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的井盖成了“景点”。中科院物理所为了迎接成立90周年所庆和公众科学日的活动,特意策划了井盖涂鸦活动,物理所的专家还从上千个物理学知识点中精选了物理公式让学生画在了井盖上。“觉得这种方式很有纪念意义。”一名参与井盖绘制的学生称,自己并没有绘画的经验,但这次特别选了一个量子力学的重要公式来画。这些井盖引起众多网友的兴趣,不少人还特意来到中科院物理所围观这些“最有学问的井盖”。
说到井盖,大多数人想到的都是一副朴实无华的样子,很多井盖上还有一个大大的“污”,让人连驻足的兴趣都没有,只得匆匆走过。可是现在不同了,在很多地方,井盖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如果说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的井盖以“学问”而闻名,而在此前,更多的“网红井盖”打的则是艺术牌。2014年11月,云南民族大学雨花校区内,数十个窨井盖上都被画上了鲜艳耀眼的图画,张牙舞爪的瓢虫、憨态可掬的小熊猫……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井盖的固有印象。这只是“井盖涂鸦”的一个缩影,很多大学、很多小区的井盖,都曾进行过艺术化改造,成为一道道流连忘返的风景。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一个让人“生活得更好”的城市,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应该满足和提升人们的各种审美性需求。也正是因为存在着审美性需求,所以人们在感喟现代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吐槽千城一面,特别是一些城市成为钢筋水泥构筑的丛林,不能满足“心和远方”。
相对于停留在过去的河流里对千城一面聊发牢骚,更为可取的态度是采取艺术性的方法对城市进行审美式改造。当然,按照目前的城市格局,想要彻底打破千城一面是不可能的,但作一些改动使城市富有灵气,却是完全可行的。“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这种改造对于城市审美的提升,还有可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现实生活已经给出了“金手指”。正如对传统井盖的创意式改造,无论是像有些大学那些进行“艺术涂鸦”,使其富有文艺气息,还是像中国科学院物理所这样进行“学问提升”,使其更富有文化气质,改变的不仅是井盖还有周边生态。据了解,许多游人在路过这些“最有学问井盖”时,都会驻足围观、拍照,也有游人专门向路过的物理所师生询问井盖背后的物理学故事。真可谓“一图值千金”。
“学问井盖”“艺术井盖”,虽然卖点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体现了设计性与创意性。除了井盖,还有其他一些审美探索。比如,很多城市被调侃成大工地,过去工地围墙的作用主要是防盗,而现在则叠加了艺术。很多城市对工地围墙进行了创意设计,加上了触及灵魂的图片。再比如历史文化名城扬州,传统商业街国庆路的卷帘门绘上了精美图片,也因此成为了风景。“最有学问井盖”背后有创意大学问,城市街头需要更多“创意金手指”。街头创新多了,城市也就会因此不同。
在一个更加重视审美附加值的时代,“最有学问井盖”走红有着偶然也有着必然。担心安全问题的人不妨看看日本,“艺术井盖”俨然成为日本的城市名片,又造成了什么安全问题?创新与安全并不是对立的关系,即便存在冲突也是创新不够的原因。由这样的思路出发,城市可以进行的审美改造和审美提升,其实还有很多。很多“城市家具”都可以进行创意设计,其给城市形象带来的改变,可能超乎想象。
来源:北京青年报