感觉到生活中缺乏了乐趣,三点一线式的基础教育和中学生活,在他们走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他们渴望自由,渴望打破这种平淡了这么上时间的单调生活。于是浮躁情绪自然就困扰着他们。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多参加社会实践,打零工,做义工,暑假期间当家教,参加学校社团,让多姿多彩的生活填满他们的业余生活,让他们在实践中懂得背负责任,独自面对困难,解决问题从而克服盲从和浮躁。 2.兴趣引导、确定任务、建立目标、集中精力学习,克服浮躁情绪 通过有效的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学习上去,这样让学生能够乐于专注于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克服浮躁情绪的主要办法。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兴趣引导和建立目标。 首先,是调动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做好学生兴趣的引导工作主要落在教学老师的身上,一位优秀的老师,他必然应该有他吸引学生的地方,在一所大学中经常见到的现象是有的老师讲的精彩,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讲课的娓娓道来,听课的如饥似渴的接受着知识;有的老师上课照本宣科,学生睡倒一大片,老师讲的没精神,学生学得没兴趣。所以说老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 教学方法 的科学化是吸引学生的王道。老师们必须在教学之余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和教学水平,因为很多学生都认可“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其次,是设定目标让生活充满意义。科学、合理地根据学生兴趣和教学要求,给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目标,让他们自己去为达到目标而学习,这样哪还有学生去浮躁。 3.完善社会就业公平机制,减少学生茫然无措的就业心理 完善社会就业公平机制,是对我们国家教育制度和企业用人制度提出的一个要求,毕业学生迫切的需要一个公平的,透明的企业用人制度,尽量让学生毕业以后都能有一个和自己专业相关而且满意的工作,给学生一个恰当的步入社会的门槛,让他们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这样做就是解决了在校学生的后顾之忧,在校学生除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丰富自我之外,再无他想。 参考文献: [1]高留才.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及其防治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8). [2]庞龙.大学生浮躁心理现象探析[J].魅力中国,2010,(17). [3]董朝宗.大学生浮躁心理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03).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情绪管理相关论文 2. 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2000字 3. 有关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 4. 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 5. 关于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
写作思路: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杂乱,要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探索人生真谛,或谈论思想问题、治学精神,使读者受到启迪和教育。这样的文章有了哲理,给予读者的感受也就更加丰富了。
人一生中,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会遭遇一系列新的问题,都会遇到一些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新矛盾。人类成长智慧启示我们:成长中的矛盾,正是推动我们进行新的学习、获得新的适应能力的力量。
本篇将择要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问题。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健康观、人生观,能掌握正确理解社会、文化与自我的方法,学会有效筹划自已的大学生活,尽快适应环境,接受新的挑战,以清醒的认识、积极的心态、顽强的意志走上成才之路。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情绪是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处于青春期后期的大学生,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情绪波动大,所以他们的心理健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情绪的健康与否。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情绪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5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情绪差异的心理学分析》
【摘要】 情绪是指人们对环境中的某种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态度的身心体验,是最基本的感情现象。本文就是从大学生情绪状态及其相关社会 文化 因素的关系出发,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大学生个体情绪差异的因素:与父母文化、个人特质、性别角色及社会文化、及大学不同年级有关。还有一个群体指标就是农村来源大学生某些情绪指标差于城市来源的大学生。
【关键词】 大学生;个体情绪差异;心理分析
一、情绪的认知
情绪是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处于青春期后期的大学生,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情绪波动大,所以他们的心理健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情绪的健康与否。消极以及不好的情绪状态都会降低大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效率,严重的情绪困扰可能会导致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认知情绪,了解情绪的发生原理,明白情绪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学会自我调节与控制,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有着不可掩盖的作用,也对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情绪是人们对环境中的某种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态度的身心体验,是最基本的感情现象,也是一种对人生成功具有显著影响的非凡智力因素。情绪的力量以及人们尝试着对情绪进行的调节和控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般认为,情绪包括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Izard指出有8—11种基本情绪,如快乐惊奇、愤怒、悲伤、恐惧、厌恶、兴趣、羞涩羞愧、蔑视、内疚等。复合情绪(如抑郁)是多种基本情绪的混和体。(一)情绪(1)有其生理反应: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会出现不同的生理特征。如在愤怒的状态下会出现面红耳赤,汗腺的分泌等。(2)是一种内心感受:不同的情绪状态必然会反映到人的知觉以及意识上来。从而形成人的不同内心体验。如:再有人受伤时,会感到痛苦。(3)会表现在行为中:面部表情最直接的反映着人的情绪状态。例如:当自己所希望的球队获胜时,脸上会不由自主地会喜笑颜开;当有的学生遇到挫折时,会愁容满面。还有就是情绪也可以通过体态行为和声音语态来体现。(二)情绪的作用(1)自我保护的功能;如被人伤害时,愤怒的情绪会促使人奋起反抗,自我保护。(2)人际沟通;(3)信息传递功能;如一个微笑一个眼神就可以互表爱意。在了解到情绪的产生原理及情绪的作用。我们引出了一个话题:为什么不同的人对于相同的情景与相同的遭遇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反应,下面就这个问题展开探寻。
二、影响个体情绪差异的因素
1、什么个体情绪差异?
“个体情绪差异”是面对同一件事或同一情景,每个人所表现出的不同的情绪。
2、影响大学生个体情绪差异的因素
、社会文化
不同地区的人,在对待同一件事时会有不同的看法。如:信____的杰克与来自神秘草原的安妮在同一所大学读书,由于暑假俩人由于天气炎热的原因生病了。在杰克看来他生病是因为他暑期去教堂祈祷的时候心里想的不是上帝,这是上帝对他不虔诚的惩罚,是自己罪有应得;而安妮认为这次的生病是巫术造成。巫术是一股不可预知的力量,所以安妮感到害怕、焦虑。这一个案例正说明了不同文化背景导致了对“生病”产生的反应及情绪有较大的差异,情绪体验可以完全体现人类的本质及社会文化。当然这也不能意味着文化之间不存在相似之处,有些理论认为,害怕;悲伤和快乐等是超越文化鸿沟,普片存在的情绪体验,但就是因为社会文化背景的,相同的情绪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不同的含义。大学是一个不同区域群体的聚集地,是由具有不同文化习俗的人所组成的。所以不同的文化对大学生的情绪有所影响。
、家庭背景与教养差异
家庭背景:大学中,部分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心理压力较大,常常会为了生活困难,学费及家庭的债务而感到困惑、焦虑、忧郁。同时家庭富裕的学生,他们优越的家庭环境与大学艰难的学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也会出现厌学,无生活目标,无所事事等情绪困扰。家庭教养:其教养方式分为独裁型,放任型和民主型,由于教养方式各具特色,之女在其中所感受到的情绪以及发展出的应对情绪的方式也就各有差异。我们来看一个属于独裁型的简单例子:大学里小美和阿伟相恋了,可是她却变得越来越迟凝,虽然知道阿伟对自己很好,但考虑到母亲不喜欢阿伟,嫌弃阿伟家庭背景不好,总是有意无意的把阿伟与亲戚比较,现在自己都不确定是不是要继续与阿伟交往下去了。妈妈的态度让小美有一种不安,惶恐的感觉,没有妈妈的认同,小美对场恋爱真的没有信心。对于这个不稳定的恋爱大学中普片存在,通过这个简短的例子我们会发现不同的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会给子女们带来不同的情绪发展,以及我们会做出不同的情绪表达方式。
、性别角色与城乡差异
不同性别在情绪状态上也呈现出差异性。通过研究表明,女性对情绪的沟通与表达比男生自在;有耐心;也更清晰,对非语言信息的传达与接收也比男性熟练,也比男性善于处理情绪的相关问题,男性则易于处境沮丧的人,容易忽略对方的感受,但不排除男性没有处理情绪方面的长处,例如在保证、原谅、尝试妥协方面就做的比较出色。另外男女大脑的构造不同也会造成女性的感情洞察力较为优于男性,情绪的感受及表达方式也有着大大的差异及生理上的差异也会造就情绪的变化。另外,城乡不同来源的大学生其焦虑情绪、抑郁情绪以及自尊、主观幸福感等有明显的不同。一般情况看,农村来源的大学生在以上心理体验上要差于城市来源的大学生,主要表现为:状态焦虑、内射性抑郁、自杀危险性高和自尊感、幸福感低。本研究提示我们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时,应对农村来源的大学生给予特别的关注。首先了解其经济状况,采取必要的改善 措施 。另外,情感上的社会支持也是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建立比较密切和稳定的人际关系,是提高其综合应对能力,保持情绪健康的重要基础。在常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为保持情绪健康开展一些团体活动和辅导,让每个同学都建立必要的人际关系支持系统。另外,这类活动也可以满足大学生情感倾诉和人际交流的需要,可以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探索、相互理解和共同发展。
三、结论及大学生情绪管理
掌握影响大学生情绪差异的因素,了解到情绪的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在不同的个体之间存在情绪差异,可每一个所拥有的情绪是一样的,只是所表达的方式以及不同的肢体与表情的反映。“情绪管理”即是以最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情绪,如同亚里士多德所言:“任何人都会生气,这没什么难的,但要能适时适所,以适当方式对适当的对象恰如其分地生气,可就难上加难。”据此,情绪管理指的是要适时适所,对适当对象恰如其分表达情绪。大学生需要觉察自己和他人真正的情绪,并学会适当的表达、有效调控自己的情绪,提高自身的情绪智力,同时,大学生要改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认清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烦恼,对自我进行恰当的评价,确立健康的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1] 叶素珍,曾振华。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 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 邓丽芳,郑日昌.大学生的情绪向性、表达性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2).
[4] 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第1版,2005年9月第11次印刷,第274页。
作者简介:
1.刘高升(1981-),男,成都师范学院教师,学士,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心理学。
2.周锐(1984-),女,四川 财经 职业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高校经济学课程研究。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情绪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500字
情绪,是人类痛苦的根源,但又是人类的动力源泉。。。。。。此处省略1467个字。
情绪的强度越大,整个自我被情绪卷入的趋向越大。情绪的强度决定于引起情绪的事件对人的意义以及个人的既定目的和动机是否能够实现和达到。
先写介绍消极情绪,然后介绍调节方法。
消极情绪的产生是因人因时因事而异的,产生的原因:对“应激源”产生的反应;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中遭受了挫折;受到了他人的挖苦或讽刺;莫名其妙的情绪低落等。
1、听音乐和唱歌
听歌最能让自己的情绪得到缓解,特别对于那些喜欢轻快风格音乐的人来说,听一首音乐,情绪瞬间也就变好了。如果光听还不够,那也可以去唱。
2、看喜欢的电影
坏情绪上来时,不妨给自己泡杯茶,买点零食,安安静静地坐在电视机前,看一部自己想看,但一直没机会看的电影。
如果喜欢电影院的氛围,可以独自去电影院看,也可以约上三五好友一起,根据个人喜好来决定。好的电影,能让自己产生共鸣,在电影故事的发展中,慢慢缓解消极的情绪。
扩展资料:
情绪调整
1、学会倾诉:
当情绪低落的时候,不要试着让自己独处,让自己沉溺于低落的情绪之中,独自去抚养自己的伤口,而应该多与朋友交流,将不良情绪都宣泄、释放出来,而不是一个人闷在心中。
2、培养兴趣:
当做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会觉得非常的愉悦与快乐。但是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以前感兴趣的事情,如今已提不起兴趣。可是你要知道,不管什么时候,都会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只要你去培养,去发掘,那么就会找到自己的兴趣。
关于大学生消极情绪表达的引导和教育论文摘要:情绪表达是大学生释放心理能量、实现心理平衡的重要途径。要提高对大学生消极情绪表达的重视,采取同情式倾听、教育其理性表达、引导其合理宣泄和转变其不合理信念的方法,并给予必要的精神抚慰。 论文关键词:消极情绪;情绪表达;教育 消极情绪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大学生有时因无法消除不良情绪而陷入苦闷、低沈、压抑的状态中,不仅干扰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悲观厌世、走上自杀的道路。现实生活中的很多案例都表明,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和疾病大多与长期的消极情绪影响有关。情绪表达是指个体将其情绪经验,经由行为表露于外,从而显现其心理感受,实现与环境交流沟通的目的。大学生掌握消极情绪的表达方式,对疏泄、调控不良情绪,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非常重要。 一、大学生消极情绪表达的方式 (一)表达意见式 这是一种最平和的情绪表达方式,也是最易于调节和控制的方式。这种方式常在一定正式场合,以正常途径表达,如在学生座谈会、党组织征求学生对党员发展对象的意见、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类工作征求意见或建议活动等时,或者辅导员进行的个别谈心、问卷调查等场合,大学生会利用上述机会将心中对学校教学、管理、服务方面的消极情绪或个人消极情绪表达出来。 (二)牢骚抱怨式 这是一种在大学生中较为常见的不良情绪表达方式,尽管它是一种扭曲的反映,但通过这种方式,大学生相当于变相发泄不满情绪,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工作者对学生喋喋不朽的牢骚抱怨不能听之任之,而应将其作为大学生思想、情绪的晴雨表,从牢骚抱怨中把握思想动态、情绪动向,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三)过激式 这是大学生消极情绪表达的一种特殊方式,如大喊大叫,甚至伤害他人、自我伤残等恶性行为,它常是毫无节制的、即时的表达或发泄。采取此种方式表达自己消极情绪的学生,平时多是任性和不成熟的,虽然这样可以使他们的消极情绪得到释放,但往往会给其人际关系带来一定破坏,甚至付出个人惨重的代价。 二、消极情绪表达的作用 (一)适当的消极情绪表达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消极情绪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危害很大,在压抑、紧张、焦虑等消极情绪的长期作用下,学生的免疫力会下降。大量研究表明,习惯于克制自己的情感,不善于表达愤怒与不满者,患心身疾病的几率会提高。因此,学会并习惯于情绪的表达是健康与否的重要保障。另外,情绪表达可以使表达主体及其对象对表达的内容、意义形成共识,达到一定沟通、理解和交流的目的,是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相互加深理解、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途径,情绪表达适时适度、目的明确、方式恰当有利于增进人际关系的亲密度。 (二)不良情绪表达是高校学生工作者收集信息、把握学生思想动态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表达消极情绪无论是采用细水常流的平和方式,还是倾盆大雨的宣泄方式,都在向我们反映一种情况,渗透一种信息。学生工作者要善于抓住这一信息,及时、认真分析其中利害,并利用这一信息准确把握当前学生思想动态,积极做好相关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好相应事件的处理工作,做好信息反馈问题的预防和善后工作。 三、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理性表达消极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一)要采取理解式的倾听方式,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生最需要的是默默的理解、关心,哪怕是认可他们情绪的只言片语。要在大学生表达消极情绪的时候提供帮助,必须表现出对学生的同情和理解。同情理解能使学生说出自己的消极情绪并能使其平息下来。同情传达出这样的信息:你的感受是正当的。理解则具有巨大的力量,能打开学生的心扉,使其容易接受安慰和指导。如果我们给出解决办法,学生就会依赖解决办法才能使心情好转,而无从学会以积极的态度接受生活中的其他挫折。他们会变得过于依赖于获得想要的东西才能开心,而不是学会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只要有爱就能感觉到幸福。如果我们给予的是同情,而不是解决办法,那麽学生就会培养出适应任何负面环境或者失望的能力,而不是非得解决问题。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之前,先给予他们同情,他们才能培养出放下消极情绪,心情好转,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要教育学生自我理性表达消极情绪,不做激情的奴隶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谁都会发火,这很容易。但要用合适的方式,为合适的目的,在合适的时候,以合适的程度,对合适的人发火,就不那麽容易了。”这句话实际上道出了一个人自我控制情绪的艺术问题。虽然不良情绪可以通过外力加以缓解,但自我调节还是很关键和必须的艺术。自我理性表达消极情绪的方式一般可包括三类——意识性自我表达、环境性自我表达和技术性自我表达。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1、意识性自我表达。是从自身的思想意识出发,通过提高认识,改变思维方法来达到克服和调节不良情绪的目的。如果一个人在有了消极情绪之后,能自我意识到消极情绪的性质、特点、产生的原因等,就将情绪提高到了意识层面上来,就会敢于承认自己的情绪问题,进而理性地表达和调节。比如换位思考法,把自己放到他人的位置上来考虑问题,从他人的角度分析其如此行动的理由,就很容易想得通,进而将本身不积极的情绪释放出来。 2、环境性自我表达。是对引起情绪的环境施加影响,通过环境的改变来达到对人情绪的调节和控制。这种表达方式对那些过于内向的、不善与人交往的学生尤为适合。比如脱离现场、在无人处高喊、哭泣,美景欣赏法、回忆想象法及参与活动法等,都能使人在放松身体的同时也放松精神,来抑制消极情绪的蔓延和发展。 3、技术性自我表达。是在掌握一定的心理学方法基础上,在必要的时候,运用心理学的技术,对消极情绪进行控制和调节。比如自我暗示法、放松训练法等。 (三)要教育学生合理宣泄消极情绪,做能够驾御自己消极情绪的主人 心理学上常将那种非和风细雨式的心理能量的急剧释放称之为情绪宣泄。情绪宣泄是处理不良情绪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承认情绪宣泄的必要性,并不意味着对其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情绪宣泄虽然可以起到平衡心理、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但也有激化矛盾、引起过激行为的负面可能。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大学生消极情绪宣泄的引导和控制,教育学生用合理、合法、适度的方式宣泄不良情绪,并尽可能地因势利导,将情绪宣泄引向正确良性轨道。具体要教育学生做到“三个适当、一个转移”。1、教育学生选择适当的宣泄场所或设备。如心理宣泄室、宣泄电话、沙袋等;2、教育学生利用适当的宣泄机会。如利用座谈会、征求意见会或民主生活会等场合,将平时积累下来的消极情绪一吐为快,以达到心理的平衡;3、教育学生要针对适当的倾诉对象。由于情绪宣泄时可能会影响到别人的反应,要选择恰当的宣泄对象,以免伤及无辜。一般来说,心理咨询人员有不厌其烦地倾听、对倾诉者表示同情、理解,并为之保密的义务,由他们担任宣泄对象是再恰当不过的。在高校,辅导员也应当将充当大学生倾诉对象的责任担当起来,做大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大学生的建议、不满、委屈、情绪有适当的对象诉、有对象抚、有对象泄;第四,教育学生努力实现消极情绪的转移。注意力转移法就是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去或从事其他活动的自我调节方法。适当的款待、适量的运动、尝试新事物等都能带给学生快乐,使学生在活动中中止了消极情绪刺激源的作用,防止情绪的进一步蔓延,又增进了积极的情绪体验,使学生在体验愉快的生活经验中缓解消极情绪的强度和持久度。 (四)教育学生转变不合理信念,用积极的态度和思维解决困惑 美国心理咨询专家艾里斯(Albert Ellis)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了着名的合理情绪理论,也叫“情绪ABC理论”。他认为,人的情绪主要根源于自己的信念以及他对生活情境的评价与解释的不同,即:对于诱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通过当事者对该事件的评价与解释,以及对该事件所形成的信念B(Belief)这个桥梁,最终才决定产生什麽样的情绪与行为结果C(Consequence)。在诱发事件A、个人对此所形成的信念B和个人对诱发事件所产生的情绪与行为后果C这三者关系中,A对C只起间接作用,而B对C则起直接作用。因此,大学生的消极情绪或情绪困扰的后果C,并非由事件起因A造成的,而是由他们对事件A的信念B造成的。大学生中常见的不合理信念引起情绪困扰的类型主要有三种:1、绝对化的要求,即对人或对事都有绝对化的期望与要求。比如:我必须考第一名、我必须当学生会主席,等等;2、过分概括,即对一件小事做出夸张、以偏概全的反应。比如:我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其他的事情就更别提了,等等;3、糟糕透顶,即对一些挫折与困难做出强烈的反应,大惊小怪,夸大消极事件的不利后果。比如:同寝室的同学不接纳我,其他人也不喜欢我了,简直要到世界末日了,等等。 其实,人的消极情绪绝大多数是认为他人对己不公、现实与理想不符或自己的欲望得不到满足而形成的。我们可以引用情绪公式或快乐公式来教育学生,即情绪指数=现实状况/内心期待值,快乐=实际满足/欲望。意思是说:当现实情况和实际状况一定的时候,人能否情绪高涨或感觉快乐,取决于自身对事物的期待或欲望。因此,降低欲望或调整内心期待程度会消除或减弱消极情绪的影响。这一点对大学生处于良好的竞技状态,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你可以在图书馆查阅一下相关的文章、论文等各种资料
情绪是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处于青春期后期的大学生,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情绪波动大,所以他们的心理健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情绪的健康与否。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情绪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5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情绪差异的心理学分析》
【摘要】 情绪是指人们对环境中的某种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态度的身心体验,是最基本的感情现象。本文就是从大学生情绪状态及其相关社会 文化 因素的关系出发,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大学生个体情绪差异的因素:与父母文化、个人特质、性别角色及社会文化、及大学不同年级有关。还有一个群体指标就是农村来源大学生某些情绪指标差于城市来源的大学生。
【关键词】 大学生;个体情绪差异;心理分析
一、情绪的认知
情绪是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处于青春期后期的大学生,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情绪波动大,所以他们的心理健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情绪的健康与否。消极以及不好的情绪状态都会降低大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效率,严重的情绪困扰可能会导致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认知情绪,了解情绪的发生原理,明白情绪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学会自我调节与控制,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有着不可掩盖的作用,也对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情绪是人们对环境中的某种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态度的身心体验,是最基本的感情现象,也是一种对人生成功具有显著影响的非凡智力因素。情绪的力量以及人们尝试着对情绪进行的调节和控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般认为,情绪包括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Izard指出有8—11种基本情绪,如快乐惊奇、愤怒、悲伤、恐惧、厌恶、兴趣、羞涩羞愧、蔑视、内疚等。复合情绪(如抑郁)是多种基本情绪的混和体。(一)情绪(1)有其生理反应: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会出现不同的生理特征。如在愤怒的状态下会出现面红耳赤,汗腺的分泌等。(2)是一种内心感受:不同的情绪状态必然会反映到人的知觉以及意识上来。从而形成人的不同内心体验。如:再有人受伤时,会感到痛苦。(3)会表现在行为中:面部表情最直接的反映着人的情绪状态。例如:当自己所希望的球队获胜时,脸上会不由自主地会喜笑颜开;当有的学生遇到挫折时,会愁容满面。还有就是情绪也可以通过体态行为和声音语态来体现。(二)情绪的作用(1)自我保护的功能;如被人伤害时,愤怒的情绪会促使人奋起反抗,自我保护。(2)人际沟通;(3)信息传递功能;如一个微笑一个眼神就可以互表爱意。在了解到情绪的产生原理及情绪的作用。我们引出了一个话题:为什么不同的人对于相同的情景与相同的遭遇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反应,下面就这个问题展开探寻。
二、影响个体情绪差异的因素
1、什么个体情绪差异?
“个体情绪差异”是面对同一件事或同一情景,每个人所表现出的不同的情绪。
2、影响大学生个体情绪差异的因素
、社会文化
不同地区的人,在对待同一件事时会有不同的看法。如:信____的杰克与来自神秘草原的安妮在同一所大学读书,由于暑假俩人由于天气炎热的原因生病了。在杰克看来他生病是因为他暑期去教堂祈祷的时候心里想的不是上帝,这是上帝对他不虔诚的惩罚,是自己罪有应得;而安妮认为这次的生病是巫术造成。巫术是一股不可预知的力量,所以安妮感到害怕、焦虑。这一个案例正说明了不同文化背景导致了对“生病”产生的反应及情绪有较大的差异,情绪体验可以完全体现人类的本质及社会文化。当然这也不能意味着文化之间不存在相似之处,有些理论认为,害怕;悲伤和快乐等是超越文化鸿沟,普片存在的情绪体验,但就是因为社会文化背景的,相同的情绪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不同的含义。大学是一个不同区域群体的聚集地,是由具有不同文化习俗的人所组成的。所以不同的文化对大学生的情绪有所影响。
、家庭背景与教养差异
家庭背景:大学中,部分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心理压力较大,常常会为了生活困难,学费及家庭的债务而感到困惑、焦虑、忧郁。同时家庭富裕的学生,他们优越的家庭环境与大学艰难的学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也会出现厌学,无生活目标,无所事事等情绪困扰。家庭教养:其教养方式分为独裁型,放任型和民主型,由于教养方式各具特色,之女在其中所感受到的情绪以及发展出的应对情绪的方式也就各有差异。我们来看一个属于独裁型的简单例子:大学里小美和阿伟相恋了,可是她却变得越来越迟凝,虽然知道阿伟对自己很好,但考虑到母亲不喜欢阿伟,嫌弃阿伟家庭背景不好,总是有意无意的把阿伟与亲戚比较,现在自己都不确定是不是要继续与阿伟交往下去了。妈妈的态度让小美有一种不安,惶恐的感觉,没有妈妈的认同,小美对场恋爱真的没有信心。对于这个不稳定的恋爱大学中普片存在,通过这个简短的例子我们会发现不同的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会给子女们带来不同的情绪发展,以及我们会做出不同的情绪表达方式。
、性别角色与城乡差异
不同性别在情绪状态上也呈现出差异性。通过研究表明,女性对情绪的沟通与表达比男生自在;有耐心;也更清晰,对非语言信息的传达与接收也比男性熟练,也比男性善于处理情绪的相关问题,男性则易于处境沮丧的人,容易忽略对方的感受,但不排除男性没有处理情绪方面的长处,例如在保证、原谅、尝试妥协方面就做的比较出色。另外男女大脑的构造不同也会造成女性的感情洞察力较为优于男性,情绪的感受及表达方式也有着大大的差异及生理上的差异也会造就情绪的变化。另外,城乡不同来源的大学生其焦虑情绪、抑郁情绪以及自尊、主观幸福感等有明显的不同。一般情况看,农村来源的大学生在以上心理体验上要差于城市来源的大学生,主要表现为:状态焦虑、内射性抑郁、自杀危险性高和自尊感、幸福感低。本研究提示我们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时,应对农村来源的大学生给予特别的关注。首先了解其经济状况,采取必要的改善 措施 。另外,情感上的社会支持也是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建立比较密切和稳定的人际关系,是提高其综合应对能力,保持情绪健康的重要基础。在常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为保持情绪健康开展一些团体活动和辅导,让每个同学都建立必要的人际关系支持系统。另外,这类活动也可以满足大学生情感倾诉和人际交流的需要,可以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探索、相互理解和共同发展。
三、结论及大学生情绪管理
掌握影响大学生情绪差异的因素,了解到情绪的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在不同的个体之间存在情绪差异,可每一个所拥有的情绪是一样的,只是所表达的方式以及不同的肢体与表情的反映。“情绪管理”即是以最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情绪,如同亚里士多德所言:“任何人都会生气,这没什么难的,但要能适时适所,以适当方式对适当的对象恰如其分地生气,可就难上加难。”据此,情绪管理指的是要适时适所,对适当对象恰如其分表达情绪。大学生需要觉察自己和他人真正的情绪,并学会适当的表达、有效调控自己的情绪,提高自身的情绪智力,同时,大学生要改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认清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烦恼,对自我进行恰当的评价,确立健康的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1] 叶素珍,曾振华。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 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 邓丽芳,郑日昌.大学生的情绪向性、表达性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2).
[4] 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第1版,2005年9月第11次印刷,第274页。
作者简介:
1.刘高升(1981-),男,成都师范学院教师,学士,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心理学。
2.周锐(1984-),女,四川 财经 职业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高校经济学课程研究。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情绪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500字
写作思路:从文章的写作目的、中心主旨入手,以使文章中心思想鲜明、深刻地表现出来,正文:
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创立良好的学校育人环境:
1、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情绪的良好发展。
积极开展健康、有益、充实、丰富的校园活动,营造出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健康的团结互助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心理健康的环境。
2、学校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多加宣传心理健康教育。
除了设立心理咨询社,还应开展“情绪管理”选修课,是对大学生情绪进行积极干预, 促使大学生人格完善、身心健康成长的一次积极而有益的尝试。指导大学生掌握情绪管理方法和技巧。
3、选择经验丰富的老师来当大学生的辅导员,积极引导他们。
通过交流与沟通帮助他们理解别人的心理情绪,学会观察,尊重他人感受。在这个基础之上,做好自己的事,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在不断的学习观察交流过程中获得以后一种自我控制、驾驭和承受情绪的能力。
4、积极开展团体辅导,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情绪状态,促使它向好的方面发展
现今,大多数的学生都比较排斥单独的心理辅导,而通过团体之间的互动互助,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从而更好的调节情绪、控制情绪。
情绪长期处于消极压抑等不良状态极易影响心理健康.因此,处于人格形成关键期的青年学生要学会管理、控制厦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文章通过对情绪的产生、情绪与健康关系的分析,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调控不良情绪的常用方法,帮助大学生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