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线性系统的频率特性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线性系统的频率特性毕业论文

答:线性系统的频率保持性,在测试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在实际测试中,测试得到的信号常常会受到其他信号或噪声的干扰,这时依据频率保持特性可以认定测得信号中只有与输入信号相同的频率成分才是真正由输入引起的输出。同样,在故障诊断中,根据测试信号的主要频率成分,在排除干扰的基础上,依据频率保持特性推出输入信号也应包含该频率成分,通过寻找产生该频率成分的原因,就可以诊断出故障的原因。

首先分析离散时间系统在指数序列 ( )输入下的响应。设系统是因果的,单位样值响应为 ,根据卷积公式,响应 () 上式花括号中的项为 在 处的值,设 存在,于是 ()该式说明,系统在指数序列输入条件下,响应也为指数序列,其权值为 。若取 ,也即 ( ),则有 ()由于输入序列的计时起点为负无限大,按式()求得的响应应该是有始输入 的稳态解。 一般为复数,可用幅度和相位表示为 ()于是,输出为 ()该式表明,系统引入的幅度改变因子为 ,相位改变量为 。若输入为正弦序列 ()则输出 ()其中在以上推导过程中,要求 必须存在,也即 的收敛域必须包含单位圆,或者说 的全部极点要在单位圆内。当输入由两个不同频率的复指数序列的线性组合构成时,由线性系统的叠加性质,其输出为相应输出的线性组合,即其中 和 可以是复数。随频率 的变化称为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 称为幅度函数,而 称为相位函数。由于 为 的周期函数,周期为 ,因而 也是 的周期函数。例如,若系统函数设a为实数, ,则频率响应函数为幅度函数和相位函数分别为按以上两式绘出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如图所示,它们均是周期的。(a)幅频响应 (b)相频响应图 频率响应当 为实序列时,由z变换定义式与 成共轭关系,则有 () ()即幅度函数是频率的偶对称函数,而相位函数是频率的奇对称函数,考虑到它们都是以 为周期的,故在 范围内,幅频特性以 为中心对称,相频特性以 为中心奇对称,见图。因此,在绘制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特性时,只需要绘出 范围内的频响曲线。根据系统函数的极零点分布,也可以通过几何作图方法简单而直观地绘出离散系统的频率响应,这与连续系统中频率响应的几何作图类似。考虑仅有一个极点和一个零点的系统函数用 置换z,频率响应为 参看图,从极点指向 点的矢量称为极点矢量,从零点指向 点的矢量称为零点矢量。当 从0到 变化时, 点沿单位圆移动,极点矢量和零点矢量随着发生变化。当 离极点比较近时,极点矢量的模 相对较小,幅度函数则较大,当 离零点比较近时,零点矢量的模 相对较小,幅度函数也相对较小。按这种方法,可粗略地绘出幅频特性。图 频率响应的几何绘制例 试绘制 的幅频响应和相频响应。解 , , 的极零点分布如图所示。当 时,极点矢量的模最小,在该频率传递函数的幅度最大,可计算出随着 的增加,极点矢量的模增大,而零点矢量的模减小,因而幅度函数不断变小;在 处,极点矢量最大,零点矢量最小,因而幅度函数最小,其值为幅频响应如图(a)所示。相频响应也可用几何作图的方法绘出,对每一频率,它等于零点矢量的辐角减去极点矢量的辐角,相频响应如图(b)所示。(a) (b)图 的频率响应例 传递函数 ,试定性绘制幅频响应。解 传递函数的极点和零点分别为 , ,如图(a)所示。可求出当 从0开始增加时,如图(b)所示,幅度为随着 的增加, 和 增大,而 和 减小,极点 离 点最近,它起主导地位,由于 随 增加而减小,因而幅度的总趋势增大;当 增加到图(c)位置时, 非常小,幅度达到极大值;随着 的继续增加, 越来越小,当 时, 点位于零点上,故幅度为零;当 进一步增加时,如图(d)所示, 和 减小,而 和 增大,零点 离 点最近,起主导地位,由于 随 增加而增大,则幅度的总趋势不断增加;在 处,可求出幅频响应如图所示。 (a) (b) (c) (d)图 频率响应的几何确定图 幅频响应

系统的频率特性一般是由傅立叶变换求出来,前提是知道系统传递函数或冲击响应当不知道系统函数的时候给系统输入端加以不同频率正弦激励,系统输出的正弦函数将会有幅值和相位变化,这个"变化"随正弦频率而变,就是系统频率特性。(意思到了,语言组织不好)几何表示方法:貌似这个名词不是标准的称呼,半天才知道你的意思。常用的是傅立叶变换的图像,波特图,幅相曲线,尼科尔斯图。还有,这个问题不该归类于数学下哦,否则很久都不会有人回答你

非线性电阻伏安特性的研究论文

电阻在通过其电流的情况下,阻值保持不变。二极管的正向电流随正向电压增加而巨增,反向几乎为零,但电压到某一值时,也将增加。通过小灯泡的电流越大,温度越高,其阻值越大。

这两种元件的电阻都可以用伏安法测量。但是,由于测量时电表被引入测量电路,电表内阻必然会影响测量结果,因而应考虑对测量结果进行必要的修正,以减小系统误差。

扩展资料:

非线性电阻在某一工作点处电压增量△u与电流增量△I之比的极限,称为该工作点处的动态电阻,某工作点的动态电阻实际上就是特性曲线上该工作点的斜率。动态电阻的大小与工作点的位置有关。例如,图中工作点Q’处的动态电阻R’d为正,工作点Q”处的动态电阻R”d为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非线性电阻

简单的说:如果电阻元件两端的电流、电压关系为曲线,则这类电阻元件称为非线性电阻元件(如.热敏电阻、二极管等),这种元件的特点是电阻随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改变而改变。一般均用伏安特性曲线来反映非线性电阻元件的特性。详细的说:若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为非线性的,则称为非线性电阻元件。含有非线性电阻元件的电路称为非线性电阻电路。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一般用函数式表示,即u=g(i)(1-1)i=f(u)(1-2)其中g,f分别为i和u的非线性函数。对于式(1-1)而言,电阻两端的电压u是其中电流i的单值函数。这种电阻称为电流控制型电阻,简称流控电阻。充气二极管即具有这样的伏安特性。但要注意,对于同一的电压u值,电流i可能是多值的。例如当u=u0时,电流i就有三个不同的值i1,i2,i3。对于式(1-2)而言,电阻中的电流i是其两端电压u的单值函数。这种电阻称为电压控制型电阻,简称压控电阻。隧道二极管即具有这样的伏安特性。但要注意,对于同一的电流i值,电压u可能是多值的。例如i=i0时,电压u就有三个不同的值u1,u2,u3。另有一类非线性电阻,它既是流控的又是压控的,其典型伏安特性。此类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既可用u=g(i)描述,也可用i=f(u)=g(u)描述,其中f为g的逆。曲线的斜率di/du对所有的u值都是正值,即为单调增长型的。白炽灯泡的伏安特性对坐标原点对称,具有双向性;半导体P-N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对坐标原点不对称,具有单方向性,这种性质可用来整流和检波。还有一类非线性电阻,它既不是流控的,也不是压控的。理想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即属此类,其数学描述为i=0u<0u=0i>0(1-3)由式(1-3)可见,由于在u<0时i=0,故此时理想半导体二极管相当于开路;在i>0时u=0,故此时理想半导体二极管相当于短路。

非线性电阻特性研究 实验内容 1.针对各种非线性电阻元件的特性,选择一定的实验方法,设计合适的检测电路,选择配套的实验器材,测绘出它们各自的伏安特性曲线。 2.学习从实验曲线获取有关信息的方法。 3.根据实验现象和结果,比较各种非线性电阻的特性,并从理论上进行分析讨论。 教学要求 1.任选两种以上的非线性元件,分别测出它们的伏安特性曲线、动态阻值,研究它们随电流等状态、环境参量变化的关系,得出拟合曲线方程。 2.在粗测的基础上,根据电阻特性,选择适当的实验检测电路,确定测量仪表的量程、等级,尽量减小测量不确定度。对同一元件选用两种不同的仪器和方法进行测量,比较分析它们对元件特性测量的影响。 实验器材 各种非线性元件(照明电珠,整流二极管,稳压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光敏二极管,热敏电阻,硅光电池,低压氖泡等),电流表,电压表,稳压电源,变阻器,标准电阻,示波器,晶体管特性仪等(供选用) 实验提示 若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呈直线,称为线性电阻;若呈曲线,称为非线性电阻。非线性伏安特性所反映出来的规律总是与一定的物理过程相联系的。利用非线性元件的特性可以研制各种新型的传感器、换能器,在温度、压力、光强等物理量的检测和自动控制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对非线性电阻特性及规律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有关物理过程、物理规律及其应用的理解和认识。 1. 动态电阻 非线性电阻元件伏安特性曲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称为此电阻元件在该点(工作状态下)的动态电阻。记作 显然,线性电阻的动态电阻是常数,其值与按欧姆定律定义的直流电阻相等。而非线性电阻的动态电阻与直流电阻是不同的,非线性电阻的动态电阻是变量,是状态的函数,非线性电阻元件的动态电阻与功率的关系是它的一个重要性质。 2.若导体的温度保持不变,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直线。但是,当有电流流过导体时会被加热,进而温度升高,电阻增大,伏安特性曲线变成一条曲线。 3.非线性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及其反映的规律,总是与一定的物理过程相联系的。所以,研究非线性电阻元件的特性和规律,有助于对有关物理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报告要求 1. 写明准备进行哪些项目的实验研究。 2. 写明所选用的实验方法、测量电路、仪器规格和具体实验程序。 3.对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分析。 实验十五非线性元件伏安特性的测量 非线性元件伏安特性的研究 金属氧化物非线性电阻片伏安特性测试的研究 ,实验1%20线性与非线性元件%20%20伏安特性的测定 ,幻灯片%202

通过一个元件的电流随外加电压的变化关系曲线,称为伏安特性曲线。从伏安特性曲线所遵循的规律,可以得知该元件的导电特性,以便确定它在电路中的作用。

线性系统论文文献怎么写

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论文而引用已经发表的有关文献,是论文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反映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论著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表明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还免除了抄袭或剽窃的嫌疑.国内外检索系统通常不仅收录论文的题名、关键词、摘要,还收录其参考文献,其中参考文献的质量和数量是评价论文的质量和水平、起点和深度以及科学依据的重要指标,也是期刊质量量化评价指标如影响因子、引用频次等统计分析的重要信息源. 因此参考文献的数量和著录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着论文的质量和出版物的整体水平. 正确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不必大段抄录原文,只摘引其中最重要的观点与数据,可以大大节约论文的篇幅. 本刊要求来稿作者,凡是引用参考文献的成果 (包括观点、方法、数据、图表和其他资料) 均需要对参考文献在文中引用的地方予以标注,并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列出. 作者应按照国家标准GB/T 7714-2015书写参考文献著录项.1、参考文献的分类按参考文献的提供目的划分,可分为引文文献、阅读型文献和推荐型文献3大类.①引文文献是著者在撰写或编辑论著的过程中,为正文中的直接引语 (如数据、公式、理论、观点、图表等) 或间接引语而提供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②阅读型文献是著者在撰写或编辑论著的过程中,曾经阅读过的文献信息资源.③推荐型文献通常是专家或教师为特定读者、特定目的而提供的、可供读者查阅的文献信息资源.2、文献类型和标识代码参考文献目前共有16个文献类型和标识代码:普通图书M, 会议录C, 汇编G, 报纸N, 期刊J, 学位论文D, 报告R, 标准S, 专利P, 数据库DB, 计算机程序CP, 电子公告EB, 档案A, 舆图CM, 数据集DS, 其他Z.凡无法归属于前15个类型的文献,均可以用Z来标志.3、参考文献格式要求:1.参考文献按正文部分标注的序号依次列出,并在序号中加[].2.对于常见的各类参考文献标注方法如下:1) 著作:作者姓名,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2) 期刊论文:作者姓名. 题名[J].期刊名称,年,卷 (期) :页码.3) 会议论文集:作者姓名. 题名[C]//论文集名称,会议地点,会议日期.4) 学位论文:作者姓名. 题名[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5) 专利文献: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姓名. 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 获取路径.6) 电子文献:作者姓名. 题名[文献类型标志 (含文献载体标志) 见其它].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更新或修改日期) , 获取路径.7) 报告:作者姓名. 题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8) 标准:标准号. 题名[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3.同一著作中作者姓名不超过3名时,全部照录,超过3名时,只著录前3名作者,其后加“, 等”.4.其他:数据库 (DB) , 计算机程序 (GP) , 光盘 (CD) , 联机网络 (OL) .4、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表上以“参考文献:” (左顶格) 或“[参考文献]” (居中) 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 [2], …,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 参照ISO690及ISO 6 9 0-2, 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 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者. 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 [2]辛希孟. 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张筑生. 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4]冯西桥. 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5]尼葛洛庞帝. 数字化生存[M].胡泳,范海燕,译. 海口:海南出版社,19%.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 (期) :起止页码. [5]何龄修. 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 (3) :167-173. [6]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93, 33 (4)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 (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 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 (版次) . [8]谢希德. 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 (10) .e.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9]GB/T 16159-1996,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f.专利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10]姜锡洲. 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 .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 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曰期 (任选) . [11]学术堂. 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要求[EB/OL].. [12]万锦堃. 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 (1983-1993) .英文版[D B/C 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h.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怎么写

“参考文献”四个字格式为4号黑体,后接冒号。参考文献的具体内容为5号宋体。书写时需另起一行,书写顺序为:(中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或者(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在整篇论文中,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另外,需注意以下三点:

1、在文后的参考文献表中,各条参考文献应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排序。注意一定要按在文中出现的顺序编号。

2、文后参考文献表中的中文参考文献请改为中英文对照。

3、文后期刊类、会议论文集中的参考文献表中的英文期刊名称、会议论文集名请写全称。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的作用是:

⑴ 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

⑵著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

⑶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

⑷著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

⑸著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摘计量学研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格式

参考文献一般是写论文中所有参考到的文献。那么,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呢?下面我来教你写论文的参考文献。

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1.专著:[序号]作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2.期刊:[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会议论文集(或汇编):[序号]作者.题名[A].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D].学位授予地址:学位授予单位,年份.

5.专利:[序号]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或地区):专利号,出版日期.

6.科技报告:[序号]著者.报告题名[R].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7.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颁布日期.

8.报纸文章:[序号]作者.题名[N].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9.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0.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选择参考文献时应该注意的因素

通读备选参考文献并掌握研究范围

在最终确定你需要的参考文献之前,务必摸透每一篇文献的精髓。在信息化尚未如今天这般发达之前,论文作者一般需要亲自前往图书馆翻阅装订厚厚的过刊,并搞到副本之后方能决定最终需要的参考文献,最痛苦的莫过于还得通读全文。

不过,现在在线数据库资源已经非常发达,我们可以通过很多软件或者平台(比如EndNote、RefWorks或者 Mendeley)将可能需要的参考文献直接下载到自己的账户当中即可。

但不幸的是,很多论文所选择的参考文献和作者所讨论的课题相关性不大,有时甚至不存在相关性,这种情况屡见不鲜。有一个早期的调查(Paper Trail Reveals References Go Unread by Citing Authors. DOI: )指出,论文作者真正通读过的参考文献数量只占所有参考文献数量的25%。

这种情况会对读者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比如说,读了你的论文的人会误认为那些与你所讨论研究课题不相关的参考文献有参考价值,因此这些不具备针对性和相关性的参考文献就被引用到了下一篇文章当中。

好好的文献本来与你无冤无仇,不适当的引用的话,你就会成为始作俑者。

使用正确的`引用格式

确保参考文献信息的完整,要包括作者姓名、期刊名以及分页等。与文献的原始发行版本进行比对,以核对信息的准确性。如果数据库中原版信息条目有误且被引用之后,这些错误信息就会像病毒一样扩散。

常见的引文格式有APA、CELL、Chicago、Harvard、MLA、Nature以及Science。下面我们就同一篇文章,列举出这七种引文格式。为了阅读便利,我选了一个较短的文章标题。

论文题目: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APA格式

Sitko, R., Zawisza, B., & Malicka, E. (2013).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33–43.

CELL格式

Sitko, R., Zawisza, B., and Malicka, E. (2013).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33–43.

Chicago格式

Sitko, Rafal, Beata Zawisza, and Ewa Malicka. 2013.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November): 33–43. doi:.

Harvard格式

Sitko, R., Zawisza, B., Malicka, E., 2013.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33–43. doi:

MLA格式

Sitko, Rafal, Beata Zawisza, and Ewa Malicka.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2013): 33–43.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Web.

Nature格式

, R., Zawisza, B. & Malicka, E.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33–43 (2013).

Science格式

1. R. Sitko, B. Zawisza, E. Malicka,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33–43 (2013).

自引的管理

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引用自己发表论文作为参考文献的数量。我们心里都非常清楚自己的文章被引用的重要性,因为以前发表的文献提供的信息包括早期发现、实验程序以及与目前工作相关的分析。自引也可以帮助期刊的编辑、审稿人以及读者确定你目前发表的研究结果不仅仅是前期工作的增量推进。

但是作者自己发表的论文不应该占据所有参考文献的支配地位,将自引数量保持在20%至25%以下是比较理想的程度。自引使用过渡的话,你对h指数的功利心便昭然若揭。

比如一位教授的论文引用情况为,共发表了30多篇SCI论文,共被引用为455次,其中他引达432次,也就是自引为23次,他引率超过95%!应该说这个他引率很高。显然,过高的自引率不好,但是,过高的他引率就一定好吗?

高他引率可表示所开展研究工作受到关注或认可度较大,但同时也可能表示其研究工作的离散性大或系统性差。

因此,他引率可能并不是越高越好,至于多高的他引率才比较好,这可能与发表文章的数量和研究内容有关,难以定量推算,但从感性上说,对于发表一定数量论文(如几十篇以上)的作者来说,如果他引率高过95%,可能说明其工作的系统性不够好,如果他引率低于50%,可能说明其工作被别人认可度不高。

在“新”与“旧”之间取舍

这里要讨论的就是如何在开创性论文和目前渐进性论文之间做平衡和取舍。

时代久远的文章提供了概念的起源,会给创造概念、方法和分析的作者一定的信誉度。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近期发表的论文则体现了这个领域内的研究兴趣。

这里要为大家提个醒:如果你选择的参考文献全部都发表于十年前,则意味着你想研究的课题已经被淘汰了。

毕业论文的共性与个性特征

1. 按期圆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任务,能熟练地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选题新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立论正确,观点新颖,有创新意识;3、结构合理,内容充实,实际资料丰富,利用率高,综合分析能力4、分析论证可靠、严密,思路清晰,条理清晰,逻辑严密,重点突出;

5、论文中插图、附表准确,符合要求,图文配合恰当,图文并茂;6、文字精练流畅,结论正确合理,格式规范。

毕业论文的写作特点

1指导性

毕业论文与学术论文的区别之一,它是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指导教师必须有讲师以上资格。指导教师帮助学生指定参考文献,确定选题,审定学生选题和开题报告,指导学生编写论文提纲及修改论文,注意毕业论文格式规范,一方面要发挥指导的作用,另一方面要知人善用,激发学生科研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习作性

与专用于发表和传播性的学术论不同的是,毕业论文具有习作性。大学生最后一个学期,集中精力写好毕业论文,是在教师指导下,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论题中问题的过程,毕业论文的写作是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和深化。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实际训练,

3层次性

专业人员的学术论文,一般反映某专业领域的.最新学术成果,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但大学生的毕业论文因受各种限制,如缺乏写作经验,缺乏运用知识独立进行研究的训练,撰写毕业论文时间受限,文章的其质量要求相应低一些。一般学校把毕业论文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实际上是停课定毕业论文,写作时间仅为10周左右。

4专业性

专业性是文理科毕业论文的本质特点。所属专业不同,在遵守共性的毕业论文基本规范的前提下,撰写论文无论是选题、参考文献、研究方法都有极强的专业性。

体育论文的撰写

(一)选题。 体育论文的选题反映了研究者的信仰、知识、习惯、兴趣以及价值观念,因而应该通过自已选题,自觉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结合写作进行专题学习。 通过学习,既可以继承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立论的起点,又能通过收集有关必要的资料,作为引用的论据。为此,积极地储备资料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注意定义的准确性。 体育论文中涉及的主要概念性定义,应做出此定义的界定表述,以便交流讨论,避免引起误解。

(四)文章从写提纲、修改提纲开始。 有了好的提纲,才可能写出好的论文,提纲可以写成两级或三级标题的形式,成文后也免去大的改动。

(五)数据要准确。 体育论文中希望提供量化的内容和数据,必须是准确为前提,测量与调查的原始数据尤其要准确,测试条件要规范统一。运用数量统计分折所得出的结论性效果,一定要进行体育统计学的检验。

(六)文字要力求平实。 论文的科学性要求论文撰写尽可能运用规范的书面语言,文风力求平凡朴实,不用描写,形容与渲染,也要忌避粗俗语言,论文的语言美就在于简练严谨。

(七)注意体育教学的特殊性 。体育教学不同于科学技术行为,它是研究教师的教育和学生的学习、锻炼行为效果和规律为主的。因此,体育 教学论文的撰写是科学研究的行为之一,只有对体育教学研究得越深,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

(八)写关键词。 可将文中最能表达论点的关键用语表述在“摘要”前,引起读者的关注。

毕业论文的主要特点是受导性、学术性、习作性、考核性。

理论性是毕业论文的主要特点,是毕业论文的灵魂所在。在形式上,它是由概念、判断、推理组成的一个体系。作者往往运用抽象思维的方法,对丰富、复杂的材料进行分析。如果一篇毕业论文仅停留在对事实的说明和描述上,没有必要的理论分析和论证,那就不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写得再生动、再漂亮,也不能算是好论文。

创造性就是要求文章不能简单地重复前人的观点,而必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毕业论文虽然只是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入门工作,但是也要注意对所研究的问题采取新的分析方法,得出新的观点。应鼓励学术创新,避免选择已经完全得到解决的常识性问题。

毕业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科学研究成果。作为大学毕业前的最后一次作业,离不开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对于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如何撰写论文,等等,教师都要给予具体的方法论指导。

在学生写作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独立进行工作,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创造精神,帮助学生最后确定题目,指定参考文献和调查线索,审定论文提纲,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学生修改论文初稿,等等。学生为了写好毕业论文,必须主动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刻苦钻研,独立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任务。

非线性结构振动特性研究论文

线性结构是最简单最常用的一种数据结构,线性结构的特点是结构中的元素之间满足线性关系,按这个关系可以把所有元素排成一个线性序列.线性表,串,栈和队列都属于线性结构.而非线性结构是指在该类结构中至少存在一个数据元素,它具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前驱或后继.如树和二叉树等.

数据结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逻辑结构分为四种:数据元素间没有任何关系——集合数据元素间有线性关系——线性结构所谓线性关系:除第一个元素外,其他元素有且只有一个前驱;除最后一个元素外,其他元素有且只有一个后继!数据元素间有层状关系——树结构数据元素间有网状关系——图结构

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同属于数据结构中的逻辑结构类型线性结构是指该结构中的节点之间存在一对一的关系。其特点是开始节点和终端节点都是唯一的,除了开始节点和终端节点外,其余节点都有且仅有一个直接前驱,有且仅有一个直接后继。此类型的存储结构有:顺序表(数组)、链表、堆栈结构、队列结构等非线性结构又包括集合、树形结构、图形结构或网状结构,特点是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个对多个或多个对多个的关系,其中集合是一种关系极为松散的结构。

一、两者的特性不同:

1、线性结构的特性:集合中必存在唯一的一个“第一个元素”;集合中必存在唯一的一个“最后的元素”;除最后元素之外,其它数据元素均有唯一的“后继”;除第一元素之外,其它数据元素均有唯一的“前驱”。

2、非线性结构的特性:通过非线性结构,可能实现页面任意跳转。

二、两者的概述不同:

1、线性结构的概述:线性结构是一个有序数据元素的集合。常用的线性结构有线性表,栈,队列,双队列,串。关于广义表、数组,是一种非线性的数据结构。

2、非线性结构的概述:非线性结构,数学用语,其逻辑特征是一个结点元素可能有多个直接前驱和多个直接后继。

三、两者的要求不同:

1、线性结构的要求:数据结构课程中数据的逻辑结构分为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对于数据结构课程而言,简单地说,线性结构是n个数据元素的有序(次序)集合。

2、非线性结构的要求:有一个以上根结点的数据结构一定是非线性结构。在超文本文件中,可以用一些单词,短语或图像作为连接点。这些连接点通常同其他颜色显示或加下划线来区分,这些形式的文件就成为超文本文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线性结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非线性结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