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牛磺酸的提取研究进展论文

发布时间:

牛磺酸的提取研究进展论文

浅谈营养强化剂——牛磺酸[摘要] 牛磺酸(Taurine)又称α-氨基乙磺酸,是一种条件性必需氨基酸,存在于大部分动物组织中,且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而牛磺酸跨膜转运是其发挥生物学效应的基础。近年来许多研究证实,牛磺酸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如参与渗透调节、抗氧化、解毒和刺激糖酵解等,对维持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视觉系统、血液、免疫和生殖系统的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人体合成牛磺酸的半胱氨酸亚硫酸羧酶(CSAD)活性较低,主要依靠摄取食物中的牛磺酸来满足机体需要。故牛磺酸常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用于各类食品中,以满足机体的需求。但添加的剂量要符合一定要求,特别是母婴食品。对于食品中牛磺酸的检测国家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关键词:牛磺酸;生理功能;食品添加剂1、牛磺酸的生理功能 牛磺酸的理化性质 纯品为无色或白色斜状晶体,无臭,味微酸,水溶液pH值~。熔点300℃。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醚、丙酮。天然品存在于牛胆等中。 牛磺酸可以促进婴幼儿脑组织和智力发育 牛磺酸在脑内的含量丰富、分布广泛,能明显促进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和细胞增殖、分化,且呈剂量依赖性,在脑神经细胞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研究表明:早产儿脑中的牛磺酸含量明显低于足月儿,这是因为早产儿体内的半肤氨酸亚磺酸脱氢酶(CSAD)尚未发育成熟,合成牛磺酸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需由母乳补充。母乳中的牛磺酸含量较高,尤其初乳中含量更高。如果补充不足,将会使幼儿生长发育缓慢、智力发育迟缓。牛磺酸与幼儿、胎儿的中枢神经及视网膜等的发育有密切的关系,长期单纯的牛奶喂养,易造成牛磺酸的缺乏。 牛磺酸可以增强免疫 牛磺酸能使新生儿单个核细胞合成IgG、IgM增加,这对新生儿生理性体液免疫低下无疑是有益的。同时发现当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与牛磺酸一起培养时,上清液中免疫球蛋白IgG和IgM浓度有上升的趋势。动物实验也表明,牛磺酸可促进鼠形成特异性抗体及抗羊红细胞抗体的产生,且主要是通过巨噬细胞而起作用的。阳忠辉等[2]报道牛磺酸能通过促进特异性皮炎患者IFN-γ的分泌,降低IL-4的水平。中性粒细胞通过产生次氯酸发挥抗细菌、真菌和病毒的作用。但次氯酸产生过多时会破坏中性粒细胞本身,而牛磺酸可以与产生的次氯酸反应,形成较稳定的氯化牛磺酸,从而清除次氯酸的氧化作用,使细胞免受攻击。另外氯化牛磺酸还有助于防止细胞自溶[3]。可见牛磺酸作为动物的条件性必需氨基酸,可以提高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缺乏牛磺酸可造成一系列免疫功能障碍。 牛磺酸与脂质代谢 动物体内胆汁酸与牛磺酸结合,有利于乳化、脂质代谢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牛磺酸的这一作用首先发现于患囊性纤维化的儿童。此类患儿经大便丢失过多牛磺酸,使得胆汁酸盐中甘氨酸结合型/牛磺酸结合型比例升高,造成脂肪吸收不良,而补充牛磺酸后即可促进脂肪的吸收。[4] 防止心血管病 牛磺酸在循环系统中可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血脂,保持人体正常血压和防止动脉硬化;对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可抗心律失常;对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有特殊疗效,可治疗心力衰竭。 牛磺酸具有抗氧化作用及预防癌症的作用 牛磺酸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的过氧化损伤作用。通过抑制自由基的产生,保护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减少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减轻心肌损伤。1998年Toth等[5]发现牛磺酸的衍生物-L-黄乙谷酰胺由于表现出类维生素A的活性及对多聚ADP核糖合成的刺激作用而能抑制丝裂霉素C诱发的骨髓造血细胞的微核形成并具有抗癌作用。已有报道表明,牛磺酸对二乙基亚硝胺和苯巴比妥诱发的肝癌有化学保护作用,肿瘤的发生率及数量有明显降低[6];牛磺酸还可以降低侵染性结肠腺癌的发生率,并显著减少其数量[7]。 牛磺酸与生殖 正常的生殖功能需要用牛磺酸来维持。猫饲料中牛磺酸含量低于时,其生殖功能不良,死胎、流产和先天缺陷率增高,幼仔存活率下降。含以上时,才能维持正常的生殖功能。[8]研究表明,饲料中缺乏牛磺酸时,可导致某些雌性动物生殖机能紊乱,如发情异常、死胎、胎吸收、流产等症状;幼仔表现为先天缺陷率增高,初生重、断奶重及成活率下降,有时还出现精神异常症状(等,1973)。在精液稀释液中添加牛磺酸,可提高冷冻精液中精子的成活率,增加精子活力(等,1980)。这些结果均表明牛磺酸无论是对雌性还是雄性动物甚至人的生殖系统都起到有益的作用。 其他作用 牛磺酸防治缺铁性贫血有明显效果,它不仅可以促进肠道对铁的吸收,还可增加红细胞膜的稳定性;牛磺酸还是人体肠道内双歧菌的促生因子,优化肠道内细菌群结构;还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作用;能够促进急性肝炎恢复正常;对四氯化碳中毒有保护作用,并能抑制由此所引起的血清谷丙专氨酶的升高。对肾毒性有保护作用,牛磺酸对顺铂所致的兔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改变有保护作用;另有报道,牛磺酸可镇静、镇痛和消炎,对冻伤、KCN中毒及偏头疼也有防治作用。2、 牛磺酸作为营养强化剂添加在多种食品中 牛磺酸的制备及提纯 盐酸酯化法(1) 2-氯乙胺盐酸盐的制备 在250mL烧瓶中加入100g浓盐酸,搅拌下缓缓加入乙醇胺61g,升温至145-150℃,通过氯化氢气体至有少量HCL逸出为止;然后蒸馏,在150℃下边减压蒸馏边反应15h,至无水馏出为止;最后将反应液冷却至70℃,加入无水乙醇50g,冷却结晶,经分离、洗涤(用无水乙醇)、真空干燥得成品106g,收率.(2) 牛黄酸的制备 将加入500mL烧瓶中,加250mL水溶解,在50℃下开始滴加上述产品58g溶于15mL水的溶液,6h滴完;然后升温至65℃反映3h,升温至90℃反应4h,最后回流1h,测定牛黄酸含量折算收率94%。用电渗析法除去无机盐,然后浓缩结晶得牛黄酸,提取收率,纯度,总收率 硫酸酯化法(1) 2-氨基乙基硫酸氢酯的合成 在500mL烧瓶中加入乙醇胺(,)和甲苯(100mL),在水浴冷却及搅拌下滴加98%的硫酸(),约需50min滴完;再加入十六烷基三乙基氯化铵(),溶剂用四氯化碳(CTC),加热回流,分离出理论量的水(约11mL);经冷却、过滤、洗涤、干燥,得2-氨基乙基硫酸氢酯83g(熔点273-279℃),收率.(2) 牛黄酸的合成 在500mL烧瓶中加入亚硫酸钠()和250mL水,在氮气保护下缓缓且均匀地加入硫酸氢酯(,),加完后继续回流10-12h生成牛黄酸;减压蒸去其中的水分,在漫漫加入浓硫酸100mL搅拌约1h,使产物溶解完全;滤出无机盐晶体,并用20mL浓盐酸洗涤两次。滤液减压浓缩至体积的一半,加入95%的乙醇50Ml,即有部分结晶析出;将滤液放入冰箱冷冻1-2h,过滤得粗品,再用浓盐酸重结晶一次即得产品(熔点298-301℃,收率85%。总收率为83%。 牛磺酸作为营养强化剂在食品中的应用 使用限量 GB 14880-94规定用于乳制品、婴幼儿食品及谷类制品、强化饮料~;乳饮料、饮液~。GB 2760--2002(g/kg):配制酒~;果冻~;豆奶粉、豆粉~;豆浆、豆乳~;儿童口服液~;果汁(果味)型饮料~;可可粉及其他口味营养型固体饮料110~140mg/100g(相应营养型乳饮料按稀释倍数降低使用量);果冻~;果汁(果味)型饮料~。FEMA(mg/kg):焙烤制品250;肉制品585;汤类500;小吃食品2100;无醇饮料30;早餐谷物1000;油脂565;干酪630;禽类550;蛋类190;鱼类190;加工蔬菜200;调味品1125;甜沙司、肉羹汤、复水蔬菜375;坚果制品640;代乳品190;代糖品3750;调味香料70000。 允许残留量添加剂中文名称 允许使用该种添加剂的食品中文名称 添加剂功能 最大允许使用量(g/kg) 最大允许残留量(g/kg)牛磺酸 食品 食品用香料 用于配制香精的各香料成分不得超过在GB 2760中的最大允许使用量和最大允许残留量 牛磺酸 运动营养食品 营养强化剂 1-6g 牛磺酸 儿童配方粉 营养强化剂 ~ 国标中的检测方法 食品中牛磺酸的测定第一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原理:试样中牛磺酸经提取后,用衍生剂衍生衍生物经C18柱分离,于其最大吸收波长330nm检测,根据保留时间和峰面积进行定性定量。第二法 薄层色谱法原理:试样中的牛磺酸,经离子交换柱提纯后,以薄层色谱法定性、定量。[9]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牛磺酸的测定第一法 OPA柱后衍生法原理:样品用偏磷酸溶液溶解,经超声波振荡提取、离心、微孔滤膜过滤后,通过钠离子色谱柱分离,与邻苯二甲醛(OPA)衍生反应,用荧光检测器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第二法 单磺酰氯柱前衍生法原理:样品用水溶解,用亚铁氰化钾和乙酸锌沉淀蛋白质。取上清液用丹磺酰氯衍生反应,衍生物经C18反相色谱柱分离,用紫外检测器(波长254 nm)或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330 nm,发射波长530 nm)检测,外标法定量。[9]3、总结 牛磺酸具有多种生理功能,是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一种营养素。我国牛磺酸主要用于医药,作为食品营养添加剂虽然逐步被国人所认识与接受,但国人消费牛磺酸的量还非常少。据调查,目前世界主要一些国家人均年消费牛磺酸量大致为:日本60g、美国50g、英国34g、德国32g、加拿大29g、法国26g、韩国19g、印尼17g、新加坡17g,而我国不足。牛磺酸作为一种保健品还是比较安全的,服用一些含牛磺酸的制品,用于保健,还是很可取的。牛磺酸作为一种优质的营养素,应该更好地被国人利用。主要参考文献:[1]金锋,优质营养素——牛磺酸[J].中国食物与营养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2006年第3期,2006:53-54 [2]阳忠辉,张玉环,焦振山,等.牛磺酸对特应性皮炎患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4(2):51-57.[3]赵红波,姜利.牛磺酸与猫的营养[J].饲料广角,2003(11):35-36.[4]俞鸣,田庆伟.牛磺酸保健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添加剂,1999,[5]Toth S, Csaba G Mutat Res,1988,209(1-2):85-89 [6]Okamoto K, Sugie S, Ohnishi Res, 1996,87(1):30-36[7]Roddy B S,Rao C V,Rivenson A et Rcs,1993,53(15):3493-3498[8]杨志勇,冯颖,吕秋凤,杨建成,胡建民.牛磺酸与生殖[J].饲料工业,2008年第29卷第11期:20-22[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003 食品中牛磺酸的测定[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牛磺酸的测定GB —2010

能。

由于牛磺酸在天然生物中较分散、量少,从天然生物品中提取的量也很有限。所以人们工业获取牛磺酸主要还是靠化工合成。自1950年世界各国开始进行人工合成研究,目前牛磺酸的合成工艺近10多种,其中乙醇胺法、二氯乙烷法等化学合成法已工业化。另外据日本专利报道,可用发酵法制取牛磺酸。目前,牛磺酸的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其产量迅速增加。我国正常生产不足10家,生产的牛磺酸主要用于出口和医药,其中出口量占90%,作为食品添加剂仅占6%。而在美国食品及饮料中牛磺酸的消费量1985年就达到6000t。牛磺酸-合成获取方法

1、从硫酸钠中提取牛磺酸的方法

2、负压合成牛磺酸钙的方法

3、节水型高收率硫酸法制牛磺酸新工艺

4、离子交换树脂纯化法合成牛磺酸钙

5、牛磺酸合锌的生产工艺

6、牛磺酸金属离子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7、牛磺酸金属离子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8、牛磺酸锌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9、天然牛磺酸生产方法

10、一种牛磺酸金属离子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11、一种牛磺酸金属离子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12、一种牛磺酸金属离子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1、从硫酸钠中提取牛磺酸的方法2.负压合成牛磺酸钙的方法3.节水型高收率硫酸法制牛磺酸新工艺4.离子交换树脂纯化法合成牛磺酸钙5、牛磺酸合锌的生产工艺6.牛磺酸金属离子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7.牛磺酸金属离子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8.牛磺酸锌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9.天然牛磺酸生产方法10.一种牛磺酸金属离子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11.一种牛磺酸金属离子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12.一种牛磺酸金属离子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牛磺酸功能食品研究进展论文

牛磺酸是一种非蛋白类的氨基酸,牛磺酸的作用有很多,牛磺酸的获取 渠道 主要是母乳,它是人体内必不可少的一种氨基酸。下面看牛磺酸的作用有哪些?下面我带你一一了解!牛磺酸的作用 1、可以作为食品营养强化剂 在食品工业方面,可添加于乳制品、饮料、复合味精及豆制品中,加快对神经细胞的分化、发育、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对不同年龄的人群均有较佳的保健作用。作为食品营养强化剂,在牛奶和奶粉中加入适量牛磺酸,其营养价值接近母乳,尤其对胎儿、婴幼儿有益智强身作用;能显着抑制和治疗老年性痴呆,改善常人的脑功能和视网膜组织。 2、促进婴幼儿脑组织和智力发育 牛磺酸在脑内的含量丰富、分布广泛,能明显促进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和细胞增殖、分化,且呈剂量 依赖性,在脑神经细胞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早产儿脑中的牛磺酸含量明显低于足月儿,这是因为早产儿体内的半胱氨酸亚磺酸脱氢酶(CSAD)尚未发育成熟,合成牛磺酸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需由母乳补充。母乳中的牛磺酸含量较高,尤其初乳中含量更高。如果补充不足,将会使幼儿生长发育缓慢、智力发育迟缓。牛磺酸与幼儿、胎儿的中枢神经及视网膜等的发育有密切的关系,长期单纯的牛奶喂养,易造成牛磺酸的缺乏。 3、牛磺酸对肾、肺、肝的影响 牛磺酸具有调节渗透压、结合胆酸、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并能防止氧化剂诱导的组织损伤,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有一定疗效。近年的研究显示,其对肾脏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牛磺酸的抗氧化作用减轻了组织的过氧化损伤,表现为肾组织中的脂质过氧化产物的含量减少,对肾损伤有一定治疗作用。牛磺酸是广谱细胞保护药,对肺动脉内皮和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有一定调节作用,并且具有防治缺氧性肺血管的收缩和血管结构改建的作用,可降低肺动脉压力,减轻心肺组织的损伤。牛磺酸在动物缺氧时,可减轻肺血管内皮细胞ET-1释放增加所引起的改变,从而参与对肺循环的调节。在含钙的介质中,牛磺酸可抑制因缺氧而造成的肝细胞死亡,而在无钙介质中则没有这种作用,说明牛磺酸对肝细胞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细胞钙水平而实现。 牛磺酸对肾肺肝的影响 1、哪些食物富含牛磺酸? 牛磺酸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生物之中,含量最丰富的是海鱼、贝类,如墨鱼、章鱼、虾,贝类的牡蛎、海螺、蛤蜊等。鱼类中的青花鱼、竹荚鱼、沙丁鱼等牛磺酸含量都很丰富。在鱼类中,鱼背发黑的部位牛磺酸含量较多,是其他白色部分的5至10倍。因此,多摄取此类食物,可以较多地获取牛磺酸。牛磺酸易溶于水,进餐时同时饮用鱼贝类煮的汤是很重要的。除牛肉外,一般肉类中牛磺酸含量很少。 2、牛磺酸可以化工合成 由于牛磺酸在天然生物中较分散、量少,从天然生物品中提取的量也很有限。所以人们工业获取牛磺酸主要还是靠化工合成。自1950年世界各国开始进行人工合成研究,目前牛磺酸的合成工艺近10多种,其中乙醇胺法、二氯乙烷法等化学合成法已工业化。另外据日本专利报道,可用发酵法制取牛磺酸。目前,牛磺酸的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其产量迅速增加。我国正常生产不足10家,生产的牛磺酸主要用于出口和医药,其中出口量占90%,作为食品添加剂仅占6%。而在美国食品及饮料中牛磺酸的消费量1985年就达到6000t。 牛磺酸应用领域 1、在水产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含氮类化合物诱食剂主要包括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核苷酸和生物碱(甜菜碱)等,其中氨基酸是良好的水产动物诱食剂之一。牛磺酸作为一种含硫氨基酸,对水产动物的摄食具有良好的刺激作用。邱小琮等分别在日粮中添加牛磺酸、、和,观察其对鲤鱼诱食活性影响,结果显示,牛磺酸对鲤鱼有显着的诱食效果,其中牛磺酸和组鲤鱼诱食活性分别较对照组提高(P<)和(P<)。马江耀报道,在牛磺酸、甜菜碱、DMPT和甘氨酸这几种诱食剂中,牛磺酸对金鱼的诱食效果最好,其次是甜菜碱,最差的是甘氨酸,这进一步表明,牛磺酸对淡水石斑鱼的诱食效果好于L-丙氨酸;研究发现,牛磺酸对泥鳅诱食性的影响要显着好于甜菜碱和甘氨酸。 2、洗涤剂和荧光增白剂行业应用 洗涤剂和荧光增白剂中可以增强洗涤、增白。如在二苯乙烯双三嗪类荧光增白剂中引入氨基乙磺酸基团后,可改善增白剂的水溶性和增白效果。这类增白剂主要用于造纸、纤维素纤维和聚酰胺纤维的增白。 牛磺酸在有机合成、生化试剂、01缓冲剂方面也有着广泛地应用。同时,随着其研究的不断深入,它的应用领域也将不断扩大。 牛磺酸的药物用途 (1)强肝利胆作用:豚鼠实验表明,牛磺酸可解除胆汁阻塞,呈利胆作用。 (2)解热与抗炎作用:通过对中枢5-ht系统或儿茶酚胺系统的作用降低体温 (3)降压作用 (4)强心和抗心律失常作用 (5)降血糖作用 (6)牛磺酸有松弛骨骼肌和拮抗肌强直的作用

浅谈营养强化剂——牛磺酸[摘要] 牛磺酸(Taurine)又称α-氨基乙磺酸,是一种条件性必需氨基酸,存在于大部分动物组织中,且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而牛磺酸跨膜转运是其发挥生物学效应的基础。近年来许多研究证实,牛磺酸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如参与渗透调节、抗氧化、解毒和刺激糖酵解等,对维持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视觉系统、血液、免疫和生殖系统的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人体合成牛磺酸的半胱氨酸亚硫酸羧酶(CSAD)活性较低,主要依靠摄取食物中的牛磺酸来满足机体需要。故牛磺酸常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用于各类食品中,以满足机体的需求。但添加的剂量要符合一定要求,特别是母婴食品。对于食品中牛磺酸的检测国家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关键词:牛磺酸;生理功能;食品添加剂1、牛磺酸的生理功能 牛磺酸的理化性质 纯品为无色或白色斜状晶体,无臭,味微酸,水溶液pH值~。熔点300℃。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醚、丙酮。天然品存在于牛胆等中。 牛磺酸可以促进婴幼儿脑组织和智力发育 牛磺酸在脑内的含量丰富、分布广泛,能明显促进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和细胞增殖、分化,且呈剂量依赖性,在脑神经细胞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研究表明:早产儿脑中的牛磺酸含量明显低于足月儿,这是因为早产儿体内的半肤氨酸亚磺酸脱氢酶(CSAD)尚未发育成熟,合成牛磺酸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需由母乳补充。母乳中的牛磺酸含量较高,尤其初乳中含量更高。如果补充不足,将会使幼儿生长发育缓慢、智力发育迟缓。牛磺酸与幼儿、胎儿的中枢神经及视网膜等的发育有密切的关系,长期单纯的牛奶喂养,易造成牛磺酸的缺乏。 牛磺酸可以增强免疫 牛磺酸能使新生儿单个核细胞合成IgG、IgM增加,这对新生儿生理性体液免疫低下无疑是有益的。同时发现当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与牛磺酸一起培养时,上清液中免疫球蛋白IgG和IgM浓度有上升的趋势。动物实验也表明,牛磺酸可促进鼠形成特异性抗体及抗羊红细胞抗体的产生,且主要是通过巨噬细胞而起作用的。阳忠辉等[2]报道牛磺酸能通过促进特异性皮炎患者IFN-γ的分泌,降低IL-4的水平。中性粒细胞通过产生次氯酸发挥抗细菌、真菌和病毒的作用。但次氯酸产生过多时会破坏中性粒细胞本身,而牛磺酸可以与产生的次氯酸反应,形成较稳定的氯化牛磺酸,从而清除次氯酸的氧化作用,使细胞免受攻击。另外氯化牛磺酸还有助于防止细胞自溶[3]。可见牛磺酸作为动物的条件性必需氨基酸,可以提高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缺乏牛磺酸可造成一系列免疫功能障碍。 牛磺酸与脂质代谢 动物体内胆汁酸与牛磺酸结合,有利于乳化、脂质代谢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牛磺酸的这一作用首先发现于患囊性纤维化的儿童。此类患儿经大便丢失过多牛磺酸,使得胆汁酸盐中甘氨酸结合型/牛磺酸结合型比例升高,造成脂肪吸收不良,而补充牛磺酸后即可促进脂肪的吸收。[4] 防止心血管病 牛磺酸在循环系统中可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血脂,保持人体正常血压和防止动脉硬化;对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可抗心律失常;对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有特殊疗效,可治疗心力衰竭。 牛磺酸具有抗氧化作用及预防癌症的作用 牛磺酸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的过氧化损伤作用。通过抑制自由基的产生,保护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减少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减轻心肌损伤。1998年Toth等[5]发现牛磺酸的衍生物-L-黄乙谷酰胺由于表现出类维生素A的活性及对多聚ADP核糖合成的刺激作用而能抑制丝裂霉素C诱发的骨髓造血细胞的微核形成并具有抗癌作用。已有报道表明,牛磺酸对二乙基亚硝胺和苯巴比妥诱发的肝癌有化学保护作用,肿瘤的发生率及数量有明显降低[6];牛磺酸还可以降低侵染性结肠腺癌的发生率,并显著减少其数量[7]。 牛磺酸与生殖 正常的生殖功能需要用牛磺酸来维持。猫饲料中牛磺酸含量低于时,其生殖功能不良,死胎、流产和先天缺陷率增高,幼仔存活率下降。含以上时,才能维持正常的生殖功能。[8]研究表明,饲料中缺乏牛磺酸时,可导致某些雌性动物生殖机能紊乱,如发情异常、死胎、胎吸收、流产等症状;幼仔表现为先天缺陷率增高,初生重、断奶重及成活率下降,有时还出现精神异常症状(等,1973)。在精液稀释液中添加牛磺酸,可提高冷冻精液中精子的成活率,增加精子活力(等,1980)。这些结果均表明牛磺酸无论是对雌性还是雄性动物甚至人的生殖系统都起到有益的作用。 其他作用 牛磺酸防治缺铁性贫血有明显效果,它不仅可以促进肠道对铁的吸收,还可增加红细胞膜的稳定性;牛磺酸还是人体肠道内双歧菌的促生因子,优化肠道内细菌群结构;还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作用;能够促进急性肝炎恢复正常;对四氯化碳中毒有保护作用,并能抑制由此所引起的血清谷丙专氨酶的升高。对肾毒性有保护作用,牛磺酸对顺铂所致的兔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改变有保护作用;另有报道,牛磺酸可镇静、镇痛和消炎,对冻伤、KCN中毒及偏头疼也有防治作用。2、 牛磺酸作为营养强化剂添加在多种食品中 牛磺酸的制备及提纯 盐酸酯化法(1) 2-氯乙胺盐酸盐的制备 在250mL烧瓶中加入100g浓盐酸,搅拌下缓缓加入乙醇胺61g,升温至145-150℃,通过氯化氢气体至有少量HCL逸出为止;然后蒸馏,在150℃下边减压蒸馏边反应15h,至无水馏出为止;最后将反应液冷却至70℃,加入无水乙醇50g,冷却结晶,经分离、洗涤(用无水乙醇)、真空干燥得成品106g,收率.(2) 牛黄酸的制备 将加入500mL烧瓶中,加250mL水溶解,在50℃下开始滴加上述产品58g溶于15mL水的溶液,6h滴完;然后升温至65℃反映3h,升温至90℃反应4h,最后回流1h,测定牛黄酸含量折算收率94%。用电渗析法除去无机盐,然后浓缩结晶得牛黄酸,提取收率,纯度,总收率 硫酸酯化法(1) 2-氨基乙基硫酸氢酯的合成 在500mL烧瓶中加入乙醇胺(,)和甲苯(100mL),在水浴冷却及搅拌下滴加98%的硫酸(),约需50min滴完;再加入十六烷基三乙基氯化铵(),溶剂用四氯化碳(CTC),加热回流,分离出理论量的水(约11mL);经冷却、过滤、洗涤、干燥,得2-氨基乙基硫酸氢酯83g(熔点273-279℃),收率.(2) 牛黄酸的合成 在500mL烧瓶中加入亚硫酸钠()和250mL水,在氮气保护下缓缓且均匀地加入硫酸氢酯(,),加完后继续回流10-12h生成牛黄酸;减压蒸去其中的水分,在漫漫加入浓硫酸100mL搅拌约1h,使产物溶解完全;滤出无机盐晶体,并用20mL浓盐酸洗涤两次。滤液减压浓缩至体积的一半,加入95%的乙醇50Ml,即有部分结晶析出;将滤液放入冰箱冷冻1-2h,过滤得粗品,再用浓盐酸重结晶一次即得产品(熔点298-301℃,收率85%。总收率为83%。 牛磺酸作为营养强化剂在食品中的应用 使用限量 GB 14880-94规定用于乳制品、婴幼儿食品及谷类制品、强化饮料~;乳饮料、饮液~。GB 2760--2002(g/kg):配制酒~;果冻~;豆奶粉、豆粉~;豆浆、豆乳~;儿童口服液~;果汁(果味)型饮料~;可可粉及其他口味营养型固体饮料110~140mg/100g(相应营养型乳饮料按稀释倍数降低使用量);果冻~;果汁(果味)型饮料~。FEMA(mg/kg):焙烤制品250;肉制品585;汤类500;小吃食品2100;无醇饮料30;早餐谷物1000;油脂565;干酪630;禽类550;蛋类190;鱼类190;加工蔬菜200;调味品1125;甜沙司、肉羹汤、复水蔬菜375;坚果制品640;代乳品190;代糖品3750;调味香料70000。 允许残留量添加剂中文名称 允许使用该种添加剂的食品中文名称 添加剂功能 最大允许使用量(g/kg) 最大允许残留量(g/kg)牛磺酸 食品 食品用香料 用于配制香精的各香料成分不得超过在GB 2760中的最大允许使用量和最大允许残留量 牛磺酸 运动营养食品 营养强化剂 1-6g 牛磺酸 儿童配方粉 营养强化剂 ~ 国标中的检测方法 食品中牛磺酸的测定第一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原理:试样中牛磺酸经提取后,用衍生剂衍生衍生物经C18柱分离,于其最大吸收波长330nm检测,根据保留时间和峰面积进行定性定量。第二法 薄层色谱法原理:试样中的牛磺酸,经离子交换柱提纯后,以薄层色谱法定性、定量。[9]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牛磺酸的测定第一法 OPA柱后衍生法原理:样品用偏磷酸溶液溶解,经超声波振荡提取、离心、微孔滤膜过滤后,通过钠离子色谱柱分离,与邻苯二甲醛(OPA)衍生反应,用荧光检测器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第二法 单磺酰氯柱前衍生法原理:样品用水溶解,用亚铁氰化钾和乙酸锌沉淀蛋白质。取上清液用丹磺酰氯衍生反应,衍生物经C18反相色谱柱分离,用紫外检测器(波长254 nm)或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330 nm,发射波长530 nm)检测,外标法定量。[9]3、总结 牛磺酸具有多种生理功能,是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一种营养素。我国牛磺酸主要用于医药,作为食品营养添加剂虽然逐步被国人所认识与接受,但国人消费牛磺酸的量还非常少。据调查,目前世界主要一些国家人均年消费牛磺酸量大致为:日本60g、美国50g、英国34g、德国32g、加拿大29g、法国26g、韩国19g、印尼17g、新加坡17g,而我国不足。牛磺酸作为一种保健品还是比较安全的,服用一些含牛磺酸的制品,用于保健,还是很可取的。牛磺酸作为一种优质的营养素,应该更好地被国人利用。主要参考文献:[1]金锋,优质营养素——牛磺酸[J].中国食物与营养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2006年第3期,2006:53-54 [2]阳忠辉,张玉环,焦振山,等.牛磺酸对特应性皮炎患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4(2):51-57.[3]赵红波,姜利.牛磺酸与猫的营养[J].饲料广角,2003(11):35-36.[4]俞鸣,田庆伟.牛磺酸保健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添加剂,1999,[5]Toth S, Csaba G Mutat Res,1988,209(1-2):85-89 [6]Okamoto K, Sugie S, Ohnishi Res, 1996,87(1):30-36[7]Roddy B S,Rao C V,Rivenson A et Rcs,1993,53(15):3493-3498[8]杨志勇,冯颖,吕秋凤,杨建成,胡建民.牛磺酸与生殖[J].饲料工业,2008年第29卷第11期:20-22[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003 食品中牛磺酸的测定[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牛磺酸的测定GB —2010

牛磺酸具有多种生理功能,是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一种营养素。我国牛磺酸主要用于医药,作为食品营养虽然逐步被国人所认识与接受,但国人消费牛磺酸的量还非常少。世界主要一些国家人均年消费牛磺酸量大致为:日本60g、美国50g、英国34g、德国32g、加拿大29g、法国26g、韩国19g、印尼17g、新加坡17g,而我国不足。牛磺酸作为一种保健品还是比较安全的,服用一些含牛磺酸的制品,用于保健,还是很可取的。牛磺酸作为一种优质的营养素,应该更好地被国人利用。喜欢动物的人都知道,猫的眼睛总是那么炯炯有神。其实,这和猫的食物有着很大的关系。众所周知,猫最爱吃的东西就是鱼和老鼠。通过专家研究表明,动物体中都含有牛磺酸,其中鱼贝类的含量最为丰富。同时,老鼠体内也含有大量的牛磺酸。通过日常的食物,猫补充了大量的牛磺酸,而牛磺酸对猫眼视网膜中的感光细胞有促进作用,所以猫的眼睛能总是那么炯炯有神。在另外一项实验中,用不含牛磺酸的猫粮喂养小猫,小猫的视网膜就出现了病变,乃至完全失明。不仅是猫科动物,人类的眼睛视网膜中也存在大量牛磺酸,因此补充牛磺酸对于人的眼睛也至关重要。眼睛的角膜有自我复能力,即当角膜受到某些伤害时,可以自我修复。眼药中大都含有牛磺酸,就是为了强化角膜的自我修复能力,对抗眼疾。由此可见,日常补充牛磺酸可以增进眼睛角膜的自我修复能力,预防眼科疾病。牛磺酸是一种特殊的氨基酸,是人体必不可少的一种营养元素,有着平衡健康的奇妙功效。除了眼睛之外,牛磺酸还对其它器官有重要功效。例如,经过研究证实,人体心脏中牛磺酸含量最高。牛磺酸是通过保护心肌而增强心脏功能的。当心肌细胞中钙离子流入量过高时,就会引发冠心病。牛磺酸可以调整心肌细胞中钙离子的量,维持其平衡,实现强心。牛磺酸与心脏的关系已成为全世界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此外,牛磺酸对肺、肝脏、胃肠等都有保护作用。 在日常生活方面,牛磺酸最显著的作用就在于增强免疫力和抗疲劳。牛磺酸可以结合白细胞中的次氯酸并生成无毒性物质,降低次氯酸对白细胞自身的破坏,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力。同时,牛磺酸能维持心脏功能,使血液循环正常化,从而消除疲劳生成物,使肌体能有效地产生能量。体内保持恒定的牛磺酸,便能有效地消除疲劳,这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对于猫科动物来说,牛磺酸是必需氨基酸,但猫体内不能合成牛磺酸,只能依靠从外界摄取。与猫科动物不同,人类的肝脏是合成氨基酸蛋白质的场所。但是,体内合成的牛磺酸常不能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所以也要经常通过从外界摄取的渠道补充氨基酸。因此,对于人来说,牛磺酸是条件必需氨基酸。和猫科动物一样,人通过食物就可以补充牛磺酸。如前所述,在所有的食物中,鱼类和贝类中牛磺酸含量最丰富。经常食用此类食物即可补充牛磺酸,保持健康。

恩,大家都一样苦恼中.......

有关牛磺酸的研究论文

食品营养强化剂及保健食品中的违禁药物分析方法研究中文摘要 3-5 英文摘要 5 第一章 绪论 9-18 食品营养强化及安全的发展状况和其面临的问题 9-12 保健食品安全所面临的问题 12-13 仪器分析技术在食品营养及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13-14 HPLC/ESI-MS的优越性与在食品营养及安全中的应用 14-17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17-18 第二章 邻苯二甲醛柱前衍生 HPLC法测珍珠粉中的氨基酸含量 18-33 前言 18-19 实验部分 19-22 结果与讨论 22-31 结论 31-33 第三章 多维片中的水溶性维生素和牛磺酸的HPLC/ESI-MS的同时测定 33-56 前言 33-34 实验部分 34-38 结果与讨论 38-55 结论 55-56 第四章 HPLC/ESI-MS测定减肥保健品中西布曲明和双去甲基西布曲明 56-67 引言 56-57 实验部分 57-59 结果与讨论 59-66 结论 66-67 结语 这个是大纲,感觉对口与我免费索取全文

我大学毕业时写的是食品添加剂方面的不知道呢是否用得着你可以找个地方实习写一下学到的检测过程中遇到一些具体的事件比如2005年苏丹红事件 当时国家出台了一个GB/T19681-2005这么一个苏丹红的检测方法你就可以围绕这个去说 现在食品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关注问题 每年都有一些案例发生 ……

你怎么不去查查文献啊看别人的研究结果啊好点的大学都有外文的数据库的!我是做鱼类营养的,国外目前对牛磺酸的研究还是比较热的,他们关注的重点和出发点是当配方中的鱼粉以及其它动物蛋白源添加量比较低的时候,饲料中对于很多鱼类来说还是有必要添加牛磺酸的。而且牛黄酸的添加有助于脂类代谢,尤其是脂肪合成代谢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性酶会受到牛磺酸的影响,同时还可以提高免疫力。

大黄的提取研究进展论文

大黄中大黄素的提取、分离和鉴定(1)酸水解一、实验目的1、 学习酸水解的方法2、 得到大黄粉酸水解药渣二、实验原理大黄中蒽醌类化合物有结合态和游离态两种形式存在,为得到游离蒽醌类化合物,先酸水解,使蒽醌类化合物以苷元的形式游离出来。三、方法 10g大黄粉 20%H2SO4直火回流加热1小时,抽滤滤渣 水洗中性,干燥滤饼四、注意事项1、药粉在水洗中性过程中尽量避免损失;2、药渣干燥前要松散;3、水解液酸性强,避免用手直接接触。五、思考题1、酸水加热为什么要用回流装置?2、要得到大黄中的蒽醌苷元,还有什么办法?(2)总羟基蒽醌苷元的提取一、实验目的1、学习连续回流提取方法2、得到大黄中总羟基蒽醌苷元提取物二、实验原理苷元为亲脂性成分,用乙醚提取。三、实验方法 滤饼 置索氏提取器中,加150ml Et2O, 提(提取液无色)Et2O液(大黄中总羟基蒽醌苷元)四、注意事项1、 纸筒的包法:原则是药粉不漏出2、 提取器的装法(1)纸筒的高度不超过侧管的高度;(2)药粉的高度不超过虹吸管的高度;(3)线头在管内,保持提取器闭封。3、 溶剂的倒法50ml由提取器上端倒入,浸泡药粉;100ml倒入平底烧瓶中。4、 温度的控制溶剂蒸气至冷凝管第二个球处,水浴温度约60℃。5、 实验室禁止明火,实验过程中保持通风,尽量避免乙醚挥出。6、 平底烧瓶要干燥。五、思考题1、同回流提取相比,该方法的优点?2、还可选用哪些溶剂提取?3、若平底烧瓶中有水,将会有什么结果?4、为什么温度控制在溶剂蒸气至冷凝管第二个球处?(3)PH梯度萃取一、实验目的1、学习PH梯度萃取的方法和原理2、得到大黄素粗品二、实验原理 依据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酸性强弱不同,采用强弱不同的碱水萃取,得到大黄素。三、实验方法 1、 分离方法 乙醚液(T) ↓120ml(40mlX3) ↓-------------------------↓ 乙醚液(1) NaHCO3液 ↓120ml(40mlX3) ↓--------------------------↓ 乙醚液(2) Na2CO3液 ↓120ml(40mlX3) ↓调 pH3 ↓--------↓ 沉淀 Na2CO3液 乙醚层(3) ↓100ml(25mlX4) ↓------↓ NaOH 乙醚层(4) 2、TLC跟踪检查硅胶-CMC-Na展开剂:Pet-EtOAc(7:3) 样品:乙醚液(T,1-4)四、注意事项1、分液漏斗使用前检查是否漏。2、乙醚提取液倒入分液漏斗中,若有沉淀留在瓶中,用待萃取的碱液洗后再倒入分液漏斗中,直至沉淀全部被溶解。3、 产生乳化层,解决的方法是:(1)轻摇;(2)长时间静置;(3)用电吹风加热(4)玻棒搅动(5)抽滤4、待完全静置分层后放出水层。五、思考题1、 萃取时碱水层的颜色?2、 比较五种蒽醌类化合物极性大小、酸性大小。3、 在TLC中,五种蒽醌类成分Rf值的大小顺序?4、 萃取大黄素时,碱水中若含少量乙醚,酸化后能得到沉淀吗?5、 判断各种蒽醌类成分分离的依据是什么?6、 你能设计出比该方法更完善的实验条件吗?写出实验方法及验证方案。(4)柱色谱精制大黄素 一、实验目的1、学习硅胶柱色谱分离方法2、得到大黄素精品 二、实验原理依据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极性差异分离。三、实验方法1、装柱方法:100~200目硅胶10g,用脱脂棉填柱子底端。要求:均匀,柱面平整紧密无气泡。干法装柱:小漏斗法,下端活塞打开,硅胶均匀地倒入柱中;湿法装柱:硅胶用洗脱剂拌均匀至无气泡,下端活塞打开,倒入柱中。2、加样方法要求:原始色带小,均匀。干法上样:样品用少量丙酮溶解后,加少许(半牛角匙)硅胶拌匀,将丙酮挥尽后上于柱顶端。湿法上样:样品用少量(<1ml)洗脱剂溶解,用吸管移入柱顶端。 3、洗脱收集:加洗脱剂洗脱,待色带冲下时,用瓶子分段收集。分段标准:(1)色带颜色 (2)10~15ml/瓶洗脱剂:Pet-EtOAc(7:3)4、合并浓缩:TLC跟踪检查,合并大黄素液,回收至5ml左右。5、放置析晶四、注意事项1、玻璃器皿干燥,无水;2、装柱时,下端活塞应打开;3、洗脱剂不能低于柱平面。五、思考题1、 比较湿法装柱与干法装柱的特点?2、 比较湿法上样与干法上样的特点?(5)鉴 定一、实验目的1、蒽醌类化合物的颜色反应2、大黄素熔点的测定二、实验内容1、熔点:大黄素(256~257℃)2、颜色反应:比较大黄素与茜草素的颜色区别 ( 纸片反应) 试剂:%NaOH, MgAc2三、思考题1、大黄素、茜草素定性反应后的颜色?结构与呈色的关系?2、其它鉴别方法

临床药学是医院药学的核心工作,是世界药学发展的趋势。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电大药学 毕业 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浅谈“越鞠丸”名方 》

摘要:本文浅谈“越鞠丸”名方创制,方名来由,方歌,组成,功用及临床应用。

关键词:越鞠丸 六郁病

元代朱震亨提出:“气郁、血郁、火郁、食郁、湿郁、痰郁”六郁之说,认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丹溪心法·六郁》),而创制越鞠丸这一名方。“越鞠丸治六郁侵,气血痰火湿食因;芎苍香附加栀曲,气畅郁舒痛闷平”。全方由香附、川芎、苍术、神曲、栀子,五味药各等分为末成水丸,现临床学按原方量比例酌定作汤剂煎服。主治气郁所致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等症。六郁之中,以气郁为主,故方之功用以行气解郁为主,使气机流畅,则痰、火、湿、血、食诸郁自解,痛闷呕恶诸症可除。郁病多由精神因素所引起,以气机郁滞为基本病变,是内科病证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临证时气郁常见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等,为郁病的各种证型所共有,血郁:兼见胸胁胀痛,或呈刺痛,部位固定,舌质有瘀点、瘀斑,或舌质紫暗;火郁:兼见性情急躁易怒,胸闷胁痛,嘈杂吞酸,口干而口舌苦,便秘,舌质红,苔黄,脉弦数;食郁:兼见胃脘胀满,嗳气酸腐,不思饮食;湿郁:兼见身重,脘腹胀满,嗳气,口腻,便溏腹泻;痰郁:兼见脘腹胀满,咽中如物梗塞,苔腻。见上述证候者,用越鞠丸无不见效。笔者临床应用本方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加木香、枳壳、白蔻、厚朴;治疗慢性胃炎加苏梗、枳实、木香、炒莱菔子、砂仁、半夏、蒲公英;治疗消化性溃疡加白及、白术、海螵蛸、元胡、三七粉;治疗传染性肝炎加重栀子的用量,再加郁金、生大黄、绵茵陈、板蓝根、虎杖;胆石症再加金钱草、鸡内金、生大黄;治疗肋间神经痛加元胡、丹参、川楝子、乳香、没药;治疗精神抑郁症加石菖蒲、郁金、八月札、丹参、龙骨、牡蛎;治疗痛经加当归、元胡、郁金、细辛、益母草、红花、山楂。诸凡杂病有六郁见证者,投本方随症加味治之,常常会收到较好疗效。

越鞠丸出自朱震亨《丹溪心法·六郁》一书,此方为何取名越鞠丸?令人费解,笔者查阅文献,心中方为之一亮。

考方中栀子一味,《神农本草经》名木丹,《名医别录》称作越桃,至《药性论》始称山栀子,《唐本草》又名枝子。川芎一味,《神农本草经》原名为芎藭,别名抚芎,而在《左传》中,川芎名为鞠穷。丹溪翁从“越桃”与“鞠穷”中各摘取一字而名越鞠丸。丹溪翁创制的另一方剂越桃散,即栀子一味,亦是取自《名医别录》。

戴思恭承丹溪之学云:“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此为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郁症多缘于思虑不伸,而气先受病,故用越鞠丸总解诸郁。方中用香附行气解郁,以治气郁为主要药物,川芎活血祛瘀,以治血郁;栀子清热泻火,以治火郁;苍术燥湿运脾,以治湿郁;神曲消食导滞,以治食郁;均为辅助药物,气郁则湿聚痰生,若气机流畅,五郁得解,则痰郁随之而解,故方中不另加药。丹溪翁认为,凡郁在中焦,以苍术、川芎升提其气以升散之,并随症加入诸药。又认为,栀子“泻三焦火,清胃脘血,治热厥心痛,解郁热,行气结”。由此可见,川芎、栀子在本方中有很重要作用,这亦是丹溪翁用“越鞠”命名本方的用意所在。气不郁则痰不生,用越鞠丸以开胃肠三焦之郁,从而使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等症消失,继而命名气、湿、痰、火、食、血“六郁”得到宣发,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全身的病理状态。

近贤冉雪峰指出:“查此方集香燥之品为剂,而能宣发脾气,又佐栀子以调之,在时方中颇有法度。……香能行气,燥可胜湿,湿郁夹秽,颇有可取。”当然,本方所治诸郁均为实证,若是虚证郁滞,宜选他方治之。正如《蒲辅周医疗 经验 ·方药杂谈》所说:“郁之为病,人多忽视,多以郁为虚,唯丹溪首创五郁六郁之治,越鞠丸最好。”

越鞠丸自创制以来,于今六百余年,众多医家名贤多有论述,可谓汗牛充栋,笔者浅谈于此,以起抛砖引玉之用,仅此而已!

参考文献

[1]许济群. 方剂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1985: 137

[2]张伯臾. 中医内科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发行. 1985:121

[3]王永炎. 中医内科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发行. : 274

《 中药凝胶剂研究近况 》

[摘要] 中药凝胶剂是一种新型的中药外用制剂。本文从中药凝胶剂基质的选择、释药机制研究、渗透促进剂的应用、质量控制等方面阐述中药凝胶剂的研究近况,并对中药凝胶剂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中药凝胶剂;释药机制;渗透促进剂;质量控制

中药凝胶剂是一种新型的中药外用制剂,具有涂展性好,无油腻感,易于清洗,透皮吸收好等特点。凝胶剂系指药材提取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具有凝胶特性的半固体或稠厚液体制剂[1]。中药凝胶剂常用于皮肤或黏膜给药,用于抗炎镇痛、抗菌抗病毒、局部止血等[2-3]。目前,中药凝胶剂研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医院制剂中广为应用。本文对中药凝胶剂近年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职称论文:

1 基质材料

中药凝胶的基质材料根据其性能不同,可分为水性凝胶基质与油性凝胶基质。水性凝胶基质的构成一般为水、甘油或丙二醇与纤维素衍生物、卡波姆和海藻酸盐、西黄蓍胶、明胶、淀粉等;油性凝胶基质则由液状石蜡与聚氧乙烯或脂肪油与胶体硅或铝皂、锌皂构成。必要时可加入保湿剂、防腐剂、抗氧剂、透皮促进剂等附加剂[1]。不同的基质材料的释药特性和临床应用不同,因此,需结合药物特性和临床应用选择合适的基质材料。目前,水溶性凝胶基质应用较多,主要代表为卡波姆及纤维素类。

李秀青等[4]以卡波姆940、PEG4000、甘油为基质制,以辣椒碱,苦参碱为主药,研制了瘢痕止痒凝胶,药效学实验表明其烧伤烫伤愈后瘢痕止痒及各种皮肤瘙痒症具有较好的效果。王芊等[5]制备丹参酮凝胶,以羟丙基纤维素、卡波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混合基质,不仅使凝胶剂的黏附力得到了提高,还可对丹参酮的释药速率在一定范围之内进行调节。张小军等[6]以卡波姆940为基质制备了复方芦荟凝胶剂,涂展性好,无油腻感,易于清洗,透皮吸收好,治疗痤疮效果良好。王雷等[7]以壳聚糖和卡波姆为基质制备黄芩苷凝胶,以达到局部迅速给药、避免胃肠道对药物的降解及肝脏的首过效应的目的并起到长效、缓释的作用。张蜀艳等[8]用正交实验对麻疯树酚凝胶的最佳配方进行了筛选,以卡波姆为基质制备的凝胶剂,光滑细腻,释药快且稳定。

基质材料的选择对于制剂中药物的释放有着重要的影响。陈秋红等[9]以离体鼠皮为屏障,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以秋水仙碱为检测指标比较了3 种基质对秋水仙碱凝胶体外透皮速率的影响,结果为以Carbomer为基质的秋水仙碱凝胶体外透皮速率最高,其次为HPMC基质凝胶,CMC-Na基质凝胶体外透皮速率最低。

2 释药机制

中药凝胶剂释药机制复杂,受较多因素影响。一般情况下,亲水凝胶骨架中药物的释放符合Fick定律,可以用Higuchi动力学方程描述其动力学过程。张蜀艳等[8]为比较不同浓度各基质对麻疯树酚释药的影响,采用透析膜扩散法进行体外释药实验,结果发现麻疯树酚凝胶剂释药过程符合Higuchi方程。梁学政等[10]采用Franz扩散池,以离体小鼠皮肤为透皮屏障,进行双柏凝胶剂中大黄素体外透皮吸收的实验,结果表明大黄素体外经皮吸收符合Higuchi动力学过程。有时凝胶剂中的药物具有溶出控制的特征,呈恒速释放,或符合其他模式,用Fick扩散机制无法解释。这种非Fick扩散模式可能是由于凝胶溶胀前沿移动后,聚合物松弛产生的。如以卡波姆为基质材料时,可以零级动力学释放药物。付毅华等[11]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离体小鼠皮肤为透皮屏障,以青藤碱为指标性成分,研究祛风止痹凝胶剂体外渗透性,结果表明青藤碱经皮吸收过程为零级动力学过程。

3 渗透促进剂的研究应用

经皮给药制剂研究必须首先解决药物对皮肤的穿透性和透皮速率的问题。除少数剂量小且具有适宜溶解性的小分子药物外,大多数药物的透皮速率都无法满足治疗需要。因而提高药物的透皮速率是开发经皮给药系统的关键[12]。经皮吸收促进剂能加速药物穿过皮肤。常用经皮吸收促进剂主要有有机酸、脂肪醇类、表面活性剂、氮酮、醇类化合物、角质层保湿剂、精油等。方世平等[13]以离体小鼠鼠皮为透皮屏障,采用改进Franz扩散池装置,对不同浓度的薄荷脑和氮酮对姜赤凝胶剂体外透皮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薄荷脑和氮酮均有促进姜赤凝胶剂中芍药苷透皮的作用,其促渗透作用强弱顺序为:10%薄荷脑>7%薄荷脑>13%薄荷脑>4%薄荷脑>1%薄荷脑,9%氮酮>7%氮酮>5%氮酮>3%氮酮>1%氮酮。薄荷脑浓度在1%~10%之间时,对芍药苷的促渗透作用与薄荷脑浓度呈正相关,但薄荷脑浓度超过10%后其促渗作用反而下降。陈秋红等[9]以离体昆明小鼠皮为屏障,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对加入了不同透皮促进剂的秋水仙碱凝胶的体外透皮速率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透皮促进剂促进秋水仙碱体外透皮的强弱顺序为:丙二醇>冰片>氮酮>薄荷油,并且秋水仙碱凝胶体外透皮释药符合Higuchi动力学过程。

4 质量控制研究

中药凝胶剂的质量控制项目主要有性状、鉴别、pH值、含量测量、刺激性、稳定性及微生物限度检查等。目前多采用HPLC法进行含量测定,而稳定性检查则主要包括离心、耐热耐寒实验及室温留样观察等。罗毅等[14]以卡波姆940为凝胶基质制备柏竹凝胶,建立了质量标准。不但对柏竹凝胶的性状、鉴别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进行了稳定性考察。分别将柏竹凝胶进行了离心,在55℃和-4℃进行耐热耐寒实验,结果未出现分层、沉淀、变色等现象,并将柏竹凝胶室温保存6个月,其质量无变化,表明其所制备的柏竹凝胶稳定。王芊等[5]制备了丹参酮凝胶,并对其质量进行了全面考察,应用HPLC建立了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定 方法 ,通过离心、耐热耐寒实验及室温留样观察等考察了凝胶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丹参酮凝胶稳定。孙栋梁等[15]通过薄层色谱法对盆炎净凝胶剂处方中赤芍、丹参、延胡索进行了鉴别,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盆炎净凝胶剂中芍药苷的含量,建立盆炎净凝胶剂的质量标准。

5 展望

中药凝胶剂是一种新型的外用制剂,同时具有使用方便、舒适、生物相容性好等多种优点,适用于皮肤及黏膜给药,不仅可避免首过效应对口服给药的影响,还可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符合中医的“内病外治”的理念。中药凝胶剂制备工艺简单,可容纳中药复方的极细药粉、提取物等,便于推广应用,可作为改进中药传统外用制剂的一种选择。但目前由于中药凝胶剂基础研究薄弱,尚存在较多问题,如中药凝胶可选用的基质材料少,尚满足不了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另外由于中药的特殊性,其成分复杂、含量低,且相互干扰,不便于分析检测。这些都要求加强中药的基础研究,尽可能明确中药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对中药进行提取、分离、纯化,提高制剂的质量,使中药凝胶剂发挥更大的防病治病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附录12.

[2]林吉,高卫东,叶其馨.浅谈中药凝胶剂的研究和应用[J].江西中医药,2005,36(271):60-61.

[3]曹红.凝胶剂在中药制剂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医学,2005,7(4):5-7.

[4]李秀青,魏萍,孙燕,等.疤痕止痒凝胶的制备及药效学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8,24(5):411-414.

[5]王芊,曾玲,沈汶华.丹参酮凝胶剂的研制及质量控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6,23(1):80-82.

[6]张小军,陈丽梅.复方芦荟凝胶剂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8,15(3):146-147.

[7]王雷,王学艳,周雪琴,等.黄芩苷凝胶设计与体外透皮性能的研究[J].中草药,2008,39(10):1502-1504.

[8]张蜀艳,梁慧,颜钫,等.麻疯树酚凝胶剂的制备及体外释药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8):1896-1897.

[9]陈秋红,侯世祥.不同基质和透皮促进剂对秋水仙碱凝胶剂体外透皮特性的影响[J].华西药学杂志,2005,20(6):521-523.

[10]梁学政,奉建芳,陈惠红,等.双柏凝胶剂中大黄素体外透皮吸收的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160-161.

《 单胺氧化酶的研究进展 》

【摘要】近年来,关于单胺氧化酶在临床上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将对其理化性质、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单胺氧化酶;研究进展

1MAO理化性质单胺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MAO)的分类名为单胺:氧氧化还原酶,是含Fe2+、Cu2+和磷脂的结合酶,主要作用-CH2NH2基团催化各种单胺类脱胺生成相应的醛,然后进一步氧化成酸;或使醛转化为醇再进一步代谢。MAO是一种上具多个结合部位的单一分子酶,故对底物的特异性不高,可使多种胺类氧化脱氨。MAO广布于体内各组织器官,尤以肝、肾、胃和小肠含量最多,主要位于线粒体膜外表面,并与膜紧密结合,以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为辅酶;另一类存在于结缔组织,不含FAD,以磷酸吡哆醛为辅酶。

脑组织中的MAO随年龄增加、神经胶质细胞的增多其活性增强。MAO能分解儿茶酚胺类激素,可间接反映心脏交感神经结功能。现已证实,不同来源的MA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很大,小者约100,000,大者可达1,000,000以上,是由于同一亚基的聚合程度不同所致。

2MAO实验室检测方法

最早检测MAO是用荧光测定法[1]和醛偶氮萘酚法[2],目前常用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醛苯腙比色法该方法通过MAO氧化苄胺,再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的醛苯腙在碱性条件下产生棕红色,于470nm比色测定,计算MAO的浓度。

比色法该法是通过MAO氧化苄胺产生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氧化物酶存在下与MCDP作用生成有色的甲烯蓝,于660nm处比色测定,计算MAO的浓度。此法需要加入终止液后测定,不宜于大批量标本的检测,而且MCDP见光易分解。

连速监测法该方法是通过MAO催化苄胺生成氨,氨在α-酮戊二酸、NADPH和GLDH的存在下生成谷氨酸,同时NADPH还原成NADP+,引起340nm处吸光度的下降,通过监测其下降的速率即可得出样本中MAO的活性。此方法快捷、操作简单、适合自动化分析,可减少人为误差,具有良好的准确度与精密度,适合大多数临床实验室应用。

3MAO测定的临床应用

血清单胺氧化酶活性高低能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是诊断肝硬化的重要指标。肝硬化病人MAO活性升高的阳性率在80%以上,最高值可达对照值的倍(n=30)。酶活性与腹腔镜所见肝表面的结节变化,以及与活组织镜检所见的纤维化程度相平行。纤维变仅限于汇管区或小叶中心者,其MAO活性大致正常;纤维变侵入肝实质内时,MAO升高率为30%;汇管和汇管区之间有架桥性纤维化时,则有83%升高;如在假小叶周围有广泛纤维化形成时,则几乎全部均升高,且升高幅度最大。国内报道阳性率均在85%(天津公安医院:17例,88%,高玑山等:32例,;薛德义等:71例,;黄泽伦:20例,85%;刘览等:30例,),其升高幅度及阳性率均超过急性或慢性肝炎。同工酶分离证实,慢性肝病SMAO-III有增高趋势;肝硬化代偿组MAO-III占总活性的()%,其阳性率为(13/18);肝硬化失代偿组MAO-III占总活性的()%,其阳性率为,故检测MAO同工酶有助于肝硬化的早期诊断(陈道宏等)。

虽然肝硬化时,结缔组织纤维释放MAO增多,但在纤维化甚为明显的血吸虫肝病,患者SMAO并不一定升高,故纤维化并非MAO活性升高的唯一原因。现已知大动脉和肺组织内MAO的浓度比血清高100-150倍,血中MAO可能部分来自血管内皮细胞。肝硬化时,病人体内的水分增加,末梢扩张和高动力型循环等有可能促使血管壁内MAO释放人血。由于胃肠组织也含有丰富的MAO,因此门-体静脉短路时,肠内MAO可经短路进入体循环。

各型肝炎:各型肝炎急性期患者的MAO活性多数不升高,但在暴发型重症肝炎时,因肝细胞坏死,线粒体释放大量的MAO,可致MAO活性升高,阳性率可达,其升高幅度与病情轻重程度成正相关;急性肝炎经久不愈,病程超过3个月者,MAO活性亦可升高;活动型慢性肝炎有半数左右病例MAO活性升高。肝炎与肝硬化病人MAO活性差别显著,而各型肝炎之间的MAO活性无显著差异。

糖尿病可因合并脂肪肝,充血性心力衰竭可因肝郁而继发肝纤维化,以至人MAO活性增高;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因纤维组织分解与合成旺盛,肢端肥大症可因纤维过度合成等原因,从而引起MAO活性不同程度的升高。有些无纤维增生的结缔组织疾病的病人MAO活性不升高。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畸胎瘤、胆汁性肝硬化、血吸虫性肝硬化、慢性胆汁郁积型肝炎等患者的SMAO活性不变。

测定血小板MAO活性发现,正常对照组女性大于男性。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小板MAO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而急性精神分裂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但抗精神病药物能引起MAO活性升高。双向情感性障碍患者,血小板MAO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男性低于女性;躁狂型患者显著低于抑郁型患者患者,单相抑郁症患者显著公共开支对照组。但美国学者最近研究认为,血小板MAO活性与精神病学检查结果没有明显关系。酒精中毒者男性血小板MAO与女性有明显差异。

此外,测定肿瘤组织匀浆MAO和二胺氧化酶的活性,有助于区别前肠和中肠的类癌瘤肿瘤,前肠类癌肿组织中MAO活性[(1850+342)mol/,n=16]明显高于中肠类癌肿瘤[(407+43)mol/]。

参考文献

[1]王坤,等.实用诊断酶学[M].重庆:科技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89:259-267.

[2]叶应妩,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29-231.

有关电大药学毕业论文范文推荐:

1. 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2. 电大护理学毕业论文

3. 电大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4. 电大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5. 本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6. 电大护理毕业论文

7. 电大护理大专毕业论文

8. 中医针灸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精油提取研究进展论文

茉莉花香气研究 茉莉的香气非常独特,且因品种而异,具清丽、淡雅、新鲜的花香。一般常用来配制茉莉香精的天然香料有:小花茉莉浸膏和净油、大花茉莉浸膏和净油、树兰浸膏、依兰依兰油、卡南加油、白兰花油和白兰叶油、玳玳花油和玳玳叶油等,合成香料有乙酸苄酯、苯乙醇、芳樟醇、乙酸芳樟酯、松油醇、甲位戊基桂醛、甲位己基桂醛、邻氨基苯甲酸甲酯、乙位萘甲醚、乙位萘乙醚、苄醇、苯甲酸苄酯、吲哚、乙酸对甲酚酯、苯乙酸对甲酚酯等,这些单体香料有的是天然茉莉花香的成分,有的则完全是人工合成的。小花茉莉净油和大花茉莉净油都含有不少的吲哚,这也是茉莉花和它的浸膏、净油容易变色的一个原因,配制茉莉花香精不用、少用或大量使用吲哚取决于该香精的用途:不怕变色的可以多用,否则就少用或不用。 木樨科茉莉属植物大约有100种,其中的大花茉莉和小茉莉香气优雅、馥郁,被作为重要的香料植物广泛栽种,所提制的茉莉香精油是香料工业重要原料,它与其它花的香质调和,给众多类型的香料提供优雅而润泽的品质,因此有“没有茉莉就没有香料”之说。我国和印度尼西亚还用茉莉花与茶叶拼和加工成茉莉花茶,深受消费者喜爱。 在香料工业中,目前已形成较完善的茉莉香精油分析方法,分离鉴定的组分约100种,而且许多重要的香气组分已被相继合成出来,作为香料单体广泛用于调配各种高级香料;在茉莉花茶加工领域,由于直接采用茉莉鲜花作香源,对茉莉花的开花吐香习性,香气形成挥发的环境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以下从五个方面对茉莉花香气研究作系统介绍。 1 香精油的制备方法 工业上提取茉莉香精油最早采取的是冷脂吸法(enfleurage)”,目前,该方法已被“溶剂直接提取法”代替,即用一挥发性的溶剂来直接萃取茉莉花香精油,这一原理公布于1835年,所用有机溶剂主要是低沸点的石油醚、已烷和戊烷,用石油醚(或已烷)提取茉莉花能得到~的茉莉浸膏,然后在-15℃~-20℃的低温下,用乙醇处理,除去类脂化合物和蜡质,得到52~63%的茉莉净油,该方法经济简便,目前被香料工业广泛采用。 茉莉花香气分析中,除采用“溶剂直接提取法”制备样品外,还有“同时蒸馏一萃取法”(SDE)、多孔树脂吸附法和吹气冷冻法等。“同时蒸馏一萃取法”是由Likens和Nickerson在1966年发展起来的,该法突出特点是将样品的水蒸汽蒸馏和馏分的溶剂(乙醚)萃取两个步骤合二为一,此外,它可以把10-9级浓度的挥发性有机物从脂质或水介质中浓缩数千倍,对微量成分提取效率高,而且在10-6级浓度范围内对大多数有机化合物仍有定量的提取率,该方法是一种全组分香精油制备方法。孔守威、马娅萍等采用“SDE”法研究了茉莉花的香气组成。多孔树脂吸附法和吹气冷冻法主要用于茉莉花头香制备,前者利用多孔吸附树脂对极性较小的有机分子的强吸附作用,在较温和条件下真空抽吸,使香气分子吸附于树脂上,再经溶剂洗脱、浓缩制得头香,或采用热脱附法直接进样分析,目前采取的吸附树脂主要有XAD、Porapak QS和Tenex GC系列。吹气冷冻法未见详细说明。 张镜澄 (1985)发明了一种鲜花头香制备的专利技术,该专利采用活性炭或大孔吸附树脂吸附鲜花开放过程中散发出来的香气,即香花顶空挥发物或头香,然后用超临界(或液体)二氧化碳抽提被吸附剂吸附的香精油。据称该专利可以生产出具有鲜花特有香气的头香精油,并可降低成本,增加鲜花精油产量。 2 茉莉花香气分析方法 分离鉴定方法 随气相色谱柱分离效能的不断提高,茉莉花香气分离技术得到不断发展,目前主要采用OV-101和PEG-20M两种石英毛细管色谱柱对茉莉花香精油组分进行分析,其中又以OV-101柱的分离效果较好,分析时所采用柱温一般为70~200℃,检测器为FID型检测器。用上述方法可使茉莉花香精油中的各组分得到较好分离,在一个样品中分离出近100种香气组分。气—质联用技术的应用,使分离出的香气组分可得到快速鉴定,同时结合核磁共振、红外、紫外多种鉴定方法及kovats指数、程升指数等辅助定性方法,使鉴定的结果更为准确。 定量方法 对茉莉香精油的大多数研究中,主要侧重于对其香气组分进行定性鉴定,通常采用归一法对各组分含量粗略定量。为增强各样品间的可比性,郭友嘉等〔21~22、27〕在茉莉花花源季节稳定性研究中,将每一个样品中一定数量的峰进行归一化定量,在茉莉花头香变化规律研究中,采用归一法与校正因子相结合进行定量,定义其中的6号样总峰面积为100%,用归一法分别求出各组分的含量,再用含量与峰面积之比求出校正因子,用该校正因子再求出其它样品中香气成分的含量。 茉莉花开放释香过程中,因香气组分数变化显著,不宜采用归一法定量,否则会导致结果的重现性差,主要香气组分变化规律不明显。内标法定量是目前香气分析中广泛采用的一种定量方法,它具有减小实验误差、结果可比性强且简便易行的特点。茉莉花香气分析中可采用癸酸乙酯作为内标物〔32〕,该化合物在茉莉花香气中不存在,出峰时间基本处于茉莉花香气气相色谱图中间位置,且与茉莉花香气组分不重叠。 3 茉莉香精油香气组分 1899年,Verley、Hesse和Muller首次分别报道了从茉莉香精油中鉴定的几种主要组分,包括乙酸苯甲酯、芳樟醇、苯甲醇、吲哚、邻氨基苯甲酸甲酯和茉莉酮,到本世纪60年代中期,香料工业生产的精油、净油中的大部分香气组分得到鉴定,70年代初鉴定的香气组分已达30种左右,80年代鉴定的香气组分增至97种;其中烃类化合物33种、醇类化合物27种、醛类化合物2种、酯类化合物27种、酮类化合物10种、其它化合物2种。 茉莉精油中含量较高的组分有:苯甲酸顺-3-乙烯酯、芳梓醇、石竹烯、乙酸本甲酯、苯甲醇、11-二十三烯、吲哚、乙酸顺-3-乙烯酯、苯甲酸甲酯〔〕。具有茉莉型香气特征的主要组分有:乙酸苯甲酯、茉莉酮和茉莉内酯,具有茉莉清香的组分有:乙酸顺-3-乙烯酯、顺-3-已烯醇、苯甲醇、苯甲酸顺-3-乙烯酯。α-萜品醇对香型有较大的影响。 不同来源的茉莉香精油,其香气组成存在差异。吴承顺等 (1987)对大花茉莉和小花茉莉的香清油组分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小花茉莉主要香气成分是苯甲酸顺-3-已烯酯,大花茉莉中则是苯甲酸甲酯,且在大花茉莉香气中存在对香气起主要作用的茉莉酮,但在小花茉莉香气中没有检测到。郭友嘉 (1994)首次在小花茉莉精油中检测到了茉莉酮,其含量为~,而大花茉莉香精油中茉莉酮的含量为~。 不同制备方法得到的茉莉香精油,香气组成亦存在差异,吴承顺等 (1987)对小花茉莉净油、精油和头香组分进行了比较认为:净油中沸点较高的组分较多,主要是苯甲酸顺-3-乙烯酯,还有榧烯醇、油酸甲酯等;精油和净油组分相近,但精油中吲哚和邻氨基苯甲酸含量较高;头香中乙酸顺-3-乙烯酯、芳樟醇和乙酸苯甲酯的含量较高,并含有一些低沸点的烃和酯。郭友嘉等 (1994)分别采用SDE、溶剂直接提取法和Porapak QS树脂吸附法对福建茉莉花的精油、净油和头香进行了系统研究,分别分离出176、145和86个峰,鉴定出峰面积/总峰面积≥的组分分别为81、96和46个,但未对三种香精油之间组分的差异进行详细的比较。张丽霞等对同一样品采用吸附—溶剂洗脱方法、同时蒸馏—萃取方法和有机溶剂浸提法三种香精油制备方法,对茉莉头香、精油和净油的香气组成差异进行了系统比较,三者除了在香气组分数上存在明显差别外,香气组分在气相色谱图上的分布位置也存在差异。如将茉莉花香气的气相色谱图分成三个区段,即芳樟醇之前的化合物属第Ⅰ区,芳樟醇与邻氨基苯甲酸甲酯之间的化合物属第Ⅱ区,邻氨基苯甲酸之后的化合物属第Ⅲ区。茉莉花头香与精油、净油组成之间的差异主要在于:头香中第Ⅲ区的化合物极少,仅有1~2个组分,而净油和精油该区段的化合物多达12~18个。 此外,马崇德等 (1983)采用吹气—冷冻法得到茉莉花头香样品(含油相和水相两部分),首次报道头香水相样中具浓郁的茉莉花香,水相样经过XAD-2树脂富集、洗脱、浓缩处理进行分析,鉴定出12种油相中未曾检测到的香气组分,主要是一些低级醇类化合物,如:甲醇、异丁醇、1-戊烯-3-醇、正已醇和环已醇等。 4 茉莉花释香过程中香气组分变化 探明茉莉花释香过程中香气组分含量和组成变化,对香料生产投料时间和花茶加工付窨时间具指导作用。 陆生椿等(1985)对离体茉莉花存放不同的时间后净油、头香进行了研究,认为:茉莉花离体后当晚23:00~次日3:00香气组分最多,净油的香气品质最好,主要赋香成分苯甲醇、芳樟醇、乙酸苯甲酯、苯甲酸顺-3-乙烯酯等含量较高,乙酸顺-3-已烯酯在释香前期含量较高,随后逐渐减少,而吲哚、邻氨基苯甲酸甲酯等含氮化合物在释香后期却增加;头香组分中,乙酸顺-3-乙烯酯和吲哚的变化情况与净油相同,但邻氨基苯甲酸甲酯含量却不断减少。 郭友嘉等 (1994)采用吸附-热脱捕集进样法,对茉莉花采后7~46小时之间的头香进行了研究,将茉莉花香气的释放过程分成三个阶段:未成熟期、成熟期和枯萎期,刚采摘的花蕾在未成熟期香味甚微,香气组分少,放置11小时后进入成熟期,酯类和醇类的数量增加,在枯萎期酯类含量明显下降,醇类含量却略有增加。张丽霞等研究表明:刚采摘的成熟茉莉花蕾香气组分少,香精油总量低,基本上不存在茉莉花香气的特征成分,当茉莉花开始释香时,香气组分数急剧增加,香精油、酯和醇的总量也相应增加,并出现一个高峰期,随后逐渐降低;此外,在茉莉花释香前期和末期,醇类香气组分所占比例较大,在旺盛释香过程中,则酯类香气组分所占比例较大;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茉莉花主要香气组分含量与感官审评的香气浓度进行了相关分析,其中萜品醇、乙酸苯甲酯、α-法呢烯、丁子香烯、苯甲酸顺-3-乙烯酯的含量与香气浓度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在此基础上建立了4种香气组分与香气浓度之间的回归模型。 此外,郭友嘉等(1993)对茉莉全花期(包括八个节气)的花源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认为:不同季节的气候特征对茉莉花朵的色泽、大小、重量、含蜡量及香精油总量有较大影响,但对香精油的组成影响不显著,说明茉莉花在全花期内花源质量基本稳定。 5 茉莉花开放释香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条件对茉莉花,尤其是离体茉莉花的开放吐香影响较大,在温度、湿度和含氧量三个环境因子中,以温度的作用最大,当温度低于20℃时,离体茉莉花蕾难于开放,温度高于36℃时,茉莉花蕾在下午7:00左右就可开放。福建宁德茶厂 (1987)认为茉莉花释香最佳环境条件:室温30℃~33℃,堆温35℃~38℃,相对湿度80%左右,空气流速5~6ml/min,鲜花养护时堆高10~15cm,花堆内部氧气含量17~20%。 茉莉花产花量在整个花期中出现波浪式高峰期,产花高峰期供过于求,花少时又供不应求,影响了花茶生产,因此许维建 (1982)和丁清厚 (1990)分别探讨低温贮藏控制茉莉花开放吐香的问题,许维建认为12℃~18℃低温贮藏花蕾较好,不宜低于12℃,升高温度后茉莉花基本上可以开放吐香。丁清厚则认为在8℃~15℃的低温和90%的相对湿度环境条件下,可使茉莉花蕾处于休眠状态,从而达到抑制花蕾开放的目的,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了一种茉莉花低温冷藏的方法:将鲜花分层贮藏于冷藏室中,每层间距15cm,层间花堆厚度10~15cm,冷藏室的温度控制在10~13℃、湿度控制在85~90%范围内,据称采用这种方法贮藏的茉莉花蕾,解除低温后鲜花依然洁白有光泽,无干缩现象,香气浓郁清香。 参考文献 1 山西贞.向亚太技术开发委员会报告的在印尼指导茶叶研究的工作报告.1986. 2 罗龙新.印度尼西亚的茉莉花茶.茶叶,1990(4),30~31. 3 刘晓华.介绍印度尼西亚的茉莉花茶生产.广西茶叶,1991(1),64. 4 孔守威,马娅萍,吴承顺.“同时蒸馏—萃取”分析茉莉花香成分.植物学报1985(26),186-191. 5 卜欣,黄爱今,孙亦梁等.茉莉鲜花香气成分分析.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版)1987(6),53-60. 6 马崇德,赵明,张世怿等.XAD树脂在茉莉头香水样分析中的应用.化学通报1984(2),20-21. 7 朱亮锋,陆碧瑶,罗友娇.茉莉花头香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植物学报,(2),189-193. 8 陆生椿,黄秀丽,卢剑飞.茉莉花不同存放时间所制备样品的得率和主要成分对比.广州轻工.1985(3),1-7. 9 范成有主编.香料及其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1991. 10 郭友嘉,戴亮,杨兰萍等.福州小花茉莉全花期中的花源质量稳定性研究Ⅱ.净油和头香化学成分〔GC/MS〕分析.色谱,1994,12(1),11-19. 11 郭友嘉,戴亮,任清等.用吸附—热脱捕集进样法研究茉莉花香释放过程中化学成分.色谱,1994,12(2),110-113 12 马崇德,黄爱今,林祖铭.茉莉花头香的成分研究.化学通报,1983(3),15-17. 13 王天公,孙亦梁.香花顶空挥发物的分析.化学通报,1986(2),19~22. 14 吴承顺,赵德修,孙守威.茉莉花净油的成分研究.植物学报,1981,23(6),459~63. 15 吴承顺,赵德修,孙守威等.小花茉莉净油的少量成分研究.植物学报,1987,29(6),636-42. 16 郭友嘉,戴亮,杨兰萍等,福州小花茉莉全花期中的花源质量稳定性研究Ⅰ.精油化学成分分析,色谱,1993,11(4),191~196. 17 刘先和.茉莉花的开花习性与茉莉花茶窨制.茶叶通讯,1982(2),13~17. 18 福建省宁德茶厂.茉莉花开放吐香习性与环境条件关系.福建茶叶,1987(2)21~23,20. 19 许维建.对人工控制茉莉花开放和吐香的初步探讨.福建茶叶,1982(4),27~28. 20 丁清厚.茉莉花低温冷藏技术设备的开发研究.茶叶机械,1990(2),29~30. 21 张丽霞.茉莉花释香过程中香气变化规律及其细胞学、生物化学基础研究.博士学位论文,

初中就要写生物论文??写你们老师吧~参见CNKI~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长干;黄翀;;以松节油为原料合成香料[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诚,姚志鹏,马建中;坚木栲胶的化学改性及其鞣革性能的研究[J];浙江化工;1997年02期 2 李汉铭;甲基紫罗兰酮、鸢尾酮辨析[J];香料香精化妆品;2000年01期 3 谢家理,冯易君;改性木屑处理含Cr(Ⅵ)废水的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5期 4 聂少凡,林金国,林思祖,傅祥久,谢友森,林庆富;人工杉木林木材纤维形态变异规律的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5 杨建洲;软木材料漂白方法研究[J];西北轻工业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6 周雄志,刘正添;阻燃处理木材的热分析[J];木材工业;1991年03期 7 项东升;固体超强酸ZrO_2-SO_4~(2-)催化合成水杨酸异戊酯的研究[J];日用化学品科学;2004年02期 8 崔莉凤,刘博;食用香料甲基2-甲基-3-呋喃基二硫醚的分离提纯及结构鉴定[J];色谱;2000年05期 9 赵丽娟,李铁纯,丁旭光,张捷莉;木蝴蝶挥发油成分的研究[J];化学工程师;2002年01期 10 崔志敏,陈学恒,李楠;用固载强酸TiO_2/SO_4~(2-)催化甲基紫罗兰酮合成中的环化反应[J];化学通报;2002年02期 合成香料 合成香料 aroma chemical 用单离、半合成和全合成方法制成的香料。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从精油中提取出的香料称为单离香料,如从丁香油中得到的丁香酚;利用某种天然成分经化学反应使结构改变后所得到的香料称为半合成香料,如利用松节油中的蒎烯制得的松节醇;利用基本化工原料合成的称全合成香料(如由乙炔、丙酮等合成的芳樟醇)。 合成香料工业创始于19世纪末。早期从天然产物中所含的芳香化合物,如冬青油中的柳酸甲酯、苦杏仁油中的苯甲醛、香荚兰豆中的香兰素和黑香豆中的香豆素等人工合成香料并实行工业化生产。稍后,紫罗兰酮和硝基麝香等的出现,也是合成香料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由于天然精油生产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加上有机化学工业的发展,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合成香料发展迅速,一些原来得自精油的萜类香料如芳樟醇、香叶醇、橙花醇、香茅醇、柠地醛等已先后用半合成法或全合成法投入生产,产量相当可观。此外,还有一系列在自然界未曾发现的新型香料如铃兰醛、新铃兰醛、五甲基三环异色满麝香等陆续出现。这类香料对新香型香精的调配有重要作用,目前常用的品种不少于2000种。 合成香料通常按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分类,主要有烃类、醇类、醚类、酸类、酯类、内酯类、醛类、酮类、缩醛(酮)类、腈类、酚类、杂环类及其他各种含硫含氮化合物。各种合成香料的分子量一般不超过300,挥发度同其香气的持久性有关。分子结构稍有不同往往会导致香气的差异,如顺式-3-己烯醇(即叶醇)要比它的反式异构体更为清香,左旋香芹酮有留兰香的特征香气,而右旋体为葛缕子香,因此用途也不一样。 合成香料是精细有机化学品的一类。合成方法繁简不一,涉及多种有机反应,如氧化、还原、酯化、缩合、环化、加成、异构化、裂解等,主要通过减压分馏和结晶等单元操作进行提纯。产品除了要符合规定的物理化学规格如比重(d悭)、折光率(n慱)、比旋度([α]慱)、熔点(mp)、溶解度外,还要符合应有的香气质量要求。不论是配制食用香精还是日化香精所用的香料均有安全使用方面的质量标准

维普网找的:以“茴香油”为关键词1 GC—MS分析八角茴香种子CO2超临界流体萃取物中的脂肪酸成分 全文快照 袁经权 冯洁... 中国中药杂志-2007年8期 2 快速提取分离八角茴香油的新方法 全文快照 陆志科 黎深 福建林业科技-2007年1期 3 我国八角茴香油2005/2006年出口情况 无 国内外香化信息-2007年2期 4 壳聚糖/海藻酸钠制备八角茴香油微胶囊的研究 全文快照 李强 吴彩娥 农业机械学报-2007年1期 5 超临界CO2萃取八角茴香精油的研究 全文快照 朱凯 朱新宝 生物质化学工程-2007年1期 6 八角落叶制油技术 全文快照 农训学 农村新技术-2006年12期 7 超临界CO2萃取八角茴香油的初步研究 全文快照 董吉林 申瑞玲 食品工程-2006年4期 8 气质联用对不同提取法的八角茴香油化学成分的分析 全文快照 王琴 蒋林... 食品工业科技-2006年10期 9 茴香油的价格回落 无 国内外香化信息-2006年8期 10 安息茴香油高效高品质萃取技术通过鉴定 陈乐平 农村百事通-2006年15期 11 广西拟投资2000万元新建八角深加工基地 无 国内外香化信息-2006年6期 12 超声波法制备八角茴香油包合物的工艺考察 全文快照 翁何霞 王灿岭... 中国药师-2006年6期 13 2005年12月世界香料精油类产品市场报告:主产地篇 全文快照 无 国内外香化信息-2006年1期 14 2005年11月世界香料精油类产品市场报告主产地篇 无 国内外香化信息-2005年12期 15 2005年秋季精油与合成香料的市场报告 无 国内外香化信息-2005年12期 16 HPLC法测定藏茴香油中葛缕酮 张存彦 王成港... 中草药-2005年9期 17 奶牛闻香味能多产奶 李兵 江西饲料-2005年3期 18 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八角茴香油中茴香脑的含量 黄智波 刘布鸣... 广西中医药-2005年3期 19 八角茴香研究进展 王琴 蒋林... 粮食与油脂-2005年5期 20 大茴香油国际标准(ISO 3475:2002) 徐易 香料香精化妆品-2004年1期 21 国际市场我国及其他国家产天然香料最新行情 无 国内外香化信息-2004年2期 22 国际市场我国及其他国家产天然香料最新行情 无 国内外香化信息-2004年1期 23 广西精油资源与药用 刘布鸣 魏绣枝... 广西林业-2004年6期 24 植物香料开发:前景广阔 青华 北京农业-2003年12期 25 香精香料信息十三则 无 国内外香化信息-2003年10期 26 用含茴香油、茶树油及柠檬油的组方驱头虱 张林林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3年3期 27 浅谈三种茴香油及工业生产方法 徐善述 杨洪珍 天津化工-2003年4期 28 超临界CO2萃取新疆安息茴香油脂的品质比较 张谦 于明 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3年1期 29 八角茴香油的实验室提取方法 涂久洁 徐乐辉... 抚州师专学报-2002年2期 30 金噪子喉宝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 周嵩煜 药物分析杂志-2002年1期 31 八角茴香油树脂的提纯和红外光谱测定 龚丽芬 胡东红...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5期 32 部分香料五月份出口量值 无 国内外香化信息-2002年8期 33 喷洒香味剂提高奶牛产奶率 无 国内外香化信息-2002年8期 34 用精油来驱避和治疗头虱 无 国内外香化信息-2002年6期 35 乙醇提取八角茴香油工艺的研究 龚丽芬 胡东红...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2期 36 安息茴香油脂的超临界CO2提取工艺研究 张谦 于明 新疆农业科学-2001年5期 37 大茴香油聚合树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黄道战 雷福厚... 林产化学与工业-2001年4期 38 复方甘草薄膜衣片的制备及稳定性考察 邱贞琴 马金华... 中药材-2001年6期 39 环糊精包合技术改进咳嗽糖浆质量的研究 薛大权 胡小戎... 中成药-2001年12期 40 小茴香对5—氟脲嘧啶的促渗作用研究 沈琦 徐莲英 中成药-2001年7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