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陕西水利杂志查询

发布时间:

陕西水利杂志查询

《中国水运》电力技术如果要求不高建议可以发一些省级的科技综合刊一般都还可以的

陕西水利杂志,它的一个编辑是我的q群友,说可以登载论文,看你兴趣不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华电技术》等,省级的要求是很容易达到的,一般的期刊都是省级省级以上的。需要的话可以向我咨询。关于论文发表的小知识:发表论文前,首先确认你发表的论文在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官方网站可以查到。只有新闻出版总署备案的才是正规期刊。现在很多单位或学校评职称对期刊的要求除了是正刊外,还要求能在一些学术网站上可以查到。中国知网,龙源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一般只要被中国知网收录就是没有问题的。评职称肯定可以用的。

《陕西水利》杂志诞生于1932年,是由我国近代水利先驱李仪祉先生亲自创办的我国最早的水利学术期刊。几十年来,伴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陕西水利》经历了旧中国向新中国的转变,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和史无前例的“十年动乱”,期间由于种种原因五起四落,都仍然顽强的得以承继,对于唤起民众水利意识,传播现代文明,开展水利科技交流等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特别是在1984年后,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第五次复刊的《陕西水利》,更加紧密的联系陕西省情和水利发展思路,正确把握办刊宗旨,不断强化指导性,重视超前性,扩大交流性,研究针对性,增加可读性。目前,《陕西水利》已由原来的单纯技术性变为综合指导性刊物,读者对象也由原来的水利科技人员扩大到全行业所有职工及社会各界,而且图文并茂,雅俗共赏,成为对外展示陕西水利形象的窗口,成为各个次人士争相传阅的大众快餐。地址:西安市尚德路150号陕西省水利厅院内 邮编:710014 编辑、发行:《陕西水利》编辑部 电话: 87463221 传真: E-mail: 联系人:张欣

陕西水利杂志社官网

报刊代号 报刊名称 刊期种类 级别 订阅参考单价 全年价2-183 水利学报 月刊 中央 水利水电技术 月刊 中央 中国电力 月刊 中央 水力发电 月刊 省 水文 双月刊 中央 水利建设与管理 月刊 省 水利发展研究 月刊 中央 吉林水利 月刊 省 东北水利水电 月刊 省 水利天地 月刊 省 水利科技与经济 月刊 省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双月刊 中央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季刊 中央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双月刊 中央 水利经济 双月刊 中央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月刊 中央 水利水电快报 月刊 中央 水电能源科学 双月刊 中央 湖南水利水电 双月刊 省 陕西水利 双月刊 省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季刊 中央 中国水利 半月刊 中央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华电技术》等,省级的要求是很容易达到的,一般的期刊都是省级省级以上的。需要的话可以向我咨询。关于论文发表的小知识:发表论文前,首先确认你发表的论文在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官方网站可以查到。只有新闻出版总署备案的才是正规期刊。现在很多单位或学校评职称对期刊的要求除了是正刊外,还要求能在一些学术网站上可以查到。中国知网,龙源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一般只要被中国知网收录就是没有问题的。评职称肯定可以用的。

《陕西水利》杂志诞生于1932年,是由我国近代水利先驱李仪祉先生亲自创办的我国最早的水利学术期刊。几十年来,伴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陕西水利》经历了旧中国向新中国的转变,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和史无前例的“十年动乱”,期间由于种种原因五起四落,都仍然顽强的得以承继,对于唤起民众水利意识,传播现代文明,开展水利科技交流等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特别是在1984年后,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第五次复刊的《陕西水利》,更加紧密的联系陕西省情和水利发展思路,正确把握办刊宗旨,不断强化指导性,重视超前性,扩大交流性,研究针对性,增加可读性。目前,《陕西水利》已由原来的单纯技术性变为综合指导性刊物,读者对象也由原来的水利科技人员扩大到全行业所有职工及社会各界,而且图文并茂,雅俗共赏,成为对外展示陕西水利形象的窗口,成为各个次人士争相传阅的大众快餐。地址:西安市尚德路150号陕西省水利厅院内 邮编:710014 编辑、发行:《陕西水利》编辑部 电话: 87463221 传真: E-mail: 联系人:张欣

《中国水运》国家级、《陕西水利》省级

陕西地下水杂志

作为博士生,发表论文在核心期刊上是非常重要的成就之一,因为这些期刊具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而在武汉大学,也有一些被列为“武大核心期刊”的期刊,这些期刊是武汉大学认可的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在这些期刊上的论文也会得到更多的认可和推崇。带名字的发表论文可以更好地突显作者的学术能力和成就,因为在学术界,往往会根据作者的发表成果来评判其学术水平。因此,在武大核心期刊上发表带名字的论文,不仅可以为自己的学术声誉加分,还可以增加自己的竞争力,提高自己在求职、升职等方面的成功率。总之,发表在武大核心期刊上带名字的论文,是博士生在学术上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展示自己学术能力和成就的重要窗口。

不是核心期刊,所以也就不是权威期刊,算是比较专业的期刊吧。

陕西黄土高原河流众多,沟壑纵横,沟壑面积约占总土地面积的50%。主要河流有黄河及其支流渭河、泾河、洛河、延河、无定河及窟野河等。河水主要来源于降水,降水分布的特点是南部多、北部少,山区多、平原谷地少。因此,径流的分布规律是自南向北减少,山区大于原区谷地。陕西黄土高原位于大陆腹地,气候较干旱,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水源短缺。全区地表水资源亿立方米,人均536立方米,亩均263立方米。泾阳、富平、蒲城一带亩均不足100立方米。由于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的年变率大,年内分配不均。因此,地表径流的年际变化大,年径流变差系数cv值在以上,径流的年内分配集中,汛期(7~10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60~70%以上,甚至集中于几场大暴雨中,形成丰水年雨涝洪灾,少水年干旱缺水。陕西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很大。黄土丘陵沟壑区输沙模数达20000~30000吨/年·平方公里,窟野河下游最大年输沙模数在40000吨/立方千米;以上,最大含沙量高达1700千克/立方米;。破坏了生态环境平衡,水旱灾害频繁。陕西黄土高原地表水的天然水质是良好的,大部分地区属重碳酸盐水,矿化度低,适宜于工农业用水及人畜饮用水。唯在定边西北部、芦河及大理河上游、洛河上游等地有小范围的氯化物水及硫酸盐水,矿化度大,不宜于灌溉饮用。陕西黄土高原地下水主要分布在高原北部边缘的风沙滩地区,地下水资源量为亿立方米,可开采量亿立方米。在广大的黄土区及丘陵山区地下水非常贫乏。

(一)

那一刻,宇宙过于寂静。

生命的春天里,酸涩的苦,始终趟过这厚厚的黄土,让你再苦也不能吐出这一口救命的眼泪。

黄土深厚,黄土神圣,黄土是生命的脾胃,滋养着我们的全部。

对于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人来说,黄土更像是一种伟大的母体,壮美、震撼,面对她,似乎是面对着一种亘古的情绪。

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到达陕北的翌年,面对蔚为壮阔的黄土高原,在瓦窑堡的一孔窑洞里吟出《沁园春·雪》。

这首后来震惊中外,载入史册的词,用“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形象词句赞颂了冬日的黄土高原!

那时,大雪一定下的很透,很神圣。

黄土高原上的雪,雪的精魂,也激荡着诗人毛泽东的革命豪情!

但大雪过后是什么,对于这块土地来说,是寂寞的黄色!

黄色,亦即土色,是黄土高原的基调色。

《易经》曰:“天玄地黄”, 柳宗元《天说》云:“上而玄黄,世谓之天;下而黄者,世为之地。”

可见,在古人那里,黄色,是大地的颜色。

大地是什么呢?

除了看得见的大地,还有看不见的哲学母体,它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

在这块土地上,它生长一切智慧和力量。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因此也被冠为“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几千年来中国历代封建政权以黄色象征皇权。中华民族自谓炎黄子孙,中国人被列为黄色人种,黄土高原莫不是这一切黄色的伟大母体。

而陕北地区,则是中国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

在陕西省的北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总面积达9万多平方公里。是在中生代基岩所构成的古地形基础上,覆盖新生代红土和很厚的黄土层,再经过流水切割和土壤侵蚀而形成的高原面。

黄色,更是陕北地区的基调色。

这里的黄土最黄,这里的黄土最厚,一切与生命绿色有关的东西不断被岁月冲刷,沉寂下来的就是这厚厚的黄土。

陕北,一种不朽精神象征的陕北,一部永远史诗的陕北。作为人文 历史 地域名称,影响着中国伟大而深远的 历史 进程,凝聚着民族魂魄,哺育了一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伟大时代。作为地球地质史概念,却演绎出一部地球地质史的神话。

对于黄土高原的描述,可追忆到中国最早的一部地理名著《禹贡》谓,雍州“厥土唯黄壤。”这是世界上有关黄土的最早的文字记载。

有趣的是汉代班固著的《汉书》中记述了公元前32年4月寅辰“大风从西边起,云气赤黄,四塞天下,终日夜下著地者,黄土尘也。”

汉学家在自己寥寥数语里暗合了与近代黄土风成堆积说相近似的黄土成因。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西行漫记》作者埃德加·斯诺对陕北黄土高原形象而富有张力的生动比喻:黄土高原在他的心中原来是“疯神捏就的世界。”

同样被埃德加·斯诺的比喻所震撼的是908水文地质队年轻的队长马思锦!在他的心中,在他从事陕北找水的理论与实践中,无数次地揣摩着埃德加·斯诺这句同样具有魔幻般魅力的话语。

这里因此上也最艰苦,最富于挑战人的生存承受能力。

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一个最响亮的名字即来自这里——延安!

是的,是延安,不是别的地方,在黄土高原的中心地带,延安,竟然养育和壮大了中国革命!

延安精神是什么,说到底就是艰苦奋斗精神,就是再苦再累再挣扎也要顽强地活下去的精神。908水文地质队最初驻扎在延安,对延安精神有着深刻的理解。

近几十年来,陕北人民艰苦奋斗,多少为这黄色母体披上了象征着生命与活力的绿色协调色,加之成了近代中国革命和民族复兴的圣地,黄土高原已构成一幅“光被四表,格于上下”的宏丽画卷。

画卷一一展开,清晰度逐渐明了,在湛蓝湛蓝的天空下,是几缕淡淡的白云。滚滚的延河水,向着生命深处不断进发。

可是,在如此宏丽的画卷里,却有另一种疼痛和苦楚,另一种荣耀和敬意,另一种挣扎和到达。

原因仅仅是,这里缺水!

而陕北黄土高原则是中国黄土高原的核心组成部分,是黄土地层最完整和黄土地乳最发育的地区。黄天厚土是陕北人民的家园,家园里有着数不尽的苦难。其中没有能饮用的水,便是一难。

贫穷的生存状态还被民间编成了歌谣随风传唱:

没面皮裘,四季常穿不肯丢,纱葛不需求,褐衫难久留,裤腿宽而厚,破烂亦将就,毡片遮体被褥全没有,因此上把绫罗绸缎一笔勾。

客到久留,奶子敖茶敬一瓯,面饼葱汤醋,锅盔蒜盐韭,牛蹄与羊首,连毛吞入口,风卷残云吃罢方撒手,因此上把山珍海味一笔勾。

一首《七笔勾》深刻而形象地刻画了 历史 上陕北人的贫困生存状态。

与马思锦有着同样思水情结的吴起县矿产资源管理局副局长齐应宏说,吴起县十年九旱,缺水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60%以上。

吴起县新寨乡东北沟村,在山沟里流下的黄泥水聚集的一个小水坝旁,围满了前来担水、抬水和用毛驴脱水的群众。由于这个水源地要供应方圆十多公里的人们饮用,所以拉一次加上排队时间往往要7、8个小时。这里的人说,他们宁可缺油,也不可缺水啊!

坐落于洛河之畔的富县县城,城区三四万人,仅靠4口浅井供水,每年夏季和春节前后,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居民不得不到四五里外的山沟排队拉沟底的渗水。接一担水需5-6个小时。

富县钳二乡乡长何安学说:“我们全乡9535人,目前有1630人和1200多头大牲畜饮水面临严重威胁。”

农民王翠英说:“由于缺水,他们村一些二十八、九岁的小伙子都找不上媳妇。”

在陕北府谷,大部分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大多是偏远的深山沟壑区,地质构造十分复杂,且环境恶劣,气候异常,在黄土沟壑严重缺水区,年轻的姑娘为了全家的吃用,跑十几里山路去挑水,磨破了双脚,压坏了双肩;

六七十岁的老汉,拖着羸弱的身体,趴在几乎干枯的井边艰难地打水,最后累倒在井台上;

白发小脚的老太太,一到下雨就端出屋里的盆盆罐罐,接那从房檐上滴下的雨水洗脸洗手,水都用成了黑色,还舍不得倒掉。

……

这一幕幕难忘的情景同时也在908地质队的人心里深深刻上了水的烙印,坚定了他们不找到水誓不罢休的信念。

给马思锦巨大震撼的是,山区无水吃,滩区有水不能吃的客观现实。

白于山区地表支离破碎,植被稀疏,河流稀少,仅有泾、洛河源头,且流量小,水质差,矿化度较高,人畜不能饮用。

特定的自然、地理、地质条件造成白于山区人畜饮用水长期处于困难状态, 历史 以来,当地群众主要依靠打泥糊水窖、挖土捞池收集雨雪水解决人畜饮用水问题。

翻阅定边古县志曾有:“ 山乡水少,而味甚卤,即凿井,亦十无一甘,家各置窑,贮夏雨冬雪,其中虽杂污秽,而舍此无可为水 ”的客观真实记载。

由于缺水,山区人民的生活陷入极度的困难之中。半盆浑浊的雨水在一个五六口人的家庭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先是一家人围着水盆依次洗脸,洗脸之后洗衣服,洗完衣服之后再喂猪或饮羊。

更可怜的是山区的孩子们,学校每天只允许每个学生打一碗水,用作一天一夜的饮用。

据传说,有一所山区中学在遭遇水荒后,竟然在一周多的时间里不给学生提供盥洗用水,校长无奈地“指示”学生们等星期天回家后再洗!

这样一种无奈,学校作为“公家单位”尚且惜水如金,那些贫困的农户又如何拥有富集的水呢?

一遇干旱,窖池干涸,山区群众只有高价买水或者往返几十里到深山沟里通过人担畜驮,找一点苦咸水或高氟水勉强度日。

遇到极度干旱时,农民无可奈何便开始让牲畜“逃荒”,将牲畜转移到山区外有水的地方寄养或者变卖,直至山区下雨后再返回家园……

延安市的吴起、志丹、定边、靖边等地处陕北黄土高原白于山区,是陕西乃至全国最严重的缺水区。

水资源短缺不但影响当地群众的正常生活,也极大地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解决老区人民的人畜饮水难题已成为当地的迫切需求和各级领导的燃眉之急。

“山川秀美,关键在水,有水一片绿,无水一片黄。”前国土资源部部长,在新世纪之初考察陕北时内心无比感慨。

连绵不断的山峁沟壑,更把志丹县切割的七零八落,这里大地植被稀疏,土壤瘠薄,水土流失严重,是典型的贫困县之一。

多少年过去了,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乡亲们,一直梦想着水!

梦想着水其实就是梦想着希望,梦想着幸福!

“引地下甘泉,解西部干渴,为老区造福!”这是一支名为 908的地质队找水人的集体盟誓,是一支在国内还有点陌生却在陕北名声大震的队伍。

“西部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示范工程”确立后,中国地质调查局于2001年6月将陕西省延安市的吴起、富县和志丹县严重缺水区列入首批紧急勘查区,项目下达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并由陕西省地矿局908水文地质大队承担实施。

他们是研究国家水文地质的专业队伍,一般情况下,他们的研究面对的是矿石和土壤,研究目的是找矿和开发当地资源,何曾想到有一天会专门负责起找水的活计。

但是厚厚的黄土地需要他,干渴的陕北人需要他,贫困的老区经济需要他。

他们早已融合进这土黄色的大地、河流,早已成为土黄肤色的908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人,早已沉淀着古老华夏文化永恒的创业激情与老一辈地质工作所创立的“三光荣”精神气质,无所不在、每时每刻都在等待着、寻找着为陕北老区人民服务的契机与机遇。

值得欣慰的是在吴起、富县、志丹等严重缺水区率先成功实施的地下水勘查示范工程,使这里的部分人民彻底改写了人畜饮用水苦难的 历史 。

手捧甘甜可口的地下水,一位陕北老汉动情地说:“共产党好,给我们找了908地质队,他们是我们陕北的水神啊!”

喝到口里的水,滋 养生 命的水,在苦难的土地上,就是我们心中的神!

在山大沟深的陕北白于山区,2002年11月4日,由塘坝渠村全体村民敬立的甘露泉碑记,屹立在蓝天白云下,更向昨天、和明天歌颂着“水神”的功德。

黑色石碑正面雕刻着斗大的魏体“甘露泉碑记”五个大字,后面撰写着洋洋洒洒的碑文:

吾祖辈居此,由幼及老。女嫁无清洁之仪,“凡德政之道有三:一曰使民安;二曰得民心;三曰顺民意。古政虽兀汉唐之盛,憾无兹道以立于世,其亡亦速,其盛亦衰。故大道悖逆,其德不远。

男葬少净身之礼,欢缺忧重。原因无它,盖水无耳!或问长辈此生何所憾?曰:饮一饱水足矣。呜呼!昔有路人过,见及斯景,问曰:既无水,何所存焉?答曰:唯赖天降雨雪,掘土窖蓄而四季饮之。路人观窖内水与粪土混搅,叹曰:此物吾地牲畜倘且不饮,焉能人饮乎?又问:若天无雨雪又如何?吾等皆无语;非无对,实心悸也!

德兴之时,必有亲民之举;政通之日,定现为民之善。公元贰千零贰年仲夏,黄色祛而青叶纯,霞光凝而晚云黛。吾村幸乡政府之重视,县水利局之支持,省上单位之垂赐,聚资百万元,开钻打井。吾辈一时群情激昂,欢呼雀跃,与省地矿局908水文工程地质大队共同奋战60多个昼夜,终在地深820米处求得清泉。此举彻解吾三村440户,2千余人,大家畜5千余头之饮水,诚功盖日月,福佑万世之善事也!吾辈感激之情无以言表,遂曰此井为“甘露泉”,勒之铭石,永世不忘。

呜呼!白于山有形天地,寄情黄土高原,此举既显古德政之道,又现为民服务真意。汉虽强远,不及今世抚民之举;唐虽富庶,未当吾爱民之善。谨以此文,颂之恩情,吾辈世代,铭刻在心!

好有意思的碑文!苦其情,发其志,诚其意,述其事,颂其功,晓畅条达,不蔓不枝,自有一股精神贯穿其中,在向我们的英雄致敬!

908水文工程地质大队,像是冥思苦想之后终于闪现出的一丝灵感:在那特定的不具备生存条件的陕北某个广袤地域里,生命之源“水”是如此的奇缺和珍贵。找到可供人畜饮用的“水”,除具有生命价值之外,还具有特殊的政治、经济意义。

于是,他们不惜代价,一步步走向被神话的境界。

更确切地说,为了那样的境界,他们付出了青春、热血,甚至生命!

我多次一人踏上寻觅这支神奇找水队伍之路。看他们在“疯神捏就的世界”里如何与旱魔搏斗,如何撒水成金。

承担“西部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示范工程”首批紧急勘查区——延安市吴起、志丹、富县、靖边、定边地下水勘查施工任务的908水文地质大队大队长杨六岗说:“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河谷深切至基岩,裂隙不发育,无法形成较完整的含水层,找水难度极大。难度再大也大不过908队为老区人民找水的决心。”

这样的豪言壮语从第一任团长裴恒熹,第二任团长江朝宗,随后而来的908队的执政者刘宗然、庞国治、谭伯英、李义祥、杨六岗、王力、马思锦等,带着浓厚的亲情、感情,矢志不渝地为陕北老区人民找水的信念更坚,步伐迈得更大。

2001年12月底的一天,寒冬腊月,北风凛冽着,呼啸声并没有挡住陕北老区人民喜迎新年新生活的愿望,他们期盼已久的908水文地质大队的两台钻机分别在吴起县铁边城镇和志丹县顺宁镇黄草湾村隆重开钻……

夕阳西坠,暮色四合,钻塔上耀眼的灯光伴着隆隆的钻机声,打破了黄土高原的宁静,一米、二米、五米、十米……随着一截截岩心被送上地面,望水欲穿的老区人民有了盼头,看到了希望……

陕西省吴起、富县、志丹严重缺水区地下水勘查和渗流井工程的巨大成功,为推动“西部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示范工程”指明了方向。

2002年3月28日,富县县委书记周德喜亲自把一面绣有“实施专项找水,造福富县人民”的锦旗送给908水文地质大队长杨六岗,他代表富县人民深情地说:“908队在我们富县这样一个贫水地区找到了地下水,并结合勘查建成日开采量3200立方米的渗流工程,不仅一举解决了我县县城目前三四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富县中期供水需求,为我县的发展注入了活力。饮水思源,你们确实为富县人民和我们的子孙后代办了一件大实事、大好事……”

2002年4月25日,一大早,铜川市丁沟村一片沸腾。908队为他们献上了一份节日似的厚礼。一口日出水量达2000立方米的优质水井竣工,交付使用。

工程验收当日,丁沟村村民委员会给908队发来了热情洋溢的感谢信,信中说:“ 丁沟村人畜饮水工程在施工中,由于我方资金筹措困难,生产资金不能及时到位。908队顾全大局,想方设法为老百姓分忧解难,并克服多种不利因素,战胜艰难险阻,安全顺利地完成了钻探任务并顺利成井。908队不愧为技术过硬,管理严谨,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在工程竣工庆典之日,特向为丁沟村发展建设做出贡献的908队表示由衷的感谢。 ”

2003年7月30日,陕北洛川县甘石村彻底摆脱了缺水的艰难。

位于烂柯山下的黄土残塬区的甘石村,塬高坡陡,沟深谷切。

当地群众祖祖辈辈饮用窖水。逢天大旱,只得到几里外的深沟里挑水。

即便是壮劳力,挑一担水也得大半天。为解决水的困扰,村里曾集资请过多家勘查施工队伍,先后在这里打过五口井,但多为干井。

908队接受此项任务后,凭着找水扎实的基本功,组织精兵强将进入甘石村,经过一个月的紧张施工,居然打出了一口优质水井。

在隆重的竣工验收会上,村里人从四面八方赶来,敲锣打鼓、鞭炮齐鸣,喜气洋洋立起了“饮水思源”石牌。

当开闸放水时,人们纷纷涌向井口,争相捧饮甘泉。

水啊,你曾经是我们干涸的眼泪,如今我们为你笑着哭泣。

王力手捧着当地政府曾送的牌匾,默默吟咏“科学找水精施工,今饮甘泉情更浓”字样,眼眶禁不住湿润了。

如今,在延安枣园背后的山沟里,张思德墓前矗立的石碑上,毛泽东同志书写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依然清晰可见。

为陕北人民找水,为老区群众服务也早已成为908水文地质大队工作的座右铭和行为准则。

这支从1974年开始就在陕北黄土地上开展普查找水的队伍,广大党员干部和技术人员“与时俱进谋福祉,科学找水为老区”的故事也早已在陕北革命老区、黄土高原、边塞古城榆林传颂。

我在908 队将近40年漫长的建队 历史 中徘徊;

在革命圣地延安,908队最初安营扎寨的地方寻觅;

在他们毅然决然搬离“处女地”,另“嫁”临潼,如今908队和谐幸福的家园地徜徉。

尤其在那一大堆厚厚的获奖证书、锦旗面前停步驻留。

这些也许才是记录908队 历史 足迹的精彩,才是展现908队曾经拥有的辉煌的瞬间。也许,这些还不全面。

但我如获至宝,十分虔诚地轻轻地拂去那一层厚厚的尘土,小心翼翼地展开一个个证书,一面面已经褪去红色的锦旗。

那些依然俊秀飘逸的或楷或隶颂扬赞 美文 字,竟然像久违的好友,毅然地向我围拢而来,最后凝聚成我决然想不到,又令我大块朵颐的一行文字:“疯神捏就的世界”里昂然屹立着一座陕北“水神”丰碑!

作者简介:秦风

武国柱,笔名秦风。中国国土资源作协全委会委员,陕西省作协会员。供职于陕西省地矿局、陕西地矿集团公司。先后有《颐康源故事》、《小秦岭找金人》、《区调之魂》、《陕北“水神”》、《秦岭元山之谜》等报告文学出版发表。《小秦岭找金人》荣获第五届宝石文学奖。散文集《约定梦想》2011年出版。有《台北印象》、《夜宿小华山》等多篇散文获奖。

陕西中医杂志官网查询

北大08核心不是

网络问题。陕西中医的杂志官网进不去了是因为网络问题只需要切换一下网络即可。《陕西中医》创刊于1980年,是由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主管、陕西省中医药学会主办、咸阳步长制药有限公司协办的期刊。

创刊年份:1980国内刊号:CN 61-1105/R国际刊号:ISSN 1000-7369邮发代号:52-24定 价:7元/期主管单位:陕西省中医管理局主办单位:陕西省中医药学会编辑单位:《陕西中医杂志》《陕西中医杂志》为中医药学专业刊物。刊登中医药学理论研究论文,介绍历代名家学说及历史文献。 《陕西中医杂志》主要栏目有:临床报道、学术探讨、老中医经验、治验集锦、针灸经验、古方今用、医籍研读等。适合中医药工作者。

联系单位:陕西中医学院杂志社地址:陕西省咸阳市渭阳中路1号邮编:712083电话: 传真:-Email: shxzhzs@.联系人:邵可众打电话咨询好了÷÷

陕西水利编辑部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是全国水利杂志里面最烂的。收费是最高的。垃圾杂志。。建议躲远点。最主要是编辑很没素质。

只要省级的么?现在开源类的期刊也是一种大趋势哦~水资源研究这本就是的,有时候期刊等级不影响论文的知名度~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华电技术》等,省级的要求是很容易达到的,一般的期刊都是省级省级以上的。需要的话可以向我咨询。关于论文发表的小知识:发表论文前,首先确认你发表的论文在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官方网站可以查到。只有新闻出版总署备案的才是正规期刊。现在很多单位或学校评职称对期刊的要求除了是正刊外,还要求能在一些学术网站上可以查到。中国知网,龙源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一般只要被中国知网收录就是没有问题的。评职称肯定可以用的。

《中国水运》国家级、《陕西水利》省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