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人才资源开发杂志社编辑部

发布时间:

人才资源开发杂志社编辑部

引用:原帖由 qiangwei3 于 2006-9-21 13:39 发表赵老师: 您好! 请您推荐几份人力资源比较权威的杂志、报纸吧,部门要订下一年的报纸杂志。 谢谢! 也欢迎网友们提供宝贵意见! 您好,我推荐: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全是各类期刊的精品文章,值得阅读,价格也不贵,8元/期。《人才资源开发》,比较注重实务,《人力资源》,学术性与实务都比较强。 一、《人力资源》杂志简介 •总体介绍: 《人力资源》杂志是以解读人本文化为主导,聚焦最新人力资源前沿资讯和发展动态,为各类型企业、政府机关、中介机构等业界人士提供人力资源全新管理理念和解决方案的全彩版财经类半月刊。 杂志由辽宁省社会科学院主办,人力资源杂志社编辑、出版,辽宁省报刊总局发行。杂志每月1日、16日公开发行,月发行量10万份。 业界地位: 多年来,杂志社坚持“互动为友,资源共享”为理念,关注人与组织的协同发展,展示先进管理理念的独特魅力,得到业内专家、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鼎力支持。与此同时本刊每期向中央、省、市相关领导递阅,得到了高层领导的关切和肯定,人力资源杂志的影响力在业内不断提升。 定位及理念: •定位:聚焦人力资源前沿资讯和发展动态,提供人力资源全新管理理念和解决方案 •理念:开启前沿视窗 提升管理品质 解读人本文化 奉献操作实务 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月刊三、《人才资源开发》月刊智慧援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所人力资源室、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博士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华人博士中国发展促进中心 ◆ 《人才资源开发》杂志面向全国公开发行。CN41-1372/D(国内),ISSN1003-1073(国际)。是一本面向职业经理人的人力资源管理实战型期刊。它紧紧围绕企业、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实际,传递最新人力资源管理资讯、介绍成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解决方案,介绍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是职业经理人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智慧的助手。 以企事业单位中高层管理人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经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研究人员主要目标群,荟萃经典案例,纭集名家精解,深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前沿,追踪人力资源管理最新成果,展示人力资源管理实战典范,传导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法规,为人力资源管理者提供可以借鉴并乐于参与的人力资源管理实战战场。

(一)《人才资讯》版块人才工作简讯。下设《高层动态》、《部委消息》、《行业快讯》、《地方传真》等小栏目,以简讯的方式,配少量图片。报道部委、行业、基层人才工作新动态,扩大刊物信息量。(二)《特稿专稿》版块1.(zheng)要新论。刊登省部领导谈人才工作文章。2.地方领导谈人才。侧重刊发地市级党(zheng)领导谈人才工作文章。3.厅局长论坛。部委司局长、地方人社厅局长谈人才工作文章。(三)《聚焦》版块根据人才工作(xuan)传小组的部署,配合中组部人才局,对人才工作重大主题进行集中(xuan)传。可根据内容的需要,开设《本刊关注》、《重大人才工程巡礼》等栏目。1.《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传人才规划落实情况。2.重大人才工程巡礼:追踪人才工程实施情况。3.人才强市强县:传人才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四)《改革前沿》版块反映人才资源开发的新成果、新经验、新难点,侧重对实践经验的归纳总结,对人才现象的综合分析。1.本刊关注。对人才热点问题、十二五国家重点工程、社会热点事件中的人才问题进行分析报道。2.开发纵深。较为重大的人才开发问题、各省人才工作亮点经验。3.行业人才。对部委及行业人才工作的分析报道。4.基层连线。地县人才工作报道,侧重可操作性的经验,拓展交流平台。5.企事业之窗。报道企事业单位人才开发可供借鉴的典型经验。(五)《人才服务》版块1.产业观察:人才服务产业发展状况、问题的分析观察。各省市、副省级城市、重点地市人才服务业发展状况调查分析。2.市场发展。人才市场、人才机构重点工作、亮点工作的经验报道。3.招才引智。地区、行业人才需求新趋势、人才引进新特点的调查分析;重点地区、重点专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4.业界访谈:专访业内人士,谈人才服务业发展问题。(六)《人物人生》版块1.华夏英才:介绍杰出专家,提供刊物层次和品位。2.与成功相约:介绍各类成功人士。3.名人谈人才:各界名人谈人才培养与成才。4.奇才轶事:历史名人、奇才、怪才及其轶事趣事。(七)《实务》版块侧重为人才工作者个人服务。关注人才工作者的职业发展、技能提升、(zheng)策要求、情感诉求,提高杂志对人才工作者的亲和力,使杂志成为人才工作者的精神家园。1.实用技能:介绍实用性、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法、技巧,帮助人才工作者提升工作技能。2.经验之谈:以具体的事例、经历,介绍开展人才工作的方法、体会。3.职海泛舟:人才工作者的工作、生活感悟。沟通心灵、交流情感园地。4.维权释法:人才权益问题的(zheng)策(fa)规解读,案例评析。(八)探索1.前沿观点:加强对人才发展规划提出的新观点新理念的阐述。2.应用研究:加强对基层人才工作者关注的问题的理论探析3.观点选萃:人才论点选摘4.海外掠影:国外人才工作经验介绍。(九)专题报道人才铺就小康路人才服务纵深行

《人力资源管理杂志》18元/期,全年12期,216元;订刊电话:010-88255525;E-mail:hrmchina@。《人力资源管理》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全国公开发行的经济类期刊(国际刊号:ISSN1673-8209,国内刊号:CN15-1346/F;邮发代号:16-293),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专门为人力资源部门、企业高中层领导和相关管理专家量身定做的专业期刊。 杂志社工作人员名单社长、主编:闪中明执行主编:陈一明编辑部副主任:杜丽敏编辑记者:白静恩、邓婕、刘喜文、杨娇、阮莹、魏莉办公室:魏莉、闪仁芳培训部:郝强、马志军、周丰外联部:卜凡石、王东波

河南《人才资源开发》杂志社是2012-08-31在河南省郑州市注册成立的全民所有制,注册地址位于郑州市纬二路15号军培大厦。

河南《人才资源开发》杂志社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10000766210175W,企业法人杨东风,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河南《人才资源开发》杂志社的经营范围是:《人才资源开发》的编辑、出版、发行;设计、制作国内广告业务;发布本期刊广告业务。在河南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1099106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33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河南《人才资源开发》杂志社更多信息和资讯。

人才资源开发编辑部

引用:原帖由 qiangwei3 于 2006-9-21 13:39 发表赵老师: 您好! 请您推荐几份人力资源比较权威的杂志、报纸吧,部门要订下一年的报纸杂志。 谢谢! 也欢迎网友们提供宝贵意见! 您好,我推荐: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全是各类期刊的精品文章,值得阅读,价格也不贵,8元/期。《人才资源开发》,比较注重实务,《人力资源》,学术性与实务都比较强。 一、《人力资源》杂志简介 •总体介绍: 《人力资源》杂志是以解读人本文化为主导,聚焦最新人力资源前沿资讯和发展动态,为各类型企业、政府机关、中介机构等业界人士提供人力资源全新管理理念和解决方案的全彩版财经类半月刊。 杂志由辽宁省社会科学院主办,人力资源杂志社编辑、出版,辽宁省报刊总局发行。杂志每月1日、16日公开发行,月发行量10万份。 业界地位: 多年来,杂志社坚持“互动为友,资源共享”为理念,关注人与组织的协同发展,展示先进管理理念的独特魅力,得到业内专家、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鼎力支持。与此同时本刊每期向中央、省、市相关领导递阅,得到了高层领导的关切和肯定,人力资源杂志的影响力在业内不断提升。 定位及理念: •定位:聚焦人力资源前沿资讯和发展动态,提供人力资源全新管理理念和解决方案 •理念:开启前沿视窗 提升管理品质 解读人本文化 奉献操作实务 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月刊三、《人才资源开发》月刊智慧援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所人力资源室、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博士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华人博士中国发展促进中心 ◆ 《人才资源开发》杂志面向全国公开发行。CN41-1372/D(国内),ISSN1003-1073(国际)。是一本面向职业经理人的人力资源管理实战型期刊。它紧紧围绕企业、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实际,传递最新人力资源管理资讯、介绍成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解决方案,介绍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是职业经理人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智慧的助手。 以企事业单位中高层管理人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经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研究人员主要目标群,荟萃经典案例,纭集名家精解,深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前沿,追踪人力资源管理最新成果,展示人力资源管理实战典范,传导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法规,为人力资源管理者提供可以借鉴并乐于参与的人力资源管理实战战场。

杭州有16个人才市场。省级人才市场1个,其他15个为市级人才市场。

1、浙江省人才市场

浙江省人才市场为省级人才市场,位于杭州市古翠路50号浙江省人力社保大楼,联系电话是。

2、杭州人才市场

又名杭州市人才服务局,位于杭州市东新路155号,联系电话是。杭州市人才服务局下设办公室、毕业生就业服务处、大学生创业服务处、人事代理处、信息处、高级人才评荐处和流动党员管理办公室等部门。

3、淳安县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

淳安县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位于杭州市千岛湖镇新安东路491号新社保大楼709,联系电话是。

4、杭州市富阳区人才资源开发管理办公室

杭州市富阳区人才资源开发管理办公室位于杭州市富阳区迎宾北路166号永和大厦2楼社会保障服务大厅,联系电话是。

5、杭州高新区人才开发中心

杭州高新区人才开发中心位于杭州市文三路199号1号楼,联系电话是。

6、杭州市拱墅区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

杭州市拱墅区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位于杭州市上塘路629号,联系电话是。

7、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位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沙大道600号,联系电话是。

8、建德市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

建德市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位于杭州市建德市新安江街道环城北路68号,联系电话是。

9、杭州市江干区人才管理服务办公室

杭州市江干区人才管理服务办公室位于杭州市江干区钱潮路369号自谷人才广场一楼服务大厅,联系电话是。

10、临安市人才资源管理办公室

临安市人才资源管理办公室位于杭州市临安市锦城街道临东路67号,联系电话是。

11、杭州市上城区人才人事综合服务中心

杭州市上城区人才人事综合服务中心位于杭州市上城区秋涛路242-2号,联系电话是。

12、杭州市桐庐县人才资源开发管理办公室

杭州市桐庐县人才资源开发管理办公室位于杭州市桐庐县城南街道云栖中路828号,联系电话是。

13、杭州市西湖区人才管理服务办公室

杭州市西湖区人才管理服务办公室位于杭州市西湖区浙大路3号103室,联系电话是。

14、杭州市下城区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

杭州市下城区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位于杭州市下城区白石路318号二楼,联系电话是。

15、杭州市萧山区人才管理服务处

杭州市萧山区人才管理服务处位于杭州市萧山区蜀山街道沈家里路199号,联系电话是。

16、杭州市余杭区人才资源开发管理办公室

杭州市余杭区人才资源开发管理办公室位于杭州市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临平超峰西路1号,联系电话是。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浙江省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名录

1第一经理人2商界3财经周刊以上都是全国性的特别是商界 很赞.............我基本每本必看 看了2年了

人才资源开发杂志

河南《人才资源开发》杂志社是2012-08-31在河南省郑州市注册成立的全民所有制,注册地址位于郑州市纬二路15号军培大厦。

河南《人才资源开发》杂志社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10000766210175W,企业法人杨东风,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河南《人才资源开发》杂志社的经营范围是:《人才资源开发》的编辑、出版、发行;设计、制作国内广告业务;发布本期刊广告业务。在河南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1099106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33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河南《人才资源开发》杂志社更多信息和资讯。

1第一经理人2商界3财经周刊以上都是全国性的特别是商界 很赞.............我基本每本必看 看了2年了

《人力资源开发》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A类杂志

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在这里,你可以掌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前沿理论,读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高层权威专家的最新观点与研究成果;看到来自跨国公司和国内优秀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先进技术方法;分享杰出人力资源经理的心得体会;了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图书、培训信息、业界动态等最新资讯。《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杂志已成为中国不可多得的一份权威、专业、可读性很强的国家级人力资源杂志。

人才资源开发杂志职称评审

现在都是社会化评审,只要单位认可的话应该就没有问题,这种情况应该属于委托评审,只要评审的时候通过单位的人事部门盖章,评审材料应该可以入档案的。

据冶金人才中心的领导讲,他们只能评工程类的中级职称,也有评审委员会,估计其他职称证书有问题。

以下是2021年建设工程技术人才职称评审条件本标准条件适用于从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科研、勘察设计、施工、 造价、监理、质量监督、工程管理、技术咨询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一、学历资历条件(一)申报技术员职称的,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或具备大学专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历,在建设工程专业技术岗位上见习一年期满,经考察合格。(二)申报助理工程师职称的,具备硕士学位或第二学士学位,从事建设工程专业技术工作,经考察合格;或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在建设工程专业技 术岗位见习一年期满,经考察合格;或具备大学专科学历,取得技术员职称后,从事建设工程专业技术工作满两年;或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历,取得技术员职称后,从事建设工程专业技术工作满四年。(三)申报工程师职称的,具备博士学位,从事建设工程专业技术工作,经考察合格;或具备硕士学位或第二学士学位,取得助理工程师职称后,从事建设工程专业技术工作满两年;或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取得助理工程师职称后,从事建设工程专业技术工作满四年;或具备大学专科学历,取得助理工程师职称后,从事建设工程专业技术工作满四年。(四)申报高级工程师职称的,具备博士学位,取得工程师职称后,从事建设工程专业技术工作满两年;或具备硕士学位,或第二学士学位,或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取得工程师职称后,从事建设工程专业技术工作满五年。(五)申报正高级工程师职称的,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取得高级工程师职称后,从事建设工程专业技术工作满五年。二、业绩成果要求(一)取得助理工程师职称以来,具备下列至少一项条件:1.县(市、区)以下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县级以上课题研究;或获得县级以上建设工程类奖项;或研究开发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等成果得到县级以上有关部门鉴定(验收、评估等);或获得县级以上综合性表彰。2.市以上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市级以上课题研究;或获得市级以上建设工程类奖项;或研究开发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等成果得到市级以上有关部门鉴定(验收、评估等);或获得市级以上综合性表彰。3.在CN 或ISSN 期刊上发表建设类专业技术论文至少1 篇。(二)取得工程师职称以来,应具备下列至少两项条件:1.获得至少一项国家专利,并在实践中推广应用。 2.获得市级以上科学技术奖。3.县(市、区)以下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市级以上课题研究或组织(主持)县级课题研究;或获得市级以上建设工程类奖项;或研究开发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等成果达到市级以上先进水平并经市级以上有关部门鉴定(验收、评估等)。4.市以上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省级以上课题研究或组织(主持)市级课题研究;或获得市级建设工程类奖项一等奖;或获得省级以上建设工程类奖项;或研究开发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等成果达到省级以上先进水平并经省以上有关部门鉴定(验收、评估等)。5.市以下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获得市级以上综合性表彰。省以上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获得省级以上综合性表彰。6.参与制订、编制省(部)级以上本专业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定额、导则等,经有关部门批准并公布实施。7.在CN 或ISSN 期刊上发表建设类专业技术论文至少2 篇。 (三)取得高级工程师职称以来,应具备下列至少两项条件:1.获得两项以上国家专利,其中至少一项为第一发明人的发明专利,并在实践中推广应用。2.获得市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或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3.市以下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省级课题研究或组织(主持)市级课题研究;或获得市级建设工程类奖项一等奖;或获得省级以上建设工程类奖项;或研究开发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等成果达到省级以上先进水平并经省级以上有关部门鉴定(验收、评估等);或获得市级以上专业技术带头人、市级高层次人才称号。4.省以上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国家级课题研究或组织(主持)省级课题研究;或获得省级建设工程类奖项二等奖以上;或获得国家建设工程类奖项;或研究开发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等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经省级以上有关部门鉴定(验收、评估等);或获得省级以上专业技术带头人、省级高层次人才称号。5.主持(组织)制订、编制省(部)级以上本专业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定额、导则等,经有关部门批准并公布实施。6.公开出版本人撰写的本专业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编著、著作;或主持(组织)编写本专业通用教材;或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至少2 篇独立完成(或第一作者)的高水平本专业技术论文,每篇不少于2000 字。三、破格条件(一).破格申报高级工程师,应具备下列1、3或2、3条件(同一获奖项目、获奖论文或著作按一项计算)。获得设区的市政府表彰或省级以上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与业务主管部门联合表彰的,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也可破格申报。1.承担省级建设工程项目(或研究课题),并已经省级业务主管部门组织同行专家鉴定(验收、评估等),其成果具有省内先进水平,或者已经省级业务主管部门组织同行专家鉴定(验收、评估等),在管理、应用技术推广(包括专利成果推广应用)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或其科研成果在全省或设区的市范围内推广。2.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三等奖以上及相当奖励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或科研成果获省政府业务主管部门或设区的市政府组织评审的二等奖(或三等奖两项)以上的主要完成人;或获得作为主要发明人的发明专利两项以上,其中至少一项在实践中推广应用。3.在国内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本专业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技术论文不少于两篇(独立完成或第一作者,每篇3000 字以上);或公开出版由本人参与撰写(编译)的本专业有较高学术价值专著(译著)至少一部;或参与编写大型系列国家或部颁标准及规范;或主持编写大型系列省级标准及规范;或主持编写在省以上范围通用的教材(本人撰写部分不少于15 万字)。(二)破格申报正高级工程师职称,应具备下列1、3或2、3条件(同一获奖项目、获奖论文或著作按一项计算):1.承担国家级建设工程项目(或研究课题),并已经省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组织同行专家鉴定(验收、评估等),其成果具有国内先进水平,或已经省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组织同行专家鉴定(验收、评估等),在管理、应用技术推广(包括专利成果推广应用)中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或其科研成果在全省推广。2.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二等奖以上及相当奖励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或获得作为第一发明人的发明专利两项以上,并在实践中推广应用。3.在国内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本专业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三篇(独立完成或第一作者,每篇4000 字以上);或公开出版由本人主持撰写(编译)的本专业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专著(译著)至少一部(本人撰写部分不少于20 万字);或主持编写大型系列国家或部颁标准、规范等至少两部;或主持编写在省以上范围通用的教材(本人撰写部分不少于20 万字)至少一部。相关说明: 1.论文论著发表出版时间、课题结题时间、学历学位取得时间等截止到提交申报材料的时间。计算申报年限时,须扣除间断工龄和全脱产学习时间。2.本标准条件中的综合性表彰,是指党委、政府以及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会等部门颁发的记功、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五一” 劳动奖章等,以及业务主管部门表彰的先进工作者等称号。3.本标准条件中的“主要完成人”,是指自始至终全程主持或组织开展科技成 果、工程项目等的主要贡献者。“主要发明人”,如无特殊说明,均指排名前三位。4.本标准条件中的论文,不含在“增刊”、“特刊”、“专刊”、“专辑”、电子刊物上发表以及论文集收录的论文。著作指出版社正式出版物,教材指经出版社正式出版、纳入省或设区的市建筑类院校或全省建设行业教育使用的教科书,著作、教材均须有ISBN 书号。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是指经新闻出版部门批准,在我国境内出版的具有ISSN 刊号和CN 刊号的学术期刊。注:本标准条件自印发之日起试行,有效期至2021 年9 月19 日。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编辑部

水资源的定义是什么

咨询期刊发表,2-3-7-5-7-6-7-3-9-8

你要签这两个单位

水资源研究所是隶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公益性研究机构,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领域的理论、应用基础与应用研究,包括水循环基础理论、模拟技术与水资源评价、规划、配置、节约、调度、管理、保护及宏观战略研究,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咨询、国际涉水事务合作。水资源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前身是水文研究所;经过近60年的发展,我所已发展成为学科专业齐全、享誉国内外的国家级水资源研究基地。    水资源所现有职工95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具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职称人员占40%;获得博士学位人员占80%;现有在站博士后13名、在读博士研究生40名、硕士研究生29名。我所设一个综合办公室和10个专业研究室,研究室分别是:水资源管理研究室、水资源配置研究室、水生态环境研究室、节水与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室、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研究室、气候变化与水资源研究室、水资源信息研究室、水资源调度研究室、水经济与战略研究室、城市水文与水务工程研究室。我所还是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利部水资源与水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技术支撑单位,拥有延庆试验基地水资源与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综合试验大厅等科研试验条件平台;具有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甲级资质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甲级资质。    我所是全球水伙伴中国委员会、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水问题专业委员会等学术组织和《中国水资源公报》编辑部的挂靠单位;与世界银行、联合国发展署、环境计划署以及美国、澳大利亚、日本、英国、意大利、韩国等国际同行有着广泛深入的合作,是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和中澳流域管理联合研究中心的中方技术支撑单位。    我所先后主持完成了“六五”-“十二五”的科技攻关/支撑项目课题35项;国家973项目2项、课题10余项;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1项、课题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基金项目1项,重点项目8项,面上项目13项,青年基金项目22项;参与完成了全国第一次、第二次水资源评价和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南水北调工程规划等国家级的重大战略与规划;主持完成流域、省部级及其他重大科研与咨询项目90项;编制完成全国首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方案、首个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方案和首个水资源综合管理试点方案;先后主持完成135项规划与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在上述项目的支持下,已形成了创新特色显著的现代水文水资源理论与技术方法体系,引领带动了水资源学科的发展;上述理论方法已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有力支撑了南水北调、三峡等重大工程的规划设计与调度运行。当前全所职工正围绕新时期中央新的治水方略,协力开展水文水资源领域的创新性研发、规划论证与科技咨询。    我所拥有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26人;拥有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硕士、博士学位点和水利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累计培养博士后33名、博士研究生89名、硕士研究生141名,为国家水利事业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    2005年以来,我所累计出版专著150余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全球人居环境绿色技术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6项,二等奖13项;荣获“全国水利系统水资源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水利统计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