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国医药学报官网

发布时间:

中国医药学报官网

可能是网络波动大,也可能是官网不稳定。《中华中医药杂志》原名《中国医药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国家级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的自然科技期刊中反映中医药研究进展的中医学科杂志。自1986年创刊以来一直秉承“把握前沿,探索未知,引领学术,促进发展”的宗旨,坚持“继承与发展并重、中医与中药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面向海内外广大中医药科技工作者,全面报道中医药临床、科研的新思路、新观点、新技术、新成果,交流国内外中医药学术信息,开展学术争鸣,引领学术潮流,促进中医药学术和谐发展。《中华中医药杂志》现已被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日本科学技术社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CA)、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收录。

中华中医药杂志《中华中医药杂志》(原名《中国医药学报》,1986年创刊,2005年更名)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国家级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协所属的自然科技期刊中反映中医药学术进展的中医药学科杂志。它不是核心期刊!~~

中华中医药杂志一作2个人;医药是关于人类同疾病作斗争和增进健康的科学。它的对象是社会的人。因此,医学与社会科学、医学伦理学具有密切关系。本世纪著名医史学家西格斯特指出:"医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医学的每一个行动始终涉及两类当事人--医生与病人,或更广泛地说,是医学团体和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的多方面的关系。"由于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Journal of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药科大学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华东药学院学报》创刊于1956年,1957年改名为《南京药学院学报》,1987年改名为《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据2018年5月《中国药科大学学报》官网显示,《中国药科大学学报》编委会拥有编委82人,协办单位12个。[2]据2018年5月2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药科大学学报》共出版文献5725篇,总被下载1020531次、总被引44473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 [3]据2018年5月2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药科大学学报》载文量为2407,被引量为19613,下载量为103796,2015年影响因子为。[4]中文名中国药科大学学报外文名Journal of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语种中文类别药学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

中国药理学报官网

2018年6月27日,科睿唯安(原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发布了最新《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简称JCR)《中国药理学报》的最新影响因子上升至,在国际药理学与药学领域期刊排名63/261(前24%),首次进入JCR Q1区.

中国药理学报,中国药理学通报都是药理学的刊物。区别主要在于:主办单位不同。主管和监管部门不同。中国药理学报主要面向的是国内外的药理学人士,阅读或者写文章。中国药理学通报,这主要面向的是国内药理学的相关人员学习和写文章。

国内药理学顶级期刊有三种:1.中国药理学报2.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3.中国药理学通报中国药学杂志(非药理学专业期刊)还有就是各专业期刊了:如抗生素药理学类、心血管药理学类等等。

中国药理学报,中国化学快报,亚洲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高等学校化学学报,高等学校化学研究,有机化学,化学学报,药学学报,天然药物,植物研究,中草药,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中成药,时珍国医国药,中国药科大学学报,沈阳药科大学学报,云南植物研究,云南大学学报,中国药理学通报,中国药学杂志,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

中医药学报官

7天。杂志规定官方审稿周期在30天左右,发稿周期120天,整体录用率14%,根据有过投稿经验的作者反馈,投稿后7天就会有初审回复,效率很高。以上就是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进入复审环节的初审回复时间。

五阳指五脏的阳气。《素问·汤液醪醴论》:“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五阳已布,疏涤五脏。”《内经》中此处提到五阳是阐述水肿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五脏阳气输布,才能使水气逐渐排去,因为阳气有温煦全身的作用,可气化水液,使水肿得消。此外阳气还与推动、兴奋、升发等功能,并具有抵抗、制约阴邪入侵、危害的作用,这些在五脏中均有体现。 (一)心 1、心阳的生理功能 心是脏腑中最重要的脏气,被称为“君主之官”。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和主神志,这是心阴、心阳和心气,心血协同作用的结果。 2、心阳异常的病理变化 心的阳气偏盛,即心火旺。一般可分为两类,凡由于邪热内蕴,痰火内郁或由于情志所伤,五志过极化火所致者多属实火;劳心过度,耗伤阴血,或由全身之阴血不足,而致心的阳气相对亢盛者多属虚火。心的阳气亢盛可导致燥扰心神,或血热妄行,而导致各种出血,或心火上炎或下移。常见临床症状有心烦,失眠,多梦,喜笑不语,谵语,发狂,脉细数等。心的阳气偏衰,即是心的气虚和阳虚。多由于久病耗伤,或禀赋素虚,或年高脏气衰弱所致。主要表现为心神不足,血脉寒滞及心气虚衰。常见临床症状有健忘,面色苍白无华,面唇爪甲紫暗,心前区憋闷疼痛,脉细弱无力或结代等。 (二)肺 1、肺阳的生理功能 关于肺阳的论述,医学古籍历来很少,在病多言肺阴、肺气,但肺是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朝百脉以助心推动血液的循行,通调水道以促进津液的输布和代谢。肺气尚能宣发卫气于体表,以发挥其温煦肌肤,保卫肌表的作用。这些功能都依赖于肺阳、肺阴、肺气协同作用的结果。 2、肺阳异常的病理变化 《诸病源候论·虚劳上气候》中说:“肺主气,气为阳,气有余则喘满逆上。”在肺病候篇中说“肺气盛为气有余,则病喘咳上气,肩背痛,汗出尻,阴股膝喘胫足皆病,是为肺气之实也,则宜泻之。”肺阳虚多由肺气虚发展而来,因此肺阳虚除有肺气虚的神疲少气,咳喘无力,动则气短,声音低怯,自汗,面色晄白,舌质淡,脉虚弱等临床表现外,最重要的是兼有畏寒等阳虚症状。 (三)脾 1、脾阳的生理功能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将水谷化为精微,运化水液,输布津液,防止水湿的产生。脾的运化功能,主要依赖于脾的阳气,故“脾宣升则健”。脾主升清,主统血。脾的阴血,对于脾的运化功能所起的作用,远逊于脾的阳气。 2、脾阳异常的病理变化 脾的阳气失调,主要为脾阳、脾气的不足,而致健运失职,气血生化无权,或内生水湿痰饮,甚则损及脾阳,而致脾肾阳虚,或脾之阳气不足,升举无力而致中气下陷;或气虚统血无权,而致失血。故脾的阳气失调主要引起脾气虚弱,脾阳虚衰及水湿中阻等病症。常见临床症状有食少便溏,身重乏力,脱肛、内脏下垂,便血,崩漏等。 (四)肝 1、肝阳的生理功能 肝是人体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重要脏气组织。肝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肝阳肝气主气机的疏泄和条达,能调节情志的抑郁和亢奋,并能助脾胃的升清降浊。肝气尚能总司全身筋腱的屈伸及血液的调节。 2、肝阳异常的病理变化 肝的阳气失调,以肝阳、肝气的亢盛有余为多见,而肝之气虚或阳虚则较为少见。且由于肝阳上亢,多为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而致肝阳相对亢盛,故肝阳上亢之由亦多在肝阴、肝血不足。因此,肝气肝阳失调的病机,主要表现在肝气郁结,肝气横逆,以及肝火上炎等,常见临床症状有眩晕,耳鸣,胁痛,关节屈伸不利,急躁易怒等。 (五)肾 1、肾阳的生理功能 肾为“先天之本”。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和水液代谢。这些功能都要依靠肾阳、肾阴的相互协同作用。 2、肾阳异常的病理变化 肾阳异常主要表现为肾阳虚损,导致肾的藏精功能失常,则或为肾失闭藏,精气流失,导致肾中精气不足而亏虚,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或精不生髓,而致髓海不足,骨质疏松。肾的主水功能失常,则可导致水液代谢障碍,或为尿少、尿闭,聚水而为肿,或为尿多,小便清长,失禁等。常见临床症状有阳痿,遗精,早泄,腰冷酸痛,耳鸣,耳聋,失眠健忘,小便不利,水肿等。 1、李经纬.《中医大辞典》: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 2、魏睦新.《中医基础一本通》: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年 3、刘晨.《中医实用名词术语词典》: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年 4、刘东燕,经典治则对慢性肾炎水肿护理之启迪,中医药学报, 1992年第3期 5、王宗殿、张笑平,试论肺阳,辽宁中医药杂志,1984年03期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复审好过。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属于双月刊,审稿周期在1至3个月左右。《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是由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安徽中医药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1981年12月,《安徽中医学院学报》创刊;2013年11月,更名为《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据2018年4月《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第一届编辑委员会拥有顾问5人,编委96人(其中荣誉编委18人,特聘编委17人)。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共出版文献6711篇、总被下载683422次、总被引35073次。据2018年4月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载文量为3267篇,被引量为17210次,下载量为88067次。

中医药学报官网登录

大学的中医药学是非常不错的学的都是一些中医药的知识,在毕业之后非常得好找工作可以去中医院,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中医药学报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黑龙江省教育厅】主管的期刊,创立于【1973】年,属于【统计源期刊】,影响因子是【】,【双月刊】审稿周期在【1-3个月】,国内刊号【23-1193/R】,国际刊号【1002-2392】。

药学专业常用网址 医药法规 有关医药管理、卫生方面的法规。 医药经济信息 列有中国医药政策法规、医疗保健及上海联合名医中心。 2 药事新闻 国外药 国外医药界新闻和新药信息等。 国内药 国内药学界最新动态。 3 医药机构 卫生 研究和制订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战略目标,制订重大疾病防治规划。 中国药学 全国各地的药学会介绍。 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 提供中药保护政策法规及相关数据库查询。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 有该所以及所里的主要人员的图文资料。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 该所简介及主要工作人员的图文介绍。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 负责药品生物制品的检验监督以及药品的注册信息和新药动态等。 国家医药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 研究中国医药市场、发布各种医药经济信息。 中国医院信 列有全国医院、医学院校、科研机构及学术团体名录。 传统中医药网 ~hai001 介绍中医药组织、学校、诊所及相关软件。 4 药学期刊杂志 下面列出的在线药学期刊收录了近2a期刊中的所有文章。 中国药学杂志 中国药师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中国新药杂志 中国药理学报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杂志 药物分析杂志 医药导报 中国药物依赖性通报 药学学报 5 文献资料 中国医药卫生学术文库 收有药物基础科学、药典、药方集、药物鉴定、生药学、药剂学等文献资料。 中国中医药信息系统 含有中医药科技文献检索等内容。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收有1982年以来近千种医药生物医学期刊、会议论文题录约120万篇,内容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不、中医学及中药学,以及医院管理等生物医学的各个领域。 中医药文献数据库检索系统 收录了大量有关中医药学方面的文献资料。 北京中关村地区书目文献信息服务系统 由中科院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北大图书馆联合开发。 中国医药古籍文献全文检索系统 录有景岳全书、中医药名词、经典名方等。 中药有效成分数据库 中科院科学数据库制作,可以药物有效成分、成分分类、用途、关键词和自由词查询。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收录了包括药学在内的10多个科技门类的500多种核心期刊的全文内容。 中国中草药大典 根据中草药的药用部位提供分类检索。 中国中成药数据库 根据中成药的剂型和药理作用提供查询。 中药基本信息数据库 根据药名、药品类别等进行精确或模糊查询。 本草纲目数据库系统 ... " target="_blank"> \ ... 图文介绍药物、药方。

《中医药学报》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主办,虽然不是北京大学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的核心期刊,但2008年被科技部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从该刊的学会背景和科技部源期刊状况,应该被认为是国家级期刊(虽然目前国内没有国际级期刊的提法)。该刊在评职称时应该作为国家级核心期刊对待。但是,国内没有统一的期刊评价标准,不同的单位掌握的评价尺度也是不同的。因此,是否可以在评聘职称时作为国家级核心期刊,还需先咨询所在单位的职称评审部门(人事处)。

长春中医药学报官网

是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长春中医药大学主办的省级期刊。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但不是 中文核心期刊。算是普通国家级期刊吧。

根据教育局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一本,二本的概念。长春中医药大学(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简称长中医,位于吉林省长春市,由吉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应用研究型高校B类,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以中医药学科为主,医、理、工、管、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

学校肇始于1950年成立的长春市立中医进修学校,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长春中医学院,2000年,吉林省职工医科大学和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并入。2006年更名为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校教学理念学校始终恪守“启古纳今,厚德精术”的校训精神,牢牢抓住“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形成了从高职教育、本科教育到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以及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为国家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校友遍及海内外。学校突出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产学研结合,不断提高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学校馆藏资源据2020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收藏各类图书万余册其中纸质图书万余册,电子图书万余册;期刊2719种(含过刊);馆藏古籍2700种,近3万余册。购置了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EBSCO西文数据库、中国中医药数据库检索系统、超星读秀、超星电子图书、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百链、移动图书馆等40余种数字资源。《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创刊于1985年,是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长春中医药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类科技期刊。设有理论研讨、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临证经验、临床报道、现代医学、方药研究、综述、文献研究等栏目。

2007年8月,荣获首届吉林省高校科学研究促进奖;2009年10月,荣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同年,荣获吉林省一级期刊;同年,在中国医学期刊影响因子表(2009)中名列第8位。

学科建设

截至2019年12月,学校有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9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4个,省重中之重学科2个。

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中医学、中药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医学、中药学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中医博士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护理学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医史文献、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心理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西医结合临床基础、药物化学、药剂学、生药学、药物分析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药理学、制药工程学、社会发展与管理药学、药物经济学、中药资源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分析学、中药药剂学、中药生物技术、中药炮制学 、中药鉴定学、临床中药学、护理学、中医药信息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中医学、中药学、药学、护理学、公共卫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内经学、中医脑病学、中医心病学、中医肺病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学、推拿学、中药药理学、药用动物学、中医络病学、中医儿科学、中医神志病学、中医眼科学、中医康复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护理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全科医学、中医预防医学

吉林省重中之重学科:中医学、中药学

吉林省重点学科: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计划设岗学科:中医学、中药学

优势专业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医学、中药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护理学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药学“两段双向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医骨伤科学》等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医骨伤科学》等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制药工程、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药学、药物制剂、护理学

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制药工程、公共事业管理

省级特色专业: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学、护理学、制药工程、公共事业管理、药学、药物制剂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针灸推拿学专业“3+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基于中医基础类课程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制药工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架构于实践实训的立体多维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临床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长春中医药大学是二本。长春中医药大学,简称长中医,位于吉林省长春市。长春中医药大学2022年高考在全国26个省市均有招生,在其中的10个省份为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在其中10个省份为本科第二批次招生。所以长春中医药大学还是属于二本院校。长春中医药大学的前身是1958年创办的长春中医学院。2006年,随着吉林省职工医科大学和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的并入,学校名称也随之更改为长春中医药大学。师资力量:截至2019年12月,学校有博士生导师114人,硕士生导师618人。获评国医大师3人,获得白求恩奖章1人,双聘院士1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中医药领军人物“岐黄学者”2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全国名中医2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长春中医药大学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