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气象与环境学报期刊官网

发布时间:

气象与环境学报期刊官网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 (第六版)P4 大气科学(气象学)类核心期刊表1大气科学5南京气象学院学报(改名为:大气科学学报)8气象科学2气象学报9气候与环境研究3高原气象6气象10气候变化研究进展4应用气象学报7热带气象学报

大气科学进展是SCI收录期刊,国内大气科学领域时最好的,其他的气象学报与大气科学差不多,好于另外两个。版面费是都要收的,但是如果没有资助的话可以申请减免,能不能成就看运气了~

大气科学进展是大气科学的英文版,影响因子很高,是最好的。大气科学,气象学报都是权威期刊,差不多的,也很不错。高原气象是一级期刊,气候与环境研究是核心期刊。个人认为的排名:大气科学进展,大气科学,气象学报,高原气象,气候与环境研究 这些都要收版面费的

A+级:中文核心+CSCD核心+科技核心:大气科学、气象学报、应用气象学报、高原气象、热带气象学报;气象与环境研究、气象变化研究进展。A级:中文核心+CSCD扩展+科技核心:气象、大气科学学报、B级:CSCD扩展: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安全与环境学报期刊官网

您要问的是安全与环境学报拒稿率高吗?安全与环境学报拒稿率高。《安全与环境学报》是北大期刊,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主管,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主办的环境类优秀期刊,拒稿率很高,审稿人很仔细,很小的格式错误都给你指出。

《安全与环境学报》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化学文摘(CA)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收录期刊,入编《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千家精品核心刊”。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8版),2007年,《安全与环境学报》影响因子为,在1765种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排第186位,在31种环境科学技术类期刊中排第12位。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8版),2007年,《安全与环境学报》影响因子为,在6631种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排第302位,在41种环境科学技术类期刊中排第14位。

一: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论文摘要和关键词。2、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8、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4规范指导

地球与环境期刊官网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曾用刊名: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 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主办单位:长安大学出版周期:双月仅仅是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 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科技核心期刊,也算是 核心期刊的。

不是核心期刊---期刊级别: 国家级期刊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季刊)曾用刊名:西安工程学院学报;西安地质学院学报;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79年创刊,期刊荣誉为:Caj-cd规范获奖期刊,《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主要报道内容及特色本刊为地球科学...

P5 地质学类核心期刊表(供你参考)另外核心期刊的发表周期相对来讲会较长,也不容易发。希望你有心理准备。1、岩石学报 2、中国科学.D 辑,地球科学 3、地质论评 4、地学前缘 5、地质学报 6、地球化学 7、地球科学 8、矿床地质 9、沉积学报 10、地质科学 11、中国地质 12、地球学报 13、现代地质 14、高校地质学报 15、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16、第四纪研究 17、地质通报 18、岩石矿物学杂志19、地质与勘探 20、矿物学报 21、地层学杂志 22、地质科技情报 23、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4、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5、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6、矿物岩石27、物探与化探 28、古地理学报 29、新疆地质 30、地球与环境

1.来稿要求以我刊报道的范围为准,主题突出,论点明确,文理通顺,文字精练,数据准确,资料可靠,结论有据。每篇论文(包括图表、摘要、文献)一般要求在6 000~8 000字,最多不超过10 000字。请提供电子稿件。2.来稿请附作者单位全称及所在省市名和邮政编码、文章摘要、关键词,并在文后用英文一一译出。来稿请标出该文的中图分类号,具体分法可参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在每篇文章的首页用脚注注上该文所涉工作的基金项目和第一作者简介,简介主要内容有:姓名(出生年份-),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职称,学位,研究方向。3.文中计量单位请用法定计量单位,外文字母、符号、公式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的字母、数码和符号位置高低应区别明显,必要时可用红笔在旁加注标明。4.文中图表要尽量精选(每篇文章的图最好不超过6幅,图件应清晰可辨,最好能提供制图软件绘制的电子图件,表中内容要精炼,尽可能使用三线表),在图框下、表框上用中英文分别注明图、表序号与名称。5.文稿中引用他人资料和结论,请按《著作权法》的规定标明原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及来源,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所引文献请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编码,用上角标在文中标出。6.来稿请注明撰稿人的详细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电子信箱,以便联系。7.作者需承担因论文署名、论文观点、数据来源等,或因保密问题、一稿多投等问题引起的知识产权责任。 1 编辑部收到作者稿件后立即给作者收稿回执。2 来稿是否录用需经有关专家及编委会审定。3 收到来稿后在3个月内答复作者是否录用。作者收到本刊收稿回执后3个月内未接到本刊答复,可将该稿改投他刊,如在3个月内已收到本刊录用通知,作者则不得再将该稿改投他刊。4 依照《著作权法》,文稿的著作权归作者,文责由作者自负,本刊有权对文稿中的文字作修改、删节,对内容的修改应征得作者的同意。5 除印刷版外,还有光盘版和网络版等电子版本,全文入编“中国期刊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台湾“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思博网”以及“北京人天书店”。如作者不同意入编电子版本,请在来稿时说明。6 稿件一经录用,本刊将向作者收取一定的版面费,文章刊出后,本刊将付给作者一定稿酬(包括光盘版和网络版稿酬),并赠送当期期刊一册和单行本15份。

环境化学期刊官网

容不容易通过审稿被录用,跟作者投过去的稿件质量度有非常大而又直接的关系。所以还是提醒所有作者抓住质量度这个关键。期刊天空服务过程中,在为大家投稿文章之前,会有一个初审,以判断是否需要作者修改的地方,以便提高符合要求的几率,进而增加顺通录用几率。

<<环境化学>>(双月刊)是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性刊物,中文核心期刊。自1982年创刊以来,为推动我国环境化学学科的发展,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迄今为止,《环境化学》是我国环境化学学科的惟一科技期刊。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编辑单位: 《环境化学》编辑委员会 主 编: 江桂斌 主 任: 王国仪 《环境化学》,南京大学出版社,王晓蓉编著,1993《环境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戴树桂,1997年3月第一版,2004年2月第九次印刷

不是很了解环境化学,我实验技术很渣,我听过和环化有关的口碑比较好的期刊,EST(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算一个,这期刊非常重视新意,不过这两年好像有点下降的趋势,EST涉略比较广,几乎各个领域都有所囊括。Chemistry And Physics (ACP) 算是大气领域的顶级期刊了,水领域我们这里比较认可WR (Water Research),土壤领域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SBB)应该算是公认的比较好的期刊了。有害的环境废物可以考虑JHM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一区TOP期刊,算是不错的了,虽然有人感觉有点水,但是影响因子摆在那了,而且还是TOP。Bioresource Technology (BT), 和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P)也算是影响比较高的。最后Chemosphere 我们这里也是比较认可的,应该是2区TOP期刊。

陕西气象期刊官网

西安市气象局下设6个直属事业单位:西安市大气探测中心、西安市气象台、西安市气象局后勤服务中心、西安市公共气象服务中心、西安市气象科技服务中心、西安市防灾减灾气象服务中心。另设财务核算中心和执法大队。1.西安市大气探测中心负责西安泾河气象观测站、市局大院探测业务;负责大气成分、辐射、酸雨、自动土壤水分、沙尘暴、闪电定位仪等特种观测和服务业务;负责大气探测观测环境保护任务;负责陕西省气象科普基地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有关科研项目开发和研究;负责西安高空探测站相关业务;负责大气探测观测环境保护任务;负责有关科研项目开发和研究;负责西安新一代天气雷达站运行相关业务及业务管理任务;负责全市大气探测设备的监控、维护维修和技术保障工作;承担有关科研项目开发和研究;负责全市大气探测器材的管理、保障工作:承办上级交给的其它工作。2.西安市气象台负责中期、短期、短时、临近天气预报预警和决策气象服务产品制作发布工作;负责雷电、空气污染、森林火险等级等预报预警业务;负责气象应急预警;负责相关气象新闻发布工作;负责天气预报技术研究和对下业务指导工作。负责短期气候预测、气候分析评价、气候公报发布工作;负责农气、生态情报和预报、农作物产量预报业务;负责决策气象服务产品制作发布工作;负责气象灾情收集、整理、归档、上报工作;负责气象服务新闻发布工作。负责全市通信网络系统的运行监控与维护业务;负责市局计算机软硬件维护及软件开发工作;负责市局网站维护工作;负责市局信息处理及数据库建设任务;3.西安市气象局后勤中心负责市局大院环境规划、美化,水、电(油机发电)、暖的管理与维护;负责维护市局大院安全和卫生工作;负责局办公楼、局大院房屋的物业等行政后勤管理服务工作;负责市局文印、收发工作;承担市局下达的大院基础性项目建设任务;负责市局大院房产管理、经营工作;负责机关后勤保障(除日常办公用品外)工作;负责市局大院职工食堂的管理工作;承办上级交给的其它工作。对市局大院车辆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负责所有车辆的调度、运行、安全等项管理工作;4.西安市公共气象服务中心负责与部门、行业间的气象服务合作;负责农业、交通、旅游、卫生等各类气象专业专项服务;负责气象资料服务;负责气象影视节目的制作;负责气象信息公众服务;负责气象信息电话、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服务;负责市级广播、电台气象信息发布;负责市级种类报纸、期刊杂志气象信息发布。5.西安市气象科技服务中心负责各类气象信息服务产品营销工作;负责承揽各类气象工程项目服务工作;负责施放气球技术服务工作;负责全市防雷技术服务工作。6.西安市防灾减灾气象服务中心西安市防灾减灾气象服务中心内设机构3个:市场部、技术部、综合部。负责制定全市雷击风险评估工作规划、计划,工作流程,并组织实施;负责全市雷击风险评估工作流程、标准确定,检查、指导各单位开展雷击风险评估工作;负责建设项目雷击风险评估的现场勘验,土壤电阻率检测、雷电资料收集统计更新,评估软件制作,评估报告编制审核出具工作;组织召开重点项目雷击风险专家组评估会议,对不予雷击风险评估的建设项目出具不予雷击风险评估意见书;管理全市雷击风险评估联络信息员,并负责全市雷击风险行业管理和评估人员的技术培训管理工作;负责全市雷击风险评估的收费管理,按照规定标准核算并收取雷击风险评估费;负责全市雷击风险评估技术档案和资料的收集管理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联系,积极拓展雷击风险评估服务领域;负责全市雷击风险评估工作宣传,雷击风险评估技术科研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全市雷击风险评估覆盖范围、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承担上级领导交办的其它事项。7.西安市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西安市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挂靠市局财务处,负责全市气象部门(含区县局)财务管理工作。负责市局机关、各直属单位、县级气象局以及所属企业的所有(包括企业、事业、地方、中央等)资金核算,制定有关财务报表;负责分析各单位资金运行财务状况,定期形成专项财务分析报告,反馈各单位和市局计财处;负责对县级气象局(站)的现金、银行存款、收费票据的使用和管理等进行监督检查;负责市局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负责工商、税务年审,报税、报表统计、职工福利保障等工作。完成市局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8.西安市气象局执法大队西安市气象局执法大队挂靠市局法规处,负责全市气象行政执法工作。

陕西省气象局下设:机关处室(9个):办公室、人事教育处、计划财务处、监测网络处、科技减灾处、政策法规处、监察审计处、文明办(党办)、离退休干部管理处。直属单位(12个):陕西省气象台、陕西省气候中心、陕西省气象信息中心、陕西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陕西省气象科技服务中心(陕西省专业气象台)、陕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陕西省气象科技创新基地)、陕西省气象培训中心、陕西省气象局后勤服务中心、陕西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陕西省农业遥感信息中心、陕西省经济作物气象服务台、陕西省防雷中心。地市局(10个):西安市气象局、延安市气象局、榆林市气象局、宝鸡市气象局、咸阳市气象局、渭南市气象局、铜川市气象局、商洛市气象局、汉中市气象局、安康市气象局。另设:杨凌气象局。

很不错。《气象》杂志为气象科学专业刊物。内容涉及大气科学及其各个分支学科,侧重应用技术的研究,着眼于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和普及。《气象》编辑部多年来,《气象》一直被列为国家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在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历年的统计中,《气象》在气象类刊物中也位居前列。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