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有关托班幼儿的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有关托班幼儿的毕业论文

实行幼儿园托班 教育 ,对我国的学前教育来说是一项划时代的举措,由于托班孩子年龄小自理能力、保护意识差等特点,因此需要幼师具有足够的爱心、耐心和强烈的责任心。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托班教育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儿园托班教育论文篇一:《如何做好幼儿园托班保教工作》 摘 要:托幼教育一体化,对我国制度化的学前教育来说是一项划时代的举措,托班孩子年龄小(两岁半至三岁)自理能力、保护意识差等特点,需要老师有足够的爱心、耐心和强烈的责任心。托班老师还要善于与孩子沟通、与家长交流谈心,走家园共育之路。托班的一日教育活动作息安排需要老师有的放矢,适当放宽。逐步使托班的幼儿在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为今后升入小班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托班;保教;爱心;耐心;责任心 托幼教育一体化,对我国制度化的学前教育来说是一项划时代的举措,这意味着学前教育以3岁为界由卫生和教育两个主管部门分而治之的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即教育行政部门开始涉足“0~3岁早教”。“开办~3岁的社区幼托园,将爱播撒给更多的孩子们,将教育理念播撒给更多的家长们,为今后升入小班打下良好的基础”是社区幼儿园新的办园方向,新纲要与《3~6岁 儿童 学习与发展指南》充分肯定了幼儿教师在教育、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同时对幼儿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本着确保保教结合、教养并重的方针落到实处,在深入托班的保教管理工作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托班教师工作的不容易,托班幼儿年龄小,又是初上幼儿园,特别需要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睡都需要老师帮助,因此对托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心理要求,同时对幼儿园今后的办园思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简单谈谈我的体会。 一、托班老师要有爱心、耐心和强烈的责任心 爱是人类的天性,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爱,同时也向别人付出自己的爱。爱是每一个儿童健康成长的最基本前提和需要,幼儿园每一个老师都必须关心和爱护儿童,托班的孩子初次离开自己熟悉的家庭,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里,孩子没有熟悉的亲人陪伴,他会觉得恐惧、害怕和无助,其分离焦虑情况比较严重。因此,托班老师一定要和蔼可亲,值得亲近,对每一个孩子的爱要更加细腻、动人,要让所有的孩子感觉到:老师最爱我!要做到这一点,老师就要尊重每一个孩子,以鼓励和表扬去激励每一个孩子,无论孩子取得了什么样的进步,老师都不要吝啬表扬,要及时地鼓励或亲吻、拥抱一下孩子,他们会珍视这别致的赞赏的。在刚入园的两周内,我观察到班里有的孩子虽然没哭,但不玩任何玩具,坐在椅子上一动也不动,不愿意自己动手吃饭,不愿意参与各种活动,对老师爱理不理,不愿意亲近,态度十分冷淡;有的则死缠着陪伴在身边的父母、亲人,哭闹着不允许他们离开,大人走后就哭闹不休。对于幼小的孩子,我热心地扮演妈妈的角色。对那些不哭不闹的孩子,不时地给他们亲切的微笑、温柔的抚摸或鼓励、用表扬的语言轮流与他们聊聊天,逐渐消除他们的陌生感;对于哭闹的孩子,我会把他们搂在怀里或抱坐在膝上,尽量温柔地安慰他们,并询问一些简单的事,分散一下孩子的注意力;对于勇敢、独立性强、有进步的孩子,我会及时地奖给他们一颗小红星……我始终把“教育的技巧在于教师如何热爱孩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托班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阐释这句话的丰富内涵,把爱耕种到每个孩子的心田。另外,为提高新入托班幼儿每天来托儿所的兴趣,缓解他们哭闹的情绪,我们特意为托班准备了多样的玩具。开学一个月了,我们赢得了孩子们热切的爱,孩子们都十分乐意来幼儿园了。 托班工作烦琐而杂碎,孩子们每天像小鸟一样“喳喳喳”地叫个不停,尤其是新生入园的时候,十几个孩子一起哭闹,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没有耐心是不行的。托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他们不会说出自己要做的事或自己的心愿,心里有什么想法或要求时干脆就用眼泪和哭声告知,让人手足无措,因此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学会细心地观察孩子。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孩子的需要、孩子的异常,如老师在组织游戏的时候,能通过孩子的脸色、神态、动作发现异常。××小朋友要如厕了,××小朋友已经尿裤子了……托班的老师对全体孩子都要了如指掌,如,今天哪个孩子吃饭不好,哪个孩子喝水不好,哪个孩子想喝牛奶了,哪个孩子睡觉不好,都逃不过老师的眼睛。由于托班幼儿年龄小,处处需要老师关心和照顾,所有这些琐碎的事,老师应视其为自己的责任,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因为老师的责任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使得孩子们很小就受到强烈的责任心的影响,这非常有利于孩子们今后的发展。 二、托班老师要善于与孩子沟通、与家长交流谈心,走家园共育之路 刚开学的时候,我们与孩子们交流很困难,因为听不懂孩子们那些过于省略和发音不正确的话,为了弄清孩子的意图,往往要让他们重复好几遍,并左猜测右琢磨,费时又费劲。开学初,有好几个孩子总是大小便在身上,分析原因,原来是有的孩子胆小,不敢跟老师讲,而有的孩子和老师讲了,老师却听不懂他大小便的“代名词”。针对这些情况,一方面我们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亲切地告诉孩子不用怕,大小便时告诉老师;另一方面,为了让孩子尽快听懂普通话和学会说普通话,我采用了多种形式去训练他们。如每件事指令我们都用普通话说一遍,然后再用天台话(方言)翻译一遍,语速放慢,让孩子听清,逐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托班老师除了会与孩子沟通,还要会与家长交流、谈心。班里不少家长总认为自己孩子年纪小,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在家给予过多的包办代替,造成孩子难以适应集体生活。开学不久,我们便对班里的几位特殊幼儿进行家访活动,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减少过多的包办代替,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同时也跟孩子拉近距离;其次,每天下午幼儿离园的简短交流,我们做到少向家长告状,偶尔的错误都视为正常,讲得最多的是孩子的点滴进步;最后,三月底我们组织召开了托班家长会,会议的重点是:托班家长如何配合做好孩子入园的心理准备,以及有关注意事项。为了让托班家长们更好地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幼儿园的最新教育动态,由于条件允许,我们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新形式。平时用摄像机和数码相机把幼儿开学以来在园的一日生活点滴拍摄下来,在家长会上请家长观看。在观看的过程中我们向家长逐一介绍幼儿园的具体做法,家长也非常明确自己应该怎样配合幼儿园工作。教师采用视听结合的 方法 召开家长会感觉很轻松,比很多文字性东西要有用的多。从家长们的肺腑之言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他们与幼儿园一起携手共育好孩子的殷切希望,家长们都说:这样的会议应该多开些,既有利于我们共同教育孩子,也有利于提高我们家长的素质。家长们不仅可以系统地了解到自己孩子在园的学习与生活情况,更重要的是能与老师近距离地就育儿方法进行沟通,形成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合力。老师与家长的沟通,直接影响着家长对孩子在园的看法。四月初我们利用春游活动为契机,将春游活动与托班亲子活动融合在一个空间里,托班的五十多名小朋友在家长和老师的陪伴下,一同走出教室、走出幼儿园,开展了快乐“亲子游”活动。总之,托班老师带孩子是非常辛苦的,如能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而产生合力,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教育有了家庭、社会多方面教育力量的支持与协作,相信受益最多的将是可爱的孩子,我们将一如既往走家园共育之路。 三、托班的一日教育活动作息安排有的放矢、适当放宽 幼儿园原来的作息时间比较固定有序,而通过日常保教管理我们发现,托班幼儿的情绪不易控制。根据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的需要,一日的教育内容必须与生活环节紧密结合。只有在托幼大脑兴奋点出现时进行教育,其效果最佳。因此,我们适当放宽了托班的教学活动作息时间安排,保持了时间的灵活性,由托班老师掌握随时抓住教育的契机进行有关能力的培养。如,托班幼儿收玩具能力差,需要的时间长,但是,为了培养托班幼儿的自理意识,可以适当延长收玩具时间。如,春季户外活动前的准备工作适当减少,这样我们就适当延长户外活动的时间,而吃点心的时间就要做些相应调整。我们尽可能突出托班幼儿教养工作的特点。 我们在托幼一体化保教管理工作改革的初步实践中,在组织实施中,托班的保教组人员都是“两教一保”(两位老师和一位保育老师),各自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教师积极做到教中有保,保育员也积极做到保中有教,互相渗透,切实做到托幼教育一体化,我们还需不断地学习、摸索、 总结 。今后要特别加强0~3岁婴儿教育的研究,对0~3岁保教人员,从理念→行为、从知识→技能、从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针对性训练;对0~3岁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保教策略以及 家庭教育 指导形式与方法加以重点研究。在教育目标的设立中,我们做到既不能把3~6岁和0~3岁两个阶段截然分开,又不能把0~3岁自身的目标和要求混合到3~6岁里去,真正将0~6岁儿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进行教育;真正搞出幼儿园特色,创出幼儿园品牌,使我园深得孩子和家长们的喜爱,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我们将不断地努力、实践、再实践。 参考文献: [1]周念丽.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08. [2]陈帼眉.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指南,2012. 幼儿园托班教育论文篇二:《幼儿园托班课程组织策略》 摘?要:幼儿园托班基本是由24个月至35个月之间的幼儿组成的,其年龄特点、心理特征都与3~6岁幼儿大相径庭,课程实施上不能简单地将幼儿园课程简易化。幼儿教师要准确把握这一时期幼儿特殊的年龄特征,在理解幼儿心理的基础上加以正确的引导,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运用有效的组织策略并加以分步实施,使家长认可班级课程。 关键词:幼儿园;托班课程;组织策略 随着人民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年轻的父母们越来越认识到早期教育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他们不再满足传统的托儿所,而把视线投向幼儿园这一专业的幼教阵地,希望幼儿园的托班课程能够对孩子的一生产生良好的影响。 托班作为幼儿园最小的年龄班,不仅承担了对幼儿启蒙教育的任务,而且也是幼儿园向家长传播本园课程教育内涵的窗口。国家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与0~3岁儿童的保育教育相互衔接”,而且也“都应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托班基本是由24个月至35个月之间的幼儿组成的,其年龄特点、心理特征都与3~6岁幼儿大相径庭,课程实施上不能简单地将幼儿园课程简易化,而须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运用有效的组织策略并加以分步实施。 一、知己知彼 班级课程实施的对象是幼儿,课程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需要和兴趣点是教师首要考虑的。幼儿教师要准确把握这一时期幼儿特殊的年龄特征,在理解幼儿心理的基础上加以正确的引导。此阶段幼儿的年龄特征为: 1.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 幼儿原本就都具有自我中心的心理发展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才会慢慢转变。现今独生子女的政策将孩子推到家庭关注的中心,长辈们不自觉的溺爱都会造成孩子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从而强化孩子的缺点,使其任性、自私、独占、霸道,以致不能谦让同伴,反而处处争抢,时常发生抓咬等战争。 2.理解受语序的制约 低龄幼儿的语言发展正处于 经验 积累与迅速发展的阶段,他们对于成人语言的理解受到言语顺序的制约,表现为先说的先做、后说的后做,对于倒装句不能很好地掌握。 3.好动活泼、言行脱节 三岁前幼儿的思维正处在直觉行动阶段,他们往往靠直接的动作来对事物加深了解,然后慢慢向直觉形象思维发展。托班幼儿正好处于这一阶段,他们天真烂漫、活泼好动,什么都要动一动、拿一拿、看一看,甚至爬一爬,经常做出意料之外的危险动作。即使知道了不能做,但由于年幼毫无自控能力,常常言行脱节,说得到做不到。 二、准确定位 孩子从家庭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集体,一种不安全的感觉会使他产生对家庭、父母的强烈的依恋。广大家长怀着极大的期待将自己步履未稳、天真稚拙的孩子送到幼儿园,希望幼儿园生活能带给孩子健康的心理和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为孩子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作为教师,我们要同时扮演好多种角色才能使幼儿喜欢集体生活,使家长认可班级课程。 1.面对孩子——理智型教师 (1)亲切的妈妈。要和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让幼儿感到老师像妈妈,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从而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老师可经常给予孩子鼓励、赞许的目光,摸摸孩子的小手、头发,亲亲、抱抱孩子,互相交流亲情,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 (2)合作的玩伴。游戏是孩子生活的全部,同伴不同于父母,没有无条件的忍让,只有合作、分享等交往必须遵守的规则。教师和孩子一起玩有助于全面了解幼儿,及时、准确地把握孩子的心理,孩子也会对教师产生亲切感。 (3)有力的支持者。孩子年幼,还不能解决遇到的困难,更需要帮助和支持。教师要及时发现孩子遇到的问题,积极想办法解决,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好奇心。 2.面对家长——专家型教育者 (1)关注幼儿的成长足迹。不同的幼儿来自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在幼儿园的表现各不相同。班级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做个有心人,将孩子平时活动中的点点滴滴随时用图片、文字等形式记录下来,从中寻找个体的成长规律并尊重它。家长从老师的细致工作中能渐渐体会到学前教育人员特有的专业品质。 (2)创设有利的教育环境。创设艺术的、温馨的、宽松的班级环境,为幼儿提供可以探索和发现的教育元素和操作材料,从小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与幼儿积极互动,让幼儿喜爱游戏活动和集体生活。与班级课程相关的教育环境在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会体现出幼儿的成长过程,有利于幼儿发展的班级环境能赢得家长的信任。 (3)诠释班级的教育内涵。平时注重和家长交流班级活动的内容,不仅介绍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而且结合孩子的表现和活动的要求向家长讲解班级课程设置。适时传授一些和孩子交流的技巧和育儿先进经验,提高家长的早期教育能力。长期坚持能树立教师专家型教育者的形象。 三、游戏贯穿 快乐的童年是在轻松、愉快的玩耍中度过的,托班的各项活动都应以游戏的形式展开,在组织有趣的游戏过程中落实四个方面。 1.拟人化 由于年龄所限,孩子对现实世界与虚幻的想象混淆不清,他们对一切事物具有“泛灵”的概念。教师运用拟人化手法,可使活动充满情趣,易于幼儿理解,极大地调动幼儿参与积极性。 2.生活化 如果把小班课程放到托班进行,由于生活经验有限,幼儿就会形成一知半解的情形。他们对身边经常能看到、听到的事物非常感兴趣,只有挖掘生活中的潜在教育因素,从幼儿身边的小事出发,那样才能贴近幼儿的生活、易于理解,而且孩子兴趣浓厚,能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孩子日常接触的衣、帽、鞋、碗等都是教育的好素材。 3.运动化 皮亚杰儿童智慧发展阶段的理论明白地解释出托班幼儿的思维现在正处的阶段: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转化,他们较喜欢参加有身体运动的游戏活动,对静坐的游戏不感兴趣。他们对事物的理解也受动作的影响。我除了每天保证2小时户外活动时间外,而且分时段进行了动静交替的安排。每天早上户外活动3次,每次20分钟,中间穿插生活护理、集体活动和活动区活动,分别是晨间锻炼(有器械活动,进行身体技能学习,个别辅导为主,时间略长)、集体游戏(着重某方面的锻炼,融入多种教育因素)、自由活动(孩子自由活动或玩大型玩具,有利于身体技能与体能发展)。中午散步则以观察培养为侧重点,同时巩固礼貌用语的理解使用。下午的户外活动也以游戏和自由活动为主。这样既保证了生活护理,又做到了动静交替。 4.小组化 孩子们最喜欢玩玩具了,无论是汽车、飞机、布娃娃,还是积木、皮球,他们玩多久都乐此不疲。但他们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易受干扰,尤其受同伴的影响大。别人玩什么,他也一定要什么。我利用可移动玩具橱靠墙建成一个个半封闭的独立的活动区。孩子们两三人一组,坐在自己的一组玩具橱前,随意取放,自己玩耍。既不容易受其他小朋友干扰,减少了争抢、争执,又可以互 相学 习游戏经验。教师在活动室中间就可以看见每个小组的活动,可以及时指导、做观察记录而不影响孩子的游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陈?静,杨已洁,朱静芸.生活取向的幼儿园班本课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美)玛丽·霍曼,伯纳德·班纳特,戴维·P·韦卡特.活动中的幼儿——幼儿认知发展课程[M].郝和平,周?欣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幼儿园教育论文:《试谈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策略》 幼儿园没有严格按照教育发展规律及其本身身心发展的要求进行幼儿教育,把幼儿和小学生放在同样的环境中进行教育,提前教授小学生的 文化 内容,并且按照小学生的管理方式和教学方式,这就是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表现,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需求使教育误入歧途。这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方式。 1 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主要表现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把幼儿和小学生放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中,不按照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提前教授小学文化内容。 幼儿园教育内容显现的教育成效不足 根据幼儿的生活生长发展规律,幼儿是通过生活中很多活动的感知和猜想实现成长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需要我国对幼儿园的教育体制进行了改革,国家把学前教育不断地推向市场,公办幼儿园在重新转型,不同形式的私立幼儿园也在不断丛生。无论公立幼儿园还是私立幼儿园为了吸引生源大量招生,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开设了超前教育课程。很多幼儿园在招收处于学话阶段的幼儿并且让其进行唐诗宋词、圆周率、乘法口诀等的背诵,大中班的幼儿甚至已经开始 学习英语 、珠算、算数、识字等超纲教学,提前教授小学的学习内容及方法,这些原因导致很多幼儿提前上小学。 幼儿教育 教学方法 有待继续改进 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学未改从前的教学方法,还是以课堂陈旧的教学为主,死板地讲授知识内容,幼儿园教师一味地重复灌输,老师读,幼儿重复读;老师做,幼儿看;老师讲,幼儿听。教学形式非常机械化。与小学没有任何差别,这种教学方法严重遏制游戏化和活动的方式,幼儿需要通过游戏的过程接受更多的知识,不能扼杀幼儿的天性,这样不仅增加了学习负担,更不利于培养学习兴趣。幼儿长期处在焦虑紧张的状态下会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行为规范限制幼儿自由 我国大多数幼儿园都有基本的行为规范并且有类似的各种口令,上课坐姿要端正、手背后、不许动、不许笑、不许乱说话、认真听讲、回答问题要举手、回答问题要起立。课间活动不能嬉戏打闹,要喝水,安静地休息,不能大声喧哗,这些都限制了幼儿的人身自由,抑制了幼儿的好动活泼的生理特点,脱离了实际。 过早过度地开发幼儿特长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开办了很多私立的特长培训类学校,很多幼儿园不仅教授文化课程,同时也开设了很多兴趣班,比如舞蹈、书法、画画、钢琴、音乐、 跆拳道 、 游泳 班等等,这些学习内容已经占去了幼儿的一大半时间,完全超过了幼儿的接受范围及能力,不仅得不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反而会让幼儿产生厌烦排斥心理。 2 解决和改进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对策 幼儿教育应当顺应自然发展规律,以幼儿生活成长需要为前提,了解幼儿的需求进行针对性培养,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要求社会多方共同不断地努力,结合我国的国家政策顺应社会的发展,从而促进幼儿能够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 组织共建活动,加强教育监管 家园共建是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幼儿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特殊性,要科学合理地树立正确的教育方法及理念,幼儿家长们要养成主动参与幼儿生活的互动意识,不能完全依赖于幼儿园教育。同时,开展家庭教育观念,有助于家长和孩子情感的沟通与交流。幼儿园可以传授家长育儿经验和知识,不定期开展家访活动,对幼儿的近期情况加以沟通了解,家长和幼儿园共同承担起教育的良好习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家园共建是育儿基础,那么教育行政部门同时也要采取相应的 措施 ,做好指导和调控的工作,针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加强管理和控制,制定幼儿园办学的标准以及教育质量,各级教育有关部门做好幼儿园检查制度,从各项指标抓起,不定期地进行检查与监督,增强幼儿园的教育责任。 提升幼儿教师的素质及专业水平,完善幼儿教师队伍 幼儿教育的质量是由幼儿教师专业水平和自身修养素质体现的,我国很多幼儿教师缺乏专业的标准,应试教育的基础下,一部分幼儿教师通过国家考试取得职业资格,并没有接受具体的培训和学习,经验也达不到专业的标准,加之幼儿教师的流动性大,待遇比较差,幼儿教师一直处在短缺的状态。幼儿教师的自身各项素质达不到教育教学要求,所以必须提升幼儿教师的教学专业标准。例如聘用经验丰富的幼教老师,并对现有的教师进行分批次不定期的细致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可以对幼儿的成长心理状态、认知能力、安全防范意识、开发课堂设计等等进行系统的培训。对幼儿教师职称的评定加强管理完善,提高幼儿教师的薪资水平,促进幼儿教师教育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以便更好地提高自身素质及专业化水平。幼儿教育整体队伍的提高也是至关重要的,完善幼儿教师队伍,打造一体化、专业化、合理化的师资力量。把专业知识作为扎实的基础,各项才艺为铺垫,比如跳舞、 唱歌 、书法、口才、绘画等,塑造完善的教育团队体系。 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的思想和赢在起跑线的观念,严重束缚了幼儿的思想和行为,不顾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互相攀比,强制地让孩子学习各种才艺技能和知识,导致幼儿的学习压力过大,产生心理疾病。幼儿园应该不定期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并给予有效指导,邀请家长多参加一些亲子活动,不定期召开家长会,并用即时通讯工具建立交流群,让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互相交流学习,老师用正确的教育方式进行指导,老师还可以布置一些由家长和幼儿共同来完成的作业,促进家长和孩子沟通交流,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让幼儿轻松、健康、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完善幼小衔接工作,顺应幼儿成长规律 幼小衔接不仅是知识内容的衔接,还有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心理素质习惯等很多方面的衔接,以这些方面作为基础,做好小学学习知识的准备,让幼儿在小学生活中能够自由发展,积极地学习,处理好同学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幼儿园和小学教师要不断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注重教育的启蒙性、丰富性、特色性、科学性等。顺应幼儿成长的发展规律,采取有利于幼儿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方法,激发幼儿的游戏能力和学习兴趣,培养主体意识,纠正幼儿教育的“小学化”,以愉悦健康的态度开始小学生活。 3 结语

幼儿教育论文:浅谈幼儿教育的必要及方法幼儿教育论文:浅谈幼儿教育的必要及方法是一篇关于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论文 幼儿教育方法 的文章,本文是由范文中国责任编辑邢枫为您精心挑选,希望本文能帮助到您,感谢本文作者曾维杏为了认真落实《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教育工作规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怀和学校领导的重视下,我校幼儿学前教育逐步走上正轨,顺利地向前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我认为幼儿学前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必须在社会.家庭.幼儿园等多方面的互相配合教育下才能达到的特殊工程,我现根据任教幼儿实践中的一些问题,谈谈如下体会: 一.善于掌握幼儿的心理特征 幼儿与成人是两个不同范畴的群体,两者在心理上差异是很大的,只有真正认识这些事实,才能对幼儿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达到预期目标.幼儿的心理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①活泼好动:②好奇好问:③认识具体形象:④模仿性强:⑤无意性大:针对幼儿以上的心理特征,就不能长时间地让幼儿单纯而枯燥地进行活动.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应该热情地.耐心地给予解答.在教育幼儿时,要注意将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生动的东西〔比如概念和道理〕.便于幼儿理解和接受.要让幼儿多模仿文明的语言和优良的行为.例如:我校幼儿园全部幼儿都出生在农村.所接受到的东西不如城里的幼儿多.农村中好多庸俗.无聊的话语容易被幼儿带入园内传诵,行成顺口溜,久而久之,就容易行成难改口语而流传下来.至于某些下流式的动作.有些幼儿也会模仿.甚至在老师面前也胆做作.因此.加强对幼儿文明语言和优良行为教育十分必要.要经常组织幼儿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这些活动应尽量考虑幼儿兴趣,要有必要地对其进行教育,才能收到良好成效. 二.家庭教育必要性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课程,每个儿童从出生到进入社会,约有百分之六十的时间是家庭度过的,家庭教育在儿童早期发展中影响极大,这是因为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思想品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具备着社会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优势.据专家分析,幼儿有如下方面的表现优势:①天然的早期化:②巨大的感染性:③强烈的针对:④间接的传递性.如果家庭教育的优势发挥很好,这对幼儿早期的成长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反之,就会阻碍儿童的发展和成长.由于幼儿在家里受到父母的第一教育,他们幼小,纯洁的心灵中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性.例如:受过家庭礼貌教育的幼儿来到幼儿园后,他会向老师问好,离开幼儿园时会向老师说谢谢.在智力上,这类幼儿也明显比没受过教育的幼儿强,他们反应敏锐,动作轻快,能完成教师安排下的作业,其质量很好.老师要经常配合幼儿家庭进行教育,帮助纠正其不良的习惯.例如:特别幼儿爱吃零食,老师要结合家庭教育,使家长做到在幼儿上学前,让其能吃好早餐.此外,也不要给孩子零花钱.培养其从小注重节俭的习惯. 三.智力开发要科学进行 智力是在外界环境中锻炼的结果.专家认为,它是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决定的.对于平常人来讲,后天因素的作用更具有决定性意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大脑发育与成长大部分是在幼儿阶段进行的,一般可以结合如下几个方面来开放幼儿的智力.①训练幼儿的动作发展:②促进幼儿观察力的提高:③丰富幼儿的语言观念:④提高幼儿记忆力:⑤培养幼儿思维能力:⑥鼓励幼儿的创造力.专家认为,要为幼儿提供广泛的生活经验和内容.让幼儿的智力在吸收了形式多样的生活经验后得到发展.例如:在语言传授中.可结合礼貌进行.可让幼儿学习“我爱祖国,又爱人民”.“我爱爸爸,有爱妈妈”这样既学会了语言,又培养了个性和思想感情.为了提高对幼儿的直观教学,可以配合用直观的教具进行.比如:用一个三层式的书架,上面放小玩具:中间放书本:下面文具盒等.让孩子先观察,接着让孩子们说,然后由老师来规范.只有运用形式多样的教法,才能提高其兴趣,激发起其情感,以达到既教书又教人的目的. 四.艺术启蒙要有新颖性 上面已经提到,由于幼儿个性好动.好问.好玩等.因此不能让其长时间地进行“读写”训练,要让孩子们多接受些艺术启蒙教育,比如:唱歌.跳舞.画画等.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他通过美妙的声音,生动形象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音乐的感染力是巨大而不可比拟的.马雅可夫斯基说过:“歌手的声音唤起勇气.”宛转动听的旋律可以使人兴奋,给人带来无比的喜悦,有可以使人黯然流泪.音乐能潜移默化地陶治幼儿的性情,使他们保持良好的情绪,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应多些开辟音乐欣赏课,让孩子们多接触音乐,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老师在教学中要结合一些简单易懂的歌曲进行.比如:教唱《小猫你别吵》.《一分钱》.《蚂蚁搬豆》.《蝴蝶花》等,培养幼儿的原因素养.此外,让孩子们看看一些简单的画册,激发他们对画画的兴趣,让五彩缤纷的画画在孩子们的脑子中留下印象.要有目的地让孩子学会画一些简单事物.如:太阳.月亮.树木等,画成后,再让他们分别涂上颜色,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在教示跳舞时,先让孩子们观看幼儿们表演的各种节目,主要的朗诵.跳舞等,让他们在脑子里形成概念.上面已经提到.孩子们的模仿性很强,老师只要认真.耐心地教.孩子们肯定学得快,演得很棒.专家认为,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它结合音乐的感受,审美的眼光,感情的表达等,对幼儿来说,这不仅可以锻炼优美的体态.培养美好的情感和高尚的情趣,还能开发智力,增长知识,使幼儿变得更加聪明.自信.活泼和健康. 综上所述,培养幼儿工作是繁重而光荣的,涉及到方面也很多,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研究和进取,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学前教育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近30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上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专学前教育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引导农村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摘要:幼儿时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对于人的一生是至关重要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的养成就像播种应该及时一样,也有一个最佳期,如今大多数农村幼儿都属于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宠着惯着滋生了很多不良的行为和习惯,要想引起家长对行为习惯的重视,就要转变家长的思想和观念,掌握正确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家园共育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来培养农村幼儿行为习惯。

关键词:引导农村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如何引导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就要了解行为习惯包括的内容:爱祖国、懂礼貌、讲卫生、正确的洗手入厕、文明进餐、遵守公德、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生活自理、生活安全等等,日本教育家福泽渝吉说: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 。要想培养好农村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改变家长的思想和观念。

一、转变家长的思想和观念

1.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如今的农村幼儿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特别娇惯,只要孩子高兴要什么给什么,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和缺点不给予及时的纠正,以至于带入到幼儿园,在农村工作的幼儿老师特别难,班上孩子人数的超额工作量大,家长对老师的工作也不太理解,他们关心的是孩子每天学了几个字,谢了几个字,算了几道数学题,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根本不怎么重视,他们不明白孩子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影响他们的一生,要想得到家长的重视必须要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中不是任意进行的,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什么样的教育观塑造出什么样的孩子,作为家长面对孩子的任性和无理取闹时一定要说 不 ,同时要注意孩子的 第一次 因为这是良好习惯的开端,许多家长正是在教育过程中没有抓住 一 字关,不但没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反而给以后的教育带来了后患。

去年我所在的小班来了一名小男孩,父母不在身边一直由爷爷奶奶照顾着,当时他年龄较小还不到3岁,长得很结实个头也很大,第一天入园有些怕生,爷爷奶奶怕孩子吓着轮流抱着一直到放学,第二天也是如此,第三天所有的家长不允许陪伴孩子,爷爷奶奶就不停的交代老师多抱抱他们的孩子,后来一个月后其他的孩子都已经熟悉并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可他还是每天哭闹着让一位老师抱着,就是因为他我们的工作增加了很多不便,如果第一天爷爷奶奶对他说 别的孩子都没有抱,我们炜炜也很能干不需要抱 多给他一些鼓励,更不会让老师抱习惯,他肯定会和别的孩子一样早点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在生活中家长只有不轻易的放弃第一次的教育,才会杜绝第二次、第三次。

2.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在孩子形成良好行为的过程中,家长的责任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给予引导,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耐心的培养,使他的一举一动逐渐向良好的行为发展,家长良好行为可以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让孩子自觉的接受,对于3到5岁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家长要做个有心人,要仔细观察对他的良好行为及时表扬赞许形成习惯,对不良的行为要表示不满帮助他学会识别的能力,而不要指责他,习惯的养成是行为积累的结果,孩子从某种行为中获得了成功感自然而然就会重复这种行为,从而变成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开始,而且要从家庭开始。

3.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而孩子最直接的榜样来自于成人,尤其是家长,蒙台梭利说: 在孩子的周围,成人尽量以优美的语言,用丰富的表情去跟孩子说话。 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在成人的影响和帮助下形成的,家长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那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中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好的习惯,家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必须以身作则,时时刻刻给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比如:孩子礼貌的行为、早睡早起的习惯、整洁清洁的习惯、喜欢看书的习惯等等,都跟家长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俗话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幼儿时期是是模仿力最强的时期,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分辨是非能力有限,因此,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正面诱导是很重要的。

这次在武汉 影子教师 跟岗学习中,永红幼儿园小四班的孩子习惯培养特别棒,从入园到放学一日的生活中每个孩子每个环节都做的特别好,就连家长们也配合的很不错,在开运动会之前老师要给家长开个会,老师在上面讲活动的安排,没有一位家长和孩子讲话,家长很认真的听孩子们也学着家长很耐心的听。农村的家长也可以为孩子树立榜样,比如:忙了一天从农田回来收拾好农具,把手脸洗干净,脏衣服不到处放,鞋袜摆放整齐,不要当着孩子面吸烟,不随地丢垃圾,说话不要带脏字等等,孩子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会自觉的跟着学,长期坚持孩子就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见榜样对孩子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4.在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中要注意方法和方式,切记简单粗暴

在农村幼儿园一线工作的老师可能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位家长和老师交流: 某某老师,我们家孩子特调皮不听话,在家他只怕棍子,在幼儿园做错了事情您尽管打他,我们家长不会介意的 。像这样的家长我们可以理解,他是想通过打来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但他不明白对孩子来说,孩子喜欢鼓励、夸奖,如果总是换来批评受指责和打骂,他的情感上接受不了会产生逆反心理,也可能更加激起他的不良情绪和更多不良行为。如果家长理解孩子了心理和需求,对他的想法给予鼓励、支持和肯定,再加以耐心的诱导和启发并坚持下去,良好的行为就会逐渐养成。

农村的家长应该多抽出一些时间注意创造机会,让孩子重复好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贯彻始终才有成效。

二、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作为农村幼儿工作者,除了加强家园沟通还必须有比家庭更为系统的专业的方法和策略,保证让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首先幼儿园要建立一日常规进行系统化教育,3到6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教育内容应该做的到系列化,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情况,制定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常规规定了孩子们在一日活动学习中应做到的、应遵循的一些规则,确定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如: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样、饭后会收拾餐具、活动结束会整理好用品等; 三轻 说话轻、走路轻、放下东西也要轻;午餐要求做到 三净 碗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午睡时要求幼儿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整理衣服,翻好领子;教育孩子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还要对孩子进行各种节日的教育, 三八 妇女节爱妈妈的教育, 六一 儿童节的好儿童的教育, 七一 爱党的教育等等。我们注重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对待性格怯懦的幼儿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待贪占他人物品的幼儿以培养诚实品质为主等等。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我们观察了解幼儿不同的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

三、培养农村孩子良好习惯的步骤

要认识习惯的重要性,根据幼儿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幼儿通过故事中的人物特点来认识行为的好坏,了解成人的态度,多以正面的形象来使幼儿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好的,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使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

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行为规范(适合中大班幼儿),要让孩子自己说 我需要养成什么好习惯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使幼儿自觉地区遵守常规。

进行榜样教育,用各种教育行动 杰出人物好习惯进行榜样教育,身边的成人也是幼儿的榜样,包括家长、老师、还有身边的小朋友,老师在工作中应该注意以身作则,同时要约束周围的人,以正确的形象展示给幼儿,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

需要持久的训练,一个行为的出现一定要坚持训练,才能保持好习惯的养成。

老师和家长要及时评估表扬,及时的评价是能够强化教育效果,才能使幼儿将行为逐渐地形成习惯。

要让孩子的行为习惯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须建立起家庭、幼儿园联合一致的教育网络,通过家园联系手册,以书面的形式每月联系,有什么事情随时与家长沟通,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们还要通过家长会,家园共育等活动,让家长观看了解参与幼儿园的教育,使家长自觉积极的配合我们的教育工作,只有让孩子做到了在家与在园一个样,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有真正的意义,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种长期的、日积月累的、循序渐进的、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有许多工作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投入,研究更多的有效的教育方法。

结束语

作为一名农村幼儿老师这次有机会参加 20XX国培计划 的学习,让我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一个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武汉永红幼儿园 影子老师 跟岗实习的一个月里让我受益匪浅,永红特别注重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农村幼儿的教育也应该把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加强和监督孩子坚持进行行为训练,家长和老师一定要以身作则,以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可以相信只要我们辛勤付出,在幼儿时期养成了好习惯,孩子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一定更轻松。

参考文献

《幼儿教育心理学》潘日文 侯桂兰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15年

《学前教育论稿》赵寄石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5年

《教师与儿童发展》庞丽娟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年

浅谈角色游戏对托班幼儿的重要性

摘要:游戏是萌发幼儿才能的发端,同时它也和教育紧密相连。0到3岁是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幼儿才能增长最迅速的时期,游戏是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侣。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增进知识,增长才干,又在游戏中启迪智慧。通过游戏幼儿还学习与人交往的本领。所以说:游戏是幼儿接受早期教育的一把金钥匙。幼儿新《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幼儿各种游戏活动中,角色游戏是幼儿较喜欢的一种活动,而角色游戏因其固有特性而对幼儿的创造性、社会性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其它游戏和其它活动所不可代替的作用。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形式,是幼儿按照自己意愿进行的一种游戏。

关键词:语言 环境 模仿 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生活内容越丰富,游戏内容则新颖有趣。对于这一年龄段的幼儿来说,由于自身的生长特性对于社会上的事物不会仔细去观察,也不会很在意。只会对一些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东西在意,尤其是对吃的,用的比较日常生活化打的东西。这时我们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在社会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生活,从幼儿的实际出发,要有心、留心、用心的观察幼儿的兴趣点。在平时的活动中积极鼓励,创造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以前的我都只会按照相应的教材来对幼儿实行,结果现实与教材中反映的情况相反,并没有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只有通过对幼儿的深入了解,按照实际情况去考虑问题、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

我是一名托班教师,我们班的宝宝年龄较小,对于游戏而言是他们最感兴趣的,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打算在这学期尝试开展角色游戏,想寻找到一些真正适合该年龄段幼儿的游戏方式,通过活动能在其中得到一些经验以及体会。我在班级布置的环节中针对幼儿的年龄特征,日常生活中的兴趣点创设了角色游戏区域,例如:娃娃家(幼儿喜欢模仿爸爸、妈妈的话语,动作,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提供一个能够展现自己的平台,根据一定的环境把自己所观察到的更好的表现出来);甜甜糖果屋(对于糖的喜爱幼儿可是非同一般,教师指导幼儿自己动手包糖果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小肌肉发展和感知物体的能力,还能在平日里收集一些糖果纸对相应的物体进行装饰,使得物体变的生动、美观)。

对于角色游戏的扮演可以丰富多彩,除了这些还有伤员救护站、银行、水果店的角色都是幼儿特别感兴趣的。在我们班孩子特别喜欢汽车,采取幼儿的兴趣点开展了游戏活动让幼儿扮演司机和乘客,在平日里还收集了一些关于车的的照片、玩具、零件和书籍等,一切关于“车”的资料。但是针对托班的幼儿来说,由于自身的年龄特征发觉到这一阶段的孩子不具有自控性、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对于游戏规则意识还比较弱,所以常常会导致在相应的游戏活动中发生冲突、忽略游戏规则及常规事情的发生。给游戏活动的进行带来影响,教师不能限制孩子的活动,而是必要时提供适时、恰当的指导。考虑到如何正确的在角色游戏中进行引导,教师允许幼儿自由交往、自由实现自己的目的,幼儿虽然在游戏中具有一定的认知性、创造性、社会性,往往只是处在萌芽阶段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因此,新《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知、体验。”所以,通常幼儿在游戏时要采用多种方式:注意观察幼儿是否能扮演角色,是否内容丰富,角色之间的关系如何,幼儿的创造性如何。例如教师以角色身份进入游戏,利用语言提示指导游戏,教师可以加入游戏,担任游戏中的某一角色,以激发幼儿的兴趣,通过提示、建议等方式予以指导。

对于托班角色游戏的指导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顺应自然,适应孩子的发展需要

幼儿游戏的特点是轻松、愉快、自然。在组织托班孩子进行游戏时,我们应该根据宝宝的探索方向与兴趣需要来进行指导,我们要时时观察宝宝们的需要,及时了解孩子们的困难是什么,要自然温和地加入他们的探索,而绝不能横加干涉。

(二)重视随机教育,从孩子的兴趣出发

作为托班的老师一定要时时发现孩子的新的兴趣点,了解宝宝,理解宝宝,在孩子有兴趣的时候,及时加以引导,这就是随机教育的核心点。我们知道周围的大千世界对宝宝们来说都是那么的神秘、有趣。他们对所有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他们会对任何人和任何事情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他们的兴趣又是非常容易转移的。如:当他们对一件事物产生兴趣后,往往很快会被其他更新更多的外界事物所吸引。同样,在游戏时他们对一种游戏也不太会持续太长的时间,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和家长善于并能及时发现宝宝游戏的兴趣点,并能根据孩子新的兴趣点来加以指导。

(三)丰富环境,激发孩子进一步探索的愿望

3岁前的孩子在探索外部世界时,喜欢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去体验。这个时期的孩子特别喜欢涂涂画画,喜欢翻翻瓶瓶罐罐,喜欢爬高爬低、钻来钻去……,在孩子对这些发生很大兴趣时,作为老师和家长最好的方法是为孩子创设一种可以自由探索的、丰富的环境,提供丰富安全的材料,有计划地激发孩子参与游戏,并让宝宝能够自由操作以满足他们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

(四)设置情景,使游戏活动更加生动有趣

我们知道托班孩子的一日生活活动基本上都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的。在集体教学游戏活动中设置情景会使活动变得更生动有趣。如:在娃娃家的游戏活动“给娃娃穿衣服”,我就设置了一个情境。根据图片中出现的材料,要求幼儿按照材料上娃娃的穿着找出配对的衣服,衣服的颜色有红的、黄的、蓝的。

(五)追求简单,尽可能给予孩子明确指导

3 岁前孩子的思维是极其典型的行动思维,因此我们给予的游戏也必须简单易玩,给予的指导必须行动先导,语言简洁。对于我们托班孩子来说,有的年龄小的宝宝可能连表达都很困难,如让他来听老师繁琐的语言讲解游戏的规则与玩法,无疑消弱了孩子对游戏的兴趣。在和0-3岁的孩子做游戏时,我们就要追求简单的形式,只要我们的指导语言简单明确,再配合动作就行了,而不是舍近求远地想许多“新颖独特”的点子去“启发”孩子,应尽可能避免过多的复杂指导对宝宝的游戏起干扰和反作用。在选择一个角色游戏开展活动时教师要提供适量的材料,激发幼儿的兴趣,懂得丰富游戏材料,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注意活动过程,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考虑到幼儿年龄小不具有判断事物的能力,玩起来轻重难以把握,因此在开展活动之前选择的玩具材料一定要结实耐用,安全可靠。

每当孩子在参与一个游戏活动时往往所体现出来的以及需要注意的内容有:(1)托班的孩子变换角色快、多,呈不稳定性。(2)托班的孩子缺乏角色意识,但情感得到体验、尝试。(3)托班角色游戏主题的产生,需要老师提供种类丰富的玩具。(4)托班角色游戏情节的深入,还需要教师与幼儿投入的游戏,做孩子真正的玩伴。针对幼儿在这一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情况,教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抓住孩子的特点深入的进行探讨研究以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角色游戏是一个宽松自由的活动场所,幼儿在这里可以随意的去和他人说话、交流,因此教师尽量给幼儿提供自由交谈的机会,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与人交谈不断丰富与人交往的经验,在愉快中获得语言的良好发展。在这个时期幼儿如能得到正确的引导,词汇量会日益增大,语言能力相对提高较快。反之,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语言培养,就会错过极好的发展时机。因此,我充分利用托班幼儿喜欢的角色游戏来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具体应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让幼儿想说敢说

托班幼儿由于年龄特点的关系,依赖性很强,喜欢和自己最亲近的人说话,来到新的环境很难与不熟悉的人打交道。托班幼儿喜欢的角色游戏是一个开放的区域,在这里没有紧张的气氛,有的只是吸引人的玩具。因此,我将活动区布置的温馨舒适,并增设丰富的操作材料,使幼儿在心理上产生喜欢的情感,减少离开亲人的焦躁,缩短了和教师心里的距离,得到充分的放松,而且幼儿在游戏中是最喜欢说话的,这也是教师直接接触幼儿最好机会,在这里幼儿可以感受到教师对他的那一份关爱;同时,这里教师又是幼儿的游戏伙伴,和幼儿一起交谈、一起享受着成功的快乐,只要教师不吝啬自己的称赞语,对每个幼儿都有积极鼓励的态度,这样,幼儿那自信的话语就会脱口而出。如在娃娃家中我常鼓励幼儿按角色的要求说出自己要做的事情来;在积木区我还不失时机的寻找话题来和幼儿交谈,让幼儿讲出他在做什么,并一步步的引导幼儿顺着自己的思路讲下去,让幼儿借助自己的话语推动着游戏情节的发展,扩展了幼儿想象的空间;在美工区我又循循善诱和幼儿一起商量称赞的话语,在这里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感情接近了,幼儿获得了自信,建立了有效的语言交流,有了说的勇气。

二.树立语言模仿榜样,使幼儿学说会说

托班的幼儿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少,语言比较贫乏,也就影响了角色交往活动。如在交往中,常常说出不流利的话语,有时甚至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要说的话。因此,在让幼儿敢于表达自己愿望的同时,还要让幼儿掌握必要的语言学习技能。幼儿是最善于模仿的,因此,活动中我总十分注意自身的语言质量,常以朋友的身份饱满和情绪参加到活动中去,给幼儿树立语方模仿榜样。如娃娃家是一个学习语言的很好环境,我就常常以朋友或客人的身份来到家中和孩子们一起畅谈交流,并间插示范一些话语,渐渐地幼儿就学会说了:当有客人来时孩子们会把“您好,请进”、“请坐下”、“请您喝茶”等一系列待客言语向你说来;有时客人还会受到邀请,参加娃娃的生日宴会呢。托班的幼儿在语言表达不了的情况下常常会以动手来解决,我就教幼儿学说“借我玩玩好吗?”、“我俩一块玩吧”、“谢谢你”、“不用谢”等一些能解决问题的话语。同时孩子们还把这些词汇及用语熟练地运用到了日常生活中,他们在与人的交往中迅速地发展了语言丰富了词汇。幼儿有的口齿不清楚,发音不清楚,在游戏中我注意及时纠正,使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下学说话,学习得很顺利。

三.培养托班幼儿对语言交流的兴趣

1.尽量和托班幼儿多说。

与托班幼儿说话,应不放过任何机会,随时进行。幼儿起床,可问他梦见什么;放学回家,可问问幼儿在家里的情况;午餐后休息,可聊聊上午的见闻。角色游戏、区角活动可玩边聊;看节目、阅读时,也可以就节目或书本的内容简单地谈谈,还可以提些问题让孩子思考。外出时与孩子散步、游公园,可见事论事……总之,只要和幼儿在一起,就要尽量和幼儿多说话,即使是婴儿,经常与其逗话,婴儿也会变得异常活泼。孩子需要成人的关心。

2.激发托班幼儿说活的兴趣。

良好的交流应该是双向的。为此,教师应注意培养孩子说话的兴趣,尤其是对那些沉默寡言的孩子,更要想办法激发他说话,可找一些孩子喜爱的玩具,同孩子一道玩,边玩边与孩子交谈。交谈时,应多找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如可以问孩子:“小花猫的肚子饿得咕咕叫,到哪里去弄吃的呢?”孩子会说:“小花猫饿了会去捉老鼠吃。”“到哪里去捉?怎么捉呢? ”或引导孩子多看、多想,让他有话可说。还可以找几幅图片给孩子看,看后让孩子讲给成人听,引发孩子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平时要引导孩子多观察,这样,孩子的话才能逐步多起来。

3.不打断幼儿的话。

当幼儿说话时,不可轻易地打断幼儿的话。要耐心地、尽可能地让幼儿把话说完,如幼儿说:“老师,我想看……” 知道孩子想看动画节目,便打断幼儿的话:“想看动画片吗?不要动,让老师来开电视机。”长此以往,幼儿会养成说半截话的习惯。幼儿想说的多是自己的要求或感受,尤其是他感到好玩的或害怕的事,但成人往往忽视这类问题,不注意听完孩子所说的话。经常这样,会挫伤孩子说话的积极性。语言作为促进人类思维发展,在人际交往中能充分表达思想感情,并成为进行知识、经验交流所必须的工具,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托班的幼儿他们的大脑已迅速发展起来,听觉器官也相应成熟,能分辨和模仿成人的语言,具备了语言学习的生理基础。

总之,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是幼儿自己的世界。教师要让幼儿在自己的世界里从被动的承受者转化为主动的执行者。只有充分的尊重幼儿,使其发挥应有的主体性,幼儿才可能主动、积极、创造性的活动。因此,教师在组织托班角色游戏中要利用游戏的自发机制,给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使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快乐及满足。

托班幼儿论文题目

1、试论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2、试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3、试论张雪门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4、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 5、传统游戏(或玩具)的教育价值探新 6、论幼儿入园前的准备 7、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8、试论幼儿园应成为社区幼儿教育中心 9、关于幼儿提问的研究 10、幼儿(小班托班)自我服务能力的调查 11、幼儿(大中班)自我服务及参与家庭劳动情况的调查 12、幼儿教育小学化(非正常化)倾向的调查分析 13、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 14、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研究 15、教师对幼儿游戏指导策略和能力的调查 16、自由游戏中教师参与及指导情况的调查 17、幼教机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调查研究 18、关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各类活动时间的调查 19、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 20、幼儿户外活动现状研究 21、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22、利用农村自然环中班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培养的行动研究 24、关于某某省编《幼儿计算用书(小班)》使用情况的调查 2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与《幼儿园教育大纲(1983)》的比较研究26、托幼机构“特色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27、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调查 28、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 29、幼儿园教研活动的调查研究 30、行动研究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31、幼儿园男教师若干个案调查研究 32、农村教师工作状况和工资状况的调查研究 33、某地区某园教师聘任制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 34、某地学前教育的调查 35、某地混合班教育的调查 36、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 37、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38、几例隔代教养幼儿的个案研究分析 39、某地区儿童学前教育社会需求的调查研究 40、某地区民办儿童学前机构近年来发展的调查研究

现在教育人们叫他的专题,我认为正在你可以顺着一个方向,这样放,应该能更好进行的选择相对好的。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我觉得你可以专门研究幼儿的一个方面,比如说他情绪的变化,或者说哪一个年龄阶段他情绪的变化。

托班幼儿语言发展的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近30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上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专学前教育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引导农村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摘要:幼儿时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对于人的一生是至关重要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的养成就像播种应该及时一样,也有一个最佳期,如今大多数农村幼儿都属于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宠着惯着滋生了很多不良的行为和习惯,要想引起家长对行为习惯的重视,就要转变家长的思想和观念,掌握正确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家园共育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来培养农村幼儿行为习惯。

关键词:引导农村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如何引导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就要了解行为习惯包括的内容:爱祖国、懂礼貌、讲卫生、正确的洗手入厕、文明进餐、遵守公德、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生活自理、生活安全等等,日本教育家福泽渝吉说: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 。要想培养好农村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改变家长的思想和观念。

一、转变家长的思想和观念

1.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如今的农村幼儿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特别娇惯,只要孩子高兴要什么给什么,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和缺点不给予及时的纠正,以至于带入到幼儿园,在农村工作的幼儿老师特别难,班上孩子人数的超额工作量大,家长对老师的工作也不太理解,他们关心的是孩子每天学了几个字,谢了几个字,算了几道数学题,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根本不怎么重视,他们不明白孩子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影响他们的一生,要想得到家长的重视必须要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中不是任意进行的,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什么样的教育观塑造出什么样的孩子,作为家长面对孩子的任性和无理取闹时一定要说 不 ,同时要注意孩子的 第一次 因为这是良好习惯的开端,许多家长正是在教育过程中没有抓住 一 字关,不但没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反而给以后的教育带来了后患。

去年我所在的小班来了一名小男孩,父母不在身边一直由爷爷奶奶照顾着,当时他年龄较小还不到3岁,长得很结实个头也很大,第一天入园有些怕生,爷爷奶奶怕孩子吓着轮流抱着一直到放学,第二天也是如此,第三天所有的家长不允许陪伴孩子,爷爷奶奶就不停的交代老师多抱抱他们的孩子,后来一个月后其他的孩子都已经熟悉并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可他还是每天哭闹着让一位老师抱着,就是因为他我们的工作增加了很多不便,如果第一天爷爷奶奶对他说 别的孩子都没有抱,我们炜炜也很能干不需要抱 多给他一些鼓励,更不会让老师抱习惯,他肯定会和别的孩子一样早点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在生活中家长只有不轻易的放弃第一次的教育,才会杜绝第二次、第三次。

2.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在孩子形成良好行为的过程中,家长的责任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给予引导,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耐心的培养,使他的一举一动逐渐向良好的行为发展,家长良好行为可以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让孩子自觉的接受,对于3到5岁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家长要做个有心人,要仔细观察对他的良好行为及时表扬赞许形成习惯,对不良的行为要表示不满帮助他学会识别的能力,而不要指责他,习惯的养成是行为积累的结果,孩子从某种行为中获得了成功感自然而然就会重复这种行为,从而变成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开始,而且要从家庭开始。

3.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而孩子最直接的榜样来自于成人,尤其是家长,蒙台梭利说: 在孩子的周围,成人尽量以优美的语言,用丰富的表情去跟孩子说话。 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在成人的影响和帮助下形成的,家长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那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中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好的习惯,家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必须以身作则,时时刻刻给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比如:孩子礼貌的行为、早睡早起的习惯、整洁清洁的习惯、喜欢看书的习惯等等,都跟家长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俗话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幼儿时期是是模仿力最强的时期,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分辨是非能力有限,因此,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正面诱导是很重要的。

这次在武汉 影子教师 跟岗学习中,永红幼儿园小四班的孩子习惯培养特别棒,从入园到放学一日的生活中每个孩子每个环节都做的特别好,就连家长们也配合的很不错,在开运动会之前老师要给家长开个会,老师在上面讲活动的安排,没有一位家长和孩子讲话,家长很认真的听孩子们也学着家长很耐心的听。农村的家长也可以为孩子树立榜样,比如:忙了一天从农田回来收拾好农具,把手脸洗干净,脏衣服不到处放,鞋袜摆放整齐,不要当着孩子面吸烟,不随地丢垃圾,说话不要带脏字等等,孩子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会自觉的跟着学,长期坚持孩子就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见榜样对孩子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4.在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中要注意方法和方式,切记简单粗暴

在农村幼儿园一线工作的老师可能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位家长和老师交流: 某某老师,我们家孩子特调皮不听话,在家他只怕棍子,在幼儿园做错了事情您尽管打他,我们家长不会介意的 。像这样的家长我们可以理解,他是想通过打来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但他不明白对孩子来说,孩子喜欢鼓励、夸奖,如果总是换来批评受指责和打骂,他的情感上接受不了会产生逆反心理,也可能更加激起他的不良情绪和更多不良行为。如果家长理解孩子了心理和需求,对他的想法给予鼓励、支持和肯定,再加以耐心的诱导和启发并坚持下去,良好的行为就会逐渐养成。

农村的家长应该多抽出一些时间注意创造机会,让孩子重复好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贯彻始终才有成效。

二、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作为农村幼儿工作者,除了加强家园沟通还必须有比家庭更为系统的专业的方法和策略,保证让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首先幼儿园要建立一日常规进行系统化教育,3到6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教育内容应该做的到系列化,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情况,制定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常规规定了孩子们在一日活动学习中应做到的、应遵循的一些规则,确定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如: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样、饭后会收拾餐具、活动结束会整理好用品等; 三轻 说话轻、走路轻、放下东西也要轻;午餐要求做到 三净 碗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午睡时要求幼儿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整理衣服,翻好领子;教育孩子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还要对孩子进行各种节日的教育, 三八 妇女节爱妈妈的教育, 六一 儿童节的好儿童的教育, 七一 爱党的教育等等。我们注重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对待性格怯懦的幼儿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待贪占他人物品的幼儿以培养诚实品质为主等等。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我们观察了解幼儿不同的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

三、培养农村孩子良好习惯的步骤

要认识习惯的重要性,根据幼儿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幼儿通过故事中的人物特点来认识行为的好坏,了解成人的态度,多以正面的形象来使幼儿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好的,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使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

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行为规范(适合中大班幼儿),要让孩子自己说 我需要养成什么好习惯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使幼儿自觉地区遵守常规。

进行榜样教育,用各种教育行动 杰出人物好习惯进行榜样教育,身边的成人也是幼儿的榜样,包括家长、老师、还有身边的小朋友,老师在工作中应该注意以身作则,同时要约束周围的人,以正确的形象展示给幼儿,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

需要持久的训练,一个行为的出现一定要坚持训练,才能保持好习惯的养成。

老师和家长要及时评估表扬,及时的评价是能够强化教育效果,才能使幼儿将行为逐渐地形成习惯。

要让孩子的行为习惯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须建立起家庭、幼儿园联合一致的教育网络,通过家园联系手册,以书面的形式每月联系,有什么事情随时与家长沟通,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们还要通过家长会,家园共育等活动,让家长观看了解参与幼儿园的教育,使家长自觉积极的配合我们的教育工作,只有让孩子做到了在家与在园一个样,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有真正的意义,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种长期的、日积月累的、循序渐进的、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有许多工作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投入,研究更多的有效的教育方法。

结束语

作为一名农村幼儿老师这次有机会参加 20XX国培计划 的学习,让我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一个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武汉永红幼儿园 影子老师 跟岗实习的一个月里让我受益匪浅,永红特别注重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农村幼儿的教育也应该把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加强和监督孩子坚持进行行为训练,家长和老师一定要以身作则,以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可以相信只要我们辛勤付出,在幼儿时期养成了好习惯,孩子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一定更轻松。

参考文献

《幼儿教育心理学》潘日文 侯桂兰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15年

《学前教育论稿》赵寄石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5年

《教师与儿童发展》庞丽娟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年

浅谈角色游戏对托班幼儿的重要性

摘要:游戏是萌发幼儿才能的发端,同时它也和教育紧密相连。0到3岁是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幼儿才能增长最迅速的时期,游戏是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侣。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增进知识,增长才干,又在游戏中启迪智慧。通过游戏幼儿还学习与人交往的本领。所以说:游戏是幼儿接受早期教育的一把金钥匙。幼儿新《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幼儿各种游戏活动中,角色游戏是幼儿较喜欢的一种活动,而角色游戏因其固有特性而对幼儿的创造性、社会性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其它游戏和其它活动所不可代替的作用。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形式,是幼儿按照自己意愿进行的一种游戏。

关键词:语言 环境 模仿 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生活内容越丰富,游戏内容则新颖有趣。对于这一年龄段的幼儿来说,由于自身的生长特性对于社会上的事物不会仔细去观察,也不会很在意。只会对一些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东西在意,尤其是对吃的,用的比较日常生活化打的东西。这时我们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在社会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生活,从幼儿的实际出发,要有心、留心、用心的观察幼儿的兴趣点。在平时的活动中积极鼓励,创造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以前的我都只会按照相应的教材来对幼儿实行,结果现实与教材中反映的情况相反,并没有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只有通过对幼儿的深入了解,按照实际情况去考虑问题、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

我是一名托班教师,我们班的宝宝年龄较小,对于游戏而言是他们最感兴趣的,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打算在这学期尝试开展角色游戏,想寻找到一些真正适合该年龄段幼儿的游戏方式,通过活动能在其中得到一些经验以及体会。我在班级布置的环节中针对幼儿的年龄特征,日常生活中的兴趣点创设了角色游戏区域,例如:娃娃家(幼儿喜欢模仿爸爸、妈妈的话语,动作,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提供一个能够展现自己的平台,根据一定的环境把自己所观察到的更好的表现出来);甜甜糖果屋(对于糖的喜爱幼儿可是非同一般,教师指导幼儿自己动手包糖果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小肌肉发展和感知物体的能力,还能在平日里收集一些糖果纸对相应的物体进行装饰,使得物体变的生动、美观)。

对于角色游戏的扮演可以丰富多彩,除了这些还有伤员救护站、银行、水果店的角色都是幼儿特别感兴趣的。在我们班孩子特别喜欢汽车,采取幼儿的兴趣点开展了游戏活动让幼儿扮演司机和乘客,在平日里还收集了一些关于车的的照片、玩具、零件和书籍等,一切关于“车”的资料。但是针对托班的幼儿来说,由于自身的年龄特征发觉到这一阶段的孩子不具有自控性、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对于游戏规则意识还比较弱,所以常常会导致在相应的游戏活动中发生冲突、忽略游戏规则及常规事情的发生。给游戏活动的进行带来影响,教师不能限制孩子的活动,而是必要时提供适时、恰当的指导。考虑到如何正确的在角色游戏中进行引导,教师允许幼儿自由交往、自由实现自己的目的,幼儿虽然在游戏中具有一定的认知性、创造性、社会性,往往只是处在萌芽阶段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因此,新《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知、体验。”所以,通常幼儿在游戏时要采用多种方式:注意观察幼儿是否能扮演角色,是否内容丰富,角色之间的关系如何,幼儿的创造性如何。例如教师以角色身份进入游戏,利用语言提示指导游戏,教师可以加入游戏,担任游戏中的某一角色,以激发幼儿的兴趣,通过提示、建议等方式予以指导。

对于托班角色游戏的指导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顺应自然,适应孩子的发展需要

幼儿游戏的特点是轻松、愉快、自然。在组织托班孩子进行游戏时,我们应该根据宝宝的探索方向与兴趣需要来进行指导,我们要时时观察宝宝们的需要,及时了解孩子们的困难是什么,要自然温和地加入他们的探索,而绝不能横加干涉。

(二)重视随机教育,从孩子的兴趣出发

作为托班的老师一定要时时发现孩子的新的兴趣点,了解宝宝,理解宝宝,在孩子有兴趣的时候,及时加以引导,这就是随机教育的核心点。我们知道周围的大千世界对宝宝们来说都是那么的神秘、有趣。他们对所有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他们会对任何人和任何事情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他们的兴趣又是非常容易转移的。如:当他们对一件事物产生兴趣后,往往很快会被其他更新更多的外界事物所吸引。同样,在游戏时他们对一种游戏也不太会持续太长的时间,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和家长善于并能及时发现宝宝游戏的兴趣点,并能根据孩子新的兴趣点来加以指导。

(三)丰富环境,激发孩子进一步探索的愿望

3岁前的孩子在探索外部世界时,喜欢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去体验。这个时期的孩子特别喜欢涂涂画画,喜欢翻翻瓶瓶罐罐,喜欢爬高爬低、钻来钻去……,在孩子对这些发生很大兴趣时,作为老师和家长最好的方法是为孩子创设一种可以自由探索的、丰富的环境,提供丰富安全的材料,有计划地激发孩子参与游戏,并让宝宝能够自由操作以满足他们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

(四)设置情景,使游戏活动更加生动有趣

我们知道托班孩子的一日生活活动基本上都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的。在集体教学游戏活动中设置情景会使活动变得更生动有趣。如:在娃娃家的游戏活动“给娃娃穿衣服”,我就设置了一个情境。根据图片中出现的材料,要求幼儿按照材料上娃娃的穿着找出配对的衣服,衣服的颜色有红的、黄的、蓝的。

(五)追求简单,尽可能给予孩子明确指导

3 岁前孩子的思维是极其典型的行动思维,因此我们给予的游戏也必须简单易玩,给予的指导必须行动先导,语言简洁。对于我们托班孩子来说,有的年龄小的宝宝可能连表达都很困难,如让他来听老师繁琐的语言讲解游戏的规则与玩法,无疑消弱了孩子对游戏的兴趣。在和0-3岁的孩子做游戏时,我们就要追求简单的形式,只要我们的指导语言简单明确,再配合动作就行了,而不是舍近求远地想许多“新颖独特”的点子去“启发”孩子,应尽可能避免过多的复杂指导对宝宝的游戏起干扰和反作用。在选择一个角色游戏开展活动时教师要提供适量的材料,激发幼儿的兴趣,懂得丰富游戏材料,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注意活动过程,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考虑到幼儿年龄小不具有判断事物的能力,玩起来轻重难以把握,因此在开展活动之前选择的玩具材料一定要结实耐用,安全可靠。

每当孩子在参与一个游戏活动时往往所体现出来的以及需要注意的内容有:(1)托班的孩子变换角色快、多,呈不稳定性。(2)托班的孩子缺乏角色意识,但情感得到体验、尝试。(3)托班角色游戏主题的产生,需要老师提供种类丰富的玩具。(4)托班角色游戏情节的深入,还需要教师与幼儿投入的游戏,做孩子真正的玩伴。针对幼儿在这一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情况,教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抓住孩子的特点深入的进行探讨研究以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角色游戏是一个宽松自由的活动场所,幼儿在这里可以随意的去和他人说话、交流,因此教师尽量给幼儿提供自由交谈的机会,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与人交谈不断丰富与人交往的经验,在愉快中获得语言的良好发展。在这个时期幼儿如能得到正确的引导,词汇量会日益增大,语言能力相对提高较快。反之,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语言培养,就会错过极好的发展时机。因此,我充分利用托班幼儿喜欢的角色游戏来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具体应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让幼儿想说敢说

托班幼儿由于年龄特点的关系,依赖性很强,喜欢和自己最亲近的人说话,来到新的环境很难与不熟悉的人打交道。托班幼儿喜欢的角色游戏是一个开放的区域,在这里没有紧张的气氛,有的只是吸引人的玩具。因此,我将活动区布置的温馨舒适,并增设丰富的操作材料,使幼儿在心理上产生喜欢的情感,减少离开亲人的焦躁,缩短了和教师心里的距离,得到充分的放松,而且幼儿在游戏中是最喜欢说话的,这也是教师直接接触幼儿最好机会,在这里幼儿可以感受到教师对他的那一份关爱;同时,这里教师又是幼儿的游戏伙伴,和幼儿一起交谈、一起享受着成功的快乐,只要教师不吝啬自己的称赞语,对每个幼儿都有积极鼓励的态度,这样,幼儿那自信的话语就会脱口而出。如在娃娃家中我常鼓励幼儿按角色的要求说出自己要做的事情来;在积木区我还不失时机的寻找话题来和幼儿交谈,让幼儿讲出他在做什么,并一步步的引导幼儿顺着自己的思路讲下去,让幼儿借助自己的话语推动着游戏情节的发展,扩展了幼儿想象的空间;在美工区我又循循善诱和幼儿一起商量称赞的话语,在这里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感情接近了,幼儿获得了自信,建立了有效的语言交流,有了说的勇气。

二.树立语言模仿榜样,使幼儿学说会说

托班的幼儿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少,语言比较贫乏,也就影响了角色交往活动。如在交往中,常常说出不流利的话语,有时甚至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要说的话。因此,在让幼儿敢于表达自己愿望的同时,还要让幼儿掌握必要的语言学习技能。幼儿是最善于模仿的,因此,活动中我总十分注意自身的语言质量,常以朋友的身份饱满和情绪参加到活动中去,给幼儿树立语方模仿榜样。如娃娃家是一个学习语言的很好环境,我就常常以朋友或客人的身份来到家中和孩子们一起畅谈交流,并间插示范一些话语,渐渐地幼儿就学会说了:当有客人来时孩子们会把“您好,请进”、“请坐下”、“请您喝茶”等一系列待客言语向你说来;有时客人还会受到邀请,参加娃娃的生日宴会呢。托班的幼儿在语言表达不了的情况下常常会以动手来解决,我就教幼儿学说“借我玩玩好吗?”、“我俩一块玩吧”、“谢谢你”、“不用谢”等一些能解决问题的话语。同时孩子们还把这些词汇及用语熟练地运用到了日常生活中,他们在与人的交往中迅速地发展了语言丰富了词汇。幼儿有的口齿不清楚,发音不清楚,在游戏中我注意及时纠正,使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下学说话,学习得很顺利。

三.培养托班幼儿对语言交流的兴趣

1.尽量和托班幼儿多说。

与托班幼儿说话,应不放过任何机会,随时进行。幼儿起床,可问他梦见什么;放学回家,可问问幼儿在家里的情况;午餐后休息,可聊聊上午的见闻。角色游戏、区角活动可玩边聊;看节目、阅读时,也可以就节目或书本的内容简单地谈谈,还可以提些问题让孩子思考。外出时与孩子散步、游公园,可见事论事……总之,只要和幼儿在一起,就要尽量和幼儿多说话,即使是婴儿,经常与其逗话,婴儿也会变得异常活泼。孩子需要成人的关心。

2.激发托班幼儿说活的兴趣。

良好的交流应该是双向的。为此,教师应注意培养孩子说话的兴趣,尤其是对那些沉默寡言的孩子,更要想办法激发他说话,可找一些孩子喜爱的玩具,同孩子一道玩,边玩边与孩子交谈。交谈时,应多找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如可以问孩子:“小花猫的肚子饿得咕咕叫,到哪里去弄吃的呢?”孩子会说:“小花猫饿了会去捉老鼠吃。”“到哪里去捉?怎么捉呢? ”或引导孩子多看、多想,让他有话可说。还可以找几幅图片给孩子看,看后让孩子讲给成人听,引发孩子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平时要引导孩子多观察,这样,孩子的话才能逐步多起来。

3.不打断幼儿的话。

当幼儿说话时,不可轻易地打断幼儿的话。要耐心地、尽可能地让幼儿把话说完,如幼儿说:“老师,我想看……” 知道孩子想看动画节目,便打断幼儿的话:“想看动画片吗?不要动,让老师来开电视机。”长此以往,幼儿会养成说半截话的习惯。幼儿想说的多是自己的要求或感受,尤其是他感到好玩的或害怕的事,但成人往往忽视这类问题,不注意听完孩子所说的话。经常这样,会挫伤孩子说话的积极性。语言作为促进人类思维发展,在人际交往中能充分表达思想感情,并成为进行知识、经验交流所必须的工具,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托班的幼儿他们的大脑已迅速发展起来,听觉器官也相应成熟,能分辨和模仿成人的语言,具备了语言学习的生理基础。

总之,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是幼儿自己的世界。教师要让幼儿在自己的世界里从被动的承受者转化为主动的执行者。只有充分的尊重幼儿,使其发挥应有的主体性,幼儿才可能主动、积极、创造性的活动。因此,教师在组织托班角色游戏中要利用游戏的自发机制,给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使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快乐及满足。

实行幼儿园托班 教育 ,对我国的学前教育来说是一项划时代的举措,由于托班孩子年龄小自理能力、保护意识差等特点,因此需要幼师具有足够的爱心、耐心和强烈的责任心。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托班教育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儿园托班教育论文篇一:《如何做好幼儿园托班保教工作》 摘 要:托幼教育一体化,对我国制度化的学前教育来说是一项划时代的举措,托班孩子年龄小(两岁半至三岁)自理能力、保护意识差等特点,需要老师有足够的爱心、耐心和强烈的责任心。托班老师还要善于与孩子沟通、与家长交流谈心,走家园共育之路。托班的一日教育活动作息安排需要老师有的放矢,适当放宽。逐步使托班的幼儿在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为今后升入小班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托班;保教;爱心;耐心;责任心 托幼教育一体化,对我国制度化的学前教育来说是一项划时代的举措,这意味着学前教育以3岁为界由卫生和教育两个主管部门分而治之的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即教育行政部门开始涉足“0~3岁早教”。“开办~3岁的社区幼托园,将爱播撒给更多的孩子们,将教育理念播撒给更多的家长们,为今后升入小班打下良好的基础”是社区幼儿园新的办园方向,新纲要与《3~6岁 儿童 学习与发展指南》充分肯定了幼儿教师在教育、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同时对幼儿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本着确保保教结合、教养并重的方针落到实处,在深入托班的保教管理工作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托班教师工作的不容易,托班幼儿年龄小,又是初上幼儿园,特别需要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睡都需要老师帮助,因此对托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心理要求,同时对幼儿园今后的办园思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简单谈谈我的体会。 一、托班老师要有爱心、耐心和强烈的责任心 爱是人类的天性,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爱,同时也向别人付出自己的爱。爱是每一个儿童健康成长的最基本前提和需要,幼儿园每一个老师都必须关心和爱护儿童,托班的孩子初次离开自己熟悉的家庭,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里,孩子没有熟悉的亲人陪伴,他会觉得恐惧、害怕和无助,其分离焦虑情况比较严重。因此,托班老师一定要和蔼可亲,值得亲近,对每一个孩子的爱要更加细腻、动人,要让所有的孩子感觉到:老师最爱我!要做到这一点,老师就要尊重每一个孩子,以鼓励和表扬去激励每一个孩子,无论孩子取得了什么样的进步,老师都不要吝啬表扬,要及时地鼓励或亲吻、拥抱一下孩子,他们会珍视这别致的赞赏的。在刚入园的两周内,我观察到班里有的孩子虽然没哭,但不玩任何玩具,坐在椅子上一动也不动,不愿意自己动手吃饭,不愿意参与各种活动,对老师爱理不理,不愿意亲近,态度十分冷淡;有的则死缠着陪伴在身边的父母、亲人,哭闹着不允许他们离开,大人走后就哭闹不休。对于幼小的孩子,我热心地扮演妈妈的角色。对那些不哭不闹的孩子,不时地给他们亲切的微笑、温柔的抚摸或鼓励、用表扬的语言轮流与他们聊聊天,逐渐消除他们的陌生感;对于哭闹的孩子,我会把他们搂在怀里或抱坐在膝上,尽量温柔地安慰他们,并询问一些简单的事,分散一下孩子的注意力;对于勇敢、独立性强、有进步的孩子,我会及时地奖给他们一颗小红星……我始终把“教育的技巧在于教师如何热爱孩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托班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阐释这句话的丰富内涵,把爱耕种到每个孩子的心田。另外,为提高新入托班幼儿每天来托儿所的兴趣,缓解他们哭闹的情绪,我们特意为托班准备了多样的玩具。开学一个月了,我们赢得了孩子们热切的爱,孩子们都十分乐意来幼儿园了。 托班工作烦琐而杂碎,孩子们每天像小鸟一样“喳喳喳”地叫个不停,尤其是新生入园的时候,十几个孩子一起哭闹,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没有耐心是不行的。托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他们不会说出自己要做的事或自己的心愿,心里有什么想法或要求时干脆就用眼泪和哭声告知,让人手足无措,因此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学会细心地观察孩子。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孩子的需要、孩子的异常,如老师在组织游戏的时候,能通过孩子的脸色、神态、动作发现异常。××小朋友要如厕了,××小朋友已经尿裤子了……托班的老师对全体孩子都要了如指掌,如,今天哪个孩子吃饭不好,哪个孩子喝水不好,哪个孩子想喝牛奶了,哪个孩子睡觉不好,都逃不过老师的眼睛。由于托班幼儿年龄小,处处需要老师关心和照顾,所有这些琐碎的事,老师应视其为自己的责任,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因为老师的责任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使得孩子们很小就受到强烈的责任心的影响,这非常有利于孩子们今后的发展。 二、托班老师要善于与孩子沟通、与家长交流谈心,走家园共育之路 刚开学的时候,我们与孩子们交流很困难,因为听不懂孩子们那些过于省略和发音不正确的话,为了弄清孩子的意图,往往要让他们重复好几遍,并左猜测右琢磨,费时又费劲。开学初,有好几个孩子总是大小便在身上,分析原因,原来是有的孩子胆小,不敢跟老师讲,而有的孩子和老师讲了,老师却听不懂他大小便的“代名词”。针对这些情况,一方面我们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亲切地告诉孩子不用怕,大小便时告诉老师;另一方面,为了让孩子尽快听懂普通话和学会说普通话,我采用了多种形式去训练他们。如每件事指令我们都用普通话说一遍,然后再用天台话(方言)翻译一遍,语速放慢,让孩子听清,逐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托班老师除了会与孩子沟通,还要会与家长交流、谈心。班里不少家长总认为自己孩子年纪小,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在家给予过多的包办代替,造成孩子难以适应集体生活。开学不久,我们便对班里的几位特殊幼儿进行家访活动,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减少过多的包办代替,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同时也跟孩子拉近距离;其次,每天下午幼儿离园的简短交流,我们做到少向家长告状,偶尔的错误都视为正常,讲得最多的是孩子的点滴进步;最后,三月底我们组织召开了托班家长会,会议的重点是:托班家长如何配合做好孩子入园的心理准备,以及有关注意事项。为了让托班家长们更好地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幼儿园的最新教育动态,由于条件允许,我们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新形式。平时用摄像机和数码相机把幼儿开学以来在园的一日生活点滴拍摄下来,在家长会上请家长观看。在观看的过程中我们向家长逐一介绍幼儿园的具体做法,家长也非常明确自己应该怎样配合幼儿园工作。教师采用视听结合的 方法 召开家长会感觉很轻松,比很多文字性东西要有用的多。从家长们的肺腑之言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他们与幼儿园一起携手共育好孩子的殷切希望,家长们都说:这样的会议应该多开些,既有利于我们共同教育孩子,也有利于提高我们家长的素质。家长们不仅可以系统地了解到自己孩子在园的学习与生活情况,更重要的是能与老师近距离地就育儿方法进行沟通,形成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合力。老师与家长的沟通,直接影响着家长对孩子在园的看法。四月初我们利用春游活动为契机,将春游活动与托班亲子活动融合在一个空间里,托班的五十多名小朋友在家长和老师的陪伴下,一同走出教室、走出幼儿园,开展了快乐“亲子游”活动。总之,托班老师带孩子是非常辛苦的,如能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而产生合力,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教育有了家庭、社会多方面教育力量的支持与协作,相信受益最多的将是可爱的孩子,我们将一如既往走家园共育之路。 三、托班的一日教育活动作息安排有的放矢、适当放宽 幼儿园原来的作息时间比较固定有序,而通过日常保教管理我们发现,托班幼儿的情绪不易控制。根据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的需要,一日的教育内容必须与生活环节紧密结合。只有在托幼大脑兴奋点出现时进行教育,其效果最佳。因此,我们适当放宽了托班的教学活动作息时间安排,保持了时间的灵活性,由托班老师掌握随时抓住教育的契机进行有关能力的培养。如,托班幼儿收玩具能力差,需要的时间长,但是,为了培养托班幼儿的自理意识,可以适当延长收玩具时间。如,春季户外活动前的准备工作适当减少,这样我们就适当延长户外活动的时间,而吃点心的时间就要做些相应调整。我们尽可能突出托班幼儿教养工作的特点。 我们在托幼一体化保教管理工作改革的初步实践中,在组织实施中,托班的保教组人员都是“两教一保”(两位老师和一位保育老师),各自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教师积极做到教中有保,保育员也积极做到保中有教,互相渗透,切实做到托幼教育一体化,我们还需不断地学习、摸索、 总结 。今后要特别加强0~3岁婴儿教育的研究,对0~3岁保教人员,从理念→行为、从知识→技能、从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针对性训练;对0~3岁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保教策略以及 家庭教育 指导形式与方法加以重点研究。在教育目标的设立中,我们做到既不能把3~6岁和0~3岁两个阶段截然分开,又不能把0~3岁自身的目标和要求混合到3~6岁里去,真正将0~6岁儿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进行教育;真正搞出幼儿园特色,创出幼儿园品牌,使我园深得孩子和家长们的喜爱,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我们将不断地努力、实践、再实践。 参考文献: [1]周念丽.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08. [2]陈帼眉.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指南,2012. 幼儿园托班教育论文篇二:《幼儿园托班课程组织策略》 摘?要:幼儿园托班基本是由24个月至35个月之间的幼儿组成的,其年龄特点、心理特征都与3~6岁幼儿大相径庭,课程实施上不能简单地将幼儿园课程简易化。幼儿教师要准确把握这一时期幼儿特殊的年龄特征,在理解幼儿心理的基础上加以正确的引导,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运用有效的组织策略并加以分步实施,使家长认可班级课程。 关键词:幼儿园;托班课程;组织策略 随着人民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年轻的父母们越来越认识到早期教育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他们不再满足传统的托儿所,而把视线投向幼儿园这一专业的幼教阵地,希望幼儿园的托班课程能够对孩子的一生产生良好的影响。 托班作为幼儿园最小的年龄班,不仅承担了对幼儿启蒙教育的任务,而且也是幼儿园向家长传播本园课程教育内涵的窗口。国家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与0~3岁儿童的保育教育相互衔接”,而且也“都应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托班基本是由24个月至35个月之间的幼儿组成的,其年龄特点、心理特征都与3~6岁幼儿大相径庭,课程实施上不能简单地将幼儿园课程简易化,而须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运用有效的组织策略并加以分步实施。 一、知己知彼 班级课程实施的对象是幼儿,课程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需要和兴趣点是教师首要考虑的。幼儿教师要准确把握这一时期幼儿特殊的年龄特征,在理解幼儿心理的基础上加以正确的引导。此阶段幼儿的年龄特征为: 1.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 幼儿原本就都具有自我中心的心理发展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才会慢慢转变。现今独生子女的政策将孩子推到家庭关注的中心,长辈们不自觉的溺爱都会造成孩子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从而强化孩子的缺点,使其任性、自私、独占、霸道,以致不能谦让同伴,反而处处争抢,时常发生抓咬等战争。 2.理解受语序的制约 低龄幼儿的语言发展正处于 经验 积累与迅速发展的阶段,他们对于成人语言的理解受到言语顺序的制约,表现为先说的先做、后说的后做,对于倒装句不能很好地掌握。 3.好动活泼、言行脱节 三岁前幼儿的思维正处在直觉行动阶段,他们往往靠直接的动作来对事物加深了解,然后慢慢向直觉形象思维发展。托班幼儿正好处于这一阶段,他们天真烂漫、活泼好动,什么都要动一动、拿一拿、看一看,甚至爬一爬,经常做出意料之外的危险动作。即使知道了不能做,但由于年幼毫无自控能力,常常言行脱节,说得到做不到。 二、准确定位 孩子从家庭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集体,一种不安全的感觉会使他产生对家庭、父母的强烈的依恋。广大家长怀着极大的期待将自己步履未稳、天真稚拙的孩子送到幼儿园,希望幼儿园生活能带给孩子健康的心理和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为孩子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作为教师,我们要同时扮演好多种角色才能使幼儿喜欢集体生活,使家长认可班级课程。 1.面对孩子——理智型教师 (1)亲切的妈妈。要和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让幼儿感到老师像妈妈,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从而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老师可经常给予孩子鼓励、赞许的目光,摸摸孩子的小手、头发,亲亲、抱抱孩子,互相交流亲情,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 (2)合作的玩伴。游戏是孩子生活的全部,同伴不同于父母,没有无条件的忍让,只有合作、分享等交往必须遵守的规则。教师和孩子一起玩有助于全面了解幼儿,及时、准确地把握孩子的心理,孩子也会对教师产生亲切感。 (3)有力的支持者。孩子年幼,还不能解决遇到的困难,更需要帮助和支持。教师要及时发现孩子遇到的问题,积极想办法解决,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好奇心。 2.面对家长——专家型教育者 (1)关注幼儿的成长足迹。不同的幼儿来自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在幼儿园的表现各不相同。班级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做个有心人,将孩子平时活动中的点点滴滴随时用图片、文字等形式记录下来,从中寻找个体的成长规律并尊重它。家长从老师的细致工作中能渐渐体会到学前教育人员特有的专业品质。 (2)创设有利的教育环境。创设艺术的、温馨的、宽松的班级环境,为幼儿提供可以探索和发现的教育元素和操作材料,从小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与幼儿积极互动,让幼儿喜爱游戏活动和集体生活。与班级课程相关的教育环境在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会体现出幼儿的成长过程,有利于幼儿发展的班级环境能赢得家长的信任。 (3)诠释班级的教育内涵。平时注重和家长交流班级活动的内容,不仅介绍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而且结合孩子的表现和活动的要求向家长讲解班级课程设置。适时传授一些和孩子交流的技巧和育儿先进经验,提高家长的早期教育能力。长期坚持能树立教师专家型教育者的形象。 三、游戏贯穿 快乐的童年是在轻松、愉快的玩耍中度过的,托班的各项活动都应以游戏的形式展开,在组织有趣的游戏过程中落实四个方面。 1.拟人化 由于年龄所限,孩子对现实世界与虚幻的想象混淆不清,他们对一切事物具有“泛灵”的概念。教师运用拟人化手法,可使活动充满情趣,易于幼儿理解,极大地调动幼儿参与积极性。 2.生活化 如果把小班课程放到托班进行,由于生活经验有限,幼儿就会形成一知半解的情形。他们对身边经常能看到、听到的事物非常感兴趣,只有挖掘生活中的潜在教育因素,从幼儿身边的小事出发,那样才能贴近幼儿的生活、易于理解,而且孩子兴趣浓厚,能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孩子日常接触的衣、帽、鞋、碗等都是教育的好素材。 3.运动化 皮亚杰儿童智慧发展阶段的理论明白地解释出托班幼儿的思维现在正处的阶段: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转化,他们较喜欢参加有身体运动的游戏活动,对静坐的游戏不感兴趣。他们对事物的理解也受动作的影响。我除了每天保证2小时户外活动时间外,而且分时段进行了动静交替的安排。每天早上户外活动3次,每次20分钟,中间穿插生活护理、集体活动和活动区活动,分别是晨间锻炼(有器械活动,进行身体技能学习,个别辅导为主,时间略长)、集体游戏(着重某方面的锻炼,融入多种教育因素)、自由活动(孩子自由活动或玩大型玩具,有利于身体技能与体能发展)。中午散步则以观察培养为侧重点,同时巩固礼貌用语的理解使用。下午的户外活动也以游戏和自由活动为主。这样既保证了生活护理,又做到了动静交替。 4.小组化 孩子们最喜欢玩玩具了,无论是汽车、飞机、布娃娃,还是积木、皮球,他们玩多久都乐此不疲。但他们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易受干扰,尤其受同伴的影响大。别人玩什么,他也一定要什么。我利用可移动玩具橱靠墙建成一个个半封闭的独立的活动区。孩子们两三人一组,坐在自己的一组玩具橱前,随意取放,自己玩耍。既不容易受其他小朋友干扰,减少了争抢、争执,又可以互 相学 习游戏经验。教师在活动室中间就可以看见每个小组的活动,可以及时指导、做观察记录而不影响孩子的游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陈?静,杨已洁,朱静芸.生活取向的幼儿园班本课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美)玛丽·霍曼,伯纳德·班纳特,戴维·P·韦卡特.活动中的幼儿——幼儿认知发展课程[M].郝和平,周?欣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幼儿园教育论文:《试谈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策略》 幼儿园没有严格按照教育发展规律及其本身身心发展的要求进行幼儿教育,把幼儿和小学生放在同样的环境中进行教育,提前教授小学生的 文化 内容,并且按照小学生的管理方式和教学方式,这就是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表现,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需求使教育误入歧途。这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方式。 1 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主要表现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把幼儿和小学生放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中,不按照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提前教授小学文化内容。 幼儿园教育内容显现的教育成效不足 根据幼儿的生活生长发展规律,幼儿是通过生活中很多活动的感知和猜想实现成长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需要我国对幼儿园的教育体制进行了改革,国家把学前教育不断地推向市场,公办幼儿园在重新转型,不同形式的私立幼儿园也在不断丛生。无论公立幼儿园还是私立幼儿园为了吸引生源大量招生,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开设了超前教育课程。很多幼儿园在招收处于学话阶段的幼儿并且让其进行唐诗宋词、圆周率、乘法口诀等的背诵,大中班的幼儿甚至已经开始 学习英语 、珠算、算数、识字等超纲教学,提前教授小学的学习内容及方法,这些原因导致很多幼儿提前上小学。 幼儿教育 教学方法 有待继续改进 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学未改从前的教学方法,还是以课堂陈旧的教学为主,死板地讲授知识内容,幼儿园教师一味地重复灌输,老师读,幼儿重复读;老师做,幼儿看;老师讲,幼儿听。教学形式非常机械化。与小学没有任何差别,这种教学方法严重遏制游戏化和活动的方式,幼儿需要通过游戏的过程接受更多的知识,不能扼杀幼儿的天性,这样不仅增加了学习负担,更不利于培养学习兴趣。幼儿长期处在焦虑紧张的状态下会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行为规范限制幼儿自由 我国大多数幼儿园都有基本的行为规范并且有类似的各种口令,上课坐姿要端正、手背后、不许动、不许笑、不许乱说话、认真听讲、回答问题要举手、回答问题要起立。课间活动不能嬉戏打闹,要喝水,安静地休息,不能大声喧哗,这些都限制了幼儿的人身自由,抑制了幼儿的好动活泼的生理特点,脱离了实际。 过早过度地开发幼儿特长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开办了很多私立的特长培训类学校,很多幼儿园不仅教授文化课程,同时也开设了很多兴趣班,比如舞蹈、书法、画画、钢琴、音乐、 跆拳道 、 游泳 班等等,这些学习内容已经占去了幼儿的一大半时间,完全超过了幼儿的接受范围及能力,不仅得不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反而会让幼儿产生厌烦排斥心理。 2 解决和改进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对策 幼儿教育应当顺应自然发展规律,以幼儿生活成长需要为前提,了解幼儿的需求进行针对性培养,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要求社会多方共同不断地努力,结合我国的国家政策顺应社会的发展,从而促进幼儿能够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 组织共建活动,加强教育监管 家园共建是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幼儿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特殊性,要科学合理地树立正确的教育方法及理念,幼儿家长们要养成主动参与幼儿生活的互动意识,不能完全依赖于幼儿园教育。同时,开展家庭教育观念,有助于家长和孩子情感的沟通与交流。幼儿园可以传授家长育儿经验和知识,不定期开展家访活动,对幼儿的近期情况加以沟通了解,家长和幼儿园共同承担起教育的良好习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家园共建是育儿基础,那么教育行政部门同时也要采取相应的 措施 ,做好指导和调控的工作,针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加强管理和控制,制定幼儿园办学的标准以及教育质量,各级教育有关部门做好幼儿园检查制度,从各项指标抓起,不定期地进行检查与监督,增强幼儿园的教育责任。 提升幼儿教师的素质及专业水平,完善幼儿教师队伍 幼儿教育的质量是由幼儿教师专业水平和自身修养素质体现的,我国很多幼儿教师缺乏专业的标准,应试教育的基础下,一部分幼儿教师通过国家考试取得职业资格,并没有接受具体的培训和学习,经验也达不到专业的标准,加之幼儿教师的流动性大,待遇比较差,幼儿教师一直处在短缺的状态。幼儿教师的自身各项素质达不到教育教学要求,所以必须提升幼儿教师的教学专业标准。例如聘用经验丰富的幼教老师,并对现有的教师进行分批次不定期的细致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可以对幼儿的成长心理状态、认知能力、安全防范意识、开发课堂设计等等进行系统的培训。对幼儿教师职称的评定加强管理完善,提高幼儿教师的薪资水平,促进幼儿教师教育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以便更好地提高自身素质及专业化水平。幼儿教育整体队伍的提高也是至关重要的,完善幼儿教师队伍,打造一体化、专业化、合理化的师资力量。把专业知识作为扎实的基础,各项才艺为铺垫,比如跳舞、 唱歌 、书法、口才、绘画等,塑造完善的教育团队体系。 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的思想和赢在起跑线的观念,严重束缚了幼儿的思想和行为,不顾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互相攀比,强制地让孩子学习各种才艺技能和知识,导致幼儿的学习压力过大,产生心理疾病。幼儿园应该不定期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并给予有效指导,邀请家长多参加一些亲子活动,不定期召开家长会,并用即时通讯工具建立交流群,让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互相交流学习,老师用正确的教育方式进行指导,老师还可以布置一些由家长和幼儿共同来完成的作业,促进家长和孩子沟通交流,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让幼儿轻松、健康、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完善幼小衔接工作,顺应幼儿成长规律 幼小衔接不仅是知识内容的衔接,还有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心理素质习惯等很多方面的衔接,以这些方面作为基础,做好小学学习知识的准备,让幼儿在小学生活中能够自由发展,积极地学习,处理好同学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幼儿园和小学教师要不断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注重教育的启蒙性、丰富性、特色性、科学性等。顺应幼儿成长的发展规律,采取有利于幼儿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方法,激发幼儿的游戏能力和学习兴趣,培养主体意识,纠正幼儿教育的“小学化”,以愉悦健康的态度开始小学生活。 3 结语

浅谈如何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如何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和社会活动的重要工具。语言的发展要从幼儿开始,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联,注重各个领域的教育是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幼儿 语言教育 教学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语言是智力发展的基础,也是所有知识的宝库。我们认识世界、吸取知识、开阔眼界,与人的交往都要凭借语言进行。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期,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对幼儿的语言教育要越早越好。如果忽略了对幼儿语言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就必然会给孩子造成终身难以弥补的损失。为了提高幼儿语言教育的实效,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我摸索出如下数学方法。

一、自身语言素质的提高。

教师要想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要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为幼儿学习语言树立榜样。幼儿学习语言的基本方法是模仿,老师是最直接、最有权威的模仿对象。所以老师的语言一定要做到发音准确规范、简洁明了、生动有趣,也要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切忌生硬粗俗,要让优美的语言渗透在幼儿幼小的心灵。在与幼儿的语言交往中,教师要及时调整活动的内容和方法,启迪幼儿进行思维交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幼儿语言的培养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是一个长期的、不懈的探索过程。教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思维去思考、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在语言课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只要坚持不懈,为幼儿创造各种发展的机会与条件,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叶圣陶说:“语言是思维的定型,思维是语言的基础。”发展语言能力就是发展思维能力,而发展思维能力正是发展智力的核心。在幼儿语言教学中幼儿语言的发展关键在于思考。

如在故事教学中常见的是教师讲,幼儿听,然后提问题,幼儿在老师指点的范围内学习词语,记忆情节。在诗歌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是机械地让小朋友一遍一遍地读,直到能够背诵为止。这样就限制了幼儿的思维定势,阻碍了语言的发展。如《好朋友》这首诗歌多数老师在讲述过程中教幼儿一遍一遍地读,最终逐字逐句地背下来。这样幼儿被束缚在教师所规定的范围内,不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思维想象力,因而限制了幼儿思维语言的表达能力。其实,《好朋友》这首诗歌是属于创造性讲述范畴的课型,我们可以用一个词引导幼儿说出更多的词来。

如:“小鸟”的朋友是谁?幼儿就会说出:蓝天、白云、草地、鸟笼、大树等。还可以用续编故事、讲生活经验等方式描述小鸟。

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语言积极性,把幼儿思维语言发展的定向性,转变为多向性、变通性,为培养幼儿高水平的语言表达能力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1、创设一个宽松的语言氛围。

有了宽松、愉快的气氛,孩子才想说、敢说,并且感受到说的快乐。当然,宽松并不就是让幼儿随意发言,而是让孩子感到没有压力、不强调对错与好坏,做到“理解接纳,支持鼓励”。

(1)接受孩子的语言特点。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多鼓励、少批评;多支持、少反对;多欣赏、少讽刺;多启发引导、少消极灌输。不受生活经验、思维特点、成人标准的限制。有的幼儿语言表达的意思不一定准确或恰当,出现少词多字的现象,甚至用方言来表达。这时我除了引导幼儿准确地表达外,还极力鼓励他们使用语言解决问题。

(2)满足孩子交往的需要。在集体语言教育活动时,当个别孩子的问题回答与自己设想的大致符合时,教师马上就此小结,提出下一个问题,这样往往容易使幼儿形成思维定势,导致活动不能继续。教学要突破定势,激发幼儿多角度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达到交流的目的。

(3)减轻孩子发展的压力。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以竞争来刺激孩子发展,比如在语言活动中,也有比比谁想得快、说得多、谁最聪明之类的内容,结果举手的总是那么几个语言发展好的孩子,语言水平稍弱的孩子就干脆不举手了,以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老师总是表扬他们说得好”。其实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不同,学习优势也各不相同,所以我们要承认差异,并重视差异,不要一概以“说得完整”这些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孩子,而可以用不同层次的评价来对待语言水平较差的孩子。例如对发展稍滞的孩子,可用“你能勇敢地说,真好!”来鼓励、强调个体间的纵向比较,而淡化群体间的横向比较,让那些滞后的'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减轻发展的压力。

2、鼓励幼儿想说、敢说、会说。

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在教学中幼儿除了和教师交流外,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和同伴交谈。而在集中语言教育活动中幼儿发言说话的机会太少。针对这一问题,我改变了传统的语言教学方式,注重以幼儿为主体,为孩子创造更多的发言机会。

(1)让孩子想说。依据幼儿好表扬,喜欢小礼物的特点,用激励的方式使幼儿产生想说的欲望。如,在上语言课时,我对于能积极发言的幼儿及时地发一张小卡片,奖励一朵小红花,并摸摸他的头或拥抱一下等给予肯定。针对个别性格内向的孩子,不急于要求他能同其他孩子一样一开始就能站出来说,而是进行个别交谈,一步一步地去引导,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最终达到与他人交流的目的。

(2)让孩子敢说。其实有些孩子不是不想说,而是不敢说,因此我们通过为幼儿提供多种表现自我的机会,消除幼儿独立表现的恐惧感,增强幼儿大胆表现的欲望。如开展“开心小主持”、“课间播报”、“自由交谈”等活动,使幼儿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通过自己的语言说出来传达给周围的人,与他人一起分享快乐,同时培养了幼儿倾听的习惯,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孩子会说。在孩子想说、敢说的基础上,我们就要引导孩子会说话,也就是把要说的话讲清楚、讲完整,讲得生动、贴切些。怎样去引导呢?比如:在带幼儿散步时,让幼儿观察各种树木、花的变化,幼儿在寻找过程中发现很多树变了样,如杏树叶变红了、柳树叶变黄了等,同时又发现了它们像什么?如“石榴树的叶子黄了,像一把金色的小扇子”;“柳树的树叶落下来像小船”;有的“树叶落下来像蝴蝶在跳舞”;“松树的树叶很绿,看上去像一顶尖尖的帽子”;这样幼儿把观察到的、想象到的东西及时地说出来,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总之,要利用日常活动的有益资源,抓住契机,引导幼儿学习和发展语言。

三、语言教育渗透各科教学。

语言教育实际上和其他教育是一种互为基础、互为联系、和互相促进的关系。语言教育不仅是语言课教师的责任,而且是各科教师的责任。在各科教学中,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等其他方面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各科领域的教育是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

1、游戏教学。

游戏教学是幼儿园教学的主心骨,不论是课堂游戏还是户外游戏都要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之中,充分地表露自己的情感,要求幼儿不仅要动起来,而且要进行交流,了解游戏环节及游戏的目的所在,达到游戏的结果,从而获得语言的发展。比如在角色游戏中,分配角色是关键,教师在分配角色时要反复强调角色名称,然后请每个幼儿说说自己在该游戏中担任什么角色,任务是什么?如在唱歌比赛中扮小白兔的幼儿的任务是当裁判员等。

2、音美教学。

幼儿语言的发展应渗透在音美教学活动之中。如在音乐活动中,让幼儿边听音乐边联想感觉到了什么?然后用语言描述出音乐旋律所表达的意境及自己的感受。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如:听《春天来了》这首歌,幼儿就会说:“我感到天气变暖了,柳树发芽了,田野变绿了,山里的野花开了,蜜蜂蝴蝶飞来飞去。”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用语言讲述自己绘画的内容,并说说绘画中自己采用了哪些线条,这些线条看上去像什么?比如:螺旋线像什么?幼儿就会七嘴八舌地说像妈妈的头发,像攀登架,像螺丝,等等。这样能充分发挥幼儿思维想象力,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然的氛围中发展语言能力。

总之,在语言教育中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尤其是在“培养思维语言”上下工夫。我们要为幼儿创造广泛而良好的语言表达情景和抒发思想感情的机会,积极诱发他们多说话,做到发音准确,用词得当,句子完整,表达清晰,连贯而有感情,让幼儿通过参与活动、听故事等,达到看人说话,看物说话,看景说话,通过朗读诗歌、念绕口令等训练方式提高独自说话,与人对话的能力,充分肯定幼儿的表达能力和他们所取得的成绩,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以获取更大的进步。

【拓展内容】

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方法

语言能力是指听、讲、读、写的能力,语言能力的掌握对幼儿的学习和生活影响很大,尤其对正处于语言发展关键时期的小班幼儿来讲,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使这些语言能力在活动中得到良好的训练呢?

一、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情境,激发交流欲望

初入园的幼儿由于过度焦虑、紧张,会哭闹、拒食等,我就以大姐姐的身份亲一亲、抱一抱、摸一摸他们,使他们知道自己是受欢迎的。除了用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来稳定幼儿的情绪,我还在非语言沟通中纳入语言沟通——交谈。我就以母亲般的爱心、耐心、细心,经常与幼儿一对一或一对二的面对面自由自主的语言交谈,使幼儿在亲子般语言交流中即得到情感的满足,又获得语言发展。

在语言活动中,我根据幼儿好动,喜爱新奇变化的事物,注意力分散,情绪不够稳定的特点,每次活动我都精心设计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制作一些生动形象、色彩鲜艳的玩具和图片,从而吸引和感染幼儿。发展孩子的语言不能只注重每天的几十分钟的语言教学活动,而应特别关注一日生活中的语言教育。在一日活动中,幼儿随时有表达意愿和感受的需要,有与人交往的需要,他们会在讨论中学听与说,学会表达自己的意愿。

二、日常生活中创设轻松的语言运用环境,激发幼儿语言的主动性、积极性

陈鹤琴先生曾说:“注意环境,利用环境,环境是最好的教具。”从某种程度上说,环境就是教育,创设良好的语言交往环境,可以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在游戏交往中得到进一步锻炼。

教师在创设活动区活动和区域性自主学习活动的环境时,应注意在提供多种活动材料的同时,也给幼儿一个自由交往的空间,让幼儿避开教师的“监护”,打开心扉自由地与同伴交流,在这里,孩子们可以无拘无束地交谈,可以使幼儿的语言结构不断进行调整和组合。例如,在角色游戏中,出于游戏的需要,幼儿必须以角色的身份出现,用角色的口吻表达表达自己的愿望与情感。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如果扮演妈妈的幼儿对同伴态度不好,同伴就会提出抗议:“妈妈说话是很轻的,不是你这样的。”于是,“妈妈”或会与之辩白:“我是假妈妈。”或改变自己语言输出方式,尽力去模仿妈妈温柔地说话,体贴地照顾孩子,并友好地与周围人交往,语言技巧在游戏交往中自然地得到了实际锻炼和运用。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从“监护”中抽身,着力对幼儿语言的发展进行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引导,也可以进行个别幼儿语言能力的指导。这样,幼儿就可以在视觉信息、听觉信息、主观感觉、愿望(或要求)的表达以及动手操作等实际交往的互动活动中,使语言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三、家园携手,合力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的任何进步都离不开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因此我利用家长接送幼儿的机会、家长园地以及家长半日公开活动等方式,提醒家长配合幼儿园:使用规范的语言、多与自己的孩子交谈使幼儿得到更多语言锻炼、练习的机会;不断引导孩子对身边的事物多看、多听、多触摸,用感觉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探索、去发现;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语言环境,使家长了解自己对孩子语言发展的影响……我相信只要父母平时有意识地为孩子创设语言环境,孩子就能很好地掌握语言。

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它将影响幼儿的将来乃至一生。让我们的孩子拥有娴熟流利的技能和口才,适应这高科技的社会和竞争潮流吧!

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教案

设计背景

中班的幼儿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本次活动设计就是想让幼儿从身边最近的地方,最近的人出发, 使幼儿想说、多说、爱说,注重用完整的语言表示,进一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以及感受家的温暖。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的胆量,学会倾听。

2:进一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以及感受家的温暖。

重点难点

难点:锻炼幼儿的胆量,学会倾听。

重点:进一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以及感受家的温暖。

活动准备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图片

活动过程:

1:开始:播放《家族歌》进入活动场地

2:大家齐唱《家族歌》。

3:老师引导小朋友们说说《我的家》活动规则:我家住在....我家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爸爸是做....妈妈是做....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爱我,我也爱他们......(幼儿述说当中让他们自由发挥)

4:让幼儿轮流上来描述自己的家庭情况。

5: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幼儿敢说会说,从身边最亲近的人出发,锻炼幼儿的胆量和表达能力。在活动中,老师充分运用鼓励表扬等方法,如:你真棒、你说得很清楚等,来激发幼儿讲的欲望,让幼儿感受到自己能行,自己一定能讲得很好,从而提高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满足感。在活动过程中,大部分幼儿达到了预定的目的,很享受活动的过程,能不拘一格的描述自己的家,而且表达得相当的清楚,有些幼儿在说到自己父母的时候还会表现出一种幸福感。但是有个别幼儿还是比较胆小,上来的时候很忸怩,怕说。今后我觉得我还是要多学习,多请教,以更好的引导各样的幼儿。

幼儿园论文托班研究

常规 教育 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独立的生活能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论文篇一:《幼儿园常规教育初探》 【摘要】常规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常规教育也是孩子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独立的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的重要手段,所以常规教育 方法 很重要。 【关键词】常规教育幼儿园教育 目前我们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处于关注的中心,虽然我们不能说父母及 其它 长辈不注重对幼儿的教育,但过分的关注和宠爱使他们与长辈的交往中往往不会体验到真正的平等交往和相互协作;另一方面,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与成人一样过多地参与社会生活,对幼儿而言,幼儿园的生活无疑是这一年龄阶段 儿童 感受集体和社会、接受集体生活的纪律和规则约束的最主要场所,在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情景中,如果每个幼儿都不知道哪些行为必须控制或不对某些行为进行自我控制的话,那么教学秩序的混乱和无序也就在所难免了。因此,幼儿园教学如果缺乏常规制度或者这一常规建立得不够完善显然是不行的。上正是由于上述背景之下,我们的常规教育在观念和方法上也就产生了一些误区: 1.强调有序性而忽视了自主性 在教育实践中,经常通过检查评比来检测班级常规,这就迫使教师在常规教育时,还是会延续着“一步到位”或“到什么时间就必须做什么事情”等来要求幼儿,导致了教师在抓常规时忽视或无视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年龄特点。有时为了有一个安静、有序的教学环境,强制性地要求幼儿要遵守成人制订的规则,即使有些教师偶尔会组织一些让幼儿参与的讨论,其实质仍然是教师控制着讨论的主动权,讨论最终以符合教师意愿的结论而收场。将常规视为限制,从而使常规失去了对幼儿行为指引的作用。幼儿园新纲要颁布后,指导教师在常规教育观念上进行了转变,更强调教师在教育中尊重幼儿自主性的特点。由于每个幼儿的个性和原有的 学习 经验 不同,同样的教育在每个孩子身上产生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因此片面追求“整齐划一”的有序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 2.强调共性而忽视了差异性,将“维持即时纪律”作为常规教育的唯一目标 例:托班美术活动。今天是A老师面向全园教师上公开课。事先,她精心设计了一个游戏化的美术教学活动――“青蛙跳水”,让托班幼儿学习用手指点画的绘画技能。为了保证公开课时有良好的课堂秋序,A老师在上课前专门对小朋友强调“今天,许多客人老师要到我们班来听课,小朋友们上课的时候要很乖,坐在位置上不能动,也不可以跑来跑去,如果大家表现好,老师下课后给每个小朋友脸上贴一个粘纸宝宝!”。然而,让A老师意料不到的是,当她刚在黑板上出示画有荷花和青蛙的图片,播放相关的背景音乐时,小朋友们都兴奋地离开座位跑到黑板前面,学着青蛙跳起来。这个突然出现的混乱场面让A老师难以收拾。尽管A老师想了许多办法让小朋友回到座位上去,但效果甚微,公开课也就只能草草收场。我们暂且不讨论教师用利诱让幼儿暂时守纪的做法是否合适,但仅就结果而言,为什么A老师同样的做法却收不到同样的效果呢?这里,除了A老师作为新教师缺乏组织课堂纪律的经验外,最主要的就在于把常规当作开展一切活动的前提而不是在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方面,使常规教育“过分强调环境的有序性,忽视幼儿的自主性,过于强调常规教育的共性,忽视遵守常规中的个体差异”。对于托班的幼儿来说,其自控能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他们在面临新奇刺激时容易兴奋而难以抑制,因此当幼儿第一次看到青蛙的图片时就难免会兴奋,这时老师先前所提出的要求都被抛到脑后了;如果对大班的幼儿来说,其生活经验和自我控能力的发展,使他们能够为了事后得到老师的奖励或肯定而放弃直接的冲动,自觉地用纪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因此,A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保持不动的常规要求,强调共性而忽视了差异性,幼儿的表现也就很难符合她的预期。 基于常规教育中的相关误区,我们有必要对这项常规性的工作进行新的思考和调整,从而使我们的常规教育更趋合理、有效。 常规的建立由教师规定转变为教师引领下的幼儿自我管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在纲要精神的引领下,我尝试将常规内容由老师安排制定,幼儿被动接受转变为重视幼儿体验习得,主动构建自我管理。体现在三个方面: 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要求,变空泛的教育为适时适度的引导。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曾有这样的阐述:“儿童是按他自身的大纲来学习的,他们所经历的阶段的顺序性,是由儿童从周围环境中攫取什么来决定的。”这首先表现在他们学习或游戏什么是由兴趣和需要决定的,他们对什么感到有兴趣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而不是由成人来选择的。因此,在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时要依照幼儿自身大纲来进行。需要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及心理需要,制定可行、有效的教育 措施 ,长时间的积极引导与耐心指导。 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变被动接受常规为规则的主动建构。蒙台梭利早在十九世纪就提出“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形象地解释为: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就记住了;亲手做了,就自然理解了。说明孩子是在体验中学习的。因此,必须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修改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教师要给幼儿提供真正能自己选择和决定的机会,这样既给幼儿从错误和成功的结果中学习的机会,同时也使他们学会自觉规范行为和承担起行为后果的责任,教师的任务不是替代儿童做出“明智的”选择,而是帮助幼儿作出自己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感到规则是他的内在需求而不是强加。比如在中大班,玩具摆放的常规,我们完全可以把它交给幼儿自己讨论建立。再如例:游戏时有些小朋友为了能进入自己喜欢的区域而争抢,导致游戏前的秩序混乱。我与小朋友一起商量,对规则做了新的调整:事先规定每次进入游戏区选择的顺序,让每一组小朋友都有轮到优先选择游戏区的机会。 在上述案例中,我是通过常规教育,引导幼儿运用合理的社会规则来解决日常游戏活动中遇到的冲突。在规则的调节下,幼儿逐渐学会放弃原先的冲动,不再通过争抢来达到目的,而是自觉地轮流、等待,从而使游戏活动的秩序由最初的混乱逐渐变得有序。在这一常规教育中,我并没有强迫幼儿接受某一个规则,而是通过具体事件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体验有规则和无规则对游戏活动的影响,从而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游戏常规。 抓住冲突情境加以引导,变外在的常规要求为幼儿的内在需要。在常规教育中,教师如果能敏感地抓住冲突情境并加以合理引导,就能为幼儿提供大量运用规则解决交往冲突的机会,从而使幼儿学会用规则来调节、约束自己的行为。 3.常规的功能由限制幼儿活动转变成以幼儿发展为目的 例:午睡时间到了,孩子们陆续进了午睡教室。老师因为正在招呼活动室里的孩子,还没有进午睡室,那些先进去的小朋友们就开始大声地嬉笑打闹起来,有的拿毯子当披风装扮奥特曼、有的把脱下来的衣服抛来扔去、也有的小朋友故意以怪声怪腔引逗别人……老师闻声进来后大声地训斥道“哪个小朋友还想闹?等会儿其他小朋友起床了我让他再补睡,而且我也不会带他到外面玩游戏去的!”很快,所有小朋友都安静下来了。那么这种依靠教师权威和惩罚威胁的常规教育是否起到效果呢?从短期看,这种常规教育的效果的确非常明显,老师训斥后,没有一个小朋友敢胡闹了。那么,其长期的效果又是如何呢?这种暂时的秩序和即时的纪律都不是真实的。由于幼儿不理解教师制定午睡前保持安静的规则,是为了让每小朋友都能不受干扰地入睡,他们就不会认识到在午睡室里大声吵闹的行为有什么不妥当,因此也就不会有遵守这些午睡纪律的内在动力。他之所以做到不做声和守纪律,只是因为害怕老师和惩罚,或者是为了得到奖励,而并不是真正地理解其行为自身给集体和他人带来的后果。而当遵守纪律的动力不是来自幼儿自身时,一旦没有人监督,幼儿就特别会违反纪律。蒙台梭利指出采用种种强迫的手段培养的外表纪律,完全是虚假的,而且是不能持久的。真正的纪律是积极的、活动的、主动的、内在的和持久的。这就是说,常规教育不仅要落实维持教育秩序的短期目标,更要追求儿童发展的长远目标,我们对幼儿常规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让孩子成为更听话的人,而是希望他们能成为具有一定是非判断能力和能够根据社会规范约束自己行为的“懂事”的孩子。许卓娅教授指出,“纪律”本身并不是目的,“管理”本身也不是目的,而通过纪律、管理等手段来促进学生“自律品性”的发展才是课堂纪律和管理所要达到的“真实性的教育目的”!用这一观点去 反思 我们在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无疑有助于确立正确的常规教育目标。 4.常规的内容由一刀切转变为随年龄逐步深化 很多老师认为小班和托班是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如果错过了刚入园时抓常规的最佳时机,到了中班和大班后幼儿自主性萌发后就难管教了。于是,对这些刚入园的幼儿,教师通常会化很多的精力刻意地进行常规训练,当然,这样的想法并非毫无道理,小年龄的幼儿确实抑制性能力相对较弱,对规则的理解和接受水平也比较差,大年龄的幼儿抑制性能力强,对规则的理解和内化水平也高,能接受相对严格的常规教育。正是基于孩子之间存在的这些客观因素,我认为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我们更需要改变以往过多的统一管理模式,不断调整不同年龄幼儿的常规教育重点,如对于低年龄的小班和托班幼儿,常规教育的重点应立足于帮助幼儿完成家庭和幼儿园生活的过渡;对于中班的幼儿,常规教育的重点也应从适应幼儿园生活转变为让幼儿学会与其他幼儿和谐共处;对于大班的幼儿,面临着从幼儿园生活到小学的过渡,常规教育的重心要放在培养幼儿认知活动的自控能力上,帮助幼儿理解和内化规则。教师对幼儿行为的监督和控制应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处理好牵手和放手的关系。 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教师应站在尊重幼儿,有利于幼儿长远发展的角度,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论文篇二:《浅析幼儿园的常规教育》 摘 要:电影《看上去很美》以幼儿园新生方枪枪的“坎坷”生活为主线,记录了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从这部影片中分析出幼儿园常规教育中部分常规内容不合理、幼儿园常规教育目的异化、教育策略单一等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幼儿案例;常规管理;幼儿天性 一、案例――方枪枪的 故事 电影讲述的是四岁男孩方枪枪被父亲送到幼儿园之后所遭遇的一切事情。整个电影的镜头都是在幼儿起床、吃饭、上课、盥洗等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来回穿梭。然而,正是这些普通的生活镜头却透露出深刻的含义,片段中过分强调整齐划一、教师夸张的处理方式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虽然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已发展很多年,但是不得不承认,片段中的某些现象还依然存在。这就反映出当今幼儿园的常规教育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分析 从字面上看,幼儿园常规教育可以拆分成两个部分:“幼儿园常规”和“教育”。因此,研究者认为对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分析需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幼儿园常规的内容,另一方面是常规教育的主体――幼儿园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与方法。 (一)部分常规内容不合理 现阶段,幼儿园常规的内容包括生活常规、学习常规和活动常规三个方面。 与《看上去很美》中的常规不同,当今幼儿园的常规中已经没有像“每天早上必须大便”这样明显不合理的内容,但是细则还需考究。举例来说,“吃饭时保持安静”“迅速安静入睡”“上课时坐姿端正,两脚并拢、眼睛看老师、手放膝盖上”等。因此,幼儿园常规的合理性还有待考究,不必要的常规也还存在。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目的异化,且策略单一 1.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目的异化 常规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社会化,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熟悉一定的规则,发展幼儿自理和自律的能力。然而,在幼儿园实践中常规教育的目的出现了异化,诸多教师倾向于把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目的理解为管理儿童。 2.幼儿教师常规教育的策略单一 在幼儿园实践中,教师倾向于采用简单高效的方法,这类方法比较单一,通常就是说教、奖励和惩罚。 (1)说教 说教是指教师通过直接给予指令或劝说的形式让幼儿遵守常规。教师在工作中看到幼儿的违规行为时,一般都会立即提醒他们,让他们改正。遇到有的幼儿无反应时,教师会进行劝说。 (2)奖励 奖励是对个体行为某种程度上的肯定。在行为主义理论中,奖励又可以被称为正强化,它是能满足人们需求的刺激。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部分。幼儿也同样有这些需要。教师可能给幼儿提供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以及归属与爱的需要相对充足,但是其他的需要不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他们便自己抓住一切机会来获得这些需要。影片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早上大便的时候,方枪枪一直蹲到最后一个,直到老师来喊他,老师说今天没有就算了,他小声地问老师:“那今天会扣我的小红花吗?”在老师回答不会之后,他高兴地提起裤子跑走了。 幼儿园老师在常规教育中经常使用奖励这一手段。奖励在幼儿园有多种形式,如评小红花、小贴画、教师拥抱、抚摸、给予特权、小小的物质奖励等。 (3)惩罚 惩罚与奖励相对,心理学中对它的定义是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包括呈现厌恶刺激和消除愉快刺激。它能改变幼儿的行为的依据主要在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条件反射原理,惩罚可以引起儿童的焦虑或恐惧,教师在幼儿出现违禁行为之后对其施以惩罚,使幼儿的违禁行为与焦虑或恐惧联系在一起形成条件反射,幼儿为避免产生焦虑或恐惧反应,不得不终止违禁行为。对于一些违规的行为,教师一般会通过剥夺幼儿游戏权利和语言威胁来对幼儿进行惩罚。 三、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建议 (一)遵从幼儿的天性,合理制定适宜的常规内容 教师不能为了求得表面上的安静,为了方便自己的管理,而给幼儿制定一些不必要的规则。因此,教师在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时应减少不必要的常规,避免过多的限制和统一的管理,提供“有准备的环境”,让幼儿体会规则带来的和谐和自由。 因此,在常规教育中,教师要改变幼儿仅是常规的被执行者、运用者的现象,让幼儿参与到常规的制定中,只有幼儿的内心得到满足,才能真正遵守常规。 (二)幼儿教师常规教育要有计划性 幼儿常规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长期的、反复的强化才能保持的。教师在刚开始接触幼儿时就要有一个计划。对于出现违规行为的幼儿,教师应该从提醒→说理→惩罚→重复动作→惩罚→剥夺游戏慢慢过渡,逐步加深教师教育行为的程度。教师切不可出现为了获得眼前的效果,就直接用惩罚的管理方式,这样的管理方式不利于维持长远的效果。 (三)常规教育中要考虑幼儿的个性,不要过分强调共性 班级的常规是针对幼儿园整个班集体的要求,这就要求班级的幼儿要完全整齐划一。教师总是要求全体幼儿在同一时间做同一件事,就像电影中李老师命令所有幼儿起床后一起拉大便一样,这样的现象在幼儿园也很常见。每个孩子的性格和生活的家庭环境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尽管每个幼儿所面对的常规是相同的,但是在规则的遵守上每个幼儿所需要的指导却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指导的时候要考虑到个体差异。 参考文献: [1]喻琴.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策略谈[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09(03). [2]王振宇.儿童心理发展理论[M].华东师大版出版社,2000. [3]张艳娟.对幼儿园常知教育的反思[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8. 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论文篇三:《谈小班幼儿的校园常规教育》 摘要: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是为了帮助幼儿学习群体的生活方式,学习享受社会生活,这是幼儿生长的需要。首先要注重常规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幼儿认识常规要求。其次,要进行日常生活的指导,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一贯一致的教育,是培养良好校园常规的必需。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常规教育 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是为了帮助幼儿学习群体的生活方式,学习享受社会生活,这是幼儿生长的需要。校园常规虽然所处的地域不广,但是它所涉及的点也还是比较多的。小班幼儿刚入幼儿园,对幼儿园的常规一点都不懂,更别谈是遵守了,因此,我们要想让孩子学知识、学做人,首先就要先让幼儿学会遵守幼儿园的常规。常规教育的开展形式很多,只要我们能够抓住教育的点与面,那我们就能在很多教育环节中开展常规教育,亦能够利用多方面的素材来培养幼儿的校园常规。笔者通过多年的日常教育与经验的积累,在小班的校园常规教育中有了自己的点滴感想,现诉诸笔端,与大家共勉、进步。 一、常规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幼儿认识常规要求 形象的儿童 人物画 面以及可爱的动物形象画面是幼儿最喜欢的图片,这样的画面中所表现出的内容更能让幼儿感兴趣,能激发幼儿多次观看,而在幼儿看的同时亦能够慢慢照着画面中的要求来做。因此,我们就选择了一些类似的常规习惯图片,例如:正确搬椅子的方法、排队倒水、来园时跟老师相互问早等图片,分别布置在我们班级的一些墙面上。在老师布置之后,幼儿就经常会聚在一起看看、讲讲,有的说自己是跟照片上一样搬椅子的,有的说自己今天也跟老师说早安了……在潜移默化中,幼儿了解了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常规要求,同时也能慢慢照着常规要求来做。又如我们引导孩子养成有序入厕的习惯,但由于班级中孩子人数较多,进出厕所门口时常会有拥挤情况,因此,我们在厕所的门口贴上进出的剪头标记,并且注意进出标记都是靠右侧地面贴,这样幼儿就学会了看标记、沿着标记进出,慢慢也就养成习惯,同时在这个习惯的养成中也懂得了走路要靠右侧走。 二、日常生活的指导,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常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常规指导是很有必要,并且也是非常有效的。 例如洗手的问题,刚开学时幼儿洗手尚不会弄湿衣服,但是穿了长袖衣服后,就发现常有幼儿弄湿衣袖,因此,我们就教幼儿卷袖子。幼儿的早点是在早操之后的,因此,我们就利用从操场走到活动室这一路段上的时间,提醒并指导幼儿卷起衣袖,为洗手提前作准备。虽然从操场走到活动室的时间不长,但老师天天提醒幼儿,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帮助,因此幼儿学得很快,并且在之后也养成了习惯,洗手时把衣服弄湿的情况也就不会再有了。又如学习穿脱衣服的问题。我们除了在生活活动中教会幼儿穿脱衣服的方法之外,还经常在午睡前后,让幼儿进行脱衣服、穿衣服的比赛。老师先向幼儿提出比赛的要求:把脱下的衣服按平时的要求叠好放整齐,如果遇到困难,可以相互帮助,看哪些小朋友能够先睡下。虽然说这是一次比赛,但我们能够看到幼儿之间的相互帮助,如你帮我拉袖子、我帮你拉裤管。在比赛中,老师还给先按要求睡下的半数以上的幼儿贴了小红花,这也激励了平时速度比较慢的一些孩子,第二天再进行比赛时,就有好几个以前速度慢的幼儿也贴到了。 三、故事人物的渲染,是激发幼儿有效模仿的良药 幼儿都喜欢听故事,因为故事中的情节幼儿最易理解,教育最能让幼儿接受。“巧虎”是许多幼儿都熟悉的一个动画人物,他身上的一些特点正是我们小班幼儿常表现出的情况,因此,我运用“巧虎”的系列故事对幼儿进行相应的规则教育,也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许多习惯的养成。例如刚开学时,由于幼儿刚进入幼儿园这一集体生活,第一次这么长时间地离开自己的家人,离开平时一直帮着自己做事的人,因此好多小朋友还是不习惯自己动手,习惯于让老师阿姨帮着做。我就让幼儿观看巧虎视频《自己能做好》,让他们看到故事中刚上幼儿园的巧虎是如何做的,使幼儿懂得自己的事要自己做。然后,我再举例表扬一些平时能自己收玩具、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的幼儿。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都能开始自己动手了,慢慢地学着自己的事自己做。又如在午饭之前,我让幼儿看巧虎的视频故事《我不偏食》,然后根据故事中的内容进行提问与教育,使幼儿懂得“多吃水果身体好,多吃蔬菜营养好,多吃鱼肉身体壮,多吃米饭长得高”。然后在幼儿吃饭的时候再加以提醒。之前有很多幼儿都有偏食的情况,通过故事中的巧虎的经历,使幼儿能真正理解水果、蔬菜、鱼肉、米饭的用处,懂得了不能偏食,而且这是在饭前进行的教育,因此起到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 四、一贯一致的教育,是培养良好校园常规的必需 在校园常规教育的一致性方面,包括班级中老师与老师的一致性教育,也包括老师跟保育员对孩子的一致性教育。因此在期初,我们班级的保教人员就应该先一起简单商量一下,对班级中的一些常规要求有一个相同的认识。在第一次向幼儿提出一些规定之后,班级中的全体师生就必需坚持执行下去,而不能随意去违反或者是去除。并且在培养幼儿良好的校园常规中,我们还可以借用家长的力量,例如,我们要求幼儿饭后养成漱口的卫生习惯,就要请家长一起配合,让孩子在家也能坚持做到。幼儿园的常规教育是为了让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性。而我们把各种游戏化的形式渗入到常规教育中,这能使幼儿在生活中获得游戏性体验,使常规活动更加游戏化。 总之,常规是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它对于维持班级正常的保教秩序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形式推动细节管理的常态化,有效地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及良好的 文明礼仪 行为,使幼儿养成学会等待、室内不奔跑、出入门口右行和慢行,活动时会保护自己和别人的行为习惯,把开展“平安校园”活动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1. 浅谈幼儿园大班常规教育的论文 2. 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研究论文 3. 关于幼儿园教育方面的论文 4. 幼儿园教育经验论文 5. 幼儿园对养成教育科研论文

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研究论文篇三 幼儿园给幼儿培养良好的常规教育是在给幼儿生活、行为等方面打好良好的基础,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我认为幼儿的习惯是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刻起,由身边的抚养人在生活的言传身教,然后到幼儿园就是由幼儿园和家庭共同教育孩子。 幼儿园中,一个班级的纪律和常规可以看出这个班级教育怎样?幼儿园的班级常规可以直接的影响到幼儿的成长,没有建立好常规教育的班级无法让幼儿好好的学习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教学中一个班级常规教育好。就能给幼儿一个好的生活、学习的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逐步进步,好的常规有利于老师开展教学活动。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他们的每日常规的要求就越来越高,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不断突破。为了给幼儿创造出良好的常规教育环境,让他们愉快的生活。家长应积极配合如何教育幼儿的工作。家长要在思想上就要认识幼儿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幼儿来说有着多么大的意义,从而使家长努力配合教师的幼儿园的常规教育。 一、 幼儿园常规教育分析 (一) 常规教育的作用 1. 什么是“规矩”? 什么是“规矩”?在字典里面解释这一词语就是“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在幼儿园里也是需要一定的标准、法则和习惯。幼儿园常规就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幼儿发展的特点来定位的。 2. 幼儿园常规的作用? 幼儿园常规作用就是幼儿们的一日生活中基本要求。我们要把这些要求制定出一个完整的计划,我们要让幼儿非常清楚的明白他们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把幼儿培养成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自主能力,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没必要的困扰。幼儿园常规的作用就是让幼儿的一日生活变得丰富、规律、多姿多彩,教师要积极调动幼儿在生活中的自主性的积极性。 3.常规教育的内容 生活常规贯穿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活动中,是根据幼儿园的生活环节制定的活动规则。它包括入园、盥洗、饮水、入厕、进餐、午睡、起床、离园等环节的常规。幼儿应该形成的生活常规包括:遵守作息时间,有良好的进餐习惯、睡眠习惯、卫生习惯、有良好的坐、站、走姿势,以及有良好的物品收放习惯等。各年龄阶段会对幼儿的常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存在的误区 1.强调有序性,忽视了自主性 常常说到幼儿园常规教育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常规教育就是为了“保持课堂教学秩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偶尔会让幼儿参与讨论。其实教师完全控制着讨论的最终结果,这样的做法限制了幼儿的思想,幼儿园常规教育对幼儿的行为失去了引导作用。教师都努力强调幼儿的有序性都没有尊重幼儿的自主性特点。 2.强调共性,忽视差异性 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教师在上课的主要问题还是课堂纪律,教师上课时的说课内容过于活泼,幼儿也会克制不住自己跟着混乱起来,这时教师该如何是好呢?掌握不了课堂纪律就草草收场?作为教师你缺乏课堂纪律的 经验 外,最重要的是要把常规教育当作一种活动活动而开展,幼儿园的常规教育不是一味的开发出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遵循幼儿的想法来帮助他们自主学习。幼儿园的常规教育是“过分强调幼儿学习的有序性,忽视幼儿学习的自主性,过于强调常规教育中幼儿的共性,忽视遵守常规教育中幼儿的个体差异。” (二) 常规教育内容方面的问题 1.常规教育的限制性 幼儿教师和保育老师的任务都是一样重,压力也很大。但是幼儿教师他们面临的是一群不懂事的孩子,容易对孩子强压的进行说教、情绪行为控制、命令等语言指令已经让幼儿的思想方面限制。他们没有考虑过幼儿的感受,没有站在幼儿角度想问题,让幼儿处于被动状态,幼儿收到的都是“命令”。幼儿按照老师要求做事,训练幼儿各种常规训练。幼儿心里老师就是“皇帝”,说出来的就是“圣旨”,不管对与错都必须服从。幼儿的思维得到限制,剥夺他们想象自由。 2.常规教育的方法单一 常规教育应该实施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在一日活动中教师要把握每一个环节,让幼儿能更好的融入。可是,有的教师不会把握在一日活动中的环节,那么他们大多都是把常规教育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幼儿明白,然后就是每天不断的提醒,督促。最后幼儿违反了常规就用惩罚的方式教育幼儿。对于幼儿来说这样教育往往起不到好的效果。他们觉得这些都是老师强调他们去遵守的秩序,他们心里就会产生“规矩关我什么事?为什么要遵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常规落实到幼儿的心理。 (三) 如何进行常规教育 ①小班 幼儿园常规是幼儿活动的保证,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比较好动,如果没有良好的常规,保教活动就不能很好的实施。那么如何对小班幼儿进行必要的常规教育呢?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对幼儿园的环境、生活不熟悉,不习惯按相对一致的要求去行动。因此,我们必须从常规培养开始,使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怎么做,从而逐渐养成习惯。若能在小班时期形成良好的常规,那就有利于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使孩子终身受益。经过实践,我认为进行小班常规教育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为出发点: 一.建立帮助幼儿适应集体生活的常规。 小班幼儿好模仿,易受暗示,自我意识刚形成,第一反抗期的来临,良好的常规能使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比较协调,这样就不会束缚和限制幼儿。比如在带领幼儿进行洗手、喝水等生活活动时,如果先让幼儿分批洗手后,然后坐回椅子,再组织幼儿分批去喝水,我以为这样的常规就限制了幼儿。小班幼儿年龄小,坚持性差,让他们等待的时间过长,势必会造成常规的混乱,针对小班幼儿的这一特点,我认为可以让幼儿洗完手后自由去喝水,然后给幼儿一点自由活动的时间,这样下一个环节活动时幼儿的注意力就比较容易集中,如此有松有紧的常规比较适合小班幼儿。 又如我们在安排幼儿座位时,通常是排马蹄形位子,带过小班的老师不难发现孩子为了这个椅子经常发生矛盾,不是你挤我,就是我挤你,针对这样的现象,我觉得可以在地板上用线做上相应的标志,固定幼儿椅子的位置,便与幼儿放好椅子。地上的线可以给孩子暗示,而小班幼儿正是最容易受暗示的……如此的常规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矛盾。 二、常规教育必须从幼儿的需求出发 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小班幼儿更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重点。所以,我们在进行常规教育时要让幼儿直接参与。以洗手为例:一般如果是徒手的示范讲解,由于小班孩子头脑中没有表象,这种方法比较难以接受。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分批带幼儿进入盥洗室,让幼儿看见水龙头,肥皂,毛巾,再亲眼看到老师的具体示范,这样使幼儿看到具体的行为标准,以及达到这个标准所使用的方法后,便于幼儿的掌握。 我们培养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是在他们能力范围内的自理,教师适当的帮助是必须的。比如,冬季要求小班幼儿将衣服塞在裤子里,由于孩子手臂短,穿的又多,因此只能将前面几件衣服塞好,而身后的衣服很难整理好,这时就需要老师给予适当的帮助。所以,在常规教育时,不能考虑到方便老师,而是要从幼儿需求出发,怎样做有利于幼儿,就采取怎么的做法。 三、在活动中建立常规 由于小班幼儿及容易进入角色,我们设计的活动就要创设一定的情景,如果只是单纯的说教或是机械地重复练习,孩子马上会厌倦,于是,我们可以用“小孩小孩快回家”、“小鸟小鸟快回家”或者“小兔小兔快回家”等游戏,来建立体育活动中站位的常规。在活动中建立常规是由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只有在活动中采用具体形象,让幼儿亲身体验行为的方式,才能建立稳固的常规。 幼儿的常规意识,需要不断地进行强化,才能巩固,这就需要通过具体形象的教育,并反复进行练习,不断地强化,督促。例如在培养洗手常规时,我们除了交给幼儿正确地洗手方法外,还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洗手的程序编成儿歌,让幼儿边念儿歌边洗手,这样他们很快掌握了正确地洗手方法,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另外,在活动中建立常规,还必须考虑到三个基本要素: 1、 内容少,分解细: 再以洗手为例,以前我们在教幼儿洗手时,总是教师完整的示范并讲解一下洗手的整个过程,然后让幼儿操作,但孩子们很难达到要求,原因是他们不知道怎么样才算两只小手冲湿了,怎么样才算手上都擦上了肥皂,怎么样才算搓出了肥皂泡等等。因此,我们不能粗线条的教,而必须细化某一个环节。比如,一般幼儿擦肥皂都是一擦了事,于是我在指导幼儿擦肥皂时,对幼儿说:“肥皂要和你的小手做朋友,先和手心做朋友(用肥皂在手里擦一擦),然后和手背做朋友(用肥皂在手背擦一擦),最后和你的手指做朋友(用肥皂擦手指两面),这样,你的手心、手背和手指上都有了肥皂,才算是做了好朋友”。这样,在十分具体的边讲边做的过程中,就比较容易掌握擦肥皂的要领。同时,由于幼儿记忆的特点,中班幼儿可以同时提两个要求,大班幼儿可以同时提出三个要求,而小班幼儿在一次活动中只能有一个要求,即一个重点,因此,在对小班幼儿提常规要求时,切记一次提一个要求,同时要把这样要求讲细讲透。 2、 考虑仔细、周全: 教师考虑的周到,教的仔细,就有利于良好常规的建立。比如在安排午餐的位置时,既要考虑桌子之间的距离,这样可以方便幼儿的进出,又要考虑幼儿进餐时情绪,将食欲好进餐快的幼儿于食欲差进餐慢的幼儿坐在一起,这样可以起到以快带慢的效果。如果教师只是随意摆放桌子,根本不考虑桌子与桌子之间的距离等问题,势必会造成孩子之间的许多矛盾,出现冲撞、将椅子举起来或顶在头顶等现象,这样就破坏了安静吃点心的常规,同样也破坏了搬椅子的常规。因此,在安排教育设施时,每个教育环节都要适合幼儿,以免使幼儿之间造成不必要的矛盾。 3、语言要慢、轻、短。 在常规的建立中,必定有要求,有检查。我认为我们只需要轻声的语言和动作的暗示,从正面引导,以榜样作用激励幼儿,多督促幼儿。对小班幼儿讲话我们要做到慢、轻、短,即语速慢一些,声音轻一些,语句短一些,尤其是小班幼儿很容易进入角色。我们应该注重拟人化语言的运用,这在成人看来似乎是不可思议的,对于中、大班孩子来说效果可能还不怎么样,但是,在小班幼儿来讲确是必须的。例如小朋友在放杯子时,老师要求他们轻放,但发现孩子们没有做到这一要求时。老师可以说:“听,是哪一只杯子在吵架啊?这些杯子都是好朋友,应该这样说话(教师示范轻放杯子,并请出错的孩子模仿一下)对,现在他们是轻轻讲话了,才是好朋友。”按这样的方式提出要求,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 总之,只有立足于小班的特点,细化稳固在生活中建立的常规,才能使幼儿常规活动不乱,达到我们预期的教育效果。 ②中班 一.如何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的教育 在一个班上如果没有很好的生活常规,这个班将会是乱哄哄的,同时在这个小细节上也存在着许多不安全隐患。每当幼儿过了一个假期后,回到集体生活就会表现:做事不认真、不踏实;老师提要求要么没听见;要么是听见做不道;导致老师不断地提醒着,分散老师注意力来维持班上纪律,同时也会影响到幼儿正常活动。为此开学第一周我班把工作重点放在常规培养。首先,三位老师要求上、下午保持一致;其次老师提要求明确、简洁,帮助幼儿记住和落实;第三加强老师和值日生检查力度;请每天值日生协助老师管理、检查。如:每天都会有值日生选择不同值日,每位值日小朋友都有自己任务;闻手香检查小朋友洗手是否用香皂;擦手摘毛巾检查小朋友是否把小手擦干净并收放到相应位置准备消毒;每天小朋友也都有自己任务:来园前放值日生或劳动图片,提示自己晚间所从事的劳动;为了帮助幼儿养成收放好习惯, 3月4日经三位老师共同商讨后,请幼儿在晚间劳动后自觉地把劳动图片收好,这无形之中培养幼儿做事有始有终。看似简单生活常规,需要老师付出很多心血帮助幼儿建立,只有家园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地实施教育。 (一)榜样激励法 榜样激励法是指对幼儿的良好品行和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巩固其良好品行的教育方法。幼儿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来自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所以教师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来,而逐渐养成行为习惯。比如:为了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每天幼儿穿、脱衣服和叠被子等环节用数数方法鼓励做事快幼儿,同时认真观察全班做事情况,并提出相应要求,如:安静做事,不要因说话影响自己做事速度,在老师引导下,发现幼儿做事速度明显加快了,他们也逐渐发现做事快了,会有更多时间玩。个别做事“慢”(边说边做)幼儿,发现老师每天都在关注他(她)们,也能很快完成自己事情,加入到后面游戏中来。所以每位幼儿都是非常有潜力,只要我们给他们锻炼机会,并学会用鼓励话语激励他们,相信进步更快。 (二)引导法 故事引导法实际上也是一种榜样教育,但这种教育方法主要是运用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向幼儿介绍遵守常规的典型,启发幼儿向文艺作品中的榜样学习,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而教师充分利用故事教育的载体,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比如:利用餐前、午睡前等环节给幼儿讲故事,引导幼儿向身边榜样学习。讨论:这位小朋友遇到问题怎么做的?怎么解决问题?3月4日星期五是我班评选“小小气象员”的日子,卢树柏推荐:孙准小朋友,理由是他帮助我把写的名字放在柜子里,(卢树柏柜子高,自己放不了请哥哥帮忙)到大二班住宿帮拿拖鞋、脱鞋、拿牙刷,帮助我弄不哭(什么意思) 孙缘缘说:哄他。孙准和杨添淇用自己行动帮助身边小弟弟,他们的行为很让老师感动,老师会以此来引导全班小朋友向他们学习,学会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小朋友。 (三)生活体验欣赏法 生活体验欣赏法是指经常组织幼儿进行生活方面的自我服务活动,在活动达到目的之后,组织幼儿观赏和评价自我服务的劳动成果,从中欣赏规范生活的美感和进行良好的情绪体验。当幼儿能够正确欣赏自我服务的劳动成果时,不仅会对生活常规教育要求产生迎合的心理,而且能够使幼儿获得成功感,从而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比如:每天晚间劳动,幼儿都会非常自觉参与到劳动中,闫一冉很认真地把第一层鞋柜里鞋一双双摆出来后擦柜子,然后第二层第三层,最后她还把全班鞋按男孩和女孩分类码放到鞋柜里,最可贵的是动画片都开演了,别的小朋友把手中劳动布放到盆里马上跑来,只有她直到把自己事做完她才过来。对于这样幼儿我们引导全班幼儿要学会欣赏别人身上闪光点,使班上幼儿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产生自豪感,以此为榜样用这种良好的生活体验欣赏教育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四)巩固法 行为巩固法是指定期对幼儿的行为常规进行检查和评比,使其能够在生活常规的制约下自觉养成良好生活常规和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在行为巩固教育时,教师要注意使用适当的激励手段来促进幼儿坚持良好行为。 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研究论文四 常规教育是幼儿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常规教育也是使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性的重要手段,因此逐步认识理解和正确掌握这些常规不但是必要的,也是相当重要的。 那么,如何帮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良好常规的前提,老师要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老师对孩子提出的常规要求,不能只停留在让孩子执行的水平上,教师应该用语言和行动具体地向幼儿说明为什么这样做的道理。同时常规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要有耐心,贵在坚持。 二、创设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 1.游戏激发,行为巩固。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项活动,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而游戏则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良好手段,在游戏中巩固幼儿的常规行为。因此,我充分利用游戏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如:刚入园的小班孩子,睡午觉时脱下的鞋子总是随意乱放。起床后经常会穿错鞋或找不到鞋子,经常会把我们弄得手忙脚乱,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有时还得趴在地上帮孩子找鞋,费时又费力。所以养成午睡的常规很重要。于是我就尝试着用孩子能乐意接受的游戏口吻教育孩子,帮助他们学习放好鞋子的方法。有一天午睡前,我用游戏的口吻地对孩子说:“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两只鞋子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喜欢在一起说悄悄话,如果我们睡觉时,把它们东一只,西一只分开乱放,它们就找不到好朋友了,心里会非常难过。所以我们午睡的时候脱下鞋子,一定要把两只鞋子靠拢摆整齐,让两个鞋子朋友永远亲亲热热地在一起。”我一边说,一边把正确的方法示范给孩子看。果然,孩子们上床午睡时,都非常认真地把自己的鞋子放在了一起,有的孩子还拉着我去看,指着自己放整齐的鞋子说:“老师,你看,我把两个好朋友放在一起了。”就这样,孩子开始饶有兴趣地学习摆放鞋子的常规,通过每天地坚持和经常地提醒,这一常规很快就建立起来了。 2、故事引导,儿歌记忆。充分发挥故事、儿歌的引导作用,运用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向幼儿介绍遵守常规的典型事例,启发幼儿向故事中的榜样学习,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而教师充分利用故事这一载体,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 三、坚持说服和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正面引导幼儿 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能力和自控能力还不完善,因此,即使老师讲的对,幼儿也不可能完全接受,接受了也不一定按要求去做。所以,对幼儿的管理应体现在耐心说服和引导上。对幼儿的正面行为和点滴进步,我们都应积极鼓励、充分肯定并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 四、重视孩子的个性化教育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有思想、有个性的孩子,而且他们每个人的个性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我非常注重孩子的个性差异,针对孩子的性格、兴趣、 爱好 等特点来开展教育工作。 从幼儿实际水平出发,循序渐进地实现《纲要》的有关要求。在具体要求和指导方法上,也要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如对小班幼儿培养生活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时,要着眼于“教”。教师要以极大耐心,不厌其烦地采取多种形式,示范并结合具体讲解指导,通过游戏进行练习,重点放在幼儿学会技能上。而中班,则在小班基础上,着眼于“形成行为习惯”,可较多利用语言进行督促、检查、表扬和批评。对大班,则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要求其“自觉”。在指导幼儿日常生活活动时,还必须看到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这些差异除了受家庭或幼儿园的教育影响外,还有受到体质的好坏、智力发展状况、精神状况和意志性格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必须予以重视,区别对待。 五、教师为幼儿做好榜样 榜样激励是指为幼儿提供正确的行为典范,激励幼儿去模仿。为幼儿提供的榜样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直接的榜样主要是指成人和同伴,间接的榜样有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有人说: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要让孩子怎样做,首先自己要做好榜样。老师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形象是很大的,她们常常在家里、或游戏情景中模仿老师。做为老师我们更要规范好自己的言行,做孩子们的榜样示范。教师要以身作则,千万不可不拘小节。老师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时时注意自己举止言行的规范,才能留下正确的教育影响。 六、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 积极的师幼关系能让孩子的被动遵守规则行为变为自觉自愿行为,当孩子们对规则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后,他们有了自己制定规则的想法。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如:午睡前要脱衣服,小班的幼儿有的坐在地上脱,很不卫生。对于这个问题,我组织幼儿讨论,应该在哪儿脱?怎么脱?由于是幼儿熟悉的事情,他们纷纷发言,有的说在桌子上,有的说在床上„其中王晓婷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椅子上脱,脱好后就把衣服放在自己的椅子上。当天中午,所有的幼儿都坐在自己的椅子上脱衣服(有的需要老师过去帮忙),并把衣服放在自己的椅子上。如此看来,幼儿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更容易遵守。 七、重视家园配合 培养幼儿常规要重视家园配合。家长在了解了我们的常规工作后,很乐意参与我们的教育活动,帮助孩子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区角材料,这样既方便了我们的教学又节省了我们的财力。做好了家园配合,才能培养良好、稳定的常规。 猜你喜欢: 1. 关于幼儿园教育方面的论文 2. 关于幼儿教育的论文范文 3. 浅谈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论文 4. 有关幼儿分享行为的教育策略探讨论文

实行幼儿园托班 教育 ,对我国的学前教育来说是一项划时代的举措,由于托班孩子年龄小自理能力、保护意识差等特点,因此需要幼师具有足够的爱心、耐心和强烈的责任心。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托班教育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儿园托班教育论文篇一:《如何做好幼儿园托班保教工作》 摘 要:托幼教育一体化,对我国制度化的学前教育来说是一项划时代的举措,托班孩子年龄小(两岁半至三岁)自理能力、保护意识差等特点,需要老师有足够的爱心、耐心和强烈的责任心。托班老师还要善于与孩子沟通、与家长交流谈心,走家园共育之路。托班的一日教育活动作息安排需要老师有的放矢,适当放宽。逐步使托班的幼儿在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为今后升入小班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托班;保教;爱心;耐心;责任心 托幼教育一体化,对我国制度化的学前教育来说是一项划时代的举措,这意味着学前教育以3岁为界由卫生和教育两个主管部门分而治之的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即教育行政部门开始涉足“0~3岁早教”。“开办~3岁的社区幼托园,将爱播撒给更多的孩子们,将教育理念播撒给更多的家长们,为今后升入小班打下良好的基础”是社区幼儿园新的办园方向,新纲要与《3~6岁 儿童 学习与发展指南》充分肯定了幼儿教师在教育、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同时对幼儿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本着确保保教结合、教养并重的方针落到实处,在深入托班的保教管理工作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托班教师工作的不容易,托班幼儿年龄小,又是初上幼儿园,特别需要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睡都需要老师帮助,因此对托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心理要求,同时对幼儿园今后的办园思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简单谈谈我的体会。 一、托班老师要有爱心、耐心和强烈的责任心 爱是人类的天性,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爱,同时也向别人付出自己的爱。爱是每一个儿童健康成长的最基本前提和需要,幼儿园每一个老师都必须关心和爱护儿童,托班的孩子初次离开自己熟悉的家庭,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里,孩子没有熟悉的亲人陪伴,他会觉得恐惧、害怕和无助,其分离焦虑情况比较严重。因此,托班老师一定要和蔼可亲,值得亲近,对每一个孩子的爱要更加细腻、动人,要让所有的孩子感觉到:老师最爱我!要做到这一点,老师就要尊重每一个孩子,以鼓励和表扬去激励每一个孩子,无论孩子取得了什么样的进步,老师都不要吝啬表扬,要及时地鼓励或亲吻、拥抱一下孩子,他们会珍视这别致的赞赏的。在刚入园的两周内,我观察到班里有的孩子虽然没哭,但不玩任何玩具,坐在椅子上一动也不动,不愿意自己动手吃饭,不愿意参与各种活动,对老师爱理不理,不愿意亲近,态度十分冷淡;有的则死缠着陪伴在身边的父母、亲人,哭闹着不允许他们离开,大人走后就哭闹不休。对于幼小的孩子,我热心地扮演妈妈的角色。对那些不哭不闹的孩子,不时地给他们亲切的微笑、温柔的抚摸或鼓励、用表扬的语言轮流与他们聊聊天,逐渐消除他们的陌生感;对于哭闹的孩子,我会把他们搂在怀里或抱坐在膝上,尽量温柔地安慰他们,并询问一些简单的事,分散一下孩子的注意力;对于勇敢、独立性强、有进步的孩子,我会及时地奖给他们一颗小红星……我始终把“教育的技巧在于教师如何热爱孩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托班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阐释这句话的丰富内涵,把爱耕种到每个孩子的心田。另外,为提高新入托班幼儿每天来托儿所的兴趣,缓解他们哭闹的情绪,我们特意为托班准备了多样的玩具。开学一个月了,我们赢得了孩子们热切的爱,孩子们都十分乐意来幼儿园了。 托班工作烦琐而杂碎,孩子们每天像小鸟一样“喳喳喳”地叫个不停,尤其是新生入园的时候,十几个孩子一起哭闹,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没有耐心是不行的。托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他们不会说出自己要做的事或自己的心愿,心里有什么想法或要求时干脆就用眼泪和哭声告知,让人手足无措,因此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学会细心地观察孩子。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孩子的需要、孩子的异常,如老师在组织游戏的时候,能通过孩子的脸色、神态、动作发现异常。××小朋友要如厕了,××小朋友已经尿裤子了……托班的老师对全体孩子都要了如指掌,如,今天哪个孩子吃饭不好,哪个孩子喝水不好,哪个孩子想喝牛奶了,哪个孩子睡觉不好,都逃不过老师的眼睛。由于托班幼儿年龄小,处处需要老师关心和照顾,所有这些琐碎的事,老师应视其为自己的责任,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因为老师的责任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使得孩子们很小就受到强烈的责任心的影响,这非常有利于孩子们今后的发展。 二、托班老师要善于与孩子沟通、与家长交流谈心,走家园共育之路 刚开学的时候,我们与孩子们交流很困难,因为听不懂孩子们那些过于省略和发音不正确的话,为了弄清孩子的意图,往往要让他们重复好几遍,并左猜测右琢磨,费时又费劲。开学初,有好几个孩子总是大小便在身上,分析原因,原来是有的孩子胆小,不敢跟老师讲,而有的孩子和老师讲了,老师却听不懂他大小便的“代名词”。针对这些情况,一方面我们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亲切地告诉孩子不用怕,大小便时告诉老师;另一方面,为了让孩子尽快听懂普通话和学会说普通话,我采用了多种形式去训练他们。如每件事指令我们都用普通话说一遍,然后再用天台话(方言)翻译一遍,语速放慢,让孩子听清,逐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托班老师除了会与孩子沟通,还要会与家长交流、谈心。班里不少家长总认为自己孩子年纪小,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在家给予过多的包办代替,造成孩子难以适应集体生活。开学不久,我们便对班里的几位特殊幼儿进行家访活动,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减少过多的包办代替,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同时也跟孩子拉近距离;其次,每天下午幼儿离园的简短交流,我们做到少向家长告状,偶尔的错误都视为正常,讲得最多的是孩子的点滴进步;最后,三月底我们组织召开了托班家长会,会议的重点是:托班家长如何配合做好孩子入园的心理准备,以及有关注意事项。为了让托班家长们更好地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幼儿园的最新教育动态,由于条件允许,我们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新形式。平时用摄像机和数码相机把幼儿开学以来在园的一日生活点滴拍摄下来,在家长会上请家长观看。在观看的过程中我们向家长逐一介绍幼儿园的具体做法,家长也非常明确自己应该怎样配合幼儿园工作。教师采用视听结合的 方法 召开家长会感觉很轻松,比很多文字性东西要有用的多。从家长们的肺腑之言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他们与幼儿园一起携手共育好孩子的殷切希望,家长们都说:这样的会议应该多开些,既有利于我们共同教育孩子,也有利于提高我们家长的素质。家长们不仅可以系统地了解到自己孩子在园的学习与生活情况,更重要的是能与老师近距离地就育儿方法进行沟通,形成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合力。老师与家长的沟通,直接影响着家长对孩子在园的看法。四月初我们利用春游活动为契机,将春游活动与托班亲子活动融合在一个空间里,托班的五十多名小朋友在家长和老师的陪伴下,一同走出教室、走出幼儿园,开展了快乐“亲子游”活动。总之,托班老师带孩子是非常辛苦的,如能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而产生合力,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教育有了家庭、社会多方面教育力量的支持与协作,相信受益最多的将是可爱的孩子,我们将一如既往走家园共育之路。 三、托班的一日教育活动作息安排有的放矢、适当放宽 幼儿园原来的作息时间比较固定有序,而通过日常保教管理我们发现,托班幼儿的情绪不易控制。根据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的需要,一日的教育内容必须与生活环节紧密结合。只有在托幼大脑兴奋点出现时进行教育,其效果最佳。因此,我们适当放宽了托班的教学活动作息时间安排,保持了时间的灵活性,由托班老师掌握随时抓住教育的契机进行有关能力的培养。如,托班幼儿收玩具能力差,需要的时间长,但是,为了培养托班幼儿的自理意识,可以适当延长收玩具时间。如,春季户外活动前的准备工作适当减少,这样我们就适当延长户外活动的时间,而吃点心的时间就要做些相应调整。我们尽可能突出托班幼儿教养工作的特点。 我们在托幼一体化保教管理工作改革的初步实践中,在组织实施中,托班的保教组人员都是“两教一保”(两位老师和一位保育老师),各自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教师积极做到教中有保,保育员也积极做到保中有教,互相渗透,切实做到托幼教育一体化,我们还需不断地学习、摸索、 总结 。今后要特别加强0~3岁婴儿教育的研究,对0~3岁保教人员,从理念→行为、从知识→技能、从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针对性训练;对0~3岁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保教策略以及 家庭教育 指导形式与方法加以重点研究。在教育目标的设立中,我们做到既不能把3~6岁和0~3岁两个阶段截然分开,又不能把0~3岁自身的目标和要求混合到3~6岁里去,真正将0~6岁儿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进行教育;真正搞出幼儿园特色,创出幼儿园品牌,使我园深得孩子和家长们的喜爱,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我们将不断地努力、实践、再实践。 参考文献: [1]周念丽.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08. [2]陈帼眉.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指南,2012. 幼儿园托班教育论文篇二:《幼儿园托班课程组织策略》 摘?要:幼儿园托班基本是由24个月至35个月之间的幼儿组成的,其年龄特点、心理特征都与3~6岁幼儿大相径庭,课程实施上不能简单地将幼儿园课程简易化。幼儿教师要准确把握这一时期幼儿特殊的年龄特征,在理解幼儿心理的基础上加以正确的引导,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运用有效的组织策略并加以分步实施,使家长认可班级课程。 关键词:幼儿园;托班课程;组织策略 随着人民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年轻的父母们越来越认识到早期教育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他们不再满足传统的托儿所,而把视线投向幼儿园这一专业的幼教阵地,希望幼儿园的托班课程能够对孩子的一生产生良好的影响。 托班作为幼儿园最小的年龄班,不仅承担了对幼儿启蒙教育的任务,而且也是幼儿园向家长传播本园课程教育内涵的窗口。国家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与0~3岁儿童的保育教育相互衔接”,而且也“都应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托班基本是由24个月至35个月之间的幼儿组成的,其年龄特点、心理特征都与3~6岁幼儿大相径庭,课程实施上不能简单地将幼儿园课程简易化,而须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运用有效的组织策略并加以分步实施。 一、知己知彼 班级课程实施的对象是幼儿,课程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需要和兴趣点是教师首要考虑的。幼儿教师要准确把握这一时期幼儿特殊的年龄特征,在理解幼儿心理的基础上加以正确的引导。此阶段幼儿的年龄特征为: 1.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 幼儿原本就都具有自我中心的心理发展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才会慢慢转变。现今独生子女的政策将孩子推到家庭关注的中心,长辈们不自觉的溺爱都会造成孩子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从而强化孩子的缺点,使其任性、自私、独占、霸道,以致不能谦让同伴,反而处处争抢,时常发生抓咬等战争。 2.理解受语序的制约 低龄幼儿的语言发展正处于 经验 积累与迅速发展的阶段,他们对于成人语言的理解受到言语顺序的制约,表现为先说的先做、后说的后做,对于倒装句不能很好地掌握。 3.好动活泼、言行脱节 三岁前幼儿的思维正处在直觉行动阶段,他们往往靠直接的动作来对事物加深了解,然后慢慢向直觉形象思维发展。托班幼儿正好处于这一阶段,他们天真烂漫、活泼好动,什么都要动一动、拿一拿、看一看,甚至爬一爬,经常做出意料之外的危险动作。即使知道了不能做,但由于年幼毫无自控能力,常常言行脱节,说得到做不到。 二、准确定位 孩子从家庭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集体,一种不安全的感觉会使他产生对家庭、父母的强烈的依恋。广大家长怀着极大的期待将自己步履未稳、天真稚拙的孩子送到幼儿园,希望幼儿园生活能带给孩子健康的心理和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为孩子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作为教师,我们要同时扮演好多种角色才能使幼儿喜欢集体生活,使家长认可班级课程。 1.面对孩子——理智型教师 (1)亲切的妈妈。要和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让幼儿感到老师像妈妈,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从而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老师可经常给予孩子鼓励、赞许的目光,摸摸孩子的小手、头发,亲亲、抱抱孩子,互相交流亲情,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 (2)合作的玩伴。游戏是孩子生活的全部,同伴不同于父母,没有无条件的忍让,只有合作、分享等交往必须遵守的规则。教师和孩子一起玩有助于全面了解幼儿,及时、准确地把握孩子的心理,孩子也会对教师产生亲切感。 (3)有力的支持者。孩子年幼,还不能解决遇到的困难,更需要帮助和支持。教师要及时发现孩子遇到的问题,积极想办法解决,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好奇心。 2.面对家长——专家型教育者 (1)关注幼儿的成长足迹。不同的幼儿来自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在幼儿园的表现各不相同。班级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做个有心人,将孩子平时活动中的点点滴滴随时用图片、文字等形式记录下来,从中寻找个体的成长规律并尊重它。家长从老师的细致工作中能渐渐体会到学前教育人员特有的专业品质。 (2)创设有利的教育环境。创设艺术的、温馨的、宽松的班级环境,为幼儿提供可以探索和发现的教育元素和操作材料,从小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与幼儿积极互动,让幼儿喜爱游戏活动和集体生活。与班级课程相关的教育环境在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会体现出幼儿的成长过程,有利于幼儿发展的班级环境能赢得家长的信任。 (3)诠释班级的教育内涵。平时注重和家长交流班级活动的内容,不仅介绍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而且结合孩子的表现和活动的要求向家长讲解班级课程设置。适时传授一些和孩子交流的技巧和育儿先进经验,提高家长的早期教育能力。长期坚持能树立教师专家型教育者的形象。 三、游戏贯穿 快乐的童年是在轻松、愉快的玩耍中度过的,托班的各项活动都应以游戏的形式展开,在组织有趣的游戏过程中落实四个方面。 1.拟人化 由于年龄所限,孩子对现实世界与虚幻的想象混淆不清,他们对一切事物具有“泛灵”的概念。教师运用拟人化手法,可使活动充满情趣,易于幼儿理解,极大地调动幼儿参与积极性。 2.生活化 如果把小班课程放到托班进行,由于生活经验有限,幼儿就会形成一知半解的情形。他们对身边经常能看到、听到的事物非常感兴趣,只有挖掘生活中的潜在教育因素,从幼儿身边的小事出发,那样才能贴近幼儿的生活、易于理解,而且孩子兴趣浓厚,能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孩子日常接触的衣、帽、鞋、碗等都是教育的好素材。 3.运动化 皮亚杰儿童智慧发展阶段的理论明白地解释出托班幼儿的思维现在正处的阶段: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转化,他们较喜欢参加有身体运动的游戏活动,对静坐的游戏不感兴趣。他们对事物的理解也受动作的影响。我除了每天保证2小时户外活动时间外,而且分时段进行了动静交替的安排。每天早上户外活动3次,每次20分钟,中间穿插生活护理、集体活动和活动区活动,分别是晨间锻炼(有器械活动,进行身体技能学习,个别辅导为主,时间略长)、集体游戏(着重某方面的锻炼,融入多种教育因素)、自由活动(孩子自由活动或玩大型玩具,有利于身体技能与体能发展)。中午散步则以观察培养为侧重点,同时巩固礼貌用语的理解使用。下午的户外活动也以游戏和自由活动为主。这样既保证了生活护理,又做到了动静交替。 4.小组化 孩子们最喜欢玩玩具了,无论是汽车、飞机、布娃娃,还是积木、皮球,他们玩多久都乐此不疲。但他们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易受干扰,尤其受同伴的影响大。别人玩什么,他也一定要什么。我利用可移动玩具橱靠墙建成一个个半封闭的独立的活动区。孩子们两三人一组,坐在自己的一组玩具橱前,随意取放,自己玩耍。既不容易受其他小朋友干扰,减少了争抢、争执,又可以互 相学 习游戏经验。教师在活动室中间就可以看见每个小组的活动,可以及时指导、做观察记录而不影响孩子的游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陈?静,杨已洁,朱静芸.生活取向的幼儿园班本课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美)玛丽·霍曼,伯纳德·班纳特,戴维·P·韦卡特.活动中的幼儿——幼儿认知发展课程[M].郝和平,周?欣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幼儿园教育论文:《试谈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策略》 幼儿园没有严格按照教育发展规律及其本身身心发展的要求进行幼儿教育,把幼儿和小学生放在同样的环境中进行教育,提前教授小学生的 文化 内容,并且按照小学生的管理方式和教学方式,这就是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表现,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需求使教育误入歧途。这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方式。 1 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主要表现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把幼儿和小学生放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中,不按照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提前教授小学文化内容。 幼儿园教育内容显现的教育成效不足 根据幼儿的生活生长发展规律,幼儿是通过生活中很多活动的感知和猜想实现成长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需要我国对幼儿园的教育体制进行了改革,国家把学前教育不断地推向市场,公办幼儿园在重新转型,不同形式的私立幼儿园也在不断丛生。无论公立幼儿园还是私立幼儿园为了吸引生源大量招生,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开设了超前教育课程。很多幼儿园在招收处于学话阶段的幼儿并且让其进行唐诗宋词、圆周率、乘法口诀等的背诵,大中班的幼儿甚至已经开始 学习英语 、珠算、算数、识字等超纲教学,提前教授小学的学习内容及方法,这些原因导致很多幼儿提前上小学。 幼儿教育 教学方法 有待继续改进 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学未改从前的教学方法,还是以课堂陈旧的教学为主,死板地讲授知识内容,幼儿园教师一味地重复灌输,老师读,幼儿重复读;老师做,幼儿看;老师讲,幼儿听。教学形式非常机械化。与小学没有任何差别,这种教学方法严重遏制游戏化和活动的方式,幼儿需要通过游戏的过程接受更多的知识,不能扼杀幼儿的天性,这样不仅增加了学习负担,更不利于培养学习兴趣。幼儿长期处在焦虑紧张的状态下会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行为规范限制幼儿自由 我国大多数幼儿园都有基本的行为规范并且有类似的各种口令,上课坐姿要端正、手背后、不许动、不许笑、不许乱说话、认真听讲、回答问题要举手、回答问题要起立。课间活动不能嬉戏打闹,要喝水,安静地休息,不能大声喧哗,这些都限制了幼儿的人身自由,抑制了幼儿的好动活泼的生理特点,脱离了实际。 过早过度地开发幼儿特长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开办了很多私立的特长培训类学校,很多幼儿园不仅教授文化课程,同时也开设了很多兴趣班,比如舞蹈、书法、画画、钢琴、音乐、 跆拳道 、 游泳 班等等,这些学习内容已经占去了幼儿的一大半时间,完全超过了幼儿的接受范围及能力,不仅得不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反而会让幼儿产生厌烦排斥心理。 2 解决和改进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对策 幼儿教育应当顺应自然发展规律,以幼儿生活成长需要为前提,了解幼儿的需求进行针对性培养,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要求社会多方共同不断地努力,结合我国的国家政策顺应社会的发展,从而促进幼儿能够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 组织共建活动,加强教育监管 家园共建是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幼儿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特殊性,要科学合理地树立正确的教育方法及理念,幼儿家长们要养成主动参与幼儿生活的互动意识,不能完全依赖于幼儿园教育。同时,开展家庭教育观念,有助于家长和孩子情感的沟通与交流。幼儿园可以传授家长育儿经验和知识,不定期开展家访活动,对幼儿的近期情况加以沟通了解,家长和幼儿园共同承担起教育的良好习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家园共建是育儿基础,那么教育行政部门同时也要采取相应的 措施 ,做好指导和调控的工作,针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加强管理和控制,制定幼儿园办学的标准以及教育质量,各级教育有关部门做好幼儿园检查制度,从各项指标抓起,不定期地进行检查与监督,增强幼儿园的教育责任。 提升幼儿教师的素质及专业水平,完善幼儿教师队伍 幼儿教育的质量是由幼儿教师专业水平和自身修养素质体现的,我国很多幼儿教师缺乏专业的标准,应试教育的基础下,一部分幼儿教师通过国家考试取得职业资格,并没有接受具体的培训和学习,经验也达不到专业的标准,加之幼儿教师的流动性大,待遇比较差,幼儿教师一直处在短缺的状态。幼儿教师的自身各项素质达不到教育教学要求,所以必须提升幼儿教师的教学专业标准。例如聘用经验丰富的幼教老师,并对现有的教师进行分批次不定期的细致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可以对幼儿的成长心理状态、认知能力、安全防范意识、开发课堂设计等等进行系统的培训。对幼儿教师职称的评定加强管理完善,提高幼儿教师的薪资水平,促进幼儿教师教育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以便更好地提高自身素质及专业化水平。幼儿教育整体队伍的提高也是至关重要的,完善幼儿教师队伍,打造一体化、专业化、合理化的师资力量。把专业知识作为扎实的基础,各项才艺为铺垫,比如跳舞、 唱歌 、书法、口才、绘画等,塑造完善的教育团队体系。 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的思想和赢在起跑线的观念,严重束缚了幼儿的思想和行为,不顾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互相攀比,强制地让孩子学习各种才艺技能和知识,导致幼儿的学习压力过大,产生心理疾病。幼儿园应该不定期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并给予有效指导,邀请家长多参加一些亲子活动,不定期召开家长会,并用即时通讯工具建立交流群,让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互相交流学习,老师用正确的教育方式进行指导,老师还可以布置一些由家长和幼儿共同来完成的作业,促进家长和孩子沟通交流,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让幼儿轻松、健康、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完善幼小衔接工作,顺应幼儿成长规律 幼小衔接不仅是知识内容的衔接,还有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心理素质习惯等很多方面的衔接,以这些方面作为基础,做好小学学习知识的准备,让幼儿在小学生活中能够自由发展,积极地学习,处理好同学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幼儿园和小学教师要不断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注重教育的启蒙性、丰富性、特色性、科学性等。顺应幼儿成长的发展规律,采取有利于幼儿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方法,激发幼儿的游戏能力和学习兴趣,培养主体意识,纠正幼儿教育的“小学化”,以愉悦健康的态度开始小学生活。 3 结语

幼儿园托班美术论文题目

美术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一、美术教育方向

1.营造良好美育氛围、提高学生美术素质

2.“审美素质教育”——中小学美术教育应解决的问题

3.浅谈小学美育

4.中学美术教学探究--中学美术课应解决的两个问题

5.试论美术课中轻松愉快氛围的营造

6.中小学美术课应解决的问题

7.从激发兴趣入手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

8.如何正确对待儿童美术素质教育

9. 浅谈中小学美术绘画技能的训练

10.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绘画创作中增强美术素质

11. 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学,塑造完美人格

12. 如何才能当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

13. 中学美术欣赏课学习方法研究

14. 浅谈培养儿童学画

15. 谈谈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

16. 怎样搞好美术特长生培养

17. 怎样才能提高中学生美术教学

18. 中学美术教育与提高素质教育的关系

19. 中学美术如何渗透环境意识

20. 中学美术教育改革之我见

21. 怎样体现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价值

22. 谈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

23. 保持儿童美术的原创性

24. 美术课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思考

25. 谈美术教育在中小学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26. 中小学美术教学改革的初步设想

27. 做现代中学美术教师

28. 培养儿童绘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9. 中小学美术课应解决的问题

30. 小学美术教育畅想

31. 素质教育观下的早期美术教育浅论

32. 在初中美术教育中绘画技能的训练

33. 浅谈对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常识与欣赏课的几点认识

34. 中学美术教育改革初探

35. 浅论美术课堂中轻松愉快的气氛营造

36. 试论初中美术设计应用课的教学方法

37.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发现美创造美

38. 美术课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9. 浅谈怎样搞好中学素描教学

40. 论儿童个性化的发展

41. 中小学美术教学中速写作用之散论

42. 对现今中学美术教学的思考

43. 浅谈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品德

44. 美术教育与儿童创造思维发展

45. 如何迈向开放式教学新格局——论素质教育与美术

46. 中小学美术课的再评价与再创造

47.浅谈中学色彩教学

48. 浅谈风景写生教学

49. 素描静物在基础教学中的重要性

50.从“像不像”看美术教学

51.幼儿美术教育初探

二、绘画方向

1.中国画创新的道路探索

2.浅谈中国工笔人物画的“传神写意”

3.浅谈素描写生

4.简论书法用笔与中国画笔墨

5.谈画好素描的窍门

6.浅谈艺术中的“目视”与“神遇”

7.浅谈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8.论水粉画写生“水”和“白粉”的运用

9.素描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的魅力

10.浅析中国画的美学理念

11.中国画设色中的变色

12.重视眼、脑、手的训练

13.浅论中西绘画中的线条艺术

14. 浅谈美术的功利价值早于审美价值

15. 浅谈中国山水画

16. 浅谈中国画的”形“与”神”

17. 浅谈素描创新——造型、审美、感知能力

18. 略论中国画的构图

19. 浅谈写意花鸟的赋彩

20. 如何看待“笔墨等于零”

21. 浅谈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

22. 浅谈中国画的气韵生动

23. 试谈当代油画的写意特征

24. 浅谈自然色彩写生

25. 浅谈中国古代人物画——敦煌壁画“飞天”

26. 水墨画的美学特色

27. 中国水墨画的现状与出路

28. 浅谈中国人物画

29. 浅谈对山水画的认识

30. 浅谈中国画“线”的艺术

31. 面对未来的中国水墨画

32. 浅谈色彩写生

33. 中西绘画色彩比较

34. 浅谈中国画的构图特点

35. 浅谈中国传统绘画的造型观念

36. 浅淡“书画同源”

37. 浅谈中国画的空白

38. 头像素描学习的要求是什么

39. 简论中国画与书法艺术的关系

40. 浅谈文人画对中国画之影响

41. 中国画贵在创作

42. 浅谈中国画中的“气韵生动”

43. 谈徐渭的杂花图卷

44. 如何对待西方现代派美术

45. 线描艺术的魅力

46. 传统水墨与都市水墨

47. 浅论山水画写石方法

48. 论"线"在素描绘画中的作用

49. 浅谈中国画空间的创新

50. 论白描仕女画

51. 谈中国画的现状和出路

52. 浅谈国画百年之变迁

53. 浅谈色彩与人的心理

54. 论白描

55. 笔精墨妙与意趣心契

56. 浅谈基督教对米勒的影响

57. 古代书法论所涉“道”“理”“法”三者关系

58. 论写生与创作的关系

59. “线条、色彩、构图”——绘画美的本质

60. 散谈中国画的特点----作为阅读符号的中国画

61. 线——造型艺术的独特语言

62. 谈临摹

63. 对中国水墨画传统技法的几点认识

64. 油画之我见

65. 散论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

提供:早检测

随着我国学习年龄的提前,幼儿教育成为教育界研究热门,各种启蒙辅导培训班如雨后春笋,幼儿教育主要包括识字教学、幼儿数学、幼儿英语、幼儿音乐舞蹈等,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幼儿教育论文题目,供广大师生参考。1、浅谈幼儿识字教学2、电子白板助力“趣”动幼儿识字3、多媒体技术在幼儿识字教学中的运用研究4、浅谈幼儿早期识字阅读教育5、用愉快教学法开启幼儿识字大门6、幼儿教育时期识字阅读策略谈7、幼儿识字教学方法新探8、幼儿识字教学原则及方法的研究9、“审美与快乐”式幼儿音乐教育初探10、“线上幼儿园”网络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11、3~6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个案分析12、3-6岁幼儿健全人格发展的教育促进研究13、4岁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箱庭干预个案研究14、城乡一体幼儿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有效应用研究15、初探儿童行为实录的观察与评价16、创设中等职业幼儿教师女生群体积极心理磁场力的途径17、促进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手段--多媒体教学研究18、单亲幼儿心理问题探析及教育对策19、电子白板在幼儿园诗歌教学中的作用研究20、动态课件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运用21、多媒体教学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作用22、儿童环境教育应该是人格素养教育--美国儿童环境教育一斑23、儿童自我调节水平的发展与培养--养育科学的视角24、父母的教育态度影响幼儿的性格25、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攻击行为的影响26、隔代家庭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影响研究27、关于从幼儿阶段开始建立学生心理成长档案的思考28、关于农村幼儿园教师远程培训的实践研究29、关注离异家庭幼儿的心理补偿教育30、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促进3-6岁弱势幼儿群体心理发展的策略31、积极心理学视野下3~6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32、基于儿童心理行为的幼儿园建筑设计研究33、基于良好行为习惯对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研究34、基于人性关怀视角下的幼儿园活动室环境艺术设计研究35、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发展影响的调查研究36、家庭教育中幼儿心理健康的引导37、家长育儿教育对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的影响38、教师对幼儿消极情绪的反应方式研究39、解读幼儿入园焦虑--基于人格心理学视角40、借助童话故事优化幼儿心理健康教育41、林区幼儿教师心理压力问题及应对方式研究42、民办幼儿园突发事件对教师心理影响的调查43、农村留守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的原因分析44、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的现状与对策45、浅谈白板教学让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丰富多彩46、浅谈创编幼儿舞蹈的方法47、浅谈家庭教育与幼儿心理健康的关系48、浅谈巧用信息技术提高幼儿学习效率49、浅谈数字化资源在师幼互动中的运用50、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幼儿园保育工作51、浅谈音乐教育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52、浅谈影响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几个因素53、浅谈幼儿的行为和心理特征54、浅谈幼儿舞蹈的指导方法55、浅谈幼儿舞蹈教育对幼儿成长的作用56、浅谈幼儿舞蹈培养的两种模式57、浅谈幼儿舞蹈兴趣的培养58、浅谈幼儿园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59、浅谈幼儿园如何做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60、浅谈怎样做好幼儿心理健康维护61、浅析多媒体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意义62、浅析二孩家庭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63、浅析沙盘游戏疗法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64、浅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渗透65、情境互动教学模式在幼儿心理学教学中的运用66、如何将信息技术适时引入幼儿教学活动中67、如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为幼儿营造自由的心理空间68、如何在音乐活动中促进幼儿审美能力发展69、上海校外教育活动中幼儿的任性表现及其疏导70、师生对话交流质量与幼儿心理状态理解能力的发展71、试论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实施72、谈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学运用中的利与弊73、谈现代信息技术对幼儿教育教学的影响74、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75、提高幼儿识字兴趣的APP设计探讨76、庭教养方式及父母情绪智力与幼儿情商相关性调查研究77、微课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调查研究78、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79、现代教育技术对幼儿教师教学思想的影响80、现代教育技术与幼儿教育改革探索81、小议宁波高桥幼儿园健康环境设计82、新课程视角下幼儿音乐教学例析83、信息技术对幼儿教育的影响初探84、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幼儿园活动85、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新视角86、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园语言创新活动初探87、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的整合88、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软件交互设计研究89、音乐--调节小班幼儿情绪的良方90、用信息技术之匙开启幼儿教育精彩之门91、游戏型课件在幼儿活动应用中的注意事项92、幼儿道德教育因科技更生动93、幼儿告状行为之解析与应对策略94、幼儿教师的心理资本与职业幸福感的关系95、幼儿教育多媒体课件制作初探96、幼儿教育教学中整合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探索97、幼儿教育信息化素养的现代化创新思考98、幼儿社会退缩的师源性成因及其干预99、幼儿社会性和情绪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100、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新理念101、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思考10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路径探索10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浅谈104、幼儿音乐教学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105、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数字化游戏运用模式的探讨106、幼儿园美术欣赏与信息技术整合探究107、幼儿园室内环境设计108、幼儿园室内环境设计的情感表达109、幼儿园小班电子绘本教学研究110、幼儿园游戏化主题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利弊分析111、幼儿园语言教育中网络资源的利用112、幼儿注意力缺陷障碍的心理咨询研究113、幼儿自私行为的成因及对策114、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研究115、寓教于乐--幼儿园空间设计中的趣味性探究116、运用电教媒体开展幼儿高效音乐教育117、运用电教媒体指导幼儿音乐教育118、运用多媒体激发幼儿创意能力的探究119、运用微课教学提高幼儿能力120、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进行幼儿教育教学12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训练幼儿语言表达技能122、运用音乐活动增强幼儿入园适应性的对策123、在幼儿活动设计中创编游戏型课件的策略性研究124、在幼儿活动设计中如何创编幼儿游戏课件125、在幼儿心理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126、中国传统音乐融入幼儿音乐教育课程的思考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前面与0~3岁的婴儿教育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以上幼儿教育论文题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小编推荐幼儿教育论文题目相关文章:学前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优秀幼儿英语论文题目2016年学前教育论文题目大全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范文幼儿教育论文范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