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四个全面的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四个全面的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是简单的并列、平行关系,而是一个有机联系、环环相扣的整体。从大的关系看,是目标引领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一个都不能缺的三大战略举措,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源泉、法治保障和政治保证。

从每一个“全面”之间的具体关系看,也都是彼此联系的。全面深化改革,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也是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全面依法治国,本身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同时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法治保障,无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都需要在法治的轨道上、框架下来进行。

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扩展资料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来的。这是习近平同志阐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时首先强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共产党长期奋斗取得的根本成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主题,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和实践创新的主题。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根本方向,围绕这一主题提出并逐步形成的。

习近平同志认为,现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把握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但是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继续写精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个全面

四个全面论文好的,同学,。有份现成的可以给。

内容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全面深化改革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4全面从严治党

四个全面写论文参考文献

四个全面论文好的,同学,。有份现成的可以给。

论文参考文献标注技巧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论文参考文献标注技巧,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论文参考文献标注技巧

毕业论文不同于一般的小论文,特别是硕士毕业论文或者博士毕业论文。一般的小论文就四五页,而硕士论文动辄五六十页,有的甚至七八十页。所以有些东西如果要人工的去修改,将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痛苦的事情至少有两个:目录自动生成和编号、参考文献引用的上标。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说说小技巧,自动生成,非常方便。 先说两种痛苦情况。

设定好文章的目录结构后,突然发现中间要添加或者删除一个章节,添加删除容易,可是其后遗症就是后面的编号都要跟着变动。比如要删除第二章,那么原理的第三章就要改为第二章,后面的要跟着动,添加也一样,很麻烦。

第二个情况就是参考文献的上标问题。硕士论文参考文献都有好几十个,一般论文会要求按照论文的引用顺序列出参考文献。如果需要添加新的参考文献,那么这些参考文献的上标号又会跟着变动。 目录自动生成简单说下,将文档切换到大纲视图,然后设置你要设定成目录的文字的大纲级别。如果将大纲级别设定为1级,那么就是1级目录,一般我们会设置到3级,这样会生成1、2、3级目录。设定好后,在要插入目录的地方,点击“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就可以了。格式在另外设置下就行了。

现在来说说这两个的简单解决办法。

首先都要设置成段落编号。将你要设定的一级目录设定成一级编号,二级目录设定成二级编号等等。参考文献一样,设置成段落编号。设定成段落编号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就是插入或者删除其中的某个项目时,其后面的变好会跟着变动,所以这就解决了因添加删除中间的项目,而要同时修改后面的编号问题了。

目录的更新,只需要在“大纲视图”下点击更新目录,或者在页面视图的目录上,点击右键,选择“更新域”即可。

将参考文献设置成段落编号后,在需要插入参考文献引用的地方,点击“插入”-->“引用”-->“交叉引用”,找到相应参考文献的编号就可以了。然后再自己设置一下格式。 还有几种方法,从网上摘录下来的。

(一)采用书签、交叉引用方法:参考文献的编号和引用 步骤如下:

(1)在word文档末尾添加几个文献,如:

[1] 杨秀章.Word 2000中文版使用速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 Peter Weverka. Diane Poremsky.中文Word 2002专家.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注意,输入时应采用word的自动编号。如果word没有自动编号,可自己插入(这个就不用细说了...)

(2)给每个文献制作成书签。如,选择“杨秀章.Word 2000中文版使用速成”,插入——书签,输入书签名(杨秀章_Word 2000中文版使用速成),然后添加。注意书签名必须以字母开头,可包含数字但不能有空格,可以用下划线字符来分隔文字,否则可能无法插入。书签名最好与文献名一致,这样在它位置变化后,你仍能识别它。(图1)

(3)在需要引用文献的位置,执行插入——引用——交叉引用,类型选择书签,选择需要引用的项目,内容选择“段落编号”。至此,引用完成!(图2)

在全篇文档编完后,全选,右键选择“更新域”,编号就会改变成文献的最新位置。

还有一个通过插入脚注的方式引用参考文献。

1.光标移到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菜单中“插入”——“脚注和尾注”。 (已搜索,无重复)

2.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编号方式选“自动编号”,所在位置建议选“节的结尾”(对论文而言)。

3.如“自动编号”后不是阿拉伯数字,选右下角的“选项”,在编号格式中选中阿拉伯数字。

4.确定后在该处就插入了一个上标“1”,而光标自动跳到文章最后,前面就是一个上标“1”,这就是输入第一个参考文献的地方。

5.将文章最后的上标“1”的格式改成正常(记住是改格式,而不是将它删掉重新输入,否则参考文献以后就是移动的位置,这个序号也不会变),再在它后面输入所插入的参考文献(格式按杂志要求来慢慢输,好像没有什么办法简化)。

6.对着参考文献前面的“1”双击,光标就回到了文章内容中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可以继续写文章了。

7.在下一个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再次按以上方法插入尾注,就会出现一个“2”(Word已经自动为你排序了),继续输入所要插入的参考文献。

8.所有文献都引用完后,你会发现在第一篇参考文献前面一条短横线(页面视图里才能看到),如果参考文献跨页了,在跨页的地方还有一条长横线,这些线无法选中,也无法删除。这是尾注的标志,但一般科技论文格式中都不能有这样的线,所以一定要把它们删除。

9.切换到普通视图,菜单中“视图”——“脚注”,这时最下方出现了尾注的编辑栏。

10.在尾注右边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分隔符”,这时那条短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11.再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这是那条长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12.切换回到页面视图,参考文献插入已经完成了。这时,无论文章如何改动,参考文献都会自动地排好序了。如果删除了,后面的参考文献也会自动消失,绝不出错。

13.参考文献越多,这种方法的优势就体现的越大。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我就是用这个方法分节插入参考文献的,具爽!

存在一个小问题:

如果同一个参考文献两处被引用,只能在前一个引用的地方插入尾注,不能同时都插入。这样改动文章后,后插入的参考文献的编号不会自动改动。

【拓展】

论文参考文献写作技巧

当我们对一个问题研究之后,如何将其展现于众人面前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在这里我们结合具体的事例,给大家介绍科研的一个重要部分枣论文的一般格式及其注意事项。当然,要写出一篇好的论文,绝不是单单这么一个简要的介绍就够了,还需自己多写,多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涉及到学术论文的写作领域,那么怎样写学术论文,学术论文写作是怎样要求的,格式如何,下面就介绍一下学术论文的写作,希望能对您论文写作有所帮助。

(一)题名(title,topic)

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

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

对这四方面的要求分述如下

1.准确得体

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常见毛病是:过于笼统,题不扣文。关键问题在于题目要紧扣论文内容,或论文内容民论文题目要互相匹配,紧扣,即题要扣文,文也要扣题.这是撰写论文的基本准则。

2.简短精炼

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至于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一般希望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不过,不能由于一味追求字数少而影响题目对内容的恰当反映,在遇到两者确有矛盾时,宁可多用几个字也要力求表达明确。若简短题名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或反映出属于系列研究的性质,则可利用正,副标题的方法解决,以加副标题来补充说明特定的实验材料,方法及内容等信息使标题成为既充实准确又不流于笼统和一般化。

3.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

外延和内涵属于形式逻辑中的概念。所谓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而所谓内涵,则是指对每一个概念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

参考文献格式

(1)期刊文章(文献类型标识:j)[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任选)。

(2)专著(文献类型标识:m)[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文献类型标识:c)中析出的文献(文献类型标识:a)[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论文集主要责任者(任选)。论文集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文献类型标识:d)[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5)国际、国家标准(文献类型标识:s)[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发布年。

(6)专利(文献类型标识:p)[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名称[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7)电子文献[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

(8)未定义类型的文献(文献类型标识:z)[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怎样引用参考文献

1、该引而不引,学风有问题

如果论文中引用了他人的学术观点、数据、材料、结构等而不如实、规范地标注处处,则有缺乏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或学术修养的嫌疑。文献的引用不仅是对他人劳动成果和著作权的尊重,也是对个人诚信的拷问。如果漏引的正好是审稿人的文献,则会造成极坏的影响。

2、引用不规范,水平则有限

如果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在文中文后标注的不规范,或者有错漏,或者格式不一,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作者写作水平和态度,缺乏严禁的科学态度。这就如同论文写作主体部分表达不一致、错字别字等会使人怀疑在研究中是否也是如此粗心大意,那么论证过程、结果和结论都会让人生疑。

3、文献多与少,充分为最好

文献量的多少体现出作者占有资料的程度,特别是对相关方面的代表性文献的遗漏会直接影响着立论的充分性和必要性。文献引用量的多少,一定程度上代表资料的占有程度、选题的前沿热点和选题的重要程度,一般来讲中文论文的文后参考文献都偏少,这也是事实。但是,也不能简单以文献引用量达到多少简单划分,不同学科、不同性质的论文之间的文献引用量也相差很大。

4、文献失效短,表明是热点

参考文献过于陈旧虽然不能说研究没有创新,但说明并非当前研究的热点,没有人研究和解决可以认为是前沿但选题的重要性也就值得怀疑。一些经典性文献长期以来被人引用,文献被引用的半衰期长短也是评价期刊和论文的理论性强弱的指标,但是从现有研究的文献引用情况来看,近五年的研究成果应该占有较大的比例。如果近五年里有很少相关的文献发表,那只能讲论文的选题并不被人们广泛关注。

5、文献有层次,增强说服力

文献的作者团队和发表的期刊,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研究选题的'高度和层次,特别是行业内的权威文献往往具有一定的说服力。无论是期刊还是作者的权威性并不是自封的,而是其长期以来严谨科学作风的积累和体现,能够引用权威期刊或者权威作者的文献自然会得到同行的认可,这是建立在人们对权威的信赖基础上的。

6、文献范围广,自信能力强

文献引用贵在科学合理,如果局限在很窄的一个范围也容易造成“攀龙附凤”“狐假虎威”的嫌疑,实事求是地引用不同层次期刊和作者、不同语种的相关文献,更能体现作者对自己研究成果的自信和对研究背景的掌握的全面性。与前一条相呼应,正好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7、引文看位置,创新在内容

文献的引用一般多产生在论文的引言部分,这是因为论文的立题需要建立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针对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命题,但是也并不是一定完全如此。通过因为插入不同位置,一定程度上可以观察论文创新性成功的多少和分量。如果一篇方法性、模型类论文,在方法的建构部分的引用占有较大的量,可以判断是在已有方法基础上的改进;如果在结构分析部分的引用不是用于结果的比较或作为分析方法,那么心意就值得怀疑了。

高水平的科研论文一般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一定量的参考文献,很难看得出研究工作的背景和基础,但也不能单从以文献的引用数量来评价研究成果的水平,更不能像有些期刊那样明确规定:引用文献必须在8或10篇以上。参考文献的引用应当实事求是、科学合理。

8、这些文献尽量引用

经典文献。在论文写作中有好多文献是大家在本领域内都熟知的经典文献。在谈某些问题的时候必然会提到这些文献。引用这些文献有两个前提:首先你得知道,那就是要你多读文献,进而了解最起码的入门常识;其次就是这个文献太经典了,实验的设计与分析的方法以及得出的结论都得到学界的一直认可。这样的文献就是让你不得不引。

研究案例极少的文献。研究的案例太少让你无法去选择,即便你对论文中的研究结论持怀疑态度,但是你也会在文中用某某人曾经对什么进行过研究这样的表述进行引用。这里的文献引用最起码都是具有重要科研价值的文献,需要去进行引用。

自引。各大期刊,出版社以及数据库都会统计年度被引排名,而这作为评价一个学者的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也备受关注。有的人就会根据这种新情况弄出点新花样。那就是自引。

其实自引并不是什么令人不齿的事情。如果自己的研究具有连续性和不断推进的过程,甚至一直走在学界的前沿,引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来说明研究的进展也都很正常的。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电子出版物与传统的纸质出版物一起成为各种文献的载体和来源。电子文献的主要类型有:数据库、电子图书、电子报刊、电子软件等等。电子文献因其出版快、内容广而新愈来愈被人们重视和引用。作者在引用传统的文献类型(图书、报刊等)的基础上,也越来越多地引用电子文献,这也反映出作者对各类文献的运用能力和先进的文献观念。编辑审稿时应重视电子文献的核查,保证其著录清楚、准确、完整,以便读者查阅。

1、论文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3、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但摘要毕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电报式的写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4、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5、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6、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以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7、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8、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科技论文写作时应注意的其他事项,如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等,也同样适用于摘要的编写。摘要编写中的主要问题有:要素不全,或缺目的,或缺方法;出现引文,无独立性与自明性;繁简失当。9、论文摘要之撰写通常在整篇论文将近完稿期间开始,以期能包括所有之内容。但亦可提早写作,然后视研究之进度作适当修改。有关论文摘要写作时应注意下列事项:10、整理你的材料使其能在最小的空间下提供最大的信息面。

全面和发展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一、对立统一规律是任何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存在着两对社会矛盾,一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二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解决得好,就能促进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解决得不好,就会极大地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努力克服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部分,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部分,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加大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二、人均GDP进入1000-3000美元时期,一方面生产力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普遍有了较大提高,这自然有利于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所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黄金发展期。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与现实的差异,所有制形式与分配方式的差异等,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相对处于不平衡状态,各经济实体中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也出现了逐渐拉大差距的趋势,甚至引发局部贫富不均的现象。这必然要影响一部分人的生产积极性,成为各类社会矛盾的突显期,从而对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三、鉴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人均GDP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的基本原理为指导,高度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转变发展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调整经济、社会政策,兼顾社会公平公正,缩小贫富差距,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正确地处理各类社会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就能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将我国的经济社会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目标,不同于以往的着眼于温饱、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要的发展,它是一种全面的、整体的、可持续的社会发展目标,其核心体现在人的全面发展上。提升全民素质、塑造现代国民人格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学是新文化发源地,大学教育在塑造现代人格过程中担任着着重要角色,大学生的人格状况对全民人格的提升也有着巨大推动作用。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和大学生人格发展的现状,本文认为,目前大学教育应该着重发展大学生“人性”与“人力”相统一的整体、辩证的健康人格,以应对新的社会发展目标的挑战。这种人格具体体现为自尊独立型的自我意识、自主发展型的能力倾向、合作共赢型的人际观念、知行合一型的处世作风。 关键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学生;人格;大学教学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一种全面、整体和可持续的社会发展目标,最重要的是体现在人的健康发展上。人的全面素质的提升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动力和保障,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和目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际上是通过全面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的建设而实现人的全面自身建设。这就要求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充分协调好人与物的关系,在经济增长的追求过程中重视实现人的价值追求,在物质文明的建设中实现精神的提升。对于高等教育而言,不仅应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智力和技术保障和经济建设人才需求,更要提供先进的文化保障,促进大学生人格的提升,为塑造国民现代化的新型人格做出特有的贡献。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呼唤新型人格 人格是一个具有广泛蕴含的概念,哲学上的人格一般指人之为人、人之为主体的资格,强调人的本质特征,是人的本质的个性化和具体化。心理学上将人格视为人在遗传和环境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内在组织和结构,是“个体稳定的心理结构,是一切心理特征的总和”,与个性意义相近,有时就称为个性,强调个体的客观心理特征。综合众多的人格概念,本文认为,教育学所指的人格既要强调客观性,也要体现价值取向。从教育意义上说,人格是个体整体的精神和心理面貌,是人性在个体身上的个性化体现。我们所说一个人人格如何,是指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指人的“精神画像”。教育发展人格就是要弘扬人的真、善、美的人性精华,发展体现真、善、美的人性、既适应社会发展和又满足个体成长发展要求的良好个性品质。 古今哲学、心理学理论都有丰富的人格思想,这些关于人格的思想都建立在对人性的理解的基础上,都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发展要求,实际上是为了满足社会要求而对人性所作的具体化的诠释。例如,孔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这个时代第一需要的不是伟大的发明家和征服自然的巨人,而是能给天下带来太平安乐的人,而安邦治国需要的就是道德修养,道德礼仪比科技发明更重要,只有提升人的道德才能净化人的精神,实现以德治国。因而,儒家的理性人格就是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道德人格。而人本主义根据资本主义在片面的物质追求中造成人的价值感危机的现状,提出了重视自我价值、个人潜能和自我实现的健康人格理论。塑造什么样的理想人格历来是教育目的观、人才观的核心。由于教育是受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决定的,因而教育所追求的理想人格是一定社会形态的反映,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教育所追求和培养的理想人格是不同的。 作为一种现代社会发展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着眼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领域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实现生产力水平的更大提高、民主政治的扩大、思想文化建设的深入和生态环境的优化,但是在这其中都包含了人的因素,都需要国民建立一种新型的人格。国民素质的提高、国民的人格水平将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无论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的动力和保障,还是从其目标和内容上看,建设国民的新型人格都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着根本的和关键的作用。 第一,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格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动力和保障。人格是人在实践活动逐渐培养起来的,它虽然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和精神面貌,但是肯定会影响人的实践行为,对社会实践的效果产生巨大影响。在我国国民的人格结构中,有许多是因传统文化中的不良价值观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而造成的消极成分,如缺乏主体性、盲目从众、惟书惟上、固步自封、缺乏个性、创造性的“依附性”人格,以及见利忘义、见物不见人的“工具理性”人格,这样的人格特征必将使人不能充分发挥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因循守旧,造成精神和物质的分离,“人性”与“人力”的分离,使人在物质的追求中丧失精神提升,最终不仅使人精神萎靡而缺乏幸福感,同时也会因缺乏精神的不懈动力而不能长久地发展自身潜能,不能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而投身于技术创新之中,最终阻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或者导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某种片面发展和畸形发展。只有克服传统国民人格的弊端,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特征和要求,通过教育培养和发展新型的健康人格,才能为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提供内在动力。 第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种社会整体现代化和社会整体文明的社会发展思想,因而人的现代化特别是现代新型人格的养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内容和目标追求。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新型人格的养成是衡量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最重要指标。正如美国现代化理论专家英格尔斯所说的:“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机构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终与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之为现代化的国家。”整体构建国民的新型人格,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动力和保障,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核心内容和应有结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面建设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环境与全面建设和完善新型国民人格的统一,是人的外在实践与内在精神提升的同构。根据我国特殊的国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特别需要超越一般的经济与技术层面的发展,特别要吸取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发展中片面追求物质成就而忽视人的精神建设、造成人的危机的教训。要树立在发展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将物质实践活动视为人的精神提升的载体,达成“成物”与“成己”的统一。那种在经济建设中忽略人的价值的存在和实现的发展只能是初级层次的和暂时性的,不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本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全面’的真正体现,最根本的就应当体现于人的全面发展之上”。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大学生人格的新要求 大学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是科技创新的基本后备力量,其人格状况作为大学生的精神动力和保障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同时,大学生人格水平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衡量人的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因素。发展大学生的新型人格是高等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在特殊的背景下提出的,因而对大学生的人格要求反映了这种特殊的社会背景。这种特殊的社会背景就表现为“跨越式”的发展需求。一方面,我国的经济状况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要在当今信息化、知识化的经济背景下赶超世界强国,就不能走循序渐进的超规发展之路,必须走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和知识的更新加快,大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学习现代科技理论的能力和将先进科学技术转化为我国经济建设创新的实践能力,并具有与时俱进、自我更新、自我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面对金钱至上、贪图享受的个人主义倾向,大学生要做先进文化的践行者,要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要成为精神创新的表率。面对新的历史使命,大学生必须塑造一种适应这种特殊社会背景和要求的“人性”与“人力”相统一内外一致的整体、辩证的新型人格,这就是中国文化所倡导的“内圣外王”,表现在内在的精神健全和外在创新力量的统一,既能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对物质世界进行科技创新的外在能力,也能克服精神困惑、超越心理障碍从而实现精神的超越。具体地说,这种新型的“人性”与“人力”相统一的人格表现在以下多少个方面。 (一)自尊独立型的自我意识 自尊独立的自我意识就是指大学生要尊重自我个性,发现自我的价值,不盲目适应市场,在适应社会的生活中具有“我就是我”的自我意识,不因为适应社会而无原则地丧失自我的价值追求。 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加以及大学的“市场性格”的影响,近多少年有些大学生养成了一种过分迎合市场的“商品人格”,他们缺乏“我就是我”的独立人格,而渐渐养成“我就是你所需要的”商品人格。他们使自我的价值取决于市场效应。迎合市场、推销自我已成为大学生追求的时尚,而自己的个性、价值和内在追求都成为取得市场认可的附庸。至于一些大学生在论文写作中伪造数据、抄袭剽窃等行为更是其急功近利的商品人格的集中体现。 树立自尊独立的自我意识是大学生立身之本,也是大学生良好人格的核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大学生只有自尊独立,正确认识自己,客观和辩证地处理市场需求和自我价值的关系,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不失去自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巨大的创造潜能,才能自信、自立,坚持基本的人性准则,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不失去自身的价值追求。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自主发展型的能力倾向 能力倾向并非能力本身,而是指如何驾驭和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知识。大学生的能力倾向如何将决定他们以后能力的发展和整体人格的水平。自主发展型的能力倾向表现为具有自主学习、实践和发展的内在动机,具有探索和求知的内在认知意愿,而不是将学习和求知视为外部手段和工具。 从目前大学教学现状看,大学生在学习和能力发展上普遍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接受型、占有型倾向:将知识和学习视为获得学分和谋取职业的外部手段,与自身的长久发展和精神提升相分离,只注重知识的外部功用和实用价值,忽视知识的内化和知识的真、善、美的全面营养,只注重学习的接受、知识的占有和记忆,以通过考试、获取学分、证书为满足,不能将学习与自身发展融为一体。这样,学习的结果是只能够重新呈现知识的逻辑表述,吸取知识的表层营养,而不能从知识内化的过程中求得身心的全面发展。这样的能力发展倾向显然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人才自主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每个人终身学习、自我发展,形成一个学习型的社会。知识的不断更新、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职业的不断变化使得大学无法提供一个人一辈子享用的知识和能力,大学教育只能为一个人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其实就是一个能够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的人。自主发展型的能力倾向是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进行社会生活的前提。 (三)合作共赢型的交往态度 合作共赢就是要在充分展示自我个性的同时超越个人的局限,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关系,从对自然的征服、与他人的竞争、自我的物欲中超越出来,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尊重自然,尊重生命,与人合作超越自我的物质欲望和单向度的理性局限,“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质”。合作共赢型的交往态度是超越个人占有性的主体性而走向类主体性的体现。 合作共赢型的交往态度是社会进步对人的主体性的肯定要求,也是解决当前大学生人际困惑、心理障碍的迫切需要。第一,社会的发展肯定导致人的主体性形态的发展。原始社会的初民无法低于自然的威胁,必须以群居的方式生存,个人无主体性而言,而是依附于群体,人具有的是一种依附性;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人虽然大大摆脱了自然的威胁,但是宗法等级和皇权等级同样使人无主体性可言,人具有的是一种奴性;文艺复兴以后,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人的主体性的以确立。市场经济弘扬了人的自由、平等、自立的价值观,科技发展使得人对自然的征服能力大大提高,于是人走向了独立性的存在,形成了个体化的独立人格。但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社会分工的细化,人在追求物质的过程中出现了精神的萎靡和异化,人成为物质的奴隶,受到技术的统治,人的物质追求和精神发展的分离使得人出现了物性化的人格,这种人格强调占有、竞争,物质利益高于一切。随着社会的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肯定克服这种片面的独立人格和个体化的主体性,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共赢。 第二,大学生目前的人际交往中以个人为中心、强化竞争的观念使心理发展出现困境,需要养成这种合作共赢型的人际交往态度。目前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特定的社会和家庭环境养成了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自我中心意识和争名夺利的功利思想。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心理健康问题,而导致心理障碍的原因中,人际关系困惑是排在第一位的。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惑主要体现在与人交往困难、缺乏交际能力、缺少知心朋友、经常与同学闹矛盾等等。显然,大学生缺乏这种合作共赢型的交往态度,在人际交往中的过分自我中心和过分争名夺利的竞争意识是造成心理障碍的根本原因。 我国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转型期,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经济,扩大民主政治,使人不受到自然的束缚,不受他人的束缚,独立自主,发展个人的主体性。另一方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必须要防止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出现的人格异化现象,防患于未然,避免个人主义“物化”主体性的弊端,既要防止人的“依附性”、“奴性”,更要防止人的物性发展。大学生必须超越个人主义的局限,发展自主、自路、合作、超越的类主体性,在充分发展自身能力的同时,努力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处,尊重他人个性、尊重差异,在合作的前提下竞争,以求得共同发展。 (四)知行合一型的处世作风 认识和行为相分离是我国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长期存在的一大问题,这与整个社会文化中的过分的说教、知性化的教育模式有很大关系,长此以往,肯定阻碍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知行分裂或知行对立的“双重人格”,这种知行分裂或对立的“双重人格”是大学德育的一个最大困惑,也是社会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知行分裂或对立的“双重人格”使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停留于认知层面,与其道德生活分离,使道德理念不能内化而付诸于道德行为,形成良好的知、情、意、行融为一体的整体德性,这就造成了其全面人格发展的发展障碍。近多少年,大学生中出现了许多道德失范现象,这并不是他们没有道德认知水平,而是因为他们的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脱离造成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全民道德的现代化,特别需要知行合一的道德品质。大学生的道德品行极大影响着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起着重要作用。培养大学生知行合一型的处世作风是大学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的一项艰巨任务。 大学生知行分裂或知行对立的“双重人格”的形成有其深刻的文化和教育的原因。理性主义的思维模式使认识论成为教学的唯一哲学基础,独尊理性、逻辑至上的教学观念使得大学教学走上了一条“知性化”的道路。脱离生活体验、缺乏社会实践的锻炼、忽视情感感染力量的逻辑演绎式教学使得大学教学以认知的模式取代一切知情意领域的教育,这势必造成大学生认知、情感、与行为的脱离,以认知代替一切。同时,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中存在的脱离大学生生活、过分说教式、理想化的模式也是造成大学生知性分裂与对立的重要原因。如何改造我们的大学教学,促进大学生知行合一型的处世作风的养成,这是大学教育特别是大学德育的一项艰巨任务。 三、大学生现代新型人格的养成需要改造大学教学 大学教学是大学生人格养成和发展的主途径,必须改造传统的大学教学才能为大学生新型人格的养成提供良好的环境。这里主要从教学模式、教学制度和教学环境三个方面加以讨论。 第一,要努力构建大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的大学教学模式。大学生的发展不是通过外部的灌输和塑造,而是需要主体利用外部环境和资源不断自主性发展。大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倾向唯有在自主性的知、情、意活动中才能得以养成。大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他们的主要活动,只有超越纯粹认知的、包含着知情意、真善美丰富内涵的自主性的学习才能培养自主性的品质,为他们今后的自主性发展和良好人格形成打下良好基础。由于我国大学教学长期以来将知识看作是一个纯粹的逻辑演绎体系,因而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构建成了一种传授和灌输的过程,与此相适应,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基本上停留于一种接受性的、被动的学习,缺乏自主性的探究、批判和创新。这样的学习虽然具有较高的信息量,但从根本上会造成学生主体性的丧失和创新能力的底下以及知情意的分离。只有构建大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实现大学生全面人格的发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大学生新型人格的要求。 在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是一个传递着、推行者、执行者,而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管理者、示范者;教学模式也不是纯粹的逻辑演绎模式,而是集逻辑演绎、人际交往与感染、生活渗透和环境暗示于一体的综合模式;教学空间也不局限于教室,而是包括各种教育资源的广阔天地;教学的过程不是预设、结论为中心的,而是以问题为中心、探索式的过程;教学的目标也不再仅仅是认知的,而是知情意的整合目标。 第二,建立激励型的而不是约束型的教学制度。在评价制度方面,要改造过去那种依据学业(测量结果)而非人的全面素质和整体人格的评价制度,构建反映人的全面品质的整体人格的评价制度;构建师生、社会共同参与的多主体的评价机制,构建灵活多样的评价考试制度,构建个性化、灵活性、丰富性的评价标准体系,将人格的发展体现在各项评价标准中。在教师管理制度方面,要突出教师劳动的个性化,解放教师的潜能,给与教室充分的信任和自主权,同时努力促进教师的成长特别是教师的人格发展,构建有利于教师人格发展的新型教师培训机制。 第三,营造显性和隐性相结合的教学环境。目前我国大学教育在教学环境的营造上,较为注重显性的教学环境的构建。例如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学习场地环境的布置和营造等等。但是,大学生的人格形成往往更容易受到一些隐性环境的影响,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大学生人格发展的良好教学环境。从目前大学教学环境的特点看,特别要注意隐性的教学环境的营造。例如,教学中教师的人格影响对大学生人格发展起着暗示作用。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教学、以探索者的态度以身示范,以知行合一的态度为人处世,这些都将对大学生的良好人格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除此之外,还要注重非正式群体的“群体心理气候”,就是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价值观、人生观,努力引导他们的价值趋向,形成健康向上的群体心理气候对大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多少个人格特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针对大学生人格现状而特别强调的,在培养大学生以上人格特征时应特别注重人格的整体和辩证性。自尊独立要与适应、超越社会相统一;自主发展也要与社会需要、工作意象相协调;合作共赢要建立在个性充分施展的基础上;知行合一是知、情、意、行的统一和互动,其前提是处理好知与行的辩证关系,而不是机械地将知转化为行。 . 文章来源: 原文链接:

关系安全的论文参考文献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 安全 教育 ,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内在要求。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为大学生的学习成长保驾护航。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研究》

摘 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内在要求。新时期高校存在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体制不健全,如高校内外的安全、高校学生心理、恋爱的安全以及网络学习的安全等方面。因此,须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增强师资力量并提高教学水平、完善安全教育及管理制度,落实大学生安全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研究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级人才的圣地。新时期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是将来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核心力量。大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和健康成长,其安全教育必不可少。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由于其身体、心理还不够成熟,对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不能较快适应,他们可能入歧途、受挫折。重视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为大学生的学习成长保驾护航。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含义

我国高校培养的合格人才,应是思想道德品质和专业素质兼优,还需有适应社会的心理素质和能力。在开展、落实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安全教育。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指高校管理者、教育者依据国家 政策法规 、方针等,以提高高校大学生安全素质为宗旨,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和 方法 ,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系统掌握 安全知识 ,以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将后的社会需要的教育过程。使大学生在高校提高思想道德品质和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必要的安全教育以增强其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大学生安全教育有入学教育、课程教育和日常教育等多种途径,以安全意识、安全责任、安全知识及防范技能等为主要内容。一般地说,“大学生安全教育包括预防刑事犯罪教育、学习安全教育、生活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自救常识教育等。”[1]

二、大学生的安全现状及其安全教育现状

国家对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高度重视,保护大学生安全是高校和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早在上世纪末国家出台政策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应把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针对在校大学生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多次发出通知,就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提出指示和 措施 ,要求重视高校大学生的安全问题。

(一)大学生安全现状分析

由于校园更加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大量扩招、在校生人数大幅度增加,大量社会人员进入高校从事服务产业,高校周边环境日益复杂。就高校校园来说,每年因各种矛盾、纠纷而报复、跳楼、自杀等案例并不鲜见。高校大学生独立面对社会生活、独立学习知识以增长技能,其前提是大学生须健康、平安。高校多采取的开放式管理,校园内部,可能充斥一些不良人员。高校四通八达的环境容易滋生一些偷盗等违法事件。而大学生多是从“象牙塔”里走出来,其思想单纯,有时容易受他人蛊惑做一些不良的事或损失自己的利益。如新生进校时,经常有些人以赚钱为诱饵,造成一些学生财产损失;学生安全意识不强,造成的一些意外伤害事故。同时,大学生心理没有完全成熟,因学业、情感而引发恶性行为等。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分析

目前许多高校将安全教育列入学校教学计划,开设了大学生安全教育课。但一些高校仍然采取以教师为主的单向传统教学,这容易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反感、厌恶,难以取得教学效果。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讲授人员专职少,多为没有教学 经验 的高校保卫、后勤干部或职工,其教学能力水平差距大。而有的高校甚至将该课程与思政课合并共授。一些高校邀请社区民警或经验丰富的保卫工作人员在新生入学时开展安全教育。但因课时少,以讲座的形式面对大多学生。这只能是泛泛而谈安全知识,无法保证数千学生都能听进去,其安全教学效果和质量难以保障。另一方面是该课程极强的实践性决定了讲授该课须有特殊方法:即多实践,少理论。要合理分配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两个环节的比率,提高讲授人员的授课技巧、教学水平,特别是要掌握现代教学的各项方法和技能,从而保证教学效果。因一些高校缺乏的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安全教育多是课堂教学而少实践教学,其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及方法

在深入开展高校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安全教育是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 文化 素质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2]。在高校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新时期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应重视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一)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

一是校内校外的安全。高校内外的安全环境是大学生安全学习生活的基础。在校内须教育大学生严格遵守校园及宿舍“安全用电”的相关制度,注意用电安全。教育大学生谨防火灾,当发生火灾后,须头脑冷静,理性逃生。平时谨防扒窃、入室盗窃、网络盗窃等。在校外应提高安全意识,注重安全。如公交车上注意安全、夜间行路注意安全、如晚上按时回宿舍等,确保大学生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是心理的安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良好基础。中国教育网的研究 报告 表明,近年来大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率达到1/3。33%的人认为引起的大学生心理障碍是由于学习、生活与就业的压力。而35%的人认为应试教育致使家长、学校的过度呵护,学生缺乏应对学习生活困难与挫折的心理承受力等原因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新形势下高校应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建立科学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体系。通过开设心理教育课程、专家讲座、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以及创造和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及融洽的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同时要求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合理饮食和加强身体锻炼,陶冶自己的情操,开阔自己的心胸,避免长时间处于紧张情绪之中。

三是大学生网络学习的安全。网络是当今大学生了解社会信息、学习知识的重要工具和途径,当代大学生的教育离不开 网络技术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安全问题关系到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也关系到高校大学生学习的安全考。为此,为防止不良的破坏性的网络行为发生,高校须强化网络安全责任感,引导高校大学生提高网络信息辨别能力。同时要把安全知识、法规知识、有关法律等在网上公开宣传,进行网上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优越性以保障学生的网络学习的安全。

四是恋爱的安全。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常青的话题,爱情像一件高超的艺术作品,无论怎么研究也难穷尽其奥秘。处于青春期的高校大学生,其性生理、性心理日渐成熟。对于大学生而言,须树立科学的无产阶级的恋爱观,端正恋爱动机,发展适当的恋爱关系。具体有以下内容:建立志同道合的爱情;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懂得爱情是一种责任和奉献。由于校园里恋爱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大学生难免遇到如单恋、失恋、爱情挫折等,其中失恋是极严重的一种挫折。为此,应培养大学生一定的承受能力,使其受到挫折能够合理疏导情绪,将对自己伤害降到最低。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是建立、完善相应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大学生安全教育须结合大学生身心特点,从教学大纲、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评价考核等方面构建完整课程体系,使大学生安全教育规范化、制度化。教学大纲要遵循现代高等教育的规律和要求,符合高等教育要求,具有可操作性。安全教育计划要考虑不同年级不同时段完成的教育内容及大学生整个在校期间应接受的安全知识。对于课堂教学,让安全教育有系统有计划地进行须针对不同时期学生的倾向性问题,安排课程实践活动。在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上,根据有限的教学资源、教学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选择。在考核上,安全教育课在期末应同其他非专业课的考核一样,进行考试考评并将结果纳入学生综合成绩测评系统。高校应在科学设备等方面加大财力投入,针对不同时期大学生特点及高校内发现的一些心理不安全的个体建立心理安全防控机制。进行早发现、合理调控,合理干预并进行相应的心理救助,如做好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为大学生的心理安全保驾护航。

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证教学效果。在加强高校安全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中,须打造专职队伍团队。通过提高专职队伍的政治素质,增强他们的政治敏锐性,正确对待国际国内的 热点 、焦点、难点问题。通过定期对安全教育队伍的业务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文化安全教育,网络技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防火防盗防身等知识。在大学生安全教育过程中,应让安全教育知识进网络、进社团、进宿舍。适当加大校园安全教育管理的科技化、网络化。立足影响大学生安全的不同因素,通过制定不同的安全教育途径、方式、方法,科学引导大学生安全教育学习。

三是建立并完善安全教育的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是实现依法办学、依法治校的依据和保障,是校园安全防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充分发挥高校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及自我服务的作用。完善校园秩序管理、危险品安全管理以及化学生物实验室管理等,不断完善安全教育制度。按照有关 规章制度 ,把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落实责任人的相关责任,让人人关心安全问题。让学生直接参加学校安全管理,使学生切实感受安全的重要。在具体安全教育管理过程中,应依据社会治安形势变化发展,通过张贴 标语 或海报,警示学生,使学生警醒,提高安全意识。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安全防范技能,可应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可举办校园安全月等活动,积极营造校园安全文化,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创办与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有关的刊物,定期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介向大学生宣传防范技能等安全知识,从而调动他们自觉参与安全教育的积极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曹帅召.大学生安全教育[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286.

[2]吴凯.论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J].中外教育研究,2008,(12).

《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与前景》

[摘要]针对近年来大学生安全事故特别是失联事件频发,本文简要分析当下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并结合调查问卷研究结果,阐述个人观点,最后多角度提出亟待解决的各大安全因素,以供建议与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 失联事件 解决措施

如今,大学生话题成功冲出教育版面,以愈加娴熟的傲然姿态频繁登上社会版头条,短短几载,大学生救人献身事件、校园投毒事件、宿舍大意成灾事件接连不断,到当下愈演愈热的失联案件,一场场悲剧谁在导演?大学生安全教育话题被一只无形的手推举于风口浪尖,当这片池沼,淹没于层层阴霾,我们能否在社会迭出不穷的闪光下,拨开眼前的灰暗,找到孕育活水的源泉?

一、大学生当前安全问题现状

成都高校周边整治黑车,大学新生入学季重庆交警执法部门开展黑车专项整治,南京多部门联手整治仙林大学城黑车现象,长沙交警对大学城黑车展开突击整治・・・・・・全国各地部门高校作风一致,甚至纷纷效仿,黑车整治活动起伏不断。大学生安全事件频繁跃居搜索榜首与媒体头条,一一回顾,多地女大学生失联案件历历在目,事实不争,众人共睹,诱因何为?为此,笔者发起了一项问卷调查。

二、症结所在

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失联案件频发并非独角戏,始作俑者并非一支独军。内外元素兼具,构成了案件频发的导火索。就大学生而言,作为受害的主体,或许承担着很大一部分责任。

(一)自我意识薄弱

首先,当代大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比较薄弱,尤其是女生,面对计划缜密的犯罪,无力应对,力不从心,犯罪分子固然猖獗,沦为枪靶绝为无稽之谈。至于大学生变成犯罪分子的集中犯罪对象,社会上存在着这样一种比较集中的观点――独生子女对父母过度依赖,离开了学校和家长的保护,自我保护意识未免太过薄弱。大学生们似乎拥有着与年龄并不匹配的心智,反被自命不凡的傲然姿态拉进社会的熔炉。

谈及安全教育,那什么是安全教育呢?安全教育是为了孩子的健康安全成长,及早地教给他们一些必要的安全常识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注意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及良好的应急心态。凌驾于意识之上,既已如此,何谈能力?学生们都或多或少有相对的自我保护意识,却又大都止步于意识层面,面对真正的危机却无力抗拒。耳提面命式的安全教育在学生接受的教育方法中占据半壁江山,分析众说纷纭,句句在理,也大抵纸上谈兵。

再有,抛去自我保护意识不谈,大学生的维权意识也相当薄弱。案发事后,大学生往往选择自我沉沦,在反击的黄金时刻写一纸投降书,更有甚者与犯罪集团同流合污,不以自我为例,反将痛苦强加给更多的同龄兄弟姐妹。

(二)高校教育单薄

问卷调查中,不少大学生反映,学校的针对性教育不足是安全事故频发的致命毒药。交通安全、日常生活安全、活动安全。社会安全教育、意外事故处理教育、自然灾害中的自我保护教育……高校的安全教育十分丰富,覆盖层层面面。而当理论脱离实践,终究逃不过一汪死水的最终局面。高校的安全教育仅仅停留在卑微的理论知识层面,脱离实践的展示,在偌大的安全危机前显得毫无生机。

大学生安全事故频发,将受害人群体扩大至女大学生之外的群体,害人者或许会假借“助人为乐”等冠冕堂皇的理由降低受害人的戒备心。但换个角度来看,这种频发的偶然也意味着若不及时检讨、补缺,谁都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悲剧频繁上演,我们要问的是,心智相对成熟、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这样的成年团体,在关键时刻都会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那么中小学生的抗哄能力究竟又能有多强呢?在2007年教育部特别制定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我国中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实施途径、保障机制等旨在加强小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就有过一一介绍,但是不得不承认,目前安全教育还有很多的不足,比如当下还没有一套系统的教材供学校使用,而大部分学校也没有开设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等。而众学校以及各部门单位“临时抱佛脚”、“引以为戒”式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显然难以让安全教育深入人心立竿见影。

(三)社会因素纷繁

复杂的社会因素为各种不安因素提供了孳生繁衍的温床。随着近些年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接触的文化也越来越多元化,网络环境也日渐复杂。利欲熏心、迷失自我的刽子手们无情地将刀刃架上大学生的脖颈,以嗜血的快感满足无限蔓延的欲壑。

调查数据里出现了不可忽视的亮点――遇害事件频发,引发社会信任危机,这是十分值得令人深思的。不久前,扶老年人反被诬陷、大学生扶孕妇遇害,诸如此类的信任危机事件丛生,仿佛形成一条粗壮的锁链,带动着社会这个充满磁力的巨大齿轮,向前滚进,吸引着更多的动荡因素,聚集,聚集。这种由微乎其微而逐渐茁壮起来的力量是十分可怕的。于无形中指挥着频发的安全事件,它又在酝酿怎样的下一个危机?

三、对症下药

(一)内抓

无可非议,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亟待解决。追根溯源,解决安全隐患终究需要学生和高校社会的双重努力。自我保护意识也正是大学生在努力适应这个社会时的护身屏障。这样的挑战,造就了你的战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作为独生子女,更应该被灌输更多的危机意识。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大学生们,不要让溺爱滋生下的肤浅藏匿起年轻人应有的气魄与胆识。大学生也应积极培养自我保护能力,战争永远少不了智慧与策略。

(二)外防

除了自我保护意识的缺失,从社会上来说,最近大学生遇害的问题爆发的比较频繁,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这之前也没有这些知识的普及,所以导致一出现问题就是爆发性的。种种迹象折射出学生应急安全教育的缺失。因而,针对性教育亟待加强。然而,这种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学校和社会把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方式常态化施行,将安全教育上升到实践层面,冲破层层局限,整合资源、协调多方搞好学生安全教育实践。诸如开展 法律知识 讲座以增强法制观念,增加系统的安全教育讲座或者宣传栏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举办公开知识竞赛以确保学生落实掌握。目前我校湖南大学对应学生接受讲座后的实际情况开展奖惩制度,针对黑的的查处,通过一定形式的处罚,让学生心中树立正确是非观。

四、结论

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一定是一项长期的必须坚持的工作,这也需要学生、学校、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共同努力。从意识、能力、行为等多方面强化教育、灌输,针对的应当不只是校内,触角还应逐渐伸到社会中可能的方方面面。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相关工作仍处于初始阶段,开展的难度可想而知。这不但需要自上而下,也需要自下而上。只有真的让安全意识走进学生的心里,悲剧才不会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潇予.试析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与轻”[J].商情. 2014(6),112-113.

[2]陈韶成.大学生安全教育创新[J].教育.2014(5).

[1]吴琼. 基于博弈分析的食品安全规制研究[D].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2010.

[2]施蕾. 食品安全监管行政执法体制研究[D]. 华东政法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2010.

[3]本报记者 李涛 孙娜. 我国正稳步构建国家食品安全保障体系[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5-09-29(001).

[4]张晨博. 论食品安全政府监管的完善[D].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2009.

[5]曾小菱 曾一峰 本报记者 汪启明. 食品安全警钟长鸣[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11/09(005).

[6]记者 虞家琳. 国际食品安全协会在京成立[N]. 中国食品报,2010-04-27(001).

[7]姜艳. 我省打响食品安全攻坚战[N]. 河北日报,2004-09-24

[8]刘颖记者 李涛. 打造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完善食品安全技术保证[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7-11-24(001).

[9]曾小菱 本报记者 汪启明. 四川首开食品安全成立法听证会[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12/23(001).

[10]徐爱芝本报记者 杨晓伟 冯保良. 食品安全监管就要出重拳了[N]. 锦州日报,2009-04-10(A02).

[11]郑祖婷,郑菲. “五位一体”食品安全监管创新模式研究——基于河北省食品安全监管的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1,(9).

[12]余健. 《食品安全法》对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8).

[13]杨爱萍. 从食品安全事件看全民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12).

[14]叶明. 《食品安全法》框架下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初析[J]. 口岸卫生控制,2011,(1).

[15]白晨,王淑珍,黄玥. 食品安全内涵需要准确把握——“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课程建设中的理解与认识[J]. 上海商学院学报,2009,(6).

[16]李然. 基于“逆选择”和博弈模型的食品安全分析——兼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管制的思考[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17]张永伟,王会敏,郝海鹰,张桃苏.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后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置[J]. 职业与健康,2010,(9).

[18]王卫东,赵世琪. 从《食品安全法》看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完善[J]. 中国调味品,2010,(6).

[19]李锐,任民红. 超市食品安全消费的博弈分析——佛山市民食品安全意识调查[J]. 特区经济,2010,(7).

[20]武文涵,孙学安. 把握食品安全全程控制起点——从农药残留视角看我国食品安全[J]. 食品科学,2010,(19).

[21]曾光霞,贺稚非,励建荣. 食品安全与系统食品安全观探讨[J]. 食品工业科技,2009,(5).

[22]刘桂华,朱舟,张慧敏,谢建滨,彭朝琼. 食品安全与健康——深圳市卫生部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J]. 化学通报,2009,(7).

[23]于晓光,宋慧宇. 论《食品安全法》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影响[J]. 行政与法,2010,(1).

[24]陶纯洁,朱燕平,王旭峰. 食品安全现状及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应用浅析[J]. 粮食与食品工业,2006,(5).

[25]徐萌,陈超. 食品安全目标研究及其对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启示[J]. 食品科学,2007,(6).

[26]李怀. 基于我国当代食品安全风险下的食品安全理念与模式的进化[J].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7,(1).

[27]李金学,董胜华,张卫源,裴宝河,陈俊生,罗生林. 河南省食品安全综合示范区公众食品安全意识提升研究[J].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7,(5).

[28]覃海元. 食品安全目标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3).

[29]罗云波,吴广枫. 从国际食品安全管理趋势看我国《食品安全法(草案)》的修改[J]. 中国食品学报,2008,(3).

[30]于军.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推动食品安全发展[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10).

[31]蒋丽红. 加快“餐桌污染”治理期 构筑食品安全防治体系——对龙岩市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5,(2).

[32]廖晖. 中英专家聚会重庆, 探讨食品安全问题 寻求中英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合作[J]. 重庆与世界,2005,(2).

[33]郝记明,马丽艳,李景明. 食品安全问题及其控制食品安全的措施[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2).

[34]姚蕊. 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的关键是急需食品安全立法[A]. .[C].: ,2005:.

[35]记者 孙延峰. 全面抓好《食品安全法》贯彻实施工作 切实保障流通环节食品安全[N]. 中国工商报,2009-05-13(A01).

[36]记者 赵陈.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提高食品安全水平[N]. 巴中日报,2010-05-30(002).

[37]支树平. 加强全球合作 维护食品安全[N]. 中国质量报,2010-11-09(001).

[38]刘颖李涛. 国家食药监管局四项举措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7-08-09(001).

[39]深圳商报记者崔霞. 食品安全五大工程今年启动[N]. 深圳商报,2006-03-01(A01).

[40]. [Z]. ISO/TC 34: 2007,.

[41]本报记者 李涛. 龙头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要先行一步[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5/03/29(001).

[42]本报记者 郭献军. 食品安全:源头监控是关键[N]. 中国商报,2004/11/19

[43]本报记者 陈文波强国韩立. 九大问题考验奥运食品安全[N]. 市场报,2005-07-20(013).

[44] 餐桌污染食品安全备受关注[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2-04-18(005).

[45]记者周元春. 我市力推食品安全五大工程[N]. 深圳特区报,2006-05-23(A11).

[46]王盼盼. 食品供应链安全(一) 食品供应链与食品安全的关系[J]. 肉类研究,2010,(1).

[47]本报记者 郭燕春. 解决食品安全要从基础开始[N]. 中国商报,2004/11/12

[48]记者 李涛. 全国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深入推进[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06-01(001).

[49]记者宋柏松、王玉亮. 秦皇岛市全力打造食品安全净土[N]. 河北日报,2006-07-16(001).

[50]记者方兴业李克军. 重点食品安全基本得到保障[N]. 深圳特区报,2007-01-31(A03).

[1]曾星夏文俊. 开创国际间加强食品安全合作新局面[N]. 中国质量报,2007-11-28(001).

[2]宣讲欧盟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经验 助推《食品安全法》的有效实施——中国-欧盟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研讨会在京举行[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09,(5).

[3]王晓丽. 我国食品工业食品安全规制模式研究[D]. 山东经济学院: 山东经济学院,2010.

[4]张潇方. 食品安全与和谐社会[D]. 山西大学: 山西大学,2007.

[5]记者 冯琳. 积极构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切实保障食品市场消费安全[N]. 中国工商报,2011-06-16(A01).

[6]记者 乐敏 徐祝君. 食品安全,商场、超市能得几分?[N]. 舟山日报,2011-01-26(002).

[7]本报记者 宗合. 建立健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制度[N]. 阿克苏日报,2009-06-01(005).

[8]记者 胡美兰. 食品安全:新世纪新挑战[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08/17(001).

[9]本报记者 李远方. 保障食品安全应建立监管责任追究制[N]. 中国商报,2005/04/01

[10]记者 聂乔. 我市加强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建设[N]. 大连日报,2010-10-05(A01).

[11]陈菲. 食品安全防线能否重塑消费信心[N]. 科技日报,2009-06-02(004).

[12]朱晓京. 社区食品安全监督员上岗[N]. 沈阳日报,2006-05-18(A04).

[13]刘键. 力争食品安全实现历史性突破[N]. 深圳特区报,2006-08-02(A01).

[14]史玉成. 企业要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义务[N]. 中国质量报,2007-11-26(001).

[15]石国胜. 食品安全法 专家有话说[N]. 人民日报,2007-11-21(013).

[16]驻地记者 田洪顺. “组合拳”提升食品安全体系建设[N]. 医药经济报,2007-12-17(006).

[17]沈半. 我省食品安全综合监督走在全国前列[N]. 浙江日报,2007-12-28(019).

[18]毛磊. 万条公众建议 聚焦食品安全[N]. 人民日报,2008-06-04(015).

[19]杨国芳本报记者 刘铭. 食品安全示范店 放心消费的金字招牌[N]. 中国消费者报,2008-07-18(A05).

[20]杨林. 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是确保食品安全的最佳思路——以HACCP认证为基础,导入GS1系统[J]. 标准科学,2010,(8).

[21]仇东朝,于春娣,李颖. 浅析《食品安全法》对农村食品安全的影响[J]. 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0,(10).

[22]汪自成,卢山. 问题与对策:从食品安全到《食品安全法》[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23]邢曼媛,侯晶晶. 浅议食品安全的刑法规制——从《食品安全法》的角度[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10).

[24]任端平,潘思轶,何晖,薛世军. 食品安全、食品卫生与食品质量概念辨析[J]. 食品科学,2006,(6).

[25]陈峰. 提高全民对食品营养及安全的认知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J]. 中国食品学报,2006,(6).

[26]梁黎东. 如何应对众多国际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食品安全认证融合解决方案[J]. 中国食品工业,2008,(5).

[27]李新生. 食品安全与中国安全食品的发展现状[J]. 食品科学,2003,(8).

[28]白丽. 基于食品安全的行业管制与企业行动研究[D].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2005.

[29]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 周伯华. 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 切实维护食品市场秩序[N]. 中国工商报,2009-05-09(A02).

[30]张云中. 国际食品行业瞩目中国食品安全[N]. 国际商报,2009-05-06(014).

[31]王二伟 本报记者 王会生. 全国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座谈会在河南召开[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5/11/08(001).

[32]锺 选. 食品安全遭遇标准瓶颈[N]. 中国商报,2004/12/17

[33]本报实习记者 郭 宇. 从农田到餐桌 全程食品安全步伐加快[N]. 中国商报,2005/01/28

[34]关磊. 食品安全亚运行活动暨亚运食品安全高峰论坛举行[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11-04(A01).

[35]本报记者 何沙洲. “食品包装安全等同于食品安全”[N]. 经理日报,2009-04-20(C01).

[36]本报记者 孙燕明. 三大食品安全隐患[N]. 中国消费者报,2005-08-24(C01).

[37]本报实习记者 郭 宇.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超市不应负全责[N]. 中国商报,2005-03-18

[38]. [Z]. :2009,.

[39]民以食为天 自动识别技术与食品安全[J].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2006,(2).

[40]本报记者 陈华. 一场“被放大”的幼儿园食品安全风波[N]. 工人日报,2011-03-24(005).

[41]记者 石巍. 唐山市食品安全14项指标完成良好[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12/14(001).

[42]任震宇. 关注食品安全有支“星火服务队”[N]. 中国消费者报,2008-07-11(A06).

[43]贾君. 首都工商高科技手段“保驾”奥运食品安全[N]. 中国消费者报,2008-07-16(A01).

[44]本报记者 李涛. 把好餐饮食品安全最后一道关口[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02-27(001).

[45]康琦黄官国. 共同打好世博餐饮食品安全保障攻坚战[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03-02(001).

[46]实习生 易立. 食品安全追溯,何时能进百姓的“菜篮子”?[N]. 科技日报,2010-11-30(004).

[47]本报记者 邓宏鹰 钟少鸿. 广西“少边”力筑食品安全防线 突破差异 各出良策[N]. 中国食品报,2010-11-02(003).

[48]本报记者 马晓华. 食品安全监管:风暴过后 任重道远[N]. 第一财经日报,2009-01-01(T04).

[49]本报记者 赵笛. 食品安全法,给我们保障了些什么[N]. 青岛日报,2009-03-03(016).

[50]本报记者 郭燕春. 标准混乱成为食品安全之痛[N]. 中国商报,2004-12-17

食品安全文的参考文献可以参考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局发表的标准。

①王日庠:《中美关系向何处去》,第119页、167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⑤宫力:《中美关系热点透视》,第286页~287页,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

四个伟大论文的参考文献

论中国红色革命精神摘要: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红色精神,是我们民族永远保持旺盛斗志和进取精神的强大动力,是构建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不竭动力。革命战争年代诞生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南泥湾精神、太行山精神、洗柏坡精神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神七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等。一脉相承,相互辉映,成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我们去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创造光明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科学内涵、美学价值、当代价值一、中国红色革命精神的意义革命精神给革命总路线的制订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思想基础 每一次伟大的社会政治变革都伴随着一场政治文化的变革。政治文化往往是政治现实革故鼎新的重要前提。红色革命精神的产生与弘扬,在当时不但有力地抨击了旧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军阀统治,揭露了帝国主义妄图瓜分中国的阴谋,进一步唤醒了中国人民“救国图存”的爱国情怀;更重要的是,它第一次比较全面地向中国人民宣传了共产党先进的政治理念,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极大地提高了中国无产阶级的阶级觉悟,为我们党开展更大规模的革命运动作了思想上的准备。红色革命精神是我们党富于感召力与凝聚力的黏合剂高尚的道德能吸引人,伟大的精神能鼓舞人,科学的思想能指导人。红色革命精神的先进因子使得它发挥了其他政治思想难以比拟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红色革命精神是人民军队战斗力的力量源泉我们党自“三湾改编”确定了“党指挥枪”的原则后,红色革命精神的先进因子就深深地注入了人民军队的血液,浇铸了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铁军,这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最终战胜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政府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二、红色革命精神的科学内涵红色革命精神继承了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它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映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进行的反帝反封建和争取民主、自由、独立和解放的斗争历史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属于先进的社会意识范畴,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这种精神不仅在革命时期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传承价值。红色革命精神包含的精神具有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勇于献身的高尚品德、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争先创优的进取精神、朝气蓬勃的革命乐观主义、刻苦钻研文化的毅力,为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创造新的业绩,做出新的贡献的决心体现为1.马克思主义是红色革命精神生存、发展的指导思想,构筑了红色革命精神最为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2. 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维系人民团结和共同奋斗的精神纽带,构成红色革命精神得以传承和发展的基石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革命英雄主义为核心的红色革命精神,集中体现了党和革命群众的内在品质、精神风貌、价值取向及其人生追求4.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和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革命道德,是党和人民群众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的基本准则、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三、红色精神的美学价值如果说中华民族精神史是一部伟大的史诗,那么红色精神就是其中最重要最辉煌的篇章。红色精神是实现民族复兴多的精神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具有恢弘深邃的精神文化意义。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需要对红色精神的美学性质进行研究和理论建设,彰显其美学价值红色精神属于社会美类型,美不是艺术的专利,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都是美得存在形式。中国共产党人也同样追求崇高的道德,“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即是社会的道德楷模。红色精神之美是以真为基础,以善为内容。红色精神具有崇高的审美范畴。崇高美集中体现了美与真,美与善的内在联系,更是体现了人的尊严和道德感,使命感,而这正是崇高美的特征红色精神特殊的审美价值,这种精神则不只是以情感人,它可以唤起人的道德理性,促使人对自身进行道德审视和理性思考,从而有利于人的道德的培养与重建。而道德精神的塑造,不仅需要道德理性,更需要美的熏陶启迪。红色精神不仅是一种历史资源和政治资源,也是一种美学资源。四、红色革命精神的当代价 红色资源中的“人、物、事”,作为红色革命精神的物态载体,是我们保留红色记忆宝贵的历史资料,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不断获取力量的不朽的精神支柱与力量源泉。革命先辈们的理想信念、爱国情怀、革命精神和道德诉求,与时俱进地开发、传播红色革命精神有助于我们了解红色岁月,保留红色记忆,不仅能够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生动的历史教材,而且能够在社会上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从而激发人民热爱党、热爱民族与国家,最终增强党的战斗力、民族的凝聚力、国家的竞争力。其次,弘扬红色革命精神是我们党日益成熟的重要表现党员干部通过红色革命精神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保持自身思想上的先进性。再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开发红色资源,弘扬红色革命精神不仅能进一步增强党和人民的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还能进一步增强我们党的忧患意识、节俭意识、公仆意识,使我们党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奢侈浪费,坚决反对各种消极腐败现象,真正做到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只有这样,党才能始终有效地主导社会主义社会主流意识的发展方向。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一本2006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是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而成。

本书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的全部著述的汇集,收入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59年10月至1860年3月的文献24篇。所收著作按写作或发表的时间编排。

2、《列宁选集》

《列宁选集》选载列宁1894年至1907年即投身革命初期、建党时期和俄国第一次民主革命时期的著作,共27篇。列宁开始革命活动是在19世纪80年代末。

3、《毛泽东选集》

《毛泽东选集》是194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毛泽东。《毛泽东选集》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载体,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展现,是对20世纪中国影响最大的书籍之一。

4、《毛泽东著作选读》

《毛泽东著作选读》由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出版,分上下两册,共万字。

5、《毛泽东外交文选》

《毛泽东外交文选》是1994年由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主要讲述毛泽东在外交工作方面的贡献,用于学习、研究和继承他的外交思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列宁选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毛泽东选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毛泽东著作选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毛泽东外交文选

1547年9月26日,西班牙最伟大的小说家塞万提斯诞生于马德里附近的一个小城镇阿尔加拉·台·艾那瑞斯。 ■最走时运的青年时代 塞万提斯的全名叫米盖尔·台·塞万提斯·萨阿维德拉,他的父亲虽然是一个贫穷的游方郎中,但医术却很精湛。这位常年走南闯北的医生阅历非常丰富,深深体验到知识对一个人的重要,因此在给一些有藏书的富人看病时,都要借许多书带回家给儿子看。在少年时代就十分聪慧的塞万提斯读书之快,常让他的父亲大感惊讶,为了能让儿子读到更多的书,他再去给那些有书人家看病时就把儿子带上,他在屋里给人家看病,让儿子在门外看人家的书。 塞万提斯十三四岁时,就以读书最多而闻名于他们那个小城镇。大量的读书使塞万提斯有了创作的冲动和灵感,他慢慢开始学习写作诗歌。不久他写的诗歌就在他们那个小城镇里到处流传,以至于他的父亲独自一人去给人家看病时,人家就会问他:“啊,我们的诗人呢?” 1566年,塞万提斯一家来到马德里定居。没有多长时间,塞万提斯就以自己横溢的文学才华在马德里崭露诗名。当时在马德里享有盛名的人文主义学者胡安·洛贝斯·台·沃约斯读到塞万提斯的诗以后,亲自登门拜访,并把这位年仅19岁的青年招进自己开办的学校里学习。在这所学校里,塞万提斯的知识得到了最大的充实,并在沃约斯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写出了许多优美的诗篇,被传诵一时。 突然有一天,走出家门的塞万提斯看到一辆豪华的马车停在门前,生性诙谐的他随口开了一句玩笑:“是请我去参加宫廷的宴会吗?”不料马车夫却恭恭敬敬地说:“不,先生,是尊贵的大主教请你到他那儿去!”原来,西班牙大主教非常欣赏塞万提斯的诗篇。从此以后,塞万提斯经常到大主教那里走动,得到大主教的特别赏识。 1569年冬天,塞万提斯作为西班牙大主教的一名侍从,随从大主教来到意大利罗马。在陪同大主教游历意大利许多文化名城时,塞万提斯写下了很多赞美意大利的诗篇。罗马大主教胡里奥·夸维瓦看到这些诗篇之后,对塞万提斯大加称赞,于是西班牙大主教就把塞万提斯推荐给他当一名侍从。在罗马,塞万提斯因大主教夸维瓦的赏识,而遭到其他侍从的嫉妒和诬陷。不久,在夸维瓦的斡旋下,塞万提斯于1570年加入了西班牙驻意大利的军队,当了一名普通士兵。在当时,这对塞万提斯来说确是一件好事,因为当时西班牙人普遍认为,在意大利参加为王室效忠的军队,是一条通向荣华富贵的道路。 ■时运乖蹇,从战士到囚徒 16世纪上半叶,西班牙正处于鼎盛时期。1571年,著名的雷邦多海战爆发时,西班牙在欧洲仍是首屈一指的军事强国。1571年5月,威尼斯和罗马结成同盟,开始对向欧洲大举侵犯的伊斯兰教国家展开了历时三年的战争。当时西班牙负责提供东征的一半费用,并帮助威尼斯开辟在东部被土耳其海军封锁的航道。西班牙国王的弟弟堂胡安被任命为联军总司令,统辖着由西班牙和威尼斯组成的联合舰队,于1571年10月7日向驻扎在雷邦多海湾的土耳其舰队发起进攻。 当时塞万提斯就在“侯爵夫人”号战舰上,他正发着高烧。等交战的炮声打响以后,塞万提斯一下子冲出船舱,跑到舰长面前要求参加战斗。舰长和同伴都让他回船舱里休息,但他态度坚决地表示,他宁愿为国王战死也不愿当怕死鬼躲进船舱。舰长只好给了他12名枪手和一条大皮艇,让他随时准备向正靠近他们的敌舰冲过去。终于,塞万提斯和12名枪手冲上了敌舰,在面对面的拼杀中,塞万提斯的胸部和左手都受了伤,但他仍然继续战斗,直到联合舰队取得胜利了,他还浑身是血地挥舞着武器在敌人的舰船奔跑。这场海战使塞万提斯的左手残废了,在联合舰队里,人们把他称为“雷邦多”的独臂英雄。 1575年,28岁的塞万提斯请假回国探亲,堂胡安分别给国王和侯爵德·塞萨写了推荐他的亲笔信。塞万提斯带着两封信,于9月20日乘“太阳号”帆船返回祖国。当他们经过法国的马赛海岸时,突然遭到柏柏尔族人的三只海盗船的袭击。虽然“太阳号”船员们奋力搏斗,但最终船长被杀,船上所有的人都被海盗掳到阿尔及尔。塞万提斯身上的那两封本可以使他前途无量的推荐信,使他受尽了折磨。海盗们认定了他是贵族,向他索要巨额赎金,并且为防止这个“有钱人”逃跑,而给他戴上了脚镣和手铐。因为塞万提斯家无法筹措到巨额赎金,塞万提斯在阿尔及尔被囚禁了5年,直到1580年,他才被教士赎得自由。 然而,获得自由的塞万提斯回到马德里之后,很快就陷入了生活艰辛的困境里。因为5年前的辉煌战功早已被人遗忘,那两封推荐信给他的憧憬也早已化为泡影。他的家庭也因为了赎他而债务累累,他自己也因左手残废而找不到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他只好又捡起扔下多年的笔开始写起小说来。 ■塞万提斯就是堂吉诃德 时运乖蹇的塞万提斯一直在贫苦中挣扎,而且还由于种种原因数度入狱,但每次都能很快证明他是清白的。在参考资料《知识就是力量》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