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研究结题论文

发布时间:

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研究结题论文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这个就是世界的主流价值观啊!应该从这个角度和方向切入进行相关的论证,然后再加上中华文化与世界潮流相结合。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想应党中央的发展总规划学好专长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为祖国之强大添力。

一、从思想意识上,我们要认识到,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弘扬我们民族的精神。我们和中华民族是血脉相连的,是互相依畏的,我们要为富强我们的民族而努力学习,我们必须从思想深处认识到我们同中华民族是一个共同体。我们每一个人所付出的努力,都会使我们的民族更好的发展,要坚信我们的民族会更加的繁荣富强,我们要以生活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而感到自豪。二、从行动上做起,我们每个人都肩负着中华民族振兴的使命,大学生同样义不容辞,我们要时刻准备着为祖国奋斗,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我们要努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知识武装我们的大脑,以至于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国内外的研究中,绝大部分研究将学习共同体等同于学习小组,而且大部分的学校或者班级的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组内成员形同散沙,没有明确目标,没有行动指南,就是附近的一些学习成员,有和没有几乎没有区别。当让,近几年虽然也有类似研究,甚至还有以此为主题的公开课,看了几节课后,发现有一定的的实效性。论文则高屋建瓴,虽然理论价值高,但操作性不强,或者仅限于学习小组的研究,没有把教师的培养和参与小组活动融入进去。新教育的朱永新教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希望将他的一些想法变成现实。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 双减 ” , 指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 学习共同体 ” , 是以4-6个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为主体,参与课堂活动,分工合作,积极交流,以及由此增加的教师参与组内交流,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目的,以促进成员全面成长为导向,促进教师自身进步,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以相互作用式的学习指导,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心得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基层学习集体。“共同体”的意思是它更侧重于培养,而不是流于形式或者简单的布置任务,重点在于强调人际沟通,在学习中发挥群体动力作用。 ““ 双减 ” 背景下初中数学学习共同体培养的实践研究 ” 这一课题的研究目的是从目前双减的要求出发,积极推动课堂的教育教学改革,以学习共同体(相对固定的学习小组)培养为基础,开展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交流能力,让每一个成员都加入其中,来减轻学生和家长的压力。同时也进行适当的小组学习评价,让学习小组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从而也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团结协作、善于表达分享的素质基础。 (二)具体内容 1.形成组建学习共同体的策略,合理构建学习共同体 共同体学习能否顺利开展,关键在于学习小组的高效,建设、培训好一个小组。 (1)小组建立研究 A. 基本形式研究 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这样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符合“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 B. 操作方式研究 由班主任与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希望能够可以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C.配备学科组长研究 各组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小组的整体规划,选出学科组长、纪律组长和值日组长,每个小组中都会有一些学习差的同学,但并不代表他们在各个方面都差,这些同学可以担任纪律组长和值日组长,尽量做到让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承担一定的责任或任务,以便充分调动每一个同学的积极性。 D.开展小组文化建设研究 学习共同体成立以后,要着手建设小组文化,小组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响亮而积极向上的组名、醒目而富有含义的组徽、富有警示作用的组训、简洁而有针对性的组规、短期和长期的奋斗目标(对目标的达成进行反思)、明确而细致的职责分配,以及各小组根据本组实际情况开发的其他内容。这些内容由小组的所有成员参与设计。 E.小组和小组长的培训研究 学生由传统课堂进入高效课堂,学习方式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这有一个需要适应的过程。为了使学生尽快地适应和运用高效课堂模式,小组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2. 研发初中数学学科“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模式的渗透方式 (1)设计适合我校实际的小组合作学习流程。在课题研究最初阶段,课题组认真学习了各优秀学校的课堂改革经验,根据课改名校“自学——议论——引导”要求,确立我校课题实验的流程,探索规律和方法,群学策略。 (2)开发“兵教兵”结对子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人数又多,教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建立同桌互助小组,让学生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就能实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学生在帮助同桌的过程中,时自己也得到了提高。 3.初中数学学科学习共同体教学案例研究 (1)设计策略研究 良好的教学设计是搞好合作学习的前提,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重点探索了以下策略: A. 教学目标的设计策略研究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也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目标设计上,因此教师要根据课标的要求以及本单元、本课时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对学生来说就是学习目标),目标的表述要尽量做到明确、具体、可测。 B. 讨论问题的设计策略研究 讨论问题的设计。设计讨论问题非常重要,这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的效果。 C.讨论时间的设计策略研究 合理设计合作学习的时间。实验教师能做到合作学习的次数得当,避免了满堂问,每次合作讨论的时间要科学控制。 D. 教学活动的设计策略研究 合作学习是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合作学习,没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必是无效的或者是效率不高的。有好的教学活动就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的技能技巧,又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指导策略研究 A.情感激发策略。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创设合作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合作的兴趣,促使学生乐于合作,共同分享合作的喜悦、体验合作的乐趣,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养 。 B.提出问题的策略。思源于疑,没有问题就无以思维。因此,引导学生勇于提出学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是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好方法。 C. 讨论的策略。在合作学习的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技能的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讨论。 D. 友善互助的策略。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方式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多参与、多发言,保证他们更好地融入小组的讨论。 (3)评价策略研究 A.对学生的评价策略 建立一种以质性评定为主,量化评定为辅,发展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有效评价方式 。 B.对合作学习小组的评价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合作的小组为基本单位 ,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 (4)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A. 展示+点评、质疑+补充”策略。 这是课改之后“小组合作学习”的通用策略。一般是选择一个关键性的目标要素(知识、能力、信息、创造和性格),在一个操作平台上,形成多向度、多功能的作业方式,通过小组或团队互动,积极主动进行功能性、结构性、系统性的强化学习。 B.“问答对抗”策略。 传统课堂往往采用“老师问学生答”的简单问答模式,或解决问题模式。这种方法容易导致课堂枯燥乏味师生疲惫。既然老师问,学生答课堂动不起来,那何不改为学生问、学生答,同桌问答,组与组问答呢?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C.“情境创设”策略。 境能生情,而情感能开发人的潜能。通过创设“美、智、趣”的学习情境,“亲、助、和”的人际情境,唤醒学生的心灵、触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语言,促使学生主动投入、主动参与,获得主动发展。 研究重点: 对于国内外共同体研究的前沿成果和优秀案例进行校本化的移植,通过对所教班级小组合作的实践研究,形成有我校特色的共同体培养研究模式,从而形成活动性、协同性、反思性的学习共同体。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中明确指出:“经历独立思考并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成就。”“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敢于质疑和反思。”(P13)“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严谨、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较好的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P15)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 (1)教师方面: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掌握学习共同体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 (2)学生方面:通过开展学习共同体实践,使学生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优越性,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转变学习方法。 (3)教学方面:通过开展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等方面的共同体学习活动,形成共同体合作学习机制,转变评价方式,形成共同体学习评价机制,推动新课程教学改革。 (二)研究的意义 (1)学习共同体能培养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提出了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即教育青少年“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这四方面是21世纪教育的新的目标,也是新世纪每个人的人生支柱,只有在交往和合作中个人才能切身感知人类文化的多元性,才能深刻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性,才能形成彼此尊重与宽容的态度,才能养成互助友爱的品德,才能真正学会共同生活。 (2)学习共同体可以明显的提高课堂效率 开展学习共同体实践,有利于形成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学习局面,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使各类信息能有效沟通,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无论潜能还是差异,它们都是亟待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越是人数多的班级,越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既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又加强了教学的个别化;因小组的精诚合作,课堂才不会再有被冷落或遗忘的角落,教学才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构建高效课堂 (3)开展学习共同体实践是2022版新课标和我校实际所需 新课程教学改革以来,许多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力图把共同体学习模式作为推动教学改革的抓手。 学习共同体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各种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有利于改善课堂教学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人际关系、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等方面的非认知品质,被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广泛采用。但纵观我校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环节,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随意性大,造成组内不异质,合作学习无法开展;组内的分工不明确,讨论时秩序混乱,学习效果差;重视对小组的整体评价,忽视对象学生的个体评价;重视对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机制亟待改善。鉴于我校开展学习共同体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时存在的种种问题,所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就很有必要。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了解学习共同体的有关理论、文献资料,提升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教科研理论水平。 2.调查法。通过网络搜索、问卷调查等形式,分析学习小组的合作现状,学习共同体的目前状态作为研究的实际依据,制定相应的研究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教学与研究,及时总结研究成果。 3.案例分析法。在课题研究的实际过程中,以所教班级的各个小组来分阶段逐步落实课题研究的目标。对于组内每个成员的定位、活动、成果等进行跟踪研究,以客观、科学的态度进行及时的反思再实践,直到达成相应的研究目标。 4.对比分析法。主要采取纵向的整体对比和横向的个体对比的研究方法(班内9个小组横向比较研究,课题组成员的6个班级的纵向比较研究)。其根本目的是通过比较,发现在学习共同体培养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不错的实践方法。 5.经验总结法:不断反思反馈,及时总结经验,及时记录积累资料,为撰写教科研论文和结题报告提供素材。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研究过程: 2021年9月,本人作为海门区乡村初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育站学员(班长),申报了本课题(经过三次修改),通过了专家组的审核,在随后的课题实施过程中,课题组对本课题进行认真、规范、有序的研究,现在已经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本课题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22年3—5月) 1.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组建课题研究团队,成立课题组。 2.广泛搜集有关学习共同体的理论资料,为课题研究做好理论准备。 3.采用课堂观察、小组问卷、访谈法调查研究学习共同体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撰写调查报告。 4.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请专家指导,进行开题。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2022年6月—2025年1月) 1.按照课题研究方案,确定实验班,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在教学中开展学习共同体实验,边实验边总结,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流程。 2.定期开展课题组成员培训活动,规范学习共同体行为。 3.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积累研究材料,总结经验和操作方法。 4.积累研究资料,撰写论文。 5.请专家指导,改进研究方法。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5年2月—6月) 1.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整理论文和教学心得等相关资料。 3.收集、整理资料,健全学习共同体的原始材料。 4.请专家予以鉴定。 六、课题参与人员及组织分工 姓名工作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研究专长课题组中的分工 陆炜锋南通市海门区六甲初级中学中小学一级教师教学研究主持人(全程设计、参与) 姜红南通市海门区海南中学中小学一级教师教学研究制定方案、问卷调查 张彐松南通市海门区六甲初级中学中小学二级教师教学研究组织实施、案例分析 陈春艳南通市海门区六甲初级中学中小学二级教师教学研究档案整理、理论查找七、课题的经费 学校对参加课题研究的人员的必要车旅费均报销,对和课题相关的上课、论文评比活动均提供必要的费用支持。对获奖的论文均在奖励性绩效工资中体现。

共同价值和共同体研究论文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这个就是世界的主流价值观啊!应该从这个角度和方向切入进行相关的论证,然后再加上中华文化与世界潮流相结合。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还将长期并存时代,从"虚假共同体"发展到"真正共同体"之间的一种过渡形态,一种自觉形态,是社会主义中国自觉把握世界历史进程的表现。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包含政治、经济、文化、安全和生态五位一体的诉求,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整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了中国人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有利于传播中国声音、塑造中国形象、彰显中国价值。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既反映了当代国际关系现实,又将人类共同价值和中华优秀文化在新高度上弘扬光大,反映了全人类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心声,是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

扩展资料:

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看,发达国家以西方现代化制度为中心,在全球宣传所谓“普世价值”,倡导西方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核心价值观,推广“全盘西化”的现代化模式。但是,对待出现的经济危机、移民冲突、宗教冲突等新问题,发达国家又抛出霸权稳定论、全球治理论、自由民主论等霸权主义伎俩,结果是“失道寡助”,收效甚微。

当今世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着种族、宗教、文化、习俗等差异,但各国人民都拥有共同的愿望,那就是追求和平、发展、自由、和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促使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一个世界,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政府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提出,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

当今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潮流不可逆转,各国间的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但也面临诸多共同挑战。

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不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如何、是否愿意,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与此同时,一种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目的的全球价值观已开始形成,并逐步获得国际共识。

“共同利益”的概念并非从来就有。欧洲君主制时期,国家利益就是君主个人或家族的利益。进入20世纪,国际社会的利益关系曾被描述为一种排他的零和关系,因此利益争夺引发战争是无法避免的。

经济全球化促使人们对传统的国家利益观进行反思。瞬间万里、天涯咫尺的全球化传导机制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了“地球村”,各国利益的高度交融使不同国家成为一个共同利益链条上的一环。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全球利益链中断。

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出现问题,则饥民将大规模涌向别国,交通工具的进步为难民潮的流动提供了可能,而人道理念的进步又使拒难民于国门之外面临很大道义压力。互联网把各国空前紧密地连在一起,在世界任何一点发动网络攻击,看似无声无息,但给对象国经济社会带来的损失却有可能不亚于一场战争。

气候变化带来的冰川融化、降水失调、海平面上升等问题,不仅给小岛国带来灭顶之灾,也将给世界数十个沿海发达城市造成极大危害。资源能源短缺涉及到人类文明能否延续,环境污染导致怪病多发并跨境流行。面对越来越多的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任何国家要想自己发展,必须让别人发展;要想自己安全,必须让别人安全;要想自己活得好,必须让别人活得好。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共同利益也有了新的认识。既然人类已经处在“地球村”中,那么各国公民同时也就是地球公民,全球的利益同时也就是自己的利益,一个国家采取有利于全球利益的举措,也就同时服务了自身利益。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一个世界,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政府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提出,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

当今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潮流不可逆转,各国间的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但也面临诸多共同挑战。

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不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如何、是否愿意,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与此同时,一种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目的的全球价值观已开始形成,并逐步获得国际共识。

扩展资料

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但接踵而至的环境污染和极端事故也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1943年美国洛杉矶光化烟雾事件、1952年伦敦酸雾事件、20世纪50年代日本水俣事件、1984年印度博帕尔化学品泄漏事件等恶性环境污染事件,均造成大面积污染和大量民众伤病死亡。这些事故引起了人们的思考。

1972年,以研究环境和发展问题著称的“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报告,提出“若世界按照现在的人口和经济增长以及资源消耗、环境污染趋势继续发展下去,那么我们这个星球迟早将达到极限进而崩溃”,引起国际社会极大争论。

同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研讨会,会上首次有人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3年,联合国成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进行专题研究。

该委员会1987年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正式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此后,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乡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研究论文

几点认识:1,硬是要把村级个体基层性的问题,戴上一个高屋建瓴的宏观问题的大帽子,反倒是让人感觉华而不实。2,对于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谈及的是乡镇一级?还是村一级?如果是指村一级,能够符合系统建设规范的有多少?代表意义有多大?3,工作中的策略问题,通常是带有全局性、宏观性的全方位构思和谋划,仅就一个村而言,定位在探索实践的具体对策更为谦虚得体。4,这样看起来气势宏伟的论文,更像是博士级的论文或是国家级专家就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发表的学者专述。5,如果是仅仅采用一个典型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来探讨和表述观点,反倒不如《政治引导、经济辅助,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日新月异》更为贴切,这样更容易把握立论准确、依据充实,更能够畅论自己的观点。

里面部分内容你要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去改。开题报告正文一、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课题自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的 科学决策。这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部署, 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移风易俗,革除陋习,推行文明乡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探讨的一项重要课题。所谓陋习,就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粗俗的、不文明的习惯或习俗。这些陋习,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制约了社会的向前发展,有的甚至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一定的危害。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就是探讨如何有效解决农村陋习,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完善农村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农民的生活方式,使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实现质的飞跃。本课题的研究将为新农村建设的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的实现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值得参考的方法,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民与环境和谐相处提供一个可靠的解题思路。二、课题所涉及的问题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一)农村陋习的研究现状我国农村地区分布广泛,研究人员都是在具体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对农村陋习进行的研究,虽然他们是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做的调查研究,且对农村陋习的提法也不太一样,有的称作农村陋习,有的称作农村畸形文化消费等,但他们所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课题是相同的,且不同省份的农村陋习也是基本相同的。从研究者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从三个方面来研究农村陋习,即农村陋习的形式、农村陋习形成的原因和解决农村陋习的方法。1.农村陋习的形式。学者雷珍在《陋习新农村建设的拦路虎》(西部大开发,2006年12月)中把农村陋习分为赌博、封建迷信、婚丧嫁娶比阔和配阴婚。用四个发生在现实中的例子向我们详细的叙述了这些陋习的危害。学者贾书海在《农村文化消费的悲哀》(领导之友,2005年第2期)中用农村文化消费的提法向我们介绍了以下几种农村存在的陋习:一是婚事盲目攀比、大操大办;二是丧事奢办成风,封建陋习又抬头;三是人情消费花样多,借债送礼让人愁;四是封建迷信死灰复燃,巫婆神汉大行其道;五是赌博恶习沉渣泛起,不法活动渐成规模;六是消费内容低级庸俗,先进文化市场难觅。他通过具体的事例和对这些陋习的具体描述,认我们看到了农村消费的悲哀。学者徐学庆、徐新林、韩超在《河南农村的陋俗及治理对策》(学习论坛,2000年第4期)中介绍到,他们通过对农业大省河南的深入调查,把农村陋习归纳为以下几种:一是“重男轻女”现象依然存在;二是早婚早育,婚事大操大办之风日盛;三是厚葬隆丧,几千年的传统陋习香火依然;四是封建迷信活动猖獗。并且在每一项大的陋习下分为几个小项,更全面、更具体的向我们介绍了河南所盛行的陋习。记者徐少林在《农村陋习扫描》(农村视点,2003年第8期)中对山东农村存在的陋习做了介绍,他指出山东农村陋习主要集中在环境和饮食二个方面。环境方面指农家的家禽家畜一律散养,因此鸡瘟、狂犬病、公牛抵死抵伤人等牲畜给人造成危害的事每年都会发生。最要命的是猪跑到厕所里吃屎和垃圾,结果猪的肉质很差,有很多米猪。柴草堆放在街道胡同里,不仅影响交通而且时常发生火灾。饮食方面指农民在吃饭时都在屋外而且蹲着吃,不利于消化,喝生水等生活习惯。学者晨旭在《影响农民生活的陋习》(福建农业2006年第5期)中指出农村存在以下几种陋习:一是人与畜禽混住;二是厕所图简就近;三是吃饭的用具公用化;四是脚盆脸盆混用;五是对传染病不忌不防。这些都是农民在生活方式方面的陋习。综合以上学者对农村陋习形式的介绍,笔者认为农村陋习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精神文化和日常生活二个方面。其中精神文化方面包括封建迷信活动、婚丧嫁娶铺张浪费相互攀比、赌博、人情送礼等;日常生活方面包括人畜混住、不讲卫生、柴草乱堆、喝生水等。2.农村陋习形成的原因。学者雷珍在《陋习新农村建设的拦路虎》(西部大开发,2006年12月)中认为,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这些不和谐之音,最重要的是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极度匮乏造成的,而农村精神食粮匮乏的主要原因归根结底是我国农民现在的文化水平整体较低所致。他通过一组数据来证实他以上观点的正确性。学者张博、潘立云在《农村传统陋习及对策争议》(学习论坛,1999年第2期)中指出,当前农村迷信活动之所以盛行,除了农民群众的偏颇认识外,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文化底蕴的影响;二是政策界限不清的影响;三是党内不正之风和工作失误的影响。学者徐学庆在《现阶段农村不良习俗泛滥的原因探析》(社会主义研究,2002 年第1 期)中对农村陋习形成的原因作了详细的分析,并对具体的每一种陋习作了原因分析。他的分析如下:(1) 现实根源重男轻女的现实原因:第一,生产方式的决定作用;第二,由家庭的养老功能决定;第三,男孩是家庭的保卫者早婚的现实原因:第一,大家族观念的影响;第二,农业劳动依赖人工的影响;第三,宣传贯彻《婚姻法》不力。婚丧大操大办的现实原因:第一,在一些农民看来,“闺女是赔本货”、“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可见,索求彩礼的实质是为了“不赔本”,是一种经济关系的回收;第二,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索求彩礼习俗的蔓延提供了物质基础;第三,婚姻不是出于当事人的情感意愿而是包办婚姻,因而必须在彩礼上多有计较;第四,不良的社会意识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第五,农村青年及家庭相互攀比的虚荣心在作怪。婚丧大摆酒席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图排场、摆阔气、满足虚荣心理。好像酒席摆的越多,越能说明当事人人缘好;第二,回收礼金。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们越来越重视礼节和交往,因而某家有红白喜事,亲戚朋友都要凑份子送礼,即使东家借,西家凑,打肿脸充胖子也要送。送礼少了一来显得寒酸,二来表明关系疏远,因而互相攀比,致使送礼风越刮越烈,人情消费逐步升级,加重了农民负担。赌博蔓延的现实原因:第一,充裕的时间、贫乏的精神生活和一定的财力为农村赌博的滋生蔓延提供了条件;第二,社会对赌博认定的多重性助长了赌博的蔓延;第三,家庭对赌博的“宽容”怂恿了赌博的蔓延。封建迷信泛滥的现实原因:第一,小农经济是封建迷信生存的良性土壤;第二,较低的科学文化素质,是阻碍农民接受新事物、割断旧习俗的羁绊;第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冲击诱发了农村封建迷信的蔓延。(2)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手软”的影响(3) 宣传舆论的误导(4) 思想认识上的“误区”(5) 党员干部的参与(6) 城市不良习俗对农村的示范效应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农村陋习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匮乏;二是腐朽落后的封建思想对中国农村有着深刻的影响;三是农民文化水平整体较低;四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手软”的影响;五是宣传舆论的误导;六是思想认识上的“误区”。3.解决农村陋习的方法。学者雷珍在《陋习新农村建设的拦路虎》(西部大开发,2006年12月)中认为,农村的陋习和畸形的消费观念,形成已有时间。我们现在要移风易俗,建设真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依靠的是我们大家的力量,需要依靠全社会的长期共同努力才能做到。他认为要想使农村整体面貌彻底好转,必须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要先发展农村经济;二是要培养新型农民;三是要组织农民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组织移风易俗、改变观念的宣传教育活动;四是对于聚众赌博、借封建迷信财害人、严重破坏社会风气、造成极大危害的现象,进行坚决打击和制裁,对于党员参与的更要从严处理。学者贾书海在《农村文化消费的悲哀》(领导之友,2005年第2期)中认为,抑制和根除农村的畸形文化消费是一个系统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比抓经济、比让农民从物质上致富更难。因此,首先需要各级、各部门从思想认识上引起重视,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其次要广泛宣传科学思想、科学知识和健康向上的先进文化,让农民接受精神、思想上的洗礼、熏陶,让他们能自觉地用健康文明的文化消费去取代和抵制腐朽落后的文化消费。再次要搞综合治理,采取有效措施组建农村红白理事会,组建农村文化站,组织文化下乡、电影下乡,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最后执法部门更要加大对赌博等违法的、扰乱文化消费市场行为的打击和教育力度。学者徐学庆在《现阶段农村不良习俗的治理对策研究》(河南社会科学,2003年5月)中提出以下对策:一是提高全社会对现阶段农村不良习俗危害性的认识;二是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三是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四是建立农村红白喜事理事会;五是坚持不懈地对农民进行无神论的宣传和教育;六是加强科普工作,提高农民识别和抵制封建迷信的能力;七是整顿文化市场,加强对出版行业的管理;八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九是加强民俗学的研究和宣传。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解决农村陋习的措施有以下几点:一是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二是培养有文化、懂科学、有技术的新型农民;三是加快农村教育,包括农村义务教育和农民的素质教育;四是加大对先进文化的宣传力度;六是加强对赌博、借封建迷信财害人、严重破坏社会风气等行为的打击和教育力度。(二)农村陋习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农村陋习在和新农村建设有何关系,不少学者对此作了一定的研究。学者田慧在《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党报,2007年5月)中指出,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新农村建设所要实现的五个目标中,体现农村文化建设的“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只有通过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才能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为实现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目标提供内在动力,提升农民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从而更好地参与到农村民主自治的进程中,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管理民主的政治文明建设目标。然而影响新农村文化建设进程的因素中就有农村陋习。作者用农村文化生活单调,负面文化影响扩大来说明农村陋习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影响,作者所说的负面文化指赌博、封建迷信活动和大操大办婚丧嫁娶等,这些都是农村陋习的表现形式。学者江泳辉在《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湖南行政学院学报(双月刊),2005年第4期]中指出,农村地区特别是一些落后闭塞的农村地区存在着一些与先进文化建设不相适应的问题,它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民素质提高。其中,第三点是封建迷信盛行,科学精神欠缺。第四点是陈规陋习复活,现代文明难觅,明确指出农村陋习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影响。毫无疑问,农村陋习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尤其是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影响。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其中,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乡风文明是指通过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和道德宣传,使农民的思想、道德、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建立起科学文明的新风尚,崇尚文明、崇尚科学,乡风文明出现新气象;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村容整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目标是要达到村容整洁,即通过净化、绿化、美化等措施使得农村的生态环境和农民居住环境得到根本改善,而农村陋习正是对这两项目标的实现造成了严重的障碍,所以,要实现新农村的美好目标就必须彻底解决农村陋习。三、提出的任务要求及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行性分析本课题的研究要求我在规定的进度内完成所要完成的任务,论文的内容要充实、有说服力、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且语言表达通顺流畅,字数符合大学所规定的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字数要求,同时积极与指导老师联系沟通,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论文的写作。在大学期间,我学习了《公共政策》、《管理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与社会调查》、《公共关系学》等相关的管理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结合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来对此问题进行初步的认知分析。另外,可以通过书籍、报刊和杂志及网络等各种途径来了解各地方解决农村陋习的新方法和新农村建设的新举措。最后指导老师渊博的知识、丰厚的经验、严谨的治学态度等都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以上各因素为课题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必要条件,因此,笔者认为课题的任务要求及预期目标的可行性分析的完成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四、本课题需要重点研究的、关键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课题重点研究的、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解决农村陋习,实现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民与环境的和谐共存。笔者通过大量阅读有关农村陋习和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文章和书籍,并对收集到相关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整理,对此课题的解决思路如下:首先,对农村陋习的存在形式进行扫描,只有先了解了有哪些陋习,才能有的放矢的对其进行研究。其次,对农村陋习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只有知道了农村陋习形成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寻找解决的方法。再次,通过对一些已经实施的试点方案所取得的成果的研究和对一些地方已经取得的成果的研究(如华西村、南街村等)找出一些可以推广到全国的经验,提炼出值得借鉴的方法。最后,通过借鉴一些发达国家在解决农村、农民问题时所总结的经验,根据中国具体国情,寻找一条适合解决农村陋习的道路。五、完成本课题所必须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实验设备或实验环境条件、某类市场调研、计算机辅助设计条件等等)及解决的办法(一)图书馆相关的文献资料图书馆的文科书库和政法学院资料室里相关的图书,以及图书馆的现刊室、过刊室相关的文献资料,可以为我提供大量的参考文献。此外,还可以利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和政法学院电子教室的计算机,在相关网站上查询所需要的资料。(二)指导老师的帮助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时常向指导老师请教,经常主动地与指导老师当面交流或用电话和电子邮件咨询论文中的相关问题,为我开阔思路,更好的完成论文作了重要的保障。(三)时间保障从论文题目和指导教师确定到毕业论文的定稿需要较长的时间,(2007年10月到2008年5月)在这段时间合理的安排每一事项,按要求完成论文的各项安排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六、完成本课题的工作方案及进度计划这篇论文,先要对这个题目进行思考,明白自己要写些什么,从什么方向着手,然后在去搜集资料,着手对资料的整理,使自己对这个题目有一个系统的认识,然后和指导老师积极配合,逐步完成规定的写作步骤。完成初稿后,交给老师修改,然后自己修改,最后定稿。论文的工作进度为:第七学期:第三周 公布选题结果,指定指导教师第五周 提交选题指南第六周 下达和接受任务书第七—十周 撰写文献综述第十一周 完成开题报告第十六周 完成论文初稿第八学期:第一—三周 完成第一次修改稿,中期检查第四—六周 完成第二次修改稿,中期检查第七—九周 进一步收集资料,充实内容,完成第三次修改稿第十一周 完成定稿及打印工作,答辩资格审查第十三周 论文答辩第十四周 论文答辩汇报会、提交论文自评报告七、主要参考文献[1]田慧,《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5月[2]雷珍,《新农村建设的拦路虎》,西部大开发,2006年12月[3] 晨旭,《影响农民生活的陋习》,福建农业,2006年第5期[4]江泳辉,《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湖南行政学院学报(双月刊)2005年第4期[5]贾书海,《农村文化消费的悲哀》,领导之友,2005年第2期[6]徐少林《农村陋习扫描》农村视点,2003年第8期[7]徐学庆、徐新林、韩超,《河南农村的陋俗及治理对策》,学习讨人论坛,2000年第4期[8]徐学庆,《现阶段农村不良习俗泛滥的原因探析》,社会主义研究,2002 年第1 期[9]徐学庆,《现阶段农村不良习俗的治理对策研究》,河南社会科学,2003年5月[10]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学会编,新农村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

乡镇基层文化建设调研报告(精选3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乡镇基层文化建设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一、基层文化建设现状

(一)基层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实现新的突破。 总投资500万元的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竣工,实现了我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全覆盖。建起了砚城镇李家口村、前所乡右所村、南坪村、孙家坪乡阳坡村等30多个文化大院、文体广场。实现了以篮球场为主的农村体育场地、农家书屋、农村文化活动室等新的“全覆盖”。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投入使用,县图书馆向全社会免费开放。

(二)文化体育事业日新月异。 积极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实施“2131”电影惠民工程,举办广场文化活动、歌咏比赛、文艺晚会,开展多形式的体育活动,成立了乒乓球协会、羽毛球协会、网球协会、太极拳协会等体育社团组织,广大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三)文化强县和全民健身工作有序开展。 随着文化消费需求日益扩大,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我县文化企业开始涌现,从业人员不断增加,动物标本制作、根雕、手工地毯逐渐形成规模,八大角秧歌、黑肉烩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XX。积极实施“十大文化工程”,不断满足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体育场地数量大幅增加,健身组织不断壮大,文化产业发展和全民健身工作有序开展。

(四)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农家书屋、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农民体育健身设施等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圆满完成,文化体制改革平稳推进,南庄窝古塔等珍贵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进展顺利。

二、存在困难

一是文化馆职工年龄偏大,文化专业素质偏低,艺术人才青黄不接。

二是文化队伍缺乏指导,疏于培训。乡镇综合文化站急需配备专职辅导员,发展农村文化事业。

三是群众文化团体发展面临较大困难,开展活动难度大,缺乏激励机制和政府扶持,发展后劲不足。

四是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农村文化活动室等文化场所的使用率不高,有的成为摆设。还有些体育健身场地成为农民的打谷场。

五是农村基层文化消费意识不强,在文化娱乐方面消费比例低,不愿花钱购买报刊书籍和用于其他文化娱乐上,认为能够吃饱穿暖就行,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给农村文化建设带来一定难度。

三、对策措施

(一)加强对农村文化工作的领导

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加强领导,加大管理和指导力度,将发展经济和文化建设有机统一,将文化事业发展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工作业绩考核,促进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推进我县基层文化建设。

(二)完善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文化事业的关键,是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物质载体,其建设水平决定着群众的参与程度。要采取“向上争、本县投、民间吸”等多渠道筹措资金,形成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办文化的新格局,实行文化建设社会化,文化服务有偿化。在向上级争取投入的基础上,县财政每年用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和文体活动补助。同时,动员社会力量投资农村文化事业,形成产业,实行有偿服务。

(三)建立健全文化队伍管理体制

文化队伍建设是发展基层文化事业的根本,是文化软件建设的主体,其素质高低决定着群众文化生活的繁荣程度,同时也影响着群众的文化取向。在逐步加强硬件建设的基础上,必须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一是要按编职数配齐配强乡镇综合文化站专职辅导员,明确村文化室兼职人员,并考虑适当工作报酬。二是积极培育自发性的群众文化团体,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和业务水平,并对民间文化团体加强引导,加强管理,鼓励和支持其开展文化活动,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三是加强对我县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将真正具备各类文化素质的人才充实到文化队伍,提高文化工作质量。

(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载体

一是要继续搞好送戏、送电影、送科技知识下乡活动。二是要适时组织开展球类、棋类、牌类等比赛活动和戏曲歌舞等表演活动。三是鼓励支持开展民间文化活动,使群众广泛参与丰富多彩的文体节目。四是加强对民间歌舞、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的发掘、保护和利用,使其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五是切实把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农村文化活动室充分利用起来,发挥作用。

(五)改变群众文化消费观念

精神生活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改善,文化生活也应随之提高。但部分群众知识浅薄,观念落后,对文化生活没有认识,没有追求,没有参与,没有投入。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宣传活动和娱乐活动,加强引导,使广大群众从中得乐,从中受益,认识到怎样生活才是美好、丰富、幸福的人生,激发他们的热情,使他们逐步改变传统消费观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购买书刊和其它文化用品,参与文体活动,以构建一个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大文化社会。

人民大众既是文化的拥有者,也是文化的建设者,更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基层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的基础,是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径。通过对盂县基层文化建设和文化需求的调研,深深感到基层文化建设是任重道远且十分艰巨的工作。

一、 盂县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我县把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有了长足发展。确立了“以建设忠义文化为统领,建造一批文化设施,打造广场文化、节会文化几个亮点,统筹县、集镇、乡、村四级文化网络,构建盂县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村落文化五个平台,真正让乐起来。加大了对文化事业的扶持力度营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同时从文化建设的软环境看,近年来每年评选文明廉洁家庭标兵户10,学习才艺型家庭标兵户10户、好婆媳10对、好夫妻10对、好妯娌10对、好邻里10对。全县创建44个星级文化活动室、历年来表彰诚信经营户350个为全县的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大大提升了盂县人民的整体素质。目前,盂县文化馆、剧院、图书馆、新华书店等设施向立体式多样化转变。新建了文化广场、文化公园等活动场所。农村大部分中心村都已建有各类活动室、阅览室及黑板报、宣传窗等设施。全县已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城乡一体的县、乡、村三级文化阵地。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走访和问卷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文化建设设施总量不小而实用量不足民间文艺队伍庞大而文化工作专业人才欠缺。目前全县农村文体活动的设施总量为875个,其中包括篮球场、乒乓球室、老年活动室、棋牌室、影剧院、健身室、书画室、古戏台、阅览室、多功能厅等真正成为农民的文化活动场所的却是少数。我县绝大部分民间艺人都在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全县14个乡镇只有14名文化员编制,同时多或少地兼干其它工作。文化员队伍总体素质偏低,专业出身的几乎没有,农村文艺后备人才相当缺乏。另外各类文艺下乡活动虽然形式优美、格调健康,但是取材于基层生活的题材不多,艺术品味虽高但贴近广大农民的实际需要不够。县图书馆藏书总量为769120册,除了一些经典的文学著作外,很多内容都已经落后过时,适合当代农民阅读的作品极少,而且一些地方还没有图书阅览室,普及程度不够,许多基层群众无书可读。

二、 强化基层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综合调查走访,我们认为盂县基层文化建设必须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县委精神,全面实施“文化塑县”战略,以文化塑造精神、塑造品牌、塑造形象为抓手,着力打造“崇文、忠义、争先、包容”的“盂县精神”,推动盂县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一)、进一步拓宽基层文化建设的出路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要切实改变目前基层文化建设在经费上“吃不饱、饿不死”、人员上“丢不掉、甩不脱”、事业上“放不开、搞不活”的局面,走出一条减轻实际负担、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促进文体事业自我发展的新路。具体讲,一是政府要积极规范引导基层文化中心创建工程 。二是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新机制。三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打造忠义文化品牌。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的文化机制,把文化推向市场。立足当前,起好步、走好路,依法严格规范文化市场,真正使文化发展惠及人民群众。

(二)、构建覆盖全县城乡公共文化网络体系

构建全县公共文化网络服务体系总体框架。充分发挥阳泉百度优势,逐步建立县、乡(镇)、村三个级网络体系。在坚持政府为主导同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鼓励和支持各种社会力量,以捐赠赞助等方式,兴办公共网络文化事业,提供公共网络文化服务,发展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无纸化办公等等各项网络文化建设事业,以增强公共网络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能力,促进公共网络文化服务事业的发展。推动盂县规划和建设公共网络文化设施,填补图书馆、艺术馆的空白,并通过新建和改扩建的方式,实现县级网络图书馆和文化馆达到国家级标准。

(三)、加强政策引导构建良好的文化市场氛围

1、制定完善各类文化产业政策。 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项目补贴、后期赎买、奖励、贷款贴息以及搭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平台,如组织文化产业博览会、举办大型文化活动、优秀文化产品评奖推介等。

2、培育市场主体,优化产业结构。 充分发挥我县现有文化资源和工艺美术、民间工艺、文化产业制造方面的优势,培育市场主体,在具备条件的地方重点建设一批文化产品制造、演艺、休闲娱乐等产业示范基地和文化产业园区,提高文化产业的集约化水平,提高科技含量,形成具有盂县特色的文化产业群。根据我县北、西、东、南部不同的历史文化特色,扶持建设集文化、休闲、娱乐、度假为一体的大型文化产业基地和文化观光园区,在藏山旅游景区打造一批旅游演艺系列节目。形成我县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3、培育文化产品市场。 重点扶持3-5个有规模的艺术品交易市场;积极培育小型多样、具有我县特色的剪纸、编织、木刻等农村民间文化产品的交易市场,形成民间艺术品生产销售基地。逐步发展文化经纪代理、评估鉴定、技术交易、推介咨询、担保拍卖等各种类型的文化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各类文化行业组织自身建设,发挥其推荐、联系、协调的桥梁作用,创新、健全市场运行机制。

4、精心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塑造忠义文化品牌,推出盂县精神。 举办具有影响的地域性大型文化节庆活动,积极参加全国性的博览会、交易会,运用舞台艺术剧、影视作品等多样化的宣传手段,塑造文化品牌,提升地域形象。全方位展示根祖文化、晋商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等盂县特色文化,在塑造有影响的文化品牌的同时,为艺术品交易搭建展示、营销平台。

( 四)、根据目前我县文化建设现状,提出以下具体建议:

1、盂县历史悠久,传统文化积淀异常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类繁多。 建议按照申报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条件,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条例,规范我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建立文化精品生产机制,确定全县重点专业艺术院团名录,出台精品奖励办法,政府举办艺术节。建议盂县要确定重点专业艺术名录。制定《盂县文化艺术精品奖励实施办法》,把艺术创作经费和文化活动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保证艺术生产和文化活动稳定的经费来源渠道,为繁荣创作和组织引导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资金保证;对在全国或国际上产生一定影响的文化精品给予重奖,对宣传盂县和树立盂县良好形象。同时要创新艺术节投资模式,引入多元化的投资,将各种要素资源集中于营造环境,提高艺术节的品牌价值上,形成良性循环的.投入产出机制,使艺术节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

2、建议制定盂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使盂县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更为明确、方法更为科学、效果更为明显的基础。 鉴于我县文化资源分散、涉及管理部门较多的现状,拟组成多个相关部门参加的规划编制工作机构,全面开展编制盂县文化产业规划工作。编制文化产业规划要与文化产业调查相结合,为文化产业发展摸清家底,为筛选文化产业项目提供依据。各部门应立足不同的文化资源和经济基础,找准发展的切入点,为建立支柱型文化产业,丰富文化产品,完善文化产业门类结构打好基础。

3、继续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建议设立荣誉制度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 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文化工作者的深切关怀,设立盂县文化人才奖励制度,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是在文化战线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的具体体现。积极推进公民文化建设,相关部门要定期评选道德模范、见义勇为、诚信经营等凸显忠义文化为主体的先进个人和集体,逐步构建道德文化、诚信文化、法治文化、选举文化、机关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网络文化、节会文化等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的文化建设格局。

从盂县文化建设的整体看,基层文化建设相对薄弱。为了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活跃百姓文化生活,使群众的精神面貌昂扬向上,使群众的民族凝聚力、创造力、发展活力得到实质性提升,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服务于民,把精力放在管理上,投资落在群众中,是政府从办文化、送文化逐步转型为政府管文化、发展文化建设的种种积极探索。

在对南溪等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及运行现状“解剖麻雀”过程中,我围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满足谁的需求、满足什么样的需求、如何来满足这些需求等方面,作了比较系统的思考和梳理,有了一些初步的想法。

总体来说,一是要重点加强也要统筹推进,既要尽快做长短板、补齐欠账,又要搞好总体设计、坚持协同推进,实现资源利用和惠民成效的最大化;二是要持续实施也要创新发展,把文化惠民工程的“接力”建设和创新发展统一起来,努力实现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从无到有”和“从有到优”;三是要全域覆盖也要中心集聚,在全覆盖、保基本的基础上,克服设施建设条块分割弊端,加大跨部门资金、项目整合力度,将文化资源重点向人口相对密集的中心村集中,加快培育形成若干小的区域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四是要长“送”文化也要深“种”文化,一手抓“送”,一手抓“种”,兴民间艺术、育乡土人才;五是要加大投入也要改进服务,在坚持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渠道加大投入的同时,进一步创新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模式,多开展流动、网点、上门服务,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公共文化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具体来讲,我们有五条改进措施和建议:

(一)着力在中心村整合打造“农民文化乐园”。 就是构建满足学教礼仪、文体活动、乡风展示、议事聚会等多种需求的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使之成为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平台、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新时期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将结合全省开展的美好乡村建设,以改扩建为主、新建为辅,以设施建设为基础、内容建设为核心,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场地、设施以及闲置的学校、祠堂、厂房等,对中心村已有、在建、将建的村文化活动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以及乡村学校少年宫、留守儿童活动室、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进行整合提升。目前已在六安等6个市选择20个不同类型的中心村进行试点,明年起逐步在全省中心村展开。

(二)相应提高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标准。 去年底安徽将国家有关经费与省、市、县配套经费合并起来,每个行政村每年安排1万元农村文化活动和设施运转专项补助。下一步应根据实际需要有所增加并用活用好。一是将每村2400元的文艺演出补贴增加到4800元,以适应目前一场演出40005000元的成本。以县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按群众意愿统一采购文艺演出送到行政村,让群众一年能够在家门口观看一场正规文艺演出。有条件的地方还要争取让群众一年看上两场。二是将补助农家书屋的2000元资金增加到3000元,其中1000元由村里给书屋订报纸,2000元由县图书馆根据农民意愿集中采购图书和期刊。建立“县总馆+乡镇分馆+村服务点”三级服务体系,县图书馆通过乡镇综合文化站,每半年对农家书屋图书和期刊进行一次更新,使每个农家书屋拥有基本藏书1500册、流动图书300册,报纸10种、流动期刊50种。三是将农村电影放映每村2400元增加到3000元(即每场增加50元),从而保证租片质量,多放映一些群众喜欢看的影片。

(三)深入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适应“三网融合”和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信息化趋势,尽可能扩大县乡村三级有线联网覆盖,并积极探索多种工程技术路径,解决非有线电视用户收看本地节目难问题。引导地方频道针对受众特点安排播出内容,多办诸如农技服务、地方戏曲、群众性文化活动等农民爱看的节目。采取在乡镇设立维修点、预置备用设备等措施,方便群众及时维修、更换损坏的直播卫星设备。在条件成熟时可考虑免收农村或贫困地区有线电视收视费,将其作为“村村通”工程的后续项目列入民生工程,进一步巩固扩大电视作为主流媒体的主导权和影响力。

(四)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在配齐配强、专职专用乡村两级宣传文化工作人员的基础上,建议参照教育按学生数、卫生按服务人口数核编的做法,科学核定基层文化工作人员编制。逐步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者待遇,对行政村配备的专(兼)职宣传文化干事,工资待遇参照村“两委”干部标准;对服务时间长、成绩突出的乡镇综合文化站长,比照财政所长、计生办主任等享受副科级待遇。加快提升队伍业务素质,分类型、分批次对基层文化工作者、群众文化辅导员和农村文化能人等进行培训,争取三年轮训一遍。通过“选育用”结合,组建更多的农村文化志愿者服务队、群众文化辅导点;把志愿服务作为职称评定、考核奖励的重要依据,促进专业文艺人才踊跃为基层文化服务添砖加瓦。

(五)切实加大财力投入和绩效考评力度。 建议参照教育、科技投入的做法,明确文化建设投入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例,保证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力争“十二五”末全省人均文化事业费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对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应减少或免除文化惠民工程县级配套资金。改进投入方式,采取政府购买、项目补贴、定向资助、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措施,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把基层文化建设成效作为衡量一个地方发展水平和干部政绩的重要方面,提高其在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和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的权重,设置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城乡文化活动、文化建设投入等指标予以量化硬化,同时在宣传文化系统内也要加强对惠民工程投入绩效、使用效率等方面的考核,确保农村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构建人类共同体论文模板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想应党中央的发展总规划学好专长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为祖国之强大添力。

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论文如下:

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的人民,探索出许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发源地的贸易交流通路。西汉时张骞和东汉时班超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这条道路也被称为“陆上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在两汉时期就大致确定下来了,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于1877年出版的《中国——我的旅行成果》再次将其称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千百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促进了人类的文明进步。

“一带一路”倡议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促进各地区间的交流,加强了中国与相关国家战略合作,密切和加强了我国与沿线国家的战略伙伴关系,推动国家之间的政治互信,为中国的发展创造了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

深化了中国与相关国家能源合作,进而保证沿线国家能源安全和促进中国能源进口加速,也是加强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能源经济联系,推进能源供给渠道和销售渠道多元化,保证中国和中亚国共同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

通过“一带一路”开展中国与沿线国家文化交流、贸易合作和经济建设投资,有助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引领世界政治经济大变革。

“一带一路”建设是“丝绸之路”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传承了“亲、诚、惠、容”的古丝路传统。“一带一路”与“丝绸之路”并不是同一个概念。

广义上的丝绸之路是从古陆续形成,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与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就具体的线路而言,可分为陆路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为传播中华文化,彰显大国实力,古代君王派遣使者出使各国,开通陆海丝绸之路。西汉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开创了中外贸易往来不绝的繁荣局面。

百余年之后,东汉班超再次出使西域,重新开通从中国到欧亚大陆的陆路丝绸之路。这条道路从当时的都城洛阳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后来,伴随着陆路丝绸之路的不断衰落,海上丝绸之路在贸易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有从东海起航的航线和从南海起航的航线两条主线路。从东海起航的航线始自周王朝建立(公元前l046年)之初,武王派遣箕子到朝鲜传授田蚕织作技术。

箕子从山东半岛的渤海湾海港出发,走水路抵达朝鲜。这样,中国的养蚕、缫丝、织绸技术通过黄海最先传到了朝鲜。

唐宋以后,南海成为中外交流的主要通道,起点主要是泉州,故称南海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一带一路”本质上是合作共赢的理念和倡议,并非实体或机制。“一带一路”倡议本着务实、效率原则,充分利用既有合作机制,根据沿线国家不同的发展优势和自身条件,创新合作形式,灵活推动共同发展,不谋求通过新的制度设计实现主导权,遵循因地制宜、项目导向的务实经济合作原则。

论文应当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和作用进行论述,同时对大学生的行为做出要求。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应树立和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文明观、公正观、安全观、发展观。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和清醒剂,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给每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启示。

坚持正确的文明观,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有个性、特色、民族之别。每一种文明都有自己的价值,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和珍惜。坚持正确的安全观,安全是和平的保障和重要标志。当今世界,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

坚持正确的发展观。对世界各国人民而言,发展寄托着期待和希望,象征着尊严和权利。回应各种全球性挑战,根本出路在于谋求和平、实现发展。唯有发展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

扩展资料: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相关内容:

1、高等教育的使命一方面是探寻真理、产生真知,另一方面是为国家和社会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高等教育的使命本质相同、目标相近、追求一致。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让人类发展更加和谐有序、可持续。美国高等教育哲学家布鲁贝克认为高等教育具有“认识论”和“政治论”这两种基本哲学属性。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研究生论文学习

首先要确定自己要写的论文方向是最重要的,然后就是去查找文献资料有足够的数据支撑,撰写论文提纲,再进行论文的撰写。

1、文献积累,导师一般都会给你一个具体的研究方向,并且你在的这个研究图案在这个方向上有一定的基础,那么你自己在学习基础的时候,也要阅读相关的文献了,从你的团队前期成果开始研究,逐渐拓展。学习文献,要有侧重,要有自己的想法和分析,要学习别人的提出,分析,并且解决问题的思路,最后对自己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 2、开题报告,在前期完成阅读文献之后,就要开始撰写开题报告了开题报告的写法总体就是阐述你的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分析国内外的研究背景,说明理论依据,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研究思路,研究可能地结果,这部分完成了,就相当于完成了30%。 3、试验设计,一般来说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某个研究,都会进行有针对性的试验,用结果来验证观点,设计要严谨,来保证试验的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4、数据分析,在得到试验数据后,要对数据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这个时候就要注意条理清晰,重视逻辑,分清因果,准确的结论一定要有充分的数据去说明。 5、撰写论文,完成以上的工作,毕业论文的大概就出来了,现在就需要把你之前做的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分段,分章节写到你的毕业论文中,注意排版美观,最后一步,就是一定要跟你的指导老师进行沟通,听听老师的意见,或者去知网论文查重进行查重,并及时修改。

论文对于研究生那就是命,一到学期快要结束还是参加比赛,各种写论文,那么该如何锻炼自己论文的写作能力呢?

首先,我的意见就是可以适当的参加比赛,因为很多正规比赛的都是有研究生组的,而且往往都是以论文的形似进行提交的,比如果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市场调研大赛等等,这些比赛最后需要的都是论文的形式,那么的参加此类比赛,既可以得到荣誉,又可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再者就是多看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论文集,从别人那里去吸收知识,学习别人的写作方式与技巧,其实是个不错的选择,当然了,适当的和自己的导师要一些项目去做也是很有好处的,因为一般此类都需要自己去撰写论文,那么通过自己平时的查阅文献资料,也可以帮助自己提高写作论文的能力,还能学以致用,非常高效。

职业素质提升与企业发展需求紧密相连。

在21世纪,职业素养是一个国家,一个组织或个人的第一竞争力,良好的职业素质是国际化标准,是职业人必须遵循的规则,是企业和员工、员工和员工之间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而杨老师正是非常注重协助个人及企业在获取平衡式成功等领域上拥有极为卓越的成就。

作为我们联通公司,业务范围在不断延伸,顾客群体在迅速增加,公司在发展中面临众多机遇也面对多种挑战。

作为联通公司的一名员工,想要参与职场竞争,想要成为职场中的成功者,想要取得职场生活的辉煌,就必须懂得和遵守这些职场规则。

同时,应适应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的需求。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