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亲至疏夫妻”这句话出自唐代女诗人李治的《八至》,说的是夫妻之间可以生死与共,相濡以沫,也可以形同陌路,相忘于江湖甚至是不共戴天。初读此诗还是少不更事的年纪,所以根本无法理解李治诗中所感,现今再读,却只能感叹句:初识不知词中意,再读已是词中人。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李治《八至》很多人都羡慕从校服到婚纱的爱情,其不知从校服到婚妙的婚姻,婚后也有苦悲。有人曾对婚姻做过如下总结:幸福的婚姻百里挑一,不幸有婚姻千篇一律。仔细想想,还真就那么回事。大多数时候我们倾听到的都是婚姻中的不幸,但却逃不过被催婚的命运。用老一辈的话讲就是,哪有什么一辈子的顺遂,都是过着过着也就过来了!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你正在经历怎样的婚姻生活?获得点赞和评论最多的是两个截然相反的两个答案。从校服到婚纱,第一对夫妻的生活像极了生活中的大多数。老公跟老婆都是高学历,但不在一个城市。结婚那年为了不异地,妻子选择辞掉高薪工作只身来到老公的城市打拼,却不想新找的工作做的并不顺心。丈夫心疼老婆,鼓励老婆说:如果真不顺心就辞职吧,你不是打算深造吗,要不继续读博吧。有了丈夫的支持,妻子义无反顾的辞职开始申请读博,虽然没有工作,但老公月收过万,自己也可以领到国家补助,小日子依旧过的挺滋润。 转折出现在妻子读博之后,那时小俩口刚买房子不久,妻子发现自己怀了孕,二人商量之下妻子选择休学产子,生活的重担便完全落在了丈夫的身上。在妻子的描述中,自己曾与丈夫出现过为数不多的几次争吵,都是因为钱。大意是丈夫觉得她双十一买的东西太多了,另一次则是她没忍住给自己买了一件衣服。细数双十一的囤货,除了妻子自己的一个四十块钱左右的眼镜架,其他不是孩子的尿不湿,就是日常生活用品。至于妻子的衣服,除了婚前的几件像样衣服外,那段时间妻子身上的衣服都是几十元,便宜不说,长期穿着有些已经变形,甚至婆婆都曾劝过她给自己买几件好一点的衣服。可即使是这样,丈夫还是嫌弃妻子花钱多。换位思考下,是现在丈夫一个人赚钱,妻子体谅丈夫,那丈夫有站在妻子的立场想过吗? 当然,后来老婆博士毕业后,家庭生活压力得以缓解,两人加一孩子的小日子也越发幸福了起来…… 同样是这个问题,另一个的回答却分外令人羡慕。在这位妻子的描述中,每天早上起床,丈夫同样是这个问题,另一个的回答却分外令人羡慕。在这位妻子的描述中,每天早上起床,丈夫会抱着孩子逗她说:给娘娘请安,娘娘吉祥。 日常生活中,两人会和孩子一起闹腾,嚯嚯家里。甚至因为觉得孩子的零食好吃,她会偷偷吃,然后在某个偷吃孩子奶豆的夜晚发现丈夫也在偷吃孩子的奶豆,然后以后孩子的零食买三分,一人一份……这样的婚姻无疑是令人羡慕的,底下的评论无一不是又吃了顿狗粮。 所以婚姻到底是什么,每个人的理解都不相同,但最终的结论只有两个:幸福或者不幸。 看过《红楼梦》的小伙伴应该都对王熙凤和贾琏的夫妻生活有所了解。这两人的生活活脱脱就是“至亲至疏夫妻”,最初王熙凤和贾琏的生活多幸福,贾琏可以说对王熙凤是千依百顺,可最后了,当尤二姐出现后,贾琏对王熙凤的感情就变了,当知道尤二姐被王熙凤逼的吞金而死,贾琏直接拿着刀要砍死王熙凤,这可真是爱你时你是全世界,不爱你时你算个屁! 婚姻是什么,有多少人不是因为喜欢想要永远在一起而步入婚姻,仅仅是到了适婚年纪被父母催婚,最后随便找了个合适的便以交差为目的结婚。婚后尽自己该尽的义务,按时回家,上缴工资,却不愿与妻子沟通。也就是所谓的丧偶式婚姻。 最近在看渡边淳一的《孤舟》,一直期盼退休的男主人公威一郎在终于退休后,面对退休生活无所适从。没退休时,他期盼退休,想着终于有时间可以看看以前没有时间看的书,多陪陪妻子,和妻子一起去旅游。可当他真的退休后才发现,除了整日待在家里,他几乎什么事都没做。妻子的一天都被安排的满满当当,什么时间和朋友一起看电影,什么时间去上瑜伽课……曾经幻想的陪伴,旅游通通没有发生,这样威一郎无所适从。 以前他上班都是妻子送他出门,然后询问他晚上几点回家,那是他就得不耐烦,觉得被监视。如今却变成了妻子每日出门,他询问妻子回家的时间,对比他开始抱怨,最后也只能改变自己,接受这样的生活。毕竟,丧偶式的婚姻是从他开始不愿跟妻子沟通。只是等到他退休后,妻子反过来将这一切如数送还给他,仅此而已! 为了缓解这种状态,威一郎开始尝试走出家门……其实婚姻中,最大的忌讳便是将对方变成你的全世界,这样不仅失去了自我,还困住了对方。倘若一方拒绝沟通,另一方就失去了整个世界,于婚姻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一旦退休,从早上睁开眼,到晚上睡觉,全都是没有什么可安排的空闲,哪里还需要抽什么时间,所有时间,都是闲暇。 ——《孤舟》何炅曾在节目《深夜食堂》中说:“在一段关系里,最重要的,不是外貌,也不是面包,甚至不是忠诚与否,而是分享。”你愿意告诉她工作中所发生的,即使枯燥无味;她愿意向你倾诉生活中所遇见的,哪怕是琐碎的,交流沟通,夫妻至亲,远至疏。文章首发公众号:《毛小豆的小六》,欢迎关注。
关于李治和武则天的文学作品有:林语堂的《武则天传》电视文学剧本《大明宫词》(虽然主要线索人物是太平公主,但是也有很多关于李治和武则天的描写)至于他们写的文学作品,我倒没听说过。 由于武则天在封建时期的评价基本是以负面为主,李治又是皇帝,比较敏感,所以诗、词甚少涉及此人,倒是唐初诗人骆宾王的《讨武氏檄》一文,可以看出在古代文人心目中武则天的地位,全文在以下网址有:另外,现代作家宋之的在建国前也写过一部多幕话剧《武则天》,这部话剧是把武则天作为一个女权至上者,争取妇女权益者的角度进行描写的。
写有关古诗词的论文引用古诗词不用在参考文献中注明。
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指的是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文献信息资源包括:图书、连续出版物(期刊、报纸等)、小册子以及学位论文、专利、标准、会议录、政府出版物等。
国家标准《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GB3469-83)根据实用标准,将文献分成26个类型,即:专著、报纸、期刊、会议录、汇编、学位论文、科技报告、技术标准、专利文献、产品样本、中译本、手稿、参考工具、检索工具、档案、图表、古籍、乐谱、缩微胶卷、缩微平片、录音带、唱片、录相带、电影片、幻灯片、其他(盲文等)。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类型的字母标注如下:
1、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2、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
3、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献信息资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原百代的历史小说《武则天》,历史根据较多,通俗易懂,其中有不少对史实的评论会让你耳目一新,我是从那里知道不一定是武则天杀了她女儿的。另外,纠正你一个错误:长恨歌是说李隆基和杨玉环的。
你这篇中国知网也好,万方数据也好都有例子!甚至百度文库都有! ==================论文写作方法=========================== 论文网上没有免费的,与其花人民币,还不如自己写,万一碰到人的,就不上算了。 写作论文的简单方法,首先大概确定自己的选题,然后在网上查找几份类似的文章,通读一遍,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 参照论文的格式,列出提纲,补充内容,实在不会,把这几份论文综合一下,从每篇论文上复制一部分,组成一篇新的文章! 然后把按自己的语言把每一部分换下句式或词,经过换词不换意的办法处理后,网上就查不到了,祝你顺利完成论文!
写有关古诗词的论文引用古诗词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所有引用别人的观点或文字,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都必须注明出处或加以注释。
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绍、评论、引用和注释,应力求客观、公允、准确。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均属学术不端行为。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格式:
(1)文后参考文献不编序号,仅在文末按其重要程度或参考的先后顺序排列。
(2)文后参考文献不注页码。
(3)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及次序与注释基本相同。
1) 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
2) 著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
3) 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
4) 著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
5) 著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摘计量学研究。
a.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
[5] 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
c.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 [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 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6] 瞿秋白.现代文明的问题与社会主义[A].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d.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7]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 [N].人民日报,1998-12-25(10).
e.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标识符号: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1999-01-12印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CAJ-CD B/T 1-1998》文献标识码(WM) Document code 置分类号之后。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
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
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
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
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
一、归类列举题1.列举我国远古人类或远古人类遗址的主要代表三例,并说出其各自的生存年代和遗址地点。 元谋人(遗址):距今约170万年、云南省元谋县。 北京人(遗址):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山洞里。 山顶洞人(遗址):距今约3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山顶顶部洞穴里。2.列举我国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的远古人类三例。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3.列举处于群居时代的远古人类两例。 元谋人和北京人。4.列举我国农耕时代的原始居民代表两例,并说出其各自的生存年代和遗址地点。 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5.列举我国氏族公社时期的原始居民代表四例。 山顶洞人、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和大汶口原始居民。6.列举我国处于长江流域的远古人类或原始居民代表两例。 元谋人、河姆渡原始居民。7.列举我国处于黄河流域的远古人类或原始居民代表三例。 北京人、山顶洞人、半坡原始居民。8.列举我国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的原始居民代表两例。 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9.列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几项世界性的贡献。(3例)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我国是世界上较早种植蔬菜的国家。10.列举我国黄河流域的五位部落联盟首领。 黄帝、炎帝、尧、舜、禹。11.列举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12.根据相关提示写出远古人类或原始居民。(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2)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 (3)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会制造骨针和装饰品: (4)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 (5)种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屋: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13.根据提示写出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1)炎黄子孙的由来: (2)被尊称为轩辕氏、华夏之祖或“人文初祖”: (3)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 (4)发明养蚕缫丝: (5)编出乐谱: (6)发明文字: (7)生活俭朴,克已爱民: (8)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9)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 (10)禅让制: (11)建立夏朝: (12)第一位由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炎帝、黄帝;黄帝;黄帝;嫘祖;伶伦;仓颉;尧;舜;禹;尧、舜、禹;禹;禹)二、综合探究题1.山顶洞人的生活与北京人相比有哪些进步?(1)体质特征方面:北京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山顶洞人的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2)生产工具方面: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而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3)生产生活方面:北京人从事狩猎和采集,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还会捕鱼,会人工取火,会缝制衣裳,制作装饰品,懂得爱美。(4)社会组织方面:北京人过着群居的生活,而山顶洞人按血缘关系结合成氏族。2.火有哪些用途?火的使用有何历史意义? 用途:可以烧烤食物、驱赶野兽、还可以照明、防寒。 意义: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3.请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根据自己的想象写一篇小短文。要求,想象合理,语言流畅,字数不得少于200字。 北京人的一天 在距今约70万年的某一天,当黎明降临到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北京人开始了一天的生活。十多个强壮的男子们拿着打制的粗糙的石器和木棒,打着火把出发了,他们要到森林里去打猎。一些妇女开始到离山洞不远的地方去采集一些野果和用石器挖掘一些植物的块根。一些年老和年幼的人留在山洞里,他们要负责看管好火堆。以防止火熄灭。到了下午的时候,劳动的人们都渐渐回到了山洞。人们开始围坐在火堆旁,烧烤打来的猎物。年老的人把这些食物平均分给了每个人。夜幕降临了,北京人在山洞口燃起了火堆,以防止野兽来袭击,人们经过一天的劳累都沉沉的睡去了。4.假如一个北京人和一个山顶洞人碰到一起,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请你依据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描述一段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对话,对话中要体现出各自的体态特征和生产、生活状况。 北京人:你好。我怎么没见过你啊,请问你住在哪里? 山顶洞人:我就住在龙骨山的山顶上啊。我们离得很近啊,是邻居呢。咦?你怎么长得和我们不一样啊?哇!还没穿衣服?好羞啊! 北京人:对啊,我们的模样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我们不会缝制衣服啊。你们是用什么缝制衣服的啊?请你介绍一下你们的生活状况吧,好吗? 山顶洞人:好啊,我们是用骨针把兽皮缝制成衣服的,看我们脖子上挂着的是装饰品,是我们用拾到的海蚶壳或小石头经过磨制和钻孔作成的,漂亮吧。我们是有血缘关系的人才居住到一起的,我们自己会取火,会捕鱼,我们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呢,我还见过大海呢。 北京人:哇,太羡慕你们了。我们可是比你们差远了呢,我们现在几十个人居住在一起,但不一定有血缘关系的。只会打制粗糙的石器。最主要的是我们还不会人工取火呢,总是要小心的保留着天然火。如果不小心火种灭掉了,那就惨了。我们不敢远走的,更别提看到大海了。朋友,让我们现在就去与你们学习学习吧。 山顶洞人:好啊,欢迎去学习。5.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造陶器,并能制造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6.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1)都开始了原始的农耕生活; (2)都使用磨制工具,主要用耒耜翻地耕种;(3)都出现了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4)都已经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不同点:(1)生存年代及地点不同:河姆渡距今约七千年,位于长江流域,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位于黄河流域。(2)种植粮食作物不同: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的是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是粟。(3)房屋结构不同:河姆渡住着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住着半地穴式的房屋。7.我们已经学过了我国远古人类和原始居民的一些内容,如果有一天你到这些远古人类或原始居民遗址去参观,你能否向游客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知识,充当一个小导游呢?下面请你挑选一个远古人类或原始居民来试一试写一篇导游词吧。 例如:参加半坡原始居民遗址。游客们,大家好: 下面由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情况。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五六千年。因遗址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而得名。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工具吧,这些工具是用来开垦土地的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这是石刀,是用来收割庄稼的。这些是在这里出土的骨制的箭头、渔叉,渔钩,半坡人用它们来打猎捕鱼。再来看这边,这是半坡出土的粟种,说明他们种植的主要作物是粟。这是白菜和芥菜的种子,说明他们已经能够种植这些蔬菜了。最后让我们来参加一下半坡人手工业的发展,这是人面鱼纹盆,它充分展现了半坡彩陶的高超工艺。上面刻有人面和鱼纹的图案,盆边还有一些刻画的符号,有些学者认为,这些符号可能是早期文字的雏形。这是出土的纺轮,说明半坡人已经会纺线和织布、制衣了。通过这些文物,比较全面地展现了半坡人的原始生活情景。好,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8.假设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在秋天庄稼收获后能够互访,你能否利用课本提供的材料,为他们分别设计一份接待对方一天的日程表,包括一份含两餐的食谱和一天的活动。9.为什么今天的中国人都自称是“炎黄子孙”? 距今约四五千年,在我国境内生活着许多部落,炎帝和黄帝是其中两个部落的首领,他们两个部落联合起来,打败了东方强大的蚩尤部落而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即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黄帝是公认的华夏族始祖,同时,黄帝时期有许多发明创造,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对后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我们为此感到自豪,为表达对先人的敬仰,我们都自称为“炎黄子孙”。10.什么是禅让制度?这种制度出现在什么时期,与哪些部落联盟首领有关?这些部落联盟首领都有哪些高尚的品质?你如何评价这种制度?你认为领导人应具备什么样的品质? 禅让制度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尧生活俭朴,克已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我认为禅让制度是一种很民主的制度,通过这种制度一些有贤能的人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我认为领导人,应该具有高尚的品质,宽厚待人,以身作则,能与群众同甘共苦。三.材料解析题1.阅读材料: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材料二: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子等。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请回答:(1)材料一描绘的是什么时候的情况?在这种险恶的环境下,人们必须过什么样的生活?(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历史意义?(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种什么重大变化?什么人开始已经出现了这种现象?答:(1)描绘的是原始社会时期的情况。人们必须过群居的生活。(2)证明了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3)反映了原始社会的人们已经会人工取火,山顶洞人。2.阅读材料:材料一: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材料二: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请回答:(1)材料一中神农氏为什么“教民农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说明神农氏是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2)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请你根据所学内容列举出这一时期原始居民的两个代表。(3)材料二说明人类的居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你举例说明。答:(1)人民众多,禽兽不足。说明他能够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2)我国的原始农业生产出现了。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3)人类由居住野外洞穴到盖房定居。比例半坡人的半地穴式房屋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干栏式房屋。3.材料:“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伸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请回答:(1)根据材料中诗歌的内容请你猜测出这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2)你能举出“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的一个彩陶文物代表吗?(3)“农耕既普及”诗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4)针对诗歌中提到的“独不见文书”,近年来有些学者有了新的见解。你能说出来是什么吗?答:(1)半坡原始居民。(2)半坡人面鱼纹盆。(3)粟。(4)在彩陶中有一些刻画的符号,有些学者认为可能是早期文字的雏形。4.阅读材料:材料一:“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材料二: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请回答:(1)材料一是称赞谁而写的祭文?(2)根据你现在所掌握的知识,请指出“建此伟业”指的是什么?(3)材料二摘自谁的话?其中的“神州轩辕”指的是谁?,他被尊称为什么?(4)材料二中的“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与哪个事件有关?(5)这两则材料都反映了对这个人物什么样的情感?答:(1)黄帝(2)联合炎帝战败蚩尤,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这些发明使人类步入文明时代。(3)孙中山。黄帝。“人文初祖”。(4)涿鹿之战。(5)表达了对黄帝的崇敬之情。5.阅读材料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摘自《礼记》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为以礼。请回答:(1)材料一讲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2)“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什么意思?(3)材料二中“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何人开始的?“公天下”变成“家天下”标志着什么制度代替了什么制度?答:(1)原始社会时期的情况。(2)意思是说天下是大家的,选拔有才能的圣贤来当部落联盟首领。(3)禹、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四.识图题1.看图回答:(1)这是什么人的门齿化石?请写出这一远古人类的距今年代,生存地点。(2)在这一遗址中还发现了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炭屑、小块烧骨。请你分析这些遗物说明了什么?(3)2006年要在此地修建东方祭祖台?你知道是为什么吗?答:(1)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地点在云南省元谋县。(2)证明元谋人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3)因为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经的最早人类。2.看图回答:(1)图1和图2分别是什么人的头部复原像?(2)请根据复原像比较出他们在体质特征上有什么不同? 图1 图2(3)他们各生活在什么社会组织中?答:(1)图1是北京人,图2是山顶洞人。(2)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的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3)北京人生活在原始人群,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则进入了氏族。3.看图回答:(1)请指出图中的ABC各是哪三处远古人类遗址?(2)我国目前境内发现的最早的人类遗址是?(3)在地理位置上最相近的两处遗址是:(4)请按着他们生存年代的先后,排列顺序。答:(1)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元谋人。(2)C元谋人。(3)A和B,北京人和山顶洞人。(4)CAB。4.历史文物的价值在于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当时的历史情境,为后人了解历史提供宝贵的资料。请仔细观察下面出土的文物图,回答下列问题:(1)记忆小能手:这是在什么人类遗址中出土的文物?这些文物的距今年代?(2)考古小专家:根据这些文物,你可以了解到这一原始居民哪些生活状况?答:(1)这是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的文物。距今约三万年。(2)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他们已经会用骨针缝制衣服,佩戴着的装饰品也表明山顶洞人懂得爱美了。海蚶壳说明山顶洞人已经走到很远的地方,活动范围扩大了。5.看图回答:请根据这幅图片,写一篇小短文,来介绍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要求符合史实,语言流畅,字数不少于200字。答:距今约三万年,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顶顶部洞穴里,生活着一群远古人,考古学家叫他们山顶洞人。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他们仍然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他们已经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山顶洞人已经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他们有共同的祖先,已经形成了氏族。他们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个,共同劳动,共同分配劳动果实,没有贫富贱的差别。6.看图请回答:(1)图1和图2分别是哪些原始居民的居住的房屋,他们的样式名称分别是什么?(2)请试着说出两种房屋各自的优点?(说出两点即可)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答:(1)图1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房屋,图2是半坡原始居民建造的半地穴式房屋。(2)干栏式房屋通风防潮,下面还可以圈养家畜。半地穴式房屋,冬暖夏凉,节省材料。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所决定的。说明了人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或人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7.请为下面这张图片命名,并配制适当的解说词。答:人面鱼纹盆。人面鱼纹盆因上面绘有人面和鱼纹的图案而得名,它出土于陕西西安半坡村的半坡遗址,是由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制造的。它上面还刻画有一些符号,有些学者认为,这可能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人面鱼纹盆向我们展现了半坡彩陶工艺的高超。8. 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主要遗址图看图回答问题.(1)图中的AB分别是哪两个原始居民遗址。(2)请对比这两个原始居民的异同。答:(1)A是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B是半坡原始居民遗址。(2)两个原始居民的异同参见第3页综合探究题的第6题。9.请回答:(1)此图中间的人物是谁?他被尊称为什么?(2)你能结合图示说一说他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吗?(3)你对黄帝时期有关发明的各种神话传说中,认为可信的有哪些?带有神话色彩的有哪些?(4)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对待历史史实与神话传说呢?答:(1)黄帝。“人文初祖”。(2)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3)黄帝时期已能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舟车,发明文字,编出乐谱等,有可信的一面。如建造宫室,指能造房子,出现文字,指原始文字。但说这些发明是黄帝、嫘祖、仓颉或伶伦个人的发明,就带有神话的色彩。(4)任何一项发明,都不会是一两个人的功劳,而是经过许多人,经过长期探索实践的结果。10.请回答:(1)此人是谁?他有什么贡献?(2)画像中的人物所处于什么时期?(3)他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4)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5)你怎样评价他?答:(1)禹。治理洪水,建立夏朝,使中国进入奴隶社会。(2)原始社会时期。(3)“三过家门而不入”和吃苦耐劳,克已奉公的忘我精神被传为千古佳话,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4)总结了治水失败的经验教训;以身作则,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因势利导,敢于创新,采用了科学的方法;团结民众。(5)禹是传说时代的英雄,是站在文明门槛上的一位伟人
写有关古诗词的论文引用古诗词不用在参考文献中注明。
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指的是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文献信息资源包括:图书、连续出版物(期刊、报纸等)、小册子以及学位论文、专利、标准、会议录、政府出版物等。
国家标准《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GB3469-83)根据实用标准,将文献分成26个类型,即:专著、报纸、期刊、会议录、汇编、学位论文、科技报告、技术标准、专利文献、产品样本、中译本、手稿、参考工具、检索工具、档案、图表、古籍、乐谱、缩微胶卷、缩微平片、录音带、唱片、录相带、电影片、幻灯片、其他(盲文等)。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类型的字母标注如下:
1、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2、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
3、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献信息资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写有关古诗词的论文引用古诗词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所有引用别人的观点或文字,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都必须注明出处或加以注释。
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绍、评论、引用和注释,应力求客观、公允、准确。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均属学术不端行为。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格式:
(1)文后参考文献不编序号,仅在文末按其重要程度或参考的先后顺序排列。
(2)文后参考文献不注页码。
(3)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及次序与注释基本相同。
1) 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
2) 著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
3) 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
4) 著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
5) 著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摘计量学研究。
a.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
[5] 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
c.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 [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 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6] 瞿秋白.现代文明的问题与社会主义[A].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d.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7]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 [N].人民日报,1998-12-25(10).
e.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标识符号: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1999-01-12印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CAJ-CD B/T 1-1998》文献标识码(WM) Document code 置分类号之后。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
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
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
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
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
李南(1964- ),出版的诗集有《李南诗选》(1994)。李南的诗1.在广阔的世界上2.我爱黯淡的生活3.十一行诗4.落叶5.春天的月照下6.行程中的温
文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写作中我们需要大量阅读参考文献来丰富我们的知识面,拓展我们的知识深度。下面是我和大家分享的文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更多内容请关注毕业论文网。
篇一:参考文献
[1] 姜晓丽. 女权主义对翻译的影响探析[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3
[2] 王君. 英语经济类语篇汉译实践报告[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3] 赵菁婕. 论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 青岛大学 2014
[4] 李夏. 女性哥特视角下《简爱》与《呼啸山庄》的对比分析[D]. 中国海洋大学 2013
[5] 阳英. 关联理论视角下《雾都孤儿》荣译本与何译本比较研究[D]. 湖南工业大学 2014
[6] 沈蔼亲. 操纵学派“忠实观”与传统“忠实观”的对比研究[D]. 湖南工业大学 2014
[7] 郭慧. 操纵论视角下理雅各与许渊冲《诗经》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 湖南工业大学 2013
[8] 王番. 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的情感隐喻翻译[D]. 南京工业大学 2013
[9] 姜姗. 语境视域下的英语经济新闻文本汉译实践报告[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0] 蔡莹莹. 风景抒情唐诗英译的象似性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1] 王凯华.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宋词英译意象传递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2] 滕娇月. 概念整合理论视阙下唐诗颜色词的英译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3] 王筱. 默认值图式视域下的《聊斋志异》英译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4] 支翠霞. 新闻翻译的后殖民视角[D]. 湖南工业大学 2012
[15] 薛颖然. 目的论视野下的英汉字幕翻译[D]. 湖南工业大学 2012
[16] 贺倩.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与小说Jane Eyre的翻译[D]. 新疆师范大学 2012
[17] 何婧舒. 操纵理论视角下《简·爱》两个中译本的文化再现比较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12
[18] 吴云云. 《简爱》的女权话语研究[D].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0
[19] 纪娜. 成长路上的逃离与皈依[D]. 湖南师范大学 2008
[20] 胡娟娟. 《简·爱》在20世纪中国的经典化建构及其女主人公的形象变迁[D].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篇二:参考文献
[1] 刘禾着,宋伟杰等译.跨语际实践[M]. 三联书店, 2002
[2] 胡安江. 文本旅行与翻译研究[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7(05)
[3] 郭延礼着.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M].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8
[4] 孟昭毅,李载道主编.中国翻译文学史[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5] 张南峰着.中西译学批评[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6] 谢天振着.译介学[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7] (美)爱德华·W.赛义德()着,谢少波,韩刚等译.赛义德自选集[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8] 冯庆华,主编.文体翻译论[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9] 陈福康着.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10] 刘宓庆着.当代翻译理论[M].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11] 冯庆华编着.实用翻译教程[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12] 唐玉娟,谭少青. 译者措辞中的意识形态因素--《简·爱》两个中译本的比较[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6(11)
[13] 符白羽. 从旅行理论看文学作品在翻译中的旅行[J]. 长沙大学学报. 2006(04)
[14] 赵俊姝. 文学多元系统理论视角解读胡适翻译思想[J].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2)
[15] 李坤,贾德江. 《简爱》两个中译本的历时比较[J].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16] 苏留华. 小说对话的翻译--从符号学角度分析《简·爱》[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11)
[17] Clifford,: Travel and Transl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 1997
[18] Andre Source Book. . 2004
[19] Lefevere ,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 . 2004
[20] 于德英. 用另一只眼睛看多元系统论--多元系统论的形式主义分析[J]. 中国翻译. 2004(05)
篇三:参考文献
[1] 刘美玲. 操控理论视角下《世界是平的》两中译本的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13
[2] 杨晓琳. 从翻译共性的角度探析英译汉中的“翻译文体”[D]. 浙江大学 2013
[3] 伊塔马·埃文-佐哈尔,张南峰. 多元系统论[J]. 中国翻译. 2002(04)
[4] 张书玲. 英国博物馆资料翻译实践报告[D]. 中南大学 2013
[5] 笪鸿安,陈莉. 从《简·爱》两汉译本谈直译与意译的运用[J]. 河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3)
[6] 叶荷. 翻译与改写[D]. 华侨大学 2009
[7] 王晓元. 意识形态与文学翻译的互动关系[J]. 中国翻译. 1999(02)
[8] 廖秋忠. 篇章与语用和句法研究[J].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1(04)
[9] 周忠良. 重思抵抗式翻译[D].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9
[10] 张焰明. 剩余信息在翻译中的应用--兼评祝庆英和黄源深的《简·爱》译本[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1)
[11] 葛中俊. 翻译文学:目的'语文学的次范畴[J]. 中国比较文学. 1997(03)
[12] 蒋骁华. 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阐发与新思考[J]. 中国翻译. 2003(05)
[13] 杨自俭. 语篇和语境--《衔接与连贯理论的发展及应用》序[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02)
[14] 谢世坚. 从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看多元系统理论的局限性[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04)
[15] 郑雪青. 《简·爱》两个译本翻译比较[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1)
[16] 潘红. 夹缝里的风景--谈黄源深先生《简爱》译本的审美特点[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2)
[17] 颜凡博. 从文化差异角度谈中式菜名的英译[D]. 中北大学 2011
[18] 赵伟. 鲁迅小说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 上海海运学院 2000
[19] Zhang Haifeng. A Principle with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D].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1
[20] 陈王青. 虚构专名英译中的行为常式[D].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7
[21] 杜洪洁. 政治与翻译:西方(后)现代主义小说在中国的译介(1979-1988)[D]. 天津理工大学 2008
一是概括文章的内容,抓住以下几个要点:(1)把握论文的要素,以写事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事,写人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样的人。(2)把握关键性语句,揣摩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事。(3)分析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脉络,然后概括。二是弄清论文和文学作品的结构特点及表现形式。掌握以下划分段落的方式:
李训刚, 1998年毕业之后开始任教,从初一带到初三,曾经学校推荐参加张思中英语(Q吧)教学法学习。2001年8月县城从乡下选拔优秀教师,9月调入九江县二中。从高一带到高三,2004年高考(Q吧)所带的理科重点班比同类班级均分高出分,应届文科重点班比历届文科班高出近2分。下学期开始中途接任高三试验班等三个班英语教学,在2005年的高考中班级均分高达110分,其中2人超130分。同年下学期接任高一试验班教学,开始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全部新课程均使用同步多媒体课件教学,一直坚持到现在,深受学生和学校的好评。现负责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多媒体教学、语音室具体工作,乐于为同年级老师提供课件资源,承担教师培训工作。 2004-2005年度分别获得全国中学生英语知识能力竞赛优秀辅导教师奖 2005年教学论文《素质教育在英语课堂中的体现》刊登在国家二级报刊《英语周报》 2006年12月经学校推荐参加全省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培训,并获得结业证书 2006年下半年接任高三理科补习班英语教学工作,在刚刚结束的2007高考中取得了比2005年更令人满意的成绩,得到了包括学校、学生、家长在内的社会广泛认可 2006年荣获“全国中学英语语言技能竞赛优秀辅导教师一等奖” 2007年九江市第三届“一二三园丁工程”评比中被评为“九江市骨干教师”
对当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探讨
摘 要: 随着新课程的逐渐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为学生自身的发展夯实基础。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髓,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对诗词的学习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解,学生死记硬背,显然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与新课程下所设定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通过对当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展开探讨,从而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古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髓。学习好古诗词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学的学习兴趣和对语言文字的敏锐度,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可以说古诗词犹如一条延绵不绝的河流,容纳百川,滋补着炎黄子孙;又如一棵参天大树,成为民族文化发展的支柱。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作为重点,积极探索,有效地达到新课程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所设定的指标。
一、运用故事情节进行烘托,加强渲染力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更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及领悟到诗词中所包含的意思,教师应该对作词者的个人简历及诗词写作的背景充分了解。比如,教师在讲述《赠汪伦》这首诗时,就可以巧妙地利用故事来抛砖引玉,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教师在讲解此诗时就可以这样开头:从前有个诗人名叫汪伦,汪伦的性格十分的豪爽,喜欢广交朋友。在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满天下,被人们称为"诗仙",而汪伦此时只是一个无名小卒,那么他如何才能结交这位伟大的诗人李白呢?然而在接下来,汪伦等到了一个绝妙的时机,因为他听到李白将要去安徽游历的消息,所以汪伦下定决心给李白写信,诚挚的邀请李白。李白这个人有两大嗜好:第一,好酒;第二,好游。只要具备美酒和美景,那么李白肯定会赴约。因此,汪伦在写信的时候完全满足了李白的两大条件,他这样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先生好饮乎?此地有。"李白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非常高兴,于是李白接受了汪伦的邀请,在汪伦那里停留了好几天,与汪伦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李白要离开时,汪伦在家里设了宴给李白送行。在李白登上一艘小船,船将要出发时,传来了一阵歌声。李白一回头,看到了令自己大为吃惊的一幕,自己的好朋友汪伦和一群村民,正在演奏着歌曲,给自己送行,这让李白非常感动。这时李白立刻提笔,写下这首《赠汪伦》,成为歌颂友谊的名诗,流传百世。因此,通过以故事的情节进行渲染,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使学生从情感上完全融入这首诗词里,从而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习诗词的课堂也变得活泼起来,同时也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运用朗诵代替讲解
语文教学是一个耳濡目染、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对古诗的'教学更是这样的过程。随着新课程的逐渐改革,对古诗的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及目标。新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对诗词的充足阅读,逐渐累积,亲身感触,学以致用,逐渐提高学生的审美标准及欣赏层次。因此,教师就没有必要针对一首诗教学问题上锱铢必较,教师应该在如何营造一种古诗学习氛围上多下工夫,让学生在潜移默化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诗词素养。比如,在学习《忆江南》这首词时,教师可以借助乐器,给学生伴奏,让学生跟着优美的音乐开始朗读。除此之外还可以设定场景来辅助学生阅读等多种渠道。与此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其他古诗词打下了基础。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把学习古诗词当成了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三、善于运用诗词来对诗词进行讲解
所谓借诗解诗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一首诗来对此诗加以理解。比如,教师在对王翰的《凉州词》进行讲解时,就可以让学生联想其他的边塞诗来学习这首词。学生可以想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或者"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豪情壮志,报效国家的伟大情怀,更好地去理解、感悟《凉州词》中"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情怀,深刻地理解此地的"醉"代表的真正含义,不是为了感悟生命更不是一种消极心态,而是一种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雄伟壮志,更是一种临危不惧的豪迈气魄。
四、善于用诗组诗
新课程改革下,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懂得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懂得如何更好地利用教材,多挖掘课外资料,采用活学活用的教学措施。所以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更不能就诗教诗,应该搭建一个开放式的活跃的诗词学习平台,使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及创造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古诗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外,流传着许多赫赫有名的古代经典的建筑或家喻户晓的雕塑,作为其他国家的显著代表。而中国历经沧桑,许多文化古迹都被历史所湮灭,只有一种经典尚且完好,那就是古诗词。这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髓,引领着我国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发展的步伐。所以,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一定要对现实生活充满一种新鲜感,从而更有力地促进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探索和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古文化,才能确保古诗词的魅力永垂不朽。因此,指引学生走进诗词的天地,去感悟、欣赏诗词中的美,学会享受这份情感,是最成功的古诗教学。
参考文献:
王保兰。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探讨.文学教育:中,2014(10):116.
李速萍。试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有效方法.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3):97.
赖小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探讨.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2):37.
近日,诗人、作家李樯的诗集《挑灯夜行》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共收录了李樯早期创作的百首自选诗歌作品,诗集分成“向度”“此刻”“他者”三辑,诗人从身边熟悉的人、事、物像,展开对生活、时间、生存的思索和追问。10月31日上午十点,李樯诗集《挑灯夜行》首发式在合肥金星和园城市阅读空间举行,除李樯外,著名诗人梁小斌、陈先发、杨键、李云、赵宏兴、许多余、黄丹丹、陈巨飞、余超、高明及安徽文艺出版社相关领导等到场支持,《青年诗人》团队 张培亮 、 王中朋 、 张耀月 、 耿亚涛 等受邀出席。活动由许多余主持。(安徽文文学网 报道) 起于日常生活而又不止于日常生活,要从日常生活中逼出诗意,需要力量与智慧,需要将日常生活陌生化,在这一过程中,李樯的诗学修辞策略不是大规模地对日常生活进行重构、拼贴、嫁接和塑形,而是不经意中的一声轻微的断裂、拐弯、变形,或者由实向虚的轻盈的滑翔便改变了诗歌的方向,将日常生活导入到新的意象空间和阐释背景。 ------摘自汪政《日常生活中的诗情——李樯诗作读札》 这些诗皆可谓“平庸之诗”,来自平庸,来自幽暗的创伤,来自病痛和低处。但有时,它们或许成长为“黑暗中的琥珀”,并且和自由建立起某种隐秘而狎昵的联系。 ------摘自鲁羊《李樯的“平庸之诗”》 李樯的诗,我最喜欢的地方在于,他是天然的反象征战士。他的诗不写别的,只写“我在”。他是一个状态诗人……当你开始浮荡在李樯的语调中,离开圆圈抒情的固执,和他的闲谈就开始了。 ------摘选自傅元峰《何能不安——李樯诗简说》 李樯,江苏徐州人,诗人,小说家。1996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与友人创办民刊《中间》,与韩东等创办“他们文学网”。诗歌、小说见于《钟山》《芙蓉》《中国作家》《人民文学》《上海文学》《诗歌报月刊》《诗刊》《扬子江诗刊》等。出版有长篇小说三部,小说集《喧嚣日》。获有金陵文学奖、紫金山文学奖、《扬子江诗刊》双年奖等。
1、入展全国第三届楹联书法大展并获提名奖,中国书协主办,1999; 2、入展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中国书协主办,1999; 3、入展第四届中国书坛新人展,中国书协主办,1998; 4、入展世界华人书画展,文化部、中国书协、中国美协,1997; 5、入展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美协、书协主办,1999; 6、入展纪念刘少奇百年诞辰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美协、书协主办,1998。 7、发表于《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览作品集》,荣宝斋出版社,1999年12月。 8、发表于《第三届全国楹联书法大展作品集》,荣宝斋出版社,1999年。 9、发表于《世界华人书画展作品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1月 。10、发表于《诗露墨海》,中华诗词出版社,2004年12月。 12、发表于《黔驴草》,作家出版社,2005年12月。 13、发表于《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书法作品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8月。 14、发表于《二十一世纪中国书法前奏》,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年8月。 15、发表于《水墨视觉·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集(一)》,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16、发表于《水墨视觉·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集(二)》,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17、发表于《华西村藏·中国书法作品集》,荣宝斋出版社,。 18、发表于《书法》杂志,2003年第9期; 19、发表于《书法之友》杂志,1999年第7期; 20、发表于《青少年书法》杂志,2003年第10期; 21、发表于《第四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作品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10月。 22、发表于《纪念刘少奇百年诞辰美术作品展作品集》,青岛出版社,1998年。 23、发表于《大众日报·大众书画》,2012年9月28日 20版; 24、发表于《大众日报·大众书画》,2013年3月23日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