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刘姥姥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刘姥姥毕业论文

可以说一位杰出的外交人才而且为人仗义,贾府遭难之后她还到大牢里去看望,还千方百计找回了巧姐

提供一些《红楼梦》的论文题目,供参考。 试论《红楼梦》的女性人才观 《红楼梦》里的灯谜与民间谜语 论《红楼梦》的女性主义价值诉求 浅析《红楼梦》中的几桩糊涂官司 《红楼梦》钗黛形象的文化解读 浅谈《红楼梦》对张爱玲小说的影响 试谈《红楼梦》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红楼梦》的女性观及对现代人的启示 从《红楼梦》中的诗词翻译看归化与异化之争 从人物品格看《红楼梦》对人情小说传统的超越 论《红楼梦》的矛盾冲突 论《红楼梦》的艺术表现 《红楼梦》艺术成就拾零 新时期《红楼梦》语言研究述略 论《红楼梦》的诗美体式 论《红楼梦》所叙宦官的历史背景 《红楼梦》情节描写的穿插艺术及其审美价值 从人物性格的深刻性看《红楼梦》人物的美学意义 论《红楼梦》某些景物的特殊作用及语言魅力 试论《红楼梦》开端艺术的特色与意义 谈《红楼梦》中满族旧俗 再论《红楼梦》中的庙庵与僧道及其社会意义 贾宝玉正邪两赋人格对儒家人格的背离与超越 论贾宝玉典型性格的悲剧美 贾宝玉悲剧性格生成论 真假相映、虚实相衬的甄宝玉和贾宝玉 试论贾宝玉婚姻悲剧的必然性 论贾宝玉的双性化性格特征及其实质 贾宝玉:一个结构的解构因子 “情不情”、“情情”与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 殊途同归的悲剧命运——贾宝玉和汉诺悲剧人生之比较 浅谈贾宝玉形象及其文化意蕴 贾宝玉感情状态透析 贾宝玉的人生道路初探 论林黛玉与薛宝钗的性格差异 宝黛爱情悲剧与林黛玉的情商 自恋情结的悲剧——林黛玉、妙玉的性格分析 草木有本心——林黛玉名士型文化人格解读 林黛玉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 一个封建礼教的回归者——林黛玉性格之我见 论曹雪芹的文人情结与林黛玉的性格、命运 略论林黛玉的生命意识及其叛逆 从林黛玉形象塑造看《红楼梦》人生价值取向 试论薛宝琴、晴雯、龄官和香菱是林黛玉的四个形象副本 论林黛玉个性的塑造 从《红楼梦》的二重世界看林黛玉与眼泪之关系 就林黛玉的爱情悲剧谈人际关系 中西文化的误区——林黛玉和安娜?卡列尼娜悲剧情结 浅论林黛玉的诗人气质 片言谁识解秋心——林黛玉为人漫议 论林黛玉爱情至上观的悲剧必然性 论晏几道的痴情——兼谈林黛玉的痴情 潇湘馆环境描写与林黛玉性格刻划 试论林黛玉诗歌的追问意识 议林黛玉的感情生活 论林黛玉的存在体验 论林黛玉“真实”的人性品格 成也孤独,败也孤独——林黛玉形象的一个因素分析 林黛玉形象议 “春秋”法子促狭嘴——林黛玉语言特色之一 论林黛玉悲美风采和诗词的和谐统一 解读薛宝钗与林黛玉的共时空存在 封建“淑女”的理想化与世俗化——以燕梦卿、林黛玉、薛宝钗的悲剧命运为中心浅析《林黛玉进贾府》主要人物的出场描写 试论《红楼梦》林黛玉形象塑造 浅析林黛玉形象 林黛玉病态人格及其文化意蕴 林黛玉性格浅析 从王熙凤的出场看曹雪芹塑造人物的艺术特色 论王熙凤与曹七巧的人生误区 王熙凤——一个被包裹住了的悲剧人物 王熙凤口才分析 论潘金莲与王熙凤 试论悲剧英雄王熙凤的悲剧意义 对王熙凤艺术美的思考 从协理宁国府看王熙凤的管理才能 “二令”及王熙凤悲剧之源 曹操与王熙凤——关于典型形态问题的一个侧面 论环境对潘金莲和王熙凤妒妇、市侩性格形成的影响 论贾母、王熙凤在贾府中的地位 惊人的相似——骊姬与王熙凤形象分析 《红楼梦》中 王熙凤才智简析 论 王熙凤性格的心理基质 刘姥 姥形象的社会文化底蕴 论《红楼梦》人物刘姥姥与贾母的审美同构关系 同在喜剧背景下演绎悲剧人生——桑丘和刘姥姥形象比较 刘姥姥与尤老娘形象论析 论刘姥姥形象的恒久魅力 刘姥姥三题——《红楼梦》人物论 析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特殊作用 论《红楼梦》中的刘姥姥形象塑造 曹雪芹笔下的刘姥姥 刘姥姥与桑丘形象的异中之同 刘姥姥形象的社会意义 刘姥姥对人物性格的映衬作用 王熙凤判词里的闷葫芦 试论王熙凤艺术形象 从触摸传播谈王熙凤的性格塑造 略谈《红楼梦》中王熙凤的语言个性化 责权利对等与王熙凤治丧 含笑的罂粟——尹雪艳和王熙凤形象之比较 解读王熙凤命运的密码——“一从二令三人木”探析 魇魔法的真谛——王熙凤和贾宝玉的“聪明”和“愚钝”破译 20世纪王熙凤研究综述 一夜北风紧——王熙凤结局之我见 浅析王熙凤的悲剧 错不在王熙凤 自尊与对抗评王熙凤的“辣” 解读《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人物形象 女正位乎内论贾母、王熙凤在贾府中的地位 试论王熙凤个性化语言的背景 王熙凤的社会伦理意识 王熙凤巧言令色的性格特征论析 男权压迫下的封建妇女——王熙凤新论 论潘金莲与王熙凤悲剧人生三部曲 王熙凤与《红楼梦》的艺术结构 《红楼梦》中王熙凤才智简析 论王熙凤性格的心理基质 浅析《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形象的塑造 对《红楼梦》中王熙凤管理方法的思考 浅谈王熙凤的美、才及命运悲剧 从人际关系的角度看林黛玉与薛宝钗 论林黛玉形象描写特点及艺术魅力 浅议林黛玉的感情生活 谈《林黛玉进贾府》的艺术真实美 林黛玉“忧患”意识的美学象征意义 论《红楼梦》中的薛蟠形象 母爱的异化———《红楼梦》中的四位典型母亲形象分析 晴雯和春梅——《红楼梦》与《金瓶梅》比较研究一例 着意塑造的模糊艺术形象《红楼梦》秦可卿种种 论《红楼梦》人物的绰号艺术 《红楼梦》人物刻划的“情理分寸” 从环境与人物的非典型因素深入研究《红楼梦》 但闻其声如见其人——浅论《红楼梦》人物语言特色 浅谈《红楼梦》与《金瓶梅》情节设置的相关性 人生之谜和超验之美——体悟《红楼梦》 《红楼梦》与中国历史上的人文主义思潮 《红楼梦》主要人物年龄考 论《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美 《红楼梦》宴会描写简论 论《红楼梦》悲剧中的喜剧描写 《红楼梦》贾探春自卑心理浅析 林黛玉和薛宝钗人物性格之比较 林黛玉性格的形成因素 论《林黛玉进贾府》的辞令艺术美 论林黛玉的双重性格在其诗词中的体现 浅议林黛玉的悲剧美的意蕴 原型意象与林黛玉的忧郁 至刚至柔至阴至阳——破译林黛玉的男性气质 简爱与林黛玉比较谈 林黛玉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林黛玉“悲剧根源”的现代阐释 异域别壤中的两朵孤独之花——林黛玉与简·爱的比较 独立与叛逆——简·爱与林黛玉之比较 论《红楼梦》的思想 曹雪芹的自然观和《红楼梦》的自然美 《红楼梦》梦境之原型解析 论关于《红楼梦》的散曲

刘姥姥,一位具有非凡公关才能的老太太。见证了贾府兴衰荣辱的全过程。一进荣国府,刘姥姥小心谨慎,打通关节。与赫赫有名的金陵大户建立关系,二进荣国府,刘姥姥左右逢源,装疯卖傻,演绎着一位公关人士的成功之道。三进荣国府,刘姥姥挺身而出,侠肝义胆,成为《红楼梦》里重要的收场人物。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村老太太,何以在贾府里畅游大观园、醉卧怡红院?在《红楼梦》里,刘姥姥与贾府的渊源还得从他的女婿王狗儿说起,王狗儿的祖上曾经是一个小小的京官,与贾府王夫人的父亲认识,又因同是姓王,借着“一处做官”的机缘便“连了宗”成了“本家”。 于是王狗儿家就结了贾府这一富户。后来偏偏这王狗儿家不争气,弄得家业萧条,就搬出了城住到了乡下。到了年冬岁末,王狗儿家无以为计,顾头顾不得尾,岳母刘姥姥只好借着这个关系到贾府攀亲,寻求救济,于是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就上演了。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旗开得胜,使一个小小的庄户人家和赫赫有名的金陵大户逐渐建立关系。她不但使贾府认下了这门亲戚,还拿回来二十两银子外加一吊钱的援助,使这个庄户人家度过了难关。此刻刘姥姥在《红楼梦》里的使命仅仅完成了三分之一,更重要的戏份还在后头,这一回,刘姥姥可是大展身手,穿红戴绿,备受瞩目,让读者永远记住了这个老太太。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她第四个作用,就是为日后贾府败落巧姐被救埋下伏笔。这里边就写到当时王熙凤的女儿,大姐抱着一个大釉子玩,那时候还没取名,还没取名叫巧姐呢,抱着一个柚子玩,见板儿手里拿着一个佛手,然后她就要。丫鬟就哄着板儿把这个佛手给大姐换了柚子,板儿呢已经对佛手玩腻了,玩很久了,他看见那个柚子又圆又香,就换了,好,这里头什么讲究呢?这个好像是冥冥之中缘分是佛手指引的结果,曹雪芹在这儿他是进行了这么一番暗示。所以,让刘姥姥起名,刘姥姥不就说了嘛,取个“巧”字,将来必定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全从这“巧”字上来。

与娘和姥娘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姥娘的意思是:外祖母。

方言。外祖母。

出处:

骆宾基《王妈妈》:“香香他姥娘,多住些日子再回去吧!”

高玉宝《高玉宝》第二章:“玉宝赶着猪,顺着大沟里的小道奔姥娘家去了。”

例句:

姥娘的造句:

(1)太姥娘娘不避艰险,从天上摘下北斗七星,放在七星洞口照亮航道。

(2)来庆看看我大姥娘,冲上去就打闲姐儿,闲姐儿却更发疯了,“你们庄家都不是人,你们叔嫂通奸,你们杀人放火。

(3)我大姥娘庄于氏拿来手巾给我姥爷擦着汗,万分疼怜地说:“做恶梦了吗?”。

(4)那一次,我和妈妈比赛包饺子,爸爸当裁判,姥娘姥爷当拉拉队,很有比赛的气息,我刚学会,所以包的比较慢,我在心里沾沾自喜。

(5)他姥娘家在周寨镇,他的表妹周文华说下一个当兵的,还没过门,男的死了,表妹成了望门寡。

姥、娘的诗句:

1、关于【姥】的诗句:

《齿落辞》(作者:白居易)——|嘻!君其听哉,女长辞姥,臣老辞主。

2、关于【娘】的诗句:

《三次韵咏雪》(作者:项安世)——|直是谢娘工说似,未腾欧叟不言如。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姥娘

姥娘的姥娘的妈妈和你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关系可大了。姥姥的姥姥的妈妈是你的直系血亲。老姥的母亲叫太老姥。你是太老姥的曾孙子。太老姥的母亲叫王太老姥,你是王太老姥的玄孙子。王太老姥的母亲叫皇太老姥,你是皇太老姥的来孙子。皇太老姥的母亲叫人皇老姥,你是人皇老姥的晜孙子。人皇老姥的母亲叫地皇老姥,你是地皇老姥的仍孙子。地皇老姥的母亲叫天皇老姥,你是天皇老姥的云孙子。天皇老姥的母亲叫万物老姥,你是万物老姥的耳孙子。万物老姥太上老君的母亲叫皇极老姥无上老君。皇极老姥无上天尊的母亲叫太极老姥无名天尊。太极老姥无名天尊的母亲叫无极老姥无形天尊。无极老姥的母亲叫大道老姥。大道老姥的母亲叫太初老姥。

刘志丹毕业论文

小学毕业论文? ^_^ 敲响那一排铜质的编钟,浑厚而清亮的左音右韵由远及近,穿越五千年悠悠岁月和五十三年缤纷花季,在河之洲,水之湄,山之阳,海之滨,泛起层层涟漪,响起阵阵回声,在亿万炎黄子孙的心中凝结一个主题:祖国母亲! 我们以《诗经》关睢的歌喉;以屈原《橘颂》的音韵;以古风与乐府、律诗与散曲;以京剧与秦腔、梆子与鼓词唱您历史恢宏岁月的辉煌,唱响您壮丽的山河亮丽的风景。 我们以岳飞的一阕《满江红》,以文天祥的一腔《正气歌》,以鲁迅的一声《呐喊》,以朱自清的一道《背影》唱响您不屈的脊梁与骨气,唱响您不屈的尊严与神圣。 我们以瞿秋白手中的那束野花;以方志敏身上的那份清贫;以杨靖宇腹中的那些草根;以刘志丹胸前的那块补丁;以焦裕禄窗前的那盏油灯;以孔繁森雪原上留下的那串脚印,唱响您的坚韧与顽强,唱响您的灵魂与精神。 亲爱的祖国,让我们以采薇采茶采桑的手,编织彩灯云锦;让我们以喊江喊海的喉咙,在金黄季节里黄金般的早晨,唱响国歌和飘扬的五星红旗,唱响千百年来朝朝暮暮澎湃的激情。 黄河猛、长江壮、泰山雄、昆仑莽,万里山河浩浩荡荡从天安门前走过,走过一队队雷锋,走过一队队徐洪刚,走过一队队李向群,走过一队队方红霄——走出中国人民最风流最风光最风情的步伐;走出中华民族最壮观最壮美的方阵!仰望蓝天,“神州飞船”,太空穿梭;俯瞰大地、三峡工程,旷世神奇。 亲爱的祖国,五千年的蕴涵和积淀,五十三年的扬弃和继承,一个东方巨人到了可以说“不!”可以发言的时候。您聚集当今世界上最多最广最大的人气和景气,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和平与发展是您热切表达的心声!您不卑不亢不躁不惊,以坦荡豁达和深邃、闲静,阔步在新世纪的黎明!在“十六大”的东风劲吹中,新一代的中国领导人正继往开来带领着中华民族走向新的辉煌

刘志丹是我党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卓越的36位军事家之一,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1936年4月,在东征战役中,作为红28军军长的刘志丹,率部英勇作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毛泽东曾高度称赞他是"民族英雄,群众领袖";周恩来曾亲笔题词:"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今天,我们纪念刘志丹将军,适逢英雄牺牲68周年。回顾他的成长道路,缅怀他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的品德风范,对于继承革命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促进国家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刘志丹是我党早期杰出的革命军事骨干。2003年10月4 日诞生于陕西省保安(今志丹)县农村的一个书香之家,曾就读于陕北名校--榆林中学,在这里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革命军旅道路,二十几岁就名震西北,被称为传奇人物。其实,刘志丹的成长不是偶然的,是黄土地的孕育、大革命时代的造就,是我党从不重视军事到重视军事、从帮助国民党建设部队到独立创立人民军队这一历史转变的结果,也是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特色所决定的。首先,在革命的黄土地上崭露头角。刘志丹是黄土地培育的优秀人才。陕北广袤的黄土地尽管贫瘠,但不乏勤劳、朴实、正义、反抗的人文富矿,它自然是刘志丹优秀品格的源泉,也是他军旅生涯的根基之所在。无论是官僚军阀的统治,还是无数百姓的苦难,无论是"三国"、"水浒"中的英雄,还是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壮举,对刘志丹年幼的心灵无不产生强烈的冲击。学习英雄,改变不平等的黑暗社会,成为他内心的呼唤。他进入陕北革命文化中心的榆林中学后,受到浓烈的革命熏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在陕北23县学生中成为很有名气的学生领袖。特别是加入中国共产党,思想得以升华,成了他人生的重要起点,也成了他进入黄埔军校走上革命道路的必要条件和永久动力。其次,在最高军事殿堂里奠定军事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几年中主要是领导工人运动,1924年帮助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之后才懂得军事工作的重要性。1925年秋,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接收3000名入伍生,要求各地的党组织迅速多派人员报考黄埔军校。陕西党组织慧眼识真金,选派刘志丹等同志前往广州报考,翌年初被录取为黄埔军校第四期学生。历史的机遇,党组织的知人善任,加之本人的优秀条件,使刘志丹在当时全国最高军事学府里,得到良好的军事、政治教育,受到系统的军事培训,学到正规的军事训练技能,从而打下了牢固的军事理论基础,提高了文武兼备的素质。同时,由于当时广州处于大革命的最前沿,党在广州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举行各种活动,刘志丹积极参加,广泛交友,深受党的革命思想教育和党内一些领袖人物与知名人士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甚至是受用终生的。黄埔军校是刘志丹军事生涯的第一座里程碑,不仅起点高,而且过得硬。 其三,在大革命失败的亲历中坚定创建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的决心。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在孙中山逝世前后已存在严重的危机。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主要是开展统一战线和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只派少数党员进行军事运动,除协助国民党创办黄埔军校,参加东征、北伐等军事行动外,还帮助国民革命军开展工作。刘志丹就是黄埔军校毕业后被党组织分配到冯玉祥的国民军联军工作的。他满腔热情、扎实勤奋,努力改造政治工作,使冯部面貌一新,在其策应北伐战争中发挥了明显作用。然而,当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时,大批共产党人人头落地。在冯部工作的共产党员有的惨遭杀害,刘志丹等被押送出境也险遭不测。亲身经历这一血的教训,使刘志丹有着切肤之痛:"我们没有枪杆子,只靠笔杆子不行,结果人家一翻脸,我们就只有滚蛋。"失败往往是成功之母。反思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刘志丹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独立掌握军队和领导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从而坚定了创建党领导革命武装的决心和意志,而且在创建人民军队、进行革命战争实践中义无反顾,坚韧不拔,使他的军事生涯由高起点达到高境界。无产阶级军事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和其他先进军事文化同本国家本地区具体战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刘志丹在领导武装起义、创建西北红军和西北根据地、开展革命战争的军事实践中,一切从实际出发,以非凡的胆略和务实的精神,探索西北武装斗争的规律,创造出许多独特的军事思想,成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组成部分,为无产阶级军事思想宝库做出了宝贵的贡献。尽管刘志丹军事理论在文字上留下的不多,但是从他历任南梁游击队总指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副总指挥、总指挥,红26军师参谋长、师长,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前敌总指挥,红15军团副军团长兼参谋长的军事实践中,以及他战友们的回顾中,仍可反映出创见性的思维和独具特色的军事思想。1、以三种方式建立革命武装。1928年渭华起义失败后,刘志丹总结了经验教训,根据陕北敌强我弱、游杂武装多、到处布满革命干柴等实际情况,大胆提出了以"白色"、"灰色"、"红色"等三种斗争形式建立革命武装的创议,并大胆进行实践。"白色",就是派共产党人深入白军开展兵运工作;"灰色",就是争取、教育、改造绿林武装;"红色",就是发动工农群众,建立党领导和指挥的人民军队。刘志丹出生入死,一次次打入国民党军阀部队,开展兵运工作,表现了英雄虎胆;他满怀诚意,耐心地争取、帮助民间绿林武装,使其走上革命道路;他艰苦奋斗,长期致力于创造革命军队的工作,为党独立掌握革命武装付出了巨大心血。2、以"狡兔三窟"的方法建立革命根据地。根据地是军队作战的依托。当照金根据地一度沦陷、缺乏回旋余地,红军陷入困境时,刘志丹便依据敌情、我情、地形等条件提出创建南梁根据地的设想,同时建立三个游击区,形成几个相互依托、相互支援的战略支撑点,使陕甘边根据地建设出现新局面。刘志丹"狡兔三窟"的高明之举,曾经受到毛泽东的赞赏。正是由于刘志丹因地制宜、坚持不懈地领导创建根据地,使陕甘边根据地不断发展,后经过艰苦努力,与陕北根据地连成一片,最终建成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惟一仅存的一块西北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共中央和各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与北上抗日的出发点。3、以武装斗争与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结合"的战斗方针开展农民战争。刘志丹认为,中国革命战争是党领导的人民战争,实质上是农民战争。党必须把农民问题放在核心位置上,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进而引导和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参加革命战争。他吸取了兵运工作没有同农民运动相结合的教训,着力领导根据地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同时加强根据地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建设。广大农民参军参战,积极支前,成为红军不竭的源泉,有力地促进了武装斗争的开展。刘志丹与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心贴心,赢得广大群众的赞誉,成为西北人民革命战争的领袖人物和高级将领。 4、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培训,保持新型人民军队的建军方向。刘志丹认为,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部队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加强干部培训、提高干部素质是加强部队建设的决定性因素。他以古田会议精神为指导,对部队进行正确的政治思想灌输,保持了红军建设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时,他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努力创办军政干部学校,亲任校长,亲自制定教育方针和教学方案,并亲自讲课,培养了一大批建军骨干,为革命战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们中不少人后来成为治党治国治军的英才。刘志丹的军事实践主要处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当时的基本形势是敌强我弱、敌大我小。在敌人连续多次残酷的"进剿"、"会剿"和三次大规模"围剿"面前,刘志丹作为西北红军和根据地的最高指挥员之一,判断正确,决心果断,部署得当,指挥部队奋勇作战,在根据地人民的支援与配合下,取得了一次次战斗的胜利,获得了骄人的战果,创造出西北红军游击战和游击运动战的独特战法。革命战争的实践充分显示了刘志丹这位军事家高超的军事才能和战争指挥艺术。一是知己知彼,精心部署。刘志丹善于调查研究,精于分析敌情、地形、综合做出判断,并结合我军情况,制定出正确的方针部署。1934年,在陕甘国民党军队对南梁根据地发动第一次大规模"围剿"时,刘志丹分析认为,敌人来势汹汹,规模空前,大有踏平根据地之势,但敌人骄枉冒进,协同混乱,于是部署游击队、赤卫队在内线牵制打击敌人,亲率主力红军和地方部队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乘隙跳出敌人包围圈,转到外线作战。经大小战斗30余次,歼敌3000余人,粉碎了敌人第一次大规模"围剿"。1935年9 月中旬,西北红军第26、第27军与长征抵达陕北的红25军胜利会师,下旬,蒋介石即部署陕、甘、宁、青等省的部队对进入陕北的红军实行分割围歼。任红15军团副军团长兼参谋长的刘志丹,协助军团长徐海东研究部署伏击歼敌方案。对当地地形十分熟悉的刘志丹,提出了有利于部队隐蔽和歼敌的劳山作为伏击区,并精心部署红军摆下口袋阵。10月1日,红15军团终于取得劳山伏击战的重大胜利,歼敌3700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二是审时度势,灵活用兵。刘志丹认为,要打破强敌的"围剿",不能蛮干浪打,必须依据实际情况灵活制定方略。1935年初国民党军集中4万兵力对陕北和陕甘边根据地发动第二次大规模"围剿"。如何粉碎敌人的大"围剿",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刘志丹认为,突出冒进到陕北的高桂滋部对陕北人生地不熟,且与陕北的军阀井岳秀矛盾很深,这为我军利用矛盾、各个击破创造了条件。于是,他为西北军委起草了反"围剿"的动员令,制定了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作战方针,命令红26军主力北上陕北同红27军主力配合协同作战,红26军一部就地坚持游击战,骑兵团相机向外线出击,地方游击队赤卫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活动,使主力红军与地方游击队相配合,内线与外线作战相呼应。由于刘志丹审时度势,及时捕捉战机,实施灵活指挥,巧妙地打击敌人,终于取得了第二次反"围剿"的辉煌胜利,解放了6座县城,使陕北与陕甘边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红军也得到很大发展。三是不拘一格,出奇制胜。刘志丹熟读兵书,但又不循规蹈矩,而是从实际出发,依不同敌情运用不同战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在慕家塬战斗中,针对敌人修堡筑垒,步步为营和"移民并村"的方针,刘志丹利用夜暗首先奇袭了附近群众基础好的郭家沟,静悄悄地将慕家塬之敌团团包围,敌人未能发觉。次日拂晓,刘志丹指挥部队采取"猛虎掏心"和"围堡打援"战术,以少数部队强攻敌人,吸引敌之援兵,结果宋家川赶来的一个营敌人被红军击溃一大半。然后红军回师慕家塬,刘志丹亲自组织火力,准备云梯,夜间发起攻击,逃跑的敌人顺着红军预料中的通往宋家川的一条路逃窜,被赤卫队全部消灭。还有一次,刘志丹指挥部队远距离奔袭合水县城孤立无援之敌,在夜色和深草的掩护下,进抵城下,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登上城楼,攻进城里,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守敌数百人全部被消灭。刘志丹的军事生涯虽然共十年零四个月,其中领导西北革命战争也只有八年时间,但是他独具特色的人生阅历和精神财富却是永远读不完的书。他牺牲时才33岁,但一生却挫折屡屡,坎坷重重,磨难多多。就是在这艰苦卓绝的建军历程中,在呕心沥血的战争指导中,同时也在与"左"倾错误的斗争中,锤炼并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的宽广胸怀、高尚品德和精神风范,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三点令人感受颇深。第一,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政治品质。在指导革命武装斗争的伟大斗争中,刘志丹忠实地践行党的历史使命和根本宗旨,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虽然面对强大的敌人和无数艰难险阻,虽然多次被"左"倾错误排挤,诬陷和打击,被撤职、降职甚至被关押,但他顾全大局,忍辱负重,始终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忠贞不二。1935年10月初,西北根据地的错误肃反,造成刘志丹和其他一批干部被关押。幸亏党中央长征达到陕北,把他们及时解救出来。针对一些受迫害同志的满腹怨气,刘志丹耐心教育他们要顾全大局,不计个人得失,一切听从党中央的调遣。周恩来称赞"刘志丹对党忠贞不二,很谦虚,最守纪律。他是一个真正具有共产主义品质的党员。"在建军中,他不遗余力地加强党的政治、组织和思想建设,从根本上保证红军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保证军事实践不偏离新型人民军队建设的航向。刘志丹牺牲后,毛泽东说:"我到陕北只和刘志丹同志见过一面,就知道他是一个很好的共产党员。他的英勇牺牲,出于意外,但他的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精神永远留在党与人民中间,不会磨灭的。"第二,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宋代大学者苏轼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刘志丹从领导渭华起义到历次兵运活动,从根据地和红军遭受重挫,到逐步恢复发展,屡经失败,屡遭挫折,但是他百折不挠,一往无前,垮了再来,再垮再来,表现了共产党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毅力,为党的领导干部带领群众艰苦奋斗、矢志不渝,树立了光辉榜样。1943年4月23日,朱德在延安举行的近万人参加的刘志丹烈士公祭大会上,代表党中央和八路军指出,"刘志丹是创造红军的模范",他的"这种精神和毅力,就是建军的基本条件。""如果有人要问共产党员是什么样子,那么就请看刘志丹同志。"第三,具有群众领袖的伟大风范。刘志丹有一颗全心全意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服务的赤胆忠心。他十分重视军民一致、官兵一致等重要建军原则,有着强烈的爱民、爱兵意识,全身心地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斗争。他作风民主,平等待人,同群众打成一片;他关心群众疾苦,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他身先士卒,靠前指挥,吃苦在先,享受在后;他善于发现战士、群众中的积极因素,帮助他们进步,培养他们成长;他善于处理社会各阶级的矛盾,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建立起广泛的革命阵线。高尚的人格,传奇的人生,在人民群众中具有崇高的威望。他的言行受到广大群众的真心爱戴,称他为"我们的老刘"。他牺牲后,陕北的群众悲痛欲绝,党和人民群众给予他高度评价。毛泽东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一个人死了开追悼会,群众的反映怎样,这就是衡量的一个标准。有些人高高在上,官位很大,称首长,好像老百姓都拥护他,其实这不能说明问题,要看最后的盖棺论定,要看开追悼会那一天老百姓落不落泪。有些干部死了,我看老百姓就不见得落泪,他是自封的群众领袖。因为你做了官,老百姓不得不和你打交道,其实公事一办完,人家就掉头而去,不大理睬你了。真正的群众领袖,到开追悼会那一天,老百姓会觉得他死了很可惜。至少不会觉得死了也好,可以省下小米。刘志丹牺牲后,陕北的老百姓伤心得很,这说明他是真正的群众领袖。"毛泽东的话是对刘志丹的最好褒奖,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刘志丹 永远的丰碑 刘志丹:群众领袖 人民英雄 1943年,刘志丹牺牲7周年时,毛泽东亲笔题词:“群众领袖,人民英雄”。 刘志丹,名景桂,字子丹、志丹。1903年生,陕西保安(今志丹)人。早年就读于永宁山高等小学。1924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春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受党指派入黄埔军校第4期学习。大革命时期,积极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4月,参与领导渭华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主席。后在陕甘边开展兵运工作。1931年10月,和谢子长、阎红彦、吴岱峰等组建西北反帝同盟军,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边游击队,任副总指挥、总指挥,开辟以照金、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苏区。此后,相继任陕甘边红军临时指挥部副总指挥兼参谋长、红26军42师师长、中共陕甘边军事委员会主席、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把陕北、陕甘边两块苏区连成一片,成为中共中央和各路北上抗日红军长征之后的落脚点。 1935年9月,任红15军团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参与指挥劳山战役。后任北路军总指挥兼第28军军长、中共中央所在地瓦窑堡警备司令。刘志丹经常教育部队顾全大局,绝对服从中共中央的领导和调遣。在他的影响下,陕北红军与中央红军团结一致,共同对敌。周恩来说:“刘志丹同志对党忠贞不二,很谦虚,最守纪律,他是一个真正具有共产主义品质的党员。” 1936年3月,刘志丹率红28军参加东征战役,挺进晋西北,迭克敌军。4月14日在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牺牲,年仅33岁。噩耗传来,万民悲恸,党、军队、人民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为中国革命做出的巨大贡献。 同年6月,为纪念这位西北红军和西北苏区的主要创建人,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将保安县改名志丹县。1942年在他牺牲六周年时,毛泽东挥 毫题词:“我到陕北只和刘志丹同志见过一面,就知道他是一个很好的共产党员。他的英勇牺牲,出于意外,但他的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精神永远留在党与人民中间,不会磨灭的。 ”1943年5月,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人民为他举行隆重的公葬典礼,几乎所有在延安的中央领导同志,都为他题了词。毛泽东的题词是:“群众领袖,民族英雄”;朱德的题词是:“红军模范”;周恩来的题词是:“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 刘志丹 ,名景桂,字志丹,1903年出生于陕北保安县(今改名志丹县)一个秀才之家。小时候,他就读于本县的高等小学堂,虽自身家境尚好,却目睹了黄土高原上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的惨景。他爱听当地李自成起义的故事,立志改变社会。 1922年,他考入陕北地区23县仅有的一所中学——榆林中学,阅读到《向导》、《新青年》等革命杂志,并在学生运动中当上了校学生自治会会长。1924年,他成为陕北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第一批团员,1925年转为共产党员。同年秋,他去广州入黄埔军校第四期,翌年秋毕业后又回西北,到冯玉祥部队任第四路军党代表兼政治处主任。刘志丹这时只有23岁,但在西北军中已成为知名人物。 1927年夏国民党反共后,刘志丹转入地下活动,秘密动员西北军一部于1928年5月在渭华发动起义,建立工农革命军,他担任了起义的军事委员会主席。6月间,西北军主力向渭河一带反扑,起义军被打散。刘志丹潜回陕北家乡任特委军委书记,并打入当地驻军和民团进行兵运活动,于1931年秋在南梁一带建立了最初的根据地。翌年初,他又将所部改编为红军陕甘游击队,年底正式建立红二十六军(兵力仅一个团)。 1933年5月,红二十六军南下三原时失败,刘志丹突围后又返回陕甘边区的照金根据地,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至1935年春,陕甘红军发展到5000余人,占领了六座县城,并在二十多个县内建立了根据地政权。此时,南方苏区已相继失败,各主力红军被迫长征,陕甘苏区虽然人口不多且十分贫瘠,却成为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由于保存下这块革命的落脚点,红二十五军和红一、二、四方面军都长征到达这里,党中央也最终把大本营放在陕北。 1935年8月,徐海东等率红二十五军到达陕甘,与当地红二十六、红二十七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在10月初错误的肃反中,刘志丹被捕。随后,中央红军到达,11月初将刘志丹释放出来,并任命他为新成立的红二十八军的军长。1936年春,红军东征山西攻打中阳县三交镇时,他亲临前沿观察。敌晋绥军阵地上有一挺机枪正猛烈扫射,刘志丹探出上身用手指着说,要把它缴下来向陕北苏区献礼。不幸,那挺机枪射来的子弹打中了刘志丹左胸,他昏倒后被抬下,清醒过来只说了一句要宋政委(即宋任穷)指挥部队,便停止了呼吸,年仅33岁。 但他经历了那么多的艰辛和曲折,进行了那么多惊心动魄的斗争,建立了那么多的功勋。毛泽东同志称他是:“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周恩来同志题诗说:“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朱德同志称他是“红军模范”。

刘志丹:群众领袖 人民英雄1943年,刘志丹牺牲7周年时,毛泽东亲笔题词:“群众领袖,人民英雄”。刘志丹,名景桂,字子丹、志丹。1903年生,陕西保安(今志丹)人。早年就读于永宁山高等小学。1924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春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受党指派入黄埔军校第4期学习。大革命时期,积极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4月,参与领导渭华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主席。后在陕甘边开展兵运工作。1931年10月,和谢子长、阎红彦、吴岱峰等组建西北反帝同盟军,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边游击队,任副总指挥、总指挥,开辟以照金、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苏区。此后,相继任陕甘边红军临时指挥部副总指挥兼参谋长、红26军42师师长、中共陕甘边军事委员会主席、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把陕北、陕甘边两块苏区连成一片,成为中共中央和各路北上抗日红军长征之后的落脚点。1935年9月,任红15军团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参与指挥劳山战役。后任北路军总指挥兼第28军军长、中共中央所在地瓦窑堡警备司令。刘志丹经常教育部队顾全大局,绝对服从中共中央的领导和调遣。在他的影响下,陕北红军与中央红军团结一致,共同对敌。周恩来说:“刘志丹同志对党忠贞不二,很谦虚,最守纪律,他是一个真正具有共产主义品质的党员。”1936年3月,刘志丹率红28军参加东征战役,挺进晋西北,迭克敌军。4月14日在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牺牲,年仅33岁。噩耗传来,万民悲恸,党、军队、人民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为中国革命做出的巨大贡献。 同年6月,为纪念这位西北红军和西北苏区的主要创建人,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将保安县改名志丹县。1942年在他牺牲六周年时,毛泽东挥毫题词:“我到陕北只和刘志丹同志见过一面,就知道他是一个很好的共产党员。他的英勇牺牲,出于意外,但他的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精神永远留在党与人民中间,不会磨灭的。 ”1943年5月,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人民为他举行隆重的公葬典礼,几乎所有在延安的中央领导同志,都为他题了词。毛泽东的题词是:“群众领袖,民族英雄”;朱德的题词是:“红军模范”;周恩来的题词是:“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刘志丹 ,名景桂,字志丹,1903年出生于陕北保安县(今改名志丹县)一个秀才之家。小时候,他就读于本县的高等小学堂,虽自身家境尚好,却目睹了黄土高原上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的惨景。他爱听当地李自成起义的故事,立志改变社会。1922年,他考入陕北地区23县仅有的一所中学——榆林中学,阅读到《向导》、《新青年》等革命杂志,并在学生运动中当上了校学生自治会会长。1924年,他成为陕北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第一批团员,1925年转为共产党员。同年秋,他去广州入黄埔军校第四期,翌年秋毕业后又回西北,到冯玉祥部队任第四路军党代表兼政治处主任。刘志丹这时只有23岁,但在西北军中已成为知名人物。1927年夏国民党反共后,刘志丹转入地下活动,秘密动员西北军一部于1928年5月在渭华发动起义,建立工农革命军,他担任了起义的军事委员会主席。6月间,西北军主力向渭河一带反扑,起义军被打散。刘志丹潜回陕北家乡任特委军委书记,并打入当地驻军和民团进行兵运活动,于1931年秋在南梁一带建立了最初的根据地。翌年初,他又将所部改编为红军陕甘游击队,年底正式建立红二十六军(兵力仅一个团)。1933年5月,红二十六军南下三原时失败,刘志丹突围后又返回陕甘边区的照金根据地,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至1935年春,陕甘红军发展到5000余人,占领了六座县城,并在二十多个县内建立了根据地政权。此时,南方苏区已相继失败,各主力红军被迫长征,陕甘苏区虽然人口不多且十分贫瘠,却成为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由于保存下这块革命的落脚点,红二十五军和红一、二、四方面军都长征到达这里,党中央也最终把大本营放在陕北。1935年8月,徐海东等率红二十五军到达陕甘,与当地红二十六、红二十七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在10月初错误的肃反中,刘志丹被捕。随后,中央红军到达,11月初将刘志丹释放出来,并任命他为新成立的红二十八军的军长。1936年春,红军东征山西攻打中阳县三交镇时,他亲临前沿观察。敌晋绥军阵地上有一挺机枪正猛烈扫射,刘志丹探出上身用手指着说,要把它缴下来向陕北苏区献礼。不幸,那挺机枪射来的子弹打中了刘志丹左胸,他昏倒后被抬下,清醒过来只说了一句要宋政委(即宋任穷)指挥部队,便停止了呼吸,年仅33岁。但他经历了那么多的艰辛和曲折,进行了那么多惊心动魄的斗争,建立了那么多的功勋。毛泽东同志称他是:“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周恩来同志题诗说:“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朱德同志称他是“红军模范”。

毕业论文刘震云

毕业论文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大学生毕业前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而论文选题工作则是毕业论文管理中的首要环节。下面我将为你推荐现当代文学论文选题参考目录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到你!

1、王安忆都市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文化表征。

2、当代“女性诗歌”中的母亲形象分析。

3、余华小说中的细节的魅力及其叙事学分析。

4、莫言小说中的狂欢化叙事的特征及其意义。

5、样板戏对民间文学模式的吸纳及其美学意义。

6、王朔小说中的“顽主”形象的美学特征及其文化意义。

7、九十年代以来诗歌中的“后口语”写作的诗学意义及其困境。

8、李洱《花腔》中的叙事话语分析及其美学意义。

9、当代五六十年代小说中的“成长”主题及对其具体表征的分析。

10、“下半身写作”中的“身体”的诗学意义及其批判。

11、汪曾祺的艺术世界

12、从《沉重的翅膀》到《无字》——论张洁美学风貌的嬗变

13、余秋雨散文的“寻根”情结

14、武侠小说精神与民族大义—20世纪两次“武侠热”文化语境论析

15、《平凡的世界》人物形象的层次性

16、刘震云与新写实主义小说

17、方方与池莉作品中的女权主义

18、贾平凹眼中的艺术人生

19、余华的寓言世界

20、白先勇笔下的女性形象

1 、论《尝试集》在现代新诗史上的地位

2 、胡适对现代新诗理论的贡献

3 、郭沫若诗歌的情感特征

4 、冰心小诗的哲学意蕴

5 、从《伤逝》看鲁迅的爱情观

6 、论庐隐的创作心态

7 、比较郁达夫与庐隐的小说创作

8 、论郁达夫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或知识分子形象)

9 、论冰心散文的艺术特色

10 、论朱自清散文的美学风格

11 、论何其芳《画梦录》的主体意识

12 、论张资平的小说创作

13 、施哲存小说创作论

14 、穆时英小说创作论

15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形象。

16 、论《金锁记》中曹七巧的形象对传统母性的颠覆。

17 、论丁玲小说创作历程中女性意识的转变

18 、张天翼与沙汀讽刺艺术的比较。

19 、闻一多诗歌创作中的死亡意识。

20 、论穆旦诗歌的自我意识。

1. 论艾芜的长篇小说《故乡》

2. 论茅盾《腐蚀》对赵惠明的描写

3. 试析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中的几个重要人物

4. 论齐同长篇小说《新生代》中的几个知识分子形象

5. 试谈老舍《四世同堂》中的几个汉奸形象

6. 论巴金《寒夜》中的心理描写

7. 论钱钟书《围城》的幽默艺术

8. 论黄谷柳的长篇小说《虾球传》中的景物描写

9. 陈敬容的诗集《交响集》、《盈盈集》(可以择其一研究)

10. 谈袁水诗歌的讽刺艺术

11. 陈白尘的戏剧(讨论其艺术特色)

12. 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可以考虑其文学史意义、其精神内涵,以及它的局限性)

13. 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艺术成就、人物塑造等)

14. 鸳鸯蝴蝶派小说新论

我认识他,我非常的欣赏这个人,他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

我认识他,我还读过他的作品,他擅长描写这个社会的真实现象,非常打动人。

————理想的丧失和破灭 以前看过《一地鸡毛》这个电视剧,不过现在已经忘得的差不多了。今日重 温《一地鸡毛》 ,感触颇深。 “有宏图大志怎么了,有事业理想怎么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 了” 我对这两句话印象深刻,记忆犹新,因为这是对理想的蔑视,是理想的丧 失与破灭的呐喊,使莘莘学子在现实与理想的路途中彷徨。 读了《一地鸡毛》之后,我想起来去年非常流行的电视剧《蜗居》和今年非 常火的短片——十一度青春故事之《老男孩》 (看过后让我流泪的短片) 。 “小林” 和《蜗居》的主人公有着惊人相似的故事,两对小夫妻都毕业于名 声响当当的重点大学,都是精英,都是的外省人,想要在大城市有一番作为, 现 在人们称他们为(蚁族) ,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他们有着低下的社会地位和窘 迫的生活状况(穷二代) ,一切要从零开始。刚开始他们是踌躇满志、心比天高 的大学生, “小林”被分配到国家某部委机关上班(相比《蜗居》的主人公, “小 林”是幸运的) ,接受社会大环境的磨砺,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压力,他们敢 于与命运作斗争,但是总是事与愿违,为了改变现状,达到理想的生活状态,他 们变得世俗而堕落。他们在生活的打磨下不再也不敢以(精英)自居。比如:小 林”从轻视金钱到坦然卖鸭,在贫困中逐渐放弃自己的知识分子身份。他们的价 值取向在经济浪潮中失控,破灭了理想,反映了当今大学生的自我主体丧失,并 展示了大学生在世俗中的挣扎与沉沦、理想的丧失与破灭。 《老男孩》 的主人公和 “小林” 都是为了理想而奋斗, 在生活的苦顿下挣扎, 让残酷的现实压得喘不不起来。努力过,奋斗过,最终还是理想破灭,掉入了社 会这个“大染缸” 。 小说《一地鸡毛》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有的只是对一对小夫妻日常生 活的描述。作者刘震云没有运用华丽的词藻,没有对人物进行太多的心理描写, 而是以朴实的语言叙述了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通过充满浓厚生活气息的小 事,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小人物生活的艰辛与无奈,写活了人们在日常生活 琐事下观念的转变。这部小说属于新写实小说,写于八十年代中后期以后,当时 中国社会处于急剧的转型期,社会的中心由政治转向经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 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诸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忙于追逐经济利益,忽略了 理想,是人文精神的失落,理想的放逐。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认为“小林”也可以代表当代 80 后,反应了当代 80 后的无奈。书写了为了实现理想的人生奋斗史。看到现实人生的沉痛,生活不总 是一帆风顺的,怀揣理想人们面对生活确实像一地鸡毛,这样卑微,无奈。现实 生活就像小说里描写一样,生活越物质化,越现实化,就越显得空虚。人的斗志 和锐气在一点点的被腐蚀掉,人们变得越来越麻木、卑怯。庸俗的社会这个“大 染缸”吞噬着每一个活在现实中的人。它要求我们不得不丧失自己的理想去追求 金钱、追求权力,否则我们将一筹莫展。 美好的理想和现实生活的一次次冲突, 让人们麻木的开始心满意足的接受现 实。在现实环境的压迫下, “小林”必须放弃理想,这种束缚对年轻人的性格无 形中造成了一种扭曲,一种破坏,小说让人感到无奈和辛酸。从一地鸡毛中我看 到了人的自我意识的丧失,为了更好的生活, “小林”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抱负, 不得不融入到世俗的河流中,向现实妥协和认同,得不搁置了对理想的执着和追 求,搁置对存在异议的探索和追问麻木的看着自己理想的丧失与破灭。 一地鸡毛的最后:梦见自己睡觉,上边盖着一堆鸡毛,下边铺着许多 人掉下的皮屑,柔软舒服,度日如年。又梦见黑压压的人群向前涌动,又变成一 队队祈雨的蚂蚁。寓意着现实生活就如一地鸡毛一样琐碎而无头绪。小林梦中舒 适柔软的皮屑,是小林在现实生活中麻木地,心满意足的接受别人的恩惠。人们 就像蚂蚁一样,渺小无力。苟且偷生,祈求恩惠。现实中的我们,在世俗中沉浮 挣扎,充满了对命运的无力感。然而,我们仍然希冀着美好的生活,在淡淡的感 伤与无奈中仍然执着而坚定的生存。 “小林”的生活是不幸的。在现实面前,人们开始在晦暗不明之中主动地 放弃自己的理想并使之丧失破灭。, 我不明白,难道这就是对晦暗不明的嘲弄和反抗吗?对于那些在现实的种 种压力面前自觉地放弃自我、放弃理想,屈就环境与命运的人,我感到悲痛、义 愤、困惑……

刘震云毕业论文

唉~两三年没写过作文了,看到就头晕~

中文名: 刘震云 出生地: 河南新乡延津县 出生日期: 1958年5月 职业: 北京市青联委员,一级作家。 毕业院校: 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 代表作品: 《塔铺》,《单位》,《官场》,《一地鸡毛》,《我叫刘跃进》 作品目录 《故乡天下黄花》(长篇小说) 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年8月出版 《故乡相处流传》(长篇小说) 华艺出版社1993年3月出版 《故乡面和花朵》(长篇小说 四卷) 华艺出版社1998年9月出版 《一腔废话》(长篇小说) 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手机》(长篇小说) 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推荐阅读,比同名的电影更精彩犀利一些) 《我叫刘跃进》(长篇小说)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11月出版(推荐阅读,比同名的电影更精彩犀利一些) 《塔铺》(小说集) 作家出版社1989年1月出版(最早的小说集,这个时候的手法还比较质朴,讲故事的意味大于表达观点。) 《官场》(小说集) 华艺出版社1992年5月出版 《一地鸡毛》(小说集) 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6月出版 《官人》(小说集) 长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12月出版 《刘震云文集》(四卷) 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5月出版 《刘震云》(小说集) 香港明报出版社1999年11月出版 《刘震云》(小说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 《刘震云》(小说集)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 《一句顶一万句》(长篇小说)湖北长江出版集团,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年3月出版 在2008年11月20日上映、由马俪文执导的贺岁剧《桃花运》中,著名编剧刘震云与在剧中饰演其前妻的邬君梅展开了一段扑朔迷离的感情纠葛。 2010年5月在电视剧《手机》中客串剧中节目《有一说一之朋友啊朋友》节目录制。

略。

试题分析:本题是材料作文。

因此,首先要认真仔细地分析试题所提供的材料,以确定材料的含义范围,准确确定作文的写作立意,这是写作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材料中的内容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来体现的,尤其是材料中两位舅舅的话。

这一点,在分析材料的过程中一定要抓住,这是分析材料确定文章立意的一个基本的方法,那就是抓关键句法。

材料中有两处关键的句子,一是大舅所说的话:“你记住我的话,不聪明也不笨的人,一辈子就干一件事,千万不要再干第二件事。

”一是小舅所说的话:“舅舅教你一招,就是做事情要慢。

”大舅的话告诉我们不要贪多,小舅的话告诉我们不要求快。

具体来讲,多,可指人生的多方向、多目标、多追求、多欲望,因此可从这些方面入手来确定文章的立意:世上无谓的追逐太多,世界越是行色匆匆,人心就越需要用专注把握方向。

找一种最妥善的姿态来安放自己的生命吧,即使一生只此一事,也要成就一座丰碑。

人的一生,只有用心专一,才可成就大事。

就慢来讲,可着手快与慢这样的话题来思考从而确定文章的立意。

具体写作时,可从大舅和小舅其中之一的话来生发立意。

但不管是写成记叙文还是议论文,角度都不能太大,一定从其中的某一个小的具体的方面来作为文章的中心或观点来记叙或议论。

议论文的拟题最好能切合观点,记叙文的拟题最好能新颖引人,又能使自己比较容易下笔和把握。

人生,难免会有成功与失败、顺境与逆境。

顺境时,把自己适时“归零”,可以戒骄戒躁,消除“骄娇”二气,不把成功和顺境当“包袱”背起来;逆境时,固然会失去很多,但能够在失去时勇于“归零”,才能重新面对自己,从头开始,积极奋斗。

就像春节前的大扫除,把那些没用处的东西清除掉,把有用的珍品拂拭干净,就可以窗明几净、心情舒畅地迎接新春。

其实,人生也像时钟一样,到了夜间子时就要“从零开始”,只有归零,才会有新的周期与辉煌。

著名作家刘震云也说过:“归零心态就是把自己心灵里的一切清空,把已经拥有的一切剥除,一切归于零的心态。

”实际上,无论何种境况,能适时把自己“归零”,总是海阔天空,心胸豁达。

南隐是一位禅师。

一天,一位当地的名人特地来向他问禅,名人喋喋不休,南隐则默默无语,只是以茶相待。

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子,满了也不停下来,而是继续往里面倒。

眼睁睁看着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名人着急地说:“已经满出来了,不要再倒了!”南隐说:“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里面装满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如果你不先把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呢?”名人恍然大悟。

越能够把自己“归零”的人反倒越不会“归零”,不断“归零”就是一种上升与提高,也是一种难得的积淀与涵养。

攥紧巴掌,手里什么都没有;张开双手,就会拥有整个世界。

做人适时“归零”,当然不是妄自菲薄或消极避世,而是持有人生的洒脱与从容,再去面对眼花缭乱的花花世界时,就会多一分明世的清醒,多一分心态的淡泊。

这是一种对工作、学习、生活、生命的放空,低头,吐故纳新。

放得越空,拥有越多。

如果你不愿意放弃,就无法重塑,倒掉心中盛满的,才能让心灵甚至整个生命重生。

“此空为彼满”,放弃是为了更深一层的拥有,要有空杯心态,这样会拥有的更多。

适时把自己“归零”,就会不断重新开始,永葆青春。

人生最大的敌人莫过于自己。

一个人是否成功,大抵决定于在不断把自己“归零”的过程中战胜自己。

适时把自己“归零”,就会不断追求卓越。

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不断把每迈出的一步都当作万里长征的“第一”,也就是在一个成绩“归零”之后再赢得新的成绩。

这取决于奋斗者的心态。

一般说,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努力;有什么样的选择就有什么样的结果。

要想获得事业的一次次成功,首先就要调整、完善、升华自己的心态。

面对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将心态归零,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把每一次成功都视为新的起点、新的希望、新的挑战,新的成功就会在不远处向你招手。

智者说,心态归零,责任才能归位。

把自己“归零”了,就会焕发一种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不等待、不埋怨、不消极。

我们要奋发进取,永不满足,积极学习新事物,适应新环境,接受新挑战,创造事业的新成果。

适时把自己“归零”,体现了人生的大智慧、大聪明和大能力。

我从前自认为是一个“文艺少年”,但其实啊,只是自欺罢了。

我只是个,见得不多,识的更差,偶尔被不了解的人夸两句,便飞上天了。

以前我天真的认为写文章是件简单的事,不过好像也确实是那么一回事儿,我确实写得不少,不过说来惭愧,我写的是没有水准的,至少自己是不看好的,虽然被哪个好心人看见会鼓励几句《或者是真的鼓励吧》,但仍不可否认是低级的,无个人特色的东西。

我是一个有表现欲的人,虽然现在被某些东西紧压,但我感到我的心仍然有一点诉说的欲望,不一定是写出来,或者是做什么事,或者是默默观察…。

我总在寻找机会,表现自己想要表现的。

以前对中华传统作品解读得不够深,只看到了表面,误以为一切都不可说什么的,其实这真是单纯到傻了,现在看起来还真好笑。

有好一段时间,我是不愿意写作的,因为我怕,怕去面对,因为自己已经误入歧途,后来知道自己做错路了,却不知道该怎么出来,一直在走弯路,我绕啊绕,绕啊绕,终于看到了曙光,只是那光还是微弱的,我在主动、被动中不断去摸索,不断走回路,又被牵引回来,现在终于看到了更大些的光,当然,我现在是不能确定那是不是虚幻的。

我总喜欢想些什么乱的事情,人生意义啊什么的,但是还是太感性了,我不喜欢很理性的东西:数学、物理什么的,所以有时候导致我看问题不全面、偏激,这是肤浅的,我得去克服。

回到写作上来,我现在发现,日子过得太快了,人生太短了,我所拥有的,都太少了…。

我能去做的,也微乎其微,但我去很想表现。

所以我想通过文字的形式,写一点玩的东西,我是想不出什么理由的,因为我不认为写作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作家中有王朔、李敖、刘震云等等,难道他们是很严肃的?我当然相信他们是认真的,我知道他们只是在表现形式上有些新意,只是我认为他们写作是轻松的,没有苦B、严肃的态度,虽说是玩,但是却玩出了名堂,我就想做个这样的人,不一定是当作家,但我想玩,我想玩儿个痛快。

我想:写作是永恒的,写作是造福全人类的事情,写作是无私的,它没有歧视,它给了你思考的空间,写作的本质是爱。

我的生活是无聊的,不写点东西,我感觉不到那份快乐,因为我不愿在别的地方获得自信与自我欣赏与思考的快乐。

就这样,我想写一些东西,虽然我不够成熟,但我告诉自己:让自己每天有一份责任,这是极好的。

以后,我打算每天都写点东西!我不想当一个矫情的人,也不想写些太无聊的东西,我就想真真实实地写,反省自己,然后寻找我的价值,去探索我所喜爱的。

呵呵,我准备好了!PS:明天我打算写篇影评:《兔子,大兔子!》——评日剧《人间失格》

浩文是莫言10部作品的英文译者,有人说:“没有他,就没有莫言的获奖”,但他此次来中国,却是找刘震云要签名,他说—去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文化圈内盛传这样一句话,“没有葛浩文,就没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道出了美国汉学家、译者葛浩文对莫言作品走向世界的重要作用。

近日,葛浩文抵达中国进行学术交流,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他认为作品本身才是拿奖原因。

葛浩文说:“莫言的小说是我翻译的没错,我翻译了他的十本书,但我翻译的人不仅仅是莫言。

我(从事)翻译已经三十多年了,翻了五六十本,很乐呵也很辛苦。

我不偏一个作家一个风格,凡是中国作家出的,我认为是好小说的,就会翻译让作品走向世界。

”电话中的葛浩文,普通话说得非常标准,语速不急不慢,聊着聊着,不禁让人怀疑,电话那头的他到底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

我认为像你所说,带有目的性去看的确会事倍功半。

提高文学修养的确是一个累积的过程,不是像做习题一样,你看了多少书就提高多少修养值。

你得先耐下性子,把什么目的都抛开。

看书不在数量,不在速度,也不在种类。

慢慢的品味你当下看着的,慢慢揣摩他的蕴意,慢慢分析他的文笔。

书不在深,能理解才有用。

看高深的书不能理解,不如看适合的书内化为己用。

至于写作文拿高分。

如果诚如你所说,你见解独特且早慧,那是好事,这个是你写作的灵魂。

但是在写作中,需要的不仅仅是这些,你同时还需要将他表达出来的技巧,你需要以带你特色并且能够被理解的方式将你的文章填满血肉。

写作技巧也得慢慢练习,你可以平时多练习写写。

其实说实话,如果只是想在考场作文上拿高分的话,技巧是大头,按套路写会更把稳点。

至于你说的你觉得无趣乏味的书,那么就扔下它们,现在不必急于一定找多么著名多么高深的书,不要为了心里安慰硬读,浏览简单的文字组合而对书一无所知完全不能称之为看书,只是浪费时间罢了。

文学的目的是在于将作者的所悟所感记录下来以遗世人,唤起同感。

很多时候对没有经历过的事物以及情感,我们是不太能感同身受的,随着你阅历的增加,你会慢慢的更有感触,到那时候你就会更好的体会他是如果得以流传千载的。

书目推荐的话,其实我看书的话基本是秉持开卷有益的原则。

如果是你的确想要明确点的书目的话。

你可以先看看这些。

当然你可以根据你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

外国文学:勃朗特姐妹的简爱。

呼啸山庄。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雪莱诗集。

泰戈尔诗集。

小仲马的茶花女。

培根论文集。

小王子。

瓦尔登湖。

麦田里的守望者。

沉思录。

你好,忧愁。

杂志:读者,青年文摘,哲思,格言等还是可以看看的。

比较大众化。

中国文学:边城。

城南旧事。

文化苦旅。

席慕容诗集。

张爱玲文选。

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

鲁迅的都可以看看。

红楼梦,一定要看原著,可以慢慢一字一句来翻译都可以,但一定坚持要看原著。

先看看这些,慢慢来看,不要太功利。

把阅读当成享受,你慢慢会明白阅读能带给你什么的。

这些不是权威,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意见,希望对你能有些帮助。

有什么不明白的还可以继续问我。

转载请注明出处 » 刘震云有哪些作品?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