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英美文学类论文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

英美文学类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开题报告基本要素

各部分撰写内容

论文标题应该简洁,且能让读者对论文所研究的主题一目了然。

摘要是对论文提纲的总结,通常不超过1或2页,摘要包含以下内容:

目录应该列出所有带有页码的标题和副标题, 副标题应缩进。

这部分应该从宏观的角度来解释研究背景,缩小研究问题的范围,适当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

这一部分不只是你已经阅读过的相关文献的总结摘要,而是必须对其进行批判性评论,并能够将这些文献与你提出的研究联系起来。

这部分应该告诉读者你想在研究中发现什么。在这部分明确地陈述你的研究问题和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研究问题应该足够广泛,而次要研究问题和假设则更具体,每个问题都应该侧重于研究的某个方面。

英语文学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对于英语学生的自身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为您带来的英语文学开题 报告 范文 ,欢迎阅读! 英语文学开题报告范文篇1 题 目 A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 Portia in the Merchant of Venice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莎士比亚作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大师,被马克思称之为“最伟大的戏剧天才”。透过似真似幻的舞台和匠心独具的 故事 ,莎翁塑造了一系列不朽的人物典型。尤其是塑造了众多而鲜明的人物形象。在莎士比亚的剧作中出场的女性人物有一百多人,在众多的女性人物中上至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几乎是各不相同。而《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亚更是被公认为莎士比亚笔下别具风采的女性形象。众多评论家认为莎士比亚戏剧中刻画的女性形象大都非常贴近生活,具有巨大的认识价值。。在这一讽刺喜剧《威尼斯商人》中鲍西亚美丽、善良、机智、自信、富有才华和胆识,正体现了莎士比亚从男性的视觉自发塑造的理想中的新女性。作为新女性的鲍西亚,具有一定的判逆性格,不甘于被命运摆弄做逆来顺受的“家庭天使”,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精神的追求。然而,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分析,在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鲍西亚绝非真正具有女性的自我意识,而是甘于向父权社会妥协的不完美的新女性。本课题通过对《威尼斯商人》中鲍西亚形象的分析,让读者了解鲍西亚思想上、性格上的先进性与局限性,对现代女性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二)研究意义 莎士比亚通过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对人性深刻的剖析,创作出《威尼斯商人》这部极具讽刺性的喜剧。在莎士比亚的笔下,女性的感情与理智平分秋色,女性是以与男性平等的形象出现的。这在鲍西亚这一角色身上表现最为突出。鲍西亚美丽温柔、忠贞不渝、善良可爱、机智勇敢、足智多谋。她掌握着自己的命运,不仅在自主选择丈夫方面,而且在与夏洛克的斗争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鲍西亚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也可以带给人们启迪和借鉴。鲍西亚在金钱和爱情的杠杆上,选择了爱情。在她的内心深处爱情价更高,是金钱、物质所无法取代的。她对于爱情忠贞不渝和执着,值得现代生活中个别只追求物质享受的女人去学习。在现实生活中,个别人不应该由于自己的优越条件而歧视别人,更要学会不用有色眼光去看待别人。在法庭上,讲义气、才智非凡的鲍西亚女扮男装以法律博士的身份出场,使剧情有了戏剧性的转折,使夏洛克一步步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她的计策。她成功的妙计足以显示出其学问深厚,机智敏锐,有胆有识的特点,这种女性形象也是我们所认同和赞赏的。《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亚人物形象具有生动鲜明,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等特点。本文通过对《威尼斯商人》主要人物鲍西亚的分析,力图从新的视角去尝试发觉人物的真实性和人物的多面性,给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以启迪和借鉴。 二、已了解的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欧洲的14到16世纪,是人类 文化 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发源于意大利的强大的人文主义运动很快席卷欧洲各国。它从反对封建专制,教会权威和禁欲主义的历史要求出发,肯定人的价值,赞美人的理性和智慧,提倡人对现世幸福的追求和个性自由。这一时期的欧洲戏剧以英国和西班牙为主流,其中莎士比亚的许多剧作是世界戏剧宝库中珍品。从17世纪开始,莎士比亚戏剧渐次传入了德、法、意、俄、美等国,对各国戏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虽说生活在400多年前,直到今天各国都有许多研究、评论莎士比亚和他作品的学者,评论家。17世纪有德莱登;18世纪有卜普、约翰生和莫尔根;19世纪有兰姆、柯勒律治;20世纪有道登和布雷德莱。世界各国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和文艺评论家如德国的歌德,法国的伏尔泰、雨果,俄罗斯的普希金、托尔斯泰等人,都对莎士比亚作品有过精彩的评论。英国著名文学评论家萨缪尔.约翰逊认为莎士比亚的戏剧是生活的镜子,“谁要是被其他作家们捏造出来的荒.唐故事弄得头昏眼花,读一下莎士比亚用凡人的语言所表达的凡人思想感情就会医治好他的颠三倒四的狂想”。《威尼斯商人》的一大成就,就是在轻松的喜剧描写中不忘反映时代,并非只在台词里述说介绍,而是通过情节、人物和人物关系等几个方面,来显示时代风貌和生活要求。 (二)国内研究现状 莎士比亚的名字是由传教士在1856年介绍过来的。清末,我国思想界代表人物严复、梁启超等都在译著中提到莎士比亚的名字。而他的戏剧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才用白话文和戏剧的形式翻译过来。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许多新译本,其中就有方平译的《威尼斯商人》,也是在这一时期我国学者开始阐释并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威尼斯商人》中的____文化内涵,这不仅是我国莎学研究的进一步补充与完善,更是与国际学术接轨的重大举措,是理性沉思后的再审视。20世纪60年代方平先生在他的莎学研究中仍然突出了意识形态与阶级斗争。他认为,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所表现的“积财就是积富”和“守财就是进财”,表明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开始在历史舞台上露头,构成了它的互为补充的两套道德教条。而自1985年到2005年的20年来我国大陆的莎士比亚喜剧研究像《威尼斯商人》,发现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喜剧本质研究、人物形象的研究和比较研究。对莎翁喜剧本质关注的角度主要在于探讨其喜剧体现出来的喜剧精神、喜剧艺术、喜剧美学。人物研究集中在对夏洛克和女性人物分析,主题定位于爱和友谊。 三、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摘要 (一)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二)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综述 (三)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简单介绍《威尼斯商人》中的作者背景和历史背景 对《威尼斯商人》中女性人物鲍西亚的分析 鲍西亚的本质 鲍西亚的人文主义精神 鲍西亚的女性自我意识 三、《威尼斯商人》中女性局限性的表现 (一)父权社会对女性的控制 (二)以丈夫为中心 (三)社会对女性的忽视 四、威尼斯商人对现代女性的启示 (一)夫妻间的两性关系 (二)爱情独立性和平等性的探求 (三)社会对女性的压力 五、对课题《威尼斯商人》的 总结 四、本课题研究的步骤、 方法 及进度安排 研究的步骤:1.审理清楚课题的意思和研究方向 2.了解课题的研究现状和查找相关的资料 3.在图书馆和网络上收集相关的书籍和资料,整合资料并做好笔记 4.拟写开题报告 5.拟写大纲 6.着手写正文 7.论文修改与定稿 研究的方法:文献法、理论研究法(到图书馆查找纸质及电子资料) 讨论法(与同学讨论相关的研究内容) 实证研究法(通过相关的例子又发思考) 进度安排: . 选题 定题 查找资料,初定提纲和开题报告 论文初稿并修改 论文修改并定稿 五、主要参考文献 [1]Jameson. Shakespeare’s Heroines. London: Longman, 1961. [2]Wilson, John Dover. Shakespearian Comedies. Chicago: Northwest University Press, 1962. [3]方平. 和莎士比亚交个朋友吧[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 [4]郭元波, 唐爽. Humanist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Merchant of Venice [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94—96. [5]胡健生,朱祖林. The Excel lent Use of “Abrupt Turn” and the Elaborate Construction of “Behind—the—Screen characters”—A Novel Interpretation of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the Venice Merchant[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报), 2000 (2):42-46 [6]黄必康. 莎士比亚名篇赏析[M].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7]栗沙. 亦喜亦悲两相宜-《威尼斯商人》解释[J].贵州师大学学报:1998(2). [8]黎会华. 从《威尼斯商人》的女性人物塑造看莎士比亚的女权主义倾向[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2):23-26. [9]欧华恩. 论夏洛克性格的多元组合[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6-19. [10]王述文. On Images of Heroines in Shakespeare’s Four Greatest Comedies[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0(4):16. [11]王佐良,祝钰. European Culture An Introduction[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12]温祖荫.世界名著介绍与欣赏[M].福州:福建 教育 出版社.1983. [13]肖四新.论莎士比亚的人性观[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2):12. [14]张祥和,杨菲翡. Function of Disguise in Shakespeare’s Comedies [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3):27-29. [15]智量.外国文学名作自学手册[M]. 上海:上海艺术出版社,1985. 英语文学开题报告范文篇2 一、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当今世界高校的大学英语( 非英语专业的 英语学习 ) 都相继走上了ESP 教学的道路( 蔡基刚,20xx, 20xx),而我国大学英语却始终停留在General English( 普通英语) 上( 蔡基刚,20xx) ,我们河南理工大学地质工程的大学英语教学还处于普通英语教学时期,虽然开设了一门《地球科学》双语课程,但是没能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融合,这方面没有老师进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实践。 本篇论文首先对我国高校地质工程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调研,并分析阻碍本专业大学英语由普通英语( GE) 向专门用途英语( ESP) 转移的因素。通过本次调研可以让我们更清晰的认识到我国地质工程专业的大学英语的教学现状,为本 专业英语 教学由普通英语( GE) 向专门用途英语( ESP) 转移提供参考数据。 《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参考框架(试行)》以获得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批准,上海市专门用途英语( ESP)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地质是矿业的基础,作为我国矿业高等学校的发源地的河南理工大学,更要做矿业方面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开拓者甚至领头羊,我们学校应该加大这一学科的探索研究。河南理工大上学地质工程专业的《地球科学》双语课在20xx年已经建成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地质工程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融合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探索可能是这一平台将来的发展方向。我呼吁我们学校外国语学院与资源环境学院尽快进行沟通合作,这也是我写这篇论文的目的。本篇论文的提出不仅对我校地质工程大学英语教学走向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有促进意义,同时对其他专业也有借鉴参考作用。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建国后到七十年代末,起初我国的外语教育以俄语为主,62年开始推广英语教学,当时的英语教学是典型的传授式以传统系统知识为目的,后因“”刚刚开始的公共英语教学也就此折腰; 第二阶段是从改革开放初至世纪末,一批归国学者从国外引进了二语习得 、语言共核 、功能意念 、语言技能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 (EGP ) 等当时的先进理论,形成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 1986年末 ,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开始筹备大学英语教学的评价系统一一大学英语四 、六级考试,并沿用至今。 第三阶段是从21世纪初至今,新世纪以来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 、高科技的发展 、 网络技术 的普及 ,社会对大学生的英语 水平及语言应用能力又有了更高的要求 。明确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 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 能力 ,特别是听说 能力 ,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 ,同时增强其自主学 习能力”。大学英语四 、六级考试在20xx年和20xx年也进行了改革,以适应这一要求。 国际专门用途英语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时间大致是二十世纪的六十年代, 其标志是年月于英国伦敦召开的一次关于二语教学作为影响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和地区发展的一个因素的国际性会议)。(周平。《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年02期)。国际专门用途在研究领域方面,不管是学术论文还是书评,占主导地位的研究方向是语篇分析。而在专门用途英语类别方面,还是以学术英语和经贸英语为主。在英语技能方面,大多数研究者主要关注写作方面的研究。(张维军。《中国ESP研究》20xx年01期) 我国专门用途英语 的教学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 世纪70 年代末才开始,大致经历了3 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20 世纪70 年代末至80 年代末。这一阶段国内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以科技英语为主。 第二阶段大致为20 世纪90 年代。这一阶段以介绍推广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理念为主。随着国内外经济交往的频繁,商务活动的增多,对 商务英语 的教学研究在这一时期逐渐取代科技英语研究成为主流。另外还产生了对金融、旅游和医学等领域英语教学的研究。 第三阶段从2000 年至今, 专门用途英语研究在中国全面扩大和深入。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交流扩大到了整个社会,扩大到了科学技术经济的各个领域……一般的外语技能已很难满足市场需要,社会对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了。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 地质工程专门用途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部分,其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地质工程专业英语教育发展较迅速,但是真正的地质工程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发展还处于萌芽阶段。 三、 毕业 设计(论文)所用的主要技术与方法: 图书馆查阅资料,网上下载论文,在河南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实地调研,通过整理调研资料对数据进行分析。网上下载本专业大学英语课程及双语课程视频。翻译地质工程《地球科学》双语教材,从翻译实践中总结理论。与学校老师及管教学的领导交谈,整理分析交谈笔记。 四、 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获得情况: [1] 郭剑晶。专门用途英语 .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 蔡基刚。我国第一份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文件的制定与说明[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xx(04)。 [3] 蔡基刚。误解与偏见:阻碍我国大学ESP教学发展的关键[J]. 外语教学,20xx(01)。 [4] 蔡基刚。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外语教学评价体系调整[J]. 外语电化教学, 20xx(01)。 [5] 蔡基刚。专业英语及其教材对我国高校ESP教学的影响[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xx(02)。 [6] 蔡基刚。解读《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参考框架(试行)》[J]. 中国外语,20xx(02)。 [7] 申婷。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历程[J]. 中国共产党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xx(02)。 [8] 张维军。 国际学术界ESP 研究历史与现状:《国际专门用途英语》期刊论文分析[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xx(03)。 [9] 严玲。 中国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发展趋势 [J]. 长江大学学报,20xx(04)。 五、 毕业设计(论文)进度安排(按周说明) 第一阶段:确定论文题目,收集资料,尽可能多的收集相关书籍、 文章 、期刊等; 第二阶段:20xx年3月7日(第二周)前完成选题,交论文开题报告; 第三阶段:20xx年4月18日(第八周)前完成初稿,交导师审阅; 第四阶段:20xx年5月9日(第十一周)前接受论文中期检查; 第五阶段:20xx年5月19日(第十二周)前 完成修订初稿,交导师审阅; 第六阶段:20xx年5月23日(第十三周)前完成论文终稿,交稿。 六、 指导教师审批意见: 指导教师: (签名) 年 月 日 英语文学开题报告范文篇3 the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一、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现状 1.选题的目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长时期以来, 人们视艾米莉•勃朗特为英国文学中的“斯芬克斯”。关于她本人和她的作品都有很多难解之谜, 许多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 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因而往往是旧谜刚解, 新谜又出, 解谜热潮似永无休止。 本文立足于欧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研究《呼啸山庄》的创作源泉, 指出艾米莉• 勃朗特在主题、人物形象、环境刻画、意象及情节构造等方面都借鉴了哥特传统, 同时凭借其超乎寻常的 想象力 , 将现实与超现实融为一体, 给陈旧的形式注入了激烈情感、心理深度和新鲜活力, 达到了哥特形式与激情内容的完美统一, 使《呼啸山庄》既超越了哥特体裁的“黑色浪漫主义”, 又超越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现实主义”, 从而展现出独具一格、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2.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和发展概况 各民族的文学中都有许多惊险、恐怖的故事, 但似乎没有哪一种文学像英美文学那样不仅创作出数量众多、质量优秀的恐怖文学作品, 而且还形成了一个持续发展、影响广泛的哥特传统( Gothic tradition) 。哥特文学现在已经成为英美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对哥特文学的认真研究开始于20 世纪二三十年代, 到70 年代以后, 由于新的学术思潮和文学批评观念的影响, 该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而且日趋高涨的热潮。 根据在国际互联网上的搜索, 到2000 年9月为止, 英美等国的学者除发表了大量关于哥特文学的论文外, 还至少出版专著达184部, 其中1970 年以后为126 部, 仅90 年代就达59 部, 几乎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当然,近年来哥特文学研究的状况不仅在于研究成果迅速增加, 更重要的是它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大为拓展, 并且把哥特传统同英美乃至欧洲的历史、社会、文化和文学的总体发展结合起来。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的基本内容及预期的结果(大纲) 研究的基本内容:本文立足于欧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研究《呼啸山庄》的创作源泉, 指出艾米莉• 勃朗特在主题、人物形象、环境刻画、意象及情节构造等方面都借鉴了哥特传统, 同时凭借其超乎寻常的想象力, 将现实与超现实融为一体, 给陈旧的形式注入了激烈情感、心理深度和新鲜活力, 达到了哥特形式与激情内容的完美统一, 使《呼啸山庄》既超越了哥特体裁的“黑色浪漫主义”, 又超越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现实主义”, 从而展现出独具一格、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预期的结果(大纲): Survey of Gothic Definition of Gothic the Origin of Gothic Novels Historical Reasons Folklore in Germantic Nationality Drama in the Renaissance the Bible and Legends in Christianity Development of the Novel Itself Challenge of Romanticism to Rationalism Sublime and Beautiful 2. Emily’s Gothic Heritage Theme Good and Evil Revenge Characters Description Villain-hero Delicate Young Girl Atmosphere, Environment and Plot Terror Mystery Supernatural ’s Gothic Innovation Combination of romanticism and Realism Change of the Background Use of Symbolism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Illusion and Subconsciousness . Description of Figure Emotion and Psychology Reference 2.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主要有资料查找、理论探讨研究、阅读法 3.研究所需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研究所需条件:纸张、打印设备、图书馆、互联网上获取国内外文献资料; 可能存在的问题:(1)文献不足; (2) 由于个人的观点和能力,使对研究对象分析不够全面和深入。 三、研究进度安排、参考文献及审查意见 1.研究进度安排 (1)论文指导第一周(学期第八周):学生完成初稿。 (2)论文指导第二周(学期第九周):指导教师审阅论文初稿后发回修改。 (3)论文指导第三周(学期第十周):学生交论文第二稿。 (4)论文指导第四周(学期第十一周):指导教师审阅第二稿并发回给学生进一步修改。 (5)论文指导第五周(学期第十二周):定稿 (6)论文指导第六周(学期第十三周):交定稿的打印稿和电子文本。 (7)论文指导第六周(学期第十三周):本周星期五至论文指导第七周(学期第周)星期五,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写评语,学生做好答辩准备。 (8)论文指导第七周(学期第十四周):星期三至论文指导第八周(学期第十五周)开展答辩工作。 2. 应收集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1] Bronte, Charlotte. 1907. Charlotte Bronte’s preface to the second edition, Wuthering Heights. London: J. M. Dent Sons Ltd. p. 20. [2] Gerin, Winifred. 1971. Emily Bronte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 Marie, Mulvey-Roberts. ed. handbook to gothic literature [A].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p. 83. [4] Punter, David. 1980. The Literature of Terror [M]. London: Longman. p. 6. [5] 方平. 1993 .希望在人间—论〈呼啸山庄〉(《呼啸山庄》译序) [M]. 上海译文出版社. 第24页. [6] 盖斯凯尔夫人. 2000 .夏洛蒂•勃朗特传[M]. 张淑荣等译. 北京: 团结出版社. 第11—12页. [7] 肖明翰. 2001. 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J]. 外国文学评论第3期. 看过“英语文学开题报告范文”的人还看了: 1. 英语专业开题报告范文 2. 英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3. 英语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4. 关于英语专业开题报告范文 5. 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英美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综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

题目: 回归自然—论<呼啸山庄>中自然和文明的冲突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研究来源

在考研过程中遇到类型相关的题目,本人很感兴趣,于是确定选择该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文通过对《呼啸山庄》中象征主义,来叙述《呼啸山庄》中文明与自然的冲突。(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艾米莉•勃朗特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小说家和作家,是著名的勃朗特姐妹之一,也是三姐妹中最具天赋的一个。她一生只写了一部小说《呼啸山庄》,但是这部伟大的作品却使她扬名于世。通过《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以维多利亚时代为背景,通过写两个截然不同的家族,三代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充分表现了维多利亚时期文明和自然之间的冲突以及怎样反映了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的偏爱。

小说中自然和文明冲突不断,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说中多次运用对比和象征来表现此冲突,例如,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冲突,凯瑟琳两种不同的爱情观的冲突。这种冲突正是基于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异于常人的热爱和当时现代文明盛行的背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三姐妹从小生活在荒原上,自然在她们心中是神圣之物,这点很像新英格兰超验主义的观点。

并且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沃兹沃斯和柯律利治等著名诗人影响,自然,情感和哥特式元素在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艾米莉•勃朗特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维多利亚时代,当时的人们以自然之情为基础的生活受到现代文明的激烈冲击。作为维多利亚时代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艾米莉•勃朗特看到了现代文明带来的种种罪恶,内心更加执着于对自然的喜爱。

因此,要想真正读懂这部伟大的著作,就必须要了解小说中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和文明的观点。只有了解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和文明的态度,才能真正明白在这爱恨情仇下有着更深刻的寓意—人类生活应该顺应自然和本性。通过《呼啸山庄》中自然和文明的从图矛盾,由此来叙述《呼啸山庄》中回归自然的观点。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1.陈茂林从艾米莉•勃朗特所受的自然的影响来分析,他的《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呼啸山庄>的生态批评》认为《呼啸山庄》是一部自然颂歌。小说中自然有着独特的作用,它使人精神放松,包容所有人,它似乎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灵魂,分享着人的痛苦和换了。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深深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自然和文明的冲突和矛盾。

叶利荣则在其《追寻自我的历程——<呼啸山庄>主题探析》一文中提出: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说中塑造的两个富于激情和叛逆的人物形象——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展示了他们在迷失之后寻找自我回归的艰难历程表现了处于自我冲突中的人的内心世界。他们充满抗争的一生是生命个体追寻自我历程的真实写照。

2.王宏洁则在《自然与文明的冲击》中认为,自然和文明的冲突矛盾也就是《呼啸山庄》中的其中一个重要主题。自然,要求人们生活需要顺从内心情感和自然本性,得到自然错给予的舒适和自得。而文明,则是不同于自然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要求人们生活遵从道德和理智。文明由此带来了物欲横流的'社会以及追逐自身利益的人类,因此纯净自然之人被文明所污染。而自然不会随着文明的出现和进步消失,自然会一直存在。所以自文明诞生开始,文明和自然的冲突就不断。

(二)国外研究现状

1.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九一六年就写过《〈简爱〉与〈呼啸山庄〉》一文。她写道:“当夏洛蒂写作时,她以雄辩、光彩和热情说‘我爱’,‘我恨’,‘我受苦’。她的经验,虽然比较强烈,却是和我们自己的经验都在同一水平上。但是在《呼啸山庄》中没有‘我’,没有家庭女教师,没有东家。有爱,却不是男女之爱。艾米莉被某些比较普遍的观念所激励,促使她创作的冲动并不是她自己的受苦或她自身受损害。她朝着一个四分五裂的世界望去,而感到她本身有力量在一本书中把它拼凑起来。那种雄心壮志可以在全部小说中感觉得到——一种部分虽受到挫折,但却具有宏伟信念的挣扎,通过她的人物的口中说出的不仅仅是‘我爱’或‘我恨’,却是‘我们,全人类’和‘你们,永存的势力……’这句话没有说完。”

2.英国进步评论家阿诺•凯特尔(ArnoldKettle)在《英国小说引论》一书中第三部分论及十九世纪的小说时,,他总结说:“《呼啸山庄》以艺术的想象形式表达了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的精神上的压迫、紧张与矛盾冲突。

这是一部毫无理想主义、毫无虚假的安慰,也没有任何暗示说操纵他们的命运的力量非人类本身的斗争和行动所能及。对自然,荒野与暴风雨,星辰与季节的有力召唤是启示生活本身真正的运动的一个重要部分。《呼啸山庄》中的男男女女不是大自然的囚徒,他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而且努力去改变它,有时顺利,却总是痛苦的,几乎不断遇到困难,不断犯错误。”

三、课题研究内容及创新

(一)课题研究内容

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多次运用象征主义,例如,呼啸山庄和西斯科拉里夫与儿时的凯瑟琳代表自然,他们崇尚自由,顺应自然和暴风雨似的生活原则。。而与呼啸山庄对立存在的画眉山庄以及林顿家庭则代表文明,他们彬彬有礼,服从一切社会原则。自然和文明表面风平浪静一直到西斯克里夫和凯瑟琳偶然闯进画眉山庄,于是冲突不断。凯瑟琳的自然之情开始受到文明的真正挑战,她开始背叛自己的内心情感,越来越像淑女,最终她舍弃对西斯克里夫的真爱嫁给埃德加•林顿,表面上文明占取了绝对优势。但是婚后的凯瑟琳被内心的自然之情折磨致死。

而西斯克里夫也因为凯瑟琳的背叛自然性扭曲到极端,他变成了复仇的恶魔。文明的侵犯使人性扭曲,约束人的真实自然之情,造成了悲剧。尽管文明带来了进步,但是文明却扼杀了人性。最终,艾米莉•勃朗特让西斯克里夫在死前打开阻碍之窗—文明,让两人的游魂在荒野间游荡。种种表明艾米莉•勃朗特对两人爱情的同情以及要求人顺应人性,重返自然的思想。

本选题拟从三个部分加以阐述:

1.自然和文明的定义

2.自然和文明的较量:

a.自然和文明的象征: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西斯克里夫和林顿及其哈的顿

b.自然和文明的斗争:凯瑟琳的爱情选择和西斯克里夫的疯狂报复导致人性的扭曲

3.结论

人应该顺从自然,归顺自然。文明的侵犯使人性扭曲以及给人带来毁灭性的灾害。

(二)课题研究创新

本文主要通过对《呼啸山庄》中象征主义的运用,来解析自然和文明的冲突。艾米莉•勃朗特不仅塑造两个截然不同的庄园,分别代表自然和文明,还赋予住在两个山庄中类似他们山庄的性格,通过他们的对比以及他们交织时所产生的矛盾分歧来说明自认和文明之间的对抗。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选题拟采用多种研究手法,然后再结合定性分析研究法、综合查找法、归纳法、翻译法、文献综述法、文献检索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加以详述。主要包括:

1、定性分析法:根据主观的判断和分析能力,推断出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方法。

2、归纳法: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或分论点,然后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3、文献法:即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

4、文献综述法:即针对某个研究主题,对与之相关的各种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对所负载的知识信息进行归纳鉴别,清理与分析,并对所研究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已取得的研究状况,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趋势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叙述,评论,建构与阐述.其中,确定一个研究主题,收集整理专题文献,阅读与挖掘文献内容,清理与记述专题研究状况,建构与阐明专题研究发展趋势。

五、研究计划及预期成果

(一)研究计划

4月15日—4月18日:指定论文指导教师,学生选定题目;

4月19日—4月25日:完成任务书部分和开题报告;

4月26日—5月12日:完成论文第一稿;

5月13日—5月22日:完成并上交论文第二稿;

5月23日—5月31日完成论文三稿(5月31日上午11点之前上交,以便答辩老师阅读),指导教师分组阅读论文,师生做好答辩准备;

6月1日—6月9日:论文答辩(答辩后,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意见要及时修改,以便装订论文终稿)。

6月10日—6月12日:二次答辩及论文装订、成绩评定。

(二)预期成果

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进度提交一份具有一定的理论或应用价值的,字数在5000英文单词左右、英美文学方向的的学术论文。

六、参考文献:

[1][M].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OxfordUniversityPress,1999.

[2]Cecil,

[3]艾米莉•勃朗特(EmilyBronte)著,方平译.呼啸山庄[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4]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Bronte)著,宋兆霖译.勃朗特两姐妹全集[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5]陈茂林.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呼啸山庄》的生态批评[J].外语教学.2007(01):69-73

[6]栗华.“野孩子”的爱与恨——对《呼啸山庄》意象和主题的一种阐释[J].北方论丛.2001(6):80-83

[7]裴双.人类应有的前行姿态——论《呼啸山庄》对野性与文明的取舍[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4):80-85

[8]邵旭东.何以写出《呼啸山庄》——也谈艾米丽•勃朗特创作源泉问题[J].外国文学研究.1996(04):77-81

英美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the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of Gothicism in Wuthering Heights一、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现状 1.选题的目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长时期以来, 人们视艾米莉•勃朗特为英国文学中的“斯芬克斯”。关于她本人和她的作品都有很多难解之谜, 许多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 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因而往往是旧谜刚解, 新谜又出, 解谜热潮似永无休止。 本文立足于欧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研究《呼啸山庄》的创作源泉, 指出艾米莉• 勃朗特在主题、人物形象、环境刻画、意象及情节构造等方面都借鉴了哥特传统, 同时凭借其超乎寻常的想象力, 将现实与超现实融为一体, 给陈旧的形式注入了激烈情感、心理深度和新鲜活力, 达到了哥特形式与激情内容的完美统一, 使《呼啸山庄》既超越了哥特体裁的“黑色浪漫主义”, 又超越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现实主义”, 从而展现出独具一格、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2.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和发展概况各民族的文学中都有许多惊险、恐怖的故事, 但似乎没有哪一种文学像英美文学那样不仅创作出数量众多、质量优秀的恐怖文学作品, 而且还形成了一个持续发展、影响广泛的哥特传统( Gothic tradition) 。哥特文学现在已经成为英美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对哥特文学的认真研究开始于20 世纪二三十年代, 到70 年代以后, 由于新的学术思潮和文学批评观念的影响, 该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而且日趋高涨的热潮。根据在国际互联网上的搜索, 到2000 年9月为止, 英美等国的学者除发表了大量关于哥特文学的论文外, 还至少出版专著达184部, 其中1970 年以后为126 部, 仅90 年代就达59 部, 几乎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当然,近年来哥特文学研究的状况不仅在于研究成果迅速增加, 更重要的是它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大为拓展, 并且把哥特传统同英美乃至欧洲的历史、社会、文化和文学的总体发展结合起来。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的基本内容及预期的结果(大纲) 研究的基本内容:本文立足于欧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研究《呼啸山庄》的创作源泉, 指出艾米莉• 勃朗特在主题、人物形象、环境刻画、意象及情节构造等方面都借鉴了哥特传统, 同时凭借其超乎寻常的想象力, 将现实与超现实融为一体, 给陈旧的形式注入了激烈情感、心理深度和新鲜活力, 达到了哥特形式与激情内容的完美统一, 使《呼啸山庄》既超越了哥特体裁的“黑色浪漫主义”, 又超越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现实主义”, 从而展现出独具一格、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预期的结果(大纲): 1.A Survey of Gothic Definition of Gothic the Origin of Gothic Novels Historical Folklore in Germantic Drama in the the Bible and Legends in Christianity Development of the Novel Challenge of Romanticism to Sublime and Beautiful 2. Emily’s Gothic Heritage Theme Good and Evil Revenge Characters Description Villain-hero Delicate Young Girl Atmosphere, Environment and Plot Terror Mystery Supernatural ’s Gothic Innovation Combination of romanticism and Realism Change of the Background Use of Symbolism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Illusion and Subconsciousness . Description of Figure Emotion and Psychology Reference 2.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主要有资料查找、理论探讨研究、阅读法 3.研究所需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研究所需条件:纸张、打印设备、图书馆、互联网上获取国内外文献资料; 可能存在的问题:(1)文献不足;(2) 由于个人的观点和能力,使对研究对象分析不够全面和深入。 三、研究进度安排、参考文献及审查意见 1.研究进度安排 (1)论文指导第一周(学期第八周):学生完成初稿。 (2)论文指导第二周(学期第九周):指导教师审阅论文初稿后发回修改。 (3)论文指导第三周(学期第十周):学生交论文第二稿。 (4)论文指导第四周(学期第十一周):指导教师审阅第二稿并发回给学生进一步修改。 (5)论文指导第五周(学期第十二周):定稿 (6)论文指导第六周(学期第十三周):交定稿的打印稿和电子文本。 (7)论文指导第六周(学期第十三周):本周星期五至论文指导第七周(学期第周)星期五,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写评语,学生做好答辩准备。 (8)论文指导第七周(学期第十四周):星期三至论文指导第八周(学期第十五周)开展答辩工作。 2. 应收集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8条) [1] Bronte, Charlotte. 1907. Charlotte Bronte’s preface to the second edition, Wuthering Heights. London: J. M. Dent Sons Ltd. p. 20. [2] Gerin, Winifred. 1971. Emily Bronte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 Marie, Mulvey-Roberts. ed. handbook to gothic literature [A].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p. 83. [4] Punter, David. 1980. The Literature of Terror [M]. London: Longman. p. 6. [5] 方平. 1993 .希望在人间—论〈呼啸山庄〉(《呼啸山庄》译序) [M]. 上海译文出版社. 第24页. [6] 盖斯凯尔夫人. 2000 .夏洛蒂•勃朗特传[M]. 张淑荣等译. 北京: 团结出版社. 第11—12页. [7] 肖明翰. 2001. 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J]. 外国文学评论第3期. [8] 鲜于静. 2003. 神秘和怪诞的魅力——福克纳小说《八月之光》的哥特艺术研究[MA]. 中国学位论文全文库.

英美文学作品论文开题报告

英美文学的英语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英国文学源远流长,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下面,我为大家分享英美文学的英语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研究来源

在考研过程中遇到类型相关的题目,本人很感兴趣,于是确定选择该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文通过对《呼啸山庄》中象征主义,来叙述《呼啸山庄》中文明与自然的冲突。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艾米莉·勃朗特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着名小说家和作家,是著名的勃朗特姐妹之一, 也是三姐妹中最具天赋的一个。她一生只写了一部小说《呼啸山庄》,但是这部伟大的作品却使她扬名于世。通过《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以维多利亚时代为背景,通过写两个截然不同的家族,三代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充分表现了维多利亚时期文明和自然之间的冲突以及怎样反映了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的偏爱。小说中自然和文明冲突不断,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说中多次运用对比和象征来表现此冲突,例如,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冲突,凯瑟琳两种不同的爱情观的冲突。这种冲突正是基于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异于常人的热爱和当时现代文明盛行的背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三姐妹从小生活在荒原上,自然在她们心中是神圣之物,这点很像新英格兰超验主义的观点。并且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沃兹沃斯和柯律利治等着名诗人影响,自然,情感和哥特式元素在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艾米莉·勃朗特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维多利亚时代,当时的人们以自然之情为基础的生活受到现代文明的激烈冲击。作为维多利亚时代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艾米莉·勃朗特看到了现代文明带来的种种罪恶,内心更加执着于对自然的喜爱。 因此,要想真正读懂这部伟大的着作,就必须要了解小说中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和文明的观点。只有了解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和文明的态度,才能真正明白在这爱恨情仇下有着更深刻的寓意-人类生活应该顺应自然和本性。通过《呼啸山庄》中自然和文明的从图矛盾,由此来叙述《呼啸山庄》中回归自然的观点。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1.陈茂林从艾米莉·勃朗特所受的自然的影响来分析,他的《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呼啸山庄>的生态批评》认为《呼啸山庄》是一部自然颂歌。小说中自然有着独特的作用,它使人精神放松,包容所有人,它似乎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灵魂,分享着人的痛苦和换了。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深深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自然和文明的冲突和矛盾。 叶利荣则在其《追寻自我的历程--<呼啸山庄>主题探析》一文中提出: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说中塑造的两个富于激情和叛逆的人物形象--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展示了他们在迷失之后寻找自我回归的艰难历程表现了处于自我冲突中的人的内心世界。他们充满抗争的一生是生命个体追寻自我历程的真实写照。

2. 王宏洁则在《自然与文明的冲击》中认为,自然和文明的冲突矛盾也就是《呼啸山庄》中的其中一个重要主题。自然,要求人们生活需要顺从内心情感和自然本性,得到自然错给予的舒适和自得。而文明,则是不同于自然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要求人们生活遵从道德和理智。文明由此带来了物欲横流的社会以及追逐自身利益的人类,因此纯净自然之人被文明所污染。而自然不会随着文明的出现和进步消失,自然会一直存在。所以自文明诞生开始,文明和自然的冲突就不断。

(二) 国外研究现状

1.英国着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九一六年就写过《〈简爱〉与〈呼啸山庄〉》一文。她写道:“当夏洛蒂写作时,她以雄辩、光彩和热情说我爱,我恨,我受苦.她的经验,虽然比较强烈,却是和我们自己的经验都在同一水平上。但是在《呼啸山庄》中没有 我,没有家庭女教师,没有东家。有爱,却不是男女之爱。艾米莉被某些比较普遍的观念所激励,促使她创作的冲动并不是她自己的受苦或她自身受损害。她朝着一个四分五裂的世界望去,而感到她本身有力量在一本书中把它拼凑起来。那种雄心壮志可以在全部小说中感觉得到--一种部分虽受到挫折,但却具有宏伟信念的挣扎,通过她的人物的口中说出的不仅仅是我爱或我恨,却是我们,全人类和你们,永存的势力……这句话没有说完。”

2.英国进步评论家阿诺·凯特尔(Arnold Kettle)在《英国小说引论》一书中第三部分论及十九世纪的小说时,他总结说:“《呼啸山庄》以艺术的想象形式表达了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的精神上的压迫、紧张与矛盾冲突。这是一部毫无理想主义、毫无虚假的安慰,也没有任何暗示说操纵他们的命运的力量非人类本身的斗争和行动所能及。对自然,荒野与暴风雨,星辰与季节的有力召唤是启示生活本身真正的运动的一个重要部分。《呼啸山庄》中的男男女女不是大自然的囚徒,他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而且努力去改变它,有时顺利,却总是痛苦的,几乎不断遇到困难,不断犯错误。”

三、 课题研究内容及创新

(一)课题研究内容

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多次运用象征主义,例如,呼啸山庄和西斯科拉里夫与儿时的凯瑟琳代表自然,他们崇尚自由,顺应自然和暴风雨似的生活原则而与呼啸山庄对立存在的画眉山庄以及林顿家庭则代表文明,他们彬彬有礼,服从一切社会原则。自然和文明表面风平浪静一直到西斯克里夫和凯瑟琳偶然闯进画眉山庄,于是冲突不断。凯瑟琳的自然之情开始受到文明的真正挑战,她开始背叛自己的内心情感,越来越像淑女,最终她舍弃对西斯克里夫的真爱嫁给埃德加·林顿,表面上文明占取了绝对优势。但是婚后的凯瑟琳被内心的自然之情折磨致死。而西斯克里夫也因为凯瑟琳的背叛自然性扭曲到极端,他变成了复仇的恶魔。文明的侵犯使人性扭曲,约束人的真实自然之情,造成了悲剧。尽管文明带来了进步,但是文明却扼杀了人性。最终,艾米莉·勃朗特让西斯克里夫在死前打开阻碍之窗-文明,让两人的游魂在荒野间游荡。种种表明艾米莉·勃朗特对两人爱情的.同情以及要求人顺应人性,重返自然的思想。 本选题拟从三个部分加以阐述:

1. 自然和文明的定义

2. 自然和文明的较量: a.自然和文明的象征: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西斯克里夫和林顿及其哈的顿 b.自然和文明的斗争:凯瑟琳的爱情选择和西斯克里夫的疯狂报复导致人性的扭曲

3. 结论 人应该顺从自然,归顺自然。文明的侵犯使人性扭曲以及给人带来毁灭性的灾害。

(二)课题研究创新

本文主要通过对《呼啸山庄》中象征主义的运用,来解析自然和文明的冲突。艾米莉·勃朗特不仅塑造两个截然不同的庄园,分别代表自然和文明,还赋予住在两个山庄中类似他们山庄的性格,通过他们的对比以及他们交织时所产生的矛盾分歧来说明自认和文明之间的对抗。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选题拟采用多种研究手法,然后再结合定性分析研究法、综合查找法、归纳法、翻译法、文献综述法、文献检索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加以详述。主要包括: 1、定性分析法:根据主观的判断和分析能力,推断出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方法。 2、归纳法: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或分论点,然后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3、文献法:即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 4、文献综述法: 即针对某个研究主题,对与之相关的各种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对所负载的知识信息进行归纳鉴别,清理与分析,并对所研究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已取得的研究状况,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趋势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叙述,评论,建构与阐述。其中,确定一个研究主题,收集整理专题文献,阅读与挖掘文献内容,清理与记述专题研究状况,建构与阐明专题研究发展趋势。

五、 研究计划及预期成果

(一)研究计划

4月15日-4月18日:指定论文指导教师,学生选定题目; 4月19日-4月25日:完成任务书部分和开题报告; 4月26日-5月12日:完成论文第一稿; 5月13日-5月22日:完成并上交论文第二稿; 5月23日-5月31日完成论文三稿(5月31日上午11点之前上交,以便答辩老师阅读),指导教师分组阅读论文,师生做好答辩准备; 6月1日-6月9日:论文答辩(答辩后,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意见要及时修改,以便装订论文终稿)。 6月10日-6月12日:二次答辩及论文装订、成绩评定。

(二)预期成果

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进度提交一份具有一定的理论或应用价值的,字数在5000英文 单词左右、英美文学方向的的学术论文。

六、 参考文献:

[1] Bronte Emily. Wuthering Heights [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2] Cecil, Victorian Novelists: Essays in Revaluation. . 1934

[3] 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e)着,方平译。呼啸山庄[M].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1

[4] 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着,宋兆霖译。勃朗特两姐妹全集[M].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

[5] 陈茂林。 --回归自然 返璞归真《呼啸山庄》的生态批评 [J]. 外语教学。 2007(01):69-73

[6] 栗华。 “野孩子”的爱与恨--对《呼啸山庄》意象和主题的一种阐释[J]. 北方论丛。 2001(6):80-83

[7] 裴双。 --人类应有的前行姿态论《呼啸山庄》对野性与文明的取舍 [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4):80-85

[8] 邵旭东。 何以写出《呼啸山庄》?--也谈艾米丽·勃朗特创作源泉问题[J]. 外国文学研究。1996(04):77-81

七、指导教师评语: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the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of Gothicism in Wuthering Heights一、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现状 1.选题的目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长时期以来, 人们视艾米莉•勃朗特为英国文学中的“斯芬克斯”。关于她本人和她的作品都有很多难解之谜, 许多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 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因而往往是旧谜刚解, 新谜又出, 解谜热潮似永无休止。 本文立足于欧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研究《呼啸山庄》的创作源泉, 指出艾米莉• 勃朗特在主题、人物形象、环境刻画、意象及情节构造等方面都借鉴了哥特传统, 同时凭借其超乎寻常的想象力, 将现实与超现实融为一体, 给陈旧的形式注入了激烈情感、心理深度和新鲜活力, 达到了哥特形式与激情内容的完美统一, 使《呼啸山庄》既超越了哥特体裁的“黑色浪漫主义”, 又超越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现实主义”, 从而展现出独具一格、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2.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和发展概况各民族的文学中都有许多惊险、恐怖的故事, 但似乎没有哪一种文学像英美文学那样不仅创作出数量众多、质量优秀的恐怖文学作品, 而且还形成了一个持续发展、影响广泛的哥特传统( Gothic tradition) 。哥特文学现在已经成为英美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对哥特文学的认真研究开始于20 世纪二三十年代, 到70 年代以后, 由于新的学术思潮和文学批评观念的影响, 该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而且日趋高涨的热潮。根据在国际互联网上的搜索, 到2000 年9月为止, 英美等国的学者除发表了大量关于哥特文学的论文外, 还至少出版专著达184部, 其中1970 年以后为126 部, 仅90 年代就达59 部, 几乎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当然,近年来哥特文学研究的状况不仅在于研究成果迅速增加, 更重要的是它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大为拓展, 并且把哥特传统同英美乃至欧洲的历史、社会、文化和文学的总体发展结合起来。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的基本内容及预期的结果(大纲) 研究的基本内容:本文立足于欧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研究《呼啸山庄》的创作源泉, 指出艾米莉• 勃朗特在主题、人物形象、环境刻画、意象及情节构造等方面都借鉴了哥特传统, 同时凭借其超乎寻常的想象力, 将现实与超现实融为一体, 给陈旧的形式注入了激烈情感、心理深度和新鲜活力, 达到了哥特形式与激情内容的完美统一, 使《呼啸山庄》既超越了哥特体裁的“黑色浪漫主义”, 又超越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现实主义”, 从而展现出独具一格、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预期的结果(大纲): 1.A Survey of Gothic Definition of Gothic the Origin of Gothic Novels Historical Folklore in Germantic Drama in the the Bible and Legends in Christianity Development of the Novel Challenge of Romanticism to Sublime and Beautiful 2. Emily’s Gothic Heritage Theme Good and Evil Revenge Characters Description Villain-hero Delicate Young Girl Atmosphere, Environment and Plot Terror Mystery Supernatural ’s Gothic Innovation Combination of romanticism and Realism Change of the Background Use of Symbolism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Illusion and Subconsciousness . Description of Figure Emotion and Psychology Reference 2.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主要有资料查找、理论探讨研究、阅读法 3.研究所需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研究所需条件:纸张、打印设备、图书馆、互联网上获取国内外文献资料; 可能存在的问题:(1)文献不足;(2) 由于个人的观点和能力,使对研究对象分析不够全面和深入。 三、研究进度安排、参考文献及审查意见 1.研究进度安排 (1)论文指导第一周(学期第八周):学生完成初稿。 (2)论文指导第二周(学期第九周):指导教师审阅论文初稿后发回修改。 (3)论文指导第三周(学期第十周):学生交论文第二稿。 (4)论文指导第四周(学期第十一周):指导教师审阅第二稿并发回给学生进一步修改。 (5)论文指导第五周(学期第十二周):定稿 (6)论文指导第六周(学期第十三周):交定稿的打印稿和电子文本。 (7)论文指导第六周(学期第十三周):本周星期五至论文指导第七周(学期第周)星期五,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写评语,学生做好答辩准备。 (8)论文指导第七周(学期第十四周):星期三至论文指导第八周(学期第十五周)开展答辩工作。 2. 应收集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8条) [1] Bronte, Charlotte. 1907. Charlotte Bronte’s preface to the second edition, Wuthering Heights. London: J. M. Dent Sons Ltd. p. 20. [2] Gerin, Winifred. 1971. Emily Bronte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 Marie, Mulvey-Roberts. ed. handbook to gothic literature [A].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p. 83. [4] Punter, David. 1980. The Literature of Terror [M]. London: Longman. p. 6. [5] 方平. 1993 .希望在人间—论〈呼啸山庄〉(《呼啸山庄》译序) [M]. 上海译文出版社. 第24页. [6] 盖斯凯尔夫人. 2000 .夏洛蒂•勃朗特传[M]. 张淑荣等译. 北京: 团结出版社. 第11—12页. [7] 肖明翰. 2001. 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J]. 外国文学评论第3期. [8] 鲜于静. 2003. 神秘和怪诞的魅力——福克纳小说《八月之光》的哥特艺术研究[MA]. 中国学位论文全文库.

英美讽刺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英语文学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对于英语学生的自身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为您带来的英语文学开题 报告 范文 ,欢迎阅读! 英语文学开题报告范文篇1 题 目 A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 Portia in the Merchant of Venice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莎士比亚作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大师,被马克思称之为“最伟大的戏剧天才”。透过似真似幻的舞台和匠心独具的 故事 ,莎翁塑造了一系列不朽的人物典型。尤其是塑造了众多而鲜明的人物形象。在莎士比亚的剧作中出场的女性人物有一百多人,在众多的女性人物中上至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几乎是各不相同。而《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亚更是被公认为莎士比亚笔下别具风采的女性形象。众多评论家认为莎士比亚戏剧中刻画的女性形象大都非常贴近生活,具有巨大的认识价值。。在这一讽刺喜剧《威尼斯商人》中鲍西亚美丽、善良、机智、自信、富有才华和胆识,正体现了莎士比亚从男性的视觉自发塑造的理想中的新女性。作为新女性的鲍西亚,具有一定的判逆性格,不甘于被命运摆弄做逆来顺受的“家庭天使”,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精神的追求。然而,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分析,在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鲍西亚绝非真正具有女性的自我意识,而是甘于向父权社会妥协的不完美的新女性。本课题通过对《威尼斯商人》中鲍西亚形象的分析,让读者了解鲍西亚思想上、性格上的先进性与局限性,对现代女性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二)研究意义 莎士比亚通过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对人性深刻的剖析,创作出《威尼斯商人》这部极具讽刺性的喜剧。在莎士比亚的笔下,女性的感情与理智平分秋色,女性是以与男性平等的形象出现的。这在鲍西亚这一角色身上表现最为突出。鲍西亚美丽温柔、忠贞不渝、善良可爱、机智勇敢、足智多谋。她掌握着自己的命运,不仅在自主选择丈夫方面,而且在与夏洛克的斗争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鲍西亚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也可以带给人们启迪和借鉴。鲍西亚在金钱和爱情的杠杆上,选择了爱情。在她的内心深处爱情价更高,是金钱、物质所无法取代的。她对于爱情忠贞不渝和执着,值得现代生活中个别只追求物质享受的女人去学习。在现实生活中,个别人不应该由于自己的优越条件而歧视别人,更要学会不用有色眼光去看待别人。在法庭上,讲义气、才智非凡的鲍西亚女扮男装以法律博士的身份出场,使剧情有了戏剧性的转折,使夏洛克一步步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她的计策。她成功的妙计足以显示出其学问深厚,机智敏锐,有胆有识的特点,这种女性形象也是我们所认同和赞赏的。《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亚人物形象具有生动鲜明,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等特点。本文通过对《威尼斯商人》主要人物鲍西亚的分析,力图从新的视角去尝试发觉人物的真实性和人物的多面性,给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以启迪和借鉴。 二、已了解的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欧洲的14到16世纪,是人类 文化 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发源于意大利的强大的人文主义运动很快席卷欧洲各国。它从反对封建专制,教会权威和禁欲主义的历史要求出发,肯定人的价值,赞美人的理性和智慧,提倡人对现世幸福的追求和个性自由。这一时期的欧洲戏剧以英国和西班牙为主流,其中莎士比亚的许多剧作是世界戏剧宝库中珍品。从17世纪开始,莎士比亚戏剧渐次传入了德、法、意、俄、美等国,对各国戏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虽说生活在400多年前,直到今天各国都有许多研究、评论莎士比亚和他作品的学者,评论家。17世纪有德莱登;18世纪有卜普、约翰生和莫尔根;19世纪有兰姆、柯勒律治;20世纪有道登和布雷德莱。世界各国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和文艺评论家如德国的歌德,法国的伏尔泰、雨果,俄罗斯的普希金、托尔斯泰等人,都对莎士比亚作品有过精彩的评论。英国著名文学评论家萨缪尔.约翰逊认为莎士比亚的戏剧是生活的镜子,“谁要是被其他作家们捏造出来的荒.唐故事弄得头昏眼花,读一下莎士比亚用凡人的语言所表达的凡人思想感情就会医治好他的颠三倒四的狂想”。《威尼斯商人》的一大成就,就是在轻松的喜剧描写中不忘反映时代,并非只在台词里述说介绍,而是通过情节、人物和人物关系等几个方面,来显示时代风貌和生活要求。 (二)国内研究现状 莎士比亚的名字是由传教士在1856年介绍过来的。清末,我国思想界代表人物严复、梁启超等都在译著中提到莎士比亚的名字。而他的戏剧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才用白话文和戏剧的形式翻译过来。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许多新译本,其中就有方平译的《威尼斯商人》,也是在这一时期我国学者开始阐释并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威尼斯商人》中的____文化内涵,这不仅是我国莎学研究的进一步补充与完善,更是与国际学术接轨的重大举措,是理性沉思后的再审视。20世纪60年代方平先生在他的莎学研究中仍然突出了意识形态与阶级斗争。他认为,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所表现的“积财就是积富”和“守财就是进财”,表明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开始在历史舞台上露头,构成了它的互为补充的两套道德教条。而自1985年到2005年的20年来我国大陆的莎士比亚喜剧研究像《威尼斯商人》,发现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喜剧本质研究、人物形象的研究和比较研究。对莎翁喜剧本质关注的角度主要在于探讨其喜剧体现出来的喜剧精神、喜剧艺术、喜剧美学。人物研究集中在对夏洛克和女性人物分析,主题定位于爱和友谊。 三、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摘要 (一)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二)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综述 (三)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简单介绍《威尼斯商人》中的作者背景和历史背景 对《威尼斯商人》中女性人物鲍西亚的分析 鲍西亚的本质 鲍西亚的人文主义精神 鲍西亚的女性自我意识 三、《威尼斯商人》中女性局限性的表现 (一)父权社会对女性的控制 (二)以丈夫为中心 (三)社会对女性的忽视 四、威尼斯商人对现代女性的启示 (一)夫妻间的两性关系 (二)爱情独立性和平等性的探求 (三)社会对女性的压力 五、对课题《威尼斯商人》的 总结 四、本课题研究的步骤、 方法 及进度安排 研究的步骤:1.审理清楚课题的意思和研究方向 2.了解课题的研究现状和查找相关的资料 3.在图书馆和网络上收集相关的书籍和资料,整合资料并做好笔记 4.拟写开题报告 5.拟写大纲 6.着手写正文 7.论文修改与定稿 研究的方法:文献法、理论研究法(到图书馆查找纸质及电子资料) 讨论法(与同学讨论相关的研究内容) 实证研究法(通过相关的例子又发思考) 进度安排: . 选题 定题 查找资料,初定提纲和开题报告 论文初稿并修改 论文修改并定稿 五、主要参考文献 [1]Jameson. Shakespeare’s Heroines. London: Longman, 1961. [2]Wilson, John Dover. Shakespearian Comedies. Chicago: Northwest University Press, 1962. [3]方平. 和莎士比亚交个朋友吧[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 [4]郭元波, 唐爽. Humanist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Merchant of Venice [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94—96. [5]胡健生,朱祖林. The Excel lent Use of “Abrupt Turn” and the Elaborate Construction of “Behind—the—Screen characters”—A Novel Interpretation of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the Venice Merchant[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报), 2000 (2):42-46 [6]黄必康. 莎士比亚名篇赏析[M].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7]栗沙. 亦喜亦悲两相宜-《威尼斯商人》解释[J].贵州师大学学报:1998(2). [8]黎会华. 从《威尼斯商人》的女性人物塑造看莎士比亚的女权主义倾向[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2):23-26. [9]欧华恩. 论夏洛克性格的多元组合[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6-19. [10]王述文. On Images of Heroines in Shakespeare’s Four Greatest Comedies[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0(4):16. [11]王佐良,祝钰. European Culture An Introduction[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12]温祖荫.世界名著介绍与欣赏[M].福州:福建 教育 出版社.1983. [13]肖四新.论莎士比亚的人性观[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2):12. [14]张祥和,杨菲翡. Function of Disguise in Shakespeare’s Comedies [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3):27-29. [15]智量.外国文学名作自学手册[M]. 上海:上海艺术出版社,1985. 英语文学开题报告范文篇2 一、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当今世界高校的大学英语( 非英语专业的 英语学习 ) 都相继走上了ESP 教学的道路( 蔡基刚,20xx, 20xx),而我国大学英语却始终停留在General English( 普通英语) 上( 蔡基刚,20xx) ,我们河南理工大学地质工程的大学英语教学还处于普通英语教学时期,虽然开设了一门《地球科学》双语课程,但是没能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融合,这方面没有老师进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实践。 本篇论文首先对我国高校地质工程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调研,并分析阻碍本专业大学英语由普通英语( GE) 向专门用途英语( ESP) 转移的因素。通过本次调研可以让我们更清晰的认识到我国地质工程专业的大学英语的教学现状,为本 专业英语 教学由普通英语( GE) 向专门用途英语( ESP) 转移提供参考数据。 《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参考框架(试行)》以获得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批准,上海市专门用途英语( ESP)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地质是矿业的基础,作为我国矿业高等学校的发源地的河南理工大学,更要做矿业方面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开拓者甚至领头羊,我们学校应该加大这一学科的探索研究。河南理工大上学地质工程专业的《地球科学》双语课在20xx年已经建成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地质工程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融合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探索可能是这一平台将来的发展方向。我呼吁我们学校外国语学院与资源环境学院尽快进行沟通合作,这也是我写这篇论文的目的。本篇论文的提出不仅对我校地质工程大学英语教学走向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有促进意义,同时对其他专业也有借鉴参考作用。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建国后到七十年代末,起初我国的外语教育以俄语为主,62年开始推广英语教学,当时的英语教学是典型的传授式以传统系统知识为目的,后因“”刚刚开始的公共英语教学也就此折腰; 第二阶段是从改革开放初至世纪末,一批归国学者从国外引进了二语习得 、语言共核 、功能意念 、语言技能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 (EGP ) 等当时的先进理论,形成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 1986年末 ,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开始筹备大学英语教学的评价系统一一大学英语四 、六级考试,并沿用至今。 第三阶段是从21世纪初至今,新世纪以来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 、高科技的发展 、 网络技术 的普及 ,社会对大学生的英语 水平及语言应用能力又有了更高的要求 。明确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 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 能力 ,特别是听说 能力 ,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 ,同时增强其自主学 习能力”。大学英语四 、六级考试在20xx年和20xx年也进行了改革,以适应这一要求。 国际专门用途英语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时间大致是二十世纪的六十年代, 其标志是年月于英国伦敦召开的一次关于二语教学作为影响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和地区发展的一个因素的国际性会议)。(周平。《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年02期)。国际专门用途在研究领域方面,不管是学术论文还是书评,占主导地位的研究方向是语篇分析。而在专门用途英语类别方面,还是以学术英语和经贸英语为主。在英语技能方面,大多数研究者主要关注写作方面的研究。(张维军。《中国ESP研究》20xx年01期) 我国专门用途英语 的教学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 世纪70 年代末才开始,大致经历了3 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20 世纪70 年代末至80 年代末。这一阶段国内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以科技英语为主。 第二阶段大致为20 世纪90 年代。这一阶段以介绍推广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理念为主。随着国内外经济交往的频繁,商务活动的增多,对 商务英语 的教学研究在这一时期逐渐取代科技英语研究成为主流。另外还产生了对金融、旅游和医学等领域英语教学的研究。 第三阶段从2000 年至今, 专门用途英语研究在中国全面扩大和深入。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交流扩大到了整个社会,扩大到了科学技术经济的各个领域……一般的外语技能已很难满足市场需要,社会对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了。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 地质工程专门用途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部分,其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地质工程专业英语教育发展较迅速,但是真正的地质工程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发展还处于萌芽阶段。 三、 毕业 设计(论文)所用的主要技术与方法: 图书馆查阅资料,网上下载论文,在河南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实地调研,通过整理调研资料对数据进行分析。网上下载本专业大学英语课程及双语课程视频。翻译地质工程《地球科学》双语教材,从翻译实践中总结理论。与学校老师及管教学的领导交谈,整理分析交谈笔记。 四、 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获得情况: [1] 郭剑晶。专门用途英语 .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 蔡基刚。我国第一份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文件的制定与说明[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xx(04)。 [3] 蔡基刚。误解与偏见:阻碍我国大学ESP教学发展的关键[J]. 外语教学,20xx(01)。 [4] 蔡基刚。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外语教学评价体系调整[J]. 外语电化教学, 20xx(01)。 [5] 蔡基刚。专业英语及其教材对我国高校ESP教学的影响[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xx(02)。 [6] 蔡基刚。解读《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参考框架(试行)》[J]. 中国外语,20xx(02)。 [7] 申婷。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历程[J]. 中国共产党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xx(02)。 [8] 张维军。 国际学术界ESP 研究历史与现状:《国际专门用途英语》期刊论文分析[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xx(03)。 [9] 严玲。 中国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发展趋势 [J]. 长江大学学报,20xx(04)。 五、 毕业设计(论文)进度安排(按周说明) 第一阶段:确定论文题目,收集资料,尽可能多的收集相关书籍、 文章 、期刊等; 第二阶段:20xx年3月7日(第二周)前完成选题,交论文开题报告; 第三阶段:20xx年4月18日(第八周)前完成初稿,交导师审阅; 第四阶段:20xx年5月9日(第十一周)前接受论文中期检查; 第五阶段:20xx年5月19日(第十二周)前 完成修订初稿,交导师审阅; 第六阶段:20xx年5月23日(第十三周)前完成论文终稿,交稿。 六、 指导教师审批意见: 指导教师: (签名) 年 月 日 英语文学开题报告范文篇3 the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一、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现状 1.选题的目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长时期以来, 人们视艾米莉•勃朗特为英国文学中的“斯芬克斯”。关于她本人和她的作品都有很多难解之谜, 许多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 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因而往往是旧谜刚解, 新谜又出, 解谜热潮似永无休止。 本文立足于欧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研究《呼啸山庄》的创作源泉, 指出艾米莉• 勃朗特在主题、人物形象、环境刻画、意象及情节构造等方面都借鉴了哥特传统, 同时凭借其超乎寻常的 想象力 , 将现实与超现实融为一体, 给陈旧的形式注入了激烈情感、心理深度和新鲜活力, 达到了哥特形式与激情内容的完美统一, 使《呼啸山庄》既超越了哥特体裁的“黑色浪漫主义”, 又超越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现实主义”, 从而展现出独具一格、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2.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和发展概况 各民族的文学中都有许多惊险、恐怖的故事, 但似乎没有哪一种文学像英美文学那样不仅创作出数量众多、质量优秀的恐怖文学作品, 而且还形成了一个持续发展、影响广泛的哥特传统( Gothic tradition) 。哥特文学现在已经成为英美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对哥特文学的认真研究开始于20 世纪二三十年代, 到70 年代以后, 由于新的学术思潮和文学批评观念的影响, 该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而且日趋高涨的热潮。 根据在国际互联网上的搜索, 到2000 年9月为止, 英美等国的学者除发表了大量关于哥特文学的论文外, 还至少出版专著达184部, 其中1970 年以后为126 部, 仅90 年代就达59 部, 几乎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当然,近年来哥特文学研究的状况不仅在于研究成果迅速增加, 更重要的是它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大为拓展, 并且把哥特传统同英美乃至欧洲的历史、社会、文化和文学的总体发展结合起来。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的基本内容及预期的结果(大纲) 研究的基本内容:本文立足于欧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研究《呼啸山庄》的创作源泉, 指出艾米莉• 勃朗特在主题、人物形象、环境刻画、意象及情节构造等方面都借鉴了哥特传统, 同时凭借其超乎寻常的想象力, 将现实与超现实融为一体, 给陈旧的形式注入了激烈情感、心理深度和新鲜活力, 达到了哥特形式与激情内容的完美统一, 使《呼啸山庄》既超越了哥特体裁的“黑色浪漫主义”, 又超越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现实主义”, 从而展现出独具一格、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预期的结果(大纲): Survey of Gothic Definition of Gothic the Origin of Gothic Novels Historical Reasons Folklore in Germantic Nationality Drama in the Renaissance the Bible and Legends in Christianity Development of the Novel Itself Challenge of Romanticism to Rationalism Sublime and Beautiful 2. Emily’s Gothic Heritage Theme Good and Evil Revenge Characters Description Villain-hero Delicate Young Girl Atmosphere, Environment and Plot Terror Mystery Supernatural ’s Gothic Innovation Combination of romanticism and Realism Change of the Background Use of Symbolism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Illusion and Subconsciousness . Description of Figure Emotion and Psychology Reference 2.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主要有资料查找、理论探讨研究、阅读法 3.研究所需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研究所需条件:纸张、打印设备、图书馆、互联网上获取国内外文献资料; 可能存在的问题:(1)文献不足; (2) 由于个人的观点和能力,使对研究对象分析不够全面和深入。 三、研究进度安排、参考文献及审查意见 1.研究进度安排 (1)论文指导第一周(学期第八周):学生完成初稿。 (2)论文指导第二周(学期第九周):指导教师审阅论文初稿后发回修改。 (3)论文指导第三周(学期第十周):学生交论文第二稿。 (4)论文指导第四周(学期第十一周):指导教师审阅第二稿并发回给学生进一步修改。 (5)论文指导第五周(学期第十二周):定稿 (6)论文指导第六周(学期第十三周):交定稿的打印稿和电子文本。 (7)论文指导第六周(学期第十三周):本周星期五至论文指导第七周(学期第周)星期五,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写评语,学生做好答辩准备。 (8)论文指导第七周(学期第十四周):星期三至论文指导第八周(学期第十五周)开展答辩工作。 2. 应收集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1] Bronte, Charlotte. 1907. Charlotte Bronte’s preface to the second edition, Wuthering Heights. London: J. M. Dent Sons Ltd. p. 20. [2] Gerin, Winifred. 1971. Emily Bronte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 Marie, Mulvey-Roberts. ed. handbook to gothic literature [A].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p. 83. [4] Punter, David. 1980. The Literature of Terror [M]. London: Longman. p. 6. [5] 方平. 1993 .希望在人间—论〈呼啸山庄〉(《呼啸山庄》译序) [M]. 上海译文出版社. 第24页. [6] 盖斯凯尔夫人. 2000 .夏洛蒂•勃朗特传[M]. 张淑荣等译. 北京: 团结出版社. 第11—12页. [7] 肖明翰. 2001. 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J]. 外国文学评论第3期. 看过“英语文学开题报告范文”的人还看了: 1. 英语专业开题报告范文 2. 英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3. 英语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4. 关于英语专业开题报告范文 5. 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论钱钟书《围城》的讽刺艺术钱钟书一生学贯中西,融会古今,创作上匠心独运,自成一家。讽刺性长篇小说《围城》是其一生的代表作,最能体现他机智隽永,才情横溢的艺术风格。它是一部以旧中国中上层知识分子病态畸形生活为描写对象的幽默而辛辣的讽刺小说,表现了这群由那个腐败的社会造就的知识分子腐朽、空虚、虚伪的灵魂,描写了他们因为缺乏进步的社会理想而导致的精神上的彷徨、苦闷和困窘。小说淋漓尽致地揭露了造成这类人物悲惨命运的污秽社会环境,从而宣告了一个时代的即将结束。此部小说一问世,钱种书便以光芒四射、才情横溢的笔墨震惊了读者,震惊了像他一样正在从事小说创作的同行。作者以幽默的笔法讽刺时弊,描摹人物时态,调侃“芸芸众生”。常以平易的笔触,在貌似嬉笔中予以淋漓尽致的嘲讽和描写。下面就《围城》的讽刺幽默艺术试作分析。一部好作品,至少应该在某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才能显示出作者的独特个性和品质。比如契诃夫的作品辛辣幽默,带着“含泪的微笑”,欧·亨利追求精巧的构思;茨威格擅长描写女性------《围城》所表现出来的是钱钟书的学者式的幽默讽刺。钱钟书的笔调和鲁迅的截然不同。鲁迅用的是锋利无比的匕首,一触见血,给人一种鲜血淋漓的感觉;钱钟书用的是尖锐的长针,乍看之下,对患处没什么用,但是像针灸似的对准医疗部位刺下,刺得深,刺得透,一疼之后便觉得舒畅无比,让人被刺得心服口服。鲁迅严肃地对待问题,钱钟书漫不经心地提出问题,但抨击人生病态,笑骂人性弱点的用心都是一样的。钱钟书的“愤事嫉俗”不是把不合适宜的老祖宗的话东引西摘地说教:而是通过诙谐,轻描淡写的笔调,把个个读过几本书所谓的知识分子的龌龊灵魂一一勾画出来并以机智的幽默、渊博的学识、辛辣的嘲讽,对当时社会种种丑恶的事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同时也道出了许多人生哲理。钱钟书融道德、风俗、人情的批判于一炉,具有机智的风格,妙语连珠,新意迭出,善用比喻和典故。使一种睿智的幽默得以成立,成为独具一格的讽刺作家。凡是读过《围城》的人,无不被它那妙趣横生的语言逗得忍俊不禁。用两个字说,就是“幽默”。钱钟书犹如一位冷静超远的旁观者,运用各种机智的反语、双关、谐音、对仗、警句格言,以及中外古今的典故、逸闻,纷至沓来,琳琅满目。常使人笑中带泪,泪中带笑,风趣幽默。尤其是形象巧妙的譬喻的成功运用,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讽刺效果。有人统计,《围城》中精妙的譬喻多达数百条,这些巧妙的譬喻,夹带着机智俏皮的讽刺,在行文中来得是那样自然妥帖,仿佛不期而至。如:方鸿渐的父亲不赞成他与苏文纨的婚事时说的一句话:“人家不但留学,而且是博士呢。所以我怕鸿渐吃不消她。”好像苏小姐是砖石一样的硬东西,非鸵鸟或者火鸡的胃消化不掉的。比喻幽默,回味悠长。再如:方鸿渐与鲍小姐在回国途中上岸到西菜馆吃的一顿饭中“谁知道从冷盘到咖啡,没有一样东西可口:上来的汤是凉的,冰淇淋倒是热的;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登陆了好几天;肉像潜水艇士兵,会长时期伏在水里;除醋以外,面包、牛油、红酒,无一不酸。两人吃得倒了胃口,谈话也不投机。把西菜馆的饭菜质量用诙谐的比喻描绘得淋漓尽致。究其原因,来源于钱钟书作为文学家丰富的想象力和渊博的学识。钱钟书常用漫画式的笔法勾勒“众生“,他以锋刃的笔法高超地概括出一副副神情毕肖的漫画形象,使人未见行藏,便已看出人物的性格及作者的情感态度,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第七章开头对汪处厚的肖像描写:胡子常是两撇,汪处厚的胡子只是一画------他只想有规模较小的红菱尖角胡子,不料没有枪杆的人,胡子都生不象样,又稀又软,挂在口角两旁。既不能翘然而起,也不够飘然而袅。他两道浓黑的眉毛,偏偏根根可以跟寿星的眉毛竞赛,仿佛他最初刮脸时不小心,把眉毛和胡子一股脑全剃下来了。慌忙按上去,胡子跟眉毛换了位置,唇上的是眉毛,根本不会长,额上的是胡子,所以欣欣向荣。为了二十五岁的新夫人,也不能一毛不拔,于是剃去两缕,剩中间一撮,这也许还是那一缕胡子的功效,运气没坏到底。”看到这段惟妙惟肖的肖像刻画,一幅活灵活现的漫画就形象地浮现在读者脑中了。作者在描绘这位汪大人的容貌时,对他的历史、思想、心理也一并作了讽刺,使他一亮相,就给人滑稽、迂腐的印象。又如对沈太太的描写:“她眼睛下两个黑袋,像圆壳行军热水瓶,想是储蓄着多情的热泪,嘴唇涂的浓胭脂给唾沫带进了嘴,把暗黄崎岖的牙齿染道红痕,血淋淋的像侦探小说里谋杀案的线索。”连用几个想象奇特的比喻来铺陈渲染,读之令人忍俊不禁而又厌恶至及,作者常用半是讽刺半是悲怜的口吻调侃“芸芸众生”,他是饶舌的、俏皮的、促狭的、联想特别活泼、思维敏捷,下笔不能自休。他总是尽情地挥洒着那种博引经传,融会中西,联类无穷的超越具体描写对象弛向更广阔思维空间讽刺幽默笔墨,能造出一种由博识、睿智、谐趣构成的有智性之类的审美世界和巧喻迭出、纵横恣意的独特文体。在调侃方鸿渐购买假文凭时,作者引用《圣经》里的故事作比:“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在嘲讽他的自我解嘲时,又拉来了中西古代哲人柏拉图和孔子作陪衬:”撒谎欺有时并非不道德,柏拉图《理想国》里就说士兵对敌人,医生对病人,官吏对民众都应该哄。圣如孔子,还假装生病,哄走了儒悲。孟子甚至对齐宣王也撒谎装病。父亲和丈人望自己是个博士,做儿子女婿的好意思教他们失望么?买张文凭去哄他们,好比前清时代花钱捐个官或英国殖民地商人向帝国库府报效几万磅换个爵士头衔,光耀门楣,也是孝子贤婿应有的承欢养志,反正自己将来找事时,履历是决不开这个学位。“如此调侃,活画出主人公自欺人的阿Q精神。正如作者所说“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虚,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在谈到方老爷给孙子取名“阿丑”时,作者也要引经据典戏谑一番:“人家小儿要易长育,每以贱名为小名,如犬羊狗马之类,又知道司马相如小字犬子,桓熙小字石头,范晔小字砖儿,慕容农小字恶奴,元叉小字夜叉,更有什么斑兽、秃头龟儿、獾朗等等,才知道儿子叫‘阿丑’还算有体面的。”从中看出方父的迂腐,是典型的封建“遗老、遗少”。在调侃鲍小姐“只穿绯霞色抹胸,海色贴肉短裤,漏空白皮鞋里边露出涂红的指甲”时,说她是“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热的肉公开列陈: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真理”,写出了鲍小姐的行为放荡,惹得男学生满腔邪火,伤及中国国体。“讽刺的对象相当广泛,无所不包,集中、概括、典型的对知识阶层进行强烈的讽刺。钱钟书在自序中说:“在这本书里我想写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有忘记他们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围城》序)而这一类人物,就是当时的病态的知识分子。《围城》中常有诙谐的锋刃刺向这些所谓的“无毛两足动物”。可以说,在《围城》里的芸芸众生中,几乎每个人物(唐晓芙例外)场时作者都对其肖像进行了一番讽刺描绘。常常采用既含蓄而又挖苦的漫画式笔法,令其形神毕露。例如,那位出场一次的“哲学家”,他的名气是靠同外国著名哲学家通信和会面猎取的。当他沾沾自喜吹嘘他同罗索会面的对话时,其实是在揭露自己的空虚和无聊。再如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自称是一位研究生物的老科学家,人们却看不到他的科学家风范。其实是一位心术不正,好色贪杯玩弄权术的学术官僚,他本身就是那所黑暗腐败的大学的化身。在法国取得文学博士头衔的苏文纨号称“才貌双全”的“女诗人”,但她的“得意之作”竟是抄袭的一首德国民歌。自称是“诗人”的曹元朗,其“杰作”《拼盘姘伴》,令人发噱作呕。这两个最后却结成秦晋,确是“珠联璧合”。还有,韩学愈从美国的爱尔兰那里买了子虚乌有的“克莱登大学”博士文凭,取了大学教授的头衔,还让他的白俄妻子冒充美国国籍,以便到英文系任英语教授。为了灭迹消踪,杜绝后患,他勾结陆子潇,教唆学生蓄意搞垮方鸿渐,勾勒出了一个厚颜无耻、奸险残毒之徒。……像这样的例子,在《围城》中随处可见 。每一个人物,在钱钟书的笔下都化作一幅幅讽刺性极强的漫画。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品尝到漫画式的幽默。在《围城》中,作者不但对“知识分子”行车之卒进行尽情调侃嘲弄,就连那些没有生命的机器也要戏谑一番,如对方鸿渐、赵辛楣等人去重庆途中所乘的车就有这样精彩的一段描写:这辆车久历风尘,该庆古稀高寿,可是抗战时期,未便退休。机器是没有脾气癖性的,而这辆车撒依买老,修炼成桀骜不驯,怪僻难测的性格,有时标劲像大官僚,有时别扭像小女郎,汽车夫那些粗人休想驾驭了解。它开动之际,先前头咳嗽,后面泄气,于是掀身一跳,跳得乘客东倒西撞,齐声叫唤。像这样拟人化的调侃,读过之余,每有会意,一种舒心的感觉便油然而生。在行文中,《围城》通篇都是嬉笔。因此,它又是一部以看似超然的调侃语调述说人生无奈的笑面悲剧。钱钟书善于用洞烛幽微、纤芥毕肖的笔触刻画人物心理,其犀利精微的心理讽刺,使人物形象更具有立体感。首先《围城》的讽刺幽默大胆借鉴西方心理描写的技巧,对人物的心理进行细腻的观察和分析,深层次地进行艺术开掘。如《围城》对少女唐晓芙初恋的心理,老处女范懿装腔作势的心态以及对汪处厚太太内心世界的刻化,就十分的传神精微而深刻。如范懿这位“女生指导”僻出山谷,年华老去,无人问津,性格也变得古怪起来。她喜欢打听消息,搬弄是非,对女性的同事总要在背后攻击几句,决不能轻易放过。听说汪太太给她做媒,求之不得,但又故弄玄虚,强自矜持,经过一番自我克制,还掩盖不了胸中的那点猴急的心情。汪处厚夫妇请吃饭,她五点种才过就到汪家。见过辛楣以后,“像画了个无形的圈子,把自己跟辛楣围在里面,谈话密切得泼水不入”。而且处处随口凑趣。辛楣说这儿闷得很,没有玩儿的地方,范懿说:“可不是吗?我也很少有谈得来得人,待在这儿真闷。”辛楣说曹禺是个伟大的戏剧家,范懿快乐得拍着手掌道:“赵先生,我真高兴,你的意见跟我完全相同。”高校长进来,辛楣乘机把首席让出来,高校长想了想后不同意,仍然要辛楣坐,辛楣不肯。高校长让给范懿,“范小姐只是笑,身子像一条饴糖沾在椅子里”,回去的路上,她几次设法要把同行的方鸿渐、刘小姐支开,留下赵辛楣和她两个人走。她一会儿说桥太窄,让辛楣陪她走河底;一会儿说忘了手提包,让辛楣陪她回汪家去取。绘状心理,逼真如画。既不失幽默,又颇具讽刺色彩。其次,他还善于透视人物言行举止的心理基础,挑开蒙在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温文尔雅的面纱,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出讽刺对象灵魂的丑陋,戳穿和嘲笑对象在言行举止上的假性。李梅亭在赴三闾大学就职的路途上所表现出的吝啬心理就很有讽刺意味。启程时,他抢着买低等船票,明明是为了自己省钱,却偏要撒谎取别人的好感。路途中,他因为舍不得用自己的新雨衣,便找借口用别人的伞,他带了一木箱药品,准备在内地的学校卖个好价钱,却不愿意给一些仁丹于身体不适的孙柔嘉服用。因为一包仁丹开封后就买不到好价钱。但不给药,又显得过于小气。左思右想,忽然灵机一动,记得前些天已打开一瓶鱼肝油丸。虽然鱼肝油丸比仁丹贵,但已开封的药“好像嫁过的女人减了市价”。于是拿了鱼肝油丸,给孙柔嘉服下,弄得她一次呕吐。李梅亭这种吝啬鬼式的怪诞心理就这样在一次次的吝啬心理活动中暴露出来,给人们以厌恶之感,真正人君子的假面具也就被一层层撕下来。这样的讽刺,不同于疾言厉色的抨击,而是通过客观地揭示真相来达到幽默的效果。可谓于平淡中寓谐趣,至拙而又至妙,不失讽刺意味。另外,钱钟书还善于把作品中各种人物的心绪交织在同一场合,形成微妙而又激烈的心理冲突。《围城》第三章写到一次青年知识分子的聚会,便是一场不期而战的心理战。这次聚会由赵辛楣请客。有苏文纨、褚慎明、董斜川、方鸿渐等人参加。赵辛楣请方鸿渐的本意是为了使方鸿渐喝醉,在苏文纨面前出丑,以发泄妒忌之情。结果让方鸿渐醉酒的目的达到了,但苏文纨却当着大家的面给予方鸿渐关心爱护,这使赵辛楣感到一种胜利后的失望:褚慎明与方鸿渐在席间互相鄙视,唇枪舌战,各不相让:董斜川以会作旧体诗,懂“同光体”而自傲,又遭到赵辛楣、褚 慎明的嘲弄讥讽;更有趣的是 褚慎明因为美貌的苏文纨跟他讲“心”,竟激动过分,把夹鼻眼睛都掉进牛奶杯子里了。他拾起眼睛又不肯戴上,“怕看清大家脸上逗留的笑”。后来方鸿渐酒醉呕吐,褚慎明掩鼻表示鄙厌。“可是心上高兴,觉得自己泼出的牛奶,给方鸿渐 在同席者的记忆里冲掉了。”对 褚慎明这种阴暗心理的讽刺,触及了某些知识分子最敏感之处—面子。这种把讽刺形象的丑陋心灵,由隐到显,由暗到明,通过心理战而昭然若揭,猛然外化的手法,显示出钱钟书讽刺幽默的高超、犀利。《围城》是一部读来回味无穷的书。读《围城》,不但可以感受到沿途邂逅的惊喜,体会到妙趣横生的比喻,更能咀嚼蕴含深意的象征。它时而让你笑,时而让你哭,在妙趣横生、妙语迭出的幽默外表下,深藏着令 过来人低徊轻叹,令少不更事惘然若失的悲剧底蕴。《围城》所表现出来的进步的思想倾向和高超的艺术技巧,不仅奠定了它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重要地位,也同时奠定了钱钟书在中国现代小说作家群中不可忽视的地位。正如钱夫人—杨绛女士所说,钱钟书的“稚气”,使《围城》更富于真实性和戏剧性。钱钟书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都包涵在《围城》之中。

论文开题报告基本要素

各部分撰写内容

论文标题应该简洁,且能让读者对论文所研究的主题一目了然。

摘要是对论文提纲的总结,通常不超过1或2页,摘要包含以下内容:

目录应该列出所有带有页码的标题和副标题, 副标题应缩进。

这部分应该从宏观的角度来解释研究背景,缩小研究问题的范围,适当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

这一部分不只是你已经阅读过的相关文献的总结摘要,而是必须对其进行批判性评论,并能够将这些文献与你提出的研究联系起来。

这部分应该告诉读者你想在研究中发现什么。在这部分明确地陈述你的研究问题和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研究问题应该足够广泛,而次要研究问题和假设则更具体,每个问题都应该侧重于研究的某个方面。

文学类论文开题报告英文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the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of Gothicism in Wuthering Heights一、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现状1.选题的目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长时期以来, 人们视艾米莉•勃朗特为英国文学中的“斯芬克斯”。关于她本人和她的作品都有很多难解之谜, 许多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 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因而往往是旧谜刚解, 新谜又出, 解谜热潮似永无休止。本文立足于欧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研究《呼啸山庄》的创作源泉, 指出艾米莉•勃朗特在主题、人物形象、环境刻画、意象及情节构造等方面都借鉴了哥特传统, 同时凭借其超乎寻常的想象力, 将现实与超现实融为一体, 给陈旧的形式注入了激烈情感、心理深度和新鲜活力, 达到了哥特形式与激情内容的完美统一, 使《呼啸山庄》既超越了哥特体裁的“黑色浪漫主义”, 又超越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现实主义”, 从而展现出独具一格、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2.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和发展概况各民族的文学中都有许多惊险、恐怖的故事, 但似乎没有哪一种文学像英美文学那样不仅创作出数量众多、质量优秀的恐怖文学作品, 而且还形成了一个持续发展、影响广泛的哥特传统( Gothic tradition) 。哥特文学现在已经成为英美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对哥特文学的认真研究开始于20 世纪二三十年代, 到70 年代以后, 由于新的学术思潮和文学批评观念的影响, 该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而且日趋高涨的热潮。根据在国际互联网上的搜索, 到2000 年9月为止, 英美等国的学者除发表了大量关于哥特文学的论文外, 还至少出版专著达184部, 其中1970 年以后为126 部, 仅90 年代就达59 部, 几乎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当然,近年来哥特文学研究的状况不仅在于研究成果迅速增加, 更重要的是它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大为拓展, 并且把哥特传统同英美乃至欧洲的历史、社会、文化和文学的总体发展结合起来。二、研究方案1.研究的基本内容及预期的结果(大纲)研究的基本内容:本文立足于欧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研究《呼啸山庄》的创作源泉, 指出艾米莉•勃朗特在主题、人物形象、环境刻画、意象及情节构造等方面都借鉴了哥特传统, 同时凭借其超乎寻常的想象力, 将现实与超现实融为一体, 给陈旧的形式注入了激烈情感、心理深度和新鲜活力, 达到了哥特形式与激情内容的完美统一, 使《呼啸山庄》既超越了哥特体裁的“黑色浪漫主义”, 又超越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现实主义”, 从而展现出独具一格、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预期的结果(大纲):1.A Survey of Definition of the Origin of Gothic Historical Folklore in Germantic Drama in the the Bible and Legends in Development of the Novel Challenge of Romanticism to Sublime and Beautiful2. Emily’s Gothic Good and Characters Delicate Young Atmosphere, Environment and ’s Gothic Combination of romanticism and Change of the Use of Stream of Illusion and . Description of Figure Emotion and PsychologyReference2.拟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资料查找、理论探讨研究、阅读法3.研究所需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研究所需条件:纸张、打印设备、图书馆、互联网上获取国内外文献资料;可能存在的问题:(1)文献不足;(2) 由于个人的观点和能力,使对研究对象分析不够全面和深入。三、研究进度安排、参考文献及审查意见1.研究进度安排(1)论文指导第一周(学期第八周):学生完成初稿。(2)论文指导第二周(学期第九周):指导教师审阅论文初稿后发回修改。(3)论文指导第三周(学期第十周):学生交论文第二稿。(4)论文指导第四周(学期第十一周):指导教师审阅第二稿并发回给学生进一步修改。(5)论文指导第五周(学期第十二周):定稿(6)论文指导第六周(学期第十三周):交定稿的打印稿和电子文本。(7)论文指导第六周(学期第十三周):本周星期五至论文指导第七周(学期第周)星期五,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写评语,学生做好答辩准备。(8)论文指导第七周(学期第十四周):星期三至论文指导第八周(学期第十五周)开展答辩工作。2. 应收集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8条)[1] Bronte, Charlotte. 1907. Charlotte Bronte’s preface to the second edition, Wuthering Heights. London: J. M. Dent Sons Ltd. p. 20.[2] Gerin, Winifred. 1971. Emily Bronte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3] Marie, Mulvey-Roberts. ed. handbook to gothic literature [A].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p. 83.[4] Punter, David. 1980. The Literature of Terror [M]. London: Longman. p. 6.[5] 方平. 1993 .希望在人间—论〈呼啸山庄〉(《呼啸山庄》译序) [M]. 上海译文出版社. 第24页.[6] 盖斯凯尔夫人. 2000 .夏洛蒂•勃朗特传[M]. 张淑荣等译. 北京: 团结出版社. 第11—12页.[7] 肖明翰. 2001. 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J]. 外国文学评论第3期.[8] 鲜于静. 2003. 神秘和怪诞的魅力——福克纳小说《八月之光》的哥特艺术研究[MA]. 中国学位论文全文库.

英美文学英语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一、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研究来源

在考研过程中遇到类型相关的题目,本人很感兴趣,于是确定选择该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文通过对《呼啸山庄》中象征主义,来叙述《呼啸山庄》中文明与自然的冲突。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艾米莉·勃朗特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着名小说家和作家,是着名的勃朗特姐妹之一, 也是三姐妹中最具天赋的一个。她一生只写了一部小说《呼啸山庄》,但是这部伟大的作品却使她扬名于世。通过《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以维多利亚时代为背景,通过写两个截然不同的家族,三代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充分表现了维多利亚时期文明和自然之间的冲突以及怎样反映了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的偏爱。小说中自然和文明冲突不断,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说中多次运用对比和象征来表现此冲突,例如,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冲突,凯瑟琳两种不同的爱情观的冲突。这种冲突正是基于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异于常人的热爱和当时现代文明盛行的背景。英国文学史上着名的三姐妹从小生活在荒原上,自然在她们心中是神圣之物,这点很像新英格兰超验主义的观点。并且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沃兹沃斯和柯律利治等着名诗人影响,自然,情感和哥特式元素在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艾米莉·勃朗特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维多利亚时代,当时的人们以自然之情为基础的生活受到现代文明的激烈冲击。作为维多利亚时代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艾米莉·勃朗特看到了现代文明带来的种种罪恶,内心更加执着于对自然的喜爱。 因此,要想真正读懂这部伟大的着作,就必须要了解小说中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和文明的观点。只有了解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和文明的态度,才能真正明白在这爱恨情仇下有着更深刻的寓意-人类生活应该顺应自然和本性。通过《呼啸山庄》中自然和文明的从图矛盾,由此来叙述《呼啸山庄》中回归自然的观点。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1.陈茂林从艾米莉·勃朗特所受的自然的影响来分析,他的《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呼啸山庄>的生态批评》认为《呼啸山庄》是一部自然颂歌。小说中自然有着独特的作用,它使人精神放松,包容所有人,它似乎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灵魂,分享着人的痛苦和换了。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深深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自然和文明的冲突和矛盾。 叶利荣则在其《追寻自我的历程--<呼啸山庄>主题探析》一文中提出: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说中塑造的两个富于激情和叛逆的人物形象--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展示了他们在迷失之后寻找自我回归的艰难历程表现了处于自我冲突中的人的内心世界。他们充满抗争的一生是生命个体追寻自我历程的真实写照。

2. 王宏洁则在《自然与文明的冲击》中认为,自然和文明的冲突矛盾也就是《呼啸山庄》中的其中一个重要主题。自然,要求人们生活需要顺从内心情感和自然本性,得到自然错给予的舒适和自得。而文明,则是不同于自然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要求人们生活遵从道德和理智。文明由此带来了物欲横流的社会以及追逐自身利益的人类,因此纯净自然之人被文明所污染。而自然不会随着文明的出现和进步消失,自然会一直存在。所以自文明诞生开始,文明和自然的冲突就不断。

(二) 国外研究现状

1.英国着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九一六年就写过《〈简爱〉与〈呼啸山庄〉》一文。她写道:“当夏洛蒂写作时,她以雄辩、光彩和热情说我爱,我恨,我受苦.她的经验,虽然比较强烈,却是和我们自己的经验都在同一水平上。但是在《呼啸山庄》中没有 我,没有家庭女教师,没有东家。有爱,却不是男女之爱。艾米莉被某些比较普遍的观念所激励,促使她创作的冲动并不是她自己的受苦或她自身受损害。她朝着一个四分五裂的世界望去,而感到她本身有力量在一本书中把它拼凑起来。那种雄心壮志可以在全部小说中感觉得到--一种部分虽受到挫折,但却具有宏伟信念的挣扎,通过她的人物的口中说出的不仅仅是我爱或我恨,却是我们,全人类和你们,永存的势力……这句话没有说完。”

2.英国进步评论家阿诺·凯特尔(Arnold Kettle)在《英国小说引论》一书中第三部分论及十九世纪的小说时,他总结说:“《呼啸山庄》以艺术的想象形式表达了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的精神上的压迫、紧张与矛盾冲突。这是一部毫无理想主义、毫无虚假的安慰,也没有任何暗示说操纵他们的命运的力量非人类本身的斗争和行动所能及。对自然,荒野与暴风雨,星辰与季节的有力召唤是启示生活本身真正的运动的一个重要部分。《呼啸山庄》中的男男女女不是大自然的囚徒,他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而且努力去改变它,有时顺利,却总是痛苦的,几乎不断遇到困难,不断犯错误。”

三、 课题研究内容及创新

(一)课题研究内容

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多次运用象征主义,例如,呼啸山庄和西斯科拉里夫与儿时的凯瑟琳代表自然,他们崇尚自由,顺应自然和暴风雨似的生活原则而与呼啸山庄对立存在的画眉山庄以及林顿家庭则代表文明,他们彬彬有礼,服从一切社会原则。自然和文明表面风平浪静一直到西斯克里夫和凯瑟琳偶然闯进画眉山庄,于是冲突不断。凯瑟琳的自然之情开始受到文明的真正挑战,她开始背叛自己的内心情感,越来越像淑女,最终她舍弃对西斯克里夫的真爱嫁给埃德加·林顿,表面上文明占取了绝对优势。但是婚后的凯瑟琳被内心的自然之情折磨致死。而西斯克里夫也因为凯瑟琳的背叛自然性扭曲到极端,他变成了复仇的恶魔。文明的侵犯使人性扭曲,约束人的真实自然之情,造成了悲剧。尽管文明带来了进步,但是文明却扼杀了人性。最终,艾米莉·勃朗特让西斯克里夫在死前打开阻碍之窗-文明,让两人的游魂在荒野间游荡。种种表明艾米莉·勃朗特对两人爱情的同情以及要求人顺应人性,重返自然的思想。 本选题拟从三个部分加以阐述:

1. 自然和文明的定义

2. 自然和文明的较量: a.自然和文明的象征: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西斯克里夫和林顿及其哈的顿 b.自然和文明的斗争:凯瑟琳的爱情选择和西斯克里夫的疯狂报复导致人性的扭曲

3. 结论 人应该顺从自然,归顺自然。文明的侵犯使人性扭曲以及给人带来毁灭性的灾害。

(二)课题研究创新

本文主要通过对《呼啸山庄》中象征主义的运用,来解析自然和文明的冲突。艾米莉·勃朗特不仅塑造两个截然不同的庄园,分别代表自然和文明,还赋予住在两个山庄中类似他们山庄的性格,通过他们的对比以及他们交织时所产生的.矛盾分歧来说明自认和文明之间的对抗。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选题拟采用多种研究手法,然后再结合定性分析研究法、综合查找法、归纳法、翻译法、文献综述法、文献检索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加以详述。主要包括: 1、定性分析法:根据主观的判断和分析能力,推断出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方法。 2、归纳法: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或分论点,然后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3、文献法:即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 4、文献综述法: 即针对某个研究主题,对与之相关的各种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对所负载的知识信息进行归纳鉴别,清理与分析,并对所研究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已取得的研究状况,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趋势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叙述,评论,建构与阐述。其中,确定一个研究主题,收集整理专题文献,阅读与挖掘文献内容,清理与记述专题研究状况,建构与阐明专题研究发展趋势。

五、 研究计划及预期成果

(一)研究计划

4月15日-4月18日:指定论文指导教师,学生选定题目; 4月19日-4月25日:完成任务书部分和开题报告; 4月26日-5月12日:完成论文第一稿; 5月13日-5月22日:完成并上交论文第二稿; 5月23日-5月31日完成论文三稿(5月31日上午11点之前上交,以便答辩老师阅读),指导教师分组阅读论文,师生做好答辩准备; 6月1日-6月9日:论文答辩(答辩后,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意见要及时修改,以便装订论文终稿)。 6月10日-6月12日:二次答辩及论文装订、成绩评定。

(二)预期成果

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进度提交一份具有一定的理论或应用价值的,字数在5000英文 单词左右、英美文学方向的的学术论文。

六、 参考文献:

[1] Bronte Emily. Wuthering Heights [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2] Cecil, Victorian Novelists: Essays in Revaluation. . 1934

[3] 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e)着,方平译。呼啸山庄[M].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1

[4] 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着,宋兆霖译。勃朗特两姐妹全集[M].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

[5] 陈茂林。 --回归自然 返璞归真《呼啸山庄》的生态批评 [J]. 外语教学。 2007(01):69-73

[6] 栗华。 “野孩子”的爱与恨--对《呼啸山庄》意象和主题的一种阐释[J]. 北方论丛。 2001(6):80-83

[7] 裴双。 --人类应有的前行姿态论《呼啸山庄》对野性与文明的取舍 [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4):80-85

[8] 邵旭东。 何以写出《呼啸山庄》?--也谈艾米丽·勃朗特创作源泉问题[J]. 外国文学研究。1996(04):77-81

综述:opening report可以,用Proposal更正式点。

重点词汇:Proposal

英[prə'pəʊzl]

释义:

n.提议,建议;(计划、建议等的)提出;求婚

[复数:proposals]

短语:

The Proposal假结婚;爱情限时签;求婚的恶魔;弄假成真

词语使用变化:proposal

n.(名词)

1、proposal表示“提议,建议”时,其后可接介词短语或动词不定式作定语,也可接that从句作同位语。

2、proposal所接由that引起的表语从句或同位语从句中的谓语动词须用虚拟语气。

3、proposal作为名词时,后面通常跟带to的不定式和名词。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