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百度文库中搜吧
成本指标是企业各种指标中最主要的指标之一。在成本管理工作中,应将降低成本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如果成本管理工作的结果没有将成本有效地降低,就不能说成本管理工作有成绩。所以,在成本管理工作中不断降低产品成本,对于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和企业的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降低产品成本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利润。 产品成本是抵减利润的一个重要因素,产品成本高,利润相应减少;而产品成本低,则利润相应增加。 企业利润增加,就可以为国家提供更多的积累。同时,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可以为企业、投资者等各方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集团带来较好的收益。由于降低了成本,通过销售产品能收回投入在成本上的资金,使企业的生产能正常地进行下去,又由于有了积累,可以将其用于企业的扩大再生产,企业的规模也可随之扩大,由此可形成良性循环。2.降低产品成本可以节约人力物力的消耗通过降低成本各项措施的实施,可以用最少的人力和物力, 生产出较多的产品。特别是对于一些较为贵重或稀缺的材料, 这些材料的节约使用不仅是降低产品成本的问题了,而是对资源的节约,可以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防止由于材料的短缺而影响生产的情况发生。企业制定的各项降低成本的措施方案,一般都是通过对原有的一些消耗定额进行修改,制定新的消耗定额, 通过这种方式,减少生产过程中物资、资源和人力的浪费。3.降低产品成本是降低产品价格的重要条件。我们知道, 产品成本是制定产品价格的重要依据。要想不断降低产品价格,使产品销售量增加, 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就应不断降低产品成本。只有产品成本降低了,降低产品价格才有了保障。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由于激烈的竞争,有时企业间为了使自己处于有利的地位,一般采用的竞争方式就是降低价格。在价格战中,要想取胜,只能通过降低成本来争取较大的降价空间。如果企业的成本较高,成本高于其他企业同类产品的同类产品的售价,就会在最后的价格战中败下阵来。二、 成本提高的因素 在采取措施降低成本之前,应首先了解企业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原因搞清楚了,就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使之逐渐降低。1. 物价上涨、工资调整、折旧提高是成本上升的外在因素 近几年由于物价的调整,使许多材料价格上升,进而影响到企业材料采购成本的提高。由于材料成本在产品成本中占有最大的比例,因此,它是近几年企业成本水平上升的主要因素。当然,我们在看到材料价格上涨的同时,也应当看到,也有一些材料的价格是逐步走低的。有些材料虽然价格较高,但是由于竞争的激烈,也在不断地降低。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扼制一下成本升高的因素。 工资水平的提高并没有使劳动生产率上升,从而使成本上升。虽然近几年裁员较多,但工资总体水平居高不下。由于物价水平的上升,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的工资政策也在不断地调整,这些因素都使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水平不断提高。从而加重了企业的成本负担。另外,企业人力资源使用的不合理,也是造成工资水平较高的一个原因。现在各方面的就业压力较大,因而,企业可以招聘到一些学历较高的员工。这些人员素质较高,但工资水平也相应较高。有些本来一些高中生就可以应付的工作,也都是一些大学生在做,显然,人力资源上的高消费,也增加了工资费用的负担。 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缩短、固定资产原值的提高,也是影响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企业原有的老产品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需要更换。而这种更换速度是越来越快了。如果企业不及时更换新的机器设备,就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就不能生产出市场需要的产品。这就需要企业缩短机器设备的使用期限,提高其折旧速度。由于折旧费是计入产品成本中的,所以,使得产品成本水平不断增加。另外,如上所述,原材料价格近几年逐渐上升,固定资产的价格也在不断创出新高,这样计提的折旧势必增加。 上述几个不利因素的影响,使企业通过挖潜增收节支,加强企业内部成本管理所带来的效益被淡化了,使人们对成本管理的热情降低了,对通过内部成本管理活动降低成本的热情淡化了,对通过内部成本管理活动降低成本的信息不足。上述这些因素虽然是客观存在的,采取相应的措施在短期内也不能有效地改变。但是,通过一系列的成本降低活动,仍然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使其有所降低。2. 企业多种经营的开展,降低了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新兴产业的发展,使企业由原来的只从事主业经营进而转向多种经营,向能获得较高收益的其他行业转化。投资渠道的多样性,使企业通过降低成本来增加盈利的机会减少,使成本管理工作的地位下降。现在企业一般除了有传统的主业之外,都在向多元化经营方向发展,特别是一些新兴的领域,在刚刚开始时,由于介入的企业不多,没有形成竞争机制,所以都能取得较好的收益。如近几年网络经济、生物制药工程等领域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如果企业向这些方面投资,都会收到较丰厚的回报。而这时,传统产业中的利润比重就会大幅度下降。从而使得管理者忽视了对这通过降低成本来增加利润的积极性。我们认为,企业向新兴领域进军,取得超额利润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形势发展的必然。但是,这并不能作为忽视传统产业发展的一个理由。新兴行业在开始时能够取得超常规的收益,但随着利润的趋动,使向这个行业投资的人越来越多,形成了利润的平均化,再取得较高的收益就会非常困难。因此,对传统产业还是不能丢。对传统产业降低成本的措施也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另外,就是对于企业新介入的领域,也有一个降低成本的问题。由于新介入的领域有较高的收益水平,利润较高,使人们往往忽略了降低成本的重要性,认为利润高,成本高点也无所谓。应当认为,这也是为日后降低成本留下了隐患。因为这种高利润不会长久的,在日后提高这一行业利润时,还得靠降低成本来完成。待这时再采取相应措施时,由于高成本已形成,再将其降下来的难度是很大的。因此,企业在介入一个新领域时,应首先将降低或控制成本水平放在第一位,如果有一个较好的新起点,就会为日后降低成本创造了良好的条件。3. 成本管理工作的力度有限在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中,应当以成本预测为目标,以成本控制为基础,以成本监督为手段,实行全员、全过程的成本管理,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但目前大多数企业这种成本管理工作的力度不够,多数企业成本管理体系没有形成,全面成本管理工作也没有做好。企业管理工作中,成本管理应当认为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而在成本管理工作中,降低成本又是其主要任务。因此,不管企业工作重点如何转移,降低成本的工作不能放松。三、降低成本的重要性没有引起人们重视的原因一个企业若不经常进行有关降低成本的工作,其生活生产经营不可能取得较好的成果。如果某一段时间效果能好的话,长期的效果则不会很明显。降低成本的重要性没有引起人们重视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如下如下几个方面:1. 降低成本的各项措施会引起一些部门和人员的抵触情绪企业在降低成本的过程中,需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方案。这些措施方案会影响到一部分人的利益或增加工作量。如降低材料的消耗、减少人员等。从降低材料消耗来看,过去材料的定额可能较高,不用非常努力就可以达到定额规定的要求。而在采取进一步降低成本的措施方案中,由于需要对材料的消耗量作进一步的核定,可能会降低定额标准。这样,要完成规定的定额,就会付出比过去更大的努力才能完成。另外,可能对产品的工时定额进行修订,减少工时的消耗耗定额。这样 就要减少员工。同时,在平时的工作中,一些部门的领导都认为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潜力已挖的差不多了,如果再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成本,会使一些部门的领导认为自己以前的工作存在问题,即认为如果过去工作做得好,就不需要改进了。因此,一旦采取相应的措施时,就会受到这些部门和人员的强烈反对。2. 降低成本带来的效果不是十分明显目前许多企业对各部门的考核主要是其完成下达的各项任务,而对其对成本的影响程度考虑的不多,如销售部门只管销售,不考虑销售费用;设计部门只考虑产品的功能及使用寿命,不考虑产品的设计成本等。由于各行其是,没有一个统一的考虑,使得成本指标居高不下。我们知道,成本指标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它需要企业的各个部门的努力才能完成规定的任务。如果仅靠一个或几个部门的工作,很难达到目的。这就需要成本管理部门进行统盘考虑,各个部门都要对成本目标负责,都要考虑成本问题。如果企业的各个部门都做到了这一点,则会使降低成本的效果显著提高。降低成本的效果提高了,各部门的利益照顾到了,更加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会使下一步降低成本的措施得到大家的认可,并积极去做。3. 各部门领导者的素质影响其降低成本的积极性由于采取措施降低成本是一项十分综合的业务,所以,要求各部门的领导者要有很强的综合管理水平和能力。由于在降低成本的措施方案中,会涉及到企业或各部门的各项工作环节。每个环节都会有不同的降低成本的目标和措施方案。同时,由于每个部门的领导者不可能对该部门的所有工作都是专家,都十分熟悉。因此,要想做好领导工作,就会有一定的困难,俗话说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若领导者对该部门所要采取降低成本的各项措施方案不熟悉,则影响了其采纳的积极性。因此,要在降低成本上有所作为,要求企业的领导者有综合的素质。不但要熟悉自己本专业的工作,还要对自己所领导的范围内的工作熟悉。如果不熟悉,就应努力去学习。综上所述,由于企业的领导者缺少降低成本方面的专业知识,加上没有时间和日常的工作压力,使得成本管理工作特别是降低成本的工作成本管理部门不予特别重视的一个领域。降低成本的重点应是对利润影响最大的、成本水平最高且有较大降低余地的部门。企业在进行降低成本的工作中,当然要实行全面的降低成本的措施方案,但是,根据重要性的原则,降低成本的措施方案应有所侧重。如果花费了很大的功夫,降低成本的效果不十分明显,不但会挫伤大家降低成本的积极性,而且还会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应将降低成本的重点放在影响利润最大、成本水平最高且降低成本的余地较大的部门,这样,能取得较好的降低成本的效果。降低成本的措施方案一般包括短期和长期两种。短期的降低成本的方案一般是在突发事件的下,临时采取的应急措施,其时间一般在一个月左右内完成。而长期降低成本的措施方案,则是根据企业总体的规划,着眼长期的目标,来制定降低成本的措施方案。短期降低成本的措施方案主要是对一些采取一定的措施就能使成本水平降低一些的工作上,即在短期内就能取得一定的效果的措施。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其实有许多这样的情况,只要稍加留意,对一些工作稍加改动,就能取得一定的效果。这些措施虽然动作不大,但见效快。长期降低成本的措施方案则是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较大的改进,而在较长时间里才能取得效果的一些措施。这此措施的力度较大,但在短时间里可能并不能见效,但待受益期到了时,降低成本的效果却是十分明显的。长期降低成本的措施方案如改进生产工艺过程、产品的设计方案等。企业在降低成本的工作中,应短期和长期的措施方案兼顾。四、 降低成本的途径1. 实行全员成本管理和全过程的成本控制由于成本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它涉及到企业的所有人员、企业的全部生产过程。因此,应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这一成本管理体系包括企业的全体员工和生产的全过程,将成本指标分解到各个部门、每个员工,形成成本管理的网络。通过实行全员和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形成人人关心成本、处处关注成本的局面。2.实行成本否决严格成本考核是树立成本权威地位、强化成本控制的重要措施,成本否决的核心是用成本指标否决其他经济指标。企业在对各单位的工作进行考核时,可能设计了多种考核指标,在这些考核指标中,应将成本指标作为主要指标进行考核。如果各部门其他各项指标都完成的很好,但是成本指标却没有完成,就应否决其工作业绩,不能评为先进等其他的奖励措施。由于实行了成本否决制度,使得各单位都能将工作的重心放在降低成本的工作上,由于工作做的有力,能取得较好的效果。3.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是降低产品成本的重要途径。 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单位产品中的劳动消耗量就减少了, 可以使单位产品成本中的工资等费用降低。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须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并对生产职工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的素质。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降低成本不能简单地理解成裁减人员。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很多,如通过改革生产工艺、改善劳动条件、改进操作规程、使用新的材料等,这些途径的采用,能提高产品的产量,但不一定非要裁员。当然,若是通过购置新机器设备使得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则可能使人员产生过剩的情况。4. 节约材料的消耗 不断降低产品成本中材料的成本, 也是降低产品成本的重要途径。因为在产品成本中,通常是材料成本占有很大的比重, 特别是在一些加工行业更是如此。由于材料的消耗量较大,因此,降低材料消耗的潜力很大。 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诸如制定各种消耗定额、实行限额发料制度、 材料数量差异分批核算法等,使材料的消耗不断降低。5.控制生产损失的发生。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必然要发生一些损失, 如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等。对于大部分损失,都是列入产品成本的,因而, 不断地减少生产损失,也可以降低产品成本。有时,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损失,不但是造成了废品,而且还可能造成一个车间、一条生产线或整个企业的停产,其损失就是很大的了。6.控制制造费用。制造费用也是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制造费用的项目较多,应对每项费用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如对低值易耗品、办公费等, 应制定相应的费用定额和开支标准,促其不断降低。五、在降低成本措施中生产组织机构的划分企业的生产组织一般分为车间、工段、班组等,管理部门可分为科室等。为了实施有效的降低成本的措施方案,应对企业的生产组织进行合理的划分。在划分生产组织机构时,应注意控制范围、合适的汇报层次和简化管理层次等三个方面的问题。在降低成本的组织管理工作中,若人数少了,各部门负责人不能充分利用他们的时间和能力,有许多工作顾不过来,会弱化降低成本的组织工作;如果人数多了,则精力分散,大家都管,实际上谁也不管,同时工资费用增加了,反而增加了成本。一个部门控制范围的大小、控制人数的多少,与其所从事工作的性质、复杂程度有关。在简单生产的车间,其控制的人数可能多一些,而在复杂的生产车间,其控制的人数就可能少一些。这样便于进行有效的控制,采取的措施也能很好地贯彻下去。成本降低结果的汇报应有序进行,特别是影响利润最大的部门,应向主要领导汇报。由于降低成本的措施方案中有主次之分,因此,对于一些降低成本期望值较大的项目,其运行的结果如何,采取了什么措施,存在什么问题等情况,都应向主要领导汇报。在听取领导的意见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对下一步的降低成本的措施方案作进一步的修改。例如,在降低成本的各项措施方案中,采购材料的降低是一个重要的方面。采购部门采购成本的高低,对企业盈亏的影响是很大的,在一般情况下,若采购费用下降10%,则利润可能增加5%。而工资成本降低10%,则利润不可能增加5%,可能为1%。所以,采购部门的采购成本降低的情况,应向企业的主要领导汇报,以加大采购成本的管理力度。企业负责人与各管理部门之间的管理层次应尽量减少,以提高工作效率。如果管理层次多了,则可能由于其能力有限,精力分散,反而增加了成本;管理层次少了,则不能充分行使管理的职能,减弱了降低成本的工作务度。在降低成本的各种方案中,对任何特定的问题,都不会只有一个答案。各种方案只是各有不同,而不存在谁是谁非的问题。因此,在选择降低成本的措施方案时,应经多方论证,选择一个最佳的方案。
企业要生存、发展、充满活力,就必须下真工夫,寻找出路。降低成本已经成为企业考虑的重点。企业生存的目的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降低成本,成本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在当今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成本在管里中存在的人为和非人为因素是造成企业成本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所以在激烈的竞争中降低成本是增加利润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不管企业工作重点如何转移,降低成本的工作都不能放松,必须强化成本意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降低产品成本,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一、企业成本的经济内涵 成本概念是成本管理的基础,企业应当合理地划分费用和成本的界限。国内外关于成本的研究指出,传统的成本概念具有片面性,只局限于产品的生产过程,而现代企业的经营活动是以产品设计、生产、销售以及售后服务为中心的一个完整性系统,因此,传统的成本理念已不能囊括其真正的经济含义。成本管理中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成本。因而成本的含义是由它所服务的管理目标决定的。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主要从核算的角度来运用成本,强调将收入与其相应的成本相配比,并不能正确核算一些不能在现阶段产生收益的成本或不可计量的成本。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是为企业内部经营决策服务,又称为内部会计。在“不同目的、不同成本”的指导下,管理会计扩展了成本的内涵和外延,提出多维成本概念,认为只有按支出的目的来梳理成本的外延,才能从本质上正确认识成本的内涵,并借以构建出层次分明、前后一贯的成本概念框架 二、降低企业成本的意义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想提高经济效益,关键在于加强企业成本管理,降低成本可以提高效益这是众所周知的。在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的情况下,降低产品成本才能增加利润,利润高了企业的资金才会越来越充裕,因此就会再生产、再投资,不段扩大企业规模并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发展系统。在员工福利方面,利润的增加也会使员工的福利待遇提高,从而有效地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 三、企业成本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意识薄弱 我国各企业均存在成本管理意识薄弱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这一环节。企业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没有足够的重视,多数的管理者依赖财务人员去管理成本,只看重财务报表中的数字,以此来控制整个企业的成本。虽然某些企业确实达到了一定的目标,降低了企业的成本,但是这种事后控制的做法缺乏全局观念。归根结底,成本核算还是不能代替成本管理。另外受我国传统的影响,很多企业局限于依靠节约的方式来降低成本。不能从长远利益来应用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员工成本意识淡薄也是造成成本过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生产车间的员工在生产过程中不能充分利用原材料,能源浪费严重。 (二)成本观念模糊 企业成本是企业生产和销售产品所发生的一切费用总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企业既是生产者,又是经营者。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往往只以产品的生产过程为中心,只重视对生产成本的管理,却忽视的企业内部其他非生产部门对成本费用的影响。如管理环节、设计环节、供销环节等。若对这些部门视而不见,也会影响企业的成本费用。所以这种观念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的市场经济,使企业不能全面的发展竞争战略,消弱了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由于生产与经营不统一,导致产品积压,资金沉淀,就会严重影响资金运作和生产运转,最终导致企业利润下降,经济效益降低,难以进一步在市场上运转。 (三)成本管理方法陈旧落后 在计算机网络化的时代,有些企业已进入了会计电算化阶段,会计软件也是飞速发展(如:用友、安易、金蝶、等等),但在成本模块的应用程度普遍不高。一些小企业依然手工做账,这就导致了整个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低下,所提供的财务信息缺乏全面性和准确性。究其原因,发现有些企业用自家印制的表格来统计成本数据,且表格设计不够合理、规范,在使用上造成很大的差异,产生歧义。 (四)成本数据严重失真 有两种因素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即人为和非人为因素。一是部分企业管理者因个人私利或小团体利益等不良动机,任意调整成本资料,恶意篡改数字,造成企业虚盈实亏;二是收集原始成本数据的时间不够及时。目前我国多数企业还没有达到全部管理信息系统化的地步,最初的成本数据是由下至上一级级汇报,而不是生产人员在获得数据的第一时间直接输入系统。在这过程中就容易造成数据流失,致使财务人员难以依靠真实的数据来编制报表。 (五)缺乏现代化管理手段 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企业建立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奠定了基础。信息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成本管理越来越复杂,尤其现代成本管理又与科技进步紧密联系,企业成本管理水平能否随形势发展而提高,能否顺利经营,很大程度上取决与成本的管理手段。但是,许多企业成本管理方法陈旧落后,与现代化要求相差甚远。而随着影响成品成本的因素不断增加,企业各部门所需处理的信息也增加,这就迫切需要通过现代化电子产品对企业进行成本管理。 四、降低企业成本的有效途径 (一)传统的降低企业成本的途径 依不同的成本习惯控制办法,降低成本的途径通常采用变动成本分析法或称为直接成本分析法,直接成本分析法是把成本按其性态分为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半变动成本。依事先采取标准作业的控制办法,降低成本途径又有标准成本或计划成本法,以及按三要素进行成本差异分析。便于企业编制预算,促进和简化成本计算。其他企业还有责任成本会计、目标成本计算、质量成本会计、成本决策、成本预算。 但传统降低成本的方法,从范围上看局限于生产领域;从内容上看局限于制造成本;从时效上看局限于事中和事后成本控制。容易使管理者忽视以全局来审视企业成本,这就导致成本管理对企业效益的提高作用甚微,所以传统的方法已经赶不上时代的发展了,管理者必须与时俱进,采用现代科学的方法。 (二)在现代企业制度下降低成本的途径 现代企业制度都是以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为宗旨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关键在于加强企业成本管理。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在企业的特征决定了企业现在企业制度的特征。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降低成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转变领导与员工之间的思想,进行心灵的沟通 在生产力各要素中,人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企业要搞好,人才是关键。企业应从人际沟通人手,以控制和协调人力资源为连接,降低企业成本。一个企业领导若不能很好地与下属沟通,那他就不算是合格的领导者。企业高层管理者都非常关注企业的重大问题,很难关注到基层工作,可往往很多的成本就是在基层工作中因疏忽而流失的。因此,领导要善于在与下属沟通的过程中发现企业的不足,能聆听到整个企业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和解决问题,免遭不明损失,降低企业成本。如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柔性管理理念就
先看一下写作格式,然后找范文和资料,自己慢慢写!
你是想抄啊?还是想干嘛?
达成现代企业仅尊世界先进平衡成本控制和产出及其效率的结果变单纯原始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紧随为进步人类的投资回报思考
企业成本控制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的论文
【摘要】 当前经济环境下,成本控制在企业生产经营中作用越来越重要,影响成本控制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本文运用从国家政策、区域环境、市场竞争等外部方面和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执行力等内部方面分析影响J公司成本控制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行之有效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成本控制;影响因素;应对策略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企业逐渐从现代成本管理阶段向成本战略管理阶段过渡。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不再局限于生产阶段,而是企业生产的整个过程;成本不仅仅意味着企业内部,而是企业生产对整个社会成本的影响。企业不再只着重考量质量成本管理,即生产阶段及其后向成本管理,而是逐渐采用成本战略管理的理念,将成本管理与价值链有机的结合起来,关注产生成本的每一经营环节,并充分考虑成本管理背后所发生的经济关系。J公司是一家石油行业相关的综合企业,近几年来,公司依托国内各大油田,积极开拓市场,产品先后进入了中石油、中石化,产品规模和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发展的同时,J公司管理层高度重视企业成本控制工作,期望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进行合理控制,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在行业中的市场竞争力。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可能影响J公司成本控制工作的内外部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二、影响J公司成本控制的因素
(一)影响J公司成本控制的外部因素
1.国家政策因素受国际油价下跌趋势影响,我国发改委对油价也进行了新一轮的下调,这一调整使众多石油企业及与石油行业相关企业受到较大冲击,J公司也不例外,遭遇订单大面积减少、产品大幅滞销的困境。这从某种角度来说,使得企业刚性生产成本上升,利润空间被压缩,成本控制工作难度加大。2.区域环境因素一个公司在制定经营战略时需全面考虑,要考虑到各种影响因素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影响。企业所处区域的环境因素是众多影响因素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区域内的发展环境、地理位置和同行竞争企业情况都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影响,进而对企业外部价值链造成影响。J公司所在区域,发展空间较大,市场秩序井然,企业间良性竞争,并且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为J公司采购环节和销售环节都节省了成本,尤其是在运输费用这一板块节省了大笔开销,这有利于J公司在采购和运输环节合理控制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开支。3.市场竞争因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J公司不但要面对国内同类型企业带来的竞争压力,同时还要应对国外先进企业的带来的贸易冲击。在国内外竞争压力的双重推动下,J公司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增长率和获取预期利润就必须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在提供更优产品的同时保持成本领先优势。这是J公司开展成本控制工作的重要动力,同时成本控制工作的不断深化也使J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一定的低成本优势。
(二)影响J公司成本控制的内部因素
1.公司发展战略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受其自身经营战略和发展模式影响,不同的经营战略和发展模式所带来的利弊不同,比如低成本战略、差异化经营和密集型战略等都会给企业成本控制工作带来不同影响。J公司所采用的成本领先战略又叫做低成本战略,它强调与竞争对手相比的低价格,以低成本占领领先地位。这种发展战略虽能推动J公司成本控制工作的深入开展,但同时也为J公司合理、有效地控制生产经营成本带来了挑战,因为它并不只以获取短期低成本优势作为目标,它强调的是在一个可控制的成本范围内获取优势。具体来说,就是J公司需要在尽最大努力满足客户需求的情况下,找出获取低成本优势的动因,尽量节约成本,取得比竞争对手更低的成本优势。2.公司的执行力公司执行力是指其贯彻战略目标,完成企业指定任务的操作能力,它主要包括完成任务的意愿、完成任务的能力和完成任务的程度。如果一个公司拥有较高的执行力,那么它在规章制度的推行上就拥有突出的优势,相反,如果一个公司执行力薄弱,那么管理层的发展战略就难以顺利推行,公司的发展效率将大受影响。J公司的公司执行力在同行业中处于中上水平,这是顺利开展成本控制工作的有效前提,但仍有提升空间。
三、J公司针对内外部影响因素应采取的发展对策
(一)合理利用国家政策
虽然国家的一些政策给J公司带来了一定的限制,但J公司也享受了国家及所在地方政府的相关优惠政策。J公司所在市为打造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招商引资和鼓励本地企业发展方面出台了大量优惠政策,包括土地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行政规费优惠政策等。同时,园区企业享受西部大开发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该市以及开发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J公司应合理利用这一系列优惠政策,降低企业在使用土地时付出的成本;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合理避税,降低经营成本。
(二)发挥区域位置优势
J公司所在地是连通临近两市的关键枢纽,区位交通便利,公路交通和铁路交通十分发达;J公司所在区域,油田气田分布密集且有一定规模。基于此,J公司应该进一步加强直接与最终客户面对面交流的可能性,避免多次间接交流造成的成本浪费。同时,J公司应直接与油田及钻探公司建立贸易往来,省去中间贸易环节,从而节省大笔销售费用。
(三)研发核心技术,减少不必要的成本
J公司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合理控制生产经营成本。而控制成本的关键在于提高自身核心技术,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和浪费。基于此,J公司应该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积极研发新技术,不断提高生产产品的精度和耐用度,积极引入外国先进技术,共同开发和推广新技术,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节约生产经营成本。
(四)实施成本领先战略
JS管理层应高度重视成本领先战略的实施,对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重大调整,以长远的角度来规划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价值链的每个环节深化控制成本,以期用较低成本击败竞争对手,取得竞争优势,吸引市场上存在的价格敏感客户,扩大市场占有额。尤其是在销售石油钻井空气锤、钻杆、FMJ防磨减扭接头和TLM型可退式卡瓦等钻井和打捞基础工具时,J公司在保证产品合格化和耐用性等行业规范的同时,做到低成本低售价,可以吸引数量可观的长期订单。
(五)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公司执行力
J公司管理层应立足长远,以发展的眼光对待成本控制工作,从思想上重视执行成本控制工作,并将其理念深入贯彻到企业各个部门与生产经营环节,确立明确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先后顺序,并建立起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J公司应注重对员工的岗位培训,从思想上促进员工学习先进理念,从内容上不断强化员工的工作能力,提高其业务素质,使每一位员工都基本具备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组建起一支思想先进、业务过硬的员工队伍,从而降低由员工不专业所带来的各个岗位上不必要的成本损耗。
【参考文献】
[1]孙明慧.基于价值链理论的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研究[J].投资理财.2014,(7):76-78
[2]汪翠翠.关于价值链理论与产业成长的文献综述[J].赤峰学院学报.2014,(11):96-98
[3]何贞煌.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房地产企业竞争优势探析[J].产业经济商界论坛.2014,(15):161-162
[4]赖斌慧.价值链视角的企业资产剥离战略研究[J].贸易经济.2015,(1):92-93
[5]陈雪燕.利用价值链分析法提升企业竞争力[J].中国商论.2015,(18).
降低工业企业成本费用有效途径探讨,我可以帮你
浅谈在经营管理中降低成本的方法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每个单位加强了经济核算,实行企业化管理。 按照扩大企业自主权精神及实行留利的制度,有效地调动了职工搞好 经营管理的积极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但是,近几年来,因市场疲 软,一些企业只是微利或亏损,纺织行业则更为严重。在这种情况下, 我单位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改进经营方法,把如何降低成本增加产 量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现结合我单位的实践谈谈如何在经营 管理中,找出降低产品成本的方法。 要按照成本的习性对产品进行分类。产品成本与产量销售及单耗 存在依存关系。在生产中消耗的原材料是按生产量多少消耗的。最终 从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产品成本大体可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 类,变动成本中有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及动力和生产工人计件工 资等成本。固定成本中有生产部门的经费和企业管理费中的办公费、 差旅费、折旧费、劳保费及职工的计时工资。固定成本不论从事生产 或销售工作量多少,企业都必须按期支付这些费用。 分析研究如何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成本要考虑三个因素:1、 产品产量:生产成本降低是根据实际产量计量的。在其他因素不变时, 产品产量的增减,就会使成本降低额发生同比例的增减。2、产品品 种结构:选择好品种有一个重要的环节,要根据市场的需求确定品种。 3、产品单位变动成本:在这里我们着重来谈谈这个因素。按成本习 性可以把企业全部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其公式如下:总成 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产量)。 从上式看,变动成本与产量是有着密切关联的,如果当期产量不 变,想降低生产成本,就要从单位成本着手。如产品的制成率的提高。 因为现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原材料以次充好的现象很多,劣质材料 充斥市场以及材料采购人员不得力,致使原材料价格偏高或材料运杂 费增加等,都使原材料价格不稳定。因此,原材料的优劣和价格高低 直接影响成本的升降。所以,材料采购人员就要认真负责,把好采购 这一环节,减少原材料消耗费用降低生产成本。 举例:如我单位生产的滤尘袋,原来有些原材料在外地采购,在 价格上就增加了运杂费,使原材料的价格上升。现在单位已在本地找 到货源,就减少了运杂费,使原材料价格下降了。再如,我单位生产 滤尘袋用纱工艺方面,在不改变它的使用性能的情况下,由原来的3 股纱改为2股纱,这样也使原材料的耗用大大减少,使成本下降。 另外,在原材料及辅助材料不变时,提高产品产量也能降低生产 成本。 综上所述,要保证能达到预期的降低成本,必须深入生产领域, 了解生产中的每个环节,具体掌握成本变动的因素,使企业有个明确 的目标利润,以确保经济效益的实现。
论文的研究方法的有哪些
在各领域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论文的研究方法有哪些,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
数量研究法
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模拟法(模型方法)
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模拟法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
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活动。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创造新知识,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或产品。
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美国数学、通讯工程师、生理学家维纳认为,客观世界有一种普遍的联系,即信息联系。当前,正处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整理获得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以实现新的目标。信息方法是一种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层次的规律,帮助人们提高和掌握运用规律的能力。
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用的较为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之一。
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有带揭示性的多种情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
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要达到真正的科学认识,不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还必须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数学方法主要有统计处理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
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系统科学方法
20世纪,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横向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发展综合思维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地完善。而以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和信息论方法为代表的系统科学方法,又为人类的科学认识提供了强有力的主观手段。它不仅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变了科学方法论的体系。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为经验方法,作为获得感性材料的方法来使用,也可以作为理论方法,作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法来使用,而且作为后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显。它们适用于科学认识的各个阶段,因此,我们称其为系统科学方法。
成本控制方法的研究论文
企业的成本控制是指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形成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大体上说,它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等六个环节。这些环节按成本发生的时间先后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事前控制进行成本预测和成本计划,对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提出要求;事中控制进行成本的过程控制和成本核算,为分析、考核提供依据;事后控制进行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对预测计划提供反馈情况。这样,一个环节推动一个环节,环环相扣,形成全面成本控制,使整个成本控制工作有序进行。其中,成本的事前控制对企业成本控制的整体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它是企业进行成本与费用决策及其它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可以为成本费用管理工作提供明确的奋斗目标,增强预见性,减少盲目性,从而有利于企业建立成本费用管理责任制和实行目标管理,推动企业增产节约、挖掘潜力、降低成本与费用水平;其次,它可以为企业未来的筹资活动提供依据。 随着国家加入WTO步伐的加快,以及国家投资结构的调整,全国建筑承包市场竞争愈演愈激烈,全行业进入了微利时代。因此,要想立足于建筑行业,关键在于如何把成本降低到最满意的地步,因此研究成本降低的方法成了很多企业的工作。笔者认为,降低工程成本的方法关键在于搞好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
一、事前计划准备 在项目开工前,项目经理部应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选定先进的'施工方案,选好合理的材料商和供应商,制定每期的项目成本计划,做到心中有数。
1.制定先进可行的施工方案,拟定技术员组织措施 施工方案主要包括四个内容: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具的选择、施工顺序的安排和流水施工的组织。施工方案的不同,工期就会不同,所需机具也不同。因此,施工方案的优化选择是施工企业降低工程成本的主要途径。制定施工方案要以合同工期和上级要求为依据,联系项目的规模、性质、复杂程度、现场等因素综合考虑。可以同时制订几个施工方案,互相比较,从中优选最合理、最经济的一个。同时拟定经济可行的技术组织措施计划,列入施工组织设计之中。为保证技术组织措施计划的落实并取得预期效果,工程技术人员、材料员、现场管理人员应明确分工,形成落实技术组织措施的一条龙。
2.组织签订合理的分包合同与材料合同 分包合同及材料合同应通过公开招标投标的方式,由公司经理组织经营、工程、材料和财务部门有关人员与项目经理一道,同分包商就合同价格和合同条款进行协商讨论,经过双方反复磋商,最后由公司经理签订正式分包合同和材料合同。招标投标工作应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招标书要求密封,评标工作由招标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参加,不搞一人说了算,并且必须有层层审批手续。同时,还应建立分包商和材料商的档案,以选择最合理的分包商与材料商,从而达到控制支出的目的。
3.做好项目成本计划 成本计划是项目实施之前所做的成本管理准备活动,是项目管理系统运行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是根据内部承包合同确定的目标成本。公司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生产要素的配置等情况,按施工进度计划,确定每个项目月、季成本计划和项目总成本计划,计算出保本点和目标利润,作为控制施工过程生产成本的依据,使项目经理部人员及施工人员无论在工程进行到何种进度,都能事前清楚知道自己的目标成本,以便采取相应手段控制成本。
二、事中实施控制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按照所选的技术方案,严格按照成本计划进行实施和控制,包括对生产资料费的控制,人工消耗的控制和现场管理费用等内容。 1.降低材料成本 (1)推行三级收料及限额领料 在工程建设中,材料成本占整个工程成本的比重最大,一般可达65%左右,而且有较大的节约潜力,往往在其他成本出现亏损时,要靠材料成本的节约来弥补。因此,材料成本的节约,也是降低工程成本的关键。组成工程成本的材料包括主要材料和辅助材料,主要材料是构成工程的主要材料,如:钢材、木材、水泥等,辅助材料是完成工程所必须的小型材料,如:氧、乙炔气、锯、砂轮片等。
研究生论文的写作方法
一篇合格的硕士论文,至少包含:序言(前言)、相关知识(背景)、主要研究工作、验证结果、结论五个部分的内容。那么,具体我们在写作硕士论文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1.序言的写法
读者阅读论文首先会从序言开始,序言部分应该回答:
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
作者一定要回答为什么要开展该课题的研究,就是需求的问题。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而是为了理论探索、或生产需要解决某些问题而进行研究,应说明研究工作是有意义的,理由要充分。很多研究生的论文一上来用很大的篇幅讲述自己做了这样那样的研究工作,读者不知道这些研究工作是否需要,大大降低了论文的价值。
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如何,现有的研究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有的研究工作,尽管实际需要,但已经有了现成的结果,不需要重新研究,这类课题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必须对国内外的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进展如何,能否满足实际的需要。要分析现有研究成果或方法的优点和缺点,重点放在对其不足的分析上面,描述他人的不足正是为了显示自己研究工作的意义。分析他人不足时,可引出其原理、方法可能存在的问题,为自己的研究工作作好铺垫。当然,在描述他人工作不足时,一定要客观、实事求是,不要引起纠纷。
作者的研究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准备采用什么策略?
主要是针对他人研究的不足展开自己的研究工作,或者补充、或者完善、或者改进、或者创造等,一定要说出作者的研究工作与别人的研究工作的不同。可以简略的介绍作者研究工作所采用的原理和方法。要作到这一点,首先对他人工作有充分的了解,要有针对性。真正熟悉该研究领域的研究人员,通过对论文所采用的原理、方法的了解,大体上可以对论文的结果作出初步的判断。读者在深入阅读论文时,就会有一定的思想准备,那些是最关心的,那些是要重点了解的。
简要说明论文的框架结构
介绍各个章节的内容是什么,读者会在脑海对论文形成粗略的框架结构,有利于读者选择重点。
极为简要的阐明本文的创新性工作
主要目的还是给读者加深印象,与文章的结尾相呼应。
总之,序言是论文非常重要的部分,有的研究生不太注重这部分内容,认为只要将自己的研究工作阐述清楚就行,实际上,专家从序言部分就可大体判断出作者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了解本研究领域的程度。
2.相关知识和背景导引
论文涉及到不少其他学科和专业的知识,需要预先作些介绍。在介绍相关知识时,应该重点介绍论文中所要用到的部分。例如,在介绍器件时,论文中将要用到的参数、性能等要重点介绍。有的论文在这一部分可能要介绍自己的研究工作,两者尽量能合理的结合在一起,做到自然合理。所谓的背景导引就是通过所要用到的相关知识引导到自己的研究工作上来。
3.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这一部分是重点内容,作者要将自己的研究内容阐述清楚,可能会分为2~3个章节,划分章节时,根据研究工作性质来定,最好根据模块来划分,模块的划分可以按任务划分,可以按性质划分,也可以按结构划分。例如作者研究的是一个测试系统,就可按结构划分为硬件模块和软件模块,在每个模块中又有若干个子模块,硬件中涉及器件选择、结构涉及等,软件涉及结构设计和算法设计等。在介绍自己研究工作过程中,有的部分是利用现成技术和结果的,有的是自己设计、推导或创造的,一定要描述清楚。不少论文对这一部分介绍的很详细,分不清那些工作是作者做的,那些工作是引用他人的。也看不出来特色是什么,能解决什么问题,该细的部分粗略带过,该简要的地方太过冗长。
一般作者至少要用两个章节来介绍自己的研究工作,包括原理介绍、定理、公式的证明推导等。有的作者可能会用到三个章节完成这部分工作,但不能更多。否则,一方面会使论文太分散,另一方面,作者在一年多的研究时间内也很难做更多的工作。
在这几个章节的结尾处,要将自己独立完成的作以工作总结,增加读者的印象:首先要把思路交代清楚,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才用怎样的思路;要把概念阐述明白;推导过程要符合逻辑;内容安排要条理清楚。读者通过阅读这一部分内容,知道作者想解决什么问题,怎样去解决,能否解决,作者要围绕这个目标去写论文。
4.验证结果
我们鼓励研究生做课题时要结合实际(纯理论研究除外),最好能完整的参与课题的全过程,所以最后的结果应和实际对比,接受实际检验,鼓励学生完成实验验证,要通过对比数据说明研究成果的实际效用。充实的实验验证数据无疑增加了论文的价值,也可给读者提供应用的范例。在这一部分应该有分析和结论,那怕是不十分完美的验证结果也是有意义的,因为科学研究本身就是探讨的过程。
目前,许多研究工作离不开计算机,用来模拟、仿真、或数据处理等。所以,验证系统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5.结论部分
作为论文的结尾,对论文起总结作用,通过阅读全文,读者基本了解了作者所做的工作,结尾主要是再给读者一个完整的印象,所以,要将主要内容再提纲携领的复述一下,特别要注明论文的创新点。同时,要自己指出研究工作还需要改进的地方,或者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实际上,专家在阅读完论文后,可能已经在脑子里对论文的内容、意义、价值、不足有了基本的印象,通过作者自己的叙述,说明作者对本研究工作还是比较透彻的,成绩和不足是心中有数的。另外,结尾部分和序言部分应该有一定的对应性,作者对结尾部分也应充分重视,不要给读者匆匆收场的感觉。就象一顿宴席,开头、中间过程都很丰盛,最后一道果盘清淡乏味。
提供一份《对降低产品成本途径问题的研究》论文的写作提纲,供参考。对降低产品成本途径问题的研究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深化成本管理改革也日益成为一个突出而又迫切的问题。优胜劣汰是竞争的基本法则,企业要生存、求发展,就必须苦练内功,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成本,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进行生产经营,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关键在于加强企业成本管理,不断降低产品成本,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关键词:成本意识,成本控制,采购成本,经济效益目录:一、成本提高的因素二、降低成本的途径三、降低成本措施中生产组织机构的划分 四、降低产品成本的意义参考文献:1、论现代成本控制目标 《财务与会计》2、现代企业制度下降低成本的途径 《黑龙江财会》 2001年7月 、略论采购成本的控制 黎荣泽 〈财务与会计〉 4、余 华 《财会月刊》 中华财会网5、傅浙铭 《成本销价策略》 广东经济出版社 6、欧阳清 《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 东北财经大出版社7、田中一成 《全面成本管理》 文汇出版社
这是我的论文工作的一个教训,你可以看到它在低碳经济摘要: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增长机会的把握和碳转化中低的窘境。我们不仅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和气候保护的一般规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低碳经济的趋势,也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家利益找到一个协调的长期,短期利益,权衡各类政策目标,追求低碳发展道路的胜利。基于低碳经济概况及发展分析的要求,并最终走到了中国的发展战略的几个低碳经济。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功耗节能,低碳经济概况 1 所谓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的概念是指。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高碳的煤和石油的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下,与生态环境保护赢得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抛弃了污染,先低端高端,之后的第一个广泛的实用方法向集约型的发展模式是实现双赢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必然选择。 2。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作出,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挑战。随着不断增长的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能源消耗和环境问题引起人们继续承认,不仅是有害的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与全球气候变化的诱因也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等一系列新概念,”低碳世界“,新政策应运而生。 ?能源和经济中的价值发生重大变化的结果,可能对生态文明逐步上移的实施将走上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创新技术和新世纪的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理想的形式“低碳经济”是“阳光经济”的全面发展,“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在“碳素燃料文明”向“太阳能文明”(风能,生物质能转化太阳能的形式),在未来的几十年过渡,“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含义,“低碳生活”一,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特别是从中国的能源结构,低碳意味着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 二,国外低碳经济开放 1日本:消费者购买“碳”农业最近公布的日本瑞穗研究所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日本超过50%消费者愿意购买认证的“低碳”农产品。该研究所日本女性20岁以上进行了调查,这一人群是主要的农机购置群体。在2062受访者中,71%的人认为“有必要”实施“低碳”农产品认证制度,人们愿意购买认证的“低碳”农产品的53%。 该研究所还与大米,西红柿和甜瓜为例,调查了消费者接受的价格水平,“低碳”农产品。结果发现,消费者愿意接受的价格的一定水平。假设农业生产过程中,如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00%,消费者愿意接受:大米价格上涨24%,价格上涨22%的甜瓜,西红柿价格上涨15%。 研究人员认为,调查结果表明,“低碳”的附加值有农业,农业从业人员值得努力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2德国: EV电动车突破技术难关是低碳经济的代表产品之一。德国认为,电动汽车的发展道路上不会取代内燃机汽车电动车那么简单,而是需要整个社会重大事务的积极参与,而且对整个社会的能源和交通的彻底重组机会。 “的重大突破在许多国家和不同的技术困难电动车本身,更强调德国电动汽车的解决方案,系统,促进电动汽车的整体发展。”汽车技术研究所,柏林技术大学的中国工程师,项目经理秦屿学说。 据悉,德国社会积极推动“电动交通”系统解决方案,努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一是主要集中在能源结构调整。一个主要的问题要解决的是电动车的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如果电力公司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产生不可循环再造的非清洁的方法,它等于根本问题没有解决。二,基本面创新的力量。需求有大量的电动汽车将带动整个社会的一个根本性的变化,然后优化工厂位置的分布,整体电网的需求高峰时段和重大变化提出的要求,所以新的智能电网技术在萌芽状态。三,电动车本身的技术突破。这是主要的汽车公司之一。德国政府的重点是指导企业。此外,德国政府还鼓励在2012年买的到2014年的电动车消费者之间可以得到德国政府提供3,000€€5,000补贴。 3俄罗斯:探索新型高效节能的道路最近,环境政策课施瓦茨的世界自然基金会俄罗斯处长告诉记者,俄罗斯走上了一条新路,探索高效节能的发展。 由于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俄罗斯有长期缺乏节能动力,对能源节约型经济的建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由此产生的经济低效率已成为俄罗斯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一个主要缺点。 2009年11月,俄罗斯在24日欧盟 - 俄罗斯首脑会议上同意,到2020年俄罗斯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由20-25%,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目前,俄罗斯已经开始显现节能效果。 分析家说,随着进一步实施国内节能措施,俄罗斯将最终找到的新的节能方式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 三,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不能再资源,高能源消耗和对环境的重污染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如果所有还把GDP作为发展的,但也有以出口换取廉价的资源或国内生产总值退税,如果你有更多的钱在你的口袋里,但环境恶化的生存,空气脏了,水黑暗,与发展中国家在出发的意图,并在科学发展观违背它的本质。更多的是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型,降低单位GDP的资源和环境成本,由自然资源投资来恢复和扩大资源存量,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工艺和工业流程,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样效果会更好共享成果为人民的发展。 1。低碳经济的发展,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有一种误解,认为为了发展低碳经济必须放弃钢铁,建材,高耗能行业,因此不能发展低碳经济。然而,中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钢(4358,%),水泥,电力和其他物资的大规模基础设施的需求,以确保这些“高碳”产业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带动下产业,不能被巨大的国内需求在国际市场上得到满足,这些产业的发展有其合理性。通过低碳经济的发展,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的碳强度,促进中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2。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可能的措施来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更多的油,少气的资源缺煤,决定在未来该国相当长的时间内,煤炭仍将是主要的一次能源。煤炭属于“高碳”能源,中国也没有利用廉价的国际石油和天然气等“低碳”能源的条件优势。低碳经济的发展,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二氧化碳排放量可有效降低一次能源消耗。 3。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发展的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路径。我们的技能水平,有限的研发和创新。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也是中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转型的最大挑战。近年来,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开发和利用迅速增加的趋势。如果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中国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在这个区域。 4。低碳经济的发展,中国是国际合作,参与制定国际化路线“游戏规则”。而中国的工业化全球化享受,制度安排,产业结构,技术革命,优势,但我们不得不接受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规则必须是在利润“微笑曲线”的国际分工的低端劳动。低碳经济,不仅在发达国家共同开发相关技术的发展,也可以直接参与游戏的新的国际规则的讨论和制定,以利于我们的长远发展和长期稳定。 4,低碳经济发展的中国道路近年来,随着环境的破坏,气候变化和环境资源突出的窘境人类面临跃然出现在被认为欠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是所有国家通过这个瓶颈在世界各地打破应对所采取的低碳经济的行动的最终出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政府主导和企业参与的关键因素是实施的主要形式。对于中国来说,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1改造,着力打造低碳产业发展。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努力实现三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整体国民经济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的转变。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进一步强化政策,以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努力开发和生产高价值,低电源产品,实现低碳产业的整体结构。 2。发展和壮大循环经济,重点抓好循环经济工业节能发展,将优先削减,削减,以减少从开始生产链条,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和能源的高效利用,变废为宝宝,化害为利。继续推进节能减排,当前的重点应放在工业节能,这是发展的阶段,中国的工业能源消费决策的比例。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快速增长的控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控制能源消耗的建筑和交通运输的快速增长;加强对考核目标的体系建设,实施和评价,以加强问责制,并有效地完成在“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 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显著减少使用化肥和农药,农业和林业废弃物的利用率可以作为饲料,肥料,菌类基料,工业原料和电力,减少的燃烧机场周围的城市和环境的污染,加快推广太阳能和沼气技术,既增加农村能源供应,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的健康,确保食品安全。 3。土地利用规划和建设低碳,低碳经济试点建设低碳城市和基础设施的概念。低碳理念设计规范,城市功能区布局合理规划的出台,施工建设,并推广使用太阳能,使用自然通风和采光尽可能的,高能效采暖的选择冷却系统;选用保温材料,装饰倡导适当,杜绝毛坯房;在主场以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碳排放的日常生活。 重视低碳交通的发展方向。加强各种运输方式,建筑形式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和谐的道路体系的衔接,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减少运输空驶率;加强智能楼宇管理系统,现代化,智能化,科学化管理的实施情况;发展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柴油,氢燃料等清洁能源,减少运输对环境的压力。 选择典型地区,城市和试点低碳经济的关键部门。国际经验,引进低碳经济发展指导意见,引导低碳经济的地方和城市发展,经济,能源,碳排放,研究制定了定价机制对中国塑造一个可持续的低碳未来的综合考虑。 4。积极鼓励技术创新,鼓励低碳友好型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一个重要的支撑就是“低碳技术”,因此, ,低碳技术的发展,成为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 从来看,短期内中国国内碳的现状技术上来看,中国应该大力发展节能和提高能效技术,如清洁煤,石油和天然气,高效开发和利用技术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中长期看,中国主要的技术研究应包括:排放控制和处置的主要行业,如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温室气体,利用技术,生物与工程固碳技术,先进的煤,核电和其他主要能源装备制造技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不仅要开发先进的低碳技术,更要注重技术创新和应用低碳技术在其他行业中,为了实现低碳经济的整体。 5。建立一个重要的驱动因素,低碳经济法律保障机制,促进低碳经济的创新和政策制度的发展,这是解决低碳技术问题的重要举措创新在中国。当前低碳经济应加强法律保护机制建设,制定“低碳经济法”,抓紧制定“可再生能源法”和“节约能源法”(修订本)及时进行配套规范性文件一些改变环境的努力和资源法领域,如“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大气污染防治法”,“矿产资源法”,“煤炭法”,“电力法” ,抓紧制定和管理措施,节约用电,节约石油管理办法,如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加强清洁能源,低碳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激励机制,并采取行动来落实这些法律,支持企业把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 总之,中国应积极应对低碳经济,建立适应低碳生产和消费模式的发展,鼓励国内和国际碳政策,法律体系和市场机制的发展,最终由“碳”时代飞跃“低碳”时代
低碳生活 (low carbon living)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除了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但关心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们却把减少二氧化碳实实在在地带入了生活。“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但现阶段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是煤电水电的5-10倍,一些地区风能发电价格高于煤电水电;作为二次能源的氢能,目前离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提取的商业化目标还很远;以大量消耗粮食和油料作物为代价的生物燃料开发,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粮食、肉类、食用油价格的上涨。从世界范围看,预计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也只达到世界电力供应的10%,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60和100年左右耗尽。因此,在“碳素燃料文明时代”向“太阳能文明时代”(风能、生物质能都是太阳能的转换形态)过渡的未来几十年里,“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特别从中国能源结构看,低碳意味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经济”的环境日主题提示人们,“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比如,据制冷技术专家估算,超市电耗70%用于冷柜,而敞开式冷柜电耗比玻璃门冰柜高出20%。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开式冷柜一年多耗约4。8万度电,相当于多耗约19吨标煤,多排放约48吨二氧化碳,多耗约19万升净水。上海约有大中型超市近800家,超市便利店6000家。如果大中型超市普遍采用玻璃门冰柜,顾客购物时只需举手之劳,一年可节电约 4521万度,相当于节省约1。8万吨标煤,减排约4。5万吨二氧化碳。在中国,年人均CO2排放量吨,但一个城市白领即便只有40平居住面积,开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次,碳排放量也会在2611吨。由此看来,节能减排势在必行。如果说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约能源这些环保理念已成行为准则,低碳生活则更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低碳生活”虽然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态环境。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因此“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低碳生活”理念也就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低碳生活的出现不仅告诉人们,你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你可以怎么做。在这种生活方式逐渐兴起的时候,大家开始关心,我今天有没有为减碳做些什么呢? 在北京的八达岭,一个碳汇林林场已经成形。如果你想抵消掉自己的碳排放,可以来这里购买碳汇林或种树。林业碳汇是通过实施造林和森林经营管理、植被恢复等活动,吸收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从而起到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比起少开车、少开空调,购买碳汇林的主意,受到更多人的欢迎。目前,减缓气候变暖的主要措施是减排和增汇。与减排手段相比,林业碳汇措施因其低成本、多效益、易操作,成为减缓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什么样的人可以算是“低碳族”,“低碳”又代表什么呢?简单来说,“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只要你愿意主动去约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你就可以加入进来。当然,低碳并不意味着就要刻意去节俭,刻意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你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同样能过上舒适的“低碳生活”。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自12月7日开幕以来,就被冠以“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会议”、“改变地球命运的会议”等各种重量级头衔。这次会议试图建立一个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框架,也让很多人对人类当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开始了深刻的反思。
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摘要:本文阐述了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的概念和两者之间的关系。“低碳经济”是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概念。“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那些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消费和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指出“低碳经济”仅有先进技术的支撑是不够的,必须依托于“低碳生活”才能实现减排的目的。而“低碳生活”是一种简单、简约、俭朴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要实现“低碳生活”,宣传引导和制度保障是缺一不可的。关键词:环境科学;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可持续消费1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形成背景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Kick the Habit!Towards a Low Carbon Economy”)。“低碳经济”,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概念。它的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形成明确、稳定和长期的引导和鼓励,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并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变进入21世纪,全球油气资源不断趋紧,保障能源安全压力逐渐增大,全球环境容量瓶颈凸现,同时气候变化问题也成为有史以来人类面临的最大的“市场失灵”问题。在此背景下,英国率先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并于2003年颁布了《能源白皮书》(英国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现在,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日本作为推动“低碳经济”的急先锋,投入巨资致力于发展“低碳技术”;美国参议院2007年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美国政府制定了低碳技术开发计划。这一切对我国而言,已形成压力和挑战。我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阶段,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庞大,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高碳经济”特征突出的现实,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怎样走出一条既确保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发展的老路,同时又不盲目让西方国家牵着鼻子走,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2从技术角度看低碳经济保障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无疑是“低碳经济”要实现的最重要的两个目标。英国所倡导的“低碳经济”,是通过制定和实施工业生产、建筑和交通等领域的产品和服务的能效标准和相关政策措施,通过一系列制度框架和激励机制促进能源形式、能源来源、运输渠道的多元化,尤其是对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实现低能源消耗和低碳排放的目标。最终实现以更少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新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不确定性从技术创新的角度看,“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氢能以及生物质能技术。一般把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氢能等称为新能源或替代能源,生物质能认为是替代能源中的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虽然近年来发展很快,技术有一定程度的突破,但目前它的成本也还是高于煤电、水电。此外,人们认为风力发电在发电过程中不排放二氧化碳,而火力发电过程要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因此说风电不排放二氧化碳,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与火力发电相比,风力发电在发电过程中是不排放或很少排放二氧化碳,但在制造风力发电设备及其维修、维护过程中是一定要排放二氧化碳的,我们不能光比较发电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应当比较火力发电和风力发电发出单位电量的全程二氧化碳排放量。所以说,认为风力发电、电动汽车不污染环境,不排放二氧化碳的观念首先是不科学的。再比如现阶段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是煤电、水电的5-10倍,[1]作为二次能源的氢能,目前离商业化目标还很远,技术还很不成熟。目前新能源开发的高成本一方面说明技术不过关,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所谓新能源并不是无污染,也不见得二氧化碳排放量就低,在没有进行全程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比较之前,不能轻言新能源是低二氧化碳排放的能源。生物质能技术的实施结果生物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生物质能技术,看似“一石两鸟”,既解决化石能源紧张的替代和缓解问题又改善环境。但从目前实施的结果看,它带来的问题似乎比解决的问题还要多。美国发展生物质能的新政策出台后,美国的粮农们纷纷扩大玉米的种植面积,或将种植其他作物的土地也改种为玉米。据统计,2007年美国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创下1944年来最高纪录,产出的玉米中多达五分之一被用来生产乙醇汽油。如此旺盛的需求当然也带来了价格的上扬,仅2007年一年,美国国内的玉米价格就上涨了50%。[2]此外,由于被玉米挤占了种植空间,大豆的供应量减少,价格也开始上涨。因此布什的新能源政策招致了不少人的批评。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琼·齐格勒警告说,一些国家将粮食转化为燃油的做法是一种“反人类罪”,这种做法将加剧全球范围内的粮食短缺,抬高粮食价格,让更多贫困人口难以承受。利用粮食作物转换成生物燃料的政策对于日益严峻的全球粮食短缺问题无疑雪上加霜,必将给世界造成更大规模饥荒。在中国,2007年猪肉和食用油价格的一路飙升,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饲料价格的上涨,而且粮食价格飞涨波及的不仅仅是中国。美国的一项能源政策对世界范围内的食品价格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可谓美国的生物燃料政策的实施客观上已经形成了全球8亿有车一族与20亿最贫困人口之间针对粮食展开的较量。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开发生物质能的计划并未带来化石能源紧张问题丝毫的缓解,倒是使新旧问题相互交织,给人类带来了更多的困扰。但这并不意味着技术创新和新能源的发展对于“低碳经济”不重要,而是我们在推行“低碳经济”的同时要倡导“低碳生活”,或者说,“低碳生活”应当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3.低碳经济应与低碳生活相依托“低碳经济”的重要含义之一,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那些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消费和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在市场经济体制和观念下,“低碳经济”高能效、低能耗技术状态下的生产仍然是追逐最大利润,因此大量生产就是不可避免的,所生产的产品最终一定要想办法卖出去的,而且是卖的越多越好。大量生产必然会产生大量污染、大量排碳。单位能耗降低了,但总量大大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不会减少多少的。举例来说,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小汽车行驶一百千米的耗油量下降了约50%,但小汽车的总量却增加了几十倍,显而易见的是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增加了许多倍。因此说,“低碳经济”仅有先进技术的支撑是不够的,必须依托于“低碳生活”才能实现减排的目的。“低碳生活”是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是一种简单、简约和俭朴的生活方式。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乃至于气候变化有关,比如一张A4纸的能源含量接近度电,[3]由此也可算出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绝大多数人的生活能够采取低排碳的适度消费的方式,那么“低碳经济”的实现是有可能的,有怎样的生活方式就有怎样的经济。“低碳生活”不只是制造业、建筑业中许多节能技术改进的细节,它包括日常生活习惯中许多节能细节。对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来说,每个人生活习惯中浪费能源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数量看似微小,一旦以众多人口乘数计算,就是巨大的数量。如今在发达国家,很多人已经接受了由低碳经济带来的低碳生活方式,为了过上低碳生活,他们愿意做出自我牺牲,从关掉暖气到放弃驾车去上班。今天欧洲人越来越喜欢乘坐火车出行,一个主要原因是乘高速列车带来的人均碳排放只有飞机的1/10。简约生活,也正成为更多中国人家奉行的生活准则。一些收入早已进人中产阶级的市民,也会穿着旧衣服去早市买便宜青菜,骑自行车出行,使用最老款的手机。煮鸡蛋早关一分钟煤气、用洗衣服的水冲厕所、随手关灯,打印用双面纸等习惯早已深入到那些最有教养的阶层中去,带来心灵的宁静。然而,能够自觉地在可持续消费价值观指导下做到适度消费的人是不多的,大量消费依然是社会生活的主旋律。低碳经济绝大部分时刻还只是一个概念,低碳生活也只是处在令人尴尬的纸上谈兵阶段。在实际生活中,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比例太高。一方面在努力实现“低碳经济”,一方面又不停地挥霍。这些都是消费主义文化使然。消费主义文化总是不断刺激你去换最新款的手机、电视、衣服、鞋子;轰炸般的商业广告煽动着公众一浪高过一浪的消费欲望,把人变成商业利润的工具。不少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用一个月的收入买一款新式手机或一个名牌皮包眼睛都不眨。中国现在每年平均淘汰近7000多万部手机,产生着大量的电子垃圾。[4]不少年轻女性家里堆满了各种款式的鞋子和皮包,但还是要去买更新的款式。在提倡“低碳生活”的今天,“能挣会花”的口号不再象征着现代化理念,而象征着一种浪费资源的野蛮消费方式。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生活方式,正走向人类文明的反面,严重制约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不但污染了生态环境,而且污染了人们的心灵。正是这种无限膨胀的消费欲望造成了世界能源、资源的紧张。“低碳生活”要有制度保障今年6月13日,湖北省首次公示部分省直机关办公建筑能源审计结果,包括省建设厅、交通厅、发改委在内的20个省直机关办公楼,每年每平方米的平均耗电量为80度,是普通民宅的3~4倍。[5]而在这之前,国务院办公厅以及湖北省政府都发布了节能降耗建设加以型机关的通知,并且也有一些具体的要求。不能取得明显成效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务人员的节能纯粹是个人道德、认识的体现,即使有一些具体的要求,也只是柔性的,没有一种刚性的制度约束,来催逼他节能。如果政府节能有制度保证,那么公务人员一旦不节能,就会受到组织、经济等方面的惩戒,将会极大地推进节能在政府层面的落实。6月16日《解放日报》报道,上海市将办公节能措施具体化,如制定了“夏季着清凉装上班,除外事礼仪需要外不穿西装不系领带”、“办公楼四楼以下不乘用电梯”、“公务出行拼车、乘用公交车”等规定,正在将办公节能措施具体化,并率先在公务人员中推行,这在大方向上应该看作是走向了制度化。如果这些制度再辅之以惩戒措施,将会更现实化,也便于操作。全民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宣传教育开展以多年,公众的环保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除了道德层面的教育引导外,还必须有制度的约束。6月1日之前,许多人怀疑“限塑令”的可操作性,但颁布后,还是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理解,并且取得了实效。总之,“低碳生活”的广泛实施,,将扼制“高碳经济”的蔓延,促进“低碳经济”发展。而实现这一目标,“低碳生活”的宣传引导和制度保障是缺一不可的。参考文献[1]吴晓江.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经济[N].文汇报:2008年6月5日[2]赖华夏.石油涨价的蝴蝶效应[J].世界环境,2008(2):10[3]田晨.低碳生活是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J].世界环境,2008(2):31[4]陈晓凤.简约生活[J].自然之友通讯,2008(3):48[5]毛建国.惟有通过法制催逼政府节能[N].中国青年报,2008年6月17日
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 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能源环境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2007年,觉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理念,为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使人们更加关注低碳经济的崛起。 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完全符合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 马学禄指出,应注重资源、能源、环境三要素的边界效应。他说,面对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威胁,必须深刻反思西方科学理性主义背景下的消费拉动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的理论的弊端。寻找出一条更加注重资源、能源、环境边界效应的经济增长方式、探寻新经济理论的时代已经到来。 人的生存过程,就是消费能源,向自然排放危害环境物质的过程。二氧化碳是人类消费能源、资源的必然产物,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大和活动能量的急骤膨胀,人类的活动已经危及到自身生存的基础。 有资料显示,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美国以世界6%的人口消耗了世界30%的能源。而我国的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8倍,人口是美国的好几倍,按照这种发展模式,我们缺乏持久的创新能力,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50年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实行节能节排,实现低碳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由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德国则希望在2020年,国内的低碳产业要超过其汽车产业。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作为一个高能耗国家,我们需要从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找到我国巨大社会浪费和环境污染的本源。必须摒弃只关注诸如建筑节能、煤的高效利用等“用”的层面的具体技术问题,而忽视“体”的层面存在的痼疾,比如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理论的负面影响,城乡空间布局、国民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巨大浪费等。因此,创新思维、改变观念,坚持体用结合,从全局观、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才能正确认识并加快低碳经济发展。 1.倡导形成绿色消费、绿色经营的理念,形成低碳的生活方式。必须转变公众和社会的观念,做任何事都要适度适宜、合理节约。对于个人,要培养节约是美德的观念,彻底改变诸如餐饮浪费等与节能减排背道而驰的陋习;对于企业,则要推行绿色经营的理念,建立清洁生产机制和精益生产方式;国家引导企业将环保成本计入企业生产成本,帮助企业树立企业公民意识,解决节能减排没有效益的错误认识。 2.解决潜藏在空间格局和社会发展格局中的重大浪费问题。有效的节能减排必须以工业相对集中为前提,工业相对集中才能产生专业化分工,提高效率,节省能源;同时催生集群创新,不断产生新技术、新工艺,从而减少物质消耗。 3.培育静脉产业,建立完备的工业化体系。民众对循环经济体系的理解目前还处于表层,基本理解为废渣利用、尾气回收等等。真正的循环经济体系应如同人体系统一样,如果把工业制造系统比作人体的动脉系统,那么,我们使用过的工业制造物的回收再利用则应如人体的静脉系统一样。工业品的回收再利用———“静脉”产业应该是一个巨大的产业。 4.大力发展低碳技术,解决自主创新成果和人才的匮乏问题。低碳技术包括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必须强化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 低碳经济的加快发展急需大量前沿科技人才与科技成果支撑。以新能源领域人才现状为例,目前,我国风电产业当中受到长期专业技术培训的人不超过50个。在中国《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两年后的今天,全国仅有华北电力大学建立了可再生能源学院。另外,传统的创新成果评价认证体系,存在对某些现有科学体系不能解释的成果无法认定的尴尬现实。未来的重大科技成果,很可能来自自学成才的科学工作者,面对现有科学体系不能解释的成果,应当采取“非共识性原则”结合实证的方法加以认定。 5.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处于技术创新和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业和低碳消耗的绿色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服务业,能够为社会创造巨大的财富,同时避免了能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 6.从雨污分流入手,治理城市污染问题。我国的县级城市基本没有雨污分流的设施,大中城市雨污分流设施虽然投资量很大,实施却不够彻底,造成大量污水处理厂的劳动成果被不能彻底实施的雨污分流措施“一票否决”。 7.从我国能源结构入手,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提高节能减排的效率。中国能源消耗形式主要为动力消耗、农村采暖和城市集中供暖消费、电能消费3种,其中大约有68%的能源是由各种能源转化为电能后被消费的。而我国电力系统普遍存在着低效率运行和严重能源浪费问题,尤其是在配电和用电两个环节,节能潜力总计为亿千瓦,占中国电能的20%。重点推广配电用电领域的重大自主创新项目,可极大提高节能减排效率。 8.低碳经济之路的核心,是建立起我国乃至全球的可再生能源系统,最终实现由“高碳”时代到“低碳”时代的跨越,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通过对企业物流总成本的分析,在企业具体操作中,建议以下几种降低物流成本的基本途径: 1)通过效率化的配送来降低物流成本。企业实现效率化的配送,减少运输次数,提高装载率及合理安排配车计划,选择最佳的运送手段,从而降低配送成本。 2)利用物流外包降低企业物流成本。降低投资成本 企业把物流外包给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缩短商品在途时间,减少商品周转过程的费用和损失。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采用第三方物流公司直供上线,实现零库存,降低成本。 3)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下,企业的成本控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不易也不可能实现各个环节的最优控制。企业采用信息系统一方面可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的进行;另一方面通过信息系统的数据汇总,进行预测分析,可控制物流成本发生的可能性。 4)加强企业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把降低成本的工作从物流管理部门扩展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并从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全生命周期中,进行物流成本管理,使企业员工具有长期发展的“战略性成本意识”。 5)对商品流通的全过程实现供应链管理。使由生产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销售企业、消费者组成的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实现物流一体化,使整个供应链利益最大化,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管理就是通过成本去管理物流,管理的对象是物流而不是成本,物流成本管理可以说是以成本为手段的物流管理 方法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物流成本管理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推动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各种企业越来越注重物流的管理。随着企业物流管理意识的不断加强,要想提升物流企业更加有效地管理效率与管理质量,他们首先需要思考的就是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加强物流企业的物流管理,降低企业的成本,有助于推动我国企业更好地发展。但是,在当前的物流企业的管理中,却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就需要加强物流企业的管理,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对策,降低企业的成本。
现代物流管理与物流成本概述
(一)现代物流管理
现代物流主要是指在需求主体与供给主体之间建立的一种联系,通过克服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障碍,实现服务于商品之间快速、有效地流动的一种经济活动的过程。现代物流主要是为了方便顾客,让顾客满意是其服务宗旨。现代物流是由多种要素共同构成的,具体包括了保管、包装、输送、装卸、流通加工、信息等多方面的要素。现代物流活动坚持为顾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与满意度为宗旨,选择的是顾客能够接受的服务来实现物流活动的顺利进行的。与传统物流相比,现代物流具有许多传统物流不具备的优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现代物流有利于节省商品流通的时间;第二,现代物流有助于现代贸易的顺利进行;第三,现代物流有助于确保经济联系空间的缩短;第四,现代物流有助于社会库存量的节省;第五,现代物流有助于实现流通费用的减少,降低物流的成本。
(二)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与核算
物流成本是指在物流活动中活劳动与物化劳动所消耗的货币表现,它是完成整个物流活动所耗费的所有费用的总和。根据物流成本的控制与管理,物流成本包括了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物流企业的物流成本、社会物流成本以及商品流通企业物流成本等四方面的内容。按照国家关于企业物流的相关规定,中国的社会物流总成本包括了流通、生产以及消费等全部过程方面的价值变化以及物品的实体而产生的全部费用。而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首先需要确定核算的对象。根据不同企业的物流活动的不同特点,物流成本核算的对象也是不一样的,成本核算的对象是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而确定的。其次,就需要建立相关的物流成本核算的核算体系;进行物流成本核算的体系是指根据企业的不同特点以及具体的管理情况,然后在确保企业的财务核算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在相应的成本费用账户下进行二级账户的设立,从而保证物流成本的二级核算的独立进行。
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的整体运作效率低
在当前的企业物流管理过程中,存在着整体运作效率偏低的情况。就零售企业来说,物流运作效率比较低主要是指商品的缺货率高的问题。按照罗兰·贝格
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对国内的3个城市中的连锁零售企业中的5家连锁零售企业中的12家大型卖场进行相关的 市场调查 ,我们了解到中国的终端缺货率比起国际上的缺货率,还要高出7%左右,中国的缺货率停留在10%左右。而根据零售企业的具体销售特点,商品缺货容易给消费者造成各种不便,引起消费者情绪上的不满,最终导致企业的销售大量减少,不利于企业获得利润。根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来看,国内的连锁超市因为商品缺货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都能达到830亿元人民币左右。
(二)统一配送率不高
此外,物流企业也存在着配送率不高的情况。就目前我国零售业的发展现状来说,他们没有形成统一的配送制度与配送体系,因而降低了整体的配送效率。另外,在零售业中,许多车辆与仓库并没有充分发挥它们的价值,存在着车辆的空载率偏高的情况,这样就容易造成运动力的大量浪费,导致送达速度的缓慢。此外,零售企业配送的规模一般都偏小,现在投入运营的许多配送中心都没有达到实际需要的经济配送规模,再加上运输都是由分店分别配送的,这就容易出现运输的线路不合理的问题,从而导致城市交通压力的增大。
加强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对策
(一)实行效率化配送
要想加强企业物流成本的控制,就需要加强企业的效率化配送,实现企业成本的降低。企业应该从运输的数量上进行减少处理,通过合理安排车辆的运输并提高装载的效率,确保运送手段的最佳化,这样来保证物流成本的降低。此外,还要注重效率化配送,企业需要充分利用空车,合理使用车辆,还需要加强对货物在运送途中的情况进行了解与控制。
(二)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
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受多方面的因素制约,不利于保证各个环节的最优化的控制。因此,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有利于将数据及时汇总,并做好相关的分析,从而控制成本。同时,也可以确保各种不同的作业迅速有效地进行。
结语
通过本文关于的分析,我们了解到通过实行效率化配送以及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地控制物流管理的成本。相信本文的分析,能够对于现代物流企业节省成本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摘 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物流管理已经成为企业降低成本、创造利润、提高经济效益的新途径。物流成本管理就是通过成本去管理物流,管理的对象是物流而不是成本,物流成本管理可以说是以成本为手段的物流管理方法。现代物流理念引入我国已20余年,但是由于物流成本管理包括的内容极广,涉及到成本核算、库存管理、现代信息系统的建立等各方面的问题,目前,我国对物流成本管理尤其是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尚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关键词: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现状分析;完善思路
所谓物流成本管理,就是通过成本去管理物流,即管理的对象是物流而不是成本,物流成本管理可以说是以成本为手段的物流管理方法。成本作为物流管理的手段是因为,一是成本能真实地反映物流活动的实态;二是成本可以成为评价所有活动的共同标尺。就第一点而言,一旦用成本去掌握物流活动,物流活动方法上的差别就会以成本差别的形式明显地表现出来。就第二点而言,用成本这个统一的尺度来评价各种活动,可以把性质不同的活动放到同一场合进行比较,是有效管理物流的一种新思路。物流成本管理的目的是物流成本的控制和降低。
一、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1.企业内部物流体制没有理顺
虽然不少企业对自身物流体制进行了改革,但并没有真正理顺,体制设计缺乏科学性、前瞻性,与社会物流的发展与分工不协调,没有从供应链的角度,整合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在职能制或直线职能制的框架下,依然是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物流一体化的组织结构依然是难以达到的目标,企业物流中心的构建还有很多困难,内部配送难以实现。
2.传统的物流服务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生产运作模式
当前,由于竞争的加剧,企业越来越倾向于大量的定制化生产,对物流的要求也倾向于实行多批次、小批量配送和适时配送。而大多数企业只是企图在过去物流系统的基础上降低物流成本,尚未建立适应现代化生产运作的物流系统,以适应多批次、小批量物流和及时配送的要求,导致了物料不能立即进入生产线,产成品也无法即时流通,增加了企业的物流成本,降低了整体盈利能力。
3.物流意识、理念落后
企业讨论的发展重点通常都是关于生产领域的,而缺乏对物流的关注,“大采购、小批发”、“重商流、轻物流”的观念在人们头脑中仍有较深的痕迹。企业对物流的理解大多仅限于运输、仓储等低增值业务,而对物流系统设计、物流合理化、开发信息系统等高增值业务缺乏应有的了解。没有树立现代物流意识,没有充分认识到现代物流管理是降低生产总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更为严重的是中国企业缺乏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没有将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大多数企业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另外,在物流的服务意识等方面也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的差距。而企业所建立的物流结构体系正是基于其自身所持有的物流理念,落后的观念必然导致的落后的物流体系和物流管理,当然也就无从谈到降低物流成本。
二、完善物流成本管理的思考
1.物流合理化
物流合理化就是使一切物流活动和物流设施趋于合理,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获得尽可能好的物流服务。根据物流成本的效益背反理论,物流的各个活动的成本往往此消彼长,若不综合考虑,必然会造成物流成本的增大,造成物流费用的极大浪费。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物流合理化是降低物流成本的关键因素,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整体效益,也是物流管理追求的总目标。物流的合理化要根据企业物流流程的实际情况来设计、规划,不能单纯地、片面地强调某个环节的合理、有效、节省成本,而是必须系统考虑。
2.提高物流速度
物流速度是影响物流成本的重要因素。提高物流速度,节省时间资源,可以减少资金占用,缩短物流周期,降低库存费用,从而节省物流成本。充分体现了“时间就是金钱”。提高物流速度可以从提高各个物流子系统的速度入手,比如,提高采购物流的速度,提高生产物流的速度、提高销售物流的速度,来缩短整个物流周期,提高资金利用率。
三、完善物流成本管理的思路
1.建立现代企业物流组织结构
要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内部物流职能分散,物流活动难以协调的问题,必须从改造企业的组织结构入手,建立现代的企业物流组织结构。目前,企业的物流组织结构主要有几种可供选择:第一,传统组织结构模型。基本是基于传统的职能专业化分工,按职能设置部门,而物流活动实际上分散于各个相关的专业活动中,由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协调。在职能分工中,全部物流职能直接由采购、制造、财务、 市场营销 等部门负责监督管理,简单直接。但是实际中各部门可能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很难使物流系统的运作协调一致,企业整个物流活动缺乏连接,容易出现断流现象。第二,功能集合型组织结构。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将各专业部门内的物流功能进行整合,使物流活动在组织中凸现出来,以便于各部门进行计划、控制、协调。这种组织结构对于外部环境较为稳定,采用常规技术,重视内部经营效率,员工专业素质不高的中小规模企业比较适合。
2.构建高效率的物流系统
根据物流成本效益背反理论,物流成本得以降低的关键在于从物流的整体来考虑,而不是片面的强调某一环节。也就是说要把物流的各个环节联系起来看成一个物流系统进行整体设计和管理,以最佳的结构、最好的配合,充分发挥其系统功能、效率,实现整体物流合理化。物流系统包括商品补充、仓储、保管、库存管理、物流作业、出货、配送、信息管理等物流有关的一切活动。显然,对于提高物流质量、加快物流速度、降低物流费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损耗,从而降低整个企业的物流成本来说,企业构建物流系统并使之高效率的运作是其必不可少的手段。
参考文献:
[1]张鲲:《试析沃尔玛物流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模式》,《物流技术》,2004年第3期
[2]傅桂林编著《物流成本管理》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3]潘锦华:《自控高手海尔》,《环球供应链》,2004年第5期
[4]魏琳:《构建社会大物流势在必行》,《中国信息报》,2003年3月11日
物流成本管理毕业论文相关 文章 :
1. 关于物流成本管理论文
2. 物流成本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3. 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管理研究论文
4. 浅谈快递物流企业成本管理论文
5. 关于物流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6. 物流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同学,你的这份论文是要多少字,什么时间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