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与股利政策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与股利政策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建议CNKI找下就成 [1] 沙洁.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J]. 财会研究 , 2004,(10) . [2] 石玉华 ,沈斌 ,刘广丽. 试论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及对策[J]. 统计与咨询 , 2004,(04) . [3] 郑雷.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J]. 大众科技 , 2004,(03) . [4] 朱红. 财务报表分析的例项演示[J]. 水运管理 , 2004,(09) . [5] 王冰. 浅析企业财务报表分析[J]. 山西统计 , 2003,(12) . [6] 李雪梅. 浅议财务报表分析[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4,(04) . [7] 徐洁. 浅谈企业财务报表分析[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 2005,(06) . [8] 石裕祥. 财务报表分析应注意的问题[J]. 财会通讯 , 2003,(09) . [9] 戴小红,黄凌云,刘春泉. 利用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经营业绩的几点认识[J].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 , 2004,(03) . [10] 王广斌.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 2004,(10) . [1] 池俊华,于扬. 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 2002,(03) . [2] 易晓文,陈健芬. 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综合评价指标试系的构建[J]辽宁财专学报 , 1999,(01) . [3] 张福康. 对上市公司获利能力及稳定性指标的分析与评价[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3,(01) . [4] 刘晓梅. 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考核指标体系的思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 2001,(01) . [5] 曲永岗,黄健元. 基于模糊优选模型的水运企业绩效综合评价[J]港工技术 , 2003,(01) . [6] 董明志. 关于企业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改进[J]财会月刊 , 2000,(12) . [7] 杜鹏. 上市公司市场价值评价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 , 2002,(04) . [8] 汪强. 资本结构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家电行业的实证分析[J]北方经贸 , 2004,(06) .

1、Christian Gollier. Discounting an uncertain future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2002 2、LEBAS MICHEL,EUSKE KEN. A Conceptual and Operational Delineation of Performance .Business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Theory and Practice. 2002, :89-93 . 3、 Charles to Management

百度学术可以找到参考文献,输入关键词,在输入年份,就能找到相对应的参考文献。如果不知道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可以百度搜,参考文献自动生成器。直接按著填就出来了。 百度搜索参考文献自动生成器,按著里面填,点生成参考文献就出来了。 作者.题名[D].所在城市:储存单位,释出年份. 李琳.住院烧伤患者综合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09. 其他的: 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沈平,彭湘粤,黎晓静,等.临床路径应用于婴幼儿呼吸道异物手术后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930-932. 作者.书名[M]. 版次.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胡雁.护理研究[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8. 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丁文祥.数字革命与国际竞争[N].中国青年报,2000-11-20(15). 作者.题名[EB/OL].网址,发表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患者安全的10个事实 [EB/OL]. 其他: [R]、[P]、[A]、[C]、[Z]等。 文献型别标识码 参考文献应是公开发表的文献。参考文献表应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文献作者在3名以内的全部列出,超出3名的列出前三名后加“等”,英文加“et al”。外文作者书写时,姓前名后。参考文献具体请按下列格式给出: (1)期刊文章(文献型别标识:J)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任选)。 (2)专著(文献型别标识:M)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文献型别标识:C)中析出的文献(文献型别标识:A)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论文集主要责任者(任选)。论文集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文献型别标识:D)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5)国际、国家标准(文献型别标识:S)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释出年。 (6)专利(文献型别标识:P) [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名称[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7)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8)未定义型别的文献(文献型别标识:Z)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三、举例 1、期刊论文 〔1〕周庆荣,张泽廷,朱美文,等.固体溶质在含夹带剂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J〕.化工学报,1995(3):317—323 〔2〕Dobbs J M, Wong J M. Modification of supercritical fluid phasebehavior using polor coselvent〔J〕. Ind Eng Chem Res, 1987,26:56 〔3〕刘仲能,金文清.合成医药中间体4-甲基咪唑的研究〔J〕.精细化工,2002(2):103-105 〔4〕 Mesquita A C, Mori M N, Vieira J M, et al . Vinyl acetate polymerization by ionizing radiation〔J〕.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2002, 63:465 2、专著 〔1〕蒋挺大.亮聚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27 〔2〕Kortun G.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M〕. New York: Spring-Verlag,1969 3、论文集 〔1〕郭巨集,王熊,刘宗林.膜分离技术在大豆分离蛋白生产中综合利用的研究〔C〕.余立新.第三届全国膜和膜过程学术报告会议论文集.北京:高教出版社,1999.421-425 〔2〕Eiben A E, vander Hauw J K.Solving 3-SAT with adaptive geic algorithms 〔C〕.Proc 4th IEEE Conf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Piscataway: IEEE Press, 1997.81-86 4、学位论文 〔1〕陈金梅.氟石膏生产早强快硬水泥的试验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学大学,2000 〔 2 〕 Chrisstoffels L A J . Carrier-facilitated transport as a mechanistic tool in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D〕.The Netherland:Twente University.1988 5、专利文献 〔1〕Hasegawa, Toshiyuki, Yoshida,et al.Paper Coating position〔P〕.EP 0634524.1995-01-18 〔 2 〕 仲前昌夫, 佐藤寿昭. 感光性树脂〔 P 〕. 日本, 特开平09-26667.1997-01-28 〔3〕Yamaguchi K, Hayashi A.Plant growth promotor and productionthereof 〔P〕.Jpn, Jp1290606. 1999-11-22 〔4〕厦门大学.二烷氨基乙醇羧酸酯的制备方法〔P〕.中国发明专利,CN1073429.1993-06-23 6、技术标准文献 〔1〕ISO 1210-1982,塑料——小试样接触火焰法测定塑料燃烧性〔S〕 〔2〕GB 2410-80,透明塑料透光率及雾度实验方法〔S〕 7、报纸 〔1〕陈志平.减灾设计研究新动态〔N〕.科技日报,1997-12-12(5) 8、报告 〔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密相气力输送技术〔R〕.北京:1996 9、电子文献 〔1〕万锦柔.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DB/CD〕.北京: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蒐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蒐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询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询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专案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财务情况说明书的内容及其分析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财务情况说明书至少应对下列情况作出说明: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利润实现和分配情况;资金增减和周转情况;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重大影响的其他事项。 1.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这部分内容可以不限于货币量度,用各种指标如产量、品种、质量、生产进度、产值、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劳动生产率等来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分析说明企业主营业务范围及经营情况;企业所处的行业以及在本行业中的地位,如按销售额排列的名次;企业员工的数量和专业素质情况;生产经营是否完成了预定计划,与以前会计年度相比,与同行业先进水平相比,与企业历史水平相比,经营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及解决方案;对企业业务有影响的智慧财产权的有关情况;经营环境的变化;新年度的业务发展计划,如生产经营的总目标及措施;开发、在建专案的预期进度;配套资金的筹措计划;需要披露的其他业务情况与事项。 2.利润实现和分配情况。这部分内容主要对利润表中所反映的本期实际数与上年同期实际数及本期计划数进行对比,以说明利润计划完成(或亏损的弥补)情况。并且,通过计算资本金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来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还应反映资本公积金转增实收资本(或股本)的情况等等。如果在本年度内没有发生利润分配情况或资本公积金转增实收资本情况,则企业需要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明确说明。此外,还要对利润分配情况进行分析,看其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和企业章程的规定。企业利润的实现和分配情况,对于判断企业未来发展前景至关重要,所以,需要分析企业披露有关利润实现和分配情况方面的资讯。 3.资金增减和周转情况。资金增减和周转情况主要反映年度内企业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构成专案的增减情况及其原因,这对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了解企业的资金变动情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这部分内容主要结合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中的有关专案进行分析,通过计算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指标,评价企业资金周转的情况;通过计算现金比率、现金充足性比率、净利润现金流量比率等指标,评价企业现金流量和生产经营的质量。 4.资本结构及其变动情况。这部分内容应对企业本期资本的增减变动进行说明,通过计算所有者权益报酬率、资本利润率、资本保值增值率等指标,评价企业资本保全、资本增值的情况。 5.主要税费的缴纳情况。这部分内容主要应反映企业本期应向国家缴纳的各项税费的数额和缴纳情况。 6.财产的盈亏报废情况。这部分内容应说明本期企业各项主要财产物资的增减情况,包括各项物资的盘亏、盘盈、毁损和报废情况。 7.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重大影响的其他事项。

1. 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境成因及对策 2. 刍议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税收筹划 3.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和对策的问题探讨 4. 财务失败和财务预警问题的探讨 5. 从盈余管理角度谈识别企业真实利润 6.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 7. 如何避免国有企业实施MBO时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研究 8. 探讨企业财务评价体系——基于杜邦分析法的研究与改 9. 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稳定性与讯号传递研究 10. 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分析 11. 对我国国有企业MBO财务问题的思考 12. 企业自创商誉确认的可行性分析 13. 如何利用现金流量资讯进行财务分析 14.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财务影响分析 15. 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分析 16. 中小型企业价值评估流程和方法研究 17. 关于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探讨 18. 浅论企业可持续经营的四因素模型的构建 19. 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与治理 20. 中国国有企业MBO定价问题研究 21.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22.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研究 2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若干问题及对策 24.浅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5.家族企业财务管理及监督机制 26.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27.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8.浅谈房地产开发中的成本控制 29.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0.加强投资管理是提高企业效益的重要前提 31.浅谈建行现金备付率--关于建行平阳支行现金备付率的实践报告 32.时间性差异的账务处理及其探讨 33.企业债务资本成本的计算方法及比较 34.借款费用处理的新旧对比以及对企业经营杠杆的影响

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我帮你,联络方式是我的百度名,加我把具体的要求告诉我。 我帮你 看我的 百度名!。,。

通过财务分析,可以全面地了解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明确企业的竞争地位和预测企业的经营前景。所以财务分析重点应关注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

股利分配政策是关于收益分配的策略,它涉及到多方相关者的利益.对投资者、市场以及上市公司本身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股利分配政策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关键词]股利政策 上市公司 公司价值

[论文摘要]根据经济学利润最大化原理,若把股利支付作为公司经营中的一种“生产要素”投入,股利支付的最佳水平理论上是指处于股利支付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效用相等时的水平,但在实践中,这一最优水平难以确定,只好寻求适度股利支付水平。适度股利支付水平应是在目标的负债/资本比率条件下,满足公司盈利性投资需求而能达到融资成本最低、股权结构稳定,进而实现公司价值较大幅度提高的可操作性的水平。另外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是控股股东从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而制定的,因此还要为控股股东的利益服务的。

股利分配政策作为公司三大财务决策之一,在公司经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选择合适与否关系到公司融资 渠道 的畅通、融资成本的高低和资本结构的合理性。适合的股利政策有利于公司股权结构的稳定,并在公司面临外部接管威胁时提供有效的防御屏障,有利于公司经营的稳定持续发展,实现公司价值(股东财富)最大化。

一、上市公司适度股利分配政策的内涵及其特征

适度股利分配政策可概括为:满足公司盈利性投资需求而能达到融资成本最低、股权结构稳定,进而实现公司价值较大幅度提高的可操作性的股利政策。具体而言,上市公司适度股利分配政策应具有以下特征:适度股利政策的目标是实现公司价值的大幅度提高。满足公司盈利性投资需求、降低融资成本、实现股权结构稳定等都是服务于这一目标的。针对我国资本市场不成熟的实情,公司股票价值的表现形式,股票内在价值频繁波动,简单地把“市场价值最大化”作为适度股利政策的目标操作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有必要对“公司价值”作进一步具体界定。

二、股利支付的效用及成本

(一)在现代股利理论中,发放现金股利带来的各种效用

(1)降低代理成本。股利分配的代理认为,股利政策实际上体现的是公司内部人与外部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适当的股利政策有助于保证经理们按照股东的利益行事,所谓适当的股利政策,是指公司的利润应当更多地支付给股东。否则,这些利润就有可能被公司内部人滥用。

(2)当公司投资机会较少时,提高投资者效用。因为公司现金增多时,会出现过度投资现象,把多余的现金派发给股东,股东可另作高收益率的投资。

(3)扩大筹资渠道。股利支付显示公司有好的发展前景,公司股价提高,增发新股,配股价就可确定在较高水平。

(二)股利支付所涉及的成本

(1)税负成本。如果对现金红利和来自股票回购的资本课以不同的税赋,那么,在公司及投资者看来,支付现金股利就不再是最优的股利分配政策。由此可见,在存在差别税赋的前提下,公司选择不同的股利支付政策,不仅会对公司的市场价值产生不同的影响、而且也会使公司的税收负担出现差异。(2)融资成本的提高。当公司面临投资机会时,由于股利支付,公司不得不通过外部融资,如增发新股、配股、举债等,而现代财务理论普遍认为外部融资成本要高于利润留成。(3)中介费用。股利发放、筹资都要聘请相关的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投资银行等,而这些中介机构的参与就会涉及相关的中介费。

三、上市公司适度股利分配政策要以控股股东的利益最大化行为和目标

在大股东股权不流通的情况下,在我国目前资本市场环境下,对于中小股东来说,中小股东的持股比例相对太低,且极其分散,中小股东持股的目的一般不是控制性目的。投资股票的收益有资本性收益和现金股利收益。在两种收益形式当中,又由于我国上市公司长期以来现金股利收益率明显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如所有上市公司总体的流通股股东的加权平均现金股利收益率从1998到2004年分别为,,,,,,;投资者获得的现金股利收入相比其投资成本来说微乎其微,那么作为持有上市公司流通股股份的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由于几乎无法获取其所投资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回报,那就只能转向通过在流通市场上博取差价获取投资收率,这也是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的最大化行为的必然选择。非流通股东(主要是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由于一般是大股东,所以公司重要的经营决策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任免主要受非流通股东意见的影响,控股股东股权不流通对于控股股东来讲有明显缺陷。按照我国有关规定,国家股、法人股不能在二级市场上流通转让,只能依法协议转让。作为一名理性的市场主体,大股东特殊的利益实现方式决定了大股东和上市公司的行为方式及特点。由于缺乏更有效的股权退出通道,大股东往往会趋向寻找一切可能提高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的 方法 ,具体来讲有如下渠道:一是提高公司业绩,业绩是公司市场价值的基础,业绩的提高必然会提高每股净资产;二是通过配股、增发或发行可转化为股票的债券(简称可转债)等形式进行再筹资,由于配股价、发价或可转债的转股价一般都远高于公司每股净资产,其结果必然导致配股或增发完成后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随之相应增加。适度股利分配政策是一个阶段性连续的概念。这就是说对于某一家公司而言,适度股利分配政策不是一个年度概念,而应在一产业周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不过,也不等于说适度股利政策是一成不变的,应随公司发展阶段的更替而作相应的调整。

在初生期,公司对其所处的市场环境只能通过理性预期加以了解,而不能对市场条件、产品销路有很精确的判断,也就是说,由于 经验 的不足,不能对经营收益有准确的测定。刚建立的新公司投资目标已确定,不用立即去寻找 其它 投资机会,利润留存比例可适当小一点,利润中大部分用于分发红利,以吸引投资者关注本公司,树立公司在公众中良好的形象。所以,推行低股利加额外股利的高弹性股利政策较符合企业与投资者双方的利益。从企业来说,低股利可使企业在经营收益不理想的情况下也能兑现股利,不至于破坏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而收益颇丰时,可以向股东发放额外股利,鼓励公众投资热情。从投资者来说,在有固定收入保证的前提下,还有获得意外股利收入的希望。两者都会对股利政策表示满意。

在成长期,公司规模扩张的要求强烈,公司面临的投资机会较多,如果能获得充足的资本,公司发展速度就能加快,同时,公司盈利能力增强,利润额连年增长。此阶段,公司需要集中力量,竭力以最低成本获取足够多的资金来源。最有效的 措施 便是大量留存利润,用自有资本,避免举债或多分股利。那么实行剩余股利政策的低股利是否使股利贴现模型决定的公司价值也过于低呢?从实际情况来看,对于成长期的公司来说,股利与股价之间的关系已经被公司以“发展第一、兼顾股利”的政策所弱化,所以低股息不会使价格低落。相反,由于公司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获利能力,将导致公司股票的实际价格升高。这并不是说股息决定股价的关系完全消失了,只是股价不再直接有股利决定了。

在成熟期,公司在本行业的经营经验丰富,有稳定的市场占有率,公司获利能力稳定,有能力维持比较稳定的股利发放额,公司应采取稳定的股利发放政策。当然,与其余各种股利政策相比,在这种政策下,公司对留存利润要心中有数,对公司发展规划进行有计划的安排。

参考文献

[1]原红旗,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__文,影响中国上市公司配股决策的因素分析[J],经济科学,2003

[摘要]根据经济学利润最大化原理,若把股利支付作为公司经营中的一种“生产要素”投入,股利支付的最佳水平理论上是指处于股利支付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效用相等时的水平,但在实践中,这一最优水平难以确定,只好寻求适度股利支付水平。 文章 认为适度股利支付水平应是:在目标的负债/资本比率条件下,满足公司盈利性投资需求而能达到融资成本最低、股权结构稳定,进而实现公司价值较大幅度提高的可操作性的水平

股利分配政策作为公司三大财务决策之一,在公司经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选择得合适与否关系到公司融资渠道的畅通与否、融资成本的高低和资本结构的合理性。适度的股利政策有利于公司股权结构的稳定,并在公司面临外部接管威胁时提供有效的防御屏障,因而有利于公司经营的稳定持续发展,实现公司价值(股东财富)最大化。长期以来,公司管理层和金融专家致力于寻求股利政策的最佳模式,但至今未有一合理的、可以为各公司普遍接受的结论。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是制约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因素众多,有公司内部的也有公司外部的;有市场的也有非市场的;有投资者、债权人的也有代理人的;有长期的也有短期的,而且各个因素之间又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随着公司发展情况的不同,这些因素所占的地位又经常发生变化。所以,适度股利分配政策的选择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本文在评析西方金融理论中最佳股利支付模式的基础上,定性研究中国公司适度股利分配政策的内涵及其特征。

一、最优股利分配政策的理论确定

西方金融理论中关于最优股利分配政策的确定主要有三派观点:第一派是以沃尔特(J、E、walter)模型为代表,从公司的投资收益率和基准折现率的关系来确定最佳

股利支付规模。

沃尔特在一系列假设条件下,研究了股票价值同每股税后利润、股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基准折现率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相应的评价股票价值的公式。

如下所示:

即当公司投资受益率和基准折现率相等时,股票价值除同基准折现率有关外,还与公司的税后利润有关,而同公司的股利政策无关。

(2)若r>ρ,即当公司的投资收益率大于基准折

现率时,股利分配越少,股票价值越高。特别当股利支付率为零时,股票价值最高,换句话说,此时,最佳股利支付应为0。

(3)若r<ρ,即当公司的投资收益率小于基准折现率时,股利分配越多,股票价值越高。特别是股利支付率为100%时,股票价值最高,换句话说,此时,最佳股利支付为100%。据此,沃尔特认为公司最佳股利支付率完全取决于公司的投资收益率:如果公司有许多投资收益较高的机会,则应少分配现金红利,多提成,甚至把税后利润全部用作投资。相反的,如果公司没有获利较高的投资机会,则应该把利润大部分、甚至全部分配给股东。第二派,股利显示理论认为股利支付的最佳水平应是当公司股票市场价格与公司股票内在价值一致时的水平,进而提出:公司前景越好,股利支付水平就应越高。股利显示理论考虑股利支付最佳水平的逻辑是:当一家公司需要为一项目筹资时,它要么增发新股(配股)要么少回购一些在外股份;不管哪一种情况都会导致现有股东持股比率稀释(dilution)。对于前景比较好的公司,降低现有股东持股比率稀释程度的价值就比较高,如果外部投资者都认识到这一关系,其结果,代表现有股东利益的内部人(管理者)就会发放含税负的股利,股东持股比率稀释程度下降,公司股价上升。股利支付的最佳水平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不同公司支付股利的边际收益不同,而投资者获得股利收入的税负是递增的(随股利水平),因此,具有较好前景的公司就必须支付较高股利,直至股利支付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税负成本)相等,此时,公司股票市场价格也因为最佳股利的显示升至其内在价值水平。

第三派,代理成本理论认为股利支付的最佳水平应是股利支付降低的代理成本等于股利支付的税负成本时的水平。如图1所示

,MC1表示股利支付的边际成本,它渐次递增说明随股利水平的提高,边际税率不断提高。MR1表示股利的边际收益,即因股利支付而降低的代理成本,比如管理层更加卖力

为股东利益着想;管理层更具有创新意识;管理层少“揩油”了等等。一开始,单位股利支付所降低的代理成本不断提高,说明此阶段股利支付的效用递增;当股利支付水平已达到Q0时,公司的代理问题已弱化,相应的,再提高股利的边际效用开始下降。根据西方经济学中的利润最大化原理,若把股利看成公司经营中一个投入要素,则图中MC1与MR1的交点A1所代表的股利水平Q1就是代理成本理论所认为的最佳股利支付水平。

上述三种观点分别从投资机会、市场表现和降低代理成本的角度提出了最佳股利支付水平。这些最佳股利支付水平分别就某一方面而言都是合理的,但作为一个公司整体而言,则都有以偏概全的不足。不过,上述三种关于最佳股利水平的确定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若把股利支付的各种效用综合起来就可以给出公司股利支付的效用函数,同样,把股利支付的各种成本汇总起来,就可得出公司股利支付的成本函数。我们若把股利支付作为公司经营中的一种“生产要素”投入,股利支付的最佳水平理论上应存在,处于股利支付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效用相等时水平。股利支付的各种效用包括:(1)降低代理成本。(2)当公司投资机会较少时,提高投资者效用。因为公司现金增多时,会出现过度投资现象,而把这多余现金派发给股东,股东可另作高收益率投资。(3)扩大筹资渠道,股利支付可显示公司未来前景。

股利支付显示公司有一好的发展前景,公司股价提高,增发新股,配股价就可确定在较高水平。股利支付所涉及的成本包括:(1)税收成本。(2)融资成本的提高。当公司面临投资机会时,由于股利支付,公司不得不通过外部融资,如增发新股、配股、举债等,而现代财务理论普遍认为外部融资成本要高于利润留存。(3)中介费用。股利发放、筹资都要聘请相关的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投资银行等,而这些中介机构的参与就会涉及相关的中介费。综合这些考虑,我们也可以给出公司作为一个整体的股利支付

变量的边际效用曲线(MR)和边际成本曲线(MC),如图2。曲线MR与曲线MC的交点A相对应的股利支付水平Q为公司最优股利支付水平。

二、中国公司适度股利分配政策的内涵及其特征根据效益最大化原理所确定股利支付水平,虽然是最优的股利水平,也是公司管理层理论上应该认可1的最优选择,但是选择这一最优方案存在着许多限制因素。这主要体现在前述的边际效用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的确定上。

图2

股利支付的成本函数中税负成本、中介费用相对较好计算,但筹资成本的提高却是因公司各方面的情况及资本市场特定环境共同引致的,其中有多少是因为支付股利产生的就很难区分,因而股利支付的成本函数理论上存在而实际操作中真正定量确定有一定的难度。相对比而言,股利的效用函数确定难度更大,比如说因股利支付而导致的代理成本降低一项,因为代理成本降低转化为股利的效用是通过管理层更加卖力为股东财富着想而带来的公司价值的提高实现的,这里就存在两个问题:其一,管理层卖力的程度、为股东财富考虑的成份有多大、对公司投资的开创性如何等等本身极难衡量,内部人会把种种“揩油”行为解释为公司经营发展的需要。其二,代理成本的降低是导致公司价值提高的各种因素之一,代理成本降低与因之而提高公司价值之间难以形成固定的定量关系。因此,前述的由股利支付的边际成本曲线与边际效用曲线的交点所形成的最优股利水平理论上存在,但在现实生活中是难以确定的。我们只好退而求其次,选择次优方案,寻求适度的股利支付政策。对于中国公司而言,适度股利分配政策可概括为:在目标的负债/资本比率条件下,满足公司盈利性投资需求而能达到融资成本最低、股权结构稳定,进而实现公司价值较大幅度提高的可操作性的股利政策。具体而言,中国公司适度股利分配政策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适度股利政策的目标是实现公司价值的较大幅度提高,满足公司盈利性投资需求、降低融资成本、实现股权结构稳定等都是服务于这一目标的。针对中国资本市场不成熟的实情,公司股票价值的表现形式——股票内在价值频繁波动,简单地把“市场价值最大化”作为适度股利政策的目标操作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我们有必要对“公司价值”作进一步具体界定,在操作上可选择两项财务指标来替代。

(1)每股净资产。每股净资产是指公司股份的当期每股实际价值,公司帐面价值即等于每股净资产与普通股发行数之积。与公司市值相比,由每股净资产套算得来的公司帐面价值更能反映公司实际投资价值,尤其是在投机很强的股票市场上,受市场信息的影响,股票价格剧烈上下震荡,若以市场价来衡量公司价值,弹性太大,显然不符合公司经营的实际情况;若以每股净资产来匡算公司帐面价值,则不会使公司价值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可以真实地反映公司现在价值几何。在这一点上,以每股净资产价值最大化代替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挤出”了由市值最大化产生的“泡沫”。每股净资产最大化还可以较好地综合反映公司各方当事人的利益。

首先,从公司经营者的角度来说,每股净资产最大化促使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资本经营效益,努力使公司价值增值。在这一点上,每股净资产最大化与市值最大化及利润最大化都是不矛盾的。因为每股净资产的较大增值意味着公司利润量较多,利润量的增加会使公司在投资者心中的价值上升,从而导致公司股票市价上涨,也达到最大化。这时的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有了公司实绩作为支撑基础,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可见,每股净资产最大化在克服了市场价值最大化中非理性因素的同时,与市场价值最大化又取得比较好的统一。

其次,从投资者角度来讲,每股净资产最大化既体现了投资者投资回报的高低,又为投资者投资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每股净资产越大,说明投者本金的保值性越好、增值的可能性也越大,而投资者在做投资选择时,总是愿意投向每股净资产增值快的企业。

不过,每股净资产指标是对公司历史价值高低的判断,至于反映公司未来发展趋势,可选择另一指标:利润增长率。

(2)利润增长率。企业利润取决于销售价格、制造成本、市场占有率(决定销售量)等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的提高又依赖于企业改善管理、降低产品成本、改进产品质量和服务、扩大市场占有率等,所以说,企业利润率的提高刺激企业在上述方面积极进取。利润增长率是一个比例性指标,与利润额相比,更能动态地反映企业发展的状况。例如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公司本期利润200万元,在同行业中可能算是很高的利润额了,但若与本公司上期利润300万元相比,却是利润下降了。造成企业利润下降的原因可能是企业产品竞争力下降、市场占有率萎缩或由于经营不善导致成本提高等,而这一切又都代表着企业的发展潜力部分丧失。可见只有纵向地比较企业利润状况,才能发现企业的发展潜力,确定其实际投资价值,使对企业价值的考虑从短期走向长期。

2.适度股利政策并非某种固定模式,它因公司而异。任何一家公司都会因其自身的特点、所处的特定环境而存在一种仅适合于该公司的股利政策,亦即不存在一种适合于所有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关于这一点美国波克夏·哈斯威公司绝无仅有的股利政策是一个重要例证。按一般美国公司的做法,前景越好、业绩越好的公司股利水平相应也会较高,而不

分配公司往往是亏损公司。但哈斯威作为一家业绩卓著的公司长期以来坚持既不分红也不分股的股利政策,以至于1998年底该公司总股本仍仅226万股,而股价已近每股8万美元。对这样一种股利政策,哈斯威公司的董事长巴菲特作如此解释:其一,分股将使新的投资者更容易购买波克夏的股票,也便于现有持股者的抛售。因此,巴菲特认为,他并不想要波克夏的股票处于投机者的控制之下,而一个高到极端价位的股票,就是最为有效的制止投机的方式。其二,不分红避免了股东与公司被双重征税,并且也不必在支付股利上费什么精力,可以把红利重新投资以获取更多的收益。其三,公司投资机会众多,赢利率极高,股东们投资于波克夏公司比投资于其他领域更赚钱。同时巴菲特也表示,如果他发现他的股东们能够找到比投资于波克夏更赚钱的方式,他会在那时候临时支付红利。再比较分析中国的两家绩优公司:春兰股份、四川长虹,发现它们股利分配政策截然不同。春兰股份侧重派发红利,而四川长虹侧重高比例送红股,但两公司经营业绩都持续保持在较好的水平(如表1所示),而且也给投资者提供了较高的投资回报率。以四川长虹为例,如果1996年1月以元的价格持有1000股长虹作长期投资,那么到了三年后的1999年1月底,历

经了期间的送股、派息和配股后,持股数量增为3952股,持股成本为10340元,而股票市值则达到了64695元,投资回报率高达530%。同样的测算,投资春兰股份同期投资回报率高达330%。截然不同的两种股利分配政策分别支撑了两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及其在资本市场上的良好表现,说明这两种股利分配政策对于这两公司而言都不失为一种适度的股利分配政策。

3.适度股利分配政策是一个阶段性连续的概念,亦即对于某一家公司而言,适度股利分配政策不是一个年度概念,而应是在一产业周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不过也不等于说适度股利政策是一成不变的,应随公司发展阶段的更替而作相应的调整。(1)处于初生期企业、公司的适度股利分配政策——低股利加额外股利的高弹性股利政策初生期企业、公司对其所处的市场环境只能通过理性预期加以了解,不能对市场条件、产品销路有很精确的判断,也就是说,由于经验的不足,不能对经营收益有准确的测定。刚刚建立的新企业投资目标已确定,不用立即去寻找其它投资机会,利润留存比例可适当小一点,利润中大部分用于分发红利,以吸引投资者关注本企业,有利于树立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所以推行低股利加额外股利的高弹性股利政策较符合企业与投资者双方的利益。从企业来说,低股利可使企业在经营收益不甚理想的情况下也能兑现股利,不至于破坏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而收益颇丰时,可以向股东发放额外股利,鼓励公众投资热情。从投资者来说,在有固定收入保证的前提下,还

有获得意外股利收入的希望。两者都会对股利政策表示满意。

(2)成长型企业的适度股利政策——剩余股利政策

成长型的特征是:由于经营得当,企业规模扩张的要求强烈,企业面临的投资机会较多,如果能获得充足的资本,企业发展速度就能加快。同时,企业盈利能力增强,利润额连年有增。此阶段企业需集中力量,竭力以最低成本获取足够多的资金来源,最有效的措施便是大量留存利润,用自有资本,避免举债或多分股利,因为举债成本较高。那么实行剩余股利政策的低股利是否使股利贴现模型决定的公司价值也过于低呢?从实际情况来看,高成长型企业的股票价格通常是较高的,但是这与股利贴现决定的股票市值的原理并不相悖,因为对于成长型企业来说,股利与股价之间的关系已经被企业以“发展第一、兼顾股利”的政策所弱化了,股息作为股价形成的基础地位和作为评价水平的客观标准已经丧失,并转而为企业收益所代替,即股票价格的计算公式转化为:

由股票利息率公式可知,在企业收益中,利润留存比例十拿九稳是决定股票利息率的关键。成长型企业在获得大量利润的情况下,提高利润留存比例相应地降低了股票利息率,减少了企业利润外流。巨额利润以利润留存形式进行再投资,无疑会优化企业资本结构,促进企业的高速发展。这种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企业所发行的股票常被称为“成长股”,成长股价格的形成,主要是以投资者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预期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成长股的市场供求为依据的,其形成机制是:投资者预见到企业在未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潜在收益,预期企业股票收益率降低,说明该企业的股票价格将有进一步上涨的空间,因此预期股票投资价值大。良好的预期投资价值使该股票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最终在供求均衡点形成长期股价。成长型企业投资价值主要表现在:预期股息收益的增加;企业向股东分配股票股利的预期;预期由股价上涨所获得的资本利得,即由于成长股巨大的发展潜力可能使其价格上涨,投资者可以在二级市场抛售股票获得溢价收益。

综上所述,成长型企业虽然实行适度的剩余股利政策,但由于股息与股价之间的关系已被削弱,所以低股息不会使股票价格低落。相反,由于公司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获利能力,将导致企业股票的实际价格升高。这并不是说股息决定股价的关系完全消失了,只是股价不再直接由股利决定了。成长型企业若因经济周期、行业竞争等原因,不得不采用其它分配政策时,则应尽量考虑股票股利分配,因为股票股利形成的股本金仍属企业自有资金,企业可以继续支配。

(3)成熟型企业的适度股利政策——稳定股利额政策成熟型企业的特点是:企业在本行业的经营经验丰富,已有稳定的市场占有率,企业获利能力稳定,有能力维持比较稳定的股利发放额。与此同时,由于企业经营的产品已趋成熟,企业需要开发新的产品或服务项目,以便调整经营结构,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这样企业就要保证有一定的研究发展资金投入。企业除了可从利润拨出一部分资金满足股利政策需求外,剩余资金便可满足研究发展资金需求。与其余各种股利政策相比,在这种决策下,企业对留存利润要心中有数,对公司发展规划可以进行有计划的安排。

股利分配政策论文相关文章:

1. 有关股利政策毕业论文

2. 有关股利政策论文

3. 有关股利政策的论文

4. 对外贸易方面的论文

5. 产业经济学经典论文

会计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一:[1]胡敏.基于阿米巴经营理念的财务成本管控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0):119-120.[2]谢建厂.大数据视角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策略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0):120-121.[3]贾晓佳.新政府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工作的影响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0):122-123.[4]贾红艳,杨书想.营改增后增值税税率调整对建筑业税负影响及应对措施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0):124-125.[5]张玉莹.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问题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0):147-150.[6]赵霖昊.会计事务所行政处罚机制对审计质量影响综述[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1):178-179.[7]薛晨冉,王帆.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收益质量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19):7-9.[8]谭欣.制造业企业竞争战略与成本粘性研究--基于市场化程度的调节作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19):53-55.[9]姚华建.论人工智能时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19):95-96.[10]李晓珊.大数据时代高校财务管理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19):104-105.[11]熊巧.战略差异、成本粘性与企业研发投入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19):115-117.[12]黄淑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失效研究--以浦发银行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19):120-121.[13]王清君.论新《政府会计制度》对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19):183-184.[14]刘志辉.我国建筑企业融资方式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1):11-12.[15]崔学贤,岳洋.研发投入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以长春长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1):107-109.[16]邓欣."放管服"背景下高校科研预算管理改革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1):119-121.[17]陈永霞.奶牛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会计计量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1):138-139.[18]张倩.从长春长生生物疫苗案看企业会计诚信问题[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1):159-160.[19]闫文婧,颜苏莉.股利政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西昌电力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1):161-162.[20]曹诗萌.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问题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1):172-173.[21]沈炎方. 我国乡镇政府内部控制问题与改进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9.[22]董浩. 不同动因下杠杆收购模式及目标企业绩效[D].浙江工商大学,2019.[23]唐剑波.高校预算支出标准体系构建研究[J].智库时代,2019(25):27+34.[24]范卫东.论大数据时代财务会计如何向管理会计转型[J].智库时代,2019(25):51+58.[25]王丽.制造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9(18):44-45.[26]周琼.完善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及管理的相关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9(18):46-47.[27]王晓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9(18):52-53.[28]张永秀.县级基层单位会计成本管理中的激励问题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9(18):57-58.[29]龙媛.浅析黄金珠宝加工行业成本管理及控制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19(18):58-59.[30]吴杨.公路工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9(18):60-61.[31]杨洁.钢铁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以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9(18):79-80.[32]姜玉华."营改增"后建筑施工单位纳税筹划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9(18):100-101.[33]施心怡.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影响研究--以哈药股份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9(18):118-121.[34]韦望梅.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9(18):141-142.[35]刘霞.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9(18):146-147.[36]韩雪雁.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9(18):149-150.[37]袁小根.高速公路施工企业成本费用内部会计控制措施[J].中国集体经济,2019(18):151-152.[38]张艳红.关于深圳邮政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9(18):152-153.[39]杜晨光.浅析制药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9(18):154-156.[40]徐玉德,俞盛新,徐菲菲.国有企业管理会计应用变迁及展望[J].会计之友,2019(12):12-18.会计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二:[41]冷继波,杨舒惠."互联网+"背景下业财融合管理会计框架研究[J].会计之友,2019(12):19-23.[42]唐建纲.二元结构理念下政府税务会计的嵌入与应用[J].会计之友,2019(12):46-51.[43]黄云梅,唐敏,尹佳佳.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评价[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6(03):29-34.[44]黄延霞.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电商企业物流成本核算[J/OL].商业经济研究,2019(11):95-97[2019-06-19]..[45]苏宝金,雷光美,赵琦玮,张巍,胡嘉宸,蒋雨政.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9(04):34-36.[46]马航航.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经济市场,2019(04):36-37.[47]李优.电子商务类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统计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9(04):46-48.[48]唐建纲.二元结构理念下政府税务会计的嵌入与应用[J/OL].会计之友,2019(12):46-51[2019-06-19]..[49]赵政,张敏.公平关切下总承包项目收益分配策略分析[J/OL].会计之友,2019(12):94-99[2019-06-19]..[50]杨士英,王薛.新销售模式下的收入确认问题研究[J/OL].会计之友,2019(12):139-143[2019-06-19]..[51]刘红梅.制造业小微企业财务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19(16):71-72.[52]王刚.浅谈火力发电企业环保成本的控制措施[J].中国市场,2019(16):95-96.[53]王培.加强企业会计诚信建设的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19(16):98-99.[54]张淑君.公立中学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9(16):163-164.[55]王元元.论制造业企业工程项目的预算控制[J].中国市场,2019(17):91-92.[56]谭金卉.关于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决算管理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9(17):110-111.[57]欧阳剑宇.电力工程监理预算与成本控制管理[J].中国市场,2019(17):118+127.[58]袁彬.论医疗行业系统财务精细化管理实现途径[J].中国市场,2019(17):119-120.[59]邵芳.增值税改革下建筑施工企业纳税筹划探析[J].中国市场,2019(17):138-139.[60]范文红.提高医院餐饮成本核算的路径探究[J].中国市场,2019(17):142-143.[61]王卓.事业单位内控财务体系考评的问题探析[J].中国市场,2019(17):144-145.[62]王艺斐,王亚璐.绩效评价视角下村级财务代理记账问题探析[J].中国市场,2019(17):147-148+152.[63]李俊霞.事业单位报账会计的财务管理工作核心研究[J].中国市场,2019(17):149-150.[64]刘斌.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会计核算的影响[J].中国市场,2019(17):155+164.[65]方东.移动互联网金融支付模式下电商企业财务风险的探讨[J].中国市场,2019(17):185-186.[66]唐黎.大数据背景下政府部门财务风险控制研究[J].中国市场,2019(17):191-192.[67]生华,范若楠,安嘉琪,唐浩越.论营改增对建筑业会计核算的影响[J].智库时代,2019(24):33-34.[68]孟杰.会计制度改革对政府预算审计的影响分析[J].中国市场,2019(18):53+55.[69]胡倩倩.环境会计研究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12):160-161.[70]孙月.我国环境会计未来发展及推进措施[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12):162-163.[71]畅蓓.高校财务报销难成因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12):190-192.[72]彭亚文.建筑企业PPP项目财务管理探讨[J].中国市场,2019(18):41-42.[73]万会萍.中小金融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9(18):45-46.[74]林佳樱.汽车租赁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研究[J].中国市场,2019(18):58-59.[75]李保祥.浅谈制造业企业资金管理[J].中国市场,2019(18):60-61.[76]陈慧.新能源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J].中国市场,2019(18):64-65.[77]姜雅利.酒店业成本管控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9(18):66-67.[78]赵玉棠.中小学预算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19(18):108-109.[79]金英男.浅谈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市场,2019(18):145-146.[80]王晓婷.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9(18):151-152.(学术堂提供更多论文知识)

股利政策论文参考文献2018

会计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一:[1]胡敏.基于阿米巴经营理念的财务成本管控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0):119-120.[2]谢建厂.大数据视角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策略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0):120-121.[3]贾晓佳.新政府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工作的影响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0):122-123.[4]贾红艳,杨书想.营改增后增值税税率调整对建筑业税负影响及应对措施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0):124-125.[5]张玉莹.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问题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0):147-150.[6]赵霖昊.会计事务所行政处罚机制对审计质量影响综述[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1):178-179.[7]薛晨冉,王帆.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收益质量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19):7-9.[8]谭欣.制造业企业竞争战略与成本粘性研究--基于市场化程度的调节作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19):53-55.[9]姚华建.论人工智能时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19):95-96.[10]李晓珊.大数据时代高校财务管理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19):104-105.[11]熊巧.战略差异、成本粘性与企业研发投入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19):115-117.[12]黄淑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失效研究--以浦发银行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19):120-121.[13]王清君.论新《政府会计制度》对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19):183-184.[14]刘志辉.我国建筑企业融资方式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1):11-12.[15]崔学贤,岳洋.研发投入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以长春长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1):107-109.[16]邓欣."放管服"背景下高校科研预算管理改革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1):119-121.[17]陈永霞.奶牛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会计计量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1):138-139.[18]张倩.从长春长生生物疫苗案看企业会计诚信问题[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1):159-160.[19]闫文婧,颜苏莉.股利政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西昌电力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1):161-162.[20]曹诗萌.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问题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1):172-173.[21]沈炎方. 我国乡镇政府内部控制问题与改进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9.[22]董浩. 不同动因下杠杆收购模式及目标企业绩效[D].浙江工商大学,2019.[23]唐剑波.高校预算支出标准体系构建研究[J].智库时代,2019(25):27+34.[24]范卫东.论大数据时代财务会计如何向管理会计转型[J].智库时代,2019(25):51+58.[25]王丽.制造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9(18):44-45.[26]周琼.完善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及管理的相关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9(18):46-47.[27]王晓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9(18):52-53.[28]张永秀.县级基层单位会计成本管理中的激励问题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9(18):57-58.[29]龙媛.浅析黄金珠宝加工行业成本管理及控制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19(18):58-59.[30]吴杨.公路工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9(18):60-61.[31]杨洁.钢铁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以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9(18):79-80.[32]姜玉华."营改增"后建筑施工单位纳税筹划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9(18):100-101.[33]施心怡.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影响研究--以哈药股份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9(18):118-121.[34]韦望梅.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9(18):141-142.[35]刘霞.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9(18):146-147.[36]韩雪雁.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9(18):149-150.[37]袁小根.高速公路施工企业成本费用内部会计控制措施[J].中国集体经济,2019(18):151-152.[38]张艳红.关于深圳邮政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9(18):152-153.[39]杜晨光.浅析制药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9(18):154-156.[40]徐玉德,俞盛新,徐菲菲.国有企业管理会计应用变迁及展望[J].会计之友,2019(12):12-18.会计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二:[41]冷继波,杨舒惠."互联网+"背景下业财融合管理会计框架研究[J].会计之友,2019(12):19-23.[42]唐建纲.二元结构理念下政府税务会计的嵌入与应用[J].会计之友,2019(12):46-51.[43]黄云梅,唐敏,尹佳佳.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评价[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6(03):29-34.[44]黄延霞.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电商企业物流成本核算[J/OL].商业经济研究,2019(11):95-97[2019-06-19]..[45]苏宝金,雷光美,赵琦玮,张巍,胡嘉宸,蒋雨政.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9(04):34-36.[46]马航航.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经济市场,2019(04):36-37.[47]李优.电子商务类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统计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9(04):46-48.[48]唐建纲.二元结构理念下政府税务会计的嵌入与应用[J/OL].会计之友,2019(12):46-51[2019-06-19]..[49]赵政,张敏.公平关切下总承包项目收益分配策略分析[J/OL].会计之友,2019(12):94-99[2019-06-19]..[50]杨士英,王薛.新销售模式下的收入确认问题研究[J/OL].会计之友,2019(12):139-143[2019-06-19]..[51]刘红梅.制造业小微企业财务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19(16):71-72.[52]王刚.浅谈火力发电企业环保成本的控制措施[J].中国市场,2019(16):95-96.[53]王培.加强企业会计诚信建设的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19(16):98-99.[54]张淑君.公立中学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9(16):163-164.[55]王元元.论制造业企业工程项目的预算控制[J].中国市场,2019(17):91-92.[56]谭金卉.关于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决算管理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9(17):110-111.[57]欧阳剑宇.电力工程监理预算与成本控制管理[J].中国市场,2019(17):118+127.[58]袁彬.论医疗行业系统财务精细化管理实现途径[J].中国市场,2019(17):119-120.[59]邵芳.增值税改革下建筑施工企业纳税筹划探析[J].中国市场,2019(17):138-139.[60]范文红.提高医院餐饮成本核算的路径探究[J].中国市场,2019(17):142-143.[61]王卓.事业单位内控财务体系考评的问题探析[J].中国市场,2019(17):144-145.[62]王艺斐,王亚璐.绩效评价视角下村级财务代理记账问题探析[J].中国市场,2019(17):147-148+152.[63]李俊霞.事业单位报账会计的财务管理工作核心研究[J].中国市场,2019(17):149-150.[64]刘斌.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会计核算的影响[J].中国市场,2019(17):155+164.[65]方东.移动互联网金融支付模式下电商企业财务风险的探讨[J].中国市场,2019(17):185-186.[66]唐黎.大数据背景下政府部门财务风险控制研究[J].中国市场,2019(17):191-192.[67]生华,范若楠,安嘉琪,唐浩越.论营改增对建筑业会计核算的影响[J].智库时代,2019(24):33-34.[68]孟杰.会计制度改革对政府预算审计的影响分析[J].中国市场,2019(18):53+55.[69]胡倩倩.环境会计研究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12):160-161.[70]孙月.我国环境会计未来发展及推进措施[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12):162-163.[71]畅蓓.高校财务报销难成因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12):190-192.[72]彭亚文.建筑企业PPP项目财务管理探讨[J].中国市场,2019(18):41-42.[73]万会萍.中小金融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9(18):45-46.[74]林佳樱.汽车租赁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研究[J].中国市场,2019(18):58-59.[75]李保祥.浅谈制造业企业资金管理[J].中国市场,2019(18):60-61.[76]陈慧.新能源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J].中国市场,2019(18):64-65.[77]姜雅利.酒店业成本管控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9(18):66-67.[78]赵玉棠.中小学预算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19(18):108-109.[79]金英男.浅谈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市场,2019(18):145-146.[80]王晓婷.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9(18):151-152.(学术堂提供更多论文知识)

公司股利政策的制定受到法律、债务契约、公司自身、股东等多因素的影响。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参考文献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探讨和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蓬勃发展,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更显重要,不仅关系到投资者的经济利益,也关系到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成长。公司股利政策的制定受到法律、债务契约、公司自身、股东等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从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现状和主要问题入手,有针对性提出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对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股利分配

股利政策是指公司如何确定分配给股东的股利占净利润的比率(即股利支付比率),以及选择和确定股利分派的时间、方式、程序等方面的方针和对策。长期以来,国内外财务管理学者对于股利分配与企业价值、股利分配应该采取的政策都有很多争论。本文主要针对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规范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对策。

一、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主要类型和影响因素

股利支付的方式主要有现金股利、股票股利、财产股利、负债股利等。在我国,股利分配方式在派现送股的基础上,还衍生出派现并送股、派现并转股、送股并转股、派现送股并转股等多种方式。本文所指派现指的是上述现金股利,送股指的是股权式股利,转增股本是上市公司用资本公积或盈余公积向股东转送股份的行为。

股利政策的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种:固定股利政策;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低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剩余股利政策,这些股利政策的优点和缺点比较如表1:

一般而言,投资者更倾向于固定股利政策和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但是企业在制定股利政策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最主要有:

1.法律因素

法律为股利政策限定了一个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决策者再根据其它因素决定其具体的股利政策。法律对股利政策的规定各国之间的差别比较大,但是主要有资本保全约束、资本积累约束、偿债能力约束、超额累积利润约束等。我国目前有关的法规对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做了明确规定,如盈余分配顺序一般为: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按10%的比例计提法定公积金;计提任意盈余公积金:分配优先股股利;分配普通股股利。

2.债务契约因素

债务契约是指债权人为了防止企业过多地发放股利,影响其偿债能力,增加债务风险,而以契约的形式限制企业现金股利的分配。这种限制通常包括:规定

每股股利的最高限额、规定未来股息只能用贷款协议签订以后的新增收益来支付,而不能动用签订协议之前的留存收益、规定企业的流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低于一定标准时,不得支付股利等。这些措施都保障了债权人的利益。

3.公司自身因素

公司自身韵影响因素是指股份公司内部的各种因素及其面临的各种环境、机会而对股利政策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现金流量、筹资能力、投资机会、资本成本、资产流动性、盈利稳定性、股利政策的惯性等。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必须有充足的现金,否则就会发生支付困难,因此这往往也是是股利政策最重要的限制因素。公司在分配现金股利时,必须考虑现金流量以及资产流动性,过多地分配现金股利会减少公司的现金持有量,影响未来的支付能力,甚至可能会出现财务困难。公司的股利政策也受其筹资能力的限制。

4.股东因素

影响股利政策的股东因素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稳定的收入,规避风险。部分小股东主要依赖于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维持生活,如一些退休者,更倾向发放现金股利。二是控制权的稀释。有的持股比例较高的大股东,因为担心公司过分分配股利后需要后续融资造成控制权被稀释,往往倾向于公司少分配现金股利多留存利润。三是为避税而要求少分股利,一般比较富有的投资者出于对避税的需要,希望公司少分现金股利,将盈余留存在公司中。

二、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主要问题

1.股利分配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

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在股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缺乏长远打算,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机性,导致股利政策波动r性大,缺乏连续性,而且连续分配能力较差。据统计,上市后连续五年进行派现的公司累计不到10%,所占比重极低。即使是一些连续派现的公司。派现数额在各年度间的分配也很不均衡,有的年度很高。有的年度却很低,往往受到公司管理层影响,随意性很大。一般认为不稳定的股利政策则往往会降低投资者的信心,最终会影响公司的发展。

2.股利支付率低。据中国证监会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支付率平均值仅为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股利支付率(比如美国为50%以上)。另外,我国上市公司的平均派现率仅为,与国际证券市场50%现金股利支付率有较大差距。积累与分配的比例关系到企业的现期利益和未来利益,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股利支付率低会同样会的打击投资者的热情,促使投资者过度关注投机利益而忽略企业的投资收益,造成整个资本市场的恶性发展。

3.派现水平较低,股利分配行为欠规范。

2000年,证监会提出把现金分红作为上市公司再筹资的必要条件。面对该规定我国上市公司不派现的情况有所好转,但是整体派现水平还是很低。我国上市公司派现率普遍低于国外。以我国上市公司1999年到2006年为例:

《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2月9日,沪深两市共有63家公司披露2010年年报,实现净利润亿元,同比增长82 28%。同时,有52家公司披露了分红预案,只有36家公司打算派现,比例不到60%。虽然最近几年,上市公司派现水平有所提高,但是规范性仍旧欠缺。

我国上市公司不仅派发现金股利,还大量送股、配股、用资本公积转增股本,采取各种混合股利,我国上市公司为了般本扩张或者

“圈钱”需要。在股利分配方案宣布的同时,往往伴随配股、公积金转股等扩张行为。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行不规范具体一般认为主要表现在:(1)同一公司多种分配方案并存。为了迎合投资者的不同要求,有些公司对不同投资主体采取多种分配方式或者多种分配比例的股利分配政策。(2)某些公司的董事会对股利分配方案制定的严肃性不够,经常随意更改分配方案,造成二级市场股价的异常波动。有时候,有些已经获得全体股东大会通过的股利分配方案因为各种原因不能落实和实施,同样损害了股东的利益。

4.超能力派现的情况严重

超能力派现是一种恶性分红行为,从表面上看给予了投资者非常高的现金收入,是公司对投资者的回报,但实际上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企业的长期发展,使得原本缺乏资金的企业缺口更多,投资受到严重影响。

这四个方面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存在问题的集中表现,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行动,规范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规范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对策

1.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尽管我国证券市场经过股权分置改革等政策尝试,但是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上市公司股份制改造的不彻底问题仍旧突

出。公司董事会所做出的决定往往偏向于国有大股东,忽视中小股东。因此,必须改变目前的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使股权结构多元化和分散化,形成股东会、董事会和经理层相互制衡的有效法人治理结构,以此促进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行为。在此基础上,须建立合理的董事会制度,形成有效的内部制约机制,规范大股东的行为对高管人员采用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完善外部监控机制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等措施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最大程度上消除内部人控制的现象,通过企业实实在在的发展提高盈利能力,实现股东价值和公司经营目标的统一。

2.完善法律环境。规范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行为

稳定的股利对保持股票价格的稳定具有直接的作用。对公司而言,意味着公司实力和盈利的稳定。可以从法律层面要求上市公司公布从长远发展考虑的长期股利分配政策。同时指导公司年度的股利分配计划,维持股利政策的稳定性。减少控股股东对公司股利政策的干扰。这样可以促使上市公司以股东利益和公司发展为重,认真制定包括长期股利分配政策在内的长远计划,并接受广大股东的监督。

3.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应该从真实、完整、及时三个角度进行规范。对于上市公司鼓励政策的规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对于当年不分配的公司,应要求在报表中详细披露不分配的原因;对于采用送股或转赠股本方式的公司,应要求在报表中详细披露货币资金状况、资产质量、未来发展机会以及转作股本的未分配利润的用途和投资方向、投资收益等情况;对于申请配股的公司,应要求在配股方案中详细披露股资金投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以前年度配股资金使用情况报告,减少配股资金投向的盲目性。

4.提高上市公司经营能力

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能力,为改善股利分配现状打下坚实的基础。上市公司经营能力的好坏,盈利能力的高低。是决定上市公司制定股利分配政策的基础。很多学者的实证分析结果所表明,影响上市公司分配现金股利的主要因素是盈利能力。相比较而言,上市公司一般都是各行业的中较具实力的公司,加上我国股权融资成本较低和享受优惠。性政策较多往往具有是某一行业中的垄断地位,应该其获利水平较高。但事实上,大多数的上市公司因为公司治理结构、浪费严重等原因经营情况并不理想,造成派发现金股利的比例较小,即使派发,也大都属于“微利”股利。所以应该从根本上提升上市公司的经营能力。

5.严格限制超能力派现行为

我国应该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监管部门应明确对超能力派现的界定,如果企业分红派现比例高于公司盈利或远远高于长期债券利率水平,则可以界定为“恶性派现”。一旦对上市公司界定为“恶意派现”,证监会等机构应直接干预,撤销分配方案。追回已分配资金重新投入公司经营,同时追究当事人责任。另外,作为投资者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当上市公司出现恶性派现,可以对公司提出集体诉讼,使公司高层管理层慎重决策,充分考虑股东的利益。

6.采取措施加强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

在上市公司股票政策中。中小股东的利益经常受到侵害,应该重点加以保护,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尝试。(1)完善累计投票制度。在董事的选举方面,实行资本多数决策原则体现了形式上的同股同权思想,但是该原则极易以形式上的平等掩盖实质上的不平等,极易导致大股东滥用其表决权来侵害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从而使小股东意志与其财产绝对分离,造成股东地位的不平等、股东大会流于形式、董事会成为摆设,破坏公司治理结构。(2)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我国目前虽然也有独立董事制度,但是独立董事往往不独立,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履行职责时也往往受制于大股东和高层管理者。所以,我国应在更高的法律层面上规范独立董事的职权和定位,还需要完善独立董事的选任程序,进一步扩大独立董事的数量,完善独立董事对公司重大事务的知情权、发表意见的权力保障制度,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的问题,从根本上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摘 要:股利分配政策是上市公司财务政策的组成部分,它与公司的投资决策、融资决策紧密相关。是以公司发展为目标,以稳定股价为核心,对于净利润在提取了各种公积金后怎样在这两者之间进行分配而采取的基本态度和发展策略。合理的股利分配既可以树立上市公司良好的市场形象,又能促进公司持续健康的发展。目前上市公司的不分红或少派现、大搞现金派现、热衷于股本扩张等现象愈演愈烈,已引起了很多投资者的不满和监管机构的重视。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现状,讨论了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几点改善我国股利分配的建议,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配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178-01

很多相关人士一直都比较关注股利分配政策。因为股利分配政策是上市公司将其实现的收益向股东分配的政策,不仅涉及到股东的直接利益,又对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合理的股利政策不仅可以吸引大量的投资者,同时也能为上市公司创造长期、稳定的发展条件和机会。因此,当前有必要对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进行探讨。

一、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股本规模和股权结构对上公司股利政策的选择影响巨大

股本规模和股权结构影响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主要表现在:股利分配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受股本规模的制约,并且股本规模与股利支付率呈正比例关系。由于大盘股的股本扩张空间比较小,上市公司倾向于股利支付率较高的现金股利形式,所以公司更看重实施派现分配次数不多且股利支付率也较低的股票股利形式,是因为小盘股具有较强的股本扩张能力。

当然,这只是一般情况,也有少数公司会选择与此相反的股利政策。从股权结构来看,股权分散的公司则倾向于较高现金股利支付,而股权高度集中的公司倾向于低现金股利支付。

(二)上市公司外部约束机制不完善

当前,我国的经理市场发展不成熟,并购市场比较落后而且市场退出机制极不完善,导致公司面临的外部制约非常有限,由于母公司或地方政府的保护等各种原因,使得上市公司的退出机制一直得不到实施,导致上市公司亏损甚至严重资不抵债而没有退出市场,大股东和ST公司的经营者没有受到惩罚。有限的外部制约机制,使得上市公司对股利政策重视不够,对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利益考虑欠缺。

(三)忽视公司筹资能力对分配政策的影响

我国上市公司一般有三种筹资方式:即净利润、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对于公司直接留置利润而言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成本较高。对于新成立的公司而言,融资渠道较小,其如果一直举借债务不仅代价高昂,而且还会附有较多的限制性条款”。因此,此类上市公司往往就会选择现金不发放,而将净利润留置于企业,作为企业一种内部筹资的手段,这种靠公司内部积累谋求发展而不重视公司外部筹资能力的做法,导致公司难以把握很多难得发展的好机会,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同时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损害也大。

二、完善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建议

(一)完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

1、变不合理的剥离上市模式为合理,最大程度实现管理资产的整体上市,减少关联交易的产生;同时,通过法律、行政及经济手段,规范上市公司与母公司之间发生的关联交易,并加以严格限制;2、改变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国有股占主导地位的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是上市公司非理性股利政策形成的制度基础。国家应该通过逐步减持国有股,使这一部分非流通股能够上市流通。”因此,对于不同的上市公司和股票市场的各种反应,要制定相应的释放政策,控制非流通股上市的规模和节奏,使非流通股的释放规模和资金入市规模及股票市场的承受能力相符合。

(二)加强对股利政策的监管力度并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是政府监管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而上市公司质量是以股利政策的理性化程度为衡量标准的。“应使上市公司充分认识培育投资者分配回报机制,对从根本上降低并防范市场风险,引导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促进市场发展的重要性,从而让投资者回报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得到增强。证券市场监管目标是否能实现,主要取决于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因此,证券管理层把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监管看成一项重要的监管内容。”从理论上讲,监管层无权干预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方案,而决定权在于公司自身。但在这方面上市公司的自律能力很差,股利分配行为十分不规范的情况下,就非常有必要制定带有强制约束力的制度规则。

(三)充分考虑公司筹资能力,制定适度的股利分配政策

在目标的资本结构条件下我国上市公司适度股利分配政策应该“满足公司盈利性投资需求而能达到降低融资成本,稳定股权结构,进而实现公司价值较大幅度提高的可操作性的股利政策。”适度而合理的股利政策有利于公司股权结构的稳定,并在公司面临外部接管威胁时提供有效的防御屏障,因而有利于公司经营的持续而稳定的发展。

总之,股利分配是上市公司的主要财务活动之一,理想的股利政策应该是在股东利益、企业价值和可持续发展之间求得某种平衡。文章通过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现状,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几点建议。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企业上市。

参考文献:

\[1\]张孝,梅王勇.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J\].会计之友,2011,(2).

\[2\]田艳霞.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J\].现代商业,2010,(5).

\[3\]杨柳.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探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9).

股利分配政策是关于收益分配的策略,它涉及到多方相关者的利益.对投资者、市场以及上市公司本身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股利分配政策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关键词]股利政策 上市公司 公司价值

[论文摘要]根据经济学利润最大化原理,若把股利支付作为公司经营中的一种“生产要素”投入,股利支付的最佳水平理论上是指处于股利支付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效用相等时的水平,但在实践中,这一最优水平难以确定,只好寻求适度股利支付水平。适度股利支付水平应是在目标的负债/资本比率条件下,满足公司盈利性投资需求而能达到融资成本最低、股权结构稳定,进而实现公司价值较大幅度提高的可操作性的水平。另外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是控股股东从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而制定的,因此还要为控股股东的利益服务的。

股利分配政策作为公司三大财务决策之一,在公司经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选择合适与否关系到公司融资 渠道 的畅通、融资成本的高低和资本结构的合理性。适合的股利政策有利于公司股权结构的稳定,并在公司面临外部接管威胁时提供有效的防御屏障,有利于公司经营的稳定持续发展,实现公司价值(股东财富)最大化。

一、上市公司适度股利分配政策的内涵及其特征

适度股利分配政策可概括为:满足公司盈利性投资需求而能达到融资成本最低、股权结构稳定,进而实现公司价值较大幅度提高的可操作性的股利政策。具体而言,上市公司适度股利分配政策应具有以下特征:适度股利政策的目标是实现公司价值的大幅度提高。满足公司盈利性投资需求、降低融资成本、实现股权结构稳定等都是服务于这一目标的。针对我国资本市场不成熟的实情,公司股票价值的表现形式,股票内在价值频繁波动,简单地把“市场价值最大化”作为适度股利政策的目标操作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有必要对“公司价值”作进一步具体界定。

二、股利支付的效用及成本

(一)在现代股利理论中,发放现金股利带来的各种效用

(1)降低代理成本。股利分配的代理认为,股利政策实际上体现的是公司内部人与外部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适当的股利政策有助于保证经理们按照股东的利益行事,所谓适当的股利政策,是指公司的利润应当更多地支付给股东。否则,这些利润就有可能被公司内部人滥用。

(2)当公司投资机会较少时,提高投资者效用。因为公司现金增多时,会出现过度投资现象,把多余的现金派发给股东,股东可另作高收益率的投资。

(3)扩大筹资渠道。股利支付显示公司有好的发展前景,公司股价提高,增发新股,配股价就可确定在较高水平。

(二)股利支付所涉及的成本

(1)税负成本。如果对现金红利和来自股票回购的资本课以不同的税赋,那么,在公司及投资者看来,支付现金股利就不再是最优的股利分配政策。由此可见,在存在差别税赋的前提下,公司选择不同的股利支付政策,不仅会对公司的市场价值产生不同的影响、而且也会使公司的税收负担出现差异。(2)融资成本的提高。当公司面临投资机会时,由于股利支付,公司不得不通过外部融资,如增发新股、配股、举债等,而现代财务理论普遍认为外部融资成本要高于利润留成。(3)中介费用。股利发放、筹资都要聘请相关的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投资银行等,而这些中介机构的参与就会涉及相关的中介费。

三、上市公司适度股利分配政策要以控股股东的利益最大化行为和目标

在大股东股权不流通的情况下,在我国目前资本市场环境下,对于中小股东来说,中小股东的持股比例相对太低,且极其分散,中小股东持股的目的一般不是控制性目的。投资股票的收益有资本性收益和现金股利收益。在两种收益形式当中,又由于我国上市公司长期以来现金股利收益率明显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如所有上市公司总体的流通股股东的加权平均现金股利收益率从1998到2004年分别为,,,,,,;投资者获得的现金股利收入相比其投资成本来说微乎其微,那么作为持有上市公司流通股股份的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由于几乎无法获取其所投资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回报,那就只能转向通过在流通市场上博取差价获取投资收率,这也是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的最大化行为的必然选择。非流通股东(主要是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由于一般是大股东,所以公司重要的经营决策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任免主要受非流通股东意见的影响,控股股东股权不流通对于控股股东来讲有明显缺陷。按照我国有关规定,国家股、法人股不能在二级市场上流通转让,只能依法协议转让。作为一名理性的市场主体,大股东特殊的利益实现方式决定了大股东和上市公司的行为方式及特点。由于缺乏更有效的股权退出通道,大股东往往会趋向寻找一切可能提高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的 方法 ,具体来讲有如下渠道:一是提高公司业绩,业绩是公司市场价值的基础,业绩的提高必然会提高每股净资产;二是通过配股、增发或发行可转化为股票的债券(简称可转债)等形式进行再筹资,由于配股价、发价或可转债的转股价一般都远高于公司每股净资产,其结果必然导致配股或增发完成后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随之相应增加。适度股利分配政策是一个阶段性连续的概念。这就是说对于某一家公司而言,适度股利分配政策不是一个年度概念,而应在一产业周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不过,也不等于说适度股利政策是一成不变的,应随公司发展阶段的更替而作相应的调整。

在初生期,公司对其所处的市场环境只能通过理性预期加以了解,而不能对市场条件、产品销路有很精确的判断,也就是说,由于 经验 的不足,不能对经营收益有准确的测定。刚建立的新公司投资目标已确定,不用立即去寻找 其它 投资机会,利润留存比例可适当小一点,利润中大部分用于分发红利,以吸引投资者关注本公司,树立公司在公众中良好的形象。所以,推行低股利加额外股利的高弹性股利政策较符合企业与投资者双方的利益。从企业来说,低股利可使企业在经营收益不理想的情况下也能兑现股利,不至于破坏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而收益颇丰时,可以向股东发放额外股利,鼓励公众投资热情。从投资者来说,在有固定收入保证的前提下,还有获得意外股利收入的希望。两者都会对股利政策表示满意。

在成长期,公司规模扩张的要求强烈,公司面临的投资机会较多,如果能获得充足的资本,公司发展速度就能加快,同时,公司盈利能力增强,利润额连年增长。此阶段,公司需要集中力量,竭力以最低成本获取足够多的资金来源。最有效的 措施 便是大量留存利润,用自有资本,避免举债或多分股利。那么实行剩余股利政策的低股利是否使股利贴现模型决定的公司价值也过于低呢?从实际情况来看,对于成长期的公司来说,股利与股价之间的关系已经被公司以“发展第一、兼顾股利”的政策所弱化,所以低股息不会使价格低落。相反,由于公司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获利能力,将导致公司股票的实际价格升高。这并不是说股息决定股价的关系完全消失了,只是股价不再直接有股利决定了。

在成熟期,公司在本行业的经营经验丰富,有稳定的市场占有率,公司获利能力稳定,有能力维持比较稳定的股利发放额,公司应采取稳定的股利发放政策。当然,与其余各种股利政策相比,在这种政策下,公司对留存利润要心中有数,对公司发展规划进行有计划的安排。

参考文献

[1]原红旗,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__文,影响中国上市公司配股决策的因素分析[J],经济科学,2003

[摘要]根据经济学利润最大化原理,若把股利支付作为公司经营中的一种“生产要素”投入,股利支付的最佳水平理论上是指处于股利支付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效用相等时的水平,但在实践中,这一最优水平难以确定,只好寻求适度股利支付水平。 文章 认为适度股利支付水平应是:在目标的负债/资本比率条件下,满足公司盈利性投资需求而能达到融资成本最低、股权结构稳定,进而实现公司价值较大幅度提高的可操作性的水平

股利分配政策作为公司三大财务决策之一,在公司经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选择得合适与否关系到公司融资渠道的畅通与否、融资成本的高低和资本结构的合理性。适度的股利政策有利于公司股权结构的稳定,并在公司面临外部接管威胁时提供有效的防御屏障,因而有利于公司经营的稳定持续发展,实现公司价值(股东财富)最大化。长期以来,公司管理层和金融专家致力于寻求股利政策的最佳模式,但至今未有一合理的、可以为各公司普遍接受的结论。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是制约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因素众多,有公司内部的也有公司外部的;有市场的也有非市场的;有投资者、债权人的也有代理人的;有长期的也有短期的,而且各个因素之间又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随着公司发展情况的不同,这些因素所占的地位又经常发生变化。所以,适度股利分配政策的选择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本文在评析西方金融理论中最佳股利支付模式的基础上,定性研究中国公司适度股利分配政策的内涵及其特征。

一、最优股利分配政策的理论确定

西方金融理论中关于最优股利分配政策的确定主要有三派观点:第一派是以沃尔特(J、E、walter)模型为代表,从公司的投资收益率和基准折现率的关系来确定最佳

股利支付规模。

沃尔特在一系列假设条件下,研究了股票价值同每股税后利润、股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基准折现率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相应的评价股票价值的公式。

如下所示:

即当公司投资受益率和基准折现率相等时,股票价值除同基准折现率有关外,还与公司的税后利润有关,而同公司的股利政策无关。

(2)若r>ρ,即当公司的投资收益率大于基准折

现率时,股利分配越少,股票价值越高。特别当股利支付率为零时,股票价值最高,换句话说,此时,最佳股利支付应为0。

(3)若r<ρ,即当公司的投资收益率小于基准折现率时,股利分配越多,股票价值越高。特别是股利支付率为100%时,股票价值最高,换句话说,此时,最佳股利支付为100%。据此,沃尔特认为公司最佳股利支付率完全取决于公司的投资收益率:如果公司有许多投资收益较高的机会,则应少分配现金红利,多提成,甚至把税后利润全部用作投资。相反的,如果公司没有获利较高的投资机会,则应该把利润大部分、甚至全部分配给股东。第二派,股利显示理论认为股利支付的最佳水平应是当公司股票市场价格与公司股票内在价值一致时的水平,进而提出:公司前景越好,股利支付水平就应越高。股利显示理论考虑股利支付最佳水平的逻辑是:当一家公司需要为一项目筹资时,它要么增发新股(配股)要么少回购一些在外股份;不管哪一种情况都会导致现有股东持股比率稀释(dilution)。对于前景比较好的公司,降低现有股东持股比率稀释程度的价值就比较高,如果外部投资者都认识到这一关系,其结果,代表现有股东利益的内部人(管理者)就会发放含税负的股利,股东持股比率稀释程度下降,公司股价上升。股利支付的最佳水平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不同公司支付股利的边际收益不同,而投资者获得股利收入的税负是递增的(随股利水平),因此,具有较好前景的公司就必须支付较高股利,直至股利支付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税负成本)相等,此时,公司股票市场价格也因为最佳股利的显示升至其内在价值水平。

第三派,代理成本理论认为股利支付的最佳水平应是股利支付降低的代理成本等于股利支付的税负成本时的水平。如图1所示

,MC1表示股利支付的边际成本,它渐次递增说明随股利水平的提高,边际税率不断提高。MR1表示股利的边际收益,即因股利支付而降低的代理成本,比如管理层更加卖力

为股东利益着想;管理层更具有创新意识;管理层少“揩油”了等等。一开始,单位股利支付所降低的代理成本不断提高,说明此阶段股利支付的效用递增;当股利支付水平已达到Q0时,公司的代理问题已弱化,相应的,再提高股利的边际效用开始下降。根据西方经济学中的利润最大化原理,若把股利看成公司经营中一个投入要素,则图中MC1与MR1的交点A1所代表的股利水平Q1就是代理成本理论所认为的最佳股利支付水平。

上述三种观点分别从投资机会、市场表现和降低代理成本的角度提出了最佳股利支付水平。这些最佳股利支付水平分别就某一方面而言都是合理的,但作为一个公司整体而言,则都有以偏概全的不足。不过,上述三种关于最佳股利水平的确定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若把股利支付的各种效用综合起来就可以给出公司股利支付的效用函数,同样,把股利支付的各种成本汇总起来,就可得出公司股利支付的成本函数。我们若把股利支付作为公司经营中的一种“生产要素”投入,股利支付的最佳水平理论上应存在,处于股利支付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效用相等时水平。股利支付的各种效用包括:(1)降低代理成本。(2)当公司投资机会较少时,提高投资者效用。因为公司现金增多时,会出现过度投资现象,而把这多余现金派发给股东,股东可另作高收益率投资。(3)扩大筹资渠道,股利支付可显示公司未来前景。

股利支付显示公司有一好的发展前景,公司股价提高,增发新股,配股价就可确定在较高水平。股利支付所涉及的成本包括:(1)税收成本。(2)融资成本的提高。当公司面临投资机会时,由于股利支付,公司不得不通过外部融资,如增发新股、配股、举债等,而现代财务理论普遍认为外部融资成本要高于利润留存。(3)中介费用。股利发放、筹资都要聘请相关的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投资银行等,而这些中介机构的参与就会涉及相关的中介费。综合这些考虑,我们也可以给出公司作为一个整体的股利支付

变量的边际效用曲线(MR)和边际成本曲线(MC),如图2。曲线MR与曲线MC的交点A相对应的股利支付水平Q为公司最优股利支付水平。

二、中国公司适度股利分配政策的内涵及其特征根据效益最大化原理所确定股利支付水平,虽然是最优的股利水平,也是公司管理层理论上应该认可1的最优选择,但是选择这一最优方案存在着许多限制因素。这主要体现在前述的边际效用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的确定上。

图2

股利支付的成本函数中税负成本、中介费用相对较好计算,但筹资成本的提高却是因公司各方面的情况及资本市场特定环境共同引致的,其中有多少是因为支付股利产生的就很难区分,因而股利支付的成本函数理论上存在而实际操作中真正定量确定有一定的难度。相对比而言,股利的效用函数确定难度更大,比如说因股利支付而导致的代理成本降低一项,因为代理成本降低转化为股利的效用是通过管理层更加卖力为股东财富着想而带来的公司价值的提高实现的,这里就存在两个问题:其一,管理层卖力的程度、为股东财富考虑的成份有多大、对公司投资的开创性如何等等本身极难衡量,内部人会把种种“揩油”行为解释为公司经营发展的需要。其二,代理成本的降低是导致公司价值提高的各种因素之一,代理成本降低与因之而提高公司价值之间难以形成固定的定量关系。因此,前述的由股利支付的边际成本曲线与边际效用曲线的交点所形成的最优股利水平理论上存在,但在现实生活中是难以确定的。我们只好退而求其次,选择次优方案,寻求适度的股利支付政策。对于中国公司而言,适度股利分配政策可概括为:在目标的负债/资本比率条件下,满足公司盈利性投资需求而能达到融资成本最低、股权结构稳定,进而实现公司价值较大幅度提高的可操作性的股利政策。具体而言,中国公司适度股利分配政策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适度股利政策的目标是实现公司价值的较大幅度提高,满足公司盈利性投资需求、降低融资成本、实现股权结构稳定等都是服务于这一目标的。针对中国资本市场不成熟的实情,公司股票价值的表现形式——股票内在价值频繁波动,简单地把“市场价值最大化”作为适度股利政策的目标操作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我们有必要对“公司价值”作进一步具体界定,在操作上可选择两项财务指标来替代。

(1)每股净资产。每股净资产是指公司股份的当期每股实际价值,公司帐面价值即等于每股净资产与普通股发行数之积。与公司市值相比,由每股净资产套算得来的公司帐面价值更能反映公司实际投资价值,尤其是在投机很强的股票市场上,受市场信息的影响,股票价格剧烈上下震荡,若以市场价来衡量公司价值,弹性太大,显然不符合公司经营的实际情况;若以每股净资产来匡算公司帐面价值,则不会使公司价值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可以真实地反映公司现在价值几何。在这一点上,以每股净资产价值最大化代替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挤出”了由市值最大化产生的“泡沫”。每股净资产最大化还可以较好地综合反映公司各方当事人的利益。

首先,从公司经营者的角度来说,每股净资产最大化促使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资本经营效益,努力使公司价值增值。在这一点上,每股净资产最大化与市值最大化及利润最大化都是不矛盾的。因为每股净资产的较大增值意味着公司利润量较多,利润量的增加会使公司在投资者心中的价值上升,从而导致公司股票市价上涨,也达到最大化。这时的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有了公司实绩作为支撑基础,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可见,每股净资产最大化在克服了市场价值最大化中非理性因素的同时,与市场价值最大化又取得比较好的统一。

其次,从投资者角度来讲,每股净资产最大化既体现了投资者投资回报的高低,又为投资者投资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每股净资产越大,说明投者本金的保值性越好、增值的可能性也越大,而投资者在做投资选择时,总是愿意投向每股净资产增值快的企业。

不过,每股净资产指标是对公司历史价值高低的判断,至于反映公司未来发展趋势,可选择另一指标:利润增长率。

(2)利润增长率。企业利润取决于销售价格、制造成本、市场占有率(决定销售量)等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的提高又依赖于企业改善管理、降低产品成本、改进产品质量和服务、扩大市场占有率等,所以说,企业利润率的提高刺激企业在上述方面积极进取。利润增长率是一个比例性指标,与利润额相比,更能动态地反映企业发展的状况。例如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公司本期利润200万元,在同行业中可能算是很高的利润额了,但若与本公司上期利润300万元相比,却是利润下降了。造成企业利润下降的原因可能是企业产品竞争力下降、市场占有率萎缩或由于经营不善导致成本提高等,而这一切又都代表着企业的发展潜力部分丧失。可见只有纵向地比较企业利润状况,才能发现企业的发展潜力,确定其实际投资价值,使对企业价值的考虑从短期走向长期。

2.适度股利政策并非某种固定模式,它因公司而异。任何一家公司都会因其自身的特点、所处的特定环境而存在一种仅适合于该公司的股利政策,亦即不存在一种适合于所有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关于这一点美国波克夏·哈斯威公司绝无仅有的股利政策是一个重要例证。按一般美国公司的做法,前景越好、业绩越好的公司股利水平相应也会较高,而不

分配公司往往是亏损公司。但哈斯威作为一家业绩卓著的公司长期以来坚持既不分红也不分股的股利政策,以至于1998年底该公司总股本仍仅226万股,而股价已近每股8万美元。对这样一种股利政策,哈斯威公司的董事长巴菲特作如此解释:其一,分股将使新的投资者更容易购买波克夏的股票,也便于现有持股者的抛售。因此,巴菲特认为,他并不想要波克夏的股票处于投机者的控制之下,而一个高到极端价位的股票,就是最为有效的制止投机的方式。其二,不分红避免了股东与公司被双重征税,并且也不必在支付股利上费什么精力,可以把红利重新投资以获取更多的收益。其三,公司投资机会众多,赢利率极高,股东们投资于波克夏公司比投资于其他领域更赚钱。同时巴菲特也表示,如果他发现他的股东们能够找到比投资于波克夏更赚钱的方式,他会在那时候临时支付红利。再比较分析中国的两家绩优公司:春兰股份、四川长虹,发现它们股利分配政策截然不同。春兰股份侧重派发红利,而四川长虹侧重高比例送红股,但两公司经营业绩都持续保持在较好的水平(如表1所示),而且也给投资者提供了较高的投资回报率。以四川长虹为例,如果1996年1月以元的价格持有1000股长虹作长期投资,那么到了三年后的1999年1月底,历

经了期间的送股、派息和配股后,持股数量增为3952股,持股成本为10340元,而股票市值则达到了64695元,投资回报率高达530%。同样的测算,投资春兰股份同期投资回报率高达330%。截然不同的两种股利分配政策分别支撑了两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及其在资本市场上的良好表现,说明这两种股利分配政策对于这两公司而言都不失为一种适度的股利分配政策。

3.适度股利分配政策是一个阶段性连续的概念,亦即对于某一家公司而言,适度股利分配政策不是一个年度概念,而应是在一产业周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不过也不等于说适度股利政策是一成不变的,应随公司发展阶段的更替而作相应的调整。(1)处于初生期企业、公司的适度股利分配政策——低股利加额外股利的高弹性股利政策初生期企业、公司对其所处的市场环境只能通过理性预期加以了解,不能对市场条件、产品销路有很精确的判断,也就是说,由于经验的不足,不能对经营收益有准确的测定。刚刚建立的新企业投资目标已确定,不用立即去寻找其它投资机会,利润留存比例可适当小一点,利润中大部分用于分发红利,以吸引投资者关注本企业,有利于树立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所以推行低股利加额外股利的高弹性股利政策较符合企业与投资者双方的利益。从企业来说,低股利可使企业在经营收益不甚理想的情况下也能兑现股利,不至于破坏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而收益颇丰时,可以向股东发放额外股利,鼓励公众投资热情。从投资者来说,在有固定收入保证的前提下,还

有获得意外股利收入的希望。两者都会对股利政策表示满意。

(2)成长型企业的适度股利政策——剩余股利政策

成长型的特征是:由于经营得当,企业规模扩张的要求强烈,企业面临的投资机会较多,如果能获得充足的资本,企业发展速度就能加快。同时,企业盈利能力增强,利润额连年有增。此阶段企业需集中力量,竭力以最低成本获取足够多的资金来源,最有效的措施便是大量留存利润,用自有资本,避免举债或多分股利,因为举债成本较高。那么实行剩余股利政策的低股利是否使股利贴现模型决定的公司价值也过于低呢?从实际情况来看,高成长型企业的股票价格通常是较高的,但是这与股利贴现决定的股票市值的原理并不相悖,因为对于成长型企业来说,股利与股价之间的关系已经被企业以“发展第一、兼顾股利”的政策所弱化了,股息作为股价形成的基础地位和作为评价水平的客观标准已经丧失,并转而为企业收益所代替,即股票价格的计算公式转化为:

由股票利息率公式可知,在企业收益中,利润留存比例十拿九稳是决定股票利息率的关键。成长型企业在获得大量利润的情况下,提高利润留存比例相应地降低了股票利息率,减少了企业利润外流。巨额利润以利润留存形式进行再投资,无疑会优化企业资本结构,促进企业的高速发展。这种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企业所发行的股票常被称为“成长股”,成长股价格的形成,主要是以投资者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预期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成长股的市场供求为依据的,其形成机制是:投资者预见到企业在未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潜在收益,预期企业股票收益率降低,说明该企业的股票价格将有进一步上涨的空间,因此预期股票投资价值大。良好的预期投资价值使该股票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最终在供求均衡点形成长期股价。成长型企业投资价值主要表现在:预期股息收益的增加;企业向股东分配股票股利的预期;预期由股价上涨所获得的资本利得,即由于成长股巨大的发展潜力可能使其价格上涨,投资者可以在二级市场抛售股票获得溢价收益。

综上所述,成长型企业虽然实行适度的剩余股利政策,但由于股息与股价之间的关系已被削弱,所以低股息不会使股票价格低落。相反,由于公司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获利能力,将导致企业股票的实际价格升高。这并不是说股息决定股价的关系完全消失了,只是股价不再直接由股利决定了。成长型企业若因经济周期、行业竞争等原因,不得不采用其它分配政策时,则应尽量考虑股票股利分配,因为股票股利形成的股本金仍属企业自有资金,企业可以继续支配。

(3)成熟型企业的适度股利政策——稳定股利额政策成熟型企业的特点是:企业在本行业的经营经验丰富,已有稳定的市场占有率,企业获利能力稳定,有能力维持比较稳定的股利发放额。与此同时,由于企业经营的产品已趋成熟,企业需要开发新的产品或服务项目,以便调整经营结构,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这样企业就要保证有一定的研究发展资金投入。企业除了可从利润拨出一部分资金满足股利政策需求外,剩余资金便可满足研究发展资金需求。与其余各种股利政策相比,在这种决策下,企业对留存利润要心中有数,对公司发展规划可以进行有计划的安排。

股利分配政策论文相关文章:

1. 有关股利政策毕业论文

2. 有关股利政策论文

3. 有关股利政策的论文

4. 对外贸易方面的论文

5. 产业经济学经典论文

与时事政策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时事政治是当前国内外发生的 热点 ,引人注目,且有重大意义的新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时事政治论文800字,希望你们喜欢。时事政治论文800字 范文 篇一 世界上是没有后悔药的…法律,给人的感觉总是严肃、神秘、崇高。其实,法律就如同做人的规则,与你的道德、习惯、纪律都一样,规范着你的 言行举止 。法律与我们息息相关,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红绿灯,走在马路上,若不遵守交通法规,闯了红灯,付出的也许就是脆弱的生命。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只因为我们的一不小心,而发生事故。其实,法律很简单。只要我们从小遵守社会治安,这些事完全不会发生。我们现在所要遵守的就是不吸烟、不喝酒、不去网吧、不迷恋网络。做到这四点不就好了?但违反法律更简单,现在,许多人都迷恋网络,不仅是小孩,还有大人。这让我又想起前段时间发生的 故事 : 2009年11月4日,在南京市 儿童 医院,一位仅仅五个月半大的可爱婴儿就这样离去了。医院值班医生玩忽职守,就让这样一个鲜活的生命消失了。因医生严重的工作过失,导致入院仅一天的徐宝宝死于南京市儿童医院。事后在48小时内,南京市卫生局针对此事发布了两个观点截然不同的声明,最终认定了院方的过失,院方承诺向患儿家属赔偿51万元。南京市卫生局为什么在48小时内实现180度大转弯呢?第三方的权威证实成为决定性因素。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徐宝宝事件”的大致经过。2009年11月3日早晨,徐定金夫妇带着高烧的宝宝来到南京市儿童医院就诊,急诊医生初步诊断为右眼眼眶蜂窝组织炎,收治入院治疗。当晚7点多钟,发现宝宝的病情有恶化迹象后,徐定金夫妇赶忙跑到值班医生毛晓珺的办公室。当时正在玩网络游戏的当班毛晓珺称:“这个宝宝白天不是我治的,他的情况我不了解,有什么情况你等白天管床医生来才说。”在徐定金夫妇俩的再三恳求下,毛晓珺很不情愿地来到了宝宝的病房,进行了简单的处理后,并没有遏制宝宝病情的发展。最终,即使徐宝宝母亲三次向医院医生和护士跪求,也没有最终挽救孩子的生命。2009年11月4日,五个月半大的徐宝宝永远地离开了爱他的爸爸妈妈。 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医生的玩忽职守,就让这个五个月大的孩子,消失在世界上。医德?谈什么医德?完全就是没有良心。三次的下跪,都只换来冷眼相待。这是什么医生?情况不了解的话,完全可以在检查一次或向家属询问。事情没调查清楚之前还说这位医生很敬业,并没有玩游戏,说过“我不要睡觉了吗”等话。拿出证据了,你们才赶紧承认。这摆明是对一个生命的不尊重! 而法律的力量,最终让这件事情水落石出,揭示了某些医生的不良表现。正是因为由于法律的存在,才使我们的权利得到了应有的保障,我们应该感谢法律带给我们的一切。有了他的管制,小鸟就自由飞翔! 时事政治论文800字范文篇二 古人云:“无为而治。”但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千年前的封建帝制时代尚且如此,何况在我们今天的文明社会。“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每每提到法律,人们总是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认为它是绝情的,其实不然,如果你能合理的利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利益,那么法律将是你最好的武器。 现在未成年犯罪呈低龄化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人为图一时快活,以身试法,为非作歹,偏偏社会上又有很多“法盲”,不知如何运用法律制裁这些坏人,只能打掉了牙往肚里咽,有些受害者甚至草率盲目的找对方拼个“你死我活”,这种作法无疑会对自己和他人造成巨大的伤害。什么?你说公理自在人心,天公会为你做主?不必了!在这个文明秩序社会上,你完全可以通过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给那些作恶多端的坏人一个有力的还击。什么?你说那些贪污受贿的官员颠倒是非,法虽立而无用武之地?那么我告诉你,你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法制步入正轨,我们的法律正在不断地健全和完善,我们应当毫不动摇的坚信法律的正义性。 有一个故事:两年前,小新开始沉浸在网络里,学习成绩陡然下降。初中还没有 毕业 便辍学。因担心儿子整天沉迷于网吧,小新的妈妈让他照看家里的 台球 桌。小新把看台球桌挣的钱拿去上网。后来家里不再提供上网的钱,小新就想到了偷。今年6月上旬,小新偷了爸爸2000多元在网吧呆了一个星期。父亲的一顿打骂对小新来说已经起不到任何作用。仅仅几天后,上网的欲望又像虫子一样噬咬着他的心。此时,爸爸月初给奶奶生活费时说的一番话浮现出来。“爸爸说爷爷那儿有4000多块钱,当时听了也没太注意,后来就想去偷爷爷的钱。6月15日中午我就去爷爷家,晚上,看爷爷奶奶都已经睡了,就去翻,可一想怕把奶奶吵醒了,就想用菜刀把奶奶砍伤了再翻。事后,小新的爷爷说,那是奶奶为孙子准备的早点钱。小新捏着两元钱在村口的一个洞里躲了起来。思来想去,还是投案自首了。 小新告诉记者,奶奶从小最疼爱他,有什么好吃的都惦记着他。他在看守所里最想念的就是九泉之下的奶奶。“我当时只想着拿到钱后就去网吧,根本没想后果。如果让我在上网和奶奶之间重新选择,我肯定选择奶奶。”说到这里,他痛哭流涕起来。” 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就是因为迷恋网络,使小新走上了不归之路,导致了最后结局的场面,原本平静幸福的家庭,就这样破灭了。如果回到当时,小新遵守法律,就不会这场悲剧。就如同一场游戏,你不遵守规则,最后受到惩罚的将是你。如果不遵守要求,生命也许就会付出代价。我想,谁也不愿意看到悲剧发生,所以我们要遵守法律。特别是我们这样的青少年,叛逆期逐渐到了,一旦步入了这样的轨道,那么,你无论怎么后悔都没用了。 时事政治论文800字范文篇三 《浅谈时事政治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意义》 时事政治指的是国内国外的一些热点问题和影响较大的新闻事件,是政治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初中政治 教育 中不可避免的要融入时事政治的学习,这不仅是为了考查的需要,同时也能起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效果,提高他们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可求知欲。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时事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将它视作一种可以临时抱佛脚的突击性学习内容,简单粗暴地处理,这就让时事政治的教育意义全部丧失。从根本上说,这是对时事政治教育意义和教育方式的认识不够造成的。 一、时事政治在初中政治教育中的意义 时事政治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素材,甚至有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甚至是我们亲身经历的,这样它的带入性就很强,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如果能够正确运用,其意义显而易见。其实,时事政治教育也是在贯彻教育改革的思想理念,是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教育方式。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教学中能够全面彻底地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也是转变旧有教学方式的一种途径,能够丰富课堂内容,抓住学生兴趣点,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动力,实现教与学的双赢。时事政治教育还是体现教师主导地位的一种方式,学生是教育的主题,教师是教育的引导者,时事政治正好是这种理念的实践素材。教师可以利用时事政治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使学生将生活与知识相互联系,从而提高他们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初中政治的解题能力,最终得到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如何将时事政治教育融入课堂 1.明确融入的时事政治内容 并非任何时事政治都不加筛选地就可以融入教学,这样做的最终效果是适得其反。我们在选择时事政治教学内容时,要根据我们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筛选出恰当的合适的时政内容,这样才能吸引学生,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政治的乐趣所在,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我们的教学质量。 2.以老师为主导,让学生做主体 这里“以老师为主导”指的是教师的引导工作,必须由我们教师将时政教育内容恰当地切入课堂,引导学生分析。鼓励他们大胆评论。“让学生做主体”指的是学生才是教育的真正主体,时政教育中更是如此,要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大胆的发表个人观点。这样的最大好处是提高了他们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广泛搜集时事政治教育的素材 明确了时事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课堂上的主体,就要开始准备教育素材。搜集教育素材主要可以分成两大部分,一是教师搜集的部分,二是学生自主搜集的部分。教师搜集不言而喻是教师本职工作的需要,且更能符合教育目的和任务,而学生搜集的意义不仅仅是对时事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和补充,更能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在搜集的过程中,他们必须要充分调动自己的大脑,才能从浩繁的信息中找出符合要求的内容,挖掘信息背后的价值和意义,这就是一个锻炼的过程。时事政治教育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全新的、和谐的、轻松的学习环境,能够提高学生的政治敏锐性,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实现健康全面的发展。 三、时事政治教育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开篇我们就说过,时事政治教育在初中政治实际教学中不被多数老师重视,这是最大的问题,即便我们通过上面的阐述知道了时事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也懂得如何将时事政治融入课堂,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会存在很多问题,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以下我们简单举出几个常见问题,希望能够引起广大初中政治老师的重视。 1.随意性、表面化 时事政治教育没有深入内心,只是作为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想起来了就拿出来,像是零食一样,且并没有对其进行详细、深入的分析,只是为了教育而教育,一切都流于表面,不深刻,也就无法真正起到效果。 2.点缀性、程序化 我的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他们在教学中只是将时事政治当做一种吸引学生注意的点缀,在课堂上只起到了补充作用,甚至只是作为课堂导入程序,并没有切实做到时事政治教育所要求的工作。以上,就是我对时事政治教育的一些新的体会,虽然并不具体也不深入,但是相信从中也能体会到时事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我们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要全身心的投入教学的研究中去,帮助学生开发出最理想的学习环境,让他们高效学习、快速健康的成长。让我们在初中政治教育中,将时事政治教育当做一种重要的教学内容加以重视,从而实现教育改革赋予我们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吴德强.关于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10). [2]袁忠典.浅谈如何在思想政治课堂渗透时事政治教学[J].学周刊,2013(01).

2022年形势与政策的参考文献有:1.王日庠:《中美关系向何处去》,第119页、167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2.宫力:《中美关系热点透视》,第286页~287页,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3.《2009形势与政策论文》,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4.《周边安全形势与中国安全战略选择》,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等等……

时事政治作为一个新鲜的时政 热点 ,它对于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政治有着一定的作用和影响。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时事政治2000字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时事政治2000字论文篇一:《试谈欧债危机根源》 摘要:针对欧债危机形成的根源,学者、政府和媒体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典型的观点有二元论、货币论、国际收支论、内在机制论以及结构论,这些观点为我们深入了解欧债危机提供了详细而丰富的参考。在深入分析这些观点的基础上,我们发现欧债危机本质上是一个巨大规模的实际汇率错配与国际收支失衡产物。欧元体制现存形式的内在局限,一方面是事前的预防机制缺失,另一方面是事后的应对不足,事发之后欧元区危机处理能力不足导致了危机的恶化和蔓延。 关键词:欧债危机;二元论;国际收支;内在机制 自2009年至今,欧债危机一直困扰着欧洲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其持续时间之久、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影响之大远超当初各国决策者与市场人士的分析和预期。谈及欧债危机形成的根源,学者、政府和媒体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为我们深入了解欧债危机提供了详细而丰富的参考。在对这些观点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挖掘欧债危机的根源,对于化解欧债危机,促进欧洲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复苏意义重大。 目前,对欧债危机起源的说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二元论 欧洲中央银行行长特里谢曾指出,从总体财政状况来说,欧元区并不比美国或日本等其他发达国家糟糕,但欧元区首当其冲在债务危机中遭遇重创,这背后反映的欧元区架构发人深思。在欧元区成立的时候,货币政策由欧洲中央银行统一安排制定,财政政策由各成员国自行决定。这种二元结构从一开始就遭到过各方质疑,但直到债务危机爆发,其危害性才真正显现,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是事前的预防机制缺失,无法对欧元区成员国财政状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及时纠正,造成财政纪律松懈。尽管欧盟通过《稳定与增长公约》为欧元区成员的财政协调提供了基本框架。但事实证明,公约执行力相当有限。由于多年来无视欧盟财政纪律,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常年超标,再加上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打击,希腊等国陷入债务危机不能自拔。按照国际金融理论,当一国财政状况持续恶化时,其发行债券的融资成本就会上升,这将迫使该国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但是在欧债危机中,由于欧元的庇护,希腊等国家不用为融资发愁,他们依然可以享受欧元区的低利率政策带来的融资便利。结果当问题累积到十分严重的程度时,市场的剧烈调整令欧元区付出了代价。另一方面,事后的应对不足,事发之后欧元区危机处理能力不足导致了危机的恶化和蔓延。在应对危机时,欧元区由于没有统一的财政作为后盾以及所谓的“不救助”条款,使得希腊等国只能以自身财政作为偿债担保,难以消除市场担忧。此外,欧元区在希腊陷入危机后没有一套现成的应对机制可以弥补统一财政的缺失,造成了危机进一步扩大。 2货币论 在德国前科尔和法国前总统密特朗主导促成下的欧元区机制,实际上是一个更彻底的迷你版布雷顿森林体系。欧洲中央银行在17个欧陆国家发行统一的货币欧元,不受黄金的制约。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的核心国家美国相比,欧元区的核心国家德国享有各种特权。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国要主动或被迫保持国际收支赤字来满足国际贸易的需要,而美国国际收支赤字过大就破坏了美元与黄金按既定比价兑换的基础,其他的国家有权将手中持有的美元兑换成黄金从而对美元的发行施压。在欧元机制中,尽管同样是作为核心国,德国通过欧洲中央银行向欧元区提供流动性不会受到制约。德国不仅不需要通过国际收支赤字的方式向欧元区提供流动性,反而可以通过欧洲中央银行无任何硬准备约束地向外发行纸币,给其他成员国提供购买力。此外,统一的货币使其他成员国通过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的机制被取消了,德国商品和服务的出口持续增长,积累了巨额的贸易盈余。由于对外贸易竞争力较弱,欧元区其他国家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赤字不断扩大,只能通过外部融资吸引资本流入来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这样就积累了大量的债务。统一的欧元,促进了德国贸易增长和经济繁荣,但是削弱了其他成员国生产、贸易和经济增长能力。随着经常项目赤字的进一步扩大,欧元区其他国家融资的需求也在膨胀,债务规模不断增长,陷入恶性循环。由于货币发行权的丧失,当债务积累到一定程度全面爆发的时候,欧元区其他国家只能求助于德国等核心国家。德国对于债务国家的救助,面临种种制约,造成了危机的进一步扩散和蔓延。 3国际收支论 标普主权评级委员会主席John Chombers认为欧债危机是国际收支问题。欧债危机发生之前西班牙、爱尔兰出现了预算的盈余,意大利的政府债务水平比较低,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欧元区17个成员国外部融资崩溃。自从欧元区成立以来以上国家的竞争力不断下降,包括单位劳动成本和国际收支水平不断地恶化。由于结构性差异,危机爆发前的十年间,“核心国家”生产、“边缘国家”消费的格局不断深化。一旦从“核心国家”流向“边缘国家”的资金链条断裂,边缘国家的国际收支危机就被触发。应对目前欧洲危机,欧元区要不断地拉动生产、促进消费,还有一个办法是不断地改变和发展可贸易品产业,尤其是比较贫穷的欧洲国家。 4内在机制论 欧债危机的特征是危机国外部债务规模过高,积累过高的外债与一段时间的国际收支失衡密切联系。因此,欧债危机本质上是一个巨大规模的实际汇率错配与国际收支失衡产物。欧元体制的内在局限表现为在一段时期为部分欧元成员国国际收支赤字通过外部融资弥补提供诱致和实现机制。由于欧元区外围国家竞争力较差,经常账户赤字不断增加,外部融资需求膨胀。虽然单一货币定义性排除货币区内名义汇率变动,但是特定成员国单位劳动成本大幅增长,必然该国内部实际汇率大幅升值和外部失衡。自2000年以来,欧洲外围国家包括欧猪五国对德国的实际汇率不断升值,引入欧元后欧猪五国经常账户无一例外都是逆差,这些国家逆差在2005年到危机爆发前呈现扩大态势。单一货币体制下资本市场“收益率扭曲效应”为欧猪五国经常项目赤字通过外部融资弥补提供诱致和实现机制,在一段时期为成员国低成本外部举债提供现实条件。一般情况下,一国经常项目长期失衡很难从国际资本市场持续得到低成本融资。欧元体制下希腊等国举债能力大幅度提升,通过持续欧元体制不对称改变成员国发债融资成本与能力:对德国这样竞争力较强国家影响较小,然而大大提升希腊等竞争力弱国举债能力。引入欧元至危机前,各国利差普遍降至个百分点以下极低水平,为这些国家过度债务融资大开方便之门,直接导致了欧元区整体新发债券规模快速膨胀。持续外部失衡伴随持续外债累积,通过内外部环境演变,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欧债危机全面爆发。 5结构论 结构问题是欧元区经济面临的重大难题。由于欧元区内要素自由流动,加入欧元区的国家经济发展阶段不一致,一体化的进程带动了欧元区诸国劳动力成本的大幅度上升,社保体系逐步向西欧发达国家靠拢给东欧国家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大量的劳动力向西欧流动去挣得更高的报酬,获得报酬后再回东欧购买资产。由于东欧及南欧诸国的资产相对西欧要低很多,大量的西欧富人开始在东欧和南欧买房,炒作资产。再欧洲央行偏低的借贷利率刺激了投资的增加,投资住宅剧增,形成了严重的房地产泡沫,推动了欧洲诸国物价水平的走高。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前,除德国外,欧洲的楼市泡沫化程度甚至高于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引爆了东欧和南欧诸国的地产泡沫,使得诸国的财政收入大幅度减少。由于经济结构的失衡,欧元区内部资产泡沫严重,政府公共债务急剧膨胀,欧债危机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爆发。 欧债危机的爆发,固然与欧元区内诸国经济结构的不平衡和国际收支经常账户长期失衡密切相关,但是放线望去,全球各大经济体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却没有债务危机的深深困扰,所以,以笔者看来,欧债危机本质上是一个巨大规模的实际汇率错配与国际收支失衡产物。欧元体制现存形式的内在局限,一方面是事前的预防机制缺失,无法对欧元区成员国财政状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及时纠正,造成财政纪律松懈,再加上单一货币取消了汇率调节国际收支的机制,在一段时期为部分欧元成员国不可持续外部失衡提供诱致和实现机制,另一方面使欧元区整体失去治理失衡旧机制后又未能获得新手段,事后的应对不足,事发之后欧元区危机处理能力不足导致了危机的恶化和蔓延。 一切政策的核心点,必须是如何不断提高我国的人均收入,这是我们经济政策考虑的第一着眼点。考虑到这个着眼点,就会发现,如果目前加速人民币往储备货币方向走,会有很大的问题。因为人民币要作为储备货币,第一,人民币必须完全可自由兑换。第二,资本账户必须完全放开。第三,我国的资本市场必须非常发达。而从这几点讲,我国的条件均不成熟。我国金融结构不能过度偏重于资本市场,我国金融机构必须以地区性中小型间接金融机构为主,这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改善收入分配。作为发展中国家,既然生产活动80%还都是在劳动力相对密集的农户和中小企业,所以,这就决定金融结构还是应该以地区性中小银行为主。如果人民币完全可以自由兑换,资本市场完全开放,短期性投资资本就会充斥我国金融市场,不断的流进流出,扰乱我国金融秩序。人民币资本账户的开放,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必须立足于中国现实,不能把其作为当前主要目标。 时事政治2000字论文篇二:《试谈欧债危机原因》 摘要:欧债危机正在蔓延,欧债危机的原因可以归于三个方面:政府行为不当、宏观经济形势影响、金融体系存在内在脆弱性。本文从上述三个方面阐述了欧债危机爆发的原因。 关键词:欧债危机;金融脆弱;政府行为 一、政府行为不当 1.希腊政府隐瞒真实债务状况 欧债危机爆发的潜在原因是希腊政府为了尽快满足欧元区标准隐藏了真实的债务状况。2001年1月希腊加入欧元区,截至2001年12月希腊的中央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高达,现金赤字[1]占GDP的比重高达[2],根据欧盟的《稳定与增长公约》,希腊应将公共部门债务控制在GDP的60%以内、而赤字应低于GDP的3%,为了达到这项标准,希腊与高盛合作,由高盛公司为希腊开放了金融衍生品交易“货币互换”,高盛帮助希腊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长期美元债券,而高盛以高于市场汇率的汇率将美元兑换成欧元,因此多兑换到的欧元相当于高盛给希腊政府的贷款,这种隐形的贷款以衍生金融工具的方式提供,不反映在希腊的统计数据中,希腊借此隐瞒了真实的财务状况,使得账面的赤字仅为GDP的。正是这种货币互换交易为欧债危机埋下隐患。 2.货币政策非自主性与财政政策自主性的矛盾 欧盟作为货币联盟,拥有欧洲中央银行,欧元区的货币政策都由欧洲中央银行统一制定与实施,欧元区各国不具有独立的货币政策制定权。而与此同时,欧元区各国的政府却拥有财政政策自主权,可以根据本国的需要自主制定和执行财政政策。统一的货币政策和独立的财政政策之间出现了不协调,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欧盟国家的经济受到影响,经济增长放缓,欧洲中央银行需要兼顾所有欧元区国家的经济状况和通货膨胀问题,所以在货币政策方面反应迟缓,未及时出台宽松货币政策,为了刺激经济增长,欧元区国家只能使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财政支出,使得财政赤字迅速膨胀,引发欧债危机。 3.欧盟金融监管不力 欧元区成立以来直至欧债危机爆发,欧洲中央银行的职责只要是在欧元区国家制定和执行统一货币政策,而金融监管的职责则分散于欧元区各国的金融监管机构,欧元区缺乏统一的金融监管机构,欧盟只是在立法上构筑金融监管框架,并在成员国之间进行制定协调,对于银行行为和衍生金融交易缺乏监管,各国金融监管机构往往为了本国利益,违背欧盟的相关监管法律,这是欧债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 4.政府赤字过高 表1是部分欧盟国家的现金盈余或者赤字数据,该数据接近财政赤字与盈余,从该表中可以看出,表中所列出的14个欧盟国家中,在次贷危机爆发前的2006年只有4国家个现金赤字超过3%,而到了2009年现金赤字占GDP比重超过3%的国家有11个,2010年欧盟国家财政状况最为恶劣,德国的现金赤字也超过了3%,爱尔兰的现金赤字占GDP的比重高达,希腊达到,2011年欧盟国家的财政有所改善,但也只有5个将现金赤字比例控制在了3%以下。总体而言,2009年以后欧盟国家财政赤字过高,这主要是因为:欧盟国家长期以来都是高福利国家,高福利是以高额财政支出为基础了,2007年后,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欧洲国家的经济增长放缓,财政收入减少,沉重的高福利负担加上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使欧盟国家出现了巨额财政赤字。 二、欧债危机爆发的宏观经济因素 欧债危机是美国次贷危机的衍生而来。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给欧洲经济带来巨大的影响。 1.欧洲国家的出口受到冲击 作为美国重要的贸易伙伴,欧洲有大量商品出口到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美国经济疲软,失业增加,居民收入减少,进口需求剧减,欧洲国家对美国的出口减少,同时次贷危机导致美元相对于欧元贬值,欧洲的出口贸易进一步恶化。 2.欧洲国家持有的金融资产缩水 第一,欧洲金融机构持有的次贷金融衍生品带来巨大损失。由于次级抵押贷款有大量的金融衍生品,如次级抵押贷款证券、担保债务凭证(CDO)、信用违约掉期交易(CDS),许多欧洲国家的机构投资者也购买这些衍生金融工具,就在次贷危机刚刚爆发的2007年8月9日,法国巴黎银行就曾暂停下属的3只基金的交易,因为这3只基金购买了美国放贷业务相关的金融产品,市值迅速缩水,仅仅10天便由亿欧元下跌至亿欧元。 第二,欧洲金融机构持有的金融资产因股票价格下跌而缩水。次贷危机爆发后,对欧洲股票市场带来冲击,据英国路透社报道,从2007年7月到2008年6月,泛欧绩优股指标FTSEurofirst 300累计下跌约30%,仅2008年1-6月就下跌了23%,而在2008年7月,CAC-40指数[3]曾触及三年低位点[4]。股票价格下跌使投资者手中持有的金融资产缩水。 第三,欧洲金融机构持有的美国金融资产贬值。欧洲的金融机构持有美国的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等随着美国金融市场的动荡而价值下跌,欧洲债权人和股权人不可避免的受到损失。 三、金融体系的内在脆弱性 金融业与其他行业不同,由于信息不对称、羊群效应以及强大的关联性,金融体系具有内在脆弱性。 1.金融体系内存在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金融体系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信贷市场上,借款人对自身的资产负债情况、对投资项目的风险和预期收益更加了解,而贷款人不完全了解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和项目风险,只能依靠借款人提供的资料和借款人过去的信用纪录决定是否提供贷款,这就导致贷款人和借款人之间出现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在信贷市场上带来两个问题:一是逆向选择,即在某个利率水平下,最愿意签订 借款合同 借款人是那些还款可能性最低的借款人;二是道德风险,即借款人在取得贷款后会从事高风险的投资项目,以获取最大收益。证券市场上也存在相同的情况,股票和债券的发行人比购买者更了解证券的风险和盈利性,导致信息不对称,并由此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风险大的股票和债券被投资者购买、股票和债券发行者也可能会利用筹集到的资本从事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金融体系中广泛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给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导致金融体系存在内在的脆弱性。 2.金融机构之间关联性强 金融体系的特点决定了金融机构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金融机构通过银行间同业市场、代理业务、支付体系、证券市场,彼此持有股权、债权、有密切的业务联系,形成相互联系、环环相扣的资金链条。在金融市场国际化的条件下,全球的金融市场也相互关联。在这种情况之下,外部冲击很容易在一国金融体系内扩散,甚至迅速从一国向其他国家扩散,当某一个金融机构出现支付危机或者破产倒闭时,这种危机和动荡会迅速在金融体系内传播,带来“多米诺”骨牌效应,使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扩大。欧债危机体现了这个特点,危机从一国开始向周边国家传播,给整个欧洲甚至全球经济造成重创。 3.金融体系存在羊群效应 金融市场上普遍存在着羊群行为,投资者会根据其他投资者的行动而行动,有些投资者甚至会放弃自己掌握的信息而追随他人的行动,这会导致金融体系中微小的信号或者冲击,带来严重的后果:当银行出现短期流动性不足时,羊群行为可能导致银行挤兑;股票市场繁荣时,羊群行为可能导致股市泡沫;而当股票市场出现小幅下跌时,羊群效应可能导致股票市场泡沫破裂或者股票市场大幅波动。欧债危机中,羊群效应都起到了加剧危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现金盈余或赤字是指收益(包括赠款)减去费用,再减去非金融资产的净获得额。在《1986 年政府财政统计手册》中,非金融资产包括在收入和支出总额中。此现金盈余或赤字最接近早期的总预算平衡(仍然缺失的是贷款减去债务偿还,目前该项为金融资产净获得项下的一个融资项目). [2]本数据来自与世界银行数据, [3]CAC-40指数是法国股价指数,由40只法国股票构成。由巴黎证券交易所 (PSE) 以其前40大上市公司的股价来编制。该指数从1988年6月5日开始发布,反映法国证券市场的价格波动. [4]数据来源:路透社,分析:欧洲股市只要泛欧股指未来数月将创下新低,2008年7月14日 时事政治2000字论文篇三:《试论高中政治时事政治教学》 摘要:高中政治教学中对时事政治的进一步应用与讨论是促进学生对国家体制,国家经济发展了解的重要 渠道 ,不仅为学生准备高考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同时也能够通过高中政治课中相关时事政治的引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时事政治;高中政治教学;应用;意义 时事政治教学是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时事政治是对高中课本教学内容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促进高中学生对当前政治环境和社会发展情况的深入了解,另一方面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的应用也是学生将相关学习理论与实际社会生活相联系的重要渠道,是提高学生政治学习成绩和培养良好政治思维的重要途径。 一、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开展时事政治教学的必要性 高中政治教学中开展时事政治是促进我国学生发展,培养新型社会人才的重要理论保障。其一,实施政治的应用能够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政治,参与政治的意识,是实现我国“人民的政府”[1]的基础途径。其二,我国 教育 改革逐步实现人才培养向着创新型和实用型人才发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深入开展时事政治教学,促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社会人才发展方向,促进专业人才培养。例如:十八大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我国将逐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管理,注重民生建设,加强教育, 文化 ,卫生等行业人才培养,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学生能够从十八届五中全会内容中明确未来发展方向。 二、在当前我国高中政治教学中开展时事政治教学的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高中政治教学中开展时事政治教学取得一定成效,但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成为高中开展时事政治教学中的阻碍,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首先,教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教学内容流于表面,例如:对我党提出“三严三实”精神的讲解,仅仅停留在“三严三实”内容表面[2],对这种政治精神在我党建设发展中的具体作用没有开展深入讨论,导致时事政治的课堂教学成果不明显。其次,高中时事政治教学仅作为教师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实例,没有将时事政治的相关理论真正贯穿到高中政治教学课堂中。此外,教师在教学引用的教学内容往往带有相应的主观色彩,对学生理解时事政治理论具有“误导”作用,不利于学生对时事政治的深入学习。 三、高中政治教学开展时事政治教学的“新” 措施 (一)引导学生主动关注时事政治 高中政治教学对时事政治教学的进一步应用,首先应当引导学生主动关注时事政治,提升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兴趣,形成“时事在身边”的思想意识。例如:“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注重生态文明建设,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成为人民生活质量增长点,促进经济发展的落脚点[3]。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保护环境,开展保护环境宣传周,促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时事政治落实的影子,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关注时事政治,加深学生对时事政治的理解,从而引导学生主导关注时事政治的发展。 (二)讲时事政治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高中教师开展时事政治教学是应当将时事政治的相关教学内容与学生政治学习中的相关内容相联系,同时加强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实践应用。一方面教师教学时注重将时事政治与理论知识相联系,例如: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4]与政治理论教学中科学发展,绿色发展以及市场经济运行协调发展相联系;另一方面,“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指人才创新和技术创新,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发展的人才,注重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前提个基础,这种将时事政治与学生自身生活相联系的教学形式能够促进学生对时事政治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把握。 (三)实施有计划地时事政治课堂讨论,增强学生的时事政治关注程度 高中政治教学中开展对时事政治的深入讨论应当坚持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部分。教师可以适当的在政治教学课堂上开展时事政治相关管理论讨论,激发学生对时事政治学习的兴趣。例如:高中政治课堂中对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进行深入讨论,学生从不同政治角度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进行讨论。增强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关程度,促进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教学的深入开展。结论时事政治是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状况、国家大政方针把握的重要途径。加强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进一步深度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对我国当前国家发展的总体把握提供方向,促进我国人才向着创新型和实用型发展,为从促我国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姜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4. [2]张帮改,黄明.以时事政治为依托创设高中思政课堂教学情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04:139-140. [3]庄慧冰.分层设计:高中时事政治教学的策略优化[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01:44-45. [4]姜艳艳.关于高中政治时事政治教育渗透的几点思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6:129-130. [5]杨婕.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教育的渗透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5,10:147.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形势政治论文2000字论文 2. 大学生政治论文2000字论文 3. 当代政治论文2000字论文 4. 时事政治论文1500字 5. 高中时事政治论文1500字

与形势与政策有关的论文参考文献

2022年形势与政策的参考文献有:1.王日庠:《中美关系向何处去》,第119页、167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2.宫力:《中美关系热点透视》,第286页~287页,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3.《2009形势与政策论文》,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4.《周边安全形势与中国安全战略选择》,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等等……

“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具有意识形态的一贯性、现实生活的变动性和施教育人的指向性相统一的特点。“形势与政策”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当代大学生应加强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道德涵盖的内容都会发生质的变化,但无论如何变迁,爱国主义始终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永恒不变的主题。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对高校大学生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作用。文章分析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及在高校加强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爱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之魂。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高校学生树立报效祖国的精神动力。学生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必须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及对中华民族的强烈认同感。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

爱国主义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对国家的一种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极大地促进人民团结一致,抵御外来侵略。在当今,爱国主义教育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爱国主义教育是指引导人们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理想、信念,与充满对祖国的热爱与树立报效祖国的理念,这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

二、加强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高校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条件。这对当前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巨集伟目标,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作用与意义。

在高校开展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让大学生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情感。这是鼓舞大学生立志成才、开拓进取的精神动力要求,也是时代赋予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以民族精神为核心就是指高校培养的人才具有中华民族情结,即这种人才能在祖国和世界任何地方想到为祖国做贡献。他们应具有胸怀天下、报效祖国的伟大胸襟。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阵地,同时担负著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与情操的重任。由于高校学生作为思维最为敏感、前卫的青年群体,他们在当今深刻变化的形势中,较之以往,承受的学业、心理、就业等方面的压力骤然加大,他们就会将这一切不如意归结为国家、民族与时代,从而发生反叛精神,因此,在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中,就会极易出现发展不和谐的音符。而高校能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是关系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重要因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这样,在高校学生中进行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势在必行的重要任务。

三、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1.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要体现民族性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独立自强、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在高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于凝聚和激励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具有重要的意义。胡 *** 指出,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报效祖国理念。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财富源泉,它显示了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与动力。在新的历史形势下,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也表现为民族精神等精神力量的竞争。因此,对高校而言,开展对大学生进行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增强学生的国家与民族意识,增强其国家认同感,从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巨集伟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2.加强高校爱国主义宣传基地的建设

高校要建立爱国主义宣传基地,形成以革命人物、事迹等爱国主义宣传基地。一个爱国主义宣传基地就是一段历史、一部教材、一处课堂,它是一座蕴藏着真善美和创造精神的思想宝库。通过对爱国主义宣传基地的参观,可以引导他们从中接受教育,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从而积极投入到建设中国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去。因此,一方面,高校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要组织大学生到爱国主义宣传基地参观学习,以增强大学生具有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情操。由此可见,加强爱国主义宣传基地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3.开展中华历史知识教育及中国革命传统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中国人民在历史上始终贯穿着中华民族不畏 *** 、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爱国主义情怀。近代中国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历史,就是中国民族崇高的民族品格和伟大精神的真实写照。高校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让广大学生接受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就是让他们深刻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从而树立国家与民族意识,能在国家危难的情况下挺身而出,为国分忧,承担起历史责任。同时,更要加强中国革命的传统教育,让学生深刻认识和了解中国 *** 领导中国人民为建立与建设新中国而表现出来的革命气概与民族气节。这样,学生就会认识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性进步和光明前途,从而树立报效国家的远大志向与崇高抱负。

综上,爱国主义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总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历史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内容,向人民提出新的要求。但毫无疑问的是,它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人民的重要思想基础和不断追求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肖春雷.新疆高校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研究[D].新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张敏.爱国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9,05:130.

[3]周学军.思想政治工作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基础[J].科学大众.2008,02:158.

[4]杜雪梅.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再谈中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J].内蒙古教育.2008,02:41.

[5]廖运华.关于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途径问题的探讨[J].南华大学学报.2000,04

[6]熊坤新,王文东.民族问题与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18-24.

点选下页还有更多>>>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思想性、政策性和针对性极强的思想政治 教育 课,是我国普通高校开设的一门必修课。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形势与政策课相关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 形势与政策课相关论文范文 《论中国梦与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时代担当》 摘要: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中国梦。中国梦的提出,寄托了国人自近代以来不断追求伟大复兴的民族理想。要想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需要我们每个人付出自己的努力,特别是需要青年人的努力。当代青年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而如何通过正确的 渠道 和途径进行指引,让当代青年大学生勇于担当、善于担当,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中国梦”,是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时代担当 1中国梦融入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发展进步的关键时期,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的希望在于青年人。而当代青年大学生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我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与当代大学生是否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息息相关,也与大学生自身是否能够健康成长直接相关。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必须深入研究我国的历史发展和现今社会现实,密切关注现今社会的变化,更好地引导青年大学生去努力拼搏锲而不舍地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能够采取强有力的 措施 ,坚持实干兴邦,不断为人民服务,逐渐实现“中国梦”,去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有利于坚定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念 世界经济蓬勃发展,而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往来也越来越密切,伴随着各种 文化 思潮和一些良莠不齐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潮似水般地涌进国门,冲进校园,也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 理想信念是一个国家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先进民族奋力向前的向导标识,更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党的 报告 中指出:“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要求青年勇敢走在时代前面,不断奋斗,开拓,奉献。目前,我国仍然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和社会转型期,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更加需要借力“中国梦”这一丰富内涵,高扬我国民理想,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理想信念来武装教育当代大学生,巩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 有益于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梦”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 口号 和思想本身就代表我中华民族千千万万民众的希望期盼,更加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从而反映了当代中国的客观发展需要。“中国梦”的提出更加凸显了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也说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历史的高度,更加体现了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的价值观。实践不仅是理论的基础,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反之亦然,在不断实践中形成正确的理论方针是更好实践的指南,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乱行。没有伟大的理想,实现“中国梦”永远都是在“进行时”,当前高校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重点就是引导学生将实现“中国梦”化入内心,去认认真真地践行。 2用中国梦唤醒当代大学生的时代担当 立志以求远 我国的广大青少年应当志存高远,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意志,让青春在时代的进步中焕发绚丽的光彩,坚定理想信念。中国梦是全国千千万万人民的共同理想和期盼,也是我国青年一代应当牢固树立的伟大理想和目标。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当代青年大学生要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树立远大的志向。一个没有远大志向的人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一个没有梦想的民族必然会被世界所遗弃。当代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建立的关键时期,能不能确立符合时代发展的人生理想,直接关系到他们在未来沿着哪条路走、成为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而学习等一系列问题。青年大学生要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就要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和基本国情,并以此为基点设定人生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 立行以求功 我国的青年大学生应当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成就自己精彩人生。要不怕艰难,攻克难关,勇于到艰苦的基层,经受锻炼,增强个人才干。要敢闯敢干,努力在改革中创出新路,创新业,不断开拓发展新天地。 恩格斯说过:“判断一个人当然不是看他的声明,而是看他的行动,不是看他自称如何,而是看他做些什么和实际上是怎样一个人。”因此,一切怀抱远大理想的青年大学生,其人生发展与个人价值的实现都必须植根于祖国繁荣强大的沃土之上,报效祖国是每一个青年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 立学以求进 广大青年一定要练就过硬的本领,学习是不断成长进步的有效途径。青年大学生的素质和本领将会直接影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古人说:‘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说的是学问的根基好比弓弩,才能好比箭头,只要依靠厚实的见识来引导,就可以让才能很好发挥作用。青年人能够更好地学习新的知识本领,应该把学习视为第一要务,作为一种社会责任,一种高尚的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远大的目标和理想,让勤奋学习成为实现理想的动力,让自己的青春更加无悔。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飞速,知识更新更是日新月异,学习对于青年学生来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青年学生应当坚持奋发学习,增强自己的本领,珍惜美好时光,集中精力,刻苦钻研,切实做到学以立德,工以养技,学以致用,以自己 毕业 以后能够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学生要以学习为己任,养成健康科学的学习习惯,学会运用不同领域不同方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结语 总之,实现伟大而美丽的“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人的辛勤努力和付出。当代青年大学生尤其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就要引导大学生 编织 小梦想,共筑“中国梦”,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让青年大学生绽放出最绚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给北京大学学生回信勉励当代青年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N].人民日报,2013-05-05. [2]人民网.中国梦:内涵.路径和保障[EB/OL].. [3]高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方法 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2):25-26. [4]唐建明.浅议新时期大学生成才对辅导员素质的要求[J].科教论坛,2011(7).

股利政策类论文答辩

作为经济中心的企业管理学博士,张昕做研究非常踏实。2005年,他参与了上海浦东新区国企改革研究课题,其中一个课题组是关于业绩评价方面的,由中欧工商学院的张春和许定波等教授负责,张昕被邀请参与了这个课题组。在课题研究期间,张昕随着课题组深入国有企业进行实地研究,脚踏实地做了大量调查、统计和分析工作。在课题组,他踏实苦干,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受到教授们的一致好评。这些宝贵的实践经历为张昕继续深入研究中国当前环境下的企业管理问题提供了实证资料,也积累了重要的经验。做事踏实的张昕,在学术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选择研究课题时也“别具一格”。大学时,他的老师建议他选择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作为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并可以在研究生阶段进一步深入研究。但是张昕有自己的判断,他认为现阶段在国内研究股利政策对股票价格影响的时机还不成熟,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对于股票价格的影响有限,这方面的研究价值也会大打折扣。他认为如果想在国内进行与股票价格相关的会计研究,首先需要规范资本市场。于是他不顾老师的“很不高兴”,选择了本不属于会计领域的“如何规范资本市场”作为毕业论文课题。这篇和会计领域有些“不搭边”的毕业论文,却写得相当不错,顺利通过了答辩。根据中国现实情况,当前张昕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领域,而不涉及股票价格的研究。几年来,他对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管理世界》、《财经问题研究》、《财会研究》、《财务与会计》、《财会通讯》等优秀核心期刊发表了不少文章。2007年10月,张昕荣获北京大学2006—2007年学术创新奖。

个人认为审计风险可写性强些。 因为做审计,从CPA执业会员来讲,业务开始之时就要评价一个项目的审计风险,确定接与不接,然后也由此决定如何选取审计证据,所以审计风险的确定关乎后边一系列的程序。 如果你要写审计证据,那还是要先分析风险,什么样的风险下选取什么证据;至于内部审计,这个面太大了,并且内部监督的实际操作困难,而且目前虽然有内部审计准则可是国家管审计的部门对这一方面还少一个什么样的界定(我给搞忘记了),估计2011年就要出来了,所以2009和2010年CPA教材没有涉及内部审计内容。 至于如何写,你可以买本CPA审计教材来看看,就看风险相关的章节,可以扩充下思路。再就是,现在的舞弊不少,可是暴露出来的不多,这里边就存在着协同效应也就是风险,主要是CPA独立性不够。 对于大的框架,我建议,首先破题,说明风险是什么以及重要性;然后分析原因,如何应对,要有实例,有血有肉;最后要说明CPA(或者业务人员)如何在重大错报没有被发现的时候免责,这个很重要,因为CPA承担连带责任,而上市公司没有问题的太少,所以一定要先把免责搞定。 论文好不好,不在于学历如何学位如何,而是在于有没有实际意义,可能对于很多CPA你的论文浅了些,可是对于广大本科生甚至研究生是有意义的,再就是这是你的论文,认真写了必然使自己提高,又何必在意太多其他呢。

我选的你不一定会用。。我只能给你一点我当初选择会计专业的论文题目的感受吧1、论述的问题最好范围比较小,这样能突出重点。范围好控制。例如对应收账款对管理。对XX科目的探讨。2、题目最好是比较新的题目这样的题目讨论的比较多。再者也没有什么很好的结论,很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再者这样的题目争议比较多会计周刊以及网上的资料会比较丰富。3、再者就是题目比较小,反应的问题也就比较好掌握。这样等到论文答辩的时候可以让老师的问题超不出自己的理解范围之外。要是选个很大的题目但是你却只能说到里面的一小部分。或者就是说了很多。但是却说不到实质。这样的论文是老师最讨厌的。也是你最难回答问题的论文。4、再者说句不中听的话。现在博士生有几个能写说来好的论文。更别说研究生和本科生了。大多数都是COPY来的,不会因为你的回答或者什么导致你不过关的。不能拿到毕业证书或者学位证书的。但是论文基本的形式和格式一定要弄对。再者每个学生不是都有自己的导师吗?当你论文题目选好的时候自然就会给你们几个题目的学生分配导师的。不用想太多了。。这算是我的一些建议吧。

毕业论文代笔写包答辩通过,1、×××市企业创新财务效果分析与评价2、企业社会责任强化与财务报告信息列报实证研究3、行政事单位集中核算现状调查与效果分析4、×××企业(或公司)税收筹划探讨5、投资活动中的税收筹划相关问题研究6、税务筹划在企业会计处理中的应用探讨7、×××公司(企业)存货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8、×××机械制造业作业成本法应用问题研究9、×××企业财务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探讨10、论成本领先战略在企业中的实施11、会计实践教育创新模式探讨12、×××企业(或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存在问题研究13、xxx企业采购成本控制的研究14、xxx企业销售成本控制的研究15、xxx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研究16、xxx公司财务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7、xxx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8、xxx公司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9、xxx公司应收账款管理20、xxx公司其他应收款管理21、xxx公司内部制度披露信息的效益与成本研究22、xxx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动因研究23、xxx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研究24、xxx公司基于价值链管理的内部控制及目标定位25、我国民营科技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26、企业资产重组研究 27、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研究 28、强化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 29现代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研究30、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及其应用研究31、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32、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会计安全控制研究 33、中小企业破产兼并的财务问题研究 34、企业财务风险的监测与预警 35、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问题研究36、论中小企业采购成本控制37、论财务管理目标与资本结构优化38、企业财务管理目标39、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之异同40、财务的分层管理探讨41、对我国财务会计基础理论内容及构成的设想42、建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资源配置制度43、财务主管委派制与企业内部会计监督44、分离财务与会计工作 加强财务管理45、浅析往来帐项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46、论杠杆原理在财务管理中运用47、“零存货”模式在财务管理中的运用 48、货币时间价值在财务管理实践中的应用49、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思50、市场竞争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研究51、市场经济与财务管理运行机制52、论核心竞争力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53、财务管理环境变化对现代财务管理的影响54、税费改革后农村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55、所得税制下的财务管理分析56、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探析 57、论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58、浅谈企业财务管理的原则59、财务预算管理与企业管理创新60、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面临两大问题61、民营企业家族制的财务管理问题探讨62、试论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63、论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64、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65、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企业管理运行机制研究66、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67、企业/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研究68、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创新69、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财务核心能力问题研究70、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初探71、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72、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73、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74、浅谈企业财务管理与税收管理75、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研究76、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77、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战略78、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管理目标 79、公司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关系研究80、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关系研究81、论财务管理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1. 论中小企业发展的财务对策2. 浅议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及防范对策3. 试论如何改进企业的现金流管理质量4. 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研究5.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6. 企业采购的风险控制探讨7. 论网络时代的财务管理8.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浅析9. 当前企业财务管理的弊端与对策10. 刍议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内外因素11. 全面预算管理在玉柴股份的实践12. 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分析陷阱13. 提高财务报告质量:认真履行社会责任14. 如何加强企业资金管理15. 应收账款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16. 浅谈应收账款运作与管理17. 强化企业财务管理 提升企业竞争力18. 浅探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的比较与选择19. 企业项目研发经费的核算与财务管理的探讨20. 浅谈现金流量表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意义21. 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分析22. 浅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优化23. 论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24. 财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25.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及成因分析26. 浅论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目标27. 国企财务监管理念需与时俱进28. 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29.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30.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31. 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形成机制的探讨32. 浅析在建工程的财务管理33.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4. 论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管理措施35. 企业常见利润操纵方法的分析与对策36. 我国高校负债风险的成因及化解策略37. 经营者股权激励的本质及其启示38. 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研究39.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探讨40. 从财务角度看沃尔玛的经营战略41. 纳税筹划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42. 企业资本结构与竞争战略关系的分析43. 浅谈如何有效控制企业财务风险44. 企业资金管理的现状和发展途径45. 财务管理在中小企业中的作用46. 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7. 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和业务流程管理中的应用48.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49. 现行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及策略50. ERP系统及对财务管理创新模式的影响51.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52. 通货膨胀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及对策53.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缺陷及解决对策54. 试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应坚持的理念55. 发挥财务管理在提升企业价值中的作用56.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从利润到价值的飞跃57. 论企业管理的人性化制度58. 网络会计——财务革命的新起点59. 浅议e时代集团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管理60. 网络财务—E时代财务管理新方式61. 现行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及策略62. 浅谈应收账款的管控策略63. 试论企业成本控制64. 新经济环境下存货计划成本核算方法的优越性65. 浅谈应收账款风险的成因及其控制66. 成本控制是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67. 如何对公司的应收款项进行分析68. 如何改进成本管理69. 如何加强小企业财务管理70.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71. 财务管理创造企业价值的三个途径72. 浅谈企业财务的风险管理73. 财务管理在国有企业中的弊病及对策74. 企业应收账款问题的形成与解决对策75. 浅议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76. 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几个问题的思考与探索77. 新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78. 企业控制存货成本的财务管理技术79.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探析80.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特点分析81. 对网络时代我国企业财务报告系统局限性的探讨82.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83. 论企业财务风险与防范84. 现行企业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85. 旅游饭店财务风险及管理对策探析86. 改进管理 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87. 浅论企业现金流量的财务分析88. 浅谈ERP在财务会计管理中的应用89. 我国财务软件发展趋势的探讨90.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失效的影响因素初探91. 关于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的探讨92. 我国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分析93. 刍议企业销售财务管理94. 试述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95.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分析96.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之我见97. 票据业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对策98. 现金流量表及其相关信息的利用99. 加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思考100. 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01. 企业未来财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102. 资金控制管理模式的选择与应用103. 强化财务管理与控制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104. 建立连锁店财务的思考105.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探讨106.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降低企业经营风险107. 我国民间资本财务管理及制度建设108.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盘活银行不良资产109. 论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110. 论现金流量管理及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111.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新思考112. 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正确理财观113. 论企业应收帐款管理中的风险控制114. 试论财务杠杆及企业筹资效益115. 现金流量表分析指标体系研究116. 从利率风险谈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资金管理117. 如何运用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118. 应收账款管理的新视角——企业财务与法律的有效融合119. 财务管理如何运用谨慎性原则120. 着力化解坏账风险121. 如何正确的评价投资回报122. 筹资风险成因分析及防范123. 企业管理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124. 浅谈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目标125. 捕捉财务危机的早期信号126. 怎样利用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财务状况127. 美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体制的特点及启示128. 浅谈公司内部财务监督体系的构建129. 会计计量、公允价值与现值130. 全面预算管理在我国酒店中的应用研究131. 浅议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132. 浅析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与控制133. 浅谈财务成本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34. 浅析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及防范135. 浅谈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及其控制136. 浅谈预算管理中的难点与对策137. 南方香江全面预算管理应用案例138. 全面预算管理与ERP的有机结合139. 基于预算管理为中心的高校资产管理新思路140. 上海大众滚动预算的编制141. 加强煤炭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几点建议142. 推行成本费用“两精”管理 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水平143. 企业多元化投资风险分析与风险防范144. 浅议施工企业风险及防范措施145. 楼市:人生最安全的投资146. 固定收益产品的投资理财147. 合同管理流程及其主要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148. 中联重科并购危情149. 教育培训业投资攻略 最具投资价值细分领域解析150. 研究房地产泡沫识别方法151. 简析民营企业的融资管理152. 浅析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之对策153.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54.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探讨155.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研究156.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设想157. 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158. 论现代企业股权融资的若干思考159.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对策160. 浙江中小企业融资模式机制和对策研究161. 完善运营机制 疏通中小企业融资渠162.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思考163. 企业应如何加强现金管理164. 如何解决企业流动资金紧张165. 负债结构的优化之道166. 加强企业信用销售风险管理167. 金蝶软件科技公司的融资之路168. 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对策的分析169. 试论稳健性原则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170.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策略分析171. 公允价值计量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72.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73. 浅议现金流量表的财务数据分析174. 小议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175. 浅析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的危害176. 我国物流类上市公司财务分析177. 杜邦财务分析法及应用实例178. 美国西南航如何成功实施低成本战略179. 企业绩效评价的利器-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180. 负债融资、偿债能力与筹资风险分析181. 现金流量表与企业财务状况分析182. 企业资金管理重点与控制分析183. 浅议无形资产投资决策分析184. 试论稳健性原则在财务分析中的运用185. 公司经理的价值取向:账面盈利还是现金流量186. 怎样利用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财务状况187. 多元化经营的陷阱——巨人集团失败的财务分析188. 净利润与现金流量差异原因分析189. 迪斯尼公司投融资行为分析190. 浅议会计报表附注对于财务分析的影响191. 现代电信企业的财务管理192. 试论我国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问题研究193. 浅析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与防范194. 浅谈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95. 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思考196. 中国企业如何应对海外上市风险197. 强化信息对称才能构建和谐股市198. 攀钢:另类上市大戏199.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问题的原因及对策]200. 关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问题及对策201. 利用现金流指标透晰上市公司收益质量202.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203.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诚信机制的建立与完善204. 浅谈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问题及防范205. 对上市公司财务指标操纵的思考206. 上市公司年报真伪辨207. 浅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8. 浅议出纳工作是财务管理的关键环节209. 谈销售结算的财务管理210. 小议财会人员如何适应信息技术环境211. 财会人员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212. 旅游饭店实行签单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13. 浅析信息技术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214. 谈校园一卡通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215. 浅析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与对策216. 关于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探讨217. 浅议企业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218. 财务报表舞弊手段简析219. 实物类流动资产评估的关键点220. 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探析221.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对策研究 222.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研究223. 浅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常见的问题与对策224. 谈资产管理电算化225. 中小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226. 如何控制和防范企业财务风险227.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资本结构优化228.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229. 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与防范230. 浅谈ERP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231. 加强成本管理 提高企业效益232. 企业不良资产现状成因及对策233. 加强营运资金管理 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益234. 浅议民间资本的监管235. 投资者如何分析现金流量表236. 中小企业财务激励约束机制的构建237. 浅析“一卡通”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238. 浅谈谨慎性原则在资产核算中的应用239. 国美经营价值链的财务解析240. 连锁企业的成本管理241. 饭店财产管理制度242. 浅议网络时代的财务管理243. 企业负债经营财务问题探讨244. 关于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思考245. 如何加强中小企业资金管理246. 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247.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248. 西部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管理模式探讨249. 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对策250. 管理陷阱:企业赊销是把双刃剑251. 华润集团的财务管理探索252. 纳税筹划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253. 出资人如何监控企业财务254.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改革与探索255.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56. 论电子商务时代的财务管理257. 电子商务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258. 加强连锁超市的财务管理259. 试论负债经营风险控制策略评论(2)|赞同34搜不知道 |四级采纳率29%擅长:生活常识手机使用电影按默认排序|按时间排序其他2条回答检举|2011-03-20 20:25253482101|四级会计一、综合选题1. 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创新问题的探讨2. 关于绿色会计理论的探讨3. 关于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探析4. 关于会计政策的选择问题探讨5. 关于合并报表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6. 关于中西方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比较7. 股票期权会计处理问题的探讨8. 关于企业会计政策若干问题的研究9. 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研究10. 现金流量表分析与运用的研究11. 合并会计报表合并理论的比较研究12. 绿色会计若干问题的原因及探讨13. 关于或有事项若干问题的研究14. 财务会计报告体系问题的研究15. 社会责任成本问题研究16. 企业社会成本问题研究17. 关于企业合并会计问题研究18. 新制度经济学对现代会计的影响分析19. 中国会计中介商业贿赂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20. 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会计问题研究21. 企业年金会计问题研究22. 关于财务呈报若干问题的研究23. 对商誉会计的探讨24. 中国会计国际化问题的研究25. 无形资产会计计量研究26. 合并理论与方法探讨27. 信息时代会计电算化系统安全管理研究28. 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问题研究29.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方法)研究30. 企业改制过程中的财务问题研究31. 现代企业财务目标的选择与企业业绩评价32.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控制机制33.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34. 债转股问题研究35. 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研究36. 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研究37. 企业综合效绩评价指标的研究38.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的研究39. 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40. 论责任会计的激励职能及其实现41. 股利分配政策研究42. 财务风险与财务预警系统43. MBO对财务的影响与信息披露44. 财务预测管理与创新45. 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研究46. 并购融资方式及其风险防范47. 公司治理评价问题探析48. 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49. 上市公司董事会业绩评价问题50. 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51. 基于投资者视角的经营业绩评价52. 基于债权人视角的经营业绩评价53. 内部管理业绩评价若干问题54. 基于战略的预算管理体系55. 企业集团战略与预算管理56.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特殊性研究57. 资金集中控制模式探讨58.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组织构建探讨59. 如何规避财务活动中的风险60. 企业筹资方式的比较与选择61. 发挥财务杠杆作用、优化企业资本结构62. 投资决策方法的比较及运用63. 财务比率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64. 企业股利政策探讨65. 政府财务风险管理研究66. 企业并购的财务效应分析67. 财务控制体系探析68. 跨国关联企业产权定价问题研究专业选题:1、我国会计理论体系的探讨 2、中外会计报告比较及启示3、关于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研究 4、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5、关于人力资源会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6、企业会计政策及其选择问题的探讨7、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 8、试论会计信息失真及对策 9、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探讨 10、中西方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 11、合并会计报表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12、试论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构建13、关于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探讨14、试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 15、关于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的研究16、关于中国会计法规建设问题的探讨 17.高等会计教育改革问题探讨18、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会计监督19、关于破产清算会计若干问题的思考20、关于强化会计监督的思考21、试论会计学科体系的构建22、债务重组会计研究23、税务会计问题研究24、经济环境与会计计量模式25、论现代会计的发展趋势26、应收账款风险的衡量与防范27、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研究28、所得税会计问题研究29、存货计价方法比较研究30、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研究31、关于金融资产会计的研究32、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问题的研究33、新准则研究和开发费用会计处理的国际趋同以及影响分析34、商誉及其会计处理的研究35、会计环境及其对会计理论与实务影响的研究36、我国会计国际化和科学化的研究37、会计国际化问题的研究38、对当前会计目标研究的思考39、会计要素理论的发展及其对会计确认的影响40、权责发生制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41、企业现金流量指标与利润指标的效用比较分析其他题目:1、 企业剩余产生的各生产要素贡献和分配2、 国有企业经营者收入问题研究3、 关于国有企业岗位工资的思考4、 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会计学思考5、 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可行性研究6、 我国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现状及对策7、 我国民营企业收入分配现状及对策8、 企业人力资源的确认、计量与收入分配设计9、 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博弈分析10、 企业薪酬制度改革设计11、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的创新研究12、 基于EVA的经营者年薪制13、 风险型企业收益分配问题研究14、 期权激励理论与我国的实践15、 企业员工持股会计处理探析16、 基于按要素分配的科技型企业薪酬制度探讨17、 基于财务视角的企业收益内部分配管理18、 国有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的选择与创新19、 我国股票期权问题研究20、 企业收益分配制度对企业的效率影响研究21、 经营者薪酬与企业绩效22、 薪酬激励与管理者会计行为的选择权威机构 中国学术职称网为您推荐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