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河长制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河长制论文题目

推荐《山东水利》,包发表,简介和投稿要求如下:

《山东水利》的前身是1978年12月由山东省水利厅主办的《山东水利科技》及1993年8月创刊的山东省水利厅机关刊物《鲁水纵横》。1999年,经山东省新闻出版局、山东省科技厅批准,山东省水利厅在整合《山东水利科技》与《鲁水纵横》资源的基础上,主办创刊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指导类科技期刊《山东水利》。在办刊的实践中积极探索,大胆改革,从坚持正确的办刊宗旨,突出个性特色,做好选题策划,以期刊为平台,成功举办活动,做好专题、专辑出版等方面,使杂志的质量不断提高,扩大其影响力,有力地促进了山东水利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可以发 水运方面的 也可以发工程方面。具体看文章内容

河水污染治理措施论文

导语: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河流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当前我国的河流污染形势非常严峻。在国内水资源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加强对河流的保护显得非常重要。当前我国对河流污染的治理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觉醒,河流污染的环境保护措施将得到深入研究。本文将重点探讨河流污染的治理措施。

[ 关键词] 河流污染 环保 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U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12701

当前我国的河流污染形势日益严峻。河流污染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危险。“一些企业肆意排污导致河流污染加剧,对人民的正常生活、身体健康等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1]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河流污染治理问题逐渐深入人心,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

绿色环保是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要想实现这个目的,就必须要高度重视河流污染问题。无论是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还是从过去我国粗放式发展的理念来看,河流污染的治理都已成为当务之急。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河流环保措施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河流污染形式

河流污染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点污染;另一种形式就是面污染。所谓点污染主要指的是工业废水以及城镇生活污水造成的各种污染。面污染主要指的是大范围内污染物由于降雨等造成的污染。这两种形式的污染都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严重情况下还会对居民的人身健康造成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对河流污染原因的研究就显的非常必要。

二、河流污染的原因

经过对河流污染进行深入调查,我们就会发现河流污染基本上是由三个原因造成的:一是水土流失严重。我国农田土壤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大量应用化肥农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增产目的,但是也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现象的家居,是造成河流污染的主要原因。二是废污水得不到有效处理。当前人们虽然对工厂废污水的处理保持一定程度重视,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废污水得不到有效处理就被排到河里,这是导致河流污染的根本原因。三是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当前国家虽然制定了一些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这是河流污染的关键。

三、物理方法

针对河流污染的治理,我们主要采用的物理方法主要是四种措施:一是调水,二是机械除藻;三是曝气复暖;四是底泥疏竣。所谓调水主要指的是通过加入大量的清洁水来改善污染水质。通常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水利设施调动附近清洁水源来进行清洁。

所谓机械除藻主要指的是通过专门机械来去除水中的蓝藻以降低河流污染。在河流中经常会产生大量的水华蓝藻。这些蓝藻的出现会严重影响到河流水质。去除水华蓝藻能够有效地降低河内磷、内源氮的负荷,这对于提升河流水体质量很有帮助。

曝气复暖。通常意义上河流污染主要是由于河内溶解氧降低造成的。我们对河流的保护就可以从提升河内溶解氧的这个角度来进行考察。曝气复暖就主要是通过这种形式来保护水体的。曝气复暖技术通过向河道充入氧气,来提高水体的溶氧水平,增加水体好氧生物的活力,最终达到提升水体水质的目的。当前主要是通过移动式充氧平台和规定式充氧平台实现这种技术。

底泥疏浚。在被污染的河流中有许多污染物都淤积在河底泥土中。为了有效提升河水水质,人们可以通过底泥疏浚的方法来治理。把底泥挖出来就可以有效的减少河里的污染物,从而减少河流污染。

四、生物方法

所谓生物方法主要指的是生物促成法,生物强化法和生态修复法。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分析这三种技术。所谓生物促成技术主要指的是通过把解毒剂,降解污染物,常量元素,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投入到河流中以降低污染的技术。生物促成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降低河流污染,应用这种方法能够起到有效降低土著微生物的目的,从而能够强化污染环境的自净能力,最终有效缓解河流污染。

生物强化法。生物强化技术主要指的.是通过往受污染的水体中接种污染降解菌,通过污染降解菌来激活水中微生物并使他们迅速繁殖,继而来抵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通过生物强化法可以有效解决水体污染问题。这种方法对于消除受污染水体中的黑臭和硝化底泥很有帮助。

生态修复技术。生态修复主要是通过利用浮岛技术,人工湿地,生物膜法,水生植物等形式来降低河水污染。生态技术是“利用生态平衡、物质循环的原理和技术方法,对受污染或受破坏、胁迫的水体生物生存和发展状态的改善、改良或恢复、重现”[2]浮岛技术,是通过在受污染区域搭建辅导,在水面上种植植物最终形成生物链来进行水体恢复,运用浮岛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水体质量。人工湿地。人工湿地是在模仿自然湿地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具有很强渗透性能的物质。通过使用人工湿地可以有效实现污水的净化。人工湿地一般可以分为垂直湿地,潜流湿地,表面湿地三种形式。当前“国内外在人工湿地的应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及实践经验”[3]生物膜法是通过天然河中的生物膜来起到净化与过滤的技术,生物膜一般是由人通过填充填料来供细菌絮凝生长,最后生成的。生物膜具有表面大,附着微生物多等特点,应用人工湿地可以使得河流的自净能力显著增长。在今后的河流污染治理中我们应该加强对这种技术的研究。“在上海的应用有生态浮床技术、沉水植物修复技术、植生生态混凝土技术等。

五、化学方法

化学治理方法主要指的是通过往受污染的水体里放入各种化学剂,例如铁盐,化学药剂杀藻等化学物质来改善水质。一般意义上化学方法主要有化学除藻以及絮凝沉淀两种方法。化学除藻是一种能够有效控制藻类生长的方法,对于解决严重富营养化的河流的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使用这种方式来治理和水污染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这种方法要适度应用,过度使用就会造成动植物的再次污染。絮凝沉淀是通过投入混凝剂来缓解污染的。这种方法主要应用在污染非常严重的地表水体中。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控制源磷负荷。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河流污染形势日益严峻,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河流污染治理显得非常重要。本文详细分析了当前环境污染的形式以及产生原因,而后深入论述了河流污染治理的措施。我们在今后的河流污染治理中必须要结合河流自身的特点来进行治理。“多个城市治污实践证实。河长制”确实是推动我国水污染治理的一项有效措施”[5]要慎重科学地选择治理措施,这是有效缓解治理污染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丁社教.治理河流污染的制度激励悖论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8(2).

[2]张乾铄.生物-生态措施修复治理河流污染综述[J].现代农业科技,2009(6).

[3]房立新.小新河人工湿地水质净化作用探讨[J].科技信息,2012(29).

[4]王翔.城市河流污染问题浅探[J].城镇供水,2010(5).

[5]李瑞生,段龙飞,王新星.天津市河流污染现状及治理建议[J].海河水利,2012(2).

美丽海南论文

关于河长制研究论文

河长制落实工作总结

河长制工作的开展对于提升人们生活环境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河长制落实工作总结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市旅委作为长住桥港市级“河长制”责任单位,三年多来,在市纪委“河长”的带领下、在市治水办的指导下,与经济技术开发区、秀洲区相关责任单位密切配合,按照“一河一长、一河一策,条块结合、分工负责,统一协调、分级管理”原则,认真履行“河长制”责任单位职责,共同协商推进长住桥港水环境综合治理。现将20xx年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1.认真落实责任河道巡查分析制度。

牵头制订年度整治计划,督促按时完成各阶段治理任务,完善河道综合整治协同工作机制,市、区、街道三级责任单位定期联系沟通,每月巡查河道,记录情况,及时了解进度,分析问题,共同协商有效治水办法。从今年长住桥港水质监测情况分析,总体上比去年有了明显进步,但是三项主要指标还是不稳定,特别是进入6月三项指标居高不下(详见水质监测对比表)。从每月河长单位巡查情况来看,河道水质有时清有时浑,还时有发黑、泛白等情况。相关责任单位与秀洲区、经济开发区治水办共同协商决定再次开展沿线污染源全面排查工作,重点排查污水管网、排污口有无漏管串管情况。

2.加大重点专项问题整改落实力度。

坚持问题导向,抓重点,攻难点,继续加大存在问题整改力度。一是针对去年经济开发区段昌南桥边东北侧还有一防化团驻地用房至今未完成雨污分流管改造问题,加强联系督促,目前,改造工程方案已报请军分区审批,批示未下;工程经费已安排10万元,但由于经济开发区段城市污水管接口标高问题,防化团原有污水管需要全部改造,所涉工程较大,计划与新楼一并建设改造。二是市公安局经济开发区分局内去年未完成雨污分流管改造工程问题,今年上半年已完成污水纳管工程。三是针对河道沿线老小区建筑阳台上均未设污水管,阳台上洗衣机等生活污水直排,经土壤渗入河道,影响河道氨氮、总磷指标问题,因涉及资金预算安排和审批程序,由经济开发区、秀洲区分批分期安排,列入20xx年和以后年度改造计划。四是针对长住桥港河道上建的大润发停车平台和龙禹酒店停车平台问题,继续抓好水面保洁和定期泵站抽水工作,确保水流基本畅通。10月以来因大润发停车平台下河道水发黑发臭问题,市旅委协商秀洲区新城街道治水办,对大润发停车平台下河道进行彻底清淤,同时再次全面检查河道周边雨污水管漏管串管问题,工程计划年底前完成。

3.深入开展污水管网排查整改工作。

今年以来,市、区河道责任单位继续加大长住桥港沿线排污截污实时监管工作,实施岸上岸边、明管暗管定期检查检修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及时处理。相关单位重点对秀洲区大润发停车平台段河道雨水管排放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邀请专业管道公司查明污水漏排原因,落实整改;完成了浙江禾城农商银行截污纳管施工工程;落实秀源水务集团优先安排对长住桥港周边蓬莱路、启蒙路餐饮单位的雨水、污水管普查,按照普查结果,由秀洲新区委托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全面改造;常秀桥东侧水域发现生活小区污水经雨水管流入河道情况,经济开发区及时进行了管道整修作业。今年以来巡查发现问题共6处,排查发现漏管问题3处,及时采取措施和联系相关单位整改落实到位。在12月份污染源再次排查中发现,秀洲区吴越路段沿河老小区、商务楼污水管道有14处存在漏管情况,计划列入20xx年整治计划。

4.继续推进齐抓共管护水工作机制。

认真落实“四位一体”保洁机制,定人定时负责河道及周边环境保洁任务,保持河面无漂浮废弃物、河中无障碍物、河岸无垃圾杂物堆积,确保水流通畅。继续深化生态治水和绿化护水工作。结合城市有机更新、生态市建设,进一步抓好长住桥港护岸绿化和管理。抓好全区动员治水宣传,落实相关街道、社区、企业、个体经营户治水护水监管责任,营造长住桥港共抓共治氛围。加大对沿河餐馆、洗车店、夜排档等经营单位排污的监管力度,适时开展集中检查和专项治理活动,严肃查处沿河企业、经营户直排、偷排、超标排放及规避监管等环境违法行为。开展沿河小区和经营主体水环境保护知识宣传,强化企业、公民自治意识,共同保护治河成果,实现长住桥港水质全面改善。

水环境治理关系百姓生活,关系城市的长远发展,是一项长期惠民工程,下阶段市旅委将继续在市纪委“河长”的领导下,协同经济技术开发区、秀洲区相关责任单位,认真开展河道巡查和水质监测分析,定期检查沿河排污管道情况,督促落实防化团纳管工程,抓实抓好河道及周边环境保洁工作,继续开展生物治水、科学治水研究和实施工程,治保并举,想方设法完成治理工作目标,力争今年长住桥港水质类别上升一个档次。

河湾社区东与三河镇为邻,西接丰乐街道,社区共计592户,居民均居住在丰乐河沿岸,自落实河长制工作以来,我社区高度重视,严格按照河长制工作要求,扎实开展河长制管理工作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认真落实。

一、加强领导,认真履行职责

社区成立了以总支书记王於华为组长,两委其他同志为成员的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并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20xx年落实“河长制”工作方案,建立了日常管理机制和工作台账。按照镇政府落实河长制工作目标,明确工作责任,按照统一领导,责任落实的方式,切实加强对我社区辖区内水环境整治。

二、制定措施,开展综合整治

河湾社区河长制辖区范围西自肖家桥原刘运泰浴池,东至神灵沟,与三河镇交界,全长约公里,占线长,任务艰巨,我们通过广播、电子屏幕、宣传栏、会议等形式对广大居民开展“河长制”工作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全民参与河道整治的意识,努力营造居民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20xx年1—8月份,我们集中动用了船只开展不少于20次的清理河道漂浮物和腐烂水萍,将沿岸边的垃圾全部清理运出,组织100多人次铲除可河道边的垦植,迎水坡厕所已基本清理拆除,目前只剩下5座在动员做工作,限期在9月底全部拆除结束。截止目前,今年在“河长制”水环境治理方面社区已投入8000多元。

三、强化措施,落实长效机制

首先要严格按照河长制工作方案,真抓实干建立巡河制度,坚持每月不少于一次的巡河检查,并认真的做好巡河记录,巡河时要有图片,发现问题要及时落实整改,不搞形式主义,不走过场,不留死角。其次要做好每月信息收集和上报归档工作,同时做好辖区内水环境调查、登记,协调解决本辖区内水体治理工作中的问题,要使河长制工作形成为一种长效机制,顺利推进。

“河长制”工作开展以来,我区切实履行“河长制”工作职责,结合“三线三边”整治和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积极推进河道水环境整治工作,将“河长制”管理落实到位,确保活动开展正常。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20xx年出台丰乐河流域“河长制”实施意见,全面实施“河长制”目标管理。我区于20xx年9月4日印发了《关于全面建立“河长制”,加强新安江支流丰乐河流域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建立河道“河长制”管护制度,将河道管理责任落实到“河长”。

二、2014年“河长制”管理主要工作。一是深化责任体系建设。拓展“河长制”管理范围,细化延伸管理层次,在丰乐河流域由二级河长延伸至村(社区)三级,实行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河道“河长制” 管理责任体系。全丰乐河流域7个乡镇、沿河47个行政村共确定71个河(段)长,其中一级河长12个、二级河长12个、三级河长47个。实行分级分段管理,明确责任区域,加强日常督查。二是开展“河长”业务培训。3月7日,组织各乡镇“河长” 参加市委组织部、市“河长”办、市水利局、市新保局举办的2014年新安江流域河长培训班,对乡镇级“河长”进行业务培训,加深对“河长制”管理工作的认识,理清工作思路,提高业务水平。三是建立河道巡查巡护机制。建立河道巡查制度,印发《黄山市徽州区丰乐河流域河道巡查制度》。区成立河道巡查队,乡镇村组织河道巡护队,对区域内河道进行巡护,区巡查和乡村巡护相结合,及时掌握河道情况。

三、开展河道、库塘清洁行动。9月27日,由区水利局、区文明办牵头,我区组织区四大班子领导、区直机关干部、乡镇(社区办)、村(社区干部)及志愿者1000余人参加的“保护母亲河,清洁新安江”河道、库塘清洁千人集中大会战活动。本次清洁行动重点范围为全区中小河流、水库、塘坝以及城乡结合部、河道重要节点部位,包括丰乐河岩寺城区段、乡镇政府驻地主要河流以及沿国道、省道、旅游景点等重点村庄的河流。重点开展对16 处、公里河段和四村水库库区的清洁,以及河道阻水障碍和沟渠进行清理。

据统计,全区累计动用水面打捞船20余条,挖掘机7台次、铲车6台次、运输车16台、垃圾保洁车43辆,共打捞清运垃圾86吨。通过这次整治,丰乐河河道卫生环境得到了明显提升,有效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也有力促进了美好乡村建设。

四、加强丰乐河重点河面打捞。一是加强宣传引导,强化保护意识。区水利局会同区文明办、环保局、新保局等单位开展了保护母亲河倡议活动,在区电视台滚动播送并到各村组、小区张贴倡议书,对沿河乡镇村发放宣传资料,提高了居民保护水环境意识。二是搞好源头管理,突出重点区域。实行村级保洁和河道清洁相结合,以乡镇为单位落实责任区域,把河道水面保洁工作纳入常态化和精细化管理。区水利局负责丰乐河主干道(城区宝塔电站至西溪南大桥段长约6公里)、颖溪河城区段、丰乐水库二坝水面日常保洁;各乡镇负责辖区支流的.水面保洁工作,齐抓共管,有效抓好漂浮物的管理。三是加强丰乐河干流和丰乐水库打捞队日常管理。成立专业保洁队伍4支,分别负责丰乐河主干道、颖溪河城区段、丰乐水库、丰乐水库二坝水面保洁工作。我区还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选定河道保洁队伍。9月上旬,完成了丰乐河城区段河道保洁项目(2014—20xx年度)招投标工作,选定黄山市徽州区日洁保洁有限公司为项目保洁队伍,并于月底与其签订了保洁合同。

五、加强流域河道采砂治理。强化丰乐河及其12条主要支流的采砂管理,与区直有关单位、沿河乡镇协调配合,规范河道采砂和沿岸采石洗砂行为,严格执行河道采砂许可制度,基本实现了没有无证非法采砂行为的目标。为响应市政府开展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我局近年来对河道采砂审批“做减法”,逐步取消了河道采砂场的审批,我区河道基本划定为保留区、禁采区,无河道采砂场。

六、开展 “河长”公示牌树立工作。根据市河长制办公室工作要求,我区将在丰乐河流域7个乡镇、沿河48个行政村辖区河道设立“河长”公示牌。目前市一级“河长”公示牌1块(市领导)和区二级“河长”公示牌12块(区领导)已基本完成,乡镇三级“河长”公示牌和村四级“河长”公示牌正在制作安装。

七、下步打算

我区将按照“河长制”目标管理的要求,通过加强与市“河长制”办公室对接沟通和兄弟区县的交流学习,加大区内部门和各乡镇的协作配合力度,认真积极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扎实有效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确保“河长制”目标管理工作取得新突破,确保我区水环境持续改善。

1、进一步完善“河长”公示牌信息,为持续深入开展河长制工作打好基础;

2、结合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加强“河长制”落实和督查。搞好丰乐河孙公桥至西溪南桥、颍溪河城区段、丰乐水库及二坝水面保洁工作。

3、不断健全和完善“河长制”管理的体制机制建设,实施河道巡查制度,开展河道巡查。制定工作方案,开展河面打捞,治理采砂洗砂。搞好丰乐河文峰桥至西溪南桥、颍溪河城区段、丰乐水库及二坝水面保洁工作。

河长制工作总结范文

河长制工作的开展是为了改善水环境,提升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河长制工作总结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以治水为突破口,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升级”,以及市委、市政府“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深化滨海新城河道管理体制,探索建立河道管理“共创共管共享”机制,促进新城河道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提升,根据20xx年“五水共治”工作总体部署,经研究,现就进一步加强“河长制”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

进一步深化完善河道管理责任网络体系,形成政府主导、群众参与、河道保洁专业队伍和村级保洁员队伍相结合的河道“河长制”管理模式,到20xx年6月底,实现新城河道 “水清、面清、岸清”的目标。同时,“河长制”管理实现常态化,新城主要河道内“无杂物漂浮、无违章设置、无护岸倒塌,无污水直排、无污泥淤积的“五无”工作要求,河道水质明显改善,水质断面达到考核要求。各级河道实现“河长制”全覆盖,基本建立责任明确、制度健全、运转高效的河道管理体系。

二、实施范围

沥海镇区域及37平方公里启动区块内的所有河道,其中启动区块内新纳入城市景观的河道及已征收土地内的河道由建设交通局负责日常保洁养护;百沥河、友谊河、团结河、76丘北塘河等辖区内县级河道委托沥海镇按照市场化运作原则,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保洁单位进行日常保洁养护;沥海镇辖区内所有镇、村河道以及沟、渠根据属地管理原则由沥海镇、村负责日常保洁养护。

三、“河长”设置

根据新城河道水系及管理体系,实施按河道级别和河道所在地相结合的多级“河长制”,覆盖新城范围内的所有河道。

(一)曹娥江干流、76丘中心河、前进河由委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担任一级“河长”、相关局(办)主要负责人为二级“河长”、沿线的企业或局办分管的具体负责人担任三级“河长”。

(二)县(市)级河道、新城本级河道由委其他领导担任一级“河长”、相关局(办)主要负责人为二级“河长”、沿线的局(办)分管的具体负责人担任三级“河长”。

(三)镇、村级河道由镇级领导担任一级“河长”、相关村委负责人为二级“河长”、沿线的河道(沟、渠)管理协管员为三级“河长”。

“河长”名单要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并在河岸显要位置设立“河长”公示牌,标明“河长”职责、整治目标和监督电话等内容,接受公众监督。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

成立河道“河长制”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简称领导小组,下同),组长由委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由纪工委书记担任,办公室、建设交通局、财政局(审计办)、农办、沥海镇、环保分局、城管执法分局等单位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办。

(一)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负责新城河道“河长制”管理的日常工作,执行委领导小组的指示和决定;拟定新城河道“河长制”管理工作实施意见、考核办法及资金补助政策等相关文件;协调各成员单位做好河道管理的检查、监督、考核、统计、上报和总结等工作。

(二)成员单位职责

1.办公室:负责做好“河长制”管理工作的行政监察及日常督查、宣传工作。

2.建设交通局:负责做好启动区块内新纳入城市景观河道的清草保洁、护岸维护等日常保洁养护工作。具体包括:一是建立河道保洁管理责任体系,明确河道保洁管理范围和工作职责,招选河道保洁专业队伍,建立和健全工作考核机制。二是开展河道日常保洁养护,努力实现河道“五无”目标。三是加强河道水环境保护宣传,制定《景观河道保护公约》,设置河道保护宣传标牌。四是加强建筑工地泥浆处置的监管,建立联动机制,加强对辖区内各建设项目、施工单位水环境污染的监管和查处,确保区域内建设项目不发生各类水环境污染事件。

3.财政局:负责做好河道“河长制”管理工作经费的保障和落实工作。

4.农办:负责做好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的河道“河长制”管理日常工作;负责水生态环境建设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负责河道综合整治的技术服务和指导;会同相关单位制订并落实各类《河道保护公约》及宣传标牌,牵头协调辖区内建设项目的各类涉河审批及各类水事违法案件的查处工作。

5.沥海镇政府:负责做好区域内镇、村级河道的清草保洁、清污清淤、护岸维护等日常管护工作;具体包括:一是建立河道管理网络责任体系,开展镇级、村级河道等级划分,招选和组建河道保洁专业队伍和村河道保洁员队伍。二是开展“深化垃圾河治理百日攻坚“行动,对沿河环境进行专项整治及河道生态建设。三是开展河道日常巡查和保洁养护,努力实现河道“五无”目标。四是加强河道水环境保护宣传。制定《河道保护村规民约》,设置河道保护宣传标牌,成立河道保护劝导队伍,营造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6.环保分局:建立联动机制,协同做好职责范围内各类涉河排污行为的监管及涉河污染案件的查处工作。

7.城管执法分局:建立联动机制,协同做好职责范围内各类河边违章建筑的监管和查处工作。

五、工作措施

沥海镇、各行政村及建设交通局负责组织责任河道的日常保洁养护,对河道出现的水面漂浮物、沿河垃圾和护岸倒塌等问题,要及时进行清理和处理,并做好记录;对发现有填占水域、涉河违章、污水直排等行为的,要及时进行劝止、教育,并督促整改;对不听劝止或整改不力的,要及时上报,并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相关职能部门依法处理。

六、工作考核

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认真做好各责任单位河道管理的指导和协调工作,并按照工作进度要求和《考核细则》,采取定期检查与定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各责任单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定期检查为每月一次。

七、工作要求

(一)确保工作落实。各责任单位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根据管委会的统一部署,将河道“河长制”管理工作列入中心工作认真组织实施,沥海镇和建设交通局要根据各自职责,落实专人管理,明确工作责任,确保工作有效推进。

(二)严格工作考核。管委会将河道“河长制”管理工作列入对各成员单位年度岗位责任制考核,并与“河长制”管理工作补助资金进行挂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阶段性工作督查,纪工委要加强监督,对工作不力的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三)营造舆论氛围。沥海镇要组织做好河道“河长制”管理的宣传和发动工作,继续加大河道保护的.舆论引导和监督力度,提高广大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文明自律程度。

(四)强化资金保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沥海镇要及时制订和出台河道“河长制”管理工作经费补助及岗位责任制考核奖励办法,财政局要及时安排预算,落实专项资金,为“河长制”管理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正值紫金矿业“汀江门”事件、吉林化工松花江事件尘埃未定之际,由环保部宣教中心协拍的电影《河长》上映,人们从老演员牛犇饰演的自封“桃江河长”的退休工人张清水身上,记住了这个“头衔”。时至今日,河长,已从基层群众的自发自力自为,升格为各级政府推动包河治水的重要法宝,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环保新路。我市在“五水共治、重构重建”战略实施过程中,也为健全完善河长制工作进行了有效探索,不少做法走在了省内前列。

在全市总长10887公里的6759条河道上,由36位市级河长领衔的四级(市、县、镇、村)河长现均配备到位,其中镇村基层河长占到总数的70%以上,涉河3436条,7151公里。基层河长的认知、状态、履职等情况,既是全民动员治水的重要基础,也是影响我市治水实际成效的重要因素。从市水城办近期对各地镇村河长履职情况抽查结果看,绝大多数基层河长责任心强、履职到位,但也有个别河长把“河长制”当成了“挂名制”,一定程度上存在只挂名不干活等现象,应当引起重视和警惕。

当前,河长制管理正在实现从包河治水到河道综合治理、从阶段性突击到常态化保洁、从松散型设置到网格化管理的转变,工作标准和要求越来越高。基层乡镇(街道)、村(社区)处在“五水共治”的最前线,头绪多、任务重、压力大,加之镇村基层河长普遍兼职较多、一人多岗,如果不抓紧通过强化制度设计、采取系列措施深化河长制管理,就难以更好地动员基层干部群众出色履行河长使命,续写全民治水伟业。为此,笔者建议:

一要优化制度创新。日前,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狠抓“五水共治”加快水城建设的实施意见》,从文件确定的发展目标和20项重点任务来看,旨在着眼长远、统筹全局,重在抓好本级、指导全市。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同时,有必要以强化基层治水主体责任为主题,制定有关深化基层河长制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意见,进一步明确河长设置规范、职责分工、管理考核、工作保障等要求。特别要着眼强化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注重借鉴、推广全市各地的探索创新举措,将那些深化考核激励、宣传发动、社会参与特别是夯实基层基础方面的规定和办法系统化、规范化、长效化,将个别的创新经验上升为系统的制度规范。为进一步细化镇村河长“管、治、保”职责,可考虑推进优秀、达标、不合格等结果考评,推行基层河长分类或分等级管理机制,优进劣退,赏优罚劣,倒逼落实河长责任。

二要细化主体责任。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在细化落实基层河长制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党政主要领导是辖区内治水护河的第一责任人。区、县(市)应明确考核要求,将“五水共治”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对乡镇(街道)年度综合考核五个“一票否决”事项(其他为廉政建设、计划生育、平安建设、耕地保护),充分激励基层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走下去。要以河长制管理信息平台全覆盖为目标,切实健全镇、村级河长网格体系,确保管理无盲区。要结合“一河一策”执行、长效保洁、项目推进等情况,通过定期考核、日常抽查和社会监督强化责任落实,鼓励镇村开展“清三河”达标镇村创建等活动,切实加大治水投入力度,多管齐下、多策并举推进河道整治各项工程,对考核不合格、整改不力的镇村河长要实行约谈、通报批评及其他党纪政纪处分,并作为评优、提拔、换届推荐候选人的重要依据。

三要强化社会参与。要规范河长公示牌设置、二维码张贴,编印完善有关河长工作手册、河长巡查日志,积极推进河道警长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要针对乡镇财政盘子现状,积极倡导社会资本参与,探索bot、ppp等新型投资和运作模式,发行企业债券或私募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五水共治”;要建立完善透明的社会捐助机制,拓展和畅通捐助通道,推广河道党员认领、企业认养及冠名等做法,积极推进公益河长制,试建金融、慈善、镇街、社区等机构受捐代理机制,定期编制捐助报告并向社会公告。要重视河长履职群众满意度测评和第三方评价体系建设,在督查考核、绩效管理中注重吸纳“两代表一委员”、网民代表、治水监督员等参加,乡镇人代会要探索开展河长履职等专项审议等,形成监督合力。

四要深化氛围形成。农村文化礼堂、基层党校及有关公建设施要增设治水宣传墙、栏、窗,通过文艺加服务等形式在“三下乡”、基层宣讲活动中加强治水宣传教育,将《大禹纪念歌》传唱活动进一步普及到农村、社区和企业。在全市范围内评选最美河道、最美河长等,编印治水创新案例100例、最美治水人等书籍,传递治水正能量。新闻媒体和宣传平台进一步加强治水正面报道,开展大型采访报道活动,并充分运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手段增加市民互动,增强宣传效应。开展乡镇党委专题“议水”、乡镇党委书记讲“水课”等活动,增强党员治水意识。切实加强群团组织在“五水共治”中的作用,加快万名治水监督员征集和治水志愿者服务活动,开展护水公约、宣传海报和卡片进村入户宣传,进一步在基层形成“五水共治、吾水共治”的良好氛围。

一、河道基本情况

河庄境内共有河道27条、长公里,其中省级1条长公里(单边),区级10条长公里,镇级以下16条长公里。河长制“方千娄直河”在我街道境内长公里,起止义蓬界(南新线)至沿塘河,其中城隍庙直河长公里,五工段直河长公里。

20xx年以来我们先后投资万元对10条长公里河道进行了综合整治,其中区级5条长公里,镇级以下5条长公里。13年投资万元对城隍庙直河公里河道进行了综合整治,五工段直河至今未整治过。与该河道连通的河道有新和横河、河庄横河、三工段横河、江东围中横河、四工段横河、新江新创横河。河道边共有排放口112个,其中农业排水及雨水口75个,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排放口2个,生活废水排放口35个。沿河有河庄酱菜厂、友盛菜厂、南阳垦区江乐菜厂、钱江染化等企业。

二、工作进展情况

(一)成立工作班子,实施五水共治。建立了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办事处主任为第一副组长“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

明确了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的工作格局,同时下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组、农村河道治理组、生活垃圾处理组、集镇截污纳管组、禽畜水产养殖污染治理组、防洪排涝治理组六个专项工作组,确保各项任务责任到人,落实到位。河道治理和其他五项举措相辅相成,共同推进。

(二)建立河长制,实施“一河一策”。街道及时出台了 “河长制”管理实施意见,制定农村河道治水实施方案。根据河道性质落实了“河长”,其中流经本街道的1条省级、四条区级河道由区确定四套班子的领导任“河长”外,街道内其它12条河道由街道班子领导担任“河长”,有关科、办担任“河长”单位,河道流经地的村书记担任属地“河长”,使我街道的主要河道实现了“河长制”管理全覆盖。同时我们对辖区的主要河道进行排放口全面排查摸底, 17条河道共有排放口861个,其中农业排水口320个,生活废水排水口533个,农业企业排水口8个,我们将这些信息登记造册,建立河道档案,形成了“一河一档”。同时根据每条河道存在的问题逐条提出了个性治理方案,形成了“一河一策”。我们还制作了公示牌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督促。

(二)推行河长制,推进各项工程建设。

一是五工段直河疏浚工程。起止为三工段横河至沿塘河,

长4239米,土方58904方。今年4月21日开标,杭州绿恒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中标,现正在做出土前的准备工作。

二是方千娄(五工段、城隍庙)直河整治工程。主要以绿化为主,城隍庙直河西岸绿化色块种植3800米(5511平方米),五工段直河五个节点绿化、200米河岸砌石,预算金额220万元,现五工段直河五个节点绿化、200米河岸砌石刚完成招投标工作。

三是河边拆违工程。沿河有违建小房16间,计290平方米,现已拆除10间,计168平方米。

三、建议和要求

(一)五工段直河从未整治过,要求对五工段直河进行综合整治,推进生态河道建设。

(二)在无法搬迁的情况下,要求区里统一出台蔬菜酱菜企业废水处理办法。

建立健全河湖管理保护的组织体系、责任体系、制度体系和监督考核评价体系,为实现全区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下面是我整理的2017乡镇河长制工作汇报,欢迎大家阅读!

5月29日,街道就“河长制”管理工作组织了一次汇报交流。现将汇报交流情况通报如下:

一、前阶段“河长制”运行情况

华工委〔2016〕19号文件明确各条河道的“河长”以来,大部分机关干部和村主职干部均能按照“河长制”管理工作要求,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积极行动,履行污染治理调研员、政策法规宣传员、河道管理协调员、日常保洁巡查员、问题整改督导员职责,主要做了五方面工作:

一是开展调查巡查。按照区里“用脚步丈量河道”的要求,多数“河长”开展了踏河普查工作,较全面地掌握了所管河道周边的污染源,并加强了日常巡查,特别是区级河道的河长,巡查和调查工作更是深入、细致、具体、到位。

二是明确对策措施。根据调查和调研的情况,每条河都制订了“一河一策”治理方案,明确了治理的具体措施和年度目标。

三是各方配合联动。工业线加大了环保执法力度,关停了一大批小微排污企业;农业线实施畜禽养殖、水面养殖的清养关停,对箔桩、入河垃圾、沉船进行了全面清理;新农线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截污纳管改造,去年2个今年5个;环卫站对主要河道沿线的偷倒垃圾进行了清理;城建线对主要河道沿线全面开展了违章整治,对船屋进行了清理,加强了境内建筑工地泥浆水的监管;社事线对沿河餐饮行业进行了整治;各村居有效落实了河道保洁责任。

四是协调整改问题。对日常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多数河长能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街道相关分管领导协商,与区相关职能部门对接,协调解决了沿河违章拆除、废弃箔桩拔除、过季瓜棚拆除、沉船船屋清理、入河垃圾和岸边垃圾清理、偷漏排查处等一系列问题。

五是主动跟踪督查。许多“河长”发扬“钉子精神”,对移交给相关部门处理的问题实施跟踪,如个别建筑工地偷排泥浆水和污水、个别企业偷漏排生产废水、个别企业职工宿舍直排生活污水等行为得到了有效处理。有的河长还多次联系区电视台、报社、街道广电站一起参与河道巡查,强化媒体监督。

二、存在问题

(一)断面水质方面的问题

最大的问题,水质断面监测结果较差,离区里下达给我街道年度内消灭32个Ⅴ类、劣Ⅴ类水质断面的任务距离很大,到目前可以说进展不大。这从5月份的水质断面检测结果分析可以得知。5月份检测有效断面74个,Ⅴ类水质断面16个,比1月份的33个减少了一半,这说明在一定范围内治水工作是有成效的;但劣Ⅴ类水质断面达到了50个,比1月份增加了10个,说明部分河道的污染情况在加重(西蜀阜直江、岩塘江、华墟直江、北娄、新娄、野猫畈生产河、和尚娄、葛家娄等河道水质逐月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余40个断面的水质年初至今没有大的改善。6条区级以上的'河道,断面水质忽高忽低现象突出,有的从1月份的Ⅴ类或劣Ⅴ类跳到4月份、5月份的Ⅲ类、Ⅳ类,有的又从Ⅲ类、Ⅳ类变到Ⅴ类或劣Ⅴ类,再仔细分析一下,发现这些河道沿线或上游均分布着大量的工业企业,水质出现大幅度、不规则的变化,不排除受部分企业偷漏排的影响。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断面水质只是一个表象,是一个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不得不说是因为“河长制”运行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到位的地方,或者说是“河长”履职不到位的地方。从平时工作和汇报情况看,主要存在5方面的问题:

一是调查研究不够实。有的“河长”没有很好地执行“用脚步丈量河道”的要求,有些用汽车丈量,有些站在桥上丈量,有些站在地图前面丈量,有些根本没有到过河道现场,到汇报交流前一天,街道机关工作人员还有人在问治水办同志,“我的河道在哪一个位置”;汇报当天,也有人未经请假,缺席汇报会,或许真的是工作忙,但你至少需要请假,或者委托其他同志汇报。无故缺席汇报会,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心中无底,平时对“河长制”这项工作做得很不到位。有的河长虽然参加了汇报会,寥寥数语,可知这位同志平时的工作也是“了了任务”,污染源头没有找准,原因分析不够深入,何谈对症下药。

二是一河一策不够细。有的“河长”制订“一河一策”也是“了了任务”,原因没有找准,污染源没有找到,制订的对策也就没有方向。有的原因分析没有准确数字做依据、多数是定性的,毛估估的,没有定量的依据,没有按照“问题清单化,项目数字化”的要求制定“一河一策”,措施不够扎实,缺乏可操作性、可考核性,存在应付了事的嫌疑。

三是协调作用不够强。“河长”的其中一个职能是“河道管理协调员”,但有的河长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不论大小、不分责任,表格一填,“一股脑儿”往上交,只做“过手财神”,例如“村级河道保洁不及时”这样的小问题,也抛给街道治水办、抛给相关领导,其实有些问题完全可以由属地解决。有的河长怕协调问题,碰到阻力就停止不前。有的河长只管发现问题,只管记录在案,既不协调属地解决,也不向相关领导或职能部门反映问题、提出建议意见。如果普遍是这样,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河长制”管理又成了一个形式。

四是动真碰硬不够多。如:企业偷漏排行为,不光小企业有,大企业也有,光靠环保站去发现问题,肯定会有所不及,需要各位“河长”有动真碰硬的勇气。整治提升的小企业环保设施虽然上马了,效果如何,需要多方监督。中水回用的企业,是否真的在回用,需要经常督查。偷漏排行为非常隐秘,下雨天、节假日、晚上更要加强检查。农业种植业的化肥、农药的面源污染是一个遗漏,全街道还有5000多亩农田,对水质的影响不容忽视。有的工业企业、三产企业的生活污水尚未纳管排放,如何去发现,如何去协调,需要深入的作风。金龙客车的生活污水一直在直排,企业方也主动要求纳管,但区级相关部门在政策上存在障碍,需要我们想办法协调。建筑工地泥浆水仍然有偷排漏排现象,需要加强日常监管。三江大河稽山路桥下凌峰企业占桥为厂,区级河长周树森副区长非常关注,尚需采取有效整治措施。还有不少沿河沙场、煤场、废品收购站存在,一下雨污水流入河道影响水质,需要加大力度整治。

五是各方配合不够紧。“五水共治”是一项全省性的中心工作,涉及环境保护、农业水利、城乡建设等各线职能,发现问题抓整改,仅靠水利站和新农办一是职能不配套,二是工作力量跟不上,需要各职能部门的全力配合。部分“河长”在前期工作中反映,不同程度碰到街道相关部门配合不积极、甚至推托的情况,导致问题整改、解决速度缓慢。村级主职干部作为二级河长,对“河长制”工作的重视和配合程度也各不相同,存在“上热下冷”的现象,属地职能需要进一步发挥。

三、下步工作要求

一是强巡查。各级河长要严格执行“用脚步丈量”河道的要求。污染源务必查清,查实,查明,查彻底,要用数据说话。一旦出现水质污染情况,除排查本区域污染源外,还要排查周边河道,甚至追溯到上游,跨区域进行排查。区委常委、区纪委金水法书记是杭甬运河的一级河长,5月27日在巡查杭甬运河的同时,巡查了钱清镇、华舍街道范围内的所有支流,这种做法值得各位河长借鉴。

二是强对策。按照“问题清单化、项目数字化”的要求,完善“一河一策”方案,每月根据断面水质检测结果,开展对比分析,排查水质变化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落实措施开展治理。

三是强执法。环保方面,要按照偷排的规律,特别是关注下雨天、节假日、晚上等重要时间段,主动出击,加强检查;要重点关注低小散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用到水,是否产生液体,拥有中水回用装置的企业是否真正在回用。农业方面,要加强面源污染的控制,高度关注已关停畜禽养殖是否反弹回潮,要加快沿河小规模畜禽养殖的清养速度,防止由小变大。生活污水方面,在完成区农村生活污水截污纳管的基础上,重点要加快推进工业企业和三产企业的接入。城管和土地管理方面,要加大力度,加快沿河违章的拆除速度,全面清除沿河废品收购点、煤场和沙场,清除非法占用桥下空间的堆积物。

四是强协调。各级“河长”要敢于协调,发现问题要积极与街道相关职能办公室和职能部门协调对接,取得支持。街道相关各线、各办、各部门要主动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介入处理各级“河长”在巡查中发现的问题,按照效能建设的要求,做到不扯皮、不推诿,敢落实、敢担当。

五是强制度。明确街道班子成员一周一巡查,街道其他一级河长一周两巡查,村级二级河长一周三巡查的要求。建立“河长”巡查工作记录制度,建立“河长制”管理重大问题拟办派遣制度,建立“河长制”管理抽查制度,建立“河长制”管理问题派遣办理督查通报制度。督查职能由街道纪工委和党政办联合执行,履行“河长制”情况和问题派遣办理落实情况,与单位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挂钩,与个人年度考核挂钩。

自2016年11月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实施河长制以来,我市高度重视,迅速部署并强力推进,2017年全市河长制工作总体进展顺利,成效逐步显现,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迅速响应,高位推动

继上饶市2016年11月17日出台方案后,我市立即进行部署,11月24日结合实际印发了实施方案,并进行了会议动员,率先在媒体上公示了河长名单。2017年3月底召开了德兴市级总河长第一次会议,及时传达贯彻省、上饶市总河长会议精神。

为加强组织领导,市总河长、副总河长经常戴“红袖标”深入各乡镇调研指导,开展巡河、晒河工作,并定期调度全市河长制工作进展情况,时常关心、过问河道环境卫生、科学用水、水质变化等情况,认真履行河长职责。

二、精心组织,三级联动

为实现区域内河库的“无缝覆盖”,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我市对境内主要河流、水库设立市、乡、村三级河长,明确各级河长工作职责与管理范围,建立健全日常巡查、监督、管护等长效机制,按属地原则实行分段管理、分段监控、分段考核、分段问责,做到“一河一长、一河一策”,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目前,共有县级河长6人,乡级河长85人,村级河长123人,巡查员189人,保洁员472人。

为及时、客观、真实了解各乡镇河长制工作进展,自2017年4月起,由市河长办牵头,联合市委农工部、市电视台组成暗访组,每月不定期深入全市各河流源头、水库、集镇、景区、公路沿线等,采取查找问题和向群众走访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各地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暗访。对暗访中发现的问题,除在电视台公开曝光外,还印发图文通报,分送各级河长及乡镇挂点领导。连续三次被曝光的乡镇,总河长、副总河长将对其党政主要领导进行约谈。

三、合理布局,创新思路

为多角度、全方位探索、总结和推广河长制工作中涌现的好做法、好经验,我市将试点工作向纵深延伸,要求每个乡镇确定一条试点河流和一个试点村居。通过这一举措,各地纷纷根据自身实情,不断开拓工作思路,使我市河长制工作亮点纷呈。

我市龙头山乡在全省首创了“垃圾兑换银行”,既改变了当地群众乱弃垃圾的陋习,提升了人们的环保意识,极大改善了农村和河道面貌,又使可回收再利用垃圾“变废为宝”,减轻政府部门保洁投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该乡在各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爱护我家园”活动,使“垃圾兑换银行”的绿色环保理念走进校园,受到师生的一致欢迎。

针对河道采砂、制砂导致河水浑浊的问题,我市将自2017年起,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实现禁采。2017年已有3个乡实现了全面禁采,河流水质得到明显提升,整治效果十分理想。2017年,还将有3个乡镇实行全面禁采。

为切实加强河长履职,市河长办印发了《德兴市“河长”巡河日志本》,发到市、乡、村三级河长手中,并将巡河日志记录情况作为乡镇年度河长制工作考评的一项重要依据。

此外,我市其他乡镇也推出了一些著有成效的举措,如:花桥镇建立了镇级河长制“O2O”政务平台,将镇、村二级“河长”和“三员”全部并入线上服务队伍;新营街道将试点村河长制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有力推动试点工作。

四、狠抓重点,改善水质

针对全省20%水质不达标断面河湖涉及我市乐安河干流海口镇德兴铜矿取水口下游至德兴市泗洲镇新村共14km长河段的水质治理保护工作,我市高度重视,在做好调查摸底、制定方案、加大巡查、加密监测等规定动作的基础上,狠抓了“四个重点”。一是严控企业矿山污染。市河长办联合水利、矿管、环保等部门对全市企业、矿山排污口进行全面摸排,对流域内重点污染源实行一月一巡查,发现非法排污及排污不达标的企业,坚决予以关停。二是严控农业面源污染。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合理调整施肥结构,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科学规划布局畜禽养殖,引导群众结合地域特色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三是严控生活垃圾污染。逐步完善“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置”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机制,实现垃圾日产日清。2017年,我市在部分乡镇开展了乡村垃圾处理市场化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乡村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将在全市所有乡镇逐步进行推广。四是严控河道生产污染。主要是加强河道巡查与管理,杜绝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采乱挖、乱排乱倒等现象。据2017年监测显示,该河段全年水质维持在Ⅲ类水及以上标准。

五、加大投入,资金保障

我市2017年市本级财政安排河长制工作专项经费445万元,确保河长制工作稳步有序推进。随着工作逐步深化,“河长”及“三员”队伍不断充实,所需经费将逐年增长,为此,我市将河长制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河长制工作的相关要求,再接再厉、深入实践,早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总目标。

可以发 水运方面的 也可以发工程方面。具体看文章内容

关于河长制的论文3000字

交通局河长制工作总结

交通局河长制工作的开展是为了提升河道管理,逐步改善水环境。下面是我推荐给大家的交通局河长制工作总结,希望能带给大家帮助。

近年来,绍兴市探索完善河长履职“六化”机制,推动各级河长发挥护河治水实效。截至9月,70个市控及以上断面与2013年相比,Ⅰ~Ⅲ类水质断面增加20个,Ⅴ类、劣Ⅴ类断面减少12个;满足功能要求断面比例上升个百分点;曹娥江、浦阳江全线水质稳定在Ⅲ类及以上。

一、标准化公示。

全面实施河长“亮身份”行动,做到“有河必有河长,有河长必设公示牌”。统一公示牌规格、内容,正面公示河道名称、长度、起止点信息,河长姓名、职务、联系电话,河道整治目标、河长职责,监督电话、微信公众号等信息,背面公示河道示意图。

二、流域化配置。

坚持区域化、流域化治理,创新市级河长设置,对市级河长管理河道按流域和片区进行重新划分,将原来一位市领导任一条河道的市级河长,调整为一位市领导任一个片区或一个流域的市级河长。设立鉴湖上游、古城及下游河道“总河长”,推进上下游、左右岸协同治水,提升治理效果。

三、精准化治理。

对全市镇级以上河道,全部由河长牵头制定“一河一策”治理方案,按照水质功能要求,采取产业转型、截污纳管、清淤整治、科技治水等综合措施,逐步改善水环境。市级安排1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奖励投入大、效果好的'河道整治项目,激发各级河长治水积极性。

四、电子化巡河。

全省首创“河长通”移动巡查终端系统,把全市各级河长管理信息及日常巡查活动纳入信息平台,实现河长巡河轨迹、内容电子化管理,提高河长巡河发现问题的处置效率。该平台启用以来,上传各类河道问题约8700个,大部分问题已在第一时间整改到位。

五、社会化评价。

在市级主流媒体开设《当好河长》新闻栏目,由市级河长针对各河道存在的短板,尤其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谈河道治理思路举措,接受群众监督评议。在“绍兴河长”微信平台开设“河长谈护河你我来点赞”栏目,邀请各镇级河长交流护河治水经验心得,现已推送70余期。

六、全民化参与。

在抓牢市、县、镇、村四级河长基础上,重视“党员河长”、“企业河长”、“乡贤河长”、“村嫂河长”等“民间河长”力量培养,形成全民管河护水新格局。近年来,“企业河长”为治水捐款超亿元。

今年以来,龙南县港航管理所多举措贯彻落实县“河长制”相关工作,加强船舶港口防污染专项整治。

一是严把市场准入关,防止新增防污要求不达标的运输船舶进入营运市场

严把水路运输经营许可准入关,严格按照行业安全和防污染管理的有关要求对申请进入营运市场的船舶适航条件和防污论证进行认真审核,从源头抓好水路营运市场船舶防污染工作。

二是加强船舶港口污染防治日常管理,建立船舶港口防污染长效机制

做好船舶港口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增强船舶、港口经营人环境保护意识;加强港口水路运输经营的船舶港口污染防治的日常管理,督促船舶、港口经营人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合理处置船舶、港口生活污水及其它油污,确保船舶港口排污符合行业管理标准;建立健全船舶港口污染防治管理机制,结合“打非治违”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严厉查处违法经营和违规排放行为,促进港口、水路运输经营健康发展。

三是协助海事、船检等有关部门做好老旧船舶拆解和生活污水防污染工作

按照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的有关要求,结合辖区水运市场实际,协同海事、船检等有关部门进一步深化老旧船舶拆解和生活污水防污染工作,努力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建设,逐步淘汰产能落后、防污不达标的老旧船舶。

杭甬运河一级“河长”杨文孝副市长在市政府会议室专程听取绍兴交通(港航)部门“河长制”工作汇报,市政府章国金副秘书长、市交通运输局、市港航局、市水城办、市水利局代表参加会议。

市港航局局长刘丽华汇报了20xx年“河长制”工作开展情况。20xx年年初,绍兴交通(港航)部门针对个别区段管理人员不够稳定的现象,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级水环境治理网络。通过召开“河长”管理工作联络员会议,围绕杭甬运河的治理方案,明确今年的治理责任、治理标准和考核要求。在会上,对20xx年综合治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整改建议,争取在今年的整改工作中有计划、有措施、有成效。随后,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城办、市水利局代表也对20xx年重点工作打算进行了补充。下一步,各职能部门将按照分工,建立长效管理的制度,明确今年的治理工作目标,完善和细化考核要求,开展联合执法协作,建立和启动问责机制,对没有完成任务的各级部门加大问责力度。

听完各部门的工作汇报后,对杭甬运河20xx年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章国金副秘书长谈了三点建议:一是要深化治理抓好落实;二是要加强督查重视执法;三是落实责任扬贬分明。最后,杨文孝副市长高度肯定了20xx年的工作成效,同时指出:20xx年,杭甬运河治理工作要走向全面治理、深化治理和常态化治理的关键一年,工作任务更为繁重。他强调:各部门要清晰认识省市政府“五水共治”的重要意义,积极主动地融入到治理工作中;要抓好运河两岸环境治理,加强执法,严厉查处损害运河设施资源行为;要加强配合协调,管理和督查同时到位。督促各二级河长单位,特别是乡镇一级单位,将运河水环境综合治理目标和任务层层落实到位,对工作敷衍、落实不到位的单位需启动问责机制。

河长制工作总结范文

河长制工作的开展是为了改善水环境,提升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河长制工作总结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以治水为突破口,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升级”,以及市委、市政府“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深化滨海新城河道管理体制,探索建立河道管理“共创共管共享”机制,促进新城河道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提升,根据20xx年“五水共治”工作总体部署,经研究,现就进一步加强“河长制”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

进一步深化完善河道管理责任网络体系,形成政府主导、群众参与、河道保洁专业队伍和村级保洁员队伍相结合的河道“河长制”管理模式,到20xx年6月底,实现新城河道 “水清、面清、岸清”的目标。同时,“河长制”管理实现常态化,新城主要河道内“无杂物漂浮、无违章设置、无护岸倒塌,无污水直排、无污泥淤积的“五无”工作要求,河道水质明显改善,水质断面达到考核要求。各级河道实现“河长制”全覆盖,基本建立责任明确、制度健全、运转高效的河道管理体系。

二、实施范围

沥海镇区域及37平方公里启动区块内的所有河道,其中启动区块内新纳入城市景观的河道及已征收土地内的河道由建设交通局负责日常保洁养护;百沥河、友谊河、团结河、76丘北塘河等辖区内县级河道委托沥海镇按照市场化运作原则,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保洁单位进行日常保洁养护;沥海镇辖区内所有镇、村河道以及沟、渠根据属地管理原则由沥海镇、村负责日常保洁养护。

三、“河长”设置

根据新城河道水系及管理体系,实施按河道级别和河道所在地相结合的多级“河长制”,覆盖新城范围内的所有河道。

(一)曹娥江干流、76丘中心河、前进河由委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担任一级“河长”、相关局(办)主要负责人为二级“河长”、沿线的企业或局办分管的具体负责人担任三级“河长”。

(二)县(市)级河道、新城本级河道由委其他领导担任一级“河长”、相关局(办)主要负责人为二级“河长”、沿线的局(办)分管的具体负责人担任三级“河长”。

(三)镇、村级河道由镇级领导担任一级“河长”、相关村委负责人为二级“河长”、沿线的河道(沟、渠)管理协管员为三级“河长”。

“河长”名单要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并在河岸显要位置设立“河长”公示牌,标明“河长”职责、整治目标和监督电话等内容,接受公众监督。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

成立河道“河长制”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简称领导小组,下同),组长由委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由纪工委书记担任,办公室、建设交通局、财政局(审计办)、农办、沥海镇、环保分局、城管执法分局等单位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办。

(一)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负责新城河道“河长制”管理的日常工作,执行委领导小组的指示和决定;拟定新城河道“河长制”管理工作实施意见、考核办法及资金补助政策等相关文件;协调各成员单位做好河道管理的检查、监督、考核、统计、上报和总结等工作。

(二)成员单位职责

1.办公室:负责做好“河长制”管理工作的行政监察及日常督查、宣传工作。

2.建设交通局:负责做好启动区块内新纳入城市景观河道的清草保洁、护岸维护等日常保洁养护工作。具体包括:一是建立河道保洁管理责任体系,明确河道保洁管理范围和工作职责,招选河道保洁专业队伍,建立和健全工作考核机制。二是开展河道日常保洁养护,努力实现河道“五无”目标。三是加强河道水环境保护宣传,制定《景观河道保护公约》,设置河道保护宣传标牌。四是加强建筑工地泥浆处置的监管,建立联动机制,加强对辖区内各建设项目、施工单位水环境污染的监管和查处,确保区域内建设项目不发生各类水环境污染事件。

3.财政局:负责做好河道“河长制”管理工作经费的保障和落实工作。

4.农办:负责做好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的河道“河长制”管理日常工作;负责水生态环境建设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负责河道综合整治的技术服务和指导;会同相关单位制订并落实各类《河道保护公约》及宣传标牌,牵头协调辖区内建设项目的各类涉河审批及各类水事违法案件的查处工作。

5.沥海镇政府:负责做好区域内镇、村级河道的清草保洁、清污清淤、护岸维护等日常管护工作;具体包括:一是建立河道管理网络责任体系,开展镇级、村级河道等级划分,招选和组建河道保洁专业队伍和村河道保洁员队伍。二是开展“深化垃圾河治理百日攻坚“行动,对沿河环境进行专项整治及河道生态建设。三是开展河道日常巡查和保洁养护,努力实现河道“五无”目标。四是加强河道水环境保护宣传。制定《河道保护村规民约》,设置河道保护宣传标牌,成立河道保护劝导队伍,营造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6.环保分局:建立联动机制,协同做好职责范围内各类涉河排污行为的监管及涉河污染案件的查处工作。

7.城管执法分局:建立联动机制,协同做好职责范围内各类河边违章建筑的监管和查处工作。

五、工作措施

沥海镇、各行政村及建设交通局负责组织责任河道的日常保洁养护,对河道出现的水面漂浮物、沿河垃圾和护岸倒塌等问题,要及时进行清理和处理,并做好记录;对发现有填占水域、涉河违章、污水直排等行为的,要及时进行劝止、教育,并督促整改;对不听劝止或整改不力的,要及时上报,并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相关职能部门依法处理。

六、工作考核

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认真做好各责任单位河道管理的指导和协调工作,并按照工作进度要求和《考核细则》,采取定期检查与定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各责任单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定期检查为每月一次。

七、工作要求

(一)确保工作落实。各责任单位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根据管委会的统一部署,将河道“河长制”管理工作列入中心工作认真组织实施,沥海镇和建设交通局要根据各自职责,落实专人管理,明确工作责任,确保工作有效推进。

(二)严格工作考核。管委会将河道“河长制”管理工作列入对各成员单位年度岗位责任制考核,并与“河长制”管理工作补助资金进行挂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阶段性工作督查,纪工委要加强监督,对工作不力的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三)营造舆论氛围。沥海镇要组织做好河道“河长制”管理的宣传和发动工作,继续加大河道保护的.舆论引导和监督力度,提高广大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文明自律程度。

(四)强化资金保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沥海镇要及时制订和出台河道“河长制”管理工作经费补助及岗位责任制考核奖励办法,财政局要及时安排预算,落实专项资金,为“河长制”管理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正值紫金矿业“汀江门”事件、吉林化工松花江事件尘埃未定之际,由环保部宣教中心协拍的电影《河长》上映,人们从老演员牛犇饰演的自封“桃江河长”的退休工人张清水身上,记住了这个“头衔”。时至今日,河长,已从基层群众的自发自力自为,升格为各级政府推动包河治水的重要法宝,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环保新路。我市在“五水共治、重构重建”战略实施过程中,也为健全完善河长制工作进行了有效探索,不少做法走在了省内前列。

在全市总长10887公里的6759条河道上,由36位市级河长领衔的四级(市、县、镇、村)河长现均配备到位,其中镇村基层河长占到总数的70%以上,涉河3436条,7151公里。基层河长的认知、状态、履职等情况,既是全民动员治水的重要基础,也是影响我市治水实际成效的重要因素。从市水城办近期对各地镇村河长履职情况抽查结果看,绝大多数基层河长责任心强、履职到位,但也有个别河长把“河长制”当成了“挂名制”,一定程度上存在只挂名不干活等现象,应当引起重视和警惕。

当前,河长制管理正在实现从包河治水到河道综合治理、从阶段性突击到常态化保洁、从松散型设置到网格化管理的转变,工作标准和要求越来越高。基层乡镇(街道)、村(社区)处在“五水共治”的最前线,头绪多、任务重、压力大,加之镇村基层河长普遍兼职较多、一人多岗,如果不抓紧通过强化制度设计、采取系列措施深化河长制管理,就难以更好地动员基层干部群众出色履行河长使命,续写全民治水伟业。为此,笔者建议:

一要优化制度创新。日前,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狠抓“五水共治”加快水城建设的实施意见》,从文件确定的发展目标和20项重点任务来看,旨在着眼长远、统筹全局,重在抓好本级、指导全市。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同时,有必要以强化基层治水主体责任为主题,制定有关深化基层河长制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意见,进一步明确河长设置规范、职责分工、管理考核、工作保障等要求。特别要着眼强化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注重借鉴、推广全市各地的探索创新举措,将那些深化考核激励、宣传发动、社会参与特别是夯实基层基础方面的规定和办法系统化、规范化、长效化,将个别的创新经验上升为系统的制度规范。为进一步细化镇村河长“管、治、保”职责,可考虑推进优秀、达标、不合格等结果考评,推行基层河长分类或分等级管理机制,优进劣退,赏优罚劣,倒逼落实河长责任。

二要细化主体责任。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在细化落实基层河长制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党政主要领导是辖区内治水护河的第一责任人。区、县(市)应明确考核要求,将“五水共治”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对乡镇(街道)年度综合考核五个“一票否决”事项(其他为廉政建设、计划生育、平安建设、耕地保护),充分激励基层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走下去。要以河长制管理信息平台全覆盖为目标,切实健全镇、村级河长网格体系,确保管理无盲区。要结合“一河一策”执行、长效保洁、项目推进等情况,通过定期考核、日常抽查和社会监督强化责任落实,鼓励镇村开展“清三河”达标镇村创建等活动,切实加大治水投入力度,多管齐下、多策并举推进河道整治各项工程,对考核不合格、整改不力的镇村河长要实行约谈、通报批评及其他党纪政纪处分,并作为评优、提拔、换届推荐候选人的重要依据。

三要强化社会参与。要规范河长公示牌设置、二维码张贴,编印完善有关河长工作手册、河长巡查日志,积极推进河道警长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要针对乡镇财政盘子现状,积极倡导社会资本参与,探索bot、ppp等新型投资和运作模式,发行企业债券或私募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五水共治”;要建立完善透明的社会捐助机制,拓展和畅通捐助通道,推广河道党员认领、企业认养及冠名等做法,积极推进公益河长制,试建金融、慈善、镇街、社区等机构受捐代理机制,定期编制捐助报告并向社会公告。要重视河长履职群众满意度测评和第三方评价体系建设,在督查考核、绩效管理中注重吸纳“两代表一委员”、网民代表、治水监督员等参加,乡镇人代会要探索开展河长履职等专项审议等,形成监督合力。

四要深化氛围形成。农村文化礼堂、基层党校及有关公建设施要增设治水宣传墙、栏、窗,通过文艺加服务等形式在“三下乡”、基层宣讲活动中加强治水宣传教育,将《大禹纪念歌》传唱活动进一步普及到农村、社区和企业。在全市范围内评选最美河道、最美河长等,编印治水创新案例100例、最美治水人等书籍,传递治水正能量。新闻媒体和宣传平台进一步加强治水正面报道,开展大型采访报道活动,并充分运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手段增加市民互动,增强宣传效应。开展乡镇党委专题“议水”、乡镇党委书记讲“水课”等活动,增强党员治水意识。切实加强群团组织在“五水共治”中的作用,加快万名治水监督员征集和治水志愿者服务活动,开展护水公约、宣传海报和卡片进村入户宣传,进一步在基层形成“五水共治、吾水共治”的良好氛围。

一、河道基本情况

河庄境内共有河道27条、长公里,其中省级1条长公里(单边),区级10条长公里,镇级以下16条长公里。河长制“方千娄直河”在我街道境内长公里,起止义蓬界(南新线)至沿塘河,其中城隍庙直河长公里,五工段直河长公里。

20xx年以来我们先后投资万元对10条长公里河道进行了综合整治,其中区级5条长公里,镇级以下5条长公里。13年投资万元对城隍庙直河公里河道进行了综合整治,五工段直河至今未整治过。与该河道连通的河道有新和横河、河庄横河、三工段横河、江东围中横河、四工段横河、新江新创横河。河道边共有排放口112个,其中农业排水及雨水口75个,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排放口2个,生活废水排放口35个。沿河有河庄酱菜厂、友盛菜厂、南阳垦区江乐菜厂、钱江染化等企业。

二、工作进展情况

(一)成立工作班子,实施五水共治。建立了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办事处主任为第一副组长“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

明确了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的工作格局,同时下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组、农村河道治理组、生活垃圾处理组、集镇截污纳管组、禽畜水产养殖污染治理组、防洪排涝治理组六个专项工作组,确保各项任务责任到人,落实到位。河道治理和其他五项举措相辅相成,共同推进。

(二)建立河长制,实施“一河一策”。街道及时出台了 “河长制”管理实施意见,制定农村河道治水实施方案。根据河道性质落实了“河长”,其中流经本街道的1条省级、四条区级河道由区确定四套班子的领导任“河长”外,街道内其它12条河道由街道班子领导担任“河长”,有关科、办担任“河长”单位,河道流经地的村书记担任属地“河长”,使我街道的主要河道实现了“河长制”管理全覆盖。同时我们对辖区的主要河道进行排放口全面排查摸底, 17条河道共有排放口861个,其中农业排水口320个,生活废水排水口533个,农业企业排水口8个,我们将这些信息登记造册,建立河道档案,形成了“一河一档”。同时根据每条河道存在的问题逐条提出了个性治理方案,形成了“一河一策”。我们还制作了公示牌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督促。

(二)推行河长制,推进各项工程建设。

一是五工段直河疏浚工程。起止为三工段横河至沿塘河,

长4239米,土方58904方。今年4月21日开标,杭州绿恒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中标,现正在做出土前的准备工作。

二是方千娄(五工段、城隍庙)直河整治工程。主要以绿化为主,城隍庙直河西岸绿化色块种植3800米(5511平方米),五工段直河五个节点绿化、200米河岸砌石,预算金额220万元,现五工段直河五个节点绿化、200米河岸砌石刚完成招投标工作。

三是河边拆违工程。沿河有违建小房16间,计290平方米,现已拆除10间,计168平方米。

三、建议和要求

(一)五工段直河从未整治过,要求对五工段直河进行综合整治,推进生态河道建设。

(二)在无法搬迁的情况下,要求区里统一出台蔬菜酱菜企业废水处理办法。

河水污染治理措施论文

导语: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河流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当前我国的河流污染形势非常严峻。在国内水资源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加强对河流的保护显得非常重要。当前我国对河流污染的治理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觉醒,河流污染的环境保护措施将得到深入研究。本文将重点探讨河流污染的治理措施。

[ 关键词] 河流污染 环保 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U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12701

当前我国的河流污染形势日益严峻。河流污染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危险。“一些企业肆意排污导致河流污染加剧,对人民的正常生活、身体健康等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1]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河流污染治理问题逐渐深入人心,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

绿色环保是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要想实现这个目的,就必须要高度重视河流污染问题。无论是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还是从过去我国粗放式发展的理念来看,河流污染的治理都已成为当务之急。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河流环保措施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河流污染形式

河流污染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点污染;另一种形式就是面污染。所谓点污染主要指的是工业废水以及城镇生活污水造成的各种污染。面污染主要指的是大范围内污染物由于降雨等造成的污染。这两种形式的污染都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严重情况下还会对居民的人身健康造成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对河流污染原因的研究就显的非常必要。

二、河流污染的原因

经过对河流污染进行深入调查,我们就会发现河流污染基本上是由三个原因造成的:一是水土流失严重。我国农田土壤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大量应用化肥农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增产目的,但是也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现象的家居,是造成河流污染的主要原因。二是废污水得不到有效处理。当前人们虽然对工厂废污水的处理保持一定程度重视,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废污水得不到有效处理就被排到河里,这是导致河流污染的根本原因。三是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当前国家虽然制定了一些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这是河流污染的关键。

三、物理方法

针对河流污染的治理,我们主要采用的物理方法主要是四种措施:一是调水,二是机械除藻;三是曝气复暖;四是底泥疏竣。所谓调水主要指的是通过加入大量的清洁水来改善污染水质。通常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水利设施调动附近清洁水源来进行清洁。

所谓机械除藻主要指的是通过专门机械来去除水中的蓝藻以降低河流污染。在河流中经常会产生大量的水华蓝藻。这些蓝藻的出现会严重影响到河流水质。去除水华蓝藻能够有效地降低河内磷、内源氮的负荷,这对于提升河流水体质量很有帮助。

曝气复暖。通常意义上河流污染主要是由于河内溶解氧降低造成的。我们对河流的保护就可以从提升河内溶解氧的这个角度来进行考察。曝气复暖就主要是通过这种形式来保护水体的。曝气复暖技术通过向河道充入氧气,来提高水体的溶氧水平,增加水体好氧生物的活力,最终达到提升水体水质的目的。当前主要是通过移动式充氧平台和规定式充氧平台实现这种技术。

底泥疏浚。在被污染的河流中有许多污染物都淤积在河底泥土中。为了有效提升河水水质,人们可以通过底泥疏浚的方法来治理。把底泥挖出来就可以有效的减少河里的污染物,从而减少河流污染。

四、生物方法

所谓生物方法主要指的是生物促成法,生物强化法和生态修复法。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分析这三种技术。所谓生物促成技术主要指的是通过把解毒剂,降解污染物,常量元素,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投入到河流中以降低污染的技术。生物促成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降低河流污染,应用这种方法能够起到有效降低土著微生物的目的,从而能够强化污染环境的自净能力,最终有效缓解河流污染。

生物强化法。生物强化技术主要指的.是通过往受污染的水体中接种污染降解菌,通过污染降解菌来激活水中微生物并使他们迅速繁殖,继而来抵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通过生物强化法可以有效解决水体污染问题。这种方法对于消除受污染水体中的黑臭和硝化底泥很有帮助。

生态修复技术。生态修复主要是通过利用浮岛技术,人工湿地,生物膜法,水生植物等形式来降低河水污染。生态技术是“利用生态平衡、物质循环的原理和技术方法,对受污染或受破坏、胁迫的水体生物生存和发展状态的改善、改良或恢复、重现”[2]浮岛技术,是通过在受污染区域搭建辅导,在水面上种植植物最终形成生物链来进行水体恢复,运用浮岛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水体质量。人工湿地。人工湿地是在模仿自然湿地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具有很强渗透性能的物质。通过使用人工湿地可以有效实现污水的净化。人工湿地一般可以分为垂直湿地,潜流湿地,表面湿地三种形式。当前“国内外在人工湿地的应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及实践经验”[3]生物膜法是通过天然河中的生物膜来起到净化与过滤的技术,生物膜一般是由人通过填充填料来供细菌絮凝生长,最后生成的。生物膜具有表面大,附着微生物多等特点,应用人工湿地可以使得河流的自净能力显著增长。在今后的河流污染治理中我们应该加强对这种技术的研究。“在上海的应用有生态浮床技术、沉水植物修复技术、植生生态混凝土技术等。

五、化学方法

化学治理方法主要指的是通过往受污染的水体里放入各种化学剂,例如铁盐,化学药剂杀藻等化学物质来改善水质。一般意义上化学方法主要有化学除藻以及絮凝沉淀两种方法。化学除藻是一种能够有效控制藻类生长的方法,对于解决严重富营养化的河流的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使用这种方式来治理和水污染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这种方法要适度应用,过度使用就会造成动植物的再次污染。絮凝沉淀是通过投入混凝剂来缓解污染的。这种方法主要应用在污染非常严重的地表水体中。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控制源磷负荷。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河流污染形势日益严峻,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河流污染治理显得非常重要。本文详细分析了当前环境污染的形式以及产生原因,而后深入论述了河流污染治理的措施。我们在今后的河流污染治理中必须要结合河流自身的特点来进行治理。“多个城市治污实践证实。河长制”确实是推动我国水污染治理的一项有效措施”[5]要慎重科学地选择治理措施,这是有效缓解治理污染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丁社教.治理河流污染的制度激励悖论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8(2).

[2]张乾铄.生物-生态措施修复治理河流污染综述[J].现代农业科技,2009(6).

[3]房立新.小新河人工湿地水质净化作用探讨[J].科技信息,2012(29).

[4]王翔.城市河流污染问题浅探[J].城镇供水,2010(5).

[5]李瑞生,段龙飞,王新星.天津市河流污染现状及治理建议[J].海河水利,2012(2).

论文题目长度限制

论文题目都是可以很长的,但一般情况下不超过30个字,30个字以内的都是。

这题目都不能太长,咋的也不能超过20个字吧,实在觉得一个主题目不好表达的话,你可以加个副标题啊!

一般都不会超过15-20个字,具体要看你投哪个期刊啊 不同的期刊的投稿要求里面都有的

要看你投哪个期刊啊,不同的期刊的投稿要求里面都有的。国内外许多学术期刊对于论文题目的字数,都有严格的要求和限制。国内的杂志中,例如:《科技资讯》要求“所有文章标题字数在20字以内”。《环境科学研究》要求“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字,并附英文题名,题名中应尽量不用副标题,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及结构式和公式”。《科技导报》要求论文题目“以中文不超过20个汉字,外文不超过10个实词为宜”。国外科技期刊,对题目长度有更加严格的要求。如果题目超过规定的长度,可能直接遭遇退稿。例如:英国的Nature杂志要求论文题目“不应超过3行,每行30个字符(包括空格),一般不应含有数字、首字母缩略词、缩写或标点符号(必要时可用一个冒号)”。美国的Science杂志要求“标题和小标题应采用描述性短语,不要用完整的句子。每行最长30个字符,报告和研究文章的标题不得超过3行,综述的标题不得超过100个字符”。美国数学学会曾要求,数学论文一条标题不要超过12个词,并要求用词质朴、明确、实事求是,避免用广告式的冗赘夸大的字眼。

汾河论文题目

发你邮箱了,论文形式的,看看可以不。——gms

关键词 城市防洪规划 防洪应急预案 防洪减灾技术 措施武汉市位于长江、汉江交汇处,是长江中游的一座特大中心城市,和长江流域其他众多城市一样,发达的水系和多雨的气候特征,使武汉市的历史成为一部得益于水而又忧于水患的历史。’98年大水过后,党中央国务院投入大量资金,下决心治理长江水患,为沿江城市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创造了空前的大好机遇。随着城市建设多功能、高品位的要求不断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使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水”显得尤为重要,围绕水安全、水环境的建设日益深入,实现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已形成共识。在这难得的历史机遇面前,武汉市积极调整思路,加快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步伐,在防洪工程建设方面,注重新型堤防建设,强调防洪工程的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充分凸现滨江特色,开发沿江景观带,实施立体绿化,修筑堤顶道路,整治堤防滩涂,以达到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拓宽投资空间的目的,在推进城市防洪与环境创新协调发展上形成了新的思路。 一、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对实施环境创新战略具有重要意义1.推进防洪工程建设,是改善城市投资环境的重要保证推进防洪工程建设,不仅是改善城市投资环境需要,也是重要保证。同时,城市投资环境的改善,也将进一步推动防洪工程的建设。堤防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推进防洪工程建设,打造长江沿岸的铁堤铜墙,抵御洪水肆虐,将使城市更安全。同时,在推进防洪工程建设过程中,以城市防洪安全为根本,以发展为主题,适应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将堤防建设与城市景观建设相结合,促进城市亲水环境建设,凸现滨江特色,丰富水文化内涵,打造城市景观新靓点,将极大地改善城市滨水环境,提升城市综合品位,使之更具魅力和引力,将进一步增强各方投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从而创造更加广阔的投资空间。2.推进防洪工程建设,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发展是硬道理”。通过防洪工程建设,实施环境创新战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防洪工程建设,必将进一步保障城市安全,美化城市环境,大力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巨大的投资是拉动城市经济发展内需的有力支撑,大规模的堤防整险加固建设,可解决众多人的短期就业问题,刺激砂、石、水泥、钢筋等建材市场的发展。移民拆迁,使部分人摆脱洪水的直接威胁,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生产、生活水平。随着防洪工程建设的推进,历史上的险点逐步变为景点,环绕城市沿江景观带逐渐形成,必将带来巨大的环境效益,带动区域旅游业的发展。防洪工程将成为一笔巨大的良性资产,为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发挥持久的作用。3.推进防洪工程建设,为突出城市滨江特色创造条件防洪工程具有滨水的特点,它为突出城市滨江特色提供了空间和条件。同时,为了更好的突出城市滨江特色,要求城市的防洪工程建设更加体现城市特色的展示和扩张,防洪工程不应仅仅成为城市防治水患的记录,也应在除水害的基础上,充分弘扬城市亲水特色。因此,很有必要改变旧有的只注重防洪效益的防洪工程建设模式,将防洪工程建设本身与改善城市滨江环境密切结合起来,开发新型堤防的多功能性。它首先要求我们更新观念,防洪工程建设必须要同时兼顾保障功能、防洪效益和环境效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变防洪工程的单一性为多功能性,力求在工程建设及施工中考虑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考虑城市景观建设,讲究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也只有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才有可能下大决心一改江滩旧貌,解决乱搭乱盖等历史遗留问题,综合规划进行江滩整治,凸现城市的滨江特色。武汉市堤防长达800km,岸线长,滩地宽。但由于常年的洪枯水位差均在10m以上,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江滩裸露、杂草、钉螺滋生,乱堆、乱放、乱倒严重,加之占滩者各自为政,致使岸滩杂乱无章,既影响行洪,又破坏了自然景观,与欣欣向荣、日臻美化的市区形成强烈的反差,因此,在新的观念的指导下,根据武汉市的实际情况,大力推进防洪工程建设,必然要求防洪工程建设与环境创新紧密联系。防洪工程建设,为改善滨江环境,突出滨江特色提供了可能。4.推进防洪工程建设,是构筑城市历史文化的有效途径城市环境创新�要求城市文化要有更丰富的精神内容。大规模的防洪建设,前所未有的投资形成的城市堤防,将无不打上城市文化的烙印。防洪工程,必将折射出城市历史文化特点。长期以来,武汉人民在与水相搏的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抗洪文化。体现了自强不息,坚韧不拔,敢于挑战的拼搏精神。’98年抗洪就是一次集中体现。千军万马战大洪,誓与大堤共存亡,“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得以升华。体现了党和国家的强大凝聚力和人民群众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的大发扬。把这种精神体现在防洪工程建设中,就是要形成像龙王庙综合整治工程那样的防洪工程,处处蕴含抗洪文化的真谛,通过今昔对比,充分展现抗洪文化的历史演变,成为抗洪精神的教育基地。二、全面打造城市新型堤防,努力挖掘滨江环境的综合功能1.凸现滨江特色,开发景观功能城市沿江的滩地,是可利用的一项重要资源,对它进行合理规划、设计、利用,就能与城市堤防建设相辅相成、协调统一,形成服务于民的亲水景观带。近几年来,武汉市对两江四岸的江滩进行综合整治,完善了环绕市区的绿色长廊,充分利用两桥呼应、龟蛇对峙、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的自然景观优势,建成龙王庙、南岸嘴、汉阳门、月亮湾等一批江城景观品牌,形成滨江特色突出的高起点、高品位的城市中心景观区。特别是龙王庙综合整治工程,开了我市堤防景观建设的先河。南、北两岸总面积达2万M2的驳岸平台,成为人们观江休闲的好去处,两江交汇,龟蛇锁大江的城市景观一览无遗。龙王庙由险点变为景点,已成为我市著名的旅游品牌。在加强重要险点抗洪工程建设的同时,我市以点带面,沿两江四岸开发水文化景观。我市青山地区为重工业基地,游乐场所明显不足。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利用临江优势,进行青山临江公园建设。结合堤外防浪平台建设,沿堤新辟出12HM2公共休闲游乐用地,布置一些游乐设施,成为青山地区居民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与此同时,启动汉口江滩防洪及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该工程上起武汉客运港,下至丹水池后湖船厂,全长7007M,拆迁阻水建筑23万M2,结合河道疏浚,整理出宽100~200M的江滩景观平台,平台面积114.62万M2。平台以大面积的绿化和滨江公共休闲活动空间为主,满足市民活动需要。工程总投资3.8亿元,分三期实施。第一期工程长1.04KM,于2002年10月1日竣工开放,国庆期间,共接纳游人120余万人,已成为市民最佳的休闲亲水空间。第二、三期工程正在继续进行,规划绿地面积100万M2,分别以体育娱乐活动场地和生态林带为主,全部工程计划在“十五”期间完成。汉口江滩防洪及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立足于防汛、行洪,突出以人为本、以绿为主的思想,注重文化品位,注意与汉口滨江区的历史建筑、堤内景观有机地融为一体,为市民在中心城区提供丰富的休闲、娱乐和亲水活动场所。在启动长江两岸水文化景观建设的同时,还即将启动汉江两岸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计划对两岸30KM的堤岸进行综合治理,拆除江滩阻水建筑,修筑亲水平台和游览观江带,改造、美化堤防前后戗台,绿化江滩,从而提高城市堤防的综合功能,改善汉江水环境,为市民创造更多的滨水休闲空间。实践证明,在推动防洪工程建设中,结合环境创新,合理整治利用江滩,可凸现城市滨江特色。 论文抓住机遇着力推进城市防洪与环境创新协调发展来自免费论文网CxS `^{@OqkRc7hRzB=+G yC:17yjJ+T论文格式/L)9L�k+F]vIIZ �dfml L? l2.实施立体绿化,发挥生态功能以往,由于对生态环境重视不够,城市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环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生存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城市生态环境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防洪工程实施立体绿化,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这一要求,同时也满足了防洪工程不允许存在阻水物及泄洪的要求。另外,经过绿化后的城市防洪工程,不仅能发挥强大的生态功能,其本身也成为赏心悦目的一道景观。我市以每年30余万株的速度发展堤内护林、堤外防浪林,市区防护林木已达150余万株,堤身草皮5000万M2,大大改善了堤防面貌,形成了两条环绕市区的绿色长廊。引进鹅绒草、牵牛花、扬州红等具有观赏性的花卉、苗木,建成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窗口堤段30KM,同时兴建堤防小景点40余处,收到很好的美化效果,堤防面貌焕然一新。在江岸、江汉�口、汉阳、武昌、青山等城区繁华地段40余KM的堤防上,种植女贞、黄扬、金柏、紫薇、一串红等20余种观赏苗木、花卉50余万株,防水墙立体绿化达35KM。计划在2~3年内沿堤再植树230万株,增加绿化面积1700万M2。两江四岸全部披上绿装,将有效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使武汉市更绿更美。因此,对防洪工程实施立体绿化,不仅符合城市环境创新的要求,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生态效益,造福城市人民。3.修筑堤顶道路,扩展市政功能防洪工程建设中修筑的大堤,其本身就是一条天然的道路,随着堤防的延伸而不断延伸。在堤顶修筑道路不仅不影响堤防防洪的功能,还充分发掘了堤防延伸的特点,是对防洪工程更加有效的利用,使堤防所到之处,无需再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另外修筑道路,是对资源的节约。近年武汉市长江、汉江堤防加固工程的建设,促使总长达300KM的高标准的堤顶道路建成。堤顶道路与市区道路相连接,实现了城乡互通,总体改善了城市的交通状况,促进了城乡经济的交流与发展,堤顶道路就是沿堤乡村经济起飞之路、发展之路,它必将对沿堤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道路的延伸以及新型堤防的建设,改善了沿堤的环境,带动了沿岸房地产开发的热潮,使沿江成为投资开发的热点,对沿江经济带的逐渐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因此,修筑堤顶道路,是对防洪工程的另一种功能的发掘,它不仅合理开发了资源,也节约了资源,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一项一举多得的举措。4.利用堤防滩涂,发掘产业功能堤防建设向来是一项纯公益性的事业,防洪工程除了直接发挥防洪效益,间接发挥景观效益、生态效益外,很难将它与经济效益直接挂钩。对堤防滩涂的合理开发利用,就能直接发挥经济效益。在推进防洪工程建设的同时,科学利用堤防建设资源,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利用禁脚地发展经济林,在3000万m2的堤防禁脚地上种植了130万株林木,其中60万株已成材,林木蓄积量约为5.13万m3。堤防林木树种较多,除大面积速生意杨外,还有水杉、落叶松、杨树、桃树、梨树、银杏等树种,均有较高经济价值。1999年以来,全市堤防林木更新约100余万株,林木更新量约1万m3,取得了一定经济效益。堤防苗圃以培育观赏苗木和花卉为主,在满足堤防自身绿化、美化需求的同时,面向社会,服务社会。武昌、青山、汉阳等地堤防共有马尼拉草皮种植基地30万m2,亦可用于更新堤防植被,并同时有偿服务社会。多功能箱式防水墙的建设,为发展商贸、服务等产业提供了条件,几年来共开发各类商业经营门面8000余m2,使原本沉寂的堤防沿线增添了商业生机,并为城市职工再就业创造了更多的空间。因此,在防洪工程建设中,充分利用各种与防洪工程相关的资源,就能发掘产业功能,发挥直接的经济效益。将防洪工程与环境创新紧密结合、协调发展,就是充分开发了防洪工程中可利用的各种资源,全方位、多渠道的发掘了防洪工程建设的多项功能,不仅打造了新型堤防,也是实现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有益而成功的尝试。三、促进城市防洪工程与滨江环境协调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1.正确处理防洪保安与环境改造的关系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根本点是为了防洪保安,因此,在处理防洪保安与环境改造的关系时,必须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基础上实施环境改造。在对环境改造进行规划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防洪保安的先决条件,服从防洪保安的要求,切不可本末倒置。同时,环境改造也是对防洪工程在功能上的延伸和补充,环境改造提升了城市品位和投资环境,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正确处理好两者关系,就能使两者相得益彰,在确保城市安全的同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2.正确处理规划建设与工程效益的关系城市防洪工程是一项投资巨大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工程。因此,在进行规划建设时,必须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充分考虑工程建成后发挥的防洪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服从长江流域总体规划。在规划时,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顺应城市化发展趋势,必须统筹兼顾,全方位考虑各项工程效益的发挥,既要有创新的思想,更要坚持科学技术的支撑。在建设时,时刻牢记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确保工程质量。好的规划建设是发挥工程效益的先决条件,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又是规划建设的目标和要求,两者有机结合,就能充分发挥防洪工程的多方位功能,促进城市环境创新。3.正确处理堤防建设与维护管养的关系一笔丰厚的优良资产形成后,如何使其效益最大化并永续利用,必须要有适应新形势的管理体制予以保障。堤防设施的维护管养至关重要。堤防建设发挥的防洪效益,环境效益都必须靠维护保养来持久发挥作用,这是防洪安全的需要,也是环境创新战略的需要。要科学运用市场经济的机制,探索和建立新的堤防设施管养体制,强化职能,科学管理,才能实现堤防设施持久地发挥效益。武汉市作为长江中游的滨江大城市,将努力抓住新《水法》颁布的机遇,在长江流域综合发展规划的指导下,着力推进城市防洪建设与城市环境创新协调发展,为建设具有滨江滨湖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不懈奋斗。黄河已经是一条被人类深刻影响和干扰的河流,未来应如何治理,才能既保障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又能保障这条古老而又伟大的河流生生不息,造福于人民,是一个值得深思而又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制定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未来黄河治理的核心难题有三个:一是黄河的巨量泥沙如何处理和利用,这是黄河难治的症结,它不仅关系到黄河的防洪安全,也关系到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二是依据黄河水资源的变化,如何合理配置、有效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维持河流生命对水资源的需求。三是如何保护和改善黄河的生态环境。解决这三个问题的关键是:合理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增水减沙。为此,需要重点研究和解决以下问题:一、变化环境下的黄河流域产水产沙情势分析1.黄河兰州以上地区径流变异原因分析黄河兰州以上是流域水资源的主要来源区,多年平均(1950~2001年)天然径流量332亿m3。1986年以来仅为295亿m3,比1985年以前的年均值减少15.5%,而同期降雨仅减少2.9%,其中1997年以来减少22.2%,而同期降雨反而增加了4.5%,变化原因不清。 2.黄河中游典型支流地下水开发和雨水截流等对地表径流的影响黄河中游的渭河和汾河,近五六年降雨减少14%,但实测径流量却减少了40%~50%;伊洛河和沁河近10年降雨比五六十年代减少11%~15%,但实测径流却减少了60%~70%。这些重点产水支流的径流量减少,势必影响全河水资源的供需形势。通过对典型支流地表水—地下水—降雨的循环过程研究,摸清地下水开发和雨水截流对地表径流的影响。3.水保措施对入黄径流泥沙的影响和发展趋势通过对植被的耗水规律、耗水量和沟道坝系工程的蓄水拦沙能力的研究,提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自然修复等措施的基本耗水量、减蚀拦沙能力和发展趋势。4.水利工程对黄河下游洪水的调节程度和发展趋势重点研究下游洪水来源区大中型水利工程对洪水量级和过程的调节程度,预测汛期水量的可能变化,包括普通洪水、大洪水和特大洪水的变化趋势。5.气候变化对黄河中游径流量的影响以上5个专题研究内容基本概括了影响黄河水沙变化的基本因素,地域上覆盖了黄河产流产沙区的90%,将回答因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未来黄河产流产沙的影响及其变化趋势。关键词:黄河治理,科技发展规划,水沙调控二、维持黄河河流生命需水量的研究1.维持黄河健康状况的评价指标和方法的研究提出河流各项基本功能(排洪输沙、水质、生态、供水)的概念,基本因子,维持河流健康状况的评价指标和方法。2.维持黄河下游河槽基本排洪输沙功能的水沙过程研究洪水期流量具有塑造河槽形态和冲刷河道的重要作用,研究未来黄河汛期水沙条件变化情况下,下游河道的冲淤演变规律,提高河道排洪输沙功能的水沙过程,利用水利枢纽工程调控洪水和泥沙的可能性,技术措施和代价。3.黄河河口适度规模湿地淡水需水量研究研究河口湿地典型生物群落发育和更替的时空需水过程与强度,计算不同湿地规模和生态容载量下的需水量,提出维持河口适度规模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所需的低限淡水量和季节分布。4.维持黄河河口近海生态平衡的最小需水量研究重点研究黄河淡水补给与近海区域生态平衡的关系,提出有利于近海生态保护和恢复的黄河最小入海水量和季节分布。5.不同功能需水量的迭代耦合关系研究根据维持河流各项基本功能的需水量和时空分布,进行迭代耦合,提出不同河段在不同时段能基本满足河流功能的需水量和过程。三、保障黄河河道生命的水沙调控关键技术研究1.提高黄河水资源承载能力的途径和技术研究挖潜:节水治污、洪水资源化、污水资源化、合理水价、统一调度,经济结构调整等。调水:西线南水北调增加黄河供水量,中、东线南水北调置换黄河下游引黄用水和相机向黄河下游补水的可行性研究;引江济渭等的可行性研究。根据不同水平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水量预测、黄河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和维持黄河河道生命的需水量及过程,采用水资源多维临界调控技术,进行多方案论证、比选,提出科学的对策措施,供决策参考。2.处理和利用黄河泥沙的途径和技术研究根据未来黄河水沙条件的变化,进一步研究泥沙运动机理,水库及河道泥沙冲淤演变趋势,考虑河道整治、滩区和河口治理措施、干流梯级控制性工程的开发、中游大规模生态环境的建设以及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等的影响,充分发挥好“拦、排、放、调、挖”等处理和利用泥沙的作用,并研究谋求黄河河床不抬高,长治久安的治沙思路和其他重大措施的可行性。3.小浪底水库水沙调控运用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包括:水库异重流排沙、大水相机降水冲刷、逐步抬高水位拦粗排细、调水调沙、防洪调度等运用方式的关键技术研究,充分发挥小浪底水库以防洪减淤为主的综合利用效益。4.有效遏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关键技术及其减沙效果研究实行退耕还林(草)休牧,利用自然力量恢复植被。沟道坝系治理,以多沙粗沙区为重点,研究沟道坝系的合理布局和相对平衡的关系,拦沙效益,评价指标和筑坝技术,坝地可持续利用技术�坡耕地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等。5.南水北调工程增加黄河汛期水量的技术途径研究汛期水量减少是造成下游河槽严重淤积和潼关高程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要研究给这两个河段增加汛期水量,特别是增加汛期中小洪水的量级和频次的可行性和措施。6.黄河水沙演进数学模拟技术开发黄河中下游河道二维水沙演进数学模型和水库水沙演进数学模型,用以研究黄河水沙运动规律、预测变化趋势,优选黄河水沙调控技术。

十几年来,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和终极目标。在水资源开发和管理方面,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不危害下一代人利益的前提下所采取的水资源利用和管理的措施。目前,水资源管理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水资源匮乏、环境退化及其低效开发。毋庸置疑,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为人与环境和谐共处提供了一种科学的、经济和社会的新理念。近期涌现的很多问题都与水资源管理的可持续性有关。黄河流域的生态十分脆弱,过去几十年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对黄河流域造成了严重危害。随着生活、工业和农业用水量的增加,日益加剧的水资源过度开采对可利用淡水资源的供给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近几十年来,黄河流域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系统的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大中城市,形势更为严峻,水资源管理部门面临着增加供水、改革供水体制的巨大挑战。而近年来持续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又给水污染控制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黄河流域的水污染非常严重,已遍及许多城区和乡村。获得足量的水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生活、农业和工业用水需求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已经成为黄河流域面临的主要挑战。随着黄河流域城市人口增加,对饮用水的需求也急剧增加,特别是大中城市的用水需求量占水资源总量的比重越来越大。虽然城市饮用水占生活用水总量的比例相对来说还很小,但从经济方面考虑,调水太多通常会存在一些困难。一、研究区概况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流域面积745000平方公里,黄河水资源哺育了1.1亿多中华儿女。黄河流域约一半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33%以上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仅有1.8%的地区年平均降水量超过800毫米。可利用的地表和地下水资源远远低于需求量,2002年年平均用水量为389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占76.9%,城市用水占9.0%,工业用水占14.1%。到2010年,黄河流域的人口将从2000年的1.14亿上升到1.24亿,用水总需求量也将达520亿立方米。两千多年来,黄河以其破坏性的洪灾和高含沙量使得水文情势和泥沙管理一直倍受世人关注。虽然黄河洪水泛滥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并且仍然是黄河流域治理工作中的关键问题,但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公众和水管理部门关注的首要问题。在半干旱环境中,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黄河流域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严峻挑战。另外,经济和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更激化了这一矛盾。在过去的二十年里,黄河流域人口急剧膨胀、工农业活动加剧,使得对水资源质量和数量的需求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黄河流域正处于一个城市生活用水、工农业用水、污水稀释用水等各方面用水加速增长的时期。因为人口的过快增长,黄河流域城市需水量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据1990年人口普查统计,黄河流域人口总数为1.006亿,其中0.232亿为城市人口,0.774亿为农村人口,而黄河流域人口总数1953年仅0.41亿、1983年0.815亿、1985年0.889亿。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黄河流域中许多城市的水资源主要是由地下水供给,但随着经济和城市化快速发展,在十年时间里,绝大多数城市在规模上都已成为原来的数倍;另一些正经历着城市特征的变化,成为具有商业、工业或政治功能的大小城市。黄河流域最大的城市西安市,人口276万,国民生产总值为78.9亿人民币;第二大城市太原市,人口196万,国民生产总值77.1亿人民币;第三大城市兰州市,人口151万,国民生产总值为63.5亿人民币。古都西安坐落在中国的中部地区,北临渭河流域,南靠秦岭山脉,是人类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先后有13个帝王在这里建都,时间达1120年之久。西安也是一座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堪称文化遗迹的宝库。同时,西安还是中国西北部地区的纺织品生产和加工中心。另外,西安的其它工业如化学工业、制药业和土木工程等也有一定规模。山西省省会太原,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工业门类比较齐全的新兴工业基地,主要工业部门有冶金、煤炭、建材、化工、电子和轻纺等。太原位于山西省中部,三面环山,濒临汾河,气候较温和。该地矿产丰富,农作物产量较高。位于中国地理位置中心的甘肃省省会兰州,是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和旅客集散地,石油化工和机械制造是当地的主要工业,它依靠便利的水利电气条件和丰富的煤炭资源,迅速成为中国工业发展较快的城市之一。兰州拥有中国最大的石油冶炼厂,成为中国原子能工业生产的中心。目前兰州已形成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机械电子、医药、纺织、建材为主体,门类齐全,与西部资源开发相配套的工业体系。按照黄河流域各城市人均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大小划分,宝鸡以4366元居黄河流域第一位,兰州以4217元居第二位,太原以3926元居第三位。西安市人均年国民生产总值远远小于这些城市而位居第七。二、黄河流域主要城市有效水资源量中国水资源评价通常将水资源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地表水可依据人类社会消耗量和蓄水量的变化量测。山区和平原的地下水资源测算方法不同,计算过程中会出现重复计算误差,对其结果应进行适当的调整。为了确定黄河流域的有效水资源量,一般将研究区划分为一个次级区域,并通过这些次级区域确定地表水资源量。黄河流域大部分地表水资源来源于区域Ⅰ:从河源到兰州,占黄河流域总水资源量的47.2%。黄河流域水资源的主要来源是降水和地表水,约为735亿立方米。过去二十年里,黄河流域人口增长和分布受一系列社会和经济因素的影响。乡村人口向城镇流动导致了基本的人口变化。城镇人口平均增长率约为4%。2020年的预测人口将超过1990年人口数的两倍(0.2324亿)。换言之,近期经济高速发展和过度城市化带来的社会经济变化已经导致了城市经济活动的高度集中,因此淡水的需求量势必急剧增加。在黄河流域,水资源正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水资源季节变化大是影响流域水资源利用的主要因素。区域内所有城市都有绵长而干燥的夏季。在很多城市,超过60%的年降水都发生在6~9月三个月内。相似的需水季节变动更加剧了这种气候特点的影响,导致了对有限地表水资源的过度开采。研究区内的一些城市,如西安和宝鸡,地下水是主要的可利用水资源,可占总供水量的80%以上。黄河流域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也不均匀。在某些城区,人均水资源量非常有限。除了西安和宝鸡,研究区内大多数城市的人均水资源量都很少。西安为363立方米,而太原市只有250立方米。按照Shiklomanov(2000)的定义,人均每年可利用水量低于2000立方米为缺乏,低于1000立方米为严重缺乏。对比这一标准,黄河流域大多数城市都处在严重缺水状态。降水与径流的不均匀分布需要大力发展水库等蓄水设施;而人口的不均匀分布给河流下游区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需要调用大量的水资源;而需水量分布的不均匀要求大力建设供水和治水设施。几十年来,黄河流域已经建成了3000多座水库,总库容超过600亿立方米。然而,黄河断流,尤其是近二十年来的干旱化趋势,已经引起了公众和水资源管理部门对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关注。水资源供需矛盾已经对当地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地下含水层就像天然水库,对季节变化的响应不敏感。近年来,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使得地下水的利用量迅速增长,特别是在下游地区,因此地下水的利用引起人们的更多关注。在太原和大同市,地表供水实际上已经很少,而过度开采地下水引起了地面沉降,某些地区的沉降已超过3米。西安发生地面沉降的面积已达162平方公里,累积沉降达1827毫米。随着需水量的增加,黄河流域很多地区观测到的降雨量反而减少了,而且全流域的温度呈上升趋势。用Mann-Kendall方法预测的年降雨量和温度的长期趋势也表明:流域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呈下降趋势,而温度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减少,温度上升,以及由温度升高引起的蒸发加剧是造成黄河流域径流量减少的重要原因。因此,这更降低了黄河流域城市可利用的有效水资源量。三、黄河流域城市可持续供水人们已经认识到黄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要依赖于对环境和水资源进行合理、可持续地管理。因为城市生活、工业、灌溉用水量和水力发电量随着人口数量的日益膨胀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持续增长,所以迫切需要对淡水资源进行合理地保护和有效地管理。本文研究的黄河流域的主要城市,人均城市水资源量约为250~1261立方米,与国际公认的人均2000立方米的基准相差甚远,此基准是在能够确保适当的卫生和公共卫生设施的前提下确立的。目前,黄河流域城市可持续供水面临着巨大挑战,在不危及后代水资源需求的前提下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需要同时借助经济、社会、管理、科学和政治手段,以达到持续发展的目的。目前,市政上很少使用处理后的废水。除了西安和太原市,极少城市使用处理后的废水作为当地的水资源。据统计资料显示,主要城镇的工业用水远远超过生活用水。比较特殊的是西安市的生活用水量与工业用水量接近,呼和浩特市的生活用水量较工业用水量多。研究区在未来20年内的人口和需水量将有明显增长。与此相反,水资源总量保持不变,甚至可能由于污染的恶化而减少。传统的以需定供的水资源管理应由以供定需的管理政策所取代,这是保证研究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唯一途径。一个更为有效的收费系统会增强公众的水资源所有权意识和责任感,从而保护有限的水资源。应将可持续发展原则作为黄河流域水资源规划和管理的最高原则。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可以分为三类:从常规水源中增加水资源供给的对策,从非常规水源中增加水资源供给的对策,以及提高城市及郊区用水效率和水资源保护的对策。目前,局部地区的水资源管理政策仍然多以需定供为导向。此外,应加强水资源管理和土地利用管理的联合。因为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原因,人口通常向大城市地区流动,大城市和农村社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形成鲜明对比,所以大城市经常面临着严峻的供水问题和废水处理问题。因此,黄河流域未来的土地利用规划应以水资源规划为导向。毋庸置疑,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分配是水权问题的重大挑战之一。四、结 论黄河流域的许多城市,不仅存在人均年有效水资源量不足的问题,也存在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的问题。除了寻找其他的水源之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也是保障黄河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以供定需的水资源管理应包括水量分配,水价是应该考虑的问题之一,通过经济杠杆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而且对水污染控制和水资源保护问题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应该考虑采取兼具保护水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包括实施水资源保护和节水工程等措施。

请参考下面2篇:【题名】:水利工程【摘要】: 水利工程基础学科混流式水轮机转轮动载荷作用下的应力特性;受漩涡作用的水下块石的起动流速;复式河槽流量计算方法比较与分析;二维溃坝洪水波的演进绕流和反射的数值模拟;分部面积超蓄产流法;天然河流被改变条件下的降雨径流预报模型;面向对象方法在河网非恒定流计算中的应用;水工材料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抗剪作用的试验研究;新老混凝土粘结面渗透性能试验研究;水工结构土石坝沉降一填筑灰色监测模型分析;高碾压混凝土拱坝分缝形式及破坏机理研究;碾压混凝土拱坝单向间隔诱导缝等效强度研究。【题名】:水利工程【摘要】:水利工程基础学科 突扩突缩式内流消能工的数值模拟研究;湖底地形对风生流场影响的数值研究;动水环境中有限宽窄缝湍射流的水力特性研究;双局部行进波对流的时空结构;水工材料 钢筋混凝土结构锈蚀损伤的解析解;跳回失稳研究;浇筑式沥青混凝土防渗层配合比优选方法研究;堤基渗流管涌发展的理论分析。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