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关于颅脑损伤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

关于颅脑损伤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 急诊护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心理状态血气指标及预后康复质量的影响研究2、 急诊创伤团队的护理时效分析3、 同伴支持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的应用研究4、 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5、 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干预评价6、 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抢救效果分析7、 基于循证构建急诊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8、 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对急性脑卒中救治时间及治疗效果的影响9、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10、 风险管理标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论文题目来源:学术堂)

论全身大面积烧伤病人的紧急救治

医学毕业论文,这个是选题内容,有不一昂

急诊医学毕业论文可以写患者特点分析。开始也不会,还是同事给的雅文网,写的《老年病人急诊特点调查分析》,很靠谱啊B超对腹腔实质性脏器外伤急诊检查中的应用急诊护士对针刺伤的认知及针刺伤后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我院10年间急诊疾病谱的变迁和护理对策急诊医疗质量控制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和对策某院急诊抢救患者构成和分流的状况分析2010年北京热浪对医院急诊量的影响畅通急诊绿色通道的思考与探索 优先出版急诊医师要重视提高人文素养急诊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再造教学医院急诊日夜就诊病例分析急诊医疗中的伦理问题及对策急诊护生法律带教需求及对策某院急诊科不合理用药分析急诊候诊患儿家属焦虑的调查分析颅脑损伤脑疝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救治与影响因素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及临床分析心理护理对骨外伤急诊患者治疗影响效果分析安全质量小组在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营造急诊科护理安全文化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急诊科发生护理纠纷的原因与对策我院儿科急诊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流程再造管理在救治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急诊科辅助检查的周转时间分析综合性医院急诊患者流行病学研究急诊护理安全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急诊重度创伤结局的ASCOT法预测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颅脑损伤函授毕业论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随着大量的护理专业 毕业 生走向工作岗位,这种过于强调专业技术而忽略了护理人文 教育 的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方式的不足之处逐渐显现。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护士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护士毕业论文 范文 一:糖尿病患者门诊健康教育护理运用

糖尿病是一种持续高血糖的代谢性疾病,长时间患有此病会导致眼睛、肾脏、心脏、血管、神经等慢性衰退,从而引发其他的各种病变,增加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1]。临床上治疗该种疾病的主要方式是药物治疗、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等。由于该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因此在治疗的同时给予有针对性的门诊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2,3]。我院在糖尿病患者门诊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 方法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所诊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选取84例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35~67岁,空腹血糖为~;对照组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36~70岁,空腹血糖为~。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空腹血糖等一般临床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门诊健康教育护理:(1)每个月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门诊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糖尿病基本知识,糖尿患者的饮食、运动训练、生活习惯、血糖检测等。平时给予电话随访,共随访护理1年。(2)发放糖尿病防治宣传册,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3)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心理教育,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营造良好的治疗氛围。

评价指标

(1)在护理干预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水平进行检测。(2)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统计学分析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对相关数据展开统计学分析,对计数数据进行χ2检验。当结果满足P<时,二者对比具有显著差异,且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指标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指标较护理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经过1年的护理,对照组患者中对护理满意31例,满意度为,观察组患者中对护理满意40例,满意度为,通过对比,两组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患有糖尿病的人数在不断的增长。据有关统计显示,全国糖尿病现患人数在3万左右[4]。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生物作用受损而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5]。长期的高血糖会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等慢性损害、功能障碍。作为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糖尿病的长期性会给患者的身心健康、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临床上治疗该种疾病的主要方式有药物治疗、运动治疗、饮食疗法等[6]。但由于该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因此在治疗的同时给予有针对性的门诊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门诊护理是患者进入医院首先享受到的护理服务,门诊护理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患者的就诊心理,影响患者对医院医疗水平和医疗服务的评价[7]。门诊护理人员通过实施完善的健康宣教,每个月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门诊健康教育,平时给予电话随访,可以让患者认识到按量服用降糖药的重要性,提高临床治疗的依从性;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心理教育,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营造良好的治疗氛围;通过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动态的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护理 措施 ,能够有效控制血糖,从而延缓病情的进展[8]。本文中,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护理,观察组给予门诊健康教育护理,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指标较护理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综上所述,在糖尿病患者门诊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治疗效果,因此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护士毕业论文范文二: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护理医学论文

1、临床资料

本组50例患者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19~81岁,平均岁。所有病例均经CT和(或)MRI检查:脑干损伤10例,广泛脑挫裂伤22例,颅内血肿合并脑挫裂伤8例,硬膜下血肿5例,硬膜外血肿5例。GCS评分均少于8分。实施气管切开术最短为发病后3h,最长为12天。昏迷时间为1~7个月不等。带套管时间最短为7天,最长45天,平均带管治(±)d,其中7~9天13例(26%),10~14天25例(50%),15~30天8例(16%),31~45天4例(8%)。住院天数30~78,治愈46例;死亡4例,死亡原因均为脑疝,抢救成功率为92%。

2、术后护理措施

体位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气切术后,常因误吸、长期卧床等诱发各种并发症,正确舒适的卧位可使病人安全舒适预防并发症发生。气管切开术后24~48h患者需去枕平卧,保持头颈伸展位,保证气管套管在气管内的居中位置。颅内压增高者应将床头抬高15°~30°,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每2小时给患者翻身1次,以减少分泌物潴留。同时叩拍背部使黏稠的分泌物松动、脱落并排出。拍背时右手掌屈曲成杯状,腕微屈呈150°,用腕力或肘关节力,力度应均匀一致,不可用掌心或掌根,由下向上,由外向脊柱方向震动,可有效地协助患者排痰。防止套管移动,堵塞或脱出而造成窒息。昏迷患者应平卧与侧卧交替变换,防止造成坠积性肺炎。在患者睡眠时,将患者安置于舒适的体位,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治疗护理过程中给予心理与技术的周到服务,使昏迷恢复期的病人睡眠舒适。

切口护理

气管切开口及周围皮肤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日用无菌的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切口局部,用酒精棉球清洁切口周围皮肤,一般每日换药2次,切口周围用碘伏消毒后更换无菌纱布,严格无菌操作,并注意观察有无伤口出血或皮下气肿的发生。使用无菌纱布剪一Y型切口垫于切口处,上层用Y型塑料薄膜保护防止痰液浸湿敷料。内套管每日清洗消毒2次,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后,置管前应反复冲洗干净,预防切口感染效果好。

心理护理

患者气管切开之前,需向家属进行全面的解释,讲清楚气管切开的必要性、安全性和重要性。气管切开之后,患者均呈昏迷状态,无自主运动及意识,告知家属可能遇到的问题,指导他们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并取得家属的信任。意识清醒的患者对疾病对环境等有更多的害怕心理,对医务人员做的每一项检查和护理都会害怕,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等心理。因此,医护人员每进行一项操作要及时跟患者沟通,给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由于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不能发音,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体贴病人,采用非语言性沟通方式,通过观察患者面部表情、口形、手势、眼神等情况进行有效沟通,也可让患者用书写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并用语言和手势对患者的配合表示赞赏和鼓励,让患者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感。尽最大努力满足患者的需求,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争取早日康复出院。

呼吸道护理

固定外套管

护理人员应该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在合理使用范围内选用较粗的气管套管,使套管居于气管中央而不易偏向一侧。套管固定要松紧适当,固定套管的系带要打外科结,系带的松紧度应以能容一指为宜,系带每天更换1次,发现被痰液或渗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根据患者颈部肿胀程度随时调整系带的松紧度,防止脱管等并发症导致的窒息。

气道湿化

①超声雾化吸入。我院神经外科采用的是用无菌蒸馏水20ml+α-糜蛋白酶4000U+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配成雾化液,经气管套管口给予超声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使痰易于咳出或吸出,起到抗菌消炎作用。无菌蒸馏水湿化效果优于生理盐水,是因为生理盐水进入支气管内水分蒸发快,Na离子沉积在肺泡支气管形成高渗状态,不利于气体交换,极易引起支气管炎、肺水肿。雾化吸入每6~8小时1次,每次15~20min。同时给氧,并注意保持雾化器喷嘴距人工气道6~10cm,以免因过于接近导致只有雾气进入而造成窒息。②湿化液间隔注入法。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湿化液2~3ml后取下针头,在患者吸气末时沿气管导管内壁缓缓滴入,间隔时间为1次/30min,当患者吸气时沿套管内壁滴入,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内套管的清洗消毒

在气管切开期间,内套管分泌物过多过于粘稠,应每隔4小时清洗、煮沸消毒一次。分泌物多或粘稠,应增加清洗消毒次数。从拔出内管到重新放回,每次间隔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先将水烧开,再投入清洗好的内管,可缩短时间),以免外套管内存积痰痂,使内套管不易放入。目前随着塑料套管的广泛运用,用3%双氧水溶液浸泡5min后彻底清洗,再用同样溶液浸泡5min,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无菌纱布擦干,每日4次。临床实验证明,消毒效果与煮沸法相同,但可缩短内外套管脱离时间。

更换气管内套管

取内管时,应一手按住外管的双耳,另一手旋开外管口上的活瓣。再将管取出,操作要轻,否则有将外管一并带出之危险。避免刺激气道引起患者剧烈咳嗽。有研究表明更换套管间隔8小时一次较为合理。

吸痰

吸痰是气管切开术后护理的关键,但同时吸痰本身对呼吸道又是一种损伤。因此必须严格掌握吸痰的时机、方法和技巧。吸痰前、中、后密切注意患者心率、呼吸、意识、面色的改变。心电监护者可密切注意氧饱和度,出现心律失常或血氧饱和度<90%时立即停止操作吸痰并吸氧。先调好吸引器负压,并将吸痰管放入无菌生理盐水中,以测试导管是否通畅及吸引力是否适宜。成人一般控制在~, 儿童 一般控制在~。吸痰前必须充分给氧,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轻柔,在无负压情况下,当插入一定深度后一边轻轻旋转一边缓慢退出,同时进行吸引,切忌做上下抽吸,每次吸痰时间不能超过15s,每次吸痰时均应更换吸痰管。协助患者翻身,以手掌叩击患者背部,使附着于肺部周围、气管、支气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以利于痰液吸出。避免拉锯式的吸痰,否则容易损伤呼吸道黏膜,也不易保持血氧饱和度和氧分压。吸痰管应选择较粗一些,吸引管沿套管的内壁稍用力,边吸边下滑,可把内壁的痰块吸出。

口腔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昏迷、禁食、中枢性高热等原因,易发生黏膜糜烂,加之抗生素应用,易发生真菌感染。口腔分泌物是进入下呼吸道重要的感染源,患者吞咽、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口腔分泌物更容易进入下呼吸道,而引发肺部感染。因此,应加强患者口腔护理,根据病人唾液pH值用生理盐水或2%NaHCO3棉球擦拭口腔每天4~6次,擦拭时动作要轻,避免损伤口腔黏膜。口腔护理可使口腔内的细菌数减少,促进唾液分泌,增强口腔的自净力,从而保持口腔清洁、湿润,使患者舒适、清爽。本组患者无一例发生口腔感染。

泌尿系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并气管切开患者,由于昏迷,经常发生尿失禁,须留置尿管排尿。但由于留置时间长,护理至关重要,须随时更换尿管,一般每周1次,定期冲洗,减少或预防感染发生。

3、结果

本组50例重型颅脑损伤并气管切开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46例治愈,4例于手术后4~15d内因病情严重,抢救无效而死亡,未发生窒息和继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对气管切开患者,术后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

4、讨论

重度颅脑损伤常伤及中枢神经系统,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为眼底、瞳孔和、生命体征的改变,呕吐、头痛、意识障碍和脑疝等。重型颅脑损伤极其凶险,死亡率高,如不及时有效处理及护理,均可造成呼吸道堵塞而死亡。气管切开是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常用的抢救措施之一。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患者由于机体内环境发生变化,免疫力下降,加上昏迷、卧床、禁食,使各种生理反射减弱或消失。特别是实施气管切开术后人工气道的建立,增加了患者的感染机会。采取正确的体位护理、切口护理、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等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减少肺部、切口等感染的发生,给病人创造最佳康复环境,重型颅脑病人的救治是能达到满意效果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科学的护理非常重要,能有效减少和预防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医患密切配合,和患者成为朋友,使治疗护理工作有效开展、顺利完成,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论全身大面积烧伤病人的紧急救治

医学毕业论文,这个是选题内容,有不一昂

急诊医学毕业论文可以写患者特点分析。开始也不会,还是同事给的雅文网,写的《老年病人急诊特点调查分析》,很靠谱啊B超对腹腔实质性脏器外伤急诊检查中的应用急诊护士对针刺伤的认知及针刺伤后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我院10年间急诊疾病谱的变迁和护理对策急诊医疗质量控制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和对策某院急诊抢救患者构成和分流的状况分析2010年北京热浪对医院急诊量的影响畅通急诊绿色通道的思考与探索 优先出版急诊医师要重视提高人文素养急诊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再造教学医院急诊日夜就诊病例分析急诊医疗中的伦理问题及对策急诊护生法律带教需求及对策某院急诊科不合理用药分析急诊候诊患儿家属焦虑的调查分析颅脑损伤脑疝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救治与影响因素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及临床分析心理护理对骨外伤急诊患者治疗影响效果分析安全质量小组在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营造急诊科护理安全文化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急诊科发生护理纠纷的原因与对策我院儿科急诊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流程再造管理在救治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急诊科辅助检查的周转时间分析综合性医院急诊患者流行病学研究急诊护理安全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急诊重度创伤结局的ASCOT法预测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膝关节损伤论文开题报告

没有人研究过的饿,是没有研究基础的,最好不要写,搞不定的

太极八章的做法

论跆拳道中的物理学(供你借鉴)(科学类)- 开发人体潜在能力的科学产生跆拳道的力量 -前言:初次接触跆拳道时,往往被它的破坏力所震惊。然而这种惊人的力量所有者并不是超凡的人物,而是极其普通的人。当然,这种惊人的力量所有者并不是天生就具备超人的力量。这种力量是由跆拳道的科学理论产生的。通常,人只使用自身的百分之十至二十的潜在能力。众所周知,如果人的大脑发挥所有的潜在能力,那么,人的能力将超过任何巨型计算机。同样,如果人的肉体能发挥自身的所有的潜在能力,那么,人体产生的力量将是无法估量的。跆拳道的力量是通过开发人体的潜在力量所产生的。换句话说,与体格,年龄和性别无关,任何人都能发挥自身的巨大力量。那么,怎样开发自身的潜在能力,发挥巨大力量呢。不是被动地重复肉体的锻炼就可以的。重要的是,要掌握发挥力量的理论,进行科学的训练。力量的理论有两大要素,即质量和加速度。若要发挥人体的巨大力量,就要充分利用两大要素。应用力学理论和人体结构的四大要素,即反作用力,冲击力,平衡,呼吸对人体发挥力量起着重要作用。跆拳道的所有动作是由以上6大要素形成的。通过学习这些要素,理解每个动作的科学根据,就能充分领会跆拳道技术含有的科学意义。质量和加速度沉重的打击和有速度的动作产生力量:跆拳道的理论基础是牛顿的运动法则,即力的大小是质量和加速度的乘积。运动方程式是F = M A。如果把这个方程式应用于人,那么,质量是人的体重,加速度则是人的动作速度,人的力量就被这两个要素所决定。也就是说,人要发挥巨大力量,就必须在这两个要素上下功夫。因此,跆拳道最重视的是这两个要素。1. 质量:根据牛顿的运动方程式,在加速度是定量时,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大小,即身体的重量成正比。为了增大质量就必须增加体重。但是,人体的力量并不是简单地增加体重就能提高的。重要的是,在打击的瞬间要把全身的重量压在打击点上。就算人的体重很小,如果把体重集中在一点上就能产生巨大的质量。怎样才能把身体的重量加在动作的一点上呢? 一个办法是旋转腰部。通过旋转腰腹部的肌肉把身体的大部分重量加在动作的一点上,就能产生更大的力量。腰部的旋转方向要和攻击或防御的方向相同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腰部的旋转方向不同于目标方向,身体重量产生的力量将会抵消动作的力量。另一个办法是,通过身体的上下运动把身体的大部分重量加在动作的一点上,也能产生更大的力量。即正弦曲线运动。将身体的重心沿着正弦曲线的轨迹运动,利用膝关节的屈伸来降低或提高身体的重心。当膝关节伸直时,身体的重心达到曲线的最高位置,在打击的瞬间将身体的重量下沉加在动作的一点上。值得注意的事,膝关节的屈伸不能过度,要做放松而自然的曲线运动。2. 加速度:最大的力量由最大的质量和最大的加速度产生。尽管质量小,即体重轻,如果加大加速度就能发挥巨大力量。下面是自由落体运动的例子。如果将一个钢球从空中对准地面的一块玻璃落下,那么,从十米高度落下的钢球砸在这块玻璃上的破坏力与从一米高度落下的钢球砸在这块玻璃上的破坏力是截然不同的。为了直观地理解速度与力的关系,对燃烧着的蜡烛进行试验。当手掌对着蜡烛的火苗慢慢地横扫时,火苗不发生任何变化。但是,手掌快速移动时,火苗将被熄灭。或者,用快速的拳头或脚掌击向火苗并在火苗的寸前停止时,火苗也会被熄灭。怎样掌握有速度的动作呢? 有一个办法是移动身体的重心。身体的重心越高动作的速度就越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提高身体的重心,尽管有利于发挥动作的速度却不利于身体的稳定。另一个办法是扩大攻击的距离也可以加大动作的速度,因为在一定的时间内,动作距离越大,动作的速度就越快。扩大攻击距离的方法是通过提高身体的柔韧性来实现的。反作用力和冲击力 应用力的原理发挥最大的力量:最大的力量来自最大的质量和加速度。为了加强这个力量,跆拳道充分地利用了力具有的性质。不但要开发人体自身的力量,还要利用对手的力量。3. 反作用力:反作用力的方向是作用力的相反方向。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如果用一个十公斤的物体打击墙壁,那么这个物体也会得到相同的力。因为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跆拳道利用两种反作用力,即利用对手的力量和人体自身的反作用力。利用对手的力量是,通过阻击对手的作用力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当对手向着自己袭击时,对手的速度越快力量就越大。如果对准对手的身体进行反击的话,对手将受到重大的力量。因为反击的力量和对手的袭击力量之和是对手所受到的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反击的力量很小,对手也将受到巨大的冲击。利用人体自身的反作用力是,把身体的中心线作为轴线,向着两个相反方向同时进行运动时,其中反方向运动所产生的力量。就是说,当右拳进行打击时,左拳要向后拉动。左拳的反方向运动产生的反作用力,增强了右拳的力量。如果没有左拳的反方向运动,右拳将是有击无力。4. 冲击力:众所周知,冲击力与力的作用时间和力接触的面积成反比。例如,用橡胶管喷水时,将管口用力压扁使管口面积变小,水压就大喷的就远。这是因为管口面积变小后,水的压力聚集到一个小点上的原因。当打击对手的时候,把力量集中在目标的一个点上,就会增强打击的破坏力。即使打击的力量不变,随着目标面积的变化,冲击力的的大小也随之而变。跆拳道有两个集中力量的方法。一个是把自身的全部力量集中在一点上,另一个是把打击目标集中在对手的要害上。集中自身的全部力量在拳、掌、指、足、膝、肘、头等骨骼的尖端上作为冲击体。在这里重要的是力的作用时间要短,在瞬间聚集全身的力量来打击对手。决不能长时间集中全身的力量,要在全身放松的条件下,就是在接触对手的刹那,突然极度紧张全身肌肉、把全身的力量集中在自身的一点上。出拳时要有握拳、扣腕、旋转等动作,以提高冲击的强度。打击目标要集中在对手的要害上,即最脆弱的部位。打击力量的作用时间要在瞬间完成,不给对手留下缓冲的余地。目标应该是要害的一个点,决不能把力量分散在一个面上。必须强调的是,打击的力量要集中在要害的一点上。否则,就会浪费集中的全身力量,给对手留下缓冲的余地。平衡和呼吸 技术的根本是绝妙的平衡和完美的呼吸:华丽而有高度的足技,进行技术动作时吐气的悦耳叫声展现了跆拳道的特征。虽然保持平衡和调节呼吸是所有武术和体育项目不可缺少的,但是要掌握和发挥跆拳道独有的技术并发挥力量,这两个要素就显得格外重要了。5. 平衡:观看一流的跆拳道选手演武时,引人注目的是高度的平衡。不管做什么样的高难动作,上半身决不会扭曲下半身决不会摇动。身体的重心移动及高速的动作都离不开平衡。保持常时的身体均衡状态,可避免视线脱离目标。不管攻击或者防御,平衡是产生最大力量的根本。保持身体平衡的重点是站立方法。不管攻击还是防御,站立的姿势要保持安定,同时要有适应性。即可随时调整站立姿势保证身体重心的顺利移动。当身体重心均匀分布在两腿上时,站立的身体重心应该在两腿中央的垂直线上。当身体重心的大部分分布在某个单腿上时,站立的身体重心应该在这个单腿的中心线上。这样的身体移动可保持站立姿势的平衡。 另外,快速打击时为了保持身体平衡,要经常保持关节的柔韧性和弹性。而且在打击的瞬间要努力保持后腿的脚跟不离开地面,也帮助身体保持平衡。6. 呼吸:呼吸对于调整体力,进行攻击和防御都起着很大的作用。身体的中心是腹部,也是力的根源。把力集中在腹部,可产生更大的力量。重要的是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法和它的调节。吐气可以使身体柔软,止气使腹部紧张集中力量。向对手进行打击时迅速吐气,将要击中对手的瞬间要止气是很重要的。吐气的大声喊叫可集中精神,提高威力。而且如果受到攻击,还能有效地抑制疼痛,防止丧失意识。另外沉着地吸气可安定情绪,为下一个动作做准备。必须提醒的是在决定攻击和防御的焦点时,绝对不能吸气。这是因为吸气不仅妨碍进行下一个动作,还妨碍精力集中减轻打击力度。在比赛过程中为了防止对手察觉自己的疲劳,有必要进行呼吸的伪装。这也是一流选手应具备的条件之一。总结:以上叙述的是跆拳道的力的理论,它包括质量和加速度两大要素以及反作用力,冲击力,平衡和呼吸四大要素。这些要素不是一个一个独立的,而是要素之间有着密切关系的。要掌握跆拳道就必须熟练掌握这些要素和相互关系。跆拳道的科学基础完全是基本的力学理论,任何人都可以理解。跆拳道的力量就是应用这样简单的道理产生的。因此,学习跆拳道与体格,年龄和性别无关,任何人都能发挥自身的巨大力量。当然,理论要与实践结合才有其生命力。技术的提高必须通过不懈的练习。但不是损伤肉体的盲目练习。而是要充分掌握上述的基本理论,进行科学的,规则的训练才能真正发挥跆拳道的力量。

排球运动的损伤,主要集中在肩部、肘部和脚腕部,几乎每个打球超过半年的朋友都会遇到,那么对于“新手”及已经逐渐康复的“老手”该如何预防损伤和提高抗病能力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排球运动的损伤与维护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排球运动损伤的预防 a肩 部 肩部最主要的受伤原因便是在用力击球时,你的“肘关节”超过了“肩关节”,使得: 1、肩部肌肉和韧带被过分拉长,以出现肌肉拉伤的现象。 2、肩关节属于“球窝关节”,其稳定性和抗击力较差,以出现脱臼现象,于是,便会出现肩部肌腱炎等炎症。 但是,作为排球运动的运动规律来说,肘部高于肩部是扣球时肯定出现的情况,不可必免,于是我们只好首先做好预防工作。 预防工作的第一步,就是提高你的肩部的抗击力,方法是:竖直站立或者坐在椅子上,上身保持直立状态,用你发力的胳膊垂直于地面。拿一重物(哑铃最好),重量为,因人而异。随后,你的大臂保持不动,仍与地面成垂直状态;小臂向上弯起,肘关节成90度角;转动你的手腕,使拳眼向上;随后,使你的肘关节成为--轴心,大臂仍不动(但随小臂内旋),小臂旋内至腹部前(一拳的距离)!然后再恢复到起始的(大臂垂直于地,小臂向上弯起)----这便完成了一次运动,你在继续,运动量以12-15次,共3-4组为宜。 预防的第二步,就是在运动前,好好的给你的肩部,特别是发力扣球的一侧“拉伸”一下,方法是:例:若拉伸右肩,右臂伸直,右肘屈曲,用左小臂(桡骨)处放在右大臂下端(肱骨下端),左小臂微微用力,拉伸你的右肩膀。(左肩同理)。 b肘 部 肘部的伤病俗称“网球肘”,其根源是由于“腕部”活动太多而造成的。其导火索则是由于手腕处用力过猛,冲撞以及长时间的重复运动所造成的。其“病症”是肘部:1、酸痛,2、刺痛,3、红肿,4、肱二、三头肌软弱无力。 预防方案:强化肌肉---小臂肌肉群 若愿意,打球时可以买副护腕,不仅保护手腕,而且也保护肘关节。 打球前的伸展---伸展小臂肌肉群---两臂伸直成“僵尸”状,之后手向下伸展小臂肌肉,15-20秒为宜。 c脚腕部 人体关节中,脚腕部是最薄弱的,而且脚腕部位的力量和抗击力也是人体各个部位中最难以提高的地方之一。如果要想提高脚腕部的抗击力,只有从小腿后侧的腓肠肌和腓肠肌旁边的比目鱼肌着手。 锻炼腓肠肌和比目鱼肌以持重提踵为最好:双手各拿一重物(哑铃最好),各公斤,因人而异。提踵(后脚跟)12-15次,共3-4组。 锻炼腓肠肌和比目鱼肌会相对提高你脚腕部的抗击力,但是不是直接预防的方法。直接预防的方法,只能是打球下落时多注意对方及队友的脚。一旦踩到,就地一个滚翻,最好买副“足果”。在预防脚腕受伤的问题上,我们采取的方式就是将受伤达到最小化(运动界现在也在积极寻找解决脚腕部过于薄弱的训练方法) 一旦受伤,我建议大家采取的紧急处理方法 p---保护受伤部位 r---休息,停止运动(即使还可以继续打球,但是最好还是停止,以免伤势加剧) i---冰敷受伤部位 c---包扎受伤部位 e---抬高受伤部位 要注意的是,脚腕受伤后,人们通常会用土方法来治疗,其中有的方法会加重脚腕的伤势。 不正确处理 h---热敷 a---用酒精摩擦 r---走动 m---按摩 膝关节急性损伤 膝伤是排球运动中最常见的损伤,可缩短运动寿命,因而不容忽视。膝关节损伤一般是由起跳落地时旋转外力造成的。如果运动员身体与球没有相互对准(拦网、垫球、传球),运动员不得不尽力够到球,落地时会失去平衡,即出现膝关节急性损伤。 1、内侧副韧带损伤 内侧副韧带是控制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拦网、击球后失平衡落地的动作,或单腿落地,或垫球传球中半蹲姿势等,造成的膝关节内旋外翻动作,可伤及内侧副韧带。表现为膝内侧剧烈疼痛、肿胀,膝关节内翻时疼痛加重。专科医院的体查、X线及CT、核磁检查可做进一步诊断。 损伤后立即采用RICE常规治疗(R:rest,休息;I:ice,冰敷;C:compression,加压包扎;E:elevation,抬高患肢)。早期用支具或石膏固定。如果内侧副韧带完全断裂应及时手术治疗。 2、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 前交叉韧带是控制膝关节前部稳定的重要结构,尤其对于竞技运动员。该韧带损伤可使运动员反复出现膝关节不稳,影响竞技水平甚至日常生活。拦网、扣球、截击、救球或起跳后单腿落地,致使小腿胫骨内旋,而身体向相反方向旋转,此时正好膝关节过度伸展,则会损伤前交叉韧带。多数病人伤时膝内由撕裂感,疼痛,失力不能立即行走,甚至伤时可听到断裂声,关节内积血,关节肿胀,肌肉痉挛。 对于成年患者建议尽早手术治疗,恢复膝关节稳定性,术后积极配合进行康复训练可使运动员恢复原来运动水平。现代关节镜技术大大减少了手术创伤,缩短了恢复时间,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可帮助运动员重返赛场。 3、半月板损伤 半月板位于股骨、胫骨内外髁之间,属于纤维软骨组织,其水平面为半月形,而切面为楔形,半月板可承受载荷,促进润滑,使胫骨关节匹配等。排球运动中半月板的损伤机制与前交叉韧带基本相同。半月板损伤一般出现关节间隙疼痛,活动量大时疼痛加重,交锁,打软腿,半蹲时痛,有时会出现弹响,关节内可能会出现积液。 急性期需RICE处理。症状较重者应行手术治疗。 4、髌腱腱围炎和髌尖末端病 病变发生在髌腱及其腱围和髌腱在髌骨尖的附着处。由慢性劳损,反复牵拉引起。排球运动中弹跳动作较多,膝关节经常在负重下由屈到伸,易使该部位损伤。跳跃、上下楼、半蹲发力时痛,打软腿。 该损伤患者主要采用保守治疗方法,如功能锻炼(包括静蹲练习、直抬腿),按摩,理疗及封闭注射。 排球运动常见的伤病 排球运动常见的伤病原因: ①项目对运动员的素质要求:1)爆发力。2) 快速移动能力。3)较好的反应时。 4)全身的控制能力。5)有氧与无氧的能力。6)顽强拼搏的意志力。 ②排球是一种有接触的运动项目,指与队员和地面,球网的接触,因这些接触而导致各类损伤的发生。 ③排球运动员由于过早接触专业训练和过度训练而导致的运动损伤:1)膝关节的髌骨劳损与腰痛。2)跳跃与着地时对髌骨产生的压力刺激而导致的与膝关节有关的损伤,如跳跃膝,髌骨软骨病。3)肩关节结构的损伤。4)重复的动作产生的局部压力过大而导致的损伤,如腰骶关节的损伤。 排球运动常见的伤病: 1)一般损伤:指的损伤,腕与前臂的损伤,肘关节损伤,肩关节损伤,面部损伤,膝关节损伤,踝关节损伤,足的损伤我,皮肤损伤等。 2)膝关节:由于过度使用导致膝关节受累,半蹲位的防守动作和过多的跳跃动作,增加膝关节的负荷。 机制:由于肱四头肌肉的重复收缩,使得跨越膝关节的伸膝腱膜疲劳与过度,对髌骨附着点的拉伸导致髌骨软骨病与跳跃膝的发生。 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原因: ①很多的训练动作要求从不同的方向落地以及赛季前的高强度训练负荷。②在较硬的场地上运动,身体的协调性不够以及鞋子吸收地面对身体的震荡能力不足所引起的对足,胫骨,膝和腰的压力刺激过大。 提示:欲降低损伤的风险,要注意运动场地的卫生,运动场地的材料。 具体的损伤介绍: ①跳跃膝:髌骨周围的伸膝腱膜由于过度使用导致的伸膝障碍。病因:1)在跳跃项目中膝关节的过度使用。2)胫骨前肌的力量不足。3)高髌骨位置的运动员。 ②髌骨疼痛:胫骨结节骨骺炎。一旦发生炎症,在活动时将会引起症状产生。如坐,蹲,跪或上下阶梯时会有疼痛。 ③肩的损伤:主要是因为扣球,发球,传球,拦球训练负荷过大所致。缺乏技术,缺乏专项工作肌肉训练,尤其是肩袖肌肉群,由于扣球的挥鞭动作,需要运动员有较好的肩的控制力,突然的发力或者制动,都要求运动员具备较好的肌肉力量,柔韧性和较好的耐力。在对运动员进行专项训练时,要注意增加肩袖肌肉群的力量训练。热身不足也是导致运动损伤的原因之一。 ④肩的撞击综合征:包括肩袖撕裂,含急性与慢性损伤,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损伤,肩后群肌肉劳损,冈下肌萎缩症,肩峰下滑囊炎。 ⑤腰骶关节的损伤:在排球专项训练过程中,由于髋关节的屈曲动作过度和半蹲位导致的腰骶关节压力过大所致。猜你喜欢: 1. 防止排球运动损伤的方法 2. 排球运动的特点 3. 排球运动的简介 4. 排球运动所具备的特点 5. 排球运动的论文介绍

颅脑损伤手术室护理研究的论文

ICU集中收治危重病人,抢救生命是首要任务,因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关注生命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成为最重要的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危重病人的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危重病人院内转运中的护理安全管理 方法 与途径的效果,方法:对危重病人转运前病情及风险评估,危重病人院内转运途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重视转运途中的病情观察及管道护理,做好危重病人口头、书面的交接,结果:提高了危重病人院内转运护理的安全性,结论:实施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可缩短转运时间,提高转运效率,减少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及意外事件的发生率。

【关键词】危重病人;院内转运;安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004-4949(2014)02-0228-01

做好各种危重病人转运途中的安全护理工作,对病人的治疗、预后和康复都有一定重要性和必要性[1]。我院 2011 年 1 月以来,加强了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管理,减少了不良事件和意外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重症医学科每年院内安全转运的危重病人600人,期中: 男 346例,女 254 例; 年龄 16 ~90 岁,平均45 岁; 内科病人80例,外科重大手术病人520 例,病情稳定后转回病房594例,死亡6例,.

2护理方法

. 转运前的护理

转运前向病人及家属做好 自我介绍 ,解释转运的目的及必要性,取得他们最大的配合。其取得配合。

. 转运前病情评估 重症病人病情复杂、凶险、变化快,转运途中可能有不同程度并发症及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因此,护士在运送病人前准确地综合评估病人病情是安全转送的关键[2]。所有病人转运前当班护士必须对病情充分地了解和评估。根据评估的情况,做好相应的准备。

对于有潜在危险性的病人,如重症颅脑外伤、大面积脑出血等病人,应尽量去除增加颅内压的因素,包括转运前吸净痰液、控制躁动,转运中抬高头部、妥善约束等,并带上便携式吸痰器;对于昏迷病人应备口咽通气管及人工呼吸皮囊、气管插管等用物,对于有气管切开者,应检查人工气道的固定情况,必要时加固,防插管脱落或移位。

.检查静脉通路是否通畅,各处连接是否紧密,最好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确保转送途中保持有效的静脉通路。

转运时所需物品、药品、仪器的准备 根据病人的病情准备不同的抢救药品,如肾上腺素、阿托品、盐酸利多卡因、尼可刹米、洛贝林、地西泮、乳酸钠林格液等。同时备好心电监护仪、氧气袋、简易呼吸气囊、吸痰器等,必要时准备便携式呼吸机。

2. 加强与ICU的有效沟通及协调 转运前应电话通知ICU做好相应的准备,告知病人的基本情况,包括病人初步诊断、目前生命体征、需要准备的药物及仪器,以减少等候时间,为病人诊断、治疗争取时间。

2. 转运过程的护理负责转运的护士应有较强的责任心、准确的判断力、并具有独立工作和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若病人生命体征不平稳,转运途中至少需2名陪同人员,要求主管医生同往。

接收科室准备。接收科室的准备也很重要。转运前应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做好相应的准备。如病人有人工气道且使用呼吸机,应提早通知,告知病人的基本情况。临出发前,再次确认接收方已做好相关准备,通知病人到达的时间或与检查科室联系确切时间,以保证随到随做。

转运途中护理:

转运中的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

严密观察各种管道的情况。查看各管道是否在位,并妥善固定。按从头到脚的顺序逐一检查管道固定是否稳妥,并要求接头、三通管连接处拧紧。保持各种管道通畅、有效、防止扭曲、受压、滑脱。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转运途中要确保静脉输液通畅,以便抢救时用药。对于可暂时关闭的引流管道如尿管、部分腹部伤口引流管等进行夹闭,并将夹闭的管道及引流袋固定于患者腹部。

转运时保持平车车速平稳,防止颠簸,保持头部在大轮端,可因大轮转速慢、稳而减轻震动。上下坡时患者头部始终在高处端,以免引起患者不适。冬天注意保暖,夏天、雨天为病人遮挡,盖好被子。对烦躁不安的病人,予以镇静、约束,以防病人发生坠落受伤。

转运途中出现并发症的处理。一旦出现严重并发症,应就地抢救,同时与有关科室联系,以便得到专科的救治。

转运途中监测与记录,转运中应严密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病人的意识状态、呼吸频率与呼吸形态,同时应记录各项监测指标数值、意识活动状态、转运途中抢救和治疗经过等。

认真做好交接班 到达接收科室后,与相关人员认真做好交接工作。交接的内容包括病人的诊断、意识、瞳孔、生命体征、氧流量、各种管道名称及植入深度、引流液的情况、特殊用药及皮肤情况等。

3 讨论

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管理的意义非常重大.危重病人的转运在治疗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操作得当, 既能融洽病人救治过程中的医患关系,还可以减少法律纠纷.作为护理管理,要把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放在首位.有文献报道,急危重病人院内转运有 11. 6%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及意外情况.通过预见性护理程序可以明显减少坠床、脱管、病情恶化、心跳停跳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我们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有痰液时及时抽吸,防止痰堵引起窒息.颅脑外伤病人转运时要有安全合适的体位,例如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有脑脊液耳漏者头偏向患侧,有颈椎损伤的病人带颈托固定.搬动血气胸患者时,须将胸腔闭式引流管钳闭,以防导管脱落、漏气或液体逆流.注意检查胃癌、肠癌术后患者身上的各种管道,保持通畅,妥善固定,防止脱落、打折、扭曲.病人回到科室后由高级责任护士或护理组长对患者进行再次评估,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妥善固定好各种管道.

危重病人院内转运前及转运中预处理 对高风险的危重病人进行转运前和转运中预处理是降低风险保障转运安全的重要 措施 。转运前对气道内分泌物及误吸物的清除,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和度较低患者应预先气管插管保持气道通畅,出血部位的有效包扎止血及输血,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扩容,心衰病人的血管活性药物的微泵调整,颅内高压病人的脱水剂的使用,血气胸状态下的胸腔闭式引流,骨折部位的固定等;转运中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处理气道分泌物,调整呼吸机模式,稳定血压(如加快输液、血管活性药滴数),纠正严重心律失常(如室颤等)以及各种管道、夹板的稳固。通过这些预见性的处理,明显提高了危重患者转运安全系数。

4 小结

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治疗和护理。院内转运可能导致病人生命体征的改变,甚至加重病情,引发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因此,转运病人必须采用合适、安全的护理方式,确保为病人提供的医疗护理服务安全有效。成功地运送对降低危重病人的病死率及伤残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冠敏,刘喜英.开胸手术病人院内转运的安全管理[J].护理研究,2009,23(增刊1):129.

[2]唐梅宗.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的安全管理[J].护理研究,2010,24(1):105~106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危重病人施行肠内营养的护理措施, 总结 其治疗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并施行肠内营养的68名危重病人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资料所选取的68名危重病人中,有4名患者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消化道出血而中止鼻饲,其余64名患者耐受性良好,68名患者在接受营养支持疗法后2周,测量患者血糖、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的水平恢复到正常。结论临床上及早给予患者胃肠营养支持并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使患者内环境紊乱明显降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使患者死亡率降低。

【关键词】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护理

研究证明,合理的营养支持是抢救和治疗危重病人必不可少的环节,正因为如此,近年来肠内营养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得到了长足发展,肠内营养不仅能够保护胃肠黏膜,维护胃肠功能,还能够维持正常的内脏血流。危重病人的身体状态处在高度分解代谢的状态下,场内营养可以为病人供给充分的能量,以纠正负氮平衡,还能够防止因细菌移位造成的肠源性感染。本文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并施行肠内营养的68名危重病人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详见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资料的选取为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并施行肠内营养的68名危重病人。68名患者中,男性患者41名,女性患者27名;年龄最小的18岁,年龄最大的88岁,平均年龄为47岁。在所患疾病上,有39名患者诊断为重度胸腹复合伤,有14名患者被诊断为头胸复合伤,15名患者诊断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68名患者均存在肠胃功能问题,不能经口进食,经专业诊断需要进行营养支持治疗长达7天以上。

方法患者在开始肠内营养治疗后,定期对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血糖进行连续监测。

营养支持给予途径①经鼻胃管途径:此种营养支持给予途径适用于肠胃功能状态正常,施行期间没有出现昏迷,或者在短时间内尚且可以完成鼻饲给予营养途径到口服饮食这一过渡的病人。②经鼻空肠置管喂养:若患者肠胃功能处于正常状态,且没有昏迷,或者在短时间内能够完成鼻饲给予营养途径到口服饮食这一过渡,那么可以使用此营养支持给予途径,此方式能够使因导管途径问题产生的误吸和返流发生几率降低。③经胃、空肠造口喂养:这种方式因其具有创伤性,所以适用于需要长时间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这种方法需要运用手术造口的方式将营养管放置到胃或空肠内。

肠内营养的应用原则肠内营养的应用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肠胃功能,可以选择要素型和整蛋白型两种肠内营养类型。要素型肠内营养剂:百普素、百普力。整蛋白型肠内营养:使用这类肠内营养供给的患者因要使用安素、能全素,所以患者的肠道功能要处于一种较为良好的状态。在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血糖和电解质的测定,询问患者胃肠道情况,根据患者的不同身体状况调整肠内营养液的剂量和浓度。

喂养方式①一次性投给:这种方式是把调配好的肠内营养食物一次性注入,这种方式存在诸多并发症。②间歇性喂养:就是分次给予所需的肠内营养食物,注入频率为3-4小时给予一次,若需重力滴注,注入频率为30-40分钟给予一次。③连续滴注:这种方式需要借助于肠内营养泵,对患者连续性20-24小时内进行滴注,因为此种方式需要时间较为长久,就要求患者能够具备较好的耐受力。④循环滴注:此种方式需借助于输液泵的控制,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持续泵入。

2结果

在资料所选取的68名危重病人中,有4名患者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消化道出血而中止鼻饲,其余64名患者耐受性良好,68名患者在接受营养支持疗法后2周,测量患者血糖、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的水平恢复到正常。

3讨论

营养支持的基本概念营养支持是指为治疗或缓解疾病,增强治疗的临床效果,而根据营养学原理采取的膳食营养措施,又称治疗营养。所采用的膳食称治疗膳食,其基本形式一般包括治疗膳、鼻饲、管饲膳、要素膳与静脉营养。是维持与改善器官、组织、细胞的功能与代谢,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的主重要措施。肠内营养支持的适应证包括:①经口摄食不足或不能经口摄食者。口腔肿瘤、咽喉肿瘤手术后;营养素需要量增加而摄食不足,如脓毒症、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及其化疗或放疗时、畏食、抑郁症;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如知觉丧失,脑血管意外以及咽反射丧失而不能吞咽者。②胃肠道疾病。胃肠道瘘;炎性肠道疾病(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短肠综合征;胰腺疾病、肠道准备。③胃肠道外疾病。肿瘤放疗和化疗的辅助烧伤和创伤;术前和术后营养支持;心血管疾病;肝病、肾病、肠外营养的过渡;先天性氨基酸代谢缺陷。肠内营养支持的禁忌症包括胃肠道功能衰竭;完全性肠梗阻;严重的腹腔内感染。

危重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

鼻饲管的护理鼻饲管的选择大多数为采用鼻肠胃管或者是鼻胃管,导管放置后,要注意对存在躁动或不配合的患者进行适当的约束,以防导管的意外拔出。导管的固定要使用无侵入性的固定方法,将长方形绷布的上端贴在鼻尖下端,然后再把绷布的下端撕开,左右交叉后螺旋粘于鼻饲管。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鼻饲喂养的时候,要注意检查鼻饲管的位置是否正确,并抽取胃液,这样能够保证肠内营养的顺利进行。为了防止导管堵塞,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如果持续性输注高浓度营养液,要每隔2-4小时用10-20毫升温开水对导管进行冲洗,间隔24小时要更换体外输注管。②如果需要经鼻饲管给予药物,要注意不同的药物区分输注,这样可避免药物和营养液混合。

营养液输注的护理营养液的温度要有效控制在35-37摄氏度之间,如果天气寒冷,要输液时要先加温输注,输液增温器的使用应放置在输液管道上离输入口的段上,还要注意更换增温器的位置,以防局部温度过高。护理人员在进行营养液调配的时候,要注意检查营养液的外包装和出厂日期,避免把过期、污染的营养液输注给患者,在进行操作前,要注意对手部的清洁,营养液要摇匀。营养液开启后的放置条件是,2-8摄氏度条件下不超过24小时。输注营养液时的正确体位是取卧位,头部抬高30-45°,输注后半小时可调整体位。

口腔护理经总结及研究,很多肠胃置管的病人,会发生口腔炎。这主要是因为一旦口腔腺体长时间缺乏食物刺激,口腔内唾液分泌会逐渐减少。所以,对于肠胃置管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指导帮助其进行漱口,一般使用水或者漱口液,昏迷患者要用生理盐水对整个口腔进行擦拭。

心理护理有的危重病人实施了气管切开,多个引流管会对患者产生刺激,引发疼痛;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过程中,患者也会发生反复性的腹胀和腹泻,这些原因都会使患者对治疗产生抗拒心理,不愿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这时候护理人员要耐心解释相关知识给患者及家属。诸如肠内营养的优点、在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等,要及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介绍并进行详细沟通,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使患者能够信任和依赖于护理人员。

4小结

危重病人是临床营养支持最重要的群体之一,这是因为患者出现的应激性分解代谢增强,危重病人因为疾病原因很多还实行了机械通气、气管切开等,其能量消耗增大,对营养的需求也就随之增高;另一方面,危重病人的肝肾功能不全,营养负荷地下,会出现代谢紊乱现象。经研究,临床上及早给予患者胃肠营养支持并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使患者内环境紊乱明显降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使患者死亡率降低。

参考文献

[1]严海萍.危重病人的肠内营养应用及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2006(36).

[2]张水娇.危重病人的肠内营养支持[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

[3]陈素坤.临床心理护理指导[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8.

选题参考:1.临床护士如何避免护患纠纷 2.产妇的心理状态与护理 3.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 4.护理质量与护士长职责 5.浅谈晚期癌症病人的临终关怀护理体会 6.如何增强护士法律与服务意识避免护理纠纷 7.临床心理护理与护士心理品质浅析 8.浅谈门诊健康教育的对策、形式 9.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10.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外科护理 11.早产儿窒息复苏后的观察与护理 12.浅谈护士长综合素质的影响力 13.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护理 14.护理文书书写中潜在的医疗纠纷 15.学龄前患儿的心理护理 16.高血压病人健康教育难点分析及对策 17.自杀精神病人的心理性特征及护理对策 18.精神疾病的康复教育及护理指导 19.对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常见的问题实施循证护理的实践 20.护患沟通技巧及对病人康复的重要性 21.继续护理教育的实践与体会 22.护理记录书写探讨 23.急诊科护生实习方法的探讨 24.加强急诊护理工作防范护患纠纷 25.住院病人休克因素分析及护理策略 26.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 27.陪护人员对肿瘤患者的影响 28.老年冠心病的健康教育 29.以整体护理观为指导开展护理查房 30.护患纠纷分析及防范 31.护患沟通的技巧及对病人康复的重要性 32.乳腺癌病人的手术护理 33.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自我防护及自我保健 34.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体会 35.心理行为疾病的心理护理 36.开展健康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7.化疗药物的防护 38.临床护士心理品质浅析 39.在手术室护理中运用舒适护理的体会 40.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 41.烧伤患者的休克期临床护理 42.麻醉后留置导尿的临床观察 43、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44、循证护理在孕产妇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45、临产妇的心理状态剖析及护理 46 、胆囊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47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护理 48 、骨伤科病人功能锻炼的护理与指导 49 、儿科护士如何避免护患纠纷 50 、浅谈健康教育中的沟通技巧 51、机械通气病人的气管插管护理 52、成人留置胃管测量方法的探讨 53、化疗药物渗漏性损伤治疗新方法的临床应用及相关机理 54 、有关早产儿护理与治疗中的某些问题探讨 55 、肠造口康复期病人的心理护理 56 、预防老年糖尿病足的社区健康教育 57 、学龄前住院患儿行为特征原因分析及心理护理对策 58 、浅谈基础护理在控制院内感染中的作用 59 、多发性创伤的急救护理 60 、哮喘持续状态的观察护理 61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肺癌的配合及护理 62 、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穿孔的原因分析和护理体会 63、健康教育中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64、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分析与对策 65 、临床护士如何避免护患纠纷 66 、谈创伤急救术中护理道德 67 、甘露醇在妇科手术前清洁肠道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68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69 、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70、II 型糖尿病病人出院指导的方法和体会 71 、如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72 、加强护患沟通做好围手术期心理护理 73 、内科住院病人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 74、如何在整体护理中进行病人教育 75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76、重症颅脑损伤及开颅术后的监护管理 77 .食管癌围术期的护理 78 、高龄大肠癌围手术期护理 79 、对早产儿家属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80 、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81.昏迷患者的护理 82 、实习护生的教育管理经验体会 83 、临产妇的心理状态与护理 84 、护患沟通技巧 85、 654-2 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86 、浅谈护士的心理素质 87 、老年患者腹部手术近期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88 、护理书写缺陷分析和防范对策 89、浅谈护理纠纷的起因及对策 90 、急诊血液灌流抢救小儿中毒的护理 91、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的护理体会 92 、胃大部切除术后护理体会

我写的《DEA方法在新疆9所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护理效率评价中的应用》,当时也不会弄,还是学长给的雅文网,十分专业的说骨科术中外来器械污染监测及冷凝水对其污染影响的研究手术病人皮肤预处理对皮肤消毒效果的影响岗位管理对护士核心能力与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临床护理人员职业性腰背部疼痛原因调查分析综合性大型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与身心健康研究YC医疗美容医院服务质量管理研究与对策局部加温对预防静脉留置针血栓形成的影响高等院校本科护理专业办学特色研究外科护理学教学方法现存问题及优化教学研究宁波地区护士职业认知现状及职业倦怠度调查护理法律风险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三级甲等医院护理人员对心理咨询需求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长沙市护士职业倦怠与护士工作环境的相关性研究成年男性全麻手术患者留置导尿舒适护理的干预性研究——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与盐酸利多卡因在临床的联合使用硬式内镜器械清洗方法改进与效果评价高等院校护理专业教师人文关怀能力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运用三焦理论辨治癃闭的临床研究某三级教学医院临床护理人员锐器伤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颅脑创伤护理能力与胜任特征研究中医临床护理信息数据元标准体系构建——中医临床护理信息数据元目录及值域代码编制临床护士病情观察能力评价指标的初步研究

损伤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骨科专业毕业论文可以写相关的实验类课题。当时也是得到了雅文网的大力帮助,写的《骨科患者睡眠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还有些题目参考吧骨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内科治疗研究骨科住院患者饮食知识需求情况调查及护理对策提高骨科护理文书质量的调查分析现代临床路径教学在骨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研究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骨科围手术期大面积急性肺栓塞的早期救治细节护理六步法在小儿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东莞市43家医院骨科护理人力资源状况分析及对策音乐干预对骨科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疼痛的影响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在手术室的控制措施骨科不同专科病房护理工作量测算分析台湾地区骨科发展历程骨科专科护士对骨科护理质量及康复的意义献身祖国骨科事业的叶衍庆教授骨科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安全问题及应对手术室骨科外来器械的使用与管理骨科手术术前皮肤清洁方法的研究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体会骨科患者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的护理体会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Mimics在骨科术前应用研究(附81例报告)骨科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感受服务在骨科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五年的建设与发展“1+3”模式在骨科预防患者跌倒与坠床管理中的应用体会临床路径在创伤骨科无痛病房疼痛管理运用研究骨科住院患者的安全护理策略分析骨科患者发生压疮原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100例骨科老年患者手术风险因素分析严重多发伤时损伤控制骨科治疗的疗效观察86例骨科患者院内感染临床分析与对策优质护理服务提高骨科患者满意度的临床研究骨科研究生临床工作技能的培养护士气质类型对骨科专科护理技能水平的影响四川省部分医院骨科护士康复护理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骨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互联网在骨科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提供一个开题报告攻略,希望能帮到你:开题报告是指作者将已初步选定题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等,以书面的形式向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和听众作一书面汇报和简要说明。它是在作者初步选定题目的基础上进行的。其目的有二:1、通过开题报告,将所选题目的研究现状、选题意义、重难点和创新点、征引材料、参考书目作一总体思路的梳理,为毕业论文的撰写做好准备。2、通过开题报告,能广泛听取他人的贵意见,并能重新理顺论文思路,使毕业论文结构更趋完整,内容更趋翔实。一、题目选定前面有介绍,此处略二、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反映某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文献搜集要求越全越好,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参考文献搜集好后,就要对其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的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论文的写作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做好记录”。用自己的语言写下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搜集文献尽量要全。2、注意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3、要围绕主题对文献的各种观点作比较分析。4、文献综述在逻辑上要合理,做到由远而近引用。5、评述要引用原作者的原文,(防止对原作者论点的误解6、文献综述结果要说清前人工作的不足,衬托出作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理论价值。7、采用了文献中的观点和内容应注明来源,不要含糊不清。8、文献综述最后要有简要总结,表明前人为该领域研究打下的工作基础。9、所有提到的参考文献都应和所研究问题直接相关。10、文献综述所用的文献,应主要选自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三、选题的意义与研究价值提出本选题的根据是什么?为什么提出这个选题?本选题的研究有什么意义?从理论的角度看,本选题有哪些方面的突破,其价值取向是什么?本选题与相关领域之间的关系如何?四、内容摘要论文摘要的写法1、 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论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2 、摘要重点应包括4 个要素,即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3、摘要的句型力求简单,通常用10 个左右意义完整、语句顺畅的句子。4、摘要不应有引言中出现的内容,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不用引文,除非该论文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发表的论文。对于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请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五、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报告、论文中选取出来的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从描述中可见,作为学术论文的关键词必须是单词或术语。六、研究方法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研究方法有主法和辅法。主法有观察法,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教育实验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反思研究法,质的研究法等;辅法有统计法,测量法,问卷法等。课题研究方法的使用与选择科研方法的有多种:有以一种为主、多法综合运用;多法并用、交替使用、各法互补;单一方法也有,但较少。不同类型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法不同,可以从不同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选择研究方法。1、以课题研究的延续性为标准,按延续方向确定方法。如,对事物发展过程的追踪研究,选择纵向研究法;对同一时间内不同对象的研究,选择横向研究法等。2、以研究所采取的技术手段选择研究方法。如,进行常规研究时,选择自然观察法、测试式实验法、调查谈话法等;采用现代技术手段研究,选择不同的技术设备的测试及调控等。七、创新点学位论文的创新是学位被授予者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学位论文中的具体体现,最终表现为理论上或实践上的价值。学位论文反映出对研究现状基本上无分析、新旧不清、他人成果和自己成果混淆,把延伸和体会视为结论,对创新点的理解太随意、数据不充分等问题都是创新不足的问题。没有创新的论文显然不符合毕业规定的条件。而已发现的有意的、大范围的、系统的剽窃现象的学位论文则更是与创新背道而驰。独立的创新是对学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结合社会调查、专业实践以及专业书刊知识的积累,学位论文对所选择的研究问题要在某一方面有自己的认识、看法、角度,或者论述更全面、更深入。在某一点上有不同,写出了自己的见解,就可视为独立的创新。独特的创新是对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运用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研究的专业理论和专门知识,以及较大信息量的专业书刊知识的积累或参与课题、调研的成果,学位论文应对所选择的研究问题要有比较完整、系统的见解,吸收各家长处但又与众不同,能提出独特的观点和结论,在新方法、新论据、新观点方面都有独特之处,有明显的理论和实务价值。因此,硕士学位论文在选题上宜选择有一定难度的热点问题,小题深作、中题广作,结论要明确、新颖,突出独特的创新点。八、论文写作大纲写作大纲(列出章、节、目,写出必要的描述性内容)第一章 标 题题目第一节 标 题 题目一、一级标题题目(一)二级标题题目1.小标题题目(1)无标题,接排。文内再排序用圈码。……九、参考文献的撰写

整理了两篇医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欢迎参考其格式。

医学硕士开题报告范文-《治疗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

关键词:钢丝环扎 四肢长骨骨折 济南论文 开题报告

一、选题依据、目的和意义:

骨折不愈合是骨科临床常见病症,其中以四肢长骨多发,例如胫骨,股骨,肱骨等,针对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二次手术我院多才用植骨术配合LCP重新内固定。自体髂骨作为植骨材料具有较多的优点:如取材简单、组织相容性好、无移植排斥反应、骨诱导作用强等,这些优点使得髂骨成为一种最佳的植骨供材,这在临床上已形成共识。植骨是治疗骨折不愈合的重要方法,其机制是爬行替代所引起的支架作用与供给矿物质的作用,爬行替代顺利进行的条件要求准确的复位、充分的植骨和坚强的固定。为达到充分的植骨,及早促进骨折愈合,我们采用髓内外360°植骨的方法,外用钢丝环扎,配合LCP坚强内固定,术后3~12个月内进行随访,根据愈合情况和功能恢复情况分析手术的临床疗效。选题目地在于探讨治疗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的手术改进方法和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本课题以导师多年的临床资料为依据,通过对骨折不愈合手术治疗的国内外文献进行系统整理,结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病房对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患者的随访调查及回顾性分析,根据骨科特殊生物力学特点和导师治疗骨折不愈合的多年临床体会,分析治疗效果,并对手术中的细节问题做初步探讨与论述。同时也希望可以通过对导师的临床实践的研究、总结,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

二、本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的动态、水平

治疗骨折不愈合,可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最重要的就是植骨术加更改断端内固定。骨折不愈合应用自体骨移植治疗效果显著,已经形成共识。 植骨是治疗骨不连的重要方法,植骨方式临床多采用髓内外联合植骨。沿肌间隙进入, 骨膜下小心剥离显露骨折部位, 取出内固定器械, 清除骨断端间瘢痕, 咬除硬化骨, 打通髓腔, 修整骨折端, 手法复位, 按照骨缺损情况取骨。髓内植骨以比髓腔稍粗的骨棒,贴紧髓腔骨质;髓外上盖植骨宜用螺丝钉固定植骨块;骨碎屑充分填充残余的空隙,这样才能确实达到植骨的目的和要求。自体皮- 松质骨植骨的爬行替代缩短了骨折愈合过程,新鲜的自体骨具有生物活性,不存在免疫排异,无传染疾病的风险,同时存在骨传导和骨诱导能力。

内固定物更换得坚持以下原则,原钢板内固定者,可更换成交锁髓内针或更长的钢板置于张力侧;原交锁髓内针内固定者,可选用更大号髓内针或钢板内固定;原先短钢板内固定者,可改成较长的钢板。所有病例均需植骨。更换内固定物后,,术后石膏外固定者,应及早进行肌肉收缩锻炼活动,骨痂生长良好后,去石膏开始关节屈伸功能锻炼。但是临床上医师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可以根据骨痂生长情况酌情处理,出院时务必详细医嘱病人注意事项,配合医生,直到骨折完全愈合。LCP钢板内固定适用于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可用拉力螺钉固定碎骨块及移植骨块, 并对断端行轴向加压锁定。手术关键是将骨折端的瘢痕结缔组织全部切除, 骨端硬化骨全部咬除, 露出正常骨质, 钻通髓腔, 植入的骨块必须牢固的嵌入缺损区, 间隙用松质骨填满,。应积极正确指导术后功能锻炼, 严格定期随访及指导。避免过早的不正确的负重。综上所述,对于骨折不愈合的治疗,自体骨移植疗效确切,安全稳妥,技术成熟,应用广泛,值得提倡。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临床资料

病例来源

本研究病例均采集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病房

(二)采集时间

2009年5月~2010年12月

(三)病例选择

1.诊断标准[2]

(1)病史:明确的外伤史,骨折后6个月没有愈合,并且没有进一步愈合倾向已有3个月。

(2)症状:患者骨折端成角、旋转、侧移位、短缩畸形或者节段性骨缺损、持重疼痛或不能持重、局部在应力下疼痛等。

(3)体征:局部窦道形成、流脓、假关节形成或伴有局部软组织瘢痕、缺损等

(4)辅助检查:X线表现:骨端硬化,髓腔封闭;骨端萎缩疏松,中间存在较大的间隙;或骨端硬化,相互成为杵臼假关节等这三种形式中的任何一种就可以定为骨折不愈合。

2.纳入病例标准:

(1)符合本病诊断标准;

(2)骨折平均愈合时间超过半年以上,有假关节形成;

(3)骨折平均愈合时间超过半年以上,多次复查X线拍片显示,骨折线

清晰可见,未见内外骨痂或内外骨痂极少;

(4)拍片显示骨折线增宽,骨折端骨面致密性硬化,骨髓腔封闭,骨质疏松,骨痂间无骨小梁形成,或伴有明显的骨缺损;

(5)临床表现有骨的感染、缺损、畸形、肢体不等长、局部窦道形成、流脓等。

3.排除病例标准:

(1)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

(2)患者有严重的内科疾病,不能够耐受手术者

(3)精神疾病患者

(4)资料不全影响判断者

2.疗效观察方法

对骨不连愈合的评价应包括骨愈合和功能恢复双重评价:

(1)骨愈合评价标准:本评价结果决定于四项指标:骨愈合、感染、畸形和肢体长度,其中骨愈合标准为X线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骨痴通过骨折线,拆除或试行松动外固定物后骨折无异常活动,下肢可无痛行走,上肢持物骨折处有稳定感。 评价标准:

优:骨折愈合,无感染,断端畸形<7°,双侧肢体不等长<2 CM。

良:骨折愈合及其他三标准中两项。

可:骨折愈合及其他三标准中一项。

差:骨折未愈合或再骨折或虽愈合但不具备其他三标准中任何一个。

(2)功能评价标准

功能的评价分上肢与下肢的不同,上肢主要考虑其灵活性,而下肢主要功能为负重行走。

将下肢评价指标定为以下五项:①明显跛行;②踝或膝任何一关节僵硬(完全伸膝或踝完全背伸时,活动范围较正常或对侧丧失15°以上):③软组织情况不良;④有限制活动或影响睡眠的疼痛存在:⑤丧失工作能力或生活不能自理。

优:存在工作能力且无其他四项指标。

良:存在工作能力且具以上四指标中一至二项。

可:存在工作能力并具以上指标中三至四项。

差:丧失工作能力或生活不能自理,不考虑是否具备其他指标。

对上肢功能评价参照“Steuart和Hdlly对上肢功能评价标准”[3]

观察指标为三项:疼痛、关节活动范围、日常活动能力。

l:上肢功能评价标准

分数 痛疼 任一关节活动受限 日常活动

优 无 <20° 完全不受限

良 用力或疲劳后 20~40° 轻微受限

差 持续性 >40° 严重受限

5.课题进度及安排:

2009-05——2010-12 收集病例及随访

2010-10——2010-12 资料汇总及数据分析

2011-01——2011-03 撰写论文、定稿

四、本课题特色、预期取得的结果

骨折不愈合应用自体骨移植治疗效果显著已经形成共识,治疗过程中的经验总结需要不断的进行,更要求开展回顾性工作及进行系统的整理。因此,骨折不愈合的临床资料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题通过搜集整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2009至2010年期间的患者临床资料,对于自体骨移植治疗骨折不愈合的相关性问题进行临床研究与总结。应用统计分析评分进行术前、术后及相关方面比较,对自体骨移植治疗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获得客观、真实、准确的评价,并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

五、可行性分析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是山东省中医管理局评定的重点学科、重点科室,在省内知名度较高,病人来源广泛。导师王明喜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治疗骨折不愈合做过大量研究、临床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课题搜集整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近几年的临床资料,并在导师指导下对这些一手资料进行研究与总结。

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由于并发症较多,治愈比较困难,手术后功能恢复过程漫长,因此在治疗过程中,经验的总结是非常必需的,也是可行的。本课题主要研究山东省中医院近年应用钢丝环扎360°植骨配合LCP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的治疗效果分析情况,因此在选题上可行性较强。课题的研究也得到了学校、附院等各部门、科室的大力支持。相信可以圆满地完成课题。

主要参考文献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等.实用骨科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2] 王亦璁,等.骨与关节损伤[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3] 夏和桃.组合式外固定器简介[EB/OL].北京骨外固定技术研究所,2005

[4] 蒋协运.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5] Boyd HB, Lipinski SW, Wiley JH J Bone Joint Surg Am, 1961; 43(2):159—168

[6] Audige L,Griffin D,Bhandari M,et al. Path analysis of factors for delayed healing and nonunion in 416 operatively treated tibial shaft fractures [J].Orthop Relat Res, 2005; 438:221~232.

[7] James J McCarthy, John Nonunions [J/OL]. eMedicine, Apr 9, 2004

[8] 周来喜,林本丹,钟志刚,等.胫骨骨折三种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学比较和临床研究[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0;15 ( 5 ): 428 ~430

[9] 李峰,欧阳跃平.骨不连临床研究进展[J].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07;28(2):117~119

[10] Harvey EJ,Henley MB,Swiontkowsid MF,et al. Iryury,2003; 34(2):111~116

[11] 任可,张春才,赵建宁,等.持续动态压应力下骨折愈合时软骨内骨化的特点及其机制[J]. 解剖学杂志,2008;31(4):570~574

[12] 李兴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不愈合[J].中医正骨,2007;19(2):43~44

[13] 吴国华.4种固定方法治疗胫腓骨双骨折的疗效对比[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 1): 47~48

[14] 权毅,潘显明,王元山,等.交锁髓内钉断钉与骨不连的力学研究及临床意义[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11(3,4):207~209

[15] Streeker W, Suger G, Kinzl L. Local complications of in-tramedullary nailing[J].Othopade,1996;25:274~291.

[16] Farmanullah, Muhammad Shoaib Khan ,Syed Muhammad OF MANAGEMENT OF TIBIAL NON-UNION DEFECT WITH ILIZAROV FIXATOR [J]. Ayub Med Coll Abbottabad, 2007; 19(3)

[17] Davies R,Holt N,Nayagam care of pin sites with external fixation[J].http:// Journal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2005;87:716~719

[18] 李起鸿.骨外固定技术临床应用中的几个问题[J]. 中华骨科杂志,1996;16: 604.

[19] 杨立民.当今骨科感染的特点与对策[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9;14: 139

[20] 陈文红,史振满,陈建常,等.感染性胫骨骨折不愈合的外固定架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22(8):691~692

[21] Sluzalek M,Gazdzik T S,M rozek S et al. External fixation in thetreatment of severe tibial fractures complicated by soft tissue injury [J]. Ortop traumato1 Rehabil,2004;6( 1): 103 ~112

[22] 胡蕴玉,陆裕朴,刘伟.异种骨移植修复骨缺损实验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1990;10: 33~36

[23] Lu WJ,L B,B NR, et al. Chin ,2006; 9(5):272~275

医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细胞信号转导与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发

一、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简称 QSAR)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由结构活性关系(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简称 SAR )发展而来的。QSAR 是通过对已知结构且有生物活性系列化合物(如一系列有相同药理作用的结构相似的化合物)进行化学信息学的计算, 选用适当的数学模型建立活性与化合物结构之间定量关系,解释由于分子结构的变化影响化合物生物活性的改变,推测其可能的作用机理。然后建立有效的QSAR模型,如果有新化合物的出现,且其结构数据已知,可以预测其生物活性,也可以优化结构改变现有化合物的结构以提高其生物活性。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药物、农药、化学毒剂等生物活性分子的合理设计。在经历4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定量构效活性关系在国际上已成为一个相当活跃的研究领域。

尽管肿瘤的化学治疗已取得重大进展,新的抗肿瘤药物不断出现,但肿瘤的化学治疗仍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实体肿瘤占恶性肿瘤的90%但多数实体瘤如肺癌、肝癌、结肠癌及胰腺癌等还缺乏有效的药物;现有的抗肿瘤药物毒副反应太大,缺乏选择性;肿瘤细胞对抗肿瘤药物产生抗药性[1]。

QSAR主要侧重于药物早期的研究和发展,为新药物分子的筛选的和设计开拓了新的途径[2],在受体结构已知的情况下,对抗肿瘤药物进行定量构效活性关系研究,用生成与受体结构互补的配体的方法来发现可以针对特定肿瘤、特定靶点的非细胞毒类药物,使之更具有选择性和针对性。随着新QSAR模型的建立,极大地缩短了新药合成的时间,降低了开发成本,并能在某种程度上预测药物对特定肿瘤人群的有效性。为肿瘤治疗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肿瘤的化学治疗药物发展很快,每年都有大量抗肿瘤药物研究文献发表,各国对抗肿瘤药物的开发也予以高度重视和大量投资,美国就此专门成立了美国国立癌症研究(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简称NCI),成为了世界抗肿瘤的权威机构。

国内研发方向主要以含中草药及其活性成分的抗肿瘤药物,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对现有药物进行结构改造以改善其药理学特性,如增加水溶性、降低毒副作用等;(2)以新的作用机理或作用靶点为指导寻找新的活性物质作为先导化合物;(3)发现新的作用靶点。在当前生物学的后基因时代,科学家们要面对数千个潜在的药物靶点,探讨它们与小分了化合物的相互作用;(4)加强定量构效活性构关系研究.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开发新药的技术路线发生了重大变革。国际上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在新抗肿瘤药物的开发中使用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它大大加快了新药设计的速度,节省了创制新药工作的人力和物力,使药物学家能够以理论作指导,有目的地开发新药。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受体结构已知的情况下,采用生成与受体结构互补的配体的方法来寻找新药物;另一种是在受体结构未知的情况下,采用对一组具有类似活性的化合物建立定量结构活性关系,在此模型基础上进行结构修饰来预测生成新的化合物。

QSAR作为抗肿瘤药物设计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计算方法和常用手段,在新药的开发和研制过程中占据了重要位置。近半个世纪以来,QSAR研究对有机合成化学、药物化学及药物设计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已经成为研究物质理化性质与生物活性以寻求分子解释的一个强有力工具。下面就定量活性结构活性关系研究的一些常见方法作简要地介绍如下。

1、二维定量结构活性关系方法(2D-QSAR)传统的二维定量结构活性关系方法很多,有Hansch法、基团贡献法和分子连接性指数法等[3] 。

其中最为著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Hansch 法。 它假设同系列化合某些生物活性的变化是和它们某些可测量的物理化学性质(疏水性、电性质和空间立体性质等)的变化相联系的,并假定这些因子是彼此孤立的,采用多重自由能相关法,借助多重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就可以得到定量结构活性关系模型。

基团贡献法是Free-Wilson 在对有机物亚结构信息和生物毒性的相关研究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方法。这种模式认为有机物与受体间的毒性效应是该有机物特定位置上不同取代基团毒性贡献的加和。Free-Wilson 法仅适用于具有相同母体结构的有机物,常被用来对有机物进行毒性初评。

分子连接性指数法(Molecular connective index ,MCI) 是由Kier 和Hall 提出的。它是根据分子中各个骨架原子排列或相连接的方式来描述分子的结构性质。MCI 是一种拓扑学参数,有零阶项(0Xv )、易阶项(1Xv )、二阶项(2Xv ) 等等,可以根据分子的结构式和原子的点价(δ) 计算得到,与有机物的毒性数据有较好的相关性。MCI 能较强地反映分子的立体结构,但反映子电子结构的能力较弱,因此缺乏明确的物理意义,但由于其具有方便、简单且不依赖于实验等优点,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4~8]。

2、三维定量结构活性关系方法(3D-QSAR)随着结构活性关系理论和统计方法的进一步发展,20 世纪80 年代,三维结构信息被陆续引入到定量结构活性关系研究中, 即3D-QSAR。与2D-QSAR 比较,3D-QSAR 方法在物理化学上的意义更为明确,能间接反映药物分子和靶点之间的非键相互作用特征。因此,近十多年来3D - QSAR 方法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研究方法也很多[9] ,比如分子形状分(molecular shape analysis ,MSA) ,距离几何方法( distance geometry , DG ,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parative molecular field analysis ,CoMFA) ,比较分子相似因子分析( comparative molecular similarityindices analysi CoMSIA) 以及虚拟受体( phesudo receptor) 等方法。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CoMFA 方法。

3、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进步,又出现了一些先进的方法来构建QSAR模型,都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其中又以启发发(heuristic method,简称HM),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简称SVM),基因表达式编程(Gene Expression Programming,简称GEP)比较常见。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是Vapnik[10]等人根据统计学理论提出的一种新的通用学习方法,它是建立在统计学理论的VC维理论和结构风险最小原理基础上的,能较好地解决小样本、非线性、高维数等实际问题[11-12],已成功地应用于分类、函数逼近和时间序列预测等方面[13-15];基因表达式编程(GEP)是基于生物学遗传思想,保持了生物学的特性,具有良好的结果重现性,同时也能够进行“遗传变异”控制,最终能获得可靠的实验效果。

三、主要研究内容

1、查阅中外文文献选取数据来源。

2、理化参数与结构参数的计算。

3、具体的结构参数的分析。

4、SVM与GEP的方法研究。

5、定量结构关系式的建立。

6、定量结构关系式的验证。

7、得出结论和总结。

四、论文工作计划

3月中旬—4月初:选题。

4月初—4月底:查阅资料,熟悉实验原理及方法,准备开题报告。

5月10日: 开题。

5月初日—5月底日:进行毕业设计实验,记录数据,撰写论文。

6月初日—6月中旬日: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五、参考文献

[1] 任华益. 中华综合临床医学杂志(山东) , 2005, 7(2): 28 -33.

[2] 徐娟,王林编译.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中的QSAR和QSMR研究.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 2003, 30(3): 135-138.

[3] 郭宗儒. 药物化学总论.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4. 108.

[4] Bakulh H Rao, Shyam R, Asolekar. QSAR models to predict effect of ionic strength on sorption of chlorinated benzenes and phenols at sediment-water interface. Water Research, 200l, 35(14): 3391-3401.

[5] 冯长君, 堵锡华, 唐自强. 取代芳烃对发光菌、大型蚤、呆鲦鱼急性毒性的QSAR研究. 应用化学, 2002, 19(11): 1037 -1042.

[6]秦正龙, 冯长君. 取代苯酚的定量结构-活性P性质相关性研究. 有机化学, 2003, 23(7): 654-658.

[7] 堵锡华. 取代芳香族化合物生物活性的拓扑学 . 南昌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5, 29(2): 155-160.

[8] Aleksandar Sablji C. QSAR models for estimating properties of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required in evaluation of their environmental fate and risk. Chemosphere, 2001, 43(3): 363 -375.

[9] 徐筱杰, 侯廷军,乔学斌,章威. 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10] Vapnik Nature of Statistical Learning Theory.

NY: Springer-Verlag,1995.

[11] 阎辉,张学工,李衍达. 应用SVM方法进行沉淀微相识别.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00, (2): 158 -164.

[12] 张学工. 关于统计学习理论与支持向量机. 自动化学报, 2000, (1): 32 -42.

[13] Vapnik V, Golowich S, Smola A. Supportvector method for function approximation, regression estimation, and signal processing. In: Mozer M, Jordan M, Petsche Teds.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MIT Press, 1997-09.

[14]马云潜,张学工. 支持向量机函数拟合在分形插值中的应用.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0, (3): 76- 78.

[15] Muller K-R, Smola A J, Ratsch G . Predicting time series with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In:Proc of ICANN 97, Springer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1997: 999-1005.

选题意义和目的一般作为开题报告里面的第一块内容,是阐述你所研究的这个选题有没有研究价值或者说讨论价值的, 写开题报告的目的,其实就是要请导师来评判我们这个选题有没有研究价值、这个研究方法有没有可能奏效、这个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写意义的时候根据你的选题来决定形式 可以分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也可以不细分,把目的和意义和在一起写,总之突出你观点的新颖和重要性即可 建议可以从这两点来叙述,不过要根据自己的选题,不要生搬硬套: 1. (你的选题)是前人没有研究过的,也就是说研究领域中一个新颖有意义的课题,被前人所忽略的 2. 前人有研究过,或者说阐述过但是没有阐述论证的足够全面,你加以丰满,或者驳斥前人的观点, 总之,意义和目的一定要叙述的清晰并且是有一定新意的 其次注意自己所使用的理论,你是用什么理论证明你的观点 也要叙述清楚,否则难以有说服力 在做文献综述和国内外研究水平的评价等等也要有翔实的根据 这样才能衬托出你的选题的意义所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