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

发布时间: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

西昌学院学报不属于核心期刊。

根据2014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有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校级研究所5个。 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高原及亚热带作物实验室、攀西特色水果技术创新实验室、攀西动物疫病检测与防控实验室、苦荞麦综合利用实验室;校级研究所:高原及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彝族文化研究所、民族教育研究所、动物科学研究所、民族经济研究所。 馆藏资源根据2014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文献总量为万册。其中纸质图书万册、中文纸质现刊2135种。电子图书万册,中文全文电子期刊9000种。中外文数据库11个,自建数据库5个,数字资源总量6998GB。 学术期刊《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办于1989年,是四川省教育厅主管,西昌学院主办的学术刊物,主要内容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语言文学研究、文字学、管理学、法学、哲学、教育学、历史文化学、美学、艺术学、彝族文化研究、高等教育教学研究等。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收录期刊。

1、Interaction of molybdenum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on yield in Vicia faba,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Combridge),1991年,117(2),署名第一。2、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gar—nitrogen ratio and reproductive organs abscission in faba bean(Vicia faba L),Journal of Agronomy and Crop Science, (Berlin),1993年,170(4),独著。3、Effects of faba bean leaves in different positions on the yield and photosynthetic compensation after defoliation,Journal of Agronomy and Crop Science, (Berlin),1993年,171(2),独著。4、Effects of soil drought during the generative development phase of faba bean on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s and biomass production,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Combridge),1994年,122(2),独著。5、Effect of shading on nodule growth and sugar distribution in faba bean(Vicia Faba L),Journal of Agronomy and Crop Science, (Berlin),1995年,174(2),独著。6、Effect of shading on nodule growth and seed yield in faba been (Vicia Faba L),. (Trinidad),1995年,72(3),独著。7、Soybean utilization in Sichuan,China,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soybean Prcessing and Utilization Conference,1996年,独著。8、Moisture content and deterioration of soybeans in storage,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soybean Prcessing and Utilization Conference,1996年,独著。9、The technical regulation mechanism and technical selection Principle of multistorey Planting in Hilly area,Paper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Mountain and Hill Areas,1996年,独著。10、Crop Productive Potentilalities along the Anning River Valley and Measures to esploit them,Paper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Mountain and Hill Areas,1996年,独著。11、Effect of drought during the generative development Phase on seed yield and nutrient uptake of faba bean(Vicia ),年,48(3),独著。12、Effect of flower removal on senescence and metabolism of faba bean(Vicia faba L). J. Xichang. ,1999年,13(1),独著。13、Effects of acclerated aging in storage on soybean quality and seedling growth,The Third International Soybean Processing and Utilization Conference (Ispuc-III),2000年,独著。14、微量元素对蚕豆的生理效应及产量的影响,植物生理学通讯,1984年,20(6),署名第一。15、微肥对蚕豆产量的影响,四川农业科技,1984(4),署名第一。16、蚕豆的生育特点及相应的高产栽培措施,四川农业科技,1985(4),署名第一。17、蚕豆高产生长规律及其栽培技术的研究,四川作物,1985(2),署名第一。18、钼磷钾协同提高蚕豆产量的生理学基础初探,植物生理学通讯,1985年,21(5),署名第一。19、改变源—库比率对蚕豆花荚脱落的影响,植物生理学通讯,1986年,21(1),独著。20、蚕豆净同化率(NAR)与种植密度的关系,耕作与栽培,1986(3),署名第一。21、硬粒小麦种子萌发生理初报,种子,1986(4),独著。22、高产蚕豆主要生理指标与产量的关系,四川农业学报,1987年,2(4),独著。23、蚕豆象对蚕豆种子萌发、 幼苗抗寒及其产量的影响,种子,1987(1),独著。24、蚕豆不同层次叶片对产量的贡献和去叶后的光合补偿作用,植物生理学通讯,1987年,23(1),独著。25、不同光强对蚕豆固氮和糖分布的影响,植物生理学通讯,1987年,23(3),独著。26、高产蚕豆的生长特征及其栽培技术的经济评价,耕作与栽培,1987(6),独著。27、源—库比率对蚕豆营养生长和衰老的影响,植物生理学通讯,1988年,24(2),独著。28、不同蚕豆品种对光照时间的反应,种子,1988(2),独著。29、蚕豆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的初步研究,耕作与栽培,1988(6),署名第一。30、遮光对蚕豆花荚形成和脱落的影响,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988年,13(2),独著。31、高产蚕豆营养特性和群体结构与光能的分布,四川省农作物青年科技优秀论文汇编,1988年,独著。32、不同光照强度下大豆产量和产量结构分析,大豆科学,19887(2),独著。33、蚕豆的生产和科研现状,世界农业,1989(11),独著。34、模拟酸雨对烟草细胞透性和化学成分及产量的影响,农业环境保护,1989年,8(1),独著。35、安宁河中下游农田种植模式与资源利用分析,资源开发与保护,1989年,5(4),独著。36、浅谈作物的最大生产力和实际生产力,植物生理学通讯,1989年,25(6),独著。37、世界蚕豆生产和研究概述,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90(2),独著。38、水分亏缺对蚕豆光合特性影响的初步研究,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990年,14(3),独著。39、开花、结荚期水份协迫对蚕豆的生理效应,植物生理学通讯,1990年,26(1),独著。40、赤霉素和其他生长剂对蚕豆产量的协同效应,植物生理学通讯,1990年,26(4),独著。41、蚕豆病害研究简介,国外农学- 杂粮作物,1990(3),独著。42、德昌粮菜四熟模式效益和能量分析,资源开发与保护,1990年,6(2),独著。43、间作大豆的竞争性分析,大豆科学,1990年,9(1),独著。44、安宁河中下游区蔗田间作经济和生态效益初步研究,四川甘蔗,1990(1),独著。45、土壤水份胁迫对蚕豆养分吸收的影响,土壤肥料,1991(1),独著。46、模糊隶属法在蚕豆生理生态抗旱鉴定中的作用,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1(2),独著。47、安宁河流域的光温水资源及其生产力潜力分析,资源开发与保护,1991年,7(1),独著。48、高原梗稻光合生理生态的梯度变化,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996年,15(1),独著。49、高原梗稻光合特性的初步研究,植物生理学通讯,1991年,27(3),独著。50、安宁河中下游甘蔗叶面积与光能分布动态,四川甘蔗,1991(2),独著。51、蚕豆的遗传变异与育种,中国科协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四川卫星会议论文集,1995年,独著。52、环境因素变化对蚕豆籽粒充实特性的影响,西南农业学报,1994年,7(2),独著。53、论提高蚕豆产量的生态生理基础,第一届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学术论文集,1993年,独著。54、蚕豆碳氮含量变化与幼蕾、 花荚脱落的关系,植物生理学通讯,1993年,28(2),独著。55、秋作的资源及效益分析,资源开发与保护,1993年,8(4),独著。656、蚕豆育种目标和育种方法的选择,作物育种探索论文集,1992年,独著。57、蚕豆茎杆和荚果对籽粒产量的贡献,植物生理学通讯,1992年,29(11),独著。58、高原梗稻温光生态特性的梯度变化,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93年,8(4),独著。59、作物高产高效种植的功能目标技术调整,资源开发与保护,1993年,9(2),独著。60、安宁河流域稻田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及资源利用,资源开发与保护,1993年,9(2),独著。61、不同部位花朵对蚕豆花脱落和产量的影响,植物生理学通讯,1994年,30(3),独著。62、植物激素在蚕豆上的研究与应用,国外农学- 杂粮作物,1994(3),独著。63、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农业发展的关键,全国第二届青年农学学术年会论文集,1995年,独著。64、攀西地区农业资源优势及开发对策,1995国际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5年,独著。65、安宁河区作物生产潜力及其挖掘措施,四川省山地丘陵立体农业发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5年,独著。66、中低产地玉米专用肥增产增收效益分析,耕作与栽培,1995(6),独著。67、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农业必须实行保护和支持,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10(1),独著。68、山地立体农业的种植技术调控机制与技术选择,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10(2),独著。69、确立三层次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10(3),独著。70、遮阴对蚕豆产量及根瘤生长的影响,西南农业学报,1997年,10(1),独著。71、间作大豆高产栽培农艺措施数学模型初探,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11(4),独著。72、作物逆境和抗逆性与应用,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12(1),独著。73、攀西地区野生番石榴资源的开发利用,资源开发与利用,1999年,15(5),署名第二。74、攀西野生番石榴自然繁殖特性研究,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13(1),署名第二。75、激光辐射洋葱种子的生物学效应初探,激光生物学报,1999年,8(1),署名第四。76、洋葱性状的回归分析,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13(3),署名第二。77、蚕豆新品种凉胡5号选育研究,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13(2),独著。78、作物逆境和抗逆性,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12(1),独著。79、玉米亩产超1000kg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13(4),署名第二。80、贮藏期间加速老化对大豆品质和个体发育的影响,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14(1),独著。81、高梁高产配套技术试验研究,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14(2),署名第三。82、蚕豆新品种“凉胡6号”的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14(3),独著。83、环境因素对蚕豆花荚形成和脱落的影响,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19(4),独著。84、少数民族地区高校面向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高等农业教育,2002(12),署名第一。85、应对入世挑战寻求对策措施,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16(2),独著。86、中国大豆食疗的历史发展和疗效特点,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17(1),独著。87、民族地区高等农业专科学校实施学分制方案初探,高等农业教育,2003(8),署名第一。88、攀西黄皮洋葱品种的筛选初报,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17(3),署名第二。89、葛藤的繁殖方法及栽培技术,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17(4),署名第二。90、中国葛藤种质资源及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林业科技,2004年,29(4),署名第二。91、攀西野生葛藤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林副特产,2004(6),署名第二。92、葛藤的饲用价值及其在攀西地区畜牧业中的应用,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年,21(1),署名第二。93、更新观念,明确任务,真抓实干,把西昌学院建成知名的本科院校,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17(1),独著。94、人类活动与生存环境,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9(1),独著。95、蚕豆抗营养因子研究,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9(2),独著。96、抓住机遇,求真务实,迎接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17(2),独著。97、Co-v射线辐照剂量对蚕豆诱变效应的研究,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23(4),署名第二。98、漆树的生物学特性及繁殖栽培要点,中国林副产品,2005(5),署名第二。99、番石榴的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中国林副产品,2005(6),署名第二。100、美国和加拿大大学管理特点、挑战及启示,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9(3),独著。101、番石榴变异类型在攀西地区的发现及其意义,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9(3),署名第二。102、不同生态区蚕豆品种的光合特性研究,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署名第一。103、西昌学院“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的背景和特色,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20(1),独著。104、光照、温度和水分对野生荞麦光合速率的影响,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20(2),署名第一。105、试论立体农业的能量利用和物质循环,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20(4),独著。106、小豆新品系“XH995”多点试验产量稳定性分析,杂粮作物,2006年,26(3),署名第三。107、四川省凉山州野生荞麦资源的特征和地理分布研究,作物杂志,2006年,(5),署名第二。108、芸豆花荚期不同层次叶片对产量的贡献,西北农业学报,2006年,15(5),署名第二。109、正确理解和谐社会的内涵,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18(4),独著。110、试论立体生态农业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1),独著。111、审时度势,把握机遇,确保本科教学质量,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9(2),独著。112、管理无小事,细节是成功,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2),独著。113、中国四川荞麦属(蓼科)新种—花叶野荞麦,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2),署名第一。114、关键在于抓落实,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3),独著。115、不同生态区蚕豆品种的光合特性研究,《攀西地区增粮增收关键技术研究》,2007,署名第一。116、凉山野生荞麦资源的特性与地理分布研究,成都大学学报,2007,27(2),署名第二。117、四川凉山地区野生荞麦资源的原生境和主要分布中心研究,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7(2),署名第二。118、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Habitats of There New Species of the Fagopyrum (Polygonaceae) in Panxi Area of . Advances in Buckwheat Research,Proceedings of the 10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uckwheat.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NWAFU),2007,署名第二。119、Varietal Differences among the Buckwheat Cultivars in Canada and Japan in the Long-day Condition before Flowering Followed by the Short-day Condition, Proceedings of the 10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uckwheat.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NWAFU),2007,署名第三。120、攀枝花市野生荞麦种质资源考察研究,现代农业科技,2007,(9),署名第二。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官网

来自知网作者唐海峰摘要HTS-1是一种新型的小麦雄蕊同源转化为雌蕊突变体,与普通小麦不同的是它的雄蕊部分或者全部同源转化为雌蕊,甚至我们可以在HTS-1中发现没有雄蕊但出现6个雌蕊或者6个雌蕊化结构的小花。因此HTS-1在研究小麦育种和花发育中具有很重要的...更多关键词小麦;基因分型测序(GBS);雄蕊同源转化为雌蕊突变体;Win基因收藏全部来源 求助全文知网相似文献 参考文献利用小麦高密度遗传图谱定位雄蕊同源转化为雌蕊基因hts《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2 - 被引量: 0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小麦遗传图谱构建、重要性状QTL发掘及近等基因系创制莫洪君 -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4 - 被引量: 2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小麦遗传图谱构建、重要性状QTL发掘及近等基因系创制莫洪君 - 四川农业大学 - 0 - 被引量: 0小麦硒含量控制基因的QTL定位及遗传分析裴英 - 《四川农业大学》 - 2016 - 被引量: 0应用快速切片法观察芍药不同花型品种花芽分化进程张建军,赵芮,朱炜,... - 中国观赏园艺学术研讨会 - 2018 - 被引量: 0栽培大豆×半野生大豆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及株高QTL定位于春淼张勇王好让杨兴勇董全中薛红张... - 作物学报 - 2022 - 被引量: 0鱼类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QTL定位的研究进展陈军平胡玉洁王磊田雪李学军 - 水产科学 - 2020 - 被引量: 0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小麦遗传图谱构建及粒重QTL分析陈建省,田纪春,陈广凤,...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4 - 被引量: 61一个新的水稻叶片和雌蕊发育异常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及其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罗琼,王文明,肖晗,... - 《科学通报》 - 2001 - 被引量: 84基于SLAF-seq的小麦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及品质性状的QTL定位李俏,潘志芬,高媛,... - 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 - 0 - 被引量: 0基于SSR分子标记的福建百香果品种鉴定及指纹图谱构建魏秀清,李亮,熊亚庆,... - 福建农业学报 - 2022 - 被引量: 0小麦眼斑病抗性基因Pch1和供体的遗传图谱及Pch1转移片段的遗传多样性魏乐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2010 - 被引量: 0两份水稻花器官突变体的形态学观察、性状的遗传分析及相关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张绪梅 - 2003 - 被引量: 15割手密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及黑穗病QTL定位杨翠凤 - 《广西大学》 - 2015 - 被引量: 1小麦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及分蘖成穗的QTL定位胡洋山 - 四川农业大学 - 0 - 被引量: 0基于QTL作图与NGS-based BSA解析月季重瓣性状的形成机制姜珊 - 四川农业大学 - 0 - 被引量: 0万寿菊雄性不育性状的遗传分析及其育种应用何燕红 - 四川农业大学 - 2010 - 被引量: 3桃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及雌蕊败育性状的定位乔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2003 - 被引量: 8芦笋雌雄花发育转录组分析及性别决定相关miRNA靶基因的鉴定秦力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2016 - 被引量: 4扁豆分子遗传图谱构建、主要农艺性状QTL定位及花序发育的生理学研究袁娟 - 2009 - 被引量: 7木绣球与荚蒾杂交的生殖生物学研究程甜甜 - 山东农业大学 - 2014 - 被引量: 1天山樱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李春侨 - 新疆农业大学 - 0 - 被引量: 0利用EST-SSR分子标记构建小麦遗传图谱代畅 - 西华师范大学 - 0 - 被引量: 0基于两个RIL群体的小麦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吕栋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0 - 被引量: 0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小麦遗传图谱构建及株型相关性状的QTL定位连俊方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2016 - 被引量: 2陆地棉×毛棉种间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Khan,Muhammad Kas...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2013 - 被引量: 1西瓜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及三个果实性状相关候选基因的精细定位李兵兵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0 - 被引量: 0小麦抗条锈新基因YrTp1和YrTp2的发现和分子标记定位殷学贵 - 2005 - 被引量: 10鸭茅分子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开花基因定位谢文刚 - 2013 - 被引量: 5

[09:47:03]-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是一本较为知名的学术期刊,其发表的文章质量较高,受到学术界的认可。因此,投稿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投稿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投稿的文章要符合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的发表范围,文章内容要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文章的结构要清晰,文章的语言要简洁明了;2、投稿的文章要经过严格的审稿,确保文章的质量;3、投稿的文章要遵守期刊的投稿规定,按照期刊的要求提交文章;4、投稿的文章要及时回复编辑的稿件审核意见,及时修改文章,以确保文章的发表。总之,投稿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要注意以上几点,以确保文章的发表。

首页智能降重人工降重论文查重登录注册首页 > 正文水稻雄蕊雌蕊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一、水稻雄蕊雌蕊化突变体的遗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王昌健[1](2020)在《水稻花器官发育基因DPS2的鉴定和基因定位》文中研究表明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单子叶模式植物,其花器官的形成和发育与水稻产量密切相关。对水稻花器官发育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不仅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水稻花发育的调控机理,也在未来高产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中,我们从在CJ06和TN1的代换系中发现一个雄蕊和雌蕊发育缺陷的不育突变体,将该突变体命名为dps2(defective pistil and stamens 2)。在大田常规种植条件下比较了突变体dps2和野生型CJ06的主要农艺性状差异及花器官形态特征;扫描电镜及石蜡切片观察花药结构并用染色法观察花粉和胚囊的育性;利用图位克隆方法进行基因精细定位;结合转录组测序和RT-PCR分析了花发育相关基因在野生型和突变体中的表达水平。研究结果如下:dps2突变体抽穗期变长,小穗内稃和外稃发育正常,不能正常开颖扬花,成熟期小穗内部有花器官残留,且不能正常结实。突变体dps2其它农艺性状如株高、分蘖数、穗长、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无明显改变。dps2突变体雄蕊出现不同程度的皱缩,颜色透明呈浅黄色,雄蕊的数目增多,雌蕊皱缩且柱头数目增多;进一步观察发现,dps2突变体花药腔室塌陷,外表皮细胞褶皱且排列不规整,外表面光滑且没有蜡质和角质等线状物质分布,内无可见小孢子,亦有部分花药能形成腔室,花粉粒也无淀粉积累呈干瘪状,故突变体仅少量花粉具有活性。此外,dps2突变体的胚囊发育受到影响,胚囊中央无极核结构并出现细胞退化的痕迹。遗传分析发现dps2突变体受隐性单基因控制,通过图位克隆的方法,我们将DPS2基因定位于第4号染色体短臂上 Kb的区间内,该区间内未见报道的花器官发育相关基因。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与野生型相比,dps2突变体中731个基因上调,1679个基因下调,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生物代谢、生物调节过程等,其中9个基因涉及生长素的合成及信号转导途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发现dps2突变体中生长素合成相关基因TDD1的表达显着降低,生长素响应基因OsIAA3、OsARF11、OsARF3、OsARF15的表达显着升高,MADS-box基因家族中的B类基因OsMADS2、OsMADS4、OsMADS16和E类基因OsMADS1、OsMADS6、OsMADS7、OsMADS8在dps2中的表达显着升高。以上结果表明DPS2的突变可能影响生长素的合成或代谢,dps2突变体的雄蕊及雌蕊均发育异常,最终导致不育。推测DPS2可能在水稻第3轮雄蕊发育和第4轮雌蕊发育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杨芊[2](2020)在《TaWin1基因在小麦花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初探》文中指出雄蕊是植物体内重要的花器官,它的生长发育情况直接影响植株的繁育和农作物的产量。雄性不育是由于雄蕊发育异常而不能产生可育后代且普遍存在于植物界的一种现象,在农作物杂交育种研究中,雄性不育系对培育优质、高产的品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世界上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因此,研究小麦雌雄蕊的发育对改良小麦品质和提高小麦产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麦雄蕊同源转化为雌蕊突变体(HTS-1)是彭正松教授在培育小麦三雌蕊(TP)近等基因系CSTP的过程中意外发现的一个新的突变体。HTS-1的小花中雄蕊全部或部分同源转化为雌蕊,故其雌蕊数目一般为4-6个。因此该突变体全部或部分不育,在自然状态下,平均结实率仅为。遗传分析发现,该突变体至少由2个隐性基因控制(Pis1和hts),与细胞质遗传无关。其中Pis1基因已被定于2D染色体上并且控制着三雌蕊小麦的三雌蕊性状。而hts基于已被定位在4A染色体上的一个的区间,结合前期的转录组分析,在该定位区间内找到了一个在雄蕊化雌蕊(PS)中表达量异常高的基因,即TaWin1基因。因此推测TaWin1基因的过表达会引起小麦雄蕊同源转化为雌蕊。为了进一步探究TaWin1的功能,本研究以三雌蕊近等基因系CSTP、CM28TP和小麦雄蕊同源转化为雌蕊突变体HTS-1为实验材料,采用基因克隆、外源乙烯利与1-甲基环丙烯处理、Real-time PCR检测及转基因拟南芥等方法分析了TaWin1基因的功能。主要结果如下:1、TaWin1基因在CM28TP和HTS-1中的序列相似性为,其唯一的区别为在HTS-1中TaWin1基因的ORF下游区段插入了两个胸腺嘧啶(T)。因此TaWin1基因在CM28TP和HTS-1中的片段大小为883bp和885bp,其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408bp。在整个编码区中,TaWin1的氨基酸序列与节节麦 Win1的相似度最高为,与花药野生稻 Win1和高粱 Win1的相似性分别为和,与玉米 Win1相似性为,与拟南芥亚型 Win1相似性为,与水稻 Win1的相似性为。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TaWin1蛋白与节节麦 Win1、花药野生稻 Win1、水稻 Win1、高粱 Win1及玉米 Win1同属一类。且TaWin1与节节麦 Win1亲缘关系最近,因此进一步证实了TaWin1与Win1属于同一基因家族成员。Real-time PCR分析表明,与雌蕊(P)和雄蕊(S)相比,TaWin1基因在HTS-1的雌蕊化雄蕊(PS)中的表达量最高,约为正常雌蕊(P)的194倍,正常雄蕊(S)的86倍。2、利用乙烯利和1-甲基环丙烯(1-MCP)分别处理CSTP和HTS-1,其雌雄蕊性状发生明显变化,未经任何处理的HTS-1雌蕊化率为为,经1-MCP处理的HTS-1雌蕊化率为,经乙烯利处理的CSTP雌蕊化率为。经过1-MCP处理的HTS-1较未经任何处理的HTS-1的雌蕊化现象降低了,经乙烯利处理的CSTP较未经任何处理的CSTP的雌蕊化率升高。利用Real-time PCR分析了乙烯通路中关键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ACO2、CTR1及EIN2在HTS-1的幼穗中的表达量较CSTP高,HTS-1经过1-MCP处理后其表达量下降,CSTP经过乙烯利处理后其表达量其表达量上升。ETR1和SAM基因在HTS-1的幼穗中表达量明显高于CSTP,HTS-1经1-MCP处理后表达量下降。ETR和SAM基因在经乙烯利处理的CSTP和未处理的CSTP幼穗中表达量均较低,且差异不明显。ACS的在HTS-1中的表达量高于CSTP(约6倍),经过1-MCP处理后HTS-1的表达量显着升高。经乙烯利处理的CSTP幼穗中ACS的表达量较未处理的CSTP升高。在所测定的6个基因中,EIN2基因的表达差异最为明显,EIN2基因在1-MCP处理的HTS-1中其表达量较未处理的HTS-1下调了约15倍,在乙烯处理的CSTP中其表达量较未处理的CSTP上调了约16倍。TaWin1基因在HTS-1的幼穗中表达量高于CSTP。HTS-1经1-MCP处理后其幼穗中TaWin1基因的表达量上调约倍。而CSTP经乙烯利处理后幼穗中的TaWin1基因的表达无明显变化。3、利用转基因拟南芥技术进一步分析TaWin1基因的功能,结果发现在拟南芥中TaWin1基因的过量表达导致拟南芥出现了一系列表型上的变化,如花丝和花梗长度明显缩短、花丝退化、花丝降解等。利用Real-time PCR分析了拟南芥中乙烯合成的三个关键酶基因AtACO2、At ACS和AtSAM在转基因拟南芥和野生型拟南芥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除At ACO2基因外,其它2个关键酶基因AtACS和At SAM在转基因拟南芥中均上调表达。这说明TaWin1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拟南芥中乙烯的合成。杨绮文[3](2019)在《水稻畸形颖壳突变体agl1的图位克隆和功能初步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水稻籽粒形态是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水稻畸形颖壳突变体agl1(Abnormal glume 1)和野生型沈农9816为试验材料,利用石蜡切片、扫描仪、扫描电镜等仪器对突变体进行结构观察,同时分析突变对重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并对突变性状基因进行定位克隆。研究结果如下:1.突变体agl1外稃如镰刀状向内弯曲,内稃退化,部分被外稃包住。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突变体呈双浆片状态,突变体的雄蕊略发白,长度相对野生型较短,雌蕊膨大。2.与野生型沈农9816相比,突变体agl1的花粉活力明显降低,花粉多呈不饱和的畸形状态。在单位面积内,野生型花粉聚集且饱满,突变体agl1花粉分散,数目明显少于野生型。单位面积内,野生型花粉活力为,突变体agl1花粉活力为。3.与野生型沈农9816相比,突变体株高变矮;与野生型沈农9816相比,剑叶叶夹角增加约20%,叶宽增加了18%左右。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agl1的穗长相对较短,穗重明显低于野生型沈农9816,沈农9816的千粒重是,突变体agl1的千粒重仅有,差异显着。突变体的糙米籽粒小且畸形,突变体agl1的蛋白质明显高于野生型的,但直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低于野生型沈农9816。4.通过图位克隆的方法,将突变体基因agl1定位在第2染色体上分子标记和之间,遗传距离为 M。通过对区域内的OFR分析和预测,发现基因LOC_Os02g56610编码类DUF640结构域基因,调控水稻内外稃发育。对基因LOC_Os02g56610进行测序,发现突变体agl1在外显子上有一个碱基的替换(C→T),导致氨基酸翻译异常,由甘氨酸转变为谷氨酸,这可能是造成性状变异的原因。

1、中国栘依属一新种—长爪栘依,植物研究,2011(4),署名第一2、四川凤仙花属(凤仙花科)一新种—凉山凤仙花,广西植物,2011(4),署名第一3、木荷属(山茶科)一新变种—扁果银木荷,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1(3),独撰4、四川凤仙花属植物资源及新分布记录种,四川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版,2011(2),独撰5、四川白珠树属(Gaultheria)一新变种,植物研究,2007(1),署名第一6、土壤重金属污染及防治措施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4(2),署名第一7、森林土壤生态建设的基本生物学途径及评价指标,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0(4),署名第一8,攀西地区悬钩子属植物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11(3),独撰9,攀西地区野生水果资源研究,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版,2009(3),署名第一10,猕猴桃属一新变种—凉山猕猴桃,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版,2010(2),独撰11,雷波县猕猴桃属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9),署名第一12,攀西地区山茶属植物资源及保护,中国林副特产,2008(2),署名第一13,西南山茶扦插技术研究,中国林副特产,2008(3),署名第一14、漆树的生物学特性及繁殖栽培技术要点中国林副特产2005(5)署名第一15、南京栖霞铅锌矿货场土壤与植物重金属含量与对照区含量分析,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署名第一16、葛藤在综合利用中的低成本加工方法,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署名第一17、紫茎泽兰的生物入侵及利用现状,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署名第一18、公路旁不同林地土壤及植物叶重金属含量结果分析,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署名第一19、攀西地区猕猴桃属植物资源,江苏农业科学,2010(4),署名第一20、泡桐各器官重金属含量季节动态变化分析, 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03(4),署名第一21、论九八长江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独撰22、中国山茶属(山茶科)一新变种—长蕊西南山茶,植物分类学报,2006(6),署名第二23、珍惜濒危植物,中国山茶属(山茶科)一新种—牦牛山山茶,植物研究,2007(6),署名第三24、珍稀濒危植物,中国山茶属(山茶科)一新变种植物研究,2007(5),署名第三25、云南葛藤自然繁殖及人工繁殖技术研究,西昌学院学报,2007(4),署名第二26、中国荞麦属(蓼科)一新种—密毛野荞麦,植物研究,2008(5),署名第六27、中国四川蓼科荞麦属一新种—皱叶野荞麦,植物分类学报,2008(6),署名第六28、荞麦属2个野生荞麦种的染色体核型研究,西北植物学报,2009(9),署名第四29、希蒙得木嫩枝扦插育苗,林业实用技术,2002(7),署名第二30、攀西杜鹃花属植物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中国林副特产,2007(3),署名第二31、马缨丹的综合利用价值及其发展前景,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署名第二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汇总

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论文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通过的,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比较正规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要怎么写好毕业论文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市场营销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汇总,欢迎阅读与收藏。

1. 胡继承,市场营销与策划,科学出版社,2003

2. 甘碧群,市场营销学,武汉大学出版社,

3. 胡德华,市场营销经典案例与解读,电子工业出版社,

4. 市场营销学模拟试卷编写组,《市场营销学》考试指导与模拟试卷,北京大学出版社,

5. 侯贵生,市场营销综合实训教程,重庆大学出版社,

6. 盛敏、元明顺、刘艳玲,marketing市场营销学案例,清华大学出版社,

7. 国际金融公司中国项目中心开发组,市场营销概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8. 文腊梅、冯和平、江劲松,市场营销实务,湖南大学出版社,

9. 林长富,市场营销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10. 符莎莉,国际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电子工业出版社,

11. 张晋光、黄国辉,市场营销,机械工业出版社,

12. 何永祺,基础市场营销学,暨南大学出版社,

13. 【美】科特勒,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经典译丛:市场营销,华夏出版社,

14. 【美】科特勒、梅汝和、梅清豪、周安柱,营销管理(新千年版,第十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5. (美)加里·阿姆斯特郎、(美)菲利普·科特勒、俞利军,科特勒市场营销教程,华夏出版社,

16. (美)加里·阿姆斯特郎、(美)菲利普·科特勒,市场营销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

17. 孙全治,市场营销案例分析,东南大学出版社,

18. (美)昆奇等、吕一林等,市场营销管理:教程和案例,北京大学出版社,

19. An Introduction,科特勒市场营销教程(英文原版.6)华夏出版社,

20. 邱斌等,市场营销学:基本原理与经典案例——21世纪企业战略丛书,东南大学出版社,

21. 王中亮,现代市场营销学,立信会计出版社,

22. 曾晓洋、胡维平,市场营销学案例集(第二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3. 郭国庆,市场营销学通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4. 李品媛等,市场营销学精选案例评析,安徽人民出版社,

25. (美)索罗门等、何伟祥、熊荣生等,市场营销学原理:第4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26. 王方华,市场营销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27. (美)布恩等、赵银德等,当代市场营销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28. 普赖德等、梅清豪等,营销观念与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9. (美)埃策尔、(美)沃克、(美)斯坦顿、张平淡、牛海鹏,新时代的市场营销(第13版),企业管理出版社,

30. (美)杰恩、贾光伟,市场营销策划与战(第六版),中信出版社,

31. 吴健安,市场营销学(第三版),安徽人民出版社,

32. 郭芳芳、陈顺霞,市场营销学习题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33. 何立居,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

34. 陈信康,市场营销学案例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35. 兰苓,现代市场营销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36. 钱旭潮,市场营销管理:需求的创造和传递,机械工业出版社,

[1][美]沃伦.基根.全球营销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美]菲力浦.科特勒.市场营销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996年版.

[3]屈云波.品牌营销[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年版.

[4]李弘,董大海.市场营销[M].大连:大工出版社,.2000年版.

[5]京华企业咨询公司(编).品牌巨匠[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6年版.

[6]汤正如.市场营销学教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7]京华企业咨询公司(编).品牌巨匠[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6年版.

[8].朱方明.品牌促销[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9]吴宪和.营销形象策划[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0]晃钢令.营销战略策划[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1]朱方明.品牌促销[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12]陈志.中国民营企业品牌战略[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21).

[13]木梓.以品牌战略推动企业发展[J].信息网络,2007,(3).

[14]刘红霞.我国企业品牌战略问题研究[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7,(1).

[15]刘新民.我国品牌战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4).

[16]胡号寰,钟兆青.中国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17]董伟达.品牌战略与企业发展的关系[J].科技与管理,2005,(6).

[18]于法领.关于品牌战略[J]. 北方经济,2005,(10).

[19]李水平.浅谈企业的品牌战略[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20]姬雄华.企业品牌战略选择研究[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21]蒋海岩.实施品牌战略 创企业名牌[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2).

[22]赵小红.试论品牌战略的实施要点[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1,(6).

[23]Arnold,D. The Handbook of Brand Management, FT/Pitman Publishing, London.

[24]Dechernatony, L. and Mcdonald, . Creating Powerful Brands, Butterworth Heinemann, Oxford. 1992

[25]Hankinson, G. and Cowking, P Branding in Action, McGraw-Hill,London. 1993

[26]Kapferer, J. H Strategic Brand Management, Kogan Page,London.

[1]周晓杰.我国中小企业营销渠道变革策略研究[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6.

[2]郑双乐.中小企业的直销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7.

[3]苗月新,王俊杰,李凡副.营销渠道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黄敏学.网络营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5]汤向东.海尔集团的营销渠道策略分析[J].中国市场,2011(2):104-106

[6]陈书兴.论我国中小企业市场营销渠道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09,21-135.

[7]菲利普·科特勒,凯文?莱恩.营销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罗森布洛姆.营销渠道:管理的视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9]影响力中央研究院教材专家组.渠道为王一销售渠道建设三部曲[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10]王方华,奚俊芳.营销渠道[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11]屈云波,李奕霏,黄盛.营销企划手册[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9.

[12]苗月新,王俊杰,李凡副.营销渠道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13]陈翔.新型工业化下中小企业市场营销渠道的变革[D].苏州:苏州大学,2007.

[14]杨树青.我国中小企业营销渠道变革驱动因素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165-169.

[15]朱明.家电企业营销渠道管理研究[D].贵州:贵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07.

[16]郑书雄.营销渠道变革下的'企业策略调整[J].商业时代,2006(28):21-22.

[17]李飞.分销渠道:设计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8]李晓健.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战略选择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3.

[19]王华.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建筑企业成长战略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05.

[20]昆奇,吕一林.市场营销管理:教程和案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1][J].MarketingScience,1983(2):239-272

[22][J].EuropeanEconomicReview,1988,32:561-568

[23][J].MarktingScience,1991,10(4):271-296

[1](美)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第八版)[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920.

[2](美)杜塞尔.麦肯锡方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美]PhilipKotler,(9hEdition)[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28-162.

[4][美]迈克.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33-60.

[5]菲利普.科特勒,阿姆斯特朗.市场营销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3.

[6]罗伯特.肖有效营销[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5.

[7][美]杰恩.巴尼著.王俊杰,杨彬等译.获得与保持竞争优势(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8][美]科特勒著,高登第译.科特勒营销策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9]斯蒂芬.罗宾斯著,黄卫伟等译.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10]萨布哈什.杰恩.市场营销策划与战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11]张建华.十六大以后关注面临的首要问题[M].北京:经济日报:2011:74-82

[12]杨慧.市场营销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13]晃钢令.市场营销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14]何永祺,张传忠,蔡新春.市场营销学[M].辽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358-363

[15]牛克洪.山东省管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与评价体系研究[J].煤炭企业,2010,(8).

[16]惠卫峰.金融危机下煤炭企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煤炭经济研究,.

[17]苏大华.浅谈煤炭市场营销策略[J].内江科技,2008,(03).

[18]赵文生.铁煤集团煤炭营销策略分析[J].中国煤炭,2009,32(05).

[19]刘东生.构建与实施煤炭关系营销战略的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7,33(02).

[20]嵇建新.煤炭企业营销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3).

[21]董秀英.浅谈煤炭企业营销渠道管理[J].集团经济研究,2011(193):160.

[22]吕文培.打造以和谐共赢为特色的煤炭营销文化[J].中国煤炭,2011(2):112-114.

[23]解培友.煤炭营销策略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149.

[24]江德,钱伯民.浅谈煤炭企业的营销策略[J].煤炭经济研究,2005(11):80.

[25]陶秋明.煤炭企业市场营销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1(5):76.

[26]陈广军.煤炭企业市场营销途径的创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8):82.

[27]张华.浅述煤炭营销策略的整合[J].山东煤炭科技,2010,(6).

[28],PowerPricers,AcrosstheBoard,May,1997.

[29].

[30]安俨.试论分销渠道策略成为企业主要竞争策略的原因[J].现代商业.2008,(3).

1、太原学院是太原市本土第一名,是所在城市命名的公办本科校院,位于太原教育园区的中心;2、太原学院毗邻太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晋中工业区和武宿综合保税区,是太原市和晋中市“同城化”建设的交叉点和连结带,区位优势突出;3、自创办学院以来,注重就业、服务为宗旨,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在党的建设、教育教学、科技研究开发、人才培养、科学管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多次受到省、市表扬和奖励。综上,太原学院是比较优秀的二本。

目前有很多矿业类的期刊,但都是核心,发表起来要求学术水平非常高,对于屏职称完全没有必要。我有个同学也是矿业工程的,在新汶矿业集团,我给他发表在《价值工程》上,他评审通过了,一点问题没有。如果确实是高水平文章,可以到中国知网找相关期刊。

《人世间》:周秉义买军舰,说明苏联垮台,我们受益良多!柳缘阁主2022-03-23 17:45文化领域创作者,活力创作者关注在观看江苏卫视《人世间》这部电视剧的时候,剧情中有这样的一个细节,那就是周秉义在外国笔友的引荐下,跑到苏联去购买旧军舰,然后进行拆解、再加工,从而获利好几千万,成功帮助军工厂转型升级。这个细节,其实暴露出一个深刻的问题,那就是苏联当年解体,我们也是获益良多。只不过碍于情面,不好小题大做。为何这样说呢?具体情况,且看下文细细道来。首先,中苏矛盾向来很深,苏联解体缓解中国的北部压力。曾经苏联一度在中国的北方边境,屯兵百万,给我们造成很大的国防压力。同时,中苏双方在边境地区还曾经因为领土纠纷,发生战争,互有伤亡。恰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这才有周家老父亲不远千里支援三线建设,儿女各奔东西。后来,周家老人周志刚能够回到老家吉春,那也是由于苏联的式微,国家不需要继续投入老三线的国防建设,这才有一家人的团聚。假如不了解这样的时代背景,估计很难理解周志刚为何突然回到吉春,一家人又重新团聚。现如今在俄乌战争中,有一部分人主张响应漂亮国的要求,加强对于北部邻居的施压,根源恐怕还是在其当年的蛮狠霸道、欺人太甚,难以令人深信。其次,苏联垮台之后,反而有助于中国的建设。不得不说苏联的垮台,尽管使得漂亮国一家独大,到处欺行霸市,但是实际上对于中国的好处也是可以看得见的。比如说,在剧中周秉义为了解决军工厂转型的资金难题,这才想到去北方邻居家寻找机会,拉回一只旧军舰。那么其他人呢?实际上那个时候去的人很多,带回来的不仅是资源和财富,更有先进的军工产品和技术。这些对于我们的经济发展,国防工业建设都起到很重要的影响。总而言之,苏联的垮台,让我们获得的实惠真是多方面的,这里就不一一述说了。其实道理很简单,清政府当年式微的时候,沙俄跑过来抢土地和资源,残害我们的人民。现如今俄乌斗得火急火燎,也是苏联垮台的后续影响之一,我们从中的收益也是肯定不会少,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吃了人家两波红利。

安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

中国社会科学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学术月刊北京示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文史哲学术研究江海学刊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战线江苏社会科学南京大学学报 哲学 人文科学 社会科学南开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北学刊厦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浙江学刊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浙江社会科学田径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求是学刊人文杂志江西社会科学湖南师范大学 社会科学学报四川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学习与探索江汉论坛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求索郑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州学刊南京社会科学河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甘肃社会科学思想战线山东社会科学西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社会科学辑刊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改名:西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学术界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广东社会科学国外社会科学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学术交流东岳论丛东南学术学海学术论坛武汉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探索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湖北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广西社会科学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南社会科学湖南社会科学学术探索探索与争鸣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改名:杭州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烟台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江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高校理论战线同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陕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云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北方论丛云南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湖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吉首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江淮论坛北京社会科学前沿南昌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内蒙古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改名:内蒙古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扬州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宁夏社会科学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内蒙古社会科学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以上都是的。

籍贯为河南郸城,出生于安徽合肥。现工作在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人口研究所,是安徽大学教授,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1976年春至1978年春知识青年插队于安徽宣城,1982年春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制造设备及工艺专业,1997年夏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及应用专业,2003年冬毕业于美国爱达荷大学统计学专业,2005年回国任教。 (一)科研概况主持科研项目:迁移人口预测的仿真系统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安徽省人口变动研究(省人口计生委),新形势下安徽贫困线的测定(省教育厅)等。主要教授课程:社会学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SPSS软件、人口统计学、人口信息分析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学研究方法等。自2004年以来,已公开发表19篇学术论文,其中,有12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有7篇刊登在CSSCI来源期刊上,有2篇在美国发表。(二)科研项目1、城市新移民社会融入问题研究(项目负责人,安徽大学2012年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2、合肥市就业人口从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项目负责人,合肥市包河区第六次人口普查办公室委托课题,)3、蚌埠市人口规模及布局研究(项目负责人,蚌埠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委托课题,)4、安徽省人口容量比较研究(项目负责人,安徽省第六次人口普查委托研究课题,)5、合肥市人口发展与城市聚集能力、承载能力研究(项目负责人,合肥市第六次人口普查重点研究课题,)6、合肥市区域性特大城市可行性研究(项目负责人,2011年合肥市软科学项目,)7、提高返乡农村妇女创业能力的行动研究(项目负责人,2011年国家妇联/李嘉诚基金会委托项目)8、安徽省人口容量比较研究(项目负责人,安徽省第六次人口普查委托研究课题,)9、合肥市区域性特大城市可行性研究(项目负责人,2011年合肥市软科学项目,)10、合肥市人口发展与城市聚集能力、承载能力研究(合肥市第六次人口普查重点研究课题)11、合肥市人口承载力研究(项目负责人,合肥市2011年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2、迁移人口研究(项目负责人,安徽大学2011年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13、合肥市蜀山区流动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及需求调研(主要成员,2011年合肥市蜀山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局课题,已结项)14、安徽省老年妇女社会支持的城乡比较研究(主要成员,2010年度安徽省社科规划课题,AHSKF09-10D12)15、合肥市人口自然变动研究(项目负责人,合肥市人口发展战略“十二五”规划研究 ,已结项)16、合肥市一千万人口可行性研究(项目负责人,合肥市人口发展战略“十二五”规划研究 ,已结项)17、安徽返乡农民工素质与再就业问题研究(主要成员,2010年度安徽省教育厅基地重点项目,2010sk)18、社会学与安徽城乡社会发展研究(研究骨干,安徽大学“211工程”三期学术创新团队,SKTD008A)19、我国产业集群的营销模式和耦合机制实证调查研究(主要成员,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0BGL025)20、安徽省“十二五”人口变动分析研究(项目负责人,安徽省人口发展战略“十二五”规划研究 ,已结项)21、安徽省“十二五”人口老龄化及保障服务问题研究(主要成员,安徽省人口发展战略“十二五”规划研究 ,已结项)22、农民能力建设指标体系的建构(三级子项目负责人,安徽大学“211工程”三期科研项目,一级:“经济学与安徽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二级:“农民能力建设”子项目)23、迁移人口预测的仿真系统研究(项目负责人,200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08BRK010)24、安徽农村人口迁移实证研究(项目负责人,2008年度省教育厅基地一般项目,2008sk072,已结项)25、新形势下安徽贫困线的测定(项目负责人,省教育厅2006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2007sk033,已结项)26、安徽高校创新型文化建设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主要成员,2007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AHSKF05-06D23,已结项) statistics based on GIS network to forecast yellow starthistle dispersal over time and space in north centre of Idaho. SAS, S-Plus, ArcVIEW and ArcINFO. model for analysis and forecast of Taiwan’s stock variation from 1980’s to current. SAS and S-Plus. 2003— data analysis with 158 observations and 12 variables in Idaho. SAS and Excel. quality survey of six states in the Pacific Northwest. Logistic model. model on cow pregnancy data with 9 farms in model with MCMC and Bayesian technique on a dose-response data in Idaho. SAS, S-PLUS, and C++. analyses for image classification of yellow starthistle in Idaho. SAS, C++ programming and remote sensing imagery technology. regressions on a diary data in Idaho with 47 variables and 486 observations. SAS. education comparison survey between American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Chinese ones. Questionnaire. SAS and Excel.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database structures, data entry programs, coding schemes and validation on water survey data in the Pacific Northwest, also combined with Internet technology for statistical analyses. MySQL, PHP, Html, Linux and Windows. 、学校田径运动会管理系统,项目负责人,研制及试运行,。(待续)(三)教研项目1、《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安徽大学2010年校级精品课程教研项目)2、《社会统计学》(安徽大学2009年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教研项目)3、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主要成员,省教育厅2007年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校际合作项目,2007jyxm005)4、本科课堂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研究(主要成员,省教育厅2007年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2007jyxm021)5、全国中专机械原理及机械零件试题库系统,软件参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年出版。6、全国电力中专机械零件试题库管理系统,软件主编,1992年发行。7、全国电力中专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试题库管理系统,主编(题库及软件),1991年发行。(待续)(四)工程项目1、安徽电力公司电气仿真培训装置,软件工程师,参与设计、编程及调试。。2、安徽电力公司电气仿真培训装置,硬件工程师,参与硬件安装及调试。。3、黑龙江电力公司电气仿真培训装置,软件工程师,功能拓宽软件设计,编程及调试。。4、材料力学实验室建设,独自完成,。(待续) (部分课程)(一)双语课程1、SPSS软件(本科生核心课程)2、SPSS应用(研究生必修课程)3、社会统计学(本科生核心课程、研究生选修课)4、管理信息系统(MBA必修课程)5、统计软件(全校素质教育课)6、统计思想(全校素质教育课)7、抽样设计(本科生必修课)8、定量分析(本科生必修课)(二)本科生课程1、《社会调查研究方法》,72学时(含课程设计),校级精品课程,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核心课程,社会科学实证研究系列课程之一。2、《社会统计学》,72学时(含课程设计),双语教学,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核心课程,社会科学实证研究系列课程之一。3、《SPSS软件》,36课程(含课程设计),双语教学,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必修课程,社会科学实证研究系列课程之一。4、《高级社会统计学--抽样设计》,72学时(含课程设计),双语教学,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核心课程,社会科学实证研究系列课程之一。5、《微积分》,72学时,社会学专业必修课程。6、《线性代数》,36学时,社会学专业必修课程。7、《概率论与数理统计》,36学时,社会学专业必修课程。8、《统计思想》,36学时,人文与科技素质教育选修课,双语教学。9、《统计软件》,36学时,人文与科技素质教育选修课,双语教学。10、《调查设计》,36学时,人文与科技素质教育选修课。11、《社会调查方法》,36学时,新闻学专业必修课程。12、《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54学时(含课程设计),政治与行政学专业核心课程,社会科学实证研究系列课程之一。(三)研究生课程1.《人口统计学》,36学时(含课程设计),人口学专业核心课程。2.《人口信息分析技术》,36学时(含课程设计),人口学专业选修课程。3.《区域人口预测》,36学时(含课程设计),人口学专业选修课程。4.《区域人口规划》,36学时(含课程设计),人口学专业选修课程。5.《西方人口学》》,36学时(含课程设计),双语教学,人口学专业选修课程。6.《管理信息系统》,36学时,双语教学,MBA核心课程。7.《管理研究方法》,36学时(含课程设计),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核心课程。8.《SPSS应用》,36学时(含课程设计),双语教学,社会学专业必修课程。9.《社会统计学》,36学时,社会学专业选修课。10.《高级社会学统计学》,36学时,社会学专业必修课程。(待续......) (二)学术论文(自2004年以来公开发表的部分学术文章)1、田飞、王仙慧、张然.区域划分对合肥市水资源生态足迹的积极影响[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2):、宋佩锋、田飞.21世纪初合肥市人口承载力趋势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6):、李梦迪、田飞.农民工的阶层认同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06CGSS的实证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宋佩锋、田飞.基于生态足迹模型测算合肥市人口容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4):23-285、孙宇凡、李梦迪、田飞. 社会资本的建构过程--以皖北C村云南籍婚迁流入妇女为例[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2(3):60-666、田飞. 未来40年安徽省户籍人口变动趋势[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29(1):26-337、田飞. 人口预测方法体系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核心、CSSCI扩展),2011(5):151-1568、田飞. 场景预测方法与概率预测方法的比较[J].统计与决策(CSSCI、核心),2011,342(18):20-229、田飞. 人口概率预测方法及应用[J]. 西北人口(CSSCI、核心),2011,32(5):9-1310、田飞. 西方人口预报评价动态[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CSSCI扩展),2011(1):40-4311、田飞、张颖. 我国供方贫困线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核心),2010(31):17842-1784412、田飞. 贫困指标体系问题研究[J].学术界(CSSCI、核心),2010(11):211-21913、田飞. 西方人口分布预测研究动态[J].西北人口(CSSCI、核心),2010,31(4):73-7614、田飞. 西方人口概率预测研究综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CSSCI、核心),2010(3):306-30915、田飞. 21世纪初人口场景预测研究回顾[J].人口与发展(CSSCI、核心),2010,16(2):48-5116、田飞. 用贫困指数测度安徽农村贫困线[J].合肥学院学报,2010,27(2):32-2617、张颖、田飞. 高校师生心理契约类型的实证研究[J].成功.教育,2008(3):、田飞、郭江平、曹威麟.高校师生心理契约期望值类型的实证研究[J].教育探索 (核心),2008(5):、田飞、曹威麟. 学风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核心、CSSCI扩展), 2008(2):、田飞、郭江平、曹威麟. 高校师生心理契约期望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J].科学与管理(CSSCI扩展),2007(5):、田飞. 师生心理契约期望对学风影响的实证研究[J].江淮论坛(核心),2007(6):、田飞. 用结构方程模型建构指标体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核心),2007,31(6):、曹威麟、郭江平、田飞.基于员工离职风险的培训投资决策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7(7):、曹威麟、董玉芳、田飞.论心理契约中不可或缺的暗示沟通[J].江淮论坛 (核心),2007(2):、田飞.用马蒙模型解决社会调查研究中数据缺损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核心)2006,30(4):、Tian, Fei, T. S. Prather, B. Shafii, W. J. Price, and L. W. Lass. 2005. Modeling yellow starthistle dispersal in canyon grasslands of Idaho. Abstract. Weed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45: 、Tian, F., B. Shafii, C. J. Williams, T. S. Prather, W. J. Price, and L. W. Lass. 2004. Prediction of yellow starthistle survival and movement over time and space. Pages 74-96 in Proceedings of the Sixteenth Annual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Conference on Applied Statistics in Agriculture. Manhattan, KS: Kansas State University.(二)教研论文1、田飞、郭江平、曹威麟.高校师生心理契约期望值类型的实证研究[J],教育探索,2008(5):、田飞、曹威麟. 学风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8(2):15-21.(更新中......待续) 1、合肥市特大城市建设与区域发展专题研讨会(2011年8月在翰林奥体宾馆举行,市委宣传部主办)2、合肥市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评审会(2011年8月2日在合肥虹瑞金陵大酒店评审通过人口所的研究报告)3、安徽省人口协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2011年5月22日在万豪花园酒店,文章获三等奖)4、安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评审会(2010年8月,合肥黄山大厦)5、城市流动人口计生工作研究(2007年8月31日上午9:100--12:00,星期五,博学北楼B305), F., T. S. Prather, B. Shafii, W. J. Price, and L. W. Lass. 2005. Modeling yellow starthistle dispersal in canyon grasslands of Idaho. Presented at the 45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Weed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February 7 - 10, 2005, Honolulu, , F., B. Shafii, T. S. Prather, W. J. Price, C. Williams, and L. W. Lass. Dispersal of Yellow Starthistle can be Predicted from Community Susceptabilit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57th meeting of the Western Society of Weed Science, March 9-11, Colorado Springs, , F., B. Shafii, C. J. Williams, T. S. Prather, W. J. Price, and L. W. Lass. Prediction of yellow starthistle survival and movement over time and spac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Sixteenth Annual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Conference on Applied Statistics in Agriculture, April 25-27, 2004. Manhattan 、西方社会学研究中定量分析的应用现状(2005年11月26日下午1:30-3:00,星期六,新校区南楼C101)10、定量分析在社会学研究中的发展历史11、用地理统计学方法预测美国西部地区某种野草的蔓延趋势(2003 USA)(待续) 在美国的科研情况:◦Spatial statistics based on GIS network to forecast yellow starthistle dispersal over time and space in north centre of Idaho. SAS, S-Plus, ArcVIEW and ArcINFO. 2003.◦EGARCH model for analysis and forecast of Taiwan’s stock variation from 1980’s to current. SAS and S-Plus. 2003—2004◦Bacterial data analysis with 158 observations and 12 variables in Idaho. SAS and Excel. quality survey of six states in the Pacific Northwest. Logistic model. model on cow pregnancy data with 9 farms in model with MCMC and Bayesian technique on a dose-response data in Idaho. SAS, S-PLUS, and C++.2002.◦Discrimination analyses for image classification of yellow starthistle in Idaho. SAS, C++ programming and remote sensing imagery technology. 2002.◦Multiple regressions on a diary data in Idaho with 47 variables and 486 observations. SAS. education comparison survey between American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Chinese ones. Questionnaire. SAS and Excel. 2003.◦Multiple regression and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on a dairy data in Idaho with 47 variables and 486 observations for dairy nutrition analysis. SAS. 2002.◦Logistic model with MCMC and Bayesian techniques on a dose-response data in Idaho. SAS, S-Plus, and C++. 2002.◦Cre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database structures, data entry programs, coding schemes and validation on water survey data in the Pacific Northwest, also combined with Internet technology for statistical analyses. MySQL, PHP, Html, Linux and Windows. 2002--2004.◦Cre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database structures, data entry programs, coding schemes and validation for the search of the publication and presentation records from the Statistical Programs by means of web pages. MySQL, PHP, Html, Linux and .

问题一:全国法学的核心期刊有哪些?哪些可以免费投稿?谢谢! 法学核心期刊可以提供,免费投稿的很少。 法律类核心期刊表 1、法学研究 2、中国法学 3、法学 4、法商研究 5、政法论坛 6、现代法学 7、中外法学 8、法学评论 9、法律科学 10、法制与社会发展 11、法学家 12、比较法研究 13、环球法律评论 14、当代法学 15、法学论坛 16、政治与法律 17、河北法学 18、法学杂志 19、法律适用 20、行政法学研究 21、中国刑事法杂志 22、人民司法 23、华东政法学院学报(改名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4、人民检察 25、知识产权 26、中国法医学杂志 27、中国司法鉴定 问题二:想了解一下,法律和法学的核心期刊有那些啊? 中国法学 2.法学研究 3.法学 4.法学评论 5.中外法学 6.现代法学 7.法商研究 8.法律科学 9. 法学家 10. 政法论坛 11.人民检察 12. 河北法学 13.法制与社会发展 14.政治与法律 15.环境法律评论 16.比较法研究 17.法学杂志 18.当代法学 19.人民司法 20.法律适用 21.法学论坛 以上是2004年公布的法学核心期刊目录。此外,在综合类核心期刊上也经常刊登高水平的法学论文。以下是综合类核心期刊: 1.中国社会科学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社会科学战线 4.学术月刊 5.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6.天津社会科学 7.学术研究 8.江海学刊 9.江汉论坛 10.江苏社会科学 11.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2.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3.文史哲 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浙江学刊 16.浙江社会科学 17.社会科学研究 18.求是学刊 19.社会科学(上海)(吸收: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20.社会科学辑刊 21.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2.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3.中州学刊 24.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5.人文杂志 26.求索 27.思想战线 28.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9.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30.国外社会科学 31.南京社会科学 32.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3.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4.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5.齐鲁学刊 36.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37.学海 38.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39.江西社会科学 40.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1.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2.河北学刊 43.学术界 44.东岳论丛 45.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46.东南学术 4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8.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49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并入:社会科学) 50.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1.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52.北京社会科学 53.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4.学术论坛 55.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56.广东社会科学 57.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8.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9.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60.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1.山东社会科学 62.探索 63.学术交流 64.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65.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6.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7.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8.北方论丛 69.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0.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1.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4.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5.宁夏社会科学 76.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7.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8.云南社会科学 79.长白学刊 8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1.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2.江淮论坛 83.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4.河南社会科学 85.内蒙古社会科学 86.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87.甘肃社会科学 88.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9.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90.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91.晋阳学刊 92.四川师范大学学......>> 问题三:法学类核心期刊有哪些 核心期刊网上有各种版本,但万变不离其宗,都差不多是那些。 问题四:法学中文核心期刊有哪些? ②公开发行的法学期刊指有公开刊号、公开发行的以刊登法学论文为主的刊物,包括区内的《检察理论与实践》、《广西法治日报》、《广西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等和区外的类似刊物处《法制日报》、《检察日报》、《人民法院报》、《人民公安报》等。③知名期刊包括:《中外法学》、《清华法学》、《法学家》、《法学评论》、《当代法学》、《政法论坛》、《法商研究》、《法学》、《现代法学》、《法律科学》、《西南政法大学学报》、《华东政法大学学报》、《黑龙江社会科学》、《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法制与社会发展》、《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环球法律评论》、《比较法研究》、《行政法学研究》、《法学杂志》、《中国司法》、《人民司法》、《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刑事法杂志》、《人民检察》(地方版除外)、《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天津社会科学》、《河北法学》、《内蒙古社会科学》、《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法学论坛》、《河南社会科学》、《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宁夏社会科学》、《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新疆社会科学》、《青海社会科学》、《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政治与法律》、《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浙江社会科学》、《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贵州社会科学》、《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湖南社会科学》、《中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江西社会科学》、《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④权威报刊是指《中国法学》、《法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求是》、《人民日报(理论版)》。 这些都是核心的法学期刊,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咨询,如果帮助到你了 请采纳 谢谢 问题五:法学核心期刊有哪些 核心期刊“‘’”包括中国法学》法学研究》法商研究》中外法学》清华法学》 问题六:本科生可以发表的法学核心期刊有哪些? 只要文章写的好,不怕没杂志发。介绍三个期刊: 政治与法律,河北法学,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第一个是双核心难发点,后面两个稍容易些。 可以进我的空间咨询我 问题七:有哪些著名的法学期刊 《河北法学》,《法学评论》,《前沿》也有法学的文章 问题八:谁给介绍一下我国比较权威的法学期刊有哪些? 三大权威期刊是:《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 其他的核心期刊有《法学》《法学评论》《法商研究》《中外法学》《现代法学》《政法论坛》《人民检察》《环球法律评论》《当代法学》《比较法研究》《法学杂志》《法律适用》《法学论坛》《法律科学》《政法论坛》《法学家》《政治与法律》《法制与社会发展》《河北法学》《华东政法学院学报》《中国刑事法杂志》《知识产权》等 问题九:求国家级法学期刊列表! 国家级法学核心期刊前十名一般是: 1.法学研究(社科院法学所)2.中国法学(中国法学会) 3.中外法学(北大) 4.政法论坛(中国政法) 5.现代法学(西南政法) 6.法商研究(中南财经政法) 7.法学(华东政法) 7.法律科学(西北政法) 8.法制与社会发展(吉大) 9.法学评论(武大) 10.环球法律评论(社科院法学所)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

成都大学是一所公办大学,并不是民办大学。

成都大学简介:成都大学是一所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经过三十载的办学历程,已发展成为以工学、文学、管理学为主,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八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具有一定办学规模的城市型综合大学。成都大学始建于1978年,此后三易校址,始黉门街,历花圃路、荷花池,1999年成都市人民政府斥资数亿,置地千余亩建设具有现代气派的成都大学新校区。2002 年7月,学校整体迁至自然风光优美、人文底蕴丰厚的成都十陵历史文化风景区。校园环境优美,气度恢宏,动静结合,2004年被成都市人民政府评为“园林式单位”。 2006年3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原成都教育学院、成都幼儿师范学校、成都卫生学校整建制并入成都大学,同年,成都市人民政府决定毗邻十陵校区再征地1400余亩,进一步拓展学校的办学空间,目前新校区规划建设工作已正式启动,在不久的将来,一座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校园将矗立在成都市东部新区。目前,学校现有占地面积 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5万余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亿元,教学仪器设备8455万元,馆藏图书130万册。学校现有教职工1600余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0%以上,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300余名,学校还聘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 80 余人担任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学校设有工业制造学院、城乡建设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产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生物产业学院、经济政法学院、旅游文化产业学院、管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美术学院、艺术学院、医护学院、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7个学院和体育部,本专科专业60余个,拥有各类学生近3万名。学校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校外软件实训基地3个,校内建有基础实验室和实习工厂9个、专业实验室11个、研究型实验室1个、研究所7个;四川省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四川省幼儿教育师资培训中心、成都市数字动画原创中心、成都市动漫人才培训基地、成都市旅游人才培训基地,以及成都市教育系统干部培训中心、成都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成都市中小学教师资格认证中心、成都市幼儿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均设在我校。学校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有《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教育科学版)、《文科爱好者》及《理科爱好者》。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获得国家、省、市级科研成果奖57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1项。学校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已先后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数万名本专科毕业生,他们中的大多数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其中不乏博士生导师、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家、党政高级管理人员、中小学及幼儿园的教育专家以及医疗卫生战线的杰出人才。面向未来,我校将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坚持“以学生为本”,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和谐校园,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学科与专业设置和成都经济社会发展衔接最紧密;毕业生就业率最高;培养的人才在成都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发挥最好”的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城市型综合大学。下面是成都大学的网站,你可以自己浏览下:

经济学、金融学。已公开出版经济学和金融学学术专著25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国家重点权威学术期刊、国家级学术刊物以及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共计发表学术论文200 多篇。发表的论文曾多次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刊物、著作转载引用。1991年以来,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部“863”重点项目(为国家“86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重点科研项目、国家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重大专项项目、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社会科学规划办项目、省科委项目等30多项,目前在研项目(正在完成的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有6项,先后获得重大优秀科研成果奖10 项,其中省政府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著作奖)2项;省政府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著作奖)2项;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论文)1项;吉林大学优秀科研成果特等奖1项;吉林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省教育厅优秀科研成果奖1项。出版的部分学术专著1.《市场价格学》安徽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2.《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经济——伦理经济引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年7月出版3.《中国社会主义市场价格学》浙江大学出版社1991年11月出版4.《中国金融市场创新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9月出版5.《中国资本形成与金融市场证券化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出版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出版7.《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11月出版8.《安徽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1999-2000) 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9.《货币银行学》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2月出版1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修订本)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出版11.《伦理经济学再论:经济选择与人的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12.《国际金融学》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13.《安徽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2000-2001) 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14.《中国企业并购与资本市场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15.《银行信贷》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16.《安徽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2001-2002)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1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五版)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18.《区域货币一体化:欧元与国际资本市场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19.《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20.《中国金融市场创新再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21.《货币银行学》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22.《民营经济发展与制度环境》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23.《人的发展经济学概论》 人民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24.《中国金融大趋势》 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25.《生态文明与人的发展》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年12月出版在期刊或报纸上公开发表的部分专业学术论文1.“论春秋战国大变革的原因——兼论生产力发展在社会变革中的重大作用” 许崇正 《安徽大学学报》1977年第2期2.“生产力是最革命的因素” 许崇正 《安徽日报》1977年9月3.“农民经商势在必行” 许崇正 《新华社内参》1982年3月、《理论战线》1982年第12期(此文被收录入中国科学院《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论文选》第一辑)4.“农村专业户的特点、作用及其发展” 许崇正 《安徽大学学报》1983年第3期5.“滁县地区专业户发展的调查” 许崇正、陈道奎 《理论战线》1983年3月6.“农民进入流通领域的必然性——滁县地区农民经商情况的调查” 许崇正 新华社《内部参考》第4期(被《商业研究》全文转载于1983年第9期)7.“培养人的创造精神也是当代和未来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许崇正 《理论战线》1984年4月8.“首先要疏通信息渠道” 许崇正 《安徽日报》1984年6月9.“农村专业户的特点、作用及其发展趋势的讨探” 许崇正 《安徽大学学报》1984年第6期10.“当前三个服务的主要任务” 许崇正 《工人日报》1985年3月11.“社会主义按劳分配二题” 许崇正 《理论战线》1985年4月12.“各尽所能和按劳分配关系的考察——从空想社会主义到马克思、恩格斯” 许崇正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政治经济学》1986年第3期转载;《科学社会主义》1986年第3期)13.“马恩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和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研究》1986年第2期14.“对圭亚那合作社会主义的分析” 许崇正、周多礼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86第4期15.“劳动者合理流动的必要性” 许崇正 《开发》1986年第4期16.“论价格的基本职能” 许崇正 《江淮论坛》1986年第5期17.“试论马克思恩格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萌芽和形成” 许崇正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6期 (被《新华文摘》1988年第1期摘载)18.“试论马克思个人所有制思想的萌芽、形成和内含” 许崇正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2期19.“论建立合理的价格目标模式的条件” 许崇正 《学术界》1988年第3期20.“论价值理论和价格形成” 许崇正 《价格理论与实践》1990年第7期21.“价格学研究对象问题探讨” 许崇正 《安徽省委党校学报》1992年第1期22.“论价格学的研究体系和方法” 许崇正 《学术界》1992年第2期23.“搞活大中型企业的关键在于把企业全面推向市场” 许崇正 《学术界》1992年第6期24.“我国商品流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许崇正 《西北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25.“论中国金融体制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许崇正 《经济改革》1994年第3期26.“陕西省商品流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何炼成、许崇正、和春雷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4期27.《陕西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研究》何炼成、许崇正、张兴茂 《人文杂志》 1994年第4期28.“论我国银行体制的改革” 许崇正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4期29.“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目标管理” 许崇正 《理论研究》1994年第7期30.“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金融体制创新” 许崇正 《特区理论与实践》1995年第3期31.“中国准备金制度改革的探讨” 许崇正 《吉林财贸学院学报》1995年第4期32.“中央银行应定期公布货币政策中间目标” 许崇正 《经济研究参考》1996第1期33.“中国拆借市场规范化探讨” 许崇正 《银行家》1996年第1期34.“如何发展中国证券市场的思考” 许崇正 《金融与经济》1996年第2期35.“大力发展短期企业债券” 许崇正 《安徽金融》1996年第2期36.“发展短期债券的再探讨” 许崇正 《金融理论与实践》1996年第3期37.“如何发展中国的证券市场” 许崇正 《经济与金融》1996年第3期38.“中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再探讨” 许崇正 《银行家》1996年第3期39.“发展中国证券市场的思考” 许崇正 《财经问题研究》1996年第4期40.“论中国金融市场创新与金融呆滞” 许崇正 《学术界》1996年第4期41.“金融自由理论的否定之否定” 许崇正 《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5期42.“论金融市场创新与经济增长” 许崇正 《经济纵横》1996年第5期43.“论人的全面发展与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 许崇正 《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第5期44.“论中国金融中介机构创新” 许崇正 《金融体制改革》1996年第5期45.“论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变” 许崇正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年第6期46.“论当代西方金融自由理论复归学派” 许崇正 《经济学动态》1996第6期47.“论中性的货币政策──中国货币供给机制创新的设想” 许崇正 《金融研究》1996年第6期48.“加快建设中国的公开市场业务” 许崇正 《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报》1996年第6期49.“鼓励和发展民营银行的思考”许崇正 《金融与经济》1996年第7期50.“论发展中国股市的途径和对策──关于中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再探讨” 许崇正 《财贸经济》1996第10期(被《新华文摘》1997年第1期全文转载)51.“从民营经济的发展看创建民营银行的必要性” 许崇正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年第11期52“论发展中国的资本市场与证券市场国际化” 许崇正 被收录入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的《资本市场与国有企业改革国际研讨会文集》一书中53.“关于资本范畴的重新认识” 许崇正 《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54.“发展资本市场对企业资产重组的作用” 许崇正 《经济纵横》1998年第7期55.“再论加快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 许崇正 《金融理论与实践》1998年第8期56.“论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 许崇正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98第8期57.“资产重组与发展资本市场关系的探讨” 许崇正 《学术界》1998年第8期58.“中国资本形成范畴的探讨” 许崇正 《经济问题》1998年第8期59.“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必要性及利用外资方式探讨” 许崇正 《金融与经济》1998年第9期60.“中国资本形成范畴探讨” 许崇正 《经济学家》1998年第9期61.“发展和规范中国票据承兑贴现市场的对策” 许崇正 《新金融》1998年第10期62.“中国投资基金市场的发展战略和对策” 许崇正 《经济学动态》1998年第11期63.“关于发展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几个问题” 许崇正 《金融研究》1998年11月64.“中国投资基金市场的发展战略和对策” 许崇正 《金融与经济》1999年第1期65.“论中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 许崇正 《财经问题研究》1999年第3期66.“中国的直接融资探析” 许崇正 《经济学动态》1999年第5期67.“如何进一步发展中国直接融资的探讨” 许崇正 《经济问题》1999年第6期68.“论中国金融市场风险防范” 许崇正 《经济学动态》1999年第7期69.“中国金融市场的潜在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许崇正 《新金融》1999年第7期70.“中国金融市场七大潜在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许崇正 《中国城市金融》1999第9期71.“论发展中国的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问题” 许崇正 《财经问题研究》1999第9期72.“论中国金融市场风险防范” 许崇正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9期73.“中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 许崇正 《经济学家》2000年第1期74.“论中国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 许崇正 《经济学动态》2000年第6期75.“论我国资本项目管理的策略选择” 许崇正 《金融研究》2000年第7期76.“加快实现我国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许崇正 《经济研究资料》2000年第7期77.“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 许崇正 《中国城市金融》2000年第8期78.“论中国利率市场化” 许崇正 《经济学动态》2001年第1期79.“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理论思考” 许崇正 《财经问题研究》2001年第2期80.“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实施思路” 许崇正 《经济研究参考》2001年第6期81.“伦理经济学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 许崇正 《经济学家》2001第6期82.“推进中国金融市场证券化的思路” 许崇正 《经济纵横》2001第9期83.“论金融市场证券化的潮流和趋势” 许崇正 《财经问题研究》2001年第10期84.“中国金融市场证券化的现状分析” 许崇正 《经济问题》2001年第10期85.“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经济学对西方经济学的超越” 许崇正 《经济学动态》2001年第12期86.“论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许崇正、刘雪梅 《经济问题》2002年第2期87.“论日元贬值的效应分析” 许崇正 《安徽经济工作》2002年第2期88.“论我国商业银行面对加入WTO的八点对策” 许崇正 《证券日报》2002年4月89.“农村合作金融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许崇正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90.“论推进分配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 许崇正 《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第6期91.“论加快推进中国金融市场证券化” 许崇正 《经济学动态》2002第9期92“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许崇正、刘雪梅 《金融论坛》2002第9期93.“论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对策” 许崇正 《农业经济问题》2002年第10期94.“加快金融市场证券化进程” 许崇正 《证券日报》2003年2月95.“论中国金融市场证券化” 许崇正 《财经科学》2003年第3期96.“论我国保险基金进入资本市场的策略选择” 许崇正 《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第5期97.“中国保险基金的困境及其出路” 许崇正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98.“论保险基金加快进入资本市场” 许崇正 《当代经济研究》2003年第5期99.“论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许崇正 《农业经济问题》2003年第6期100.“论中国的股票市场与货币政策传导” 许崇正 《经济学动态》2003第11期101.“中国股票市场传导货币政策低效原因分析” 许崇正 《经济问题》2003年第12 期102. “扭转中国股市传导货币政策低效的对策” 许崇正、陈建新 《改革》2003年第6期103. “论人民币走向自由兑换的时机选择” 许崇正、王先锋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年第12期104. “论我国汇率制度的选择——兼论人民币走向浮动并实行自由兑换的最佳时机” 许崇正 《当代经济研究》2004年第4期105.“再论我国汇率制度的选择” 许崇正 《中国经济问题》2004年第4期106.“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经济学对西方经济学的超越: 许崇正 《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2004年 6月107.“关于江苏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探讨“ 许崇正、别超 《江苏商论》2004年第8期108.“论中国民营企业融资和金融支持“ 许崇正、官秀黎 《金融研究》2004年第9期109.“论和谐有序的市场经济与中国三农的出路” 许崇正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110.““三农”出路:加快发展和谐有序的市场经济” 许崇正 《经济学家》2005年第1期111.“关于中国经济学未来发展及研究方法的四个问题” 许崇正 《经济评论》2005年第3期112.“重温亚当·斯密:对中国经济学未来发展的思考” 许崇正 《学术月刊》2005年第8期113.“农村金融对增加农民收入支持状况的实证分析” 许崇正、高希武 《金融研究》2005年第9期114.“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许崇正、柳荫成 《经济学家》2006年第7期115.“论分工与人的全面发展”许崇正 《学术月刊》2006年第10期116.“论发展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对策” 许崇正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117.“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发展” 许崇正 《光明日报》2007年7月118.“论人的全面发展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 许崇正 《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第7期119.“论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 许崇正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7期120. “马克思可持续发展经济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 许崇正 《经济学家》2007年第9期121.“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与生产力增长” 许崇正 《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122.“基于资本特征的银行公司治理分析” 龚澄、许崇正 《南京师范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23.“论中国“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许崇正 《改革与战略》2008年第7期124.“马克思智慧生产力理论和生产力概念的反思” 许崇正 《当代经济研究》2009年第1期125.“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本质特征” 许崇正 《经济学家》2009年第9期126.“人的发展经济学基本框架探讨” 许崇正 《光明日报》2009年9月8日127.“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与人的发展” 许崇正、焦未然 《改革与战略》2009年第10期128.“人的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理论体系及其意义” 许崇正 《学术月刊》2009年第12期129.“生产力增长、智慧生产力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许崇正 《改革与战略》2010年第5期

这个是“成都大学”官方网站: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