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雨山戴帽 无雨云拦腰 云盖住山顶,叫“山戴帽”。云层挡住山腰,可见山顶,叫“云拦腰”。 当阴雨天气来临时,云层比较低,云底盖住山顶。云层越厚,云罩山越低,表明空气中的水汽越多,这就越容易形成雨天。但是,如果山戴帽了,云层不增厚;或者在雨后出现的云抬高的“山戴帽”,就不是有雨的预兆。所以有“有雨山戴帽,快晴帽抬高”的说法。 拦腰的云,一般都是由于夜间冷却生成的地方性云。云层不厚,当太阳升高后,云也就消散了,所以“云拦腰”未来是晴天。 乌头风 白头雨 “乌头”与“白头”是指两种云的云顶颜色来说的。“乌头”是浓积云的一种,“白头”是积雨云的一种。这两种云常在夏天出现。“乌头”云,云底平,顶部隆起,主要是由水滴组成,云中小水滴吸收和散射了部分太阳光,使云底和云顶显得浓黑。“白头”云顶部凸起,由于空气对流旺盛,垂直发展很快,云越来越伸高,云顶扩散,发展非常旺盛,不久就占据了大部分天空,云顶是冰晶结构,所以呈白色。 这两种云比较,“乌头”云不如“白头”云发展旺盛,因此一般下雨不大或不下雨,只刮一阵风,所以叫“乌头风”。但如果“乌头”云发展旺盛,逐渐变成“白头”云,便造成较强烈的雷雨,所以叫“白头雨”。 早虹雨 晚虹晴 虹出现的位置,与太阳所在方向相反。上午太阳在东,虹在西边。下午太阳在西边,虹在东。因天气系统运动的规律,是自向东移动,西边出现虹。表明西边的雷雨区会移来,本地将有雨,东边有虹,表明雨区在东,它会东移出,就不会影响本地。所以也叫“东虹日头,西虹雨”。 鱼鳞天 无雨风也颠 在蔚蓝色的天空,有时可看到排列整齐而又紧密的白色小云片,好似鱼鳞,在气象学上叫卷积云。卷积云一般出现在五千米以上的高空,形成后只能维持几分钟到一个多小时。出现这种云,表明地上空有低压槽移近。影响地面的天气,一般多靠高空的大气运动。因此卷积云出现,是晴天向阴雨天气移换的时候。“鱼鳞天,无雨风也颠”,就是风雨的预兆,一般一两天内就会有风雨。 “雷公”先唱歌 有雨也不多 夏天,烈日当空,地面受到强烈的日光照射,使局部地区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并夹带大量的水汽上升,水汽升到天空变冷便凝结成云。这种云叫做地方性的对流云,它的范围不大,又是移动的。对流发展旺盛,便形成带电的雷雨云。这种云在远处打雷下雨,我们就只能听到雷声。在近处也只下场阵雨,一下子过去,雨过天晴,所以“有雨不多”。也称“未雨先雷,有雨不大”。 乌云接落日 不落今日落明日 在春夏季节的傍晚,天空的西边,有象石山耸立的乌云迎接日,日落进云里就看不见了,群众叫“乌云接落日”。这种乌云,是指浓积云或积雨云,这种情况大部是由高低空低气压系统造成的。它的移动规律一般是自西向东的,所以会影响本地。因此它移动速度的快慢不同,大都较慢,要明天才下雨,所以叫“不落今日落明日”。 [气象谚语集锦] 天象 1、久雨刮南风 天气将转晴 2、云绞云 雨淋淋 3、朝起红霞晚落雨 晚起红霞晒死鱼 4、天有铁砧云 地下雨淋淋 5、直雷雨小 横雷雨大 6、南闪四边打 北闪有雨来 7、月亮撑红伞 有大雨 8、月亮撑蓝伞 多风去 9、日落射脚 三天内雨落 10、西北天开锁 午后见太阳 11、星光含水 雨将临 12、久晴天射线 不久有雨见 13、对时雨 连几天 14、朝有棉絮云 下午雷雨鸣 15、风静又闷热 雷雨必强烈 物象 16、燕子低飞 天将雨 17、燕子窝垫草多 雨水多 18、群雁南飞天将冷 群雁北飞天将暖 19、蚂蚁搬家 天将雨 20、大榕树冬不落叶 兆春寒 21、猪衔草 寒潮到 22、狗泡水 天将雨 23、鸡晒翅 天将雨 24、蜜蜂迟归 雨来风吹 25、蚯蚓封洞 有大雨 26.日暖夜寒,东海也乾。 2.风吵有雨。 3.缸穿裙,大雨淋;盐出水,铁出汗,雨水不少见。 4.星星眨眼,下雨不远;星星闪烁,风力变强。 5.雷打惊蛰前,四十九日不见天。 6.十雾九晴天。 7.早雾晴,晚雾阴。 8.朝霞雨,晚霞晴。 9.好中秋,好晚稻。 10.东虹日出,西虹雨;晨虹有雨,晚虹晴。 11.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到月半。 12.将下雨:春看海口,冬看山头。 13.春雾曝死鬼,夏雾做大水。 14.早晨地罩雾,尽管洗衣裤。 15.木棉树开花,雨季要提前。 16.未吃五月节粽,破裘不敢放。 17.晚上看见月亮、星星,明天会是大太阳。 18.将下雨:蝉停止鸣叫、乌鸦在天空中叫、白天乌鸦抢窝、麻雀成群在屋檐下、蝙蝠成群在角落、蟑螂特别多、蜻蜓低飞、燕子低飞、蚱蜢在地上跳、蛇钻出洞来、蚂蚁回巢、蜘蛛停在网中心不动、牛羊找乾地躺下来、鸟兽成群结队、水中的鱼无缘无故一直跳、多飞机云、乌云。 鱼鳞天(鲱鱼鳞),不雨也疯癫。 雨蛙呱呱叫,下雨必来到。 行云方向相反、云层厚,要下雨。 早晨天发红,海上警渔翁。 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 明天有雨落,今晚蚊子恶。 蚂蚁成群爬上墙,雨水淋湿大屋梁。 19.将放晴:蜘蛛离巢重筑新巢、春天吹北风、金龟子飞进笼里、蚂 蚁出穴觅食、既出太阳又下雨、公鸡登高报晓、海鸟向大海飞去、鸟雀高飞、鸽子傍晚咕咕叫。 黄昏天发红,渔翁笑声隆。 天上鱼鳞斑,地上晒谷不用翻。 蜘蛛张了网,必定大太阳。 鸡在高处鸣,雨止天要晴。 20.蜜蜂低飞,有雷雨。 21.打雷,梅雨终结。 22.饭粒黏碗、山腰有卷云,天气晴。 23.候鸟早飞来之年,雪较多。 24.正月冷死猪(寒死龟),二月冷死牛,三月冷死播田夫。 25.四月初八晴,瓜果好收成。 26.五月南风下大雨,六月南风飘飘晴;六月十九,无风水也吼。 27.六月大风台,七月作水灾。 28.九月九港风。 29.雾紧靠山顶往上飘、烟往上飘时晴天,横散时下雨。 30.天气变坏:水沟臭臭的、海水起大浪(起风)。 31.雨来雪,不停歇。 32.雷打天顶,有雨不狠;雷打天边,大雨连天。 33.早晚冷,中午热,下雨半个月。 34.有雨山戴帽,无雨河起罩。 35.雨不歇:顶看初三,下看十八。 36.雨浇上元灯,日晒清明种。 37.大雨无雨,明年旱。 38.立春落雨至清明。 39.雾气升山顶,将有倾盆大雨;雾气散大地,无风且无雨。 40.乌云接日头,天亮闹稠稠。 41.早烧不出门,晚烧行千里。 42.乌头风,白头雨。 43.江猪(乌云)过河(天河),大雨滂沱。 44.东北风,雨太公。 45.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久雨见星光,明朝雨更狂。 46.天顶出有半节彩虹,要做防台敢能成。 47.二八乱穿衣:二月春天后母面,八月秋老虎。 48.前冬不穿靴,后冬冷死人。 49.罩雾罩不开,戴笠仔幪棕簑。 50.春雾日头,夏雾雨,秋雾凉,冬雾雪。 51.春雷十日寒。 52.有雨亮四边,无雨顶上光。 53.下雨走大街,台风走小巷。 54.先下牛毛无大雨,后下牛毛不晴天。
中外谚语表现出的道德规范是一样的“少 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和英语中的A lazy youth, a lousy age.(少年懒惰,晚年糟糕)相对应。“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和英语中的A useful trade is a mine of gold.(有用的手艺是一座金矿)呼应。英语谚语中表示节俭的,有Labour overcomes all things.(勤劳压倒一切。)Thrift is philosopher's stone.(节俭是点金石。)Frugality is the mother of liberality.(节俭是慷慨之母。)等等。而在汉语中表示节俭的成语谚语就更多了,这里不一一举例。2.汉英谚语中其观点大多一致。·例 如,与“谦受益,满招损”对应的英文中有“Humility often gains more than pride.”。与“人贵自知之明”相对应的有“He is not wise that is not wise for himself.(不自知者是不智的)”。另外汉语中有不少谚语对妄想在行家门前班门弄斧的人加以讽刺的,如“孔子面前读经书”,“关公面前耍大刀”,英语中也有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决不要想教鱼如何游泳)。·中 英谚语对于名誉的重要性都各自珍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愿折骨头,不愿败名声”。Take away my good name and take away my life.(取我好名声等于取我生命--有点侠客剑士“剑在人在,剑毁人亡”的意味)。·Faith moves a mountain.(忠诚移山)和The cross on the breast and the devil in the heart.(十字架挂胸前,魔鬼在心中)是分别表示诚实意思的褒贬两种谚语。汉语里的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和“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与之对应。这里需要注意一点,西方谚语中的诚实是对主(“十字架”)的忠诚,而汉语中则提倡的是“仁义道德”。这也算是宗教和儒对西方和东方文化影响的印记。留心的话,在后面许多方面谚语的对比中,我们也可以发现或多或少这样的痕迹。3.在某些地方东西方的差异开始明显化。汉语中有这样的说法,“交一个朋友千难万易,得罪一个朋友三言两语”和英语中的A friend is not so soon gotten as lost.(交一个朋友没有失掉那么快)意思相同;“朋友易得,知己难求”就是A faithful friend is hard to find.最好的翻译。·汉 语中,朋友这个词本身就具有感情色彩(褒义),而在英语中似乎还有消极的意思,和许多用来形容朋友的消极的谚语。他们一边说着A man without a friend is only half a man.(没有朋友的人只算半个人),Friendships multiply joys and divide griefs.(友谊增添欢乐减轻痛苦)。是朋友和个人利益冲突时,又有了新的说法。Love your friend, but look after yourself.(爱朋友,但要照顾自己)Friends are thieves of time.(朋友是偷实践的贼)。不 难看出,从正反两种角度来看待朋友的利弊,有着辩证的味道。在西方的道德体系中,个人、自我永远是第一位的。西方友情观在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的冲击下,友情是互惠互利的代名词,蒙着一层厚厚的功利注意色彩。He that has a full purse never wants a friend.(钱包丰厚的人从来不需要朋友),Hungerknows no friend.(饥饿不识朋友,即人在饥饿时就顾不到朋友),不仅如此,西方还讲究朋友落难时,千万不要伸出援手,以免殃及自身利益,如:Never catch at a falling knife or a falling friend.而中国文化传统中,特别是在儒家学说中,自身利益与国家、集体、家庭、朋友的利益比起来是小利益,这种文化氛围中,友情重于个人利益是公认的道德观。君子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可以“士为知己者死”,这也是西方思维无法理解的原因吧。西 方的友情观和东方推崇的“士”和“君子”的友情观完全相悖(“士”和“君子”本身也是儒的产物)。个人猜想会不会和中国自古有“连坐”一说有关--亲朋关联,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而一人犯罪,株连九族。呵呵,瞎猜。插 句题外话,一著名美国影评人,将一个“第一次被重视、被当做人看待的”杀手转而为救人牺牲性命(典型的士为知己者死)看成是影片剧情的漏洞(曰:情感转变突然),就是出于他不理解东方的文化吧。自诩看过200~300部中国电影就可以对中国电影妄加评论指手划脚了?(呵呵,一肚子气,敬请留意近期推出《为香港电影鸣不平--观香港电影的秘密》)4.关于帮助等东西文化有截然不同的观点中 国的传统道德观念,讲究“礼、义、仁、至、信”。仁,就是要慈悲为怀,乐善好施;义,要仗义疏财,助人为乐。所以产生了“一人有难大家帮,一家有事百家忙”“互助互助,穷能变富”等无偿奉献的谚语。·还 有一种是临时借用,以解一时之须的情况,在汉语谚语中更是不求感激。虽然这一借一还的简单行为,其实安暗藏许多玄机。英文的谚语中就把这“玄机”公诸于世,毫不避讳。如借出者的担心,He that has but one eye must be afraid to lose it.(只有一只眼的人当然怕失去它,隐义为 不借理所当然。)害怕借入者不能如约归还,Lend your horse for a long journey, you may have him returned with his skin.(借马给人去远行,可能还你一张皮)。甚至因为借贷过程产生的矛盾都有预料。Lend your money,and lise your friend.(借出你的钱,失去你的朋友)。还有些谚语直截了当劝人不要借钱和物给他人。Lend and lose, so play fools.(借出等于失去,所以装傻吧)。当然,英语谚语中也不乏鄙视借债者的说法,He that borrows must pay with shame and loss.(借债的人必然要用耻辱或是损失偿还)。其 实在中国,借还过程中上述英语谚语中的问题也存在。只是中国的仁义教育中“黄金不为贵,仁义值千斤”直白的表达出借出者担忧是“不仁”(其实感觉应该是不信)之举,但借出者的担忧和常常遭受的损失又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所以,中国的谚语从借入者的角度强调“借债还钱,天经地义”“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甚至有些谚语还劝人还债要连本带利,如:“借人家一只鹅,还人家一峰驼”。个人感觉,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文化“义”字当先,宁可人负我,不可我负人,就算出借时也有担心、犹豫,可深入骨髓的传统精神和道德标准在左右着人们的行为。·东 西相较,说不上孰优孰劣,不过现代人的实际行为中传统的已所剩不多,更西化,被同化了。不论是否进步,至少说明,古代的信任体系比当代更有说服力。5.面子问题。这 个面子和上面讲到的名誉其实相似。名誉常常与道德连在一起,一个有道德的人也就会有好名声,通常也会有好面子。只是不尽然。中国讲的“面子”有受人尊重的意思,衣冠不整,行为不当等小节不影响名誉,可还是会失去面子。·相 关的谚语有褒有贬。“人怕不要脸,树怕剥掉皮”,“人不要脸,鬼都害怕”还有“死要面子活受罪”是说“打肿脸充胖子”型的。·对于可能影响到面子的流言蜚语,国人害怕的心态也可以从谚语中见一斑。“谣言可以杀人”“棍棒伤皮肉,恶语伤人心”,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红极一时的电影明星阮玲玉也以死回应“人言可畏”。·西方的传统道德观念认为,名誉很重要,人应该检点自己的行为,但只要自己不危害社会和他人,不违犯法律,他人如何评价自己并不十分重要。所以在英语的谚语中,同样的“棍棒”杀伤力骤减。Sticks and stones may break my bones,but words will never hurt me.(棍棒石头可能打断我的骨头,但话语决不会伤害我),其实说白了就是难听的话不回伤筋动骨Hard words break no bones.·比 较来看,中国人要面子,而且很在乎周围人的评价,追其根源可能因为“儒”的影响下,人和环境社会是一体的,人只有在社会中得到的评估(好与坏)才是判断名誉面子的标准。同样,对于西方谚语中不在乎他人看法、社会评价的特点,不难看出个人主义、个人至上的影子。·另 外,在中国,社会舆论和评价有时还是一道捍卫道德的无形的墙,对违犯道德的坏人坏事起着抑制,警惕的作用。传统文化中的“见义勇为,打抱不平、眼睛里揉不得沙子”都是“人言”正面作用的例证。西 方文化中,按照基督教的说法,人人都有罪。一个人想要抨击别人的罪,首先要想到自己也有罪。“不要评断别人,上帝就不审断你们”。体现在谚语中,Physician, heal thyself.(医生,先治治你自己)。而且,英语文化中把搬弄是非的人看得比贼还坏。A tattler is worse than a thief.对你说是非的人也会说你的是非。Who chatters to you, will chatter of you.其 实换一个角度来看,他们“不说是非”,不只是虔诚于上帝,更多的是出于尊重隐私。在西方,隐私是凌驾于道德之上的,个人隐私神圣不可侵犯。(注意,还是强调“个人”隐私)。而中国传统文化中,规矩的、有道德的人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明人不做暗事”。做了见不得人的事,是无需隐瞒也瞒不住的“肚里没邪事,不怕冷风吹”“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总 体上来说,中国和西方谚语在传统道德观念上存在的同异有以下几点:1. 表达传统道德的基础(真善美)的谚语基本相同,这也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道德标准;2. 中国文化受到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并在汉语谚语中体现出来的传统道德观念上留下烙印;而西方谚语同样无可避免的受到西方宗教(如基督教)的影响,例如在表示忠诚的谚语中The cross on the breast and the devil in the heart.(十字架挂胸前,魔鬼在心中),十字架代表主,忠诚的对象也指向了“上帝”。3. 汉语的谚语中体现了以“仁义”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并以此潜意识的规范着人们的观念和行为。西方的传统道德无法避及的受到了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冲击。在谚语中体现出来的是,自己最重要,不要帮助别人和朋友,以免祸及自身。这种自私自利的观念是中国传统道德所不耻的。4. 很重要的一点,汉语谚语表现出来的人是社会人,他们在社会环境中于朋友,亲人,周围邻人甚至帮助和需要帮助的人都产生关系,一荣俱荣,他们也受到环境的制约,如社会舆论,社会人的看法,议论,甚至流言蜚语。在这种社会环境中维护名誉和面子都必须“君子坦荡荡”不做见不得人的事,也没有什么好隐藏的私密。相对来看,西方谚语中的人是个人的人,是英雄的人,是隐私的人。他们不屑向周围的别人求救(如借钱),也不愿意帮助别人或借出钱物给别人,他们更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只要遵循自己的标准就可以了。西方谚语中的名誉和道德有关,可面子似乎就和道德无关了,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个人隐私,即隐私至上。5. 不过,这样不难发现,中国人活得有价值(在集体中体现价值),但也活得累,生活在无数双眼睛里,无数张嘴下。西方名言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或许有时不必太拘于所有细节反而容易成功。
Avoid the last minute Rush(不要临时抱佛脚)
A story around campus has it taht a student once sent a telegram to his parents reading: "Mom - flunked all courses. Kicked out of school. Prepare Pop."
Two days later he received a response: "Pop prepared. Prepare yourself."
The student who In the new campus should prepare themselves for the future social life from today on, since preparedness ensures success, and unpreparedness spells failure.
一则故事:在校园有一个学生一次给父母拍了一份电报写着:“妈妈-我所有功课都不及格。被踢出了学校。让爸爸做好准备”
两天以后,他收到了回电:“爸爸已准备好。自己做好准备”
在校的学生应从现在起为未来的社会生活做准备,因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1.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2.读一书,增一智。
3.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4. 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5.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6. 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7. 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8.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9. 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10.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11.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12.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13. 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14. 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15. 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缅甸谚语)
16.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英国谚语)
17.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欧洲谚语
18、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19、到处留心皆学问。
2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2、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23、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24、三人行,必有我师。
25、人贵有志,学贵有恒。
2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28、失败是成功之母。
29、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30、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31、问遍千家成一家。
32、知识就是力量。
33、学者如禾如稻,不学者如蒿如草。
34、光说不练,枉学百年。
35、读书需用心,一字值千金。
36、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7、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古作舟。
38、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39、学不可以已。
40、温故而知新。
4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4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43、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4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45、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
46、泉水挑不干,知识学不完。
47、三天不念口干,三天不做手生。
48、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49、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50、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
51、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
52、勿谓今日不学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有来年。
53、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54、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55、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56、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57、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58、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59、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
60、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6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2、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63、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培根
64、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弗莱格
65、重复是学习之母。——狄慈根
66、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利希顿堡
67、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68、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劳
69、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
70、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笛卡儿
71、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72、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73、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74、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约·贝勒斯
75、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诚信伴我行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石.两千多年前,著名的思想家孔子反复地告诫他的弟子,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鲁迅也说过:“诚信为人之本”.我们也经常说“一言既出,四马难追”.因此我们当代中学生生应该发扬诚信这一传统美德,让诚信伴我们同行. 诚信是什么?诚信是为人处世的根本,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道德品质.它要求我们为人处世,不要夸夸其谈,说话要算数;与朋友交往,要言而有信.一个人说话守信用,态度诚恳,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 在历史的长河中,诚信的人多如繁星,熠熠生辉.商鞅立木取信,获得了百姓信任,从而推行了新法;臾骈不负信,赢得世人尊敬,被传为千古佳话.还有陶行知教子的故事更是流传至今.陶行知的儿子陶晓光要到成都一个无线电修造厂学习工作,需要一份资格证书,于是他凭关系弄了一张证明.陶知知知道后非常生气,发电报叫哓光将证明立即退回.他说:“我们必须坚持‘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之主张,追求真理做真人,绝不向虚伪的社会学习和妥协.” 在每个人日常生活中,诚信几乎渗透到了方方面面,小到诚实不说谎、遵守时间,考试不作弊,大到对祖国、事业的忠诚与坚守.一个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糊弄国家与社会,骗取荣誉与报酬的人迟早会暴露.人一旦失信,将难以生存下去.在美国,要求求职者至少在15年之内没有失信记录.市场经济愈发达,就越要求人们普遍地诚实守信,这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和标志. 2004年9月1日开始实行的中小学生守则增加了诚信的条款,要求中小学生“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这是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严格遵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使个人的诚信品质不断地得到升华.大家一定都听过“狼来了”这个故事,从这个简单的故事中,我们都懂得做人要诚实守信的道理.一个学生不守诚信,将会养成不诚实的坏习惯,将来步入社会必然要跌跟头.一个失去诚信的人将生活在他人猜疑的眼光之下,我相信那是最让人不能忍受的事情.因此,我们要做到以诚待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生活在他人的信任之中,会让人心境开阔,心情愉快,会有种成就感,满足感. 亲爱的同学们,诚信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美德,更就成为我们当代中学生追求的时尚,就让诚信伴我们而行,相信我们的中学时光会更加充满意义,我们的人生会更加精彩。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文化博大精深,往往一句短小的谚语也蕴涵着深奥的哲理,闪耀着睿智的光芒,发人深省,给人启迪。
“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这句谚语表面上是指一颗小小的老鼠屎掉进了粥里,使一锅喷香的粥都浪费了,引申为一个坏人破坏掉一个集体。这种破坏性真大呀!正因为“老鼠屎”惊人的破坏性,这个谚语也从反面启示我们,要关爱他人,不能只顾自己而影响其他人的生活、工作,成为讨厌的“老鼠屎”;为防止“老鼠屎”破坏集体,要防患于未然,帮助那些落后分子,让集体中的每一个人都洁身自好,关心集体。
“人为万物灵,全靠双手勤。”这句谚语表面上是指:人之所以是万物之主,是因为人类十分勤劳。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如果不再勤劳,那我们将被淘汰,无法继续当万物之灵。马克思的“劳动在从猿转变到人的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的名言,与“人为万物灵,全靠双手勤” 都让我们认识到了劳动的重要性,真是殊途同归呀!这个谚语也提醒我们在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要奋发努力,不能落后于时代潮流,被无情的淘汰。
“百日打柴一日烧”。这句谚语是指:伐木工人辛辛苦苦工作一百天换来的成果,仅仅一天就被我们燃为灰烬。这则谚语是希望我们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不要轻易浪费。同时也告诉我们劳动的不易,让我们在吃得好,睡得香的同时,能体会到劳动人民披星戴月劳作的辛苦。
“急躁越多,智慧越少。”人在关键时刻应当不急不躁,沉着冷静的面对各种困难。一但急躁,智慧的头脑将离你越来越远。面对困难,毛躁的态度总会让一个又一个的“金点子”离我们远去,使失败与挫折与我们为伴。所以,平和的心态、良好的教养特别重要。
其实,能给我们带来启示的谚语还有很多,如:“辣椒虽小辣人口,好话虽短暖人心。”“狸猫似虎并非虎,恶人装笑不是善。”“林中没有不弯的树,天下没有十全的树。”等等。这些谚语中都有不同的韵味,值得我们仔细推敲、品味。生活中,处处有启示;文字间,到处有发现。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去发现,寻求真、善、美,在前人智慧的指引下取得更大的进步!
人不学要落后, 刀不磨要生锈。
天才在于勤奋, 知识在于积累。 要学蜜蜂采蜜, 不学蜻蜓点水。
笔勤能使手快, 多练能使手巧。 思想模糊不清, 文章中心不明。
宁写一句实话, 不凑百言浮夸。 实话三言两语, 胜过虚话千句。
百遍锤炼成字, 千遍推敲成句。 树木不剪不成材, 文章不改不精练。
千金难买回头看, 写稿不厌反复改。学生在写作议论文时,往往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可写。
究其原因,除了缺乏生活经历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阅读面太狭窄,知识贫乏,占有的写作材料太少。而材料是选材、组材、谋篇布局的先决条件,也是培养写作议论文兴趣与习惯的重要一环。
学生没有材料就如同巧妇无“米”,也就难为“炊”了。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运用下列途径引导学生解决习作中“无米之炊”问题,收到了。
以前,我总让妈妈给我买书,尽管各种各样的书堆满了我的书架,可我平时也就是随便翻一翻,不到关键时刻是很少看的。可是有一次,当我看见“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这条谚语时,经过反复思考,我恍然大悟:对呀!即使书再多,如果你不读,它们就好比一些废纸摆在那儿,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多读这些书,并把它们读懂,读熟。
记得四年级第一学期时,语文老师正在上课,忽然,她提出了一个问题,让我们解答。老师说“树上有一群鸟儿,被猎人打死了一只,还剩几只?”对于我们来说,这个问题简单极了,同学们都高高地举起了手。有的同学说:“树上没有鸟了,因为枪一响,其它鸟都被吓跑了。”也有的同学说:“还有一只,因为这只鸟是被打死的那只。”刘老师听了直摇头。这时,答案相同的几个同学见老师摇头,沮丧地放下了手。同学们一个个抓耳挠腮,怎么也想不出这道题的答案。就在老师快要说出答案时,一个大胆的想法从我的脑海里闪现出来。于是,我又一次举起了手。老师见了,让我回答。我站起来,大声说:“应该还有三只鸟,因为被打死的那只鸟是鸟妈妈,巢中还有它的三个宝宝。”老师听了,紧皱着的眉头顿时舒展开了,原来我答对了。此时,我高兴得差点从座位上蹦起来,因为全班只有我一个人答对了这道题。我之所以说出了这道题的答案,是因为我在一本书中也见到过这样类似的题。
瞧,这就是读书的好处。读书不仅可以使我们增长知识,还可以使我们的精神世界不空虚。同学们,热爱阅读吧!不要让书籍变成一张张废纸,同时,也把这句“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的话送给你们。
作文评改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给学生下作文评语,则是这一环节的点睛之笔.同时也是教师对学生写作热情的回应.从学生的作文心理看,学生每次作文后,最急于知道的就是教师对作文情况的反馈,以从作文评改的批语中找到自我和学业的成就感,所以,教师作文评改的批语中每句话都直接影响着学生作文的心理,关切着学生作文的兴趣和信心.那么如何写好作文评语呢?下面我就如何写好作文评语谈下我的认识,仅供同行指正参考、共勉共进.一、保留对作文形式、技巧方面问题的批评对学生作文中的优点,给予肯定和表扬是必需的,同样,对学生作文中的不足予以指正和批评也是必需的———避其短才能扬其长.况且作文不同于平常说话、拉家常,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虽说文无定法,但语言毕竟得符合规范,思维也得符合逻辑.文章东一榔头,西一棒锤,所言不得要领;甲乙丙丁,平均用笔,所写没有重点;不加选择、使用方言俚语,生造词语,所说不合规范……诸如此类的问题,评语中必须指明,但又不能一棍子打死,而应给予希望、鼓励.“相信下一次作文你能把事情一件一件说清楚.”“如果你能把**长话短说,效果将倍增.”“你的文章很漂亮,如果字也漂亮,定能锦上添花.”这样委婉地指出了学生文中的不足,学生看了不仅不会烦心,反而很舒心,他们从内心里接受了意见,下次会用更大的热情、更多的精力作文,会尽量避免类似的不足.二、运用趣味性的语言我国教育家程颐说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评语也是如此,枯燥无味,僵硬刻板的评语,学生必不乐意看,也就起不了指导作用.一句风趣、幽默的评语,不仅可以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哪怕是批评,学生也乐于接受,成为师生的粘合剂——而且可以达到一种“笑过之后又不令人不深思”的效果.有个学生在作文中不能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一逗到底,我就在其作文后这样评道:“句号瞪着圆圆的眼睛,引号的眉毛挑了起来,感叹号哭起了鼻子;我的小主人,你怎么忽视了我们在文字中应有的位置?”三、评语要讲究文采,张扬个性作文评语其实也是教师的作品,那种文字精美而富有个性的评语,那种字字珠玑、掷地有声的评语,则能以其独特的魅力,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一种文学的熏陶,一种精神愉悦的审美享受,令学生长久铭记,永志不忘.如:关于写景的文章,三番五次地写“要观察”、“请认真观察”、“观察一定要仔细”等,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毫无吸引力便熟视无睹.如这样写:美到处有,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如此精妙的表达,尽管意思一样,但它不仅能让学生领略教师的文采,还容易让学生铭记在心.尝试在评语的形式和形体上进行改进.如运用古人诗词、名人名言、精妙寓言、哲理故事、精彩比喻、标点图式等来品评,力求活泼新颖,引人入胜,印象深刻.个性化、不拘一格的评语,对学生而言,既是示范,更是有形的教育和无形的鞭策.四、倡导谈心式人文化评语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低级和高级之分,其中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对于学生习作中的问题,教师要站在理解、尊重学生的角度,改变以往作文评语中作为说教者的形象,用商量、询问的口吻与学生进行平等、耐心的心灵交流,让学生在充满人性化的氛围中感受教师对他的关爱,油然而生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激发写作兴趣,引起对问题的思考,求得上进.如:这个词是不是可以换一个?这句话太长了,用标点把它分开行吗?你说对吗?你再去仔细观察一番,看能否发现什么,可以吗……一次,一位老师发现班上一位学生抄袭他人文章,然而他并没有立即找到他大声训斥一番,只是在评语中写到:老师谢谢你对此文的推荐,以后推荐可要注明出处哦,但是什么时候能读到你的佳作呢?如此和风细雨、充满人文关怀的言语,不仅保护了学生强烈的自尊心,而且让学生轻松领悟了老师的言外之意,从容地接受并改正,这是粗暴的批评所望尘莫及的.总之,教师给学生写的作文评语,不应该是简单的说教,而应该是娓娓的交谈.因为,老师几句赞美的话,会沟通两个人的心灵,给学生带来莫大的鼓舞和欢乐.而那些具有独到的见解,深刻的哲理,诚挚的希望,富有情感色彩的话,也将伴随学生们度过完美的一生。
161 浏览 8 回答
322 浏览 5 回答
92 浏览 5 回答
259 浏览 3 回答
341 浏览 3 回答
260 浏览 5 回答
95 浏览 3 回答
298 浏览 3 回答
209 浏览 2 回答
146 浏览 3 回答
206 浏览 5 回答
190 浏览 3 回答
114 浏览 6 回答
302 浏览 4 回答
122 浏览 2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