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学术学风建设论文

发布时间:

学术学风建设论文

班级学风建设总结 学风,是读书之风,是治学之风,更是做人之风,是一所大学的气质和灵魂,也是一所大学的立校之本。学风建设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优良学风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改革的步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到校风的形成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才能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增强全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勤学、自律,创优良学风 树立正确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刻苦踏实,勤奋进取,独立思考和钻研,努力培养综合学习和研究能力,进一步掌握学习规律,提高学习质量。充分利用校园学习资源与设施,拓宽知识、提高素质。增强学习动力,不旷课、不迟到,不早退,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专心听讲,勤做笔记,认真作业。树立积极主动,自觉独立的学习意识和精神。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及公益服务活动,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促学风建设,从自我做起 树立“创优美环境,树优良学风,从自己做起”的意识,明确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积极行动起来,以创建优良学风为己任,为学风建设献计献策,积极参加学风建设,从严要求,做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大学生。培养文明的生活和行为方式、时间观念、自控能力、公德意识、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规范行为举止,强化日常管理,努力建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和宿舍、班级环境我班本次学风建设重点建设内容总结如下:1.严格考勤制度;2.重点开好几个会议;3.学习经验交流会4.主题班会或主题团日活动5.学风建设学生代表座谈会6.学风建设教师座谈会7.建立辅导员与任课教师联系制度;8.开展一日常规管理评比活动;9.认真落实辅导员深入学生公寓制度;10.加大宣传力度,把学生的精力和注意力引导到学习上来;11.根据本专业特点,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风建设活动; 12.建立“一帮一”制度。经过一个月的学风建设,我班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综合情况良好!学风建设主题班会的总结报告 —发电本093班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建设和谐校园至关重要:班长发表讲话: 1.学风建设是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2.学风建设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3.加强学风建设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4.加强学风建设,是凝造优良班风的,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的迫切需要。团支书发表讲话:目前我班学风建设中曾经存在的主要问题:1.未能对自己将来的就业作出明确的方向;2.部分学生忽视专业课学习,偏重社会活动;3.某些个别的同学不能融合入班级的群体活动氛围,比较孤立;4.同学们的学术科研的氛围还不够浓厚;5. 同学间交流较少,缺乏交流讨论的学习氛围。学习委员发表讲话:学风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辅导员总结: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建设优良的学风﹑班风,一直是学校领导和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和要求的,只有在良好的学风﹑班风的引导之下,才可以更好的提高每个人的学习甚至生活。在学校领导及学院领导﹑辅导员老师的共同领导和监督下,班团支部先后制定了两个学风建设方案,并且在全体班干和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班的学风建设取得一定成果。现将我们班的学风建设总结如下:(1)在学习方面,班里的学习气氛和学习劲头都有明显的提高。在即将过去的这个学年里,针对一些同学学习方法匮乏的情况,我们特别在学风建设方案里制定了“学习经验交流”。邀请了在大一上学期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为大家作了一次学习经验的交流。这次交流,大家对新的学习方法更加清晰了,也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在这个学期开始不久,我们有幸地邀请了辅导员老师来给我们开班会,强调学习的重要性,给我们讲了数控专业的就业形势,以及他们面试的一些花絮。通过老师的讲述,大家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科学的想法,学习有了新的动力。晚上自习的同学越来越多,大家互相帮助,学习氛围很浓。在过去的一个学期,总体成绩明显提高,上个学期期末考试中很多同学取得优异成绩,学习风气浓重。(2)考勤方面,学风建设对考勤有严格的要求,负责考勤的班干每次课都会登记考勤,一旦发现有人缺席,即对其进行调查,并劝告其准时来上课,如果再发现类似情况,在班里公布,以达到警告的作用,再不行立即上报辅导员,以学院准则来处理。另外负责考勤的班干每周公布一次考勤的情况,使大家时刻记得自己的出席情况。通过以上方案,我们班的考勤有明显好转。迟到,旷课明显减少。(3)生活方面,我们班开展了多次的新生生活交流会,智力小游戏比赛,以及丰富的文娱活动,使大家紧张的学习得以放松,在玩的过程中,也增进了彼此的交流,增强了我们班的凝聚力。(4)在思想方面,加强宣传力度,正确的指导思想是成功开展学风建设的立足点。本次学风建设活动本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学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为了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成功开展此次活动,班主任及各个班委为此次活动做了周密部署和广泛动员。班委在班主任的领导下成立了学风建设领导小组,同时还成立了宿舍团、互助团等,充分利用入党积极分子、优秀学生干部等模范带头作用,鼓励其在学风建设活动中做出应有的贡献,在同学中加强宣传此次活动的重要性,为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思想保障。我班还召开了学风建设动员大会,通过班级博客、板报、班会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本次的学风建设活动开展得很成功,改良了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良好学习氛围,丰富了大学业余文化生活。而与此同时,我们也需意识到,学风建设对于我班是一项长期工程。青山长绿水长流,我们要做好总结工作,分析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恰当地评价工作,准确地提供经验。对于我们班委来说,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日常管理中,我们仍要自觉延续学风建设精神,再接再厉,促进更加优良的学风形成,维持好和谐的校园氛围。

思想政治教育与学风建设论文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高校学风建设的关系

1、就目标而言,两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良好的学习风气又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等意识层面的科学教育,通过思想教育工作,学生不仅能够更加坚定理想信念,还能够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2、学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内涵方面具有高度的耦合性。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是意识层面的教育;;学风建设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以何种态度对待学习,以及如何更好地做人做事,两者均反映了一种科学务实的优良态度。

3、思想政治教育是学风建设的可靠保障。高校的学风建设属于学生思想层面的建设,能够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有效地激发大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通过思想政治的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沿着科学的政治方向前进,从而促使他们早日实现远大理想,在这个角度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为学风建设提供夯实的思想基础,为学风建设的实际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等学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学校的学风建设属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是思想层面的基础教育,因此,在高效的学风建设中融合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学校的学风建设起到了基础性的促进作用。另外,学风建设是在大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载体与突破点,可以为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个切实有用的平台。

三、学风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实现途径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形成优良学风的重要前提,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是学风建设成功与失败的重要表现,因此,要在大学的学风建设中,切实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体工作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让学生明确“以学为主”的观念,在此基础上形成奋发学习、诚实守信、勇于创新的优良学风,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兼顾学习成绩与其他素质的提高。

2、将大学生的学术教育与诚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将两者结合起来是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表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将中华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到大学生的学风建设中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将校园内的各种文化活动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学风是一种校园文化,是学校内涵的积淀,而校园内文化活动是学风的外在表现。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的第二课堂,包含了非常丰富综合的内容,比如:文体活动、科创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校园的文化活动也是学校进行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在精心布置与完成每一项校园活动的过程中都是使学生接受校园文化熏陶的过程。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逐渐修正自身为人处世的态度与做法。

四、总结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风的建设密切相关,就目标与内容而言,两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另外思想政治教育是学风建设的可靠保障,在学校关于学风建设的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此本文在分析了两者的关系之后提出了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高效学风建设中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将诚信教育与学术教育相结合,校园活动与自身教育相结合等多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翟尧 单位:淮阴工学院交通工程学院

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一、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目标不明确,专业思想不稳定,学习动力不足

调查显示,的学生学习目标是近景的直接性目标,如为了正常毕业、找份好工作、报答父母或获得奖学金而学习,而报效祖国、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等远景性的学习目标仅占,还有的学生没有学习目标。近景的学习目标稳定性和持久性相对较差,容易受情境因素的冲击,很难让学生产生真正的学习动力。另外,的学生表示对自己的专业满意度一般或不喜欢,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前景表示一般或暗淡。专业思想不稳定与对专业前景的不乐观,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投入。

(二)学习投入不足、学习效果较差

部分学生缺乏统筹安排时间的能力和主动学习的意识,学习计划的制定和执行能力差。只有的学生有课后复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只在考试前夕集中突击。在课余时间的安排上,上网是最主要的安排方式。尽管大部分学生认为网络对自己学习的影响是利大于弊,但仍有的学生认为网络对自己的学习会产生负面影响。在学习方法和学习计划上,的学生以记忆为主,只有的学生以理解为主,的学生没有学习计划,或者即便有也形同虚设。学习精力投入明显不足导致学习效果较差。的学生出现了挂科现象。在分析挂科原因时,排名前三位的是:平时没有努力、对课程学习不感兴趣、因刚升入大学思想麻痹放松学习,这三个原因均是学生自身学习态度问题,占了挂科总原因的。

(三)不良学习现象普遍存在

学习目标的不明确和学习动力不足,导致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引发了多种不良学习现象。调查显示,高校五种不良学习现象按照严重程度排序分别为:作业抄袭、迟到、旷课、早退和考试作弊。作业抄袭和迟到的均值均接近(调查设五个频率维度),说明这两种现象在本科生的学习中普遍存在。早退和旷课的均值超过2,说明这两种现象在部分本科生身上存在。考试作弊的均值是最低的,但也达到了的水平,不容小觑。对学生个体不良学习现象的调查得出,的学生的个人作业靠与他人合作或抄袭完成,的学生上课迟到,的学生有旷课或缺课现象。22%的学生有过考试作弊行为,的学生有作弊的想法,但没有付诸行动。在调查不良学习现象出现的原因时,发现迟到或者旷课的原因排序在前四位的分别是“偶尔有事”、“老师讲课调动不起学生兴趣”、“做比上课更有意义的事情”以及“晚上休息太迟、白天需要补睡眠”。源自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占了61%,源自教师方面的原因占了,还有10%的学生因对本专业不感兴趣而迟到或旷课。考察考试作弊的原因时发现,排在前四名的分别是:害怕不及格担心重修(),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仅为应付考试(),周围作弊成功氛围的影响()以及监考老师要求不严()。

(四)学校整体学习气氛不浓厚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对学风的影响不可忽视。调查表明,高校高层次、高质量的科技竞赛、学术讲座和学术会议尚显不足,校园整体学术氛围不够浓郁。具体而言,班级氛围较好,但宿舍学习气氛不太理想。近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宿舍氛围只能偶尔学习或者完全没有学习氛围。的学生认为学校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开展得一般,无法满足同学们多样化的需求。

(五)年级、专业和群体对学风存在差异性影响

分析发现年级和专业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有显著性影响。年级上的差异表现在学生对总体精神状态、学风总体评价、独立完成作业情况、学习计划执行、认真听课程度和学习受老师影响程度,这六个方面。以绝大多数专业的学习年限即四年作为考察范围,会发现二、三年级的学生学习状态最差,二年级尤甚。二、三年级对学风和学生精神面貌的总体评价最差,课后独立完成作业情况最差,课程考核挂科最严重。二年级是学习计划执行最差的年级,认真听课的程度也最差,老师的影响力在二年级学生身上发挥得最小。笔者将样本按专业分八个大类来分析,发现不同专业类别的学生,学习状态有明显差别。艺术类的学生无论是对学风总体评价和学生整体的精神状态评价,还是对专业的喜爱程度及对专业前景的乐观程度,亦或是学业受老师的影响程度等方面都远远超过其他专业。工科和医药类学生对学风和学生整体精神状态评价最差,对专业的喜爱度程度最低。政法类、文史哲类和理学类专业的学生对专业前景最不乐观。政法类、经管类和工科类的学生受老师影响程度最低。比较有趣的现象是在专业喜爱度两极的两个专业的学生也有共同之处,即艺术类和医药类的学生挂科现象都很严重。不同群体的学风差异同样明显。普通生、港澳台生、定向委培学生、国防生等四个群体学习风气迥异。普通学生和国防生群体循规蹈矩,学习按部就班,学习风气总体良好。台港澳学生由于学习基础或文化习惯等原因,学习普遍较为吃力,挂科比例达到,约为本科生总体挂科水平的三倍。的港澳台学生成绩处在班级排名的中后位置,是学风不良现象比较集中的一个群体。定向委培学生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定向学生,则普遍存在前景迷茫感、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

二、高校学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自身因素导致学习兴趣下降

新入学时课业压力轻,很容易受社会上“大学六十分万岁”的思想影响,难以让学生从内心产生真正的学习动力。他们感觉真正的大学生活与怀有美好期望的憧憬之间存在较大落差,易使出现厌学情绪。特别是部分学生被调剂或招进较冷门的专业后,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是影响学风建设的最主要因素。

(二)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极易受外部客观环境的影响。目前社会上投机取巧、功利主义、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给学生“三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风气。社会环境的复杂化和严峻的就业前景也让意志不坚定的部分学生面临很大的困惑或诱惑,有的学生质疑在“拼爹时代”努力学习的价值,从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三)教师育人作用发挥不充分催化不良学风

教师的言行举止、工作态度对学生有着直接的示范作用,师德师风的优劣对学风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很多高校对教师的考核“重科研、轻教学”,影响了部分教师的教风。有些教师一心扑在科研上,疏于对学生的管理,纵容学生各种不良学习习惯。的学生认为教师对课堂秩序管理一般或宽松,23%的学生认为老师对监考不太严格,助长了同学们不良学习风气。部分教师课堂教学循规蹈矩、照本宣科,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因此,“老师讲课调动不起学习兴趣”这个因素仅次于“偶尔有事”,排在学生迟到或旷课原因排行榜的第二位。有些教师在“教书”时,很少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此外,师生关系冷淡、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力不强,也影响了优良学风的形成。本调查考察了五类老师(专业课老师、辅导员、本科生导师、班主任、公共课教师)与学生之间师生关系的亲疏度以及对学生学业影响的大小,结果表明,辅导员和专业课老师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对学生学习能起到较大的影响作用。而本科生导师、班主任、公共课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较为淡漠,与这三类老师的关系处于“没什么交往、淡漠和非常淡漠”状态的`学生比例分别高达、、74%。

(四)课程设置及相关学习制度存在问题

在调查中,课程设置和成绩考核制度是同学们认为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部分课程设置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学期课程安排不均衡问题,对学习的系统性、连贯性造成影响。的学生认为老师的课程考核较看重期末考试成绩,无法兼顾平时学习表现,助长了考前突击而平时放松学习的不良风气。部分老师连续几年考试内容相同甚至考前划重点,挫伤了学生平时认真学习的积极性。高校有些如奖惩制度、退学警示制度、转专业制度、重修制度等在学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没有达到理想效果。的学生认为奖惩制度对学生学习的激励引导作用不大。的学生认为退学警示制度执行力度不强,对学生的警示作用不大。转专业制度难以满足广大学生的转专业需求,课程重修制度可以提供重新学习和补救的机会,但是课程重修的再次考核无法与之前的考试水平相比,降低了学习要求,助长了后进生不良的学习习惯。

三、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一)加强学风专项教育

学风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理想、事业心的问题。影响学生学风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缺乏远大理想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刻苦勤奋学习的动力先天不足,因此,加强学风建设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内在求学精神和动力。高校要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加强学风建设的最基础性工作。高校要切实抓好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启发大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从而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继而转化为认真刻苦的学习行为。二是做好专业思想教育。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是加强学风建设的关键环节。专业思想教育要贯穿在大学教育的各个阶段,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特点,消除对专业认识的误区,逐渐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帮助学生结合个人实际状况,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和大学四年分阶段发展规划,把职业理想与刻苦学习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学习动力。三是抓好学术诚信教育。高校要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诚信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和荣辱观。要加强考试作弊等学术不诚信的违纪案例宣传,引导学生增强法纪观念、校规意识和道德观念,自觉遵守学习纪律、考试纪律和学术道德规范,提高学习诚信度。四是加强学习指导。高校应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加强分类指导。对于刚入学的新生,应指导他们了解和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完成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过渡,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学习各方面总体表现相对较差的大二、大三学生,应严格要求,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教育,同时要加强指导他们树立专业信心,提高专业能力。对于已深入学习专业的大四、大五学生,应指导确定将来主攻的专业方向,加强就业能力培养。

(二)狠抓师德师风建设,严格教务管理,深化教学改革

一是狠抓师德师风建设。高校应着重加强对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责任心,明确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职责,充分调动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思想,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特别要重视发挥班主任、本科生导师、公共课教师对学生的育人影响力。二是严格教务管理。高校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完善学风监管制度,形成学校、学院班级三级管理、监督、考评体系,加大对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处理力度,形成良好考风。三是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拓展学生学习空间。高校应科学设置和合理安排课程,保持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和稳定性。课程考核体系方面,应加大平时学习表现在最终考核中所占比重,改变“期末成绩决定一切”的评价方法,从注重结果学习转向注重过程学习。同时尝试对现有学习制度进行探索,拓展学生发展空间,教育者要把相对稳定的思想灌输到驾驭对象的大脑当中,让教育对象接受,分类施教。改善学生奖励机制,充分发挥评优评奖等奖励措施对学生学习的导向性作用。

(三)发挥学生骨干模范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一是重视发挥学生骨干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学生党建工作,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上的凝聚作用,道德上的表率作用,学习上的榜样作用,以点带面,在学生中形成能够带动学习、工作、集体、形象的良好局面。二是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优秀的校园文化既对学风建设具有导向作用,也为学风建设提供载体与保证。高校要努力营造校园学术气氛,更多地开展一些精品学术活动,扩大学术活动的校园影响力,让学生感受浓厚的学术风气,激发学习的热情。同时组织好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和学术交流活动,使学生的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学风建设与学术发展调研论文

一、学风建设是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的重要标识,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学风是学习者在求知目的、治学态度、认识方法上长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倾向、心理特征及其外在表现。从广义上讲,学生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治学风气、学校的学习氛围都属学风的范畴;从狭义上讲,学风主要指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的综合表现。就其存在而言,学风弥漫于无形,却可观察与有形;就其作用而言,学风不仅影响到当前的教学效果,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且对学恒长远能否成才都具有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所学校的学风是其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的重要标识。 学风是学习者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具体体现。学习者在学习中持有什么样的个人动机和求知目的,取决于其追求什么样的生活目标,信奉什么样的精神信仰,从上什么样的价值取向。憧憬什么样的社会前景。学风所表现的精神倾向无疑与人才培养目标中最核心的起主导作用的部分紧密相连。 学风是学习者治学态度的具体体现。学习者在学习中有无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日常学习中能否以滴水穿石的恒心,深入钻研,寻根究底?还是急功近利,浅尝辄止?在前人的学说和成果面前能否以破旧立新的勇气大胆质疑,寻求突破?还是恪守旧说,亦步亦趋?在已经取得的成绩面前能否保持赤子之心,不骄不躁,谦虚诚实?还是沾沾自喜,止步不前?在学习中能否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博采众长,切磋砥砺?还是自高自大,文人相轻?这一切不仅反映出学习者人格的劣势、志向的远近,更关系到能否最终成长为国家和民族的科技精英。 学风是学习者治学方法的具体体现。学习者有无科学合理的治学方法?是在深刻理解基础上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还是寻章摘句,引经据典,一知半解?是以创新为旨,注重批判与继承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是拘泥于细枝末节的精确,热衷于术语、化淤的新奇?是局限于抽象理论体系的把握,还是既注重于理论逻辑体系的构建,又致力于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决?这不仅反映出学习者科学素养的高下、学术造诣的深浅,更关系到其创造能力的大小和创新活动中的后发力。 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效工程。学风是学习者的世界观、方法论及相关心理素质发展到一定成熟阶段或者已经表现出稳定趋向是形成的。其发展过程虽然会有突变和飞跃,但更多是渐进、累积的过程,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优良学风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精心培育,来不得一时一事的松懈;而优良学风一旦形成,就可以使学习者获得根本性、方向性和长效性的做学问、做事、做人的精神指导和实践途径,是其受益终身。 学风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学风是师生在治学目的、态度方法上长期形成的具有鲜明的传统特色和显著的共性特征的精神倾向、心理素质和行为特征,表现为一种可以强烈感受个人心理形成的积极影响,造成一种相互激励、互相促进的强烈气氛;可以利用精神力量的渗透、感染作用,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润物无声的熏陶;可以凭借群体行为对个体的约束、规范作用,收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的效果。这种小环境的积极影响,可以使学校各种教育活动功能放大,因此,学风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大学学风是大学最高理想和信念体现,是凝聚全校师生员工的动力源泉。随着大学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大学不仅使教学、科研中心,也日益成为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的中心。因此,大学学风不仅是社会风气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影响社会文化的重要因素。建设优良的学风,不仅可以讲话校园空气,还会作为推动社会先进文化发展的核心力量,对社会风气的改善产生积极影响。综上,加强学风建设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任务,应该长期不懈地高度重视。二、当前大学生学风问题的新特点与成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志向远大,对获取新信息的渠道和媒体非常敏感,对新知识、新技术的了解和掌握异常迅速。然而,正像这种主要群体特征突出鲜明一样,较多学生学业失败现象已经使得界内外人士感到忧虑。除了诸如学习目标缺失、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纪律松懈、学习经历旁移等一直是老抱怨的问题外,当前大学生学风为题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1)涉及面比较宽。不同于以往学风问题多表现在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身上,现在学习懈怠的面更宽,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也会不遵守课堂纪律,上课迟到甚至逃课、抄作业,平时不努力,考前靠突击甚至考试作弊;(2)学业失败现象较为普遍。不及格率有所提高,一些入学分数很高的学生也会留级甚至退学;(3)干扰热点转移。以往学业失败多发生在热衷于早恋、校外赚钱等同学的身上,现在留级、退学的原因大都是热衷于游戏、沉溺于网吧;(4)干扰前移。以往四年级受就业影响整体学习纪律下降,现在不少低年级同学就因担心就业前景而影响学习热情,有的甚至无心向学;(5)师生双向不满。以往多是教师不满于学生的学习态度,现在是一方面教师常常抱怨学生学习不努力,同时学生也在抱怨教师教学不尽心;(6)心态矛盾加剧。感到竞争压力很大,又不愿刻苦学习;希望学校少管,自控能力又差;主张自主学习,自学能力由弱。这些是学风建设面临的新课题。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影响,也有学校原因;既有常规因素,也有社会转型和教育改革进程中的不利影响。这里从下面3个方面思考: 1.学业水准下降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美国教育大众化、普及化进程中出现过物力和英语等学科考试成绩一年不如一年的情况;从1975年到1980年,公立高等学校上数学补习课的学生增加了72;1984年10月,美国高质量高等教育研究小组的报告指出:“为攻取学士学位而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学生,实际上只有一半人如愿以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发现: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普及化的进程,反复留级、中途退学、改学没有实际前途的科目,以及学生在结束学业时既没有获得公认的资格也没有公认的技能就离开学校等学业失败的现象也变得越来越普遍。中国高等教育正在快速进入大众化阶段,资源紧张,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困难及由此带来的思想问题比较突出;由于结构失衡,一些与新的社会形态明显不相适应的专业未经改造,却仍在年复一年的招生,使很多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危险;由于生源差异增大。不仅使教学难度增加、效率降低,总体成绩水平下降,而且低分考生的不良习惯和风气对整个学风产生了负面影响;由于改革滞后,专业口径偏窄、教学内容陈旧、制度激励不力等,无法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这些都对学风产生显性或潜在的影响。 2.大学生学风问题令人反思教学与管理中的师生关系。从终生教育的立场和人类知识的发展来看,教师的职责将越来越少的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它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为帮助发现矛盾观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它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责任感。然而,在当前高校中,辅导员、班主任往往忙于教学和其行政事务多,投入到学生思想工作中的时间少,忙于应付面上的活动多,主动关心学生学习和思想的少;业务教师承受的科研、教学与进修压力都比较大,科后无暇与学生多作交流指导,甚至顾不上仔细批阅学生的小论文、大作业,抄袭的作业也能蒙混过关;不少教师仍因循于“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热情,有的甚至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少学校教学和科研脱节,高水平教师难以走到教学与学生管理的前台,学生得不到有力的学业指导和志向激励,内在学习动力得不到升华;更有极少数教师存在责任心淡簿、履行职责不到位的情况,对学生到科情况不闻不问,对学生作业不认真批改,对考场纪律管理不严,助长了不良学风的蔓延。 3.大学生学风问题折射出社会不良风气与应试性基础教育的一些弊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诚信不足、情绪浮躁等不良风气流行甚广,在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方面也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应试性基础教育使学生进入大学后表现出:(1)学习动机水平低。他们从小到大,考上大学就是奋斗目标,目标一旦实现,便在理想的真空中迷失了自己,由于成长的每一个阶梯都是由老师或家长为他们做选择,因此缺乏自我设计能力、自我规划能力,大学学习失去了新的动力。(2)学习方式不适应。当今许多大学生无论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是“抱大的”。进入大学后,不仅生活上有个适应过程,教学上以往老师“嚼烂了喂”到现在“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不少同学不适应,有的甚至十分困难。(3)自控能力弱。中小学教育中“他律”重于“自律”,学生的自制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在大学宽松的教育模式下,不少同学明知不好好学习不行,但管不住自己,结果嬉戏无度,荒废了学业。(4)心理素质差。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大都开的是顺风船,他们或很少遭遇失败,或在经历挫折时形成了不良的心理习惯,如逃避、推诿、自弃等,有的甚至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已经有一些心理畸形,如封闭、抑郁、睡眠障碍等,因此一旦学习上受挫有时甚至是很小的挫折,也会一蹶不振,自暴自弃。这些问题是应试性基础教育的一种滞后反应。三、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设想 1.树立正确思想观念,按照人才培养与学风建设基本规律办事。要妥善处理好自我价值目标与公共理想信念、发挥个性特长与严格标准要求、增加自主空间与遵守纪律制度、提倡目标要求与强化管理过程、强调创新实践与学习理论基础、重视课外活动与提高课堂效益等方面的辩证关系,当前在教学观念转变过程中,要防止将它们对立起来或强调一个方面的同时忽视另一方面的倾向。学风建设不仅是学生管理部门和教学部门的常规工作,也是学校各级领导必须高度关注的重要工作;学风建设不仅是以学生为对象的工作,也应该是和教风、机关作风、乃至校风建设整合在一起的工作;学风建设不仅要抓考风、抓学习纪律这样一些环节,还关系到教学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更加广泛的内容。只有全校齐抓共管、一以贯之、标本兼治,才能真正取得学风建设的实效。 2.健全组织、加强队伍、落到实处,完善学风建设工作体系。学校成立由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教务处、研究生院、团委等部门领导组成的校学风建设领导小组,各院系成立由党总支副书记、教学主任为责任人的院系学风建设领导小组。对辅导员加导师的工作模式,导师要侧重于学习的指导和学术思想的熏陶,兼顾政治思想工作,辅导员以思想政治工作为主,兼顾业余学习指导的行政管理,两者相互配合,才能相得益彰。在辅导员加班主任的工作模式中,当前需要让教学水平较高、人生阅历丰富、学术造诣深厚、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学业、生活进行全面指导的教师担任低年级班主任或导师,重点帮助大学生顺利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要加强优良学风班和优良考风院系建设,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以及学业动态;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作好学生个体的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工作。要高度重视组织学生自主管理,着力发挥学生公寓、学生社团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要加强师德建设、完善学生评教、严格质量监控、实施岗位培训、树立优良教风,提高教师教书育人水平。 3.加强基础管理,健全学风状况观测制度。学风培育离不开养成管理,要紧紧抓住日常管理中的四个“率”和四个人数,做好学风监测工作。四个“率”是:(1)学生上课出勤率,这是了解学生学习动态最直接的反应;(2)学生晚自修率,这是反映学生学习作业量和学习自觉性的重要依据;(3)学生作业上交率,这是了解教师是否布置作业、学生是否独立完成作业以及学生完成学习进度情况的重要环节;(4)考试不及格率,这是反映学习失败学生所占比例的最重要指标,常常和学风问题密切关联。四个人数:(1)考试不及格、留级与退学人数,这常常是学风较差的群体;(2)作业抄袭人数和考试作弊人数,这是检验学生学习动机、学术品格乃至道德水平的重要指标;(3)学习成绩明显好转或成绩明显下降人数,无论从群体还是从个体来说,都是观察学习风气转化的信号;(4)主动向教师质疑的人数,这是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以及思维被激活程度的反映。在抓好日常管理的基础上,可用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办法,也可通过教师评学与学生评教来取得状况数据,使之得到较有益的监控,使学风建设更有针对性。 4.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力度。学校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常会遇到来自外界的干扰,特别是随着人民群众教育投资意识的增强,要求高等教育有较高的回报率,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学业水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严格管理与个别学生利益之间的矛盾有时会变得异常突出。这里有一个学生个体利益和学校整体利益、学校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问题,如果为了学生个体或少数学生的利益,损害到管理部门的权威性,进而成为学风逆向转化的制度性原因,那损害的将是整个学校的质量信誉。作为教学管理部门,一定要依法按章办事、从严执教、从严管理、弘扬正气。同时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教学规范与教学事故认定办法,完善课堂教学、作业练习、实习考试等学习纪律,完善留级、退学等学籍管理与奖惩规章制度,明确校、师、生之间的法律关系,使之更加科学规范、富有成效。 5.深化教学改革,营造氛围、激活机制、拓展舞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要进一步挖掘课程资源,让更多的教授、高水平师资开除本科生课程,同时加大学分互认力度,加快校内外资源共享的步伐,为更大范围、更大自由度的选课创造条件;要加大优秀生的培养力度,围绕激励学生奋发学习、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进行一系列制度改革。探索完善双学位、双专业制度,完善弹性学制,探索更加灵活的“出口”机制,鼓励学生修满学分后提前毕业、提前就业、提前攻读硕士课程,提前作流动助教、助研、助管等;试行荣誉学位制度,根据学生平均学分绩点的高低不同,颁发不同级别的荣誉学位证书;要实行更为宽松的选课制度,扩大学生重新选专业的次数和人数,扩大辅修专业的设置面和选择面;要把合格人才、优秀人才、创新人才的分层次目标融通在学分制教学计划中,进一步把课内学时降下来,把课外自主性、研究性学习切实加上去,增设自学学分、读书学分、学年作品(论文)学分、综合设计学分、网络设计学分、科研训练学分、竞赛学分、课外科技活动学分等,大大拓展学生自主学习成才的空间;要借助于校内外科技文化资源,聘请科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等各领域大师到校讲学,鼓励教师教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进行创新活动,形成蓬勃向上、探索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整个校园的指示刺激水平和学生的兴奋水平。从根本上说,学风是一所学校办学水平、师资水平、教学水平、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只有加快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步伐,加快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教师角色的演变步伐,加快完善学分制、建立更具激励性的学习制度的步伐,加快实现学生自主创造学习的进程,才能从根本上使学风得到好转。

浅谈校园文化与高等艺术院校学风建设

论文关键词:校园文化 学风建设

论文摘要 :校园文化和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学风是高校学术气氛、管理水平以及校园文化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反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能从正面引导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创建优良学风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一、校园文化和学风建设的基本内涵 校园文化是以培养学生和提高全员文化乃至综合素质为目的,以物质文化为基础,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一种文化。校园文化具有多样性、发展性、先进性、教化性和辐射性,校园文化是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延续和补充,是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所大学的校园文化是在长期教育实践中,通过几代师生共同努力形成的教职工、学生认同的有学校特色的行为方式、道德规范、教学原则、培养目标、学校传统等因素,包括物质文化、制度和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次。 探索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的内涵,必须立足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人才培养需求和目前高校改革发展的现状。高校学风,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治学方针,体现在教师和学生的日常行为中,是一种严谨的治学作风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是高校学术气氛、管理水平以及校园文化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反映。 二、校园文化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学风蕴涵于一定的校园文化之中,校园文化是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对学风建设具有重要导向和激励的功能。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好的学习风气会影响和感召学生,对学生综合发展和学生建设都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在高等教育发展新的历史背景条件下,充分挖掘、整合文化育人的资源,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是学风建设新的突破点。 校园文化具有导向作用,可以引导人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健康的校园文化,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它潜移默化地使人们受到感染,受到影响。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主要表现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得知情意行,使学生在思想品德上受到熏陶,对学生德智体全面发挥积极作用,同时,能锻炼和提高学生各种能力,如言语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 校园文化对内可以增强学校凝聚力,对外增强学校竞争力的作用。优秀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在不同的文化氛围熏陶下,毕业于不同院校的学生在行为举止、思维习惯方面会有所不同。如北京大学的“兼容并包”使学生有“民主”、“批判”之风;清华大学的“厚德载物”,使学生有“严禁”、“认真”之风,大学这些独特的传统和精神气质,形成了鲜明特色校园文化的'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铭刻在学生的头脑中。 三、校园文化促进学风建设的措施 (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校园文化建设事关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充分认识加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其摆上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校园文化建设应坚持紧密结合社会文化的原则,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鼓励学生紧密结合社会所体现出来“常为新”、“常向上”的精神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这样便于学生毕业后更好的适应社会,顺利地融入社会和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实践能力的提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利于学风建设。 (二)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以优美环境物化校园文化建设。“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结合学校专业优势,充分发挥雕塑、手工艺等专业特长,在校内设置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雕塑、浮雕或景墙。在教学楼及办公区域悬挂一些名人名家作品或学生自己创作的优秀美术、手工作品,建设充满学习风气的校园,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自然环境中融入科学人文知识,让学生在思想品德、人际关系、习惯养成等方面受到感染、激励和熏陶。 (三)建立学术科技活动平台,鼓励、支持学生科技学术创新和实践,营造浓郁的学习、学术氛围。 通过引导和资助学生参加科研和科技活动,奖励学生的科研成果和科技成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完善学生课外科研活动的管理,注意调动和发挥教师和研究生在指导本科生开展科研科技活动中的作用。 (四)以优秀的校园文化活动助推校园文化建设。 充分发挥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在丰富校园文化中的积极作用。学生会和学生社团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据统计有85%的大一新生会报名参加学生会和各种社团组织。高等艺术院校的学生会、学生社团,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以富有时代精神、生动具体的活动在丰富大学生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努力营造“工作是愉快的、学习是轻松的”浓厚文化氛围。 如现在比较流行的动漫COSPLAY动漫协会,该社团演出的节目全部都是协会成员根据动漫作品改编,从演出服装、演出道具的准备到排练都是协会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形式多样的协会活动既提高了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动漫艺术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坚持校内活动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 一些学校校内各种文化建设活动搞得风风火火,可在社会实践环节上却出现了“一头轻”的问题,不能把握好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实践间的内在联系。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应当在学校办学理念指导下,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将实践教育内容贯穿于社会实践、创新教育和实践教学之中,建立教学教育实践基地,完善实践教学教育体系,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突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以实践教学为基础,以社会实践为拓展,以创新教育为突破,构建社会实践、创新教育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互为联动的实践教育体系,从而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 (六)以先进典型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大力发现、总结、推介和树立各类先进典型,让身边的人说身边的事,以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使广大师生见贤思齐,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道德情操的洗礼,充分发挥典型宣传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谭振亚,学风建设是高校思政教育永恒的主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8,(20) [2]郑廷友、陈静、冯亮波,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7,(3) [3]李倩茹,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校园文化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2) [4]孔繁敏,建设应用型大学之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7)

推进学术建设倡树优良学风论文

1919年5月4日爆发的那场北京学生反帝爱国运动,其革命浪潮迅速席卷全国,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这次运动是在新文化运动背景下所爆发的学生爱国主义运动,在中国的革命史上有着举大的意义。 它是一次追求民主、追求真理的思想解放潮流,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它又是一次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伟大斗争,唤醒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直接促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的开展,五四伟大的爱国精神直接影响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 那么在今天,正是五四运动发生的86周年之际,这场运动已经离我们这一代人很久远了。重提五四爱国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还是有着重大的意义的。那场以大学生为主的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他们怎样来用青春的热血和生命来实践着自己对国家的爱。那么时值今天,当代的大学生远离了国家和民族苦难的日子,远离了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生活在一个无忧无虑的生活背景下。爱国好像对于今天的我们已经留于一种形式,一个口号了,“爱国热血青年”在今天已经被看作一个贬义词了。那么我们今天来重新怀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用自己的切实行动来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无疑有着巨大的社会意义的。 也许有人会说五四运动离我们已经太久远了,那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已经过时了,对于我们也没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了。这种认识是很不正确的,笔者认为五四精神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正是我们新的时代的所需,我们很有必要重新认识我们的意识形态,有必要在新的形式下重新认识爱国主义精神。是的,如何认识爱国主义怎样用我们自己的切实行动来实践爱国主义,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是有着巨大的意义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扬爱国主义不是非要我们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爱国行动,而是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在学校里,你努力掌握科学知识,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你的地方去。就像现在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他们所唱响的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就是一种很好的爱国行动。我们走向社会,遵守社会的各种规章制度,做一个遵纪守法的良好的公民,也是一种爱国主义行动。 在我们的身边,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努力地去帮助别人,积极地去实践各种有益的社会公益活动,也是一种爱国主义行动。 其实,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还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形式。无须做一些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情,而将我们的身边的小事切切实实地做好,就是一种很好的爱国主义形式。在今天我们怀念五四运动,重提五四精神,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还是有着巨大的社会意义的,让我们重新去认识爱国主义精神,重新去审视我们的意识形态。爱国主义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 五四精神是一面旗帜,五四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在新的时代它有新的内容。我们怀念五四精神,我们发扬五四精神。

这个可以从网上找,然后自己总结,要不显得太假了

建设优良学风 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学风的理解,有人往往只看到学生的学习态度,而不及其余,这是十分片面的认识。其实,学风是组织群体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包括成就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集中的、主流的显性倾向。学风存在于学习自始至终的所有环节之中,诸如学习目的是否明确和坚定,学习兴趣是否广泛和强烈,学习毅力是否坚强和持久,作业考试是否严谨和诚信,创新意识是否具备和发展,等等,都属于学风的范畴。学风是一所学校校风的重要体现和核心要素,有好的学风才表明有好的教风和校风。建设优良学风是建设优良校风的中心任务和根本保证。学风固然受到教风的制约,但其对教风的的能动性之强,反作用之大常常令人惊叹。好的教风如果不能转化为好的学风,便是只开花不结果,是不健全的教风。相反,好的教风一旦激活了学风,便启动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动力,打开了至为关键的通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学风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前提和根本保障。学风建设与其他教育活动一样,最有效的是以班级基地。如何培养班级的学习风气呢?班级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维度设计,多通道实施。一、用“规范”约束学风是以“学习”为轴心的庞大而复杂的显性系统,它的形成离不开带有强制色彩的各项规章制度的指导和约束。脱离了规章制度的指导和约束,单纯依赖教师个体的教育智慧和教育手段,很难培养健全而持久的良好学风。有的老师殚精竭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就是造就不了盼望的学习风气,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发挥系统的规范的作用。相反,如果在学期开始就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学习有关学习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师生知学习之“规”懂学习之“矩”的前提下,能够迅速建构由“怎样对待学习”、“怎么学习”、“怎样对待考试”、“如何评价和调节学习”等维度组成的“学习框架”,这种“学习框架”经过一段时间的正强化,便形成了所期望的良好学风。我校2001级(8)班班主任姜兰芹老师,2002级(8)班班主任曹福琴老师,她们都十分重视用学习规则做学生的航标灯和紧箍咒,实现了“短、平、快”学风建设的方式,使班级总成绩始终在全年级名列前茅。二、用“美德”熏陶与上一种方法相比,用美德熏陶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法。我校作为中央教科所批准的德育试验学校,有着丰富的传统美德教育的资源(图书、音像、网络、自编报纸杂志等),也有比较成功的美德教育的经验。传统美德故事不胜枚举,程门立雪、凿壁借光、悬梁刺股之类的故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之”、“学而不厌”、“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业精于勤,荒于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问泉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之类的名言警句,汇合而成学风建设重要而又丰富的“血库”和“营养”。班主任向英、侯志华、杨春芳等老师就善于用这些“血库”和“营养”为学风建设注入强劲而持久的“能源”,他们刻意在语文课堂、班会与“文化长廊”布设传统美德的“生长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浸润在传统美德之中身受潜移默化的熏陶。三、用“目标”导引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海洋中的航灯,可以助其把握方向,做到心中有数。有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如盲人摸象、瞎子抓鱼,东一把、西一把,事倍功半。现代管理学上有一条公式:效能=目标 X 管理这个公式表明:目标越正确、明确,效率就会越高,效果就会越好。学习目标按范围大小可分为:学习总目标——学科目标——分册目标——单元目标——课目标。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先完成好课目标。原苏联著名教育学家巴班斯基在《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一文中开宗明义地提出:“上课要瞄准最后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前的目标,就是课后的效果。一课目标这样,其他高层目标亦是如此。学习目标按时间的远近还可以分为:学段目标——学年目标——学期目标——月目标——周目标——日目标。事实证明,目标定得越实际、越具体、越坚定,效果越好。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制定符合自己的目标,帮助他们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低至高,按照自己的目标去学习,并逐步实现它。四、用“机制”激励教育心理学认为,人的学习有两大心理因素参与:一是智力因素,一是非智力因素。其中非智力因素虽不直接介入学习,却以动机作用为核心,调节着教学活动的进行,相当于学习活动的发起者和推动者。根据研究表明: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中,智力因素(智商)只占20%;而非智力因素(情商)却惊人的占到80%。可见,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为了建设稳定性特强的学风,我们经常要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创设情境。教师可以凭借融洽的师生关系,自己深厚的教学功底以及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情趣,尽量使学生的学习需要得到满足,使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加入到集体学习的队伍中来。2、树立榜样。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习上,每个人可以树立自己的榜样,激励自己向他学习。榜样的树立可以是纵式的,也可以是横式的。模式榜样就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或某次考试中,拿自己的学习状态和成绩与其他同学相比;纵式榜样是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几次考试情况相比较,总结经验教训。树立这两种榜样,可以让学生向他人和自我挑战,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有那么一种比、拚、赶、超的劲儿,就可以调动自己的潜在动力,做出平时难以做到的事。初中部凌杰采用了集体“找对手争风流”的榜样教育法,使2001级(11)班学风独树一帜,成为学习“强班”。3、评价激励。我们在评价学生学得怎样时,应做到客观,尤其是要有激励性,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品尝到果实的甜美,以便今后更努力地学习。对成绩好的同学,可以激励他更上一层楼,与前面的同学或外校的同学比,让他们深知“山外青山楼外楼”的道理;对中等或成绩差的学生,可以让他们与成绩好的同学看齐,给他们“曙光在眼前”的慰勉;对成绩总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说他们成绩的提高要比第一名同学成绩的提高快,提高幅度也大,让他们尝到进步的喜悦。有些同学怎么鼓励成绩也上不来,你可以说他听课认真;如果他听课不认真,你可以赞他作业工整;如果他作业不工整,你可以称他出勤好。反正每个同学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可贵之处,只要我们能抓住这些,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肯定自己。有时可能会因为一次小小的表扬就可以塑造一个栋梁之材。4、制造气氛。除了以上几方面,我们还可以利用教室的环境,给他们营造一种氛围,可以在墙壁上悬挂一些名人图像或名人名言,每个人可给自己写个座右铭,身边也可常备一本名人传记,让自己常看常记,耳濡目染,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室后的黑板报上可出一些思考题,让他们经常思考。我校之所以将文化长廊的制作纳入教育常规加以考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为建设学风营造健康浓郁的气氛。今年初一年级文化长廊几乎每周更换一个主题,制造了连绵不断、常翻常新的文化气氛,使良好学风有了自豪的背景和生长的沃土,大大提高了初一年级教学质量的竞争能力。另外,我们还要倡导多数同学之间经常研究、交流,造成一种研究的氛围,给其他同学制造外在的动力,督促他们学习。清代魏源曾说过:“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超。”只要大家都动起来,蔚然成风,利用集体的合力,一定能使个人的学习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五、用时间强化时间有限、知识无限,要想提高效率,就要给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让他们珍惜每一秒钟的价值、每一分钟的意义。有的同学之间自动开展一分钟背单词竞赛,一分钟智力体操等活动,在学习中,同学们惊讶地发现一分钟的重要价值,有的同学给自己规定早自习“提前两分钟进入状态”,“闲谈莫过五分钟”,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同时,让他们掌握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的方法,使学习过程系统化、精确化,做到预习科学,听课专心,作业认真,复习周到,总结细致。做到不预习不上课,带着疑问进课堂,带着收获走出去,每节课后可用一两分钟把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放遍“电影”,有问题及时找同学或老师解决掉,不让问题隔夜,作业认真,独立完成。一句话,在时间的流淌中强化每一种学习品质。时间出习惯,习惯成自然,有了适合自己的方法,又能持之以恒,自会投入到学习中去,这便是学风产生循环效应的先兆。六、以习惯固化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以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突破口,有助于促进学风的建设发展。(一)一般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的一般学习习惯包括:上课习惯、课前准备习惯、作业习惯、预习和复习习惯以及文具的整理习惯和使用习惯等。要注意良好习惯形成后的巩固。这是一项重要环节,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对技能的形成会产生遗忘,因此反复抓,抓反复,成为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这一阶段,有些班主任通过五星级学生评比的方式来巩固学生的良好习惯,学生在师与生、生与生多边活动中,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得到了及时提醒、督促和强化,使之形成行为迁移,养成良好习惯。人人都有良好的习惯,学风自然得到了发展。(二)特殊学习习惯的培养。各个学科有学科的特点,因此,教学的方法,学习的方式各不相同。那么学习这些学科的习惯也就不同,我把它们称为"特殊的学习习惯。就拿语文学科中的书写习惯来说,这是低年级学生一项特殊的但又非常重要的学习习惯,不仅指导学生如何握笔、运笔,而且教会他们写字的顺序,严格看书、写字的姿势,做到“一拳”、“一尺”、“一寸”。这类习惯要逐步内化,使之成为稳定的学习品质,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只要教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小行为入手,良好学习习惯一定能养成。班主任善于抓“特殊习惯”的培养,有利于与各科教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良好学风的养成,从而拓展了建设学风的通道。在这方面,我校刘素君、戴志国等老师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引导学生不辞辛苦地“种植”书写习惯,从他们学生的字里行间你一定会赞叹那种严谨踏实、一丝不苟的学风。以上只是对学生学风问题的粗浅探讨,要建设理想的学风,还需要从其它视角探求行之有效的建设途径,比如以教风感化学风,以成功提升学风,等等。我们应该勇为人先,大胆实践并认真总结,做好学风建设的文章,为推进我国中学学风建设的步伐贡献自己的智慧。

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一、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目标不明确,专业思想不稳定,学习动力不足

调查显示,的学生学习目标是近景的直接性目标,如为了正常毕业、找份好工作、报答父母或获得奖学金而学习,而报效祖国、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等远景性的学习目标仅占,还有的学生没有学习目标。近景的学习目标稳定性和持久性相对较差,容易受情境因素的冲击,很难让学生产生真正的学习动力。另外,的学生表示对自己的专业满意度一般或不喜欢,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前景表示一般或暗淡。专业思想不稳定与对专业前景的不乐观,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投入。

(二)学习投入不足、学习效果较差

部分学生缺乏统筹安排时间的能力和主动学习的意识,学习计划的制定和执行能力差。只有的学生有课后复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只在考试前夕集中突击。在课余时间的安排上,上网是最主要的安排方式。尽管大部分学生认为网络对自己学习的影响是利大于弊,但仍有的学生认为网络对自己的学习会产生负面影响。在学习方法和学习计划上,的学生以记忆为主,只有的学生以理解为主,的学生没有学习计划,或者即便有也形同虚设。学习精力投入明显不足导致学习效果较差。的学生出现了挂科现象。在分析挂科原因时,排名前三位的是:平时没有努力、对课程学习不感兴趣、因刚升入大学思想麻痹放松学习,这三个原因均是学生自身学习态度问题,占了挂科总原因的。

(三)不良学习现象普遍存在

学习目标的不明确和学习动力不足,导致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引发了多种不良学习现象。调查显示,高校五种不良学习现象按照严重程度排序分别为:作业抄袭、迟到、旷课、早退和考试作弊。作业抄袭和迟到的均值均接近(调查设五个频率维度),说明这两种现象在本科生的学习中普遍存在。早退和旷课的均值超过2,说明这两种现象在部分本科生身上存在。考试作弊的均值是最低的,但也达到了的水平,不容小觑。对学生个体不良学习现象的调查得出,的学生的个人作业靠与他人合作或抄袭完成,的学生上课迟到,的学生有旷课或缺课现象。22%的学生有过考试作弊行为,的学生有作弊的想法,但没有付诸行动。在调查不良学习现象出现的原因时,发现迟到或者旷课的原因排序在前四位的分别是“偶尔有事”、“老师讲课调动不起学生兴趣”、“做比上课更有意义的事情”以及“晚上休息太迟、白天需要补睡眠”。源自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占了61%,源自教师方面的原因占了,还有10%的学生因对本专业不感兴趣而迟到或旷课。考察考试作弊的原因时发现,排在前四名的分别是:害怕不及格担心重修(),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仅为应付考试(),周围作弊成功氛围的影响()以及监考老师要求不严()。

(四)学校整体学习气氛不浓厚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对学风的影响不可忽视。调查表明,高校高层次、高质量的科技竞赛、学术讲座和学术会议尚显不足,校园整体学术氛围不够浓郁。具体而言,班级氛围较好,但宿舍学习气氛不太理想。近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宿舍氛围只能偶尔学习或者完全没有学习氛围。的学生认为学校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开展得一般,无法满足同学们多样化的需求。

(五)年级、专业和群体对学风存在差异性影响

分析发现年级和专业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有显著性影响。年级上的差异表现在学生对总体精神状态、学风总体评价、独立完成作业情况、学习计划执行、认真听课程度和学习受老师影响程度,这六个方面。以绝大多数专业的学习年限即四年作为考察范围,会发现二、三年级的学生学习状态最差,二年级尤甚。二、三年级对学风和学生精神面貌的总体评价最差,课后独立完成作业情况最差,课程考核挂科最严重。二年级是学习计划执行最差的年级,认真听课的程度也最差,老师的影响力在二年级学生身上发挥得最小。笔者将样本按专业分八个大类来分析,发现不同专业类别的学生,学习状态有明显差别。艺术类的学生无论是对学风总体评价和学生整体的精神状态评价,还是对专业的喜爱程度及对专业前景的乐观程度,亦或是学业受老师的影响程度等方面都远远超过其他专业。工科和医药类学生对学风和学生整体精神状态评价最差,对专业的喜爱度程度最低。政法类、文史哲类和理学类专业的学生对专业前景最不乐观。政法类、经管类和工科类的学生受老师影响程度最低。比较有趣的现象是在专业喜爱度两极的两个专业的学生也有共同之处,即艺术类和医药类的学生挂科现象都很严重。不同群体的学风差异同样明显。普通生、港澳台生、定向委培学生、国防生等四个群体学习风气迥异。普通学生和国防生群体循规蹈矩,学习按部就班,学习风气总体良好。台港澳学生由于学习基础或文化习惯等原因,学习普遍较为吃力,挂科比例达到,约为本科生总体挂科水平的三倍。的港澳台学生成绩处在班级排名的中后位置,是学风不良现象比较集中的一个群体。定向委培学生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定向学生,则普遍存在前景迷茫感、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

二、高校学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自身因素导致学习兴趣下降

新入学时课业压力轻,很容易受社会上“大学六十分万岁”的思想影响,难以让学生从内心产生真正的学习动力。他们感觉真正的大学生活与怀有美好期望的憧憬之间存在较大落差,易使出现厌学情绪。特别是部分学生被调剂或招进较冷门的专业后,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是影响学风建设的最主要因素。

(二)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极易受外部客观环境的影响。目前社会上投机取巧、功利主义、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给学生“三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风气。社会环境的复杂化和严峻的就业前景也让意志不坚定的部分学生面临很大的困惑或诱惑,有的学生质疑在“拼爹时代”努力学习的价值,从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三)教师育人作用发挥不充分催化不良学风

教师的言行举止、工作态度对学生有着直接的示范作用,师德师风的优劣对学风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很多高校对教师的考核“重科研、轻教学”,影响了部分教师的教风。有些教师一心扑在科研上,疏于对学生的管理,纵容学生各种不良学习习惯。的学生认为教师对课堂秩序管理一般或宽松,23%的学生认为老师对监考不太严格,助长了同学们不良学习风气。部分教师课堂教学循规蹈矩、照本宣科,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因此,“老师讲课调动不起学习兴趣”这个因素仅次于“偶尔有事”,排在学生迟到或旷课原因排行榜的第二位。有些教师在“教书”时,很少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此外,师生关系冷淡、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力不强,也影响了优良学风的形成。本调查考察了五类老师(专业课老师、辅导员、本科生导师、班主任、公共课教师)与学生之间师生关系的亲疏度以及对学生学业影响的大小,结果表明,辅导员和专业课老师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对学生学习能起到较大的影响作用。而本科生导师、班主任、公共课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较为淡漠,与这三类老师的关系处于“没什么交往、淡漠和非常淡漠”状态的`学生比例分别高达、、74%。

(四)课程设置及相关学习制度存在问题

在调查中,课程设置和成绩考核制度是同学们认为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部分课程设置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学期课程安排不均衡问题,对学习的系统性、连贯性造成影响。的学生认为老师的课程考核较看重期末考试成绩,无法兼顾平时学习表现,助长了考前突击而平时放松学习的不良风气。部分老师连续几年考试内容相同甚至考前划重点,挫伤了学生平时认真学习的积极性。高校有些如奖惩制度、退学警示制度、转专业制度、重修制度等在学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没有达到理想效果。的学生认为奖惩制度对学生学习的激励引导作用不大。的学生认为退学警示制度执行力度不强,对学生的警示作用不大。转专业制度难以满足广大学生的转专业需求,课程重修制度可以提供重新学习和补救的机会,但是课程重修的再次考核无法与之前的考试水平相比,降低了学习要求,助长了后进生不良的学习习惯。

三、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一)加强学风专项教育

学风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理想、事业心的问题。影响学生学风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缺乏远大理想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刻苦勤奋学习的动力先天不足,因此,加强学风建设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内在求学精神和动力。高校要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加强学风建设的最基础性工作。高校要切实抓好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启发大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从而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继而转化为认真刻苦的学习行为。二是做好专业思想教育。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是加强学风建设的关键环节。专业思想教育要贯穿在大学教育的各个阶段,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特点,消除对专业认识的误区,逐渐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帮助学生结合个人实际状况,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和大学四年分阶段发展规划,把职业理想与刻苦学习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学习动力。三是抓好学术诚信教育。高校要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诚信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和荣辱观。要加强考试作弊等学术不诚信的违纪案例宣传,引导学生增强法纪观念、校规意识和道德观念,自觉遵守学习纪律、考试纪律和学术道德规范,提高学习诚信度。四是加强学习指导。高校应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加强分类指导。对于刚入学的新生,应指导他们了解和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完成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过渡,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学习各方面总体表现相对较差的大二、大三学生,应严格要求,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教育,同时要加强指导他们树立专业信心,提高专业能力。对于已深入学习专业的大四、大五学生,应指导确定将来主攻的专业方向,加强就业能力培养。

(二)狠抓师德师风建设,严格教务管理,深化教学改革

一是狠抓师德师风建设。高校应着重加强对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责任心,明确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职责,充分调动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思想,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特别要重视发挥班主任、本科生导师、公共课教师对学生的育人影响力。二是严格教务管理。高校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完善学风监管制度,形成学校、学院班级三级管理、监督、考评体系,加大对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处理力度,形成良好考风。三是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拓展学生学习空间。高校应科学设置和合理安排课程,保持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和稳定性。课程考核体系方面,应加大平时学习表现在最终考核中所占比重,改变“期末成绩决定一切”的评价方法,从注重结果学习转向注重过程学习。同时尝试对现有学习制度进行探索,拓展学生发展空间,教育者要把相对稳定的思想灌输到驾驭对象的大脑当中,让教育对象接受,分类施教。改善学生奖励机制,充分发挥评优评奖等奖励措施对学生学习的导向性作用。

(三)发挥学生骨干模范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一是重视发挥学生骨干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学生党建工作,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上的凝聚作用,道德上的表率作用,学习上的榜样作用,以点带面,在学生中形成能够带动学习、工作、集体、形象的良好局面。二是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优秀的校园文化既对学风建设具有导向作用,也为学风建设提供载体与保证。高校要努力营造校园学术气氛,更多地开展一些精品学术活动,扩大学术活动的校园影响力,让学生感受浓厚的学术风气,激发学习的热情。同时组织好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和学术交流活动,使学生的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学风建设论文主题

论文是对专业领域的实践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 文章 。2022年优秀的论文题目有哪些?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一些优秀论文题目大全2022_大学生优秀的论文题目,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目录▼▼

大学生创业指导论文题目

高校学生工作论文题目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如何选题

●  比较好写的大学生创业指导论文题目:

1、高校大学生创业分类指导体系研究

2、论大学生创业实践的 教育 与指导

3、大学生需要怎样的创业指导与服务

4、环境经济学视域中的大学生创业实践指导

5、浅谈大学生创业教育视角下的就业指导课程改革

6、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指导

7、浅议创业指导工作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8、开创现代高校就业指导新局面——大学生创业教育浅析

9、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程

10、论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指导体系的构建

11、大学生 创业项目 的指导工作相关思考

12、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指导的社会参与研究

13、对"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思考

14、当代大学生创业动因及创业指导教育策略探讨

15、大学生创业的指导模式探讨

16、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新途径与新 方法 探索研究

17、从创业教育历史发展的视角分析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的指导大学生创业

18、浅议加强大学生创业的思想指导

19、指导印刷工程专业大学生创业训练有感

20、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导向及指导研究

>>>

●   比较好写的高校学生工作论文题目

1、关于高校学生工作体现人性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2、人本思想与高校学生工作

3、以学生为本:高校学生工作的必然诉求

4、中英高校学生工作的比较及启示

5、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对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启示

6、“发展型”高校学生工作模式的探讨

7、港台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与内地高校学生工作的比较及其启示

8、论高校学生工作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偏离与统一

9、以学风建设为主线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工作

10、高校学生工作评价体系重构的目标取向

11、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有效渗透

12、高校学生工作柔性管理愿景及其实现

13、试论科学发展观对高校学生工作的指导

14、论柔性管理理论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

15、香港高校学生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16、大学生使用手机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的挑战及对策

17、论高校学生工作在学风建设中的责任与使命

18、高校学生工作:“教育、管瑾、服务”的辩证关系

19、美国高校学生工作的哲学指导思想及其影响

20、高校学生工作中的柔性管理

>>>

●   物流管理 毕业 论文题目

1、集成化智能物流管理实验室建设研究

2、现代物流管理中的信息网络化及其实施对策

3、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4、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

5、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探讨

6、关于物流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7、连锁零售企业物流管理与业务流程再造

8、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索

9、物流技术发展对物流管理的影响分析

10、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国际化路径探索

11、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育对接区域经济岗位问题研究

12、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3、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模式的优化

14、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物流管理分析

15、提升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质量对策研究

16、成品油物流管理对销售企业实力提升的分析

17、浅析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18、现代学徒制物流管理的研究

19、板式家具生产物流管理研究

20、河南民办高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21、研究海外冶金项目采购与物流管理

22、浅析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物流管理途径

23、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绿色物流管理策略

24、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研究

25、企业采购与物流管理关系探讨

26、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探讨

27、基于"互联网+"的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研究

28、基于SSM框架的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实现

29、基于SSH技术的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0、试析物联网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31、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的优化对策简析

32、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33、VR技术在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4、新时代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培养探索研究

35、汽车零部件物流管理及相关技术分析

36、带领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学习差分方程的一点 经验

37、物流管理专业转段教学衔接实践探索

38、普通高校物流管理本科教学问题对策分析

39、电子废物拆解企业物流管理探究

40、技能大赛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研究

41、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42、信息化背景下的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43、基于GIS的武汉市物流管理系统

44、职业院校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竞赛方案开发与设计研究

45、基于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管理的创新分析

46、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研究

47、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48、物联网技术在可视化与智能化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49、翻转课堂模式在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50、基于物流技能大赛的创新创业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

●   毕业论文如何选题

1、找突破口

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进行选题,其实论文选题关键要找准突破口,通俗来讲就是找准“切入点”,我们可以先将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确定下来,然后再从中找准切入点,从而确定论文的选题。

2、研读文献

此外,还可以通过研读文献来找论文选题。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不仅能启发我们写作的思路,还能进一步丰富我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在这些文献中,找到合适的点来作为论文的选题。

3、回溯法

在进行论文选题的时候,还可以通过回溯法来选题呢。回溯法,一般要通过 逆向思维 来找矛盾的根源,从而确定论文的选题。即我们要从事物的现状、结果入手,进行逆推,从而一步一步的得到选题。

4、拟想验证法

我们还能通过拟想验证法来找论文选题。拟想验证法就是先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和观察学习,产生初步的选题拟想,然后再通过查找资料来验证,并进一步进行完善,从而确定选题。

>>>

优秀论文题目2022相关文章:

★ 2022最新数学方向毕业论文题目

★ 2022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选题题目

★ 小学作文题目大全

★ 2022关于爱国的议论文优秀范文10篇

★ 2022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2022国庆节优秀征文范文精选10篇

★ 2022中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

★ 2022逐梦新时代一起向未来主题作文10篇

★ 2022《新时代,新思想,新青年》主题作文5篇

浅谈校园文化与高等艺术院校学风建设

论文关键词:校园文化 学风建设

论文摘要 :校园文化和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学风是高校学术气氛、管理水平以及校园文化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反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能从正面引导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创建优良学风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一、校园文化和学风建设的基本内涵 校园文化是以培养学生和提高全员文化乃至综合素质为目的,以物质文化为基础,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一种文化。校园文化具有多样性、发展性、先进性、教化性和辐射性,校园文化是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延续和补充,是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所大学的校园文化是在长期教育实践中,通过几代师生共同努力形成的教职工、学生认同的有学校特色的行为方式、道德规范、教学原则、培养目标、学校传统等因素,包括物质文化、制度和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次。 探索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的内涵,必须立足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人才培养需求和目前高校改革发展的现状。高校学风,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治学方针,体现在教师和学生的日常行为中,是一种严谨的治学作风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是高校学术气氛、管理水平以及校园文化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反映。 二、校园文化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学风蕴涵于一定的校园文化之中,校园文化是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对学风建设具有重要导向和激励的功能。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好的学习风气会影响和感召学生,对学生综合发展和学生建设都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在高等教育发展新的历史背景条件下,充分挖掘、整合文化育人的资源,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是学风建设新的突破点。 校园文化具有导向作用,可以引导人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健康的校园文化,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它潜移默化地使人们受到感染,受到影响。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主要表现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得知情意行,使学生在思想品德上受到熏陶,对学生德智体全面发挥积极作用,同时,能锻炼和提高学生各种能力,如言语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 校园文化对内可以增强学校凝聚力,对外增强学校竞争力的作用。优秀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在不同的文化氛围熏陶下,毕业于不同院校的学生在行为举止、思维习惯方面会有所不同。如北京大学的“兼容并包”使学生有“民主”、“批判”之风;清华大学的“厚德载物”,使学生有“严禁”、“认真”之风,大学这些独特的传统和精神气质,形成了鲜明特色校园文化的'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铭刻在学生的头脑中。 三、校园文化促进学风建设的措施 (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校园文化建设事关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充分认识加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其摆上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校园文化建设应坚持紧密结合社会文化的原则,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鼓励学生紧密结合社会所体现出来“常为新”、“常向上”的精神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这样便于学生毕业后更好的适应社会,顺利地融入社会和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实践能力的提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利于学风建设。 (二)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以优美环境物化校园文化建设。“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结合学校专业优势,充分发挥雕塑、手工艺等专业特长,在校内设置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雕塑、浮雕或景墙。在教学楼及办公区域悬挂一些名人名家作品或学生自己创作的优秀美术、手工作品,建设充满学习风气的校园,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自然环境中融入科学人文知识,让学生在思想品德、人际关系、习惯养成等方面受到感染、激励和熏陶。 (三)建立学术科技活动平台,鼓励、支持学生科技学术创新和实践,营造浓郁的学习、学术氛围。 通过引导和资助学生参加科研和科技活动,奖励学生的科研成果和科技成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完善学生课外科研活动的管理,注意调动和发挥教师和研究生在指导本科生开展科研科技活动中的作用。 (四)以优秀的校园文化活动助推校园文化建设。 充分发挥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在丰富校园文化中的积极作用。学生会和学生社团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据统计有85%的大一新生会报名参加学生会和各种社团组织。高等艺术院校的学生会、学生社团,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以富有时代精神、生动具体的活动在丰富大学生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努力营造“工作是愉快的、学习是轻松的”浓厚文化氛围。 如现在比较流行的动漫COSPLAY动漫协会,该社团演出的节目全部都是协会成员根据动漫作品改编,从演出服装、演出道具的准备到排练都是协会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形式多样的协会活动既提高了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动漫艺术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坚持校内活动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 一些学校校内各种文化建设活动搞得风风火火,可在社会实践环节上却出现了“一头轻”的问题,不能把握好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实践间的内在联系。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应当在学校办学理念指导下,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将实践教育内容贯穿于社会实践、创新教育和实践教学之中,建立教学教育实践基地,完善实践教学教育体系,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突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以实践教学为基础,以社会实践为拓展,以创新教育为突破,构建社会实践、创新教育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互为联动的实践教育体系,从而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 (六)以先进典型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大力发现、总结、推介和树立各类先进典型,让身边的人说身边的事,以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使广大师生见贤思齐,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道德情操的洗礼,充分发挥典型宣传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谭振亚,学风建设是高校思政教育永恒的主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8,(20) [2]郑廷友、陈静、冯亮波,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7,(3) [3]李倩茹,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校园文化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2) [4]孔繁敏,建设应用型大学之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7)

试论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和建议论文(精选6篇)

相信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特别是作文中不可忽视的议论文,议论文的样式有社论、评论、读后感等。那么优秀的议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试论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和建议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论文摘要: 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支柱。加强学风建设是贯彻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大学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条件。学风建设是一项很细致的工作,要靠全体教育工作者脚踏实地,付出耐心、细心、恒心和关心。管理者、学生、教师、家长四者之间紧密配合、齐抓共管、共同努力,才能真正促进学风建设,提高教育质量,为社会发展服务。

论文关键词: 高校;学风建设;齐抓共管

学风狭义上指的是学生的学习风气问题。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之一,学风体现了高校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办学管理水平和治学态度的综合体现。抓学风,促校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学校建设的重中之重。学风建设是个细致的工作,要靠全体教育工作者的耐心、细心、恒心和关心才能取得实效。

一、齐抓共管促进高校学风建设

高校学风建设的好坏大多数人会认为是管理者(主要是辅导员和从事学生工作的人员)和学生之间的事情,其实不然,学风建设与授课教师甚至学生家长都有密切的关系。管理者、学生、教师、家长四者之间的紧密配合、共同管理是提高学风建设的重点。

1.高校管理者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是优良学风建设的重要保障,管理者作为制度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在学风建设中起关键作用。学风建设总是围绕学生的学习习惯来展开的,学习习惯主要指的是一日常规,包括起床、早操、早读、上课、午休、课间活动、课外活动、自习、就寝等活动,管理者必须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政策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学生加以约束。辅导员是学风建设的中坚力量,起主导作用。除了制度约束以外,辅导员要主动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情况。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就上课迟到、旷课、早退等现象而言,班主任要主动和本学期所有授课教师联系,记录下学生的出勤情况,针对学生个人实施教育。所以,学校管理制度和管理者的工作主动性是提高学风建设的重中之重。

2.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高等教育的规律告诉我们,学风建设的关键在于学生的思想,只有发挥学生主体内在的自觉性,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形成学风建设的内动力。学生在大学阶段学习的专业内容直接为社会所用,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只有培养优良的学习习惯,大学生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智力和潜力,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中国传统的学习方式是中学学习抓得紧,大学很放松,大学生从紧张的高中生活跨入大学,自身角色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转换,对于全新的大学生活感到无所适从,部分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少数学生对专业不感兴趣,抱着混张文凭的态度,学习没有自觉性,甚至对学习产生厌恶感,这类“问题”学生,教育工作者要区别对待,重点突破。在学风建设过程中更要注意,学习课本知识、期末考高分不是学风建设的目标,高等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大学毕业生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

3.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教师在学风建设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教风是学风建设的突破口,抓教风才能促学风。教师对所授课程应熟练把握,课堂教学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要认识学生、了解学生,与学生多沟通交流。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时间是在课堂上,教师要掌握学生在课堂上的一切信息,如出勤如何、积极性如何、作业如何、理解程度怎样等等,这些信息都要有完备的记录,除了教师本人和学生沟通以外,还要及时将信息反馈给班级辅导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当前多数高校对教师的要求重科研、轻教学,年终考核主要以科研成绩作为评定优良等级的主要标准,职称评定也以科研水平作为主要标准,科研水平高的教师更容易得到认可和尊重。一方面,部分教师对课堂教学秩序疏于管理,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漠不关心;另一方面,教学质量高的教师得不到肯定,丧失信心,教学热情和积极性降低。所以,加强学风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重视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是提高学风建设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4.家长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学风建设与学生家长也密切相关。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学习,“把学习搞好就什么都好”成了很多家长的口头禅,“孩子就是希望”的观念根深蒂固。高中学习阶段的“陪读”现象屡见不鲜,可这种重视主要停留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因为孩子在家长身边,方便管理。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考上大学了,自己就“解放”了,殊不知考上大学才是人生真正的开始。“解放”不是放任自流,家长的力量是无可替代的,作为管理者,应建立与学生家长联系的平台,让家长了解孩子,配合学校共同进行管理,这也不失为学风建设的另一个切入口。

二、提高学风建设的建议

结合目前部分高校实际情况及工作经验,对提高学风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1.加强责任意识,多开会,多总结

每学期至少集中安排一次部门所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共同参与的学风建设讨论会议,提出问题,及时总结,针对主要问题及好的建议以文件形式下发,并落到实处,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

2.管好一日常规

一日常规中,重点监督学生寝室环境,特别是晚上就寝时间,规定时间熄灯。学生晚上休息不好,白天学习效率便会降低;一、二年级周日至周四原则上要求上晚自习,学生党员或班干配合辅导员严格做好考勤记录;三、四年级学生每周适当安排2~3次晚自习,保证完成一定的作业量。高年级重点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加强实践及创新能力培养;在进行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可为学生适当提供校外实践机会。

3.加强思想教育

辅导员要经常以班会的形式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端正其学习态度,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针对“问题”学生,辅导员、教师以及家长要多沟通交流,并且建立便利的交流平台。

4.激励制度

将每位学生的日常表现如晚自习、上课情况详细记录,适时通报,并作为每年的评奖评优资格条件。对提高学风建设作出贡献和取得实效的教育工作者给予肯定。

5.鼓励学生考研

研究生考取率从侧面反映了学校的学习风气,更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前途,所以考研与学风建设息息相关。建议三年级开始多做考研方面的动员报告,讲解考研复习方法,分析报考院校及相关专业;特别是要改善留校考研学生暑期的学习环境,如在教室安装空调、安排住宿及改善就餐问题等,指派专人对暑假考研学生进行管理,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坚持不懈。

学风建设研究报告论文

谈中职学校如何加强学风建设

论文关键词:中职生;学风建设

论文摘要:学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支柱。良好的学风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加强学风建设,是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条件。

学风有二种含义,一从学校的角度讲,学风是指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二从学生的角度讲,学风是指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有时也特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气。目前在职业技术学校中,一些学生在思想上表现为理想、信念淡漠,对不良行为习惯、不良社会风气的抵御力差;在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_[进;在生活上贪图安逸,追求高消费;在求职择业仁表现为不切实际,高不成低不就,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加强职业技术学校学风建设,倡导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势在必行。优良的学风是正确的学习态度、刻苦的学习精神、科学的学习方法、坚强的学习意志、严格的学习纪律、健康的学习动机等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综合体现。学风体现了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反映了一所学校的管理水平,更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加强学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中职学校的学风状况

学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支柱。良好的学风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加强学风建设,使中职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形成优良的学习行为。

加强学风建设,是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条件。学生的中心任务是学习,只有培养优良的学习习惯,才能充分利用在校期间的宝贵时间,充分发展自己的智力和潜力,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良好的学风,我们的中职生是直接营造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当前从中职生整体来看,学风的主流是勤奋上进、刻苦认真的。但是,部分学生缺乏远大理想,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不同程度的厌学、课堂纪律松懈、抄作业等现象相当普遍;学风问题不仅仅是学生自身的问题,而且还是社会大环境、学校教育管理的问题。虽然学风不正问题出在少数同学身上,但具有很大的危害性,不容忽视。这些学风问题主要表现在:

1.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不端正。有些中职生心无理想,缺乏自控能力,没有考虑过怎样过好职校生活,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才等方面的问题。在行动上,缺乏组织纪律观念,学习散漫,迟到、早退、无故旷课不在乎。平时学习不用功,考时打夜工,甚至在考试中采取各种手段作弊,情节十分严重。

2.学习目的不正确,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有些中职生只看重学习成绩,以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就有好工作,导致应试倾向严重。思想上只重视业务知识的学习,忽视道德品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集体观念和劳动观念淡薄,不讲究个人与公共卫生,仪表、举止、语言缺乏文明,这对自身的全面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3.贪图玩乐,追求享受。有些中职生不能处理好学习与休闲、学习与恋爱的关系。一直沉缅于谈情说爱、上网、玩游戏、聊天、看小说等等,只求活得潇洒、快乐。可以说白白浪费了青春时光,严重破坏了学风和校风。

形成以上学风问题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是由于学生无敬业和爱业精神,没有去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思想。有些中职生则受到社会不正之风影响,有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思想,从而导致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使学风衰退。当然其中也有教师和学校方面的原因。少数教师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上课敷衍r事,责任心不强,给学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学校管理不力或办学指导思想上具有浓厚的功利主义倾向,忽视了中职生的育人工作,这也在相当程度上导致学风的不正。

二、学风建设工作思路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风建设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提升学生的理想定位,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重点还应放在建立有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上,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学风建设需要“教、学、管”三管齐下,而且必须长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1.教—教师如何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上去,这就是“教”的问题。逐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提高“教”的质量,包括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加大对一线教师的业务培训力度,加强开展教师的教学研讨工作;还要逐步形成针对教师教学的考核审评制度,对教师的责任心、教学态度、教学水平等进行评价,如组织学生每个学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开展评价,对于连续两次被学生评价为不合格者,学校将暂停其教学活动等,这对激励和约束教师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为学生传授知识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有积极的作用。

2.学—也就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问题。要开展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工作,包括新生人学教育工作和各类奖惩机制。如为帮助新生尽早适应中职学校生活,热爱所学专业,新生人校开始,就制定一系列新生人学教育工作,教育内容包括“认识学校、热爱专业、端正态度”、“认识自我、关爱自我、明确目标”及“人格倾向和心理调试”等等,人学教育的效果还是明显的。

3.管—在奖励机制上,主要抓住奖学金评定和优良学风班建设两项工作,努力在学校营造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如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学风竞赛等。

在“管”的方面,学校建立以学生科、团委、学生会、班主任为主的一支抽查队伍,定期不定期抽查课堂和宿舍,将抽查情况认真详实记录并直接与班级和个人的奖惩挂钩。从实际情况看,“管”是必要的,不管绝对不行,需要讨论的问题仅是如何管的问题,而不是要不要管的问题。

关于学风建设,要真抓实干,切忌走过场;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并为之建章立制;要不断分析学风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实事求是地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抓学风,应该同时注重“教”“学”“管”三个方面,否则,从长期来看,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

试论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和建议论文(精选6篇)

相信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特别是作文中不可忽视的议论文,议论文的样式有社论、评论、读后感等。那么优秀的议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试论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和建议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论文摘要: 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支柱。加强学风建设是贯彻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大学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条件。学风建设是一项很细致的工作,要靠全体教育工作者脚踏实地,付出耐心、细心、恒心和关心。管理者、学生、教师、家长四者之间紧密配合、齐抓共管、共同努力,才能真正促进学风建设,提高教育质量,为社会发展服务。

论文关键词: 高校;学风建设;齐抓共管

学风狭义上指的是学生的学习风气问题。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之一,学风体现了高校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办学管理水平和治学态度的综合体现。抓学风,促校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学校建设的重中之重。学风建设是个细致的工作,要靠全体教育工作者的耐心、细心、恒心和关心才能取得实效。

一、齐抓共管促进高校学风建设

高校学风建设的好坏大多数人会认为是管理者(主要是辅导员和从事学生工作的人员)和学生之间的事情,其实不然,学风建设与授课教师甚至学生家长都有密切的关系。管理者、学生、教师、家长四者之间的紧密配合、共同管理是提高学风建设的重点。

1.高校管理者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是优良学风建设的重要保障,管理者作为制度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在学风建设中起关键作用。学风建设总是围绕学生的学习习惯来展开的,学习习惯主要指的是一日常规,包括起床、早操、早读、上课、午休、课间活动、课外活动、自习、就寝等活动,管理者必须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政策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学生加以约束。辅导员是学风建设的中坚力量,起主导作用。除了制度约束以外,辅导员要主动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情况。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就上课迟到、旷课、早退等现象而言,班主任要主动和本学期所有授课教师联系,记录下学生的出勤情况,针对学生个人实施教育。所以,学校管理制度和管理者的工作主动性是提高学风建设的重中之重。

2.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高等教育的规律告诉我们,学风建设的关键在于学生的思想,只有发挥学生主体内在的自觉性,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形成学风建设的内动力。学生在大学阶段学习的专业内容直接为社会所用,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只有培养优良的学习习惯,大学生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智力和潜力,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中国传统的学习方式是中学学习抓得紧,大学很放松,大学生从紧张的高中生活跨入大学,自身角色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转换,对于全新的大学生活感到无所适从,部分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少数学生对专业不感兴趣,抱着混张文凭的态度,学习没有自觉性,甚至对学习产生厌恶感,这类“问题”学生,教育工作者要区别对待,重点突破。在学风建设过程中更要注意,学习课本知识、期末考高分不是学风建设的目标,高等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大学毕业生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

3.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教师在学风建设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教风是学风建设的突破口,抓教风才能促学风。教师对所授课程应熟练把握,课堂教学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要认识学生、了解学生,与学生多沟通交流。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时间是在课堂上,教师要掌握学生在课堂上的一切信息,如出勤如何、积极性如何、作业如何、理解程度怎样等等,这些信息都要有完备的记录,除了教师本人和学生沟通以外,还要及时将信息反馈给班级辅导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当前多数高校对教师的要求重科研、轻教学,年终考核主要以科研成绩作为评定优良等级的主要标准,职称评定也以科研水平作为主要标准,科研水平高的教师更容易得到认可和尊重。一方面,部分教师对课堂教学秩序疏于管理,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漠不关心;另一方面,教学质量高的教师得不到肯定,丧失信心,教学热情和积极性降低。所以,加强学风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重视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是提高学风建设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4.家长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学风建设与学生家长也密切相关。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学习,“把学习搞好就什么都好”成了很多家长的口头禅,“孩子就是希望”的观念根深蒂固。高中学习阶段的“陪读”现象屡见不鲜,可这种重视主要停留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因为孩子在家长身边,方便管理。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考上大学了,自己就“解放”了,殊不知考上大学才是人生真正的开始。“解放”不是放任自流,家长的力量是无可替代的,作为管理者,应建立与学生家长联系的平台,让家长了解孩子,配合学校共同进行管理,这也不失为学风建设的另一个切入口。

二、提高学风建设的建议

结合目前部分高校实际情况及工作经验,对提高学风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1.加强责任意识,多开会,多总结

每学期至少集中安排一次部门所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共同参与的学风建设讨论会议,提出问题,及时总结,针对主要问题及好的建议以文件形式下发,并落到实处,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

2.管好一日常规

一日常规中,重点监督学生寝室环境,特别是晚上就寝时间,规定时间熄灯。学生晚上休息不好,白天学习效率便会降低;一、二年级周日至周四原则上要求上晚自习,学生党员或班干配合辅导员严格做好考勤记录;三、四年级学生每周适当安排2~3次晚自习,保证完成一定的作业量。高年级重点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加强实践及创新能力培养;在进行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可为学生适当提供校外实践机会。

3.加强思想教育

辅导员要经常以班会的形式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端正其学习态度,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针对“问题”学生,辅导员、教师以及家长要多沟通交流,并且建立便利的交流平台。

4.激励制度

将每位学生的日常表现如晚自习、上课情况详细记录,适时通报,并作为每年的评奖评优资格条件。对提高学风建设作出贡献和取得实效的教育工作者给予肯定。

5.鼓励学生考研

研究生考取率从侧面反映了学校的学习风气,更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前途,所以考研与学风建设息息相关。建议三年级开始多做考研方面的动员报告,讲解考研复习方法,分析报考院校及相关专业;特别是要改善留校考研学生暑期的学习环境,如在教室安装空调、安排住宿及改善就餐问题等,指派专人对暑假考研学生进行管理,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坚持不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